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生技
共找到
594
筆 文章
-
-
2020-10-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疫苗冷鏈保存 官員:倉儲建置估2至4個月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關切未來如果大量採購新冠肺炎疫苗,台灣是否有冷鏈技術保存?經濟部工業局長呂正華今天表示,問過衛福部食藥署,運送沒問題,但倉儲建置約需2至4個月。立法院財政、經濟委員會聯席會議今天審查處理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2期特別預算(108至109年度)決議,有關經濟部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管的預算凍結報告案。生技廠台灣東洋12日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 SE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台灣代理權,估最快明年首季到貨1000萬劑,供500萬人施打。賴士葆表示,BioNTech SE疫苗需保存在負70度至負80度,冷鏈技術很重要,如果德國飛機載運疫苗來台,飛機上有冷鏈技術沒問題,但是抵台之後,在機場就要儲存,物流也需要保存在負70度至負80度,台灣的物流業運輸宅配是否有可以裝置負70度至負80度的技術?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說,衛福部主管這項工作。疫苗從上飛機到落地,到了台灣之後,是否有足夠規模的冷鏈技術,確實需要確定和盤點;食藥署要確定國內有完整冷鏈機構,不是只有技術而已,要整個串起來才能做這工作,衛福部對此也在盤點並與經濟部都有互動。賴士葆詢問,台灣是否有冷鏈技術保存疫苗;呂正華表示,短時間的運送沒問題,但是設備部分,細節是食藥署規劃。賴士葆追問未來是否會在機場蓋倉庫,否則上千萬劑疫苗,保存有沒有問題?呂正華表示,他問過食藥署,所獲回答是運送疫苗沒問題,但倉儲要一點時間去建置,大概2至4個月。
-
2020-10-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洋新冠肺炎疫苗是陸製? 指揮中心不認為是中國疫苗
台灣生技公司東洋昨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 SE的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台灣代理權,預計明年第一季將有10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交貨,但今去傳出該疫苗為陸資企業,有違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用中國產製疫苗的說法,對此,指揮中心表示,BNT是德國廠,不會認為是中國的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認定BNT是德國廠,只是公司股東有各國人,「我們不會認為他們是中國的疫苗,不像早上揭露的。」針對東洋疫苗是當作戰備使用還是自費?莊人祥說,指揮中心會和各疫苗廠洽商主要還是以公費疫苗為主,以優先順序給各不同人員。台灣東洋藥品公司總經理施俊良也說,經查BNT是註冊登記於德國,公司前三大股東分別為AT Impf GmbH(持有50.20%)、Medine GmbH(持有18.80%)、Entities affiliated with MIG GmbH & Co.( 持有6.11%),合計持有75.11%。其他股東則多為共同基金,而就公開資訊該公司陸資僅占0.7%,離法令規範30%甚遠。另依BNT官網,該公司於2020年9月15日獲得德國政府資助歐元3億7500萬元,以加速新冠肺炎疫苗開發,若BNT屬陸資企業,德國政府當無資助之理。施俊良強調,台灣東洋獲授權代理進口新冠肺炎疫苗交易對象係BNT,相關疫苗製造及其交易產生金流、物流往來對象均在德國。東洋冷鏈技術需要克服是否採購量會比較少,施打地點也會受限,莊人祥說,東洋有找一些廠商,指揮中心也要了解,提高民眾接種可行性。
-
2020-10-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東洋藥品取得德廠新冠疫苗授權 明年首季可望供500萬人施打
台灣東洋藥品昨天宣布取得德國BioNTech(BNT)新冠疫苗授權,最多可取得三千萬劑,東洋總經理施俊良說,「BNT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疫苗」,可望明年第一季到貨一千萬劑,供五百萬人施打。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東洋在簽約前已告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態度就是「超量購買」,能買多少,就買多少,指揮中心樂於跟國內廠商合作協商。我國購買新冠疫苗的管道有四,分別為「國內自製」及「逕洽廠商購買」,以及「國際投資」(參與WHO、GAVI、CEPI主導之COVAX機制)、「授權製造/購買」(如英國牛津大學/AstraZeneca授權製造)等,現正積極透過COVAX平台洽簽承諾協議,另透過多方管道向國際疫苗廠洽購疫苗。在「國內自製」方面,以國光生技腳步最快,該公司表示,已做好明年量產準備,找到合作協立廠商及備妥生產原料,但是最後仍取決於政府政策,是否要求國內生技廠商生產供應,另需看一期臨床結果。莊人祥說,BNT疫苗可能在年底之前上市,如果真的買得到,我國明年第一季就可以打到疫苗。目前我方除了與BNT疫苗廠洽談,還跟其他廠商協議中,但基於保密協定,不能透露還有哪些廠商。施俊良表示,排除中國大陸以及俄羅斯等國家,目前歐美國家共有四支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分別為Moderna、AZ、J&J與BNT等,又以BNT進展最快,經多次溝通,目前初步爭取到三千萬劑、可供一千五百萬人接種,其中一千萬劑可在明年第一季交貨。至於疫苗價格,美國日前揭露價格為一億劑費用為一億五千萬美元,但東洋私下透露,這是預購價,在BNT研發初期時就下單,因此,價格較為便宜,現在價格一定更高。由於BNT疫苗需以高規模冷鏈運送,儲存與運送須保持在零下七十到八十度C。對此,台灣東洋董事長林全說,「技術不是問題」,已經克服難題,找到合格廠商運送。林全表示,願意擔任BNT與衛福部之間的橋梁,針對採購數量、時程等規畫事項,持續與政府溝通。
-
2020-10-09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科技/糖尿病不是糖尿病?陳亮恭從科學角度講故事給你聽
糖尿病,可能不是你想的糖尿病?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在「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上,從3500年前的歷史故事談人類花了好幾千年才透過生物指標定義與分類糖尿病,成為醫師能懂的「語言」,但科學時代來臨,穿戴裝置可透過光學或汗水分泌做無創的血糖偵測,準確率雖不夠好,但未來糖尿病的定義與分類可能因科學被翻轉,讓你所知的糖尿病,不是你想的糖尿病。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台灣整合照護學會、科技部人工智慧生技醫療創新研究中心共同舉辦、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協辦的「人工智慧與失智照護的未來」研討會,邀請11名專家扮演科學「柯南」,為民眾尋找新可能的真相。主講者之一的陳亮恭以「尋求真相的科學研究道路」為題,先為民眾講故事。他說,中國隋煬帝罹患「消渴症」,尿多、喝多、吃多、但變消瘦,也就是現代人最熟知的糖尿病。除了隋煬帝,3500年前的埃及法老王也受糖尿病困擾。雖然人類很早就發現了糖尿病症狀,但對疾病完全不認識。直到有人發覺患者的尿液顏色不一樣、味道甜甜的,才逐漸從「嚐尿(water taste)」工作中找到生物指標,讓19世紀之後出現尿液篩檢和血糖檢測,定義出何謂「糖尿病」。陳亮恭說,醫師想要治療糖尿病,就是依著過去生醫研究發現逼近結果的平均值數字來進行診斷和治療,「但假如糖尿病的定義或分類都沒有被標準化,醫師是很難診治的。」陳亮恭強調,單一生物指標都已經這麼複雜了,當人工智慧(AI)出現後,運用大量資料進行糖尿病預測,從患者的血糖值發現變異度高、併發症也會高。但過去醫師所學的多是平均值的結果,而非變異度。另,穿戴裝置也開始提供無創的血糖偵測,其利用光學和汗水分泌進行偵測,所以呈現出來的資料也和醫師過去所學的不同。陳亮恭說,雖然這方式的準確率不夠,但當有一天變得很準確,這可能代替生醫研究結果,成為糖尿病的新指標。「可見,未來醫師看病,可能愈來愈不知道糖尿病的真實樣子。因為醫師懂的語言,在科學上的分類不一定是對的。」陳亮恭說,探究一個題目是很挑戰的,很可能不會只有一個答案。期待本研討會的專家們扮演科學柯南,於探討AI和失智照護的新觀點之中,能找出革新人類醫療的新軌跡。
-
2020-10-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藥品出包、紀錄造假 杏輝等三藥廠遭食藥署列黑名單
衛福部食藥署公告三家藥商嚴重違反GMP(藥品優良製造作業規範),知名藥廠杏輝也上榜,主因是日前一口氣20款藥品因主成分不足被下架,食藥署認為其品質管理系統失靈,要求改善;另外,世達藥品公司多款藥品製程異常、博謙生技的原料藥無菌模擬充填試驗造假,嚴重違反GMP。杏輝藥品公司日前因多達20款藥物主成分含量未到效期卻變低、外觀顏色改變等問題,下架回收;世達則是因持續性安定性試驗不合格,一個月內公告兩波、共13款藥品下架。食藥署監管組簡任技正陳映樺表示,杏輝的調查報告顯示,藥物出問題的原因包括賦形劑處方設計不良、包裝藥品密合度不好和品管流程有問題,使其藥品安定性測試無法通過,產品有安全疑慮。世達藥品公司多款藥品製程異常,未經調查即重新加工,生產與管制作業紀錄不實而被要求著衣錠劑(含錠劑、顆粒)產品應停止生產。「博謙生技」則因原料藥的無菌模擬充填試驗結果造假,嚴重違反GMP。陳映樺表示,會被列入「嚴重違反GMP藥商」,通常是因為藥廠品質管理系統失靈,生產藥品有安全疑慮;或查廠時發現檢驗紀錄造假、偽造不實等。陳映樺說,這些列入黑名單的廠商,皆已依藥事法請地方衛生局開罰新台幣3萬到200萬元罰鍰,並要求下架回收;若未能於期限內完成回收,則開罰20萬至500萬元。業者除了需依期限內完成改善外,還要經食藥署進行不通知複查通過後,才能回復正常生產並從黑名單中移除。
-
2020-10-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沒有「10月驚奇」 莫德納疫苗最快11月25日送審
生技藥廠「莫德納」(Moderna)執行長班塞爾(Stephane Bancel)30日向「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透露,疫苗最後臨床試驗階段的資料尚未齊全,最快要到11月25日才會向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申請批准;該公司先前曾表示,有機會能在10月前公布疫苗是否有效,也被川普總統視為連任選戰的「10月驚奇」,如今看來希望渺茫。班塞爾在金融時報的醫藥與生技會議上說明:「即使要動用緊急使用授權,最快也要到11月25日才能蒐集到足夠的數據,之後才會送到FDA進行審核。」莫德納的候選疫苗mRNA-1273已進入最後臨床試驗階段,有多達3萬名志願者接受測試;若該公司能證明mRNA-1273的有效性高達70%,則據班塞爾表示將有機會通過緊急使用授權,讓高風險族群優先接受該疫苗。根據該公司早期的實驗數據,年長者使用該疫苗的結果大多安全;莫德納於28日公布的報告也顯示,56歲以上的受測者在接受疫苗後,大多都只有輕微的副作用。雖然莫德納已將製程規模擴大,號稱未來每年可生產5億支疫苗,甚至可望達到10億,但班塞爾提醒,儘管疫苗能提前通過緊急使用授權,仍至少要等到明年春天才能將產能提升至每位民眾都有疫苗使用的程度。此外,疫苗的有效性必須比安慰劑高兩倍才算合格,依照目前官方的規定,在150位受測者中,成功以疫苗抗疫的人數必須是安慰劑的兩倍;但據「紐約時報」報導,FDA官員有意提高這項標準,並延長第一劑疫苗的追蹤期至兩個月,之後才能施打第二劑,使疫苗要在11月3日前通過許可變得難如登天。由川普總統任命的FDA局長韓恩(Stephen Hahn)向金融時報坦承,該機構確實有意願提高標準,這項消息無疑對川普總統是一個打擊,也可能影響所有藥廠的疫苗研發進度。
-
2020-09-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內3支新冠肺炎疫苗 皆正式展開臨床試驗
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院備詢才指出,我國疫苗的研發進度不算慢,衛福部食藥署今天便又發布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新進度。繼國光生技、聯亞生技後,高端疫苗也補齊COVID-19候選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的技術性資料,可正式施打於受試者,最快11月底可提第二期臨床試驗計畫。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衛福部8月31日便已有條件核准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COVID-19候選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可先收案但須待補齊技術性資料後,才可施打於受試者。該公司於9月28日補齊要求的技術性資料,經衛生福利部於9月29日審查通過,可正式進入人體一期臨床試驗。目前國內已有三支疫苗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及高端在台大醫院進行;聯亞生技則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吳明美表示,三家疫苗廠所研發的都是蛋白質疫苗,皆須接種2劑,以高端疫苗來說,接種第一劑後須間隔約一個月後再接種第二劑。完成兩劑接種後,還需一個月觀察期,確認疫苗安全性以及中和抗體的生成狀況,因此最快11月底可能提出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至於關國衛院技轉安特羅生技的DNA疫苗,目前則尚未提出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書。吳明美表示,目前食藥署仍每周與疫苗廠開會協助並掌握進度。
-
2020-09-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聚隆纖維改生產口罩 投入國家隊陣容
從事紡織纖維生產的聚隆纖維公司改生產熔噴不織布以及口罩,加入口罩國家隊陣容;聚隆纖維公司發言人賴明毅說,口罩訂單已排到年底,所帶來的商機可觀。總公司設在彰化埔鹽鄉的聚隆纖維公司在民國77年成立,根據公司網站資料,聚隆纖維的產品包括紡織纖維以及機能性布料,聚隆旗下還設有聚泰環保科技材料以及聚茂生技公司。聚隆纖維公司今天開記者會,介紹聚隆旗下子公司聚茂生技推出的3層式防護口罩以及印有國旗等特殊圖案的客製化口罩。受到疫情影響,紡織業業績衰退,業者紛紛調整產品種類,生產防疫相關產品像是防護衣、口罩等;聚隆纖維應用自家生產技術,開始生產製作口罩用的熔噴不織布,也購買口罩機,從7月起開始生產口罩,加入口罩國家隊的陣容。賴明毅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昨天一天可生產20萬片口罩,希望能提升到50萬片,也預估到了10月,產能有機會提升到100萬片,目前口罩訂單已排到年底,未來光是口罩帶來的營收可望占比到全公司營收的1/3。賴明毅指出,生產的3層式防護口罩,中層使用的是自家生產的熔噴不織布,加上靜電駐極技術後,熔噴布帶有靜電,過濾效果可大幅提升,從原本的30%上下,提升到95%以上。口罩在未使用的狀況下,放置一段時間,防護效果仍能繼續維持,由於疫苗還沒有問市,口罩需求可望延續到明年,所帶來的商機無限。
-
2020-09-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影/防疫也要有型 「國旗」、「天天漲停板」口罩熱賣
業界看準口罩商機,紛紛推出各式圖樣口罩,彰化縣紡織大廠聚茂生技公司因應口罩防疫商機,也投入口罩生產線,總經理賴明毅說,公司為因應消費者喜好,推出中秋與國旗口罩,還有「天天漲停版」口罩訂購率都很高。聚茂為上市公司聚隆纖維的子公司,總經理賴明毅說,原本公司生產不織布,6月起擴增生產熔噴不織布,8月起再增加口罩機台,9月加入國家隊,10月起日產量可到50萬片,受政府徵用口罩每日20萬片,為了消費市場需求,最近也推出各種圖案的口罩。賴明毅說,希望讓民眾「造型」與「防疫」兩大願望一次滿足,推出「I Love Taiwan國旗口罩」,玉兔圖案的中秋口罩,還有針對股票族推出的「天天漲停板」口罩,讓消費者有好采頭。國旗和「天天漲停版」口罩開放網路及電商預購後,已有10萬片訂購量,賴明毅說,客製化口罩採三層防護式設計,中層使用的是台灣熔噴不織布,且加上靜電駐極技術後,讓熔噴布帶有靜電,過濾效果可大幅提升至95到99%。
-
2020-09-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產疫苗再傳捷報 聯亞成第二家可施打受試者
國產新冠肺炎疫苗再傳捷報,衛福部食藥署今宣布核准聯亞生技第一期臨床試驗可啟動施打受試者,依照聯亞送交的計畫內容,第一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約為50人到60人,食藥署表示,高端近期也正在補交相關資料,一旦補齊資料也將在近期可以開始施打受試者,依照目前的進度,我國國產疫苗有機會在明年3月問世。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目前核准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的生技業者,包含國光生技、聯亞生技、高端生技,近期才剛送交申請新冠肺炎疫苗臨床試驗的安特羅生技,其資料正在審核中。國光生技為第一個核准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且核准可施打受試者的業者,今食藥署再核准聯亞生技21日補交的技術性資料,今起可開始施打受試者,高端生技還在補件中。吳明美表示,依照各家提出臨床試驗的資料,國光第一期臨床試驗預計施打60人、聯亞約50到60人、高端為45人,第一期臨床試驗主要是確認安全性,確認安全性後,即可啟動第二期臨床試驗。吳明美表示,第二期臨床試驗必須確認疫苗的初步療效,受試者必須收至少1300人以上,觀察至少2個月,受試者體內的血清綜合抗體的濃度,以及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若是第二期臨床試驗完成,並能達到效果,食藥署將會啟動緊急授權,提供民眾接種;不過,若第二期臨床試驗完成後,療效仍不如預期,仍需要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吳明美表示,台灣若順利可以在第二期臨床試驗就找出有效的疫苗,最快將於明年3月會有第一劑國產疫苗問世。
-
2020-09-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也要有型 聚茂客製化圖案口罩上市
在全球疫情未遏下,口罩仍是個人防疫的最佳利器,業者推出客製化圖案口罩,除了有迎接中秋節及光輝十月的中秋口罩、「I Love Taiwan國旗口罩」,還有針對股票族推出的「天天漲停板」口罩,讓民眾「造型」與「防疫」兩大願望,一次滿足。聚茂生技公司表示,目前口罩市場中,除了多彩口罩引發注目外,也有許多消費者都來電詢問有無客製化圖案的口罩產品,因應這項需求,針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及光輝十月推出印有玉兔圖案的中秋口罩及I love Taiwan國旗口罩,該款客製化圖案口罩採單片式環保印刷,雖成本較高,但圖案可保持完整。該系列客製化圖案口罩100%台灣製造,團體活動、出國、國際比賽等場合必備,並可以客製化量身訂製。該口罩採三層防護式設計,可用於防飛沫、防花粉、防塵等日常防護使用高等級的熔噴布,做抗靜電處理,防護和過濾效果加倍,另外,口罩四周鎖邊,增加密閉性。聚茂為上市公司聚隆纖維(1466)的子公司,聚隆發言人賴明毅說,客製化圖案的三層式防護口罩的中層使用的是台灣熔噴不織布,且加上靜電駐極技術後,讓熔噴布帶有靜電,過濾效果可大幅提升,熔噴布材料PP聚丙烯原本的過濾效果約為30-35%,靜電駐極後,可提升至95-99.99%。該款客製化圖案口罩是由聚茂生技自有品牌艾司鉄克設計生產,是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三層防護口罩,通過紡織研究所認證,符合規範,將在9月底前陸續於居家魔法師官網、松果購物、PCHOME24H、小三美日、蝦皮超市、蝦皮賣場、中央福利社等各大電商平台上架。
-
2020-09-22 科別.感染科
流感疫苗怎麼選?一張圖看懂2020年疫苗4廠牌差異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公費流感疫苗即將在10/5開打,疫苗備有600多萬劑,皆為4價疫苗,包含4種不活化病毒株,即2種A型(H1N1 及 H3N2)及 2種B型(Victoria 及 Yamagata),其保護效力與國際各國狀況相同。林口長庚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表示,6個月以上就可以施打,6個月以下的嬰兒,請照顧者們都記得要去注射流感疫苗,才能避免傳染給寶寶。公費疫苗核定三家 保護力無差異疾管署8/21公告,今年核定的公費疫苗有三家廠牌:法國賽諾菲的巴斯德、國光生技的安定伏、台灣東洋細胞培養的輔流威適,自費為GSK葛蘭素的伏適流。疾管署也提到,無論是公費或自費疫苗,每批疫苗審查程序一樣,都需符合食藥署規定,核准後才能進口或使用,疫苗品質均受嚴格把關,且四種疫苗的保護力並無差異。細胞培養疫苗成趨勢 指定施打需自費跟往年不同的是細胞培養疫苗,江明洲主任提及,以往疫苗皆由雞蛋胚胎中培養,現在則從哺乳類上皮細胞中來培養病毒,製程效能較高,儼然成為全球疫苗製造趨勢,不過費用也較貴。是否對於雞蛋過敏者較適宜施打此類疫苗?他說,從2018年起,疾管署與國外同步,施打前不需詢問是否有對雞蛋過敏,因為製程當中已將雞蛋胚胎中可能導致過敏的成分大量減少。疾管署也說,對蛋過敏者,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之機率極低,因此參依美、英等國作法,將「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自接種禁忌症移除。公費疫苗採分配制,無法選擇,若有疑慮者,當然可以自費選細胞培養之疫苗注射。6個月以上可施打 孕婦接種可保護胎兒雖6個月以內嬰兒無法施打,但建議照顧者施打,避免感染或傳染給嬰兒;6個月至3歲公費疫苗均為巴斯德,即使對雞蛋過敏者,也可以放心施打,並於注射後30分鐘觀察是否有異狀;3歲以上的孩童、成人,公費疫苗則為三種,江明洲主任說,疫苗保護力功效差不多,有些民眾會對國光有疑慮,事實上這幾年表現都很好,請放心接種注射。他特別提醒,第二孕期之後的孕婦也可以施打,保護自己之外,抗體也能透過胎盤傳給寶寶。(圖文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防流感打疫苗、勤洗手還不夠! 還要補強這5點才夠力 還在猶豫打不打流感疫苗? 3個Q&A解決你的不安
-
2020-09-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工程師」 從工程到醫學的結合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工程師」,這是目前教育界、醫學界、企業界非常夯的議題,也是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生涯。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加深社會對這「跨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郭博昭教授以深厚的基礎醫學背景,涉足工程開發多年,指出時下的大部分論點都只在科技面與經濟面,很少討論到人文面,而他以「醫師誓詞」的幾個關鍵的「人文層面」,道出他對醫療企業化的「隱憂」。而後「醫病平台」很榮幸邀到身兼醫學士、資工博士的家庭醫學科郭冠良醫師分享他的宏觀:「一個生態系,必定是在循環中得到動能與平衡才能永續,台灣醫療生技生態系要投注的永續動能,理想的平衡方向,需要各領域更多的無私與智慧。」最後是電機系畢業就讀醫學系五年級的何寬耘先生,寫出他在主修電機工程的大學生活中,逐漸由閱讀中感悟到醫師職業裡的那份「人文」是他所嚮往的,而毅然決定追逐另一個夢:「讓我想自工程領域反過來成為一位主動給予的醫師,在未來以照顧病人為主,同時結合築砌四年的工程知識為輔。」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在全球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隨著科技發展到達更高的層次,以往追求的「產品速度更快」、「更輕薄短小」、「系統穩定性提升」等硬體上的突破變得愈來愈困難,競爭者也日益增加。如此的產業光景,使「創意」成為現在研發產品的關鍵,更令跨領域結合的重要性大幅提升。生醫工程能有效促進人們的健康眾所皆知,但由於過去並非研發的重點項目,因此現在仍存在許多發展的空間,使其成為近年來熱門的議題。在台大電機系讀書的日子,有許多老師將研究的觸角延伸到生醫工程領域,他們與醫師合作:醫師代表著需求端,而電機系教授則為供給端。透過雙向溝通,得以將技術應用在醫療照護上。經過愈來愈多相關工程的接觸,我漸漸地喜歡上醫療領域。還記得當時很喜歡到總圖書館看醫師所寫的醫學人文書籍,舉凡實習的新鮮事、住院醫師的甘苦談到開刀房裡的人生百態等主題都深深吸引著我,常常一看就是一個下午,當時甚至還意猶未盡地每週跑到醫學院修醫學人文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潛移默化,我逐漸感悟到醫師職業裡的那份「人文」是我所嚮往的,醫師能夠第一線照顧病人、與病患溝通,一同經歷生命的病恙患難,給予專業外更深層的心靈支持;這是和工程領域很不一樣的地方。我想,醫學「人文」對生命的溫厚扶持深深吸引著我,再加上對醫學知識的求知若渴,讓我想自工程領域反過來成為一位主動給予的醫師,在未來以照顧病人為主,同時結合築砌四年的工程知識為輔。然而,「選擇」本身就是機會成本的概念,一個人的生涯時間有限,儘管想做的很多,卻往往魚與熊掌未能兼得。何況醫師養成的路途更是漫長,從學生時期藉龐大的考試量打下厚實的醫學知識,到住院醫師訓練大量的工作時數,都需花上許多精力才能夠有良好的成果,因此,如何好好拿捏內心對於「工程」與「醫學」的權衡就至關重要。我常會問自己:「希望在未來的醫療創新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畢竟,在美國由於學士後醫學系的制度,與我一樣先取得工程學位,再進入醫學院的學生可能很常見 ; 但在台灣,這樣的背景卻很少見,我也常因此被問到:「為什麼讀完電機系再來讀醫學系?」或「電機系畢業薪水很好!這樣不會虧很大嗎?」等問題。因此,當聽到陽明大學有醫師工程師組的誕生,我覺得格外興奮,畢竟這與當初自己想要將工程與醫學領域結合的想法不謀而合,況且能建立成一個學系的編制,顯見生醫領域已愈來愈為大家所重視。但不可否認地,同時將工程與醫學課程濃縮在短短幾年裡,對於學生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儘管兩個領域繁忙的型態不同,但電機系和醫學系的課業都十分繁重。電機系忙於分析電路、寫程式、熬夜趕工實驗專題;醫學系則有各種跑考、海量的醫學知識要記以及問題導向學習的報告準備。因此,我想若醫師工程師組的老師能在課堂中適時將工程與醫學知識相結合,而不僅僅是工程類的老師傳授工程的知識,醫學領域的老師教導醫學的知識,避免侷限於形式上的結合,才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在台大電機系時,我們得花上許多時間修習「三電二數」課程,包括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微分方程、線性代數,為將來想要專精的領域打下扎實的基礎。且工程涵蓋的領域十分廣泛,也區分得很細,從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光電到通訊、電波等都是電機系的範疇,這也造成即便都是電機領域的研究所,不同實驗室的人可能完全不知道對方研究的技術,研究其實都得專精在某一項技術裡。因此醫師工程師組培育學生的目標至關重要,是希望讓學生在將來實際進行產品研發,或是懂得一些工程領域的概念,方便未來和工程師合作時的溝通,我想兩者的課程設計會大不相同。此外,學生應該像電機系一樣著重在知識的廣度,或是要直接關注在與生醫工程相關的學科與程式就好,這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對於醫療和科技的結合,我很期待,也十分看好,相信這將是未來台灣產業的發展重點,期許自己在將來亦能夠投入這波創新的潮流,為促進人們的健康而努力。
-
2020-09-16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漫談醫學資訊、智慧醫療到生技產業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工程師」,這是目前教育界、醫學界、企業界非常夯的議題,也是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生涯。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加深社會對這「跨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郭博昭教授以深厚的基礎醫學背景,涉足工程開發多年,指出時下的大部分論點都只在科技面與經濟面,很少討論到人文面,而他以「醫師誓詞」的幾個關鍵的「人文層面」,道出他對醫療企業化的「隱憂」。而後「醫病平台」很榮幸邀到身兼醫學士、資工博士的家庭醫學科郭冠良醫師分享他的宏觀:「一個生態系,必定是在循環中得到動能與平衡才能永續,台灣醫療生技生態系要投注的永續動能,理想的平衡方向,需要各領域更多的無私與智慧。」最後是電機系畢業就讀醫學系五年級的何寬耘先生,寫出他在主修電機工程的大學生活中,逐漸由閱讀中感悟到醫師職業裡的那份「人文」是他所嚮往的,而毅然決定追逐另一個夢:「讓我想自工程領域反過來成為一位主動給予的醫師,在未來以照顧病人為主,同時結合築砌四年的工程知識為輔。」近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年年將數位科技帶進議題,對於人工智慧、5G、物聯網在健康醫療的應用,突然跨領域專家雲集,台上台下人人朗朗上口,上下一心,儼然就建立台灣未來十年的產業基礎。回顧醫學結合資訊的發展歷程,與人工智慧的發展頗有淵源。1950年代醫學資訊與人工智慧同時起步,運用古典人工智慧開發了不少專家系統應用。之後數十年在硬體還沒跟上的人工智慧發展停滯期,稍微分道揚鑣。到了21世紀人工智慧重新起步快速發展,醫學資訊順勢跟上潮流,冠上智慧醫療之名。說到產業,目的就是要賺錢,要賺很多錢一開始要比的就是規模與速度。生技產業與其他科技產業最大的不同,在於產品必須經過臨床試驗,通過FDA審查與認證。若涉及醫療大數據,資安更是一大問題。所以每有生技產業發展相關會議,要法規鬆綁的呼聲總是沒停過。為了在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現今掌握最多資金的科技業者無不成立生技部門,積極徵才研發,為了推出切合醫療所需產品,不得不從設計、開發、測試、到臨床試驗都與大醫院合作,科技業與白色巨塔跨業合作的障礙,造成許多失敗的故事。有醫療資訊系統的研究結果指出70%的系統可以說是失敗收場 (2006 Richard Heeks)。或許為了解決跨業溝通障礙,跨領域招生或是跨領域科系開始盛行,甚至培育「醫師工程師」變成交通大學與陽明大學積極合併的理由之一。根據2014年HSBC Expat Explorer Survey,台灣以最高可負擔性與最高醫療品質,與其他國家完全脫離,以離群值的姿態落在圖表座標最右上方。這結果代表的含意,對於人民,可能是庶民醫療天堂;對於醫療業,是血汗工廠;對於保險支付者(健保),是庶民醫療政策成功;對於生技產業,就需要思考討論一下了。生技產業發展的相關者,大概有政府、科技業、醫療界、教育界、與民眾。產品可有內需與外銷市場。內需市場靠醫療界與民眾買單,醫療界被健保總額年預算7000億限制住,在健保一顆藥比一顆糖果便宜、看病比看電影便宜的現況下,投資會相對保守;民眾在低廉方便的健保醫療體系下,對自費接受比率也會有影響,國內許多遠距醫療研究都發現民眾對自費購買服務的意願相當低落。在此情況下,外銷市場變成最大目標,但必須注意的是,醫療與政治、社會、文化、人群關係密切,尤其是以本土醫療數據研發的結果,離開台灣是否適用,將是一大考驗,這點可以由幾乎沒有國外醫療資訊系統引進國內醫療院所得知。外銷市場最好的結果是政府與科技業大獲利,醫療界大費功夫可能得到研究成果,教育界量產跨領域通才為科技業服務,民眾等候新產品降價到健保水準才有機會享用。一個生態系,必定是在循環中得到動能與平衡才能永續,台灣醫療生技生態系要投注的永續動能,理想的平衡方向,需要各領域更多的無私與智慧。
-
2020-09-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澳維多利亞州第二波疫情嚴重 外交部捐50萬片醫療口罩
外交部今天表示,澳洲維多利亞州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擴散情勢嚴峻,我國基於人道關懷精神及台澳友好關係,外交部決定捐贈維多利亞州50萬枚醫療口罩並已於14日運抵澳洲。外交部今天表示,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我國與澳洲多次進行防疫合作,包含在3月的防疫物資關鍵原料交換、共同研發藥物,以及在「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 (GCTF)架構下共同舉辦「新型冠狀病毒:防範第二波疫情」線上工作坊等,這次台灣與澳洲再度共同攜手抗疫,展現誠摯緊密的友誼,具體落實「台灣正在幫忙」(Taiwan is helping)理念。外交部表示,澳洲是我國「新南向政策」的重要夥伴,也是印太區域堅實的理念相近國家,雙方共享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澳洲在許多國際場合支持台灣的參與及作出貢獻,未來台灣與澳洲將持續互利互惠的精神,深化彼此在防疫醫療及生技發展等領務的合作。
-
2020-09-14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醫師工程師」 是具有醫學能力的工程師,還是醫師工人?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醫師工程師」,這是目前教育界、醫學界、企業界非常夯的議題,也是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的生涯。希望這三篇文章可以加深社會對這「跨領域」有更深入的認識。郭博昭教授以深厚的基礎醫學背景,涉足工程開發多年,指出時下的大部分論點都只在科技面與經濟面,很少討論到人文面,而他以「醫師誓詞」的幾個關鍵的「人文層面」,道出他對醫療企業化的「隱憂」。而後「醫病平台」很榮幸邀到身兼醫學士、資工博士的家庭醫學科郭冠良醫師分享他的宏觀:「一個生態系,必定是在循環中得到動能與平衡才能永續,台灣醫療生技生態系要投注的永續動能,理想的平衡方向,需要各領域更多的無私與智慧。」最後是電機系畢業就讀醫學系五年級的何寬耘先生,寫出他在主修電機工程的大學生活中,逐漸由閱讀中感悟到醫師職業裡的那份「人文」是他所嚮往的,而毅然決定追逐另一個夢:「讓我想自工程領域反過來成為一位主動給予的醫師,在未來以照顧病人為主,同時結合築砌四年的工程知識為輔。」醫師工程師是最近一個非常熱門的議題,不但合併中的陽明大學跟交通大學打著這個大旗,其他的醫學院校也不落人後,紛紛提出類似的概念。簡單而言,隨著科技的進步,5G、物聯網、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對於醫學的進展有了更大的憧憬。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先進的救助,對於各種急性與慢性疾病,甚至預防醫學都期待會有長足的發展。另一方面,產業界可以因此開拓新的事業跟產品,得到更大的利潤。同時兼顧救人跟賺錢,何樂而不為?實在是沒有拒絕的理由。我個人的經驗比較特殊一點,27年前醫學系畢業後,曾經短暫當過臨床醫師,之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進行工程開發。我的研究重點就是上面說的醫療器材、物流網跟人工智慧,超過20年的資歷,應該稱得上是醫師工程師。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想了超過20年,一直在問自己在做什麼。還記得讀醫學系的時候,接觸很多人文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醫師宣言。在這期間一直被教導著如何當一個好醫師,多救一些人。後來在當工程師的時候,接觸到很多工商界的領袖,也很清楚他們很期待他們公司的工程師能多懂一些醫學,為公司多開發一些高價值的產品。也跟很多投資者談過,了解他們快速致富的夢想,也想投資醫學等級的案子。其實困擾我的並不是這些的結合,要以醫師的身份進行工商服務,技術上一點困難都沒有,還可以利人利己。困擾我的反而是這幾個的衝突點。醫師與工程師會衝突嗎?醫師跟工程師本身都是單獨的專業,應該是不會衝突的。然而工程師本身,能獨立創業的不多,大部分必須依附在一個企業下面才能生存,表示他會有一個老闆。這個老闆跟醫師的角色可能就會有衝突了。從醫師宣言第一條開始「我鄭重地保證將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第二條「病人的健康與福祉將為我的首要顧念」。相信任何一個出資的老闆看了都會開始擔心了,薪水明明是我付的,我雇用你是為了替公司賺錢的,你拿了公司的薪水,卻要去奉獻給別人?第三條「我將會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尊嚴」。第四條「我將堅持對人類生命的最高尊重」。尤其是第五條「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年齡、殘疾、信念、族群、性別、國籍、政治立場、種族、性傾向、社會地位或其它因素的考量介入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天呀,這個員工的心中到底有沒有公司呀,你把你的能力都拿去做公益了,那我的股東要回收什麼?讀到第十條「我將分享我的醫療知識,以增進病人福利和醫療照護的進展」,這時連公司的法務專家都要說話了:「你的IP屬於公司的,不可以隨便送人!」醫師工程師會面臨抉擇,你是要謹守醫師的本份為全人類服務,還是為了你的公司與老闆服務。前者境界崇高,可是並不是賺錢的有效方法;後者比較有機會賺大錢,但是嚴格說來已經違反醫師宣言,再也不是醫師了,只能說是具有醫學能力的工程師,或是工人。最近醫師工程師炒得沸沸揚揚,甚至成為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的重要理由。大部分的論點只在科技面跟經濟面,較少討論人文層面的問題。事實上人文層面的問題才是根本,如果訓練出來的醫師工程師都是為了工商服務,在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他會選擇大老闆的利益還是一般民眾的利益?如果無法照顧到一般民眾,他的美好科技也只能成為少數人賺錢的工具而已,大眾獲益其實有限:你可能會看到很棒的「醫療產品」,但是對不起,你可能會買不到或是買不起。這不是一個是非題,而是一個選擇題。如果你的親友有機會走這一條路,你會鼓勵他做什麼選擇?已經是學生身份的你,會做什麼選擇?正在合併中的陽明大學會做什麼選擇?交通大學會做什麼選擇?
-
2020-09-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疫苗內外保衛戰 專家籲政府應從國產廠擇一加強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目前仍無有效治療藥物,世界各國期盼透過疫苗研發改善。台灣除已有國產藥廠進入臨床一期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近期會與全球新冠疫苗供應平台「COVAX」簽約,確保台灣可分配到一定數量的疫苗。不過專家認為,台灣不太可能是優先名單,建議政府應從現有進行疫苗研發的國產廠中擇一加強、集中挹注資源,才有可能在最快時間研發並量產。國內疫苗研發,國光生技、聯亞生技、高端疫苗日前皆獲食藥署核准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目前國光生技跑得最快,上月已啟動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於11月開始;另外,國衛院與安特羅生技共同開新冠肺炎DNA疫苗,目前正在做動物試驗的安全性評估。而在國際部分,台灣爭取疫苗上也有重大突破,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近期會與COVAX簽約,確保台灣可分配到一定數量的疫苗。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COVAX標榜疫苗公平分配,拿到疫苗再分配給有需求的國家,對台灣來說是有可能分配到。但他也強調,畢竟主控權不在我們手上,我們無法掌握,加上台灣並非COVAX參與國,不太可能是優先名單,「我們即便排上也排在後面」,且即便分配到疫苗,數量也不會太多。黃立民說,台灣現在能做的是,繼續維持疫情的嚴格管控、民眾必須持續防疫新生活並保持社交距離;此外,政府應認真考慮從現有進行疫苗研發的國產廠中,挑出一家進展較快、較有明確進度的廠來加強、挹注資源。他說,因目前國內廠有四家進行疫苗研發,政府都給資源雖是美意,但分散挹注對於現在疫情局勢來說卻非好事,恐使明年一月時沒有任何一家國內廠能量產。他認為可從如研發進度與安全性等因素中評估、選出一家來給予強化,讓疫苗即便明年春天未能量產,但也能因應明後年疫情。
-
2020-09-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實名制爆陸製口罩 陳時中:業者是累犯 正研擬防範措施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政府推出「口罩實名制」,昨卻驚爆有新北市藥局拿到郵局協助分配的實名制口罩,竟爲「大陸製」。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該間業者已經是累犯,目前已要求停產、禁止出貨,而為了避免類似情形再度發生,已經在與其他業者討論未來口罩逐片標示MIT與醫療用,讓海關方便查驗。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稍早受訪則表示,相關部會有掌握,已經會同檢調調查中,經濟部工業局跟衛福部食藥署昨晚都有派人到藥局確認狀況,若確實違法,一定會嚴查重罰。陳時中今出席「2020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閉幕式,會後被問及實名制爆陸製口罩疑雲。陳時中表示,檢調已經介入調查,行政上面目前要求業者停產也禁止再出貨,整個都要停擺,除此之外,也有另外一家業者被疑類似情況,正在調查當中。陳時中說,當初與口罩業者簽約時,出貨就是要求工廠自製,不能拿別的工廠或是冒用MIT,甚至是用非醫用口罩冒用醫用口罩,因此明快請這間業者停產停工。至於有多少陸製口罩流入市面,陳時中表示,這家有340萬片左右的產量,但是否有銷出那麼多量,或是先前有沒有漏網之魚,都還有待調查。陳時中也坦言,這間業者3月時就被查過一次,除了罰款,相關口罩全數銷毀,這次又出狀況已經是累犯,不應該;而指揮中心一、兩個月前就有注意這問題,已跟廠商討論能逐片標示MIT與醫療用,這樣海關在查時就容易查驗,畢竟國外進口有MIT就有問題,縱使業者入境後再印製MIT,將增加偽造成本。
-
2020-09-0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二十世紀初期東亞醫病關係之一隅:《醫師開業術》的源流與內涵
【編者按】「醫病平台」非常榮幸能在專攻醫學史的郭文華醫師(陽明大學教授)的策劃下,邀請到三位醫學史學者由歷史的脈絡探討台灣的醫病關係,而張淑卿教授以其特長介紹台灣護理專業人員與病人的關係,更是難得。希望將來有更多醫學史學者加入作者群,使我們這專欄更多元化。醫病之互動與關係,乃開業醫師在執業過程中天天都會面臨的真實情境,但卻是醫學專業教科書較少著墨的部分。醫病關係牽涉層面廣泛,不少專著從社會學、政治學、法律學等角度來切入,本文則從歷史學的視角切入,為讀者介紹一本有趣的專著《醫師開業術》,並梳理其源頭與內容大要給現今讀者參考,俾使讀者對二十世紀初期的醫病關係有所瞭解,也能設身處地反思自身的情況。緣於筆者之前曾以胡安邦於1933年8月出版的《國醫開業術》,來論述當時中醫師開業的困境(註一)。後來在一次查訪中,於上海圖書館印回丁福保譯介之《醫師開業術》。經過對比,發現《國醫開業術》雖以中醫開業為主,但醫師所面臨之醫病關係與開業時的種種問題,其撰寫脈絡卻是跟著丁福保的譯作而設計的。這就引發了筆者的好奇,丁福保譯介的這本書主要內容為何?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祐,號疇隱居士。江蘇無錫人,是民國時期著名的醫生、宗教家、古錢幣、古籍收藏家。丁氏從小精通經史,長於算術、詞章、考據。28歲東吳大學肄業後,來到上海江南製造局工藝學堂學習化學,再進入洋務派著名人物盛懷宣(1844-1916)所設之東文學堂修習日文與醫學,並和西醫趙元益(1840-1902)學習醫學。後於1909年取得西醫開業證書,隨後又赴日考察醫學。1911年成立「中西醫學研究會」,發行《中西醫學報》,並在上海行醫,創辦醫學書局,以出版和譯介日本醫學叢書為主,此舉乃透過編譯大量日本醫書,為中國引進日式現代化的西醫知識,而有「近代中日醫學交流的第一人」的稱譽。一般研究丁福保譯書事業的學者,多未注意到這本內容獨特的《醫師開業術》,該書由上海醫學書局於1930年出版,乃透過商務印書館經銷與販賣,同時納入他的「丁氏醫學叢書」中。全書並無丁氏的序言或書介,只有說明是無錫萬鈞譯述,也未說明日本的原作者身分,此為該書大略之出版形式(註二)。該書雖然是以西醫為主,但在當時醫業競爭激烈的上海,應該同時受到中醫界的重視,故才有後來《國醫開業術》的問世。丁福保所譯介的《醫師開業術》,原書作者為日本人立神正夫,該書於1913年(大正2年)由東京吐鳳堂書店出版,經查閱資料庫,發現杜聰明(1893-1986)先生也曾購入此書,他購入的是1917年的第4版。原書作者立神正夫於書中謙虛地指出,他的見解雖然很淺薄,但他發現開業醫要取得成功甚為困難,而且他原本和同伴一起組成一個蒐集病理資料的學會(モルブス),後來學會成員四散各處開業,有不少成功或失敗的例子,他發現市面上沒有相關的參考著作可供學習,所以想要用自己微不足道的經驗與見聞,寫成專書,給開業的醫師參考,以協助他們邁向成功,可見該書也部分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期日本醫界的真實情況(註三)。該書內容豐富,本文僅就醫病關係之重點,加以梳理,以饗讀者。該書首先就開宗明義給年輕醫師「打預防針」,說明病患其實都是患病後有求於醫者,才會找醫師看病,一般人對醫師並無抱持太多的尊敬,甚至把醫師看成「死人製造者」。而醫師苦心經營醫業,賺取利潤本,為合理之事,但當積累一定財富後,又被社會人士以「醫乃仁術」的大帽子扣上,而被視為貪財之人。其他困境還包括:病患大多會以其一知半解之醫學知識,評論或謾罵醫者的治療,於是醫者整日內心惶惶不安,深怕被告發或被威脅,還要忍受有錢人的頤指氣使,所以作者呼籲年輕醫者要多加留意。此外,該書指出,雖然醫患之間應該有一定的信任存在,但顯然「被換醫」是非常常見的情況,他提出患者親戚的教唆、治療過程太久、醫師態度冷漠、儀容、動作、言語等足以刺激病患等行為,皆會導致「被換醫」。最有意思的是,該書認為具有歇斯底里、神經敏感的婦人,最喜歡不斷更換醫師,還會謾罵或用酸言酸語來譏諷主治醫師,這些人情應對之細微處,開業醫師都應該加以注意,因為醫病關係常常是人的情緒與主觀感受所營造,而非依事實的合理性來發展。除了提醒醫師可以自己控制、努力的事項,包括修養品格、培養雅量、充實學識等等,還提醒醫者:替患者親切而仔細的診察,是開業醫成功的秘訣,一來可避免誤診,還可以增加患者對醫者之信任與口碑。該書提醒,年輕醫者最初的熱情,往往因為執業日久或自以為經驗充足後,而喪失原有的熱情與審慎檢查的態度,這將造成不少誤診或病患之不信任,乃開業醫之大忌,最要注意。在實際診察方面,該書則是提醒作者各種對待病患的小技巧,大多是訴求醫者的仔細與貼心,並指出「熱誠」之態度為開業成功之母。例如原作者就指出,在日本每遇天氣寒冷之時,他的醫師朋友就會親自帶著取暖的懷爐前往病患之家,在與病患身體接觸前,必用懷爐溫暖自己的手部,再對病患進行觸診,作者認為,自己的朋友就是一位體貼病人的好醫師。在看診與病患的互動問題上,富貴患者往往對醫者頤指氣使,看診往往不遵守秩序,喜歡插隊和講特權,甚至視醫師為奴隸,這時醫師所受的精神侮辱是相當嚴重的;反觀較為貧窮之患者,往往尊重醫師,那將誘發醫者的同情心,看診過程反而非常順利與順心。所以作者呼籲醫者,不要看不起貧窮的病患,更不要因為富貴患者的權勢和金錢誘惑,而失去了自己的醫德,也委屈了醫者的權威和良心。對於「誤診」一事,作者也有獨到見解,他認為誤診為醫者所不能避免,因為病症千變萬化,學校所教與實習所學,必定不足,所以診斷一定要慎之又慎,若覺得能力不足或無法確診,一定要尋求其他醫師的「會診」,這是對患者的道德,也是保護自己、分散發生誤診風險之方式。最後在與病患的溝通上,談論疾病之「預後」,相當重要。一方面這是患者想聽到醫師的經驗之談,一方面也是醫者展現其功力、取得病患信任、贏得好口碑的關鍵。作者立神正夫在原書內就指出,漢醫只需要熟讀《傷寒論》,就可以對患者的症狀和豫後進行精準的推測,老練的醫師,往往憑藉經驗,可以精準判斷「豫後」,可取得患者極大的信任;反觀年輕醫者,經驗不足,血氣方剛又喜歡亂下結論,喜歡用教科書的理論,卻不解釋病患想要聽到的人情事理,總之「預後」往往不準,病人也不愛聽,故難以取得病患之信任。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參酌病患前後的紀錄,小心判斷,解說時要顧及病患之心理與期待,不要過度推論,也不要完全不說,只要合情合理,言語剴切真誠,經驗自然就可以日漸增強,對病患之應對也能得心應手。在開藥方面,原書叫做「開業處方術」,大抵說明病患大多持藥品至上主義,有些疾病若只是囑咐患者注意日常運動、飲食(營養療法),而不予開藥,患者必起疑心,而且容易興起換醫念頭。該書作者認為,為了開業成功,有時不但要適度開藥,還要能適時變換處方,以免患者對治療過程心煩或起疑。丁福保翻譯的這本《醫師開業術》,除了刪除少數附錄文字,大體譯文頗能忠於原著。二十世紀初的西醫,逐步在東亞國家的醫療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但其醫療權威尚未完全建立,私人開業之風氣盛行,競爭激烈,故醫師的處境較為艱難,這是一個大的時代背景。30年代上海有中西醫界的爭論,不僅在學說上論長短,其實也是在說服他們的病患,在激烈的醫療市場競爭中能正確「擇醫」。該書道出醫病關係現實的一面,可以說全書是站在醫者的立場來書寫。不過,原作者並非要醫者善用欺騙、偽詐的方法博取醫名,而是應該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兼顧患者的立場與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應對方式。原作者認為,在法律和道德之外,還有很多隱藏在醫病關係中的人情世故,一般醫學校並沒有相關課程,故為該書必須闡明的道理。從丁福保《醫師開業術》與後來《國醫開業術》在中國的出版,與日本原著之問世差了將近20年。其間意義在於,對照中國和日本,西醫和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皆逐步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與認知,新醫師身處其中,不得不審時度勢,求得醫病關係之正向發展。日本西化的步調比中國更快,西醫面臨社會與人情挑戰之問題,更早於中國,於是先有此書之誕生;而中國上海則於1930年代前後,翻譯、重新出版了該書,胡定安再出版《國醫開業術》來闡明中醫的狀況。可對照、證實,當時中國沿海的大城市,無論西醫還是中醫,同樣面對一個現代化社會內醫病關係的全新挑戰。這本小書之內涵,或許對現代台灣的醫師也有所啟發,醫者必須不斷思索自己為社會醫者,不但肩負高貴的使命,還受到社會風尚、政治、法律與人性、情感等各方面的影響,面對各種醫病關係,必須仔細體會、感知,尋找合宜的應對之道,這對自己、對病患乃至對整個醫界的良性發展,相信都能產生正面的助益。註一:皮國立,〈民國時期上海中醫的開業與營生技術〉,《科技、醫療與社會》30期(2020),頁113-161。註二:無錫萬鈞譯述,《醫師開業術》(上海:醫學書局,民國19年),頁1與封底。註三:立神正夫,《醫師開業術》(東京:吐鳳堂書店,大正2年),頁7-8。
-
2020-08-3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三家全過!又一疫苗廠將進入臨床試驗
國內又有一家疫苗廠將進行新冠病毒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第一期試驗,高端的新冠肺炎候選疫苗「MVC-COV1901 vaccine(SARS-CoV-2 S-2P棘蛋白)Injection」通過專家會議審查,待廠商補齊技術性資料後,即可收案進行試驗。食藥署藥品組科長張連成表示,高端疫苗是和美國衛生研究院(NIH)合作開發的疫苗,7月初提出申請。而申請的三家疫苗廠,包括國光、聯亞生技、高端,都是是S蛋白疫苗,只是使用的片段、佐劑不同,目前皆通過食藥署的核准。但除了國光已可開始收案試驗外,聯亞生技和高端都還有部分技術性資料需補足,預計9、10月才會正式進行臨床試驗。據了解高端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也將再台大醫院進行,預計收案60至70位健康受試者。是否會和其他家疫苗廠有資源排擠的效應,張連成表示,因第一期臨床試驗所需人數不多,且時間交錯,因不致發生排擠的狀況。至於到了第二期臨床試驗,各家疫苗廠將是收案人數和研究計畫,可能在台灣、也可能採多國多中心的方式進行臨床試驗,視各家疫苗廠的規劃。
-
2020-08-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重磅快評】美豬美牛賣成了 疫苗研究出結論了嗎?
彰化縣衛生局、台大公衛學院的萬人血清檢測日前公布結果,對四大類高危險群近500份精準採樣,抗體呈陽性反應只有18例,台灣、彰化的新冠隱憂可以放下。在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對中央防疫指揮頻頻示好後,雖然指揮官還在酸葉局長,但亂箭攻擊可望告一段落。這次精準篩檢將是台灣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具國際公信力的報告,首因採樣、調查法完全透明,各界都可檢視;第二是報告出爐後接受六位病毒學家、公衛前輩審查;論文接受同儕審查並公布台灣以往很少見,這也是這份報告贏得公信力的關鍵因素。很不幸,防疫指揮中心是對照組。迄今確診487例的漂亮數字,全是疫情記者會主席台那幾張嘴說的,疫調的關鍵過程幾乎未曾著墨。漂亮的防疫數字在全球疫情猛爆階段確實贏得國際上的掌聲與嘆服,現在還如此嗎?恐怕掌聲外難免也存疑。在連番出現居留台灣多時人士出境後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卯足勁推為境外移入、境外感染,絕口不說是本土案例的「演出」,讓大家不禁搖頭。指揮中心除了不透明,另個問題是只講好話。批准國光、聯亞生技研發的疫苗進入臨床測試當然是值得高興的好消息,但適合說台灣疫苗研發進入全球新冠疫苗競賽的「領先群」?一期臨床是疫苗研發的剛入門,規模很小,接續的二、三期臨床規模及難度都大得多;已可確認台灣僅487的確診例進不了第三期臨床,這要怎麼「領先群」?疫苗怎麼辦?這問題不能問,防疫指揮官會罵你「白目」。防疫大官定調的疫苗訊息是一切都在安排,但怎麼安排?沒有講下文。目前看來臨床三期測試領先的美國莫德納〈Modema〉公司進度超前,川普宣布已簽訂15億美元購買一億劑疫苗合約,會不會分一些給台灣?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來台賣美豬美牛時曾對台灣提出的疫苗需求表示「帶回去研究」,美豬美牛賣成了,不知道疫苗的事研究出結論了嗎?
-
2020-08-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苗再傳捷報 食藥署有條件核准聯亞生技臨床試驗
武漢肺炎疫苗研發進度再傳捷報,食藥署今天宣布,有條件核准聯亞生技疫苗臨床試驗計畫,即起可篩選受試者,這幾天就能拿到核准函,將成為國內第二家展開臨床試驗的疫苗業者。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研發全球競速,國產疫苗研發也正如火如荼進行,為鼓勵國內疫苗廠研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編列新台幣135億元經費,作為研發獎勵金及採購金,食藥署也加速疫苗臨床試驗計畫審查。繼國光生技20日獲得首張臨床試驗核准函,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宣布,經專家會議討論後,決議有條件通過聯亞生技的武漢肺炎疫苗臨床試驗計畫,可開始篩選合格受試者。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說,「經食藥署相關同仁日夜趕工審查,目前只待技術性資料補齊,就會發出第二張臨床試驗核准函,屆時將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吳明美指出,目前國光生技已開始進行臨床試驗,高端疫苗的臨床試驗計畫仍在審核中,預計這幾天將有條件核准,至於同樣受到外界矚目的國衛院、安特羅公司合作的疫苗,至今尚未收到臨床試驗申請書。
-
2020-08-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光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 詹啟賢:本周已有受試者且已施打
衛福部食藥署上周宣布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針對新冠肺炎疫苗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今表示,一期臨床收案人數約70人,且本周已有受試者且已進行第一波施打,可望於11月底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今舉行新冠疫苗最新進程媒體說明會,會上宣布,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本周已順利進入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在國際新冠疫苗競賽中,加入前20%領先群。國光生技副總邱進益表示,此疫苗一期人體臨床試驗與台大感染科合作,現正台大醫院收案中,計畫主持人為台大醫學院教授張上淳,收案對象為20至60歲的健康成年人,目前預計收案人數約70人。後續二、三期臨床試驗規畫將密切與食藥署討論,若一切順利,最快可望於年底前開始量產,提供國人安全保障。詹啟賢表示,若一期臨床試驗順利,預計11月進入二期臨床試驗,國光生技希望配合政府法規及防疫需求,陸續規畫量產新冠疫苗,以期能在明年中旬提供全民接種新冠疫苗,帶動全台解封,讓全民共享台灣防疫超前部署的成果。對於未來的目標,詹啟賢笑說「疫苗研發經費很貴!」目前已超出預算很多,雖然疫苗研發是個時間漫長又得經歷很多測試的過程,不過在疫情不斷發展的當下,若能及早成功量產,讓國人獲得安全保護,一切都很值得。他也提到,若計畫一切順利,預計明年農曆過年前會先生產一批約150萬劑疫苗,優先讓第一線的醫護等相關人員施打,增加防疫力。
-
2020-08-27 癌症.抗癌新知
CAR-T細胞療法 三總將臨床試驗
淋巴瘤及血癌主要治療模式為化療及免疫治療,雖五年存活率達六至七成,但三成面臨復發或難治療窘境。現今透過CAR-T細胞治療,腫瘤完全緩解率達50%,三軍總醫院今年九月起將啟動「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臨床試驗」計畫,收案20名淋巴性白血病成年患者。CAR-T細胞治療中文名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能攻擊癌細胞的T細胞,就如同在抗癌免疫細胞軍團中的T細胞,安裝了辨識癌細胞的GPS,只要CAR-T遇到病人體內的癌細胞,會立刻辨識鎖定CD19表面抗原、啟動毒殺,消滅癌細胞。三總副院長、該計畫試驗主持人何景良表示,客製化CAR-T細胞的患者,會在醫院端抽取自己的血液,進行白血球分離術,靠生物技術挑選出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插入會辨識癌細胞的CAR基因、大量培養,再將CAR-T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對抗癌症。只需一次治療,不需重複施打。何景良說,CAR-T療法可能會引起的副作用較少,多為拉肚子等反應,但也可能出現免疫風暴,因此,患者在輸入CAR-T細胞前,需要接受淋巴剔除性化療,將患者體內的T細胞殺光,降低自體免疫互殺。試驗者不能完全沒有體力接受化療,以免未接受治療前就被化療打敗。「CAR-T細胞治療淋巴瘤臨床試驗」受試者可免費接受療程,後續將觀察五至十年預後,各生技公司力拚五年內取得上市許可,但據傳該療程未來上市要價恐達上百萬元。台灣癌症免疫細胞協會理事長紀君霖指出,國內血癌及淋巴癌患者多達上萬人,多數勢必「看得到吃不到。」紀君霖指出,目前各國CAR-T細胞治療皆屬臨床試驗階段,沒有合理價格可參考,「即使CAR-T是很有希望治療方法,但多少人可以負擔天價。」再加上並非所有接受治療者都不會復發,若國內無法提供完整預後數據,擔憂病友砸大錢卻成小白鼠。
-
2020-08-25 橘世代.健康橘
生吃苦瓜降血糖!還有5種「穩糖蔬菜」讓糖友大口放心吃
聽說喝秋葵水可以降血糖?聽說吃苦瓜、喝苦瓜茶可以減肥兼降血糖?這麼多偏方,到底哪個好呢? 臺灣是糖尿病高發生率的地區,而血糖對人體的傷害是全面性的,過高的血糖透過血液被血管帶到全身各處,當人體的的各個組織浸泡在「高糖水」中,想像用糖醃漬水果時,水果整個性質改變的樣貌,如果血糖持續過高,我們身體的組織就會像被糖漬的水果一樣,全身都受影響。 也因此,糖尿病有「全身性癌病」的稱號,幾乎每隔一段時日就會有降血糖偏方傳出來。 山苦瓜降血糖真有效,但要生吃降血糖偏方真的有效嗎?真的有蔬菜水果等食物有助降低血糖嗎?之前大家瘋傳「喝山苦瓜茶可治糖尿病」,市面上還有山苦瓜茶飲,強調可以分解脂肪。幾年前筆者曾親自訪問到引起國人「吃山苦瓜」風潮的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主任黃青真,當年在「農業生技國家型計畫」中,進行一項「抗代謝症候群苦瓜保健食品研發」的研究,發現苦瓜的萃取物可活化過氧化體增殖劑活化受器「PPAR」。 PPRA這個受體在人體的新陳代謝佔很重要的關鍵角色,當它被壓抑容易使脂肪組織、肝臟組織的代謝發生障礙,若引發血糖過高就會形成糖尿病,也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癌症。 在她的研究中發現,苦瓜真的有助降血糖和抑制熱量,苦瓜的品種以山苦瓜及綠苦瓜成效最好,她以她的動物實驗推估,成人一天要吃80克到100克的山苦瓜或青苦瓜,她建議生吃最好,可以吃苦瓜切片沙拉或打成果汁來喝都有效。 穩糖蔬菜在這裡除了山苦瓜、青苦瓜,還有什麼食物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呢?劉純君營養諮詢中心負責人劉純君說,傳說的「秋葵水」恐怕沒什麼效果,還不如直接吃秋葵,但其實大多數蔬菜都有助使血糖穩定。因為蔬菜富含水份、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礦物質,熱量低所以非常適合想要控制血糖的人食用,以下建議幾種作用較強的蔬菜: 1.瓜類有研究認為人體生病和「發炎」有關,通常發炎會讓血糖上升,大黃瓜、小黃瓜、絲瓜這類寒涼的瓜菜類可以降低體溫,減少慢性發炎的現象,從而穩定血糖。 2.洋蔥洋蔥含有懈皮黃素跟有機硫化物;又稱烯丙基二硫醚,能使體內胰島素增加。洋蔥含鉻,可幫助胰島素發揮作用。 3.含硫的蔬菜含有硫的蔬菜的共同特徵是氣味很明顯,像蘿蔔含蘿蔔硫素,十字花科含硫代葡萄糖苷,大蒜含有蒜氨酸也是含硫化合物。 4.深綠色蔬菜盡量多選擇深綠色蔬菜,因為血糖高會加速血管氧化發炎,深綠色蔬菜富含的植化素可以抗氧化,保護血管。 5.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蕓薹屬的捲心菜、菜花、綠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芥藍、甘藍菜等。紫高麗菜花青素的含量很高,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損傷。蘿蔔屬的白蘿蔔、大青蘿蔔;以及屬於調味料的芥末、辣根等。 這些成份能降血糖另外從成份來看,因為已知「鉻」成份,有助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的作用,使血糖穩定不快速升高。劉純君建議可以攝取包括蛋黃、全麥製品、高麩麥片、堅果、綠花椰菜和新鮮肉類富含鉻成份。另外也可以適度用醋,醋有使肝臟減少糖質新生作用,研究顯示醋可影響人體對糖的反應、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醋屬短鏈脂肪酸,是腸道好菌的食物,適度食用有利腸道好菌生長。 而膳食纖維可以延緩糖分吸收,有助穩定飯後血糖值,並且能提升飽足感。包括全穀類、蔬菜水果都富含膳食纖維,而多吃深色綠葉蔬菜、全穀、魚、黑巧克力、香蕉和豆類可以補充鎂,可降低罹患糖尿病風險。 或者適度補充肉桂,肉桂可以改善細胞胰島素阻抗,使血糖穩定。也可減緩消化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後血糖進入細胞的量,建議一天吃1到6克,可以發揮和胰島素類似的效果。本文摘自《愛長照》更多更多血糖大小事↘↘↘。降血壓藥反引發高血糖!藥師:這兩種藥物最容易影響血糖失控。血糖失控竟成為「眼睛」殺手 醫:務必牢記三個「防盲」觀念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立即訂閱橘世代電子報》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普篩花8億醫療崩? 專家:假設太悲觀
中央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強調,政府不做入境普篩,因試劑無法百分之百準確,花費八億多元反造成醫療體系崩壞。但專家質疑,指揮中心假設的PCR檢測特異性偏低,考量醫療資源,輕症確診者不一定要全住進醫院,質疑政府想做可以用各種配套執行,不想做可以用不同方式反擊。黃立民:應讓試劑變好、降低偽陽性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指揮中心於四月廿八日簡報指出,PCR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百分之九十五和九十九點九九,昨天假設的PCR檢測特異性過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主要是參考六月「新英格蘭期刊」發布數據。但黃立民更質疑,「那國內四百八十七個確診病例,是不是有百分之五是假的?」黃立民認為,指揮中心的假設過於悲觀,強調情境模擬的參數很重要, 使用過於保守的參數,狀況就會更糟,接近真實狀況,才能以科學方式討論,做出合適的判斷。指揮中心要做的應是讓試劑變好、降低偽陽性,國內就能做到入境普篩。他並指出,目前實驗室幾乎都會使用兩組基因檢測,降低偽陽性,「實驗室中PCR檢測特異性都是百分之一,甚至更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也說,以目前PCR檢測為避免偽陽性,也會檢驗三組基因釐清。楊志良:台灣能靠鎖國撐下去嗎?楊志良則說,問題根本不是陳時中說的那些,台灣主要是兩個問題,首先是做不出試劑,韓國、日本、德國都能做出核酸試劑,台灣至今做不出來,於是要求檢疫十四天;其次,政府不將錢花在疫苗研製,拿去用在紓困、三倍券,生技單位至今只能做到第一期人體試驗。楊志良表示,就算陳時中說的偽陰性、偽陽性問題存在,但台灣能用鎖國方式撐下去嗎?新冠病毒沒有二、三年不會結束,台灣能用死撐的方法再撐半年嗎?民眾能再洗手半年,戴口罩半年?「如果不用普篩,一定會破功,這個做法繼續下去結果就是完蛋!」前衛生署長葉金川也說,檢驗與檢疫通常並用,但如果可以入境普篩,可部分取代檢疫,縮短或免除檢疫,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就是靠檢驗而不靠檢疫,再加上外交泡泡,可見檢驗絕不是一無是處。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鴻仁: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
彰化縣衛生局為無症狀居家檢疫者篩檢,加上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萬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引發爭議。前衛生署副署長、抗SARS英雄,現任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指出,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但目前彰化縣衛生局的作為,研究成分比防疫成分重,瑕疵是沒有事先報備防疫指揮中心,若是先報備,就不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張鴻仁說,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是醫師出身,又是公衛博士,是很認真而專業的局長。他說,在SARS期間,也曾發生中央與地方見解不同,因此制定了傳染病防治法,一切以指揮官說了算,當然相對應的,指揮官也要對防疫政策負起全責,所以地方跟指揮官見解不同時,比較好的做法,是在進行研究前,先跟指揮中心報備,當出現陽性個案時,才不會讓大家嚇一跳。張鴻仁是台大公共衛生碩士,也是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對於台灣是否應該進行普篩,張鴻仁認為,目前國內的防疫策略是精準防疫,檢疫與隔離政策也很一致,而指揮中心不贊成普篩的原因,在於台灣是一個感染率極低的地方,如果進行普篩,偽陽性的風險較高,一但檢驗出偽陽性的個案,將會製造許多問題,所以若在台灣進行大規模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檢驗的人數越多,問題就會越多,會有不必要的恐慌。對於前副總統陳建仁的臉書所提及的「失真的調查:從假陽性個案談起」,其中內容非常專業,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張鴻仁解釋說,在感染率極低的地區,進行普篩,偽陽性風險高,只要檢驗的靈敏度稍微不同,就會檢驗出偽陽性,卻對防疫沒有太大的幫忙。
-
2020-08-22 新聞.科普好健康
與病毒的戰爭!從預防到治療,台灣如何安度後疫情時代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已兩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然而,在全球疫情尚未降溫之前,身處於最安全的台灣,從預防到治療,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波疫情來臨時安然度過?配合防疫新生活運動台灣雖然目前疫情已經穩定,民眾稍微疏忽乃屬人之常情,但不要忘記台灣疫情能夠穩定,與大眾願意配合政府戴口罩政策與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現階段仍強烈建議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新生活運動:室內應保持1.5公尺與室外保持1公尺社交距離,若無法維持社交距離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強化個人衛生,降低感染的風險。跟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歇國家衛生研究院夏克山博士曾提到,人類與病毒的戰爭從未贏過,從之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我們跟病毒之間的戰爭從未停歇,想要回到以前無防護無距離的生活型態,恐怕需等到疫苗或特效藥問世。新冠狀病毒外表看起來為圓形,在高倍顯微鏡下可看到類似皇冠突起因而得名,而新冠狀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意味著容易變身產生基因突變,但目前仍未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基因突變會影響抗體的中和能力,唯一需要克服的問題可能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味著因施打疫苗後人體存在著抗體,但二次感染或新變異病毒可能在抗體的協助下,會增強其複製和感染能力,因而加重病情,但是否真正具有ADE效應,需在試驗者較多的三期臨床才有確切的答案。台灣多家廠商投入疫苗研發根據WHO公布的數據,全球目前有一百多支疫苗同時研發,台灣也已有多家廠商投入新冠疫苗研發,其中國家衛生研究院的DNA疫苗在動物實驗上證明具有保護效果;國光生技新冠疫苗則領先群雄,已獲准進入臨床一期試驗,預計在台大醫院啟動收案70人次;高端疫苗、安特羅和聯亞生技均已向衛福部提出臨床試驗申請,若試驗順利,有望於明年上市量產,滿足國內的需求。由美國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原是用來對抗伊波拉病毒,但此次抗疫卻寫下了灰姑娘傳奇,成為美國FDA第一個核准上市使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繼美國之後,台灣和日本也相繼核准上市。尋找治療備選藥物刻不容緩瑞德西韋的化學結構與三磷酸腺苷類似,當病毒要進行複製時,若RNA複製酶誤認瑞德西韋是可利用的三磷酸腺苷,一旦與瑞德西韋結合後,病毒的複製反應就會終止,進而達到抗病毒的效果,但瑞德西韋所造成的副作用,仍是未來用藥所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因此如何尋找更多的備選藥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刻不容緩的任務。疫苗和治療藥物研發仍是後防疫時代重要的利器,政府也將結合國內產官學研醫的研發能量,期望在下波疫情來襲時,提供人民足夠的保護力。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光新冠疫苗補件通過 一期試驗首批將收案70位受試者
新冠疫苗國內研發有新進展。衛生福利部8月17日時,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公司新冠肺炎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但仍有部分資料需補齊;食藥署今表示,該公司於昨日補齊前述函文要求之技術性資料,經衛生福利部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食藥署表示,日前於8月16日召開之國光公司「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審查專家會議」中,與會專家建議有條件核准該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即要求該公司須補齊部分技術性資料,國光公司昨日補齊資料後,醫藥品查驗中心立即啟動資料之審閱評估,於當天報告完成後通知食藥署,經衛福部審查通過,可實際施打於受試者。國光生技今也宣布,將立即在台大醫院啟動一期人體臨床試驗。這不但是台灣自主研發的新冠疫苗首度獲准人體使用,也讓國產新冠疫苗挺進全球新冠疫苗競賽領先群 。國光生技六月率先提出新冠疫苗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案,期間經CDE及食藥署每周二次與國光團隊密集開會討論及補件,在台大及國衛院協助下,陸續完成臨床前病毒中和試驗、動物攻毒試驗和毒理試驗,資料齊備終獲衛福部核准進入人體試驗。其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教授,一期收案約70人,將在台大醫院啟動受試者收案及疫苗接種計畫。國光生技說明,今年一月新冠疫情爆發時,國光以自有資源投入新冠疫苗的研發及製程發展,選定次單位重組蛋白疫苗,並且在台大張淑媛教授的病毒實驗室進行疫苗抗體中和試驗證實疫苗有效,可引發高力價中和抗體、有效抑制病毒,而倉鼠攻毒試驗也獲得相同結果;在安全性方面,動物試驗也未見不良反應。國光生技強調,根據WHO統計,目前全球約有180個新冠疫苗研發團隊,但多數在臨床前階段,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僅約二成。台灣此次防疫超前部署,國光生技配合政府防疫 佈局,在疫苗研發及製程上全力衝刺,進度與全球頂尖研發團隊亦步亦趨,國光希望能遵循法規,早日提供安全、高品質疫苗,信守全民防疫、台灣優先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