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醫療.呼吸胸腔
搜尋
心臟功能
共找到
203
筆 文章
-
-
2023-11-13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病人讓我看見生命的韌性
【編者按】:本週是三位醫學生有機會較長時間追蹤病人寫出的學習心得。一位長期與癌症奮鬥的女病人讓學生有機會了解病人做決定時,並不只是醫療團隊的意見為主,病人需要考量個人生活環境以及獨居者要照顧腸造口的困難,而使學生學習到「每個病人都有它特殊的困難,只有當讓醫療團隊能夠使病人說出他們的困難,我們才有辦法做出有可能做到的最好的治療」。一位照顧了病人三星期之後,病人出院後又有機會再見到病人與家人的學生,感受到自己第一次那麼長時間地照顧一個病人,能夠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寫出「當你從心底自發地、細心地照顧病人,就掌握了行醫的關鍵,也能夠得到最真誠的回應。這將成為我行醫生涯中的一次寶貴經歷」。一位學生敘述一位發現癌症時已是末期的病人,從他們最初無法接受現實而驚慌拒斥,出院後病人回來門診接受化療時,都會找他談話,使他感到「雖然我能提供的幫助不多,但可以感覺到他們多了一個人可以訴說那些不好跟別人提及的疾病看法,似乎也安心了許多。」這些心得也使我們深信鼓勵醫學生長期追蹤病人,更能幫忙醫學生助長將心比心的「同理心」。見到陳女士的早晨已是她入院的第三天,陳女士早已脫離最初不穩定的階段,我只能先從病歷紀錄上理解初入院的她究竟遭遇了什麼,初步構思她的形象、心境、與可能的應對。「陳女士曾罹患子宮頸癌,接受過化療和放射線治療,這次因腹痛、噁心及嘔吐入院,然而入院前已有長達半年的腹脹症狀,並在定期回診的腫瘤科門診安排了相關的檢查。入院時發現有嚴重低血鉀,因此給予靜脈注射補充。」陳女士的血液數據因低血鉀被標上警示,點開陳女士一個月前做的腹部電腦斷層,只見大段充滿空氣的腸子,從胃一路脹到乙狀結腸。我一時驚訝地說不出話,陳女士的腸子從是漸進式的脹大呢?還是從年初就如此膨大嗎?如果一直脹得這麼厲害,又怎能堅持這麼久?帶著困惑與驚奇,我來到她的病房理解她的故事。陳女士有一張瘦削的臉龐,聲音細柔,眼神卻帶著一股堅毅。她的上腹脹得跟排球一樣大,所幸腹痛已經緩解。我原先以為她是不願接受治療才拖延就醫時間、社經地位較低的病人,但她實際上是位大學畢業的會計,非常遵從醫囑,只是沒想到這次的問題這麼嚴重,因此2月初症狀發生後,到5月定期回診的時間才和醫師提及此事,並在等待各項檢查結果的過程中先進了急診。查房時,主治醫師施長慶醫師也提供我們更多的資訊:陳女士在子宮頸癌的放射線治療結束後產生後遺症,讓她在長達十年的時間內反覆泌尿道感染,且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出現抗藥性菌株,到了最後,連感染科的施醫師都覺得非常頭疼,不知如何清除她泌尿道中叢生的細菌,幸運的是陳女士在服用蔓越莓錠後感染狀況改善。但在施醫師眼中,陳女士毫無疑問是頑強而堅忍的病人。綜合斷層和大腸鏡的結果,我們認為乙狀結腸因放射線治療產生纖維化導致腸道狹窄,原先的計畫是會診外科切除纖維化的地方,再把腸子接起來。外科的回覆卻出乎我們預料,由於纖維化的腸道位置過低,因此切除後無法保證上下兩段腸子是否還能接起來,很可能將需要做永久腸造口。陳女士聽聞這個消息,堅定的表示自己需要更多時間思考。我們給她一週的寬限期,在補血鉀的期間讓她有一點緩衝接受這個資訊。然而,不知是否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及腹瀉,即使我們每天給大量的鉀離子,陳女士的血鉀還是低到讓我們十分焦慮,不停試著說服她進行手術,也因此在後來幾日,我和陳女士有過數次零碎的對談。原來她的家中還有一位身體不好的老母親,家中小幫手(外傭)主要是為了照顧她母親而聘請的,兒子早早便結婚有了家庭,若她的身體有任何異常,她都得靠自己才行,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照顧好造口。我告訴她,我覺得以她的能力,絕對能照顧自己照顧得很好,但她似乎十分不相信自己。一日,好不容易戰勝泌尿道感染的她,看著造口的衛教單,柔柔的告訴我,帶著一個袋子多沒有自主性啊!她看了許多造口相關的資訊,回顧她過去反覆感染的生活,覺得與其帶著袋子、和疾病不斷爭鬥,何不在自己能做選擇的時候安然離世呢?她平靜的語氣與平時充滿活力的作息沒有透露一絲陰鬱的氣息,我們觀察了一陣子後,雖然不認為身心科醫師需要介入,卻讓我對陳女士的經歷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後來社工又告訴我們,她早早便和老公分居兩地。她說,她的家人充分尊重她的意願,但回顧她之前和我的談天,我更能在她的言談中感受到一種孤獨堅毅、卻讓我覺得有點落寞的情緒。我不知道那究竟是她本身的性格,還是過去數十年來的生命經驗積累出的處世態度。最終我們邀請她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參與家庭會議,她的丈夫在聆聽完所有資訊後,選擇尊重妻子的想法,後來我們只能讓她帶著危險邊緣的血鉀以及依舊脹得跟排球一樣的肚子出院返家。看著這位年齡與我母親相仿的女士,帶著隨時腸胃穿孔的風險離院,我擔心並懊惱著沒能讓她接受手術,但也逐漸接受每個人有自己的抉擇。直到她出院的一個月後,我又在病房見到了因腹痛到急診而住院的她。這次她告訴我,出院的一個月來,她悉心保養自己的腸胃、調整飲食、以配方奶補充營養,甚至一度她鼓脹的上腹在躺下時不會凸起,直到她因為太開心吃火鍋慶賀,肚子才又開始不適。這次入院時血鉀也幾乎在正常邊緣徘徊,不像之前那般危險。她聽到血鉀幾乎正常的消息,露出欣慰的神情,彷彿自己在跟疾病的爭鬥中小勝了一場,便積極詢問她是否可以回家。她說,她期待自己能像戰勝泌尿道感染一樣,終有一日用規律的飲食戰勝自己的腸道,讓她不用面對造口這個可怕的概念。她出院後,我一邊讚嘆著生命的韌性,一邊思考未來的她會有什麼樣的遭遇。第一次見到她時,我以為她終究會因為低血鉀導致的心臟功能失調回到醫院,沒想到一個月時間她就能自我校正到安全範圍。恐怕這就像她曾經的感染一樣,會是另一場十年抗戰,但誰知道呢?也許她真能與腸胃和平共存至生命終結的一刻。只是那就是即將離院的我可能不會知曉的未來了。我只希望她能帶著我對她的祝福,即便隻身一人,也能安然地度過她生命的每一天。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1-09 醫療.心臟血管
作家范疇猝逝/四大高危險群要小心 飲食注意這種營養素
【編按】知名政略作家范疇本月6日凌晨1時4分因心血管病發,於家中安詳離世,享壽68歲。由於事發突然,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以一曲「燒肉粽」紅遍全台的歌手郭金發,三年前在舞台上表演拿手歌曲時,突然倒下,送醫後被判定心肺衰竭猝死。這一幕令人怵目驚心,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台灣猝死發生率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澳洲,每10萬人就有51人。心臟是人體唯一沒有休息時間的器官,每人每天平均跳動十萬下,一生約跳卅億下。心臟一旦喊累,暫停片刻,醫學上稱為「心臟驟停」,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說,心臟驟停後,人體失去意識、呼吸異常或中止,最常見的是「猝死」。心臟驟停而猝死的案例,高達七成因心臟疾病引起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短時間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所致,又稱為「心因性猝死」,每年約一萬七千多名病例,一旦發生,僅百分之五可能逃過死劫。防猝死 四大高危險群要小心王宗道表示,心因性猝死有四大高危險群,分別為心血管疾病、心肌病變、心臟功能先天不佳、曾有昏厥經驗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最具關聯性。心血管疾病長期位居國人十大死因榜上,最近一次排名高居第二位,凸顯心因性猝死不容小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導管室主任廖敏村說,心臟驟停後,心臟數分鐘內可能壞死,腦部則在四分鐘內受損,十分鐘以上出現缺氧性腦病變,即使救回也恐成為植物人。根據文獻,若能在一分鐘內給予電擊,急救成功率高達九成,救援時間每少一分鐘,急救成功率以每分鐘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的速度遞減,只要立即電擊,患者幾乎不會出現後遺症。政府近年在許多公共場合廣設傻瓜去顫器之稱的AED,已設置一萬一百卅一台,密度僅次日本、美國。心臟驟停 為何一定要電擊去顫?廖敏村解釋,心臟驟停前,心臟狀態多為突發性心律不整,換言之,就是心臟亂跳,最常見的是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其中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目前改善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恢復到正常心律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電擊去顫,同時施行心肺復甦術(CPR)。48歲孫姓病友,曾在幾年前突然心臟暫停,所幸在醫院,一旁就有AED,被緊急救回。他動了三次手術,其中一次在體內植入去顫器,他說,因為心臟裝了去顫器,被醫師叮囑不能太常發脾氣,對他是修煉,他因此少罵青春期的兒子。廖敏村說,對於嚴重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反覆出現持續性心室頻脈,或罹患其他猝死機率高的疾病,經醫師建議都可植入體內心臟去顫器,儀器自動偵測心律不整,在患者所需時給予「救命一擊」。台灣動脈硬化暨血管病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劉言彬表示,體內去顫器被視為預防猝死的最後一道防線,雖能給予救命一擊,但必須配合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才能維持心臟功能。成人鹽分攝取 超過五成男性超標工作繁忙、三餐不定、外食,沒有運動習慣,導致心血管疾患愈來愈多,台大醫院營養師詹貽婷說,外食最怕攝取過多鹽分,不僅傷害心臟血管,連帶腎臟、肝臟、腸道都受影響,建議成人每天最多攝取六公克鹽,但國健署調查,我國成人鹽分攝取普遍過量,男性超標比率更超過五成以上。國人最常見的「壞習慣」就是喜歡加調味料,炒飯雖好吃,但可能讓一餐鈉含量超標,建議吃新鮮食物,少吃加工食品。詹貽婷說,一碗白飯鈉含量約3到26毫克,若換成薄片白土司,兩片就高達266毫克,泡麵一碗鈉含量可達1200毫克,吃下一碗,等同吃下每天建議攝取量的一半。詹貽婷強調,低鈉並非「完全不攝取鈉」,鈉是人體不可缺少,但過多會造成器官傷害,避免心血管疾病,建議可找營養師諮詢,或減少加工食物,多吃新鮮食物,降低鈉攝取量。
-
2023-11-08 醫療.心臟血管
什麼是冠狀動脈?為什麼會阻塞?冠狀動脈相關疾病有哪些?
什麼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是體內的主要血管,為心臟提供血液,並且讓你的心臟能夠跳動並將血液及其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冠狀動脈主要可分為右冠狀動脈(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和左主冠狀動脈(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LMCA),兩者皆包含較小的分支,深入心肌內部。冠狀動脈是哪三條?冠狀動脈中的左主冠狀動脈可再分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及左迴旋支(Left circumflex, LCA),左前降支供應心臟左側前部血液,而左迴旋支向心臟的外側和後部供應血液。一般來說,心臟主要的三條冠狀動脈便是指右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及左迴旋支。冠狀動脈在哪裡?冠狀動脈位於心肌周圍和內部,它們從主動脈分支出來。冠狀動脈從主動脈根開始,主動脈根是從心臟左心室伸出的主動脈的第一部分。左心室是含氧血液離開心臟開始流經全身的地方。冠狀動脈分支是主動脈眾多分支中的第一個分支。冠狀動脈相關疾病有哪些?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是影響冠狀動脈最常見的疾病。冠狀動脈疾病通常是動脈粥狀硬化的結果,動脈粥狀硬化是指動脈內斑塊的增長及堆積,從而導致動脈阻塞。動脈阻塞會阻止血液進入心臟,導致心臟病發作。冠狀動脈疾病的其他名稱還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或稱冠心病,和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冠狀動脈疾病也是通稱為「心臟病」的其中一種。冠狀動脈疾病有兩種主要形式:.穩定型缺血性心臟病:這是一種慢性形式。你的冠狀動脈逐年變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心臟接收含氧血液會減少,你可能會感覺到有一些症狀。.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這是一種突發性醫療緊急情況。冠狀動脈中的斑塊突然破裂並形成血塊,阻止血液流向心臟。這種突然的阻塞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其他可能影響冠狀動脈的情況還包括:.動脈瘤:血管壁的隆起。.先天性(出生時)動脈異常。.冠狀動脈痙攣:動脈肌肉突然收緊。當這些肌肉收緊或痙攣時,你的動脈會暫時阻塞。這可能會導致稱為「變異型心絞痛」的胸痛。【延伸閱讀:心絞痛是什麼感覺?與心臟病發作的差異有哪些?】冠狀動脈為什麼會阻塞?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冠狀動脈疾病。當斑塊沿著動脈積聚,你的動脈就會變得狹窄和僵硬。斑塊會阻塞或損傷你的動脈,從而限制或阻止血液流向你身體其他部位。於此同時,你的心肌將無法接收足夠的血液。因此,你的心臟無法獲得正常工作所需的氧氣和營養(例如心肌缺血)。它會導致胸部不適(例如心絞痛),並使你面臨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冠狀動脈內有斑塊積積的人通常也會在身體其他部位出現斑塊積聚,這可能導致頸動脈疾病和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等疾病。如何檢查冠狀動脈?醫師會透過體檢和測試來診斷冠狀動脈疾病,體檢可能包括:.測量你的血壓。.用聽診器聆聽你的心臟。.詢問你的症狀以及症狀持續多久時間。.詢問你的病史。.詢問你的生活方式。.詢問你的家族史。以上資訊將有助你的醫師判斷你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除了上述體檢之外,醫師也可能會建議一項或多項測試來評估你的心臟功能和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測試可能包括:.血液檢查。.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心臟磁振造影。.冠狀動脈鈣化評估。.心臟超音波檢查。.心電圖檢查。.運動壓力測試。.胸部X光檢查。冠狀動脈阻塞會好嗎?冠狀動脈疾病的治療通常包括改變生活方式、危險因子管理和藥物治療。有些人可能還需要接受醫療處理或手術。其中,生活方式的改變在治療冠狀動脈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改變措施包括:.不要吸菸、吸電子煙或使用任何菸草製品。.限制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糖的攝取,吃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例如地中海飲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降低心臟病或中風風險的方法。.目標每週5天步行(或其他運動)30分鐘。.限制飲酒。【延伸閱讀:地中海飲食是什麼?地中海飲食有哪些食物、怎麼吃及好處一次看】【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Coronary Arteries.Cleveland Clin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ohns Hopkins Medicine: Anatomy and Funct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心臟衰竭怎麼吃?水喝太多竟是禁忌!11種飲食原則一次看,7類地雷食物不要碰
心衰竭幾乎是所有不同心臟病之最後共同表徵與死亡前之共病。末期心衰竭患者之預後甚至較癌病患者更差;心衰竭也是心臟疾病患者猝死之危險因素之一。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收縮與舒張,將血液輸往全身各臟器、部位使用。當這個功能因為某些因素,如心臟疾病等,受到影響或減弱時,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使身體出現不適,就稱為心臟衰竭。最常見引起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心臟功能衰退異常所造成,包括心臟肌肉病變,冠狀動脈病變阻塞,心臟瓣膜病變。常見症狀:咳嗽及喘、疲倦及軟弱無力、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噁心、四肢冰冷、下肢水腫、體重上升、嚴重者會有腹水及黃疸。心臟衰竭的生活+飲食原則心衰竭是一種慢性變化,除了藥物控制之外,也需藉由飲食跟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1.維持理想體重攝取適當熱量,平日管理好體重,避免體重過重或肥胖。2.勿喝過多/過少的水分體內過多的水份易增加心臟負荷,導致水腫或呼吸急促等症狀,因此必須遵循醫囑控制每日水分攝取。建議每天的水份攝取應控制在 1000~1500 cc,水份攝取量的計算要包括食物本身含水量、湯、飲料和開水等。3.鹽分管控,採用低鈉飲食每日均衡飲食,且不加調味料的含鈉量約為451~501毫克(約1公克鹽),因此,應儘量避免額外調味料的使用,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等,並避免醃漬類食物,例如:醬瓜、臘肉等,少喝湯汁。4.飲食均衡、選購新鮮食材飲食要均衡營養,每日飲食中包含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肉豆類、油脂類、奶類等六大類食物。若選擇包裝食品,請詳讀標籤內的成分說明,特別要注意總熱量、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鈉含量。5.少量多餐,吃易消化食物選擇易消化食物,足夠纖維以幫助排便,儘可能少量多餐、減少油炸。6.選擇含鉀、鈣、鎂豐富及高纖的食物,有益降低血壓。7.選擇富含維生素B群食物,尤其是葉酸、維生素B6、B12等有保護心臟的功能。8.多攝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海鮮類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可降低血脂。9.適當的休息、保持舒適安寧的環境、限制訪客、減輕焦慮、保持愉快的心情。10.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11.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心臟衰竭的7類地雷食物1.超商超飽便當:除了主菜本身含鈉量就高外,所搭配香腸、酸菜也屬於高鈉食物。 2.熱狗:製造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若再塗蕃茄醬等調味料,易使含鈉量爆表。 3.泡麵:一碗碗裝泡麵的鈉含量近2400毫克,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的鈉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吃光一碗泡麵,鈉攝取量就超標。4.洋芋片、韓式海苔等零食:留意有些餅乾及韓式海苔,上面會額外灑鹽,會不自覺的攝取過多鈉。 5.湯品、加工食物:丸子、餃子類,食物種含有過量的鈉,不建議食用。6.調味料及醃漬類食物: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醬瓜、臘肉等。7.限制酒精攝取(純酒精10公克以內/天)看完以上介紹的11個生活與飲食原則好習慣,及7個地雷食物要避免,知道要怎麼做避免發作、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了吧。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習慣,平時也要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也請記錄每早空腹時的體重及血壓與心跳,定期回診追蹤病況,才不會病情突然變嚴重而不自知,發作時恐為時已晚。延伸閱讀:.一次了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原因、危險族群和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參考資料:.高雄榮民總醫院-安心做美食心衰竭飲食手冊.三軍總醫院-什麼是心臟衰竭?.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心臟衰竭病人之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心衰竭疾病飲食原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幫助病人不當心苦人 談心衰竭飲食原則
-
2023-10-25 醫療.心臟血管
心跳幾下是正常?心跳過快或過慢會怎樣?如何正確測量心率?
隨著一整天的時間變化,你的心臟都會加速和減慢,以適應身體對氧氣不斷變化的需求。休息時心率較低。當運動時,你的心臟會加速並泵出更多的血液,從而使富含氧氣的血液流動並到達你的肌肉。你的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是多少?你的心率或脈搏是你的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所謂正常心跳或心率則因人而異。你的身體會自動控制你的心跳,以適應你正在做的事情或周圍發生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當你活躍、興奮或害怕時,你的心跳會加快,而當你休息、平靜或舒適時,你的心跳會下降。你的心率也是你整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因為從本質上講,你的心率可以衡量你心臟泵出血液的難易程度。換言之,當你的心率太快或太慢時,可能是心臟或其他健康問題的徵兆。預期正常的心率應該是多少?事實上,量測心跳即是測量休息時心率(Resting Heart Rate),休息時心率是指當你休息或不活動時,每分鐘心臟跳動的次數(Beats per minute, Bpm)。一般來說,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你的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 你的休息時心率取決於年齡和整體健康狀況。若你越年輕,你的心率往往越高,心跳也就越高。兒童的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新生兒(出生至4週):100-205 次 bpm*。.嬰兒(4週至1歲):100–180 bpm*。.幼兒(1至3歲):98-140 bpm*。.學齡前(3至5歲):80-120 bpm。.學齡(5至12歲):75-118 bpm。.青少年(13至18歲):60-100 bpm。*這些心率適用於醒著的兒童。當他們睡覺時,他們的體溫可能會更低。對於成年人(18歲以上),預期休息時心率範圍為60-100 bpm。當你的休息時心率超出這些範圍(過高或過低)時,可能是出現問題的徵兆。.心搏過速: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超過100 bpm,這是一個異常高的心率。.心搏過緩:這是指你的休息時心率低於60 bpm,這是一個異常低的心率。然而,如果你的體力活動非常活躍,你的休息時心率可能低於每分鐘60次。競技運動員的休息時心率可低至40 bpm左右。然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心率將低得危險。如何測量你的心率?要測量你的心率,只需檢查脈搏。雖然心率和脈搏之間存在聯繫,不過它們在定義上並不完全相同:心率是指你的心臟在給定時間的跳動速度,脈搏是你感受心率的方式。每次心臟跳動時,它都會擠壓並推動血液通過體內的動脈網絡。脈搏是指當心臟泵出更多血液以維持血液循環時,動脈壓力會短暫上升。在兩次心跳之間,你的心臟會放鬆而降低壓力。你可以在靠近皮膚表面的動脈上感覺到血液在泵送,像是你的脖子、肘部內側,甚至腳的頂部,不過手腕仍是測量脈搏最方便的地方。要檢查手腕脈搏,請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放在另一隻手腕的手掌側,意即位於手腕拇指側上的骨骼和肌腱之間,並用手指輕輕按壓,直到感覺到血液在手指下跳動。當你感覺到脈搏時,計算15秒內的心跳次數,然後將此數值乘以4以計算每分鐘的心跳次數以獲得你的心率。哪些因素可能影響你的心率?雖然正常的心臟跳動次數因人而異,有許多因素會影響你的心率,包括:.健身和活動強度:心臟是一塊肌肉,能通過運動得到加強。進行大量體育鍛煉或運動能力很強的人通常心率較低,因為他們的心臟狀況更好。.吸菸:菸草煙霧中的一氧化碳會減少血液中的氧氣量,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身體產生腎上腺素,兩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情緒: 壓力、焦慮、恐懼或強烈的情緒會提高心率。慢性壓力會使你的身體不斷過度暴露於偏高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壓力賀爾蒙中,這會升高你的心率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身形:額外的體重會給你的身體和心臟帶來壓力。多餘的脂肪會限制血液通過靜脈和動脈的流動,導致心臟以更高的頻率跳動。此外,肥胖會導致稱為心律不整的異常心率,嚴重時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氣溫:在炎熱潮濕的氣候和運動期間,你的心率會增加並泵出更多的血液來冷卻皮膚表面,並將熱量從核心傳遞出去。當身體在寒冷的天氣中失去熱量時,你的心率會降低以保持核心溫度。.脫水:當身體在運動或某些原因導致脫水時,血液會變稠,血液中的代謝廢棄物會堵塞血液,你的心臟會更加努力地排出廢棄物並維持正常的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另外,酒精也會導致你的身體脫水並導致心率加快。.咖啡因、藥物、營養和草藥補充劑:咖啡因、海洛因以及某些去充血劑(decongestant)和支氣管擴張劑會刺激神經系統以增加心率。某些補充劑,如鉀或葡萄糖胺會導致心率不規則。.藥物:心臟病患者通常服用的抗憂鬱藥以及乙型阻斷劑和鈣離子通道阻斷劑等藥物可能會降低心率,而甲狀腺藥物可能會增加心率。.心血管疾病、高膽固醇或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會導致危險的心搏過緩(low heart rate)。高膽固醇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從而增加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脈搏的速度和規律性可能會發生變化,同時可能意味著心臟病或其他需要解決的疾病。.身體位置:休息、坐著或站著,你的脈搏通常都是一樣的。不過有時候,當你站立前15到20秒時,你的脈搏可能會上升一點,但幾分鐘後它應該會穩定下來。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快?通常身體狀況不佳的人,他們的休息時心率可能會更高,這是因為效率較低的心臟需要更頻繁地泵血,才能輸送相同的血液量。 更重要的是,任何對你的身體或精神造成負擔的事情都會導致你的心率上升。例如受到感染的狀況,你的心臟必須更頻繁地跳動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又是或者精神壓力,例如焦慮會激發你戰鬥或逃跑的反應,這與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有關。可能造成心率較高的原因包括: .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 .脫水。 .抽菸。 .飲酒。 .感染和疾病。 .血凝塊。 .壓力和焦慮。 .睡眠不足。 .懷孕。 .某些藥物。 哪些原因可能導致你心率過慢?較低的心率可能表示心臟工作效率較高。例如對於運動員來說,休息時心率為40 bpm可能是非常正常且健康的。 大體上,當你的心臟變得更強時,它可以在每次收縮時向身體泵出更多的血液,心臟不必頻繁地跳動以泵送血液來滿足需求。因此,休息時心率也會隨之降低。 另外,65歲以上的成年人心率通常比年輕人低,因為他們的心臟會因經年累月的磨損而減緩。同時,保持較低的精神壓力也有助於降低心率。可能造成心率較低的原因包括: .運動員般的生活方式。 .65歲以上。 .放鬆的狀態。 .一些心臟藥物,例如乙型阻斷劑和抗心律不整藥物。 .某些健康狀況,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 .電解質失衡,例如高鉀。 如何降低過快的心率?你的心率可能會因緊張、壓力、脫水或過度勞累而暫時飆升。通常坐下、喝水或緩慢深呼吸,可以降低心率。為了長期降低心率,以下為可參考的方式:.多運動:從長遠來看,鍛煉是降低心率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每天鍛煉30分鐘會逐漸減緩你的心率。.減輕壓力:放鬆方式像是冥想、太極拳和其他減壓技巧,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降低休息時心率。.避免菸草製品:吸菸者的休息時心率較高,戒菸可讓心率下降。.減肥:身體肥胖,心臟就越需要努力為它提供血液,減肥可助減緩心率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心率和血壓是兩個獨立的測量值。雖然心率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但血壓是血液通過血管的力量。你的心率可能會安全地翻倍,而你的血壓可能只會略有增加。兩者都是心臟健康的指標,都應定期監測。心跳過快或過慢何時要看醫師?你的心率只是健康狀況的一項指標。為了了解你的心率是否為潛在問題的徵兆,你還需要更多資訊。 首先是尋找模式,像是透過使用智慧手錶監測心率或量測脈搏來了解你的心率通常是多少,這樣有助了解什麼對你來說是正常的心率。如果你發現心率超出正常範圍,請檢視自己是否出現以下跡象:.與心率過快相關的可能症狀:胸部不適、胸痛、呼吸急促。 .與心率過慢相關的可能症狀:疲勞、頭暈、暈眩、昏倒。如果出現異常的心率以及以上這些引起關注的症狀,這應該是你尋求醫療協助的提示,因為心率的變化以及這些症狀可能表示你的心臟功能未達到最佳狀態。 除了上述狀況外,如果有出現以下跡象,也建議應該與你的醫師討論你的心率狀況,包括:.如果你的心率持續過快或過慢。.心跳漏一拍或不規則。.如果你在檢測脈搏時感覺到一種震動感,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咚」聲。這被稱為「震顫」,可能是某些心臟和循環問題的徵兆。.如果你有心悸(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而不是摸脈搏的不愉快感覺)。【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Pulse & Heart Rate.What’s a Normal Heart Rate? And What Your Heart Rate Is Telling You.The Heart Foundation:YOUR HEART RATE.Mayo Clinic:What's a normal resting heart rat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ll About Heart Rate (Pulse).WebMD:What to Know About Your Heart Rate
-
2023-10-22 慢病好日子.慢性心臟病
慢病主題館【心衰竭】無症狀也應定期檢測 糖尿病友慎防心臟衰竭致命
第1站 高危險群Q:為什麼糖尿病患要預防心衰竭?糖尿病是心衰竭的高危險群的原因?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糖尿病患發生心衰竭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到4倍!想像一下,當身體各器官組織長期浸泡在糖水裡,就容易產生各種併發症。美國心臟學會(AHA)將心衰竭發展過程分為A-D四階段,A階段是指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糖尿病即為其中一項因子。國內可能低估了糖尿病致心衰竭的情況,依據台灣糖尿病年鑑顯示,過去十年來,台灣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衰竭盛行率約4%左右,事實上,根據全球性糖尿病患者的大型研究,實際盛行率高達10%~28%,推估台灣約有60萬名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也就是平均每4-5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罹患心衰竭。糖尿病患都該積極控糖,避免併發症,但控糖僅能改善小血管病變,對於大血管病變的幫助不顯著,要達到心衰竭預防效果,需要醫療專業人員介入,給予藥物治療,防止惡化。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衰竭發展階段A階段:患者具有形成心衰竭的高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及酒精濫用等,但心臟構造、功能尚無異常。B階段:心臟出現結構或功能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此時死亡率明顯上升,但還沒有像是胸悶氣喘等心臟症狀。C階段:已出現心臟結構的異常及臨床症狀,確診心衰竭,但經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D階段:病情影響日常生活,需使用強心劑,或接受換心手術或安寧緩和等治療。第2站 認識疾病Q:什麼是心衰竭?得了會好嗎?請益醫師/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鄭畬方心臟就像身體的幫浦馬達,要用力收縮打出足夠血液量供各器官使用,以維持身體功能。患者出現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心臟疾病、各種類型心肌病變、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將導致心臟結構或功能受損,演變成心衰竭。一旦心臟無力,身體水分與血液會累積在心臟、肺臟裡,增加心臟負擔,患者往往感覺到很喘;又因全身的血流不足,人會出現疲累、水腫等症狀,其他器官也因缺血無法維持身體所需,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中風;肝、腎、肺功能都變差,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由於心衰竭難以察覺,等症狀出現再就醫時,狀態已不佳,且預後也差。曾有位55歲男性因心肌梗塞送急診,發現心衰竭嚴重,幸好接受其他緊急處置後脫離難關。但根據統計,心衰竭患者3個月內再住院率45%至50%,一年死亡率高達22%,5年死亡率更超過一半,致死率比卵巢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乳癌等多數癌症更高,因此也有心臟的癌症之稱。雖然心衰竭無法完全治癒,但早期嚴加控制,仍能避免心臟功能惡化,因此一旦確診,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用藥,並改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第三站 自我檢視Q:我擔心糖尿病併發心衰竭,該注意什麼症狀?可以做什麼檢查?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喘、累、腫是心衰竭三大警訊,糖尿病患者出現相關症狀,就要警覺心衰竭的可能,應和醫師討論安排進一步檢查。喘:心衰竭主要症狀,病患常覺得胸悶氣喘、呼吸困難,平躺時情況更嚴重。累:比以前更容易疲累、活動力降低,起床或運動時更明顯,休息後仍未改善。腫:尿量減少,全身(特別是下肢)腫脹,手指按壓後沒有馬上恢復,或體重不明原因增加。但糖尿病患常因不夠警覺延遲診斷,導致確診時已錯過心衰竭治療黃金時期,醫界逐漸有「糖尿病族群屬於早期篩檢無症狀心衰竭病患」的共識,美國糖尿病學會和心臟醫學會更於2022年6月1日共同發布,建議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每年接受一次腦利鈉(BNP)或N端腦鈉前體(NT-proBNP)檢驗,以便篩檢出無明顯臨床症狀的心衰竭患者,提早治療以改善預後。從生理學上,左心室功能不良會導致過多血液累積在左心室,造成壓力負荷增加,此時左心室會分泌BNP與NT-proBNP,增加腎臟的排鈉量,減少心室負荷,只要抽血檢查這兩者濃度值,就可協助診斷是否患有心衰竭及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BNP數值高於35pg/mL,或NT-proBNP數值高於125pg/mL,代表心衰竭風險偏高,應該立即就醫做進一步檢查。第4站 如何就醫Q:我有固定回診新陳代謝科追蹤糖尿病,可以順便檢查心衰竭嗎?還是要一次掛兩科?有整合門診嗎?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慢性病患若擔憂心衰竭,可在固定回診就醫的科別,與醫師及整個醫療團隊討論,提出心衰竭檢查需求,評估後,如果醫療團隊認為應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做檢查,不需特別再掛心臟科或其他科別的門診。但由於健保資源有限,目前僅針對部分糖尿病患者進行健保給付的BNP或NT-proBNP的抽血檢查,給付條件包含:1.有心衰竭理學症狀,如胸悶、氣喘、水腫。2.心電圖或胸部X光結果異常,包含心室肥大、擴張、收縮力異常及瓣膜疾病等B階段相關前兆。3.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可緩解,但是從事日常的輕微活動(如爬樓梯、掃地、刷牙)也會導致心悸胸悶或心絞痛。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擔心,可考慮自費檢查,費用約1000-1200元不等。第5站 積極治療Q:我有糖尿病併發心衰竭,有哪些治療方式?這些治療都有給付嗎?請益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新陳代謝科醫師廖國盟目前糖尿病心衰竭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糖尿病心衰竭患者常因鹽分與水滯留在體內無法有效排出,造成肺部及周遭組織水腫,使用利尿劑可排除體內多餘鹽分與水,並搭配其他治療藥物一起使用,臨床上常用藥物包含傳統治療藥物與新一代降血糖藥。(臨床藥物治療見下表)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氧氣治療可幫助糖尿病合併心衰竭患者獲得足夠的氧氣供應,減輕呼吸困難及疲倦的程度,或其他侵入性治療,如心臟節律器、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心室輔助器、心臟移植等等。第6站 生活須知Q:糖尿病併發心衰竭了,我可以吃什麼、做什麼運動避免惡化?請益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醫師楊宜瑱糖尿病患併發心衰竭,在生活方式上,應保持運動習慣,體重過重者建議減重,減少鹽分攝取,以豆製品取代肉類,高纖維澱粉替代白飯。此外,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心衰竭病患的腎功能變差,不能隨便使用成藥。除了藥物治療,還可從以下5點改善生活習慣,避免疾病惡化:1.控制飲食:每日用鹽量不超過5公克、油脂用量不超過50公克,避免攝取糖分,斟酌食用高甜分水果,以地瓜、燕麥、糙米等高纖維澱粉取代白飯,用豆製品取代肉類。2.限制水分:D階段的糖尿病心衰竭患者,症狀已影響到生活,嚴禁大量飲水,包含靜脈注射液、飲料、食物中的含水量,每日水分須限制在1500毫升內。3.保持運動:例如依照國健署「運動333」建議,每周運動3次、一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尤其有氧運動可以提升心肌含氧量;但若擔憂有心衰竭情形,最好請醫療團隊評估及建議運動處方。4.減少心臟負擔:體重過重,建議可減輕3~5%的體重;並避免抽菸、喝酒等習慣。5.不亂買成藥:「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會使糖尿病心衰竭患者腎功能變差,不要在藥房隨意購買成藥,應就醫向醫師諮詢,並告知自己有心衰竭病史。【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高纖低熱量的茄子有5大好處!茄子高溫過油不變黑,加「1步驟」還能去油!
茄子不算多數人普遍接受及喜歡的一道菜,可能是它不容易煮的好吃,又容易變黑,因此較不受歡迎。但其實茄子高纖維、低熱量、極具營養價值。想要煮出「好看」的茄子,只要先高溫過油,再進滾水裡煮,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茄子,最盛產的時期是在5到11月。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曾PO文介紹,茄子不僅富含水分,更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P及鉀等營養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茄子熱量低,是纖維的極佳來源,已被證實有助消化和控制膽固醇。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一直以來被證實可以減緩發炎反應。《healthline》也曾整理介紹茄子的許多健康益處。茄子5大好處1.富含多種營養素茄子富含水分及膳食纖維,更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鈣、磷、鎂、鉀、鐵、銅等多種營養素。2. 富含抗氧化劑預防多種慢性病紫色的茄子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色素,抗氧化劑有助身體免受自由基有害物質的傷害,也可預防多種慢性病,如心臟病和癌症。3. 可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由於其抗氧化劑含量,一些研究表明茄子可能有助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改善心臟功能。4. 促進血糖控制茄子富含纖維和多酚。研究指出,這兩者都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水準。5.有助減肥茄子纖維含量高,熱量低,可以促進飽腹感,減少卡路里攝入量。購買茄子怎麼挑選?而因為茄子的外表本身就是色彩亮麗,因此購買時也可盡量挑果皮亮紫色、外表亮澤的為佳。茄子挑選觀察4大重點1.果皮呈亮紫色2.果型完整有亮澤無損傷3.果實飽滿有彈性4.果底不膨大以免過熟茄子怎麼煮才不會變黑?根據《農業兒童網》撰文指出,茄子切開和烹煮時會變黑,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單寧」的酚類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反應時間越長,就會從褐變黑,水果中像蘋果、梨,也都有這種成分。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維生素E和維生素P,可增強血管彈性,所以烹煮時盡量不要削皮。茄子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喜愛,也正是因為要將它煮的好吃又好看不容易。一般在外面賣的茄子料理為了讓顏色漂亮,通常會用大量的油炸,這樣雖然煮起來好看,但也比較油,《農業兒童網》教大家在家處理時可以先用高溫的油過油40秒,然後再放進滾水裡煮一下,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接著再用調味料涼拌或下鍋快炒或煎,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茄子料理。【資料來源】.農業兒童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healthline》.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09-21 醫療.心臟血管
運動對心臟好嗎?強化心臟運動有哪些?心臟不好該不該運動?
當你開始運動時,最受益的是你的心臟。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建議,每周應該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事實上,運動對心臟健康有許多正面的影響。規律運動有以下4項好處:.降低血壓。.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保持健康的體重。.減少全身發炎反應。為什麼運動對心臟健康很重要?運動能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肺健康。心臟復健專家Erik Van Iterson表示,科學數據表明有氧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心臟內的循環,還可以改善整個心血管系統的循環。這通常意味著以有效且高效的方式循環血液的能力,通常會降低心血管風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erry Stewart博士表示,運動的一個主要好處是它有助於控制或改變許多心臟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運動的其他好處還包括:.提高肌肉從血液中吸氧的能力,減少心臟向肌肉泵送更多血液的需要。.減少會對心臟帶來額外負擔的壓力賀爾蒙。.作用類似乙型阻斷劑,可減慢心率並降低血壓。.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HDL) 或「好」膽固醇,並有助於控制三酸甘油脂。許多研究還表明,經常運動的人發生突發心臟病或其他危及生命的心臟事件的可能性較小。什麼運動可以強化心臟功能?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運動醫學學院都建議將有氧運動(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與阻力訓練(適度舉重)結合。這兩類運動一起進行對預防和控制心臟病能產生最大的益處。通常的指導方針建議結合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每週至少五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騎自行車或游泳。每週進行兩次中等強度的重量訓練,以使肌肉更緊實並增加肌肉耐力,或者足夠頻繁地涵蓋主要肌肉群。你可能不會每天有30到40分鐘的時間專門用於運動,但不要因此而放棄鍛煉。即使一天能抽出10分鐘,也是值得的。怎麼判斷你的訓練取得成果?有很多方法可記錄你的鍛鍊進度。最常見的三種是有氧運動的目標心率、重量訓練的重複次數、脂肪與肌肉的身體組成。.目標心率:你的健康狀況越好,達到目標心率所需的努力就越多。例如在第一個月,你可能需要以約4.8公里/小時的速度行走才能達到每分鐘120的心率,而在第二個月,為了達到相同的心率,你需要以6.4公里/小時的速度行走或尋找更陡的山坡。你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心臟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提升。.重複次數:你能夠不經過努力地舉起12至15次的重量越多,你的肌肉就越強壯且更持久。例如當你開始時可能要很吃力地舉起一個15磅的啞鈴15次,然後在變得容易後增加3到5磅。.身體組成:多運動一點,你的身體形狀會改變,像是你會減掉脂肪,特別是腰部的脂肪,並增加肌肉。心臟不好運動要注意什麼?如果你心臟不好,甚至曾有心臟病發作的經驗,還應該運動嗎?簡而言之,是的。在心臟病發作後盡早開始行動很重要。雖然這可以幫助提高能量並對心臟康復過程很重要,但初期應該慢慢進行,並且在醫療專業人士的監督下運動,同時學習如何長期保持安全和有效的運動計畫。Van Iterson建議,醫事人員應對你目前現有的風險因素進行全面評估,包括運動誘發心臟事件的可能性,然後為患者提供個人化的運動處方。這樣你就可以更好地最大化效益,同時最小化風險。總體而言,無論你是否患有心臟病,將運動作為首要任務往往會導致你選擇其他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有益心臟健康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盡量減少飲酒以及堅持服用任何藥物。Van Iterson表示,透過定期運動這樣簡單的事情,你就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或減緩現有心臟病的進程。【資料來源】.Cleveland Clinic: How Much You Should Exercise for a Healthy Heart.Johns Hopkins Medicine: How Exercise Helps the Heart
-
2023-09-01 養生.運動健身
高強度運動慎防猝死風險! 專家示警:3族群特別當心
在健身房重訓、馬拉松比賽時突然猝死的社會事件時有耳聞,熱愛運動,卻提高死亡風險,看似不符常理,心臟科醫師表示,心臟結構異常,或是罹患致命性心律不整等民眾,看起來健康,但從事高強度運動時,心臟受到壓迫,就可能出現猝死危機,不可不慎。這3大類人小心 恐為運動導致猝死風險群30歲黃先生熱愛馬拉松,經常報名參加全馬、半馬等大賽,日前接受健康檢查時,心臟超音波檢測結果顯示,左心室心尖部肥厚,且心電圖出現頻發性的心室早期收縮,甚至是心室性二連脈、三連脈,為典型的運動猝死高風險者。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不少自覺身體健康、熱愛運動的民眾,做了健診後,才發現自身罹患肥厚性心肌病變,屬於猝死高風險族群,又常投入高強度運動,陷入生死邊緣,非常危險。他也列出「運動導致猝死」的3大高風險族群,提醒民眾要小心:▸1.心臟問題:像是心臟結構異常,如肥厚性心肌病變、左心室出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等症狀,或是患有致命性心律不整,如長QT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心肌炎後遺症、陳舊性心肌梗塞或電解質嚴重失調等,容易誘發的心室頻脈,甚至心室顫動,以致出現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猝死。▸2.血管性問題: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性發作(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梗塞(梗塞性中風)、主動脈剝離、腦出血(出血性中風)。▸3.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患者,如果未能妥善用藥,控制數值,就恐成為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好發族群。此外,心臟功能異常,也可能是藥物交互作用所造成,尤其有些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發作,很可能係因同時服用某些抗組織胺類藥物、某些抗生素時所引發。施奕仲提醒,民眾如果同時掛了不同科別的門診,一定要主動告知自己正在使用哪些藥物。有心臟問題就不運動?專家:長久下來更容易有問題許多人拿著「運動可能猝死」作為不運動理由,施奕仲表示,上述3種類型的民眾在從事高強度運動時,確實猝死風險顯較高,但不可倒果為因,因為缺乏運動,血管彈性變差,長期下來,血管更容易出問題。如何保養心血管?施奕仲建議,平常多做快走、慢跑、單車等有氧運動,臨床顯示,只要規律地有氧運動,就可讓心臟效能變好,降低心臟負擔。最重要的是,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頸動脈超音波、動脈硬化儀等健康檢查,先了解自身是否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心臟結構、血管、心電傳導等異常,藉此降低運動時急性心血管等風險。延伸閱讀:.有三高該怎麼吃?水果可以多吃嗎?「飲食11大原則」遠離三高.內湖一日遊景點總整理!15個秘境打卡點 踏青步道、公園、古蹟都有.研究揭僅3個稍微不健康的中年特徵 早逝的可能性就會高出1/3★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14 焦點.元氣新聞
秀傳50周年/黃明和總裁視病猶親引進超音波 從診斷到治療的突破性發展
「超音波被視為醫師的第三隻眼睛也被稱為視診器」秀傳醫療體系成立50周年,7月8日秀傳醫療體系與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行學術研討會。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執行長、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表示,秀傳50周年與超音波學會一同舉辦研討會,與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是最早引進超音波器材的先驅有關,從引進超音波運用診斷肝內結石,再到引進內視鏡超音波、氣管內超音波、對比劑超音波,並發展使用超音波海扶刀、醫薩刀,幫助患者在傷害最小的狀況下,獲得最佳的醫療效果。心疼肝內結石患者 黃明和當起引進超音波領頭羊黃明和總裁從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於台大外科接受訓練,一路到開業的過程中,他看見台灣許多民眾飽受肝病之苦,特別是肝內結石的患者。肝內結石是亞洲人特有的疾病,不只難以診斷也難處理,長期不理會將演變成膽管癌,治療後又容易復發,反覆難以根治,成為許多醫師心目中的疑難雜症。黃明和總裁為了要醫治這些難治的肝內結石患者,即使當時是一位資金不足的開業醫師,也花大錢引進超音波器材,後來也成為國內最早引進腹部超音波、膽道內視鏡利用免開刀的方式治療膽結石。在現代,超音波診斷運用廣泛,是醫界一步步摸索研究出的結果,所有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腸、大腸等現在都能透過超音波觀察,再從消化道一路到膽管、肝臟、胰臟、氣管、肺臟、心臟、乳房等非消化道系統也都能被仔細觀察。超音波儀器大多都是大型需要安裝在醫院內,黃明和總裁當年積極照顧偏鄉弱勢族群,引進手提式超音波,可以讓醫師可隨身攜帶,前往偏鄉替患者診斷治療。早期的手提超音波多被利用於軍陣醫學,也因為方便且比較不受空間限制,讓醫界接受度愈來愈高,引進的醫療院所也跟著增加,幫助更多運送不便的患者,同樣也能獲得更精準的診斷與治療。超音波不只是診斷利器 也是手術治療新生代工具超音波發展快速,現在已分為診斷型超音波、治療型超音波。秀傳醫療體系也是最早開始使用「治療型超音波」,如醫薩刀,於2017年引進台灣。醫薩刀又名「超音波消蝕手術」,利用超音波聚焦時會具有能量,可針對病灶產生熱能,該手術方式最大的優勢是不像一般手術,皮膚會出現傷口,而是直接透過超音波聚焦,讓患者少去開刀後,傷口復原的時間。超音波產生不同的熱能治療不同的癌種,有不同的名稱,如治療子宮肌瘤被稱為「海扶刀」、運用在攝護腺癌則稱為「海福刀」、運用在巴金森氏症改善手抖症狀等,則被稱為「醫薩刀」。目前秀傳醫院在醫薩刀治療腦部神經領域愈來愈廣,不只有巴金森氏症,臨床試驗中也證實對癲癇、舞蹈症具有幫助,目前也正參與跨國性的臨床試驗,讓適應症可以更廣,造福更多患者。秀傳醫院近年再引進對比劑超音波,這是一種在血管內注射含微小氣泡顯影劑,再透過超音波觀察病灶內血管供應型態的一種追蹤檢查疾病的方式。對比劑超音波對肝臟、胰臟的檢查或身體各部位腫瘤都利於找到非常細緻的病變,對比劑可以讓血管的偵測更為明顯,不只沒有輻射性且安全,肝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也可接受檢查。對比劑超音波也被利用於心臟功能和心肌血管灌注的評估。秀傳醫院也曾經最早引進對比劑並免費供各大醫院做早期臨床試驗使用。推廣超音波認證 讓超音波使用更廣泛陳建華表示,黃明和總裁不只是為了秀傳醫療體系,引進超音波醫療器材,是為了全台灣人的健康,他在擔任超音波醫學會理事長期間,將超音波運用更為廣泛,推廣超音波使用更視為是他的責任。黃明和總裁現在也相當重視超音波的教育,不僅限於醫師,而希望擴及到護理同仁,連打針、氣管內管插管或各部位體液引流都可以運用超音波輔助,患者也能減少被傷害的風險。目前醫師已經有「超音波認證」,但希望未來透過秀傳醫療體系的努力,可以讓超音波使用的認證,推廣到更多的族群,讓超音波使用更為廣闊。陳建華醫師小檔案● 現任:秀傳紀念醫院彰化院區醫療執行長秀傳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秀傳紀念醫院院長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秀傳紀念醫院內科部部主任、消化系內科主任秀傳紀念醫院消化系內科主治醫師、超音波檢查室主任前台中榮總內科專科醫師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碩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專長:內視鏡超音波腹部超音波及治療一般胃腸肝膽科疾病
-
2023-06-27 名人.好食課
運動中可以喝冰水嗎?運動一定要喝運動飲料?詳解運動時該怎麼補水
運動後最重要的就是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但你知道其實運動前跟運動中也需要補水嗎?若運動期間水喝不夠,可是會引發脫水呢!究竟運動前、中、後分別要喝多少水呢?有一定要喝運動飲料嗎?問題一》為什麼運動前、中、後都要補水?整理一》運動前補充水分能預防脫水運動前補水可以確保你在開始運動之前就處於足夠水合狀態,避免在運動過程中迅速脫水,這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水分平衡和適當的血液循環,也能維持運動強度與狀態。整理二》運動中補充水分能提升運動表現水分的補充可以增加身體的血容量,改善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從而提高運動表現和耐力,充足的水分還可以減輕肌肉疲勞和痙攣的風險。整理三》運動後補水,恢復身體正常代謝運動時,身體會流汗以調節體溫。汗水中含有水分和電解質,包括鈉、鉀和氯等。這些物質的流失導致身體水分不足,需要進行補充。若沒有適量補充,特別是劇烈運動或長時間運動,身體容易出現脫水的情況。脫水會導致身體失去水分,進而影響體溫調節、血液循環和心臟功能,甚至有致命風險。問題二》運動前、中、後要怎麼補充水分?方法一》運動前的補充水分量於運動前30分鐘補充300-500毫升水分,讓身體處於水分平衡狀態下再開始運動。方法二》運動中的補充水分量運動期間每過20分鐘補充100-200毫升水分,以防止運動中脫水。方法三》運動後的補充水分量運動後,補充流失體重的1.25-1.5倍(公升水/公斤體重,即減少幾公斤就喝幾公升的水),或根據流汗狀況再額外補充。問題三》運動一定要喝運動飲料嗎?破解一》取決於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對於較輕度和短時間的運動(例如:輕度散步或瑜伽),通常只需要補充水分即可滿足身體需求。然而,對於長時間(大於1小時)、高強度的運動(例如:長跑、單車比賽或高強度訓練),運動飲料可能更為適合,因為它們可以提供能量和電解質的補充。破解二》運動飲料的補充量?多久補充一次?若要補充運動飲料,以男生600毫升/女生400毫升為原則,每15-20分鐘補充一次。問題四》運動可以喝冰水嗎?常聽人家說運動喝冰水很傷身?其實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這個說法,相反地,運動喝冰水可是有不少好處!以下一一告訴你!好處一》避免體內溫度過高喝冰水可以快速降低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從而幫助降低整體體溫,提供涼爽感受,避免體內溫度升高,造成身體「當機」。好處二》提升運動耐力喝冰水可以更迅速地補充水分,因為冰水在口腔和消化系統中的吸收速度通常比室溫水更快。這有助於迅速恢復身體的水分平衡、幫助身體冷卻,減輕過熱疲勞。好處三》降低心臟負擔冰水有助於降低心率,減少心肌收縮次數。好處四》增加補水意願冰水適口性佳,可增加補水次數。若會擔心不適或嗆到,可以這麼先提前退冰或放慢喝水速度,同時少量多次的補充。若為心臟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切記不可一次大量飲用冰水,需分多次適量補充呦!結語》運動前、中、後都需要補充水分,以確保身體處於適當的水合狀態。在選擇補充飲品時,運動飲料可以在長時間或高強度運動中提供能量和電解質的補充,而冰水在運動也中有一些好處,例如:降低體溫和心臟負擔。然而,對於冰水的適應性和個人舒適度,每個人有所不同,應根據個人情況做出適當的選擇。無論如何,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入對於運動的健康和效果非常重要【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營養師最新分享⟫慢跑、重訓後,水分、冰水、運動飲料補充量懶人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6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手術費用要價百萬!葉克膜、心輔器延長壽命 等待心臟移植者年增
【本文重點】心臟像「電動幫浦」,收縮送血維持正常運作,但若出現心臟衰竭,可能危及生命。台灣97至110年共有1,092例心臟移植手術,存活率為10年53%。心臟衰竭可透過非藥物、藥物治療,若已是重度心臟衰竭,需考慮心臟移植。近年科技進步,葉克膜、心室輔助器等協助心臟衰竭患者延長壽命,早年換心多為先天性心臟病,近年缺血性心肌病變者增,且心室輔助器使用也增加感染、死亡風險。換心手術費用大多符合健保給付規定,但換多次手術危險性提高。--by ChatGPT人體心臟宛如「電動幫浦」,收縮時將血液送出,以維持全身器官正常運作。但當出現心臟功能衰退、心臟衰竭,包括心臟肌肉病變、冠狀動脈病變阻塞、心臟瓣膜病變、大血管病變等,導致無法輸送血液供給全身細胞養分,恐危及生命。心臟衰竭可透過非藥物、藥物治療,若已是重度心臟衰竭,使用藥物反應不佳時,則需考慮心臟移植。97年至110年心臟移植手術1,092例,10年存活率53%。根據健保署統計,97年至110年國內共完成心臟移植手術1,092例,包括男性904例、女性188例,病患年齡中位數52歲,完成心臟移植病人的存活率為3個月90%、1年82%、3年74%、5年68%、10年53%。執行心臟移植手術的醫院,最多的是台大醫院331例,其次為振興醫院255例、三軍總醫院147例。軍醫局局長、國防醫學院外科學科專任教授蔡建松表示,早期心臟移植相關的治療藥物、機械輔助器尚未如此進步,心臟病人只能使用藥物或主動脈幫浦「撐」,能救則救,若病況持續惡化,未能等到心臟捐贈出現,便不幸離世。近年科技進步,出現葉克膜(ECMO)、心室輔助器(VAD)等,協助心臟衰竭患者支撐、延長壽命,爭取等待合適的心臟捐贈者出現,此做法已普遍在台灣臨床上使用。早年換心多為先天性心臟病,近年缺血性心肌病變者增。心臟病患並非想換心就能換心。根據器捐中心資料,須為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經六個月以上藥物治療仍無法改善、無法以傳統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者、已使用葉克膜、心室輔助器且無法斷離者等,經醫師評估後,才能排隊等待心臟移植。蔡建松表示,因先天性差異,罹患心血管疾病以男性為多,因此接受心臟移植手術者男性也占多數。目前台大、振興及三總等醫院,可於院內審查心臟移植案件,其他醫院則需送件至健保署審查。因醫療科技進步,蔡建松觀察,早年每年約有180至200位患者等待心臟移植,如今等待心臟移植患者,每年增長到220至250位。他表示,早年接受心臟移植的病患,較多是擴張性心肌病變,屬於先天性心臟疾病,但隨著台灣經濟水平上升,近年缺血性心肌病變患者增加,像是血管堵塞、心肌梗塞等,近年已與擴張性心肌病變患者數不相上下。心室輔助器拉長等待時間,但也增加感染、死亡風險。蔡建松指出,早年心臟衰竭患者大多只開一次心臟移植手術,承受感染風險次數較低。近年因為葉克膜、心室輔助器的出現,無論是術前、術後加裝,都可能讓患者要承受多次開刀的風險。甚至有病人開刀後沒有成功「換心」,後續要做到四、五次手術,大幅增加手術複雜度、感染併發症及後續照護風險。台北榮總心臟移植小組主治醫師許喬博表示,近年有心室輔助器拉長病人等待換心時間,但也同時增加病人的感染、死亡風險。他認為,末期心臟病患者等待心臟移植,如能先使用藥物或輔助治療穩定病情,不建議太早裝設心室輔助器,避免增加感染機率。心臟手術挑戰大,醫療設備進步,存活率未顯著提升。蔡建松表示,每一次的心臟手術,對全身器官都是一項挑戰,可能產生中風、心律不整、腦炎等併發症,加上開刀越多次,傷口預後不佳或感染,肝臟、腎臟功能也會變差,「開越多次,對器官的危險性都提高,預後照顧困難度也增加。」也因此,即使機械設備進步,但患者開刀風險增加,綜合起來,心臟移植手術後的存活率並沒有顯著提升,不過台灣心臟移植存活率相較全世界已算很好。換心手術費用 多符合健保給付規定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屬於重大傷病,手術雖要價上百萬元,但大多符合健保給付規定,因此讓患者無後顧之憂。許喬博表示,現行各類手術中,病人亦可自行選擇較好的醫材或術式,減少手術風險,像是等待心臟移植過程中,所裝設的心室輔助器使用期限若到期,但還沒等到捐贈心臟出現,則須換新的心室輔助器續命,至少會多出數十萬元費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18 醫療.心臟血管
只要患過心房顫動,中風風險就大幅上升!危險因子及預防方式一次看
「醫師,我的手錶有偵測到心房顫動耶!請問這是代表什麼意思呢?」王伯伯掏出手機打開心電圖紀錄。「你有感到不舒服嗎?」醫師問。「有時候會覺得心悸,有點頭暈。」王伯伯想了想,憂心地問,「聽說心房顫動會中風,接下來該怎麼辦?」穿戴裝置愈來愈普及,經常都有民眾因為被偵測到心房顫動而就醫。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廖英傑醫師解釋,我們的心臟有心房跟心室,心房顫動是心房出現很多不正常的放電,使心房無法正常收縮,並影響到心室收縮的速率。正常時,心房只有一個點在放電,刺激心臟肌肉收縮。廖英傑醫師指出,如果心房同時有多個點在放電,便沒辦法正常收縮,造成心房裡的血液流動較差,而有可能形成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液流出心臟,便可能塞住血管,造成腦中風〔1〕、心肌梗塞〔2〕、腸中風〔3〕、肢體中風 〔4〕等嚴重併發症。「心房顫動的症狀差異很大,每個病人都不太一樣。」廖英傑醫師說,「可能完全沒有感覺,也可能感到胸口悶、心跳快、疲倦、頭暈目眩、喘不過氣〔5〕。甚至有些患者只要心房顫動發作,就很不舒服,而需要到急診室。」心房顫動的可能原因很多,年齡是很重要的因素。廖英傑醫師說,高血壓、抽菸、肥胖、心衰竭、心血管疾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都跟心房顫動有關係〔6〕。只要有心房顫動,無論是持續發作,或是偶爾發作,都會提高中風的風險。廖英傑醫師說,即使是以前有發作,現在控制很好,心房都沒有再亂跳的病人,中風機會還是偏高。所以一旦發作過心房顫動,就必須用預防中風的角度來思考,接受適當的治療。預防中風是最重要的治療目標!心房顫動最重要的治療目標就是預防中風,無論現在是否有心房顫動,或是心房顫動發作頻率的高低,都必須要預防中風。當中風的風險偏高,就建議使用抗凝血劑來做治療〔7〕。廖英傑醫師說,「因為年紀大的患者較多,所以大部分心房顫動的病患,都建議要吃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的發生。」廖英傑醫師指出:「曾經有患者在接受心房顫動的治療後,就很少發作,患者便自己把抗凝血劑停掉,結果停藥之後沒多久就中風了。病患一直說他很後悔,不應該自己停藥,但是已經無法挽回。」另一個治療目標是讓心房顫動盡量不要發作,降低發作頻率,提升患者生活品質。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共病、心臟功能等狀況,選擇合適的抗心律不整藥物,以協助患者恢復正常心律,或考慮電燒治療、冷凍消融術。現階段也有副作用相對低的抗心律不整藥物,心房顫動患者要依照指示按時服用,不要擅自增加、減少劑量。廖英傑醫師說:「有任何想法都要主動跟醫師溝通,千萬別領了藥不吃,卻又不敢講,而陷入惡性循環。」「我們都會一再提醒患者,服藥過程中若有不舒服的狀況,要回診跟醫師討論。」廖英傑醫師說,「很多狀況不見得和藥物有關,擅自停藥既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增加許多危險。醫師會先釐清狀況,再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貼心小提醒心房顫動的發生與心房組織退化有關,可能造成心悸、胸悶、頭暈、無力、喘不過氣等症狀,但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廖英傑醫師提醒,即使心房顫動不常發作,中風的風險仍然持續存在。當患者一旦發生過心房顫動,就必須考慮中風的預防。在使用抗凝血劑或抗心律不整藥物時,如果有任何問題,都要與醫師討論,擅自停藥會非常危險喔!參考資料:1. Alshehri AM. Stroke in atrial fibrillation: Review of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preventive therapy. J Family Community Med. 2019;26(2):92-97.2. Violi F, Soliman EZ, Pignatelli P, Pastori D.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ppraisal of Pathophysiologic Mechanisms. J Am Heart Assoc. 2016;5(5):e003347. Published 2016 May 20.3. Bala M, Kashuk J, Moore EE, et al. 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guidelines of the 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 World J Emerg Surg. 2017;12:38. Published 2017 Aug 7.4. Spanos K, Athanasoulas A, Argyriou C, Vassilopoulos I, Giannoukas AD. Acute limb ischemia and anticoa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t Angiol. 2016;35(5):510-515.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Atrial Fibrillation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Atrial Fibrillation7. Komen JJ, Pottegård A, Mantel-Teeuwisse AK, et al. Oral anticoagulants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t low stroke risk: a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study. Eur Heart J. 2022;43(37):3528-3538.原文:
-
2023-06-14 性愛.性福教戰
一場性愛能燃燒多少熱量?性行為到底算不算運動?會不會引發心臟病?
性行為令人愉悅,但在過程中需要耗費體力,讓人不禁好奇性愛是否為運動一種,且在激烈性行為後會不會影響心臟功能抱有疑問,以下為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性愛算不算運動?根據發表在《性行為檔案》(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期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表明,性行為加速了心跳並消耗了能量。在人們佩戴追踪器的研究中,心率(心臟收縮跳動的頻率和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平均在每分鐘90到130次之間,高峰數值在145到170bpm(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之間。女性的心率往往低於男性。另外,性交時平均消耗的能量也有很大差異,這取決於人們的體位、性別和其他因素,比如他們是在家裡還是在實驗室接受觀察。在一項研究中,單次性活動期間的總能量消耗達到130卡路里,而另一項實驗中,男性最高消耗約101卡路里,女性最高消耗69卡路里。大致上,這些數字與溫和跑步的數字相似。西班牙阿爾梅里亞大學健康研究中心的教授José M. Muyor告訴《華盛頓郵報》,這些測量結果表明性行為會導致中等強度甚至高強度的身體需求,他領導了這項審查研究。【延伸閱讀:床上運動 到底算不算運動?】性愛會引發心臟病嗎?202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心臟病學》(JAMA Cardiology)期刊 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倫敦發生性行為一小時內因心臟驟停而導致的傷亡其實並不常見。該研究顯示,在1994年至2020年間轉診至倫敦一家病理中心的6847例致命性心臟驟停中,只有17例發生在性交期間或幾乎立即發生。但這17人中有6人是女性,而且大多數都比較年輕,平均年齡為38歲。同樣,2018年在巴黎對2011年至2016年間心臟驟停倖存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0.6%或總共17名男性,大多數都在50多歲,在性行為期間或性行為後不久發生心臟驟停。相比之下,其他病例中有229 例發生在運動或其他鍛煉期間,2782例發生在其他情況下。法國巴黎大學心臟病學教授Eloi Marijon告訴《華盛頓郵報》,在性行為期間或因性行為導致的心臟驟停仍然非常罕見。而且一個人進行性交的次數越多,風險就越低。像其他肌肉一樣,心臟越是努力,包括性行為在內,它就越強壯且更能抵抗心臟停止的風險。他是巴黎研究的共同作者。【延伸閱讀:注意這5點 有心臟病也能享魚水之歡】性愛會影響運動表現嗎?2022年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評論表明,運動前30分鐘至24小時內的性活動似乎不會影響有氧健身、肌肉骨骼耐力或力量/爆發力。該評論匯集了九項研究的數據,涉及133人,幾乎都是男性,他們在某種類型的身體測試前的幾個小時內發生過性行為,發現性交並沒有改善身體表現。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生理學和細胞膜生物學教授Gerald Zavorsky告訴《華盛頓郵報》,沒有理由在比賽或性競爭之前避免或提倡性行為,他領導了這項審查。整體而言,如果僅將性行為視為一項運動,可能會削弱其他層面例如情感上的吸引力。不過,有證據表現運動是可以改善性行為的一種方式。在2019年對6000多名男性和女性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人們鍛煉得越多,男性出現勃起功能障礙和女性出現性功能障礙的可能性就越小。【資料來源】.Does sex count as exercise?
-
2023-06-08 醫療.心臟血管
這部位肌肉很重要 研究曝可能與心臟病發作後更好的結果有關
【本文重點】根據一項在2023年歐洲心臟病學會上發布的新研究,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可以降低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發作的風險,強度高的患者風險降低41%。研究作者指出,股四頭肌力量可以幫助標識心肌梗塞後風險更高的患者,並接受更嚴格的監測。預防心臟病再次發作,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服藥、回診、健康飲食、運動和管理像是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等風險因素。--by ChatGPT有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增強肌肉力量對心臟有益,甚至可以在心臟病發作後改善預後(預期疾病後續發展)。根據歐洲心臟病學會2023年大會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腿部肌肉力量腿部強壯的人在心臟病發作後發生心臟衰竭的可能性降低 41%。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2007年至2020年間因心臟病發作住院的932名年齡在57至74歲之間的人的股四頭肌(大腿前部)的力量。他們發現,股四頭肌強度高的患者其心臟衰竭發生率為每1000人10.2例,而股四頭肌強度低的患者其心臟衰竭發生率為每1000人22.9例。該研究作者之一、日本北里大學醫學科學研究科的物理治療師Kensuke Ueno表示,股四頭肌力量在臨床實踐中很容易準確測量。該研究表明,股四頭肌力量有助於識別心肌梗塞後發生心臟衰竭風險較高的患者,然後可以接受更嚴格的監測。不過Ueno表示,這些發現需要在其他研究中重複,但它們確實表明,應向心臟病發作的患者推薦股四頭肌力量訓練,以預防心臟衰竭。該研究結果尚未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該研究作者之一、日本北里大學醫學科學研究科的教授Kentaro Kamiya告訴《CNN》,心臟病發作後,心臟會經歷一個稱為心肌重塑(Myocardial remodeling)或心臟重塑(Cardiac remodeling)的過程,纖維組織在該過程中積聚,導致心臟擴大。但新出現的證據表明,以運動為基礎的心臟康復治療可以改變這種重塑的過程,從而改善心臟功能。Kamiya指出,心臟重塑是心肌梗塞後心臟衰竭發作的主要原因,而鍛煉可以幫助減弱心臟重塑。》看更多心肌梗塞危險族群如何預防心臟病再次發作?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資料,第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大多數人可繼續過正常的生活。然而,大約20%的45歲以上患者會在首次心臟病發作後的五年內再次發作。因此,預防另一次心臟病發作為這些人的首要任務。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心臟病的預後應按處方規律服藥,保持後續的回診,獲得親人的支持,並通過堅持服藥、不吸菸、健康飲食和鍛煉等方式管理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等風險因素,以避免心臟病再次發作。如果你從未患過心臟病和中風,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應了解你的風險,選擇健康飲食,多運動,注意體重,保持無菸生活等關鍵因素,可以幫助降低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資料來源】.Heart attack patients with strong legs have better prognosis.Strong leg muscles may be linked with better outcomes after heart attack, study suggests.Strong Legs Linked to Better Outcomes After Heart Attack
-
2023-06-03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就該喝冰水!中、西醫破解喝冰水的迷思,但有4種人要少喝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歡進便利商店買一瓶冰水大口暢飲,覺得這樣沁涼又消暑。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心裡同時會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喝冰水對身體不好,讓我們暢飲時又帶了一點罪惡感。很多長輩都說,從中醫的角度認為喝冰水不好,但喝冰水真的對身體不好嗎?中醫師陳潮宗指出,《黃帝內經》有建議,人體要去適應環境上的變化才會健康,天氣熱的時候,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調節體溫,所以健康的人在夏季適度喝冰水反而是有好處的。喝冰水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跟壞處?《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以及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來談喝冰水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喝冰水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跟壞處?基本上,都認為冰水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壞處,也沒有特別的好處。不過,夏天時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身體調節體溫。曾柏榮說,相對於常溫的水,冰水確實比較有刺激性,會短暫使血壓、心跳升高,但這些都是很些微的刺激,不至於我們短暫喝了冰的,血壓飆高非常多、心跳增加非常快。【延伸閱讀】婦產醫:喝冰水不會傷子宮、讓月經排不出來,更不會讓小腹變大迷思一:喝冰水可以減肥嗎?曾柏榮、陳潮宗兩位醫師都不建議用喝冰水來減肥。雖然有研究指出喝冰水可以增加代謝,這是身體遇到冷的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比較多熱能。因為天氣寒冷、體溫降低的時候,人體要維持體溫的恆定,本來就會增加代謝。短期來說冰水確實會提升代謝率,但不會光靠這樣短暫的刺激變化,就能變瘦或變胖。冰的食物確實會短暫地消除熱量、幫助降溫,但喝冰水降溫所消耗的熱量,與飲食上吃進去的熱量不成比例。所以要靠喝冰水來減重,是不切實際的作法。特別是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迷思二:運動完可以喝冰水嗎?運動完喝冰水不至於對身體產生危害,在炎熱的環境,運動完適度補充喝冰水可以幫助降溫,建議喝冰水時可以慢慢啜飲,不要喝太多,一次喝300到500c.c.即可。曾柏榮提醒,剛運動完時,人體還在調適心臟、血管的變化。這時喝冰水對身體來說是另一刺激。雖然不至於對身體有害,但如果不希望給身體額外的刺激,可以喝常溫的水。【延伸閱讀】大家說喝溫水較好,運動喝冰水真有那麼糟糕?專業醫師這樣說迷思三:發燒時可以喝冰水嗎?曾柏榮說,「喝冰水」對「發燒」本身沒有特別好處,而且發燒的時候人會怕冷,這時喝冰水可能會更不舒服。陳潮宗補充,如果發燒有伴隨喉嚨痛的症狀,喝冰水可以幫助喉嚨消腫,但如果是受了風寒而引起的發燒,喝冰水會降低抵抗力,因此不建議喝冰水。哪些人不建議喝冰水?曾柏榮、陳潮宗皆認為,健康的人喝冰水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因為冰水有刺激性,不建議有些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喝冰水。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腸胃功能不適、呼吸道疾病和有容易頭痛的人,比較不建議喝冰水。一、心血管疾病患者:這類患者心臟功能不好,應該避免血壓、心跳有太多的變化,而喝冰水會給心臟、血管額外的刺激,因此建議喝比較接近體溫的水。二、腸胃功能不佳、腸躁症患者:對於容易胃痛、胃酸過多的人來說,一次喝大量冰水可能會刺激胃壁,造成痙攣收縮,導致胃痛。而對腸躁症患者來說,可能因為冰水對腸道的刺激,比較容易腹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喝冰水。三、有過敏性疾病、呼吸道過敏、氣喘患者:這類患者呼吸道比較敏感,有可能因為冰的刺激誘發呼吸道的變化。另外,對過敏的人來說,冰水對人體就是一種刺激,可能會誘發過敏症狀。四、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人:這類患者喝冰水會刺激交感神經,誘發背部、頭部頭痛。延伸閱讀:.夏天愛洗冷水澡降溫? 專家曝:想要涼爽用「這溫度」洗才對.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超多!台大醫告訴你:15個喝冰水好處.夏天不建議洗冷水澡!醫:洗完做這事爽一時卻更傷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9 名人.鄒頡龍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郵差》談風濕性心臟病
看過許多電影,有些電影平淡乏味,看過如浮光掠影,有些電影卻在我們心中留下強烈印象,或許劇情奇特跌宕、或許是男女主角的俊美優雅讓人無法忘懷;有些電影看似平凡,真摯動人的情感更是讓人低迴不已。1994年上映的義大利電影《郵差》(義大利語:Il Postino)就是屬於後者。內容敘述了在義大利某一海島上,大部分居民以捕魚維生,一位年輕人馬力歐(馬西莫特洛依西飾)卻不想成為漁夫,而選擇當一名郵差。因緣際會下,一位著名的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被流放到這個美麗的小島,來自世界各地仰慕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馬力歐也忙碌起來,於一趟趟送信給詩人交流的過程中,喚起了他對於「美」的認知與寫詩的渴望。馬力歐愛上了島上一位酒館女侍,在聶魯達指點之下,寫下了優美表達愛的詩句,並成功擄獲女孩的心。《郵差》推出之後佳評如潮,勇奪全球20項大獎。這電影還有一個讓觀眾印象深刻的事件,就是片中那有著深邃眼睛的男主角馬西莫特洛依西,因罹患風濕性心臟病,在這部電影殺青後12小時就撒手人寰。多年後導演回顧這段往事,提到馬西莫特洛依西年輕時就得了風濕熱,拍攝《郵差》的時候已經心臟衰竭,才拍攝三天,他就在片場中昏倒。馬西莫決定延遲心臟手術,繼續拍攝下去。他的執著成就了這部偉大的電影,卻在作品完成之後離世,為這部電影帶來了憂傷的色彩。什麼是風濕性心臟病?這是「風濕熱」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能始於未經治療或治療不足的鏈球菌感染,免疫反應會引起身體的炎症狀態,進而導致持續的瓣膜損傷。風濕熱可能會在任何年齡發生,但通常發生在5至15歲的兒童中,常見於發展中國家。在台灣的疾病發生率約萬分之二。近期鏈球菌感染或風濕熱的病史,是診斷風濕性心臟病的關鍵。風濕熱症狀因人而異,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關節(尤其是膝蓋和腳踝)腫痛,結節(皮下結節)、皮疹、呼吸急促和胸口不適、虛弱等。喉嚨培養或血液檢測可用於檢查鏈球菌感染。治療方面,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風濕熱。抗生素通常可以治療鏈球菌感染,並防止風濕熱的發生。抗發炎藥物可能用於減少炎症並降低心臟損傷的風險。心臟功能衰竭需要藥物治療,已患風濕熱的人需長期抗生素治療,以預防再發感染和減少進一步的心臟損傷。如果已經有心臟瓣膜嚴重損傷,可能需要手術以替換或修復嚴重損壞的瓣膜。一個是名滿天下的桂冠詩人,一個是蝸居於小島沒有受過高深教育的年輕人,在島上短暫的相處,卻激盪出一段雋永的故事。或許,人人都可以成為詩人,那對於愛的渴望,對於大自然的感受,都可以透過文字或是聲音,將美的感受發揮到極致。《郵差》這部電影,不就像是一首詩嗎?男主角馬西莫以他對藝術的熱情,用生命來完成這部作品。您可能沒有看過電影,但您極有可能聽過Luis Bacalov譜寫的《郵差》的電影配樂。恬淡優美的旋律,呼應故事中單純而且愉悅的小島風景,悠揚的樂音,就像電影中拍打岸邊的濤聲,撫慰我們忙碌疲憊的心靈。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3 養生.健康瘦身
阿妹演唱會瘦成筆芯腿!「無碳水」激瘦食譜曝光 營養師喊:不可能
【本文重點】歌手阿妹最近的減肥歸因於一種嚴格的飲食,據報僅包括蔬菜和少量海鮮和肉類。然而,一位營養師警告說,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過多的酮體,導致心臟、腎臟和肺部問題。該營養師還指出,這種極端的飲食只在醫院條件下進行,最長持續兩週,僅用於某些病情,如兒童的癲癇或肥胖。--by ChatGPT張惠妹(阿妹)上周在高雄巨蛋展開「ASMR」世界巡演,只見之前被「嫌胖」的她瘦成筆芯腿,穿著黑色短洋裝隨音樂盡情搖擺。阿妹的團隊透露演唱會食譜是一碗燙青菜、一碗蛤蠣和四片涮牛肉,且要每天下午三時前吃完。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表示,「真是不知者無畏」,這樣的菜單容易產生大量酮體,造成酸中毒,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更可能影響腎臟、心臟功能。趙強聽聞阿妹的演唱會菜單,直接反問「那其他時間吃什麼?」,他表示,不確定阿妹依照這樣的菜單吃多久,依據阿妹之前的體態,「如果只用這種吃法,不可能瘦成這樣」。趙強說,這份菜單只有蛋白質和青菜,幾乎沒有碳水化合物;且蛤蜊除非去殼,否則蛋白質的量也不多。這份菜單是以「極低熱量」,透過糖質新生作用,分解脂肪、蛋白質來達到快速瘦身的效果。一旦糖類攝取不足,身體不停分解脂肪、蛋白質,最後可能去找其他的器官、組織「下手」,造成肌肉流失,甚至影響神經系統、大腦和運送紅血球等運作。趙強說,臨床上只有針對癲癇、腦部異常放電者和胖小孩等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幫助瘦身,一是腦部異常放電者是為了故意產生酮體調整,胖小孩則就像「手槍上膛」要盡快瘦下來以免後續變成糖尿病。但這樣的病人都要住院、每天抽血監控其生理指標,通常兩週左右就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就得停止此飲食法,回歸一般的減重;也就是找出真正的肥胖原因,以運動、均衡飲食方式減重。因此以阿妹這次10場演唱會,橫跨3月31日到4月15日來看,若維持這樣的菜單,身體很容易出問題。趙強也表示,就算阿妹團隊有醫師監控,也不建議以這種飲食法減肥,因為「就連醫院都是住院才敢執行、門診都不太敢執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7 醫療.耳鼻喉
睡8小時還覺得累?睡眠呼吸中止症3大症狀 符合2條件先做睡眠檢測
【本文重點】台灣成年族群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未診斷者可能超過9成以上。專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人群常見的症狀包括打鼾、肥胖、睡不飽,應盡早接受檢測及治療,以避免後續併發症及增加共病危機。--by ChatGPT白天總覺得疲累、沒睡飽,加上體型肥胖的民眾,小心罹患小心呼吸中止症。一項電話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進行訪問,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近2成更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若未治療恐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增加共病危機,醫師提醒,如果民眾有「打鼾、肥胖、睡不飽」三種情況,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測及治療。突然中風、被自己打呼聲嚇醒…睡眠呼吸中止症【案例一】一名31歲的男性於北部醫院擔任警衛,身高170公分、體重90幾公斤的他,從高中時就開始打鼾,工作後長期血壓不穩定,但並未在意,某日突然發生中風,右半身全麻緊急送醫,經住院治療後病況穩定,後續於門診追蹤,檢查出重度呼吸中止症,經睡眠檢測發現,一小時曾暫停70次,遠高於正常人5次以下,後續經配戴呼吸器後,除血壓獲控制以外,肢體功能也逐步改善。【案例二】影音自媒體創作者麥先生,本身體重破百公斤,從20多歲以來就有嚴重打鼾,每次出遊都得自費睡單人房,有時還會「被自己打呼聲嚇醒」,半夜也多次夜尿,因常常睡不飽,長途開車體力不佳。經過睡眠檢測、接受呼吸器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麥太太身為枕邊人,表示自己其實很淺眠,先生打呼時「塞耳塞也沒用」,被先生的打鼾聲困擾多年,經過治療改善許多,她也重獲安穩睡眠。嚴重打鼾 睡眠呼吸中止症高危群收治該名個案的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周坤達表示,「睡不好」為百病之源,若是睡眠中伴隨著嚴重打鼾,更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睡眠呼吸中止所引發的間歇性缺氧,會誘發內皮細胞功能異常,導致慢性發炎體質,甚至形成血栓、粥狀動脈硬化,久而久之「就像水溝一樣,年紀越大越堵越厲害」,若不盡早治療,可能造成更多共病發生。周坤達指出,呼吸中止症是許多民眾「避而不談」的問題,國外統計數據,美國成年族群全人口呼吸中止症佔比12%,推算台灣成年族群約1900萬人,約有230萬人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但實際就醫人數僅23萬人,代表未診斷者恐超過9成以上。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莊立邦指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為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垂落或因頸部重量或結構問題,導致呼吸道狹窄,「打鼾」就是最常見的警訊。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身體與癌症、大腦退化等疾病相關的發炎指數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而間歇性缺氧造成的血氧飽和度降低,更可能導致大腦、心臟功能受損。一項民調針對512位年滿40至65歲的民眾電話訪問結果顯示,男性之中,每5位即有一位有「打鼾」、「睡不飽」症狀,其中又有近2成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遠超過國外數據,而男性又為女性的9倍。莊立邦建議,若有「打鼾、肥胖、睡不飽」的民眾,應盡快檢測就醫,否則睡眠呼吸中止指數(AHI)只會逐年增加。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 先做睡眠檢測莊立邦提醒,AHI檢測指標,觀察成年人一個晚上發生超過5次的呼吸事件,包括每次事件暫停呼吸10秒且氧氣濃度下降3%。除了打鼾、肥胖、睡不著以外,許多民眾獨自居住,無法得知自己有無打鼾,但是符合肥胖、白天嗜睡2條件,也可能是呼吸中止症高危險群,建議可做睡眠檢測。睡眠呼吸中止症AHI檢測AHI為睡眠中每小時無呼吸和呼吸減弱的次數:.輕度:呼吸中止指數 ≥ 5 and < 15 .中度:呼吸中止指數 ≥ 15 and ≤ 30 .重度:呼吸中止指數 > 30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 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莊立邦指出,部分民眾下巴後縮,舌頭容易往後倒,包括懸雍垂較長、扁桃腺較大等,若確診呼吸中止症,經過檢查後會評估其嚴重程度,與病人討論後續治療,以輕症呼吸中止症患者而言,經評估顳顎關節、牙齒咬合功能等,可建議配戴牙套或是小手術,若中重度呼吸中止症患者,建議配戴正壓呼吸器。女性更年期後賀爾蒙改變,呼吸道保護效果受影響,發生呼吸中止症情況會略微增加,不可不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表示,睡眠問題與精神疾病也有雙向影像,白天憂鬱、焦慮比例較高的患者,晚上若呼吸中止症釀缺氧,連帶影響大腦功能不佳,加劇焦慮現象,而憂鬱症患者活動量減低,使用部分藥物又導致體重增加。過去有研究發現,使用安眠藥患者出現呼吸中止症情況增加,目前各大醫院陸續成立睡眠中心,針對這類患者皆會進行雙向治療,幫助病人提升睡眠品質。(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2 醫療.心臟血管
牙齒沒刷乾淨可能引來心臟病?你可能不知影響心臟健康7件事
吸菸和過量飲酒,會影響心臟健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有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習慣或狀態,其實也在殘害我們的心臟健康,包括快速減肥、缺乏某些營養素、刷牙的頻率、咖啡的飲用量。心臟科醫師提醒,以下行為可能影響心臟健康,應盡量避免。1.快速節食或不吃某些營養素美國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醫院心臟病科主任 Daniel Edmundowicz博士說,人們常自以為飲食健康、均衡,卻沒料到有些看似健康的飲食,其實正在為心臟病鋪路。他舉例,常看到堅持低膽固醇飲食的人,想方設法避免攝取脂肪,包括健康的脂肪一概不碰。而他們可能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雖然這樣的飲食並不會導致膽固醇升高,但會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快速節食也會造成心血管負擔,有研究顯示飲食習慣突然且極端的改變,會導致心臟功能惡化。2.社會孤立或孤獨加州普羅維登斯聖約翰健康中心的心臟病專家Rigved Tadwalkar博士說,社會孤立也會對心臟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最近一項研究發現,與社會隔離的年長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8%,獨居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同時社交孤立又獨居的人,風險更增加到27%。Edmundowicz博士說,社會孤立會導致憂鬱,憂鬱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3.牙齒健康狀況不佳牙齒問題如牙齦不健康和蛀牙,會增加血液中細菌感染的風險。Tadwalkar博士說,口腔中的細菌很容易傳播到血液中。最近的研究還發現,定期清潔牙齒與心臟健康有密切關係。Edmundowicz博士指出,牙齦炎和口腔健康狀態不佳,長期處在發炎狀態下,可能使膽固醇升高、發生血管斑塊剝落等心血管問題。4.服用某些藥物和營養補充劑已發現有部分藥物會引發心血管問題,例如注意力不足(ADHD)過動症藥物,會刺激神經系統,並導致心率和血壓升高。具有利尿作用的藥物,可以降低血壓,對於天生有低血壓的人,可能導致頭暈等症狀。有些保健食品也可能與處方藥物相互作用,對心臟產生破壞性影響,因此在服用保健食品、維生素補充劑之前,建議與醫師討論。5.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咖啡通常對心臟是安全的,甚且有保護作用。研究顯示,每天喝兩杯咖啡對心血管有益。但攝取過多咖啡因則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心跳加速,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如果有心律不整問題,高劑量的咖啡因也可能誘導其發作。300到400毫克的咖啡因,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超出之後,則會產生連串負面影響。研究更顯示,與過濾式(filtered coffee)相較,未經過濾的咖啡(如法壓壺)更可能引起膽固醇升高。Tadwalkar博士指出,一般來說,咖啡愈黑,對身體愈健康。6.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當身體長時間處於「戰或逃」的狀態,腎上腺素長時間釋放,會導致身體發炎,間接引發血壓升高、高膽固醇、肥胖、胰島素抗阻紊亂。慢性壓力還會增加全身凝血風險,如果在已狹窄的動脈中形成血栓,就會導致心臟病發作。壓力的誘因無所不在,這些觸發因素不會消失,因此學習管理、紓解壓力的方式非常重要,Tadwalkar博士建議進行冥想、瑜伽、運動和自己喜愛的嗜好,都有助緩解壓力。7.睡眠過多或太少多數人每晚需要七到八小時的睡眠,睡眠過多或太少,都可能導致心血管問題。當然這不只和睡眠時數相關,睡眠質量也很重要。高品質的睡眠有利心臟健康,長期睡眠品質低下則與高血壓、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狀硬化有關。資料來源/美國赫芬頓郵報
-
2023-01-25 養生.聰明飲食
鈣對心臟也有影響?醫師曝食物中「這些」離子都要注意!
鈣質攝取對於骨頭、牙齒相當重要,可以避免骨折的發生,也能強化牙齒健康,但你知道鈣離子的攝取事實上也會影響到心臟健康嗎?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表示,鈣離子嚴重缺乏時對於心臟肌肉、心率會產生影響,此外,鹽過度攝取、鉀離子的不平衡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飲食對心臟健康相當重要 Na、Cl影響心血管功能美國心臟協會(AHA)先前曾提出「生活必要8件事(Life’s Essential 8,LE8)」,提供民眾作為心臟保養的指引參考,其中在飲食方面,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民眾應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均衡飲食並注意注意卡路里,避免含糖飲料、酒精、紅肉、加工肉類、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等。陳冠群醫師也提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合併有三高問題,飲食更要多加注意,目前鼓吹的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都有綠色蔬菜含量多、適度的堅果攝取等特性,各個種類的食物都應盡可能攝取,肉品的部分也建議多吃原生食物,避免醃製處理過的加工肉品。醃製食品有許多的鹽分,這些鹽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鈉離子、氯離子的不平衡會影響心血管健康。不過,陳冠群醫師強調,鹽分的攝取對於身體是必須的,應適度的攝取,但不可過量,像醃製物這種高鹽份的食物應避免。鈣、鉀也會影響心臟功能 食物攝取要注意!除了,鈉離子、氯離子外,幫助我們強健骨頭、牙齒的鈣離子,事實上對於心血管也有一定的影響。陳冠群醫師表示,心臟運作時也需要鈣離子的參與,鈣離子會影響心臟肌肉的運動,它的不平衡也與心律不整的產生有關係。醫師指出,牛奶、堅果、蔬菜(如:九層塔)等鈣質含量都相當高,可以多加攝取,而在補充鈣質的同時,從事足夠的負重運動(如:重量訓練)、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對於鈣質吸收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樣才能將攝取的鈣質留存在身體裡。而陳冠群醫師也提到,鉀離子的不平衡事實上也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尤其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腎臟功能也沒有很好,對鉀的代謝能力較差,攝取過多的鉀離子會造成高血鉀、心律不整,需要特別小心高鉀的食物,像有很多益生菌事實上鉀含量也蠻高的,這部分要特別小心。【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482】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1-24 醫療.心臟血管
30歲男沒糖尿病、高血壓,突胸痛竟是心肌梗塞!醫曝這原因加速動脈硬化
「噢,胸口好痛…」阿凱在爬樓梯時突然感到胸痛,胸口彷彿被重物壓住,頸部、肩膀也很不舒服。30多歲的他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萬萬沒想到會發生心肌梗塞。「診斷心肌梗塞後,我們便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把血管打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回憶,「抽血報告顯示,他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高達220 mg/dL,而他從來都不曉得自己的膽固醇超標。」如果能夠及早治療,好好控制膽固醇,這種心肌梗塞其實可以預防,洪惠風醫師指出,一旦發生心肌梗塞,就會影響心臟功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可能在送到醫院前死亡,非常危險。膽固醇超標時,通常沒有症狀,卻可能造成生命危險!若在健檢的時候,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或其他血脂肪過高,千萬別掉以輕心,一定要積極處理,以免發生憾事。心肌梗塞不是老人的專利,低密度膽固醇LDL-C加速動脈硬化損害全身器官中風、心肌梗塞的發生經常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洪惠風醫師解釋,隨著時間我們的血管壁會越來越厚,有點像樹木的年輪,日積月累一天天增加,差別在於有人動脈硬化速度較快,有人動脈硬化速度較慢。研究發現,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抽菸、欠缺運動、遺傳等因素,都會讓動脈硬化的速度加快。當膽固醇、血脂肪超標時,患者通常沒有症狀,而毫不自覺。根據10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顯示,40歲以上自述無三高、心臟病及腦中風等病史之民眾,在接受成人健康檢查後,新發現有血脂、血壓、血糖異常者分別有24.7%、21%、9% 〔1〕。因為動脈硬化剛開始的時候,血管內徑沒有受到影響,讓患者沒有感覺,洪惠風醫師說,當血管壁越來越厚,就會影響全身各個器官,例如心臟的心肌梗塞、腦部的中風、腎臟功能惡化、周邊動脈阻塞等,而造成嚴重併發症,危及性命〔2〕。「曾經有研究發現,動脈硬化的速度,跟高血脂、膽固醇密切相關,當動脈硬化血脂肪太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越快。」洪惠風醫師說,「如果高膽固醇、高血脂沒有好好控制,血管就會老得快,身體也會老得比較快,而容易中風、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可能在年輕的時候發生,洪惠風醫師強調,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越高,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危險就會越早發生。舉例來說,一般人可能是在70、80歲才發生心肌梗塞,但當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很高時,可能在30、40歲就會發生心肌梗塞,不可掉以輕心。風險越高,低密度膽固醇LDL-C越低越好!如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控制高血脂得從飲食、運動、藥物著手。洪惠風醫師說,若只靠運動,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下降幅度大概是小於5%;若是飲食控制加上運動,平均來說大概下降8%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如果使用口服藥,大概可以下降30-50%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2〔2〕。目前還有降膽固醇針劑可以使用,降膽固醇針劑能夠促使身體清除低密度膽固醇LDL-C,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濃度。洪惠風醫師說,一般是兩個禮拜打一針皮下注射,可以降低50-60%的低密度膽固醇LDL-C。為低密度膽固醇控制不佳或是對口服藥物副作用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一項治療選擇。藥物的選擇與患者的危險因子有關,洪惠風醫師解釋,發現高血脂的時候,首先要確認危險性有多高,包括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的時間有多久?是否有缺血性腦中風或暫時性腦部缺氧?是否有急性冠心症候群?是否有慢性腎臟病?是否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根據2019年歐洲心臟學會血脂異常管理指引〔3〕,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的時候,建議將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越低的水準。若屬於低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16 mg/dL。若屬於中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100 mg/dL。若屬於高度危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若屬於非常高度危險,例如腎功能很不好、糖尿病已經造成器官損傷、已經有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55 mg/dL。「即使屬於低度危險,沒有任何危險因子,也希望把低密度膽固醇LDL-C控制在116 mg/dL以下,任何人都不能太高。」洪惠風醫師強調,「臨床上會先看低密度膽固醇LDL-C目標值是多少,然後根據目前的數值,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如果抽血發現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而目標值很低,則在飲食、運動、口服藥之外,勢必要考慮使用降膽固醇針劑,運用各種工具,積極控制膽固醇。」小提醒:低密度膽固醇過高,以運動、飲食來改善,並定期健檢心血管疾病會在日積月累中形成,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請務必戒菸,維持理想體重,飲食方面要多攝取蔬菜、水果、魚類,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酸,每天進行30-6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是會讓動脈粥狀硬化的速度加快,使得心血管疾病提早發生,洪惠風醫師叮嚀,大家要定期檢查,若發現異常便要盡快就醫,善加運用口服抗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針劑積極治療!◎ 了解更多心血管疾病用藥知識與風險,前往問診便利貼。◎ 了解十年內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前往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參考資料:1. 預約成人健康檢查 掌握風險擁抱健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 Atherosclerosis_AHA 3. 2019 ESC/EA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lipid modification to reduce cardiovascular risk: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 (EA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Volume 41, Issue 1, 1 January 2020, Pages 111–188原文:
-
2022-12-19 醫療.心臟血管
人真的會「笑死」?醫:是有可能的,而且不只有笑才會
我們經常會用「笑死」來形容一件事真的非常好笑,然而沒想到現實中真的有人被「笑死」。根據《網易新聞》報導,中國一位男子和鄰居在家附近店家相遇,兩人相談甚歡,沒想到鄰居竟然因為男子開的玩笑「活活笑死」了。 人真的有可能會笑死嗎?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冠群表示,是有可能的,而且不見得是笑死,在情緒特別激動的時候都有可能會突然倒下,因為情緒本身就是一種刺激,會影響心跳節律。 不只有「笑死」 情緒刺激過大都會影響心臟 事實上,心臟功能除了會受到血管影響外,也會受到神經系統的影響,陳冠群醫師表示,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主要是控制心臟的節律,交感神經會使心跳加速,副交感神經會使心臟減速。 喜、怒、哀、樂等情緒波動本身就是一種神經的刺激,如果刺激太大是有可能會造成意外的。陳冠群醫師提到,大哭、大笑事實上都是一個比較大的神經刺激,如果民眾本身神經有老化的情形,刺激太過強烈的情況下,交感、副交感神經調節出了問題,就有可能突然產生心律不整,影響心臟血流,導致昏厥。 而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心跳會加速,此時心臟耗氧量大,對於氧氣的需求量也相對提升,陳冠群醫師表示,如果民眾本身又有一些動脈硬化、狹窄問題時,血液可能會出現供需失調,產生心肌缺氧的情形,後續也有可能引發心律不整,導致突發的嚴重意外。 陳冠群醫師也分享到,臨床上這類的病人其實蠻常見的,特別是有些年長者家裡有些變故,或是伴侶往生時,情緒比較激動,可能會伴隨心絞痛或缺氧的症狀,而情緒低落也會影響睡眠,間接導致心跳、血壓不穩定,這樣的情況就有可能會加重心臟血管疾病的症狀,產生突發的狀況。 不用害怕大笑! 醫師曝只有這類人風險比較大 不過,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像中國這起笑死意外,後來經過家屬解剖檢驗死因為「冠心病」,陳冠群醫師表示,冠心病是一個比較廣義的說詞,只要是心臟上主要供應心臟肌肉的三條血管有問題都稱為「冠心病」,所以像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硬化、心絞痛都是指這類的疾病。 冠心病常見症狀有胸悶、喘不過氣、壓迫感等,陳冠群醫師指出,也有一些比較不典型的症狀,而且年紀越大症狀會越不典型,像有些病人可能會有左側下巴、左肩、左手臂痠痛的情形,甚至有些人的表現是肚子不舒服、胃痛等。 這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不要做太過激烈的運動外,陳冠群醫師也建議,有些情境容易使情緒太過激動、亢奮,這些如果能夠避免的話,也要盡量避免,像是看球賽、選舉造勢等等,不過,如果不是很嚴重的動脈狹窄或動脈硬化,一般都不至於會因為情緒而受到太大的影響,也不會發生像笑死這麼嚴重的突發意外。 【延伸閱讀】心跳過快當心「隱形殺手」 奪命! 安全有效治療這樣做你累了嗎? 心血管與工作負荷為過勞風險二大指標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168
-
2022-12-17 焦點.元氣新聞
視障換心鬥士後天跑全馬 台大心外醫陪跑10公里只為見證
2022年台北馬拉松將於後天登場,在強烈低溫來襲下,有一名特別的參賽者,他是31歲的陳奕成,先天右眼全盲,左眼視力也僅0.1,但非常熱愛運動,在2014年3月於學校跑步時,突然心肌梗塞昏迷,昏迷了7天才恢復意識,急救過程中還裝置了葉克膜心室輔助器,在台大醫院等待1個多月後終於心臟移植成功。他將在2022年台北馬拉松跑完人生旅程的第一個全馬賽事,而在台大醫院負責照顧奕成的心臟外科醫師陳益祥,也將陪伴他跑完全馬賽事最後10公里。奕成心臟移植後,在台大醫持續追蹤,恢復狀況良好,因此積極參與各項運動,例如參加盲人棒球隊,工作之餘還擔任職棒比賽的現場人員,對於自己最愛的跑步也是持續訓練,突破自己。這次是奕成的人生第一個全馬賽事,他希望透過他的故事,鼓勵其他和他有類似經歷的病友勇敢面對治療,正向看待,人生旅程仍是充滿希望與祝福。台大醫院心臟醫療團隊悉心照顧下,奕成透過心室輔助器治療,接受心臟移植得以延長生命,即使先天右眼全盲,無法阻擋他對運動以及生命的熱愛。陳益祥說,奕成是態度正向的病人,換完心臟後仍努力運動,甚至有顆眼睛已經瞎了,「這更厲害,真的很勵志。」希望藉此鼓勵其他換心病人,換心後就擁有一顆全新的好心臟,就是希望能恢復正常生活。陳益祥說,如果是心臟不好的人,如心衰竭,當然是愈操愈不好,但如果心臟好的人,好的運動員本來就是越練越好,但很多換心的人以為開完刀、換完心要好好休息,就不動,反而就浪費了全新的好心臟,因心臟最有趣的是,愈操愈往好的地方走,「這完全是心態問題」,換心後就是要回復正常生活。陳益祥說,奕成本身視障,又加上心衰竭換心,但竟然能跑完全馬,他本來以為奕成是跑半馬,但竟然是全馬,而陪跑是基於鼓勵和佩服的心情,幾乎所有換心病人都會說,換完心,要多休息,這觀念是不對的。陳益祥說,且沒有其他病人因為奕成變得積極想運動,所以希望讓大眾知道,換心後是可以運動的。陳益祥不諱言,他最討厭看到換心病人認為休息就會有體力,如果休息就有體力,但體力是練出來的,奕成換心至今8年時間,奕成心臟功能好到堪比優秀運動員。「因為你們的愛,陪我過每一天。」陳奕成特別邀請台大心臟移植團隊見證,由醫師陳益祥陪跑,和他一起完成這項賽事,最重要的是也向無私的器官捐贈者大愛,致上最高敬意與謝意。台大表示,心臟移植要成功需靠醫病雙方緊密的合作,心臟移植醫療團隊包含心臟外科醫師、麻醉師、護理師、體外循環技術師、加護病房重症醫師、社工師、器官移植護理師、藥師、復健師、營養師等,在每一個環節團隊成員都力求盡力做到最好,在病人和家屬信任配合下,才能讓這些接受心臟移植的病友重獲生機。
-
2022-12-15 醫療.心臟血管
心衰竭三大症狀出現餘命恐只剩兩年 醫籲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積極治療
隨著人口老化及醫學檢查進步,國內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已有增加趨勢,一旦瓣膜狹窄嚴重,影響心臟血流輸出恐引起猝死。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教授陳紹緯說,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狀不明顯,門診常有民眾自覺病情還好,但病情卻可能已相當嚴重而有猝死風險,當出現心衰竭三大症狀,包括喘不過氣、昏倒、胸悶,務必盡速就醫檢查,若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可以經由瓣膜置換手術加以治療。陳紹緯形容,心臟如果是一間房間,主動脈瓣膜就是房門,當血液從心臟(房間)輸送到全身,必會經過主動脈瓣膜(房門),血液通過主動脈瓣膜後,瓣膜會自動關閉,但年齡70、80歲以上民眾,主動脈瓣膜常已退化、鈣化,或為先天性兩瓣式主動脈瓣膜患者,不同於正常三瓣式主動脈瓣膜結構,均造成瓣膜狹窄不容易打開或關不緊,其中患者又以年長者瓣膜退化、鈣化,占比約7至8成為大宗。主動脈瓣膜狹窄手術: 心臟瓣膜要選擇金屬瓣還是生物瓣膜?陳紹緯說,主動脈瓣狹窄常引發心衰竭三大症狀,第一、呼吸喘不過氣,如爬樓梯喘不過氣或睡覺無法躺平;第二、血液無法送到腦部,導致血流不足而昏倒;第三、心臟血流無法透過主動脈瓣膜送至冠狀動脈,而有胸悶症狀。當出現此三大症狀,一般病情已十分嚴重,預期壽命可能只剩下2至5年,若出現症狀才加以治療,往往心臟功能已經受損且手術風險提高。因此,當確診為重度主動脈狹窄,也就是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對比正常值為2至3平方公分以上,即使沒有三大症狀都應速就醫,呼籲民眾應定期檢查心臟,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陳紹緯說,主動脈瓣膜狹窄治療分為兩種,一是開心手術,在心臟停止狀態下,切除舊的瓣膜置換新的瓣膜,此方式適合年輕病人,原因是此類患者多為先天性兩辦式瓣膜,採用開心手術置換,長期治療效果佳,且患者常是先天性兩瓣式瓣膜,可能同時合併升主動脈也有異常擴大情形需治療,如此可以一併治療。另一為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此類手術適合年長或高風險病人,因傷口小、復元速度快,以降低手術風險。以外科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的材質分為兩大類,一種為金屬機械瓣膜,優點是金屬材質不會壞,再開刀風險低,國際建議適用50歲以下患者,但金屬瓣長期與血液接觸容易形成血栓,病人須終身服用抗凝血劑。第二種是生物組織瓣膜,包括健保給付的豬心瓣膜,以及需自付不同醫材差額的牛心包膜瓣膜,適用對象為年長患者,但現在很多年輕患者重視生活品質而不願換金屬瓣膜,也可能選擇置換生物組織瓣膜。陳紹緯臨床曾收治一名20多歲孕婦,懷孕第一胎時出現喘、胸悶等症狀,確診患有先天性兩瓣式主動脈瓣膜,但她不願意開刀治療,沒想到懷第二胎時,心臟負荷增加,再度發病休克,心臟血液輸出量將剩下8%,對比正常值70%左右嚴重偏低,當時已評估可能需要接上葉克膜急救,最後經順利生產一個多月後,經手術置換主動脈瓣膜救回一命,因患者不願服用抗凝血劑,而選擇生物組織瓣膜。陳紹緯說,目前有款新型牛心包膜瓣膜改良版為乾式瓣膜,瓣膜材質可以抗鈣化,依歐美前期的5年臨床試驗預期耐用性較高,且考量下一次瓣膜置換手術的方便性及有效性,該瓣膜底座框架可以擴張,病人治療效果較佳,費用方面也需病人自付差額。一名50多歲男性患者為感染心內膜炎,導致主動脈瓣膜感染必須置換,但考量往後可能還需要二次置換手術,而使用乾式瓣膜。陳紹緯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心臟功能,及早了解主動脈辦膜有無狹窄,如果醫師檢查聽到心雜音,有可能是主動脈辦膜狹窄,須再經由心臟超音波進一步診斷,而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心臟及瓣膜功能已是不好狀態,若再延誤治療,將影響治療及復元成效,因此,患者千萬不要擔心瓣膜費用而不治療,即使是標準備外科手術或健保給付的瓣膜效果也很好,重要的是要盡速治療,千萬不要延誤。
-
2022-12-11 養生.聰明飲食
各色系蔬菜為何營養師最推深綠色?冬季常見盛產蔬菜一次看
秋冬進入蔬菜盛產季節,蟲害少、長得好,當季又便宜,趁此時節多吃蔬菜,能獲取豐盛的營養,也能換來通暢的腸胃。但擔心農藥殘留,從蔬菜怎麼採 買、怎麼清洗到烹調都是學問。冬天豐美的青菜饗宴,如何吃得安心,從學會買菜開始。夏天吃瓜,冬天吃菜,依時令飲食最佳。老一輩的人總說「夏天吃瓜,冬天吃菜」,若將這句話細細分解,便能發現因夏天炎熱,且雨量豐沛,是最適合瓜類生長的時節,而瓜類多有去濕氣、消暑作用,因此在悶熱夏季食用最合適;冬天則是葉菜類及根莖類盛產季節,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吳湘茿表示,多樣化的深綠色蔬菜,能提供人體豐富維生素及微量礦物質,增強免疫力,更能抵禦寒冬。各色蔬菜皆好食,深綠蔬菜「最均衡」。營養師說,各色系的蔬菜都有專屬且獨特的營養素,如紫黑色蔬菜富含花青素;紅色蔬菜富含番茄紅素等;而深綠色蔬菜則是富含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人體在攝取深綠色蔬菜時,即可將多數營養素如維生素A、C、K及葉酸等一次收納,其鐵、鉀、鈣等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含量也都相當豐富,最能代表真正意義上的「均衡」。茼蒿、花椰菜、菠菜、芥藍菜、油菜、青江菜及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均能輕易透過肉眼分辨挑選。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我的餐盤」,六句口訣中與蔬菜相關的有「飯跟蔬菜一樣多」、「菜比水果多一點」。營養師建議,正餐食用「一碗飯」就要相對配上「一碗蔬菜」,攝取量才會足夠。至於深綠色蔬菜烹調方式,吳湘茿說,以植物油清炒或滾水汆燙再淋上健康油脂,都是較健康的口味。外食族吃燙青菜則要避免淋滷汁,或改喝蔬菜湯,減少熱量攝取。冬季常見盛產蔬菜菠菜 滿滿纖維與鉀每100克菠菜含有1.9克纖維,國人纖維攝取量常不足,菠菜是最佳食用選擇,且其中還含有510毫克的鉀,能維持心臟功能正常運作。坊間有一說「菠菜與豆腐一起食用,恐造成草酸結石」,吳湘茿澄清,事實上兩者被人體吸收的方式,並不會形成草酸鈣(俗稱結石)因此沒有關聯與衝突,搭配食用沒有疑慮,且能同時吃到蛋豆魚肉及蔬菜兩大類。芥藍菜 鈣質非常豐富芥藍菜是含豐富鈣質的綠色蔬菜之一,每100克含有181毫克鈣,且草酸含量少,不易形成影響吸收的草酸鈣,還能強健人體骨骼。油菜 含鈣質與維生素A油菜的鈣含量雖不及芥蘭菜,不過每100克也有高達88毫克的鈣質,且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含量都相當高,油菜花的維生素A含量更高出油菜3倍以上。茼蒿 富含葉酸茼蒿富含葉酸,每100克含有95微克葉酸,營養價值高。葉酸除了是女性備孕及孕期特別重要的營養素,也與人體造血功能有關。一日蔬菜建議攝取量每天攝取3至5份 瓜、菇、藻、筍也算菜根據每日飲食指南手冊,蔬菜一天建議量是3至5份,而一份蔬菜的生重為100公克。除葉菜類,瓜類、菇類、藻類、筍類等也都歸屬在蔬菜類,因此,外食族若到麵攤點餐,除可點一盤燙青菜或涼拌小菜,也可將湯品改為蘿蔔湯、筍子湯,均是增加蔬菜攝取的直接方法。
-
2022-11-28 醫療.心臟血管
心臟先天少一瓣膜 菇農親友家中做客昏倒緊急開心
67歲新竹菇農古先生,160公分高、只有45公斤,近年常感到疲憊、腳底發涼,曾因心臟病裝置支架,今年7月到親戚家中做客突然昏倒送醫。後來輾轉到高醫心臟外科求診,檢查發現他主動脈瓣比正常人少了一瓣,同時合併嚴重狹窄,導致心臟衰竭,進行「開心」手術後,心臟功能恢復,一個月胖了5公斤。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主動脈瓣膜退化發生鈣化與狹窄,成為老年人接受開心手術的第一位。他說,有些非典型、先天性雙瓣狹窄合併心臟功能低下者,常因沒有嚴重的鈣化與足夠的壓力差,而變得病症不明確,像古先生先在別家醫院接受診治,症狀仍沒有改善,高醫心臟內科、心臟外科聯手診斷,由心臟血管內科檢查室主任李香君使用解剖智慧功能的心臟超音波系統,搭配藥物刺激負荷量測,以及心電圖同步電腦斷層分析等檢查,才獲得明確的診斷。高醫心臟外科主任蔡峯鈞表示,一般人的主動脈瓣膜構造有三瓣,只有2%是雙瓣,它屬於先天性病變,在胚胎時期就產生。古先生即是少數先天性雙瓣型,在年輕時通常沒有症狀,隨著年齡增長、血流經過造成亂流,慢慢造成瓣膜病變。患者曾在外院裝置過心臟支架,但呼吸急促的症狀並沒有改善,加上傳統超音波與心導管檢查因為心臟功能低下無法造成足夠壓力差,而不符合目前主動脈瓣膜手術適應症,以致於病情持續惡化,還發生昏厥的現象。心臟內科主任林宗憲指出,主動脈瓣狹窄是可能造成猝死的疾病,尤其出現心臟衰竭時大約只能活一年半,需要心臟內、外科聯手診斷治療。心臟醫療團隊先為古先生再次施行心導管檢查,檢視之前裝置的支架並沒有發生顯著阻塞,確認其心臟功能不佳並非冠狀動脈病灶所導致。但因其左心室射出分率指數只剩22%,正常為50%,因此心導管所量測的主動脈瓣膜的壓力差值並不顯著。心臟內外科聯合精準診斷出「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併嚴重狹窄」為其心臟衰竭的主因。古先生接受外科瓣膜置換手術後一星期即順利出院,困擾許久的心衰竭症狀明顯獲得改善,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體重一個月內已從45公斤增加到50公斤,也不再怕冷了。蔡峯鈞強調,不是所有主動脈瓣狹窄都會發生鈣化,或有明顯壓力差,有些較年輕的病人是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鈣化不嚴重而是纖維化造成狹窄,尤其心臟功能低下者,會因無法產生足夠壓力差,而低估瓣膜狹窄的嚴重度,延遲診斷與治療。所以當發現稍微活動就感到胸悶甚至發生昏厥現象時,主動脈瓣膜退化造成的狹窄也是可能原因之一,可到心臟科門診接受完整的評估。
-
2022-11-02 癌症.乳癌
皮膚紅腫以為過敏 竟是晚期乳癌轉移「魔術子彈」降低晚期乳癌治療不適
胸前頸部皮膚冒出紅疹 塗過敏藥卻未見改善50多歲的陳小姐,六、七年前頸部和胸前皮膚嚴重泛紅,原以為只是過敏或濕疹等皮膚小毛病,但她塗抹藥膏完全沒有效果,無計可施只好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被醫師宣告罹患乳癌,而且已經進入晚期。醫師還告訴她,之前皮膚出現的紅腫,其實就是晚期乳癌的癌細胞轉移到皮膚而出現的症狀。此後,陳小姐展開漫長的抗癌之旅,皮膚症狀更成為研判治療成效的重要指標。治療過程中,每當她的皮膚紅腫、破皮,甚至糜爛時,就代表著她對使用中的藥物產生了抗藥性。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歐陽賦表示,晚期乳癌患者癌細胞常見轉移的部位大多是為肺臟、大腦,像陳小姐這種轉移至皮膚的案例比較少見,而且皮膚症狀類似濕疹和過敏,一開始容易被患者忽略,而延誤就醫。化療副作用嚴重 晚期乳癌患者治療艱辛陳小姐確診罹癌之後,陸續接受標靶、化療等藥物治療,她原本以為病情會漸漸改善,沒想到一年多後,又因為藥物出現抗藥性,她的皮膚再次泛出紅疹讓,讓她的心情跌到谷底。乳癌的治療過程漫長而且艱辛,尤其在化療的時候,藥物副作用非常嚴重。陳小姐每次接受化療後,不但全身虛脫,精神上也異常疲累,但為了重拾健康,她總是一次一次撐了過來。但沒想到,今年年初,病魔再度上門。她在接受雙標靶藥物合併化療幾個月之後,居然出現抗藥性,皮膚破皮潰爛,而且產生更多的副作用,體力嚴重衰退,大不如前,只要走個幾步路就氣喘吁吁,心臟功能也受到影響。魔術子彈「抗體藥物複合體」 精準打擊癌細胞但天無絕人之路,所幸後來經醫師評估,陳小姐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s)治療,病情終於逐漸穩定下來,皮膚上的紅疹也消失,這讓她重新看見了希望,心情也慢慢恢復。歐陽賦醫師表示,「抗體藥物複合體」是最新的抗癌利器,它好比是一顆「魔術子彈」,將藥物精準投放到腫瘤組織,而且副作用較傳統化學治療低,對患者來說比較輕鬆,這種新式的抗癌利器,目前在台灣已可用來幫助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到底新式療法和傳統療法有何不同? 歐陽賦醫師解釋說,傳統化療的缺點是「通殺」,敵我不分,會傷害患者的正常細胞,副作用較大,因此很多患者治療意願低落,常會因為受不了副作用而放棄化療。相較傳統化學治療之下,「抗體藥物複合體」精準得多,它透過抗體找到癌細胞,精準擊殺癌細胞的同時,也可降低副作用,療效更佳,患者治療過程中也會感到比較輕鬆。 醫療科技進展 癌症病人自費續命 呼籲應加速健保給付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使用新藥治療的患者,往往會面臨沈重且長期的醫療費用負擔。歐陽賦醫師說,他在門診中有十多名晚期HER2陽性乳癌病友,以自費方式接受ADCs治療,效果不錯,副作用明顯較小,且能延長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但由於目前針對後線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健保未給付抗體藥物複合體,部分病友全是靠著商業保險理賠,才讓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選擇新的治療方式。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近年也大力宣導商業保險補位健保的理念,今年7月初曾投書媒體指出,健保署目前已盤點自費醫療特材、新藥、高科技醫療技術項目及巿場價格,希望保險業者能在健保架構之下,盡力思考規劃「商業健康保險」的補位空間。「抗體藥物複合體」結合標靶藥物具專一精準擊殺癌細胞且相對於傳統化學治療具毒性較小副作用少的特色,對晚期癌症病友是一個新的選擇,醫界和病友都希望且呼籲能盡快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癌友。
-
2022-10-28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 /沒復發就代表生活重回正軌嗎?乳癌長期康復者不可輕忽的6項後遺症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雖已近尾聲,但因國內乳癌高居女性第一位發生率,大家頗為重視。朱俐靜之不幸往生、但朱芯儀積極抗癌而且樂觀面對,她們都是屬於年輕型的乳癌,備受關注。我長期從事乳癌醫療診治工作,迄今已超過四十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見證許多乳癌病友的重生與不幸,對我而言,面對癌友是生命的交託。有時充滿專業與自信,但有時也有挫敗的時候。 由於國內現在癌症篩檢的觀念日漸普及加上乳癌的治療更趨先進而且全方位,預後良好,乳癌病友活上十年以上增加很多,預估國內乳癌長期康復者已多達三十萬人,所謂長期康復者,一般是指經診斷治療後,五年後沒有再發或轉移者,這些康復者其生活應該回到正軌,但其實不然,她們可能面對一些長期副作用,造成生活上的困擾與不安。 根據 Akechi 及 Runowicz 之報告,這些長期副作用包括生理及心理兩方面,生理方面,如使用化療後長期對心臟血管的影響、淋巴水腫、骨骼肌肉不適,不明原因疼痛,神經感覺異常、生育/早發性停經、疲倦、骨質疏鬆等,其造成的影響,如活動活力降低,工作就業機會減少、月經不規則、熱潮紅、陰道乾燥、情緒不穩、不孕、乳房美容外觀改變等。 至於心裡的層次,如害怕癌症再復發、長期焦慮甚至恐慌、憂鬱、認知能力降低、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身體意像(body image)改變,性生活無法滿足、行為退縮、社交活動減少。其造成的影響包括睡眠品質不佳、工作表現不理想與伴侶相處隔閡甚至分居或離婚,學習及感知功能減損、以至於活得不快樂、沒有幸福感。有鑑於此,不管國內外,開始重視這方面的議題,即所謂「康復者(Cancer Survivor)議題」。(如表一) 根據 Brennan, Monino, Fang, Li 及 Hwang 等多位學者在不同機構進行的調查及研究結果,認為長期康復者需要注意下列事項: (1) 癌後應持續定期追蹤,五年後仍要進行 Brennan,Fiszer 及 So 等三人分別在其報告中均指出,由於復發機會持續十五年以上,所以醫療團隊與癌友本人都要有共同的體認,乳癌與其他癌症有所不同,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三陰性或 Her-2 陽性乳癌,其復發高峰期第二至三年,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復發有二個高峰期,分別在第四年及第七、八年,甚至有些患者在十、二十年之後復發。所以在追蹤檢查方面,不應輕忽。特別對於另側乳房的檢查,亦要小心。如果不帶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者,則得對側乳癌風險稍低,每年 1%或終身平均 15%。如果帶 BRCA1 或 BRCA2 基因者罹患對側乳癌風險則較高,每年 2%或終身平均 30%。另外除了關心復發與轉移的可能外,也要注意其他可能衍生的毛病,如心臟血管疾病、淋巴水腫及化療腦及疼痛疾病症候群都要小心並做適當的處理或轉介。 (2) 注意可能有化療腦的長期副作用及其改善措施 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化療腦,可能是因為化療藥物,造成低度發炎與 DNA 修復障礙有關,這些可能造成認知能力減退、記憶力降低等現象,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發現,大腦白質與灰質減少,目前有些學者認為電腦化認知訓練計畫及認知行為治療或冥想、瑜珈、運動均可以紓解症狀。 (3) 心臟血管疾病的追蹤及改善計畫 放射線治療及有些化療藥(如小紅莓等),甚至一些標靶藥物(如賀癌平)有機會造成長期心臟血管疾病的副作用,目前有所謂腫瘤心臟學(Oncocardiology)的專門領域,心臟專科醫師對心臟功能評估,心臟功能訓練都有一套精準而且完整的改善計畫,對於副作用的改善確有相當成效。 (4) 造成第二種癌症之可能與預防 化療如小紅莓及環磷醯胺 (cyclophosphamide)經證實會提高血癌發生率,但發生率很低,由 0.21% 增加至 1.01%而已,不必擔心,至於放射線治療會發生骨髓增生不良性症候群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狀況,但發生率亦很低,也不用操心,而抗荷爾蒙治療的泰莫西芬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祇每年接受婦產科之檢查,其風險亦很低,比起療效相對低很多,亦大可放心。 (5) 癌因性疲勞 造成長期性疲勞確實有很多癌友都有這種狀況,可能有些不良發炎因子存於體內造成,目前有些前瞻性臨床試驗證實可以使用是黃耆萃取的藥物會改善,此外運動、心理支持、正念、針灸、冥想、瑜珈,都有文獻報告可以減少不良發炎因子,且可改善疲勞的症狀。 (6) 其他神經病變、關節疼痛、骨質流失、睡眠障礙、影響性生活及生育等問題 這些情況的發生,不一定是乳癌長期康復者才有,其實年長者亦可能有同樣情況發生,所以要充分與癌友溝通、討論,必要時要照會其他相關之專科,如神經科、精神科(如腫瘤心理學,Oncopsycology)及婦產科(如癌症病患生殖照護, Oncofertility)等專家。 目前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乳癌長期康復者的生活品質相關議題,所以現在比較完備的癌症中心,均設有癌症資源中心,會提供更完整更正確的資料,甚至有對應的專科護理師,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對於相關醫學資訊亦透過各種方式滿足癌友的需求,如遠距醫療、電話諮詢、癌友座談等,特別長期康復者更需要相關醫療人員的照護,他們都覺得時間久了,醫療團隊的關心或接觸減少了(如表二)。 結語 在台灣,目前已有高達 30 萬的乳癌長期康復者,在國家的層次對於癌症除了行之有年的癌症品質認證以外,最近又推出「乳癌照護品質」進階版認證,除了強調活存率要提升以外,更要重視乳癌癌友的生活品質,所以在監測指標,也有更高一層的要求,這對乳癌癌友而言,是一項利多消息,希望乳癌癌友活得進康以外,還要活得快樂與幸福。 【2022乳癌大型病友會】乳癌病友回娘家#免費活動 #名額限300名 #專題演講 #與專家有約⏩報名網址:https://reurl.cc/1mWKMX🔹活動日期 | 111年11月12日(六)🔹活動時間 | 下午13:30-17:00 (13:00報到)🔹活動地點 | 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11F-1101廳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活動詳情:https://www.breastcf.org.tw/official/activity_ct?id=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