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禮物
共找到
451
筆 文章
-
-
2023-01-1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最好的禮物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父母步入晚年時」。一位侍父至孝的資深藥師寫出父親在母親過世後的身心變化,道盡老年的辛酸與子女的無助。一位醫事放射師以兩篇文章分別道出子女對母親的「病」與「死」的錯綜情緒。感謝這兩位醫療團隊的作者分享他們的經驗,一方面使讀者更體會到「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同時也使社會大眾更了解當醫療人員面臨父母的「老」、「病」、「死」也都與一般人同樣的無助、惶恐、憂心。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醫病之間「將心比心」,發揮「同理心」,帶給醫病之間祥和與體貼。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爸爸不是病了,是老了延伸閱讀:醫病平台/把愛傳下去不管時間過了多久,2022年11月1日這一天,應該是我很難忘記的日子。當天早上九點二十二分接到哥哥的電話內容後,身體馬上感覺不適、身體差點無法站立,一直在心中不停地吶喊:「怎麼會這樣……媽媽妳千萬不要走,一定要趕快清醒過來!」當下,我趕緊向同事交代請假的原因,迅速開車去彰化探望媽媽的病情。「秉瑋,媽媽在家中突然昏倒了,爸爸有聯絡救護車緊急急救!」 「秉瑋,我有打電話問急診,急診的人跟我說:『媽媽的情況很不樂觀,救護車到家裡時,媽媽的心臟就已經停止了,經過不斷的急救才恢復心跳,她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等一下要做心導管治療。』」在開車往彰化的路途中,心中一直反覆哥哥的電話內容,此時雙眼的眼淚不停地留下,心裡只盼望:媽媽的病況不要太嚴重,能順利度過這次的難關!到了醫院的心導室後,爸爸在等候區哭著對我說:「救護人員抵達家裡時,你的媽媽就已經沒有心跳了,但我還是要求救護人員要全力搶救,花多少錢都沒有關係!」過了一段時間後,媽媽從心導管手術室被推出來,緊接著就被推入外科加護病房,看到媽媽在病床上昏迷的模樣,我又忍不住哭了出來,因為三天前才和媽媽一起開心地慶祝爸爸的生日。在加護病房外等待醫師的訊息時,感覺很難熬,因為還不清楚媽媽的病況!等了一個多小時後,加護病房裡的醫師終於有時間告知媽媽的病情。醫師對我說:「患者在送來醫院時,狀況就已經很不好,在急救的過程中,發生了癲癇好幾次,主要的病因是急性心肌梗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冠狀動脈阻塞。」醫師接著說:「急診有緊急安排心臟科醫師做心導管手術,在冠狀動脈置放支架維持冠狀動脈血流通暢,但由於心跳停止常伴隨有多重器官衰竭的問題,因此採用72小時溫控治療,也就是低溫治療,讓腦部及全身進入深度休息的狀態,降低腦部因缺氧而受損的機率。」「我的媽媽一個星期前才在另一家醫院剛做完心導管檢查!」我哽咽地對醫師說。「那真得很可惜,怎麼會這樣!不過患者的心臟很肥大。」醫師安慰我說。「秉瑋,趕緊載你媽媽到醫院掛急診,她現在頭很暈、身體無法站立。」出事前的十天,爸爸打電話給我。急診醫師安排媽媽做一連串的檢查後發現:媽媽的心肌炎指數過高,為了預防心肌梗塞,需要馬上住內科加護病房觀察。過了兩天後,經由心臟內科醫師的評估:需要做心導管檢查,觀察心臟的狀況。當天我請假陪媽媽做檢查,檢查後醫師對著檢查後的影像對我說:「患者的冠狀動脈血流通暢,只有一邊有輕微的阻塞,吃藥治療就可以了!」為了釐清媽媽頭暈的原因,醫院還安排媽媽做神經內科的檢查,但檢查結果都正常。在醫院待到第七天後,媽媽就想出院,醫院也開了止暈的藥物給媽媽服用,想不到出院三天後,媽媽的身體就出現狀況。加護病房的醫師聽完我的陳述後,拍拍我的肩膀說:「聽起來真得讓人很意外,你自己要堅強起來!」接著醫師安排我簽媽媽在加護病房治療所需的資料,當中包括病情如有需要、緊急洗腎的資料。在加護病房外等待探視媽媽的病情時,姐姐和哥哥也陸續趕過來。我和姐姐一起進入探視媽媽,病房裡的媽媽完全沒有任何反應,身上多了好多條維持生命的管線,也包括低溫治療的設備。我和姐姐一起哽咽地對媽媽說:「媽媽妳要加油!趕快清醒過來,我們不想失去妳。」接著我哭著對媽媽說:「媽媽,如果妳覺得活的很辛苦,放心地走,我們三姐弟和爸爸會努力堅強起來!」探望完媽媽後,我整個人感覺很疲憊,面對未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接下來探望的日子,媽媽的病情還是沒有起色,少了低溫治療的設備,身上卻多了洗腎的機器,原因是媽媽沒有辦法自己排尿。加護病房的醫師對我說:「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患者的狀況很不好,由於腦傷,患者如果清醒過來,除了行動受限,也有很多不可預期的身體損傷。」聽了醫師的話後,心裡很難過,但還是告訴自己:要努力打起精神!每天下班後,我就去寺廟幫媽媽祈福,也利用媽媽的名義,捐錢給許多慈善機構。11月9日,媽媽還是離我們而去,讓我們一家人驚訝的是:媽媽努力撐到哥哥趕來的時間才心跳停止,不到5分鐘。哥哥對我們說:「他從新北市坐車趕來彰化,一下車就看到計程車,他以前回彰化時,很難立刻看得到計程車。」姐姐接著說:「我本來心裡打算:『如果媽媽醒過來、狀況很不好,我可能要辦提前退休。』但媽媽體恤我們的辛苦,不忍心因為自己的病情拖累全家,因此選擇離開我們,我覺得這是媽媽留給我們一家人最好的禮物。」我和哥哥聽完後,強忍著眼淚、努力點頭,雖然心中很不捨,但這確實是媽媽留給我們的最好禮物。根據調查:在台灣,國人臨終前平均臥床8.04年;這8.04年當中,照顧者每天照顧被照顧者平均超過10小時;8成主要照顧者是家人;35%的照顧者為了照顧家人,被迫辭去工作。
-
2023-01-13 養生.人生智慧
母全癱、妹中風、女血癌…楊月娥陪伴10年不逃跑:領受「命運的禮物」,學會和解
10年有多長?當深陷難解困境時,分秒便如坐針氈;但當歲月倏地流逝,又不免感嘆10年一瞬。而楊月娥的10年,是既難熬又難捨,母親氣切、妹妹中風、女兒血癌… 肩上的壓力也太重了!可是楊月娥只是輕輕說,「母親用她的生命啟發我,讓我變成溫柔的人。」 楊月娥說,自己「遺傳」了母親的強悍、控制、完美主義,總想把所有事情做到最好,給自己與身邊人壓力。可是經歷陪伴母親與女兒的長期照顧後,她的內心鬆綁了,「命運的禮物」固然沈重,但一件件領會後,她學會所謂的「臣服」:不再向任何人證明自己;生死不由人,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成就美好的自己。 「我希望說出我的故事,讓更多人了解,你現在撐得過去,未來也一定撐得過去!」她在新書中分享自己的照顧經驗,也學著「和解」,「跟父母、跟手足和解,也跟自己和解。」 「過往我有很深的『老二情結』,覺得父母偏愛大哥與小妹,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埋怨、掙扎不公平,出生我不能選擇,我就是排行老二,永遠無法翻身!我總是向爸媽討愛卻得不到稱讚,糾結了我50多年。」 楊月娥在疏理照顧歷程中突然醒悟,父母不是不愛我們,只是我們「被記憶騙了」,也被自己的執著騙了,父母只是不用我們想要的方式在愛我們;自己成為父母、照顧父母,感受才更加深刻。 「後來我發現我的記憶是錯的,他們只是沒在我面前稱讚我。有次我請大家吃火鍋,媽媽偏要把牛肉留給大哥的小孩,那時我跟妹妹都抱怨母親偏心,但後來想想,媽媽只是心疼做生意的大哥一家,是不是過得比較辛苦一點。媽媽常說伸出手來,五隻手指都不一樣長,怎麼可能做到事事公平?」 照顧生智慧,世界沒有好走的路 照顧過程中,媽媽會打她、兇她,一開始楊月娥也不明白,漸漸才發現自己與母親一樣,都想被「看到」、想「被愛」,但找不到方法;怎麼從緊箍的束縛裡掙脫出來,靠自己「轉念」,也需要靠「求救」。 「大哥答覆醫師要讓媽媽氣切,我在樓梯間氣到大哭!我的好友賴佩霞開導我說:如果這事一定要發生,而且是你的決定,你要兄弟姐妹恨你嗎?如果你是獨生子女,你又該怎麼辦呢?我仔細想想,對哥哥的氣憤就得到釋放。照顧過程中太多的決定、委屈,每一次都在考驗自己的智慧。」 楊月娥說,怎樣照顧最好,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但務必要找到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專注在眼前的步伐,也要隨時「搬救兵」。 她有次跟前輩說,照顧這條路好難走;但前輩回她「世界上沒有好走的路,你要照顧自己的身體才能走下去。」所以她繼續參與合唱團,也允許自己喝個咖啡、看個電影,或是看山、看海、和朋友聊天,這些都有助於照顧品質。 「我也常分享給別人,如果家人在加護病房,就趕快去抒發一下,出了加護病房才是硬戰的開始!」 照顧家人無微不至,換來婆婆真情對待 楊月娥在母親生病前,便把握機會帶著母親國內外旅遊,或經常聚餐聊天,最後送母遠行時,她的內心沒有遺憾;像是單元劇結束般,最終女兒也復原考上大學、妹妹復健成功重回職場。 10年好像一場夢?楊月娥卻有更多的獲得,與家人感情更加親密,婆媳關係也越來越好,這些也都是她之前預想不到的命運禮物。 「謝謝老公讓我把媽媽帶回家,一開始根本沒想到會照顧那麼多年;但意外地,我跟婆婆的感情越來越好。因為她一切都看在眼裡,也知道我未來會對她好。」 「今年我們去日月潭玩,我故意讓先生去扶婆婆,讓先生注意到婆婆的需求,婆婆也看到我的小心機,私下LINE我『謝謝你』,但我們以前可是婆媳過招千百回!」 她說,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年輕,每個人都不希望長照發生在自己家裡, 但如果你真的成為照顧者了呢? 「陪伴先趁早,不要等到生病了才有時間陪伴父母小孩。隨時要儲存我們的『情感存摺』,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在生命困境時,做出最無憾的決定。」●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抗癌的秘訣相當簡單!只要這樣吃「3大類全食物」就好了.給想預防泌尿道感染、失智症的你!每天食用這一小碗,就能降低感染、改善記憶力 .進入50後「冬季癢」年年報到?皮膚科醫師教3方法輕鬆緩解:每天「這時間」保養最好
-
2023-01-11 養生.家庭婚姻
她煩惱過年該不該給姑姑紅包 網揭「1方法」:有出錢還可控制金額
過年將至,不少人會包紅包給長輩和親戚,一名網友相當煩惱是否該包給姑姑紅包,姑姑沒有結婚生子也沒有工作,平常和阿公阿嬤同住並照顧他們,但原po不太想給姑姑紅包,若要包就要每年都給,但不包又會被認為小氣,於是想問問大家的想法。一名網友在Dcard「心情板」發文,她相當煩惱過年紅包到底該不該包給姑姑,姑姑本身沒有結婚生子也沒有工作,現在大概60歲,平常在照顧阿公阿嬤並和他們同住,小時候有幾年曾收到姑姑給的紅包,那時她還有工作,後來沒工作後原po就沒再收到了。現在原po結婚搬到國外去,之前因疫情都沒回台灣過年,但今年會回台過年,媽媽就要求她包紅包給姑姑,感謝她平常照顧阿公阿嬤,且兄弟姊妹和親戚的小孩都有包,這是他們長輩之間講好,要晚輩這麼做,怕以後沒有晚輩照顧她,原po聽到後相當傻眼,「哈囉?你們自己講好都不用經過付錢的人同意?」。原po表示,雖然小時候姑姑對她沒有很好,但也沒有討厭她的地步,相處也一般般,可是她仍然不太想給紅包,結婚時姑姑包了一萬元給她,但被爸媽收去付餐錢了,「我也沒拿到」,且她認為阿公阿嬤的房子已經確定會給姑姑了,所以照顧他們也是她的責任,如果真的要包的話就是以後每年都要包了。原po認為,這種事情不是0就是1,這樣下來也是一筆錢,但若不包又會被認為很小氣,不禁直呼,「我就小氣想把錢省下來花在刀口上,不然加碼給阿公阿嬤、爸媽或手足的小孩都好啊」,引起不少網友熱烈討論。網友紛紛表示不合理,「要感謝照顧阿公阿嬤是你爸媽要包吧,姑姑照顧你爸的父母欸!而且姑姑照顧自己父母也是應該的」、「長輩很愛情緒勒索,跟你媽說那從你跟爸爸的紅包錢扣,呵」、「打聽一下其它平輩包給姑姑的行情是多少,然後從妳包給爸媽的紅包裡,挪個差不多的金額去呀」、「跟父母說,面子是做給你們的,你們錢拿來,我幫你們包」。不過,有網友認為無可厚非,「你結婚,姑姑包一萬,被你爸媽拿去付餐錢,但這不是你結婚嗎?還是用在你身上不是嗎?」、「我覺得人家也是辛苦,包個兩千做人情還是可以吧?」、「姑姑沒有工作,平常願意照顧長輩,甚至你結婚也包一萬給妳,無論後續錢如何被使用,都無法改變她有付出的事實」。有網友則建議可以買禮物,「既然兄弟姐妹都有包,你不想包,你可以考慮買些他可能需要用的東西,不用買太多,反正他一個人而已,這樣做不僅代表你有出了錢,而且還可以將錢控制在你想要的數目,或是給他一些你覺得家裡面,還算不錯的東西也可以,提供給您參考!!」
-
2023-01-0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爸爸不是病了,是老了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父母步入晚年時」。一位侍父至孝的資深藥師寫出父親在母親過世後的身心變化,道盡老年的辛酸與子女的無助。一位醫事放射師以兩篇文章分別道出子女對母親的「病」與「死」的錯綜情緒。感謝這兩位醫療團隊的作者分享他們的經驗,一方面使讀者更體會到「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同時也使社會大眾更了解當醫療人員面臨父母的「老」、「病」、「死」也都與一般人同樣的無助、惶恐、憂心。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幫忙醫病之間「將心比心」,發揮「同理心」,帶給醫病之間祥和與體貼。一位醫師同事幾個月前因病失去了摯愛的妻子,近日收到他一如往年的年節禮物時,我用簡訊向他致意。他回覆我,過年期間將會與兩個孩子同遊日本。我不禁想起家裡進行中的故事。面對爸爸喪偶的痛孩子們成年後的數十年,恩愛的爸媽總是同出同遊。十多年前,媽媽因為心肌梗塞,在發病幾天後過世,我們都措手不及,很難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爸爸當天晚上淚流滿面地告訴我,媽媽幫他生了四個好孩子。當時家裡設置簡單靈堂,爸爸都親自在場,一一向來上香的親友答禮。告別式後某天,車子還在停車場,但爸爸不見了,手機也不接,我一直懇求神明保佑,最後爸爸總算接了電話。他在陽明山某處,我立刻明白,他是去那裡回憶以前經常與媽媽和好友們爬山吃青菜洗溫泉的日子。我拜託爸爸不要移動位置,和先生開車沿路去找他。看到爸爸孤單的站在路旁,我心痛的把他帶回車上,他一路上都沒說話。當時讀高中的兒子說,以後我們出國都帶阿公去,他願意和阿公睡同一個房間。爸爸一直是同學會同事會的主辦人,沒有媽媽同行後,妹妹和我陪了幾次,寒暑假則是兒子自願陪阿公參加,餐敘地點都是同一家日本料理店。問兒子菜好吃嗎?他說肚子好脹。問為什麼,他回阿公阿嬤們一直把菜分給他,他們說年輕人應該多吃一些。我問為什麼不告訴他們已經吃飽了,他說,怕阿公沒面子。帶爸爸去旅行找故友第二年夏天,我們陪爸爸去他與媽媽最熟悉的日本旅遊,還帶他去探望日治時代的上司太太,即便上司已經過世,他們都保持聯絡。當天妹妹們與兒子去市區購物,先生帶著我陪伴爸爸一路換搭地鐵到東京郊區,上司的兒子開車來接我們到他們美麗的家。我永遠不會忘記,經由屋內電梯進入二樓客廳時,九十幾歲的上司太太,戴著閃亮的珍珠項鍊,穿著美麗整齊,等著我們到來。媳婦說,婆婆已經多年臥床不起,知道爸爸要來看她,早早就起身穿衣,用心打扮漂亮。我們六人就在窗外玻璃爬著樹藤,窗內布置溫暖的客廳,享用上司媳婦準備的精緻點心,一張一張回顧昔日的照片。爸爸從台灣帶來的伴手禮,包含了日本人最愛的烏魚子。上司兒子與媳婦會一點點英語,先生和我不會講日語,上司太太與爸爸則是沒有停止過流利的日語交談。我們在美食與笑聲中,度過一個終生難忘也必然是此生唯一的下午。傳真機是爸爸的聯絡工具回到台灣後才想到,爸爸究竟如何與老太太聯繫,因為這個會面是爸爸自己安排的,先生和我只是負責陪伴。我非常驚訝,原來九十歲的老太太已經不方便用電話溝通,因為這個年紀都有某程度的重聽。所以,關鍵竟然是傳真機。爸爸用信紙寫日文信,傳真到對方家裡,老太太也用傳真機回覆,這種方式的溝通,竟然讓這趟海外拜訪故友的行程,如此完美溫馨。媽媽過世,爸爸變成了媽媽媽媽離開後,爸爸變成了媽媽,開始扮演媽媽的角色。我們都住隔壁或附近,爸爸每天為我們準備早餐,打理晚餐。前幾年爸爸都是親自買菜來煮,又切又洗,即便當時已經八十多歲。後來我們勸爸爸,晚餐訂便當即可。飯後孩子孫子們經常一哄而散,爸爸就整理廚餘分類。有次週末帶爸爸去之前常全家同行的火鍋店,爸爸邊吃邊流眼淚,因為不知情的老闆娘問,阿嬤呢?後來我們就改買外帶回家吃。爸爸視力很好,97歲還能拿針線自己縫衣褲,沒有要我們做。爸爸也會開車去買孩子孫子們的零食與水果,幫我們拿衣服去送洗或修改。爸爸從中年開車,或許老年後視力仍好,持續一直開車,包括幫忙接送孫子上下學。爸爸九十歲後,還經常開車去接某位同學去另一位同學家敘舊,或是一起去餐廳吃飯,尤其台北車站的微風廣場。爸爸告訴我,他每次去接同學時,大樓管理員就笑說:「一個敢開,一個敢坐 (台語)。」哥哥妹妹很擔心,指定要我處理。經過多次協商後,爸爸在強烈的失落感下,答應我們在滿94歲那天,就不再開車了。後來妹妹承認,爸爸不開車後,生活能力開始有退化跡象。爸爸再也無法自理生活曾經讓我們多麼驕傲的健康爸爸,終究還是老了。連續幾次外出購物摔跤後,幾個月前某日清早下樓拿報紙,或許搭電梯上樓後換鞋子時,不慎摔跤了,同住的妹妹聽到很大的撞擊聲,發現爸爸摔在樓梯間,趕緊到隔壁喊我,一起將爸爸扶起。那天晚上,我們還帶爸爸參加他擔任六十年志工的廟會吃桌餐,兩天後也去大飯店,為他就讀常春藤名校的長孫,因疫情沒有實體畢業典禮,穿畢業袍與家人拍照留念。幾週後,我們發現爸爸的生活能力開始明顯退步,包括行動變緩,語言能力變差,生活無法自理。我們開始面對以前從未認真思考的問題,包括是否請外勞,是否申請長照,以及如何照顧陪伴爸爸,因為他再也無法一個人過日子了。爸爸的年代,不常談遺囑,不常談身後事。幸好,哥哥曾與爸爸聊過,爸爸只有一個簡單的心願:「與媽媽在一起。」三個月後,哥哥與我將媽媽在萬里的骨罐,移到觀音山的雙塔位,空著一個位置等著爸爸團聚。我還在工作尚未退休,但休假時間變得不穩定,配合著照顧爸爸的需要。如今,看到照顧長者的書籍或文章,我會停下來,想想爸爸,想想未來的自己。我也會關心周遭朋友是否遇到類似情況,發現幾乎每個家庭都存在照顧老人的問題,每位看似積極投入工作的朋友,其實背後可能面臨相同的問題。爸爸不是病了,是老了知情的朋友,有時會關心:「妳爸爸好些了嗎?」我總是回答,「我爸爸不會好,他不是病了,他是老了。病可能會好,老了不會好。謝謝關心。」
-
2022-12-11 焦點.元氣新聞
鬆獅蜥、鴨子、黃金鼠也是寵物,養後讓我提早體會父母照顧小孩的辛苦
養寵物是目前正持續成長的趨勢,許多人會透過領養或購買來將寵物帶回家。《聯合報健康版》十一月徵文主題「我的寵物小孩」,徵稿你是如何寵愛自家毛小孩?徵文獲得許多讀者迴響來信分享養寵物的點滴故事,根據讀者的來稿,多數人養的寵物是貓跟狗,也有人養黃金鼠、小兔子、白文鳥、鴨子、鬆獅蜥。而除了分享自己養的寵物種類,很多讀者也分享領養的心路歷程、自己與寵物的生活點滴、如何寵溺照顧寵物小孩、寵物的疾病的對抗與照護....,以下摘錄其他可愛寵物,黃金鼠、小兔子、白文鳥、鴨子、鬆獅蜥的精華篇章,來看看你也會這樣寵愛你的「寵物小孩」嗎?延伸閱讀: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除了貓跟狗,許多人也會飼養黃金鼠、小兔子、白文鳥、鴨子、鬆獅蜥...來當作寵物陪伴自己,來看看以下讀者分享跟寵物的成長故事。1.鬆獅蜥.當年小兒子從學校畢業,帶回一隻「鬆獅蜥」,屬兩棲爬蟲類,飼養並不困難,只要一個大小適中的飼育箱,裡頭布置一些底材和流木,冬天箱底加裝加熱墊,箱子上端裝設紫外線燈和太陽燈即可。不同階段的鬆獅蜥要餵食不一樣的飼料,大抵而言,以小昆蟲和蔬菜為大宗。後來兒子工作後,照料工作就落在我身上,因退休後邁入空巢期,加上朝夕相處,慢慢體會到「寵物家人」的感覺。不幸的是,不知道是我照料不周,還是其他因素,我接手飼養一段時間後某一天,鬆獅蜥竟然無預警辭世,與家人商議後,決定將鬆獅蜥製成標本,外貌就跟活著時一模一樣,感覺還是跟我們住在一起,少了生離死別的哀傷情緒。2.黃金鼠.「短腿」是隻黃金鼠,我們家的第一隻寵物。黃金鼠是夜行性動物,所以女兒白天上學時幾乎不用費心,等女兒回到家用完晚餐,也剛好是短腿開始活躍的時刻。我們最喜歡看她用小小雙手梳理臉頰或是身體,以及牠把食物塞進自己頰囊時那胖嘟嘟的臉部表情,更是討人歡喜。女兒每天會把短腿的萌樣拍照後,傳給遠在高雄娘家的媽媽欣賞。母女倆還能用電話聊上許久,主題除了大學生活外,當然更少不了短腿。女兒從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畢業,都跟著老婆在高雄生活,今年因為考上大學才搬回台北的家,和爸爸的我一同生活。本來還擔心她會不適應,但因為短腿的加入,讓一家人之間增加了更多的話題和樂趣。3.白文鳥.我曾養過一黑一白兩隻文鳥。每天早上我會到陽台為牠們換上最新鮮的食物,那時候可愛的鳥兒是我生活的點綴。後來發現白文鳥一直蹲在窩裡,偶爾才出來吃飼料,一陣子後,從窩裡傳出細微的聲音,原來是有了愛情的結晶。一隻隻羽翼未豐的「小朋友」跑出來了,四隻有黑有白,樣子真是可愛。小小的鳥窩裡瞬間熱鬧起來,每天吱吱喳喳,像菜市場一樣充滿了活力。後來發現白文鳥一直蹲在窩裡,偶爾才出來吃飼料,一陣子後,從窩裡傳出細微的聲音,原來是有了愛情的結晶。一隻隻羽翼未豐的「小朋友」跑出來了,四隻有黑有白,樣子真是可愛。小小的鳥窩裡瞬間熱鬧起來,每天吱吱喳喳,像菜市場一樣充滿了活力。4.小兔子.三年前從高雄愛兔協會領養一隻流浪兔開始,便成了照顧上無微不至的全職保母。所有關於飼養的食物、器具與寵物籠、背包,都以動物福祉為出發點精挑細選,連尿盆都換過好幾個,就是希望有充足的活動空間與舒適性,平時除了飼料、專用牧草、新鮮蔬果外,並搭配酵素納豆菌來幫助消化,每年還帶去醫院做健康檢查,這流浪母兔真好命,遇到好心主人後,活像一隻養尊處優的皇家貴族。.那年,兩個女兒吵著要養寵物,一次到夜市逛了一趟後,家裡就多了兩隻小兔子。小姊妹把牠們養在主臥室的陽台外,當激情過後,我這個媽媽自然成了照顧的老媽子,還好每天打開落地窗就能看見小可愛們自在玩耍,心情隨之愉悅,也甘之如飴。一次放飼料時發現黃白混色兔子身上的毛被扯下,散落四處,以為牠受到霸凌,於是立即將另一隻關回籠裡,算是給牠的懲罰。第二天早上,我在角落看見一大坨聚集的兔毛,翻開一看,竟有六個粉紅色蠕動的小肉丸,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我喜出望外,與新生命相逢的機緣,讓母性噴發的我,瞬間感到責任重大。當時我的心情和毫無經驗的新手兔媽媽一樣,驚喜又錯愕,還好用手機搜尋找到附近一家寵物店,詢問照顧方式,也購買「媽媽補品」幫兔媽媽補補身子,又把牠的籠子蓋上布毯,以免吹風感冒,擔心會無聊,還會播放清音樂穩定牠的心情。5.鴨子.我擁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因為我家養了一對鴨子。黃茸茸的小小身軀,扁嘴鑽動模樣真可愛。以切碎的青菜或搗碎的蝸牛餵食,教牠們飲水,感到責任重大。牠們的羽毛逐漸從稀軟的黃毛轉為灰黑參雜,體型愈漸壯碩,長大為全黑成鴨,可愛的醜小鴨終於蛻變成美麗的天鵝,我們小小的心靈中很有成就感,也讓我提早體會父母照顧小孩的辛苦,更願意主動幫忙家務。.我退伍後做志工,將學校垃圾場附近荒地開墾成菜園,供學生課餘休憩,後來買塊農地自耕自食。剛好碰到飼料大漲,禽流感盛行,農民不堪負荷下棄養鴨子,我就領養幾隻放在農地自由活動,吃無農藥的菜,想不到換毛後竟然會飛。飛天鴨飛來飛去,野狗來襲就是飛,聽到主人摩托車聲音,就成群跑到路邊,麻袋剛卸下,憑嗅覺找到喜歡吃的大陸妹,咬破麻袋嘴巴鑽進去吃;農婦坐小板凳整理鴨食,飛天鴨臨空突襲,驚喜鴨子飛飛飛。用飛天鴨療癒退休身心,促使努力奮鬥健康的動力,每天跟著鴨子走,滿好的。
-
2022-12-04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烏魚‧烏金
東北季風起,烏魚季到了!烏魚子是許多台灣人的心頭好,逢年過節或宴席上,烏魚子常是冷盤最佳主角,配飯下酒皆宜,鹹香綿糯的滋味,在舌間纏綿,引人回味。烏魚堪稱是上天給台灣人的豐盛禮物,每年冬天,烏魚群順著親潮從台灣海峽南下產卵,漁民撈捕後,利用中南部冬天乾燥的特性,鹽漬日曬後,成為春節高級伴手禮,加上烏魚全身都可利用,因此被漁民暱稱「烏金」。烏魚子雖然很「台」,其實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就記載:「生東海,狀如青魚,長者尺餘,其子滿腹,有黃脂、味美,獺喜食之,吳越人以為佳品,醃做鮝脂。」鮝是魚乾、脂是指烏魚子色黃如油脂。不過現代烏魚子精細製法,與四、五百年前的明朝,應該有些差異吧?有美食家認為台灣烏魚子鹽漬工法,可能是日人發明或改良,不過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曾寫道,烏魚子在日本被稱為「唐墨」,明末海上霸主鄭芝龍到日本長崎娶了 當地武士之女,生下中日混血兒鄭成功,後來長崎著名的「桌袱料理」(日本、荷蘭、中國菜混合而成的宴會菜式)冷盤中,有一特產海味就是唐墨。或許,烏魚子製法的演進,也是中日混血吧?連橫在「台灣通史」也提到烏魚子,並說「食時濡酒、文火烤之,皮起細脆,不可過焦,切為薄片,味極甘香,為台南之珍饈。」「連爺爺(連戰)」的爺爺所述吃法和講究,與今無異,不過烏魚子從台中梧棲、彰化鹿港、嘉義東石、台南到高雄旗津,都聲稱自己好棒棒。「烏魚大獲萬三三,典盡釵環為口饞。本港從來魚子好,果然風味勝台南。」晚清鹿港詩人莊太岳的「鹿江竹枝詞」就反映出烏魚子是自家好的心態,或許,依地域區分品質只是對故鄉的偏執,差異應在製作師傅的用心吧。魚達人李嘉亮曾說,台灣目前的烏魚子除了台灣海峽野生,還有台灣養殖及來自巴西、美國,不過在饕客心中,台灣野生烏魚子最美味,在口中咀嚼時有獨特的「黏牙感」,又是一項台灣之光。饕客多認為烏魚有三寶,第一當然是烏魚子,可用高粱酒等烈酒稍浸一下,用平底鍋煎或火烤,但要注意火候,只要看到兩面的薄膜起泡,就可以準備起鍋,等涼了再 切片配蘿蔔或蒜片食用。作家焦桐曾形容烏魚子最美的口感彷彿羊脂,但如果煎炙過頭,魚子乾澀失去腴潤感,就像「遲暮美人」,不免令人唏噓。第二寶是公烏魚的精巢「烏魚白」(烏魚膘),用蒜燒或麻油(茶油)燒製,寒冬中特別誘人。另一寶是烏魚的嗉囊(胃囊)「烏魚肫」,用蒜油爆炒,相當脆爽,只是一般市場較難買到。我認為烏魚還有第四寶「烏魚殼」,也就是被取掉烏魚子的烏魚,去年底當令時,我在市場詢價,每兩只要4元,買一大尾才百元出頭,得分兩餐才能吃完,紅燒、蒜燒或切段煮成烏魚米粉,各有特色,借用蘇東坡大嘆豬肉被貶低的名句,「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可惜了。相較於牛肉、豬肉,烏魚肉質鮮嫩、好消化吸收,刺也不多,加上富含優質的油脂、胺基酸,很適合長者食用。要小心的是魚湯,因礦物質含量高,腎臟病患者吃肉就好,不要喝湯。作家林文月出生世家,曾為文記錄烤烏魚子的心得,她的結論是:「烏魚子佐酒較諸下飯為佳,以其鮮美而稍鹹,薄薄的片,一口酒,一口酒肴,風味絕佳;若配以青蒜苗,更收相得益彰之效;而若逢知己談興好,則實為天下賞心樂事了。」20多年前負責台中海線新聞採訪時,有自家漁船的海產店老闆娘親自炭烤烏魚子,不切薄片,不配蒜苗,以厚片烏魚子與現切白蘿蔔相佐,魚子入口紮實彈牙,不是餐廳薄片的口感可比,白蘿蔔的清甜,更讓烏魚子的鹹香高雅了起來。海派作風,引人回味。
-
2022-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黑五不只購物節!營養師激推5種養生必吃的「黑色食物」
近年來「黑色星期五」已經成為瘋狂購物節的代名詞,這是由歐美品牌帶來的黑五購物潮。「黑色星期五」指的是美國感恩節後的星期五,這天是感恩節後開業的第一天,而在美國,人們大多從這時候開始準備聖誕節的佈置、禮物,因此很多店家的業績都會提升。漸漸的就有「黑色星期五」這個說法出現,期望在這一天店家的營收可以由虧轉盈,演變之今就成為了「黑五購物節」的潮流。除了購物之外,在營養保健知識方面我們當然也要跟上潮流啦!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大家認識5種必吃的黑色食物,讓你在黑五購物節搭配攝取,滿足購物慾的同時也照顧自己的健康喔!1.黑木耳說到健康的黑色食物,絕對不能不提到鼎鼎大名的「黑木耳」啦!別看它外表看起來不討喜的樣子,其實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B12、花青素、鈣、鐵等等營養素,是營養價值非常高的蔬菜喔!尤其是膳食纖維的含量,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每100公克的黑木耳就可以提供高達7.4克的膳食纖維,相較於等量的青花菜含有3.1克、菠菜1.9克的膳食纖維,黑木耳的纖維含量真的是非常豐富呢! 也因此黑木耳具有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抗血栓、預防血管粥樣硬化的效果,而擁有「食物界的阿斯匹靈」的美稱!另外它也能幫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也能提供飽足感,對於有體重管理需求的人是非常好的食材選擇!黑木耳是一年四季都吃的到的食物,無論是涼拌、當作佐菜、或是入湯都是非常美味又健康的料理喔!2.黑芝麻黑芝麻在六大類食物中被歸類在「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鈣質、鐵質…等等,具有抗氧化、維持心血管健康、預防骨質疏鬆的效果喔!比較特別的是,儘管黑芝麻的脂肪多,但比例卻非常優質:45%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4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以及15%的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例如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LA,18:2)就是黑芝麻中主要的脂肪酸形式喔!除此之外,黑芝麻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它的「鈣」含量了!每100克的黑芝麻能提供1479毫克的鈣,相較於白芝麻僅有76毫克而已。這邊建議大家喝牛奶的時候可以加入一匙黑芝麻,雙重補鈣又不用擔心熱量過高喔!3.黑豆黑豆其實與黃豆、青豆一樣都是屬於大豆,只是種皮顏色不同所以名稱以及富含的營養素有所不同!而黑豆的外皮顏色之所以呈現黑色,原因與它本身富含花青素有關。除此之外,黑豆中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葉酸以及膳食纖維含量都遠遠超過黃豆,尤其是膳食纖維,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黑豆含有23.3克的膳食纖維,是黃豆的兩倍多呢!也因此黑豆能維持消化道的健康,也擁有極佳的抗氧化、抗發炎的效果喔!一般常見的吃法是將黑豆先蒸熟之後做涼拌料理,口感清爽解膩;有些人也會選擇將黑豆作為佐料來煮湯或入菜,同樣非常健康又好吃喔!4.黑米「黑米是什麼?」、「跟紫米一樣嗎?」相信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看到黑米時的反應。其實黑米跟紫米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食物喔!以下就來比較兩者的差異: • 紫米:又稱為「黑糯糙米」,屬於糯米類,吃多了容易脹氣。口感比較黏,升糖指數也較高。• 黑米:又稱為「黑秈糙米」,屬於梗米類,吃起來口感也比較粗,但是升糖指數較低,可以像白米一樣適合長期食用。黑米富含花青素、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鐵、鎂、鋅、錳、銅等營養素,100公克的黑米含有165毫克的花青素,相當於46顆櫻桃的含量呢!因此黑米具有抗氧化、抗發炎、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建議大家下次可以嘗試將黑米取代部分白米,混入鍋中一起蒸煮,可以攝取到更多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的營養素喔!5.桑椹桑椹是盛產於每年4~6月的水果,富含花青素、多酚類、類黃酮、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一般水果較少有的維生素E,因此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最特別的是,桑椹屬於莓果類,這類水果在加工製成果汁、果醬後,仍能保有花青素、類黃酮等營養,因此,不加糖的純桑椹果醬或100%天然的桑椹果汁,對身體也是有益處的喔!小小一顆桑椹其實對人體有非常多的好處!桑椹有延緩大腦老化、抗發炎、幫助記憶、保護神經、調節免疫等功效,目前學術界也積極在研究其對於阿茲海默症的幫助。而由於它的產期非常短暫,外觀又沒有保護的皮或殼所以保存非常不易,因此是非常珍貴的水果呢。下次遇到桑椹產季記得要好好把握一下,將新鮮桑椹加入沙拉中一起吃可以增添不同風味,或是煮成果醬搭配麵包,也可以榨成果汁飲用都非常美味喔!看完今天介紹的5種必吃黑色食物,有沒有發現黑色的食物其實意外的充滿營養呢?雖然他們可能看起來不怎麼可口,但都是對於人體非常有益的食物喔! 建議大家平常在規劃飲食的時候,除了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之外,也要兼顧食材的多樣性,因為每種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及其他營養。今年黑五購物節,也讓你的飲食跟上流行腳步吧! 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2-11-23 醫療.牙科
洗牙沒洗還好,一洗反而掉牙? 醫解常見6迷思:不洗會更嚴重
日常防範牙齦炎、牙周病,以及衍生出的口臭、掉牙等問題,洗牙是相當重要的清潔工作,不過民眾對洗牙卻有著許多迷思,例如「沒洗還好,一洗反而掉牙」。對此玩美數位牙醫診所陳忠明醫師逐一解惑,並日常正確清潔牙齒、定期洗牙,以確保牙齒、牙齦、口部健康。 洗牙是洗什麼概念的? 醫:防牙結石成牙周病釀掉牙。 陳忠明醫師表示,洗牙的主要目的在於除去刷牙時所刷不到的死角,包含裡面的牙菌斑、結石。刷牙能力有限,刷不到的地方會累積牙菌斑,日久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會進一步使得牙齦發炎、掏空牙齒地基、形成牙周病,而牙周病正是口腔最常見、也最容易引起掉牙的疾病,也會引起口臭、牙齦腫脹等問題。甚至近年來國內外也有不少研究發現,牙周病與許多心血管疾病等各項疾病息息相關。防範之道最重要的其中一環就是在洗牙。 洗牙沒洗還好,一洗反而掉牙? 醫解常見6迷思:不洗更嚴重。 不過雖然洗牙對牙齒、牙齦、口腔健康相當重要,但很多民眾卻對洗牙存在著不少迷思,例如洗牙後牙齒一定會變白、洗牙會傷害琺瑯質、會害牙縫越來越大、會變得敏感、會變得容易蛀牙等,以及最常見也最讓人擔心的,沒洗還好一洗反而掉牙,對此陳忠明醫師一一解釋。 洗牙能美白?會傷琺瑯質?陳忠明醫師表示,雖說洗牙不是洗車,主要目的不在於洗白,不過確實也可以帶來較潔淨亮白的效果。而洗牙這動作並不像字意上用「洗」的方式進行,也非用刮除的方式去除牙結石,器具是用震動的方式進行,因此正常操作下幾乎不可能會傷害到牙齒本身,包括琺瑯質。 洗牙會讓牙縫變大、敏感、蛀牙?至於牙縫越來越大、牙齒越來越敏感、蛀牙等,主要問題並不在洗牙,而是在於牙菌斑、牙結石本身已帶來這些影響。舉例來說,牙結石已經使得牙齒出現坑洞,民眾之所以沒發現,是因為看到的是牙結石而非牙齒本身,洗牙後自然坑洞也還在,更嚴重就會敏感,之後就需要補起來並進行抗敏感等保養,而非視而不見、甚至認為是洗牙害的。 沒洗還好,一洗反而掉牙?這是非常常見民眾不願再洗牙的原因,陳忠明醫師解釋,這和前述一樣,代表已經有問題、且嚴重到掉牙了,雖遺憾最後還是掉牙了,但並非洗牙所導致,若因為這觀念而不洗牙,只是讓牙周病持續存在,可能原本不會掉牙,最後鐵定會掉,且會逐漸擴散。牙周病並非單顆牙齒或牙齦的疾病,該顆牙齒因牙周病而掉牙,通常代表著其他周圍也有一樣的情況,若此時再不治療,接下來旁邊的也會接二連三的惡化、掉牙。因此也提醒,若有發現掉牙務必進行檢查並洗牙,以防止牙周病持續讓口腔健康惡化。 健康就是最好的生日禮物,每生日洗牙一次愛顧健康! 陳忠明醫師提醒,洗牙是日常清潔牙齒相當重要的一環,建議每半年洗牙一次,這有健保補助。若真的非常忙碌、常常忘記,建議可以記得在生日前後洗牙,至少一年一次,為自己安排個定期保養作生日禮物,健康就是最好的禮物。平常也應妥善刷牙,重點在每顆牙齒確實清潔,建議用「貝氏刷牙」的方式進行,牙刷和牙齒、牙齦成45度刷洗,每顆約刷10-20次。餐後也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去除卡在牙縫死角的菜渣。養成良好的牙齒清潔習慣,更有助避免牙齒、牙齦、口部疾病發生,並降低掉牙發生的機會。 《延伸閱讀》 .最常見的掉牙主因!醫:不治療會掉整排,有症狀趕快檢查。 .提早掉牙是心血管疾病警訊?醫教正確潔牙「護齒3寶」不可少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11-20 養生.營養食譜
鴻時代/串起兩地情緣的大阪燒
台灣人解封後最想去哪旅遊?根據旅遊平台Klook調查,超過一半網友把票投給日本。很多人想到日本迪士尼樂園瘋狂暢玩,也有京都控迫不及待想在花見小路打卡,我個人最喜歡的城市則是福岡。福岡有山有海風景宜人,是日本人口增加率最高城市,物價低、美食多。全球性議題雜誌《MONOCLE》每年都會評選出「世界最宜居的25個都市」,據6月23日發行雜誌中的最新排行顯示,最大黑馬當屬位列第七的福岡。福岡以美食著稱,名列世界最宜居都市第七名。福岡舊名博多,是盛唐時期日本與中國主要的通商港口,是擁有歷史底蘊的城市,且擁有高人氣的遊輪停靠港口。物價低,美食多。而且城市大小適中,無論是去登山還是海邊,開車都可以到達。福岡素以美食著稱,除了國人熟知的豚骨拉麵外,還有超有特色的屋台。最熱鬧的天神屋台是上班族和學生的最愛,中洲屋台旅遊氣氛滿滿,而長濱屋台則可以吃到各式拉麵,據說是極細拉麵的發源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運河邊的屋台吃著拉麵串燒,邊欣賞河海交界飛魚露出水面閃閃生輝,像極了仙女棒的煙花倒影水面,夜景極美。「阿鴻上菜」28年前曾在福岡舉辦老社區的「地方創生」,在傳統菜市場拍攝,以台灣食材推廣中華料理,在一處空置民宅開店當起一日店長,展開台日民間交流,沒想到活動吸引各大媒體採訪,九州電視台晚間新聞還製做專題報導。因此我對福岡的人事物都帶著一份濃濃人情味。台灣的烏魚子跟博多的明太子,都是早期日本人在海味之上的手作工藝精神。因為不同海域發現特有的魚汛,造就代表這兩個地方濃厚人情味的手信。最近發現受年輕人喜愛的舊元素新組合,是把每一面的法國麵包塗滿日本福岡明太子混搭北海道煉奶濃醬,最後撒上德島海苔片,烘烤後的麵包口感鬆軟,而濃郁明太子抹醬香氣四溢、海苔滋味鮮明,多重口感、異國風味的體驗,唯有穿越手的溫度,才能擁有這樣美好溫暖的作品。跨越福岡與舊金山,一段「不可能」交會的情緣。藉此分享一則因疫情期間限定活動範圍,卻締結一段台灣名媛與福岡IT男幸福美滿的愛情故事。他們還上了日本長壽藝節目--家喻戶曉的「新婚さんいらっしゃい」講述他們的故事。陳康怡是我十年前在上海的舊識,來自政治名人世家。她是一位全世界趴趴走,住過八個國家的美國建築師;MoTo吉田基崇先生則是一位在日本土生土長的福岡IT男。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竟然被一個媒婆朋友離奇撮合成功。幾年前,阿康在舊金山工作,飛到台北探望家人,在東京轉機十幾個小時,沒想到轉出意外的人生。轉機時和日本朋友K姐吃晚餐敘舊,兩個單身熟女天南地北地聊,阿康個性活潑朋友多,戀愛經驗也不少,卻很難碰到想一起過一生的對象。K姐問了阿康對象條件,她回:有責任感,有人生使命,和自己一樣是基督徒。K姐沉默了幾秒,馬上想到以前教會的小弟MoTo。時隔十幾年,小弟也變成快50的單身大叔。K姐當場用臉書聯繫小弟,邀他去舊金山見朋友。日本男人根本不是阿康的菜,這介紹還沒開始就知道會無疾而終。沒想到對方立即回復,竟沒細問任何問題和照片,直接回覆K姐他一個月後有假,可以去舊金山幾天。阿康嚇一跳,一個瘋媒婆,對方也瘋了嗎?故事的開始像玩笑話,故事的最後譜成童話。兩人在網上聊了一兩次,一個月後,MoTo果真橫跨地球到舊金山。兩人相見,阿康遞了隨手寫好的謝卡和隨便找的小見面禮,沒想到MoTo的行李箱裝滿了二、三十個精挑細選的禮物,甚至還有禮物給阿康遠在台灣的父母和紐約的姐姐,讓阿康很不好意思。只是見了MoTo桑,阿康更加肯定自己先前的直覺。這男的,頭髮土趴趴,褲子寬大大,英語爛糟糟。但是好友的朋友花大錢遠道而來,當然要當個好導遊。而MoTo第一次收到女生寫的卡片,以為意義非凡,小鹿亂撞。就這樣,MoTo一年去了美國五次,MoTo一直錯以為他和阿康有希望,阿康一直以為MoTo喜歡到美國度假。故事的最後,MoTo的真誠、善良和義無反顧感動了阿康,決定辭掉美國工作,到日本生活。到現在兩人已結婚快三年,阿康有時候還是不知道自己怎麼會嫁到日本。新生活不是一帆風順,但他們在一起竟然很搭,三觀一致,很少吵架,對人生充滿希望和好奇。和這對愛侶相聚的宴會上,MoTo吉田基崇先生以一個理工男的認真態度為大家製作大阪燒,從測量麵糊的比例,到下油鍋的小心翼翼,把來自梨山地區的高山高麗菜炒出鑊氣,再淋下麵糊,大家圍在中島餐桌前聚精會神看完整個儀式,最後淋上美乃滋跟大阪燒醬,還變出拉花圖紋、撒上柴魚片海苔粉點綴,現場被他認真的態度征服。茫茫人海中能遇見相知相惜的伴侶本不易,從如此遙遠的距離位移到同一個方向,努力守護彼此,更是難能可貴。那日滿天華彩四溢的燈火,你駐足街中,人潮如織,可我只看得見你。所謂一眼萬年,也不過如此。
-
2022-11-20 名人.林靜芸
林靜芸/我的外公是台中黑派創始人
最近讀到幾篇石榴的文章,原來石榴的抗氧化能力高過綠茶。歐美婦女在家搗碎石榴的種皮,與燕麥或蜂蜜作成面膜,利用其抗發炎效果,增強皮膚光澤,去斑並防皺。台灣並不常見石榴,外公家的花園卻有一株。外公的一生其實正像紅色的石榴,稀奇而且燦爛。我從小跟著外公外婆,聽了許多他們的故事。外公陳水潭(1897-1956)籍貫南投竹山赤水,是貧農的遺腹子。童年的陳水潭與哥哥姊姊及寡母相依為命。他們住的是小而破陋的土角厝,屋內只有一床一竈,床底下養了一條母豬,是家裏僅有的財產。陳家沒有男人,常被鄰居欺負。有一天,母豬偷吃了鄰家的番薯葉,被鄰人活活打死。寡婦與孤兒圍著死去的母豬痛哭,令陳水潭終身難忘。陳水潭與哥哥從小就上山砍柴或幫人牧牛,原以為兩人只能作苦力養活老母。哪知道日治時代為了推廣教育,規定每個村須派小孩去念書。村人各家都想留下自己的男孩幫工賺錢,欺負陳家,指派陳家男孩作代表去上學。陳水潭意外能受教育。他每天須走路一個半小時到學校,中餐是家裡帶去的米,在教室外面生火現煮。附近野放的鷄會來偷啄,稍不注意就會整盤消失。陳水潭一邊上課,一邊要顧窗戶外面炊煮中的午飯,很辛苦。他仍堅持完成中小學教育,並與哥哥互相救濟,最後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後來還到日本東京大學取得醫學博士資格。陳水潭身高185公分,人帥而且壯。原本家裡替他訂了親,對方是布莊女兒。他婉拒了婚事,自由戀愛娶了我的外婆,外婆身高不到150公分,身材嬌小,兩人恩愛,外公寵溺外婆。外婆稍有不適,外公就將她整個人抱起來疼。我前面提到的花園,每種水果各植一株,正是外公送給外婆的禮物。陳水潭在台中縣豐原鎮執業,求診的病人非常多,他曾經教我「病人還沒坐下來,就要注意他的氣色,猜測大概是什麼病,等到觸診、聽診作完就可以確定診斷,開出處方。」多年行醫後,陳水潭有感於醫學只能救少數人,政治卻能服務眾人。1951年他投入參選第一屆台中縣長,他的競選文宣用的是白紙黑字,對手用的是白紙紅字,因而有黑派紅派之稱。第一屆縣長選舉競爭非常激烈,甚至傳言陳水潭樁腳被砍斷雙腿丟到河裡。最終陳水潭雖敗選,但黑派紅派從此對立。1952年陳水潭參選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議員並當選,1954年才當選第二屆台中縣長。陳水潭為人清廉,在縣長任內努力建設。縣政府需要用錢,公家如果沒有預算,他會叫縣長司機「回家去向先生娘領」。1956年陳水潭因腎結石,在縣長任內逝世,他給我們的遺言是「縣長辦公室的30元是他的薪俸,可以去拿回來,前幾天他去看牙醫的錢還沒有付,要家人代為處理。」台中縣民公認他是「人格者」,當年送葬行列綿延數公里。今年適逢縣市長選舉,媒體提到地方派系台中「黑派」時,很多人以為是黑道的黑,作為孫女的我希望能更正大家的誤會,更希望政治人物延續創始人精神,努力照顧百姓,繼續建設鄉里。
-
2022-11-19 養生.家庭婚姻
婚前花6000訂做旗袍送婆婆!新婚第二天被當抹布踩 網友:這種婆婆直接拉黑
婆媳問題是許多家庭難解的習題,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發文抱怨婚前訂做旗袍送給婆婆,沒想到婚後第二天就看到婆婆將旗袍丟在地上當抹布踩,讓她心裡很受傷,貼文引來眾人撻伐,痛批這個婆婆太過分。原PO在臉書「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發文表示,結婚之前想送婆婆禮物,但又不知道該送什麼好,於是買了兩塊布,做了兩套旗袍分送給婆婆和媽媽,沒想到新婚後第二天,竟然看到婆婆將她送的旗袍丟在地上當成抹布在踩,讓原PO看了很傻眼。婆婆解釋說是因為喝酒時不小心沾到,拿去洗衣機洗後,旗袍上的細毛都脫落了,只好當成抹布使用。原PO聽了傻眼地說「旗袍不能放洗衣機洗」,但婆婆不以為意地回說「都丟在地上了,要就自己撿,一件旗袍而已,那麼大驚小怪」,讓原PO更是無奈,「婆婆知道旗袍訂做花6000元,她還會丟洗衣機?」不少人看了都為原PO抱不平,「天啊~我會哭死,這樣被糟蹋以後都不要給巫婆任何東西」、「不珍惜媳婦的心意」、「這種婆婆我一定鐵定當場發飆的,人家送的心意這樣子糟蹋」、「故意的,好差勁的婆婆」、「離譜,這種婆婆直接拉黑了」、「覺得她是故意的,以後不用對她太好」。還有網友安慰說「我是覺得一開始就看清這個人不值得妳對她好反而是一件好事,以後過年過節出錢出力的事情妳就不用太費心,也不用選傷荷包的貴重禮物了」、「以後都省起來,不用為要送她什麼禮物傷神了」、「以後千萬別再買任何東西了,因為妳婆婆討厭妳,妳買再好,她還是討厭妳」、「除非婆婆是真心待妳,不然不必費心去討好把妳當外人的人」、「秀秀…不要傷心、下次送自已媽媽就好」、「既然妳送人了,就別在意別人怎使用,要我就是這樣,因為禮數我做了,別再靠腰有的沒,像我煮食,嫌棄,就沒有下一次,也別再讓我聽到任何話語」。
-
2022-11-10 退休力.社會連結
裝修婚房想省錢,找自家人卻成最後悔的事!「人情債」最貴: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千萬不要欠人情
很多時候,人的煩惱都是自找的。因為你不具備一雙可以洞察事物底層邏輯的「天眼」,所以總是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當你能夠以更高的視角去看待事情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能看到背後的真相,突破很多束縛。對於社交這件事,也完全一樣。 為什麼很多人處理不好社交問題呢?為什麼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有很多問題呢?社交能力不足反映出的是他們對社交這件事缺乏足夠的認知。想把一件事做好,卻又對這件事一無所知,結果必然不會如願。 任何的付出,都有回贈的期待前段時間,我妻子從網上買了一張雙層床放在老家,快遞到了之後,因為包裹比較大,當時我又不在家,她自己沒辦法搬到家裡,就打電話給我的一個叔叔。叔叔借了別人的車幫忙把這張床運了回去。 事後,妻子跟我說起這件事。我先認同她的行為,「妳一個人在家帶著小孩,還把這件事給辦了,辛苦妳了。」然後我又跟她說以後這種事不用麻煩叔叔,也不用找其他親戚朋友,花點錢找搬家公司可能會更好一點。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其實這是有深意的,你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再去感受一下。林女士是一位單親媽媽,三年前老公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孤兒寡母。林女士一邊照顧兒子,一邊拚命工作,日子過得特別辛苦。公司另一位女同事聽說了林女士的情況,就說:「我也要接孩子,接一個也是接,接兩個也是接,這樣吧,我替妳把孩子給順道接了。」當時林女士想推託,但是這位同事特別熱情。林女士想到工作已經讓自己分身乏術,所以就半推半就地答應了。 從那以後,女同事在接孩子的時候就會順便把林女士的孩子也接了,林女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最終因為表現突出,她很快升了職,還被長官當眾表揚,發了獎金。她特別開心,也很感激這個女同事,於是送給她一個貴重的包,並表示以後還要繼續報答這位同事,她不能讓好心人心涼。 可是林女士沒想到的是,這個「報恩」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有一天,女同事拿著一些發票去找林女士,讓林女士利用職務之便給她報銷。林女士接過發票一看,發現都不符合公司報銷的標準,而且金額還不小。那一刻,林女士很糾結:如果幫她報銷,這是違反公司規定的;如果不給報銷,又怕同事不開心,說自己忘恩負義。 她回家後翻來覆去睡不著,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辦。最終她還是決定不報銷,如果被發現了,這種做法不僅會危害同事,也會牽連自己,最終大家都吃不了兜著走。第二天,林女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事,沒想到同事聽完之後瞬間發飆:「妳這人怎麼這樣呢?我又不是跟妳拿錢,是跟公司拿錢,妳這麼較真幹嗎?妳給我報了不就完了,妳怎麼這麼忘恩負義,我幫妳接孩子這麼久,白接了!」 林女士聽完之後非常不開心,也很痛苦。一方面,她認為這幾張發票真的不能報銷;另一方面,她又覺得自己並不是那種忘恩負義的小人,受冤枉了。 林女士為什麼解決不好這個問題?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多委屈和煩惱?因為她對社交和人情這兩個概念缺乏認知。 社交的核心是什麼?是等價交換古代人為什麼崇尚禮尚往來?原因也是等價交換。很多人在付出和給予時,即便不提回報,也會有被回贈的期待,於是他們在付出時只會表現出含蓄的期待,以此彰顯自己的高尚。在禮尚往來這件事上,沒有人不對回贈產生期待,除非他付出和給予的初衷就是為了公益、慈善,為了回報社會。 「等價交換」這一社交核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你結婚時,朋友給你包了八千八的禮金,那麼等對方結婚的時候,你只包三千元,對方或許再也不跟你聯繫了,甚至和你絕交。這就是因為你們在關係交換上,出現了價值不對等。 「人情」是要還的人情,很多時候是人們用來模糊等價交換,以達到占便宜的目的的一個工具。為什麼這麼說呢?人情的計量單位是「個」,這個單位很有意思,可大可小,可貴可便宜,沒有一個標準的價值衡量。它不像去超市買一包泡麵,我們可以直接看出它的價格,因為它是明碼標價的。但是人情沒有辦法直接衡量出價值。我幫你一個忙,你能界定我提供的幫助值多少錢嗎?所以它就成了人們用於價值交換的工具,他們會給你一份人情,然後通過這份人情,以小博大向你換取更大的利益。 案例中林女士的同事就是利用幫助林女士接孩子的這份人情,企圖讓林女士替她報銷那些不合規定的發票。接孩子這件事是無法衡量出金錢價值的,即使林女士送給她一個包包,但她並不滿足,還要找林女士報銷發票。如果說林女士因為內心過意不去而同意了,那正好中了她的下懷。 很多職場人士也是一樣的,他們喜歡通過送禮來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回報,就是想通過人情來模糊掉等價交換,去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本質上就是不對等的。所以有智慧的人會怎麼做呢?直接退回禮物不合適,他會跟對方說:「你先不要走,我桌子上那兩盒剛到的茶葉特別好,你帶回去喝。你要是不帶的話,這個禮物我也不收了。」這就是高明之處:他不欠這份人情,通過送你茶葉來跟你的禮物做一個抵消,這就避免了你用這份人情來向他求助。 熟人成本: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要動用人情小林交了一個女朋友,兩個人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於是小林就買了房,並且準備在結婚前把新房裝修好。可是找誰裝修呢?他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舅舅。舅舅是做裝修的,做了十幾年,小林覺得找自己舅舅來裝修肯定能省點錢,他也會更用心一點。可是沒想到,這個決定反而讓他後悔不已。 事情是這樣的。對於新房的裝修,小林和女友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可是每次跟舅舅說的時候,舅舅總是會給一堆建議。他們想反駁,又拉不下臉,只能不情願地聽從舅舅的建議。在裝修過程中,兩人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好意思指出來。 經過前前後後兩個多月的時間,新房終於裝修好了。可是當結算費用的時候,小林有點傻眼了,費用不僅沒有比預想的低,反而貴了不少。可是對方是自己的舅舅,自己又沒辦法砍價或者問責。最終的結果就是,小林和女友花了更多的錢,卻裝修了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風格,最後還要感謝舅舅的用心付出。 這種事,你有沒有遇到過?其實原本花一點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他們卻偏偏要用人情,習慣找朋友或熟人來幫忙,在金錢上能省則省。在他們看來,這樣做無疑是最有利的方式,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有這種行為風格的人,還是對關係的本質理解得不夠透徹。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他們都善於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簡單說,就是能花點錢解決的事,從不隨便動用關係。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簡單。因為市場規則的核心是交易,而不是感情。在你來我往中,需要的是價值交換,不會摻雜任何感情成分。從做事的角度來看,它是良性的,是結果導向的,因而風險更低。 關係的本質是價值交換。請人做事,實質上是一種價值交易,別人為你做事,你為別人的價值付酬勞,以實現這次交易的成立。如果別人為你做了事,你沒有支付報酬,那麼就需要用其他方式來換取對方的價值,以實現交易的平衡。 所以用人情辦事的人,很多時候只是在表面上占到了便宜。如果你用人情來換取對方的付出,那麼這份人情不還,關係就會失衡;這份人情要還,卻沒有明確的價值衡量標準,這就麻煩了。而且很多時候,當你用人情去撬動對方的資源時,或許你最終需要付出的更多。就像小林原本以為找自己舅舅來裝修新房,是一件相對有利的事,不僅品質能夠得到保障,而且還可能比市場價更便宜。但事與願違,他不僅花費了更多的錢,對結果也不滿意,過程中也礙於對方長輩的身分無法暢所欲言,自己苦惱不已。 儘管小林覺得苦不堪言,但從舅舅的角度出發,他會覺得自己在這件事上是出力幫助了小林,對小林是施予了人情的。那麼當自己需要小林幫忙時,小林應該竭盡所能地幫自己。而如果小林有難言之隱,想推辭,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會受到影響。 所以,用人情來做事,不僅不划算,還欠了人情。對於小林來說,如果他當初直接花錢請一個專業裝修團隊,通過市場行情去解決裝修問題,反而簡單。裝修師傅拿錢幹活,小林出錢雇用對方,不管過程中出現怎樣的問題,都可以直接提出並解決。在純粹的交易關係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換才是絕對自由的。沒有了感情因素的牽絆,事情的結果反而更容易得到保障。 一個成年人真正的成熟,首先體現在他習慣用市場思維解決問題。在馮侖的書《扛住就是本事》中,他講到了一個概念:熟人成本。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動用身邊的熟人來幫忙是最有利的,但是事實的真相並非如此。馮侖認為,在市場經濟下,用熟人辦事實際上並不總是省錢,往往還更費錢。這就是熟人成本。 市場關係:雖冷酷無情,卻良性共贏最具正向迴圈和最少事後負擔的就是市場關係,市場往往最殘酷,但也最具善意。 純粹的交易關係,看起來似乎冷血殘酷,但是正因為雙方的合作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只談事,不談感情。因此雙方有什麼意見、想法,都可以直截了當地說出來,絲毫不用顧及感情,這反而能夠得到彼此想要的結果。另外,交易結束後,關係也就結束了,不會有後續七零八落的人情世故需要去維護,因此對個人來說更輕鬆。 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說好關係都是麻煩出來的嗎?你這麼說不會相互矛盾嗎?其實不然,這兩個觀點是基於不同的背景和前提。麻煩別人的目的和前提是建立關係。也就是說,當你遇到一個人,想要跟他建立關係,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適當地去麻煩他,這樣做的本質是創造更多的接觸機會,讓你們的工作、生活產生更多的交集和聯繫。那麼隨著打交道日漸頻繁,自然能快速建立起關係。 但是我們現在分析的是如何與熟人之間更簡單地相處。如果你想要跟熟人之間維持簡單的、界限分明的關係,就要儘量減少麻煩對方的機會,能用市場思維和方式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隨意動用人情。因為人情的價值是無法直觀衡量和界定的。 當然,假如必須要麻煩熟人解決一件事,那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提前商量好報酬,比如請對方幫忙前就告訴對方:「這個東西你收著,如果你不收下,那這件事我就不麻煩你了。」這就像你去老長官家送禮,高明的長官一定會在你臨走前,也讓你帶幾盒茶葉回去,一樣的道理。 社交核心和人情本質的三點覺悟那麼深層次地瞭解了社交的核心和人情的本質後,我們需要有怎樣的覺悟呢?有三點特別重要:1.對於別人的付出,我們要心存感激,並即時給予積極回應 社交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所以當別人幫助自己,為自己付出的時候,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回報。因為不管對方是否是在考量你的價值後才選擇幫你,客觀事實是對方確確實實幫你了,你也確確實實受益了。這個時候,你能夠給予對方積極的回應,這樣才能達到一種價值的平衡,讓對方覺得幫你是值得的。對方也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往後他也會願意為你做更多,那麼自然也能更大程度地促進關係的良性迴圈。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有一個關鍵點:感激不要停留在心裡,回應最好是即時的。你對對方心存感激遠遠不夠,不能心裡默念一千遍「你真好」,你還要把這些表達給對方,讓對方真實地收到你的感恩。同時,不管你做哪種回應,最好都是在對方付出後沒多久就行動,時間不要拖得太長。 2.付出時不要有很高的期待,否則受傷的可能是自己很多人容易在關係中受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付出的時候產生了期待。首先,能不能獲得所期待的,本身就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這充滿了不確定性。其次,很多時候,我們總是不能客觀地衡量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對方的付出,然後就盲目地產生過高的期待。這都導致我們的期望很大程度上會落空,而一旦落空後,就會內心不甘、委屈,甚至會因為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報,最終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攻擊對方,讓對方意識到自己錯了。這於己於人,都沒好處。 所以我們在關係中一定要修煉一種境界,就是在付出的同時,慢慢放下對回報的期待。我此刻想要愛,便愛了,我此刻想要為你付出,便付出了,至於你怎麼回應我,那是你的事。如果你付出的時候是在過分壓抑自己內心的渴望,你的內心並不舒服,而且對對方有很高的期待,那麼你還不如一開始不去付出。只有處於這樣一種狀態,有這樣一種情緒覺知,你才能更好地維持關係。 3.要體驗感情的美好,但同時具備市場思維 人活一世,重在體驗,而感情無疑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種體驗了。我們的人生因有感情的連結才變得充滿了意義,豐富多彩。但是,我們在享受感情美好的同時,也要具備市場思維,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幫我們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煩惱。 市場思維指的是什麼?簡單說就是通過買賣、花錢這樣的方式解決一些問題,不過多地摻雜感情,學會做好利益和感情的區隔。 感情彌足珍貴,但同時也是很多煩惱和痛苦的來源。我們已經提過,人情本身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背後所承納的價值很難衡量,一旦一方覺得另一方欠了人情,而過分去索取,或者一方因為欠了人情,過分地被索取,都會因為價值不對等而內心失衡,最終破壞關係。 而市場思維的好處就在於通過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心裡有什麼訴求、想法,都可以毫無顧忌地說明,雖然要花點錢,但是沒那麼多麻煩。我們要體會感情的美好,同時也要學會用市場的方式解決問題。針對不同的情況,採用最合適的方式,不偏執、不極端。本文節錄:《不是搞不定人,是搞不懂人性:掌握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到哪都吃得開!》一書
-
2022-11-06 養生.營養食譜
小小一顆干貝 蹦出絕妙滋味
我都叫它干貝,或刻意寫成乾貝,表示乾貨;但口語表達時,老闆會以為白色的大海鮮,「其實你說的叫『珠貝』啦,小小的像珍珠,這是最正確的說法。」但說珠貝反而有人聽不懂,所以還是叫干貝吧!我處理干貝有固定流程:先用熱水汆燙,倒掉水分,再加入淹過干貝的米酒,電鍋外放1碗(以下都指吃飯用碗)水,跳起來後放涼瀝乾,去除外表的雜質和邊角的柱筋,再用刀背壓成絲。若為了擺盤和視覺效果,有時我也放整顆,像有一次我用菠菜打成汁,製作一道碧綠湯,就是將一顆顆圓滾滾的干貝落在鮮綠色的湯品上,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另外,年菜的湯品我也愛用干貝燉雞湯,鮮甜好喝。平日我最常用它作XO醬,適用於炒、拌、蒸、煮、煨……雖然是小小的一顆,卻能蹦出絕妙的好滋味。自製XO醬食材:干貝150克、蝦皮100克、辣椒50克、蒜頭50克、沙拉油500克調味料:壺底油精1瓶(70克)、蠔油1大匙前置作業:準備3個250ml的罐子,放到鍋內以滾水殺菌,瀝乾備用。作法:1. 蝦皮洗淨,瀝乾水分,備用。2. 干貝蒸熟後撈出,用刀背壓碎成絲。蒸干貝的水可留起來當高湯用。蒜頭和辣椒洗淨切碎。3. 炒鍋放500克沙拉油。油溫稍微上升後(小火),先放蝦皮,炒1分鐘後再依序放干貝、蒜頭、辣椒續炒。(食材下鍋的先後次序,可自行決定,亦可另放金華火腿)4. 保持中小火,拌炒10分鐘後,加1瓶壺底油精和1大匙蠔油。5. 關火,放涼,裝罐。6. 可裝成3罐250毫升的XO醬。● 多出的XO醬可當禮物送給親朋好友;若只想作一罐,可依食材遞減。金銀干貝湯食材:8顆小干貝、1盒雞蛋豆腐、1根蔥綠作法:1. 將蒸熟的干貝壓成絲狀(或撕成絲)。2. 準備湯鍋,放3碗雞高湯,上面掛上不鏽鋼瀝水濾網勺。3. 雞蛋豆腐切成片狀,用湯匙按壓,豆腐穿過細緻的濾網即成細絲。不過很多豆腐細絲會貼在濾網背面,只需用湯匙輕輕刮下。4. 鍋中加入作法1蒸熟的干貝汁和干貝絲,以小火慢慢煮滾。5. 加1/4茶匙的鹽、雞粉,香油(醬油膏或蠔油亦可,用意在於調色)。6. 加太白粉水攪拌,增加湯品濃稠度,讓滑嫩的豆腐絲和富有嚼勁的干貝絲,細細分明地飄在雞湯上,看起來更好喝。7. 盛入碗中,撒點蔥綠點綴。● 若不喜歡勾芡,作法6可省略。● 由於豆腐和干貝兩種食材顏色相近,拍照時特地舀一匙讓讀者看清這道的確有干貝絲。● 這道像極了文思豆腐。一般人印象中的文思豆腐需要以精細的刀工,切成數千根細絲,好像經驗老道的師傅才作得到,其實只要使用不鏽鋼瀝水濾網勺即可。● 如果覺得這道湯品太單薄,可加細麵線,吃起來較有飽足感。干貝銀芽食材:8顆小干貝、1包黃豆芽(約150克)作法:1. 黃豆芽去頭去尾,視為銀芽,泡在水中,吃起來較清脆爽口。2. 取出蒸熟的干貝撕成絲狀,用餐巾紙擦乾水分。3. 炒鍋內放1.5大匙油,放入干貝絲,由於容易噴油,最好蓋上鍋蓋,約1分鐘後,干貝變成金黃色,瀝乾油,盛起備用。4. 剩下的油爆炒銀芽,加入一點鹽和雞粉調味,大火炒約1分鐘,放進干貝絲拌炒均勻。或將干貝絲撒在銀芽上亦可。
-
2022-11-05 養生.人生智慧
行善不需要目的!美研究:受過善意者更容易幫助他人,形成善的循環
你一定聽過日行一善能帶來快樂!但是要做出幫助老弱婦孺貧困者的行為才叫善行?其實像是給人搭便車、送杯飲料給朋友等小小的善意舉動就能讓他人感受到溫暖和愉悅感。根據1篇2022年8月發表於《實驗心理學期刊:總論》的研究顯示,慷慨的行為具有傳染性,接受他人幫助、分享或捐贈者也會相對付出,將自己收到的善意向外傳遞。美實驗「轉贈給陌生人」 受贈者好心情超出預期該研究為德克薩斯大學與芝加哥大學學者共同進行的系列實驗。第1項實驗由研究者在公園招募84名參與者,請他們選擇將1杯熱巧克力贈送給陌生人或自己留著。有75人同意由研究者將飲品遞給陌生人並告知是參與者贈送,再請接收者自評自己的心情,給予者猜測他人收到飲品的感受,結果顯示給予者低估自己舉動的重要性,給予者預估接收者的情緒平均為2.7,接收者自評為3.5。第2項研究將200名參與者分成2組,對照組中的50人因參與實驗獲得1個蛋糕並給自己的心情評分,另外50人則猜測接收蛋糕者的感受,實驗組的100人中,50人被告知可以把蛋糕送給陌生人,並分別幫自己和接收者的心情評分,結果顯示透過善舉收到蛋糕的接收者比對照組接收者更快樂。最後1項研究,參與者在遊戲前收到來自實驗室商店或另1位參與者贈送的禮物,接著請收到禮物的參與者在遊戲中將100美元分配給自己和1位未知的接收者,結果發現透過另1名參與者的隨機善舉收到禮物的接收者,在遊戲中對陌生人更加慷慨。受過善意者更容易幫助他人 形成善的循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生活經驗讓我們感覺到「施比受更有福」,上述研究顯示受者的心情比施者所想的還要好,是很有意思的發現。林家興說明,研究中「施者」所從事的善行,並沒有用到自己的錢或資源,樂於助人的心情會很好,但如果要使用自己的資源或錢去幫助別人,結果可能會涉及損失多少和是否值得所影響;另外「受者」都是陌生人,針對陌生人所進行的善行比較單純,會讓受者的感受更深刻、心情通常也會比較好,若是認識的人可能就會牽涉到認識的程度及關係好壞的影響。從研究中也發現接受幫助的施者,在有機會幫助別人時,通常比較樂意,心情也會比較好,人在獲得別人幫助的時候,也會誘發善心去幫助別人,形成1個善行的循環,對陌生人提供舉手之勞的小善行,接受者感到的溫馨與愉悅感超乎我們想像,建議民眾可以養成隨時助人的習慣,讓善行在社會中增長,大家自然都能從中受惠。行善不需要目的性 過多期待會形成阻礙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我們都知道對人為善會讓人有良好的感覺,但是並不知道感覺會有多好,上述研究證明了這1點,從分數中可以知道,接受善舉的人常不是因為收到的東西是什麼,而是這項舉動。有些人從善或多或少會有目的性,期待做了以後會有成果或回報,希望如自己的期望發展,葉雅馨提醒,從事善舉不要有太多的「以為」,以為對方會有什麼反應、以為會怎麼樣,像是對方要很開心、不再難過或得到安撫…等,當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反倒讓關懷者感到被潑冷水、不領情,覺得不值得、多此一舉,「誤判的期待」反而成了利社會行為的阻礙。建議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善舉的民眾,從「關心」周圍的人開始,家人、同事、同學、朋友或公益團體關注的議題。打從內心給予幫忙,像是幫助焦頭爛額的同事買杯咖啡、倒杯水、公益捐款…等,從關心的角度就不會有過多的期待,且量力而為,避免讓善舉變成另1種壓力或負擔。像是打通電話給長輩,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讓對方收到關心,舉手之勞的善行,相對較「自在」,不會讓被幫忙的人感到需要有所回饋的壓力,同時有助於持續的從事利社會行為、累積了自己的正向情緒,及發揮善的影響力。★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0-31 養生.心理學解密
心理學研究證實:慷慨助人的善意會「傳染」,接受者也會更樂於付出
大家都聽過日行一善,除了幫助老弱婦孺貧困者,其實小小善意舉動就能讓他人感受到溫暖和愉悅,例如讓人搭便車、送杯飲料給朋友等。根據2022年8月發表於「實驗心理學期刊:總論」的研究顯示,慷慨的行為具有傳染性,接受他人幫助、分享或捐贈者也會相對付出,將自己收到的善意向外傳遞。施比受更有福 善行會循環該研究為德克薩斯大學與芝加哥大學學者共同進行,相關實驗有一系列,第一項實驗由研究者在公園招募84名參與者,請他們選擇將一杯熱巧克力送給陌生人或自己留著,有75人同意由研究者將飲品遞給陌生人,並告知是參與者贈送,再請接收者自評心情,給予者猜測他人收到飲品的感受。結果顯示,給予者預估接收者的情緒平均為2.7分,接收者自評為3.5,顯示給予者低估自己舉動的重要性。第二項研究將200名參與者分成兩組,對照組中50人因參與實驗,獲得一個蛋糕並自評心情分數,另外50人則猜測接收蛋糕者的感受;實驗組100人中,50人被告知可以把蛋糕送給陌生人,並分別為自己和接收者的心情評分。結果顯示,透過善舉收到蛋糕的接收者,比對照組接收者更快樂。最後一項研究,參與者在遊戲前收到來自實驗室商店或另一位參與者贈送的禮物,接著請收到禮物的參與者在遊戲中,將100美元分配給自己和一位未知的接收者,結果發現,透過另一名參與者的隨機善舉收到禮物的接收者,在遊戲中對陌生人更加慷慨。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生活經驗讓我們感覺到「施比受更有福」,上述研究顯示,接受者的心情比施予者想像更好。研究也發現,接受幫助的施予者,在有機會幫助別人時,通常比較樂意,心情也會比較好,人在獲得別人幫助的時候,也會誘發善心去幫助別人,形成善行循環;對陌生人提供舉手之勞的小善行,接受者感到的溫馨與愉悅感超乎我們想像,建議民眾可以養成隨時助人的習慣,讓善行在社會中增長,大家自然都能從中受惠。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我們都知道與人為善讓人有良好的感覺,但並不知道感覺有多好,上述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從分數中可以知道,接受善舉的人常不是因為收到的東西是什麼,而是這項舉動。從善不應有目的性 舉手之勞的善行最自在有些人從善或多或少會有目的性,期待做了以後會有成果或回報,葉雅馨提醒,從事善舉不要有太多的「以為」,以為對方會有什麼反應、以為會怎麼樣,像是對方要很開心、不再難過或得到安撫等,當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反倒讓關懷者感到被潑冷水、不領情,覺得不值得、多此一舉,「誤判的期待」反而成了利社會行為的阻礙。建議嘗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善舉的民眾,從「關心」周圍的人開始,家人、同事、同學、朋友或公益團體關注的議題。打從內心給予幫忙,像是幫助焦頭爛額的同事買杯咖啡、倒杯水、公益捐款等,從關心的角度就不會有過多的期待,且量力而為,避免讓善舉變成另一種壓力或負擔。例如打通電話給長輩,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讓對方收到關心,是舉手之勞的善行,也相對比較「自在」,不會讓被幫忙的人感到需要有所回饋的壓力,同時有助於持續的從事利社會行為、累積了自己的正向情緒,及發揮善的影響力。
-
2022-10-18 癌症.頭頸癌
34歲女星無預兆罹甲狀腺癌爆哭!醫:女性發生率是男性三倍,做好2件事助預防
34歲女星林欣霈過去曾演出「真愛找麻煩」、「真愛趁現在」等偶像劇,外型亮麗、身材窈窕的她,即使淡出演藝圈多年,也經常在社群平台分享生活點滴,人氣相當旺,但近日她卻驚爆今年6 月安排健檢當作生日禮物,未料卻發現甲狀腺異常,回診後確認為惡性腫瘤,回想當初得知結果,她說,走出醫院後呆站在門口崩潰大哭:「老天爺!為什麼是我?!」林欣霈昨(17)日在臉書發長文公開3個月來的抗癌歷程,表示在健檢時發現甲狀腺結節數量異常,之後轉診進一步做超音波和穿刺,發現甲狀腺附近長了5、6顆腫瘤,其中1顆已鈣化,最大達3公分,等待報告結果又是一陣緊張與煎熬,原本她還不斷地自我催眠希望是良性,無奈最終被告知是惡性腫瘤,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我記得我腦中一片空白,呆站著誰也沒有打電話,口罩因為眼淚跟鼻涕的關係都濕了。」不過,她很快地收起眼淚、整理好情緒,「遇到了就處理!難過擔心負面抱怨,都不能解決問題。」在等待開刀治療的過程,林欣霈調整作息、避免勞累,所幸因癌症是初期,手術過程順利,她開心喊:「恭喜我!畢業了,抗癌成功」並稱目前繼續做放射碘131治療、定期回診拿藥和追蹤即可。林欣霈經過這段抗癌歷程,除了感謝親友的陪伴,她也想跟大家說:「可以的話,試著將心比心,給患者一些正能量,不需要責備也不用陪他們難過,只要給他們放鬆跟愉悅的心情,帶他們轉移注意力,但關心也要拿捏,過多的關心也會讓患者感覺壓力。」什麼是甲狀腺癌? 女性發生率是男性三倍【2022/10/18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聖為表示,甲狀腺位在兩條鎖骨正中間凹陷處,往上1.5公分左右,靠近男性喉結位置的下方。甲狀腺主要負責分泌甲狀腺荷爾蒙,又被稱為甲狀腺素,負責調節新陳代謝、心跳等。根據研究,甲狀腺癌的發生率女性遠高於男性,比例大約是3比1,造成甲狀腺病變,較為明確的證據顯示,與幼年時曾暴露過量的放射線有關,如曾接受頭頸癌、腦瘤等放療,會大幅增加成年後出現甲狀腺癌的機率。許多文章顯示,甲狀腺癌女性高於男性,主要與壓力、內分泌失調有關,張聖為表示,臨床上確實有蠻多個案有這類的現象,但研究並未明顯證據證實。除了林欣霈以外,藝人寶媽、前副總統呂秀蓮都曾罹患過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好發年齡約在50歲上下,九成的甲狀腺癌屬於良性,僅一成為惡性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分為四大類型,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甲狀腺髓質癌、甲狀腺分化不良癌,其中以甲狀腺乳突癌為最多,占整體的8成到9成,通常乳突癌的患者會有3到4成的機率,已經出現頸部淋巴轉移,剩餘的1成則以甲狀腺濾泡癌為主,甲狀腺髓質癌以及甲狀腺分化不良癌發生機率少之又少。張聖為表示,林欣霈於34歲罹患甲狀腺乳突癌,雖然年輕但治療預後較佳,若大於55歲才被發現罹患甲狀腺乳突癌,有更高的機率出現淋巴轉移,且治療預後較差。甲狀腺癌有什麼症狀?張聖為表示,無論是甲狀腺癌或是甲狀腺結節等,有八成以上的患者不會有任何症狀,僅有二成左右會出現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摸得到腫塊等。多數的甲狀腺疾病患者都是透過健康檢查被發現,如檢查頸部超音波、抽血檢測甲狀腺功能等,或是本身有甲狀腺亢進或低下者,定期追蹤發現。甲狀腺癌如何治療?張聖為表示,甲狀腺癌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甲狀腺癌經切片檢驗為良性,手術治療的前提則是評估甲狀腺癌是否已影響到患者,如腫瘤壓迫到聲帶、外觀不佳、影響吞嚥等,良性腫瘤切除,不一定會切除整片甲狀腺,也不會切除淋巴。若是惡性甲狀腺癌,則建議立即手術,避免淋巴轉移通常都會一起切除淋巴。進行手術治療後,避免惡性癌細胞殘留,會搭配放射性碘131治療,原理是甲狀腺素會與碘結合,讓結合後的甲狀腺素成為標的,進行放射治療,徹底消除惡性的癌細胞。後續則是服用甲狀腺促進素等方式治療。如何預防甲狀腺癌?避免罹患甲狀腺癌,張聖為表示,第一預防輻射線暴露,減少不必要的X光檢查,第二是查看自身是否有癌症家族史,定期做健康檢查;其餘的方式則是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攝取充足的營養、調節生活壓力、保持運動等。如果有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低下,應定期追蹤服藥,避免有癌變的機率。關於甲狀腺癌,你應該要知道的事為什麼會發生甲狀腺癌?在醫學界至今仍不清楚真正的原因,但可能跟遺傳、飲食、孩童時期因腮腺炎接受X光或放射線治療者等相關。一般來說,甲狀腺癌的存活率很高,而且大部分是良性腫瘤,所以只要遵循醫囑,大部分都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在過去的統計可以發現到,大部分罹患甲狀腺癌的病患為女性,以發生率來說,女性是男性的三倍,常見的年齡是35~55歲。想要預防甲狀腺癌,可以這樣做:◎洗澡時可仔細檢查自己的頸部,看看是否有異常凸起的腫塊,若有發現異常,應儘快找醫師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定期接受身體健康檢查,甲狀腺癌與遺傳因子有關,若家人有甲狀腺癌,可以定期追蹤檢查。參考資料:認識甲狀腺癌:https://reurl.cc/vWVQne元氣網疾病百科甲狀腺癌:https://reurl.cc/qNQGDE
-
2022-09-16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真心相待,有愛無礙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長期照護」。一位脊髓受傷導致四肢癱瘓的病人女兒寫出對長照醫療團隊「視病如親」的感恩,同時也由衷感激外籍看護「侍病如親」,並呼籲台灣社會對後者給予他們應得的感激與對待。一位負責國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長照學者呼籲社會對長照資源的重視以及共同與非血緣關係人一起合作的重要性。一位醫學中心護理顧問提出同理心、全人全程關懷照護、團隊到家好照顧、醫病關係有愛相隨的美麗新世界。延伸閱讀:醫病平台/視病如親延伸閱讀:醫病平台/照顧是一條漫長的路——沒有遇到不會有感覺,遇到時有時會措手不及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人猝不及防,文中提及的脊髓損傷即是如此,意外導致了病人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在青壯年時期更帶來巨大的影響,對於本人及家庭而言,嚴重的生理及心理衝擊及調適,是一段艱鉅的漫漫長路。我們共同企盼在這段路途不是踽踽獨行,而能有良好的團隊支持與協助,在過程中彼此以互相同理體諒的真心相待,成為寒冬夜裡溫暖的一盞明燈,讓愛共同克服障礙。個案無助感,同理是良方文中所述的個案在40年前發生也正是青壯年階段,無論在醫療、照護或復健方面,勢必面對極大的困境,面對受傷後下半身癱瘓及活動受限制,打亂原有的生活步調,甚至擊碎人生美好的理想及夢想。看著個案本身的情緒低落、心理的無助和無望感,家屬常是心焦、心痛不捨,卻也愛莫能助地一同陷入困境;此時更需要專業醫療團隊成員以同理陪伴傾聽,引導個案及家屬共同抒發情緒,面對其下半身癱瘓的事實,學習與他共存,鼓勵參與自我照顧的活動等,給予支持及鼓勵,協助個案能盡早重返社會及家庭。文中個案不僅在急性期得到當下最好的手術醫療,後續也獲得連續性完整的復健及居家照護,家屬對醫護團隊「視病如親」的真情感謝,彼此的真心相待,顯現醫病和諧關係的正面效果。全人全程關懷照護,重拾信心活出意義從護理的角度,我們以全人護理(Holistic Nursing)的理念,也就是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各方面需要的醫療照護;從心理層面,予以病人甚至主要照顧者(家屬)心理情緒上的支持。如:以正向支持的態度,用手拍拍肩膀緩和情緒,並協助個案覺察自己有進步的部分,如你的手可以拿水喝,進步了,很棒!讓個案感到希望,給予正向回饋,使他感到受尊重,建立信任關係。某醫學中心的脊髓損傷復健病房,一組醫護人員利用休假時間,帶領及陪伴能坐輪椅的一群病人,到淡水一日遊,可說是工程浩大,挑戰不可能但卻是自我期許的任務,只為讓病人調劑身心,增進重回社會的信心,做好全程照護的萬全準備,如:事先勘查路線、捷運站無障礙廁所,備妥導尿包,為需定時單次導尿的病人使用,他們內心散發的愛,付諸行動的堅持令病人及家屬感動不已。接著,關懷追蹤治療成功回到社會角色的五位個案,分布在台灣五個縣市,一一到府訪問拍攝其回首來時路,剪輯製作衛教影片,特別讓新病人了解疾病治療有如披荊斬莿,艱辛漫長,但終有成功的一天,激發病人勇往直前,鬥志昂揚。關懷和照護密不可分,關懷照護是一種人性的本質,為感情自然表達的方式,經互動深入了解個案的需求,提供全人整體性的照護。個案家屬提到復健醫師、家醫科醫師及護理師,提供「貼心的照護,照護跟互動真的猶如親人般的相處」,我相信他們擁有對人類受苦的敏感性,在他們的血脈中流動著愛心關懷的元素,才能持之以恆,獲得家屬的感佩。翻轉醫療新模式,團隊到家好照顧對長照個案需要持續性醫療及資源的支持,更需要仰賴完善的政策。如文中所述,健保醫療給付及長照2.0的服務給予居家照護的新契機,個案不須舟車勞頓到醫院看病,也緩解費用的負擔。衛生福利部於105年2月起實施全民健保提供居家醫療整合照護計畫,由醫護人員組成居家整合照護團隊,主動走入長者或是行動不方便患者家中,提供完整且持續的醫療照護。亦即醫療團隊到你家!協助開藥、抽血、更換導尿管、鼻胃管或氣切管路等,讓不便出門的民眾也能接受醫療的持續照護。繼於107年起開始推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簡稱長照2.0),提供了「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項服務,病人可在住院期間即透過出院準備服務團隊,超前部署做好後續照護需求的評估,讓主要照顧者及家庭成員,都能完善地做好出院後照護的準備。對於主要照顧者長期照顧的身心壓力及情緒負荷,社會也有了資源及團體樂予陪同走過,如: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提供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支持團隊、照顧技巧訓練及照顧咖啡館……等資源,期盼給予家庭照顧者一個紓壓、交流及尋求支持協助的管道。將心比心,真心換真心目前因高齡化及少子化,家庭成員常因照護人力不足,或是工作繁忙及無法兼顧照顧者的角色,而選擇聘僱外籍照顧者協助。文中個案受到外籍照顧「侍病如親」的照護,有感於有些外籍照顧者沒有受到應有的感激與尊重,家屬呼籲我們社會應該要有改善。今日住院病人的陪伴者,多數已從昔日的家屬轉換為外籍照顧者,況且近年來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 19)疫情,更突顯外籍照顧者勞動力的稀缺,其角色彌足珍貴。臨床上常看到雇主與外籍照顧者之間的格格不入,波及病人的照顧,為此,護理師從辦理家屬團體座談會,彼此分享雇用外籍照顧者的甘苦談,相互學習,都有正向的回響:有家屬覺得外勞反應遲鈍、怎麼教都不會,尤其是第一次到台灣的外籍看護工,建議雇主親自示範一次,善用肢體語言帶著一起做,是最好的溝通方式。我們知道外籍看護,在來台前,雖有接受短期的照顧訓練及語言訓練,但來台立即進入工作時,照顧技巧未必純熟,還有身處異鄉,語言、生活習慣和文化要適應,也要體諒他們有很大的壓力。因此,縣市政府也提供了外籍家庭看護工到宅訓練及指導的課程,提升外籍看護的照顧技巧及能力。有一位病人子女旅居國外,太太無力照護,夫妻對印尼看護視如孫女般的對待,尊重其不吃豬肉的飲食習慣,特別為她多買牛肉、喜歡的辣椒及咖啡;女兒回國探親期間,帶禮物感激她也為她準備一份寄回給媽媽;平日晚上或週末接手照顧幾小時或半天,讓外籍看護短暫休息紓解壓力。有家屬讓外籍看護同桌吃飯,看護還沒坐定,不會開動;幫她過生日,為她拍照寄給家人;鼓勵帶家人到公園散步同時和其他外籍同伴互動等等。我們把她當家人看待,她感受得到,將心比心她們也渴望家人的關愛,你給她一分愛,她回給你十分情。這是一份人照顧人的工作,有緣千里才相遇,可以透過尊重和善待建立深厚的感情。醫病關係,有愛相隨有一種東西妳給了別人,自己卻不會少,那就是「愛」,文中個案長達40年的照顧,有堅強家庭支持系統,給予「愛」的陪伴及鼓勵,讓其活出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家屬在艱困情境下,能對於人事物持續保有正能量及感恩之情,以「愛」表達對醫療制度、醫護團隊及外籍照顧者的感謝,發揮大愛的精神,拋磚引玉,難能可貴。更希望我們的醫療團隊及社會氛圍,持續保有愛與溫暖。
-
2022-08-31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我能退休嗎?專家推五大指標,檢測你的退休力
百歲世代,大家平均壽命延長,面對比想像中還要長久的人生,退休或不退休都是未來生活的選項。為了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元氣網成立「退休力頻道」,推出一站式服務,從許多專家及過來人經驗中,幫你畫重點,列出必做事項清單,提供預約未來美好生活的解方。聯合報於2020年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推出「退休準備指標」,去年推出 「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邀請大家填寫,看看自己的退休代表動物,評估對老後生活的準備有那些優勢與不足。退休準備指標以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及自在獨立為五大核心能力,獲得近三萬人填答;「退休準備指標2.0──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首度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於問卷設計,透過AI協助,在三萬筆填答資料中得到六群退休力的準備樣貌,再經多次動腦會議找出代表動物擬人化。六種動物依分數高低,依序為「王者獅子」、「翩翩蝴蝶」、「暖男水豚」、「好奇海豚」、「做自己貓熊」及「慢慢樹懶」,各自有值得讚許的優點,卻也有不足之處,期待透過代表動物,請大家思考自己的老後準備有那些優勢,那些面向需要加油。 元氣網幫助大家打造退休力,首先可在元氣網快捷鍵找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登入會員即可直接填寫,得知自己的退休準備代表動物,同時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在「退休力」頻道,根據退休的五個核心能力,提供專家與過來人的準備心得及建議。●「六種動物測驗你的退休力」,歡迎填寫,踏出退休準備的第一步:https://pse.is/3uraub理財準備各種退休調查都顯示,勞保與勞退是勞工主要倚靠的重要來源。但是很多人卻搞不清楚勞保與勞退差別,甚至因此錯過放大勞保與勞退最佳方式,極為可惜。事實上,勞保才是活到老領到老,領多少與勞保投保薪資、勞保投保年資有關;勞退則有新制與舊制,能領多少錢,就看累積退休金總額是多少,而且與每月實際薪資有關。勞保與勞退同樣都是勞工的退休金,但勞保是「確定給付制」,勞退則是「確定提撥制」,因為制度設計不同,請領條件與方式也各異,不完全都是高年資最有利。勞工想要加大自己的退休金,有幾大關鍵要掌握。一、想要月領,工作就要投勞保:勞保部分,因為有最高投保薪資45800元上限,如果想要月領年金,就要謹守有工作就要投勞保原則,有助累積較多勞保投保年資,對墊高退休後月領勞保老年年金金額極有幫助。但如果是要一次請領,由於60歲以前投保年資只有30年可計入給付,年資愈多,未必有助退休金。二、勞退新制,則有三大撇步:1.勞退新制是靠著工作時,雇主每個月提繳到勞工個人退休帳戶,雇主是提撥至少勞工薪資的6%,如果勞工薪資高,雇主提繳標準就高;至於薪資6%是最低標準,如果遇到佛心的老闆願意提繳高於6%,對勞工累積更多退休金,很有幫助。2.勞退新制另有自提規定,勞工若從年輕就開始相對提繳薪資一定比率到帳戶,也是非常有效,等於是為自己準備兩倍退休金。3.政府每年會將勞退基金投資收益全數分給勞工個人退休帳戶,如果雇主提撥再加上自提,帳戶金額愈大,就可分到更多投資收益。【延伸閱讀】>>如何放大退休金?勞保活愈久領愈多 勞退新制3大撇步健康準備高齡醫學權威、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聯合報退休指標與坊間其他工具最大的不同,就是問出「你動手準備了嗎?」,透過執行程度問出實質準備狀況。初步發現,財務準備是退休準備的第一步,通常是先意識到退休生活需要財務支持,但若以完成度來說,健康準備的執行難度最高,若健康準備完善,其他面向的準備通常也可拿到高分。因此,可將健康準備視為退休準備的「粽子頭」,陳亮恭打比方,就像只要拉起粽子頭的結繩處,健康力提升,其他退休準備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健康準備的執行必須落實於生活,例如每周運動三次、攝取足量蛋白質等,除了個人動機,也需要環境配合等支持,例如關渡醫院打造宜居社區,提供居民健康促進等。社會連結疫情造成當代世界前所未有的社會孤立,但數位科技帶來新的連結與可能。專家指出,疫情讓原本需要數年才會發生的改變在短時間內發生,而且也回不去了,如數位轉型。數位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疫情下對數位科技的掌握學習、人際連結,更可視為退休準備的及早檢測與預習。社會觀察者李明璁在疫情時有個瘋狂的點子,他從歐美去年經驗發現,疫情讓每一個自我在身體和心靈及「人我關係」都有些變化,公視身為公共媒體,應該為台灣在此時「留下些什麼」,著手製作、主持帶狀節目「保持聯絡」,以切片的方式記錄常民百姓在疫情下生活的氣味。「疫情有點像是給我們一個練習的機會,重新衡測自我和他人的關係。」李明璁說,因為疫情,人們重新不斷練習:「既獨處,但試著保持聯繫」。這次疫情對人際關係及相處仍讓他看到希望,雖然被隔離,幸好網路科技讓大家連結起來。「如果在廿、卅年前,大家就被鎖在家裡,頂多只能打電話,可能就更疏離了」。學習和使用社群工具,其實是許多人在疫情下的新嘗試。【延伸閱讀】>>社會連結…退休數位力 串起新學習活躍好學74歲的導演兼演員梁修身,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4個孫子,螢幕上是硬漢的他,升格爺爺後卻化為繞指柔,對孫子有求必應。他念政大EMBA時跟學長學摺氣球,受惠的當然是孫子,他說體會到打氣球跟教育孩子一樣,必須預留一點空間,太嚴格會有反效果,因為空間不夠沒有緩衝,容易爆掉。但也不能太大空間自由發展會變調。梁修身說很多人以為他退休,其實他從沒說過「退休」二個字,對他而言現在只是轉換心情生活,因為人一旦說出退休會連走路都變慢,現在的生活就是夠吃夠用,不會為了名利往前衝,但是也不能不做事。他打趣說,自己以前都不覺得老,是第一次有孫子叫他「爺爺」才覺得真的升級了,從壯年變成老年。50多歲時,有感於入行以來受到許多貴人、恩師的幫助提攜,因此梁修身用三個兒子的名字成立三群公司,開始攝製一系列關懷少數族群、弱勢朋友及值得關注的故事。包括「再見忠貞二村」、導盲犬、盲胞的故事「米可GO!」、講述外配的「別再叫我外籍新娘」、東部少棒萌芽史「比賽開始」等,公司沒拍戲之後他規畫自己的生活,去政大念EMBA,連續兩年參加柬埔寨義診團,也接手學校的傻瓜劇團,到各地偏鄉小學演出,之後更學習薩克斯風到各地表演和做公益活動,還學會摺氣球,他半年前甚至取得街頭藝人證照。今年他的願望則是學英文,他說以前拍電影時,卻爾敦希斯頓來台灣,中影派出他和胡因夢接待,胡因夢英文很好,他只能看著胡因夢笑就跟著笑,英文一直是他的遺憾,直到洋女婿來台灣,他說剛好女婿想學中文、他想學英文,但可能礙於他是岳父,女婿根本不敢糾正他的發音,笑說:「最後是他的中文進步比我快,我還沒學好。」【延伸閱讀】>>74歲梁修身不輕言退休!念EMBA、當街頭藝人、還想學英文 生活態度轉變,有空就陪家人自在獨立電影「一家之主」說的是台灣傳統女性的縮影,電影中的女主角葉蘭心與退休的老公羅大偉,夫妻倆獨自住在台北市的老公寓,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卻藏著女性的深刻壓抑。導演王希捷訪時表示,這部片拍給中年女性、退休族的禮物,因為這個族群在台灣是很常被忽略,許多女性辛苦一輩子,都在為全家人付出,卻往往忘記疼愛自己,甚至忘記屬於自己的名字。透過電影,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找回屬於自己人生的掌控權。電影中,演員陸弈靜扮演女主角的閨密,一樣是中年女性的代表,卻演繹出當代女性不同的風景。同為中年女性,從陸弈靜視角看「一家之主」電影,她認為,在這個年紀對於「閨密」橋段特別有感。「你是你自己的主人」是陸弈靜對一家之主下的註解,她坦言,走入人生下半場,學習接受一切自然的改變,是最大的學習。她笑著承認,剛開始有白頭髮的那幾年,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總把頭髮染成紫色掩蓋,但當頭皮有白髮竄出時,就像喉嚨卡了魚刺,怎麼都看不順眼。這些年,她終於接受滿頭白髮的自己,結果「大家都來找我演阿嬤」,但現在也覺得無妨,因為當人學會接受自己,生活就會過得比較輕鬆。相較於電影中女主角,以及許多傳統女性對於扮演好媽媽、好太太、好女兒的執著,陸弈靜淡淡地說「現在豁達就是我的執著,有經歷過的人就會懂」。【延伸閱讀】>>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中年覺醒! 豁達自在看人生,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準備退休是持續的過程,不論40+、50+,還是60+,準備退休或面對退休的過程勢必面臨許多來自大環境和自身處境的變化,提早準備,就從追蹤元氣網開始。
-
2022-08-28 退休力.自在獨立
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中年覺醒! 豁達自在看人生, 勇敢為自己活一次
談到「一家之主」,大家想到的常是男性肩負的角色,但從另個角度觀察,在廚房打理三餐、在客廳浴室清潔整理、幫子女和長輩跑腿處理庶務的角色,往往是女性,是妻子、是母親、是媳婦或女兒的身分,到底真正掌握「家的秩序」的主人又是誰呢?女性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身兼多職為家人付出,卻不知不覺忘記了「屬於自己的名字」。一心照顧老小 壓抑失去自我新銳導演王希捷透過電影「一家之主」的故事,靜靜地訴說著台灣傳統女性的縮影,帶大家透過影像,找到每個女性屬於自己的家。電影中的女主角葉蘭心與退休的老公羅大偉,夫妻倆獨自住在台北市的老公寓,看似平淡的家庭生活,卻藏著女性的深刻壓抑。電影中葉蘭心的高齡母親已經失智,住在安養院,卻不時上演「走失記」,葉蘭心想接媽媽回家一起住,卻還得看先生的臉色;成年的女兒突然辭職想創業,卻因資金匱乏搬回家;退休的先生霸占遙控器、收藏品四散家中、在廁所養賽鴿,不中斷的碎念;年屆退休的葉蘭心,更因急著籌錢買大房接全家人一起住,最後竟陷入意想不到的處境。一個人的劇本,卻彷彿是許多女性的縮影。許多傳統女性說不出口的壓抑,電影中則有另一個角色葉蘭心的好閨密,像是小惡魔般,站在對立面,為女主角打抱不平。「妳先生本來就是個大型骨董」、「妳買房子到底是為了先生,還是為了女兒?根本頭腦業障重」,句句毒舌卻也反映了難以言說的現實。真正的家在哪 人人觀念不同從導演的角度來看,王希捷透露,這部片的確是拍給中年女性、退休族的禮物,因為這個族群在台灣是很常被忽略的,從女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母親的影子,辛苦了一輩子,都在為全家人付出,卻往往忘記疼愛自己,甚至忘記屬於自己的名字。透過電影,希望每個女性都能找回屬於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在拍攝前,王希捷特別進行田野調查,問了多位母親「妳覺得什麼是家?」最多東方人的回答是「家人在哪,那裡就是我的家」;西方的母親則說「哪裡可以獨處,那就是家」;電影中的女主角則是「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書櫃,就是我的家」。每個人對家的定義,來自於不同的渴望與自我認同,這是一個開放的填充題,沒有標準答案。實現自我價值 懂得為自己發聲觀察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饋,王希捷透露,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套入的角色自然不同。不少觀眾看完電影,會想起已經過世的父母,憶起自己也曾是「被愛的女兒、兒子」身分;也有人看完電影,彷彿看到自己的人生,眼淚是為「自己」的身分而流。更有人電影看到一半,衝到廁所痛哭流涕,或是走出戲院,坐在路邊久久不能自已。這部電影是送給中年族群的禮物,王希捷想喚醒女性對自我價值的重思,像是對子女的庇護應該付出到哪種程度;面對先生的指手畫腳,如何為自己發聲;對母親的照顧,該如何堅持立場,最後又該如何找回對自己的認同,而不再被外界所貼的身分標籤所困。女性進入婚姻 好友的陪伴成為出口電影「一家之主」,演員陸弈靜扮演女主角的閨密,一樣是中年女性的代表,卻演繹出當代女性不同的風景。若要說女主角葉蘭心個性是恬靜、壓抑,那扮演她閨密的陸弈靜則是敢言、仗義的俠女性格,總為女主角打抱不平,特別是數落老公的橋段,讓她直言「大快人心」。身為劇中演員的她認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陪伴的角色。尤其,女性結婚後,變成太太、媽媽的身分,所有的時間往往奉獻給家庭,陪伴的對象是家人,此時,閨密的身分更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可謂是在壓抑的生活中,女性的出口之一。接受一切改變 成為自己的主人陸弈靜同為中年女性,從她的視角看「一家之主」電影,她認為,在這個年紀對於「閨密」橋段特別有感;而2、30歲的族群,則可以反思媽媽在家庭角色中,無止盡付出的辛勞;男性則可以發現平時對太太的依賴有多深,各年齡層都可以獲得不同的收穫。「你是你自己的主人」是陸弈靜對一家之主下的註解,她坦言,走入人生下半場,學習接受一切自然的改變,是最大的學習。她笑著承認,剛開始有白頭髮的那幾年,自己完全不能接受,總把頭髮染成紫色掩蓋,但當頭皮有白髮竄出時,就像喉嚨卡了魚刺,怎麼都看不順眼。這些年,她終於接受滿頭白髮的自己,結果「大家都來找我演阿嬤」,但現在也覺得無妨,因為當人學會接受自己,生活就會過得比較輕鬆。相較於電影中女主角,以及許多傳統女性對於扮演好媽媽、好太太、好女兒的執著,陸弈靜淡淡地說「現在豁達就是我的執著,有經歷過的人就會懂」。
-
2022-08-15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未知死,焉知生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斷食善終」。最近出了一本新書「斷食善終——送母遠行,學習面對死亡的生命課題」的畢柳鶯醫師分享她與家人在罹患不治之症的母親要求下,如何圓滿地達到到「愛的極致是放手,瀟灑地走勝過痛苦地活」。一位頌缽師寫出家人不忍母親因為長年巴金森症的折磨而生不如死,受到畢醫師的啟發與幫忙,得以讓母親走完這段艱苦的人生。一位照顧癌症病人的放射腫瘤科醫師,透過「醫學倫理」、「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經驗,累積了一些陪伴不同階段病人走向生命終點,以及處理倫理困境的經驗,嘗試分析「斷食善終」之所以受到台灣社會各階層的關注的原因。四十二年前我結束實習醫師訓練,為了不想面對病人的死亡,排除了內外婦兒四大科而選擇擔任復健科醫師。沒有想到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口的老化,復健科有越來越多重度失能的病人身陷生不如死的慘境,比面對死亡還要讓人不忍。我的公公失智插管臥床十二年,與我母親自主斷食三星期的圓滿善終成為對比,促成我撰寫「斷食善終」一書(麥田書版)。寫作的過程種種因緣巧合,讓我感覺是母親賦予我這個新的使命,成為推廣善終的志工。除了接受採訪、演講的邀約以外,有病人家屬詢問我臥床長輩是否適合斷食善終,我都會竭力幫忙。書籍出版至今四個月,有三位臥床長者在我協助下離苦得樂,在天上自由自在,有兩位正在進行斷食。這過程中,我得到非常多的學習,甚至因此對生死有更開闊的看法。三位往生者都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第一位失智二十年、臥床十年由安寧緩和科醫師判定失智症末期,家屬代簽安寧緩和條例,在護理之家漸進式減少灌食量,第十天拔管,第十八天安詳往生,過程平順。第二位失智七年嚴重腦中風後臥床三年,她健康時曾經照顧過臥床數年的先生,知道臥床的痛苦,交代將來不要像先生這樣臥床拖磨。在家中漸進式減少灌食量,第十一天停止灌食,第二十四天往生。第三位帕金森氏症七年臥床三年多,仍有意識,可以由口進食,但吞嚥困難,不願插鼻胃管。自願斷食早回天家,因為病人仍會指著肚子表示餓,女兒不忍,斷斷續續餵食,歷經兩個月又五天才離世(家屬在最後一週才求助於我)。我接到求助訊息,首先會確認家屬是否有共識。有一位家屬覺得餓死母親太殘忍了,因為是母親的自主決定,所以其他手足仍一致贊成以母親的意見為主。有一位聽到斷食善終此事的立即反應是:「這怎麼可以?」看完我的書以後,說「知識帶來勇氣」改變了想法,也很高興自己終於勇於「承擔」,完成了母親早年的託付。尋求共識的秘訣是對斷食往生有正確的認識,以及站在臥床長輩的角度來思考。大部分家屬都是不忍心長輩躺在床上受苦,所以願意忍痛讓長輩離去。親人離去後,大家都如釋重負,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斷食過程中靈性的照顧佔有很重要的角色。不論往生者是否能用語言溝通,我都請家屬一定要在斷食前詳細跟長輩報告。一定會先謝謝他這一生對家庭的付出、對子女的照顧,表達對他的感謝與愛,詢問要開始斷食讓他們可以脫離病床的桎梏到天上去作自由自在的神仙,他們是否可以接受?我深信他們仍有神識聽得懂子女要傳達的訊息,他們都沒有反對這個作法,會配合、接納未來所要面對的。這是對往生者的尊重,對子女而言,也是得到長輩允許的一種儀式。我相信這樣對雙方面都有正面的意義。有幾件事情讓我更確定他們是有神識的,而且靈魂永生。一位爸爸平常都安然的躺著,但是外籍看護來道別要回國時,他有如孩兒般皺起臉痛哭,流了好多淚。他生前很喜歡旅行,往生後他的妹妹夢見他穿得很帥,說他要去雲遊四海了。遠在印尼的看護也夢見阿公來到印尼,請她帶他四處去玩。這種夢栩栩如生(算是託夢吧),作為子女的聽到這訊息,為父親感到深深的歡喜,知道自己做對了。另一位在停止進食後第十三天,還沒有往生的消息傳來,比我預期的慢了幾天。我請家人想想看:是否有什麼人她想見的還沒見到?或者是有財物要給晚輩,還沒有交代?第二天媳婦傳來訊息說婆婆往生了,正在助念中。同時附了一段話:「昨天打電話給某某哥哥,沒想到婆婆眼睛睜好大,非常有神,聽到哥哥說三個兒子都結婚已經有四個孫子,都各自買房。媽媽聽了眉開眼笑。」原來老太太之前有另一段婚姻,他們有一位同母異父的哥哥。我詢問家人是否都有共識的時候,他們沒有把這位哥哥列入,也沒有通知他母親正在斷食往生的事情。兄弟也許本來很少往來,但對老太太來說,兩個兒子可都是他牽掛的心頭肉啊!聽到好消息,她無牽無掛去作神仙了!這讓我想到,若有手足失和,或者覺得對方很不孝順,但是對父母來講,都是他們的子女,都會惦記著,最好還是要通知對方來見最後一面,長輩和對方才不會遺憾。另外一位老太太常常看見逝去的家人來看她,她總是要求女兒幫忙開門,有時候會說要給紅包喔!若是住在醫院,有些醫護人員的科學腦會判定這是瞻妄,找身心科醫師開藥。我會告訴家人,這是因為他們陽氣漸弱,很容易與靈界溝通,不是他們幻覺,是我們沒有能力看見他們所看見或聽到的。所以只要配合演出讓當事人安心就好了,不用操心。我們理解、聆聽他們,他們就平靜下來了。馬偕醫院張明志醫師在「死亡癱瘓了一切的知識」這本書描寫的很清楚,他看過非常多的例子。我在協助斷食善終的過程中沒有碰到什麼大困難,若有,我會尋找居家醫療的團隊幫忙。有時候家屬會因為病人的一些不穩定症狀而煩惱,譬如擔心血氧、血壓、脈搏、呼吸不穩定,我發展出一種解釋可以撫平他們的焦慮。我說:一千個人的死亡,有一千種面貌,長輩的往生過程是給你們的一份寶貴禮物。不論他示現什麼狀態,那都是他要教導你們的,你們只要接納就好,不用擔心。目前為止,這個說法蠻管用。最緊急的一次狀況是來訪的居服員發現病人發燒、痰很多,以為一定是肺炎了,建議立即住院。我請她們不要急,我立刻過去(還好是台中的個案),結果到了現場,病人呼吸脈搏都很平穩,拍痰以後已經完全沒有痰了。我告訴他們去醫院可能前功盡棄、要受不少罪。就算懷疑氣管或肺部發炎,請居家醫療的醫師來診治就好了。因為陪伴病人往生,我閱讀了許多安寧照顧與靈性方面的書籍,相信了靈魂永生。人是一個能量體,軀體這個物質在死亡後回歸地球,成為滋養其他生命的肥料。靈魂會往下一站前進,去到一個更好的地方(a better land),見到逝去的親人。現在的我們可能是一個老靈魂很多世當中的一世,有緣份的人才會在此生碰面,應好好珍惜這緣份。既然靈魂永生,對軀體的死亡可以淡然處之,也不需要因此有過度的恐懼或者悲傷了。
-
2022-08-13 癌症.癌友故事
馬漢忠、馬漢敬兄妹攜手抗癌路 堅強迎生命挑戰
抗癌勇士「微笑小太陽」馬漢忠的妹妹馬漢敬,去年6月被診斷罹患淋巴腺癌第3期,兄妹倆人攜手抗癌,鼓勵癌友不要每天算日子,要堅強地完成生命挑戰。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公布2022年周大觀抗癌圓夢助學金得主,共計有台東縣抗癌福音歌手馬漢敬等301名抗癌鬥士榮獲,今天在台東縣舉辦抗癌圓夢助學金捐贈活動,由馬漢敬代表所有鬥士們接受,每人獲新台幣2萬元。國立台東大學學生馬漢敬去年6月經台東馬偕紀念醫院確定罹患「淋巴癌」第3期,馬漢敬已挺過3次手術、8次化療、20次放射線治療,以及正子、斷層造影檢查等。抗癌期間堅持不休學,希望一邊對抗癌症,一邊完成最後1年大學學業。馬漢敬接受助學金後表示,她哥哥馬漢忠從小罹癌,原本以為神給家裡的狀況就到哥哥為止,但很奇妙神又突然給了他們家一份禮物。她說,聽到醫生宣布時,她愣住「我很健康啊,怎麼會得癌症」,接著大哭一場,這是這輩子首次大哭,但哭過後就必須接受,經過很長的拉扯,才調適心理狀況,不調適就無法度過每一階段的療程。她表示,當她知道罹癌時才感覺生命如此重要,希望治療好後能鼓勵其他癌症鬥士,努力對抗病魔,「不要每天去算能活多久,而是要在意當下時刻」,努力完成生命挑戰,也希望父母們在孩子得癌症時能更堅強,讓孩子能更堅強地抗癌。今年26歲的馬漢敬,國立台東女中傑出校友、國立台東大學高齡健康與照護管理原住民專班應屆畢業生,大學3年期間,課業成績優異,孝順的她總是努力求學,希望透過申請獎學金幫忙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她的爸爸孫昶吾是韓國牧師、媽媽馬秋琴是台灣布農族原住民,哥哥馬漢忠是抗癌29年的畫家詩人–先後榮獲總統教育獎、全球熱生命獎章,從小被譽為「微笑小太陽」。會中,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周進華致詞表示,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小額捐款驟減6成,周大觀抗癌圓夢、熱愛生命等2基金面臨斷炊危機。周進華指出,希望各界捐贈發票與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一起拉拔生命鬥士,幫助弱勢的罹癌學生一臂之力,確保沒有任何1名罹癌學生孤獨面對癌症。
-
2022-08-09 癌症.癌友故事
「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 一位罹癌母親教會我們的事
〈缺席〉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二,這天你去台北市政府領優良學生獎,學校國中部只有你和另一位男同學獲獎,這是很大的榮耀。從小到大,你有許多上台領獎的機會,每個重要的日子,我都在你身邊,但這次我缺席了,第一次沒有陪著你,一同見證你成長中的重要時刻。之前你問我,有沒有空和你一起去領獎?我說,因為前一個星期二打針,所以已經請假一次,如果陪你去,就得連續兩週請假。你很體貼地說沒關係,學校老師會帶你們一起去,於是我很放心。那天領獎回來吃晚餐時,你告訴我,校長陪你和市長照相,男同學的爸爸也去了,接著輕描淡寫地留下兩句話:「這是你第一次沒有陪我,我放了一把傘在你的位子上……」然後你靜靜低頭吃飯,我不知該說些什麼,但微微酸楚在心底幽幽漾開。過了幾天,我看到你寫下的心情:這次,是從小到大第一次你沒有陪我當老師安排我坐下時身旁空著的家長座位讓我有些不自在所以我順手把短傘放著代替你這樣會不會好一些?排隊上台前別人的父親正整理著兒子的服儀眼神流露出欣慰我不小心看到了我不小心放心上了我不小心在乎了你不在的事實刻意轉了頭用手指梳理頭髮拉整衣領撫平裙子沒關係,我要獨立因為我知道你留了牽掛給在領獎的我我留了牽掛給在講課的你聽說那牽掛叫做依賴這牽掛是隱形的線繩,兩端繫著你和我,離得再遠,心都緊緊依偎,因為愛一直都在。還記得你幼稚園的畢業典禮,那是我化療後第一年,長出來的頭髮還不太長,我抱著期待和感恩的心情,去參加你人生中的第一個畢業典禮。在表演節目之後,應屆畢業的小朋友們拿著蠟燭,依序由禮堂後門,順著走道階梯,伴隨音樂緩緩走向舞台,我轉過身來,在小小隊伍中找尋,看見你燭光中的小臉,有種無法言喻的激動,那個抱在懷裡的孩子長大了。你五歲時,我開刀,左臂腋下淋巴摘除,右肩下方為了化療裝上人工血管,醫生囑咐兩手皆不可拿超過五公斤的重物,我只好和你說:「以後媽媽不能把你抱起來了!」你的失落可想而知,但卻沒有任何埋怨和脾氣,而從那時開始,你默默接受和學習這來得太早的「獨立」。這些年來,我一直想知道的是,還能陪你走多遠?而最擔心的是,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卻缺席了。但後來我慢慢懂得人生無常,明白有時我們很難預估未來,甚至計畫明天,於是學著珍惜每個相處的當下。對於你的提問和疑惑,我不設底線認真以對,因為我總想,如果你早些學會這些人生的事,當有一天我真的缺席時,或許我就能放心和放下。畢業典禮的最後,是你和叫Michael的小男孩一起代表畢業生致辭,你可愛認真的表情,稚氣清晰的童音,讓我感到深深的欣慰和滿足。典禮結束後回家的路上,在爸爸的車裡,你說著上台時的緊張心情,以及在後台準備的情形,我讚美你的落落大方,也提醒你使用麥克風的技巧。我們一起回味典禮的點滴細節,但卻沒告訴你我心裡的感動,在疾病的震撼教育後,能陪你邁向人生第一個學習的里程碑,之前種種的磨難似乎都已雲淡風輕。我們就這麼牽著伴著走過一程又一程,就像你一歲多時爸爸為我們留下的那張照片,照片中只見我受傷貼著繃帶的手牽著你,而你乖巧專注地看著前方,高舉的小手輕輕掛在我的手中。記得你小學畢業典禮時,爸爸和我也一起坐在台下,看著你上台領市長獎、代表畢業生致辭、給校長獻花,在大家的掌聲中,我彷彿看見你入學的第一天,中午放學時我去接你的模樣:你穿著稍嫌大的粉紅色運動服,露出白皙的胳臂和小腿,梳著兩根辮子,乖乖排在路隊中,看到我的那一刻,你的臉在陽光下笑得燦爛。這一切還歷歷在目,你卻轉眼走出校門。畢業典禮的最後,是家長和在校生目送畢業生離場,你穿著雪白的洋裝,走在隊伍前端,亭亭玉立,爸爸和我有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喜悅,尤其是在爸爸走過生死關頭的三年後,我們仍能並肩看到女兒的成長。他微微側身輕握我的手,說:「你辛苦了。」這時,幾年來的曲折起伏、酸甜苦辣,都化為一片靜默,和眼角的淚水、手心的溫暖,停格在人群逐漸散去的禮堂中。去年底,在學校的善行獎頒獎典禮中,你是最後一個領獎人。獲獎學生的家長受邀坐在台上觀禮,先是導師對得獎者的介紹、校長頒獎和合照,然後是得獎者致辭。那天心怡老師說:你是像一道光的女孩,總把微笑帶給別人,鼓勵同學不要怕失敗挫折,要珍惜這段共同打拚的時光……以前我總說,你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是我的小天使,現在我也想說,你是我們家的一道光,一道帶來希望和正面能量的光。心怡老師還在台上提到,前年冬天我剛得知癌症轉移時和她的談話。記得那天是你音樂教室的戶外演奏會,老師抱著尚未足歲的女兒來看你表演,我和她談到家裡的情形、我的身體,還有獨生女的你……老師的介紹詞把我們緩緩帶回那個寒冬,我坐在台上左側家長席中,你站在台上右側布幕後,我們之間隔著師長,遠遠四目相望,老師娓娓道出的那些回憶片段,讓淚水在你我眼中不停打轉,我從提袋裡拿出紙巾,你也接過引導老師遞來的面紙,淚水終究是忍不住的。然後,你擦乾了淚微笑領獎,沉靜平穩地上台致謝辭。典禮結束後,你貼心地送我到校門口,微弱的冬陽照在你臉上,你笑著和我道別,提醒我路上小心。走在回家的路上,雖然春天還沒來,但我感覺吹來的風已帶有些許暖意。我明白,終有一天我會在你的人生場景中缺席,但我相信,這些我們共同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將在你的記憶裡永不缺席。──二○一五年八月三十日※ 本文摘自《我們》。《我們》作者:宋如珊 出版社:釀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15
-
2022-08-08 名人.陳光超
「因為你現在不是為你自己活」 名醫無心一句話支持癌友撐過28個父親節
就在父親節前夕,智堅提了一袋禮物,走進位在8樓的診間。「哇!好久不見,你怎麼來了?」智堅是有重大傷病卡的人,在這個疫情期間,沒事應該避免來醫院的,難道是為了「父親節」來送禮?「這未免也太罕見了」,我心裡想。「我想要告訴你,我從銀行退休了。」智堅把禮物放到我桌上。「謝謝你一輩子的照顧。」他用他一貫禮貌謙遜的口氣,輕聲說道。「是身體健康因素嗎?」我問。很擔心是他的舊疾復發,而他看起來又還很年輕。「不是,是年資到了。」智堅回答。「還要再告訴你另一個喜訊,就是我的兒子小元,剛拿到工程博士學位,開始在半導體公司上班了。」「為了小元,我戰戰兢兢地活到現在,終於可以卸下擔子,好好退休,過自己的生活。」「小元今年幾歲了?」我問。智堅眼睛直直地看著我,回答「28歲。」「28歲了呀!」我喃喃的複誦一遍。我看了智堅一眼,28年前的一幕,從智堅的眼裡,快速浮出。「沒有你,小元大概也不在了。」智堅說,「這也是我特意在父親節前夕,來拜訪你的原因之一。」「哦!怎麼說?」我很好奇!「小元」,「父親節」,「我」怎麼會連在一起?智堅的頭髮整齊,合身的西裝,搭配著黑絲框眼鏡,標準的華爾街人士打扮。談吐優雅,年輕有為,意氣風發。「我建議把這顆淋巴結拿出來檢查,確定沒問題了,再回美國。」我告訴智堅。智堅是因為頸部左邊第三區,有顆摸起來感覺有些許彈性的淋巴結,找我看診。鼻咽、扁桃、下咽仔細檢查過,針吸細胞學檢查也做了,結果一切正常。因為智堅要到美國工作,所以建議他把淋巴結拿出來檢查。「我認為最終的結果,99%還是良性的。」我說,「但因為你要出國,把它拿掉,免得在美國一直放心不下。」「好,聽你的。」智堅說。手術一如預期,順利結束。就在縫好傷口的時候,病理科打電話過來。「淋巴腺裡有轉移性鱗狀上皮癌!」「智堅的家屬,請到手術說明室。」我請開刀房廣播找家屬。除了智堅本人,我從來沒有看過他的家屬。「智堅的家屬,請到手術說明室。」我等不到家屬,又再廣播了一次。心裡懷疑,難道沒有任何家屬在開刀房外等候嗎?又等了好久,正想做最後一次廣播時,有人用很虛弱的聲音說「我是智堅的家屬,請問是找我嗎?」我隨者聲音來源望過去,只見有位年輕女性,雙手費力地撐在腰的後面,挺著極大的肚子,一邊喘一邊朝著我,一步一步得走來。「請問您是……?」我用不確定的語氣問。「我是智堅的老婆,安惠。」她用很累的聲音回答我。「那您……」我指著她的肚子,「還好嗎?」講了我馬上後悔,看她走路像鴨子一擺一擺地,怎麼可能好呢,幹嘛問!「我快要生了,預產期就在下禮拜。我先生怎麼了?」安惠細聲地說。「噢噢……」我一下子亂了,講不下去。她下禮拜就要生了,現在告訴她這個消息,會不會太晴天霹靂?但不說不行啊,病人還在麻醉中。「是這樣的,」我邊說邊拿椅子請她先坐下,以免大肚子的她,聽到壞消息昏倒。「妳的先生要再加做一個手術,想請妳簽同意書。」我決定先不直接宣佈惡性,而是先說要加做手術,希望有這個鋪陳,讓她心理有個準備。「要加做什麼手術?」果然,安惠提高了聲量,警覺起來。「要做頸部淋巴廓清術,目的是把頸部淋巴全部清除乾淨。」我說。「危險嗎?」安惠警戒心更高了。「還好,但這是一種比較大的手術。」「為什麼要做這手術?」安惠的音調告訴我,她已經進入戰鬥模式。「因爲剛剛我得到冷凍切片的報告,結果是惡性的。」我終於安全的說出「惡性」兩個字。「你的意思是說智堅得到癌症?」安惠沒有昏倒,而是開始冷靜下來。「是的,因為剛剛已經切下的淋巴結,內含轉移的癌細胞,我們需要把其他的淋巴結清除乾淨,有助於後續治療。」我說。「希望你加簽頸部淋巴廓清的手術同意書。」「這個我不能作主。」安惠果斷的拒絕。「可是智堅還在麻醉當中,他無法簽字。」我很驚訝!「妳是他最親近的家人,這個同意書只能靠你了。」「這種事情,要問智堅他自己,我無法決定!」她竟然還是堅持不做決定。「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專心顧好肚子內的寶寶。」「要問智堅自己?」我急急回答。「那要把他催醒耶!」「而且要等他神智完全清楚,才能談這個事情,會拖到明天呢。」我用抗議的語氣說道。「那就把他催醒。」「催醒?」我不敢置信。「對,把他催醒,讓他自己做決定,再開刀!」安惠一字一句地說出她的決定。「智堅一定跟我的想法一樣。」「……」我無語。「一定要立刻再動這手術嗎?」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智堅略顯蒼白的臉上。「把淋巴結全部清除,之後還要化療及電療。」我望著頸部纏著彈紗,穿著寬鬆病房衣服的智堅說。「這樣生存的機會最大。」「我聽說電療跟化療過程很痛苦。」智堅的表情有點擔憂。「再痛苦你也得忍耐。」我強勢的回答。「為什麼?難道我不能有自己的選擇?」智堅有點小抗議。「因為你現在不是為你自己活!」我指著安惠即將臨盆的肚子,正色對智堅說。「你知道就是這句話,挺我撐過28年嗎?」智堅抬頭望向窗外,8樓窗外的陽光,剛好又照在他的臉上。只是這次他的臉上不再蒼白,而是充滿著回憶。「哪句話?」我好奇。「- -不是為你自己活 - -,這句話!」「不是為你自己活?」我狐疑地重複一次。28年前的我,還算年輕,怎麼可能吐出什麼金句?難道是因為當時老婆,剛好懷著我們的老大?「化療跟電療的過程,實在太痛苦了。」智堅回憶著說。「曾經因為白血球太低,在住院的時候發生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病危時,我心裡就只有一個聲音,- - 現在不是為你自己活 - -」「我就一直唸著這句話,渡過危險期,熬了過來。」「有一次喪失理智,拿頭撞柱角自殺。昏倒在地時,突然耳朵又響起你這句話,我又趕緊爬了起來,拿手帕壓住一直流血的額頭。」「安惠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拉著我去急診。」「化療跟電療同時進行時,痛得像快爆炸,完全無法思考。」「偏偏小元哭個不停,好像跟我一樣痛苦。」智堅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地說。「我竟然抱起小元,把他往牆壁砸過去。」「還好安惠衝上來,即時接住小元,才沒有釀成憾事。」「由於老婆必需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強褓中的小元,我都是自己去醫院做治療。」「有ㄧ天,去醫院時碰上下大雨。好巧不巧,我在中正路突然昏倒,我仰躺在略為積水的路上,大雨打在我的臉上,全身立刻濕透。老實說,那時心中反而有些高興。」智堅娓娓道來。「你那時身體那麼差,感冒都有可能會要你的命。」我驚訝不已!「全身濕透,躺在積水的馬路,怎麼會覺得高興?」「我高興的是,我就可以這樣子走了,遠離一切痛苦。」「但是,」「 - 不 - 是 - 為 - 你 - 自 - 己 - 活 -」「 - 不 - 是 - 為 - 你 - 自 - 己 - 活 -」「 - 不 - 是 - 為 - 你 - 自 - 己 - 活 -」「不斷在耳邊響起,我不得不放棄那一點點高興,用盡全力,掙扎站了起來,勇敢面對現實。」「轉眼間,小元已經拿到博士,而我也從銀行高層退休了。」智堅終於從往事的回憶中,鬆了一口氣,對我笑了一笑。陽光仍然還是灑在智堅的臉上,但這次是照在略顯驕傲的笑臉上。「智堅,父親節快樂!」我說。「你這個父親,真的很不容易呀!」雖說是父親節,但這個歷經風雨的家,主要是靠誰頂住呢?「老婆才是最偉大的!」我跟智堅倆個都再同意不過!
-
2022-08-06 退休力.理財準備
別讓遺產成撕裂情感利刃!律師:遺產爭議「預防勝於補救」,建議提早規畫財產、預立遺囑、生前贈與,避免爭產風波
父母打拚一輩子,最終總希望財富傳承、遺愛子女,但遺產是給摯愛留下的最後一份禮物,或是撕裂後代感情的利刃?現今手足爭產糾紛頻傳,法院訴訟案件也不少,但「清官難斷家務事」,白紙黑字的裁判修補不了家族感情的裂痕。民事法官指出,耳熟能詳的家族爭產糾紛,包括王永慶、張榮發家族、美福集團手足爭產釀槍擊命案,但不僅是豪門才有遺產糾紛,一塊地、一間房都可能成為爭奪標的。吳姓老翁和胞弟為了過世的母親留下的一間台北市房產爭執多年,他不滿法院將房產判給了胞弟,2017年雙方在地檢署開庭後,開車衝撞弟弟和弟媳;外雙溪何姓望族擁有大筆土地、釣蝦場、錦鯉養殖場等事業,父親過世後,兄弟爭產30年,連過年都在吵架,哥哥最終殺死弟弟,自己也走上絕路。預防勝於補救 鬧上公堂傷感情一名法官表示,遺產爭議「預防勝於補救」,建議提早規畫財產、預立遺囑、生前贈與,避免爭產風波,若一家人為錢「對簿公堂」,再多補救也為時已晚,但台灣長輩忌諱預立遺囑,擔心找外人協助規畫遺產,會遭覬覦,加上重男輕女、長孫多一份等傳統觀念,忽略法律規定,遺產爭議層出不窮。律師林富貴表示,遺產紛爭類別百百種,非婚生子女若經生父、生母撫育,視為已認領,得以參與遺產分配,例如王永慶四房羅文源等3姊弟,提出王永慶給付生活費、教育費,證明受王永慶撫育,官司最終和解收場。林富貴說,配偶和子女共同擁有繼承權,民法修正前採「儀式婚」,修正後採「登記婚」,實務上有女子與丈夫舉行結婚儀式後逃婚,丈夫日後另娶新妻登記結婚,事後不幸往生,逃婚女子依修正前民法認定為男方合法配偶,也產生繼承權爭奪戰。台灣離婚率居高不下,民眾大多不知道子女監護權歸屬與繼承權無關,小孩監護權歸妻子所有,丈夫身亡後子女仍可繼承遺產,若丈夫生前再婚生子,即發生爭產糾紛。社會重男輕女觀念濃厚,長輩常認為女兒不能分遺產,卻未注意民法特留分規定;父母過世後,常見家中男丁要求姊妹簽立繼承分離財產同意書,拋棄父母留下的不動產或企業商標,當有姊妹拒絕,雙方爭議、訴訟隨之而來。林富貴指出,鄉下地區常見為避免繼承造成土地細分,或長輩希望祖厝不能出售,要求房產繼承時「借名登記」在長子名下,其他兄弟姊妹迫於情誼同意,事後長子卻稱房產歸他一人,引發爭產官司。財產「定額」分配 減少子女爭執民事法官提醒長輩在有能力、意識清楚狀況下,提前預留遺囑、生前贈與、信託、保險等,讓遺產分配有所依據;另因遺囑得符合法定要件才生效力,財務規畫也可能產生額外稅款,仍建議找專業人士協助。他認為長輩將財產「定額」分配給子女,才能讓遺產成為真正的禮物,舉例每位子女均分拿300萬元,剩餘財產捐贈出來,讓子女不再爭執分多分少的問題。另名法官坦言,想要杜絕遺產糾紛,唯一辦法是「不要有遺產」,他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輩辛苦賺來的錢應花在自己身上,即使預留遺囑也僅是「降低」糾紛機率,「只要有遺產,就有可能爭產」。林富貴說,相較於台灣,外國爭產案例非常少,原因是外國長輩倚靠社會福利政策,或將大部分錢財作為居住養生村的費用,無需靠子女扶養,剩餘不多的財產再由子女平分或捐贈,方式單純鮮少爭執。父母分次贈與 比遺囑有溫度律師林富貴說,台灣法律關於遺產規定非常清楚,若民眾分配遺產未與法定應繼分不同,不鼓勵另立遺囑;然而,每人「伸手五指都不一樣」,長輩想給子女分配不同遺產,才有立遺囑的需要,但手足拿的東西不一樣,遺囑再仔細也會有糾紛。他建議長輩與其立遺囑,不如逐年贈與子女財產,不必擔心子女「有了銀子沒了老子」,且父母贈與會比白紙黑字的遺囑更有溫度。林富貴指出,遺囑分口授、密封、代筆、公證及自書,較常見公證和代筆遺囑,若先後預立多份遺囑,法律認定「最後一份」為有效。口授遺囑不等於口頭交代,適用於緊急情況、須有見證人,但實務上很難成立,他執業以來尚未見過口授遺囑有效的案例;密封遺囑須遺囑人親自簽名,不得按指印代之,須寫明立遺囑日期、時間並密封,缺一不可。自書遺囑缺點是筆跡真實難辨,難以證明立遺囑人是否受脅迫、精神正常;公證遺囑由法院公證人核對繼承要件、立遺囑人有無識別能力;代筆遺囑通常委託律師代筆,及2位滿20歲、與立遺囑人無利害關係證人在場並錄音、錄影,避免爭議。聯合報提醒您:珍惜生命自殺防治專線1925
-
2022-08-06 焦點.元氣新聞
台積電好威!近45%壯世代爸爸最想收到這個父親節禮物
父親節你準備送什麼禮物呢?根據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日前針對50歲以上壯世代爸爸,發起「壯世代父親節禮物網路調查」,直接詢問廣大爸爸們今年父親節最想收到的禮物,有高達55.2%的爸爸認為「不需收到禮物」,其次為現金(46.4%)、台積電股票(44.8%),國內旅遊行程(13.6%)、國外旅遊行程(12.8%)。調查還發現,超過35%認為「收過最爛或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是蛋糕及食品,其次為領帶、鋼筆、皮帶等。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今年最想收到禮物,有超過51%「不需特別收到禮物」,也有近半數偏好現金、股票等。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本次調查發現,壯世代爸爸收過最不喜歡的父親節禮物依序為:蛋糕或食品(35.2%),領帶(26.4%)、鋼筆(19.2%)、皮帶(15.2%)、西裝(13.6%)、運動/健身器材(11.2%)、智慧型手機(9.6%)、平板電腦(9.6%)等。許多爸爸在問卷中的簡答欄提到,不愛吃或不適合甜食、使用機會太少、不夠實用、重複性高,還有人提到「不會操作」等問題。壯世代教科文協會表示,事實上,今年初發起的「壯世代感心服務網路調查」也發現,壯世代在食、衣、住、行、育、樂各面向服務需求強調「務實、舒適及彈性」,可以說與本次調查結果不謀而合,顯示出壯世代對於收禮可能更重視實用性。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指出,壯世代爸爸們多認為「生活無虞無須子女破費」且心意到了就好;而現金實用度最高,且能自由運用;股票則是可以增值、投資等等;另外,不少人提到,因為疫情很久沒出國玩,希望能和家人去旅遊等等。再一次顯示壯世代爸爸對禮物的偏好更重視務實層面,同時也重視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依2020年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台資料發現,50歲以上壯世代,在2020年平均每卡年消費金額均達76,000元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齡層;兆豐銀行今年分析旗下網購信用卡「e秒刷」客群消費行為,在「單筆網購」的項目上,最高的是60~69歲壯世代卡友,今年1至4月平均消費1,300元。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表示,壯世代的消費力超乎大家想像,物質上可甚麼都不缺,若要送實質的禮物,可能需要更細心的觀察與準備,同時也建議旅遊業者針對壯世代的需求開發適合的行程,滿足他們對旅遊的期待。最後,對於今年父親節大餐希望怎麼吃,35.2%的爸爸想在家自煮料理;30.4%想外帶料理回家吃;17.6%偏好外送;2.4%為購買冷凍調理食品在家使用。算一算有超過八成爸爸偏好「在家吃」,僅有13.6%選擇外出到餐廳。
-
2022-08-06 養生.人生智慧
「生活的喊停」是一種內在的喚醒!讓暫停變成一種習慣,可以激活自己成為想要的自己
克服倦怠法+困難突破法任何的事物都會有「鏈狀效應」,當一件事情受到牽制,就會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危險。當倦怠出現,會讓生活中許多人事物連帶受到影響。所以人需要在還沒有感到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來緩解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生活的「自我暫停」可以避免將生活壓的太緊,以致於產生負面連環鍊狀 效應。「暫停」是生活倦怠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暫停可以讓人暫時抽離難纏的人事物,讓個人的身體可以釋放壓力,也可以讓個人的精神可以達到舒壓。當人處於在喊停的休息狀態,就可以讓人在思想與行動有新的激活。工作與生活中的「暫停」可以分為「被迫暫停」與「自願暫停」相信多數人對於工作或生活 正在進行的事情,忽然被迫停止,都會感覺錯愕。例如職場中的裁員事件。生活中的突發狀況。這些外在因素,會把你本來計畫的事情忽然打亂,讓原本有條不紊的生活頓時失序。這當中的觸發因子,有可能是工作場合的人員、有可能是父母、交往對象、配偶、孩子、朋友等,都會讓原有的計畫,忽然增加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尤其,這些事情如果又是與你本來期望的進展產生差距,就會讓你的心感覺壓力增加。人會感覺壓力,常常是因為「生活失序」,這樣的外在紊亂,直接影響到人的內在感受,讓人對生活感覺煩躁的紊亂感。當一個人內在感覺如同久未整理的花園當中雜草紊亂,就會在內心產生一種什麼都不想管的狀態。這種不想管事的狀態並不是暫時休息,而是外在干擾造成內在動力減少,形成不想繼續當下工作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很想逃離當下生活的感覺。其實人需要在還沒有進入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來緩解自己的思想與行為,讓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疲於奔命,能夠得到一些休憩。因此現代人對於「效率」一定要有新的認識。要知道,並不是不斷加班就能帶來工作效率,也不是讓生活行事曆一件事情緊接另一件事情,就意味著高效時間安排。【延伸閱讀:當人生感覺倦怠時送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但必須「篩選機會」,不是所有的機會都適合你的人生】在人生前進的過程,必須顛覆「過度工作」的流程,因為人需要休息,才能讓思想運作清晰。如果你感覺你的工作與生活被壓縮過度,你放下手邊的工作,讓自己可以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就算只是坐著讓大腦處於放空的狀態,也可以藉由讓身體與大腦的休息,來讓你的思緒有新的活水注意,因為「停」才能讓思想重建。生活過度加班,不只會讓人有猝死的風險,更會讓人產生對生活的厭倦。生活中的枯枝爛葉需要修剪,唯有去蕪存菁的生活,才能讓人生凈心。生活不需要隨著社會的洪流行走,人需要「重組紛擾的心」,才能讓「生活整合」,活出激活的人生。我在法院工作的時候,認識其中一位上司,她告訴我她年輕時在大型會計事務所當會計人員,可是工作兩年就被裁員,當時她感覺非常難過,因為她在那兩年期間除了工作,也很努力準備會計師資格考,想不到竟然就被裁員。當時公司按造政府規定的資遣費給付,她告訴自己,既然裁員的事實已經發生,那就用資遣費接著深造,之後她就申請學校,埋首苦讀完成學業後在法院工作。她告訴我,回首過去,她感覺人生最好的禮物就是當時被裁員後,能夠再度回到學校轉換專業跑道。她強調,如果當時被裁員,她不會有動力繼續深造,更不會往法律的方向走。相反的,我也知道一些案例,被裁員的一方懷憂喪志,對於工作與生活都無法積極投入,每日在生活中抱怨。最後連女朋友都離開他,而且連生活都需要靠父母資助。這就是因為過度在意裁員的事實。其實裁員在這個社會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公司或工廠會因為營運或景氣影響而被迫整頓內部,這些原因有時候與員工無關。況且任何地方都有工作的機會。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發現:「想法改變做法」。同樣是裁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處理方法,也就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兩個例子都是暫時喊停的「被迫暫停」,也就是離職並非個人的意願,而是因為外在阻力的裁員因素,造成被迫需要離開原來工作軌跡。但是,其中一方知道如何把裁員當成一種新的人生,讓他在「生活整合」當中有進階。可以另一個人卻是讓升裁員事件,造成生活成員的負擔,不只讓他的生活封避,也讓他家人的生活陷於膠著。【延伸閱讀:當期望與實際有落差,人會產生高度疲憊感!專家教你克服倦怠+困難突破法】暫時喊停,可以激活你的人生除了上述暫時喊停當中的被迫暫停,還有另一種現象就是暫時喊停當中的「自願暫停」。有些人在職場或生活的某個階段,會忽然意識到工作階段想「自願暫停」。這樣的情況通常是內心深處的呼喚。這樣的現象很多發生在中年之後的男女。有的女性在生兒育女階段會暫時辭去工作,想要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成長。之後到了中年階段,就再度返回職場追求自己的自我實現。有的中年男女,在長年工作累積一定的經濟能力之後,想要趁自己還有經歷的時候能夠轉換工作跑道,做一些屬於自己夢想但是卻沒有機會實踐的事情。其實,生活的喊停,是一種內在的喚醒!無論暫停的因素是為了預防倦怠,還是為了讓自己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都是意味著你已經有聆聽你個人「內在聲音」。因為一個人在生活中的「階段」有檢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會意識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那樣的需求不是因為別人所擁有的事物與經歷,而是你的內在會讓你知道你的熱愛與能力應該在哪一個項目有專注點。其實,人生中的任何的事物都會有「鏈狀效應」,當一件事情受到牽制,就會有動一線而牽動全局的危險。因此「暫停」是遇到瓶頸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暫停可以讓人暫時抽離難纏的人事物,讓個人的身體可以放鬆,也可以讓個人的精神可以釋放壓力。當人處於在喊停的休息狀態,人就可以在思想上與行動上有「新」的調整。我個人曾經因為過度工作,感覺效率反而減低。尤其過度工作造成睡眠減少,讓精神處於疲憊。之後更會出現鍊狀效應,讓疲憊的狀態,需要以暴飲暴食,或者完全不進食來做代償。因此就更會感覺身體不適,甚至會感到情緒煩躁,有時候連坐下來看幾分鐘電視也會感覺內疚,這樣的情形嚷我意識到需要立即「停下工作」,讓自己可以抽離工作狀態,以進行身體與精神的修復。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個人還沒有進入倦怠感階段之前,就知道要在生活中找時間休息,要讓暫停變成一種習慣。因為生活中的暫停,並不是代表停止前進。而是生活中的暫停,可以讓大腦與身體休息,因為人真的不需要隨時隨地都不斷地工作。當你在休息之後感到內心愉悅,你再度返回工作,就會感到事半功倍。暫停效應或許有人會感到困惑,暫停就是代表沒有前進,怎麼能夠「激活」停滯?其實,暫停階段要能夠讓生活有激活的感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休閒」置入你的平日生活。關於生活,現代人應該要有把「休閒列入生活安排」的意識。休閒應該是目標流程安排中的一環。我所任職過的加拿大德商醫療研發公司,在公司午間有健身房以及午間瑜珈課。因為公司高層認為休閒可以讓員工產生更好的工作效率。如果員工不想在午間運動,公司也有物美價廉的員工餐廳,讓職員們能夠藉由員工交流與美食來達到放鬆,很多時候工作中難解的問題,都在運動或者美食之後得到解決,主要就是人的腦中有暫停的休憩,讓新的思考可以進入人的思維。人的「放空」,主要在於不要在頭腦隨時隨地處於工作狀態。因為過度工作與過度思考,會造成投入過度所產生的疲倦。那樣的疲憊常常是久坐後的腰痠背痛,也可能是久站之後的腳麻背彎。其實,任何的生活的「正事」與「瑣事」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間隔」,才能讓每一件事有不疾不徐的進度。有的人會誤以為壓縮時間,讓工作緊密排在一起,是生活高效的運作,其實,人的承受程度有限,多年之後的行程壓迫,身體就會以疾病來產生抗議,許多慢性病,血壓高、胃酸倒流、自律神經失調就是在高壓工作當中形成。很多人喜歡用「做了多少事」來衡量生活的效率。其實,生活中做了多少事並不是最重要,因為如果所做的事情,都沒有符合想要的自己,那麼就算每日做了很多事,有時候只會造成你的「心累」。生活本來就不太容易,太多的責任與太多的雜事,已經讓很多人感覺壓力,如果這個時候你沒有適度刪除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就會讓你的生活只有一個「累」字可言。生活必須看到進展,因為看不到前進路段的可能,就會讓人感到·不快樂,也會讓人感到意志消沈,尤其在沒有任何進展的瞎忙階段,更會讓人倍感倦怠。其實,倦怠感是可以改寫,任何沒有活出自己的意願,你都可以顛覆人生現狀,改變生活軌跡的模式。改變需要過程。多數人害怕「轉變」。因為「變」是一個無法預知結果的過程。可是改變心中的倦怠,並不是頻換工作,或者頻換居住地點,改變必須要從「心」開始,在原地就能做出改變。當生活出現倦怠,如果不改變生活,你就會被你的失望綁架。也就是說,倦怠感的出現,會讓你感覺每一天都是虛渡,尤其人在檢視自己生活過程,就更容易因侷限而感到焦慮。所以,當你感覺目前的工作與生活已經讓你感到毫無生趣,那就一定要「暫時喊停」,因為壓的太緊的彈簧,也會出現彈性疲乏。很多過度加班的職場人,會因為工作過長的時間,讓生活感到毫無樂趣,因為隨時隨地都在工作的狀態,就會讓人落入情緒 倦怠。生活需要努力,不需要拼命。要能夠在生活「暫時喊停」,才能讓生活中有「命」可以持續堅持理想。生活需要有喘息的空間,才能激活自己活成你想要的自己,因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這是人生長河的流程。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克服倦怠:30種突破困難,心不累的生活進階法》
-
2022-08-04 焦點.生死議題
有錢就有紛爭!處理爭產案件20年 律師蘇家宏: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編按:你想過何時該預立遺囑嗎?處理遺產相關案件超過20年經驗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認為,如同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路,財產繼承也是每個人一輩子必定會遇到的課題。為避免因生前交代不清可能導致的紛爭,「預立遺囑」就像是預立醫療自主決定,絕對有其必要。「如果要說什麼時候該立好遺囑,我的答案是:現在!」專精於遺產繼承領域的恩典法律事務所創辦人蘇家宏律師指出,很多人認為遺產問題是等到自己命不久矣時,或是有錢人才需要煩惱如何處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一輩子不一定有機會上法院,但每個人都有財產,也一定會面臨到贈與或是繼承的問題,無論金額大小,是一百萬還是一千萬,都必須要加以處理。有沒有事先規劃好,可能會決定我們在身後留給最親密家人的,是祝福、禮物還是爭端。」因此比起「分產」,蘇家宏更傾向於以「財富傳承」的概念處理遺產案件。「如果因為不了解法律,或是沒有正視它的重要性,等真正遇到法律層面問題,感到困擾時、往往已經錯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口頭遺言不具法律效力 更可能是爭端的導火線蘇家宏舉了一個極常見的例子:很多做父母、長輩的,到了臨終時在床前吩咐交代身後遺產要如何分配。「講完人生感言,他覺得自己責任已了,但從法律觀點來看,『口說無憑』,這段遺言其實不具任何法律效力。因此若兒女之間對於長輩的分配不滿意,爭論就發生了。」另一種情形,則可能發生在再婚夫妻和前任配偶所生子女身上:在過世之後,因為子女在法律上也都具有繼承權。「不少另一半過世的長輩,可能就因為這樣被迫必須搬出原本住了大半輩子的家。」蘇家宏提醒,在沒有訂立遺囑的狀況下,所有繼承者會依照法定的比例和順位分配遺產,但問題是:每個人對於物品的價值認定不同,或是遺產包含房地產、現金、有價物品等,大家繼承的意願不同,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爭議。「我們在處理遺產案件時,很少會有所謂的『船到橋頭自然直』,大多時候都是直接撞上岸邊。」蘇家宏說。預立遺囑有那些方式?常見迷思與錯誤因此,蘇家宏多年來都大力提倡「預立遺囑」的重要性。這個概念有點像是預立醫療自主決定書,先由自己做好決定,除了避免可能的爭議,也可以讓身邊的至親家人在處理身後事之餘,得以減輕身心的負擔。目前法律上遺囑主要可分為5種形式,其中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就是只需滿足「親筆書寫、親筆簽名、註明訂立遺囑日期」3個條件即可生效的「自書遺囑」。其他也可以選擇有見證人的「見證遺囑」、「密封遺囑」,以及無法書寫狀況下的「代筆遺囑」和「口授遺囑」等形式。蘇家宏也提醒,由於遺囑在性質上需要明確證明為本人所訂立,所以不能用打字代替書寫,即使是列印出來之後再簽名也不行。另外,像是在臉書或是部落格留下影片,目前也不是法律認可的有效形式。蘇家宏認為,預先規劃自己身後遺產如何處理,既是權利、也是義務。例如,若自己晚年時的照顧責任大多落在某一位子女身上,那麼作為一個明事理的父母,是否應該在遺產分配上,給予相對應的回饋?相反地,若子女不肖、配偶有家暴情形,甚至有重大侮辱或虐待的情況發生,也可以透過預立遺囑,限縮對方所能獲得的繼承額度。「例如前陣子震驚社會的正義輪胎行縱火案,如果犯嫌的殺人罪成立,未來他在法律上就可能喪失遺產的繼承權。」沒有子女繼承也應規劃遺產 決定自己如何和世界告別除了為人父母者,應當及早思考規劃如何給予子女適當的財產分配,在現代社會型態的不斷發展變化之下,若是沒有子女可繼承遺產的單身者、頂客族,又該如何預做準備?蘇家宏分析,單身未婚者若父母親已經過世,第一順位的繼承者就會是兄弟姊妹;沒有孩子的夫妻,則依照法律規定,另一半和兄弟姊妹可以分得各一半的遺產。如果沒有兄弟姊妹,或是平時有其他交情較好的親戚、甚至是在中年後相互照應的好友,就可以透過預立遺囑,指定對方繼承自己的遺產,或是訂立意定監護契約,委託對方為自己的法定監護人,處理財產、生活照護等事務。而若擔心自己老後可能因為失智導致失去判斷能力、或財產可能被騙走,也可以採取部分財產信託、或是以房養老等模式,相當於多上了一道安全鎖,讓老後的財務運用更有保障。也可以指定財產捐給想幫助的公益團體,「如果生前擔心自己的錢不夠花,在身後再把財產捐出去,也是一種選擇。」遺囑也是一種人生整理 更是愛和心意的傳承蘇家宏認為,預立遺囑對個人層面而言,也像是一種重新思考人生的哲學命題。「這其實有助於你重新檢視:什麼人對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或是想表達對身邊所愛親友的心意,希望自己可以留下什麼給他們。這些思索都非常有意義,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他舉了個真實發生過的案例:有個富二代的子女平時遊手好閒、揮霍愛玩,甚至有賭博、吸毒的壞習慣,「後來他的父母就透過預立遺囑信託,指定他在每個月只能領取一定額度的生活費,或許就避免了他因為繼承遺產,反而危害了他往後的人生,或是遭到有心人士覬覦。」「生前妥善規劃遺產,絕對比身後才引發其實可以避免的爭端來得好,更可以預防許多遺憾發生,也讓自己重視的對象得到應有的照顧!」原文:處理爭產案件20年,體悟人人都該預立遺囑!律師蘇家宏:有錢就有紛爭,別讓最愛的家人為難
-
2022-08-04 焦點.元氣新聞
72歲爸翻到出生日曆!女兒送這輩子最棒禮物 網秒感動:直接鼻酸
父親節即將來臨,不少人會回鄉與家人慶祝或買禮物給爸爸以感謝養育之恩。一名網友的爸爸直到今年才知道自己的生日剛好是父親節,而原po得知後,準備了一款「特殊設計」的禮物,沒想到爸爸拿到後沉默了很久,說了「一句話」,令原po相當感動。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她的爸爸今年72歲,據說當時的年代孩子出生戶口晚報是常有的事,而爸爸的生日直到今年才真相大白,因為他終於翻到爺爺遺留的他出生當天撕下來的日曆,令他不禁感嘆,「當了70年的處女座!原來自己是獅子座的!占卜一輩子都看錯了!」,不過令原po開心的是,爸爸的生日剛好就是父親節,不禁開玩笑,「以後禮物就只要準備一份就好了,應該早點發現的」。原po平時與男友住在南部,一個月會上台北陪爸媽一週,上個月回台北時,她帶著男友送的精品棒球帽,爸爸看到後,拿著把玩了許久說,「爸爸真羨慕妳,這輩子從還沒戴過這麼高級的帽子」,這件事就在原po心裡很久,她心想爸爸很愛戴帽子,若沒有送他一頂很帥的帽子,如果哪天爸爸離開她,她一定會後悔到不行。於是原po就開始尋找各大品牌爸爸可能會喜歡的款式,男友翻到她手機時還以為是她在暗示情人節禮物,後來原po解釋後,男友認為,「長輩應該不太喜歡那種東西吧?確定要送嗎?」,不過,儘管男友和媽媽覺得很不實際,她仍堅決要送,後來她找到了一家名牌為了虎年設計的帽子,剛好是爸爸的虎年,長輩比起星座,其實更流行看生肖,爸爸甚至還把手機桌布設成老虎的圖案。原po買禮物回家送到爸爸手上時,爸爸了很久都沒說話,連拆禮物時都面無表情,她一度以為爸爸不喜歡,沒想到開口第一句是,「這是爸爸這輩子收到最好的禮物了」,然後連同袋子、盒子、保證卡等等都當個寶貝一樣收在房間裡,原po看到後相當感動,「那瞬間我真的覺得好值得」。網友紛紛表示,「還可以送老虎堂珍奶」、「如果爸爸只收在房間,你要告訴他獅子座的應該會戴出門啊」、「老爸爸感覺很適合戴這種耶,local又很潮」、「爸爸好可愛啊」、「帽子也太可愛」、「72歲帶這頂帽子太帥了吧」、「有你這個女兒真幸福~」、「看到爸爸說那句話,覺得好感動」、「好可愛的父女,看到後面爸爸的反應直接鼻酸... 」、「如果是我翻到那張日曆,一定爆哭」。
-
2022-07-29 養生.人生智慧
連靜雯、何莎被詐走數千萬!理解你的「寂寞孤單覺得冷」...理財達人:詐騙模式其實就3個
投資詐騙案層出不窮!「本土劇女神」連靜雯去年遇到網路愛情詐騙,外傳被騙3000萬元投資泰達幣;廣達集團創辦人林百里的妻子何莎也被閨蜜詐騙5000萬元,投資年息高達8.4%的境外基金。理財達人十方表示,詐騙的模式有3個,一是產生信任感,二是進入假平台,三讓你先賺到錢。當你投資的金額越來越多時,平台和詐騙者就人間蒸發。她強調:「要小心每一個接近你、要你投資的人,並且多方查訪這個平台是否真實。」十方指出,要預防被詐騙,就要先了解他們(詐騙)的模式。她以一位熟識的鋼琴老師舉例。這位老師的心理狀態是:年輕時父母雙亡,由舅媽撫養長大,渴望得到安慰,對金錢很沒安全感,所以一直努力存錢。 「她很努力工作,幾乎不花錢,每月存3萬元買台積電,存了10年,股利加股票上漲,才35歲就有500萬元;她是一個不低頭、很努力的年輕人。」 然而到了適婚年齡,眼見身邊好友都結婚了,只剩她一個人,內心很寂寞孤單。鋼琴老師決定到付費交友網站登記,並認識一位自稱是某金控主管、37歲的男子。兩人在網路上交往,起初只是朋友,「這位男子花半年和她熟悉,從偶爾問候,到每天問候,態度非常誠懇。」 第一步:取得你的信任感 「男子有臉書、Line、IG,常常更新近況,還有出差、尾牙等照片;他正常上、下班,讓妳覺得他就是—真人。」十方說,聊天時,男子會投她所好,包括她喜歡的事物,如煮飯等話題。 7~8個月後,兩人感情越來越好,「男子進攻她最脆弱的地方,例如教鋼琴遇到困難,會安慰她、體諒她的辛苦;有時送小禮物,滿足她所有的想望。」後來,男子知道她有投資,就推薦她可以買泰達幣。 「男子構築兩人的夢想,要一起存結婚基金,加上他又懂得投資,推薦這個虛擬貨幣平台。」十方表示,鋼琴老師其實很警覺,不願意賣掉台積電、去投資泰達幣。但,男子利用一個小技巧,取得她的信任。 「有一天,男生發怒了,質問她:『妳不信任我!』」他提出解決方案,「不然,我們一人投資一半,你投資500萬、我也投資500萬,一共1000萬,平台出事,我也會有事。」 十方觀察道:「他利用女生的心理,害怕再度拒絕他,自此失去他的關心。」 第二、三步:進入假平台並賺到錢 起初,鋼琴老師只試3萬元台幣,不久就領到1500元利息,「她發現真的可以賺到錢,就越放越多,並持續加碼。」最後,男子說:「投資泰達幣太慢,我們一起投資挖礦機。」 為取信她,男子先投資,鋼琴老師透過手機可以看到帳戶進出。有了信任,加上投資也有獲利,她便將股票賣掉,跟著投資。 自從她將500萬全部投入後,男子對她的態度開始冷淡,偶爾才問候她。不久後,鋼琴老師的舅媽生病,她想提領部分金錢,卻領不出來,男子答應要幫她的忙。最後,如大家所知,平台和男子都消失了,此時,鋼琴老師才知道她被詐騙了。 三階段都可防堵 撥打165冷靜一下 十方強調,這三個階段其實都可以防堵。 一是網路交友、沒見過本人的,就先拒絕,「當妳感到寂寞,就要走出生活圈,如去實體課認識有相同興趣的人,看到真人,了解彼此是否適合,觀察能否交往。」 二是進入陌生投資平台,一定要側面求證,包括這個平台有沒有註冊?註冊地址?她說明:「這些資訊上網就能找查得到,以虛擬幣交易平台來說,台灣最大的前三家:MAX 交易所、ACE交易所、幣安交易所等,選擇名氣高的平台才有保障。」 三,當前兩者都無效,在你要投資時,撥打165詐騙專線,再次確認,「打165可以幫你剎一下車,至少冷靜一下。」 她分析,連靜雯和何莎的詐騙事件,用這三招就能把關。 不用匯款到國外 台灣就能投資全世界 對於詐騙集團常會要求你將錢匯到海外,投資境外基金。十方強調:「在台灣就能投資全世界,例如在凱基開戶,就可以投資台股、美股、港股;3000萬資產的客戶就可以投資大陸A股。」 另外,她指出,詐騙集團現在都很聰明,不會用太高的利息吸引你。目前大多保證一季4%,或是一年8%,「一年8%的投資工具,在過去台灣股市的平均報酬率就能做到,光是投資台灣的好股票就可以,不需要投資國外來路不明的基金。」 最後,她指出,對人多一分戒心,只在合法、安全的平台投資,就能確保自己不會被騙。●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她罹精神病、善忘,卻60多歲看起來像30歲!擁有忘記智慧,活在自己快樂裡,好過活在別人眼裡.單身即地獄,但失和的婚姻才像十八層地獄!雪兒:熟齡後當個驕傲單身狗,好過硬湊做堆前世冤家 .「一輩子跟活死人沒兩樣!」他聽爸爸話當公務員,臨終卻抱憾…子女成年後,接納與欣賞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