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7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搜尋
生技
共找到
592
筆 文章
-
-
2024-03-22 焦點.元氣新聞
亞洲換肝之父陳肇隆每天要「用這招」讓雙手更靈活!醫術被稱「人類的極限」改編成日劇
外科醫學會年會上周舉行,全國外科醫師齊聚,會中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予亞洲換肝之父、高雄長庚榮譽院長陳肇隆,以及乳癌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彰兩人四十年來各自在肝臟移植、乳癌手術等醫學領域的卓越貢獻。早年外科系為醫學生選科第一志願,元氣網刊出兩位得主專訪,希望這兩位醫界典範的生命故事,讓更多新世代年輕醫師投入外科醫學。四十年前的今天,1984年3月22日,陳肇隆開始為台灣腦死捐贈肝臟移植第一個案例進行手術,於3月23日成功完成。四十年後,陳肇隆於今年獲得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陳肇隆投入肝臟移植領域40年,到今年3月20日,他帶領的肝臟移植團隊已完成2419例臟移植手術。根據團隊2021年發表於「肝臟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國際期刊,針對最困難的緊急活體肝移植治療慢性肝炎合併急性肝衰竭的大系列報告,受肝者術後存活率三年95.5%、五年92.9%,是國際上最好的成績。完成亞洲首例肝臟移植,率先採用腦死定義1950年出生的陳肇隆,是台灣及亞洲肝臟移植的開拓者,1984年完成亞洲首例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率先採用腦死定義,從一名車禍腦死的年輕人身上取得肝臟救人,促成台灣在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亡器官移植立法,比日本、韓國早了10至12年,帶動台灣器官移植醫學的蓬勃發展,1997年完成亞洲首例一肝兩受的分割肝移植手術,更於2019年5月榮獲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陳肇隆1969年雄中畢業,考上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大學時他即充滿人文關懷的精神,投入山地醫療義診,足跡遍布屏東霧台等6個村落,1976年大學畢業那年,經營之神王永慶創辦的長庚醫院首度招募住院醫師,陳肇隆從分類廣告中看到這則訊息,北上前往應試。如今的榮譽院長 當年考住院醫師只是備取陳肇隆說,「那時從高雄搭平快夜車到台北考試,嚇了一跳,只錄取6名外科住院醫師,200多個人報考,一個月以後,我接到備取通知,到現在我也把備取的通知留下來勉勵年輕醫師。」陳肇隆拿自己當例子告訴年輕醫師,「一個長庚的備取第一年住院醫師,可以在27年後,當上長庚醫院院長,持續近13年,證明只要肯努力,大家都有一樣的機會。」為外科大老畫教科書插圖 啟蒙走上肝臟移植住院醫師第3年,陳肇隆當因緣際會為首創「手指切肝法」的台大教授林天祐繪製「肝臟外科」教科書插圖。陳肇隆為此翻遍書籍文獻,熟悉每個細節,他笑說「只要下了功夫,就會產生興趣」,這也啟蒙他未來走上肝臟移植這條任重而道遠的道路。師從換肝先驅史達哲 把肝臟移植帶回台灣1967年世界才出現第一起成功的肝臟移植手術,台灣還沒有相關經驗,就連在美國也是最先進的實驗性外科手術。1982年陳肇隆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兒童醫院進修,換肝先驅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史達哲(Thomas Starzl)教授正好到此演講,陳肇隆把握機會,毛遂自薦拜他為師,並考過賓州醫師執照,成為史達哲的第一助手。在當時換肝是非常困難的大手術,即使是史達哲在手術時,也常被噴得滿頭滿臉都是血,待在他身邊學習,被飆罵是常有的事,不過,陳肇隆甘之如飴,謙虛且努力學習,他的表現獲得史達哲的讚賞,表明希望陳肇隆留在美國發展,但陳肇隆還是決定把肝臟移植的知識與技術帶回台灣。為讓雙手更靈活 每天要打200個繩結萬事起頭難,陳肇隆以加倍努力在台灣推動肝臟移植,陳肇隆遠赴瑞士爭取並引進臨床試驗中的抗排斥新藥,催生國內腦死的判定標準與程序;他自備睡袋,經常睡在實驗室,為了讓雙手更靈活,他每天要打200個繩結,為了要有能夠站立10~20小時手術的好體力,每天再累也會去快走;當時台灣還沒有進口上市的器官保存液,只能從文獻上找到配方,在製劑室自行調配,一切就是為了做最好的準備。1984年 在台完成肝臟移植成功首例1984年3月一名年輕女子,在大量吐血、肝昏迷、休克情況下,從加護病房被轉進手術室,另方面院內則有一名車禍者被判定腦死的年輕男子,陳肇隆為這名女性,經過32個小時的手術,成功移植入男子肝臟,女子於術後逐漸清醒,創下台灣首例腦死捐贈肝臟移植成功首例。首例成功的經驗,開啟國內腦死肝臟移植的先例,引發社會討論,當時陳肇隆佔據國內社會版各個版面,更一度讓陳肇隆接到當時首席檢察官陳涵的關切函,差點遭起訴。但是陳肇隆沒有退縮,持續與醫界、法界與立法委員溝通與協調,促成台灣在1987年達成亞洲第一個腦死器官移植立法,也為三年後的心臟、七年後的肺臟移植鋪路。大愛捐贈器官有限 催生推動活體肝臟移植陳肇隆的腳步未因困擾而停歇,他深刻明白大愛捐贈的器官有限,因此再進一步催生推動活體肝臟移植,希望挽救更多的人的性命。1985年至1992年期間,陳肇隆在基隆長庚帶領肝臟移植手術,當時人力、設備、資源都相當侷限,但他在這7年的時間,讓基隆長庚成為當時全亞洲肝臟移植例數最多、存活率最高的醫院。毅然南下高雄 創多項紀錄與成績1992年底他毅然放棄在北部有成的人脈與資源,舉家南下高雄,只帶一名護理師重新籌組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團隊,1994年完成台灣首例兒童活體肝臟移植,這名病童現已30多歲了,於一家科技公司任職。在高雄長庚服務的期間,陳肇隆率領的肝臟移植團隊一再挑戰極限,2002年完成華人首例活體雙肝移植,2006年全球首創例行性顯微膽道重建,2013年完成台灣首例第2單一小節肝移植,2024年達成2400例肝臟移植手術。2006年在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發表活體肝移植治療膽道閉鎖症,5年存活率98%、2008年在Transplantation發表活體肝移植治療肝癌,五年存活率90%, 2021年在Liver Transplantation發表緊急活體肝移植治療慢性肝炎合併急性肝衰竭,受肝者術後5年存活率92.9%,都是文獻上最高的存活率、最好的成績。一個人鉅細靡遺不夠 必須倚靠團隊力量但陳肇隆謙虛地說,肝臟移植手術龐大而複雜,動員許多醫護人力,且可容忍的誤差範圍相當狹窄。因此,只有一個人追求完美、鉅細靡遺是不夠的,必須倚靠團隊的力量。經過卅多年切磋、磨合與傳承,高雄長庚 團隊成員中的鄭汝汾教授在肝臟移植影像學、林燦勳教授在肝動脈與膽道顯微重建、楊志權主任在肝臟外科手術、顏旭霆主任在血管外科手術等,都已成為全球頂尖專家。陳肇隆回想40年前,他自謙自己只是「菜鳥」主治醫師,沒有行政職務、也沒有行政支持,只能以讀書會的方式交朋友,邀請同事到家裡一起研讀文獻討論激盪,讀書會後烤牛排、配紅酒、啤酒。當時陳肇隆常應邀在國際會議主持研討會,每次可以安排一、兩位團隊同仁上台演講,國際場合15分鐘的演講通常要準備兩、三個月,但任何領域只要下了功夫就會激發興趣。經過卅多年累積的革命感情和向心力、榮譽感和團隊精神,高雄長庚肝臟移植團隊逐漸形成共同的目標,就是「追求完美」、「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不以善小而不為」,成為團隊的特質和文化。ILTS頒發終身成就獎 與恩師同列2019年5月全球肝臟移植領域最權威的國際肝臟移植醫學會(International Liver Transplantation Society, ILTS)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大會將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頒發給陳肇隆。陳肇隆當時帶著妻子本多美惠及擔任外科醫師的女兒陳之逸與醫師兒子陳之浩一同到場觀禮,分享他的榮耀。陳肇隆的恩師史達哲(Thomas Starzl)教授,是ILTS第一屆終身成就獎得主,這是全球肝臟移植領域最尊崇的獎項,以表彰長期在肝臟移植領域具重大成就與貢獻者,時隔26年,陳肇隆也獲得這項獎項肯定,陳肇隆是全球華人獲得此獎第一人,是「台灣之光」,也是「世界之光」。醫術被稱「人類的極限」 改編成日本電影、漫畫及日劇陳肇隆讓無數病患,在垂死中重獲生機,他出神入化的醫術,被日本醫科大學北野正剛校長親臨觀摩後,形容是「人類的極限」,曾被改編為日本漫畫《閃耀吧!手術刀》、小說、電影及日劇《孤高的手術刀》,電影、日劇分別由男星堤真一、瀧澤秀明主演,他也曾經帶領團隊上過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跨海手術示範 上海仁濟已成全球最大肝臟移植中心上海仁濟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在2004年建科,2006年陳肇隆帶領團隊跨海完成第一次手術示範,隨後持續指導與協助,如今上海仁濟醫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肝臟移植中心,兒童肝移植術連續11年全球第一,該院院長夏強把榮耀歸於老師陳肇隆。夏強於2017年受訪時指出,仁濟醫院換肝手術存活率遙遙領先歐、美、日、韓,以及大陸其他換肝醫院,但仍比不上陳肇隆團隊。陳肇隆培育的大陸學生北京清華大學長庚醫院董家鴻院長、上海交通大學仁濟醫院夏強院長,也由於在肝臟移植的傑出成就與貢獻,分別在2017、202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醫援海外 毫無保留回饋國際「一位外科醫師終其一生或能拯救數百、數千條性命,但如果能夠不藏私地醫療傳承,拯救生命更難以計數」。陳肇隆說,醫療是救人的學問,不應該藏私,台灣的醫療能有今天,也是因為過去有機會到美國、歐洲、日本學習,今天可以走出去幫助的,或讓人來學習的,就應該毫無保留地回饋國際社會。勉勵後輩 把一個目標做好就夠了一路走來,陳肇隆認為,外科醫師雖然辛苦,但卻可以從救人活命的使命感與成就感中,獲得極大的快樂與滿足。陳肇隆並引用恩師史達哲教授的名言,「醫學的歷史通常是:昨天認為不可思議的,今天也很難達成的,往往明天就成為常規。」(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s that what was inconceivable yesterday, and barely achievable today, often becomes routine tomorrow)。40年來他見證太多的病例,也不斷的挑戰,讓過去不可能的肝臟移植急、重、難症,成為常規的治療。陳肇隆勉勵後輩,在醫療生涯中,只要設定目標聚焦、鍥而不捨,能把一個目標做好,那就夠了,醫療如此,其他領域也是一樣。陳肇隆創下的紀錄:活體肝移植維持全球最高存活率活體肝移植技術與策略多項創新與改良發表SCI學術論文500多篇擔任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副主編Annals of Surgery、Transplantation、Liver Transplantation等一流學術期刊編委國際及海外醫學會議演講500多場培訓國內外肝臟移植醫師400餘名至今依舊在高雄長庚醫院每周三次門診與三天手術陳肇隆的榮耀1992年:高雄醫學大學第一屆傑出校友1996年: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2005年: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金獎200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2013年:行政院衛生署衛生獎章2015年: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 外交部外交之友貢獻獎章 瓜地馬拉及巴拉圭衛生貢獻獎章 中美洲議會Francisco Morazan指揮官級勳章2016年:第一屆國際醫療典範獎 美國RAND智庫亞太政策諮詢委員2018年:國際外科學院榮譽院士2020至21年:國際活體肝移植學會會長 全球頂尖2%終身影響力科學家2024年:台灣外科醫學會「終身成就獎」
-
2024-03-22 名人.張金堅
「你當醫師,或許就能治好我的病。」父確診開放性肺結核,張金堅受父影響決定執醫,奉為終身志業!
外科醫學會今年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予乳癌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及亞洲換肝之父、高雄長庚榮譽院長陳肇隆,表彰兩位醫界典範四十年來在乳癌治療、肝臟移植等醫學領域的卓越貢獻,元氣網刊出兩位得主專訪,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也紀錄台灣醫療發展進步的軌跡。全方位守護乳癌病友 奉為終身志業 曾獲「癌聯會癌症醫療終身成就獎」、「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台灣醫療典範獎」,張金堅教授在近30年前創立「乳癌防治基金會」,將照護乳癌病友視為終身志業,並成立全台第一跨科別整合醫學會──「台灣乳房醫學會」,緊密結合關懷病友、臨床醫學,成為全方位的乳癌姊妹照護者,堪稱外科醫界典範,獲頒今年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終身成就獎。張金堅在求學期間靠著清寒獎學金、家教收入完成學業,畢業進入職場後,提攜後進不遺餘力,熱心教學,以「教書不要繁複,而要精簡」等原則,規畫「外科核心一百」臨床敎學方案。另編輯外科住院醫師手冊、外科急救手冊、外科臨床案例及手術圖譜,成為實習和住院外科醫師的學習教科書範本。在醫學研究方面,著重於跨領域的團隊研究,整合台大醫院、醫學院、工學院、電資學院研究人員,完成學界科專大型計畫的研究,6年產學合作,研發專利10項以上,技轉生醫業者,其中包括,台灣首創電腦輔助診斷軟體,促使台灣的醫療生技產業加速升級。此外,張金堅帶領台灣頂尖的醫學人才及物理、力學、材料學、數位資訊等專家,探討血管新生的奧秘,完成「血管新生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新技術研發」,證實腫瘤及缺血性、發炎性、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均與血管新生缺陷有關,研究成果相當具有前瞻性。家貧苦讀 力爭上游的模範生張金堅為早年台灣社會家貧苦讀、力爭上游的模範個案,他在家裡排行老五,出生於1946年,張父因只有小學畢業,謀職不易,格外重視孩子教育,鼓勵六個孩子唸書,堅信只要考上大學,才有機會翻身,脫離貧困。張父在台灣鐵路局擔任「司爐」,主要工作是將煤塊鏟進鍋爐,透過高溫燒煤,讓蒸氣火車往前行駛,因工作環境惡劣,身處封閉空間,空氣裡盡是煤灰,埋下罹患肺結核的因子。張金堅醫師就讀台中一中時,張父確診開放性肺結核,經常大量咳血,被強制隔離在八卦山療養所,家人只能在假日至彰化探望,交談時必須隔著玻璃。當時父親一句「如果你當醫師,或許就能治好我的病。」讓張金堅萌生了執醫意念,第一年考取台大電機系,隔年重考,如願考上台大醫學系。就讀期間,父親因病離世,所以考慮畢業後專攻胸腔內科,拯救更多肺結核患者,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矢志刀到病除 專攻乳房外科但在選科前夕,他體悟到「刀到病除」是外科醫師職人精神,對於患者的幫助更為直接,例如,切除惡性腫瘤,就能救人無數,因而換至一般外科,師承當時全台外科權威、被尊稱「雷公」的台大外科主任陳楷模,在恩師引領下,鑽研當時仍屬冷門的乳房外科。1965年考取台大醫科,至1996年晉升台大外科部主任,張金堅醫師是當時台大醫院最年輕的主任。1997年3月8日婦女節當天,張金堅與現任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師徒兩人,攜手創立「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期許癌友在基金會的陪伴和扶持下,面對衝擊(Impact)、接受全人照顧(Care),迎向飛躍重生(Revival)。同年12月,張金堅教授創立跨科別整合的「台灣乳房醫學會」。他表示,乳癌治療層面甚廣,舉凡外科手術、化療、放療、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相關科別眾多,包括,乳房外科、放射腫瘤科、血液腫瘤科,唯有加強相關科別之間互動、學術交流,才能提升台灣乳房疾病治療水準,減輕癌友治療過程的奔波辛勞。台灣乳房醫學會跨科整合 洞燭機先張金堅表示,乳房醫學會是台灣第一個針對單項疾病而成立的跨科別學會,隨著治療藥物及技術的精進,所招募的會員對象也愈來愈廣,一般外科、腫瘤內科、放射腫瘤科、影像醫學科、病理科、整形外科等等,而照護團隊也擴及護理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心理諮商師等。從1997年迄今,歷時27年,難以想像,當時張金堅教授在癌症治療領域上,就有著如此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抗癌藥物研發精進,勢必朝向個人化精準醫療,因此,在規畫乳房醫學會時,籌組多專科團隊,高瞻遠矚、真知灼見的精闢預判及見解,著實令人敬佩。行醫逾半個世紀,始終重視乳癌病友身、心、靈,致力於全人醫療,舉辦上千場乳癌預防及篩檢活動,以及病友會、專題講座,被喻為台灣國寶級乳癌權威。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張金堅教授認為,醫師也需與時俱進,持續進修,即使行醫已50年,目前繼續看診,從事公益活動,工作忙碌,但他仍不斷吸收基因檢測、免疫療法、AI大數據應用等醫學新知。善用科技的進步 更重視人性的溫度在醫學年會上,張金堅教授以「刀起刀落的外科醫學人生──刀上救病人、刀下救地球」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表示,數位、虛擬、AI大數據等科技確實能讓醫學跨出驚人的成長步伐,例如,精準判讀影像圖片、元宇宙醫學大幅縮短了臨床試驗時間,手術傷口從大變小,甚至術後不見疤痕,但只能將醫療科技視為輔助角色,如果全盤依賴,則有可能走火入魔,而漠視了患者的真正需求。另譬如,再過一、二十年,真正的醫療機器人應已問世,屆時醫療水準突飛猛進,大幅提升手術成功率,且可節省許多人力及醫療成本,但可想而知的是,醫病關係恐趨於冰冷,因為缺乏人性互動與關懷。此外,手術後的導管、耗材等醫療廢棄物愈來愈多,造成嚴重環境汙染,等於「救了病人,卻汙染了地球」,張金堅教授強調,「醫療必須回歸人文人性」,醫界應該思考「這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能否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案,既可救人,又能不增加地球負擔,必須對未來後代子孫負責。數位科技跨足至醫療,這讓張金堅教授經常反思,擔心一味地求快比好,講究快速知識,恐讓傳統的緩效知識逐漸萎縮,許多醫事人員如果學習腳步慢一點,跟不上時代腳步,很快就被淹沒。更值得討論的是,科技是離不開人性,在醫療上,仍須重視人與人(醫病)之間互動溝通。張金堅教授強調,醫師在運用數位醫療、AI大數據時,仍須保持執醫初衷,具有同理心,保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及關心飽受疾病折磨的病患,不能捨棄醫學倫理、傳統文化及生活美感。即將80歲的張金堅教授對於科技新知又愛又畏,如果拒絕接觸,堅決抵抗,勢必成為「數位科技文盲」,但面對及學習時,卻又深感惶恐,因為充滿挫折與挑戰,但他深知處於不可逆的數位時代,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才能與時俱進。掌握抗癌新趨勢 更要顧及病患權益對於免疫治療、細胞療法,張金堅教授表示,這是抗癌的新趨勢,從最開始的化學治療,乃至於標靶治療,最近十年則進展至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在幹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等技術日趨純熟後,已被視為治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突破,寄以厚望。不過,部分生技業者打著「再生醫學」旗幟,誇大幹細胞治療效果,容易招貼負面形象,不利於細胞療法的發展,張金堅教授呼籲,政府及立法院務必嚴格審議「再生醫療雙法」條文,在醫療創新與病患權益之間找出平衡點,不要讓昂貴的細胞療法成為「富人醫療」。隨著時代演進,外科早已不是醫學系學生首選科別,因為專業訓練過程艱辛,工時長且不規律,常擠壓私人領域,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再者,醫病關係緊繃,可能面對漫長的醫療糾紛或訴訟,身心備受煎熬折騰。因此,張金堅教授讚許新一代年輕外科醫師,願意勞心勞力地投入外科領域,但提醒,應時時謹記著醫師誓詞,保有救人的使命感、責任感。電影中的受人景仰、天下第一的武俠英雄,必須學習各種武藝,勤加練習,歷經時間的淬練,終底於成。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師,難度更高,除了擁有高超的手術技巧,雙手靈敏,還需具有高人一等的抗壓力,能在關鍵時刻做出精準正確的判斷,最重要的是,要保有熱情與善良,懂得如何與病人、家屬懇切溝通。外科醫師的訓練 學無止境一次手術成功,執刀的外科醫師當然功不可沒,但這不是單打獨鬥,背後仰賴著堅強醫療團隊的緊密合作,過程中需與麻醉科及其他專科醫師、護理師等人齊心協力。因此,如何培養出團隊合作的默契,也是外科醫師不可或缺的訓練項目。張金堅教授表示,數位科技無所不在,對於醫療及病患來說,可以是福氣,但對外科醫師而言,卻是一大挑戰,因為必須學習的事物與技巧愈來愈多且複雜,新世代外科醫師除了持續吸收新知、累積手術經驗,還應具有前瞻性思維,保持機動性、靈活度,與時間賽跑,才能在數位洪流中屹立不搖。在乳癌治療領域,張金堅教授獨具慧眼,在近30年前即預測個人化精準治療世代的到來,成立國內第一個乳癌病友協會「乳癌防治基金會」,以及跨科別整合「台灣乳房醫學會」,陪伴數萬名乳癌姊妹走過人生低潮。早期撰寫外科臨床敎學教科書,為台灣外科醫學奠定深厚根基。近年來,致力於產學合作,從臨床醫學走入實際產業運用,畢生奉獻杏林,張金堅教授獲得本屆台灣外科醫學會年會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外科醫學會頒發「終身成就獎」的同時,也頒發獎金廿萬元給張金堅,他把獎金全數捐出,其中十萬元捐給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的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另十萬元捐給長期關注動保及友善動物的「貓咪也瘋狂公益協會」。保有熱情與善良、有同理心,還與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張金堅始終不忘的執醫初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3 焦點.食安拉警報
阿基師「川味口水雞」、沙茶醬、胡椒粉統統躲不過!使用蘇丹紅辣椒粉產品清單一覽!營養師解析蘇丹紅用途、毒性與致癌性
含致癌物蘇丹紅的中國辣椒粉流向全台,陸續查到許多知名產品,包括蝦味先、菜脯餅、沙茶醬、白胡椒、黑胡椒、椒鹽粉、紅辣椒、雞心粉等,都被查出違規使用蘇丹紅色素。另一些知名店家或品牌,如八方雲集、海底撈、維力等也受到波及,食藥署已通知各縣市衛生主管機關監督下架,被查出使用蘇丹紅,八方雲集日前曾聲明否認使用異常品項。而家用料理常用到的沙茶醬也中招,令許多民眾擔憂,不過牛頭牌(好帝一食品有限公司)聲明,進貨數量全數未使用,並全數封存於廠內,強調該公司並未使用該批高雄津棧公司進口的辣椒粉。最新傳出的則是阿基師個人品牌「基食堂」,其一產品「川味口水雞」也使用到含蘇丹紅的辣粉。阿基師已於昨(12日)晚公開發表道歉聲明,並承諾將會負責協助消費者退貨。由於陸續查出違規添加使用蘇丹紅色素的產品愈來愈多,食藥署已在官網首頁設置專區,供民眾查詢是否買到有疑慮的產品。》食藥署「辣椒粉檢出蘇丹色素不合格」查詢使用蘇丹紅辣椒粉產品清單●裕榮食品:蝦味先香辣口味●鑫豪食品:菜脯餅、白胡椒棒●瑪爾氏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9項產品:麻辣藥膳湯粉、蒙古孜然醃漬粉、韓式泡菜湯粉、紐奧良烤雞香料粉、蒙特婁雞肉香料粉、牙買加混合萬用粉PRO、新疆孜然萬用粉PRO、日式唐辛子、墨西哥醃肉專用粉、鹽水雞椒鹽、韓式燒肉醃漬粉、川味椒麻香料粉、義大利綜合香草、新加坡沙爹醃肉香料粉、沙爹萬用粉PRO、紅燒牛肉湯粉、美式燒烤醃漬粉、黃咖哩醬粉、麻辣湯粉。●濟生公司斗六廠:黑胡椒粒、家用四合一調味料組合細粉紅辣椒、細粉紅辣椒●金安記食品廠:香辣豬肉乾、香辣豬肉絲●新北市「八方雲集-淡水」、「八方雲集-美食課」●桃園市「海底撈台灣物流配送服務中心」●台中市「味源股份有限公司」●彰化縣「好品味生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維力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億品香料」。●雲林縣「永興辣椒行」●台南市「典佑」●高雄市「八方雲集-高雄」、「海順國際食品有限公司」、「懶人披薩雞排」。●宏興香料公司、金禾味食品香料公司:白胡椒、黑胡椒、椒鹽粉、紅辣椒、雞心粉等產品。●金福華食品貿易有限公司「福寶牌沙茶醬(17Kg/桶、批號2025/09/10、2025/09/17、2025/09/24、2025/10/15、2025/10/17、2025/12/03)」及「福寶牌沙茶醬(2.7Kg/罐、批號2025/08/27、2025/09/10、2025/10/15、2025/11/06、2025/12/17)」(資料更新2024/03/13)辣椒粉蘇丹紅是什麼?營養師解析用途、毒性與致癌性!【文/營養師林世航】2024年2月發生大陸進口辣椒粉含違法蘇丹紅色素,除導致賣場參有蘇丹紅的辣椒粉下架外,在2/20也波及知名餅乾香辣口味。媒體也紛紛以「致癌蘇丹紅」報導此事件,到底蘇丹紅是什麼?用途有哪些?毒性與致癌又是如何?解析一⟫蘇丹紅是什麼?蘇丹紅(Sudan dye)是一群類似結構的親脂性(油溶性)紅色染劑,主要有蘇丹紅I號、蘇丹紅II號、蘇丹紅III號與蘇丹紅IV號,本次事件則是驗出蘇丹紅III號色素。解析二⟫蘇丹紅的用途?蘇丹紅是個人工合成的染料,不存在於大自然中,而蘇丹紅鮮豔飽和的紅色與優秀的油溶性,常作汽油、臘等物質的工業用染料。然而,蘇丹紅的紅色與油溶特性,也讓蘇丹紅成為常見的非法添加物之一。過去,台灣、香港都有發生以蘇丹紅四號染色鴨蛋黃的事件,國際上也時常在辣椒等辛香料中發現蘇丹紅蹤跡,因此蘇丹紅並非罕見的添加物問題。解析三⟫蘇丹紅的毒性學者已經在動物或細胞實驗上觀察蘇丹紅與其代謝產物的危害,也因為致癌、致突變等健康疑慮,讓蘇丹紅成為非法添加物。目前觀察到的結果大致如下:✓ 增加大鼠與小鼠的肝腫瘤、肝結節數量(1)✓ 破壞小鼠的胃粘膜與肝細胞DNA(2)✓ 具有致突變性與遺傳毒性(3)但目前未有確切證據證實蘇丹紅對人體的毒性、致癌性、致突變性,也不具有立即毒性,因此吃到染有蘇丹紅的食品時不用過於擔心。解析四⟫蘇丹紅的致癌性由於研究數量受限,且有些結果也不太一致,因此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將蘇丹紅I、II、III與IV號都列於第三級致癌物,意即「未有任何證據能分類其致癌性,證據力皆不足」。有許多研究發現蘇丹紅的代謝產物具有致腫瘤性,相較於蘇丹紅本身,致腫瘤性的可能性更高。因此像4-aminoazobenzene、ortho-toluidine與ortho-aminoazotoluole等代謝產物,都被IRAC列為2B致癌物,意即「人體研究的致癌性證據有限,於動物研究的證據不充足」。結語蘇丹紅具有健康風險,也是非法添加物,該被禁止添加在食品中。不過以目前研究證據與我們的食用量,不用過於擔心吃到一點蘇丹紅,就會造成嚴重的致癌風險。但能不吃到還是最佳,未來還是有賴食品業者的檢驗與衛生單位的稽查,來幫助消費者降低更多食安上的風險!文獻來源1. Toxicol Pathol. 1982. 10(2):71-782. Mutat Res. 2000. 465(1-2):11-263. Drug Chem Toxicol. 2013. 36(3):343-52【資料來源】.《好食課》營養師解析⟫辣椒粉蘇丹紅是什麼?用途、毒性與致癌性!.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3-10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
數年前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旨在提升人們對「漸凍症」的認識,近日曾飾演《驚奇隊長》女主角父親的美國男星肯內特米歇爾離世時事,再次將其推入大眾視野。漸凍症的全名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發生率約為十萬分之五,全球有近40萬名病人,台灣則約有1500人,發病年齡多是40歲以上,九成以上發病原因不明,少數為遺傳所致。漸凍症是一種目前尚無法根治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確診有如被宣判死刑,患者在確診後大多僅剩三到五年的壽命,只有極少數案例可存活數十年,例如物理學家霍金。漸凍症患者的肌肉將逐漸衰弱萎縮,影響四肢運動,並造成發音、吞嚥及呼吸的障礙,後期病人身體完全無法活動,最終大多因呼吸衰竭病逝。現今漸凍症治療以延緩病情的惡化為主,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延緩效果也有限,僅能延長患者生命約3個月。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表示,近年國外有新興治療出現,達到神經保護的效果,據稱可延長18個月的壽命,不過無法針對病因改善,尚治標不治本。專注神經退化疾病 發現錯誤蛋白質折疊陳韻如所率領的團隊,主要的研究領域為蛋白質摺疊。針對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一種叫作TDP-O的新型抗體,透過此抗體標靶抑制的機轉,來抑制TDP-43蛋白質產生的有毒性物質,揭開漸凍症的致病關鍵因子。陳韻如解釋,在某些失智症、漸凍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中,發現了TDP-43蛋白質因錯誤摺疊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造成毒性,進而引發數種神經退化疾病,如95%的漸凍症及50%的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皆有TDP-43蛋白質堆積狀況。現階段針對漸凍症病患作為治療對象,她說明,是因為該疾病雖然罕見,但絕大多數病患皆有TDP-43蛋白質堆積的情形,意味著不需大費周章篩選病人,可加快抗體用於治療進程。十年研究至製藥 盼進入臨床試驗下一步陳韻如介紹目前研發的TDP-O抗體特性,可針對TDP-43蛋白質的堆積物進行清除,而不會攻擊到其他正常的蛋白質。她細數研究一路上的點點滴滴,2014年首次發表論文,再到研發抗體、進行動物實驗,逐漸進展到製藥階段,歷時十年歲月。然而,仍有不少挑戰需克服。陳韻如說,要進到人體實驗階段需符合法規,申請美國FDA認證通過核准才可進入臨床試驗,大概需要3億新台幣的資金。新藥研發所費不貲且難度高,在商業發展上,陳韻如表示,未來預計將技轉給藥廠或新創公司,獲得更多資金以進行後續的臨床實驗,當TDP-O抗體技術成熟、發展成藥後,後續有望擴大應用於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型失智症(FTD)的治療。啟蒙源自家庭 立志以開發成果影響國際 陳韻如的父親,是有著「台灣肝帝」美名、畢生投入肝病治療及研究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陳韻如也將研究作為志業。至於她研究的主題,則受到患有阿茲海默症的祖母影響。對於漸凍症的藥物研發,陳韻如坦言,有時會感到徬徨,因為罕見疾病患者不多,能幫助到的人數也相對較少。然而,若真的開發出有效的藥物,將在全球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能因此讓世界看到台灣。「如果整個學研界停止運作,世界就會停留在現在的階段,隨著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老,越來越嚴重!」繼承父親一生奉獻於研究的使命感,以實現祖母所患的阿茲海默症有藥可治為目標,陳韻如將在研究的漫長道路上,持續奮力前行。(影片來源/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團隊介紹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韻如為計畫主持人,成員包含章微微博士、鄭志倫博士、張育仁博士候選人、吳任容博士候選人,曾獲選國家創新獎學研創新獎、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計畫為百靈佳殷格翰主辦,為了能帶領著民眾的生活走向更美好、更健康的方向邁進,秉持企業主張「Life Forward」持續鼓勵台灣生醫新創發展,今年辦理「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由德國總部遴選出6組團隊。投稿計畫中,約六成聚焦癌症、數位科技領域,並以發展創新突破性藥物、新興發展技術為台灣,甚至全球患者爭取最大的健康福祉,更期待藉此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生醫實力。【獨角獸系列報導】其他獲獎團隊看這裡:📍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
-
2024-03-09 慢病好日子.最新活動
生醫獨角獸/百靈佳殷格翰「獨角獸計畫2.0」 6台灣新創團隊獲獎 接軌國際生醫發展
生醫產業被稱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為鼓勵本土新創團隊投入研發,百靈佳殷格翰藥廠主辦「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總共收到89件新創計畫,並有6組團隊脫穎而出,盼以多元方式支持全球生醫新創,也讓台灣生醫實力獲得世界肯定。為台灣第六大藥廠的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在台將邁入第50個年頭,總經理邱建誌致詞時提到:「台灣的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如果這些優秀團隊沒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我們會有愧於作為一家在台灣生根的公司。」他也說,希望能作為入選團隊和百靈佳殷格翰藥廠與德國總部之間的橋樑。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大中華區總裁暨CEO高皓廷Mr. Mohammed Tawil表示,百靈佳殷格翰藥廠每年投入20%年度淨銷售額、約50億歐元作為研發投資基金,2022年全球約有3000萬名患者受益於創新藥物。在與日俱增的挑戰下,期待與眾多台灣新創團隊合作,開創更多創新突破性藥物讓患者可以擁有更好的治療、所有人都能邁向更好的未來。獲獎計畫領域多元 全方位資源擴大守護國人健康邱建誌指出,這6組獲獎團隊的計畫內容,都是公司希望重點發展的區塊,希望有機會進一步合作,持續鼓勵台灣新創研究團隊,如這次獲獎的眼科與AI計畫,便是與往年不同的新創領域。醫療雖進步,但治療未被滿足的疾病還很多,許多被疾病所苦的病人還沒有適當藥物治療,目前各大國際藥廠的策略方向都很接近,不只靠自己研發,也會尋求外部團隊合作。百靈佳殷格翰國際商務授權團隊(Global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Licensing Team)的Dr. Detlev Mennerich,是今年獨角獸生醫新創加乘計畫團隊的負責人,他表示:「過去我們近半數產品皆有與外部夥伴合作的經驗,藉由產業知識分享,加上外部夥伴的專業,對創新藥物的發展至關重要。」對於獨角獸2.0-生醫新創加乘行動計畫獲選的團隊,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皆會提供新興創業公司、學術研究單位、個人量身訂製的輔導資源、解決企業或技術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支持6組新創生醫團隊 共同實現「Life Forward」理念在面對尚無治療的疾病領域,為了患者及其家庭,百靈佳殷格翰藥廠透過創新研發的思維發展治療的解方,也期待未來能與產官學界的專家緊密合作,落實「Life Forward」的企業精神,和大家一起將生命推向更好的地方;也期待能讓台灣優秀且專業的新創團隊,能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發熱。台灣生醫實力堅強 跨界支持共創國際聲量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代理執行長陳綉暉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醫療照護快速投入,讓各國看到台灣生醫產業的實力。期待在百靈佳殷格翰藥廠的支持下,能加速提升產業產值,持續為台灣挹注創新研發動力。台灣生物產業研發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則也表示,榮幸見證生醫新創加乘計畫讓產官學研緊密交流,並推動國際互動的機會,進而提升台灣生技產業界在國際的能見度。今年由百靈佳殷格翰藥廠德國總部創投、跨界研究團隊與商業發展團隊遴選出的6件計畫,獲獎單位與主題分別為: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院長團隊AI 深度學習臨床前藥物開發平台打造AI驅動的臨床前藥物研發創新平台,能在4個月內完成藥物開發服務,大幅改變既往平均超過5年的過程,透過深度學習的AI智慧模型,能省下9成合成費用,設計出的化學結構8成可被合成、6成在細胞體外表現出有效性。📍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北醫團隊開發AI平台 助攻國際新藥研發快速通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教授陳令儀團隊開發促進腦部外傷後神經元再生小分子藥物創傷性腦損傷因神經難以再生,臨床上多僅能採取支持療法,清華大學團隊由植物萃取關鍵化合物「NTHU-3」,開發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小分子藥物,可順利通過血腦屏障,經動物實驗顯示得以促進神經突再生、改善運動協調能力,已取得國內專利,往臨床試驗階段邁進,未來預計可進一步運用於中風、脊椎損傷、視神經再生等適應症。📍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腦損傷患者迎來新契機 清大團隊開發促進腦神經再生藥物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黃振煌團隊與蔚流生物晶片團隊抗癌藥物臨床前藥效檢測與臨床用藥指引平台結合能夠模擬腫瘤環境的生物晶片與自動化培養暨觀察系統,打造準確性高的平價藥物療效測試平台,除降低成本之外,減少了實驗動物的使用,同時能夠進行準確且全面的藥物療效分析,包含治療有效性、安全性、細胞免疫功能的評估。未來預計能應用於臨床前期藥物測試,或治療中伴隨測試調整藥物使用,讓患者能即時獲得最好的治療建議。📍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清大團隊整合生物晶片平台 輔助醫師用藥判斷 縮短6倍藥物篩選時間友元國際醫材與Skyvor Medical次世代臨床實驗之AI數位醫療平台發展數據遠距醫療平台,可電子截取資料、臨床結果評估、結果通報、虛擬回診,達到患者治療監測。未來的臨床試驗亦能集中於患者及居家,也將可減少第2-3期臨床試驗持續的時間,患者招募更快速、持續參與的機率更高,因而幫助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分散式臨床試驗革新 友元醫材創一條龍系統助推進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陳韻如實驗室團隊新型單株抗體,用於治療 ALS 和神經退化性疾病研發透過標靶抑制的機轉,能夠抑制因蛋白質錯誤摺疊TDP-O新型抗體,而堆積於腦部或脊髓中的毒性,針對95%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漸凍人),拯救其運動行為及運動神經元,減少發炎,有助於神經肌肉接點,恢復神經支配功能,讓漸凍人不再是不治之症。 📍入選團隊看更多: 生醫獨角獸/解開「漸凍症」面紗 中研院團隊研發抗體 攻克治療瓶頸新源生物科技眼科疾病次世代治療方法次世代治療為針對糖尿病黃斑部病變與乾眼症的新興解方,除了阻斷血管新生,也兼顧發炎控制與纖維化問題,替代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減少治療次數,讓療效維持更持久,避免惡化恐出現角膜表皮糜爛、感染,甚至失明。📍入選團隊看更多:生醫獨角獸/新源生技開發次世代眼藥 降低上百萬黃斑部病變、乾眼症失明風險
-
2024-02-26 名人.精華區
沈麗娟/借鏡國外 培育社區藥局專業藥師
藥學系近年成為大學招生熱門科系,藥師不僅要了解藥品特性,也需具備藥事照護知識與技能,貼近病人實際生活及了解個別用藥,提供最佳藥物使用、改善健康結果。社區藥局藥師扮演家庭藥師的角色,研究指出,藥事照護中多項臨床服務,如用藥評估、藥物不良反應監視及用藥連續性追蹤等,可改善治療成效,降低醫療成本。社區藥局搶人 醫院現藥師荒去年全台社區藥局及醫療用品等相關零售店數合計已達一萬家以上,家數遠超過超商龍頭,這一年來多家連鎖社區藥局展店,大幅拓展醫療零售通路市場版圖,同時獲准登錄興櫃,大舉投入資本市場,儼然成為生技醫療當紅產業。社區藥局擴展,加上疫情催化,甚至所謂血汗醫院衝擊,藥師人力大幅從醫院流動到社區藥局。醫院出現藥師荒,以醫學中心更顯嚴重,主要是藥師在醫學中心照顧急重難症病人,還有繁重的門診處方調劑,加上醫院是培育藥學生與新進藥師重要場域,資深藥師需進行臨床研究,造成許多醫院藥師思考轉換跑道,剛取得執照的藥師對於進入醫院訓練,也躊躇不前。藥師工作人力大幅流動,若任由各個執業場域以薪資作為競爭籌碼,長遠來看,絕非全民之福,也不利藥師專業任務開展,呼籲衛福部正視醫院藥師人力缺口,協同藥師團體盤點執業場域的任務與責任;各領域藥師需積極提出解決對策與配套方案,尋求內部共識及其他醫療團體支持,乃至國家政策配合。學習日本藥局 專業永續經營日本卅年前開始國家藥價政策改革,提高醫師診療費,避免「以藥養醫」的道德風險,即醫師不應過度開立處方獲得藥品利潤,促使醫院處方箋釋出至社區藥局,目前釋出比率已達九成以上。不過,近五年日本大型連鎖社區藥局興起,藥品統一採購的規模經濟優勢顯現,今年日本國家藥價政策改革將針對社區藥局,特別是大型連鎖藥局。目前日本社區藥局已提出不依賴藥價差的經營方向,建立社區藥師專業為核心,爭取社區藥師專業服務給付,如用藥評估、用藥整合、衞教、療效監測等,進行特別病人群服務,包括慢性病治療管理、長照藥事照護、在宅藥事照護等,以藥師專業發展永續經營的新型態照護模式。先進國家已出現醫藥利潤板塊移動,針對下一世代健全醫療生態發展的倡議,欲健全我國醫療大環境,其切入問題的觀點及後續發展,值得觀察及借鑑。參考國際及日本經驗,台灣在此波藥師服務轉型過程中,社區藥局藥師更要展現專業能力,進一步成為未來藥學生臨床實習的培訓場域,為培育下一代藥師做好準備。連鎖藥局通常擁有更多資源和更廣泛的網絡,調整營運策略有彈性,因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隨藥學教育發展和藥局營運環境變化,藥學教育不再僅是傳授藥品知識,更強調培養學生臨床思維、溝通技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藥師專業服務將成為藥局經營的重要基石。國家應訂政策 推動藥師轉型期待藥師在社區藥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滿足2025年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醫療需求。教育部及衛福部為主管藥學教育及藥師執業機關,應訂定國家政策及擬定相關配套,召集專家學者、全國藥學院系及相關藥師公學會,共同規畫及培養各層級醫療藥師人力需求,度過藥師人力轉型期,滿足社會需求及藥師專業的永續發展。
-
2024-02-06 名人.林思偕
林思偕/終於,我參加了同學會
上周參加大學畢業35周年同學會,頗有感觸。命運的奇妙安排,不偏不倚地把我們一起放在人生啟蒙最重要的七年,變世故之前的最純淨青春。泛黃相片裡的熟悉臉孔,是我的終極認同。參加同學會需要勇氣。年輕時裹足不前,同學都太優秀,自己太寒碜,怕去了丟臉。人數往往也湊不齊。但仍有少數熱心熱情的同學年年參加,令人費解。如今人生已近耳順,有些疲憊,攀比炫耀的心不再強烈。飽漲的鄉愁使我顧不得顏面,於是我就「慷慨赴義」了。一開始還有點小冷場,聊著聊著,大家就很快丟下拘謹,開始眾聲喧嘩。我也不自覺提高嗓門,手舞足蹈起來。大家爭相提起那些少不經事的甜蜜迷惘。像在海邊漫走,無預警哪一顆小石頭會被拾起珍藏。同學會的餐點不必太講究,我只想保持飢渴,細細品味眾同學的過往。大夥兒一致慨嘆,花該死的大半輩子在符合別人的要求,卻忽略內心的真實渴望。在彼此分享,重新尋找連結的過程中,隱隱有一條堅固卻看不見的線,引導我們,重返一個不變的原鄉,找回失去的寶藏。不管如何被命運拋擲,我們曾經一起愚蠢,一起勇敢,一起做夢,一起擁有年輕。和老朋友回憶一些吉光片羽,分享曾經有過的念頭,看過的光景,走過的田野,一起輕輕吟唱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歌……原來它們都還在那裡,我曾經活過那些日子。或許只是再平凡不過的雞毛蒜皮小事,可是每樣東西都讓我這麼想回味。我們在彼此身上留下印記,映照出至真至純的同學之情,可以抵禦時間和距離。開同學會是必要的,你終究不能在臉書上擁抱朋友。只有親臨現場,你才能更細微凝視同學的面容,你才知道自己變了多少。同學今非昔比。有院長、副院長、科學家、啤酒廠老闆、生技大亨、聲樂家、畫家、園丁……有人醉心攝像,有人淡出職場含飴弄孫,有人趁體力還好,四處旅遊……取捨萬殊,靜躁不同。同學臉上散發的光彩,旺盛的生命力,讓我既感到欣慰,又自嘆弗如。有為者亦若是。受到同學所走的不同道路的啟發,我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旅程,思考自己尚未開發的潛力。對我來說,在行醫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用寫作和自己對話,感覺氣息依然溫熱,心臟仍砰砰地跳著,再加上同學友情的滋潤,便覺得此生足矣。人的一生,極其簡單,極其平凡。每人都一樣。總有一天,上帝會對我們發出交友邀請。死亡是人生盛宴的不速之客,暫時不動聲色,遲早要來鬧場的。如塞內加所說,人生短暫,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利用。所以不能浪費,要為自己活。感嘆時間無法存藏,一種無與倫比的急迫感追問我,是不是把很多時間浪費在世俗追逐和無效的社交?時光飛逝,要抓住與每一個老同學心靈相通的時刻,珍惜每一次「欣於所遇」的機緣。終於有點理解,是什麼將我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讓有些同學再遠再忙,也要趕來聚一聚。同學會是美不勝收的時光旅行。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繼續歡樂航行,以感激和驚喜的心情,去體驗生命中隱藏的美好,迎接未來的任何可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02 活動.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公告】「全台100條退休力步道路線」大調查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全台100條退休力步道路線大調查】的熱情支持,得獎名單如下:🎁【全瑩生技】瑩顧力EX(60粒/盒),共計3名莊O薇 0911-XXX-032 林O祥 0939-XXX-729 陳O婷 04-22XXX234 【領獎注意事項】→2024年2月2日(五)公布獲獎名單於元氣網活動專區,並發送e-mail通知獲獎者。→得獎者請於2/7(三)下午4點前寄送資料(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電話),提供不完整、逾期未回覆者皆視同棄權。→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本活動問卷調查頁、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告為準。→為確保獲獎者權益,本活動參與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並確認聯繫資訊皆為真實且處於可隨時正常接收訊息之狀態,主辦單位將依獲獎者所提供之聯繫資訊通知領獎相關事宜。台灣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步道,沿途風景更有不期而遇的驚喜, 每一次美好的邂逅,都能讓我們的身心靈在人間仙境裡獲得洗滌。你最喜歡走哪一條步道?當有朋友問你,何處有遠離塵囂的靜謐之處時,最想推薦哪一條給親朋好友?「全台100條退休力步道路線」大調查歡迎各縣市民眾推薦可提升肌力、五感療癒的森林或戶外路線,讓大家在雲霧繚繞之處,強化與大自然連結,漫遊的同時,也可以實踐健康ESG精神。 ●備註:此問卷將根據統計結果,公開於聯合報系相關平台,並作為內容專題與抽獎之用(統計結果不會出現個資,敬請放心填答)。●主辦單位: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
-
2024-02-02 醫療.感染科
全球首例禽流感H10N5混流感致死!目前打的流感疫苗可防護嗎?專家解答
大陸國家疾控局卅一日通報,境內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禽源性H10N5流感病例,並罕見混合感染H3N2流感致死的個案;患者為六十三歲婦人,發病約半個月後死亡。大陸疾管局表示,此次H10N5疫情是一次「偶發的」禽傳人跨種屬傳播,病毒感染人的風險低,且未發生人傳人情況。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10N5 現行流感疫苗無法防護我國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這是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10N5病例報告,屬於禽傳人,且為罕見混合感染季節性流感及新型A型流感致死個案,為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對安徽、浙江的旅遊疫情建議維持第二級「警示」。此外,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表示,現行接種的流感疫苗無法防護H10N5禽流感,僅能從個人防護做起並避免至疫區;目前只有一名個案,傳染力不高,無需過度緊張。根據大陸通報,這名婦人為安徽宣城人,過往有多種基礎性疾病,去年十一月卅日出現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十二月二日因病情加重轉入當地醫療機構救治,七日轉至浙江省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因病情嚴重,於十六日死亡,發病到死亡經十七天。浙江省衛生部門從個案檢體中分離出季節性流感H3N2和禽源性H10N5流感病毒,經大陸疾控中心複驗確定。這意味著大陸出現全球首個人類感染H10N5病例,也是罕見的混合感染季節性流感及新型A型流感致死個案。通報表示,浙江、安徽兩省已對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均未發現異常情況,且核酸篩查陰性;通過回溯監測後,均未發現其他可疑病例。兩省也按照相關預案方案開展防控,並組織專家評估風險。H10N5的傳播風險尚待評估「尚待世界衛生組織評估H10N5的傳播風險及疾病嚴重度高低。」羅一鈞表示,每年於人類間流行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以H1N1及H3N2為主,偶發出現禽傳人、動物傳人(豬傳人)的跨物種傳播;這些病毒主要感染對象為雞等禽鳥類或豬等哺乳類動物,屬於A型流感病毒,一旦感染人類統稱為「新型A型流感」病例。從文獻回顧,全球曾經出現多起「新型A型流感」疫情,其中以H5N1、H5N6、H7N7、H7N9、H10N3、H10N8等流感病毒嚴重度較高。中國大陸近年陸續傳出H5N6、H10N3、H9N2、H3N8等人類染疫病例,安徽這起死亡個案則是全球首例H10N5禽傳人案例。首例H10N5亡 醫:未早期阻絕 恐釀災難【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中國大陸出現新型A型流感(H10N5)人類感染病例,為全球首例,且罕見同時感染季節性流感H3N2。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黃建賢表示,若沒有早期隔絕,恐變成一場災難。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認為,不需要特別擔心,但在大陸工作者務必提高警覺。黃建賢說,人類流感常見H1N1、H2N2、H3N2,至於動物流感,如豬流感、禽流感、馬流感,因物種不同,通常不會傳染給人類。台灣禽畜養場所眾多,較常見H7、H9、H10等禽流感。黃建賢指出,動物流感病毒在剛突變時,傳染力不高,但感染者死亡率高,易引發恐慌。一旦出現基因交換或再度突變,就可能拉高傳染力,且死亡率也不低,若無早期隔絕處理,恐釀成災難。目前不需緊張,但應密切關切變化。黃高彬表示,H10N5為禽流感,不容易傳染給人類,目前時序冬天不用擔心候鳥南下,夾帶病毒。國人不必擔心,惟在大陸工作者或過年返鄉的台胞應特別注意自身防疫措施。黃建賢說,目前季節性流感疫苗對H10N5禽流感保護效果有限,想要預防,需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至疫區。針對新型A型流感,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已與國光生技簽訂預採購合約,一旦爆發流行,廠商將啟動疫苗製造準備作為。目前已針對H5N1等變異株進行臨床試驗,看是否通過三期,以及病毒流行程度跟傳播風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1-27 焦點.用藥停看聽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人需留心自己的藥物,「這批號藥物」因試驗不合格需回收藥品!相關說明報你知
市占率100%的「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藥廠因安定性試驗不符合規定啟動回收機制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在同成份、同劑型、同劑量市占率100%的「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主成分為METHYLPHENIDATE HCL,因為安定性試驗的溶離度不符合規格,恐影響藥效,由藥廠主動啟動回收,預計回收效期到今年6月的批號M072007,總共約11萬顆藥品。思有得持續性藥效膠囊33毫克 相關藥物資料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美國精神疾患診斷標準(DSM-IV),要符合下列症狀、七歲前發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所 (如:學校、家裡、工作場所),並造成社會、學業、職業功能上的損害,而且又非因其他發展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始能稱之為注意力欠缺過動症,即所謂的「過動症」,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想了解更多,請看元氣百科: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這款藥品在同成份、同劑型、同劑量的市占率為100%,年用量約61萬顆,由於這款藥品為持續性藥效膠囊劑,廠商需進行安定性試驗,安定性試驗未通過,代表藥物吃下後,可能影響療效,不過本次只回收1批藥品,不會造成缺藥。王德原表示,廠商過去未發生類似情節,依照許可證登記狀況,業者還有生產該類22毫克和44毫克的膠囊,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2024年2月15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友霖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友華集團,並發出思有得膠囊(Methydur)33mg產品回收澄清稿:針對1/25思有得膠囊33mg產品回收新聞,提出以下澄清說明:基於用藥安全及品質,本公司主動啟動一批33mg產品(批號M072007)二級自主回收,該批號在各醫療院所已無存貨。本公司持續提升製藥品質,在2023年已進行製程優化,此次回收的批次產品是在製程改善前。目前市面的產品都是在製程改善後的產品,請社會大眾可以安心。若患者對於使用的藥品有任何疑慮,請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此批次回收原因,係於第17個月第9小時取樣的24顆中有3顆溶離率數值為58%,略低於合格標準(60%)。其他的第1、3、24 小時皆合格,且第 24 小時的實際平均溶出率為 92% (平均溶出率規格:不低於85%),整體平均結果仍接近合格要求,由於此藥為持續性藥效膠囊,溶出第一、二時間點和最後一點皆符合合格標準,意即在實際使用中,該藥仍能在大多數情況下達到預期藥效,僅少數患者可能在服用第9小時會稍嫌不足,但不會影響安全性。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9 焦點.元氣新聞
88年中美醫藥集團攜手慈濟 利他共好迎向永續ESG
成立88年的中美醫藥集團,結合醫藥資源,傳遞品牌價值多元發展,在家庭健康與預防醫療等領域深耕多年,18日由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與慈濟慈善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共同簽署「企業共善」合作協議,第一階段中美將提供慈濟志工「健康御守包」,讓志工在關照服務人群的同時,也能照顧自己的健康。第二階段將建構「健康學堂」,傳遞身心健康知識,令樂齡志工能更自在面對老年生活,雙方跨域合作共同為台灣慈善、國際慈善及永續發展議題深耕。 第一階段「健康御守包」的構想,起源自中美醫藥集團的核心專業:『健康照顧、自我療護』。中美醫藥集團品牌總監林宜琳說:『母親從我九歲授證成為慈濟委員,我們姐弟三人就在慈濟的大家庭裡成長。當年陪伴我們的師姑師伯們,如今已是白髮蒼蒼進入高齡的年紀,我們想用照顧自家長輩的心念,幫助志工將身體照顧得更好,於是有了志工健康御守包的想法!』志工們無論在偏鄉關懷弱勢族群、或在災區執行膚慰受災戶和進行物資發放,都需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發揮自身的力量。中美期待第一階段推出志工健康御守包,讓慈濟志工在關懷訪視對象的同時,也能隨身攜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照顧自己的健康並保持最佳狀態。此外,架構『健康學堂』賦予志工健康知識,懂得如何積極迎向生命必經的老化過程是第二階段計畫。總經理林命權說:『知識產生力量,我們預計規劃一系列的健康議題,協助志工在生命進入樂齡階段時,如何將自己的身體照顧得更好,持續發揮生命美善的良能,成為自己生命的富翁。』健康學堂的概念,期盼廣邀醫療產業的專家與同業先進們,共同把健康知識的力量,賦予廣大的志工和社會大眾。中美醫藥集團以善以愛傳家成長至今,已往集團化發展,目前中美醫藥集團旗下共有中美兄弟製藥、中美生醫、興中美生技及日本仙同株式會社共四家公司,分別掌握製造、研發、通路及國際化布局,中美兄弟製藥更於2020年榮獲第十七屆國家品牌玉山獎肯定。中美醫藥集團總經理林命權說,集團自創業以來,每年積極投入永續ESG範疇,自己更身體力行,在母親李阿利帶領下,姐姐林宜琳也曾遠赴斯里蘭卡、墨西哥、緬甸,投入國際賑災,弟弟林偉權也在日本擔任志工教小朋友中文,一家人齊心帶領企業同仁長年熱心公益,含括偏鄉教育、健康知識分享、緊急急難救助、弱勢族群照顧、國際賑災等。除了不遺餘力落實社會責任外,中美兄弟製藥於2015年成立滄洲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幫助弱勢家庭與教育發展,積極鼓勵栽培中美會員藥局的二代藥師,十年來每年頒發獎學金給考上藥師執照的年輕人,凝聚更高向心力。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則表示,此企業共善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台灣慈善、國際慈善及永續發展議題,感謝中美醫藥集團共同建構社會愛心生態系,讓正向良善的愛心能量,能源源不絶成為台灣幸福及世界平安重要穩定力量!林命權表示,未來,中美醫藥集團仍持續將公益與回饋鄉里內化為企業經營的一部份,堅信永續經營的企業必須建立在良善的力量與不忘本的初衷上,結合慈濟企業共善計畫,發揮綜合效益,共同實踐大愛善行,不僅可以提升企業員工凝聚力,也為社會帶來更多良善的影響力,共創健康幸福的每一天。《企業共善計畫》是社會各界企業與慈濟攜手共同投入行善之路的合作平台,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期待透過資源結合,投入台灣與國際的慈善公益挹助,包括弱勢家庭、學童教育、長者安全、青年發展、國際急難賑災、淨零碳排等重要永續發展議題。凝聚力量,引發更多串連與延伸,這些議題不僅符合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也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CSR)和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的核心價值,讓台灣更幸福、世界更美好!
-
2024-01-04 焦點.元氣新聞
清大化工團隊研發口服疫苗 β-葡聚糖有望助核酸疫苗藥物突破生物屏障
可活化免疫反應的β-glucans,被應用在口服抗癌疫苗時,會有什麼樣的新突破?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宋信文實驗室利用「β-glucans能強化疫苗的活化效果」原理,希望口服藥物透過載體的保護,能順利到達小腸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提高藥物吸收率。口服疫苗製劑潛力大 mRNA技術可望開啟癌症治療新頁β-glucans是一種葡聚多醣體,存在於麵包酵母、大麥纖維、藻類和海藻中,主要益處在於免疫系統的提升。研究發現,β-glucans可能喚醒有助對抗癌症的T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任何「可能性」對研究團隊來說,都是重大突破契機。擅長疫苗佐劑的國衛院研究員黃明熙請益專精生醫材料設計的清大教授宋信文,借重雙方各自擅長的技術,研發口服抗癌疫苗。宋信文曾經參與口服胰島素研究,投入口服胰島素奈米載體,免去糖尿病患打針的麻煩與痛苦,若能將這套模式應用在癌症治療上,也能為患者提供新的選擇。大多數疫苗都是透過肌肉或皮下注射方式接種,刺激人體免疫系統達到抵禦疾病的目的,為什麼除了「活性減毒」的口服疫苗,迄今為止的疫苗幾乎是針劑注射?黃明熙說,複雜的腸胃環境是關鍵。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推進了mRNA於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應用,包括疫苗研發、藥物遞送和生產製程。口服抗癌疫苗的研發進程,經過2年的努力已經在動物實驗中初步獲得顯著效果。一般疫苗經口服使用將受到胃酸和酵素的限制,不一定能順利抵達腸道,宋信文的團隊以生物工程解決口服投遞藥物的問題,期望將癌症的標靶藥物送到目標組織。mRNA技術不只抗新冠 未來有望治療、偵測癌細胞許多疾病治療都與蛋白質有關,mRNA技術的下一步,是其他新興傳染病及癌症疫苗的應用。宋信文表示,β-glucans具有佐劑及保護mRNA作用,可增強mRNA轉染的效率,在「口服型mRNA抗癌疫苗」的計畫中,強化保護mRNA的角色,避免藥效被胃酸、酵素破壞。國衛院的疫苗開發加上宋信文的製程平台,攜手共進mRNA治療癌症疫苗,安全將mRNA帶入細胞內,透過核醣體產生出醫療蛋白質。奈米時代來臨後,生醫材料領域著重控制釋放功能的藥物載體,宋信文實驗室團隊不斷嘗試如何打開身體屏障,讓藥物達到預期的反應作用。清大化工系博士生羅柏凱分享,β-glucans是腸道的激活劑,可以跟mRNA形成複合體,進入人體細胞後,可以促使免疫系統產生足以防禦疾病的免疫力。在這項計畫研究過程中,團隊花了許多時間測試,包括製程優化與劑量篩選、小鼠小腸的切片檢測時間點、藥物交互影響,慢慢累積數據結果。「超過2年的實驗,一切從無到有,這成果不會是盡頭,而是藥物遞送載體的開端。」宋信文提到計畫的未來發展,除了癌症治療的研究,希望能做到「偵測」,X光解析程度有限,尤其是無法檢查出較小病變,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可看見,可能已有轉移風險。「我們希望能再設計研發『近紅外光II/III螢光偵測』技術,這樣就能讓癌細胞現形,掌握病灶確切位置,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宋信文指導的團隊榮獲首屆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有助於未來多種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研發中的新型口服疫苗若是能夠成功問世,將可能會更具穩定性與安全性,劃時代的新技術也更讓台灣生技能量接軌世界,也加速全球創新。
-
2024-01-02 活動.活動最前線
【得獎名單公告】“嚥”不下的心聲!吞嚥困難大調查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嚥”不下的心聲!吞嚥困難大調查】的熱情支持,得獎名單如下:🎁【台塩生技】雙效益菌粉,共3盒VOOa Chien 0908-XXX-853曾O鵬 0988-XXX-500林O君 0906-XXX-243🎁【森森采食】印嘉特級初榨印加果油250ml,共2瓶陳O靜 0952-XXX-938蔡O芸 0933-XXX-450🎁吞嚥食譜桌曆,共5份張O風0919-XXX-824林O生0921-XXX-979陳O雄0983-XXX-168江O禧0963-XXX-675許O財0937-XXX-212【領獎注意事項】→2024年1月4日(四)公布獲獎名單於元氣網活動專區,並發送e-mail通知獲獎者。→得獎者請於1/8(一)下午4點前寄送資料(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電話),提供不完整、逾期未回覆者皆視同棄權。→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本活動問卷調查頁、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告為準。 →為確保獲獎者權益,本活動參與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並確認聯繫資訊皆為真實且處於可隨時正常接收訊息之狀態,主辦單位將依獲獎者所提供之聯繫資訊通知領獎相關事宜。●主辦單位: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吃東西是人生一大樂事,但想大啖美味的花枝、芭樂、烤魷魚和炸雞時,卻發現家中的長輩或自己咬不動?小心可能是咀嚼能力退化或有異常,若再加上常嗆咳,將來插上鼻胃管的機率還會大增。”嚥”不下的危機!其實很容易輕忽,因為吃飯這看似簡單的事,卻可能隨著身體機能老化或是疾病而變得困難,甚至出現吞嚥障礙。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有21.8%每周被嗆到三次,其中,被評估有吞嚥困難的佔12.8%,等於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會出現吞嚥困難。吞嚥困難初期容易被忽略,因為照顧者可能誤解長輩只是暫時沒有食欲,長久輕忽的後果,除了營養不良,還會導致健康進入惡性循環,成了危害健康的最大因子。但吞不進去怎麼辦?多數的解決方式,就是將食物切碎或是磨成泥,不過,這貼心的舉動,可能剝奪了長者的美食記憶,甚至傷害了他的尊嚴而不自知。透過吞嚥大調查,我們期待透過照顧者的角度,尋找「嚥不下的心聲」,希望能提供吞嚥困難者解決方案,並找回消失的食欲。👉立刻填寫問卷●備註:1.此問卷將根據統計結果,公開於聯合報系相關平台,並作為內容專題與抽獎之用(統計結果不會出現個資,敬請放心填答)。2.問卷資料參考來源:國民健康署《咀嚼吞嚥障礙診治參考指引及健康照護手冊》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照顧32萬失智者!專家傳授 財務、心靈、政策應成解方
台灣預估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失智症盛行率8%推估,截至去年(2022年)底,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2萬人,該如何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聯合報長期關注失智症議題,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失智症各領域專家與會,包括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以既是醫師又是患者的視角,分享失智者的真實世界,告訴大家如何「看見那個人,而非失智症」,因為失智者仍保有豐富的情感及行動能力,即便失智也能幸福生活。2025年達成失智友善777衛福部長照司司長祝健芳致詞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失智症發生速度,約每3秒就有1人罹病,「給人的感覺十分緊迫」。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失智症人數已達32萬人,如何找出失智症患者,並提供適當的長照協助,此為當務之急。祝健芳說,為妥適照顧失智者,衛福部積極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訂定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分別為全國民眾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罹患失智症7成以上人口,獲得診斷及服務,以及7成以上失智家庭照顧者獲得支持和訓練。呼籲民眾持續關心失智議題,並善用政府長照相關資源,減輕照顧壓力,照顧者更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陪伴失智家人走更遠的路。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表示,自己是以一名家屬及讀者的角色參與這場論壇,母親因為失智重度臥床,如果能早一點看到珍妮芙醫師訴說自己罹病的影片,可以更理解失智出現幻覺的狀況;看過影片後,更加理解「我不能只看到媽媽身上的失智症,應該看到她還是一個人、還是我的媽媽。」洪淑惠說,民眾對於失智症的理解及照顧已經比以前「好很多」,目前健康事業部旗下,全國最大的失智粉團「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共有14萬名粉絲,紀錄許多失智者、照顧者的甘與苦。透過「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讓大家更了解如何預防失智症、罹患失智症後如何應對。著重人、家及靈性照顧三大訴求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失智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尊嚴、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既是醫師又是失智者 珍妮芙:正確引導能舒緩情緒身為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院院士(FRCGP),且曾擔任家庭醫師25年,過去也長時間參與醫學院學生培訓工作的珍妮芙.彼特尤(Dr. Jennifer Bute),在2009年確診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當意識到自己的健康、身體出了狀況,便選擇提早退休,將時間投注於翻轉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看法,並對失智者、家人提出許多鼓勵、建議,論壇以「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為題,運用影音方式進行分享。珍妮芙指出,「失智者的靈性,一直都存在」,只是被困在疾病當中,即使忘記各項人、事、物,還是能記得感受、情緒,且失智者也常反映照顧者、周遭人的情緒與回饋,當旁人出現激動情緒,失智者很容易跟著激動,反之,當照顧者、周遭的人情緒平緩,失智者的情緒自然也會穩定下來。珍妮芙強調,失智者、照顧者「都需要感受到被欣賞,也需要目標和價值」,若能「堅定地相信上帝、堅定不移地希望及毫不保留地愛」,在有感情、溫暖的環境中,失智者、照顧者都感受到被愛、被欣賞,一切就會朝正向發展,在愛當中,彼此也能找到快速充電、心靈平安、平靜的力量。專家:傾聽失智者的心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郭慈安說,該院成立台中第一家共照中心,從服務過程發現,許多家屬發現長輩罹患失智,要勸長輩到院就醫診斷十分困難,為此,中心研發許多創意的方法,這時就需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郭慈安說,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口老化、教育程度增加,現在面臨的失智者不同以往,如85歲以上年長失智者,個性比較謙卑、樸素,許多決定都由子女負責,但現在失智者很有想法,多自行上網尋求檢測方法,或到醫院進行診斷,可是確診後卻會出現極大負面想法,此時,「他們的世界就會變得黑暗」,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在國外有許多失智症患者組成自助團體,於網路直播分享,告訴大家失智者的心聲,如「我獨居、我單身、但我失智了,應該怎麼辦?」從中找到類似的夥伴,一起自救。建議家人、照顧者、醫護人員應要傾聽失智者的心聲,這是十分重要的。富邦人壽:避免金融剝削先了解法律爭取權益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分享金融剝削,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而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可申請辦理「金融註記」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以人為本」的失智照顧 靠長期穩定陪伴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照顧強調「以人為本」,家屬或照顧者應深入陪伴失智者,傾聽、同理並了解過往的生命歷程,可喚起正面情緒。關於確診失智的資源銜接,失智共照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引導及協助家庭照顧者,提供照顧技能、轉介長照服務資源使用等。陳筠靜強調,盡量避免在家中孤軍奮鬥,多與其他家庭照護者相互交流,除了能得到很大的安慰,也有助於找到外部資源。尤其是年輕型失智者議題,經過職務再設計仍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即使罹病了,在有意識能力時,多跟家人討論未來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及早規畫財務、預立醫療決定等。儲備靈性照顧能力 勿失智了才進行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顧問劉亮馨說,靈性照顧透過自我探索、信仰與自然的連結,幫助我們擁有心中持久的平安和滿足感,以及面對苦難的韌性、順應環境的彈性,連結各關係的「愛」。靈性照顧或靈性的儲備,不要等到確診失智了再來進行,特別是高齡者一定要有所準備,就像日常鍛鍊體力、存骨本,才能更有力量面對挑戰。劉亮馨以澳洲的高齡者靈性照顧指引為例,包含促進高齡者的健康和福祉,一直到生命後期所需的種種照顧,都要有靈性照顧貫穿其中。台灣已經將靈性照顧列入高齡者照顧的政策白皮書,政府的美意需要讓更多民眾知道,透過社會教育來增加民眾的靈性照顧識能。理性、理解、同理失智症 建立「愛」的連結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主編陳韻如以失智照顧「歷程」的概念分享,思考自己在病程前中後可能會遇到哪些事情,如此也有助於失智症家庭預作準備。不論處於哪個階段,一定要秉持理性、理解、同理,冷靜思考遇到的問題、有什麼解決方案。理解照顧者的身心狀態,並同理照顧上的難題,同理是溝通的第一步。陳韻如提到「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平台的案例,有位粉絲分享父親失智的經驗,雖然忘記另一半過世的時間點,卻仍舊感到悲痛、有情緒反應。若能同理從失智者的視角去看事情,才會明白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失智症不是懼怕它,而是給予愛、陪伴與關懷。失智症是個禮物 分享自身故事影響大眾珍妮芙透過線上直播,與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進行對談,湯麗玉表示,在珍妮芙心中,「失智症就像個禮物,讓大家多理解失智者、失智症,就像是上帝所賦予的任務」。因為出現這個疾病,珍妮芙開始製作網路影音、經營粉絲團、網站,翻轉大家對失智症的觀念,也讓大家了解信仰在她身上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湯麗玉指出,珍妮芙本身是醫師,確診失智症後,常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藉由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其他人交流、互動,同時也延緩失智病程,從這點也可以了解,對於失智者來說,維持社交生活活躍,也是延緩失智退化重要關鍵。藉由論壇的交流、各領域專家經驗分享,2024年,聯合報將以失智症永續照護新未來的角度出發,從前段預防到照護,是心也是新,需要大家持續努力、一同推動。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09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失智症照顧,需著眼人、家及靈性這三大訴求
衛福部最新統計,全國失智症人數逐年增加已達32萬人,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失智症議題值得社會各界重視。瑞智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今於「2023國際失智症照顧論壇」表示,從事失智症照顧服務20多年,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家」及靈性照顧,讓失智症患者、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顧及協助。「2023國際失智症照顧論壇」今於台北盛大舉行,現場共吸引400多位民眾熱烈參與。徐文俊於論壇發表「失智。一家。人」專題演講。徐文俊表示,現在全國約有逾30萬名失智症患者,40年後,失智症人數將逾85萬人,為現在的2.7倍,也可能會高達100萬人。失智症發生率是逐步上升徐文俊說,許多研究曾指出,失智症發生率逐漸下降,但今年最新發現,失智症發生率是逐步上升,「失智議題,不會在我們這一輩消失,且於未來會愈來愈嚴重」。徐文俊指出,失智症患者年齡多為65歲以上,常失去三項能力。首先會失去「已經建立好的智力與能力」,包括獨立生活能力,社會地位及尊嚴,和職業功能與收入,均因失智而瓦解。以尊嚴來說,許多人對失智症患者不理解、不認識,同時產生許多誤解,讓失智症患者的尊嚴受到影響。其次,失智者失去了「現實感」,如無法辨識時間、地點、臉孔,甚至認為提供照顧的家人是假冒的;並也可能失去語言、聽覺、視覺等溝通能力,失智患者更可能出現妄想、幻覺,使旁人不理解。照顧者應有同理心,了解失智症患者也是同時在經歷這些生活的困難。「這是一種薄紗、黑幕感,讓裡面的人看不出去,外面的人看不進來。」徐文俊說,失智者隨著病情進展,面對外界的感覺從薄紗,演變為黑幕感,成為孤單的人、孤獨的人,被禁錮在身體內的人,渴望與外界互動的人。因此,失智者最後也失去人際關係,包括自己與自己、自己與家人、家人與家人等關係。許多人對失智者不了解,「一名失去記憶力的人,為何如此難以相處?」徐文俊說,失智者受病情影響,有可能會突然跳入另一個時空,造就了「時空旅人」,那是一種無錨無舵的感覺,如今天踏入了某個時空,可能有不饒恕、怨懟、罪惡感、哀傷等情緒。「當發現家中長者罹患失智症,其他家人常像是熱鍋上的螞蟻,大家亂成一團。」照顧者常認為,為何失智者突然生氣了?徐文俊說,其實,失智者情緒起伏,雖然有一部分是疾病因素,但也常是旁邊人的行為表現所致,因此,照顧失智者不是只有吃藥而已。失智症照顧,需著眼人、家及靈性這三大訴求面對失智議題,靈性照顧十分重要。徐文俊說,「靈」是生命力量的來源,靈性是人類對生命、死亡、意義、價值等追求,尤其在身體虛弱、認知問題和身體障礙、慢性病、致命疾病的診斷和生命終結階段,轉向靈性或宗教價值觀、信仰,以協助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找到希望並為死亡做準備。徐文俊表示,失智者比其他絕症患者有更多的恐懼,患者知道自己會喪失認知能力、失去自我,靈性對健康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憂鬱症、提高整體生活品質、提供應對策略的力量與可能性、心理社會幸福感、靈性幸福感,因而,靈性照顧對病人及照顧者均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已確診的輕度失智者,於靈性需求可能比重度失智者更大,「靈性照顧」應被社會大眾更加重視。※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2-08 失智.長期照護
失智論壇/長輩誤入詐騙陷阱!做好3件事防患未然
長輩接到推銷電話,稱「具潛力」的未上市櫃股票穩賺不賠,執意要匯款進場,家人勸阻仍不聽,起了嚴重爭執;詐騙集團謊稱是檢察官,要求長輩配合調查並解約保單、交付提款卡及密碼,結果保單老本遭領光;「猜猜我是誰......」謊稱是姪女、外甥的假親友來電換了新手機,加入LINE互為好友,長者誤以為真,對方持續問候或貼圖聯繫,取得信任後,開始用各種方式借錢、騙錢。詐騙案件層出不窮,造成民眾財物損失,65歲以上的受詐騙人數亦逐年增加,失智者更是有心人士覬覦的對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到各專家學者分享失智後的照護應變,包含財務規畫。長輩誤入詐騙陷阱 財產已被挪用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說,金融剝削議題,中老年人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主要是抓住受害人接電話時的心理狀況,假冒機關人員登門入室、假借親友名義借錢周轉、半哄半騙購買金融產品等。失智長輩因判斷力退化,容易被各種話術誘騙,提供個資或匯款、投資,甚至將房產便宜賣出或贈與他人,這類事件時所有聞。陳力瑄表示,詐騙手法一開始通常是從小金額開始,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後,接著可能發生轉移帳戶、房地產過戶、被當人頭帳戶等,當家屬發現時,金錢財產已被挪用。做好這些事 防止失智長輩被騙擔憂害怕失智長輩被騙怎麼辦?陳力瑄強調,當發現家人有疑似失智病徵時,應立即就醫累積病歷或診斷證明,同時至財團法人聯合徵信中心網頁下載「當事人辦理註記申請書」,向金融機構申請「不再申辦信用卡及貸款」等業務。失智者申請辦理「金融註記」的用意,可保護失智者的財務安全,並防範被冒名或是不法操作。若長輩認知程度比一般人稍弱,但生活仍可自理,可以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由法院選出一位輔助人協助受輔助宣告的失智者行使法律上的行為,例如消費借貸、訴訟行為等,皆要經過輔助人的同意才生效。若是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導致失智者無法對外表達,建議聲請「監護宣告」,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執行受監護宣告人的生活、護養療治及財產管理。做好財務保障及規畫,是失智家庭要面對的重要課題,當發現家中長輩在認知與判斷上有異常時,盡早就醫治療,並採取適當的法律處置措施,設下防火牆維護財產安全。※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2-08 焦點.元氣新聞
磐石醫藥躋身全球廣效疫苗開發領頭羊
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疫苗研究與臨床應用,其中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更成為全球矚目的熱門領域,可應用在傳染性疾病、罕見疾病、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範疇,為人類預防及治癒疾病帶來新曙光。廣效疫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有望迎來治療曙光成立於2021年的磐石醫藥生技,隔年進駐國家生技園區,設立產品研發實驗室,並在美國波士頓建立海外據點。磐石醫藥生技主要為開發低醣廣效蛋白以及mRNA疫苗,其中,低醣廣效新冠蛋白疫苗預計明年春季將在美國申請人體臨床試驗,若順利完成,將是全球廣效疫苗的領頭羊,有助於鞏固國家防疫安全,並進軍國際醫藥舞臺。磐石醫藥生技在取得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團隊的專屬技轉授權後,致力研發廣效疫苗,是全球發展低醣廣效疫苗先驅。磐石醫藥生技資深副總李政欣兼具醫學及病毒學專業,曾任哈佛醫學院基因治療中心副主任及美國AB抗體生物科技公司研發長,帶領團隊不斷累積生技藥品開發的經驗與能量,他認為mRNA疫苗極具優勢,將是未來疫苗與藥物開發的新趨勢,可以有效協助各國對抗新冠疫情,也有利於未來因應新興感染病的發生。疫苗具應付變種病毒的能力 提供更完整保護蛋白質、醣類是構成生物體的主要分子,人體有超過90%的蛋白質屬於醣蛋白,當身體發炎、感染、惡化,都與蛋白質醣化過程發生變異有關。李政欣表示,細胞醣蛋白的產生非常複雜,磐石醫藥生技目前正利用「去醣化」開發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主要原理在於找到醣化的位置、分析醣鏈的定序,「掀開」被醣分子蓋住的抗原,讓疫苗引發更強的免疫反應。李政欣強調,磐石醫藥生技除了以醣化工程技術平台為立基點,研發團隊也思考經由mRNA在人體細胞中轉譯出蛋白質,可以提供目前各種蛋白藥物開發,另外一條更快速,更有效率的新途徑。「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mRNA疫苗技術可望翻轉全球醫藥產業的藥物開發模式,透過RNA藥物邁向精準治療。」李政欣表示,磐石醫藥生技的「低醣廣效mRNA流感疫苗計劃」開發能夠對抗各式變異株的廣效疫苗,運用醣化工程技術平台在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蛋白序列上,做選擇性醣位點的移除,誘發更強的免疫反應。同樣的技術,可望廣泛應用於各種流行性病毒感染疾病,全年齡族群都適用,被視為疾病預防、治療的創新解方。新技術新突破 期待貢獻流行病防範新冠疫情對世界帶來重大影響,磐石醫藥生技由中研院技轉授權廣效蛋白質新冠疫苗、廣效mRNA新冠疫苗,團隊延續先前開發的次世代廣效新冠疫苗,鑽研「低醣廣效mRNA流感疫苗計劃」,在2023年首屆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當中脫穎而出。李政欣表示,未來將針對季節性、大流行性流感開發出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期望降低重症死亡機率。「榮獲『莫德納台灣mRNA前瞻新創獎』的肯定,對磐石醫藥生技是個莫大的鼓勵。未來將加速mRNA的各項研發,並與學研單位建立策略合作關係。期望一步一腳印開創成功案例,整合更多研發能量,發掘更多商業應用機會。」李政欣看好mRNA的潛力,有了能對應疫情大流行的武器,就有辦法控制流行疾病的蔓延,盼藉此減少流行病疫情對全球產業的衝擊、對經濟與健康的威脅。
-
2023-12-07 活動.精彩回顧
莫德納台灣與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簽訂合作意向書 攜手培育台灣mRNA生醫產業人才
台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與莫德納台灣總經理李宜真簽署精準醫學推動中心與莫德納台灣的合作意向書,共同攜手推動mRNA(信使核醣核酸)科學與精準醫學在台灣發展,培育跨領域生醫人才。台大醫學院院長倪衍玄表示,精準醫學是當今醫學領域的重要趨勢,中心以全齡健康願景、推動精準健康產業發展、培育具創新精準醫學跨領域人才爲目標。mRNA技術於2023年獲得諾貝爾獎肯定,成為治療及預防疾病的新方式,能滿足現今快速變化醫療需求,是生醫產業明日之星。相信透過與擁有豐富mRNA技術相關實務經驗,並以mRNA技術研發為核心的跨國製藥生技公司莫德納合作,藉由台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推廣至各大學,以人才培育為基礎加速提升國內生醫產業發展。莫德納台灣總經理李宜真表示,mRNA突破性的技術在傳染性疾病、免疫腫瘤、心血管疾病甚至罕見疾病等領域,具有無限發展可能性。台灣每年培養非常多第三類組的學生,莫德納希望透過與台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的合作,將母公司的豐沛資源與產業經驗帶進學界,促進mRNA科學教育向下扎根,協助培育新世代的生醫產業人才,期待促成更多產學交流,引領台灣生醫人才走向國際舞台。 雙方透過簽署合作意向書,未來將共同規畫將mRNA科學納入相關課程及配套活動中,並邀請執行教育部精準醫學領域夥伴學校包括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共同參與,落實培育台灣核酸技術產業需求的人才。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錢宗良強調,人才是產業發展的基礎,與莫德納的合作將有助於臺灣精準健康產業拓展國際合作與鏈結。台灣大學精準醫學推動中心結合夥伴學校的教學研發資源,以及莫德納豐富的mRNA技術與實務經驗,期許能為臺灣健康產業人才培育打下堅實根基。
-
2023-12-05 名人.精華區
數位醫療專法還在等 恐失發展先機
2023醫療科技展剛落幕,總統蔡英文致詞提出「台灣有信心能成為全球數位醫療轉型基地」。數位醫療發展的全球趨勢已非可逆,行政與立法部門應盡速制定數位醫療法規,在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透過法令確保產業發展與數位安全,保障國人權益。綜觀各國推動數位醫療,美國2022年修訂法律,授權藥物管理局(FDA)可針對機器學習型醫療軟體變更審查模式,確保數位健康技術和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根據「資料自由法」保護民眾數據隱私;德國早於2019年制定「數位醫療應用法」,促進數位醫療產品保險給付。日本、新加坡 放寬遠距醫療亞洲當屬新加坡發展最快,2018年開啟數位醫療監理沙盒,並於2021年修訂「醫療服務法」,開放遠距與行動醫療;日本則在疫情後大幅開放遠距醫療及藥師遠端諮詢服務。國內於2021年修正「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時,已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以及數位醫療等領域,但目的是藉由租稅優惠等經營誘因,促進產業發展,不涉及產業監管等其他法制完備。個資需完善規範 應訂定專法也就是說,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重點在「引導資源投入」,其他攸關產業發展,如獎勵補助、政府投入、監管、民眾權益等,有待其他法規補足。這也是即便「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已納入再生醫療,政院今年仍通過衛福部所提「再生醫療法」及「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就是為了完備相關法令。同理,數位醫療也有其特殊性,參考「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於2021年修訂時,法條說明「先進國家及數位療法聯盟等對數位醫療範圍界定,包含行動醫療、健康資訊科技、穿戴裝置、遠距照護與遠距醫療,個人化醫療。不僅與傳統醫療具異質性,且涵蓋面向多元,尤其個人健康資訊極具機敏性,從使用、管理、監督到救濟,皆需要完善規範,有必要比照再生醫療,訂定專法處理。對於數位醫療而言,真正瓶頸在於市場准入。數位醫療,或者說數位健康產品,有許多用於健康促進或疾病預防,其效益有賴數據佐證,但在未能證明其效益前,卻又難以進入醫療健康市場,形成類似「沒有工作經驗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沒有工作經驗」的輪迴。鼓勵新創投入 政府還在規畫過去幾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數次提出,政府應導入「沙盒」概念,讓新興數位醫療產品能夠有驗證場域,並鼓勵新創業者投入。政府雖已著手相關規畫,需三至五年才能付諸實踐,恐喪失數位醫療發展契機。制定數位醫療法條,大家最擔心個資安全保護不夠完善。配合「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後法規修正,或許可藉此全面盤點,改善目前在個人資料保護與利用上未竟之處。數位醫療法令必須建立在個人資料與資通安全的前提,確保數據使用基於周全保障與制度,讓健全的個資保護與資通安全法規成為數位醫療基礎。
-
2023-12-04 失智.新手照顧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年輕罹患失智症怎麼辦? 保持生活力 盡量維持身體功能
人類壽命不斷延長,活到100歲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活得健康有品質。超過65歲之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但也有不少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在得知確診的那一刻,可能都會想問「為什麼是我?」擔心生活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進入高齡社會,人人都可能失智,罹病了該怎麼辦?正值青壯年就業階段被診斷為年輕型失智,又該如何保住工作權利?台灣失智症協會顧問湯麗玉說,目前全台超過32萬名失智症患者中,約1.2萬人是年輕型失智症患者,其中近4成還在職,對其個人、配偶、子女、同事造成衝擊。配合醫師治療 罹病不一定失能年輕型失智者大多仍身體強健,除了性格轉變、情緒不穩、記憶衰退等症狀,最大的打擊是容易感到沮喪,因為平常輕而易舉能完成的事不再順手,需要他人協助提醒。湯麗玉表示,罹患失智症不代表一切將停滯或結束,在輕度失智(初期)應該好好維持住身體功能,有機會延緩病情退化速度,繼續創造精采的生活,千萬不要覺得沒有任何希望就放棄人生。湯麗玉強調,人生當中難免有所失去,面對失智症所帶來的轉變,要學習自我調適與接受。失智症是慢慢退化,並非一下子完全失能,罹病不一定就失能、也不等於失能。有些失智者原本的藝術、體育、文學天分很高,失智初期,行為表現也不輸一般人,只要配合醫師的治療方針、多參與社會事務、旁人多支持鼓勵,仍大有可為。許多人以為失智等於失業,透過勞動部的「職務再設計」計畫,可持續在職場發揮所長,減輕對家庭造成的經濟影響。失智不可怕 家屬要學會放手對失智者及其家人來說,部分家屬認為得到失智症很丟臉,可能導致就醫、治療不積極。湯麗玉說,失智並不可怕,對於疾病認知不足是引起焦慮的主因,家屬要調整互動溝通模式,學會放手、不追求照顧上的100分。她以著有「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的英國醫師珍妮芙為例,她在63歲時診斷出失智,透過影片、書籍記錄與失智共融共好的歷程,鼓勵病友正視疾病、勇敢走出來。湯麗玉分享,珍妮芙將失智症當作恩典,從醫師及患者的角度公開個人經驗,表達出對於罹病的想法。講述確診年輕型失智症前後的生活改變、提供專業見解,說出失智者對人事物感到迷惘和求助的心聲。許多人不相信這是失智者的自白,能清楚論述生活點滴、寫出與疾病共存的見證,翻轉大眾對失智症的刻板印象。湯麗玉認為,珍妮芙無所畏懼面對種種困難,值得每個人學習,當病程到了後期,也要讓自己做個愛與被愛的失智者,建立起友善環境。「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
-
2023-12-04 活動.活動最前線
SNQ頂尖醫療主題館開箱,頂尖醫療團隊成果,科普艱難手術動畫一網打盡
在台灣成立25年的SNQ(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國家品質標章,是由生策會所推動的醫療品質驗證機制,累積三千項特色醫療團隊參與。今年生策會首次在台灣醫療科技展會場打造「SNQ頂尖醫療主題館」,展出6大主題,呈現醫界在基因治療、創新手術、智慧醫療、重症照護等領域的突破,並邀請海外專家發展國際合作。走入位於四樓展場的SNQ頂尖醫療主題館,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歷年金獎典範主題牆映入眼簾。館內策展6大主題專區,包含基因醫學與罕病治療、創新手術與微創治療、腎臟疾病與照護、數位與智慧醫療、重症與手術照護、永續醫療,每個主題下的子題都有獲獎團隊的介紹及表現突出的數據。為了讓觀展民眾更了解臨床醫護人員所使用的治病武器與照護方式,館內許多主題以多媒體影音呈現。例如,智抗菌平台、Zoe智慧重症系統、運動醫學整合照護等;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則以慢性精神病人的視角,帶出病人工作和在玉里榮院生活、以此為家鄉的日常;生策會更首次嘗試與醫療團隊反覆溝通,將困難的罕病AADC缺乏症治療、腸道移植重建食道和發聲管,轉譯成約1分鐘清楚易懂的動畫,推廣醫學科普。另外,參展的獲獎團隊也將器官移植箱、手術器械、遠紅外線治療儀、鉤端螺旋體快篩試劑、下肢動脈阻塞疾病手術體驗模具、心導管3D立體定位儀器等搬到現場。四天展期於醫療主題館中舉辦多場醫師講堂,也有三高族下肢動脈阻塞檢測、手術模擬灌流器官體驗和先進醫材的展出,讓觀展民眾可更快認識最新醫療科技,拉近與健康的距離。
-
2023-11-30 醫聲.慢病防治
台灣與國際接軌,倡議、推展HIV防治創新策略
長年照顧HIV感染者、愛滋病患的台灣露德協會近年特別關心HIV感染者、愛滋病等脆弱族群,祕書長徐森杰指出,「HIV持續關懷白皮書」中提到,要特別關心沒有資源的脆弱族群,包括跨性別、老人及合併精障者,為了因應長照已開始「自己人照顧自己人」的培力計畫,讓感染者成為助人者。除了照護策略的創新,目前台灣民眾可透過超商、自動販賣機自我篩檢,也是一種創新策略,透過疾管署所推行「一站式匿名快速篩檢測服務」,縮短診斷治療時時間,有效遏制HIV傳播。衛福部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認為,透過網路訂購快篩試劑到超商取貨,這種作法更吸引許多年輕人願意接受篩檢,是一項很聰明的做法。醫事法限制,讓許多跨領域專業人員愛莫能助此外,徐森杰認為,對於HIV、愛滋篩檢,目前醫事法規定,只有醫事人員或必須上過疾管署篩檢培訓課程,才能為民眾進行HIV篩檢,這代表民眾雖可以自己運用指尖血採檢方式提供檢體,或使用唾液自我篩檢試劑,但有些高風險族群不敢自己採檢,或中、高齡者有些障礙,此時社工人員或協會人員若沒有經過培訓,又想提供協助,便會因法規限制而愛莫能助,而這也是導致HIV快篩普及率出現阻礙的原因之一。徐森杰認為,如果HIV快篩試劑可像Covid-19快篩試劑一樣可方便取得,民眾想驗就可輕易取得快篩試劑、自行進行檢驗,相信這對達成「95-95-95」目標會有很大幫助。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國際分處副院長柯乃熒則建議國內藥廠、生技廠商多投入新型HIV快篩試劑的研發、製造,她說,如果可以研發出一種快篩試劑,可一次檢測HIV與其他性病,「一定非常有商機,尤其是海外市場,更是『錢景無限』。」疾管署、民間團體,鼓勵民眾踏出勇敢第一步針對HIV防治策略上,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HIV感染與一般疾病無異,就像C肝一樣,民眾不會因為日常生活接觸就傳染,更不像新冠、流感等會透過飛沫傳播。目前,已可採取多元篩檢、匿名採檢等方式,減少民眾疑慮,也會透過預防性投藥(PrEP)讓高風險族群及早展開防護措施,以減少後續相關風險。疾管署自從2018年推出預防性投藥計畫後,逐步擴大補助對象現在放寬到35歲以下年輕族群以及感染者伴侶、性交易服務者等,並協助高風險族群回歸正常生活。目前加入PrEP公費計畫累積人數達5575人,曾淑慧說,規畫在2030年前達成1萬5000人服用PrEP目標,增加服用人數,可使更多人體內有足夠藥物濃度,免於感染風險。曾淑慧表示,接下來會持續朝兩個方向推動,一個是針對已經感染HIV的病患,期待透過定期追縱、定期服藥,並讓病情穩定,以減少傳播機會;另一方面會持續透過衛教讓民眾有正確認知、減少誤解:期待未來可進一步減少外界對HIV感染的誤解。徐森杰期待,無論是HIV感染者照護,或HIV快篩、防治策略的運用,都需創新思維,若可設置更多HIV友善門診、建立快速評估、治療綠色通道,且整體過程可更尊重、保護民眾性隱私資訊,便能鼓勵更多民眾篩檢,跨出勇敢第一步。延伸閱讀:2030消除愛滋?專家呼籲:台應採創新多元化策略、提升用藥可近性
-
2023-11-27 失智.名人專家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守護失智者財產 小心詐團這三招
家中有失智長輩,除了照顧壓力,最怕有心者乘機覬覦名下財產,或家屬面臨爭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社群平台自2016年成立,迄今回答數萬個失智症照顧問題,包括精神行為、財務、法律等相關疑難雜症。主編陳韻如分享時下民眾最關心的詐騙事件,家屬應提早規畫與防範,守護失智家人的財務安全。曾有家屬分享,經濟壓力讓人身心疲憊,若遇到親近的家人剝奪失智者財產,更感覺無助或不知所措。陳韻如在社群觀察到,民眾對於金錢壓力、財務安全有很多問題,包括法律常識不足,建議在失智者還有意識能力時,協助採取相關措施。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2019年調查失智者財物損失風險,共收集74個案例,其中有34人被騙時,尚未被診斷為失智症;金融剝削事件屢見不鮮,例如:遭騙退休金、淪為人頭帳戶等,其中還不乏最親近的家屬。從預防失智金融剝削到可能面臨的財產安全問題,應該如何建立安全網絡?常見獨處高齡長者 被詐騙交付金錢帳戶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部長葉碧娟表示,去年高齡長者遭金融詐騙態樣,前三名為假投資(假借投資股票、不動產、靈骨塔)、猜猜我是誰(來電誆稱急需借款應急)、假冒公務機關人員(謊稱帳戶涉及洗錢),近期也有案例是詐騙集團勸誘保戶將保單解約或辦理保單借款後,再進一步詐取款項,讓保戶喪失原本應有的保障,還造成財產損失。常見詐騙集團利用高齡長者獨處的機會、不完全了解投資標的或保單內容、聽到自稱法院或檢察署的電話就緊張慌亂的心態,進而誘導並指示長者或失智者交付金錢、帳戶。葉碧娟說,為避免家中長輩或失智者受騙,家屬可以多留意日常行為,觀察接到電話後是否有緊張慌亂的情態、是否提及來源不明的投資管道或金融商品、久未聯繫的親友、司法機關或政府機關的來信或來電等情況。建立財務安全網絡 把損失風險降至最低如果擔心失智者遭到誘導而申辦信用卡、貸款、甚至不動產過戶等,葉碧娟建議,可以評估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提出申請金融註記;也可以依失智者的認知能力程度,向法院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由信任的家屬代理或協助失智者處理財產交易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行為。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富邦人壽推動「失智高齡關懷」專案,從「預防、協尋、支持、知識傳遞」四大面向著手,持續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簡稱老盟)合作「醫師確診送手鍊」服務,串聯全台百間醫療院所促進申請配戴,已經協助逾3萬7000名病友,配戴者走失尋獲率達到100%。有失智症其他財務、法律問題,歡迎參加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瑞智基金會舉辦的「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12月8日(五)下午2時至5時●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24 活動.精彩回顧
跨界醫療與智慧科技結合 陳湧仁創辦G CLINIC讓癌友術後照護更全面
結合跨界醫療與智慧科技的G CLINIC平台,為光麗生技控股集團旗下醫療品牌,源自日本的細胞治療技術,以「G CLINIC宸曜」打造健康管理事業體。身為台大神經外科醫師的創辦人陳湧仁從神經外科跨足到預防醫學、抗衰老醫學,因本身為癌友家屬,歷經父親開刀化療的照護,體悟到即使是醫師,術後能為家人做的緩和照護仍有限,包括該如何補充營養、緩解疼痛不適、患癌壓力輔導等。輔助治療提升生活品質陳湧仁說 11年前父親被檢查出胃癌,癌細胞已經轉移,只能開刀、化療,以直接切除腫瘤和破壞癌細胞的手段來達到治療目的。身為醫師,卻無法分擔術後的身心靈照顧並舒緩患者的焦慮心情,感到失落無助,因此赴日本學習非侵襲癌治療,返台後著手規劃個人化醫療整合服務,隨後成立G CLINIC宸曜。陳湧仁表示,癌症手術治療結束後,應該積極調整飲食、運動訓練並透過精準的檢測來維持健康,而非只是達到癌友的五年存活率目標。除了術後照顧,在癌症治療前,應先調理好身體打底,幫助提升術後恢復力,而非開刀後才食補養生。另包括事先檢測病友的身體數值,找出潛在的發炎物質、超前部署攝取抗氧化物,強調設計符合癌友照護所需要的服務模式,化被動為主動的治療觀念。這套源自日本的個人化醫療服務,強調健康數據分析及個別管理照護,2023年,宸曜診所獲頒《癌友友善標章》的品牌金獎,以專業養生概念精準促進健康,達到疾病預防效果。將智能科技導入健康照護「G CLINIC宸曜」以智能服務為導向,整合出新的營運模式、創造新的量能,提供最完善的全人照護與醫療品質。陳湧仁認為,傳統癌症治療需要更多的照護選擇,高齡醫學更是跨領域的整合照護模式,從癌症再做到高齡,都需要跨域整合加數據分析,落實每個人健康的追蹤與照護。除了術前檢測及術後輔助癌症治療,陳湧仁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跨域合作提升高齡健康福祉,期盼建構更多數據資料,發展出遠距醫療、穿戴式裝置、雲端智慧醫療監測及預防系統、癌症醫療整合、抗衰老、運動處方等。陳湧仁說「未來是跨域整合的世代,我們期許成為醫療產業的最佳夥伴。」「G CLINIC宸曜」串連智慧醫療生態圈衍生出不同以往的醫療需求,將醫院、製藥、醫材、健檢、保險、長照等構成生態系,讓醫療服務有更多創新的可能性。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時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G CLINIC宸曜講座資訊11/30 (四) 11:00 - 12:00主題:創新細胞治療:重塑健康微環境! 主講人:陳湧仁 神經外科醫師12/01 (五) 11:00 - 12:00 主題:擁抱無痛快樂生活 主講人:張麟 疼痛專科醫師12/02 (六) 11:00 - 12:00主題:癌後照顧 主講人:丁柏元 腫瘤治療科專科醫師點我免費索票,現場聽名醫健康大開講👉https://bit.ly/3u5BbdL
-
2023-11-21 醫聲.醫聲
默克藥廠在台擴大投資 成立製藥頂級實驗室培訓高端人才
含金量愈來愈高的台北生技園區,日前迎來默克藥廠在台擴大投資,成立全亞洲第六個M Lab實驗室,這是台灣生技產業中,第一個由國際生技製程供應商所建置,涵蓋完整生物製藥流程的技術服務實驗室,結合台灣生物製劑及資通技術的優勢,並引進全球超過300位專業講師進行人才培訓。出席開幕式的台北市長蔣萬安指出,台灣生技產值非常高,現今全球都搶好的優秀人才,希望M Lab可以培訓出更多人才,讓台灣生技產業可以站上國際。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台灣是默克重要的策略市場,近年來除了在台灣加強半導體產業的量能之外,經歷新冠疫情之後,也看到台灣生技製藥領域強勁的成長動能以及全球對新型療法的需求, M Lab成立將與上下游產業攜手合作,注入默克豐富的實戰經驗與國際技術網路,補足台灣在人才培育、協助提台灣生技產業的技術進展。
-
2023-11-21 醫聲.健保改革
老藥不降、新藥不來 專家:得配套保護產業/藥價改革3
隨醫療科技進展,新藥費用愈來愈高,造成健保財務負擔,罕見疾病用藥、癌症用藥納保等待時間愈來愈長,即使納保也必須限縮給付。衛福部健保署研擬一系列藥價改革措施,未來過專利期的藥品將參考國際藥價,採十大醫藥先進國最低價給付。「這是最大的一次健保藥價給付改革,具重大歷史意義。」前中央健保局總經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委員張鴻仁表示,在醫藥先進國家,專利過期藥品,會因學名藥競爭價格下探,但此現象受核價模式影響,健保開辦至今都未在台發生,本次藥價改革,是讓台灣與國際藥價接軌的關鍵。康照洲:國外推動學名藥取代原廠藥已久 療效未必較差台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表示,藥品在專利期後會出現學名藥、生物相似藥等,這些藥的開發成本比原廠低,可以用較便宜的方式販售。這種現象不是只發生在台灣,台灣有健保醫療費用已經相對便宜,國外不少藥品都得自費,藥品價格是越低越好。康照洲以日本為例,日本甚至有推動學名藥取代原廠藥,就是希望讓藥價往下降。雖然學名藥仍會被外界認為品質價差,「原廠藥吃一顆就有效,學名藥得要吃好幾顆」,但隨著製藥品質愈來愈高,這種狀況已經改善不少。再者,康照洲說,我國藥費跟醫療費用都受到健保總額牽制,若是藥費持續膨脹、沒有下修,醫療服務卻被壓縮。就像醫療院所抱怨其健保點值1點只值0.6元,反藥價卻是1點1元,讓他們覺得不公平。另一方面,新藥可能是效果較好、副作用較低,或是可以處理以往沒辦法治的疾病。康照洲表示,如果現行藥價降不下來,我國也沒有錢買新藥,新藥進不來,我國的醫療品質就會下降,必須要有措施來壓低藥價。康照洲提醒,我國在調整藥價的同時,必須要保護國內產業發展,避免影響藥廠生存。例如以藥品而言鈣片價格很低,但食品卻偏高;或是在人工成本上揚的時候,價錢卻持續下降,導致抗生素等藥因為利潤不夠而不願意繼續生產。李伯璋:藥價調降需先市場調查 同時推動部分負擔健保署前署長、北醫公衛學院教授李李伯璋表示,老藥其實學名藥、原廠藥都有,而健保也有例行的藥價調整措施,一次一次調整下不少藥的價錢已經很低。現在藥品已經出現糖果價錢的狀況,而藥廠也是在商言商,如果健保署沒有給出合理價錢,擔心藥價品質會出現問題。李伯璋也說,市場調查很重要,健保署會有比較十國中位價,如果我國藥價沒有合理管理機制也是不合理,因此藥價調降的時候一定要考量,每顆藥的成本為何,讓藥廠仍維持合理利潤。另一方面,可以透過民眾部分負擔來避免因低廉藥價而過度領藥的狀況。張鴻仁表示,健保署須負擔促進國內生技產業發展的部分責任,但角色不能太重,否則影響健保財務,反而引發各界反彈。健保署透過宣示性的藥價優惠,給予願意投入研發的國產藥廠些許鼓勵,各界應給予肯定。透過老藥降價挪出資源,提撥經費獎勵國內藥廠,預估對健保藥品財務影響不到百分之一。(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1-20 失智.名人專家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系列報導/失智症靈性照顧 重啟另一段生命旅程
家人診斷出失智,下一步該怎麼辦?應該注意什麼才能穩定目前的生活?失智者都沒有病識感嗎?當總是忘了帶鑰匙把自己關在門外,身邊的人提醒已經說過好幾次了…這樣的挫折感該如何因應?穩定諮詢與紓壓 調整家屬照顧需求進入失智歷程後,誰都無法預知病程的長短,其伴隨的精神變化與行為改變,對個人及家庭都產生壓力。對失智者和家屬來說,支持與陪伴,是降低疾病衝擊與延緩病情的最佳良方。穩定的諮詢與紓壓管道,可協助了解可能面臨的挑戰,並幫助身心準備,調整適切的照顧模式,以因應病情變化與需求。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陳筠靜表示,失智症需要全人照顧,包括醫療介入、照護服務、社會參與及生活安排,而心理與靈性支持也是關鍵。靈性照顧重視自我統合,探索個人需求,協助發揮其能力與潛能,有助於緩解失智帶來的困境,降低失落並體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失智者處在不同生涯階段,會面臨到不同的個人生命發展中的任務與調適,失智者以年長族群居多,但國內32萬名失智者中,有超過1萬人是65歲以下的年輕型失智者,他們可能在職場與家庭中都還身負重任,更需要個別化的理解,依需求協助服務設計與陪伴生涯規畫,避免整個家庭如骨牌效應倒下。照顧重視個別性 助患者身心靈復能陳筠靜說,「以人為本」的靈性照顧重視個別性,過往的生命歷程、興趣喜好、親密關係,對每個人都深具意義。深入陪伴失智者,透過傾聽、理解、接納、同理,將可進一步幫助身心靈「復能」,從表達、展現能力與關係連結中保有尊嚴與生活樂趣。陳筠靜強調,失智者與照顧者的內在聲音相當重要,鼓勵家庭在照顧過程中積極溝通、討論與陪伴,尊重失智者的自主性與自立精神,也要善用資源,讓失智家庭所受的影響降到最低。失智家人不必急著放棄自己的生活,失智症是另一段互相扶持的生命旅程的開始,過程有所起伏,但不會全然都是負面,也可能帶來不同的生命意義。失智症是每個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聯合報將於台北市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邀請各領域專家到場專題演講生活應變、靈性需求、財務規畫,包含確診年輕型失智症的珍妮芙.彼尤特醫師分享失智照護知識與技巧。「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於12月8日舉辦,邀請到「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作者珍妮芙‧彼尤特醫師線上分享年輕型失智者歷程。此次論壇由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主辦;贊助夥伴富邦人壽;行動響應夥伴吉晟生技、采鋐健康整合集團、皇嘉;以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包括支持夥伴: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倡議夥伴:元氣網、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屏東基督教醫院、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切膚之愛社會福利基金會、畢嘉士基金會、醫療財團法人門諾醫院。【報名已額滿】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時間:12月8日(五)下午2時至5時●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集會堂(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報名:https://bit.ly/3QO85bz
-
2023-11-17 醫聲.Podcast
🎧|營養素不足?資深藥師:挑選保健食品「這幾種礦物質」不能少
想要健康呷百二,除了透過保持良好作息、調整飲食、維持運動習慣等三撇步,想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基本盤,還可以透過保健品,以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國人基本營養素普遍攝取不足,尤其最缺鈣,那有哪些補鈣食物?運動完反而要補充更多礦物質?更年期睡不好,推薦吃什麼?複方保健食品包含越多種營養素就越好嗎?🎧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如何存健康存摺?先從飲食習慣開始改變「每個人出生都帶有一百分的健康存摺,隨著年齡增長,可能逐步減少。」寶齡富錦產品發展策略顧問、資深藥師黃秀貞說。為延緩健康存摺流失,應先從飲食著手。黃秀貞分享自身的訣竅,她與家人長期以多種穀物為主食,像是糙米、全麥、糙薏仁、糙玉米等等,不僅增加膳食纖維及飽足感,減少攝食量,協助控制體重,亦能穩定血糖,控制血脂。而她公公罹患癌症開刀後,進食十分節制,多吃蔬菜、魚肉,選擇健康的烹調方式,減少攝取精緻澱粉、紅肉,現已高齡96歲,身體依舊硬朗,能自行走動、吃飯、洗澡,「改變習慣永遠不嫌晚。」男性缺曠物質 女性特別缺鎂、鈣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17-2020年」,國人的基本營養素不足,例如維生素D、鈣、鎂、膳食纖維等,均呈現攝取不足的現象,當中以鈣攝取不足最為嚴重,黃秀貞表示,不同族群的需求也不同,例如男性較容易缺乏礦物質,女性容易缺鎂,更年期後容易缺鈣,建議依自己的身體狀況,額外攝取相關的保健食品。「男性比較容易缺乏礦物質,特別是運動流汗常大量流失。」一旦缺乏,容易增加疲勞感,出現抽筋或肌肉酸痛,所以喝水補充水分之餘,也建議適度補充礦物質。鈣是構成骨骼、牙齒的必要成分,心臟、神經系統、血液凝結也都需要,但鈣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流失,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更容易因缺鈣導致骨質疏鬆,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補充足夠鈣質、適當運動、曬太陽,避免骨質疏鬆症上身。而鈣質除了從牛奶、魚等飲食中攝取,也可攝取含有胺基酸螯合鈣的保健食品,更有效補充鈣質。鎂能幫助心臟、肌肉正常運作,缺乏時將出現疲勞、身體發炎、血糖升高、抽筋,此外,有些更年期婦女時常睡不好覺,黃秀貞表示,可能是因缺乏鎂,穩定補充鎂一段時間,待血液中鎂濃度穩定後,睡眠狀況有機會改善。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精神容易緊繃,失眠問題常找上門,黃秀貞說,可先多攝取牛蒡、小麥胚芽、紅棗、核桃等富含鎂的食物,或補充含鎂保健食品,將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維生素D有益於免疫系統、大腦與神經系統,協助維持肺功能與心血管健康,也與維持鈣恆定有關,長期缺乏會間接減少骨質密度,增加罹患各類疾病風險,如氣喘、癌症、憂鬱症、代謝症候群,因此建議曬太陽,多攝取奶類、深海魚類、大豆,或補充保健食品。黃秀貞也分享,一名網球校隊的陽光女孩,鎮日在戶外活動,但懷孕後做檢查,卻發現嚴重缺乏維生素D,一般以血中25(OH) D濃度30ng/mL為標準值,她卻僅9g/mL,幸好補充維生素D後,數值才回歸正常。黃秀貞說,民眾也可以補充Omega-3脂肪酸,協助降低血壓,和心律不整、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何挑選保健食品?然而,她提醒,「不要期待一個東西有所有用途。」曾在國外居住、工作經驗的她分享,國外保健食品很多都是單方,也就是只有一種成分,消化吸收率較好,不會有交叉影響的因素,較容易發揮效果;複方則因含有多種成分,每種成分劑量難足夠,「若劑量不夠,吃了也是白費。」黃秀貞小檔案現職:寶齡富錦產品發展策略顧問學歷: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張羽萱音訊剪輯:Shiro腳本撰寫:蔡怡真、周佩怡音訊錄製:蔡嘉哲特別感謝:寶齡富錦生技
-
2023-11-16 焦點.元氣新聞
2023醫療科技展規模成長120% 年度最大健康派對熱鬧登場
亞太最具規模的醫療科技盛會「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邁入第七屆,11月30日至12月3日將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參展攤位上看2,300個,展出規模較上屆成長10%。其中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是一大亮點,作為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開創性展會,得以一網打盡最前沿的醫療科技發展趨勢,不論是產學研醫界專業人士、國際買主、各年齡層民眾,都能在這場一年一度「全台最大的健康派對」滿載而歸!本屆醫療科技展體現台灣醫療技術、ICT科技兩相結合的領先實力,集結全台指標性醫療院所,與資通訊、生醫業者共600多間機構共同展出。策展主題涵蓋「智慧醫療」、「精準醫療」、「全齡健康」三大面向,以及「智慧醫院」、「醫材設備」、「數位醫療」、「精準檢測」、「生技製藥」、「再生醫療」、「預防醫學」、「智慧健康」、「無齡長照」九項領域,完整呈現大健康產業供應鏈的創新佈局。值得關注的是,去年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橫空出世,掀起新一波AI浪潮,而先端AI技術結合醫療場景,也開創出眾多智慧高效的嶄新臨床應用!國內科技大廠多已有佈局,包括緯創、廣達、華碩、佳世達、宏碁、英華達等業者,都將展出智慧醫療科技產品;另一方面,國際科技大廠看中台灣AI供應鏈及醫療能量,英特爾、微軟、輝達、甲骨文等廠商,亦擴大投入本次參展。預計展會中將可看到創新AI醫療晶片、AI賦能高效診斷軟體,以及ChatGPT結合醫療的最新應用等。展期中將舉辦三場產業論壇,匯集講者豪華陣容,內容精彩可期。打頭陣的第六屆亞洲醫療科技創新論壇,以「AI創新・未來醫療」為題,集結廣達、緯創、華碩、佳世達、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大廠,還有以色列醫療中心專家,暢談AI醫療產業新契機。第三次舉辦的亞太癌症精準醫療論壇,邀集林口長庚、北榮,與羅氏大藥廠、瓦里安、行動基因等醫院與生醫業者,以及馬來西亞、印尼、越南醫療專家,探討國際癌症精準醫療新趨勢。首次舉行的高齡科技創新高峰論壇,則邀請到關渡醫院,和業界的緯創醫學、友達頤康、華碩健康,學界的台大、陽交大、元智各校教授,為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共同探索銀髮科技應用及整合之道。而不僅產業人士的洽商交流,一般民眾也能在台灣醫療科技展收穫滿滿,獲得最好玩的健康體驗、超好買的划算消費,並能輕鬆學習健康新知!展會現場可參與多種健康檢測項目,涵蓋睡眠呼吸中止檢測、體脂率及肌肉量解析、足健康測試等,來自全台百位醫師專家,也將開講民眾關心的健康議題,橫跨預防保健、兒童健康、癌症治療等主題。更有寓教於樂的「醫師力大挑戰」,孩子可在專家教學下,實際體驗操作腹腔鏡、插管、抽血,對醫療實務工作有更深認識,並啟發孩子對醫療的興趣及潛能。●展會名稱: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展覽期間:11月30日至12月3日●展覽場地: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攤位數:約2500個●展覽特色:全球首創以醫院為主角的展會,預計有70多家醫療機構參展,參展商並有許多國內外科技大廠,將展出醫療科技應用佈局,不論產業人士或一般民眾皆適合參加點我免費索票,體驗最新醫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