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搜尋
寶特瓶
共找到
94
筆 文章
-
-
2024-10-24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養大孩子上班去 垃圾尋寶開眼界
我的工作生涯,可用「倒著生長」形容。婚後就一手拿筆寫作,一手操持家務,沒正式上過班;但在孩子長大就業,各有穩定收入後,我走出家庭「打卡」上班。由於非家庭經濟主力,不必負擔任何支出,因此我想探出頭看看,多點社會歷練,於是選擇利益眾生的事,做環保回收得健康。一進入職場,就得在垃圾堆裡尋寶,天天與成堆的垃圾為伍,難免不適應,初始頭皮發麻、壓力山大,足足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不斷說服自己轉化心境,把上班的地方當成遊樂場吧。我戴上雙層手套,在眾多垃圾當中翻找,把紙類(紙箱、書籍、簿本)、紙杯、寶特瓶、玻璃瓶等可用物資加以分類。話說:「妳的工作態度,決定妳的高度。」原本是鋪天蓋地而來的壓力,身歷其境後卻漸漸樂在其中,如今的狀態不敢說游刃有餘,卻信心十足;付出勞力、汗水做環保,當看見所有能回收的物品,都能各就各位,內心有滿滿的成就感。職場中竭盡所能,提升工作效率,與同事相處也開了眼界,期許能隨心且不負使命,運用最短時間,使工作更臻完善。一首針對老年人的順口溜是這麼說的:「多聚餐,少窩家,走出去,樂開花;窩在家,成傻瓜,找朋友,聊八卦。」在此呼籲社會大眾,希望有更多人投入做環保得健康這個有意義的行列。
-
2024-06-14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拾荒、喝罐頭塔飲料…吳佳璇退休教授父失智 家人10多年陪病刻骨銘心
雙親罹癌、失智、腦中風,另一半罹患乳癌、心肌梗塞,或是孩子發育遲緩,得了先天遺傳疾病,當最愛的家人罹患重症,總是治病扶傷的醫師也只能接受,平時是病人的靠山,此時更是家人的支柱。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共同推出「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系列報導,「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人醫和你我一樣,因疾病帶來傷痛,從陪伴得到力量,感謝十多位醫師分享自身刻骨銘心的陪病經驗,詳述過程中觀察到的醫療現場,以及如何成為更有溫度的醫師。吳佳璇退休教授父 行為異常數年後確診失智症「母親2010年過世後,曾是台大教授的父親開始出現怪異行為,常騎著腳踏車出門撿資源回收物回家,直到2015年才確診『失智症』,目前已是臥床的重度失智症者。」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娓娓道出,10多年來漫長照顧陪伴失智父親的心路歷程。吳佳璇說,母親癌逝後,父親就常常呆坐著,後來他覺得應該要多動一動,於是住在台大宿舍的他開始在校園裡騎腳踏車運動,沒想到一陣子後,他每天白天一睜開眼竟到處撿寶特瓶等資源回收物回家,並做垃圾分類,這很怪、很不對勁,應是初期認知功能退化,他還能自己報稅、騎車等,但「押著他去就醫一定不理」。父親常出包,吳佳璇甚至和他說:「你再這樣下去,拿別人的東西遲早會上報,標題是『退休教授拾荒維生,名醫女兒不聞不問』的新聞,這樣很難看,不要再撿了。」但父親仍然講不聽,持續回收垃圾。其實,2014年吳佳璇就覺得父親的行為愈來愈怪,非得處理了。直到2015年,父親75歲時因為蜂窩性組織炎到台大醫院急診就醫,吳佳璇藉機安排他會診神經科,簡短智能測驗(MMSE)26分,確診輕度失智,才正式進入醫療體系接受治療及照護。罐頭塔飲料 撿回家喝父親短期記憶退化,空間概念還不錯,在安全前提下,吳佳璇為獨居的他請了外籍看護照顧,戴上防走失的GPS手表、在家門口裝了感應式門鈴,安排他去日照中心上畫畫課等,也就讓他繼續騎腳踏車了。自從父親失智、開始回收垃圾後,發生不少奇怪狀況,常令吳佳璇傻眼。最經典一次是,某日他騎腳踏車回家,卻不知從哪裡拿了一大袋回收的罐裝飲料回來,他還喝了一罐,第二天她開車拿去附近派出所返還,警察看了一下飲料罐說:「上面有黏膠」,推測是二殯辦理出殯葬儀社的罐頭塔。其他怪異行為層出不窮,例如:在他輕微失智時,外籍看護要返回菲律賓換約,父親竟拿了一個被丟棄回收的大行李箱要送她;有一天小舅來訪,他則拿了一個黑色包包要送他,但這是女用包包;有一次弟弟從國外回來,他拿餅乾給弟弟吃,看護經過說:「有問哪裡來的嗎?」父親回說:「撿的。」時空錯置 判斷力退化一直到2019年初,吳佳璇沒收了父親的腳踏車。那天他出門說要去研究室,但看護卻發現GPS顯示騎到一個地圖上不認識的地方,結果竟是騎上了水源快速道路,被用路人舉報警察攔下送他下來。「父親說他要騎往台三線雲林古坑老家,人在斗南火車站…。」這次的迷路、時空錯置,吳佳璇決定不再讓父親騎車。面對父親失智的照護,吳家姊弟三人分工,吳佳璇是醫師,又和父親住得近,是主要照顧者、也負責醫療決策;妹妹是律師,負責日常食物用品等採買;弟弟目前在新加坡工作,定期返國探親。必要時,三人會舉行家庭會議共商解決問題對策。吳佳璇說,弟弟留學澳洲時,父親有閒錢會買澳幣,但他失智後,有一天銀行寄來基金、壽險保單的對帳單,她詢問銀行理專才發現,他把退休俸幾百萬元都換了澳幣,買了澳幣計價的基金,可見判斷力早已有問題。直到2018年,看護說「阿公沒給薪水」,顯然又退化了,於是開家庭會議檢視父親財產後,「他的財務由我接手管理」。失智與家族遺傳有關「現在父親已重度失智,2022年初開始臥床至今。」吳佳璇說,他原本還有去日照中心畫畫、唱歌,一直到2021年初疫情嚴峻停課,下半年他躺在床上爬起來都很吃力,因為智能及體力大退化,也就沒再去日照中心了。「2021年底,某周日發現他坐在餐桌前睡著了,失去意識又失禁,打119送台大醫院急診,但檢查沒發現問題,帶回家後再也不肯下床了,也不認識人,2022年起開始臥床。」吳佳璇認為,可能失智久了忘了怎麼走路,還好家裡已改好無障礙空間,也買了輪椅、電動床,現在他起身都要看護扶,吃的都是打成泥狀,也請了復能物理治療師協助復健,避免肌肉流失。「失智與遺傳有關係」,吳佳璇透露,她的阿嬤有失智,不只她的父親失智了,她的二伯父、大姑姑、小姑姑也都是失智患者,真的令照顧的家人心力交瘁,甚至必須辭職照顧,吳佳璇深有體會。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年齡:55歲●照顧對象:父親●罹患疾病:失智症●發病時間:2015年75歲時,現在86歲●症狀:記憶力衰退、迷路、認不得人、臥床●治療:輕症期吃愛憶欣,重度服用memantine、排便藥、綜合維他命●陪病心得:理解父親失智事實,「順著父親的意願」照顧,根據失智狀況,也安排日照中心上課,減緩退化,居家環境改為無障礙空間,適時增添輪椅、電動床等輔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06 養生.生活智慧王
端午開運有十招! 吃粽之餘別忘接「午時水」強運旺整年
端午連假將至,依照傳統習俗,端午節是一年陽氣最旺、至陽至剛的日子,命理師楊登嵙說,當日午時是召好運、去霉運的最佳時刻,可在當日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在湧泉、瀑布、井裡或家裡水龍頭接存水,稱為「午時水、純陽水」,若能在這時間將此水,置於陽光下曝曬至少30分鐘,吸收陽光的正陽能量更好,至陽至剛,有召好運的妙用。以下是五月初五端午節開運十法:一、讓陽光照進屋:可趁端午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將門窗全部打開,讓陽光能夠照射進屋內,使陽光的陽氣,去除家裡的霉氣、穢氣,可以讓房子轉運,尤其是運勢或健康正處於非常不好的家裡。二、「午時水」淨屋:端午當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用碗盛「午時水」,取一綠色(榕樹、艾草)樹葉沾「午時水」,由房子最內部向外灑淨,透天厝由頂樓灑淨至樓梯,然後由樓梯再灑淨至下一層樓,最後灑淨至門口,如同將髒物由內而外掃出門外,去除家裡的穢氣,提升宅運。三、「午時水」淨身:端午當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沾「午時水」,由頭頂、臉、脖子、胸部慢慢往下輕拍,如同拍掉身上的霉氣,趨吉避凶;若到陰氣較重的地方,像是醫院、殯儀館、火葬場等,感覺身體不適,平日亦可用此方法。四、「午時水」泡澡:端午當天上午11時至下午1時,用一碗「午時水」加菖蒲、艾草若干,再加上一碗「陰陽水」(陰水:沒煮過的自來水或礦泉水,陽水:煮沸的熱開水),用攝氏40度左右的熱水來泡澡,可趨吉避凶,達到轉運。五、吸收陽氣:端午節為陽氣最旺的一天,經常感覺運勢差或時運低迷的人,可以在端午節當天早晨7時到12時之間,去曬曬太陽,順便適度運動,增加自己身上的陽氣、生氣,給自己的運勢增加一些陽剛能量。六、吃粽子旺文昌: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粽子,粽子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旺文昌、金榜題名。七、立雞蛋求好運:在端午節午時(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嘗試立雞蛋,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立起來,表示會有好運一整年。在住家或辦公室的「財位」(大門斜對角角落,藏風聚氣的地方)立蛋,若不知道財位,就在住家客廳中央或辦公桌的正中間位置立蛋即可;開店舖的老闆,可選在櫃檯中間立蛋,可讓下半年業績愈來愈好。八、召桃花:端午節正午之時噴適量花香的香水在臥室及床上,可以增加異性緣。九、召貴人:端午節正午之時在客廳、神明廳及書房點上檀香,可以增名氣、召貴人。十、發財水:端午節正午之時取硬幣總金額168元或268元,加入「午時水」及鹽巴少許,煮沸後冷卻,將此「發財水」及硬幣用寶特瓶等容器裝盛,置於住家或辦公室的「財位」(大門斜對角角落,藏風聚氣的地方) ☛此為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
-
2024-05-22 活動.活動最前線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ft.章新_Ep1/下集
《這一次,換你來接力》Ep.1推出上集後,有粉絲說:「期待下集,小遊戲下次和老人家聚會時,一起玩,肯定會很高興!」說的沒錯,下集出爐惹!可以說是滿滿驚奇的下集。「寶特瓶」跟「衣架」可以做什麼?有人想到可以拿來濾抽油煙機的油耶!但光動腦不夠,這半集還會看到兩位主持人跟章新,踏踏實實做完十趟的「腳尖、腳跟走路」!在節目尾聲,章新還特別做了幾段感性呼籲! 「我們看不到的社會某個角落,就有失智症患者跟他的家人存在」 「主要照顧者心中的苦,可能也不知道要對誰說」你也有同感嗎?想一起來接力,把節目看起來,把身體、腦袋、互動動起來嗎?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發現喔!《這一次,換你來接力》ft.章新_Ep1/上集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4-04-22 養生.抗老養生
下肢肥胖無力恐讓肌少症上身!健身教練圖解4招,1張椅子就能練股四頭肌
70歲的黃奶奶平常以從事家事勞動、走路作為運動,但近來感覺雙手較無力,難單手轉開寶特瓶、上下樓梯也稍嫌吃力,懷疑自己為肌少症而前往就診。醫師評估黃奶奶手握力為16公斤,小於女性標準18公斤,站起坐下5次時間為13秒,大於標準12秒;再計算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均未達標,判斷黃奶奶已符合肌少症診斷標準。台灣在明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即每5人中有1人是長者,然而有高達60%以上成人僅達低度活動量,顯示大多數人身體活動強度不足,因應高齡化浪潮來臨,醫師建議應採取更多元有效的運動預防肌少症,延緩老化衰弱。若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運動來看,國人運動時間顯現不足。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是成年人或老年人,尚需增加每週2天中等強度以上,主要肌群的肌力強化訓練;老年人更建議每週3天以上具中等強度運動,並強調功能平衡與肌力的多元性運動訓練,以增強生活功能、預防跌倒。肌少症評估3大面向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運動健康管理科主任陳盈勳表示,肌少症主要是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組成改變,造成脂肪組織堆積增加和肌肉質量減少。肌少症的評估包含3大面向:●肌肉質量(四肢骨骼肌質量)●肌肉力量(手部握力)●體能表現(站起坐下5次時間)此外,若患者本身養分攝取不足,會加速肌少症的情況,若再加上運動量不足,基礎代謝率變差,造成更多的脂肪堆積,肥胖型肌少症因而產生。肌少症目前尚未有明顯療效的藥物,但經評估後提供患者個別化的居家運動處方,搭配蛋白質的攝取,對肌少症會有改善的作用。台北市信義運動中心教練歐李僅翔指出,接到運動處方後第1步會先評估個案病史、運動史及用藥等狀況,確保個案在安全的條件下進行訓練;第2步會進行靜態和動態的關節活動度評估,確認是否能達到正常的活動度;第3步則以活動度和穩定度為訓練主軸。股四頭肌訓練「圖解4招」歐李僅翔表示,肌力訓練規劃也將因個案狀況不同而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以強化股四頭肌為例,在健身房會以坐姿腿伸機、腿部推舉器械進行訓練;也可以選擇在居家運動,最常採用的方式是深蹲練習,也可運用水瓶、椅子、階梯及彈力帶等隨手可得的物品,增加重量及阻力提昇強度。該如何訓練股四頭肌?歐李僅翔提供下列「4招居家訓練動作」:1.站姿訓練、傳統深蹲2.站姿訓練,保加利亞分腿蹲3.坐姿訓練4.臥躺姿勢訓練歐李僅翔提醒,對於膝關節退化、腰椎退化,或是有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等長者,除了在運動前應取得醫師許可外,建議運動訓練要在專業教練的個別化評估、擬定訓練計畫與現場指導下執行。【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3184.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4-18 醫療.感染科
預防諾羅病毒首重勤洗手 漂白水消毒環境可以這樣做
上周國內近十四萬人次因腹瀉就醫,其中包括多起群聚感染,而病原體檢驗結果顯示,致病原為諾羅病毒,近日爆發藏壽司(雙北、高雄)、王品(嚮辣、初瓦)、北市溪山里等三大腹瀉群聚,均驗出諾羅病毒。到餐廳用餐,若出現上吐下瀉、發燒、頭痛等症狀,小心感染到諾羅病毒!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秘書長、小兒科醫師羅源彰說,勤洗手是預防諾羅病毒的重要途徑,以壽司店來說,如果師傅在有腸胃炎的情況下做壽司,相當恐怖,容易透過接觸或飛沫傳染諾羅病毒,用餐者如果有像腸胃炎症狀,「水瀉」次數頻繁時,應立即就醫治療。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小小孩要特別留意,羅源彰表示,有些患者一吃東西就拉肚子、持續進食就持續腹瀉,要當心可能會脫水,還會出現後腰痛合併寡尿的情形;在小小孩身上,如果尿布整天都是乾的,表示脫水狀況變得很嚴重,可能出現心跳變快、喘等情形,嚴重會危及生命。羅源彰指出,如果患者在進食後導致腹瀉的狀況未改善,甚至連喝水都會吐,建議直接到醫療院所,透過施打點滴維持相關營養,也有較完整的醫療照護系統。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感染諾羅病毒,常見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及腹絞痛,也可能合併發燒、寒顫、倦怠、頭痛及肌肉痠痛。一般而言,年紀較小的幼童嘔吐症狀較明顯,症狀通常會持續1至10天,之後就會逐漸痊癒。在環境清消方面,羅源彰建議,可以使用稀釋漂白水,消毒常觸碰的門把、電燈開關等,如果家中環境許可,可使用獨立的房間及衛浴系統,避免和家人共用。疾管署指出,稀釋漂白水前,應穿戴手套、口罩及防水圍裙,準備物品包括:「含次氯酸鈉濃度約為5%至6%」的市售漂白水、免洗湯匙、容量約為1250cc的大寶特瓶、手套、口罩、防水圍裙及護目鏡。消毒環境建議使用1000ppm漂白水,配製方法:1.大量: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 (免洗湯匙10瓢、大瓶寶特瓶8瓶)2.少量:2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TIPS:嘔吐物及排泄物建議使用5000ppm漂白水。
-
2024-02-26 醫療.骨科.復健
在家就能緩解五十肩疼痛 治療師教你3招徒手復健讓關節不再卡
俗話說:「三十腕、四十肘、五十肩」,各類疾病都有好發的年齡層。五十肩常出現在40至60歲、女性發生率高,最明顯的病症是手抬不起來,因為肩關節囊裡面沾黏或發炎了,導致肩膀活動的角度受到限制。專業物理治療師許愷彥表示,肩膀疼痛、僵硬,可檢視「雙手伸直上舉」動作,過程中若引發疼痛或雙手高度不一樣,則要進一步求診復健科。五十肩嚴重沾黏 甚至須開刀許愷彥表示,五十肩的成因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原發性沒有特殊原因,可能與退化有關;次發性則是因使用過度、姿勢不良、術後沾黏,以及有糖尿病、腦中風、甲狀腺疾病的病史。五十肩跟媽媽手、肌腱炎、肩夾擠症候群的症狀相似,常被搞混,若未能妥善治療處理,嚴重沾黏者需要開刀清除發炎組織,讓肩部恢復正常。五十肩的病程分為四期:前期(疼痛期)、中期(漸凍期)、中後期(冰凍期)、後期(解凍期)。前期剛開始的主要表現為肩膀疼痛,活動度稍微受限;接著漸凍期是手臂無法抬高,痛到無法穿脫衣物,影響生活或工作;再一段時間進入冰凍期,疼痛感慢慢消失,但是肩關節卡住無法上抬;到了解凍期,因身體自癒能力會逐步恢復,但各病程發展時間不一。五十肩有哪些症狀?1.手臂疼痛無法舉高,靠外力也無法舉起。2.肩膀活動度減少,無法穿脫衣服、拿高處物品。3.靜止時比活動時還要痛,甚至痛到無法睡覺。4.僵硬感明顯,肩部多角度受限。緩解五十肩疼痛 在家就能做既然五十肩過了解凍期後,疼痛就會稍緩,是否就不需要接受治療?許愷彥提醒,若錯過五十肩的復健黃金期,會拖延成更大的問題,包括反覆復發的「頑固型五十肩」、肩關節永久性損傷。因病程時期不同,各階段的治療重點分別是減少疼痛(熱療和電療)、增加關節活動能力、強化肌力訓練,加上持之以恆的自我復健運動。許愷彥推薦3招在家就能做的徒手復健,依自身可承受的強度放鬆筋膜,把肩膀沾黏的地方拉開,告別惱人的又痛又卡。物理治療師教五十肩徒手復健爬牆運動功效:利用牆壁做肩膀側抬及上抬動作,把僵硬肩關節拉開。1.站直距離牆壁約一個手臂的位置。2.患側沿牆面伸直成水平摸牆,手指沿著牆壁爬高,至無法繼續上伸為止,再慢慢放下來。3.身體正面與側面方向,各進行10組。毛巾運動功效:將毛巾置於背後,類似擦背的動作,改善肩部關節活動度。1.選擇適當長度的毛巾,雙手放置背後,以健側帶領患側向上拉。2.慢慢高舉至頭部後方,可在角度受限的位置稍微停止。3.上下來回做10次,以穩定的力量牽引,不要猛力硬拉。鐘擺運動功效:藉由身體搖動舒緩肩關節,增加關節角度。1.站在有椅背的椅子旁,健側扶著椅背、患側手持啞鈴或裝水的寶特瓶。2.腳一前一後站著,患側自然下垂,靠身體前後晃來擺動手臂。3.依狀況從前後擺動,改成順時鐘與逆時鐘旋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2-25 養生.生活智慧王
不鏽鋼餐具耐用當傳家寶物?可能導致錳中毒?專家建議「做好1件事」避免把重金屬吃下肚
每個人家裡一定有使用十年以上的不鏽鋼餐具!有些甚至耐用到能當家寶物?對此專家建議,在正常使用下,建議使用3~4年後換新;而有傳言表示不鏽鋼餐具可能導致錳中毒,真的是如此嗎?一起來看看關於不鏽鋼餐具的小知識。不鏽鋼餐具永遠不會壞,可以當成傳家寶?耐碰撞、好清洗的不鏽鋼餐具,是許多人購買環保餐具時的首選材質。但是,您知道購買不鏽鋼餐具時該怎麼挑選?有需要定期換新嗎?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吳俊逸助理教授與大家分享不鏽鋼餐具的小知識。好用的不鏽鋼餐具,具有耐碰撞、耐酸鹼、耐熱等特性,一般食物的酸鹼值都不會腐蝕到餐具,因此不銹鋼餐具可以用於裝檸檬汁等酸性飲料,只要盡快喝完即可。然而,不鏽鋼餐具是不是永遠不會壞,可以當成傳家寶呢?吳俊逸表示,在正常使用下,建議使用3~4年後換新,若餐具有受到重大撞擊或產生彎曲,則表示內部結構已經被破壞、產生縫隙,會加快生鏽速度,可能導致斷裂。因此,餐具若有彎曲、破損、鏽蝕皆建議要立刻更換。若是營業使用的不鏽鋼餐具、刀具,磨損速度較快,可增加更換頻率,確保使用安全性。首次使用仔細清洗,去除表面拋光油鏽鋼餐具剛出廠時,表面可能仍殘留工業用拋光油,因此首次使用需特別注意清潔步驟。吳俊逸建議,第一次使用前,先以沙拉油等食用油塗抹不鏽鋼餐具的表面,讓食用油與表面殘留的工業用油互相溶解,再以紙巾將油脂擦拭乾淨,接著再以中性洗潔劑將殘留油脂完整洗淨,即可開始使用。日常清洗時,以一般洗碗方式,用中性洗潔劑清洗並晾乾。買不鏽鋼餐具時,認明「3開頭」的數字如何正確挑選不鏽鋼餐具?吳俊逸指出,不鏽鋼俗稱「白鐵」,指的是在鐵中額外加入鉻、鎳、錳、鉬等元素所製作的合金。添加這些金屬能讓不鏽鋼的生鏽速度減緩,但不代表完全不會生鏽,而在這些元素中,主要能延緩生鏽的元素是「鉻」,鉻含量要達到11%以上才能延緩生鏽。不鏽鋼材質具有國際通用的特殊編號,主要為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不同系列與數字,表示裡面含有的金屬成分與含量不同,適合的應用也不同。其中,300系列的鉻含量足以延緩生鏽,材質特性也較適合用於製造餐具。購買不鏽鋼餐具時,只要記得挑選「3開頭」的304、316材質即可,而316會比304更耐用些。挑選不鏽鋼餐具時,除了看號碼,還要以稍微有點厚度、拿在手上有點厚實沉甸感者為佳,較厚實的不鏽鋼餐具比較不會被破壞彎曲,更為耐用。購買不鏽鋼餐具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標示,建議購買標示說明完整、來源清楚的產品,並且依照產品說明使用。合法的不鏽鋼餐具對於重金屬物質的溶出有嚴格規範,只要是購買到合法來源的不鏽鋼餐具,即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之規範。不鏽鋼餐具會吃到重金屬?微量別擔心使用不鏽鋼餐具會吃到重金屬?食藥署表示,「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對不鏽鋼餐具訂有相關標準,符合標準之產品較無重金屬溶出疑慮。因此購買時,要選擇來源可靠的餐具廠商、符合標準之產品。吳俊逸補充,過去坊間謠傳使用不鏽鋼餐具可能導致錳中毒,事實上,食藥署在2012年時已針對不鏽鋼餐具進行錳含量與溶出之相關測試,合法不鏽鋼餐具的錳溶出量遠低於攝取量,此外,人體每天本來就會需要攝取微量的錳,微量錳並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不用過於擔心。延伸閱讀:.不鏽鋼、矽膠、聚丙烯…環保餐具百百種 專家教怎麼挑.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喝車上瓶裝水得乳癌?寶特瓶放車內不會溶出塑化劑,保鮮膜就會!參考資料: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4-02-23 焦點.健康知識+
喝車上瓶裝水得乳癌?寶特瓶放車內不會溶出塑化劑,保鮮膜就會!一表搞懂各種塑膠製品
媒體報導,一位美國歌手在談話節目艾倫秀上稱,自己罹患乳癌是因為喝了放在車上的瓶裝水,因受熱產生戴奧辛釋放至水中,才導致罹癌。民眾也常被提醒,不要將寶特瓶放在車內。不過,毒物專家說明,市售PET材質寶特瓶,即使放在車內高溫,也不會溶出戴奧辛或塑化劑,導致健康危害,但因其化學結構不穩定,容易變形,仍建議民眾減少使用。PET寶特瓶不耐高溫 但並不會溶出戴奧辛或塑化劑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寶特瓶放在車內,飲用後就導致乳癌是錯誤訊息,並無學理根據,寶特瓶塑膠材質為PET,雖不耐高溫,但並不會溶出戴奧辛或塑化劑;惟將其放在車上恐會導致寶特瓶變形,民眾若把剛燒好的水倒入瓶中,也會導致變形,不過並不會產生有毒物質,若不慎喝下肚沒有直接健康危害,但仍建議民眾盡量不要使用寶特瓶。PC運動水壺 化學結構較穩定顏宗海說,民眾若有飲水需求,最好自備環保水壺、保溫杯,或以運動水壺代替寶特瓶;運動水壺塑膠材質為PC,化學結構相對穩定,不過萬一瓶身內部出現刮痕,如承裝熱水時,容易溶出雙酚A,建議民眾使用過久的運動水壺,應該更換。PVC保鮮膜 遇熱就易溶出塑化劑至於其他塑膠產品,顏宗海表示,民眾常使用PVC成分的保鮮膜,包覆隔夜飯菜,類似產品中常會添加塑化劑,經加熱後容易溶出塑化劑,隔天微波時應記得拆除;PVC成分製品也不適合燃燒,以焚化爐燃燒為例,瞬間溫度必須850度至1000度以上,才不會產生戴奧辛,若加熱溫度過低,會有產生戴奧辛的風險。PET、PVC、PC、PP...一表搞懂各種塑膠製品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2-08 養生.運動健身
圖解/過年大魚大肉又想控制體重?每天5分鐘跟著專家動一動
過年聚餐大魚大肉不斷,肚子一不小心也越變越大,如果想要把體重控制住,甚至還可以比之前要瘦該怎麼做?元氣網推出「元氣動起來系列第二彈」居家運動新模式,由運動專家葛厚函教練教大家用隨手就能取得的毛巾、水瓶搭配正確運動姿勢,教大家每天5分鐘全身燃脂,脂肪不囤積。想要瘦得健康,除了飲食控制、培養運動習慣,透過肌力鍛鍊,提升基礎代謝、肌耐力,更能有效消耗熱量。以下為圖解動作,歡迎大家一起動一動。影音課程看這裡:元氣動起來|運動菜單推薦| .運動新手-運動菜單1+1(動態暖身+心肺訓練),循環3次。 .宅在家練肌力-運動菜單1+2(動態暖身+上肢訓練/核心訓練/下肢訓練),循環3次。 .全身燃脂、完美身形-運動菜單1+4(動態暖身+上肢訓練/核心訓練/下肢訓練/心肺訓練),循環5次。 .局部強化訓練-運動菜單1+1(動態暖身+上肢訓練/核心訓練/下肢訓練),循環5次。Part 1:「動態暖身」運動 還在用拉伸來暖身嗎?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態暖身,幫你提高心率、產生熱量,為喚醒全身肌肉做好準備! 動作一:轉體抬膝穩定站姿,雙腳打開與肩平行,雙手置於腰間兩側準備,右膝抬起,輕觸對側掌心,上半身同時向左旋轉,左右交替。 動作二:後跨抬膝穩定站姿,右腳向後跨,重心置於前腳,雙膝關節呈90度(盡力而為即可),保持身體穩定,膝蓋不超過腳尖,右腳收回抬膝,約5次後左右交替。 動作三:跨步轉體雙手手掌支撐於地面,雙手雙腳與肩同寬,腹部收緊準備,右腳跨步踩向右側手掌位置,保持穩定不要晃動,右手向上打開,手臂自然伸直垂直于地面,轉回後手肘靠近腳踝,左右交替。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動態暖身 全面啟動喚醒肌肉Part 2:「心肺訓練」運動 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快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次動!每個動作老師都會詳細解說,讓初學者也能簡單上手,有氧訓練更EASY。動作一:跳繩剪刀跳前後腳站,想像拿著跳繩,起跳後雙腳交換,手腳同時動作。 動作二:登山式使用穩固的椅子,手搭在椅子兩邊,手腕在肩膀正下方,雙腳往後踩,身體呈平板姿勢,腳跟抬起,膝蓋往胸口靠近,左右交替。 動作三:跳兩下接蹲站姿,雙腳與肩同寬,跳兩下後,屁股向後推,做深蹲姿勢,手自然向下延伸,左右交替。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終極挑戰 爆汗有氧強心肺Part 3:「上肢訓練」運動 隨手可得的寶特瓶+簡單易學的動作,喚醒手臂肌力,消滅頑固贅肉,讓你宅在家就能輕鬆練手臂!動作一:水瓶肩推端正坐姿,手持水瓶握於肩膀旁邊,將水瓶上舉直到手臂打直,關節不鎖死。 動作二:水瓶側平舉端正坐姿,手持水瓶手臂自然放下,將水瓶左右平舉。 動作三:水瓶手臂繞圈端正坐姿,手持水瓶手臂自然放下,將水瓶維持左右平舉,做繞圈運動。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水瓶操 緊實線條瘦手臂Part 4:「腹部核心」運動 坐下去就起不來?是你的核心力量不夠!1條毛巾3個動作,不分年齡皆可進行的毛巾健身操,幫你穩定平衡感! 動作一:毛巾單腳平衡抓住毛巾兩端,微微拉緊,右腳尖點地,眼睛平視前方,雙手向上,再慢慢向下,活動肩關節,換邊重複同樣動作。 動作二:毛巾抬膝砍樹抓住毛巾兩端,微微拉緊,手往斜上方,對側腳點地,雙手向下,腿抬起,毛巾輕觸大腿,換邊重複同樣動作。 動作三:毛巾過頂側捲腹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抓住毛巾兩端,微微拉緊,手往上抬,雙手往同側膝蓋靠近,同側腳側抬膝,靠近手肘位置,讓側腹有拉伸感,換邊重複同樣動作。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1條毛巾練核心 穩定平衡感Part 5:「下肢訓練」運動隨時隨地都能做的下半身訓練,注意蹲好蹲對,讓你增肌減脂事半功倍! 動作一:深蹲抬膝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腳尖朝前,臀部向後推,起身時右腳抬腿,接著回到起始姿勢後,再一次深蹲並換成左腳抬腿,持續20秒。 動作二:分腿蹲抬手雙腿取好間距,左腳向後跨,腳跟不落地,身體重心向下時吐氣手放下,回到原位時吸氣抬手,10秒後左右交替。 動作三:螃蟹走雙腳打開與肩同寬,上半身微微前傾,膝蓋微屈朝腳尖,腳尖自然朝前,右腳向右踏一步,左腳接著向右一步,右腳繼續向右一步,左腳也接著向右一步,換邊進行,過程中,身體盡可能保持穩定不晃動。 不知道怎麼做或想要跟著做,快上元氣網課程》5分鐘腿力回春 做這一動作CP值最高※動作注意: .運動前的暖身很重要,至少要有5-10分鐘的暖身運動,運動後也要做好拉伸運動,所以建議所有的課程都要搭配動態暖身一起做哦! .運動的強度及時間建議依照個人體能慢慢增加,注意一定要「由慢到快」循序漸進,每週運動至少3 - 5次,每次20 - 30分鐘。
-
2024-01-25 醫療.骨科.復健
天冷不動小心身體變僵硬 物理治療師圖解3招教你如何緩解不適
一名林姓婦人因慢性病在衛福部台中醫院門診追蹤約5年,近日因關節僵硬、雙腳痠軟無力就醫。醫師蔡明妙仔細詢問後,林女才想起,近日天氣冷很少出門走動,以往常去公園和大家一起做操也都缺席。所幸經醫師詳細衛教,物理治療師教導在家運動的方法,做了一周後,明顯改善。台中醫院復健科主任蔡明妙說,冬天因天氣冷,久坐不動及長期臥床的族群易出現體耐力變差及關節僵硬的問題,若不注意很快就會肌肉流失且肌力下降,進而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家中長輩若有罹患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 ,因不動而關節僵硬及肌肉無力發生率會更高。物理治療師謝亞婷建議,民眾可在家適度暖身運動、肌力訓練,與伸展運動,有效改善肌肉關節痠痛。高齡者天冷不想出門活動,不妨在家中嘗試這三項運動,緩解關節疼痛問題,若疼痛加劇,請盡速就醫。一、暖身運動早起時,可以先在床上做暖身運動。每個動作重複10次、做三回合、每回間休息一分鐘。1.抬手:雙手手心朝向身體方向,抬高至枕頭旁再放回身體旁。2.抬腳:雙腳稍屈膝,一次一隻腳抬離床面,兩腳交替做。3.抬屁股:雙手放身體兩側、雙腳屈膝、腳底踩穩,將屁股抬離床面再放下。二、肌力訓練可使用裝水的寶特瓶、彈力帶或彈力繩輔助,並坐在有靠背椅子上執行活動。建議每個動作重複10次、做三回合,每回間休息一分鐘。1.拉繩子:①雙手拿著寶特瓶或彈力繩平舉往外拉開再放鬆,手放胸前。②將繩子固定於椅腳或雙手拿著寶特瓶,雙手往旁邊平舉 ,手放身體兩側。2.強化大腿肌力:①將彈力繩固定於腳踝位置並將另一頭固定於椅腳,做膝蓋伸直動作。②將彈力繩固定於雙腳大腿(膝蓋上方),並做雙腿開合動作。三、伸展運動可使用毛巾、彈力帶或彈力繩輔助。建議每個動作停留20至30秒、重複5次、做三回合,每回間休息一分鐘。1.伸展手臂及前胸肌群:坐姿下將彈力繩或毛巾放於身體後方,一手在上一手在下。2.伸展大腿後方肌群:平躺姿勢下,雙手抱著膝蓋碰胸後停留,一次一隻腳。3.伸展小腿後方肌群:坐姿下,將毛巾或彈力繩放於腳底位置,膝蓋伸直並將腳板往身體方向拉。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1-10 焦點.健康知識+
新研究稱一公升瓶裝水含24萬個塑膠顆粒!對健康到底有沒有害處?
今天全美各大媒體都在報導一則有關瓶裝水的新聞,例如MedicineNet發表的One Liter of Bottled Water Contains 240,000 Tiny Bits of Plastic(一公升瓶裝水含有 24 萬個微小塑膠顆粒)。我把它翻譯如下: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人們用瓶裝水解渴時,會吞下數十萬個微小的塑膠顆粒。【註:這篇文章沒有提供研究報告的來源,但我找到的是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利用 SRS 顯微鏡對奈米塑膠進行快速單顆粒化學成像)】研究人員表示,平均一公升瓶裝水中含有約 24 萬個可檢測到的塑膠顆粒,比先前估計的數量多出 10 至 100 倍。他們補充說,這些塑膠顆粒中90%是奈米塑膠。研究人員表示,奈米塑膠顆粒非常微小,可以透過腸道和肺部直接進入血液,最終停留在心臟和大腦等器官。正因為如此,醫學研究人員正在競相研究這些奈米塑膠如何對人體造成傷害。「以前這只是一個未知的黑暗區域。 毒性研究只是猜測裡面有什麼,」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環境化學家Beizhan Yan研究員在一份新聞稿中說。「這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微塑膠被定義為從不到四分之一英寸到 1/25,000 英寸的顆粒。奈米塑膠是更小的顆粒,尺寸小於 1 微米。相比之下,人類頭髮的直徑約為 70 至 75 微米。研究人員表示,與天然有機物不同,大多數塑膠不會分解成無害物質。它們只是被磨成由相同材料製成的越來越小的顆粒,理論上它們可以達到沒有限制的大小。(註:這個說法並非完全正確,因為不可能小於塑膠的單一分子結構)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瓶裝水中的塑膠顆粒平均每公升含有 325 個顆粒,此後該問題成為公共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後續研究發現瓶裝水中存在越來越多的顆粒。然而,研究人員表示,良好的估計僅限於 1 微米以下的尺寸,這被認為是奈米世界的邊界。主要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研究生Naixin Qian在新聞稿中表示,先前的研究可以對瓶裝水中的塑膠奈米品質進行大量估計,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無法對單一顆粒進行計數。「人們開發了觀察奈米粒子的方法,但他們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Qian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新的顯微鏡技術,其中兩個雷射同時探測樣品以使特定分子產生共振,從而可以檢測到它們。團隊以七種常見塑膠為目標,看看他們能在瓶裝水中發現多少顆粒。他們測試了在美國銷售的三個流行品牌的瓶裝水,分析了尺寸小至 100 奈米的塑膠顆粒。他們發現每公升有 11 萬至 37 萬個顆粒,其中 90% 是奈米塑膠。一種常見的塑膠顆粒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PET),許多水瓶都是用它製成的。研究人員表示,當瓶子受到擠壓或加熱時,這些顆粒可能會脫落到水中。但結果顯示,聚醯胺(polyamine)顆粒的數量實際上超過了PET顆粒,聚醯胺是一種用於塑膠過濾器的尼龍,旨在在裝瓶前淨化水。瓶裝水中也常見聚苯乙烯(polystyren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等工業塑膠。然而,這七種塑膠類型僅佔樣品中發現的所有奈米粒子的 10% 左右。研究人員不知道其餘粒子是由什麼組成的。如果它們都是奈米塑料,那就意味著每公升它們的數量可能達到數千萬個。研究團隊接下來計劃研究自來水和廢水中的奈米塑膠含量。 研究人員相信每 10 磅重衣物的洗衣廢水中會含有數百萬的微塑膠和奈米塑膠顆粒。這些顆粒是從衣物的合成材料脫落下來的。相關文章:塑膠微粒,您一定吃過,但有害嗎塑膠微粒,吸收,沈積…塑膠微粒,需要擔心嗎原文:一公升瓶裝水含有 24 萬個塑膠顆粒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2-09 醫療.巴金森病
慢病主題館【巴金森病】巴友如何運動?專家推薦8招減緩僵硬、提升神經功能
巴金森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靠運動延緩疾病惡化,並避免身體僵硬導致跌倒受傷,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於今(8)日舉辦「慢病好日子,愛你慣講座」,邀請病況控制良好、成為太極拳教練的巴友吳大哥分享日常照護秘訣,也有物理治療師和肌力體能教練教導巴友安全居家運動及微重量訓練,並提醒運動及訓練「先求有,再求好」,首重安全及不痛。巴友也能變太極拳教練!幾招日常照護助與疾病共存2017年確診至今的巴友吳大哥,發病之初夾菜、寫字都有困難,右側身體僵硬,腳常踢到地板,但按時服藥、每天運動後,不僅能穩定地單腳站立,還成為太極拳教練,每週在大安森林公園帶其他巴友一起運動。吳大哥建議,巴友可到醫院由物理治療師、復健科醫師針對個人狀況,設定幾個適合的運動,回家後再由家人從旁輔助,而太極拳已被研究證實,能幫助延緩病情惡化,「打正規太極拳能學習轉移重心,伸展肌肉,訓練核心肌群。」此外,吳大哥也分享,巴友睡前、起床可以按照物理治療師的建議,先在床上伸展,鬆開僵硬的肌肉;冬天氣溫低易導致全身僵硬,巴友也可沖或泡熱水澡放鬆,減緩身體不適;服藥時多喝開水,促進藥效吸收,平常也維持腸胃道健康,避免影響藥物吸收。6招安全居家運動 伸展肌肉減緩肢體僵硬此外,很多研究指出,運動能改善僵硬、平衡感、走路困難等動作障礙,以及睡眠、情緒問題等非動作障礙,甚至能促進腦內生長因子(BDNF)生成,啟動神經保護,但物理治療師池悅表示,曾有巴友反應,身體僵硬動不了,沒有信心,或長期沒運動,一動就會累,因此建議先從居家運動開始。她表示,巴友運動要以安全、不痛為首要,躺姿、坐姿、站姿,各分享3招簡易居家運動:躺姿:巴友起床時,可以做這些伸展動作,避免躺了一夜身體緊縮,趕著下床造成跌倒。●翻胸轉身:正躺右手向左側慢慢伸展,注意只能轉動上半身,屁股盡量不要動,碰到左手後再轉向另一側。●天冷抱膝:正躺雙手抱膝,腰部貼床,伸展腰椎及旁邊的肌肉,甚至可左右擺動。●跨下床:正躺屈膝,慢慢將一腳往地板跨下去,伸展腿和腳。坐姿:是最安全的運動姿勢,巴友平常坐著就能嘗試。●深深慢呼吸:雙手分別放在胸口、肚子,腰、背不靠著椅背,用鼻子吸氣,感覺胸口、肚子膨脹,接著嘴巴吐氣,胸口、肚子消下去,一組約10秒鐘;同樣適用於患有高血壓的長輩。●打哈欠、伸懶腰:吐氣時肚子、胸依序往後收,身體往前傾伸出手;吸氣往後仰,腰椎、胸依序伸展,再伸出手●側彎撿東西:假裝要撿拾兩側地板的東西,手向身體側邊下方伸展,連帶拉伸身體側邊肌肉,盡量不往前傾。站姿:如果巴友身體還沒有很僵硬,可以嘗試進階站姿運動。●平衡:盡可能縮小併腳站的空間,維持平衡,甚至挑戰前後站、單腳站●高抬腳:站在原地抬高膝蓋,直到大腿與地板平行,再換腳抬高,必要時可以扶著東西增加平衡感。●大跨步:走路時,盡量跨大腳步,可搭配高抬腳。訓練可提升神經系統功能 最推薦深蹲、雙手上推「不同於運動是人想做就能做,訓練是指人想做但不一定能做到的動作。」肌力體能教練鄧浩翔表示,訓練可提升肌肉量、骨質、神經系統功能,有助於預防跌倒、提升生活品質;巴友的訓練動作要能讓自己大力呼吸,甚至有點短促,才能算是訓練,但「先求有,再求好」,不須一步到位。他分享2招巴友也能做的訓練運動:●深蹲:巴友先坐在椅子上,腳尖、膝蓋朝外,雙手扶著東西,慢慢吐氣站起來,接著慢慢吸氣坐下去,屁股一碰到椅子,就再站起來,過程中盡量維持頸椎、胸椎、腰椎一直線;若巴友難以做到,可墊高椅子高度,減少深蹲幅度。●拿寶特瓶上推:背部直立,雙手拿水瓶往上舉,手臂伸直貼近耳朵,再放下到肩膀兩側。
-
2023-11-17 退休力.健康準備
長者重視運動卻缺重量訓練!專家最推2運動 兼顧上下半身及促進大腦活動
平均壽命延長,比想像中還要長的人生需要規畫與準備,聯合報連續四年請國人填寫「退休準備指標」,並進行進行退休力大調查,2023年調查結果將於12月公布。初步發現,國人雖了解運動對健康的重要,但進行阻抗性運動的比率一直未顯著提升,專家建議,應增強肌肉、骨骼力量,也可透過手腦併用的運動,降低失智、失能風險。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即將於12月2日(周六)「以防萬一活到100歲」2023退休力論壇中,解析最近退休力調查結果,並分享最新健康促進趨勢與新知。重訓運動很重要 訓練肌肉與增強肌力分享之前,陳亮恭再次強調重訓運動的重要,他說,阻抗性運動也稱為重訓,可訓練肌肉與增強肌力,有助預防肌少症與衰弱症,建議大家重訓與有氧運動各半。不過,根據近年聯合報退休力大調查的結果,國人從事重訓的比率依然不高,可能大家一聽重訓就以為要上健身房,應設計在家裡就能進行的重訓運動,讓大家簡單就能執行。關渡醫院推動「台灣整合高齡照護研究(TIGER),內含強化(Training)、智慧(Intelligence)、連結(Gathering)、快樂(Enjoyment)、回春(Rejuvenation)。關渡學苑「TIGER」肌力訓練教師林儀雯指出,肌力若流失,將無法支撐身體重量,進而走路不穩,容易跌倒;透過重訓刺激肌肉,可增加肌肉量、增強肌力。土風舞、太極拳 兼顧上下半身林儀雯提醒,重訓須重視全身協調,兼顧上半身和下半身 。若只重視上半身,下肢將無法支撐身體重量 ,若只重視下半身,上半身虛弱恐影響肺活量,一定要平衡,才有助身體健康;重訓在家也能進行,根據活動設計,採取半蹲式方式、進行上肢和下肢負重運動。另外,林儀雯指出,土風舞、太極拳等運動,在動身體的同時,需要記舞步、招式,身體運動的同時也動腦,促進大腦活動,訓練記憶力。但提醒打太極拳時,下蹲時注意膝蓋不要超過腳尖,以降低膝蓋負荷;經過訓練後,許多老人家增加肌力後,還可以跳有氧運動。運動之外,飲食營養也須重視,特別是蛋白質攝取。林儀雯說,過去主張老人家飲食清淡,有人甚至一滴油都不吃,「但這樣是不行的。」營養攝取均衡,才能增加肌肉,再配合肌力訓練,讓肌肉強壯,因此飲食、運動相輔相成。除了油脂要適當攝取,也要多吃蛋白質,尤其是魚肉、雞肉等,紅肉適量即可。在家裡就可做的負重運動●下肢負重運動(訓練大腿肌力)1.身體站直、背靠牆,挺胸、雙腳與肩同寬2.腹部內縮,身體貼緊牆壁慢慢下滑3.膝蓋彎曲角度成45度4.維持約10秒,身體再慢慢站直,可視自己狀況增加秒數一個循環可進行6次,若情況許可,每3天增加一次,慢慢增加與練習●上肢負重運動(訓練手臂肌力)1.雙手拿著寶特瓶,寶特瓶內約裝一半的水2.採取下蹲姿勢,同時訓練下肢3.雙手同時擴胸,手臂慢慢張開與地板平行4.可以拿著寶特瓶向上舉起或更換不同動作伸展次數因人而異,寶特瓶可以加水,增加重量。注意事項:1.運動前動動手指、腳趾,伸展身體,避免受傷2.運動時可以聽聽音樂,保持心情愉悅,(動作設計/關渡學苑「TIGER」肌力訓練教師林儀雯;整理/沈能元)✨活動主題✨以防萬一 活到100歲-2023年退休力論壇✨活動日期✨2023.12.02 (六)✨活動時間✨10:00-16:30(9:20-9:50開始報到)✨活動地點✨中油大樓國光廳 (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3號)✨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2xEb ✨電話報名✨票價:499元 (憑票券即享千元好禮)洽詢:02-8692-5588轉5616、2070(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2 名人.好食課
預防肌少症不只要運動 一圖看懂怎麼吃補充營養助你事半功倍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長輩隨著年紀的增長,運動量下降、牙口問題導致食慾降低,多多少少會出現肌肉流失的問題,然而過頭可就不好了,不僅會降低整體的生活品質,一不小心跌倒更是件大事!今天好食課Christina楊婷貽營養師 就用一張圖教你如何快速簡單檢測肌少症風險,也教教你飲食上兩重點幫助預防或改善肌少症!先來認識肌少症常見症狀1. 握力下降、重物提不動:日常生活可觀察看看長輩是否可順利打開寶特瓶蓋或罐頭,又或毛巾是否可擰乾來判斷有沒有肌肉無力問題。2. 行動緩慢容易累、從椅子或是床上站起來都很吃力。3. 體重因不明原因減輕:半年體重減輕>5%。4. 容易軟腳甚至反覆跌倒。一分鐘快速檢測肌少症風險!食指碰食指,拇指碰拇指,於小腿最粗的一側用雙手圍一圈,若兩隻手圈起來還有空間,代表肌少症風險高!若剛好圈住,或是稍微有一點吃力,那恭喜您肌少症風險較低,請繼續保持!預防肌少症,除了運動外,營養這樣補充助你事半功倍!原則一:提高蛋白質攝取建議長者可提高蛋白質攝取至每天每公斤體重1.2-1.5克(如:60公斤長者一天即要吃72-90克蛋白質),或是可以用手當比例尺,每餐都要吃到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量才算合格喔! 另外,可以補充富含白胺酸 (leucine),例如:肉類、雞蛋、豆製品(板豆腐、豆乾、豆漿)、鮮乳等。白胺酸被發現可以增加肌肉合成,並改善長者的行動力。原則二:維生素D要補滿!維生素D的缺乏也被認為與肌少症有關!身處在亞熱帶-熱帶國家的我們,太陽根本「唾手可得」,根本不用花錢買補充劑,每天日曬20-30分鐘,就可以獲得到滿滿的維生素D!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連續陰雨綿連綿、曬不到太陽的日子,此時也可以透過日曬過的香菇、雞蛋、鮭魚、維生素D強化的牛乳來補充。【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一圖看懂肌少症!檢測+預防懶人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25 醫療.新陳代謝
65歲以上注意!老年糖尿病人死亡率1.27倍 3類運動助延長壽命、減緩併發症
李伯伯上星期覺得頭暈想睡,這幾個月體重減輕至醫院就診,經過醫師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醫師向李伯伯解釋,糖尿病是因為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足或者胰島素阻抗,胰臟功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衰退,但是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的配合下,也能將血糖控制好。高齡者(65歲以上)糖尿病,跟非糖尿病的人有什麼不一樣?.死亡風險高:65 歲以上新發病糖尿病病人,死亡相對風險高於非糖尿病患者,台灣本土健保資料庫發現高齡者如果有糖尿病,死亡率會增為 1.23-1.27 倍。.血管併發症風險高: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相對風險也高於非糖尿病患者1.54-1.70 倍。.低血糖風險高:隨著年齡增加,長者對於低血糖自覺(hypoglycemia awareness) 的閾值 (threshold) 會下降,所以長者一旦發生低血糖,會來不及反應,更容易發生認知功能障礙。高齡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為日漸衰退的肝、腎功能、或腸胃吸收影響到原本代謝降血糖藥物的效果、多重藥物間交互作用、認知功能障礙影響飲食行為模式、或高齡家庭照護上的問題等,使其更容易引發低血糖風險。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低血糖常造成更大傷害,平時要多注意避免低血糖發生。.老年症候群風險增高:高齡糖尿病人常伴有多重藥物使用、日常生活功能下降、認知功能障礙、憂鬱、尿失禁、失眠、視力障礙、衰弱、肌少症、跌倒與骨關節退化,即所謂老年症候群,研究證實高齡糖尿病患者發生老年症候群的機率會增加,而且與其預後與死亡率有關。.衰弱症及肌少症:肌肉量隨著年齡的增加會慢慢流失,研究指出糖尿病人具有 3 倍以上的骨骼肌肉質量減少的風險,高齡糖尿病人的衰弱症比率約為32-48%,高於非糖尿病老年人的5-10%,一旦身體的肌肉減少,就會影響肌肉儲存能力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更不容易控制血糖。高齡糖尿病人血糖、血壓、血脂控制都很重要血糖、血壓和血脂控制目標,會隨著健康狀況而有不同,下表提供參考:如何安排運動據美國糖尿病與運動醫學學會指引認為高齡患者與年輕族群無異,但要特別考量安全性,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先請醫師評估心肺功能,起始選擇低強度的運動,如周邊神經病變或自主神經病變者,須額外注意足部的保護與姿勢性低血壓等風險。如何安排運動:.有氧運動:每週150分鐘,例如:快走、腳踏車、慢跑、有氧舞蹈…等,慢慢開始進行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避免造成低血糖或運動傷害。 .阻力運動:每週2-3次,有助於增加肌耐力和肌肉量,例如:使用寶特瓶、彈力帶…等,簡單的器材來訓練大腿和手臂肌肉。.伸展和平衡感運動:每週2-3次,有助於改善柔軟度、平衡感,也能預防跌倒例如:瑜珈、太極…等。均衡攝取營養牙口不好、腸胃吸收功能下降、食慾不佳等問題,都會影響高齡者熱量攝取不足和營養不均衡,有肌少症的長者,除了熱量要攝取足夠之外,每餐也要吃一個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像是蛋、豆製品、魚、雞豬牛肉及牛奶,若是牙口不好可以選擇豆腐、蒸蛋、無糖豆漿、瘦絞肉…等較軟的食物,建議至少每年一次營養師的飲食評估與建議,降低低血糖及肌少症的風險。隨著全球人口快速老化與糖尿病治療上的進展,日益增多的高齡糖尿病患者,在防治與健康照護上更是重要,照顧高齡糖尿病人除考量減緩併發症進展與延長壽命外,更需同時兼顧長者日常功能的維持與生活品質的提升,讓我們為高齡長輩良好的行動能力和認知能力努力,一起健康老化。延伸閱讀:.糖尿病7大飲食禁忌!這些食物不要碰,進食3口訣有效減緩血糖上升.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有三高怎麼吃?可以水果多吃?「飲食11原則」遠離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09 焦點.健康知識+
寶特瓶裝熱水會致癌嗎?7種編號塑膠包裝耐熱溫度一次告訴你
帶著紅白塑膠袋到菜市場採買食材、在自助餐店用耐熱袋打包湯品、在超商購買寶特瓶裝的飲料…上面所提到的事情,相信你一定也曾經做過!而這些都與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塑膠有關!塑膠製的物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說是隨處可見,例如手搖杯、寶特瓶、塑膠袋、保麗龍…等,都是我們常常用到的東西。若你仔細觀察,會在這些容器的底部或是包裝上看到三角形的回收標誌及中間的編號數字,例如微波便當盒底的塑膠5號、保鮮膜盒上的塑膠3號…你知道這些編號數字各代表什麼意思嗎?今天就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和大家一起解密這些神祕數字吧!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 數字1到7,塑膠用途全解析我們日常所使用的塑膠製品中,會看到分別打上三個循環箭頭包圍著阿拉伯數字1至7的號碼標誌,代表塑膠類容器可區分為7類不同材質,每一種材質的特性、耐熱溫度、能盛裝的物品皆略有不同。標示這些資訊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區分不同材質與特性的塑膠,以便於正確地使用與回收。以下就讓Sean一一介紹這些不同的塑膠及它們所代表的特性與用途吧!.編號數字1的塑膠:編號1的塑膠,正式名稱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大家常買的手搖杯上面的封膜,或是寶特瓶的瓶身,大多數都是用這種材質的塑膠製成。它的質地輕、能耐酸鹼、硬度及韌性也不錯,但耐熱溫度僅達60-85°C,因此要注意不適合拿來裝熱的東西,也不建議重複使用。.編號數字2的塑膠:編號2的塑膠,正式名稱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你知道為什麼紙盒、紙碗裝水時不會濕掉嗎?原因就在於這些容器的內襯有一層薄薄的「淋膜」,而這個淋膜就是用HDPE的塑膠製成的!此外,在部份自助餐店中,用來裝湯及飲料的塑膠袋也是使用這個材質。它的質地耐腐蝕、耐酸鹼,耐熱溫度可達90-110°C的高溫,用途相對廣泛一些。但要注意這類的塑膠不適合拿來裝有機溶劑,時間久了可能會有滲出的現象。.編號數字3的塑膠:編號3的塑膠,正式名稱為聚氯乙烯(PVC),家中常見的灰色塑膠水管、保鮮膜、孩子們愛收藏的公仔等製品,都是PVC材質的塑膠做的。它的可塑性高,柔軟性好,易於製作不同形狀的東西。耐熱溫度僅60-80°C,所以要注意這種塑膠不耐熱,在食物加熱或微波前,要記得先把保鮮膜取下。.編號數字4的塑膠:編號4的塑膠,正式名稱為低密度聚乙烯(LDPE),我們常用的密封夾鏈袋就屬於這種材質。LDPE的特性耐腐蝕、耐酸鹼,在低溫下穩定,耐熱溫度為70-90°C,略低於HDPE塑膠。兩種塑膠的分辨方法在於,LDPE看起來透明度較高;HDPE在搓揉時會有較明顯的沙沙聲。這類塑膠不耐高溫,也要注意不要裝煮沸的湯品喔!.編號數字5的塑膠:編號5的塑膠,正式名稱為聚丙烯(PP),豆漿瓶、部分保鮮盒或是裝布丁的杯子,都是用這種材質的塑膠製成。它的特性耐酸鹼、耐碰撞,耐熱溫度是這七類塑膠中最高的,可達100-130°C!因此它也是唯一可以用來微波加熱的塑膠。但缺點是可塑性及加工性較其他塑膠差,所以這類型的塑膠都給人一種厚重的感覺。要注意這類塑膠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容易發生龜裂現象。.編號數字6的塑膠:編號6的塑膠,正式名稱叫做聚苯乙烯(PS),最常用到的製品便是常用於製作泡麵碗的保麗龍。優點是易於加工、質地輕,成本低;但不耐酒精及食用油,也不耐高溫,耐熱溫度僅70-90°C。所以使用上要注意不可以拿這類容器盛裝太熱或太油的食品,以免其中的物質溶出。.編號數字7的塑膠:非屬上述六種材質的塑膠,就會被歸類在編號7的「其他」類別,例如用於製作嬰兒奶瓶的聚碳酸酯(PC),或是製作塑膠餐具的美耐皿(Melamine)…等。每種材質都有不同的耐熱溫度及物理化學特性,使用前建議先查清楚資料後,再依據實際情況來做使用。 從塑膠被發明到現在的歷史僅經過一百多年,但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塑膠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份子了!在看完今天的文章後,相信你對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種塑膠,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你正確的使用塑膠製品,確保自身及家人朋友的健康。也別忘了在享用便利生活的同時,要落實環保的理念,減少塑膠的使用量,並將使用後的各種塑膠做正確的分類和回收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30 養生.運動健身
辦公室簡易運動懶人包 坐在椅子上也能瘦 輕鬆甩掉你的蝴蝶袖
長時間在辦公室坐著,感到疲累且沒時間運動嗎?是否常出現腰酸背痛以及疲勞感?長時間久坐對身體可能帶來多種不良影響,影響血液循環。今天就要教大家幾招,就算待在辦公室或家裡,也能輕鬆瘦的小妙招。編輯推薦尷尬癌BYE!2023精選5大拍照姿勢 讓妳IG網美照多到挑不完怎麼和孩子聊天?遇上省話和叛逆期的孩子,爸媽該學的三招好感說話術。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減重兼顧甜食胃!好吃不胖的「低卡甜點」食譜: 可可香蕉塔、低脂鹹蛋芋泥捲辦公室瘦身操雙手張開與肩平行,指尖朝上,順時鐘旋轉30秒,施力點為手臂根部;逆時鐘旋轉30秒,一天做5次,一次5下(來回為1下),如覺得活動不夠,可增加為一天10次,一次10下,只要利用一些很瑣碎的時間,只要一分鐘就能完成,一起來動一動吧!舒緩久坐下背痛常常覺得久坐後,下背不舒服或坐骨臀疼痛嗎?其實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加強膝屈肌群的訓練,今天就來介紹一個簡單實用的居家動作。準備一個瓶子,將瓶子置於地上後,試著將骨盆中立位置(不弓背不翹屁股),確保核心及肋骨不外翻,此時抬起你的一隻腳,但上身不往前傾,身體不往後倒,抬起腳然後繞過寶特瓶。如果想在進階一點,可以坐在地上,抬起整隻腳並直接繞過瓶子。以上運動健身教學參考至影片來源出處,祝大家都能擁有健康自信的體態,還想知道更多相關瘦身小秘訣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編輯推薦尷尬癌BYE!2023精選5大拍照姿勢 讓妳IG網美照多到挑不完怎麼和孩子聊天?遇上省話和叛逆期的孩子,爸媽該學的三招好感說話術。從無話可說到無話不說!減重兼顧甜食胃!好吃不胖的「低卡甜點」食譜: 可可香蕉塔、低脂鹹蛋芋泥捲「女子漾」網站全新上線,陪你愛自己的每個樣子!最棒的美食旅遊、美妝穿搭、娛樂話題、運動健康、情慾愛情分享,都能在這裡看到!快點來加入成為創作者!https://woman.udn.com
-
2023-07-27 養生.聰明飲食
喝冷泡茶消暑,多「一步驟」兒茶素更多!營養師建議這種茶最能減脂
近年「冷泡茶」成為炎夏最夯的健康茶飲。營養師劉怡里表示,夏天最適合喝冷泡茶,既消暑又養生!喝自製的冷泡茶不僅簡單、省錢,又能保留更多的兒茶素、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具降血脂、降血壓、減肥等功效。什麼是冷泡茶?冷泡茶與常見的熱茶差異在哪?冷泡茶,顧名思義就是將茶葉放入冷水中浸泡後飲用的茶飲,泡茶動作相當簡單,而且用茶葉泡茶很省錢。劉怡里指出,所有茶葉都含有兒茶素、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但究竟該喝熱茶或冷泡茶較有益健康?其實各有其優缺點。冷泡茶適合夏天、運動飲用 不同冷泡茶製作方式營養價值有差劉怡里建議,製作冷泡茶最好是先沖泡熱茶,待放涼後,再放入冰箱冷藏一晚,即製成冷泡茶,如此可以保留較多的兒茶素和茶多酚等抗氧化成分,咖啡因含量也較低,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如果直接冷泡,將茶葉放入冷水中浸泡再冷藏的冷泡茶,因為沒有經過加熱過程,兒茶素釋出會比較少一點,茶多酚則較多。以營養素來看,劉怡里說,不論紅茶、綠茶或烏龍茶,因茶葉中的兒茶素、茶多酚成分多,喝冷泡茶或熱茶,都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具降血脂、降壞膽固醇、降血壓、降血糖、減重等功能。若對咖啡因敏感的人,建議喝咖啡因較低的泡茶,但要提神醒腦的話,則要喝咖啡因含量較多的熱茶。冷泡茶在夏天的妙用有哪些?冷泡茶每日攝取量是多少?茶葉的保健功能主要來自兒茶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力,劉怡里指出,其中以未發酵綠茶的兒茶素含量最多,有助於減脂、體脂控制,因此減重期間若出現停滯時可以多喝綠茶。在酷熱的夏天,若是在健身房或戶外跑步運動時,會大量流汗,劉怡里認為,此時可以喝沒熱量的冷泡茶,在運動中或運動結束後補充,能夠幫助脂肪代謝快一點,就不要再喝含糖飲料了。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少,以咖啡因含量估算,劉怡里說,一般人每天喝美式黑咖啡不超過2至3杯(一杯240㏄),茶就不要喝超過6杯,才可以控制咖啡因攝取在300毫克以下。飲用冷泡茶的限制有哪些?只喝茶不補水仍有結石風險!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茶,劉怡里指出,尤其綠茶是未發酵茶,單寧酸釋出比較高,會破壞胃黏膜,讓胃更不舒服,空腹時可喝發酵的紅茶或半發酵的烏龍茶。若是正在胃痛、有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的人,此時更不適合喝茶。她特別提醒,缺鐵性貧血的人,飯後不可馬上喝茶,主因是茶中的單寧酸會阻礙食物中鐵的吸收,建議飯後一至二小時再喝茶。草酸鈣結石的患者,則不可把冷泡茶當水喝,因為茶葉的草酸含量高,喝冷泡茶過量,可能造成草酸鈣結石的風險;腎臟病人有時會限水,包括茶水也要限制,因此不建議喝濃茶。一天該如何喝冷泡茶?劉怡里建議,三分之一來自冷泡茶、三分之一來自於白開水,三分之一來自於湯湯水水(即喝湯、食材的水),例如一天應喝水2400㏄,就分別攝取800㏄。但千萬別將冷泡茶當水喝,而忘記喝水,如此容易產生結石。■3步驟簡單冷泡茶沖泡法步驟1: 以600㏄寶特瓶先注入常溫水。步驟2: 再將6至8公克的茶葉放進濾茶包後,直接放入保特瓶內,再拴緊蓋子。步驟3: 放置在室溫下4小時左右,就能讓茶葉釋放出足夠的營養成分。或是將其放進冰箱冷藏約8小時即告完成。(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6 醫療.腦部.神經
24歲學霸AV女優自曝罹「這種病」停工!典型症狀一痛二累三腦霧,確診不易還常被認為無病呻吟
【本文重點】24歲的日本知名AV女優結城莉乃最近在推特上表示自己罹患纖維肌痛症,導致全身關節與肌肉疼痛、倦怠、睡眠障礙等症狀。纖維肌痛症典型症狀「一痛二累三腦霧」,患者常感受全身僵硬,日常生活受影響。治療包括教育、心理、藥物和運動等。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對纖維肌痛症患者有益,建議每天走路20分鐘或進行中強度有氧運動150分鐘。--by chatgpt畢業於日本知名大學法律系的24歲學霸女優結城莉乃,當初為了報復男友而進軍AV界,她14日突然在推特上發文,表示自己這一年來身體陸續出現發燒症狀,今年感覺到身體異常仍照常工作,3月中旬發現身體越來越差,甚至連站起來都有困難,為避免在工作上造成困擾,與公司討論後決定先無限期休養。她透露自己罹患「纖維肌痛症」,「全身關節與肌肉出現激烈疼痛,手指頭沒有了力氣,連寶特瓶都打不開,也無法修剪指甲」。她坦言,一個多月以來接受檢查後才開始治療,目前已服用藥物控制但仍需要時間調整,但是一年多來的煩惱終於找出原因還是相當開心。纖維肌痛症典型症狀 「一痛二累三腦霧」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衛教資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醫師徐廷儀指出,纖維肌痛症的臨床特徵在於廣泛性的肌肉骨骼疼痛合併其他身體症狀,身體檢查可以發現多處的壓痛點(但局部構造並無異常),以抽血檢查也得到大多正常的數據。還有些疾病與纖維肌痛症有「共病」的傾向,例如腸燥症、偏頭痛等,它們時常一起找上門,而且在病程同步起伏、交相干擾。典型的纖維肌痛症症狀還包含:倦怠與睡眠障礙(一直覺得好瞌睡,但又睡不好,常感覺睡不飽)、認知功能干擾(記憶力與專注力變差)、頭痛、下腹痛或腸胃絞痛、憂鬱、焦慮,此外像是異常感覺(皮膚如針刺或蟲蟻爬行的感覺)與胃食道逆流、頻尿、急尿等也偶有表現。永和恆新復健科診所院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胡翔越曾在《台灣復健醫學會》撰文形容纖維肌痛症的症狀就是「一痛二累三腦霧」,病人還常常感受全身僵硬,日常生活許多事都受到影響。2017年Lady GaGa也不幸罹患此症,她曾表示:「每天早上起床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根本無法思考」。台灣疼痛醫學會理事長林至芃曾受訪表示,因為纖維肌痛患者的疼痛時常發生在全身各部位,包括腹痛、胸痛、筋骨痠痛,可能跑去看腸胃科、心臟科、復健科、骨科、神經外科都還無法確定病因,也因長期不被外界理解,多半被認為是「無病呻吟」,往往情緒低落、煩躁、影響工作表現,還可能求助精神科。纖維肌痛症是需要長期治療的疾病,需透過教育、心理、藥物、健身四大支柱一起治療。多運動對纖維肌痛症有幫助 最推薦「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胡翔越指出,纖維肌痛症的病人常因全身痛需不敢動,但如果一直將注意力放在疼痛上,會變得更不想活動,久而久之將造成失能,因此得這個病就得多運動!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纖維肌痛症的運動對患者有許多幫助而且可以很簡單!最常被推薦的是「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只要每天做20分鐘或是一週內集中在兩天內做有氧運動就能達到效果。一般建議,從低強度有氧運動起始,一週2天開始,最終目標為達到一週運動150分鐘的中強度有氧運動。若不想記這麼多,就記住每天走路20分鐘,心跳至少要超過100下。運動可選擇腳踏車、跑步、水中運動等。認識纖維肌痛症 (Fibromyalgia, FMA)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異常導至疼痛感放大身體有超過11個特定的痛點慢性疼痛超過三個月,合伴其它症狀如腸燥症、睡眠障礙、肌肉和軟組織疼痛、身心障礙、頭痛、顳頜關節等相關症狀通常發在20 – 50 歲80-90% 女性患者居多預估台灣有20 – 40萬患者》纖維肌痛症自我檢測(資料來源/TFA台灣纖維肌痛症關懷協會)【參考資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衛教資料.纖維肌痛症不是普通肩頸痠痛,愈不敢動恐逐漸失能!醫推薦做二種運動維持體能.24歲學霸AV「痛到站不起來」 無預警宣告:全面暫停工作.疲倦常常累恐是「公主病」 29題自我檢測纖維肌痛症
-
2023-05-14 養生.聰明飲食
增肌只吃蛋白質是不夠的 營養師曝少吃這些還會影響肌肉質量
【本文重點】蛋白質是建造修復組織肌肉生長的主要原料,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為增肌關鍵。蛋白質食物可平均分配於一日三餐,加上充足熱量,維生素D等,可增加肌肉生成效率。對於牙口不好的長輩,可選用豆腐、豆干、蒸魚、炒蛋等軟嫩易嚼的食材。減肥者建議在重量訓練後30分鐘內快速補充優質蛋白質和澱粉,如低糖豆漿、地瓜、雞腿等。--by ChatGPT哪些營養素與肌力最相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營養師劉彥均說,「蛋白質」是建造修補組織肌肉生長的主要原料,攝取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為增肌關鍵。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胺基酸,有助於刺激肌肉合成,其中必需胺基酸為人體無法製造,需從食物中補充,日常飲食可多選擇優質蛋白質,例如黃豆及其相關製品、魚類海鮮、蛋類、禽畜瘦肉、乳製品。劉彥均提醒,減重族常採用不吃澱粉、只吃蛋白質飲食模式,事實上醣類、蛋白質、脂質為身體維持運作重要三大營養素,缺一不可。建議可用未精製全穀雜糧類澱粉取代精製澱粉,例如糙米飯取代白米飯,達成均衡健康的減重效果。熱量攝取要足夠,維持適當體重,維生素D關乎肌肉質量。劉彥均提供增加肌肉量的飲食小技巧:1.充足熱量與蛋白質:把握優質蛋白質攝取原則,還需搭配均衡飲食,並且維持適當體位,體位過輕容易增加肌少症風險,若缺乏熱量會影響能量代謝,造成肌肉疲勞衰退。2.蛋白質平均分配:除了蛋白質的攝取量要足夠外,餐次分配也是重要因素,建議將蛋白質食物平均分配於一日三餐,才能有效提高吸收利用率。3.維生素D不可少:血液中維生素D含量與肌肉質量有關,補充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減緩肌肉流失及預防骨質疏鬆。食物來源包括鮭魚、鮪魚、鯖魚、乾香菇、蛋黃、牛奶等。此外,鼓勵搭配每天10-15分鐘日照,以活化維生素D功能。每餐吃一掌心大的豆魚蛋肉類,平均分配三餐中。劉彥均提醒,肌少症是長者常見症狀之一,長輩常以為飲食清淡就是健康,卻忽略蛋白質攝取。多數長者因牙口吞嚥功能退化或圖方便,常以稀飯配醬菜或白飯加菜湯打發一餐,建議高齡者更需重視蛋白質攝取量,若牙口不好可選擇蒸蛋、蒸魚、豆腐,或在粥品湯品中加入肉類燉煮,餐間選擇牛奶、豆花、豆漿等高蛋白質點心。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蔡怡君說,根據歐洲老年醫學會2013年提出的建議,一般健康的長者每天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至1.2克,以60公斤長者來說,每天可攝取60至72克蛋白質。簡單來說,一餐攝取一個掌心大的豆魚蛋肉類,且富含蛋白質食物應平均分配在三餐中,可以有效提高吸收率,並增加肌肉生成效率。蔡怡君說明,根據2018年每日飲食指南,活動量適中的男性長者一日建議攝取2250大卡、女性長者則是1800大卡,而活動量稍低的男性長者一日建議攝取1950大卡、女性長者則是1600大卡。胃口不佳者,優先吃豆魚蛋肉類,再吃全穀雜糧類。蔡怡君建議,每餐應注意要有澱粉、蔬菜、蛋白質食物的搭配,如吃稀飯時搭配一碗燙(炒)青菜和紅燒豆腐、魯豆包、豆干、魚、炒蛋煎蛋、滷雞腿、炒肉片等,或外食吃麵時再點份燙青菜和滷豆干、滷蛋搭配,即是很均衡的一餐。蔡怡君指出,如果老年人牙口不好,優先採用質地軟嫩的食材,例如豆腐、豆干、豆包等豆製品、蒸魚、蒸蛋、炒蛋等。肉類可透過拍打、刀尖點肉斷筋、逆紋切或是先用鳳梨、木瓜、檸檬醃製等讓肉質軟化,或切成肉末、小塊,也可採燉煮。胃口不佳,進食順序應鼓勵先吃豆魚蛋肉類,再吃全穀雜糧類,最後才吃蔬菜,以確保優先攝取到蛋白質來源。料理可多樣化,以水果或中藥材入菜提香。慢性腎病如何增肌攝取足夠熱量 低蛋白澱粉+優質蛋白質需限制蛋白質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劉彥均說,首要是攝取足夠熱量,避免體組織分解產生含氮廢物,造成腎臟負擔。蛋白質來源建議選擇高生物價的豆魚蛋肉類,可搭配低蛋白澱粉,例如冬粉、米粉、粄條等取代部分主食,除了能維持熱量目標,也能確保優質蛋白質提供身體良好利用率。蔡怡君建議慢性腎臟病患控制蛋白質攝入量,飲食要注意足夠的熱量,以及不過量的蛋白質(依身體狀況諮詢營養師),並選擇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來源,如嫩豆腐、板豆腐、豆干、魚、蛋、雞肉、鴨肉、豬肉、牛肉等。另外,運動也很重要,建議可進行輕度的「阻力訓練」,如拉彈力帶、舉裝滿水的寶特瓶等運動,從而維持肌肉質量。減重者如何增肌蛋白質加適量澱粉 減脂增肌更有效率減肥不吃澱粉、只吃蛋白質,會不會減掉肌肉?蔡怡君說,體重控制的不二法門,就是減少熱量攝取(節制吃)、增加熱量消耗(多運動),產生熱量負平衡進而氧化體脂肪,達到減重效果。建議重量訓練後30分鐘內,立即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和澱粉,如一杯低糖豆漿或是吃一支雞腿加上一個地瓜,可以增加肌肉量和達到代謝效果。吃下的澱粉,會用來生長肌肉,不會變成脂肪堆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2-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老年醫學名醫黃國晉:中年發福一點沒關係! 存「肌金」越早越好,走路運動要到這程度才有用
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黃國晉專精老年醫學、預防醫學,長年診間看盡生死百態,對「老」有更深體悟。他認為,現在應該追求健康老、活躍老,而非倚賴他人協助,轉化傳統對「孝道」的觀念,「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萬事都要服侍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但千萬別服侍到飯來張口、茶來伸手,應該讓他們利用生活中的機會多活動,千萬不要覺得,不幫他做就是不孝順!」黃國晉說。 「像我媽87歲,透過做家事、做喜歡的事來活動,譬如澆花、騎腳踏車、擦地板…。她住透天厝,一層一層擦地板,有時候我們覺得很捨不得,但她就是很健康!」黃國晉笑道,八旬老母喜歡到市場買菜,原本擔心擠傳統市場容易感染Covid-19,想不到媽媽防護得宜,至今未曾確診過,「反而我們去年5月都被感染了!」 他認為,歐美老後的價值觀是自理生活、獨立老,台灣卻是「有事弟子服其勞」,反而讓長輩加速退化。「當然太操勞、危險性高的,像搬重物、爬高可以避免,但如果能增加活動量、運動量倒是非常鼓勵,不要說不讓她做!」 進入熟齡後也應改正心態,千萬別覺得年紀大了就該少動,因為高齡者最怕吃得多、動得少,體內脂肪過高又有肌少症,落入「肌少性肥胖」的雙重危害。 中年後不只看體重,要看肌肉、脂肪比例 不過,很多人年輕時怎麼吃都不胖,過了中年卻像失速列車般止不住體重上揚,「這其實是人體正常的保護機制,因為根據調查,發現熟齡者過重一點,反而活得比較久!」 黃國晉指出,過去認為BMI值標準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但研究發現,台灣BMI值24~26的人活得最久、死亡率最低。特別是進入中高齡後容易生病,胖一點才有足夠的「本錢」消耗,「假如身材瘦乾癟,又有肌少症,反而沒有多餘的空間給它。」 「中年發福一點沒關係,不要胖就好!」至於「胖」的標準,由於人種差異,國人BMI值最好能控制在27以內。但他提醒,別被體重蒙蔽,因為同樣60公斤,20歲與70歲的體脂率可能從15%翻倍到30%,所以年紀增長後,看的應該是肌肉與脂肪比例。 除了用「量」來評估肌肉,也可以從「質」的部分來看:■握力(上肢)男性握力需大於26公斤、女性大於18公斤。若沒有握力儀,也可以利用開寶特瓶蓋、開罐頭瓶蓋或扭毛巾來測試,如果打不開或覺得辛苦費力,就要注意是否有肌少症或肌肉無力。■走路速度(下肢)每秒鐘行走速度不少於0.8公尺以下。 要預防肌少性肥胖,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飲食、多運動。像是走路、騎腳踏車雖屬有氧運動,若能加強力度,也能有一點點的阻力;實驗也證明,有氧運動最能讓存儲能量的「白色脂肪」轉化為燃脂的「灰色脂肪」(或稱米色脂肪)。另外如原地半蹲,也是在家就能做的阻力訓練。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最怕生病臥床,過去曾有統計,長者住院3天就會流失0.95公斤的肌肉量,「我爸爸在的時候,肺炎住院1個多禮拜,起床就不能走路了!」黃國晉對此有深刻體驗。他回憶,父親出院後肌力退化需找人攙扶,後來買了一台固定式腳踏車讓爸爸踩,才慢慢將消失的下肢肌肉練回來,至於上肢則可以在家用啞鈴訓練,「不是做不到的事!」 利用機會多活動,存「肌金」越早越好 如同防止骨質流失,存「骨本」越早越好,肌肉也是一樣,「年齡我們沒法去抵抗,我們接受它,但要減緩肌肉的流失。」如果不做任何事,年過40後肌肉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減少,換言之每年幾乎流失1%,若有其他疾病會流失得更快,所以中年過後就要留心預防。 黃國晉建議,可以利用工作與生活中的機會,讓自己多一點活動。像他搭公車會提早2站下車,不等電梯改走樓梯,但高樓層下樓仍建議搭電梯,以保護膝關節。 他笑說,光是往返台大醫院東西址,就有3000~4000步,「來回2趟,不用颳風淋雨就1萬步了!」而且別小看平日走路養成的體力,他不爬山、不跑步,去年12月帶國際醫療團到印尼,一行人從半山腰出發去看火山,「我還是走第一!」 從數據來看,靠走路要達到「有效運動」程度,可以讓每分鐘心跳落在(220-年齡)× 0.6~0.8的區間;主觀感受則是走到「微喘」,但跟旁人講話仍然清楚,假如上氣不接下氣,就是過量了。 上班族也能利用一些小技巧來增加活動量,好比市區不易找停車位,開車族不妨將車停遠一點,多走一段路累積步數。而平常搭捷運,排電扶梯的人龍總是很長,不如選擇走樓梯,對心肺訓練有極大幫助。 拒絕「空熱量」食物,韓劇迷追劇紓壓 「從環境、生活習慣的改善,就能夠增加運動量。」黃國晉常鼓勵患者聚餐前先約出去戶外活動,平常飲食則要少油、多蛋白質,盡量避免手搖飲、精緻糖等「空熱量」食物,像每次辦公室揪訂飲料,他一定拒絕,「喝起來也不快樂啊!」 當然,生活中難免有誘惑、或有應酬,那就要有「大小餐」的觀念。「晚上要聚餐,中午就少吃一點;或是吃飽了,剩下就打包,不要覺得打包很丟臉。」同時也要聰明的選擇食物,盡量避免油炸、勾芡、雞鴨禽肉皮以及甜點飲料。如果真有無法滿足的甜點胃,不妨試著「只吃一半」,不要全吃光。 除了運動、飲食,他認為日常養生無非就是睡眠充足、壓力不要太高,「看電影、聽音樂、出國旅行、運動…,找你有興趣的方法健康紓壓,不要倚賴抽菸、喝酒、吃東西這些不健康的方式。」 身為韓劇迷的黃國晉,就是靠「追劇」、聽音樂抒解壓力,回家躺按摩椅按上1個鐘頭,晚間12點多一定要上床,睡足6小時,「太太都說我3秒鐘就打呼!」他大笑。 這幾年時興跑馬拉松,他也認同是一種不錯的紓壓方式,但提醒可以把參加馬拉松當作目標,別看成比賽,「如果計較要跑全馬、半馬、幾分鐘內跑完,那壓力不是更大?」 退休前建立備援系統,才有「本錢」老 已進入「坐五望六」的年紀,黃國晉坦言面對死亡,「但凡生物體,都是會怕的,講不怕是假的。」既然生老病死是眾人都會碰到的議題,我們如何在人生的黃昏活躍老化、健康老化,才是應該關注的焦點。 他舉例,台灣人平均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歐洲人卻僅臥床1周,因為他們在心態、行動上追求「動到最後一刻」,即使身有病痛,也會讓自己盡量保有獨立的活動力。 「老後要讓自己有多餘的本錢,無論是知識、心靈的力量,找到可以寄託的事,包括另一半走掉,如何面對一個人?你的後援在哪裡?」黃國晉念EMBA時,跟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是同學,當時戴勝益就提出「支援系統」的概念,認為退休後應有經濟備援,支應夫妻各自的長照需求。 「養兒防老已經過時,熟齡族一定要有理財規劃,譬如以房養老、或是退休金轉為信託照顧自己,不要一下子都給小孩。」黃國晉說,隨著國人壽命逐漸延長,健康是人生步向黃昏時最大的追求,平常就該保養、健檢、有正確生活習慣,「千萬不要等老了才來存!」不讓變老與「衰老」劃上等號,我們也能老得健康、活躍! 【黃國晉小檔案】出生:1965年現職: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學歷:台大醫學系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高階管理商學組碩士(EMBA)、台大醫學系醫學士經歷: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台大醫學保健暨醫療中心主任、澳洲雪梨大學人類營養中心博士後研究、美國賓州大學醫院及醫學院醫學教育及臨床教學進修●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年輕從事旅行業年收200萬,晚年卻在開計程車?他嘆:有些事50歲後才懂,真的也晚了.「放棄」不可恥,第三人生無須逞強!登古道只差1公里攻頂卻放棄:享受過程美好就足夠了.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半導體、台積電!中年後都該有的3個領導特質,將才的養成,是國家大事
-
2023-01-19 醫療.感染科
嘔吐、腹瀉…像食物中毒!預防諾羅病毒專家建議6招,噴酒精、乾洗手都沒用
新冠疫情持續2、3年下來,許多人已經養成酒精隨時「噴噴噴」的習慣,不過目前正流行的諾羅病毒,傳染力很強,噴酒精卻沒用。醫師提醒,平常要養成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的習慣,家裡若有人感染,則要以稀釋過漂白水消毒,才能阻絕病毒繼續傳播。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資料,諾羅病毒是一種傳染力很強的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糞口傳播,也就是透過被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到人體當中,或者是經由親密接觸後感染,也不排除飛沫傳染。一般人在接觸諾羅病毒後12~48小時後會出現症狀,而其中大多數病患會在3天內逐漸康復,但免疫力低下的族群需要特別注意。【看詳細】疾病百科/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主要症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諾羅病毒流行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傳染力很強,大人與小孩都可能罹患,易引發群聚感染,並容易誤以為是食物中毒。目前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給予症狀緩解藥物,而患者因為嚴重嘔吐、腹瀉,會造成體液流失,要注意多補充水分、電解質,若本身有慢性病、年紀較小兒童,還要留意脫水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現在許多民眾常用的酒精性消毒劑,對諾羅病毒效果不佳。蘇軏提醒,患者接觸過的環境、器物表面,建議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在接觸患者後、用餐前、如廁後也務必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為避免透過飛沫傳染,接觸患者或是在處理其嘔吐物、排泄物時應配戴口罩。因有些患者即使症狀緩解,散播病毒的能力仍可以持續長達2週。消毒漂白水如何配製?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衛教資料,酒精性消毒劑對引起腸胃炎的病毒殺滅效果不佳,須使用較高濃度的稀釋漂白水。稀釋漂白水前應穿戴手套、口罩及防水圍裙,稀釋的漂白水應當天配製並標示日期名稱,未使用的部分在24小時後應丟棄。1.準備物品:(1)市售漂白水:含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之濃度約為5到6%,即50,000-60,000ppm。(2)免洗湯匙(1湯匙約為20cc)。(3)大瓶寶特瓶(1瓶容量約為1250cc)。(4)手套、口罩、防水圍裙及護目鏡。2.環境消毒建議使用1,000ppm漂白水,配製方法為:(1)大量:【2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免洗湯匙10瓢) (大瓶寶特瓶8瓶)(2)少量:【2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中】3.嘔吐物及排泄物建議使用5,000ppm漂白水,配製方法為:(1)大量:【1000cc漂白水+10公升清水中】(免洗湯匙50瓢) (大瓶寶特瓶8瓶)(2)少量:【100cc漂白水+1公升清水中】預防諾羅病毒6招1.平時養成確實用肥皂或洗手乳洗手的習慣。2.注意食品、環境衛生,務必將食物煮熟後再食用3.家有感染者,處理其嘔吐物、排泄物時應配戴口罩,處理完要確實洗手。患者接觸過的環境、器物表面,以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4.與他人共食應使用公筷母匙。避免與感染者共食。5.蔬果要清洗乾淨,避免生食生飲,尤其是貝類水產品應澈底煮熟再食用。6.出入公共場所建議應戴口罩,以避免飛沫傳染。【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諾羅病毒Q&A.一家3口嘔吐拉肚子「不是食物中毒」 感染病毒傳播力持續「長達2周」.腹瀉變多…疾管署憂學童群聚危機 原來酒精、乾洗手沒效
-
2022-12-17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免費線上課程】元氣動起來:全身燃脂運動菜單自由配!4大部位精準鍛鍊
流汗就會瘦嗎?想要瘦得健康,除了飲食控制、培養運動習慣,透過肌力鍛鍊,提升基礎代謝、肌耐力,更能有效消耗熱量。元氣動起來系列第二彈,由運動專家葛厚函教練帶來系列全身燃脂運動,每天5分鐘,脂肪不囤積。一定要一次看完系列課程嗎?看完系列課程除了能鍛鍊你的上肢、下肢,還能增強心肺、腹部核心,讓肌群更有力!沒時間看完全系列怎麼辦?你可以嘗試搭配專屬於自己的「運動菜單」,以第1堂「動態暖身」課程為主,搭配元氣網每周針對不同鍛鍊目的所推出的主題,自由搭配適合自己的運動課程,組合個人化運動菜單。第1堂「動態暖身」將於12/22 10:00準時上線,做足事前熱身,不但能夠防止運動傷害,還能開啟你培養運動習慣的第一步。全系列共有5堂課程,每一堂課拆分3組動作,搭配輕快的音樂節奏,讓初學者也能簡單上手、精準鍛鍊,課程中教練也會不斷提醒要保持韻律呼吸,藉此提升心肺功能,5分鐘、5堂課達到全身燃燒的效果,並同時提升肌力。📢5堂課將分別於 12/22、12/29、1/5、1/12、1/19,連續5週,每週四上午 10:00開課,還不快安排你的運動課表。|課程資訊|📍第一堂【動態暖身】:22/12/22(四)10:005分鐘動態暖身 全面啟動喚醒肌肉 👉前往觀看📍第二堂【下肢訓練】:22/12/29(四)10:005分鐘腿力回春 做這一動作CP值最高 👉前往觀看📍第三堂【核心運動】:23/01/05(四)10:005分鐘1條毛巾練核心 穩定平衡感 👉前往觀看📍第四堂【上肢訓練】:23/01/12(四)10:005分鐘水瓶操 緊實線條瘦手臂 👉前往觀看📍第五堂【心肺訓練】:23/01/19(四)10:005分鐘終極挑戰 爆汗有氧強心肺 👉前往觀看|適合對象| ● 運動新手 - 運動菜單1+1(熱身運動+心肺訓練),循環3次。● 宅在家練肌力 - 運動菜單1+2(熱身運動+上肢訓練 / 核心 / 下肢訓練),循環3次。● 全身燃脂、完美身形 - 運動菜單1+4(熱身運動+上肢訓練 / 核心運動 / 下肢訓練/心肺訓練),循環5次。● 局部強化訓練 - 運動菜單1+1(熱身運動+上肢訓練 / 核心運動 / 下肢訓練),循環5次。|上完這系列課程,你的收穫是...| ● 有效增加肌肉力量。● 養成肌力訓練習慣、雕塑體態。● 增加肌肉強度和耐力、讓平衡感變好、肢體更協調。 |如何報名課程| ● 此系列課程共有5堂課。● 此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 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 |系列課程重點導讀| 第一堂:22/12/22(四)10:005分鐘動態暖身 全面啟動喚醒肌肉📍還在用拉伸來暖身嗎?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態暖身,有效提高心率、產生熱量,為喚醒肌肉做好準備!*只要5分鐘,讓你的身體快速「暖」起來*小葛教練詳細解說動作步驟與關鍵*3個動作強化肌力、活絡關節,讓你越動越健康👉前往觀看【動態暖身】第二堂:22/12/29(四)10:005分鐘腿力回春 做這一動作CP值最高📍隨時隨地都能做的下半身訓練,注意蹲好蹲對,讓你增肌減脂事半功倍*增加肌力量,提升基礎代謝,肌耐力更上一層樓*練好核心,改善平衡👉前往觀看【下肢訓練】第三堂:23/01/05(四)10:005分鐘1條毛巾練核心 穩定平衡感📍坐下去就起不來?是你的核心力量不夠!1條毛巾3個動作幫你穩定平衡感*不分年齡皆可進行*訓練核心功能的毛巾健身操*伸展腰側肌肉、雕塑腰部曲線👉前往觀看【核心運動】第四堂:22/01/12(四)10:005分鐘水瓶操 緊實線條瘦手臂📍隨手可得的寶特瓶+簡單易學的動作,宅在家輕鬆練手臂!*肩推、平舉、繞圈,3個動作喚醒手臂肌力,消滅頑固贅肉*鍛鍊手臂肌耐力、緊緻線條、提高新陳代謝👉前往觀看【上肢訓練】第五堂:22/01/19(四)10:005分鐘終極挑戰 爆汗有氧強心肺📍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快跟著小葛老師一起動次動!每個動作都有詳細解說,讓你的有氧訓練更EASY。*初學者也能簡單上手*利用不同手腳動作訓練協調性*提升新陳代謝、強化心肺功能👉前往觀看【心肺訓練】|講師資訊| 🔸葛厚函 運動專家●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講師●中國端子電業股份有限公司/體適能講師●體育署 Women 動起來/體適能講師●東山高中擔任體適能/研習講師●華梵大學/高齡者體適能講師●康寧大學數位媒體單元/節目製作講師
-
2022-11-11 養生.聰明飲食
罐頭食品該怎麼挑選?掌握觀察4撇步安心挑,鋁箔包、調理包也算罐頭
走進超市或賣場,層架上總擺滿了形形色色的罐頭食品!到底罐頭是如何製成?應如何挑選呢?罐頭是如何製成的?食藥署說明,罐頭是將食品封裝於密閉容器內,在封裝前或封裝後,經過商業滅菌的加工方式,使微生物不再繁殖,且無有害活性微生物及其孢子存在,進而可在室溫下長期保存。市面上的常溫保存罐頭,包括:金屬罐裝的鮪魚罐頭、肉醬罐頭,玻璃瓶裝的醬菜罐頭,殺菌軟袋裝的火鍋湯底,泡麵內的調理包,寶特瓶及鋁箔包裝的茶類飲料,以及常見的豆奶、保久乳等,都屬於廣義的罐頭食品。罐頭應如何挑選?罐頭食品要如何挑選?不只看外表,也要看內涵。食藥署提出下列四個觀察點,若遇到這些情形,應避免挑選與食用:1.金屬罐類:外觀出現膨脹、生鏽、凹陷、變形等。2.玻璃瓶類:瓶蓋上設計真空安全鈕已浮起、或封蓋不完全的情形。3.殺菌軟袋類:出現不正常膨脹或封口不完全造成內容物滲漏。4.觀察內容物:打開罐頭食品後,觀察內容物有無變色或不正常的變質現象,像是結塊、沉澱、異味、酸敗等。此外,在衛生福利部公告的「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訂有罐頭食品相關重金屬限量,如:金屬罐裝的罐頭食品訂有鉛及錫之限量;非金屬罐裝的罐頭食品訂有鉛之限量;一般飲料類訂有砷、鉛、銅之限量,以金屬罐裝之飲料訂有錫之限量,另針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容器包裝之飲料訂有銻之限量。為確保國人食用罐頭食品之衛生安全,食藥署已自2019年起,執行罐頭食品工廠相關稽查專案並抽驗罐頭食品,檢驗結果其重金屬含量均符合規定,可安心食用。
-
2022-11-05 失智.大腦健康
走路沒力、容易跌倒,小心是「肌少症」!從飲食、運動2方面改善
長期活動量不足、沒有運動習慣,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出現走路沒力、容易跌倒的情況,小心是被「肌少症」找上門了!研究顯示,人過了30歲後,肌肉質量每10年流失3至8%,70歲以後,每10年更以約15%的速度流失,若沒有及早正視肌肉量流失的問題,就可能罹患肌少症,讓老年失能、臥床的風險提高。這裡就整理出有關「肌少症」的常見問答,讓大家了解這個疾病,學習改善、預防等等的方法。Q:肌少症是什麼?A:肌少症是一種進行性的全身性肌肉疾病,身體骨骼肌的肌肉量快速減少,並伴隨患者生活功能上的退化,隨著年齡增長,會影響身體骨骼肌的代謝平衡,使此疾病發生率隨增加。罹患肌少症的人會有肌肉質量減少、肌力下降、行動能力變差等情形,隨著骨骼肌肌肉量減少,會影響到患者的核心肌群,進而使肌力和肌耐力減退,患者會無法從事較費力的運動,生活型態逐漸轉趨靜態。患者又因運動量不足,而加速疾病進展,形成惡性循環,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會出現體能退化、反覆跌倒、生活無法自理、失能及衰弱等現象。Q:為什麼會罹患肌少症?A:肌少症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主要是因年齡增長所導致,次發性則跟是否罹患疾病,或是個體營養攝取狀況,如是否攝取足夠蛋白質,以及生活型態如是否有充分運動等相關。肌少症上身的常見原因有以下5個:肌少症上身的5大原因1.年齡2.活動量不足3.營養不良4.內分泌失調5.發炎Q:什麼樣的人罹患肌少症的風險比較高?A:肌少症與年齡、本身是否罹患疾病、飲食、運動等生活習慣都有關聯,因此以下幾類人罹患肌少症的風險也會比較高。1.高齡長者:依統計,65歲以上長者約1成有肌少症,75歲以上即高達3成,而且7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10年會以約15%的速度流失,所以高齡長者很容易出現肌少症。2.罹患慢性病者:如果本身患有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腎臟功能惡化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引發肌少症。3.營養不良者:肌少症跟是否攝取足夠蛋白質等飲食習慣相關,所以營養不良的人也是肌少症的高危險族群。4.活動量太少的人:長期活動量不足、沒有養成運動習慣,也可能提高罹患肌少症的風險。5.臥床、失能的人:長期失能或臥床或失能,會因為無法活動,而使肌肉及肌力快速流失。此外,民眾普遍認為男性肌肉較多,肌少症較不會找上門,但調查結果卻相反,男性風險高達51%,高於女性的43%。因男性隨年齡增長,荷爾蒙改變,會影響蛋白質吸收與肌肉生成。Q:如何預防預防肌少症?A:「運動」和「飲食」是預防肌少症最有效的方式。「運動」方面養成規律的習慣非常重要,特別是負重運動,如深蹲及舉啞鈴,以及平衡運動如太極拳等,可避免跌倒、維持身體活動力及減緩肌肉流失。另外「阻力訓練」也是預防肌少症的好方法,它透過外在阻力,讓肌肉進行收縮時,肌肉纖維能感受到張力,刺激荷爾蒙生成,提升神經傳導能力,促使肌肉生長訊號刺激骨骼肌裡的蛋白質合成。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阻力訓練」,不需要太大空間,只要利用彈力帶、啞鈴、寶特瓶,或是自身的體重,都可以達到阻力訓練的目標。中老年人進行阻力運動時,3大注意事項:1.如患有慢性病,務必徵詢過您的醫師後,在了解疾病的影響下,安全規律運動。2.若從來沒接受過阻力訓練,建議先尋求專業醫師及治療師的協助,制定個人化運動計畫。3.建議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心跳達130下,持續6個月。「飲食」方面,補充蛋白質非常重要,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原料,60歲以上民眾的蛋白質需求量,可能比年輕人還高,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有運動也沒幫助。好的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魚、肉、蛋類,尤其是運動後1小時內立即補充,效果最好。建議高齡者每餐均衡攝取約手掌大雞胸肉的蛋白質,魚、豆類、蛋或牛奶均可,也可以接攝取市面上含優質蛋白質、吸收利用率高、並具有醫學實證之均衡營養補充品。Q:肌少症有什麼治療方法?A:目前肌少症沒有藥物治療,營養及運動是肌少症的最佳解藥。當篩檢出罹患肌少症後,可採用一些非藥物的處置,包括飲食調整和復健運動,來改善肌少症現象,減少病程惡化,進而增進生活品質。另外,會建議增加蛋白質、維生素D、抗氧化物以及長鏈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並量身打造合適的運動模式和運動量,以增進肌力、肌肉量和平衡,並避免運動傷害。Q:生活中有什麼改善肌少症的方法?A:想改善肌少症,適當的「運動」與「肌力訓練」不可少,每週至少要2-3次,每次約20分鐘,且每一個肌群都應該訓練到,特別是股四頭肌(位於大腿前側的四大塊肌肉),與行動便利的關聯性很大,因此要著重訓練。而若肌肉量已經很少或者身體較虛弱者,則以少量多次為原則,透過較低強度但次數較多的訓練,慢慢增加訓練的強度,才不會操過頭。「飲食」也是改善肌少症的重要因素,平時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類、乳品類,或者高蛋白粉等,足量的蛋白質攝取適肌肉維持與增加的基礎,年長者每日都應攝取體重乘上1.2公克的蛋白質,意即體重60公斤者,每日應攝取到72克的蛋白質(60 x 1.2=72),例如雞蛋一顆約含有7克的蛋白質,低脂牛奶200cc約含有3.1克的蛋白質,雞胸肉100克約含有24克的蛋白質。而除了蛋白質攝取外,「維生素D」也應多攝取。維生素D的攝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曬太陽,但天氣過於炎熱時,不宜長時間日曬,以免造成皮膚受傷或者中暑、脫水等,建議在清晨或黃昏時曬比較適合,日曬時應該要讓皮膚曬到太陽,不要全身包緊緊的曬。另外也可透過菇類或者保健營養品做補充,相較於長時間的日曬,對於身體來說會比較能負擔。Q:如何發現自己有沒有肌少症?有自我檢測的方法嗎?A:透過日常生活觀察,可以注意自身是否有肌少症的風險,有5個要點需特別注意:1.站起來或蹲下時吃力:如坐在較矮的椅子上會難以起身,或者上完廁所後要從馬桶上站立起來很困難。2.走路緩慢:即使在平地行走也很緩慢無力,甚至過馬路時,會來不及在綠燈的時間內通過。3.反覆跌倒:近一年內連續跌倒的狀況超過兩次。4.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重,體重卻不斷減輕,半年內體重減少5%以上。5.握力下降:如濕毛巾擰不乾,或者連扭開寶特瓶蓋都很吃力。另外可以藉由問卷評估、握力測試和分析身體組成等檢查,來評估罹患風險,像是量測小腿圍、了解受測者目前的運動能力和功能,目前常用的篩檢量表為SARC-F和SARC-Calf。篩檢量表的評估項目包含提舉5公斤重物、在房間走動、從椅子或床鋪起身、爬10階樓梯以及過去1年跌倒次數,評估項目從0到2分評分,若加總分數逾4分,就可能有肌少症,建議就醫評估。而「小腿圍」也是有效的評估方式,若男性低於34公分、女性低於33公分,再加上上述評估有任一項感到有點困難,也可能有肌少症。Q:肌少症患者要如何補充蛋白質?可以吃高蛋白粉嗎?A:可諮詢營養師適當補充,但由天然食物中獲取蛋白質最佳。高蛋白粉雖然蛋白質含量高,但不可以當作蛋白質主要來源,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魚、蛋、肉類還含有其他人類所需的營養素,如紅肉類有礦物質鐵、維生素B12等,海鮮有微量元素鋅等,這些都是高蛋白粉沒有的,且每項食物所含蛋白質的結構及胺基酸比例也不同,因此補充蛋白質須依靠多元飲食。高齡者補充高蛋白粉時要事先諮詢營養師,注意高蛋白粉所含的糖分,以防攝取過量,增加體內熱量及脂肪生成。另外也要注意,對年長者來說,不是吃蛋白質就會長肌肉,如果沒有從事重量或負重訓練,光吃高蛋白粉也無法增加肌力。 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2-10-29 醫療.精神.身心
囤積回收垃圾、吃剩菜剩飯造成家人鄰居困擾,是生病嗎?醫師與整理師授4種解方
多年前立委高嘉瑜住處曝光,被網友發現住處雜亂,並囤積大量衣物。最近《爆料公社》也有網友抱怨婆婆喜歡撿回收,然後吃剩菜剩飯,想要自己獨立生活,想要麻煩家人,但這樣的情況已經造成家人與鄰居的困擾,引起許多網友回應。網友回覆:「神經內科檢查一下」、「失智前兆」、「老人都這樣,捨不得丟」、「這要罰錢最有效」、「你不會搬走嗎?、「我家的老人也是,撿回來就亂丟」,但這樣的情況,真的只是習慣或是失智嗎?有時候可能並非如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陳正生多年前接受聯合報採訪時就指出,很多人有「收集」特定物品的習慣,從超商集點贈品、公仔、偶像周邊到骨董,東西愈來愈多,有人還另租倉庫或買房子堆戰利品。不過,當這些被收集的東西換成用過的「寶特瓶、塑膠袋、紙箱、報紙」,且堆到孳生蚊蠅、老鼠,甚至連睡覺地方都沒有或掉下來打到人,很可能就是病態囤積了。囤積症(囤物症)是一種疾病嗎?「囤積症」在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5版(DSM-5)中,被歸類為強迫症的一種,患者會過度性收集不值錢、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並對自己及旁人生活造成干擾。陳正生說,囤積症發病初期因生活功能還沒退化,患者會適時掩飾,等病徵行為明顯後,需持續以強迫症藥物治療,不太能根治,只能逐漸改善。他曾診治過一名囤物者,原本床上堆滿紙箱和寶特瓶,寧願睡在地上也不清理,經強迫症藥物治療後,已願意在床上整理出一塊地方睡覺。陳正生表示,囤積症有可能是因失智症、中風或腦部受傷引起的併發症,診斷上須排除相關可能性。研究指出,囤積症可能是因腦部前額葉基底部(orbitofrontal)或前扣帶迴皮質(Ant. cingulate)等功能失調,導致判斷力或情緒調節發生問題。囤積,有時候是一種安全感在《空間最佳化!家的質感整理》一書中提到,有些人並不是真正愛惜東西,而是透過收藏和囤積來尋求內心安定。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保存東西,也不懂得丟掉不需要的雜物,而這種病態正是「強迫性囤積症」。一旦讓物品「喧賓奪主」,原本的主人反而淪為寄居籬下、在物品夾縫中求生存的可憐蟲,最後,連該有的正常生活都消失無蹤。為什麼老人家的房子會這樣堆滿雜物呢?最常見的共通點就是「無法丟棄子女從小到大用過、充滿回憶的物品」,從衣服、鞋帽、樂器、玩具,到照片、書本、獎狀、獎牌等,全都原封不動的珍藏著。精神科醫師楊聰財的父親在去世前也發生類似的狀況。小時候,楊聰才醫師的父親經營著自己的水果攤,養活了一家人,但但父親退休後,水果卻成了家人的噩夢!因為這時候父親會在市場快收攤時搶便宜,購買一整堆賣相不佳的水果,開心地帶回家,但過多的水果無法吃完,造成蚊蠅滋生,成了父親與家人間爭吵的導火線。楊聰財回憶,或許對於經歷過苦日子的父親來說,生活哲學就是「有備無患」,對於特價、買一送一,幾乎沒有抵抗力,只要便宜就買,連水果也是一樣。如何面對囤積症?先處理心情,再處理環境居家整聊室創辦人鄭博元先前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表示,每個家庭形成的囤積原因不同,想要改善問題前,一定要先理解屋主對於物品的感受和背後割捨不了的原因,才不會造成衝突和反效果。因此,要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應從兩面向著手,包括觀察造成囤積的心理原因,搭配實際的5步驟來斷捨離,更有助於重拾空間、養成舒心的環境。想要具體達成減少囤積物的方法,處理好病患的心情後,可以透過這些原則來達成目的:原則一:從減少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物件開始做起。先不要一次清空,而是逐步完成,減少病患的心理衝擊。原則二:讓病患逐步同理別人的困擾,願意開始進行清理。原則三:把同類的東西全都找出來、集中放在一起,讓病患親眼確認是否需要丟棄。原則四:讓病患確認留下來的物品已經回到原位。「與心靈有約」主持人、心靈輔導老師王漪曾經撰文指出,學習如何不要再把難捨之愛和未圓之夢,寄託在物質當中,並不是一門容易的功課,但必須學,因為人終究要面對自己體力和時間的有限,能越早想通,就能越接近自由。
-
2022-10-09 養生.聰明飲食
鴻時代/楊梅花食間
這陣子看了幾本書,試著汲取不同的體悟,生活能觸及範圍有限,書裡帶來的世界卻無窮。跟冰箱一樣,食物賞味期限時間差不多了,就可以一次完成斷捨離,把頭腦暫時清空,給自己多一點空間,才能給心裡足夠養分。趁著工作之便再次造訪楊梅,楊梅對台北人來說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慢活空間,周末假期也不會發生人擠人的囧況。這裡有很多休閒觀光農場,適合全家人小鎮漫遊。早期楊梅小鎮擁有很多進出口加工廠,小至羽絨外套、大至北歐家具沙發,都可以直接到工廠去挖寶,跟市售價差一大半。逛進第一菜市場,讓味蕾體驗鹹菜、菜脯和糯米交融的滋味。通常我會建議到楊梅一定要先到「補貨中心」,也就是號稱客家美食界的五分埔「楊梅公有第一菜市場」,這裡消費力驚人,也是職業攤商眼中的超級戰區,日租金並不便宜。這是沿著復華街所延展出來的個性攤位,食材應有盡有,把車子裝滿回家,才不會浪費油錢。不過,讓我們先吃東西填飽肚子,才有力氣血拚吧!第一攤無名飯糰,安排早餐在市場裡享受高級訂製的古早味蛋餅飯糰組合,體驗一下客家人的鹹菜、菜脯和糯米飯混在一起,品嘗酸甜易燃易爆的滋味。逛菜市場邊走邊吃是最瀟灑的事,炸雞攤上出現刺鯧肉魚四尾只要100元,四分之一的白切鹹水鵝,搭配滿滿的薑絲跟九層塔,只需150元,比到平鎮吃人氣鵝肉美食還划算。當天現做彈牙粢耙仔,裹上厚厚的花生粉。楊梅很多客家人,因此菜市場有非常多道地的客家美食,例如「粢耙仔」,用手擠成團,裹上厚厚的花生粉,是宴客時的基本款。這類米食加工品都是老闆起早摸黑製作,特別彈牙可口。來這裡,我也建議不要再買手搖飲料,因為菜市場裡有賣質純精良的仙草茶,無糖無添加,最佳的清補涼品,三瓶寶特瓶裝才100元。再加上小農自己種、半買半送的時令蔬果,來到楊梅,花費少少就可以包辦一桌子澎派的晚餐。假日只要四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離開浮躁的台北,楊梅真的是一處適合過日子的地方。既然介紹了楊梅市場,也不能錯過當地人的信仰中心「錫福宮」,供奉客家庄的保護神「三官大帝」,也是楊梅歷史最久的一間廟宇。這裡的老樹都有百年以上,古木參天靈性聚足,自古來有廟有人潮,在這稱作伯公山的周圍,有人下棋、有人小憩,清風徐徐心靜自然涼,在這天人合一的空間來杯咖啡,比星巴克更高級。老屋新生「小白宮」,歷史與花藝在舌尖碰撞出火花。楊梅人還有一處有味道的網紅景點--楊梅故事館裡的「小白宮」,是楊梅人心目中自信優雅永恆不變的價值。這個老房子很有特色,早期是楊梅國中校長的故居,差點被建商改為建地,感謝當年十月圍城力排眾議,為了保護這幢建築物而努力的人,讓老屋逃過都更保留下來,成為老屋活化的典範。老屋裡的「好窩有花」,是一處為花癡迷者設置的咖啡廳,跟一般網紅店不同,在歷史建築裡十分幽靜,彷彿穿越時空、返樸歸真,十足人文品味。店主藉由一杯有機玫瑰拿鐵,活絡地方創生,讓充滿花仙子的老房子,可以持續溫馨療癒人間。玫瑰可人,但要融入飲食中,條件限制就多了,品種、種植的方式、摘取的時機等,天然香氣如何透過嗅覺與味蕾,成為感動人心的一杯飲品、一道甜點,「好窩有花」做到了,除了研發出獨特的玫瑰釀,更製作出四季食用花卉的手工點心。食物要細細品味,生活要用心感受,將食材來源與在地生命力充分融合,藉由這遺世孤立的老洋房,點滴挹注生活美學,把花帶入空間,帶入食飲,帶入生活,也帶來幸福感。
-
2022-09-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塑膠包裝到底能裝熱食嗎?一文看懂塑膠種類及是否含有塑化劑
台灣是塑膠的生產大國,也是外食天堂,所以用塑膠袋、塑膠盒裝食物早已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自從疫情以來,各種外送平台非常興盛,外送取代很多內用的市場,也讓一次性的塑膠包裝使用量增加很多。但是之前塑化劑事件發生之後,大家對塑膠包裝心裡都感到有點陰影,就怕不小心又吃進了塑化劑這種環境荷爾蒙,產生對內分泌、致癌等等方面健康負面的影響。就因為食品用塑膠包裝實在是在方便性上難以取代,但是與其擔心用多了到底安不安全,不如我們來多了解一下各種食品塑膠包裝的特性,選擇適合的塑膠包裝,享受方便,又可以避免食安風險。基本上韋恩建議,大部分的塑膠包裝都不要裝熱食,這樣比較安全。雖然理論上是有一些塑膠相當耐熱,但是在品質良莠不齊下,以目前一些研究數據來看,難免仍有塑化劑污染的風險。而且目前大部分的塑膠包裝的設計是以一次性使用為出發點,重複加熱下更可能增加塑化劑或塑膠單體溶出的機會,或是製造包裝磨損而導致後續食安風險的機會。如何判斷塑膠的種類?為了更進一步保護消費者,衛服部已經訂定法規要求,在「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應標示之事項」裡,全面要求食品接觸面含有塑膠材質的食品容器具或包裝,將應標示其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以利消費者正確使用。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蘇嬌容器時可以注意各塑膠包裝的外帶標示,才知道正確的用法。此外,在許多塑膠包裝的食品底部,可以看到一個三角標誌,裡面的數字就代表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也就可以更進一步知道該包裝使用的是什麼塑膠材質了。不過因為現在法規並沒有強制複合材質要分開標明,所以為了要保護自己,我們還是要多懂一些有關塑膠的分類常識。微波食品的塑膠盒現在便利商店有琳琅滿目的盒裝微波食品,包含咖哩飯、義大利麵等等,這些盒裝食物都是以冷藏型態放在冰箱裡保存,要食用前才拿來微波食用。這類包裝又分為蓋子與盒身,兩者材質與使用並不一樣。盒蓋材質:LDPE (聚丙烯)性質:不透明、堅硬耐熱性:耐90-110度,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4類塑膠盒身材質:PP (低密度聚乙烯)性質:透明、堅硬耐熱性:耐70-90度,不算很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5類塑膠微波食品的軟袋現在便利商店裡也有很多微波食品如雞胸肉、滷味、炸雞塊等等,不用盒裝而改用塑膠袋裝。這類塑膠袋其實不是單一材料,而是所謂的積層袋,也就是其實是從外到內是由很多層不同材質的塑膠融合而成。通常對外的外層使用具可印刷性、又要有足夠的強度與保護性的材料,如聚醯胺(PA/尼龍)等。而與食物直接接觸的內層,特別要要求無味、耐油、耐化學性好,常用的如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或是PET等,有時候中間還會強化加上幾層不同材質的塑膠,以阻絕濕氣或氧氣等等。材質 1: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質:柔軟耐熱性:耐90-100度,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鹼、耐油、抗撕裂、抗穿刺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7類塑膠或是材質 2:PET(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質:韌性佳耐熱性:耐60-85度,不算很耐熱微波: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油、耐水、隔氣性佳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可回收第1類塑膠塑膠袋塑膠袋是台灣人裝熱食用得最多的包裝,從裝熱湯、肉羹、麵線、煎包、小火鍋等等幾乎無所不包。就算是內用其實也會有以塑膠袋接 處熱食的機會,因為有的小攤販因為不想洗盤子,所以就直接用塑膠袋套在盤子外,吃完就把塑膠袋丟掉就再換一個。所以到底用塑膠袋裝熱食到底會不會吃進塑化劑而慢性中毒?這是很多人心裡一直有的疑問。這時侯,就要先從塑膠袋的材質了解起,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程度也有所不同。塑膠袋材質不同,耐熱溫度也不同認真來說,台灣市面上的塑膠袋共可分成3種材質的,HDPE與PP的才可以裝熱食;而LDPE的不耐熱,會融化變形。但是這些材質一般人很難用外觀分得清楚,而且即使是HDPE與PP可以耐熱,還是不宜裝超過90度以上的熱食,像火鍋或炸物、臭豆腐這種滾燙的東西,還有有可能超過其耐熱溫度,還是要特別注意。HDPEHDPE耐熱溫度約90~11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阻水、阻氣等特性,外觀多半呈現半透明到不透明,HDPE做成的塑膠袋揉搓時會有沙沙的聲音。HDPE塑膠袋耐熱又耐冰,用途最廣。H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2類塑膠LDPELDPE耐熱溫度約70~9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耐水等特性,外觀為半透明。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揉搓時較不會發出沙沙聲。LDPE塑膠袋耐熱溫度低,不適合裝熱食。所以大家要特別注意裝熱食時如果袋子會溶化變形,那很可能就是LDPE的,不適合再食用。LDPE可回收,分類屬於第4類塑膠PPPP耐熱溫度約90~140°C,具有耐酸、耐鹼、耐油、耐酒精、可煮沸等特性。外觀較有光澤。不耐冰比較脆硬。PP塑膠袋可以裝熱食。(據說南部較常用)PP可回收,分類屬於第5類塑膠塑膠袋溶化後會產生有毒物嗎?塑化劑與塑膠單體塑膠袋被溶解後要注意兩大部分,分為單體與塑化劑,因為塑膠是由很多單體形成的聚合物,所以溶化後會釋放出小分子的單體。而塑化劑是塑膠在成形時添加的微量助劑,幫助增加塑膠的可塑性,也可能在塑膠溶解時一併溶出。而塑化劑就是之前讓台灣人聞之色變的一種環境荷爾蒙,也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塑膠單體所幸,HDPE一般無毒性,即使在極高濃度下,也僅對動物產生可逆性的肝臟傷害(如肝脂肪增加),而LDPE之毒性與HDPE相同,一般而言並不會產生毒性。另外PE不會增加罹癌的機會,因此在使用上具有相當的安全性。PP並無口服毒性,也不會增加人類罹癌的機會,因此在塑膠容器中為較理想的食品容器材質。資料來源: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床毒物科兼任主治醫師楊振昌醫師,台灣癌症基金會。塑化劑理論上,塑化劑大多使用在PVC塑膠成形上,LDPE、HDPE、PP都屬於很好成形的塑膠,不需要添加塑化劑,這也是許多專家在過往衛教上強調的,但是現實世界中並不完全是理想狀態,這也讓專家們目前無法解釋。就在不久前,曾經發生過知名品牌宜家家居(IKEA)從印度進口的2款「TROLIGTVIS隨行杯」,在衛生福利部的邊境查驗中,被發現檢出塑化劑濃度超標6到9倍的案例,雖然在邊境查驗就發現,所以該批產品並未進入台灣市場,已經直接退運或銷毀,但是理論上PP不應出現的塑化劑,結果還是檢驗出來了。另外,在陽明大學環境衛生研究所陳美蓮教授,歷年來針對食品容器及包裝用塑膠材質之塑化劑溶出研究、食品塑膠容器包裝管制政策對塑化劑溶出量改變之影響研究,都可以發現即使是PE材質的塑膠袋或塑膠盒,都可以驗到塑化劑的殘留(即使並未超過法規限量)。即使是最不應該添加塑化劑的寶特瓶PET,都可以驗出少量塑化劑溶出。而國際上也有大量研究發現,理應不該有塑化劑的PET瓶裝水,裡面也都驗得到塑化劑殘留,而經過長期保存實驗推論如這篇 Phthalate Esters and Their Potential Risk in PET Bottled Water Stored under Common Conditions,這些塑化劑來自PET瓶身緩慢釋放出來。此外,在食藥署99年度食品器具塑化劑溶出試驗結果也看到,理應沒有塑化劑的PE、PP材質食品包裝中,也都檢出若干DEHP的塑化劑,其中PE材質12件樣品中檢出5件,最高達0.69ppm (雖然低於溶出試驗標準1.5ppm),而PP 材質32件樣品檢出5件,最高達0.82ppm (低於溶出試驗標準1.5ppm)。所以這些本不應出現塑化劑的塑膠包裝都出現若干塑化劑,目前專家們都還找不出合理的解釋,最有可能的推論是這些塑膠或多或少都有混入回收來的塑膠原料,這些塑膠原料在回收過程中如果沒有經過嚴謹的分類、純化、分離,就會摻入本不應該添加的少量塑化劑。所以現實世界與理論並不完全相等,要保護自己的健康,還是做最保守的打算,盡量避免塑膠容器裝熱食。透明塑膠盒、透明保鮮膜-PVCPVC被大量用在食品包裝或生活中其他塑膠製品,如電線、水管、雨衣、建材、及各類醫療器材(軟管、軟袋)等,因為具有易加工及可塑性等特質,使用上非常普遍。食品中主要作為一些透明盒子(如蛋糕、水果),或是泡殼(藥品膠囊的透明殼)。因為製造上一定需要添加塑化劑,所以如果加熱是很容易釋出塑化劑的,而且加熱之後,PVC單體也會溶出釋放到食品中,PVC的成分氯乙烯單體為已知的人類確定(第一級)致癌物,所以要盡量避免。而且PVC因為含氯,所以回收時也可能會產生有害的戴奧辛等空氣汙染物,對環境也是不利的。所以為減少聚氯乙烯(PVC)危害環境及健康,環保署已經公告,2023年7月起禁止含PVC的食品包裝製造、輸入及販賣,違反販售每件次罰1200到6000元,製造、輸入罰6萬到30萬元。因此大家現在就可以注意盡量避免使用PVC的食品包裝,尤其是不要加熱或盛裝高油脂的食物。不過現在其實PVC相關製品已經不多,透明盒子可能都以PET代替,保鮮膜可能都以PE代替,大家可以注意包裝上的標示再挑選購買。材質:PVC (聚氯乙烯)性質:透明度高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不耐油塑化劑:含回收:可回收第3類塑膠寶特瓶-PETPET寶特瓶是現在廣泛使用的飲料瓶包裝,其實寶特瓶依照性狀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結晶型的PET瓶,耐熱性較好,也比較厚重,用於承裝需要較高熱處理(熱充填)的飲料;另外一種是非結晶型的PET瓶,這類瓶子不需要高溫加工,可以拿來裝瓶裝水,或是使用於較高等級無菌冷充填的茶飲、咖啡等等,所以重量比較輕薄;再有一種裝汽水的,因為需要耐壓、但是不需要耐高溫,所以也是不需要結晶,但是要比較厚重。以現在環保減碳的趨勢來說,所有飲料瓶都努力於減輕瓶身重量,這樣節省材料本身的碳排放,也可以減少運費。所以PET單位強度足,大量取代了厚重的PP飲料瓶,同樣是茶飲瓶,PET飲料瓶大概只有PP瓶所需的一半重量,絕對不是某些PP瓶牌子所做的錯誤話術,說PP瓶後才是對產品比較好的保護。綜合來說,PET都不要重複使用,也不要拿去加熱或自己裝熱飲進去比較好,因為過熱會造成PET瓶軟化溶化,就連未開封寶特瓶長期放在汽車內,都會有殘留物從PET瓶身溶出的問題,最引人關注的是寶特瓶裡常使用的催化劑-銻的問題。而由前面的資料也看出,許多國際研究都有發現瓶裝水裡還是有塑化劑殘留,本來理論上PET的製造是不需要添加塑化劑的,所以這也是理論敵不過現實的例子。材質:PET (聚對苯二甲酸二乙酯)性質:透明度高、易成形、硬度佳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酒精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1類塑膠養樂多、保麗龍碗盤-PSPS又叫聚苯乙烯,發泡過的PS就是大家不陌生的保麗龍,算是常見的食品包裝,目前熟知的是養樂多這種小塑膠瓶(未發泡PS)或是裝生鮮肉、魚的托盤。以往還比較常見的還有茶飲杯(發泡PS),只是已經越來越少見。曾經許多外帶咖啡杯蓋也是使用PS材質,但是現在也都漸漸更換為PP的。環保署目前公告的限用保麗龍飲料杯規定,本來要2022年7月1日起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的,但是現在將其刪除而併入各縣市自行管制範圍,實施日期不能晚於2024年。材質:PS (聚苯乙烯)性質:透明度高耐熱性:耐60至85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其他耐性:耐酸、耐鹼、耐酒精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第6類塑膠PS.魚油或是柑橘類精油因為極性與苯乙烯相近,所以滴上去會有互溶的情形,所以也要避免用PS裝魚油或是柑橘類產品。紙盒、紙碗、紙杯等紙餐具因為外送、外食大流行,所以紙碗、紙杯、紙盒、紙盤等等使用量很大,大家往往誤以為這些紙餐具只是紙漿所做成的,其實不然。紙本身是做不到耐油、耐水的,所以為了承裝各式食物,紙餐具的表面一定要再做加工處理,也就是淋膜,就是將薄薄的塑膠(LDPE、HDPE、PP)覆蓋在紙餐具的表面上。因此這紙餐具多耐熱就要看噴上去的塑膠到底是哪一種。只是目前紙餐具並沒有將其所淋膜的塑膠材質明顯標示於產品外觀上,所以我們從外觀並不知道淋膜到底是最耐熱的PP,普通的HDPE,還是最不耐熱的LDPE,所以還是假設食物溫度不要超過70度比較安全,也不要盛裝食物微波爐、電鍋進行再加熱。不要以為是紙製包材比較安全、環保,但卻在不知不覺中吃下塑化劑等污染物。材質:討論參考塑膠袋的PP、HDPE、LDPE耐熱性:保守估計不耐熱微波:不可塑化劑:不含(理論上)回收:注意,要清理後做為「廢紙容器類」不要放到「紙類」去。因為淋膜的關係, 回收後必須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要先將塑膠膜與紙材分離,分離後之回收塑膠膜與紙材才能分開再利用,如果沒做好分類,就只能當作一般垃圾處理,所以前端的分類就很重要。運動水壺-PCPC又叫聚碳酸酯,是相對耐高溫的塑膠,而且強度高、耐撞擊,所以是相當適合重複使用的塑膠。唯一要注意的是,PC生產時要使用雙酚 A作為原料,但是瓶子如果因使用不當導致刮痕、磨損,於後續高溫加熱、酸鹼、酒精、微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等作用下,即可能導致雙酚A釋出,而間接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而雙酚A也是已知的一種環境荷爾蒙,所以台灣已經全面禁止製造及販售含雙酚A之嬰幼兒奶瓶。而成人使用PC的水壺或水杯,也要避免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也不要用強力清潔劑過度清洗,而使用後發現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更換。材質:PC (聚碳酸酯)性質:質輕、透明、機械、強度高、耐高溫耐熱性:耐120至130度,耐熱 (審慎裝熱食)微波:避免其他耐性:耐酸、耐油、耐酒精塑化劑:不含 (理論上,參考以上Ikea案例)回收:可回收其他類塑膠透明冰沙杯-PLA目前在一些透明的的冷飲杯、冰沙杯、沙拉盒等會使用一種生質塑膠PLA(聚乳酸),PLA的原料因為來自生質的澱粉發酵成為乳酸再經過聚合,而不是使用石油材料,同時業界又宣稱它可以自然分解,所以曾經受到重視環保消費者的喜愛。一時之間,許多碗、叉子或是號稱甘蔗渣做的杯子都打著環保的旗幟冒出於市場上,但其實都是以PLA為材質。但是這股熱潮突然又退燒了,像2020年麥當勞率先停用PLA,將沙拉盒和透明冷飲杯改回為紙容器,民眾才發現PLA並沒有業界訴說的那麼美好,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PLA實際上的分解與大家想像中的在大自然界自然分解,有很大的一段距離。而且如果在回收時,誤把PLA與其它塑膠混和的話,反倒會造成回收上的災難,所以台灣麥當勞指出,做這個決定是有許多消費者要回收餐盒容器時,常常PLA和塑膠傻傻分不清,也質疑PLA用後的流向,促使公司淘汰PLA材質容器。材質:PLA (聚乳酸)性質:質輕、透明耐熱性:耐50度,不耐熱微波:不可塑化劑:不含回收:可回收其他類塑膠所以PLA的回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與其他塑膠類混和在一起,以免其他塑膠的回收也失敗。但是在台灣其實還沒見過什麼單獨回收PLA的地方,所以多半是拿去焚燒了,這是最被人詬病的地方。而且即使是PLA想要在土壤裡分解,也必須在特定條件環境下才可以緩慢分解,參考之前快樂小藥師的PLA吸管測試報告,半年還是完整好好的;或是綠色和平的測試,33天後幾乎沒有變化。結論現代文明可以說是塑膠文明,不僅食品包裝離不開塑膠,身邊幾乎所以物品如電腦、手機都離不開塑膠。當然,如果能夠減少塑膠的使用,對地球環保、降低碳排放一定是件好事,如果能在使用塑膠包裝時,多注意到各類塑膠包裝不同的優缺點,更可以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與健康,免於受到塑化劑或潛在致癌物的影響。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