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羅一鈞
共找到
935
筆 文章
-
-
2022-07-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高燒42度、休克搶救無效 1歲童死亡…兒童死亡累計2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疫情狀況,中症99例、重症68。兒童新增2例重症、1例死亡,死亡為1歲女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死亡女童無慢性病,6月28日持續高燒到42度,7月1日嚴重低血壓休克,投入升壓劑等治療無效死亡。羅一鈞說明,今日死亡的1歲女童沒有慢性病史,6月28日開始有持續高燒,41~42度,6月29日出現抽搐、嘴發紫緊急送至急診,照X光後有肺炎症狀,在急診快篩陽確診。因懷疑抽搐是併發腦炎,所以插管住加護病有使用瑞德熹偉、免疫球蛋白、類固醇、降腦壓藥、免疫調節劑進行治療。但在7月1日出現嚴重低血壓休克,對升壓劑等治療無效死亡。兒童重症部份,羅一鈞表示,1例為3歲男童MIS-C個案,本身無慢性病史,在6月2日確診、6月27日開始持續發燒、6月30日出現紅疹、眼睛紅、步態不穩狀況;7月1日送至急診,檢查發現發炎指數及肝指數升高,懷疑MIS-C住院,目前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住院後持續發燒及心臟酵素增高;7月3日至加護病房觀察,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未脫離險境。 另一例為4歲女童,羅一鈞說明,該案本身有慢性心肺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月29日在家發燒、氧氣下降送至急診,PCR陽性確診、X光顯示左側肺炎。因肺炎併呼吸窘迫收治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高流量氧氣治療。目前病況穩定,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羅一鈞表示,目前全台兒童重症累計83例、死亡21例,MIS-C有26例、腦炎 22例、肺炎16例、哮吼8例、到院前死6例、敗血症3例、共病2例。醫療量能部份,全國空床率來到55%。羅一鈞說明,專責和隔離病房開設總數下降到12000多床,之前13000多床,但隨著收治確診數下降每週都會做各區專責調整,針對中區南區高頻區500床以上醫院已從20%下修到15%,200-499床下修到10總床數會愈來愈少,是放出來給非新冠住院運用。同時指揮中心也公布周末的疫苗施打狀況,共51831人次,第一劑覆蓋率來到91.33%、第二劑84.08%、第三劑70.34%。
-
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7月11日跌破萬例?指揮中心:有可能 但現在速度相當緩慢
國內有專家評估,7月11日本土個案將跌破萬例,預計7月底就能開放邊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跌破萬例都有可能,但目前看來相當緩慢,需要民眾配合,尤其暑假期間人流回升。針對邊境是否開放,仍要評估醫療量能、旅館、防疫計程車等滾動評估。關於確診個案數,莊人祥表示,跌破萬例都有可能,目前看來是相當緩慢,整個部分需要民眾配合,尤其是暑假期間,人流回升,看來要近一步評估。若要低破萬例,周一通常確診數最低,但1天後「可能就回去」,這樣是否算低於萬例,也不太曉得。針對7月底邊境是否開放,莊人祥表示,都需要看國際疫情,因6月15日放寬入境人數、啟動「3+4」等,還要觀察醫療量能、旅館、防疫計程車等滾動式評估。有國內確診者反映,確診者通報「3+4」同住家人,必須要同住5天才能通報,若同住2天無法通報,但後續又說可以通報,恐怕錯過可開立隔離時間?莊人祥表示,同住家人沒有詳細規定時間,這部分有點誤解,若有類似狀況,要看衛生局可否協助處理。日前傳公費台灣清冠一號7月1日起,將限縮公費補助對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中醫藥司還在研議中,尚未拍板定案,若有定案就會由指揮中心或中醫藥司發布說明。因染疫人數增多,未來是否定期發布「COVID-19康復者整合門診」收案人數?羅一鈞表示,6月有公布2次,之後會每半個月跟健保署要一次資料,若有臨時議題,有需要資料我們可以跟健保署索取,健保署都有相關數字,但沒有公佈於網站上,也不像是長照機構每周會講一次,應會是半個月報告一次。
-
2022-07-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0至9歲染疫孩童致死率下降 羅一鈞曝主要關鍵因素
國內新冠疫情趨緩,今新增本土確診案例為3萬5699人。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本土確診病例總數為373萬8008例,中重症以上個案為1萬6004人,就全年齡層占比為0.42%,死亡人數為5919人,致死率0.16%。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年1月疫情以來,0至9歲幼童染疫個案已超過40萬例,達40萬1459例,死亡有17人,致死率是10萬分之4,對比日前10萬分之5略有下降,顯示兒童染疫後的醫療照顧有不錯表現,所以才有略降情形。此外,羅一鈞說,今年以來主要死亡族群,仍為70至90多歲族群,70歲以上有1292人,80歲以上有2026人,90以上有1312人。其中致死率也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分別為0.76%、2.62%、6.75%。
-
2022-07-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公布「重複感染」定義 染疫1-3個月症狀惡化者即算、1個月內則不列入
民眾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又再度出現症狀,疑似重複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重複感染」定義,於發病1至3個月內,符合症狀惡化,PCR陽性Ct值小於27、或快篩陽即算;若超過3個月,PCR陽Ct值30以下,或抗原快篩陽;至於感染1個月內,不算重複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重複感染」定義昨日正式發文各縣市衛生局,請協助轉知各醫療院所最新處置原則跟定義。主要分成確診後1至3個月內,或超過3個月以上兩種情況。因為國內高過疫情高峰,常遇到1至3個月內,民眾擔心感染不同變異株,或二次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由於自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本土疫情於社區廣泛流行以來,疑似重複感染(reinfection)個案日漸增多,本中心經專家會議決議,訂定「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以利醫界對符合重複感染定義之病例進行適當處置有所依循。指揮中心說明,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如下:一、已解除隔離治療之COVID-19確診個案,除症狀惡化等特殊情況外,建議於發病日或採檢日3個月內無需再進行SARS-CoV-2檢驗。惟如於發病日或採檢日1至3個月內症狀惡化,且SARS-CoV-2 RT-PCR檢驗陽性且Ct值
-
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21、121死 18歲少女未打疫苗 肺炎併呼吸衰竭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中重症個案221例,包括中症114例、重症107例,死亡增加121例。今日特殊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為一名18歲女性,因有慢性疾病,從發病到死亡僅2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特殊死亡個案為18歲女性,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臥床,沒有接種疫苗,6月13日出現發燒,因而到急診,6月14日住院,住院期間因肺炎併發呼吸衰竭,6月28日不幸過世。羅一鈞表示,國內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累計9例,其中4人死亡。重症9例中,包含肺炎6例、心肌炎1例、MIS-C1例 、共病(車禍外傷)1例。死亡4例中,包括肺炎3例(均有慢性病史)、心肌炎1例。
-
2022-07-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8例MIS-C重症 最小7月大
國內昨天新增三萬八八四六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確診人數比前一天下降百分之七點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推估未來單日確診將維持在三萬例左右,周末恐降至二字頭,而國際流行的BA.4、BA.5變異株疫情,推估八、九月才可能在台灣流行。雖然病例數減少,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說最近一周新增病例數比上周下降超過百分之廿一,顯示疫情正穩定脫離高原區,但昨天單日死亡人數又升至一一八例,另新增中重症個案二九一例,其中有八例為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兒童重症個案,年紀最小的是七個月大男嬰。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前天才質疑,指揮中心公布全台僅十五名MIS-C兒童個案是嚴重低估,光台大就十五例,指揮中心昨天一口氣公布八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八案都由台大通報,其中四案在前天公布為中症,昨天改為重症,但並非病情轉危,而是列入重症計算;八人年齡介於七個月到十七歲,有六人已出院。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單日確診案例起伏不定,指揮中心解釋為周二、周三通報較多緣故,但仍應該繼續觀察是否確實在特定日子確診數較低,還是疫情其實未如原先想像的持續下降,畢竟前兩天確診人數回彈至四萬多例,要觀察是短暫還是持續現象。黃立民說,當數字反彈,須觀察哪些縣市增加最多?維持時間?是否人潮回升或防疫措施過鬆所致?同時也得考慮是BA.4、BA.5疫情是否已在國內蠢動。羅一鈞表示,目前本土案例仍是以流行BA.2變異株為主,雖不敢斷言「國內沒有BA.4、BA.5隱藏病例」,但目前並未造成疫情,顯示還有社區防火牆圍堵。他說,社區防火牆包括感染個案仍有自然免疫保護力或疫苗保護力,他分析BA.4、BA.5要大流行也是到八、九月以後。昨新增一八六例中症、一○五例重症,其中七月大男嬰未曾新冠肺炎確診,因出現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至急診才經PCR檢驗陽性,Ct值卅三點一,研判非新冠肺炎急性感染,住院治療後已出院。針對未確診新冠就確診MIS-C,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很常見」。根據國外研究,測到新冠N抗體陽性、PCR陰性卻出現MIS-C者約六成,N抗體和PCR都陽性而出現MIS-C約三成四;N抗體和PCR都陰性,但為新冠密切接觸者,出現MIS-C約百分之五。不過,MIS-C發生率約萬分之二,黃種人又低一些,家長毋須過於擔心。
-
2022-06-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4、BA.5已入社區? 羅一鈞:不敢說沒有、但還不會流行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國內說不定有BA.4、BA.5正在流行,應進行本土病例偵測。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每周一都會針對境外和本土的定序結果進行報告,目前本土並無驗出BA.4、BA.5的情況,不敢說境內沒有隱藏病例,但目前還有社區防火牆,因此儘管可能進入社區,大流行可能要到八、九月後。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定序,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超過一半,檢驗120例驗出61例變異株個案,包括53例BA.5、8例BA.4。而國內5、6月已完成的443例本土個案定序,仍為BA.2。羅一鈞表示,BA.4、BA.5仍屬Omicron變異株,儘管有可能因為在境外移入時沒驗出,以無症狀、輕症方式進入社區,但還有社區防火牆,包括自然感染個案還有部分自然免疫保護力,以及有些民眾第三劑、第四劑疫苗的保護力,都還能抵抗變異株。因此BA.4、BA.5可能已進入社區,但目前還不會大規模流行,若有大流行可能八、九月後。另外,針對上周新增的我國首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羅一鈞表示,個案目前狀況穩定,沒有出現新症狀也沒有惡化情形,但仍處於需要被隔離的可傳染期,需等結痂脫落,還在隔離病房隔離治療。
-
2022-06-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Novavax開放18歲以下施打?羅一鈞:需申請EUA新案審查
我國透過COVAX機制獲配的首批次蛋白疫苗Novavax,今晨抵台50.4萬劑,各界都想知道此次新的疫苗,會如何配發地方?同時,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日也建議加速審查Novavax開放給18歲以下的國人。指揮中心今回應,已通知Novavax公司提供資料給食藥署進行審查。李秉穎今接受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訪問表示,18歲以上許多人都已打疫苗,Novavax疫苗應開放青少年施打,目前食藥署也已要求藥廠提供資料,若經審核通過應可開放,主因是青少年打Novavax疫苗,對比打mRNA疫苗出現嚴重頭痛、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的機會比較少。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腹組長羅一鈞今日也說明,Novavax疫苗在國際上有印度、跟歐盟於6月23日緊急核准12-17歲青少年施打;另外加拿大也準備進行審查。羅一鈞表示,指揮中心已通知Novavax公司提供資料給食藥署進行資料審查,也因為是新的適應症,不是舊的適應症延長,因此要重啟新案做食藥署EUA審查。此外,本批抵台的Novavax疫苗效期至今年9月30日,採各縣市自行預約,指揮中心會如何分配疫苗?羅一鈞則表示,目前還再清點不同施打劑次的人數,也會了解地方提報來的需求數,做整體縱整考量;疫苗到貨還有一周封緘檢驗時間,因此仍有一周可完成分配調查作業。
-
2022-06-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MIS-C個案暴增全轉危成重症? 羅一鈞給答案
針對台大昨天舉行記者會,認為光台大就收治的MIC-C個案數,再加上其他醫療院所,遠超過指揮中心所公布的個案,病例數恐嚴重低估。而今天國內一口氣新增八例MIS-C的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是包括之前台大通報列為中症的個案。羅一鈞昨天曾就指揮中心與醫療院所MIS-C個案數字出現的落差解釋,因指揮中心公布的是列在特殊重症、有重度病徵的個案,並非代表所有的輕症、中症、重症的總合。而MIS-C個案在臨床表現上從輕度到重度,有很多不同的表。以台大為例,之前就有四例MIS-C個案,因症狀輕微提報至中症個案,會再視病況是否轉為重症。因此今有媒體詢問,有多少MIS-C個案從中症轉為重症?羅一鈞表示,醫院通報時不會顯示中或重症,因此搜集的資料包括有無使用瑞德西韋或靜脈注射,或是在法傳系統欄位多填寫收治加護、插管、使用葉克膜等,而研判列為重症。不過因為疫情關係,醫院忙碌,很多資料無法維護完整,因此資料或有低估。另外,兒童不會使用到瑞德西韋,MIS-C個案也不需要使用瑞德西韋,因此會請醫院多提通相關資料,但醫療端不一定方便,因為不用立即隔離或疫調,因此後續規劃透過健保勾稽診斷碼,再做回顧式分析。
-
2022-06-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MIS-C兒童重症一口氣增8例 7個月大嬰兒創年紀最小紀錄
單日死亡人數又回升至百例,國內今天新增118例死亡個案;另新增291例中重症,其中一口氣新增八例兒童重症個案,皆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當中出現七個月大男嬰,為年紀最小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都是台大通報的個案,其中四例為昨天公布原列為中症的個案,另有四例為昨天通報,統統列為重症。中重症包括186例中症、105例重症,包括八例兒童重症個案。而昨天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表示,光台大就收治15例MIC-C個案,再加上其他醫療院所,指揮中心恐嚴重低估。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的兒童重症個案皆為台大收治通報的個案。個案年齡介於七個月到11歲,為三男五女, 新冠檢驗陽性日介於5月2日到6月22日,MIS-C發病日介於5月29日到6月20日,六人已出院;而其中三位有慢性病史,包括先天甲狀腺疾病、白血病、川崎病,兩位已出院。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七個月大男嬰,為目前最小的個案。個案未曾新冠肺炎確診,其6月20日出現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結膜炎、紅疹等症狀,6月22日至急診才經PCR檢驗陽性。但Ct值33.1,因此研判非新冠肺炎急性感染,而懷疑是MIS-C,經住院檢查治療至6月27日已出院。另外兩位仍在住院的個案為兩例一歲多女童。一例有先天甲狀腺疾病,5月6日確診新冠肺炎,經過一個月後6月15日又出現咳嗽症狀,後續又出現腹瀉、血便、皮疹、發燒、呼吸費力,有胸凹現象,因此懷疑是MIS-C。6月22日收治於一般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及類固醇,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另一例個案則無慢性病史,5月29日確診新冠肺炎,到6月23日又出現發燒、食慾下降、結膜炎、全身紅疹等症狀。6月26日至急診,發現有血壓偏低情形,懷疑是MIS-C收治於加護病房。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後經心臟超音波檢視有冠狀動脈擴大情形,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78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MIS-C2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2例及6例到院前死亡;維持20例死亡。今天新增的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0歲至90歲以上,115例具慢性病史、75人未打滿三劑疫苗,67人年齡超過80歲;死亡病例中最年輕的是一名20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個案具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臥床,6月21日發燒診所做快篩陽確診,當天便給予口服抗病毒藥Paclovid,6月24日因呼吸喘、發燒前往急診就醫住院,檢驗發現兩側肺炎、血氧降低,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窘迫、呼吸衰竭,使用瑞德西韋治療,但仍於當天過世。
-
2022-06-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8萬例 羅一鈞:未來單日確診應都維持3萬多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趨緩,國內新增本土3萬8846例、境外移入個案96例;不過死亡個案又回升到百例,新增118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昨天下降7.8%,連新增人數最多的台中市都沒有超過六千例,未來單日確診應該都維持約三萬多例,周末可能隨通報數減少到兩萬多例。今日新增3萬8846例本土病例,為1萬8066例男性、2萬763例女性、17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639例)、新北市(5,339例)、高雄市(4,924例)、桃園市(3,723例)、台南市(3,363例)、台北市(3,082例)、彰化縣(2,631例)、屏東縣(1,571例)、雲林縣(1,114例)、苗栗縣(942例)、南投縣(881例)、新竹縣(872例)、嘉義縣(809例)、新竹市(808例)、宜蘭縣(718例)、花蓮縣(666例)、基隆市(493例)、嘉義市(483例)、台東縣(467例)、澎湖縣(178例)、金門縣(129例)、連江縣(14例)。今日新增118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2例男性、56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5例具慢性病史、75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9日至6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6月27日。今日新增9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58例男性、3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例)、美國、新加坡及瑞士(各2例)、瓜地馬拉、挪威、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克羅埃西亞、印尼、德國及法國(各1例)移入,另7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24日至6月2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76萬7283例確診,分別為1萬4618例境外移入、375萬261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6651例死亡病例,其中6,63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674例、台北市884例、台中市596例、高雄市566例、桃園市547例、台南市406例、彰化縣330例、屏東縣263例、基隆市及雲林縣各170例、南投縣162例、宜蘭縣145例、苗栗縣128例、嘉義縣117例、花蓮縣109例、新竹縣103例、嘉義市99例、台東縣89例、新竹市60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8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人MIS-A致死率是兒童3倍!一圖看懂MIS-A臨床8大症狀,出現2狀況速就醫
本土確診人數逐日下降,國內疫情似有好轉跡象,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陸續收到疑似MIS-A(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通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提醒,確診後2至12週可能產生MIS-A,預期近期將陸續傳出相關案例,民眾應多留意。 李建璋昨在臉書發文表示,MIS-C (Children)最早是在2020年4月由英國東南部兒科醫師發現,10天內有8位確診病童產生類川崎氏症候群的疾病而定義;2個月以後,美、英兩國也陸續發現16位成人罹患類似疾病,因此定義為MIS-A (Adult)。 李建璋指出,與兒童相似的是,成人族群也是以非洲拉丁裔為主、通常肥胖、過往健康,年齡落在青壯年,臨床表現為高燒。其中1/3有口腔或是眼睛黏膜發炎症狀,實驗室數據發炎指數上升。 成人MIS-A死亡率高於兒童3倍 而與兒童不同的是,成年人病患全都有心臟症狀,包含胸痛、心律不整、或是心臟衰竭;且成人症狀更嚴重,約有一半患者需要進加護病房,整體死亡率高達10%,比兒童僅約1~3%死亡率高出許多。 李建璋說,目前MIS-A病例的臨床表現五花八門,從神經學的中風、幻覺、腸胃道的腹痛、腹瀉、肝炎,皮膚紅疹、血液血小板降低或大幅上升,新陳代謝的血糖上升酮酸中毒,肺臟的陰影或積水,每個人都有不同組合,找不到一個固定的臨床標準作為確診定義。 雖然目前美國疾病管制局訂定了一個診斷標準,但診斷標準就和疾病本身一樣複雜,也不容易使用,所以他思考許久後決定使用123法則歸納,也就是「1個先決條件,2個必要條件,3個器官受損」。 .1個先決條件:必須是COVID感染過後,PCR、快篩或是抗體任一陽性都可;.2個必要條件:發燒加上發炎(血液指標 CRP、Ferritin、IL-6, PCT 上升) ;.3個器官損傷:必須包含心臟或皮膚黏膜的三個器官受損,最常見是心臟、腸胃、與神經學。 簡單來看,民眾只要確診過後,有突發高燒狀況,就應該就醫檢查。僅有不到一半的民眾會眼睛發紅或是皮膚紅疹,但如果發生,會是非常特異的症狀,家人、同事可以幫忙注意。而早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合併抗血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所以民眾有懷疑的症狀,趕快就醫,才不會耽誤到病情。 成人8大症狀需注意 而今天指揮中心公佈的兩案例,一位50多歲男性是在染疫11天出現器官衰竭情況,6月初已死亡;另一例則是染疫恢復後又出現肝、腎等不同器官系統的發炎病變,也有合併休克情形。但上述兩例都不符合典型臨床標準,需等待專家小組進一步確認。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根據美國CDC定義,MIS-A病例為年齡大於等於21歲,且住院或住院前3天內有主觀發燒或客觀發燒紀錄,並大於38度。而且在住院前或住院前3天內,至少要符合臨床標準中的3項。 羅一鈞說明,如果成年人確診3~8週內又再度出現發燒,且有神經系統病症如意識變化、手腳無力或發麻、抽搐,心臟方面症狀如胸痛、胸悶、心跳不規則,另外如皮疹、結膜發紅,及腹痛、嘔吐、腹瀉等類似兒童MIS-C症狀,都可以就醫檢查,釐清是否為MIS-A或其他病症。●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我吃完宵夜後碗筷放3天沒洗,丈夫受不了主動去洗!他談夫妻相處:她不是不洗,是壓根沒想到做這事.熬過負債、婚變…她走過人生巨震,55歲華麗轉身!生菜女王告白:「沒有他們,我就倒了」 .職棒怪物大谷翔平: 撞上牆,我就更加努力去嘗試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創6月以來新低 羅一鈞:中南部已脫離收治高峰
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的確診個案中,有147例中症、80例重症,死亡85例創下6月疫情以來的新低。死亡個案中有2例30多歲男性,皆無接種過疫苗,都有癌症病史,在染疫後出現肺炎、癌症共病,皆簽屬DNR。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全台醫療量能目前都已脫離高峰,包括先前吃緊的中南部地區。羅一鈞表示,今日中重症共227例,累計輕症、無症狀99.58%。大部分死亡個案都有慢性病史,也未打滿三劑疫苗。同時,今日沒有兒童、青少年死亡個案。羅一鈞說,今日死亡的2例30多歲死亡男性,1例在6月14日發病確診,有咳嗽、流鼻水症狀,6月26日死亡,為肺炎併呼吸衰竭以及癌症轉移;另一例,6月25日因癌症住院治療,住院期間採檢為新冠確診,隔日就死亡,因為確診個案,所以仍列入死亡案例中。同時,針對醫療資源部分,指揮中心也公布過去1個月專責病房跟ICU收治趨勢。羅一鈞表示,全國收治人數今天首次降到6000人以下,先前最高點落在6月6日全國收治數7592人,經過幾週,一路從7千多降到6千多例。羅一鈞表示,本周降到6,000床收治數,六區收治數穩定下降,代表除了確診數脫離高原期,我們看到收治部分也脫離收治高峰,是全國皆然,北部很早脫離收治高峰,中南部也脫離收治高峰期。專責ICU收治數743人也是這個月最低點,ICU收治量也穩定下降。
-
2022-06-29 焦點.健康知識+
預防猴痘感染,衣服到底該怎麼洗?美CDC有指引
一位臉書朋友今天傳來一個影片,問我:「林教授您好,請問關於避免接觸性感染的問題,如果是共用投幣式洗衣機的話,是否會建議倒入漂白水呢?」這個影片是今天剛發布的洗衣精洗不掉猴痘?羅一鈞「病毒頑強」曝洗衣模式,而它下面的文字說明是:【防猴痘「洗衣精都無效」嗎?面對有醫師傳達類似的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28)日出面闢謠,強調這一種說法「我想這個又過度了!」,他提醒民眾,猴痘雖然在環境的抵抗力偏頑強,但只要用一般市售的洗衣粉、洗衣精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快洗或省水模式,才能有足夠時間,徹底完成洗滌、避免病毒殘留的問題。】這段話裡的「有醫師傳達」,指的是那個老愛危言聳聽,還因詐領健保費而被判刑5個月的「名醫」。他兩天前在臉書上發表「對抗猴痘最重要的兩件事」,而裡面有說「使用共用洗衣機的人(如宿舍、投幣式)務必記得加適量的漂白劑」。名醫果然是名醫,縱然是胡說八道也還是有516個贊和64個分享。儘管那個影片有說「副組長羅一鈞今日出面闢謠,強調這一種說法又過度了」,但它下面卻還是有這樣的留言:「不要共用洗衣設備……首當其衝的就是……自助洗衣店……」「如果患者是前一手洗衣,後一手為了自我保護一定要用殺菌力強的洗衣精阿。不然還不是藉物傳染?」「公用洗衣機,使用前打開,先用酒精噴灑!」「慘了~有社區是有共用洗衣機的洗衣間……套房裡很多也沒有自己的洗衣機……怎辦?」「自助洗衣店要完蛋了」「自助洗衣店受害,但家用洗衣機會暢銷,本來自助洗衣就有很多衛生問題,專用還是比共用設備衛生安全」為了要了解宿舍或自助洗衣是否真的會是傳播猴痘的場所,我用monkeypox、coin、apartment和laundry做搜索。我有搜到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指引,但是這些指引裡完全沒有類似「使用共用洗衣機的人(如宿舍、投幣式)務必記得加適量的漂白劑」這樣的說法。路透社昨天發表Monkeypox case count rises to more than 3,400 globally, WHO says(世衛組織表示,全球猴痘病例數上升至 3,400 多例),而台灣也只有一個境外移入的猴痘案例。那,有必要因為這麼一個已被隔離的案例而發布「使用共用洗衣機的人(如宿舍、投幣式)務必記得加適量的漂白劑」這樣的建議嗎?名醫之所以會出名,靠的就是嚇唬靠百姓。不管如何,所有我看到的官方指引都只是說「不要把病患衣物與同住家人的衣物混著洗」,而沒有說在宿舍或自助洗衣店洗衣服會有感染猴痘的風險,也沒有說洗衣服需要使用漂白水。例如,美國CDC在2022-6-6發表的Disinfection of the Home and NonHealthcare Settings(家庭和非醫療場所的消毒)。它說:「本文檔提供了對可能被猴痘病毒污染的家庭和汽車等非醫療環境進行清潔和消毒的注意事項。……使用過或受污染的衣服、床單和床上用品、毛巾和其他織物物品應妥善保管,直至洗滌。在可能的情況下,患有猴痘的人應該處理和清洗自己弄髒的衣物。衣物不應與家庭其他成員的衣物混用。……切勿抖動病患穿過的衣物以免散播傳染性顆粒。……按照標籤說明在標準洗衣機中使用洗滌劑洗滌衣物。可以使用洗衣消毒劑,但不是必需的。」原文:防猴痘,自助洗衣店要完蛋了?
-
2022-06-2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歲童MIS-C重症 最年幼案例
昨新增一八○例中重症,包括八十七例中症、九十三例重症,其中一例重症個案為一歲男童,確診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為目前年紀最小的MIS-C案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該男童於五月廿八日確診,屬輕症,解除隔離後六月十七日發燒,且嘴唇變紅,出現紅疹、腹瀉等症狀,六月廿日至急診就醫,抽血報告顯示發炎指數和血栓因子異常升高,醫師懷疑為MIS-C,安排住院,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輕微冠狀動脈擴大,且合併結膜炎,以及血壓偏低、冒冷汗等症狀,所幸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六月廿七日出院。指揮中心廿七日公布次單位蛋白疫苗Novavax施打指引,發言人莊人祥說,採購總量為兩百萬劑,六月底將先到貨五十多萬劑,封緘檢驗後,預計七月十四日後供民眾施打。莊人祥說,相較於BNT、莫德納等mRNA疫苗,次蛋白疫苗副作用較低,之前長者如擔心副作用而不敢接種,可試著接種Novavax疫苗。
-
2022-06-29 焦點.元氣新聞
首例猴痘個案狀況良好 9接觸者皆無症狀
台灣上週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個案目前生命徵象穩定、狀況良好,個案匡列接觸者9人,均中低風險,目前也都沒有症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4日公布首例猴痘境外移入個案,為20多歲本國籍男性,自德國返台後出現症狀確診,男子20日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身體出現紅疹及鼠蹊部淋巴腫大,已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疾管署25日下午公布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將原來匡列20名密切接觸者減列為9人,包括3名家人、5名醫療人員、其他1人。今天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中,有媒體問及國內首例境外移入猴痘個案病程變化,以及9名接觸者最新狀況;莊人祥說,個案病況穩定,接觸者沒有出現症狀。醫師江守山昨天在臉書上提及,猴痘、天花藉物傳染是重要傳染途徑,使用共用洗衣機的人,如宿舍、投幣式,務必記得加適量的漂白劑,常用洗衣劑的酚類殺菌、除蟎的藥對此病毒無效。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建議用市售洗衣精即可,強調患者衣物不要跟其他人混洗,以免導致交叉傳播。天花與猴痘都是有外套膜的病毒,與其他有外套膜病毒相比,確實抵抗力偏頑強,但仍可使用酒精、乾洗手作為預防。關於洗衣精都無效的說法,羅一鈞表示,「這又是過度了」,歐美等國的公衛權威單位都沒有特別提出洗衣用品建議,反而強調患者衣物不要與其他人混洗,以免導致交叉傳播。羅一鈞建議,猴痘病患應單獨隔離、單獨洗衣服,不要共用洗衣設備,如果需要混用洗衣設備,衣服要確實包覆,不要抖動衣物,避免導致環境中飄散出帶有病毒的碎屑;洗衣過程中,據英國衛生部建議,不要使用經濟省水模式,也不要快洗,確保有充足時間徹底洗淨衣物。羅一鈞指出,雖然少數報告提到痘科病毒對酚類較有抵抗力,所以才有人建議用含氯消毒劑,但沒有指引提到要特別挑選特殊成分洗滌劑,猴痘患者衣物用一般市售洗衣精即可,不用比照諾羅或是腸病毒等不具外套膜、消毒劑抵抗力稍微強的病毒處理。
-
2022-06-29 醫聲.醫聲要聞
《Nature》:兒童「長新冠」盛行率超過25% 出現這些症狀須注意
研究顯示,不只大人,兒童染疫後,也會受「長新冠」後遺症影響。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持續累加,兒童確診案例層出不窮,累計超過20萬人染疫。美國疾病管制署(美國 CDC)指出,兒童出現長新冠的機率稍低於成人,然因兒童不擅表述症狀,需要特別重視。究竟兒童長新冠症狀該如何判斷、怎麼治療?是不少國人家長心中的擔憂。 研究:兒童長新冠盛行率超過2成 15%逾3個月仍有症狀 權威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一篇研究發現,若以染疫後4周以上仍有相關症狀為定義,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長新冠的盛行率達百分之25.4,同族群染疫住院者之長新冠盛行率更高達百分之29.19。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一項針對英國新冠肺炎確診兒童的研究引用「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ONS)」數據:2-16歲兒少患者超過2成確診5周後仍有症狀、超過百分之15確診12周後仍有症狀;這份研究也指出,超過12周仍有長新冠症狀的2-11歲兒童達百分之7.4。 兒童長新冠症狀有哪些? 《刺胳針》:記憶力、專注力下降 《自然》研究結果也顯示,兒童及青少年長新冠患者症狀以精神方面比例較高,包括情緒影響(如:焦慮、易怒、憂鬱等)以及疲倦、失眠、頭痛、認知與記憶能力下降等;其他症狀還包括頭暈、呼吸道症狀、胸痛...等。一項《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則發現,兒童長新冠患者超過12周以上仍持續存在的症狀中,最常見的是疲倦,其次則是無法專心及需要更多睡眠。 《刺胳針》的另一項研究針對丹麥4萬4千位0-14歲兒童進行調查,其中1萬1千人確診新冠肺炎。研究發現,長新冠兒童症狀隨著兒童年齡而有些微差距,0-3歲兒童主要出現情緒波動、紅疹及腹痛症狀;4-11歲兒童除了上述症狀,還合併出現記憶力及專注力相關問題;12-14歲兒童症狀包括記憶力及專注力下降、情緒波動及疲倦。該研究也顯示,3歲以下兒童近4成在確診2個月後仍有症狀,為各年齡層最高。 腦霧有解了! 多吃維生素、適度運動有助減緩新冠後遺症 家長最擔心的新冠後遺症之一,是會影響生活、學習的「腦霧」。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主任張璽說,學界普遍認為兒童長新冠後遺症與發炎脫不了關係,腦霧也是如此,長新冠兒童家長可先觀察,透過改變飲食及生活型態,就能減緩發炎。若症狀持續,甚至影響生活,則要就醫投藥或進行腦部影像學檢查。 張璽指出,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比如避免過多的加工食品、人工添加物,多攝取抗氧化、抗發炎食物(維生素B、C、D等)以及適度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等,都有助降低體內發炎,是目前醫界對於新冠後遺症的休養建議。 兒童長新冠升溫 立院:投入國家資源進行研究 立法院法制局日前也提出「因應長新冠後遺症對兒童影響之探討」,其中引用美國CDC指引,指出長新冠兒童因缺乏病識感加上難以正確描述症狀,可能使得症狀被忽略,「建議政府宜及早投入資源並組織醫學界針對長新冠症狀進行大規模的長期研究。」 立院法制局進一步指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投入經費研究染疫對兒童整體健康、發育、免疫反應以及感染後幾年的整體生活質量的影響 ;美國日前也宣布將長新冠患者納入美國身心障礙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ADA)保障對象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7日則表示, COVID-19染疫康復整合計畫收治的兒童青少年有38人。 【你也可以看】新冠肺炎確診兒童越來越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部規劃系列文章,提供「家有新冠兒」的家長衛教知識、保養照護小撇步,以應對長新冠症狀,請看下方文章:兒童長新冠1/不想上課竟是「長新冠」徵兆?這些症狀持續4週應就診兒童長新冠2/孩童腦霧怎麼辦?補充維他命B、C、D抗發炎
-
2022-06-28 焦點.元氣新聞
染猴痘怎麼洗衣服? 羅一鈞:不混洗、一般洗衣精即可
猴痘疫情於多國擴散,我國24日也出現首例25歲男性猴痘案例。但醫師江守山提醒,猴痘能「藉物傳染」,共用洗衣機有相當大的傳染風險,洗衣精恐無效。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猴痘屬於有外套膜的病毒,在環境中確實抵抗力較強,但洗衣精無效是過度解讀,也不需要挑選特殊成分的洗衣精來清洗病患衣物,但需分開清洗,以免交叉傳播。羅一鈞表示,猴痘和天花都屬於痘病毒科(Poxviridae)的正痘病毒群,具有外套膜,和流感和新冠病毒結構類似,一般來說可用酒精、乾洗手洗淨,但消毒使用消毒劑需要考慮多一點,不過說洗衣精無效則是過度解讀。羅一鈞也強調,雖然猴痘有可能「藉物傳染」,但歐美等其他國家也都沒有建議就洗衣服要挑選特殊成分的洗衣精,不過建議病患不要與家人的衣物混洗,不要混用洗衣設備,應單獨隔離、單獨清洗,以免導致交叉傳播。若確診病患無法單獨洗衣或需要混用洗衣設備,則要確實包覆衣物,不要抖動導致環境飄散碎屑;洗衣過程中,英國建議不要用經濟、省水或快洗模式,需要充足時間讓洗衣劑跟衣服混合均勻洗滌以免病毒殘留。而市售洗衣精即可作澈底洗衣,不須選擇其他特殊成分洗衣精,不一定要用漂白水消毒。另針對首例猴痘病患匡列的九名接觸者,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個案生命徵象穩定良好,另九名接觸者目前沒有症狀。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照住宿機構4.8萬人確診 開藥率達九成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今年1月1日至6月26日,住宿式長照機構累計4萬8761人確診,6月20日至26日機構內就地隔離安置集中照護者,平均開藥率已提高至93%,較上周平均開藥率89%提升。針對新冠肺炎死亡數,專家日前紛紛提醒應注意住宿式機構住民屬於重症或死亡高風險族群,應盡力壓低人數才能降低整體死亡數據。而根據指揮中心今天公布,自今年1月1日至6月26日,通報機構數達1524家,確診住民人數為3萬8555人、確診工作人員數為1萬206人,仍以社福機構人數最多、護理機構次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本土疫情統計自4月起至6月26日,住宿式服務機構中重症送醫人數共有3081人,累計死亡人數913人,送醫後致死率為2.4%,與之前公布80多歲的致死率2.47%接近。羅一鈞強調,機構長者平均死亡年齡為80多歲,因此比較需和全國80多歲染疫年齡層相比,而非和全年齡層相比。另外,針對確診後開立口服藥物情形,機構內就地隔離安置集中照護的確診住民投藥比率提升到93%。羅一鈞指出,從五月僅56%、六月到現在一路從76%、85%、89%到這周93%,看來是一路提升。尤其新增精神照護復健機構,上周投藥率僅69%到這周84%,有明顯提升。至於大家關心快速給藥,住民確診到給藥都是當天就給藥,減少時間差,減少重症死亡情形。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回升百例 1歲男童重症 年齡最小MIS-C
單日死亡人數又回升至百例,國內今天新增103例死亡個案;另新增180例中重症,其中新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為一歲男童,是目前年紀最小的MIS-C的個案。新增中重症包括87例中症、93例重症。羅一鈞表示,新增一例一歲兒童重症,5月28日確診新冠肺炎,6月17日又開始發燒,且嘴唇變紅,出現紅疹、腹瀉等症狀。症狀持續三天且未退燒,6月20日赴急診就醫,抽血發現發炎指數和血栓因子異常升高,醫師懷疑是MIS-C而住院檢查。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輕微冠狀動脈擴大,住院後也出現結膜炎,以及血壓偏低、冒冷汗等症狀 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所幸病況好轉,6月27日出院。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70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MIS-C15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2例及6例到院前死亡;其中20人死亡。死亡個案年齡分佈自30多歲至90多歲,97人具慢性病史、60人未接種完三劑疫苗、58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曾打過三劑疫苗。個案有肝硬化、慢性腎病等多重慢性疾病史,5月19日發病,出現呼吸、喘等症狀,隔日到醫院PCR陽性確診,收治加護病房,因細菌性肺炎併呼吸衰竭,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但後續仍因多重慢性疾病和肺炎,於6月24日過世。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5266例、5595例死亡。
-
2022-06-2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降至3萬以下 本月首次死亡未破百
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昨天新增二萬八四八九例,創近兩個月來新低,新增死亡九十一人也是本月首度低於一百,專家預估七月中旬單日確診人數可降至萬例以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這需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民眾自覺做快篩、減少黑數。不過,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基因定序報告顯示,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占比首次超過五成,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這兩個新亞型變異株進入台灣社區「已不遠矣」,會在社區中慢慢傳播,預估九月再掀一波疫情,建議盡速接種第四劑疫苗,且以對抗Omicron的次世代疫苗為主,希望政府盡快採購以便民眾接種。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以國際趨勢來看,BA.2疫情正在下降中,未來疫情被BA.4、BA.5取代的機會很高。BA.4、BA.5要變成國內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還需一段時間,或是規模不大。昨新增本土病例仍以中南部為主,以台中市四○○八例最多,其次是高雄市三八八八例、新北市三六七九例、桃園市二七七四例、台南市二五○三例、彰化縣二○二六例、台北市二○二五例等。自五月四日二萬八四二○例以來,首次掉回二字頭。九十一例死亡個案有八十六例具慢性病史、五十九人未接種完三劑疫苗、五十一人年齡超過八十歲。最年輕個案為卅多歲女性,曾接種一劑疫苗,有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護,六月廿日出現發燒、咳嗽就醫,隔日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但病情惡化,廿三日死於心肺衰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無新增兒童、青少年等重症和死亡個案,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六十九例,共廿人死亡。今年一月以來,中重症累計一萬五○八六例,五四九二人死亡,輕症、無症狀個案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五八。另外,上周檢驗一二○例境外移入個案(六月十日至十八日入境),六十一人感染新亞型變異株,五十三例BA.5、八例BA.4,累計已攔截一二六例感染變異株,大部分為無症狀或輕微症狀,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尚未發現新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情形。
-
2022-06-27 醫聲.醫聲要聞
兒童長新冠2/孩童腦霧怎麼辦?補充維他命B、C、D抗發炎
「神經症狀」是兒童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常見症狀之一!國內已出現長新冠兒,家長往往會察覺孩子出現倦怠、專注力變差、甚至是記憶力變差,進而影響學習效果。醫界認為,這些症狀是一種發炎反應,家長可以給予維他命補充,若症狀持續4周要考慮就醫,症狀超過3個月時,就需要考慮進行影像檢查,確認是否有腦部的傷害,並給予提升注意力及腦循環的藥物;日本也實驗性地將治療憂鬱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運用在長新冠治療。腦霧怎麼造成的? 機轉仍不明、與發炎有關「腦霧(Brain Fog)」是長新冠兒最具代表性的感染後症狀。如同它的名稱,患者會描述症狀就像「腦子裏起霧」一般,朦朦朧朧的,不單影響孩子的學習,更可能進一步對生活都可能構成障礙。對於以腦霧為代表之神經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的致病機轉,目前還無法完全理解,但已有幾種假說被科學家提出:1. 殘存的covid病毒片段沒有被清除乾淨2.身體免疫系統的自我攻擊3.染疫過程造成的傷害身體組織尚未完全修復4.體內其他潛伏的病毒在免疫力低下狀態的再活化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講,這些機轉假說不外乎與平常大家熟悉的「發炎反應」相關。因此目前對於新冠後遺症的休養建議,大多也是朝向抗氧化、抗發炎的方向,例如:補充維他命B、C、D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抗氧化抗發炎的嘗試性療法,比如高壓氧等等,但目前缺乏強烈實證,因此尚未成為主流治療方法。腦霧、疲倦有解! 憂鬱症新療法rTMS可治療此外,腦部影像學檢查也有令人驚訝的報告,日本NHK報導,科學家們發現後遺症患者的腦部,相較於無後遺症的痊癒者,有腦部代謝及循環低下的情況,因此針對腦部神經學症狀(如:腦霧、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嘗試使用rTMS治療。rTMS是目前用於憂鬱症的自費治療選項之一,它的原理是改善腦部情緒控制區塊的組織循環,進而使這個區域的腦組織活化,以強健腦部功能。這項實驗性的治療研究,在日本約有80名嚴重長新冠患者接受治療,當中大約8成有改善症狀,但是改善症狀患者當中,仍有2成復發。對於長新冠,人類目前所知相當有限,因此很多治療也都還在嘗試性的階段,但是隨著全世界研究者們的努力,慢慢有撥雲見日的曙光。其實只要是病毒感染後,都有可能發生後遺症,但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人數實在太多,其中2成可能成為長新冠,累積出來的個案數還是相當驚人的。少吃加工品、適度運動 「抗炎」生活型態助疫後康復所幸目前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相較於它的前輩們,在神經學方面的後遺症比例相對較低,比較多是咽喉部呼吸道的症狀。不論是哪種後遺症,學界普遍認為與發炎反應難脫關係,因此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比如避免過多的加工食品、人工添加物,以及適度的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等等這些降低身體發炎狀態的生活型態,都能幫助染疫後康復的過程。延伸閱讀:兒童長新冠風險高?羅一鈞:發生率低於成人但是若感染急性症狀改善後,仍有倦怠或專注力,記憶力變差的狀況,時間持續4周以上時,可考慮就醫進行必要之檢查等。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長新冠風險高?羅一鈞:發生率低於成人
「長新冠」不僅在成人身上出現,根據國外案例,長新冠也會在孩童身上出現,即使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可能引起。立法院法制局建議,加強相關研究、公衛介入以預防兒童長新冠並編列相關預算。指揮中心今日也針對兒童長新冠進行回應。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立法院法制局引用的大多是過去Alpha、Delta變異株的報告,確診Omicron的兒童、成人長新冠比例都下降,英國顯示兒童只有5%、成人18%都比較低的發生率,兒童出現長新冠也一直都低於成人。羅一鈞指出,健保署的COVID-19染疫康復整合計畫截至今天統計,共67家醫院收案1747人,0-5歲 2人、6-10歲7位、11-15歲5位、16-20歲24位,兒少收案共38人,不算多,常見神經系統、心臟、肺臟等需要繼續追蹤,會有胸腔、心臟、神經醫師團隊提供整合性服務。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淡出記者會為選舉? 莊人祥:指揮官都有參加各項會議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但由發言人莊人祥對外說明;對於指揮官陳時中未出席,指揮中心上午回應表示,自今日起,有重大政策部長才會主持記者會,外界揣測恐是要為選舉準備。對此,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表示,陳時中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待處理而未參加記者會,但仍如常在指揮中心參加會議,並沒有鬆懈指揮官的任務。陳時中6月12日染疫後神隱12日,儘管隔離期滿都未現身,僅上周五出現一天後又再度消失。而對於陳時中未出席,指揮中心上午回應表示,自今日起,有重大政策部長才會主持記者會,每周也沒有固定那天主持,由發言人莊人祥主持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疫情。不過,莊人祥記者會中未等記者詢問,便馬上澄清表示,指揮官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要處理,沒參加記者會。但仍如常在指揮中心參加各項會議,記者會前也會主持會議,沒有鬆懈指揮官的任務。針對指揮中心格項會議中陳時中是否曾透露交棒訊息,莊人祥也表示,指揮中心業務中都沒有相關訊息。而指揮中心一級開設指揮官由院長指派,但記者會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指揮官主持,所以沒有所謂降級的考量。但據悉英系已為陳時中物色了競選辦公室地點,打算租在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和「小英教育基金會」同一棟大樓。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兵臨城下!上周境外定序結果BA.4、BA.5過半 計126例
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定序,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超過一半,檢驗120例驗出61例變異株個案,包括53例BA.5、8例BA.4。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共16例,其次為法國7例。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126例,包括107例BA.5及19例BA.4。不過,國內5、6月已完成的443例本土個案定序,仍為BA.2。羅一鈞表示,上周針對6月10日至18日入境的個案進行定序,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8株OmicronBA.4及53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4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0日至6月18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美國(3例),新加坡(2例),法國、馬來西亞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13例),德國及法國(各6例),新加坡(4例),英國(3例),泰國、土耳其、丹麥(各2例),西班牙、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波蘭、奈及利亞、印尼、荷蘭、印度、比利時、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肯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另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羅一鈞表示,根據6月22日世衛統計已有62國檢出BA.5,累計占全球25%,58國檢出BA.4占9%。病例雖然正增加中,但沒有爆炸性成長,BA.2還是主流,因此會繼續觀察國際疫情。而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羅一鈞表示,因應變異株,指揮中心從驗到境外首例開始,便請地方衛生局針對個案的同行者、居家檢疫同住家人若發現確診,需再次採檢,以了解可能的傳播範圍,屬擴大監測的一部分,但目前沒看到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的情形。目前境外移入個案九成都是無症狀,輕微症狀的都是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沒有特別的不同的症狀。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終結六月死亡案例天天破百 今死亡降至91例
新冠疫情蔓延,國內自六月以來天天死亡案例破百後,今天終於降到百例以下。國內今天新增205例中重症個案、9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無新增兒童、青少年重症和死亡個案,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女性,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死因診斷為心肺衰竭併新冠確診。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30多歲至90多歲,86人具慢性病史、59人未接種滿三劑、51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5086例,死亡5492例死亡。最年輕個案為30多歲女性,曾接種一劑疫苗,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護。6月20日出現發燒、咳嗽至醫院就醫,篩檢陽性,6月21日開始使用莫納皮拉韋,但住院期間仍因心肺衰竭,於6月23日死亡,診斷為心肺衰竭併新冠確診。
-
2022-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百萬名孩童已打1劑疫苗 指揮中心:2男童出現心肌炎
國內5月起開放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包括莫德納及輝瑞BNT疫苗,近日也開放間隔4到8周後可接種第二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兒童疫苗第一劑已接種超過100萬劑,目前有2例心肌炎,近日剛開始開放兒童第二劑施打,有1例心肌炎個案,今日將會通報。莊人祥表示,莫德納、BNT疫苗接種後,較年輕的男性皆屬於心肌炎好發族群,包括目前通報2例皆是男性。至於高雄一名8歲男童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後,疑似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收治於高雄長庚醫院。莊人祥說,此例個案今會通報,該案屬於輕症已康復出院。莊人祥表示,美國先前統計,男性接種疫苗發生心肌炎機率,第一劑為每百萬劑分之0.2出現,第二劑為每百萬分之2.6人。台灣則為百萬分之1.8,男性發生機率較高。莊人祥表示,目前還在社區流行階段,希望兒童施打疫苗後避免感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ACIP委員會也會針對施打疫苗議題討論,施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專家會揭露相關資訊,讓家長評估了解目前現狀。媒體詢問,住宿機構今年至今已有3萬多人染疫,6月13日至19日增加139人死亡,致死率2.2%,是否相較他國更高?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根據國外資料,英國長照機構染疫致死率約5%,香港6%,現在無論各種機構,都希望可做例行性快篩,及早找出病人,及早給藥,降低重症及死亡。陳時中表示,新冠造成世界各國高疫情,若要比較各種特別族群的風險,包括年齡等需要統計、校正,否則相對意義較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Omicron疫情觀察他國長照機構致死率,英國5.5%,香港6.9%,疫情發生時間點比我國早,且投藥及疫苗涵蓋率不同,基礎點不同,其染疫致死率約5到7%左右。羅一鈞表示,針對機構住民近一周300多個死亡案例分析,平均年齡為80多歲,若看中重症、致死率,我國一般國人80歲年齡層致死率約2.47%,與機構致死率2.2%是相當的,雖與全年齡層比較高,但機構死亡個案中約58%都是80歲以上,不適合用全年齡層比較,因全年齡死亡個案20至50歲最多,平均下來恐讓致死率下降。若以致死率來看,70歲以上年齡層占多數。
-
2022-06-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2歲男童頭痛到校上課倒地昏迷 急救無效死亡確診新冠
國內今新增372例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包括243例中症、129例重症;另新增152例死亡案例,今年累計至今本土已5116例死亡案例。今日新增1例兒童染疫死亡個案,為12歲男童,某日上午出現頭痛,沒有發燒、胸痛等症狀,在學校倒地昏迷,到醫院前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2歲男童本身有先天性肌肉系統疾病,6月21日早上出現頭痛,如期到學校上課,中午過後出現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搏過速,但沒有發燒、胸痛、咳嗽、流鼻水等,半小時後在學校昏倒,緊急送醫,但到院前死亡,經醫院急診急救無效過世,檢驗出新冠肺炎陽性,死因為心肺衰竭及新冠確診。針對12歲男童確切死因,目前還未判定,因為沒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急性感染新冠等上呼吸道症狀,也沒出現胸痛、嘔吐、腹瀉等類似MIS-C症狀,新冠肺炎是否為直接或間接死因尚無法確定。目前兒童重症累計68例,其中20例死,到院前死亡6例。另一名19歲男性死亡案例,本身有氣喘病史,曾接種兩劑BNT疫苗,5月開始逐漸有四肢無力、疲倦、肌肉痠痛,5月底、6月初開始走路會喘,因連續兩天呼吸困難加劇,6月5日到急診就醫,當時檢驗PCR陽性確診,檢查發現肝指數跟肌肉酵素異常,懷疑是有橫紋肌溶解症及急性肝炎,住院經過治療一度好轉。然而6月18日該名個案突然意識改變及休克,緊急轉加護病房並插管治療,用免疫球蛋白跟類固醇,隔日還使用葉克膜,雖積極救治仍無法恢復血壓,6月20日不幸過世,死因為急性肝炎、橫紋肌溶解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也有新冠病毒感染,研判新冠感染並非主要死因。
-
2022-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以下何時能打莫德納? 莊人祥:7月中是最晚目標
國內5至11歲兒童疫苗第二劑自6月22日起開放施打,針對最新兒童疫苗接種狀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接種輝瑞兒童疫苗第二劑1378人,莫德納第二劑3萬6609人。至於6個月到5歲幼兒施打疫苗,6月底將會由專家會議討論。先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6月下旬至7月初安排校園接種,指揮中心22日將21日到貨的50萬劑BNT兒童疫苗以及先前的剩餘量共55萬劑,撥配給地方政府使用。食藥署已通過6個月至5歲的兒童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表示,ACIP專家會議應該會在下周三前確認開會時間,會在六月底之前,會針對0到5歲兒童接種先討論,另外是否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劑,會考慮是否要再討論。針對5至11歲兒童疫苗接種率,莊人祥表示,兒童疫苗第二劑目前3萬7900多人次接種,若除以5至11歲共140幾萬人,接種率可能不是太高,因為才剛開始接種,這數據沒有什麼太大意義。食藥署已通過6個月至5歲的兒童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表示,ACIP專家會議六月底之前,會針對0到5歲兒童接種先討論,另外是否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劑,會考慮是否要再討論。針對兒童疫苗到貨時間,莊人祥表示,針對5歲以下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都是屬於新的劑型,這部分我們都在談,有關莫德納部分有規畫進貨時間,是最有可能先到貨,目前飛機位還在調整,若知道時間會說明。至於幼兒莫德納先前說目標7月中旬開打,莊說,當然愈提早愈好,七月中是最晚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