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專家觀點

全台院內感染確診290例 璩大成:5類對象最常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今天說,全台院內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90例,以確診者家人、肺炎住院病患、陪病者或看護等5類人最常見,院內感染往外傳播,確診數可能是原本的4到5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協力穩固COVID-19現下、儲備未來」線上研討會,邀請璩大成分享台北市防疫經驗,並由院內醫師分享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檢驗與治療經驗。

璩大成表示,截至7月9日,全國院內感染確診數總計有290例,其中台北市174例,為全國最多,接續為新北市54例、桃園市41例等,而匡列總人數也多達4190人。

院內感染人員類別以病患最多,但璩大成認為,陪病家屬與其他院內非醫事人員經常牽涉其中,是院內感染最常見原因。

一旦發生院內感染,璩大成說,通常看到是醫院內部感染人數,但隨著精準疫調發現疫情擴大到其他醫院甚至跨縣市,也發現到驚人現象,最後染疫人數保守估計是原本院內感染人數的4至5倍,因傳播出去的個案,通常不會在原本的醫院內發現。

璩大成也整理5種院內感染常見的身分對象,首先是確診者的家人接觸者,可能採檢由陰轉陽,醫院必須提高警覺與適度隔離;再者是社區型肺炎住院病人,多次採檢陰性後,轉到緩衝或普通病房後卻轉陽。

璩大成提到,照顧病人的家屬、看護或外籍看護,因可自由進出,可能從社區帶入病毒。他舉例,有病人數度採檢陰性,後來跟家人或看護一起轉陽,就可能是自由進出的這群人帶入病毒導致院內感染,必須特別小心。

另外則是新設置採檢站或工作站的人員,璩大成說,脫除隔離衣時是最危險的時刻;最後則是醫院內行政、書記、清潔、外包等非醫事人員,必須提高疫苗施打率外,定期採檢對象也要納入,並考核感控訓練。

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則分享COVID-19治療要點,輕症患者可用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早期至後期則可使用單株抗體藥物,嚴重及後期則用類固醇、介白質等抗發炎藥物,並積極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清醒時可予以俯臥通氣,有助改善病況。

陳育民也提到,北榮收治重症患者占比多達19.1%,其中3成從外院轉入,而從去年4月至今,共有5人放置葉克膜,葉克膜治療成效達8成;他也提到,治療COVID-19患者應減少插管等處置,以免製造氣溶膠、增加感染風險。

院內感染 外籍看護 單株抗體 瑞德西韋 抗體藥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