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恐慌
共找到
998
筆 文章
-
-
2021-01-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桃園醫院6醫護染 院長發文訴心聲:「我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發生醫護群聚,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公布,已有染疫醫護家人也確診,從院內群聚逐漸擴大,醫院閉口不提院內狀況,沈寂多天後,桃園醫院長徐永年稍早終於在臉書發文。徐永年表示,桃園醫院作為台灣最重要的緊急應變專責醫院之一,全體醫護同仁都很榮幸能堅守崗位,善盡職責,在疫情前線替全體國人守護健康。徐永年說,過去1周來,桃園醫院不幸有6名醫護同仁確診新冠肺炎,目前約有百名醫護及行政同仁正接受隔離,除了對這6名守護最前線的醫護同仁致上敬意,並期待他們早日康復外,為避免院內感染擴大,院方也已經啟動一系列應變措施。一系列應變措施包括關閉確診醫護同仁的活動病房、淨空樓層管制區域等,且目前負壓隔離病房的患者已經全數移出,其餘病患也將協助轉院,會用最快的速度將病患移出,以確保病患安全。徐永年說,感謝社會各界對桃園醫院的支持、鼓勵與協助,這些日子以來,院內醫護同仁承受的壓力非常巨大,但他們仍兢兢業業,且不畏懼新興傳染病的威脅,持續守護在第一線,因此相信桃園醫院仍有足夠量能因應這次危機。對於桃園市民以及全體國人同胞所造成的恐慌,徐永年代表桃園醫院向各界致意。外界給予醫院的批評與指教,他都虛心接受,身為以救人為己志的醫護同仁,他們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這是他們全體醫護同仁的共識。徐永年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桃園醫院全體同仁從去年1月21日開始參與這場戰爭已一年,365天每天都有收治照護確診病人,在最高峰時期,我們甚至曾在同一天就收治了30多位確診病人,並讓他們全部都康復出院。在這樣豐富的收治的經驗中,徐永年說,很榮幸過去一年來能守護國人健康,他也相信未來,桃園醫院也將持續扮演這樣的角色。
-
2021-01-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看桃醫感染防治 醫師:做好這3件事才能保平安
桃園醫院爆院內群聚感染,社會大眾憂心疫情是否有擴大可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目前看起來感染仍局限在醫院內,外界應不必恐慌,而桃醫要做好感染防治仍不離3件事,那就是院內制度上的分艙分流、醫護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黃高彬說,許多媒體一寫到桃醫群聚感染就寫5名醫護,事實上案839護士是因其男友、醫師838例而感染,算是在社區內,所以不算是在醫院裡,因此醫院裡的感染目前應只有4名醫護人員。而且,從這5人的院外的接觸者來看,目前一採還未發現有感染者,且有接觸者都進行隔離而言,感染應尚局限在醫院裡,所以院外應該尚不必憂心。黃高彬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負責人,負責全院的感染防治作業。他說,不僅是桃醫,各家醫院要做好感染防治都應做到分艙分流、醫護人員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其中分艙分流是基本制度,必須先行確定,接著是醫護和相關人員做好個人的防護,並提高警覺,例如最基本的口罩必須戴的嚴密,以及徹底洗手和勿摸眼鼻等。黃高彬說,但人畢竟不是機器,總有鬆懈的時候,因此必須有第3方的稽核制度,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而言,一早除了會在院務會議面提面命,還會透過電郵等提醒,最後並有17名稽核人員隨時進行稽核,以做到防治的滴水不漏。
-
2021-01-18 新聞.生活用品毒害
消基會口罩大檢驗 彩色口罩過關但3成防護效率低於80%
疫情時代,戴口罩成為全民的日常,顏色繽紛的彩色口罩大受歡迎。日前媒體報導,有彩色口罩測出使用會致癌的「偶氮染料」,引起消費者恐慌。消基會今天發表口罩檢驗報告,20件樣品中,8件彩色口罩均未檢出特定偶氮染料;但有6件樣品的防護效率低於80%。消基會呼籲,在當前口罩須大量生產的情況下,主管單位應定期抽驗市售產品,確保產品功效。消基會於去年12月,於台北市及新北市的大賣場、連鎖藥粧店及電商平台購買20件口罩樣品。20件樣品每片單價介於3.4至14元,標示均符合規定。做游離甲醛及塑化劑測試,20件樣品均未檢出;進行染料溶出測試,8件樣品被二氯甲烷溶出,均未檢出特定偶氮染料,6件樣品檢出芥酸酰胺。19件檢出1〜9種微量揮發性有機物;11件樣品檢出己內酰胺,來源有待釐清。至於口罩最重要的PM2.5過濾效率,消基會將20件樣品的PM2.5過濾效率換算成「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結果發現有6件(3成)未達80%以上。消基會指出,生產彩色口罩已經成為業者搶食口罩市場的利器,產品若使用較安全穩定的「色母粒」高溫高壓加工製造,未經化學染整,不會有染料溶出問題;若是以染料進行染整或彩繪,可能會有釋出有害物質的疑慮。消費者若購買到心存疑慮的彩色口罩,可進行簡單測試,將其浸泡在水中觀察是否有色料溶出,或者也可以使用家中現有的酒精浸泡觀察,若溶出色料,就有可能不安全。消費者反應新購入的口罩有味道,不知是否有害。消基會表示,本次測試發現僅有微量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建議消費者,新購入的口罩若以塑膠袋密封,可以先拿出幾片,在空氣中擺放一陣子,使VOC得以揮發,亦須儘快使用完畢。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應儘速將口罩材質的安全標準,納入管理並制訂檢驗把關標準,且因口罩為接觸口部產品,標準應較紡織品嚴格。此外,口罩的安全標準應視年齡分級,分別訂出適齡的安全標準。在管理規定未公布前,建議主管機關定期抽檢各項材質安全項目,全面掌握市售口罩材質安全狀況,並公布結果,讓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
-
2021-01-1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不贊同封院 李秉穎分析做好這三件事遠比封院人道
桃園某醫院院內感染擴大至四人,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早於廣播節目《周玉蔻嗆新聞》強調,他認為沒必要考慮封院。SARS當時封院是因當時對病毒及傳染無知,才產生這種極不人道的作法。如果覺得現在無法有效遏止院內傳染,只要「停止醫療作業,所有病人轉走,所有人居家隔離14天」就可以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桃園某醫院院內感染採取多項措施,以維護病人權益、控制感染、調查、清消,也坦承應檢討照護分艙,確有無法落實之處。不過,外界仍有質疑院內感染規模恐怕更大,指揮中心不封院亦不實施全院員工篩檢,只是政治考量,因顧慮社會觀感不好。李秉穎回憶道,SARS當時很多人反而是因為封院,去探個病就被關在裡面不能離開,所有人不分風險全部關在一起,有些人不懂得預防接觸感染,反而因封院被感染到。現在回頭看,其實居家隔離14天就可以了,「這不是比較人性嗎?」李秉穎說,當時被關在裡面的人,心理狀態是多大的恐慌,「我有個學生被關在裡面,跟我講電話的時候,都快精神崩潰了,非常、非常畏懼。」李秉穎說,其實當時如果覺得無法停止院內傳播,就停止醫療作業,所有病人轉走,所有人隔離14天就好了。現在這次院內感染,就是為侷限在少數病房,與其他病房沒有什麼接觸關係,「你把他全部關掉,對於防疫有幫助嗎?」李秉穎說,SARS當時指揮中心只找了兩個資深兒科醫師進入專家小組,但其實兒科醫師最懂病毒,卻被排除在外,「那時候如果我有進去的話,作法可能會不太一樣。」
-
2021-01-1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母確診「七採陽」超崩潰 兒曝一家隔離過程:慘到不行
一對桃園醫護情侶疑因照顧新冠肺炎病患確診,昨(16)日指揮中心更宣布同院護理師被感染,造成外界對防疫安全網產生憂慮。然而一名網友在PTT發文呼籲大家,有警覺性很好,但不要過度恐慌,他的媽媽曾經確診,「採檢了快七次都陽性」,但在醫護人員照顧下,現在已經恢復健康。他並表示,整天扯後腿獵巫,對防疫不但沒幫助,也只會繼續製造社會對立。原PO發文指出,自己的媽媽算是確診者「元老級案例」,因為父親生病需要陪伴的關係染疫,也是在北部某醫院住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出院,當時還跟照顧的護士一起合照。原PO續指,媽媽生病時,「甚至還採檢了快七次都陽性」,前前後後住院40幾天才三採陰出院,現在身體一切健康也沒什麼後遺症,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原PO表示,當時自己也在家中隔離,咳嗽流鼻水的時候抖到不行,心中壓力也是很大,他也透露自己前前後後被插了二次鼻子,不過都是陰性。然而原PO一家的風風雨雨還未結束,他透露爸爸在居家隔離期間,因為出院後病情惡化,在家中吐血,後來匆匆忙忙得到公所許可後才急忙就醫,甚至之後還開刀,等於原PO父母同時都住院,「那時候整個家真的是慘到不行」。原PO認為,最近這個忽冷忽熱的天氣咳嗽流鼻水真的很正常,而這幾位確診的醫護人員,也是照顧病患才染疫的,「到底有什麼好責怪的?難道要叫那些醫護都罷工嗎?」他表示,目前的隔離標準就是,跟確診者接觸過才需要居家隔離,一堆人在問這些確診接觸者朋友同事的行蹤幹嘛,雖那些人也是需要暫時自主健康管理,避免外出,免得到時這些確診接觸者真的確診,造成擴散及疫調困難的風險;不過,理論上這些確診接觸者的同事跟朋友,不會知道自己需要自主健康管理,除非當事人有明白告訴近期接觸過的人,但這個又何嘗需要多大的勇氣?原PO提到自己的隔離經驗,坦言當初都有跟親友、同事說,要他們注意身體狀況,「我當初如果沒有老實跟身邊的朋友講,除了公司的人之外,身邊朋友基本上不會知道我在隔離」。他續指,隔離期間被問到去過哪些地方,他其實也沒辦法記得很清楚,「所謂的疫調也真的沒辦法100%告訴你什麼地方安全不安全,這些事情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恐慌跟壓力,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好基本動作,把所有地方都當成有染疫的可能性,口罩戴好、落實消毒、盡量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室內空間,一切就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即可」。原PO最後呼籲,「整天扯後腿獵巫,對於控制疫情不但一點幫助也沒有,也只會繼續製造對立而已,希望疫情盡快過去,生活可以恢復正常」。而網友們也紛紛給予鼓勵,「拍拍辛苦了」、「台灣加油,希望能撐過不要大爆發,推一個」、「某些人只是想做政治鬥爭而已」、「醫護辛苦了,台灣加油!」
-
2021-01-15 癌症.大腸直腸癌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都有便秘的問題,有的人則是容易出現腹瀉的困擾,尤其是遇到壓力事件之前,恐怕常會拉肚子,然而也有人一陣子便秘,明明飲食沒有特別改變,隔一陣子卻又會突然變成腹瀉,兩種情況交替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有可能是罹患了腸躁症。腸躁症難確診 需先排除非生理因素造成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許希賢表示,要確診是不是罹患了腸躁症,必須要先經過各種檢查,包括糞便潛血、照X光看大腸有沒有糞便堆積,抽血確認是不是有貧血的問題,甚至是大腸鏡、胃鏡等侵入式的檢查。 在確定患者出現的不正常消化症狀,不是因為生理因素造成,排除了腸胃、肝膽等器官的疾病之後,而且症狀持續超過3個月,每個月還會超過3天以上有類似症狀,才能夠真正確診為腸躁症。腸躁症在診斷上之所以會這麼困難,就是因為它並不是發炎或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而是胃、大小腸等消化系統,在運作上出現了不正常而引起的功能性疾病。 引發的原因不明 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什麼是導致消化系統運作發生不正常的原因?截至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證實,不過,醫界將這個情況推論為精神層面所造成,有一派的說法是認為,大腸受到中樞神經的影響,可能是處於高壓的環境下,有些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因此失衡,直接刺激腸道產生症狀。腸躁症主要是跟三個神經系統有關: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的失衡,造成排便習慣改便,或對腸道脹氣、膨脹的感覺異常敏感。由於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了2~3倍,有的患者在經期時症狀更會加劇,因此,也有人認為荷爾蒙也是導致腸躁症發生的原因之 一。 腸躁症不會導致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腸躁症患者常得忍受不正常的消化症狀,更令人擔心這樣不正常的排便表現,會不會導致大腸癌?許希賢認為,腸躁症與大腸癌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疾病,病因也不同,前者主要為情緒失調、壓力過大所引起,後者則跟飲食不正常、大腸癌家族史等有關,因此,腸躁症並不會演變為大腸癌,不必過度恐慌。症狀方面,腸躁症與大腸癌相當類似,像是大腸癌一般認為的症狀,大多與腹脹、腹痛,合併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體重減輕等有關;然而,腸躁症的患者,雖然也可能出現與大腸癌症狀差不多的情況,但是在排便之後,腹脹、腹痛就會大幅改善。許希賢指出,兩者最大的差別是腸躁症不會產生血便或造成貧血,也比較少有嚴重的體重減輕問題。 國內研究首度證實 腸躁症會提高大腸息肉風險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腸躁症仍然有其危險性,根據國內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在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患有大腸激躁症者,有21%的患者在5年內會得到大腸息肉,由於大腸息肉早已經被證實是大腸癌的前身,因此,這份研究可以說是首度證實了腸躁症是大腸癌的致癌因子之一。 治療腸躁症 保持好心情才能根除病原有腸躁症的人想要改善症狀,許希賢說,醫師常會開立鎮定劑,並且建議患者減少壓力來源,避免引起消化道問題。在飲食方面,只要妥善調整飲食的習慣與內容,也能減輕不舒服的症狀;像每天最好在固定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吃過量;早餐多吃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且多喝水,因為多喝水就能促進排便更順暢。至於細分不同類型的腸躁症患者,例如腹瀉型患者則要少吃高纖、有潤腸效果的食物,以及寒涼瓜果類水果,相反的,便秘型患者則可以多吃點這類食物來刺激排便。不過,為了減少腸道鬧情緒,最好要稍微忌口,包括少吃過甜、過辣、過油的食物、濃茶及咖啡等刺激腸胃的食物,也要少吃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各種豆類、地瓜、芋頭、甘藍菜、包心菜、青椒、洋蔥、花椰菜、堅果、碳酸 飲料等;當然,也要減少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延伸閱讀: 排便太用力小心大腸憩室! 吃蔬果助順暢,醫師點名「這類水果」更難消化 痔瘡與大腸癌的血便如何分辨? 不要見血才就醫!出現這些附加症狀別輕忽
-
2021-01-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師因公染疫遭質疑 陳時中:為何責怪一個被子彈打到的人?
台灣首度有醫師因公感染新冠肺炎。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染疫醫師是病人、不是犯人,呼籲民眾將心比心。染疫是因百密一疏,就像前線作戰,做妥準備還是可能中彈,但不能怪中彈的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公布,台灣再度發生醫院新冠肺炎感染事件,一名醫師染疫,且醫師的護理師女友也因家戶接觸而被感染,這兩人都是本土感染。不少民眾對染疫個案足跡感到恐慌,質疑指揮中心為何不公布醫院名稱;也疑惑整起事件是否有結構性錯誤需要修正,醫師是否如外傳因沒有落實戴口罩而染疫,事後回想足跡又記憶錯置導致疫調公布失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染疫醫生就是照顧確診病人時染疫,其在醫院裡面標準作業除了飲食之外,都有把口罩戴好。至於是否約談其他護理人員釐清染疫醫師的狀況,陳時中說,大家將心比心,醫師不是犯人,而是病人。回想台灣首例解隔離確診者說過,「她也不想染病」,醫生也是人,他跟一般人又不同,天天在高風險情況下工作,基本防護都做了,還要醫師回憶什麼?醫師的防護流程都有按照規定,他的自述都會有專家去檢視。陳時中說,日前說此事發生是百密一疏,但所謂「百密一疏」不是說有疏失,而是所有都依照SOP進行,但還是有可能出現問題,就像軍人在前線作戰,有可能準備好還是被子彈打到,要怪被子彈打到的人是不對的。至於發生院感事件的醫院;陳時中表示,為什麼一定要公開?確診者所有足跡是否要公開一直都是爭論很久的問題,但被公布的人一定會受到一定傷害,這是有必要的嗎?陳時中說,在醫院裡面大家都要戴口罩,基本上除非一直彼此抓著不放,非常親密接觸,否則染疫可能性很低。從過往經驗,很多行業像是防疫計程車也載過很多人,只要防護做好,消毒清潔做好,其實染疫風險非常低。對於確診者曾到過的地方,陳時中表示,研究報告顯示,病毒停留在金屬光滑表面可存活72小時,其他都是一天內。從展開疫調到消毒,理論上環境病毒是不存在,但為大家安心、保障安全才這樣消毒。陳時中說,有跟確診者去過同一個地方的人要自主健康管理,但不用加深恐懼,並不是經過、接觸2秒就會染疫,自主健康管理只是提醒不要疏忽,而不是要恐慌。
-
2021-0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公開確診醫師院內足跡?陳時中:為何要公開?
染病男醫師與女護理師在同一醫院工作,外界質疑醫院人流眾多難掌握,為何足跡不公開?陳時中表示,「為何要公開?」醫院裡都是需要戴口罩的,除非你是一直抓著他不放,否則染疫的可能性是非常低。針對是否公開醫院足跡,陳時中表示,是否需要公開所有足跡是爭論很久的問題,被公布的人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這有必要嗎?現在已經規定陪病1人,也都不准探病。陳時中進一步說明,醫院裡面大家都是需要戴口罩的,除非你是一直抓著他不放,否則染疫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過往看到很多防疫計程車也載過很多人,車裡面清潔消毒做好,染疫可能性非常低。陳時中說,「大家不要停留在那種路過買個菜就染疫的想像」,接觸時間低,有適當防護也可以降低機率,不要恐慌。案838男醫師是照顧病人時染疫,然院內醫護人員知道該名確診醫師沒有戴口罩習慣,是否會開罰?陳時中表示,個案是整天不戴還是特定時間不戴,這不太一樣,會請醫院做進一步調查。至於是否會調監視器看醫師穿防護衣的狀況,陳時中表示,該醫師感染就是照顧病人時發生的,大家可以將心比心,他不是犯人而是病人;醫師也是人,只是他當時在第一線的風險下去工作,都有照著標準流程做,「那要請他回憶什麼?脫衣服沒脫好嗎?醫師的自述都會由專業人員判斷」。案839護理師為某科大學生,外界憂指揮中心是否有掌握個案如何到校進修?陳時中表示,個案是搭乘專車,接觸包括司機與老師共43人,有39人陰性,其餘4位老師的檢驗結果今天下午才會出來。陳時中補充,若有民眾有在確診足跡上,請自己自主健康特別管理,不需要去過桃園都做自主健康管理,不用把恐慌擴大,他舉例,進到百貨碰到100人,接觸2秒鐘,在那個時間那個場所染疫的機率非常低,「這只是提醒,不是到過那邊就在風險之中」。
-
2021-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案839來過全聯慈文店今歇業 里長傻眼、民怨怎不早公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下午公布案839足跡,桃園區新增全聯慈文店一處,該店今天拉下鐵門暫停營業,由於這家全聯生意很好,今天停業就讓不少民眾、居民覺得奇怪,有消費者撲空抱怨,自己天天都來,為何不昨天公布確診者時就公布足跡,要等到今天呢?當地里長也沒有接到任何訊息,直呼傻眼。全聯慈文店位於桃園區慈文路上,店家今天張貼公告「2021/01/13進行全面盤點作業,暫時不開放營業」,不少消費者騎車來想消費,看到拉下鐵門就直接離開,也有人詫異「怎麼會沒開?」搖搖頭離去。有附近店家說,這家全聯生意很好,是屬一屬二的好,而且天天都會開門,今天早上看到沒營業也覺得很奇怪,不過有看到門口貼有盤點公告,但下午2點看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直播,才知道有確診者來過,但他說還好都有戴好口罩,比較不擔心。但一名婦人家住附近,騎車來準備採買生活物品,她看到全聯沒開覺得錯愕,又得知有確診者有來過,更是驚訝,她認為中央應該要更早說明,昨天就一起公布才對,就可以避免再來,「我昨天才來耶!」當地長德里長彭沛妤也覺得錯愕,今天看到店家把門關起來「在盤點」,就覺得怪怪的,心裏有在想是不是跟疫情有關,但她又沒有接到任何通知,政府也沒有公布相關消息,沒想到下午看新聞得知有這家店,覺得很傻眼,她趕快通知環保局先清潔消毒周邊環境。「很擔心里民的安全!」彭說,不知道是不是哪一部分訊息有被隱藏,但民眾是無辜的,里民都是被動接受訊息,訊息若慢了一、兩天公布,反而會增加恐慌感,自己身為站在第一線,除請大家注意自主健康管理,希望上級單位多加協助,讓大家安心。
-
2021-01-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徐巧芯怨公布足跡被當亂源 陳時中:沒罰她也沒雙標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紐西蘭機師案中,公布染疫者足跡惹議,徐不滿,本次桃園某醫院醫護染疫事件中,廣播節目主持人周玉蔻及桃園市市長鄭文燦,搶先公開兩案細節、足跡,卻未被說洩密、提告等,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那位議員也沒有去處分,沒有雙標,都是一致。」徐巧芯今在臉書上貼文指控,「這個世界被指揮中心分成「綠/非綠」兩種標準對待嗎?」她說,鄭文燦今天突然公布指揮中心還沒有公布的「案839足跡」 ,提及其曾經去過大江購物中心;另外,周玉蔻本月12日上午、指揮中心記者會前搶先公開了兩案的狀況細節及足跡。徐巧芯說,這兩件事都在指揮中心公布的訊息之外。但陳時中被問到,要不要比照三週前紐西蘭機師案指揮中心的標準時,他卻只默默說「我們都予以監控,若有錯誤訊息會予以更正」,完全沒說要查洩密、罰錢、提告假消息,也沒說他們會造成什麼社會恐慌。對於該指控,陳時中僅表示,廣播節目也沒有關注,根據有人舉報的話,就會交由法制組的意見處分。「這位議員也沒有處分她」,怎樣評估不實、有害、惡意,就是看法治給的建議。
-
2021-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陳時中:外購疫苗 最快3月供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12)日證實,桃園某收治新冠病例的區域醫院,出現兩例本土案例,引發高度關注。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提及疫苗採購最新進度指出,已談妥的疫苗合約,我方已簽完並遞交,現正等對方簽完後回傳,最快今年3月可供貨。兩例本土案例,引發全民恐慌,讓防疫產業再度受到重視,昨日包括口罩、檢測、新藥等領域均受到投資人追捧,再度開啟「防疫投資熱潮」。我國洽購新冠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括COVAX平台約400多萬劑、AZ/牛津疫苗1,000萬劑,預期最早3月可供貨。另有400多萬劑疫苗還在洽談,指揮中心不願透露廠商。等待國際疫苗的期間,國產疫苗仍舊沒有突破性進展,除高端如期展開第二期臨床試驗,與國內北中南11家醫院進行3,700名受試者收案,規畫三個月內完成,盼第2季提出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上市。本土疫苗廠國光、聯亞生技進度仍停滯。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指出,第一期20位高劑量受試者已施打完畢,預計下周可補件,以1月底通過第二期審核為目標,本月完成第一位二期試驗施打案例。國光生技則表示,去年底被衛福部建議新執行劑量探索臨床試驗後,已增加抗原含量配合佐劑來執行第二期試驗,相關文件同步補送至衛福部食藥署,至今仍尚未收到公文。國光生技強調只要一拿到公文就可進入二期。因新冠本土感染再起,昨天上市櫃生醫指數均收紅,口罩廠商如恆大、美德醫-DR昨日股價上攻漲停,疫苗股高端、國光,新藥股生華科則大漲,另外,檢測快篩試劑相關個股如亞諾法、ABC-KY(瑞磁)均以漲停作收。生華科研發中的新冠藥Silmitasertib,目前在美國喬治亞州先進研究和教育中心、執行新冠中症新藥20人臨床試驗,去年底12月3日已開始收案;Banner Health的新冠重症40人臨床試驗,也已展開收案病患篩選流程,隨時可啟動收案。(記者謝柏宏、楊雅棠、陳碧珠、陳書璿)
-
2021-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北部醫院感染2醫護確診!林靜儀:知來源就不用恐慌
繼去年2月29日北部某醫學中心出現9例群聚確診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親上火線證實,北部某醫院出現第二起院內感染,新增2例本土確定病例。對此,民進黨前立委、醫師林靜儀在臉書發文,點出3重點,呼籲民眾不用恐慌,「請給努力緊繃工作了一年多的醫療人員最溫暖的支持體諒」,並建議民眾配合防疫,平安度過疫情。PO文一出,引起包括立委莊兢程、何欣純等政治人物與網友留言,為醫護加油打氣,紛紛留言「不要恐慌、團結守護台灣」、「向第一線醫護致敬」、也有的「保持警戒,但絕不是無腦恐慌」等。林靜儀在「林靜儀醫師」臉書粉專中PO文表示,前三個重點:「知道來源就不用恐慌」、「是院內感染,但是不是「爆發」,而且醫療人員都已經盡到應有的防護」、「是照顧確診感染的病人,不是什麼不明來源的急診也不是關島來的 (關島已經「關島」很久了)」。林靜儀表示,醫療人員從疫情初始就有明確防疫措施與程序,也幸好去年二月之後防護裝備就都充足。所有醫療人員都知道對待病毒的態度就是 #謹守防疫程序 #絕對謹慎 ,此次在醫療照護過程受感染的醫護辛苦了;你們已經很小心了,加油,祝福早日康復。一般民眾要知道什麼?林靜儀呼籲做到以下四點:1. 不要群聚,戴口罩勤洗手。2. 你不會跟感染者去同一個賣場就被感染。3. 不可能有什麼「社區感染隱匿」,這個病毒的傳染力如此之強,怎麼可能到處都是無症狀感染者還不會爆掉。4. 請給努力緊繃工作了一年多的醫療人員最溫暖的支持體諒。
-
2021-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界質疑院內感染公布慢半拍 陳時中說明為何沒公布
國內爆發第二起院內感染,為今日新增之2例本土病例案838、案839,外界疑竇昨日已傳染疫消息為何沒有立即說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昨天要處理不讓疫情擴大,且沒有完全確定的消息無法對外說明。陳時中表示,昨天下午我們要處理不讓疫情擴大,院內要完全掌握控制,這是首要做的,還要確認有無其他感染者,才能訂定分艙分流的計畫。陳時中表示,該醫院只出不進,所以不管是未來住院量能、現有病人的後援計畫都要立即執行,要聯絡醫療網各區指揮官去安排。陳時中表示,昨天實在無法公布什麼,直到現在還有些訊息無法充分掌握,確診後第一件事情是要隔離開來,確保他的醫療保障,另詢問足跡也是必要的,但第一時間憑藉印象說明都不見得會很正確,所以需要核對過,否則會造成無謂恐慌。陳時中表示,整個醫院、指揮中心不眠不休,到剛剛才清楚釐清醫院情況,所有醫護人員的防護都升級,初步是安全的,沒有完全確定的消息無法對外說明。
-
2021-01-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路人相認、計程車不收錢 「小李P」李秉穎熱血助防疫
過去一年來,台灣的幾個防疫大將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這也包括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被醫界尊稱為「小李P」的李秉穎,應該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成員當中,最不苟言笑的一位,但他投入於大眾防疫教育的熱誠,很可能無人能及。把艱澀資訊轉化、精確傳遞,熱忱影響年輕學子。李秉穎願意抽空在廣播、電視節目上,不厭其煩地釐清迷思,而且他自帶一種魅力,總是能用最簡要、精確,甚至還帶有些幽默的方式,把相當艱澀的資訊解釋得清清楚楚。他在台大醫學院教書的時候,這份魅力也點燃年輕醫師對於感染科的興趣,包括轉職旅遊部落客的「林氏璧」。林氏璧確實學到李秉穎的教育熱誠,這一年也在網路上持續發揮影響力,發文幫助社會大眾理解疫情科學新知。他也歸納出李秉穎啟發自己的理由:幽默風趣、學識淵博、有自己的想法,這可能也與社會大眾喜愛李秉穎的原因不謀而合。對於外界的反應如何,李秉穎其實不為所動,他不特別迎合或抗拒什麼,只是誠實地說出自己的專業判斷。從武漢不明肺炎開始,密切關注、開會討論。李秉穎從武漢傳出不明肺炎之初,就是專家團隊的一員,當時所有資訊都不清楚,只見中國方面持續強調「不會有效人傳人」。但李秉穎注意到,中國有不少醫護感染,他的直覺告訴自己,「不會有效人傳人」這句話絕對是錯的,因為醫護人員已經是特別懂得注重感染控制的一群人,如果連醫護人員都有群聚,應該就是「有效人傳人」了。於是就是一連串緊鑼密鼓的開會、再開會,李秉穎不得不停了幾個時段的門診、推掉了許多會議。當時身兼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原本四月要辦國際研討會,講者都邀好、行程都講好,也因為疫情被迫取消,延到九月才改以台灣實體開會、國外講者視訊與會的形式完成,各國都很羨慕台灣還是一個能夠舉辦實體研討會的地方。面對未知的疫情,專家小組可以說是決策核心中的核心。李秉穎表示,台灣防疫做這麼好,很大的原因是「政府都聽專家的話」,不像國外專家有時會被政治決定取代,所以他也很樂意盡一己之力,善用媒體傳播正確的資訊。計程車司機「認得他聲音」,堅持不收費。這一年熱心進行公共傳播的結果,他已經常常被路人認出來,熱情地拉著他合照,跟他說「我都要聽你的節目才能安心睡著!」他也會被計程車司機認出來而且不收錢,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兩次,而且明明是黑漆漆的晚上,司機竟然光聽聲音就知道他是李秉穎。大家喜愛的李老師,接下來還要教什麼?李秉穎說,台灣已經沒有社區感染好一段時間,有時媒體報導會讓人感覺好像台灣社區有病毒、變種病毒會從天而降,「這些都是會製造無謂恐慌的新聞。」。李秉穎提醒,「疫苗疑慮」已經是確定的健康威脅,台灣開打新冠疫苗後,必然會有報導將無關的不良事件連結到疫苗,希望民眾能理性思考,未來如果讓大規模接種疫苗,一定是經過專家嚴格審視評估,確認安全性,才會開打。我的小樂趣 宅男愛看電影 不忘聯想疫情就跟其他防疫大將一樣,李秉穎的生活既規律又簡單。李秉穎最大的原則可能就是「不熬夜」,因為熬夜會讓身體過度疲倦,心跳會亂跳,「年輕人或許還不會怎樣,但我年紀大了。」他每天12點以前睡覺,早上6、7點就起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出發去醫院。他對飲食也沒有特別注重,有時候不吃早餐,整天通常只有晚餐比較豐盛,會特別注意要多吃點蔬菜,不會只吃肉。李秉穎以往一年會出國兩、三次,開會或旅遊,不過今年只有國內旅遊,去了澎湖、六福村、合歡山。不過自稱「宅男」的李秉穎沒時間追劇、不喜歡爬山,也已經沒有在打網球,平常最大的娛樂就是進戲院看電影,平均一個月要看個兩次。李秉穎最近看了「神力女超人」,身為防疫教育大師,感想竟然還是跟疫情有關。他認真地說,是不燒腦的娛樂片,不過略嫌說教意味太重,中間又「忽然像變魔法一樣」,讓他想到最近的變種病毒。「現在沒有證據說這個變種病毒有特別厲害,大家卻把它當神力女超人看待,是過度推論啦!」
-
2021-01-07 新聞.元氣新聞
流感疫苗緩打嘉縣市剩近萬劑 醫師:民眾不要輕忽接種
去年流感疫苗施打碰上新冠肺炎,施打初期,民眾擔心疫苗不足搶打,衛福部啟動應變機制,暫緩50至64歲成人接種,後恢復施打因接種不適症頻傳,出現緩打,目前嘉義縣市衛生局合計還剩9千多劑, 嘉縣剩4千多劑,嘉市也有5千劑。嘉縣醫師公會副理事長徐超群說,新冠肺炎與流感症狀難以區分,造成臨床判斷困難,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需要被隔離機會,以及檢疫人員篩檢時的風險。徐超群說,流感與新冠肺炎臨床症狀差不多,如果沒有打疫苗,有可能得到流感,會讓醫師難以判斷,擔心會不會是新冠肺炎,須防堵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以及新冠肺炎與流感齊發,呼籲符合公費施打對象,儘速施打。他說,流感疫苗會從搶打、緩打,到現在不打,主因是民眾心理因素,一開始擔心疫苗不足,後因部分民眾施打出現副作用,乾脆不打,目前國內傳出重症個案,呼籲民眾提高警覺,接種疫苗。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盧鴻毅批衛福部錯判情勢,一開始未分流施打,造成人民恐慌搶打,衛福部擔心疫苗不足,暫緩成人施打,如今恢復施打,因傳出多起施打不適症狀,成人施打意願不高,出現緩打,流感接種應打鐵趁熱,成人負擔生計,更應接種避免感染。嘉縣衛生局說,縣內還剩4千多劑流感疫苗,以50至64歲成人接種率最低。嘉市衛生局也表示,還剩5千劑,也以50至64歲成人接種率最低,縣市衛生局呼籲未接種民眾儘速接種,目前未傳出流感重症,民眾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嚴防新冠肺炎,間接也讓流感降低。
-
2021-01-07 科別.精神.身心
壓力大、要求完美容易自律神經失調?醫師教「2招」找回自癒力
不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免不了會碰到壓力來襲,適度的壓力可以讓自己表現得更好,但若長期處於高壓之下,就有可能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焦慮、失眠等症狀,究竟自律神經在人體內的作用是什麼?和壓力又有何關係?所謂的自律神經,它控制著體內的心、肺、腸、胃及其他內臟等器官,使其維持生命的基本機能,包括心跳、血壓、呼吸、胃腸蠕動和內分泌等。自律神經受到情緒、壓力影響而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所組成,當人在面對壓力時,交感神經會活絡起來,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肌肉緊繃、腸胃抑制蠕動,讓人提高警覺,保持專注力,以應付外來的刺激和挑戰;當人們處於休息狀態時,副交感神經就會活絡,讓心跳減慢、血壓下降、呼吸變慢、肌肉放鬆、腸胃加速蠕動,讓人放鬆休息,保持所需的體能。雖然自律神經不受大腦意志所控制,但很容易受到情緒、壓力所影響,若人們長期處於高壓之下,交感神經會一直處於活絡的狀態,讓身體持續緊繃,最後導致一連串的不適症狀,使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運作失衡,這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並非抗壓性差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章秉純表示,通常心思細膩、追求完美的人,較容易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這樣的族群並非抗壓性差,而是個性較認真、容易把壓力或事情攬在身上,長期下來使身體發出了警訊,加上社會變遷快速與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人們無法預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也容易感到恐慌、焦慮,讓自律神經失去平衡。章秉純進一步說明,自律神經失調時,通常會產生三大常見症狀,分別是「便祕或拉肚子」、「心悸恐慌」和「睡眠失調」,如果在看過很多醫生後,檢查報告依然很正常或找不出問題時,建議可至精神科就診,檢視自律神經是否出現狀況。此外,章秉純指出,自律神經失調在醫學上並非正式的疾病,而是一種症狀,但長期下來可能會誘發其他問題,例如:心臟病、高血壓、焦慮、憂鬱、恐慌等,因此要把它視為正式的疾病來看待,並盡快就醫診斷。學會放鬆,讓心跳呼吸緩和面對自律神經失調時,章秉純建議,可透過兩個方法舒緩放鬆,讓自律神經更容易調節,分別是「調整呼吸」與「睡前催眠」。「調整呼吸」指的是慢慢地吸氣、吐氣,讓心跳、呼吸緩和下來,使身體感受到放鬆,而「睡前催眠」是把睡眠環境佈置得輕鬆和諧,想像自己在溫暖的情境中,感受自己的辛勞與酸痛漸漸離去,不知不覺,身體就會慢慢進入休息狀態。章秉純表示,雖然生活中的壓力無可避免,但可以試著「活在當下」,把焦點放在感受「當下的時光」,不要過於擔憂未來,也不要一直檢討過去發生的事,這樣才能保持心緒的平靜,從不安的感覺中釋放自己,增強自律神經的復原力。諮詢專家/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兒童青少年身心科主任 章秉純
-
2021-01-02 名人.黃軒
沒有AND 難有DNR...一位好醫師的願望「願你,願望成真」
我們一生心中,究竟有多少願望呢?我們從小就被希望成為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員工,好主管..醫生,這個職務也是一樣,尢其是重症醫學專科醫師的我,我每天走入加護病房,我在心中會如此不禁響起那首歌:「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呀,多少祈禱在心中...」是啊!每一個躺在床上的,都是我的病人,在他們未進入病重,病末時刻 : 我和他們只是陌生人一直到了,他們的身體狀況變差,什至病危狀態,他們和我的關係,才由陌生人,變成醫病關係,而這當中,這些無助的生命,那些恐慌的家人,都對我這個素未謀面的重症専科醫師,燃起了非常大的希望,無非就是期待,我把快死掉的生命,可以我的專業,再度搶救回來呀!身為專業醫師,我跟病人和家人都一樣,每次也都帶了許多希望在生活。我真的期盼日常生活都一切順利、我也期盼,我的每位病危病人,都能順利渡過這生死關頭啊!有可能嗎?當我的醫生前輩一個一個又老、又病、又往生去了,我還每天都常被患者問:「為什麼是我得了這個病?」我內心期盼自己無憂無慮、無病無老到終,但事實的殘酷,有時候會譲這些 :期盼,被割上了好幾刀,還留下很多傷口當我的病患,在恐懼下,面對逐漸而來的衰老、面臨一來再來的疾病、更無奈的,要去接受不確定的死亡來臨時,他們的最期盼見到的人,就是我這個重症專科醫師!我常常會私底下心疼,我們的生活教育,都在教如何出人頭地、都在教畢業後要如何突破最低薪;有誰在教我們面對又老、又病、又死呢?有呀 ? 我的護理師如此告訴我,那只是醫學院𥚃教的一堂課。什麼?【一堂課?就可一生受用?】我如此困惑看她問,她也困惑的不知如何回答?我們醫護人員每天面對死亡和重病,都已經如此困惑了,那一般民眾呢?人人一生出來,就已註定要生老病死,人人卻無視生老病死於日常生活,當家人老了、得病了、有人往生了,又如此愴慌失措,只好從家人或自己身上學習面對生死了,而這些的學習往往只有在匆忙情境下充滿了許多無奈,忽然病人往生了,陪伴的人又開後悔了。我的病人女兒說:「後悔就是看自己媽媽一路上凋零、來不及愛到底、無奈自己身體也一直再往下凋零...」沒錯,當她媽媽病危時刻,她自己同時也是晩期乳癌,更何況她的先生,也是晚期肺癌,你們說:對於這家庭,人生還有什麼期盼?她竟回答:「盼,只要睡醒看到早上太陽,就滿足了!」那先生和自己生命呢?她馬上流淚說:「盼: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先生在旁卻跟她說:「不需再盼有什麼,我們已在擁有了。幸福的一生 :有開始、也有了結束,不就是天長地久了嗎?」啊!原來即使夫妻、愛人相處那麼久,對於老病死盼望的觀點也都不一樣的,但彼此都很珍惜,又很悲憂於病重病床的邊緣徘徊。也許中國人在造字時,就已很清楚了。我們說希望,也就是說盼望了!我最喜歡解釋中國字「盼」:「盼」,就是在「目」送下,我們生命始終「分」離,我們卻又如此不捨,才硬又把「目」「分」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家所「盼」的一切。在【向生往死】的生命路程,如此的不是很完美、卻又如此淒美,至少在這老病死旅程上,一路上我可以目送一人一人的分離,心情會如此不捨和悲苦,若人沒有走完病死,只有生老,這人生似乎又不完美了、但人生若走到老了,就得面對病死,又得如此淒泣,才知原來所謂天長地久,也不過是,生命有了開始,也有了結束,只是人啊,只會開始,不知道如何處理生命的結束呢!我們醫療上的教育,卻往往扣上了好大帽子:「不允許生命結束!要搶救到底!」病人起初也帶了很多期盼來求診,殘酷的:當我不允許生命結束、堅持搶救到底,生命卻往往選擇了它應走的自然法則--生老病死。我的病人呀,在面對重病處理後,人人也一逐漸凋零了。我終於學到了、也知道自然死亡就是美。從此我也盼大家能一路上順心順意。以前我們說的生命終點要好好善終,必須先有【DNR】 ( Do Not Resuscitate ) , 身為重症醫師的我,也越來越熟悉,原來生命要善終,更要在DNR 之前,得先有【AND】(接受自然死亡,Accept Nature Death) ; 這是多年在加護病房病人和家屬教育我的:《沒有AND , 難有DNR》 問我,這重症専科醫師,一生還有啥期盼?只希望身為積極搶救生命的醫師,人人都有AND (允接受自然死亡,Allow Nature Death),允接受自然死亡的希望,這應也是所有人類,共同的最大希望吧!一位好醫師的願望 ( The hope of a good doctor ),不也是人間人人的好願望嗎?是故,我醫者一生悲願請求:願你,願望成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1-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疫周年!指揮中心預測:年中可見到隧道那一端的曙光
抗疫已逾周年,全球企盼看到疫情盡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預測:「今年年中就可以看到隧道那一端的曙光。」他強調,看到光亮不等於走到盡頭,「也還不知道距離隧道口有多遠」,但他相信,病毒變異將朝向流感化,摸清楚病毒路數,便可減少對病毒的恐慌。陳時中曾說「身上箭靶很多」,去年 12月31日,他先說明新冠疫情、解釋美豬進口管理,又宣布健保費率調漲,「三支箭在一天內齊發。」當天稍晚他接受媒體專訪時說,肩負全台防疫重責,疫情仍是讓他最掛心的一塊,但他樂觀對未來作出上述預測。外界認為終結疫情的希望是疫苗,但陳時中並不完全認同,他認為真正對疫情有控制力的,或許不是疫苗,而是抗病毒藥物;如同致死率其實不低的流感,「我們現在不會對流感病毒恐慌,就是因為我們了解流感病毒」,知道如何預防,和感染後如何醫治。陳時中也正向看待病毒變異,英國變種病毒致死率並未增加,但易感染對象由中老年人轉而侵襲兒童和年輕族群。陳時中分析,年輕族群的特色是活動力強,能夠把病毒傳布得更遠,這意謂病毒成功進化,藉由更活躍、更健康、更有耐受性的宿主群體,達到最大效益的感染效果;但相對的,感染者病癥會減輕,猶如流感化。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認為,人類確實會朝向與新冠病毒共處的未來邁進,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很難,大家的認知應該改變,「感染不是問題,重症才是問題」,防堵減害不僅限於戴口罩,更重要的是個人健康生活模式。何美鄉提醒,抽菸、不運動、肥胖及三高不僅是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更可能影響疫苗成效。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12-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疫周年/與社區大爆發擦肩而過 天生神力惜命島民
3月初,歐美藝文界慘遭新冠肺炎攻擊,合唱團、劇場九成團員中鏢,還有人死亡,幾乎「團滅」;地球另一端,確診澳洲音樂家登台演出,台灣指揮中心緊急舉行史上最晚記者會,樂團成員人人自危,社區陷入恐慌,但是島民卻好像有「天生神力」,插曲最終以無人確診落幕。許多專家深信台灣多次與社區大爆發擦肩而過,但在社區女保全、酒店女公關等著名「十大無頭懸案」接觸者,甚至敦睦艦隊確診士兵的女友們無人染疫,讓人不禁想問一句「台灣人真的比較強?」這個問題在「醫學假說(Medical Hypotheses)」今年11月的文章能得到解答。作者山本直樹和喬治.鮑爾認為,亞洲東北部人的「天生神力」確實可能與基因有關,東亞農業發展比歐洲早,快速累積人口密度,肯定會遇到很多人畜共患疾病。長時間的演化中,東亞人可能已經針對各種流行病作出了有利基因突變,東亞人體內有一種有別於歐美地區的人類白血球抗原,或ACE2基因功能存有差異,對新冠病毒更具抵抗力。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郭書辰說,雖上述說法仍待驗證,但他認同此觀點,已有研究發現,部分亞洲人未染疫,卻有可對抗新冠肺炎抗體,亞洲過去可能流行過類似新冠病毒的疫情。「我相信亞洲人對於病毒易感性低於西方人,包含新冠肺炎。」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指出,不斷有新病毒自中國出現,但當地都沒有非常嚴重就是最好的證明。但就算天生基因強,也不可能無堅不摧,同是有基因優勢的日本,多家酒店淪陷,甚至出現離奇的乳頭群聚,對比也爆發酒店女公關染疫的台灣,無酒客確診看似詭異,卻能從酒店小姐的分享看出端倪,「不少酒客即使到溫柔鄉尋歡,也乖乖自備口罩」,或許是因台灣人「惜命」。在嚴防邊境的環境下,有不明感染源個案仍可順利度過,但未來疫苗開打後,勢必國門大開,再次面對懸案時,天生神力的惜命島民,晚了其他國家一年面對可能爆發的疫情,何美鄉強調,目前防疫重點是圍堵病毒,未來打疫苗、國門開,就不要盲目追求「〇本土」,應致力減害。郭書辰坦言,在沒有疫苗的狀況下,找不到源頭確實可能造成大爆發,疫苗打得夠,再感染的機率小,找不到感染源也沒關係。何美鄉更提出,打疫苗是開國門的希望,開國門同時也有助於提高疫苗效果,疫苗需要接觸病毒才能更有效果。何美鄉說,以目前的數據看來,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幾乎多達八成,但感染不等於會傳染。不再追求零感染後,不用再害怕新冠肺炎,另外一個目標是收集基因資料庫,往精準醫療方向邁進,找出新冠肺炎易感族群,及早投藥,避免重症、死亡發生。▌延伸推薦:QA遊戲/2020新冠肺炎肆虐 你的生活變什麼樣子?
-
2020-12-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彰濱傳有移工確診趴趴走 彰衛生局澄清:假訊息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12月起進入秋冬防疫專案,疫情嚴峻未歇,網路上又傳出謠言,彰化彰濱工業區28日下午開始有人瘋傳指有確診移工逃逸在外趴趴走,要當地居民注意,暫時別出門。但彰化縣衛生局澄清,這是假訊息,呼籲民眾勿轉傳以免觸法。訊息內容指出「今天公司中午開會,說彰濱工業區有外勞確診,逃離公司在彰化市和鹿港地區趴趴走,沒事請不要外出。」這則訊息從昨天開始就有人在LINE群組與個人訊息間轉傳,卻未明確指稱消息來源,引發民眾議論。彰化縣衛生局指出表示,經查後確認此為假訊息,呼籲網友們勿再轉傳,以免製造恐慌,亂傳假訊息最重罰300萬元,將進一步釐清假訊息來源。
-
2020-12-29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英國變種病毒有多毒?邊境該不該封?七大問一次看懂
英國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各國無不嚴加戒備,台灣也再次啟動「英國專案」,並在27日迎來首架自英國返台的航班。到底這隻變種病毒有何特色,讓全球人心惶惶呢?聯合新聞網整理了幾個重點。Q:什麼是英國變種病毒?於12月中出現並讓各國嚴陣以待的變種病毒,為英國新發現的突變病毒株「B.1.1.7」(又稱VUI-202012/01),是9月時在一名病患身上發現,至11月中旬已有28%確診病患感染此病毒,至12月初,比例已激增至62%。由於該變種傳染力更高,有專家認為將會成為未來主宰全球疫情的病毒株。這款被命名為「B.1.1.7」(又稱VUI-202012/01)的新突變病毒株,最早出現在今年9月,到了11月中旬,倫敦28%的病例與此突變病毒株有關。接下來不到一個月,到了12月9日當週,這個比例激增至62%。Q:英國變種病毒「B.1.1.7」為何引起各國重視?傳染力比一般新冠病毒增強70%,恐讓疫情更難控制。正迅速取代其他新冠病毒株。因其變異部分為病毒用來解鎖、入侵人體細胞的棘蛋白,使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此種改變可能造成兒童與成人一樣容易受傳染。Q:英國變種病毒的致死率高嗎?目前尚無實證證明變種病毒「B.1.1.7」的致死率增加,但傳染力增強會導致確診人數更多,加重醫療體系負擔。Q:英國變種病毒目前入侵了多少國家?至今已傳播至歐美多國,近日多個亞洲國家也通報出現病例。目前已發現此變種病毒的國家包括:亞洲:南韓、日本、新加坡、香港、以色列、黎巴嫩歐洲: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丹麥、瑞典、比利時、瑞士、冰島、挪威美洲:加拿大澳洲(南非、奈及利亞也出現變種病毒,但非「B.1.1.7」病毒株)至今全球已逾40個國家地區對來自英國航班及旅客祭出禁令,包含禁止英國航班起降,拒絕來自英國的旅客入境等,法國更禁止「無人隨行以外的所有貨運」。Q:目前的疫苗是否還能有效對抗變種病毒?現行疫苗依然有效。多數專家學者、疫苗公司都認為「不用恐慌」,我國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認為「變異應不至影響疫苗效果」,不過仍需時間驗證。Q:新冠肺炎病毒以前也「變種」過嗎?新冠病毒(COVID-19)與流感病毒同屬RNA病毒,其特性之一就是不斷變異,故自年初傳播全球開始,已出現多次突變,部分病毒株已取代初代病毒株成為目前全世界主要流行,如2月於歐洲出現的變種病毒「D614G」,部分則因影響力較低而較不為人所知。Q:台灣如何防堵變種病毒?自12月23日零時起,倫敦飛台北航班數減半,有英國旅遊史者全面入境採檢並集中檢疫,檢疫期滿前再次採檢。由於目前台灣境內尚未發現變異病毒株,因此尚無封鎖英國航班打算,也避免國人自英國返國經第三地入境,無法第一時間隔離檢疫。【特別提醒:危險變種病毒不只一隻】南非在12月中旬也發現第二種變種病毒,並在該國迅速傳播,目前已傳入英國。奈及利亞也出現第三種變種病毒,據非州疾控中心主任表示,該病毒的病毒譜系與英國、南非不同,目前還不能肯定是否也具高傳染力,但當地在一周內確診數增加了52%。
-
2020-12-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鄰居罵「不要回家害大家」 陳時中不捨檢疫所清潔阿姨
台灣防疫成功,集中檢疫所功不可沒,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處理各式緊急情況都會增加困難,社區一定會出現破口,「匡列到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就鬆一口氣」,採檢及特殊案例處理都盡心盡力,即使出現特殊例病,但因為防疫人員及警政人員合作,都沒有出現真正情況。自年初國內集中檢疫所開張,當初是由現任衛福部次長的石崇良以不到一周將組織架構起來,「經過一年的驗證,集中檢疫所非常成功」,截至目前近一年時間內,我已佈建29間集中檢疫所,共3000多床,600多名後勤人員隨時待命,還有6家將在明年1月初開始運作。陳時中回憶,從武漢包機開始,集中檢疫所運作現在看起來沒什麼,但其實疫情之初,集中檢疫所瀰漫恐慌,集中檢疫所人員都一肩扛起,後勤組還會被社區排斥。陳時中不捨分享,檢疫所清潔阿姨曾告訴他,曾被鄰居指指點點,「他們要我不要回家,才不會害大家。」陳時中說,其實後勤組都有做好保護,但他也可以理解,當時疫情盡確實狀況很糟。從1月3日的武漢包機,整體都進到集中檢疫所,到寶瓶星號,在基隆港做了128人篩檢,當時集中檢疫所都做好社區隔離準備,之後台灣從日本包機帶回鑽石公主號19名旅客。還有護理師單槍匹馬到成都接回血友病患回台,之後國內發生首起長照機構護理師染疫,當初非常擔心會像國外一樣爆發長照機構群聚,被照顧、照顧員都要被隔離開,集中檢疫所就承接下來,連敦睦艦隊感疫緊急招回700多名軍人集中檢疫所就空出床位。一直到境外生回台及移工來台也都是在集中檢疫所完成居家檢疫,陳時中有感而發,「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做不到這麼好。」眼看明天120名英國返台者也將到集中檢疫所,主要在集中檢疫所,但不排除可能會出現需要在機場的情況。眼看過年快到了,陳時中說,集中檢疫所全年無休,包含衛生組醫護、安全組警察、後勤組,特別感謝他們雖然無法完整訓練,只接受短訓練卻能做這麼好,若集中檢疫所沒有承擔下來壓力,社區一定有破口。
-
2020-12-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柯文哲批機師足跡一謊要用十個掩蓋 陳時中:他在講他自己
紐西蘭染疫機師及廣明女員工確診前曾在社區區趴趴走,但指揮中心卻未公布完整足跡,引來熱議,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他會公開所有足跡,「因為講一個謊話,就要講十個謊話去掩蓋它。」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我覺得他是在講他自己。」陳時中說,每個人公開足跡透明的部分,應該是「負責的態度」在恐慌與之的平衡,「一個謊話十個謊話,他是在講他自己」。之前在安全日大解禁需本土個案後28天,但廣明女員工卻是以25日計算,有人認為時間有點短,陳時中說,即使用28天計算也只是比較安心,但也不是絕對安心,再加兩個七天也只是比較安心,即使253天零確診,不代表零本土,大家要提高警覺,心情可放鬆,但口罩要帶緊。目前網路上有網友自稱罹患新冠肺炎,還趴趴走,被他人截圖與衛福部舉報,隱藏照片,後續自稱是開玩笑,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依法裁處,涉及散播不實訊息,最高可罰300萬元,但考量後續有認錯,是否有違反社維法要再調查。
-
2020-1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衛福部隱匿機師足跡?前台大感染醫師:不可能
國內相隔253天再現本土病例,由於接觸者相當多,引發社區感染的恐慌,不少人批評疫情指揮中心「隱匿足跡」、「隱匿疫情」,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則認為,相關的作業都是按照已運作多個月的步驟來做,沒有隱匿的問題,就算台灣最後真的發生社區群聚感染,也只能說「該來的總是會來」,但至少指揮中心已經幫台灣爭取到比其他國家更長的時間來面對疫情。針對紐籍機師與廣明女的足跡,外界認為指揮中心沒有公布完整,衛福部長陳時中對媒體詢問跡並表示「不用再問了」,有隱匿之嫌,孔祥琪在臉書表示,指揮中心公布足跡的原則,早在今年4月就已公布確定,從那個時候至今都是一樣的處理,該兩個病例也都是如此,沒有隱匿足跡的問題,而在台灣想要隱匿疫情更是不可能。更何況指揮中心應該是最希望足跡能夠被大家知道的,才能夠避免有防疫破口,他不懂為何有人說指揮中心隱匿。他表示,流程是防疫第一線的衛生局基層人員去疫調,再由防疫醫師判斷是否匡列完全,如果比較困難的疫調防疫醫師還會去第一線幫忙,最後一起討論決定哪些資訊有公開必要,從4月開始就是這樣做的,並不分藍綠。
-
2020-1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紐籍機師案 交通部重罰長榮航空100萬元
前長榮紐籍機師確診新冠肺炎,因未遵守防疫規定、不配合疫調,導致台灣再現本土病例,引發社會譁然。該機師除將面對《傳染病防治法》的罰則,交通部長林佳龍更指示對長榮公司未能確實要求機組員落實防疫措施、未善盡查核追蹤等責任「從嚴認定」;交通部今(24)日敲定,將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對長榮航空(2618)開罰,處以法定上限100萬元罰鍰。根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7條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 處置或措施。另於第16條規定,若有違反相關應變處置措施之情形,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直轄市、縣市政府處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交通部檢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之《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於今年3月通過,修訂版亦於今年9月7日經指揮中心核備通過,並由交通部民航局於9月9日函告各航空公司,該原則規定航空公司須負責執行組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交通部為航空業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鑑於紐籍機師案導致本土病例再現,恐成防疫破口,甚至引發國人恐慌及社會紛擾,林佳龍經與交通部法規會、航政司、民航局討論後,指示對航空業者之管理疏失及究責從嚴認定,並責成交通部民航局盡速完成調查。交通部今敲定,將以長榮航空未善盡《國籍航空公司實施機組人員防疫健康管控措施作業原則》所訂之管理及執行責任為由,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6條之規定開罰。關於航空業機組人員防疫措施加嚴,交通部則將優先要求航空公司確實執行現行防疫措施,並責成交通部民航局加強監督管理,同時研商進一步加嚴措施,盡速送指揮中心審核後實施。
-
2020-12-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國南非出現變種病毒 專家:影響有限免恐慌
英國、南非出現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傳染力疑似更強,各國戒備。指揮中心專家李秉穎說,秋冬本來就是疫情高峰,各國疫情都在升溫,病毒變種不會造成太嚴重影響,不用過度擔心。因應英國出現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變種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3日起,14天內有英國旅遊史的入境者全面集中檢疫,倫敦飛台北客機航班減半、機組員須居家檢疫14天,且所有入境者須檢疫期滿前採檢。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今天上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每隔一陣子就會傳出病毒變異消息,有時傳染力增強、致病性強,有時是主要感染對象改變,但在他看來,無論病毒如何變種應該都不會對疫情造成太嚴重的影響。李秉穎說,英國將疫情擴大原因指向病毒變種,但綜觀歐美疫情,無論是否有變種病毒,各國疫情通通都升溫,主要原因是秋冬本來就是疫情高峰,不能因此就歸因於病毒變種。外傳南非變種病毒對於年輕族群感染力更強,李秉穎說,相較台灣或歐美國家人口老化嚴重,非洲國家年輕人口本來就比較多,感染的年輕人當然也比較多,不能因此推論變種病毒感染族群年輕化。李秉穎說,從學理角度來看,一隻病毒可能要歷時好幾年突變,才會變成一個全新的病毒,呼籲民眾面對病毒變種可以關心,但不要過於擔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也表示,目前昆陽實驗室都有對國內案例做嚴密監測,病毒變異後傳染力之所以可能增強,主要是疫情開始至今將近12個月,尤其最近1到2個月再次在全球大流行,只要感染人數愈多,突變機率就愈大。莊人祥也認為,雖然英國的病毒看似有突變,但傳染力是否更強還很難說,也可能是當地防疫措施所致,由於各國都陸續傳出病毒變種,指揮中心會持續針對每一株進入台灣的病毒進行監測。
-
2020-1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咳嗽發燒憂是否新冠肺炎? 醫師:先就醫診斷
台灣昨天出現本土感染案例,新竹馬偕紀念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今天表示,民眾若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憂心為新冠肺炎症狀,可先就醫由醫師判斷需不需要採檢,不用太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案765及771,在12月8日至12月11日的行蹤與足跡,引起不少民眾加強自主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新竹馬偕醫院醫師白永嘉在個人粉專「急診醫師的眼睛」發文,提醒民眾,若曾有到好市多南崁店,而近日出現咳嗽、鼻塞及嗅覺減少的狀況,懷疑自己出現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症狀,一定要主動篩檢。白永嘉表示,「也要避免接觸別人、全程戴好口罩就醫,儘量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白永嘉指出,民眾若沒有去過這些地方,但出現類似症狀仍擔心,可到各大醫院由醫師判斷需不需要採檢,戴好口罩就醫,避免接觸人群。新竹馬偕醫院表示,醫院設有戶外篩檢區,將候診區和診療區分開並獨立動線,讓每名就診者不用進入醫院,即可完成診療服務,降低就醫環節的感染風險,及早攔截疑似個案。新竹馬偕醫院指出,院方也將堅守防疫態度,全力守護醫療團隊及新竹市民的健康,讓民眾就醫更安心。
-
2020-12-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本土病例破功股市大跌 網紅醫:就像學霸考99分的哀號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253天沒有本土病例,因為案771而破功,昨天疫情爆出後,馬上引發股市大跌,全民神經緊繃,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今天在臉書上表示,與國外嚴重的疫情相比,台灣只有一例就人仰馬翻,「就像是學霸考99分的哀號」、「台灣是外國人無法想像的角落生物」,提醒大家要謹慎防疫、但也不必過度恐慌。陳志金在臉書上開玩笑地指出,外國人與台灣人對話,「股市大跌、媒體瘋狂報導,你們台灣的疫情到底有多嚴重?」、「我們出現了本土病例耶!!!」、「是有幾例?」、「1例」、「....(白眼翻到後腦杓)」他開玩笑說,「只有一個病例就讓股市大跌200多點,這種事只有台灣辦的到」。他表示,對照國外嚴重的疫情,昨天美國新增20萬例,英國新增3萬6000例,德國新增2萬2000例,日本新增2000例,馬來西亞新增2000例,韓國新增867例,台灣的疫情真的還是在控制之內。而網友對他的說法也很有共鳴,一名住在加拿大的網友就表示「台灣是一個很奇特的國家,好好珍惜吧 ,加拿大BC省只要有一天少於600確診,我們就很高興數字下降」。也有網友表示「沒辦法,這一例有可能讓台灣淪陷,這不是在開玩笑的,大家還想跨年,真的是7月半的鴨子~」、「真的慶幸大家還會覺得緊張,而不是覺得無所謂。台灣人活在平行世界好一陣子,許多人也開始放鬆了…突然出現一例!讓大家發現事情確實還沒有結束,繃起神經來,然後審核自己是不是鬆懈了」。「資優生的鬱悶是旁人無法理解的」、「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過節之前發現,要是老外去參加聖誕趴、跨年,大家擠在一起,這下就爽了...」。
-
2020-12-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蔡英文呼籲聖誕夜、跨年做好防疫 「在家休息也不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增確診案例,其中包括一起本土案例,蔡英文總統今天下午在民進黨中央黨部發表談話,她強調,她知道聖誕夜、跨年,很多民眾都安排好休假計畫,呼籲大家參加大型活動一定要謹記指揮中心防疫指示,趁休假待在家好好休息也是不錯選擇。蔡總統說,昨天再度出現本土案例,相信國人都很關心這件事情,有關疫情發展,指揮官陳時中已經向大家報告過,這幾個案例有明確感染源,疫調也在進行中,她已經要求指揮中心務必秉持公開透明原則,讓國人同胞隨時掌握訊息,提高戒備,請大家無須過度恐慌,一起案例並不能否定過去整年的防疫努力,「但足以提醒我們,防疫其實是很困難的事情,需要政府和人民合作,配合政策,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蔡總統說,她提醒國人,儘管已經守住將近一年,但國際疫情正進入非常嚴峻的狀態,許多國家都有第二波,甚至第三波感染,疫情時時有可能發生變化。明天晚上是聖誕夜,下周四就要跨年,她知道很多民眾都安排好休假計畫,她特別呼籲,參加跨年等大型活動,一定要謹記指揮中心的防疫指示,包括全程戴口罩,除了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等規定,辦理活動的縣市政府也務必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如果要趁休假在家好好休息,也是不錯的選擇。蔡總統說,防疫是長期抗戰,經過一整年防疫考驗,她對指揮中心措施的應變措施有信心,她拜託大家配合政策,一起做好防疫,降低感染風險。最後提醒,防疫關鍵時刻,除了做好個人防疫,對於各種防疫消息要查證,千萬不要傳播或製作錯假訊息,指揮中心會透過各種管道提供大家正確訊息,「經驗告訴我們,資訊愈透明,防疫愈有效。疫情在掌握當中,請大家提高防疫作為,也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