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歐洲
共找到
1367
筆 文章
-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CDC:北京本次疫情排除動物病毒外溢或武漢流行毒株
大陸官方通報,6月26日全大陸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1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4例(廣東2例,上海1例,甘肅1例),本土病例17例,均在北京。北京本次疫情爆發以來,從6月11日至6月26日,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已達297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6日發布「6月北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展」報告,針對北京這次疫情病毒來源分析指出,從2例確診病例及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環境採集的標本中獲得的3株病毒基因分析顯示,北京本次疫情流行的新冠病毒為L基因型歐洲家系分支Ⅰ,該毒株比當前歐洲流行同型毒株更「老」;可以排除由動物病毒外溢傳染人,也排除今年4月前北京本地傳播毒株或武漢流行毒株導致本次疫情。報告指出,自6月11日報告指示病例後,6月13至14日報告病例達到高峰(每日36例),最近報告新增病例已降至大約每日10例。按發病時間的流行曲線顯示,最早發病日期為6月4日,6月7日明顯上升,發病高峰在6月13日;發病日期在6月9日至15日的病例占61%。北京報告的病例中,豐台區確診病例最多,為171例,占總病例數66.8%;其次為大興48例,占18.8%;海淀16例,占 6.3%。在前256例確診病例中,以新發地為圓心,5公里範圍內有160例,占62.5%;10公里範圍內有194例,占75.8%;15公里範圍內有238例,占93%。報告並稱,疫情發生後,專業機構快速確認本次疫情的主要感染來源為新發地批發市場,北京市各級政府快速採取強力的防控措施。自6月13日關閉新發地批發市場以來,已接近新冠肺炎最長潛伏期,相關暴露人員發病風險越來越低,密切接觸者也在有效管理中,預計新發地批發市場相關傳播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雖然最近發現若干與新發地批發市場無關聯、感染來源尚待進一步調查的病例,提示後續防控可能存在一定的複雜性。但北京開展大規模人群檢測結果提示,與新發地批發市場無關的人群感染率極低。在北京已經加強監測和強力擴大社交距離的防控措施下,疫情進一步傳播風險低。北京疫情近期有望得到控制。
-
2020-06-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若爆第2波疫情 WHO官員:恐釀數百萬死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今天警告,若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2波感染潮,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喪命。他還說迄今這波疫情的進展,大致如同世衛官員先前預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世衛組織負責策略計畫的助理秘書長蓋拉(Ranieri Guerra)告訴義大利國家電視台(Rai TV):「這是跟表現如同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作比較:疫情在夏季減退,9月、10月迅速捲土重來,在第2波期間造成5000萬人死亡。」蓋拉也說,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的進程如同他們所假設。歐洲和全球多國都已開始放寬全國防疫限制措施。在各國紛紛開放邊界允許跨國旅遊後,歐洲聯盟(EU)官員預計今天將決定哪些國家會面臨歐盟的旅遊限制。由於美國和南美洲部分地區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偏高,預料這個區域的旅客赴歐仍將受限。另一方面,世衛主導的抗疫聯盟今天也表示,未來12個月他們需要313億美元來研發和推出篩檢工具、治療方法和疫苗。根據聲明,他們的目標是在2021年年中以前,擴大分送5億份試劑和2億4500萬個療程給中低收入國家。聯盟也希望在2021年年底前擴大分送20億劑疫苗,其中10億劑將賣給中低收入國家。
-
2020-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北京此波疫情病毒株 傳染性可能更強
中國北京近日疫情由D614G突變病毒傳染,美國兩個科學團隊指出,此病毒株較老病毒有更強的傳染性,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北京近日再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8日公布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發現3組11日採集到的樣本帶有D614G突變。陸媒財新網報導,D614G變異毒株2月初在歐洲廣泛傳播,進入其他地區後也迅速成為當地主要毒株類型。研究人員統計,D614G毒株占所有COVID-19的比例,從年初的0%,到3月的26%,4月升至65%,到了5月已達到70%,成為世界主流毒株。研究也顯示,D614G毒株可能比老毒株更具傳播優勢。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Institute)病毒學家崔慧雲(Hyeryun Choe,音譯)的團隊發現,D614G的突變,會讓病毒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增加,並使蛋白更加穩定,更容易侵入人體細胞。另外,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桑嘉納(Neville E.Sanjana)團隊則基於假病毒和人肺上皮細胞等細胞系研究,發現D614G變異讓假病毒感染細胞能力提升了2.4到7.7倍。不過報導指出,這兩項研究尚未經同行評議正式發表,D614G變異是否會增強COVID-19病毒的傳染性和毒性,還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支持。北京11日再傳疫情,多名確診病患和新發地市場有關,截至22日,當地已有249人在這波疫情中染疫;而遼寧、四川、河北、浙江和天津等5個省市也陸續出現關聯病例。
-
2020-06-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陸疾控中心副主任:未發現人透過進食食品感染新冠
大陸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調查發現百事公司北京洋芋片生產工廠的工人有感染、發病,但還沒有發現工人汙染食品。他並提到,由現在的病例發生數、確診數,再到新發病例的發病時間、發病曲線、來源做分析,新發地市場暴露的人員看來是已經接近尾聲。大陸央視新聞報導,百事公司21日通報北京一家工廠有8人確診,該工廠只生產小批量的樂事無限罐裝薯片,馮子健22日晚間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中指出,經過調查發現,這個工廠的工人有感染、發病,但是還沒有發現這個工人汙染食品,也就是洋芋片。此外,國際上到現在為止,包括大陸的調查,也沒有發現人透過直接進食食品感染新冠病毒,這種情況是沒有發生的。他表示,這種乾燥的食品、在室溫的條件下,病毒存活的時間是非常短的,即便是有沾染,病毒很快也就喪失活性了。馮子健還提到,目前新發的病例主要是新發地直接暴露人員帶到社區造成的傳播,但是傳播水準非常低,這次北京疫情發現非常早,控制非常有力,有效控制了疾病蔓延,所以整個疫情是可控的。從鮭魚到海鮮、再到牛羊肉、豆製品,然後是洋芋片,甚至有人在擔心飲料可能存在新冠病毒,對此馮子健指出,所有的病毒在低溫環境下都有利於存活,如果加上有汙水、就更有利於的存活,歐洲國家在市政的汙水裡邊檢出了病毒,現在世界衛生組織正在考慮,是不是將市政汙水的環境標本監測,作為這個城市疾病監測的一種方式,也提到議事日程,所以在汙水裡邊,這個病毒是可以比較長時間存活的,但是它不會繁殖、增殖。馮子健再次強調,新冠病毒不會透過餐飲環節感染,但需防範人際接觸傳播風險。防範新冠病毒,手的衛生至關重要。因此,應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同時儘量減少用手接觸口、鼻、眼睛。
-
2020-06-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際疫情急速竄升是因新冠病毒變強?國內專家這樣分析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台灣民眾恢復正常生活,但全球疫情卻創下單日新增病例新高紀錄,國內專家認為,國際疫情急速竄升並非因病毒增強,應是各國解封過早慘遭反撲,建議國內入境防疫政策應走向「精準開放」,以各國城市為評估單位,制定一城市一入境標準,才能有效防守。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新冠肺炎與新型流感國際傳播模式雷同,第一波疫情將分三個階段擴散,第一階段為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亞洲疫情,第二階段是歐美疫情,再蔓延至巴西等第三國家,開啟第三階段疫情,若每階段疫情持續三個月,第一波最快也要等到八月才會降溫。台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認為,巴西、印度等國錯估解封時機「開早了」,歐美疫情尚未進入尾聲,第三國家疫情五月起進入流行階段,更讓人的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要是在傳出疫情前已有人移動至他國,北京會變成第二個武漢。」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持續延燒,中國疾控中心十八日晚發佈採檢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經過比對,發現該病毒株不僅與歐洲病毒序列雷同,也像台灣病毒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該株病毒序列與土耳其境外移入個案傳入台灣的歐洲病毒株相似,強調北京疫情與台灣無關。莊人祥表示,新發地市場疫情病毒株與台灣三月四日出現,有十三人確診的境外移入土耳其旅行團的病毒序列相同,據新冠肺炎病毒株國際共享平台,台灣無大規模本土疫情,不像歐美出現顯著流行病毒株,但因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多,病毒序列多元,含歐美、日本、東南亞等病毒株。本月廿日起,我國開放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及地區短期商務人士入境可縮短居家檢疫為五至七天,面對持續升溫的國際疫情,陳秀熙表示,開放標準應「看著更寬、訂得更細」,各國疫情趨勢以「洲」為單位評估,考量各國各城市疫情差異大,應以城市為單位決定居家檢疫天數。
-
2020-06-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京新冠肺炎相似台灣病毒株 莊人祥:不是台灣傳過去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疾控中心18日晚發布採檢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經過比對,發現該病毒株不僅與歐洲病毒序列雷同,也像台灣病毒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中午澄清,確實與台灣境外移入土耳其旅遊團群聚病毒株相似,並非本土病毒,「非台灣傳過去。」莊人祥表示,目前國際間有個新冠肺炎病毒株共享平台,各國會將確診者病毒株上傳,提供他國資料比對,北京新發地市場疫情的病毒株僅是與台灣3月4日13人確診的境外移入土耳其旅行團有著相同的病毒序列,但強調台灣目前除該土耳其旅遊團外,無其他確診個案與該株相同。我國確診的446例新冠肺炎個案中,分別為355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及36例敦睦艦隊,莊人祥近一步說明,台灣並沒有大規模本土疫情,不會像美國等地有顯著流行病毒株,台灣疫情以境外移入居多環境下,造成病毒序列非常多元,含歐美、日本、東南亞等病毒株。
-
2020-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為何新冠大蔓延? NGO:是過度開發
「人類過度開發才是造成新冠疫情的主因!」NGO「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7日發布報告指出,人類過度開發森林、獵捕高風險野生動物,導致病毒進入人類食物鏈,是新冠疫情爆發的主要原因。他們也提醒,如果人類再不暫緩開發,「離下一次大流行病就不遠了。」根據《歐洲新聞網》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舉列了許多因素,包括貿易、毀林開發、捕食高風險野生動物(如蝙蝠、穿山甲、白鼻心等)、農地擴張與集約化畜牧業都會導致人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機會上升,進而讓人類得到人畜共患病的機率增加,從以前的SARS,到現在的新冠肺炎都是如此。《報告》中的統計顯示,近30年的新型疾病中,有超過60%都是從動物起源,而在這段時間內,全世界遭到開發、農耕地利用的土地約有1.78億公頃,是1個利比亞(全球第18大國)的大小。「人類需要和大自然保持適當距離,否則我們將會經歷下一波大流行。」基金會總裁蘭博蒂尼說,雖然各國都開始加強保育野生動物的力道,如中國近日以保育的理由,將穿山甲從中藥材中除名,並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但WWF認為各國政策強度不夠,應該要聯合公開表態,發誓為生態多樣性流失、適度開發而努力。《衛報》提到,聯合國先前的環境報告調查也是相同的結果,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主席瑞瑪說,無論是茲卡、愛滋、SARS還有伊波拉,都是人類過度親近、獵捕野生動物所帶來的災害,然而許多國家開發雨林、原始棲地的情況卻愈來愈嚴重,她呼籲各國,為了人類的健康與永續發展,要約束開發、積極保護環境。【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6-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傳鮭魚成北京新疫情感染源頭 張上淳:機會很小
北京傳出在鮭魚砧板上驗出新冠肺炎病毒,且為歐洲病毒株,讓外界擔心病毒透過魚傳播。病毒專家張上淳今天表示,除非進口的魚有相當程度汙染,否則透過魚傳播機會小。北京地區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陸媒報導,這次確診病例大多和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不僅有在鮭魚砧板上驗出病毒,加上病毒疑為歐洲株,讓外界擔心進口鮭魚成為病毒感染源,引發民眾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下午在記者會中表示,目前指揮中心對於北京疫情的訊息,除了少數來自中國政府,其餘多數訊息都是從相關報導看到。張上淳說,北京最初出現群聚個案時大多和北京的新發地市場有關,經環境採檢後,不只在鮭魚砧板,很多地方都驗出陽性結果,他認為隱藏的確診個案造成環境汙染可能性比較大。至於鮭魚砧板為何出現陽性反應,張上淳坦言有2種可能性,一是在同環境中,有很多人帶有病毒,導致環境被汙染;其次就是鮭魚造成砧板被汙染,按理來說,鮭魚沒有肺部組織,應該不會感染新冠肺炎,因此有可能是鮭魚輸出國處理人員造成魚的表面汙染。張上淳說,出口的魚貨大多是冷凍保存,確實可以延長病毒存活時間,但如果是透過魚把病毒帶到其他國家去,解凍後再汙染到裝盛的器皿或食品,必須有相當程度汙染才會造成接觸者也被感染,風險相對小,必須有更明確的證據證實。張上淳指出,由於各國人來人往,每個國家都可能發現其他國家的病毒株,無法單以鮭魚砧板上驗出歐洲病毒株來證明病毒的傳播途徑。
-
2020-06-1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小明想回台 陳時中:需觀察北京疫情變化才進一步討論
隨著疫情趨緩,但滯留在大陸的「小明們」至今仍無法返台上學。「小明」家長組成的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昨表示,卅名自救會成員今天下午將赴疫情指揮中心和行政院,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表示,不管是開放「小明」或陸生入境,都要觀察北京疫情變化,才有辦法作進一步討論。北京16日深夜,把防控疫情提升至二級後,十多條高速公路雙向封閉,浙江、河北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都和北京新發地有關。針對台灣對北京疫情管制會不會比照對武漢或湖北,返台被註記或採包機模式。陳時中表示,目前暫時沒有包機計畫。北京疫情近六天增加100例,傳說病毒株源於歐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目前美京疫情現狀,我國除持續與北京疾病管控中心聯繫,也會透過各媒體收集情資,目前個案多與新發市場相關。陸方起初採檢,發現鮭魚沾板上、環境也有核酸陽性結果,張上淳認為,可能是已有很多人陽性造成環境污染,或是魚本身表面受輸出國的人包裝、冷凍等造成污染後輸入,解凍後影響器皿。但上述情況通常需一定程度的污染,才有可能發生。近期是否有機會將原有兩岸四個航點增加至六個航點的貨運航班,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目前指揮中心跟民航局都沒有提過六個載貨航點開放;陳時中補充,中國疫情還在發展中,但目前仍與跟其他國家地區入境檢疫方法一致,不會特地全機篩檢等。
-
2020-06-17 橘世代.好學橘
回到17歲!懷舊青春熱血遊戲App 殺時間又療癒
雖然年齡增長,但每個人不管到幾歲,內心肯定有個角落還是存著年輕熱血的青春童趣回憶。趕快下載以下這幾款經典懷舊主題、百玩不膩的手遊,讓人彷彿瞬間回到17歲。《灌籃高手SLAM DUNK》經典籃球漫畫《灌籃高手SLAM DUNK》近期變身籃球競技手遊,不只神還原各種經典畫面、場景、音樂、每個角色專屬的帥氣籃球技能,甚至找回原本為動畫配音的原班人馬重新為手遊內容錄製中、日文版本配音,原汁原味的遊戲內容讓人一打開瞬間年輕20歲。遊戲中甚至加入最新果凍上籃、歐洲步等籃球新技術,話題不怕跟不上,透過對戰賦予喜愛角色自己的專屬個性。不管是原本就喜愛原著漫畫,還是熱愛籃球運動的人,即使不能隨時打一場,打開遊戲肯定都能玩得熱血沸騰。《Super Mario Run超級瑪利歐酷跑》從紅白機上就開始出現、橫跨多種遊戲裝置與平台的經典遊戲超級瑪利歐,也是讓許多人回憶滿滿的重要角色。在登上手機平台後,主打超簡單的單手操控功能,遊戲開始角色即會自動往前跑、小敵人與小台階也會自動跳過去,玩家只要輕觸螢幕就能施展跳躍、空中旋轉、踢牆跳等帥氣招牌動作,快速搜集金幣,朝終點狂奔,是款簡單容易上手的遊戲。免費下載即可遊玩「世界巡迴」、「奇諾比奧拉力賽」「建造王國」3種模式的部分內容以及「Remix 10」,付費還可解鎖更多完整關卡。透過競賽累積將各種不同的建築物及裝飾,自由組合打造專屬自己的王國。《Angry Birds Dream Blast憤怒鳥夢幻爆破》超可愛又有點腹黑的憤怒鳥們也是讓人印象深刻、老少咸宜的經典角色,除了原本的彈弓彈射遊戲,現在還出現新款消消樂主題遊戲,有著好玩的遊戲性和《憤怒鳥玩電影2》的要素,同樣可輕鬆上手,輕觸螢幕點選即可遊玩,遊戲根據物理原則設計,因此泡泡與物體會從關卡頂端往底部墜落。每個關卡都有不同的目標,可能是收集特定數量的泡泡、將鳥蛋移動到關卡底部,或者爆破豬豬氣球等。配對並點按相同顏色的泡泡,即可將之清除,配對4個以上的泡泡可以創造爆炸性強化,結合強化還能創造更具威力的爆破,不同顏色的憤怒鳥各有不同的爆炸威力,讓人忍不住一關接著一關玩下去,殺時間又療癒。【更多精選延伸閱讀↘↘↘】。眼花看不清楚?「LINE字體放大」拯救你的視線。跟著螢幕動次動!運動App幫助居家鍛鍊 維持身心健康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14 新聞.健康知識+
科學研究支持!想要一夜好眠 睡前可以做這件事
一些助眠工具可能需耗費數百、數千元,但研究顯示,輕度失眠者可能從低價物品獲益,而且容易取得。大量研究表明,睡前吸入薰衣草香味有助入睡,且改善睡眠品質。賓州大學醫學院睡眠和時間生物學系心理學副教授高爾表示,薰衣草香味可助眠。2015年一項發表在「替代和補充醫學」期刊的研究成果、與另一項2016年研究發現,薰衣草可改善睡眠品質以及人們睡醒後的感受。2012年發表在「歐洲統合醫學期刊」分析發現,薰衣草油可能對有睡眠問題的人有幫助。2005年衛斯理大學進行研究也指出,聞薰衣草味道可改善睡眠品質。高爾指出,睡前在枕頭上滴幾滴薰衣草精油,或聞一下薰衣草味道,或是使用擴香機器,都是簡單的方法。不過,英國普茲茅斯大學健康科學與社會工作學院副院長派恩頓表示,各種品牌的薰衣草精油品質與成分都不同,所以民眾經常不知道買到的是什麼。她也指出,尚未做過有關長期使用薰衣草的研究,而且並非所有研究都顯示有效。所以,薰衣草也許可協助某些人更好眠,但在使用前,必須先諮詢醫師。
-
2020-06-14 橘世代.健康橘
別把老年生命窄化了,「好老伴」不一定就是配偶
一般人常認為,老伴,老伴,就是老了一起作伴,但根據許多社會現象的分析,這個想法說不定是個迷思,與事實相去甚遠。配偶不見得是最好的人生伴侶,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一旦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對方「完全照自己的意思」陪伴度過晚年生活,可能是過度理想化的想法,也把老年生命的可能窄化了,這反而對彼此形成沉重的壓力。更別說,萬一其中一方先走了,留下的一方,恐怕不知如何承受。所以,如果一廂情願把配偶當成理想的老伴,恐怕會失望。很多性格不相投的夫妻,越老越不肯妥協。貌合神離,相敬如冰,退休後分床、分房、分居、分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這裡指的老伴,並不是指婚姻關係裡的配偶,而是泛指「老來一起作伴」的親朋好友。有許多人不能把私密心事告訴配偶,卻能對好朋友暢所欲言。風靡日本的吉澤久子女士在《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書裡,分享許多老年生活的觀念。她雖然獨居,身邊卻圍繞著許多朋友,有不少人來探訪她。相對的,她也積極地接觸人群。她說:「只有朋友能夠為生活增加色彩。我有許許多多的朋友。與朋友接觸,可以受到刺激,讓人的精神和頭腦保持活力。人際關係也是一種財產,心理健康的泉源。只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獨自一個人不見得會寂寞,生活同樣可以既充實又愉快。」此會非彼會,快來跟個會吉澤女士會和朋友交換食物,享受彼此口味不同的樂趣,也會和朋友一道去看各種電影或是舞蹈表演。她也和朋友們組成了讀書會,剛開始是邀請各種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家裡講述專門學識,逐漸演變成有年輕人參加。有些人的年紀甚至比吉澤女士還小個三、四十歲。讀書會事先定好諸如歷史或外國文化等主題,然後各自發表心得。每個月都有十多人來聚會。開完讀書會,緊接著就是聚餐時間。每次由不同人輪值,使用自家帶來的食材,在聚會地點的廚房裡做飯。吉澤女士表示,能夠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邊聊天,一邊吃飯,度過時光,真的很愉快。考量銀髮讀書會成員的年紀越來越大,也會視情況,偶爾請外燴,或是去買外帶的好吃便當。除了讀書會,吉澤女士也參加許多不同類型的團體,例如「改善高齡社會的女性之會」,並在「高齡者或身障人士供餐的組織中」擔任理事。她抱持著希望貢獻所能的心情,加入團體,把想要傳達的理念傳達出去,同時藉著參加這些團體來服務他人。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社團,適合長輩參加。例如,銀髮族旅遊團興起,長輩們多了一起去旅行的選擇。退休後,時間增多,但是體力可能不如從前,建議可以先從距離比較近的地區旅遊,或是時間比較短的一日遊開始,輕鬆、無負擔地享受出門走走,有時還會有和朋友的朋友結為好友的樂趣。有些長輩玩出心得來了,就會開始揪團,規劃喜愛的路線。如果是愛好品嘗美食的長輩們,就不妨組成「銀髮老饕會」,一起搜尋適合老年人的健康美食,交流情報,或是相約前往那種必須多幾個人一起來,才能享受到多種菜色的大餐。我時常鼓勵來看診的銀髮長輩,多多參與各式的活動。我發現社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可能是「卡拉OK歌唱班」。有時聘請專業的老師來教導,學習丹田發聲等各種技巧,或是練習雙人對唱,增加趣味。老年交友的祕訣:三不一要祕訣一:要心態放開朋友是一種無形的財富,有人說「沒有朋友的人,最貧窮」。許多人在成年期為了追求事業,忽略友誼,這通常是以男性居多。朋友不會從天上自動掉下來,也是需要用心經營,建議越早開始認識人越好。中年就可以開始考慮累積下一階段的人際資源,千萬不要隨緣。有許多長輩對於交友,顧慮太多。一會兒擔心自己沒有特殊嗜好、才藝,跟人聊天缺話題,又或擔心自己年華老去,不好看,甚至認為參加活動,是浪費金錢。在還沒有嘗試交友之前,就裹足不前。建議應該要用平時、開放的態度,嘗試認識朋友。老年期所交的朋友,跟年輕時不同。並不強調一定要是能夠深交的知己,反而是應該多培養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彼此不過度依賴,不要造成太多內外在的負擔及罣礙,做一個銀髮好朋友。祕訣二:不要設限只要價值觀相同,無論幾歲都能做朋友。上了年紀之後,找朋友的訣竅,不在於身家、背景、性別,也並非年齡相仿,而是在於是否有相近的價值觀,或是相近的喜好、興趣。這樣的朋友,相處起來比較融洽。這些相當重要。當人與人的價值觀相左時,相處起來,經常就會因為幾句話而發生衝突或誤會,例如使用金錢的觀念差異太大,或是政治立場不同。當有事情需要找人商量時,我們通常會考慮找鄰近或熟悉的親朋好友談談。價值觀相同的人,提供的建議值得參考,但如果是價值觀不同的人,就會讓人感到困擾。歐洲國家甚至推動青銀互助、青銀共居。跨越世代與年齡的距離,只要理念相通,長輩與青年人來做彼此的好朋友。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創造新同居時代。祕訣三:不要比較雖然我常常鼓勵長輩多多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享受休閒嗜好帶來的快樂,不過也曾經遇過被長輩抱怨的情況。潘奶奶一坐下來就開始抱怨,表示以後再也不要去參加讀經班了。「怎麼了呢?」我問。「您上次不是還告訴我,去參加讀經班之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一起讀聖經,一起分享小點心,吃吃喝喝,又唱詩歌,非常快樂。」奶奶只是搖頭,不肯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在旁陪伴的女兒忍不住對我洩漏了真正的原因。她說:「原本都好好的。每個禮拜去,也都很開心,甚至時間還沒到,就開心地準備待會兒要穿的衣服,催促我趕快開車接送她。沒想到前幾個禮拜,讀經班的班長一時興起,發起了一個活動,要來比賽背經節,說是鼓勵性質,只要有參加,就有獎品。背得越多,獎品越多。還熱心地自掏腰包,說要發給前三名的得主紅包。」原本是想要炒熱氣氛的活動,但沒想到班主任這麼一說,奶奶回家後,就表示下次不去了。女兒旁敲側擊才發現,奶奶很在乎自己的表現。奶奶認為自己現在的記憶力不好,可是說到年紀,在班上又不是最老的。奶奶又認為自己是讀過大學的,萬一表現比別人差,實在是太沒面子了。不管女兒怎麼安慰、勸說,老奶奶就是不肯去。不要以為長輩上了年紀,就會沒有得失心。相反的,團體互動的挫折感,會成為他們繼續參與的阻礙。建議團體的倡導者,要有智慧地避免這種情形發生。祕訣四:不要說教黃爺爺是個攝影高手,退休之後,也參加了攝影同好會。平日會分享彼此拍攝的美照,互相指導拍照的技術,甚至相約到著名的風景地點,拍攝照片。有次,同好會中的某人生日,邀約黃爺爺參加難得的慶生宴會。黃爺爺很看重,把多年前訂做的整套黑色西裝熨燙整齊,還準備了禮物,高高興興地赴會,豈知到了現場,另一名同好會成員,居然當眾指責黃爺爺,不該穿得全身黑,說是不吉利、不喜氣。黃爺爺氣極了,不願意再見到那位仁兄,也氣到不再參加攝影聚會。朋友圈裡,的確也有這樣的人,不會去想到別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總是愛七嘴八舌,評論別人。後來,大家也都沒有和那個人來往了。要當銀髮好朋友,記得戒為人師。這樣人氣必定上升,處處受歡迎。本文摘自《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寶瓶文化 2020/04/09 出版【熟齡選延伸閱讀↘↘↘】。最資深志工 楊滿時:「歌劇院就像我家!」實踐退休夢。夫妻情感不合最大元兇?專家:彼此過多期待和幻想 立即按讚 更多橘世代精彩內容不漏接!>>現在立即加入粉絲團
-
2020-06-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世衛:當前COVID-19疫情美洲最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美洲地區目前是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重災區,全球前10大疫情重災區,北美和南美就占了4國。路透社報導,世衛緊急應變計畫首席專家萊恩(Mike Ryan)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中美洲與南美洲「高度活躍」,他也特別強調巴西和墨西哥的疫情。萊恩在記者會指出,巴西目前局勢令人憂心,特別是人口稠密的都市;巴西已成全球疫情新熱點。萊恩表示,巴西的醫療系統「仍然吃緊」,一些加護病房的情況已瀕臨界點,超過9成的占床率對醫療體系形成莫大壓力。而另一方面,世衛表示墨西哥近13萬人感染,逾1萬5000人病故。據路透社統計,巴西是全球疫情第2嚴重國家,超過80萬人感染與4萬1000人身亡。不過巴西與墨西哥疫情仍不及美國嚴重,美國有超過200萬人確診、11萬4000人病歿。世衛祕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我們擔心的地方在於,儘管歐洲感染病例正在下降,但在其他地區仍持續增加。而歐洲還不能真正高枕無憂,原因在於疫情仍有可能復燃。」
-
2020-06-13 科別.心臟血管
高血壓患者染新冠肺炎 死亡風險高1倍
國際合作的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死亡風險比其他新冠病患者高一倍。高血壓會讓嚴重的病情惡化,這是廣為人知的常識,4日刊載於歐洲心臟期刊的這項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死亡風險更加升高。由中國西安西京醫院心臟科醫師李飛和陶鈴(均譯音)領銜的國際研究小組,分析武漢2866名在醫院接受新冠肺炎治療的病患資料,其中約30%有高血壓。陶醫師說:「2月初我們在武漢開始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就注意到死亡病患將近一半有高血壓,百分比遠高於新冠症狀輕微的患者。」小組發現,高血壓患者死亡率為4%,血壓正常的新冠病患死亡率為1.1%。把患者各項差異列入比較統計後,高血壓新冠病患的死亡率比非高血壓病高出一倍,「停止服用高血壓藥的患者,死亡率更達7.9%。」研究小組進一步把另外2300名新冠病患的病歷拿出來研究比較,看看是否和他們服用的高血壓藥的藥性有關。醫療人員本來擔心ACE-2抑制劑和ARB降血壓藥進入身體發生作用的途徑,跟新冠病毒進入細胞的路徑類似,會讓體內的病毒,更容易擴散到其他細胞。但研究小組發現,沒有證據足以證明這點。陶醫師說:「研究結果不支持我們當初的假設,讓我們相當驚訝,事實還相反,服用ACE抑制劑和ARB降血壓藥的人,情況較好。因此,我們建議病患,除非醫師特別勸阻,不要停止或改變平常已在服用的抗血壓藥。」李醫師說,本來就有高血壓的人要明白,一旦感染新冠病毒,死亡風險較高,因此,病疫流行期間要好好照顧自己,萬一不幸感染,家人和醫療人員需更加注意。
-
2020-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自然期刊:新冠封鎖令 救了數百萬人的命
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刊登的兩篇論文指出,為了阻止新冠病毒擴散而實施的封鎖措施非常有效,讓數千萬人免於感染,更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參與撰寫其中一篇論文的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公共衛生學院資深講師布哈特(Samir Bhatt)說:「我們的估計顯示,封鎖措施在減少傳染方面的效果真的相當顯著。」布哈特的團隊分析歐洲11國截至5月4日的新冠病毒感染與死亡率;他們估計,如果這些國家沒有實施封鎖令,死亡人數可能會比現在多310萬。另外一篇論文的研究,是由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全球政策實驗室(Global Policy Lab)進行;該研究分析了中國、南韓、伊朗、法國、義大利、以及美國的封鎖措施,發現這六個國家的封鎖令,避免了6200萬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舉例來說,直至4月第一周,官方統計全美只有超過36萬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柏克萊加大研究人員計算,如果沒有實施封鎖令或其他干預措施,到了4月6日,全美確診個案數量可能會接近這個數字的14倍,即確診個案會達到500萬例;從這個觀點來看,兩個月後的現在,全美確診個案僅直逼200萬例。該校全球政策實驗室主任向恩(Solomon Hsiang)說,前所未見的居家避疫令,造成非常龐大的經濟損失,但當政府官員下令實施時,尚不清楚其能為社會帶來多麼重大的效益。這兩項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封鎖措施所避免的確診個案數量,得到的結果卻相似。布哈特的團隊檢視通報的死亡個案數量,以計算數個星期前發生的社區感染數量,然後利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死亡個案數量,來追蹤封鎖措施阻止了多少傳染個案。向恩的團隊則使用了經濟模型;而這些模型通常是用來檢視特定政策對經濟成長的影響;他們查看封鎖令生效後,每日傳染新增率如何變化。兩個團隊的研究人員也提醒,如今全球各地逐步解封,但公共衛生官員所掌握對抗新冠病毒的工具仍相當有限。
-
2020-06-11 養生.聰明飲食
嘴饞吃不停又怕胖? 1常見零食不僅降食慾還能讓「腰瘦」
不論是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想要提早預防,在日常飲食中加入一些杏仁,可能有助於降低患病風險!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堅果類食物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團隊要求受試者吃杏仁或熱量差不多的零食,進行6個星期的比較,在把這些食物添加到飲食後,研究人員將測量參與者的心臟健康指標變化直到試驗結束,發現每天食用杏仁的參與者,血管內皮功能和壞膽固醇指數都比較低,表示杏仁有助降低32%心血管疾病風險。 該研究同時也佐證了團隊於早期進行的另1項研究,先前研究指出,攝取杏仁對人體具有正面效果,研究發表在《歐洲營養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表示堅果類食物可以縮減腰圍和身體質量指數(BMI)。研究人員紀錄6,800多名英國成年人4天的食物,並表示每天吃杏仁的飲食較為健康,因為蛋白質、總脂肪、維生素C、纖維、鉀和其他健康補品的攝取量都增加了。進行上述2項研究的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首席研究員Wendy Hall表示,食用杏仁這類堅果,是實施健康飲食的重要因素,但從龐大的英國人口數據庫顯示吃堅果的成年人並不多,但那些有吃杏仁的人,飲食型態較健康,而且體內脂肪含量也更低。如果想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就透過杏仁取代餅乾和薯片吧!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吃下午茶擊退負能量! 但這些食物只會讓你愈吃愈累 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多吃7種食物紓壓解鬱 癌症時鐘快轉16秒! 罹癌發生率增加所幸死亡率下降 大腸癌連續12年居國人癌症首位 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
-
2020-06-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日增病例創新高 世衛:離疫情結束還很早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單日新增病例來到新高,不僅全球疫情惡化,中美洲也還未達高峰,各國應繼續推動防疫措施。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線上簡報中表示,7日全球通報超過13萬6000起新病例,為迄今最高單日增幅,近75%出自10個國家,多來自美洲和南亞。法新社彙整的官方數據顯示,自中國去年12月底爆發疫情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造成40萬3000多人喪生,至少700萬人感染。疫情先蔓延至東亞,之後來到歐洲,如今肆虐於美洲。譚德塞在日內瓦說:「儘管歐洲情況好轉,全球局勢卻轉壞。」「過去10天有9天的通報病例超過10萬起,昨天就有超過13.6萬件,是至今以來最高單日增幅。」譚德塞表示,在情況好轉的國家,「如今最大威脅是志得意滿」,還說「全球多數人仍輕易就能感染病毒」。「疫情迄今6個多月,還沒到任何一國可以鬆懈的時候。」至於有關中國的問題,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表示,針對疫情因應作為的回溯性研究可以先緩緩,「目前應該聚焦在當下該做什麼來避免第二波流行」。萊恩同時表示,包括瓜地馬拉在內的中美洲各國感染人數仍在增加,且這是「複雜」的流行病。他說「這是高度關切的時刻」,呼籲當地發揮強大政府領導力,國際社會也應予以支持。巴西如今是全球疫情熱點之一,據全國衛生局長委員會(Conass)數據,境內確診數累計70萬7412起,為世界第2高,僅次於美國;3萬7134人病故則是全球第3高,上週超越義大利,目前僅次於美國和英國。WHO冠狀病毒研究部門的范科霍芙(Maria vanKerkhove)表示,南美洲必須要有一套「全面性措施」,並說距離疫情結束「還很早」。
-
2020-06-08 橘世代.愛吃橘
在家烤曲奇好簡單/經典維也納酥餅、紅茶莎布蕾酥餅
濃郁美味的曲奇餅乾、各式西點,烘培新手也有可能自己在家DIY嗎?知名部落客「Jane的歡樂廚房」宋淑娟老師親自示範,教你親手製作餅乾,好吃好看還能包裝成小禮盒,讓親朋好友都感受到你滿滿的心意喔。更重要的是步驟簡單,你我都能輕鬆做到,西點達人零失敗秘訣現在大曝光!【第一道點心:經典維也納酥餅】幾乎沒有水分,全靠奶油撐起風味的餅乾,非常迷人。只是擠出餅乾團需要用點力氣,不過要相信只要多加練習就能完美,你也可以做出好吃又好看的經典餅乾。●份量:約24片●材料:1. 無鹽發酵奶油115g2. 純糖粉45g3. 鹽1g4. 蛋白30g5. 低筋麵粉135g6. 香草豆莢粉適量●裝飾:1. 橘子巧克力適量●事前準備:烘烤前烤箱以170˚C預熱。●作法:1.室溫下奶油打軟後,篩入純糖粉和鹽,繼續以攪拌器攪打至奶油乳化。2. 再加入蛋白攪打均勻。3. 篩入低筋麵粉和香草豆莢粉。4. 用橡皮刮板將所有材料拌合。5. 麵糊裝入已套花嘴(6齒花嘴)的擠花袋中。烤盤放上烘焙紙,花嘴距離烤盤約1公分,由下往上寫山字的方式擠出。6. 擠好後放入烤箱以170℃烘烤25 ∼30分鐘,熄火後燜約5 ∼7分鐘出爐。7. 冷卻至室溫後,即可密封保存。8. 使用不同花嘴會呈現不同樣貌,可以自己替換嘗試,圖中使用的是10齒花嘴。餅乾沾上適量的融化巧克力做裝飾,也是一種變化。圖片中為橘子巧克力。【第二道點心:紅茶莎布蕾酥餅】酥酥鬆鬆的餅乾質地,加上奶油的香氣與紅茶的滋味,閉上眼睛宛如置身於歐洲品嘗著下午茶!●份量:約20片●材料:1. 無鹽發酵奶油120g2. 細砂糖25g3. 三溫糖30g4. 鹽1小撮5. 紅茶茶包10g6. 熱水13g7. 低筋麵粉160g●事前準備:紅茶包事先以熱水浸泡備用。奶油於室溫下放至軟化。烘烤前烤箱以170˚C預熱。●作法:1. 奶油室溫下打軟至絨毛狀,加入細砂糖、鹽以中高速攪打至奶油顏色變白、具篷鬆感。2. 加入浸泡過後的茶葉及茶汁拌勻。3. 篩入低筋麵粉拌勻。4. 將麵團整形成圓柱體,或是正方體都行,以保鮮膜包覆麵團,放置冰箱冷藏至少3小時或隔夜。Tips:麵團製作完成靜置後,烘烤風味更勝一籌。5. 烤箱先以170˚C預熱。將冰鎮後的麵團切片排放在烤盤上,並放入烤箱後以170˚C烘烤20∼25分鐘。Tips:中途視家中烤箱特性,可將烤盤轉向幫助受熱上色。6. 餅乾出爐囉!出爐後的餅乾在烤盤上冷卻後密封保存。※作者介紹:宋淑娟(Jane)自小鍾情於廚房裡的氣味,源自於小時候跟在廚房裡父母親身邊的耳濡目染,看著每道佳肴從單一食材組合出多層次的美味,覺得奇妙的不可思議。愛照顧人的個性促使成立Jane的歡樂廚房部落格,希望透過仔細地分享,讓喜歡烘焙、料理的朋友們,輕鬆簡單的接觸。本文摘自《餅乾小禮盒》,橘子文化 2020/05/13出版【美食精選延伸閱讀↘↘↘】。在家做出外食感/利用「主婦神器」變身出一桌豪華拼盤!。「宅食譜」在家熬出夜市美味!鹹水雞上桌,配劇剛好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6-0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高血壓患者染新冠肺炎 死亡風險恐高一倍
研究人員今天指出,患有高血壓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患者在住院後,死亡風險可能比沒有高血壓的患者高出一倍。中國及愛爾蘭研究人員在這項研究中,回溯查看了2月5日至3月15日期間住進中國武漢市火神山醫院的相關病例。這些病患中近30%(850名病患)有高血壓病史,其中有4%死亡;相較下,沒有高血壓的2027名病患只有逾1%喪生。在依年齡、性別和其他健康狀況等因素加以調整後,研究人員計算出,高血壓患者死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高出一倍。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Journal)發表報告指出,住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若已停止服用高血壓藥物,死亡風險會再增加一倍。報告資深執筆人、中國西安市西京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李飛表示:「重要的是,高血壓患者必須了解自己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風險較高。」
-
2020-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洲研究:A血型染新冠 死亡率增50%
為什麼有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只有輕微症狀,而一些人則嚴重至死亡?遺傳學家一直試圖從人類的基因找尋線索,歐洲多位科學家一項研究,首次證實遺傳變異與新冠肺炎的確有很強烈的關係。德國基爾大學(University of Kiel)分子遺傳學家弗蘭克(Andre Franke)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在人類兩個基因座( 基因座是指染色體上的固定位置,即某個基因的所在)出現變異時,會使感染者病危的風險大增,由於這兩個基因座正是決定了血型的基因,科學家經進一步研究,認為A型血的人最易受感染,病危率更會增加50%。之前的研究已發現,包括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非典)及此次疫情的冠狀病毒,都是通過病毒表面的棘突糖蛋白(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換2」(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相結合,進而侵入細胞;但弗蘭克本次的研究發現,ACE2的遺傳變異並未對新冠病毒的風險有所影響。因此弗蘭克相信,還有一個相對更危險的因素,使新冠病毒更加威脅受感染者的生命,所以他相信是與基因有關。今年2月開始,他與西班牙及義大利的專家合作,對2205名沒有新冠病毒捐血者展開基因調查,比對了900萬條感染者的基因資訊,結果找出了兩個基因座,這兩個基因座就是決定血型的基因,證實A型血患者,一旦受新冠病毒感染,最容易出現危險症狀,死亡率增加50%。其實中國研究人員早已發現,A型血患者更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弗蘭克對中國的研究感到滿意,但他目前只能推測血型是如何影響新冠肺炎,還要以後的進一步研究。弗蘭克還指出,血型基因所在的基因座也含有一段基因,該基因產生的蛋白質會觸發強烈的免疫反應,所以說明了有些人感染了病毒,只有輕微症狀,甚至沒有病徵。他表示,一旦弄清某些基因可能增加患者受感染機率的原因後,便可以為製造疫苗及藥物設定準確目標。
-
2020-06-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日本新冠肺炎死者少 學者提X因子引關注
在這一波疫情中,包含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每百萬人口死亡率明顯比歐美國家來得低,讓曾獲諾貝爾獎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提出「X因子」(factor X),受到許多研究者關注。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在這一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中,日本截至3日止,每百萬人口死者7人;亞洲國家每百萬人口死者大多維持個位數,例如確診病例多的中國僅3人、新加坡4人、印尼6人。反觀死亡病例數全球最多的美國,每百萬人口死者327人,英國及西班牙死者都是580人,歐美主要國家大都是3位數。至於亞洲國家與歐美國家在每百萬人口死亡人數會出現這麼大的落差,有人認為,可能跟過去曾有類似的冠狀病毒在亞洲流行過,造成一部分民眾免疫;也有可能是因為人種等因素造成基因資訊相異等,但並沒有決定性證據。山中在官網指出,如果能夠弄清楚「X因子」,應該就能運用在未來的防疫對策戰略上。哈芬登郵報(HuffPost)日文版網站日前報導,山中列出幾個可能是「X因子」的候選名單,包括「配戴口罩及每天洗澡等高度衛生意識」、「很少擁抱、握手及大聲對話的生活文化」、「日本人的基因要素」、「曾接種卡介苗疫苗等某些公共衛生政策影響」、「2020年1月止,曾受到某些病毒感染的影響」等。山中提出的「X因子」也受到學者及政界關注,例如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5月25日談到為何日本能比海外其他國家減少死亡人數時說,「跟歐洲不同,可能跟有X因子有關吧」。日本網友說,到底什麼是「X因子」?如果真的有這個東西,希望早點弄清楚;也有網友說,日本死亡率低的主因,可能跟文化及衛生有關。
-
2020-06-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估算這3國最安全 7種人最需要檢測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許多國家面臨「解封」的問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指出「冰島、紐西蘭、台灣」這三個國家的解封指數最低,代表疫情最安全、解封條件最佳。不過陳秀熙提醒,如果要開放邊境,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會遭遇「防範症狀前感染」的問題,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隔離務必要落實,建議可參考英國的社交距離App。陳秀熙表示,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癌共有六百多萬病例,37萬人死亡,但致死率一直在降低,康復人數增加,疫情逐漸趨於緩和。但觀察全球疫情,不能只看確診人數的變化,因為這僅代表傳播和流行,重點是確診者要趕快康復,才能減少醫院和社區的風險。他說,台灣不能再像2、3月時一樣,只守住確診人數的多寡,而是要各方面都嘗試去平衡疫情流行的影響,對解封後的經濟發展是很重要的。陳秀熙依據確診人數、康復人數、致死率這三個關鍵數據,估算全球各國解封指數,冰島、紐西蘭、台灣都小於0.1%,解封指數最低,表示最有條件解封。顯示冰島全面檢測、台灣未全面檢測,這兩大模式都是成功的。至於美國紐約州、南美各國、中非、瑞典、法國等國,解封指數都還是很高。陳秀熙指出,根據南極探險家航線的船艦乘客做採檢,發現高比例無症狀感染,船上有六成人確診,確診者八成無症狀。美國長照機構研究也發現無症狀和症狀前感染則比例是六成,而且病毒量高到可能傳染。陳秀熙說,台灣目前沒有新增個案,「但我們一定要往前看」,防範症狀前感染。冰島6月15日解封、重開邊境,主要採取兩種方法,包括機場14天隔離後入境,或接受檢測陰性才入境。 過去認為三到五天之後的陰性可能是合理可接受的,但隨著時間演進,台灣要採取什麼模式,需要繼續探討,參考科學證據,讓策略更清楚。陳秀熙表示,英國的社交距離App是目前最符合未來需求的,包括接觸者的風險分類和建議。例如有症狀前接觸個案,兩天後確診,他所接觸過的同事和朋友,就會根據近距離或遠距離的接觸,建議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這就是接觸者精準分類的好處,也是發展數位調查的優點」。陳秀熙呼籲,台灣一定要做血清抗體檢測,才能知道過去盛行率,並了解不同族群是否產生持續的免疫力,也才能得知如何解除社交距離。他呼籲台灣務必要參與跨國疫苗開發平台,優先進行七大族群的抗體檢測。這七大族群包括確診個案、居家隔離者、居家檢疫或境外旅遊史者、醫護人員、空服人員、人口密集機構、外籍移工。另外。台灣身為未爆發大流行的區域,需要繼續發展抗原測試,以積極偵測感染,有助於達到精準醫療,國際間目前也在持續研究,如何精準預測哪些人會演變為重症。陳秀熙表示。這隻病毒所要做出來的疫苗非常複雜,很不容易做,目的不只要保護免於感染,還要降低疾病的嚴重度。美洲和歐洲的疫苗研究都將在7月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目前的趨勢是跨國研發平台共同進行第三期試驗,他呼籲台灣一定要把握機會參與,絕對不能置身事外。
-
2020-05-31 橘世代.好學橘
長輩很酷!93歲網紅阿嬤逗樂全球 900萬人等她惡作劇
你可能看過這位滿頭白髮的奶奶,說出厭世但爆笑的人生理論、你可能也看過她跟孫子一起進行各種瘋狂的cosplay與惡作劇,她是現年93歲的Pauline Kana,更常被稱為「Granny(奶奶)」,可以說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奶奶之一,她與孫子Ross Smith拍攝許多影片,傳達獨特的幽默感與人生智慧,擁有超高點閱率,也療癒了無數人。其實早在尚未爆紅時,祖孫兩人就都非常親近,孫子表示:「奶奶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兩人一起生活、一起出去玩、嘗試各種事物;七年前,孫子突發奇想,將與奶奶打籃球的短影片分享到「Vine」平台,兩人逗趣的互動迅速累積粉絲。Ross Smith原本是歐洲職業足球員,但他發現,自己更喜歡跟奶奶一起拍影片,因此放下運動員身份,與奶奶一起展開拍片的探索與冒險,目前他們的Facebook粉絲專頁有564萬、Instagram有285萬、Youtube有107萬粉絲,最熱門的影片已超過2800萬次觀看。Ross Smith也坦承,雖然社群網站名稱都是自己的名字(早期並未公開奶奶姓名,因此使用孫子的名字),但奶奶才是真正的主角、也是大家最喜愛的明星。事實上,大多數的互動,都是兩人即興發揮;甚至在最初的幾年,奶奶看到孫子拿出手機,都以為他只是在拍照,真實且真誠的互動都被記錄下來,許多人相信,這是這對拍檔擁有如此高人氣的原因。Ross Smith表示,以前的他、甚至現在社會上許多人,不尊重或是漠視長者,他拍攝影片的初衷,就是希望翻轉這個現象,透過奶奶讓社會大眾意識到「長輩其實很酷」,進一步建立年輕人和長輩的聯繫,「許多年輕人看到我和奶奶一起玩,也開始和自己的長輩互動了!」Smith說。祖孫「創業」成功,同時不忘投身公益;2018年的感恩節,兩人帶著小狗狗探訪了患有失智症的長者,奶奶親切活潑地與長輩們互動,長輩看到小狗笑逐顏開,祖孫更贈送擬真的小狗抱枕作為感恩節禮物。影片呈現失智症長輩真情流露的一面,也喚醒大眾對失智症的關注。高齡93歲的奶奶雖風靡社交平台,但她對於這些懂得不多,Smith透露:「至今,奶奶仍把所有的平台都稱為Facebook。」對於拍攝這些影片,奶奶也非常樂在其中,她說:「我很喜歡做這些,是因為可以和我的孫子在一起!這是我人生的新篇章,而且很有趣。」奶奶對於名氣、財富都不在意,她只是喜歡與孫子共渡時光。當孫子提議要幫她換大一點的房子時,也被她一口拒絕,現在她仍住在厄亥厄州揚斯敦、一個已有70年歷史的小房子裡,過著節儉的生活。心情低迷時,不妨看看這對祖孫的影片,一定能幫您重新打起精神,並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生活!※本文摘自《安可人生》官方網站【熟齡精選延伸閱讀↘↘↘】。跟著螢幕動次動!運動App幫助居家鍛鍊 維持身心健康。73歲爺爺Youtuber 500萬人等他上線問:早安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迎接後疫情時代/台灣防疫 從產業出發
國內疫情趨緩,如無意外,六月七日之後可望迎來大解封,大家可在國內正常生活。但何時恢復國際往來?全世界對疫苗發展寄予厚望。全球已有十支新冠肺炎候選疫苗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國內廠商也積極生產,最快今年八月可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 法規、生產、研究須融一體生技中心昨天舉辦「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由聯合報策畫直播,短短兩小時內吸引同時在線人數2000人。前副總統陳建仁昨天也特地出席致詞指出,下一個階段,生技產業必須要盡速研發疫苗、抗病毒藥物、快篩試劑,才能持續保護國人健康。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各界引頸期盼疫苗,美國、歐洲注重mRNA疫苗的研發,台灣必須加緊跟上,法規、生產、研究必須融為一體。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指出,台灣若有機會可生產製造新病毒的疫苗,生產量能將超過人口所需,有機會進軍國際,為全球防疫做出貢獻,也壯大國內生技產業。最快明年第三季疫苗量產全球加緊研發疫苗,目前已有七支進行到二期臨床試驗,包含中國大陸、美國和英國,採取作法包含mRNA、腺病毒載體和死毒疫苗。疫苗研發在國內也有進展,國光生技總經理留忠正表示,國光生技與國衛院開發的新冠肺炎疫苗,已進行動物毒理試驗,預計今年八月可進入到第一期人體試驗,最快明年第三季可讓疫苗量產上市。建立與國際廠的研發平台留忠正表示,綜觀疫苗研發快速的國家,平時就在厚植實力,國光生技自五、六年前與美國合作,利用遺傳工程與次蛋白工程製作疫苗,讓研發速度縮短六個月到一年,也建立與國際廠的研發平台,面對H1N1疫情時,也快速運用胚胎蛋技術進行研發,及早因應。藥物或疫苗開發落實產能台康生技總經理劉理成指出,德國總理梅克爾說:「沒有人可以獨自對抗新冠肺炎,我們需要全球合作」,台灣生技產業也需要合作與聯結。他提醒,疫情也許五年、十年後會再爆發,防疫物資、藥物應該重新審視優先順序,無論藥物或疫苗開發,最重要的是產能落實。張鴻仁指出,面對後疫情時代,必須思考長期因應措施,平時就要練兵,產業、醫療、學界的結合,前提必須讓醫院有餘裕,並有政策支持,臨床醫師才可能有時間與產業界合作,讓這些產品成為真正的實力。
-
2020-05-30 養生.抗老養生
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專家呼籲:除了醫療 這件事更重要
日常飲食比服藥更重要集體健檢的結果是以數字呈現。乍看之下,用數字管理健康,真是再科學不過,所以當健檢數字出現異常,民眾自然會抱持非治療不可的強迫觀念。經過治療以後,數字來到正常範圍,就會令人備感安心。為了改善不健康的數字,有些醫師除了開處方藥之外,也會勸導病患多運動、修正飲食習慣等,給予種種生活衛教。然而,絕大多數醫師治療高血壓、高血糖,都會把藥物治療列為首要,運動和飲食指導只是聊備一格。幾乎所有的醫師都將改善生活習慣視為「錦上添花」。從某種角度來說,醫師會這樣想也是無可厚非。因為單憑藥物的化學作用,是可以強制將血壓、血糖數值降下來。然而,把眼光拉長來看,從臨床流行病學的調查可以明確得知,修正飲食習慣遠比使用藥物來得有效。以降血脂藥物「史塔汀」(statin)為例。這是東京農工大學特別榮譽教授遠藤章博士的重大成就,他因為成功將「史塔汀」商業化,榮獲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等無數國內外醫學大獎,其貢獻被譽為等同拿到諾貝爾獎的殊榮。根據研究,服用史塔丁可以降低三成的心肌梗塞、缺血性心臟衰竭,功效值得肯定。然而,這些都是來自歐美國家的研究數據。在日本,服用史塔汀藥物能否減少心肌梗塞發病的相關研究,至今仍遲遲無法下定論,我認為這是必然的結果。因為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本來就不是容易罹患這類疾病的人種。「法國悖論」的真相大家聽過「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嗎?這是指法國人的飲食習慣與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呈現矛盾。高脂肪飲食一直被視為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大禍因,但法國人平日大量食用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的食物,乳脂肪消費量也高於其他國家,可是與其他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相比,法國人心肌梗塞死亡率卻只有他國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是什麼緣故呢?一般認為,這都要歸功於紅酒。前面提到史塔汀類藥物,可以降低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約三成,法國人只要飲用紅酒,就可以降低六○%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可說是營養學的重大勝利!不過,筆者以為,真正的幕後功臣不在於紅酒,而是另有其因。的確,經常飲用紅酒的國家普遍較少人罹患心血管疾病,以歐洲來說,不只法國如此,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缺血性心臟病罹患率也都偏低,紅酒的實際功效在這些地區確實有其可信度。但是各位可知道,「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國當中,心臟疾病罹患率最低的是哪些國家?以下引用的統計數據,雖然距今有一點時間差,仍不失參考價值。二○○二年發表的統計結果顯示,OECD成員國當中,心臟疾病罹患率最低的是日本,然後才是韓國與法國。如果真是這樣,那紅酒可預防心臟病的說法就未免太牽強了。日本人當然也喝紅酒,但是消費量極為有限。根據莫西亞集團(Mercian Corporation)的統計資料,日本每人每年的葡萄酒消費量,平均是二.一公升左右,法國則是四十八.八公升,顯見日本人的紅酒消費量只有法國人的二十五分之一。那麼,這些心臟病發生率偏低的國家,在飲食上可有共同點呢?日本料理、法國菜、義大利菜、西班牙菜、葡萄牙菜、韓國菜都大量使用魚貝類。再者,在這些國家的餐館享用全餐時,不僅可以選擇肉類主菜,魚貝類也是選項之一。無論是葡萄酒的功勞、還是魚貝類的功勞,都說明了,正確的營養攝取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罹患率,也證實營養學的重要性。醫師應該也要懂營養學人是鐵,飯是鋼,多吃魚的國家,人民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相對偏低;一個人想要健康長壽,必須仰賴飲食,也就是營養條件。以第一章舉出的秋田縣為例,透過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可以得知,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能強化血管,大量減少死於腦中風的人口。如此重要的營養學,大學醫學院卻不開設相關課程,所以現在的醫師對營養學所知貧乏。至少我還是醫學院學生的時候,幾乎沒有機會接觸營養學。我們這一輩出生於一九六○年代的人,目前正是日本醫界的中堅,許多人身居業界和學界要職。他們不重視營養學,所以醫學院也不教營養學。學校課程不教,醫學院學生當然也就欠缺營養學的必要知識,連最基本的認知也付之闕如。以色胺酸為例。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色胺酸為眾多胺基酸的一種,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不足時,就容易罹患憂鬱症。充分攝取肉類、魚類往往令人心情好,也是治療憂鬱狀況的手段之一。雖然有人對此持不同意見,但血清素不足會造成憂鬱狀況惡化是不爭的事實。缺乏營養學相關素養,確實會減低醫療成效。表面上來看,大家都說現在是「心靈的時代」,強調精神健康的重要,所以愈來愈多醫院的內科也開給病患抗憂鬱劑,有的醫師甚至只要聽到病患抱怨「最近情緒低落」,就二話不說,開抗憂鬱劑。然而,如果是真正全面關照病患的內科醫師,難道不該先關心病患的生活起居,詢問病患平日的飲食習慣,發現有蛋白質不足的可能,立刻給予衛教指導嗎?抗憂鬱劑這類藥物一旦開始服用,就容易養成依賴,停藥又往往造成病情惡化,所以用藥之前應該先考慮其他的生活指導,而不是輕易開藥。反過來說,醫師如果對營養學有一定認識,面對病患時就會有更多的治療選項,但現今的醫療體制並不給醫師和病患這樣的機會。醫師的營養學知識不足,不只是提供給病患的治療選項貧乏,還會損及病患的權益。歐美在一九七○到一九八○年代期間,興起了減少肉食的養生風潮。肉食主義會帶來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用更多蔬食取代肉類,保護心血管」的健康飲食運動如火如荼。而即使經歷這一波少肉飲食運動,美國人平均的肉食攝取量每人每年仍多達九十公斤,整體而言未見減少,但是死於心肌梗塞的人數卻降到一九七○年代的一半左右,想必是蔬菜的攝取量增加與健康意識抬頭發揮了助力。問題是日本也仿效美國,由醫界率先發起肉食減量風潮。根據統計資料,一九八五年間,日本每人的肉類攝取量大約是二十多公斤,只有美國人的四分之一。這樣的攝取量還要再減少,莫非是想當神仙?這件事再次暴露日本醫界的愛跟風,更缺乏解讀數據的能力,與營養學知識的貧乏一樣令人詬病。本文出處/摘錄自時報出版《良醫才敢揭發的醫療真相》
-
2020-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全球防疫成績單分三模式 台灣超前部署「沒人學得來」
台灣防疫成績單令全球稱羨,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鴻仁說,這次全世界防疫有三種模式,台灣是精準防疫、決戰境外的典範;南韓是防疫破口後,快速動員的典範;德國則是醫療體系防護的典範。生技中心舉辦「疫情引發新思維與契機:如何落實臺灣防疫長期實力-從產業出發」論壇,張鴻仁觀察全球防疫方式析,台灣精準防疫、決戰境外幾乎沒有國家可以學,台灣的成功取決於超前部署,其他國家都已經錯過超前部署的時機,想學也沒辦法做,台灣也因應有超前部署,個案數相當得少。第二種則是南韓,南韓是在防疫出現破口時,快速動員包含產業、政府、研究團隊等,南韓也不是這一次才把產業做起來,南韓人非常愛國,因此醫療院所都會使用南韓生產的產品,產學研的平台早就都在,因此在新冠肺炎剛開始延燒時,產業起來的速度就非常快。第三種典範是德國,德國是全歐洲新冠肺炎死亡率最低的國家,觀察發現德國是少數負壓隔離病房、加護病房充裕的國家,張鴻仁說「別以為台灣醫療健全,台灣只是比較幸運」,這一次要不是台灣在邊境守得非常嚴謹,台灣的醫療體系是不足的,難以面對大量的確診患者。面對後疫情世代,長期的因應措施是一定要思考的,技術快速的發展,平時就得要練兵,有人說「要接火球手中無物是接不到的」,平時有練兵才做得到,產業、醫療、學界的結合,前提必須要讓醫院有餘韻,醫師才有辦法花額外的時間與產業界合作,當我國產業研發出的產品,是經過醫師認證的,醫師使用也會更有信心。張鴻仁認為,要促成產業、醫療、學界的結合,一定要有政策協助推動,醫師才願意與產業界合作發明更多的產品,讓這些產品成為真正的實力。他也提到,衛福部長陳時中在去年12月27日,那時疫情尚未出現、選舉也還沒結束時,舉行精準醫療高峰會。當時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坐在台下,他聽完該會議後給了一句評語「衛福部已經從管制部變成發展部」,表示對此感到欣慰。張鴻仁說,希望在這樣的氛圍下,產學研合作,讓的防疫戰績也能成為產業實力。
-
2020-05-30 橘世代.健康橘
記不住的圖書館幫你記!荷蘭圖書館做失智者的「腦」
荷蘭格羅寧根省多座圖書館設置健腦專區,號稱關於「腦」的知識應有盡有!這裡不單是失智相關知識學的寶庫,更可以成為失智照顧社群的重要連結,讓失智者及其家人、專業照顧人員、一般大眾,在舒適、不受干擾的環境,學習相關知識。在長者不斷增加的社會,失智者人數也隨比例增加;盡可能延長長者在熟悉的社區居住的時間,直到社區無法照顧之後,才入住機構,是歐洲許多國家的照顧原則。因此,社會衍生出失智友善推廣,希望失智者在居家周圍,都能持續且順利與社會接觸及運用資源。圖書館健腦專區 腦知識應有盡有現在歐洲國家,如丹麥、荷蘭等國,都有系統地結合不同社區團體發展,其中圖書館成為重要的一環。2014年,丹麥注意到失智者到圖書館借書可能忘記歸還,而被開罰巨額罰金,所以要求櫃台人員要有敏感度,注意借書者的狀況,並註記此人給予特殊協助。2020年,在荷蘭北部格羅寧根省(Groningen)有多座圖書館開始設置健腦專區(De Brein Bieb),提供玩具、書籍、活動和諮詢,號稱關於腦知識一切應有盡有!健腦專區的目的是幫助失智者、失智家庭照顧者、照服員、長照專業人員(護理師、個管師、職能治療師)。希望失智者與照顧者能到這裡借用器材,以輕鬆方式互動,得到樂趣,也讓照顧者得到喘息,不會困在單一照顧情境。同時,所有對失智和照顧有疑問的民眾,也可以利用專區充實知識,知道如何維持記憶,如何更有效運用音樂搭配活動健腦等。雖然在健腦專區的設立目標裡,沒有明說這是一種預防計畫,但實質上已存有這樣的精神。健腦專區配有專屬電腦,頁面已經整理、集結各類入口網站,幫助民眾可以更快找到資源。同時櫃子裡收藏市面上各種健腦工具,例如:懷舊圖卡、配對遊戲圖卡,動腦問題回答等;有的適合與失智者互動,有的雖然對失智者來說困難度較高,但可以給一般民眾練習。除了收藏櫃,還有大量圖書,例如:荷蘭人腦庫創辦人迪克.斯瓦伯(Dick Swaab)的國際知名著作《我即我腦》(Wij Zijn Ons Brein)等,還有荷蘭長者寫的各種老年生活體會、相關小說及影片。使用者可以直接坐在健腦專區的地上,也有桌子可以使用,充滿運用彈性,而且不會受到其他區域的干擾。失智者及照顧者的後盾為了提供完整且有效的支持,館方除了預備硬體資源,並在每週一安排固定時間讓照顧者們可以交流,週四上午則有心理學專家坐鎮諮詢。圖書館人員雖然不是失智專家,但可以用他們的專業服務民眾,提供民眾選書建議,同時有真正的照顧專家協同幫助民眾。早年許多失智者怕被標籤化或走失,而逐漸失去社會接觸,圖書館為他們提供了維持社會接觸的最佳機會,因為圖書館是很普遍、平常的公共場所,也讓人很有安全感。除此,家庭照顧者也多了一個求知解惑的資源,不需要看到電視廣告說什麼遊戲有用,就去買一套,因為圖書館裡都有,而且很容易找到。根據文獻指出,照顧失智者的家庭照顧者也是失智高風險群,因為他們為了照顧家人而降低了社會接觸。當圖書館成了新的去處,而且有相似處境的人能交流,將有助家庭照顧者理解不是只有自己處於困境,他們甚至可以從別的照顧者的遭遇,明白還有人比自己更辛苦而釋懷。荷蘭早在2007年,就發起世界知名且群起仿效的「阿茲海默咖啡」,在社區尋找地點定期辦活動,幫助失智者也幫助照顧者。活動有固定流程,其中也有醫師解答,但活動終究時間有限。現在圖書館規劃健腦專區,剛好增加民眾學習資源,有些知識可以自己學習,增加知識基礎。先進國家對照顧的定義,是人人有責任自我照顧,民眾需要與時俱進充實新知,而圖書館正好可以扮演這角色。為了鼓勵民眾正視失智照顧、懂得求助、知道圖書館的功能,館方和藝術家合作,由藝術家設計行銷活動,到日間照顧中心教導長者製作毛線編織的心型圖案飾品,還有設計行銷紀念品供民眾參與和使用,可填寫個人想到的鼓勵、同理話語,稱為「愛的留言卡」。如果民眾一時想不到什麼好的鼓勵話語,不用擔心,這裡是圖書館,館方早已準備好參考書,民眾可以翻找書籍聯想,或是引述書中的一句話。例如有人寫「我正動腦計算有多想念你,但始終無法算出多麼愛你」、「我多麼愛你,你絕不孤單,我們一起成長」、「有人給我諸多關照,我想這正是愛」。寫留言卡也是動腦,而且是助人正向動腦!就這樣,這個健腦專區因大家動腦,而不斷出現有人味的新創意,也符合晚近圖書館經營原則,讓圖書館不只是K書中心,也不只是來借書的地方,而是成為公民一起創造新知的發源地。荷蘭發展健腦專區並非臨時起意,或單找一個圖書館設立,以成為特色績效,而是有系統地發展,讓各地區民眾都能就近取得資源,可以實質支持民眾面對老化產生的挑戰與困境。推廣失智友善社會 圖書館是重要知識寶庫不是只有問醫師,才能做到失智友善和增加對腦與記憶的了解,而是提供終身學習資源,讓民眾可以自學。唯有如此,才能更普及知識,減少因無知造成的問題,如聽信偏方、容易被騙。腦知識博大精深,一直在翻新。腦老化不等於世界末日,因為了解愈多,就愈知道如何使用還有能力的部分,及如何保有腦力。比起去醫院等看病的地方找照顧線索,或者抱怨醫師給的時間不夠,圖書館氣氛讓人更自在,可以放鬆地按個人步調,一次廣學很多基礎知識,還可形成最在地的跨域新社群;當地的圖書館購入豐富的遊戲軟體和書籍,就不需要讓所有關懷據點和日間照顧中心都買一套,讓預算可以用在刀口上,可說是一舉多得。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20年5月號(NO.98)》【熟齡精選延伸閱讀↘↘↘】。人生必修課/放下恐懼,我們來聊聊「你想要的死亡」。幫助困在失智迷霧中家庭 鄭嘉欣成為不一樣的律師 立即加入橘世代 50歲後的你想要怎麼樣的人生?還在煩惱退休、健康、生活嗎?加入「橘世代」找出屬於自己的老後生活,從現在開始為你自己的人生而活!>>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9 橘世代.愛吃橘
添加物也有「天然」的?你吃下的是食物還是加工物
「為了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常使用脫水、醃漬、罐製或其他的加工方法。為了使產品能為消費者接受,以添加物改善產品的保存性、色、香、味等,適當地使用添加物,有助於食物的安全與營養。相當確認其安全沒有疑慮的合法添加物才會被稱為『食品添加物』,並置於政府規範的食品添加物標準中,所以不應一味視食品添加物為負面的東西。」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葉安義說明。食品添加物允用規範嚴謹 9成存在天然食材然而,自1980年代開始,台灣有些食品業者大量使用添加物,造成對人體與環境的不必要的危害與負擔。2014年「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更名並擴大管理強度,加上發生不肖商人在奶粉添加非法的三聚氰胺、在飲料等多類食品添加塑化劑等重大食安事件,社會大眾更加關注添加物議題。主婦聯盟合作社於2017年制定「合作社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從不同類別的食品添加物內,分別匡列出社內允用、禁用的添加物。目前我們允用的食品添加物種類僅占衛福部「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7%,盡量減少製造過程中非必要的食品添加物,減添加物後食品品質可能會改變,消費時要能接受。若要品質不改變,也有機會依賴配方、加工、包裝儲存等技術的創新或改變,此時成本會增加,技術能力也需提高。以果乾、蜜餞為例,市售蜜餞追求方便保存而添加防腐劑,為增進色澤會添加漂白劑與人工色素,甚至使用甜味劑與人工香料來增進風味;我們的果乾、蜜餞則使用最單純的原料製成。比如「無糖愛文芒果乾」的成分只有新鮮芒果,生產者使用甜度14度以上、新鮮成熟的愛文芒果,製造過程不添加蔗糖調味,直接乾燥加工,保留天然芒果香,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物。因為不添加防腐劑,我們的果乾與蜜餞大多需要冷藏保存,透過改變食物的存放方式,能減少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此外,以「甜味劑」為例,衛福部共列出25種可以使用,但合作社僅允許使用「甘草素」與「山梨醇液」2種甜味劑。甘草素萃取自甘草,甜度較砂糖高出百倍,若與鹽並用可以抑制鹹度,調和食物的口味。而「山梨醇液」在天然水果中也存在,在肉製品中可以改善口味、增加風味與保水性。這兩種甜味劑目前使用在合作社的香腸、培根等肉製品中。葉安義認為,主婦聯盟合作社主要允用的,都是在台灣沒有發生過食安爭議、社員較能接受的食品添加物。一起受訪的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食品營養學系博士、專研食品科學的張月櫻則補充說明,在合作社列的允用清單中,9成以上都是存在於天然食材中的成分,只是人工合成模仿天然,相對較能令消費者安心。合作社參考國際標準 推廣接納食品原貌「合作社食品添加物使用規範」除了符合國內的法規,也參考了國際權威的食品添加物規範,包括食品添加物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與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中的食品添加物委員會(CCFA)合作訂定的食品添加物通用標準。張月櫻表示,前者會針對食品添加物的毒害性質和暴露量進行評估,針對食品添加物的管理規格與適用食品種類和使用量,向食品添加物委員會提供科學建議;後者會針對不同會員國家的社經文化、生活習慣進行討論,以科學為基礎地制定折衷合理的通用基準。舉例而言,在歐洲已經不必使用的防腐劑,但在非洲等食品工業的技術沒有這麼發達、電冰箱尚未廣泛普及的地區,防腐劑反而可以防止民眾吃到腐敗有害健康的食物、維護大眾健康。台灣參考國際的標準時,也會考量在地的食品加工業者的技術、國人的飲食習慣,不會一味追求向歐美看齊。葉安義指出,若要達成減添加物,消費者需要接受食品的「原貌」。以米粉為例,純米米粉本來並非雪白色,但是在當代的食品工業中,消費者習慣食用添加玉米澱粉的雪白米粉,反而認為純米製造的米黃色米粉是不正常的。主婦聯盟合作社使用的米粉即為100%在來米製成,且製程不經過漂白,故產品色澤較深。我們除了與生產者一同朝向減少食品添加物的目標努力,讓社員認識生產者的故事與理念,並介紹食材的食譜與料理方式,希望創造一個大家接納並尊重食物原貌的環境。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更多「食物」精選延伸閱讀↘↘↘】。惜食零廚餘/打造全食物酵釀實驗場,果皮到籽都是寶。連皮帶籽營養滿分!認識「全食物」提升關鍵免疫力 立即加入粉絲專頁! 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現在立即加入
-
2020-05-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插健保卡前醫院就知出國史? 民眾盼政府落實個資保護
我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趨緩,許多人好奇這段時間以來行政機關蒐集的個人資料被如何保存、是否已銷毀。有曾經配合居家檢疫的民眾表示,以她在機場、區公所、醫院以及公家場館被蒐集個資的經驗來說,這簡直是「實名制之亂」,盼政府於蒐集個資的同時明確告知個資保護策略,且須針對蒐集個資的單位明訂罰則。謝小姐3月間自歐洲歸國,配合居家檢疫,先是在機場寫健康聲明書,填具姓名、病史與旅遊史等資訊。乘車返鄉後,再填區公所開立的居家檢疫通知書,須寫姓名、個人電話、身分證字號等資訊。但這些單位都未告知所蒐集的個資會如何被保護、何時銷毀。謝小姐說,最誇張的經驗是,政府宣布在健保雲端資料庫註記出國史、方便醫師辨識風險,實情卻不只如此,她因病回診就醫,在插健保卡之前,院方就知道她幾月幾日從哪裡回國,「簡直是實名制之亂!」謝小姐在公家場館工作,民眾入館前都要先掃描身分證,「蒐集民眾的身分證字號到底要幹嘛?」該單位明載個資將於一個月內銷毀,不過她說,主管機關若沒有法令規範,資料很可能一直被存放於硬碟,「政府應於蒐集個資的同時告知個資保護策略,且必須明訂罰則」。在居家檢疫個資蒐集方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公務機關有妥善保管個人資料檔案的義務,違反妥善保管義務侵害他人權利,依個資法須負損害賠償責任。當個資蒐集目的消失、期限屆滿,應主動或依當事人請求刪除或停止利用,不過個資法對公務機關無罰則,違法則回到行政懲處機制。至於健保雲端資料庫註記個資方面,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說,指揮中心上周核定「防疫新生活運動:實聯制措施指引」,指導公務或非公務機關所蒐集的個資僅可保存28天,健保署隨即配合執行進行逾期資料的銷毀工作。針對有民眾反映未插健保卡、醫院就掌握其出國史,蔡淑鈴說,詳情可能要回到該家醫院了解。一種可能是,部分民眾就醫會採預約掛號,健保署同意醫療院所先自健保雲端資料庫下載病人個資以強化看診效率,但也規範須於病人離開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