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確診
共找到
8508
筆 文章
-
-
2021-09-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治療新契機? 國衛院發現老藥新組合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多仍在國際間流行,因此個研究團隊都在尋找有效藥物治療重症,以避免醫療資源崩潰。國衛院從現有健保藥物尋找,發現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和組織移植常用的抗排斥藥物「環孢素」合併使用,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病毒量,並降低細胞風暴發生,可望用在中、重度患者的治療。依據指揮中心發給各醫療院所的醫界通函,針對確診病患的治療,抗病毒藥劑建議於病程早期,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則於病程晚期併發重症時使用。其中,瑞德西韋用於嚴重肺炎病患無法降低死亡率,但可加速臨床改善兩天。國衛院則透過大數據分析,從230種健保處方藥中篩選出「環孢素」,與瑞德西韋合併使用,在動物實驗平台上發現,比單用瑞德西韋或單用環孢素,抑制病毒量和抑制細胞風暴的發生,都有很好的效果。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秀珠表示,治療新冠肺炎首要是先抑制病毒複製,再來是治療後續產生的發炎反應。而在新冠肺炎中看到,新冠肺炎病毒會引發很強的人體免疫反應,造成細胞風暴,因此除殼盎病毒藥物再加上免疫抑制劑,應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而環孢素主要是針對器官移植造成免疫過度反應的藥物,為健保使用藥物;瑞德西韋也已核准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因此研究團隊將兩種藥物進行不同劑量組合的實驗,並以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GEV與人流感冠狀病毒OC-43平台作為新冠肺炎病毒替代試驗平台。研究結果發現,兩種藥物結合使用,有「1+1>2」結果,中研院和台大醫學院的實驗室也驗證這樣的組合有很好的協同效果。但李秀珠也表示,目前尚未進行人體臨床試驗,但兩種藥物皆為健保藥物,醫師可「想用就用」,因此期盼此藥物組合可作為臨床失一在臨床治療上的選擇,未來或可成為中重症患者的治療契機。
-
2021-09-06 該看哪科.皮膚
雙手紅癢是對鎳過敏 就醫發現為接觸性皮膚炎
32歲阿誠在硫酸鎳電鍍槽工作一年多,最近雙手出現紅疹且發癢,連身體和肚子也有,就醫檢查發現,他對鎳過敏,確診為職業性接觸性皮膚炎。探究病因,原來是工廠內空氣中充滿含鎳霧滴,且肢體常接觸到鎳所致。在工廠改善電鍍槽作業環境,並讓阿誠從事不會接觸到鎳的工作後,他的皮膚狀況逐漸好轉痊癒。接觸性皮膚炎是常見職業病,好發於手部,也會發生在臉、頸、軀幹或腳等部位。皮膚一開始會發紅且癢,可能產生水泡,進而出現脫屑、結痂、龜裂、皮膚增厚等變化。發生原因分為「刺激性」或「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兩類。引發「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的物質,常見酸、鹼、清潔劑、有機溶劑、玻璃纖維粉塵等,濃度愈高時,接觸時間很短就會產生皮膚症狀。而值得注意的是,看似沒有刺激性的物質例如水,經長時間接觸也可能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尤其是有過敏體質者。「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需詳細問診與檢查,才能確認引發過敏物質。當病人對某一物質產生過敏反應後,之後只要很低濃度就會引發皮膚症狀,可經由貼膚測試找出過敏原。預防職業性接觸性皮膚炎,最重要的就是找出造成疾病的暴露原因,然後避免接觸。例如改善通風排氣,並將容易造成過敏的作業流程與人員隔離開來,或用其他物質替代,以及使用個人防護具,像手套、袖套、隔離服裝等;至於手套材質,也需因不同暴露環境而有不同的選擇。
-
2021-09-06 名人.黃軒
不是有症狀者才有?醫:無症狀感染者也會有新冠後遺症
大家都以為,只有那些住院或住加護病房的COVID-19患者,才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只要曾經確診病例,不管是輕症/無症狀感染者,也是一樣會有因COVID-19確診之後的長期後遺症。無症狀感染者也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一項在美國亞歷桑那州進行的研究,調查303位未住院的COVID-19確診患者,發現有68.7%(95%信賴期間,63.4-73.9)的這些門診患者,在30天後仍然有至少一個症狀持續存在。這當中,仍然有157位 ( 157/303, 51.8% ) 的症狀,甚至維持超過了60天以上。所以,不要以為輕症患者,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也很輕、也不要以為無症狀感染者,就不會有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了!(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in a non-hospitalized cohort: Results from the Arizona CoVHORT)加州另一個研究,發現1407位確診未住院的病例中,有382位患者(27%)持續4週,都依然有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腹痛。那些完全無症狀患者,有32%的人,經過10天的急性診療30天後,仍是有新冠長期的後遺症(COVID 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Predictors for Becoming a Long-Hauler: Looking for Clarity in the Haze of the Pandemic)另一項調查一千九百萬左右美國人的研究,發現住院治療的病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是那些未住院治療的46倍。這次研究的進一步調查顯示:有症狀的患者,住院: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50%有症狀的患者,門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27.5%無症狀感染者,(住院/門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 19%換言之,這份研究報告顯示,有症狀、有住院的病人,仍然是易得到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但是無症狀感染者,依然也是會得新冠長期的後遺症,這些我們都不可不慎的。哪些輕微/無症狀確診者,較易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研究人員更好奇,哪些人是較易發生新冠長期的後遺症呢?一項研究發現。低教育的患者、有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慢性病患者及自訢症狀嚴重者,以上4個因素是易影響COVID-19患者,傾向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的出現,大家臨床可以關注這樣的病患,可能需要更多、更久的時間去治療其後遺症。資料來源:Persistent Poor Health Post-COVID-19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r Initial Disease SeverityLong COVID See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Mild DiseaseCOVID 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Predictors for Becoming a Long-Hauler: Looking for Clarity in the Haze of the Pandemic※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9-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打了疫苗仍確診?防範Delta 必知突破性感染6要點
國內五天內出現三名機師確診,三人皆是接種完兩劑AZ疫苗滿14天,仍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案例。突破性感染讓台灣再次感受新冠病毒的威脅,特別是國際間大流行的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其他變異株相比更強。什麼是「突破性感染」?以下整理6個重點。Q1:什麼是突破性感染?A:完整接種疫苗滿14天卻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定義,針對BNT、莫德納、AZ疫苗接種兩劑、嬌生疫苗接種一劑,至少滿14天,仍發生感染事件,屬於突破性感染。Q2:發生突破性感染,是因為疫苗不夠好嗎?A: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指出,所有的疫苗防護力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疫苗施打目的,最好不要發生感染,其次是感染後無症狀或輕症,避免重症及死亡。不能因為突破性感染就否定疫苗的效果。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說,BNT疫苗打完兩劑的保護力達90%,AZ疫苗也有70%,但剩下10%至30%的人仍可能感染,但兩種疫苗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可達90%,接種仍是利大於弊。Q3:突破性感染發生,是因為Delta變異株太強?A:張皓翔表示,主要擔心Delta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力出現威脅,使保護力下降造成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Delta變異株確實對疫苗反應較弱,與突破性感染也有直接關係。黃玉成說,目前已知疫苗對Beta南非變異株的效果較差。國外報告顯示,無直接證據證實Detla變異株,會讓突破性感染增加。Q4:哪些族群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該怎麼辦?A:「有人體質就是對疫苗反應較差,例如臨床實驗中有人每周抽血觀察,其抗體效價就是比別人低,這類族群就比較容易感染。」黃玉成舉例,一般民眾接種B肝疫苗例,約5至10%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新冠疫苗也有類似發現。針對抗體較低的族群,如癌症接受化療的患者,其抗體效價較低,這類族群可能必須提高施打劑量或補打第三劑。Q5:突破性感染患者體內病毒量高嗎?A:黃玉成指出,研究顯示,接種過一劑或二劑疫苗的人確診後,其病毒量跟其他確診者差不多。但臨床觀察發現,打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感染後病毒量若降得很快,代表可傳染時間縮短,例如一般確診者可能要花一周時間,Ct值才會從20降至30,接種疫苗者可能只花三天,不只縮短傳染期,也能降低復陽機率。Q6:如何避免突破性感染?A:根據美國CDC建議,即使完整接種疫苗,室內公共場所仍應該要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社交距離。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北市境外+2 上周本土+3
台北市昨天零本土確診個案,不過新增2例境外移入,分別為來自塞爾維亞及美國入境個案,2例均為入境採檢確診,目前已安排入住防疫旅館,北市衛生局統計,8月29日至9月4日一周,台北市新增3例本土案例,較前一周增加1例。衛生局說明,最近一周(8月29日至9月4日)的3例本土案例,2例為男性、1例為女性,年齡介於39歲至60多歲,居住地為中山、信義及中正區,其中1例因接觸確診者被安排居家隔離,居隔期滿前採檢確診,另外2例感染源不明。北市府提醒,儘管疫情趨緩,但社區仍有零星不明感染案例,為降低Delta變異株進入社區風險,中央已經宣布啟動新冠社區加強監測方案,目前仍維持二級警戒,民眾外出須配戴口罩,前往公共場所落實勤洗手、減少用手觸碰眼口鼻,平時減少不必要活動或集會,並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衛生局表示,民眾如果有身體不適症狀,請儘速就醫,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社區安全。
-
2021-09-06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坐骨神經痛要開刀嗎? 醫師:先檢查這兩處有無紅點
一名年輕男子有輕微脊椎滑脫,症狀不明顯,直到近日脊椎突然疼痛不止,以為是脊椎滑脫引起坐骨神經痛,至醫院照X光,雖發現滑脫程度並不嚴重,但礙於症狀痛苦難熬,決定進行手術治療,幸醫師驚覺發現,患者腿部及臀部肌膚均出現「紅點」,才知是帶狀皰疹惹禍,急忙停止安排手術巷。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坐骨神經被壓迫所引起的「症狀」,是用來描述下背痛的通俗名稱,一般在發病前期,只會偶發感覺下肢短暫疼痛,之後痛覺才會慢慢擴大、擴張,從腰部到臀部甚至是大腿,痛感也會從間接性的疼痛轉為持續性的疼痛,「下背痛」就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常見原因有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脊椎狹窄症或是長骨刺等。但長庚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任指出,坐骨神經痛有時會與皰疹前神經痛混淆,影響臨床診斷。賴伯亮進一步說明,帶狀皰疹大部分發生在軀幹,一旦急性期發作,前面3至5天最難熬,若剛好病毒在腰椎處,「痛起來就像坐骨神經痛」, 再加上帶狀皰疹初期未有明顯的皮膚症狀,容易讓人忽視,更讓人以為是坐骨神經痛。如果患者進行藥物、針灸都無法緩解病症,往往會進行手術治療,未能即時發現是「另有病因」。何以及早判別下背痛不適是坐骨神經痛,還是帶狀皰疹前神經痛引起的呢?賴伯亮提醒,「觀察腿部、臀部皮膚是否出現紅點」是關鍵,由於紅點常常伴隨在皰疹前神經痛之後,大約3至5天才會漸漸出現,因此,民眾自身應多加留意,就診時穿著方便穿脫的衣物,以便醫師檢查,若進行保守治療,不忘持續觀察皮膚狀況,才能及早釐清病因,做出正確診斷。
-
2021-09-05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圖表/0905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一覽
0905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
2021-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科附工PCR陰性不意外 專家:疑似染疫到採檢間隔太短
長榮航空機師出現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就讀北科附工的兒子也連帶受到影響染疫,中央及桃園市擴大匡列374名接觸者,北科附工師生也進行PCR篩檢,結果均為陰性,但美國毒理學家、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疑似染疫到採檢的時間間隔太短,「現在就下定論說沒事,完全掉以輕心、不智之舉」。招名威在臉書上指出,北科附工全校師生採檢陰性,只是「預料中」的事,原因在於「疑似染疫-採檢」時間間隔太短,現在的數據還不足以做決定性判斷。長榮機師8月28日出現喉嚨不舒服,9月3日確診,高中生兒子9月3日確診,北科附工9月3日全校緊急採檢,9月4日公布全陰性結果。若北科附工師生真的在9月1日,也就是機師染兒子唯一到校的那一天被傳染,在短短2天內,病毒基本上還在潛伏期,「病毒量要直線上升衝破可被PCR偵測出來的機率非常低」,若現在就下定論說沒事,完全掉以輕心,就是不智之舉。「其實我更擔心他們父子9月1日前接觸的人」,招名威說,及早反應是好的,但後續仍必續要進行防疫工作,最好在疑似染疫吼的第5天開始密集追蹤,估計下周二開始的時間是最好,9月18日才能解除警報,當然也期望真的不要有破口,不然這段時間好不容易贏來的好成績又要付諸流水。繼3+11後再爆機師染疫,招名威說,「現在的問題真的不是空服員,真正的破口是『人性』,是那些違反規定的少數人,不是這些死規定,無論3+11或5+9,就像出車禍,不是因為有交通規則,而是違反規則的人。」台灣對機組空服員的管制非常嚴格,違反規定者即嚴懲,但空服員的命也是命,為了配合政策,又得維持龐大運輸量,已經隔離到快崩潰,連跟家人見上一面都很困難,結果一堆人在那邊帶風向,抹煞空服員還有廣大民眾的努力。招名威最後表示,若這次真的造成破口,違規機師是不是要負刑事責任?造成民眾染疫死亡,怎麼算?呼籲網友不要不懂又造謠帶風向,傷害第一線機組空服員,網路上流傳一堆與事實嚴重不符的內容,沒必要採著人家墊高自己。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去年肺炎因防疫大減 進加護病房患者卻沒少
新冠肺炎肆虐一年多,社會大眾對於肺炎的診斷和治療也耳熟能詳,其實除了新冠病毒之外,還有很多病毒和細菌會造成肺炎,都可能經歷與新冠肺炎類似的診療過程。健保資料顯示,過去每年大約有80到90萬人診斷出肺炎,去年才因防疫推廣勤洗手、戴口罩而減少到54萬人。長者肺炎住院率高,兒童多在門診治療。健保資料顯示,肺炎病人主要集中於0至19歲,大約有20至30多萬人,其次才是60以上及80歲以上長者。臺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科主任馮嘉毅表示,年齡集中在兩端並不意外,這與感染性疾病的特性有關。兒童病人大多為10歲以下,病毒感染引發肺炎的比率較高,但若看肺炎病人在整體兒童人口當中的比率,未必會高於長者肺炎的比率。馮嘉毅分析,長者的肺炎主要由細菌引起,病情通常比較嚴重,如果細看不同年齡層肺炎病人在門診就醫或住院的比率,可能會看到肺炎的長者有一到兩成都需要住院,甚至需要加護病房,但孩童可在門診治療的比率會比較高。診斷需靠胸部X光,診所數據未必為真正肺炎人數。從各層級醫療院所的肺炎就醫人數來看,可以發現前十名除了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還有兩間兒科診所。北榮總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表示,肺炎的標準診斷需要檢視胸部X光影像有無肺部浸潤,基層診所通常無法拍X光,主要是依靠臨床診斷,因此在解讀健保診斷人數資料時,要考慮到這會受到基層診所診斷方式的特性影響,不見得能代表真正的肺炎病人數量。陽光耀表示,由醫院門、急診申報的肺炎,比較可能有經過胸部X光確診,確診後是否需要住院治療,與病人嚴重程度、照顧需求有關。去年防疫,肺炎人數大減,但病況嚴重者比率升高。即便去年因推廣防疫措施,肺炎人數從79至90萬減少到54萬人,但需要住加護病房的肺炎人數變化並不大,每年都是兩萬多人,平均每人醫療費用22萬元。馮嘉毅指出,疫情讓一般民眾不敢到醫院,有些會拖到嚴重才來,或直接去急診;病況較嚴重的病人比率提高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去年健保人均醫療費用,反而比前兩年還高。陽光耀分析,去年各年齡層下降幅度最不明顯的,是80歲以上的肺炎,因為高齡者本身就有較高的肺炎風險,就算沒有感冒,也可能得到肺炎,甚至需要住院。健保資料也看到,地區醫院收治肺炎病患人數不高,但加護病房收治的比率很高,較低的也有四成,最高可達將近百分之百;呼吸器平均使用天數也高,前十名平均呼吸器使用天數可長達135至245天。「脫離呼吸器」定義為出院前五天都不用呼吸器,「呼吸器脫離率」為呼吸器脫離次數除以住院人次。數據顯示,肺炎病患使用呼吸器的前十大醫院中,大約有二到四成可以在出院前五天脫離呼吸器。小型醫院附設呼吸照護病房,與呼吸器使用天數長有關。馮嘉毅表示,這可能反應了不同層級醫院病人來源、醫療資源的差異,每個醫院都有其獨特情況,很難一概而論。比如在醫學中心,醫療人力資源相對充裕,醫師認為將相對輕症的病人收治於普通病房就可以處理,但同樣嚴重度的病人若是在中小型醫院,醫師可能覺得收治於加護病房比較適合,因此造成加護病房收治比率的差異。有關呼吸器使用天數長的原因,陽光耀和馮嘉毅都認為,很多小型醫院附設呼吸照護病房(RCW),本來就有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病人,因為感染肺炎、病況惡化時轉入加護病房,因此可能有加護病房入住率特別高、呼吸器使用天數特別長的現象。馮嘉毅表示,肺炎病人是否能脫離呼吸器,雖然可能與醫療團隊的經驗與處理方式有關,但更關鍵的因素還是病人的病況。例如80歲以上,有惡性腫瘤病史、嚴重糖尿病、肺功能受損等,這些都會導致脫離呼吸器的機率降低。不過,入住加護病房後,病人及家屬願意討論DNR的比率會提高,且年紀越大意願越高,整體來說,大約一半以上的長者和家屬都會願意簽署。
-
2021-09-05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如何防因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治療師建議做5件事
肺炎長年居國內十大死因前幾位,對年長者來說更是不能輕忽的大敵。肺炎好發在秋冬,致病源主要有病毒與細菌,醫師提醒,預防肺炎第一步要先遠離流感。Q:誰是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5歲以下兒童、65歲以上長者、服用類固醇、進行化學治療者、有慢性病者、抽菸者、處在空氣汙染環境者及免疫力低下者,都要特別留意。Q:如何及早發現肺炎症狀?肺炎主要症狀是發燒、咳嗽有痰,鼻子未必出現症狀。如果咳嗽愈來愈嚴重,咳嗽時有痰出現,而且有「呼吸急促」的情況,就要趕快就醫,可從胸部X光、痰液檢查,確診是否為肺炎,及早治療。Q:施打哪些疫苗可預防肺炎發生?1.流感疫苗每年12月至隔年3月是流感病毒大流行期間,有些病毒更容易併發肺炎重症。由於每年流感疫苗涵蓋的病毒株不同,並非打過一次就持久有效,須每年按時施打。2.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占全球社區型肺炎感染者的二成五至三成,每年奪走許多寶貴性命。肺炎鏈球菌傳播方式以人傳人為主,有些人可能不會發病,卻會成為帶菌者,透過打噴嚏飛沫傳播病菌。抵抗力差的50歲以上成人,或免疫發育未完全的5歲以下幼童,是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建議接種疫苗。疫苗保護力從5年到10年不等,疾管署提供全國7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之長者接種1劑公費疫苗。Q:常見長者因嗆咳造成吸入性肺炎,應如何預防?肺炎常見於臥床的長者,這類病患免疫力低下,若加上口腔衛生習慣不佳,孳生細菌,一旦發生嗆咳,口內的細菌侵入下呼吸道,就會引起肺急性感染。要提醒的是,許多長者使用鼻胃管進食,以為就此不需清潔口腔;更有些長輩張口呼吸,導致嘴巴太乾,牙齒刮破黏膜,口內孳生細菌,嗆咳後就可能發生吸入性肺炎,出現久咳、高燒不退、意識不清、身體無力等症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語言治療師王心宜表示,預防長輩感染肺炎,建議做到以下幾點:1.早晚刷牙並使用漱口水。細菌常由口入,王心宜建議,長者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三餐飯後使用漱口水,清潔口腔死角。2.假牙不合須及早調整。使用假牙的長輩,每天要將假牙拿下來清潔,如假牙不合,食物容易掉到牙齦隙縫,難以清潔,容易孳生細菌,增加罹患肺炎的危險因子,應及早至牙科醫療院所調整。3.每半年洗牙一次。長輩每半年至少要至牙科醫療院所洗牙1次。其中,使用抗凝血劑、服用心血管疾病相關藥物、中風藥物等慢性病患或是有吞嚥功能障礙的長者,建議預約牙科特殊需求門診,或於就診時攜帶藥單,告知醫師身體狀況,以做完善的治療規畫。4.宜側臥睡眠,預防致病菌進入下呼吸道。由於睡眠時吞嚥能力下降,咳嗽反射減弱,口腔分泌物容易流入氣管,致病菌進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王心宜提醒,老年人應養成頭稍高的半側臥姿,而有胃食道逆流疾病的長者尤需落實。5.每日早晚至少坐立30分鐘,協助維持咀嚼功能。長輩躺臥久了,肌力下降、吞嚥能力變低,咳嗽功能也下降,應定期運動,鍛鍊肌肉、時常坐立,幫助維持咀嚼功能與咳痰的能力。長期臥床者,能多坐立,就多坐立,將床頭調高45至60度,每日早晚至少各坐立30分鐘。若行有餘力,下床坐輪椅,每日早晚至少各1小時,飯後至少間隔30分鐘再躺臥,避免胃食道逆流。若不清楚長輩吞嚥功能是否退化,可至醫院進行內視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語言治療師、復健科、神經內科、耳鼻喉科醫師等,都可協助診斷長輩是否吞嚥困難。當長輩一年中有2次以上因反覆性肺炎住院、一直發燒、口水一直流,務必立即就診。預防長輩感染肺炎1.做好口腔清潔2.睡姿以側臥為宜3.定期坐立起身4.進食速度宜慢、專心吃飯,以減少嗆咳發生。5.注射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
-
2021-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Delta提高警覺 專家:若疫情不妙「應以長者優先打」
我國疫苗覆蓋率超過四成,有一半以上民眾一劑都沒打,面對Delta病毒來勢洶洶,我國近期出現三名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甚至機師兒子也確診,外界憂心重演「華航諾富特」事件,出現Delta破口。專家認為,台灣疫情若相對趨緩,拚第一劑覆蓋率或第二劑防護力都很重要,若疫情「不太妙」,一定是長輩優先施打第二劑。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施打疫苗以個人角度來看,降低民眾重症機率;若以國家情勢來評估,會希望增加全民覆蓋率,減低散播、傳染機會。他表示,國內可續拚第一劑覆蓋率,但第二劑也要持續施打。有些國家疫苗覆蓋率達七成開始規劃打第三劑,我國若要打第三劑,建議明年再來考慮。近期「突破性感染」案例增加,黃玉成認為,以美國來看,民眾打完整二劑後確診,死亡數沒增加,顯示疫苗預防重症仍相當重要。此外,新冠病毒若持續變種,治病率持續降低而流感化,演化到就算得了也不會重症,屆時就算不打疫苗也沒關係,但現在新冠重症率仍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症狀非輕微,因此仍需打預防針、疫苗降低重症。BNT疫苗陸續來台,指揮中心優先十二至十七歲及十八至二十二歲年輕人施打,與此同時,仍有大票民眾等打BNT。黃玉成說,民間購買一千五百萬劑BNT,若未來穩定進貨,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約一百二十萬人打完後仍有剩,一般民眾一定有機會打得到。他提醒,現在台灣疫情相對穩定,才有誰先打第一劑、第二劑的問題,但若疫情變得不好,一定是長輩優先施打,就看行政衛生單位如何安排長輩施打。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專家黃立民表示,面對Delta病毒,打一劑效果跟沒打差不多,建議加速施打第二劑。但打疫苗絕非萬靈丹,亦可能產生突破性感染,民眾仍要遵守防疫規則,未來防疫觀念,應調整為與病毒共存,目標不是「加零」,而是減少住院及死亡。長榮機師確診又傳染兒子,外界憂心重演「華航諾富特」事件。黃立民直言,此次長榮事件與當初華航「十分相像」,不排除Delta早已進入台灣,但仍要精準防疫,「不可能拿著槍亂打」,針對有關聯、有風險的接觸者匡列,也建議長榮不如趁此機會「清查」,確實調查員工生活圈、抓出漏網之魚,避免成為諾富特翻版。為要抓出社區潛藏案例,黃立民認為,政府可先「被動廣篩」,設置篩檢站讓民眾有疑慮就去篩,維持篩檢基本架構,若出現群聚案件,必要時採取「主動篩檢」,可防止Delta入侵社區延燒更多個案。
-
2021-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細胞簡訊為何是8月13日?桃市府釋疑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發布疫情警示細胞簡訊,內容提醒民眾曾於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與確診者接觸或活動軌跡重疊,但各縣市這兩天公布的足跡時間多半在一周左右,不解8月13日的日期標準從何而來;桃園市政府解釋,是因為日前還有一例長榮機師(案16066)境外移入個案。桃園市議員牛煦庭、舒翠玲和余信憲等人都收到細胞簡訊,同時也說身旁有不少人都收到,當下有嚇一跳,疑惑自己到底何時跟確診者有過接觸或軌跡重疊。牛煦庭推測,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能是以確診者的手機訊號,匡列曾與確診者在同一時間、同一基地台的民眾,而此次事件有台北科技大學附設桃園農工學生確診,桃園農工又在議會附近,最近幾天開臨時會,所以才會收到。記者詢問,桃園市議會有不少議員收到簡訊,但也有議會工作人員沒收到,員工不解為何會有差異?另外,近日確診者足跡都在8月底,不解簡訊匡列時間為何事8月13日?桃園市政府表示,詢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得到回應是考量近日3例突破性染疫個案(案16066、案16119和案16120)都是長榮航空機師,且都有飛美國芝加哥航班,因此將3起案例視為同一事件,並以最早發現個案16066的確診日期往前推14天,所以得到8月13日這個時間點,至於截止日期,則是以桃農學生確診日期訂定。
-
2021-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女友收到、男友沒收到?網質疑110萬筆簡訊「不單純」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宣布,因應長榮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今天下午2時30分後將針對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曾於相關時間及地點出入民眾,發送疫情警示簡訊,預計發送110萬筆簡訊。指揮中心宣布後,有網友下午在PTT發文,「只有我女友收到機師足跡重疊簡訊,可以問一下為何我生活圈都跟女友一起,只有她收到簡訊,而我沒有,這是不是發送系統有問題呢?」網友紛紛扮演「鍵盤柯南」,許多人貼出「綠光」歌詞,質疑案情不單純,難道她跟人家重疊了?也有網友留言,「我在家帶小孩,只有回診坐小黃去醫院,樓下7-11跟郵局,先生也都一起,我收到簡訊,但先生沒收到,我也很納悶」。也有網友質疑,實名制沒確實登錄,簡訊發送的依據有問題,他有兩個門號,一個門號從來沒有在外面實名登記過,剛剛卻收到通知簡訊,實在太莫名奇妙了,另一個有在使用實名登記的門號卻沒有收到任何通知簡訊。
-
2021-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發110萬筆細胞簡訊 侯友宜鼓勵去社篩站篩檢
我國近期出現三名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機師兒子也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將發出110萬筆「細胞簡訊」。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民只要有收到簡訊,都可以到32處社區篩檢站篩檢,也讓自己跟其他人都安心。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民只要有收到簡訊,都可以到新北市32處社區篩檢站免費做PCR,目前以PCR為主、快篩為輔,隨時都可以去篩檢,也讓自己跟其他人都安心,新北市之前1天篩檢量最高到1萬500人,量能足夠,更說「不怕市民來篩,鼓勵繼續來篩檢」,才能有效控制疫情、防範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匡列8月13日至9月2日這段時間,將發出110萬筆「細胞簡訊」,曾經與確診者有接觸過,或軌跡重疊,若身體疑似有症狀,要及時就醫諮詢或採檢。
-
2021-09-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師也居隔14天? 侯友宜:嚴格落實管制是不二法門
桃園出現確診機師趴趴走狀況,有立委呼籲應與一般人相同進行14天的隔離。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海島型的台灣最重要就是阻絕於境外,不管是外國人、本國人,只要從境外要進入,嚴格落實管制是不二法門。侯友宜今在防疫記者會指出,入境普篩採2次PCR,尤其居家檢疫14天、自主健康管理7天,這絕對守住台灣最重要關卡,邊境管制從機場、港口、沿海線疑似走私據點,都要嚴格落實管制,防止破口。侯友宜說,建議中央採取更嚴格高標準來執行邊境管制,不管機場、港口、沿海線,守住台灣國門,才是保障全體國民,在疫情襲擊底下有安全防護網。
-
2021-09-04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夜間頻尿導致摔倒與骨折風險增加 這類輔助可以幫上忙
夜間頻尿是許多年長男性困擾,在2016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中,發現夜間頻尿會導致摔倒與骨折風險增加,日本東邦大學醫療中心大橋醫院泌尿科診診療部長關戶哲利提醒,一旦摔倒發生骨折,就必須仰賴他人照護生活無法自理,改善夜間頻尿就顯得非常重要。年長者夜間尿液調節功能差 攝護腺、心臟、糖尿病都可能是原因一般狀況下,身體為了睡眠時脫水會降低產出尿液,但年長者可能因尿量調節賀爾蒙分泌混亂、腎臟功能低下、攝護腺肥大等因素,讓晚上容易有尿液想上廁所,另外高血壓、心臟功能低下、糖尿病、呼吸終止症、鹽分攝取過多等,如果晚上尿量約占1天中3分之1,就能視為夜間頻尿。關戶哲利提醒,夜間頻尿原因很多,可能跟其他疾病有關連,如果症狀加劇約來困擾,一定要就醫檢查出可能原因,高血壓、心臟機能低下、糖尿病、睡眠呼吸終止症等,可能都與夜間頻尿有關,如果曾確診攝護腺肥大等泌尿道系統疾病,也會增加夜間排尿機會,最好先就醫檢查導致夜尿可能原因。改善夜間頻尿可先改善生活方式 準備好輔具也可上廁所夜間頻尿會根據原因不同,治療方式有差異,關戶哲利提醒「行為改善」也會有相當幫助,如果擔心鹽分攝取太多晚上就容易頻尿,飲食中就可以減少鹽量,如果改變日常生活仍然有困難,可以就醫尋求醫生協助,目前已經有藥物,能夠協助腎臟減少尿液產出,但使用劑量要由醫生判斷。高血壓、心臟功能低下、糖尿病、呼吸終止症等,如果夜間頻尿先治療主要疾病優先,再來記錄每日水分攝取量、排尿量、上廁所時間等,製作「排尿日誌」對於診斷與治療都會非常有幫助;關戶哲利提醒,善用輔具也可以減少,「去廁所」摔倒,例如便器椅等如廁輔助,也能減少晚間上廁所摔倒風險。心肺功能、下肢水腫、腎臟病 影響抗利尿激素分泌台灣榮欣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夜間頻尿如果排除攝護腺問題,大腦、心臟、下肢水腫、睡眠品質等,都可能是發生原因,例如年長者心肺功能不好,心跳次數快,血流快腎臟工作增加,也就提升尿液生產量,睡覺時仍然不斷有尿,也就增加夜晚上廁所次數,想解決就要從心肺功能著手。潘俊伸接著說,熟睡時時大腦會分泌抗利尿激素,減少腎臟產出尿液,但心肺功能不好,會因缺氧大腦會受到影響,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如果有睡眠呼吸終止症,抗利尿激素分泌也會受到影響,年長者如果有夜尿困擾,如果排除攝護腺因素後,應該找出另外可能原因,才能減少夜尿而引起的意外風險。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兩點半細胞簡訊聲響起!男分享反被友揶揄「去匪類」
「哇哩勒,我怎麼會收到(細胞簡訊)」,桃園市有的人下午在家或外出、工作的時候突然手機簡傳來簡訊,內容為:[疫情警示]因您曾於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與確診者接觸或活動軌跡重疊,如於8月13日之後曾有COVID-19疑似症狀,請就醫評估或可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收到簡訊的人趕快查了一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桃園市政府最近公布確診機師等人的足跡,想了一下「我都沒有啊,我都沒有讀過這些地方」,覺得很納悶。不過因為簡訊通知足跡從8月13日到9月2日,8月很多足跡已經記不起來,突然間收到簡訊,雖然身體沒有不舒服,但是心裡還是毛毛的。一名單身男子跟朋友說收到簡訊,朋友馬上問你是不是去過汽車旅館,大家直接想到負面、「私人行程」,揶揄收到簡訊的人,「有到哪裡匪類厚」;另一位年過50的男子也忍不住抱怨,除了放假全天都跟家人在一起,平常就是工作、回家哪裡也沒去,苦笑怎麼會收到細胞簡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匡列8月13日至9月2日這段時間,發出約110萬筆細胞簡訊警示,指揮中心請大家不要緊張,只要注意如果身體有症狀,要及時跟醫師諮詢或是直接採檢。最近公佈的確診者機師、機師家人多數住在桃園市,網友預估桃園收到簡訊的人會比其他縣市多。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師不遵守防疫 陳時中:由衛生局判定違法與否
長榮染疫機師不遵守防疫規範,已遭開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地方衛生局已介入調查,判定是否有違法事實需開罰,民航局也在了解狀況當中,強調違規一定懲處。長榮航空陸續有3名機師完整接種2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仍因突破性感染而確診,其中一名確診機師於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與朋友餐敘,甚至未確實填寫健康聲明書,違反防疫相關規範。此外,今天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中有媒體問及,長榮開除這名違反防疫規範的機師,但指揮中心是否以航空公司督導不周,對長榮祭出罰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後續處置將依民航局報上來的報告決定。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機師沒讓疫情嚴峻 指揮中心研擬9/6後維持二級
國內目前為二級警戒,但3名長榮機師出現突破性感染確診,其中一名機師還傳染給就讀高職的兒子,大眾擔心是Delta變異株,憂會再度引爆本土疫情,以及是否應取消內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檢驗結果尚未出爐,沒有理由繼續升級,但對於桃園的七天觀察期是有必要。對於9月6日後是否維持二級警戒,發言人莊人祥說,目前是這樣規劃。外界關注,二級下各行業解封,包括餐廳內用、游泳池開放淋浴、雙鐵載運量恢復八成等,近期中秋節將近民眾也期盼能戶外烤肉,但隨著長榮機師確診,國內憂心年初華航諾富特事件重啟。今天指揮中心公布新增病例,包括1例境外移入案例,0例本土案例以及0死亡案例,陳時中說,近兩天的採檢情況,目前疫情沒有變得更險峻。陳時中表示,昨天有思考說,今天若有社區案例出來,會要加嚴管制措施,但現在檢驗結果尚未完全出來,初步沒有理由繼續升級,但對於桃園7天觀察期是必要的。他表示,大部分檢查結果都會出來,有情況出現,要滾動式檢討,目前沒有更嚴重,大家可以稍稍放心,但不能放鬆。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師違規聚餐、疫調不實將開罰?陳時中:民航局調查中
國內染疫機師中,其中案16120,自8月26日從芝加哥返台後,曾在7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聚餐及私自就診,是否違反傳染病防制法要開罰。陳時中表示,昨天原定若今天有社區案例確診,就會加嚴管制措施,但目前檢驗結果尚未完全出來,針對國內疫情警戒,初步沒有理由繼續升級,但依照目前針對桃園有延長七天的觀察期,必須到9月9日對桃園是必要的。至於機組員有無違規懲處,陳時中表示,該名機師確實有違規聚餐及疫調不實,但是否違反後要看後續民航局判定而定。另外醫療應變組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三位機師症狀都非常輕微,不管病毒量高低,介於輕症無症狀、喉嚨癢等,也不算很明顯症狀,也沒有重症或疑似重症的情形。另外針對長榮是否有督導不周,陳時中則說,已知道民航局也在了解整個過程中,有違規相信會進行懲處。另外針對兩位確診機師案16119 、案16120 其基因定序也尚未出爐,若有結果也會說明。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民航局曝長榮機師確診懲處進度 要求盤點、落實防疫
長榮航空五天內連續三機師確診,加上其中至少一名機師確定違反防疫規定,遭到公司開除,引發外界恐慌,並質疑防疫措施不足。對此,交通部民航局說,已著手調查,確認違規就會開罰;此外,為嚴守邊境,民航局說已要求盤點、落實防疫措施,無法落實「就應該檢討航線的運作」。民航局說,為嚴防Delta病毒入侵,引發新疫情,今天再次要求所有機場與航空公司全面盤點防疫措施,民航局長林國顯並親自致電華航董事長謝世謙與長榮董事長林寶水,要求檢視並落實外站防疫工作,無法執行,就應檢討航線運作。民航局說,由於本周已經發生三起完整接種疫苗的機師感染Delta病毒確診案例,顯示Delta病毒確實有極強的穿透力,今天再次要求桃園機場等有國際線航班營運的機場,嚴格檢視機場清消作為,並應一一確認執行,同時也應配合各地衛生主管機關檢查。林國顯指出,基於對國際疫情的研判,民航局先前建議指揮中心修正機組員居家檢疫規定,取消可在符合規定住所居家檢疫的規定,自上月28日起要求需執行居檢的機組員一律入住防疫旅宿或防疫宿舍。而指揮中心鑑於Delta病毒的強勢威脅,也提前自昨天起針對已經完整接種疫苗的長程航班機組員,實施返國後居需接受「五天居家檢疫+九天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規定,目的都是為了防止Delta病毒對防疫工作與國人健康造成的危害。對於新防疫要求帶來的防疫旅館需求,民航局表示,已配合指揮中心與桃園市政府共同檢視桃園地區五家防疫旅館,只要各項環節均能符合防疫規定,就會立即啟用,供機組員入住居檢。針對昨天確診的機師可能違反防疫規定,民航局表示,已著手調查相關事證,如果確認違規,就會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此外,民航局說,配合指揮中心要求,已要求長榮自8月21日後飛過芝加哥航線的機組員全部召回採檢並執行居家檢疫,相關工作已大致就緒,共召回283人。林國顯表示,今天上午,他也打電話給謝世謙、林寶水,請他們立即檢視並清理所有防疫環節,尤其是外站的防疫泡泡,務必要確認符合指揮中心的防疫要求,無法落實,「就應該檢討航線的運作。」林國顯表示,防疫工作需要各個環節共同合作與配合,指揮中心提出的措施,民航局均會一一督導航空公司落實執行,並隨時配合疫情變化機動檢討。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追確診機師足跡 下午2點半發110萬筆「細胞簡訊」警示
我國近期出現三名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機師兒子也染疫,其就讀台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昨起停課14天,緊急採檢2845人,桃園市也升級二級加強警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因此匡列8月13日至9月2日這段時間,將發出110萬筆「細胞簡訊」,曾經與確診者有接觸過,或軌跡重疊,若身體疑似有症狀,要及時就醫諮詢或採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下午2半後,會有疫情的警示簡訊,針對幾位確診者活動軌跡範圍,在8月13日至9月2日的匡列活動時間,曾經在這些時間與確診者接觸、與活動軌跡重疊,有疑似症狀出現者,可以就醫評估,到社區篩檢站採檢。陳時中說,下午大約發出110萬筆的警示,大家不要緊張,就是注意有沒有身體症狀,要及時跟醫師諮詢或是直接採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因應國籍航空機師及家人群聚事件,將於今天針對今年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曾與確診者接觸或曾於相關時間及地點出入之民眾,發送疫情警示簡訊,內容如下:[疫情警示]因您曾於8月13日至9月2日期間與確診者接觸或活動軌跡重疊,如於8月13日之後曾有COVID-19疑似症狀,請就醫評估或可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指揮中心說明,收到簡訊者若有不適,務必正確佩戴醫療口罩儘速就醫,不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療人員相關暴露及接觸史。指定社區採檢院所醫院清單可至疾病管制署網站查詢: http://at.cdc.tw/5y262t 。
-
2021-09-04 新冠肺炎.疫情數字
圖表/0904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一覽
0904確診個案數、分布縣市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接獲北科附工篩檢緊急任務 天成醫療體系休假醫護熱援
桃園市國立北科附工因為一名學生新冠肺炎確診,昨天起全校停課14天,市政府緊急調派醫護進學校篩檢,晚間8點30前完成2565位師生篩檢,今天清晨結果出爐全部為陰性。天成醫療體系表示,防疫團隊天昨下午接獲市政府緊急任務,要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執行PCR篩檢任務,立即著手組織醫療團隊,醫院內部的群組發出訊息以後,大家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緊急任務,很快就獲得醫護人員回應,除了還在門診、手術房和急診的醫師、護理師要留在原崗位,許多人都表示隨時可以被派到學校執行任務,連休假人在台北、新竹的同事,也回覆說馬上調頭回桃園和大家會合。醫院不到半小時就組成由中壢天晟醫院、楊梅天成醫院醫護支援的任務團隊,榮譽總院長鄭貴麟董事、陳志忠總院長、蔡芳生院長帶隊,感染科張家榮主任主導7組醫護人力(每組至少醫護各1人)。團隊進入學校了解情況以後,採分樓分流分層篩檢,天成醫療體系團隊負責兩棟教學大樓總計1300多位師生,篩檢在各班級走廊上進行,學生們雖然安安靜靜坐在教室等候,但是醫護人員可以感受師生心情緊張的氣氛。篩檢依班級順序進行,醫護人員細心引導,還有提醒學生如何配合深度的篩檢「放輕鬆、不要緊張」,學生緊張的情緒緩和許多,等全班完成採檢後,和老師再提醒相關的衛教,學生們才放學。每組醫護人員在自己負責的區域內移動,嚴禁到其他醫護人員的工作區域,防止交叉感染。現場沒有空調冷氣,篩檢完成後,醫護人員的工作服也濕透大半。篩檢2小時內完成1300多人次PCR採檢,隨即把檢體帶回醫院,這時候工作落在醫檢師們身上,院方為了配合防疫,先前已經採購高速精準的檢測儀器,大家徹夜進行檢體檢測,凌晨4點全數完成檢驗,第一次新冠肺炎核酸檢測採檢結果全部為陰性,醫護收到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有鬆一口氣,再辛苦也值得。天成醫療體系表示,面對Delta 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團隊始終站在防疫最前線守護疫情、守護民眾健康,感謝幕後英雄醫檢師與我們共同迎戰,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精準的檢驗報告。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獨/長榮機師確診案 交通部長祭2指示:華航也要遵守
長榮航空連續三名機師確診,且都是突破性感染,還都曾到過芝加哥,引發外站防疫疑慮。此外,確診機師還被查出返台後有違反防疫規定。對此,交通部長王國材說,已祭出兩點指示,有國外也有國內,包含在外站要加強防疫,國內則是不得違反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規定。王國材說,昨天親自告知長榮航空董事長林寶水、民航局長林國顯,要求加強外站機組人員防疫措施與管理。另外也指示,若此次染疫機師有違反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規定,應嚴格處理,並依據指揮中心指示立即實施5+9措施。他說,也有同步打電話給華航董事長謝世謙做相同指示。王國材受訪時說,可能因為歐美等外站環境很放鬆,尤其美國那邊可能有鬆懈,地勤跟旅管人員都不戴口罩,導致機組員跟外站接觸時,有染疫疑慮,因此提醒要加強防疫措施。國內的話,則是嚴格要求自主健康管理不能違反。至於和長榮、華航董事長告知後的反應,王國材說,他們都說「好」。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染疫機師PCR後趴趴走 鄭文燦:移送民航局最高罰100萬
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兒子也確診,導致桃園北科附工今起停課14天,桃園市長鄭文燦今防疫會議後指出,該名機師在PCR結果出爐前就趴趴走,跨足很多縣市,已經明顯違規,桃園市府將把違規事實移送民航局,最重可罰100萬元,他也要航空公司負起督導責任,若踩紅線就按規定處罰。鄭文燦說,針對2位機組員入境後做完PCR,還沒等到結果出爐就趴趴走,有很多跨縣市足跡,衛生局、警察局已做好二輪疫調,結果顯示足跡相當多,除通知跨縣市衛生局,也做好消毒、足跡確認。鄭表示,依照民航局發布防疫規範,有特別規定機組人員未遵守防疫規定,依據傳染病防治法58條第1項第4款,裁罰金額從10萬至100萬元,這次未遵守的是機組員加強版自主健康管理的規定,即時在原來的規範下,也不能參加群聚、不能趴趴走或聚餐,把足跡、違反規定事實,經移送民航局裁罰。他指出,機組員很辛苦,站在防疫第一線,大部分都遵守防疫規範,少數不遵守的航空公司要負起督導責任,一但採到紅線,也要按照規定處罰。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榮機師突破性感染 鄭文燦設7大防線防堵Delta入侵
長榮機師確診後兒子接連染疫,導致桃園北科附工停課14天,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在防疫會議後表示,針對Delta病毒提出7大防線,包括檢測桃園機場防疫動線、增加至5間機組員防疫旅館,他也呼籲民航局針對華航、長榮外站落實執勤泡泡,嚴格管制進出,避免外站風險衍生成入境危機。鄭文燦說,針對Delta病毒他設7大防線,第一是桃園國際機場,機場有設置採檢站包括入境動線,會同機場、民航局檢查防疫動線,第二是機組員改為5加9必須要居家隔離5天,要增加防疫旅館數量,原本3家機組員的防疫旅館,要增加到5家,這是專用不得混用,要符合規範。第三是華航、長榮園區要做防疫檢查,第四是一般民眾入境使用防疫旅館有25家,使用率已經到達77%,其中有60%為非桃園市籍,基於防疫責任要對防疫旅館健康管理、動線再次檢查。再來是有533輛防疫計程車,防疫車隊服務1年半,持續加強健康管理。第七是責任醫院、採檢站,因為入境要做隔離前二採,其中有8個到防疫旅館設採檢站,其他到醫院採檢,這兩部份都會檢查過程安排,7道防線是因應Delta病毒入侵,每一道防線都不能有鬆懈,都必須周延。他說,航空公司外管理部分,過去外站可能在某一國家城市,可能是在機場過境旅館,或市區旅館,這兩類型旅館並不像台灣的防疫旅館有嚴格24小時錄影監測、1次性房卡,防空公司和民航局應該對外站風險較高者,做動線檢查,確保執勤泡泡可以落實,避免外站衍生成入境風險。鄭文燦說,疫情大流行時刻,國境沒有辦法完全封閉,航空公司必須找基本量能,外站的防疫管理非常重要。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在家烤肉囉!桃園雖禁中秋活動 鄭文燦:家庭烤肉可以
受長榮機師確診新冠肺炎影響,桃園市長鄭文燦宣布中秋節活動全面停止,規範包含社區及社團,家庭烤肉則不在此限,但仍須做好相關防疫措施,避免群聚違規。鄭文燦表示,桃園目前實施加強版二級警戒管制措施,除了活動及賣場人數管控、醫院禁止探病,中秋相關活動也全面停辦,各風景區、河濱公園的烤肉區也都不開放。鄭文燦也說,居家烤肉不算違規,但避免大規模群聚仍是防疫重點,如果超過室內50人、戶外100人,仍算違規。
-
2021-09-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QA/Delta變異株兵臨城下 突破性感染七大問題一次解惑
長榮航空5天內3名機師確診,3人皆是接種完2劑AZ疫苗滿14天,具有完整保護力,仍發生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案例。突破性感染也讓台灣再次受到新冠病毒的威脅,特別是國際正在流行的Delta變異株,傳播力與其他變異株相比更強。截至9月3日為止,台灣疫苗施打覆蓋率為42.82%、劑次人口比46.8%。Q:什麼是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是指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具完整保護力者,仍舊感染新冠肺炎。Q:為什麼會發生突破性感染?新冠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但是新冠疫苗與多數的疫苗相同,沒辦法達到「100%」的預防效果。加上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病毒變異是可以被預期的,即使打滿二劑疫苗且滿14天,具有疫苗說明書上的完整保護力,仍難擋病毒變異後,出現「免疫逃脫」的現象,削弱疫苗的保護力,導致病毒仍可感染人體。Q:發生突破性感染,還會傳播病毒嗎?會。但目前未有相關的研究可推估,突破性感染者感染不同變異株後,傳播效率是否與沒有施打疫苗感染者相似。不過,依照國內外的資訊,發生突破性感染的感染者,Ct值仍可能低於20。Q:既然會發生突破性感染,為什麼還要接種新冠疫苗?根據美國CDC對於突破性感染的介紹,完整接種二劑疫苗且滿14天者,比沒有接種新冠疫苗,或只接種一劑新冠疫苗的民眾相比,面對新冠病毒仍具有顯著可降低住院、死亡的能力。美國CDC透過COVID-NET監測美國新冠患者的住院治療情況,8月13日發布針對突破性感染的監測報告,65歲到74歲的族群中,完整接種BNT疫苗,預防住院的有效性為96%、完整接種莫德納疫苗也有96%、完整接種嬌生疫苗為84%;75歲以上族群,完整接種BNT疫苗,預防住院的有效性為91%、莫德納96%、嬌生為85%。該份報告顯示,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對於預防重症仍有顯著的效果。Q:台灣有發生突破性感染案例嗎?有。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自7月2日到9月3日,公布的249例境外移入案例中,有41人發生突破性感染;本土確診案例有8人發生突破性感染。Q:打哪一款疫苗品牌容易發生突破性感染?國際上已上市的新冠疫苗都可能發生突破性感染。台灣41名境外移入發生突破性感染者,接種的疫苗品牌:12人 AZ疫苗11人 BNT疫苗4人 嬌生疫苗3人 莫德納疫苗4人 國藥疫苗2人 Covaxin疫苗1人 科興疫苗1人 智飛疫苗1人 衛星五號疫苗1人 AZ+莫德納疫苗混打1人 AZ+BNT疫苗混打註:全球各類疫苗接種總數,未有相關的統計數字。發生突破性感染須影響因子,包含該地區盛行率、衛生條件、NPI作為、個人免疫能力等。台灣8例突破性感染者,接種的疫苗品牌:皆為AZ疫苗註:截至9月2日為止,完成2劑AZ疫苗接種有62.9萬多人;完成2劑莫德納疫苗有32.3萬多人。Q:如何避免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CDC建議,即使完整接種疫苗,室內公共場所仍應該要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不斷呼籲,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