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 醫療.婦產科
搜尋
婦產科
共找到
704
筆 文章
-
-
2022-11-17 性愛.性愛後遺症
射精前戴套即可避孕?醫提醒:計算排卵日避孕有前提
常見的避孕方式有很多,目前民眾最悉知的方式,即為男性在性愛過程中配戴保險套,但即使全程配戴,避孕效果也僅9成。不過,醫師表示,許多民眾認為「只要射精前佩戴保險套」即可達到避孕效果,因為衛教觀念不正確,造成避孕失敗。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前副理事長王孫斌表示,有些民眾在避孕時會採取「射精中斷法」避孕,男性須在射精前將陰莖從陰道抽出,在體外射精,一方面可能來不及拔出,同時,射精前陰莖的分泌物中就帶有少量精子,因此失敗率很高。也有民眾透過「算排卵日」來進行避孕,王孫斌說,算排卵日避孕的前提是「經期穩定」,但有時女性因為情緒壓力、熬夜、感冒等等狀況,排卵日就會延後,有時候可能剛考完大考,想與伴侶進行性愛紓壓,但排卵期已紊亂,就可能計算失敗。許多女性朋友會透過避孕藥進行避孕,開業婦產科醫師郭安妮表示,臨床上許多女性都說自己是吃事後避孕藥進行避孕,但事後避孕藥是讓卵子延後排出或不排,若吃的當下已經在排卵期,就沒有功效,避孕效果只有7至8成。郭強調,「事前避孕藥才是正統的避孕方式」,事後避孕藥只是緊急措施,除非規律吃,才能達到完整避孕效果。若要透過醫療行為輔助避孕,王孫斌說明,避孕環、T型避孕器以及避孕球都是一種選擇,避孕環就像是子宮內投藥系統,在避孕器裡面填入5年劑量的賀爾蒙,便可達到避孕效果,T型避孕器以及避孕球屬於侵入性的避孕方式,將其置入子宮內,達到干擾精蟲活動及受精卵著床。王孫斌表示,只要是侵入性的避孕方式,多少會引起子宮的發炎反應,多少會造成分泌物增加,以及微量出血;T型避孕器也因為形狀關係,有穿刺子宮內膜的風險,以及錯位造成避孕效果降低。王也提醒,若民眾有避孕需求,最好還是要親赴門診,經諮詢專科醫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式,才是最安全與正確的方式。
-
2022-11-16 醫療.懷孕育兒
被孕婦大量黑血噴臉!施景中替胎盤早期剝離婦開刀,憂胎兒不保竟撐過來
懷孕意味著即將會有新生命到來,是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不過,對於準媽咪來說,孕期40週是條艱辛且漫長的路,不僅孕期會有生活上的諸多不便與身體不適,每一次的生產過程都是在生死邊緣交戰,非常的辛苦且危險。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在臉書分享最近遇到的情況:近日有一名嚴重胎盤早期剝離的孕婦,緊急開刀時子宮內的積血壓力太高,黑血如同挖破石油管線般噴出,嚇壞在場的所有人,所幸小寶寶平安生出來,馬上放聲大哭。「天佑!」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11/15在臉書發文表示,昨天(14日)早上安排了一台刀,沒想到另兩個安胎孕婦都半夜多量出血、兩個胎兒也輪流心跳減速。清早值班醫師與我報告,確定了這兩個孕婦都需要加刀,於是安排了刀序。但在第一台刀要送進去前,總醫師急忙打給我,刀序排第二的孕婦胎兒心跳狀況比較緊急,於是我又把第二台刀調成第一台。她送進刀房,血又流了一大灘在地上。原來的第一台刀變成第二台,下刀後我去看這位產婦,覺得面容有異,緊急麻醉開下去,結果是嚴重胎盤早期剝離,手術刀一劃下去,子宮內的積血壓力太高,像噴泉一樣噴到一旁幫忙的女醫師臉上。而這不是一般常見的血水,是接近原汁的黑血,源源不絕流出,好像挖破的高壓石油管線。施景中心想,這下慘了,以前碰到類似狀況,小孩出生都是蒼白軟癱,有的沒多久就當小天使了,沒想到這個寶寶生出來後,馬上放聲大哭。連後來娩出的胎盤都爛爛的,真的不知道這寶寶怎麼有辦法撐過來?下班後施景中去探望,孕婦狀況不錯,小孩在ICU照顧,也沒有大問題。母親說:「這是老天特別照顧生下來的小孩。」我點頭表示認同,難怪以前有人名字要取「天佑」、「天保」、「天賜」等等。施景中感慨表示,相對於老天(或大自然的力量),我們醫師的角色真的太渺小了。而有民眾好奇這張照片怎麼來的?手術的過程中都會有人負責照相嗎?在這麼緊急的狀況下怎麼還會有人力空出手來照相?對此,施景中特別解釋,大家手上都有手機隨時聯絡重要事情,那張罕見的重度胎盤早期剝離照片是用手機拍的,也因具教育意義,有經孕婦同意分享,並已經過特殊處理,照片中還有血滴凝集在空中的畫面。假若當初先幫她開刀會不會比較好呢?這個答案只有天知道。說不定第一台刀延後開,結果產婦變大出血休克、或寶寶出生要急救...無論如何,目前昨天(14日)早上所有寶寶都很好。感謝老天幫忙。網友看完醫師的貼文,紛紛留言表示感謝,謝謝醫師與媽媽的辛勞。「感謝醫生的努力,感謝媽媽和寶寶的堅持,每一個生命的到來是如此的不易,也如此的美好!」、「感謝醫學不斷進步與發達,讓很多孩子得以有來到父母身邊的機會。」、「每每看到與死神拔河的媽媽與醫護,真的覺得大家都很偉大。」、「雖然過程太過顯險,但最後一切都很美好,天佑偉大搶救的所有醫護人員,新生希望 ,天佑媽媽及寶貝天使的努力,希望新生,美好的新生命起啓了。」胎盤早期剝離是什麼?基隆市婦產科施俊宇醫師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胎盤會於胎兒出生後才會從子宮內壁剝離,而胎盤早期剝離,顧名思義為胎兒尚未出生時,胎盤就提早全部或部分剝離下來,因此,胎兒血流供應中斷,導致缺氧而死亡,發生率雖只有約0.5%至1.5%,不過一旦發生卻是相當危險。胎盤早期剝離通常於妊娠20週後至分娩前發生,發生時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胎動減少、劇烈宮縮以及可能伴隨陰道出血,除了胎兒危險之外,孕婦甚至可能因大量出血,進而引起凝血機制耗損,危險性更是不容小覷,因此胎盤早期剝離是產科中相當緊急的重症,需要立即給醫生診斷及處置。如何預防胎盤早期剝離?很可惜的是,以目前的醫學環境並沒有任何方式可全面性的預防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不過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機率。比起婦產科醫生,身為腹中胎兒的媽媽最能隨時隨地感受到寶寶的生命力,尤其仔細觀察胎動狀況更是每個孕婦都須做的功課。不過胎動頻率因人而異,無法制定出一個胎動頻率的標準,然而孕婦依舊可以大致找出胎兒的胎動習慣及規律,例如胎兒在某個時段活動力會特別的強,那麼媽媽可以固定在這個時間點觀察寶寶是否與平日不同,不管是明顯過於頻繁、費時或是減少,都需提高警覺心,必要時須趕緊就醫診斷,否則等到毫無胎動、強烈宮縮甚至大量出血時,就已無法挽回了。誰是胎盤早期剝離危險群?胎盤早期剝離高危險群,包括孕期時腹部遭受撞擊、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高齡產婦、抽菸喝酒習慣、前胎已有胎盤早期剝離症狀的孕婦以及子宮異常的孕婦等,發生胎盤早期剝離症狀的可能性都較大。
-
2022-11-09 焦點.元氣新聞
喊話代掛業者後情況好轉!施景中親回應「看到睽違已久的空號」
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日前於臉書發文說,代掛號業者很會搶掛號,就算把門診名額提高,永遠都會額滿(沒有空號),但每天實際看診人數卻低於掛號人數,推測就是代掛業者退掛所致。【延伸閱讀】深受代掛號業者所害台大名醫施景中只能在門診「做這事」施景中臉書今歡喜宣布佔號情況好轉,看到睽違已久的空號,感謝代掛公司從善如流。他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以前網路掛號可「一退一進」,後來取消,退掛就變成佔名額。據了解,院方取消「一退一進」也是為了杜絕代掛猖獗搶號,沒想到還是衍生佔號問題,目前院方還沒有更新的做法。「今天早上就看到有空號,已經很久沒看到空號了!」施景中接受電話採訪時心情愉快,推測可能是媒體報導多少有嚇阻效果。施景中說,代掛業者把網路掛號名額佔滿,會害到很多真正有醫療需求的病人,只能辛辛苦苦到現場等,他很高興看到情況有所改善,這樣真正需要他的病人,就不需要這麼辛苦。施景中透露,以前台大醫院的網路掛號是「一退一進」,只要有人退掛,就會補加一個進來,但是後來改掉了,只要掛號額滿,即便有人退掛,也不會再遞補,也就是說,名額被代掛業者「占掉了就是占掉了。」為什麼取消網路掛號一退一進呢?竟然也是因為代掛猖獗。台大醫院院方表示,之前有一退一進,就是有一個人退掛,就釋出一個名額可以掛號。後來發現很多黃牛會去占號,通通先掛起來,等到有人跟他買的時候,他就使出「一秒內退掛再加掛」之術,所以就把這個功能關掉了。現在施醫師門診終於不再被占號,真的是因為代掛業者從善如流嗎?還是因為院方又想到了新的妙招。院方說,目前尚未有新措施。不過,就算有新的做法,要院方說明也會感到為難,畢竟如果媒體報導得太清楚,代掛業者又會想出破解的招數,防不勝防。
-
2022-11-04 醫療.泌尿腎臟
菜花不只長在性器官!這些部位也可能染病,醫教你「自我檢查法」
年輕男女的性觀念較老一輩開放,可是一旦安全措施沒做好,感染性病的風險則大幅提高。1名18歲少女因私密處搔癢,分泌物多前往婦產科求診,檢驗後發現不只染上俗稱菜花的「尖形濕疣」,還驗出淋病等病菌,在醫師細問之下,女病患才痛哭坦言,男友不只和她發生關係,長期在外劈腿偷吃,自己卻不知如何拒絕男友求歡,因此染上性病。菜花潛伏期長短因人而異 與免疫力高低相關菜花是因人類乳突病毒引起的性病,多數是經由性行為感染;少數則是前往公廁、游泳池、溫泉大眾池等,皮膚有傷口或免疫力差時接觸患者分泌物進而感染。好發於男女生殖器、肛門等部位,感染後開始冒出小粒肉芽,初期不痛不癢,會逐漸增多長大。正和中醫診所黃慶雲醫師表示,中醫理論認為菜花是因濕熱邪毒進侵肝經,而肝的經絡正好行經陰部,進而在陰部結聚而引發的病症。感染菜花的潛伏期約半年至1年,有人甚至長達2年才發出病灶,黃慶雲醫師指出,潛伏期的長短實際上與個人免疫力有關,臨床上也遇過極少數5至10%的人免疫力功能較好,感染菜花後並無出現症狀,但很可能病毒已潛伏在體內「伺機而動」。中西醫治療菜花大不同 中醫首重調節免疫力抗復發西醫治療菜花採取雷射電燒、二氧化氮冷凍療法及外用藥膏,能治療肉眼看得見的病灶,但因皮膚受到破壞,故修復期長,加上可能潛藏一些小肉芽或皮下病灶,日後復發機率高。而中醫治療菜花主要從調節免疫功能著手,利用內服金銀花散、莪朮來達到清熱解毒、排毒、消疣作用,讓身體重新修復,再搭配外塗蒲公英、冇骨消的萃取液,幫助消除病灶源頭,降低復發機率。透過中藥外敷內用雙管齊下,通常治療7天就能看到突出物脫落,至於完全復原需視個人身體狀況而定。醫師揭菜花自我檢查方法 若出現以下症狀應就醫多數人對於染上菜花難以啟齒,該如何自我初步檢查呢?黃慶雲醫師說明,男性發病的部位常見生殖器的冠狀溝區、尿道口,陰莖根部以及肛門周圍;女性病灶則會出現在生殖器、陰道內外、尿道口等部位。起初會冒類似瘜肉,無痛癢感覺,逐漸愈長愈多,有的疣體碰觸到還可能出血,這時情況就比較嚴重了。其他能夠接觸到性器官部位,包括眼睛周圍、耳朵、嘴角甚至口腔內,都有可能感染菜花。菜花病毒本身的傳染力很強,夫妻或性伴侶都容易互相傳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男性陰莖癌、女性子宮頸癌,不可輕忽。黃慶雲醫師提醒,若察覺或摸到生殖器或肛門部位有不明突起物,應就醫診治,一旦確診為菜花,務必與伴侶一同前往就醫,以免交叉傳染反覆發作;透過中醫治療好菜花,應注意衛生習慣,避免熬夜、酗酒導致免疫力降低,就能大幅降低菜花復發的可能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1-04 癌症.卵巢.子宮
前警政署長王卓鈞妻「子宮內膜癌病逝」!哪些人是高危險群?該如何預防?
曾任警政署署長、現任中信保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卓鈞之妻賴兆琳,傳出在今天凌晨因子宮內膜癌病逝榮總,身為長媳的藝人丫頭(詹子晴)也低調證實。雙和醫院婦產科賴鴻政醫師在2018年接受聯合報訪文時說,40歲以後的女性,經期不規律或是經血異常,都是「子宮內膜癌」的警訊,且子宮內膜癌是目前台灣成長最為快速的女性癌症,應該更加注意!子宮內膜癌是什麼?跟子宮頸癌有什麼差別?子宮內膜癌屬於子宮體癌的一種,在台灣的案例佔子宮體癌的92%,在2019年的癌症登記中,有2884位新增病例,在女性十大癌症中可以排到前5名。‧子宮內膜癌:女性子宮腔內覆蓋著一層上皮稱為子宮內膜,包含有基質與小腺體,子宮內膜癌是子宮內膜上的細胞變化長出癌細胞。‧子宮頸癌:是由於「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長期慢性感染子宮頸上皮細胞,導致上皮細胞化生不良,進而癌化。早期的子宮頸癌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後期的子宮頸癌的症狀則因侵入或擴散的器官而有所不同。同場加映: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有何不同?透過下表可以發現到,子宮內膜癌跟子宮頸癌雖然都發生在子宮,但是發生部位不同,子宮頸癌發生在陰道與子宮交接區域,而子宮內膜癌發生地點則是在子宮內部的子宮內膜。此外,子宮頸癌主要是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而子宮內膜癌則是子宮內膜上的細胞出現變化。子宮內膜癌會出現哪些症狀?子宮內膜癌常會出現以下症狀:‧停經後出血‧異常子宮出血‧腹部疼痛‧月經不規則‧子宮積膿‧貧血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曾接受聯合報採訪指出,不正常陰道出血是指月經與月經之間不正常出血,或是月經期拉得特別長,醫師通常會先替患者進行子宮內膜切片檢查,一旦確認有癌細胞,會透過「婦癌分期手術」將子宮、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腺等摘除,術後再依照疾病擴展的範圍,決定是否需接受化療或放療等治療方式。同場加映:子宮異常出血 醫:小心子宮內膜癌 哪些人是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該如何預防?葛裕民強調,國內子宮內膜癌每年約新增2千多例,好發年齡為停經前後,通常子宮內膜癌第一期的治癒率高達9成,約75%的患者在早期就能發現病灶、提早治療;但因子宮內膜癌的高峰期與更年期的年齡相重疊,故仍有許多患者並未在第一時間提高警覺,直到天天出血不停,且出血量大,才意識到身體異狀。賴鴻政說,女性黃體素分泌不足時,會使體內雌激素不斷刺激子宮內膜,導致內膜增生,增加細胞病變風險,特別是肥胖的女性,過多脂肪會讓身體分泌過量的雌激素,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台灣女性多半為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大、又沒有正常的作息,也會影響內分泌,增加罹癌機率。但是要提醒讀者的是:賴瓊慧在聯合報舉辦的「2022癌症高峰論壇」曾提到,近年子宮內膜癌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2、30歲的患者常見於診間,一名17歲的少女因月經不順就醫,發現有多囊性卵巢,因經常排卵,沒有黃體素的刺激,子宮內膜沒有完整剝離,舊細胞一直留下來,累積突變造成內膜增生形成子宮內膜癌。所以還是要提醒女性,需要多注意經期變化,是否有不規則情形出現,如果有相關的問題,還是要提早就醫。子宮內膜癌高危險族群整理:‧不孕症或停經後的婦女‧初經較早或停經較晚的女性‧從未生育過或月經不規則的女性‧家族病史有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及卵巢癌的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也會愈高。‧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預防子宮內膜癌呢?在元氣網疾病百科中提到:1.更年期或停經後的女性,應謹慎使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2.多吃蔬菜、新鮮水果、全麥麵包,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較低。3.多攝取含有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食物,對子宮內膜有保護效果。4.高危險族群(有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直腸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接受停經後單獨雌激素荷爾蒙治療者、肥胖的停經後婦女、停經較晚的婦女、停經前有多囊性卵巢或功能性卵巢疾病者)更應該接受子宮內膜癌的定期篩檢,篩檢方法為陰道超音波或子宮內膜切片檢查。參考資料:‧影/子宮內膜癌罹患人數飆漲 成長速度比乳癌還高‧胖嘟嘟又亂經 小心子宮內膜癌‧元氣網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癌
-
2022-11-03 性愛.性福教戰
中年夫妻性愛4類型!如何重質不重量 卻能愈愛愈年輕
生活壓力沉重?體能變差?中年夫妻「性」或「不性」?《聯合報健康版》十月徵文主題「性、不性,有你」,獲得許多讀者迴響來信分享夫妻性事。根據來稿,「有性有愛」的最稀有,就算有性也不少是「有心無力」或「勉力配合」。此時,除了靠運動、飲食、藥物調整狀態,更多人建議夫妻間最需要加點新激情元素助攻。而中年夫妻最多的是「無性有愛」類型,雙方已不再局限於身體上的欲望滿足,轉而在心靈上取得慰藉。以下摘錄各類型的精華篇章,來看看你們屬於哪一類型。「有性有愛」類型適當的性愛,可以讓身心更健康,也可以讓雙方感情維持甜蜜。提高性愛品質而非追求次數,是中年夫妻性愛的最大公約數。.我會製造一些羅曼蒂克的情境,例如畫一張「兩顆心交疊在一起,一支愛神的箭貫穿了兩顆心」的圖畫,把它貼在床頭,只要有一方想炒飯,示意地朝那張圖瞄一眼,另一方立馬配合。.我和老公在睡前會一起用平板看甜寵劇,戲裡的情感,很容易感染現實中追劇的我們,就這樣水到渠成,自然的完成了周公之禮。或把平板追劇換成看書,在睡前由我挑書,然後我依偎在老公的身旁與他共讀,老公會用肢體語言告訴我,於是把燈關了,兩個人就開始滾床單了。就這樣,原本不是很喜歡周公之禮的我,有了戲劇和書本的助攻,竟可以在心境上回復三、四十歲的虎狼之年。.曾有貴人提點要滿足老公男性需求,讓他無力向外發展,且我倆就算鬥氣,也有共識「不用性懲罰對方」。我在謎片成癮老公的帶領下,共同驗證謎片各種動作的難易。有時他假扮帥氣歐巴邀約,有時我則變裝來個驚喜,或者他想著○玲、我想著貝○漢…,用想像增添情趣。這些愉悅的體驗,也讓兩人的心更加靠近。.我以前常想隨心所欲,卻屢遭太太否決,後來找到一個兩人世界的時光,成為我們的性福功課表。沏一壺好茶,加「來運動」暗語,就水到渠成進入課程。.結縭27年,為何我的老公性致仍如此高昂?每當我問他是否因男性荷爾蒙分泌太旺盛,他就甜言蜜語地回應是我身材太迷人、愈來愈美麗,要我應該感到驕傲。同事與好友也常誇我「妳怎麼愈來愈年輕?」讓我不禁想到:真的是「愈愛愈年輕」的功效嗎?我想在自己身體沒有不舒服的情況下,性不性,就由老公決定吧。.過了「知天命」年紀,我心如止水,溝通後,先生會顧慮我的感受,試著吟詩詞、播放音樂或影片營造氣氛,在浪漫氛圍下,使人心情大好,彼此得到滿足,二人都很開心。偶爾我們會去汽車旅館,他說「袂使換牛母,咱來換牛牢。」才有新鮮感。我們會先約會爬爬山或喝下午茶,再去汽車旅館休息,在此處不用擔心聲音太大被小孩聽到,也不怕婆婆突然來敲門,比較能盡興地享受魚水之歡。.我的經驗是清晨睡醒時刻較好,因為經過一夜休息,體力較好,這過程當然也要先有肌膚相撫,床邊細語,才能更進入狀況。.婚後忙孩子、家務及上班,夜裡還要擔心老公對我物盡其用,每到上床時都有些緊張,只能勉強回應。反而是被迫退休後,早上不必起早趕上班,壓力瞬減,心裡輕鬆快樂得不得了。假日偶爾和老公參加旅行,一星期當幾天志工,有好心情、體力和老公一起健走。雖然老公早已過耳順之年,我也要奔六了,但「可以親熱就要盡量親熱」,是兩人默契。上床時,當老公的鹹豬手又伸過來時,當下的我覺得好甜蜜幸褔。「有心無力」類型人到中年,身體與心理都發生變化,就算想要,也可能力不從心。但只要有心,男人、女人,都有改善的辦法:男人可以這麼做:.飲食:可食用含鋅高食物。早餐我常喝一杯南瓜黑豆汁,再加一個白煮蛋。中餐配菜吃韭菜炒蛋,可顧腎壯陽。晚餐吃清蒸貝類海鮮,小酌一小杯好酒。.運動:--每天傍晚走路1.5小時,期間跑步三至五段路,讓心跳達到130以上,且做全身伸展活動。每天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維持深蹲、伏地挺身、俯臥撐、雙槓抬腿扭腰等運動,以增加肌肉量;強化核心肌群的棒式、仰臥起坐、捲腹等,有助性愛強度和耐力;快走、飛輪、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按摩:我喜歡泡腳+全身按摩,夫妻雙人鴛鴦浴後,互相全身按摩,進而在柔和的燈光、輕鬆音樂、點個喜歡香精油,雙手在潤滑油的助陣下,在愛人身上遊走。總之,萬能的雙手加上舌頭、嘴巴及按摩棒的助攻,保證讓你的她飛向雲霄、快樂無比。.製造情趣:行房當日要避免身心過度疲憊,不碰煩心瑣事,洗澡後早早上床,調整適宜的室內溫度與柔和偏暗的燈光,在床上輕柔的擁抱、親吻與愛撫,再做愛做的事。.藍色小藥丸女人可以這麼做:.生理上:--更年期多有陰道乾澀問題,可塗抹潤滑軟膏以減少疼痛。--多運動。--雌激素補充療法。.心理上:在性事的次數,多數先生永遠覺得太少,太太則覺得太多。建議多溝通,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及次數。「雙手萬能」類型中年後因子女、工作等沉重的生活壓力,尤其許多女性因更年期的不適,更常「性」趣缺缺。但對男人來說,性愛是本能欲望,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當另一半不能配合時,也只能靠萬能的雙手自我安慰了。.早發性停經讓我吃足苦頭,心裡的愛意未減,但身體的掌控卻是江河日下。我還在適應新身體,親愛的老公,感謝你的雙手萬能。.結婚超過二十年,老婆是愈來愈忙,「妹妹」也容易乾澀,總是需要潤滑劑,以前辦完事後容易發癢有異味,才是老婆「性」趣缺缺的原因吧?去看婦產科難啊!與其改變另外一半的想法,不如自己想方設法自己來。五指好兄弟,一起來努力。.以肌膚的撫摸代替性愛,肌膚相撫、床邊細語,就是愛的傳聲筒。「無性有愛」類型最多數的中老年伴侶,不再局限於身體上欲望滿足,而是在心靈上撫慰。日常的親密動作已是愛意,只要用心經營夫妻相處之道,雖然沒有激情的性愛,一樣可以享受甜蜜而溫馨的夫妻關係。.日常生活中的擁抱、親吻、牽手等親密動作,都是「性」的表現。把性愛化為互相關懷的小動作,噓寒問暖,互相扶持。.不時製造親密貼心的舉動,例如對方出門前,會送到門口,為對方開門,還會來個「道別之吻」;太太在廚房準備三餐時,我常依偎在身旁說些悄悄話;拍照時,我們會各舉一手構成大愛心,偶爾會玩個「夫背妻」遊戲,諸如此類生活點滴,都會促進夫妻甜蜜的幸福感。.對太太來說,生完小孩,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愛愛這檔事就如同「厭惡品」一般,已無「效用」可言,能不碰就不碰。但對我而言,夫妻裡的性卻是「必需品」,更是我的「精神食糧」。我倆只剩形式上的「噓寒問暖」,你好我好大家好。這一晚屬於我們的床,沒有什麼,只剩「倆人的平躺」,她的,與我的。.參加社團活動與不同老靈魂交心,挽救往下墜的頹勢,晚年一樣可以活得亮麗。.平時一起爬山、逛街、散步,精神的滿足早已超越了生理需求,即便只是短暫感受到的手心熱度,都提醒著自己:共用雙人枕頭到終老,就是最幸福浪漫的事。.日常生活的提攜互助,如妻子在浴室幫忙身體不便的我洗澡、更衣;出門在外攜手並行,只為了身旁多一支手杖、一雙耳目;每晚的入眠,必伸手觸摸妻子小腹,方能安眠;清晨一個小小的morning kiss,更是開啟美好一日的起床式。生命已走在黃昏盡頭,望著身旁數十年的老伴,早已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年輕時熱情未退,卻已提熬濃縮成精神相契的無限彩霞。.更年期的不適讓我心煩氣躁,分房後感情反而更緊密,老公會過來我這邊,讓我的頭枕在他的手臂,擁在懷裡拍拍,聊著天,就像剛新婚時一樣,換來的是親親及愛撫,把我哄入夢鄉後,老公再回小房間睡覺。或到山上、農場、賞花、看看大自然,讓家裡的事暫時拋諸腦後,充飽電後再回來面對現實,就像回到戀愛時,能互相彌補心靈的那塊私密處,更是甜蜜。.對付青春不再的無情,更應採取積極方式,注重營養健康、外在的妝容,參加社團活動與不同老靈魂交心,挽救往下墜的頹勢,晚年一樣可以活得亮麗,拋開性或不性的生理需求宰制。.雖然不再有身體的連結,三十多年的感情早已昇華為親情,但我們互相照顧支持、互訴心事的習慣還是未變,每天共進晚餐,在安全的氛圍下,安心睡去。我和先生重視的是心靈提升及視野的開拓,有時間就去旅遊,不管年紀多大,都要給掌聲,有性、無性已不是我們現階段最重視的事了。(資料來源:《聯合報健康版》十月徵文)
-
2022-11-01 醫療.懷孕育兒
約有一成孕婦有失眠問題 醫師:運動、少喝咖啡因飲品
孕期睡不好是許多準媽媽共同的困擾,國衛院研究顯示,台灣產婦和照顧產婦的各科醫師使用鎮靜安眠藥的處方率,近14年從4.1%降至2.9%,其中9成低於處方劑量。值得注意的是,達到處方劑量的比率逐年從0.1%升至0.4%,但仍遠低於全球孕婦服用安眠藥的1.9%比率。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表示,團隊利用去識別健保資料庫資料分析2004至2007年超過263筆孕婦活產紀錄,發現近14年來,處方鎮靜安眠藥比率已下降到2.9%,絕大多數都在第一孕期服用,9成都低於處方劑量,也就是小於0.5個單位的世衛組織每日限定劑量(difined daily dose, DDD)。研究發現,產婦的鎮靜安眠藥處方僅2成由精神科醫師開立,80%都是由婦產科醫師或家醫科開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約10%產婦有失眠困擾,有些人延伸孕前的問題,有些人是因為非預期懷孕、與另一半沒有共識、擔心流產、擔心育兒經濟負擔等原因所致。黄建霈表示,通常醫師會建議先嘗試以非藥物方法解決問題,大部分產婦也願意嘗試,例如運動、改變睡眠習慣、調整睡眠環境等,如果都沒用,才會嘗試藥物,有時醫師也會先利用某些長期非常安全又有嗜睡副作用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來取代開立鎮靜安眠藥。林煜軒說,認知行為治療、睡眠衛教等多元方式可協助解決失眠問題,有時候產婦只要減少咖啡因飲料攝取,失眠問題就迎刃而解。
-
2022-10-28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得疝氣拖了3年,痛到動彈不得才開刀!下腹部異常凸起要警愓
三年多前我發現有疝氣症狀,剛開始想再忍忍,等到有充裕時間再來開刀。沒想到愈拖問題愈大,下陰部像被尖針刺到般,有時痛到動彈不得,不管怎麼深呼吸都無法緩解。有生以來 最慘痛一次我沒生過小孩,不太能想像分娩的疼痛指數有多高有多痛,但就自己的經歷來說,這次的疼痛折磨有八至十分,是有生以來最慘痛的一次。有一天晚上在醫院又突然痛起來,連走到急診的力氣都沒有,同仁幫我找來輪椅推到急診,我沿途哇哇大叫,到了急診,醫師想觸診掌握現況,但我痛到受不了,一碰我就用力把手撥開,那一刻更深刻體會到,原來病人就是因為這樣才害怕看醫師。馬上開刀 不敢再大意後來急診醫師先幫我麻醉,把掉出腹腔壁的腸子推回去,觀察二、三天確定腸子沒有壞死,要我不能再拖,一定要馬上開刀。雖然我是醫師,卻把疝氣拖成大問題,真的是我太疏忽了,這次不敢再大意,馬上聽從醫師建議動刀。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加上麻醉及恢復大約兩小時,又因為我太喜歡打網球,實在不想離開球場太久,所以根據術前跟醫師討論的結果,選擇使用自費醫材,在腹腔壁貼上術後不易留疤的人工膜。出院後遵從醫囑,前三個月我跟太太上市場也沒幫她提菜籃,連平日居家會做的仰臥起坐、伏地挺身也都停了,更別說上球場打網球。醫師叮嚀說,年紀大了腹腔壁組織承載力不比年輕時,再不好好保養,即使只是用力咳嗽也可能引發疝氣復發。年紀有了 凡事得節制以前就常看到年長病人,左側疝氣剛開完刀,沒多久又換右側。這次生病讓我體會很深,有種突然驚覺年紀也到了的感覺,所以術後很小心照護,三個月後才回到球場,剛開始很怕腸子又掉下來,有心理壓力,後來慢慢克服,現在已能跟往常一樣揮拍,但我還是常提醒自己,年紀有了凡事得節制。得疝氣是我生過最大的病,以前就常聽疝氣病人說先觀察一段時間會自己康復,還有人傳說用疝氣帶可治療,這都是不正確的作法。疝氣是腹腔壁破了洞,腸子掉出來,身體內部組織有個洞,不開刀修補,根本就無法根治,拖久了會像我一樣,只會讓生活品質變得很差,萬一拖到腸子壞死,引發腹膜炎甚至有致死可能。下腹凸起 可能是疝氣年紀稍長的人平常就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台灣每年約有四萬名疝氣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男性又比女性多,如果陰囊突然變大或下腹部異常凸起,且有尖刺疼痛感,就可能是疝氣,一定要盡快就醫。平日要注意營養均衡、適當運動,但運動也要留心,像舉重等硬舉急拉的動作,並不適合年紀稍長的人,稍有不慎都可能引發疝氣。醫學辭典/疝氣疝氣俗稱脫腸,是部分內臟(最常見是小腸)經腹腔壁或筋膜的破洞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最常發生部位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以「腹股溝疝氣」最常見。有些人在幼兒時就被發現,有些人成年才發作,活動時會感覺腹部或腹股溝的疼痛及下墜感變明顯,平躺時腹部或腹股溝的凸起可能會消失,當疝氣突然變大或無法縮回腹部時,會導致劇烈疼痛,嚴重時可能造成腸子壞死。余廣亮小檔案現職:●屏東基督教醫院執行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年齡:64歲學歷:●高雄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癌症疼痛流病研究)●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中藥分生研究)專長:●小兒麻醉●困難插管技術●婦產科麻醉●心臟手術麻醉興趣:網球、旅遊經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團長
-
2022-10-28 醫療.婦產科
女性停經多在45至52歲!3招改善熱潮紅、心悸、失眠...更年期身體不適
52歲的吳媽媽近來常感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半夜難以入睡,還會有突如其來的燥熱感,甚至夜間出現盜汗等症狀,嚴重影響睡眠品質,經由醫師說明後,才了解原來這些都是更年期常見不適的現象。婦女更年期 多在45-52歲發生更年期是生命中自然轉變的一個階段,許多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而婦女大約發生在45至52歲,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50至54歲婦女約有8成、55至59歲婦女則有9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停經的更年期變化,且停經年齡平均發生在50歲左右,表示女性有1/3的歲月是在更年期後渡過。卵巢功能退化 會有常見生、心理不適這段期間由於卵巢功能開始退化,導致雌激素的分泌減少,部分婦女會出現生理、心理的不適症狀,及常見更年期不適情形包含: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煩躁、記憶力減退等,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更年期不適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需要進一步尋找婦產科或家醫科醫師的協助,以改善相關不舒適的情況。3大緩解秘訣 改善更年期不適 改善更年期不適,最基本就從日常生活調整做起,簡單自我照護方法,國民健康署提供3個秘訣:1.均衡飲食:均衡攝取各類食物,遵守低脂、高纖、高鈣原則,並補充天然雌激素食物,可選擇黃豆類及其製品、全榖雜糧、牛蒡等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2.放鬆舒緩:建議睡前做溫和及放鬆身心的活動,如泡熱水澡、冥想、瑜珈、深呼吸等,有助於安心入眠,避免劇烈活動影響睡眠。3.規律運動: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運動,每天至少運動30分鐘,每週至少150分鐘,增加心血管健康,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民健康署也鼓勵民眾,透過培養興趣或找到新的核心價值,例如:公益活動、志工服務等,依自己狀況訂定生活目標,改善心情同時也能促進大腦的健康,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製作的「婦女更年期保健手冊」,或利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搜尋及下載使用。
-
2022-10-28 名人.張金堅
張金堅 /沒復發就代表生活重回正軌嗎?乳癌長期康復者不可輕忽的6項後遺症
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雖已近尾聲,但因國內乳癌高居女性第一位發生率,大家頗為重視。朱俐靜之不幸往生、但朱芯儀積極抗癌而且樂觀面對,她們都是屬於年輕型的乳癌,備受關注。我長期從事乳癌醫療診治工作,迄今已超過四十年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裡,見證許多乳癌病友的重生與不幸,對我而言,面對癌友是生命的交託。有時充滿專業與自信,但有時也有挫敗的時候。 由於國內現在癌症篩檢的觀念日漸普及加上乳癌的治療更趨先進而且全方位,預後良好,乳癌病友活上十年以上增加很多,預估國內乳癌長期康復者已多達三十萬人,所謂長期康復者,一般是指經診斷治療後,五年後沒有再發或轉移者,這些康復者其生活應該回到正軌,但其實不然,她們可能面對一些長期副作用,造成生活上的困擾與不安。 根據 Akechi 及 Runowicz 之報告,這些長期副作用包括生理及心理兩方面,生理方面,如使用化療後長期對心臟血管的影響、淋巴水腫、骨骼肌肉不適,不明原因疼痛,神經感覺異常、生育/早發性停經、疲倦、骨質疏鬆等,其造成的影響,如活動活力降低,工作就業機會減少、月經不規則、熱潮紅、陰道乾燥、情緒不穩、不孕、乳房美容外觀改變等。 至於心裡的層次,如害怕癌症再復發、長期焦慮甚至恐慌、憂鬱、認知能力降低、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身體意像(body image)改變,性生活無法滿足、行為退縮、社交活動減少。其造成的影響包括睡眠品質不佳、工作表現不理想與伴侶相處隔閡甚至分居或離婚,學習及感知功能減損、以至於活得不快樂、沒有幸福感。有鑑於此,不管國內外,開始重視這方面的議題,即所謂「康復者(Cancer Survivor)議題」。(如表一) 根據 Brennan, Monino, Fang, Li 及 Hwang 等多位學者在不同機構進行的調查及研究結果,認為長期康復者需要注意下列事項: (1) 癌後應持續定期追蹤,五年後仍要進行 Brennan,Fiszer 及 So 等三人分別在其報告中均指出,由於復發機會持續十五年以上,所以醫療團隊與癌友本人都要有共同的體認,乳癌與其他癌症有所不同,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三陰性或 Her-2 陽性乳癌,其復發高峰期第二至三年,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復發有二個高峰期,分別在第四年及第七、八年,甚至有些患者在十、二十年之後復發。所以在追蹤檢查方面,不應輕忽。特別對於另側乳房的檢查,亦要小心。如果不帶有 BRCA1 或 BRCA2 基因突變者,則得對側乳癌風險稍低,每年 1%或終身平均 15%。如果帶 BRCA1 或 BRCA2 基因者罹患對側乳癌風險則較高,每年 2%或終身平均 30%。另外除了關心復發與轉移的可能外,也要注意其他可能衍生的毛病,如心臟血管疾病、淋巴水腫及化療腦及疼痛疾病症候群都要小心並做適當的處理或轉介。 (2) 注意可能有化療腦的長期副作用及其改善措施 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化療腦,可能是因為化療藥物,造成低度發炎與 DNA 修復障礙有關,這些可能造成認知能力減退、記憶力降低等現象,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發現,大腦白質與灰質減少,目前有些學者認為電腦化認知訓練計畫及認知行為治療或冥想、瑜珈、運動均可以紓解症狀。 (3) 心臟血管疾病的追蹤及改善計畫 放射線治療及有些化療藥(如小紅莓等),甚至一些標靶藥物(如賀癌平)有機會造成長期心臟血管疾病的副作用,目前有所謂腫瘤心臟學(Oncocardiology)的專門領域,心臟專科醫師對心臟功能評估,心臟功能訓練都有一套精準而且完整的改善計畫,對於副作用的改善確有相當成效。 (4) 造成第二種癌症之可能與預防 化療如小紅莓及環磷醯胺 (cyclophosphamide)經證實會提高血癌發生率,但發生率很低,由 0.21% 增加至 1.01%而已,不必擔心,至於放射線治療會發生骨髓增生不良性症候群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狀況,但發生率亦很低,也不用操心,而抗荷爾蒙治療的泰莫西芬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祇每年接受婦產科之檢查,其風險亦很低,比起療效相對低很多,亦大可放心。 (5) 癌因性疲勞 造成長期性疲勞確實有很多癌友都有這種狀況,可能有些不良發炎因子存於體內造成,目前有些前瞻性臨床試驗證實可以使用是黃耆萃取的藥物會改善,此外運動、心理支持、正念、針灸、冥想、瑜珈,都有文獻報告可以減少不良發炎因子,且可改善疲勞的症狀。 (6) 其他神經病變、關節疼痛、骨質流失、睡眠障礙、影響性生活及生育等問題 這些情況的發生,不一定是乳癌長期康復者才有,其實年長者亦可能有同樣情況發生,所以要充分與癌友溝通、討論,必要時要照會其他相關之專科,如神經科、精神科(如腫瘤心理學,Oncopsycology)及婦產科(如癌症病患生殖照護, Oncofertility)等專家。 目前歐美及日本等先進國家,都非常重視乳癌長期康復者的生活品質相關議題,所以現在比較完備的癌症中心,均設有癌症資源中心,會提供更完整更正確的資料,甚至有對應的專科護理師,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對於相關醫學資訊亦透過各種方式滿足癌友的需求,如遠距醫療、電話諮詢、癌友座談等,特別長期康復者更需要相關醫療人員的照護,他們都覺得時間久了,醫療團隊的關心或接觸減少了(如表二)。 結語 在台灣,目前已有高達 30 萬的乳癌長期康復者,在國家的層次對於癌症除了行之有年的癌症品質認證以外,最近又推出「乳癌照護品質」進階版認證,除了強調活存率要提升以外,更要重視乳癌癌友的生活品質,所以在監測指標,也有更高一層的要求,這對乳癌癌友而言,是一項利多消息,希望乳癌癌友活得進康以外,還要活得快樂與幸福。 【2022乳癌大型病友會】乳癌病友回娘家#免費活動 #名額限300名 #專題演講 #與專家有約⏩報名網址:https://reurl.cc/1mWKMX🔹活動日期 | 111年11月12日(六)🔹活動時間 | 下午13:30-17:00 (13:00報到)🔹活動地點 | 張榮發國際會議中心11F-1101廳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活動詳情:https://www.breastcf.org.tw/official/activity_ct?id=177
-
2022-10-22 醫療.婦產科
從月經看健康!婦產科醫師:善待生理期顧好妳的子宮,多喝水並減少糖分攝取
每個女人每個月都會經歷的,便是「生理期」,又稱月經、或是部分人暱稱的「大姨媽」。觀察月經週期以及經血量,是判定子宮健康的重要指標。經期通常1週結束 1次血量約100毫升台北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劉宥成表示,生理期隨年齡或其他生理因素而有不同有變化。一般來說,週期多半再28天左右,在正負7天內,也就是21天到35天內來1次月經,都還算正常範圍,但仍應當注意週期規律性,每個週期天數差異很大時,仍應提高警覺。劉宥成醫師指出,經期時間則因人而異,一般多在7天內結束;有人2、3天就沒了,有些人要4、5天甚至更長,超過1週的出血時間應視為異常出血,建議至婦產科門診作進一步的檢查。出血時間較短的個案,大多數都沒有特殊原因,有時與使用藥物與其他疾病影響有關,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疾病或泌乳激素過高等。經血量的部分,劉宥成醫師說明,大多數人1次生理期出血量在100毫升上下,一般會有1、2天有明顯出血。如果已使用夜用型衛生棉,但仍在1到2小時內就全滿,代表可能有經血量過多的問題。每個人的生理期在不同年齡或健康狀態會有不同狀況。初經後幾年內,月經有時會較為不規則;而接近更年期與停經時,每個人的狀況不太一定,常見生理期的週期長度會先縮短而後慢慢拉長的情形,也常在這段時間出現週期長度以及出血量不規律的情況,雖然常見但不等於是正常的情況,需要提高警覺。衛生棉貼合身體不想搔癢不適 可補充益生菌劉宥成醫師表示,年輕人(10多到30歲),常見的問題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使得經血量較少且間隔較長,甚至會發生好幾個月沒來的情形。其他同樣常見的有泌乳激素過高,也會使生理期間隔拉長,原因多半不明但是須注意可能有泌乳激素瘤造成。而40歲以後,如果出血量逐漸減少以及間隔拉長,通常是卵巢功能開始下降的徵兆。在經期需多天使用衛生棉,不少女性因此經常感到陰部搔癢不適。為了防範感染的發生,劉宥成醫師建議女性朋友應養成良好作息、多喝水並減少糖分攝取,且避免吸菸。同時飲食上建議適當地補充益生菌及膳食纖維,例如透過優格補充乳酸菌,能夠增加有益的微生物。「好菌越多,就能排擠壞菌的生存空間,降低感染機率。」★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10-22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聖保祿山地醫療團巡迴車跑遍復興鄉,傳愛30年挽救危急性命
就像聽見「少女的祈禱」音樂知道是垃圾車來了,走在北橫公路上如果聽見天主教風格的熟悉歌曲,桃園市復興區的山地住民便知道「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的巡迴醫療車來了」。這是他們親切的老朋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獲選中華民國第32屆醫療奉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這支以「醫療傳愛」為宗旨的隊伍,本著耶穌基督博愛世人的精神,醫療照顧山地偏鄉民眾的健康,並延續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關懷弱勢族群的理念,宣揚天主的愛。迄今30年,團隊成員和照護形式雖有異動,不變的是關懷弱勢族群的心。桃園市復興區地廣人稀,土地面積占桃園市三分之一,人口僅一萬多人。義大利巴義慈神父來到台灣傳教,看到居民「小病用忍,大病用滾」,邀請聖保祿醫院院長沈雅蓮修女,於民國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在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從醫療站到巡迴醫療,開設特早門診方便農耕生活。三民醫療站啟用時沒有全民健保,不少原住民也沒有公、勞保,生病無法繳納醫療費用,不敢來醫療站看病。因為醫療站只收50元掛號費,其他醫療費用全免;如果掛號費也無力繳納,便完全義診。病人間口耳相傳聖保祿醫院方便且不計成本的服務,有需要的病人因此都獲得救治。復興區位於北部橫貫公路,是水蜜桃、拉拉山巨木群的故鄉,假日遊客眾多,發生意外或民眾有醫療需求都沒有醫療院所可看病。民國86年12月,聖保祿醫院接受桃園政府委託,在假日補足復興區衛生所的醫療人力;民國87年又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駐診,並安排子宮頸抹片檢查及乳房攝影巡迴車,回應婦女的需要。復興區醫療資源集中在前山村,為設法將醫療資源送至後山及深入部落,民國88年5月開始,每周四上午八點,由司機開巡迴醫療車載著一位醫師及兩位護理師,巡迴九個村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周五早上配合居民農耕的生活作息,6時30分即開始「特早門診」,需要抽血檢查的、需要拿藥的,都可以看診後再回去工作。穿梭崎嶇山路23年,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復興區後山的部落要開車2至2.5小時才能下山。民國91年5月,聖保祿醫院接受健保署及桃園市政府整合,和長庚醫院共同於後山村下巴陵定點,成立華陵整合醫療站,24小時全年無休,方便地方民眾就醫。聖保祿這支團隊30年來在桃園市復興區的服務,主要有四項:巡迴醫療車及定點醫療站服務、原住民文化傳承及部落關懷、改變民眾健康觀念的衛生教育活動、以社區醫療培育住院醫師。復興區居民以泰雅族人居多,留在山上的九成以上是老弱婦孺,深入部落的巡迴醫療對他們最方便,助益也最大。民國88年5月起,巡迴醫療路線由醫院出發,從大溪往復興區前山村三民、澤仁、霞雲、羅浮、義盛、長興,再到後山的高義、三光、華陵村,貼近鄉民的生活如里民中心、教會、雜貨舖、派出所等地,將長期沒有醫療資源的地方,例如離主道路落差海拔650公尺的下蘇樂、復興區與新竹縣交接的三光部落,甚至最偏遠的新興部落,全部主動納入巡迴醫療點,至此,偏遠民眾的就醫可說已無遺漏。從事山地醫療最大挑戰是對外交通,遇到大雨時,常有落石甚至土石流,導致道路坍方交通中斷。巡迴車後車箱裝滿醫療必需用品,有儀器、藥品、病歷,穿梭崎嶇山路,23年間已換過6部巡迴醫療車。冬天時,團隊還要準備能禦寒的冬衣過夜。一大早出發,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過後,才能回到華陵醫療站休息。醫療車播放歌曲隨招隨停,克難看診挽救危急性命。除了12個定點醫療站,巡迴醫療車沿路會播放醫院選定的醫療歌曲,提醒民眾巡迴醫療車來了,路途中只要民眾招手就停車看診。醫療儀器及藥品,常因為看診關係搬上搬下,有些折騰,但團隊依舊隨招隨停,從不拒絕。每趟巡迴醫療有四位人員:看診醫師固定是刁惠恩,來自香港的刁惠恩,自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後即在台灣行醫已40年。其中,民國87年起的23年都是在聖保祿醫院服務,每周有一天半在復興區山地巡迴。另外的排班護理人員有鄭芳亞、辛佩珊、游玉婷、葉怡貞、彭詩旻、原住民姑娘李曉芬,還有開車司機王漢業或郭孝偉。他們必須克服暈車、氣候變化、交通不便、長途跋涉等種種辛苦。怪的是,參與成員紛紛愛上教會醫院「關懷照顧弱勢族群健康」的使命。若問為什麼,他們回答「山上空氣好、風景好」,尤其「原住民的豪邁與熱情」不僅紓解壓力,更帶來最佳工作氣氛,在在吸引他們樂此不疲。山地醫療另一大特色,是要克服氣候及天災的大自然影響。團隊最津津樂道民國96年8月30日至9月4日艾利颱風來襲,醫療團隊8月31日帶了藥物、食物、水,要上山與居民同舟共濟,但北橫公路多處坍塌,平時兩三個小時的路程,花了近六小時才到達華陵整合醫療站。遇天然災害病患更多,無法換班硬撐一個禮拜。山上停水又缺電,偏偏這時候求醫的病患比平時多了兩倍,需要打點滴病患變多,點滴架不夠,以梯子加上衣架來應變;缺電,勉強以手電筒、燭光來照明,可是無法使用電腦,所有診療記錄要用手工;缺水加上瓦斯爐出現問題,每天以泡麵、罐頭果腹。還出現一名胃潰瘍大出血病患,急需119緊急救護到醫院,但山上電話、手機因訊號問題無法撥通,幸而手機112發揮緊急聯繫功用,及時將病患送到山下醫院治療,成功挽救性命。當然,醫護人員這時沒法換班,24小時工作硬撐一個禮拜,直到居民撤離。在華陵整合醫療站方面,也有一群奉獻的醫護人員,其中李章智醫師已堅持11年,未曾缺席,還有醫師高慶雲、林怡君、高榮良、陳家豪、王如民、陳琬琳、林宣合、廖舫敏。護理師固定有曾淑芬,另有李曉芬。安娜修女(黃貴梅)民國93年加入山地醫療團隊華陵整合醫療站。她是阿美族原住民,深入部落關懷住民的需求。因她的建議,98年在爺亨部落成立社區關懷中心,將醫院閒置的電腦送上山,開辦電腦網頁設計課程,也教小朋友學習,還幫忙販賣水蜜桃、甜柿。後來又陸續開班傳授烹飪、編織、音樂、舞蹈,傳承原住民文化。節日有活動、暑假有夏令營,萬一遭逢火災、車禍等急難,安娜修女會結合醫院的力量,送物資和捐款,解決燃眉之急。山地醫療團隊重視向下扎根,選擇教會、學校、里民慶典等場所,每個月一次安排醫師作衛生教育。針對山上常見疾病,教導如何緊急醫療處置,譬如心肺復甦術、毒蛇咬傷的急救、如何防治高尿酸、痛風及肝病防治等,也藉著傳播健康知識,逐漸翻轉民眾的觀念及行為。但這兩年多,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衛教活動暫停中。聖保祿醫院小檔案成立桃園市天主教聖保祿醫院在復興區原鄉山地醫療服務超過30年,民國81年10月立案,除了提供山地偏鄉醫療,也落實照顧與關懷弱勢族群理念。服務事蹟81年10月,成立山地醫療團隊,於三民天主堂旁設立醫療站,每周一、三、五上山為民眾看病。86年12月,協助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駐診復興區衛生所,增加星期六、日醫療服務,87年增加婦產科專科醫師。88年5月,增加復興區巡迴醫療,周四上午8時開始巡迴9個村(里)到各部落,晚上在華陵教會樓下設立巴陵醫療站,開設夜間緊急醫療。91年5月,和長庚醫院於後山村下巴陵,共同成立定點服務的華陵整合醫療站,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服務。93年安娜修女加入聖保祿醫院山地醫療團隊,98年6月10日在爺亨部落,設立復興鄉爺亨社區關懷中心,開設電腦網頁設計安排學童學習,幫助行銷水蜜桃、甜柿等農產品,開舞蹈班傳承文化。
-
2022-10-21 醫療.懷孕育兒
寶寶只是忘記帶東西了,等你準備好了再來當我的小孩!醫指出胎兒流產的6大徵兆
辛辛苦苦懷孕,卻發現寶寶沒有心跳、失去生命,這絕對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痛。但面對不能看、不能摸的腹中胎兒,懷孕中的夫妻又可以觀察哪些徵兆,提早就醫治療呢?胎死腹中孕媽咪、爸爸心中永遠的痛,但畢竟不能親眼看、親手摸,孕媽咪、爸爸實在是很難觀察到胎兒的狀況。婦產科主治醫師表示,針對「胎死腹中」的定義,一般是指「妊娠滿20週後,卻發生胎兒死亡」的狀況。大部分很難明白指出導致胎死腹中的確切原因。因此,若想降低胎死腹中的機率,目前僅能透過觀察某些跡象,推測、評估可能影響母胎的6個風險因子,進而密切追蹤(必要時需接受治療),直到順利生產。可能影響母胎的6個風險因子1.染色體異常懷孕中期,正值胎兒發展形體、器官等構造的時候。因此,如果胚胎內染色體有問題,如:多一條或少一條染色體,則可能使胎兒生理結構發育異常;若染色體異常影響器官發育或功能,則胎兒將無法持續發育、成形,甚至胎死腹中。2.胎兒生長遲滯通常是因為母體的狀況不佳(如:妊娠高血壓),促使血管阻力增加,子宮環境變差,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生長遲滯。透過超音波檢查,若發現「胎兒週數小於妊娠週數約4週以上,如:孕婦32週,胎兒卻只有27週的狀態」,則會判定此胎兒有生長遲滯的狀況。一旦生長遲滯,將可能影響生理構造及其功能的發展,體重易過輕,更容易併發胎兒缺氧、胎兒窘迫等問題,死亡率偏高。3.胎盤問題對胎兒來說,胎盤身兼傳遞營養與氧氣、屏蔽外來刺激的雙重角色,是維繫其生命最重要的器官。因此,一旦胎盤功能不良或胎盤早期剝離、胎盤鈣化等等,就會影響胎兒生長,甚至胎死腹中。4.臍帶狀況臍帶是母體和胎兒的連結,更具有傳輸營養、氧氣和代謝物的作用。多數父母擔憂的臍帶繞頸,屬於常見現象之一,大部分不會有影響。然而,若發生其他臍帶異常狀況,如:打死結、扭轉、受到嚴重壓迫而影響血流等等,則可能有危及胎兒生命的風險。5.胎兒吸入胎便最常發生在「過期妊娠(超過40週)」的階段。隨著胎兒愈加成熟、趨於足月時,胎便會逐漸往下移到靠近肛門處,在肛門擴約肌的一鬆一放之下,就會解出胎便。此外,足月後,胎盤可能開始出現鈣化等現象,功能逐漸退化,無法繼續穩定提供胎兒所需營養,因此易導致胎兒缺氧,再加上肛門括約肌鬆弛導致胎兒提早在子宮內解出胎便,將增加胎兒吸入胎便的機率。若不幸吸入胎便,易引起「胎便吸入症候群」,造成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起呼吸窘迫、胎兒死亡。6.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如果這兩個胎兒彼此間胎盤太接近或共用胎盤,有較大機率會出現不平衡的血液循環情形,如:血液會偏向流往某一邊胎兒,造成一大一小的狀態;無論是哪個胎兒,都可能有危險。她補充,血液太多、體型較大的胎兒,小便量多,羊水量也會增加,反而較易出現全身組織腫脹、心臟衰竭等症狀,死亡率較高。※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0-16 焦點.生死議題
88歲失智父近期被發現肺癌末期!子不捨想送安寧醫療讓他尊嚴善終,卻被長輩罵是讓安樂死
88歲的老爸,已經失智近3年,這一年又被發現罹患肺癌末期,躺在床上意識常常不清楚,我跟弟弟想為老爸進行安寧治療、讓他能夠不要再受苦,但長輩覺得這根本是「安樂死」,對我們不諒解,到底該如何跟親戚解釋?晚輩有苦難言啊!(台北趙先生)選擇安寧醫療 不是放棄人最終都會走到生命盡頭,你是否想過,萬一你不幸患重病,將如何面對死亡?安寧照顧基金會表示,有尊嚴地走向人生終點,並且好好地和家人道別,或許是善終的最佳選項。末期病人和家屬所需要的,並非侵入性且增加痛苦的治療,更不是放棄、不予理會的態度,而是尊重、照顧,協助病人減輕痛苦,擁有生命的尊嚴並完成心願,最終安然逝去。多數人聽到「安寧醫療」,立刻將其與「死亡」、「安樂死」畫上等號,但其實安寧照護有多種不同型式,一起來了解安寧醫療是什麼!何謂安寧醫療?1.安寧緩和醫療門診安寧緩和醫療指的是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的生理、心理及靈性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護,以增進生活品質為目的。其次,如果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且有醫學上的證據,近期內病程進行至死亡已不可避免者的末期病人,而提供的門診緩和醫療照護。2.安寧病房末期病人因病情造成極大不適或急性狀況住院,經由安寧團隊醫師評估後轉入安寧病床,安寧病床可提供較密集性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如症狀穩定後可銜接安寧居家照護。這類病房設置成本高、床數有限,但設備相對較齊全,費用也較高。目前入住安寧病房的給付標準均按全民健保標準。三人房不必付費、兩人房一天約1000元、一人房一天則約2000元的病房補助差額,實際金額還是依照各醫院收費標準。3.安寧共同照護住院末期病人經會診安寧團隊醫師評估後收案,安寧共同照護團隊將與原醫療團隊共同擬定照護計畫,提供在原病房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相對於安寧病房,安寧共照設置更普遍。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表示,疫情嚴峻期間,病人進出門診頻繁,安寧病床滿床情況,如果婦產科或洗腎病人,病程不幸惡化,進行安寧共照是較好的選擇,等到病情穩定,鼓勵病患回家,進行居家安寧。4.居家安寧居家安寧團隊定期到家中訪視,可提供在家末期病人的狀況評估、更換管路、照護教導等。有許多病人希望在家善終,居家安寧團隊可銜接出院後照護,完成病人落葉歸根的心願,只要負擔醫護人員的交通費用即可。2009年開始,健保局將「住院安寧療護」以及「居家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範圍擴大,納入健保支付項目,例如癌症末期、運動神經元萎縮症(漸凍人)、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失智症)、心臟衰竭、急性腎衰竭等等。節省醫療資源 尊嚴善終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建議,目前社區安寧(指居家或機構內安寧)醫療資源較有限,與過往醫師養成教育有關,對於安寧療護的觀念薄弱,更多醫師在意如何救起更多病患,因此她觀察,將病人轉介給安寧醫療團隊的主動性低,甚至安寧醫療人員數量比率亦不高。她認為,許多病患的可預估瀕死期,進一步給用藥有極限,這時應轉至安寧照護,節省醫療健保資源。而安寧醫療也存在城鄉差距問題,有些病人想在家善終,面臨的卻是安寧醫療團隊有限,也因此降低病患與家屬意願。林怡吟建議大家多了解安寧醫療,在面對疾病末期時能有更多選擇,有機會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及避免最終痛苦、不適的醫療救治,讓家人或自己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
2022-10-14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當年家屬跪求「救救我家人」,至今仍心痛!台灣阿「肝」許金川,寧失業也要消滅肝病
「不管你是班超、曹操或蔣光超,每年都該做一次腹超!」一提到近期推廣的腹部超音波活動,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馬上說出這段順口溜。人稱許P的許金川,以妙語如珠愛說笑話聞名醫界,肝基會很多Slogan都出自他的創意。自稱「台灣阿甘(肝)」的他行醫逾40年,寧願專長治肝病的自己失業,也希望「肝病在台灣消失」。台大醫院過去有個傳說,有兩位醫師不管時間多晚都能在辦公室裡找到人,一位是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另一位就是許P。許金川說,這麼拚命是因為自己是鄉下孩子,雖然讀了醫學院、當了醫師,還是想爭一口氣。家屬跪求「救救我家人」,為時已晚至今仍心痛。許金川三更半夜仍不歸營最著名的故事是:他第二年住院醫師時,台大引進當時最新的超音波儀器,放在婦產科。他非常好奇,只要有機會,就溜去婦產科對超音波「動手動腳」。後來甚至帶著腸胃科患者悄悄到婦產科照腹部超音波。黑黑的超音波影像裡有亮亮的光影,對他有極大吸引力,一有時間就去研究,常常忘記下班更忘記時間。後來台大引進更先進的儀器,他開始利用超音波揪出早期肝癌,並採取酒精注射法,讓肝癌細胞提早壞死。愈接觸肝病患者,愈發覺國人對這個國病的認識並不多,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肝癌末期。幾乎天天都會有家屬跪在地上哀求許金川「救救我家人」。曾有一位小學女老師,上課時吐血,才發現罹患肝癌,她先生哭著求許金川「一定要救我太太」,但為時已晚,許金川愛莫能助。幾十年後回想起那許多哀傷的景象,許金川依然心痛。肝病被當肝火旺,自服中草藥愈吃愈糟。台大是最早開始做肝病防治的醫院,從篩檢到衛教,一步步做。許金川說,當時國人深信肝病就是肝火旺,被診斷後常常自行服用中藥,或認為草藥能強健肝臟。台大醫院種植好多棵橄欖樹,病患與家屬爭相撿葉子,說是吃了會恢復肝功能,病情愈弄愈糟。推廣肝病認知的過程中,又發現患者對「感染」認知高度不足。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肝癌,有所謂肝病三部曲,但從帶原到可能出現肝癌,至少十年,期間應有機會及早阻斷。許金川向台大恩師、台灣肝病之父宋瑞樓教授提議乾脆成立基金會,走出診間,運用各界力量加強宣導,或能夠及早發現帶原者,及早監測與治療。籌設基金會到處募款,「面紅耳赤」也要堅持。基金會需要足夠經費。許金川的家人回到他家鄉屏東東港向親朋好友募資一百多萬元,但遠不足成立基金會至少要一千萬元的門檻。恰巧當時有新聞報導敘述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遠哲成立基金會,更巧合的是兩位贊助者: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壽川、東帝士集團創辦人陳由豪,都是許金川在台大醫院景福門診看診的唯二患者。是不是也向他們兩位募資呢?許金川陷入天人交戰。因為許金川和兩位病患雖然相處如朋友,但是過去只有病患有求於醫師,現在卻要醫師向病人請求金援,許金川很為難,想不出來怎麼開口。「基金會不能半途而廢,」許金川鼓勵自己。在何壽川、陳由豪兩人看診前兩周,許金川終於發了一封電郵說明原委;但在診間看到兩位患者時,他面紅耳赤說不出一個字,好在兩人主動表示願意各自捐出五百萬元,幫助基金會成立。透過募資成立基金會的構想,一開始恩師宋瑞樓不很贊同。宋瑞樓告訴他,拿了別人的資源,就得付出代價。許金川警惕在心,但想到患者在病房跪下求他的身影,他終究還是選擇勇往直前。肝基會設立以來,在全國各個鄉鎮村里開辦免費肝病暨肝癌篩檢,公義的道路拓展得有聲有色,更於2017年獲得醫療奉獻獎團體獎。笑稱醫界兩位「金川」,自己是沒人認識的那位。許金川說自己是任性又有想法的學生,住院醫師期間,時常被恩師宋瑞樓叫「扣誒(許的台語)」,提醒寫病歷。病歷室裡,要請住院醫師寫的病歷都放在籃子裡,籃子上註明住院醫師的名字。有一次,許金川發現他累積沒有寫的病歷數,居所有住院醫師之冠,再看看同事們完成的病歷都被收起來,他也把病歷收起來假裝完成,被恩師識破,少不得一頓訓示。後來,恩師拜託他優先看某一位患者,他因為這位患者不符合優先的定義而拒絕。他以為一直惹麻煩的自己會被記仇,恩師卻完全沒有。對於他成立基金會,宋瑞樓是永遠的支持者。醫界有兩位著名的「金川」,一位是許金川,另一位是去年獲得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的葉金川。同為金川,他常常開葉金川玩笑,說葉金川是走在路上大家都認識的金川,而他是走在路上沒人認識的金川。這次得知自己獲得醫療奉獻獎,許金川本想婉拒,但想到得獎可以有機會擴大宣傳「消滅肝病」,才高興地答應。訂下十年消滅肝病 ,推出免費腹部超音波篩檢。許金川訂下「十年消滅肝病」的目標,也推出「今年超了沒?免費肝炎肝癌腹部超音波篩檢」活動。許金川解釋,政府喊出「2025年消滅C肝,感染率歸零」不等於消滅了肝病。肝基會推動40歲以上成人每年一次腹部超音波,B、C肝帶原者每半年一次,才能大幅減少肝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與禍害。從28年前成立肝基會至今,許金川沒有一天停下來。他希望十年滅肝病的目標如期達成,十年後的今天讓他親眼看見肝炎病毒消失,自己這輩子的努力能開花結果,台灣人不必再為肝病所苦。許金川小檔案年齡:74歲出生地:屏東學歷: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臨床醫學研究所現職: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醫療財團法人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經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台大醫院內科部肝膽腸胃科主任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美國國立衛生學院國立癌症中心研究員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員主要事蹟:利用超音波及分子醫學從事肝癌研究。創立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舉辦免費肝炎、肝癌篩檢活動,宣導肝病防治觀念,並於民國84年成立「免費諮詢專線」。2006年起,與台大社工室、肝基會合作開辦「肝癌病友支持團體」。2021年開始推動40歲以上國人每年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活動。
-
2022-10-13 焦點.元氣新聞
更年期潮熱煩躁快抓狂 非賀爾蒙製劑安全緩解不適
莫名臉紅心跳、煩躁不安、潮熱心悸、夜間盜汗、泌尿道反覆感染,小心可能是邁入更年期的初老警訊!步入更年期的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平衡體內賀爾蒙的雌激素分泌量從下降至終止,有高達8成會產生輕、中、重度不適症狀。緩解更年期身心不適,傳統賀爾蒙補充療法雖快速見效,卻也仍需要注意致癌風險,無法長期使用,若本身有雌激素相關病史更是大忌,取而代之天然萃取非賀爾蒙草藥製劑因藥性溫和安全性佳,備受婦產科醫師、藥師與營養師青睞。 「醫師,我又熱又躁,整晚失眠,什麼事情都看不順眼,再不給我藥我真的會瘋掉!」「我是乳癌患者,又有更年期不舒服問題,兩者加乘,再下去簡直要得憂鬱症了。」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臨床上許多婦女面對更年期帶來的不適手足無措,急於求助醫師解燃眉之急,有些人甚至因此三天二頭到醫院報到,顯見對生活影響之劇烈。一般來說,女性從45歲到52歲會因卵巢功能開始退化,當分泌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量驟降,造成月經經期不規則,一下量多、一下量少,直到持續12個月無月經週期,才算正式進入更年期。過程中,不少人會因血管舒縮衍生熱潮紅、盜汗、頭部緊迫感、心悸,或產生皮膚老化、精神狀態、生殖泌尿道、心血管、骨質疏鬆症等不適症狀。藥師游佩雯強調:「更年期是女性老化的正常過程,不需要用疾病眼光看待,大部分的人都能順利度過,只有3成婦女會產生嚴重不適症狀。」更年期不適症狀因人而異,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出「更年期症狀自我評估」,針對18項不適症狀,以0分代表無、1分為輕微、2分為中等、3分為嚴重,自評總積分超過15分即為雌激素分泌不足參考,也可供醫師作為對症下藥的依據。雌激素相關病史族「自評表是每次病人到診間報到必備的功課!另外搭配骨盆腔、子宮頸抹片、乳房超音波三點不漏檢查,再抽血驗賀爾蒙、心血管危險因子分析、骨密度檢查等綜合檢查數據評估,我才會針對分數較高的症狀著手,讓病人有改善的感覺。」張宇琪表示,更年期診療屬於高度個別性客製化,是條漫長的抗戰之路。臨床上,要改善更年期不適,可採賀爾蒙與非賀爾蒙療法,前者可經醫師處方服用雌激素合併黃體素的藥品,或補充植物性雌激素,例如大豆異黃酮。然而,游佩雯直言:「賀爾蒙療法比較像是非用不可的最後一道武器,必須搭配規律回診。」此外,本身有雌激素相關疾病史患者,包括乳癌、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以及因藥物治療導致停經,或是對賀爾蒙療法有安全性顧慮者,張宇琪更傾向採用非賀爾蒙療法,以藥物、飲食、運動、減壓4招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天然草藥純化提煉 藥性溫和少副作用歐美十分盛行非賀爾蒙療法,其中北美植物黑升麻萃取物,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狀,對情緒改善尤其顯著。張宇琪表示,黑升麻在文獻上,最早是北美原住民開始使用,依據目前的研究,已了解黑升麻主要是可以藉由血清素、多巴胺與正腎上腺素等,對於中樞神經傳導有調整作用,進而可改善血管收縮、情緒困擾、與睡眠障礙等更年期不適問題,且藥性相對溫和與安全。游佩雯表示,醫藥級黑升麻除經過專業植物萃取技術,更重要是從源頭確保草藥基原(指品種),從育種到定性定量萃取根莖部,達標準純化製造過程,作為指示用藥,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更有保障。「很多民眾會有迷思,認為藥品傷身,轉而服用保健食品,但藥品級黑升麻中的藥性成分依據製藥過程,確保含量均一性,且通過臨床實驗,對於療效有保障且確認。且在仿單建議的使用劑量下使用,其實是相當安全的。」營養師張佩蓉提醒,女性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容易產生心血管、骨質疏鬆等問題,要注意飲食均衡,六大類食物尤其蔬果攝取量可採多樣化,尤其蔓越莓、藍莓等莓果類,搭配每日攝取2000至3000CC水分,可改善泌尿道感染,此外每日補充2杯牛奶,或攝取優酪乳、起司、豆干、板豆腐、小魚乾、堅果類與芝麻等富含鈣質的食物,並搭配曬太陽讓身體合成維生素D,都是更年期須留意的營養素。值得留意的是,針對雌激素病史患者,因對賀爾蒙較敏感,要留意環境賀爾蒙,例如接觸塑化劑,也不宜過度補充蜂王乳、胎盤素、雪蛤等保健品,營養師張佩蓉表示,曾遇到有女性為了豐胸吃蜂王乳,導致下腹部腫起,檢查後發現長出10公分子宮肌瘤需手術取出,此類具藥性補品、保健食品服用時需要特別小心。瑞士原裝進口喜婦寧碇 Cimidona 最懂您的黑升麻瑞士原裝進口喜婦寧碇(Cimidona)主成份為黑升麻,在醫師、藥師指示下使用,一天一次,能有效緩解更年期不適症狀,如熱潮紅、出汗、睡眠障礙、憂鬱等,天然草藥純化提煉、藥性溫和。 本藥品經「北市衛藥廣字第111090111號」核准,藥品許可字號為:「衛部藥輸字第026341號」,藥商為美時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為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277號17樓,使用前請詳閱說明書警語及注意事項。產品官網:www.cimidona.com.tw
-
2022-10-13 焦點.杏林.診間
第32屆醫療奉獻獎/放棄美國高薪優渥生活 名醫汪海波返鄉在「遠得要命王國」逐夢
服務偏鄉是汪海波就讀國防醫學院時,就深埋在心底的夢想,但直到過了耳順之年,才得以逐夢,讓心中的這棵芽冒頭茁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九年前,他放棄在美國高達150萬美元年薪的優渥生活,回台定居,投入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巡迴醫療至今。素有「遠得要命王國」之稱的仁愛鄉,及一些最偏遠的部落,都可見他的身影。為何年過60才邁步逐夢?汪海波表示,成功的人生有三種,一是終身能過不用為錢煩惱的生活;二是做個正直、俯仰無愧的仁者;三是資助弱勢回饋社會的實踐者,「人的一生每個階段有不同使命,當家業安定、經驗充足後,才能無慮的實踐初心。」掛心台灣偏鄉,棄高薪返台投入山地醫療。73歲的汪海波出身軍醫體系,當年公費就讀國防醫學院期間,就曾參與山地醫療團,1974年畢業後分派前往金門,任中尉醫療組長。一次演習彈藥意外爆炸,大量士兵受傷,身在離島,眼見生命的存續「決定在醫師與時間拔河的這雙手」,讓他進一步體悟到「偏遠地區更需要醫師」。1980年汪海波因軍中內科人力、設備不足,成了救急「先鋒」,被派往高雄醫學院接受洗腎培訓,隔年再到台北榮總胸腔科。完成學習的汪海波將所學帶回海軍總醫院,先後成立洗腎室、肺功能室,並多次支援高雄偏鄉醫療,服役七年就集滿三大功,獲頒海風獎章。軍醫體系服役十年期滿後,汪海波考量孩子教育及成長環境,偕母親、妻兒前往美國發展,但他並未忘記從醫初衷,想著要精進醫術、累積經驗,讓自己成為更全方位的醫師,再回國前進醫療貧瘠的偏鄉,實踐習醫的夢想。「把一切歸零」,他從接受住院醫師訓練開始,先後取得美國心臟、內科專科醫師證書,美國婦產科、家醫科的醫師資格及執照,開業行醫24年,曾榮獲美國婦產醫界最高榮譽的婦產科學院院士頭銜。旅美行醫期間,他始終關心台灣偏鄉醫療發展,2012年得知衛福部延攬旅外專科醫師返鄉服務,隔年便投身響應,帶著94歲母親和妻子回台定居,當年鮭魚返鄉的旅外醫師共三人。汪海波沒忘記軍醫生涯對偏鄉亟需醫療的體悟,同時在校時期曾受陽明醫學院創院院長韓偉、埔里基督教醫院創院院長謝緯感召,鼓勵他去窮鄉僻壤服務「做個史懷哲」。汪海波捨棄都會,選擇到南投縣,加入埔基山地醫療行列。前進南投仁愛鄉,一周跑遍近20個部落看診。在埔基擔任內科醫師期間,汪海波遇到一位血糖值老是居高不下的部落阿嬤,更加堅定自己走入偏鄉定期看診的決心。來自仁愛武界部落的這名阿嬤輕度失智,血糖值曾高到爆表無法測量,住院治好返家,沒有多久又因血糖飆高回來。汪海波追根究柢,才知阿嬤回山上後,不但沒改變飲食習慣,更沒定期用藥。而阿嬤所在的武界,路程崎嶇沒有大眾運輸工具,長輩看病得等兒孫接送,來回一趟就是一天,對抱病的老人家來說更是煎熬。「這樣不是辦法,得前進偏鄉定期追蹤才行。」汪海波為此全心投入山地醫療,每周前進仁愛鄉各部落看診及居家醫療。仁愛鄉幅員遼闊,海拔從600至3559公尺,汪海波一周五天輪流跑遍翠巒、力行、紅香、武界等近20個部落,並支援魚池鄉日月潭急診站,九年如一日,從不喊苦。除了平日的山地醫療,汪海波有時周末也主動參加部落居民癌症篩檢,或至埔里「炫寬仁愛之家」為失智弱勢者看診;若遇到合歡山雪季、國際馬拉松賽等山區特別活動,更是熱心參與緊急醫療救護任務,從未推辭。醫術高超又親民,詳細問診、認真傾聽。正因為如此,同事眼中的汪海波,不但醫術高超,配合度更是沒話說,只要時間允許,任何班表及工作全然接受。埔基副院長陳恒順也說,汪海波留美還當到院士,卻沒任何醫師架子,面對患者善於傾聽,不厭其煩細心的解釋。日月潭的一些店家談起汪海波也讚聲不絕,說他看病特別仔細,每個病人都要花20、30分鐘問診。有趣的是,日月潭醫療站還派有其他醫師輪流駐診,但不少店家都誤以為只有「汪醫師」駐診,因為他們只記得「汪醫師」的看診時間。汪海波回憶,有次前往慈峰部落看診,途中看見路旁有輛小貨車很眼熟,認出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的車,「他怎會停在這種地方?」心中起疑趨前查看,患者果真昏迷在車內。情急下他破窗打開車門,將患者拖放到路旁打點滴,還好及時伸援,患者恢復意識,交由救護車送醫。還有一名居民小腿受傷,傷口潰爛約10公分大,因欠醫院費用不敢下山治療,加上不禁菸酒,傷口一直好不了。這名患者只願到山地門診換藥,每次換藥總是微醺,他不忍苛責,只能耐心叮嚀。歷經10個月,患者傷口癒合前來道謝,這是他第一次見到患者沒喝酒,令他印象深刻。不畏風雨與爛路,堅守原鄉與居民同舟共濟。巡迴山地醫療多年,最大的挑戰就是路況,不僅汪海波,整個埔基醫療團隊都認為,橫亙在他們與部落之間的投89線力行產業道路,堪稱「全台最爛道路」,很容易受風雨影響交通中斷,每遇天候不佳,團隊就得繞路,甚至要為受困山區做好準備。2015年蘇迪勒颱風襲台,汪海波說,蘇迪勒是穿心颱,團隊已能預期災後路況,一旦交通中斷,部落成了孤島,更需醫護人員駐守,他與團隊自備五天的便當上山。「要做就不要怕!」他記得那一夜,山谷中風雨颯颯,大雨如傾盆般潑灑在鐵皮屋頂,不時夾雜碎石撞擊聲,屋頂漏水還斷電,但按作業規定,發電機只能在有病患時才可起動運轉,一夥人就靠手電筒和燭光照明。不久村長出現了,原來村長在巡邏時摔車被鐵釘扎傷了腳;更晚時,陸續有患者冒著風雨前來求診,有發燒的孩童、氣喘發作的老先生,還好醫療團隊早先進駐,得以及時處理。近年來,埔基山地醫療服務範圍不斷擴大,除了仁愛鄉、日月潭,並擴及信義鄉,但汪海波與醫療團隊的服務熱忱不曾減少,因為盡己之心是醫護的基本,看見病患康復後的笑容,就是團隊最大的回報。「山上的醫療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說不完,有的明、有的暗。」汪海波笑說,他會繼續守護偏鄉,分享居民的喜悅與辛酸,更期許餘生能有更多的發揮,點亮偏鄉醫療這盞燈。汪海波小檔案年齡:73歲出生地:台北市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現職: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主治醫師經歷:陸軍93師衛生營中尉醫療組長左營海軍總醫院代主任醫師紐約曼哈頓下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美國婦產科學院院士國防醫學院美洲校友會會長布碌崙婦產科兼內科及不孕症手術中心院長主要事蹟:●成立海軍總醫院洗腎室及肺功能室●響應衛福部鮭魚返鄉計畫投入山地醫療前進南投原鄉偏遠部落●參與合歡山雪季醫護、弱勢義診等救護任務
-
2022-10-12 醫療.懷孕育兒
產前5大焦慮:會不會來不及打無痛、有沒有可能血崩?來聽聽婦產科醫師怎麼說!
孕媽咪有產前焦慮嗎?越逼近生產的日子就越緊張、越恐慌!但其實有些事情發生的機率很小,現在的醫學也很發達,基本上媽咪只要放輕鬆、抱著愉快的心情去生小孩就可以了。「生產」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更有許多孕婦自覺「產前焦慮」,越逼近預產期就越恐慌,過去查的負面資料通通浮上腦袋,深怕自己也是其中之一。讓孕婦充滿壓力的問題不外乎是:「會不會很痛?」、「我什麼時候可以打無痛?會不會來不及?」、「我會不會血崩?大量出血然後就來不及、死掉了?」根據這些問題,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給了一些客觀的答案。1.有好多生產的相關的負面新聞!我越看越害怕,怎麼辦?在這些個案中,只有少數狀況特殊的才會有媒體報導,但實際狀況是大部分的孕婦都能順利的生產。如果真的越看越焦慮,那就少看聳動的新聞,找資料的時候就只看專業醫師的說明,或是直接問自己的婦產科醫師。2.我好怕痛!我什麼時候可以打無痛?郭安妮醫師表示,如果是生第一胎,產程大部分都會比較久,基本上不會來不及打無痛。孕媽咪也可以在一進醫院的時候就表示自己要打無痛,麻醉師就會先幫孕媽咪準備好,到時候真的痛得不得了也能及時緩解痛感。比較常見的「來不及打無痛」的案例都是生過一胎以上的媽媽,這些孕婦的產程速度都很快,有些事進醫院不到30分鐘就生了,這時候我們才會給他選:「你的產程很快,可能20分鐘、30分鐘小孩就出來了,你還要打嗎?」但如果媽咪堅持要打,我們也還是會幫他準備。3.我不會拉梅茲呼吸、也沒上過課不知道要怎麼出力,會不會影響我生小孩?有些孕媽咪很用心,會在生產前撥空去上生產相關的衛教課程、瑜伽,學怎麼拉梅茲呼吸。不過,如果媽咪沒時間去學、沒上課的話也沒關係,郭安妮醫師:「這些都是很簡單的技巧,媽媽上產檯的時候我們也都會再提醒,教媽媽。所以一定沒有問題的。」郭安妮醫師也分享一個生產出力時最簡單的小技巧:陣痛來時,嘴巴吸進一口氣閉起來,用上大號的方式出力就好。護理師、婦產科醫師會提醒你什麼時候出力、放鬆,聽指示即可。4.我會不會發生產後大出血、血崩的狀況?產後大出血確實很嚇人。除了媽咪自己檢查子宮收縮的恢復狀況,護理師也會在每兩小時、三小時,頻繁地關心媽媽的狀況,如果真的有什麼緊急的事件基本上都是來得及的。5.寶寶後期胎動變好少,我要怎麼確定寶寶還活著?因為胎兒長大、活動空間確實會變小。媽咪可以早、中、晚固定時間,吃完飯後靜坐一會觀察寶寶的胎動狀況、或是拍拍肚子叫寶寶起床。如果胎動次數比之前少於一半,媽咪就算是為求心安也可以到醫院檢查。尤其在過去醫療環境不發達的時候,更有「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來形容生產的風險。但幸好現在醫療體系發達、科學進步,大部分的孕婦都能順利生產。媽咪們就放心的帶著愉快的心情、跟待產包去生小孩吧~※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10-12 養生.抗老養生
持續2週就有感!每日5分鐘淋巴按摩,消水腫、促進新陳代謝還能緊實臉部
編按:不少熟齡女性在更年期過後會有肌膚乾燥、暗沉皺紋和皮膚鬆弛感增加的困擾,除了受到荷爾蒙減退的生理機制影響,也和體內淋巴循環作用不佳有關。如何改善?日本美容專家推薦,平時每天只要花5分鐘做淋巴按摩,經過素人實驗,連續實施2週,就可看到明顯效果。為什麼更年期會導致女性肌膚問題?婦產科醫師指出,這主要和體內女性荷爾蒙減少有關,當體內雌激素下降時,影響肌膚彈力和水潤度的玻尿酸和膠原蛋白也會隨著大量減少。不只是皮膚會失去彈性和光澤感,頭髮也會變得比較粗糙。而膠原蛋白的作用不只在皮膚,也會連帶影響體內的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循環。遍布人體的淋巴系統,是負責將微血管釋出的多餘水分和老廢物質排除的組織,當肌力減弱、肌肉和皮膚組織的彈性變差時,血液和淋巴的循環也會變得不通暢、導致營養和水分無法深入肌膚或頭髮。針對淋巴易阻塞處舒緩 按摩順序也是重點對此,美容專家木村友泉認為,想要改善淋巴循環,可以針對淋巴容易阻塞的部位(淋巴結),透過簡單的按摩動作讓肌肉放鬆。不需要太用力或是激烈動作,只需要輕輕地給予像是震動般的刺激,就能夠讓僵硬的肌肉得到舒緩,進而改善淋巴循環。木村友泉提醒,在進行淋巴按摩時,特別需要注意「按摩部位的順序」,「很多人會優先按摩臉部或是頭皮等比較令人在意的部位,但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應該是要先放鬆大範圍的肌肉,讓淋巴的主要通道通暢。」此外,順著淋巴的流向按摩也非常重要。即使臉部和頭部的肌肉放鬆了、如果沒有連帶往肩部、手臂的方向紓解淋巴的阻塞,也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從肩部和鎖骨開始、然後順著脖子、臉、頭和手依序舒緩肌肉,就能改善上半身的淋巴循環,讓臉周、脖頸的皮膚更有光澤和緊實感。「平時如果沒有養成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也容易造成肌肉僵硬、淋巴不暢通。只要每天花幾分鐘進行按摩保養,持之以恆一定會有效果。」木村友泉建議,每天早上起床後和睡前是最佳按摩時機,經過許多素人實際測試,2個星期就可看到效果。一學就會!淋巴按摩簡易Step by Step教學1. 兩手放在下巴處、從手肘而非手掌輕輕出力震動。(約10秒)2. 微微振動手臂,放鬆肩部周圍肌肉手放上另一邊手臂的肩膀後側,手掌從後面往前振動(兩邊各10秒),接著兩側的上臂左右來回輕輕振動10秒,這個動作可以讓肩膀和手臂深層的肌肉放鬆。3. 放鬆鎖骨周圍肌肉雙手放在兩側鎖骨上方,上下前後活動肩膀(前後、上下各4個來回)4. 鎖骨和肩胛骨一起活動雙手放在肩膀上,想像鎖骨和肩胛骨一起連動的感覺,肩膀慢慢由上往下繞圈活動(一組4圈,共2組)5. 放鬆頸部周圍的肌肉頭部微上仰、下巴上抬,兩手包覆頸部兩側、輕輕地振動。(一次5秒,共2次)6. 放鬆頸部後方的肌肉雙手拇指指腹壓著後腦勺接近髮際的部位,左右振動約(約10秒),可稍微用強一點的力道,有刺激感的程度即可。後腦是特別容易淋巴阻塞及肌肉僵硬的部位,因此確實按摩十分重要。7. 以拇指沿著下巴線條按摩順著下巴的輪廓線,以雙手拇指從下往上輕輕按壓,想像用手鬆開下巴周圍到耳根旁邊的肌肉(約10秒),重點是力道要稍微讓手指按進骨頭內側。8. 沿著髮際線按摩從額頭沿著髮際線到耳朵、頸部周圍,用拇指以外的4指指腹以上下、左右方向按摩(約20秒),力道可稍強。9. 以放鬆肩部肌肉收尾稍稍仰起頸部讓肌肉自然伸展,用手掌從頸部從上到下輕輕推按(約20秒),最後慢慢地轉動頭部(左右各2圈)。藉著簡單的淋巴按摩動作,除了能夠提升體內循環、排除老廢物質,還有緊實線條和改善膚質的效果,不妨利用早晚幾分鐘,在家也動手試試看!圖片與資料來源/ハルメク1 2 3原文:持續2週就有感!每日5分鐘淋巴按摩,消水腫、促進新陳代謝還能緊實臉部
-
2022-10-10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心在愛中,感到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當醫師發現自己或摯友罹患重症時」。一位為同事所喜愛、病人所尊敬的醫師得到癌症,在治療療程完成後不久,發現復發而分享她對人生的諸多感觸。兩位高她一屆的校友深為她的演講與文章所感動,一位寫出如詩如畫的安慰之語,一位以身為癌症專家的經驗,分享親眼見證病人神奇康復的「奇蹟」。「醫病平台」一直希望能促進醫療團隊與社會大眾互相了解,如果本週這三篇文章讓讀者瞭解醫師本身或摯友面臨重症時的反應,與一般病人非常相近,也許醫病之間可以彼此更加瞭解,進而改善醫病關係。衷心希望這位好醫師在醫師好友的祝福下看到奇蹟的出現。1973年台大醫學院畢業後赴美,接受了婦產科專科醫生的訓練及認證後,我做了近四十年的婦產科開業醫,於2020年退休。2021年四月診斷出膽囊癌,經過兩次手術及六個月化療,原來復原良好,可是僅停藥三個月後就見癌症復發,腹腔內擴散,已經不能再用手術割除,自五月開始兩種化療再加一種免疫療法。退休前曾經應邀做美國癌症協會亞裔癌症年會講員。後來也參與義工的活動。今年9月17日在該會Relay for Life的年會中,以醫生和病人的雙重身分,受邀和大家做一點分享。我們參加Relay for Life的活動,對已打完美好一仗的親友,獻上追思;對正在戰場上的病人們,送上鼓勵;而對戰勝病魔的倖存者,敬致祝福。在每一個場景,我們用心學習,都能體會「心中有愛,感到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生老病死,是必經之路。我們都希望長命百歲,但也不能不面對自己在世寄居,總有一天,我這客旅必踏上歸途。當天也是陳瑤畑女士(Louise Chen)追思禮拜的日子。她是與我併肩作戰的癌友。她患的是膽管癌,和我所得的膽囊癌位置上算是鄰居,治療方法也相似。她發病在三年前。我剛得病時她就來看我,親手烹調了美味的米粉及包子,並和我分享她的治療經驗。過去這一年半來,我見她忙於千橡教會的事奉,照顧主裡弟兄姊妹們,比大多數人都活得帶勁。8月12日我去醫院看她,也是道別。她在次日就進入居家臨終安養。談到她病中還精彩地幫助照顧別人,令人感動敬佩。她微笑說:「的確,這一生最後一段時間為主作工,似乎最具果效!」我也從她學到,無論時日長短,總還能積極的地「把握當下」。我的表妹夫Mark Agee在8月13日過世。當知道他的癌症已經擴散,而各種化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療法已無效後,他和他所摯愛的家人們決定好好的把握著剩下來的日子。 他的小女兒在美國空軍官校,大女兒剛大學畢業,榮獲Fulbright Scholorship 到芬蘭留學。兩女兒都回到德州和爸媽一起過了彌足珍貴的暑假。還一起出外遊玩。當她們離開後,Mark進入了臨終安養Hospice的醫院, 在愛妻的守護下安然長眠。他們根據事前的安排,不要兩女再遠道回家奔喪,而是私人火化後,留待冬假期間再邀請親友們參加Celebration of life的追思儀式。Mark並未對他自己兩度艱辛抗癌而怨天尤人,反而對能有五年緩衝期,使他得見品學兼優女兒們完成高中及大學,度過一個個重要里程碑而充滿感謝。全家最後相聚,在愛中告別。去後則不用繁瑣儀式打擾親友。這也是把握當下,享受餘生的典範。至於今天還在接受治療的癌友們,包括我自己,雖然身體上會因病痛或治療副作用而有不適,至少可以數算以下的恩典:享受到關懷和愛護這一年半以來許多人寄來書信,許多人送來美食,許多人為我禱告。甚至許多癌友向我分享他們的經驗。九十八歲高齡的江媽媽,及八十二歲高齢的吳媽媽常親自為我及其他病友愛心烹調。散居各地的昔日同窗(台大1973同學們)Line上為我會診,中學及小學同學們結伴遠道來訪,加上教會大家庭每週查經,禱告及線上禮拜。從前的同事和病人常常問候。好友Carol恰是Event planner,還細心組織朋友們的關懷,讓我有足夠的休息。這種種正能量,讓我感受到「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心中有愛就覺平安」。同時也學習到如果不聚焦在自己的病痛上,把愛和關懷傳播出去,為别人稍盡棉薄,可以更有雙向的療效。健康時許多事認為理所當然,失去健康時,只要有一點進步(例如今天不痛,胃口較佳,精力較旺)都覺得蒙福自己四十多年忙於事業,對家庭多有虧欠。而現在外子每天親自照顧我的生活起居,兩個兒女全家每週來訪,三歲到九歲的4個內外孫兒女令我忘憂。舍弟舍妹每天探視或電話問候。並籌備週詳地帶我旅遊。手足之情,猶勝兒時。而在美國各州及台灣的親友們時時問候,比未生病前更感受到可貴的親情。我何其有幸!我有一位台大學長洪幸雄外科醫師,在他夫人診斷得了肺癌後,夫妻倆一年之內,嚐遍了洛杉磯米其林星級餐廳! 鶼鰈情深地共享餘生!喜歡念的書,喜歡吃的食物,喜歡去的地方,喜歡見的人。覺悟到可能時日無多時,會比較積極地把握當下,享受人生。把握當下過這樣的日子,此生已知足。疫情中的收穫——遠程參與COVID-19的疫情,觀光旅遊餐飲都大受影響。未能一償夙願時,我們可以唸唸宋朝大詩人蘇軾生平所做最後一首詩,寫給他兒子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心心念念的美景,跋涉相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心中有愛,處處都是美景!但是在疫情期間,聯絡方法也推陳出新,有革命性的改變。如用視訊開會,上班,學新知,看節目。包括參加今天的盛會。連看醫生門診都不必實體接觸了。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疫情期間每日一劇,免費線上觀賞超過一年,我有位好友林美珍,就給病中的我每日遠程上歌劇課。欣賞了超過一百齣,豐富了我的生活。對於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的病人們,遠程參與,反而更能把握當下,善用時間!「與癌共存」被譽為冠狀病毒之父的賴明詔醫師 /USC教授及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研究病毒,也兼及致癌的基因。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新理論。這觀念也可以應用到癌症,即使不能完全消滅癌症,我想在各種療法各有千秋,也各有局限的今天,「與癌症共存」,取得平衡,也許會是一種選項。我的好友Betty Yean,幾年前肺癌復發時醫師告知預後不佳,建議她兒子婚禮提前。不能等到六個月後。十年後的現在,雖然她還在用藥治療,但她生活如常,已有兩個上小學的小孫女們!我退休前收到一位病人Mrs H來信,二十年前我診斷了她的第三期卵巢癌,也參與她的手術。然後化療。當時預後也不佳,知道她搬離LA,久無音訊。所以接到她的來信頗為驚喜。 她告訴我說她安然存活,且那天是她九十三歲生日,特此告知。這樣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感謝默默從事醫學研究的工作者,一步一腳印地累積經驗。但願醫學的進步,不在延績生命長度,而在提昇生活品質。身為醫師,深感生命的奇妙,越來越不敢誇口科學萬能,只能謙卑地學習終身!在此恭喜戰勝癌症的朋友們,你們浴火重生,對生命必有更深的理解和珍惜。盼望你們多做分享,造福他人。「心中有愛,就是平安;活在當下,就是幸福」。
-
2022-10-05 癌症.乳癌
治療乳癌又怕乳房重建、陰道乾澀影響性生活?術前輔助治療有解
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相較歐美年輕10歲,不過30至40歲期間正面臨職場、家庭、生育抉擇,讓許多癌友卻步治療,但早期乳癌存活率相對高,醫師鼓勵女性早篩檢早治療,且可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不一定要全乳切除,保有生活品質。衛福部108年癌症資料統計,女性乳癌發生個案數(不含原位癌)共1萬4856人,等於每12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說,10年前她透過篩檢發現乳房長滿良性腫瘤,是乳癌高風險者,自此每半年回診追蹤,若能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顛覆過往「手術優先」觀念,現在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腫瘤較大、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若先輔助治療,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能提升乳房保留及生活品質。乳癌經過適當治療,5年存活率第0期是97.7%,第1期是95.7%,整體存活率高達90%。術前輔助治療是將化療、放療、賀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拉到手術前先進行。陳守棟表示,乳癌基因型態分5種類型中,適合使用術前輔助治療的包括HER2陽性及三陰性乳癌。其中雙標靶術前輔助治療,根據國外大型8年臨床試驗結果,高復發人群中可降低23%復發或死亡風險;早期乳癌發生淋巴結轉移的高風險病患,可降低28%復發率或死亡風險。陳守棟說,台灣標靶術前治療僅一次健保給付,若要採雙標靶,第二次標靶藥物需自費約40到50萬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乳癌治療存活率增加,但往後人生還是可能復發、轉移,假設平均壽命80歲,若65歲病友,要因病煩惱20年,但30多歲確診的年輕癌友,得因病煩惱50年。因此年輕乳癌病友更重視是未來生活品質。許多罹患乳癌的患者曾憂心孩子還小,擔心轉移復發,想要切除全部乳房;但又怕乳房重建的術後風險、疼痛感、性生活影響、家人關係等。潘怡伶表示,乳癌治療後會面臨淋巴水腫、疼痛,或者要不要結婚生子、甚至藥物抑制賀爾蒙,會出現陰道乾澀等更年期症狀,影響性生活等,「治療疾病不是要全部放棄生活,否則人生會沒有動力」,團隊有專業婦產科醫師,協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響應每年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台灣乳房醫學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攜手藝人許瑋甯,拍攝乳癌年度衛教影片「保留最多幸福,把胸部還給自己」,呼籲不同年齡層女性重視乳房健康,定期篩檢、早篩早治。許瑋甯說,在小學3年級時母親就已經給她重視乳房健康的觀念,也會做乳房自我檢查,例如檢視胸型、乳頭有無不正常分泌物、觀察胸部疼痛感等,27歲時曾摸到乳房一如綠豆大小硬塊,也立刻做乳房超音波和攝影檢查,後續經過醫師判定,可能是經前賀爾蒙影響,硬塊後續自行消失,她雖鬆口氣,但也因此更重視胸部健康,每2年定期篩檢。
-
2022-10-01 醫聲.Podcast
🎧|未來台灣看不到外科醫師? 「副總統的醫師」陳晉興3大策略盼留住人才|理事長講堂EP6
走下手術台脫下乳膠手套,才發現院外天色已晚。清晨六時許,朝陽甫透出天際,他還要驅車前往位於基隆路上的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查房,並參加分院的院長室會議。下一站,是仁愛路上台大醫學院。講完課,穿過蜿蜒的迴廊,來到中山南路的台大醫院。下午的門診,超過百位患者等待他問診,排刀情形更是幾近緊繃。台大癌醫分院、台大醫學院、台大醫院總院「三點一線」,構築成台灣外科權威、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晉興的日常。行醫逾卅年,執刀超過一萬五千台,前副總統陳建仁、知名媒體人陳文茜等人罹患肺癌時,都是由他執刀。陳晉興忙碌之餘,仍掛心台灣外科人才培育,過去的四大皆空,如今成為內外皆空:外科辛苦,又是醫療糾紛的高風險科別,他提出針對人才羅致困難科別設計獎勵制度的建言、帶領團隊開發外科醫師訓練用的虛擬實境模擬器,也鼓勵學生不因一時的醫療糾紛而放棄外科理想,以免台灣走上沒有外科醫師的未來。🎧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曾連續值班15天 靠成就感堅持至今陳晉興在1993年進入台大醫學院。大學四年級時,受到當時導師、台灣心臟外科權威朱樹勳啟發,早早就選擇走上外科之路。他回憶,當年朱樹勳突破法律匡線,完成台灣首例心臟移植手術,轟動一時,媒體大肆報導,十分激勵人心,「我當時就下定決心,希望做一個救人性命的外科醫師。」雖然一路走來十分辛苦,但陳晉興說,「成就感很大。」早年台灣醫師人數較少,患者相對尊重、感謝醫師,也因此醫師的社會地位較高。靠著這份成就感,陳晉興在外科的道路上堅持至今,不但當上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同時擔任台大外科教授,投身外科醫師人才培育,還曾獲台大教學傑出獎。「四大皆空」剩兩大 小兒外科人才缺乏最嚴重「說老實話,早期外科醫師缺乏就很嚴重。」陳晉興透露,在他還是醫學生的時期,外科是熱門科別。然而,因為醫學系較少,即使熱門,外科醫師人力還是相對缺乏。陳晉興說,在他開始當住院醫師時,曾經遇到兩位醫師值急診、兩位醫師值加護病房的情況,「一個人要值15天,幾乎每天都待在醫院、不能休息。」台灣的醫療人力,曾經經歷一段「四大皆空」時期—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都出現人力缺乏。時至今日,小兒科及婦產科的醫師人力,在政府因應少子化的政策鼓勵下已緩解,獨留內科、外科「兩大皆空」。陳晉興說,以外科而言,仍有相對熱門與相對冷門的科別之分,如整型外科及神經外科。前者因為未來可投入已成為趨勢的醫療美容,或成為開業醫師,故很受醫學生歡迎;後者則因患者較多,醫療費用多,醫師的經濟收入也較有保障,也有不少醫學生願意加入。反觀小兒外科、一般外科、胸腔外科與心臟外科,則是相對冷門的外科科別。陳晉興說,其中人力最缺乏的是小兒外科,除了患者人數較少,也因為考量到孩童家長因年紀尚輕,經濟能力也相對較弱,連帶醫師的收入也可能不如其他科別多。陳晉興說,若以小兒外科醫護人員和其他科別相比,因為小孩好動、血管又小,光是抽血的時間,就可能是大人的數十倍之多。然而,目前的健保點數至多僅有兩倍,無法反應該科別醫護的辛勞,導致新血不願意投入。種種現況,都讓外科醫師的人才來源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站在外科人才培育最前線,陳晉興對此特別有感觸,他提出「三大策略」,希望台灣儘早脫離外科人才缺乏的泥淖。策略一/「熱情無法一路燃燒」 醫院應設奬勵制度一位外科醫師的養成,從進入醫學院到能夠獨當一面,從容自信地為患者執刀,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也因此,選擇外科,非常考驗醫學生的毅力。「光是住院醫師,我就當了七年。」陳晉興以自身經驗為例,他先在省立台北醫院(現為衛福部立台北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來先入伍服兵役,退伍後又到台大醫院重新開始訓練。陳晉興表示,依照規定,當年胸腔外科住院醫師的訓練時間是五年;訓練結束之後,還要再當一年的「研修醫師」,協助老師做研究、擔任手術室助手。一位年輕醫師得要熬過這些訓練,才能升上主治醫師,在醫院開設門診、收治患者。不過,因為人命關天,不容差錯,真要能獨當一面為患者進行手術,其實還需要更多訓練、累積經驗。「來找我談,表明快要無法堅持下去的學生,不在少數。」外科醫師的訓練之路,絕不輕省,陳晉興說,面對極度忙碌的生活,要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去,一定要對外科「有興趣」。陳晉興說,對於喜歡外科的醫師而言,進開刀房就好像進樂園一樣,「你會很開心,整天下來都不覺得累。」若是對外科沒有興趣,及早轉行也許是更好的選擇,「如果真的有興趣,長久持續的做下去,慢慢的就會做出你自己的名聲。」不過,陳晉興也強調,光靠一股「熱忱」,還不足以成為年輕醫師留在外科的動力,政府、醫院應設計獎勵制度,才能留住人才。故陳晉興認為,除了健保給付的保障之外,在醫院的行政體系中,設立獎勵金制度尤為重要,「熱情沒有辦法一路燃燒,需要倚靠制度設計,給予經濟支持,才能長久。」知識補帖/一位專科醫師的養成,要經過哪些流程?國內現行6年制醫學院制度中,醫學院學生入學後,前4年是基礎醫學課程;接著大五、大六兩年時間,則進行臨床見習。醫學生畢業後,首先須接受「不分科住院醫師(Post Graduate Year, PGY)」訓練,2019年起規定訓練時間為期2年,並分為PGY1、PGY2兩階段。最後才得以分科至各科別擔任住院醫師(Resident, R),並接受專科醫師訓練。專科醫師的訓練時長,依照科別各有不同。依據規定,若在PGY2選擇進入人才稀缺的內科、外科、兒科、婦科,提早開始相關訓練,在專科醫師訓練時,可折抵一年時間。根據衛福部醫事司資料,專科醫師訓練年限最長者為神經外科、整形外科,須耗時6年。策略二/醫療糾紛成外科人才阻力 陳晉興:對患者不要欺瞞、真心相待醫療糾紛總與外科醫師聯想在一起;擔心遇到醫療糾紛,是醫學生選擇外科的最大「推力」之一。陳晉興說,醫療糾紛可說是擔任外科醫師的必經之路,「如果你都沒有醫療糾紛,那大概是開的刀太少、病人太少,所以取樣不夠。」他以美國大聯盟投手比喻,當一位投手球投得多了,一定有被全壘打、被得分的時候,防禦率不可能是〇。(相關新聞:「立法院三讀通過『醫預法』 醫糾事件需調解、評析先行」)開了破萬台刀的陳晉興,醫療糾紛自然沒少碰過,也是因此,他總可以用自身經驗鼓勵因醫療糾紛而身心受挫的學生。「對於每一個病人,我們一定要盡力。」陳晉興說,既然醫療糾紛因為病人體質的不同等原因而難以避免,外科醫師可以做到的是謹遵手術常規,每次手術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才不會留下遺憾。陳晉興指出,有時醫療糾紛「不見得是醫師犯錯,而是家屬的不諒解。」若與患者、家屬建立好關係,醫療糾紛就不易發生。「所以我現在有一個習慣,開完刀的病人,我一定給他我的手機。」當患者知道可以隨時聯繫得上醫師,心裡也就多一分「安心」。陳晉興把病人當朋友,真心相待。他也強調,對待病人要「真誠」,絕對不能欺瞞。若是外科醫師有所隱瞞,或是未明確告知危險性,一旦發生手術事故,或是患者生理反應不良而出現併發症等情況,對於患者、家屬的心理衝擊更大。陳晉興總是明確告知患者,手術的好處、風險分別為何,「不會因為要叫你來開刀,就避重就輕,說手術很簡單、危險性很小。」當醫療糾紛無可避免地發生時,陳晉興說,對於外科醫師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有同理心。患者因為醫療行為而蒙受損失,甚至失去生命時,對於患者、家屬,以及醫療團隊「都是很痛的事情。」陳晉興說,即使如此,醫師還是要正面面對,尋求法律顧問協助,醫院也會出面協助協調、和解,並協助支付和解費用。醫療糾紛對於外科醫師的心理衝擊,無疑相當的大。陳晉興坦言,「這需要隨著時間才能解決。」他鼓勵外科醫師,不要因為一時的醫療糾紛,而放棄了行醫救人的理想。策略三/虛擬實境模擬手術 強化外科醫師訓練品質 「教授,真的是你幫我主刀嗎?會不會請你的學生來主刀?」陳晉興患者的擔憂,為臨床經驗的重要性,下了最好的註解。陳晉興說,現在年輕醫師受訓時間雖較早年短,但以台大醫院體系為例,住院醫師仍需接受分派至雲林、新竹、癌醫中心等分院歷練,經過數年後,再回到總院擔任主治醫師。然而,當上主治醫師後,還需要累積非常多臨床經驗,才能把手術作好。「住院醫師要五到七年,主治醫師要差不多五年以上,才會慢慢成熟。」陳晉興說,若執刀的外科醫師沒有足夠經驗,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會也會增加。年輕醫師需要累積臨床經驗,又不能把患者拿來「練習」,將其生命置於風險中,於是有了「以豬代人」、虛擬實境(VR)等解方。陳晉興說,早期醫學院的訓練,是使用豬隻進行動物實驗,或利用大體老師讓醫師、醫學生練習解剖。然而,國內大體老師來源稀少,非常珍貴;若從國外引進,費用也很高。陳晉興說,日前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舉辦研習營,利用豬隻與大體老師,讓會員實際演練胸壁重建與肋骨骨折手術。這場四十餘名會員參加的活動,成本超過一百五十萬元。雖由學會與合作廠商全額補助,會員不必支付高額費用,不過陳晉興直言,「這不是常態。」陳晉興透露,近期台大醫學院考慮與廠商簽約,購買或租用虛擬實境手術模擬器材,供醫學生、年輕醫師學習;台大醫院外科團隊,在陳晉興的帶領下,也正透過與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原科技部)的產學合作計畫,開發未來可用於外科醫師訓練的「虛擬實境手術模擬系統」,該系統未來除了用於訓練,也可以輸入患者的各項參數,在手術前進行實戰演練,降低手術意外發生率。藉由虛擬實境的手術模擬系統,醫學生或年輕醫師,可以在不傷及患者的前提下,熟悉手術器械的使用,進行切割、止血、縫合等手術過程的操演。陳晉興說,此系統雖仍無法與真實開刀房情境相比,「但是感覺不錯、還蠻有真實感,你真正要用的時候,馬上就可以上手。」「比如說,我們明天要開一個很複雜的手術,如果可以透過這個虛擬實境,把病人資料建置到電腦,在開刀前就可以先練習、先了解病人的解剖構造。」陳晉興說,這就像飛行員要駕駛模擬機,「從台北到紐約,已經開了上百次,真正上場就不會很慌張。」他指出,在國外許多醫學院、醫學中心,針對醫學生的訓練,都已朝向虛擬實境,「除了保障患者權利,也能夠兼顧年輕醫師的訓練品質。」台灣外科醫療名列前茅 陳晉興:應引以為傲「台灣其實必須要為我們的醫療成就驕傲。」陳晉興說,台灣不少胸腔外科的研究論文,在世界名列前茅,舉例來說,他在2011年發表於國際期刊的一篇論文,已累積逾兩百次引用,相當驚人。此外,陳晉興與其醫療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發明了不必使用呼吸管,僅需透過靜脈麻醉的微創手術。他更曾獲邀於維也納舉行的2016年世界肺癌大會演講,並在捷克進行兩台示範手術,「幫兩個歐洲人,一個做肺葉切除、一個做楔形切除的手術。」可見台灣外科醫療水平已超越部分歐洲國家。 走過艱難的訓練,躍上國際為台爭光,又成為培育人才的醫學教授。陳晉興的經歷,可說是台灣外科醫師的一幅縮影,提醒著初踏上救人之路的年輕醫學生,「選擇一條難走的路,也許可以走得更精彩。」(看陳晉興最新著作:「開卷有醫|陳晉興:肺癌死亡率高且健保花費居十癌之首,全民須謹慎面對」)陳晉興小檔案現職: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台灣大學醫學系外科教授經歷: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員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系醫學士獎項:台灣大學教學傑出獎財團法人青杏基金會青杏醫學獎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傑出教授獎台灣醫學會故高天成教授紀念演講獎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林琮恩音訊剪輯:滾宬瑋剪輯協力:林琮恩腳本規劃:林琮恩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台大醫院
-
2022-09-30 醫療.懷孕育兒
無精症也能有自己的小孩!北榮首創無尾巴精蟲成功生子
42歲鐘先生結婚近4年,一直沒有孩子,經過檢查後,被其他醫院判定為無精症,即使在泌尿科進行睪丸顯微探查手術,也只能找到不成熟的「圓精細胞」,甚至被告知「唯有透過捐贈精子,才有辦法懷孕」。後來輾轉來到北榮生殖醫學中心求助,經過台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2年不懈的努力,從發育不全的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肧胎,協助鐘先生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圓精細胞為什麼無法受孕?泌尿部主任黃志賢說,正常的精子有負責接近卵子的「頂體」、攜帶半套染色體的「頭部」、以及提供動力的「尾部」。而圓精細胞為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屬於非阻塞型無精症,也就是精子在製造過程中出現問題,缺少提供動力的「尾巴」。黃志賢說,圓精細胞大小與紅血球相似,在試管嬰兒治療十分困難,雖然這些圓精細胞有機會能讓卵子受精,但受精後胚胎的懷孕成功率極低,原因是卵子無法接受,因此必須讓卵子活化,以讓卵子受精。圓精細胞受孕率低,北榮團隊透過睪丸顯微提高受孕率!北榮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何積泓說,過去4年間針對僅能找到圓精細胞的不孕夫妻治療33次,生殖醫學中心的胚胎師們,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竭盡全力幫助鐘先生夫妻成功生子。以圓精細胞進行顯微注射,最終成功培育出8顆優質胚胎,2020年10月植入4個胚胎,其中2個胚胎順利著床,去年5月底順利生產,成功誕生一對圓精寶寶,目前還有4個胚胎冷凍保存,還可以再繼續生下一胎。何積泓說,2019年至今,台北榮總共進行39個圓精細胞注射療程,太太平均年齡為35歲,平均成熟卵子數為17.2顆,累積植入37次,平均每次植入3.3顆胚胎,受精率為51.7%,累積持續懷孕率達9.1%。1995年法國完成全球首例圓精細胞試管嬰兒,而根據2020年一篇研究,整理過去25年全世界發表文獻,發現圓精細胞的胚胎植入活產率僅有2.4%。黃志賢說,台灣目前生殖醫療技術水準已位於國際前段,北榮使用睪丸顯微探查取精手術後,取得正常精子後,臨床懷孕率高達35%,如近成功誕下第一對圓精寶寶,讓醫療團隊十分振奮。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任王鵬惠說,台灣每年新生兒出生數已低於死亡人數,可說是「生不如死」,今年新生兒人數可能無法突破15萬人,「圓精細胞」生子不是夢,此為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北榮於1985年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後,現在婦產科醫師、泌尿科醫師、胚胎實驗室組成的優質生殖團隊共同合作,再率先誕下圓精寶寶,引領台灣生殖醫學邁向嶄新里程碑,為台灣少子化盡一份心力。
-
2022-09-24 醫療.懷孕育兒
只生一胎想住月子中心、費用女方負擔,男方不爽!醫:產後挑戰多,媽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月子方式
選擇如何坐月子,媽媽不能有自主權嗎?一名女性因另一半不爽她想去住月子中心,在臉書社團發問:「女生要求住月子中心會很過分嗎?」讓人不禁覺得,男生們啊,在生小孩這件事上,你們就不能多體諒一下女生的辛苦嗎?住月子中心會很過分嗎?網友力挺:過分的是男方!女性辛苦懷胎十個月、經歷痛苦生產過程,產後想住月子中心,卻被孩子的爸說很過分?一名女網友在「爆怨公社」臉書社團發文詢問:「只生一胎想說住好一點,而且月子中心比較方便,又可以好好休息……這樣會很過分嗎?」文章一出,立刻獲得許多網友的支持:「不過分啊,在合理可以支付的金額,當然可以住啊!」「我覺得在經濟狀況許可的前提下,是合理的,月子中心的護理人員都是擁有專業知識的,在月子中心真的會比聽上一輩的經驗談來得好。」「不會,新手媽媽很需要好好休息與協助,我連去月子中心都有輕微產後憂鬱了,還好有護理師幫忙開導顧小孩。」「太過分了!應該都要男方出啊,幫他家生了孩子,痛的是你,爽的是他憑什麼連一點小小要求都不能答應!」 甚至,有許多男網友也出聲支援:「當我一開始知道老婆懷孕時 我就開始準備這筆錢了耶,都痛10個月了,讓老婆好好休息調養身體一個月不行嗎?再來還要餵奶,塞奶,那麼多辛苦的事情……」「我真的很後悔後悔沒讓老婆住月子中心好好休息,每次看到相關的貼文,都希望女生生完花個錢去養身體,之後才不會有其他小毛病。」不過,許多網友也提到,還是要考慮經濟能力的問題:「簡單的說,看經濟能力,經濟可以的話就住囉。之前有篇文,女生要求貸款住月子中心,那種就讓人傻眼,小孩出生後,樣樣都需要錢,還想貸款住月子中心,那文章讓我為小孩的未來捏了把冷汗。」「我有遇過一對夫妻,老公去貸款給老婆住月子中心,結果每個月都窮困潦倒,他老婆還一直靠邀沒錢,沒多久就離婚了……」「經濟狀況如果允許就不過分,如果老公一個月沒賺多少,老婆還要求要去十幾二十萬的月子中心,就有點過分了。」對此,原po表示,他們的經濟狀況還算不錯,也有一筆存款,而且「不會完全讓另一半負擔」,她貼心地說:「夫妻各出一半或女生出比較多一點,男生出少一點。」但都做到這樣了,男方卻以不耐煩又很兇的口氣回應,她無奈表示:「我只是把我的想法講出來而已,我這樣要求很過分嗎?而且我從來沒有要對方負擔啊,我說很多次了,對方還是……唉。」醫師、護理長強調:產後挑戰多雙和醫院附設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陳燕菁表示,生育對女性改變較大,第一個改變是角色轉換,要從單身或孕婦時期備受呵護的小姐,轉變成一手奶瓶一手尿布的親手媽媽,常令許多女性覺得措手不及。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可欣指出,產後媽媽第一個需要面對的,是產後傷口問題,有打無痛分娩的媽媽,剛生產完可能暫時不會感到疼痛,但當麻醉藥漸退後,便開始覺得下體腫脹不舒服、坐立難安;而剖腹產媽媽因有麻醉的關係,大概須要平躺8至10小時,這期間產婦除了子宮收縮痛,還有肚皮傷口痛。不管自然產或剖婦產媽媽,都可能於產後1至2天碰到排便的問題,這是因為待產時吃得少,生產完後又臥床休息、沒有走動,加上肚子不敢太用力,所以產後幾天易排便不順。母乳哺育也是一種挑戰,大部分產婦產後一開始可能沒什麼乳汁,約莫2、3天後才會覺得胸部脹,哺乳和育兒皆考驗著產後媽咪的體力,一個順暢的月子規畫不可或缺,可助媽咪一臂之力。此外,照顧新生兒最基本的工作是換尿布和洗澡,以及觀察嬰兒哭鬧原因並安撫,這些都是新手爸媽產後就要立即學習的功課,媽媽應該選擇適合自身的月子方式,才不會搞得自己又忙又累。媽媽有權選擇適合自己的月子方式坐月子的方式有許多種,可選擇去月子中心,或是在家坐月子,在家坐月子還包括請自己媽媽或婆婆幫忙、請月嫂、訂月子餐等,各種方式各有利弊,沒有絕對好壞,最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坐月子方式。在家坐月子要先想好誰幫忙煮月子餐,若訂月子餐也要有人幫忙熱飯菜,以及家事有人幫忙做,才不會疲憊不堪。若是爸媽公婆幫忙,也要衡量長輩有無經驗及可幫忙的程度,別到時候還是得自己來,亂了月子作息規畫。蔡可欣醫師表示,在家坐月子的優點是比較方便,生活用品不必搬來搬去,親戚朋友探訪、看小孩較有彈性。缺點是媽咪要預先規劃好所有事項,有可能發生什麼都要自己來的窘況。若無人幫忙照護新生兒、做家事,建議還是選擇月子中心,但月子中心要提早訂,且收費較高,並會管控訪客,因此有些長輩親戚會對不能隨意看寶寶頗有微詞,這些都是下決定前須考量的因素之一。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22 焦點.健康知識+
國外研究:睡眠不足、太早醒來影響健康!心血管病及糖尿病也跟著來
你昨晚睡得好嗎?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夜晚失眠狀況很頻繁,不管是難以入睡、睡眠品質不佳,或是睡覺時頻頻做夢、睡沒多久就清醒並無法再度入睡…等狀況,都屬於失眠。晚上睡不好、失眠,長時間下來,健康狀況就會出問題,包括血壓、血糖都會不穩定,白天也會沒精神、沒體力;國外更有研究發現,缺乏足夠的睡眠和沒有節制的飲食,還會加速身體熱量消耗,進而導致反饋機制,也就是脂肪堆積而變胖。睡不好導致腹部脂肪增加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羚表示,發表在《Mayo Clinic》的研究表示,在這隨機控制/對照組的交叉研究中發現:「缺乏良好的睡眠,會導致腹部脂肪9%增加、腹部臟器脂肪11%增加;而臟器脂肪堆積與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發生率成正比。簡單來說,缺乏足夠睡眠和沒有節制飲食,皆會加速身體熱量消耗,導致反饋讓脂肪堆積更多。研究還發現,不管是年輕族群,苗條或健康的人,只要減少睡眠時間一段時間下來,每天攝取的熱量、體重、腹部脂肪都會增加,而且大多堆積內臟周圍,而不適過去所認為會堆積在皮下組織。更重要的是,即使改變睡眠習慣,把睡眠時間補回來,加上降低熱量攝取,體重雖然有下降,但內臟脂肪依然持續增加。睡眠不足恐引發慢性病王羚近一步說明,這項研究說明了睡眠不足會觸發內臟脂肪堆積,也就是說睡眠不足儼然是肥胖、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疾病等好發的危險因子,而且即便把睡眠補回來,腹部脂肪還是在,甚至還持續增加。這項研究結果讓人不得不正視睡眠不足,對新陳代謝疾病的潛在影響力,而長時間睡眠不足會導致內臟脂肪逐漸積累和擴張。所以,如果有睡眠障礙問題,一定要盡早處理,如果自己沒有辦法解決,可以就醫尋求幫助,才不會讓睡眠障礙影響身體健康。最後王羚呼籲,睡眠不足與體重及脂肪堆積影響相當大,對於無法改變睡眠的長度和模式的族群,竭盡所能地節制的飲食及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以維持身體健康的新陳代謝,減少臟器脂肪堆積、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好發率。延伸閱讀: 。壓力大睡不著,該睡了還一直煩惱,睡著了卻不斷做夢,失眠不一定藥吃藥,透過「3做法」提升自我覺察力 。不安、失眠、身體痠痛是壓力or焦慮? 美國家衛生研究院揭「兩者差異」:7招舒壓
-
2022-09-16 醫療.婦產科
走路會陰卡卡小便困難 醫師:子宮膀胱脫垂要盡早處理
80多歲老婦女多年來走路覺得會陰部卡卡,常有下墜感,感覺「有東西」從陰道掉出來,容易和底褲摩擦出血,造成生活困擾,近日她因解尿不順引發急性尿滯留及下腹脹痛,到嘉義縣衛福部朴子醫院求診,經婦產科醫師陳文欣內診,發現症狀是子宮合併膀胱脫垂引起,脫垂程度是最嚴重四度脫垂,另合併發炎腫脹,以致無法自行將脫垂推回。經適當抗生素治療後,陳文欣安排骨盆腔重建手術,手術順利術後恢復良好,脫垂子宮及膀胱回到正常位置,告別下腹沈重及小便困難的窘境。患者說,以前覺得不好意思看病,造成多年生活困擾,不知道這個問題可以治療,後悔沒有盡早來求診。陳文欣說,骨盆腔器官脫垂包含子宮、膀胱及直腸,好發中年婦女,特別是較肥胖,生產次數較多,從事勞動女性。常見症狀,起先輕微症狀包含腹部有下墜感合併會陰部有球狀膨出物,一開始多在腹部出力或經過整日久站後才會掉出,隨著疾病嚴重度上升及老化,脫垂症狀越來越嚴重,會陰部膨出物變成無時無刻都掉在外面,經常摩擦底褲導致出血,塞在兩腿間造成走路摩擦不適難為情,影響正常解尿,如果不自行用手將膨出物推回,無法正常解尿。陳文欣表示,子宮膀胱直腸脫垂情況,廣泛存在中老年婦女,大多數民眾不知道這種病可以治療。甚至錯誤觀念認為子宮掉出來,只要切除子宮就能解決脫垂問題;脫垂疾病治療分三類,依嚴重程度及對病人日常生活困擾程度做選擇:運動治療:凱格爾運動;物理治療;手術治療,重建手術需專業訓練才能安全評估執行,建議找婦女泌尿專科醫師評估。陳文欣說,脫垂不是絕症,但隨著老齡化,高齡病人若合併嚴重脫垂,會造成生活及家人照顧不易,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最佳處置。
-
2022-09-16 醫療.懷孕育兒
離婚才發現懷孕了怎麼辦?要生下來嗎? 5步驟維護自身權益
離婚率逐年攀升,也有不少女性發現自己在離婚、分手後已懷有身孕...這時候身分證上已無配偶,該怎麼辦呢?Step1. 先決定要不要生下來離婚後才發現自己懷孕了,此時要面臨的問題是:「要將寶寶生下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現行刑法中對於墮胎可是有明文規定的,根據刑法第288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之自行墮胎罪:「懷胎婦女服藥或以他法墮胎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元以下罰金。懷胎婦女聽從他人墮胎者,亦同。」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墮胎則是不用被處罰的,根據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1項第6款的規定:「懷孕婦女經診斷或證明有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得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如何判斷媽媽具有「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之情形呢? 律師表示,中華民國婦產科醫學會函文志中提到「目前國內婦產科醫師多秉持尊重病人夫婦之意願,若在詳細告知該夫婦病人懷孕狀況後,該對夫婦經過慎重思考認為懷孕或生產會造成影響,則婦產科醫師會予以尊重再加以進一步處理。」經過合格的婦產科醫師的諮詢,並告知程序後,媽媽便可以請醫師施行人工流產手術。 Step2.確定是否為婚生子女如果決定要將寶寶生下來,首先必須先確定寶寶是不是在兩人婚姻關係存續中受胎的,也就是說,要確認這個寶寶是前夫的婚生子女,前夫便有義務負擔寶寶的生產和教育等費用。至於有關婚生子女的認定方式,律師表示,民法第1062條第1項提到:「從子女出生日回溯第181日起至第302日止,為受胎期間。」如果推算結果不符合,民法第1062條第2項也有規定:「能證明受胎回溯在前項第302日以前者,以其期間為受胎期間。」因此只要能提出相關證明,證明寶寶的受胎日是在出生日回溯第302日前受胎,則寶寶仍依照民法第1063條第1項之規定推定為婚生子女。當然現在醫學技術發達,也可以透過檢驗DNA的方式來認定這個寶寶是不是婚生子女。 前夫必須負起扶養的義務一旦確定寶寶為婚生子女,前夫就有責任負擔支付生產和教育等費用。律師表示,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的扶養義務,並不會因為離婚而有所影響,所以爸爸當然有扶養的義務。若父母都有扶養能力時,對於寶寶的扶養費用都應該分擔,如果只是由媽媽一方單獨扶養,媽媽仍然可以請求男方償還他所應該分擔的扶養費用。至於扶養費給付的方式,在經過法院判決後,可用一次或分期的方式給付。 Step3.依協議決定親權由誰行使所謂「親權」,指的就是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及負擔。律師解釋,原則上,親權不論由爸爸或媽媽行使,都可以透過雙方協議的方式,由一方或雙方共同行使,如果沒有協議或協議不成,則可由爸爸或媽媽某一方,請求法院為寶寶的利益,酌定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的內容和方法。 親權=監護權?一般人在離婚之後,最關心的應該就是孩子的「監護權」歸誰了。但是事實上,大家掛在嘴邊的監護權,並不是真的「監護權」,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親權」才對!律師表示,親權並非監護權,因為民法上所謂的「監護」是專指父母雙亡,或事實上都不能負擔對子女權利義務時,法律上會任命其他人士或機關團體,擔任照顧未成年子女工作的制度。而父母離婚時,並非都不能行使對子女之保護教養義務,所以當然不能稱為「監護」囉! Step4.寶寶要從父姓or母性?一般情況,離婚後生下來的寶寶,原則上是要跟著爸爸姓。但下列情形可以從母姓:‧若媽媽無兄弟兩方約定好之後,寶寶可以從母姓,但必須在媽媽沒有兄弟的情形下。不論是原本就沒有或是兄弟之後已經亡故,並且跟男方約定好,要讓寶寶跟媽媽姓,就可以按照雙方訂下的約定。‧入贅律師表示,根據民法規定,先生如果是以入贅的方式結婚,寶寶原則上是從母姓的,但是若有事先約定好,讓寶寶從父姓,一樣可以依照約定施行。經雙方約定或法院酌定,由媽媽行使對寶寶的親權媽媽可以攜帶行使或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的證明文件(例如:雙方之協議書、法院之判決)申請更改寶寶的稱姓。 決定寶寶要從母姓後,要如何辦理出生登記? 約定子女從母姓的,在申請出生登記時必須備妥下列文件、證明:(1)戶口名簿。(2)出生證明書。(3)印章。(4)約定書。(5)母親無兄弟之有關戶籍謄本。Step5.扶養方式有哪些?依據民法第1120條:「扶養之方法,由當事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時,由親屬會議定之。」寶寶的扶養方式必須由父母雙方共同協議,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則由雙方親屬共同決定。而扶養方式大致又可分為兩種: 1.接回扶養義務人家中扶養必須支給一定生活必需品或費用,例如:約定定期給付與不定期給付,按月給予生活費及給予一定之財產,供扶養權利人自行使用收益等各種方法。 2.依照扶養程度扶養依照寶寶的需要,和父母親的經濟能力和身分,決定所需支付的必需品與費用。 責任編輯/曾禮純 整理「離婚,才發現懷孕了怎麼辦?」※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
-
2022-09-15 醫療.一般外科
做無痛手術前要注意什麼?麻醉醫師告訴你「鎮靜麻醉」必知的7件事
在執行鎮靜前,病人須注意的準備事項包含:空腹時間、藥物服用、其他術前檢查、執行麻醉者是否為麻醉專科醫師、鎮靜的深度、醫療設備與緊急應變方案,還有當天鎮靜後及離院後的狀況。Q1:哪些醫療行為會需要用到鎮靜麻醉?睡醒就會好嗎? 近年來接受鎮靜麻醉的病人持續增加,聖馬爾定醫院麻醉科主任儲寧瑋醫師以自己工作的醫院為例,鎮靜麻醉已占所有麻醉比例的三分之一。除了一般人熟知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檢查占最大宗,另外還有肝臟腫瘤電熱治療術、肝臟切片、經皮胃造瘻術、支氣管鏡檢查及切片等,會讓病人感到有點痛的醫療處置,多數病人都會希望「睡一覺」就能完成。還有一些過程很痛但時間較短的手術,比如:骨科把脫臼關節徒手復位及將沾黏拉開的關節授動術、泌尿外科的膀胱鏡檢查和婦產科的子宮內膜刮除術等,都需要在重度鎮靜麻醉下進行。此外,做核磁共振掃描或正子造影時,受檢者需要在狹窄的空間躺臥一段時間,但患有恐慌症或身心障礙的人較不易配合,這時就可經由輕度到中度的鎮靜麻醉順利完成檢查。台大癌醫分院麻醉部石崇志醫師指出,良好的麻醉鎮靜照護會讓執行檢查的醫師樂意與麻醉醫師合作。根據台大癌醫分院的資料顯示,民眾願意選擇自費鎮靜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比例高達81%;在支氣管鏡檢查方面,麻醉醫師執行麻醉鎮靜的比例高達83%,不僅讓執行檢查的醫師更能專注當下,病人也能於檢查後迅速恢復,平均只要20~30分鐘就能離開檢查室。 根據台大癌醫分院的資料顯示,民眾願意選擇自費鎮靜的無痛胃鏡大腸鏡比例高達81%,而在支氣管鏡檢查方面,麻醉醫師執行麻醉鎮靜的比例高達83%。Q2:臨床上最常使用鎮靜麻醉的腸胃內視鏡及支氣管鏡檢查,和一般麻醉的差別在哪?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 石崇志醫師表示,由於每個病人的狀況不同,即使是簡單的腸胃鏡檢查,對於身體虛弱的病人,鎮靜麻醉對身體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內視鏡鎮靜麻醉與一般麻醉不同的是大多為門診檢查,且檢查完後即可返家休息,不像一般麻醉大部分會需要住院,因此鎮靜麻醉通常必須讓病人快速清醒、順利返家。以下分別介紹腸胃內視鏡鎮靜麻醉及支氣管鏡鎮靜麻醉的特點與挑戰: 1. 腸胃內視鏡鎮靜麻醉 目的是讓病人對於伸進體內的內視鏡管沒有感覺,因此除了讓病人昏睡外,需要克服過程中因胃鏡造成的嘔吐反射、大腸鏡過程中的脹痛感,並同時確保病人呼吸道通暢以及能自主呼吸。這當中的挑戰首先是個體差異,每個人的嘔吐反射程度及疼痛感落差很大,對麻醉藥劑量的反應也不相同,因此同樣的檢查,使用的藥物劑量差異很大;其次是給完鎮靜藥物睡著後的呼吸控制,需特別留意病人可能出現呼吸中止、打鼾或被藥物抑制呼吸等狀況。 2. 支氣管鏡鎮靜麻醉 咳嗽反射是人體重要的防禦機制,這是為了避免異物跑進肺部影響呼吸。而支氣管鏡就是進入肺部做檢查的一種異物,需要克服的挑戰除了上述提到的個體差異及呼吸控制,最大的挑戰在於要克服咳嗽反射,並且維持病人正常呼吸功能。而支氣管鏡鎮靜麻醉的目的是讓病人對伸進氣管、支氣管與肺部的內視鏡檢查沒有咳嗽反應,然而若鎮靜麻醉太重,會產生呼吸抑制導致缺氧、低血壓休克,無法迅速清醒;若鎮靜麻醉太輕,則會造成喉頭痙攣、支氣管痙攣,不斷咳嗽而影響正常呼吸功能,甚至必須中止檢查。 Q3:「無痛大腸鏡」是自費嗎?檢查有沒有補助? 石崇志醫師提到,有些縣市政府比如:新竹、苗栗、嘉義及桃園,明瞭大腸癌篩檢陽性患者對於侵入性檢查的恐懼及疼痛不適感,也肯定麻醉醫師在鎮靜無痛的照護專業,提供無痛大腸鏡的補助費用,每年補助預算總計達百萬以上,讓民眾能安心舒服地完成篩檢。 Q4:關於鎮靜麻醉,身為病人該知道哪些事? 凡登整形外科診所麻醉主任蘇百川醫師表示,在執行鎮靜前,病人須注意的準備事項包含:空腹時間、藥物服用、其他術前檢查、執行麻醉者是否為麻醉專科醫師、鎮靜的深度、醫療設備與緊急應變方案,還有當天鎮靜後及離院後的狀況。而麻醉醫師會透過術前訪視,了解病患過去的身體狀況,包含疾病史、過敏史、服用藥物,以及之前麻醉時是否有不良反應等,若要做得更精準,麻醉醫師甚至會去了解病患對於麻醉的擔憂之處。蘇百川醫師舉例,在牙科診所看診時,他會詢問病患看牙最害怕的事情,是打局部麻醉藥物、鑽牙的聲音或是酸的感覺,以便在不同手術階段做不同的調整。另外,儲寧瑋醫師補充,民眾如果擔心對麻醉藥物過敏,只要有麻醉科醫師在場,透過生理監視器隨時監測病患的血壓、心跳或呼吸變化,都可以即時發現且立即處理。若病人在術前訪視提到家族裡有人因為麻醉而死亡,麻醉醫師就會建議在術前先做藥物過敏的基因檢測。 Q5:不同鎮靜藥物的使用有哪些須注意之處? 儲寧瑋醫師提到,鎮靜麻醉的程度取決於該檢查或手術的疼痛程度,以及醫師的要求,通常麻醉醫師至少會用到2到3種以上的藥物,這時就要了解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例如有些藥會抑制呼吸,有些會降低血壓心跳,有些則會殘留產生頭暈的感覺。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執行鎮靜麻醉的檢查室及開刀房,除了設備和器材要跟正式開刀房內一樣,備有麻醉機、完整的生理監視器、急救藥物及器材,更重要的是現場人員配置,必須要有麻醉專科醫師和麻醉護理師在場執行。 丙泊酚(Propofol),又名「異丙酚」,是一種具醫療用途的注射麻醉藥,因為外觀呈現乳白色而有了「牛奶針」的稱號。Q6:牛奶針是什麼?濫用會導致死亡嗎? 儲寧瑋醫師表示,鎮靜藥物丙泊酚(Propofol),又名「異丙酚」,也是俗稱的「牛奶針」,它的特色是睡著後醒來很舒服,因此許多長期受失眠困擾的人會對該藥物趨之若鶩,但其副作用是對呼吸有很強的抑制效果,所以當藥物使用量沒有控制好,就容易發生憾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麥可傑克森因牛奶針使用過量而死亡。美國麻醉醫學會和其他專科醫學會,也都認定牛奶針(Propofol)屬於全身麻醉用藥,非單純鎮靜使用,故從安全考量,建議由麻醉專科醫師給予,會更有保障。 對麻醉醫師而言,在使用該藥物要考慮多種因素,如病人的身體狀況及現場反應才知道如何拿捏使用量;其次,年長者、肝臟或腎臟病患、癌症化療者,對該藥物會更加敏感,因此在使用上也須更小心謹慎。對此,麻醉醫學會已針對牛奶針的使用訂出規範,一旦用到該藥物,就屬於中度鎮靜,必須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才能在緊急狀況下立即給予急救。值得注意的是,牛奶針的仿單上也標明以下注意事項: ‧應由受過麻醉訓練的醫師給予。‧加護病房中,應由受過重症加護訓練醫師給予。‧不應由檢查執行者或手術執行者給予。‧應持續監測病人,維持呼吸道通暢準備好人工換氣、供氧設備及其他急救設備。 儲寧瑋醫師特別說明,關於第三點的診斷,指的是大腸鏡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子宮鏡檢查之類的醫療處置,即手術或檢查的醫師不可自行使用牛奶針作為鎮靜之用,必需由麻醉專科醫師給予。牛奶針(Propofol)使用注意事項。Q7:有些鎮靜看似簡單,非麻醉醫師來執行也可以嗎? 石崇志醫師也強調,鎮靜看似簡單,好像投個藥物即可,因此許多未受訓練的醫師都想自行給藥,但因為沒有受過完整的麻醉專科訓練,當突發狀況出現時,容易手忙腳亂,增加病患發生憾事的風險。事實上,鎮靜就是全身麻醉的一環,其中蘊藏許多變化,需要因應手術、病況、環境及現場狀況做調整,而這些都是麻醉專科醫師的專業範疇。近年來,不論在診所、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都找得到麻醉專科醫師,他呼籲民眾在考量安全及品質下,鎮靜的專業醫療應該由專業麻醉醫師來把關,讓生命安全更有保障。
-
2022-09-15 醫療.懷孕育兒
月經期間沒戴套也不會懷孕? 醫揭答案超意外...原來都錯了
女生相當注重月經期間的保養,尤其受到氣候、文化、體質的影響,自古以來也衍生出相關的禁忌,例如:不能吃冰、不能按摩,甚至還有一說是「不能喝牛奶」,這些禁忌究竟是真理還是迷思?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莊雅淳醫師,與中醫婦科鄭為仁醫師,分別以中西醫的角度,為大家揭開真相! 一、吃冰導致經痛、血排不乾淨?生理期間禁吃冰,否則會導致經痛、血排不乾淨?莊雅淳醫師表示,首先,經痛的原因可能為原發性經痛或續發性經痛。原發性經痛指的是經期間,因子宮內膜脫落,體內需分泌前列腺液,使子宮收縮,因而導致不舒服;續發性經痛和子宮的病變有關,例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感染。吃冰、吃生冷食物或洗冷水澡,「會讓血管暫時收縮」,一兩個小時內,會發現血量較少,但並非持續的狀況,一陣子會恢復。鄭為仁中醫師表示,能不能吃冰,和體質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西方人生理期間照吃冰、東方人則是很有禁忌,這是因為西方人為了因應長期處在溫帶、寒帶氣候,屬於陽氣較重的體質,也比較不會受寒。但東方人生長的地帶,整體氣候、環境,使得陽氣不重,而「寒」會讓氣血凝滯,讓月經血塊變多、血色暗、排得不順、經痛等,因此不能吃冰。因此,可不可吃冰,要看每個人的體質而定。二、血量大時不能性行為,量少時性行為可幫助血排乾淨?莊雅淳醫師表示,經期間確實不適合性行為,乃因子宮內膜脫落、經血流出時,會使子宮頸稍微打開一些,也容易造成細菌感染,甚至引發骨盆腔發炎,如有需要性行為,請務必做好防護措施,例如戴保險套,避免細菌、傳染病入侵。另有一說是,經期快結束時,從事性行為,會讓經血排得更乾淨?對此,莊雅淳醫師認為沒有此一說,切莫聽信謠言。三、不能推拿、按摩?推拿或按摩筋絡、穴道,反而會血液加速流動導致經血大增?莊雅淳醫師表示,適度、普通的按摩是可以的,但避免按摩骨盆腔部位,因為可能會刺激到子宮,增加經期間的不適感。鄭為仁中醫師表示,「身上也有緩解經痛的穴道,例如:三陰交、血海,因此要看是按哪一個部位。」但是按摩經脈會造成經血大增嗎?並不至於,但若月經排不順,或許按摩、推拿會讓月經順一點,建議可按摩「肝經」可幫助循環。而月經過量,可能代表暗藏著疾病,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四、不能喝牛奶?民間流傳「牛奶中的鈣質會影響鐵質吸收,導致經血排出異常。」莊雅淳醫師表示,喝牛奶對於鐵質吸收其實不會造成影響,另一方面,牛奶富含色胺酸,可以幫助睡眠、放鬆神經,緩解月經的不適。鄭為仁中醫師也認為沒有相關性,不過,在中醫的角度上,羊奶會比牛奶好,因為羊奶性溫,牛奶性涼。五、月經期間沒戴套也不會懷孕?並不是月經來,就不會排卵!莊雅淳醫師表示,有些人排卵期不準,例如:多囊性卵巢患者、過度減重、運動的人,都可能造成月經週期不正常。而卵子成熟後可在輸卵管存活24小時,精子則可存活3-5天,有些人月經期間和排卵期會出現重疊的情況,尤其月經週期短的人,當月經還沒結束,可能已經開始排卵,加上精子可存活日子久,就有可能懷孕。因此月經期間內射還是有可能導致懷孕,不論如何都應做好安全措施。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延伸閱讀: ·避孕藥忘了吃怎麼辦? 藥師解答緊急補救處理方式 ·不一定是懷孕!月經沒來「8大原因」曝 減肥、吸二手菸都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