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醫聲.疫苗世代
搜尋
死亡人數
共找到
669
筆 文章
-
-
2020-11-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賴清德:要以新冠病毒為師「 一定要謙卑面對」
副總統賴清德今天早上到桃園林口長庚研究大樓參與「新冠病毒研討會」,他致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確診與死亡數持續竄新高,「台灣仍要謹慎小心」,並要以病毒為師「一定要謙卑」,第一線戰士要堅守崗位到疫情結束,並提出讓台灣成為深度韌性的國家、持續發展生物科技,從預防到治療讓台灣成為健康台灣等三大目標。賴清德說,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造成4千多萬人確診、造成125萬人死亡,是21世界人類浩劫,不僅威脅到人類健康生存,也對政治、經濟與社會等各面向帶來嚴重衝擊,雖然台灣是相對幸福的,「但這樣的幸福不是幸運,也不是老天送的禮物,而是國人打拚結果。」賴肯定,疫情爆發以來,第一線醫療人員組成防線是何其堅固,醫療人員明知是疫病會傳染且可能致死,依舊挺進隔離與加護病房去治療病人,加上政府努力種種超前部署組成疫情指揮中心,大眾都可以看見前線後勤如何合作,從萬人普篩結果來看,可以證明台灣防疫真的做很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不過,賴清德仍提出國外疫情提出警惕,因為全球疫情數字仍持續攀升,昨天看死亡人數121萬,今天攀升到125萬,「11個月了,還在竄新高」,他認為,國際疫情方興未艾,台灣還是要謹慎小心,不能在這裡就卸甲歸田,第一線戰士仍要堅守崗位,指揮中心仍要發揮功能,要一直到疫情結束為止。賴清德也強調,新冠病毒太新,即便目前有了階段性成果,仍要以病毒為師,要謙卑面對,他期許未來台灣要完成三大目標,第一項便是台灣要成為深度韌性的國家,因為從過去的SARS、MERS,到現在的COVID-19,未來還是有可能會有新興傳染病,一定要藉此累積更多醫療與公共衛生經驗,以因應未來的挑戰。賴也提及2003年爆發SARS時,自己時任立委特別難過的是,很多染疫者都是年輕醫護,就是因為當時經驗不夠、國際援助不足,因此在疫情之後有大幅度的檢討,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增加防疫醫師等人力、增加1千床隔離病床,並提高防疫層級、統一中央地方權責,也希望這次從中學習、累積經驗。第二目標則是要發展生物科技,賴說,因應未來為發展精準、智慧醫療時代,他很支持衛福部長陳時中去爭取疫苗分配、購買國際疫苗,並支持台灣本身的疫苗公司提供經費,讓讓國內疫苗廠可以有機會提升製造疫苗能力,也讓國人健康做出貢獻,並讓精準醫療更加進步。賴清德最後也表示,無論從預防到治療,要讓台灣成為健康的台灣,以病毒為師,內心接受它、了解它並打敗它,也能從病毒身上學習,進而讓台灣各面向提升進步。
-
2020-10-31 科別.新陳代謝
台中糖尿病患者爆增 議員指都是「泡芙人」惹的禍
愈來愈多「泡芙人」,外表看起來很結實,體脂肪卻偏高,台中市議員黃守達指出,肥胖是造成糖尿病原因之一,而台中2019年糖尿病已成為死因第四名,死亡人數10年來最高,建議應在各區衛生所建置「身體組成精準分析儀」,加強宣導健康減重觀念。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這是很好的建議,允諾明年底前,將於各衛生所建置;黃守達也提醒,每台高規格的身體組成分析儀需數十萬元,衛生局可逐步設置,並研議配套措施,提升衛教宣導功能。黃守達拿出2010至2019年的中市主要死因數據,去年糖尿病死亡人口爆增至1285人,較2018年多219人,是10年來糖尿病死亡人口最多的一年;與其他縣市相比,中市糖尿病死亡人數結構比更是六都最高,已達7.2%,是相當嚴重的警訊,近年來又有年輕化趨勢。議員批目前看不出中市衛生局有具體的糖尿病防治政策,相關經費闕如,今年聯合國世界糖尿病日園遊會暨點燈活動的開跑縣市,台中市糖尿病防治應更積極。他建議可從與老人幼兒接觸最多的衛生所著手,除了採購利用生物電阻抗分析法(BIA)的「身體組成精準分析儀」設備於各區衛生所,讓民眾到衛生所就能測量脂肪量、肌肉量、體水分量、基礎代謝率、內臟脂肪指數等等,了解自己身體組成,進一步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方式,並加強宣導。
-
2020-10-28 科別.心臟血管
逾三成上班族發生中風不會處理 記FAST口訣減失能風險
據「腦中風健康識能推廣試辦計畫」研究發現,企業職場工作者面對急性腦中風情況發生時,三成以上表示難以立即做出處置,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預防暨社區醫學部主任陳龍呼籲,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 記下時間快送醫」,減少失能與死亡風險。該計劃由國健署委託台北醫學大學林立峯助理教授團隊執行,擇定企業員工對象特徵包含工作時程不固定、時常外食及應酬,生活習慣作息不規律、工作型態屬於責任制及業績導向、工作壓力大及高度精神緊張,了解職場員工對於「腦中風健康識能」的認知而進行調查。計畫發現,88.4%上班族認為在日常生活中獲取腦中風相關資訊是容易的;但28.6%表示在理解腦中風相關書面及口語資訊上是有困難;而對於判斷腦中風相關資訊的正確性也有五成認為困難;而面對急性腦中風情況發生時,31.7%上班族表示難以立即做出處置。據衛生福利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超過1.2萬人,中風對國人健康衝擊甚鉅,且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也提醒,「每4人中就有1人發生中風。」要掌握以下333健康守則,就能夠減少腦中風急性發作的風險;民眾若發現有小中風的情形,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一定要迅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若發現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不可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的劑量;記住不吃多鹽多油食物、不吸菸、不過度飲酒;保持定期測量血壓、適度規律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及善加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以上國人成人預防保健服務。
-
2020-10-27 癌症.卵巢.子宮
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
【文、圖/摘自木馬文化《傳染病的世界史》,作者石 弘之】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最近各界強調香菸的可怕,但性愛其實也會引發癌症。引發肝癌的「B型肝炎病毒」與引發白血病的「成人T細胞白血病病毒」,還有因為愛滋病而聲名大噪的卡波西氏腫瘤,起源於「人類皰疹病毒8型」,都是透過性行為傳染而引發癌症。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二十,起因於性交流所傳染的病毒。香菸引發的癌症死亡人口約占百分之二十二,所以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評估,癌症死因最多的是「吸菸」,男性占百分之三十四點四,女性占百分之六點二。第二高的是「傳染病」,男性占百分之二十三點二,女性占百分之十九點四。也就是說,只要戒菸並小心傳染病,就有將近六成罹癌男性,兩成五罹癌女性,可以避免罹癌而死。尤其是最近年輕女性愈來愈容易罹患子宮頸癌,起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這也是性傳染病中感染人數最多的一種,甚至比大家常提到的披衣菌性病(細菌性傳染性病)更多,連美國抗癌協會都要建議「抗癌活動的重點應該從香菸轉移到HPV」。如果模仿禁菸標語,大概可以改成「性愛會縮短您的生命」。WHO在二零一零年發表的「HPV與癌症報告」指出,全球每年約有四十九萬三千人罹患子宮頸癌,約二十七萬三千人死亡,死亡人口有百分之八十三出現在發展中地區。在女性特有的癌症中,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排名第二。如果現在這個趨勢不變,二零二五年大約會有七十五萬六千人發病,約四十三萬九千人死亡。觀察子宮頸癌的全球分布,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中南美洲、南亞等貧困國家。尤其是坦尚尼亞、尚比亞、厄瓜多、柬埔寨等國家最多,不少發展中地區的子宮頸癌死亡率,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一名。好發於壯年期日本將「子宮頸癌」與「子宮體癌」都分類為「子宮癌」,國家統計也都將兩者數據合併。子宮頸癌發作於子宮入口附近的子宮頸,子宮體癌則發作於子宮本體。就醫學上來說,這兩種癌不只是發作部位不同,連性質也完全不同,大概就像胃癌與大腸癌那樣的差別。子宮體癌通常在五十到六十歲(停經後)左右發病,但是子宮頸癌的發病巔峰在二十五到四十四歲。子宮體癌的發病原因不明,只知道懷孕分娩的經驗較少,就比較容易罹癌。另一方面,子宮頸癌有九成屬於性行為相關的傳染病。原因出在初次性交年齡降低,性伴侶數量增加,真是時代的表徵啊。根據國立癌症研究所資料,日本每年約有一萬七千五百人罹患子宮癌,其中大約一半(八千五百人)是子宮頸癌。每年約五千七百人因子宮癌而死亡,其中約兩千五百人(百分之四十四)為子宮頸癌。統計日本人一生中的罹癌機率,男性為百分之六十二,女性為百分之四十六,女性之中的子宮頸癌罹癌機率不到百分之一,但是在癌症死因排行榜上卻占了第三名。最近二十年,子宮頸癌病患數量大增,尤其二十到四十歲之間的女性罹患子宮頸癌,是所有女性罹癌患者中人數最多的。
-
2020-10-24 科別.心臟血管
全台約508萬人罹患高血壓! 十大死因3種跟它有關,這些人最好天天都要量血壓
時序進入秋季,天氣多變化,低溫與溫度驟降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因而增加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依據108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因高血壓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因,例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等,分別列在十大死因第2位、第4位及第8位,共造成38,290人死亡,即每4.5個死亡人數中就有1人是死於高血壓直接相關的三種死因。「沉默殺手」高血壓無明顯症狀 是中風、心臟病元凶之一高血壓的成因是多面向性的,包括環境因素、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鹽分與酒類、缺乏適量運動等。依據2016-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5.82%,推估約有508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由於血壓升高時,多數人沒有明顯症狀,很多人都是在健檢或是看醫生的時候才發現,甚至有人第一次發生症狀就是中風。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醫師表示,血壓是血液流動時衝擊血管壁所引起的壓力,正常血壓值應等於或小於120/80mmHg,當血壓達130/85 mmHg即有偏高情形,140/90 mmHg以上就代表有高血壓,而且高血壓可能造成很多後遺症,會影響到腦部、心臟、腎臟和眼睛等。白袍恐懼症易使血壓飆 居家測量有這些注意事項國民健康署提醒,若出現白袍恐懼症,即為看到醫護人員血壓會不自覺飆高,建議可善用國健署建置「全國社區血壓測量網絡地圖」的血壓量測服務資訊,而若量血壓採居家進行,建議使用衛生福利部核發「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血壓計作為家中常備血壓計,並注意要定期校正檢查。此外,量血壓時須注意不交談、不憋尿、不翹腳、壓脈帶不低於心臟、挽袖、腰部挺直、腳底自然垂放,才能正確量血壓。控制血壓避免併發症 牢記中風口訣把握治療黃金期今年全球經歷COVID-19疫情的衝擊,個人自我防護固然重要,但血壓自我管理更不容忽視,並牢記FAST中風口訣:「臉歪手垂大舌頭 記下時間快送醫」,避免錯失治療黃金時間。王英偉提醒,掌握以下三個簡易步驟,就能輕鬆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1.記得定期量血壓(Check):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有高血壓家族史更應該從年輕起養成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並利用紙本或手機下載相關健康管理軟體紀錄血壓數值,除可自我監測血壓變化情形,亦可幫助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做為治療依據。2.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在日常生活上,更要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如採低油、糖、鹽及高纖的飲食、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有助於血壓控制,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3.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血壓不是固定的數值,會隨著時間、情緒、季節有些許變化,除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外,更需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高血壓治療目標值依罹患慢性疾病種類及年齡層不同,會有所差異。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人建議至少維持在血壓值140/90 mmHg以下,對於罹患慢性病及老人族群,血壓控制則更為重要,針對個人合適的控制範圍建議仍遵循醫師專業諮詢。延伸閱讀: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 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量對血壓很重要  這3個時候量超NG
-
2020-10-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多致命?CDC:今年「多害死」30萬美國人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20日公布報告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導致今年全美死亡人數,比正常年份的預估增加約29萬9000人,其中三分之二的死因是新冠肺炎;CDC也針對旅客頒布新的臨時指南,「強烈建議」戴口罩以減緩新冠肺炎疫情擴散。CDC表示,新冠病毒對西語裔和非裔族群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如同先前分析的說法;但令人驚訝的是,25至44歲的民眾也受到嚴重影響,這個年齡層的「超額死亡」(excess death)率比前一年增加26.5%,變動幅度比任何其他年齡層都大;目前不清楚此增幅的成因,是新冠肺炎死亡個案在5月至8月間年輕化,還是涉及其他死因。維吉尼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社會與衛生中心榮譽退休主任沃爾夫(Steven Woolf)說:「死於這場疫情的人數比我們所知的更多;這項研究即如此顯示;其他研究也一樣。」CDC通報,相較於正常年份的預估,今年死亡人數增加估計29萬9028人;其中19萬8081人的死因是新冠肺炎;正常年份的預估是根據2015至2019年的年度死亡人數平均值。CDC的資料涵蓋2月1日至10月3日,由CDC旗下的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彙整;而沃爾夫說,到今年底,死亡總人數可能達到40萬。CDC也在聲明中表示:「透過旅行傳播病毒,已經持續導致病毒在州際與國際間擴散;當感染者搭乘大眾運輸旅行卻沒有戴口罩、而其他人也未戴口罩,社區感染就可能迅速演變成州際和國際感染。」CDC指出,在機場和捷運站與公車站搭乘飛機、渡船、火車、捷運、公車、計程車、或共乘交通工具的旅客和工作人員,都應聽從該中心關於戴口罩的勸告。該中心也表示,旅客經常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有時更長達數小時,讓感染或導致新冠病毒擴散的風險提高;由於旅客在飛機上或公車上可能無法與別人保持六呎距離,所以必須戴口罩。
-
2020-10-19 科別.腦部.神經
腦中風可預防?醫籲「三少一多」護血管
腦中風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 腦出血死亡率6成急救是關鍵 腦中風不但可能影響大腦功能,更是國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根據衛福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達1萬2176人,平均每43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 雙和醫院中風中心主任陳龍醫師指出,腦中風分為梗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研究資料顯示,高達4至5成以上的出血性腦中風患者,到院前已心跳停止、沒有血壓,來不及急救就已經死亡,尤其是腦幹出血,平均死亡率更高達6成以上。 陳龍說明,出血性腦中風是因腦血管破裂引起,常見原因包括:高血壓、蜘蛛膜下腔出血、動脈瘤破裂。一旦發生腦出血,血塊會壓迫鄰近腦組織、腦壓升高,嚴重時就會造成昏迷、死亡。認識相關症狀、立即就醫接受治療,是搶救中風患者生命的重要關鍵。 手腳無力誤以為工作疲勞 腦中風急救需要及時取栓 台灣有8成的中風為「梗塞性中風」,是血栓堵塞造成,症狀發生後經評估,應在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國人對於中風徵兆「臨微不亂」──「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別「亂」快送醫──的警覺性仍有不足。或是在中風發生後,誤信民俗偏方導致嚴重後遺症。 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科長林士閔表示,常遇到民眾在中風徵兆發生時未計及察覺,誤以為是工作疲勞導致手腳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也有民眾在中風症狀發生後,自己搭計程車或開車去醫院,錯失了緊急處置的黃金時間。提醒民眾不可誤信民俗療法,自行放血、針扎手指頭、手指掐人中等,都是錯誤迷思。 預防腦中風四大生活原則 三高病人謹記定時服藥 一名67歲張姓女子,本身有慢性病史,近期因疫情未定時回診,一日忽然發生眼睛上吊並出現無意識症狀,但約10分鐘就恢復,隔天又發生頭暈、不舒適,5分鐘後就癱軟昏迷,幸好通知救護車10分鐘內送抵雙和醫院急救,順利挽回生命。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指出,雙和醫院整合鄰近醫療機構組成動脈機械取栓治療聯絡網,北起基隆、東抵宜蘭、南至桃園地區內的北台灣250萬人口,都可即時接受取栓救護。 臺北神經醫學中心杜永光院長強調,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除嚴重致死外,多有後遺症出現,僅十分之一的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杜永光表示,腦中風是可以預防的,只要清楚瞭解腦中風的危險因素並配合定期檢查,尊守「少油、少鹽、少菸酒、多運動」的四大生活原則,而有三高的病人務必定時服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就能遠離腦血管病變的威脅。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0-10-1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勿輕忽女性的心血管疾病
【編者按】「性別與醫學」在台灣的醫學教育已經逐漸受到重視,但本週卻是「醫病平台」首次以這主題刊登三篇文章。張博淵教授以其心臟科的專長提出醫學數據,呼籲醫界及社會大眾不容輕忽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有時會有「非典型」症狀,而延誤診斷。另外我們在此發表有關「代孕母立法」的兩種不同看法,一位在專業方面深受尊敬的藥師長年以本身是子宮發育不全的病人,挺身呼籲「代孕解禁」的推動;一位長期爭取婦女權益的意見領袖卻因擔心女性可能因代孕合法化而造成女性被物化、更深陷傳統文化的束縛。這種「科技不能解決的社會文化問題」惟有在社會大眾透過理性的對話,了解事實並屏除誤解,才能達到共識。根據衛生福利部2016年的統計,台灣女性在心臟病與腦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分居十大死因的第二位與第四位,估計每年約有一萬五千多名女性因此喪命,總死亡人數是婦女癌症(乳癌、子宮頸癌、子宮癌、卵巢癌等)的3到4倍。然而在社會大眾的印象之中,往往認為心血管疾病是男性的專屬,鮮少了解心血管疾病徵狀與用藥上的性別差異。長期關心婦女心血管疾病的NGO團體「台灣女人連線」曾有調查指出,全國只有約2成5的女性知道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會高於婦女癌症。即使在心臟病高居女性死因第一位的美國,婦女也始終認為婦女癌症是威脅她們健康的最大殺手,個中思維令人費解。不僅如此,知道更年期後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則不到半數。女性荷爾蒙有保護血管的內皮細胞作用,能使血管功能較為健康。50歲之前女性的三高發生率普遍低於同年齡男性,但更年期後,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發生的比率卻大幅增長超越男性。在更年期後,少了荷爾蒙這項保護因子,罹患心血管風險便呈直線上升。平均來說女性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年齡比男性晚十年。從學理上來看,似乎更年期後的荷爾蒙補充能夠改善女性的健康,然而,補充女性荷爾蒙雖可改善更年期症狀,卻也有可能增加血栓的風險。除了靜脈血栓外,中風、心肌梗塞或心因性死亡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目前國際的治療指引並不建議常規補充女性荷爾蒙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二十多年前,美國開始對其高居死因第一位的心血管疾病進行性別差異的分析,結果發現除了疾病的風險因子有性別差異之外,女性在心血管疾病的表現也與男性不盡相同。以心絞痛的表現來說,典型症狀是胸痛、冒冷汗、放射性疼痛,可是約有3至4成的女性患者是消化不良、頭暈、疲倦、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容易被忽略造成求診延遲,整體的處置比較會超過治療黃金期。此外,由於症狀不典型,女性接受心導管檢查的比率比男性低15%。也因為較少接受這類檢查,以致接受手術治療的比率更低,女性接受心導管治療或繞道手術的比率比男性低35%。女性在治療後發生局部缺血或因胸痛再次住院的比率高於男性。雖然醫界並非都一致認同這些差異的存在,但是醫學文獻提供許多活生生的數據卻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心臟學會也正式將此性別差異寫入心臟病的治療指引(practice guideline)中。在疾病預後方面,過去國外統計急性心肌梗塞的在院死亡率,女性為16.7%較男性11.5%為高。此差異主要發生在較為年輕的族群,女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較男性高,一直要到74歲以上,男女死亡率才沒有顯著差異。進一步的分析指出,發生心肌梗塞的女性,除了平均年齡較高之外,罹患三高等心血管疾病相關危險因子的比例也較男性為高。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應從三高的防治及生活型態的改變做起。女性腰圍應維持在80公分以下,並定期測量血壓,平時應避免高油、高鹽的飲食,且不要吸菸,以降低心肌梗塞風險。若發生無法解釋原因的症狀,如無端消化不良、頭暈、疲倦等,也要想到會不會是心血管疾病的不典型症狀,建議應儘速就醫檢查。停經期的女性,每1~2年應檢查心臟血管相關的危險因子如血糖,血壓,血脂肪,有問題儘早處理,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心絞痛及心肌梗塞以外,有一些民眾比較不熟悉的疾病也存有性別的差異,如「肺動脈高壓」。肺動脈高壓是一種心臟、肺臟及血管系統嚴重的病變,發生率約每百萬人中有15 至50人,好發於36至50歲女性,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的4倍。初期症狀也極「不典型」,例如喘不過氣、咳嗽、咳血、手腳水腫、頭暈,患者常常誤以為是運動量不足,或是工作疲累,因此第一時間難被發現,常經過2至3年才能確診。若未經妥適治療,平均存活期不到3年,存活率甚至比大腸癌還低,故被稱為是「心臟的癌症」。由於女性的死亡率比比男性還高,進入中年的女性更要提高警覺!性別議題除有賴教育演講來宣導之外,長遠來看,政府及醫療單位更應針對心血管疾病之性別差異,擬定「女性健康」的政策,落實醫療體系及醫護同仁對性別差異的敏感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對女性心臟病及相關危險因子的重視及預防,才能真正照顧女性的健康。
-
2020-10-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疫情無緩解跡象 WHO不鼓勵再封城
美國因新冠肺炎染疫住院的人數仍持續攀升,巴西及印度情況也相當不樂觀,全球各地的疫情並無緩解的跡象,但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不鼓勵封城來控制疫情。美國7月的新冠肺炎染疫住院人數高達近6萬人,上個月人數掉了逾五成,但自從9月20日下降至低於2萬9000人以來,每天入院治療的人數持續增長,達到將近3萬5000人。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截至10日的數據,全美有11州創下七天內確診人數新高。但有些州長仍不為所動,南達科他州每日確診病例、住院甚至死亡人數都在增長,然而州長克莉絲蒂‧諾姆(Kristi Noem)卻強調南達科他州的醫療體系並不會因為疫情而崩潰。全美已連續第四天出現5萬多個新病例,自從美國第一個病例確診以來,已累計超過770萬人確診,將近21萬5000人死亡。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警告美國,若新冠檢測方式沒有進步,就得準備面對更多的死亡案例。在大西洋另一端,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周一可能會實施更嚴厲的限制令,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的教授梅德利(Graham Medley)警告情況仍然嚴峻。截至10日晚,巴西的死亡人數已經突破15萬人,僅次於美國,然而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卻與川普一樣,淡化疫情的嚴重性,無視社交安全距離原則,還鼓勵政治遊行示威。與川普相同,波索納洛也曾感染新冠肺炎。另外,印度的總感染人數已經超過700萬,僅次於美國。儘管如此,WHO卻不鼓勵各國以封城做為控制疫情的主要手段,WHO一名官員表示封城的目的只有在為了爭取更多時間來整頓資源,保護筋疲力盡的醫療人員時才有其必要。
-
2020-10-08 該看哪科.婦產科
懷孕遇到新冠疫情 4撇步安心養胎
當懷孕碰上新冠肺炎疫情,讓準媽媽們原就焦慮的情緒更加緊繃,專家建議減少接觸負面訊息,必要時可上網路社群尋求孕產婦同儕支持,若發現飲食與睡眠已受到影響,且無法抽離低落情緒時,請尋求專業心理資源。看見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陳彥琪正是於新冠肺炎期間生下二寶,但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最緊張的時候卻是最需要頻繁產檢的最後孕期階段,雖然防疫中心呼籲民眾減少進出醫院頻率,但肚裡寶寶一有風吹草動還是只能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在疫情中的懷孕心情唯有親身體會才能了解其中酸澀;如何讓孕產婦能安度疫情中的孕期,提供如下四個撇步。撇步一:建立網路聯絡社群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防疫中心呼籲應減少出門、減少社交活動、減少出入醫院,也導致許多孕產婦媽媽教室也不能去、親友互動也減少,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閉關生活。但社交對孕產婦來說其實非常重要,陳彥琪建議篩選好的社群網站、line群組、PTT等,透過網路認識有相似經驗、共同話題的人,也能一起解決相似的難題,例如孕期不適如何舒緩、寶寶衣服怎麼準備、孕期體重與營養如何補充等。陳彥琪表示網路社群對孕產婦來說,是個可以提問、分享經驗、協助決策的地方,能減少孕期的焦慮外更重要的是「感覺不孤單」。不過,網路資訊也較難辨別真假,陳彥琪呼籲若是真有疑慮建議向專業人員諮詢為佳。撇步二:減少吸收負面訊息新聞不斷播送疫情造成的感染人數、死亡人數,過多的負面訊息容易造成閱聽人的焦慮緊張,陳彥琪建議孕產婦如果察覺自己開始胡思亂想就要「暫停」、「止損」、「正念」,去除此刻腦中的負面想法,了解自己是因為新聞報導才產生此刻的過度焦慮,轉念試著給自己一些正向思考,例如:在國內比起染疫人數,更多人因為確實配戴口罩、勤洗手而沒有感染,就算感染了,也是可以治療痊癒的。撇步三:對自己寬容一些陳彥琪表示孕產期生活作息變動大,如記性變差容易漏掉事情引發自責,產後可能因為照顧寶寶而無法充分睡眠等;建議孕產婦對自己寬容一些,生活步調放緩一些,不用強求母嬰同室或親餵母乳、接納親友照顧寶寶的意願等。依循固定產檢、新生兒回診時間並配合信任的醫師,減緩自身的焦慮。放下對於「100分媽媽」的執著,才能寬心地感受新生命的美好。撇步四:尋求專業諮詢新冠肺炎疫情中,親友探視寶寶過程是否確實隔離防護、帶寶寶出門打預防針怎麼戴口罩、推車防護罩如何裝置等,都讓新手媽媽更為忙碌,加重焦慮及挫折感。陳彥琪表示如果持續感到悲傷和心情低落、不再感到開心,總是感到疲倦、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寶寶、食慾不振或甚至想要傷害自己,都要記住請尋求專業心理資源。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心理諮商、資源轉介、成長課程、教育訓練等心理保健服務。在你需要的時候,心衛中心始終都在。諮詢專線:(02)3393-7885(請幫幫我),每週一至週五09:00-22:00官方網站:https://bit.ly/3iKlCga粉絲專頁:https://bit.ly/3jHPtqO孕產期身心調適及憂鬱防治衛教資源:https://is.gd/g9dLfK新冠疫情衝擊整個世界,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如何在疫情下安度孕產期,陳彥琪鼓勵孕產婦們學習自我覺察、自我接納、接受親友的幫助、好好的飲食與適量的運動;即便身處疫情中,新生命的到來還是一件值得用美好心情來期待的喜事。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25
-
2020-10-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避免和新冠肺炎分不清 李秉穎籲打流感疫苗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今天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初期感染症狀不易分辨,基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和流感防疫及重症致死率考量,呼籲大家都應打流感疫苗。新北市政府今天舉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找來新手爸媽的香蕉哥哥及草莓姐姐主持,會中安排市長侯友宜施打疫苗,侯友宜以過來人身分為施打疫苗的幼兒園小朋友們加油打氣,李秉穎也應邀出席。李秉穎致詞表示,今年不管是公費或非公費對象,大家都要加強來打流感疫苗,因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和流感的症狀在初期時不易分辨,都會發燒咳嗽,不做檢驗是不知道感染什麼病毒。他表示,新冠病毒的疫苗迄今仍不知何時才能做出來,台灣目前的染疫死亡人數是7人;但從去年到現在因流感死亡人數就達112人,致死率比新冠病毒高出16倍,但大家都怕新冠病毒卻不怕流感病毒。他表示,流感重症患者有95%是沒有接受流感疫苗注射,大家應該都去打流感疫苗,除保護自己生命安全,也可減少防疫的負擔。侯友宜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新北市特別自編預算加碼購買了2萬2000劑,使得公費流感疫苗數達91萬劑,從今天開始施打,希望符合公費施打資格的民眾前往670家指定的醫療院所來施打疫苗。他表示,市府也針對65歲以上的長者,特別再購買了6萬劑的肺炎鏈球菌疫苗供免費施打,在疫情肆虐的時可以保護長者的健康,尤其流感跟新冠病毒症狀分不清楚,希望長者藉此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
2020-10-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阿根廷疫情嚴峻 我僑胞捐台灣國家隊口罩助抗疫
阿根廷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攀升至全球染疫人數第8多的國家。當地一名僑胞匿名捐贈2萬美元(約新台幣58萬元),採購台灣國家隊的口罩,助僑胞抗疫。阿根廷染疫人數屢創新高,每日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急劇上升。截至2日,全國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人數達77萬9689例,2萬599人死亡,確診病例數已超過墨西哥,名列全球第8。阿根廷自3月下旬起實施長達近7個月的隔離措施,最新隔離政策將延長到10月11日,但隔離禁令未能有效遏制疫情。當地僑民聯合會委員李昆堯指出,阿根廷政府雖有實施隔離管制,但無法有效監控追蹤病例,疫情從起初由赴國外旅遊染疫的中上階層民眾擴散至中下階層民眾,甚至是貧民區,也由首都擴散到內部各省,病例激增之快連謹慎防疫的僑胞也無法倖免。僑聯會在關懷訪談僑胞後發現,疫期爆發以來,至少有10多位台灣僑胞染疫,其中已有3人身亡,主要是因本身有糖尿病或其他病史引發併發症;還有一位擔任醫生的僑胞因工作緣故染疫,目前治療情況良好。李昆堯表示,一名熱心僑胞於8月間匿名捐助2萬美元,請台灣僑民聯合會理事長楊振壽等人協助採購台灣國家隊的口罩共7萬片,提供僑胞使用。首批2萬片口罩已於9月中旬空運到阿根廷,並開放登記,發放給有需求的僑胞;另5萬片口罩則預計以船運方式於10月中旬運抵阿根廷。李昆堯說,因阿根廷口罩品質參差不齊,這名捐助者特別指定要採購安全舒適的台灣口罩,只對台灣口罩有信心。而這名捐贈者幫助僑胞不欲人知的善行傳出後,令許多阿根廷人都覺得不可置信。阿根廷疫情嚴峻,當地僑胞除面臨染疫的恐慌外,長期隔離迫使許多中小企業、餐館被迫關閉。許多經營餐飲店的僑胞,工作或經濟收入也都受波及,被迫減薪或關店,經濟壓力大增,僑聯會在疫情期間協辦心靈講座,幫助僑胞對抗焦慮情緒。
-
2020-10-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他問新冠是不是超弱? 釣出患者曝「染病200天」崩壞經驗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已經破100萬,連美國總統川普都確診,不過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死亡率更高,2年死亡人數5000萬,兩者相比,新冠肺炎就像小巫見大巫,因此就有網友問新冠肺炎是不是弱爆了,結果釣出新冠患者大談得病親身經歷,直呼「你身體就像颱風過後,整個崩壞了」。在國外染疫的台灣網友在PTT上的「Gossiping」板上分享染病經驗,表示新冠肺炎單看死亡率,確實是沒有特別強,但從染病到現在,約200天左右,身體還沒完全好,而這病毒最變態的地方就是會讓你整個免疫系統亂掉,直言「就算病毒沒了,你身體就像颱風過後,整個崩壞了」。網友表示,以國外標準來說,自己染上新冠肺炎的程度,算是輕度偏中度,真正發病的時間大概一周左右,國外以這種程度來說,只會讓患者在家休養,而染上新冠肺炎的患者大概有1到2成左右的機率,會變成慢性病,因此自己從發病開始,就有持續關注「阿六」病毒的後遺症,更以自身的經驗,列出染病的4個階段。網友親身染病經驗,以下把它分為4個階段:第一期發病初期的5到7天,症狀為頭痛、喉嚨痛、輕微咳嗽,與一般感冒並無二異。第二期發病第7到14天,感受到明顯的胸痛、極度疲倦與無力感,且在睡覺的時候,會因為無法呼吸而被嚇醒,還有坐在車上,想用手機拍照時,會無法集中注意力,到第13天時,白天精神狀況特別好,但傍晚開始,症狀發作的特別厲害,就這樣時好時壞的狀態持續到20幾天。第三期發病第30天到120天,這段期間是網友認為最慘的,從小到大生過的病或做過的手術,都會跑一遍,自己的症狀是有輕微中風、右手右腳麻痺、無法站立洗澡、晚上的時候突然面部僵硬無法微笑等症狀。基本上時好時壞的狀況持續到120天左右,中間有時候精神不錯,會進行一些輕微的運動,結果接連幾天又會復發,不過那時候看了一些研究報告跟其他病人的親身經驗,大概知道控制飲食跟營養品可以壓制住這症狀第四期發病第120天之後,開始固定服用用75-150MG的阿斯匹林,基本上只要不吃垃圾食物跟喝酒,就可以跟正常人差不多。網友在最後表示,自己搬到加勒比海養病,因為天氣好,身體也會感覺比較好,而這200多天雖然病情還沒完全康復,但跟其他人比起來,已經算好很多,並舉例,有病人是過了100多天,每天都還會聞到燒塑膠的味道,還有20幾歲的女病人,每天一直拉肚子,甚至有病人過了好幾個月,注意力都無法集中。慘痛染病經驗也讓染病網友直呼「你如果覺得OK,我跟你換一下」,貼文一出,其他鄉民們也紛紛鼓勵回應「保重身體,也感謝您的分享」、「兄弟保重,這紀錄有種惡靈古堡的即視感,祝你早日康復」、「早日康復!台灣真的太像平行世界,不少人都鬆懈沒那麼注重防疫了」。
-
2020-10-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政府將推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預算逾6700億日圓
共同社等日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已經敲定全民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政治方針,希望擴大接種人數,減少重症患者與死亡人數。推估相關費用超過6700億日圓,將從今年度第二次追加預算的預備金支應。日本政府希望最快今年底開始新冠疫苗疫苗接種,並設定明年上半年確保全民接種疫苗數量的目標。因初期供應量有限,日本政府也設定將讓醫護人員、高齡者優先接種。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已基本確定全民免費接種方針,將在近期召開的厚生勞動省審議會上提出。為防備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損及民眾健康的情況,日本政府將在十月下旬召開國會臨時會,通過相關法案,提供患者救濟措施以及接種疫苗不適由國家賠償的機制。日本政府日前已經與美國製藥大廠輝瑞(Pfizer)及英國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達成基本協議,分別接受兩家公司供應正在研發的疫苗1.2億劑,此外,也持續與美國莫德納(Moderna)公司談判,希望取得4000萬劑以上疫苗。日本政府評估,若疫苗開發順利,最快年底可以開始接種,將在那之前完成相關法制化與預算編列。
-
2020-09-29 科別.消化系統
60歲男子14公分大晚期肝腫瘤 肝動脈化療後幾乎消失
60歲林姓男子平常有喝酒習慣,本身患有C型肝炎,他因右上腹疼痛掛急診,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肝臟右葉有顆約14公分的肝腫瘤,不僅侵犯右側肝門靜脈,還有輕度腫瘤破裂情形,診斷確認為晚期肝癌,與醫師討論後,病患決定接受肝動脈化療,完成2次治療後,林姓男子腹痛明顯改善且無副作用,甲型胎兒蛋白從原來51800ng/ml下降至1400ng/ml,14公分大的肝腫瘤縮小到幾乎消失。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德福表示,肝癌病人中約有2至3成診斷發現時就已是晚期肝癌,以往晚期肝癌診斷後存活時間可能只有數個月,但根據研究顯示,肝動脈化療3成以上有部分或完全治療的成效,有些晚期肝癌病人接受治療後,存活時間可達數年。他指出,肝動脈化療是從左下鎖骨動脈或股動脈放置暫時性肝動脈導管,對肝腫瘤採用低劑量化療,這對肝臟傷害少且安全性高。病人每1到2個月進行一次治療,每次療程5天,視病人狀況搭配其他治療,如標靶治療,可為晚期肝癌病人獲得完善的治療成效,因治療方式與成效因人而異,治療前可與醫師討論與規畫。林德福表示,據衛生福利部報告指出,肝癌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每年肝癌死亡人數高達8000人,B、C型肝炎或肝硬化病人都是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建議3至6個月要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一旦有肝腫瘤發生時,即可盡早確認及治療。
-
2020-09-27 科別.心臟血管
主動脈剝離9成是高血壓引起!4習慣讓你維護「心」健康
近期有藝人因「主動脈剝離」釀成血管堵塞於浴室跌倒後驟逝,令人惋惜且不捨,但這也讓民眾開始重視心血管疾病的問題及如何預防。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指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高血壓的併發症在腦部容易造成腦血管破裂、腦出血,在心臟則易造成心肌梗塞,對主動脈最大的危險就是造成主動脈剝離。因此,有高血壓的病人一定要嚴格控制血壓。 其實,八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留給家人無盡傷痛!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呼籲避免讓這種傷痛發生在自己和家人身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戒菸節酒、控制三高、規律服藥、定期健檢,就是最好的「保命之道」!愛護自己 關心家人! 從「心」開始維護健康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該更愛護自己的心,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另秋意漸涼,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1.健康飲食與運動:採低油、糖、鹽及高纖飲食,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控制體重(維持BMI正常值)、良好睡眠,都是杜絕慢性病的通則,更是健康長壽的良方。2.戒除不良生活嗜好: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僅吸1支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比不吸菸的人增加5成、中風的機率更增加超過2成。民眾如有任何戒菸方面的問題,可撥打國民健康署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16年全球因酒害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300萬人,其中就有19%死於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建議盡量避免飲酒,如有需要,以茶(水)代酒,是健康聰明的選擇。3.控制三高慢性病:有三高的民眾千萬別鐵齒,更要小心心血管疾病找上門,應積極採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4.定期健康檢查: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鼓勵民眾可善加利用。辨識心血管疾病急性徵兆,儘快就醫避免憾事發生! 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心臟基金會黃瑞仁執行長表示,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增加復原機會。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國民健康署提醒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原文:國民健康署
-
2020-09-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呼籲民眾配合最新防疫措施 警告死亡人數可能攀升
英國首相強生呼籲民眾遵守最新的防疫措施,盡可能遠距辦公,以抑制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警告「未來數月無疑會舉步維艱」。強生22日在國會發表演說,表示民眾若未能善盡本分,英國可能「看見更多人死於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更多家庭痛失所愛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悲慘事實就是,你的輕微咳嗽可能成為別人的喪鐘。」在強生宣布新措施後,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隨即改變對倫敦員工重返辦公室的安排,呼籲這些員工恢復遠距辦公,但辦公大樓Plumtree Court維持開放,給有需要的員工使用。強生呼籲全國上下一心度過冬季,他已下令,餐廳和酒吧業者自周四(24日)起提早打烊,並且取消下月開始允許觀眾進場觀賞運動賽事的計畫。政府在持續抑制激增的確診人數。強生也說,政府將加強執法力道,對未按規定戴口罩的民眾處以更高的罰款。若疫情持續不受控制,不排除祭出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他說:「如果我們被迫實施新一輪全國封鎖措施,不只會對民眾的工作和生計構成威脅,還會對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人際接觸構成威脅。」強生稍早在國會表示,這些限制措施將維持六個月左右。這些新措施包括:呼籲民眾盡可能遠距辦公,規定餐廳和酒吧限制內用服務,而且晚間10點必須打烊。商店員工、計程車司機、醫護人員和顧客須配戴口罩。婚禮現場人數以15人為限。不戴口罩者的罰金加倍至200英鎊(約新台幣7,400元)。
-
2020-09-21 科別.感染科
流感+新冠致命組合 秋冬恐爆「雙疫大流行」
美國新冠病毒疫情死亡總數逼近20萬人大關,目前學生秋季返校,而快速檢疫工具還告闕如,醫學家普遍憂心,隨著秋、冬逼近,新冠病毒及流感病毒結合,全國本已嚴峻的疫情恐雪上加霜,而在10、11月爆發「雙疫大流行」(twindemic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20日晚間,美國新冠病毒染疫死亡人數已達19萬9474人;專家認為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疫情入冬後將又面臨一波高峰,死亡人數恐怕在年底前大增。「今日美國報」(US Today)20日報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傳染病及疫苗學榮譽教授斯瓦茲柏格(John Swartzberg)表示,自己估計當前全國因新冠病毒而病故人數減少,此一趨勢會持續到9月,接下來到10月逐步增加,11月可能更糟;因為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一般都在大約1個月以後。全國人口最多的加州新冠病毒確診案例最多,還因目前猖獗的野火導致煙霾,疫情恐進一步惡化;加州野火季還有兩個月要挨過。斯瓦茲柏格表示,自己很難想像10、11兩個月,情勢能夠好轉,人們生活舉止改變幅度並不夠,也沒加大檢疫規模;另外,政治歪風一直在吹,壓制該做的事。斯瓦茲柏格臨床執業已有30年,他表示要診斷出流感並不困難,打個電話或親自看診過病人便可得知。但新冠病毒出現,令一切改觀,它導致病人出現的症狀,跟流感等一切感染呼吸系統的病毒差不多,這些病毒在秋、冬也最猖獗,天氣變冷,人們減少外出而待在室內。新冠快篩方法闕如,依然是全國防疫一大障礙,因此導致分不清病人是感染新冠還是流感,醫學界已有人聲稱今年秋、冬將出現雙疫大流行,恐壓垮整個醫療系統。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統計,2010年以來,流感平均每年造成3萬7000名美國人病故。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表示,他特別憂心新冠疫情可能對流感季高峰期造成衝擊;流感季一般在10月下旬開始,接下來兩個月加速,而在元月、2月來到高峰。
-
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新冠患者突破3000萬 專家:口罩還得戴著
本周五,英國和法國都開始實施防疫新規,兩國的新冠確診人數繼續上升。英格蘭東北部,包括紐卡斯爾和桑德蘭在內,大約200萬居民不能在家中接待外人,酒吧只能提供餐桌服務,娛樂場所最晚在晚上10點關閉。本周一,英國已經宣布禁止6人以上聚集。法國每日新增病例超過1萬。裡昂和尼斯正準備採取進一步的限制措施,此前波爾多和馬賽已於本周實施了限制措施。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指出,歐洲各地的創紀錄激增「是一個警鐘」。他在哥本哈根的一個在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雖然這些數字也反映了測試的全面性,但也可以看到,病毒在歐洲地區的傳播速度令人擔憂。」德國聯邦議院周五做出決定,給近2000家醫院投入30億歐元的資金,讓這些醫院更好地應對新冠危機,這筆資金用於購買更先進的設備,給急診病人提供更好地治療,擴大醫療系統的數字化。德國權威病毒學家、柏林夏裡特醫院病毒所所長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指出,對疫情進行預測非常困難,因為歐洲各地的情況各有不同:「接下來的冬天並不會輕鬆度過。明年疫苗將會出爐,我認為,要到明年年底,一部分民眾才能接種上疫苗。」他還補充說,口罩還是得接著戴。因為即便是開始接種疫苗,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戴口罩。在像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對來說感染率較低,沒有群體免疫力。德羅斯滕覺得疫情狀況最為堪憂的國家是印度:「該國人口密度大。我不會說病毒的傳播不受控制,但它幾乎是以這種狀況正在傳播著。」他還表示:「一些有著不少確診病例的國家已經進入寒冷季節,那裡人們對醫療結構和醫療服務的信心不足。我相信包括歐洲在內的一些國家,很快會採取更嚴格的措施。」自去年年底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導致的累計死亡人數已經超過94萬。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周五發布的統計數字,受到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是美國,有超過665萬個確診病例,其次是印度,有511萬人感染,接下來是巴西,共有大約441萬個病例。 文木 / 達揚(德新社,美聯社,法新社等)©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
2020-09-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 逾半數持續感到疲勞
根據今天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愛爾蘭一家醫院的武漢肺炎患者和染疫的醫院人員經宣告痊癒後,有超過半數仍持續感到身體疲累,凸顯持續的症狀對患者帶來「沉重負擔」。法新社報導,目前已有一些病患團體與醫師呼籲就武漢肺炎(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毒SARS-CoV-2對患者的中長期影響進行更多研究。全球染疫人數如今已突破3000萬,死亡人數至少94萬3000。愛爾蘭的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Dublin)三一轉譯醫學研究所(Trinity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stitute)暨聖詹姆士醫院(St James's Hospital)的研究人員湯生(LiamTownsend)說:「關於SARS-CoV-2的感染表現特徵,雖已有清楚描繪,但染疫後的中長期後果仍有待探索。」這份研究追蹤聖詹姆士醫院的128名患者,他們平均在「臨床康復」過後10週接受調查。其中有52%的人在受訪時仍經常感到身體疲勞,無論原本是輕症或重症。這份報告因尚未送交同儕審查,只是初步研究。受訪的128人包括71名院內患者與57名輕症的醫院職員,平均年齡50歲,全都經過武漢肺炎檢測確診。研究人員也考量各種可能造成疲勞的因素,包括最初染疫的病況輕重,以及患者原有疾病如憂鬱症等。研究發現,無論這些患者當初是否住院,不會影響調查結果;但感到身體疲累的人當中,女性占比達2/3,高於所有受訪者的女性比例54%。另外,有焦慮症或憂鬱症病史的患者,也有較高比例感到身體疲勞。這份研究的作者表示,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以評估COVID-19對患者的長期影響。
-
2020-09-19 科別.心臟血管
小鬼黃鴻升解剖死因為「心血管問題」 營養師:預防心血管疾病,小心這些地雷食物!
編按:小鬼在16日上午11時許被父親發現時已無生命跡象,身上僅穿著白色短t、下身赤裸,他臉朝下趴地,口鼻流血、嘴唇撞腫,研判是慌張走出浴室,突然因不明原因摔倒,臉部撞到流血,屋內無發現藥物、也沒有喝酒情事。今日下午法醫在板橋殯儀館進行解剖程序,初步解剖發現死因疑是心血管的問題。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每年造成全球約1,79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數的31%。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壓、冠狀動脈心臟病(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但近幾年來,心血管疾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含缺乏運動習慣、不均衡飲食習慣所引起的三高問題、肥胖、抽菸及飲酒等因素。大家都知道,預防心血管疾病就是避免或減少高油脂食物的攝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但還有一項地雷食物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飲食中的「鈉」攝取量也須留意。她進一步說明,許多人喜愛重口味、無辣不歡,但吃得太鹹時會攝取過多的鈉,造成體內鈉離子濃度增高,使血管中的水分也會相對增加,導致血管壁壓力大增,連帶影響高血壓的發生,甚至動脈硬化、中風等。根據國健署105年統計數據,成人每日食鹽攝取量男性平均為9.6克、女性平均則是7.6克,男女平均攝取量皆超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6克食鹽或1茶匙食鹽)。潘富子指出,國人飲食習慣多以鹹食為主,若再加上餐與餐之間的鹹食零嘴,一不小心就可能攝取「鈉」超標!以常見零食舉例,罐裝的原味洋芋片(約163克)鈉含量約816毫克,佔單日鈉攝取量的34%;一包鱈魚香絲(114克)鈉含量約2411毫克,一整包吃下去就直接超標單日攝取量。潘富子師建議,利用幾個小撇步,為飲食減鹽「鈉」。1. 少吃或避吃加工食品:罐頭食品、香腸、火腿、培根、泡麵、餅乾、肉乾、魚乾、醬菜、醃漬物等。加工食品具有四特性:高脂、高鹽、高糖、低纖,才能得以長效保存並維持美味,因此,才會被說是不健康食物。2. 避免喝太多味道濃郁的湯:例如,日式拉麵的湯頭、關東煮湯汁、豬骨湯、火鍋湯等,能不喝湯就儘量不要喝,尤其是過鹹或過於鮮甜的湯,而火鍋湯底可用白開水取代。3. 減少使用調味料:少用鹽巴、醬油等調味,以天然食材或辛香料,如檸檬、蔥薑蒜等取代。湯品是鈉含量隱藏地雷食物,建議儘量使用新鮮食材熬湯,比較能掌控用鹽量,並運用食材的原味,如牛蒡、柴魚、大蒜、番茄等提鮮。4. 維持低鹽飲食:尤其是有高血壓問題的人,不是完全不吃鹽,而是要採取低鹽飲食。每日維持2~4克食鹽的攝取量,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增加高血壓的風險,可參照為改善高血壓所設計的「得舒飲食法」。
-
2020-09-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演化樹分析新冠肺炎病毒 學者:華南市場非源頭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表示,學界用演化樹技術分析COVID-19病毒,證實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起源地,更推估哥倫比亞最早病毒株約去年12月從亞洲移入。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舉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說明會,以演化樹基因序列定位探索全球病毒來源、傳播及多元性。陳秀熙說,很多國家因經濟因素而解封,為瞭解病毒是否會因不同地區產生的變異讓傳播機率更高,學界也用遺傳演化樹技術來分析病毒的基因序列定位,除了有助於瞭解病毒傳播,對疫苗製造也有很大貢獻,對抗病毒時,大家必須團結,以全世界角度來看病毒轉移。針對中國COVID-19病毒起源,陳秀熙表示,學界最新論文研究發現,上海傳染病毒株與武漢病毒株不同,證實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起源地;而不同病毒株的疾病嚴重程度未有顯著差異,但症狀惡化前免疫細胞CD3+T會大規模減少,此類徵兆可用於預測疾病危險程度。以哥倫比亞3至6月共857例境外移入個案分析,陳秀熙提到,有學者透過演化樹基因序列定位分析後發現,哥倫比亞的境外感染源至少有12個基因族譜,大部分源自歐洲;進一步比對,推估最早病毒株約2019年12月7日從亞洲移入,而哥倫比亞的病毒株散布全球,顯示境外移入持續發生。陳秀熙指出,台灣曾用基因序列定位分析2月自埃及入境的確診婦女,和全球GISAID病毒株基因序列資料庫比對,發現其病毒株曾在歐洲出現,但未曾出現在台灣,確認感染源來自旅遊過程;另外也針對台灣20個確診個案進行基因定序,發現2月至4月兩波流行的病毒株多與武漢及歐美的病毒株相近。現在許多國家積極投入疫苗研發,陳秀熙建議疫苗採公正優先分配模式,第一階段目標是減少過早死亡,應優先分配給可降低較多70歲以下死亡人數的國家,第二階段目標是減少經濟和社會上危害,建議優先分配給貧困差距和國民總收入損失降低較多的國家,第三階段目標是恢復正常運作,建議優先分配給高傳播率的國家,以終止社區傳播。
-
2020-09-12 癌症.抗癌新知
一人得肺癌,全家要當心! 家庭成員誰得肺癌你最危險?答案出人意料
胰腺癌被人們封為癌症之王,但肺癌身為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實力同樣不可小覷。2018年,全世界11.6%的新發癌症是肺癌,相當於有210萬人不幸患病;同時全世界有18.4%的癌症死亡皆因肺癌,相當於176萬人,是第二名結直腸癌的2倍。最近發表在Lung Cancer的研究專門評估了肺癌家族史和肺癌風險的關係,結論是「一人得肺癌,全家要當心。」這究竟是基因要背鍋,還是全家人一起吃了啥不該吃的?這項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健康學院的系統綜述與薈萃分析共納入了84項研究,其中包括19個隊列研究和66項病例-對照研究;50項研究來自於歐美國家,35項研究來自於亞洲。總體而言,只有5項研究沒有發現肺癌家族史與肺癌風險增加之間的關係,其餘>95%的研究都在告訴你:家裡的親戚得肺癌,你除了去探望他,可能也要關心關心你自己!匯總所有的研究的結果再次強調了這發現,具有肺癌家族史的人,其肺癌風險可能會增加85%。亞洲人在肺癌的問題上顯得更加“相親相愛”:來自亞洲人群的研究發現,家裡有人得肺癌可能意味著你的肺癌風險會翻番,但在西方人群中這一風險的增幅則為73%。不過,男女在這一問題上的差異倒不是很大。家裡誰得肺癌最危險?父母一方得肺癌,你的風險增加60%;具體說來,爸爸得肺癌,相應的風險增加65%;媽媽得肺癌,相應的風險增加。兄弟姐妹得肺癌,你的風險增加78%;具體說來,兄弟得肺癌,相應的風險增加39%;姐妹得肺癌,相應的風險增加93%。而如果你的兒女得了肺癌,你不但要擔心他能不能把病治好,同時還會發現自己的肺癌風險原來近乎翻番。家裡得肺癌的人愈多,說明家族成員可能真的天生就容易得肺癌:1名家人得肺癌,其他人的風險會上升55%,2名或以上家人得肺癌,風險則會飆升到2.72倍。越早發生肺癌,可能意味著家裡肺癌的“種子”更容易生根發芽:如果家人在60歲以上才被診斷出肺癌,其他人的肺癌風險可能並不會有明顯的上升,但如果家裡有人在60歲以下就不幸被診斷為肺癌,那麼全家可就都要提高警惕了。在亞洲人群中,女性、年輕人、從不吸煙的人群、父母患有肺癌的人群風險更高。研究人員認為除了遺傳因素之外,一家人住在一起也可能受到同一環境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取暖和烹飪所導致的家庭空氣污染可能會導致一家人都一起得肺癌,而經常做飯的媽媽們可能更是深受其害,吸完二手煙還要吸油煙,肺癌的風險怎麼降得下來!結論是什麼呢?你雖然無法選擇家人,但你可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能無法改變遺傳,但你可以戒菸對身邊人好一些。(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0-09-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全球超過2822萬例確診 逾91萬人不治
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1日11時(台灣11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91萬300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至少2822萬1090人確診。疫情從去年12月在中國爆發,迄今全球至少有1880萬3600人被認為已康復。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但上述數字恐怕只是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國家只檢測有症狀或症狀最嚴重的病例。全球10日通報新增5862人病歿、30萬2322起確診病例。根據通報數據,新增病歿人數最多國家依序為印度(1209死)、美國(1000死)與巴西(983死)。美國仍是疫情最嚴重國家,累計19萬1802人病故、639萬7547例確診,至少240萬3511人已康復。其他疫情嚴重國家還包括巴西(12萬9522人喪生、423萬8446人染疫)、印度(7萬6271人喪生、456萬2414人染疫)、墨西哥(6萬9649人喪生、65萬2364人染疫)及英國(4萬1608人喪生、35萬8138人染疫)。依照染疫死亡人數占人口比例,秘魯是死亡率最高國家,每10萬人就有92人染疫喪命;其次依序為比利時(86人)、西班牙(64人)、智利(62人)及玻利維亞(62人)。從區域來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30萬5083死、807萬1049例確診;歐洲累計22萬323死、438萬5463例確診;美國和加拿大累計20萬1001死、653萬2200例確診。亞洲累計11萬1612死、622萬8252例確診;中東地區累計3萬9316死、164萬1250例確診;非洲累計3萬2115死、133萬2519例確診;大洋洲累計850死、3萬362例確診。
-
2020-09-11 科別.精神.身心
憂鬱、情變、家庭...桃市青少年自殺通報數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每年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依衛生福利部公布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及通報逐年上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這次結合中原大學戲劇社學生,以戲劇方式呈現年輕世代會遇到的家庭與感情問題。由於青年自殺防治議題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衛生局邀請中原大學戲劇社學生,透過戲劇演出年輕世代因家庭與感情問題,情境劇內容為,有人在心灰意冷的狀況下選擇結束生命,朋友即刻伸出援手,給予溫暖關懷並陪同尋求專業資源。依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07年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死亡人數有68人,108年有80人,增加12人。桃園市15至24歲自殺通報從107年673人次到108年830人次,增加了157人次,數據有明顯升高的趨勢。詳細分析此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通報原因,第1名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第2名為感情因素,第3名為家庭成員問題。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說,年輕族群自殺死亡及通報數據明顯升高,其中不少青年在感情方面,如家庭、伴侶等方面有一定的苦惱、煩心事,他呼籲,在面對有憂鬱症狀的青少年朋友時,應該多給予一點關懷。衛生局亦鼓勵可多加使用線上心理諮詢,如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等,另外,13個行政區也設有免費心理諮詢面談服務,可以透過電話及網路方式預約,藉由專業人員傾聽、陪伴及引導。桃園市教育局則表示,在校學生如有情緒困擾,可就近尋求導師及輔導老師的協助,如遇學生有自我傷害行為時,導師會主動關懷並提供輔導室及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的輔導資源,透過學校三級輔導機制,建構學生的自傷防護網。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0-09-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預防新冠不用打針? 港大噴鼻式疫苗11月試驗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大學醫學院周三(9日)宣布,與中國內地合作研發的噴鼻式新冠疫苗,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臨床實驗,是全球唯一進入臨床實驗的鼻噴新冠肺炎疫苗。港大微生物學系袁國勇表示,希望能於11月開始臨床實驗,會在香港招募100名身體健康丶年紀不太大的志願者參與。疫苗研發需要做三期臨床實驗,料最快一年後才能上市,屆時將大規模生產供香港及中國內地使用。日前英國牛津疫苗因有受試者出現嚴重副作用,而暫停第三階段臨床試驗,注射式疫苗的安全性因此備受關注,噴鼻式疫苗可會更安全?袁國勇接受德國之聲查詢時表示,如果比較流感疫苗,注射式和噴鼻式的安全性相約,但針對新冠疫苗目前未有數據;至於噴鼻式新冠疫苗的副作用,仍有待測試。同時預防流感病毒據港大醫學院介紹,將開展臨床實驗的噴鼻式疫苗,是把仍然存活丶但失去毒性的季節性流感病毒載體,加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的受體結合區(Receptor Binding Domain)。噴入鼻腔後,可通過模擬呼吸道病毒天然感染途徑,刺激局部粘膜免疫反應及全身性免疫反應,發揮高度針對性保護作用。該疫苗屬多功能性,除了預防新冠病毒,也可同時針對流感病毒,並具有安全丶使用方便等特點。該疫苗由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研發,與廈門大學及北京萬泰生物合作試驗及生產,獲中國科技部支持,也得到香港食物及衛生局2,000萬港元資助。全球逾90萬人病亡 拉美重災區目前全球疫苗研發的進度,仍難追上病毒傳播速度。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全球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超過2,776萬,死亡人數突破90萬人。美國疫情最嚴重,累計確診病例超過635萬宗,死亡人數逾19萬人。印度排名第二,確診病例突破437萬,超過7.3萬人死亡。巴西緊接其後,確診病例近420萬,死亡人數迫近12.8萬。俄羅斯是位列第四,確診病例超過103萬,死亡人數1.8萬。全球過半病亡個案都發生在美洲,其中在拉丁美洲,死亡病例已突破30萬人,墨西哥丶秘魯丶哥倫比亞丶智利與厄瓜多的死亡數字尤其高。李澄欣/楊威廉(綜合報導)【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
2020-09-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副作用:人種恐滅絕、油田關閉、富國搶光疫苗
人口剩不到百人的少數民族因疫情威脅,瀕臨滅族。外國傭兵帶來病毒,導致油田員工死亡、原油公司關閉。少數富有大國已將首批疫苗產量幾乎預購一空,原本可望提供中低收國家保障劑量的英國疫苗研發,昨天宣布停止臨床試驗,疫苗貧富落差雪上加霜。這些都是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演說中,對於國際疫情的最新整理。國際間因疫情持續導致的問題,已經擴及人種存亡、國家經濟命脈,也有嚴重的國際貧富不均,台灣雖成功阻絕新冠肺炎疫情於境外,也不可能不受影響。陳秀熙指出。印度疫情上升,是目前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雙冠的國家。安達曼群島的大安達曼部落群體,其祖先大約在6萬5000年前從非洲移民到了安達曼群島上,堪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文化遺民之一。目前部落僅存59位與世隔絕的大安達曼人,已知至少10人染疫,由於印度及當地醫療資源相當不足,大安達曼人已因新冠肺炎面臨滅絕危機,處境非常堪慮。另外非洲疫情持續延燒,利比亞首都黎波里已封鎖兩次,但是疫情還是持續上升。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利比亞最大油田沙拉拉最近宣佈關閉,因疑似有境外移入的確診外國傭兵,引起感染事件爆發,病毒散播至油田區,導致一名員工確診而死。利比亞則擁有非洲最大原油礦藏,沙拉拉油田過去一直受到武裝團體與外國傭兵聯手控制,屢次因內戰關閉,衝擊歐美能源市場,現除了內戰,又多了一重疫情的威脅。疫苗貧富差距也是嚴重隱憂。陳秀熙指出,目前看來,歐洲、美國、日本、英國、巴西這幾個富有大國,已預購超過二十億劑新冠肺炎疫苗,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形與2009年H1N1疫情時相當類似,恐怕因此造成流行期更長、更多人死亡。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 共同領導COVAX,COVAX預估,2021年全球可生產20到40億劑疫苗。COVAX正在進行募資計畫,希望為92個中低收入國家保住20億劑疫苗,他們也號召富有大國加入,以保障疫苗的取得。未來最有可能供應疫苗給中低收入國家的英國,原本疫苗研發腳步最快,卻在今天宣布受挫。歐洲知名藥廠昨宣布暫停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臨床實驗。該公司表示,由於有一起臨床試驗中的病患出現無法解釋的疾病症狀,該公司已展開調查,並停止全球性的臨床試驗,窮國疫苗來源堪憂。
-
2020-09-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韓式防疫失靈 韓媒籲文在寅政府學習台灣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灣與韓國都被稱為「模範防疫國」,但韓國疫情近期捲土重來,韓媒撰文與台灣相比,呼籲政府徹底研究「台灣模式」。韓媒朝鮮日報今天刊出記者鄭智燮(譯音)評論,文中以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上週訪台為引言,指出現在連聯合國大會都必須以非面對面方式舉行,台灣卻能正常舉行峰會等外交活動,再次鞏固「模範防疫國」的印象。維特齊一行在台停留6天5夜,也讓過去礙於一中原則而鮮少在國際舞台上出現的青天白日國旗登上各大國際主要媒體版面。鄭智燮稱讚,台灣從去年底中國武漢爆發疫情,就開始限制來自武漢旅客入境、隔離高危險旅客,並由政府建立口罩供給體系,比其他國家更快採取對應措施;行政院主導組成IT專家小組將人工智慧、大數據應用於防疫、居家隔離、治療等做法也相當具代表性。此外,「台灣模式」也讓台灣能抓住美中關係惡化機會,展現國力。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8月訪台,為台美斷交41年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官員,當時艾薩也盛讚台灣醫療水準,認為應與全世界分享台灣擁有的醫療知識。相較於台灣從疫情一開始就從外防堵,韓國是在國內爆發疫情後以大量篩檢、隔離、治療的方式迅速抑制疫情,同樣鄰近中國卻能迅速對應,贏得模範防疫國美名。不過,鄭智燮指出,經過近8個月,韓式防疫(K防疫)與台灣模式出現了分歧。韓國近期因教會及光復節集會活動,以首都圈為中心爆發新一波疫情,至今累計確診2萬1432例,341例死亡;台灣則維持在495例確診、7例死亡紀錄。鄭智燮說,台灣國土面積為韓國的36%,人口為韓國的46%,相較之下確診人數為韓國的2.3%,死亡人數僅2%,其中防疫模式差異值得韓國政府深入研究分析。
-
2020-08-2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死亡人數創新高!!專家籲:別忽視這動作保安康
衛福部公布最新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8年排行國人首位死因,去年(108年)奪走50,232條寶貴性命,占整年度所有死亡人口28.6%,與歷年相比,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更創下新高。統計指出,108年十大癌症死亡排名與前年無太大差異,除胰臟癌及卵巢癌排名往前進,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30,543人,女性因癌症死亡人數為19,689人,顯示男性死於癌症人數比例約為女性的1.5倍!其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三種致命癌症,是男性癌症死亡排名前三名,也同樣長年久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前三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衛福部國健署為國人做好健康把關,鼓勵民眾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提供國人40歲~64歲的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檢服務。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利用率最低者為40~44歲族群,且男性僅兩成(20.6%)使用免費成人健檢服務,成為最輕忽健檢重要性的族群。錢政平指出,可能與40歲的男性開始步入熟齡階層,多數人經濟能力也開始穩定,不少男性更是正值事業顛峰期,同時擔任公司要職及需兼顧家庭經營等重要階段,反而容易忽略自身的健康狀態。錢政平提醒,因為現代人飲食不正常,加上生活壓力大,常常慢性病已找上身卻不自知。唯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早期病灶,才能在疾病發展擴大之前加以控制!癌症若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皆有不錯的預後五年存活率。錢政平建議,可利用高階影像儀器檢查,如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磁振造影(頭頸、腹腔、骨盆腔實質器官腫瘤篩檢)、腸胃內視鏡(胃癌、大腸癌篩檢)。以第一期肺癌為例,平均五年的存活率可達76%;腫瘤大小在2公分以下的早期肝癌,手術切除後五年的存活率可達80%;國人發生人數最多且好發於男性的大腸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高達90%、第二期也可到80%。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錢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