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5 養生.聰明飲食
搜尋
掛號費
共找到
107
筆 文章
-
-
2024-09-24 焦點.健康你我他
缺牙怎麼辦?/咬肉乾牙崩教訓 吃零食改小口試
我有一口潔白健康的牙齒。70歲前沒有蛀牙,我的體質好之外,跟我勤於保養有關。餐後一定刷牙、牙線潔牙,每年還自費深度洗牙。但這一口亮晶晶的健康牙齒,去年破功了。退休後,我應某社團之邀,帶領古典詩文讀書會,會員大多是退休公教人員。在古典詩文間悠遊數年,師生感情如家人。常有人帶零食和大家分享,有好手藝的媽媽們不甘好滋味湮沒在自家廚房,因此常在期終舉辦聚餐,每人帶一道菜,熱鬧的過完一期又一期的讀書會。去年底的聚餐,有一盤名店肉乾,醬紅色的外表,深沉的香味,代表它味道夠,一片一片很有分量的擺放在餐盤中。我拿了一片,哦!咬不動!不能放回去!丟棄,捨不得,於是我又放在嘴裡撕咬、啃食。「喀嚓!」一片如名片般白素、大小如小指甲的牙冠片崩斷。我大驚失色,匆匆離席找牙醫。右上第二臼齒崩了個大洞,醫師建議植牙、架牙橋二選一。我選架牙橋,做三顆假牙,把我那顆崩了半邊的牙緊緊包住。10幾次進出牙醫診所,歷經刺耳鑽牙機在耳邊呼嘯、拔牙酷刑,掛號費、假牙費幾乎耗去我兩個月退休金。現在我見到以往愛吃的牛肉乾、硬豆干、鐵蛋…,再也不敢肆意滿足口欲。所有放入口中的零食,手先捏一捏,小口小口的放入口,門牙先試它的軟硬。這是那片肉乾給我的教訓。
-
2024-09-07 醫聲.領袖開講
院長talk/吳子鈞: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訓練肌力吃七分飽養生
77歲的宏恩醫療體系總院長吳子鈞,是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在1972年創立台中宏恩醫院,如今已邁入第52個年頭。之後因應社會需求,陸續創設龍安分院(精神專科醫院)、2家護理之家、2家康復之家,員工數300多人。醫院順著政策走,落實醫療分級,重視「生活化醫學」。吳子鈞是彰化鹿港人,兒時搬到台中,因父親飽受胃穿孔接受3次切胃手術的病痛折磨,因此立志要當醫師,也順利考取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進入台中澄清醫院服務,主攻神經外科專科。當年吳子鈞看診接觸的多為中低階層病患,感受到窮人貧病難以負擔醫藥費的痛苦,立志要蓋窮人醫院協助弱勢,於是在1972年創設宏恩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約一半患者為中低收入戶或申請補助個案。為精神病患設分院2002年因為高中同學、時任台中市衛生局長林瑞欣的一句話,「中部缺精神專科醫療機構,患者只能遠送東部,仍一床難求。」吳子鈞思考當時社會氛圍,民眾不願與精神專科醫院為鄰、少有醫院願意投入,有迫切的需求,因此創設龍安分院為精神專科醫院,並於2004年營運,總床數184床。吳子鈞指出,某年除夕夜,他和妻子林豐麗探視龍安分院留守的醫護人員,發現一名40歲男病友沒回家圍爐,患者說「家裡的床早就被家人丟掉了!」夫婦倆聽了很心酸,為了讓無家可歸的精神病患者有個「家」,於是在彰化芳苑購買一甲地捐給宏恩基金會,並募集善款興建150床的慢性療養機構「喜願家園」,於2018年4月營運。養生秘訣/訓練肌力吃七分飽吳子鈞一輩子省吃儉用,西裝褲、外套縫縫補補十年同一件,開的是平價的汽車。為了防跌,他每周固定抽出1小時進行肌力訓練,也因每日工作時間長,在醫院時會盡量爬樓梯或快走運動;飲食清淡,平時二菜一湯,吃七分飽,偏好吃魚、水果,喝白開水或靈芝茶,讓他活力滿滿。閒暇時,吳子鈞喜歡閱讀醫學、管理、勵志、財經等文章或報導,欣賞畫展,聽老歌及古典音樂,如世界三大男高音、奇異恩典等;也喜歡旅遊,看沿途風景、建築、招牌,還想學攝影及唱歌,但因為工作實在繁忙,每天除了睡眠外,都在看診,時間都給病人了,難有休閒時間。家庭醫師著重衛教醫院經營首要落實醫療分級,吳子鈞說,宏恩醫院屬於地區醫院,應扮演好「家庭醫師」角色,協助重症患者轉診到醫學中心、區域醫院,治療輕症患者,並著重「生活化醫學」,很多疾病是生活習慣不好造成的,透過衛教,讓民眾從生活中進行保健。吳子鈞指出,宏恩醫院肩負預防醫學責任,積極推動社區健康促進、舉辦健康講座,也添購高階健康檢查設備,例如肺癌篩檢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大腸癌最新式篩檢的NBI290型內視鏡等。提供員工醫療資源醫院管理方面,吳子鈞充分授權,他認為,重點是把員工當成家人,多鼓勵員工,「員工的事就是我的事」,員工要進修、小孩升學、眷屬遇到的困難等,他都會盡力協助,並享有宏恩醫療體系看病免掛號費、住院費用優惠,讓同仁享受最好的醫療資源。行善設置喜願家園「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是吳子鈞的座右銘,「行醫助人是興趣也是工作」,他樂此不疲。執業至今,他以醫院為家,24小時待命,就為了方便看診,時間都留給病人。多年前夫妻倆投身公益,也因兒女都是醫師,經家庭會議取得共識,將全部資產投入慈善事業,不留給兒女,設置宏恩會福利慈善基金會附設「喜願家園」。吳子鈞小檔案●年齡:77歲●現職:宏恩醫療體系總院長、宏恩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台大農學院「植物工廠應用技術研習班」第一屆畢業●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副教授、中央健保署中區分局醫審專家(審核委員)●專長:神經外科、高階健檢、醫美、減重、社區健康●給病人的一句話:什麼都帶不走,只有健康是自己的。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28 醫聲.肝病清除
消除C肝論壇/陳潤秋:新北市推「一管到底」,篩檢涵蓋率脫離後段班
原本消除C肝計畫稍微落後的新北市,已急起直追,脫離後段班了。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的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新北市是低風險區域,唯有烏來屬中風險,但在去年也達到微根除,新北也推出一管到底快速通關政策,聚焦在透析族群、毒藥癮者等高風群,和矯正機關合作也篩檢近千人,治療率100%,在HIV族群則由個管師轉介醫療,C肝根除優於全國。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基隆市肝病防治協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元氣網,自2016年起每年共同舉辦C肝專家會議,日前於聯合報再度舉辦「為台灣喝采 2025消除C肝即將壓線達標」專家會議,並聚焦最後一年如何壓線達標。依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全國各縣市消除C肝篩檢情形,平均涵蓋率約58%,其中第一名是苗栗縣最高七成,其次是彰化縣六成八,第三名為屏東縣六成七四,而全國幅員最大的新北市,在這一兩年積極努力下,已突破五成的篩檢涵蓋率,已脫離後段班。陳潤秋表示,新北市唯一列為中風險是烏來去年就達到微根除,C肝抗體篩檢率九成九,RNA檢驗率及治療率都達100%,而在篩檢的政策上,包含多元管道宣傳、醫療院所社區整合式篩檢,目前已有400場篩檢活動,另外也聚焦重高風險族群,預防再度感染等四大策略,而為了找出潛在病人,新北市推出的一管到底、快速通關的照護策略在一般民眾及特殊族群都發揮效果。舉例來說,民眾到新北市醫就診,全面針對住院及門診病人進行B、C肝查詢,經由健保卡的資料若發現民眾沒有檢驗過B、C肝,就會抽血檢測,陽性者轉介綠色通道,再進行RNA檢測,陽性者就直接進入治療體系,這都有專案管理追蹤;至於慢性病患者的篩檢則由個管師定期追蹤。在特殊族群上,新北市政府也會要求市透析機構定期回報指標數據,C肝抗體篩檢率,RNA檢測率及治療率與112年比較都有增加,其中RNA檢測率增加3.1%最多;在矯正機關方面,篩檢人數已近千人,抗體陽性率約兩成,陽性者再進行RNA檢測率及治療率都達100%。陳潤秋指出,由於藥毒癮者的C肝陽性率高達96%,新北市輔導市內7家美沙冬替代療院對篩檢的認知,也強化一管到底的策略,並全額補助RNA檢驗費、診療掛號費等,在HIV+C肝共照服務每半年得定期篩檢,讓消除指標優於全國。
-
2024-07-03 焦點.健康你我他
一年一度退休力今年是幾分?/退休力又減分了 學樹獺淡定過活
今年做退休力大調查,發現我又比以前減分,只有40分,屬於第六類的慢慢樹獺型;想一想,應該是和這兩年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很有關係。其實通膨對不靠股票、炒房的庶民很有感,特別是年邁的退休公教人員。7年前,政府大砍軍公教年金,讓我們退休金至少重挫三分之一以上,而且會逐年遞減,令人憂心以後的病苦及長照經費來源。另外,政府管控物價成效不大,隨著俄烏戰爭,原物料上漲,連帶使民生食物大漲,估計外食費漲了三分之一以上,雞蛋、藥品、掛號費也都大漲,百元便當消失,但退休金本俸卻連10年要調降,彼漲我消,因此我的退休力怎能不變成樹獺型呢?我只能靠過去一點小儲蓄來應付疾病。最近我動了某小手術,用較安全一點的方法,竟然要自費16萬元;白內障手術也花了6萬多元醫療費,這更是退休人員財力的負擔。好在我退休後持續寫作、閱讀,有自己的興趣;每天與老妻散步、健行、攝影、看展,盡量維持日行一萬步,以保持身體的健康。閱讀、寫作、看報等,讓我心靈有點充實感,這才稍微挽回一些其他分數。既是樹獺,但就學牠的淡定、悠然吧。保持簡單、節省的生活就好,盡本分,活在當下就好了。小舟獨歸去,滄海度餘生,粗茶淡飯勉強過退休生活。百歲世代來臨,老後生活需要超前部署,歡迎大家填答「退休準備指標─六種動物測退休力」,定期檢視,評量退休攻略是否需要校正調整。● 六種動物測退休力
-
2024-05-25 養生.人生智慧
父母跟家都女兒照顧,想跟兒子平分遺產不妥?呂秋遠:遺產與感情不是一分耕耘就一分收穫
台灣早期重男輕女的觀念深植人心,導致普遍有財產僅傳給兒子的現象。但現今依民法規定,子女皆有平等繼承權。呂秋遠律師表示,無論性別,子女在父母過世時均依法享有平分應繼分遺產的權利。然而,照顧父母的女兒往往心生不平,認為自己付出更多卻未獲認同。呂秋遠建議,付出應源於心甘情願,而非期待回報,且應尊重自己與法律賦予的權利,不因他人的不公而放棄。遺產不僅是金錢,更是對自我價值的尊重。家跟父母都女兒照顧,想跟兒子平分遺產不妥?針對兒子女兒的遺產分配,呂麗絲小姐請教呂秋遠律師對女兒繼承遺產的看法。她表示父母和家裡幾乎都是女兒在照應,那最後女兒和兒子平分家產有不妥嗎?「既然這麼辛苦照顧父母與家裡,我能不能卑微的享有與兒子分配遺產的資格?」 呂秋遠提醒,依法來說,只要沒有遺囑,每位子女,不分男女,在父母過世時,都可以依法取得一份遺產。因此,這個問題依法沒有任何彈性可言,你當然可以理直氣壯、理所當然的跟兄弟一起平分遺產。但他認為,呂小姐應該應該不單單只是想要瞭解法律問題,而是她自己心裡過不去,覺得內心不平衡?心理不平衡一:為什麼女兒得要照顧父母與家裡?呂秋遠表示沒有為什麼,因為你「覺得」自己應該要做,可是這種「覺得」又讓你很不甘願。像是,為什麼爸爸生病就是我得照顧?其他兄弟就像是死了一樣,只會來病床前指點應該要怎麼做,很快就不見人影。為什麼家裡開銷不夠,爸媽只會跟我要錢,但是哥哥卻可以明目張膽的繼續跟爸媽拿錢?為什麼家裡出事,就是我得要想辦法處理,但是其他兄弟就像沒事一樣?.不要透過付出來證明,身為女兒存在的意義呂秋遠認為這不為什麼,而且當然不是因為愛,而是自虐。對呂小姐而言,她給了自己虛幻的任務,過於在意別人,包括父母的看法,或者是希望他們會認為「沒有你這個家就完了」,甚至可能希望透過這些行為可以證明他們是在乎你、愛你的。到最後恨就變成太俗氣的事,你只會從眼裡流下謝謝兩個字。這位姊妹,如果是這樣,從來就不是他們需要你,而是你需要他們,來證明你這個女兒存在的意義,這樣是不是太悲傷了?.付出請不要有對價的想法,想做就去做呂秋遠提醒,正解應該是「你想做就去做,不為什麼,只為了你想做」。你可以因為爸爸曾經幫你繳過學費,所以你現在幫他繳掛號費;你可以因為媽媽曾經幫你買衣服,所以你現在幫她換尿布;你可以因為即使他們什麼都沒做,你還是覺得照顧爸媽就是要對號入座。但是,請你不要有對價的想法,因為那只會讓你的心有座灰色的監牢,關著一票黑色念頭在吼叫。當然,如果你不想做,那也沒什麼不可以。你大可只給基本扶養費,按照各縣市的最低生活水平支出,平均計算也就幾千元而已,剩下什麼都不管,法律其實也管不著你。真的不需要有「我不管、誰管」的想法,因為你不管自然就會有人管,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用這麼雞婆,然後再來怨嘆自己,為何要多做這麼多事情。心理不平衡二:為什麼即便這麼做,還是得不到父母與兄弟的認同?如果你做了那麼多,還得不到認可,讓你笑到最後一秒為止,才發現自己胸口插了一把刀子。呂秋遠表示,關於第二點就比較簡單了。如果掏心掏肺,最後他們還是不願意公平分配,你應該怎麼做?再說一次,法律保障你的基本持份,也就是每位子女都可以擁有平分的權利。他們要你拋棄繼承,你大可拒絕。如果父母在生前就要你拋棄,你就大膽的寫一百份給他們,反正生前拋棄無效,免得他們還要覺得你不孝,生前就把所有財產過戶給兒子。遺產這件事,向來都不只是錢而已至於他們死後,那就是你自己的權利,你想拋棄、想留著,都可以。這時候,你應該考慮的不會是錢,而是尊重,尊重自己與他們。哥哥不想給你與爸媽不想給你,是兩件事。如果是哥哥,你當然可以考慮爭取到底,但如果爸媽也希望你不要拿遺產,要不要爭取到底,那就是一口氣,你自己可以考慮要不要放棄法律給你的權利。遺產這件事,向來都不只是錢而已,可是與誰照顧爸媽,真的無關。這世界上大多數的事情,雖然沒有耕耘就不會有收穫,但肯定不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遺產與感情都是一樣!延伸閱讀:.夫妻無子女,遺產要分兄弟姊妹?呂秋遠:提前做5件事財產免讓他繼承.避免子女爭產想寫遺囑,卻被罵觸霉頭!律師:注意特留分繼承.不讓家人繼承上億遺產!呂秋遠提醒「預立遺囑」注意10件事
-
2024-04-22 名人.精華區
推動自我照護 應建立家庭藥師制度
我國「全民健保模範生」的美譽享譽國際,國人長年以極低廉的價格享有高水準的醫療品質及可近性,亦導致部分民眾養成「逛醫院」的習慣。國人逛醫院 健保沉重負擔健保署統計,國人平均年就醫次數15.6次,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7次。2020年「就醫王」更在一年內就診達839次,國人的就醫觀念必須改變,並非任何不適皆須求診,應養成「自我照護(Self-Care)」的習慣,在社區藥局的協助下,共同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國人就醫成本若以一般基層診所為例,除掛號費200至300元,尚有診察費375點、藥事服務費54點(實際金額受門診、調劑量及健保點值影響)、藥費等健保負擔費用,以及求診所需時間、交通等,實際成本可能高達近千元。以目前國人遠高於先進醫藥國家的就醫次數,無論對就醫民眾或健保及醫療體系,皆為沉重負擔。社區藥局 可做初級照護隨著人口高齡化以及醫療水準提升,醫療趨勢也由單純的治療疾病演變至著重預防,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先進國家均積極推廣「自我照護(Self-Care)」,鼓勵民眾有輕微症狀時,在藥師協助下購買指示藥物服用,除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更能最佳化社區藥局初級用藥照護角色,提升國民健康品質,並使醫療資源分配更合理與有效。藥師公會全聯會長年提倡「大病到醫院,小病到診所,小症狀到藥局」的理念,與之不謀而合,即除分級醫療,更提倡國人應與社區藥局建立連結,建立家庭藥師概念,在決定是否進入醫療前,由藥師協助民眾共同在第一線為健康把關。我國已於2015年起全面完成藥廠符合PIC/S GMP,藥品製造、運銷等皆符合國際最高規範,也已建立藥害救濟制度,民眾在藥師的協助下服用指示用藥等非處方藥,應無安全疑慮,我國應跟隨先進國家的腳步,培養國人自我照護的習慣。健保涵蓋率高達九成九,健保用意為讓國人享有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而非將維持健康的責任轉嫁給政府。國人不健康餘命平均長達8年,無論從國人維護生活品質或健保永續經營,推動自我照護都是刻不容緩的衛生政策。提升健康餘命 降就醫成本除在家庭藥師指導下建立正確自我用藥觀念,建立良好飲食、規律運動習慣等,亦至關重要,如此除能提升國人健康餘命,減少民眾就醫成本外,更有利健保永續經營,造就醫療院所與民眾的雙贏局面。
-
2024-04-16 焦點.健康知識+
手術不要排週五?專家拆解「醫院不會告訴你的3個秘密」
你可以先知道: (1)主治醫師周末雖不在醫院、但還是與醫院保持聯絡,有必要時值班醫師都能打電話或視訊給主治醫師,傳言說法錯誤,而且平日的夜間、凌晨,主治醫師也一樣不在院,可見傳言說法不成立。 (2)小病不要擠去大醫院的正確原因是「分級醫療」,而不是「大醫院資源有限」,傳言說法錯誤。網傳「醫院不會告訴你的三個秘密 」影片,片中提到手術不要排在周五,因為周六很多醫師都排休、照護沒保障;以及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小毛病靠蔥、薑食材,或是枸杞、菊花、黃耆、當歸等熬水喝,感冒、失眠、風濕痛等「就好了」。但專家表示,上述食材、藥材或許能在「症狀」初期、輕微時發揮緩解的作用,但是感冒分很多種、失眠也分很多種,傳言並未清楚說明這些配方適用的特定條件或對象、易生誤導,且部分藥材還有買不到、劑量要吃很大才有效等現實問題,對民眾而言未必實用。醫院不說的三件事? 原始謠傳版本: 醫院不會告訴你的三個秘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內容大致描述「如果你的家人動手術,選周五的風險比其他時間都還要高,因為手術隔天通常是術後問題最多的一天,週五手術隔天週六有很多醫師都排休,急診室通常是人滿為患,所以你的護理就很難有保障。第二點,很多人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其實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所以掛號難、就醫難,如果你是小感冒或常見的突發病,不用跑大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可以了。第三,小毛病根本就不用吃藥,不用看醫生就會好了。(1)生薑蔥白熬水喝,感冒就好了(2)枸杞菊花熬水喝,肝火眼脹就好了(3)丹參當歸熬水喝,風濕疼痛就好了(4)酸棗仁龍眼肉熬水喝,血虛失眠就好了(5)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住院沒有平日、假日 值班人力可call主治傳言提到的第一點「周五動手術風險最高」、「周六很多醫師都排休」。MyGoPen 致電諮詢一位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擔任公關工作,目前在地區醫院服務的工作者,他表示,主治醫師通常會在周一到周五、甚至周六上午進行門診的看診,所以民眾容易誤以為周六、周日是醫師的放假日,但其實周末對醫院來說,只是少了門診,住院的部分和平日並沒有差別。 傳言提到「周六醫師都排休」,但沒有明確表達是指「主治醫師」或其他醫師。他強調,主治醫師巡房的時間,往往都是利用白天有空的時段,因為主治醫師的工作除了門診看診、住院巡房外,其他工作還包括開刀、進行檢查、教學研究與值班的工作,但即使如此,有些特別忙碌的醫師也會在周末、甚至休假日巡房。健保規定「醫師」要每天巡房 但不限主治 但主治醫師並非固定每天都會巡房,根據健保支付標準的規定「醫師應每日按規定巡房,未巡房者,不予支付住院診察費」,但健保署並未規定巡房必須是主治醫師。病人住院期間,主治醫師不在醫院的時候,不管是假日或是平日夜間,依規定院方都會安排專科護理師、住院醫師、值班醫師與 on-call 待命的醫師等等人力,現在甚至可以利用電話或視訊設備進行線上會診,隨時掌握病人的最新病況。 此外根據醫院公關表示,依照流程,病人如果有問題,也是先交由專科護理師或住院醫師先行處理,再來才是致電主治醫師請教或討論該如何處置,如果有必要,主治醫師也會趕赴醫院處理。而且醫師的開刀排程也必須事先進行登記,每位醫師幾乎都有固定的上刀時間,部分較資淺的醫師若排不到周一到周五,也是會安排周六、周日的刀,而開刀房也會安排足夠的醫護人力以因應開刀的需求。住院都須先預約 醫院會安排相應人力 另外住院醫師會有《勞基法》的問題, 而使得部分醫院周六、周日的住院醫師人力較少,這時候醫院就要安排值班醫師,目前臺灣醫界遇到的問題是臨床護理師人力不足,甚至因此關病床、減少住院量,相關的新聞時有所聞。傳言提到的「周六醫師都排休」並未說明醫院運轉的機制、住院現場人力安排的細節,實際情況是病人住院都是先預排日期,前一天再由醫院住院組各別通知每個病人是否有空床、是否依預約日期入院,在事先已有預約、可調整病人住院日期的情況下,醫院必須依規定維持醫病比、護病比,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傳言第二項提到「小病不用跑大醫院」、「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所以掛號難、就醫難」。根據健保署「分級醫療」的宣導,「醫學中心擔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照護,其他層級醫院則另擔負有任務及功能」、「為了紓解部分醫院擁擠情形,健保署推動雙向轉診制度」,並有部分負擔、掛號費等轉診優惠。傳言提到小病不用跑大醫院為正確說法,但「大醫院資源有限」則為易誤導的說法,會讓不清楚醫院分級的民眾以為是大醫院「資源少」,實際情況為大醫院「資源較多」、但任務不同。傳言第三項提到 5 種小毛病可以自己用食材熬水,MyGoPen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 (1)生薑蔥白只對「初期」的「風寒型」感冒有效 傳言提到「生薑蔥白熬水喝,感冒就好了」,張家蓓表示感冒分很多種,西醫的感冒這兩個字,就跟中醫的感冒不見得那麼相似,西醫的感冒分為細菌或是病毒所造成的感冒,但是中醫的感冒是身體的一些免疫反應,例如身體遇冷、鼻黏膜血管收縮就是「風寒型」感冒,而新冠病毒則是「風邪型」感冒,傳言提到的「蔥白生薑」是針對風寒型的感冒,也就是一般口語常說的「冷到」打噴嚏、流鼻水的那種感冒,而且是初期才有用,蔥白生薑並不是每一種感冒都適合,這樣以偏概全的說法會讓民眾誤會,以為什麼感冒都能生薑蔥白熬水喝。(2)枸杞菊花只能緩解輕微眼痠 張家蓓指出,眼睛脹可能是用眼過度、也可能是眼壓上升,而枸杞菊花比較適合 3C 用太多的眼睛痠、眼睛血絲,非發炎的血管腫脹,如果症狀輕微,能用枸杞菊花煮水喝來保養、保健,但是如果已經是疾病的程度,喝了都不會好,那就應該要趕快看醫生。而且張家蓓表示,枸杞菊花其實沒味道,菊花只有香味、沒有甜味,而枸杞有酸敗味,這個茶飲常常會為了調整味道而加糖,一旦如此又會有增加糖份攝取的問題,提醒民眾注意。 (3)丹參當歸只能補血、活血 無法清熱 傳言提到「丹參當歸熬水喝,風濕疼痛就好了」,張家蓓指出,丹參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而當歸也是補血、活血,所以如果這樣的配方用在虛症的經痛還算合理,但是用在風濕可能就太遙遠了,頂多就是讓風濕疼痛的部位有活血的效果,卻無法做到清熱、止痛、治療,傳言的說法對「風濕」這個疾病的定義有問題。 (4)酸棗仁大缺貨 血虛失眠通常夾雜其他問題 傳言提到「酸棗仁龍眼肉熬水喝,血虛失眠就好了」,張家蓓表示,這個配方也許可以有緩解的效果,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買不到,大約 2 年前臺灣就出現酸棗仁科學中藥製劑缺貨的情況,去年 5 月主管機關、衛福部的中醫藥司回應相關事件時表示:「中藥供應資訊平臺」有接獲短缺通報、已協助調貨,但藥材本身沒缺。不過張家蓓表示,酸棗仁的供貨依然不穩定而且漲價,連產地中國大陸本身都傳出用大棗嫁接酸棗增產,傳言說法實務上並不可行,民眾根本買不到、買不下手。 張家蓓強調,酸棗仁很難吃,味道酸、苦、澀,睡不好的人有很多種情況,如果是胃不好、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睡眠障礙,吃酸棗仁則會更睡不著,睡覺平躺後胃酸衝上來的症狀更嚴重,傳言提到酸棗仁、龍眼肉的配方治血虛失眠,但是現代人不可能只有單一種血虛失眠,可能是血虛失眠夾雜胃熱,或是血虛失眠夾雜血瘀,都要依照不同情況分別處理,不是一個配方就適用所有失眠、或是適合所有血虛失眠,傳言說法易生誤導。 (5)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 傳言提到「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張家蓓表示,黃耆生薑的配方要考量劑量的問題,黃耆主要功效是增強免疫力、補氣,但是劑量必須比較大,以一般煮水喝的情況來講,應該很難喝到足夠有效的劑量,頂多就是喝個風味茶、吃個風味湯的意思而已,很難達到藥用程度的療效。 張家蓓提醒民眾,傳言說法把問題、疾病看得太簡單容易,把疾病簡單化的同時,還可能忽略了造成這些症狀的實際病因,只用中藥材煮水喝緩解症狀,可能因此延誤即早診斷、治療,症狀往往只是身體發出的徵象,但中醫講求全人、全相的觀念,身體不適還是要找醫生,醫師診治尚且還要不斷分析、排除,才能辯證論治,以臺灣的醫療可近性、分級醫療架構,民眾還是可以得到相對良好的醫療照護,病人自行判斷風險大。結論 傳言提到三個醫院不告訴你的秘密,其中第一個有關不要安排在周五開刀、周末醫師排休多的說法並不正確,根據臺灣健保的支付規定,醫師必須每日按規定巡房,但並沒有規定一定要主治醫師才可以,也就是說包括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都可以,醫療照護仰賴團隊、有必要的時候值班醫師都能聯絡主治醫師報告、討論,否則周間日的晚上,主治醫師下班離院也同樣不在院內,傳言說法顯然不符合醫院運作的實際情況、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提到第二項為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為誤導說法,以醫學中心為例,醫學中心的任務包括教學、研究、服務,而且甚至還以急重症優先,醫學中心資源其實比較多,只是因為民眾迷信大醫院醫術好,所以輕症也到大醫院就醫才造成人多、才顯得資源「有限」,傳言「資源有限」的說法易生誤導。 傳言第三項提到的利用蔥、薑、龍眼肉等常見食材,或是枸杞、菊花、當歸、黃耆等常見中藥材熬水喝能用在感冒、失眠、眼脹、風濕痛等,「熬水喝小毛病就好了」,但專家表示,上述配方都只是輕微、初期時或許有效,且只針對症狀、並未區分造成症狀的是哪些不同疾病,建議民眾若有不適還是應該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小病變大病。(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4/hospital.html)
-
2024-03-07 焦點.元氣新聞
衛福部取消醫療院所掛號費天花板!督保盟憂心全民進入「不能生病的年代」,想以價制量,反增醫療的不公平性!
因應物價上漲,各地醫療機構陸續調整掛號費,原依照規定門診超過150元、急診超過300元,要報請所轄衛生局「備查」,各地作法不同造成院所困擾。衛福部在2024年3月4日公告廢除「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取消掛號費「天花板」,院所可依市場機制自行調整掛號費用。醫界主要觀點:人事成本增加,掛號費也該調整過去醫療機構欲調漲門診掛號費,只要超過150元,必須所屬縣市衛生局核可,衛福部昨公告取消此項限制。醫學中心、基層診所均表示,樂觀其成。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取消掛號費天花板僅是讓掛號費訂定回歸市場機制,不會掀起調漲潮,長年未調掛號費的醫療機構應檢視營運成本,適時調整,方能抑制不當醫療利用。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掛號費回歸市場機制,可讓基層醫療更多元,並讓就醫品質獲得保障,「取消備查不等於就會調漲掛號費,只是把調整權力,交由診所經營者。」陳宏麟說,市售一碗牛肉麵已從50元漲到2、300元,此時還限制醫師調漲掛號費,這不盡公平。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指出:物價上漲,醫療院所人事、租金、設備等成本不斷攀升,以自身診所為例,與十餘年前相比,人事成本成長至少二倍,但從未調整掛號費,但近年來,健保點值偏低,許多醫療院所經營困難,現在取消參考範圍「是遲來的正義」。林應然表示,未來醫療院所調漲掛號費,會基於物價飛漲、健保點值過低等二大因素,仍會有部分醫療院所擔心漲價後流失病人,而不調漲掛號費。台灣醫療可近性高,民眾可用雙腳選擇醫療院所,如果覺得這家診所掛號費太貴,可選擇至其他家就醫,但不可剝奪醫療院調漲掛號費的權益。掛號費到底有多貴?從設定天花板到如今掛號費的發展?衛福部設有掛號費參考範圍,根據2010年規定,門診150元、急診300元,如果醫療院所考量自身狀況收取費用超過上限,須向當地衛生局申請備查。醫師公會全聯會基層委員會主委黃啟嘉表示,原本只是「備查」,部分地方衛生局常不同意調整或要求提出成本分析,且一再補件資料,增加不少診所經營壓力。事實上,疫情過後有許多診所調漲掛號費,北市衛生局備查狀況顯示,過去半年來提出調高掛號費的醫療機構家數明顯增加,主要調整金額落在200元至300元,目前收費最高者為某產科連鎖診所,掛號費2500元,不少中醫診所則調至600元,主要理由為行政成本增加。衛福部取消掛號費天花板 督保盟:弱勢者進入不能生病的年代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掛號費為醫療自費項目,過去訂有收取範圍,即便收取超過上限,並無相關罰則,對於保障民眾醫療權益,衛福部已是無能,現在連天花板(收取上限)都不要,根本就是毫無作為。健保總額不足,衛福部去年調漲門急診部分負擔,民眾就醫自費項目及金額愈來愈多,滕西華表示,不應取消掛號費範圍,一旦就醫門檻變高,經濟弱勢者可能連掛號費都付不出來,無生病的權利,全民也將進入「不能生病的年代」。滕西華說,健保總額不足,民眾就醫需要自費的項目愈來愈多、金額愈來愈高,在平均薪資、基本工資沒有增加下,衛福部將就醫門檻提這麼高,對經濟弱勢者來說,未來可能連掛號費都繳不出來,完全沒有生病的權利。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表示,物價高漲,醫療院所人事等成本增加,目前收費範圍確實不敷使用,醫改會不反對調漲掛號費反映成本,但根據衛福部公布家庭醫療保健支出統計報告顯示,醫療掛號費占大宗,一旦調漲掛號費,確實影響民眾就醫。在地方衛生局把關、管理下,公平會日前開罰某些醫療院所聯合調漲掛號費行為,林雅惠建議,衛福部應與公平會合作,重新調查及擬定掛號費的收費範圍參考,讓醫院、衛生局有所依循,「不能甩鍋給醫療院所或地方衛生局」。滕西華呼籲,衛福部應想辦法調漲健保費,民眾每月多付幾十元,健保總額一年約增300億元,就能降低民眾自費負擔。以價制量 徒增就醫不公平性萬物皆漲,健保總額有限,醫療及人事等成本日益沉重,衛福部理應從制度著手,提供醫療院所合理點值、給付,以改善經營環境,這次卻以「回歸市場機制」為由,打破掛號費參考值,一旦醫療院所漫天喊價,以價制量,徒增就醫不公平性,台灣醫療恐出現平價、貴族等極端現象。醫療服務不同於一般商業服務,生病才有就醫需求,餐廳喊漲,消費者有不吃的權力,掛號費變貴,基於對醫師信賴、就醫便利性,換一家醫療院所就醫,難度相對較高。近年來,醫療費用不斷上升,衛福部真能苦民所苦,在乎民眾感受嗎?怎可以降低醫院經營壓力為主要考量,罔顧病患權益。目前許多診所掛號費已高於醫學中心,台大醫院門診掛號費100元,儘管部分負擔較高,一次門診520元起跳,可領7天份藥物。基層診所部分負擔較低,不少掛號費超過200元,僅能領3天份藥物,患者精打細算後,寧可至醫學中心就醫,這讓停滯不前的分級醫療政策更是雪上加霜。取消掛號費參考範圍,衛福部官員再三呼籲,民眾就醫時務必睜大眼睛,避免被當成肥羊宰,更希望公平會發揮監督作用。看似善意提醒,反而點出政府的不作為,已預見新制上路後可能的亂象,卻未善盡把關之責,而民眾只能自求多福。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3-04 醫療.感染科
整理包/2024公費流感疫苗擴大全民免費施打!流感疫苗如何預約?可指定廠牌嗎?
公費流感疫苗3月5日將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未施打者接種,你打流感疫苗了嗎?近期感冒的人太多,如果還沒打過,可把握此次免費施打的機會。元氣網整理以下相關訊息。流感疫苗多久打一次?打完多久有保護力?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病毒株都有不同,每年接種一次流感疫苗是全球一致的作法。流感疫苗施打後,需約2周後才會產生足夠具保護力的抗體,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盡早接種,讓整個流感季均有疫苗保護。流感疫苗哪裡打?可透過以下管道查詢哪些醫療院所可施打流感疫苗,建議提前向院所確認有疫苗後再前往接種。1. 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2.各縣市衛生局流感疫苗相關專區:各縣市衛生局網站打流感疫苗需要帶什麼證件,要付費嗎?前往接種請帶健保卡及身分證件,如兒童健康手冊、戶口名簿、嬰兒出生證明文件或居留證等,需負擔掛號費或其他醫療費用。流感疫苗有哪些廠牌?這批採購的公費疫苗共有4家廠牌,分別適用6個月以上與3歲以上年齡。適用6個月以上者: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Vaxigrip Tetra菲流達四價流感疫苗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FLUCELVAX QUAD輔流威適流感疫苗適用3歲以上者: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dimFlu-S(QIS)「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MVC FLU Quadrivalent pre-filled syringe injection高端四價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可以指定廠牌嗎?疾管署表示,疫苗配送採先到貨、先鋪貨、先使用原則,民眾接種疫苗的廠牌採隨機安排,不過,若民眾偏好接種特定廠牌,可以事先打電話詢問疫苗廠牌,或至其他醫療院所施打。不同廠牌流感疫苗保護力有差異嗎?流感疫苗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約可達30%至80%。對18歲以上成人感染而住院的保護力約有41%,入住加護病房的重症保護力可達82%;6個月至未滿18歲的保護力與成人相仿。疾管署表示,流感疫苗在國內外已有數十年使用經驗,國內上市的流感疫苗不論廠牌,在保護力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均無差異。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一般會在發生後1至2天內恢復。嚴重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過敏性休克等,通常在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症狀,但發生機率非常低。若民眾發生接種後不良事件,應至接種院所或其他醫療院所就醫。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嗎?流感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目前肺炎鏈球菌、COVID-19 XBB疫苗持續開放接種,流感疫苗可與這2種疫苗一起接種,若同時接種1劑以上疫苗,可以打在不同手臂,或同手臂兩針間隔2.5公分以上;不過,因COVID-19疫苗較容易發生手臂腫脹等局部反應,局部反應多發生在接種1到3天內,若民眾擔心,可以過3天再接種其他疫苗。此外,北市衛生局為鼓勵長者施打疫苗,即日起至5月底設籍北市65歲以上長者至聯醫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新冠XBB疫苗除免掛號費,加碼送100元商品券,符合資格者可攜帶相關證件前往施打。
-
2024-02-15 醫療.耳鼻喉
台美醫療費用差很大,美國拔一根魚刺竟要276萬元!簡單3步驟可快速去魚刺
近期民眾吃東西意外事件頻傳,其中,春節年菜一定要有魚,象徵可以「年年有餘」。吃魚時一不小心,喉嚨可能被魚刺卡住,就醫拔一根魚刺醫療費用多少?一名在美國生活的中國大陸女留學生日前在影音平台《bilibili》分享拔魚刺的意外旅程,拍片透露自己吃魚時,不小心讓魚刺卡在喉嚨裡,然而後續她在美國醫院就診、動手術後,醫療費用竟高達台幣276萬元,龐大醫療費用讓她感到相當錯愕。為何在美國拔一根魚刺竟收到8.8萬美金的帳單?台灣拔一根魚刺大概花費多少?女留學生表示,她先預約了免費的學校醫院,但校醫對她說,「我們沒辦法替你治療」,後來找大醫院、安排門診,排隊時等候了3個小時,但大醫院的醫師竟覺得「卡魚刺很難處理」,因此再請耳鼻喉科專家來會診,且前前後後共有6個醫師專家替她治療,並且為她進行手術,而整個手術只進行了短短半個鐘頭,但最後她卻收到了8.8萬美金(約台幣276萬元)的帳單。「這個案例挺有趣的,但也反映出國內的醫療費用,實在太便宜了。」國內開業消化內科醫師方冠傑表示,這個案例不禁讓他想起,之前還在醫院服務的時候,常常半夜被call到急診去夾取異物,但收費不用這麼高,「國人其實真的蠻幸福的」。在國內夾取異物,民眾只要付掛號費就好,費用是跟健保申請,健保支付項目為「上消化道泛內視鏡異物摘除術」,點數為5355點;如果有穿孔等風險,內視鏡取不出來就會找外科,但即使以外科治療,民眾也僅需自費約千元醫材,絕不會花費高達200多萬元,且這種案例在國內2~3個小時內,就搞定了。如何避免被魚刺卡到?何時該就醫?方冠傑提醒,民眾吃有骨頭的食物,應該要小口小口的吃,不要狼吞虎嚥,吃的時候也不要邊吃邊說話,或是心不在焉的,而吃東西時,也要眼到嘴到,最好是看著自己要吃進嘴裡的食物,避免卡住異物引起不適。民眾吃魚時,喉嚨不慎被魚刺卡住,大部分都是吃到小魚刺,如虱目魚刺等。如果吞的時候感覺到異物感很大,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比較好,避免發生併發症。3步驟快速去除魚刺1、用筷子把魚的胸鰭、背鰭與腹鰭取下。2、用筷子從鰓蓋後緣,沿體中線把魚肉上下剝開,並把魚肉先放置一旁。3、一手用筷子夾著魚骨頭,另一手用湯匙稍微壓著魚骨下方的魚肉,將骨頭整個拉起來。行政院農業部更提醒,有的魚有細刺,吃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把魚肉混著其他菜飯一起入口,應該要細嚼慢嚥,才能察覺口中是否有魚刺。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4-01-10 醫聲.醫聲要聞
健保堪稱世界奇蹟卻造就血汗醫療 醫師公會全聯會提四大訴求
健保醫療給付點值是否滿足一點給付一塊錢,成為總統大選各政黨候選人交鋒的政見之一,有長期支持民進黨的醫界人士憂心,健保點值低,恐讓綠營選票流失。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更發出聲明指出,我國健保制度堪稱世界奇蹟,但成功的地方,竟然是可以大幅度的合法減少,原本應該給付給醫療提供者的費用,造就了台灣「血汗醫療」及大量醫事人員離職。全聯會表示,「提升醫療保健支出」與「挹注健保和醫療需求」為迫切的民生重大議題,長期以來,該會對健保與國家醫療政策皆有所建議,現在也提出幾點最為迫切的訴求,請社會各界能夠了解,為了國家醫療整體發展,滿足人民醫療需求,避免醫療崩潰的可能,期盼政府在未來能夠落實下列四點。第一、各總統與立委候選人皆能承諾於上任兩年內,以公務預算補足健保點值缺口,以免造成血汗醫療,甚至是血本無歸的醫療,其浮動點值應保障至少為0.95以上;並應於未來四年內比照藥費達成一點給付一元,給予醫療的基本保障,此外應逐年依照物價指數調整醫療點數,以保障醫療品質。第二、掛號費等非屬醫療費用的行政費用,應尊重市場機制,而非以行政命令限制,避免產生市場失衡,以及限制醫療發展。第三、重大與高貴新藥、新科技等高耗用資源的醫療費用,為屬政策專案支出範團,不應於保障民眾基本醫療健康權利的健保費用中支用,應另以公務預算挹注經費,以保障民眾基本醫療權益。第四、為保障人民醫療權益與提升國家醫療發展,我國醫療保健支出占GDP占率,應於四年內逐步調高至最少為8%的占率。以上四點,為現在醫界全體所最關心事項,不但攸關我國未來醫療發展,實為發展我國衛生保健政策之所基本事項,本會期盼社會各界與三組總統候選人皆能以國民健康為重,以醫療發展為要,在尊重醫療專業前提下,挹注足夠資源,保障醫癢品質與滿足國民醫療露求。所謂「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全聯會但以全國人民福祉為核心宗旨,盼能以本文拋磚引玉,廣開建言,讓我國醫療政策能更加完善。
-
2023-12-28 醫療.感染科
受到「防疫疲累」影響 國人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率低讓專家憂心
國人低估新冠疫情 專家憂年長者身陷危機一次家族聚餐,竟險些讓80多歲王先生一命嗚呼。他在用餐後幾天發燒、咳嗽而緊急就醫。在檢查後發現,王先生肺功能急速下降,院方隨即安排住進加護病房進一步檢查。結果顯示,他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所致。國內感染症權威教授盛望徽警示,新冠所造成重症及死亡風險遠高於流感,民眾切勿等閒視之,應儘速接種XBB.1.5疫苗。疾病管制署疫報顯示,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延燒。近幾周來,平均每周確定病例(中症、重症併發症)均超過200例,至於每周死亡人數則為30多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生命安全。疾管署預估,這波新冠疫情高峰將出現在明年一月中下旬,屆時單日確診人數恐接近兩萬人,重症住院、死亡等人數也將勢必再創近期高峰。儘管我國於112年9月26日起開打XBB.1.5疫苗,優先開放65歲以上長者接種,且為提高接種意願,各縣市也提供500元商品禮券及10劑COVID-19家用抗原快篩試劑等獎勵措施,但打氣仍不如預期。接種資料顯示,疾管署今年採購600多萬劑流感公費疫苗,施打人數已逾600萬人,目前所剩不多,相較之下,較早開打的新冠XBB疫苗接種人次仍不及80萬。針對新冠肺炎對於民眾威脅程度遠高於流感,但施打率卻無法拉升的現狀,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感染科教授黃立民對此感到憂心。他表示,受到「防疫疲累」心理影響,許多民眾並未將新冠肺炎當成一回事,認為病毒已經流行超過三年,毒性應該弱化了,即使感染,症狀也只會小感冒。黃立民指出,大部分民眾對於新冠病毒仍存有迷思,以為自己感染過病毒,或打過三、四次新冠疫苗,身體應該還有抗體,以致對於最新XBB.1.5疫苗興趣缺缺,覺得沒有接種的必要性。上述80多歲王先生即為典型個案,曾罹患腦中風、心肌梗塞,屬於新冠重症及死亡高風險族群。因這兩、三年來,陸續接種過三劑新冠疫苗,期間也曾確診過,而心生鬆懈。對於最新疫苗的接種,抱持著觀望態度。但沒想到,就在全家人在餐廳聚餐的幾天後,王先生出現發燒、咳嗽、胸悶、易喘等類流感症狀,行動力變差,被緊急送至急診,並確診為新冠肺炎,肺功能嚴重下降,只剩原本三分之一,因情況危急,被安排至加護病房。在台大醫療團隊搶救下,施以抗病毒藥物,才逐漸好轉。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平均每六個月新冠病毒就會出現新的變異株,目前JN.1變異病毒株就在許多國家迅速蔓延,掀起另一波疫情高峰。黃立民表示,該病毒株具有超強的免疫逃脫能力,之前感染過其他病毒株的人仍可能再度感染,因此,有必要接種XBB.1.5疫苗,提高保護力,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盛望徽表示,近期社區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明顯變高,這也反映在重症併發、死亡等人數,而疾管署疫報顯示,約九成九重症住院、死亡個案均未施打過XBB.1.5疫苗。盛望徽指出,再過三至四周,國內將面臨另一次新冠疫情的考驗,屆時單日確診人數恐接近兩萬大關,感染人數激增,重症及死亡人數勢必跟著增加,國人應該謹慎看待此波衝擊。世衛組織及美國何大一博士團隊均認為,現有XBB疫苗對目前各國流行XBB系列(如EG.5等)及新興變異株如JN.1皆有保護力。此外,荷蘭最新研究顯示,XBB.1.5疫苗對於60歲以上民眾接種後預防感染後住院保護力可達70.7%,在預防重症保護力可達73.3%。全國65歲以上民眾XBB.1.5疫苗接種率仍偏低,黃立民、盛望徽等專家強烈建議,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趕快接種疫苗。一般施打後兩周才會產生足夠的保護力,如能在最近接種,就可在趕在明年一月中下旬疫情高峰之前,做好準備。年長者同時打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新冠肺炎新變異株JN.1正在全球流行,新冠XBB疫苗對這隻病毒株也可產生抵抗效果,但疾管署統計,全台施打率僅約3%。前疾管署長、三軍總醫院特聘醫師張峰義表示,面對新冠變異株民眾「個人免疫力不足」,近來門診新冠個案相當多,重症人數也遠高於流感,他呼籲高風險族群應盡速接種公費疫苗。張峰義表示,台灣過去打的疫苗,即使是Omicron變異株疫苗,到目前綜合抗體皆已幾乎歸零,新冠病毒不斷在全球變異,對長者來說風險相當高。此外,目前民眾「個人抵抗力不足」,更別說形成群體免疫力。他認為60歲以上的族群都應儘速施打XBB疫苗,才有辦法生成對抗JN.1變異株的抵抗力。「除非過去打新冠疫苗有嚴重副作用,否則都建議施打。」張峰義說,前兩年台灣施打的原始型疫苗,部分民眾可能有較嚴重的副作用,但現在XBB疫苗綜合效價數據不錯,安全性也較高,目前最多的副作用是施打部位的局部疼痛。他強調「自己的安全自己顧」,打一劑疫苗以提升免疫保護力。張峰義指出,新冠肺炎仍在全球流行,尤其目前出國人數增加,變異株速度更快,但民眾卻都對防範新冠病毒鬆懈,忽略目前新冠重症不僅比流感嚴重,且併發症也更多,對於長者以及高風險族群都具威脅。冬天好發呼吸道疾病,室內空氣也多不流通。張峰義表示,台灣民眾冬天喜歡窩在一起聚會,吃火鍋、聚餐等等,而室內空調較弱,通風不佳,只要一人帶有病毒,整個空間的人都可能染疫,年輕人重症風險低,但家中若有長者,就得要多加留心。「當務之急是把現在冬季、春季的抵抗力拉起來。」張峰義提醒,病毒變異從未停歇,現在的XBB疫苗施打率得趕緊拉起來;不過,他也表示,今年一次要打新冠、流感與肺炎鏈球菌等三種不同疫苗,長者可能較為抗拒,但流感、新冠感染後,都更容易引發病毒感染,他認為可透過對民眾進行衛教,分散兩隻手臂來施打,也儘快帶家中長輩去打疫苗,以提升免疫保護力。疫情高峰即將來襲 疾管署催打XBB新冠疫苗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增326例,創四個月來新高,死亡增37人,則是九周來新高,疾病管制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本土JN.1近四個星期來本土JN.1占比升至百分之九,預估一月中旬將成主流株,因其具有逃脫能力,提高感染風險,民眾應儘速接種XBB疫苗,另建議民眾,前往人潮聚集場所時最好戴上口罩。根據疾管署評估,目前國內新冠疫情屬於「略升」,但全球陽性率正處在高點,特別是鄰近東南亞病例數仍持續上升。羅一鈞指出,近期屬於BA.2.86系列的JN.1境外檢出提升,本土占比已近一成,雖然目前疾病嚴重度並沒有上升,但可能有較高的免疫逃脫性。羅一鈞說,依據荷蘭今年針對60歲以上接種新冠XBB疫苗效益研究顯示,對於預防感染後住院以及重症保護力高達七成。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最新疫苗建議,現有XBB.1.5疫苗對於XBB系列(EG.5、HK.3及HV.1等)及BA.2.86系列(BA.2.86、JN.1等)的變異株皆有保護力。疾管署預估新冠疫情將在明年一月中下旬達到新一波高峰,每天估計會有一萬八至兩萬人染疫;另一方面,流感流行高峰也可能會落在春節前後。因應新冠等多種呼吸道病毒在秋冬流行,疾管署推出「三針有幸」的疫苗催種計畫。羅一鈞表示,65歲以上長者可同時公費接種包括新冠疫苗在內的三種疫苗,並可在接種疫苗後,拿到10劑新冠快篩。他表示,民眾若出現相關症狀,可利用快篩試劑檢測,一旦染疫則可儘早就醫。此外,目前醫院、診所、護理之家,以及老人福利機構(長照安養機構等)仍維持口罩配戴措施,並沒有鬆綁。羅一鈞建議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若在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處於通風不良之場所或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儘量需戴口罩維護自身健康。提高疫苗打氣 部分縣市設臨時接種站新冠防疫持續了三、四年,國人出現「新冠疲累」,以致XBB疫苗打氣低迷。但部份縣市衛生局在社區、賣場、火車站設置臨時接種站,讓路過民眾就近施打,省下掛號費。另規畫「隨到隨打」醫療院所,提高接種便利性,希望刺激打氣,讓民眾安平健康過好年。屏東縣在這波新冠疫苗施打率排行上獨占鼇頭,衛生局長張秀君表示,「貼心、用心」是提高疫苗接種率的不二法門,必須祭出因地制宜措施,才能加強民眾的施打意願。她指出,每逢假日、節慶日,衛生局就會在火車站廣場、藝文活動現場設置接種站,只要民眾路過,持健保卡就能打疫苗,節省許多時間。針對偏鄉地區,屏東縣衛生局則規畫疫苗專車,醫護人員下鄉,至各地活動中心舉辦衛教活動,並提供施打服務。另有行動復能車,深入社區,除了協助失能者復健,公衛護理師也幫打疫苗。此外,為了加強民眾對於疫苗的正確認知,屏東縣推出三輪車遊街廣播等懷舊宣導措施,提供身障者就業機會,騎著電動三輪車,繞著大街小巷,放送接種相關訊息,張秀君說,「鼓勵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減少重症及死亡風險,可是功德無量。」台北市新冠疫苗接種成績不如預期,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這一波新冠疫苗的打氣確實低迷,目前台北市也才打了10萬多劑。為此,衛生局正研擬催打措施,包括,廣設社區接種站,讓民眾能就近施打,減免掛號費,不需至醫療院所預約。另外,北市衛生所拍攝衛教宣導廣告影片,也即將於有線電視公益頻道播放。桃園市則以獎勵方式鼓勵年滿65歲長者接種流感、新冠、肺炎鏈球菌等三大疫苗,衛生局長劉宜廉表示,年長者免疫力較差,一旦感染,很容易引發重症,希望符合資格的民眾踴躍接種,而桃園市特別規畫接種場所,儘可能同時接種三劑,節省許多時間。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黃翠咪指出,為了提高XBB疫苗打氣,市政府與不少大賣場合作,設置臨時接種站,除了中央所提供五百元超商禮券,另準備實用的宣導品(例如,水果、礦泉水等)。再者,與衛生所及多家醫療院所合作,開設「隨到隨打」門診,不用預約,相當便民。疾管署表示,目前全台約3000家醫療院所可接種XBB疫苗,其中超過1600家提供隨到隨打服務,民眾可至疾管署官網「秋冬疫苗專區」查詢相關的疫苗施打資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1-20 癌症.肺癌
肺癌成為台灣最新癌王!9大篩檢步驟教你預防肺癌
11月是肺癌篩檢月,衛福部國健署上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新發個案人數超過大腸癌,成為台灣新癌王。去年起,國健署針對肺癌高危險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LDCT)計畫,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不抽菸肺癌進行篩檢的國家。誰是肺癌高危險群?誰符合免費篩檢條件?以下帶您了解LDCT檢查怎麼做,以及發現早期肺癌的重要性。第1站 高危險群Q:我是肺癌高危險群嗎?若不是高危險群,也需要做篩檢嗎?111年起,國健署對特定族群提供「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補助,免費篩檢對象包括:1.具有肺癌家族史:50歲到74歲的男性或45歲到74歲的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有重度吸菸史者:50歲到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不符合LDCT篩檢的民眾,若有健檢計畫,建議自費加做LDCT,頻率二年一次即可,費用約為5千元。一旦自費民眾檢出異常,後續治療費用則會由健保接手,民眾不必擔心。第2站 早期發現Q:國內的LDCT篩檢,為什麼特別針對有肺癌家族史者?目前篩檢成效如何?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提供重度菸癮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及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LDCT篩檢至今超過一年。截至今年6月30日,已完成篩檢4萬9千餘人,找出531位肺癌病人,其中85%都是第0期、第1期患者,這些患者經過手術切除,就能恢復正常,因為篩檢,得以治癒疾病。台灣肺癌特性與國際不同,只有三分之一患者有抽菸。台灣在1990年代就開始施行菸害防制法,成人吸菸比率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情況卻不減反升,尤其肺腺癌更是直線上升,與抽菸關聯性較高的肺鱗癌,罹癌人數則有下降,所以國健署肺癌篩檢策略,一定要針對不抽菸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其中最明確的危險因子就是家族史。根據研究,若家族中有直系血親罹患肺癌,其後代累積10年內罹患肺癌的比率是4.5%。LDCT篩檢推動是奠基於肺癌家族史研究,除上述追蹤研究以外,亦根據「台灣肺癌篩檢計畫(TALENT)」,2015年起針對不抽菸,但有家族史、環境暴露、廚房油煙者進行篩檢,結果發現家族史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原因,故將重度吸菸、肺癌家族史列為兩大篩檢對象。肺癌已知的環境致癌因子,包括空氣汙染、石棉等裝潢材料、二手菸、廚房油煙等,但就國內而言,環境因素導致肺癌的機會,仍不如家族史高。目前已知20至30個基因與不抽菸肺癌有關,然而,因為肺癌是多基因影響,個別基因貢獻度並不高,只是累積起來很高,足見肺癌是多基因影響的癌症,具有基因變異的患者,比較容易受到環境致癌因子影響,導致癌症發生。觀察一年後,確實發現LDCT列入癌症篩檢後,找出的家族史肺癌病人,遠比吸菸者高。LDCT篩檢篩出肺癌患者的比率是1.1%,但具家族史的病人比率為1.5%,重度吸菸者比率僅為0.6%,同時具有重度菸癮、肺癌家族史雙重危險因子者,檢出肺癌比率為0.9%,可見家族史仍是肺癌最重要的風險因子。由於罹癌者逐年上升,國家透過健保預算編列,支應肺癌治療的費用占比也逐漸提升,用掉國家最多資源。細究原因,是因為半數以上肺癌患者,診斷確立時,期別已是第四期,晚期肺癌存活率更是剩下12.6%。若能翻轉肺癌罹癌期別分布曲線,讓多數比人在第一期就被診斷出來,因早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治療效果較佳。新藥新科技引進雖能改善晚期病人存活率,但早期診斷是翻轉肺癌死亡曲線的重要方式,能夠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病人也不必活得痛苦。備註:包-年:每天吸菸包數╳吸菸年數(例如每天1包,吸30年,則為30包-年)第3站 認識LDCTQ:什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跟肺功能檢查一樣嗎?肺癌篩檢方式,早年靠X光,但人體胸腔不只有肺臟,尚有肌肉、肋骨、心臟、大血管、氣管等組織,在重疊投影下,病灶易被遮蔽;LDCT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據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LDCT對早期肺癌篩檢是有效的,X光只能在有明顯病兆的病人或晚期才看得到,無法取代LDCT。以肺癌第四期病患一年一百萬元的醫療費計算,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療經濟效益是划算的。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另外,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吸菸、氣候潮濕及空汙等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阻塞)、氣喘、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等肺部疾病也逐漸受國人重視,若民眾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鼓勵進行肺功能檢查,以利及早發現肺阻塞、氣喘、肺纖維化及肺炎等肺病。第4站 到哪篩檢Q:我要去哪裡做肺癌篩檢?政府有補助嗎?什麼層級的醫療院所可以做肺癌篩檢?國健署未限定篩檢醫院層級,民眾符合受檢資格,可至網站查詢「癌症診療品質認證醫院」排檢。自去年7月至今年9月底,已補助約6.4萬人受檢。若有家族史者,應攜帶肺癌家屬診斷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文件,若無證明可備罹患肺癌家屬之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列聲明書。如受檢者目前有吸菸,則檢查前須接受戒菸治療或衛教。符合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資格者,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如受檢者使用戒菸服務或篩檢結果疑似異常須回診,須支付掛號費等費用,自費篩檢費用依各醫院規範收取。第5站 篩檢風險Q:肺癌篩檢會有輻射或其他風險嗎?有沒有可能發生過度診斷的情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有其好處,同時也有風險。就吸菸高風險族群來說,肺癌篩檢的好處和風險如下:肺癌篩檢好處1.降低死亡率:美國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歐洲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4%,女性降低更多。2.早期發現肺癌:肺癌篩檢能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3.早期診斷其他疾病:可同時發現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冠狀動脈鈣化等。4.輻射量暴露較低:低劑量電腦斷層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斷層掃描。肺癌篩檢風險1.過度診斷:少數惡化緩慢的肺癌,就算不接受篩檢,可能終其一生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多診斷、多治療。2.產生焦慮:若篩檢出陽性,於確認後續檢查結果前,會帶來等待的焦慮。3.陽性率結果:約95%篩檢出的肺部結節是良性,陽性率問題會造成心理壓力,衍生後續追蹤、侵入性診斷,與相關併發症。4.偽陰性結果:並非所有肺癌都可以藉由肺癌篩檢而及早診斷。5.仍有低輻射量暴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台灣一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第6站 報告異常Q:篩檢後多久可看到報告?顯示異常怎麼做?怎麼避免偽陽性問題?推動肺癌普篩,陽性率問題曾引發專家擔憂。LDCT看到結節,未必是惡性腫瘤,要視結節是否會成長。若LDCT檢測出肺部結節,放射科訂有判讀條件,會依照結節大小判斷,加上醫師雙重確認,就能降低偽陽性率。篩檢後約一周後可以收到檢查報告,重點是拿到報告後,若顯示異常,建議回到受檢醫院找胸腔內外科醫師依病兆態樣專業判讀、診斷、期別判定等。若檢查無異常,建議多久追蹤一次?國內研究發現,具肺癌家族史罹肺癌機率約為一般人的3倍,多發性(一次長很多地方)高達17%,女性遺傳機率更高。因此建議,具肺癌家族史可依衛福部建議,每兩年做一次LDCT篩檢。第7站 結節追蹤Q:什麼是結節?結節怎麼分辨好壞?需要多久追蹤一次?根據「台灣肺結節處置共識」指引,小於0.6公分的結節不需要馬上手術,建議可6至12個月追蹤1次,而0.6至0.8公分建議3至6個月要追蹤1次,0.8公分視為惡性處置。常聽到「小結節定期追蹤就好」,但有的受檢者想開刀一勞永逸,又擔心挨了不必要的刀,怎麼辦?目前臨床上會以AI輔助檢視毛玻璃樣病灶的腫瘤密度、亂度,對於非常焦慮的受檢者3個月回診追蹤,清楚判斷結節有無形態變化,若無變化可拉長到半年追蹤一次,再來就可拉長到一年一次。第8站 公費篩檢追蹤Q:符合國健署補助肺癌篩檢對象,檢查結果有小結節後續要如何追蹤?衛福部國健署自去年7月1日起,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篩檢。而健保署依「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執行LDCT篩檢後,後續檢查追蹤或確診程序,相關費用由健保給付。今年度醫院總額也新增「因應肺癌篩檢疑似陽性個案後續健保費用擴增」專款項目10億元,用於支應肺癌篩檢後,疑似陽性個案後續確診費用。依健保署統計,罹患肺癌人數自107年6.6萬人,上升至111年8.7萬人,醫療費用也從107年149.81億點,上升至111年223.73億點。依國健署資料顯示,肺癌個案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期別有關,109年肺癌確診個案,高達51.1%被診斷為4期,若延誤治療到第四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就僅剩1成。健保署與國健署共同合作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並於今年6月1日開啟主動追陽模式。自6月至7月止,參與醫療院所數及服務人數分別為137家、3194人。至於自費進行LDCT篩檢的民眾,雖然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上傳醫療影像包括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造影(MRI)、胃鏡等,提供其他院所調閱,但目前並未強制規定醫院一定要上傳,若醫院主動將自費檢查結果上傳,或是民眾主動請醫事機構上傳自費健檢資料,有需要時就可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第9站 自費篩檢追蹤Q:我是自費篩檢陽性,沒有政府協助追蹤,後續該怎麼辦?符合國健署免費LDCT篩檢對象,若篩檢出腫瘤,個管師將介入;自費篩檢若檢查出腫瘤,醫師就是患者的個管師,會協助治療並給予方針。一般而言,自費做LDCT可以分兩種,一是到門診,自訴有高風險病史,可自費做LDCT,等待檢查報告出爐後,回診看報告;另一種是自費做健康檢查,其中包含LDCT的項目,同樣會在一定時間內提供檢查報告,如果自費篩檢醫院沒有給予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也會有建議治療的報告,可主動向醫院詢問。肺癌篩檢標準化報告(Lung-RADS)該檢測分為0到4級,其中第4級又分為4A、4B、4X,如果報告結果在3級以上,顯示需要緊急追蹤與介入治療,民眾可持健康檢查報告到任一醫院就醫,醫療費用則是依健保規定支付。【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
-
2023-09-05 醫聲.醫聲要聞
法務部、衛福部提「遠距」補稀缺醫療/圍欄內的醫療6
監獄中醫療資源有限,監所關注小組指出,監獄中的醫療本該是衛福部的職責,但礙於執業地點在監獄中,長期以來衛福部與法務部互踢皮球,遲遲未提出解方。法務部與衛福回應,近期研擬透過遠距醫療補足,監獄醫療資源稀缺的問題。受刑人納健保 衛福部、法務部推遠距醫療衛福部長薛瑞元說,監所受刑人醫療納入健保給付,已解決多數受刑人遇到的經濟問題;「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目前已納入監所醫療,一般疾病若非初診,都有機會使用遠距醫療看診,未必須要將受刑人帶至監外,這也能減輕醫療人員不願進入監所服務的困境。薛瑞元也說,受刑人雖要支付掛號費,但這是一視同仁的做法,且受刑人也有家庭,並非所有人都是自力更生,靠自身勞作金收入在監所生活。至於社福身份,因目前「社救法」是用家戶概念統計,有些受刑人無法符合資格,或因在監所內而無法獲得社會救濟,可再討論如何提供協助。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目前各監所都與當地醫院院所合作,因受刑人也享有健保,司法醫療等同於國民待遇;他不諱言,圍牆內的醫護人才難覓,最近也希望能與大型醫院引進遠距視訊醫療的合作,這是參考近來偏鄉醫療採遠距看診作法,既可方便受刑人就醫、減少戒護就醫人力,也讓醫護人員不用擔憂安全問題。蔡清祥也強調,受刑人生病就醫問題,監所人員只能尊重專業判斷,只要能自理生活,監獄沒有拒收的理由,至於病情嚴重性,以醫師診治判斷為主。矯正官員表示,受刑人在監求診,一般與外界差異性不大,但受刑人人身自由受限制,難免認為不會到最佳治療方案。官員說,監獄其實是社會的縮影,注意受刑人的身心健康也是工作之一。監獄內沒錢看病、難尋第二意見怎麼辦?時常有受刑人出獄後,對監獄內的醫療評負分,並認為勞作金不足以負擔醫療費,矯正署副署長楊方彥表示,受刑人在獄中有勞作金、保管金,保管金在3000元以下的受刑人如果在外有欠債被執行,獄方不會動這筆錢,另外,對保管金少於500元者,只要提得出證明,矯正機關會以貧困救助方式協助看診。有受刑人認為只在監內就醫,難以尋求「第二」專業診斷,楊方彥說,對生病受刑人的照料,分監內就醫、戒護外醫、戒護住院、送台中培德病監四個程序,如果還是無法獲治療,就進入評估保外醫治的程序。楊方彥指出,一般來說,只要受刑人可自理生活,依法監獄不能拒收,對於老、病受刑人的對應方法,則是視個案安排他們去療養舍、病舍、老人工場。一名矯正官員表示,自從2013年全民健保納入受刑人後,受刑人可享有的公務醫療資源已與一般社區等同,全國51個矯正機關皆設有門診,並視監獄特質與健保署認定合格地方醫院溝通,委任適合的醫護入監看診。舉例來說,台北監獄即與國軍804醫院合作、桃園監獄與部立桃園醫院合作,由醫院安排醫護替受刑人看診,如評估為監內追蹤即可,會讓受刑人用藥、觀察,遇緊急或嚴重特殊病況,再依醫囑協助轉介戒護就醫。依需求調整門診 矯正署:就醫比社區還方便官員表示,大型監獄周一到周五都有門診,但不像社區醫院細緻區分科別,一般來說分內科、外科,協調多少醫護人力?要看監獄特質及需求調整,需求量大,增加監內門診診次也是常見。離島或偏鄉機關如金門監獄、澎湖監獄的服刑人數少,監內門診頻次不比中、大型監獄,官員表示,如在夜間、假日發生緊急狀況不能立刻滿足就診需求,也有評估後送的相關機制。官員說,受刑人在監服刑就醫其實有「可近性」,住家附近多有超商,不見得有醫院或診所,包括心理疾病、牙齒方面的問題,每一矯正機關都會引介社區的醫療資源入監所幫受刑人診斷,就診方便性甚至優於社區。熟知管理實務的矯正人員說,受刑人的道德感不見得整齊,有些人會無病呻吟,向家屬抱怨監獄輕忽人命,事實上,監獄就是社區的縮影,最常聽見受刑人喊胃口差、摀著腹部說肚子疼,管理員無法揣測真假,但一律會要求填寫報告單安排看診。
-
2023-09-05 醫聲.醫聲要聞
改善醫療困境 專家:先調整勞作金著手/圍欄內的醫療5
「對於犯錯入監服刑的我們來說,自然不希望服刑之餘,再徒增家人負擔。數年來看過太多監所同學,寧可病入膏肓,也不願拖累家人。」一位受刑人在回覆監所關注小組的問卷時寫下上述文字。根據小組調查,監所受刑人醫療困境,主要來自勞作金過低,導致受刑人無力支付掛號費,或戒護外醫的計程車費用,被迫推延就醫,不少人出監第一件事就是到醫院檢查身體究竟有無異狀。監所關注小組常務理事、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鄭龍驊表示,二代健保賦予監所受刑人健保身份後,原先監所聘用的公醫退場,改由簽約醫院派醫師開設門診,監獄衛生科只有護理師,有時甚至是由藥劑師擔任衛生科主管。高雄監獄是少數仍聘用公醫的監所,該醫師是兼職,每周到監所二次,巡視病舍中生病、開完刀的病人,若所內其他受刑人有需求,也會順道探視。相較門診醫師,若有公醫駐監,能了解監獄運作細節,也讓有躁動症狀等不便帶至門診的病人獲得照顧。他也說,聯合國曾對監所內醫療提出建言,希望由醫師參與軟硬體環境設計、活動時程、勞作內容,以及戒具使用等,以評估監所活動在健康層面的影響,其緣由是認為監所收容人是健康弱勢,醫療應積極參與。每月2、300元勞作金 東扣西扣難就醫「擁有健保身份後,收容人要繳交門診掛號費才能看病,但他們幾乎沒有收入,不少人為此不敢就醫。」鄭龍驊說,健保身份雖讓受刑人有使用更好醫療資源的機會,百元上下的掛號費看似便宜,但受刑人在獄中沒了收入,每月2、300元的勞作金,再扣除購買日用品、犯罪被害人補償費用等,幾乎所剩無幾,若無監外親友資助,難以負擔就醫費用。萬一必須戒護外醫,受刑人須自付計程車費,監所多地處偏遠,車資動輒要價數百至千元,門檻更高。鄭龍驊也說,監所內門診不是想看就能看,必須打報告申請才能看診,且寫了報告也未必能排到看診機會。受容人只好自求生路,有人每周都繳交報告,若排到自己看診,就拿一些藥品備用;也有人因沒錢看診,就請同房同學幫忙在看診敘述症狀時「挾帶」自己症狀,以拿藥緩解症狀。監所關注小組調查735位受刑人獄中生活情況,發現超過八成受刑人每月收入低於800元,超過半數每日工時8小時、每周工作5天,賺取的勞作金竟不足500元,且依照累進處遇級數差別,有不同可支配比例,並非全數可以使用。想努力工作也沒用 受刑人又窮又病監所關注小組理事長陳惠敏表示,多數受刑人須監外親友支持才能負擔醫療費用的現況,加大社經地位對受刑人在監內處境的影響。若在監外,民眾可以設法賺錢就醫,但在監內即使有意願為自身健康努力,仍會受限勞作金低廉的現實,是讓家庭背景因素放大,造成更多階級複製。「受刑人工作權與健康權議題環環相扣,要改變受刑人醫療困境,除應讓醫療體系與監所建立更多連結,更要改變勞作金嚴重低下的問題。」監所關注小組副秘書長賴仁祥曾參與台大法學院教授李茂生團隊的一項調查,其結果顯示,2018年「監獄行刑法」修正前,監所受刑人勞作金每月平均294元;修法後的2021年,勞作金雖提升至592元,但與該年福利社月消費金平均2313元相比,仍明顯不足。至於應給予多少勞作金才合理?矯正署2019年回覆監察院糾正案時表示,在監所最低生活所須為每人每月3千元。陳惠敏說,為避免有人把入獄視為找不到工作的解套方式,加上監內勞動有其他意涵,受刑人沒有職業選擇自由,故也不宜將勞作金調升至基本工資,但至少應符合最低生活所需。她表示,目前監內部分勞動選項,如洗衣、做木工、麵線等,受刑人每月可領到數千至萬元勞作金,應擴增此類選項,讓願意工作的人,能有相應的勞動內容。此外,針對身障等勞動能力受限的受刑人,應納入監外社福身份補助,但可打折,「讓無法勞動的受刑人,也能有照顧自己的方式,避免健康狀況惡化。」另外,針對監所醫療選項少、片段化的現況,陳惠敏說,若比照地方衛生所方式,讓公費畢業的醫學生在監所駐診,提供長期、完整的醫療服務。因監所多地處偏遠,可再藉由分流的方式,讓地方居民進入看診,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也讓醫師有足夠的病患來源。
-
2023-08-23 醫療.精神.身心
懶人包/15到30歲免費三次心理諮商 服務機構名單和QA一次看
衛福部8月1日起提供15至30歲族群三次免費心理諮商,全台預估6000人受惠。目前部分縣市預約踴躍,衛福部長薛瑞元已經同意會增加預算因應。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表示,將盡量協調讓已經有預約諮商的民眾可以完整使用三次諮商,會再做後續規劃。Q1:「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下稱本方案)內容是什麼?A1:為促進年輕族群心理健康,協助調適心理壓力與負面情緒,衛福部於112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補助15-30歲年輕族群每人3次心理諮商。Q2:有什麼條件限制?A2:年滿15歲至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者,攜帶身分證明文件,皆可使用。Q3:使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心理諮商服務,需要支付其他費用嗎?A3:補助3次心理諮商費,但服務機構可另收取掛號費等其他行政規費。建議於預約時,先向機構確認是否須另支付其他項目費用。Q4:如何使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心理諮商?A4:衛福部提供4個口訣,查詢、預約、準備及諮商。●查詢:查詢心理諮商服務機構名單: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6608-74985-107.html●預約:聯繫服務機構,預約使用服務。●準備:攜帶身分證明文件以供查驗。●諮商:至服務機構接受諮商。Q5:可以選擇居住地以外的服務機構進行心理諮商嗎?A5:可以。「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無戶籍或居住地縣市限制。Q6:可以使用通訊方式進行心理諮商嗎?A6:可以。可查詢「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服務機構名單中,有執行通訊心理諮商之機構,進行預約。Q7:可以中途更換心理諮商之服務機構嗎?接受心理諮商服務是否有頻率或間隔時間的限制?A7:可以。但補助次數合計以3次為限。另心理諮商頻率以每周一次為原則,若有短期密集心理諮商需求,需由服務機構提報心理諮商計畫,經衛生局同意執行。Q8:已預約之心理諮商時間,若臨時有事不能去,怎麼辦?A8:請提早通知已預約服務機構,並更改預約時間。如連續2次無故未到,於第2次缺席日起90日內,將暫停補助資格。Q9:如果3次補助額度用完,仍有心理諮商需求,該如何尋求協助?A9:可以自費繼續接受心理諮商服務,或由機構協助媒合社區中之心理健康服務資源,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據點(網址:https://gov.tw/JSB)等。Q10:如於「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已接受1次或2次服務,但要預約第2次或第3次服務時已超過30歲,還能申請補助嗎?A10:可以。只要曾接受過1次服務,後續欲使用服務時雖超過30歲,只要仍在方案執行期間內(112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仍可申請補助,但每人合計以3次為限。Q11:使用「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為何要蒐集個人資料?A11:為評估「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成效及確保個案醫療權益,會由服務機構蒐集個人資料(含問卷),但蒐集資料不會作其他目的利用,並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辦理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事宜。「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使用流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2 醫聲.醫聲要聞
你常去的醫院幾顆星?Google評價台大醫院僅3.8 「這家醫學中心」4.5奪冠
就醫之前,你會先看Google評價嗎?Google評分已成為民眾從事任何行為的重要參考依據,就醫也不例外。各醫療院所不僅正在面臨醫院評鑑廝殺,還得想方設法拉高Google評價,不僅在施打新冠疫苗時,請民眾上網按下五星好評,連醫護人員都成為「刷評價大軍」,就是擔心評價過低、影響聲譽。聯合報本報整理國內19家醫學中心Google評價,亞東醫院以4.5分拿到第一名,醫界龍頭台大、北榮不到4分,至於低於3分的醫學中心則有奇美醫院(2.8)、高雄榮總(2.9)、萬芳醫院(2.9)。據悉,為拉高評分,醫療院所各出奇招,在疫情期間施打新冠疫苗時,護理師懇請民眾上網惠賜五星評價;北部某家醫學中心則更用心,院內召開會議時,司儀總提醒所有同事,拿出手機,在Google評價欄位點擊五顆星,希望刷出一波好成績,先前還發起比賽,各科發表宣傳文章,看哪一篇按讚人數最多。亞東醫院4.5顆星居冠亞東醫院4.5顆星,網友評論2644則,屬於超高分;觀察發現,該院幾乎對於每一筆留言均做出回應,顯示細心的一面。亞東指出,感謝民眾提出問題,讓院方有檢討改善的空間外,也會將反映回饋相關單位主管,列入未來流程改善參考。國泰4顆星、馬偕徘徊3顆星國泰醫院回應,Google評論不論正面或負面都會上線回應,負面留言會提供信箱或提供後續處理方式說明。馬偕醫院表示,醫院有多元意見回饋管道且予以尊重並重視,將持續以馬偕博士醫療傳道之精神,為民眾提供身心靈的全人醫治。北榮3.9顆星 院長陳威明:不會所有人都滿意台北榮總則為3.9顆星,院長陳威明表示,如果院內操作讓評論變成5顆星,一點都不難,但北榮不會要求同仁上網狂刷五星,值得關注的是合理的批評,北榮每天門診就醫人數為一萬人,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有人候診等了久一點,就在網路謾罵、給一顆星負評。陳威明指出,北榮致力於精進醫療品質,醫院也有臉書、院長信箱等多元管道,方便民眾、病患表達意見,而網路評分的評論則數很少,很多是不理性的病人,只要有幾個人給予一星負評,分數就會下降,但北榮不會號召同仁上網狂刷五星。陳威明表示,北榮院長信箱每個月可以收到上百封感謝信,感謝與抱怨的比例約為三比一,表示大多數的患者肯定北榮醫護人員的表現,同仁工作十分辛苦,不應用不合理的投訴打擊他們的士氣。陳威明舉例,有病房病人按了呼叫鈴,護理人員沒有馬上來,就被投訴;還有櫃檯同仁生病,嘴巴剛開完開刀,臉腫了起來,說話比較沒表情,也被投訴,被指責態度不好。對於這些,陳威明說,「真的於心不忍,心裡很痛。」陳威明說,依靠團隊合作、榮辱與共、讓各職類同仁共享榮耀和病人的肯定,才會讓所有同仁有成就感、有價值感,願意留在醫院服務病患,提供有溫度的感動服務。他表示,提高薪資只能暫時解決部分護理師及醫事人力不足,提供好的職場氛圍及工作環境,讓員工有學習成長的機會,才能留下優秀員工。陳威明指出,優質的醫療照顧、完美成功的手術是仰賴團隊合作,並非單靠「名醫」的個人功勞,有部分病人或家屬對醫師很客氣,但對護理師及其他同仁則有不同的態度,這也會讓同仁內心造成壓力和不舒服。合理的投訴是機構進步的助力,但是無理的投訴可能是導致護理師離職的最後一根稻草。台大褒貶不一僅3.8顆星 院方這麼說至於台大醫院,Google評論1900餘則,3.8顆星,並未突破4顆星,仔細觀察民眾對台大醫院留下的評論,民眾留言以稱讚或批評個別醫師為主,常指名道姓,評分也多是極端的一顆星、五顆星;也有人評論停車場排隊時間、疫情期間警衛阻攔進入,或分享開刀房、健檢中心菜色。台大醫院發言人陳慧玲表示,台大醫院重視民眾意見,也有正式管道讓病友能提供建言;針對Google評分,並未特別採取動作,如請醫師、病患「刷評論」或要求病人將負面評論下架。醫院會參考Google評論內容,但因收治病患多是「急、重、難、罕」,有些病人多重器官衰竭、有些則年事已高,都不屬於會使用Google評論的族群,取樣不夠平均。至於評論者指名道姓褒貶醫師態度或醫術,陳慧玲表示,被罵已是醫護人員家常便飯,病患因身體不適,心情也很焦急,身心都受影響,若能在就診過程中表達,一定會了解背後原因;態度好壞相當主觀,有些醫師認真執行業務,但臉色、表情未必符合病人期待,或因要處理病況危急的病人,而增加其他患者等待時間,讓患者認為等待過久。評論中常有針對醫院美食街、建築、病房環境的評論,有網友認為台大醫院病舍老舊,也有人表示位於常德街的台大舊大樓古色古香、非常優美。對此,陳慧玲表示,醫院已醫療為主軸,病人住院的重點應是醫療服務,而非美食街好壞,或病房新舊、裝潢美醜。醫療成本中,有極高比例投入病房、診間、醫療設施,每項儀器都經過驗證,也要定期維護,醫療人員更是須要專業訓練,這都是檯面下不易看見的地方。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自己不曾查詢醫院的Google評論,但網路上發言不必具名,若遇到醫療糾紛,或較為情緒化、主觀認定醫師態度不佳的病友,在評論中用激動語氣、甚至涉及人身攻擊,是否與真實就醫經驗相符也難以求證,恐會造成查看評論的民眾誤會,「醫療攸關性命,評論應該客觀呈現。」陳晉興說,醫師救人性命,感謝醫師的病人大有人在。但以外科醫師來說,執業生涯中開了一萬台刀,總有一兩次手術不盡如人意,Google評論畢竟不是公允的統計數據,能夠全面性呈現個別醫師的醫療專業程度;要是遇到同事、同業間的恩怨,而遭人惡意攻擊,或有人為了造神,大量留下好評,也會影響評論的真實性。陳晉興表示,接任外科部長後,常要處理民眾投訴。以台大醫院的做法,病人不論是要對醫師表達感謝,或要投訴醫師表達不滿,都要留下真實姓名,可透過院長信箱表達意見,如遇民眾不滿,醫院也會盡力處理,「網路上發言自由,萬一有人造謠、毀人清白,讓人擔心。」以美國為例,有具公信力的機構對醫院進行排名,也細分至各科別的排名。台灣雖無類似做法,但民眾可參考具公信力的媒體報導。陳晉興說,醫藥新聞不像政治新聞有意識型態問題,記者依據事實報導,也會署名,且醫師須有臨床成就才會召開記者會。民眾就醫前搜尋醫師報導,其經歷、成就一目了然。醫師的媒體聲量、評價須長期累積,他常鼓勵生涯剛起步的年輕醫師,有空多寫文章、接受記者採訪,若有好的成就,也要對外表達或召開記者會。高雄榮總2.9顆星 院方:每月感謝書函近100封僅拿到2.9分的高雄榮總表示,醫院與餐飲業不同,不太適合用Google評價評分,但院方一直都重視病患反饋的意見,盡量做好服務,讓病患獲得滿意的經驗,以往沒有Google評論,設立院長信箱,很多病患藉此提出反映,院方視狀況處理,也有人會寫感謝函,目前每月感謝書函近100封。高雄榮總表示,醫院每個月派人整理網路評價,供高層參考,經調查後確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會內部檢討、改進,但為情緒性發言、亂打分數,也只能冷處理。高雄榮總人員私底下透露,該院出現1分評價,原因是「醫院還在用手搖式的病床」,病人嫌醫院沒有提升硬體,就給了1分。但其實手搖式病床還是有用到的地方,醫院要更新設備,也有逐年的計畫與步調,病人不懂醫院的做法,就到GOOGLE評分,院方感到相當無奈。奇美醫院2.8顆星 院方:評價自有公評至於低分的奇美醫院,也有話要說,公共事務室主任黃文良表示,院方關心網路評分,但醫療沒辦法讓每一個前往看診的病人或家屬滿意,且醫院也非產品的銷售端,有時候診時間太久,或看病結果不如預期,評價分數就變低,也有過病患不了解健保部分負擔與醫院的掛號費的區別,抱怨看診費用昂貴,而給了一顆星的評價,這對醫院也不盡公平。 黃文良說,院方將網友所留的內容意見,轉給權責單位進行檢討改善,如果候診時間過久,院方做出分流改善,一來讓民眾快速看診,一方面也不會讓同診間的醫療人員有過多的看診負擔。曾試著請看診民眾協助,希望拉高整體分數,但後來認為並不需要,並未執行。但院方仍相當重視Google評價,經常瀏覽內容,如發現需要改進之處,一定檢討改善,「醫療還是以醫療品質為首要,評價方面自有公評。」(責任編輯:周佩怡)延伸閱讀:找醫院看Google評價?專家:「這評鑑」較具公信力
-
2023-07-20 醫聲.健保改革
俗擱大碗?學名藥佔國人用藥7成 僅占健保藥費4成/學名藥委屈1
台灣缺藥潮難以緩解,每當藥品短缺,食藥署聲聲呼籲民眾改採同成分、同劑型、同劑量的學名藥,希望民眾信任台灣製藥國家隊,不一定要原廠才有效。台灣民眾真的都對於原廠藥「情有獨鍾」嗎?從健保數據111年統計來看,學名藥占了國人用藥量的73%,似乎並未如想像中獨鍾原廠藥。健保111年度統計,藥品總額為2133億元,其中學名藥支出854.5億元(占四成);原廠藥則為1279.2億元(占六成)。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黃育文表示,原廠藥部分為新藥品,健保會預留部分預算給新醫療科技,像是抗癌藥生物製劑等,但整體健保近年來的學名藥用量都穩定在72%至73%左右,民眾並未排斥學名藥。學名藥協會理事長陳誼芬表示,正因為市佔率最高,所以不良品事件感覺起來相對也多,同時原廠品牌的行銷預算也遠高於本土藥廠。在缺藥危機下,幾乎得依靠本土藥廠增加產能以提供所需的藥品,每年健保藥價調查,在醫院採購價以及健保核價的藥價差上,雖是醫院的議價能力取得的合理利潤空間,屬於市場機制,但砍藥價卻是反映在藥廠身上,造成不合理的現象。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健保付費機制的設計,民眾繳了一樣的掛號費、藥費,當然想要拿到最好的藥品,追求原廠藥的民眾會為了取得原廠藥,特意到大醫院就醫,不利於分級醫療的目標,除非吃原廠藥民眾需自費負擔差額,否則並沒有選擇學名藥的「動機」。陳誼芬說,台灣民眾對於藥品的選擇權其實不高,多依照醫師、藥師的權威意見服用,不一定都非原廠藥不可。醫師能夠開立的藥品,也多是依照醫院政策所採購的品項,並非一定就是原廠藥。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總醫師劉一宏表示,臨床上並非所有民眾都適合用原廠藥,像是有些肌無力症病患服用原廠藥品,會出現持續腹瀉情形,但改吃台廠學名藥就能改善且有效;或是失眠患者吃原廠藥會出現夢遊情形,但台廠學名藥就不會。延伸閱讀:學名藥廠競爭激烈 前食藥局長:健保太小、藥廠太多/學名藥委屈2
-
2023-05-23 退休力.理財準備
還沒報稅?買輪椅可列報、做假牙也可以…7個重點QA幫你節稅!
你報稅了嗎?綜合所得稅申報只剩不到半個月,提醒大家5/31前記得報稅。哪些醫療項目可申報?家人有長照需求也可扣稅。《元氣網》以下整理關於報稅的一些實用資訊,還沒報稅的人趕快來看看你是否漏了哪些節稅項目!Q1:手機報稅怎麼報?A:手機瀏覽器先開啟報稅網頁:https://tax.nat.gov.tw/alltax.html?id=1→按【手機版】→按【我要報稅】步驟1-驗證身分(3選1)①行動電話認證②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③行動自然人憑證步驟2-填寫資料→自動帶出本人/配偶/受扶養親屬資料(可編修)→新增受扶養親屬說明:https://reurl.cc/0EAyk9→確認聯絡方式步驟3-確認稅額→最上方就是應自行繳(退)稅的金額→了解所得/扣除額計算過程按【查看】→編修所得/扣除額按【切換編修模式】→可下載所得/扣除額資料清單步驟4-繳(退)稅→繳稅6選1說明:https://reurl.cc/zA373V→退稅2選1,推薦直撥(轉帳)退稅!步驟5-申報完成→顯示檔案編號及申報成功次數,就完成!→可再次查詢確認:https://gov.tw/WSZ(手機報稅首頁按【申報結果查詢】)→有應檢附資料者按【申報附件上傳】Q2:已繳稅等於已申報?A:財政部指出,據過往案例,有些人會運用網路申報系統試算「應自行繳納稅額」,確認稅額後就離開系統。另外透過非申報系統管道繳稅,例如:至稅務入口網產製繳款書、至網路繳稅服務網或行動支付APP等自行輸入金額繳納,結果,系統未執行申報上傳,導致只有繳稅卻沒有完成申報啊!網路報稅者應特別注意:已繳稅≠已申報!如果是網路申報,系統一定要走完報稅流程,確實按下「申報資料上傳」,看到手機報稅顯示「步驟5-申報完成」或電腦報稅跳出訊息顯示「上傳申報成功」,才是真的完成申報!最好再查詢申報結果確認:https://gov.tw/WSZ。Q:為何我沒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是不是不用報了?A:稅額試算服務並非每一位納稅義務人都會適用,先查詢你是否適用稅額試算:https://gov.tw/CjZ。若不適用者,請改用手機或電腦完成綜所稅申報。Q3:什麼情況可列報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A: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符合下列情形之一,每人每年扣除120,000元。 一、符合「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18條第1項規定得聘僱外籍家庭看護工資格的被看護者:1.實際聘僱外籍看護工者,須檢附111年度有效的聘僱許可函影本。2.未聘僱外籍看護工而經指定醫療機構進行專業評估者,須檢附111年度取得之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影本。3.未聘僱外籍看護工而符合特定身心障礙重度(或極重度)等級項目或鑑定向度之一者,須檢附身心障礙證明影本。二、依長期照顧服務法第8條第2項規定接受評估,失能等級為第2級至第8級且111年度使用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服務者,須檢附111年度使用服務的繳費收據影本任一張;免部分負擔者,須檢附長期照顧管理中心公文或相關證明文件,並均須於上開文件中註記特約服務單位名稱、失能者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及失能等級等資料。三、於111年度入住住宿式服務機構全年達90日者,須檢附111年度入住累計達90日的繳費收據影本;受全額補助者,須檢附地方政府公費安置公文或相關證明文件,並均須於上開文件中註記機構名稱、住民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及入住期間等資料,另入住老人福利機構或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榮譽國民之家者,須加註床位類型。住宿式服務機構包括老人福利機構(安養床除外)、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所屬榮譽國民之家(安養床除外)、身心障礙住宿式機構、護理之家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精神護理之家)、依長期照顧服務法設立之機構住宿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及設有機構住宿式服務之綜合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服務機構。Q4:醫藥及生育費用,有哪些項目可申報?申報金額有限制嗎?A:1.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的醫藥費及生育費用(含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只要是付給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及診所或經財政部認定會計紀錄完備正確的醫院,都可以憑醫院、診所出具的費用收據正本列報,沒有金額的限制。另自101年7月6日起,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如屬因身心失能無力自理生活而須長期照護者,其付與公立醫院、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及診所或其他合法醫院及診所的醫藥費,也可以扣除。就醫或生育時別忘了向合於規定的醫院、診所索取收據,妥善保存。2.因身體殘障所裝配的助聽器、義肢、輪椅等各項支出,可以憑醫師出具的診斷證明與統一發票或收據,全數列報扣除。3.因身心障礙購買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26條規定的醫療輔具及同法第71條第2項授權訂定的身心障礙者輔具費用補助辦法第2條所列「身體、生理與生化試驗設備及材料」、「身體、肌力及平衡訓練輔具」及「具預防壓瘡輔具」3項輔具,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補助核准者,可以憑主管機關函復的審核結果及統一發票或收據影本,就超過補助部分的輔具支出,列報扣除;主管機關未予補助或納稅義務人未申請補助者,可以憑醫師出具的診斷證明及統一發票或收據正本,全數列報扣除。4.因牙病必須做鑲牙、假牙製作或齒列矯正的醫療費及器材費,也可以憑醫師或合於規定的醫療院、所出具的診斷證明及收據,列報扣除。(如果是以美容為目的而為的支出,不可申報扣除。)5.付給養護中心的養護費並不在醫藥費列舉扣除項目中,但如果養護費中確有具醫療行為的支出費用,且為公立機構所開立之收據,只要將屬於醫療給付部分的費用,單獨開立收據,就可以申報扣除。6.付給依法立案之公立單位或與全民健康保險具有特約關係之護理之家機構及居家護理機構的醫療費用,可檢附該機構出具之收費收據及醫師診斷證明書,申報列舉扣除。7.給付公立、全民健康保險特約之設置救護車機構,因救護車執行勤務依緊急醫療救護法規定收取之費用,可憑該機構掣發載明設置救護車機構名稱及救護車許可字號之收款憑證申報列舉扣除。8.因病赴國外或大陸地區就醫,只要能檢附國外或大陸地區公立醫院或國外財團法人組織的醫院、公私立大學附設醫院出具的證明,就可列報扣除。其中受有保險給付部分或非屬醫藥費範圍之交通費、旅費或其他費用不可申報扣除。大陸地區出具的證明須經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後,供稽徵機關核認。9.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其受扶養親屬,在合於所得稅法第17條第1項規定之醫療院、所治療,因病情需要急須使用該院所無之特種 藥物,而自行購買使用者,其藥費可憑該醫療院、所之住院或就醫證明、主治醫師出具准予外購藥名、數量之證明及書明使用人為抬頭之統一發票或收據,申報醫藥及生育費列舉扣除。Q5:家人有領身障手冊,如何申報?A:現行所得稅法為配合社會福利政策,列有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的扣除項目,供有身心障礙人士的家庭減輕一些所得稅負。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適用的對象,包括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為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或是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嚴重病人都可適用,每人可以扣除207,000元的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規定的嚴重病人,係指病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列報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時,必須檢附主管機關核發的身心障礙證明影本【僅檢附醫師(院)診斷或鑑定證明書,尚不得申報本項扣除額,惟嗣後檢附與之前提供的診斷或鑑定證明書所載相同事由,且經鑑定後取得的身心障礙證明,則可以追認其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或是專科醫師出具的嚴重病人診斷證明書影本。由於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的列報,著重在證明,因此,家中有身心障礙的親屬者,應該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發身心障礙證明,或是取得專科醫師出具嚴重病人的診斷證明,否則,就算真的符合規定,沒有上列證明,也無法享受這項減稅的利益,平白喪失應享的權益。Q6:如何利用保險費規劃節稅?A:隨著國民所得提高,「風險管理」的觀念,也開始進入家庭,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不但可以免去後顧之憂,又可利用保險費達到節稅的目的。依所得稅法規定,納稅義務人如採列舉扣除,則其本人、配偶和受其申報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傷害保險及年金保險)、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軍公教保險、農民健康保險、學生平安保險、國民年金保險之保險費,且被保險人與要保人應在同一申報戶內,在申報扣除年度繳納者,每一被保險人每年可在不超過24,000元的額度內申報扣除,值得注意的是被保險人與要保人要在同一申報戶,但納稅義務人、配偶及申報受扶養直系親屬的全民健康保險費(含補充保險費),得不受金額之限制,全數扣除(以被保險人眷屬身分投保者,毋須與被保險人同一申報戶)。列報扶養親屬的保險費支出,必須是受納稅義務人扶養的直系親屬才可申報,如為兄弟姐妹或其他非直系親屬,或是產險方面(例如汽車責任險)的保費支出,都不可以列報扣除。如申報居住國外而受扶養之直系親屬在當地投保人身保險所支付之保險費,可憑親屬向當地經政府核准設立之保險公司投保人身保險所支付之保險費收據正本及保險單影本申報扣除。保險費繳納收據是申報扣除的關鍵:1.檢視保險費收據或相關證明有無收集齊全。2.為全家繳納全民健康保險費之支出,有無請投保單位掣發保費收據或繳費證明,分別載明被保險人及眷屬姓名,做為列舉扣除額之憑證?3.由服務單位經收彙繳之員工保險費有無向服務單位申請填發繳納保險費證明?4.如果有向國稅局申請查詢或上網下載保險費金額,而且所申報扣除的金額,沒有超過上開查詢或下載的金額,又合於所得稅法規定的話,可以免檢附繳費的收據。5.檢視保險費收據之被保險人與要保人是否在同一申報戶內。Q7:已完成報稅,何時可收到退稅?A:依申報方式及時間,分3批發放退稅款。而只要是網路申報,5/31前手機電腦都能上網報,若有退稅會在第一批7月底入帳!第一批112/7/31(一):.網路(含手機)申報.稅額試算線上登錄或電話語音回復.5/10前稅額試算紙本回復至戶籍地國稅局第二批112/10/31(二):.5/10前稅額試算紙本回復至非戶籍地國稅局.5/11後稅額試算紙本回復至各地區國稅局.人工或二維條碼申報第三批113/1/19(五):.逾期申報.申報繳稅及不繳不退案件經國稅局核定為退稅案件【參考資料】.財政部稅務入口網.中華民國財政部臉書粉絲專頁
-
2023-05-20 醫療.婦產科
凍卵要花多少錢?有年齡限制嗎?有政府補助嗎?凍卵流程、費用及副作用一次看
冷凍卵子,俗稱「凍卵」。卵子取出後,將卵子保存在-196℃液態氮內,待想要生育時再解凍,以進行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療程。台灣晚婚現象普及,平均生育年齡也隨之上升,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為31.09歲,其中生育年齡為35歲以上者更達23.5%。不少女性為了日後生孕做準備,選擇凍卵,台灣女星林志玲、劉品言也曾公開表示做過凍卵。本篇將帶您了解凍卵流程、費用及凍卵副作用和常見問題等。凍卵療程3流程冷凍卵子,俗稱「凍卵」。卵子取出後,將卵子保存在-196℃液態氮內,待想要生育時再解凍,以進行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療程。根據《茂盛醫院生殖中心》說明,凍卵療程可細分為3個流程,分別為凍卵前檢察、凍卵療程追蹤及取卵凍存,整個療程需2-3周時間。‧流程1:凍卵前檢查凍卵前要做抽血(卵巢庫存量指標AMH、FSH濾泡刺激激素)、超音波(卵巢濾泡顆數評估)兩項檢查,以確認卵巢功能是否正常。若卵巢庫存量指標(AMH) 大於 2、濾泡刺激激素(FSH)小於 10,卵巢功能就算正常。經醫師評估後,就可進入凍卵療程。●卵巢庫存量AMH指數:AMH <2 (ng/ml)卵巢衰退、2≤AMH≥5(ng/ml)正常、AMH >5 (ng/ml)多囊性卵巢。‧流程2:凍卵療程追蹤月經來朝第1~3天到院,施打排卵針,並進行抽血及陰道超音波檢查。待月經第8~9天時,需回院追蹤濾泡及確認取卵時程,期間配合藥物誘導排卵。‧流程3、取卵凍存濾泡成熟時,施打破卵針,並於約36小時內到院進行取卵。取卵過程大約10分鐘,為避免不適,需做全身性麻醉。取出卵子保存於-196°C液態氮桶內。凍卵費用要多少錢?實際凍卵費用依個人用藥情況有所差異,每家生殖中心收費規定也不太相同,凍卵費用包含:門診掛號費、AMH檢測費、荷爾蒙檢查費、傳染性疾病檢查費、陰道超音波檢查費、排卵針劑、冷凍卵子材料費,花費大約落至8-10萬。其中,卵子冷凍保存費每年約8千至一萬。若要解凍卵子進行試管療程,費用大約為10萬至15萬元不等。政府有凍卵補助嗎?目前「單純凍卵」不在政府補助範圍內,僅部分縣市提供補助,如桃園市、新竹市(尚未上路)。桃園市凍卵營養金補助為促進婦女生育意願,維護女性權益,桃園市推出「凍卵營養金補助」,補助對象為設籍桃園市30歲至40歲女性民眾,於112年1月1日起,在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合約之9家衛生福利部許可人工生殖機構進行冷凍卵子療程,補助營養金1萬元及第2年與第3年保存金各6,000元,合計最高總額為22,000元。桃園市推出「凍卵營養金補助」,補助對象為設籍桃園市30歲至40歲女性民眾,至指定醫療院所進行凍卵,可申請補助營養金1萬元及第2年與第3年保存金各6,000元,合計最高總額為22,000元。(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新竹市「祝妳好孕」凍卵補助預計母親節上路根據《新竹市政府》表示,補助分為2個項目,預計母親節上路:1. AMH檢測補助對象為112年1月1日前設籍於竹市25至40歲的女性,為卵巢功能做健康檢查名額2,000免費1次的AMH抽血檢測、抽血檢測每人補助1000元。2.凍卵補助編列每年1000名為補助對象,一生一次最高2萬元凍卵補助及每年2000元、最多5年的凍卵保存管理費,獲補助之女性最高可獲31,000元的補助費用。哪些人需要凍卵?凍幾顆卵才夠?台灣晚生現象越來越普及,為了日後生孕做準備,建議30~35歲若無生育規劃,先做凍卵才能將其效益最大化,根據《國泰醫院》指出,經由年紀及評估卵巢庫存量指標AMH,可在療程前估算會取到幾顆卵。如卵數不夠,則會建議二次凍卵,並且年紀越大,需要二次取卵的可能性也會上升。年齡評估取卵數:‧小於35歲:取10顆‧35~40歲:取15~20顆‧40 歲以上:取20~30顆 台灣晚生現象越來越普及,為了日後生孕做準備,建議30~35歲若無生育規劃,先做凍卵才能將其效益最大化。以下族群可盡早考慮凍卵:1. 35歲後尚無生育規劃之女性2. 卵巢早衰患者3. 有抽菸習慣4.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5. 曾動過卵巢手術6. 月經週期變短
-
2023-05-18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正式預告 薛瑞元:擬7月1日上路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昨正式預告,預告期為30天,將先蒐集各界意見,衛福部長薛瑞元日前表示,若外界對新制內容沒有重大修正意見,新制就會在7月1日上路。健保署表示,部分負擔調整的目的在於落實分級醫療,期待就醫分流,緩解大型醫院急診人滿為患等困境。「健保門診藥品與急診部分負擔調整方案」,門診藥品方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維持藥費100元以下,免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200元;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藥費100元以下,收取藥品部分負擔10元,101元以上收取20%,最多收300元。慢性處方箋方面,醫院開立第一次調劑,比照一般藥品處方箋需收取藥品部分負擔,第二次後調劑維持免收;為了鼓勵病情穩定的慢性病人至基層診所就診,基層診所維持免收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部分負擔,而為減輕中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的經濟負擔,不論就醫院所層級,也免收部分負擔。為讓大醫院急診資源保留給急重症病人,急診部分負擔依就醫院所層級別採「定額」收費,醫學中心750元,區域醫院400元,而地區醫院和基層診所則維持收取150元;中低收入戶與身心障礙者於醫學中心收550元、區域醫院3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150元。以台大醫院急診為例,新制上路後,部分負擔750元,加上掛號費250元,合計1000元。健保署表示,現行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及原本由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榮民、3歲以下兒童、警察消防海巡空勤軍人、油症患者、替代役役男等對象,不受影響;另外,中低收入戶、持身心障礙證明民眾也不受這次調整影響。
-
2023-04-30 焦點.用藥停看聽
健保大數據揭密:最常重複用藥是這些慢性病 與一原因有關
【本文重點】台灣重複用藥藥費逐年上升,健保署引進監管機制後,重複用藥藥費在108年來到史上最低,但近3年又有上升趨勢。分析顯示,疫情後就醫恢復正常及高齡化導致慢性病人數增加,是主要原因。降血糖及抗病毒藥物是最常重複用藥的類別。重複用藥監管不僅是減少藥物浪費,更能減少民眾用藥風險,需要醫師衛教病人。--by ChatGPT台灣就醫方便,看診曾被詬病如同在逛菜市場,只要花150元掛號費,藥就能隨意拿。102年重複用藥藥費創下史上新高,達22.73億元,健保署強制介入控管,導入雲端藥歷、核扣等機制,108年重複用藥藥費來到史上新低,為6.87億元,但近三年重複藥費卻又悄悄上升,去年回升到8.13億元。健保署分析,重複用藥監管機制擴大到全藥類口服藥品後,恰好遇上疫情,就醫量少,因此維持在低點。隨生活恢復正常,又加上高齡化同步進展,也導致在全面監控下,重複用藥的藥費出現成長。重複用藥藥費年年上升,健保署祭出控管機制。重複用藥等同增加藥物浪費,也增加民眾用藥的風險。健保署自102年引進雲端藥歷系統,希望醫師開立藥物時能協助核對藥品是否重複開立,原僅列管6大類的口服藥物,後續不斷擴增至12大類、60大類,再到108年10月擴大到70大類,即全藥類的口服藥品。據健保署統計顯示,102年尚未介入控管時,重複藥費高達22.73億元,並且估計每年以近1億元的金額增長。雲端藥歷引進第一年後,103年重複用藥的金額降至19.73億元,到了108年來到最低點。健保署醫審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108年第一季以及第四季,先擴大管控60大類口服藥物,後續一口氣直接採全藥類監測,每一季核扣一次,當年度就凸顯出效果。若以原預估沒有管控制度下,重複用藥藥費成長金額與實際管控下的金額比較,從103年到111年總計減少約125.9億元重複用藥的藥費。近三年略為上揚,與疫情過後及人口高齡化相關。不過,自109年起到111年,重複用藥藥費從108年最低點的6.87億元,一路來到7.3億元、7.88億元、8.13億元。張惠萍表示,該數據中並未屏除醫師因病人強烈的主訴需求,調整劑量期間而導致重複用藥的金額。若扣除必要重複用藥情形,108年重複用藥的藥費為1.69億元、人數為32.9萬人;109年為1.41億元、32萬人;110年1.49億元、33.2萬人;111年1.52億元、36.1萬人。張惠萍表示,藥費雖成長,但以111年的人數及金額與108年對比,重複用藥人數增加,但金額並未突破108年的數據。近三年人數微幅成長,分析與疫情後就醫人數恢復正常,以及高齡化導致慢性病人數增加有關,目前的數字反而是全面監控下「趨穩」的數據。分析111年重複用藥的年齡層,超過九成五是31歲以上患者,並集中在61歲到70歲區間,占24%,重複用藥的藥費就有3,703萬元。以藥費排行,降血糖藥物名列第一、抗病毒藥物第二。若以111年重複用藥金額排名重複類別,以降血糖的藥物最多,重複用藥的藥費高達1,398萬元,張惠萍表示,該類型的藥品支付價最高的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腸泌素(GLP1),每支給付價格約為1,300多元。雖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使用到GLP1,但台灣的糖友眾多,糖尿病也屬於需要規律服藥的慢性病,加上隨時會因應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因此重複用藥比率高。抗病毒藥物位居第二,重複用藥藥費約為1,326萬元,張惠萍說,國內B肝、HIV、C肝患者眾多,特別是B肝的藥物貝克樂藥價高,且需要長期服用,加上副作用嚴重,如頭痛、疲倦、腹瀉、消化不良等,常有患者會需停藥再使用,也增加重複用藥的機率。以人數排行,降血壓藥第一名,安眠鎮靜與抗焦慮藥物排第二。不過,如果以重複用藥的人數分析,降血壓藥反而位居第一位,重複用藥人數多達8.5萬人,其次為安眠鎮靜與抗焦慮藥物,有6.1萬人;降血糖藥物則落到第6位,為3.9萬人。張惠萍表示,三高藥物都屬於重複用藥的大宗,高血壓不只存在於高齡者,近年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是使用人數多,才會讓重複用藥比率增加。張惠萍表示,對於重複用藥控管的機制,除了過去雲端藥歷以及強化核檢不合理用藥核扣外,還需要醫師衛教病人,別堅持要多拿藥,多拿藥並不會比較安心,反而增加用藥風險,也可能因為忘記吃,浪費健保資源。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1 醫療.感染科
懶人包/猴痘疫苗開放預約施打!全台6院所詳細施打時間及預約流程
猴痘今(21日)再新增本土3例個案。而猴痘疫苗登記平台也提前至今天下午3時開放登記,依據醫院的準備狀況,最早開打的是部立桃園醫院,將於明天(22日)提供接種。預約平台猴痘疫苗接種意願登記平台:https://mpox.cdc.gov.tw/ 預約時間自3/21下午3時起可開始預約。提供接種院所猴痘疫苗目前開放六都各一間醫院提供接種:.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亞東紀念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奇美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提供對象民眾自我風險評估「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如:性病患者、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等。本次提供約2500人次可接種,初估兩成爽約率,開放3000人登記,後續再視情形調整。預約流程先至意願登記平台選擇想前往的醫院完成登記,並完成高風險性行為等相關問卷。↓收到媒合確認的預約信,再至醫院網站完成掛號。↓依照預約掛號時間,攜帶身分證件至診間需出示預約信,才可接種。接種費用猴痘疫苗為公費接種,僅需負擔掛號費。猴痘症狀感染猴痘要注意六大項症狀,包括皮疹水泡、淋巴結腫大、發燒、頭痛、肌肉痛和極度倦怠等,其中以臉部、四肢和生殖器出現皮疹、膿皰、結痂等疹子症狀最為明顯,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戴上口罩再就醫。疾管署今(21日)發布新增本土3例猴痘個案,分別居住於新北市、苗栗縣和宜蘭縣,症狀包括發燒、鼻塞、頭痛、疲倦、口腔潰瘍、腹瀉、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我國自去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日累計確診16例病例(10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確診病例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間,中位數約30多歲,以性接觸感染為主。【延伸資訊】.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猴痘Q&A
-
2023-02-05 醫療.牙科
牙醫授訣竅:刷牙後少量水漱口 保留部分含氟牙膏更能防蛀牙
唇紅齒白,明眸皓齒,每個人都喜歡,但牙齒也是會生病的,它會有蛀牙、牙周病和牙磨耗等問題。想要健康一輩子,就從做好牙齒保健這件事開始,牙醫師提供提供三個小撇步,防止蛀牙的形成,預防琺瑯質受損。避免酸蝕早晚至少刷牙兩次 少喝碳酸飲料蔡志明/基隆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牙齒身為人體消化系統的第一線,也是身體健康的第一線。保護牙齒要從少喝碳酸飲料開始,一定要養成刷牙好習慣,早晚至少刷牙兩次,使用含氟牙膏、餐後潔牙及使用牙線。牙本質是牙齒的主體,牙髓組織在它的中間,牙骨質圍繞著牙根部,牙釉質則形成牙冠的外圍,這一層約2到2.5mm厚的半透明乳白色的鈣化物質,是牙齒最堅硬的保護層。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本身沒有修復功能,一旦遭到破壞,牙齒就會像沒有屋頂的房子,風吹雨淋,危在旦夕。酸性物質是破壞牙齒健康的隱形殺手,尤其是碳酸飲料,會侵蝕牙齒的鈣化物質,降低牙齒的硬度,讓牙齒極易被磨損及變質軟化,也讓牙齒失去保護層,變得更加敏感,當飲食及刷牙清潔時,更不舒服。牙齒的保健,首先一定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早晚至少刷牙兩次,使用含氟牙膏、餐後潔牙、使用牙線、沖牙器,並到牙科定期檢查牙齒和少吃甜食、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飲食、細嚼慢嚥以及改善不良的衛生習慣,如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用對牙膏牙膏含氟1000ppm以上 防蛀牙效果好林建宏/基隆成美牙醫診所醫師預防齲齒的功效與牙膏的含氟濃度有關,至少要1000ppm以上才有預防齲齒功效。刷牙後少量水漱口就好,讓牙齒表面殘留一點點含氟牙膏,不僅可增加口內氟離子濃度,預防齲齒的效果也會更好,這個習慣很重要。氟化物已被證實能有效預防齲齒。氟可以和牙齒表面結合,強化琺瑯質對酸的抵抗力。在齲齒初期階段,口水中如果有適量的氟,可以修復已脫鈣的牙釉質再鈣化。另外,氟化物也可以當作是一種抗菌劑,不僅能抑制致齲菌的生長,還能減少致齲菌產生酸腐蝕牙齒,減緩齲齒的進行。氟化物的運用包括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牙醫師專業塗氟、氟錠和氟鹽。其中含氟牙膏被認為是最多人運用、最容易配合、也是CP值最高的防齲方式之一。有文獻指出,單獨使用牙刷而不用含氟牙膏,只能減少牙菌斑和預防牙周疾病的發生,唯有刷牙搭配含氟牙膏才能有效預防齲齒。但不是所有的含氟牙膏都能預防齲齒,過去認為兒童牙膏的含氟濃度不能太高的觀念已被推翻。從長第一顆牙齒開始就可以使用含氟1000ppm以上的含氟牙膏,小於3歲的幼兒,牙膏量只要薄薄一層或是米粒大小;如果不會漱口,用紗布巾擦掉多餘的牙膏即可。3歲以上孩童到成人,每次牙膏使用量為豌豆大小,而且刷完牙後只需把口內牙膏泡沫吐乾淨,少量水漱口就好,讓牙齒表面殘留一點點含氟牙膏,不僅可增加口內氟離子濃度,預防齲齒的效果也會更好。及早預防帶孩子做窩溝封填 預防蛀牙最有效蔡宛儒/衛福部基隆醫院牙科主任很多家長常會問,小朋友牙齒表面凹凹凸凸的地方,常常都會卡東西,而且都刷不乾淨怎麼辦?其實,這就像在沙坑玩耍,手指間、掌紋細縫處總是卡滿細沙。牙齒也一樣,牙齒咀嚼的牙面,稱作「咬合面」,臼齒咬合面有很多高低起伏的形態,可以增加咀嚼效率,但這些表面細小的紋路,不易清潔,容易成為刷牙時的死角,也是蛀牙容易發生的位置。科學數據顯示,臼齒溝縫蛀牙的機率是平滑面的8倍。應當用白色透明的樹脂,塗布在這些牙齒的溝隙裂縫,防止蛀牙的形成。不論是窩溝封填、齒溝填補、溝隙封填都是同一種治療,作法就是把這些凹陷很深的牙面溝縫填起來,像是幫牙齒貼一層保護膜,讓牙齒比較好刷,相對就不易蛀牙。小孩在6歲左右會萌發第一大臼齒,健保有給付這4顆牙的溝隙封填,家長只需負擔掛號費即可進行窩溝封填的治療。「預防勝於治療」,窩溝封填是全球兒童牙醫界公認有效的預防蛀牙方法。家長一定要每半年帶孩子找牙醫師檢查、塗氟,並在適當的時間點,幫孩子的臼齒做窩溝封填。
-
2023-01-14 醫療.牙科
4歲童6顆蛀牙「診所報價11萬」,換老牙醫治療僅100元 網曝價差內幕!
有民眾透露,最近帶4歲孩子看牙醫,幾間診所報價大不同,有醫師表示要進行根管治療等程序,一共要價11萬元,也有牙醫認為沒蛀那麼深,只要補好即可,全程才花100元,差異如此巨大令這位民眾相當吃驚,不過事情曝光後卻意外掀起網友兩派論戰。一名父親在PTT以「牙醫為什麼報價差那麼多?」為題發文,他表示日前帶小孩看了兩間牙醫,第一間費用報價7萬多,總共六顆蛀牙,療程包含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牙套、舒眠,牙醫解釋,4歲多的兒童要根管需要綁牙套和舒眠麻醉,由於舒眠沒有健保所以要價約2萬元,至於第二間牙醫則報價更貴,高達11萬元。原po表示,他原本已經決定要交給第一間處理,不過朋友勸他多看看,後來他經人介紹跑到新北市一間老牙醫就診,結果過沒多久牙醫就把孩子的6顆蛀牙全數補好了,全程只付了100元掛號費,他和妻子瞬間傻眼,忙問牙醫為何前兩間要根管、牙套,牙醫只是笑笑說「不知道」,還說其實根本沒蛀到什麼,幹嘛抽神經。網友們對此持兩派意見,一些人大讚老牙醫做人老實,「老牙醫比較有良心」、「牙醫最賺錢的地方,爛牙醫當然叫你換」、「現在牙醫根本看一看就叫你根管」。更有人直指問題癥結,「四歲乳牙都還沒開始換吧,哪來的根管?」、「六歲就開始換牙了,四歲做牙套?」、「4歲沒有不能做根管,現在的問題是沒蛀那麼嚴重」。另外也有些人表示擔憂,「你要有心理準備,不一定有治好」、「價格方面不予置評,但是乳牙蛀太深用補的,一來清不乾淨容易再蛀,二來咬東西崩掉的機率也高」、「報價差很多,因為效果不同啊」、「老牙醫大概連片子都沒拍,隨便挖一挖」、「認真跟你說,老牙醫可能只是幫你短期處理」。
-
2022-12-29 醫療.新陳代謝
2成5青壯年罹代謝症候群 靠飲食、運動可以逆轉嗎?
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代謝症候群患者增加。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至64歲民眾罹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4人當中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醫師提醒,遠離代謝症候群應提前預防,可採取「健康促進」模式,包括飲食、運動調整,就有機會逆轉慢性病危害。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只要這五項危險因子含有三項以上,即罹患代謝症候群。男性代謝症候群盛行率30.4%,高於女性19.7%。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發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2至6倍。國健署、健保署今年7月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至今執行5個月,有1200家診所、近2000位醫師參與計畫,照護超過2萬名代謝症候群民眾。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啟嘉表示,此防治計畫目標協助20萬名民眾,盼疾病初期時,可以透過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戒檳等健康促進方式,將體重、腰圍控制在正常值,有機會逆轉疾病。黃啟嘉說,過去制度、誘因不夠積極,整體醫療環境容易忽略「監測價值」,病人會認為「看醫師就是要拿藥」,醫師苦口婆心建議病人改變飲食習慣、運動等,病人還不一定想聽,有種「好心被雷親」的感覺。黃啟嘉分享,曾碰到一位病人,誤以為自己的過敏是鼻息肉,他仔細檢查後,確認沒有鼻息肉因此沒開藥,病人反而不接受,反問「能不能退掛號費」。「我最大興趣,就是幫病人減藥。」黃啟嘉表示,專業醫師給予病人健康觀念、督促改變生活習慣,價值遠高於給予病人藥物或檢查。
-
2022-11-24 醫療.精神.身心
被認識的人發現我看身心科怎麼辦? 憂鬱症患者:求診,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我會不會被認識的人發現我看身心科?我該怎麼解釋,我為什麼需要看身心科?我最後一次踏進身心科,大約是在一年多前。當時,為了可以省下一些治療費,特意選擇學校附近的醫院門診部。因為醫院有與學校簽約,每次可以只用藥品部分負擔的二十元,就完成一次看診。不過,我想當下的內心,不真的是全然想省下掛號費而已,畢竟平常感冒或生病時,我不會因為診所或醫院的收費過高而不去看醫生,但心理疾病真的需要吃藥嗎?我真的嚴重到需要看醫生嗎?對於心理的不理解,讓我連帶地對精神醫療產生質疑,不覺得需要額外花費一筆費用,尋求協助。還記得那時身心科固定在每個禮拜四上午,一個禮拜只有一次,限額三十名,且必須現場掛號。但碰巧的是,我那學期的同時段剛好要上英文課,或許這成為了我一個規避就診的理由,所以當時我並沒有一覺察到自己的身心問題,就趕緊去看醫生。專注力下降,差點被機車撞到直到有一段時間,我發現自己的專注力下降很多,特別是有一次早晨剛踏出公寓大門,差點被迎面而來的機車撞個正著。當時,沒有聽到引擎聲,甚至連喇叭都似乎小聲了許多。一直到那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有些嚴重,終於下定決心,要去面對自己的問題。「我該怎麼請假呢?」當時只要一去看身心科,我必定會錯過一節英文課。我心中糾結著該如何解釋。我深怕老師如果再進一步問我,我都必須面對我無法說出「我的心理生病」的內心衝突。當然,我也猶豫著我會因此需要補上進度,要問別的同學,剛剛的英文課上什麼的心理壓力。不過,我最後還是去了。先是盤算著該問醫師什麼問題,不希望錯過任何可以解決疑惑的機會。延伸閱讀:給憂鬱症患者:當憂鬱來襲,別逼自己要趕快好起來!走進診所的心理壓力當我走進診所時,我的內心冒出一股不小的抗拒。我會不會被認識的人發現我看身心科?我該怎麼解釋,我為什麼需要看身心科?我會不會被櫃檯的志工與行政人員多看一眼?那份不自在有多麼強大,不言而喻。好不容易掛完號後,我坐在空蕩的長廊等待叫號。早到的好處是看診的人沒有那麼多,心理壓力也相對小些。等候時,不免抬頭看看同樣來看身心科的其他人。有人閉目養神,有人滑著手機,這與我第一次在大醫院看診的經歷相同,大家看起來都很正常。內心慶幸是「莊*翰」,而非全名看著門診外的智慧面板,大大的「身心科」字樣下,我的名字被懸掛在上頭,內心有點慶幸上頭寫的是「莊*翰」,而非我的全名。看似不起眼的米字符號,拯救我內心裡的一些焦慮。初診時,醫師鉅細靡遺地詢問種種細節,例如為什麼會來到這裡看診,是否有相關的家庭史,是否會有幻聽、幻覺,以及藥物是如何使用。整個流程下來大約是二十分鐘。我沒有感受到醫師的急迫,相反地,是溫柔與耐心,這讓我心裡的大石頭稍稍放下。第一次拿到藥的時候,內心有些新奇感。畢竟手上的藥袋裡,裝的是「治心病」的藥物。原來我看不到的心理困擾,竟然可以被手上真真實實的一顆顆藥物給舒緩。那種感受和拿到其他藥物,特別的不一樣。不過,我因為天生腸胃比較不好,加上抗憂鬱劑的機轉與血清素的回收抑制有關,而血清素的受體大多分布在腸胃中,因此容易腹瀉的副作用,對我而言,特別不好受。在兩三次回診後,自行停藥有一陣子,我覺得對自己的身體有點愧疚。畢竟心理憂鬱已經夠難受了,還因為使用藥物而增加生理上的負擔。坦白說,我的心情有些低落,也因此後來在兩三次回診之後,我就自己停藥了。那時,我還不清楚停藥這件事的後果,單純因為身體不好受,所以擅自作主。不過,後來讀到相關研究,才發現如果抗憂鬱劑沒有完成一個完整療程就停用,反而會有一些症狀產生,以及未來憂鬱症復發的機率,也會提升。後來因為有心理治療與好好休息的輔助,身體回復到了之前的水平;而規律的飲食與運動,也幫助我大大增加情緒的穩定度。雖然不是開心雀躍,但至少平靜舒緩。整體心理上的感覺,相較之前好多了。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但另一點,也使我開始思考,究竟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以當時的我而言,主觀的世界充滿許多的冷淡與疏離。在那樣的環境中,我的心理產生了困擾,是不是其實代表著我的心理功能是正常的?因為它確實盡責地反映了種種在我身上產生的感受,並透過失落與憂鬱來告訴我,我需要休息,也需要調整。而如果當我們的社會生病了,不斷地在強調功利與快速,而不重視品格與感受,那沒有生病的我們,是不是才不正常呢?因為那似乎表示我們被這樣的社會同化,我們的感受有所麻木,我們變得沒有人味、變得沒有理想等等。所以「正常/不正常」的分野,如果單從醫學角度的觀點來判斷,當然可以很直白地透過診斷手冊去下定論;不過當我們把社會脈絡考量進來時,我們還是要好好地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苦難,看清它的樣貌。求診,是我們為了自己而努力「我是不正常的,所以我來到醫院。」這句話是我想特別標註出來,送給也同樣在接受治療,或還在猶豫要不要步入身心科的你。沒有一條河流是完全筆直的。它們之所以彎曲,是因為每個流經的地方阻力不同,它們不會硬要選擇一個看似最短,實際上,卻難走又阻礙的路去經過。同樣地,無論我們如何選擇面對自己的心理困擾,當我們需要時,藉助一些治療來幫助我們降低阻力,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夠好或不夠堅強;相反地,我們努力地讓自己人生的路更好走一些,僅此而已。人生的議題,我們終將需要面對。我們可以選擇疲憊不堪地去回應,也可以選擇慢慢地先讓自己充電,再去化解。如何選擇是每個人的自由,但能活得更幸福、自在一點,是我們共同追求的。本文節錄:寶瓶文化《憂鬱世代:頂大生如何走出升學牢籠、社群競逐及自我價值困惑的憂鬱症》一書
-
2022-11-03 焦點.健康知識+
病歷跟診斷證明有何不同?申請要掛號?教你如何順利申請
「病人真的可以申請病歷嗎?」、「如果醫生不願意給,我堅持要,會不會因此影響醫病關係?」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想去醫院/診所申請病歷,卻被櫃台人員刁難,申請病歷需經過醫師同意;或是被告知病歷只能提供健保的部分,若有自費項目則不屬於病歷的一部分;亦或是好不容易申請到,卻發現病歷不全或與實情不符。面對這樣的狀況該怎麼辦,有法律可以規範嗎?全本病歷跟病歷摘要、診斷證明有何不同?‧全本病歷:最完整的就醫紀錄,包含在門診和住院時,所有醫事人員的紀錄,並有醫事人員蓋章以示負責。通常處理醫療爭議時,建議應該申請全本病歷。‧病歷摘要:醫師根據患者整個治療過程紀錄,瀏覽整本病歷資料後,對病人的病情所做的整體評估和說明。透過病歷摘要,其他醫師可大致了解病人狀況,以做出轉診建議或後續治療計畫。但病歷摘要是一個概述,要了解病情細節,還是需要申請全本病歷。通常為出院或轉診之用,幫助接手者掌握病況。‧診斷證明:經由醫師專業評估後,證實我們罹患相關疾病,或身體健康受到某些程度損害。可分為就診證明、甲或乙種診斷證明、死亡證明、身心障礙評估證明、重大傷病證明等。通常為請假、保險、申請相關補助的醫療證明之用。醫療院所不得拒絕病人索取完整病歷病歷的用途很多,除了用來瞭解病人的病史與健康記錄,及其所接受的醫療處置,也可做為醫療爭議發生時的醫療依據。全本病歷是民眾到此家醫療院第一次至最後一次的就診完整紀錄,記載著病人所有病程與治療經過,其內容是由醫療機構中照護病人的醫事人員(醫師、護理師、醫檢師等)所共同完成,並有醫事人員蓋章以示負責。病歷是醫療過程的紀錄,不會區分成健保或自費版本。財團法人醫療改革基金會指出,根據醫療法規定,醫療院所有責任至少應保存病歷7年醫療院所不得拒絕病人索取完整病歷,其所需工本費由病人負擔,若超過上述時間,可能無法取得病歷。全本病歷還包含下列項目:1.病人住院時,醫師(包括主治醫師與會診醫師)的病程紀錄(progress note)2.門診的就診紀錄3.護理人員的護理紀錄4.用藥紀錄5.各項檢查、檢驗報告6.其他醫事人員的紀錄,如:營養師、社工人員、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7.影像病歷,其中包括X光片、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內視鏡及超音波等檢查資料;它們可能傳統膠片或電腦輸出的列印影像。8.就診至今所簽署的同意書(包含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自費同意書等,應有一式兩份,醫院留存一份、病家保留一份)、切結書等表單。如何申請全本病歷法令有明確保障病人申請病歷的權益,病人不需經過醫療機構或醫師的同意或掛號,醫療機構依法不得拒絕提供病歷。病人可向診所的櫃臺或醫院的病歷室提出申請,申請時通常需準備身份證及健保卡,若是病人家屬代為申請病歷資料,除了當事人的身份證和健保卡,還需檢附委託書及受託人的身份證,做為查證用。由於各家醫院申請流程不同,建議大家可以先打電話去詢問清楚流程、備妥證件後再到醫院診所申請,才不會白跑一趟。若有申請表,可依照自身需要,複印病歷的部分或全部內容。各縣市亦有針對病歷訂定醫療收費標準,病人申請病歷時需自付相關費用,不需支付掛號費。而為避免醫院對於病歷申請費用「隨意喊價」與申請時間「蓄意拖延」,法令有訂定明確規範,申請紙本病歷的基本行政費用不得超過200元、每頁病歷影印費不得超過5元;醫院提供全本病歷的時間最遲不能超過14天、檢驗報告最遲不能超過3天等規定,以免讓病患陷入漫長的等待。若申請遭醫院或醫師拒絕,可向衛生局檢舉如若醫療院所拒絕提供病人病歷,或未依時限提供病歷、提供的病歷不完整或造假,都有違法之虞。依據醫療法,民眾可向醫院所在縣市的衛生局檢舉,請衛生局出面協助病歷調閱或開罰。病歷就像是一個人的健康紀錄表,幫助我們更瞭解身體情況,也幫助轉診醫師瞭解自身的病情,讓病人不用再花時間重複已做過的檢查,也做為醫療爭議的醫療依據還原當時的醫療處置,可節省不少醫療資源跟時間。參考資料:《醫療爭議參考手冊》
-
2022-10-22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聖保祿山地醫療團巡迴車跑遍復興鄉,傳愛30年挽救危急性命
就像聽見「少女的祈禱」音樂知道是垃圾車來了,走在北橫公路上如果聽見天主教風格的熟悉歌曲,桃園市復興區的山地住民便知道「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的巡迴醫療車來了」。這是他們親切的老朋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獲選中華民國第32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這支以「醫療傳愛」為宗旨的隊伍,本著耶穌基督博愛世人的精神,醫療照顧山地偏鄉民眾的健康,並延續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關懷弱勢族群的理念,宣揚天主的愛。迄今30年,團隊成員和照護形式雖有異動,不變的是關懷弱勢族群的心。桃園市復興區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占桃園市三分之一,人口僅一萬多人。義大利巴義慈神父來到台灣傳教,看到居民「小病用忍,大病用滾」,邀請聖保祿醫院院長沈雅蓮修女,於民國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在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從醫療站到巡迴醫療,開設特早門診方便農耕生活。三民醫療站啟用時沒有全民健保,不少原住民也沒有公、勞保,生病無法繳納醫療費用,不敢來醫療站看病。因為醫療站只收50元掛號費,其他醫療費用全免;如果掛號費也無力繳納,便完全義診。病人間口耳相傳聖保祿醫院方便且不計成本的服務,有需要的病人因此都獲得救治。復興區位於北部橫貫公路,是水蜜桃、拉拉山巨木群的故鄉,假日遊客眾多,發生意外或民眾有醫療需求都沒有醫療院所可看病。民國86年12月,聖保祿醫院接受桃園政府委託,在假日補足復興區衛生所的醫療人力;民國87年又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駐診,並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巡迴車,回應婦女的需要。復興區醫療資源集中在前山村,為設法將醫療資源送至後山及深入部落,民國88年5月開始,每周四上午八點,由司機開巡迴醫療車載著一位醫師及兩位護理師,巡迴九個村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周五早上配合居民農耕的生活作息,6時30分即開始「特早門診」,需要抽血檢查的、需要拿藥的,都可以看診後再回去工作。穿梭崎嶇山路23年,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復興區後山的部落要開車2至2.5小時才能下山。民國91年5月,聖保祿醫院接受健保署及桃園市政府整合,和長庚醫院共同於後山村下巴陵定點,成立華陵整合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方便地方民眾就醫。聖保祿這支團隊30年來在桃園市復興區的服務,主要有四項:巡迴醫療車及定點醫療站服務、原住民文化傳承及部落關懷、改變民眾健康觀念的衛生教育活動、以社區醫療培育住院醫師。復興區居民以泰雅族人居多,留在山上的九成以上是老弱婦孺,深入部落的巡迴醫療對他們最方便,助益也最大。民國88年5月起,巡迴醫療路線由醫院出發,從大溪往復興區前山村三民、澤仁、霞雲、羅浮、義盛、長興,再到後山的高義、三光、華陵村,貼近鄉民的生活如里民中心、教會、雜貨舖、派出所等地,將長期沒有醫療資源的地方,例如離主道路落差海拔650公尺的下蘇樂、復興區與新竹縣交接的三光部落,甚至最偏遠的新興部落,全部主動納入巡迴醫療點,至此,偏遠民眾的就醫可說已無遺漏。從事山地醫療最大挑戰是對外交通,遇到大雨時,常有落石甚至土石流,導致道路坍方交通中斷。巡迴車後車箱裝滿醫療必需用品,有儀器、藥品、病歷,穿梭崎嶇山路,23年間已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冬天時,團隊還要準備能禦寒的冬衣過夜。一大早出發,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過後,才能回到華陵醫療站休息。醫療車播放歌曲隨招隨停,克難看診挽救危急性命。除了12個定點醫療站,巡迴醫療車沿路會播放醫院選定的醫療歌曲,提醒民眾巡迴醫療車來了,路途中只要民眾招手就停車看診。醫療儀器及藥品,常因為看診關係搬上搬下,有些折騰,但團隊依舊隨招隨停,從不拒絕。每趟巡迴醫療有四位人員:看診醫師固定是刁惠恩,來自香港的刁惠恩,自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在台灣行醫已40年。其中,民國87年起的23年都是在聖保祿醫院服務,每周有一天半在復興區山地巡迴。另外的排班護理人員有鄭芳亞、辛佩珊、游玉婷、葉怡貞、彭詩旻、原住民姑娘李曉芬,還有開車司機王漢業或郭孝偉。他們必須克服暈車、氣候變化、交通不便、長途跋涉等種種辛苦。怪的是,參與成員紛紛愛上教會醫院「關懷照顧弱勢族群健康」的使命。若問為什麼,他們回答「山上空氣好、風景好」,尤其「原住民的豪邁與熱情」不僅紓解壓力,更帶來最佳工作氣氛,在在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山地醫療另一大特色,是要克服氣候及天災的大自然影響。團隊最津津樂道民國96年8月30日至9月4日艾利颱風來襲,醫療團隊8月31日帶了藥物、食物、水,要上山與居民同舟共濟,但北橫公路多處坍塌,平時兩三個小時的路程,花了近六小時才到達華陵整合醫療站。遇天然災害病患更多,無法換班硬撐一個禮拜。山上停水又缺電,偏偏這時候求醫的病患比平時多了兩倍,需要打點滴病患變多,點滴架不夠,以梯子加上衣架來應變;缺電,勉強以手電筒、燭光來照明,可是無法使用電腦,所有診療記錄要用手工;缺水加上瓦斯爐出現問題,每天以泡麵、罐頭果腹。還出現一名胃潰瘍大出血病患,急需119緊急救護到醫院,但山上電話、手機因訊號問題無法撥通,幸而手機112發揮緊急聯繫功用,及時將病患送到山下醫院治療,成功挽救性命。當然,醫護人員這時沒法換班,24小時工作硬撐一個禮拜,直到居民撤離。在華陵整合醫療站方面,也有一群奉獻的醫護人員,其中李章智醫師已堅持11年,未曾缺席,還有醫師高慶雲、林怡君、高榮良、陳家豪、王如民、陳琬琳、林宣合、廖舫敏。護理師固定有曾淑芬,另有李曉芬。安娜修女(黃貴梅)民國93年加入山地醫療團隊華陵整合醫療站。她是阿美族原住民,深入部落關懷住民的需求。因她的建議,98年在爺亨部落成立社區關懷中心,將醫院閒置的電腦送上山,開辦電腦網頁設計課程,也教小朋友學習,還幫忙販賣水蜜桃、甜柿。後來又陸續開班傳授烹飪、編織、音樂、舞蹈,傳承原住民文化。節日有活動、暑假有夏令營,萬一遭逢火災、車禍等急難,安娜修女會結合醫院的力量,送物資和捐款,解決燃眉之急。山地醫療團隊重視向下扎根,選擇教會、學校、里民慶典等場所,每個月一次安排醫師作衛生教育。針對山上常見疾病,教導如何緊急醫療處置,譬如心肺復甦術、毒蛇咬傷的急救、如何防治高尿酸、痛風及肝病防治等,也藉著傳播健康知識,逐漸翻轉民眾的觀念及行為。但這兩年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衛教活動暫停中。聖保祿醫院小檔案成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在復興區原鄉山地醫療服務超過30年,民國81年10月立案,除了提供山地偏鄉醫療,也落實照顧與關懷弱勢族群理念。服務事蹟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於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86年12月,協助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駐診復興區衛生所,增加星期六、日醫療服務,87年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88年5月,增加復興區巡迴醫療,周四上午8時開始巡迴9個村(里)到各部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91年5月,和長庚醫院於後山村下巴陵,共同成立定點服務的華陵整合醫療站,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服務。93年安娜修女加入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98年6月10日在爺亨部落,設立復興鄉爺亨社區關懷中心,開設電腦網頁設計安排學童學習,幫助行銷水蜜桃、甜柿等農產品,開舞蹈班傳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