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羅一鈞
共找到
924
筆 文章
-
-
2022-07-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死亡2個月新低 BA.5疫情估8、9月來襲
昨新增一萬七五四九例新冠本土個案、八十六例中重症個案、四十八人死亡,均為近二個月來新低。不過,變異株BA.4、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皆為五十多歲男性,且與接機有關,目前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上周近九成境外移入案例感染新型變異株,新任指揮官王必勝說,難以評估下一波疫情再起的時間,但一般推想應是落在八、九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上周境外移入個案中,近九成都感染新型變異株,其中BA.5數量呈壓倒性勝利,顯示即將成為歐美、亞洲等國新一波主要流行株,至於台灣,再過不久BA.5就會取代BA.2。王必勝說,大家一直預測台灣變異株疫情再起時間,但這滿難評估,一般推想應是落在八、九月,指揮中心嚴密觀察中。目前國內變異株疫情情況,羅一鈞說,上周有三人感染BA.5變異株,其中一例是日前公布的社區感染案例(廿多歲女性),另兩例則是新個案,都與到機場迎接自國外返台的家人有關。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再掀疫情時間點?指揮中心:滿難預測
國內今天在公布兩例新增本土BA.5個案,外界擔心變異株何時會在國內再掀一波流行。指揮官王必勝表示,大家一直預測變異株的疫情再起的時間,但「這滿難評估的」,一般推想應該是落在八、九月,但指揮中心會嚴密觀察。針對變異株可能造成的疫情,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A.4、BA.5疫情估計是當本土變異株個案占30%以上才會出現流行,可能最早流行的都市如北市,最近幾周個案數下降幅度不高,懷疑可能是BA.4、BA.5變異株,也可能是因為人流回升造成的影響。對於BA.4、BA.5恐在國內造成另一波疫情,外界也關心國內是否針對全民接種第四劑。王必勝表示,第四劑施打範圍會提出擴大的想法,將請ACIP評估,若有擴大會再公告。莊人祥則表示,第四劑疫苗的接種每個專家都有不同意見,美國開放50歲以上和18歲以上免疫不全者接種,其他國家大部分開放65歲以上,沒有開放全民施打。但如果有次世代疫苗是有可能給全民符合資格都來打,第二次追加劑會再評估。另外,除了BA.4、BA.5外,外界也關心BA.2.75變異株是否有較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力。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2.75是最近幾周才在印度等亞洲國家偵測到,也有較高傳播力和免疫逃脫力,但與成為主流的BA.5比,還沒有足夠相關研究可佐證,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主流變異株都言之過早,還要觀察偵測到的國家有沒有後續較大的社區疫情才可得知。而目前台灣在本土和境外都沒有偵測到。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BA.5再增二例 皆和接機有關
變異株BA.4、BA.5再增二例本土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個案都和接機有關;目前本土BA.5變異株累計七人,六人和接機有關。另國內累計檢出370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為54例及BA.5為316例。羅一鈞表示,上周邊境攔截44例變異株個案,6例BA.4、38例BA.5。個案分別為25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6日至7月11日。這周境外移入個案驗出74.5%為BA.5、11.8%BA.4,共86.3%為新型變異株,主要入境國為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英國。羅一鈞表示,目前境外移入近九成都是新型變異株,顯示國際疫情變化以BA.5為主,歐美亞洲等國一波流行,相信過不久會取代現行變異株。而上週針對124例本土個案進行定序,驗出三例本土BA.5,其中一例為上周公布的社區感染個案;另外兩例則和接機有關,皆為50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其中案A 6月27日接送兩名美國入境家人,兩名家人皆於機場採檢確診,為BA.5境外移入個案。個案6月30日發病,出現發燒、咳嗽,快篩陽確診。目前個案和兩名境外移入家人都隔離期滿,另個案職場匡列三人檢驗皆為陰性。案B則於7月1日與太太前往接送一名自義大利入境的家人,入境家人於入境採檢時確診,定序為BA.5,因而回頭採檢案B與太太。案B於7月10日採檢當天有喉嚨癢症狀,採檢陽性;太太無症狀,採檢當天檢驗陰性,但到7月16日轉陽、Ct值33.8,還要定序。目前案B與太太還在隔離中,另匡列案B職場接觸者兩人皆陰性。羅一鈞也表示,本土個案從五月以來已針對663例個案進行定序,已找出七例BA.5個案,其中六位是因接機感染,分屬四個家庭;另有一例為社區個案。因此目前針對本土和境外移入的幹的病毒定序也調整為七比三,本土個案占七成、境外移入個案佔三成。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在任911天指揮官交接 陳時中:交給王必勝我很放心
前衛福部長、防疫指揮官陳時中今早交接部長職務,緊接著下午則將防疫指揮官的職位交接給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陳時中今親授「指揮官」背心給王必勝並勉勵,「穿上這件衣服就要明白這是任重道遠品嚐我這兩年多來的滋味,交給你我很放心。」並表示自己未來將赴下一個任務邁進,參選台北市長。指揮中心自疫情2020年1月23日二級開設以來,就由陳時中擔任指揮官至今 911天。陳時中今交接「指揮官」背心給王必勝並勉勵,「穿上這件衣服就要明白這是任重道遠品嚐我這兩年多來的滋味,交給你我很放心。」陳時中說:「張召集人(張上淳)、周署長(周志浩)、羅一鈞、莊大哥(莊人祥),還有我們的薛部長(薛瑞元)、次長資訊組等等,我們幾乎變成一體,天天開會。」因為彼此都相當了解,因此決策方向都非常一致。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是成熟的領導團隊,做出的決定不敢說一百分但朝此在努力,兩年多來不眠不休的努力。」最後謝謝團隊對國家的貢獻,也對社會有盡責。陳時中也謝謝媒體,「謝謝帶來相關訊息,尖銳敏銳的角度提供指揮中心參考也激勵我們重新思考很多政策面,新聞是第四權,代表社會的良心監督行政單位。」陳時中說,外界看來指揮中心與媒體有些對立與衝突,但在他內心是沒有的,相信在場記者都會明白這樣的現況,來過的記者都會明白即便看法不同但為社會打拼的心是一樣的。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雙降!今死亡48例、中重症86例
本日新增本土個案1萬7549例、48例死亡,中重症個案來到86例,是近2個月來的新低,包含中症46例以及重症40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中重症有2位50多歲個案較為特殊,皆有多重慢性病史,一例接種兩劑疫苗、一例無接種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全台最新疫情概況,本土1萬7549例、境外移入454例、死亡48例,死亡個案是自5月25日疫情統計以來的新低。境外移入部分暴增,指揮中心則說,是包含前幾天陽性個案沒有被登載的個案。中重症個案也來到近2個月來新低,羅一鈞表示,今日中重症共有86例,中症46例、重症40例,上次中重症低於百例已是5月17日的61例了;青少年、兒童部分則沒有新增個案。死亡個案部分,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分布在50歲至90多歲,較為特殊的2例個案皆為50多歲男性,其中一人打過2劑疫苗,有中風等慢性病,住院後因為合併肺炎呼吸衰竭過世;另一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接種過疫苗,住院後因為肺炎缺血性心臟病過世。
-
2022-07-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誇吳秀梅韌性強 稱沒累死三軍「只累死一鈞」
衛生福利部於今上午10時舉行部長交接典禮,卸任部長陳時中致詞時劈頭就說「請大家惠賜一票」,然後細細感謝每個部會司署這五年來與他共同努力的貢獻,並且特別點名兩個人,食藥署署長吳秀梅和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陳時中大讚吳秀梅「韌性很夠」,因為「一般一個食品案件要換一個署長,兩個就要換一個部長,目前都還沒。」陳時中說,吳秀梅無論美牛和日本食品都處理得很好,無奈「莫須有的攻擊非常的多。」至於羅一鈞,陳時中說,有報章批評他領導有問題,好像「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但他要鄭重澄清,在疾管署「我沒有累死三軍,只有累死『一鈞』」,但一鈞也沒有抱怨很多。陳時中說,這五年多來訂了8部法律,修訂90部法律共300多條條文的增修,都在同仁專業下完成,證實是「有政府會做事,而且做對的事。」健保署成功調整一次費率、一次部分負擔。至於國健署的業務,陳時中也以身作則表達支持,「目前」已成功戒菸,接下來他要努力將腰圍減到90公分以下,已達成「腰圍八九十健康常維持」的目標。
-
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首例社區感染個案 5密切接觸者PCR結果出爐
國內首例Omicron BA.5社區感染案例,為北部一名20多歲女性,曾施打過3劑疫苗,今年5月中旬曾確診,7月6日又快篩陽性,經PCR定序為BA.5,為重複感染個案。該案匡列密切接觸者5人,PCR皆為陰性,後續將針對指標個案、個案母親的7名密切接觸者,再進行PCR確認。這名20多歲女性個案曾接種3劑疫苗,今年5月中旬確診,後續康復,同住家人於7月3日、5日紛紛確診,個案7月6日快篩陽性,後續到醫院PCR採檢,經過基因定序為BA.5,不僅是國內首例本土社區感染BA.5案例,也是國內目前525例重複感染個案中,第一位感染BA.5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表示,由於個案一家人近半年沒有出國史,高度懷疑是家庭群聚,但也不排除是職場感染。除了個案的密切接觸者5人包括1名友人、4名同事,指標個案也認為是個案的母親。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個案的5名密切接觸者,包括1名友人、4名同事,PCR採檢結果皆為陰性。該起家庭群聚的指標個案,個案母親有7名職場密切接觸者同事,正在進行PCR採檢中,若有後續結果將再公佈。莊人祥說,指標個案的7名密切接觸者中,其中1位在今年6月曾確診,近日疫調時,出現輕微咳嗽等症狀,因此需要透過PCR採檢,釐清此症狀是新感染還是舊症狀。對於BA.5疫情是否會再擴大?莊人祥說,目前沒有擴大,該起案件目前也定調為家庭群聚,若個案的父母PCR結果出爐後,會再進行基因定序。不過因為個案及爸媽的感染時間相近,有極高機率皆是BA.5。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例本土社區BA.5感染源從哪來? 羅一鈞曝這2途徑
國內首例社區感染Omicron BA.5本土個案,為北部一名20多歲女性,今年5月中旬曾確診並康復,同住家人分別在7月初確診,該個案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到醫院進行PCR採檢確診,經過定序為BA.5。目前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包括1友人、4同事,目前皆快篩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案為重複感染,最有可能被同住家人感染,但也不排除是職場感染。指揮中心說,北部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今年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本次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7月5日確診,個案亦於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性,並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續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5。目前該名個案及確診家人皆已隔離期滿,已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包括1友人、4同事,均快篩陰性,衛生局已安排PCR採檢。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符合3個月內重複感染定義,不過第一次5月份確診時,因為沒有PCR,沒有留下檢體,因當時國內沒有本土BA.5,個案當時應該感染BA.2.3.7,不會都是BA.5。羅一鈞表示,目前該案的父母及姊姊都已經解隔離,但衛生局還是請父母去PCR採檢,若為陽性Ct值低的情況,會將檢體再送實驗室定序。此應為家庭群聚,指標個案目前針對一位長輩,7月1日時出現發燒、頭痛症狀,有工作社區接觸史,目前採取職場監測同事狀況,但過去沒有人曾確診過,若有症狀會採檢,目前尚無進一步檢驗結果,無法得知是否疫情往外擴。羅一鈞表示,近期國外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若曾感染過BA.1、BA.2,3個月內會有八成保護力,針對感染BA.4、BA.5會有較高保護力,降低71%至79%的感染機率。羅一鈞表示,先前沒有確診的人,感染機率相較已確診的人來得更高,尤其長輩、小孩感染後,導致重症或腦炎機率高,長者還有很多人沒打第二劑、第三劑,小朋友疫苗最近才剛開打,這一波疫苗鼓勵幼兒及長者盡快打滿,未確診過的人盡快施打第三劑,符合第四劑者盡快接種,因應BA.5社區流行做準備。羅一鈞表示,該案7月5日發病症狀僅有流鼻水,5月確診時沒有說有無症狀,根據國外研究,第二次感染相對輕微,日本研究室指出感染BA.5疑似肺炎機率增加,對於我國來說,不會因為BA.5要針對重症治療,現在的抗病毒藥物仍依有重症狀況來使用。羅一鈞表示,該案及家人都沒有出國史,該案目前為高度懷疑BA.5群聚,會以高規格採檢匡列作為,來進行後續基因定序,確認是否為BA.5。該案目前看來,優先懷疑最有可能被同住家人感染,不過現在也針對職場同事採檢,因此不能排除是職場所致。羅一鈞表示,由於該案有職場接觸、社區活動史,感染途徑為何,仍需進一步監視了解,但不會做擴大匡列採檢,以現在的防治作為,不會恢復到之前模式,有採檢不一定會就隔離,現在還是認為是社區感染的事件,但還不知道是職場還是哪裡社區導致。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疫情9成是BA.2.3.7 兒童重症、3大群聚案皆同一變異株
Omicron各類亞型變異株不斷變異,針對Omicron BA.2.3.7變異株,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特別說明。醫療應變府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國內本土疫情90%以上都屬於BA.2.3.7,包括先前基隆小吃店、大潭電廠、台中婚宴群聚等序列皆是。指揮中心說,BA.2.3.7為於今年6月4日增列的BA.23細分支,指帶有A21851G(S:K97E)的BA.23,特徴突變包括:ORF1a:L631F、N:M322I、S:K97E。根據國際資料庫GISAID,BA.2.3.7最早為馬來西2月27日探檢檢出,其次為日本3月28日探檢檢出(越南境外移入個案)。台灣最早個案為案21070(越南境外移入個案,3月8日落地探檢陽性)。後續之本土群聚:基隆小吃店、大潭電廠、台中婚宴群聚之序列,均帶有特徵突變,可重分為BA.2.3.7。4月以來之本土疫情以BA.2.3.7為主要病毒株,但其與一般BA.2.3的致病力差異,尚無相關研究。國際資料庫GISAID上傳BA.2.3.7序列數目:包括日本44例、美國39例、台灣34例、香港22例、印尼15例,全球198例。羅一鈞表示,BA.2.3.7這一波本土疫情,就是4月以來主要病毒株,BA.2.3.7這是6月4日才新增的細分支,這個特徵位點的重新定為BA.2.3.7,這是現在的主流株。羅一鈞表示,這支最早在馬來西亞,日本3月24日也有驗出,先前在一位境外移入的體內驗到,案201070,3月8日自越南入境,這是最早驗出BA.2.3.7的個案,後續雖然不一樣,但國內帶有BA.2.3.7的群聚,包括基隆小吃攤、大潭電廠還有台中婚宴的三群聚,台灣的本土疫情90%以上都是ba.2.3.7,這三群群聚倒置的序列都能在台灣驗到。羅一鈞表示,兒童重症也大多是BA.2.3.7,至於有醫師擔心說會導致腦炎重症,目前還沒有研究可以佐證,但是我們病毒有分讓給研究機構如中研院進行研究,目前兒童重症也在收案過程,後續會針對病毒本身兒童腦炎,MSI-C等,會有更明確結果。香港那時候最早有兒童腦炎,當時2月爆發時他們是BA.2.2.2不是BA.2.3.7。除了台灣,日本、美國、印尼有上傳BA.2.3.7的序列。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例BA.5本土社區感染 20多歲女重複感染 未曾出國紀錄
Omicron亞變異株BA.5我國出現首例本土社區感染案例。一名北部20多歲女性未曾出國紀錄,近期因重複感染,經過定序發現檢出BA.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和家人隔離期滿,掌握密切接觸者1友人、4同事,快篩都是陰性,衛生局安排PCR檢驗中。指揮中心說,今日公布之本土Omicron BA.5個案,為北部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今(2022)年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本次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7月5日確診,個案亦於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性,並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續定序結果為 Omicron BA.5。目前該名個案及確診家人皆已隔離期滿,已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均快篩陰性,衛生局已安排PCR採檢。因國內檢驗出1例Omicron BA.5本土社區感染個案,指揮中心已啟動相關疫調、接觸者採檢及加強監測作為。羅一鈞表示,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會調整基因定序比例,境外跟本土原先是7比3,目前比重會調整成1比1,後續境外移入病例,若變異株百分之百都是BA.5、BA.4的話,就不會多做定序,會以本土為主。羅一鈞表示,另外還有會著重兒童重症,以及針對重複感染,有機會找到特別變異株的情形,我們國內有8家實驗室,會加強輕症的病毒監測,這是針對本土Omicron的作為。羅一鈞指出,這一個案很特別,除了是首例社區BA.5個案,也是自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後,累計525例個案中,首例感染BA.5的個案。羅一鈞表示,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會調整基因定序比例,境外跟本土原先是7比3,目前比重會調整成1比1,後續境外移入病例,若變異株百分之百都是BA.5、BA.4的話,就不會多做定序,會以本土為主。羅一鈞表示,另外還有會著重兒童重症,以及針對重複感染,有機會找到特別變異株的情形,我們國內有8家實驗室,會加強輕症的病毒監測,這是針對本土Omicron的作為。羅一鈞指出,這一個案很特別,除了是首例社區BA.5個案,也是自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後,累計525例個案中,首例感染BA.5的個案。指揮中心說,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13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占比約為50%,BA.4占比則上升至14%。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迄今已至少89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並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且於葡萄牙發現再次感染病例占比增加,鄰近新加坡、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指揮中心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0多歲女打三劑疫苗仍猝死 專家揭原因
國內死亡人數今天略升,新增89例死亡個案,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曾接種三劑疫苗且無慢性病史,卻在睡夢中昏迷,送醫後確診,Ct值21.4。讓人擔心無慢性病史、正值中壯年且完整接種疫苗,為何還會猝死。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表示,可能病毒剛好攻擊到心臟或是腦部血管造成中風,或可透過解剖釐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於記者會說明,這名個案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7月10日晚間睡覺時家人並無發現異狀,但7月11日凌晨發現昏迷、無心跳呼吸而緊急送醫,快篩、PCR陽性確診,Ct值21.4;經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和新冠確診。會後羅一鈞表示,個案接種的三劑疫苗分別為為「AZ、AZ、莫德納」,其中第三劑莫德納為今年二月接種。對於這樣個案例,黃立民表示,新冠病毒不是只會攻擊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的症狀,也會攻擊其他部位。會在睡夢中猝死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毒攻擊心臟,造成心律不整;另一個是攻擊腦部血管,造成腦中風,尤其若是腦幹出血非常容易猝死。而對於這名個案接種三劑疫苗,仍發生猝死,黃立民直言,由於這名個案接種的疫苗並非最強組合,且接種時間也已過五個多月,保護力也逐漸下降。「就像棒球賽,可以提升勝率,但比賽場次一多,還是會有輸的時候」,黃立民也說,疫苗確實能降低重症風險,但並非沒有風險;「要能夠不輸就是不要對戰」,因此要能夠完全避免重症,就是讓自己不要染疫。
-
2022-07-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增89染疫歿略升…累計7064死 校正回歸1名80多歲老婦排除
新冠肺炎本土死亡個案前兩天連續下降後略升,今天新增89例死亡個案、231例中重症個案;另有一例死亡個案排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死亡個案因死亡時新冠肺炎的診斷定義不符,因此排除;目前累計死亡個案7064例。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為80多歲女性,為6月27日公布的確診死亡個案。由於該名個案5月11日死亡,診所於6月24日提報死亡。但因個案當時為快篩陽性,非PCR陽性,而5月26日才修改確診定義, 5月11日死亡時並未符合,因此排除。不過羅一鈞表示,如果家屬先前已請領慰問金,不會再追回。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40多歲至90多歲,86人具慢性病史、64人未接種滿三劑、47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最年輕為兩例40多歲個案。其中一例為4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有糖尿病、腦動脈瘤等慢性病史,7月3日發燒、喉嚨痛、全身虛弱,7月4日意識改變到急診,檢查發現PCR陽性、Ct值35.3確診,合併肺炎及腎功能異常,住院後7月9日突發心跳、呼吸停止,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心因性猝死及肺炎。另一例為40多歲女性,曾接種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史。7月10日晚間睡覺時家人並無發現異狀,但7月11日凌晨發現昏迷、無心跳呼吸而緊急送醫,快篩、PCR陽性確診,Ct值21.4;經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和新冠確診。另無中重症無特殊個案,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8687例。
-
2022-07-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莊人祥:估本周確診都3萬例以下
昨新冠疫情新增二萬九八四九例本土個案、中重症一三三例、四十九人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預期,本周單日確診個案將維持在三萬例以下,但受BA.4、BA.5變異株影響,預計八月、九月恐又有一小波流行,因此還不會放寬口罩措施。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較年輕死亡個案為兩例四十多歲男性,分別有癌症和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病史。經濟學人推估,台灣今年一到六月超額死亡為八○六七人,對照指揮中心新冠致死六三二六人,間接超額死亡人數一七四一人。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不應忽視任何死亡」,應將新冠肺炎傳染病改列第四級,並改採流感化監測,讓醫療量能正常化,減少間接死亡。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的本土研究顯示,疫情發生之初,社區民眾整體醫療照護可近性減損近四成,八十歲以上長者醫療可近性減損程度四成三,外籍人士五成;在本土疫情大爆發後,民眾醫療可近性更受到重大衝擊,致間接超額死亡。羅一鈞說,指揮中心每周調整專責病床開設占比,目前已無要求醫院降載,正常提供門診住院等服務。全國專責病房空床率近六成,昨下午開會討論全國六區醫院專責病床開設數占比,逐步調降,以釋出更多病床,照顧非新冠病人。
-
2022-07-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童打疫苗出現心肌炎 接種2劑者有7人
國內COVID-19疫情未歇,疫苗持續接種,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5至11歲幼童打疫苗副作用統計,打第1劑疫苗出現心包膜炎或心肌炎共2人、接種第2劑者7人,將持續追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3萬7480人次,截至目前累計接種5870萬816人次。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91.44%、第2劑85.31%、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5%、追加劑接種率70.74%,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93.94%。接種疫苗是預防重症方法之一,但有研究發現新變種BA.2.3.7可能增加急性腦炎風險,尤其國內染疫兒童常見重症為腦炎,讓不少家長擔心。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表示,兒童重症個案有15例定序,其中12例為BA.2.3、3例為BA.2。羅一鈞進一步說明,上述個案病毒定序結果均與這波本土疫情病毒株相同,未檢出BA.4、BA.5或其他BA.2衍生變異株,如BA.2.12.1或BA.2.75,但他仍呼籲,家長儘速帶家中符合接種疫苗資格的孩子完成施打,降低重症發生風險。「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今天起新增美國(部分州)、日本、加拿大、澳洲(雪梨)等採用Smart Health Card(SHC)格式;有媒體詢問,高端疫苗爭取獲得美國認可入境進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高端還在等待世界衛生組織(WHO)團結試驗疫苗結果,同步持續爭取其他國家認可。打疫苗無法完全避免感染,確診即時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雙管齊下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據統計,昨天共開4539人份COVID-19口服藥,其中輝瑞「倍拉維」共3539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100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37萬1858人,包括共30萬320人倍拉維及7萬1538人份莫納皮拉韋。據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981床、空床6470床、空床率58.9%,其中台北區45.2%、北區54.9%、中區66.8%、南區56.6%、高屏區69.1%、東區50.6%。羅一鈞說,今天下午將討論下修專責病房開設數,增加病床周轉情形。另外,近期有民眾表示自己公司要求往嘴巴噴酒精殺菌,不符合就懲處,羅一鈞說,並不認同這樣的做法,將酒精噴進嘴巴會刺激粘膜,對殺菌效果不好,也不會排除病毒,不需要這樣做,也不建議額外如此要求。
-
2022-07-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侵台專家籲改地方流行監測 羅一鈞:再討論
變異株BA.4、BA.5已出現四例本土病例,外界擔心是否再掀一波流行疫情。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型變異株BA.4、BA.5不至於造成大流行而會走向地方流行,因此應採取地方流行監測。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還需要觀察變異株在本土入侵和後續的影響後,再討論監測方式是否需要調整。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不會放寬口罩政策。羅一鈞表示,地方疾病的監測是針對重點族群進行,而非大規模篩檢或普篩、廣篩,如此一來被偵測的人數會減少,確診黑數會增加。但傳播流行趨勢還是需要掌握,因此需要觀察變異株在本土入侵和後續的影響後,再討論監測方式是否需要調整,以免因為調整監測方式而無法及時監測到。而醫療降載部分,指揮中心也每周都在調整專責併床開設數,希望住院容納更多其他病人,目前也沒有要求降載,門診住院都可以如常提供。莊人祥則表示,各國BA.4、BA.5的疫情趨勢主要是原本BA.1、BA.2往下降時會有一個小波上來,但死亡數沒有增加甚至更低,而且國內追加劑多在最近半年內接種,和其他已接種過很久的國家不同。加上國內疫情從四月開始到七月都還在流行,都是對台灣防範BA.4、BA.5比較有利的部分。莊人祥說,根據研究,BA.4、BA.5至少要超過三成本土病例,才會有開始再往上流行,台灣有開始本土但量還沒有偵測出來,因此可能八月甚至九月時才會有一波流行,且對台灣影響不會太大。另外口罩政策也沒有打算要放鬆,就是希望透過這些口罩、洗手、社交距離、打疫苗等方式繼續面對後續變異株可能的疫情。而死亡個案持續下降,已連續兩天降至百例以下。對此,莊人祥表示,6月死亡個案曾增至兩百多例,可觀察到從六月底那周以來已降到百例左右,這周又到了60以下。雖然報告數字也牽涉到每個區域縣市提供資料的速度,或是需要司法相驗等情形而有波折,但可以看到死亡已經趨緩,且死亡通常會落後於個案數兩三周,確診降低下死亡也有降低趨勢。莊人祥也表示,這一波疫情致死率目前為萬分之17,和日本萬分之16差不多。其他國家則為韓國萬分之10、馬來西亞萬分之23、泰國萬分之39、新加坡萬分之5。
-
2022-07-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死亡連日降 羅一鈞:將放寬更多病床照顧非新冠病人
新冠肺炎本土死亡連兩天低於百例,今新增49例死亡個案,另增133例中重症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年輕個案為兩例40多歲男性,分別有癌症和糖尿病、肝硬化等慢性病史。另全國空床近六成,今天下午將針對六區專責病床開設數調整討論,將會繼續放寬更多病床,照顧非新冠病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40多歲至90多歲,48人具慢性病史、36人未接種滿三劑、28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兩例40多歲男性。其中一位有糖尿病、肝硬化病史,曾接種兩劑疫苗。7月8日出現呼吸困難、全身倦怠等症狀,送醫確診,當天即不治 ,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另一例個案有癌症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6月22日發病,出現頭暈、嘔吐症狀,24日就醫採檢確診,住院後發現肺炎及癌症轉移,7月9日過世。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87例、重症46例。羅一鈞表示,今天無特殊中重症個案,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8457例,死亡6976例死亡。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981床、空床6470床、空床率58.9%;55家集中檢疫所共7610床、空床數4995床、空床率65.6%;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3153床、空床數1203床、空床率38.2%。另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4539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3539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100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37萬1858多人份,包括30萬320人份倍拉維及7萬1538人份莫納皮拉韋。
-
2022-07-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不降級 「致死率仍在萬分之17」
昨新增三萬一一五二例本土個案、九十例中重症案例、六十人死亡,死亡及中重症個案數雙創一個半月來新低,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還不到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降級時機,因除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仍把新冠肺炎定為「緊急公衛事件」,台灣致死率也仍在萬分之十七,須下降至萬分之十才邁入「流感化」。現階段還有BA.4、BA.5變異株恐進入社區的疑慮。莊人祥說,從其他國家經驗可見,台灣確實可能再掀起一波小流行,預估單日確診數增加二、三萬例,但不會因此提高致死率,將透過快速診斷、積極治療,避免死亡人數破萬。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新增的六十例死亡個案中,有五十七人具慢性病史、四十二人未接種滿三劑、卅二人超過八十歲以上;其中最年輕為卅多歲男性,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死因為肺炎、心臟衰竭、肝臟衰竭以及急性腎損傷。羅一鈞說,目前共累計中重症一萬八三二四例,六九二七人死亡。在長照機構染疫部分,羅一鈞說,今年起至七月十日通報群聚的住宿式長照養護機構數達一五六八家,確診住民人數為四萬三四八七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一萬一五七三人。自四月起至七月十日,累計機構住民死亡人數一一四○人,致死率為百分之二點六,與上周公布八十多歲以上族群致死率(百分之二點七三)接近。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照致死率2.6% 羅一鈞:與80歲以上長者接近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今年1月1日至7月10日,住宿式長照機構累計5萬5060人確診,其中住民人數為4萬3487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7月4日至10日機構內就地隔離安置集中照護者,平均開藥率為90%。而根據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今年1月1日至7月10日,通報機構數達1568家,確診住民人數為4萬3487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1萬1573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本土疫情統計自4月起至7月10日,累計死亡人數1140人,致死率為2.6%,與之前公布80多歲的致死率2.73%接近。羅一鈞強調,機構長者平均死亡年齡為80多歲,因此比較需和全國80多歲染疫年齡層相比,而非和全年齡層相比。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1105床、空床6471床、空床率58.3%;55家集中檢疫所共7610床、空床數5088床、空床率66.9%;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3516床、空床數1330床、空床率37.8%。另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5376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4225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1151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36萬7319多人份,包括29萬6781人份倍拉維及7萬538人份莫納皮拉韋。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五月中以來首次低於百例 30歲男發病9天死亡
新冠肺炎趨緩,連帶死亡個案及中重症人數也開始下降。國內今天新增死亡個案60例、中重症個案92例,皆創一個半月以來新低,中重症更是5月18日以來首次低於百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30多歲至90多歲,57人具慢性病史、42人未接種滿三劑、32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6月30日發病,出現腹痛、冒冷汗、呼吸喘、噁心、嘔吐等症狀,送至急診PCR陽性確診。檢查同時發現有心臟、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異常,且在急診心跳停止,經急救後送加護病房,但仍在7月9日過世。死因為肺炎、心臟衰竭、肝臟衰竭以及急性腎損傷。羅一鈞表示,今天無特殊中重症個案。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43例、重症49例,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8324例,死亡6927例死亡。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接機群聚 本土BA.5增2例
昨本土疫情新增一萬九○五一例,為五月三日以來新低,中重症一七二例、死亡九十六例。另再增二例本土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個案,父母開車接歸國兒子遭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死亡通報案例中,有二例廿多歲男性在染疫後至四至五周在家猝死。一例有先天性心臟病,曾打三劑疫苗,六月六日確診,七月七日被發現於家中無呼吸心跳,死因為自發性腦出血,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及新冠確診;另例曾因外傷顱內出血,長期臥床,有癲癇病史,六月中快篩陽性但未通報,七月八日在家被發現無呼吸心跳,死因列心肺衰竭和新冠確診。另重症增一例青少年個案,羅一鈞說,該十五歲女性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並長住呼吸治療病房,未接種疫苗,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但病況穩定。至於新增兩例本土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個案,羅一鈞說,這起家庭群聚是廿多歲男性(子)於六月廿四日自法國經新加坡轉機入境,四十多歲(父、案A)及五十多歲(母、案B)從南部北上接機,兒子隔天被通知入境PCR檢驗陽性確診,父母六月廿七日快篩陽性確診。 目前共四例本土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個案,均親友接機引發家庭群聚。羅一鈞提醒,接送親友入境務必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戴N95家人照樣染BA.5 羅一鈞:建議戴醫用口罩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本土新增2例BA.5變異株,一樣為親友接機導致的家庭群聚,指標個案返家的車程中全程佩戴N95口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建議,長程戴N95會很悶,無法完全密合可能導致常常移動口罩來增加呼吸順暢性,建議醫用口罩就可以。羅一鈞說明,此次指標個案為6月24日從法國到新加坡轉機入境,家人到桃園機場接送時,指標個案上車前有手部消毒、鞋底有踩過消毒墊、行李也進行消毒,開車過程除喝水外有脫下口罩外,全程都有佩戴口罩,指標個案更是佩戴N95口罩。指標個案與家人一路開車返回屏東家中,車程中車窗每10~15分鐘開半窗透氣,全程採用車外循環。羅一鈞表示,定期通風可避免有取下口罩情形,長程密閉空間很難完全避免傳染,從案例看到還是有接送傳染風險,很難降到零,但接送的親友陽性還是要多注意身體健康,自我監測有症狀就快篩。但難免取下口罩喝水,因此羅一鈞不建議長程戴N95,因為會很悶,無法完全密合就可能導致常常移動口罩,來增加呼吸順暢性,建議醫用口罩就可以。對於本土BA.5今日又增2例,7月14日將開放有三類人免PCR陰性可登機,是否增加BA.4、BA.5在社區傳播風險?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機場落地還有深喉唾液採檢、3+4檢疫兩個措施,當然就可以避免BA.4、BA.5進入社區的機會。至於會不會影響邊境0+7的開放,是否考慮緊縮?莊人祥則說,開放方向會隨著疫情的演變做滾動檢討,0+7的開放則要視疫情而定。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境外攔截12株BA.4、74株BA.5 指揮中心:美德法最多
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邊境檢疫攔截狀況,其中Omicron變異株一周統計以來,有12株BA.4變異株,以及74株BA.5變異株。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羅一鈞表示,變異株來源國以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英國為主,檢出國家愈來愈多,未來將不逐一列出。指揮中心表示,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2株Omicron BA.4及7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50例男性、3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1日至7月4日。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新加坡及英國(各2例),德國、義大利、法國及土耳其(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32例),德國及巴西(各5例),新加坡(4例),英國、土耳其及荷蘭(各3例),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及加拿大(各2例),越南、沙烏地阿拉伯、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菲律賓、澳大利亞、墨西哥、印尼及泰國(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指出,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6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佔比上升至52%,BA.4佔比則上升至12%,且已導致部分國家住院數增加。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近期BA.5變異株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鄰近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BA.5再增2例!指揮中心:親友接機群聚染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88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86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2例本土BA.5個案,指標個案從法國轉機新加坡返回國內,家人從屏東到桃機前往接機,可能是在長途車程中染疫。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32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 (48例)及BA.5 (278例);另累計4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A)、1例女性(以下稱案B),年齡分別為40多歲及50多歲,為今(2022)年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以下稱指標個案)相關之家庭群聚。指標個案於6月24日自法國至新加坡轉機入境,案A及案B於同日至機場接送其返家居家檢疫。指標個案於6月25日接獲通知入境PCR檢驗陽性確診,同時出現流鼻水症狀,並進行居家照護,案A及案B列居家隔離。案A及案B於6月27日快篩陽性確診,其中案B有咳嗽及嗅覺異常症狀,後續定序結果2人均為 Omicron BA.5。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另1名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亦無症狀。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國內4名本土個案均研判於接送時感染可能性較高,請民眾接送入境親友時落實下列相關防疫措施,以保護自己和家人:一、接送者應完成接種至少2劑疫苗(建議打滿3劑者優先),並穿戴手套、佩戴口罩。二、親友上車前,應針對手部、鞋底、行李進行消毒。三、車內不飲食,接送時適度開車窗,保持充分通風。四、車上所有人全程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交談、 碰觸等接觸行為。五、接送完成後,建議對全車內外進行清消,特別針對常碰觸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處加強擦拭。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例20多歲男性染疫亡 青少年敗血症加護病房觀察中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本土疫情概況,今日中重症來到172例,中症86例、重症86例,死亡較昨日回升有96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死亡案例中有2例都為20多歲的年輕個案,確診後隔月逝世;另出現新一例的青少年重症個案,為15歲女孩,出現敗血症情況,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況穩定。羅一鈞說明,今日死亡案例中有2例較為特殊,分別為20多歲男性,打過3劑疫苗,有先天性心臟病;在6月6日確診,7月7日在家被發現已無呼吸心跳,送醫急救仍不治身亡,死因為自發性腦出血,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及新冠肺炎確診。羅一鈞分析,由於個案距離確診已有一段時間,目前判斷與新冠肺炎關聯性低。另一例也是20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個案先前因外傷,有過顱內出血,長期臥床並有癲癇病史;6月中曾快篩陽性但未通報,7月8日在家被發現無呼吸、心跳,送醫急救後仍不治身亡,在醫院PCR陽性確診,死因列為心肺衰竭和新冠肺炎確診。同時,重症部份新增1例青少年案例,羅一鈞說明,個案為15歲女孩,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也長住在呼吸治療病房,未接種過任何疫苗;7月7日發燒、快篩陽性,機構先給予莫納皮拉韋治療,送至急診檢查發現有肺炎、氧氣濃度降低、敗血症等情況,轉入加護病房觀察,並投入瑞德熹偉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況穩定。
-
2022-07-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大公布2名兒童染疫中風 羅一鈞:指揮中心將進行研判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但兒童染疫不可輕忽。台大醫院今公布,Omicron疫情期間,收治2名染疫合併中風案例,分別是8歲、12歲男童,經磁振造影檢查,腦部出現血管病變,確診合併中風。經台大醫院統計,透過磁振造影檢查兒童、青少年染疫患者,高達4至5成均有腦血管病變症狀,建議家長應盡速讓孩子接種疫苗。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台大醫院上午記者會後,經疾管署區管中心了解,兩名中風個案未在中重症提報名單中,因此已請台大給予病童出院病情摘要,指揮中心再進行研判。
-
2022-07-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11!20多歲男院內感染亡 7歲女童未確診成MIS-C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內今新增311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195例、重症116例,死亡個案新增131例。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過去沒有接種疫苗,4月底因癌症住院,起初採檢陰性,但1個月後採檢陽性,為院內感染,7月因癌症惡化過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20多歲男性沒有接種疫苗,曾有癌症等慢性疾病史,4月22日因癌症併發症住院治療,住院時PCR檢驗陰性,住院期間5月29日採檢陽性,有給予瑞德西韋藥物治療,6月13日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但因癌症持續住院,7月1日因爲癌症惡化過世,死因為肺炎及癌症。羅一鈞表示,另新增1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為7歲女童,過去沒有慢性疾病史,女童同住家人5月23日快篩陽性,當時女童快篩陰性,女童於6月1日接種第一劑BNT疫苗,6月29日出現發燒、全身紅疹、嘔吐、腹瀉、活力及胃口下降等,7月3日到急診檢查,發現有結膜炎、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等,且發炎指數及肝指數升高,懷疑是MIS-C因此收治住院。羅一鈞表示,女童住院有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該名女童過去沒有確診新冠肺炎,此次檢驗PCR也是陰性,但近一步透過血清抗體篩檢,發現N抗體為陽性,顯示女童近期曾經感染過,也符合MIS-C的診斷標準,目前女童病況穩定,正在一般病房治療中。國內目前兒童重症共92例,其中死亡22例,MIS-C有33例。
-
2022-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建議 口罩改高風險區佩戴
昨新冠本土案例增三萬一三六四例,疫情逐漸降溫,但仍受BA.4及BA.5變異株威脅,使口罩措施鬆綁還得再等等。國際研究第二劑疫苗覆蓋率破八成,可僅維持在室內戴口罩,國內專家也建議,未來口罩令可改採軟性需求,僅在高風險場所佩戴。昨新增一O五例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卅多歲男性,打過三劑疫苗,確診當天住院,隔天心跳停止,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敗血性休克合併胃潰瘍出血。新增二四三例中重症個案,包括兩名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口罩令仍有其必要性,從研究顯示,口罩令已可改為「軟性」需求,並限縮在重點高風險場域,如大眾運輸、公共集會、脆弱族群密集場域如醫院及長照機構,或有未接種疫苗者在場時。
-
2022-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BA.5傳播力強20% 指揮中心暫不升級防疫措施
Omicron BA.5亞變種病毒本土病例現蹤,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4、BA.5傳播力比原本的Omicron傳播力強20%,但暫不考慮升級、匡列等防疫措施。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降溫,但日前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 BA.5本土病例,防疫措施是否升級引發關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BA.4、BA.5的傳播力比先前主流Omicron變異株多約20%,民眾還是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社區防疫措施也沒有鬆綁。羅一鈞指出,針對入境確診且經定序確認的個案,會對同行、同住家人進行檢驗,根據第1圈檢驗結果再決定是否加驗第2圈,此外暫未考慮升級篩檢措施。至於入境檢疫何時能從現行3+4縮短為0+7,即入境免隔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才剛剛宣布7月14日起,台灣民眾、持居留證者、轉機者登機前免附2天內PCR證明,實施後會再觀察一陣子,根據大家需求做最適當安排,防疫方面政策要比較謹慎,一步步來。據統計,昨天共開4199人份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口服藥,其中輝瑞「倍拉維」共3499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70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34萬9938人,包括共28萬2356人倍拉維及6萬7582人份莫納皮拉韋。據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2050床、空床6964床、空床率57.8%,其中台北區51.7%、北區55.5%、中區59.3%、南區56.6%、高屏區64.9%、東區60.8%;53家集中檢疫所共7610床、空床數5307床、空床率69.7%;42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3857床、空床數1457床、空床率37.8%。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3旬男發病隔日亡、兒童重症再增3例 9個月女童救治中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最新疫情概況,中重症共243例,其中152例中症、91例重症,死亡回升105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最年輕死亡為1例30多歲男性,發病隔日心跳停止;此外也有3例兒童重症,最小為9個月大女童的MIS-C個案,收住加護病房治療中。羅一鈞說明,今日死亡最年輕個案為30多歲男性,有酒精性疾患,接種3劑疫苗。7月2日發病,出現冒冷汗、倦怠症狀,同日確診。有使用瑞德西韋口服抗病毒藥物、插管治療,7月3日心跳、呼吸停止,急救無效,當日死亡,死因為敗血性休克、胃潰瘍出血。兒童重症部分有3例,最小為9個月大女童MIS-C個案,6月18日確診,6月30日發燒腹瀉、進食量降低,7月3日送至急診,醫師懷疑腸胃炎合併脫水,也疑似MIS-C況狀,因此住院觀察。另一例1歲男童,具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長期使用呼吸器。個案6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症狀,快篩陽性,當日送到急診,有肺炎合併呼吸窘迫,目前收住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最後一例7歲男童,無慢性病史,6月5日確診,6月28日起發燒、腹痛、嘔吐,6月30日開始紅疹、眼睛紅;7月1日到急診檢查,懷疑MIS-C,7月2日住院,血壓降低轉加護病房,目前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後病況已改善。指揮中心公布最新兒童重症統計,MIS-C有32例最多,其餘腦炎22例、肺炎17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家中死亡6例、共病3例,累計91例重症、死亡維持2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