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9 醫療.皮膚
搜尋
玻尿酸
共找到
150
筆 文章
-
-
2023-03-05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退化換人工膝關節非一勞永逸 醫籲防磨損也要勤練肌力
【本文重點】年長者可能因下肢衰弱而出現膝蓋疼痛,常見原因包括退化性關節炎、外傷、痛風、肌少症和病毒感染。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包括關節晨僵、蹲下困難和上下樓梯卡卡,建議及早就醫。外傷急性期應減少膝蓋承受壓力,建議冰敷和就醫,退化性關節炎可使用熱敷。修復期可增加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多走路和游泳,穩定期則應減少膝蓋疼痛機率。--by ChatGPT許多人退休後,期待能上山下海趴趴走,不過隨著年齡老化,下肢會開始衰弱,漸漸地出現膝蓋疼痛,行走變得困難,當下肢開始無力、膝蓋腫脹、路走不遠,一定要警覺膝蓋的健康正在流逝,即時就醫加上適度運動,才能延緩退化。Q:膝蓋疼痛到什麼程度需要接受積極治療?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多種,常見原因為外傷、退化性關節炎、痛風、肌少症以及新冠肺炎引起的病毒感染等。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為關節晨僵(早晨起床感覺僵硬)、蹲下困難、上下樓梯卡卡,建議初期症狀出現時,就應該就醫。外傷或是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也需要立即接受治療,否則會讓關節腔積水嚴重,連走路都有困難。Q:緩解膝關節疼痛的方式有哪些?● 外傷急性期建議減少膝蓋承受壓力,少動多休息。如果膝蓋紅腫熱痛,可冰敷,每次冰敷時間約15分鐘,每天可多次冰敷,平躺時將枕頭墊高雙腳,稍微抬高膝蓋,減緩紅腫程度。同時建議就醫,服用止痛藥物等。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建議熱敷、不要冰敷。● 修復期增加肌力訓練,伸展運動,保持運動習慣,可以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課程,增加膝蓋周邊肌力,達到減緩膝蓋疼痛的機率。可以多走路、游泳。● 穩定期減少增加膝蓋疼痛的機率,包含減重、找尋合腳的鞋子,如果關節已發炎,應針對不同傷害等級接受治療。Q:注射玻尿酸是如何進行?多久打一次?對每個人都有效嗎?隨著年紀老化,關節腔內的潤滑液逐漸流失,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如果屬於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建議可以施打玻尿酸,玻尿酸施打的方式是直接從膝蓋注射進關節腔。玻尿酸常見劑型有每周注射一劑,一個療程為三到五周,療效可持續幾個月,目前也有半年或是一年施打一次的劑型。目前健保給付的條件是保守治療超過半年沒有效,即可給付患者使用。Q:PRP注射是什麼?與玻尿酸有何不同?誰適合?PRP是指「自體濃縮血小板」,與玻尿酸不同,PRP具有讓組織再生的功能,同時可減緩發炎疼痛、軟骨細胞壞死。建議軟骨受損初期使用,如打籃球受傷、體重過重造成關節壓力大所致的軟骨磨損,或是跌倒扭傷等,特別是軟骨受損,關節間隙尚未擴大,又不想要進行內視鏡手術,可優先嘗試施打PRP。如果要接受半月板或是軟骨修復手術,建議在手術中也能施打PRP,手術中施打後,半月板約2到3個月後可以癒合、軟骨約半年後才能癒合。Q:膝蓋退化到什麼程度需置換人工膝關節?膝關節分內側、外側、髕骨三個關節,當三個主要關節中有兩個壞掉,建議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不過近年愈來愈倡議不要全換,也能採取「單邊人工關節置換」。依照健保給付條件,膝蓋需嚴重磨損到骨頭才會給付。如果只是膝蓋的半月板破裂,可以做俗稱「保膝手術」的高位脛骨截骨手術。Q:換了人工關節就可以自在行走跑跳、一勞永逸?人工膝關節置換後,仍建議增加膝蓋肌力,降低磨損的狀況。人工關節的平均壽命為15年,通常不建議更換第二次,人工關節墊片會因為長期置入在體內出現碎片,骨頭會將其侵蝕掉。二次置換的人工關節壽命會更差,通常要置換全人工關節,都建議年紀超過60歲以上再置換,否則就建議先做保膝手術,調整O型腿或是X型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美醫師臉朝地犁田摔車「破相」! 第一時間縫合神復原
我專精於美容醫學領域,去年發生嚴重外傷事故,騎公路車摔車後臉部直接朝地「犁田」,造成顏面撕裂傷,且頸部骨折,幸好第一時間找專業醫師縫合傷口,加上醫美雷射協助,現在已完全看不出疤痕,更重要的是頸椎沒有傷及要害,才免去癱瘓危機。備戰鐵人三項 童竄出釀車禍多年來我都會參加鐵人三項比賽,時常在周末練車,去年9月9日周五下午,剛好是中秋連假首日,天氣不錯,我帶著即將參加鐵人三項青少年組比賽的二女兒,一起到北市大佳河濱公園自主練習,因為我車速較快,與女兒分開練習,我們會在賽道上見面。當時我騎公路車,到大直橋路段時視野很好,平均速度在25至30公里,但一個6歲左右小朋友騎車突然逆向在我面前,距離非常近,因公路車重心高,我緊急煞車後,整個人往前翻滾,臉正面朝地撞擊,安全帽裂開、風鏡碎裂插進我的臉,清楚意識到我正在滴血。雖然感覺暈暈的,但當時意識清醒,除了臉部受傷外,最怕頸椎骨折,嚴重可能造成四肢癱瘓,當下我的手腳可以動,救護人員專業地為我戴上頸圈固定頸椎,我告知救護人員我在長庚醫院服務,救護車迅速地將我送到長庚急診。第一時間縫合 決定疤痕走向因為我是皮膚專科醫師、副教授,非常清楚顏面撕裂傷第一時間縫合很重要,會決定日後疤痕的走向,即使處理不好,後續也得做疤痕調整,因此緊急請資深學長回來幫忙,當天下午四點出意外,花四小時、用八條線才完成縫合。經過磁振造影、電腦斷層檢查,確認頸椎有骨折,沒有壓迫神經,顏面骨也沒斷,不過怕神經撕裂傷或有慢性出血,為了讓骨頭癒合度較好,三個月觀察期我須戴著頸圈,睡覺必須維持正躺,無法趴睡、側睡,我幾乎沒睡好。摔車造成嘴唇、臉頰等多處平均1至3公分的傷口,任何人看到都會嚇到,我身為美容醫學醫師,內心更是受到衝擊,幸好疫情期間看診時戴口罩,把傷都給遮住,有老病人關心我戴頸圈,我低調地說是扭到脖子,也不敢告訴母親,等到完全復原後才說。撕裂傷在一周後拆線,後續3至6個月傷口照護期非常重要,我擦了抗疤痕、退瘀青藥膏,並將傷口貼合,勤擦防曬,再透過飛梭雷射、染料雷射來退疤痕、撫平凹凸不平的疤痕,讓疤痕幾乎沒有增生、相當穩定,至今已看不出曾有嚴重撕裂傷。按功能用場地 避免橫生意外每逢連假或暑假期間,急診總會收到許多騎腳踏車摔傷個案,前陣子我有一個女病人,騎uBike時為了閃一隻狗,自摔骨折,因為疤痕嚴重,希望透過雷射修補;另一個女病人,下雨天為了閃闖紅燈路人,摔車整個人飛出去撞樹,大腿嚴重骨折,後續求診處理疤痕問題。休養半年後,我重新回到大佳河濱公園事發地練車,旁邊的觀山自行車道也啟用,告示牌上載明提供「自行車」使用,有許多高手在練車,我在這練車、克服摔車心魔,但近日發現車道上再度出現老人、小孩及寵物,若碰上速度飛快的自行車,事故發生率恐提高。台北市公園規畫做的很好,民眾若想散步,小朋友要玩滑板車、腳踏車,可到河濱公園自行車道;若要遛狗的民眾,則可到迎風狗公園,還能解開繩子讓毛小孩盡情奔跑;公有地雖然都是開放,仍建議民眾依照功能來使用,尤其像是自行車等有速度的撞擊,都可能造成傷害。醫學辭典:●皮膚撕裂傷:發生跌倒、車禍撞擊,或遭到尖銳物品刺傷、玻璃割傷、刀片劃傷等,使皮膚表面出現不連續、不整齊傷口,即為撕裂傷,若裂傷超過真皮層、深度太深或血流不止、不規則傷口等,或其他部位裂傷超過1公分,應盡快進行傷口縫合。若傷口完成縫合,後續仍出現頭痛、意識變差、惡心嘔吐、呼吸急促等,應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頸椎骨折:頸椎由七節骨頭所組成,頸椎內有脊髓、神經,是負責傳遞大腦指定的重要管道,頸椎受傷主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運動傷害、用力扭轉脖子、受到外力撞擊及高處落下等,症狀包括頸部疼痛、四肢痠麻無力、大小便失禁,嚴重時可能呼吸困難、休克甚至致命。頸椎受傷者,第一時間應戴頸圈固定,盡快就醫確認傷勢。黃耀立小檔案現職:●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副部長●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皮膚外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年齡:50歲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經歷:●台北長庚美容醫學中心中主任●長庚診所美容醫學科主任●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雷射光電、美容外科學會會員●國際植髮外科學會會員(ISHRS)●台灣皮膚科、美國皮膚科醫學會(AAD)會員專長:●微創眼整形手術、眼袋手術、減脂手術、面部補脂手術●玻尿酸注射填充、PRP注射治療、電波拉皮、皮膚雷射光電美容治療●一般皮膚病症、落髮與雄性禿治療、植髮手術治療
-
2023-02-12 名人.林頌凱
換姿勢時膝關節會發出聲音?你的膝蓋可能拉警報的8個徵兆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1.3歲,創下歷年新高。「不臥床、健康老」是最近許多人倡導的健康議題,但你想過自己的高齡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嗎?還能擁有自在行動的能力嗎?人體共有146個關節,關節構造還包含關節囊、關節軟骨、滑囊、關節液、關節腔等,日常的不當使用、受傷,甚至長時間姿勢不良滑手機,可能造成關節損傷。加上30歲起,不論是肌少症、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都會隨著時間在年長者身上一一浮現。不僅是樂齡族,每個人都要注意關節保健,行動力就像儲蓄,越早開始存款,晚年越能享成果。【行動力健康檢測】想知道自己的行動力是否健康,可以用以下判斷標準檢視。●轉換姿勢時,膝關節會發出聲音●從椅子起身比以前吃力。●久坐或久站後,膝蓋感到不適。●腦子想著要做到的動作,身體卻跟不上。●爬樓梯膝蓋無力,甚至需要靠扶手使力。●買菜、逛街走不遠。●上公車時無法一步走上階梯。●害怕走樓梯。有以上症狀,表示行動力已經開始拉警報。想要從根本改善行動力,就必須先給身體主要的燃料,就是澱粉類食物。而補充營養,提升關節的肌力與潤滑力,才能夠降低關節退化的機率。有三種重要營養素可以多多攝取:1.優質蛋白質:增長肌肉和合成膠原蛋白肌肉是關節最天然的護具,不過在35歲後就開始流失。平時多補充植物性的優質蛋白質,相對於動物性蛋白質,身體比較沒有膽固醇、高油脂等負擔。也可多注重大豆、豌豆胜肽,此兩項營養素可以幫助活化肌細胞與促進肌纖維變大,是肌肉生長的關鍵營養。2.玻尿酸、葡萄糖胺:潤滑關節或幫助軟骨增生玻尿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飲食可多吃富含膠質的木耳、海帶、蹄筋等食物,或是使用含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的保健食品來潤滑關節。另外,如果要採用葡萄糖胺類的保健食品來促進軟骨增生、緩解關節炎疼痛,就需要慎選品質,不要道聽塗說亂服用。3.鈣、維生素D:強化骨骼可多攝取綠色蔬菜、奶蛋豆製品、肉品,如果原型食物不足,也可以補充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素。其他營養品部分,還可以多補充B群來幫助神經穩定。如果因關節不適疼痛,導致行動力下降,也可以補充抗發炎的Omega-3、維他命E、C來舒緩疼痛,增加行動力。別以為關節退化、活動力降低是長期勞力耗損、運動過度的人才需要注意,整天久坐不動的人反而更要注意。站著一定比坐著好,走路一定比站著好。只有保持規律和有效的運動,才可以維持肌肉強壯,幫助維持關節健康。運動要特別強調下半身的肌肉群。腳離心臟最遠,但卻能幫忙靜脈把血液擠壓回心臟,因此被稱作身體的「第二顆心臟」。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的重訓都會再三強調下肢的訓練。快步走、跳繩、登山都可以訓練下半身肌力,還可以搭配弓箭步、深蹲等做伸展運動。運動跟飲食雙管齊下,人人都能擁有逆齡的行動力。|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3-01-16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出現6跡象=老化!醫嚴厲警告「1行為」超負擔,別當耳邊風
65歲王太太,沒有運動習慣,平日的興趣就是享受美食。這樣的飲食習慣也反映在她的體重上,身高176的她,體重有95公斤。一直以來因為肥胖的關係,平日裡地行動速度與正常體型的人相比,也較緩慢,直到這半年,她感覺膝蓋的不適感從微微發痠到越來越明顯的疼痛,甚至連開車下車時都有明顯感覺不便。經檢查發現軟骨已嚴重磨損退化,且雙膝狀況已需更換人工膝蓋的程度。 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女性多於男性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70歲以上更有70%以上罹患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其中女性患者較多於男性。 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指出,目前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熟齡族群對於健康注意除了重點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骨骼肌肉」的狀態也是不可忽視。 關節炎不可逆 這些情況恐加速耗損 關節炎為一種不可逆轉的關節軟骨漸進性破壞疾病,會為病患和照顧者帶來不便以及沉重的負擔,除了不可避免的先天家族基因、老化,會使退化性關節炎發生率提高;尤其還有肥胖容易過度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加速軟骨耗損;此外,抽菸、反覆性動作的過度勞動等後天因素也是傷害膝關節重要的危險因子。 關節炎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穩定的療法可以阻止或逆轉疾病的發展,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關節炎保健的重點。只有早期發現,在尚未需要到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前,還可利用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類固醇的治療方式,可延緩關節損傷。 危險因子一次看 衛福部也列出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因子: 1、年齡大於50歲2、早晨起床關節僵硬少於30分鐘3、活動膝關節時發出聲響4、膝關節壓痛5、膝關節腫大6、觸摸膝關節無發熱 若有膝蓋疼痛且伴隨上述六點中的三點以上,表示您的膝關節已經出現老化現象,別再耽擱了,請盡快就醫檢查您的膝關節健康狀況! 延伸閱讀: ·醫示警「5大原因」恐讓年輕人膝蓋提早退化! 常蹲、坐矮凳也不OK ·「久坐也會傷膝蓋」怕爆!醫授「3動作改善」 靠牆深蹲超推薦
-
2023-01-01 名人.林靜芸
變「老」為什麼可怕?英國生理學會告訴你這些事都和老有關
一位78歲的退休老師沮喪地來找我,抱怨「老」很可怕。她之前牙痛,每回去看牙科,就被拔掉一顆牙,拔得只剩上下各三顆門牙,靠這些牙吃飯。原本期望作好假牙,狀況可以改善,卻不料戴上假牙,牙床又熱又燙,殘存的門牙負擔過大搖搖欲墜,牽連舌頭也投降,滿嘴破皮、潰瘍,無法進食,夜不成眠,二個月暴瘦5公斤。老師心想去醫學中心看診,也許能改善,掛號卻排到四個月以後,她回到牙科診所,又被建議拔牙,老師哭著說,她不怕死,只希望不要這麼痛苦。坐在對面的我,靈機一動,打電話給一位朋友,她很熱心立刻聯絡牙科大教授的助理,恰好有人取消預約,一星期後就能看診。大教授果然厲害,診斷是欠缺維他命,口腔黏膜不健康,大教授也將假牙稍加修正,退休女老師就能舒服的使用。故事的結局是她戴上假牙,能吃能睡,不但變漂亮,也能高高興興地出國去玩了。我的另兩位老朋友,雅美與俊茂是遠親,兩人同齡。俊茂是模範學生,一路讀到醫學院,還留在醫院當骨科教授。雅美從小就崇拜俊茂,各自結婚生子後,俊茂仍然是她的偶像。好廚藝的雅美常作家鄉菜,趁著看膝蓋之便,提到門診去看俊茂。俊茂的太太不會作菜,很喜歡雅美帶來的食物,兩人除了談雅美的膝蓋以外,還聊些過往的趣事。時間匆匆過去,雅美的先生和俊茂的太太分別過世了。92歲的雅美因為膝蓋疼痛,必須注射玻尿酸,俊茂要她每個月去治療。雅美很期待的在日曆上作記號,兒子提醒母親說,俊茂是92歲的老醫師了,建議換年輕的醫師。雅美凡事習於讓兒子安排,但回診看俊茂醫師這件事卻非常堅持。與俊茂見面是她心裡最美好的希望。「老」為什麼可怕,根據英國生理學會的調查,生活事件壓力量表:配偶或親友過世(100分)官司或入獄(63分)近親或家庭成員死亡(63分)個人疾病或受傷(53分)結婚(50分)被解雇(47分)退休(45分)上述程度以上的壓力包括退休、本人生病、親友死亡、配偶過世等等,幾乎都是老化無法避免的事件,也難怪「變老」讓人沮喪。同樣有年紀的我,最近因為坐骨神經痛復發,感覺上帝忘了我,活得很不快樂。這星期去打高爾夫球,我們一組四個人,賭一洞一百元,成績最好的人得分。十七洞打完只有我0分,球友笑我是師(輸)姊,我卻覺得自己會贏!第十八洞開球之後,球道上我還是輸家;球友說「晚餐你包了。」話音才落,我的第四桿直接進洞。那瞬間,球友全楞住,只有我高興得又叫又跳。由於前五洞沒人拿分,我只贏第十八洞卻得六分,成為當天最大的贏家。更奇怪的是當天晚上糾纏了我許久的背痛也得到緩解。歲末年初,我的領悟是,「變老」這件事,我們應該作最壞的打算,但是懷著最好的希望,勇敢往前。謹以此文與所有「怕老」的人共勉。
-
2022-12-31 醫療.皮膚
新年連假安排醫美修修臉 醫籲把握「三要三不要原則」
這次農曆春節連續假期將長達10天,不少民眾趁機進行醫美手術修修臉。有醫師提醒,術後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包括要生活規律、不要抽菸喝酒等,避免感染才能安心過好年。醫美後皮膚變得較薄 須強化保溼與防曬開業整形外科醫師陳建鼎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這次新年10天長假,醫美消費需求爆增,觀察這波醫美熱潮,不少民眾趁著長假進行醫美整形可以有充分的修護期。陳建鼎舉微整形保養光電雷射類為例指出,肌膚在接受治療後,皮膚受到輕重不一的破壞,變得較薄也較脆弱,此時必須強化保溼與防曬,忌烈日下紫外線曝曬。至於注射型的保養,陳建鼎表示,無論是接受肉毒桿菌素、玻尿酸注射或埋線,7天內不建議在高溫場所久待,例如泡溫泉或三溫暖,也暫時不可接受臉部按摩,或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術後修護務必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除修護靜養,最怕的就是感染。陳建鼎提醒,醫美術後修護務必掌握三要、三不要原則,才能安心過好年,包括「要」遵守醫囑、「要」生活規律、若有異狀「要」儘速就醫,「不要」在溫度過熱處久待、「不要」抽菸喝酒、「不要」過度激烈運動。
-
2022-12-29 醫療.骨科.復健
僵硬、疼痛是退化性關節炎嗎?一次搞懂關節炎,教你如何預防跟治療
最常見的關節炎是一種非炎症,進行性的病變導致關節軟骨變質且引起關節週邊或軟骨下方贅生骨形成。退化性關節炎的影響因素相當多,不只對發病的時間有關聯,甚至對病變的速度也有影響。當然疾病與年紀也有關,所以退化性關節疾病常發生在年紀較大者。續發性關節炎(secondaryosteoarthritis)與關節創傷、關節內障礙病變症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常發生在年紀較輕的患者。至於本症真正的發生率則無法確切地統計,因為甚多輕微或初期病症患者常無明顯症狀,而是在X光檢查時意外被發現。退化性關節炎的致病機轉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並非全身性的疾病,其病變只在局部關節構造,主要在關節軟骨面、軟骨下及骨骼邊緣,雖然真正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瞭,但很淸楚的是年齡的老化確實影響軟骨病變,但是在什麼年齡開始或什麼樣的人較易發生,或是症狀的輕重也無一定的法則可遵循。有些因素確實會影響關節炎的發生及病變的進行,如化學性、代謝性、基因性、機械性等均會對疾病造成加重的影響。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女性基因易產生手指關節變形尤其是末端指節(DIP),甚至腫塊形成(Heberden’snode)。當然對關節日積月累的負重磨損,也就是所謂的《日也操瞑也操》,造成關節軟骨細微創傷(microtrauma)確實對關節的傷害破壞程度有其相當的影響。而其他機械性的因素包括:體重、姿勢正確與否及關節穩定度與否均有絕對的關係。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原則通常歸類有:(1)解除疼痛(2)避免受侵犯的關節再受傷害或再過度使用(3)矯正對關節造成傷害的因素如:過重的體重或過度劇烈活動(4)避免或減緩更進一步的病變(5)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整體的治療流程如:無症狀的關節炎患者(如x光檢查意外發現者),臨床上僅需觀察;如有症狀則先採取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電療、熱療)及休息;假使症狀無法緩解,則需給藥物治療,包括口服止痛藥(NSAIDs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各類藥物均有其主要作用點,所以並非每個人對特定藥物均有良好反應,也就是說每個人各有其反應良好的藥物。近年來積極發展出較不傷胃的NSAIDs,CoX-2藥物製劑,對胃腸消化道不良或是年紀較大的患者,使用上較不會引起消化性潰瘍症狀。經由口服藥物仍無法達到消炎止痛則可以局部類固醇作關節內注射達到症狀缓解。目前市面上有各種關節軟骨保健營養品,如葡萄醣胺製劑、軟骨素、膠原蛋白等可以提供營養及保護尚未被磨損的關節軟骨,使之能耐操耐磨,雖然多篇研究論文顕示確實有正面效果,但是臨床統計上僅約一半的患者達到滿意的結果。另外,關節內注射營養潤滑劑(玻尿酸製劑),可以營養關節軟骨及關節潤滑作用,臨床上使用者約八成達到滿意的效果。目前健保有給付注射但有其規定條件,未達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等級之患者,經保守治療六個月以上無效才可以使用,也就是說關節炎在第三級以內才有健保給付。目前健保有給付半年五針、三針、一針各種針劑型,也有一年一針型製劑供病人選擇使用。另外有健保給付之自費品項如PRP(plateletrichplasma)濃縮血小板血漿,利用血小板有生長因子功能,抽身體週邊血,經過特殊離心機處理,得到濃縮血小板血清,注射入關節內,其作用在活化瀕臨死亡的關節軟骨細胞。這些年來的統計約略優於玻尿酸,目前還有兩者混合製劑(玻尿酸加血小板濃縮血漿)可以使用。其他尚有羊膜粉製劑及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但均未有確切的效果。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以上的製劑均需要作關節內注射,屬於侵入性的治療,除了感染的可能性外,易引起因異物進入關節造成不適感,甚至疼痛。如果以上的藥物及營養劑均無法緩解症狀的患者,可以考慮各種手術治療方式,當然限於x光尚未達第四級有需要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者。其一為關節鏡手術,淸除發炎滑膜及關節內雜物,甚至可做關節成形術,但是手術效果仍需追蹤,也值得商確。其二為截骨矯正手術,也就是高位脛骨截骨術,它可以配合玻尿酸及PRP使用,延長本身關節使用壽命約十年,滿意度約七成以上;其三為幹細胞軟骨再生治療,包括軟骨細胞培養植入及自體脂肪幹細胞培養軟骨細胞植入,目前仍為衞福部特管辦法規範,效果滿意度約七成。至於承載體重關節的嚴重病變,常因疼痛或失能無法活動行走,而需要做關節重建手術,如此才能達到有效疼痛解除及回復良好的關節功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為最後的治療方式,但人工關節各廠家的設計理念均不同,效果也不盡相同,近年來高彎曲度之人工膝關節可以有更好的關節活動範圍頗受好評。手術方式也因器械進步傷口變小,關節內肌肉傷害也較少,術後復健快速及滿意度高。電腦輔助導引導航手術更是最近的亮點,可以有更準確的手術導引而減少出血量,減少病患輸血的合併症。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常隨著年齡的老化及日積月累的關節磨損,時而發作時而緩解,長期過度使用或是短期間內的過多操勞,都會造成症狀的發生或加重症狀。關節炎本身沒有特效藥或是快速的治療方式,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病人日常生活也要相當配合正確的保健方式,工作與運動均按照自身體能及年紀做考量,也就是説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俗語說的好《沒有好的肩膀,就別挑那麼重的擔子》,過度勉強負荷只會加重關節磨損,提早老化甚至失能。在老化過程中只要按照醫師提供的治療方式及保健活動,也可讓你的生活變彩色的。最後提供自我照顧保健方法如下:1.減輕關節的負荷:年紀大者可使用手杖或是助行器輔助,減輕關節壓力,也避免因行動不便跌倒造成更大傷害。2.適度的運動:輕鬆的游泳或是散步,也可以在坐姿或平躺姿勢下作各種關節伸張彎曲及肌肉訓練的動作。總之,有復健物理治療、配合醫師的指導,則生活必然愉快舒服。
-
2022-11-29 醫療.皮膚
口罩令鬆綁湧現醫美潮 疫情下「2類人」玻尿酸過敏機率恐提高
指揮中心昨宣布12月起第一階段放寬口罩規範,除特殊狀況,戶外可免戴口罩。全民戴口罩500餘天,逐漸脫下口罩後,預計將湧現一波整形潮。醫師提醒,新冠肺炎確診者對於注射玻尿酸恐增過敏機率,因此務必謹慎做功課,並參考「2高1低」方式選擇。醫美醫師楊宏仁表示,從11月以來,前來醫美診所求診的民眾有回溫現象,雖未回歸疫情前的狀況,但已較疫情期間增加約五成,且男性有增加的趨勢。楊宏仁指出,國外期刊研究發現,新冠確診者以及曾接種新冠疫苗者,對玻尿酸過敏的可能性有提高,有個案便是確診後,玻尿酸施打的部位出現紅腫的過敏現象。楊宏仁說,一般的玻尿酸分子需要額外的修飾、進行化學連結,才能變成具支撐效果的大分子,其中的化學連結便是仰賴交聯劑把分子結合在一起,連結多就代表分子的「修飾程度(Modification Degree, MoD)」高,MoD愈高就代表交聯劑多,愈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尤其是玻尿酸中的無效交聯劑過多時。楊宏仁提出「2高1低」玻尿酸挑選建議,應挑選具備高黏彈性、高塑型力、低致敏性的玻尿酸。並在專業有經驗的醫師施作下,讓疫後微整兼顧安全性。
-
2022-11-28 醫療.骨科.復健
徐若瑄右肩旋轉肌撕裂!手抬不高、高舉過肩疼痛…醫師教復健運動這樣做
藝人徐若瑄日前肩膀劇烈疼痛,而且疼痛延伸到手肘,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是旋轉肌撕裂,進而接受治療。究竟什麼是旋轉肌?旋轉肌撕裂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治療呢?什麼是「旋轉肌群」?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而活動度大的同時需要高度穩定性。肩膀活動時必須將上臂的肱骨頭固定在肩胛骨的肩關節窩,旋轉肌群就是負責肩膀活動時的動態穩定性。旋轉肌群包括四條肌肉:棘上肌(Supraspinatus)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棘下肌(Infraspinatus)小圓肌(Teres minor)。這四條肌肉的合作,讓肩膀可以做內轉、外轉及外展等動作,同時維持肱骨頭固定在肩關節窩不至脫臼。旋轉肌群肩負如此重大的任務,受傷的機會相對也大。據統計,近10%的20歲以下的人有旋轉肌群疾患,而在80歲以上的人,比例更是高達60%。在什麼狀況下,我們必須懷疑旋轉肌群有問題呢?旋轉肌撕裂有什麼症狀?旋轉肌撕裂主要包括兩大症狀:疼痛及無力。疼痛主要在手高舉過肩時出現,例如梳頭或穿脫套頭衣服時會疼痛,此外也常見於側睡壓迫肩膀造成夜間疼痛。然而疼痛跟旋轉肌的撕裂程度並不成正相關,研究發現,許多旋轉肌的大範圍撕裂反而不會痛,可能因為旋轉肌撕裂的疼痛很多跟伴隨的滑囊炎有關。旋轉肌撕裂的無力表現是手抬不高,較常見於全層或完全撕裂的狀態。然而五十肩也可能因為肩關節沾黏而手抬不高,簡單的區別方法是由另一個人幫忙將手抬高,若另一個人幫忙就能抬高,比較可能是旋轉肌撕裂無法出力;若另一個人幫忙也無法抬高,比較可能是肩關節沾黏的卡住,因而手抬不高。 若是運動員的旋轉肌撕裂,除了疼痛及無力以外,還會伴隨運動表現下降,例如投手的球速變慢、控球變差、或是續航力下降。為什麼會旋轉肌撕裂?旋轉肌撕裂的原因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指旋轉肌長期過勞或是隨時間造成的退化,例如長期過肩投球對旋轉肌造成累積的壓力、年紀大等因素。外在因素則是指周邊組織例如韌帶、骨頭,可能對旋轉肌施加過大的壓力,甚至夾擠旋轉肌造成發炎或撕裂。旋轉肌撕裂的危險因子包括:過肩出力或承重的運動:棒球、羽球、網球、游泳、排球、高爾夫球及跳舞手需高舉過肩或承重的工作:廚師、甜點師、油漆水電師傅、家庭主婦肩胛肌群不穩定旋轉肌群肌力不足軀幹核心肌群無力慢性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及高血脂等旋轉肌撕裂怎麼辦?肩膀疼痛很多是來自頸椎的轉移痛,因此醫師第一步會評估肩膀疼痛的來源是肩膀還是頸椎,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許多肩部疼痛不只有肩膀組織的病灶,同時也有頸椎問題。此外,肩胛的穩定性、對稱性及活動狀態也是評估的重點。診斷上,肌肉骨骼超音波是評估旋轉肌撕裂很重要的工具,可以即時檢查旋轉肌撕裂的大小,以及在動態動作下的表現,此外還可檢查是否合併其他狀況,例如鈣化性肌腱炎、滑囊炎、肱二頭肌腱炎等。核磁共振可以更詳細的確認旋轉肌及不易由超音波檢查的組織,例如肩關節唇。當保守治療效果不彰、考慮開刀前,也是必須的檢查。旋轉肌撕裂的治療方法多數旋轉肌撕裂會以保守治療優先,常使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非類固醇類消炎藥建議短期7~10天使用,之後則是疼痛時才使用物理儀器:熱療、電療、治療性超音波、雷射等儀器可以止痛,並且輔助旋轉肌修復徒手運動治療:放鬆肩關節及週邊肌肉筋膜,並且強化旋轉肌、肩胛穩定肌群的肌力及穩定性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復健科醫師使用超音波導引將藥物精準注射到旋轉肌的撕裂處。部分研究顯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及玻尿酸都能改善旋轉肌局部撕裂的疼痛及肩膀功能,然而要提醒的是,打針注射不是一切,要加上復健運動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療效體外震波:體外震波對旋轉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效果佳,然而對旋轉肌撕裂的治療效果未明,仍待更多醫學研究確認旋轉肌撕裂開刀需要復健嗎?當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部分病人會需要開刀治療旋轉肌撕裂。但開完刀就不用復健了嗎?其實開完刀還更需要循序漸進的復健治療。統計顯示,旋轉肌的肌力要到開刀後6個月才回到正常狀態,因此術後6個月是最重要的期間,需要循序漸進的個人化復健訓練,從被動運動逐步進展到主動運動及肌力訓練。超過9成的術後癒合不良發生在6個月內,因此術後的復健訓練追蹤至關重要。近期許多文獻發現,即使準備要開刀,術前的復健訓練對手術後的復原有幫助,建議跟您的復健科團隊討論個人化的訓練。旋轉肌撕裂的復健運動這樣做旋轉肌群就像肩膀的核心肌群,讓肩關節擁有高活動度的同時維持足夠的穩定性。然而如此大的負擔讓旋轉肌長期承受壓力可能撕裂,造成疼痛及無力。儘早檢查接受循序漸進的復健治療,多數人可以克服旋轉肌撕裂,告別肩苦人生!參考資料1.Lew HL, Chen CP, Wang TG, Chew KT. Introduction to musculoskeletal diagnostic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the upper limb.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07 Apr;86(4):310-212.Itoi E, Minagawa H, Yamamoto N, Seki N, Abe H. Are pain location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s useful in locating a tear site of the rotator cuff? Am J Sports Med. 2006 Feb;34(2):256-643.Speed C.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hockwave therapies in soft tissue conditions: focusing on the evidence. Br J Sports Med. 2014 Nov;48(21):1538-42.4.Zhu P, Wang Z, Li H, Cai Y.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 in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Partial-Thickness Rotator Cuff Tea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Rehabil Med. 2022 Sep 16;54:jrm003125.Santiago M, Gonçalves F, Martins J, Lopes T, Carvalho JL. Ultrasound-Guided Injection of a Tendon-Compatible Hyaluronic Acid Prepar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rtial Thickness Rotator Cuff Tear: A Case Report. Cureus. 2022 Jan 3;14(1)6.Weber S, Chahal J. Manage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ies.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20 Mar 1;28(5):e193-e201.(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手舉高肩膀疼痛無力、側睡壓肩膀劇痛,當心旋轉肌撕裂!)
-
2022-11-21 醫療.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手腳麻成因多 拖愈久愈難治
老人家常見手腳麻痛,林口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吳致寬指出,麻的表現很多,對稱性的麻,要排除代謝性疾病,屬多發性神經病變;單側性的麻,多數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神經壓迫,都不宜久拖,否則恐導致肌肉無力或萎縮,治療效果會變差。吳致寬表示,對稱性的麻,屬於多發性神經病變,要排除常見的糖尿病、慢性腎病變等問題,和常見的神經壓迫不大一樣,多發生在肢體的遠端,像穿上手套、襪子般包覆,會愈來愈惡化,直到找出原因且積極控制。如果是單側性的麻,多數是姿勢不良及長期累積造成神經壓迫,手的神經來自脖子,腳的神經來自腰,這兩個主要的路徑上任何一個地方被壓迫,都可能出現麻、痠、痛。吳致寬說,神經被壓迫的表現很多樣化,主觀感覺可能是抽痛、麻痛、甚至像是刀割火燒等;神經壓迫久了會進一步受損,導致肌肉無力或萎縮,若壓到控制大小便的神經,甚至可能大小便失禁,拖太久再介入效果就會變差,所以要及早治療。吳致寬表示,復健科能處理的症狀很多,從最保守的開立消炎止痛、肌肉放鬆藥物,到安排病人所需要到物理治療、運動訓練,更進一步到較為侵入性的局部注射,例如肌痛點、類固醇、玻尿酸、增生治療等;肌力訓練則常被低估,老人也要有足夠的肌力才能維持正確姿勢,運動處方應包括有氧運動、耐力訓練、柔軟度和平衡訓練。
-
2022-11-14 醫聲.醫聲要聞
開卷有醫|西進大陸、遠征中東 前貿協董事長王志剛打開台灣醫療能見度
台灣各類服務業當中,「醫療產業」發展穩健,而且人才濟濟,從台灣醫療產業的表現,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之際,台灣因為醫療公衛水準高,免受嚴重流行疾病之擾,醫療服務業被政府列為往外拓展台灣服務業的核心重點,名副其實。不過,醫療服務產業由於本質上具有「非營利、懸壺濟世」的使命,有別於一般服務業,二〇一〇年以前,台灣的國際醫療行銷通路有限,國內各部會的資源亦尚未整合。 「礙於預算有限,貿協盡全力地用最少的錢做最大的事。」曾任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主任、現任產覽暨會議公會秘書長的張正芬回憶,那些年為了行銷與宣傳台灣醫療服務的優勢,王志剛帶頭示範「處處皆可置入」的行銷功夫,只要有演講或致詞場合,他都不忘宣傳台灣醫療服務的優點、鼓吹台灣觀光醫療行程的特色。 ECFA助跑 台灣醫療服務業搶進中國大陸王志剛二〇〇八年七月才就任,當年十月貿協與國泰金控子公司國泰人壽合作推動「兩岸觀光健檢考察團」,國泰金控透過集團資源整合,邀請國泰在大陸地區的高階科技企業保戶及東方航空集團、上海知名醫院代表等共十七人,來台體驗七天六夜的健檢、觀光行程。這個「首發團」開啟兩岸間高端醫療觀光旅遊的風潮,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規畫此活動的思維是,壽險公司招待企業保戶來台獎勵旅遊,企業保戶可以一來再來,人數和次數不受限制,商機不可小覷。國泰金也能透過與貿協合作的指標團,推廣國泰醫院健檢服務、創造未來兩岸合作商機,並促進國泰在大陸的品牌知名度。大陸「錫安醫療健康管理中心」是另一著名案例。貿協在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底籌組醫療訪問團拜會廣州台商協會,促成引介新光、國泰、長庚、榮總、高醫、萬芳、彰基、童綜合、阮綜合、秀傳、西園醫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及利欣美容診所等十八家國內大型醫療院所與該中心簽約合作,並與大陸中山等三家醫院、世界抗衰老協會、達安基因策略聯盟等機構合作,成為貿協首例成功輔導的大陸醫療轉介平台。 台灣的醫療服務業能夠加速前進中國大陸,與ECFA的簽署息息相關。當時正值兩岸打開貿易壁壘的歷史時刻,二〇〇八年台灣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工商界刊登大幅廣告,要求執政黨政府和對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以免「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二〇一〇年將完成降稅,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排擠效果,不利台灣經濟發展。馬政府順應民意並向大陸表達諮商意願,而在雙方已陸續簽署多項合作協議的前提之下,中國大陸也善意回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終於在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簽署,並在立法院通過後,九月十二日生效實施。ECFA簽訂後,台灣醫療服務業在中國大陸享有超WTO待遇 ,台灣業者可以在台商人數較多的五個省市設立獨資醫院;另外,中國大陸居民所得快速增加,消費能力穩定成長,在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後,台灣的醫療服務業有更多機會針對中國大陸的高所得族群,發展醫療觀光市場。 名品展拉近台灣醫療服務與大陸民眾的距離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台灣開放陸客自由行,同年的六月九日貿協服務業推廣中心就在瀋陽台灣名品展規畫「台灣觀光醫療形象館」,共有包括長虹、敏盛、華肝基因、安法、大學眼科、哈佛健檢及雄獅等十二家台灣醫療服務廠商與觀光旅遊業者參展,這是台灣觀光醫療首度以形象館方式在台灣名品展試水溫。 當年醫療廠商看準未來陸客自由行商機,例如康聯推出「如同到五星級飯店渡假的高階健檢」、「沒有藥水味、只有咖啡香」;哈佛也以健檢第一品牌的概念行銷大陸市場,醫美廠商爭取大陸市場觀光醫療商機,鎖定大陸商務客,預期這一中高端族群的醫療觀光團,在台灣的消費支出,遠超出一般陸客觀光旅遊支出的一.五倍以上。 由於迴響熱烈,台灣醫療服務專區「健康美麗形象館」自此成為貿協在大陸辦理名品展的亮點之一,王志剛在每場名品展的開幕致詞中,也都特別提及台灣的醫療服務,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拉近大陸民眾與台灣醫療服務的距離。例如二〇一二年青島台灣名品展上,分成美容生技區、健康醫美形象區,在「美容生技區」裡,台灣廠商邀請山東青島參觀民眾體驗面膜、膚質檢測,試喝含玻尿酸有美容效果的飲品,甚至現場使用按摩器,擦用按摩霜,吸引大批民眾嘗試,展覽尚未結束,產品已銷售一空,北京、上海等百貨公司爭相想引進櫃位,也有不少當地企業想經銷這些保健及美容商品。在「健康醫美形象區」,貿協以健康美麗精品體驗館方式呈現,館中有各式各樣的體驗活動,二〇一二年的巧心展示,如今回頭看,都還是很吸引人的健康醫美體驗。參觀民眾站上「人體組成分析儀」,輸入身高、體重、年齡,兩分鐘就可以拿到彩色的人體健康分析報告,還有現場體驗玻尿酸保濕導入、水感膠原動力光再生、恢復水嫩亮白無瑕的肌膚,活力氧、動力光及神奇的電波拉皮機,可讓鬆弛老化肌膚,立刻恢復緊緻及光彩。這些健檢、醫美業者都還搭配到花蓮、台北觀光的套組,準備健康樂活行程、體驗台灣各地名產,吸引青島民眾。醫療科技方面,設有App互動專區,即利用平板電腦結合醫院及景點,可模擬身歷其境暢遊台灣北、中、南及東部各地;另在舞台區,還有護士教導瘦身操,或者做拼拼樂等互動遊戲。當時青島健康醫美形象館每天都人潮滿滿,大排長龍,體驗健檢或醫美後,不少民眾向現場參展業者及單位諮詢,展現參與台灣健康美麗行程的高度興趣;還有人搭二小時的車,就為了參觀體驗,因為早就聽說台灣的醫療技術及品質、服務都好,而且還可到寶島遊覽,有人聽王志剛開幕致詞介紹健康醫美形象館,談到要做醫美就要做成中華兒女的樣子,還回應王志剛的「召喚」,醫美錢給自己人,別給韓國人賺走。 根據貿協統計的資料,二〇一三年上半年大陸就有近八萬人赴台接受觀光醫療服務。二〇一三年九月南京台灣名品展期間,當地媒體「中國江蘇網」報導指出台灣擁有世界級的醫療美容技術水準,與歐美國家同步,對台灣名品展中的台灣健康醫美館的評論是,「在展示先進技術和體驗健康檢查方面下足功夫。」媒體提到南京民眾關心到台灣醫療觀光的價格,張正芬代表貿協受訪時說,「一般性的疾病診療費用,大約是大陸方面的三分之一。」在治療之前,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也都要進行保證書的簽署,一旦發生問題,可通過當地辦事處、大陸海協會、台灣海基會來解決爭端。 除了健檢和醫美,二〇一三年舉辦的一系列名品展,更力邀台灣名醫到現場,設置醫師諮詢區,和參觀群眾進行交流。二〇一三年北京名品展邀請了台大、長庚、台安及敏盛等四家台灣頂尖醫院的六位專科醫師進駐,包括眼科、心臟科、整形外科、皮膚科及微整形等,展覽期間每天提供民眾免費的專業諮詢。展期最後一天,有一位特別從外省市搭飛機趕到展館的民眾,慕名找上當時駐館的台大醫院簡雄飛醫師,想要修補之前在大陸整型整壞的部分;諮詢後也敲定次年安排於台大醫院手術。台安醫院在產後護理及孕產婦照護領域有豐富經驗,也在北京名品展期間接觸到大陸淘樂思教育管理集團的子公司禦貝,洽談後發現一胎化解禁後,中國大陸育嬰服務市場值得深耕,雙方於是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管理技術交流,提供大陸孕婦及嬰兒更安心、全面的照護。這一年北京名品展還有一場溫馨的「台灣醫療打造健康美麗人生」見證記者會,吸引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社、海峽衛視、東南衛視、廈門衛視等超過三十家媒體的踴躍報導。記者會主角是一名來自北京的郭媽媽,當時北京醫院告訴懷孕已二十周的她,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其肚子裡的寶寶患有先天性唇顎裂,存活率不高,照顧十分不易,建議不要將孩子生下來。她另外又去北京協和醫院看診,醫師表示,這種情況是可以被修補的。於是郭媽媽不放棄希望,透過網路,得知台灣長庚醫院的陳國鼎醫師是這方面的權威,因此毅然決然將小孩帶到台灣接受手術、過程順利,翻轉了郭小弟的命運,使其健康快樂成長。「我認為我的決定非常正確!」郭媽媽在記者會中和大家分享台灣醫療團隊對待病患如家人般呵護,「從入院前聯絡、安排、檢查與治療過程,一直到手術後的一年時間中,醫療團隊的照護與關心沒有停過」,話語裡充滿感謝。 在國際舞台宣傳台灣醫療服務配合政府積極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及產業化,外貿協會也利用各項管道,推廣台灣優質的醫療服務。在海外的考察團部分,前往韓國、泰國、緬甸、蒙古等地,幫醫療相關業者先做好評估和準備。二〇一二年倫敦奧運期間,貿協與英國BBC網站進行網路媒體行銷,讓台灣的健檢醫美能夠快速的讓國外消費者看到,並且持續邀請國際媒體來台體驗與報導。同時,在國外機場刊登觀光醫療燈箱廣告,北京首都、上海浦東等,以及在桃園中正機場華航貴賓室安排數位看板,並與華航合作,在十萬張的登機證背面刊登「健康美麗台灣行」的廣告,就是要將台灣最具特色的醫療服務推廣出去,向廣大的中國大陸居民「發聲」,吸引陸客來台體驗醫療服務以及安排觀光行程。順應陸客消費習慣,貿協鎖定中國銀聯卡,在其宣傳摺頁「台北地圖」上刊登廣告宣傳台灣醫療服務,成功推出「台灣醫療旅遊App平台」,在iOS與Android系統均可以瀏覽。 外貿協會另在四個國內機場負責營運五個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分別是台北松山機場、桃園第一及第二航廈、台中清泉崗及高雄小港機場,提供搭機旅客國內醫療服務資訊及協助,從二〇一三年啟用到二〇一六年階段性任務結束營運,服務業推廣中心統計,期間服務全球各國人數達三十五.九萬人次,推薦提供醫療服務的業者有六十三家。除了大陸市場,貿協也努力在東南亞、穆斯林市場尋找台灣醫療服務發展的可能性,例如組東南亞醫療拓銷團,宣導台灣在重症治療的成功案例,以協助行銷台灣醫療品牌。二〇一二年林口長庚醫院參加貿協舉辦的海外推廣活動,初期在海外辦病友會,邀請曾到長庚醫院治癒的當地病友現身說法,分享來台成功治病經驗,以鼓勵當地病患來台就醫。二〇一三年到林口長庚醫院就醫的國際病患即呈現百分之百成長、二〇一四年更是一五一%的年成長。王志剛任內創設的台灣醫療服務業國際化的模式,後繼者發揚光大,二〇一五年後,貿協同仁協助林口長庚醫院針對不同目標市場採取不同的行銷規畫,例如在杜拜採醫療論壇,將台灣長庚特色醫療介紹給當地醫師,開發當地醫護人員來台代訓方式,或者由當地醫師轉介重症病患到林口長庚就醫的國際醫療商機。對東南亞地區,則是健康諮詢及洽覓醫療轉介合作夥伴,開發國際病患來台就醫。 人道救援 台灣醫療守護健康無國界令王志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越南阮氏的案例。二〇一一年十一月,越南最大外文媒體《VN Express》報導越南中部有位Nguyen Thi Ngoc Mai (阮氏玉梅)患有嚴重早衰症,長年受罕見疾病所苦的她,已經有生命威脅。二〇一二年初在胡志明市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商務組,以及貿協台灣貿易中心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台商來億集團、健橋公司與長榮航空等單位協助下,這位實際年齡只有二十七歲,但外表看來猶如七十多歲老婦、罹患「成年型早老症」的越南病患阮氏玉梅跨海來台就醫,阮氏是由弟弟陪伴來台,當貿協與醫療團隊前往接機時,看到的景像,竟像是弟弟陪同媽媽來台就醫。 在中國附醫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陳宏基這位知名整型外科醫師的巧手下,阮氏在台灣終於獲得重生,二〇一二年五月治癒後返國。王志剛認為,這個國際醫療案例,已成功讓台灣醫療走向世界,台灣醫界本著人道救援的精神救助病患,已樹立令人尊敬的典範。經濟部非常認同王志剛的觀點,委託貿協於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一日及五月十六日分別在台北、越南胡志明市舉行兩場國際記者會,希望讓國際人士了解台灣優質的健康照護環境,也可開發國際病患來台治病的醫療服務商機,藉此成功建立台灣健康產業品牌及知名度。阮氏玉梅十歲就發病,來台醫治前,因為沒錢就醫只能吃當地草藥,她在記者會上現身,並說,「我有兩個生日,一個是我出生的生日,一個是我來到台灣的那天,台灣讓我的生命重新燃起希望!」張正芬說,貿協長期推動台灣觀光醫療,但是罕見疾病、急重症的治療,也是貿協努力的目標,這些罕病和急重症的治療,可以證明台灣醫術已超越國際水準,人道救援的國際醫療案例也成功為台灣醫療走向世界的最佳典範,讓貿協更有繼續推廣台灣優質國際醫療服務的動力。 王志剛在貿協董事長任內,醫療服務轉介平台觸角甚至也伸向中東地區。二〇一四年二月,貿協與衛福部合作,由衛福部長邱文達帶領台灣近四十名醫療院所代表,遠赴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傳推廣我國優質醫療服務,透過貿協在杜拜的台灣貿易中心穿針引線,規畫成立我國在中東地區的第一個醫療轉介平台,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在貿協的見證下,杜拜Zebeel集團與國泰、振興、長庚、中榮與敏感醫院等五家台灣醫療機構簽訂合作意向書,台灣與中東地區的醫療轉介平台正式落實,首發中東醫療團也來台,當日並有三位阿拉伯民眾來台體驗健檢服務。時任貿協副秘書長的葉明水強調首發中東醫療團來台甚具指標性,中東地區因醫師及護理人員短缺、慢性病人口大幅成長,對優質醫療服務需求很高,在此之前,中東人士習慣到歐、美、韓國及泰國等地區治療疾病,相信此次首發團,可感受台灣高品質的醫療技術與服務,而透過口碑行銷,有助更多中東人士來台使用我國優質醫療服務。※ 本文摘自《跨越—王志剛白首話當年產官學生涯》,時報文學出版。 《跨越—王志剛白首話當年產官學生涯》作者:王志剛口述、曾桂香撰文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2/10/14
-
2022-11-06 醫療.皮膚
秋冬皮膚癢該怎麼辦?醫授6招保濕讓你擺脫惱人冬天皮膚乾燥
邁入秋冬天皮膚癢乾燥時該怎麼辦?大約在冬季還更容易產生過敏、紅癢,到底這些秋冬保養方式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預防冬天皮膚過敏、乾燥、緊繃、脫屑的皮膚困擾。本篇文章將會告訴你,其實,季節變化時的秋冬保養重點與關鍵,讓你不在因為秋天冬天皮膚癢乾燥,維持在冷熱天氣就算皮膚失調也可以完全預防。秋天或大約在冬季皮膚過敏原因有哪些?秋冬季晝夜溫差較大,氣溫逐漸下降,皮膚血管收縮,皮脂腺汗腺分泌功能降低,由於皮脂膜功能異常,使得皮膚水分不斷丟失,皮膚乾燥脫屑,並且影響皮膚屏障功能,才會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再者,空氣中的溫度下降,角質層的含水量也隨之減少,這會使角質層的延展性及彈性降低,更容易造成皮膚乾燥脫屑,甚至造成膚色暗沉及細紋的產生。秋冬保養該如何開始呢?冬天皮膚癢該注意哪些習慣?1. 改掉容易引起皮膚缺水的習慣・避免頻繁去角質雖然去角質可以幫皮膚重拾光采,但過於頻繁的去除角質(例如每週1次以上),或者同時使用好幾種去角質產品,會讓角質層變得越來越薄,失去儲水及抵抗外界環境傷害的能力,皮膚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不能只擦化妝水、精華液而不鎖水千萬不能只擦化妝水或精華液就結束了護膚過程,因為補充的水分沒有牢牢鎖住,肌膚仍舊得不到護理及修復,久而久之,皮膚就會因為乾燥而容易出現各種問題。・避免一直使用強力清潔產品告別了高溫夏天,臉部不再油光滿面,如果你還如夏天般用強力清潔產品洗臉,會讓臉越洗越乾,而且更容易引起敏感症狀,如泛紅、脫皮、瘙癢等。2. 秋冬季護膚以保濕修護為主・強力保濕修護區別於夏季的清潔及減少油脂,秋冬季應以使用保濕補水修護的護膚產品為主,可以多多使用一些保護皮脂膜、強化表皮層修護、抗炎舒緩抗氧化的植物萃取產品。在保護「面子」的同時,不要忘記身體肌膚也需要愛護,每次洗完澡之後使用滋潤型的身體乳,可以減少因皮膚乾燥引起的各種皮膚問題。・慎選優良的保濕修護抗炎成分冬季皮膚乾燥時,可以發現表皮層從皮脂膜、角質層、表皮層都有特別的優良成分可以達到秋冬護膚的目標,例如角鯊烷、神經醯胺、玻尿酸、菸鹼醯胺、膠原蛋白等。對於熟齡朋友,晚上睡覺前可以敷面膜加強補水,後續再使用一些修護精華霜或精華油來強化保濕鎖水。對於兒童,皮膚更加需要進行呵護,可以在洗澡之後塗抹保濕乳液來維持肌膚含水量。3. 秋冬季仍要做好防曬・防曬不分季節秋冬季的太陽雖沒有像夏天那樣毒辣,但也不能盡情在陽光下歡暢度日。夏季日頭雖烈,但由於濕度大、雲層厚,還能遮擋一部分紫外線,相較之下秋季更應該注意防曬。除了使用抗UV傘、遮陽帽、太陽眼鏡、抗UV衣物等防曬避光外,還必須選用適當防曬係數的防曬產品,在外出前半小時塗抹使用。4. 注意唇部的護理・唇部非常容易乾燥除了肌膚護理,唇部保養也是不容忽視的。秋天氣候乾燥,身體容易缺水,唇部裸露在外,又沒有皮脂腺分泌油脂來養護,因此需要更多的保濕修護。首先,不要舔舐嘴唇、撕扯死皮,以免越舔越乾引起唇炎。在多喝水補充維生素的前提下,可以使用一些具有保濕功效的護唇膏或唇蜜。此外,女孩子在使用唇彩之後更要注意唇部護理,及時卸妝,並使用滋潤型護唇產品來養護。冬天皮膚癢,全總結【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謝銘峻醫師】秋冬皮膚癢!保養怎麼做?6招保濕,擺脫惱人冬天皮膚脫皮】
-
2022-10-30 名人.林頌凱
疼痛指數高達滿分10分!為什麼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會這麼痛?
60歲的阿嬤日前因為因腳痛到到我的門診,X光一照看到髖關節糊成一片,是嚴重的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疼痛指數高達滿分10分。她走進來時右腳已經沒有辦法撐地走路,問她這樣子多久了,她說:「已經一年多了……」這麼嚴重的病情只有開刀一途。阿嬤一聽到要開刀立刻紅了眼眶,表示自己「沒錢沒保險」負擔不起,家裡又有孫子嗷嗷待哺,如果去開刀家裡怎麼辦。不知道這一年她是怎麼撐過來的,如果及早治療,或許不會走到這個田地,我的心中滿是心疼。骨頭的缺血性壞死在全身都有可能發生,最常見的就是在髖關節的股骨頭。當骨頭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環就會開始壞死、骨組織被吸收、骨頭結構被破壞,進而導致關節崩塌。髖關節缺血性壞死主要出現在30-50歲的男性,像個案中的60歲阿嬤是相對少數。曾經有受傷史、血管炎疾病、類固醇使用、過度喝酒的人特別好發。另外有很多打拚的台灣人,因為工作沒有時間看病做治療,身體有痠痛就到西藥房配藥吃,或是止痛糖漿、來路不明的藥丸藥粉拚命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入太多類固醇,會對日後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埋下禍因。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的症狀是疼痛和走路異常。疼痛處多半在鼠蹊部或是髖關節深處,有時候會痛到膝關節上方,是一種悶痛或劇痛,但是找不到明確的壓痛點。走路異常一開始是因為痛,不敢出力才走不好。但到後期因為股骨頭壞死崩塌而變成長短腳,走路就更加不方便。由於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是一個可能快速崩壞的疾病,所以早期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疾病初期因為骨頭結構塌陷範圍不大,從姿勢調整、減少負重動作,去除病因(例如戒酒、少吃類固醇、少吃不明藥物、避免過度運動)、強化肌力(臀部肌肉、核心肌群)、輔以復健治療便可以改善。增生注射治療(PRP、高濃度葡萄糖、高結構性玻尿酸)是積極的保守治療,可以針對關節腔與髖關節囊的病變做補強。大多數情況下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會伴隨腰椎的退化或不穩定,在做增生注射治療時也可以就腰椎與骨盆部位做加強,可以有更好的效果。症狀嚴重或是病情嚴重的患者,就得步上開刀一途。很多病患聽到開刀就害怕恐懼,但開刀的目的不是要讓你不能工作,也不是要讓你殘廢,而是要你恢復。現在的手術方式以微創為主,傷口小恢復快,開刀的時間也短,往往開完刀隔天就可以回家。手術方式可以是減壓補骨手術或是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前可以和骨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開刀後一定要做復健,因為之前的病情所導致的肌肉萎縮、關節不穩、步態異常、還有術後可能的關節受限,都需要積極復健來補強。臨床上看到很多病人因為害怕醫師告訴他不能工作或運動,所以索性就不治療,結果到後面都走到換關節一途。其實治療的目的是要減輕疼痛、增加功能、增加活動度、是要讓你回去工作或運動的。調整一下心態,積極配合醫療團隊復健和運動,你不但可以無痛,還可以健步如飛。
-
2022-10-12 養生.抗老養生
持續2週就有感!每日5分鐘淋巴按摩,消水腫、促進新陳代謝還能緊實臉部
編按:不少熟齡女性在更年期過後會有肌膚乾燥、暗沉皺紋和皮膚鬆弛感增加的困擾,除了受到荷爾蒙減退的生理機制影響,也和體內淋巴循環作用不佳有關。如何改善?日本美容專家推薦,平時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淋巴按摩,經過素人實驗,連續實施2週,就可看到明顯效果。為什麼更年期會導致女性肌膚問題?婦產科醫師指出,這主要和體內女性荷爾蒙減少有關,當體內雌激素下降時,影響肌膚彈力和水潤度的玻尿酸和膠原蛋白也會隨著大量減少。不只是皮膚會失去彈性和光澤感,頭髮也會變得比較粗糙。而膠原蛋白的作用不只在皮膚,也會連帶影響體內的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循環。遍布人體的淋巴系統,是負責將微血管釋出的多餘水分和老廢物質排除的組織,當肌力減弱、肌肉和皮膚組織的彈性變差時,血液和淋巴的循環也會變得不通暢、導致營養和水分無法深入肌膚或頭髮。針對淋巴易阻塞處舒緩 按摩順序也是重點對此,美容專家木村友泉認為,想要改善淋巴循環,可以針對淋巴容易阻塞的部位(淋巴結),透過簡單的按摩動作讓肌肉放鬆。不需要太用力或是激烈動作,只需要輕輕地給予像是震動般的刺激,就能夠讓僵硬的肌肉得到舒緩,進而改善淋巴循環。木村友泉提醒,在進行淋巴按摩時,特別需要注意「按摩部位的順序」,「很多人會優先按摩臉部或是頭皮等比較令人在意的部位,但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應該是要先放鬆大範圍的肌肉,讓淋巴的主要通道通暢。」此外,順著淋巴的流向按摩也非常重要。即使臉部和頭部的肌肉放鬆了、如果沒有連帶往肩部、手臂的方向紓解淋巴的阻塞,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從肩部和鎖骨開始、然後順著脖子、臉、頭和手依序舒緩肌肉,就能改善上半身的淋巴循環,讓臉周、脖頸的皮膚更有光澤和緊實感。「平時如果沒有養成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也容易造成肌肉僵硬、淋巴不暢通。只要每天花幾分鐘進行按摩保養,持之以恆一定會有效果。」木村友泉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後和睡前是最佳按摩時機,經過許多素人實際測試,2個星期就可看到效果。一學就會!淋巴按摩簡易Step by Step教學1. 兩手放在下巴處、從手肘而非手掌輕輕出力震動。(約10秒)2. 微微振動手臂,放鬆肩部周圍肌肉手放上另一邊手臂的肩膀後側,手掌從後面往前振動(兩邊各10秒),接著兩側的上臂左右來回輕輕振動10秒,這個動作可以讓肩膀和手臂深層的肌肉放鬆。3. 放鬆鎖骨周圍肌肉雙手放在兩側鎖骨上方,上下前後活動肩膀(前後、上下各4個來回)4. 鎖骨和肩胛骨一起活動雙手放在肩膀上,想像鎖骨和肩胛骨一起連動的感覺,肩膀慢慢由上往下繞圈活動(一組4圈,共2組)5. 放鬆頸部周圍的肌肉頭部微上仰、下巴上抬,兩手包覆頸部兩側、輕輕地振動。(一次5秒,共2次)6. 放鬆頸部後方的肌肉雙手拇指指腹壓著後腦勺接近髮際的部位,左右振動約(約10秒),可稍微用強一點的力道,有刺激感的程度即可。後腦是特別容易淋巴阻塞及肌肉僵硬的部位,因此確實按摩十分重要。7. 以拇指沿著下巴線條按摩順著下巴的輪廓線,以雙手拇指從下往上輕輕按壓,想像用手鬆開下巴周圍到耳根旁邊的肌肉(約10秒),重點是力道要稍微讓手指按進骨頭內側。8. 沿著髮際線按摩從額頭沿著髮際線到耳朵、頸部周圍,用拇指以外的4指指腹以上下、左右方向按摩(約20秒),力道可稍強。9. 以放鬆肩部肌肉收尾稍稍仰起頸部讓肌肉自然伸展,用手掌從頸部從上到下輕輕推按(約20秒),最後慢慢地轉動頭部(左右各2圈)。藉著簡單的淋巴按摩動作,除了能夠提升體內循環、排除老廢物質,還有緊實線條和改善膚質的效果,不妨利用早晚幾分鐘,在家也動手試試看!圖片與資料來源/ハルメク1 2 3原文:持續2週就有感!每日5分鐘淋巴按摩,消水腫、促進新陳代謝還能緊實臉部
-
2022-10-02 焦點.用藥停看聽
人工水晶體、玻尿酸、假牙黏著劑 專科醫師詳解查詢度最高的常用醫材
日常生活中使用到醫療器材的機會不少,元氣網在國內所有健康網站中,最先成立「醫材百科」,方便民眾查詢醫材名稱與使用,對於健保差額給付項目更列出各醫院收費。元氣網醫材百科自八月上線以來,超過15000人次查詢,此次挑選查詢度最高的六種常用醫材,包括人工水晶體、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人工髖關節、假牙黏著劑、傷口敷料、尿液試紙,專訪專科醫師教導大家聰明使用。人工水晶體選擇前 先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逐漸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此時光線無法完全穿透混濁的水晶體,容易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楚。經醫師評估後,若症狀嚴重將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以取代原有混濁的水晶體,讓視力恢復清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現在醫材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可以附加矯正近視、老花、散光等多焦點功能。人工水晶體依功能不同,價格也不同。陳瑩山說,目前為健保給付傳統球面型水晶體,但容易有眩光、影像不清楚,眼睛疲倦等問題。而特殊功能水晶體,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於不同功能、品牌的費用不一,如非球面、單焦點價格為1至3萬不等;非球面、二焦點價格為6000至6萬不等;非球面、三焦點價格為4至8.5萬不等;而最貴的為有矯正老花、散光功能的非球面人工水晶體,要價11萬元。「民眾要問自己喜不喜歡戴眼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醫師黃柔蓁說,健保給付的人工水晶體,術後通常仍搭配眼鏡,才能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因此選擇前務必與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醫材。若選擇自費人工水晶體,黃柔蓁提醒,通常醫材廠商會提供保證卡,植入後也會拍照做現場記錄,保證書內會載明度數、廠牌、型號,外殼也貼有核准字號,因此要為自己健康把關的民眾可依照保證書上的資訊,自行上網查詢。關節注射液/玻尿酸保守治療半年無效 健保才給付施打膝蓋長期使用,發生軟骨磨損、退化而出現發炎情形,此為退化性關節炎,一般50歲以上就有可能發生關節炎,如果以前膝蓋受過傷,甚至更早就會發生軟骨磨損及關節炎的情形。因發炎會導致關節液的黏彈性改變,使得關節疼痛及活動不順。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政光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玻尿酸的關節腔注射是臨床上常用的方法。玻尿酸就像膝關節的潤滑劑,可以改善發炎膝關節液的黏彈性,讓患者運動更滑順,同時也可降低發炎反應,減少關節的疼痛。一般關節炎的病人皆可施打玻尿酸,但病人的膝關節如有紅腫、積水等情形,則應該進一步抽關節液檢查,排除感染等情況,再施打玻尿酸,避免施打後更腫脹疼痛。陳政光說,目前健保有給付玻尿酸的治療,但關節炎患者須經藥物、物理治療半年無效後,才能健保給付,以緩解症狀。也有民眾不願等待而選擇自費施打,目前玻尿酸根據分子量的高低及在體內留存的時間,分為半年三針、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半年一針及一年一針型是2020年開始納入健保給付,可減少病人到醫院的次數,因應疫情的關係,也越來越多人選擇使用。據訪查,目前玻尿酸半年三針,一針費用約1000多元,而半年一針的費用約3000多元,另有一年施打一針劑型,費用約6000多元。假牙黏著劑假牙應定期修整 不能只靠黏著劑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許多長者有缺牙問題,必須製作、戴上活動假牙。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說,若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不完全密合,摩擦後可能會造成粘膜破損、疼痛,為增加密合度及穩定度,須使用假牙黏著劑。但假牙黏著劑僅為輔助性質,最重要的必須靠牙醫師精準的製作假牙,避免咬合干擾及確保穩定度。如果民眾只依靠假牙黏著劑固定假牙,那真的是本末倒置。黃茂栓說,為維持活動假牙與口腔黏膜的密合及穩定度,建議民眾應定期回診,約每3至6個月由牙醫師修整一次活動假牙,同時進行咬合調整,避免假牙、粘膜出現損傷,降低戴上假牙的不適感。而晚上使用假牙後,一定要取下,將附著在假牙內側面的黏著劑清洗乾淨,而口腔內上的假牙黏著劑及食物殘渣,也要清洗乾淨。假牙黏著劑為醫療器材,必須至藥局、藥妝店等具有醫材販售資格的地點購買。假牙黏著劑依不同品牌,價格有所不同,一條70克價格大約落在200多元至400元之間。傷口敷料適用不同類型傷口 購買前應諮詢醫師皮膚傷口分為外傷、撕裂傷、擦挫傷、手術切割縫合等急性傷口,以及褥瘡、糖尿病足等超過四周以上,或該癒合卻未癒合的慢性傷口,而慢性傷口可能從急性傷口演變而來。新光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林育賢說,不論傷口為急性或慢性,應給予保護力佳的傷口敷料,以保護傷口避免感染、發炎及疼痛。林育賢說,傷口敷料種類多元,包括紗布、薄膜敷料、泡綿敷料、含銀泡綿敷料、親水性纖維敷料、水膠敷料、人工皮等,使用時機都不同。如擦挫傷等開放性傷口,因已失去表皮,此時可以採用人工皮、泡綿敷料保護;如果是更嚴重的傷口,就應給予膠原蛋白敷料,促進傷口癒合及皮膚生長;若傷口已出現感染問題,可使用抑制細菌、控制感染醫材,如含銀的紗布、泡綿敷料、人工皮等,待感染問題解決後,再使用其他敷料促進皮膚生長。林育賢說,使用傷口敷料應諮詢醫師意見,選擇合適的敷料,讓傷口盡速復元,避免感染。而更換傷口敷料時,應注意要用食鹽水、溫開水沖洗乾淨後,再行更換。至於使用傷口敷料能不能降低產生疤痕的機會?林育賢說,傷口是否會留下疤痕,取決於傷口深度,但若使用合適傷口敷料,加速傷口癒合,確實有機會降低疤痕形成。傷口敷料費用方面,依不同傷口類型,健保給付不同的敷料。林育賢說,如褥瘡合併感染傷口,健保給付含銀敷料,若是肌腱、骨頭、關節外露等傷口,健保給付非含銀敷料。但是,約有80%至90%的傷口敷料仍需要自費,如自費含銀敷料一片約700至3000元、人工皮一片約100元、泡綿敷料一片約300至500元,可是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因有可能會買到不合適的敷料。人工髖關節年輕族群 可選較耐磨的陶瓷材質髖關節長期使用,將造成軟骨磨損、退化;長期喝酒、使用類固醇藥物,或是股骨頭、股骨頸骨折等,也容易導致髖關節的股骨頭出現缺血性壞死,產生提早萎縮等情形。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彭孟炤說,當出現走路時髖部疼痛、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度不佳等症狀,甚至無法久站久走,應考慮置換人工髖關節。彭孟炤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分為「半人工髖關節」,僅更換股骨頭,而不更換髖臼,「全人工髖關節」則為兩者一併置換。而人工髖關節材質分為耐磨與一般型,耐磨多採用陶瓷材質,一般型為健保給付,材質為鈷鉻合金。建議年輕族群可採用耐磨的陶瓷材質。彭孟炤說,進行手術前,應經醫師詳細評估手術方式,選擇適合患者病情的人工髖關節。目前依健保署醫材比價網的自付差額醫材資料,股骨頭約為9000多元,但如全人工髖關節整組,包括複合物強化陶瓷股骨頭、添加抗氧化劑髖臼內襯、健保給付的髖臼杯及股骨柄,價格達18萬6000多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骨科教授韓偉表示,人工髖關節的選擇上大同小異,每家廠商使用的金屬大多類似,頂多是選擇台灣製或外國製的差異。若要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韓偉建議病患可以詢問三個問題,第一是醫師在替換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經驗;第二是使用哪款人工髖關節,價格、需求等等有無符合;最後則是做完手術後有無合作的物理治療師,才能夠更快速地習慣人工髖關節,也讓肌肉順利復健康復,重拾日常生活。尿液試紙潛血反應、蛋白尿……可檢驗多種疾病尿液試紙可檢測尿液有無出現潛血反應、蛋白尿、糖分、膽紅素及尿液酸鹼值等。國泰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說,檢測尿液是藉此研判腎臟、膀胱、尿道、膽道等有無出現感染、發炎、結石,或是肝臟、腎臟有無代謝異常,或患有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如驗出糖分時,應懷疑可能患有初期糖尿病,若檢出膽紅素則與膽道發炎有關,甚至女性懷孕過程,定期產檢時也會進行尿液檢查,一旦發現泌尿道感染,必須立即治療,避免誘發早產等狀況。此外,尿液中不應有蛋白質,如果經檢驗為蛋白尿,應是與腎功能代謝有關。酸鹼值檢測方面,如果檢測後,pH值為6.5以下,此為偏酸情形,應懷疑可能是罹患高尿酸血症,而可能有結石問題。但蔡樹衛說,不論是經由尿液進行何種檢查,均為初步檢測,如果發現異常時,必須進行更詳細的影像等檢查找出病因,給予適合的治療。部分尿液試紙還可以檢測亞硝酸鹽、酮體等,蔡樹衛說,這也是檢測尿液有無細菌感染的指標。酮體是糖類的代謝物,尿液不應該有酮體,若有應懷疑可能患有糖尿病、腎臟發炎,或是正在服用相關容易產生酮體的藥物。但糖尿病常不會以尿液檢測作為確診的依據,最後還是會利用空腹抽血加以確診。蔡樹衛說,若懷疑是泌尿道感染進行尿液檢測,尿液試紙多有健保給付,但也有基層診所或機構提供自費的尿液篩檢,若是經由網路搜尋,尿液試紙價格多為數百元左右。
-
2022-09-25 醫療.耳鼻喉
南韓歌手IU患耳疾長達一年 醫揭耳咽管開放症病因:快速減重是關鍵
●講話有回音、耳朵悶悶的,恐罹耳咽管開放症●飽受耳咽管開放症困擾者,身心壓力大●治療以改善生活習慣為主,避免過度減重南韓知名女歌手IU,日前舉辦出道14年演唱會時透露自己罹患「耳咽管開放症」長達一年,不僅聽力受到影響,耳朵時常悶悶的,讓她在準備演唱會期間「痛苦如置身地獄」,生心理飽受煎熬,讓粉絲們相當心疼。● 造成耳咽管開放症關鍵原因「體重快速減輕」振興醫院耳鼻喉部聽覺科主任力博宏表示,耳咽管是一條連結鼻咽部到中耳腔的管道,具有調節中耳壓力的功能,也能避免鼻涕口水逆流至中耳腔,或是具有排出中耳腔粘膜分泌物的功能;耳咽管功能異常分為兩種,一種是耳咽管開放、另一種為耳咽管閉鎖。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廷碩表示,引發耳咽管開放症最常見原因就是「過度減重」或「體重快速下降」,耳咽管周邊脂肪不足,導致耳咽管不正常開放,其他造成耳咽管開放的原因還有癌症、營養不良、脫水、神經肌肉疾病等。耳咽管開放症多與後天不良生活因素有關,鮮少是先天結構問題引起。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粗估耳咽管功能異常盛行率,成人約為1%到2%、小兒約為25%。力博宏表示,臨床上常見耳咽管閉鎖症,耳咽管開放症較為少見。● 耳咽管開放症典型症狀 耳悶、腦中出現講話回音張廷碩表示,耳咽管開放症顧名思義為耳咽管太鬆,無法正常作用,時常處於開放狀態。耳咽管多數時間處於「關閉」狀態,當吃東西吞嚥、吞口水時,耳咽管為了要調節耳朵壓力,就會打開平衡中耳壓力,耳咽管如果時常關不上,鼻咽與中耳腔會形成一大空腔,放大共鳴。張廷碩形容,耳咽管開放症患者如同頭被罩上一個水桶,耳朵嗡嗡叫,自己講話時會出現回音,晚上睡覺時自己呼吸的聲音也會回繞在腦中,如同有一層壓力如影隨形,無法擺脫,其他人的聲音也聽不太清楚。力博宏說,患者彎腰低頭後,講話出現回音的症狀會緩解,幾乎不用檢查就能下診斷。張廷碩表示,耳咽管開放症多發生20歲到30歲女性,通常是因為減重過度或體重快速減輕,如戴牙套無法正常飲食,體重快速減輕後,出現耳咽管開放症。體重太過快速減輕,臨床定義為三個月內體重減少5%,或是半年內減少10%。患者初期常會被誤認是耳鳴或聽力受損,可能認為過幾天就好,後續卻未改善,耳朵長期不適,部分患者於是開始焦慮、躁鬱。耳咽管開放症治療多以改善生活習慣為主,對於體重快速減輕者,建議讓體重逐步恢復,不過,通常以減重為目的的女性,希望他們恢復原本體重,多數會拒絕。如果短時間內無法恢復體重,或癌症患者因疾病快速體重減輕,也沒辦法透過飲食恢復體重,會先使用鼻噴劑類固醇改善症狀。如果鼻噴劑類固醇效果不佳,可透過手術在耳咽管打一個小洞,擺放小管子改善耳咽管壓力,手術後不需取出,一年後會自行掉落;其餘方式包括在耳咽管開口施打玻尿酸或自體脂肪,有時候會採取擺放小管子與注射玻尿酸雙管齊下,同步改善。耳咽管開放症患者若接受手術治療,同時也要改善生活習慣,避免喝有刺激性咖啡因的飲品,如少喝咖啡,少吃辛辣食物,水分補充足夠,一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重點是「體重不能再降低」,至少要維持現在的體重,否則治療效果不會理想。● 耳咽管閉鎖症: 耳咽管功能異常分為耳咽管開放症和耳咽管閉鎖症,耳咽管閉鎖症的患者較多,常見症狀是耳鳴、耳悶,很多患者覺得聽不清楚。力博宏表示,造成耳咽管閉鎖症的原因,多為過敏性鼻炎,導致耳咽管周邊血管充血而閉鎖,另外則是胃食道逆流,胃酸逆流最遠可達耳咽管。由於鼻咽癌也可能引起耳咽管閉鎖,因腫瘤壓迫而造成耳咽管堵塞,必須特別注意。治療上得先解決鼻炎或胃食道逆流,初步可先給予鼻噴劑或制酸劑。力博宏表示,如果改善了過敏性鼻炎或胃食道逆流,症狀依舊,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有兩種方法,一是擺放空氣管,二是進行耳咽管氣球擴張術。力博宏表示,許多民眾認為耳鳴僅是短暫問題,但多數耳鳴不是正常現象,長時間耳鳴是耳悶應就醫。耳咽管功能異常,除了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也應調整生活作息、避開過敏原、減少喝咖啡,多喝水等。
-
2022-09-22 醫療.皮膚
Coco李玟為何神似楊繡惠、司馬玉嬌?皮膚科醫師這麼說
華語樂壇天后李玟(Coco)在中國大陸公開演場時,歌喉嗓音之美,令人讚嘆,但五官僵硬,雙眼上吊,引發討論,大陸網友酸爆整形整過頭,台灣網友則形容Coco容貌神似楊繡惠、司馬玉嬌。皮膚科醫師李柏蒼分析,這是「過度治療」所致,打太多填充物看起來就會太假、不自然,有如樣本橡膠人。為何打太多填充物、過度治療,會導致外貌神似?李柏蒼以氣球做比喻,當沒有灌滿空氣時,每個氣球都還有自己的外觀及輪廓,一旦打足氣,全部變成一個樣,飽滿渾圓。微整形也是如此,每個人五官都有其特色,如果一下子微整型填充物打的太多、太滿,在過度治療的情況下,五官臉型異常飽滿,看起來,容貌就會差不多,失去辨識度。李柏蒼提醒,想做微整形的民眾務必要採漸進式,局部且細微地調整五官,才能更立體、有形,且不失原本的個人風格。微整形最怕「速成」,突然「打好、打滿」,就可能變成塑膠味十足的「樣版人」。此外,挑選品質優良的臉部填充物,也是避免塑膠臉的關鍵之一,李柏蒼說,玻尿酸、肉毒桿菌素、膠原蛋白增生劑為為三大微整項目,其中又以玻尿酸最受歡迎。從醫師角度來看,好的玻尿酸應該具有穩定度、安全性,且能提升醫師施打時的手感,好推,術後自然。如果手感不佳,不順、不好推,做起來就會不自然。至於濃度方面,李柏蒼說,每1cc成品含有多少分子量玻尿酸,這與製成技術有關,相當複雜。再者,人體具有玻尿酸水解酶,會「吃掉」外來的玻尿酸,如何延遲水解酶作用,讓效果更穩定、長久,這也是一門學問。「民眾在做微整形時,不要只參考價格。」李柏蒼說,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來自韓國、中國大陸的玻尿酸,價格相對便宜,但吸收較快,不見得划算。最重要的是,品質較差的玻尿酸可能影響醫師手感,施打後恐較不自然。
-
2022-09-18 名人.林頌凱
明明有走路、爬山,為何醫師卻說運動量不足?名醫曝關鍵原因
曾經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出現在我的診間,因為肌少症,連走上一階樓梯都困難。曾經叱吒風雲,現在舉步維艱,落寞的他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我請他開始積極運動增加肌肉,他問我:「我先在家裡抬腿行不行?」病人膝關節退化,打了很久的玻尿酸,最近膝蓋反覆積水,我告訴她要用運動增強核心肌群和大腿肌肉,她眉頭一皺回答:「我都有爬山啊,爬山不行嗎?」走路、健身操、做家事、伸展操、抬腿壓腿、關節活動操……這些一般人常態性、簡單性、一看就能上手的運動,充其量只是「活動」,是幫助身體或日常生活維持正常運作的一種方式。從事這些活動好不好?好!而且很重要!因為要維持身體正常運作,避免提早衰退或老化。從事這些活動夠不夠?可能夠可能不夠!如果你的身體硬朗健康,從事這些活動讓我們維持體力活力就足夠。但如果你的身體有病有痛,需要用運動讓自己健康,從事這些活動就明顯不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任何經由骨骼肌肉系統消耗能量所產生的身體動作。運動(Exercise):一種透過有計畫性、架構性、重複性與目的性的身體活動,達到改善或維持一個或數個體適能要素的目的。也就是說,運動是強化,身體活動是維持,運動和身體活動是有明顯差別的。以我門診中常見疾病需要運動訓練的例子說明:運動要有計畫:肌少症增肌計畫、核心肌群穩定訓練。運動訓練要有架構:五十肩的運動訓練架構包含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肌肉協調性、肩胛骨活動度運動,缺一不可。運動要重複進行: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持續進行才會有效。運動要有明確目的:例如改善姿勢、調整呼吸、增強肌力、穩定關節。運動會累,有累才有效。運動生理學上有個「超負荷原則」,就是刺激→疲勞→適應。如果希望運動要有效,在運動時就要超過自己原本能力,才可以讓肌肉和其他器官承受新的刺激,產生疲勞,適應後再進階到更高層次。更簡單的說,就是運動時身體要有用力的感覺、要會喘、要會累、這樣的運動才會有效。生病看醫師,醫生會考量病人年齡、性別、病史、生活習慣、現有用藥後開立處方,每個病人的處方箋都不一樣。事實上,運動訓練也是如此。運動要安全、要有效、要符合個人的興趣、要考量身體疾病和運動傷害,也需要個人化的運動處方箋。運動處方箋中會明列你個人的資料,預期達到的目標,而且根據FITT原則來呈現。FITT是四個英文字母的縮寫:頻率(Frequency)、強度(Intensity)、時間(Time)、類型(Type),讓你有所遵循,知道什麼時間要做什麼運動,讓自己更健康。運動處方箋的開立需要運動醫學相關專家,根據身體檢測結果來規畫,必要時也可以提供一對一的個人化訓練,並在過程中提供和運動相關問題的諮詢和處置。人往往在大病初癒後才驚覺健康最重要,其實,最好的運動時機,是在還沒有生病之前,而不是在生了病之後。在年輕健康的時候從事有效正確的運動,等於積極儲蓄健康本,才能從容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健康變數。|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2-09-17 焦點.健康知識+
別再躲陽光了!專家告訴你曬太陽的好處:除了更年輕長壽,還能變聰明、減肥、提高性慾!
如果你想更年輕,那你就必須曝曬在陽光下,而且每天只需要十五~三十分鐘。不用塗防曬霜,這樣你的皮膚才會以一種漸進的方式習慣日曬,而不會受到氧化的危害。經常沐浴陽光的人,要比那些不曝曬陽光的同齡人,生理上更顯年輕,可減緩五年衰老。曬太陽有助於延緩衰老曬太陽能夠幫助人體合成更多維生素D,促使白血球(Leukocyte,WBC)中每個染色體(Chromosome)末端的端粒長度保持較長,有助於延緩衰老。端粒是染色體的末端結構,它在細胞老化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人們能夠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長自己的端粒,甚至壽命,這是國際間許許多多科學家對數以萬計的研究進行分析的結論。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香港李錦記家族二○一六年四月捐贈二千一百萬美元,現在已經改名為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研究發現,血清中25-羥基維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越高,端粒長度越長。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簡稱HMS)調查數據分析了年齡和染色體端粒長度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血清 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在 50nmol╱L 以上的中年人群(四十歲~五十九歲),其白血球染色體端粒長度明顯長過血清 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在 50nmol╱L的老年人群。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簡稱 KCL)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D濃度增高可延長女性白血球染色體端粒長度。他們研究了二千一百六十名十八~七十九歲女性,通過補充含有維生素D的營養素,測量白血球染色體的端粒,發現隨著維生素D濃度增高,白血球染色體的端粒長度明顯延長。染色體末端端粒的長度在我們出生時是最長的,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縮短。人類嬰兒時期,端粒長度大概在一萬bp(鹼基對 base pair,bp)左右,三十五歲時縮短為七千五百bp左右,六十歲時幾乎縮短了一半,只剩下四千八百bp左右了。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伊莉莎白.布萊盆博士以「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這項成果,而獲得二○○九年諾貝爾醫學獎。伊莉莎白.布萊盆博士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簡稱 UCSF)精神病學系(psychiatry)的教授心理學家伊莉莎.埃佩爾(Elissa Epel)博士研究發現,端粒的長短和強健與否,是可以掌控的。例如:熱狗、冷凍食品、含糖的飲料這類加工食品會傷害端粒,新鮮、未經加工處理的天然食物,則對端粒有益。曾經在二○一○年四月一日偕同夫人一起訪問台灣四天的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一九六二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美國知名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華生(James D. Watson)博士,今年已經九十三歲高齡。華生博士指出,空氣污染、吸煙、煩惱等會加速DNA端粒的降解,從而使之縮短,導致衰老加速;而曝曬陽光、心情愉快、吸入潔淨空氣等可以保護DNA端粒。同時他還發現大蒜、洋蔥等食物有保護DNA端粒的作用。多做這些行為可以延長壽命這位生命科學的巨擘於一九九○年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支援,主持人類基因體計畫,並在二○○三年解開人類基因體序列的密碼,轟動全球。研究表明,空氣污染、吸煙、心情煩悶、酗酒、缺乏運動、睡眠不足、食物中缺少DHA及EPA(重要的Omega-3脂肪酸)、輻射等均能加速細胞染色體端粒縮短。正常體細胞每次分裂後,染色體端粒縮短,當進行性縮短達到一定程度時,細胞停止分裂,開始衰老、死亡。科學家通過對四百多人的血液樣本進行化驗後發現,決定壽命的因素取決於端粒的長度。不吸煙、攝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飲食、每天進行十五~三十分鐘的陽光曝曬、有氧運動等方式,可以延長端粒的長度,從而延長壽命。這些行為會加速衰老飲酒會損害與早衰和癌症相關的一些細胞。義大利米蘭大學(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Milano,UNIMI)研究發現,飲酒會導致DNA端粒受壓並發炎。隨著身體的老化,DNA端粒的長度會慢慢縮短,最終因損傷過度而死亡。保持樂觀情緒有助於保護DNA端粒,使之減慢縮短的速度,從而延長壽命。肥胖、吸煙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素,檢測十八~七十六歲的一千一百二十二位白人婦女端粒長度發現,體質指數(BMI)≥三十的肥胖婦女,端粒長度比體瘦婦女(BMI≤二十)端粒長度短約二百四十bp(正常約三千六百六十bp)。如縮短五百五十bp,將變老九~十七年。英國倫敦聖托馬斯醫院(St Thomas' Hospital)研究人員檢測二千四百○一對雙胞胎白血球中染色體端粒長度。結果發現,不運動者染色體端粒比積極運動者要短。調查顯示,每週只運動十五分鐘的人與每週運動三小時以上者相比,其端粒平均要短二百bp(鹼基對)。轉換成生物年齡,前者比後者衰老約十歲。陽光與身體的健康息息相關日本醫學博士宇都宮光明(Mitsuaki Utsunomiya)表示,男女各種荷爾蒙的分泌,都和陽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負責內分泌系統的自律神經,也與陽光息息相關。陽光可以擴張皮膚的微血管、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活化皮脂腺(Sebaceous gland)和汗腺(Sweat gland)的功能。皮膚的代謝機能提高,對於增加肌膚潤滑度、回復彈性具有關鍵性的影響。陽光還可以促進基底細胞(Basal cell)的細胞分裂,使老化的角質層(Stratum corneum)自然剝落,生成更細緻的角質層。陽光本身具有神奇的細胞活化再生作用,可以修復受傷的細胞,使細胞活化再生,並促使真皮層(Dermis)內的膠原蛋白(Collagen)、彈性纖維蛋白(Elastin)和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等物質生成。尤其是具有促進「表情肌」(Muscles of Facial Expression)的肌力再生機能,能有效預防因表情肌逐漸衰弱、乏力所引起的皺紋和鬆弛。美國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陽光本身具有使細胞活化再生,並促使真皮層內的膠原蛋白、彈性纖維蛋白和玻尿酸等物質生成。紫外線雖然會使皮膚受損,但同時也會修護受傷細胞的DNA,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讓皮膚更加細緻嬌嫩。具有除皺、去斑、防鬆弛的神奇作用。當我們曝露在紫外線B(UVB)之下,造成皮膚細胞DNA受損時,紫外線A(UVA)會使細胞活化再生,還能有效預防皺紋和鬆弛。七十歲以後,維生素D的合成效率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特別是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越來越需要維生素D,能夠不曬太陽嗎?懷孕和哺乳的婦女尤其需要曬太陽。多曬太陽真的能減肥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糖尿病研究所藥理學教授(Pharmacology professor from Diabetes Institute)彼得.萊特博士(Dr. Peter Light)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體皮膚底下的脂肪細胞對於陽光中的藍光刺激十分敏感,當脂肪細胞暴露在太陽下就會縮小、減少。它解釋了為何冬天人們體重會直線上升,總是特別容易肥胖,因為沒曬到太陽的脂肪細胞會儲存較多的脂肪,這同時也宣告了曬太陽真的能減肥,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除此之外,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早晨曬二十~三十分鐘的太陽,就有助減肥。西北大學範柏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神經學(Neuroscience)教授菲莉絲.錢(Phyllis C. Zee)博士解釋,這是由於陽光可以調節身體內在的生理時鐘和晝夜節律同步,所以能使體內的能量消耗平衡,若沒有獲得充足的陽光,會增加體重。而在早上八點~中午以前曬太陽二十~三十分鐘,能影響BMI值(BMI是根據一個人的體重和身高計算得出的比率)。白天曝曬陽光的時間、強度和持續時間與個人的體重有關。白天曬太陽的時間越早,個體的體重指數就越低。適度明亮的陽光曝曬的時間越晚,人的BMI越高。早晨曬太陽對體重的影響與個人的身體活動水平、熱量攝入、睡眠時間、年齡或季節無關,它約占一個人 BMI 的二○%。錢(Zee)博士強調:如果一個人在每天的適當時間沒有曝曬足夠的陽光,可能會使人體內的生理時鐘失去同步,此時生理時鐘會改變新陳代謝並導致體重增加。曬曬太陽能治性冷感、激發性慾?此外,曬曬太陽就能治性冷感?太陽光簡直是一種春藥,能夠提高男性雄性激素(Androgenic Hormones)水平,增強性慾,提高精子質量。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教授安德里亞.法吉里尼(Andrea Fagiolini)博士曾經進行一項研究,性慾減退或是勃起障礙的患者,每天早上曝曬太陽光十五~三十分鐘,兩個星期之後,睪酮(Testosterone)水平從二.一毫微克/毫升,增加到三.六毫微克/毫升,性愛滿意度由於睾酮水平提高,而變得不一樣。主要原因是,受陽光照射在皮膚上所產生的維生素D所影響。身體內保持充足的維生素D,這會幫助你維持身體高水平的睪酮,進而提高性慾。此外,曝曬陽光對提升女性體內黃體成長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極為重要。黃體成長激素水平太低,也是女性性慾減低的主要原因。奧地利格拉茲醫學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Graz)的研究人員發現,體內睪酮的水平,會隨著維生素D含量的波動而變化。每年入秋後,人體內維生素D和睪酮的水平都會同步下降,並在來年三月降至最低。這與人們很少曝曬太陽有一定關係。研究還強調,每天曝曬太陽三十分鐘~一小時,體內睪酮便可增加六九%。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巴西二十三歲辣模萊蒂西亞.馬丁絲(Leticia Martins),聲稱每天讓私密處曝曬一~二個小時的日光浴,就可以增加性慾。馬丁絲同時還在社交網路平台(Instagram,IG)附上自己於陽光下,穿著比基尼泳裝,張開雙腿的照片,讓不少網友大噴鼻血。馬丁絲說,女性私密處曝曬在太陽下好處多多,除了激發性慾,還能改善晝夜節律,夜夜睡好覺。大腦喜歡經過陽光自然曝曬的新鮮食物腦科學研究結果顯示,人腦由一百四十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二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信息。人腦是個「超級電腦」,可儲存五十億本書的資訊,相當於世界上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一千萬冊)的五百倍,每天可以記住四本書的全部內容。大腦的潛能,幾乎接近於無限。可見必須時時刻刻提供足夠的營養,才能讓大腦保持最佳狀態。大腦喜歡經過陽光自然曝曬的新鮮食物。加工食品、冷凍食品,不僅有害健康,還會削弱智力。英國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飲食結構會影響一個人的智商。讓人變聰明的祕訣就是曬太陽曬太陽能激發腦細胞活力,促進腦細胞的生長發育和神經資訊的傳導,可以使大腦思維更加活躍,激發大腦潛能。也就是說,讓人變聰明的祕訣就是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使神經纖維(Nerve Fiber)增長。二○一八年五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合作,通過單細胞質譜、光遺傳、分子生物學、電生理及動物行為學等技術,發現太陽光照射後可增強動物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機制。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細胞》(CELL)雜誌上。研究人員在神經元中發現了一種化學分子—尿刊酸(Urocanic Acid)。這種分子正如其名,最初是在狗尿裡分離提取出來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和動物在被陽光照射後,皮膚和血液中的尿刊酸會增高。皮膚中的尿刊酸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可以抵擋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血液中的尿刊酸被認為可以在肝臟中代謝成谷氨酸(Glutamic Acid),然後結合體內的遊離氨(Free Ammonia),產生一定的排毒作用。那麼,尿刊酸出現在大腦中,是否也與陽光照射有關係呢?研究人員首先對小老鼠進行紫外線照射,然後再對小老鼠腦內多個腦區的神經元內物質變化進行分析。通過實驗,果然在照射過紫外線的小老鼠神經元裡發現了尿刊酸,證實腦中的尿刊酸是由陽光照射皮膚產生的。事實上,人體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氨基酸(Amino Acid),這些氨基酸之間會相互轉化,其中有種叫作「組氨酸」(Histidine)的氨基酸在向「谷氨酸」的轉化過程中,就會產生尿刊酸。由於通過單細胞質譜分析(Single Cell Mass Spectrometry),發現了腦內神經元內有尿刊酸的存在,這使研究人員想到,是否在腦內也存在尿刊酸到谷氨酸的代謝途徑?也就是說,如果腦細胞正在積極地產生谷氨酸,尿刊酸的水平自然會上升。研究人員隨後設計的實驗證實了這一點,在大腦裡,合成谷氨酸的代謝通路非常活躍,於是神經元裡出現尿刊酸,也就不奇怪了。而谷氨酸在神經元內產生非常關鍵的生理作用,人類大腦內約有高達九○%的突觸(Synapse)都會用到這種分子,而突觸的可塑性正是大腦學習和記憶的關鍵。谷氨酸是腦內最主要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神經資訊的傳導在許多情況下,都是透過谷氨酸投射發揮作用。谷氨酸從神經末梢(Nerve Ending)釋放,激活皮層(Cortex)、海馬(Hippocampus)、紋狀體(Corpus Striatum)等腦區的下游神經元,進而增強與這些腦區相關的學習記憶能力。因此,研究人員推斷,曬太陽會提高動物與人類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首先,研究人員對背部裸露的小老鼠進行每平方公分五十毫焦的紫外線照射,之後分別檢測了小老鼠對新物體的識別能力和運動學習能力。這說明紫外線照射引起的腦內谷氨酸增加,增強了小老鼠的運動學習能力,也就是說陽光照射皮膚的確可以增強人類血液中的尿刊酸水平。實驗中採用的紫外線照射劑量,也是按照文獻中對人類合適的劑量來照射的,給小老鼠的紫外線照射劑量,相當於人類在海灘上曬十五~三十分鐘太陽。所以,為了讓自己更聰明,就別老是待在家裡,出去適度接受一下陽光的洗禮吧!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太陽醫生:更免疫、更年輕、更聰明、更長壽、更苗條的陽光療法》
-
2022-09-12 醫療.骨科.復健
天生O型腿膝蓋痛到要吃止痛藥 截骨矯正解她痛苦又增高
1名51歲婦人有天生雙腳O型腿,從來不敢穿短裙,近年走路時膝蓋都痛到舉步維艱,只能靠吃止痛藥緩解。後來接受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後,不但雙腳都挺直,還增高了兩公分,這才穿起短裙,快樂工作。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醫師王稚暉說,婦人因天生雙腳嚴重膝內翻O型腿,且工作又得長時間走路與站立,身體重心由膝蓋「內側」承受,久而久之因膝蓋受力不平均,造成膝蓋內側磨損發炎,受疼痛困擾多年,最怕下樓梯,最近更嚴重到連走平地都困難。他說,患者接受過復健治療、關節內玻尿酸注射等,都未有明顯效果,但X光檢查發現膝關節外側是健康的,於是建議她接受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無需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她才鼓起勇氣接受此新技術的手術治療。王稚暉說,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首先透過電腦斷層,模擬患者膝蓋上下肢的真實樣貌,經由最新電腦技術計算,精準量測出需要矯正的角度,再藉由3D列印技術,把校準的模板打印出來,於手術中透過模板精準切割,透過力線的改變,把下肢承重重心轉移至健康側。在骨頭缺損處,填上人工骨及骨頭生長因子,最後再用鋼板做支撐。他說,天生膝內翻或膝外翻,因為走路姿態的長期影響,很有可能到中年時會造成膝蓋的磨損,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嚴重時恐需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所幸目前已醫術已發展到可進行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對患者來說,可保留下完整的膝蓋。尤其,對年紀較輕又是雙膝關節內翻的患者,並不建議太早做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這位婦人在接受保膝矯正手術後,經減重、復健一段時間後回診,她刻意穿著短裙走進診間,在診間來回走了幾次,秀出她挺直的雙腳,看起來完全沒有O型腿情形。
-
2022-09-05 焦點.元氣新聞
朱芯儀切乳後曝近況 膝蓋刺痛 站都嫌吃力
女星朱芯儀今年3月初宣布罹患乳癌,在多次化療後,於5月進行乳房切除手術,時隔3個多月,她在社群網站透露,如今身體意外出現新病況,表示膝蓋有刺痛感,甚至連站起來都相當吃力,令不少粉絲相當擔心。朱芯儀開刀後曾露面提到復原狀況,表示手術後不用再化療,但還剩12次的標靶藥物,不過,服用抗癌藥物則出現後遺症,她發文提到:「本來左膝蓋就一直在刺痛,醫生也跟我說之後可能找骨科醫生,打個玻尿酸之類的,(因為)每次站起來都很吃力。」發文中還附上哭臉貼圖,抗癌之路令人心疼。由於左膝蓋一直有疼痛感,朱芯儀目前暫時透過保健食品改善狀況,「那天睡前吃完,隔天膝蓋(就)沒有刺痛感」,當下也因此而體會到「好的膠原蛋白有多重要」,8月她在術後露面時也提及,在手術前做檢查時,3顆癌細胞還看得到2顆,「1顆還有1.2公分,1顆0.8公分」,手術後只剩下原位癌,「現在不用打化學治療藥物,要打標靶藥物,不過還是要回醫院,還要打12次,大概會到明年3月。」
-
2022-08-16 焦點.元氣新聞
出國代購藥妝回來賣可行嗎?先搞清楚醫療器材等級,賣隱形眼鏡恐被罰
「醫療器材」包羅萬象,從大家不可或缺的口罩,到植入性的人工水晶體,根據「醫療器材管理法」,只要具有「診斷疾病、治療疾病、減輕疾病、直接預防疾病、調節生育,或是可影響身體結構及機能」的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就屬於「醫療器材」。瞭解更多的醫材,請上《元氣網》醫材百科查詢:https://health.udn.com/health/database/device 醫療器材等級分類標準與意義「醫療器材管理法」自110年5月1日起施行。衛福部食藥署醫療器材組科長傅映先表示,食藥署針對醫療器材按照科別分作3個級別、16大類。16大類依照用途功能區分,包括臨床化學、麻醉科學、牙科、耳鼻喉科等;3個等級依風險區 分,第一等級為低風險性,像假牙清潔錠、OK繃及護具等;第二等級屬中等風險性,包括隱形眼鏡、血壓計及血糖計等;第三等級醫療器材風險性最高,例如人工牙根、玻尿酸植入物及角膜塑型片等。傅映先表示,醫療器材分級分類標準,主要參酌醫療器材使用方法、功能及工作原理進行評估,也參考其他國家對該產品的分類,再整體考量。民眾可參考「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除了考量侵入性,也根據「接觸人體時間」、「使用難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分類。部分醫療器材限定專業人員操作才能使用,像是「血氧機」,分家用版及醫療版,雖然同為第二級醫療器材,但使用上仍有區別。民眾選購醫療器材時,除了要認明字號外,要看清楚產品外盒,包含字號、品名都要符合規範,使用前也需要詳閱說明書。若對醫療器材有疑慮,可查詢廠商送審醫材時檢附的中文說明書;若使用需由醫事人員操作的醫材,則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瞭解風險及注意事項。食藥署也呼籲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第一,要先認識什麼是醫療器材;第二,是在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第三,則是在使用時要詳閱說明書,才能正確使用醫療器材。此外,從食藥署的官網點擊「業務專區」下方進入「醫療器材」頁面後,右方資訊查詢欄點擊「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便可查詢該醫療器材的審查字號,或以產品名稱、廠商名稱、許可證字號等關鍵字查詢,若有偽造的廠商便可立即揪出。傅映先表示,由於第三級醫療器材多為「侵入性」的醫材,因此「審查時,會要求廠商檢附安全或效能之系統性研究資料。」同時,若廠商要送審台灣是場尚無「類似品」的產品,也就是要申請該產品在台灣的第一張許可證,食藥署就會要求提供臨床上的有效證據佐證。19項醫材 可通訊交易傅映先提醒,但凡為醫療器材不管是製造、輸入,都必須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証。不過也有例外,傅映先表示,食藥署有開放19項一、二級的醫療器材可進行通訊交易,透過網站、電視購物等通訊交易通路販售。可通訊交易第一級醫療器材:體脂計、保險套、衛生棉條、手術口罩、酒精棉片、優碘棉片、凡士林紗布、免縫膠帶、硬式/軟式隱形眼鏡清潔保養液等等。可通訊交易第二級醫療器材:血壓壓脈帶、月亮杯、醫療用電動代步車、電動輪椅、海水洗鼻器、耳溫槍等等。至於許多國人出國時,會代購藥妝品回國販售,權當作補貼旅費,但若為醫療器材,像是隱形眼鏡等等,如果沒有許可證的話,可依法處3至100萬元的罰鍰。
-
2022-08-14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愈晚愈好,代表卵巢機能很正常?婦產科醫師詳解更年期迷思
女性停經前後,身體出現各種改變,一方面要適應,另一方面對更年期仍充滿迷思。例如,更年期是不是來得愈晚愈好,這是否表示卵巢機能正常?而早早停經的人,一定衰老得比較快嗎?迷思1:更年期是不是來得愈晚愈好,表示卵巢機能正常?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說,女性更年期來得晚,不一定表示卵巢機能正常,可能原因是女性初經於國中才來,同時又合併多囊性卵巢,排卵機制受到影響,且卵子數量較多,而比一般女性延後約三至五年停經。蔡亞倫說,另有部分女性52、53歲停經,卻開始自行服用荷爾蒙補充品,導致60歲才停經,他提醒,如此可能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乳癌風險,建議服用荷爾蒙補充品前,應先諮詢醫師,了解有無相關家族史,再評估是否適合服用。新光醫院婦產科醫師何震宇則說,女性中約有5%停經較晚,確實有可能延後至60歲,這與體質有關,有可能是卵巢功能比其他女性好,但也有可能是初經13、14歲才來,停經時間也會延後。迷思2:早早停經的女性,一定是衰老得比較快?「過早停經的女性,確實衰老得比較快。」蔡亞倫說,女性40歲前停經稱為「卵巢早衰」,此時卵巢無法製造女性荷爾蒙,而開始出現骨質疏鬆、夜間盜汗、熱潮紅、情緒易怒或暴躁、睡眠品質不佳等。蔡亞倫表示,若有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乳癌家族史,或有吸菸、有血栓風險的女性,不適合使用天然荷爾蒙藥物緩解症狀,而須改用植物性荷爾蒙補充品改善症狀。何震宇指出,卵巢早衰原因可能是卵巢曾經受傷、手術,或受遺傳、放射線、環境毒物等影響。缺乏女性荷爾蒙保護,可能讓血管內膜硬化、失去彈性,增加罹患高血壓機會,一旦全身血液流通不佳,也可能造成身體衰弱,並增加罹癌機會。迷思3:更年期前後的不正常出血為正常反應,不用太擔心?蔡亞倫說,女性更年期前後可能出現不正常出血,如果發生在停經前,可能原因是月經天數或周期改變所致。不過,若是停經後不正常出血,尤其是停經一年後,再有出血情形,最有可能的三大原因,第一是萎縮性陰道炎,其次是子宮頸息肉、子宮肌瘤等,最後是子宮內膜增生、子宮頸或子宮內膜癌等,此時應速就醫檢查。更年期前後不正常出血原因多為良性反應,如缺少女性荷爾蒙,導致陰道壁變薄、乾澀,容易引起感染、發炎、出血,此時可透過骨盆腔、尿液檢查,如果是感染細菌、黴菌,需用相關藥物治療,痊癒後再以荷爾蒙藥物、軟膏,或將玻尿酸灌入陰道等方式,緩解陰道乾澀及增加彈性。如果要確認有無子宮頸息肉、子宮肌瘤等,蔡亞倫說,須經內診檢查子宮頸有無息肉、破皮、發炎、糜爛,或有無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並可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否罹癌,同時可合併陰道超音波、子宮鏡等,檢查子宮體與卵巢有無息肉、肌瘤、卵巢囊腫等,再依不同症狀加以治療。迷思4:使用荷爾蒙療法可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但也有致癌風險,能免則免?蔡亞倫說,女性更年期使用荷爾蒙療法,可以緩解不適症狀,但不建議一直使用,如果服藥一、二年後,症狀已慢慢改善,或於過度期後,約55歲就可以慢慢減藥。如果服藥期間發現有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增生等情形就須停藥。雖然目前有合成黃體素藥物,可能會增加乳癌風險,但短期使用沒問題,停經後10年內都可以使用,但若年齡已逾60歲就不建議用。何震宇說,臨床緩解女性更年期不適,多須依個人不同症狀,給予不同治療方式,若使用荷爾蒙藥物,常須三至六個月後,才會慢慢看到效果。迷思5:更年期女性常有陰道乾澀不適,應減少性行為?禾馨民權婦幼診所院長陳保仁說,女性停經後常引發陰道狹窄,而出現陰道乾澀、出血、疼痛等症狀,此類型稱為「乾太太症候群」。想要緩解陰道乾澀,可採用健保給付的陰道荷爾蒙凝膠,效果十分穩定,但需使用三個月以上,才有機會改善八成症狀;也可採用自費陰道雷射治療,讓陰道恢復緊實、彈性,但陰道雷射第一年須做三次,自費6至7萬元,第二年也要做一至二次,花費約2至4萬元,每次治療15至20分鐘。蔡亞倫則說,女性停經後若反覆陰道發炎,或自然產後容易漏尿,常引起尿路感染等,為減少陰道感染,可以採用陰道雷射,同時合併藥物,應有相輔相成的效果。但如果陰道持續有灼熱感、乾澀等不舒服情形,建議減少性行為次數,降低感染、發炎機會。
-
2022-07-18 醫療.皮膚
小黃瓜片敷眼擺脫黑眼圈?黑眼圈分4類 皮膚科醫師教3招改善
● 確診者易失眠,導致黑眼圈出現● 黑眼圈分四大類,混合型最常見● 改善黑眼圈,可先熱敷再冷敷新冠疫情讓不少確診者出現「新冠失眠」症狀,雙眼掛著黑眼圈,久久難以消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明秀表示,黑眼圈分為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混合型黑眼圈四大類,其中以混合型最常見。所有的黑眼圈都必須找出根本原因,若長期因失眠導致的黑眼圈,則屬於血管型,只要改善睡眠品質,血液循環就會好轉。「美容門診約一半以上的求診患者,都是因為黑眼圈而來。」林明秀指出,造成黑眼圈的成因不同,最常見因為「過敏」導致,特別是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易有黑眼圈,但出現的黑眼圈型態並不同。過敏性鼻炎會讓鼻翼雙側的眼周血液充血,出現黑眼圈,屬於「血管型黑眼圈」;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上下眼皮的皮膚會較為粗糙,時常揉眼就會讓色素沉澱,屬於「色素型黑眼圈」。林明秀表示,過敏體質患者,可能同時有過敏性鼻炎以及異位性皮膚炎,常常是血管型與色素型同時存在的「混合型黑眼圈」。「結構型黑眼圈」與年紀、本身骨架有關。林明秀指出,老化過程中骨骼可能會流失,失去原本支撐眼周的力量,脂肪就會往下掉,眼眶顏色暗沉,出現黑眼圈,或是膠原蛋白流失,同樣出現眼眶周圍顏色暗沉的情況。4類黑眼圈 顏色也不同四類黑眼圈,各自呈現的顏色也略有不同。林明秀表示,從外觀多能直接判定是哪一類型的黑眼圈。.色素型黑眼圈偏咖啡色.血管型偏紫青色如瘀青.結構型顏色屬於陰影偏灰色.混合型則是各種顏色會同時出現。林明秀說,四種黑眼圈的治療方式各自不同,色素型除了先改善過敏問題,色素若持續未改善,可以採取「皮秒雷射」治療,但雷射不能亂選,有些雷射會反黑,讓黑眼圈更嚴重,需經醫師評估後再執行。對於血管型黑眼圈,建議先調整生活習慣,如避免熬夜、改善失眠及過敏性鼻炎,若持續未能改善血管型黑眼圈,則可以運用染料雷射,改善過多的紅色;平時也可以使用具有美白效果的眼霜改善眼周顏色,或是用跟體溫差不多溫度毛巾熱敷雙眼,增加眼周的血液循環。而結構型黑眼圈可以注射玻尿酸填補,把凹陷處撐起來就能改善。檸檬片敷眼 皮膚更反黑坊間有許多號稱可以改善黑眼圈的療法,像用小黃瓜片或檸檬片敷眼睛,林明秀說,這些作法都可能讓皮膚反黑,造成反效果。逐步改善黑眼圈問題,避免再次發生,林明秀建議以下幾個方式。1、可以使用溫和的保濕霜,保持眼周的皮膚濕潤。2、外出時,眼周也要防曬,避免因為陽光出現色素沉著,但防曬不要擦到靠近結膜的位置,避免傷害眼球。3、平時熱敷雙眼保養的方式,可先熱敷再冷敷,溫度都不要過熱或過冷,不能敷到皮膚紅,都可能產生反效果。
-
2022-06-21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專家:軟骨磨損更快
▌「膝蓋痛只要休息就會好」是錯誤觀念,會導致軟骨磨損得更快我從距今四十多年前開始,就在倡導運動療法的有效性,並大幅推翻許多治療膝蓋痛的常識。在那之前,膝蓋痛的患者都被建議要「靜養」,用止痛藥緩和疼痛並休息,避免造成膝蓋負擔,並仰賴自然恢復的能力,等待痊癒。不過如果整天休息靜養,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連接骨頭與骨頭的強韌纖維組織)就會逐漸衰退(即所謂的廢用症候群),而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一旦衰退,就會對軟骨造成額外的負荷,使磨損愈來愈嚴重。此外,在靜養之餘使用止痛藥,儘管能夠治好膝蓋痛,但若故態復萌地使用膝蓋,在支撐膝蓋的肌肉或韌帶衰退的情況下,膝蓋痛就會再度發作。若採用以往的治療法,很容易陷入不斷發炎的惡性循環中。相對於此,若採用我所推薦的運動療法,大約二至三週疼痛就會減輕,開始可以輕鬆地走路。如此一來,隨著日常生活的活動力增加,膝蓋周圍的肌肉或韌帶自然會得到鍛鍊,有助於抑制關節軟骨的磨損。最後,膝關節將不再那麼容易發炎,疼痛也會日益減輕。疼痛減輕以後,患者的行動會更活躍,進一步強化膝關節的穩定度,擺脫膝蓋痛的糾纏。唯有透過這種良性循環,才能夠真正告別膝蓋痛。▌高達九成的膝蓋痛都不需動手術,「運動療法」效果更勝藥物當膝蓋出現疼痛或不適等症狀時,一般會先前往骨科接受診療。做完檢查後,一旦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多數情況下應該會採取藥物療法、運動療法、裝具療法、溫熱療法、注射療法,或復健等非侵入性治療。在症狀較輕微的情況下,很多案例會先使用藥布或藥膏,暫時觀察病情,但一旦症狀惡化,也有可能改採內服止痛藥,或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等治療。假如膝蓋連屈伸都很困難,已經嚴重到出現步行障礙時,也可能要考慮動手術。然而,因為退化性膝關節炎而必須動手術的患者,其實非常少數。請參閱左圖,這是膝蓋痛嚴重程度與患者人數分布的金字塔圖。圖的面積代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人數,愈往上代表程度愈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人數推估約為兩千四百萬人,其中需要動手術的只有頂端部分約七萬人而已。換句話說,九九%以上的患者,都是經由非侵入性治療而改善。在非侵入性治療當中,運動療法尤其重要。運動不僅可以抑制發炎、改善膝蓋痛,還有助於強化衰退的肌肉或韌帶, 預防復發。因此,運動療法對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效果,可以說是勝過藥物治療。※ 本文摘自《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膝蓋解痛全圖解:日本膝關節名醫教你10種護膝運動,在家就可消除膝蓋痛!》作者:黑澤尚, 池內昌彥, 渡邊淳也, 巽一郎譯者:劉格安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2/06/09
-
2022-06-16 醫療.骨科.復健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常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的好發疾病,台灣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約15%,換算全人口約350萬人。一般常見症狀有膝關節疼痛、僵硬、卡卡聲響等,尤其是跑跳、上下樓梯或蹲等動作會更加劇症狀的程度。此外,關節炎引起解剖結構改變而受損可能進一步影響膝關節正常的動作,並造成肌力、本體感覺、平衡功能的下降,因此使老年膝關節炎患者跌倒的風險增高,不可不慎。除了平常的預防,例如少頻繁做蹲、跪、上下樓梯、跑跳等對膝關節負荷較大的動作外,適當的增加肌力(尤其是大腿股四頭肌)可對膝關節形成更穩定的保護,減緩退化速度。一般依嚴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式,若是症狀屬輕、中程度,一般建議先選擇保守性治療方式,常見治療方式有止痛藥物、復健、針灸、關節內注射等,研究證實經過適當治療,膝關節炎患者的肌力、本體感覺及平衡功能可獲得改善。但是若屬嚴重程度退化,上述保守治療效果會不理想,若是症狀持續便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關節內注射是一常用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一般常用的注射藥劑有類固醇、玻尿酸、高濃度葡萄水及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等,雖然這些藥劑的作用機轉有所不同,療效均已獲得許多研究的證實,其中又以PRP效果最為顯著,但是也是最昂貴。近年來臨床上開始使用合併注射治療來進一步提升療效,其原理就如同施打不同作用機轉、廠牌的新冠疫苗,可得到更好的抗體濃度是一樣的道理,近期陸續也有些研究指出『PRP合併玻尿酸注射』效果可更顯著優於單獨PRP注射,可讓民眾多一項治療選擇。PRP是抽取患者的血液後,經過離心活化後得到血小板濃縮液,因為血小板內含有許多豐富的生長因子,可以誘發軟骨細胞增生,同時減緩軟骨細胞磨損進程,緩解膝關節症狀及退化,整個離心、施打過程方便,可於門診直接完成。玻尿酸是關節滑液及軟骨的主要成份之ㄧ,它能夠包覆保護以及抑制軟骨的退化、增進關節液的彈性及黏稠。當膝退化後,身體製造的玻尿酸會減少,所以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以繼續提供關節潤滑、避震、保護軟骨細胞及誘導內源性玻尿酸生成,就如同機車定期更換機油讓引擎潤滑,可更延長使用壽命的道理是一樣的。從動物實驗可發現PRP可以調節內源性玻尿酸合成來進一步潤滑關節,此外,玻尿酸可以更誘導PRP生長因子的釋放,因此兩者雖然作用機轉不同,但是卻可彼此相輔相成,優化治療效果。近期三軍總醫院復健部發表一年期的隨機、對照、雙盲試驗於國際醫學期刊,證實合併PRP與玻尿酸注射相較單獨注射PRP,對退化性膝關節炎可更顯著緩解症狀與改善平衡能力。施打關節注射藥劑效果不佳?4個可能原因雖然PRP與玻尿酸都是效果不錯的關節注射藥劑,但還是偶而會聽到有患者表示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一般可歸納幾點原因,因此施打前請務必跟醫師做充分討論:1.診斷不確實:雖然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膝蓋疼痛問題,但是有症狀不見得就是膝關節退化所造成,其他可能原因還有關節周遭的肌腱、韌帶發炎或退化等因素亦會造成疼痛,一般民眾並不容易自我判斷,因此有賴醫師做仔細診斷,若是將膝蓋疼痛都視為退化所引起便直接做關節注射,自然治療效果就可能會不理想。2.退化太嚴重:目前所有關節注射藥劑主要是針對輕、中度患者效果較理想,若是已太過嚴重,自然效果便不理想。3.關節積水嚴重未先抽吸:退化性膝關節炎常會合併關節積水腫脹,施打前若是未將積水先做抽出便直接注射藥劑,將會導致藥劑被積液稀釋而減少藥效的可能性。4.醫病溝通落差、施打次數不夠:每個人都會老化退化,既然退化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應該強調的是『健康老化』的觀念,盡量讓退化所產生的症狀不要太去影響到生活,雖然透過關節注射劑確實可以減少症狀及拖住退化的速度,但是仍無法逆轉退化這件事,無論是施打哪種關節藥劑,目的是減緩疼痛而並非讓症狀完全消失或不會再復發,但是病人端如果一直停留在認為施打昂貴的藥劑之後應該就不痛、不會再復發的觀點,那肯定做任何治療都不會達到滿意的地步,此外,針對不同程度的退化更需要不同次數的施打效果才會達到顯著,因此施打前醫病之間觀念的溝通便相當重要。
-
2022-06-12 名人.林頌凱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膝關節疼痛是我門診病人中最大族群,尤其退化性關節炎更是大宗。病人在意的不只是疼痛本身,還有因疼痛而導致的不便,更擔憂會不會失能,例如以後不能爬山、出國去玩、跑三鐵……近幾年病人也想知道自己的疼痛原因是不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醫師原本告知的退化性關節炎。皺襞是胎兒期在母體內就存在膝關節的膜狀組織,後來會被身體慢慢吸收。但有些人如果吸收不完全,經過長年累月的摩擦後,皺襞會變厚變粗糙。據悉在30-40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50多歲後即出現磨損、發炎,甚至加速關節退化。30歲之後因為皺襞變性會影響關節活動的順暢度,所以在運動時可能會有摩擦音、彈響聲,甚至會導致疼痛,這些因為皺襞所導致的膝關節症狀,醫學上統稱為皺襞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主因來自關節軟骨磨損,和年紀增長成正比。但體重太重、膝關節有舊傷、過度工作或運動、50歲後女性、下半身肌力不足、長期腰痛或腰椎開過刀的人是好發族群,需要特別積極保養和治療。皺襞症候群常見於30歲以後的年輕人,退化性關節炎則常見於5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根據下表,從很多面相可以分辨兩者之不同,如果診斷明確,治療就可以明確見療效。但臨床常見兩者同時存在,甚至皺襞症候群本身就是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的因子。醫師必須更仔細根據病人敘述、配合身體、影像檢查、還有參考病人接受過治療的療效評估,方能給病人更精準的治療建議。不管是皺襞症候群或是退化性關節炎,強化關節活動度和穩定度是最重要的關鍵,關節活動順暢和穩定才有治本的可能。穿戴護膝對減緩疼痛和保護膝蓋很重要,尤其是在運動或勞動的時候。皺襞症候群的護膝以穩定髕骨為主,可以選擇前面有開洞的護膝;退化性關節炎的護膝以穩定膝關節為主,可以選擇兩側有彈性金屬的護膝。運動訓練重點在於增加膝關節的活動度和穩定度,有兩大肌群需要特別強調:核心肌群和股四頭肌肌群。增生注射治療也是治療利器,但療效因人而異,可以事前和醫師充分溝通。PRP或高濃度葡萄糖注射對兩個疾病都有療效,而玻尿酸可以潤滑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注射後可以減少疼痛,膝蓋比較容易使力。保守性治療若無效,就要走到開刀一途。但開了刀不代表一勞永逸,術後有沒有積極復健和運動,也是影響手術成敗關鍵因素。作者個人網站請見:https://dr53-lin.com。|林頌凱醫師 免費線上足部保健課程|▽常見不適▽足底筋膜炎 👉 腳踩毛巾舒緩疼痛、強化足弓退化性關節炎 👉 2個積極的治標治本新觀念▽保健技巧▽膝蓋退化主因專家來破解 👉 退化也能做的5個運動類型穿夾腳拖會造成下肢傷害? 👉 教你怎麼穿才安心不踩雷▽急性處理▽扭到、拐到「腳翻船」 👉 3種扭傷等級處理方式受傷簡易處理 👉 口訣判斷冰熱敷時機
-
2022-06-0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膝蓋退化怎麼辦?可以運動嗎?醫:教你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醫師,我已經好幾個月都不太能走了,只要走遠一點或上下樓梯,整個膝蓋就好痛。」在門診時常會看到許多深受膝關節退化所苦的患者。關節退化會造成嚴重的疼痛、反覆性發炎及下肢生物力學的改變。常見的症狀除了膝蓋疼痛以外,還可能會有緊繃感、無力、痠脹感及僵硬。而疼痛的感覺往往在長時間走路後會變得強烈,且蹲下或上下樓梯會因無力或疼痛而感到困難,嚴重者甚至會有行走困難的情況,必須長時間使用輪椅,明顯影響生活品質。在退化性關節炎的照顧裡,最重要的其實是生活型態的調整。膝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常發生在年長、肥胖、有關節損傷病史、有關節炎家族史、肌力不足、長期負重或久站、長期維持蹲跪姿勢的族群身上。也因此過重患者減重、減少久站負重、處理原有的關節損傷、調整運動及生活方式等,對退化性關節炎的照顧就顯得相當重要了!◎膝退化性關節炎該如何復健?復健治療目前已經認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核心照顧之一,過去許多研究及指引都證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接受運動及復健,可以有效減少疼痛並增進功能。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研究,有接受過足夠復健療程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可以降低未來置換人工關節的機率。針對膝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運動配合復健儀器的使用,如電療、水療、短波、超音波或震波的介入,可以減緩疼痛並增進步行能力。此外還可搭配徒手治療的照顧,對疼痛的緩解更有幫助。◎膝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運動嗎?有了退化性關節炎是不是就要休息少運動呢?一般人遇到膝蓋疼痛的狀況時,會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別動,但其實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不僅可以運動,而且還鼓勵運動!運動可以減緩疼痛、增進功能、緩解低落情緒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掌握運動的原則及安排個別化的運動處方,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是相當重要的。在有氧運動的部分,關節炎患者常有較差的心肺適能,有氧運動可以有效增進心肺適能並減少疼痛。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每週應有3-5天的運動,並達到每週150分鐘中高強度的運動,運動的方式應選用較低關節壓力的運動,像是走路、腳踏車、游泳或水中運動。運動的原則以不誘發疼痛或造成傷害為原則,非常虛弱的患者可以採用每次5分鐘,少量多次來達到運動的效果。在阻力訓練的部分,阻力訓練可以增進肌耐力、緩解疼痛並促進功能,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運動的重點。每週應有2-3天的阻力訓練,強度為中等強度,以不誘發疼痛或造成傷害為原則,依患者的個別狀況做調整,每項運動進行1-3組,每組8-12下。運動的方式可採用運動器材、彈力繩、啞鈴或自由重量(free weight),訓練的肌群最好能包含大腿股四頭肌(Quadriceps)(圖一)、腿後肌群(Hamstring muscles)、臀肌等。(圖二、圖三)在伸展運動的部分,伸展可以減緩疼痛並減少晨間僵硬(morning stiffness)情形。每天都應進行伸展運動,達到緊繃感但不會疼痛,維持10-30秒,重複2-4次,特別是膝關節周邊的緊繃肌群要加強伸展(圖二),伸展運動的原則以不誘發疼痛或造成傷害為原則。而每次運動前後均應有5-10分鐘的熱身與緩和運動,進行熱身與緩和運動時要將膝關節做伸展及配合輕度的有氧運動,足量的熱身與緩和運動可以有效減緩疼痛。每日最佳的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每日最不疼痛的時候或在服用止痛藥之後。而在溫水中(28-31° C) 進行水中運動也有助緩解疼痛。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立即感到些微的疼痛是正常的。若是從事不熟悉的運動可能會因遲發性肌肉痠痛,在運動後48– 72 小時感到不適,但經過慢慢訓練後則會愈來愈好。不過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急性發炎期有明顯腫脹疼痛時,應避免劇烈運動,此時應做緩慢的膝關節伸展,配合輕度的活動,來維持原有的功能並避免僵硬。◎膝退化性關節炎的注射治療針對退化性關節炎可以使用注射治療。在過去的研究中顯示,「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以有效增加潤滑、減少發炎、保護軟骨、緩衝碰撞,而且愈早期施打效果愈好。除此之外也可搭配「增生療法」,藉由注射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高濃度葡萄糖水、羊膜等,施打在損傷處,可以促進組織修復,進一步緩解疼痛及增進功能。由於膝關節疼痛的來源常常不只來自關節內軟骨退化,同時也來自週邊肌腱或韌帶等的受傷,因此增生注射治療除了可以在關節內注射藥物,也可針對關節外受傷的組織進行治療。如果有急性的關節發炎導致膝部嚴重腫脹時,則可以抽取關節液,必要時,進行膝關節類固醇注射,並搭配復健治療可達到減少疼痛及緩解發炎的效果。◎膝退化性關節炎的護膝及鞋墊使用,矯正生物力學而穿戴軟式護膝也有助於緩解疼痛及不適,不過如果已經有下肢關節生物力學的形變造成壓迫或損傷時,則可使用退化性關節炎護膝(Unloading valgus knee braces,圖五)或客製化的鞋墊,來改善膝關節生物力學上的形變並避免持續損傷。然而護膝的使用時機比較建議在長時間行走、上下樓梯或負重時,不宜過度倚賴護膝而長時間穿戴,過度依賴護膝可能會造成肌力弱化,反而會加重膝關節退化。而最常見的足部問題是所謂的功能性扁平足(因前足內翻 forefeet varus 所致),這會因生物力學而導致上方膝關節角度不正,進一步影響退化性關節炎,藉由鞋墊的介入可以從足部處理,有效矯正生物力學問題並改善疼痛。提醒您,如果有膝部疼痛的情況,還是應該要即早到復健科門診進行評估及治療,如此才能擁有好的生活品質並遠離疼痛。※本文由【台灣復健醫學會】授權:膝蓋退化怎麼辦?小心照顧膝關節避免疼痛!
-
2022-05-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口服玻尿酸能治關節炎、護膚抗老?教授揭一關鍵
華夏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的林宗寬副教授在2022-5-11用電郵和我聯絡。他說:【台灣市面上仍有許多誤導消費者的資訊與產品,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簡稱消基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社團法人機構,本人以服務性質無償兼任消基會檢驗委員會委員,協助消基會在消費產品的檢驗與宣導。……拜讀林教授在網路上[科學的養生保健 ~ 避免謠傳 防止誤導]相關系列文章具有很高參考價值,不知林教授是否同意本人在協助消基會撰寫「美顏飲」的文章中,授權引用您的文章?以避免因為不實資訊與謠傳誤導,來維護保障更多台灣消費者的權益。最後,感謝您撥冗閱讀此信,也期待您在網路上的[科學的養生保健 ~ 避免謠傳 防止誤導]相關文章能造福更多消費者。】三天後林宗寬副教授又寄來電郵:林教授您好:目前台灣市面上有很多口服的玻尿酸(Hyaluronan、Hyaluronic acid)保健品,主要功效訴求是以保護膝關節、皮膚保濕抗老、保養眼睛。面對台灣玻尿酸保健品市場的亂象,在協助消基會準備撰寫關於口服玻尿酸保健品,不知是否可向林教授請教對於口服玻尿酸保健品的一些看法?其實,早就有讀者來問我口服玻尿酸是否真的有效,例如Gary在2021-3-24在最有效的膠原蛋白?這篇文章的回應欄裡的留言。所以,今天我就在這裡做個總回覆。玻尿酸和膠原蛋白都是巨大的分子(前者是醣類,後者是蛋白質),都不可能穿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所以,在正規醫療上,它們的應用通常是以注射的方式來進行,例如皮下或關節注射。但是,保健品業者卻聲稱口服玻尿酸和膠原蛋白也能達到跟注射一樣的效果。保健品業者當然知道玻尿酸和膠原蛋白不可能穿過腸壁,所以他們就別出心裁創造出所謂的小分子玻尿酸或膠原蛋白。可是,小分子就能穿過腸壁嗎?蔗糖是雙醣,在小腸裡會被分解成兩個單醣(葡萄糖和果糖),而也只有單醣才能穿過腸壁,進入血液循環。可是,玻尿酸是由大約4萬個單醣組成的,而縱然是所謂的小分子玻尿酸也還是由好幾千個單醣組成的,怎麼有可能穿過腸壁?保健品業者當然也知道所謂的小分子玻尿酸還是一樣無法穿過腸壁,所以他們就出錢請一些研究員來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論文,提出種種解釋來「證明」小分子玻尿酸是如何能進入血液循環,例如什麼穿過細胞間隙,經由盲腸吸收等等詭異的理論。這些怪論對懂得生理學的人來說,當然就只是硬拗硬掰,但是對普羅大眾而言,就宛如鐵證如山。要知道,口服玻尿酸的研究全都是由保健品業者資助的。可是,研究人員卻沒有在論文裡坦白交代這樣的利益衝突,而之所以能躲避規範,是因為這些論文都是發表在那些急需爭取投稿的低水準期刊。美國風濕病學院和美國骨科醫師學會都有在它們的指引裡提到用注射玻尿酸來治療關節炎,但是卻完全沒有提到用口服玻尿酸來治療關節炎。美國皮膚科醫學會也是一樣有提到用注射玻尿酸來消除皺紋以及用塗抹玻尿酸來保養皮膚,但就是完全沒有提起口服玻尿酸。WebMD有發表一篇玻尿酸的文章,它說:「人們通常還用口服玻尿酸來治療尿路感染、胃酸逆流、眼睛乾澀、傷口癒合、皮膚老化和許多其他情況,但沒有良好的科學證據來支持這些用途。」Medicinenet也有發表一篇玻尿酸的文章,它說:「有很多人想用玻尿酸來防止老化。 事實上,玻尿酸一直被宣傳為“青春之泉”。 然而,沒有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即口服或塗抹在皮膚上可以防止與衰老相關的變化。」哈佛大學也有發表By the way, doctor: Is there any drawback to hyaluronic acid capsules?(順便問一下醫生:玻尿酸膠囊有什麼缺點嗎?)。作者Donald Reilly醫生說:「就我們所知,如果口服的話,幾乎沒有任何玻尿酸會到達膝蓋,所以很難看出膠囊如何產生很大的效果。 但許多人發誓說有效,就像對葡萄糖胺一樣。 由於口服玻尿酸唯一可能傷害的是錢包,所以我不會浪費精力去跟他們爭論說口服沒有用。」也就是說,反正相信口服玻尿酸有效的人是花他們自己的錢,做為一個醫生,又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去跟他們爭辯。很不幸的是,就是因為正規醫學界懶得花時間和精力去糾正,才會姑息養奸,造成口服玻尿酸迷思的氾濫成災。原文:口服玻尿酸能治療關節炎,護膚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