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新冠疫苗
共找到
1517
筆 文章
-
-
2022-07-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內現首例BA.5 專家曝這時疫情再起:單日5萬例甚至更高
國內今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源自從美國返台的1家3口,傳播給機場接送的2名家人,接機過程緊戴口罩、車窗緊閉、未進食,可能是在車程中造成病毒傳播。專家表示,即使戴口罩也難防BA.5在同一空間傳播,不過感染機率較低、症狀也可能較輕微,建議民眾仍要做好防疫措施,以及接種疫苗。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相較國內現在流行OmicronBA.2變異株,BA.4、BA.5亞型變異株的差異主要在「免疫逃脫」,目前新冠疫苗皆以原始株研發,保護力也有落差,疫苗預防BA.4及BA.5保護力,比起防範BA.1「落差八倍」,比預防BA.2則差四到六倍,疫苗抗體效果會逐漸變差。黃立民表示,國內疫情剛過高峰,台灣至少還有「一個月蜜月期」,即便BA.5可能會在台灣傳播,但這段時間不容易大規模傳,因為近期確診的人數不少,剛接種疫苗的也不少,民眾抗體「免疫防火牆」或多或少可以「擋一下」,七月大流行BA.5機會較小,可能到八月中後機會較高,屆時免疫防火牆變弱,BA.5開始爆發「回到單日五萬例也不是不可能,更高我不敢講」。至於感染BA.5後症狀表現會有何不同,黃立民表示,先前病毒研究提及,感染BA.5臨床上觀察病毒感染肺部細胞,往下造成下呼吸道症狀,觀察到出現「肺炎」症狀較多,但只有一篇研究有上述論點,沒有看到其他學者廣泛討論,也有可能不見得是這樣。全程戴口罩依舊感染BA.5,黃立民表示,所有新冠病毒都可以在同一個房間,只要大家長時間在一起「就可以傳染」,即便戴一般口罩、不把口罩拿下來,還是會傳染,就算改善通風也無法防止,世界各國都有觀察到此問題。若戴口罩等NPI(非藥物介入措施)措施也防不住BA.5,目前還有其他可行作法?黃立民指出,感染BA.5還是機率及嚴重程度問題,脫口罩的人很快會感染,有戴口罩的人就比較晚得到,且就算得了症狀也較輕微,不能說NPI措施完全有效,但還是有些好處,就像施打疫苗不能防止不感染新冠病毒,但可以預防重症。不過黃立民提醒,就算NPI措施仍有一定效果,「但問題是沒有人要做」,近期風景區、餐廳都是人,大家已經不想再用NPI手段防疫,大家想要恢復正常生活,政府就算加嚴NPI措施也沒好處,因為民眾順從度只會越來越低。他表示,國內防範BA.5目前靠社區免疫防火牆,以及未來盡快接種次世代疫苗,基本上每個人都要接種次世代疫苗,「尤其要出國的人都要打,別到國外生病了,會很不舒服」。近期兒童陸續接種第二劑、幼兒將要接種第一劑,是否憂心國內BA.5感染兒童及嬰幼兒造成危害?黃立民表示,不前仍不清楚BA.5對兒童危害,因為過去專家認為,幼兒感染新冠肺炎狀況還好,結果台灣幼兒問題一堆,相較美國幼兒沒有那麼嚴重,是否存在人種及基因差異,只有病毒傳了才知道,不能直言BA.5感染幼兒是否嚴重,但仍建議小孩接種疫苗,仍有保護效果。黃立民提醒,雖我國出現首例BA.5,但可以看到有些國家流行BA.4、有些國家流行BA.5,未來BA.4、BA.5出現流行都有可能,我們不要忘記防範BA.4。
-
2022-07-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QA整理包/幼兒莫德納21日開打 常見副作用有哪些?會引發心肌炎嗎?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45萬劑幼兒莫德納疫苗於7月6日上午抵台,預計7月21日起分送至各縣市,屆時將提供6個月至5歲幼兒接種。幼兒疫苗劑量到接種部位都和成人不同,也有家長擔心副作用,「聯合新聞網」整理了8個QA,一次解答。Q1:幼兒施打疫苗安全嗎?A:台大醫師李秉穎指出,幼兒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遠高於流感等其他疾病,新冠肺炎對幼兒的危害也高於流感,因此建議幼兒接種疫苗防止中重症,且幼兒接種疫苗的整體效益大於風險。Q2:幼兒施打疫苗的劑量及間隔為何?A:食藥署表示,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與會專家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可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的基礎接種,施打兩劑,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施打間隔28天。Q3:幼兒施打莫德納疫苗的接種位置?A:指揮中心表示,接種部位建議未滿2歲的嬰幼童接種大腿前外側股外側肌、2歲以上幼童則接種在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台大醫師李秉穎解釋,由於幼兒手臂皮膚較薄,因此2歲以下就建議打在大腿外側,2歲以上由於手臂三角肌比較肥厚,即可打在手臂,而染疫幼兒則建議間隔3個月後再接種疫苗。Q4:接種疫苗後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A:6個月至5歲幼兒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如躁動哭鬧、接種部位疼痛、嗜睡、食慾不振、發燒、注射部位紅斑及腫脹等。如出現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速就醫釐清病因。Q5: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時,要如何通報?A:指揮中心表示,接種後可透過接種單位提供的QR code掃描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協助家長關注子女皆種後狀況,提升對新冠疫苗安全性監測、相關官宦照護及因應效率。Q6:幼兒接種疫苗後會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嗎?症狀有哪些?A:李秉穎表示,心肌炎是指心臟肌肉發炎,心包膜炎是包圍心臟周圍的纖維組織發炎,這兩個情況可以單獨或同時發生。通常極少數個案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較常發生在接種第二劑之後以及年輕男性身上。因此如果接種疫苗後28天內出現心肌、心包膜炎症狀,如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如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運動耐受不良,如走步路就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暈厥、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Q7:幼兒曾確診過,可以接種疫苗嗎? A:通常狀況下幼兒染疫並痊癒後,指揮中心建議仍可依時程接種新冠疫苗,不過由於感染新冠肺炎後在短期內會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如確診孩童有意願接種疫苗,建議可自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計算,「至少間隔3個月」後,再接種新冠疫苗。Q8:幼兒莫德納疫苗和一般莫德納疫苗有何不同?A: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次到貨的新版莫德納疫苗為50毫克包裝,是先前莫德納100毫克的半劑量,而給6個月至5歲幼兒施打為25毫克,因此新疫苗每劑可提供2名幼兒施打。
-
2022-07-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7歲童打疫苗仍MIS-C 莊人祥:接種4天染疫 保護力未起
國內今天新增198例中重症個案,其中一例7歲女童接種了一劑輝瑞疫苗,仍出現MIS-C症狀。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個案6月1日接種、6月5日確診,接種時間和確診時間離太近,研判是保護力還沒有發揮。而對於莫德納幼兒疫苗本周何時到貨,他則表示,只能確定本周,確切日期則未知。今天新增兒童MIS-C個案中,一例為7歲女童無慢性病史。6月1日接種一劑輝瑞兒童疫苗,6月5日快篩陽性確診。6月底出現腹痛、食慾差出現三、四天,6月28日出現發燒,次日至急診就醫,因嘔吐、嘴唇乾、活動力下降,發炎指數升高,懷疑是MIS-C,收治於小兒科一般病房。6月30日開始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7月1日已退燒,病況改善,目前持續住院觀察中無慢性病史。莊人祥表示,通常打一劑疫苗可以就能預防兒童重症和後續出現MIS-C,約可降低九成風險。但是疫苗接種後一般約14天後才開始產生保護力保護力,而這名個案接種才過四天,保護力還沒有發揮。6個月至5歲接種的幼兒莫德納疫苗原預計於6月30日抵台,但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因文件問題因而延遲。不過發言人莊人祥昨透露,45萬劑幼兒莫德納疫苗預計本周抵台,7月中下旬開放90萬名幼兒施打。除了莫德納幼兒疫苗,外界也關心BNT疫苗已於6月15日取得美國6個月以上、5歲以下的幼兒新冠疫苗EUA,台灣何時會通過EUA。食藥署長吳秀梅則表示,廠商已送初步資料至食藥署,但還未僅行EUA審查,也因為還在審查接轉,因此也未收到檢驗用標準品。
-
2022-07-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解封後要怎麼做才能出國旅遊?出國條件、疫苗施打注意事項一次看
全世界的新冠疫情已經肆虐了兩年多,許多人已經很久沒有出國旅遊。隨著新冠疫苗的覆蓋率上升以及全民防疫觀念的提升,台灣的疫情逐漸穩定。各國的疫情也有趨緩,有的國家也重新開放施打兩劑以上新冠疫苗的觀光客入境,這對於久久沒有出國旅遊的人來說是一項天大的好消息。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做好萬全準備民眾出國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了解當地疫情是相當重要的。在網路搜尋「國際旅遊處方箋」,選擇即將前往的國家,獲取當地的即時疫情、旅遊前的準備、預防接種建議等相關醫療資訊,也建議民眾前往旅遊醫學門診做相關諮商。需要注意的是,儘量在出國前二至四週來諮詢或施打疫苗,因為有些疫苗是需要一段時間產生效果(如黃熱病疫苗),有些檢查需要時間檢驗,或一些預防性藥物也需時間觀察是否產生副作用。只戴口罩還不夠!基本防護不可少在新冠病毒蔓延的環境下,隨時配戴口罩已經是全民的共識,一般外科口罩可用來防止人與人之間的微生物、體液傳遞(飛沫傳染)。但要注意有些傳染病光靠口罩是無法防範的,例如:有些疾病是靠著接觸傳播、食物或水源傳播,或動物、昆蟲等病媒傳播,如果沒有做好正確的防護措施,恐怕在國外旅遊時會增加染疫的風險。以下介紹幾個國外常見的疾病及預防方式:◎黃熱病黃熱病集中在非洲及拉丁美洲,傳播方式為蚊子叮咬傳播,若要前往該地區旅遊,採取防蚊措施以及接種黃熱病疫苗是必要的。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皆建議接種黃熱病疫苗,且應於出國10天前接種。接種疫苗後可產生長期保護力,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種。◎瘧疾瘧疾疫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及大洋洲島國。主要由瘧蚊叮咬傳播。建議旅客諮詢旅醫門診醫師,正確採取防蚊措施,並服用瘧疾預防藥物。瘧疾預防用藥必須因不同地區的抗藥性而使用不同的藥物,有些藥物必須至少在出發前二至三週開始服用。◎A型肝炎A型肝炎流行地區例如:非洲、南美洲、中國大陸、東南亞地區等,其主要的傳染途徑是食用受汙染之食物或水而感染。在外要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不可生飲、生食,尤其是生蠔或貝類。接種A型肝炎疫苗為預防感染相當有效的方法。◎傷寒傷寒多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南亞地區感染風險最高。傳播方式主要透過受汙染的食物、飲水傳染。注意飲食衛生(儘量熱食、飲用瓶裝水或飲料),可視需求接種傷寒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最主要的流行地區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的「非洲流腦帶」地區,好發於春、冬二季。主要由飛沫與接觸傳染,預防方式為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在高風險地區保持個人衛生、戴口罩,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病人。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要求赴沙國朝覲必須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並出示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記得攜帶「黃皮書」,而非小黃卡「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是一種受全世界認可的證明書,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及格式所核發,又稱為「黃皮書」。部分國家規定入出境旅客應提供特定疫苗之黃皮書,旅客須提早接種疫苗,並且取得證明書。如果沒有依規定提供,檢疫人員可以採取強制檢疫、隔離等措施,甚至拒絕旅客入境。黃皮書若經塗改即失效,領取時記得確認各項資料都與護照相符合。小提醒!出國前注意事項1.出國前,至疾管署網站查詢國際疫情資訊及防疫建議,出國前二至四週前往「旅遊醫學門診」接受評估;並適度自備口罩、防蚊液及乾洗手液等防疫用品。2.旅途中或返國時,曾有發燒、腹瀉、出疹或呼吸道不適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於入境時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返國後21天內,若有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3.傳染病預防措施4.有呼吸道症狀應配戴口罩。5.用肥皂勤洗手、吃熟食、喝瓶裝水。6.噴防蚊液,避免蚊蟲叮咬。7.不接觸禽鳥、犬貓及野生動物,避免咬傷或撕裂傷。8.前往旅遊醫學門診接受評估及疫苗施打。 小提醒!出國前請至家庭醫學科-旅遊門診諮詢相關注意事宜
-
2022-06-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最新疫苗救濟出爐 打莫德納疑似心肌炎救濟90萬元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及最新受害救濟名單。本次共審議63案,其中10案核予救濟,包括AZ四案、莫德納六案。其中獲得最高救濟金額是一名嘉義70多歲男性,接種莫德納後診斷疑似心肌炎,雖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關連性,給予救濟金新台幣90萬元。而從新冠疫苗開打以來,最高達法定最高救濟金額上限的金額為新台幣600萬,共有三案獲救濟。VICP本次公布其6月9日召開第181次會議的會議紀錄,本次核予救濟的金額自新台幣5000元至90萬元不等。其中,嘉義縣70幾歲的吳姓男子,給予救濟金90萬元與喪葬補助30萬元,總計120萬元。個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接種疫苗後11日因全身虛弱無力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有嚴重貧血及心肌酵素上升,經醫師診斷為疑似心肌炎,依發生時間判斷無法排除與疫苗的關聯性。而貧血部分經骨髓檢查發現淋巴漿細胞增生合併嗜血症候群,應為感染等與疫苗無關因素所致。但個案出院後51日死亡,病理解剖報告載明個案罹有心肌炎併心肌纖維化,重度巨球性貧血為加重死亡因子。因此研判個案死因應與其潛在的嗜血症候群及嚴重貧血導致心臟功能惡化有關,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 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核予救濟金新台幣90萬元。而個案經病理解剖,因此也依規定給予喪葬補助。至於另五案因接種莫德納有關或無法判定關聯性死亡的個案分別給予30萬、30萬、8萬、7萬、1萬元的救濟金;AZ四案則分別核予救濟金15萬、1萬、1萬、5000元。※接種AZ:台南市劉○(編號:2745)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血液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之臨床表現,其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5萬元。花蓮縣王○○(編號:2561)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 接種疫苗後隔日出現手臂紅疹且有擴散情形, 就醫後經醫師診斷為過敏性蕁麻疹及發疹性膿 皰病。皮膚膿液培養結果顯示為細菌感染,而AZ疫苗係屬非複製型腺病毒載 體疫苗,並不具致病力。又個案本身有皮膚炎 及過敏性蕁麻疹等過敏病史,且於接種疫苗前 即曾因發癢皮疹超過 2 週情形就醫。惟依發生 時間研判,仍無法確定過敏性蕁麻疹與接種疫苗之關聯性,依據「預防 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 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 予救濟金新台幣 1 萬元。台北市蔣○○(編號:2580)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3 日因 皮膚癢及紅疹情形就醫,經醫師診斷為過敏性紫斑。依據病歷記載,個案本身過敏原檢查即 對多項食物具過敏反應,惟其皮膚症狀發生於 預防接種後之合理期間。綜上所述,個案之症 狀無法確定與接種 AZ疫苗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 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 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5000 元。彰化縣林○○(編號:3789)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 接種疫苗後3日出現口腔多處破損,就醫診斷 為口瘡性潰瘍,症狀斷續出現約 2 個月後,經 接受秋水仙素治療後改善。查個案之血液檢驗結果顯示自體抗核抗體為陽性,亦可能為本身之自體免疫疾病所致。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1萬元。※接種莫德納另五案:新北市李○○(編號:3372)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 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經診斷為疑似米勒費希爾症候群(Miller-Fisher Syndrome),惟個案之臨床症狀與典型之米勒費希爾症候群症狀仍有 差異。此症屬格林巴利症候群之亞型,其症狀無 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 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8 萬元。新竹縣吳○○○(編號:3846)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5 小時出現胸悶不適、意識不清等情形送醫,經住院 治療後死亡。個案血液檢驗結果及臨床檢查不符合急性心肌炎之臨床表現,而症狀發生時間亦與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急性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合理時間不符。肺部 電腦斷層掃描顯示有急性肺水腫及肋膜積水,依據個案到院時臨床表現研判,無法排除為心律不整引發肺部病症。又個案本身有高血壓、 高血壓性心臟病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史,為 突發心律不整之高風險族群。綜上所述,個案接種疫苗後發生之情形應與其潛在心血管疾病有關,但時序上仍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 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30萬元。桃園市陳○○(編號:2937)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出現之 症狀,經心臟磁振造影檢查報告顯示為心肌炎,且症狀發生於預防接種後之合理期間,故研判其症狀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嚴重疾病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7 萬元。台中市劉○○(編號:2624) 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 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接種疫苗後 3 日因手腳皮疹搔癢情形就醫,經給予類固醇治療後 改善。皮膚病理切片結果顯示符合過敏變化,惟依據皮膚症狀描述研判,亦可能為藥物過敏所致。綜上所述,個案之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關聯性,依據 「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其他不良反應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1 萬元。金門縣董○○(編號:3092)本案經審議,依據病歷資料記載及臨床表現等研判,依據申請書記載,個案接種疫苗後陸續出現腹部悶痛、胸悶及嘔吐等情形,於接種後5 日死亡。依據症狀發生時間及臨床表現較可能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惟未有充分之檢驗及檢查資料,且未進行病理解剖。查病歷並未記載其他疾病史足以解釋死因,時序上無法排除發生心肌炎可能性。綜上所述,個案死因無法確定與接種莫德納疫苗的關聯性,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 18 條第 1 項及其附表死亡給付之規定,核予救濟金新台幣 30 萬元。
-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二尖瓣脫垂是所有心臟瓣膜異常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盛行率約為10%,女性發生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據健保數據顯示,近三年就醫人數與就醫率持續增加,並未受到疫情影響減少,醫師分析,二尖瓣脫垂雖大多屬於「無症狀」,但新冠疫情出現的症狀類似二尖瓣脫垂,加上施打疫苗也會有心血管相關副作用,因此增加就醫檢查的機會,可能因此讓就診人數提高。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國人因此警覺就醫。根據健保數據顯示,108年二尖瓣脫垂就醫人數6萬7,810人、109年7萬6,298人、110年7萬9,618人,近三年的就醫率從每十萬人口287人到340人,明顯增加。北醫附醫內科部主任、心臟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二尖瓣脫垂會伴隨著二尖瓣逆流現象,容易出現心悸、胸悶、心臟亂跳、頭暈等現象,多數症狀都不典型。黃群耀表示,108年底到現在,全球都還籠罩在新冠疫情中,新冠肺炎雖然常以呼吸道症狀表現,但仍會伴隨胸悶等其他症狀,特別是新冠疫苗可能會產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也讓國人更加緊張,只要有疑似症狀,幾乎都會向醫院求助。他認為,新冠疫情增加民眾檢查的機率,可能是因此讓二尖瓣脫垂患者增加的原因。患者多為年輕女性,但經常在50歲後症狀加劇才發現。過去介紹二尖瓣脫垂,醫界多指向是「年輕」、「女性」常見的疾病,但根據健保資料顯示,患者集中在51歲到60歲,若以就醫率來看,則以71歲到80歲最多。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發生在「心臟發育完成」時,平均20歲左右就能透過聽診或是心臟超音波得知,不過高達九成的二尖瓣脫垂患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只是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可能會導致二尖瓣逆流,從發生逆流到產生明顯的症狀,大約是50歲以後,因此50歲以後才被診斷,是蠻普遍的現象。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仍是盛行在20多歲的民眾身上,盛行率一直都是女性高於男性。據健保資料庫,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女性占5萬6,267人、男性占2萬3,351人,相差二倍多。「胸痛」是最常見的主訴症狀,合併焦慮比率高。根據健保數據顯示,110年二尖瓣脫垂患者常見的十大共病,排名依序為,胸痛、心臟節律不整、心悸、高血壓、非特定性焦慮症、非類風濕性二尖瓣閉鎖不全、高血壓性心臟病(無心臟衰竭)、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脂症、非風濕三尖瓣閉鎖不全。簡韶甫表示,與二尖瓣脫垂直接有關的共病,只有心臟節律不整、非特定性焦慮症、非類風濕性二尖瓣閉鎖不全。胸痛與心悸屬於症狀,並非疾病;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無心臟衰竭)、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則是50歲以上常見的疾病,因此屬於背景值的疾病;至於非風濕三尖瓣閉鎖不全則是太過常見,總人口中至少有50%以上的人有三尖瓣閉鎖不全。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主要是因為二尖瓣逆流導致心臟節律不整,但發生機率相當低。而有些患者會感受到胸悶、胸痛以及心悸,長期以來就可能讓患者出現焦慮感。8%患者曾因二尖瓣閉鎖不全就診,住院比率僅4%。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在過去最擔心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心臟瓣膜或是心臟內膜受到細菌感染,並擴散到全身器官,可能會引發栓塞性腦中風、敗血性休克、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恐造成猝死。根據健保資料顯示,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僅有102人因為心內膜炎就醫,比率約為0.1%。黃群耀表示,現今台灣衛生環境好,也讓心內膜炎的機率降低。不過,嚴重二尖瓣逆流的患者,臨床上要執行比較容易細菌感染的手術,如肛門手術等,就會特別小心處理,避免出現心內膜炎。二尖瓣脫垂常會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患者有7萬9,618人,曾因二尖瓣閉鎖不全就醫為6,614人,占整體約8%。而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僅3,200人需要住院。黃群耀表示,二尖瓣脫垂大多屬於無症狀,需要住院的機率極低,住院通常都是因為心律不整或是心房顫動等因素就醫,並非二尖瓣脫垂所致。
-
2022-06-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首例猴痘現蹤 專家曝「不典型症狀」難阻傳播
猴痘疫情延燒全球50個國家,台灣昨出現首例猴痘病例,專家表示,猴痘患者皮膚病灶的病毒量較高,但此波猴痘疫情,感染後痘子病灶小,患者可能不知遭感染,他人也有接觸風險,若要防範猴痘,必須勤洗手、攜帶酒精消毒、戴口罩等,如新冠病毒防疫手法同樣有效。台灣首例猴痘案例為25歲男學生,今年1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國,機場COVID-19檢驗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於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採檢及通報,檢體送驗確診猴痘。其密切接觸者包括家人、友人及醫護人員共20人,目前均無症狀,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4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猴痘患者皮膚病灶最多,若接觸到痘子病毒量最高,相較過去猴痘案例痘子大,感染後很容易發現,此波猴痘痘子較小,症狀並不典型,起初感染時病灶不明顯,患者本人及周遭親走難察覺,可能增加接觸、感染風險。猴痘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透過接觸染疫動物體液或食用染疫動物;接觸染疫者體液、分泌物或長時間飛沫傳播。潛伏期約5至21天,通常6至13天,主要症狀為發燒1至3天後,全身長水泡和皮疹,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水泡等,會出現發燒、畏寒、肌肉痛、淋巴腺腫大等,部分出現生殖器感染,兒童或免疫低下族群恐導致重症。施信如說,除了接觸猴痘患者病灶容易感染,接觸患者口鼻黏膜等飛沫也有可能感染,雖猴痘透過飛沫傳染的機率比新冠肺炎來得低,但仍要注意。因此建議民眾注意手部衛生,包括勤洗手、酒精消毒、戴口罩,能預防猴痘。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累計50國報告至少3598例確診,其中以歐洲及美洲病例數最多,累計病例前五名為英國793例、德國592例、西班牙520例、法國330例及葡萄牙328例,亞洲目前為南韓與新加坡有境外移入病例。莊人祥說,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包括接觸確診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皮膚粘膜、被污染物體及飛沫傳播、長時間面對面接觸等。猴痘先前於非洲國家盛行,致死率約10%,他國通報病例未見死亡,多屬於輕症。疾管署長周志浩昨天表示,已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初步規畫提供三類對象施打,包括照顧猴痘患者的醫護人員、患者密切接觸者以及實驗室人員等。施信如表示,施打疫苗後約7至14天才能生成抗體,若已感染猴痘,潛伏期間施打疫苗難以防止發病,或許能減輕症狀。因猴痘於各國現跡,我國採購不見得能順利,應早點進行較好,避免重現當初新冠疫苗難取得狀況。
-
2022-06-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逾百萬名孩童已打1劑疫苗 指揮中心:2男童出現心肌炎
國內5月起開放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包括莫德納及輝瑞BNT疫苗,近日也開放間隔4到8周後可接種第二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兒童疫苗第一劑已接種超過100萬劑,目前有2例心肌炎,近日剛開始開放兒童第二劑施打,有1例心肌炎個案,今日將會通報。莊人祥表示,莫德納、BNT疫苗接種後,較年輕的男性皆屬於心肌炎好發族群,包括目前通報2例皆是男性。至於高雄一名8歲男童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後,疑似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收治於高雄長庚醫院。莊人祥說,此例個案今會通報,該案屬於輕症已康復出院。莊人祥表示,美國先前統計,男性接種疫苗發生心肌炎機率,第一劑為每百萬劑分之0.2出現,第二劑為每百萬分之2.6人。台灣則為百萬分之1.8,男性發生機率較高。莊人祥表示,目前還在社區流行階段,希望兒童施打疫苗後避免感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ACIP委員會也會針對施打疫苗議題討論,施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專家會揭露相關資訊,讓家長評估了解目前現狀。媒體詢問,住宿機構今年至今已有3萬多人染疫,6月13日至19日增加139人死亡,致死率2.2%,是否相較他國更高?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根據國外資料,英國長照機構染疫致死率約5%,香港6%,現在無論各種機構,都希望可做例行性快篩,及早找出病人,及早給藥,降低重症及死亡。陳時中表示,新冠造成世界各國高疫情,若要比較各種特別族群的風險,包括年齡等需要統計、校正,否則相對意義較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波Omicron疫情觀察他國長照機構致死率,英國5.5%,香港6.9%,疫情發生時間點比我國早,且投藥及疫苗涵蓋率不同,基礎點不同,其染疫致死率約5到7%左右。羅一鈞表示,針對機構住民近一周300多個死亡案例分析,平均年齡為80多歲,若看中重症、致死率,我國一般國人80歲年齡層致死率約2.47%,與機構致死率2.2%是相當的,雖與全年齡層比較高,但機構死亡個案中約58%都是80歲以上,不適合用全年齡層比較,因全年齡死亡個案20至50歲最多,平均下來恐讓致死率下降。若以致死率來看,70歲以上年齡層占多數。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因應BA.4、BA.5疫情 張上淳曝未來監控要做這件事
國內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的挑戰,隨之而來。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副校長張上淳說,目前看來BA.5比BA.4更占優勢,依國外經驗,未來再有第二波疫情,「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張上淳建議,現在就是努力監測,除邊境監測外,當BA.4、BA.5進入社區後,也會針對確診者周邊接觸者進行病毒基因定序檢測,期望能夠早一點「減災」,延緩疫情傳播。張上淳今參與國衛院與聯合報共同舉辦的「2022高齡心理健康照護論壇-銀向樂齡生活的必修課」接受訪問時,特別分享對疫情的看法。張上淳說,要完全阻隔BA.4、BA.5不進入國內,「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尤其此波BA.2疫情尚未完全趨緩,若BA.4、BA.5又進入國內攪局,那麼疫情可能會再向上攀升、再往上疊加,「那就不是很好」,因此現在一定要先讓BA.2疫情趨緩,即便往後BA.4或BA.5進入社區再有一波疫情,但或許會比現在這一波小一點。因此目前入境者採「3+4」檢疫期,還無法放寬至「0+7」。張上淳說,當時專家諮詢小組提供給指揮中心建議,就是不能馬上放寬至「0+7」,而是先採取「3+4」檢疫期,前3天是禁止外出,後4天若沒有緊急事情,原則上也最好不要外出,但商務人士不得不外出,那就是快篩監測,避免病毒擴散。而何時可以放寬為「0+7」,張上淳說,至少要等這一波疫情過去。張上淳說,國內新冠疫情前年爆發,當時採用圍堵防疫措施,為的是要爭取時間,等待新冠疫苗及治療藥物問世,即使圍堵不成功,也採用減災方式,減少病毒傳播,一樣是在爭取時間,並期待疫苗出來後,接種率若達到6至7成應有群體免疫效果,阻止病毒傳播。但多變的新冠病毒帶給公衛界、醫界諸多挑戰,超乎大家預期。張上淳指出,新冠病毒容易突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疫苗問世後,雖然減少了重症、死亡,但對阻止病毒傳播不夠理想,幫助有限,因打了疫苗還是感染,這是他感到遺憾的事,若疫苗可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國內疫情會更好。張上淳說,打疫苗目的為減少感染及傳播,如B肝疫苗等,但新冠疫苗無法阻擋病毒傳播,造成今年國內面對疫情挑戰,這只能說新冠病毒演化真的「超級快」,以及病毒與疫苗間互相作用的結果。張上淳強調,高齡者等脆弱族群仍一定要接種疫苗,符合資格者應打第4劑疫苗,雖然有人認為,第4劑追加劑的免疫反應與第3劑差不多,但對脆弱族群仍有保護力,若擔心疫苗副作用至今還沒有打疫苗的人,食藥署已核准蛋白疫苗Novavax就非常適合,它就是傳統蛋白疫苗,常見副作用就接種部位痠痛等。往後台大也會針對Novavax疫苗是否可當作追加劑進行研究。至於新冠疫情何時流感化?張上淳說,這須看未來疫情發展情形,當感染人口愈來愈多,重複感染者也增加,但症狀卻愈來愈輕微,重症患者沒那麼多,就像每年流感來臨的狀況,如現在南非就是如此,該國人口幾乎已百分之百染疫。而傳染病分類何時從第五類降為第四類?張上淳說,最好的降級時機就是看全民對死亡人數的看法如何,再來就是當台灣像美國一樣,對確診者不用再強制隔離,視為感冒在家自己休養時,就有降級的可能。國內防疫2年多來,雖然現今社會上對疫情管控有些雜音。但張上淳認為,面對這一波疫情,台灣死亡率還是很低,2年來,台灣表現一直很好,他請大家回想一下,2年前歐美各國面對疫情災難時,醫療體系崩潰的狀況,現今台灣是處在2年前的歐美情形,但醫療狀況並沒有那麼糟糕,這段期間,台灣也有藥廠研發出疫苗,這對國家是很重要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暑假,大家是否可以放心旅行,張上淳建議,這端看個人對疫情的態度,是可以稍微放心,但不代表不會感染,若民眾認為可與病毒共存,承擔一些風險,心情上就能放鬆一些。
-
2022-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有疫苗可打了!家長苦惱選莫德納還輝瑞?前台大醫解答
幼兒有疫苗可打了!美國FDA專家會議全票通過莫德納和輝瑞疫苗施打於6個月以上幼兒,衛福部食藥署昨天舉行專家會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建議施打兩劑,施打時間間隔28天,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小小孩打疫苗也是可防MIS-C」,至於選輝瑞還是莫德納他也替家長分析供參考。林氏璧在臉書發文說,美國FDA專家會議全票通過小小孩疫苗,終於補上最後一塊拼圖,接近全年齡都可以施打新冠疫苗,民眾好奇小小孩疫苗可以防重症嗎,答案是理論上可以,但因為臨床試驗收案人數少,產生案例少,根本沒發生重症及死亡,防腦炎部分,因為國外幾乎沒有兒童腦炎,但理論上是可預防的。林氏璧也替家長們分析,最近大家擔心的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在青少年和兒童已經有許多證據可以預防,「小小孩打疫苗應該也是可以防MIS-C」,至於要選輝瑞還是莫德納,兩者資料目前很難互相比較,林氏璧表示,「如果比較在乎有效性,建議打莫德納,如果比較在乎打完疫苗後發燒或不舒服,建議打輝瑞」。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天表示,下周會盡快邀集ACIP召集人及委員討論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事宜,力拚七月開打,目前衛福部食藥署核准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建議施打2劑,每劑0.25毫升,為成人劑型一半,施打間隔28天。
-
2022-06-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灣確診趨緩!但致死率續升達萬分之13
昨天新增本土病例五萬五一八七例,境外移入七十四例,死亡案例一五四例。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縣市新增病例數皆未超過九千例,整體病例數下降約百分之十二點六,六都病例數多,但下降幅度也有百分之十,下降趨勢明顯,期盼下周起可穩定控制本土病例數在單日五萬例以下。中南部仍在疫情高原但今年死亡病例達四○一五人,致死率約萬分之十三,是否續升備受關注。羅一鈞表示,死亡人數是落後指標,待疫情過後一至二周才會呈現出來,目前與國內外疫情比較,致死率有增加趨勢,且中南部仍在疫情高原期,屆時還可能通報死亡個案,但待每日新增染疫人數降低後再結算,較為客觀。新增中重症四四六例昨天新增中重症案例四四六例,包括中症二九四例、重症一五二例,死亡案例一五四例。最年輕死亡案例為四十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血管等多重慢性疾病,曾施打兩劑疫苗,六月四日確診,十一日過世,死因為肺炎併心肺衰竭。青少年增一例重症,為十八歲男性,六月五日車禍外傷,合併氣胸、骨折、動脈及肝腎損傷,住院安排手術,手術前驗出新冠確診。另增兩例兒童重症,包括四歲腦炎女童,為我國第廿一例兒童腦炎個案;另一名七個月大男嬰出現肺炎,但已出院。國內青少年重症七例,三例死亡;兒童重症五十九例,十七例死亡。針對國內醫療量能,羅一鈞表示,六月十六日指揮中心發文給北部醫療院所,包括台北區及北區,針對先前要求五百床規模醫院需加開專責病床數到二成,現在可降低到一成五,空出病床可以有效運用,收治其他病人。歐美國家近日以Omicron BA.4及BA.5為主流,目前邊境攔截新變異株共四十八例,BA.5四十例,BA.4八例。羅一鈞表示,雖然歐美兩種變異株同時流行,但BA.5比BA.4更具傳播優勢,「看起來與國際趨勢一致」。境外移入16例為BA.5昨境外移入新檢出十七例,包括一例BA.4,來自美國,其餘十六例皆為BA.5。新增的十七例,其中一例為小於十歲的美國籍男童,六月九日入境,經唾液採檢陽性,確定為BA.5,男童沒有施打疫苗,也無症狀,Ct值廿七,此案為境外移入首見兒童感染BA.5且無症狀案例。五歲以下可打莫德納繼六月下旬開放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第二劑,衛福部食藥署昨天舉行專家會議,同意莫德納疫苗適用六個月至五歲兒童接種,施打兩劑,每劑○點廿五毫升(含廿五微克mRNA),施打間隔廿八天;另食藥署也核准Novavax疫苗專案輸入,是繼高端疫苗後,我國第二支次單位蛋白疫苗。
-
2022-06-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幼兒莫德納EUA審核通過 「6個月至5歲」孩童2劑間隔28天
繼六月下旬開放兒童疫苗接種第二劑,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召開專家會議,討論是否同意核准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經專家討論,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可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的基礎接種,施打兩劑,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為成人劑型一半,施打間隔28天。食藥署今晚間透過新聞稿指出,經審查莫德納疫苗在6個月至5歲兒童所進行的一項第二/三期臨床試驗,試驗結果顯示,兒童試驗組所誘發的中和抗體免疫原性結果,不劣於青少年及成人試驗組的免疫原性結果;安全性資料方面,與其他年齡組別相比,沒有發現新的安全性疑慮。食藥署表示,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與會專家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可適用於6個月至5歲兒童的基礎接種,施打兩劑,每劑0.25ml(含25微克的mRNA),施打間隔28天。食藥署表示,在6個月至5歲兒童的臨床試驗中,不良反應大多屬於輕微、暫時性的,接種第二劑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通常高於第一劑,受試者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躁動/哭鬧、注射部位疼痛、嗜睡、食慾不振、發燒、注射部位腫脹、注射部位紅斑、疲倦、頭痛、肌痛等,臨床試驗中沒有發現有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死亡案例,未來食藥署將持續監控國內外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警訊,分析評估疫苗不良事件通報資料,執行安全監視機制,保障民眾接種疫苗之安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會儘速與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下週預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幼兒新冠疫苗開打事宜,目標拚七月開打。
-
2022-06-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自然感染和接種疫苗哪個對Omicron保護力高?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新研究出爐
今天(2022-6-15)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發表兩篇跟Omicron以及新冠疫苗相關的論文。但是,為了能讓您更容易了解Omicron亞型變異株,我先引用一篇元氣網今天發表的BA.4、BA.5將侵台 醫揭3件應知事情:早確診早治療:「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與BA.5今年4月首部於南非被發現,尤其BA.5被預測將成為全球主流株。…Omicron變異株BA.1和BA.1.1已消失,目前全球感染比率最高的是BA.2,達33%;第三,強勢崛起的新病毒株BA.2.12.1,在過去45天內感染人口增加2倍,占17%、BA.4增加4倍,占8%、BA.5則增加4.3倍,占13%,需保持關注。」NEJM今天發表的第一篇論文是Effects of Previous Infection and Vaccination on Symptomatic Omicron Infections(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對症狀性 Omicron 感染的影響)。1.先前感染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 46.1%。2.6個月前接種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幾乎是零。3.接種三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52.2%。4.先前感染加上接種兩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55.1%。5.先前感染加上接種三劑輝瑞或莫德納疫苗對有症狀的 BA.1或BA.2 感染的保護力是77.3%。6.先前感染、疫苗接種,或感染加上疫苗接種,這三種情況都對 BA.1或BA.2 感染所引起的嚴重或致命性新冠肺炎有強大的保護力(>70%)。NEJM今天發表的第二篇論文是Neutralization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BA.4/5 and BA.2.12.1 Subvariants(中和 SARS-CoV-2 Omicron BA.4/5 和 BA.2.12.1 亞型變異株)。這項研究檢查了接種過三劑新冠疫苗的人的血清中和抗體濃度。不過由於數據很複雜,我就只把結論整理如下:「總體而言,BA.1 波期間的感染似乎並未對新出現的亞型變異株提供有效保護。加強劑疫苗接種提供了足夠的針對 BA.4/5 和 BA.2.12.1 亞型變異株的中和抗體,儘管程度低於針對 BA.1 和 BA.2 的程度。這些發現顯示加強劑疫苗接種對預防新變異株感染的重要性。」原文:先前感染和疫苗接種對Omicron 感染的影響,剛出爐的研究
-
2022-06-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啟動血清研究查隱形傳播鏈 指揮中心:30日前致電1922可退出
為了解今年4月份爆發較大規模本土Omicron疫情期間,社區是否存在隱形傳播鏈,疾病管制署將進行「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抽樣今年1月至6月全國捐血中心存檔樣本。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若捐血人不希望被抽樣到,可於今年6月30日致電1922留下相關資料即可。羅一鈞說,全國各捐血中心血清存擋樣本,預計抽出3萬六千件,提醒捐血人若要退出計畫,可於6月30日致電1922留下資料,而為保護個資,抽出檔案都會按照程序銷毀、辨識連結,不會檢驗連結,回頭追蹤或疫調,會保護隱私及個資,請大家安心,也不會把檢驗結果通知各別捐血人或有查詢機制。指揮中心說,「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針對今年1月至6月收受之全國各捐血中心之血清存檔樣本,依各縣市人口、性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每2周1次,每次3000-3500件,預計抽樣3萬6000件檢體。該時段有捐血的民眾被抽到之機率約3至4%。考量目前國人可捐血年齡群(17-65歲)中,至少接種1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近90%,難以透過抗棘蛋白抗體(anti-Spike protein)陽性結果,辨別屬疫苗接種誘發或病毒感染後產生,因此,本計畫僅進行SARS-CoV-2病毒抗核蛋白抗體(anti-Nucleocapsid protein)檢測。指揮中心指出,加入或退出此計畫不會影響捐血人現有任何權益,亦不會被特別註記。該計畫經疾管署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會審查通過,採用選擇退出(opt out)的方式,以確保受試者的自主權。若有曾於該段時間捐血之捐血人欲退出本計畫,請於今年6月30日前致電1922並請留下相關資料(血袋號碼,或提供姓名、身分證字號及生日);或請以書面方式寄送相關資料至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後續由血液基金會於檢體抽樣前排除。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第二劑疫苗6月下旬開打 醫療院所、學校雙軌進行
全國累計54例12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造成17人死亡,指揮中心日前宣布5至11歲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第2劑間隔時間從現行12周縮短成4周。疾管署長周志浩今天表示,預計6月下旬開始開打,具體日期由各縣市宣布,目前規畫以醫療院所、學校雙軌施打。原本兒童新冠疫苗接種間隔為十二周,經專家討論後縮短到至少四周。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昨天表示,第二劑兒童輝瑞BN%疫苗預定6月22日開打,莫德納疫苗則依照縣市規畫,只要距第一劑接種時間超過四周,就可打第二劑。衛福部今天上午到行政院報告「COVID-19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新聞稿中指出,5-11歲兒童第2劑COVID-19疫苗接種部分,將以醫療院所、學校雙軌進行規畫。周志浩表示,雙軌規畫包含醫療院所,各地方衛生局分配,另一是各縣市衛生局安排進入校園施打,由醫師、護理人員評估。周志浩表示,實施日期涉及疫苗配送、學校接洽等,各地方政府確定實施時間,原則上是6月下旬,各縣市依據安排時間安排小朋友施打。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疫苗遲打的鍋誰背? 李秉穎:3月開會沒疫苗沒EUA
台北市議員游淑慧昨下午在臉書發文指出,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3月24日開會討論兒童新冠疫苗接種結論為「不建議」,疫情燒起後又於4月20日開會逆轉為「建議推動」,點名ACIP召集人李秉穎,要求說明評估依據。李秉穎今接受媒體人周玉蔻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專訪時強調此絕非個人決定,決議經過專家投票之共識決,他也說「不是我們說要打就可以開始打,如果EUA都沒有,不會討論要不要打;沒疫苗可用,討論也沒意義。」本報曾獨家報導,在3月24日ACIP開會投票是因「一票之差」決定暫緩建議兒童接種。食藥署EUA通過莫德納疫苗可於兒童,時間在4月17日;BNT兒童疫苗通過EUA,則是在4月28日。5月2日開放兒童接種半劑莫德納疫苗,5月16日清晨,台灣首批自購BNT兒童疫苗約77.76萬劑才抵台。李秉穎今上午於媒體人周玉蔻主持之廣播節目中,被問到「有北市議員點名3月24日和4月20日決議翻轉,導致兒童疫苗打遲了,你欠父母一個答案?」李秉穎表示,ACIP是一個委員會決議,「不是我個人意見,我讓大家去投票,委員會投票要不要過,是大家決議的,不牽涉到個人,是專家共識決。」「再者,疫苗要開打,要有貨、有要緊急授權(EUA),不是我們說要打就可以開打。」李秉穎說,如果EUA都沒有,不會討論要不要打疫苗;沒疫苗可用,討論也沒意義。李秉穎說,兒童疫苗是不是直接把大人疫苗拿來打,是專用製劑,所以需要重新緊急授權。步驟就是EUA通過可以使用,再討論,討論是委員共識決,不是任何人的決定。目前0到5歲的兒童疫苗也是一樣要等緊急授權,美國FDA都還沒通過,「他授權之後我們也會討論,也是一樣,可能會投票表決。」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間隔縮短到四周 兒童第二劑BNT疫苗22日開打
全國累計五十四例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個案,造成十七人死亡,許多家長希望幼兒盡快施打第二劑疫苗,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第二劑兒童輝瑞BNT疫苗預定六月廿二日開打,莫德納疫苗,則依照縣市規畫,只要距第一劑接種時間超過四周,就可打第二劑。原本兒童新冠疫苗接種間隔為十二周,經專家討論後縮短到至少四周,羅一鈞表示,莫德納優先於五月二日起提供六至十一歲兒童接種,迄今已有不少小朋友可接種第二劑,就依各縣市規畫,只要準備好就可開打。至於兒童輝瑞BNT疫苗,係在五月廿五日開放五至十一歲孩童接種第一劑,羅一鈞表示,第二劑兒童BNT疫苗則預計六月廿二日開打,詳細時程依地方政府規畫公布。羅一鈞表示,我國已預定「次世代莫德納疫苗」,最快上市時間約在九月底、十月初,但能否搶在那時間就開打,仍有變數。就看該疫苗能否準時研發上市,並通過我食藥署審核。屆時將請ACIP專家評估是否全民開打,或只針對特殊族群施打。
-
2022-06-16 醫療.骨科.復健
退化性膝關節炎打PRP還是玻尿酸好?醫師建議這個選擇更好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常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的好發疾病,台灣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約15%,換算全人口約350萬人。一般常見症狀有膝關節疼痛、僵硬、卡卡聲響等,尤其是跑跳、上下樓梯或蹲等動作會更加劇症狀的程度。此外,關節炎引起解剖結構改變而受損可能進一步影響膝關節正常的動作,並造成肌力、本體感覺、平衡功能的下降,因此使老年膝關節炎患者跌倒的風險增高,不可不慎。除了平常的預防,例如少頻繁做蹲、跪、上下樓梯、跑跳等對膝關節負荷較大的動作外,適當的增加肌力(尤其是大腿股四頭肌)可對膝關節形成更穩定的保護,減緩退化速度。一般依嚴重程度來選擇治療方式,若是症狀屬輕、中程度,一般建議先選擇保守性治療方式,常見治療方式有止痛藥物、復健、針灸、關節內注射等,研究證實經過適當治療,膝關節炎患者的肌力、本體感覺及平衡功能可獲得改善。但是若屬嚴重程度退化,上述保守治療效果會不理想,若是症狀持續便需要考慮手術治療。關節內注射是一常用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方式,一般常用的注射藥劑有類固醇、玻尿酸、高濃度葡萄水及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簡稱PRP)等,雖然這些藥劑的作用機轉有所不同,療效均已獲得許多研究的證實,其中又以PRP效果最為顯著,但是也是最昂貴。近年來臨床上開始使用合併注射治療來進一步提升療效,其原理就如同施打不同作用機轉、廠牌的新冠疫苗,可得到更好的抗體濃度是一樣的道理,近期陸續也有些研究指出『PRP合併玻尿酸注射』效果可更顯著優於單獨PRP注射,可讓民眾多一項治療選擇。PRP是抽取患者的血液後,經過離心活化後得到血小板濃縮液,因為血小板內含有許多豐富的生長因子,可以誘發軟骨細胞增生,同時減緩軟骨細胞磨損進程,緩解膝關節症狀及退化,整個離心、施打過程方便,可於門診直接完成。玻尿酸是關節滑液及軟骨的主要成份之ㄧ,它能夠包覆保護以及抑制軟骨的退化、增進關節液的彈性及黏稠。當膝退化後,身體製造的玻尿酸會減少,所以關節內注射玻尿酸,可以繼續提供關節潤滑、避震、保護軟骨細胞及誘導內源性玻尿酸生成,就如同機車定期更換機油讓引擎潤滑,可更延長使用壽命的道理是一樣的。從動物實驗可發現PRP可以調節內源性玻尿酸合成來進一步潤滑關節,此外,玻尿酸可以更誘導PRP生長因子的釋放,因此兩者雖然作用機轉不同,但是卻可彼此相輔相成,優化治療效果。近期三軍總醫院復健部發表一年期的隨機、對照、雙盲試驗於國際醫學期刊,證實合併PRP與玻尿酸注射相較單獨注射PRP,對退化性膝關節炎可更顯著緩解症狀與改善平衡能力。施打關節注射藥劑效果不佳?4個可能原因雖然PRP與玻尿酸都是效果不錯的關節注射藥劑,但還是偶而會聽到有患者表示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效,一般可歸納幾點原因,因此施打前請務必跟醫師做充分討論:1.診斷不確實:雖然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膝蓋疼痛問題,但是有症狀不見得就是膝關節退化所造成,其他可能原因還有關節周遭的肌腱、韌帶發炎或退化等因素亦會造成疼痛,一般民眾並不容易自我判斷,因此有賴醫師做仔細診斷,若是將膝蓋疼痛都視為退化所引起便直接做關節注射,自然治療效果就可能會不理想。2.退化太嚴重:目前所有關節注射藥劑主要是針對輕、中度患者效果較理想,若是已太過嚴重,自然效果便不理想。3.關節積水嚴重未先抽吸:退化性膝關節炎常會合併關節積水腫脹,施打前若是未將積水先做抽出便直接注射藥劑,將會導致藥劑被積液稀釋而減少藥效的可能性。4.醫病溝通落差、施打次數不夠:每個人都會老化退化,既然退化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應該強調的是『健康老化』的觀念,盡量讓退化所產生的症狀不要太去影響到生活,雖然透過關節注射劑確實可以減少症狀及拖住退化的速度,但是仍無法逆轉退化這件事,無論是施打哪種關節藥劑,目的是減緩疼痛而並非讓症狀完全消失或不會再復發,但是病人端如果一直停留在認為施打昂貴的藥劑之後應該就不痛、不會再復發的觀點,那肯定做任何治療都不會達到滿意的地步,此外,針對不同程度的退化更需要不同次數的施打效果才會達到顯著,因此施打前醫病之間觀念的溝通便相當重要。
-
2022-06-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網傳有醫學證明新冠疫苗是謀殺?教授解析實情
我大姐今天(2022-6-13)寄來一個影片,說是她的一位朋友要向我請教。這個影片的長度是4分鐘,右上角有顯示日期是2021-11-24,而影片演講人的開場白是「現在是2021年11月22日」,所以這個影片是已經存在快七個月了。事實上,這個影片在當時曾被反疫苗人士大量轉傳,而其中一個轉傳的標題是「醫學證明新冠疫苗是謀殺」。這個影片的內容是一個名叫Vernon Coleman的英國醫生在宣讀一份文稿,而文稿裡有引用一個名叫Steven Gundry的美國醫生。並非湊巧,我其實早就發表過文章,指出這兩個人都是披著醫生白袍在傳播偽科學。關於Steven Gundry,我在2019-6-3發表的療愈聖經?科幻小說?裡有引用Anthony Pearson醫生發表的Why You Should Ignore “The Plant Paradox” by Steven Gundry(為什麼你應當不理會Steven Gundry的「植物悖論」)。Anthony Pearson醫生說:「事實上,直到 2004 年 Gundry 還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心臟外科醫生,但從那時起,他一直在他的網站上銷售飲食書籍和補充劑。……這種讓幼稚的人相信只有你知道導致各種疾病的『隱藏』因素是偽科學世界的標准技倆。」有關Vernon Coleman,我在2021-7-8發表的33位散播新冠疫苗謠言的專家裡就有引用英國獨立報發表的What seems to be the problem Doctor Coleman?(問題是什麼,Coleman 醫生?)。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是:「他受到了新聞投訴委員會的譴責,並被廣告監管機構禁止。作為包括如何使大陰莖看起來更小的電話求助熱線的主持人,Coleman 醫生幾乎激怒了每個人。那他有什麼好生氣的呢?」。不管如何,影片裡所說的「醫學證明」並不是如Vernon Coleman醫生所聲稱的,是一篇發表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心臟學期刊的論文。它其實只是Steven Gundry醫生撰寫的一篇Abstract(摘要),而這篇摘要有被血液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收錄。《Circulation》期刊是美國心臟協會的旗艦刊物,而該協會在2021年11月中旬舉辦了一個線上科學研討會,所以凡是參加該研討會的人都可以上傳一篇摘要。由於這類摘要只是要供做會議記錄,所以它們的科學訊息是否正確並沒有經過嚴謹的同儕評審。也就是說,真正懂得科學的人是絕對不會把這類摘要拿來當作科學證據,而科學期刊本身也不會去理會是否有人把這類摘要拿來當作科學證據。可是,由於Steven Gundry醫生的這篇摘要被反疫苗人士拿來當作疫苗有害的科學證據,所以這就引起《Circulation》期刊編輯部的關注,進而在2021-11-16發表一份Expression of Concern(關切聲明)。它說:「本文對最初於 2021 年 11 月 8 日發表的摘要 10712:mRNA COVID 疫苗……表示關注。在 Circulation 上發表上述摘要後不久,美國心臟協會科學會議計劃委員會注意到摘要中存在潛在錯誤。具體來說,有幾個印刷錯誤,摘要中沒有關於心肌 T 細胞浸潤的數據,沒有提供顯著性的統計分析,而作者也不清楚只是使用了道聽途說的數據。我們發布此關注表達,一直到有適當的更正來表明其當前版本的摘要可能不可靠。」由此可見,所謂的「醫學證明」也只不過就是Steven Gundry醫生的道聽途說。要知道,打從2004年起,這位醫生就改行專門提供偽科學和販賣保健品,他怎麼可能在2021年還會有什麼科學研究?請看Dr Steven Gundry – Quack Selling Harmful Supplements(Steven Gundry 醫生 – 販賣有害補充劑的庸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2021-12-10有發表網傳「COVID-19疫苗經醫學證明是謀殺」?,對這個影片的來龍去脈做了非常詳細的追查。原文:新冠疫苗是謀殺,醫學證明?
-
2022-06-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兒童疫苗110萬劑何時到? 指揮中心:疫苗接種前到
指揮中心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日前討論決議,5至11歲兒童疫苗間隔將從現行相隔12周縮短到4周,即可施打第二劑,最快六月下旬接種。而國內之前BNT兒童疫苗到貨約110萬劑,外界關心後續的110萬劑何時可到貨,是否可銜接上第二劑接種。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待飛機航班安排好會再報告。因國內正處於Omicron變異株社區流行階段,因此ACIP專家開會建議5至11歲兒童應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以降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但因目前沒有不同廠牌新冠疫苗接種安全性及有效性數據,除非特殊情況,兩劑以同廠牌接種。由於國內5月2日先開放6至11兒童接種歲莫德納疫苗;5月25日起才開放5至11歲接種輝瑞/BNT疫苗,因此推算最早一批施打疫苗兒童,5月30日即滿四周可接種莫德納疫苗,但政策實施前需要作業時間,最快會在六月下旬施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BNT兒童疫苗目前接種約70多萬人,第二劑至少還能接種30多萬人,沒有問題。周志浩則表示,會讓疫苗在要打第二劑時到貨。但隨著兒童童第二劑疫苗縮短間隔,外界關心染疫兒童等待期三個月是否也能縮短。莊人祥表示,感染後還是需要三個月才能再打下一劑,因為通常感染後會有自然保護力,太早打疫苗對於身體產生的疫苗保護力反而有害,和縮短兩劑間隔的概念不同。因國內正處於Omicron變異株社區流行階段,因此ACIP專家開會建議5至11歲兒童應完成兩劑新冠疫苗接種,以降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但因目前沒有不同廠牌新冠疫苗接種安全性及有效性數據,除非特殊情況,兩劑以同廠牌接種。由於國內5月2日先開放6至11兒童接種歲莫德納疫苗;5月25日起才開放5至11歲接種輝瑞/BNT疫苗,因此推算最早一批施打疫苗兒童,5月30日即滿四周可接種莫德納疫苗,但政策實施前需要作業時間,最快會在六月下旬施打。至於次世代莫德納疫苗,周志浩表示,將持續關注了解廠商進度,已請技術人員向專家簡報,現在還沒有提出審查期程,等食藥署EUA完成審查結果才能決定何時可進貨。昨天共開立3133人份口服抗病毒藥物,其中輝瑞「倍拉維」共2728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405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19萬9194多人份,包括16萬1167人份倍拉維及3萬8027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4524床、空床6558床、空床率45.2%,其中台北區50.3%、北區52.9%、中區37.4%、南區28.2%、高屏區46.4%、東區52.5%;53家集中檢疫所共7778床、空床數4435床、空床率57.0%;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209床、空床率48.7%。
-
2022-06-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估1年至少650例兒童MIS-C 疫情高峰後「可能再高」
台灣約有52萬名20歲以下民眾確診新冠病毒,除出現兒童腦炎還有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醫師以美國兒童確診發生MIS-C機率估算,台灣近期會出現167例兒童MIS-C個案,1年將累計650例MIS-C個案,數據並不算少。疾管署今上午舉行「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表示,去年很多國家出現MIS-C,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好,滿幸運比別人多1年時間,我們的優勢可以參考國外經驗。呂俊毅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截至今年5月31日通報個案統計,從2020年5月中旬起至將,美國MIS-C通報個案隨著疫情起伏而規律增加,只要新冠疫情高峰後,沒多久MIS-C通報個案也隨之而來。美國CDC統計,2020年5月至今共8525例兒童MIS-C通報個案,其中69例死亡,呂俊毅表示,美國人口是台灣13倍,若台灣發生率與美國類似,粗略換算台灣1年將有650例兒童MIS-C個案,並不算少。另外一項美國紐約研究,21歲以下新冠確診個案發生MIS-C機率為100萬分之316,尤以黑人、西班牙人及亞洲人較多。台灣今年1月至今約有52萬名20歲以下兒童、青少年確診,預期近日將會看到167例MIS-C個案,但此推算並不準確,現在疫情高峰尚未結束,數據還有可能更高。根據美國CDC對於MIS-C定義,為年齡小於21歲,發燒24小時以上,抽血多項指數發炎,2個器官(心臟、腎臟、肺臟、造血系統、皮膚、神經學等)以上遭侵犯,嚴重程度需住院,過去4周曾確診新冠肺炎證據等。我國定義MIS-C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相似,包括年齡介於0至19歲,以6至12歲居多,有新冠病毒感染證據,發燒3天以上、發炎指數上升,且2項以上臨床特徵(出疹、低血壓或休克、心肌功能受損、凝血功能異常、急性腸胃道症狀),需排除其他感染等。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表示,近期北部疫情趨緩,中南部仍是高原期,兒童重症腦炎減少,目前該注意兒童MIS-C,大多在確診新冠病毒後2至6周發生,包括發高燒、發炎指數升高,臨床表現類似川崎症,但川崎症以5歲以下幼兒居多,MIS-C則是6至12歲的大小孩較常見。林奏延表示,川崎症過去以日本、南韓、台灣較常發生,而MIS-C以白人居多,且MIS-C臨床表現常見休克,血壓低、臉色蒼白,其他症狀則類似川崎症,近日國內病例增加。前2天討論一名MIS-C個案,發燒5至7天、眼睛發紅、紅疹等,疑似腺病毒感染,仍要注意。指揮中心昨宣布,縮短5至11歲兒童新冠疫苗施打2劑間隔到4至8周,林奏延表示,縮短施打間隔有助於預防兒童MIS-C發生,呼籲家長盡快帶孩子施打第一劑及第二劑疫苗。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李宏昌表示,5月初確診兒童近日出關,門診時常看到解除隔離症狀,包括多系統問題,有8、9成以上以腸胃系統表現,包括肚子痛、腹瀉,家長憂心小孩不知是「長新冠」還是MIS-C,他表示,感染Omicron後,病毒仍會存留腸胃道1個多月時間。
-
2022-06-11 醫療.感染科
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冬天前都該打
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壞細菌就會伺機而動,新冠肺炎確診者可能同時感染肺炎鏈球菌、克雷伯氏肺炎菌等病菌。李慶雲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在後疫情時代,民眾除了預防新冠肺炎,更要當心肺炎鏈球菌的威脅,建議冬天前應施打所有呼吸道相關的疫苗,才能獲得完整保護。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日前針對1089位50歲以上成人進行「2022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發現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受訪者中,66%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52%未接種流感疫苗,許多人認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後,便無需再接種其他疫苗。黃立民表示,人體對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很短暫、最多二年,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更少,約六個月,且新的變異株不斷出現,建議民眾在冬天前,除了接種新冠疫苗,還要施打完所有呼吸道的疫苗,包括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疫苗,才能有完整防護。一項針對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患者的研究分析發現,近六成感染源來自於肺炎鏈球菌。黃立民說,若民眾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可獲得75%保護力,隔年再接種一劑23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可以維持約五年,降低三成發病、住院率。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指出,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器官,是防疫最前線,一旦人體感染疾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因此,預防肺炎首要鞏固鼻腔健康,搭配疫苗接種,降低病毒與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
2022-06-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兒童新冠疫苗6月下旬滿4周可打第二劑 醫事人員第四劑6月中開打
針對兒童新冠疫苗兩劑間隔是否縮短,指揮中心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今下午討論,決議5至11歲兒童疫苗將從現行相隔12周,縮短到4周即可施打第二劑,且不可混打廠牌,最快六月下旬接種。此外醫事人員將開打第四劑,最快六月中旬開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因國內正處於Omicron變異株社區流行階段,建議5至11歲兒童應完成2劑新冠疫苗接種,以降低染疫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莊人祥表示,經參考疫苗臨床試驗結果及各國疫苗接種政策,建議2劑間隔4-8週以上。由於目前沒有不同廠牌新冠疫苗接種安全性及有效性數據,因此建議兒童2劑以同廠牌接種,除非特殊情況,例如第一劑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指揮中心評估疫苗供貨情形,可以不同廠牌接種2劑。另,第一類醫事人員(包括醫事執登人員及醫事機構非醫事人員),建議施打第二次追加劑(第4劑)。莊人祥表示,考量國內仍在Omicron變異株社區流行期間,為提升醫療工作者免疫保護力,並使珍貴疫苗資源有效運用,醫事人員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與意願,接種第4劑,並建議與第一次追加劑(第3劑)間隔5個月。國內開放兒童新冠疫苗接種,5月2日先開放莫德納施打,適用年齡6至11歲;5月25日起開放輝瑞BNT疫苗施打,適用年齡5至11歲。莊人祥表示,新制推算最早一批施打疫苗兒童,5月30日即滿四周,不過政策實施前需要作業時間,包括發放家長同意書、學校安排接種或診所、校園接種或疫苗接種站等,最快應於六月下旬施打;醫事人員則需要一周準備時間,等於最快是六月中旬可接種。
-
2022-06-10 醫療.感染科
只打新冠疫苗還不夠! 專家建議冬天前這些疫苗都該打
鼻腔是病菌躲藏的大本營,當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壞細菌就會伺機而動,造成新冠肺炎確診者可能同時感染肺炎鏈球菌、克雷伯式肺炎菌、嗜血桿菌等。感染科權威、李慶雲文教基金會理事長黃立民說,在後疫情時代,民眾除了預防新冠肺炎,更要當心肺炎鏈球菌的威脅,建議施打所有呼吸道相關的疫苗,獲得完整保護。財團法人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日前針對1089位50歲以上成人進行《2022疫苗認知問卷調查》發現,近期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受訪者中,高達66%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52%未接種流感疫苗,民眾皆認為已接種新冠疫苗後,便無需再接種其他疫苗,但這觀念其實有很大的錯誤。黃立民今天出席《神秘鼻腔透視巡迴展》記者會表示,人體對所有冠狀病毒免疫力都是短暫的、最多2年,而對新冠肺炎的免疫力更少,僅約6個月左右,新的變異株會不斷出來,建議民眾在冬天前除了新冠疫苗,還要施打完所有呼吸道的疫苗,包括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百日咳疫苗,才能有完整防護,至於原有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患者也都要將身體狀況控制好,避免惡化。有研究發現,針對新冠肺炎合併細菌感染患者進行分析,有近6成感染源來自於肺炎鏈球菌,黃立民說,若民眾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先接種一劑13價結合型疫苗,獲得75%保護力,隔年再接種一劑23價多醣體疫苗,保護力就可以維持約5年,並降低3成發病、住院率。台灣鼻科醫學會理事長葉德輝指出,鼻腔是上呼吸道的重要器官,也是防疫最前線,一旦人體感染其他疾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經由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因此,預防肺炎首先要鞏固鼻腔健康,更要搭配疫苗接種,降低病毒與細菌對人體的侵襲。
-
2022-06-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全台確診者居家照護達74.1% 陳時中:仍要再進步
指揮中心昨日宣布,第二輪快篩實名制上路後販售狀況穩定,因此除特殊情形外,不再公布每日販售情形。今日南區空床率終於突破3成,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仍會繼續要求醫院加開量能;全台醫院部份的輕重分流則是表現不錯,但居家照護分流仍要再進步。陳時中表示,全台醫院在輕重分流方面表現不錯,輕症住院只佔1.9%,加強版防疫旅館/集檢所0.8%,居家照護97.3%,每區分佈都均勻,最低有道96.7%、最高98.2%,醫院輕重分流做得滿確實的。基層居家照護部分,陳時中認為還有進步空間,目前各縣市差異大,全國整體占74%,台中、澎湖、花蓮到100%;希望各地衛生局派案時,盡量居家照護,除非特別情況,否則盡量讓基層負責,對輕重分流會比較好,但已經有進步了。全台空床率部份,南區終於突破3成,陳時中指出,南區空床率30.1%仍低,但病床已有稍稍增加,這兩天持續要求每家醫院開出中央要求的病床數,全國則是整體空床率目前來到44.4%。抗病毒口服藥物領用情形,總共領用1萬1427份,其中倍拉維9102份、莫納皮拉韋2325份。陳時中表示,整體用藥狀況算是相當不錯。此外,指揮中心公布全台疫苗施打狀況,昨日新冠疫苗接種8萬8333人次,第一劑覆蓋率90.45%、第二劑82.15%、基礎加強劑接種率0.89%、追加劑接種率66.94%。
-
2022-06-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招名威5歲兒打完疫苗發燒4天半 建議父母必備退燒藥
近期全台5至11歲的孩童都在施打新冠疫苗,也有數據顯示5至11歲的孩童打完BNT疫苗副作用比例約5%,不過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在臉書分享,他兒子反覆發燒,用粉紅色退燒藥水無效,改以紫色的消炎熱,再加上冰枕和溫水輪番擦拭才好轉;他也提醒,一定要隨時注意孩子身體狀況,並備有退燒藥。招名威指出,5歲半兒子打完疫苗後,燒了4天半,尤其第2及3天,燒到39度,粉紅色的退燒藥完全沒效,只能吃紫色的炎熱消,再加上冰枕和溫水輪番擦拭。招名威表示,兒子只要藥效過溫度又飆上去,一下子整個人又不舒服癱軟,來回多次食慾也不好,所幸第4天終於開始會出汗,第5天總算降到38度以下,兒子才恢復正常。「疫苗的副作用真的因人而異」招名威說,雖說95%的小朋友都沒有劇烈反應,但如果體質較易過敏,施打疫苗之後更是要密切注意身體狀況,劇烈反應、發高燒還是有可能出現,千萬不能輕忽了;他也替因確診過世的孩童感到難過,並強烈建議父母要準備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若有意識不清的情況都需盡快就醫。
-
2022-06-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正式申請澳洲緊急授權 高端:全球仍有百億劑疫苗需求
高端公司今天宣布,已正式向澳洲藥物管理局(TGA)申請新冠疫苗緊急使用許可(provisional approval)。高端預估全球仍有百億劑新冠疫苗的需求,團隊將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持續進行後續開發及申請認證。高端公司下午發布新聞稿,表示高端新冠疫苗於日前取得澳洲藥物管理局 緊急使用許可的審查資格認定後,今日已完成完整文件的遞交。高端表示,澳洲TGA在全球醫藥法規監管機關中極具公信力,不僅是WHO定義的全球36個嚴格監管機構(Stringe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之一,也是我國查驗登記法規所認定的十大醫藥先進國認證單位。同時澳洲也是「ICMRA國際藥物法規主管機構聯盟」、「Access Consortium聯盟」會員國、以及「歐盟新冠疫苗和療法委員會」的參與成員。「全球仍有百億劑新冠疫苗的需求。」高端公司強調,除了已開發國家大規模施打第3劑新冠疫苗外,以色列、美國等國家也開始對高齡與高風險族群進行第4劑疫苗接種或施打相關評估,預估疫苗市場潛力仍大。高端表示,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目前全球已有67.6%人口完成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接種,62%人口完成2劑疫苗基礎劑免疫,26%人口接受了3劑的追加劑,全球疫苗總施打劑量超過118億劑。目前取得澳洲緊急授權的有AZ、輝瑞、莫德納、嬌生、Novavax等5家疫苗廠,高端也將積極爭取獲得認證。
-
2022-06-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與病毒共存/兒童染疫後會出現新冠後遺症嗎?感染後要注意哪些事情避免重症?
當全球逐步接受與COVID-19共存的事實,相關的疫苗與藥物也證實可以降低中重症,但目前兒童還是無法順利接種疫苗、抗病毒藥物也不見得適用,成為許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到底兒童容易感染嗎?感染後容易重症嗎?與病毒共存該注意哪些事情?兒童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嗎?感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在今年初Nature的一篇文章中指出,omicron病毒株在兒童中造成中重症的機率較小,但是因為omicron的傳染力強,兒童感染數相對高,所以造成中重症的數量也較多。一篇發表在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DMCN)的文章則指出,雖然兒童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以輕症或無症狀居多,但也有少部分的兒童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併發症,對正在發育中的中樞神經造成短期或長期的影響。因此需要進行長期觀察。(相關資訊:兒童腦炎死亡達5人 李秉穎曝恐與新冠病毒1特點有關)同時,兒童也有可能發展出長新冠(long COVID),因此家長在照顧時需要特別注意。(延伸閱讀:後疫情與病毒共存/長新冠就是新冠後遺症嗎?哪些人容易會有後遺症?染疫後會再次感染嗎? )兒童該如何避免感染?兒童避免感染的方式其實跟成人一樣,但有些方式會有差異。●接種疫苗:目前接種疫苗還是被公認為有效降低感染機率,以及降低中重症風險的方法,但受限於研發進度關係,目前相關疫苗接種年齡為6~18歲,也就是說未滿6歲的兒童還是無法接種相關疫苗。(延伸閱讀:該不該讓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專家分享自家小孩打莫德納經驗)●配戴口罩:配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機率。●有相關症狀請自行篩檢。●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家長應該要教育小孩相關衛生習慣,從外面回到家中需要先洗手,吃東西前也要做好手部清潔,接觸欄杆、扶手之後避免觸碰口鼻等。●隨時注意小孩的狀況:兒童不像大人一樣可以清楚地描述症狀,因此家長需要注意小孩的狀況,有咳嗽、發燒或相關肺部感染症狀發生時,一定要緊急就一。感染後,父母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跟成人一樣,如果兒童患有相關先天性疾病時,感染後中重症的機率較高,特別先天性心臟病的兒童、有遺傳疾病的兒童與代謝相關等疾病的兒童,都容易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因此要多注意。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家兒童醫院兒科傳染病科負責人羅伯塔‧德比亞西(Roberta DeBiasi)醫師指出,小孩的鼻腔較狹窄,容易造成堵塞,因此感染之後容易出現哮吼的症狀。(延伸閱讀:影/咳嗽如小狗叫 可能是病毒性哮吼作怪)此外,也有少數兒童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簡稱MIS-C),其症狀包括:●發燒不退。●腸胃道疾病(包括肚子痛、腹瀉、嘔吐等)。●皮膚粘膜症狀(包括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肢端腫脹)。●心血管系統(包括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瘤)。●頭痛、頭暈等。●嚴重時會出現休克。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提醒家長:兒科醫學會提醒家長,若孩子確診發燒很久、活力差或疲倦等,退燒後活力、精神仍然很差,建議就醫,其他像是嘔吐、脫水等也要注意。但兒童確診新冠重症比例很低,家長不用過度恐慌,一點小事就送急診也不是好事,建議應避免孩子染疫、盡快施打疫苗,若孩子有慢性病,病況穩定仍可打疫苗。(延伸閱讀:孩童確診發燒憂傷腦 兒科醫:燒過「這溫度」調節中樞恐失靈)參考資料:Does Omicron hit kids harder?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nd outNeurological effects of COVID-19 in infants and children新冠病毒在兒童族群的特有表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
2022-06-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完成追加劑人體試驗 同步登國際期刊
台灣疫苗廠高端今日晚間公布,研發的次世代新冠疫苗已完成「追加劑人體首次臨床試驗」,由三總與北醫合作試驗的收案與疫苗接種,同時也完成審查並發表於國際期刊《傳染病學雜誌》(JID)。高端公司表示,高端的次世代疫苗開發案,是在倉鼠攻毒模型中同時發現beta 株,可對當前主流變異株產生較高的中和抗體,並有效降低倉鼠肺部病毒量。高端研究團隊以倉鼠為動物模型,並以二或三劑武漢株、Beta株等不同組別的疫苗分別注射於倉鼠體內,收集各疫苗組對於不同病毒株所誘發的中和抗體濃度,再用Delta 株對倉鼠進行攻毒試驗,觀察倉鼠肺部的病毒量、病理切片。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疫苗組別中,已兩劑原型株為基礎劑並以Beta株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劑追加劑,可對武漢株、Alpha、Beta、Gamma、Delta 等病毒株皆誘發「最高中和抗體」;以Omicron偽病毒(pseudovirus)進行測試,中和抗體濃度也比三劑武漢株疫苗組別增加3.8倍。同時,於倉鼠攻毒試驗中,所有疫苗組皆可有效降低肺部病毒量、保護肺部免於感染。因此,施打第三針Beta株次世代新冠疫苗,可對抗現有不同的高關注變異株,並產生更廣泛、以及更高效的抗體中和效果。高端表示,將持續推展次世代潛力疫苗評估,並加快beta株次世代疫苗作為第三、第四劑追加劑的人體試驗試驗數據,以協助全球對抗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