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心肌炎
共找到
405
筆 文章
-
-
2022-03-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5至11歲打疫苗再等等 陳時中:我們跟世界腳步不太一樣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今於立法院質詢衛福部長陳時中,許多國家已開放5至11歲孩童打疫苗,我國何時跟進?陳時中回應,台灣跟世界腳步可能不太一樣,其他有施打的國家,幼兒染疫率相對高,台灣相對低,他也點頭承認,台灣目前沒要跟進施打,但會請專家注意相關訊息。至於12至17歲青少年何時施打第三劑疫苗,陳時中說,施打越多心肌炎比例相對變高,成倍數成長,正在研究打第二劑後心肌炎個案癒後情況,陳時中也強調,疫苗數量絕對夠,但時間還沒到,把相關病歷做清楚判讀後比較好。不過萬美玲質疑,5至11歲、12至17歲兩個年齡層加起來,還需要160萬劑BNT疫苗,但我國疫苗數量恐怕不夠,陳時中表示,BNT剩下大約69萬劑,新的合約也在談,莫德納也是可以被使用的。萬美玲追問,BNT購買遇到什麼困難?還是要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贈送?陳時中回應,感謝其贈送,但現在不需要,購買談判的管道已有建立。
-
2022-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89家醫院設染疫康復者門診 跨科看診免奔波
不少COVID-19染疫者飽受後遺症所苦,因症狀遍及全身,患者需在不同科別間奔波。衛福部今天宣布,全台89家醫療院所將推出整合門診,保障後續康復照護需求。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延燒超過2年,許多患者雖從鬼門關前救回一命卻留下後遺症,國內經驗、國外研究都顯示,染疫患者可能留下輕重不等的副作用。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染疫後遺症遍及全身各處,包括皮膚症狀如掉髮、紅疹,呼吸系統如呼吸困難、肺纖維化,心臟症狀如心悸、胸痛、心肌炎,另也可能產生糖尿病、月經週期變化、靜脈血栓、急性腎損傷等多系統症狀。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參議黃兆杰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疫情發生期間,確實接獲不少醫院、病人表達由於症狀遍及不同科別,經常需要奔波於不同科別間就醫,還得負擔多次掛號費、部分負擔。黃兆杰說,衛福部去年12月13日公告辦理「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邀集國內醫院針對染疫康復後6個月內出現COVID-19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相關症狀者,提供跨科別整合門診及住院整合照護服務,未來只要掛一次號,就能由跨科別醫師看診。黃兆杰指出,截至2月23日已有89家醫療院所加入整合醫療計畫,染疫康復者就醫後,將由醫院定期評估日常生活功能、生活品質、呼吸、疼痛、心理、營養狀態及追蹤改善程度,並由社工師評估家庭支持功能,協助轉介適當的社會福利資源,保障個案後續康復照護需求,提升COVID-19染疫康復者日常生活品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看來,全台各區都有醫院加入,整體醫療費用將由健保給付,其他費用則由醫事司支付。為了讓民眾了解計畫內容,衛福部也於官網開設「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網頁專區」(https://reurl.cc/8Wz6qX),不僅能查詢醫院名單、整合科別、開診時段等,也有懶人包等計畫內容說明。
-
2022-02-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調查 第3劑疫苗混打莫德納抗體高於輝瑞
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公布第3劑疫苗混打調查結果顯示,前兩劑接種輝瑞疫苗、第3劑混打莫德納疫苗的民眾,體內抗體值較第3劑仍接種輝瑞來得高,但出現副作用比率也較高。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研究小組以境內最早接種第3劑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醫療從業人員為對象進行調查;這些醫療從業人員前兩劑都接種輝瑞(Pfizer)/BioNTech疫苗。調查顯示,接種第3劑輝瑞疫苗起算一個月後體內抗體值,平均是接種前的54.1倍;第3劑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的抗體值,平均為接種前的67.9倍。也就是說,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體內抗體值是第3劑接種輝瑞的約1.5倍。如果基於海外研究結果來看,可以推測第3劑疫苗接種莫德納,對預防Omicron變異株的效果較高。至於副作用的部分,第3劑接種輝瑞的人,只有21.4%會發燒超過攝氏38度;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則有49.2%會發燒超過38度。出現倦怠感及頭痛的比率,也是接種莫德納比接種輝瑞來得高。不過,上述副作用都是接種隔天為出現高峰,2到3天後幾乎就會消失。另外,第3劑接種輝瑞的人,雖然有2例疑似出現心肌炎,但症狀並不嚴重;而第3劑接種莫德納的人,並沒有出現包括心肌炎在內的嚴重症狀。根據日本政府本月18日公布的最新疫苗接種進度,全境已有79%民眾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但只有人口總數12.6%的1600萬9146人完成第3劑接種。已接種第3劑疫苗的民眾,有71.9%的1150萬6498人接種輝瑞,另有28.1%的450萬2648人接種莫德納。
-
2022-02-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拉抬疫苗接種率(3-1)/專家分析五大類族群拒打原因
新冠疫苗覆蓋率是解封重要指標,國內第一劑已達八成二、第二劑七成五、第三劑追加劑達二成八,但指揮官陳時中指出,第三劑須達五成才考慮鬆綁防疫措施。打第三劑之前,必須先打第二劑,七十五歲以上第二劑接種率不及七成。專家認為,找出民眾不打疫苗的原因進行風險溝通,才有機會提升接種率。 統計顯示,七十五歲以上長者第一劑覆蓋率自去年十一月即達七成三,卻一直未往前推進。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觀察,剩下的二成七,「似乎鐵了心不打。」直到年前本土Omicron疫情爆發,「鐵板」才稍稍鬆動,於一月廿五日突破七成五,如今第二劑接種率僅達六成九。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去年六月中率先其他年齡層開打疫苗,但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五十歲至六十五歲的一、二劑接種率都高於七十五歲以上長者;指揮中心去年九月宣布青少年第一劑開打,考量心肌炎風險,遲至十二月十六日才開打第二劑,如今第一劑接種率達八成九、第二劑也有七成九。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官晨怡與團隊,去年六月與十月深度訪談六十七位民眾,完成「台灣新冠疫苗民眾決策態度質性研究調查報告」,發現不只長者,對疫苗有疑慮而接種猶豫的族群,還有慢性病患、孕婦、另類療法者及藍領階級。官晨怡指出,她研究國人「疫苗猶豫」議題多年,從新生兒拒打疫苗到此次新冠疫情,發現過去拒打疫苗者多是特定族群,但新冠疫苗卻超越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多種族群都有遲疑及拒打的現象。這次拒打疫苗的五個族群,共同點是認為政府對於疫苗的資訊認為不夠多、資訊混亂。舉例來說,有民眾撥打1922專線,卻只獲得罐頭式的轉接回應,無法及時解答,指揮中心與醫師說明「不良反應」與疫苗無關,卻不敢保證,或無足夠證據信服,認為疫苗資訊不夠公開透明。調查顯示,其中又以長者和藍領者,對於疫苗表現最為抗拒。調查顯示,包含對於政治的不信任感,認為「老年先打、年輕人後打」是政府拿老人當白老鼠,或者覺得「年輕人才要工作,才需要打疫苗。」而國內疫苗短缺時,一位大樓保全直指,「疫苗是有錢人的遊戲。」認為有特權才能打到疫苗。官晨怡指出,目前台灣仍以傳統公衛模式防疫,以為「只要拿出數據」,就能取得民眾信任,但透過這次新冠肺炎事件,歐美各國已警覺這招行不通,必須搭配數據轉譯、建立醫護與民眾溝通指引,但國內仍在原地踏步。她指出,各國疫苗施打指引中,皆要求政府扮演風險溝通角色,尤其疫情變化多端,公衛系統已習慣應變,但非民眾所能消化,印度提供疫苗專線供民眾諮詢,疫苗開發與接種前的溝通同等重要,更應避免政策反覆、說法不一,引發民眾不信任。「分眾化的溝通」,才是這世代面對新冠疫情最大的公衛調整。前國健署長邱淑媞也說,「公共衛生建立在『民眾需要(universal)』,不是需求(on demand)。」政府需要以「主動出擊、全面覆蓋,一個都不放棄」的態度,釐清長輩顧慮跟擔憂、獲得正確資訊與方便的管道,才有新出路。過去傳統衛教方式強調「利大於弊」,期待民眾理解的方式已經不存在。政府除了發禮券、執行大型接種站外,有加分效果,但要實際解決疫苗拒打和猶豫,要做得比以前更多。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媒體跟政府接種宣導看似有力,但長者最擔心的疫苗副作用,不如親友及信賴的家醫科醫師來給予建議,例如三高患者有定期追蹤高血壓的醫師,甚至有更有效果。但基層除本業還有接種作業繁忙,政府給予基層鼓勵也很重要,才有更多時間跟意願與長者溝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長者施打率確實較其他族群慢,有別於過去,指揮中心也鼓勵長者至巷弄長照站、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失智據點共餐或參與活動,可由照服員或照顧者等協助完成接種。目標預計七十五歲長者施打率要達成一劑八成、二劑七成五,各縣市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者,也希望達到第一劑八成五、第二劑八成。●疫苗猶豫:疫苗猶豫是指可接種疫苗,但延遲或拒絕接受,原因複雜,包括完全拒絕接種疫苗、推遲接種疫苗等,主要起因於疫苗相關醫學、倫理、法律議題爭議,多重且複雜,自發明疫苗以來就存在。●指揮中心催打疫苗政策1.擔心數位落差:改採雙軌制「平台預約、地方造冊通知」並行2.疫苗不良反應引起擔憂:曾於去年三月及六月出面解釋不良反應未高於背景值。3.針對疫苗不良反應廣開疫苗假。4. 廣設疫苗施打點:包含一般診所、大型接種站、車站百貨賣場及日照長照據點設置施打。5.成立到府施打隊,地方提供7-8級失能者、臥床者「到宅接種」服務。6.祭出優惠:提供禮品、全聯禮券。7.疫苗強制:今年元旦起,要求24場域、殯葬業及監獄所、第一至三類、七類者施打二劑疫苗。●專家建議1.勿標籤化未施打者,避免反彈隱匿,不利完成接種。2.鼓勵分眾化溝通,針對老年者所信任與支持的意見領袖進行代言發聲。3.勿僅靠數據說話,需要了解長輩施打疑慮,主動出擊。4.請信賴親友跟家醫科醫師催打,給予基層獎勵誘因跟政策指引。5.成立疫苗施打及風險諮詢專線6.政府要扮演風險溝通角色,公衛溝通方式需要改變7.政策反覆容易引發不信任感。
-
2022-0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指揮中心公布三案獲疫苗救濟金 一案打莫德納亡給30萬
國內正值第21輪疫苗開打,明日則開放預約第22輪疫苗,然而各地陸續有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傳出且獲得預防接種救濟金。指揮中心指出,有一案接種後死亡給予30萬、一案併發心肌炎給予7萬,另有一案因施打後皮膚癢給予5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出,有個案施打疫苗後有皮膚癢症狀,經委員討論後給予五千元醫療救助金。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還有一案是施打AZ疫苗,併發心肌炎,施打後28天內因疫苗發生率有上升,判定與疫苗有關,給予救濟七萬。另外一案施打莫德納疫苗死亡,出現施打後胸痛全身酸痛呼吸困難、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但無法排除發生心肌炎可能性,因症狀無法確定關聯,所以依法給予三十萬。指揮中心統計,昨日疫苗施打為17.5萬劑,又以BNT11.5萬劑最多。目前國內第一劑疫苗覆蓋率81.90%,第二劑覆蓋率為74.96%,基礎加強劑為0.72%,追加劑為24.22%。
-
2022-02-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感冒後呼吸急促水腫 女子確診病毒性心肌炎
陳姓女子原先有感冒症狀,數週後卻出現呼吸急促、下肢水腫等症狀,就醫檢查確診病毒性心肌炎,經治療2週後病情穩定,醫師提醒,感冒或腸道感染後出現上述症狀,就應提高警覺。大里仁愛醫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台中市25歲陳姓女子約4週前開始有感冒症狀,陸續至診所治療,2週後開始呼吸急促及上樓梯無法負荷,且兩下肢水腫無法平躺睡覺等症狀,因而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緊急安排加護病房治療,經治療2週後出院轉門診追蹤治療。大里仁愛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徐敏耀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受病毒感染,引起局部性或瀰漫性發炎病變,為感染性心肌病變,於病毒流行感染期約有5%患者併發心肌炎。徐敏耀說,大多數患者經適當治療後可痊癒,部分患者可能發展成擴大性心肌病變,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不整、急性心臟衰竭和心因性休克死亡。徐敏耀指出,以腸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發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見,患者常在發病前1至3週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表現如發燒、全身酸痛、咽痛、倦怠、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然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或心前區隱痛、頭暈、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等。徐敏耀提醒,民眾一般感冒或腸道感染,經治療2週後出現胸悶、呼吸急促、下肢水腫,且端坐呼吸喘等症狀惡化時,可請醫師評估是否有心肌炎的徵候,及早診斷,早期治療。
-
2022-0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注射莫德納疫苗隔天死亡 台南男子家屬獲賠30萬元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大規模注射,陸續出現死亡個案,根據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最新的審議結果,台南市一名接種莫德納死亡個案,獲得救濟30萬元,這應該是莫德納疫苗救濟金額最高個案。之前救濟金額較高的個案多是AZ疫苗,最高曾有120萬元及90萬元不等;針對台南市這起個案,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尚未接到審議結果,如果收到會根據結果辦理。疾病管制署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 今年1月13日的最新會議紀錄,這次共審查46名個案,其中3例經判定與疫苗有關,核予救濟。包括一名接種AZ疫苗者獲救濟7萬元,一名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者獲救濟30萬元,一名接種高端者獲救濟5000元。經查過去會議紀錄,此例應為接種高端疫苗受害救濟首例,不過指揮中心相關單位尚未證實。這次會議共審查46名個案,其中33例接種AZ者、10例接種莫德納者,經判定症狀與疫苗無關,或是症狀有關但屬輕微且常見的頭暈及紅疹,所以上述43案都不予救濟。其餘3例獲得救濟者,分屬接種AZ、莫德納、高端。台南市個案(編號2586) 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天胸痛、全身痠痛、呼吸困難而後失去意識,可能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然而,因未有充分之檢驗及檢查資料,考量個案雖有糖尿病、 高血壓但尚屬控制穩定,時序上又無法排除心肌炎可能性。因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核予救濟金30萬元。衛生局表示,這名死者是在去年7月注射疫苗,隔天死亡,依法通報疫苗不良反應事件,同時協助家屬申請藥害救濟。台南市去年7月中西區曾有一名64歲男子在注射莫德納疫苗後,隔天死亡。
-
2022-02-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首例高端接種受害救濟? 嘉市個案皮膚癢獲5000元
疾病管制署公布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 今年一月十三日的最新會議紀錄,這次共審查46名個案,其中3例經判定與疫苗有關,核予救濟。包括一名接種AZ疫苗者獲救濟7萬元,一名接種莫德納疫苗後死亡者獲救濟30萬元,一名接種高端者獲救濟5000元。經查過去會議紀錄,此例應為接種高端疫苗受害救濟首例,不過指揮中心相關單位尚未證實。這次會議共審查46名個案,其中33例接種AZ者、10例接種莫德納者,經判定症狀與疫苗無關,或是症狀有關但屬輕微且常見的頭暈及紅疹,所以上述43案都不予救濟。其餘三例獲得救濟者,分屬接種AZ、莫德納、高端。嘉義縣個案(編號3139)經醫師診斷為心肌炎,目前醫學實證顯示,接種AZ疫苗後28天內心肌炎發生率有上升,判斷為與接種疫苗相關,核予救濟金7萬元。台南市個案(編號2586) 接種莫德納疫苗後天胸痛、全身痠痛、呼吸困難而後失去意識,可能致死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然而,因未有充分之檢驗及檢查資料,考量個案雖有糖尿病、 高血壓但尚屬控制穩定,時序上又無法排除心肌炎可能性。因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核予救濟金30萬元。嘉義市個案(編號3184) 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然而其皮膚癢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的關聯性,故核予救濟金5000元。 經查歷次會議紀錄,僅去年11月18日會議審議曾經接種高端之接種受害救濟申請,該案來自嘉義縣,接種6日後發生腦梗塞。經查,其腦梗塞與個案肌纖維性發育不全有關,與接種疫苗無關,不予救濟。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第3劑怎麼選?一圖看懂各劑種組合效能、副作用強度
桃機群聚風暴擴大、Omicron病毒進入社區,且確診者多為突破性感染,衛福部決議已接種2劑新冠疫且間隔滿12周以上的18歲民眾,應盡速接種1劑追加劑(第3劑),以提升免疫保護力,估計至1月底約有768萬人符合施打資格。《聯合新聞網》整理報導,讓您一目瞭然追加劑該怎麼選,副作用少、保護力最好。● 第3劑怎麼選?目前全球追加劑的接種趨勢,以mRNA疫苗(BNA、莫德納)為首選,腺病毒疫苗(AZ)作為第3劑效果不佳,僅針對對mRNA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過敏者建議可選擇。衛福部長陳時中建議,前面打兩劑AZ,第三劑就選莫德納、BNT或高端,前面兩劑高端者全部都可選,混打的人也可以打,就是不要有3劑AZ疫苗的情形。● 第3劑保護力比較2021年12月初醫學期刊《刺胳針》刊登由牛津大學進行的「COV-BOOST」第3劑混打試驗研究,針對2878名已完整接種2劑AZ疫苗或2劑BNT的志願受試者,以雙盲隨機方式、7種不同廠牌疫苗,對兩組人員進行第3劑追加。牛津大學實驗的7種追加劑疫苗品牌,分別是BNT、AZ、莫德納、嬌生、Novaxax、CureVac、Valneva,研究發現7款疫苗大部分都能誘發強大免疫反應,其中以莫德納、BNT兩款mRNA疫苗效果最好。觀察台灣目前有使用的BNT、AZ及莫德納3種疫苗數據,可出看完整接種2劑AZ者,第3劑不論是選擇BNT或莫德納,對於提升IgG抗體的效果,都較第3劑選擇AZ高出許多,其中選擇莫德納幾乎是選擇AZ的12倍;如果前2劑是打BNT者,第3劑選擇莫德納的效果也超過選擇AZ的2倍。● 第3劑副作用嚴重嗎?根據衛福部資料,國人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第1劑覆蓋率達80.22%、第2劑覆蓋率也有70.7%,第3劑為1.18%,截至2022年1月6日因接種後不良反應死亡數為1236例。依美國CDC資料顯示,接種第3劑疫苗後最常出現的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71%)、疲勞(56%)、頭痛(43.4%),接種mRNA疫苗第3劑和第2劑的不良反應(副作用)發生率雷同,接種2劑腺病毒疫苗(AZ)後追加mRNA疫苗,則可能出現注射處疼痛、全身痠痛、發熱等副作用症狀。▌施打3劑莫德疫苗第3劑和第2劑的副作用發生率雷同;第3劑局部副作用發生率(84.7%)較第2劑(83.5%)高,全身副作用發生率(79.0%)較第2劑(81.3%)低。▌施打3劑BNT疫苗第3劑和第2劑的副作用發生率雷同;第3劑局部副作用發生率(74.1%)較第2劑(71.7%)高,全身副作用發生率(69.2%)較第2劑(71.7%)低。▌第2劑AZ後追加mRNA疫苗常見副作用有注射處疼痛(持續1-2天)、疲倦、全身痠痛、發熱等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受訪指出,第三劑疫苗的副作用以輕微不良反應最常見,包括:疲勞、疼痛、發紅等,根據英國研究,混打副作用比例可從高到低排名如下:第一名:2劑AZ+莫德納第二名:2劑BNT+莫德納第三名:2劑BNT+嬌生第四名:2劑BNT+AZ第五名:2劑AZ+嬌生第六名:2劑AZ+半劑Novavax前台大醫師林氏璧表示,不管前2劑打哪款疫苗,「都建議第3劑以mRNA疫苗為自選」,所有疫苗組合中,最不建議的是3劑都選AZ;兩劑mRNA後打AZ也可以,但中和抗體還是大輸打mRNA,還要承受發生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的風險,症狀遠比心肌炎嚴重很多。林氏璧表示,40歲以下的國人打mRNA疫苗,不良反應比例會較高,莫德納半劑量機率也大於BNT全劑量,如果很在意副作用的不舒服感,不妨選擇高端疫苗。另,3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若擔心心肌炎的風險,建議可以避開莫德納,選擇BNT。● 哪些人該打第3劑?▌想要接種第3劑者應符合下列3條件:‧ 年滿18歲‧ 已完成2劑疫苗接種,不論任何廠牌‧ 與第2劑須間隔3個月● 第3劑該何時打?如何預約?Omicron再度讓國內疫情升溫,許多民眾也開始搶打第3劑疫苗,除了各縣市開始設立大型接種站外,指揮中心預計將在1月15日重啟1922疫苗預約平台。以下整理已經接種第2劑的日期,對照12周後該打第3劑的日期,供民眾做為接下來預約疫苗時的參考。
-
2022-01-1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打莫德納或BNT會增心肌炎風險嗎?醫詳解心肌炎症狀、好發原因及預防方法
●心肌炎症狀:胸痛、輕微發燒、呼吸急速、喘或心悸●避免罹患心肌炎,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國內爆發Omicron社區疫情,接種第三劑疫苗至關重要。指揮中心統計,目前第一劑涵蓋率已破八成、第二劑已達七成一。雖然大家開始搶打第三劑疫苗,但仍不免擔心接種莫德納、BNT等mRNA疫苗,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醫師表示,國際研究,尚未看到接種第三劑疫苗提升心肌炎好發風險,但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為心肌炎高風險組群,務必多加注意。【延伸閱讀:抗Omicron混打該怎麼打?哪些混打組合副作用比較低?】Q:追加打半劑莫德納或全劑BNT疫苗,是否會增加心肌炎風險?A:不會。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依莫德納及BNT疫苗接種須知,雖然都提到接種第二劑疫苗及年輕男性,於施打後14天內,易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和心包膜炎病例,但評估對於年輕族群整體臨床效益仍大於其風險。Q:接種mRNA疫苗,為何容易引發心肌炎?A:研判可能是施打疫苗後,新冠病毒侵入身體,引起身體出現發炎細胞,當進入心臟後,引發心肌炎。褚柏顯說,尤其是30歲以下年輕族群身體免疫力強,易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增加罹患心肌炎風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心肌炎會引起心臟細胞大量發炎、死亡,會導致心臟功能變差。Q:有心臟疾病、移植或其他病史者,是否不適合打第三劑疫苗?A:褚柏顯說,目前尚未有相關證據指出,心臟疾病或其他病史者不適合接種第三劑疫苗,但若正在發燒或急性中重度疾病患者,應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而接種疫苗前應諮詢醫師並充分討論,評估疫苗風險後再行接種,避免引發心肌炎。Q:接種疫苗後,若發生心肌炎可能是什麼症狀表現?A:褚柏顯說,接種疫苗後,若出現急性和持續性胸痛、呼吸急速、喘或心悸,或有輕微發燒等疑似心肌炎症狀,應速就醫檢查。甚至超過48小時仍感到呼吸急促、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嚴重過敏反應,應速就醫釐清病因。此外,蘇彥伯說,患者也可能出現急性肺水腫、胸悶、低血壓等症狀。【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除接種疫苗外,好發心肌炎的原因有哪些?A:蘇彥伯說,一般造成心肌炎,多為感染流感等上呼吸道病毒,但也有一些是不明原因。褚柏顯表示,心肌炎好發原因,除感染感冒病毒外,還包括癌症患者需使用化療或放療藥物,或正在使用愛滋病藥物控制病情,或是罹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或者曾進行心臟移植病人。Q:心肌炎治療方式為何?A:蘇彥伯說,感染病毒後引發心肌炎,發病速度快,若導致心衰竭時,治療時多先採取利尿劑、升壓劑、呼吸器等支持性療法,讓心臟充分休息,等待發炎情形慢慢好轉,但若病情嚴重,恐引起心衰竭,此時可能必須接上葉克膜維持身體機能,但若疾病持續惡化,仍有死亡風險。褚柏顯說,病毒性引起的心肌炎病人到院後,經胸部X光、超音波、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為心肌炎時,會先給予治療痛風藥物秋水仙素,降低病人體內發炎情形,多數心肌炎可以獲得治療及痊癒。Q:如何預防心肌炎?A:蘇彥伯說,心肌炎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好發率不高,民眾應了解可能發生心肌炎的致病因子且加以預防,但天冷時,各類病毒活躍,尤其現在Omicron及流感病毒流行,建議國人應盡速接種疫苗,平時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潮擁擠場所。
-
2022-01-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責病房住滿確診病患 黃立民:政府要定調哪些該送
台大醫院附設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天下午參加桃園醫師公會全國應變線上會議指出,因應入境旅客國感染Covid-19人數增加,台北市的醫院現在每天都要輪流接患者5至10人,病房很快就會相當滿,我們照顧病患的醫療人力其實不太夠,中央要定調什麼樣的病患要送,什麼樣的不要送到醫院。黃立民說,就像輕症的病患是不是不要送到醫院,而是送到哪裡隔離或回家,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基本上桃園機場防疫的問題當然要解決,不過還是要檢視還有哪些漏洞,還有從現在起到春節,醫療資源的問題要如何處理,桃園應該也是面臨到這個問題。會議主持人之一醫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邱泰源(立委)強調,黃立民教授的論述都相當有遠見,醫師公會聯合會這兩年來都一直在執行黃立民教授的意見,而且因此預防了許多事情發生。顏慕庸教授(醫師)在線上會議提醒桃園現在有兩個重點,第一個就是要注意正在發展中的社區感染,政府目前的做法是只要是確診者就送到專責病房,Omicron肺炎呈現的情形相對比較少,大部分是以感冒的症狀出現在你我周圍,所以在社區執業的醫師,對有感冒症狀的患者一定要篩檢,在台北就會加強篩檢,因為很明顯會以感冒主訴的病人會漸漸增多。第二個就是桃園要廣泛設立社區篩檢站,趕快找出這些傳播鏈加以阻斷,從機場到防疫旅館、家庭,「當我們在做社區圍堵的時候卻出現漏洞,就像在做排水的工作時,堤防還有漏洞水一直進來,這就是桃園目前的困境」,他同意黃立明說的光篩檢還不夠,一定要把SOP做出來。顏慕庸說,他上周到桃園對所有防疫旅館業演講,介紹「膠囊式」的動線管制,同時溝通哪些是感控的關鍵,桃園的觀旅局、衛生局和防疫旅館已經連結起來,桃園也開始擬定醫療進入防疫旅館的策略,他在另外一場演講(視訊演講)說明醫師進入防疫旅館要注意哪些要點,如果疫情再增加,防疫旅館和醫療的需求也跟著再增加,第一線的醫護支援是否也需要進駐到這一塊,桃園醫師公會可以趕快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他隨時可以支援。顏慕庸說明,如何從機艙到入境海關、防疫計程車到防疫旅館、家裡都要有一套SOP,他稱為「膠囊式管理」,他當初在台北昆明院區同時做一般的門診,也做專責治療彼此不受影響,用這個經驗能守住桃園同時提高疫苗的覆蓋率,也讓需要緊急施打疫苗的人,不要跟大家一樣在那邊等不到疫苗。黃立明院長下午要大家忘記前面第1、2劑打什麼疫苗,著眼第3劑就是要打最好的疫苗,也就是全劑的BNT或半劑的莫德納,兩個選一個。對於還是有人推薦高端疫苗,黃立民認為過去對打疫苗過敏,或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擔心有心肌炎,非常擔心副作用的話就打高端,因為高端還是會把防護力提上來,只是目前數據不太夠,但是相信還是有效,顏慕庸教授也建議可以選擇高端。黃立明表示在藥物治療方面,瑞德西偉是有效的,另外還有一種輝瑞生產的藥Paxlovid台灣可能還沒進來,但是效果可以到90趴,這兩種藥政府要趕快採購。顏慕庸建議第3劑疫苗應優先讓第一線防疫人員施打,至於境外移入確診患者爆出即將塞滿醫院加護病房,醫院篩檢站也超過負荷,因Omicron疫情較少肺炎重症,輕症呼吸道感染較多 ,建議在診所廣設社區篩檢站分擔篩檢量能。由專人負責機構(機場、防疫旅館)的感染控制措施,並加強教育民眾正確認識飛沫傳染、氣溶膠傳染,了解威脅性,讓各機構注意動線及環境的感染控制, 共同應對這波Omicron疫情。
-
2022-01-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2至18歲青少年能打高端? 李秉穎:中研院已完成試驗
泰國外交部10日宣布,將高端疫苗列入認可疫苗名單,另外包括紐西蘭、帛琉、貝里斯、印尼等國也承認高端疫苗。不過目前高端疫苗接種年齡,仍限制需滿20歲以上族群。國內醫學中心先前進行高端疫苗12至18歲青少年臨床研究,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李秉穎也透露,聽聞中研院報告已經出爐,目前已送交食藥署審核。去年8月馬偕與台大、長庚團隊共同進行「高端+高端」青少年試驗,共有399位青少年完成2劑接種,最後等待中研院檢驗報告出爐。李秉穎今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談及12至18歲臨床測試者的血清檢驗報告,李秉穎表示,聽說中研院報告已經出爐,但還沒看到報告,目前已送食藥署審查,不知道審查過程到什麼階段。對於高端疫苗是否會通過食藥署審核,成為12至18歲青少年新冠疫苗的第二選擇,李秉穎坦言,不曉得詳情,因為食藥署規定十分嚴格,資料文件必須齊全。針對高端國際認證,李秉穎說,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幫高端進行第三期對照研究,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有結果,若有正面結果,就等於WHO認證了,全世界也會採用高端。李秉穎說,由於目前12至18歲青少年可施打的新冠疫苗僅有BNT單一選項,約有30多位青少年在接種BNT後,產生心肌炎等嚴重不良反應,或者有長達2至3個月的頭痛等,因此若有其他廠牌疫苗通過青少年適應症,先前施打第一劑BNT後產生嚴重反應的青少年,則可以透過其他疫苗補強免疫力。
-
2022-0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後遺症最易留在40歲以上成人身上!醫揭常見7大症狀
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新冠病毒後遺症 感染病毒四周後仍有症狀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推薦閱讀:新冠居家快篩試劑有症狀才用就太晚了! 食藥署揭「最佳使用時機」)持續性症狀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 常見症狀有這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八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不過,新冠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與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推薦閱讀:發燒、咳嗽、嗅覺改變...是新冠肺炎or流感? 美國CDC盤點「10個共同症狀」)支持性療法+復健為主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推薦閱讀:電梯、床頭櫃、廁所...小心新冠病毒非飛沫傳染途徑! 醫曝「11個恐怖死角」:超容易被忽略)張書綸指出,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五、六十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五個以上)症狀的患者。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及媒體廣泛報導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導致部分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下降,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延伸閱讀: ·COVID-19新冠肺炎致「肺纖維化」能恢復嗎? 陽明交大實驗解答 ·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
2022-01-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全面開打!該選哪種廠牌?前台大醫「林氏璧」做出這樣建議
指揮中心今(7日)宣布,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決議,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且間隔滿12周(84天)以上的滿18歲民眾,應盡速接種1劑疫苗追加劑。台灣目前第一劑覆蓋率約八成,第二劑覆蓋率七成,第三劑又要開打了,但到底第三劑該打哪一種?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的孔祥琪,「林氏璧」今於其臉書發文建議,第三劑以mRNA疫苗為首選;若很考量心肌炎風險則選BNT;很在乎不舒服反應者不妨選擇高端。「林氏璧」臉書建議全文:1.不管你前面打哪兩劑疫苗,都建議第三劑以mRNA疫苗為首選。特別是前線邊防人員。英國混打研究資料看來,半量莫會比全量BNT中和抗體還高,針對Omicron的效果也可能是半量莫稍好些,但這裡可能還要等更多資料。2.兩劑mRNA後打AZ這個組合其實還可以,但中和抗體還是遠沒有打mRNA好。且你要考慮會承受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約10萬分之一的機率)的風險,這比心肌炎嚴重很多。3.三十歲以下的年輕男性如果很在乎心肌炎的風險,可以避開莫德納選BNT。4.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們打mRNA疫苗後,不良反應比例會較高,比方說發燒,全身肌肉痠痛,疲勞等等。以混打研究看來發生機率在第一劑和第二劑mRNA疫苗之間。而莫德納半量機率大於BNT全量(半量的劑量還是比BNT高)。如果很在乎這個不舒服,也確實理解目前高端還沒有受到國際的認證問題(正在努力中),不妨選擇高端疫苗。
-
2022-01-05 該看哪科.感染科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因為已經兩年沒有流行,加上監視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株已經改變,所以當流感疫情升溫,可能出現大流行。大家常聽到的「免疫負債」意思就是說,大家為了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所以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使得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的機會降低,因此一些本來容易得到的傳染病,例如流感、腸病毒等在這兩年都少了許多。黃立民醫師解釋,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旦解除防疫限制,民眾開始不戴口罩、洗手頻率減少、社交距離拉近,其他病毒就會開始流行。由於已經連續兩年都較少人感染,可以感染的人數就會變多,這個時候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兩年沒有爆發的流行補回來,所以叫做「免疫負債」,像是還債的概念。「包括法國、紐西蘭,都有觀察到這個現象,一開放邊界,就馬上大爆發」黃立民醫師提醒,「要解決免疫負債,就是要大家趕緊去打疫苗。冬天需要施打的呼吸道疾病疫苗,最強調的還是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經由飛沫傳染,感染者的鼻咽部、口腔、還有呼吸道都有病毒,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把病毒噴到環境裡,黃立民醫師說,如果距離一到兩公尺之內,就有機會被飛沫噴到而感染;另外一個模式,叫做媒介物傳染,感染者會污染他的物品,例如杯子、桌面、門把等,如果有人進入這些環境,就可能碰觸病毒而遭到感染。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流感患者可能搭捷運、進餐館,所以扶手、椅子、桌子都可能有病毒,這種傳染模式在大城市相當常見。流感症狀較嚴重,不同於一般感冒呼吸道感染可分成兩種,一種叫做一般感冒,一種叫做類流感,黃立民醫師解釋,一般感冒比較輕微,類流感會比較嚴重。類流感的定義,第一個是發燒,第二個是有呼吸道症狀,比如說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類流感跟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就是發燒,成年人得到一般感冒通常不會發燒,如果發燒了,代表狀況比較嚴重,黃立民醫師說,台灣的類流感通常都會伴隨著一些比較不舒服的表現,包括畏寒發燒、全身痠痛、倦怠感、劇烈頭痛、腰酸背痛,這些都是流感的典型症狀。流感除了讓人全身很不舒服外,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黃立民醫師說,流感病毒會跑到肺部引起肺炎、跑到心臟造成心肌炎、跑到腦部造成腦炎,其中最常見是肺炎。流感病毒還可能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在感染肺部以後出現細菌感染。「由於流感病毒會攻擊我們的組織,造成全身發炎,進而導致患者原有的慢性病惡化」黃立民醫師說,「例如心臟冠狀動脈本來塞了75%,得到流感之後可能就會塞到95%,導致心肌梗塞。無論是慢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肝臟疾病,都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死亡。」預先部屬,預防流感預防流感就跟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一樣,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黃立民醫師說,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年冬天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身體的保護力。因為流感病毒會突變,每一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不太一樣,而且流感疫苗的保護力持續時間較短,一般認為大概三、四個月之後效果就漸漸變差了,所以每年需要重新施打。呼吸道感染發生時常常是兩、三種病原體一起感染,黃立民醫師說,隨著檢驗工具的進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並非只有一種細菌或病毒,而是多重感染。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亦會同時找到兩種病原,流感與新冠肺炎可能同時感染,而且病情還會加重。「研究指出,施打過流感疫苗,比較不會被診斷新冠肺炎COVID-19;而且如果不幸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也會降低。」黃立民醫師解釋,「因為很多新冠肺炎屬於輕症,如果患者單獨得到新冠肺炎,症狀可能不甚嚴重,而不會就醫。但如果同時得到新冠肺炎和流感,症狀比較嚴重使就醫機率高,也就較容易被診斷出來。」其實不只流感病毒、新冠肺炎,呼吸道本來就是一個開放的環境,還有多種細菌、病毒都混在裡面,同時遭到兩、三種感染,是很常有的狀況。因此建議可同時接種呼吸道疾病疫苗,例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都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約兩成至三成。貼心小提醒五十歲以上,或者是有慢性病,例如心臟病、肝病、癌症、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得到流感時出現重症的機會較高,一定要記得施打流感疫苗,提高保護力。另外,家人之間的傳播是流感病毒很重要的傳染模式,學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重要族群,所以也需要施打流感疫苗。黃立民醫師強調,接種疫苗後需要一段時間身體才能產生保護力,建議大家要在流感疫情升溫前趕快施打疫苗!原文:
-
2022-0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三劑預約必看/追加劑打莫德納還是BNT疫苗?專家教你選副作用最小、保護力最佳組合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破八成,第二劑近七成,但面對全球疫情再起,Omicron變異株占比在短時間內突破兩成,台大公衛學者分析,第三劑必然得打,而且最好混打。只是面對這麼多種疫苗,還要考量到不同變異株的效力,到底怎麼打才好?根據學者整理的最新研究及上市後監測資料,前兩劑打AZ,第三劑選BNT或莫德納皆可;但若前兩劑打BNT,第三劑選莫德納會更好。【延伸閱讀:第三劑打莫德納或BNT會增心肌炎風險嗎?】Q1:如不混打,無論AZ、BNT、莫德納都要打三劑?A:沒錯,針對Omicron病毒,打三劑防護才會比較足。台大公衛校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急診部主任賴昭智指出,各大疫苗廠牌都已針對Omicron發布以下效益報告。AZ打三劑:第三劑接種後28天,中和抗體濃度是第二劑後28天的2.71倍。BNT打三劑:可有效避免Omicron重症,接種第三劑,對抗Omicron的中和抗體可提升25倍。丹麥疫苗上市後監測發現,BNT兩劑接種滿31天後,就無法有效對抗Omicron感染,再打第三劑可讓保護力回升到55%。莫德納打三劑:第三劑打半劑,中和抗體濃度增37倍;第三劑打全劑,中和抗體濃度增83倍。【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2:要對抗Omicron,如果混打該怎麼打?A:英國疫苗上市後監測顯示,前兩劑打AZ,第三劑無論打BNT或莫德納,對抗Omicron的效果都相近,如果前兩劑打BNT,第三劑要選莫德納,對抗Omicron的效益會更高。Q3:要防範Delta感染,第三劑該怎麼打才好?A:台大公衛學者任小萱指出,英美臨床試驗比較30歲以上成年人接受多種混打組合對抗Delta病毒的效果,結果顯示,無論前兩劑打AZ或BNT,第三劑接種全劑莫德納28天後的中和抗體濃度,大幅高於其他混打組合。Q4:哪些混打組合的副作用比較低?A:任小萱表示,以疲勞、疼痛、發紅等輕微不良反應最常見;根據英國研究,混打副作用比例可從高到低排名如下:第一名:2劑AZ+莫德納第二名:2劑BNT+莫德納第三名:2劑BNT+嬌生第四名:2劑BNT+AZ第五名:2劑AZ+嬌生第六名:2劑AZ+半劑Novavax【延伸閱讀:前兩劑混打 第三劑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Q5:打三劑疫苗可以預防重症嗎?A:公衛學者林庭瑀指出,相較於Delta,Omicron的重症風險比較低,如果接種三劑疫苗,保障更高。英格蘭當地監測資料發現,相較於未接種者,接種第三劑滿14天的人,無論感染Delta或Omicron,住院風險都大幅降低七成。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提醒,台灣尚未面臨兩劑保護力大幅下降問題,應可維持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但研究已顯示三劑防護更充足,所以仍不能太快放鬆戴口罩等公衛防疫措施。
-
2021-12-3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曝九成年輕人胸痛都打BNT 指揮中心:沒接到通報
國內正值疫苗施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指出,近期有百位胸痛患者就醫,其中有二成心電圖異常,部分為輕微心衰竭、心室肥大。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尚無心肌炎第二劑的通報個案。蘇一峰於臉書表示,來看診的民眾中,有近九成為年輕人,且多施打BNT疫苗。莊人祥指出,北市聯醫沒看到有任何通報不良反應事件會持續了解。指揮中心表示,已知我國自12月29日止,有32萬9241人青少年施打過第二劑疫苗,有43例不良事件,分別為9女、34男,莊人祥說,有出現起疹、發燒、呼吸喘、心悸、胸悶等,但暫無收到第二劑心肌炎通報個案。莊人祥指出,文獻已知接種mRNA疫苗,如BNT或莫德納,在第二劑施打後,在年輕男性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發生率較高,台灣也是一樣,民眾若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等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讓醫師評估。目前國內被歸類為心肌炎、心包膜炎的12-17歲青少年族群,有兩人住院,而18歲至29歲,有1位,其餘皆屬輕症,就醫後讓醫師進行判斷。
-
2021-12-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除BNT「無劑可施」 李秉穎:應盡快評估其他疫苗
國內青少年12月15日起陸續開打第二劑BNT,由於BNT是目前唯一可提供青少年施打的新冠疫苗,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認為應優先、盡快評估其他疫苗是否提供青少年施打,然而抗體試驗還沒出來,「有點慢,因為都在中研院在做」。李秉穎表示,現在唯一取得國內緊急授權、可用在12至18歲青少年的僅BNT疫苗,AZ、莫德納或高端至今尚無,若青少年第一劑BNT打完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如心肌炎等,「第二劑等於沒有其他選擇」,先前開會時已向食藥署評估,看其他疫苗是否可以提供青少年施打。李秉穎指出,相較其他國家疫情嚴峻,緊急情況下,可能會在「沒授權」情況下,開放青少年施打尚未有研究數據的疫苗,提升青少年抗體。但國內仍在研議中,目前做法是如果BNT第一劑有嚴重不良反應,第二劑BNT則先暫停施打。李秉穎認為,目前第一劑、第二劑盡量以同廠牌疫苗,第三劑採行混打。若民眾施打第一劑BNT後發生心肌炎,可請就診醫師協助開立證明,第二劑即可換廠牌施打。但現在未滿18歲者僅BNT可以施打,他認為高端用於青少年等試驗應該盡快做出,提供政府做政策上決定。
-
2021-12-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校園第二劑BNT開打 柯文哲:建年輕人心電圖資料庫
第二劑校園BNT昨開打,因青少年打BNT易引發心肌炎,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打mRNA疫苗在國際上報告有發生心肌炎,北市請台大小兒科做心電圖的篩檢,可以在早期發現,共五八○三名高中職生同意接受,希望透過這次大規模實驗做完整研究,建立台灣年輕人心電圖的資料庫。柯文哲說,心肌炎有的是沒有臨床發病,但還是會對心臟有影響,透過大規模實驗可做完整研究。柯文哲說,一般國外數據,男女發生差十倍,所以針對第二劑、高危險群的男生先做。建中何同學說,覺得跟著學校做較保險,不擔心打疫苗引發心肌炎,多休息就好,打第一劑很正常。林同學說,不是侵入性測試,做了沒什麼損失,父母親也沒有阻止。市府指出,這次有四校同意受測學生人數,建中一二一八人、成功一一○一人、南港高工一七一四人、大安高工一七七○人,共五八○三人,學生同意達百分之七十二,實際人數要等受測結束才知道。
-
2021-1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BNT第三劑讓心肌炎風險低、淋巴結腫大機率高?專家提醒2族群注意腋下、頸部
由於COVID-19變異株Omicron於各國迅速傳播,我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提供已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且滿5個月之民眾,追加接種第三劑COVID-19疫苗。目前提供接種之追加劑為莫德納疫苗,接種劑量為50微毫克(基礎劑之一半劑量,依目前劑型,注射量為0.25ml)。不過為何要接種第三劑疫苗?接種後會出現哪些副作用?疫苗保護力隨時間下降 接種第三劑助提升根據臺大醫院「COVID-19 疫苗 知識就是力量」資料顯示,疫苗保護力隨時間會下降。以色列研究指出,接種第三劑之後,病毒量的下降可以回到Primary series接種後2個月的水準。英國研究顯示,BNT疫苗的效力在接種第三劑之後也有顯著提高;在Delta變異株的時代看到疫苗對有症狀感染的保護力有下降的趨勢(BNT從93%四個月後掉到53%),且在>=65歲的年長者更為明顯。另外,免疫低下的人注射兩劑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可能不如一般人。英國目前正在進行的OCTAVE DUO study就是針對這些免疫低下的族群施打第三劑,先前已有初步結果的OCTAVE study是英國針對免疫低下族群,收錄2583人,追蹤其施打兩劑疫苗之後的免疫反應,40%打完兩劑疫苗後抗體濃度較一般人低,11%病人在打完兩劑疫苗後4週完全沒有產生抗體。(推薦閱讀:疫苗第三劑副作用有哪些?隔多久打? 解析「AZ、莫德納、BNT」追加劑)BNT第三劑 淋巴結腫大高於第一劑BNT第三劑的淋巴結腫大(Lymphadenopathy)會較第一劑多(2.7% vs 0.4%),通常位於腋下和頸部,在打完疫苗後1-3天發生,發生後1-3天自行緩解,年輕人、女性較多。FDA指出,BNT第三劑發生心肌炎的比例較第1、2劑為低,不過,在最令人擔心的18-27歲族群,根據統計,每百萬人打疫苗可以預防114人住院,有7人發生心肌炎風險,民眾可自行權衡利弊得失。(推薦閱讀: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三劑都接種AZ疫苗 細胞免疫無法再增加而根據COV-BOOST是英國大型第三劑混打試驗,是英國在9月做出加強針以「mRNA疫苗」為主政策與英國現行第三劑與第二劑間隔3個月的主要依據。受試者皆是接種兩劑AZ疫苗或兩劑BNT疫苗,且在第二劑至少間隔10至12週後,用7種疫苗來當作第三針的效果,包括AZ、BNT、莫德納、Novavax、滅活疫苗Valneva、德國Curevac疫苗、嬌生;其中BNT、Novavax、 Valneva還有測試半劑量。每組約100人,總共受試者達2,883人。結論是mRNA疫苗抗體上升最高,分別為全量莫德納>全量BNT>半量BNT(此臨床試驗未收錄半量莫德納)。相對的,三劑都接種AZ疫苗,雖然可以讓抗體再上來一些,但細胞免疫幾乎無法再增加;兩劑BNT疫苗後再打AZ疫苗,相比兩劑BNT疫苗加其他疫苗,細胞免疫似乎也沒有優勢。延伸閱讀: ·莫德納第三劑副作用與第二劑雷同? 專家解析「全身、局部反應差異」 ·AZ第三劑選莫德納orBNT? 專家揭「混打mRNA疫苗副作用」:常見4症狀
-
2021-1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第三劑該混打還是打原廠牌?專家就濃度、抗體效果、副作用一一解析
國內新冠疫苗第一劑覆蓋率已突破七成八,第二劑覆蓋率達六成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期努力催打,開放AZ族第二劑可混打,BNT以及莫德納族不開放第二劑混打,但第三劑則是全面開放民眾自行選擇品牌。選擇增加,也讓民眾陷入「選擇性困難」,以下整理各種疫苗副作用,以及混打研究,提供民眾選擇。第三劑最佳施打組合「AZ+AZ+全劑BNT」依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接種AZ疫苗滿8周,第二劑可選擇施打AZ、BNT或莫德納疫苗。台大家醫科主治醫師何宗祐統整各國數據,AZ族第二劑的選擇,若從保護力看,AZ+mRNA疫苗的保護力達68%,優於接種AZ+AZ疫苗的50%保護力,但混打的副作用如發熱感、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也相對強。AZ族的第三劑選擇,除了再繼續打AZ以外,還有「BNT全劑和「莫德納半劑」兩種選擇。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表示,第三劑最好的施打組合是「AZ+AZ+全劑BNT」,其次是「AZ+AZ+半劑莫德納」組合,原因是BNT疫苗全劑濃度,小於莫德納半劑濃度,抗體效果差不多,副作用風險小。AZ+BNT+BNT優於AZ+莫德納+BNT周彥宏表示,若前兩劑已採混打策略,建議第三劑還是施打mRNA疫苗,但希望以「AZ+BNT+BNT」優先於「AZ+莫德納+BNT」。他指出,兩者效果差不多,但BNT的副作用低於半劑莫德納。周彥宏表示,「AZ+莫德納+BNT」施打方式,雖然是三劑不同品牌,但BNT與莫德納都屬於mRNA疫苗,反應不至於太過強烈,無需擔心。何宗祐說,若本身對AZ疫苗有嚴重過敏及不良反應者,建議第二劑改注射其他mRNA疫苗。如果對含聚乙二醇(PEG)的藥品或化妝品過敏,或曾對核磁共振(MRI)顯影劑,或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則不適合施打mRNA疫苗。mRNA族追加劑最好還是原品牌周彥宏表示,AZ混打BNT或莫德納,產生的保護力類似,副作用也差不多,最常見已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如果是成人沒有重大疾病或心臟血管問題,或老年族群、慢性病等健康檢查正常,兩款疫苗都可以選擇施打。無論是接種BNT疫苗或是莫德納疫苗,最擔心的是引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不良反應,心肌炎與心包膜炎最常發生在接種BNT的年輕男性。不過,目前追加劑的施打條件為第一類到第三類接種對象,且第二劑以接種滿五個月,可先施打半劑量的莫德納疫苗,且尚未包含青少年。其餘一般類別的民眾,符合第二劑打滿五個月的條件,至少要等到明年,屆時可直接上疫苗平台預約接種,第三劑的品牌任選。周彥宏表示,如果前兩劑都是接種BNT疫苗者,第三劑建議繼續打mRNA疫苗,希望還是第三劑施打原品牌疫苗,主要是副作用相對低,無需再讓身體接受新的疫苗刺激。按照目前科學分析,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率應會隨之升高,但三劑開打國家及人數仍不多,真實事件數據不足,有待觀察,但施打原本品牌當作第三劑相對安全,前兩劑為莫德納疫苗者,也是建議第三劑施打相同品牌。周彥宏表示,已知施打過兩劑BNT疫苗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三;施打兩劑莫德納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11至12,也因為莫德納疫苗使用的佐劑不同核酸物質多寡不同,以致副作用反應較BNT高。
-
2021-12-0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二劑和第三劑最佳組合怎麼選?AZ、莫德納、BNT疫苗混打保護力及副作用一次看
國內接種新冠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突破七成八、第二劑覆蓋率已達六成,其中第一劑施打AZ疫苗者,開放可以選擇混打BNT或莫德納疫苗,接種第二劑滿五個月者,還能施打莫德納半劑做為加強劑。然而對於疫苗接種進度較晚起步的一般民眾或年輕人,該如何選擇二劑及三劑疫苗?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及疫苗效果該如何考量?【第一劑AZ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AZ+mRNA」保護力優於接種「AZ+AZ」打第一劑AZ疫苗,發生極罕見副作用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機率為萬分之一,其他不良反應包含靜脈血栓、腦靜脈竇栓塞、內臟靜脈栓塞、動脈血栓等。AZ第二劑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第一劑,主要副作用分別為注射部位疼痛占45%,疲倦占25%、發燒占2.9%。醫師提醒,接種AZ疫苗後28 天內,若出現嚴重持續性頭痛、視力改變或癲癇,嚴重且持續腹痛超過 24 小時以上,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瘀青、紫斑等,需要盡速就醫。按照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施打AZ疫苗滿八周者,第二劑可選擇施打AZ、BNT或莫德納疫苗。台大家醫科醫師何宗祐統整各國數據指出,「AZ+mRNA」疫苗的保護力達68%,優於接種「AZ+AZ」疫苗的50%保護力,但混打的副作用如發熱感、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也相對比較強。台大醫院最新研究則指出,「AZ混打莫德納」間隔八周者,抗體濃度比間隔4周者高,接近兩劑莫德納疫苗,對Alpha、Delta變異株的防護效果,幾乎可達100%,但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都比兩劑皆打AZ疫苗組的副作用高。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員周彥宏指出,兩劑都施打AZ疫苗,副作用低很多,50至60歲以上的年長族群,如有重大疾病、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建議維持兩劑都施打AZ疫苗。何宗祐說,若本身對AZ疫苗有嚴重過敏及不良反應者,建議第二劑改注射其他mRNA疫苗。一般民眾決定混打前,可考慮是否屬高風險工作者,如醫護照服員、醫護或出國者、高風險場所工作者,若欲獲得較高保護力,可考慮第二劑接種BNT或莫德納。但如果對mRNA疫苗過敏,或對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或是化妝品過敏,對核磁共振 (MRI) 顯影劑或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則不適合施打mRNA疫苗。若第二劑選擇混打mRNA疫苗,到底該選BNT或莫德納疫苗?周彥宏建議,兩者混打的副作用反應差不多,都比打兩劑AZ疫苗高,會出現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如果是成人沒有重大疾病或心臟血管問題,或老年族群、慢性病等健康檢查正常,兩款疫苗都可以施打。●第三劑疫苗如何選?第三劑最好施打組合「AZ+AZ+全劑BNT」周彥宏指出,若前兩劑是打AZ,擔心副作用的老年族或心血管疾病者,同樣第三劑選擇AZ疫苗即可。若想要施打mRNA作為第三劑加強劑者,則有「BNT全劑」和「莫德納半劑」兩種選擇。但周彥宏提醒,前兩劑已施打腺病毒疫苗,若第三劑接種核酸疫苗,由於兩種品牌不同,可能副作用會較大。周彥宏建議,第三劑最好的施打組合是「AZ+AZ+全劑BNT」,其次是「AZ+AZ+半劑莫德納」組合,原因是BNT疫苗全劑濃度,小於莫德納半劑濃度,抗體效果差不多,副作用風險小。但如果前兩劑是混打疫苗,則建議第三劑組合可採「AZ+BNT+BNT」或「AZ+莫德納+BNT」,也就是第三劑加強劑仍以BNT疫苗為優先,副作用較低,其次才是選擇接種半劑莫德納。接種「AZ+莫德納+BNT」這項組合,體內打了三種疫苗不會有問題嗎?周彥宏說,莫德納和BNT疫苗,同屬mRNA疫苗,因此三款疫苗施打反應不致於有太大影響。【第一劑BNT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指出,現行國際臨床數據及指揮中心規定,第一劑接種BNT疫苗,第二劑只能維持同品牌BNT疫苗接種。一般成人可於接種第一劑滿四周後,即可接種第二劑。台灣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因有心肌炎風險,則需間隔滿十二周才能施打第二劑BNT,副作用較低。成人與青少年都能施打兩劑BNT疫苗,接種BNT第二劑副作用比第一劑大,成人常見為頭痛、腹瀉、關節痛、肌肉痛、注射部位疼痛、疲勞、畏寒、發燒、注射部位腫脹等,若年輕族群集體接種BNT疫苗,需注意暈針、發生心肌炎副作用風險。根據美國嚴重的不良反應指出,接種BNT發生副作用者,七成都是男性,平均年齡15歲。最常見副作用為胸痛占56.4%、心肌炎占40.3%,且施打第二劑心肌炎比率高於第一劑。我國青少年接種BNT第一劑疫苗後,截至11月30日,心肌炎通報數量累計達23例,其中有19例男性,4例女性。周彥宏認為,病毒感染風險仍高於心肌炎副作用,青少年除非有先天慢性病或心血管問題,否則應接種第二劑BNT疫苗。提醒青少年接種28天內,出現胸痛、胸口壓迫感或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等狀況時,需盡快就醫。●第三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表示,若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接種BNT疫苗。常見副作用為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目前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但三劑開打國家及人數仍不多,真實事件數據不足,有待觀察。已知施打過兩劑BNT疫苗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三;施打兩劑莫德納者,心肌炎比率為百萬分之十一至十二,也因為莫德納疫苗使用的佐劑不同和核酸物質多寡不同,以致副作用反應較BNT高。【第一劑莫德納族疫苗接種攻略】●第二劑疫苗如何選?現行規定第一劑施打莫德納疫苗,第二劑同樣只能施打莫德納疫苗,兩劑要間隔四周以上即可施打,但尚未開放國內18歲以下族群施打。接種第二劑莫德納,副作用反應會大於第一劑,常見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約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前台大感染科醫師孔祥琪整理日本十月施打新冠疫苗數據顯示,「年輕男生」心肌炎發生率中,施打「莫德納大於BNT疫苗」。日本莫德納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為25.7例,10多歲男性中有28.8例;BNT心肌炎比例中,20多歲男性每百萬發生率有9.6例、10多歲男性有3.7例。孔祥琪指出,日本個案可做為台灣參考,其中10多歲男性施打莫德納疫苗,心肌炎發生率與BNT疫苗相差八倍,成人則無明顯差距。日本厚勞省建議,第二劑可改選接種BNT疫苗,台灣則尚未開放mRNA疫苗混打。●第三劑疫苗如何選?周彥宏提醒,若第一劑接種莫德納疫苗者,則第二、第三劑應接種同廠牌莫德納疫苗,與第一劑接種BNT疫苗,則第二、第三劑勢必都是接種同廠牌BNT疫苗,有同樣規畫。常見副作用也是發燒、少部分有血栓及心肌炎症狀,按照科學分析來說,三劑都是mRNA疫苗,心肌炎比例應會隨之升高。《本文未經同意請勿拷貝轉載》
-
2021-12-0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打第二劑疫苗影響學測 專家:間隔12周仍應接種
台大醫院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今天接受節目訪問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青少年打BNT第二劑疫苗,不代表疑慮完全解除,因心肌炎主要發生在接種第二劑後,且整體要觀察28天較為保險,因此有家長擔心明年1月學測考試會受到影響。專家表示,青少年仍有染疫風險,如今年5月國內疫情爆發,就有許多學生染疫,因此春節前間隔12周就打會比較好一點。指揮中心疫苗諮詢小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參與「企業新冠流感打擊聯盟」活動時受訪說,春節期間防疫旅館不足,因此入境管制上有一些鬆綁,對社區疫情會是個考驗,尤其是學生族群染疫,不只是停班、停課,還有家庭照顧問題等,雖然青少年染疫後不太會引發重症,仍必須做適當防範,因此與第一劑間隔12周以上,就可接種第二劑。李秉穎說,所以做這樣的決定,因為間隔12周也很久了,心肌炎發生率並未明顯上升,若再延長時間,好像也沒有好處,學生都要放寒假了,間隔太久沒打,也會讓人擔心防護網會不會出現破洞,因此時間到就打會比較好一點。李秉穎指出,接種第二劑疫苗後,體內免疫力上升比較快,產生抗體不需兩周時間,建議學生於春節前接種第二劑即可,以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李秉穎認為,春節期間若要管制人潮出遊措施「其實很難」,也不容易限制,如跨年活動或現在正進行的中華職棒總冠軍賽,大規模人潮聚集、流動上沒有太大差別,說不定職棒總冠軍賽的人與人社交距離,比起跨年活動還要更近,因此參與類似大規模人潮活動時,呼籲大家還是要戴好口罩。至於,春節期間,關於入境者7+7檢疫措施。李秉穎提醒,入境者應嚴格遵守7天自主健康管理,不守規定的人若自行外出或聚餐,將可能形成防疫破口,「人情之常」就是只和家人團聚。
-
2021-12-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長庚、馬偕「高端混打實驗」最快12月中出爐
指揮中心宣布民眾可混打AZ+mRNA,但唯獨高端混打爭議不斷。ACIP召集人、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國內已有高端混打受試者進行臨床試驗,最快年底前或三劑開打前公布,除了台大醫院外,長庚醫院及馬偕醫院,近期也將有初步結果。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先前長庚醫院收案「AZ-高端」等混打實驗,最快十二月中會有結果公布,但至於「AZ-AZ-高端」等三劑臨床實驗,除了對象需要選擇完整接種二劑疫苗,並再追打第三劑、測抗體,時程較長。林口長庚分子感染症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陳志榮表示,目前長庚第三劑臨床收案對象多為醫護人員、機組員等60歲以下族群,多在今年三月及五月就最早打完二劑完整疫苗,給予AZ、BNT、莫德納及高端疫苗,每組100人,共收案400人。目前本月仍在持續收案進行施打,預計一月會有初步報告。馬偕兒童醫院醫師邱南昌則表示,高端混打的進度已打完二劑疫苗且抽血完畢,約於十二月有抗體初步檢驗情況,但礙於檢驗單位較少,必須排隊篩檢,預計十二月結果會出來。但相較AZ、莫德納及BNT疫苗,高端尚未完成三期臨床實驗,且國內混打數據也尚未出爐,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指揮中心話講太快了」,他認為國內雖有少數赴美者混打高端和他牌疫苗,但未來廣開給一般民眾施打,風險仍須自負。除了第三劑疫苗爭議外,指揮中心近期宣布,將開放青少年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家長卻憂心有心肌炎風險,李秉穎則於指揮中心記者會解釋,ACIP建議要間隔12周施打,風險較低。國內也有專家表示,傳統的次單位蛋白疫苗少了他牌疫苗有血栓、心肌炎等副作用等優勢,能為青少年風險解套。國內包含林口長庚醫院、新竹馬偕醫院,都有進行12歲至17歲青少年施打「高端-高端」實驗,進度皆已施打完畢,後續仍需要後續抽血、測量抗體滿半年,最快也要到明年後才有結果。邱政洵認為,據現有疫苗僅mRNA疫苗可施打於青少年,青少年選擇有限,認為國內應該要加緊腳步,除了成人混打,也要同步做青少年的高端混打實驗,「尤其青少年二劑受緩打影響,收案對象間隔數拉恐太長,數據有限。」若未來高端適應症能從20歲下開至12歲,則可解決家長焦慮。新竹馬偕紀念醫院試驗團隊兒科醫師林千裕指出,高端的青少年適應症下修,得等國內外數據出爐,且必須經食藥署核准,未來混打或三劑實驗結果佳,明年終也有機會成為第三劑施打,或提供未來11歲兒童的第一、二劑選擇。
-
2021-12-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三劑最快明年開打 李秉穎:高端得先等食藥署核准EUA
Omicron變異株來勢洶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替高風險族群加打第三劑,第三劑品牌任選。不過高端疫苗尚未完成臨床試驗,即開放高端族出國混打或加打第三劑,專家直指,等於是由民眾自負風險。指揮中心疫苗諮詢小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接受新聞放鞭炮主持人周玉蔻專訪,他表示,初步瞭解,高端應該要等到食藥署審核它的第三劑緊急授權(EUA)才能使用在第三劑。李秉穎表示,美國目前有三種疫苗,可以使用於第三劑注射,都有經過美國食藥局的審查,他認為,有經過審查的程序相對比較完備。台灣目前使用的四款疫苗,有三款為AZ、BNT以及莫德納,是否採取國際通過第三劑的EUA即可使用,還是我國食藥署需要再審核一次,他並不確定。但高端疫苗屬於國產疫苗,應該是要通過食藥署審核第三劑的EUA才能使用。李秉穎表示,全世界對於第三劑疫苗的規定不一,大部分是與第二劑間隔六個月,若是要出國或有特殊原因需要加速體內的免疫反應,國內專家認為第三劑與第二劑間隔的時間為五個月也可以。李秉穎表示,間隔六個月的建議,主要是從免疫學的角度看,此方式效果最佳。研究顯示,第三劑與第二劑僅間隔三個月,免疫反應的效果低於間隔六個月。像是AZ疫苗第三劑的間隔達十一個月,抗體加強反應會更高。他指出,六個月是多數國家的建議,並不是說「六個月」是一個一定要遵循的絕對值。李秉穎表示,第三劑的選擇,並沒有太多「混打」的實證,國內也希望臨床試驗結果快一點出來,後續給予民眾更完整的建議。現階段可以建議的是,施打二劑AZ疫苗的保護力低於二劑mRNA疫苗,會建議施打AZ的族群,第三劑不要再打AZ,可以打其他品牌。其餘的選擇方式,則是可以考量「副作用」,若前二劑施打副作用強,第三劑建議換品牌。30歲以下男性,擔心施打mRNA疫苗會有心肌炎等副作用,就選AZ或高端;擔心血栓,就選mRNA疫苗或高端。許多民眾擔心,第三劑的副作用會「加成」。李秉穎表示,從研究數據看來沒有這一種現象,反而第三劑的副作用與第一劑施打時類似,民眾無須過度擔心。
-
2021-12-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心肌炎 專家促青少年第2劑隔12周
指揮中心前天拍板,開放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預計十二月中旬於校園施打。指揮中心昨公布青少年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個案,總計廿三例,有二人住院中。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可預期第二劑不良反應將大於第一劑,但是,接種仍「利大於弊」,而且間隔延至十二周,可以減少心肌炎發生。李秉穎表示,今年五月國內疫情爆發時,出現多起校園感染事件,就算學生並非重症高風險族群,仍具傳染力。近期新變異株Omicron出現,有社區傳播風險,因此ACIP委員會建議青少年應接種第二劑,以建構較完整的保護網。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說,截至十一月廿四日,共廿三位歲青少年接種BNT後,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其中,一男一女住院中。廿三名個案為十九男四女,男性比女性多,與國際相仿,多在接種疫苗後十四天內出現症狀;症狀以急性胸悶或胸痛為主,其次為運動後或平躺後呼吸困難,另有發燒、心悸、暈眩、食慾下降等。李秉穎表示,據BNT仿單建議二劑接種間隔為三至四周,但根據國際研究顯示,若二劑間隔延長到六至十四周,不僅不影響疫苗抗體生成性,更可能因延長間隔時間而減少心肌炎發生機會,但間隔周數和心肌炎發生率間的直接相關性尚未被證實。指揮中心宣布最快明年一月開放民眾任選接種第三劑疫苗,相較AZ、莫德納及BNT疫苗,高端未完成三期臨床,接種第三劑具一定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只要食藥署通過四款疫苗第三劑緊急授權(EUA)就可接種,不可能等到所有臨床試驗組合結果出爐才開放。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混打高端疫苗第二劑及第三劑實驗皆未出爐,若能得知抗體表現結果,再來宣布第三劑接種政策,民眾才能放心選擇疫苗。國內雖有少數「新四劑戰士」混打高端和他牌疫苗,但未來廣開給一般民眾施打,少了數據支持的結果就是「風險自負」。
-
2021-12-0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未完成臨床試驗!高端族第三劑品牌任選 專家:風險自負
指揮中心宣布最快明年一月開放民眾任選接種第三劑疫苗,相較AZ、莫德納及BNT疫苗,高端未完成三期臨床,接種第三劑具一定風險。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只要食藥署通過四款疫苗的第三劑緊急授權(EUA)就可以接種,不可能等到所有臨床試驗組合結果出爐才開放。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目前混打高端疫苗第二劑及第三劑實驗皆未出爐,若能得知抗體表現結果,再來宣布第三劑接種政策,民眾才能放心選擇疫苗。國內雖有少數「新四劑戰士」混打高端和他牌疫苗,但未來廣開給一般民眾施打,少了數據支持的結果就是「風險自負」。莊人祥表示,四家業者提出審核的報告,雖然是同品牌打第三劑的相關報告,但無損於指揮中心開放第三劑讓人民任選品牌的決議。他強調,目前進行的各類疫苗混打試驗,即使結果出爐,也是提供給民眾作為品牌選擇的參考,不會左右食藥署EUA的審核。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建議,第三劑打與前兩劑一樣的品牌,風險較低,第三劑目的是追求抗體濃度變高,國際上多選擇加打mRNA疫苗,不過混打腺病毒疫苗,如AZ疫苗,也能達到相同效果。至於混打次單位蛋白疫苗,如高端疫苗,這類數據相對少,但優勢是減少誘發血栓、心肌炎等不良反應,盼國產疫苗能加速取得臨床實驗數據。李秉穎表示,目前國內已有成人進行高端疫苗的第三劑混打試驗,以及青少年接種高端實驗,最快年底或於第三劑開打之前將有結果公布。至於開放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李秉穎指出,可預期第二劑不良反應將大於第一劑,但接種仍「利大於弊」,且間隔延至12周,可減少心肌炎發生。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打第三劑要跟二劑「同品牌」?李秉穎:混打無太大風險
國內開放青少年可施打第二劑BNT疫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呼籲要延長至12周以上施打,其心肌炎比例可降為與施打第一劑時差不多,但仍有相當風險。至於一般國人施打第三劑追加劑,與第二劑疫苗是否相同,其安全性並無太大問題。目前有許多民眾已經接種完二劑新冠疫苗,包含施打二劑同品牌疫苗或混打者,在面臨第三劑疫苗時,該如何選擇。ACIP召集人、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其中混打者可能局部不良反應較高,但混打或施打同品牌疫苗者,在抗體效果也差不多。但他提醒,不同疫苗仍有不同風險,如腺病毒疫苗,如AZ有血栓問題,而BNT疫苗疫苗在30歲以下族群有心肌炎問題,但經ACIP專家討論後,開放第三劑讓民眾自由選擇,可選擇施打高端、AZ或mRNA疫苗。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根據美國研究,青少年於三至四周,施打BNT施打第二劑的心肌炎機率,是第一劑的10倍上下,國內目前有110萬名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疫苗疫苗,仍有2例青少年尚未出院,其中1例剛住院不久。李秉穎指出,國外仍有國家暫緩青少年接種二劑,但即使青少年染疫重症風險低,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仍利大於弊,「自然感染引起心肌炎機率,遠大於疫苗引起的心肌炎,還可能引起其他病發症,甚至重症及死亡。」他也認為,青少年也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環,包含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學校班級群聚導致停班停課,造成很多社會負擔和家戶感染,也會傳到其他學校,變成社區傳播鏈重要一環,「不能只看重症風險,也要考慮群體,仍建議打第二劑,但沒有強迫性施打。」
-
2021-11-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青少年第二劑終於放行「要隔12周」 ACIP決策理由曝光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ACIP召集人、台大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先前開會決議因青少年接種第二劑mRNA疫苗,引發心肌炎比例高,所以暫緩二劑接種,再根據數據來研究是否施打,近期則公布只要接種滿12周以上,即可施打第二劑。相較於國外並無特別限制間隔長短,對於ACIP會議研究結果訂為間隔12周,理由為第一、二劑延長到6至14周本身比仿單建議更長,但不會影響抗體及細胞免疫,且還有研究指出間隔較久,抗體越高。李秉穎表示,根據加拿大、英國監測數據,延長接種間隔不會影響抗體生成,且可能會減少心肌炎發生,評估有可能延長間隔,就能降低心肌炎發生率,英國也曾宣佈暫緩,如今又建議青少年間隔十二週以上,就可接種第二劑。他表示,尤其因為有新變異株,可能有社區傳播風險,也需要針對青少年接種,建構較完整的保護網。建議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時,要注意不良反應作用,據美國研究指出,青少年間隔3週以上施打第二劑,不良發生率比第一劑高很多。李秉穎呼籲,心肌炎症狀家長和個案都要多注意尤其年輕男生個案,台灣統計只有少數者,超過十四天發生不良症狀,而28天內若有任何不適,需要盡快就醫檢查,包含心悸、心臟顫動、暈厥,呼吸急促等心肺功能受損症狀,甚至走幾步、爬樓梯就很喘等,要立刻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