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科別.精神.身心
搜尋
節能
共找到
134
筆 文章
-
-
2020-10-02 該看哪科.皮膚
合成的化妝品一定不好?專家直言:別上「有機」、「天然」的當!
日本「有機化妝品」的現況一聽到「有機」,大家都會覺得「有益皮膚又能愛護地球」。但是以科學的角度來看,有機化妝品對於皮膚並不一定就安全。理由很簡單,因為目前在日本並沒有化妝品相關的有機認證標準。原本所謂的「有機」,簡單說是意指不使用化學肥料以及化學農藥進行的有機栽培。4 4審定註:即使在臺灣,目前也沒有有機化妝品的官方相關認證標準。 而有機化妝品,主要定義就是產品內含物要有一定比例以上的「天然來源成分」,而且其中的天然來源成分要有一定比例以上為有機驗證成分。在外國如要販售有機化妝品,必須達到認證機關的嚴格標準。舉例來說,法國設有ECOCERT與Cosmébio、德國設有Demeter和BDIH、美國設有USDA等認證機關。但由於管理認證單位很多,於是在歐洲,法國、德國、義大利及英國,才決定共同創立COSMOS有機認證組織,要求商品皆須以環境永續為出發點,並嚴格審查原料來源、配方比例、生產過程、產品可追溯性、產品包裝、工廠環境、節能減碳等。想要成為獲得認證的有機化妝品,必須符合多項嚴格標準,例如使用的原料大部分須經有機栽培而成的植物萃取出來的成分。原料必須是未經重金屬、殺蟲劑、戴奧辛、基因改造和硝酸鹽汙染的,而且禁止使用合成染劑、合成香料與塑化劑,此外還有容器能否回收,流通過程以及流通方式是否有考量到環保等等。在外國只有通過這些嚴格審查的商品,才允許標示為「有機」。但在日本販售的有機化妝品,並沒有這類的認證標準。因此就算只有內含一種有機植物成分,也能標榜自己是「有機」。當然其中或許也有充分經國外機關認證的商品,然而實際上卻有很多產品只經廠商自行判斷後,想如何標示就如何標示。天然成分還是有其風險標示「採用天然成分」或是「植物萃取」之後,總會讓人自然而然放下心來,可惜這種感覺大錯特錯。因為「天然」也能換句話說,就是伴隨著「不知道裡面到底有什麼物質」,的風險其中有可能摻入了尚未完全分析出來的成分, 而且自然產物會受到天候及產地影響,品質也可能不一。還有千萬別忘了,植物中也可能會內含毒性,或是有導致發炎或引起過敏的物質。像是漆樹中就有物質可能會造成過敏、佛手柑中有物質可能會產生光敏感或是茶樹精油也可能會造成皮膚刺激甚至灼傷。所以「植物萃取成分適合每個人安心使用」,這句話絕非金科玉律。因此儘管產品標榜「天然」成分,還是請仔細評估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合成」反而更單純反觀名字上看得到「合成」二字時,往往給人對皮膚不好的印象,事實上並沒有這回事。所謂合成成分,是經過特別規範與製程,經由化學方式製造出來的物質。由於是單獨針對一種成分進行生產,因此相較於「天然」成分可能內含相當複雜又無法確知的物質,「合成」成分反而會更單純。當然,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所有的植物來源成分。植物萃取有些具有獨特的功能及香氣,只要是適合自己又不會出現皮膚問題的話,其實都可以使用。只不過,天然成分所存在的風險,也希望大家要心裡有數。(本文節錄自方舟文化《保養常識9成都是騙人的:終極×最強肌膚保養法》)
-
2020-09-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秋老虎發威、暑氣未消!中醫揭立秋後一定要做5件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 屢屢突破高峰的溫度,使得冷氣幾乎成為現代人逃避酷熱的方法。但冷氣帶來的不只有涼爽舒適感,還可能帶來「空調不適應症」,導致各種「冷氣病」不適的發生。調節能力較弱者 長期處於低溫易致頭部、肩頸痠痛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黃千毓表示,特別是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質偏虛弱的人,因對環境、氣溫的調節能力較弱,更容易在相對低溫的冷氣房中,因為身體循環變差,而出現不適症狀。例如,因為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中,使得肩頸肌肉緊繃,導致頭痛和肩頸痠痛;關節處則因缺少肌肉、脂肪覆蓋保溫,造成僵硬疼痛;而有些人則以過敏症狀加重表現,如痰變多、鼻塞;身體代謝也因此變弱,使腸胃蠕動變慢等。黃千毓指出,其實這樣的狀況在中醫的概念裡,屬於「陰暑」的範疇。中醫古籍《景岳全書》提到:「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指得就是因暑熱貪涼而使用錯誤的解暑方式導致不適,包含攝取冰涼飲食產生腸胃不適;流汗未擦乾就冷氣直吹,造成頭痛、畏寒,噴嚏、鼻水等。預防冷氣病 夏天反而要吃溫熱食物如何預防冷氣病的發生呢?黃千毓說,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就點明了依循季節養生的重要性,冬天該吃寒涼的蘿蔔,夏天反而該吃溫熱的薑。雖然天氣很熱,若貪圖涼快而攝取過多寒涼食物,無形中加速了胃中虛冷狀況的發生;反而是適當吃些溫性食物,可達到補氣益血、溫補陽氣之功效。而薑片、肉桂等,對於補充自身陽氣,提升對外在環境調節力有很大助益。黃千毓提醒,進入冷氣房前先將汗水擦乾,並將冷氣溫度控制在26~28度,避免室內與室外溫差過大;準備絲巾或薄外衣用來保暖,防止因內外溫差大而頭痛;為減少肩頸關節僵硬,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筋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穴位按摩+養生飲品緩解不適 無法改善應盡速就醫除了上述方法,在空閒時也能按摩穴位,如手上的合谷穴、養老穴,或位於頭頸交界的風池穴,可以緩解頭痛不適、肩頸項部緊繃痠痛的感覺。而按壓合谷和養老穴的同時,緩緩左右轉動脖子、頭部上下俯仰,讓僵硬的肌肉更放鬆。黃千毓進一步提到,飲食上的消暑良方,可將烏梅、山楂、甘草,以適量比例加冰糖熬煮成烏梅汁;也可將西瓜皮的綠皮削去,留下白色部分,放入鍋中煮約20分鐘,待冷卻後加入冰糖或蜂蜜,常溫飲用,降低對冰涼冷飲的依賴。如果是經常反覆進出冷氣房,而覺得頭痛不適,可以適量取用薄荷、荊芥、紫蘇煮成茶飲,驅散風寒。黃千毓建議,若是身體不適的狀況持續無法解除,還是要找專業的醫師尋求協助。(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 黃千毓 )延伸閱讀: 天熱久戴安全帽會悶壞頭皮! 這些NG行為你正在做嗎? 天熱防中暑要多補充水分! 這2種飲品喝了只會讓身體加速脫水
-
2020-08-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體溫偏高一定是發燒嗎 注意藥品副作用!
除了生病發燒之外,有時在服藥後也可能會讓體溫偏高喔!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邀請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為大家說明藥品為何會引發體溫偏高,常見原因如下:(1)過敏性反應 一般在使用藥品1-3週後出現症狀,尤其是抗生素,可能有起疹、嗜酸性白血球增加等現象。主要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抗原抗體結合後的免疫複合物,可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也會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導致胸腺產生淋巴激素活化免疫反應,並促使巨噬細胞將內生性熱原釋出。(2)影響體溫調節機制◆藥品增加熱能產生 有些藥品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增加熱產生,如:甲狀腺素、綜合感冒藥或緩解鼻炎藥品的交感神經作用劑(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Caffeine)、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藥酒(保力達B、維士比等),或含酒料理,也有可能提升體溫。◆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 某類藥品會抑制汗腺分泌,而影響身體的散熱。如:降低過敏或改善鼻炎的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暈車藥所含的抗膽鹼成分(Scopolamine)、某些具抗膽鹼作用之帕金森藥品(Biperiden, Trihexyphenidyl)、三環抗憂鬱劑(Imipramine/Chomipramine/Doxepine)等。◆阻礙心血管系統對熱調節 心血管系統是身體調整體溫的重要角色,但有許多降血壓藥品或是影響心跳速率的藥品,或多或少會降低心血管系統對體熱的調節能力,導致體溫偏高如:乙型阻斷劑。而血管擴張劑,可能使周邊動脈擴張,血液滯留於周邊動脈血管,影響體溫調節,此外常被應用於消水腫或降血壓的利尿劑,也可能導致水分流失,間接影響散熱功能。◆抑制下視丘對熱的調節 抗精神疾病藥品(Chlorpromazine)為多巴胺阻斷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下視丘體溫設定點改變,導致體溫過高。(3)藥理作用的延伸 這類原因導致的藥物熱較為少見,主要因藥品的藥理反應,引發內生性熱原的釋放,如:梅毒病人在接受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治療6-8小時後,體內的梅毒螺旋體釋放出內毒素導致發燒現象。而藥理作用引起發熱狀況,也常見於癌症病人在使用抗腫瘤藥品後,因體內的惡性腫瘤細胞,被化療藥物毒殺後而產生藥物熱現象。 食藥署提醒,民眾就醫時,一定要記得告知醫師最近正在使用的藥品。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08-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你以為冷氣很耗電?比「電熱水器」差多了!省電4妙招不用燒錢也能好好洗澡
別懷疑,電熱水器和烘衣機一樣,並列家庭吃電怪獸第1名,因為它的耗電功率動輒超過數千瓦。以常見的10千瓦(kW)來看,冷氣也才不過是它的零頭。根據測試,洗澡6分鐘就要1度電,倘若悠哉洗了快30分鐘,就洗掉5度電,1個星期下來,所花電費相當驚人,正因為它這麼燒錢,當然得知道該怎麼省錢使用。電熱水器省電妙招❶ 選擇合適大小,兼顧舒適與荷包洗澡最怕洗到半途沒熱水,挑選電熱水器時,應該以家庭人數為主要考量依據。一般抓男生洗澡需50至60公升,女生需60至70公升的水,因此,建議一家4口2大2小,以挑選60至100公升以上的電熱水器為宜。電熱水器省電妙招❷ 夏天設定37至40 ℃,冬天設定42至45 ℃電熱水器的加溫溫度應該要按照季節調整,不同季節所需水溫不同,設定太高徒增耗電。建議夏季溫度可設在37℃至40℃,冬天設定在42℃至45℃,既能舒適沐浴,又能節能。電熱水器省電妙招❸ 儲熱式電熱水器洗澡之前再開電熱水器按熱水製造原理以及體型大小,分為「儲熱式」和「瞬熱式」2種。儲熱式電熱水器如同大型電熱水瓶,加熱方式是在內桶注滿冷水,以電能加熱至一定溫度後保溫備用,體積較大。瞬熱式電熱水器則是冷水經由加熱管瞬間加熱後流出,體積較小。儲熱式電熱水器為了常保水溫,水溫一下降,電熱水器便會自動加熱,若家中使用的是此類型電熱水器,為避免成天反覆加熱浪費電,建議洗澡前30分鐘再開啟,沐浴完畢後,記得關閉電熱水器總電源。Tip 電熱水器省電招式還有……❶選購節能標章的電熱水器❷設計不良的電器品,易有耗電問題,並容易發生危險。不想挑到地雷電熱水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選購有合格標章的機種。書籍介紹改書名:變開燈習慣,擠出咖啡錢:診斷NG使用習慣,幫自己省下一半水電費【增訂版】(二版)作者:黃建誠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黃建誠經歷: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經理、財團法人中技社節能技術發展中心工程師、台灣照明學會永久正會員、台灣LED照明產業聯盟會員專長:節能培訓講師能源管理系統規劃、建置、資料庫系統效率最佳化分析及改善智慧LED燈具、智慧空調系統節能及改善建置建築、工廠節能診斷、效率提昇規劃和專案工程改善新建築物能源規劃、系統效率最佳化管理能源效益保證(ESCO)改善工程專案、量測與驗證專業能力:美國國際量測驗證師CMVP Level 3、ISO50001內部稽核員、能源局合格能源管理人員延伸閱讀: 脂肪肝就是痰濕堆積物!50年經驗資深中醫師:遠離脂肪肝,你該多吃的6種食物
-
2020-08-22 新聞.健康知識+
高溫易中暑!中醫師提醒,最容易中暑的2時段
連日來的高溫讓人受不了,在戶外稍微走動一下,即汗流浹背,非常不舒服,若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這波熱浪給「燒」到,因為酷熱而中暑。幼兒、老人、病人、失眠者 身體能力調節差易中暑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一般說來,對溫度調節差的5歲以下幼兒,以及身體調節能力差的老年人,是屬於較容易因氣溫太高而中暑的人。此外,若是正在生病如發燒,或本身已因為腹瀉而有脫水症狀的人,還有失眠及睡眠不足者,如果在高溫的環境下,一下子無法調節過來,也很容易發生發生中暑。張家蓓說,即使是健康的人,在天暑地熱的的高溫環境下工作,或是旅行在戶外逗留太久,由於「暑濕穢濁之氣傷人,感受暑熱之邪,閉塞清竅、清升濁降失療、氣化失常」,便會導致陰陽氣血失和而產生中暑的症狀。而體弱者或是病後患者,由於正氣不足,導致體內的陰津虧損,也較容易中暑。中暑易發生在上午10點、下午1-2點 需多補充鹽、水而在環境中,如果氣溫比前一天的溫度急速攀升,或是溫度雖不特別熱,但濕度卻很高時,也是容易發生中暑的時候。張家蓓表示,有統計顯示,中暑通常好發在上午的10點,以及下午1到2點,因此,如果屬於容易疲乏、氣短,動不動就出汗,冬天怕冷而夏天又怕熱,且肌肉鬆弛無力的「氣虛體質」,在這些時候就要避免外出,以免中暑熱。夏天暑氣之酷熱,除了要避開暑氣外,由於暑氣使人汗,既知道會大量流汗,就要多補充水分,避免體液耗損,但如果汗水大量流失,在補充水分的時候,也要注意補充鹽分,否則鹽分缺乏過多,便可能引發嚴重中暑。中暑症狀出現就太晚 猛灌運動飲料電解質會不平衡很多人在戶外活動之後,雖然已適度補充水分,仍覺得非常疲累,常常都是電解質輕微不平衡的現象,因此,可以在水裡面加少許的鹽,或喝一小瓶運動飲料,但也不要因為運動飲料好喝,而整天猛灌運動飲料,反而會造成鹽分攝取過量。等到中暑了才來治療,這是「討皮痛」的笨方法。張家蓓提醒,很多人過去都有中暑熱的經驗,而有過這些經驗者,自己就要知道自己的體質很容易犯暑熱,因此,最好在發作引起不適症狀之前,趕快想辦法預防。★本文經《常春月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0-07-28 橘世代.時尚橘
5大省錢訣竅,揪出夏季「電費小偷」
熱到受不了!7月大暑剛過,預告一年最熱時刻來臨。好想整天躲在房間吹冷氣,又怕電費爆表荷包受不了嗎?台灣室內設計、裝潢社群平台設計家Searchome整理5大妙招,教你如何揪出家裡的「電費小偷」,不只能節能省電費,還能兼顧環保愛地球。訣竅一:冷氣調高一度,直接省下6%用電夏季氣溫動不動飆破新高,冷氣成為炎夏的救贖,只要抓住幾個原則,開冷氣也不會心痛。台電建議,冷氣溫度可定在26度~28度,只要空調調高1度,便可省下約6%的能源,估計一年可省下247元。值得注意的是,不需一進房間便將冷氣調到超低溫,無論是定頻、變頻冷氣,都是多此一舉,不能快速降低室溫。另外,開冷氣時也可使用「自動調整風量」模式取代「強風╱弱風」,避免冷氣耗費更多時間、能源降溫,也較有效率又省電。冷氣風口也應調至「水平方向」,再搭配循環扇,能快速幫助冷氣循環,快速降溫。最後,人體睡眠狀態時會降低代謝、減少發汗,入睡前可使用冷氣的「定時」、「舒眠」功能,不僅體感上較為舒適,也能達到省電目標。訣竅二:保持室內清爽,加裝窗簾或隔熱紙超級怕熱?隔絕室外熱能,是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在室內種植綠色植物,不僅能吸收熱能,還能達到視覺上的降溫;另外在窗戶加裝抗紅外線窗簾、隔熱紙,也能阻絕太陽輻射進入室內。還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盡量減少打開室外窗門次數,避免讓室外的熱風進入室內,提高室內溫度。訣竅三:善用節能產品,改用省電燈泡、冷氣你知道,家裡最熱的其實是燈嗎?開燈時,燈泡一併提供光源和熱能,所以室內也會隨之變熱。建議可將平常使用的日光燈改成省電燈泡、或LED燈泡,用電量可能可銳減至平常的四分之一。此外,冷氣應「該換就換」,使用超過5到10年,耗電量就多出2.5倍。台電建議,民眾挑選冷氣時,可以參考「能源效率分級標示」,選用能源效率1級的產品,可用得安心又省電。最省電的「1級空調」比起「5級空調」,可以多省34%用電。訣竅四:截斷待機電力,注意「電力小偷」家裡有許多耗電量大的電器,在沒有使用時會進入待機狀態,成為偷偷耗電的「耗電小偷」。例如電視、電視機上盒、音響、電腦螢幕、電鍋、電熱水瓶、網路無線分享器等,建議平時不使用時,可將插頭拔下;或是插上「有開關」的延長線,在待機時阻斷電力,避免在不注意時浪費電。訣竅五:定期清潔電器,減少冷氣冰箱耗電冰箱堆太滿、冷氣濾網太髒,都會堵住冷風出口,無法有效降溫造成耗電量增加。建議冰箱要定期除霜、儲藏食物量不要超過7分滿,另外冷氣濾網也要定期清洗,才能維持電器效能,避免過度耗電。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7-23 新聞.用藥停看聽
高溫下服藥會影響體溫 急診醫師提醒4類藥物恐增加中暑機率
童綜合醫院急診部魏智偉主任表示,暴露在高溫環境,若出現散熱調節失衡,造成體溫超過 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搐,即稱為中暑,他說中暑高危險群除了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外,若服用藥物會影響體溫調節,也會造成中暑的機率增加。魏智偉指出,中暑高危險群中,若服用藥物因會影響體溫調節,也會造成中暑的機率增加,可能影響體溫調節的藥物大致區分如下:1.具抗膽鹼作用的藥物,如治療鼻塞用的抗組織胺、治療巴金森氏症的藥物、部份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等,可能會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2.交感神經作用劑,如咖啡因(caffeine)、麻黃素等,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皮膚血液流量,導致散熱減低、同時增加代謝性熱能產生,使體溫上升。3.部分降血壓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等,可能使心血管系統應付高溫的調節能力降低,利尿劑則可能影響人體水分與鹽分平衡。4.抗憂鬱及抗精神分裂症藥物,抗憂鬱劑會抑制排汗,而治療精神分裂症藥物會抑制體溫調節中樞輸出擴張皮膚血管的訊息,使身體較難排汗散熱。魏智偉提醒,有服用這些影響人體體溫調節藥物的民眾,務必補充足夠水分與鹽分、烈日下戴帽子或撐傘遮陽,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底下,一般民眾約15分鐘以內,適當休息並保持通風;切勿自行停藥,若有任何用藥疑慮應諮詢主治醫師,避免病情惡化,或其他併發症發生。
-
2020-07-23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預防「冷氣病」 奇美中醫部推食材、茶飲加穴位按摩
高溫不退,不少人躲在屋內吹冷氣消暑,醫師提醒,長時間吹冷氣,易引發「空調不適應症」,建議可以食材、茶飲加穴位按摩,減緩症狀。58歲鄭先生,因天氣太熱,有空檔就會跑進冷氣房,或打開電扇直接往身上吹,某天突覺得有點畏寒、頭痛、肩頸僵硬,醫師診治。原來是室內外溫差太大,汗水沒擦乾,直接透過冷氣電扇降溫而受了風寒。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黃千毓表示,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質偏虛弱的人,對環境、氣溫調節能力較弱,容易長時間處於相對低溫環境,頭頸項肩,肌肉緊繃痠痛,頭痛。或是關節處因缺少肌肉、脂肪覆蓋保溫,長時間冷氣直吹造成僵硬疼痛。也有些人以過敏症狀加重來表現,如痰變多、鼻塞鼻水變嚴重。代謝也可能因久待低溫環境而變弱,腸胃蠕動變慢。這些被稱為「空調不適應症」,也有人稱為「冷氣病」。至於如何預防冷氣病發生?黃千毓表示,須補充溫水,可稍加性味溫熱食品如薑片、肉桂,補充自身陽氣,提升對外在環境調節力。另外,冷氣溫度控制26至28度,避免與室外溫差過大,且進入冷氣房前先將汗水擦乾,防止因進出內外溫差大而頭痛。為減少肩頸關節僵硬,每隔一段時間起身活動筋骨,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除上述方法,在空閒時間按摩穴位,如手上合谷穴、養老穴、還有頭頸交界的風池穴,可緩解頭痛不適、肩頸項部緊繃痠痛感覺。同時緩緩左右轉動脖子,頭部上下俯仰,讓僵硬肌肉更放鬆。飲食方面,可將烏梅、山楂、甘草以適量比例加冰糖同煮,也可將西瓜皮綠皮削去,留下白色部分,煮約20分鐘,冷卻後加入冰糖或蜂蜜飲用,都是夏天消暑良方。若是身體不適狀況持續無法解除,還是要找專業醫師尋求協助。
-
2020-07-15 新聞.健康知識+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刮痧! 陰暑VS陽暑處理原則大不同
天氣愈來愈熱,光是坐著不動,可能就能熱出滿身大汗,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好像中暑了,但是在西醫的角度卻會說:「這不是中暑。」可是明明就覺得混身乏力,但醫師又說這不是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可能得了「陰暑」了。中醫的中暑和西醫略為不同,可區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一般如果是在大太陽底下曝曬太久、出現類似西醫熱衰竭的症狀,就屬「陽暑」。不過,在現代都市裡,除非是在學校上課或士兵出操,以及要在烈日下工作的重工作者,一般真正屬「陽暑」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得的幾乎都是「陰暑」。陰暑的症狀不像陽暑那樣劇烈到快要致命的程度,往往是會覺得全身微微地發熱但無汗,會覺得胸悶而有氣短的現象,也會昏昏沉沉地,感覺非常疲倦及身體有沈重感,特別是常覺得兩個肩頸痛得很,因此,只要一流汗,症狀就會大為緩解。特別是很多女生,平常怕熱、怕流汗,很少運動而對冷熱調節能力差,以及經常得跑進跑出,出入冷氣房的上班族或是業務員等職業的人,很容易因一下曝露在室外高溫,一下又進到冷氣涼風爽爽的冷氣房中,大開的毛孔一下子緊閉起來,雖然覺得很舒服,但卻「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引起。針對不同的中暑症狀,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張家蓓說,陽暑是屬於受熱後,急速傷津耗氣所致,所以在處置時,通常會以清熱、補氣為主,夏天常喝的綠豆湯,就是很好的陽暑清熱食材。至於陰暑的處置則不同,因為陰暑通常是「因暑而受寒」引起,所以,不能一直喝綠豆湯,否則反而會更虛弱。治療陰暑最好用幾片薑片煮紅糖水飲用,或使用紫蘇等藥材,利用「辛溫解表法」來處置。而現在大家常用的刮痧,其實也是防治陽暑很好的方法。張家蓓提醒,由於刮痧後會使汗孔打開,將邪氣外排,因此會消耗體內的津液,所以,注意刮痧後一定要喝杯溫熱開水,不只是補充津液的作用,還能促進刮痧後的代謝產物加速排出。很多人中暑熱時會有頭痛及頸部疼痛,除了刮痧之外,也可揉捏頸部枕骨下、大筋外側凹陷處的風池穴,而太陽穴的位置可用小小的刮痧器具稍微刮痧,或在太陽穴用指腹揉壓,也有疏風清熱及止痛的作用。延伸閱讀: 熱到快中暑 刮痧解暑人人都適合嗎? 有擦防曬就不怕長斑? 8生活習慣都NG
-
2020-07-14 新聞.健康知識+
熱傷害高2.6倍 男性別怕撐傘
最近日日動輒35度℃以上高溫,七月一日到十日,短短十天,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次創四年新高,男性就診人次是女性的2.65倍。女生怕曬黑,夏季防曬全副武裝,男生不怕曬黑,卻可能因此忽略防止熱傷害的重要性,專家鼓勵男性撐傘避暑,別擔心撐傘有損男子氣概,暗色傘遮陽有型又能防中暑。大太陽撐傘 可降體感溫度5℃預防熱傷害,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及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都認為,「多喝白開水」最重要。朱柏齡提醒,千萬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建議跑步時,每15至20分、走路時每30分鐘,就應補充250至300㏄的水分。大熱天不想中暑,應選對外出時間,朱柏齡建議,減少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在外逗留,若必須白天外出,可準備避暑三大法寶「太陽眼鏡、寬邊帽及陽傘」。尤其很推薦撐傘,可降體感溫度5℃,他近日嘗試撐傘在大太陽下走路,同樣走半小時,感覺涼快多了。不少男性擔心撐傘遮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朱柏齡說,如果不敢拿亮色的傘,「其實暗色傘遮陽效果更好」。他曾親自測試,撐著塗有銀色面料的黑傘,才短短兩分多鐘,四周溫度瞬降5.5℃,推測可能是全黑的傘隔絕紫外線的量最多,淡色傘隔絕紫外線的量反而較少。許多人以為撐陽傘是女性專利,但朱柏齡認為,「傘只是一種工具,並沒有性別區分。」日本兩年前因應極端氣候,政府已著手推行男性撐傘運動,希望我國政府也跟進,推動夏天男性撐傘運動。陰涼處噴酒精 短短10分鐘降溫另外,在皮膚上噴水或防疫酒精,也是降溫的好方法,這是愛實測的朱柏齡在今年六月底的新發現。他在體感溫度38℃的上午九時跑步,跑40分鐘體溫直逼38.6℃,躲到陰涼處用防疫酒精噴頸部、腹部與四肢,利用對流原理加速散熱,短短10分鐘體溫就回到37.6℃,比自然降溫快半小時。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也有助於散熱,人體內的熱能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寬鬆的衣服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能帶走消散。室內也可能發生熱傷害。室內因空氣不流動,環境溫度不斷升高,或在室內忘記喝水,都是導致室內熱傷害發生的原因,尤其老人和兒童對溫度調節能力比較差,更是高風險族群。室內也可能熱傷害 別忘喝水高偉峰表示,家住頂樓或僅一層樓的平房,容易在太陽直射下產生溫室效應;下雨前濕度高,也容易使散熱速度降低,此時保持空氣對流,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若在室內想省電費、不開冷氣,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熱傷害徵兆,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甚至無法流汗、頭痛、嘔吐抽筋、昏迷等,高偉峰提醒,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喝加上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
-
2020-07-13 新聞.健康知識+
三大法寶不夠!降溫防中暑,醫師推薦噴這個
天氣好熱,避暑三大法寶「太陽眼鏡、寬邊帽及陽傘」,現在可以再加一樣,那就是防疫酒精。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經常實測,他發現,在皮膚噴水或防疫酒精,也是降溫的好方法。這是朱柏齡在今年六月底的新發現,他在體感溫度38度的上午九時跑步,跑40分鐘體溫直逼38.6度,躲到陰涼處用防疫酒精噴頸部、腹部與四肢,利用對流原理加速散熱,短短10分鐘體溫就回到37.6度,比自然降溫快半小時。他表示,透過蒸發、對流法幫助身體降溫,多點喝水也有降溫效果。預防熱傷害,朱柏齡及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科教授高偉峰都認為,「多喝白開水」最重要。朱柏齡提醒,千萬不能等到口渴再喝,建議跑步時,每15至20分、走路時每30分鐘,就應補充250至300毫升的水分。另外,最近日日動輒攝氏35度以上高溫,七月一日到十日,短短十天,熱傷害至急診就診人次創四年新高,男性就診人次是女性的2.65倍。女生怕曬黑,夏季防曬全副武裝,男生不怕曬黑,卻可能因此忽略防止熱傷害的重要性,朱柏齡鼓勵男性撐傘避暑,別擔心撐傘有損男子氣概,暗色傘遮陽有型又能防中暑。大熱天不想中暑,也要選對外出時間。朱柏齡建議,減少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在外逗留,若必須白天外出,可準備避暑三大法寶「太陽眼鏡、寬邊帽及陽傘」。朱柏齡尤其推薦撐傘,可降體感溫度5度,他近日嘗試撐傘在大太陽下走路,同樣走半小時,感覺涼快多了。不少男性擔心撐傘遮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朱柏齡說,如果不敢拿亮色的傘,「其實暗色傘遮陽效果更好」。朱柏齡曾親自測試,撐著塗有銀色面料的黑傘,才短短兩分多鐘,四周溫度瞬降5.5℃,他推測,可能是全黑的傘隔絕紫外線的量最多,淡色傘隔絕紫外線的量反而較少。許多以為撐陽傘是女性專利,但朱柏齡認為,「傘只是一種工具,並沒有性別區分。」日本兩年前因應極端氣候,政府已著手推行男性撐傘運動,希望政府跟進,推動夏天男性撐傘運動。另外,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也有助於散熱,人體內的熱能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向外擴散,寬鬆的衣服可以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能帶走消散。除了在大太陽下過度運動,室內也可能發生熱傷害。室內因空氣不流動,環境溫度不斷升高,或在室內忘記喝水,都是導致室內熱傷害發生的原因,尤其老人和兒童對溫度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更是高風險族群。高偉峰表示,家住頂樓或僅一層樓的平房,容易在太陽直射下產生溫室效應;下雨前濕度高,也容易使散熱速度降低,此時保持空氣對流,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若在室內想省電費不開冷氣,也應該保持室內良好通風,避免悶熱。熱傷害徵兆包括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甚至無法流汗、頭痛、嘔吐抽筋、昏迷等,高偉峰提醒,此時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也可喝加上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速度就醫。●預防熱傷害五招:1. 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別在戶外太久2.撐暗色傘3.戴帽,最好是寬邊帽4.噴水或防疫酒精在皮膚5.跑步時每15至20分鐘、走路時每30分鐘,喝水250至300 cc
-
2020-07-11 養生.生活智慧王
晚上洗衣能省電救荷包?媽媽必知的20個夏季省電絕招!
【編按:近期網路盛傳,在6月1日至9月30日實施夏季電價的期間裡,一天的電價共分為紅、黃、綠燈3個時段,因此民眾若想省荷包,洗衣服應選在電價最便宜的晚上綠燈時段。但針對這則傳言,台電人員表示這套制度從未正式實施過。至於晚上洗衣服是否真能省荷包?台灣電力公司的鄭姓專員說明,一般民眾家的電價計算有兩種方式,分別為「適用住宅非時間電價」及「時間電價」。一般民眾若未特別申請,電價就會採用「適用住宅非時間電價」,因此無論在哪個時段洗衣服費用都相同。而針對時間電價,台電進一步說明一般家庭每月用電達700度(即2個月的電費單用電1400度)以上,才建議評估後申請改為時間電價。民眾若有意申請可透過台電各服務據點,或透過客服專線1911與台電官網申辦。爸媽們若真想在夏日守住荷包,不妨參考下面20個省電小妙招!】熱到受不了!五月開始氣溫逐漸升高,炎熱的天氣下,許多家庭都會選擇開冷氣來降溫,就怕變成「吃電怪獸」吹出驚人電費,如何吹冷氣兼顧省電費,這可讓媽媽們傷透腦筋。怎麼吹冷氣最省電,難道真的是一感到溫度降後,就要馬上關掉才不會多浪費用電?使用哪個模式最省電?只要透過以下小方法,吹冷氣也能輕鬆省電又舒適!以下省錢 20 點,省電大作戰從你我開始!1. 以節能燈管或省電日光燈,取代傳統白熾燈,節省用電。2. 電器品需定期保養、擦拭,來提高使用效率,及延長壽命。3. 選購高效率(高 EER 值)之冷氣機,效率愈高愈省電。4. 使用冰箱後隨手關門,並減少開門次數。5. 上午 10-12 點、下午 1-5 點為夏季尖峰用電時段,請避免使用耗電量大之電器。6. 洗衣機前浸泡 20 分鐘再洗,水裝 7-8 分滿效率最高。7. 煮飯前先將生米浸泡後再以電鍋烹煮,可縮短煮熟時間;使用電鍋保溫不要超過12小時。8. 冷氣開放時應緊閉門窗防止冷氣外洩並將冷氣口由上往下吹循環。9. 選用變頻式冷氣無噪音、不震動;EER 值高,省能源及電費;快速冷房維持恆定室溫。10. 微波爐應遠離電視機或音響,以免被雜訊破壞,並遠離熱源。11. 使用適當的清潔劑、水和運轉時間清洗衣物。12. 以日光燈取代白熾燈泡,可省 2/3 電力;日光燈壽命比白熾燈泡長六倍。例如使用 T85 省電燈管13. 採用電子式安定器及高效率照明,可節省用電25%。14. 養成不使用或離開房間時,隨手關燈的習慣。15. 停用冷氣前 5-10 分鐘可先關掉壓縮機 (改為送風或調高溫度設定)維持送風換氣,則下次再開冷氣時較省電。16. 冷氣吹出口以人身高度為宜,室外部份離地面至少 75 公分,以免塵土揚入,污染散熱片,增加耗電量。17. 每兩週清洗空氣過濾網一次,空氣過濾網太髒時,容易造成電力浪費。18. 選購適當容積的電冰箱,以家庭成員每人 60- 80 公升估算,愈小愈省電,選購效率高的電冰箱,電冰箱的效率以能源因數值(EF,ENERGY FACTOR)來表示,EF 值愈高,愈省電。19. 電冰箱背面離牆壁至少 10 公分,上面及側面至少保持 30 公分的空間,以提高散熱效果。20. 壓力鍋較傳統式電鍋省電且省時,可省 1/3 電力。
-
2020-07-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電鍋」其實和冷氣一樣耗電!專家幫你揪出:3種家中「隱藏版吃電怪獸」
隱藏版吃電怪獸電鍋電鍋可以用來清蒸、水煮、燜燉,是家庭主婦們料理的好幫手,家家戶戶幾乎都能看見它的身影。但你知道嗎?電鍋所使用的電力和一台小型冷氣不相上下,一天使用1個小時耗費1度電,一年下來耗掉365度,換算成新台幣也要1,825元,一點也不小筆,絕對要用得省才行!電鍋省電妙招❶ 煮飯前先浸泡30分鐘煮飯前先泡30分鐘,有2個好處:❶浸泡後的白米會較軟,能縮短煮熟的時間,達到省電的目的,❷在浸泡過程中,米粒充分吸收水分,加熱更均勻,米心易透口感更好。能邊省錢邊煮出可口米飯,何樂而不為?電鍋省電妙招❷ 內鍋加入熱水煮飯,縮短煮飯時間利用電鍋幫忙煮飯的時候,你都怎麼做?把米洗一洗、淘一淘,接著加入適量的自來水,按下電源開關,等待開關「答」的一聲跳起?如果這是你煮飯的SOP,建議修正一下。經過個人實際測試,若一開始即在內鍋加入熱水,電鍋省去「先將水加熱至100℃才開始煮飯」這過程,一來一往間可縮短30至40%的煮飯時間,我們不僅能加速享用熱騰騰的白飯,1年下來也可幫荷包省下600至700元。 電鍋省電妙招❸ 插頭記得拔,以免自動保溫功能造成電力浪費現在電鍋多設計成插上插頭就具有保溫功能,但你知道光保溫1小時也會消耗40瓦(W)的電力嗎?若你懶到不願意動動手指拔插頭,整整1個月扣掉每天1小時煮飯時間,電鍋就會燒掉你138元了。烤箱以往提及烤箱,一般人直覺聯想不外乎用來烘烤土司、麵包、精緻西式糕點等,不過現在的烤箱越來越萬能,煮、煎、烤、蒸什麼都能做,深受大眾喜愛。家庭用烤箱消耗電力不亞於小型冷氣,雖然披掛上陣頻率較低,但還是要學會省電用法,才能節能又省荷包。烤箱省電妙招 留住烤箱溫度是省電用法第一要素烤箱放哪裡很重要,建議千萬別放窗邊,那會讓溫度不斷流失,不僅影響烹飪效果,也易加重烤箱負擔耗費電力。另外,選購合格的烤箱也是省電基本要素,一定要挑選貼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所認證的合格標章烤箱,以免買到問題機種,耗電又不好用,就真的是吃電怪獸了。電磁爐電磁爐就像是移動廚房,到哪都可以開火,加上它不需要火只需要電,比瓦斯爐安全多了,深受小資族、租屋族以及火鍋族的青睞。不過電磁爐消耗的電力可不低,火力全開的話,一個小時就用掉1度電以上,是家中隱藏版的吃電怪獸。享受它所帶來的便利性時,也該學學怎麼節能使用。電磁爐省電妙招❶ 挑鍋電磁爐要使用金屬鍋具電磁爐雖然是烹飪器材,但使用時本身並不會發熱,它是藉由感應電流對鍋具進行加熱,達到烹煮目的,因此烹煮器具要選擇具備導磁性的材質,例如鐵鍋、特殊不鏽鋼、鐵烤琺瑯等平底鍋具,陶瓷和鋁合金材質就要看鍋具底部是否有小磁石,或特別設計為導磁材質。市面上有廠商推出新功能電磁爐,強調「不挑鍋」,鐵、鋁、銅鍋具都可使用,正想添購電磁爐的消費者不妨考慮。總結來說,若家中電磁爐非新款,通常都是挑鍋的! 電磁爐省電妙招❷ 清空周圍,別讓閒雜物堵住排氣口電磁爐底殼有方便散熱的排氣口,若排氣不順,容易造成加熱不易甚至壞掉的可能,兩者都會產生額外的支出。若想省電又省錢,使用的時候要記得清空周圍,防止閒雜物堵住排氣口,另外,也請定期清理排氣口。Tip 電磁爐宜單獨使用1個插座,以免跳電電磁爐使用方便,加熱快且沒有火,比瓦斯爐安全性更高,很適合租屋族使用。不過特別提醒,電磁爐耗電量大,適合獨自使用一個專用插座,千萬別讓它和其他電器共用插座,以免造成跳電!另外,電壓三孔220伏特(V)會比二孔110伏特(V)來得安全。除此之外,目前市售電磁爐多有過熱保護裝置,若有開關,請千萬別關閉。書籍介紹改變開燈習慣,擠出咖啡錢:診斷NG使用習慣,幫自己省下一半水電費【增訂版】(二版)作者:黃建誠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20/03/24作者簡介黃建誠經歷: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經理、財團法人中技社節能技術發展中心工程師、台灣照明學會永久正會員、台灣LED照明產業聯盟會員專長:節能培訓講師能源管理系統規劃、建置、資料庫系統效率最佳化分析及改善智慧LED燈具、智慧空調系統節能及改善建置建築、工廠節能診斷、效率提昇規劃和專案工程改善新建築物能源規劃、系統效率最佳化管理能源效益保證(ESCO)改善工程專案、量測與驗證專業能力:美國國際量測驗證師CMVP Level 3、ISO50001內部稽核員、能源局合格能源管理人員延伸閱讀: 少吃麵包,就是預防骨鬆第一步!害你發炎又流失肌肉,骨科醫師眼裡的3大NG飲食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