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死亡人數
共找到
669
筆 文章
-
-
2021-06-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新冠致死率飆升 專家揭背後原因「恐藏確診黑數」
新冠肺炎疫情未趨緩,全台確診人數達1274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死亡個案新增26例,國內已累積411例死亡,致死率達百分之3.2%,高於全球致死率2.17%。專家認為,台灣致死率高,原因包括篩檢數不符現狀,恐有確診黑數,讓致死率不精準,此外到院前猝死事件層出不窮,指揮中心僅歸因於隱形缺氧,恐未必能如此帶過。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吳俊穎與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梁立霖合作的研究團隊,去年透過跨國大數據,找尋預測新冠肺炎死亡率的相關指標。吳俊穎表示,團隊分析169個國家、75億人口的大數據發現,新冠肺炎死亡率較低的國家,通常檢測數較多、政府效能較好、人口結構較年輕、病床數較多或交通較不便利。吳俊穎表示,致死率是由確診死亡數除以該國總確診人數,藉此算出疾病致死機率有多少;而死亡率則是由死亡人數除以總人口數,若未全面篩檢情況下,無法確定多少人因感染死亡。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表示,日本去年疫情起初爆發時,起初PCR篩檢量有限、防疫旅館不多,刻意不檢查輕症,讓他們在家自主管理,這樣的結果導致致死率最高升到百分之六,直到日本第二波疫情出現,在提高PCR量能後,開始大量檢測,找出許多年輕無症狀感染者,在確診數增加後、同步稀釋掉致死率分母,讓致死率降到百分之一點七。林氏璧認為,台灣六十歲以上重症率餘三成,高於世界各國,原因出在很多確診分母數沒被檢驗出來,漏掉許多隱形傳播鍊,加上前一波社區感染,重症者病程尚未結束,每天死亡人數依舊維持十、二十例,若找出無症狀速度沒有加快,致死率就會一樣高。到院前死亡人數持續加增,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自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十一日,統計到院前死亡共有三十九位,佔死亡人數百分之十點五。林氏璧擔憂,台灣到院前死亡或猝死比例高於他國,雖然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認為是隱形缺氧造成,他認為可能無法斷定解釋,建議猝死、到院前死亡應解剖釐清死因,讓政策仍有改善空間。吳俊穎提醒,過去會建議針對熱區篩檢,其陽性率較有代表意義。而政府近期將引進居家篩檢試劑,他也提醒民眾,篩檢陰性不代表未來不會染疫,尚未施打疫苗前,仍要做好防疫千萬別大意。
-
2021-06-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今解盲 陳時中:國產疫苗 有不被國際認證風險
我國昨天新增二七四本土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廿五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比較平穩,但仍須多注意。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雖然本周確診人數下降,但民眾防疫作為略顯疲乏,預估三級警戒最快要等到七月中才有望解除。高端停牌 但保護力要等三期高端昨晚發布重訊,今天將暫停交易,依規畫時間對新冠肺炎疫苗二期臨床實驗解盲,但外界最關注的保護力必須經過三期臨床實驗才能得知;由於政府高層頻頻宣示七月打得到國產疫苗,外界預期解盲成功機率極高。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昨在立法院質詢指出,歐盟成員國預計七月推出歐盟數位新冠證明,若施打國產疫苗,有沒有不被國際認證風險?陳時中坦言「當然有」,他說,國外疫苗接種人多,包括AZ、莫德納之後會被認可,國產疫苗「還需努力」。蔣萬安追問,民眾若有商務需求,學生需到國外求學,或民眾有健康因素等,能否自行選擇疫苗廠牌?陳時中表示,根據供需量和排序,可以選擇,預計在下一波預約系統開始後,「比較大量進來、開放較多人時就可以了」;但疫苗取得數量確實非操之在己,政府要盡很大的努力。新增25死 六人確診五天死亡這波本土疫情從五月十一日起迄今,已有一萬六七○人染疫,三二一人死亡。陳時中表示,「人潮有一點點浮動」,但不預測何時解除三級警戒。昨新增二七四例本土病例,一四二例男性、一三二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多歲,發病日介於五月十四日至六月八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一六二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六十三例,桃園市十五例,苗栗縣十二例,基隆市十例,雙北地區以外縣市共有四十九例,四十三例已知感染源,六例關聯不明。新增廿五例死亡個案中,男性廿例、女性五例,年齡介於五十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六人於確診後五天內死亡。指揮中心分析本波本土疫情死亡個案,發現一成二屬於到院前死亡,包括多起在家猝死不幸個案。楊志良:年底三到五萬人確診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防疫困境在於「不知道敵人在哪裡」,隱藏在社區的感染者未能及時被篩出來,社區仍有許多無症狀感染者,加上疫苗短缺,預估年底至少三到五萬人確診,死亡人數破五百人以上。陳時中表示,已將快篩列入篩檢推動的重要方向,除了同意企業自行設快篩站,也規畫診所自費快篩,民眾未來也可在家快篩。
-
2021-06-09 名人.黃軒
為什麼連續多日出現死後確診病例?重症醫解惑
死後確診的COVID-19目前台灣已有破萬人確診,累計至今已有308人因染疫死亡。其中,全台各地傳出多起染疫後家中暴斃案例,8日連環爆出5起恐怖死亡事件,包括1.最年輕的30多歲女子2.北投水流男屍3.桃園男子4.資深記者易小文5.壹電視攝影師相繼確診逝世,不僅檢警、家屬、殯葬人員暴露在高風險……很多人對死亡後才確診的COVID-19病例備感疑惑。A.死後確診的發生率這個早在去年美國紐約市就有發現,在pandemic前,一天在家死亡人數只約80人,但在pandemic下,每天在紐約市有近200人死亡、故死後確診COVID-19也增加了,因為確保搬屍人員的安全,所有猝死在家、在公司、在任何地方,都會做COVID-19「死後採檢」(Postmortem Test)。在英國也是一樣,猝死在任何地方的死亡率,在pandemic下,增加了39%-104%。英國為此做了研究,這些在家或在公司的猝死者,有「33%」是死後才確診的。這些人的平均年齡是65歲,最年輕才28歲,最老的是96歲,2/3都是男性居多。這些人死亡後,平均在死後第9天,才做鼻咽的刷檢,也有病人已經死亡後29天後的屍體,去做鼻咽的刷檢,也呈現陽性反應。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即使不明原因死亡後一個月,仍然需要做COVID-19「死後採檢」(Postmortem Test)。B.確診者的直接死因國際期刊《Nature(自然)》今年二月也分享這些COVID-19確診者死後的解剖,研究人員確定了導致這些直接死亡原因。1.COVID-19感染是最常見(38.5%)的死因。這個容易導致患者瀰漫性肺泡損傷,引起了呼吸衰竭而直接死亡。2.其次是化膿性肺炎(23.1%)。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衰竭,是化膿性肺部感染最常見的直接死亡原因。3.其他的直接死因,例如肺出血(7.7%)、血栓(7.7%)。C.死因與COVID-19直接相關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死者的死因與 COVID-19 直接相關。絕大多數患者存在多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和肥胖症。但是,經過死後解剖發現,很多猝死不是因為死者之前健康狀態或有慢性病狀況馬上引起猝死,反而就是由COVID-19直接引起缺氧,而快速死亡的。※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護喊話連假別回老家 呂秋遠:勿讓端午變清明中元
端午連假將至,台鐵、台灣高鐵的連假車票熱賣,各界擔心致使疫情南北移動擴散。律師呂秋遠在臉書表示,不想讓端午節變成清明節、中元節的話,「趕快給我退票!」肉粽也可以在中秋節包,不差這一天,「而大家都很久沒有看到爸媽了,不是只有你,好嗎?」網友陳伶伶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表示,她是新北市護理之家重症區上班的護理師,疾呼「拜託、拜託,連假不要回家」,看到新聞報雙鐵端午節連假票賣出28.1萬張 ,「我真的很害怕,我拜託大家不要回鄉」。她娘家在彰化,疫情前她約一個月多回家一次,「我很想回家,因為疫情我也決定不回家了」。陳伶伶透露,她昨天上班,有阿嬤發燒、意識不清送急診。她下班回家也沒休息,還在討論住民病況,因為當時她還沒洗澡,不敢抱兒子,「看他差點撞到床架,差點撞到頭,我也不敢抱他。因為我不知道我身上有多少細菌病毒」,她洗澡後也不敢抱小孩,因為她還沒戴好口罩。她說,每每看著新聞裡的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增加,都會覺得很痛心,代表有多少家庭被疫情拆散,跟家人天人永隔了。因為疫情,想回家卻不敢回家,心繫彰化的父母,明明很近,但因為疫情又好遠好遠。疫情過後最想要做什麼事情,「我會說,我想帶小孩回去娘家吃飯。就這麼簡單平凡的一件事情,現在卻是我最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情」。「拜託大家不要回家,忍耐一下,不要在讓疫情人數在攀上更高峰,不要在讓醫護人員負擔加重」,陳伶伶表示,我們真的無法想像持續高峰,醫療資源及人力耗盡後的台灣會如何?如果你是無症狀感染者,對你而言沒事,對家中長輩而已可能致命,拜託不要心存僥倖,新聞上的都不是數字,是一個又一個的人命,現在不相聚,以後有更長的時間可以相聚,拜託大家不要在連假回鄉下。「你們的歲月靜好,是因為台灣很多醫護人員在為你們負重前行」。網友鄭凱文留言表示,他是急診醫師,「拜託不要回老家或出門遊玩好嗎?」他透露,雖然和妻小同住,但他下班回家獨自睡客房,避免和家人接觸,在家也會把他活動範圍「全部清消一遍」,戴口罩回房獨自隔離,和兩個小孩和妻用Line視訊。他建議,如果思念老家的家人,盡量視訊就好,否則也可以打打電話,不要再加重台灣醫療的負擔了,「我們醫護真的很累很累」。網友張芸瑄留言表示,她是專責病房護理師,這一波傳染力很快,「你們知道每個病人擔心走不出醫院嗎?」不過,有網友質疑是政府開放雙鐵繼續賣車票,但多數網友表態挺醫護,決定端午連假不返鄉,「真的不要佛系防疫,因為佛系抵不過人性」、「忍住不回家+1」、「好想念媽媽包的肉粽,只能宅配了」。
-
2021-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死亡率攀升 專家曝「病例數多死亡率就多」
國內新冠肺炎死亡個案飆升,全台共224例死亡,而自5月15日爆發社區感染後,死亡人數累計212例。其中發病到死亡平均8.3天,大於60歲死亡率為89.1%,平均死亡年齡72歲,當中81.7%有慢性病史,顯現高齡長者罹患新冠肺炎致死率高。專家解讀,在病毒感染下,病例數越多死亡率就越高,加上萬華茶室、獅子王、遊藝場幾波群聚較多為高齡者,更容易增加致死率。疾管署昨舉辦「新冠病毒重症個案臨床處置」線上教育訓練課程,胸腔重症專家、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與台大醫院隔離加護病房主任阮聖元,分享重症臨床處置與實際照顧經驗,當中提及去年紐約疫情爆發死亡人數暴增,死亡率一度達43.5%,經過調整重症照護順序,將死亡率降至19.1%。余忠仁表示,以紐約案例來看,剛開始沒治療情況下也是8天,若提早發現,像是給氧或進加護病房,提供適當照護,可延長至14天。余忠仁認為,目前需要提早辨識病人、區分嚴重度,並提早診斷,但有時的確很難辨識,有些從腸胃道開始、或症狀太輕微,病人也難以察覺。這波社區感染疫情爆發,致死率從上上週1.1%,近期攀升至2%,逼近全球致死率2.16%。余忠仁認為,目前台灣疫情仍不穩定,個案仍潛藏在許多地區,至於雙北這波疫情有慢下來,尤其先前第一波感染者,大多症狀已顯現出來。余忠仁說,社區感染中互相傳播、陸續發病,國外因全面篩檢,疫情波形圖看起來不斷往上衝,台灣近期才啟動大量篩檢,波形圖就像「饅頭型」。他認為,核酸檢驗價格目前不便宜,若有機會集中檢驗、自動化,降低人事成本,做全民PCR篩檢才能「完全知道」疫情走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死亡率要下降,唯一情況就是病例減少,若每日病例仍維持400、500個,死亡人數也難降。他認為感染管制兩個最大原則,第一是切斷感染源,第二是感染封鎖。要做到感染封鎖,前提是發現病例,作法就是全面篩檢,他認為就目前幾個明顯社區感染熱點,應廣泛大量篩檢。
-
2021-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重症照護 「超人姿勢」助改善血氧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國內重症與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呼吸窘迫的中重症患者可採俯臥、類似超人飛翔的姿勢,有助改善患者血氧濃度。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疫情嚴峻,尤以高齡者是重症高風險群。總統蔡英文今天下午發表談話,指示要強化醫療能量,降低重症和死亡率。衛福部疾管署今天舉辦「新冠病毒重症個案臨床處置」線上教育訓練課程,由胸腔重症專家、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與台大醫院隔離加護病房主任阮聖元,分享重症臨床處置與實際照顧經驗。余忠仁分享國外重症照顧經驗,發現改善病況重點並非藥物,而是使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加熱型呼吸道加濕器,以及採俯臥姿勢等。余忠仁特別提到,俯臥姿勢在這波疫情中,是重要的醫療照護動作,患者右手彎曲靠著頭,左手翻到背後,類似超人在天空飛翔的姿勢。余忠仁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這種「超人姿勢」適用於呼吸窘迫、有急性肺損傷的中重症患者,可讓胸部起伏變小,脊椎固定與腹部些微擠壓,能讓肺部換氣較均勻,改善血氧狀況。余忠仁說,台大醫院就收治一名患者,採俯臥姿勢照護,即便仍會呼吸喘,但還可以用手機看電影,這種姿勢在疫情期間被大量推廣,但患者俯臥時間無法太久,大約1小時。俯臥雖對病況有幫助,並非所有重症患者都適用,阮聖元提到,有病患不習慣趴睡姿勢,孕婦也不會採取這種照護姿勢。另外,頸椎受傷、過度肥胖患者也不適用,也不建議未經訓練的醫護人員替患者採取此姿勢。
-
2021-06-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不用花錢買血氧機!醫師傳授簡單觀測法 出現這顏色就得送醫
新冠肺炎在台灣爆發大量本土病例,死亡人數也不斷攀升,當中有不少人是因為「快樂缺氧」而猝死,讓民眾相當恐慌,急於購買血氧機隨時來監測。三軍總醫院醫師郭彥良就在臉書教大家1招檢測方式,讓網友大讚好實用。日前不斷爆出有確診者在檢疫旅館或在家猝死的案例,多與新冠肺炎所引發的「快樂缺氧」有關,主要是感染病毒引發低血氧,導致缺氧猝死,因為缺氧過程幾乎沒有症狀,確診者感受不到痛苦,所以被冠上「快樂」兩個字。正常人的血氧濃度多為95%到100%,如果在94%以下就被視為低血氧,低於90%就得趕緊就醫,若80%以下,器官恐怕會受到嚴重影響。因為已有多起新冠肺炎確診者「快樂缺氧」猝死,讓許多民眾趕緊搶購血氧偵測機隨時監控,對此郭彥良就在臉書「不來的郭醫師《Dr. Brad Kuo》」教大家不用血氧機也能簡單觀測的方法。他說想要知道有沒有缺氧,血氧濃度有沒有降到80%以下,可以從指甲來觀察,「如果是粉紅的,就肯定有90%以上啦,如果是紫色的,就要準備送醫了,就這麼簡單」。郭彥良醫師還表示,「指甲把它壓下去,會暫時變白,如果2秒內恢復粉紅色,代表循環良好,如果放掉不會或很慢變紅,代表循環不好,就要注意了」。他建議大家可以不用花錢搶買血氧機,「如果你已經買了,相信你玩一兩次後就會丟在一旁,真的要用的時候也找不到,乾脆學會這個方法方便又實際,以上。」貼文讓許多網友大讚很實用,「好方法」、「感謝郭醫師的告知,非常實用」、「有知識才不會恐慌」。
-
2021-06-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549 疫情並沒往下降 陳秀熙:致命率節節上升
國內昨新增三七二例本土確定病例,另有校正回歸本土個案一七七例,總計五四九例,另增十二例死亡。自五月十一日起,本波大規模社區群聚已有八○九八人感染,共一三七人死亡。指揮官陳時中坦承,「今天案例比較多,疫情並沒有往下降」。這禮拜是關鍵期「這禮拜是關鍵期!」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表示,在分析全台灣流行曲線後發現,全國五月廿三日至廿七日NPI(非藥物介入措施,如停課、異地辦公、禁止小型聚會、環境消毒、強制戴口罩等措施)落實度僅百分之六十六,Rt(有效病例再生數)值仍有一點九。如果落實度升到百分之八十六,Rt值跌破一,約至○點八,疫情才算逐漸收斂。死亡數仍在高峰陳秀熙提醒,目前全台死亡人數卻仍在高峰,致命率節節上升,死亡率百分之一點六四,跟全世界平均值百分之二點一非常接近,但後者為全世界爆發疫情之初,醫療量能不足,重症患者無法獲得妥善治療所產生的數字,建議一、二周內,中央地方應齊心協力,做好病房分配,全力治療重症個案。高齡重症逾三成指揮中心表示,依WHO嚴重度分類,截至昨天為止,全國共有一三○三名重症患者(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占整體確診者的百分之十六點八,其中二三三人使用呼吸器,兩人需用葉克膜;此外,在二九五八名六十歲以上確診者中,九一二例為重症,比率達百分之三十點八。昨天新增本土個案五四九例中,以新北市三百一十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一五二例,桃園市二十八例,基隆市十八例,苗栗縣十二例,彰化縣十例,高雄市五例,台東縣四例,台中市三例,新竹縣及台南市各二例,新竹市、南投縣及花蓮縣各一例。雙北地區以外縣市共有八十七例,其中一例有萬華活動史,六十五例已知感染源,廿一例關聯不明。
-
2021-06-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大醫療量能吃緊 醫美診所力挺捐呼吸器
日前北市聯醫工會、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接連發出求救信,坦言人力、資源面臨高度考驗。現在醫護相挺,有醫美診所1日主動捐贈三台呼吸支持器,提供台大醫院使用,希望拋磚引玉,協助病患和醫療體系度過難關。國內疫情未見趨緩,日均本土確診數仍維持三位數,累計死亡人數逾百人,多數集中在雙北市,重症病患增加讓雙北市醫療量能吃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新冠肺炎患者中,平均每六人,就有一人重症伴隨嚴重呼吸困難症狀,加重醫療體系照護人力和設備負擔。疫情嚴峻,第一線醫護警消壓力倍增,醫美診所院長蔡佳芬身為台大校友、皮膚專科醫師,拋磚引玉,捐贈三台呼吸支持器,提供母校台大醫院,希望為醫療第一線添補設備需求,協助染疫病患和醫療體系挺過這波疫情。
-
2021-06-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難纏印度株出現第二代 專家籲接種2劑疫苗防護才不打折
台灣爆發新冠肺炎社區疫情,世界各國即便是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也正面臨病毒變異株的威脅。台大公衛預醫及流病所教授陳秀熙及校友群今指出,亞洲疫情在過去幾周成長極快,累計染疫人數逾5000萬人,印度株占比已高達四分之一,疫苗接種率卻低於1%。不過,最新預刊於網路的研究發現,第一代印度株免疫逃脫能力強,打過疫苗的中和抗體濃度仍降7倍,第二代印度株也有免疫逃脫,且病毒量更高,得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保護力才不打折。陳秀熙表示,印度變異株在亞洲高達四分之一,在大洋洲也達到三成四,而且在越南,已觀察到印度株和英國株的混種病毒株,令人擔心未來不論是飛沫接觸、環境接觸、氣溶膠傳染,傳染力都可能變得更強,需要繼續密切觀察。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加拿大安大略省好不容易渡過去年12月起英國株帶來的大量住院和死亡,近期又因為巴西株和印度株出現,疫情再次升溫,住院和死亡人數再次上升。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日本去年12月受害於英國株,今年5月初又受印度株侵襲,英國變異株占比也非常高,原本預計在在3月放鬆「嚴格緊急事態」,只好延長到6月20日。公衛學者范僑芸指出,第一代的印度株有三個位點的突變,分別會增加傳播力、增加免疫識別逃脫。有研究比較康復者血清、接種莫德那或輝瑞疫苗後,面對第一代印度株的血清抗體濃度反應,結果發現相較於原本的野生株,康復者血清下降倍率高達6.5倍,莫得那疫苗和輝瑞疫苗更下降7倍。范僑芸提醒,現在又出現了第二代印度變異株,增加兩個新突變位點,除了原有的傳播力增強、免疫識別逃脫,還會增加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英國研究觀察接種不同疫苗後若感染英國株或第二代印度株,有多少比率個案會有症狀,藉此評估疫苗對於英國株和二代印度株這兩種變異株的保護力。范僑芸指出,結果發現如果只打第一劑AZ或是輝瑞疫苗,面對二代印度株的保護力比對英國株低了大約17%,但如果能夠完整接種兩劑AZ,對於英國株和二代印度株的保護力都有達到六成,完整接種兩劑輝瑞都有達到九成。范僑芸提醒,雖然疫苗保護力下降,但仍具足夠的保護力,可維持相當足夠的中和抗體濃度,只要完整接種兩劑,不用太擔心。
-
2021-06-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60歲以上重症率達三成 醫:死亡遞延效應恐爆發
指揮中心宣布社區感染後短短三周本土案例已突破7000例,死亡人數從5月11日統計至今已達125例,重症比例與死亡人數息息相關。指揮中心今指出,全年齡層重症率從昨天的14.9%提高到16.3%,60歲以上重症比例從昨天的27.5%提高到30.2%。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從重症率來看疫情趨勢,仍在疫情爆發初期,別輕易以為Rt值下降,疏於篩檢與匡列,台灣這一波的隱形傳播鏈落在高齡者身上,必須更加注意。台灣重症率屢創新高,周百謙分析有三大原因,隱形傳播鏈仍在「長輩」間流傳、醫療量能不足、匡列隔離治療的速度太慢所致。國外染疫對象多為年輕人,年輕人免疫抵抗力佳,族群間感染力雖強,但仍以輕症或無症狀者為主;台灣此波社區感染以萬華為中心染疫者多為長輩,人際往來都是中高齡族群,本身免疫力差就容易增加重症機率,加上他相信無症狀或輕症的長輩仍在社區中潛伏,隱形傳播鏈還是很可能造成長輩繼續發生下一波的感染潮。第二是醫療量能不足,台灣這次醫療快速滿載,在家隔離或送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加強版防疫旅館的輕症轉為重症時,未能即時給予醫療,也是增加重症比例提高的原因之一。第三為篩檢仍以「症狀」分類,未以「Ct值」作為區分,周百謙表示,社區篩檢站或醫院篩檢仍以「有症狀」的優先,但這些有症狀的患者,很多Ct值都高於30,雖然是輕症但傳染力低;有些沒有症狀但Ct值卻低得嚇人的,如Ct值僅有10或20,都很可能快速變成重症,並增加國內的死亡率。他也建議,公布醫院收治患者時的Ct值,若收治一位Ct值高的患者,最後仍死亡,顯示台灣醫療量能有問題,應該要即時調整。他認為,指揮中心至今並未說明各縣市、各區域篩檢確診案例的Ct值平均數值,這項數值可以分析,該區域的篩檢是否有「超前部署」,確實及早篩出確診者,同時阻斷傳播鏈。目前雙北已經太過混亂,沒辦法看出趨勢,不過,中南部現在個案零星,可以從確診時的Ct值畫出熱區,廣設篩檢站,及早遏止傳播。周百謙表示,指揮中心目前公布Rt值的意義不大,僅能告知先前的疫情趨勢,並無法及時反應正在進行式,從指揮中心目前公布的重症率來看,反映到現在的死亡數僅是「剛開始」而已,疫情發展時間約三周,發病到重症約七天,若進入到插管,從臨床經驗來看,插管超過二周沒有拔管,後續脫離的機會就不大,接下來一周恐怕死亡案例還會再增加。周百謙表示,這次疫情死亡率肯定會很高,後續可觀察所有患者發病後28天死亡率,有沒有下降的趨勢,可判斷台灣是否有效「及早」抓出確診者,並妥善給予治療。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救命國人急 國際佛光會:周三與藥廠磋商
佛光山國際佛光會行文衛福部表達將捐贈50萬劑美國嬌生疫苗,昨已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立聯繫窗口,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長趙怡接受自家平台「人間社」訪問提到,政府在這3天調整政策,釋出很大善意,「只要政策不再變動,相信可以加速疫苗採購的步伐。」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說,指揮中心希望佛光會補實相關資料,辦好手續,待政府正式回文一切才算數。慈容法師說,佛光會所做一切不是為個人,是為台灣人民,疫情時間愈拉長傷害愈大,希望申購疫苗一事能愈快完成愈好。趙怡在「人間社」訪問時回應,「國際佛光會本來就和藥廠談得很成熟了,嬌生對國際佛光會非常了解,現在又有政府加持,相信更可以加快速度。」至於疫苗進度,他表示他人在美國,要到美國時間周二,也就是台灣時間周三才上班,等到那時才能再進一步和藥廠磋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證實已偕同衛福部次長薛瑞元、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和佛光會代表交換意見,並提供單一窗口協助佛光會。陳宗彥說,佛光會充分理解與支持政府在採購疫苗上堅持的安全性、有效性與合法性原則,後續會與佛光會保持聯繫,提供必要相關的協助與諮詢。國人高度關注疫苗採購發展,病毒來勢洶洶,民間渴求疫苗救命,國際佛光會秘書長釋覺培日前曾投書本報,呼求「請政府但念蒼生之苦」,透露焦慮與些許無奈。文中寫到,守在電視機前,盼指揮官給民間一個可以即刻救人的答覆,結論是「由中央和原廠簽約採購,由中央政府統籌分配」,心中不免充滿問號:「既然中央希望自己簽約,為何遲遲不去簽約呢?」「難道是沒有原廠的管道嗎?還是原廠不賣台灣政府嗎?」「如果原廠不賣政府是基於各種客觀政治因素,此時政府更應該感到『非政府組織』出面可得到解套的機會,更應該樂觀其成,不是嗎?」釋覺培投書中也說,國際佛光會出發點無意讓政府難堪,只考慮蒼生性命安危,還說「我們不懂政治,只知道看著死亡人數的激增,心在淌血。人民的驚慌,不知道政府感受到了沒有?」
-
2021-06-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若通過二期安全沒問題?黃士修向調查局檢舉陳時中
新冠肺炎國產疫苗因未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安全和有效性備受外界爭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臨床試驗一二期,我國做的是擴大試驗,第二期做了將近四千人,包括老年人口,比國外一二期人數多很多。如果能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安全性就不會有問題。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今天下午向調查局檢舉,指陳時中散布關於疫苗之不實謠言,觸犯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及證券交易法第155條。前立委黃國昌下午也在臉書指出,大家如果對Moderna、Pfizer-BioNTech等經過美國EUA的疫苗第一期、 第二期、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樣本數與執行方式有興趣,推薦這個網站(https://reurl.cc/1Y4zlG),上面有完整正確的資訊。黃國昌表示,不是很認同指揮中心,在今天記者會,為了配合自己想說的話,只是截取片段不完整的資訊,拿來作圖散佈。這不是真正的科學態度,只會傷害自己的公信力。黃士修在臉書貼出檢舉信,表示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於2021年5月31日下午14時23分,指揮中心記者會言論已影響大量民眾對未做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國產疫苗失去警覺,若未來貿然施打將付出健康甚至生命代價,故觸犯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散播有關傳染病流行疫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黃士修寫下,被檢舉人散布不實訊息以護航之國產疫苗高端,為上市公司「高端疫苗(6547)」,故同時觸犯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6款,「意圖影響集中交易市場有價證券交易價格,而散布流言或不實資料」,根據同法第171條,「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金」。黃士修表示,望調查局儘速查辦,並將卷證移送相關單位給予起訴與裁罰。黃士修指出,大家原本以為,台灣買不到疫苗又是中共打壓。結果現在郭台銘、張亞中、佛光山,都有管道自己買疫苗,對岸也一再強調願意協助,畢竟人命關天,統獨放一邊。甚至日本政府都在與AZ協商修改合約,轉讓1.2億劑AZ疫苗給台灣。結果卻是民進黨在阻擋,陳時中在那邊說國人打國產疫苗意願高,採購國外疫苗都要中央跟原廠簽約。每拖延一天,就有活生生的人死去,雖然指揮中心連死亡人數都可以校正回歸。在他們眼中,死亡只是數字,相比金錢也是數字,天秤上沒有生命的地位。黃士修表示,阿扁當總統只是謀財,貪那些財團的油水,至少沒有搞到電力和疫苗都爆炸。小英當總統那是害命,為了「散戶們」的利益,犧牲每一條血淋淋的人命。偉大的領導早已揭示:綠色是一門好生意。掙錢嘛,生意,不寒磣。他質疑,國產疫苗的股票越炒越高,現在殯葬業股票也暴漲了。之後就算國產疫苗出來,每一支都帶著被害死的人命,猶如上萬生靈煉成的萬靈血陣,打這種疫苗你良心會安嗎?黃士修指出,擋疫苗與擋核四,都是為了讓你沒有選擇。疫苗進不來,你就只能被逼著打國產或得肺炎。核四不運轉,你就只能被逼著大停電或得肺癌。政府揮霍人民的稅金,補貼特定生技廠商和綠能廠商,再動用側翼網軍和反核環團,強迫你付出生命的代價。
-
2021-05-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世界無菸日/新冠疫情燒 抽菸者易感染重症
新冠疫情嚴峻,全台確診和死亡人數快速增加,醫師提醒,吸菸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引發重症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二倍,死亡風險也有一點九八倍,而且目前全台三級警戒,癮君子如果在戶外拿下口罩吸菸,更會讓自己和他人同時曝露在風險之中。五月卅一日是世界無菸日,因應新冠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把今年的無菸日主題訂定為「Commit to Quit(承諾戒菸) 」,呼籲全球吸菸者立刻戒菸,降低新冠肺炎的致死率。WHO統計顯示,吸菸者是新冠重症的高危險群,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中,高達四十五%是吸菸者。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這是由於尼古丁會在吸菸者肺部形成Covid-19病毒的主要受體ACE-2,當病毒進入吸菸者體內時,在ACE-2的作用下,很容易成為重症,再加上吸菸者肺部功能原就不佳,以致於死亡風險遠比一般人來得高,因此癮君子一定要盡快戒菸。高雄榮總戒菸治療管理中心主任薛光傑也說,吸菸較易感染新冠病毒,重症和死亡風險更遠高於非吸菸者,例如日本喜劇明星志村健長年吸菸,感染新冠肺炎不久,就快速惡化為重症去世。
-
2021-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重症等不到床 醫師曝:將會是我們最不願面對的慘況
過去4天國內因疫情而死亡人數天天創新高,昨日一口氣新增21死,且不少人出現症狀急速惡化,又因等不到床有些人被宣告確診後來不及送醫即死亡更有人死亡後才被採檢確診。面對如此狀況有醫師預約,從重症患者等不到床狀況出現,後果不敢想像。以疫情最嚴重的新北市來說,原定24日要完成第2階段病床清空計畫,至今還未完成,雖然又另擴增專責加護病房117間,總體量能仍是不夠。亞東醫院內科部主任彭渝森表示,原先病房或加護病房本來就有病人,若是要1名重症患者從病房轉移,會遇到很多家屬反對,且確診者不能和一般患者同住,要嘛一次全部清空,否則若只清出1床就要給確診者使用,只會增加風險。彭渝森透露,現在看來,英國變異株最麻煩是變化太快,他看過很多案例確診後上午還能講話,中午開始變嚴重,需要氧氣流量會越來越高,到晚上可能就需急救,突然間的惡化,真的不能怪病人或家屬緊張抱怨等不到床,因為真的有這個需要。另外,也有醫師指出,若是一開始出現重症就送到專責加護病房的患者,可能還能因加護病房設備好而受到妥善安置,但送往集中檢疫所的輕症患者如果惡化,來不及送醫或等不到床反而會比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有更高機率死亡,這也是為何當今雙北醫療量能不足,一旦重症者等不到床,將會是醫護人員最不願面對的慘況。
-
2021-05-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護航國產疫苗?藥審會噤聲 學者痛批專業繳械
新冠疫情死亡人數日創新高,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七月將接種國產疫苗。但目前生產研發國產疫苗的兩家藥廠都還在進行臨床試驗,疫苗能否問世都還不確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評,「疫苗還未問世,就公布上市時間,根本是在炒股」。日前有學者投書指出,總統跳過實證醫學而肯定國產疫苗,主管單位食藥署未出面說明疫苗審批程序,藥審會專家也噤聲不語,形成專業繳械。總統繞過專家,逕行宣布七月要用國產疫苗,臨床試驗未結束就認為一定成功,主管單位未捍衛專業審查的程序正義,令人遺憾。蔡政府阻絕與中國大陸有關聯的國外疫苗,如今又要封殺民間團體自購捐贈國外疫苗的申請,國民黨立委鄭麗文質疑,政府封殺民間進口國外疫苗,疫苗進口進度又嚴重落後,確實讓人高度懷疑是要護航國產疫苗。名嘴「宅神」朱學恒昨天在臉書貼文,綠營側翼正大舉出動轉貼一張圖表,稱全世界疫苗都是二期就緊急授權上市了,但這並非事實,綠營如此操作,目的是要掩護預計完成二期就要緊急授權的國產疫苗。朱學恒更指出,該圖表的源頭就是民進黨網路社群中心主任范綱皓。范綱皓證實,圖表是他整理資料後發在臉書,但該篇貼文是設定公開,並沒有指揮網軍情況。至於圖表內容爭議,范綱皓表示,自己是在美國食藥署官方底下的ClinicalTrials網站,查到這些國際疫苗都還屬於「收案階段」,也就是說還沒「正式完成三期試驗」。
-
2021-05-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又髮夾彎!自購疫苗 指揮中心改口由政府統一簽約
指揮中心「不透過第三手」指揮中心前天才剛公布「地方政府或企業申請疫苗專案流程」,指各單位委託藥商申請,檢附八大文件,經中央審核即可供防疫使用;昨天改口「希望不要透過第三手」,並須符合「政府與原廠簽約採購」,「中央進行統籌分配」兩大原則,各界擔憂新政策會造成疫苗採購原地踏步。國內疫苗短缺,永齡基金會率先表示有意提出申請,國際佛光會也申請專案核准進口美國嬌生藥廠疫苗廿萬至五十萬劑,捐贈醫護警消及神職人員使用。指揮中心昨天政策急轉彎,指揮官陳時中說,「企業與宗教社會團體希望購買原廠疫苗使用或捐贈使用,我們表達很高的謝意,但簽約採購仍由政府來簽約」。佛光會:應讓非政府組織協助國際佛光會秘書長釋覺培昨天以「請政府但念蒼生之苦」為題,投書本報表示,國際佛光會無意讓政府難堪,只考慮蒼生性命的安危,只希望政府盡快讓「非政府組織」協助台灣,「我們不懂政治,只知道看著死亡人數的激增,心在淌血….人民的驚慌,不知道政府感受到了沒有?」釋覺培說,心中充滿問號,「既然中央希望自己簽約,為何遲遲不去簽約呢?」「難道是沒有原廠的管道嗎?還是原廠不賣台灣政府嗎?」「如果原廠不賣政府,是基於各種客觀政治因素,此時政府更應該感到『非政府組織』出面可得到解套的機會,更應該樂觀其成,不是嗎?」指揮中心昨公布的兩大原則,除應有原廠授權,也須符合食藥署查驗程序,且最終須依指揮中心防疫政策使用;民間單位可代為牽線,但最終簽約採購仍須由指揮中心執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各界捐贈、採購都可以,但任何要進口台灣的疫苗,只能由政府代表簽約並安排施打。立委批阻擋民間取得疫苗民眾黨立委邱臣遠質疑,政府出面簽約,難道不會又出現境外政治力介入而破局的問題嗎?事到如今政府又跳進來,等於在阻擋民間取得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國內新增本土病例三二○例,另有校正回歸案例一六六例,總計四九三例,新增廿一例死亡。目前死亡率約百分之一點二,逼近南韓的百分之一點四。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助雙北警消防疫 慈濟贈手套、護目鏡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雙北更是疫情重災區,第一線警消及消防人員執勤壓力大,慈濟基金會今天表示,已提供雙北地區逾6000個防護面罩及逾10萬雙PVC手套,守護警消防疫安全。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每日確診與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全台3級疫情警戒也延長至6月14日,其中雙北地區確診者人數最多,也讓第一線警察及消防人員執勤壓力大。慈濟基金會今天指出,為了持續關懷警消同仁,截至昨天為止,已經在雙北地區提供防護面罩超過6000個、PVC手套約10萬雙,盼讓警消夥伴守護人民之際,能由慈濟來協助守護他們防疫安全。新北市林口警分局分局長陳保安表示,警察身處防疫勤務第一線,無論是執行疫調、防疫宣導、取締、巡邏、處理交通事故、治安案件處理等,皆會與民眾直接接觸,派出所更是民眾洽公往來駐足的公共場所,同時也是密閉空間,感謝慈濟準備高品質防護面罩捐贈,希望能讓員警多一層保障,在保護社會大眾的同時也能保障自身安全。慈濟基金會也表示,因應本土疫情升溫,慈濟已陸續提供相關單位防疫物資,在人數精簡下作業,目前防護面罩製作已請託熟練志工,依防疫規定「各自在家製作、專人收件寄送」的機制,而此次捐贈的PVC手套則是來自聯電的愛心捐贈,希望能共同守護第一線執勤單位人員。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將第四級警戒兵推演練 鄭文燦:桃園也會盡早規畫
疫情嚴峻本土確診暴增,死亡人數也超過SARS,台北市長柯文哲預計30日實施第四級警戒兵推演練,桃園市長鄭文燦今主持防疫會議後也表示,第四級警戒有居家令民眾不得擅自外出,還有交通封鎖等,他說「桃園也會盡早規畫」,之後作成一個範本沒有問題。鄭文燦表示,桃園去年有針對有幾個部分做演練,包括社區防疫、長照機構的防疫演練、及針對疫苗接種的普及化做預先規畫,他說未來假如有可能提升到第四級,第四級是包括居家令,所有人不得上班上課,這個部份會規畫,也會有兵推演練。鄭文燦說,像是居家令如何執行,居家令不是只有交通封鎖,還包括哪些是必要的維生系統,像醫院、藥局,民生必需品的超市等,居家令期間能夠出外的時間及次數要限制,桃園也會盡早規畫,完成後作為一個範本沒有問題。另有關桃園配發1.8萬劑AZ疫苗,目前施打狀況,鄭文燦指出,昨天醫院、衛生所都施打,包括警察局、消防局各1002人、消防局300人都已完成施打,其中消防局在上一輪也有200人接種,且桃園施打有先造冊,因此目前施打有順序。桃園市衛生局長王文彥指出,全市有34所醫院,由11家責任醫院分開4區支援,其中1萬劑量給第一線醫護人員,希望施打率提高至7成,第2批來有信心全部打完;另外8000劑放在基層醫療醫護、藥理人員還有警消等,昨開始施打超過4000劑,周六、日不間斷,基層人員希望施打率到8成。
-
2021-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本土病例連14天破百4級警戒近了?雙北封城兵推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自5月11日起新增本土病例已破六千人,且自5月15日雙北升為三級警戒開始,已經連續14天確診破百,疫情自去年爆發至今累計78人死亡,已超越SARS時期的死亡人數73人。重災區的台北市明日將進行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推,推演商店停業、民眾限制外出、擴大交通管制。台北市長柯文哲昨指出,這兩周很像「世界大戰」,死亡上升,不是一定要封城,但局面緊繃,還是要想一下。新北市長侯友宜說,目前熱區防疫中心就是在實戰演練,防疫升級要等中央統籌下令,新北就能跟鄰近縣市建立區域聯防。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四級警戒的標準,為本土病例快速增加(14天內每日確診超過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對於雙北預計進行防疫四級警戒兵推演練,陳時中昨天說,「兵推下下棋,可做量能分配,不是壞事。」但篩檢量能要夠,才是目前當務之急。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四級警戒後相關措施:1.非必要不得外出,採購食物、醫療及必要之工作需求除外。2.外出須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3.家戶內也要保持社交距離或是戴口罩。4.停止所有聚會活動。5.除維生、秩序維持及必要性的醫療和公務之外,全面停班停課。6.封鎖疫情嚴重的鄉政市區或縣市,管制人員出入,民眾留在家中不得外出。台北市政府明天進行提升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推演練,範圍包括商店停業、民眾限制外出、擴大交通管制,進行兵推;柯文哲說,演習分三個層面,一是找專家擬定計畫,再來是桌上演習,接著是實兵演習,北市去年辦過一次桌上演習,以前是紙上談兵,這次桌上演習,會把一年來累積的經驗和這兩周遇到的問題做精進計畫,做最壞打算、做最好的準備。台北市去年四月針對封城「紙上兵推」,第一階段「準備階段」,情境包括社區大規模感染,屆時將開設各級應變中心;第二階段「執行管制」,限制大眾運輸搭乘,還有商家停業、公司居家辦公,學校停課。第三「撤除管制」階段,疫情漸獲控制,此時會逐步縮小管制規模。柯文哲說,升四級演習這不是台北市單獨的事,桌上演習後再和中央、新北商量。侯友宜表示,新北去年已有過強化擴大管制升級推演,目前有十四個區都在升級實戰演練,未來會根據疫情滾動式升級,目前強化三級、再來預作升級的準備。新北市政府去年曾擴大管制兵推演練,若真的封城,將採「高度管制、低度活動」方式,除警消、公務人員等必要管制人員,一般民眾禁足21天,須配合政策外出,同時全天候管制對外136座橋梁、重要道路和車站。一般民眾每人每周可外出3次購買民生物資、外帶餐點,13歲以上民眾可以外出者,不能結伴,且要攜帶身分證,外出時間根據身分證號碼尾數分流;採購、工作及就醫需外出者要攜帶身分證或通行證,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運輸或計程車,且需依照管制時間外出以便分流,違反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第70條處3000至1萬5000元。以中和區為例,全區將設置40個管制點,每天投入2400人管制進出及查核身分,而倒垃圾,一周只能二次,擴大管制除了停止上班上課外,外出管制分兩大類:關鍵基本必要人力,包含政府及所屬機關、從事醫療照護、公共衛生動物醫療、民生物資生產、供應相關、水電通氣等相關能源作業、運輸及物流相關、公共基礎及公共設施運作及通訊及資訊科技從業必要等七類相關人員,外出必須有識別證及身分證。針對大眾交通運輸,公車將會減少25%班次,台鐵、高鐵是一般民眾不得搭乘,必要管制人員若需搭乘則需出示雙證件;一般民眾停車需求,除了收費停車場外,路邊停車也開放紅、黃線並暫停收費。
-
2021-05-27 名人.黃軒
台灣重症和死亡數會一直升高嗎?美國經驗曝關鍵
為什麼社區大爆炸開始,重症那麼多,死亡那麼高?台灣社區感染大爆發,從4月15日算起3850例患者,重症率比去年(2020)高了不少。去年的確診個案中,60歲以上長者和重症比例則是都低於10%,因此這波疫情開始就預期有重症上升的情形。如果單獨計算60歲以上,這次的重症率已增加到20%。COVID-19昨(25日)天再增六例死亡,短短8天也已奪走23條人命,難怪召集人張上淳會說預期有更多死亡個案。記者問我,這樣的話,台灣的重症和死亡會不會一直升高?我就以美國紐約大學2020發表的文章當作參考依據。美國在去年3月底/4月中開始社區感染大爆炸,醫院的住院重症個案爆升,死亡率在3月是24.9%,在4月死亡率也有23.3%,看出來在這社區感染大爆炸初期(March/April),其重症病例死亡人數創新高。一直到了5月,死亡率才開始急速下降到8.6%。社區感染大爆炸,三個月後(6月)死亡率才成5.1%,而後(7月、8月)趨緩下來(3.2%、3.7%)。社區大爆發,美國重症死亡率:初期(3月、4月)死亡率:24.9%、23.3%中期(5月、6月)死亡率:8.6%、5.1%後期(7月、8月)死亡率:3.2%、3.7%可見,若以美國為例,社區感染大爆炸後一個月,重症死亡率才能有望下降,三個月後,重症死亡率才能趨緩下來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當時5121間醫院,他們認為死亡率急遽上升,然後下降趨緩,歸咎於以下原因:1.臨床實戰經驗增加了。2.分艙分流、分輕症/無症在家/防疫中心,減少醫院負擔量。3.新的藥物治療方式增加了(大量注射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抗免疫風爆治療)。4.非藥物治療:重症趴床治療方式、超前布暑、社區警覺性、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些都是在年底前,美國在沒有疫苗接種下,對於社區大爆發所做出的決定,來對抗當時重症死亡率上升至下降到趨緩。BUT 現在2021年了,疫苗當然才是解脫重點,避免死亡唯一最佳的救命工具,尤其是高於60歲的重症病例。(SARS-CoV-2 vaccine in people 60 y or older are very encouraging and may prove cruc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and related mortalities in this age group)資料來源:Trends in COVID-19 Risk-Adjusted Mortality Rates1.未調整的死亡率(Unadjusted Mortality):未經過年齡結構的調整,比較兩者之死亡率。2.調整后的死亡率(Adjusted Mortality):經過年齡結構的調整後,比較兩者之死亡率。3.標準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 SMR):亦稱間接標準化死亡比。該指標用於比較兩組群之死亡狀況,通常會以人口數較大族群定義為標準族群,以標準族群之年齡別死亡率為基準,估計人口數較小族群之死亡人數(稱預期死亡人數),計算人口數較小族群實際死亡人數和預期死亡人數人之比值。※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5-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籲記取萬華教訓!中南部要擴大匡列 加嚴防守
全國三級疫情警戒延續至6月14日,疫情似乎永無止盡延燒,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社區感染後台灣不可能再回到「零確診」的時候,未來若能維持每天本土確診案例在10到20例間,就已經是「最好的時刻」。雙北疫情嚴峻,且不斷往外溢散,蘇益仁警示,未來兩周除了要觀察重症、死亡數以外,中南部的確診者是否增加也是指標,呼籲中南部一定要加強嚴守,確診者周邊的匡列「匡愈大愈好」,寧可多匡隔離,也要盡速阻斷傳播鏈,民眾也一定要落實社交距離、減少外出等作為。蘇益仁表示,進入到社區感染後,等於宣布病毒難以「完全阻絕」,未來就算疫情獲得控制,病毒仍舊在社區內「低度傳播」,若解除警戒,也會像國外封城後解封一樣,疫情又會再次爆發。蘇益仁說,未來兩周確實是台灣疫情發展的「關鍵期」,他認為除了要看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重症率以外,還要看中南部的確診人數是否有在二周內大幅增加。蘇益仁說,中南部現在還有時間防守,要記取「萬華教訓」,當時萬華出現20多人的群聚時,沒有馬上普篩、擴大再擴大匡列,病毒傳播速度快到沒辦法阻斷,從萬華溢出到板橋,整個新北,明顯整個北區都已經沒辦法遏止病毒傳播。蘇益仁建議,中南部現在可以採取「彰化模式」,寧願擴大匡列接觸者並隔離採檢,也不要少匡,他強調,現在是關鍵中的關鍵,千萬不要輕忽,而中南部的民眾現在也千萬別置身事外,口罩一定要戴好,減少外出、維持社交距離,才能避免中南部也像北區一樣成為重災區。
-
2021-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一周出現5例死亡個案 專家:確診數上升、死亡數提高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過去短短一周竟出現5例死亡案例,外界憂心英國變種病毒株在台死亡率恐大幅提高,對此,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確診人數提高,死亡人數也會上升,過去一周確診數達1000多例,死亡人數5例,死亡率為0.5%,小於新冠肺炎一般的死亡率 2%,尚在合理區間,並未有「在台死亡率提升」一說。英國變種病毒株有傳播力強的特性,施信如指出,目前未見到各變種病毒株「病毒毒性」提高的國際研究,大部分研究都是提及,變種病毒的「傳播力」、「對疫苗保護力的影響」。過去一周,共出現5例死亡個案,分別為案1522、2095、2683、3097、3553,為60多歲女性、80多歲男性、70多歲女性、80多歲男性、70多歲男性,均是60歲以上長者。施信如表示,年齡是危險因子,長者年紀大、免疫力較差,比年輕族群更易染疫,重症、死亡比率也較高。然這些長者們發病至死亡的病程甚短,她解釋,上述個案中,有的Ct值僅19,顯示病毒複製速度快,大量病毒迅速侵襲長者身體,長者抵抗力差,無法像年輕人一樣有較佳免疫力,故難以抵禦病毒,發病至死亡間隔時間短。「長者常常有症狀,但覺得只是輕微不適,輕忽下,可能導致病況急劇下降,錯失黃金治療期。」施信如提醒,年長的確診者務必留意自身身體情況,若有些微不適,均要對外反映;政府關懷機制需多留意長者、有慢性病史者有無輕微症狀,以及早評估身體狀態,降低重症、死亡個案的發生風險。對於一般民眾,她建議,年輕的確診者常常症狀輕微、無症狀,不知自己已經染疫,此時不要親自去探望長者,可以電話、視訊代換,掌握長者身體狀況,同時減少長者染疫的風險。
-
2021-05-21 該看哪科.婦產科
居家檢疫產婦若要生小孩怎麼辦? 醫師詳解疫情期間的分娩注意事項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至今,疫情擴散全世界,結至3月底,全球確診人數已經超過1億3500萬人,而死亡人數也達290萬人,對全人類生活與經濟活動造成莫大影響。所幸疫苗已於今年初在全世界各地開始施打,希望對疫情控制有所幫助。台灣在面對這波病毒衝擊,靠著專業的醫護人員與健全的公衛系統,汲取10幾年前SARS防疫的經驗,至今維持非常優異的防疫成績,未曾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讓大部分國家都非常羨慕,這部分也有賴全民攜手合作的結果。由於疫苗在我國尚未開始全民施打,在全面解封前,國人仍應確實遵守防疫規定。本文就孕產婦在居家檢疫期間,如要生產時,在本院的相關做法提供民眾參考。居家檢疫通則孕產婦於居家檢疫期間,暫勿前往醫療院所產檢,非不得已請儘量留於隔離場所,待隔離結束後在產檢。如有就醫需求,應先通知新北市衛生局,由衛生局人員安排就醫,切勿自行前往。如接近預產期有產兆時,同樣先聯絡衛生局人員,由其安排至醫院檢查待產。待產居家檢疫孕產婦若有產兆,經聯絡衛生局人員安排至本院就醫時,會經由急診戶外篩檢站進入,先由婦產科醫師內診評估,若進入產程準備待產,先於急診採檢做一套核酸檢驗,同時通知8B負壓隔離病房安排住院。由於核酸檢驗需要12-24小時才有結果,在結果出來之前,孕產婦的待產及生產,比照感染新冠肺炎之產婦,以高規格防護方式進行,所以必須入住8B負壓隔離病房待產。待產過程中,若核酸檢驗為陰性,則將孕產婦轉出至產房,按一般產婦待產及生產。由於產婦尚在檢疫隔離期間,生產及產後住院仍安排於單人房中。生產假如產程進展快,核酸檢驗結果尚未出來就要生了,此時按照感染新冠肺炎之產婦於8B負壓隔離病房待產。待產期間產房會支援所有生產設備,但醫護人員會著隔離衣進入生產,產婦切莫驚慌。由於產婦感染狀況並不明瞭,因此無法施打無痛分娩,同時家屬也不能陪產,產後新生兒轉送兒科隔離室,產婦則續留原負壓隔離病房等待核酸檢驗結果。若結果為陰性,則產婦轉出至婦產部產後病房照護,按一般自然產產後衛教指導原則處理,可哺餵母乳,出院後返回原檢疫隔離場所。有關剖腹生產由於感染新冠肺炎之產婦若要接受剖腹生產,醫院必須採用高規格防護標準,也就是在獨立隔離手術室進行,需徵用4間開刀房,且所有醫護人員都須著隔離衣進行手術並管制人員,動員之人力物力甚鉅。因此若孕產婦預產期在隔離期間,也已知這胎必需接受剖腹生產者,請務必先連絡衛生局人員,在產兆尚未發生前或預定剖腹日期前,先至本院採檢接受COVID-19核酸檢驗,取得檢驗結果,若為陰性,則按一般產婦安排住院手術。請盡量不要等到產兆發生後才來醫院做緊急剖腹產,因為沒有核酸檢驗結果,剖腹產手術將比照感染之產婦進行,不但消耗醫療人力物力,許多感染管制措施也會造成孕產婦的極度不方便。最後叮嚀◎居家檢疫的孕產婦如要分娩,當產兆發生時,請先聯絡新北市衛生局,由衛生局人員安排至本院就醫,切勿自行外出就診,以免受罰。◎待產分娩前須接受採檢,結果陰性者同一般產婦於產房待產,採檢結果尚未出來前,須入住負壓隔離病房待產或生產。◎如預先已知要剖腹產者,請務必先連絡衛生局人員,提前安排至本院接受核酸檢驗,避免無採檢結果之臨時緊急剖腹產。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需要政府、醫院及民眾三方共同配合,我國資訊平台建置非常完善,相關檢疫及就醫規定與聯絡方式很容易搜尋到,孕產婦無須驚慌。何謂產兆?◎落紅◎規則產痛◎破水◎若不清楚何時要來檢查,可電話聯絡本院產房新北市衛生局◎新北市防疫專線(02)8953-5599分機1520(有我愛你)◎免付費防疫專線 1922 或 0800-001922
-
2021-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如果真的封城」在美護理師:我們去年都經歷過
昨天本土病例高達180例,行政院宣布雙北防疫提升到三級,許多縣市自行公布防疫達「準三級」,全民備戰氣氛濃厚。一位在美國洛杉磯照顧新冠患者的護理師提醒,盡量減少出門購物、群聚,尤其是聚餐,因為吃飯時必須把口罩拿下來,如果真的要停課封城,大家一定要配合。歷經封城,一年在醫院裡照顧新冠患者,護理師表示,美國在今年三月以前,死亡和染病的人數很多,官方公布數字比實際上死亡人數少,當時在醫院照顧很多COVID-19病人,真的到最後連呼吸器、氧氣都不夠用。當時的慘況可能只比現在的印度好一點,最後還是靠打疫苗把疫情壓下來。當時在醫院工作時,戴著N95口罩外加一層外科口罩,防護衣還有面罩加上護目鏡,基本上很熱,工作時就像洗三溫暖一樣。但實在太害怕被病人傳染了,因為病人就對著你一直咳嗽咳個不停。一個開始護理師同事們還會一起吃飯,但後來發現拿下口罩增加感染機會,於是只好拿著自己的餐盒一個人找地方去吃,不要群聚。她說,現在台灣還等不到足夠的疫苗,真的強烈的建議大家,要把口罩戴滿戴好。她的孩子從去年三月就因為疫情在家上課,一直到今年四月才回到學校。現在台灣要經歷的,我們去年都經歷過了,「如果真的要停課封城,大家一定要配合。」盡量減少出門購物、群聚,一定常洗手,有人帶上護目鏡,好處是不會去摸眼睛。記得病毒隨時就在身邊,而且英國和印度變種病毒傳染性更快更強,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
2021-05-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單日增180例本土病例!彭博:台灣防疫模範生地位恐被打破
台灣本土病例14日大增180例,新北市與台北市今天起升到第三級警戒到28日,彭博資訊報導指出,台灣曾經和新加坡、澳洲等國一樣,並列幾乎完全消滅病毒的地方,但此次確診病例大暴增,恐會打破台灣防疫模範生的地位。據報導,這些暴增病例可能會打破台灣防疫模範生的地位,因為在確診數增加之前,台灣跟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和中國一樣,是全球少數幾個幾乎完全消滅病毒的地方,截至目前,台灣確診數逾1200例,死亡人數為12人。同樣身為防疫模範生的新加坡,近日也爆發第二波疫情,7天內就有71人確診,新加坡健康部14日正式宣布回復到之前全國封鎖的模式到6月13日,民眾在這段間內原則上全都改為在家工作,聚會與家戶訪客人數限制由現行的5人限縮為2人,供應食物的店家只能做外賣或外送。
-
2021-05-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印度疫情為何失控?學者指出六大因素值得借鏡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疫苗接種速度與病毒變異速度賽跑,印度情況最不樂觀。學者分析印度疫情嚴峻六大因素,值得台灣引以為鑒。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過去守得住社區,是因嚴格落實居家檢疫,成功避免個案混入族群,現面臨變異株壓境,更要嚴格執行居檢,加上能有效阻斷社區第二波傳播鏈的公衛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公衛校友專家群,今上午持續透過直播說明全球疫情科學新知。陳秀熙指出,印度疫情單周發生率居全球之冠,是大洋洲的126倍,死亡率則是大洋洲的115倍,且印度死亡人數受限於通報,被低估甚多。公衛學者王威淳表示,變異株已嚴重威脅亞洲,日本的英國株明顯增多,尼伯爾疫情衝高到亞洲第四。王威淳指出,印度變異株主要有二,佔64%的B.1.716包括E484Q和L452R雙突變,棘蛋白上有八個變異點,L452R同美國加州株,E484Q類似E484K,可能增加免疫逃脫機會。佔12%的B.1.618的棘蛋白共有六個缺失點,亦包括增加免疫逃脫機會的E484K。王威淳表示,印度現在單日染疫人數就高達45萬,疫情嚴重失控,背後主要有六大因素。首先是2021年初因為疫情趨緩而鬆懈防疫,開始大規模聚會和旅行、解除公衛防疫措施。二則對於疫情再起沒有應變措施,三則新型變種病毒肆虐,侵襲30到50歲年輕人,傳染力和重症率都提高,且在病毒核酸檢測有偽陰性。四是病毒核酸檢測量不足,且變異株。五是醫療系統嚴重超負荷,床位、氧氣量、火葬場都不足,需要由十五個國家提供協助,最後第六個是疫苗供應量也嚴重不足。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都開始監測到印度變異株,疫情劇創新高,紛紛封鎖與印度的邊境。公衛學者任小萱提醒,蘇格蘭上市後研究顯示,AZ疫苗可以降低88%住院風險。AZ疫苗的第三期試驗發現,如果間隔八周內打兩劑,效果不好,但間隔超過八周可以提升到75%以上,12周可到81%。台灣發現兩位機師打過疫苗後確診,推論是因為只打一劑,保護力還不足所致。
-
2021-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巴西防疫 專家:應效法台灣一開始封鎖國界
巴西今年3月底至4月初曾創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平均病例和死亡紀錄,專家認為,巴西錯失了幾次遏制疫情機會,「我們應該像台灣和越南那樣,從一開始就封鎖國界」。巴西有超過40萬人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死亡,但聖保羅州政府決定逐漸放寬限制,允許開餐廳、美容院、健身房和宗教組織根據限時規定恢復運作;其他地方的學校也計劃在短時間內恢復實體課程。巴西公共行政管理人員的解釋是,新增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數都開始下降。但專家擔心,放寬限制措施導致人流突然增加,可能將過去努力的抗疫成果付之一炬,引發更嚴重的第3波疫情。巴西新冠肺炎分析網(Rede Análise Covid-19)科學家史拉茲郝普特(Isaac Schrarstzhaupt)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巴西新聞網(BBC News Brasil)表示,「我們正面臨非常嚴重的情況,武漢肺炎大流行的各項數據穩定在非常高的水平;如果現在掉以輕心,將面臨很大危險。」亞馬遜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 Amazônia)流行病學家奧瑞納(Jesem Orellana)則認為,巴西從未離開第1波疫情,從2020至2021年,感染人數、重症病例不斷增加,醫療和住院需求極高,床位、設備和藥品短缺至衛生系統崩潰,死亡人數急劇上升;隨著更具感染力的變種病毒株相繼出現,疫情前景更令人擔憂。與去年不同的是,2021年巴西開始為民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包括中國北京科興藥廠(Sinovac)與聖保羅州衛生廳旗下的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合作研發的Coronavac,以及牛津/阿斯特捷利康合作研發的AZ疫苗。美國輝瑞藥廠(Pfizer)的首批100萬劑疫苗昨晚運抵巴西。史拉茲郝普特指出,無論Coronavac或AZ疫苗,都顯示能有效避免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和發展成嚴重病例,「從長遠來看,全民接種活動將減輕醫療系統負擔,但必須謹慎,莫讓抗疫希望變成公共衛生威脅」。2021年4月是新冠肺炎在巴西大流行以來,病例和死亡人數最多的1個月,專家都認為現在放寬限制措施為時過早。史拉茲郝普特指出,巴西錯失了幾次遏制疫情機會,「我們應該像台灣和越南那樣,從一開始就封鎖國界;如果行動失敗,還可以效法澳洲和紐西蘭採取封城措施,在不損害經濟的情況下控制疫情。這些行動將比投資大量的加護病房床位更有效和便宜。」奧瑞納表示,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必須採取必要措施保護自己和周圍的人,儘可能待在家裡,出門戴口罩,與他人保持至少1.5公尺的距離,勤洗手,並待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奧瑞納並說:「作為民眾,我們必須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如果沒有大家配合,將很難防治新冠肺炎。我們不能將疫情數據居高不下視為正常現象,或將感染疫疾的痛苦與死亡當成一種自然的結果,而麻木接受。」
-
2021-04-29 癌症.食道癌
「火燒心」合併吞嚥卡卡恐是癌? 食道癌好發這些族群
食道癌被喻為老男人癌症,9成患者為50至70歲男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陳志毅提醒,除了抽菸、喝酒、嚼檳榔之外,胃食道逆流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以致食道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提醒「火燒心」民眾如自覺吞嚥卡卡,務必積極就醫檢查。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07年食道癌新發生個案2,778人,108年死於食道癌人數為1,983人,不管是新增罹癌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說,長期吸菸、嚼檳榔、飲酒、食用加工食品與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國衛院研究顯示,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2.29、2.62倍。陳志毅指出,與10幾年前相較,這1、2年來食道癌發病年齡約年輕10歲,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例如,常吃火鍋等滾燙食物,以及偏愛甜食,引發胃食道逆流,增加罹癌風險。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也證實,口腔衛生不良,以及常吃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及高溫或燙口等食物,都可能刺激食道,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由於食道癌迄今並無有效篩檢工具,賈淑麗提出6大遠離致癌因子,建議落實在生活中,避免罹患食道癌。1.遠離菸、酒、檳榔。2.平日飲食減少過燙食物。3.少吃香腸、臘肉等含亞硝酸鹽食物。4.多食用原型食物,盡量減少加工食品。5.保持口腔清潔習慣。6.維持規律運動。陳志毅最後指出,由於早期食道癌並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族群提高警覺,如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卡卡的,有異物感,就應積極就醫,並戒除菸酒及檳榔。★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