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新冠疫情
共找到
1106
筆 文章
-
-
2020-05-09 癌症.乳癌
6成乳癌患者 療程受疫情影響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在母親節前夕,針對疫情進行「2020年新冠肺炎乳癌病友就醫及生活影響調查」,共回收604份乳癌病友意見,八成受訪者年齡介於51至70歲,其中91%屬早期乳癌。調查發現,六成病友因疫情影響療程選擇,四成影響回診時間,更有近八成(78%)因疫情影響住院陪伴者安排。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說,有乳癌病友確診乳癌時,為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因此會考量病情是否嚴重?是否該此時開刀等因素而猶豫。病友有的做化療、拿藥,由於慢性處方箋多為三個月一次,如在協會設立的群組上,都會有病友們討論是否晚點去拿、甚至癌友間互相調藥的情形。住院陪伴者安排上,黃淑芳說,不少病友因新冠疫情影響,擔心若此時住院,家人頻繁進出醫院,卻多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甚至因此而延後住院。調查也發現,疫情期間,乳癌病友平均一周在家時數增加23.52小時,與家人感情也變更好;不過平均運動時數減少11.53小時,可能因病友多數運動方式以郊外散步爬山,因疫情減少外出導致。有七成五以上病友表示,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是旅遊。黃淑芳說,還在治療期間的乳癌病友,疫情期間仍要定期回診治療,並且考量防疫檢疫政策的資源安排及行政規定,提早做好相關治療準備,遵循醫囑,以維持健康。協會設立了乳癌關懷諮詢專線(愛波專線)(02)2368-8252,近年也成立了LINE群組,提供來電的病友及家屬乳癌相關問題資訊,解決病友的疑問、並給予情緒支持。
-
2020-05-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改變用餐模式...餐飲戰「疫」後 這些美食恐消失
現在也許還不能說自助餐將消失,但似乎將陷入低迷;新冠病毒將改變自助餐模式,甚至可能徹底消滅這種用餐形式。重啟經濟的相關規定與消費者心中的疑慮,可能迫使自助餐業推動改革。聯邦政府建議,餐廳重啟時不應恢復自助式服務,這表示速食店的飲料自助區將消失一段時間。政府指南也關切自助餐使用的「共用餐具與食物分配設備」;這就涉及自助餐概念的基本模式,即讓消費者自行取用無限量供應的餐點;為了配合聯邦政府建議,業者必須採取與此前截然不同的模式。餐飲業食品安全與健康顧問公司Zero Hour Health營運長蘿絲琳‧史東(Roslyn Stone)說:「自助餐業要實行社交距離相當困難。」根據「餐飲事業」(Restaurant Business)雜誌姊妹公司Technomic統計,典型的有限服務自助餐單位計數(unit count)去年減少10.3%,銷售額也減少9.1%。自助式披薩店則表現較佳;連鎖店披薩客棧(Pizza Inn)去年銷售額成長1.8%;總部位在愛阿華州的披薩牧場(Pizza Ranch)銷售額更增加7.3%;但連鎖店Cicis銷售額卻下降1.4%;這些業者可能較容易適應新的現實並轉換服務模式,同時更積極推出外賣和外送服務。披薩客棧上月底推出無接觸自助式外賣選項,以三種價位提供多種披薩、前菜與甜點;該公司說,該選項推出後一周,銷售額暴增17%。但綜合自助餐連鎖店業者較難適應新冠疫情下的環境。知名連鎖自助餐館金色牧場(Golden Corral)3月初即在餐廳加裝防護設備,並在各州勒令餐廳暫時停業後改為僅提供外賣;但到了3月底,所有店面都已關閉。包括Sweet Tomatoes、HomeTown Buffet、以及Old Country Buffet等自助餐業者也都已停業;時時樂(Sizzler)仍在經營外賣業務。
-
2020-05-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文宏:瑞德西韋、奎寧對新冠肺炎療效都不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六日晚上表示,目前,大家抱有很大希望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目前療效都不好。包括吉利德藥廠瑞德西韋以及治療瘧疾用的奎寧。6日晚8時30分,中共駐墨西哥大使館與上海市外辦聯合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視訊會,請來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出席。張文宏在會上指出,羥基氯喹(奎寧)的抗病毒療效是否定的,但是有一定抗炎症的作用,可以緩解病人早期的炎症反應,不會向重症轉化,但是作用比較有限。此外,中國大陸對瑞德西韋做了測試,沒有得到陽性結果。(瑞德西韋)雖然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沒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對病人的恢復有幫助,因此美國準予其緊急上市。在沒有非常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時,張文宏認為,只能對疾病本身進行治療,降低重症率和病死率。張文宏表示,在武漢疫情的早期,大陸派了4萬餘名醫護人員參加武漢的救治,在武漢開設了很多新的重症病房,收治了所有的重症病人,補充了其ICU病房的不足,對這個城市進行了飽和式檢測,對所有病人進行飽和式的收治,防止病人進行進一步地社區傳播,現在武漢已經全面復工復產,並且沒有新的病例。他同時強調,不是所有國家都適合同樣的做法。保護風險最高的病人,是降低病死率和重症率的關鍵。張文宏表示,現在從全世界的數據來看,所有病死的人數和重症人數主要是50歲以上人群。因此,如果需要復工復產,工作人群比較年輕,在疫情沒有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條件復工復產。張文宏以美國為例,不少州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儘管每天還有2萬左右的確診人數增加,但他們可能對老年人進行了比較好的保護,因此仍然可以在一些重點產業上進行復工復產。
-
2020-05-06 科別.泌尿腎臟
洗腎,由我作主/腹膜透析 工作能力不打折
洗腎患者為了彼此打氣,成立臉書社團,社員達上千人,其中常見的話題之一就是「工作」,因腎友常被誤會工作能力「打折」。在媒體業工作的腎友馬姐說,她所在的公司重視社會責任和員工健康,具備彈性上班制度,讓她能發揮專業、維持收入且經濟無虞,不會成為社會負擔。腹膜透析治療不必常跑醫院44歲的馬姐說,她原僅有原發性高血壓,但某次身體疼痛,深入檢查才發現腎臟也跟著出毛病。5年前腎臟突然惡化,發生尿毒症併發肺積水。為了繼續上班和顧孩子,她選腹膜透析治療,不必常跑醫院洗腎。馬姐說,小時候看爺爺罹患糖尿病,被醫師宣判要洗腎,喊著不想活了,且沒多久就過世,「我原以為一洗腎人生就完了。」因此,她滿心期待換腎,希望重啟大好人生。未料,2017年換腎後卻器官排斥,嚴重得住院治療好幾天,工作停擺。馬姐最後是靠腹膜透析才穩定下來,雖成功換腎卻無法擺脫洗腎,讓她大受打擊,哭說:「為什麼是我?」幸好有宗教信仰支持,讓她熬過來。但沒有工作收入,經濟只靠老公,讓她壓力很大,於是2年前重返媒體職場。馬姐習慣早上使用長效型透析液,可維持工作時間不必換液,傍晚再換就好,但她希望能提早下班回家換。幸好公司很友善,讓她彈性上下班。她強調,雖然體力變差無法「拚命」,但一樣可貢獻專業,不會因洗腎就表現打折。外商公司體恤回崗位後更用心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前理事長王濋諭說,他在外商公司上班,當初也是為了維持原有生活型態,選腹膜透析治療,而非選擇一周需到醫院3次的血液透析治療。參加工作會議或海外出差,只要備妥透析液再配合清潔操作,洗腎方便舒適。腎友遭誤解「就業歧視」被刁難王濋諭9年前換腎後,目前不必再洗腎。但他記得,雖曾因病住院,但公司不曾刁難,老闆曾探病要他養好身體再回去,還通融病假期間領全薪,讓他覺得窩心,回崗位後更用心。王濋諭表示,並非每個企業都是如此,就有腎友反映,公司誤認「透析管組」有感染性,雖非事實,卻慘遭刁難。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現任理事長吳鴻來直指,「這就是就業歧視。」她說,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來得緩和,能彈性調整換液時間,適合上班族,且殘餘腎功能可維持比較久。但無論是使用腹透或血透,每人都是社會一份子,均有工作權利。盼企業聘僱一定比率身障者為維護腎友的工作權,王濋諭和吳鴻來都站出來倡議,盼企業能體認,腎友不會因洗腎而工作能力打折,更期待政府認真要求企業聘僱一定比率的身心障礙者,達到真正的職場友善。維持家庭經濟,減少照顧者負擔,社會才能共好。醫學辭典/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為常見的洗腎治療,一周需去醫院3趟。但國人壽命高齡化,需維持經濟收入的時間也延長,居家腹膜透析因治療時間具彈性,腎友能依工作需求調整。此外,新冠疫情期間,雖洗腎室感控嚴謹,但選擇腹透,更能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台灣於2011年曾發表一篇研究,腹透換液各由腎友、家屬、或受雇看護執行,都能維持不錯的治療品質,腹膜炎發生率低。長輩若不太能操作,可請家人或看護接受訓練,輔助長輩洗腎,稱為「輔助式腹膜透析(Assisted PD)」。(諮詢╱基隆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吳逸文)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如照妖鏡 下個挑戰 醫護人力缺
防疫進入下一個百日,但接下來的挑戰依然嚴峻。專家提醒,台灣成功圍堵防疫所換來的時間,除了要跟上生技研發腳步,也正視醫療體系既有的體質問題,才能為難以預期的大流行做好準備。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陳宜君指出,疫情如照妖鏡,檢視公共衛生和醫療體制需要調整的部分。因應可能常態化的疫情,連高度開發的歐美國家都付出極大代價,台灣應引以為鑑,調整醫療體質。她指出,台灣目前做得不錯,但醫療第一線非常辛苦。醫護人力不足,一般病房照護品質高度仰賴陪病家屬或看護,埋下感控隱憂;健保限制醫院單人病室數量,感染管控相關物資和空間面臨各種綁手綁腳,吃力不討好,也影響到專業感管人員連年出缺,沒有新血願意投入。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報告,該報告指出,擁有較高醫師、護理人員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因應大流行;在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占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已經緊繃,當疫情來臨時,因應突發需求的能量受限。根據統計,二○一八年,國內每千人口的醫師數二人,護理人員五點三人,與OECD國家相比,雙雙偏低,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以台灣醫療緊繃程度,未出現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萬幸。疫情瞬息萬變,需求可能瞬間迫在眉睫,醫療體系緊繃無法短期改善,必須仰賴社區公共衛生體系在前端做好預防。
-
2020-05-02 橘世代.健康橘
疫外人生 口罩成了生活通行證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帶來的衝擊與影響,被視為看不見敵人的「第3次世界大戰」。台灣在這場防疫戰中,雖然獲得多國稱譽,各行各業仍受到衝擊,上萬勞工放無薪假,許多人被迫居家上班、視訊會議成了職場常態。工作之外,許多餐會也改成線上聚會…。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記錄這個史無前例的巨大衝擊,《橘世代周報》將不定期為您報導各行各業在疫情變局下的各種新面向。活了大半輩子,從不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口罩成了生活日常的「 通行證」。別小看18×10cm這薄薄的1片,到賣場、坐公車、搭捷運,都不能沒有它。除了這些場合,少了它,雖不能說寸步難行,但保證處處碰壁,甚至頻遭白眼。逛夜市、嘗美食,是許多民眾生活的小確幸,現在,沒戴口罩在夜市入口處就可能被擋下;邊走邊吃是夜市迷人之處,現今也沒這麼逍遙了,許多夜市基於防疫,柔性勸阻。防疫勝防搶 銀行「禁物」翻身新冠疫情造成生活型態的改變,反差最大的首推銀行。為防歹徒蒙面搶劫,多年來銀行要求民眾禁戴口罩、面罩,即使感冒身體微恙戴上口罩,也都會被保全要求拿下。這項被大家視為當然的規定,疫情之下,做了180度的修正,口罩從銀行「禁物」搖身變成「必備」之物,否則請君止步。問題是,銀行禁戴口罩的舊規,多數民眾習以為常,一時間還不太適應。記者曾眼見一名老翁,可能不知銀行規定已變,想到銀行存提款,習慣性地把口罩摘下,立刻被保全擋下。老翁戴上口罩後,忍不住叨叨念念半天,保全只能苦笑。畢竟生命可貴,防疫比防搶重要多了。地下停車場 無罩就別想進出口罩成了生活通行證,還有一個讓人意外的場景─地下停車場。很難想像地下停車場為何也要求「無罩者莫入」。一名劉姓男子日前到北市基隆路一棟大樓地下停車場臨停,入場時保全量測體溫後放行。2小時後前往取車,因未戴口罩被保全攔下。劉姓男子表示,口罩放在車上,與保全爭執半天,保全堅持進出大樓一律要戴口罩,這是管委會的規定,他不能為了通融丟了飯碗。「一時間叫我去哪找口罩?」最後是劉姓男子交出鑰匙,請保全幫忙到車上取罩。這一折騰,他多花了半小時30元的停車費,可以買6副口罩。不怕忘了帶 每個皮包放口罩「有罩走遍天下,無罩寸步難行」,已是疫情之下許多人的領悟,但口罩總不能24小時戴著,總得有摘下的時候。有位郭姓婦人就說,自己記性不好,為免匆忙出門忘了帶,她想出了因應絕招。郭姓婦人有四個皮包,她在每個皮包都放了一副口罩,出門不管背哪個包,都有生活「 通行證」。疫情下的改變,口罩成了民生必需品,期待無罩逍遙的日子,能如春燕早歸。看更多報導:《橘世代》【熟齡健康大小事↘↘↘】。被健身房嚴謹訓練嚇壞? 試試通勤時間輕運動。新冠肺炎少出門/15分鐘教練課!養好肌力、練出平衡感。一活動就喘?小心「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找上你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2 橘世代.好野橘
新冠肺炎又凶又急 這時候買房划算嗎?
新冠肺炎疫情比17年前的SARS更凶更急,當年台灣房市曾經跌落谷底,許多5、6年級生以上的民眾,有能力買房的都嘗到了甜頭。這次新冠疫情房市是否還會「再現低谷」,有意購屋的民眾都在等,不過不動產業者認為,房市已盤整2年「到底了」,難再有大跌幅,想重演當年撿到便宜的機會不大。SARS危機入市 買房轉手賺翻住台北市近郊的林先生,SARS當年正好自職場退休,手邊有些閒錢,眼光銳利的他,見房價慘跌,有空就四處看房,專選新北市樹林、五股及新竹湖口等非都會中古屋下手,疫情過後房價翻漲,短短幾年轉手賺了數千萬,讓還在職的同事羨慕萬分。為什麼專找非都會區?他分析,房價已太高,再漲的空間有限,非都會的房子只要地點合宜、生活機能好,1坪7、8萬要漲個3、4萬很容易。新冠疫情爆發後,他糾集了以前職場舊友四處看房「獵物」。房市低點盤整 大跌機率不大這波疫情適合比照當年投資嗎?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以長期來看,近2年房市已經盤整到底部,房價已來到「相對低點」,再大幅下跌機率不大,加上目前整體買氣比過去回升不少,價格已經有支撐,如果是想比照SARS逢低投資,不見得能如當年大幅「賺到」。他認為,疫情多少還是影響到消費,此時想買自住的民眾,在消費緊縮的社會氛圍下,有相當機率可以談到理想價位,此時看房正是好時機,有喜歡的建議積極出價。民眾真的等不到「新冠行情」了嗎?張旭嵐指出,目前業界有兩種說法,一是「成交量3月已趨緩」,另一種是「熱度不減,客人接不完」,2種說法都對。機能優、價格穩 自住客仍進場她說,到底有沒有受疫情影響,要看地點,以台北來說,像內湖由於價錢合理、生活逐漸方便等條件,適合自住,近年來交易量本來就呈穩定成長,疫情期間想購屋自住民眾還是紛紛找上門來;但在大安、信義區等高單價地區,熱度就明顯走緩,目標在這些區域的買家,或多或少還在等跌。若要等待「新冠行情」的最低點,張旭嵐提醒,大多還是個案,例如因為個人或家庭經濟受到疫情衝擊,必須拋售房子等,但這種情形可遇不可求,並不是整體趨勢。換句話說,「看屋」是疫情期間相對接觸人少的活動,而「購屋」的需求也不會因為疫情出現就消失,張旭嵐認為,整體房市應該不會受到太大衝擊。況且買房子不像買股票,可以「隨進隨出」,畢竟一般客戶都是早有買房需求、早就開始準備,不會因為疫情發生就縮手不入市。【買房指南大公開↘↘↘】。大齡女子買房不是問題! 二二三三理財法幫她達標。從背卡債到最高擁5、6間房 蘇逸洪掌握買房6心法 好 野 橘 社團來囉! 【歡迎加入】人生下半場,如何活得比現在更好?最基本的準備就是:安穩財務!【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灣與教廷合作在非洲抗疫 先援贈10萬片口罩
台灣防疫外交超前部署,同意教廷運用台灣第二波援贈20萬片口罩中的10萬片,透過天主教會的系統共同合作,在非洲對抗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台灣援贈教廷的第二波防疫物資20萬片醫療口罩及2組國產熱像體溫篩檢儀,已於4月30日全數運抵教廷。30日在梵蒂岡城內倉庫舉行捐贈儀式,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李世明代表台灣捐贈,教廷由新成立的「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主席涂克森樞機主教(Cardinal PeterTurkson)及梵蒂岡城藥局主任穆拉卡(Br. BinishThomas Mulackal)代表接受。「應對新冠疫情委員會」是教宗方濟各為因應武漢肺炎當前及長期的困境所設立,期許提出對應指南,表達教會對整體人類的關懷與愛護。委員會設置在「教廷促進整體人類發展部」之下,由部長涂克森樞機主教兼任主席。考量非洲抗疫資源嚴重不足,迦納籍的涂克森在被教宗賦予重任後,立即與李世明聯繫,探討台梵雙方合作在非洲共同抗疫的可能途徑。梵蒂岡藥局主任穆拉卡也徵詢駐教廷大使館,是否同意將台灣此次援贈的20萬片醫療口罩的半數10萬片,透過天主教會系統用於合作在非洲抗疫。李世明指出,台灣兩次援贈教廷共48萬片醫療口罩,本來就是提供教廷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台灣對此欣然贊同並尊重。李世明在捐贈典禮中指出,台灣已連續5天零確診,防疫經驗值得分享,希望透過與教廷合作,運用各種方式在全球最需要的地區共同對抗武漢肺炎,這次台梵合作,教廷希望以台灣捐贈防疫物資中的10萬片口罩援助非洲抗疫只是其中第一項,未來台灣仍將在各方面協助教廷對抗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涂克森表示,很多國際媒體都報導台灣防疫成果及政府協同民間團體幫助各國的善舉,他盛讚台灣的科技及醫療經驗,若能分享至更多國家,將是人類之福。對於台灣同意將捐贈教廷防疫物資當中的10萬片口罩,未來透過明愛會等天主教系統用在非洲抗疫,涂克森個人感到非常高興。教宗方濟各十分重視在非洲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蔓延情形,根據天主教通訊社(Catholic News Agency)報導,4月21日教宗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電話交換意見45分鐘,雙方都支持援助非洲國家抗疫及應盡可能提供協助。駐教廷大使館表示,台灣與教廷合作在非洲對抗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是以具體行動響應教宗方濟各人道關懷非洲的呼籲。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漂白水+白醋DIY次氯酸水提升消毒力?教授這麼說
新冠疫情打亂了很多常規和習慣,例如我這個網站回答讀者的提問就不得不做一些調整。由於一大群牛鬼蛇神利用疫情乘機作亂,所以我也就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來迎面痛擊,而如此就難免會冷落了很多與疫情較不相關的提問。但是,這些帳都記在我頭上,我一定會傾力償還。讀者張先生2020-4-11在次氯酸水的穩定性的回應欄裡問:教授,您好拜讀您各方人士的问题解答详细有内容,有一问题请教,本人用鹽度度溶度20的精緻食鹽水电解出来的次氯酸水其pH值测出来是7.5-8.0想要调至pH值6.5以下是否可加稀鹽酸须要加多少的量可否幫我解惑,本人已经试了几次重点抓不準,不膀感激,祝福您其實,已經有好幾位讀者問過類似的問題,所以我就在這裡一併回覆。首先,我來簡短複習一下次氯酸溶液的酸鹼度與消毒力之間的關係。不管是用什麼方式製作出來的次氯酸溶液,都是在弱酸時比在弱鹼時有較強的消毒力。俗稱漂白水的次氯酸鈉溶液,在還沒稀釋的時候,它的酸鹼度大約是在11到13之間,而在用100倍的水稀釋之後,它酸鹼度就會降到9到11之間。也就是說,一般常用的漂白水(即100倍稀釋的),酸鹼度還是偏高,所以消毒力就偏低。因此,有一位張先生就在社交平台發文教人家用白醋來降低漂白水的酸鹼度。可是,MyGoPen在2020-2-26發表醋酸水太貴,漂白水、工研白醋DIY次氯酸水?專家:危險,說:「專家解釋操作不慎將可能產生大量氯氣,沒有適當工具與知識會相當危險,建議沒有專業能力的人,不要將漂白水加酸自製次氯酸水!」。然後,在2020-3-5《事實查核中心》也發表網傳「市面上賣的『次氯酸水』太貴了…自己做吧…10cc漂白水+10cc工研白醋+980cc水=1000cc次氯酸水」?,做出與MyGoPen相同的建議。有關漂白水加強酸度的研究並不多,而其中有一篇2003年發表的論文應當算是最詳盡。它的標題是Augmenting effect of acetic acid for acidification on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hypochlorite solution(醋酸酸化對次氯酸鹽溶液殺菌活性的增強作用)。這項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要看哪一種酸是最適合於用來加強漂白水的殺菌力。它總共測試了7種酸:醋酸,鹽酸,檸檬酸,乳酸,甲酸,磷酸,和硫酸,而製備的步驟是:(1)10cc的6000ppm漂白水加入400cc的水,(2)用醋酸或其他一種酸來把上述漂白水溶液的酸鹼度調至5,然後(3)再加水直到最後的總體積是500cc。如此製備而成的漂白水是酸鹼度5的120 ppm 次氯酸鹽。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用鹽酸和醋酸所製備而成的漂白水具有最高的殺菌力(所有枯草芽孢桿菌孢子在10分鐘內被殺死)。 反之,用檸檬酸和乳酸製備而成的漂白水則對本研究所測試的任何細菌菌株均沒有殺菌力。 至於其他3種酸的效果,則是介乎這兩者之間。研究人員在找出醋酸和鹽酸是最能夠加強漂白水的殺菌力後,接下來就要看它們之間是哪一個比較會產生氯氣。結果,醋酸是比鹽酸少了六倍。所以,研究人員的結論是:醋酸是製備酸性次氯酸鹽溶液的最合適,最安全的酸。請注意,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用科學資料來回答讀者的提問,而不是要鼓勵大家自己製作酸性次氯酸鹽溶液。我也絕對沒有意思要反對MyGoPen或《事實查核中心》給大家的建議。事實上,我認為他們所提出有關氯氣的警告,是值得注意的。原文:漂白水加白醋提升消毒力的問題
-
2020-04-30 新聞.健康知識+
耳溫槍失準 可送藥局或原廠校正
新冠疫情延燒,不少防疫用品被搶購,許多民眾家裡或許早有一支耳溫槍,只是年久未用,但耳溫槍購入時間久了,因耗損、環境影響有可能會失準,其實耳溫槍可以送回原廠校正,使用時也要注意清潔和定期更換耳套,才不會讓測量的溫度偏高或偏低。桃園市藥師公會社區藥局委員會主委杜佳曄指出,耳溫槍的尖端為測溫頭,裡頭有一層感應膜,如測溫頭外部有汙垢,可能影響量測正確性,平常使用耳溫槍量體溫前後,可用酒精棉片擦拭,待揮發完即可使用,如果髒汙掉入測溫頭、卡在感應膜上,會導致量測失準,須送原廠校正維修,她表示,耳溫槍上的耳套最好定期更換,減少髒汙掉入。什麼時候需要將耳溫槍送回廠商校正?杜佳曄說,目前每間耳溫槍廠商規範不同,最短半年、最長2年。她表示,人體正常為35.5度至38度,嚴格一點的標準會認為37.5度以上屬發燒,因此如量耳溫時,數值常超過這個範圍,可先送至藥局初步排除狀況,如無法解決再送回耳溫槍原廠校正。杜佳曄指出,耳溫槍除3個月以下的嬰兒外,其餘年齡層皆能適用,但量測時需注意一定要將測溫頭放入耳內,因新冠疫情期間,為避免接觸多而改用額溫槍,但測出的溫度常偏離正常溫度,杜佳曄說,耳溫及肛溫因在體內,最接近人體實際溫度且最準確,額溫屬體外量測,易受環境、量測技巧影響,失準狀況較常發生。
-
2020-04-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若無有效療法…佛奇示警:今年秋天會很糟糕
全國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長佛奇(Anthony Fauci)28日在華府受訪時表示,若來不及找到有效療法對抗新冠肺炎,今年秋天會很糟糕;他並警告各地州政府不要過早解封,避免疫情反彈,將回到幾周前的狀態。「新冠病毒不會從地球消失」 美國各州都在討論何時及如何復工復學,同時美國的確診病例數超過百萬例;佛奇在華府「經濟俱樂部」受訪時表示,即使疫情開始穩定下來,新冠病毒也肯定會在美國重新流行起來。川普總統28日在白宮說,新冠疫情將會過去,「即便秋天捲土重來,我們都可以處理,我們已做好充分準備。」佛奇說,新冠病毒不會從地球上消失,且傳染病專家正觀察病毒活動模式,尤其是正進入寒冷季節的非洲南部,他說,「病毒難以避免地會回歸,甚至可能不會消失」。疫苗研發已經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外界也期待疫苗問世能緩解疫情傳播;佛奇說,他對研究人員開發出疫苗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但沒有任何事情是保證會發生。自從川普政府設定5月1日為復工目標日,佛奇便從防疫角度試圖踩煞車,但各州都面臨不得不復工的民意壓力,加上川普積極鼓動,目前全美將分階段分區復工。「過早解封恐導致疫情反彈」佛奇重申,過早重新開放商業活動,可能導致疫情反彈,讓大家回到幾周前的狀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不可能各行其是。」佛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表示,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夥伴關係,多數的州長都有這樣的認知。不少州政府都因病毒檢測的試劑或實驗室不足,向聯邦政府伸出援手,但川普政府稱自己從旁協助,主要由州政府自行處理;川普政府27日發布的擴大檢測能量藍圖,也提到相同概念,要求州政府連結聯邦政府和民間機構,媒合檢測供需。佛奇表示,他傾向相信州長,並且會伸出援手,「目前的方向是正確的,我們應以更堅實積極的合作來落實推進。」佛奇表示,美國每周進行150萬次到200萬次的病毒測試,在接下來的幾周內,他預計速度將是原來的兩倍。
-
2020-04-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疫100天/口罩人生 戴好戴滿 咳嗽都不敢
高雄王小姐走進一家口罩地圖上標示還有三百個存量藥局,但才拿出健保卡,藥師就說「沒了,下午再來!」已跑了幾家藥局的王小姐近似哀求的請店家把口罩賣給她,但店家沒點頭;店家要她看電腦螢幕 「這個才準,地圖不準!」其他顧客也要她不要為難藥局,「天啊,不就買幾片口罩?怎麼我像個壞人一樣?」王小姐覺得很委屈。做業務的張小姐因工作關係必須罩不離口,她說有次從高雄岡山回市區沿路看口罩地圖,但每家藥局都顯示「○」,好不容易找到其中一家,停好車走過去,藥局招牌燈熄了、鐵門拉下,「當下有點想哭!」還好她走回停車處經過家小藥局,藥師不等她問就說還有口罩,「覺得好像中了樂透!」接著一名婦人也買到了,興奮打手機說「買到了!買到了!」新冠疫情來襲,戴口罩成為男女老幼共同的裝扮,排隊買口罩成了全民運動,「有罩走遍天下,無罩寸步難行」成了生活現況。愛跳街舞的少女小妤說,戴著口罩跳舞常喘不過氣,整個節奏都不對了,好幾次想拿掉口罩,但爸爸說不戴口罩就不准上街舞課,親子關係緊繃,希望討厭的肺炎疫情趕快走開。除了戴好戴滿的口罩人生,民眾行的習慣也改變,許多人減少搭大眾運輸,能自己開車騎車就不坐公車、捷運、火車,非得搭大眾運輸工具也盡量不吃不喝不說話。新北樹林高小姐平時搭火車通勤到板橋上班,自案卅二足跡遍布雙北且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後,改與友人共乘車上下班;若只有獨自一人仍會搭乘火車,但上下火車都會以酒精消毒。近期因敦睦艦確診官兵曾到板橋火車站,男友擔心她有交叉感染機會,現在上下班幾乎都由男友接送。新北有小黃司機原本每天載女兒到台北上班後才開始載客,疫情爆發後,避免感染,乾脆不跑車,每天僅載送女兒上下班,否則不慎染疫,全家生活都會受影響。桃園市政府交通局長劉慶豐是標準通勤族,每天從台北搭區間車到桃園上班,他觀察發現不只車廂安靜,大家幾乎連咳嗽都不太敢,「一有咳嗽聲音,大家就會望向你。」雖然疫情讓大家緊張,但車廂安靜更能好好放鬆補眠。在台中市議會上班的林小姐說,以往學生一上公車玩成一團、打打鬧鬧,現在太吵的話,駕駛只要透過麥克風喊:「不要一直講話!小心病毒!」立馬安靜下來。台中居仁國中陳姓學生說,學校提醒車上不要交談,排隊要保持距離,大家都乖乖的,不敢作亂。衛福部桃園醫院身心科醫師蔡孟釗指出,其實不只口罩,這樣的情緒也會反映在全面性的防疫作為,如量額溫、噴酒精、洗手,一旦成為負擔就會出現一些壓力反應,如強迫症患者過度洗手造成濕疹、或像是心悸、喘不過氣,恐懼人群等自律神經症狀,社會群體防疫的氛圍會加重上述身心症。(記者楊濡嘉、江婉儀、鄭國樑、陳夢茹、卜敏正、王敏旭、張裕珍、陳秋雲、蔡孟妤、雷光涵)
-
2020-04-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關渡自然公園加強防疫 即日起入園採實名制
新冠疫情未解,為加強防疫,台北市動保處今天宣布,關渡自然公園入園參觀訪客,將採「實名制」登記入園,民眾須先於入口處填寫姓名、電話等基本聯絡資料後,才能入園,即日起實施。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表示,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仍未降溫,為防範疫情擴散並掌握資訊,以利未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調查需求,除入園採實名制外,園區工作人員也會每天監控體溫、全程配戴口罩。另外,園區內的自然中心是唯一室內空間,在景觀區座位為維持室內社交安全距離,將休憩桌椅間隔1.5公尺,並提供酒精噴劑供手部消毒,以維護參觀遊客的安全。台北市動保處呼籲,因應疫情的防疫措施需要全民配合,在保育及了解野生動物之餘,民眾對自身健康管理仍需持續注意,連假期間若曾至人潮擁擠的地方活動,請自主健康管理14天,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外出時務必配戴口罩。
-
2020-04-26 科別.泌尿腎臟
腎友抗疫有條件 醫囑:吃對睡好透析不可斷
台灣有近9萬洗腎患者,其中約有8.3萬人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約6000人,由於洗腎患者平均65歲年紀偏大,四到五患者又有糖尿病史,成了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基層透析協會理事長楊孟儒提醒,洗腎患者不宜中斷透析,有效的排毒排水能改善體內環境及心肺功能,防疫期間營養要均衡,才能提升自己的保護力,創造抗疫的有利條件。減少透析次數 專家提醒萬萬不可對洗腎患者而言,一周有三天到醫療機構洗腎,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讓病人及家屬擔心有感染的風險,有些人甚至想把洗腎的次數減少。楊孟儒認為,這是萬萬不可的事,當透析不夠確實時,會降低免疫力,得不償失,因此不能中斷治療。實際上,台灣還未進入大規模的社區感染,民眾只要做好防疫措施,洗腎中心都已有分艙分流的配套,患者不用太擔心。在防疫期間,腎友除了定期透析外,就是要維持良好的保護力,除了充足睡眠外,最重要就是要均衡營養。營養攝取以天然、均衡、適量為原則,熱量的部份每公斤體重至少35大卡,蛋白質1.2~1.3公克的需求,也可以適時補充維生素C及D。磷攝取量不易控制 病友容易踩地雷由於腎友的飲食需要嚴格控制,尤其是磷的含量,因為三分之二的磷要靠腎臟排除,但末期腎病變排磷功能差,很多腎友都有高血磷的狀況,一旦血磷過高,會造成副甲狀腺素過高、骨頭病變、血管鈣化、軟組織鈣化、皮膚癢等問題,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的風險。要控制磷的攝取確實不容易,因為很多食物都含有磷,非常容易踩地雷。楊孟儒指出,包括所有發芽類的食物,例如堅果、芽菜、糙米;另外,奶製品、內臟類、蛋類、加工食品、碳酸飲料等等都是。因此,只要病人一不小心貪食,就有可能從每個月的抽血報告中看出端倪,那滿滿的紅字可會讓醫病都緊張。抽血紅字為警訊 多與飲食失控有關楊孟儒解釋,「抽血有紅字不一定表示身體出了問題,例如肌酸酐、尿素氮、血色素,透析病人本來就不會正常;其他的紅字除了肝指數外,大部分是鉀、磷偏高,少部分是血糖、血脂過高,這些幾乎都與飲食失控有關,我們就會找出到底是突發事件,還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做好飲食控制。」若是偶爾一次的紅字事件,醫師的解讀可能會是突然飲食習慣改變,或過年過節吃太多了,這種狀況心比較不會令人擔心,只需要再提醒病人即可。不過,若連續好幾個月都是滿堂紅,那麼問題可能就得深究了,必需徹底找出無法做好飲食控制的問題,並重新系統性的讓腎友了解哪些高磷食物不能碰,及如何正確使用磷結合劑,若飲食不易配合,就會建議攝取腎臟專用營養品來達到均衡的目標。兩大類營養品 糖尿病友也能使用楊孟儒指出,洗腎病人的營養品分兩大類,一是補充配方,指提供蛋白質或熱量的低磷鉀配方;另一種是專為洗腎病人設計的均衡配方,熱量、蛋白質、脂肪甚至於電解質都有針對病況調整比例,且特別注意整體配方以低升糖指數為主,適合有糖尿病史的腎友們。由於均衡配方的營養素充足,可以取代一到兩餐的正餐飲食,適時利用洗腎專用配方,對於目前飲食單一且不太能出門外食的腎友們來說,也是一種讓餐點多樣化的選擇。一天一罐就能繳出漂亮成績單,又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至於疫病專家都認為短時間看不到新冠疫情可能退燒,楊孟儒呼籲患者,在全球疫情未退燒或有效疫苗未出現前,除了平常外出戴口罩,勤洗手外,當疫情在當地爆發時,避免去人多的場所,除了必要的血液透析治療外,最好避免出門。到洗腎中心時盡量搭自家車前往或透析單位安排的接駁車,採固定路線,並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才能對抗變化莫測的疫情。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新冠危機中 為何無人指望美國帶頭領導
新冠疫情肆虐,美國多達2600多萬人失業,醫院系統被湧入的病患壓垮,令大西洋對岸的歐洲瞧在眼中難以置信;新冠危機堪稱百餘年來,首次出現的大規模全球危機,卻沒人尋求華盛頓領導,「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政治信仰為之動搖,揭露美國現今的兩大弱點。「紐約時報」23日報導,牛津大學歐洲史教授艾許(Timothy Garton Ash)表示,新冠疫情下的美國,令他「極度悲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幾十年,美國一直扮演特殊角色,它的價值及國力延伸之廣,讓它成為全球領袖,世界榜樣。但今天美國領先的方式大不相同:逾84萬人新冠確診,至少4萬6784人因此喪生,都居全球之冠。隨著災情展開,川普總統與各州州長不僅為該怎麼辦而吵嘴,還為誰才有權決策而爭辯。川普另鼓動支持者反對自己手下科學幕僚提出來的防疫措施,對疫情及政府因應幾乎每天都提供不實信息,本周還以新冠為由,切斷簽發綠卡,不讓想移民美國的人入美。設在巴黎的「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政治學家莫西(Dominique Mosi)指出,美國對疫情的因應說糟糕還不夠,該說爛得離譜。莫西指出,新冠疫情把每個社會的優劣點幾乎全曝露出來。中國封鎖武漢,展露出威權的蠻力及壓制資訊。新冠也讓德國的強大集體精神、信任民眾的價值流露無遺,但也揭露德國不願有力地站出來領導歐洲。而在歐洲人眼裡,新冠疫情踢爆美國兩大交互影響的弱點。其一是川普的領導散漫,不僅貶低專業,還經常拒不聽從自己科學謀士的忠告;第二則是美國公衛系統、社會安全網不夠強大。莫西指出,美國戰備的對象搞錯了,準備的是另一場九一一事件,來的卻是病毒入侵;這不禁叫人質疑:美國是否哪裡不對勁,前提要務都搞錯了。川普上任以來,把「美國優先」掛在嘴邊像唸經,輕率撕毀國際協定,願意讓幾十年交情的盟邦陷入險境,歐洲人已經習慣了。但新冠疫情真可謂百餘年來首次全球危機,沒半個國家指望美國帶頭領導。
-
2020-04-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吸菸會讓病毒由手向口傳播? 專家說話了!
韓國衛生部長宣布,將吸菸者列入新冠肺炎高危險群並加強管理,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更點名吸電子菸可能是讓美國年輕人罹患新冠肺炎的元凶!另外,國際多項醫學研究均已證實,使用紙菸、電子煙、加熱菸等任何菸品都是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國家衛生研究院温啟邦名譽研究員表示,吸菸會促長全身發炎,使白血球增加、C反應蛋白增加,肺部就持續有隱性慢性肺炎,而吸菸也會壓制體內免疫系統,減少抵抗力,進而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吸菸者遇上新冠肺炎,身體會很快崩潰。根據實際數據顯示,吸菸者的死亡風險本來就比不吸菸者高,一旦得新冠肺炎,死亡風險更可高達14 倍;另外,美國南卡大學研究也指出,吸菸者容易使病毒侵入人體繁殖,還會導致ACE-2受體增加,而新冠病毒特別會藉由ACE-2受體進入人體,即使能保住性命,肺部也會留下永久損害。臺北榮總家醫部賴志冠醫師表示,義大利是歐洲新冠疫情的重災區,依據英國牛津大學統計報告,義大利新冠肺炎死亡率為12.8%,但吸菸者的死亡率高達24%。美國科學人雜誌指出,評估新冠肺炎的威脅不可只看病毒本身,還需考量個人健康行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Michael Matthay提醒,使用任何菸草產品或電子菸,不但會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風險,且患者治療效果欠佳、不易康復,持續惡化比率與死亡率皆顯著高於非吸菸者。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院(NIDA)強調,即使不含尼古丁之電子菸氣霧也會破壞肺部結構、加重發炎、降低抵抗感染的能力,而易受新冠病毒傷害。賴志冠進一步指出,除了ACE-2受體外,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證實,尼古丁刺激肺部蛋白酶分泌,引起肺氣腫與細支氣管擴張,增加病毒感染風險。多數吸菸者患有慢性肺病或肺功能受損,原本就極易受到各種肺部感染侵襲,此外,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高志文老師說,在疫情延燒期間,使用菸品或是電子菸時,手指及可能已受污染的菸品都會接觸到嘴唇,提高病毒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甚至吸菸者使用水菸時經常會共用口器與軟管,更是促進新冠病毒在公共場所及社會環境中的傳播。此外,高志文進一步指出,吸菸導致吸菸者需氧量增加,或降低身體正常利用氧氣的能力,因此,使得罹患呼吸道感染的吸菸患者出現雙側病毒性肺炎風險較高。 常春月刊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 吸菸者易染武漢肺炎? 別怕!教你簡單4招擺脫菸癮 肺癌元凶藏廚房! 煮飯時3個NG習慣要改掉 
-
2020-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優先!高雄大學開發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副教授蕭漢威,帶領碩士生羅秋馨、張廷瑋、蔡家進展現專業,導入AI自主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項系統。前者可偵測並提醒進入室內師生職員、洽公民眾,口罩戴好帶滿;後者則智慧感應體溫,省去人工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蕭漢威表示,防範新冠疫情,校方落實政府規範,實施每日量測體溫、進入室內配戴口罩等措施,維護校園安全,相對也衍生排班人力負擔以及近距離接觸風險。在教學發展中心主任童士恒經費支持下,促成團隊開發「戴口罩辨識」、「熱成像體溫量測」兩系統。蕭漢威說,口罩辨識導入AI影像辨識技術,設計「正確戴好」、「未戴好」、「沒戴」共3種情境,及多張影像資料以供電腦判讀。架設在校園頻繁進出的特定場域,裝載攝影機即時秒讀多名進入者臉孔,對戴好帶滿者,會在螢幕秀出「感謝配合」訊息,反之則提醒「請戴上」或「請戴好」。這套系統可在相對密閉且多人的場域,像是電腦教室、演講廳等發揮最大效益,以最少人力提醒教職員生、民眾配戴口罩。「熱成像體溫量測」系統則是自行開發影像處理程式,搭配1只熱成像鏡頭,擷取監測範圍中的紅外線影像(被測者體溫)並即時顯示在螢幕上,不僅省去值班者把關工作負擔,更能維持安全社交距離、降低近距離接觸風險。蕭漢威說,市場上相關熱成像體溫量測已是成熟產品,但動輒6萬元起跳,自主開發優點除了節省成本,還可依需求擴充功能。相關影片可見https://youtu.be/lFnSIU7iIjM。
-
2020-04-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揭開台灣醫護床人口比 原來我們禁不起社區大流行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案例達到426例,其中343例是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只有55例,其中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全部宣布結案,因為掌握相關接觸者後,確定疫情未往外擴散。這確實令人暫時鬆口氣,因為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報告顯示,以台灣的醫護人員人口比和佔床率來說,一旦爆發社區大流行,後果不堪設想。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早於四月初就曾公開提醒,台灣應注意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月底公布的報告。該報告分析OECD會員國醫療體系對新冠肺炎疫情之反應,報告中特別提到,擁有較高醫師人口比、護理人員人口比的國家,有較好能力可因應大流行。報告也指出,在一些長期醫護人力不足、高佔床率的國家,平常醫療人力和業務都已緊繃,當疫情來臨時醫療需求爆發,能用於因應這種突發需求的能量是比較受限的。對照以台灣醫療常態的緊繃程度,台灣沒有新冠疫情大流行是萬幸。根據行政院、衛福部、健保署資料,台灣2018年每千人口的醫師數是2人,護理人員是6人,與OECD國家相比,是屬於醫護雙雙偏低的類別,只比土耳其、墨西哥、智利、波蘭好一點點。至於佔床率,台灣2018年醫院一般病床占床率是72%,包括加護、隔離等醫院特殊病床佔床率為66%,與OECD國家相比算是中等密度,但細看健保資料可發現,區域及以上醫院就有超過10間佔床率超過80%到90%以上。台灣全日平均護病比也很高,醫院每個護理人員要照顧7到10個病人,地區醫院護病比甚至高達15,而且這是所有班別平均的結果,在病人較多或人力較不足的科別,單班護病比很可能更高。林煜軒表示,過去針對醫護人力的討論多著重於供需,但更重要的其實是「不均」,包括醫院與診所之間不均、科別之間不均、區域之間不均。當疫情來襲,除了凸顯出既有的裝備或人力不足,人力的不均也會更加明顯,因此要討論到防疫的需求,也應該要去細膩的去看人力在相關科別、不同層級醫療院所的分佈。另外,因為疫情變化瞬息萬變,需求可能瞬間就迫在眉睫,但醫療體系緊繃的改善在短期內沒有好辦法,所以這時候只能更仰賴社區公共衛生體系做好前端預防,才能避免後端的醫療崩潰。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裝備不足和人力缺乏的問題已久,這次疫情放著不解決,以後還是會遇到。如果醫院是靠著壓榨醫療人員達到防疫目的,還有臉去請領獎勵金嗎?他呼籲衛福部不能只給胡蘿蔔(獎勵),也要有棍子(罰則)才行。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護理師簡鈺珈表示,希望能強制要求醫院將盈餘用於改善護理人力,如果違反者應該以評鑑降級作為懲處,嚴重者不能請領防疫獎勵金。
-
2020-04-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發明N95口罩核心技術 蔡秉燚:寧救1億人、不要1億美金
新冠疫情延燒全球,來自台灣的美國科學家、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人蔡秉燚也成為台美媒體焦點。他的專利技轉達80項商業產品,包括口罩、手術衣在內已造福逾10億人的衛生健康。如今68歲的他退而不休,持續研究口罩再消毒也不減效果的方法,「我會選擇去救1億人的生命,而不是要1億美元。」N95美規口罩能攔截95%懸浮微粒,關鍵在於口罩內層採用蔡秉燚研發的二項技術:熔噴不織布製程、以及加靜電技術,也就是借助靜電捕捉病毒的駐極處理技術,可使得過濾效果提高10至20倍。蔡秉燚是業界熟知的熔噴不織布與加靜電技術國際權威,但鮮少人知道,他與口罩的不解之緣,源自台北工專(北科大前身)的基礎。出身台中清水農家的他,為學一技之長,在台灣紡織業全盛期,選讀台北工專纖維工程科化纖組。1975年他從台北工專畢業,服役後先到紡織工業研究中心(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前身),為工業局做全國紡織業的品質管制計畫,再到染整廠工作,「當時台灣的機械、技術都來自歐美日,只做製造,不知原理,不能滿足我的求知慾。」他決心赴美國的堪薩斯州立大學攻讀碩、博士。為了攻讀更深入的工程課程,他廣泛涉獵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甚至多拿一個資工學位,到最後博士班狂修到500個學分,相當於念「6個博士」。也因此,他能跨界整合流體力學、電學、材料學等不同知識,還能運用電腦程式快速算出研究假設的實驗結果。研究所畢業後,蔡秉燚進入美國田納西大學擔任研究學者,領導熔噴製程實驗團隊,於1992年成功開發N95口罩內含的二大技術。田納西大學為了表彰他在科技創新和技術轉移的卓越貢獻,2006年授予該校最高榮譽的惠利獎(Wheeley Award)。他在2018年再突破原有方法,發明水力摩擦加電的新技術,將過濾材料的效能加倍——原本N95標準要用到兩層材料,新技術只要一層,透氣效果也更好。拜新發明之賜,去年他二度獲惠利獎,創下該校唯一二度獲獎的紀錄。蔡秉燚說,「一生之計在於勤」是他的座右銘。一個人可能一夕成為暴發戶,但不可能一夕之間在科學研究上會有成果,「研發不用奮鬥而能僥倖成功,我從未看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引發口罩荒,他在田大網頁發表文章,探討哪些方法可讓口罩消毒後重複使用,不讓靜電功能失效。文章一出,哈佛、MIT、耶魯、史丹佛等學校都來交流。「這些工作我不拿酬勞。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擇去救1億人的生命,不會選擇去拿1億美元。」蔡秉燚說。
-
2020-04-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發現:「洗手」搜尋次數 可預測新冠疫情爆發速度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造成全球超過兩百萬人染病,台灣相對較低的確診和死亡人數的防疫表現備受國際關注。這樣的成績除了有賴政府的作為,民眾對洗手的重視也是關鍵。國內一項研究就發現,「洗手」在網路被搜尋的次數,可以預測未來疫情的爆發速度。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三週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這份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尖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發現,例如台灣、香港、泰國在「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而伊朗、義大利、南韓「洗手」搜尋量較少,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多,且「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而台灣在這21個國家中搜尋「洗手」的程度名列前茅,顯示出台灣民眾重視洗手的程度,對於防疫工作有著極大助益。研究人員認為,民眾主動搜尋「洗手」的行動,代表能取得更多相關資訊,像是搜尋洗手的人也會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知識,進而促成良好的防疫成效。
-
2020-04-20 名人.精華區
閻雲/台美防疫兩樣情 對醫界的一次大考
一場新冠疫情,凸顯美、台醫療環境差異。疫情在美國延燒之初,西雅圖一名確診老太太治癒後,被收取30萬美元鉅額醫藥費,令全美譁然,以致當時不少美國人,尤其是老年人,唯恐龐大醫藥費拖垮家計,債留子女,寧願病死也不就醫。無獨有偶,同樣在美國,鳳凰城有一對老夫婦,聽信瘧疾藥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可治療新冠肺炎,竟自行服下含相似成分的魚缸清潔劑,不幸釀成一死一命危。買不起醫保 美國釀悲劇忌諱就醫、亂用偏方,這些看來不明智的作為,背後其實隱藏一個辛酸原因,許多美國人沒有足夠,甚至買不起醫療保險。在美國,保險公司將醫療給付極度細分成急症、住加護病房、影像學檢查、藥費、復健等項目。未買足保險的民眾就醫得提心吊膽,深怕多出一大筆開銷。疫情爆發後,付不起篩檢費、醫藥費的民眾只能自己反鎖在家以免染病。而美國公布的新冠肺炎死亡統計皆為醫院收治病人,無法計入在家中病故的黑數。其次,醫療商品化成為民眾就醫障礙。30多年前由醫師主導建立的三級轉診、家庭醫師、健康維持組織HMO等立意良善的制度,如今時過境遷,醫師被規定每15分鐘看一個病人,醫院經營方針與國民健康保障漸行漸遠,看病成昂貴消費。疫情爆發,醫療網關診,民眾到保險公司指定院所就醫無門,醫療稀缺的小鎮更不在話下,助長疫情蔓延。戴口罩偏見 導致疫情擴大此外,西方人將強制戴口罩、公共場所量體溫視為侵犯人權,僅接受保持社交距離的建議,隔離效果有限。再加上一般民眾無財力做篩檢、老人院欠缺有效隔離等原因,皆導致疫情擴大。讓醫護過勞 台健保隱憂此次疫情中,台灣第一線醫護人員展現高度防疫專業。反觀美國因防護不足,光是加州就有一成以上第一線醫護不幸染病。台灣健保成為防疫堅強後盾,但也不免令人擔憂,疫情過後財務更加吃緊,醫療體系恐成為最被壓榨的族群。醫護站在第一線暴露在感染風險中,理應如同警察、消防員等享有特別保障,在台灣卻只是勞基法底下的勞工,加上健保制度使得醫護過勞、失去尊嚴,讓越來越多醫學生畢業後不願投入救人行列,醫院鬧醫護荒。經歷此番疫情衝擊,美國醫界必然痛定思痛有所改善。反觀台灣,國人卻吝於增加一些部分負擔來維持健保永續,令人遺憾。何不趁此疫情結束之後,對健保現況做一番改革,以慰站在第一線奉獻的醫護人員。●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薛琦:抗疫折扣券 效果待深思
政府為了對抗新冠疫情,準備發放折扣券(酷碰券),以刺激消費。但效果如何,值得再思。首先,為防止新冠肺炎的傳染、擴大,就必須減少人和人之間的接觸。於是,人的移動緩慢下來不利生產,接著是停業與失業。再來,面對面的活動受到限制將減少服務業的需求,也同樣導致歇業與失業。全球各國許多政府在撒錢,金額不一,可救助失業者並維持其最低消費。我們政府在二○○九金融海嘯期間也發過每人三千五百元的消費券。性質雷同,但擬議中的折扣券恐係首創。折扣券矛盾與歧視折扣券就像百貨公司周年慶時的打折,或超市在周末促銷商品的折扣廣告,目的都是為了降價促銷,改變自家公司與其他公司出售類似產品的相對價格。但政府發行折扣券的性質有點不同。首先,折扣券不是全面適用,可惜只限於某類消費,或因只能用手機掃描,因而排除了他類業者。這形成了對無法適用者的歧視,是否是當初制定政策的原意?視消費者有無需求更嚴重的問題是,折扣券由政府先訂出折扣率,譬如購買支出的百分之廿五,這部分由政府出錢,鼓勵民間消費,但消費者仍要出百分之七十五。政府的想法可能是,我出百分之廿五,民間還要出百分之七十五。於是,如果政府每人給二千五百元折扣券,認為可以促成民間每人七千五百元的支出,整體消費會增加一萬元,是政府支出的四倍,效果顯著。但問題是:一、這效果的前提是,民間本來就有這項需求支出,而且價格彈性滿大。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譬如對一個已經處於無薪假的員工,即使領了政府補助,仍想把補助留著準備繳小孩的學費,自無法領受政府鼓勵消費的美意。二、如果政府的想法正確,百分之廿五的折扣券可以創造四倍的消費。那何不將折扣率降低到百分之十,可創造十倍的消費,豈不更好。預算限制不能忽略折扣券的比率太小,誘發消費效果不大;比率太大,又像消費券,增加政府支出,而且少了所謂的乘數效果。那它的真正效果有多大?如果折扣券適用的範圍很大,等同適用消費項目商品的減價。假設政府一樣發每人二千五百元折扣券,對每個人形同在這二千五百元適用範圍內的消費品降價百分之廿五,也就是消費者可用七千五百元買到一萬元的商品與勞務,等同因部分消費項目降價,產生實質所得增加。這部分增加所得所創造的額外支出,經濟學稱之為邊際消費傾向,真的是微乎其微。另一個理由是,消費者因為總預算有限,所有被消費券折扣所吸引的額外消費支出必須靠削減其他消費來填補。這是經濟學預算限制告訴我們的事實。最後,如果折扣券實驗成功了,我們又可多了一項抗疫援外項目。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為武漢病毒研究所製造?教授告訴你論文到底說了什麼
我在2020-4-11發表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駁斥網路傳言說新冠病毒是源自美國。我把這類傳言籠統地歸類為《仇美派》(宣稱新冠病毒是美國合成的生化武器,或是源自美國)。這篇文章發表的當天就有一位讀者在回應欄裡詢問我對一篇網路文章的看法。該文章是2020-3-22發表於《微信》的石正丽被曝出5年前制造一种杂交冠状病毒,可感染人呼吸道!。我把這類傳言籠統地歸類為《仇中派》(宣稱新冠病毒是中國合成的生化武器)。這篇《微信》文章其實是由兩篇文章組合而成的,而它們分別是2020-2-11發表的石正丽被揭5年前造出新冠病毒 能感染人呼吸道,和2020-3-16發表的石正丽凌晨发出警告:对疫情不必抱有太大乐观,蚊虫或成第三宿主。石正麗博士是現任《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的主任。她從2005年起到現在共發表了63篇關於冠狀病毒的研究論文,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冠狀病毒專家。例如引發這次新冠疫情的病毒,就是由她的團隊最先報導。請看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與可能是蝙蝠起源的新冠狀病毒相關的肺炎暴發)。那篇《微信》文章是這麼說石博士:「网友发现她在2015年就成功地将SARS病毒和蝙蝠病毒杂交,制造出能有效感染人体呼吸道的新型冠状病毒。2015年,石正丽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medicine(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一种类SARS循环性蝙蝠冠状病毒展现感染人体的潜力》(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 」。有關這篇2015年的論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此連結查看: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3985。這篇論文其實不是出自石博士的團隊,而是出自一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團隊。石博士的英文名字(Zheng-Li Shi)甚至還被錯拼成Zhengli-Li Shi,而從這篇論文作者的名單也可看出,石博士大概只是掛名,或只是提供一些小幫忙(例如實驗材料,意見)。不管怎麼樣,這項研究的確是運用基因技術合成了一個SARS病毒和蝙蝠冠狀病毒的雜交病毒,而其目的是要探討一個特定基因(S蛋白)是如何影響冠狀病毒的致病和致命性。這個雜交冠狀病毒就只是在培養的細胞和老鼠身上做實驗,所以《微信》文章所說的「能有效感染人体呼吸道的新型冠状病毒」,並非事實。而縱然是在老鼠身上,這個雜交冠狀病毒對年輕老鼠也只有輕微的致病性,而沒有致命性,對於老年老鼠則有20%的致命性。那篇《微信》文章又說:「石正丽还表示,一旦蚊子成了新冠病毒的携带者,新型冠状病毒很有可能会通过蚊子本身进行本质变异,成为更可怕的“蚊冠病毒”,以现在的医学水平,届时全球包括中国在内将会有超过2/3的人类受灾」。有關這個傳言,《武漢病毒研究所》在2020-3-17發表聲明:「近期网络流传题为《石正丽凌晨发出警告:对疫情不必抱有太大乐观,蚊虫或成第三宿主》的不实信息,该谣言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经查证,我所郑重声明如下:石正丽研究员从未发布过任何相关信息,石正丽本人及我所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所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搜篇醫學文獻,看不到有任何論文說蚊子能傳播冠狀病毒,而世界衛生組織也有發表The new coronavirus CANNOT be transmitted through mosquito bites(新冠狀病毒不能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所以,不管是「石正麗製造出新冠病毒,能有效感染人体呼吸道」,或是「石正麗表示蚊子能傳播新冠病毒」,都是編織出來的假消息。原文:新冠病毒:人造的?蚊子能傳播?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先戰勝恐懼!抗SARS醫護戰疫:做好防護
對於經歷17年前和平醫院(現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封院的醫護人員,只能用慘烈形容當時,雖有人性光輝面,更多的是末日電影裡才有的自私與獵巫。面對這次疫情全球延燒,較SARS更嚴重,讓風暴中倖存的醫護團隊更繃緊神經。2003年和平爆發院內感染,4月24日驟然封院,造成35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醫護人員。和平婦幼院區公共衛生護理長鄭鈺郿,照顧染煞的劉姓洗衣工遭感染,命撿了回來,但因大量類固醇治療,雙側髖關節壞死,一度走路30分鐘就腿軟。換上人工關節,她重返醫院投入社區護理,今年春節人力不足,還犧牲假期自願支援照顧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卻又重返和平婦幼院區,鄭鈺郿說,17年前她還是菜鳥護理師,染煞後受同事不少照顧,得知帶領她的護理長陳靜秋染煞病逝,驚訝、難過之餘,「總覺得上天讓我活下來,一定有其意義」。鄭鈺郿說,當年大家都很恐懼,很能體會新人面對新冠病毒的緊張憂慮,但現在的她知道,做好防護就不需擔心受怕,「沒人知道何時不會再碰上新興傳染病」,關鍵是用什麼態度面對。和平婦幼院區護理科主任劉翠瑤說,每天增加的確診數、相關案件處理,都是醫護的壓力,但抗過SARS的資深人員有種革命情感,有染煞護理師嗅覺受損,仍回到急診第一線,也有代班護理長因當年陳靜秋照顧,經驗傳承,讓跨科支援的內科護理師能快速上手。但劉翠瑤坦言,也曾有未支援新冠疫情任務的新進護理師,因家人擔憂、勸說而離職,讓她覺得「恐懼才是防疫最難關」。歷經封院的和平婦幼院區精神科主任楊志賢,新冠疫情延燒後也沒閒著,主動向劉翠瑤詢問護理師交班時間,為他們做心理建設。17年前封院期間,有SARS患者上吊自殺,一護理人員親眼目睹,驚嚇過度心智退化到像小孩,楊志賢還見過,有人因恐懼占房為王,只有供餐時才出來搶食物,根本是「末日電影真實版」,讓他驚訝人性理智的脆弱。但他也說,當年帶美國專家前往爆發院內感染的B棟時,見許多護理師冷靜值勤、堅守崗位,才被人性光輝面所拯救,「我決定繼續待在和平,這次也不會置身事外」。
-
2020-04-11 失智.像極了失智
今是國際帕金森日 醫師2項運動建議 望病友運動抗疫
今天是國際帕金森日(4月11日),國內約有10萬多人,時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病友相對比較脆弱,面臨染疫的高風險。新冠病毒是高傳播的病毒,患病死亡率因病人自身免疫反應有不同發展。帕金森氏症多好發在65歲以上的老人,在疫情中,帕金森氏症病患染疫機率高。病人常因身體僵硬、手抖症等情形帶來行動困難、活動力下降,常伴隨發生失眠、便祕、憂鬱和自律神經失調等症狀,也因病人的活動力和活動量不足,他們的心肺功能較同齡正常人低落,又因運動量不足、失眠、便祕等因素,會導致病友飲食胃口不佳和免疫力下滑,容易遭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病友的防疫工作必須加強。如何幫助帕金森氏症病人在防疫期間,透過運動改善對抗疫情的能力?其實,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減少憂鬱和便祕的情況,提升飲食吸收力,增強病人的抗疫力,加強對抗疫情增加自身在疫情中的存活機會。對不同階段的病友,有不同強度的運動建議。輕度患者:可以如常人一樣,運動類別沒有太大的限制,關鍵是維持穩定長期的運動習慣,從少到多,慢慢增加每日運動時間,透過適當肢體運動,活化腦細胞、加強腦部血液循環,幫助延緩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有氧運動、游泳、瑜伽、太極或騎飛輪等都是很好的運動選擇,但要注意運動環境的安全性。中度和重度的病患:考量僵硬程度與平衡感失調等因素,建議在家人的陪伴或協助下,以床上翻身、扶持牆壁或床沿的肢體伸展練習為主,透過緩和性運動進行肌肉訓練,加強自身免疫力。因應新冠疫情爆發,如果宅在家,推薦可以透過自主肢體運動鍛鍊自己。病人最佳運動時間,應選擇服藥後30至60分鐘,藥效開始發揮功能時,是最好開始運動的時間。藥品的服用會受到蛋白質食品的影響,所以飯前半小時或飯後一小時服藥,視病人的用藥情況調整。每周最好安排4至5天,每天運動20至40分鐘,可拆成幾次進行,每次最少運動10分鐘,幫助病友強化自身健康對抗病情。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