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9850
筆 文章
-
-
2021-08-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已完整接種新冠疫苗還會傳播Delta變異株嗎?一次看懂Delta最新資訊
你知道,我們「身邊有共同的敵人叫Delta」嗎?你們了解這位敵人至今橫行90幾個國家,你住的地方,你身邊的人,搞不好就是帶著這個Delta橫行也不自知啊!什麼是Delta變種病毒所有病毒都會隨時間變種,而COVID-19病毒已經歷了數千次變種。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始COVID-19病毒就一直在發生變異,從一個人類宿主跳到另一個人類宿主,這些突變導致了比原始COVID-19更具有一些新特徵,例如更大的傳播力。Delta變種病毒以前被稱為B.1.617.2,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傳播性最強的變種,比最初的毒株和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變種更易傳播。Delta變種病毒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具傳染性的病毒。例如在6月19日,Delta變種病毒在美國佔比例僅為30%,而至7月17日,在美國的新COVID-19病例超過80%已是Delta變種病毒引起。Delta變種病毒的傳染力?1.和原始COVID-19病毒比較根據統計發現,自COVID 19 爆發的原始病毒來比較,1個確診者,原本只可以傳染2.6人,變種之後:美國變種病毒=1傳3英國變種病毒=1傳5印度變種病毒=1傳8(Delta病毒)2.和常見的病毒比較美國CDC表示,這種變種病毒株比普通感冒、流感、Ebola、天花和水痘,更具有傳染性。3.和COVID-19變種病毒比較Delta病毒株傳播能力高,比起最初在英國首次發現的Alpha病毒株更易傳播。Delta比起Alph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出40至60%。相對於一年前,現在Delta變異株也比原來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要強2.5倍以上。Delta病毒,傳染力為什麼會更強了?1.複製能力更高?一個Delta病毒感染者,其呼吸道內病毒載量是原始COVID-19病毒株的1260倍,也就Delta病毒變得更具有快速的複製能力,也只有維持高複製能力(+1000以上複製能力),才能夠使Delta病毒適合在宿主內快速傳播。2.病毒量,更濃了80.65%的Delta病毒,其病毒量都是維持在>6x105 copies/mL,高濃縮的量。反之,只有19.05%的原始病毒,會維持如此高濃縮的量而已。3.傳播期,更提早 研究指出,早期原始毒株在人體內可被檢測出來的時間為7天,而Delta毒株高複製、高濃縮量,使其僅需3.7天就能被測出,更提早傳播出去。Delta變種病毒特別之處是,短時間內可以大量繁殖,令病人可以將病毒傳播出去。這時間病人可能自己也並不知道已感染病毒,幾日後才發病時才去看醫生,但等到檢測結果發現時就太遲了。4.氨基酸點,突變成功了Delta病毒變異株內的氨基酸,和原來的COVID-19病毒的氨基酸突變到有點不同了,使Delta病毒更加容易跟人體細胞的ACE2接受器結合,人更容易感染,傳播力因此更大。同時也可以,逃避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功能辨識。因此接種疫苗後,體內抗體有時候會更難認清Delta病毒變異株,從而降低了疫苗保護力。感染Delta病毒,會有什麼症狀?英國Zoe Covid Symptom研究發現,自5月起感染肺炎的患者,最多出現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及發燒。「咳嗽也變成少見,甚至嗅覺喪失幾乎已消失了。」早前COVID-19病毒確診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嗅覺味覺消失和腹瀉。所以,Delta病毒症狀更像一般感冒,有些患者連發燒都沒有,只有輕微的喉嚨痛、頭痛、流鼻涕等病徵。甚至有專家指出,很多Delta病毒患者僅是「重感冒症狀」為主,這得小心以免耽誤治療及增加傳播他人機會。Delta變種病毒,有高住院率?Delta病毒確實會導致致病率和住院率會上升。那是因為Delta病毒已經變種到一旦進入身體之後,理應想繁殖下一代,不會即時害死宿主。蘇格蘭最近的研究發現,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人,其住院率可能性大約是感染Alpha變種病毒的兩倍以上。Delta病毒,死亡率更高?從感染後28天數據來看,原始COVID-19病毒毒株的死亡率為1.9%;而到目前為止,其Delta變異毒株的死亡率為0.3%。到目前為止從死亡率來看,Delta變種病毒會死人,但並非更加致命,也非死亡率更高。但是「小心高住院率,仍然會消耗醫療資源的」。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是否有效?蘇格蘭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刺絡針》(Lancet) 上的統計數字,在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至少兩週後,輝瑞BNT疫苗對Alpha變異的保護率是92%,對Delta的保護率則下降到79%。而牛津阿斯利康AZ疫苗對Alpha的保護率則從73%,下降到對Delta保護率的60%。疫苗保護率雖然有降低,但並沒有降低太多,尤其對於重症的保護力還是有九成以上。不要以為現在的疫苗,對抗變種病毒效力不好,至少「不會輕易讓你變成重症和死亡」!你知道在美國Delta毒株感染,在這其中得到感染的新病例,有近97%的重症患者,其實都是未接種過任何疫苗的人。也許你有聽說,以色列衛生部最新報告顯示,受Delta變種病毒影響,輝瑞(PFE-US)與BioNTech(BNTX-US)的新冠疫苗效力降至39%。這不是完全沒有保障了嗎?其實這些都是小族群的研究。該份報告由於尚未公開參與實驗的人數,且針對已接種與未接種的人群進行的測試方法不同,因此統計數據可能存在偏差。儘管對變種病毒有效率降低,統計數據也同時顯示保護力下降中,輝瑞疫苗預防重症的效力估計為91%,預防住院的效力估計為88%。又根據7月21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面對變種病毒,疫苗保護力可能會少一些。我們原本的疫苗從來沒有說是100%有效的,到目前為止它們似乎對所有已知的變種都仍然有效。即使有Alpha、Delta、Gamma、Kappa、Lambda等,但「疫苗仍然沒有完全失去作用」,至少有打疫苗,你可以活著健康安心一點。已接種疫苗的人,還會傳播Delta病毒嗎?新的研究顯示,已接種過疫苗的人在感染了Delta變種之後,其鼻腔和喉嚨裡都攜帶了大量病毒。那些所謂的「突破性感染」影響的人,即便沒有症狀,也可能與未接種疫苗者一樣具有傳染性。這意味在高傳播的地區,接種過疫苗的人仍可能需要戴上口罩,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保護身邊每個人。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6月23日的研究報告發現:1.如果打了AZ疫苗或BNT 疫苗後,就可以減少40至50%的家庭傳播。(Overall, the likelihood of household transmission was approximately 40 to 50% lower in households of index patients )2.如果自己是確診者,也因有AZ疫苗或BNT疫苗後,症狀也比較輕微,也較少傳播給家人(those who had been vaccinated were likely to be less severely symptomatic、and might have been less infectious than those who were unvaccinated.)(原文:Effect of Vaccination on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England)可見得打疫苗,不管是面對變種或不變種的病毒,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沒有注射疫苗,怎樣減低變種病毒感染風險?對於那些沒有資格或無法獲得疫苗接種的人來說,「戴口罩」仍然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防疫。出門要注意個人衞生、保持「社交安全距離」。要「勤洗手」,不要隨意觸碰眼、鼻和口。這是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希望一般民眾能看懂,我們不要擔心Delta變種病毒,我只擔心:1.你沒有完整接種疫苗。2.你沒有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社安距離。3.而一直怪疫苗不好,忘了「自己個人防疫行為不好,才是各種變異病毒🦠最易侵機而侵入的弱點」。※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開放餐廳內用首日 侯友宜:仍有半數業者未開放
新北市今(3)日開放餐飲內用,新北市長侯友宜於下午記者會說明上午稽查狀況,表示開放首日新北餐廳僅半數開放內用,其餘均仍在觀望。他說,今日稽查發現最多不合格狀況為桌距不足,但也說第一天盡量以規勸為主,除非大違規才會開罰。新北市今日本土案例來到十例,打破近期單日確診單位數的趨勢,新北市府則說,今日新增案例有八例為居家隔離出現陽性,因此均在掌握之中。新北市衛生局表示,今日板橋增加四例均為外籍看護工,是某小型醫院病患1日確診後,擴大匡列採檢PCR陽性。而今日雙北開放餐飲內用,侯友宜表示,仍有半數餐廳因礙於疫情相當謹慎,如知名餐廳鼎泰豐就沒有開放內用。今日稽查發現許多餐廳都有安排好隔板及梅花座,但桌距不足,但因為開放首日還是已規勸為主,還沒有開出告發單。侯友宜也說,新北市除了中央指引以外,也另外規定裝有KTV設施的餐廳不得使用設施,以及消費者離座後都必須要戴上口罩,呼籲業者遵守防疫規定。
-
2021-08-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嘉縣工廠染疫新增2確診 翁章梁:餐飲內用解封言之過早
嘉義縣工廠染疫案今天新增1名員工編號3的家人,1老小幼共2名確診,分別是75歲案15823員工阿嬤,以及10個月女嬰員工的妹妹、案15823,都是確診員工編號3、案號15764的家人,因接觸染疫,以員工3夫婦以及新增2名家人共4人確診最多,因為前3天無社區足跡,無新增匡列,目前入住專責病房治療,75歲阿嬤曾在7月2日打一劑莫德納疫苗,還是染疫。這起工廠染疫共造成老闆夫婦、員工及家人共計13人確診,受新增案例影響,6日是否會如期解除加強版的二級管制,縣長翁章梁下午在直播記者會說,要用一周時間觀察,現在談解封、開放餐飲內用,還言之過早,6日結束再做評估宣布,「大家千萬不要鬆懈」。翁章梁說,衛生局從7月31日至8月2日擴大篩檢1511人全數陰性;截至中午前共1604人也全數陰性,確診案例經中央病毒基因定序為Alpha變異株,與本土流行病毒序列相同,不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印度變異株,衛生局持續疫調防堵可能傳播。2名確診案7月29日PCR篩檢陰性,入住集中檢疫所,8月1日因案15823出現症狀經PCR篩檢確診,同室隔離案15828經篩檢後也確診,案15828有中風慢性病,7月23日因病住院28日出院,與案15823均無確診前3日的社區足跡。衛生局長趙紋華說,打疫苗可減少重症,雖打疫苗仍要做好防護,為防堵社區傳播,衛生局設置4處擴大篩檢站,提供免費快篩檢服務,服務地點為水上太陽館、長庚、慈濟、部立朴子醫院及灣橋分院急診室,民眾如出現疑似症狀或有相關接觸史,可前往利用。
-
2021-08-03 新聞.元氣新聞
患者剩小貓兩三隻 復健醫自爆「當志工」收入掛零
三級警戒持續兩個多月,復健科就診人次雪崩式下滑,醫師最有感。已開業25年的醫師毛琪瑛形容,疫情衝擊造成「前所未見」的狀況,單日看診人數都僅剩小貓兩三隻,只能苦笑稱每個病人都是「VIP」,而診所醫師只能擔任「志工」,連兩個月自己收入均掛零。全台三級警戒維持兩個多月,醫院紛紛降載以供新冠確診者醫療量能,健檢、美容、預定手術,及復健則被認定為可延遲診療之醫療 ,首當其衝,許多復健科醫師轉向一線協助社區快篩服務、疫苗注射,甚至協助照顧確診者。診所營業面對前所未有的慘況,毛琪瑛說,以往一天兩診單日會有70名病患,三級警戒掉到僅剩不到10人。疫情在燒,比起許多其他科別,毛琪瑛醫師說,復健診所需要場地更廣,自己團隊20多人, 人事成本加上相關儀器設備,負擔確實沉重,即使向房東商議減免租金,最終還是失敗。因此,她在7月初誠摯地寫了一封信給員工,希望大家共體時艱,雖然「 病毒無情,但人間有情」,為支撐全體員工的薪資,醫師收入確定掛零,其餘員工也只能領底薪,也有聽聞其它基層復健科醫師撐不過,只好走向裁員之路。針對基層診所紓困方面,立法院於6月15日通過主決議,其中,「根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9條,健保申報費用未滿108年80%者應予以補到80%,此方案110年度應繼續辦理,並自1月1日起算,採按月計算方式執行,直至解除防疫管制止。」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李紹誠日前也函文衛福部,盼衛福部儘速研議,給予本年度健保醫療費用未達108年同期80%之基層診所,補貼其收入至108年同期80%,以安診所惶惶之心。更重要的是,復健科涵蓋層面廣,疫情間即使就診人次減少,但民眾的健康不能等。毛琪瑛醫師要求同仁,還是必須要想盡辦法來協助需要的個案。像有一名年約20多歲的王小姐,在疫情最嚴峻的五月就診,雖然佩戴口罩,但仍難掩一邊眼睛無法正常眨眼,脫下口罩發現,貌美的她竟臉歪嘴斜,急得都哭了。王小姐確診急性顏面神經麻痺,收治她的毛琪瑛說,個案大部分與自體免疫功能低落、病毒感染有關,生活壓力大,或是合併急性感冒、甚至帶狀皰疹。值得注意的是,臨床發現,疫情期間壓力大,急性顏面神經麻痺患者有增長;莫德納疫苗注射仿單中,也把顏面神經麻痺的副作用列入,不過發生機率低,小於千分之一。毛琪瑛說,在疫情期間, 大家都必須戴著口罩,急性顏面神經麻痺無法由治療師施行臉部按摩、臉部運動指導等復健處置,而這些是回復臉部對稱、表情及功能的重要關鍵,診所復健團隊因此提供衛教影片,讓病人可以居家復健,盡可能維持好的療效。她指出,85%顏面神經麻痺個案,在6周到3個月內神經損傷是可以完全恢復,有鑑於疫情患者不敢來診,延誤了必要的治療黃金期,非常可惜。中風個案也是復健科服務的主要病患,疫情期間部分患者中斷治療。毛琪瑛說, 許多中風患者手腳張力明顯增加,生活自理功能退步,原本可以自行行動,也因而不良於行,透過居家衛教影片,呼籲民眾在疫情期間,還是應該持續運動、適時到院看診,以免耽誤病情。
-
2021-08-03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圖表/0803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死亡病例一覽
0803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
2021-08-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善用單株抗體預防九成重症 但遇Delta株效力恐下降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今年四月下旬至今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有近兩成是重症,60歲以上長者重症率更高達四成。避免病程進入重症一直是新冠治療重點,台大醫院診治超過400位確診者,今年6月起開始用單株抗體治療至今,成功避免九成患者惡化為重症;但台大也提醒,面對Delta病毒,單株抗體效力可能減弱,需持續研發藥物,國內已與國際藥廠合作二、三期臨床試驗中。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新冠確診兩成為無症狀,但出現症狀者有14%重症機會,5%可能極重症,整體致死率大約是2.3%。一但住院,病人死亡率可能高達21%,因各地醫療量能而異,不幸入住加護病房,三個月內死亡率可高達五成,因此防止輕症變成重症,是新冠肺炎治療重點。為了幫助醫療團隊提供標準化、符合實證指引的治療,台大醫院甚至出版一本教戰手冊,人手一冊宛如葵花寶典。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新冠肺炎病程惡化與年齡、慢性病、免疫力、病毒量都有關,目前公認有效的藥物,作用機轉各有不同,瑞德西韋可抑制病毒的核苷酸形成,單株抗體藥物則可減少病毒和細胞的接合。單株抗體目前已用於自體免疫疾病及癌症,可中和自體免疫反應或破壞癌細胞,對於人體副作用很小。盛望徽表示,台大醫院自6月17日至7月24日有16位病人用過單株抗體,年齡在24至81歲,7位大於65歲,共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慢性肝病、癌症、中風、懷孕等,其中四位有兩項以上的危險因子。使用單株抗體治療後,只有兩人仍發生缺氧而符合重症定義,但無一人使用呼吸器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其中13人已出院,住院改善中有3位。盛望徽表示,根據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提供之資料,亞東醫院6月18日至7月24日也給23位病人用過單株抗體,使用的時機是平均在出現症狀後3天,這些病人也有多項危險因子,但同樣沒有人演變為重症,現僅一人住院觀察中,治療成效也非常好。盛望徽表示,從台大加上亞東資料看來,在病程第7到10天內使用單株抗體,特別是用於輕度肺炎、年紀較大、有慢性病或懷孕等風險因子者,療效和安全性都是可以確認的。然而隨著變異株影響效果,還需要繼續克服發展之處。盛望徽指出,單株抗體可能缺點有二。首先,若病毒量太高,例如來到中後期病程,單株抗體抑制效果就會減弱。此外,萬一病毒發生像是接合器抗原的突變,也會有效力下降的問題。國內現有兩款單株抗體藥物,其中一款對於Delta病毒仍保有效力,另一款也有效,只是效力降低,因此目前認為,關鍵還是在使用時機,必須用於感染早期、病毒量還不高時,仍有一定效果。盛望徽表示,Delta病毒是全世界頭痛的大問題,已證實傳播力遠高於以往的冠狀病毒,目前還沒有已有藥廠針對印度株在研發單株抗體藥物。目前國際藥廠也在研發新冠病毒的專一性蛋白酶抑制劑,臨床試驗進行中,也有引進國內推產合作。主要是針對集中檢疫所當中尚屬輕症,但具有重症危險因子的個案。台大醫院照護確診病患的主力、內科部主治醫師劉旺達表示,評估確診者會分為多個面向,第一是風險因子,例如年紀、共病等,再者是疾病嚴重度,例如病程分期,需用氧與否就非常關鍵。根據疾管署公布的第13版治療指引,不需用氧的疾病初期,可使用單株抗體,若開始用氧,前期可用瑞德西韋等抗病毒藥,但用氧到中後期階段,就需要使用類固醇、其他免疫製劑。劉旺達表示,目前不論瑞德西韋或單株抗體,疾管署都准許一部分存於醫院,任何時間有病人需要,都可以向指揮官或負責醫師申請、立即使用。
-
2021-08-03 新聞.長期照護
銀髮居家飲食守則 新竹台大分享「疫」起聰明健康吃
根據衛福部新冠肺炎最新疫情資訊網頁公告確認年齡占比百分比,年齡60歲以上的年長者占確診者三成多,且多半也伴隨許多慢性病,一旦確診須小心成為重症患者。新竹台大分院除呼籲年長者目前仍盡量在家減少外出頻率,營養師鄭宇庭也分享抗「疫」飲食四大守則,讓銀髮族聰明健康吃。鄭宇庭說,首先要「優質蛋白,吃得夠」,可選擇新鮮豆、魚、蛋、肉類(豆腐、魚肉、雞蛋、瘦肉等),每餐一掌心或於餐間補充1至2份高蛋白點心(豆漿、豆花、鮮奶等),因為充足的蛋白質,有助長者提升免疫力。其次是「均衡飲食,吃得對」,年長者須對六大類食物不挑嘴,多選擇原型食物,主食可挑選全榖雜糧類(糙米飯、全麥饅頭、雜糧麵包等),增加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取,並鼓勵多食用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黑木耳、胡蘿蔔、奇異果、葡萄等),這些除有豐富的纖維,多樣的植化素也有效調節免疫功能。再來是「調整質地,吃得下」,許多年長者有牙口不佳或吞嚥問題,藉由調整食物質地(切成小塊、燉煮軟化或攪打成細碎泥狀),讓食物有吃進去,營養吃得夠最重要。最後是「豐富調味,吃得巧」,在清淡少鹽的飲食原則下,可選擇好的油脂來源(橄欖油、苦茶油、堅果類、深海魚等)及天然辛香料(蔥、薑、蒜等),增加食物風味,替換不同食材,讓每餐吃得豐富又美味。除抗「疫」飲食四大守則外,鄭宇庭也呼籲年長者別忘了居家生活,在家動起來,從基本伸展活動到簡單的散步,除活絡身體機能外,更能常保愉悅的心情,放鬆身心靈,緩解緊張的情緒。
-
2021-08-03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台北市餐飲開放內用!實施準則QA
本土疫情逐漸平緩,臺北市長柯文哲今(2日)下午於臺北市防疫記者會中宣布,從8月3日開始開放北市餐飲內用,但仍請業者做好防疫工作,如果一旦顧客或員工確診,就要停業3天,恢復營業後的11天內只能外帶或外送,不能內用。柯文哲強調,開放餐廳內用後,業者要做好二個方面的防疫工作,一個是顧客面,包括自助餐由服務人員統一供應並鼓勵業者盡量提供套餐服務;每桌要間隔1.5公尺,不能做到的話,就要用獨立包廂、屏風或隔板;同桌不能梅花座的話就要使用隔板。員工端部分要落實自主健康監測,如果未接種疫苗就要做到每周篩檢,每天要做好清消,確保員工健康安全。如果餐廳無法達到上述標準,將處以3000-15,000元的罰鍰。開放標準顧客面準則員工端準則確診應變準則Q&A(資料來源/臺北市COVID-19專區:https://www.gov.taipei/covid19/Default.aspx)
-
2021-08-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雙北決定開放餐飲內用 柯文哲、侯友宜下午正式宣布
疫情上周降至二級警戒,許多縣市已開放餐飲內用,雙北市長柯文哲、侯友宜已經決定同步開放餐飲內用,稍晚柯文哲會與新北市長侯友宜通上電話,下午將同步宣布開放。雙北從5月15日率先進入三級警戒,近80天餐飲無法內用,產業叫苦連天,對於全國在7月26日後正式降二級,各縣市陸續開放餐飲內用,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兩人決定同步開放餐飲內用,預定今天下午的防疫記者會,將正式宣布最新指引與實施細節。根據北市府日前公布的餐飲內用指引。自助餐型態的餐廳,應該有適當的阻隔,避免食物遭飛沫汙染,並由服務人員夾取提供;餐廳應以個人套餐方式供應餐點。至於桌菜、或非單人火鍋、燒烤等多人共同烹調的用餐形式,則應由個人套餐方式供應餐點。另外,餐飲從業人員每天量測體溫及健康鑑測並作成紀錄備查,若出現發生或其他疑似症狀,應主動向專責人員報告,並儘速就醫。加強防疫教育訓練,並作成紀錄備查,需佩戴口罩、勤洗手,用餐環境維持良好通風,不同桌人員間保持1.5公尺以上間距、獨立包廂、屏風間隔或使用隔板;同桌應採取梅花座或使用隔板。餐飲場所定期清潔及消毒環境,廁所每天衛生清潔及消毒,並確實記錄。若有工作人員或顧客確診,應暫停營業及進行環境清潔消毒,場所至少暫停營業三日,恢復營業11天內,暫停內用,改採外帶或外送。根據柯文哲先前提出的開放餐飲內用標準,包括每周每日平均新增確診案例,須小於十例;每周每日平均不明感染源,須小於二例;每周社區群聚小於三例,這些指引也是給北市作為一些檢視,如果超過數量就要開始警戒。
-
2021-08-02 醫療.巴金森病
圖表/不只手抖、慢動作 憂鬱也潛藏巴金森病風險
●巴金森病初期和晚期是憂鬱症出現的雙峰時間。●巴金森病程進展較快、易焦慮、曾有憂鬱症病史、女性病患,罹患憂鬱症風險也較高。●憂鬱巴金森病友的表現多是身體逐漸退化,擔心拖累家人或感到人生無望。憂鬱的巴金森病 新冠肺炎疫情稍緩,但民眾仍須謹慎防疫。根據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統計,自2020年1月1日疫情爆發後,全球憂鬱症的發病率與2017年相比高出近7倍;但除此之外,憂鬱也與腦神經疾病相關,尤其是巴金森病,這群病患也希望有好心情,但源於大腦的病變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憂鬱起來。靜止時手部顫抖、肢體僵硬及動作緩慢是巴金森病三大典型的動作障礙症狀,但疾病也會影響腦部正常功能,引起異常的精神表現,稱為器質性精神病,憂鬱症便是病友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統計盛行率高達四成三。部分病患會在尚未出現動作障礙時就感到悶悶不樂,憂鬱成為巴金森病的前驅症狀,也會在病程中後期出現,令病友個性大變。台大醫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召集人、神經部主任吳瑞美表示,國外學者曾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在社區裡的巴金森病患中,約有7.7%符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II)的重度憂鬱診斷標準,再進一步依程度區分,中重度憂鬱占5.1%、而有45.5%的症狀屬於輕度憂鬱。巴金森病造成憂鬱症好發時間點,吳瑞美說,在病程中可看到「雙峰」分布,分別在剛確診及病程的中後階段,但較為特殊的一點,會有部分病友在尚未確診前就出現憂鬱傾向,與其病理特性有關。會發生憂鬱的時間點在疾病的第三期階段,此時病友會出現步態異常,平衡感變差,走路駝背、脖子前傾等姿勢改變,對藥物的反應出現減退現象。當更多的多巴胺神經細胞缺乏,也會影響人體對外界喜、怒、哀、樂的反應,因而變得憂鬱。另一群病友則會在剛確診巴金森病時,因對疾病的不能接受,加上需長期服藥,對五十多歲正值事業黃金期,或六十多歲正要開始享受退休生活的病友來說,他們開始怨天尤人、鬱鬱寡歡。吳瑞美鼓勵病友,保有正確的疾病觀念,調整生活型態、多運動,規律服藥等,在疾病初期的前六年,甚至十年,多數的病人能維持獨立生活的良好狀態。若要確定巴金森病友是否罹患憂鬱症,醫師會透過看診時病患的主訴,情緒表現、肢體語言、家屬透露出的訊息等,再搭配量表的輔助診斷區分嚴重程度,並照會精神科共同治療與照護。隨著憂鬱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吳瑞美表示,輕度憂鬱透過心理諮商、家人支持有機會改變現況;中度以上的憂鬱症便須透過藥物治療,如施以增加腦部血清素等抗憂鬱藥物,或某些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除能改善運動功能外,也能改善憂鬱情緒,當重度憂鬱症對精神科藥物效果反應不佳時,則會考慮採取電擊治療。吳瑞美說,雖然憂鬱症不一定會發生,但可以防患未然,尤其是有較高風險的病友,建議打造友善的外在環境,如參與社交團體、運動以及調整生活型態。一般民眾可透過巴金森自我檢測量表,或在家進行簡易的巴金森手指操,便有機會提早發現疑似症狀,及早至神經內科就診,用藥治療延緩失能。 >>>快來看影片測測看,手指開合速度是否有變化?每月8號自我檢測巴金森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3RxMMnbko&t=12s【加入臉書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招募新成員!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立刻加入:https://user137758.psee.io/3j74yy
-
2021-08-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Delta傳染力如水痘 我嚴守邊境
我國昨新增十四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十二例本土、兩例境外移入,另新增兩例死亡。國內疫情趨緩,全球仍延燒,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警告,Delta病毒變異株具極高傳染力,與水痘並駕齊驅,平均一人可傳染給九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Delta病毒傳染力驚人,不管疫苗覆蓋率高低,「全球疫情都在燒」,台灣須嚴守邊境。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強調,美國CDC資料顯示,將Delta病毒株傳播速率、模式假設為R0,發現Delta傳染力與水痘幾乎一樣,不少國家解封之後,再度引發新一波感染,為此,美國已要求民眾戴上口罩。張上淳說,「邊境嚴守很重要」,盡可能不讓Delta病毒株進到國內,或延緩它進到社區。疫苗高覆蓋率國家也不敵Delta病毒,陳時中表示,以色列、荷蘭、英國與美國等國疫苗覆蓋率屬於全球績優班,但近期疫情再起,以色列施打效果很好,原本單日確診數每天小於百人,但近期上升至兩千多,因此,即日起讓六十歲以上長者追加第三劑新冠疫苗。昨新增十二例本土個案,七男、五女,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六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七月廿三日至七月卅一日。個案分布上,以新北市六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四例、桃園市及台中市各一例。至於嘉義縣水上鄉爆發職場群聚事件,共十一人確診。陳時中說,該群聚感染並未擴大,共匡列採撿九十八人,全數檢驗完畢,其中陰性八十八人、陽性十人。
-
2021-08-0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染疫痊癒了…她被迫在家上班 他看診被拒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超過一年,有人還在和病毒奮鬥,有人已痊癒回到社會和職場,卻無法回到染疫前的生活,被貼上「確診者」標籤,明明已痊癒卻撕不下來,遭職場拒絕回辦公室上班,在社區也承受鄰居異樣的眼光。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接獲陳情,「確診者康復後不敢上班,只能躲在家裡垂淚」。中年的小華(化名)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防疫三級警戒期間仍須到公司上班,她的公司在一棟商辦大樓,大樓裡有很多公司,五月初她突然流鼻水、腹瀉,之後確診送隔離所,在隔離所內康復後,她依規定在家再待七天,五月底痊癒,她看同事分組分流上班,向公司申請恢復上班,卻被要求在家遠距上班至今。阿德(化名)是某企業派駐海外單位的員工,在國外染疫後狀況輕症,康復後申請調回台灣。阿德說,他回來後並不快樂,同事用異樣眼光看他,交談時堅持維持一段距離,主管給他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有歧視性言語;而他因為消化問題就醫,雖跟新冠肺炎無關,診所卻因為他曾染疫拒絕他看病,即使他快篩陰性也不得其門而入,讓他非常氣憤。小華說,看著同事都逐漸恢復上常上班的模式,她卻持續被要求居家上班,對這樣被貼標籤的待遇非常沮喪;她也不願意染疫,外界對她的態度,讓她覺得確診是自己的錯。小華也認為,雖然我國疫苗數不足,但也應該讓疫情緊繃時仍須上班的青壯年人口優先施打,否則他們一旦染疫,可能很快擴散;她的公司所在商辦大樓那時有好幾人染疫,她認為自己也是在大樓中被傳染,只要有人確診就可能迅速傳播,很可能讓企業停擺,甚至影響國家經濟,政府應該也要替他們這樣的勞動人口著想。
-
2021-08-01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圖表/0801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死亡病例一覽
0801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
2021-08-01 新聞.元氣新聞
復健科就診「墜崖式」下滑 患者剩1成基層診所快撐不住
疫情之下,基層醫師哀鴻遍野,無論是小兒科或耳鼻喉科醫師收入皆受衝擊,更面臨減薪、裁員的困境。不為人知的是,復健科就診數面臨「墜崖式」下滑,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李紹誠說,基層診所病人掉到剩1成,復健科無論是成本、場地與人員都是最高的科別,「快撐不下去了。」全台三級警戒維持兩個多月,醫院紛紛降載以供新冠確診者醫療量能,健檢、美容、預定手術,及復健等科別首當其衝。李紹誠指出,復健科全面配合中央門診暫停,病床、病房清出給新冠患者,許多醫師、治療師更是支援前線快篩。基層部分「苦不堪言」,李紹誠表示,就診病人比起同期僅剩下1成,入不敷出,且復健科比兒科而言需要更多的場地,根本無法負擔房租、醫師、治療師薪水等費用,且政府紓困金一直沒有下文,現已聽聞基層院所規劃裁員,甚至縮短工時。病患治療也因疫情被迫中斷,李紹誠說,像是中風、裝設人工關節,及小兒認知語言治療等患者未按時回診,期間接到許多家屬的求助電話,詢問在居家訓練能夠如何應對,就患者角度來看,回診時間拉越長,前段時間的治療大打折扣,甚至有退步現象。針對基層診所紓困方面,立法院於6月15日通過主決議,其中,「根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9條,健保申報費用未滿108年80%者應予以補到80%,此方案110年度應繼續辦理,並自1月1日起算,採按月計算方式執行,直至解除防疫管制止。」台灣復健醫學會、李紹誠日前也函文衛福部,盼衛福部儘速研議,給予本年度健保醫療費用未達108年同期80%之基層診所,補貼其收入至108年同期80%,以安診所惶惶之心。
-
2021-08-0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耕莘醫院各科醫護站出來 戶外揮汗採檢、病房守護病患
火傘高張的酷暑令人難耐,雖近期疫情趨緩,但醫護為守住防疫前線,至今仍戴N95、穿防護衣穿梭病房。位於新北的耕莘醫院,在雙北本土疫情爆發後,最多同時收治40、50名新冠確診病人,不同科別的護理人員,也調至負壓隔離病房照顧病人。面對暴增的業務量,醫護謹守「共度國難」的決心,即便犧牲休假、無法與家人相處,仍然永不退縮,站在一線對抗病毒。回家拿換洗衣物,年幼孩子想抱抱,只能忍痛拒絕。「急診送來的病人要立刻開刀,不開他可能會死,但怎能確定他有沒有確診?」執刀無數的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俊勳,回想疫情爆發前,每開一台刀就怕碰到病毒,於是自主住宿舍,沒想到隔一周疫情爆發,原本值班顧病房,又要支援社區篩檢站,每天戳上百個鼻孔採檢,此後兩個多月不敢回家。陳俊勳說,有幾次回家拿換洗衣物,年幼的孩子想過來擁抱,他只能忍著不捨,要孩子別太靠近。過往周末會和兒子打棒球,疫情間一家人一起吃飯都是奢望,他只能透過照片、文字表達思念,並自製影片記錄疫情間醫護的每一滴汗水。他表示「我用中華隊比賽比喻,前面守得很好,結果六局上半破口失誤,鼓勵兒子和少棒隊的小朋友,現在大人都在努力,小朋友乖乖在家幫我們加油。」支援社區採檢站,須因應民眾各種突發狀況。社區採檢站是疫情下新增業務,醫護必須另外挪出時間支援。牙科部主任胡尹藍自告奮勇參與社區篩檢站,分擔其他同事的行政業務。不畏天熱在戶外採檢站協助,胡尹藍表示,「大家都是在原來的工作量下,切出時間來快篩站,牙科門診配合降載,我有打疫苗,有一定的保護力,盡可能多做一點。」社區篩檢站指揮官、醫務部副主任張廣赦表示,新北當時為了加速篩檢,提供每時段100個免費名額,民眾登記很踴躍,但也出現不少狀況。像是登記完跑去吃早餐忘記回來,或是看到前一個人被戳鼻子「神情痛苦」,嚇得臨陣脫逃,還有家屬帶著身心障礙家人要採檢,最後因抵死不從而無法篩檢。除了要安撫民眾情緒,為避免浪費名額會適時調整,讓到場民眾盡量篩得到。病人拔管前,協助復健「學呼吸」、抬手抬腳增肌力。耕莘醫院實驗室去年取得衛福部認證PCR檢測資格,可更快取得篩檢報告,加速病房利用率。行政副院長朱益民表示,報告最快5至6小時就可出爐,所有報告在24小時內可發出,便可以避免病人佔床時間。如果等待PCR時間,病人仍需要照顧治療,院內也加開獨立病房暫時收治,報告出爐後看是否確診,再送往一般病房或專責病房。長者易染疫、也易重症,常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呼吸治療中心副組長林惠釧表示,若病患氧氣狀況差,會給予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FNC)治療,如果肺部感染嚴重,也會評估插管用呼吸器。重症加護病房護理部督導馮鈺婷指出,為了讓病人插管時能好好休息,在醫師評估下會給予鎮定劑,在病人要脫離呼吸器前,醫護團隊會協助復健「學呼吸」。林惠釧指出,病人治療過程與外界隔離,容易有加護病房症候群,譫妄、情緒躁動、語無倫次等,除調整藥物,會增加與病人互動、安撫情緒。而長期臥床的病患,容易肌肉萎縮,在拔管前,也會協助抬手、抬腳、床上腳踏車,或坐高、深呼吸擴張肺部等姿勢,盡可能排除肺部分泌物,讓預後情況較好。院長林恒毅曾鎮守SARS病房 今再戰新冠病毒耕莘醫院院長林恒毅是胸腔內科專家,當年SARS期間擔任胸腔科主任,鎮守負壓病房第一線,也是真正少數「打過仗」的院長。雙北為疫情重災區,相較北市有台大、榮總、北市聯醫等公立醫院體系,新北的前幾間大醫院,亞東、馬偕、耕莘、慈濟全是私人體系,系統與公立醫院大不同。新北市長侯友宜召集各院長組LINE群組,在急需病床時互相「CALL HELP」,團結打仗打出革命情感。為了讓醫護無後顧之憂,耕莘醫院花五天日夜趕工,打造出真正的負壓專責加護病房。此外,新冠肺炎為新興病毒,為快速消化大量資訊、文獻,內科醫師等團隊組顧問團,彙整各類問題製作臨床處置準則,也提供24小時線上會診。精神科醫師則協助醫護排除心理壓力。疫情初期醫療量能緊繃,院內一天至少消耗300套隔離衣,雖公家有定期提供,但數量仍不足,醫院得想辦法購足。林恒毅說,防護衣、N95口罩有一段時間大幅漲價,廠商甚至說「你不買,別的醫院搶著要」,讓院方咬牙也得買下。面對醫院經營以及醫護照顧壓力,他坦言壓力很大,雖然前線同仁可以打仗,但不希望漫漫無期,要控制疫情,最終仍要靠疫苗覆蓋率。
-
2021-08-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建議已接種者戴上口罩 美CDC:應把Delta當成新病毒
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七月卅日公布的報告警告,Delta變種病毒恐導致更嚴重病症,而且可能像水痘一樣容易傳染,呼籲官員必須坦承「疫情戰出現變化」,應該把Delta病毒當成新病毒看待。這份研究調查麻州接種率最高郡、度假景點鱈魚角,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周末後,當地至今已有逾九百人確診,其中約四分之三為接種完疫苗者;而這些突破性感染者中,約八成病患出現咳嗽、頭痛、喉嚨痛、肌肉痛和發燒等常見症狀。卅日公布的麻州新冠肺炎爆發的研究細節,指出已接種疫苗但仍出現突破性感染者,攜帶的新冠病毒量跟未接種者一樣多,並建議已接種者在國內部分疫情升溫區室內應重新戴上口罩。該研究因此指出,CDC口罩令應擴及全國,甚至在熱點區戶外也應戴上口罩;這項發現恐顛覆以往對疫情擴散的想法,科學家本以為已接種疫苗者染疫後病毒量低,較不容易感染他人,但是新數據顯示,Delta變種病毒並非如此容易防堵。這份文件疾呼CDC必須改變傳遞給大眾的訊息,強調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防範新冠變種病毒的辦法,而且因為Delta變種病毒傳染力高,必須把它當成新病毒來看待,因應速度也要更快。CDC一個簡報指出,老年人無論是否接種疫苗,感染Delta變種病毒後,比年輕人有更高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另一項預測指出,在逾1億6300萬名接種完畢的美國人中,每周恐有3萬5000人會染疫且無症狀。這份文件概述已接種者染疫人數增加,恐產生「溝通挑戰」;地方機構擔心新冠疫苗是否依舊有效,他們也擔心大眾會覺得疫苗不再有效或者不需施打追加劑疫苗。CDC文件與鱈魚角爆發疫情均凸顯CDC面臨鼓勵民眾接種的巨大挑戰,CDC也得坦承有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雖然已接種的染疫者具傳染力,但並不常見;CDC發言人拒絕評論這些文件。白宮發言人尚皮耶卅日表示,「重點很簡單,我們得讓更多人打疫苗。」CDC文件指出,當局需要新的溝通策略,先前政府一再保證疫苗功效,但民眾聽到突破性感染後,可能會影響他們對疫苗的信心,且有遭政府背叛的感受。
-
2021-08-01 新聞.長期照護
失智據點重啟/失智母關在浴室生悶氣 女兒心疼曝原因
因為疫情,全台失智據點關逾2個月,少了據點課程及專業照服員協助,部分失智長輩退化加劇。27歲的小如(化名)兼顧工作與照顧失智症母親,原本母親如常到據點上課,但現在媽媽大幅退步,連洗澡、如廁都出問題,情緒也不穩定,擔心之餘更期盼失智據點能盡速開張,讓母親維持正常作息,別讓病況再惡化。小如透露,62歲的母親3年前確診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當時父親尚未退休,因此母親回診都由她打點,近年也協助母親報名失智據點,媽媽參與課程增加活動、也可以動腦,上了整天課程後,返家也很好睡,此外據點有照服員照料,不用擔心媽媽出狀況,讓她白天可安心上班。因為疫情,失智據點關閉無法營運,媽媽得由家人幫忙照顧。小如坦言,扣除早晚餐家人可以協助,她常憂心媽媽中午沒有東西吃。而媽媽自從無法到據點上課後,時常躁動發脾氣,有時白天睡太久,晚上很難入睡,影響家人作息。爸爸有時會帶媽媽散步,稍微隔了點距離,媽媽便感到害怕,即便就在家裡附近。小如透露,有一次媽媽在浴室待很久,突然生氣摔東西,進去才知道媽媽一直無法扣好內衣,加上浴室悶熱,所以生氣,現在她每晚陪著媽媽進浴室,在旁提醒洗澡順序,像搓沐浴乳、沖水等,起初媽媽非常排斥,經過幾次後才成功說服。小如發現,媽媽經常反應太慢,來不及上廁所而尿褲子,可能很 挫折,偶爾會「見笑轉生氣」,因為原本能做到的事,現在都做不到,有時很不好意思,也刻意不讓女兒發現。她表示,媽媽身體狀況不如從前,每晚要花不少時間照顧媽媽起居,或媽媽半夜睡不著,同樣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睡眠品質。小如透露,也曾想過請其他家人協助照顧媽媽,但每個人習慣不同,也並非長照專業人員,偶爾出現不同意見,像是家人認為要媽媽把飯吃完,但她就覺得可以少量多餐,不用硬逼媽媽吃,或是在她上班時來電詢問照顧事宜,也都會影響到她工作。小如表示,失智據點對於照顧者家庭非常重要,可以透過課程給予媽媽腦部刺激,不會整天在家想睡覺。近期據點都會與媽媽視訊,也表示會努力恢復營運,媽媽也已施打疫苗,期待正式返回據點上課的那一天。
-
2021-07-31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圖表/0731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死亡病例一覽
0731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
2021-07-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苗栗停打5天將以簡訊通知預約者 國高中教職員今兵分5路開打
苗栗縣第4輪平台疫苗接種今天施打1天,但因中央疫苗配撥數量不足,明天起至8月4日一連5天將暫停接種,已完成預約者順延一周接種,縣府先前已宣布由各醫療院所公告官網及通知,為避免有鄉親未掌握訊息,衛生局將再以簡訊全面通知。此外,縣內國高中教及補習班教職員今天如期在各大接種站施打,接種對象有3685人,縣府強調施打完成後全縣教育場域接種率可突破85%。苗栗縣衛生局指出,苗栗縣至7月29日累計接種13萬9943人次,疫苗接種使用率達94.88%,18歲以上人口 疫苗覆蓋率30.35%;疫情方面,苗栗縣今天持續零確診,累計本土549例、境外13例,其中3例死亡。衛生局指出,因中央AZ疫苗撥發數量及時程安排,縣府擔心無法讓預約者如期施打,因此7月31至8月4日暫停疫苗施打,順延一周接種,已完成預約的鄉親,衛生局將以簡訊通知,疫苗到位後請鄉親到原預約院所接種,如無法在通知時間前往施打,疫苗將會保留,屆時可逕洽原接種單位預約可施打時間,造成不便之處請鄉親見諒。針對案15649銅鑼鄉3歲女童確診個案,縣府為找出可能遺漏的接觸者,昨天下午1點30分在銅鑼鄉設置戶外社區快篩站提供民眾免費篩檢,結果共篩檢84人,全數陰性。配合補教機構陸續鬆綁開放,苗栗縣政府因應學校暑期課業輔導及開學前的整備需要,繼幼兒園及國小之後,今天分區、分流在5所學校內的大型接種站為國高中及補習班共3685名教職員工施打疫苗,縣府強調全縣教育場域接種率可望突破85%大關,期盼藉提升保護力守護師生健康,讓家長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處指出,縣內教育工作人員疫苗接種,已於7月10日、21日分別安排幼兒園和國小各施打1929名及3571名教職員工,隨防疫警戒調降為2級,補教機構和短期才藝班也開放上課,加上開學腳步近了,今天再安排國、高中職及補習班教職員工施打疫苗,施打對象3685人。教育處長邱廷岳表示,補習班尚有部分教職員工未能在這一波施打,縣府會盡量設法爭取疫苗,希望8月間為另批教職人員施打時一併接種,讓整個教育場域確保安全狀態,補習班教職員工在完成接種前必須依規定持快篩陰性證明才能上班。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與侯友宜通話 柯文哲:雙北下周同步宣布餐飲是否內用
北市府原預計今天公布下週二是否開放內用,但今天記者會中並沒有提到,市長柯文哲透露,他和新北市長侯友宜討論後,決定看觀察週末狀況,侯主張周日宣布、柯主張周一宣布,但原則上雙北會一起宣布。柯文哲表示,首都生活圈就是每天有80萬人從新北到台北上班、10萬人從台北到新北工作,所以是否開放內用要雙北一起宣布。柯文哲說原本想早一點說,讓餐飲業者有比較多的時間準備,但和侯友宜聯繫後,還是要看週末的疫情狀況,侯主張在周日,但柯主張周一,「不太可能雙北不同調,原則上要宣布就會一起宣布」柯文哲指出,台北和新北每天的確診案例幾乎都同步,也許會差幾個,但本身還是會一起,不會差太多,若要解封就是雙北一起解封,疫情不對勁的話,不太可能說新北增加、台北完全沒有,因為每天人來往,生活圈混在一起,疫情都是同步的。眼看父親節就快到來,柯文哲說,根據上次母親節的經驗,疾病潛伏期是2天到7天,中位數是5天,一個節日傳染後的發病日,大約也要5天後,若父親節民眾大量出遊,第一波感染會出現在一周後。另外,有民眾認為,在戶外沒人的時候必須戴口罩,但是內吃飯可以脫口罩不合理。柯文哲表示,吃飯是不得已,其他時候就盡量戴上,政策也要務實,戴口罩沒辦法吃飯,戶外一個人就沒有必要,柯提到當年SARS醫護也是脫口罩在戶外吃飯,應該要自行判斷,「如果室外沒人你要脫口罩吃飯也沒人管」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餐飲內用又轉彎?柯文哲:要與新北同調
台北市政府原訂今(30)日宣布餐飲內用解禁,然而市長柯文哲下午在防疫因應記者會指出,與新北市政府聯絡之後,對方主張要等到本周日再宣布,他認為要就下周一宣布,針對餐飲解禁政策,不太可能雙北不同調,要宣布就一起宣布。北市府公布餐飲解禁標準後,並表示將於每周五公告隔周是否解禁,柯文哲指出,他本來希望早一點公布,讓業者有比較長的時間準備,但是與新北市政府聯絡過後,對方希望再觀察本周末反應如何,主張等到周日再宣布。柯文哲表示,雙北首都生活圈已經是社會事實,新北市每天大概有80萬人跑到台北市上班,台北市也有十萬人跑到新北市上班,這還僅限於上班日,特殊節日會更多,因此原則上雙北餐飲內用要解禁,要宣布還是會一起宣布。柯文哲提到,台北市與新北市的確診案例幾乎同步,不太可能新北增加、台北不增加,因為每天人來人往,讓生活圈混在一起,讓兩邊疫情趨於同步。然而周日也還在周末期間,柯文哲表示,如果為而觀察周末疫情而延後宣布解禁,他會主張下周一再宣布。至於確切會選在周日或周一宣布,柯文哲於記者會上並未明確定調。柯文哲強調,北市府已經訂好餐飲解禁的規則,也就是每周每日平均確診數小於十人、其中不明感染源小於二人,這是依中央標準換算而來。面對即將到來的父親節,是否會擔心爆發群聚感染?柯文哲指出,病毒潛伏期是二到七日,取中位數而言,大約是五天左右,從前次母親節的經驗來看,如果8月8日父親節假期,家庭大量出遊,出現確診感染案例,應該會是一周之後。柯文哲表示,雙北是7月19日決定暫不開放餐飲內用,本周末即便因緊戒降級,產生報復性出遊,效果也要五天才知道,政策就先「摸著石頭過河」,都已經禁止內用二個半月了,再慢兩、三天解禁也沒關係。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嘉義縣確診激增 嘉義市即日起跟進餐飲夜市禁內用
嘉義縣今新增9例確診案例,是水上鄉某工廠7人染疫,延伸2人家庭傳染,全案匡列密切接觸者43人,縣長翁章梁下午線上記者會宣布,即日起至8月6日提升嘉義縣防疫管制措施,除開設擴大篩檢站、持續疫調,餐飲業、夜市只能外帶,不開放內用,嘉義市政府隨後也表示將跟進。嘉義市政府表示,嘉義巿即日起至8月6日提升防疫管制措施如下:餐飲業及夜市一律外帶,不開放內用;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演藝廳同步暫停對外開放;市府辦理的活動取消或延期;公祭暫停。請大家遵守戴口罩、實聯制、保持社交距離、落實人流管制等防疫措施,相關防疫管制措施,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式檢討。「很痛,為了安全必須接受!」嘉義市樂億皇家飯店副總曾錦堂表示,停止內用兩個月 ,好不容易才等到開放,現在又限制內用,心裡當然不好受,但看到疫情突然又在身邊發生,政府做這樣的限制應該是對的,因為大家都沒有打疫苗,第一線服務人員真的很危險。曾錦堂說,餐飲、服務業第一線人員都是2、30歲年輕人,地方政府認真疫調、清消,中央應該盡快撥發足夠疫苗到地方,盡全力、用最快速度施打,當餐飲業者、一般民眾都打完疫苗,大家工作時才不會壓力這麼大。
-
2021-07-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獲控制是否開放餐飲內用?侯友宜:星期日對外說明
台北市昨天公布內用相關指引,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還要看這星期社區監測、確診數、感染源及疫苗覆蓋率是否提升等去判斷,至於是否有跟其它縣市討論相關指引,侯友宜說,新北市都會做好準備,包含跟鄰近幾個縣市,會做好檢討下個階段開放哪個列別,星期日會來比較對外說明宣布。侯友宜表示,這幾天剛好都是在議會,但有隨時監測疫情,疫情監測以一星期為周期,尤其星期六、日有風景區的問題,大家會想出來放輕鬆透氣,除了人流、車流監控,還要看這星期社區監測、確診數、感染源及疫苗覆蓋率是否提升等去判斷,這星期的感染源要跟上星期數據比較,是否有穩定控制。侯友宜表示,真正監控從星期二才開始,目前才三、四天,還要看這周六、日跟上周比較,如果疫情穩定往下走,才可以逐漸開放宣布,這幾天跟上星期比較,目前穩定可控制,如果持續穩穩控制,就會逐漸開放,新北市都會做好準備,包含跟鄰近幾個縣市,會做好檢討下個階段開放哪個列別,在星期六、日觀察以後,星期日會來比較對外說明宣布。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竹縣今維持0確診 1到3類及孕婦明可預約莫德納第2劑
新竹縣今天維持0確診;昨天已完成疫苗預約平台第3輪疫苗接種,今天開始進行第4輪疫苗接種,同時明天(31日)上午也會開放已施打過第1劑莫德納疫苗的1到3類民眾及孕婦,進行1100個名額預約。縣長楊文科表示,由於疫苗數量不足,調動彈性空間小,衛生局每天都必須精算存量,向所有施打站確認預約變動,努力避免疫苗數量不足造成民眾不便,也盡可能讓最多民眾接種疫苗。楊文科指出,新竹縣65歲以上長者第2劑疫苗的意願登記比率仍很低,希望長者把握時間,在8月2日中午12時前完成登記,不熟操作的長者,也可多利用縣府專設的疫苗登記預約服務中心,打專線03-6571919,就會有專人協助完成登記。縣府指出,第4輪疫苗接種將分為2批配發,第1批在7月28日已經到貨,第2批預計將在8月4日完成配送,縣府呼籲已完成預約的民眾,務必請準時前往預約地點接種,也請不要提前到,以免久候和擁擠。至於提供給1到3類及孕婦的第2劑莫德納疫苗接種,新竹縣府表示將有1100個名額,明天上午8點到下午4點可上各醫院網站預約,將安排新竹縣3處接種站所為民眾施打,分別是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新竹縣立體育館(東元醫院)及中醫大新竹附醫。
-
2021-07-30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圖表/0730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死亡病例一覽
0730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
2021-07-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泳池業者盼解封 立委促政府定防疫復工指引
三級警戒降級後許多游泳池仍因防疫考量未開放。台灣民眾黨立委邱臣遠、高虹安、蔡壁如今天偕多名游泳池業者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制定泳池的防疫及復工指引,讓選手能安全訓練,受創的泳池業者得以恢復。邱臣遠表示,近來接獲泳池業者陳情,部分中南部縣市因為缺水危機加上疫情考量,從4月至今不曾復工;泳池經營有淡旺季,目前已是7月底,暑假旺季剩下1個月,呼籲指揮中心跟體育署正視產業特性,訂出防疫指引。高虹安表示,三級警戒至今游泳池都關閉,導致基層游泳選手無法訓練、選拔,例如台南游泳隊已表態棄賽10月的全運會;近來全台灣民眾包含政治人物都熱衷東京奧運,卻忘了基層游泳選手無法下水訓練,呼籲政府找出兼顧防疫及選手訓練政策。台灣游泳池事業協會理事長黃正昌表示,如果游泳池是感染源,三級警戒後停業至今,理論上確診案例會歸零,但至今本土疫情仍沒有歸零,呼籲外界不要污名化游泳池。黃正昌說,目前台灣已研發適合游泳配戴的口罩,加上泳池隨時有氯氣消毒,希望政府能給予防疫指引,「不希望這一代游泳就滅了」。舞動陽光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正忠說,游泳產業從業人員有幾十萬人,如果員工沒辦法回到職場,會影響許多人的家庭生計,呼籲政府應比照世界各國,對游泳池逐步解封。泳池陳情發起人林歸谷表示,許多泳池產業從業者沒工作都快活不下去,他們已發起集會遊行,8月3日將前往衛生福利部抗議表達訴求。此外,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天也舉行「東奧表現齊讚揚,扎實訓練需科學」記者會,呼籲政府除了編列奪牌獎金預算,也應重視運動師資培育及系統化訓練,才能培養更多運動員為台灣爭光。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位落差嚴重 雲縣「組隊出擊」幫長者預約第2劑疫苗
中央推數位化,讓準備施打第二劑疫苗的民眾,預先上網登記。不過對於有嚴重數位落差的雲林縣而言,無疑是一大艱鉅任務,縣長張麗善今天表示,即將成立「雲林縣疫苗預約服務隊」下鄉協助長者登記預約,除減輕村里長的工作任務,也能確保所有長者都能順利完成登記,施打到第二劑疫苗。張麗善說,雲林縣長者比例占19.1%,且多數長者的子女不在身邊,原先65歲以上長者第1劑施打計畫的意願調查及通知作業,是由村里長透過廣播或家訪才能順利完成。張麗善指出,第2劑施打採上網登記,雖然對大部分的青壯年族群來說很方便,但多數長者仍不會上網,或不會使用手機接收簡訊,數位落差很大,加上村里長是一人服務所有人,能量吃緊,也無法面面俱到。張麗善表示,將由縣府各局處、地方公所及戶政事務所等工作人員組隊,由這支疫苗預約服務隊,直接下鄉到20鄉鎮市的村里辦公室,協助長輩登記第2劑疫苗,確保每一位65歲以上、曾在縣內快打站接種第1劑疫苗者,都能順利完成第2劑疫苗登記並如期施打,擁有足夠保護力。張麗善說,雲林縣第1波疫苗快打站於6月15日開打,依兩劑間相隔政府建議的8至12周時間計算,第2劑疫苗施打計畫將從8月15日開始至月底,這段期間將完成主要對象的施打。此外明天就是國內疫情降為2級後的第一個周末,張麗善重申「防疫絕不能鬆散」,呼籲民眾日常生活仍要養成習慣,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務必落實,由於疫情仍在控制中,也提醒大家盡量不要跨區移動,避免有外縣市的傳播風險,而可能出現交叉感染疑慮。張麗善說,民眾在縣境安全範圍內仍可以正常互動,不過如果有外縣市感染源,會不會造成疫情擴大,是未知也無法預測,因此建議在外縣市工作的民眾及所接觸家屬,如所在地鄉鎮有確診案例,或曾涉足相關足跡,可至縣內6大分區快篩站預約快篩,確保自身安全。
-
2021-07-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令人懷念的劉惠敏
【編者按】2017年12月,曾任媒體記者、並為「醫病平台」創始重要工作成員的惠敏,確診為肺腺癌四期,且已轉移至腦部,她的朋友們得知消息,一天內以Line串聯成不同主題的醫護陪伴小組,記錄下她的抗癌歷程。由確診癌症末期到今年6月底為她短暫44年的人生畫下句點,最後一段路她在親友支持下仍走了三年半,這期間,她持續以自身例證做癌症病友宣導,讓生命到最後一刻都發出熱能。本文由一路陪伴她的媒體同業及好友們,聯合撰寫,紀錄惠敏一生在公衛、醫療、工運、環運領域中,勇敢實踐自己堅信的生命價值。 從事醫師這職業已超過半世紀,加上自己的年齡,見過的死亡應該比一般人多,應該更能「從容以對」。但事實不然,當我獲悉「醫病平台」工作夥伴惠敏的離世,雖然是「意料中」,但這才知道她的永別是這麼難接受的事實,而她留給我這麼多難忘的記憶。當2016 年我們決定成立「醫病平台」,讓醫療團隊與一般社會大眾有一個共同園地,彼此平起平坐地發表對醫療方面的看法,而透過這園地,醫病雙方可以了解彼此的感受,進而促成台灣醫病關係的改善。同時我們也希望因為醫病關係的改善,台灣才能繼續吸引有能力有愛心有理想的年輕人選擇醫療這條路,我們才能繼續擁有高水準的醫療品質。透過我們的夥伴柳林瑋醫師的推薦,我見到了這位資深醫療記者劉惠敏,她的氣質與自信吸引了我們的團隊,而她的經驗也幫忙了我們在開創初期建立信心。想不到她後來因為頭痛而就醫,而我身為神經內科醫師,在電話中親自見證了她短暫的「失語」,而懷疑她可能左側大腦發生問題,接著聽到她被證實腦瘤,而後才發現是肺癌轉移到大腦。最後她不得不離開醫病平台的工作,全心勇敢踏上抗癌的漫漫長路。我最感動的片刻是看到他們一群年輕人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策劃下,出版《與情緒相伴的新生活提案~11個練習,讓你在憂鬱、焦慮、憤怒、孤單時拿回主動權》的新書發表會。我非常高興看到了久違的她,亮麗的外表,開朗的笑容以及聽到她充滿智慧與感性的話。尤其當天出現的「神秘嘉賓」惠敏的中學老師感人的話語以及他們師生擁抱的鏡頭、惠敏的驚喜與滿足的笑容給我非常難忘的記憶。在得知惠敏過世之後,我有機會重讀惠敏過去在「醫病平台」所寫的生病前陪伴罹病的親友,以及自己淪為病人之後的親身體驗,她對醫界的箴言,尤其是這幾句對於「同理心」的呼籲,一直縈繞我心:「在疾病之前,無論醫病皆知識貧乏。醫師必須從病人獲知資訊,才能依據其多年的知識經驗診斷。醫、病必須合作,才能獲知最多的資訊,做最適合的診斷及醫療建議。對病人及其親友而言,不再因尋求醫療協助而獲致更大的壓力,包括來自醫師合理的病情告知或醫療建議,不是基於知識,而是出自於同理的態度。」「我多少能同理醫護們的忙碌,例行工作下的龐大壓力,每天面臨即時的任務或風險,但在病痛下的病人,如果能被多一點點同理,多幾句的問候或安慰、說明,也許病人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煎熬。」惠敏,我會把你這幾句由衷之言忠實地轉達給更多的醫護朋友與學生。你的人生絕對不會留白。同時,我也要與你分享我自己對生命的看法:隨著年齡與行醫經驗的增長,我發現生命不能用歲月的長短來「量」化,而應以生命得到的經驗、成果以及對別人的影響來決定它的「質」。惠敏,你這趟人生是賺到了,雖然時間不夠長,但卻是非常優質,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非常羨慕妳有這麼「非常有效率的投資」!
-
2021-07-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數位落差…長輩打第二劑要上網 很多人怕打不到
第四輪疫苗接種今起開打,一○三萬四九九三名完成預約民眾陸續接種,指揮中心宣布第二劑疫苗接種也要在預約平台登記,引發長輩擔心預約不到第二劑疫苗。對於部分縣市傳出疫苗量不足,指揮中心呼籲按計畫施打,但表示國內剩餘AZ疫苗若無法應付下一輪需求,不排除第五輪同時釋出AZ及莫德納疫苗提供施打,一切視疫苗到貨量決定。陳時中籲地方按計畫打地方政府擔心疫苗供應有空窗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國內AZ疫苗配發分兩階段,原本規畫前一波剩下的量,要給今天起第四輪預約者施打,不要某些地方先提供給已列冊者,如國高中教師等列冊人員,而才取得的五十八萬劑疫苗尚未配發,所以產生空檔。陳時中強調,疫苗總量充足,呼籲地方政府,現階段勿讓非計畫內的接種對象施打,避免已預約民眾無法如期施打。下月配發逾一四○萬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AZ疫苗約八十多萬劑,等待五十八萬疫苗封緘完成於八月四日配發,總計約一四○多萬劑疫苗,應可供第四輪民眾及第七類造冊人員使用。但如果剩餘的AZ疫苗不足以滿足民眾需求,也同時配發AZ及莫德納疫苗等供民眾施打。超商藥局幫長輩登記國內疫苗接種平台重啟後,過去以衛生局造冊通知施打的長輩,都得要上系統登記意願。陳時中表示,已知七十五歲以上長輩施打率達六成多,為整體疫苗供應順暢,避免多頭馬車,須回歸平台登記。若長輩不會上網,超商藥局門診民政系統都會協助長輩登記。莊人祥表示,部分縣市府有意延續過去發放通知單及造冊施打方式,指揮中心將與縣市政府研商,規畫將長者造冊資料批次上傳,由政府代為登記、預約,並決定接種地點,但該案尚未確定,仍在研擬中,最快將於八月中旬決定,在此之前,仍須透過平台意願登記。外籍三對象意願登記為了讓無健保卡外籍人士,也可比照國人進行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合法居留在台灣的外籍人士、PRC與港澳居民、無戶籍國民,共三種對象,即起可用非健保卡以外的證號上網進行意願登記,但部分人士可能已在國外打過疫苗,將透過意願登記了解需求,安排後續接種計畫。昨天國內本土確診者新增十六例、二例境外移入,連續兩日無新增死亡個案,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百分之八十八點九。陳時中表示,整體疫情仍朝可控方向前進。目前全國疫苗累積施打人次達二三八萬,涵蓋率百分之卅點九七、劑次人口比卅二點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