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死亡人數
共找到
669
筆 文章
-
-
2021-01-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美1月死亡創新高 世衛斥富國搶光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廿五日在記者會上說:「一年前的今天,全球向世衛組織通報的新冠病例不到一千五百個,其中,中國以外的病例只有廿三個,但這一周,全球病例預計達到一億個。」譚德塞呼籲全球各國迅速為醫護人員和年長者注射疫苗。雖然英國、美國、歐盟和中東地區陸續開始為民眾接種疫苗,但因接種比率仍偏低,遏制疫情效果還不明顯。另外,疫苗被富裕國家搶購一空,其他國家分配到的數量很少。譚德塞指出,如果疫苗分配不公平,全球不只將處於災難性道德淪喪,還會經濟衰退。CNN報導,美國光一月至今有七點三萬人因新冠肺炎死亡,可能是新冠死亡人數最高的月分,等於不到卅秒就有一人死亡,每秒有超過兩人確診。美聯社報導,美國疫情略緩,過去兩周,平均每天新增確診和病故人數下降,但仍處在高檔。日本疫情持續嚴峻,且因醫療資源不堪負荷,許多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被要求居家隔離,自去年三月至今累計近兩百名病患在家隔離時因病情惡化死亡。日本首相菅義偉昨天在國會接受質詢時,為此公開道歉,坦承醫療資源、體系存在缺失與不足,導致國民不安。美國政府頂尖傳染病專家佛奇接受國家廣播公司(NBC)「今日秀」節目訪問時說:「疫情處在高原期,不是因為疫苗的關係,而是因為疫情自然走到這一階段。」印尼昨天通報累計超過一百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公共衛生專家警告,印尼是亞洲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一些醫院因病患過多而瀕臨崩潰邊緣,印尼已啟動全球規模最大的其中一場疫苗接種行動,遏制不斷上升的感染率。大陸國家衛健委昨通報廿五日新增本土病例六十九例,以黑龍江五十三例最多,昨天增加一名八十七歲確診者死亡。為防控即將到來春運大量人員流動可能增加的風險,大陸各省市已提出「就地過年」的獎勵措施。
-
2021-01-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研究:輝瑞疫苗能有效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
今天公布的進一步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能有效對抗在英國發現的更具傳染性變種病毒,這種病毒已擴散到世界各地。相較於美國輝瑞大藥廠上週公布的實驗結果,最新的令人鼓舞結果,來自對參與實驗者血液的更廣泛分析。輝瑞藥廠上週表示,一項類似實驗室研究顯示,輝瑞&BNT疫苗能有效對抗名為N501Y的關鍵變異,這種突變存在於在英國和南非擴散的具高度傳染性新變種病毒中。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網站bioRxiv.org,但尚未經過同行審查,這是針對一種合成病毒進行研究,此合成病毒有10個突變,是英國變種病毒B117的特徵。研究報告的11位作者包括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沙辛(Ugur Sahin)與他的妻子杜勒齊(Ozlem Tureci)。這項實驗結果帶來更多希望,因為英國通報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單日染疫死亡人數屢創新高,據信是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所致。這也意味著疫苗開發目前不必從頭再來。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WHO:至少60國出現英國變種新冠病毒株
世界衛生組織(WHO)說,至今有至少60個國家出現了英國的B.1.1.7變種新冠病毒株,比一周前多了10國。聯合早報引述法新社報導,WHO週三(20日)表示,全球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破200萬起,加上新變種新冠病毒的出現,使全球疫情形勢更為令人擔憂。與英國的變種新冠病毒株一樣,在南非發現的501Y.V2變種新冠病毒株相信傳染性也更高。WHO說,目前有23個國家和地區通報了南非變種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中央社/日內瓦19日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英國變種病毒株已至少出現在60個國家,比1週前還多出10國。法新社報導,隨著全球病歿人數已突破200萬,以及變種病毒株令人憂心如焚,在疫苗能夠廣泛取得之前,世界各國正面臨如何減緩傳染速度的難題。世衛同時也在每週更新的疫情報告宣布,與英國變種病毒一樣被認為更具傳染力的南非變種病毒,已有23個國家或地區通報發現。世衛也表示,在過去7天,新增死亡人數達到創紀錄的9.3萬人,同時也新增470萬人確診。在美國及歐洲的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已為看到疫情結束帶來希望。歐盟今天表示,目標在8月底以前讓70%成年人口完成疫苗接種。然而許多歐盟國家,以及包含印度及俄國在內等其他國家,仍在想盡辦法展開疫苗接種計畫。美國仍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總統當選人拜登已清楚表明,他就職後會謹慎防疫。
-
2021-01-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球疫情年底前恐無法受控!陸專家警告:趕緊打疫苗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累計已超過9,000萬,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預期,全球到今年底很可能還不能有效控制住疫情,疫苗接種是我們未來的必然選擇。他並警告,應迅速提升疫苗的接種效率,否則將會面臨醫療擠兌的壓力和新冠相關死亡人數的繼續攀升。同時也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的張文宏,11日已接受新冠肺炎疫苗第二劑注射。他12日零時許在個人微博發文稱,「宣傳疫苗接種是個人的選擇,也是全球的需求。」他強調,疫苗推進速度將決定人類與新冠疫情對決的未來。張文宏表示,疫苗接種速度越快,就能有效控制疫情,病毒變異的速度就難以跟上疾病防控的速度。但若是疫情蔓延不能控制,病毒變異逃避疫苗作用的風險就會增加。因此,「接種疫苗也是與病毒變異在做賽跑」。他指出,但目前全球疫苗接種情況似乎令人遺憾。據《紐約時報》報導,截至2020年的最後一天,美國在發放的2,000萬支疫苗中,僅注射了280萬支,實際接種人數只達到全員接種的13%左右。張文宏在文章中表示,如果按照這個速度預估,那麼一年內的接種及獲得自然免疫的人群比例在年底也只能達到30%左右,這樣勢必無法有效控制疫情。如果美國接種效率能從13%提高到25%,在同時實施有效非醫療干預措施(口罩、社交距離、洗手等措施)的情況下,「Rt指數」在今年9月底大約能降低到1以下。「Rt指數」是指每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可新感染周圍多少人。Rt指數低於1表示每名患者平均感染不足1人,代表疫情已得到控制並會逐漸消失。張文宏稱,因此,從短期來看,應迅速提升疫苗的接種效率,如此才能在短期內有效控制疫情的爆發式增長,否則今年全年將面臨醫療擠兌的壓力和新冠相關死亡人數的繼續攀升。張文宏表示,中國具有最為強大的非醫學干預策略,面對全球在今年年底大概率還不能有效控制的疫情壓力下,如果中國能最大程度地推廣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接種,就能逐漸建立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屏障。他最後並提醒大陸民眾,「今天不接種疫苗,明天排長隊打疫苗。疫苗接種將是全球性的共同理性選擇。」
-
2021-01-09 癌症.食道癌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48歲的汪小姐,對飲食有自己堅持的喜好,愛吃辣的她,三餐的基本配備就是1罐辣椒醬一定要準備在桌上,還要再來上1碗熱熱的湯,溫度最好是冒煙微燙口。由於工作忙碌,為了犒賞辛勞的自己,每天回家前都會固定在住家樓下的便利商店帶上1手啤酒,再打開電視追劇1個人獨自喝光啤酒,享受微醺快感。重口味的飲食習慣在同事眼中,都笑稱她是「酒國辣妹」。愛吃辣、喝熱湯的飲食習慣 竟檢查出食道癌這樣特殊的飲食習慣,讓身旁同事親友都在提醒不要吃太辣以及喝太燙,避免食道癌的發生,但因長期下來並無任何不適則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開始,汪小姐開始出現想打嗝的症狀,且喉嚨也有些微卡卡緊鎖的感覺,但因恐懼檢查伴隨的不適感,遲遲不敢面對。日前因親友積極催促並安排她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無痛內視鏡檢查,透過內視鏡,發現上食道黏膜細胞有一處已出現明顯病變,經由切片病理檢查,確診罹患早期食道癌。幸虧汪小姐發現得早,相信只要遵循醫師後續的指示治療,都還有治癒的機會。食道癌個案以男性居多 與飲食習慣有相關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每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有2,700人、死亡人數約1,800名,其中高達9成以上為男性,是男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108年癌症死因排名為第9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提醒食道癌好發於50至70歲,雖主要以男性居多,但國人罹患食道癌有高達9成是鱗狀細胞癌,其誘發的主要原因與抽菸、喝酒、含亞硝胺的食物(香腸、臘肉等)、溫度過熱的飲食有關。衛福部曾公布,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發現,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與無上述3項不良習慣者的機率分別為3.80、2.29、2.62倍。喝酒臉紅罹患機率50倍 愛喝熱湯也須注意美國史丹佛醫學院也曾發表研究,台灣是全世界ALDH2缺乏比率最高的地方,有將近一半人口缺乏1種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會導致代謝乙醛速度緩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濃度升高。而乙醛已經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1級致癌物。倘若喝酒會臉紅的人每天喝2杯紅酒,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比不喝酒的人高達50倍。梁程超副院長表示食道癌可以說是1種吃出來的癌症,若愛喝熱湯也要當心溫度過高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界定為可能的致癌因子。提醒民眾若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食道常有異物感、胸骨悶痛、不明原因長期咳嗽及體重下降,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安排檢查,建議可安排無痛舒眠腸胃內視鏡檢查,利用窄頻內視鏡的特性,可清楚觀察食道黏膜組織型態,快速、準確判斷是否為早期癌症病變,麻醉舒眠過程放鬆、安全且完全不會有不適感,是篩檢食道癌的最佳工具。★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1-07 癌症.肺癌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低劑量電腦斷層是唯一可以有效檢出早期肺癌並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工具●應將CT篩檢車開到偏遠地區,方便民眾檢查肺癌位居國內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一位,每年死亡人數高達九千多人,多數病人確診時已多是末期,醫治困難。研究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當前唯一可以有效檢出早期肺癌並降低死亡率的工具,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90%以上,為搶救肺癌病患,癌友社群團體發起「肺癌篩檢普及化」連署活動,短短5天已獲得5千多人連署。癌團建議試辦 視成效制度化發起連署的「FB肺長壽社團&抗癌戰友會」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在腫瘤很小的時候就檢查出來,早期發現並治療,治癒率可以高達九成以上。此次連署活動主要訴求為:希望能鬆綁不合宜法規,不限制CT、MRI一定要設置於醫院內,讓CT、MRI設置普及化,以提供民眾省時、便利又快速的癌症篩檢診斷工具。例如日本十多年前即發展移動型CT,將CT篩檢車開到偏遠地區,方便民眾檢查。癌友社群團體建議,初期可採試辦方式,由幾家基層醫療機構如健檢診所、大型診所等設置自費的CT及MRI,視其執行成效,再予制度化規範。別只針對高危險群篩檢此次發起連署的社團內有許多肺癌病友都不是肺癌高危險族群,不抽菸也沒有家族史,但一確診就是肺癌四期,因此若只注重高危險族群的篩檢,很難進一步降低肺癌死亡率,無法照顧許多無辜的民眾;若能讓篩檢設備普及化,提高檢查便利性,相信有更多病患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升成功治癒的機會。
-
2021-01-0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內視鏡檢查就診數大減…疫情後 癌症死亡恐激增
受疫情影響,去年就醫人次大減,與前一年相較,至少降低兩千萬人次,其中以消化內科健保給付點數減少最多,第一季、第二季分別下降百分之十四、百分之二十點八,降幅位居第一名,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警告,許多該回診做內視鏡檢查的民眾並未就醫,預估少篩一千個大腸癌病人,台灣防疫成功,但未來恐與美國一樣面臨疫情後癌症死亡增加人數等慘況。統計發現,去年各科別健保點數出現明顯變化,以消化內科點數減少最多,與前年同期相較,去年前三季點數少百分之十二點五,坐穩點數減少科別的第一名,其次為急診科和兒科,降幅約在百分之十。邱瀚模指出,去年內視鏡檢查的民眾明顯變少,包括上消化道、下消化道,還有超音波檢查,很多患者應回院例行檢查和追蹤,但因擔心疫情,而晚個幾個月,或是半年再回診。但延誤檢查,絕對會影響後續的治療成效,衍生更多的醫療成本,這是即將發生、不容忽視的重大議題。舉例來說,相較於前年,去年大腸癌篩檢就少發現一千個大腸癌病人,這些癌友在半年之後,病程就往後進展一期,再半年則又加兩期。邱瀚模擔心,台灣未來可能會面臨到疫情後癌症死亡增加的慘況,明明還有得救的大腸癌友患者,因延誤檢查,確診時已到晚期。國健署去年六月時也發布過類似警訊,去年一至五月癌症篩檢人數比前年同期少兩成,篩檢為陽性的民眾回診率明顯降低,其中以大腸癌掉得最多,以往陽性個案有大約八成回診率。邱瀚模說,美國新冠肺炎死亡數雖高,仍敵不過慢性病的死亡人數,因為許多慢性病患疏於回診,未能規律用藥,導致病情惡化,美國學者估,受到新冠肺炎影響,導致二○三○年癌症死亡人數明顯增加,特別是大腸癌、乳癌等需常規篩檢病人,因延誤篩檢及治療,淋巴結等轉移,治療難度更高。邱瀚模提醒,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陽性者務必回診,若有大顆息肉,半年就有一定比率將惡化成癌症,再拖個半年可能變二、三期,不可不慎。
-
2020-12-31 科別.心臟血管
寒流來襲醫師提醒保暖 出現心肌梗塞症狀要立即就醫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這兩天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心臟科醫師鄧欣一提醒高齡長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作好保暖措施。如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畏寒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或撥打119求助,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時機。衛福部基隆醫院表示,國人死因統計去年共有近2萬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數11.3%,高居第2名。基隆60歲王先生在家中出現胸痛、畏寒症狀,還好及時送醫,在黃金時間施作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心導管手術,順利康復。鄧欣一說,心臟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病情持續進展就會發生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分為左前降枝、左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3條血管,當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會減少或無法供應心臟血液,造成心肌缺氧,引起心臟不適,出現心絞痛等症狀。王先生的3條血管就分別有80%至99%的堵塞,未及時治療才會導致心肌梗塞急性發作。心血管疾病5大危險因子分別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及家人有心臟病家族史。當天氣變冷、溫度降低,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鄧欣一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者,除了按時服藥、定期回診和飲食控制外,也要做好血壓監測。鄧欣一建議長者注意頭、手、腳保暖,如須外出可配戴帽子、圍巾和手套。如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畏寒等心臟病症狀發生,請立即就醫或撥打119求助,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基隆醫院表示,醫院心臟科團隊操作急診─心導管室─加護病房標準作業流程,能在不到90分鐘內打通病人心臟血管,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病人預後。有些病人發作前症狀並不典型,不易早期發現,提醒平時避免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因子,生活起居正常,才是健康管理良方。
-
2020-12-30 癌症.胃癌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每天6.5名國人死於胃癌 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台灣胃癌常年名列十大癌症之中,每年奪走超過2,300條人命。根據每年癌症發生與死亡統計顯示,胃癌新增人數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死亡人數始終居高不下,平均每天超過6.5國人死於胃癌。同時,胃癌早期症狀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變瘦,與一般胃炎或消化性潰瘍相似,惟有改變飲食及及早篩檢方為預防之道。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血液腫瘤科醫師賴基銘教授表示,胃癌與飲食習慣、胃幽門螺旋桿菌等因子相關,而只要能減少醃漬、煎炸、燒烤、煙燻類食物,達到「天天彩虹蔬果579」的飲食原則,並且避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就能有效預防胃癌風險。 6成胃癌一發現就晚期 無法手術須用針劑化療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部主任趙毅表示,每年胃癌死亡人數佔發生人數近50%,與胃癌症狀辨識不易、國人較少照胃鏡習慣,導致6成診斷時已是晚期胃癌有關。其中更有超過4成為轉移性胃癌,病人無法接受手術,須用化療藥物控制。由於針劑化療易有厭食、噁心、腹瀉、虛弱、手足症候群、皮疹、心悸、血球異常等副作用,病人體力負擔大,也影響接受後線治療的意願。 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說明,胃癌病人如果體力足夠,第一線化療最常用的處方,是一種口服化療搭配一種針劑化療。二線化療健保則只有給付針劑化療,所幸12月起國內已經將新型口服化療藥納入健保,讓需要接受第三線治療、體力較差的病人,有了新的治療希望。 晚期胃癌新型口服化療藥 周休二日助控制病情 陳明晃表示,對晚期胃癌病友而言,以往在針劑化療失效就沒有好的治療選擇,現在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化療藥,副作用比第一線、第二線治療小且治療便利,超過4成病患可控制疾病不惡化。陳明晃指出,新型口服化療藥的治療模式有如「周休二日」,病人一天吃兩次、吃5天休2天,兩周療程結束後休息兩周,大幅降低身體負擔。 過去晚期胃癌平均存活期約9到11個月,再加上後線治療未有給付,不少年長患者考量經濟因素與晚輩家計負擔,寧可選擇放棄治療。陳明晃認為,非常感謝健保為晚期胃癌族群帶來「年終大禮」,新型口服化療物通過給付後,病人的生活品質與存活有望進一步改善。 早期胃癌難覺察 有病史飲食作息不正常宜作胃鏡 醫師提醒,胃癌早期徵兆不易察覺,曾有癌症病史、生活作息不正常、嗜吃油炸類、醃製類食物的族群,建議及早接受胃鏡檢查。此外,國人癌症漸有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上建議2年進行一次全身健檢,並且搭配胃鏡檢查。 《延伸閱讀》 .腹部悶痛、食不下嚥?檢查出晚期胃癌,乳癌標靶藥治療HER2胃癌也有效 .罹癌食慾不振怎麼辦?維持好體重才有體力抗癌,營養師2招增進食慾!
-
2020-12-29 新聞.元氣新聞
影/今年第一大新聞出爐 「世衛組織宣布全球新冠大流行」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新冠大流行,震驚社會,張榮發基金會與聯合報第12年共同舉辦的「票選年度大新聞」,就以「世衛組織宣布 全球新冠大流行」1萬8641票成為今年第一大新聞。長榮集團發言人陳耀銘說,今年冠軍很好猜,疫情確實對人類造成非常大影響。他說,期待明年第一名新聞是「疫情已經控制了」。「2020票選年度大新聞」今由陳耀銘、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及律師林鳳秋共同見證公布。奪冠的「世衛組織宣布 全球新冠大流行」比第二名多出5000多票,第二至五名大新聞則分別是「擋了十多年 總統開放美豬牛進口」1萬1355票、「NCC列四理由 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4002票、「黑鷹失事八死 參謀總長罹難」2448票、「蔡英文連任 綠國會過半」1921票。陳耀銘說,今年冠軍很好猜,疫情造成人類非常大影響,台灣目前防疫做得非常好,謝謝指揮中心,台灣所有同胞繼續努力,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天,希望明年第一名新聞是已經「控制疫情 各行各業恢復正常」。他說,與聯合報合作12年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期待明年票選。范凌嘉表示,感謝張榮發基金會跟聯合報從2009年就開始合作,民眾很熱情參與,尤其是網路,愈來愈多人參加。今年票選出來的第一名新聞,大家不意外,今年代表自也是「疫」字,顯見新冠肺炎對我們已經產生非常大影響,疫情消滅前,人類只能學著和平共處。范凌嘉說,截至昨天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達8085萬,至少176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政府相互守護之下,我國抗疫取得很好成績,甚至被彭博評為全球第二國,但防疫視同作戰,也帶來了一些自由、人權、隱私與學術研究的爭議。范凌嘉說,2020年年末終於看到疫苗出現,雖然不知道效益,但在幽暗漫長隧道盡頭看到一絲光亮,希望明年拋開病毒威脅,找回生活步調。張上淳表示,確實民眾最關心的議題就是疫情,不出意料,不管各種場合,大家最重要的事件,年初到年底都是在談疫情,且持續增溫中。全球各國努力控制疫情,卻一直破記錄,每周確診跟死亡人數一直上升中,造成很大衝擊。醫療科技這麼發達,卻暫時無法抑制下來,是這個世紀以來從來沒碰過的嚴峻狀況,儘管平常已經準備好,要到實戰才知道誰才是真正可以應對的人。張上淳說,我國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要感謝很多人共同努力,民眾關心、配合跟高素養,也是防疫當中很重要關鍵,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跟控制疫情,雖然大家很擔心秋冬疫情,但在配合之下,還是可以平穩度過,期待疫苗到來,世界可以早點回復到正常生活。
-
2020-1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美專家:勿等待別挑品牌
美國莫德納生技公司近6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今起在美國配送,和輝瑞疫苗相比,兩者的效能都達90%,專家建議若有疫苗可施打,儘早接種、別挑品牌。總部在加州聖荷西(San Jose)的「信使新聞」(The Mercury News)今天報導,第2個獲准上市的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 Inc.)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今天裝箱把首輪近600萬劑疫苗送上卡車,運往藥品零售經銷商麥克森公司(McKesson Corp.)配送中心,分配到加州及全美等地。這批莫德納疫苗的運送規模大於日前輝瑞(Pfizer)出廠的疫苗。此時正值美國疫情死亡人數攀升之際,專家擔心在接下來的耶誕與新年假期,美國人會因群聚室內而增加染疫風險。加州可望從莫德納獲得67萬2660劑疫苗,並從輝瑞獲得另外23萬3000劑疫苗,強化對第一線醫護人員和長照機構住民的保護力。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官網公布統計數字,美國已有超過31.5萬人因新冠肺炎病故。與輝瑞疫苗稍有不同,莫德納疫苗更容易運輸、存儲和分配,且能包裝在較小的容器中,以每箱100劑運送,有助於運達較偏遠的鄉下地區。許多人疑問,若能從兩種疫苗中選擇其一要怎麼選?還是要等到明年研究計畫中的下一款疫苗出爐再施打?報導引述一位生技主管、前聯邦政府疫情防範與疫苗資深顧問凱利(Ken Kelley)表示,民眾應在可得的範圍內盡快接種、別比較挑選。然而,疫苗目前在美國遇到的狀況是供不應求,且因如何公平分配出現爭議。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18日有逾百位醫護人員抗議院方,在分配新冠肺炎疫苗時優先給骨科、皮膚科醫師而非第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為此院方坦承錯誤,公開道歉。莫德納先前測試疫苗可達將近95%的效能;輝瑞製藥和BioNTech合作開發的疫苗據報有90%的效能。報導指出,莫德納疫苗比輝瑞疫苗容易有像是發燒、疼痛和發冷等副作用。這兩種疫苗都是利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RNA,mRNA)技術,引發人體細胞對新冠肺炎病毒產生免疫力。莫德納疫苗需施打兩劑,間隔4週;疫苗在麻州諾伍德(Norwood,Massachusetts)和新罕布什爾州的朴茨茅斯(Portsmouth,New Hampshire)生產,需存儲在攝氏負20度(華氏負4度)。目前釋出600萬劑疫苗。輝瑞疫苗也需施打兩劑,間隔3週;疫苗生產地在密西根州卡拉馬朱(Kalamazoo,Michigan),需存儲在攝氏負70度(華氏負94度)。第一輪交付290萬劑疫苗。美國這一次對新冠肺炎疫苗的分配架構與之前分配H1N1新型流感疫苗相似,由州府和地方司法管轄區根據環境調整決策,並與疫苗的提供者合作管理疫苗。不過,新冠肺炎疫苗分發較以往更為困難,主因在於需要冷鏈物流技術和施打第2劑,加上衛生部門連月來管理疫情已負擔沈重。
-
2020-12-17 科別.心臟血管
天氣變冷防心臟病瞬間奪命! 醫曝保養心血管離不開的3大類食物
根據國健署統計,民國108年共有21,569人死於心臟疾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2.5%,由於人口老化加上生活型態逐漸西化的影響,心臟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台灣人主要的健康危機之一。「心臟病」是一個廣義的俗稱,裡面包含心臟本身的疾病、動脈相關疾病以及靜脈相關疾病等。其中心臟相關疾病又以冠狀動脈的堵塞最為常見,也就是國人常說的「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問題 可能危及生命振興醫院心血管內科曹殿萍主任分享,有名男性患者,每到下午時間就會昏倒,到醫院做了各種檢查卻查不到原因。最後到了振興醫院心血管內科做檢查,才發現心臟的冠狀動脈有堵塞,讓控制心跳的心肌缺血,血液供給不足造成時常昏倒的情形,還好最後經過放置支架,解決了冠狀動脈缺血造成的問題。曹殿萍主任說,若是再拖久一點,可能就不只是昏倒而已,而是會造成永久性的心肌損傷,危及性命。不良生活習慣 讓心血管疾病找上門心臟方面的問題通常來自於不良的生活型態,抽菸以及高血壓是最大的兩個危險因子,糖尿病、高血脂、壓力以及熬夜等也是造成心血管系統產生病變的原因之一。曹殿萍主任建議,平時養成測量心跳血壓的好習慣,能將發生心臟疾病的風險降低。另外可以搭配定期的健康檢查,找出自己身體的問題,才能預防心血管的問題找上你。 保護心臟 從日常生活做起除了透過藥物與手術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保養心臟還可以從運動以及飲食下手。曹殿萍主任分享,運動上盡量選擇固定的有氧運動,每周三次持續30分鐘以上並且心跳超過一分鐘130下,也就是所謂的運動333,就能保養心血管系統。另外在飲食上除了避免高鹽高油高糖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像是可以吃一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杏仁果、核桃、酪梨等食物,以及藍莓、草莓、覆盆子等富含抗氧化物的漿果來保護心血管系統。曹殿萍主任更提到,也可以吃一些適量的黑巧克力,因為濃度60%以上的黑巧克力,對心臟血管系統也有保護作用。功臣是巧克力中的類黃酮(Flavonoids),具有抗氧化、抗凝血和抗發炎的特性,能減少體內壞膽固醇濃度、降低血壓、提升心臟功能,預防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 定期檢查 才能防患未然有時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是無法避免的,像是遺傳性的疾病或是老化帶來的心臟衰退,只能透過保護心血管的生活型態來做預防。最重要的是監控自己的血壓狀況,並且定期健康檢查來確保這些危險因子沒有造成更多的危害。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5倍! 5個常被忽略的小毛病都是重要警訊 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怎麼使用?在哪裡有? 急診醫師教你正確使操作流程 
-
2020-1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效力逾9成」美可望批准莫德納疫苗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十五日公布數據說,莫德納生產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對成年人具高度保護力,可預防重症發生,符合緊急使用授權要求。紐約時報報導,熟悉FDA人士說,FDA可望在十八日批准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這將是美國批准的第二種新冠疫苗,美國最快能從下周開始接種莫德納疫苗。目前全美醫護人員已開始接種率先獲得FDA批准的輝瑞疫苗。FDA證實莫德納先前評估,即在三萬人臨床實驗中,疫苗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一,產生的副作用除發燒、頭痛與倦怠感外,未出現危險反應。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預測,在明年春末夏初,全美就能達到集體免疫。佛奇預估以目前疫苗製造和配送效率,多數美國人得以在春季接種,「看是否有足夠民眾接受接種,也許在三月底或四月初,健康無虞的大眾便不會無故染病,秋天來臨時感染人數預計將大幅減少,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將能恢復正常生活」。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十四日突破卅萬,且確診人數持續暴增。同日全國一線醫護人員開始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在抗疫第一線奮戰近十個月的醫護人員表示,過去一年雖然痛苦,但「光明正到來」。
-
2020-12-14 退休力.來測你的退休力
全台首份5大指標測退休力!國人平均僅54分 揭露生活最大隱憂
「退休」是許多人勤奮工作的終極目標,但以年齡或工作為界線的退休觀念與制度,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學家推估,二○○七年出生的人,半數都會活到百歲以上,人生若以百年計,六十歲正年輕,求學、工作、退休的三階段人生界線勢必被打破,面對退休後可能長達廿至卅年的時光,必須及早規畫與準備。籌畫一年 找出退休五力非典型退休時代,直面人生後半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邀集專家與典通公司合作,經過一年籌畫與執行,找出退休生活最重要五項核心能力,分別是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建立專屬台灣人「退休準備指標」,提供國人檢視退休力,並同步進行全台千人調查,了解國人退休準備現況。調查發現,總分一百分,國人退休準備分數平均只有五十四分,處於不及格狀態;分析五項核心能力,財務、健康和社會連結皆低於六十分,活躍好學六十點一分,僅有自在獨立分數較高,七十五點一分;得分與年齡成反比,更從六十五歲後一路下滑。年齡愈大 準備分數愈低年齡愈大,退休準備分數愈低。七十五歲以上不到四十四分,是所有族群分數最低;五項核心能力中,財務分數最高,但社會連結和活躍好學皆不到卅分。六十五歲以上的戰後嬰兒潮世代正處於退休階段,他們成長時物資生活艱苦,雖趕上經濟起飛,但壽命延長,養老仍是挑戰;早年為工作打拚,健康及社會心靈層面投資不足,更使晚年失能或孤寂風險大增。最大隱憂 財務明顯不足卅歲到六十四歲社會心靈層面得分高,卅歲以下,社會連結、活躍好學分數幾乎是各年齡層之冠,但這些能力伴隨著求學、就業而來,如何維持是考驗;財務準備明顯不足,卅到四十九歲的財務準備僅五十分,是所有面向最弱的環節。低薪、低利率不利財富累積,一直是退休生活最大隱憂。今年是台灣「生不如死」的第一年,出生人數首度低於死亡人數;再過五年,我們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人六十五歲以上,但調查顯示,從千禧世代到戰後嬰兒潮,國人普遍對退休的準備都不足。填答指標 開啟退休準備人口老化帶來社會變動,設計比想像中還長的下半場人生,避免成為下流、厭世或失能老人,是個人的人生功課;退休問題處理不當,個人危機集結將引發社會安全災難,也需要國家及早制定前瞻性政策因應。透過「退休準備指標」建立與公布,聯合報系宣布開啟國民退休準備工程,未來指標將持續滾動式修正,並定期公布,提醒不同生命階段民眾超前部署。「二○二○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今起刊出四天,數位與影音作品於網站及行動載具同步呈現,並歡迎大家填答指標,踏出退休準備第一步。延伸閱讀.退休準備大調查/5大指標測驗你的退休力.報導/超前部署百歲人生 你準備好迎接「無退休時代」了嗎?
-
2020-12-11 新聞.元氣新聞
最新人口統計 前11月死亡比出生多10,246人
內政部今(10)日公布最新人口統計資料,今年前11月出生人數147,702人,死亡人數157,948人,死亡人數較出生人數多出10,246人,自然增加率為負成長千分之0.47,今年全年新生兒幾乎已篤定將少於17萬,人口自然成長將首度面臨死亡交叉。根據最新統計,11月出生人數為14,656人,死亡人數14,141人,是繼6月、10月之後,今年第三個出生大於死亡的月份,11月單月出生人數比死亡人數多了515人。不過依據過往經驗,年底出生人數本來就會比較多,人口警訊仍沒有樂觀的本錢。若與去年11月比較,今年11月出生人數年減0.21%,略為衰退;11月死亡人數則年增2.93%。今年累計至11月出生人數近14.8萬人,死亡人數近15.8萬人,死亡與出生人數之間1萬人的差距,光靠最後一個月的年底出生潮,恐難以挽回,今年幾乎已篤定將來到死亡交叉。國發會日前發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報告,報告中也指出,台灣總人口將正式於今年轉呈負成長,也就是出生數將低於死亡數,其中新冠肺炎疫情也是原因之一,且預估五年後、2025年我國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比過去的推估提前一年。
-
2020-12-10 新聞.元氣新聞
調查:印度近半醫護人員 無適當手部衛生習慣
全印度醫學院(AIIMS)8月進行為期1個月的調查發現,印度有47%的醫護人員沒有適當的手部衛生習慣,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增加病毒擴散及院內感染的機會。全印度醫學院8月針對在印度城市和鄉村地區的公立醫院及私立大型醫院、小型診所、藥房的956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1個月的調查。這項調查也在醫學期刊「糖尿病與代謝綜合症:臨床研究與評論」(Diabetes & Metabolic Syndrome:Clinical Research & Reviews)發表調查報告,研究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安全防疫措施並未影響許多醫護人員。這份調查報告發現,印度有47%的受調查醫護人員沒有適當的手部衛生習慣,只有大約一半的受訪醫護人員按照規定於20秒內洗手,約有32%的醫護人員在與病患和周遭環境接觸後,沒有對手部進行消毒。調查顯示,58%受訪者與同事互動及工作時,沒有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53%受訪者用餐時沒有維持社交距離。報告分析,造成醫護人員未保持社交距離,與醫院空間不足、穿著個人防護裝備(PPE)難以與他人交談、難以改變習慣及缺乏知識有關。這些受訪的醫護人員,有超過一半與一個或多個新冠肺炎病患有著高風險的暴露,少數甚至曾經進入隔離區。調查指出,戴口罩在這份調查中的比例最高,有88%受訪醫護人員在醫療機構內總是戴著口罩,但僅有約60%受訪醫護人員穿戴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更令人擔心的是,調查發現,59%受訪醫護人員在上班期間和下班都使用同一手機。刊登這篇調查研究論文的「糖尿病與代謝綜合症:臨床研究與評論」期刊總編米斯特拉(Anoop Mistra)說,受調查的醫生把同一手機帶到重症加護病房及家中使用。調查報告的作者拉詹(Piyush Ranjan)醫生告訴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經驗表明,醫護人員在一段時間後趨於鬆懈。印度醫護人員的鬆懈與疏忽,增加疫情從醫院向外擴散的機率。印度的新冠肺炎累計病例迄今達到976萬多例,死亡人數14萬1810人,儘管單日新增病例已從尖峰期的8、9萬例降到截至9日的連續11天低於4萬例,仍居全球第二大疫情重災國。
-
2020-12-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牛津疫苗受試者有不良反應 印度官方:實驗繼續
印度男子接種英國牛津大學和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嚴重不良症狀,但印度高層官員昨天表示,不會中斷疫苗實驗,也不影響疫苗施打時間表。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今天報導,印度衛生與家庭福利部次長布山(Rajesh Bhushan)和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總幹事巴加瓦(BalramBhargava)昨天出席一場官方簡報,布山作以上表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開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苗Covishield曾在巴西出現接種後死亡的案例。印度最近也有男子在參與實驗接種疫苗後,出現嚴重的神經系統症狀,向血清研究所提起訴訟,要求賠償5000萬盧比(約合新台幣1935萬元),引起外界關注。血清研究所發表聲明重申疫苗的安全性,並指志願受試者出現的症狀是免疫反應。布山代表官方表示,經評估志願者接種疫苗後的情況,政府決定不需要停止這款疫苗在印度的實驗;這起事件也不會以任何方式影響疫苗相關程序的時間表。布山說,政府對疫苗臨床實驗有5項保障措施,包括兩個獨立的專家小組對疫苗臨床實驗進行監控、了解過程及對實驗數據進行審查,印度的監管機構也會對疫苗實驗出現問題的案例進行審查。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Institute of India)11月28日表示,將在兩週內申請Covishield疫苗的緊急使用許可。印度總理莫迪隔天拜訪印度血清研究所,了解疫苗生產狀況,已指示中央與各省相關單位研究且準備疫苗的配送和儲存。血清研究所預計Covishield疫苗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年底就能取得官方授予緊急使用許可,並針對印度政府規劃第一階段接受疫苗接種的250萬到300萬名醫護人員和基本服務人員施打疫苗。莫迪還希望,在政府徵用下,印度於明年7月前可取得3億到4億劑疫苗供印度民眾施打。因此,雖有印度男子接種Covishield疫苗後出現不良症狀,但印度政府仍決定繼續按原訂計畫,逐步為需要者接種疫苗。此外,布山澄清,印度政府從未談論過為全國民眾接種疫苗。巴加瓦表示,如果「關鍵人群」已經接種疫苗,且病毒傳播鏈被打破,就可能不需要為所有人接種疫苗。不過,巴加瓦未說明如何打破病毒傳播鏈。印度最近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已從高峰期的8、9萬例降至4萬多例。累計病例持續上升,截至今天上午,累計病例近950萬例,死亡人數達13萬8159人,累計病例仍居全球第二重災區。
-
2020-12-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搶先全球!英國核准輝瑞疫苗 最快下周開始施打
英國2日宣布,批准由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和美國輝瑞(Pfizer)合作研發的疫苗,並於下周開始接種,讓英國搶在美國和歐盟前,成為全球首個批准使用輝瑞疫苗的西方國家。根據英國政府的聲明,疫苗將於下周在英國上市。輝瑞與BioNTech於11月18日公布逾4.4萬志願者參與的第3階段人體試驗成果,顯示該公司的新冠疫苗保護力達95%。這項緊急授權讓疫苗有望在全球遏制新冠病毒中發揮重要作用。對英國政府來說,這是一個彌補疫情期間政策失誤的機會,目前英國因疫情死亡人數已接近6萬人。
-
2020-12-02 新聞.健康知識+
只不過是流感而已?1918年流感造成美軍死亡人數超過越戰陣亡數
【文、圖/選自台灣商務《大流感:致命的瘟疫史》,作者約翰.M.巴瑞】這只不過是流行性感冒而已。不過對於一般家庭中不懂這疾病的人──那些照顧丈夫的妻子、照顧兒子的父親、照顧姐妹的兄弟──而言,這些症狀都極為可怖。送食物給失去行動能力家庭的童子軍被嚇到,在無人應門的屋中發現屍體的警察被嚇到,自願開車載運病患的義工也被嚇到。恐怖的症狀嚇壞了每一個對這疾病沒有認知的人。發紺把世界變成黑色。病人開始發病時有其他症狀,可是一旦發紺之後醫生護士就當他們已經沒救,只差一口氣而已。發紺嚴重的,就是確定即將死亡病例,然而發紺又是相當普遍的情形。一位醫生報告裡說:「重度發紺的景象極為嚇人,病人嘴唇、耳、鼻、臉頰、眼結膜、手指、甚至有時全身都轉成鉛灰色。」另一份報告說:「許多病人入院時已經發紺嚴重,特別是唇部,不像一般肺炎末期常見的蒼白藍色,而是一種發黑的深藍。」再有就是鮮血,由身體流出的鮮血。看到有人從鼻子、口腔,甚至耳朵中冒出或湧出鮮血非常駭人。七孔流血並不代表死亡,但對於醫師,對於那些職業上就習於把人體當成物品處理的專業人員,這種過去感冒從沒見過的症狀還是令人不忍卒睹。當病毒變得更兇猛時,血汙觸目都是。(造成黏膜組織出血的原因很多,但感冒為何造成這種現象還不是很明顯。有些病毒會直接或間接攻擊血小板,同時血小板也會變成免疫系統攻擊的目標。)軍營裡住院的的病患中有百分之五到十五的人流鼻血,類似出血性的伊波拉病毒(Ebola)一樣,有些紀錄中鼻血因為流出的力道太強,甚至噴到幾呎之遙。醫生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只能作成紀錄。「……百分之十五的人流鼻血……」、「一半的人當頭低下時會有泡沫狀帶血的液體從口鼻流下……」、「相當多的鼻出血現象……有人從鼻腔中噴出鮮血……」、「這些病例早期最明顯的症狀是身體多處出血……有六個病例嘔出鮮血,其中一位因此造成失血過多死亡……」。這到底是什麼病?「併發症中最嚇人的是黏膜出血,特別是從鼻子和消化管道。耳朵和皮膚出血的現象也曾出現。」德國研究人員記載著「眼窩內不同部位出血」經常發生,美國病理學家也記錄:「五十起眼結膜出血。十二起純咳血,嘔出的是不含黏液的鮮血……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女性病患有陰道出血,開始時會被以為是遇到經期,但後來判斷出血來自子宮黏膜。」這到底是什麼病?病毒從不只引起單一症狀。紐約市衛生局首席診斷專家總結道:「病例中的劇痛現象像登革熱……鼻腔或支氣管的出血……痰液極多,間或帶血……大腦或脊柱局部或全部麻痺……行動能力受傷害程度輕重不等,可能是暫時也可能永久性傷害……身心沮喪。長期的極度虛脫造成歇斯底里、憂鬱症和自殺傾向。」病患在精神上留下的創傷則是嚴重的後遺症。流行性感冒期間,在美國占有百分之四十七的死亡人口,也就是所有死亡包含癌症、自殺、兇殺、和其他各種原因加總之中的將近半數,是感冒和併發症的受害者。由於病死人口數量龐大,甚至使美國人平均壽命減少十年之多。有些感冒或肺炎的受害者即使流感不發生也可能死亡。肺炎一向是最主要死因,所有流感造成的死亡數字可算是額外的。今天的研究人員相信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之間流感造成的額外死亡人數約六十七萬五千人。以當時美國的一億零五百萬至一億一千萬人口來和今天的二億八千五百萬人比,相當於今天有一百七十五萬人死亡的規模。一九一八年流感除了死亡數字龐大直接造成的恐怖之外,還給每個家庭,人口眾多的家庭帶來其他的影響。感冒的受害者一向都是身體較弱的族群,像是老人家或小孩,病毒隨機找對象,專門欺負弱小,而放過抵抗力強的青壯年人。甚至有人叫肺炎是「老人的朋友」,因為它特別容易侵襲老年人,並且發病的過程平緩,讓病人有相當長的時間準備面對死亡,和親朋道別。一九一八年的感冒可沒這麼客氣,它專門殺害年輕強健的族群,一向最健康的青年病死比率最高。正值人生最豐富階段──強健、忙碌、活力充沛、需要養育幼年子女的人,正是病毒殘害的對象。南非城市中二十至四十歲的人占了百分之六十的感冒死亡率。芝加哥二十至四十歲死亡的人數幾乎是四十至六十歲的五倍。瑞士一位醫生記載:「五十歲以上的人見不到嚴重症狀。」在美國保留較完整紀錄的地方,如果把人口依每五歲分階段,可發現最高的死亡率分布在二十五歲到二十九歲之間的男女身上,次高的是三十歲至三十四歲之間,第三是二十至二十四歲之間。這三個階層個別的死亡人數字都超過所有六十歲以上死亡人口的總數。如果把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之間的流行性感冒除外,把其他感冒的死亡率的關係和年齡畫成圖的話,總是嬰兒期最高,逐漸下降,到了谷底再上升,到六十歲以上形成另一端的高峰。在這張橫軸是年齡、縱軸是死亡率的圖上,曲線呈U字形。一九一八年的流感則不同:嬰兒和老人都有不少死亡數,但是最高峰在中央,曲線呈W形。這樣的圖形訴說一場悲劇。即使在法國前線的哈維.庫興也體會到那種不幸,說那些犧牲者是「英年早逝」。單是美國軍方,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越戰總陣亡數。每六十七個士兵中有一人因流感和它的併發症死亡,而且幾乎所有死亡都集中在九月中旬起算的十個星期之中。當然病毒殺害的不會只是軍人,美國平民的死亡數是軍人的十五倍。年輕的死亡人口中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懷孕的婦女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早在一五五七年就有人注意到感冒與流產和孕婦死亡之間的關連。十三件針對一九一八年感冒流行期間對住院孕婦的研究結果顯示,她們的死亡率從一般的百分之二十三驟升到百分之七十一。至於活下來的孕婦,則有百分之二十六失去了她們的胎兒。由於這些婦女很可能不是生第一胎,可以推斷有不少孩童在感冒流行中失去母親。科學界中「有趣」這個字眼涵義頗多,它暗示某種新的事物,新的問題,和可能的潛在意義。當韋爾契要波士頓市立醫院的傑出病理學家柏特.吳爾巴研究迪文斯軍營的時候,柏特.吳爾巴曾說那是他「最有趣的病理研究題目」。這次疫情的流行病史是個「有趣」的課題,沒見過的症狀也是個「有趣」的課題,驗屍是個「有趣」的課題,特別是有些症狀不驗屍還看不出來。這次病毒造成的症狀和流行病史都是一團謎,還得等許多年後答案才會出現。這只不過是流行性感冒而已,但它的觸鬚不放過體內任何一個器官。一位名病理學家就注意到病人大腦「明顯充血」,可能是某種嚴重發炎造成:「腦回幾乎成為平面,大腦本身變得異常乾燥」。病毒也侵襲在周圍保護心臟、充滿液體的心包膜組織和心臟本身等器官。驗屍顯示病故的人「心臟鬆弛無力,與一般肺炎致死病人結實的左心室成為強烈對比。」對於腎臟的傷害程度不同,但「腎臟病變幾乎在每個案例都發現」,肝臟的病變則是偶爾出現。腎上腺發現「局部壞死,明顯出血,偶有化膿現象……即使沒有出血,也常嚴重充血。」肺部周遭肌肉會因為受到體內毒素,或是激烈咳嗽的結果而撕裂。解剖中發現許多肌肉壞疽或臘質化的現象。甚至睪丸也有「……驚人的病變……幾乎每個病例都發生……很難理解這些肌肉和睪丸的中毒現象怎麼產生的……」最後談到肺部。醫生們不是沒見過這樣子的肺,但現在的情形從來沒有在肺炎病人身上出現過。一位軍醫說,唯一相似的是曾有一種致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殺傷力非常強的腹股溝炎會對肺部破壞到這種程度,再有就是戰場上毒氣造成的傷害方可比擬。一位軍醫如此總結:「唯一可與之比擬的,就是藉空氣傳播的瘟疫,以及立即致命的毒氣。」流感過後七十年,一位終生研究感冒,備受尊崇的現代科學家愛德溫.吉爾本(Edwin Kilbourne)也同意這種說法:「其他病毒對呼吸系統的感染很少造成這種情況,令人聯想到吸入毒氣造成的損傷。」但這不是毒氣,也不是肺瘟,這只不過是流行性感冒而已。
-
2020-1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巴西總統:拒絕COVID-19疫苗 也不强迫國民接種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今天傍晚宣稱,他不會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這是他對疫苗連連表示懷疑的最近一次。路透社報導,右派的波索納洛在各社交媒體平台直播的談話中並說,國會不可能會規定巴西人民接種疫苗。巴西染疫死亡人數居世界第二,而波索納洛本人雖曾在7月感染病毒,數月來仍對疾病的嚴重性輕描淡寫。波索納洛說:「告訴各位,我可不會接種疫苗,這是我的權利。」波索納洛在直播中也對配戴口罩的防護效果表示懷疑,他暗示,並無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足以證明口罩阻止病毒傳播的效力。波索納洛一再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普及後,不會規定巴西人民必須接種。他10月間曾推文開玩笑稱,只有他的狗必須接種疫苗。
-
2020-11-22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三小、梅杜莎、心臟、食人族
疫情後我整天戴著口罩,長了一堆口罩痘,有兩顆痘痘不偏不倚,一左一右長在眉心懸針紋的兩側,看起來就是個「小」字。在這個眉心「小」字的上方額頭,還有存在已久的「三」條抬頭紋,看起來,就像是「三」跟「小」兩個字。照著鏡子,發現不需開口,只需抬頭就能罵人,讓我哭笑不得,我把這個悲劇po上了臉書……第二天帶著住院醫師們查房的臉友﹘﹘感染科威爺醫師,一進電梯看到我,打了個招呼,就面帶微笑看向我的額頭,讓我有點不自在。「你是在看『三小』?」突然間電梯裡氣氛變了,住院醫師的眼神轉向了牆壁,好像是想不到會遇到這麼粗野的醫師,不知該如何應對。其實我的意思是「你在看我的『三小紋』嗎?」但我猜住院醫師一定是把我們想像成仇人相見,說不定等下就要血濺三尺。高挑美麗的專科護理師靜宜在旁邊嗅到了劍拔弩張的味道,趕快出來解釋:「主任說的是你臉書上寫的『三小』紋吧,哈哈,還真的很明顯呢。」住院醫師緊繃的臉鬆了下來,氣氛也緩和了。但我不禁想像,要是靜宜沒解釋,會不會一個月後,就可以聽到外面傳的加油添醋「我跟你說喔,新光醫院的氣氛超差的,連電梯裡面主治醫師都互嗆髒話,不騙你,我親耳聽到的!」希臘神話中,梅杜莎長滿了蛇髮,任何人看到她的眼神就會變成石頭,從小到大讀的故事書都叫她「蛇髮女妖」。梅杜莎離群索居,躲在沙佩東島上,帕修斯卻千里迢迢,用盡手段找到她的家中,把砍下她的頭當做任務,還把她的頭拿來當武器。但你知道梅杜莎是怎麼變成這副可怕的模樣嗎?神話說她原本是個美麗無雙的女孩,海神波賽冬有天卻在女神雅典娜的神廟中性侵了梅杜莎,雅典娜非常生氣,怪性交玷汙了她的神廟,卻不敢對波賽冬發作,就遷怒梅杜莎,她把受害者梅杜莎的頭髮變成人見人怕的毒蛇。可憐的梅杜莎,既沒有今天MeToo的申訴管道,也不願誤傷無辜,就跟其他兩個女妖躲了起來,搬到沙佩東島上,卻被善惡不分、無理取鬧的帕修斯侵門踏戶,取了首級。1500年左右,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會在神殿上數千人眾目睽睽之下用活人獻祭,用刀把犧牲者的心臟從橫隔膜下取出,把還在跳動的心臟放進玄武岩製的碗中,台下的觀眾卻歡聲雷動,讓目睹的歐洲人觸目心驚,覺得野蠻到不行。專家說阿茲特克人的目的,是要用對少數人可怕的獻祭震懾敵人,讓俘虜不敢妄動,追求的不是殺戮,而是馴服,追求的是打敗敵人,取得俘虜。歐洲人當時在戰場上以殺敵為目的殺戮行為,在阿茲特克人心目中才是最野蠻的行為。一次大戰時,南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食人族聽到歐洲戰火的死亡人數時,非常不以為然:「那太野蠻了吧,不吃的話,你們殺那麼多人要幹什麼呢?」西雅圖的印第安酋長在1852年寫信給美國總統,說「你們怎麼能買賣天空跟土地的溫馨?好奇怪的想法啊!空氣的清新與水光的閃爍又不是屬於我們的,你們又怎能買的到它們呢?」粗魯、妖孽、野蠻…有時只是誤會,有時卻是立場,在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後,會發現誰是粗魯?誰是妖孽?誰是野蠻?還真的很難說。
-
2020-11-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續惡化 美CDC強烈建議感恩節別旅行 韓促留在家裡
國際間新冠疫情依舊嚴峻,北半球入冬後,北美、歐洲與日、韓近日都出現再一波的確診病例飆升,迫使當局實施更嚴格的抗疫措施。美國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周四(19日)建議美國人在即將到來的感恩節假期,不要外出旅行;南韓政府呼籲民眾儘量在家、不要群聚;加州執行深夜宵禁。今天全球新冠疫情管控進展輯要如下:● 美國CDC建議民眾感恩節在家過下周四(26日)是美國感恩節假日,美國CDC強烈建議民眾不要旅行,待在家中過節。感恩節假期傳統上是美國最為繁忙的旅行期間,預期未來幾天會有5,000萬人準備出門與親友相聚。鑑於近日住院與死亡人數增加,CDC因而對美國人發出罕見的尖銳警告。● 加州實施深夜宵禁加州州長紐森宣布在病毒快速散播的多個郡實施深夜宵禁,涵蓋的人口占全州的94%。宵禁時間為晚間10時到翌日凌晨5時,時段內所有的非民生必需之工作與群聚一律禁止;宵禁暫定由明天(21日)起執行一個月。● 南韓要求民眾儘量不出門南韓在連續第三天每日確診病例超過300人之後,總理丁世均促請民眾留在家裡、不要群聚;南韓政府下周起也要把面對面開會的情況減少到最低程度。政府希望企業執行員工在家工作。● WHO不建議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新冠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新冠肺炎治療準則的專家小組,不建議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治療住院的新冠病患,見解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不同。FDA上月核准吉利德研發的瑞德西韋緊急使用,19日又核准禮來的抗體藥物Baricitinib,可與瑞德西韋配合用於治療新冠患者。
-
2020-11-20 科別.呼吸胸腔
一分鐘爬不完2層樓? 小心你已經是「肺阻塞」的候選人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為108年台灣十大死因第7名,每年死亡人數超過6,000人,其中肺阻塞就超過5,000人。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與不吸菸者相比超過6倍,若童年在二手菸環境中生活達16至18年的民眾,成年後肺阻塞的死亡風險為沒有二手菸暴露者的1.31倍,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下超過10小時,有1.42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 肺阻塞與感冒相似 咳、痰、喘是典型症狀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最新的「國人肺阻塞現況及認知調查」,40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50%不清楚肺阻塞疾病,更有70%不知「咳、痰、喘」為肺阻塞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林孟志理事長建議,可藉由「肺阻塞一分鐘登階檢測」初步了解自身肺部情形,若屬高風險,應就醫尋求專業建議:.30階以下(2樓):肺阻塞高風險,建議儘早至胸腔內科檢查.30-50階(2-3樓):肺阻塞中風險,請持續注意肺部健康.50-80階(3-5樓):肺阻塞低風險,請繼續往超越80階邁進 預防肺阻塞 盡早戒菸是不二法門長期吸菸與二手菸會導致肺泡被破壞,造成肺阻塞。無論任何年齡或階段戒菸,都能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國民健康署呼籲,善用免付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全國約4,000家戒菸合約醫事機構(醫院、診所及藥局)的戒菸服務,或洽各地衛生局所,透過專業、安全又有效的戒菸方法,為家人也為自己贏回健康的主導權。延伸閱讀: 每發作一次就像死一遍! 肺阻塞危險因子,除了吸菸還有這5項 慢性肺阻塞早期症狀與感冒相似! 2因素都會提高罹病風險,嚴重吃飯、穿衣都無法獨自完成
-
2020-1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耶誕節若能打有效疫苗 學者估歐洲3個月內可降35%死亡
兩家新冠肺炎研發商搶先發布第三期試驗初期正面結果,已經動盪將近一年的全球大流行也似乎終於看到終點。這些疫苗能帶來多久的保護力?目前沒人有答案。可以肯定的是,新冠肺炎可能發生再次感染,也可能持續在地方流行,所幸現有證據顯示再次感染機率不高,也多為輕症。學者預估,全球引頸期盼的疫苗若能在耶誕節開打,預計可在3個月內減少35%歐洲死亡人數。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其研究團隊,今於透過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報告全球已有9個國家經基因檢測確立,再感染不同株新冠病毒而且有症狀的個案共有25名。包括香港、西班牙、厄瓜多、瑞典各1名、比利時、荷蘭、卡達各4名,印度6名,美國3名。公衛學者范僑芸表示,香港這名再感染者是一名中年男子,3月接觸過英國確診者,3月26日出現症狀,住院四、五周。康復後他去西班牙旅遊一周,8月15日在機場篩檢再次確診,當時無症狀。基因檢測結果顯示第一次感染是英美病毒株,第二次感染是瑞士美國病毒株,因為免疫系統反應很快所以第二次症狀不嚴重。陳秀熙表示,根據上述25人估算,截至11月15日為止,全球發生有症狀再感染的機率大約是千萬分之七,機率很低,這對於疫苗發展是好消息。然而,現有資料無法得知是否存在「再感染但無症狀」的個案,因此不能掉以輕心,康復者若再次接觸確診者,還是要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再次造成傳播。公衛學者王威淳指出,過去研究針對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監測10名健康人長達35年,發現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都會再次感染,12個月內發生再感染頻率最高,顯示為免疫保護很短暫,而且以秋冬發生再度感染的機會較高,需注意新冠肺炎在後流行期,可能也具有此一特性。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感染或接種疫苗後,到底是發生終生免疫、長期免疫,或是短暫免疫,都會影響到未來的疫苗施打政策。除了目前搶先發佈的mRNA疫苗之外,載體疫苗和蛋白質佐劑疫苗也值得期待,英國牛津大學之載體疫苗,誘發免疫反應可以長達56天。根據陳秀熙及研究團隊估算,如果今年聖誕節,在病毒仍盛行(病毒基本再生數R0值估2.5)的區域例如歐洲,以有保護效益達到90%的疫苗作為聖誕禮物,達成90%施打率,可以在明年3月底將死亡人數減少35%。陳秀熙表示,這個夢想的難度不小,但世界各國都在持續努力。直到真正分配並施打疫苗之前,各項必要防治措施都不能鬆懈。
-
2020-11-17 科別.呼吸胸腔
我肺阻塞40萬人未就醫 急性死亡率22% 爬樓梯就能檢測
肺阻塞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七名11年,108年達6301人因此喪命,較107年6146人多,醫師警告,肺阻塞急性惡化住院者出院一年死亡率高達22%,但肺阻塞「咳、痰、喘」與感冒太像而常被輕忽,推估全台逾40萬人罹患中重度肺阻塞卻不自知,其實簡單的爬樓梯就能自我檢測。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醫學會透過千人社區調查,推估我肺阻塞人口約6.1%,與健保資料庫肺阻塞盛行率2.48%比較仍有差距,肺阻塞為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但民眾對肺阻塞疾病認知仍嚴重不足,未及時就醫治療,造成肺阻塞死亡人數高居不下。林孟志的觀點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最新的「國人肺阻塞現況及認知調查」得到應證,我40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50%不清楚肺阻塞疾病,更有70%不知「咳、痰、喘」為肺阻塞症狀。林孟志建議,不明「咳、痰、喘」持續2周就要提高警覺,2個月未痊癒應到大醫院檢查。若民眾認為「咳、痰、喘」症狀太常見,羅東博愛醫院醫療副院長邱國欽建議,平時可透過生活周圍階梯進行肺功能簡易測試,如一分鐘爬不到30階、伴隨咳痰喘症狀就有可能是肺阻塞高危險群,建議盡早至胸腔內科,若是40歲以上的吸菸者,至少半年做1次肺功能檢查。若爬不到30階就喘到無法繼續,就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建議至胸腔內科檢查;一分鐘爬30至50階,屬肺阻塞中度風險族群,若有吸菸史仍需多留意;若一分鐘內可爬超過50階,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菸害」是導致肺阻塞重要危險因子,研究證實,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6.3倍、而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更有1.42倍死亡風險,國健署將積極推動修法,減少菸品及新興菸品對國人健康危害。
-
2020-11-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學者估首批新冠疫苗還要四個月 東南亞分配量敬陪末座
全世界已經爆發多次新流感大流行,也經歷過緊急研發疫苗,之後各國都有所反省和準備。但在這次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仍然面臨防備不足、疫苗不夠、疫苗分配不均等問題。學者預估,以最順利的情況推估,距離第一批疫苗被批准大量製造接種,還要等四個月,而根據過去經驗,東南亞被分配到的疫苗是敬陪末座,僅高於非洲。值得慶幸的是,台灣的大流行防範計畫已堪稱是東南亞國家當中最充分的。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及多位公衛學者,今於科學防疫說明會分析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後,對於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多項流行病防備指標、疫苗接種部署指引、大流行準備評估指標等,各國達成情況,並分析疫苗供應的可能時程以及分配上的區域落差。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根據「流行病防備指標」,防備能力需包括公共衛生基礎建設、公衛調查和醫療資源應用、水、道路、網路、衛生等基礎建設、政治穩定性和武力衝突等制度能力、GDP和健康花費等經濟資源、公共衛生教育及溝通。林庭瑀表示,依上述指標,非洲及東南亞因應能力較差。歐洲及北美因應能力較佳。至於南美國家,因為醫療資源缺乏,更需要防患未然,但公衛學者彭思敏根據世衛組織的檢核項目去看15個拉美國家,結果顯示拉美國家有執行能力及公衛介入雙雙偏低的問題。公衛學者鄭雅中表示,參照過去疫苗的研發和準備經驗,要研發成功到第一批大規模製造並接種,至少需要花費一年時間。這次疫情從病毒被基因定序以來,已經走了八個月,距離第一批被批准大量製造可以接種的疫苗,大約還要等四個月左右。鄭雅中提醒,在此之前,政府應先建立接種優先權分級,擬定接種策略計劃,製造商和主管機關也要共同推演採購、配送的流程。公衛學者彭思敏指出,現在新冠疫苗已被預訂超過114億劑,已知COVAX被預定了約35億劑最高,其次是賽諾菲/葛蘭素史克被預訂約20億劑、其他廠牌約18億劑、輝瑞/BNT疫苗約16億劑,嬌生約15億劑,美國Moderna約10億劑。但疫苗分配仍是個大難題。彭思敏指出,過去研究已發現,流感疫苗開發緩慢,主要因素是來自「政治經濟因素」,而不是疫苗開發本身的問題。疫苗準備不足很可能造成大流行、住院及死亡人數升高,但疫苗生產能力都集中在工業化國家,季節性流感疫苗也集中於這些國家。彭思敏以2015年流感疫苗分配為例,總劑數是5億劑,最多每千人口分配數量最高的是美國,遠高於居次的歐洲;歐洲又遠高於西太平洋,西太平洋也遠高於地中海東部;至於東南亞和非洲,則是敬陪末座。東南亞沒疫苗,非疫苗的防疫準備工作相形更重要。公衛學者蕭國惠根據2010年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之公共衛生》的一篇報告,比較印尼、越南、柬埔寨、寮國、台灣的流感大流行準備計畫,結果顯示,台灣已經是準備程度最高、資源最豐沛的國家。報告顯示,上述國家中只有越南和台灣已有大流行期間醫護人員量能緊急增加計畫,唯有台灣的準備不需要外部金融資源支持,而且台灣抗病毒藥物和個人防護設備庫存量是達到人口數的一成,遠高於其他國家。台灣也有能力在大流行爆發前預先經由實證推估預先備至需要的疫苗,並且事先有計畫的提升產能。
-
2020-11-10 新聞.生命智慧
孤獨死真的很悲慘嗎?一位65歲日本奶奶之死,教我學會「最理想的善終方式」
「孤獨死」是理想的善終聽到「孤獨死」這個詞,沒有人不皺起眉頭的。基本上,我們對「孤獨死」一直存在一個極為負面的印象。聽「NPO法人SSS NETWORK」的會員說,將來「孤獨死」勢必成為話題的焦點。因為現在的單身人口很多,所以只要聽到「孤獨死」,自然會連想到自己的最後人生大概也是如此下場吧!根據2016年7月8日朝日電視台的報導,東京都監察醫務院的調查發現,2015年東京23區中,在沒有人照護下,孤獨在家中死去的65歲以上單身人口,合計約有3,116人。與2013年的統計結果相較之下,增加了2.1倍。而且2015年時,人口首次超過了3,000人。因為在「NPO法人SSS NETWORK」的會員中,對孤獨死感到恐懼的人不少,所以我也曾經找來有過替孤獨死的人整理遺物的人士,請他們和我們談談有關孤獨死這個議題。舉辦這個座談的目的,原本是為了讓這些會員可以正確了解孤獨死,但因為了解了過去從來沒有聽過的孤獨死的慘狀,反而加深了大家對孤獨死的恐懼。獨居的人在家中死去後是什麼樣的情況?如果沒有立即被發現的話,等到被發現的時候又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如果是一個人獨居的情況,可以盡早被發現是最好不過了。」整理遺物的人這麼說。會員們一邊聽著,一邊認真地抄寫著筆記。那麼所謂的「盡早發現」,究竟要在哪個時間點發現才算得上是早呢?其實這才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部分。於是大家不由自主地將身子往前傾,認真地等待著對方的回答。「如果季節是在夏天,因為夏天遺體腐爛得快,所以是死後的1週之內。但如果季節是在冬天,那麼是1個月內吧。」這位替孤獨死的人整理遺物的人的說話口吻,就像是在處理普通生物的業者一般,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原來人類也不過是普通生物而已!夏天的時候,就像放置室內的蘋果,一週後會變得濕軟腐爛般,原來人類的遺體也是一樣的。對方繼續說著:「夏天時,隨著死亡天數的增加,遺體也會跟著持續腐壞,接著就是傳出惡臭。如果還是沒有被人發現,接著就會出現蒼蠅、遺體生蛆。」「天啊〜」說到這裡,會場各處傳來恐懼的聲音。「萬一真要孤獨死的話,我想避開夏天,選在冬天比較好。」「我也想在冬天。因為不想因為腐敗的臭味,給別人帶來困擾。」雖然死亡的時期不是我們可以決定,但會員們彼此之間還是認真地討論著。接著,我不懷好意地對著那些露出恐懼表情的會員這麼說:「雖然你們說不想因為死後的遺體腐敗臭味給別人帶來困擾,但是現在還活著當下的身體,就已經給別人帶來困擾了,所以不需要去在意那些死後的事。」會員們每個人都用一副「真的嗎?」的表情看著我。或許是因為太過恐懼的關係,接著開始一連串連珠炮似的詢問。「好不容易一個人努力生活到現在,人生的最後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也沒有什麼不好的,不是嗎?難道,人生的最後一定要是躺在床上,身旁有誰來看守著才對嗎?那些獨居的人,就算死了,身旁也沒有為他們難過哭泣的家人,也不用去張羅那些虛假的場面。如果身體長了蛆蟲,反正生前已經付了那麼多稅金給國家,這時就交給國家的行政體制來替他清除不就好了嗎?」聽到這裡,在場沒有一個人笑得出來,而這就是打從心裡對孤獨死感到恐懼的證據。可是,孤獨死真的是如同大家所恐懼的死法嗎?會不會是每當「孤獨死」這個詞彙經由媒體被報導時,總是一些悲慘的內容,所以很多人就這樣被洗腦了呢?稍微讓頭腦冷靜一下,仔細地思考看看。「孤獨死」、「孤立死」、「單身死」都是稱呼那些獨居的人他們死去的叫法,不管哪一種都無法擺脫給人負面的印象。單身者的最後人生透過「NPO法人SSS NETWORK」,我們可以了解一些已經去世的會員,在他們的人生最後是什麼樣子。當然,我們不是在他們臨終的當下親臨現場,而是從他們家屬的口中,得知他們到死亡之前的過程,或是在追悼會的場合上,和我們分享逝者生前的點點滴滴。會員們則可以從了解那些逝者如何走完自己人生過程的事例中,找到做為將來自己死法的參考。另外,為因應會員們的希望與要求,NPO法人SSS NETWORK在2000年時創立了被稱作「獨居女性的碑」的共同墓碑。約900名的會員中,有將近半數約4、500的會員,締結了這個共同墓碑的契約。共同墓碑創立時的我年約50多歲,會員們也是以50多歲為主的年輕族群,所以幾乎還沒有人是走到人生的最後階段。在當時的追悼會上,大家也在報告「今年身旁沒有親友過世」後,就彼此喝著紅酒,開心地談天說地。但是隨著一年一年地過去,每年的死亡人數也開始增加,大約是一年有2人死亡的比例。我想這也是因為會員們逐漸邁入高齡的緣故吧!NPO法人SSS NETWORK的會員中,獨居女性占了壓倒性地多數。所有會員中,未婚女性占了6成,離婚女性占了4成,而當中的3成則是有小孩的。在這17年間,過世的會員總共有28位。而這28位幾乎都是獨自一個人生活。其中的4位,則是在自己家中毫無人知的情況下孤獨死去。「在不打擾任何人的情況下死去最幸福」 ─和美 享年65歲 未婚 一個人生活─在締結共同墓碑的契約者中,最先去世的,是住在東京都享年65歲、一個人孤獨死去的和美(化名)。和美一個人在公寓裡獨自生活。沒有婚姻紀錄。60歲從公司退休之後,因為個性開朗活潑,經常四處旅行,所以時常不在家裡。特別是和美並沒有什麼特殊疾病,所以可以充分享受一個人的生活。與和美感情要好的妹妹有時會用電話與和美聯繫近況。而依照慣例,每年新年時,和美也會到妹妹的家中拜年。2001年的新年到來。往年總是會和妹妹聯絡的和美,怎麼這年始終沒有與妹妹聯繫。「奇怪,每年過年都會和我聯繫的和美,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和我聯繫呢?難道她又一個人悄悄地去旅行了嗎?但就算這樣,她應該也會和我聯繫呀?」感到疑惑的和美的妹妹,持續用電話嘗試與和美聯繫,但電話那頭始終沒有人接聽。不安的和美的妹妹,等到新年過後的一月十日,便來到和美的家中探視。不管和美的妹妹在外頭怎麼按門鈴、怎麼敲門,屋子裡頭始終沒有人應答。於是和美的妹妹請來警察,直接進入和美的家中查看。到場的警察與業者一起用鐵橇破壞門鎖,進到家中。映入眼簾的是俯臥在地上的和美。根據判斷,當時和美已經死亡約一週,原因是腦出血。昏倒後意識昏迷,就這麼去世。因為和美家中的桌上還擺著沒喝幾口的紅酒,以及客廳電視就這麼開著沒關,所以根據這些線索判斷,和美應該是突發性的猝死。在我向和美的妹妹了解事情原委的過程中,了解到孤獨死其實是最為理想的死法。因為事前完全不會感覺到死亡逼近的恐懼。如果日常生活中,隨時都要留意死亡逼近的話,會是一件好事嗎?和美之所以可以做到稱得上是完美的孤獨死的原因,就是因為她始終沒有同居人這件事。如果今天是和家人同住的情況,那麼一定會叫來救護車緊急送院等造成這樣的大騷動。到院之後,等著和美的可能是手術?還是維生治療?或許和美的妹妹一家人會替和美選擇維生治療也說不定。「太好了!像這樣一個人生活,沒有家人真是太幸福了。」我的心裡這麼想著,也對能這樣死去的和美羨慕不已。65歲死去或許有些早,但畢竟也已經不是三十多歲了。如果人生不是重視生命的長度,而是生命的質量,那麼和美應該已經充分足夠。能在不打擾任何人的情況下死去的幸福,可以在孤獨死中體現。藉由上述的事例,現在的你對孤獨死又是怎樣的一個想法?孤獨死是悲慘的?孤獨死是可怕的?一些刻意迴避與人交往,緊閉窗門獨自生活的人不說,生活在一般人際關係底下的人們,即便是單身,但死後遺體腐敗到無人知曉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但這暫且不說,我認為沒有比孤獨死這種死法更為理想的方法了。因為死亡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突然造訪。幸福的日常生活中,在本人絲毫沒有感覺死亡恐怖的情況下,突然因為身體某個部位的異變,瞬間往生他界。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極為自然的死法。而且因為是一個人生活的關係,即使昏倒了也沒有人可以幫你叫救護車。我並不是想要在這裡說家人的壞話,但是能夠在不打擾人的情況下離開這個世界是何等的幸福,不是嗎? 即便到了現在,希望能在他人的照護下走完最後人生的,還是大有人在,但是一個人安靜地到死亡的世界是最理想的。既然遲早都要離開這個世界,不如安靜地離開。被送到醫院,經過層層檢查、治療,飽受苦難的結果,最終還是離開這個世界,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我並不是想要在這裡說家人的壞話(雖然這麼說,但還是不斷地說著壞話)。但家人的愛也是有好壞之分。我曾多次提到,身為家人必須多方留意。朋友之間尚且還有一線之隔,但家人之間可以很輕易地跨入彼此的個人領域,以愛為名,就擅自為家人做出任何決定。不懂得尊重本人意願的家人非常多。過去當我才30多歲時,曾經被一位我所尊敬的人這麼說過。當時的我,總是為了單身的自己不由自主地嘆氣。可是這位我所尊敬的女性卻這麼跟我說:「哎呀,這表示妳還是個大小姐呢!單身是多麼棒的一件事情,我想妳還不清楚。身旁有父母、兄弟姊妹存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喔!所以身旁誰都不存在,就只有妳自己一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當時的我,因為年輕,所以還不清楚她所說的意思。但如今已經是70歲高齡的我,終於理解她的話中含意,讓我不禁地點頭贊同。書籍介紹書名:長壽地獄作者: 松原惇子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03/07作者簡介/松原惇子一九四七年於日本埼玉縣出生。昭和女子大學畢業後,於紐約市立皇后大學研究所取得諮商碩士學位。三十九歲時以《女人購屋時》(文藝春秋)一書初試啼聲,躍身為作家。第三本著作《可頌症候群》一書成為暢銷書之際,書名也成為流行語。投注於「單身女性的生存方式」研究之餘,也以此為題材,從事寫作及相關演說活動。現為NPO法人SSS NETWORK代表理事。同時也是創作歌手與電影製作人。喜歡多方嘗試。著有《不害怕「一個人的老後」》(PHP文庫)、《獨老時代》(世茂出版)等多本。延伸閱讀: 睡覺不用枕頭最健康!醫學博士教你:躺5分鐘就見效的脖子矯正法,擺脫身體90%疼痛
-
2020-11-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輝瑞實驗性疫苗3期試驗 保護效力達90%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今天宣布,它們聯手研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進行中的第3期臨床試驗顯示,預防COVID-19的保護效力高達90%。法新社報導,根據初步結果,接種兩劑中第2劑的7天後以及接種第1劑的28天後,達到保護病患的效果。輝瑞董事長兼執行長博爾拉(Albert Bourla)發表聲明說:「我們的COVID-19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首批結果,提供我們的疫苗能預防COVID-19的初步證據。」博爾拉又說:「我們正邁出重要一步,更接近提供全球各地人民亟需的突破,協助終結這場全球健康危機。值全球最需要時刻,我們的疫苗研發計畫正抵達這項重要里程碑。」全球各地大多數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率持續飆升至新高紀錄,各醫院加護病房的空床率不斷減少,死亡人數則不斷攀升。根據供應預估,兩家公司表示,它們預期2020年能供應全球高達5000萬劑疫苗,2021年將增至13億劑。
-
2020-11-10 癌症.卵巢.子宮
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 竟是卵巢癌末期
40歲的王小姐有卵巢良性瘤開刀史,也有定期追蹤,後來陸續出現腹脹、便祕等症狀,有次用盡全力卻只能擠出細如竹筷的糞便,就醫發現是卵巢癌末期,癌細胞侵犯直腸才導致腸胃不適。現在她將希望放在基因檢測,若發現有BRCA基因突變,就能使用今年11月健保甫開始給付的晚期卵巢癌第一線治療藥物。抹片檢查普及,子宮頸癌患者減少,但「卵巢癌」這個新一代婦癌殺手逐漸浮現檯面。衛福部癌症登記及死因資料顯示,卵巢癌罹癌和死亡人數都已超過子宮頸癌,2017年在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七,2019年女性癌症死因也名列第七。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卵巢腫瘤生長時不易有感覺,初期症狀常與腸胃不舒服混淆,加上無明確篩檢工具,導致近五成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卵巢癌晚期才被診斷比率是乳癌和子宮頸癌的兩到三倍。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理事長賴鴻政表示,研究顯示,即使接受完整化療,仍有七成卵巢癌患者在三年內復發,復發後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會逐漸縮短,導致患者陷入化療和復發循環。健保署今年8月共擬會,通過口服PARP抑制劑Olaparib納入健保給付,適用於BRCA1或2基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合併第一線含鉑化療維持治療,11月1日生效。賴鴻政表示,BRCA基因突變會提高卵巢癌風險,有BRCA1突變的女性卵巢癌罹患率高達44%,BRCA2突變的女性也有17%在80歲以前罹患卵巢癌,全台約有10至15%卵巢癌患者具有BRCA基因突變。賴鴻政表示,研究證實,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 患者有半數會在14個月內復發,依照基因型接受精準治療的患者,有半數復發時間延長到56個月之後。建議患者不要放棄,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