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7 醫聲.醫聲要聞
搜尋
羅一鈞
共找到
920
筆 文章
-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長新冠風險高?羅一鈞:發生率低於成人
「長新冠」不僅在成人身上出現,根據國外案例,長新冠也會在孩童身上出現,即使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可能引起。立法院法制局建議,加強相關研究、公衛介入以預防兒童長新冠並編列相關預算。指揮中心今日也針對兒童長新冠進行回應。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立法院法制局引用的大多是過去Alpha、Delta變異株的報告,確診Omicron的兒童、成人長新冠比例都下降,英國顯示兒童只有5%、成人18%都比較低的發生率,兒童出現長新冠也一直都低於成人。羅一鈞指出,健保署的COVID-19染疫康復整合計畫截至今天統計,共67家醫院收案1747人,0-5歲 2人、6-10歲7位、11-15歲5位、16-20歲24位,兒少收案共38人,不算多,常見神經系統、心臟、肺臟等需要繼續追蹤,會有胸腔、心臟、神經醫師團隊提供整合性服務。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淡出記者會為選舉? 莊人祥:指揮官都有參加各項會議
指揮中心今天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但由發言人莊人祥對外說明;對於指揮官陳時中未出席,指揮中心上午回應表示,自今日起,有重大政策部長才會主持記者會,外界揣測恐是要為選舉準備。對此,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表示,陳時中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待處理而未參加記者會,但仍如常在指揮中心參加會議,並沒有鬆懈指揮官的任務。陳時中6月12日染疫後神隱12日,儘管隔離期滿都未現身,僅上周五出現一天後又再度消失。而對於陳時中未出席,指揮中心上午回應表示,自今日起,有重大政策部長才會主持記者會,每周也沒有固定那天主持,由發言人莊人祥主持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疫情。不過,莊人祥記者會中未等記者詢問,便馬上澄清表示,指揮官因為疫情穩定下降,加上衛福部還有許多業務要處理,沒參加記者會。但仍如常在指揮中心參加各項會議,記者會前也會主持會議,沒有鬆懈指揮官的任務。針對指揮中心格項會議中陳時中是否曾透露交棒訊息,莊人祥也表示,指揮中心業務中都沒有相關訊息。而指揮中心一級開設指揮官由院長指派,但記者會並沒有規定一定要指揮官主持,所以沒有所謂降級的考量。但據悉英系已為陳時中物色了競選辦公室地點,打算租在台北市長安東路一段,和「小英教育基金會」同一棟大樓。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兵臨城下!上周境外定序結果BA.4、BA.5過半 計126例
上周境外移入個案定序,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超過一半,檢驗120例驗出61例變異株個案,包括53例BA.5、8例BA.4。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共16例,其次為法國7例。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126例,包括107例BA.5及19例BA.4。不過,國內5、6月已完成的443例本土個案定序,仍為BA.2。羅一鈞表示,上周針對6月10日至18日入境的個案進行定序,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8株OmicronBA.4及53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40例男性、2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10日至6月18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分別自美國(3例),新加坡(2例),法國、馬來西亞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13例),德國及法國(各6例),新加坡(4例),英國(3例),泰國、土耳其、丹麥(各2例),西班牙、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波蘭、奈及利亞、印尼、荷蘭、印度、比利時、挪威、沙烏地阿拉伯、肯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另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羅一鈞表示,根據6月22日世衛統計已有62國檢出BA.5,累計占全球25%,58國檢出BA.4占9%。病例雖然正增加中,但沒有爆炸性成長,BA.2還是主流,因此會繼續觀察國際疫情。而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羅一鈞表示,因應變異株,指揮中心從驗到境外首例開始,便請地方衛生局針對個案的同行者、居家檢疫同住家人若發現確診,需再次採檢,以了解可能的傳播範圍,屬擴大監測的一部分,但目前沒看到境外移入個案傳給國內家人的情形。目前境外移入個案九成都是無症狀,輕微症狀的都是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沒有特別的不同的症狀。
-
2022-06-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終結六月死亡案例天天破百 今死亡降至91例
新冠疫情蔓延,國內自六月以來天天死亡案例破百後,今天終於降到百例以下。國內今天新增205例中重症個案、91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無新增兒童、青少年重症和死亡個案,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女性,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死因診斷為心肺衰竭併新冠確診。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30多歲至90多歲,86人具慢性病史、59人未接種滿三劑、51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5086例,死亡5492例死亡。最年輕個案為30多歲女性,曾接種一劑疫苗,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護。6月20日出現發燒、咳嗽至醫院就醫,篩檢陽性,6月21日開始使用莫納皮拉韋,但住院期間仍因心肺衰竭,於6月23日死亡,診斷為心肺衰竭併新冠確診。
-
2022-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百萬名孩童已打1劑疫苗 指揮中心:2男童出現心肌炎
國內5月起開放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包括莫德納及輝瑞BNT疫苗,近日也開放間隔4到8周後可接種第二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兒童疫苗第一劑已接種超過100萬劑,目前有2例心肌炎,近日剛開始開放兒童第二劑施打,有1例心肌炎個案,今日將會通報。莊人祥表示,莫德納、BNT疫苗接種後,較年輕的男性皆屬於心肌炎好發族群,包括目前通報2例皆是男性。至於高雄一名8歲男童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後,疑似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收治於高雄長庚醫院。莊人祥說,此例個案今會通報,該案屬於輕症已康復出院。莊人祥表示,美國先前統計,男性接種疫苗發生心肌炎機率,第一劑為每百萬劑分之0.2出現,第二劑為每百萬分之2.6人。台灣則為百萬分之1.8,男性發生機率較高。莊人祥表示,目前還在社區流行階段,希望兒童施打疫苗後避免感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ACIP委員會也會針對施打疫苗議題討論,施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專家會揭露相關資訊,讓家長評估了解目前現狀。媒體詢問,住宿機構今年至今已有3萬多人染疫,6月13日至19日增加139人死亡,致死率2.2%,是否相較他國更高?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根據國外資料,英國長照機構染疫致死率約5%,香港6%,現在無論各種機構,都希望可做例行性快篩,及早找出病人,及早給藥,降低重症及死亡。陳時中表示,新冠造成世界各國高疫情,若要比較各種特別族群的風險,包括年齡等需要統計、校正,否則相對意義較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Omicron疫情觀察他國長照機構致死率,英國5.5%,香港6.9%,疫情發生時間點比我國早,且投藥及疫苗涵蓋率不同,基礎點不同,其染疫致死率約5到7%左右。羅一鈞表示,針對機構住民近一周300多個死亡案例分析,平均年齡為80多歲,若看中重症、致死率,我國一般國人80歲年齡層致死率約2.47%,與機構致死率2.2%是相當的,雖與全年齡層比較高,但機構死亡個案中約58%都是80歲以上,不適合用全年齡層比較,因全年齡死亡個案20至50歲最多,平均下來恐讓致死率下降。若以致死率來看,70歲以上年齡層占多數。
-
2022-06-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2歲男童頭痛到校上課倒地昏迷 急救無效死亡確診新冠
國內今新增372例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包括243例中症、129例重症;另新增152例死亡案例,今年累計至今本土已5116例死亡案例。今日新增1例兒童染疫死亡個案,為12歲男童,某日上午出現頭痛,沒有發燒、胸痛等症狀,在學校倒地昏迷,到醫院前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2歲男童本身有先天性肌肉系統疾病,6月21日早上出現頭痛,如期到學校上課,中午過後出現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搏過速,但沒有發燒、胸痛、咳嗽、流鼻水等,半小時後在學校昏倒,緊急送醫,但到院前死亡,經醫院急診急救無效過世,檢驗出新冠肺炎陽性,死因為心肺衰竭及新冠確診。針對12歲男童確切死因,目前還未判定,因為沒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急性感染新冠等上呼吸道症狀,也沒出現胸痛、嘔吐、腹瀉等類似MIS-C症狀,新冠肺炎是否為直接或間接死因尚無法確定。目前兒童重症累計68例,其中20例死,到院前死亡6例。另一名19歲男性死亡案例,本身有氣喘病史,曾接種兩劑BNT疫苗,5月開始逐漸有四肢無力、疲倦、肌肉痠痛,5月底、6月初開始走路會喘,因連續兩天呼吸困難加劇,6月5日到急診就醫,當時檢驗PCR陽性確診,檢查發現肝指數跟肌肉酵素異常,懷疑是有橫紋肌溶解症及急性肝炎,住院經過治療一度好轉。然而6月18日該名個案突然意識改變及休克,緊急轉加護病房並插管治療,用免疫球蛋白跟類固醇,隔日還使用葉克膜,雖積極救治仍無法恢復血壓,6月20日不幸過世,死因為急性肝炎、橫紋肌溶解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也有新冠病毒感染,研判新冠感染並非主要死因。
-
2022-06-2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歲以下何時能打莫德納? 莊人祥:7月中是最晚目標
國內5至11歲兒童疫苗第二劑自6月22日起開放施打,針對最新兒童疫苗接種狀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昨日接種輝瑞兒童疫苗第二劑1378人,莫德納第二劑3萬6609人。至於6個月到5歲幼兒施打疫苗,6月底將會由專家會議討論。先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6月下旬至7月初安排校園接種,指揮中心22日將21日到貨的50萬劑BNT兒童疫苗以及先前的剩餘量共55萬劑,撥配給地方政府使用。食藥署已通過6個月至5歲的兒童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表示,ACIP專家會議應該會在下周三前確認開會時間,會在六月底之前,會針對0到5歲兒童接種先討論,另外是否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劑,會考慮是否要再討論。針對5至11歲兒童疫苗接種率,莊人祥表示,兒童疫苗第二劑目前3萬7900多人次接種,若除以5至11歲共140幾萬人,接種率可能不是太高,因為才剛開始接種,這數據沒有什麼太大意義。食藥署已通過6個月至5歲的兒童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莊人祥表示,ACIP專家會議六月底之前,會針對0到5歲兒童接種先討論,另外是否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第三劑,會考慮是否要再討論。針對兒童疫苗到貨時間,莊人祥表示,針對5歲以下的輝瑞和莫德納疫苗,都是屬於新的劑型,這部分我們都在談,有關莫德納部分有規畫進貨時間,是最有可能先到貨,目前飛機位還在調整,若知道時間會說明。至於幼兒莫德納先前說目標7月中旬開打,莊說,當然愈提早愈好,七月中是最晚的目標。
-
2022-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確診下降、病故居高不下 莊人祥:死亡是落後指標
本土疫情下降,今如指揮中心先前預估跌破單日確診5萬人,但死亡個案仍居高不下,今天新增166例死亡。外界關心,死亡數何時會下降,以及如何加速下降速度。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死亡是落後指標,這部分指揮中心也增加口服藥的開立和提供比例,目前約達到8%,盼更快診斷及早治療對於死亡率下降有幫助。莊人祥表示,針對死亡部分有幾個可降低的因素,在預防面,接種疫苗仍是重要的預防方法,尤其針對長者、具慢性病的高風險民眾,特別希望能接種三劑。除此之外也應避免感染,如果家人曾有疑似症狀或曾與確診者有接觸史,應避免接觸長者或高風險長輩。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6953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5540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1413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7萬9575多人份,包括22萬5451人份倍拉維及5萬4124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口服藥開立數量與之前趨勢差不多,但隨著疫情下降,開立人數比前兩周下降。醫療資源統計方面,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3930床、空床6905床、空床率49.6%,其中台北區52.5%、北區56.3%、中區45.6%、南區33.4%、高屏區54.4%、東區59.9%;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5146床、空床率63.3%;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111床、空床率46.6%。另有媒體關心國內可能會有夏季流感疫情,可能影響新冠肺炎的疫情。不過,莊人祥表示,確實有觀察到周邊國家最近有流感疫情,但台灣因為有邊境檢疫和戴口罩防疫措施等,流感併發重症自去年十月到今年沒有任何病例。目前看到的是類流感,多是因為新冠疑似症狀而就診,所以目前沒有所謂的流感疫情再發生。
-
2022-06-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1歲男嬰急救中!兩30多歲男都打完三劑 發病三天內死亡
國內新增415例中重症個案、166例死亡個案。 其中再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男嬰,診斷為哮吼,仍在加護病房收治中;另死亡個案中有兩名30多歲男性,都打完三劑疫苗,但分別在發病後二至三天死亡。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為102例男性、64例女性,年齡分布為30多歲至90多歲,150人具慢性病史、118人未接種滿三劑、101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3825例,死亡4964例死亡。其中兩名30多歲男性,均曾接種三劑疫苗。其中一例個案,本身有慢性肝病,6月18日發病,出現呼吸困難症狀, 6月19日送醫確診,當日死亡,死因為肺炎併呼吸衰竭。另一例個案本身有慢性腎病,6月18日確診,20日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241例、重症174例。其中新增一名一歲男嬰,無慢性病,6月18日發燒、19日快篩陽性,就醫後拿藥返家。但返家後出現呼吸雜音、呼吸費力,當日再度前往急診。因有胸凹及呼吸困難情況,緊急插管使用呼吸器,診斷為哮吼併呼吸窘迫。6月20日收治兒童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6月21日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使用氧氣觀察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7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MIS-C13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維持19例。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81例、171人病歿 新增4歲女童腦炎亡
國內新增281例中重症個案、171例死亡。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先前公布的腦炎四歲女童,因住院中發現合併腎及腦幹等多重器官功能異常,且持續惡化,於6月17日出現突發性肺出血,不幸過世。目前兒童死亡個案累計19例,其中因腦炎死亡有6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4歲至90多歲,158人具慢性病史、111人未接種滿三劑、90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3410例,死亡4798例死亡。其中出現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先前公布的腦炎四歲女童,無慢性病史。6月14日因發燒、抽搐至急診,插管使用呼吸器,頭部電腦電腦斷層發現腦水腫,診斷為腦炎。6月15日住加護病房使用降腦壓藥、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瑞德西韋、抗癲癇藥物等藥物治療,住院中發現合併肝腎及腦幹等多重器官功能異常,並持續惡化。6月17日有突發性肺出血 ,當天不幸過世。另有一例19歲男性,本身有慢性心血管疾病,長期服用抗凝血劑。5月29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5月30日採檢、31日確診。6月1日出現因頭痛、抽搐、咳血、吐血到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有腦內出血及腦壓高,立即安排手術併使用瑞德西韋治療。6月3日完成手術,但在術後一周出現嚴重敗血症,血液培養出綠膿桿菌,雖然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仍持續惡化,於6月17日死亡;主要死因爲自發性腦出血,因此列為與新冠肺炎共病。中重症個案包括150例中症、131例重症。其中新增一例兒童MIS-C個案,為九歲男童。個案5月19日確診新冠肺炎,當時出現發燒,合併鼻塞、頭痛等症狀,於家中採居家照護至解隔離。但6月15日有出現高燒至40.5度,伴隨頭痛、輕微咳嗽、頸部腫痛,6月16日出現結膜炎,由家人帶往診所求診,服用退燒藥後仍持續發燒。6月17日出現嘔吐、食慾、活力下降,6月18日到急診,檢查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心臟酵素、凝血功能異常,懷疑為MIS-C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所幸病況改善,6月21日轉到一般病房。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6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3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9例,其中6例為腦炎。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機構住民染疫致死率達2.2% 專家: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
昨天新增五萬六三三九例本土個案,相較於前天三萬五五九六人,暴增兩萬多人,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推估本周單日新增個案數應可降至五萬例以下。確診人數雖逐日下降,但「成人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備受關注,昨天公布最新統計顯示,住宿機構住民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九日共七五四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二點二。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指出 ,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二至十二周可能產生MIS-A個案,致死率高達一成,比MIS-C高出許多。羅一鈞表示,國內已接獲二例疑似MIS-A個案通報,初判後不符美國通用病例定義。指揮中心昨公布最新住宿式機構住民疫情概況,累計染疫機構數一四九四家,九千多名工作人員,以及三萬四九四二名住民染疫,自四月一日至六月十九日共七五四人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二點二,較上周的百分之二點○略微增加。機構住民死亡率偏高,致死率超過整體國人的十幾倍,羅一鈞表示,住民送醫後死亡數目屬於落後指標,會晚於疫情反映,不過,住民投藥率已達八成九,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台灣長期照顧發展協會秘書長余志松表示,近一周全台機構增四五二二人染疫,累計三萬四九四名住民染疫,約占所有機構住民兩成,「感染可能一波接一波,對機構來說最困難時期尚未度過。」余志松說,醫院看護人力不足,廿四小時照顧染疫長輩,已經喊價到日薪一萬元,住院十幾天就需花上十幾萬元看護費,部分機構住民家屬經濟困難,無法承擔看護費用,除增加專責病房護理師照護壓力,少了拍痰等照護,也可能提高重症風險,種種因素形成惡性循環。有醫師預估,當全台染疫人口達一成七(三九○萬人)時,單日確診數有望掉到萬例以下,可望在兩周後達標。對此,羅一鈞說,「個人沒這麼樂觀」,因近幾星期周末人流持續增加,加上隨天氣轉熱,民眾戴好口罩情況不佳。新增個案分布依然以中南部為主,最多為台中市八三四一例,其次為高雄市八○四八例、新北市六八七八例、台南市五五二七例、彰化縣四六二五例。昨新增一一五例死亡個案、二○九例中重症個案,死亡個案為六十九例男性、四十六例女性,年齡介於卅多歲至九十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一〇七例具慢性病史、七十二例未接種三劑疫苗、五十四人超過八十歲以上。在中重症個案中,再增兩例兒童,均為肺炎重症,分別為四個月大男嬰、兩歲男童,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兒童重症已達六十五例,其中包含十二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案例。為降低兒童重症及死亡風險,第二劑兒童BNT疫苗於今天開打,指揮中心統計,已有七十八萬名兒童接種過一劑BNT疫苗,羅一鈞表示,家長可自行帶接種第一劑滿四周的小朋友到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第二劑,此外,各縣市政府預定於六月下旬到七月初安排校園接種。
-
2022-06-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長照機構致死率2.2%較全年齡15倍...專家籲公開數據
住宿機構住民染疫死亡情況未減,今年至6月19日共有34942名住民染疫,6月13日至19日新增138名住民死亡,經計算致死率為2.2%。專家認為,應公布確診致死的年齡區間統計,了解其疫苗施打狀況,否則難以精準算出真正致死率,也建議指揮中心應補齊數據,才能看出全台一般確診長者及住宿型機構長者,兩者致死率差異。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表示,全台累計1494家住宿機構通報染疫,包括長照、護理、精神照護及復健、社福等,住民累計34942人染疫,工作人員則有9138名確診,6月13日至19日新增138名住民死亡,以確診個案送醫後死亡數計算,致死率為2.2%,與上周2.0%相比有些微增加,但死亡是落後指標,因確診個案可能先住院一陣子、不幸過世,數字會陸續反映出來。6月13日到19日全台確診住民就地安置共有4438人,其中3968人開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89%。羅一鈞表示,近一周增加精神照護復健機構給藥率統計,目前共500位住民確診並就地安置,其中345人開立抗病毒藥物,投藥率69%,精神照護機構給藥率略比其他機構低,因大多是青壯年,經醫師評估並無高風險不需投藥。陽明交通大學醫管所兼任副教授、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機構住民確診致死率為2.2%,相較全年齡確診人口致死率萬分之13、14,相差15倍,如此高致死率以台灣染疫致死原因分析出三點,第一,台灣4000多位染疫死亡個案中,高年齡層致死率越高;第二,疫苗覆蓋率較低的長者族群,死亡率較高;第三,長者大多有共病在身。指揮中心統計,70歲以上染疫致死率0.63%、80歲以上2.22%、90歲以上5.89%,洪子仁指出,光是60歲跟90歲兩個年齡層相比,就差了快10倍,若將90歲年齡層細分,看哪些人接種三劑疫苗,或沒有打任何一劑等,數據恐天差地別。他以英國為例,80多歲以上長者染疫致死率,打完三劑者致死率為1.8%,但一劑都沒打的長者,致死率高達22%。洪子仁建議,應以「快篩陽即確診政策」時間點切分,公開前後數據趨勢變化,若以目前提供「確診送醫後死亡」難以精準看出真正致死率,呼籲指揮中心補齊數據,才能瞭解全台22萬人左右70歲以上的確診長者,與住宿型佔3.8萬的確診長者之間的致死率差異。若要降低住宿型機構致死率,洪子仁呼籲,第一,要趕緊提升長者第三劑疫苗覆蓋率;第二,增加住宿型機構工作人員、住民快篩密度與強度,最好每天篩一次;第三,住民即使快篩陰性但有症狀,也要第一時間PCR採檢,找出確診者便能提升投藥率,降低致死可能。
-
2022-06-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成人MIS-A致死率兒童三倍? 羅一鈞:需排除年齡等因子
國內兒童重症已達65例,其中包含12例MIS-C個案。除了部分兒童出現MIS-C外,近日成人出現成人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也備受關注。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便發文指出 ,雖然國內確診人數逐日下降,但確診後2至12周可能產生「成人多重系統發炎症」的個案,且MIS-A致死率高達10%,相較於兒童MIS-C1%至3%高出許多。對此,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MIS-A比MIS-C少見很多,國際上通用的病例定義也只有美國CDC有訂定,致死率就美國的通報跟研究分析來看,確實比MIS-C多一些。但干擾因子包括成人有慢性疾病和年齡的影響,也許要排除才知道。羅一鈞表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MIS-A病例定義為,年齡大於等於21歲且住院超過24小時,或因疾病而死亡,並符合臨床和實驗室標準的患者,才會列入。而新光醫院日前傳出收治疑似成人系統發炎症候群(MIS-A)的個案。個案為近卅歲男性,六月初PCR確診新冠肺炎,引發多重器官發炎,醫師懷疑是MIS-A個案,入院時出現高燒、休克、腸胃道及結膜炎等嚴重症狀。羅一鈞表示,目前收到總共兩例疑似MIS-A個案,其中一位是六月初公布死亡的50多歲男性個案,染疫後11天又出現多器官衰竭發炎,當時診斷為心肌炎、肺炎,後續死亡診斷跟出院診斷書上都有寫到多系統發炎。但後續檢視病例,與美國CDC的通用病例對照,因為沒有臨床標準內的發燒至38度,即便符合心肌炎和發炎指數升高,不符合MIS-A的判斷標準,但審慎起見,也會提到專家會議討論。另外一案則為日前傳出新光醫院收治的20多歲男性個案,染疫康復後出現不同器官發炎,合併休克症狀。但經過檢視,個案沒有心臟嚴重疾病條件,初判不符合美國CDC的病例定義,但也會提到專家會議討論。羅一鈞表示,由於還要經過專家審定,因此目前仍無法判定何為首例個案。
-
2022-06-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BNT疫苗明開打 指揮中心撥55萬劑到地方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從12周縮短至四周,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宣布,自明天起,第二劑BNT兒童疫苗開打,各地方政府依接種間隔4至8周逐續安排。兒童BNT疫苗昨天到貨50.4萬劑,羅一鈞表示,明天會撥配之前剩餘和昨天到貨的疫苗至地方政府,預定配撥共55萬劑供地方政府於六月下旬到七月初接種作業使用;目前統計已有78萬名兒童已接種過一劑BNT疫苗。另有民眾詢問,若兒童第一劑疫苗於11歲時接種,接種第二劑時恰巧滿12歲,接種劑型及間隔建議是否有所改變。羅一鈞表示,滿12歲學童須依仿單建議劑量接種,如莫德納疫苗需接種0.5ml、BNT疫苗需以成人劑型接種0.3ml。另接種間隔考量社區流行疫情,如有意願可縮短間隔,在間隔4至8周接種第二劑。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09 四個月男嬰、2歲男童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
國內新增209例中重症個案、115例死亡。其中又增兩例兒童重症個案,為四個月大男嬰和兩歲男童,皆為肺炎,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68例中症、141例重症。其中一例為4個月大男嬰,本身有先天性心臟病等慢性病。5月31日出現活力、胃口降低、腹瀉等症狀赴急診,發現氧氣濃度、血壓偏低,新冠肺炎篩檢陽性。個案當時體溫35.4度,皮膚出現大理石樣花紋,X光顯示肺炎,確診新冠肺炎併呼吸窘迫。立刻插管使用升壓劑, 收治加護病房並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所幸已於6月15日拔管移除呼吸器,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另一位為兩歲男童,有神經系統疾病及癲癇病史。6月17日發燒38度、活力下降,18日出現嘔吐、呼吸雜音且出現抽搐、臉部不自主運動情形,到急診仍有大量嘔吐及氧氣濃度下降,緊急插管並檢驗新冠肺炎陽性確診。個案X光顯示肺炎,收治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及抗癲癇藥物,6月19日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5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5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另外,死亡個案年齡分佈為30多歲至90多歲,107人具慢性病史、72人未接種滿三劑、54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3129例,死亡4627例死亡。其中較年輕的是兩例30多歲個案,分別為一男一女。男性個案曾接種一劑疫苗,本身有肝硬化病史,5月11日發病,隔日確診,住院過程因本身疾病併發腸胃道出血、敗血症,6月12日死亡;女性個案則曾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慢性腎病、長期洗腎,6月7日確診,6月17日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克。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昨3字頭 今本土+5.6萬 羅一鈞:周二、三數字通常較高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再升至5萬6339例,另新增65例境外移入個案,115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代理發人羅一鈞表示,周二、周三公布的數據通常是一周最高,因為有些確診案例於周一到二晚上上傳,因此還需觀察明天數字,才知整體疫情下降狀況,但和之前推估一樣,認為本土這周可降到五萬例以下。個案分布依然以中南部為主,前三名為台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今日新增5萬6339例本土病例,2萬7197例男性,2萬912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8,341例),高雄市(8,048例),新北市(6,878例),台南市(5,527例),彰化縣(4,625例),桃園市(3,853例),台北市(3,550例),屏東縣(2,951例),雲林縣(1,821例),南投縣(1,462例),苗栗縣(1,438例),嘉義縣(1,417例),新竹縣(1,051例),新竹市(945例),嘉義市(943例),宜蘭縣(918例),花蓮縣(789例),台東縣(712例),基隆市(589例),澎湖縣(298例),金門縣(156例),連江縣(27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1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9例男性,4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07例具慢性病史、72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2日至6月1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2日至6月18日。今日新增6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3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日本、西班牙、英國、新加坡及越南各2例、丹麥、馬來西亞、奧地利、美國及泰國各1例移入,另52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19日至6月20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8萬7061例確診,分別為1萬3924例境外移入、337萬308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480例死亡病例,其中5,465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8例、台北市828例、台中市470例、桃園市446例、高雄市415例、台南市309例、彰化縣240例、屏東縣197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9例、雲林縣113例、苗栗縣87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及嘉義縣各82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7例、新竹市47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7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48小時內篩陰 國旅團客免第三劑
疫情趨緩,防疫措施也逐漸鬆綁,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昨天在疫情記者會宣布放寬國旅團防疫規範,未完成第三劑疫苗的旅客,只要持出發前四十八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新制即日起生效,不過指揮中心仍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加旅遊團,對自己、對他人都比較安全。旅途中有團員快篩陽性該如何處理?需整團折返或就地隔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依現行規定,不會因為一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隔離,成為「三加四」或「○加七」居隔者將由各地方政府彈性制訂規範辦理。「已經等很久了。」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說,三劑令鬆綁就是為了因應七月十五日以後的觀光振興方案,他推估鬆綁後的國旅仍會以防疫為重,朝向離島、鄉下、海邊等戶外空曠景點為主。台灣國際觀光救援服務協會理事長許高慶說,觀光旅宿業、遊客都對觀光補助很期待,他建議交通部盡快公布辦法,未來核銷也要簡化流程。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降回3萬例 死亡數居高不下
六都確診病例 均降逾三成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昨天新增三萬五五九六例,是五月五日以來首度降至三萬多人,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說,「減少的趨勢有出來」,六都均降了三成以上,預估本周單日病例數將在五萬以下。不過,昨新增一四四例死亡、二九五例中重症個案,累計中重症一萬二九二○例、死亡四五一二人。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本土確診數持續緩降,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但近兩周單日死亡人數幾乎維持一五○人左右,居高不下;紐西蘭確診數達高點後的一個月,死亡數才略降,但仍在高原徘徊,預估國內死亡個案在短時間內仍難以明顯減少。另外,機場邊境採檢又攔截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共十男、七女。還出現首例本國籍小於十歲幼兒個案;幼兒Ct值廿七、無症狀,基因定序BA.4,為目前第二例亞型變異株兒童案例。累計已攔截到六十五例新亞型變異株,包括十一例BA.4及五十四例BA.5,不論BA.4及BA.5,均以美國抵台者最多。2.5萬人入境總額 暫不調整部分專家認為,BA.4、BA.5恐將於二到四周內入侵國內社區,羅一鈞不認為會這麼快,但指揮中心嚴陣以待;為避免變異株入侵太快影響醫療量能,邊境防疫無法短期內進一步鬆綁,本周暫不調整每周二點五萬人次入境容額上限,將視六月十五日起入境檢疫「三加四」新制執行狀況再討論是否調整。羅一鈞表示,目前BA.2仍為國內強勢主流病毒株,被BA.4、BA.5取代需有兩大條件,一為BA.2流行明顯下降,再者是疫苗施打如果出現停滯狀況;目前一、二劑兒童疫苗接種速度較快,七月將開放六個月至六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因此國內在面對BA.4、BA.5變異株入侵時,有著不錯的利基。兒童BNT第二劑 明將開打昨新增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為廿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十三日確診,住院檢查發現肺炎和呼吸衰竭,十七日不治。另增一名兒童重症,患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的一歲男童,十一日發燒快篩陽性、十三日咳嗽及活力下降,十五日因嗜睡及呼吸急促就醫,仍在加護病房救治。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六十三例,有十八名幼兒死亡。食藥署日前通過六個月以上到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EUA,羅一鈞表示,本周將舉行ACIP專家會議討論接種政策,預計七月初到貨四十五萬劑,供九十萬名幼兒接種。昨第三批兒童BNT疫苗到貨五十點四萬劑,加上前兩批剩餘的卅萬劑,有八十多萬劑可供兒童施打第二劑,預計六月廿二日開打。
-
2022-06-21 醫療.感染科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國內新增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台南市北門區50多歲男性,因出現發燒、下肢無力、意識改變等症狀,就醫後收治住院採檢,今天確診為日本腦炎。疾管署提醒,6至7月是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民眾應注意防蚊。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6月7日開始發燒,服用退燒藥後仍反覆發燒;6月9日出現下肢無力、抽搐、意識改變等症狀,住院送加護病房。疾管署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個案9日住院時,曾檢驗新冠肺炎PCR為陰性,當時便排除新冠確診。但一開始當作一般腦膜炎,後續才懷疑日本腦炎,於6月15日通報、採檢。18日報告出爐,19日完成相關疫調後今天確診。因個案住家附近有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家及周邊養豬場進行環境清消及誘蚊燈懸掛等措施。羅一鈞表示,個案常出沒的四處農地中,一處後方有豬舍及廢棄魚塭,魚塭中採集到大量病媒蚊孑孓;另一處農地也有採集到病媒蚊孑孓。根據疾管署監測,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一例確定病例;2018至2021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則分別為37、21、21及28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不可掉以輕心。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羅一鈞說,今年六月中才有病例,和往年相比不算早。但擔心國內目前衛生單位忙於新冠肺炎疫情,因此仍提醒民眾除了新冠仍有其他疾病威脅,尤其目前入境檢疫天數縮短,也有將登革熱帶進社區的威脅。大部分的民眾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因此應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變異株四周內大舉侵台? 羅一鈞:兩大利基不會那麼快
指揮中心公布6月5日至6月12日再度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病例。對於專家認為BA.4、BA.5可能在二到四周會大舉入侵,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指揮中心嚴陣以待,但「不認為會這麼快」。羅一鈞表示,觀察其他國家趨勢,BA.4和BA.5以5%、10%、15%成長範圍內增加,不像去年11至12月Oimron取代Delta以爆炸性指數成長。因此就算BA.4、BA.5能成功取代BA.1、BA.2成為主流株,也不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就完全取代。目前BA.2是國內強勢主流病毒株,要取代需有兩個條件。首先是BA.2流行要呈現明顯下降,才有空間讓新變異株取代;再者是疫苗涵蓋率停滯不前,但目前兒童疫苗正如火如荼接種一、二劑,七月也針對幼兒進行開打,因此國內有不錯的利基可對BA.4或BA.5。至於邊境無法在短期內進一步鬆綁,已免變異株入侵太快,影響醫療量能。另日本研究指出,感染BA.4及BA.5恐怕不只輕症,將侵害肺部。羅一鈞對此表示,日本是透過動物的模型試驗,認為BA.5會比較容易攻擊下呼吸道,包括在肺部細胞引起明顯發炎反應。但這是動物實驗,還要對照各國研究;目前請教國內專家意見,認為日本研究只是參考,其他研究沒有同步認為BA.5更具有致病力。而從南非疫情觀察,感染後也沒有較高的重症率。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曾於5月底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發現BA.4、BA.5、以及目前盛行於美國的BA.2.12.1,可能變得更易於感染肺部細胞、而非上呼吸道組織,更接近Alpha或Delta等早期變異株。東京大學的研究數據也指出,感染BA.4、BA.5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研究人員斷言,Omicron亞變種,特別是BA.4、BA.5,對全球的健康風險可能高於BA.2。至於國內醫療整備部分,羅一鈞表示,全台各區空床率與上周差不多,6月16日已請地方衛生局發文轉知各縣市,特別是北區、台北可下修專責開設從20%到15%,北部總床數5400、2500多張床,下修到4600、1900張,讓其他非染疫確診個案等一般手術、生產、住院需求民眾有更多病床可用。希望緩解北部急診排隊住院人潮,指揮中心也會會持續針對空床率和住院需求調整,中南部會視確診數,來做專責病房開設的調整。口服藥部分,羅一鈞說明,目前經過半個月檢視,國內確診個案投藥率在6月6日用藥率5.57%,現在6月18日投藥率提高到7.67%;與美國、日本相比,台灣還是很高的,過去半個月藥物使用率有明顯提升,讓更多民眾方便取得口服藥,也高過其他主要國家。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批「3+4」隔離期滿 羅一鈞:這周不調整入境容額上限
國內自6月15日起入境居隔改為「三加四」,昨日三天期滿、今開始四天自主防疫。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第一天入境4500人,目前都未接獲旅宿業者通報逾期不歸的情況,會持續追蹤。另因境外威脅仍在,這周不考慮調整每周2.5萬入境容額上限。上周起國內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從「七加七」改為「三加四」,但每周限2.5萬人次入境,意即每天僅有約三千五百人可「搶到名額」。日前羅一鈞表示,將視新制上路首周執行狀況,再與交通部討論是否還有調升空間。不過羅一鈞表示,境外威脅仍在,會再看這周執行狀況,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目前先請民航局、觀光局對航空訂位、防疫旅館、計程車等數量持續盤點和提升,針對開放更多名額進行準備。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首份確診者抗體研究出爐 解隔滿3個月仍建議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2年半,衛福部疾管署委託陽明交通大學進行研究,進行血清抗體追蹤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記者會上說明,該研究案受試者,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的確診個案,沒辦法等同Omicron變異株的情形,但根據追蹤數據來看,隨著時間抗體將持續下降。因此建議確診者解隔離滿三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延長抗體保護效力。根據媒體報導,陽明交通大學針對血清抗體的追蹤研究來看,260名的染疫者後發現,康復後1年多、500天以後,保有較佳保護力抗體者僅約3成,若染疫病況越嚴重者、感染後有打疫苗者,抗體會更高,建議確診後仍要打疫苗。羅一鈞說明,疾管署去年就委託陽交大進行確診者抗體追蹤研究,是針對疫情前2年,也就是109年1月到110年7月通報確診的個案,取得同意後追蹤個案1到2年的抗體變化情形,做關於保護力的研究。「研究取得236名確診者同意長期追蹤定期抽血。」羅一鈞表示,樣本都送到中研院等機構,做抗體和中和抗體檢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成果,首先要先說明,這段時間的確診個案,並不是Omicron變異株,是部分武漢株,以及後續歐洲株。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本土確診個案,代表早期或中期疫情的病毒株確診後的抗體變化,不見得能推斷到後續的Omicron變異株的血清變化。羅一鈞進一部指出,目前實驗分4組,輕症沒打疫苗一組、重症沒打疫苗一組,6、7月因為全台還在接種疫苗,所以分染疫後有無打疫苗和輕、重症4組。研究中顯示,輕症沒打疫苗或重症沒接種疫苗,在400到405天追蹤中看到抗體濃度明顯下降,重症抗體保護效果維持較高較久;輕症追蹤500天以上,剩下三成保護效果但如果打過疫苗,100多天仍可維持在100%。看來重症抗體比較高且持久,確診後打疫苗也是,羅一鈞建議,確診者隔除隔離滿3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以延長抗體保護效果。至於未來會不會在進行進一步的血清研究?羅一鈞表示,等去年、前年的收案完成結案報告後,會再做研究結果和結論做應用探討。至於這波本土Omicron疫情,是否長期追蹤抗體研究?會再跟相關專家團隊討論。羅一鈞也提及,針對染疫確診者,這波疫情中有些醫院可能對醫護有做抗體追蹤,但多少會受到接種疫苗的干擾,分析要排除打疫苗三四季的干擾,分組會分更細,這部分跟專家討論若有結論會再報告。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旅客參加旅行團須接種第3劑疫苗,未施打3劑疫苗之旅客,可以48小時內之快篩陰性證明代替,交通部觀光局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並自即日起生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1年4月15日宣布為保護國人健康及維護旅遊防疫安全,自111年4月22日起,國人參加不特定團員之旅遊團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方得參加旅行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111年6月16日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已達68.9%(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2.94%)。交通部觀光局經與觀光產業研商,同時考量減輕對觀光產業衝擊、疫苗接種率提高、民眾自主防疫扎實及疫情趨勢將逐漸緩和後,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放寬旅行團旅客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之限制規定,未完成3劑疫苗之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放寬後可提高民眾參團出遊意願,惟仍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觀光局將督促業者確實加強落實量測體溫、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消毒、乾洗手及注意各景點容留人數限制,並呼籲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之民眾及旅行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追加劑,以提升疫苗之保護力,其餘管理措施所訂防疫事項,亦請旅行社工作人員及旅客共同遵守,「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民眾也可以到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規範(網址:https://admin.taiwan.net.tw/)查詢。不過,若旅行團中途旅客快篩陽性,是否有相關指引?林信任則說,依照防疫指引處理,同團旅客若有症狀,也會請他快篩,確定後配合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現行規定下不會因為一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加入3+4或0+7名單,會根據地方政府彈性制訂的規範辦理。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雖然放寬團旅規定,但羅一鈞還是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團,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安全。
-
2022-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趕6/22開打 兒童BNT疫苗50.4萬劑今到貨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從12周縮短至四周,且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天兒童BNT疫苗再到貨50.4萬劑,效期至今年9月30日。另六個月至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將於本周一或三舉行ACIP會議,並同步採購。預計七月初可到貨45萬劑給90萬名幼兒接種,也會和地方政府準備後續幼兒接種作業流程。日前外界關心後國內BNT兒童疫苗到貨約110萬劑,後續110萬劑何時可到貨,是否可銜接上第二劑接種。當時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待飛機航班安排好會再報告。羅一鈞則於6月15日表示,莫德納疫苗依縣市規劃,只要規劃完成就可開打,沒有時間點;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詳細時程依地方政府規劃公布。針對幼兒BNT疫苗部分,羅一鈞表示,幼兒疫苗與跟先前訂購的兒童疫苗為不同包裝劑型,還在另外洽談合約中;同時也會督促廠商進快遞送資料至食藥署進行審查。今年第三批採購BNT兒童劑型疫苗50.4萬劑,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效期至今年9月30日,目前共有161.28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16日77.76萬劑、第二批5月30日33.12萬劑及本批50.4萬劑。指揮中心已於今年4月28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苗供應合約,並與美國Pfizer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合約,預定供應220萬劑兒童劑型及18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做為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使用,並視需求擴充40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又攔截到BA.4 BA.5. 美國入境最大宗
國內再攔截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疫情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公布,6月5日至12日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包括3株BA.4及14株BA.5;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65例,包括11例BA.4及54例BA.5。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3株Omicron BA.4及1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均自美國移入(3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德國、法國及泰國(各2例)、土耳其、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瑞士(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本國籍小於10歲個案自美國入境,入境唾液陽性Ct27、無症狀,定序為BA.4,是目前第二例兒童驗出亞型變異株。指揮中心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印尼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官陳時中隔離期滿未現身 羅一鈞揭原因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確診,自6月13日開始居家照護,昨天已期滿。但今天的防疫記者會陳時中仍未出現,由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代打主持。羅一鈞表示,因部長仍然快篩陽性,且仍有輕微咳嗽症狀,因此採居家辦公、視訊開會,不便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部長因快篩陽性且有輕微症狀,因此為不影響與會媒體和受訪長官,採取較高規格不出席記者會。但解隔後快篩不是指揮中心的要求,也沒有要求繼續隔離,這僅是個人自行調整。於陳時中七天期滿仍有輕微咳嗽,外界關心還需要觀察幾天才會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七天仍輕微咳嗽是平均值,復原速度不算特別快或慢。(部長)因為比較謹慎,擔心公開場合可能有無法避免的近距離接觸,例如堵訪等。之後相信他還是會進行快篩,確認結果後再見面。羅一鈞也說,部長這幾天都以視訊開會,元氣、精神都不錯,也沒有常在視訊中聽到咳嗽聲。至於部長過去病史、手術,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部分也依照醫囑服用五天莫納皮拉韋,有效降低產生重症風險。他說,七天後快篩陽性僅是代表少部分民眾隔離期滿,仍可能驗到殘餘病毒量,但國外研究,確診五至七天就培養出活病毒的機率小,因此國內措施為隔離後要加上七天自主管理。部長只是謹慎,企業不需要用特例做通案適用,七天後不用快篩,不論陰或陽都不影響七天自主管理措施,也能外出工作。陳時中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已退燒後仍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在陳時中確診後,社區防疫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發言人莊人祥也陸續確診,因此上周防疫記者會連日由羅一鈞孤「鈞」奮戰。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95 增一歲男童肺炎重症
國內新增295例中重症個案、144例死亡。其中又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男童,出現肺炎,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184例中症、111例重症,其中新增一歲男童重症。個案本身有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月11日發燒,使用快篩檢驗陽性,6月13日出現咳嗽、有痰、活力下降等情形。6月15日因嗜睡、呼吸急促至急診,發現胸凹、氧氣濃度下降,且X光顯示肺炎。 住院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3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3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另外,死亡個案中139人具慢性病史、91人未接種滿三劑、75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2920例,死亡4512例死亡。其中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個案本身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6月13日確診,住院檢查肺炎和呼吸衰竭,經過治療仍不幸於6月17日死亡。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自5月5以來再度降回三字頭!國內今天新增3萬5596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36例、144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可能是周日效應,還要觀察,但也表示未來的確診數應該只會比三萬多兩三成,在五萬例以下的機率會很高。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個案數較昨天下降30%,而比較前一週的週日到週一從5.6萬下降到4.5萬,僅降11%,算是下降滿高的。不過仍有可能因為週末視訊看診或通報上傳受影響,因此還要明天上班日的確診數,確認是數字有回補。但「減少的趨勢有出來」。今日新增3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1萬6811例男性、1萬8764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312例)、高雄市(5,280例)、新北市(4,267例)、台南市(3,123例)、桃園市(3,097例)、彰化縣(2,960例)、台北市(2,296例)、屏東縣(1,519例)、雲林縣(1,040例)、苗栗縣(959例)、新竹縣(941例)、南投縣(886例)、嘉義縣(683例)、新竹市(674例)、宜蘭縣(590例)、花蓮縣(554例)、基隆市(437例)、嘉義市(426例)、台東縣(306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71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3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9例具慢性病史、9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6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2日至6月17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德國、泰國、法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3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3萬695例確診,分別為13,859例境外移入、3,316,7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3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3例、台北市823例、台中市449例、桃園市423例、高雄市407例、台南市295例、彰化縣230例、屏東縣189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7例、雲林縣107例、苗栗縣84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81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4例、新竹市4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6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居隔最後1天 羅一鈞:不需快篩即可主持記者會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周日確診,自6月13日周一開始居家照護,到今日滿七天。不過,明天陳時中是否能復出開記者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將視部長的身體狀況而定,但沒有規定一定要快篩陰性才能開記者會。陳時中已68歲,符合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條件。而他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三天後已退燒,但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4976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4236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74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5萬1252多人份,包括20萬2993人份倍拉維及4萬8259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4137床、空床6908床、空床率48.9%,其中台北區54.8%、北區58.5%、中區42.4%、南區32.0%、高屏區49.6%、東區50.1%;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4774床、空床率58.7%;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146床、空床率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