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3 癌症.癌友故事
搜尋
禮物
共找到
451
筆 文章
-
-
2022-07-22 養生.家庭婚姻
你們不是不愛了,只是愛的存款花光了!如何吵完架後繼續維繫甜蜜婚姻?
有時候,我們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愛了?生活中的瑣事不斷在消耗我們對這段感情的耐心,但仔細想想,我們不是不愛了,是愛的存款消耗光了。只要雙方努力,再為這段感情多補充一點愛的存款,感情還是有機會死灰復燃的。夫妻難免吵架,但各位媽媽們是否納悶過「為什麼其他夫妻也吵吵鬧鬧,但吵完後還是能這麼甜蜜?」?原因很多,他們可能是用正確的觀念跟態度/方式在吵架,對事不對人、兩人吵架的目標一致(如何把問題解決),或是其中一人態度總是比較軟,讓架吵不起來。但媽編這次想跟大家討論另一個可能的原因:「這對夫妻有富足的愛的存摺。」其實愛的存摺,說白了就是你們的感情基礎、對這份關係的安全感;感情穩定時的吵架,因為隨時都在為這段感情增加存款、增加甜蜜互動以彌補吵架所帶來的傷害,所以一兩次的吵架也不足以撼動這份關係;但如果你們的感情基礎已經被破壞、愛的存款所剩無幾,就算是生活瑣事的小鬥嘴也會讓你們懷疑這段感情還要不要繼續。但認真想想,我們不是不愛了,畢竟一想到離婚就開始猶豫、懷念過去十幾年相處的時光。我們不是不愛,很有可能只是把愛的存摺花光了;只要再多補充一點愛的存款,這段感情其實是可以被彌補的。增加愛的存款的方式很簡單,甜言蜜語、小禮物、擁抱、牽手、多為彼此著想(而且記得要說出口)、度個小蜜月......;但扣分方式卻很不明顯,而且每個人各自扣分的標準都不一樣,可能甚至連睡前沒說晚安、出門沒給親吻都是扣分項目,因此如果沒有當下把話說開、頻繁的溝通,有些夫妻都會在不知不覺把愛的存摺花光。媽編認為:生活中難免會有些扣分的時候,雖然要盡量避免扣分的項目,但若想維繫感情,真正重要的還是要多為彼此的感情補充愛的存款,而且記得要把自己為對方做的事情,用溫和的方式說出來......不然自己為對方做了那麼多,對方卻不知道,不就白做了嗎?而且這也是夫妻正向溝通的一部分喔!※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你們不是不愛了,只是愛的存款花光了!如何吵完架後繼續維繫甜蜜婚姻?※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7-08 養生.人生智慧
不同的人生際遇讓彼此相遇,不同的選擇讓彼此漸行漸遠... 如果哪天我消失了,你會想起我嗎?
如果哪天我消失了,你會想起我嗎? ○○:「如果訊息某個人,一直關心他的狀態,剛開始對方會回應,後來幾乎已讀不回,你會怎麼辦?」 我說:「當然會擔心對方怎麼了,一旦發現對方刻意漸行漸遠,我也會讓自己學著保持距離。」 曾經,在聚會中相識一個文采豐富的女孩,出國偶然在旅途中逛到編織店,想起女孩的興趣是編織,每次她總能說出世界各地毛線的特色,也感嘆很多線材原物料十分難取得,想要討好,於是心生一念買了幾個毛線球,帶回家鄉給她作伴手禮。 女孩每每收到禮物都簡單謝過,叫我以後別這麼破費,幾次都能感覺她內心藏著祕密,有時聯繫她也選擇已讀不回,偶爾會想:「自己哪裡做錯了嗎?」似乎好像也沒有,曾煩惱女孩是不喜歡我送的禮物嗎?還是怎麼了呢? 後來才明白「持續緣分」遠比我想得困難許多,基於「利益」架構上結識的更難,不是因為誰變了,誰錯了。活到一定年紀,人就自動會到分岔路口,面對各自下一場的人生課題,有些人選擇跨越,有些人駐留原地不走,有些人往回,有些人走偏,而選擇同一條路的,才能繼續互相扶持。 誰消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不再牽掛誰已讀不回,她不是討厭誰。 某個程度來說,只是我們不在同一條路上而已。 記得二○二一年某一天,臉書跟I G在凌晨當機,一個再熟悉不過的動作,突然畫面上跳起重新整理的迴圈,是網路壞了嗎?於是關掉網路,重新連結一次;再關掉電源,重開一次。試了一次又一次,依然都停留在當機的畫面。眉頭緊皺,心想或許哪天不是我消失,而是全世界都停電,彼此可能一輩子再也不見。 這就是一個預告,沒有誰,是特別重要的,包括至親也可能如此。 沒有人非要陪誰到最後,一旦斷開了連結後,私下也沒有互相關心,最終就會自然而然的走散,即使再見面,也像陌生人,即使再聚首,也不知道誰該開口說什麼。 長大之後,可能搬出去住,結婚,成家,或著旅行,不同的人生際遇讓彼此相遇,不同的人生選擇讓彼此漸行漸遠,哪天兜兜轉轉,又重新回到原點。 有誰消失了,那都只是一個過程,重要是,你願不願意留他在記憶裡,當成回憶。 曾有人問我,會想一輩子待在國外生活嗎?我說,不會,台灣有我牽掛的家人。後來,我補充了一句:「如果他們走了,我就沒有牽掛,或許就會了。」 誰消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不再牽掛誰。 ※本文時報出版《立志把生活過成喜歡的樣子》
-
2022-07-07 養生.人生智慧
林志玲的優雅之道: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從容面對時間與青春,不要做一個被年齡支配的女人
認真的活在每一個現在,不要做一個被年齡支配的女人我也怕「老」,人的皮囊當然會漸漸老去。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著十幾歲青春少女的模樣,但是現在的我,對於這些已經比較坦然了。 既然沒有辦法逆齡,那我只能試著保鮮;既然沒有辦法把時間當成敵人,那就當朋友,希望時間讓我成為有故事的女人。 我想每個女生都希望, 經過時間的洗禮,大家能夠看到的是一個有趣的靈魂, 是一個願意相處、願意放在心中、願意被記得的可愛女人。 每個人都一樣,只能順著時間軸往前走, 因為那意味著青春的流逝,美好年華不再。 但你是否想過,我們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 換來更成熟、更有智慧的圓融與淡定, 外表的青春留不住,但可以永保青春的心境和靈魂, 它可以把你的內在打磨到發光。 學一點,修一點,生活的點滴經驗將轉化為人格的永續魅力。 既然這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不小心嘆~因為我們都沒有魔法啊)雖然不免會隨著年齡唏噓著自己的某些失去,青春啊、外貌啊、身材啊……,那麼請試著去看看現在比過去更好的自己,看看時間讓自己收穫了些什麼。 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我一直覺得女人有如鑽石,要歷經不斷的打磨, 才能構成不同的完美切割面,燦爛柔美,但內心強大堅定。 想要從容的和時間共處, 要接受時間的流逝,與時俱進。 誠心接納歲月累積內在的從容與優雅,就是時間給你最好的禮物。 人生,是自己可以主演得最好的一部電影,我們不會願意失去人生應有的每一個階段~不論什麼階段,都勿忘:十歲的赤子之心,二十歲的積極樂觀,三十歲的青春魅力,四十歲的智慧圓融,五十歲的淡定自在,六十歲的豁達開朗。 自始至終讓善良永駐於心,永保赤子之心,讓時間幫我們把人生這齣電影,活得更加精彩。 歲月靜好,願我們勇於感悟人生, 用清澈雙眼看見繽紛世界的好, 用淡定心態面對世事紛擾, 融入內心深處的涵養與永生學習。 即使外在經不起歲月磨礪, 魅力可能比美麗有價值。 與時光共處,優雅到老。 【ChiLing優雅小提醒】◆我們無法逆齡,但可以保鮮青春的心境和靈魂,因為它決定了我們怎麼生活。 ◆與時俱進,從容的和時間共處,做個有故事的人。 ※本文摘自遠流《剛剛好的優雅:志玲姊姊修養之道》
-
2022-07-06 養生.健康瘦身
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醫師提醒小心已對2物質上癮
擔心體態又一直處在飢餓狀態嗎?為什麼有人怎麼吃都吃不胖,自己卻可能可以從空氣中吸收熱量?有什麼方法能管住自己頑皮的嘴?先聊聊肥胖。目前認為:肥胖來自於「粒線體」功能失調。「粒線體」是細胞內的發電廠,能將葡萄糖、胺基酸、脂肪酸(主要是葡萄糖)轉換成細胞所需的能量。健康的粒線體能迅速處理多餘的能量,運多少原料進來就燒掉多少。然而,粒線體就跟真正的發電廠一樣,每天全力運轉會提高損壞的機率。瞬間拉升的血糖逼使粒線體全力運轉,會傷害粒線體處理能量的功能。每個人粒線體承載能力都不同:如果你是吃不胖的體質,大部分要感謝你的媽媽;因為粒線體的承載能力遺傳自母親,是媽媽給你的第一個禮物。講這麼多,所以胖是不是天生!?先別氣餒,肥胖是多因子、多個基因造成的。橫跨生理、營養、免疫、代謝、神經、心理、社會學……等等板塊,不單只是一個粒線體的遺傳就能決定。此外,再耐用的機器,如果長期使用不當,也會提早損壞。更何況,我們的身體不是機器。我們從改變能改變的開始,而最基本的就是:吃。有兩個東西,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就把它們從生活中刪除:「糖癮」跟「醬汁」。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精緻食品通常滿載糖與調味醬汁。食品業者最不想讓大家知道,除了隨時隨地滿足我們,維持永續經營的秘訣就是:讓人上癮。兩種感覺會讓人上癮:一是血糖突然被拉高。二是強烈的調味,特別是鮮味、油脂味。首先討論糖癮:糖癮的壞處已經廣為所知,我們可以簡單測試自己有沒有糖癮:「如果會主動想要吃甜點,或是覺得只要吃甜的東西就能解決心情鬱悶。」這樣你可能就有糖癮。不想要有糖癮?纖維很重要。天然纖維可以減緩吸收速度,讓澱粉變成「緩釋型碳水」。先攝取纖維,減少血糖波動幅度,才不容易養成糖癮。(關於緩釋型碳水,請參考:【周則中醫師】五種專家叫你不要吃的食物!但是真的很想吃,該怎麼辦?下)再來討論醬汁:較少被提及的兩種味道:鮮味與油脂味,恐怕才是讓我們對精緻食品上癮的真兇。(正好是醬汁裡主要成分) 適當的調味可以促進食慾,幫助均衡攝取。好醬汁能讓生活增添更多樂趣、幫助進食與消化。但是現代食品工業製造出來的速成醬汁大量使用交酯化脂肪、乳化劑、勾芡、增鮮劑、香精等等的「合法添加物」。這些合法添加物的協同效應會讓我們忘記天然的食物是什麼味道。很多人甚至認為:食物就應該這麼鮮甜、濃郁多汁。所以不管吃甜的鹹的,想要管好自己的嘴,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或直接去除醬汁。(想多瞭解人造醬汁的內容,請參考:【周則中醫師】健康餐盒熱賣,吃下肚真的健康嗎?其實有魔鬼藏在這些食物裡!)去除糖癮跟醬汁,可以減少攝取精緻食品的機會,自然減少血糖過度波動,也就能避免粒線體過勞的狀況。粒線體健康,自然而然能維持基礎代謝,保持美好體態。想管好自己頑皮的嘴?那就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飯;不加糖、減少精緻澱粉,盡量不用醬汁。祝大家越吃越瘦越健康,bon appétit!【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周則中醫師】管不住自己的嘴!小心"兩物質"上癮 !】
-
2022-07-01 養生.人生智慧
滿櫃沒撕標籤的新衣,「她一直在等女兒回家」…台版遺物整理師:在世時就該和解,別讓愛有遺憾
「您好,我是遺物整理師廖心筠,今天您的女兒委託我來,為你整理衣物......」每次進到委託者的親人家,廖心筠會先「打招呼」,告訴往生者或生者:我們要到人生下一階段了。遺物,是往生者留給我們最後的禮物。無論過世者因為什麼理由離開,親人家屬懷抱什麼心情,整理遺物都是一段重要的歷程。「翻開往生者所留下的一切,不只是面對回憶來襲,還有無法防備的悲傷,可是透過遺物整理,我們也才能好好告別。」 從事收納整理已久的廖心筠,成為遺物整理師完全是陰錯陽差,但幾年下來,卻成為她的人生志業,因為整理的不是物品,而是牽纏我們的悲歡離合。 在活著時,對自己好一點「收納的原理很像同心圓,第一圈不需要的物品,通常會是毀損的物品或是爛掉的東西,經過同意後,我會代勞處理掉。第二圈是亡者的衣物,會與家屬一起執行,有時會發現金錢藏在馬桶水箱、衣櫥、衣服。第三圈是有紀念、有意義的東西,它可能很小,但紀念價值很大。很多時候,家屬會在此刻哭得很慘,因為他們看到最有價值的是什麼了。」 聽廖心筠分享一個個遺物整理的故事,就像電視劇一樣充滿情緒起伏,她最感嘆的是:人往往沒辦法真正活在當下,有太多的來不及,來不及說、來不及做,就揮手再見了。她說比遺物整理更重要的是「生前收納」,我們要過「來得及」的人生。 「我看過好多往生者的衣櫥,裡面掛滿許多標籤都還沒撕的新衣服。是不是在等哪個重要的日子再穿?可是衣服等不到它的主人,終究深鎖在衣櫃裡,而被我們整理掉。能不能在活著時候,對自己好一點。」 在世時就該和解,別讓愛你的人有遺憾 廖心筠憶及,曾有一位委託者自小與母親不合,出社會就離開不再回來。 母親過世後10年,她才請廖心筠協助整理遺物。到了現場廖心筠納悶,為何衣櫥裡都是年輕女生的衣服、內衣褲,而且都是標籤還在的新衣? 「當我翻到委託者小時候照片,被好好收在抽屜,我好像明白些什麼了。她在等離家的女兒有一天回來,可以用到這些衣物;這個家什麼都不缺,只是缺妳…但她沒機會等到了。女兒這時也才知道,她一直以為媽媽不喜歡她,其實媽媽心裡深處是那麼愛她。」 清理收納,是為讓愛有流動空間 遺物整理師除了整理專業外,有時也要扮演陪伴角色,撫慰家屬的悲傷。 「悲傷的發酵期,有人是100天,有人則是要10年。當我開始協助整理清空後,空間就能再度活用,讓悲傷慢慢消散,讓空間可以把愛延續下去。」 「我曾經整理過一個案子,委託者老公去世的時候,小孩才7個月,現在要把他的房間改裝成遊戲間。當我們結束後,小孩天真地在客廳說:『我爸爸住在天上,他是天上的太陽!』那一刻,現場的大人都鼻酸,但也通過這樣的整理,人才能沒有罣礙地往前走。」 每一次個案,廖心筠都經歷了一次生命的洗禮,她說,「在做遺物整理時,我都會感恩我還活著、感恩我擁有的一切,一生只活一次,讓我們好好告別,讓來不及變成來得及!」 生前收納好,才明白人生怎麼活 那麼是否有來得及的故事呢?廖心筠說,曾有委託者聯絡想做「生前收納」,因為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年老,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不想造成兒子的負擔,不希望兒子繼承他一屋子的雜物。 原來委託者有囤積症,家中物品堆得老高,屋內幾乎沒有行走空間,而他的兒子則是繭居在家,由他用托盤放置三餐在兒子房間門口。過於擁擠的空間,住著互不說話的父子兩人。 「可是當我將囤積的物品漸漸整理完,客廳變得豁然開朗,在我跟委託者說話的時候,他繭居的兒子緩步從房間裡走出來,平靜地坐在客廳沙發上。當下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空間清空了,人也能活動了;不只是物質上的調整,還有心靈空間,也變得不同了。」 廖心筠說,生前收納比遺物整理更重要,「全部整理好,你會了無牽掛,你會明白你想怎麼活?想帶給家人什麼樣的禮物。」 就像廖心筠外公,將她結婚時穿著婚紗與自己的合照,放在最重要的物品裡,彷彿是對外孫女說:「你永遠是我珍貴的寶貝。」讓帶著愛的廖心筠,心裡充滿力量,能去協助更多人傳遞生命的禮物。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我吃完宵夜後碗筷放3天沒洗,丈夫受不了主動去洗!他談夫妻相處:她不是不洗,是壓根沒想到做這事.熬過負債、婚變…她走過人生巨震,55歲華麗轉身!生菜女王告白:「沒有他們,我就倒了」 .職棒怪物大谷翔平: 撞上牆,我就更加努力去嘗試
-
2022-06-18 性愛.愛情診療室
她暫住男友家遭嫌白吃白喝 網得知「這舉動」嘆:男方雷隊友
婚後是否要與父母同住是許多新婚夫妻面臨的首要挑戰,同住屋簷下不僅有生活習慣需要磨合,更可能因為溝通不良產生誤會。日前一名女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她和男友因為要更換租屋處,在男友的百般勸說下,暫時借住在男方家中,但沒想到男友家人表面歡迎她,卻私下向男友議論她白吃白住,氣得原PO直接搬走,並呼籲女性「絕對不要去住男友家」,引起眾人討論。原PO提到,因為遠距教學和暑假的問題,她和男友換了租屋處,但因為9月才能入住,所以男友提議先搬回他家住,可以省房租,「一開始也覺得不太好,但男友一直堅持他家人都很好,絕對不會說什麼」。為表感謝,原PO搬進去時送了一個3千元左右的禮盒,「男友那時候還說不用這麼麻煩、還送東西,他爸媽不會在乎這種小事」,此外原PO也堅持自叫外送或去外面處理伙食,「但他媽都會要我跟他們一起吃,甚至還說過『我就像他們的女兒一樣,他們很喜歡我』」。但沒想到一個月後,原PO輾轉從男友轉述得知,男友媽媽其實認為:「你女友吃我們的、住我們的,還不知道要拿錢給我們或是送個禮物,她爸媽是都沒在管她嗎?」這一番話聽在原PO耳裡頗為刺耳,但也無奈寄人籬下,沒資格狡辯、反駁,「反正聽完就立刻整理行李,隔天搭車搬回自己家」,她也勸廣大女性:「真的千萬不要輕易相信男友說的話就隨便住進他家,因為妳永遠不知道,他們私底下是怎麼看待妳的。」許多網友紛紛表示,「你男友豬隊友,他以為他爸媽沒差,那是因為他是寶貝兒子」、「怎麼感覺這個男友很雷」、「真的不要常住對方家,對方父母再歡迎都一樣,都馬場面話,現在多虧你那雷包男友,他父母對你有壞印象了」、「還沒結婚就是外人」、「你一定要讓他知道你的感受,也要他學著怎麼當你跟他家人之間的橋樑,不要他媽對他說什麼就把原話都告訴你,這真的超傷人」、「我也是住進男友家,不過他自己掏錢,以我的名義給他媽媽,說是我補貼家用的」。
-
2022-06-18 養生.人生智慧
你願意捐贈器官嗎?關於「器官捐贈及移植」你要懂的事
人生邁向死亡的存在著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人生是邁向死亡的存在著being-towards-death。」生命軌跡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逐漸經驗到衰老、疾病或意外創傷進而走向的終點死亡。然而華人觀念生死是禁忌話題,抑或是覺得還年輕無需考慮的議題,但人生當中無常比明天先到時,往往讓人措手不及。器官捐贈的價值與意義器官捐贈是在生命終點時將身體仍有功能的器官,以無償方式遺留在人間,這抉擇是大愛也是大捨,可以幫助因疾病等候生存機會的器官衰竭者,這群等候者會必須要仰賴維生系統例如:葉克膜、主動脈氣球幫浦、心室輔助器、人工呼吸器、洗肝機、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來暫時替代原有的器官功能,生命可能隨時受到死亡威脅。或許我們是健康與幸運的一群人,無法理解這樣的等候有多麼煎熬。器官捐贈是利他是利己若因疾病或意外死亡時,親人也在有效等候器官移植的排序名單中,若配對吻合的情況下,是可以指定器官給符合條件的五等親或配偶。但無償捐贈的法律概念下,然而捐贈的器官數必須大於指定的器官數。若配對或其他醫學因素無法指定捐贈,當下捐贈器官之後,日後三等親或配偶也享有等候器官排序的優先權。器官移植等候艱辛困境依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資料,台灣的器官捐贈移植等候統計,目前全台有效等候器官人數10,347人,以心臟為例:224人等候中,僅有7人有機會得到大愛捐贈重生。以肺臟為例 : 88人等候中,僅有6人成功移植手術。以肝臟為例:1,012人等候中,17人重拾彩色人生。其中等候患者最多是7,923人等候腎臟移植,26人移植後擺脫洗腎造成的生活不便。胰臟目前有83人等候中,6人接受移植,終身不須再施打胰島素。小腸等候者9人,2人接受移植手術後,不再依賴全靜脈營養維生。眼角膜仍有1,076 人 等候中,65 人移植後重見光明。等候器官移植數字每日更新,其中有老天幸運眷顧,自然也有在醫院的白色床單下消逝了生命的,而這些等候的艱辛,實在不足為外人道,而他們等候是一份善心善念,更是一份生命的無價禮物。器官捐贈的意願表達器官移植在免疫抑制劑的發展之下,已經成為器官衰竭病患的常規性的醫療,但世界各國都面臨移植所需的器官供不應求的問題,關於器官捐贈及移植之立法:最普遍的是讓民衆自由選擇同意器官捐贈之立法 (稱為 Opt-in law),台灣即是採用此種法律。意思就是,如果我認同器官捐贈,可主動表達意願,包含申請器官捐贈同意卡及健保卡上器官捐贈同意的註記手續。然而相較於選擇同意制,另外一種立法精神是所有國民於死亡後,身上的器官依法可以成為器官移植的來源,除非當事人於生前申請拒絕器官捐贈登記,稱為 Opt-out law,施行此種法律的國家有西班牙、拉脫維亞、奥地利,比利時、法國、義大利、芬蘭、匈牙利、丹麥、波蘭、瑞典、以色列、盧森堡、斯洛伐克、希臘、保加利亞、新加坡…等國。國際間分析,採用 Opt-out law 的國家,其器官捐贈風氣也相對高,以全球2021年的捐贈率,西班牙仍是最高的器官捐贈率的國家,每百萬人口有40.20人捐贈器官,當年度即有1,905位大愛捐贈者。美國例循探詢的法律制度,稱為Required request,在美國醫療系統中,若確認病人腦死,即為法律上死亡,醫療人員依法必須向家屬提出器官捐贈建議及選項,家屬須立刻面對是否器官捐贈的選擇,若家屬未選擇器官捐贈,醫療團隊會讓讓病人善終,呼吸器等維生系統即會被停止使用。該法令的施行促使器官捐贈率增加40%,美國各州駕照許可標註器官捐贈同意的法律效力。台灣器官捐贈的下一步依據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資料,台灣的器官捐贈率為百萬人口僅有6.6人捐贈,相較於西班牙模式,在台灣的器官捐贈移植仍有許多困境待努力。而在生命的最終點,善終的同時,我們若能提早思考身體自主權的表達,對於遺愛人間器官捐贈的選項,我們是持怎樣的看法?若能講清楚說明白,能讓疾病或意外發生地當下,保護我們親愛的家人在喪親的同時能夠放心的大愛與放手的大捨,讓我們除了遺憾能夠生死兩相安,傳遞一份生命愛的禮物。
-
2022-06-16 養生.聰明飲食
舒緩喉嚨痛與咳嗽、補充體力 營養師盤點蜂蜜7好處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1期文∕陳大樂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蜂蜜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止痛,能調和百藥;中東以及歐洲各地,更視蜂蜜為「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人類食用蜂蜜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遠從古埃及時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象形文字等,都曾出現養蜂等關於蜂蜜的記載。東方人熟知的《本草綱目》,也明確指出蜂蜜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止痛等好處。現代科學則證實,蜂蜜除了美味外,還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菌等效果,就連其他蜂產品,如花粉、蜂王乳、蜂膠等,也都具有特定的保健作用。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若以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蜂蜜,我們可以發現蜂蜜絕大多數為碳水化合物組成,主要成分為單醣類的葡萄糖和果糖,這類單醣因為極易被人體吸收,能立即轉換成為能量,可以增進體力和消除疲勞,但也因極易吸收,本身有血糖不穩、肥胖問題的人,不建議多吃。其中,賦予蜂蜜療效的是微量的維生素、巨量礦物質、微量元素、蛋白質、以及抗氧化物質及酵素。特別是蜂蜜獨特的酵素,如澱粉酶、轉化酶、過氧化氫酶、磷酸脂酶、葡萄糖氧化酶、酯酶等,可以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而蜂蜜含有微量的抗氧化物質,如類黃酮類等,則有助對抗自由基的形成。❶改善便秘便秘是許多現代人的煩惱,根據調查顯示,台灣30至49歲的上班族中,有近一半的人受便秘所苦,尤其是職業性質需要久坐、久站、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的人,更是經常便秘。陳詩婷說,便秘的人不妨可在開水裡加點蜂蜜,早晨空腹喝,因為蜂蜜具有助潤滑腸道的作用,能柔軟乾硬的糞便。不過別忘了,要緩解便秘最關鍵的手段,仍是每天補充充足的水分(體重X30c.c.)、蔬菜水果吃足、養成運動習慣、進食時間固定,尤其是每日一定要喝足夠的水,幫助腸道潤滑,才能有效幫助排便。❷舒緩喉嚨痛與咳嗽中醫認為,蜂蜜因為有殺菌及潤肺止咳的作用,譬如夜晚時容易乾咳,或是平時覺得喉嚨乾癢,想咳嗽時,適量喝點蜂蜜水,有助滋潤呼吸道。不過,這好像與一般認為甜食容易生痰的認知有矛盾,因為蜂蜜也是甜食的一種。陳詩婷解釋,蜂蜜止咳的功效,是針對沒有痰的乾咳,也就是喉頭因為乾燥、缺乏滋潤所造成的咽喉刺激、乾癢所導致的咳嗽。此時質地溫潤的蜂蜜,就可以發揮止咳潤肺的作用;但假使是有痰的咳嗽,就不適合吃蜂蜜了。❸促進睡眠蜂蜜因為含有多種維生素B群、鈣質、鎂、鉀、磷等,這些微量營養物質具有安定神經、幫助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適量喝一點蜂蜜,的確能幫助放鬆身心,達到舒眠的作用。不過,陳詩婷建議不要在睡前喝,因為蜂蜜本身的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高,糖本身就比較利尿,特別是容易頻尿、夜尿,或可能有攝護腺肥大的人,睡前喝了一杯蜂蜜水,也許會加重夜尿的頻率。此外,有睡眠障礙問題的人,平時飲食應該避免酒精、含咖啡因食物、奶油、辛辣類等食物。❹養顏美容蜂蜜本身具有滋潤的作用,拿取新鮮蜂蜜直接塗抹在皮膚上,可以讓皮膚更加保水、富有彈性等好處,尤其是秋冬皮膚容易乾癢的人,可以用少許蜂蜜調和水後塗於皮膚,防止乾裂;另外,若想要皮膚白皙,可用蜂蜜水加牛奶或奶粉一起調和,敷在肌膚上。❺提高免疫力作用蜂蜜含有寡糖,寡糖本身就可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繁殖,因此被認為有整腸、提高免疫力(7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都住在腸道)的好處。此外,蜂蜜因為含有抗氧化物質,如類黃酮素、黃酮醇與黃烷醇等營養素,可以中和體內的自由基,並且抑制自由基活性,整體而言,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❻抗菌、促進傷口癒合研究顯示,將蜂蜜塗抹在傷口上,有助刺激組織重新生長及減少水腫、疤痕形成的能力。這是因為蜜蜂會製造特定蛋白質「防禦素-1」(defensin-1),在採集蜂蜜過程中,會連同唾液一起進入蜂蜜裡,防禦素-1本身具有抗菌消毒作用,再加上蜂蜜本身有高滲透壓、低pH值、低水活性的特性,有助抑制細菌的生長。❼快速補充體力蜂蜜含有豐富的單醣類,因為分子很小,容易讓人體吸收,特別是幼兒患有腸胃炎、腹瀉等狀況時(1歲以下嬰兒避免食用蜂蜜),可代替市售的電解質葡萄糖溶液,幫助他們免於脫水。另外,長時間劇烈運動下來,容易有肌肉損傷的問題,導致運動表現下降。此時適當補充蜂蜜水,因為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再加上富含維生素B群,有助快速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延伸閱讀: 。沖泡蜂蜜要用冷水or熱水? 行家揭「正確方式」:多數人都錯了 。吃不完的蜂蜜如何保存? 食藥署曝「1動作」恐變質
-
2022-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七大兒童接種站任務結束 2.8萬小朋友接種
中央設立7處大型兒童疫苗接種站今天結束任務,指揮中心統計6月1日以來,總計接種2萬8771人次。其中,台北榮總負責的中正紀念堂接種站,共接種3532位小朋友,順利讓5到6歲無法在校園接種學齡前、尚未安排接種及需要利用假日觀察副作用的小朋友提早完成接種,獲得保護力。根據統計台北中正紀念堂接種3532人、新北板橋車站4594人、桃園巨蛋體育館3164人、桃園陸軍專科學校2803人、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6450人、台南市立圖書總館2036人、高雄展覽館6192人。其中中正紀念堂接種站今天接種743人,現場指揮官社區醫學科主任陳育群表示,與去年萬人成人疫苗接種不同,接種孩童需要更多愛心與耐心,除提供免預約隨到隨打服務,工作人員特別戴著可愛氣球髮圈,更貼心準備氣球、貼紙、玩具、畫本等小禮物,緩解小朋友們打針的恐懼。北榮院長陳威明則感謝同仁犧牲假期,無論採檢、接種疫苗、專責病房等都頂著烈日,全力投入防疫工作,他以身為台北榮總一份子而驕傲。
-
2022-06-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大接種站最後一天 陳時中戴兔耳視察:大院長們都犧牲色相
中央設立七處大型兒童疫苗接種站將於今天結束任務。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一早前往台北榮總於中正紀念堂設立的「5-11歲兒童疫苗注射站」。他和北榮高層都戴著兔寶寶耳朵等造型頭飾現身,他表示,看到大院長都變成小孩子,「犧牲色相」,讓小朋友快快樂樂接種的效果很好。中正紀念堂內小朋友排排坐,偶而出現慘烈「我不要打針」的哭喊聲。只見陳時中和發言人莊人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頭戴氣球頭飾,探視打針的小朋友。陳時中會後受訪時表示,中正紀念堂接種站截至昨日共接種2789人,今天也有500多人預約,整體應可達到3千多人接種。他表示,原本放假不應該麻煩醫護人員,但家長就是放假時「最急、最有空」。今天看到大院長們都變成小孩子,與小朋友融在一起,覺得北榮真的很有心把大家照顧好,讓小朋友在好玩又舒服的地方把疫苗打好打滿。針對疫苗接種站的成效,陳時中表示,全國第一天接種7千多人,後來人數陸續往下,可能與家長一開始比較心急有咁。不過台中、高雄接種成效不錯,已有5千多人接種,且各地接種站都有特色,全國已接種2萬4千多人。至於5至11歲兒童第二劑的間隔是否會縮短,陳則表示,規定還是要打第二劑才有效果,但間隔還是要等ACIP委員開會討論。北榮表示,今天預約接種506人,最早8時許就有民眾帶孩子來接種;8時半至10時已有156人接種。不過原本預計一天可接種2000多人,連日來單日平均500多人接種,僅有端午節當天接種人數1237人,突破千人;因此原本12條動線也滾動調整縮減成四條,80名醫護縮減至六至八成人員支援。中正紀念堂「5-11 歲兒童疫苗注射站」,今天共接種743人,6月1日至6月5日共接種3532位小朋友。現場指揮官社區醫學科主任陳育群表示,與去年萬人成人疫苗接種不同,接種孩童需要更多愛心與耐心,除提供免預約隨到隨打服務,工作人員特別戴著可愛氣球髮圈,更貼心準備氣球、貼紙、玩具、畫本等小禮物,緩解小朋友們打針的恐懼。兒童疫苗大型接種站,分別為台北中正紀念堂、新北板橋車站、桃園巨蛋體育館、桃園平鎮婦幼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台南市立圖書總館及高雄展覽館,都將於今天卸下暫時性任務。
-
2022-05-21 養生.人生智慧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旅行總能為日常生活創造不凡,它可能是我們陪伴長輩媒介、遁入時空隧道的懷舊方法、學習及紓壓的管道。疫情當前,不能出國玩、不方便團體遊,但是聽聽關於家族旅行的故事、看看他人的旅行主張,或許也能為自己策畫一場遠離人群的紓壓旅行。請跟著《橘世代》來場紙上旅行吧。家中長輩身體行動不便後,長途旅遊需考量無障礙設施、輪椅友善、體力負荷等因素,帶老人家出遊往往令人卻步。兒孫陪伴 89歲奶奶到處玩現年89歲的陶素珍卻有不同經驗,陶素珍從81歲開始,坐著輪椅和兒孫出國自由行,足跡遍及港澳、新加坡、中國大陸長城、日本名古屋或四國等城市,從103年起,每年至少出國一趟,一直到109年因為疫情,才改為國內旅行。「那年外公剛過世,我們開始帶外婆出國自由行,一來是分散外婆注意力,二來是彌補外公生病時無法出遊的遺憾。」陶素珍的外孫女黃郁雯說起家人帶外婆出遊的初衷。萬事起頭難。陶素珍深怕麻煩晚輩,加上那時腳退化需要輪椅代步,很抗拒出遊。定點旅遊 外孫女撒嬌成功黃郁雯先在行程規畫下功夫,她找了輪椅友善的鄰近國家新加坡,車程短、交通便利、行程彈性,以定點旅遊為主。遊說外婆時,黃郁雯撒嬌:「我工作好累,需要好好放鬆一下,外婆拜託陪我去玩。」不只黃郁雯,兒孫們都讓陶素珍覺得,不是孩子陪她,而是家人需要她的陪伴,只有她去才能成團。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陶素珍出國玩時,大家也巧妙地讓輪椅成為珍貴好物。陶素珍因為輪椅,搭飛機可以快速通關;遊玩時不但沒有遭側目,還享有特殊待遇;路途東西多時,輪椅可以幫忙載物;有時候她願意起身慢慢走時,所有家人都爭搭輪椅,那成為大家想休息時的行動椅子,陶素珍心裡暗自開心:「輪椅真好用。」美好的初體驗,讓往後的邀約變得容易。黃郁雯會早早和阿姨們討論行程,讓外婆知道今年去哪玩,全家人一起鼓勵陶素珍積極做復健、保養身體,期待旅行到來。老少同行 一切以長輩為主一場家族旅行從20幾歲到80幾歲,如何規畫出大家都開心的旅遊?「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黃郁雯不做他想,這幾乎也是全家人的共識。步調慢、景點少都不是問題,旅行次數多了,每個人都會在其中找到樂趣,黃郁雯也因而認識了家人的其他面貌,例如原本害羞連拍張照片都很難的阿姨,現在出遊會想拍照時的穿著及畫面,一個景點可以拍上百張照片。家人相聚 不管到哪都開心這兩年,因為疫情無法出國,但是國內旅行仍不少,「我們會在生活裡隨時隨地把外婆加進來」,奈良美智展、Xpark水族館、花蓮、台東、台南都帶外婆玩過。「外婆要的從來不是去哪裡玩,而是全家人可以全心全意在一起。」兒時讓外婆帶大的黃郁雯,長大了也能懂外婆的心。從小,黃郁雯就跟著表兄弟姊妹一起玩,年節都會相聚,曾經青少年時的她感到彆扭,想要脫隊去找同儕玩。但是時間往前走到了30幾歲,如今的她卻覺得可以和家人一起陪伴外婆,是生命裡很珍貴的禮物。帶高齡者出遊 牢記7撇步1.懂得哄長輩:讓他覺得大家都很需要他。2.氣溫舒適:以5月、9月為宜。3.選擇輪椅友善的鄰近國家:新加坡、日本都不錯。4.交通方便:不要花太多時間搭車,也避免太多徒步行程。5.行程彈性:累了就休息,別堅持跑完行程。6.讓長輩也有參與感:陶素珍的女兒會在行程決定後請媽媽縫小飾品,屆時大家拍照可以別在身上。7.謹記重點是陪伴:去哪玩?玩了什麼?都只是陪伴長輩的媒介,一家人能快快樂樂在一起才是最重要。
-
2022-05-20 癌症.癌友加油站
生命故事/回歸本質,癌症遠離 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
為什麼會罹癌?確診後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壓力、飲食、家族病史、基因…,你可能知道原因,也或許會百思不得其解…。全台最大癌症粉絲團「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與「財團法人滄洲文教基金會」聯手舉辦抗癌故事徵文活動,透過社群力量,凝聚正能量的迴響,傳散至各個角落,降低癌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鼓勵無畏癌症,樂觀面對人生逆境。抗癌鬥士生命故事于紫晴在23歲那年確診乳癌,那時候我才剛剛完成碩士學業,剛開始真的完全無法接受,覺得怎麼可能會罹癌,畢竟我還這麼年輕,也沒有癌症家族病史,歷經了許多次的崩潰還有悲傷,幸好有家人以及醫療團隊的支持,現在已經治療滿一年多了,對這一趟旅程充滿感恩。也想對這一年多來的自己說聲:妳辛苦了。李百麟罹癌前我是一間電機公司的負責人,靠著年輕,為了賺錢養家糊口,經營25年了事業,白手起家,生了3個小朋友,都讓他們讀到碩士畢業。經歷過金融風暴,沒倒閉,每天就是工作。1年365天約350天都工作,全年無休,有看到身邊存下一些錢。生活上為了工作、訂單,需要交際應酬,會喝一些酒,生活作息比較不規率,白天又忙工作到晚。這樣的日子十幾年有,也因這樣小朋友及老婆都疏於陪伴,當我發現婚姻出問題,小朋友變的先保護自己,進而變自私、我沒問題就好!老爸你就是沒陪伴我們,只顧工作,老婆也玩自己,快要婚變。直到有一天我身體出現不舒服,東西吃不下、連水都無法吞下,才去檢查,一化驗出問題,都不標準,後來醫生再進一步化驗肝癌,3公分再後背,脾臟腫、食道4顆肌瘤,差點破裂出血,就沒辦法救了!還好馬上開刀急救,開了8小時。原本6小時,但因無法自主呼吸,插氣管、急救,再加上2小時才得以獲救。肝癌切3分之1脾臟,腫到2公斤膽臟,也一並切除掉,共3個器官。醫生說我命大,救回來了,後續保養就要靠自己努力了。回來後又繼續工作,因工廠員工離職,沒有人幫忙,開完刀回家傻傻的工作,回診醫生就抽血化驗,報告一看,就講我是不要命,只要錢,好不容易救你回來,你放棄自己,那就不用救了。自己好好想了想,如果日子過的去,就把工廠收掉,好好生活。回家後我也心裡也想,結束掉吧,雖然不捨,但為了保命,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工廠收了,日子也慢慢放慢腳步,調養身體的狀況也越來越穩定,只要放寬心,相信醫生、配合治療,目前一切安好。凡事看開,日子過的快樂,心裡不要再操煩,過自己的生活,及使像我目前婚姻雖然也有問題,小孩也大了,每個家都有難唸的經,隨緣就好。畢竟經過了生死劫,只要活著一定就有希望。好好過生活,上天自有安排,罹癌的朋友們好好將自己安排好,不要因為身邊的事徒增煩惱,過好自己的生活,加油,共勉之。林秀淑我是104年秋季在台北榮總做自費全身健康檢查,當收到健康檢查報告時,因整本有很多都是英文報告,我看不懂,只好走到老人健康檢查門診,見到有一醫師正好有空,我便進入拜託看報告,那醫師指著乳房檢查那頁寫著有問題,叫我去乳房醫學中心找主任曾令民醫師。星期二我去見到了曾令民醫師,做了超音波,乳房切片,抽血。他很快的告訴我右邊乳房是乳癌,星期五就可安排切除。問我是要全切除還是半切?我心想既然是乳癌,那我又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我回說,那就全切除。突然得知是乳癌,馬上在星期五安排切除,我當下立即感覺頭暈,趕快去量血壓,嚇一跳,血壓竟高到200!我趕緊掛新陳代謝科,那醫師問我怎了,我把得知乳癌的訊息及經過告訴他,那醫師回我說,不要緊張,不要緊張,我內心著實嚇得不得了!星期五我在乳癌醫學中心安排下,開刀切除了右邊的乳房。之後,回診,是個管師幫我把掉血引流管,在數次回診中經歷了淋巴水腫,右手掌腫很大,經復健科醫師在整支右手及手臂套上復健手套很多次才好。之後,我改看趙大中醫師,也是一直吃復乳鈉和滋骨。吃到最近這個月,趙大中醫師告知我,因我是一期的,復乳鈉只要吃五年就可以了。並且我自104年開刀後每三個月就要回診做乳房超音波、抽血,還有做腹部超音波,還有自費做肺部等檢查,報告均很好。所以在這次回診時趙醫師告訴我不必吃復乳鈉了,明年二月再回診抽血。所以,我想奉勸我們女性朋友及早做乳房檢查,及早的發現乳癌,及早做癌症的處理對我們身體是有很大的幫助的。盧正文確定罹患乳癌那天剛好是我的結婚紀念日,好大一份禮物,無法退回,當下腦袋一片空白,為何是我?經過一年多的化療及標靶治療,病情穩定,心情較平復,因為罹癌,讓我從新檢視我都的飲食、生活作息,感謝老天爺,用這個方式來提醒我,雖然治療過程很辛苦,但在家人的陪伴及病友姊妹的經驗分享,讓我走出生病的藩籬,一場病讓我更能放下,更能正向思考,也會注意生活作息及飲食。謝董罹癌前,從大學開始就對急救有興趣,一頭栽入急救教育行列,那股熱忱,撼動著我未來的日子。喜歡往戶外跑,相對飲食也不那麼規律,甚至是常有不健康的飲食,高鹽、高糖、高油脂等,加上家族有癌症病史,親人也有大腸癌過世,但總覺得自己不會那麼幸運,就這樣讓我碰上。確診癌症前,第一次出國就去緬甸,回國後莫名腹瀉十多天,一直以為是水土不服造成,就診後發現,怎麼嚴重的貧血,開始進行輸血、打鐵劑的日子,就這樣熬過五年。陸續發現有血便,一直誤會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直到最後經兩周沒排便,肚子脹到快炸裂才就診,發現已經塞滿整個腸道,等通腸後進行檢查,就被告知罹癌,而且是大腸癌跟直腸癌兩種。從開始治療到現在,已經快一年,手術、關造口、吃化療藥甚至不間斷的復健,這一年內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幾乎餐餐都在家裡吃,減少外食的風險,如今已經順利回到學校,也是都自己帶便當去蒸,同學們都好羨慕我有美味的便當,對於糖份的攝取也大大減少許多,由於行動尚未便利,都利用復健當作運動,增加自己的體力,代謝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最重要的是”心情”,有一顆開朗的心,才能有勇氣面對一切挑戰,生病並不可恥,勇敢面對才是勇者,抗癌的路很不好走,唯有走過才知道其中的苦,不要讓苦白白受,一起努力,迎接比今天更健康的自己。Ann Jan民國103年初確定罹患淋巴癌四期,當下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因我向來都是健康形象(每天精力充沛、冬天只穿一件短袖帶學生在操場跑步...),何況也無家族史,無奈之下只好提早退休(年紀、年資都已達可退休的資格)。化療半年,加上標靶兩年(共8次),又有幸參加陳月卿老師針對癌友開的營養課程班,學到了吃真食物、以及如何算計自己每天所需的營養素等知識,我像個好學生一樣,從此以後遵照奉行至今,也多吸取較早罹癌的前輩經驗(生活作息、心態、運動...),調整自己的日常。台大蔡璧名教授的一句話“人要鬼門關走一回,才會真正明白你在追求什麼”,我覺得最是受用!現在每天打太極、吃好食材、保持心情愉快...,雖然還是三個月要回診追蹤,但我仍慶幸即將邁入第八個年頭了!家族所有人從我罹癌起,都非常關注他們自身的飲食、情緒與健康狀況,這又何嘗不是因禍得福呢?李文怡罹癌後,我才知道過去是怎樣生活。工作的因素,日夜混亂,方便的關係,隨意飲食,約喝酒?好啊,加一。以為年輕的自己,其實早已不是想像的樣子。揮霍的樣子,自以為健康富翁,擁有大把的良好細胞。化療時,身體的細胞像被核彈般毀滅式的攻擊,幸運的是,我是戰場裡的生還者,在一片寂靜的荒涼戰場裡,倒地的我終於清醒,拍拍蓋在身上的土塵後,拄著枴杖,跛著回到基地等待救援。罹癌後,我才知道要怎麼生活。回到規律的作息,學習聆聽身體警訊,新鮮的蔬果,優質蛋白質的攝取,各式維生素的補充,再加上運動,一段時間後,身體也用美好的復原回應我。“ 善待自己,你復原後會變成更好的自己 ”這是病友在我最痛苦的時候和我的分享,我也與大家分享。💡看更多抗癌故事請關注「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Cancer」
-
2022-05-07 養生.人生智慧
實習醫師袁瑋被爺爺帶大,爺離世難過到憂鬱症上身!收起失親之痛選擇身心科,延續爺爺愛的力量
淑芳照顧失智母親十幾年,這些年,照顧媽媽和陪媽媽上醫院是她生活的全部,媽媽離世後她得了憂鬱症,失眠、哭不停、瘦了十幾公斤,兄姊說:「妳應該解脫了。」「別放大情緒,好好過自己的人生吧!」這些看似安慰的話語讓她感到孤單。她掛了母親生前看診的身心科,和醫師聊她對媽媽的想念。淑芳跟醫師說,能和認識媽媽、看見自己漫長付出、努力照顧的人聊聊媽媽,讓她感到安慰。志成照顧罹癌太太多年,去年太太離世,還好他還有貼心的小狗旺旺。他每天跟旺旺聊天、煮飯給旺旺和自己吃,旺旺懂他、陪伴他度過最難熬的時光。幾個月前,旺旺因為腎衰竭走了,志成自責太晚送旺旺就醫。面對空蕩蕩的屋子、沒有說話對象、也不需為誰煮食,志成吃不下、不知活著有何意義、分不清黑夜白天,連走路都步履蹣跚。茂修有個貼心兒子,有次他忙,兒子幫他載爸爸去參加活動,結果路上被大卡車撞了,兒子和父親都當場過世。他悔恨,認定這個悲劇是自己的錯。失親之痛 都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振興醫院老年精神專科醫師袁瑋的診間故事。在摯愛離世之際,許多人也因此走過死蔭幽谷,生離死別場景各異,每個人的悲傷都是獨一無二的—失去小狗的鰥夫的悲傷無法和失去兒子的父親比較;失去母親的女兒哀悼方式也和失去父親的兒子不相同。袁瑋也有自己的哀慟故事—在爺爺離世後,袁瑋有四、五個月受憂鬱症所苦。「我小時候常被問:你最愛誰?我的回答永遠都是爺爺第一、奶奶第二,然後才是爸爸媽媽。」袁瑋小時候,爸媽出國進修,她整年住爺爺奶奶家,上學後的寒暑假也都回高雄爺奶家,一年有三分之一時間跟爺奶生活。爺爺帶著她說歷史故事、講詩詞、上市場買菜、回家做飯給她吃。爺爺離世 她憂鬱症上身「他疼我,給了我無條件的愛。」袁瑋記得,成長期如果胖了,爸爸就會叫她少吃點,覺得她太矮就提醒她別穿平底鞋,父母總會有帶著許多期待的管教,「但是爺爺不會,我胖他覺得好可愛、我瘦他也覺得很漂亮。」一直到大學,遇到快樂要分享、難過需傾訴、困惑得討論時,袁瑋第一個想到的仍是爺爺。她每周和爺爺通電話,一聊就兩個小時,室友以為電話那頭是男朋友。爺爺總是接納,很多不敢跟爸媽說、也不方便和朋友講的事,她跟爺爺說,她知道無論說什麼都不會被責怪,爺爺會用有智慧的眼光、幽默看待她的困難,讓她覺得人生其實沒那麼糟。爺爺是袁瑋生命裡最初無條件的愛、最深刻的完全接納。爺爺離世時,她覺得失去了這世上難以取代的東西,因而罹患憂鬱症。感恩爺爺 致力照顧長輩爺爺過世時袁瑋還是實習醫師,她體驗到醫療的有限,後來選擇身心科,選擇扮演陪伴與照顧多於治療的身心科醫師角色,甚至致力於老年身心醫學,開辦延緩長輩失能課程的「銀光學苑」,都和爺爺的離開有關。「小時候我一直希望,等我賺錢要帶爺爺出去玩,以前都一直這樣講……。」說起爺爺,袁瑋仍流下不捨的眼淚,但是擦擦兩頰淚水,她道出更多的情緒是感恩—感謝兒時和爺爺奶奶的生活,讓她在工作時真心喜歡長輩,更有耐心;感謝自己曾經歷的傷痛,讓她對於每個在大慟之中的人感同身受。走過傷痛,袁瑋懂得,獻給爺爺最好的禮物不是悲傷,而是感恩,是相信爺爺的愛一直相伴,讓她做重要且值得的選擇。失親之痛逾2個月 症狀似憂鬱症,及早就醫至親離世後的療癒沒有時間表,關乎個人性格、親人離世原因、兩人關係等諸多因素。例如和父母親關係不好的人以為父母走了會如釋重負,但沒有,一輩子都在尋求父母認可卻不可得的人,父母離世時往往特別難過。反而是關係良好、有付出、也得到滿足的人,復原時間可能相對短。但這沒有一定。至親離世的傷慟反應和憂鬱症的症狀有點像,都會悲傷、煩躁、失眠、胃口差、對世事失去興趣。兩者會有共病狀況、模糊期。大致來說,憂鬱症比較病理性,對很多事的想法都負面、自責,覺得自己不好;但是失落悲慟是針對失去摯愛這個人,想法上還是不同。要不要就醫無關是否罹患憂鬱症。只要你感到痛苦是無力控制的、你過得並不好,時時感到悲傷、無法專注、找不到生活意義,當情況持續一、兩個月或症狀影響生活,就建議就醫。大家擔心就醫就要吃藥,其實就醫不一定會開藥,但會有專業的評估和轉介,例如轉由諮詢師協助,或是服用鎮定劑,讓生活專注、好入睡、不要整天煩躁,協助當事人工作、家庭關係可以逐漸穩定。
-
2022-05-07 養生.家庭婚姻
疫情燒不停!他苦惱「母親節不返鄉母怨很不孝」網:匯十萬保證不吵
5月8日就是母親節,如今現在疫情當頭,許多人取消返鄉過節計畫。有位網友很苦惱,「我媽一直情緒勒索我母親節回南部」,前幾天他告知母親節今年不返鄉過節,結果媽媽卻打電話指責他不孝,引起熱議。原po在ptt八卦板發文,眼看疫情越來越嚴重,也考慮到爸媽年紀都超過70歲,他前幾天告知家人今年母親節不回去「避免北毒南送」,「結果我媽今天打電話一直情緒勒索,說『沒有人兒子會母親節不回家的,很不孝』,有人也這樣嗎?」不少人都勸別急著團聚,「跟她說下次請她吃大餐加禮物,叫她等等」、「先和你爸溝通,請他去勸她」、「跟她說今年上門,明年上墳」、「真的不開玩笑,住嘉義的阿姨他們家就是被台北返鄉的表弟全家感染的,阿姨七十幾,姨丈九十幾,只是孫子一個小小的擁抱就確診」。有人教花錢讓媽媽開心,「匯個3萬6去你媽戶頭,你媽馬上大轉彎信不信」、「匯十萬回去保證沒聲音」、「買手機給媽視訊」。有人推善意的謊言,「跟她說你確診了」、「說你有症狀,保證用罵的叫你不要回去」、「跟她說你在隔離中啊」、「說隔離中,離開罰100萬」、「你就一直咳嗽給她聽啊!看還會想要你回去嗎?」。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輕症分流僅是口號?醫:急診被篩檢、拿藥的塞爆
凌晨時分,新光醫院急診室外仍有一、二十個人排隊,大部分低頭滑著手機,這些均非急重症患者,而是希望做新冠肺炎PCR採檢。新光急診主任張志華表示,指揮中心常說輕症分流,事實證明這僅是一句口號,目前約三成急診患者為輕症感染者或親密接觸者,掛急診目的為拿藥和做篩檢。台大醫院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北部醫院急診吃緊,以台大為例,每天急診人次破千,而以往急診最忙碌的過年期間,一天急診量也才五、六百人次;疫情持續延燒,病毒往南部擴散,屆時中南部急診也會陷入一樣的困境。急診醫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言人陳亮甫表示,社區篩檢站到了晚上停止運作,很多人無法等隔天才做PCR,就跑來急診排隊,約占夜間病人的一半。另外民眾因有接觸史及症狀,買不到快篩,而直接來急診。有些人快篩陽性、合併症狀,但是篩檢站人員不能給藥,只好到急診做PCR,順便尋求醫師的診療和處方。一位不願具名、曾任北市聯醫的急診醫師表示,台北只開七家社區篩檢站,且大多開在醫院急診旁邊,動線亂七八糟,以致門口附近擠滿民眾,有些人真的是急重症,但更多人是等著做採檢。「現在狀況和去年五月差不多,但過了一年卻還沒學會教訓。」該名醫師說,超前部署都是嘴巴說說,中央與地方缺乏整合,一九二二與各地衛生局互踢皮球,感染者、親密接觸者心生恐懼,只能至醫院採檢、拿藥。「但急診人多,交換禮物(病毒)。」新北市陽性率達兩成二,很可能排著排著,原本沒事,也變成陽性。【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第一線醫師反映,現在急診大亂,居隔期間需洗腎者及症狀變化者,以及需要檢驗證明者,加上親密接觸者及真正的急重症者湧至急診,光檢分類傷就大排長龍,進而排擠急重症醫療。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指出,清零思維留下的行政程序已嚴重干擾醫療常規;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疫情蔓延,衛政單位已無法掌握,應考慮讓新冠肺炎歸在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讓病人回到常規就醫。「中央根本不懂基層處理一個確診者程序的成本有多高。」彰化縣衛生局局長葉彥伯說,PCR確診,二十四小時內可在健保快易通App看到結果,但接下來就被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卡住,導致輕重症分流紊亂。葉彥伯建議,應讓PCR陽性者自行向診所掛號,或透過視訊診療,診所評估其健康狀況、開處方箋,完成法傳通報、開立證明或居隔單,這樣頂多只要兩天。
-
2022-05-01 該看哪科.百病漫談
母親節送不只要送禮給媽媽 先懂她的健康關鍵數字
在準備送媽媽禮物之前,你了解媽媽的健康狀態嗎?媽媽幾公斤?腰圍多少?血糖血壓正常嗎?三餐內容都吃些什麼?是否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關心媽媽的健康,不是買個禮物送給她就算達成任務,在回家吃飯的時候、在一起散步的時候,都可以是了解媽媽健康狀態的機會。元氣周報今天帶你關心四件事,把關媽媽的健康。血壓標準值:收縮壓140/舒張壓90 (mmHg)以下(不同疾病、年齡會有不同標準)醫師叮嚀:民眾在健檢或就醫當下量測的血壓通常稱為「診間血壓」。由於血壓易受到心理、前一天生活作息及外界環境影響,較容易偏高且波動較大,此時的正常值應落在140/90mmHg以內。建議回到家中及身心放鬆的地點,早晚自行測量一個月,觀察血壓變化,正常值應為135/85mmHg以內。若為糖尿病、慢性腎病患者,應控制在130/80mmHg內,醫師會根據不同疾病、設定不同血壓標準。若血壓長期處於高點易引起腦中風、心梗塞、冠狀動脈硬化等。血糖/糖化血色素空腹(飯前)血糖:標準值70~100mg/dL糖化血色素:標準值5.7%以下慢性病患者不超過8.5%醫師叮嚀:一般血糖測量可了解一段時間的血糖波動,正常「飯前標準值」落在70~100mg/dL。而測量「糖化血色素」可了解2到3個月內的血糖平均值,一般標準值落在5.7%以內;而罹患糖尿病、癌症末期、低血糖、年紀大或器官衰竭者,糖化血色素會稍微放寬,但不應超過8.5%。若經過量測發現糖化血色素超過8.5%,就醫當下也會判斷是否要立即給藥或者三個月後抽血追蹤。腰圍、BMI女性:腰圍80cm以內、BMI值18.5~2465歲以上長輩:建議正常BMI值 22.5~26較佳醫師叮嚀:根據老人醫學的定義,體重不能過輕,但如果因上了年紀有代謝問題,一定需要觀察長時間的BMI值變化。舉例,若65歲長者BMI值25以上,如果過去有肥胖代謝問題,但因運動逐步從27、28降到25,進行刻意減重,仍然屬於健康範圍。若以前BMI值只有20,但近期出現暴飲暴食,導致BMI值增加到25,小心胰島素功能退化而出現糖尿病。如果長輩有其他代謝疾病,BMI值會建議控制在24以下較佳。膽固醇總膽固醇:應小於20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130mg/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保護心血管,男性應大於40mg/dl,女性應大於50mg/dl三酸甘油脂:應小於150mg/dl醫師叮嚀: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避免引起血管壁窄化、硬化等阻塞風險;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能保護心血管。三酸甘油脂若高達200mg/dl,對於心血管疾病及胰島素阻抗產生壓力,心肌梗塞跟糖尿病風險也會增高。骨質密度正常骨質密度:T值大於-1.0 骨質密度缺乏:T值- 1.0 ~ -2.5骨質疏鬆:T值小於-2.5醫師叮嚀:醫師建議量測骨質基礎紀錄的時間約51歲至55歲左右,此時為婦女停經時間。由於停經後,骨質流失速度會增加3倍以上,建議停經後需做一次骨質密度基礎紀錄,往後每隔三到五年檢查一次即可。可藉此了解骨質密度是否流失過快,可以增加維生素D及鈣質補充,減少骨質流失。這些檢查也要做乳房超音波如果一、二親等沒有乳癌家族史,建議45歲以上每兩年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45歲以前可每年做超音波檢查。若有乳癌家族史,可提早至40歲前進行超音波檢查及乳房攝影檢查,並根據檢查結果呈現的陰影、腫塊大小和形態進行後續追蹤,或做核磁共振檢查。子宮頸抹片只要有性行為就應該做子宮抹片檢查。衛福部補助「四癌篩檢」中,30歲以上婦女可每年檢查一次;30歲以下婦女則可每兩年篩檢一次;而性行為較早、有不明分泌物出現,則建議每年檢查一次。即便是65歲以上長輩少有行房,同樣可以篩檢,有異常情況需要回門診追蹤。高年齡層必做篩檢70歲至75歲的長者要多加注意癌症篩檢,至少國人前三名癌症「肺癌、肝癌、腸癌」一定要檢查,如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大腸內視鏡篩檢、肝臟腹部超音波等。此外,有慢性病及血管鈣化風險,可考慮高階心血管篩檢,如冠狀動脈攝影及腦部核磁共振。諮詢/新光醫院健檢中心家醫科醫師柳朋馳
-
2022-04-26 失智.照顧喘息
心靈雞湯/ 罹癌又要照顧失智母親!轉個念還是能走出長照煉獄
身兼電台主持人與作家的齊萱,在56歲時發現自己罹患了子宮內膜癌,除了要面對自己生病的打擊,母親起伏不定的失智症狀況,更讓她難以招架。要同時照顧自己與他人,一路上真的困難重重,但齊萱仍然找到調適的方法,並將心路歷程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母親送我的禮物—帕金森症。二○二一年的母親節,我收到了母親送我的禮物。是的,不是我送母親禮物,而是她送我禮物——帕金森症。雖然因為帕金森症,也因為長年的壓抑,母親的表情愈來愈少, 愈來愈有這個病症獨有的「撲克臉」,但是面對她瞪大的眼睛,正面而來的:「妳不要再冒充我的女兒了,因為妳不是。」的暴怒直言,我依然有片刻的錯愕。前後加起來大約有八、九個月的時間,母親起伏不定的失智症狀之一,是忘了我是她的女兒,堅持她真正的女兒不見了。 習慣壓抑自己的她,起先還會問:「妳知道我的女兒跑到哪裡去了嗎?妳把她學得這麼像,她什麼事情妳都知道,妳可以叫她回來,把她還給我嗎?」漸漸的,她延伸出很多的可能性:失蹤了、跑掉了、躲藏了、不見了,再變成被捉了、被賣了、被殺了、被埋了..。而在比這更早之前,她先忘掉的是我身體的狀況。在我告訴她我某天必須出門,因為要回診追蹤時,她一臉茫然。面對罹癌的打擊,又要同時照顧母親。我輕聲問她:「媽媽,我去年得到癌症,還住院動手術,現在每三個月要追蹤一次,妳都知道吧?」她的茫然轉為漠然,別開臉去說:「不知道,完全不知道。」頓了一下,再回頭上上下下打量我。「妳很健康啊!看起來都好好的,哪有得什麼病?」啊!我多麼希望如此,希望自己是健康的,是好好的,是沒有得任何病的。然後我又會回想,過去除了身高體重和五十歲以後,平常拿二尖瓣脫垂導致心律不整的藥的診所,固定每半年會要我去抽一次血之外,我好像..不,不只是好像,而是幾乎沒有做過身體檢查。理由可能和一般人大同小異,當然是包括「沒事不要找事」、「不檢查沒事,檢查了一定有事」、「鴕鳥心態」、「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檢查出來沒得醫更慘」等等。母親若走了,我甚至可以消失。我不做身體檢查的理由,其實是因為母親。父母在,不遠遊。古有明訓;我則是母親在,不重己,或者說,無自己。從很早開始,我就發現一件對於我而言,最是日常,卻絕不正常的事:母親不快樂,我不能快樂;母親不健康,我不該健康;偏偏她很早就有三高,加上心臟等等慢性疾病,而且,自十九歲後,她似乎沒有真正快樂過。於是有一天,我發現,這句話還沒說完,若要說完,若要推到極至,應該是:母親不快樂,我不能快樂;母親不健康,我不該健康;母親若走了,我甚至可以消失。「我可以消失」這五個字一浮現,嚇壞的人是我自己。不正常。是緊接著浮現的字眼,對,不正常。而會造成這不正常想法的,會戴上這種面具過日子,到底是母親為我加上的,還是我自己的責任? 我只知道,即便得用自己的十指剝離,即便會讓一張臉血肉淋漓,都已經到了必須摘下面具的時候。摘下面具,為的是面對自己,接受自己。長照彷如煉獄,試煉著我還在追蹤期的身子,而把這煉獄轉成隧道的,是我摘下面具的決定。「情緒勒索」、「替代性配偶」、「工具人」、「冷暴力」等字眼,在自我覺醒的過程中,不斷撕裂與母親拉扯的我;但是漸漸的,我不但看到了自己體內那個不斷討好,只為了得到愛的「孩子」,也意識到了為什麼母親會要我把滿櫃子的娃娃,搬到因為起居方便,而現在與外籍看護同住的對面屋裡。二○二一年,母親七十七歲,我五十八歲,但就在她漸漸失智而可以恣意展露「原我」的時候,我才知道,不管我幾歲,她其實一直都只有、都停留在生我那年的十九歲。我的身體,還是一樣的疲累,但是我那顆支離破碎,甚至血肉模糊的心,慢慢兜攏且開始柔軟、堅定、強壯起來。理解母親的狀態,學會調適心情。原本因為長照的反覆操作,還有她失智的無能為力而怨懟,漸漸的,轉為憐惜的不捨:這是我的母親,更是一個來不及長大,就得獨自生養女兒的十九歲小女孩。以至於後來某日媽媽對著我說:「妳回來了。」就像她突然忘記我一樣,又突然記起了我,我明白這只是病情的起伏,並非痊癒,我的情緒,已經可以不再如同之前一樣,完全跟著她的喜怒哀樂走。現在的我,依然不知道隧道的盡頭在哪裡,何時我才會見到隧道那頭的光,但是,我非常清楚摘下面具,為的是面對自己,接受自己,同時,陪伴我那方式或許扭曲,情緒也許複雜,卻肯定愛我至深,永遠十九歲的母親。(本文出自日日學出版《親愛的,我在》齊萱著)
-
2022-04-15 養生.人生智慧
迷失≠失去≠失敗,專家教你5個勇於迷途的思考練習 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方向!
得先迷失,才能找到方向在改變的風景之中,你得先迷失,才能找到方向。人類和迷失的關係可謂一言難盡。儘管很多人都同意,人生一半的樂趣來自於「迷失」,舊腳本卻認為迷失等於失敗。迷失多半被視為涉及某種損失的「負債」,意謂著我做錯了某件事,我笨手笨腳,讓人生變得比以前差。但是在全然翻轉的世界裡,新變化天天出現,而熟悉的事物本身也在變動之中,勇於迷途是新腳本的一部分。我們在這個世界裡失根無依、沒有方向、不停地漂泊。無論你手上拿著什麼樣的指南針,都早已失效。更何況,不論是你、我或任何人都無從選擇這個新的改變地景。變動就是如此。一旦你開啟了變動型思維,勇於迷途就變成優點,也是祕密武器和聰明之舉,讓你不僅樂於接受迷失,還能積極尋找陌生事物,設法跳脫舒適圈。勇於迷途並不表示缺乏方向或憨傻愚昧,那只是舊腳本再次發揮作用而已。相反地,勇於迷途表示你面對不明白(也許永遠不會懂)的事物也能完全感到自在。當你迷途時你能夠走出自己的路,還是會被自己的腳絆倒?歸根究柢,這項超能力端視你如何反應:當你迷途時,你感到自在或是煩惱?好奇或是焦躁?你能夠走出自己的路,還是會被自己的腳絆倒?我自身迷途的經驗可分成幾個方面:失去雙親後,打造了新的人際關係;失去方向後,嘗試過幾種不同的專業生涯,因而找到自己的路;失去希望後,發現了意義,加上從布科維納到玻利維亞、之後又去峇里島的冒險之旅(以及倒楣的遭遇),以上每一種經歷都幫助我重新研磨鏡片,以檢視改變。透過這些經歷,我醒悟到勇於迷途是禮物。如果你從未迷途過,就永遠無法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你的新腳本也不可能充分閃耀光芒。幸好,在改變越來越多的世界裡,你會經常迷途。大家都一樣,箇中緣由你應該知曉:因為舊腳本正在毀壞,不再符合需求或目的。當你開啟變動型思維,你會找到最好的方式去迷失,學著接納不舒適,在陌生事物中發現熟悉,看見你真正在尋找的事物,最終將這一切編寫進你的新腳本。【延伸閱讀: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專家傳授7點方法,讓你跑慢一點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失落的宇宙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迷途的方式。迷途絕非拐錯一個彎那麼簡單。●你可能在自然環境中迷路,例如曠野或大海。●你可能在人造的環境中迷路,例如地址或地標錯誤,或者走錯路。●你可能在數位環境中迷路,例如新款的 App 與科技,雖說這些東西是用來幫助你辨識方向。●你可能在時間中迷失。●你可能在思緒中迷失。●你可能陷在某個想法裡面(鑽牛角尖)。●你可能在某本書中迷失。●你可能陷入某種(或多種)情緒。●你可能在學習新事物時迷失。●你可能叫其他人迷失。●而形形色色的人和組織或許正在幫助你迷失。(關於這一點,請詳讀第四章〈從信任開始〉。)在迷途時找到自己試著回想某次迷路或不辨東西南北的經驗,可能是在國外,也可能是某個停車場或自己的家。別想得太複雜。想想你在迷失的當下,是如何回應?內心湧現什麼感受?你是感到害怕、無奈,還是充滿好奇、興致勃勃?想想你想要用哪種方式回應迷失。回到你方才提到的經驗,你是從舊腳本的觀點來訴說,還是新腳本呢?你可以用飽含希望與發現的觀點,再把這則故事說一遍嗎?有時候,這些經歷會帶來令人豔羨的結果。你可能會發現新事物,對於身處的環境更加留心。你可能重新設定指南針,並且能夠看到更多,體驗更鮮明豐富。你學到新技能,看待世界的視角拓展了,整個人煥然一新。迷途可能使你充滿活力。但在某些時候,迷途可能令人氣餒或招致危險。在過去,看不到路徑或海岸表示有大危險。現今仍有許多人在失去方向時,感到焦躁懼怕。在依循舊腳本規則的商界,迷失是必須避免且令人難堪的狀況,因為那會被視為效率差、生產力下降。當我們試圖達成最佳效率,迷失便是最沒效率的事。不僅如此,我們在追求效率的過程中也逐漸傷及創意,直到完全消失,更傳達出「前方路徑明確」的錯誤訊息,但其實一點也不明確。不妨這麼說,若你的目標是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或不同流俗的想法,或只是想變得更具韌性,那麼迷失確有其必要。迷失≠失去≠失敗許多人難以接受「迷失」(lost)這項觀念,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人搞不清楚它和「失去」(loss)的差別,甚至用「失去」來代替「迷失」。這一點我很有共鳴。我的父母過世時,我覺得迷失到無以復加。我喪失了立足點和指引意見的人,也失去了從小長大的家。我腳下的地面轟然坍塌。我擔心很快就要失去姊姊,而我自身的健康和好奇心也將不保。但失去和迷失不同,兩者都不等於失敗(儘管舊腳本想方設法說服你相信另一套說法)。儘管我的人生的確有變化,也「少了」雙親,但不管怎麼說都不是注定完蛋。誠然,我會變成和預想中不一樣的人,但這次事件不啻在邀請我去新的地方。我迷失了,而且不論我是否願意,都將變得更加迷失,但在過程中我可以寫出自己的新腳本,並且展開冒險,新的大門有可能敞開,而我可能獲得其他超能力。事實上,你最後可能發現迷途不只是失敗的反面,搞不好還是最棒的結局。抵換與匱乏許多人遲遲不肯勇敢迷途,是出於抵換和匱乏的想法,兩者皆是舊腳本的標誌。抵換的概念意謂著我唯一能夠勝出的方式是讓其他人輸(反之亦然,若你贏了,那麼我必須輸),而匱乏的思維則是認定無論有多少資源,永遠都不會足夠。這兩種情況會陷入「失去―迷失―失敗」的循環。但是且慢,是誰說的?抵換和匱乏的思維即使在一片榮景時也大有問題,但是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兩者會衍生出更複雜的狀況,令人頭大,因為我們將傳統的標準(舊腳本!)套用在迅疾變動的現實中。這比因飯碗不保或行程被打亂所感受到的「迷失」更難受。今日,每一個人—不分老幼、貧富、政治派別或身在世界何處—都失卻了一部分的熟悉人生。放眼全球,每一個人的立足點都不停變化,而且一時半刻還不會停。或許是失去親人、收入短少、喜愛的餐廳倒閉、度假計畫告吹,或失去對未來的希望。許多人覺得失去了簡單卻極重要的正常感(就算是糟糕的現狀,至少也是熟悉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主張「管好自己就好」的腳本聽起來都很荒謬。現在正是勇敢迷途的好時機。【延伸閱讀: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我們必須放慢腳步!專家教你5點變動思維,幫助平穩情緒、做出更好的決策】脫離舒適圈,追求成長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教地理的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們家沒有太多金錢或物質享受,但我爸有旺盛的好奇心。那時,餐桌上有我的塑膠餐墊,很多小孩進食時都用這個,以免食物灑出來。我的餐墊是一幅世界地圖。吃早餐的時候,爸爸會跟我玩首都遊戲(我們都這樣叫它)。他會說出一個國名,我就找出該國首都,慢慢也就知道各國的首都名字,像是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烏蘭巴托、瓦加杜古(Ouagadougou)之類的地名從口中說出來有股魔力,我也開始幻想日後親自造訪這些遙遠的地方。我咀嚼著玉米穀片,一面認識全球各地對我來說很新奇的地名,同時爸爸會一面訓練要我記住三件事。●首先:「我們家的後院不是全世界,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吧!妳在家問的那些問題,搞不好可以透過它找到答案。」●其次:「這個世界並非為了服務妳而存在。妳可以去上學是天大的好運,由於這份好運,妳有責任回饋。」●結論是:「記住,那些外表跟妳差異越大的人,去認識他們一定更有意思。妳為什麼要跟容貌、語言、飲食都相似的人來往呢?我覺得聽起來就很無聊。現在,高高興興去上學吧。」從小到大,我一直以為每個小朋友都在吃早餐時聆聽同樣的教誨。多年後,我才明白並非如此,因而更努力去了解這份勸告是否適用於成人?一個人奮力脫離舒適圈,在廣大世界中勇敢迷途,是否能為現實世界帶來有意義的改變?我們可以清楚響亮地回答:「是!」而且,不需要拿到全A的成績、賺很多錢、長途旅行就可以辦到。最重要的是,常識才是根本。多元促使我們考量不同的選項、意見、想法和觀點。多元要我們發揮更多想像力、創造力和好奇心,強調人與人相互依存的關係,使我們變得更強大。由各種不同的人組成的團隊、董事會和組織,經過一段時間後,都有更多創新能力與韌性,獲得更多利潤。還不只如此。除了這些尋常的好處以外,面對產生巨大改變的時期,必須有新穎的觀點。換句話說,越具多樣性的團隊與越常接受多元文化洗禮的個人,就越能快速投入不斷變動的世界。九成的人迷路,是因為他們走得不夠遠。 —無名氏迷失的別名●當你面臨不確定時,你會從其他文化、習俗或故事當中汲取教誨,來加以因應嗎?是哪些文化或傳統?他們的腳本和你的腳本有何不同?你是如何得悉這些文化?●你最近一次讀外國作者的書,是什麼樣的書?小姐,妳迷路了嗎?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在面對某種迷失。只是當改變猝然發生,這股迷失感有可能變成漂泊無依的感覺。啟動變動型思維,不僅能幫助你重新掌握方向,也有助於利用因迷失而產生的力量。除了上面分享的經驗,你還可透過許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積極尋找迷途的機會。以下是一些證實有效又簡單的做法,可幫助你培養這種超能力:●採取旅人的心態,就算你只不過是從房間走到後院或附近一帶:你身上帶了什麼東西?附近有什麼是你確實知道的(而非自以為知道、或者希望自己知道)?有什麼是你不知道、但值得一探究竟的事物?●當改變猝然來臨,你首先有什麼情緒?你看到的是危機或開始、災變或代表轉折的中陰?花些時間感受這些情緒,想一想為什麼它們是你內心的預設值?若你採用另一種情緒,會發生什麼情況?●像一個探訪未知的人那樣思考。你彷彿要前往陌生的所在,這種刻意為之的旅行態度像什麼?●關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以人的方式去摸索環境。●戴上眼罩,去摸索家中的空間或後院。在黑暗中吃晚餐。緩慢移動,常常停下來注意周遭,留神聆聽。在內心描繪行動的路徑(或食物擺在餐盤上的位置),之後再測試你有多準確。勇於迷途和其他七種變動超能力相互重疊,所以你還會再讀到它。現在只要記住,勇於迷途才有機會被找到、跨出舒適圈(而且隨遇而安)、多接觸陌生事物。這是新腳本的一部分,專為你在多變世界裡的獨特旅程而打造。勇於迷途:思考練習 1.當你失去方向,你通常會感到挫折、害怕,還是充滿好奇?2.你覺得繞路而行是麻煩還是歷險?3.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大人是鼓勵你跟不同的人一起玩,還是跟背景相似的人做朋友?這群友伴是什麼樣子?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麼?4.當你面臨不確定的情勢,你賴以立足的根基是何人或何物?是什麼幫助你找到方位?5.你的世界觀中有多大程度是納入其他的文化或傳統?這些外來的腳本跟你自己的腳本有哪些不同?你是怎麼接觸到這些文化的?持續注意周遭,多加留心,繼續把這些令人驚喜的發現融入你的新腳本當中。 ※本文摘自遠流《變動思維:如何駕馭不穩定的未來,在變局中發展個人、組織、家庭、企業的新腳本》
-
2022-04-03 養生.人生智慧
面對摯愛離世,該怎麼走出悲慟?朱全斌:放慢腳步釐清生命的意義,找回自我真實樣貌
面對摯愛離世,悲慟之餘,我們還有什麼選擇?每個人的傷心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在大慟之後經驗另一種「開始」—像小嬰兒一樣,學習邁出第一步、學習如何說話、學習怎樣哭泣、學習重新信任,學習與悲傷共存之餘也能有勇氣重新生活。在4月「大慟之後」的系列報導裡,希望您除了感受到傷痛,也能看見盼望。採訪朱全斌那天3月3日,是已逝作家韓良露的忌日。7年了,當初的朱全斌沒有想到,妻子離世後,有一天他也可以走過悲傷,重新感受到生命的喜悅。「你不能修改劇本,但你可以決定這齣劇怎麼演。」朱全斌說,他無法改變韓良露離世的事實,卻為這件事找到了意義。朱全斌和韓良露結縭30年,他們膝下無子,對美食、藝文有同樣的熱愛,是彼此最好的知己、旅伴、飯友,也是生命共同體。2015年,57歲的韓良露病逝,朱全斌驟失所依。失去摯愛 以為再也無法開心韓良露離世後,朱全斌超過3個月的時間了無生趣,他不開電視不看報紙,對世界上發生的事都沒有興趣,他以為這輩子再也不可能開心起來。因為思念愛妻,有1年多的時間,朱全斌透過各種方式想要得到韓良露的境況,他請靈媒諮商、找人算命。慢慢地,他試著讓自己的生活回到正軌:教書、開會、為韓良露遺作擬定出版計畫。朱全斌如實面對這個傷痛,他不逃避、不壓抑傷心,他願意向友人傾吐心情,也不避諱在學生面前哭泣,過程中不排斥任何方法與陪伴。但喪偶的哀傷比他想像得更難以捉摸。在重整自我的同時,身體卻出現許多警訊—半年內瘦了7公斤、椎間盤突出,甚至不良於行,有將近4個月時間都在檢查治療。還好,陪伴韓良露臨終時的無助感,讓朱全斌重拾了兒時排解寂寞的方法:書寫。這7年,書寫讓他面對內在情緒,得到了安慰與陪伴。悲傷共感 透過書寫走過傷痛韓良露臨終時,朱全斌就在病床邊記錄所有細節,那時文字是一種安靜的陪伴。她離開後,朱全斌繼續寫,將心情寫在臉書上,對他來說,當傷感化成文字按下「發布」的那一刻,那些心情就不再只屬於自己,他從留言與私訊中得到鼓勵,獲得許多人的陪伴。另一方面,這些文字也安慰了許多失親者。朱全斌在韓良露離開1年後出版思念之作《當愛比遺忘還長》、3年後又有告別之書《謝謝妳跟我說再見》。年輕的T女士那時剛失去先生,在第一本書新書發表會時坐在聽眾席,不停地落淚,後來她和朱全斌陸續通了幾次訊息互相打氣、彼此勉勵,看到有幫助的書籍和電影,也會介紹給對方。第二本書新書發表時,T也來了,仍然不捨先生的離去,但已經沒有止不住的淚水了。有許多人像T女士這樣,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受分離痛苦的人,在朱全斌的文字裡相聚、療傷,讓朱全斌知道自己的悲傷並不孤獨,世上有許多相同處境的人,書寫成了陪伴彼此的歷程。朱全斌說,過去人生展開新學習或新嘗試都是因為韓良露的鼓勵—韓良露希望他為她的書畫插畫,他便有了插畫作品;主持廣播節目也是韓良露建議的;一起出遊就跟著韓良露安排的行程;連每次的朋友聚會他都安於當一個沉默者、傾聽者。放慢腳步 謝謝愛妻留下禮物韓良露的離開,讓朱全斌打開了覺知,刻意放慢腳步,想釐清生命的意義。朱全斌愈來愈懂得表達自己、真實做自己,他享受朋友聚會並暢所欲言、寫了3本書、成立了南瓜出版社整理韓良露的占星學說。朱全斌終於理解,每個靈魂都有要修習的課程,韓良露課修完了先離開,他留在世上這7年也修了人生不少課。現在朱全斌想起韓良露,感激之心取代了不捨與傷心,他謝謝韓良露的愛,也謝謝韓良露留下的禮物,讓他完成人生未了課程。60歲後 做自己喜歡的事「為什麼不再找個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問。朱全斌說,一個人過有一個人過的好、兩個人過有兩個人過的好,「兩個人最好的時光我過過了,現在要學習過一個人的好時光。」許多女性都可以在配偶去世後快樂地獨立生活,但男性喪偶後,不是馬上再娶投入另一段關係,就是不久後也跟著離世。「我想活出這樣的典範,過真正獨立的生活。」其實30歲之前,還未與韓良露結縭的朱全斌,也是一個人生活。「但不一樣。」他說,年輕時對生命迷惘、不夠了解自己、太在乎別人眼光,常用別人的標準審視自己;那時的孤獨是寂寞的。但60歲之後,歲月淬鍊之下的他更有耐心,對自我有了解、有認可,生命的自在與美好不需要外求,朋友熱鬧相聚很快樂,一人安靜發呆聽音樂也感到幸福。相較於30歲以前的朱全斌,他更能享受一個人,能體驗孤獨的美好,一點都不感到寂寞。2020年,朱全斌自台藝大傳播學院院長一職退休後,每周上兩堂線上法文課、兩堂教練體能課、一堂畫畫課、錄一集廣播節目,每兩周交一篇報紙專欄,還有每周都至少有一次的朋友聚會,「很忙碌,但都不是基於責任,而是做真正喜愛的事。」「和韓良露一起時,我是精神上不獨立的人,心情上很依賴她。」韓良露離開後,朱全斌擁有大量獨處時間,在哀傷與失落中,一步步地重新拼湊摸索,找回自我真實樣貌。學會在沒有韓良露的人生中好好活著。
-
2022-03-14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 /生命的每一天 都是禮物
年過半百,遇到自己生日,雖然接受眾人祝福,心中可是百味雜陳。「年一過往,何可攀緣?」跨過峰頂,來到人生下半場,往前望只是緩緩下降的斜坡,何樂之有?但小朋友過生日可不一樣。身為小兒科醫師,此時我必須化「悲憤」為力量,好好為他們慶祝一番。某天看診,媽媽帶一位小男孩走進來,我看看螢幕病人基本資料欄:5歲0月1日。「生日快樂!」我不禁脫口而出:「你昨天吃什麼蛋糕呢?」「醫師你怎麼知道?」孩子起初一臉迷惑,隨即露出燦爛的笑容:「我們吃黑森林蛋糕呀。哥哥把草莓都挖走了。」媽媽說:「他昨天把五根蠟燭都吹熄了,表示肺功能有進步。最近也比較不會感冒呢! 謝謝林醫師。」「又大一歲了,要更懂事,聽爸爸媽媽的話喔。」我拍拍孩子的頭,滿心喜悅。另一位媽媽常帶兩個犯氣喘的兒子來看診,看了我的臉書,成為「臉友」。孩子和我混熟了,總是順服望著我,讓我摸摸肚子,聽聽胸膛,眼神好奇而可愛,會自己張開嘴巴,不用壓舌板。某天我在臉書首頁,看到這位媽媽播放她為小朋友(弟弟)慶祝兩歲生日的影片。一家人圍坐在客廳的茶几旁,主角興奮地坐在爸爸懷中。阿公、阿嬤、媽媽、哥哥一起圍著蛋糕,為他唱生日快樂歌。歌一唱完,媽媽要爸爸幫弟弟許願,哥哥急著要幫弟弟吹蠟燭,大聲拍手說:「弟弟不會吹啊!我幫他嘛。」一家和樂融融。媽媽說:「終於可以一覺睡6到8個小時。」原來一周前,這對小兄弟才接連生場大病,頻繁看診甚至住院,媽媽被折騰地不能成眠。畫面中的孩子,擺脫疾病束縛,和我在病房看到的樣子完全不同:雙頰紅潤,眼睛發出光采,不時拌嘴嬉鬧……我不覺會心一笑,急忙按讚,註記自己曾經參與孩子生命這一小段美好的旅程。有人說:醫師與病家過於親近,會失去客觀判斷,還是保持點距離好。我覺得不然。拜「臉書」所賜,看診時腦中總會出現一幅幅親子共遊的和樂圖像,使我更想把小病人照顧好。一位高中生從三歲起就在我門診追蹤。這些年每次造訪,我迅速綜合病徵,哪兒有狀況就幫他修修。不忘和雙親寒暄兩句,一點一滴分享了他們的生活。前些日子看診時,孩子剛過十八歲生日,長得比我還高。「林醫師,您怎麼一點都沒變?」媽媽問:「孩子還可不可以繼續掛您的號? 」她的語氣誠摯,像老友的問候,加上十四年綿密的看診時光,很容易讓我安心的誤信此一恭維:好像可以地老天荒一直這樣看下去……生日、上台領獎、畢業典禮、考上大學……我參與了每個小病人的「節慶時分」。這些簡單平凡的點滴,都蘊含重大意義。我總不忘給他們一個真心的,大大的祝福和讚美。慢慢的,我不再悲觀看待自己的生日。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禮物,每一天都舉足輕重,值得細細品味。醫學院教我醫學,但病人的生命故事教我如何成為一個醫師。●林思偕新書《病歷的彼端,未盡的故事》已出版。
-
2022-03-13 該看哪科.中醫
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 中醫推薦2大養肝茶飲清肝、抗病毒
春天萬物萌發,自古以來,就被中醫視為養肝的好時節。中西醫對「肝」的定義不同,養肝要除了靠西醫定期追蹤、中醫食療養護,更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別輕信任何保肝丸,最單純的原形食物,就是給肝臟健康最好的禮物。春天正是「養肝」好時節,中醫理論,對應五臟和五行,春天是萬物勃發之時,此時可多吃綠色蔬果,例如以昆布、海帶煮湯;菠菜、青蔥與肉片一起拌炒;或是利用小黃瓜製作沙拉。另外,也可食用茶飲或藥膳,幫助養肝護氣。枸杞紅棗菊花茶● 養肝密碼:枸杞是滋補的中藥材,除了明目,也能補肝腎,具有保肝、降血糖等功效,且研究顯示可協助抗病毒,減少肝臟發炎狀況。紅棗則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抑制肝炎病毒活性,藥性緩和。春天百花齊放,也可適當添加花草,菊花有消炎、降肝火的作用,若是肝氣鬱結、容易悶熱,建議添加服用。● 煮法:枸杞兩錢、大棗約五顆、菊花兩錢,以1500至2000毫升的水煮沸。● 攝取注意:基本上這款茶飲可以天天喝,一天約350至500毫升。不過菊花性微寒,喝太多可能會影響腸胃;身體較虛寒者則不太適合,或可加一些龍眼。另外,紅棗較甜,若血糖調控不佳者,也要酌減。● 選購與儲存:一定要去有口碑、值得信賴的中藥行或超市購買相關藥材。枸杞、紅棗一定要避開顏色過於鮮紅的,菊花則不要選擇顏色太白的,以免添加防腐劑或色素。購買回家後,可用夾鏈袋分裝、冷藏,看乾燥程度,保存盡量不超過一個月。使用前可先用攝氏80度的熱水焯一下、清洗,減少農藥殘留。決明子茶● 養肝密碼:肝以瀉為補,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因此泡茶喝有清泄肝火、解毒,以及治療高血脂症的功效。另《本草便讀》中提到菊花可「平肝疏肺,清上焦之邪熱,治目祛風,益陰滋腎」,決明子茶中也可加減菊花。若手腳冰冷者,則可增加補氣的黃耆或生甘草。● 煮法:10克決明子約可泡一人份、500毫升的茶飲,以熱水沖泡即可。● 攝取注意:決明子性微寒,每天僅可飲用一至二杯,不可超過,否則容易拉肚子。另脾胃虛寒者不可久服,腹瀉及孕婦則不建議使用。● 選購與儲存:選擇炒過的決明子,緩和苦涼屬性,減少拉肚子的狀況。另購買回家後應使用密封罐保存,保持乾燥。小心黃麴毒素中藥材保存不當 養肝不成反害肝透過中醫藥膳、茶飲達到養肝補氣的作用前,要注意中藥材的安全問題。若是中藥材保存不當,遭受黃麴菌汙染,產生黃麴毒素,反而造成肝毒性,引發肝炎,甚至增加肝癌風險。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花生類是最常見被黃麴毒素汙染的產品,但不僅限於花生,包括米、堅果、中藥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超標的問題,且黃麴毒素毒性穩定,無法用清水洗淨,也難以透過加熱破壞。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枸杞、紅棗等中藥材一定要購買有完整包裝和標示的產品,才能知道保存期限。要避免黃麴毒素生成,就要避免食物發霉,濕度和溫度是影響食材是否發霉的重要因素。衛福部訂有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標準,針對黃麴毒素訂定規範,直接食用的花生,限量標準為4ppb(μg/kg)、其他食品為10ppb。譚敦慈提醒,食材買回家後,記得放在乾燥的地方或冰箱冷藏。黃麴毒素生成的最佳條件是攝氏28度以及相對濕度85%的環境,台灣多雨潮濕,因此最好放在冰箱維持攝氏12度左右的低溫,或放在防潮箱中設定相對濕度60%以下。諮詢/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開業中醫師楊宗翰
-
2022-03-11 新聞.杏林.診間
我的經驗/泌尿道感染沒吃完抗生素療程 膀胱炎發作痛不欲生
50,是一個坎。我的50歲生日禮物,要感謝「膀胱炎」教會我的事。前一刻,還在開心的和家人慶生,沒想到下一秒,左下腹開始感覺往下墜,分秒痠痛,可以比擬滿清十大酷刑,分分秒秒都像是電流在電的痠痛感,痛苦指數直逼生產指數。雖痛不欲生 卻滿懷感激馬上急診就醫,做了驗尿、抽血檢查,確診是膀胱炎。醫師開立口服抗生素,休養兩天,就回到工作崗位上,連續吃了七天抗生素後,才終於恢復了健康。膀胱炎讓我痛不欲生,但我卻滿懷感激。感謝病痛時,家人送我到急診,在旁照顧。感謝醫護的細心檢查,感謝痛兩天就恢復正常了。泌尿道感染 未完成療程其實,膀胱炎發作的前一周,我的下腹已隱約有下墜及痠痛感、又脹氣,但仍是可以忍受的,經過驗尿、超音波檢查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吃了五天抗生素後,因為反胃就沒有吃完全療程,痠痛感也緩解。沒想到,一周後竟演變為膀胱炎,尿道及陰部都很疼痛痠麻,頻尿、排便多,還必須用力解尿,更痛到影響睡眠,必須急診就醫治療。力行多喝水 不敢再憋尿 病痛的當下,真的生不如死,但痛過就好了。很多事情,「再痛苦,一定會過去的。」過去我不太喝水,多喝咖啡、奶茶等飲料,水喝得不多,加上經常憋尿,曾有腎結石發作,因此很容易感染導致膀胱炎。現在的我,力行每天多喝水1500㏄以上,不憋尿,也吃蔓越莓保養。還和閨密相約,每天要報告喝水進度,督促自己,期望養成生活的好習慣。專業觀點/水喝太少常憋尿 婦女容易膀胱炎【諮詢/中醫大新竹附醫泌尿科主治醫師李聖偉,整理/記者黃妙雲】膀胱炎是婦女常見的泌尿道疾病,根據統計,約六成女性一生中至少會發生一次膀胱炎等泌尿道感染,尤其水喝太少、常憋尿、太累,容易引起尿道細菌感染、膀胱發炎。膀胱炎患者會出現頻尿、尿急、殘餘尿意感、老是跑廁所但都只尿一點點等情況,解尿時有灼熱感、下墜感、排尿疼痛、腹脹、下腹疼痛等症狀,還可能引發血尿。一般經由驗尿的尿液分析即可確診。中年婦女容易發生膀胱炎,除了女性膀胱容量小,隨著年紀增長,雌激素減少,或子宮脫垂等因素,泌尿道容易遭細菌感染,經診斷驗尿確診後,會給予抗生素治療三至七天就會好轉。但如果喝水不足、憋尿、生活作息習慣未改,膀胱炎仍會反覆發生。預防膀胱炎發生,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不可憋尿,尤其要多喝水,水分可以稀釋細菌,每天攝取水分至少2000cc以上,也可吃蔓越莓預防泌尿道感染疾病的發生。
-
2022-03-11 養生.家庭婚姻
出現婆媳問題怎麼辦?專家:婆媳關係解套4原則,媳婦、先生、婆婆還可以這樣做
人人都不希望遇到婆媳問題,但能遇到好相處的婆婆與媳婦可遇不可求,若真的無法符合自身期待,又該如何面對?身為先生又應如何扮演好隊友的角色,讓關係有正向的發展與良好維繫?掌握專家分享的4大原則,讓和諧的婆媳關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婆媳關係不等同於家人或親子關係,陳彥琪心理師提醒,婆媳互動時,必須先放下對於這段關係有過多的期待,才不會在關係中產生失落感與衝突。 婆媳問題解套4原則遇到婆媳問題時,陳彥琪心理師建議,不論身為媳婦、先生或是婆婆都能嘗試掌握以下4個原則:1.保持距離.劃清界線首先探索自身的心理界線,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最自在,例如:媳婦思考是否與公婆同住、哪些事需要婆婆協助、哪些不需要等,並保持最讓自己最舒服的距離;婆婆在面對媳婦或兒子過分索討、要求幫忙照顧孩子時,也可嘗試善意的合作討論,與兒子、媳婦談妥是否該付保母費用、該做到哪些協助等,雙方才能就事論事,也較不容易有過多期待,而動輒為生活上的小事引發衝突。2.夫妻相互支持夫妻間應相互成為隊友,時常透過討論來達成共識、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在面對有些無法解決的婆媳問題時,也要能相互支持,當夫妻間關係夠牢固足以支持媳婦時,媳婦不必強迫自己和婆婆有同樣的觀念,也不需要為努力符合婆婆的期待而感到委屈,應該是讓夫妻與長輩間有更多的討論空間。3.思考共同目標在面臨對孩子教養、家事與生活上的觀念不同時,一般做法多會想透過說服與改變對方來解決問題,但這時容易陷入爭吵與拉扯。建議先思考雙方的共同目標為何,才能開啟有效溝通的大門,例如:雙方教養觀念不同,婆婆認為孩子不乖就得打罵,媳婦則覺得孩子知道錯在哪裡更重要,若能了解彼此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孩子好,即能在所建立的共識下,相互討論哪些方式才是對孩子是最好的,且不致陷入雙方各持己見、相互攻擊的情況。4.尋求專業支援面對婆媳問題時,建議應適時尋求他人的傾聽與專業資源,和姐妹、好友訴苦,或藉由心理諮商師引導來幫助開啟正向溝通的習慣、累積好的溝通經驗,未來有其他問題產生時,就能以更為健康的心態來面對,也能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媳婦、先生、婆婆還可以這樣做除了上述大原則,陳彥琪心理師也分別針對3方提出建議,當出現婆媳困擾,可以嘗試這樣做,讓自己以更好的心態與方式來面對,也避免讓關係惡化。◎媳婦照顧自己.減少批判在婆媳關係中,身為媳婦並不需要時時刻刻隱忍,而有滿腹委屈,試著多照顧自己一些,並和先生擁有良好溝通,也能維繫與婆婆間最舒服的距離。.自我照顧:照顧孩子有時已經讓身心疲憊,若同時希望能於婆媳關係中扮演好媳婦角色,也會無法負荷,這時媳婦先允許自己休息、照顧自己,並放下被婆婆認可的期待,無須要求自己成為一百分的媳婦,放寬心、有些事未符合婆婆的期待、被婆婆嫌不夠好也沒關係!如此才能正向面對關係的挑戰,並有良善的溝通。.不插手先生的親子議題:若媳婦觀察到先生與公婆間有親子議題需要去解決時,儘量不插手處理,只要支持先生去面對即可,例如:遇到金錢上的問題,婆婆認為兒子給的孝親費太少缺乏安全感,但媳婦認為應該要劃清界線,不能任由婆婆無止境地索討,這時媳婦要避免插手或想辦法說服婆婆,而是由先生來和婆婆溝通,讓先生去解決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和先生討論:出現婆媳問題時,夫妻共識是首要條件,當媳婦認為婆婆的行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或想表達自身的想法與觀念時,建議都和先生溝通討論,當夫妻達成一定共識,才能共同面對與解決,太太也才能擁有先生足夠的支持。.減少批判:媳婦不以批判的角度來否定婆婆的觀念或行為,認為婆婆觀念老舊、沒有接受新知,不斷以修正、訂正錯誤觀念的方式來對待,婆婆也會反抗。◎先生避免當法官.好人讓給太太當先生若能夠成為太太的好隊友,幫助婆媳關係融洽,自己就不會夾在媽媽與太太之間,時常被迫選邊站而陷入兩難。.避免迫於解決問題:陳彥琪心理師表示,出現婆媳問題時,先生常會陷入要解決問題的狀態,「那你就跟我媽說就好」、「你就不理他就好」或是「順著他的意就好」這些話會讓太太更生氣、難過;「媽你不要這樣」、「媽你這樣不好」也會讓媽媽無法接受。過於急迫想解決問題時,不僅會有永遠解決不完的問題,例如:談好小孩不能喝養樂多,轉頭卻又發現奶奶給了孩子棒棒糖等,也容易兩邊不討好,先生自己也會背負極大壓力。多給太太支持,讓她感受到兩人是隊友,可一起解決許多困難,有時,只要先生願意理解或表達支持,就能增加和太太一起解決問題的意願與能力。.不急著下定論:不急於下定論或當法官判定對錯,才有機會看見彼此的需要。例如:媽媽極度想要干涉自己的生活,這時不先否定媽媽,而是找到長輩在此行為背後可能有「被需要」的動機與需求,才會想表達意見與介入,這時,可以和太太一起思索能做什麼來滿足長輩的需求,如此就不會一直在抵抗上浪費力氣,例如:為長輩安排其他活動,讓他們感覺自己是有功能、被需要的。.成為好隊友.好人讓太太當:家人間可能因想法上的不同而有所爭執,而況對於婆婆而言,媳婦是外人,若直接來批判自己自然會觀感不佳,加上婆婆對於兒子的想法較能接受,因此,先生要做好太太與媽媽間的溝通橋樑,將和太太討論後的共識,以自己的需求與立場來的表達,媽媽就不會將所有的責任怪在太太身上。另外,也能幫助太太在媽媽面前建立好形象,例如:每逢過節送禮時,先生與太太可以共同挑選媽媽喜愛的禮物,再由先生告訴媽媽,禮物是太太堅持選的,好人讓太太當,可以讓婆媳關係更加和諧。婆婆嘗試放手.尋找新的生活重心想改變已經執行了五六十年的生活習慣,對婆婆而言並不容易,面對子女以批判的角度質疑自己時,更無法進行溝通。婆婆適時尋找生活新重心,相信兒子有獨自成家的能力,減少介入、給予尊重,讓自己與晚輩的關係不再緊張兮兮。.嘗試放手與休息:有些婆婆會認為,自己辛苦一輩子,還幫媳婦照顧孫子、處理家事,做了很多卻仍被指責、嫌棄而感到不開心,存了一輩子的積蓄,幫兒子買房卻發現兒子不會為自己留下長輩房,而覺得孤寂,陳彥琪心理師鼓勵身為婆婆的長輩,可以嘗試讓自己休息,並相信兒子有承擔責任的能力,將生活重心放在自己身上,過自己想要的老年生活。.參加活動滿足心理需求:邁入老年後,婆婆會因為失去了收入來源而缺乏對金錢的安全感、兒子結婚失去生活重心或感覺自己不再被需要,建議可以在生活中尋找其他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方式,例如:加入社區活動、團體等,也可以和另一半一同上長青課程、爬山等,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采,當這些需求能夠藉由活動來滿足時,婆婆也就能減少向兒子索討或想管兒子或媳婦的念頭,婆媳問題自然也會減少許多。溝通小技巧.三明治法 陳彥琪心理師表示,通常兩人意見不同時,第一個念頭便是說服、修正對方,「你哪裡錯」時常成為爭執的開端,建議在婆媳關係中能使用三明治溝通法來溝通,先肯定對方的付出,再提出內心真正的需求,最後再表達希望對方能怎麼做,例如:媳婦希望婆婆減少給孩子吃糖,可先感謝婆婆幫忙照料孩子三餐,接著告訴婆婆,因為醫師表示孩子一直吃甜食容易蛀牙,必須減少糖分攝取,最後提出下次由自己自備點心或水果盒等,將自己也能接受的選項提供給婆婆,彼此再多做溝通,如此對於雙方而言都會是較能接受的方式。
-
2022-03-06 養生.營養食譜
朱慧芳/繪製自己的食譜書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學習專業美編和電腦繪圖軟體,儘管在課堂上受盡老師的冷嘲熱諷,我還是鐵了心,厚著臉皮要把這幾套軟體變成自己的隨手工具。因為,我想把自己經常做的美味,以及累積的點滴經驗,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甚至把它們編製成私房電子書。翻閱並料理出「就是和別家不一樣」的家常菜時,將會是與媽媽的永恆對話。好巧不巧,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專題新聞畫面上,看到一個南亞民族和英國的混血家庭,英籍媽媽送給家中男孩的成年禮,正是厚厚一本家傳食譜。大孩子對媽媽親手記錄、融合了東西方料理精華的手製書愛不釋手,也讓即將會獲得下一本食譜的弟弟羨慕不已。這兩本食譜,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傑作,未來無論到地球哪個角落,孩子們都可以復刻媽媽的味道。翻閱並料理出「就是和別家不一樣」的家常菜時,將會是與媽媽的永恆對話,而這樣的親密關係,是照片、影像難以取代的。其實,用手繪、手寫、剪貼,或是拍照、錄影的方式,都可以記錄專屬於自己的食譜,只是我的野心比較大一些,想像著做出食譜之後,還可以繼續製作廚房使用手冊、衣櫃書櫃歸類說明、家庭常用工具使用手冊等等。巡禮室內外空間,把值得留下來的物件做個編寫紀錄,趁著深度的翻理,記下家中咪亞(台語)的身世背景,當初什麼因緣使然將它們帶回家中,以及如何使用、何時適合使用、損壞時如何修復、甚至標註下誰更適合擁有它,以便將來可以當禮物外送。就如那本斷捨離暢銷書所說,不能讓我怦然心動,或者會在心裡發出「這是什麼?」疑問的東西,都可以列入待處理的打包箱中。當中的儀式感為我帶來許多良好感受,讓我更享受在廚房裡的獨處時光。記錄物件需要三思並且後行,難度稍高。相較之下,對於幾乎每天下廚的我來說,編寫食譜要簡單多了,所以,就從繪製自己的食譜書開始吧。只要不趕時間,跟著日常料理記下值得分享的食譜,會很自然的依著時序呈現春夏秋冬不同的變化。而且會在新鮮與美味之外,更加注意整體的美感,當中的儀式感為我帶來許多良好感受,讓我更享受在廚房裡的獨處時光。坦白講,能讓自己怦然心動,好吃到想要多做幾回的菜色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畢竟長期以來,已習慣了清淡簡單、原形原味、菜多肉少的飲食內容,繁複花稍的菜色屈指可數,擺得上檯面的功夫菜、宴客菜就那乏善可陳的幾道。相機裡留存最多的畫面,反而是把盛產的食材加工做成醃製物、鹹甜沾醬、中西式點心、或是可以跨季使用的冷凍品。利用這些初級加工品再製成中西式點心,變化出的趣味反而比較多。例如曾經在元氣介紹過的桔醬,後來又被我做成桔醬茶、桔醬蜂蜜氣泡飲、桔醬餅乾、和桔醬巧克力等。跟單純的手繪手寫比起來,使用電腦軟體的變化更有趣,事後還可以隨時修改,所有記錄都數位化,不佔空間。但我依然很享受執筆畫圖,筆觸在紙上產生顏色和摩擦的真實質感,或者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嘗試都令我著迷,且樂在其中吧!
-
2022-02-26 養生.家庭婚姻
《一切都怪筷子拿太遠》胖媳婦和日本婆婆說話倒退三步、用敬語,以「問問題」維繫好關係
「過去曾流傳筷子拿得遠的人會嫁到遠方,大概是因為自己從小這樣的習慣,所以真的遠嫁到了日本吧!」經營臉書粉絲頁《一切都怪筷子拿太遠》的部落客胖媳婦在網頁上這樣寫著。在一篇篇的貼文中,可以看見她嫁入日本後的生活點滴,有時聊工作、有時分享與夫妻孩子的互動,還有許多和婆婆相處時令她印象深刻的事。談起婆媳關係,胖媳婦笑說:自己和婆婆很要好,幾乎無話不談,在日常生活中,婆婆也會關心自己的大小事,和最初對於婆媳關係的想像完全不同。對於完全不會日語的胖媳婦而言,決定遠嫁日本是很大的挑戰,自己也曾為是否能擔任好媳婦的角色擔心無數回。她坦言,日劇中婆婆尖酸刻薄的樣子,會使喚媳婦做所有的家事的畫面總會在腦海中上演,特別是婆婆外表嚴肅,因此,最初對於婆媳關係的期待就是「別太過糟糕」。「不過,結婚後才發現,婆婆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嚴苛。」除了婆婆是個特別通融的人,也發現因為婆婆對自己的兒子有足夠信任,願意相信與認同自己。胖媳婦表示,由於公婆家開設傳統日式溫泉旅館,是日本代表性的行業,將對婆家而言,媳婦能否勝任女特別重要,但一個外國人能做到嗎?在胖媳婦的心中其實也沒有十足把握,但婆婆相信她的兒子所做的選擇,也願意將這份重要的責任交付自己。成長背景不同.婆婆有期待卻不說雖然胖媳婦的爸媽並未特別叮嚀她成為媳婦後該做哪些事,但從小聽爸媽於車上播放的台語歌《做人的媳婦要知道理》,胖媳婦不免對於媳婦該做到哪些事有了既定想像,如同歌詞提到的:媳婦就是得晚睡早起、梳頭抹粉點胭脂、踏入灶腳洗碗筷等,婚後和公婆同住的她,也會努力去做到這些事,並注重生活上的禮節,但由於成長背景不同,在生活上也難免有無法達成婆婆期待的時候。胖媳婦分享,雖然婆婆都期待著身為媳婦的自己能夠做的好,但婆婆不明講,也不會指導自己該做哪些事,有時也會讓胖媳婦不斷猜想而不知所措。她指出,和公婆同住,雖然有各自的客廳與房間,但一家大小共用衛浴,婚後婆婆從未要求她打掃整個家與廁所,胖媳婦因為工作忙碌,也未留意到該主動做這些家務事,婆婆因此心裡感到不舒服而向先生抱怨,雖然先生擔心自己受傷,過了很久選了一個合適的時機告訴自己,但胖媳婦仍舊會有些許抱歉與委屈,「由於在台灣接受的教育多為被指派任務再去執行,也因此當沒有被指派任務時,也就比較難自己去意識到該做哪些事。若婆婆告訴我,我一定會照著做的呀!」和婆婆說話倒退三步、用敬語.該有的禮儀不可少相較於台灣,日本是一個更為注重禮節的國家,可想見對於媳婦也有許多既定的期待與要求。胖媳婦說,婆婆曾告訴她,在過去傳統中,媳婦和公婆同住且共用一個浴室時,洗澡的先後順序必須按照輩分,男尊女卑,公公要先洗,另外,也特別要求媳婦一定要會做飯。不過,婆婆對胖媳婦並不會硬性規定她該怎麼做,「婆婆是個很願意接受新觀念的人,她也很想要努力配合年輕人的想法與習慣。」儘管婆婆對自己寬容,對很多細節沒有特別要求,但多半時候,胖媳婦還是很在乎,也因此,平時在家中,胖媳婦仍會優先讓婆婆盥洗,由於日本人習慣泡澡,她也會事先幫忙放水;即便結婚至今十幾年,和婆婆說話仍會倒退三步,以敬語來對話,她認為,儘管彼此間非常熟悉,但該有的禮貌不可少,相互不跨越彼此的界線,也才讓自己和婆婆間能夠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孕吐不是病.婆婆拿過去經驗來比較和婆婆相處久了,也會發現她私底下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過去待的環境,讓她必須戴上面具,當一個有威嚴的人,也因為自己走過的路極為艱辛,雖然不逼迫媳婦和自己經歷相同的折磨,但不免還是會有拿過去經驗來比較的想法。胖媳婦指出,自己懷孕時因孕吐嚴重,常常是無法上班的狀態,當時,雖然婆婆還是讓她在家休息,並常關心她、詢問要不要煮點東西給自己吃,但後來聊天時仍忍不住透露,她認為孕吐不是一種病,自己以前也是邊吐邊工作,多做就會忘記孕吐的難過,也曾告訴她:「現在就那麼難過,以後帶小孩才更辛苦。」雖然胖媳婦並不這麼認同,但也不會刻意去反對婆婆,對她而言,婆婆是長輩,必須敬重,也因為背後有一個男人,一直支持著自己,她能較為坦然面對這些關係中的種種小事。 受委屈時.還好有先生支持即使平時和婆婆兩人感情很好,婆婆不僅時常關照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會愛屋及烏,買禮物送兒子,也會送給自己一份,但畢竟兒媳和兒子還是不一樣,尤其婆婆本就寵溺兒子,當遇到偶爾一次的衝突時,胖媳婦仍得背黑鍋。她回憶:「與婆婆正面衝突就這麼一次!」那是她在結束孕吐的崩潰期後,挺著大肚子上班,遇到一位客人希望多付點錢,讓他晚點Check out,雖然溫泉旅館本規定一泊二食,也就是住一晚得包兩餐,但由於當時房間數量仍夠,胖媳婦就徵求先生的同意,讓客人破例晚點離開,沒想到公婆因此大怒,將她叫到面前狠狠訓斥了一番。當下,胖媳婦感到很委屈,心想:「我有問過你兒子,他說可以,為什麼不是怪你兒子?」於是她忍著淚水,回到家後和先生訴苦,還好先生與自己站同一陣線,安慰自己、替自己感到不服,才稍稍緩解了心中的難受。胖媳婦說,先生無論如何都會給自己支持,彷彿成為自己的另一個小小避風港,在難過的時候、面對任何問題時,他都會在前面擋著。面對爭執或誤會.主動認錯道歉或許是婆婆和自己生日差一天,對於和自己同樣星座的婆婆,胖媳婦還是能敏銳的偵測到婆婆的情緒,她表示,婆婆心情好時,在回覆訊息或對話時,都會關心自己,若是自己有一些事情做的不夠好時,婆婆回覆的訊息就會非常簡短,也不會再另起新話題表達關心。當發現婆婆與自己的互動與平常不同時,胖媳婦會先回想自己做了哪些事,是不做得不夠好,並婉轉的跟婆婆道歉。「如果我猜對婆婆生氣的點,婆婆就會很多話,告訴我應該怎麼做,這時就能夠當作一種學習,讓自己有空間成長;若沒有猜對,當下,她就會裝作一副好像沒事的樣子,我就會再繼續想。」透過主動檢視自己,並向婆婆詢問,來化解爭執或誤解,兩人也能對彼此有更多的溝通與了解。 事事請教.和婆婆無話不談問及胖媳婦在孩子的教養上,是否有和婆婆觀念不同的時候,胖媳婦認為,自己帶孩子經驗少,不會堅持一定要怎麼帶孩子,而是會去詢問婆婆的建議,所以,幾乎不會有和婆婆意見不同的時候。加上婆婆同時是自己工作上的主管,若很多事情是婆婆沒有教自己的話,自己遇到問題時也會向她詢問,於是養成了「問」的習慣。胖媳婦很感謝婆婆讓自己有成長的空間,教會了自己很多事,「也因為時常詢問,讓婆婆感受到被尊重與需要,使我們的關係更加緊密,那些和自己的媽媽不會聊的話題,跟婆婆都能聊得上。」不過,她也說,前提是要能夠尊重婆婆。「要是因為我跟她很熟悉了,就換了一種很沒禮貌的講話方式來對她,長輩多少都會介意。」胖媳婦也時常站在婆婆的立場想,並在同理婆婆的心情後,更能去諒解她,有時甚至還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辛苦了婆婆的忍耐呢!漂洋過海遠嫁日本,即便習慣與觀念有許多差異,但胖媳婦透過敬重與保持舒服距離,也將婆媳關係維繫的很好,看著照片中的兩人展露笑容,我們能感受到在關係中的兩人,正踏實的幸福著! 婆媳相處之道&小撇步1.同理婆婆胖媳婦表示,媳婦適時站在婆婆的立場思考,並同理對方,在婆婆沒有做出過於誇張的行為之下,去思考若自己是婆婆的角色,是否也會有相同的感受。2.保持禮貌與尊重人與人之間,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尤其婆婆是長輩,更是人生中的前輩,必要的禮貌與禮節仍須做到。即使不認同婆婆的某些做法時,也儘量不頂嘴,不需要和婆婆有太多爭執。3.先生支持遇到婆媳問題,有先生的支持就能讓自己擁有更多力量去面對與處理。當先生相信自己時,我們會感受到他站在自己這邊,是很牢固的靠山,就能安慰自己不去介意與婆婆間的爭執。※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一切都怪筷子拿太遠》胖媳婦和日本婆婆說話倒退三步、用敬語,以「問問題」維繫好關係※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25 養生.人生智慧
從渴望全世界認同到接納自己!曾寶儀:50後不再浪費時間說廢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成為老嫗」
出道27年、一向給人陽光印象的曾寶儀,日前(2/21)才歡慶人生半百!1973年出生的她,因「逢九不過」的習俗,今年提早慶祝50歲生日。她在臉書笑稱「自己已經活了快半個世紀」,坦言:「從渴望全世界認同我的年紀,走到了學習與自己和平共處接納真正自己的年紀,What a wonderful journey!(多麼美妙的旅程!)」 曾寶儀細數自己走過的歲月,從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拉門看卡通的童稚,到沒有手機約會即是承諾的少女;歷經撥接上網、電腦會發出嗶嗶嗶聲音;也走過那個沒有google、會拿著一張紙地圖旅行的年紀…。 「從渴望全世界認同我的年紀,走到了學習與自己和平共處接納真正自己的年紀。」她透露,這一路走來一點都不容易,哭過、笑過,「我多麼開心自己有勇氣走這麼一趟,成為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我自己。」 她也引用矽谷風險投資家Paul Graham的話:「毫不留情地讓廢話滾蛋,對重要的事情不再等待,以及細細地品味你還有的時間。」 曾寶儀在去年推出的《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書中,提及爺爺2011年去世後,她花多年思索生死,從中體會死亡是一份意義深遠的禮物,並在探討生死議題的採訪工作中領悟:「不要用個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人生,而這趟旅程的終末,原本也不該預設只能有一個解答。」 如今人生跨過半百關卡,曾寶儀期許50後的人生,「不要再浪費時間說廢話,跟把時間放在讓你說廢話的人身上;想做的事情就去做,而且用這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做這件事的心情做,然後好好珍惜感激地活在每個當下。」 一向開朗正向的她也不忘搞笑地說,自己過年前配了第一副老花眼鏡,儘管走進眼鏡行時千百個不願意,心想:「我就這樣妥協與青春告別了嗎?」但隨即看到寶可夢聯名的鏡框,於是開開心心地帶著它回家,「原來,我還是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成為老嫗的!」●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笑就對了!產生笑容時腦中釋放快樂激素,有效舒緩各種疼痛、不舒服.抑鬱症真是可怕惡魔!苦苓:那時唯一念頭是要怎樣尋死,才能讓妻子拿到全部保險金.攝護腺手術容易出現低體溫!骨科、泌尿科手術特別要注意,「這樣做」避免併發症發生
-
2022-02-25 性愛.愛情診療室
《我的男友是媽寶》很奇葩?宅女小紅釣出真實經歷更嚇人!
實境節目《我的男友是媽寶》找來3對情侶,3個男生雖然有著不同的背景,但都是令女生聞風喪膽的媽寶男,讓人瞠目結舌的行徑引起超高話題討論度,看完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但男生如果一輩子都當個離不開媽媽的寶,對另一半而言真是大事不妙啊!媽寶1號,送老媽「女友同款」性感睡衣情侶1節目班底麥特和女友金姆,兩人都住在男方麥特父母家,麥特和媽媽凱莉在同間公司上班,因此母子倆人總是一起開車出門,下班後還會共同尋找放鬆方式,如:按摩、旅行,共處時間比女友金姆還多。麥特母子親密無間,金姆常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最後竟然變成了他們之間的電燈泡。面對這種僵局,麥特也有心想要化解,決定要為女友挑選情人節禮物,但媽寶終究是媽寶,依舊用媽寶思維做事,挑選禮物也要帶上老媽。挑選禮物的過程中,媽媽凱莉提議:「你們之間要多點情趣才好!」於是就將兒子帶進了女性內衣店,然而麥特為了感謝媽媽的提議,竟然把要送女友的性感內衣,也打包了同款送給媽媽,連店員當場都被嚇傻:「我不知媽媽和女友穿同款睡袍是什麼概念?但那樣會出問題吧?」媽寶2號,女友在媽媽眼中是女僕媽寶們的弱點難道都是禮物選擇障礙嗎?來看情侶2男主角麥克,8歲喪父的他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長大後麥克是個模特,也是媽媽心中最帥的兒子。在媽媽麗茲眼中沒有女生能夠配得上他,因此兒子的女友,代名詞可能是女僕,麥克的女友史黛是他心中的理想女友,但在媽媽眼中可不是。麗茲每天除了睡覺前、起床後,都會打電話給寶貝兒子外,連兒子日常飲食都要嚴格控制,史黛與麥克家中不能有含糖製品,也不能有零食,櫥櫃隨時都要接受老媽的突擊檢查,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兒子只有8歲嗎?父母過度關心一般成年人完全無法接受,但麥克欣然接受老媽的「呵護」,甚至在女友生日時,他也邀請老媽幫女友選購禮物。原本女友史黛看中了一副1000美金的耳環,但麗茲卻在旁邊說道:「只是生日禮物要花到1000元?讓老闆拿300元的來看看吧!」女友史黛為了顧全大局,只好忍氣吞聲,改要了一副145美金的手環,此時麗茲自己卻看中了一副225美金的手環,麗茲還喜孜孜地跟店員炫耀:「我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在一旁的史黛瞬間眼神死。媽寶3號,情人節怎麼能少了媽媽?情侶3號沙奇伯來自穆斯林家庭,他跟老媽萊拉關係非常親密,連吃飯都讓媽媽餵,還有沙奇伯的生活日常刮背毛。沙奇伯表示,媽媽是阿富汗人,女友艾蜜莉則來自韓國家庭,在我的文化中,穆斯林男子就要娶穆斯林女子,因此連根艾蜜莉交往,自己隱滿了一年半,才敢告訴媽媽。萊拉同樣對兒子的女友視而不見,兩個女人水火不容,沙奇伯雖然沒有邀老媽一起幫女友挑禮物,但情人節當天,沙奇伯原本安排與女友艾蜜莉先攀岩,再共進晚餐,此時竟然出現「神秘嘉賓」老媽萊拉,艾蜜莉當場氣翻。主次不分的老媽萊拉,攀岩時還跟兒子發出最後通牒:「你要說服她別跟我們一起吃!」當沙奇伯唯唯諾諾的提出,想跟女友單獨晚餐的請求時,老媽萊拉竟然秒噴眼淚的表示:「你選她,不要我了!」彷彿世界末日將至,超強大的演技,讓觀眾白眼翻了365圈。媽寶很奇葩?宅女小紅釣出網友的真實經歷 宅女小紅也在臉書分享對於《我的男友是媽寶》的想法,她表示:「女生真的不要覺得這個男人只是現在未婚沒有家庭,所以比較尊重媽媽,多數習慣甚麼事都問媽媽的人,婚後也一樣會。媽媽早就習慣插手人生,孝不是壞事問題出在順。」 媽寶議題引發很多網友共鳴,一位網友無奈地指出,自己也遇到類似事件,「我婚後和先生回英國,長輩到桃園機場擁抱送機,我們到達英國隔兩天後,長輩沒有事先通知,就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還跟著一起玩懷特島,最後變成蜜月三人行。」 還有網友表示,「我看過婆婆當著自己的面故意餵食老公、按摩給我看,我老公當下還很開心,我直接回婆婆『我做不到』。」 媽寶男真的讓很多女性避而遠之,但也有網友表示,「我自己認識很多女性朋友不準老公是媽寶,但很積極地訓練自己的兒子成為媽寶,然後無時無刻抱怨婆婆的不是,接著看兒子交的女朋友不順眼,這種矛盾心態真的很戲劇化。」※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我的男友是媽寶》很奇葩?宅女小紅釣出網友真實經歷更嚇人!※更多文章請見媽媽寶寶,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02-20 養生.人生智慧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你正為職場政治所苦嗎?感謝生命中每一位小人!
你正為職場政治所苦嗎? 逢迎拍馬卻無能的同事,張牙舞爪也無能的主管,你的心裡在嘶吼著:「我怎麼那麼倒楣,跟著一群豬隊友浪費人生。」 其實你一點也不倒楣。與無能的人工作是職場的常態,當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值,選擇隨波逐流,最終都將走向「無能」的境界。 跟各位介紹「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管理學家Lawrence Peter研究了上千個組織中的豬頭,得出一個結論:「在科層組織中,工作者終將升遷至能力無法勝任的職位。」 每個人都想往上爬,但梯子都是標準化的,很少人想過要幫自己客製一把,於是一位優秀的執行者,因為績效好,被拔擢成為部門經理,卻毫無策略思考能力與做決策的魄力,他心裡慌啊,只好用無止盡、議而不決的會議推延決策的時間,以及先發制人的無厘頭謾罵來掩飾無知。 水平移動也有這樣的問題。很厲害的財務,說得一口好報表,分析起生意頭頭是道,老闆說;「這麼了解市場去當業務好了。」但他只喜歡數據不喜歡跟人溝通啊,為了老闆開心,硬著頭皮轉了,自己與整個業務團隊都要陷入無邊的苦海。 人只要沒有安全感與成就感,就會想要使壞,宮鬥劇都是這樣演的。別再為職場政治所苦了,發揮點佛心吧,藏在惡鬼面具下膽怯的心,是怕被人看破手腳的卑微。今天在辦公室裡遇見發神經的主管或是削水果、倒咖啡討好老闆的馬屁精,請不要翻華麗白眼,給他們一個慈悲的眼神,一個轉念,就能超拔正在受苦的眾生。 【延伸閱讀:新人到職3天秒提離職,曝壞主管比鬼更恐怖!求職前做好1件事避開地雷屎缺】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理智上可以接受「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的道理,但眼睜睜地看著白刀進紅刀出的當下,還是會痛、會有有情緒。 首先湧出的問題是:「很閒嗎?」時間是最公平的,每個人擁有的都是分秒不差的二十四小時,沒有專注在熱愛的專業上,就能將精力投資在磨練宮鬥劇的演技。 現代人在職場上的刀光劍影,給大腦的威脅信號不亞於原始人在大草原上正面迎擊飢餓的掠食者,該戰還是該逃?需要直覺快速的反應,選錯邊的下場是一命嗚呼。 人際間的摩擦一樣會啟動杏仁核,但我們演化了,絕對不可以跟老祖先一樣用直覺解決問題,當我感知到情緒正在累積,呼吸與心跳都在加快,熱血上衝腦門即將要中風的關鍵時刻,運用談判學中打小人第一招 "Go to the Balcony”強迫自己抽離主觀視角,從第三者的眼光分析現況。脫離杏仁核的劫持後,我的腦海中浮現出《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哲學家畫的三角柱,可見的兩面是「可惡的他」與「可憐的我」,隱藏在背面的文字才是答案:「今後該怎麼辦?」 對自己提問是開啟批判性思考的金鑰今後該怎麼辦?對自己提問是開啟批判性思考的金鑰,遇到不如預期的人、事、物,像探險家面對新世界一樣有旺盛的好奇心,打小人第二招就是要能保持開放的心態去診斷問題。 第一步診斷自己:是我做了、說了什麼讓對方產生負面反應?這樣的情況若是無法改善,對我會有什麼影響? 第二步診斷對方:為什麼他會這麼做、這麼說?他若是持續跟我對著幹,對他會有什麼影響? 第三步診斷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哪些訊息其實被過度放大,應該忽略,哪些訊息揭露了隱藏動機,應該額外花心思處理。 情緒穩定了,人與事的脈絡也都理清楚了,才能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每一位我們認知的小人,手上也都有「可惡的他與可憐的我」的劇本,江湖中沒有百分百的對與錯,被抹黑的時候去激烈的反駁其實沒有必要,當我們堅持自己是對的,只會把自己鎖在同溫層裡,追尋自以為是的正義,再導致錯誤的決定。 每一封黑函用好奇心去開啟都是一份禮物,給我警醒與動力與轉動人生的三角柱,當有機會思考「今後要怎麼辦?」的時刻,我們才有契機更新、成長、變得更好。 請感謝每一位在生命中出現的小人,They have made us a better person.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職場神獸養成記》
-
2022-02-13 養生.聰明飲食
巧克力功效有哪些?營養師:巧克力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大
明天是西洋情人節,給他/她的巧克力準備好了嗎?巧克力除了是傳達情意、紓解壓力的食物,在營養師眼裡,它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食物,前提是要選對「真正的巧克力」。什麼?巧克力還有「假」的嗎?小心,那些添加了高糖、代可可脂的偽巧克力,吃來滿足甜蜜,卻是不折不扣、讓你發胖的垃圾食物。學會看巧克力成分,就能送給情人一份浪漫又健康的禮物。充滿戀愛氣氛的西洋情人節將到,民眾紛紛挑選巧克力送給心愛的另一半。巧克力在市面上雖被歸類為零食,但營養師指出,國外研究發現,黑巧克力能抗氧化、抗發炎,可以保護心血管,也能讓心情變得更好。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保護心血管也有利大腦。製作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粉、可可脂,而可可粉是可可豆經過壓榨、去除部分可可脂後,再磨碎變成可可粉。不過可可粉含有苦味,因此會添加不同配方的糖及脂肪,調製出不同風味的巧克力。追溯歷史,可可豆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古代瑪雅人稱可可豆是「神的食物」,當時用可可粉加水、辣椒飲用,被認為有提神、抗疲勞功用,與現代吃法不同。直到西班牙人將可可豆帶回歐洲,才逐漸演變成現今的巧克力文化。營養師宋明樺表示,黑巧克力中含有類黃酮、可可多酚等,抗氧化功能比維生素C、E還強,不僅可以保護心血管,對大腦保健也都有益處。健康成人每周吃2次黑巧克力,可降低50%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宋明樺指出,可可中的黃烷醇也有抗氧化功能,有助於肌膚養顏美容。此外,巧克力中含有色胺酸,是體內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又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也是許多民眾吃完巧克力後,會感覺心情愉悅的原因。三軍總醫院營養師查慧琦表示,可可脂是從可可豆中所榨取出的天然植物性可食用油脂,當中約60%為飽和脂肪酸、35%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以及5%左右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以不飽和脂肪酸攝取,對人體最佳。查慧琦指出,根據國外研究結果,健康成人每周攝取2次黑巧克力,可以降低5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並降低32%心臟冠狀血管鈣化發生率,也能降低6%低密度膽固醇脂蛋白。查慧琦表示,巧克力也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栓及發炎反應等功能,但若本身已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肥胖的民眾,不建議吃太多巧克力,避免累積更多脂肪。每天建議攝取量30至40公克,挑選純度60%以上。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含有85%可可的黑巧克力,有14.2克膳食纖維,還有鈣、磷、鉀、鎂、鐵等礦物質。查慧琦表示,以100克85%的黑巧克力來看,熱量約585大卡,其甜度約一般人的一分糖。不過巧克力中也含有咖啡因成分,人體每日咖啡因攝取上限300毫克,若喝了濃縮咖啡又吃巧克力,攝取過多咖啡因,長期下來恐影響睡眠,也會導致咖啡因成癮。宋明樺指出,每天巧克力攝取量建議在30至40公克,約一顆雞蛋大小,若挑選可可脂純度越高的巧克力,對身體的確有好處;若選到可可脂純度低的巧克力,吃多恐加重身體負擔。不過即便是好的巧克力,仍含有糖分及熱量,建議不要攝取超量。宋明樺表示,若巧克力純度高達99%,「非常苦,我吃一米粒大小都很難下嚥。」雖然先苦後甘,但多數人難以接受,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巧克力時,可以挑可可含量約60%至70%以上,口感既不會太差,對身體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如何分辨真正可可脂?純可可脂熔點低 指尖就能融化可可脂價格不便宜,查慧琦表示,不少市售巧克力會用「代可可脂」取代,兩者僅差一個字,代可可脂口感雖滑順,但卻含反式脂肪酸,恐對人體心血管造成威脅。要如何分辨出真正的可可脂?查慧琦指出,純可可脂熔點較低,約攝氏27、28度環境下會漸漸融化,若到37、38度會完全融化;而代可可脂熔點則高達60度。人類體溫約36、37度,手指溫度約31、32度,如果手拿巧克力一下就融化,代表純可可脂含量很高,若許久未融化、甚至要用咬的才會融化,代表可可脂含量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