張艾嘉 陪97歲母親一起變老【元氣大來賓】EP.12
元氣大來賓,專訪張艾嘉,被張媽媽喊為「妹兒」的張艾嘉,今年也71歲了。張媽媽聽到女兒年齡大笑:「妳也是老人了!」能夠和女兒一起老去,顯然讓張媽媽極為開心。 ✏️「小妹」71歲 媽媽大笑「妳也是老人」 ✏️照顧老「小孩」 才明白人生 ✏️害怕無常 更怕失去 ✏️看人生 珍惜當下 無常是正常 ✏️談生活 化繁為簡 自在最重要 ✏️不求兒子照顧 也不怕兒子不顧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大來賓,專訪張艾嘉,被張媽媽喊為「妹兒」的張艾嘉,今年也71歲了。張媽媽聽到女兒年齡大笑:「妳也是老人了!」能夠和女兒一起老去,顯然讓張媽媽極為開心。 ✏️「小妹」71歲 媽媽大笑「妳也是老人」 ✏️照顧老「小孩」 才明白人生 ✏️害怕無常 更怕失去 ✏️看人生 珍惜當下 無常是正常 ✏️談生活 化繁為簡 自在最重要 ✏️不求兒子照顧 也不怕兒子不顧
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老人定義必須改變。台北市立關渡醫院(北榮經營)院長陳亮恭說,面對長壽人生,民眾與醫師都必須有全新思維,醫療衛生進步,讓民眾可「活到罹患三種慢性病」,醫界對於「疾病」的認知與控制目標,也必須與時俱進。 陳亮恭表示,台灣光復後70年間,民眾平均餘命從50歲上升至逾80歲,「人們一輩子都沒看過這麼多老人」,面對人口長壽、高齡化趨勢,從基本邏輯並必須改變,不能再依既有教科書、政府法規定義。根據日本研究,2007年世代長者,與2017年世代長者,在同樣歲數,走路速度、握力、體能、活動量等指標,明顯成長,「體能衰退的臨界點,已由65歲延後至75歲。」 2024退休力論壇/陳亮恭:翻轉疾病定義與慢性病共存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253
《你好,我是誰2》故事劇情透過真人真事的內容,詮釋曹汶龍醫師團隊的醫療職人劇,一起為失智患者及家庭注入關懷,強調以「失智不是遺忘,而是時時刻刻都在創造記憶」。兩位扮演的曹爸曹媽透過戲劇演出帶給失智症家庭許多支持力量,更帶動大家一起關注失智症相關議題。 ●寇世勳 飾曹汶龍 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創立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現為失智症中心主任,關懷獨居老人。 ●崔佩儀 飾郭佩筠 曹汶龍的妻子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Ep.1推出上集後,有粉絲說:「期待下集,小遊戲下次和老人家聚會時,一起玩,肯定會很高興!」 說的沒錯,下集出爐惹! 可以說是滿滿驚奇的下集。 「寶特瓶」跟「衣架」可以做什麼? 有人想到可以拿來濾抽油煙機的油耶!但光動腦不夠,這半集還會看到兩位主持人跟章新,踏踏實實做完十趟的「腳尖、腳跟走路」! 在節目尾聲,章新還特別做了幾段感性呼籲! 「我們看不到的社會某個角落,就有失智症患者跟他的家人存在」 「主要照顧者心中的苦,可能也不知道要對誰說」 你也有同感嗎?想一起來接力,把節目看起來,把身體、腦袋、互動動起來嗎? 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發現喔!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 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高齡者不是國家的負擔而是資產⭐ 老盟耕耘老人福利工作30年,舉辦「樂齡幸福五安新藍圖」論壇,提出「高齡五安 平權翻轉」📣 👉減少或消除年齡歧視,保障高齡者的基本人權 👉提升高齡者健康識能及相關醫療與照顧服務資源的可及性 👉加強推廣財務識能及平等參與就業市場與增加醫療長照資源等相關支持 👉提供安全舒適且交通便利的居住條件 👉透過社區協力及世代共融活動,活化高齡者專長與能力,重建自我價值
🚨誰說老人鄉沒有希望?嘉義縣用行動打臉刻板印象! 🔍全台老化最前線的逆襲 透過「宣導、診斷、照護」三大策略,實現全國「2025失智友善777」目標💪 🏡偏鄉不孤單!六腳、鹿草、義竹鄉的暖心服務 失智整合照護模式,「一條龍」服務直達家門,高風險族群獲得完整照顧💕 👉看更多內容: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922/8402803
✨重點整理: ✔ 「不老戰隊」挑戰電競偏見 ✔ 電競學習改變人生 ✔ 電競賽事促進世代對話 玩電動不再是年輕人專利,弘道老人基金會舉辦長者電競比賽,並培訓年齡平均逾60、合計逾千歲的「不老戰隊」。基金會高齡友善推廣組長徐昊平說,雖曾遭遇各界「打電競不如打點滴」的質疑,但參與電競戰隊的長輩都是動了真格,有長輩雖說志在參加,實際上以贏得比賽為目標練習,從下午6時練習到凌晨2時,工作人員致電提醒才下線休息。 2024退休力論壇/不如打點滴?徐昊平:長輩克服質疑打電競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4194/8349015
延遲轉大人,輝煌的中年延長了 超高齡社會已來敲門,在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超過 65 歲的「老人」。 然而壽命的延長不是讓老年歲月變得更漫長,而是延伸放大輝煌的中年時期。如今生理年齡也不等同於實際年齡,也就是說, 65 歲不再是以前的 65 歲,只要願意,「老人」可以活得比想像中得更年輕。退休前提前佈署財務規劃,儲備健康力,或是熟齡再就業、保持玩耍的心投入電競,甚至是再談一場戀愛,讓我們重新繪一幅退休生活的圖畫。現在,來參加2024退休力論壇,跟著專家們一起學!
延遲轉大人,輝煌的中年延長了! 超高齡社會已來敲門,在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位是超過 65 歲的「老人」。 然而壽命的延長不是讓老年歲月變得更漫長,而是延伸放大輝煌的中年時期。如今生理年齡也不等同於實際年齡,也就是說, 65 歲不再是以前的 65 歲,只要願意,「老人」可以活得比想像中得更年輕。 退休前提前佈署財務規劃,儲備健康力,或是熟齡再就業、保持玩耍的心投入電競,甚至是再談一場戀愛,讓我們重新繪一幅退休生活的圖畫。 影片中採訪了XYZ各個世代的人,讓我們來看看大家是如何繪製、想像自己的夢想藍圖吧!
元氣最愛問,邀請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醫師,來談談「白內障」及其他與眼睛有關的問題。 ✏️老人家接受白內障手術,與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有無關聯? ✏️老花是如何形成的? ✏️年輕時做過近視雷射,老了還可以再做老花雷射嗎? ✏️眼睛很乾時該怎麼做? ✏️乾眼症有沒有手術可以治療?健保有給付嗎? ✏️一旦確定罹患白內障,要馬上開刀嗎? ✏️白內障會不會造成近視或老花加深嗎? ✏️多久該做眼睛健檢? ✏️AI會不會取代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