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搜尋
慢性病
共找到
2863
筆 文章
-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18、增12死 雙創新高
昨天國內新冠本土案例四萬四二九四例,雖較前一日減少,但指揮中心認為可能是假日效應,值得警惕的是新增一一八例中、重症個案與十二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雙創本波疫情新高。公衛界建議政府要加速長者施打疫苗,居家照顧者獲得抗病毒藥物的流程也應更簡化,避免中、重症人數上升。陳時中:不排除繼續開放邊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表示,本土個案數雖略降,但恐為周六效應,疫情是否真的平穩還需觀察。雖然疫情嚴峻,但陳時中表示不排除繼續開放邊境,「之前觀察國際疫情就認為約七月可開放,現在要開放也可以」,不過,現在本土病例多,若國外確診病例又入境,恐對國內醫療造成壓力,等疫情下降,醫療量能有的時候就會開邊境。英國媒體報導預測台灣因解封太快且準備不夠,今年夏天前恐有一波新冠死亡潮。陳時中表示,不管國內外媒體專家都會做預測,指揮中心會參考,盡量控制好疫情。國內新冠中、重症個案持續增加,昨新增一一八例中重症個案,其中一○六例中症、十二例重症。目前中症累計個案六○六例,占百分之○點二一;一○一例重症,占百分之○點○四。長照接觸者快篩陽 直接給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五男七女,年齡六十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六例未打疫苗,多有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史。為此,疫苗施打獎勵將持續至五月三十一日,六十五歲以上施打疫苗,可獲五百元衛教品。在用藥方面,指揮中心公布住宿型長照機構的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只要快篩陽性,不用等PCR結果就可給予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以降低高齡染疫者的中重症風險。指揮中心昨天起鬆綁密切接觸者定義,僅匡列同住親友、同住宿舍者,而職場接觸者則無須匡列。陳時中表示,經學校或企業等匡列居隔者自昨天起解除居家隔離,並依相關指引採取自主應變措施,包括實施防疫假、停課等。輕症隔離縮為七天 不能回溯至於輕症確診者隔離天數昨天起從原本十天縮短為七天,但並未回溯,也就是五月五日確診者與五月八日確診者將在同一天解隔。對此羅一鈞解釋,和地方政府溝通,若採回溯施行將造成行政負擔,來不及開立解隔證明。昨新增本土病例為兩萬一○八一男、兩萬三二○○女、十三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九十歲以上。個案分布以新北市最多,新增一萬七九四八例,其他染疫人數較多縣市依序為台北市八二一三例、桃園市五四九一例、台中市二三五八例與高雄市二○一○例。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病毒藥可用於輕症 醫:藥物應盡其用 避免中重症
口服抗病毒藥物可用於輕症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3天前配發2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高雄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朱光興表示,COVID-19病程快,基層醫師快速反應有助治療。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表示,高風險輕症病人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進入重症及死亡,現在中重症患者急速增加,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毋係餓死、就係飽死,不要想著嘟嘟好」,應物盡其用在輕症上。高雄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高雄市衛生局表示,目前高雄醫療防疫量能截至昨天統計,第一級負壓及專責病床有1694床,空床率還有8成;第二級加強型防疫旅館有484床,還有451床空床;第三級居家照護有5472人。高雄民眾到高雄市1111家基層診所看診,就可以領取免費快篩試劑。朱光興表示,一名大腸癌患者併肺轉移,有打了兩劑疫苗,還沒打第三劑時,因家人感染,他也被家人感染。前一天還好好的,當天血氧濃度98,感覺有些喘,診所警覺安排轉診到醫院,下午血氧就掉到94。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病程快速,如果能把握時間差先投藥,可以減少危險性。王宏育說,大家還記得當年的「克流感之亂」?那時規定公費克流感只有醫院可以開立,診所必須病人自費或以健保申報,所以發燒病人都擠到各大醫院急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免疫機能不佳的患者在惡化成中重症前,就是剛發病輕症時,若能及時給予抗病毒藥物,或許可以大幅減少惡化,基層診所武裝要足才能夠抗疫。楊宜璋表示,中央下放居家照護基層診所可開處方箋,因抗病毒藥物與一些慢性病會有藥物衝突,醫師評估時要謹慎。楊宜璋說,目前 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尚未取得藥物上市許可,是以專案方式提供病人使用,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一定要向病人或家屬詳細說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並取得其同意後才可使用。經醫師診斷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者,需嚴密監視其用藥後狀況,並確認病人確實完成完整療程,並加強不良反應監視及通報,以保障病人權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配發2萬人份藥物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高雄市目前有兩家「核心藥局」,南高雄一家、北高雄一家,基層診所反映,因為核心藥局假日也會休息,應開放一些「衛星藥局」配合。楊宜璋建議,也可配到有參加居家照護的診所或是有PCR診所。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獨/開口服藥超麻煩 藥界專家籲3方改善促5天內給藥
本土病例暴增,輕症累計28萬7808人,重症101人當中有82人是60歲以上長者,101人當中有66人已死;中症606人當中490人是60歲以上,每天都有人惡化為重症。65歲以上或有其他13項高風險因子者,理論上輕症時就應接受抗病毒口服藥,但指揮中心統計,現僅開出1959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從藥局發配到居家照護者只有37人份。台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表示,台灣符合用藥資格的病人能否在確診3到5天內取得藥物,是現階段防疫關鍵決戰點,有即時用藥,重症風險減少八成以上,不夠積極用藥,中重症病人會持續增加、擠壓醫療量能,其他病人就有額外死亡。急診醫師則反映「開藥有夠麻煩」,平均一人得花2小時跑流程,不少具適應症的長輩也會因怕麻煩而不同意用藥。「真的很麻煩!」北部某醫院急診醫師說,現在抗病毒口服藥領用條件很寬,但藥物只存放在特定醫院,開藥後得去跟存藥的醫院申請,才能領到。除了領藥麻煩,開藥也很麻煩,急診醫師說,如果病人符合資格也願意用藥,首先要查雲端藥歷。急診醫師表示,藥物交互作用多,要先查看病人雲端藥歷,確定他可不可以吃。有時還要抽血檢查肝腎功能,如果腎功能不佳,要減少劑量或換藥。有些慢性病的藥必須先停,要交代病人停藥後要注意什麼事情,例如血壓、血糖等,資訊非常繁瑣。急診醫師算一算,整個流程走完,開一份藥大概要2個小時,光想就覺得累了。「很多長輩發現吃藥這麼麻煩,就決定不要吃了。」急診醫師表示,就算很努力向病人說明用藥的重要,還是曾經一個早上就被三個符合適應症的長輩拒絕。後來他遇到確診老人單獨來急診的,都會很猶豫要不要直接放棄詢問,如果有年輕人陪同一起來,才會考慮說明。沈麗娟根據台灣資料分析,重症機率隨年齡升高,49歲以下低於萬分之7,50多歲就增為3倍(0.23%),60多歲是10倍(0.82%),70多歲30倍(2.13%),80多歲120倍(9.27%),90多歲高達200倍(14.8%)。沈麗娟表示,在走向共存的路途上,這群人傷亡最慘重,抗病毒口服藥是他們的救命藥,要趕快取得,根據國際實證,三天到五天內一定要給藥,黃金時間過後就來不及了。現在給藥速度不盡人意,許多人該用而未用,不但居家照護者的藥還沒完全到位,連醫院開藥情況可能都不夠理想。沈麗娟建議,可從三方面著手,讓給藥流程更積極順暢。首先是政府端,應減少開立處方限制,雖然這是緊急授權的藥品,所以需要填寫很多表單、同意書,在承平時期可以慢慢講沒關係,但現在是緊急狀況下,法規上還要這樣用嗎?看到要填這麼多表格,病人也會怕怕的、不敢吃。再者是醫師和藥師,沈麗娟建議,善用雲端藥歷自動檢核機制,可讓診所及藥局更多投入輕症病人的診療和處方,減輕醫院負擔。急診醫師也說,如果高風險輕症病人可以去門診,有藥師、個管師幫忙說明,可能會比較順利。沈麗娟表示,抗病毒口服藥的藥品交互作用多,社區藥師可提供衛教,不須佔據醫院急診室的時間。對於符合用藥資格的民眾,特別是常見的慢性病共病,要提供更多友善的衛教資訊,強化他們對於用藥的認知,當人們更主動積極的去詢問用藥的可能性,也可望由下而上促使流程改善。
-
2022-05-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孕婦染疫母子雙亡 產科醫:孕婦最怕的是這個問題
新北市20歲打過一劑疫苗、懷孕28周女子確診新冠肺炎,連續高燒送醫母子都不治,引發很多孕婦的恐慌,台南市婦兒安診所副院長莊曉婷表示,高齡、過重及有慢性病孕婦,確診後併發重症的機率確實比一般人高,要特別注意一旦有發燒、咳嗽或早產跡象、胎動減少等症狀,都要趕快就醫,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親密的家人傳染新冠肺炎。台南市今天確診病例為1319人,市府下午舉辦疫情記者會,針對孕婦染疫相關問題,特別邀請婦產科醫師莊曉婷說明。莊曉婷表示,孕婦染疫風險並沒有比一般人高,但是針對高齡、體重過重,或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孕婦來說,染疫後併發重症的機率比一般的孕婦高,特別是在懷孕29周之後的孕婦,一旦染疫,流產、早產、胎死腹中、剖腹產或發展成為子癲前症的機率也較懷孕前期高。她表示,很多孕婦最關心的問題是「如果染疫孩子生出來畸型的風險是否會增加?」,目前雖然相關的研究不多,但還沒有證據顯示會增加畸型風險,而很多產婦因為高齡等因素,需要做侵入性的檢查像是羊膜穿刺等,即使孕婦確診,因為病毒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血中的病毒量並不多,還是可以做這些檢查,至於是否可能會垂直傳染給胎兒,目前的研究顯示是有可能,但機率小於2%,而且寶寶的症狀也不會太嚴重。她指出,很多孕婦會說「我都沒有出門,應該不會染疫」,但其實身邊可能會有一些「豬隊友」,如果先生或其他親密接觸的家人染疫又沒有症狀,很可能會傳染給不出門的孕婦,建議孕婦在家中還是要注意防疫,特別是家人共用的門把、廁所等,都要注意消毒,而且無論何時想摸口鼻,都要先把手洗乾淨。她提醒孕婦在疫情期間,要特別注意個人症狀與產科症狀,個人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及呼吸困難,有些人自己發燒卻沒感覺,孕婦一天應該要多量幾次體溫,不能只量一次,但是也不要對疫情太緊張,像很多孕婦到懷孕後期,因為肚子大、身體前傾時很容易壓迫覺得會喘,應該先端正坐姿、深呼吸後,通常就能恢復正常,如果一直覺得喘才要注意。而產科症狀則包括破水、落紅及肚子痛等早產症狀,還有胎兒有時候在睡覺會胎動變少,孕婦要特別注意,可以吃一點甜的、刺激孩子的活動,或是搖一搖肚子,如果胎兒都沒反應,需馬上就醫,萬一孕婦已有缺氧的情況,可能馬上就會對孩子有不好的影響。而如果已在餵哺期,莊曉婷提醒也要特別注意當媽媽與幼兒接觸時,可能透過呼吸道或接觸傳染,都要特別注意洗手、戴口罩。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英媒示警台灣夏季前死亡率引爆...陳時中指「會參考」 不排除續開邊境
台灣疫情以來自詡為防疫資優生,但今年4月開始新冠肺炎疫情狂飆,已連兩日單日確診逾4萬人。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台灣短短數周內單日確診從數百例飆到數萬例,正面臨垂直感染軌跡的可怕前景,今年夏季前恐引爆前所未見的死亡率。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外媒體專家的疫情預測會參考,希望趨吉避凶,盡量把疫情控制好。另外,在疫情嚴峻的同時,陳時中表示,不排除繼續開邊境。之前就預測國際疫情大約7月可以開邊境,事實上現在要開也可以開,但現在本土病例這麼多,如果國外又來十幾例或幾百例,對國內也是壓力。他說,不是擔心進來台灣會造成傳播,是擔心對醫療造成很大壓力,現在沒有立刻開放是為了保留醫療量能。當疫情往下降,醫療量能充足時,就會往下開放。針對醫療緊繃,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未來一個月除了急診刀可能都得停。陳時中表示,應該是說慢性病處理可以延遲的刀就延遲,緊急的量能還是要維持。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今+5494! 鄭文燦:65歲以上確診率上升要注意
桃園今天新增5494本土確診,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今天確診人數比昨天6882人下降約2成,但目前還是陸續有確診個案,不代表每天都會下降,桃園65歲以上長者確診率略有上升,目前約6%,將密切注意。鄭文燦表示,桃園目前檢驗數量還很龐大,代表民眾有症狀或者快篩陽性後,正在送醫院檢驗途中;分析桃園病例,65歲以上長者確診率略有上升,雖然桃園長者疫苗接種3劑7成多是六都最高,但還是有一部分沒有打,且慢性病也是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鄭文燦指出,桃園輕症居家照護的確診者採取「7+7」為原則,新版居隔規定實施以後,目前居家隔離人數1萬7449人,目前確診者採7+7方案有3萬687人,數量非常龐大。鄭文燦說,巨蛋體育館採檢站是快篩陽性綠色通道,採檢確診率超過9成5,平均每天有5000、6000件採檢量;目前醫師公會協調24診所參加基層採檢行列,已經陸續上線中,將公布衛生局網站。鄭文燦指出,目前有醫院參加線上視訊診療,也有診所參加該機制,會由第一線的醫師做線上診療,由護理師線上關懷照顧,如果開處方簽也會由附近的藥局由藥師來送藥服務,目前這類遠距醫療的方式已慢慢上線。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天新增12染疫死創新高 6人未接種疫苗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居高不下,染疫中重症個案也持續增多。今天新增118例中重症個案,其中有12例死亡,皆創下這波疫情新高。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2例死亡個案中,有六名個案未接種疫苗。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118中重症個案中有106例中症、12例重症,死亡12例個案中有四例為中症轉為重症死亡。目前28.8萬人約99.75%為輕症,中症累計個案606例,占0.21%、101例重症,占0.04%;中重症個案已有47人解隔。12例死亡個案為五男七女,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其中六例未接種疫苗,多有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病史,四例重症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60多歲,三位未接種疫苗,一位接種過一劑。其中一名為30多歲女性,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和先天疾病,未接種疫苗,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瑞德西韋。另外,中症新增一例小於10歲個案。羅一鈞表示,該個案玩一歲多男童,本身有神經慢性疾病,染疫後發病發燒五天,合併喘、呼吸不順等症狀,就醫採檢陽性,因為肺炎關係住院觀察。羅一鈞也表示,並非中重症個案才可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無症狀、輕症個案,只要符合65歲以上或有重症高風險因子者,經醫師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就可使用。中重症個案則由醫師評估最適合之各類治療藥物。羅一鈞表示,已簡化領用口服藥物流程、增設各縣市應變醫院、專責醫院及核心藥局配置點,提升藥物取得可近性。目前輝瑞藥物已用1249人份、默沙東已用710人份,共開出1959人份。隨著鋪貨增加開設點,開立處方便利性會再提升。不過羅一鈞表示,藥物目前多集中在醫院和集中檢疫所開立,藥局端的藥物剛鋪貨下去,藥局只發出37人份,正在打通處方到領藥的細節,也會開始讓民眾持處方箋,讓家人可去核心藥局以外的地方領藥,後續應該會設更多據點。他說,很多統計為了不要加重第一線負擔,通報回傳會有時效性的問題,之後透過健保署的開藥碼勾稽和統計會比目前更準確、時效性更好。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4萬4294例略降 增12死其中6例未打疫苗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居高不下,今天新增本土個案4萬4294例、境外移入個案67例。另有12例死亡,創本波疫情最高。本土疫情仍以新北市最為嚴峻,新增1萬7948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個案數較少,相近是因為周六效應,疫情是否真的平穩,還要看這兩天的數據。今日新增4萬4294例本土病例,為2萬1081例男性、2萬3200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萬7948例)、台北市(8213例)、桃園市(5494例)、台中市(2358例)、高雄市(2010例)、台南市(1322例)、基隆市(1310例)、宜蘭縣(884例)、屏東縣(695例)、新竹縣(688例)、花蓮縣(649例)、彰化縣(536例)、新竹市(515例)、雲林縣(398例)、苗栗縣(375例)、南投縣(260例)、台東縣(224例)、嘉義縣(205例)、嘉義市(111例)、澎湖縣(54例)、金門縣(28例)、連江縣(1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日新增1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5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11例具慢性病史、6例無疫苗接種。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8日至5月5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8日至5月5日。今日新增67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3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分別自日本(3例)、加拿大(1例)移入,另63例移入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0日至5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5萬7271例確診,分別為1萬1872例境外移入、34萬534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1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04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38例、台北市337例、基隆市38例、桃園市32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及宜蘭縣各6例、花蓮縣4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3例、高雄市及雲林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4萬6536例、死亡11例 境外+159例
國內新增4萬65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萬6377例本土個案及159例境外移入,有5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1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隨著病症數變多,中重症比例仍會升高,也跟地方政府開會因應。昨天落地採檢共篩1132人,陽性者有56人,陽性率為4.95%,航班仍以越南入境的陽性率相對偏高,早上六個航班檢驗共67人,沒有人陽性。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46,377例本土病例,為22,270例男性、24,093例女性、1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6,670例),台北市(9,245例),桃園市(6,882例),台中市(2,517例),高雄市(2,163例),基隆市(1,910例),台南市(1,352例),宜蘭縣(840例),花蓮縣(803例),新竹縣(788例),屏東縣(584例),彰化縣(517例),新竹市(457例),雲林縣(369例),苗栗縣(338例),南投縣(266例),台東縣(261例),嘉義縣(188例),嘉義市(110例),澎湖縣(74例),連江縣(22例),金門縣(21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7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4日至5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30日至5月4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159例境外移入個案中,75例男性,8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菲律賓(4例),捷克、日本、泰國及美國(各1例)移入,另151例移入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2日至5月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882,85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568,101例排除),其中314,983例確診,分別為11,811例境外移入、303,118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0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9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32例、台北市333例、基隆市36例、桃園市32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及宜蘭縣各6例、花蓮縣4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3例,高雄市及雲林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07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醫院掛號台。病人帶了一條狗:「你們科別那麼多,要掛哪一科?」掛號小姐:「是狗咬人?掛外科!」病人搖搖頭。掛號小姐:「那是人咬狗?掛精神科!」狗會咬人,是常識,因此,被狗咬,只能自認倒楣,但如不甘心,反咬狗一把,就是精神有問題了!狗咬人,人不會反咬回去,這是人的智慧,古語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要活得長壽又健康,除了知道人不能咬狗之外,也要對有關身體健康的知識多多掌握。疫情嚴峻之際,人人自危,而COVID-19病毒經由空氣泡沫傳染,傳染力強,為避免得到感染,第一步就是戴上口罩,連狗也有主人幫牠們戴上口罩。人人都知道怎麼防範,因為這是急性傳染病,大家會怕,但對於慢性病感染後,例如BC肝的感染,因為通常不會立即有症狀,一般人的警覺性就不那麼高了。有些疾病是飲食、生活環境來的,例如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長期不控制會引起心肌梗塞,會引起腦中風,一般人的警覺性就更低了。此外,人體的各個器官是由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隨時會惡化成癌症,而在癌症的初中期,通常也是無聲無息,等到症狀出來再來求醫就來不及了。因此,了解「狗咬人、人不咬狗」的大道理,了解透徹之後,運用在肉身打造的人體健康保健,才能永保健康,過著彩色的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5-07 養生.聰明飲食
「酪梨」不只可減肥,還是「天然防皺霜」!預防醫學名醫教你4大「養肌飲食」吃出好氣色
避免皮膚乾皺老,要記得維生素E也是抗氧化王。若跟著維生素C一起吃,雙強聯手,護膚、淡化斑痕效果1+1大於2。若要說最健康的表情是微笑,那最不健康的表情我認為應該就是生氣時的臭臉了。懶人也能變美麗的方法,除了少用點成分複雜的化妝品、保養品,最該注意的,就是訓練自己的彈性,能從多個角度看一件事情,別動不動發怒、生氣。老愛與人為敵的A型性格,天天不定時炸彈一般,隨時都有可能暴怒飆罵,如果是這樣,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很注意。比起其他情緒,憤怒最容易令身體元氣大傷,尤其在你感受到壓力的狀況下。生氣讓身體產生毒素,毒素隨著血液流到頭面部,在臉上顯化為明暗不一的色斑、毛囊炎、暗瘡,讓人變成花花臉。你去看那些脾氣特別好的智者長者,或是出家人、練氣功的人,是不是不用化妝,臉色卻都自然紅潤有光。心平氣和給人好臉色,靠修心迎來的好氣色,不用修圖都出色。洛桑醫師強調,我常勸人去晒太陽,不過愛美的女性都會說:「蛤,紫外線不是很傷皮膚,怕晒老了不好看。」千萬別因噎廢食,為了減輕負擔,很多東西都可以丟掉,唯獨這陽光,人不能不要。全光譜的太陽光擁有完整的波長與能量,能幫助排毒、促進新陳代謝、合成鈣質、修復細胞、健全免疫、叫你睡得又香又甜,還讓你心情美麗。拒絕陽光,那健康肯定黯淡無光。若經常閉門不出,又不懂釋放壓力,體內破壞性自由基太多,更容易令皮膚提早老化、又皺又乾。洛桑醫師解釋,其實只要避開太陽最烈的時間、不要晒到變紅受傷,再加上營養均衡就沒問題了。做日光浴紓壓、擁有漂亮美肌,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哪些營養對皮膚特別好來看看哪些營養對皮膚特別好,想養好膚質你可以靠這些:維生素C:芭樂、櫻桃、香椿它能抑制黑色素生成、預防黑斑產生、協助身體製造膠原蛋白、中和有害自由基,並且在你受傷時幫你呼呼,加速傷口癒合。這樣的好東西,當然要省著用,人一緊張,會大量消耗維他命C,經常寬心調息學放鬆,可減少莫名其妙的營養損失。想要皮膚漂亮,或是術後恢復中的人,推薦你吃芭樂,它的維生素C含量是柑橘的兩倍以上。還有櫻桃也很好,很多人探病喜歡帶櫻桃,我覺得很可以。至於茹素者常吃到的香椿,一小把就有255毫克的維生素C含量,也算是非常高。情緒穩定的人不容易顯老,吃不多但營養都夠,就是因為他們省心省力特別會省。減法養生,避免不必要的情緒大波動是最省的。維生素E:芡實、葵瓜子、芝麻醬、酪梨、杏仁、橄欖、菠菜、奇異果避免皮膚乾皺老,要記得維生素E也是抗氧化王。若跟著維生素C一起吃,雙強聯手,護膚、淡化斑痕效果1+1大於2。攝取維生素E的來源很多,四神湯裡的芡實、葵瓜子、芝麻醬、酪梨、杏仁、橄欖、菠菜、奇異果都可以。皮膚黯淡無光,補了營養卻不見改善,則有可能是「心毒」害的。愛生氣的人,臉上容易長斑、膚色不均勻,而心情陰沉的人,老擺臭臉,通常肌膚也是暗沉不明亮的。告別厚重底妝,每天心情像彩虹,才是肌膚自然而然晶瑩透亮祕密。水分乾燥是皮膚的頭號敵人。提到水潤肌,除了表層的滋潤與保濕外,喝足夠的溫熱開水,相當於充實後勤補給,也能預防乾燥、長細紋。記住一多兩少當個水美人:「多喝水、少吹冷氣、少洗燙水澡。」長時間待冷氣房,橘子都能變成橘子乾,更何況是人。洗澡不是洗越熱越能促進循環,想要促進循環,勤快一點自己去運動,或打靜脈雷射也可以。靠燙水澡洗出好循環,反而沖走油脂與角質保護層,皮下組織失去屏障老得特別快,一不小心洗成過敏肌,弊大於利。水溫以放鬆、舒適為宜。越洗越嗨那就是太燙了。此外,洗澡泡澡時身體會排出大量水分,建議在沐浴前先喝一杯溫熱開水,排毒效果更佳。不管運動、洗澡,喝水都是事先補水比事後牛飲來得好,能減輕心臟負擔。別讓你的膠原蛋白一去不復返肌膚從25歲左右開始老化,也差不多就是在這個時候,如果你什麼都沒做,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將大於生成的速度。皮膚組織塌陷、凹凸不平、整張臉垮下來,都是因為膠原蛋白的支撐力不夠力所造成的結果。好險,你若維生素C跟蛋白質都充足,身體自己就會合成膠原蛋白。比方說高麗菜炒豬肉片,高麗菜富含維生素C、豬肉是蛋白質,這就是一道可以幫助肌膚保持彈力的家常菜。或是山藥雞湯、南瓜蝦盅、吃鳳梨配煎荷包蛋,只要吃進維生素C加蛋白質的組合,等於收下了青春永駐的祝福。學會合成,再來了解一下怎樣預防損失。「減少自由基的破壞」是重點,避免熬夜、避免心情不美麗,少吃高精緻糖、少吃高溫油炸物,都是很好的預防。學會保養,從此不怕正面迎向陽光,同時也把陰影拋在腦後。書籍介紹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作者:洛桑加參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0/11/24作者簡介洛桑加參:現任Dr. Lobsang洛桑預防醫學集團創辦人獨創「ACT自體生長因子療法」,精擅「免疫細胞療法」、「幹細胞療法」、「血液淨化」、「慢性病調養」、「睡眠調理」與「退化性疾病預防」。經常受邀於海內外各地傳授整合東西方醫療體系的養生知識。作品散見於各大媒體,著有《不生病的藏傳養生術》、《靜心・淨心》。Facebook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DR.LOBSANG (洛桑加參)延伸閱讀: 「沒想到我也會是死亡候選人」餓了就吃泡麵、喝汽水...台大教授的罹癌懺悔:我養出自己的4公分腫瘤
-
2022-05-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5月6日疫情整理包/本土破3.6萬例!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今確診 屏東只剩這鄉鎮未爆確診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多點爆發,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聯合新聞網》為讀者快速整理本日台灣疫情重點。本土破3.6萬例、死亡10例 中重症87例皆創新高國內新增3萬62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6168例本土個案及45例境外移入,有2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10例死亡。其中本土案例及死亡創新高。more...全台確診學生數累計破3萬 22縣市1958校停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教育部今(5/6)傍晚公布學生確診案例統計表,各級學校確診人數合計已達3萬2193例,突破3萬例,且相較昨日再增加4186例,22個縣市中則有1958校停課。more...過了這個峰北市確診數才會降 柯文哲預測在「這時段」發生台北市今新增本土7716例,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舉行防疫記者會,柯文哲預測台北市的洪峰在5月16日至5月23日那一周,過了這個峰,確診才會降下去。但柯說,只知道時間在這範圍,多高不知道。more...新北昨篩愈6千人 陽性率逼近7成新北市今新增確診1萬2066人、居隔列管4萬1291人、居家照護3萬6025人,除了居隔確診等數字不斷攀升,陽性率也是一路往上走,今年4月1日篩檢人數2794人,其中僅27人陽性反應,陽性率0.97%、期間陽性率不斷攀升,直至本月4日篩檢6237人,陽性4284人、陽性率68.69%逼近7成。more...竹市+348 國三生會考前暫停實體課程5日新竹市今新增348名確診個案,市府衛生局指出,今年以來已累積1974名確診個案;目前仍住院中的確診者有49人;「採居家照護之確診者」共1084人;另有因密切接觸而居家隔離者共190人。more...竹縣+577遍布13鄉鎮市 開設4處免費篩檢站全台今天確診新增3萬6千多例,其中新竹縣新增577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竹縣府下午指出,6成4為無症狀者,輕症者以喉嚨痛、咳嗽、發燒為主要症狀,確診者年齡分布在0到95歲,主要為18到64歲青壯年約占76%,12歲以下71人、65歲以上35人。more...苗縣+255 居家照護確診人數累計破千苗栗縣今天新增255例,分布在16個鄉鎮,其中竹南72例、頭份63例、苗栗36例、後龍21例、通霄15例、公館10例,其餘鄉鎮個位數,全縣居家照護確診人數已破千,達到1069人。衛生局表示,指揮中心將配發口服抗病毒藥到地方,衛生局收到藥物後,會和居家醫療照護團隊合作,讓居家照護確診者獲藥物治療。more...台中確診+1890 熱點足跡含7處市場、2家KTV台中今新增1890例確診,台中市政府公布10處確診者處熱點足跡,包括7處市場、夜市,及2處KTV入列。台中市衛生局提醒市民,外出落實防疫規定,戴好口罩、維持安全距離。more...在小吃部唱歌聊天不戴口罩 南投四大鄉鎮近百人中鏢民眾在小吃部唱歌、聊天、不戴口罩,成為南投縣近來疫情蔓延的主因,家庭群聚感染一天就增加了52例,南投衛生局表示,縣內今日確診個案共計138例,截至目前南投縣累計確診782例,目前居家隔離人數674例,居家照護人數496例,今日已解除隔離人數316例。more...嘉市確診+99 持續加強公共場域清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全國本土新增36168例,嘉義市新增99例確診個案,包含12歲以下15例,12~64歲 63例,65歲以上21例。市府說明,56例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於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或匡列居隔採檢PCR陽性;3例曾接觸外縣市確診者;36例因有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4例無症狀自行快篩。嘉義市目前居隔1923人,解隔59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346人。more...高雄確診+1694 陳其邁:社區風險增加高雄染疫人數急速上升,今天來到1737例,外縣市43例,所以高雄市為1694例本土。市長陳其邁說,繼上波外縣市移動外,現在進入第二波、第三波的社區傳播,因症就醫比例增加,社區風險增加;北部疫情續升,台中、高雄也漸落後8天到9天,提醒大家注意。more...唯一淨土 屏東縣32鄉鎮市全淪陷只剩這裡未爆確診屏東縣今天新增431例新冠本土確診個案,累計確診已達2931例,預計明天累計確診數就飆破3千大關。今確診案分布在屏東32個鄉鎮市,連離島琉球及山地原住民鄉都有確診,僅枋山鄉未傳確診。more...澎湖+31校園染疫風暴擴大 全縣20校53班學生停課澎湖縣今天新增31起新冠肺炎陽性確診案件,澎湖縣府指出,31人皆輕症,不過其中7例是學生,幼兒園及托嬰中心都有幼童染疫,澎湖科大、石泉國小實施線上教學,共有20校53班停課。more...金門確診+13 有一8旬嬤輕症轉中症住進加護病房金門今日新增13名確診者,確診累計139例,金門縣長楊鎮浯表示,目前收治中的54例,有1例從輕症轉為中症,目前住進加護病房,該案為80多歲長者,因有慢性病史、血氧濃度略低於標準值,為高風險群,經醫師評估後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中。more...基隆+1427 林右昌呼籲:不一定要特別在母親節回家聚會基隆市今天新增確診人數1427例,市長林右昌表示,這星期就是母親節,做好防疫就是珍愛媽媽最好的表現,往年母親節他都會跟家人回父母家陪他們吃飯,但今年他和弟弟妹妹商量,考量他父母親年紀已大,就不一定要特別在這天回家聚會。more...台東文健站長者傳確診 官員竟要照服員穿雨衣快篩台東縣今新增169例確診個案,其中部落文化健康站傳群聚感染,照服員嚇得求助原民處提供防護衣,未料,官員卻建議戴護目鏡、穿雨衣或拋棄式手套給長者快篩,讓照服員傻眼。原民處回應表示,「共體時艱」。more...基隆市首位局處首長染疫 文化局長陳靜萍今確診基隆市今天新增1427例確診個案,也傳出首位市府局處首長確診,文化局長陳靜萍今天在臉書說自己確診了,她說,昨天深夜還在想母親節要買什麼回家陪媽媽吃,沒想到今早就確診,「疫情人生果然跟人生走馬燈一樣,不斷地試煉著我們。」more...總統府確診再+3 與府方官員並無接觸史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今天表示,總統府新增3名確診案例,2名為總統府員工,1名為總統警衛室駕駛。more...新北某國小老師遭爆瞞確診 跑朋友家打麻將喝酒跑攤新北市某國小教師被友人爆料,4月25日PCR陽性,卻疑似隱匿疫情,跑去朋友家打麻將,害朋友確診外,隔離期未滿又跑出去喝酒跑攤。新北市衛生局表示,已針對該案調查,若查證屬實,可依法最高開罰200萬。more...蘭嶼綠島疫情升溫 目前醫療量能尚足夠台東離島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升溫,從4月底至今,蘭嶼累計27例、綠島32例,包括3個月、8個月嬰兒;台東縣衛生局表示,目前離島醫療量能尚足夠。more...台中法院列確診熱點 台中地檢今也傳2書記官快篩陽性疫情嚴峻,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台中市今病例達1890例,繼台中市府日前將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列為確診足跡熱點,鄰近的台中地檢署今也傳出有2名書記官快篩陽性,檢方先請2人至醫院做PCR採檢,同時對周圍辦公室清消,但因尚未列案號,後續匡列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確認。more...宜蘭監獄19受刑人、3幼童染疫 金六結逾10名新兵快篩陽宜蘭監獄近期出現19名受刑人確診,另有3名陪同入間的幼童染疫;陸軍六軍團金六結新兵訓練中心則有10多位新兵快篩陽性,因來自外縣市,經軍方安排返家。more...議員林世宗確診 北市議員染疫第8人疫情延燒,台北市議會今再傳議員確診,士林、北投區的民進黨市議員林世宗,昨天PCR確診,他說,一點咳嗽、流鼻水等,昨天柯文哲赴議員專案報告,他沒有出席質詢。more...死亡10例創今年新高!30多歲獨居男昏迷亡、小學男童也重症國內今日新增87例中重症個案,有11例中症及76例重症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需注意的是有一名30多歲男性,本身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昏迷,送醫急救無效死亡。more...2歲多女童隨母入監染疫 宜蘭監獄累計3幼童確診宜蘭監獄昨天傳出幼童確診,2間舍房共4名幼童,先是2歲多女童發燒快篩陽性,送醫採檢確診,另名1歲男嬰也出現症狀送醫、PCR陽性,今天再有1童確診,3人均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more...高雄市議員黃捷曬「兩條線」:歹勢,我可能也確診了南部疫情也逐步升溫,高雄市議會截至目前尚未有議員傳出確診新冠肺炎,不過今早議員黃捷公布她的快篩結果出現兩條線,並說「歹勢,我可能也確診了!」。more...蔡壁如快篩陽性 自曝病狀:喉嚨些微癢癢的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在臉書透露,昨天開始辦公室就因為有辦公室同仁確診,開始3+4自主隔離,今天早上她再次快篩時,出現了「2條線」,「很確定的是,我知道我應該是確診了」。more...
-
2022-05-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指單日3.6萬例是假象 「篩檢量能爆黑數」有隱憂
今日本土確診數突破三萬六千例再創新高,各地醫療院所篩檢站人潮未見舒緩。據每日通報篩檢數據,連續數日維持在五萬至七萬之間,但確診數仍節節上升,更顯示出篩檢量能面臨瓶頸。前疾管局長施文儀表示,在所有國家在Omicron疫情之中準備衝向高峰,本來就須面對篩檢量能瓶頸,「好比台灣今日篩檢出三萬六千例也只是假象,實際確診數字會遠高於檯面上的數字。」當一般民眾確診後,多屬於無症狀、輕症,根本不知道自己確診,傳染力也低,也沒必要擠去篩檢。現在各處醫院篩檢站人潮爆滿,第一線篩檢量能有限,又有民眾反映,自主通報系統填寫緩慢,無法確實居家照護及隔離等雙重夾擊下,施文儀表示,最該注意的是,在繁瑣的通報過程中和醫療量能吃緊的過程中,可能壓縮原有醫療服務,導致更多人「死於非命」。近期一名新北老婦人疑因盲腸炎引起右下腹劇痛,連續撲空三間醫院急診室,但現場篩檢人潮爆量,返家後被家人昏迷身亡,引起各界關注。施文儀呼籲,民眾若無症狀就不用做篩檢來確定有沒有確診,避免醫療量能跟公共衛生被拖垮。他列舉,疫情期間,有一定比例的中重症患者染疫死亡,但包含原有慢性病、癌症、重大傷病民眾,就算沒有確診,但可能怕去大醫院治療會染疫,自行斷藥或放棄追蹤,而在醫院機構禁止探病狀況下,導致失智症等患者惡化,都會加劇病程,縮短壽命。此外,若隨著篩檢量能出現極限,黑數上升,未來若有部分患者在未知確診的狀況,病程急轉直下,可能來不及請藥,將錯過服藥、用藥的時程。施文儀表示,國內不只要「高推估」確診數來進行藥物籌備,更要打通請藥、領藥的流程,未來才能壓低致死率,避免人民恐慌。
-
2022-05-06 癌症.肺癌
一群人比一個人走更遠…有癌友團體相伴的抗癌路,更無畏
「小孩才九個月,我要陪他長大,就必須收起眼淚,絲毫不多想,立刻配合醫師開刀治療。」──肺癌病友靜錦「查資料是我唯一能為罹癌太太做的事,從一個不懂腫瘤是什麼的人,變成能夠跟醫護討論治療方針的家屬。」──肺癌病友靜錦先生「我原是不愛社交的人,但為了活下來,就必須踏出這一步,逢人就問癌友該怎麼吃、怎麼運動?」──FB肺長壽社團管理員Angel「一個人走雖然走得快,但是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更遠。」罹患肺癌已六年的靜錦說到,面對抗癌路,許多癌友與家屬都曾面臨相當無助的時刻,靜錦認為,除了專業團隊與好的治療藥物外,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家人及病友團體的心靈支持與陪伴也相當重要,與先生一起加入了FB肺長壽社團後,在抗癌的路上,他們不再孤單。靜錦提到,透過社團的經驗交流,面對疾病不再感到那麼徬徨無助。回想剛參加社團的時候,除了聆聽同是抗癌戰友們分享親身經歷外,社團裡的病友、後勤家屬們也常以過來人的心情,互相安慰打氣,讓她有勇氣繼續往下走。FB肺長壽社團管理員Angel對於靜錦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靜錦做了超過50次以上的支氣管鏡,破社團紀錄,所以我們都稱她為吞管天后,她真的非常的勇敢,也樂於分享。」「試著在想法上,將罹癌當慢性病看待,去思考要怎麼與疾病和平相處。」這是靜錦最常跟剛確診的病友分享的一段話。在抗癌路上,除了病友的支持,家人的陪伴也很重要,靜錦的先生從不懂腫瘤是什麼,一路搜尋文獻資料、積極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法,為靜錦提供最大的支持與信心。許多後勤在面對病友時常感到無所適從,社團也因此向家屬分享,不要給戰友壓力,讓他們和往常一樣生活,維持正常的生活步調。本身也是肺癌病友的Angel說,「我很了解那種什麼都不知道的痛苦,因為我也是那樣走過來的。」除了支持癌友與家屬,病友團體也深入了解病友需求,替病友發聲、爭取醫療資源,透過舉辦演講、病友活動共同凝聚彼此也分享肺癌新知。FB肺長壽社團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發起「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肺癌篩檢普及化」連署。希望鬆綁CT及MRI購置許可辦法,擴增檢查點,便利檢查的可親近性,讓更多的肺癌病患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FB肺長壽社團」:結合國內外肺癌機構及各界人士,共同推廣肺癌防治及篩檢觀念;並加強肺癌患者間的交流,提升肺癌治療之相關知識。 >>加入Facebook「肺長壽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Lung.Longlife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基隆+1427 林右昌呼籲:不一定要特別在母親節回家聚會
基隆市今天新增確診人數1427例,市長林右昌表示,這星期就是母親節,做好防疫就是珍愛媽媽最好的表現,往年母親節他都會跟家人回父母家陪他們吃飯,但今年他和弟弟妹妹商量,考量他父母親年紀已大,就不一定要特別在這天回家聚會。基隆市停開防疫記者會,市府發布新聞稿說明,林右昌說,有藥可以用,民眾就不心慌,與病毒共存最重要還是把個人防疫動作做好,把疫苗打好打滿,萬一確診時有抗病毒藥物可用。林右昌說,現在中央已將抗病毒藥物配發到地方專責醫院,以及全國56家核心藥局,基層診所醫師可以開立處方簽,讓有症狀的民眾直接到藥局拿藥,大家可以放心。而他也支持基層醫師積極用藥,特別是針對有慢性病又沒有打滿疫苗的高風險長者,可以預防性投藥。今天基隆的確診人數是1427例,在這1427例中,男女比例男性674人、女性753人;年齡別的話,以25-34歲最高,有271人,占比將近19%,其次是35-44歲,有238人,占比近17%,另外75歲以上的長者有56人,65-74歲有113人,6歲以下有88人。居家隔離人數3284人,較昨天增加205人,自主健康管理為31人,較昨天增加2人;全市社區篩檢站也持續進行,昨日全市篩檢站共計篩檢986人,今天早上共計篩檢422人。專責病床總計有191床,目前已收治96床、空床95床,空床率49.7%。基隆長庚:重症15名、中症2名、輕症30名;部立基隆:中症3名、輕症37名;三總分院:輕症8名;礦工醫院:輕症1名。全市校園停課的部分,全校停課的有高中職1校、國小2校、幼兒園6校;預防性停課的有國中1校、幼兒園1校;部分停班的學校包括高中職8校、國中9校、國小24校以及幼兒園28校,共計153班。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藥用不到兩千份「各地再配27萬」陳時中:數量足夠
國內本土個案數突破三點六萬,針對口服藥物分配可供患有慢性病患者等13類對象使用,外界憂心藥物數量不足以供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過去預估360萬人確診,目前藥物量一定夠,現已進貨37萬多,還有開口合約將於這一季到貨。陳時中指出,由於口服藥物使用對象有使用藥物的限制,並非每一個年齡都可以使用,因此使用率不會那麼高,藥物目前仍足夠使用。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目前抗病毒藥物輝瑞已經使用1058人份,這週已配發27萬至各地方,包含188家專責醫院及57縣市的核心藥局跟應變醫院。而「莫拉皮拉韋」則使用519人份,庫存還有35萬人份,後續還有35萬人份會到貨。陳時中表示,會根據疫情高推估來準備因應的物資,目前地方有20多萬份口服藥,已遠超過大家需要,暫時不用依照分區進行一定比例配送,若有部分地區用藥較快,地方做配發補發也比較快。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10例創新高!30多歲獨居男昏迷亡、小學男童也重症
國內今日新增87例中重症個案,有11例中症及76例重症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需注意的是有一名30多歲男性,本身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昏迷,送醫急救無效死亡。該名男性年紀輕僅30多歲,沒打過疫苗,是被其他人發現在家中昏迷不醒,急救無效且採檢陽性,死因急性呼吸衰竭跟新冠病毒感染,昏迷不醒原因是什麼要釐清。另外今日新增10例死亡個案,年齡30-90多歲,為六女四男,其中三人沒打疫苗,三人打過兩劑疫苗,四人打過三劑疫苗,皆具有慢性病史,其中年長80歲以上的共七人,皆合併新冠感染出現呼吸衰竭。羅一鈞表示,有一位個案為90多歲女性,其死因是跌倒,引起硬腦膜下出血,還有一位80多歲女性,為心肌梗塞急救無效死亡,雖然都驗出確診,但可能不是主要死因。其中不少個案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病程中皆有用到氧氣鼻管或面罩,但沒插管或使用呼吸器。今日新增11例重症個案,有6例死亡,另外重症5例中,一位小於10歲的小學男童,沒打疫苗,本身有心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出現呼吸窘迫,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羅一鈞指出,過去也公布過未滿一歲的重症小朋友,目前情況略有改善,請大家放心。今年截至五月五日, 本土累計有20萬6134例個案,其中輕症占99.74%,中症占0.23%,重症占0.03%。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隨每天個案數多,中重症人數也增加,但比例並沒有一下子往上升。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破3.6萬例、死亡10例 中重症87例皆創新高
國內新增3萬621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6168例本土個案及45例境外移入,有2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10例死亡。其中本土案例及死亡創新高。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隨著確診人數增加,中重症人數也增加,但整體比例沒有提升,其中11例重症個案、76例中症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6,168例本土病例,為17,454例男性、18,699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2,066例)、台北市(7,716例)、桃園市(6,271例)、台中市(1,890例)、高雄市(1,737例)、基隆市(1,427例)、台南市(923例)、宜蘭縣(686例)、新竹縣(577例)、彰化縣(448例)、屏東縣(431例)、雲林縣(384例)、花蓮縣(382例)、新竹市(348例)、苗栗縣(255例)、台東縣(169例)、南投縣(166例)、嘉義縣(130例)、嘉義市(103例)、澎湖縣(39例)、連江縣(13例)、金門縣(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9日至5月2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4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2例男性、22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日本(1例)、越南(1例)移入,另43例移入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7日至5月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806,65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536,695例排除),其中268,569例確診,分別為11,656例境外移入、256,85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9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8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30例、台北市328例、基隆市35例、桃園市32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及宜蘭縣各5例、花蓮縣4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3例、高雄市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3種風險因子 可申領口服藥
居家照護人數愈來愈多,截至五月四日高達八萬一七○六人。指揮中心昨天配發兩萬人份抗病毒藥物到全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並公布領藥條件和流程,具慢性病、癌症等十三種風險因子者可申請。民眾透過視訊看診取得處方後,由親友代領或由藥師送藥到宅,避免居家照護者輕症忽然轉為重症。國內採購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輝瑞的Paxlovid和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Paxlovid用於十二歲以上,體重逾四十公斤,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具有六十五歲以上、癌症、慢性疾病、吸菸等十三種風險因子任一項,即可開立。莫納皮拉韋適用條件Paxlovid類似,用於十八歲以上未使用氧氣且發病五天內的患者,無法使用其他建議藥物者,並符合十三種風險因子等任一條件者。羅一鈞表示,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可由「健康益友」App或由衛生局提供專線聯繫遠距看診,醫師取得病人同意後開立處方箋,確診者可利用App或自行聯繫送藥到府的藥局,提供處方箋給藥師。參與送藥到府的一千九百多家藥局,即可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領藥,執行送藥到府。由於確診者在家無法簽署同意書,因此改以口頭詢問或簡訊替代,在電子病歷上記載已經過病人同意字樣,視同取得同意,可開立處方。另外,近期有人在網站宣稱販售輝瑞口服藥,羅一鈞提醒,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物為食藥署緊急使用授權藥品,均由指揮中心公費採購並配送,台灣輝瑞無線上藥局網站,也無透過網路銷售藥品;任何透過網路販售必須由醫師開立的處方藥物,均嚴重違法,民眾勿以身試法。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嘉市新增92例確診 目前累積居隔1474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全國本土新增30035例,嘉義市新增92例確診個案,包含12歲以下14例,12-64歲 72例,65歲以上6例。市府說明,當中52例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於居家隔離期間陰轉陽或匡列居隔採檢PCR陽性;3例曾接觸外縣市確診者;31例因有症狀就醫採檢PCR陽性、6例無症狀自行快篩。嘉義市目前居隔1474人,解隔27人,輕症居家照護人數265人。市府表示,居家照護確診者於家中有身體不適時,會由關懷院所安排視訊診療,如果是輕症或一般慢性病需診療,可下載「健康益友」APP,從APP選擇院所預約視訊診療,或是向負責關懷的院所聯繫,由關懷院所安排視訊;若身體狀況需緊急醫療,亦可透過健康益友APP,由急診醫師線上諮詢,如需送醫,醫師會即時聯繫119。衛生局提醒,居家照護確診者,在家中要注意:一、消毒清潔: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清潔常觸摸之物體表面、共用浴廁等;配戴口罩及勤洗手。二、一人一室:避免與同住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家人接觸,勿與同住者共餐或共用物品。三、休養及多飲水:輕微症狀多可自行康復,如有發燒可服退燒藥減緩症狀;如有其他醫療需求,可連絡您的居家照護責任醫院安排視訊診療;但如有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警訊,請立即撥打119。四、主動電話連絡密切接觸者及填報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
2022-05-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單日確診破三萬例 又增一名20多歲重症死亡
國內新增3萬010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0035例本土個案,及71例境外移入,有3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本土首度破三萬,成長率還算好,只有5.7%。昨天落地篩檢共篩946人,有36人陽性,陽性率3.81%,陳時中表示,越南航班只有一班特別多陽性,其他班算穩定,將持續觀察。上午共篩93人,有2人陽性,陽性率2.15%。陳時中表示,隨確診本土案例越來越多,中重症人數持續增加,因為整體確診母數大,比例大致維持不變。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0035例本土病例,為14,634例男性、15,386例女性、15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10,122例)、台北市(6,422例)、桃園市(4,872例)、台中市(1,776例)、高雄市(1,136例)、基隆市(924例)、台南市(847例)、宜蘭縣(675例)、花蓮縣(625例)、新竹縣(570例)、屏東縣(460例)、彰化縣(382例)、雲林縣(246例)、苗栗縣(204例)、新竹市(194例)、台東縣(152例)、南投縣(151例)、嘉義縣(121例)、嘉義市(93例)、澎湖縣(35例)、金門縣(22例)、連江縣(6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80多歲,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4日至4月29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6日至4月29日。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7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7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移入國家均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3月13日至5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740,450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503,984例排除),其中232,402例確診,分別為11,611例境外移入、220,73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886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7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22例、台北市328例、基隆市34例、桃園市32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4例、台中市5例、花蓮縣及宜蘭縣各4例、苗栗縣及屏東縣各3例、高雄市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及台東縣各1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4歲女染疫亡…醫警告:Omicron沒想像友善 年輕人3症狀是危險徵兆
國內昨天新增五例確診死亡個案,其中一名年僅廿四歲女性,曾打過三劑BNT疫苗,好友形容她確診前「活蹦亂跳」,怎料短短六天卻引發重症死亡。專家指出,Omicron並沒有想像中友善,施打疫苗能防九成重症,但還是有一成機率,「與病毒共存沒有想像中簡單」。「曾經說好要當我婚禮的伴娘,竟然就離開了我的生命中,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一名網友於Dcard論壇發文表示,自己和閨密到上月廿五日還聊天互動,五月三日卻接獲她離世訊息,原因是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讓她難以接受,也呼籲大家要珍惜身邊親友,愛要及時。指揮中心昨證實新增五例死亡個案之一即是這名廿多歲女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案是五月一日公布的重症個案,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BNT,四月廿六日發燒、腹瀉,當日快篩陽性,赴急診PCR採檢陽性,居家照護。該案四月廿九日腹瀉未改善,一一九送急診,發現血壓不穩,經插管急救,有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五月一日出現心室顫動,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後續經血液培養排除細菌感染的可能。確診母數愈大此類個案會再出現 與病毒共存並非簡單的事感染科專家、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直言,新冠病毒不是感冒病毒,仍有可能引發重症;施打BNT疫苗可預防九成重症機率,但仍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機率引發重症。他說,雖然大多是老年人、免疫力較差者容易重症,但並不代表其他年齡層沒有,尤其當確診母數愈大,此類個案一定會再出現。「Omicron不是想像中友善,你以為他是溫馴小狗,還是會咬你。」邱政洵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引起心肌炎或血栓,此個案曾出現心室顫動,可能是心臟發炎,但要確認死因才能做說明。若要與病毒共存,必須注意老年人等重症高危險族群,其他年輕族群若出現呼吸喘、神智變化及高燒不退等危險徵兆,仍然要提高警覺。邱政洵憂心,現在醫療端非常緊繃,屆時若單日確診十萬甚至廿萬人,「醫療一定會崩潰」,他呼籲中央應思考在現有架構下,如何更有效率輕症分流、降轉患者,「若有新作法,現在就要啟動,不要等到單日確診十萬人才做。」
-
2022-05-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4歲女打3劑重症亡 陳時中估疫情520達高峰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再創新高,昨天新增兩萬八四二○例本土個案並新增五例死亡,其中一例死亡個案為施打三劑疫苗、日前公布為重症的廿四歲女性;新增個案中有七十七例中、重症個案,也創疫情以來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高峰應落在五月廿日左右,近日將公布居家隔離對象優先適用快篩陽性視為確診,也將討論取消電子圍籬事宜。最快中旬 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表示,過去採用匡列隔離、電子圍籬加上罰則,如今疫情進入一定規模,行政速度跟不上,已失去效果,這兩天會跟地方政府談;這是繼四月廿八日宣布簡訊實聯制退場後,另一個退場的防疫政策。居家隔離、檢疫者實施「快篩陽」並經醫師審核即認定確診的措施,最快五月中旬登場。六月起視疫苗接種情況,規畫讓接種三劑疫苗的密切接觸者,得免除居家隔離。因應醫療量能吃緊,指揮中心昨天也公布輕重症分流新規定,上修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收治於醫院的年齡至八十歲,住院天數以五天為原則。另外,指揮中心這幾天陸續下放輝瑞抗病毒口服藥物,今將配發兩萬人份至全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並將說明詳細的領藥條件和流程。五月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累計發送六萬多人,回填三萬多人。昨起健保快易通App連結疾管署系統,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查看PCR檢測結果若是陽性,可直接點選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填寫資料,縮短接觸者資料蒐集時效。疫情海嘯來襲,新北個案首度破萬,達一萬○一五一例;台北五五三八例,桃園四八一四例,台中一六八○例,高雄一○二一例,二○二○年至今本土加境外病例數,累計已逾廿萬。昨中症增七十二人、重症增五人,另有五例死亡,包括四例七十歲以上的二男二女,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多有慢性疾病;另一例為日前公布為重症的廿四歲女性,該名個案無慢性病,曾接種三劑BNT疫苗,四月廿六日發燒腹瀉、廿九日腹瀉未改善送急診,診斷為敗血症,五月一日心室顫動,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器官衰竭。在野轟下台 陳時中靜默陳時中昨天上午出席立院委員會,媒體提問在野黨批評陳時中防疫失守,應該下台,陳時中靜默八秒後回「已經下台了就沒有回應」,下午記者會再度被問到「已經下台」是什麼意思?陳說「如果下台了,問題我就不用回答了」。
-
2022-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未來兩周最困難時間!柯文哲:不到最後關頭 不做軟封城
衛福部長陳時中預估,5月20日確診達高峰,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也被問到,確診數達高峰,北市之前是否會有軟封城動作?柯文哲說,北市府還是會留一個前置量,即使升高防疫等級,要發揮效果也需要一周,每天要看前置量,包括多少空床?每天住院?出院多少?坦白講,就是且戰且走,現在無法講答案。柯文哲說,目前台北市醫院的病床量能,現在已經增加到15%,並依照中央的命令增加到20%,不過即使要增加到20%,還是要將量能做有效使用,將住院標準再拉高,現在不用年齡限制,要依照症狀、生理狀況決定,現在標準是有慢性病、洗腎、懷孕36周、需要用氧氣的,並希望目前的防疫急門診,可以先將輕症在急診外處理掉,不是盲目擴充床,有需要再做。柯也說,除了會將病床增加到20%,大約2千床,也會加嚴住院標準,輕症的也在急門診處理掉,另外,住院差不多好了,以前是完全好才回家,現在是差不多好就將床空出來,不到最後關頭,不做軟封城動作。柯文哲也提到,目前台灣平均住院比例是歐美的6倍,台灣住院標準還是不夠嚴格,還有美國是差不多好就趕出院,因保險太貴,但台灣都是住到好才回家,所以有很多要去適應目前台灣整個局勢。柯說,結論是還是會調整,急門診快篩陽才做PCR,將PCR量能、醫院量能保住,加嚴住院標準,做很多動作看能不能撐過去。對於目前預測,要到5月20日才要達到波峰,柯文哲說,距離還有兩個禮拜,未來兩周才是困難的時間,「我們不要當預言家,要當科學家,看能不能咬緊牙關撐過去」。
-
2022-05-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性者愈來愈多 台北榮總設視訊門診採分流處理
台北榮總配合防疫政策,避免不必要接觸風險,將新設「快篩陽性視訊門診」,並針對不同染疫風險的民眾,增設兩處戶外採檢站,預計自今天起開放預約,明天上午9時正式啟用。台北榮總自4月下旬已經擴大提供通訊門診,服務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但近日快篩陽性的民眾愈來愈多,因此另增設「快篩陽性視訊門診」,鼓勵民眾優先利用這項服務由醫師線上詢問,並依病情嚴重程度採取分流處理:一、對於「無症狀或是輕度症狀」者,醫師將在視訊門診開立PCR採檢單、3日處方箋及衛教單,並且鼓勵使用本院APP完成線上付費。建議民眾在24小時內到急診外的防疫篩檢站快速完成採檢與領藥。若是不需要來院做PCR採檢者,亦可透過視訊門診由本院將處方箋寄給民眾,方便家人在社區藥局領藥。二、若醫師評估病人已有「中、重度症狀,或是合併其它疾病時」,將請病人直接到急診室,由急診醫師安排採檢與後續治療。另外,對於社區民眾沒有自行快篩但仍有PCR採檢需求者,台北榮總在孝威館運動場外新設置「社區採檢站」,自即日(5月4日)起同步接受網路預約掛號,5月5日(周四)起正式啟用,採檢後回家等候醫院通知結果,以減少動線交叉的感染風險。快篩陽性視訊門診 https://reurl.cc/Gxo7rD社區採檢站 https://reurl.cc/p1W7mr遠距視訊門診 https://reurl.cc/3ojGNV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77創新高 20多歲女亡 指揮中心:網路所傳個案
疫情海嘯來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中重症患者也急速增加。今天新增77例中重症個案,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另有五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例為日前公布重症的20多歲女性,因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器官衰竭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77例中重症中,中症新增72人,累計329人,占0.22%、重症新增五人,另有一名日前中症轉重症死亡的80多歲個案,累計48人,占0.03%。一名網友在論壇發文表示,自己一名很好的女生朋友,年僅24歲,到4月25日都有互相聊天,但卻突然在5月3日接到她離世的訊息,原因是「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指揮中心證實,該名個案即為今天公布的五例死亡個案之一,也是日前公布的重症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無慢性病,曾接種三劑BNT疫苗,4月26日開始發燒腹瀉,當天使用家用快篩陽性,赴醫院急診PCR採檢陽性,採居家照護。但29日腹瀉未改善,119送急診,發現血壓不穩為敗血症,插管急救,使用瑞德西韋、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藥物治療,5月1日出現心室顫動執行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器官衰竭。不過羅一鈞表示,後來血液培養認為沒有細菌感染現象。其餘四例死亡個案分別為90多歲男性、80多歲女性、70多歲女性、70多歲女性,皆屬重度感染個案,本身有慢性疾病。其中一名80多歲女性為中症轉重症死亡,使用氧氣面罩、未插管也未使用呼吸器。羅一鈞表示,這些長者多為安寧照護個案,因此未多做太多急救。另外,新增72例中症個案,未接種疫苗者共25例、接種一劑這8例、兩劑者11例、三劑者28例。
-
2022-05-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長輩確診幾天有藥? 醫:輕症5天內服藥住院 死亡風險降9成
台灣今年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累計超過10萬例,其中10%是60歲以上長者,大部分應服藥預防重症,卻因嚴管開藥,僅住院病人吃得到,4月底僅開出不到1000人份藥物,外界批評救命藥看得到、吃不到。根據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台大公衛學者指出,具有任一項高風險因子的輕症和中症患者,罹病5天內接受口服抗病毒藥Paxlovid,可降低88%住院死亡風險,病毒量大降10倍。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研究團隊今透過直播報告科學防疫新知。團隊成員、醫師廖思涵指出,輝瑞Paxlovid第二、三期臨床試驗收案2246名病人,其中1049人接受一般治療,1053人接受輝瑞口服抗病毒藥。結果顯示,具有BMI≧25、慢性病、免疫疾病、神經疾患等任一高風險因子,被診斷為輕中症的病人,如果能在發病5天內吃藥,降低88%住院死亡風險、病毒量下降10倍。陳秀熙表示,根據台灣今年1月1日至4月30日的中重症及死亡資料推估,目前中症人數是重症的6倍,合理住院率是1%,高於國外的住院率0.6%。台灣需要繼續努力減少重症人數,進而調控住院率。建議居家照護中一定有高風險族群,這些人快篩陽性、症狀出現,應善用居家監測及藥物,儘速安排就醫和給藥,才能精準調整醫療量能分配。廖思涵表示,藥物是阻止疾病進展的利器,確診個案在居家照護期間,發病五天內應接受評估症狀程度及風險因子,並給予抗病毒藥,目前實證顯示輝瑞Paxlovid是首選,若不適合吃輝瑞,也可以吃默沙東的莫納皮拉韋。台大公衛學者林庭瑀說,新冠重症和死亡風險與共病症息息相關,美國研究顯示,慢性腎病、慢性肺病、糖尿病患者接種兩劑後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勝算比高於一般人,分別是1.34、1.43及1.29倍,住院的勝算比則分別是一般人的2.22、1.37及1.81倍。免疫低下者住院風險也會增加52%。林庭瑀建議上述族群一定要接種追加劑,因為義大利及以色列研究顯示,對於60歲以上長者來說,追加劑降低感染、住院、重症、死亡的效果都比年輕人還要好;接種第四劑效果又比第三劑更好,60歲以上重症風險下降2倍,感染風險下降4倍。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打3劑疫苗、無慢性病」24歲閨密突重症去世 她驚:生前活蹦亂跳
本土疫情延燒,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傳播速度極快,染疫人數暴增,造成醫療量能緊繃,中重症及死亡人數也持續增加。有一名網友傷心表示,自己一名很好的女生朋友,年僅24歲,到4月25日都有互相聊天,但卻突然在3日接到她離世的訊息,原因是「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一切來的太突然,讓她傷心不已。一名網友在Dcard以「我的朋友確診重症」為題發文,她透露來台北這幾年,認識了一個很好的女生朋友,到4月25日還有互相傳Line、回ig限時動態,3日時突然在現實動態看到她家人發「離世」公告,才知道她「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送了急診、經過搶救後還是走了。突如其來的消息也讓原po不敢相信,「真的真的沒想過身邊最好的閨密,居然會因為確診而重症離世,記得她疫苗也是打好打滿,還曾經說要當我婚禮伴娘,還說要一起去挑婚紗,她才24、25歲,就這樣離開我的生命中,我卻連最後一面都沒能見到」。原po表示,打這篇文章的時候都還是淚流滿面,以後只能在記憶中回憶她,想到就覺得沒辦法止住眼淚不停流,生死無常,她也呼籲大家要好好珍惜自己身邊的朋友、家人,「希望她能在天上好好當漂亮的天使,如果可以希望下輩子,還能當我的好閨密」。此文貼出後不少人也紛紛安慰原po,「辛苦了,祈禱她能夠安息,來生也能有更好的未來,原PO也要好好的過生活 連同她的份好好努力」、「看了好難過⋯抱抱妳,妳也要好好保重身體!」、「為妳朋友難過,但真的也沒想過這麼年輕會走」。有人好奇朋友生前健康狀況,原po也解釋閨密確診前都很好,而且打滿三劑疫苗也沒有慢性病,活蹦亂跳的,網友也驚訝「所以是確診沒幾天就走了嗎⋯天啊,這也太突然了吧,完全沒徵兆」,原po也表示自己知道也相當震驚。
-
2022-05-0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彰化+214!確診人數攀升 葉彥伯:電子圍籬作法應調整
彰化縣今天新增214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中央防疫政策針對居隔民眾都會以電子圍籬監控,由於確診人數攀升,電子監控也包括限制就醫等,彰化縣府衛生局長葉彥伯說,現在防疫不主張清零,隨著個案數越多,緊急狀況也會增加,電子圍籬就沒有太大必要性,應該調整作法。依照規定,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者,都在電子監控範圍,一旦手機訊號異常或關機,就會寄出警告,轄區警方,也會同步收到通知,派人到場查訪。葉彥伯說,電子圍籬限制下,若居隔者身體出現變化有緊急狀況必須解除電子圍籬,就醫速度可能被延誤;且現在3+4隔離新制後,在人力有限下行政效率受影響,外縣市有人收到電子圍籬限制時,已過1、2天了。隨著個案量增加,彰化為確保醫療量能也提高居家治療比例,衛生局統計每天約有6成的確診個案進行居家治療,葉彥伯說,縣內針對嬰幼兒、老人和慢性病確診者雖安排到醫院觀察治療,但只要狀況穩定都會下轉給醫院的居家治療團隊,包括抗病毒藥物也會一併提供,避免住院爆滿。至於現在急診室PCR篩檢,衛生局今天也明確給醫院公文,只有快篩陽性民眾及醫師評估呼吸道症狀者才能做公費PCR。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疫情期間民眾認為到戶外活動就比較不會感染,前幾天就有朋友群相約去露營,結果至少有4人確診,應是活動過程拿下口罩吃東西聊天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