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搜尋
失智照顧
共找到
109
筆 文章
-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3:失智≠正常老化 46%民眾全誤會
失智照顧是超高齡社會重要挑戰,我們準備好了嗎?調查顯示,近五成民眾認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現象,當中逾半學歷在大學以上。專家指出,雖然年紀愈長,罹患失智症的比率愈高,但失智症其實是大腦病變,並非正常退化,及早介入可延緩惡化,不應把失智視為正常老化,以免失去早期發現的先機。根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進行「失智症識能與使用資源」調查,共有一三六六人填答,雖然近八成民眾知道,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等徵兆為失智警訊,逾九成民眾知道預防失智靠社交、動腦和運動,定期吃銀杏無效,但百分之四十六的人認為失智是正常老化,其中五成六具大學學歷。雖然年紀漸長,記性可能變差,但認知功能中的記憶力、語言能力、方向感,正常老化都不會如失智症患者般快速退化。長庚土城分院腦神經內科主任徐榮隆說明,以記憶力為例,雖然隨著年紀增長會遺忘某些事,但稍加提示便會想起來,不至於整件事都完全不記得,「老化會遺忘細節,退化是整件事消失」。在語言能力方面,失智症患者一方面表達不順暢,同時因理解能力下降,對於別人說話,可能需要覆頌很多次才能解讀。再來是方向感,徐榮隆表示,失智症患者因腦部退化,經常不清楚自己身在何處,走道熟悉的街口也可能不知道要向左還是向右,明顯失去方向感,因此失智症患者容易迷路和走失。徐榮隆進一步說明,失智症患者腦細胞明顯減少,若是阿茲海默病患,大腦海馬迴更明顯萎縮,這些都是正常老化不會出現的現象。如何觀察失智症前兆?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建議,「可以和兩、三年前的自己相比」,評估自己記憶力是否變差、處理事情的能力是否退化?也可以透過工具協助測驗,像「AD-8極早期失智症檢測量表」,只自我懷疑有症狀,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失智症成因多元,王培寧表示,基因、環境、生活型態、慢性病等,皆可能有影響。徐榮隆也說,頭部曾經外傷、家族病史、年齡都是致病因子,研究發現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三高、頭部外傷,維持運動習慣、一定程度的社交活動,有助於避免腦部退化,也建議減少抽菸、喝酒等。王培寧表示,失智症用藥僅能延緩部分病情,同時還要透過非藥物治療,例如認知訓練、體能活動等;家屬陪伴相當重要,鼓勵失智症患者從事社交活動,以減緩病情惡化速度。過去曾發現長輩們最喜歡互動的對象是孫子女,許多出現疑似症狀的長輩不願就醫,若能由孫子女關心長輩、陪同就醫,或許有助及早發現,避免惡化。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1:近六年健保失智就醫人數成長近二成
失智時鐘快速轉動,健保署統計,近六年失智就醫人數成長兩成;且健保就醫人數竟然已極接近專家推估的台灣失智人口盛行率。專家提醒,這樣百分百失智者都已就醫的數字應非台灣創下「公衛奇蹟」,國內應有更精準的流行病學調查,並設身處地從患者需求出發,才能正確布建資源,真正幫助失智家庭。即將到來的九月是國際失智月,失智是導致失能及生活無法獨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帶來極大經濟負擔,關心國人失智資源,本報利用健保數據、縣市調查及衛福部資料,加上失智症專家訪查,發現以上「台灣公衛奇蹟」。調查也發現,照顧壓力是照顧者難以承受之重。各縣市雖積極布建失智照顧資源,但民眾認為流程複雜、分配時數不夠,導致自行、在家照顧比率高。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民眾在尋求照顧資源時不迷路,也是國內失智照顧一大挑戰,本報也預計十月推出各縣市失智確診率及資源大調查,希望促使各界協助民眾獲取資源。全台失智人數到底有多少?政府公布的失智人數統計有三個不同的數字,包括去年健保就醫人數廿九萬六九九七、依盛行率推估全台患者人數卅萬、衛福部長照司統計全台失智症患者約廿九點七萬。三個數字相近,但代表意義大不相同,盛行率為預估值,盛行率若與就醫人數接近,表示國內失智確診率接近百分之百,與現況並不相符。失智症診斷不易,衛福部公布「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二點○」,喊出「失智友善七七七」,期待民國一一四年達到被診斷患者逾七成。如今盛行率推估數字與醫療診斷人數幾近吻合,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等同社區內完全沒有尚未被找到的失智症患者,直言:「這是公衛奇蹟」。但專家進一步分析原因,失智盛行率推估與健保就醫數據都有其侷限性。雙和醫院副院長胡朝榮表示,目前失智盛行率依據民國一○○年至一○二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以六十五歲以上失智盛行率百分之七點七八估算,得出卅萬人罹病。距離上次流病調查已十年,衛福部委託國衛院做第二次流行病學調查,預計近期結果將出爐。至於健保就醫人數,胡朝榮表示,臨床上部分民眾可能因輕微記憶障礙或疑似失智而就醫,但診斷後發現並未失智,所以健保就醫人數應高於實際患者數。至於健保失智就醫人數及比率增加,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顯示近年經各界努力,民眾對失智症有更多了解,因此就醫人數變多。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台灣醫療方便,但到醫院就醫不一定就等於確診失智症,而目前診斷為失智症後,未必會使用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導致就醫不一定確診、失智患者未使用照顧資源等情況。彰化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目前大多部分照顧資源兼顧失能與失智照護,但兩種需求並不完全相同,建議通盤性重新檢視。胡朝榮建議,失智症種類多,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型等,必須進一步診斷給予合適治療。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建議,健保署應擬定計畫,開放專家學者進行病歷調查或比對,讓健保數據更具代表性與參考價值。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待部分負擔新制上路,重新分配健保資源,可給予更合理的給付。
-
2022-08-21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時鐘快轉6-2:民眾為何未用失智資源 3障礙待解決
「照顧失智個案就像面對一場永無止盡的喪禮。」失智照顧需要心力、體力與耐性,得靠社會支持並提供資源,但調查顯示,各縣市雖積極布建失智照顧資源,但多數民眾並未使用,在家照顧比率較高,此外民眾反映,申請資源流程複雜、時數不夠、問題無法立即獲得解決,是國內提供失智症照顧資源的一大挑戰。根據「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進行失智症使用資源調查,共一三六六人填答,女性七成四,以四十五至六十四歲最多,占比逾六成;有二成四是與失智症患者同住的照顧者,被照顧者病程以輕度最多,占四成一,中度達三成;被照顧對象是父母的比率達四成九,年齡以七十五到九十歲最多。雖然各縣市不斷布建失智症資源,調查顯示,民眾使用長照相關資源,最多為居家照護、喘息服務、輔具、失智據點、日照中心、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但多數民眾未曾使用過政府資源。民眾反應資源流程申請複雜、時數不夠、問題無法立即獲得解決,因此會另外尋求更便於解決問題的方式。調查發現,有七成一都是在家照顧,請移工照顧比率為百分之十七點三。進一步分析,目前若住安養中心或護理之家,每個月花費約四萬元,而填答者月收集中於兩萬元至五萬九千元之間,恐處於既住不起安養院,也請不起看護的情況。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長年關注國人使用長照公共資源,發現仍有三大障礙待解決,包括資訊障礙、觀念障礙、資源障礙。針對資源障礙,陳景寧說,失智長輩約有七成屬於輕中度,且許多行動功能正常,為了避免長輩半夜精神好,跑出去敲鄰居門,對輕度失智者最好的照顧模式,是白天到日照中心或失智據點上課,運動消耗體力,並與外界互動延緩失能,晚上返家由家人接手照顧。不過目前失智資源建置數仍然不夠,各地都有不同的困境,像是北市因地窄人稠,租金昂貴,但鄉下建置日照中心卻收不滿。以資訊障礙而言,每個家庭接受資訊能力不同,有年輕人的家庭可以搜尋新資訊、轉譯告知家裡長輩,但若是老老照顧,申請流程對他們來說太複雜,個管師得視不同個案接受資訊程度,給予不同協助。陳景寧表示,各地民眾對於失智照顧仍存有不同看法,導致「觀念障礙」,像是北市多數家屬了解失智症應尋求專業協助,非常希望能送失智長輩到日照中心上課,但因名額太少供不應求;但傳統觀念較深的縣市,日照中心開了卻不願意讓失智長輩去,就怕被罵「遺棄」、「不孝」,認為明明有家人為何不自己顧。各地照顧觀念仍有相當大差異。
-
2022-08-18 失智.新手照顧
鼓鼓媽患失智「每天換人格」 揭照顧者3助力長期抗戰
藝人鼓鼓(呂思緯)母親5年前確診阿茲海默症,身為失智症家屬,他觀察母親因失智、腦部生病,宛如每天都在「換人格」,雖然行為不合理,但無法責怪母親。他建議照顧者家屬可以「轉換時空心態」,把時序錯亂的發言當成樂趣,盡量自己調適,並讓失智家人身體舒服,包括吃好、睡好、維持運動,照顧者除細心觀察外失智者症狀,也要尋求外界資源、連結其他照顧者,彼此加油打氣,成為長期抗戰夥伴。鼓鼓今出席國民健康署「失智友善不迷路 希望行動+1」記者會活動,分享媽媽5年前開始,突然會有些行為怪異,像是開錯別人車門,媽媽為資深髮型設計師,卻不小心讓客人燙髮時間過久。他本懷疑是媽媽過去飲酒習慣所致,但經過大腦檢查,發現媽媽腦部有白色塊狀,也經歷半年時間頻繁跑醫院進行測驗,最後才確診失智為阿茲海默症。「失智症一定會被發現,因為這人的行為太奇怪。」鼓鼓說,失智症表現多元,每個家屬遇到狀況不同,也曾看過其他失智者家屬分享,有人拿著刀子天天鬧鄰居。他坦言,除了家人以外,其他人很難理解照顧失智症感覺,自己只能盡量調適,並且接納這件事,也感謝周遭鄰居協助,在母親掉錢包、按錯門鈴時,總願意給予幫助。鼓鼓媽媽確診失智時還不到65歲,鼓鼓說,現在多數的失智症場域都是80歲的阿公、阿嬤,媽媽不太願意去,因此希望可以多增加年輕失智者適合的場所。他也說,除了主治醫師介紹失智資源,公家、民間、社區也有許多單位協助,且失智照顧者都很熱心,願意全力協助另一位照顧者,他認為應該組「社區照顧者互助隊」,照顧者彼此分享心情,資訊交流,成為彼此長期抗戰好夥伴。73歲許太太2年前確診失智症,丈夫許先生一路照顧,更透露老婆是「社區人氣王」,許多鄰居得知她失智後,會主動給予關心,他平常則會帶太太參加音樂會、唱卡拉ok,他相信「理解」才能照顧失智者。鼓鼓今也贈送許太太一支藍芽麥克風做紀念。根據衛福部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者人口將超過30萬人,其中65歲以上長者占96%。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因腦部病變讓失智者在現實生活容易感到迷失,更因生活錯亂及外界誤解,讓失智者與照顧者常感到無助與恐慌,彷彿迷失在人生洪流中。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孤獨、憂鬱、肥胖、抽菸、生活環境風險等危險因子,都可能導致失智症,希望從預防做起,並認識失智症,進而容納關懷照顧,營造友善失智環境。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除了照顧失智者,家屬也要被照顧,希望從源頭預防做起,「失智症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解失智症」,現在仍有許多失智者與家屬快樂地生活在社區中,因此希望持續倡議,呼籲中央及地方與民間合力推廣失智友善預防,讓失智症患者活在愛的世界中。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者出現錯誤行為是因為生病緣故,但過去有失智機構負責人因不了解,因而懲罰失智長輩,讓我們很心疼。過去蔡英文總統宣告「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時,曾提到失智症是全民教育,不只是醫療、長照人員知道就好,而是所有人都要認識,並給予包容及引導,期許「希望有一天我失智,我們有個失智友善社會可以包容我」。為推廣失智友善環境,國健署攜手全國22縣市以「希望行動+1」呼籲全民預防及延緩失智,也發展「如果你迷路」繪本( https://picturebook.mohw22-hpaevent.com/ ),以失智者及其照顧者在時空中感到混淆的情境為主題,邀請全民一起透過互動式網頁錄製專屬朗讀版本,感同身受及喚起共鳴來支持推動失智友善,活動自今年8月19日至11月30日,鼓鼓獻聲錄製失智友善有聲繪本;另外,也同步舉辦「健腦友憶健康」線上遊戲,有機會抽中健腦好禮,活動時間至8月31日。※ 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
2022-08-02 失智.照顧喘息
把失智者當孩子照顧,但別一直逼問:「我是誰?」
照顧失智者,是一條漫漫長路,需要有過人的體力與耐力,尤其面對失智長者的記憶一點一滴隨時間消褪,家人及其照顧者都需要具備正確的醫學知識,才不會有太大衝擊,也較不會無所適從。但其實照顧失智長者若能轉換用照顧孩子的心情去面對,就可能有不同感受,因為我有機會照顧失智的母親,我更知道自己將來要怎麼活!我失智的母親於2021年7月離世,但她的笑容永遠留在人間,留在我心中。回憶之前與母親相處的日子,我花了大把時間陪她說笑、唱歌,嬉戲。她像兩歲的孩子似的,無憂無慮的過生活。有一回,居家醫療探訪回到家,晚飯前叫母親起床,發現復健褲裡有大便,看護幫她洗個澡及洗頭,母親不喜歡別人碰她身體,坐下來吃飯時心情不好,跟她說說話,逗她開心,等情緒緩和後,還是願意把一碗蒸蛋吃完。其實順著她的心,失智老人還是很可愛的。許多人在網路上看過我分享與失智母親互動的生活點滴影片,不論是陪伴母親聊天、唱歌、看電視、玩球、讀報認字等等,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平凡無奇的日常,對我來說卻是珍惜感恩、含有溫度的情感。用照顧孩子的心情,是甜蜜的負擔也更有警覺心從事失智照護臨床數十年,來到診間求助或是居家醫療接觸的個案家庭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史;當年發現85歲的母親生活開始無法自理,退化症狀逐漸嚴重,母親也變成失智病患,我更能深刻體會家屬所承受的勞煩與壓力。我把自己當作「母親的母親」,反過來把母親當成「老小孩」般照顧和陪伴她一起玩,例如帶著母親唱一首她熟悉的「小小羊兒要回家」,我帶頭唱、她就跟著和聲,拍手唱著母親熟悉的童謠和老歌,有時她能跟著哼唱幾句:頭腦清楚時,反應速度就會快一點,有時又會變遲鈍。陪她說說話,她也一樣很開心。母親聽懂幾句話,例如:「您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您是哪裡人?」輕鬆自在的相處,這個「老小孩」心情愉快,回報我們的自然就是笑容滿面。然而在照顧「老小孩」的日常生活,我們也要懂得觀察留意一些生活細節,例如吃飯不想用筷子夾、喝湯不愛用湯匙、希望別人餵食;再例如說話和動作比以前遲鈍,若有出現失智症的10大警訊或異狀,就要有高度警覺,帶他們去醫院就診找出原因。👉推薦閱讀:來了解失智症的10大警訊有哪些!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因為我深刻體悟,子女照顧高齡父母,絕不可能像新手父母照顧新生寶寶那樣機靈敏感、小心翼翼。照顧新生兒,父母會思考「寶寶為什麼一直哭不停?」想趕緊找出原因、解決困難,但換作照顧年邁長者,縱使父母出現身心衰退的症狀,也可能只是把這些身體異狀或是行為異常,當成是老化現象,反而輕忽了這些身體警訊,以致可能會讓病情加重。記得有個晚上陪母親吃飯,察覺她筷子拿不穩、手會顫抖,我用筷子夾菜餵她,她張嘴不夠大;量她體溫沒發燒,說話時笑容不燦爛;加上這兩天觀察她走路步履蹣跚,懷疑可能身體不適,於是直接帶去急診室,檢查結果是泌尿道感染,輕度脫水,需要住院治療。母親曾多次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因為小便失禁,穿上紙尿布,尿道感染的機會就高了。尤其當症狀是發炎、沒發燒時,得更用心觀察一舉一動,例如走路動作是否比平常遲緩、飲食有無異常等來判斷。重度失智的老人跟兩歲的孩子似的,並不會主動表達身體不適。失智者忘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會煩心,但會把心思轉移到照顧者家人身上。照顧者笑,她們就笑。照顧者愁,她們就愁。因此陪伴失智長者就醫也需要智慧。一般人就醫尚且徬徨不安,何況是失智長者,只要有一個她熟悉信賴的人在身旁,她就像嬰兒看見父母親一樣,她就能安心的接受醫療!(本文出自原水文化《超越認知障礙 曹爸有方:保有快樂記憶、忘得輕安自在,有尊嚴安老終老》曹汶龍著)
-
2022-08-01 焦點.元氣新聞
資料量最大健康網站 元氣網全新改版4大特色
當身體出現不適症狀時,許多人第一個動作可能是求助「谷歌大神」,但網路訊息真假難辨,如何是好?udn元氣網深知民眾困惑,自8月起全新改版,「即時找新知,及時問元氣」,推出線上課程、三大百科資料庫、疾病地圖、健康俱樂部等嶄新服務,無論問病、養生還是心情療癒、寵物伴侶,都由用戶需求帶路。根據元氣網大數據分析,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每日逾50萬人次造訪元氣網,元氣網是資料量最大的健康網站。而民眾查找元氣網問題中包括:近日酷夏之下的「曬傷怎麼辦?」難言之隱的「痔瘡」、「腰痛」、「性愛」,即使疫情稍退,時令下的問病、養生熱度居高不下,仍是健康意識的最大渴求。「問疾病」瞄準用戶需求,希望提供更符合您的解決方案。以失智症為例,用戶可至「主題圈」頻道,依據「像極了失智」、「大腦健康」、「照護新解方」、「活動這樣排」、「一起來紓壓」、「資源教你用」分類,找到符合您疾病歷程的文章、線上課程。失智旅人粉絲團 分享經驗同時,歡迎加入有12萬失智照顧者群聚的「失智旅人粉絲團」,彼此分享交流照顧難處以及經驗談。此外,元氣網與WaCare健康平台獨家合作失智解方線上課程,讓照顧者只需花20分鐘解決一個照顧問題。自體免疫疾病已位居台灣前三大常見重大傷病,全台約40萬至50萬名病患。據台大醫院資料指出,全台有超過12萬人罹患需終生治療的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包括累計逾30萬病患的「異位性皮膚炎」、有10萬病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天王周杰倫也罹患的「僵直性脊椎炎」、易找上女性的「紅斑性狼瘡」、「乾燥症」,以及比癌症還致命的「肺纖維化」。維持生活品質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最重要的事,關心這方面議題的用戶可在「主題圈」頻道找到相對應的訊息。還有「慢病好日子」等疾病旅程,從用藥、營養至照顧到您的心情。醫聲頻道 邀權威名醫開講元氣網還為用戶請來權威助陣,「醫聲」頻道不定期邀請名醫、院長等領袖開講,8月有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長,同時是台北仁濟醫院院長李龍騰,講述早年在雙溪鄉擔任衛生所主任時期的山區行醫經驗,以及對於高齡者多重用藥的提醒;台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則以親民口吻解說,幫助民眾一次搞懂「再生醫療」。全新元氣網改版,用戶您最大。即日起舉辦元氣網影響者線上調查活動,至9月1日零時止,邀請您填寫問卷,提供元氣網未來的線上課程主題設定、資料庫等服務的期待與建議,有機會抽中好禮,於個人臉書換上影響者徽章大頭貼、回傳截圖,成為元氣網影響者,則可再抽萬元精品名牌包。●活動參加辦法與贈品請至元氣網活動頻道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7732
-
2022-07-04 名人.優照護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照顧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句話聽在失智症患者的家屬耳哩,想必更有深刻的感觸。因為失智症是大腦病變的疾病,許多時候,我們熟悉的家人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他會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不斷重複講過去的事;有時還出現了妄想、幻覺等症狀;明明坐在家中卻不時嚷著要回家等等。失智與正常老化不同,但若沒有細心觀察,有時是失智症狀變嚴重後,家人才帶著患者就醫。對於現實上必須馬上照顧失智家人,心境上則需要不斷調整與適應這種「變了一個人」的感受,再加上失智病情的變化不定,照顧失智家人,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優照護任職已久的資深照服員分享給你,照顧失智家人,你特別要注意的幾件事:一、照顧失智家人心法一:讓有失智照顧經驗的照服員協助你最好是找有失智照顧經驗的照服員為優先。首先因為有先前的失智照顧經驗,對於一般人會感到困惑的舉動,例如:重複性行為、黃昏症候群等,會知道如何去對應,也較熟悉對話溝通技巧。例如在失智長輩不斷重複說一樣的話時,有經驗的照服員會傾聽而轉移注意力,而不會指責或否定失智長輩。當失智長輩有想要說的話卻難以表達時,照服員也會以肯定、同理的態度,和引導表達的技巧,協助長輩慢慢表達。甚至許多照服員會主動積極地研修失智相關培訓,反應在日常食衣住行育樂的照顧上。例如協助失智輔具的挑選,在日常照顧上增加活動的豐富性,促進失智長輩的認知與社交等各項能力。二、照顧失智家人心法二:使用失智症相關的長照服務以下都能撥打1966長照專線進一步諮詢,或是搜尋「失智 協會」,你也會很快地收集到相關的失智資訊,協助你能連結政府或地方社區的各種失智資源:1.瑞智學堂2.日間照顧中心3.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4.居家服務5.居家復健6.家庭托顧7.輔具服務8.長照機構失智症專區9.失智者團體家屋其中也有專為家屬舉辦的喘息、舒壓課程。照顧失智家人,千萬不能一個人承受,盡可能地讓整個社會來幫你。三、照顧失智家人心法三:肯定自己的努力前文有提到,因為失智的病程變化得太快,可能一直都顧得好好的,明天醒來卻病程急轉直下;或是有些不同的精神行為症狀產生。諸此總總,使得家屬心力交瘁,更是經常會自我懷疑。許多資深照服員便會在此時安慰家屬,以自己的經驗作為分享:家人生病這件事並不是我們能完全掌握的,當我們有付出、有努力時,就要記得肯定與支持自己。讓自己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唯有自己安穩了,才有力氣繼續照顧失智家人。以上三點心法,你都有做了嗎?失智照顧一路上很不簡單,但請你相信有一群人會跟著你一起在路上,讓照顧不簡單,可是卻能減少負擔。(本文獲「《優照護》」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2-06-26 失智.長期照護
讓失智母親好好洗澡 是最大成就
偉大的人,是「在別人的需要裡,看到自己的責任」。但我們平凡人,若非親自走過長夜,並蒙人安慰,才能看懂那些忍在眼眶裡不滑落的淚水,才能聽到那些無聲的求助。作為醫藥記者,過去我有很多機會報導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的事工。在那個大家還不太瞭解什麼是失智症的時期,我和同事們陸續深度採訪當總統前的蔡英文、張善政、江宜樺、陳長文、龍應台和李艷秋等名人,分享他們照顧家中失智長輩的心路歷程。我那時雖有同情,但也是獵奇的,失智症造成的悲劇,最能引動我的記者魂。至於那時基金會的老朋友建議我可以多寫,如何為失智長者洗澡等瑣事,我是看不上眼的。等到我老媽失智了,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過來人才會明白,能讓家裡輕中度的失智長者,每天好好吃喝睡覺上廁所及洗澡,那個成就及艱難,遠勝過跑獨家新聞。但我也是幸運的,之前的先修課加上眾多醫界朋友支援,讓我很快就確診老媽失智了,並能盡可能讓家人理解,她只是病了,她還是我們的老媽。那時還沒有長照2.0,連我這資源優勢者,都常有求助無門的無奈。現任陽明交大校長的林奇宏當時任新北市衛生局長,他催促我們應該善用媒體的優勢及影響力,成立一個失智照顧者粉絲團,應該可以幫助很多家庭。「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這個從零開始的粉團於焉開站,7年來,已成為聚集最多照顧者及專業人士的平台。在這粉團,最熱鬧的時刻總在深夜凌晨,因為長輩安睡了,照顧者們才得以喘息,上來粉團尋求資源互相安慰。也因此,失智家庭的長夜,即使難眠,也一定會有人相伴。
-
2022-03-25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如何面對阿嬤失智身體臭?媽媽這一句話,她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近20%為65歲以上長者,而失智率盛行率為4.97%,推估65歲以上近13萬老年人患失智症。若家中有失智長輩,照顧壓力多落在中生代兒女身上,經濟、照顧雙重壓力下喘不過氣。台灣失智症協會近年發現,越來越多「孫字輩」參與失智照顧,分擔上一代的照顧負擔。從小由外婆帶大的張雅晴,看著外婆從社交活躍,到外公去世後變得容易埋怨、不出門,成天關窗不開燈,坐在電視前發呆,不時怒罵媽媽、舅舅,無論是光線或整體氣氛都黑暗。外婆因患糖尿病,必須按時施打胰島素,卻時常忘記或重複施打,導致血糖忽高忽低,也常常問重複話,經檢查確診為血管型失智症。後幾年外婆到失智症協會瑞智學堂上課,加上血糖控制,維持中度失智症沒有再惡化。身為失智症患者家屬,張雅晴說,當家中長輩罹患失智症,孫輩通常不是第一線面對,上頭還有父母親先行照顧。隨著長輩年紀越大,外觀、行為出現變化、身體也有味道,與小時候對外婆的印象有落差,也多少會害怕、不想面對。有一次母親告訴她,當覺得照顧到不耐煩、很累時,「就把這次當最後一次」,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因此,張雅晴建議孫輩們面對照顧失智長輩,可採取「三不一要」:不害怕,不嫌棄,不計較,要耐心。雖然長輩失智會重複說話、講話變無聊、尿失禁或隨地大小便、身上有異味,但不要害怕或嫌棄長輩,不要傷了長輩自尊心,也不要計較過去紛擾,嘗試專注當下,將長輩當作小朋友照顧,雖然華人社會中,愛說出口會有些害羞,「反正失智長輩下秒就忘,也不用害羞」,呼籲後輩把握時間,不要後悔。同樣是失智症家屬的黃惠汶,外婆患失智症、父親則罹癌,自己孩子是第四代,有時會想躲長輩,但她認為教育很重要,必須讓孩子了解生病這件事,像帶著孩子幫自己的父親按摩腳底,潛移默化轉換觀念。失智症家屬王譯慧分享,雖阿嬤失智、吃飯會掉飯粒,但全家人一樣如常同桌吃飯,對阿公、阿嬤的態度一如繼往,並帶小小孩讀繪本了解失智症,讓祖孫維持互動。台灣失智症協會昨舉辦記憶咖啡講座,主題為「共譜美好回憶-讓金孫一起照護失智長輩」。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許多父母親不願讓孫輩照顧失智長輩,認為子女應該好好上班、唸書,但聽到孫輩分享的祖孫互動相當感動,年輕人也有不同方式可以和阿公阿嬤交流。失智症協會家屬聯誼會會長邱淑明認為,照顧失智症很辛苦,孫輩願意去了解失智症、去陪伴,充分顯現「愛要及時說出口」。
-
2022-03-19 失智.失智100問
財務問題/「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老年醫學專家的診間觀察:真正愛計較,終究是錢?還是愛?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陪伴失智長輩的家庭日久,常常可以聽到的是一個一個家庭愛的故事。很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很類似,但是我的心得是,細究後會發現每個屋簷下有各自糾結和過不去的關卡,而這些關卡就藏著這一個一個家庭的歷史跟故事。這或許就是我們愈來愈重視個別化照顧的原因吧。有趣的是,愈是運用個別化照顧的精神去了解每個家庭的故事,我愈有機會發現很多時候大家以為很嚴重、很困難的問題,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只要換個角度來看都不是問題,或者應該說不是大家所以為的,長輩是因為失智才有的特殊問題,看到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是「愛」。郭爺爺失智後的性格改變一位家屬常抱怨失智症患者的改變:「我愛我爸爸,他也很愛我。過去,他總是永無止境的給我,包括錢與耐心,還有『好脾氣』,為什麼生病了以後,他都變了?!現在的他,超愛計較的啊!」爸媽和子女輩彼此之間,感情深厚,這一點我看得出來,但「愛計較」三個字總讓我聽得糊裡糊塗,只好請家屬多描述一點。郭爺爺不是愛計較,他是擔心家裡沒錢他們的家庭事業是生意興隆的餐飲店。生病前的郭爺爺,長年管理店內收入和家庭用度,這個家所賺的錢,主要都是存在他的名下,直到郭爺爺確診失智症,家人擔心日後會遭遇金融上的困難,於是將大筆金額提出後,改存女兒帳戶內。沒有人把這些改變和背後的考量告訴郭爺爺。漸漸地,家屬發現老人家變得愛計較。郭爺爺會要求客人少用醬汁、不要浪費免洗餐具。見到客人取用衛生紙,郭爺爺甚至會碎碎念,當場擺臉色給客人看。家人煩惱得不得了,怕再這樣下去,客人都跑光了,但老人家又說不聽。無奈下,只好來找我討論。我直接問郭爺爺為什麼要阻止客人取用呢?郭爺爺是這樣說的:「醫師啊,我坦白跟你說,我家生意看來很賺錢,但其實戶頭裡是沒有錢的!年輕人做生意沒有成本概念,只好靠我來幫忙出面管控啦。」他還驕傲地追加一句:「你說,我這個做爸爸的是不是很不錯!」王伯伯失智後的性格改變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上述餐飲店小老闆的問題,其實也會發生在大公司的董事長身上,王伯伯就是故事主角。王伯伯每回來看門診都由媳婦陪同,兩人總是有說有笑的,看得出來,兩人感情很好。好到王伯伯的媳婦告訴我:「對我來說,我公公比我自己的爸爸還親。我對他是什麼話都能說,向他要東西,是要什麼給什麼。他對我沒有要求,反倒是沒事就給我錢。」王伯伯半認真,半開玩笑地回應:「我把媳婦當女兒疼。媳婦比兒子還重要,因為養老就靠她了啊。」一年過去了,王伯伯持續來門診追蹤。但他逐漸出現變化,最明顯的改變是擔心錢不夠用,於是,王伯伯每天找公司會計來查帳。但此時,王伯伯腦中記得的是十年前的帳目,所以,他會打電話給十年前向他借錢的人催繳,根本忘了對方已經在近幾年還清了,讓會計和媳婦因為要同時安撫王伯伯和被追債的人而疲憊不堪。家人請王伯伯不要再管公司的事務了。但是,王伯伯每天眼睛張開後,想的還是賺錢、查帳,以及把欠款追回來。另外,王伯伯也執著於長年來買賣股票的習慣。拗不過王伯伯的要求,家人最後妥協了。幫王伯伯把手機設定好,方便他透過手機來處理股票。沒想到,此舉卻是災難的開始。因為此時的王伯伯因病,已喪失對市場的敏感度,於是他會在股價最低點時通通賣出,卻在高點時買進。給錢,就是王伯伯表達愛的方式。王伯伯的媳婦帶著崩潰的語氣,求我:「雖然爸爸有不少存款,可是這樣花下去,即使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拜託陳醫師,你勸勸他。」我找王伯伯坐下來談:「王伯伯啊,你現在子女都大了,應該是人生好命的階段啊,怎麼不好好休息,讓大家照顧你就好呢?」王伯伯很認真地回答:「陳醫師,我很愛我的家人。我要當可以幫家裡賺錢的人。我能發錢給大家,大家才會愛我!」那一秒,我看懂了王伯伯。原來對長年開公司的王伯伯來說,給錢就是他表達愛的方式。他的確是愛著家人的,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就是買買買、給給給,而他也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愛持續,家人有物質上的獲得,才會愛他。難怪現在的王伯伯會對錢斤斤計較了,因為要買東西、要發錢,哪是容易的呢?王伯伯知道自己生病了,他需要人照顧、需要被愛,更是拚命地非把錢抓在手上不可。我勸王伯伯:「王伯伯,就算不發錢給大家,你的孩子們還是很愛你的。他們希望你快樂,不要為賺錢和追債煩惱。」王伯伯聽不進去,但是他善良的天生個性,就急著希望我別為他擔心。我知道失智症讓他無法清楚思考,再加上長年累月下來的人際相處核心價值,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還不如請家屬這邊來處理比較快。製作假帳簿,好讓王伯伯查帳,於是,我請家屬製作以假亂真的帳簿,每天王伯伯想查帳時,就拿出來,讓他看看帳戶金額,好獲得安全感。當王伯伯想領錢出來時,也不需要阻止,家屬可以裝模作樣的說已經領出來了,讓老人家身上有錢來發給家人。拿到錢的人,再私下統一繳回即可。這總比讓王伯伯在現實生活中,到處追不存在的債務,或在實際股票市場中受損來得好,不是嗎?我想家屬也看懂了。生病後的王伯伯不是個性改變,正確地說,他還是過去的他,是那個一直透過錢來換愛的公司老闆,只是過去大家沒看懂他的心,現在疾病讓他自我掩飾的能力下降,這才讓家屬誤以為他變了。其實,若要說失智症讓王伯伯變得愛計較,我想現在的他,真正愛計較的,與其說是「錢」,還不如說是「愛」;他心中真正想要的,一直以來都不是錢,而是家人對他的愛。書籍介紹「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作者:陳乃菁出版社:寶瓶文化出版日期:2021/08/20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已出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延伸閱讀: 讓孩子從錯誤中學習!侯文詠:兒子在國外身無分文,打回家求救,我的回應是…
-
2022-03-02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避免弒親釀長照悲歌 醫師提供失智者照顧三支箭
失智症患者照顧不易,有家屬因身心不堪負荷弒親,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沈政男提出失智照顧三支箭,針對失智照顧提供藥物、非藥物及長照三個層面來討論。老人被診斷失智症後,家屬很關切:「可否吃藥,延緩退化?」民眾常認為失智就是容易忘記事情,但失智症並非僅是健忘,還會出現睡眠時間混亂、行為失序、妄想甚至攻擊行為,讓照顧者撐不下去。沈政男醫師說,失智症依主要可分成阿茲海默型、血管型、路易體/巴金森型與額顳葉型,而如果是阿茲海默型或巴金森型,服用延緩退化的藥物略有效果,其他型失智症的療效較差。藥物有兩種,一是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如Donepezil),另一種是NMDA受體拮抗劑(如Memantine),原本健保規定只能使用單一藥物,目前已有條件開放合併使用。沈政男說,藥物只能暫時、略為改善認知功能,患者還是會繼續退化。而最讓家屬困擾的是失智症心理與行為症狀(BPSD),比如被偷妄想、躁動、失眠、抗拒照顧等症狀,這時應在白天提供老人家夠多夠好的活動,讓他們不會打瞌睡,放鬆身心,讓情緒穩定。家屬也須學習照顧技巧,當老人家要求回家、找親人的時候,可利用短期記憶不佳的特點,滿足底層需求,比如有可能是肚子餓而吵著要回家,可帶他們出去繞一圈,順便做運動。家屬之間應該協調充分照顧人力,而非把照顧責任丟給一、兩人。「長照2.0」可提供居家與日間照顧,也有短期機構喘息照顧。但申請外籍看護,一般須達中度失智程度。至於全日機構,最理想是失智團體家屋,或失智照顧專區,但台灣目前仍在發展,床位有限。照顧失智老人家雖然不輕鬆,若能掌握失智照顧三支箭,當可減輕照顧負擔,並提升老人家的生活品質。
-
2021-12-29 新聞.長期照護
長腫瘤遲不開刀「憂臥床夫沒人顧」 長照資源助喘息
63歲的秀禎10年來獨力照顧臥床的先生,去年底被檢查出腫瘤,擔心先生無人照顧而猶豫就醫,申請使用長照2.0服務後,終於能好好住院治療。透過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承辦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的社工引導,秀禎嘗試使用喘息服務、參與紓壓活動、支持團體,她發現:「大家都是照顧者,一起吐苦水,原來我不是最苦的那一個,讓我更珍惜當下」。鼓勵民眾善用長照資源,衛福部委託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舉辦「第5屆聰明照顧月計畫圖文徵求活動」,符合長照資格的照顧家庭,至少使用一項長照資源,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服務、交通接送等,皆可報名參賽。作品以「照顧計畫適切性(30%)」、「資源利用創新性(40%)」、「運用資源後的改變程度(30%)」等項目進行評選,並透過分享促進經驗交流。獲得第一名為56歲的宜蘭新住民華里,原本家人希望她離職照顧失能的先生,她仍珍惜工作機會,透過維揚診所承辦的家照據點護理師支持,善用長照資源,兼顧照顧與工作。評審團給獎原因是「長期處於照顧逆境,不向命運低頭,始終懷抱希望,抓住改變的機會」,同時評審團認為,因新住民的資訊來源及支持系統相對不足,「新住民家庭照顧者議題」值得被大眾關注。長期照顧先生的秀禎獲得第二名,接受家照服務中心協助後,過去她與先生以前經營的刻印店,現改成工作室服務老客戶,現在也加入「友善照顧商家」行列,服務客人的同時也推廣長照服務。評審團給獎原因為「打開心房、勇於嘗試,受助者成為助人者,不讓照顧擊垮」。37歲的瑋臻獲得第三名,原本在台北生活,2年前母親驟逝,不得不返回花蓮照顧失智父親,但不熟悉失智照顧,且父親病情加重,充滿負能量及憤怒感確無處可說,直到碰到門諾基金會的家照據點社工,才感覺「有人耐心聽我說,彷彿得到救贖」,他決定讓父親到失智據點接受服務,在社工鼓勵下報名且完成照服員訓練,即將投入照服員服務。評審團給獎原因是「從1對1的家庭照顧者,變成1對多的專業助人者,把照顧經驗與痛苦,變成自我成長的養分」。今年共64件作品參賽,經評審團評定擇優前3名及5名佳作接受表揚,64位參賽者平均年齡55.6歲,65歲以下佔七成七;女性占71.9%,男性占28.1%;平均照顧7.7年,照顧年數最高達35年,最少為0.5年,除了往年較多的老老照顧者,今年年輕照顧者、男性照顧者、原住民、新住民照顧者報名者都有增加趨勢,顯示家庭照顧者的多元性。衛福部自107年1月即推出「長照2.0」給付及支付新制,民眾撥打1966長照專線,經縣市照顧管理中心派員到家評估,可提供「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等四大類補助。而聘僱外籍看護工家庭也能申請部分項目。此次得獎作品將公布於家總「長照四包錢」網站分享聰明照顧經驗。
-
2021-11-16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打破親力親為失智照顧迷思,別把自己逼到絕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道,是傳統美德,也是子女的照護枷鎖!身為家庭照顧者,有許多「捨我其誰」的迷思,凡事親力親為,默默忍耐所有情緒和壓力,最後卻比父母親先倒下......累了就喘口氣紓解身心壓力!照顧者比被照顧者更重要58歲的陳先生,是街坊鄰居眼中的孝子,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母親身體還算硬朗。只是年歲漸高,失智症狀也越來越嚴重,日夜睡眠顛倒、外出容易走失、脾氣變得暴躁,最近常有被害妄想的脫序行為。陳先生原本任職科技大廠,辭去工作專職照顧,認為「這是善盡為人子女的責任」,但隨著自己體力變差、母親出現精神症狀,漸漸不堪負荷。無論多深厚的感情,都禁不起沉重的照顧壓力,陳先生長期耗損體力跟精神,引發倦怠、頭痛甚至憂鬱,回報慈母恩情的美意開始變了調。失智照顧者總是把辛酸往肚裡吞,照顧擔子一個人扛,「親力親為」的觀念該改變了。💡 護理師戴玟婷分享,失能失智照護需要專業技巧、需要長期抗戰,每位照顧者請先評估自己的能力,例如:年齡、體力、經濟狀況。另外包括被照顧者的病程,長輩若只是身體老化,不太需要高強度的體力;失智症伴隨精神與行為改變,照顧者容易心力交瘁。Q1:家庭照顧者的迷思有哪些?認為「有誰比我更了解爸媽的生活細節和脾氣」,不願意也不放心交給別人做,凡事全都自己來,認為照顧的工作責無旁貸。最後把全部瑣事都綁在身上,若想喘息或尋求手足協助,會產生不孝和罪惡感。Q2:把父母送到安養機構,真的是不孝嗎?照顧失智家人,是日復一日、永不止息的工作,大小瑣事繁雜,還要安撫精神狀態,長期下來,體力跟精神都吃不消。戴玟婷說到,當父母晚年失智,送去安養機構說不定比在家安老還愜意!不要被傳統孝道綁架,父母在臨終前能被專業人員好好照顧,不外乎是另一種善終。(➤ 送失智父母到安養機構的預先準備,別人怎麼做?專家告訴你入住前,哪些注意事項該留意,以及如何安撫排斥入住機構的長輩:https://pse.is/3u6gzw)Q3:照顧者該如何對外發出求救信號,避免自己先倒下?「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反應長期照護病人的壓力非常大,勞心勞力的工作讓照顧者比被照顧者先倒下。該如何避免人倫悲劇?戴玟婷說明,沒有人天生喜歡或適合做看護,不要忽略了自己焦慮、憂鬱的感受,「想照顧好家人,首先要先照顧好自己」,適時抒發身心壓力,多善用政府長照2.0的資源,可安排至機構、據點參加健康促進活動,或申請喘息服務。適時發出求救訊息,注意身心理健康「媽媽平常都很好啊,為什麼住你家卻跌倒臥床?」「我明明都已經很注意照顧步驟了,為什麼還是發生褥瘡?」「你不是顧得很好嗎,為什麼要送媽媽去安養機構?」戴玟婷提到,照顧者經年累月承受許多壓力,包括家人的責難、自我的否定,原本僅是失智患者看診,最後變成一起看精神科的狀況。即使是由其中一位子女擔任主要照顧者,也要分配工作給其他家族成員,一起面對疾病病程、一起學習照顧技巧,照顧者其實沒有那麼強大的耐力可以撐那麼久!Q1:該如何妥適安排照顧工作?寫下照顧日記、注意事項,建立「交班機制」方便其他人接手。例如:失智長輩如果走來走去坐不住,其實是要上廁所,只是無法正確言語表達。要了解疾病病程,避免進展到中重度時驚慌失措;多做功課建立病識感,因應不斷變化的照顧歷程。(➤ 身為一位照顧者,我們了解你所追求的不僅是將患者照顧好,而是在工作之餘,也能展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但長期緊繃的生活壓力下,你是否知道如何照顧自己呢?:https://pse.is/3rynd4)Q2:如何做好心理上的調適,減輕愧疚感及抒發壓力?不要認為家庭照顧者是弱勢,承擔過度責任,照顧失智家人是長期作戰,當自身無法負荷時,要適時尋找外援減輕壓力。新手照顧者必定充滿擔心及憂慮,試著把自己放在被照顧者的角色,如果自己失智了,希望子女怎麼做。Q3:有哪些社會資源可運用,照顧路上不覺得孤單?失智症的病程約8-10年,確診後就要開始尋找社會資源,提早準備照顧計畫,別等到最後撐不下去時才求救!戴玟婷強調長照2.0的好處,當民眾對長輩照顧安排、資源運用有任何問題,可諮詢「個管師」,協助申請相關服務。長照A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複合型服務中心、C巷弄長照站提供不同的照顧服務,讓照顧者有喘息機會。*由A級提供 B、C級技術支援與整合服務,另一方面促使B級與C級普遍設立,並提供便利性照顧服務。● 屬於A級的我們也能稱為「長照旗艦店」,一定會有「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兩個服務項目。● 而B級的「長照專賣店」,則是原本就有提供居家照顧、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其中一項服務的單位。● 至於屬於C級的「長照柑仔店」,失能長者可以在這裡得到共餐、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等服務。政府的目標是,每一個鄉鎮市區至少要有一個A、每一個國中學區至少要有一個B、每三個村里至少要有一個C,而且會有交通車巡迴接送。「ABC」可以說是長照2.0的核心,落實「社區老化」、「在地老化」的長照政策。( 資料來源:愛長照 )照顧失智病患是全年無休的工作,受限於傳統觀念束縛,照顧者大多是一人承擔長期照顧的責任。戴玟婷鼓勵民眾適時喘口氣、多運用社會資源,保持興趣抽離低落的情緒,家人之間更要形成共識,破除背負不孝的壓力。
-
2021-11-13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照護/中市失智成果展 點亮愛連網心燈
面對失智海嘯來襲,臺中市積極推動失智照護服務,今(13)日上午在台中慈濟醫院一樓大廳舉辦「110年失智共照中心暨失智服務據點聯合成果發表會」,活動以「臺中憶智網,共照5相隨」為主題,展現臺中市失智照護服務計畫開辦第五年的豐碩成果! 失智照顧的路上,需要政府、服務單位及失智家庭攜手貢獻心力活動開場由童心劇團演出精采舞台劇,帶出失智家庭的照顧議題;為炒熱現場氣氛,特別邀請台中慈濟醫院失智服務據點團隊及阿公阿嬤秀出音樂技藝;活動中安排由臺中市政府、服務單位、失智長輩及家屬共同點亮愛連網心燈,除宣示失智服務成果外,也象徵失智照顧的路上,需要政府、服務單位及失智家庭攜手貢獻心力。另外,活動會場展出失智共照中心及失智服務據點創意課程海報,將持續展出至12月31日,讓更多民眾能認識失智症及瞭解臺中市失智照護資源。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為了讓失智長輩能留在家鄉安心養老,臺中市積極佈建失智照護服務資源,至今已成立10家失智共同照護中心、36家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並設有失智團體家屋2家、日照服務單位89家、C據點長照站350家及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9家,逐步提升資源可近性。此外,為了防止失智長輩走失而找不到回家的路,由警察親自走入失智服務據點及C據點長照站,就近提供失智長輩指紋捺印服務;為了減輕照顧者的壓力負荷,臺中市將彙整相關失智照護服務及社會福利資源,製作失智服務資源手冊,將社會福利資源一次報乎你知!便利照顧者快速找到合適資源。失智症是一種疾病 出現疑似症狀請盡速就醫衛生局長曾梓展呼籲,失智症是一種疾病,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如發現家人出現疑似失智症狀,應儘快前往失智症整合門診服務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並於就醫完成後,至失智共照中心接受個案管理服務,讓失智者獲得最佳的照顧,也讓照護者獲得喘息。相關資訊可至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症防治及照護專區/服務資源查詢(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679207/Lpsimplelist),或撥打長照服務專線1966,由專人為您服務。
-
2021-10-09 養生.人生智慧
老後的家(養老機構)該怎麼挑選、會不會很貴? 4種類型的「高齡宅」詳細介紹一次看
在高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下,長者對養兒防老漸漸改觀,不再依賴兒女,嘗試接受有別過往的「高齡宅」。目前國內養老機構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該怎麼挑、會不會很貴呢?且看本篇介紹。1.養生村適合條件:健康狀況佳、預算闊綽者養生村又以位於桃園龜山的長庚養生文化村聞名,開放給年滿60歲者申請入住,但須通過長庚醫院健檢合格;園內有健身房、泳池等設施齊全,且結合長庚醫院醫療資源,入住保證金25~40萬元,住宿費另計。另外,由潤泰集團打造的潤福生活新象館,位於新北市淡水,是國內第一座銀髮住宅,入住資格為年滿50歲以上,採押租金制度或短期租賃方案申請入住,入住保證金達700~1500萬元,門檻不算低。2.老人公寓適合條件:能自理生活、60或65歲以上者老人公寓由各縣市社會局設立,屬於公辦民營機構,因此收費較為親民,國內知名機構如陽明老人公寓、朱崙老人公寓、中山老人住宅、大龍老人住宅、五股老人公寓、嘉義市長青園、高雄市崧鶴樓等。部分縣市提供中低收入戶、獨居長者和無自用住宅者優先入住;月租金落在約1萬至2萬5000元左右。榮民之家自2017年起,也開放一般65歲以上民眾,需要安養、養護,或是失智照顧的民眾,可申請入住接受照顧。3.共居宅適合條件:心態開放、不排斥與年輕人共住效仿國外高齡住宅精神,落實「世代共好」,民間企業推出青銀共居出租宅,注重居民情感交流或生活體驗。由日勝生打造位在新北市中和的樂陶居,就是熱門的青銀共居混齡宅,其中7成為租賃型住宅,月租2萬多元起。由合勤建設打造的台中烏日合勤健康共生宅,強調讓高齡者透過共學、共創、共遊、共好、共食,享受生活,除擁有日照中心、心靈療癒機構外,更有餐廳、咖啡廳等。預算不多的也可考慮公立的共居宅,像是高雄市政府設立的青銀共居住宅,每戶14坪,租金約7千元起。4.安養中心&養護中心適合條件:照護需求高、生活無法自理者全台各地有不少自費安養中心,如新北市三芝的雙連安養中心、台南關廟的悠然山莊、台北市則有公辦民營的至善老人安養護中心、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等,多屬於併設型機構,同時提供安養、養護,甚至有些機構的服務範圍還包含失智症照護,可以提供多層次的老人照護。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樂齡宅,除了針對身體狀況的限制不同外,還得考量自身經濟,參觀時多注意環境整潔度、設備齊全度,與空間是否寬敞、方便年長者進出等,入住前貨比三家,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老後住所。載入中…
-
2021-10-01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老人基金會23周年 籲疫後加速診斷失智症
全球失智人口不斷攀升,民眾對失智症認識仍有限,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昨天舉辦成立23周年、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開辦20年慶祝活動,期盼社會大眾共同關注失智症議題,及早診斷、即時治療,為失智症者打造友愛與尊重的環境。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失智罹患率可能因感染的失智症患者大量死亡而暫時下降,但長期來看,新冠肺炎會傷害神經系統,恐導致之後失智症者大量增加,呼籲各國應加快腳步因應。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基金會開辦至今,堅持「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感謝「全人、全程、全家、全隊」四全照護團隊,致力關懷與照顧失智長輩,如今已在台灣遍地開花,但仍有許多努力空間,未來會持續奮力向前。總統府資政張博雅表示,回憶20年多前尚未有失智症相關照護,曾見到一位失智親戚長輩鬧情緒、對家人發脾氣,讓家屬身心俱疲,也看過40多歲確診失智症,讓家屬難以照顧。「失智照顧很辛苦、也吃力不討好。」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全台老年人口比率為13.58%,等於社區中有388.9萬名長者,但失智症盛行率7.86%,且隨著年齡增長,像80至84歲長者有13%可能失智,相較65至69歲長者也有3至4%機率失智,政府致力推行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包括失智家庭照顧者有7成以上獲支持、訓練罹患失智症人口有7成以上獲診斷、服務全國民眾有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台灣約有29萬名失智者,八成五居住在社區,多由家庭照顧,國健署107年起推動失智症友善社區計畫,統計至109年底,全國建置41處失智友善社區,辦理課程和活動觸及超過126萬人次、招募41.5萬名失智友善天使及9200家友善組織,形成社區資源網絡。疫情影響,居家防疫期間照顧者面臨更大挑戰及壓力,失智症者因認知功能、情緒調適能力下降,可能會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容易成為疫情高危險族群。另外,失智者日常活動、大腦刺激減少,可能導致生活規律混亂、日夜顛倒、情緒不穩定,加速失智症者功能退化,而社區活動、服務減少,但失智者頻頻想出門,也可能增加與家屬衝突。防疫期間,民眾仍須預防失智,包括多運動、多動腦、多吃地中海式飲食、維持健康體重,同時避免三高、抽菸、憂鬱、頭部外傷及聽力障礙,養成良好自我健康習慣,若發現家人或社區民眾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可尋求各地失智症共照中心協助。
-
2021-09-07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照護/看見失智者的可能 照顧者的經驗甘苦談
「自從媽媽罹患了失智症,家人更常創造讓媽媽參與討論的機會,而且在聊天過程中,我們得知媽媽在學生時代竟然還是短跑選手,實在很感恩有這段彼此陪伴、共創記憶的日子。」當失智照顧者林宜瑾走出「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失智症照護影片,現身「110年臺北市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會暨嘉年華」,分享五年來的失智照護歷程以及如何聰明運用照護資源,現場參與民眾感同身受,各共照中心攤位也相應提供進一步認識失智症以及專業諮詢等資源,迴響熱絡。國際失智症月 看見失智者的可能根據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臺北市名列最長壽的城市,而面對高齡所帶來的失智症風險,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積極部署失智照護資源,於本月國際失智症月舉辦「110年臺北市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會暨嘉年華」,以資源大彙整的形式讓民眾一次掌握失智照護資訊,並且現場首映「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影片,故事中的兩位主角分別是早發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高大哥,以及五年來維持輕度失智症的楊女士,照顧者分享如何運用共照中心資源與據點特色課程,維持失智者的能力,自立生活。其中楊女士女兒林宜瑾現身失智症照護成果發表會,分享在家人陪伴下,母親可以發揮裁縫技藝,自製服裝贏得據點同學的讚美,也讓母親更有動力參與烹飪、種花等家事。她強調讓失智者多參與決定,得到成就感,是「智立生活」很重要的關鍵。六十歲確診失智症的高大哥是中重度失智症個案,高太太在影片中分享,先生在家有能力自行穿脫衣服、繫鞋帶,平時還可以跳跳繩,這些能力都是在失智據點接受體適能課程,維持肢體功能帶來的效果。粉絲專頁留言分享心得 送好禮兩位失智照顧者在影片中還秀出不少照片,讓人看見失智者因取得適切照護資源,帶來生活的改變。如果您也願意不藏私貢獻失智照護經驗,幫助更多失智症家庭,110年9月26日起至10月8日,歡迎您上網搜尋觀看「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影片後,於「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留言分享心得至少100字,就有機會獲得《關於失智,醫生忙到沒告訴你的事》及電子咖啡券好禮。觀看完整版「看見失智者的可能」影片網址:https://www.youtube.com/embed/QxwUP1m7xso?rel=0 各區失智共同照護中心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聯絡方式,請洽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失智症服務網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Line官方帳號 市民如有關失智照護需求,可以手機、市話直撥1966,將有照顧管理中心專人提供申請長照相關服務或轉介資源。
-
2021-08-10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據點/據點重啟服務 為配合防疫措施將面臨什麼挑戰?
衛生福利部於7/20公告失智據點防疫管理指引,讓失智據點終於能重啟服務。但重啟服務面對多重挑戰,其中最嚴苛的是,配合防疫措施需增加工作人力,且需減少活動出席人數,結果卻使得補助經費驟減,嚴重影響據點營運的意願和失智照護服務的穩定性。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衛福部和縣市政府給予失智據點支援:(1)放寬原本6人才補助活動費用的門檻規定。(2)對於提供電話關懷或線上服務認列補助費用。(3)縣市政府提供快篩資源(如免費篩檢服務或補助)和防疫清消物資。失智社區服務據點(以下稱失智據點),不同於服務一般長者的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是專門提供失智家庭多元複合支持服務的場域,服務內容包括辦理認知促進活動、緩和失智活動、照顧者訓練課程及照顧者支持團體、協助轉介疑似失智者、連結相關長照資源等。在整個長照系統中,失智據點負責承接照顧還不需進入日照機構接受全天生活照顧服務,但亟需認知促進活動以延緩退化的失智者。目前全台有508處失智據點,遍布22縣市,一年服務逾1.5萬人。然而,失智據點服務並沒有納入長期照顧給付支付制度,而是由民間單位每年申請政府計畫補助來承接並免費提供服務。補助費用依據實際服務時段數、參與活動人數而認定,且有諸多條件和限制。其中很重要的門檻是,每次活動須滿6人才能補助活動費,補助費用隨人數遞增,但滿20人為上限。換句話說,若單次活動少於6人參與,該次活動費需由承接單位自行吸收。政府於7/20公告「失智據點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失智據點需經各縣市政府核准才可以恢復失智照顧服務。但失智據點在原本的補助條件下提供服務已屬不易,在當前疫情氛圍、疫苗施打率和解封指引措施重重影響下,重啟服務後的營運更加艱難。失智據點重啟服務必須降載 人數未達門檻補助驟減台灣失智症協會在8/2-8/6進行「失智據點重啟服務線上調查」,獲全台19個縣市114個據點回應。調查結果顯示:約九成據點預計或已向各縣市政府提出申請重啟服務,但因各項防疫整備工作,多數據點預計最快在八月中旬開始服務。重要的發現是,失智據點每個時段的服務人數預期比三級警戒之前大幅減少約3成。有逾2成據點每時段平均服務人數將不滿6人,若按照原本的補助原則(每次活動須滿6人以上才補助活動費),重啟服務後,許多據點補助經費將驟減。造成服務人數減少的主因包括:陪同者因未打疫苗或未做快篩無法帶失智者前來(55%)、空間不足而無法兼顧防疫措施和維持原本的服務量能(33%)、部分失智者回來接受服務的意願低(28%)(因無法打疫苗,也擔心疫情)。參與調查的據點人員表示:「雖然已經開始提供服務,但個案回來據點上課人數不足6位,無法請領費用,經費無法滿足現有的營運成本,據點人力大多只有一位,許多據點紛紛面臨需要關閉的壓力。」、「希望中央與地方能同步,復課人數規定可以下降。」實體服務之空間人力有限 遠距服務可作為補充 在重啟服務過程中,失智據點需以現有空間、人力、物力等資源條件落實指引中42項防疫項目,需要克服的挑戰包括:場地空間難符合規定(維持社交距離,出席人數將低於補助標準) (57%)、「疑似感染應變措施」執行困難(26%)、缺乏執行防疫控管及清消人力(26%)、原有人力不足以支應防疫和活動(25%)、據點相關人員之快篩難以執行或認定(25%)。另一方面,因三級警戒而無法提供實體服務時,失智據點所發展出的電話關懷和線上活動等遠距服務,在此逐步解封、疫情反覆、疫苗仍未普及的情況下,仍有必要持續提供以照顧到無法到據點的失智者。在調查中,近九成據點表示重啟服務後,將持續提供電話關懷和線上活動等服務。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政府放寬補助條件並提供防疫支援在疫情之下,一般人的工作、生活均發展出新的型態,照顧服務當然也不例外。失智據點的服務在原本空間、人力等條件限制下,努力增加人與人的活動距離、為失智者準備多重防護、加強空間清潔消毒、嚴格執行人流與感染的管控、重新設計出避免長輩互相接觸的活動課程,希望能提供安全的失智照護服務。在種種條件限制下,服務人數減少是必然的現象,但若因此減少補助費用,將會傷害失智照顧服務的穩定營運。失智據點努力重啟服務,以幫助社區中失智家庭獲得幫助及喘息,但失智據點們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求助,逾九成希望補助標準因應疫情適度放寬(95%),以及希望電話關懷認列補助服務(82%)、線上活動可以認列補助服務(57%)、政府提供免費快篩服務(69%)、政府提供防疫或清消物資(56%)。另有據點人員提到希望獲得防疫應變措施的輔導與協助。 為避免失智照顧服務在疫情下,不堪營運壓力而告終,導致失智者無服務可使用,台灣失智症協會提出以下三點建議,懇請衛生福利部及各縣市政府在二級警戒期間給予失智據點支援:(1)放寬原本6人才補助活動費用的門檻規定,讓失智據點和失智家庭有充分的空間和資源,逐步調整並恢復失智照顧服務。(2)除實體服務外,失智據點透過電話關懷或線上活動提供失智個案關懷服務、照顧諮詢與認知促進服務,應認列補助失智據點量能提升費及活動費。(3)各縣市政府提供快篩資源(如免費篩檢服務或補助)和防疫清消物資(如酒精、漂白水、防護衣、面罩、護目鏡、血氧機等),讓失智據點提供服務時,無後顧之憂。有任何失智症相關疑問請於上班日上午9點至晚上9點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
-
2021-07-26 失智.失智專題
失智友善/新北失智友善向校園扎根 積極又正面的突破
由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教育局主辦、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教育事業部承辦的 新北市「失智友善天使」校園徵文比賽,共徵得近1400件作品。 本期《好讀》刊出高中職組評審意見並節錄部分優選作品, 其餘得獎文章可至聯合學苑網站「好作品」欣賞(udncollege.udn.com)。●高中職組評審賞析╱什麼都忘了,沒有忘記愛文 ╱宇文正(作家)幾年前看了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對朋友笑說:「我覺得我比她嚴重多了!」大家互比「失智」的程度,玩笑間,其實是感到惘惘的威脅。從前以為「記性不好」只是年紀大了,像記憶體已滿,存不進新檔案,我們對「失智症」的了解,遠遠不如種種身體上的疾病。讀這批新北市「失智友善天使」校園徵文作品,雖然我的任務主要是從作品的情感渲染力、知識的表達能力及寫作技巧,評選出優選及佳作,其實我在閱讀過程中,深感受益良多。這次高中職組的作品,除了極少部分寫父母親,大部份作者書寫的對象都是祖父、祖母,甚至有曾祖父母。那些特別打動人心的作品,幾乎都來自「陪伴」的經驗。比如有一篇提到面對失智的親人,「最需要的是耐心,不要一直問這個人是誰?而是不斷的告訴他這個人是誰。」有一篇寫到罹患失智的曾祖母,「我問奶奶,要如何面對已經忘卻自己的曾祖母?奶奶說:『就算不被記得,我還是每次都會告訴她我是她的女兒,因為即使她忘記,我們還記得。』」陪伴、耐心、家人的互動,是一再被強調,重要的事。也有作者心智相當成熟,能夠把彼此的處境翻轉過來,「他們是一群看似正常,但是卻值得關照的孩子。」記得當年祖父母把自己捧在手心裡的愛,而今,反過來,把他們當成需要照顧的孩子,「他仍是我們深愛的家人」,「只是失憶了,但情感仍深植心中」!親人快速流失的記憶,讓晚輩們生出了珍惜的心,和時間賽跑,和記憶賽跑,「珍惜所剩不多的記憶片羽」、「把握當下」、「回憶不是用記的,而是用心體會的」,「什麼都忘了,沒有忘記愛對方」,讀來令人動容。也有些作者,設身處地,假想自己罹患了失智症,「感覺自己陷入了巨大的陰謀裡面」、「這些記憶組成了我,完整了我。然而,有一隻無形的白蟻正悄悄的侵蝕、慢慢的蛀掉這一切。」鮮活表現失智症的威脅,恐懼的想像。還有位作者說,「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能回到過去,卻已有一群人正住在過往的回憶裡」。無論是留住親情,抑或為挽救自己的記憶、預防失智的提前部署,書寫最可貴的,是能夠把當下的所思所感記錄下來,保存下來。讀這批作品,我讀到了可貴的珍惜,與愛。●正面突破,向下扎根的失智照顧文 ╱蘇億玲(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護理科副主任)台灣自2018年正式步入高齡社會,意謂著高齡者日趨增多,隨之慢性病者也會增加,其中失智者將如雨後春筍般驟增,延伸的照顧負荷對國家、社會及家庭則不可言喻。以往的「聞癌色變」在近年已轉換為「聞失智傷神」,因為失智照顧相較於其他疾病確實勞心勞力,正因如此,大眾對於失智症更應積極地認識,以累積正面對決的量能,畢竟面對失智若採消極的逃避,不僅無法解決失智對病人及家庭所造成的迫害,更甚於傷害連一絲減輕的機會都沒有。此次,新北市衛生局舉辦「失智友善天使」校園徵文比賽,正呼應青銀共融的精神,向下扎根是一項積極的策略,讓年輕學子儘早認識失智症,影響他們面對失智症的正向態度,讓因應的時間延長才能有完善的策略,進而有利於營造失智友善社會。(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 廣告)
-
2021-07-14 失智.照顧喘息
活動安排/日照中心、關懷據點 逾半照顧者盼解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公布有條件鬆綁場域,但日照中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仍被排除在外,家屬背負巨大照護壓力,長輩也不能出門透氣。衛福部今天將公布日照中心和失智關懷據點是否可以解封,全台2.4萬長照家庭關注。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進行的「新冠疫情失智照顧難題調查」顯示,日照、據點活動全面停擺,活動資源難數位化壓垮家屬身心,專家建議政府考量在安全的前提下,適度開放這些場所。不敢回診 怕把病毒帶回家「新冠疫情失智照顧難題調查」時間自6月1日至18日止,回收502份問卷,對象包含失智症照顧者與相關醫事、照顧人員,大部分照顧的對象為輕、中度的失智者,照顧方式以在家照顧最多,也會搭配日照中心服務。調查發現,疫情之下,逾半數照顧者擔憂,失智長輩因活動停擺而認知或體力下降,其他擔心的問題包括不敢回診拿藥怕把病毒帶回家、失智者防疫困難、相關據點停課、長輩精神症狀加重、家庭衝突增加等。對於這些狀況,多達300人表示「只能忍耐」,他們最需要的協助,是延長慢箋領藥時間、醫師遠距看診等。盼慢箋一次可領3個月藥台北榮總失智症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指出,疫情期間,長輩無法至日照中心或據點活動,有些人睡眠時間變長、話也不多,甚至開始退化。若要舒緩照護壓力、防止長輩認知功能下降,應該及早重啟日照中心以及關懷據點。現行慢性病處方箋只能開立3個月,藥物按月領取,單次最多領一個月,但許多家屬反映需要醫療上的協助,希望因應疫情延長處方箋領藥時間,減少出門風險,或改用遠距醫療服務;王培寧說,政府應適時放寬領藥規定,例如可比照有出國需求者,持機票證明並簽切結書防止重複領藥,就可以一次領取三個月藥量。調查顯示,表達在疫情期有遠距看診需求者有164人,另有160人表示需要居家醫療服務。王培寧說,疫情爆發初期,前者需求大增,近期開始減少,民眾還是希望與醫師面對面,也方便監測血糖等數值。長照人員打疫苗 須達8成指揮中心已將日間照顧、社福等機構的受照顧者、照顧者納入接種對象。王培寧認為,日照中心在長者、照服員完成接種疫苗的前提下,可以有條件解禁。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天指出,衛福部長照司已訂定因應指引,將徵詢地方意見,確認後公布。原則上,長照機構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須達8成,未打疫苗者或接種第一劑後未滿14天,須持3天內抗原快篩陰性或解隔離證明,方可以進行服務。
-
2021-06-22 失智.新手照顧
生活照護/家有失智症患者,該如何佈置?掌握4要點,輕鬆打造失智友善居住環境
👉失智照顧手把手教學,更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與失智症患者同住,想打造失智友善環境,專家建議空間改造前先了解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再著手改造空間,以確保失智症患者安全,讓照顧者安心,同時又保有正常生活機能,讓失智症患者維持自主能力。總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家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化、照護問題,其中最令人憂心的,就屬認知功能退化的失智症。身為照顧者,除了慢慢熟悉各種照護技巧,還要學習調適壓力,避免負面情緒累積成憂鬱症。24小時同處於居家空間,打造安全又保有舒適獨立的環境有助於彼此溝通,互動更愉快!空間規劃師徐宛菱建議,應先了解失智症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記憶力喪失、情緒起伏大、失去自理能力,這些都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所以空間改造也要從認知功能著手,直接對應五感活化、空間動線,藉由符合失智友善居住環境建立規律正常的作息,減輕日常照顧負擔。(推薦課程:家有輕度失智症患者,該怎麼同住照顧又保有獨立空間最舒適?)善用環境布置小物,營造熟悉感失智症患者最怕空間混亂,因為大腦定向感受損,出門容易迷路,在家裡也會迷失方向。國人照顧失智長輩,最常見的方式是輪流跟不同兒女住,徐宛菱建議若不得已做分配照顧安排,一定要營造熟悉、親切的感覺。例如布置得像原來的住處,礙於空間大小因素,也可以打造一處看報紙、做家事的角落,熟悉=安全感,就不會一直吵著「要回家」!居家空間布置除了營造熟悉感,還要掌握安全動線,移除不必要的擺設與雜物,可運用對比顏色區分不同區域。有些失智症患者無法區分臥室、浴廁、廚房,可以在門口貼上顯眼辨識圖片,進一步引導與訓練,在家安心自在生活。有些日照機構會在大門口擺設書架或改成拉門設計,避免患者看到門就想立刻打開出去,減少走失的機會。受疾病影響,失智症患者一過黃昏容易出現精神症狀,即俗稱的「黃昏症候群」,利用光照能增加長輩睡眠品質,降低激躁行為。明亮光線有助於辨識時空,徐宛菱分享燈光布局安排原理,室內仿自然光線的情境最佳。白天多讓室內保持明亮,促進交感神經作用;傍晚將燈光換成溫暖黃光,幫助好眠入睡。記得打開走廊和廁所的燈光,避免如廁時跌倒。最後,掌握順暢、簡單、安全的「無障礙」設計規範,可增加扶手、止滑條預防跌倒。動線淨空也有助於減輕照顧者的壓迫感,例如拆除浴缸增加空間,洗澡不再侷促受限。徐宛菱提醒,磁磚、鏡子、玻璃等反光材質容易造成失智症患者視幻覺,引起恐慌與不安全感。多選用單一的自然素色,在醒目位置擺上日曆、時鐘,隨時提示時間現實感,養成日常生活習慣。💡陪你一起照顧失智家屬,更多實用資訊點此▶
-
2021-06-22 失智.失智資源
照護資源/失智症照顧資源有哪些?專家教你如何善用資源,減輕負擔
👉新手照顧我陪你,更多需要知道的都在這▶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必苦撐!當家人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你我都會因為對社會資源不了解,而辛苦地獨自面對,本篇專家將告訴你失智症照顧資源有哪些、該如何運用,讓你好好照顧家人之餘,也能有喘息的空間。照顧失智症患者是一條永無止盡的學習路!全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以目前每3秒新增1人的速度,你我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或被照顧者。有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生活確實比較辛苦,但是及早準備、尋求資源協助,才能好好照顧治療家人,少走一些冤枉路。失智症的病程長達八至十年,又以一到三年的「新手照顧期」最令家屬頭痛,這段關鍵期最需要建構照顧知識以及患者相處模式,協助照顧者在過猶不及之間尋求平衡點。資深個案管理師簡均穎分享實用密技,多善用社會資源、訓練課程轉介,讓自己有喘息的空間,在照顧這條道路上,不用孤獨一人撐起重擔。(推薦課程:照顧失智症患者不必苦撐 一次瞭解政府補助、申請方式,減輕你的負擔)失智照顧越來越多元,善用資源減壓失智症主要表現分為三個面向:生活功能、認知障礙和精神行為,不僅患者辛苦,照顧者也容易心力交瘁。簡均穎輔導過許多個案,家屬剛開始的反應都是「為什麼是我?」「下一步該怎麼做?」從慌張到接受事實,中間可能還會經過「拒絕他人協助」的過程,因為不信任他人照顧或不相信社會資源介入,結果照顧者自己先累倒。自2017年1月起實施《長照2.0》,整合了多項服務,在失智照護方面強化失智症初級預防,包括設置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以及團體家屋等。簡均穎強調,使用長照資源之前,建議先申請身心障礙證明(手冊),在居家服務及社區服務、托育養護費用、社會保險自付保費、輔具購買或租賃等補助方面的申請額度較多元,能減輕經濟負擔。其中,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服務、輔具與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喘息服務又總稱為「長照四包錢」,也就是四種給付項目有提供補助。以失智症者來說,《長照2.0》有居家服務可申請,但居家復能服務更適合失智症患者個案訓練及照顧者的照護技巧教導、心理減壓等。許多人未申請身心障礙證明即打1966開案,會歸到《長照2.0》之中的「65歲以上衰弱者」資格申請相關服務,無法善用失智症患者類別的補助。舉例來說,居家復能≠居家復健,居服員≠復健師,《長照2.0》有居家服務,但居家復能服務更適合失智症患者個案訓練及照顧者的照護技巧教導、心理減壓等。「長照四包錢」的補助金額主要針對身分別、失能等級、居住地、經濟條件等因素補助額度,以照管專員評估最後結果為主。在申請服務資源之前,不妨先洽詢個管師協助,找到評估適合最適合個案的的長照2.0組合,減少自己摸索的時間。或是出院前向醫院洽詢「銜接長照2.0出院準備服務」,由專人到府評估補助額度,訂定中長期照護計畫。💡陪你一起照顧失智家屬,更多實用資訊點此▶
-
2021-06-08 失智.照顧喘息
身心紓壓/失智者無處托顧 全家活在壓力悶燒鍋
疫情沒有起色,全台近30萬失智家庭陷入危機。許多失智者家庭,正面臨日照中心等據點關閉、無處臨托、請不到外籍看護工,也進不了安養機構,且連打疫苗都有困難。不少照顧者呼求,請政府要正視許多失智家庭正處壓力悶燒鍋中。醫院降載 淪為「流浪病人」全台有超過五萬多人住在長照機構中,其中泰半是失智失能的長者。「在疫情之下,長照機構和護理之家仿如成了戰場中的圍城。」一位安養中心的護理長說,因為很多醫院為應付疫情降載,許多尚在治療中的病人被動或主動出院,結果有的病人因病情尚未復元無法回家,但眼下護理之家和長照機構都因防疫拒絕接新病人,而成為了「流浪病人」。一位家屬就說,他已打遍台北附近十家護理之家,都無法收治他中風未癒還戴著鼻胃管的老母,有人建議他只能去非疫情熱區的中小型醫院試試運氣。暫停探視 翁叫兒叫到失聲全台一千多家的安養機構,停止探視且開放無期。台北市士林一家大型安養中心的照服員說,家屬不能來探視,失智長者易煩躁不安,會不停地叫人甚至不吃飯,有一位九十歲老先生可以連續叫喚兒子「阿弟」三天,叫到幾乎失聲。有的重度失智長者看似不會言語,但是沒了家人的探視,會不停轉頭、嘴巴發出聲響。更慘的是,這些長者如果併發其他疾病,例如大腿骨折、乳癌腫瘤腫到破裂,也沒有辦法送到醫院救治。因為經過視訊,醫師多說,「這些長者都還沒有打疫苗,現在去住院太危險。」視訊探視 中度患者講到哭很多人都說,不是可以視訊探視嗎?越南看護氏梨說,視訊和照片對家屬或許能安慰,但對失智長者沒有太大意義。他們多半不會理解鏡頭上的是家人,或是根本不會看鏡頭。中度失智還會看鏡頭的長者更慘,講著講著就哭了。而居家的失智長者,也成了家人的挑戰。許多日照中心和據點全數關閉,讓失智者無處臨托,有的家屬本想趕快找外籍看護工,如今這兩天又下來了新禁令,不准外勞轉換雇主。居家病友講不聽 家人叫苦在最大的失智者照顧者臉書「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及「愛長照照顧者聯盟」社團中,也看到有照顧者警告說,這波日照停課的三級警戒中,許多家庭在苦苦煎熬,需要政府更多關照,才能避免憾事發生。有的照顧者說,失智長者每件事都要重複五、六次、甚至數十次,睡午覺可以講六次但仍不去睡。有的長者執意要出門,好應付的可以坐車逛逛,不好應付的連口罩都不戴。很多家庭都由家人請假在家看護,但不知這樣的日子還能撐多久。預約打疫苗 失智者不會App這兩天在失智圈裡被熱議的話題是,你們家的失智長者會用手機嗎?因為指揮中心最新的規定,希望長者不要去超商排隊登記施打疫苗,儘量用手機上健保署App預約。但照顧者多半苦笑說,應該很少失智長者有手機且會用App。還希望政府對失智者能有更友善的預約施打疫苗方法。●疫情間您的失智照顧難題是什麼?請分享您的現況,即日起至6/14止。希望集合眾人之意見,反映給政府和相關照護單位,一起幫助失智症家庭。>>填寫疫情間失智照顧難題大調查問卷●遠距健康平台WaCare與國健署率先開放活躍老化線上live課程,每天開放民眾線上免費參加,且可和專家即時互動、提問問題。.洽詢電話:04-2652-0571(社區課程組).官方Line:https://bit.ly/3wbFvEF.社區線上課程網址:https://bit.ly/3ptah9f
-
2021-05-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失智者居家照護指南」協助照顧失智家人! 眾多線上資源,讓失智者防疫在家不無聊
當全國疫情警戒上升到三級,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及日照中心等服務都已暫停,家屬因此必須肩負起照顧失智者的全部工作,壓力倍增。台灣失智症協會了解家屬的辛勞,期盼能減輕家屬的照顧壓力,並成為家屬居家防疫中的支持與後盾,因此彙整國內外居家防疫照顧策略,提供家屬們參考。一、落實防疫措施,保護自己及家人各項防疫措施請遵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防疫指引。◎請留意自己及失智家人是否出現冠狀病毒感染相關症狀,如: 發燒、流鼻水、咳嗽、喉 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請儘量待在家,必須出門時請配戴口罩、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返家後務必先洗手、丟掉口罩、更換乾淨衣物等完整清潔消毒。◎避免訪客及親友聚會,若有訪客,務必消毒手部及戴口罩,訪客離開後,所接觸過的地方也需清潔消毒。◎定時清潔居家環境,並以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消毒常碰觸的地方如門把、桌面、手機、遙控器、電話等。◎有疫苗可打時,儘快施打疫苗,若有疑慮,請與醫師討論。二、 照顧失智家人之前,請先安頓好自己每位照顧者都是失智者的重要依靠,尤其在居家防疫時期,家屬更要注意自身健康,適時尋求協助。◎為避免不必要的焦慮及恐慌,請避免接收過多的疫情新聞資訊;照顧者穩定的情緒可帶給失智者穩定的力量。◎安排自己每日作息,與失智家人一起運動、手作、唱卡拉OK等,攝取均衡營養及水份;白天多活動,夜間定時睡覺不熬夜。◎肯定自己對家人的付出,安排時間放鬆一下,做自己喜歡的活動(請參考線上資源如線上博物館或線上電影院)。◎與可信賴的親友談談您的擔憂和感受,並參與線上家屬團體。◎如果可能的話,請安排替手,以利紓壓喘息。◎與親人召開線上會議,討論失智者防疫措施並共同分擔照顧工作。◎若失智家人由外籍看護照顧,請提供其國家語言之宣導訊息,幫助看護落實防疫措施,同時照顧到看護因疫情而產生之不安。◎若照顧者居家上班且與失智者同住,請評估是否申請防疫照顧假。◎心情鬰悶或照顧壓力大時,請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與專業人員討論,或撥安心專線1925緩解壓力,長照專線1966了解照顧資源,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了解家庭照顧者資源,必要時請尋求精神科門診協助。三、 協助失智家人落實防疫措施失智家人也許會察覺到生活中的變化而感到疑惑不安(如不能外出活動),也可能無法理解防疫措施,需要照顧者耐心地引導,以下方法供照顧者參考。◎以失智者能聽得懂、簡單且不致引發焦慮的方式說明疫情。◎失智者記性差是疾病所造成的,照顧者需要耐心地重複向失智者說明。◎在大門口、洗手台或適當位置張貼告示來提醒失智者:常洗手、戴口罩、少出門等防疫措施。◎邀請失智者最信賴或最聽從的人,來叮嚀失智者遵守防疫措施,如醫師、孫子女、子女、親友、里長或警察等,也可請友善鄰居協助。◎以失智者能聽得懂的話,清楚說明戴口罩或洗手方式,並示範或適度協助。◎進食前、如廁後、咳嗽、擤鼻涕後要確保失智者確實洗手。◎運用失智者的喜好,讓防疫措施變得有趣,如讓他挑選喜歡的口罩花色,或附加特殊意義的口罩如「平安」、「招財」、「福」。◎失智者較難記得「不可到處摸」、「不摸眼口鼻」等防疫行為,建議隨時攜帶酒精噴瓶,以協助失智者消毒手部,並增加物品與環境的消毒頻率。◎避免指責失智者做不好,盡量鼓勵和稱讚做得不錯的地方。可提醒在意金錢的失智者相關罰則,若能配合防疫,照顧者可提供獎勵。◎出門時,請攜帶失智症診斷証明或身心障礙証明,於失智者不小心違反防疫措施時,能及時出示証明以免受罰,但仍要努力協助失智者遵守規定。四、 為失智家人安排活動並維持規律作息原本的生活因疫情受到影響,且為了防疫必須長時間待在家中,您可以引導失智家人從事一些活動,營造居家快樂時光。◎維持健康飲食、充足睡眠、固定運動與規律生活作息。◎與失智家人一起從事有趣的活動,如居家運動、音樂律動、打拳、看電視、聽廣播、看老電影、為失智家人錄影、唱卡拉OK、看相簿說故事、寫日記、繪畫、著色圖、拼圖、桌遊、摺紙、烘焙、園藝、整理衣物、打掃清理等,以降低失智者因減少外出活動所帶來的焦慮。◎多利用線上互動影片或參與線上即時活動(請參考線上資源如線上運動或線上手作課程)。◎透過電話或視訊與親友聊天、傳遞關心。五、 為染疫或隔離時期預作準備不論是失智者或是主要照顧者染疫或是被隔離,都是很大的挑戰,因失智者對改變較不容易調適,需要更多耐心與包容。◎請主要照顧者事先預備「防疫照顧包」,列出包含失智者常用藥品、慢性病診療事項、安撫性食物及物品、生活及飲食習性、照顧常規、應對溝通技巧、喜歡的活動及用物、喜愛的音樂歌曲等,以利他人接手照顧。◎平時主要照顧者即練習以視訊與失智家人互動,以利隔離時能藉此方式安撫失智家人。◎若失智者被隔離至不熟悉環境時,請提供失智者熟悉的物品,並透過與家人的視訊減少因隔離造成之不安。◎任何失智照顧問題,請撥打失智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與專業人員討論。防疫或確診後隔離等措施,請撥防疫專線1922。六、失智居家防疫線上資源台灣失智症協會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ada2002/台灣失智症協會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adatada2002/videos(十多位醫師的叮嚀影片、互動式運動影片、手作影片、律動影片等持續更新)1 .線上電影/綜藝節目居家照顧失智家人不知做什麼嗎?如果您家人喜歡看電影或追劇綜藝節目,以下節目也許可以試試看哦!每位失智者的喜好及專注度不同,請為失智家人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以及觀看的時間。觀看影片時,請與家人分享或討論,並適時起身動一動哦!◎國家圖書館線上電影 (需要申請閱覽証)https://www.ncl.app.visionmedia.com.tw/video◎包青天(電視劇)https://pse.is/3h6wa4◎白鷺鷥的願望(電視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liw-5jp-g◎華視天王豬哥秀:現代嘉慶君(綜藝)http://yt1.piee.pw/3grqdc◎草地狀元 (台灣各行各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vuXgV5ng5IM9u5lI19-FA◎鑽石鑽石亮晶晶 (台灣之美)https://shows.cts.com.tw/shows_prog/society/140.html◎(我愛)冰冰show /中視(綜藝)下午13:00(周一-周五) 晚間20:00(周六) 下午14:00(周日)http://new.ctv.com.tw/ProgramList◎台灣的歌 /八大 (歌唱)周二~周六 上午06:00https://www.gtv.com.tw/mobile/programSchedule.php◎美鳳有約 /民視 (美食)周一~周日 中午12:30-13:00 下午17:30-18:00(六日無)https://reurl.cc/ZGa7WA◎大陸尋奇 /中視 (風景)上午08:00/下午14:00(六) 上午06:00/下午17:57(日)http://new.ctv.com.tw/ProgramList2. 線上博物館/美術館居家照顧失智家人不知做什麼嗎?如果您家人喜歡逛博物館或美術館,以下影片也許可以試試看哦!每位失智者的喜好及專注度不同,請為失智家人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以及觀看的時間。觀看影片時,請與家人分享或討論,並適時起身動一動哦!◎谷歌線上展覽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search/exhibit?project=exhibits◎台北故宮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台灣博物館線上展覽https://www.ntm.gov.tw/onlineexhibitionlist_189.html◎台灣博物館https://www.youtube.com/user/NTMuseum◎科博館線上博物館https://www.nmns.edu.tw/online-museum/catalog/◎奇美博物館線上古典樂https://pse.is/3fttxs◎奇美博物館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S1_h6BWlAbRLP0MnRi4LzQ◎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展覽https://www.ntmofa.gov.tw/links_1208.html◎歷史博物館線上展覽https://www.nmh.gov.tw/informationimgs_69.html◎北京故宮https://www.dpm.org.cn/shows.html◎東京富士美術館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tokyo-fuji-art-museum◎東京國立博物館https://www.tnm.jp/modules/r_exhibition/index.php?controller=hall&hid=10◎大阪市立美術館https://www.ss.net.tw/collection-84.html◎日本森美術館https://www.mori.art.museum/en/◎日本足立美術館https://www.adachi-museum.or.jp/en/◎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https://www.moma.org/collection/?=undefined&page=2&direction=fwd◎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https://www.metmuseum.org/exhibitions/listings/2020/gerhard-richter-painting-after-all/exhibition-guide◎紐約古根漢博物館https://www.guggenheim.org/collection-online◎荷蘭梵谷博物館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partner/van-gogh-museum◎巴黎奧賽美術館https://reurl.cc/rgdRpE◎巴黎羅浮宮https://www.louvre.fr/en/visit◎大英博物館https://britishmuseum.withgoogle.com/3. 大自然影片居家照顧失智家人不知做什麼嗎?如果您家人喜歡動物或大自然,以下影片也許可以試試看哦!每位失智者的喜好及專注度不同,請為失智家人選擇最適合的影片,以及觀看的時間。觀看影片時,請與家人分享或討論,並適時起身動一動哦!◎台北市立動物園(15支2-4分鐘)https://www.youtube.com/user/TaipeiZoo◎奇妙的動物(32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ugAiynzJM◎城市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NS_RGXqljA◎山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R2gb0MKJlo◎叢林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Wr5TCbumI◎島嶼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PbriKs_sI◎沙漠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RkWO5g2HE◎草原的聲音(10小時)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jbyeztpd4(需要時,可自行加快影片播放速度)參考資料英國Alzheimer’s Society UK COVID-19 tips for caregivers加拿大Alzheimer Society of Canada COVID-19 tips for caregivers美國Alzheimer Society USA COVID-19 tips for caregivers澳洲Dementia Australia COVID-19 tips for carers, families and friends of people living with dementia
-
2021-04-21 失智.照顧喘息
照護選擇/照顧失智母想輕生 靠互助家庭伸援
張女士的母親於18年前罹患失智症,外出常迷路,因擔憂她的安全,於是將媽媽接回家中照顧,但母親病情卻逐漸惡化,常鬧著要出門,更反覆談論著過往。面對極大的照顧壓力,身為照顧新手的張女士僅照顧三個月,就萌生想帶著媽媽輕生的念頭,幸好她即時對外求援,找到瑞智互助家庭,與失智照顧者們分享照顧壓力,媽媽也結交更多好友,延緩失智、失能症狀。2020年台灣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推估,未來的20年中,失智人口數將增加為36萬人,平均每年增加1.8萬人,到2031年時,失智人口將達46萬人以上,等於是每100位國人中有2位是失智者,呼籲政府盡快研議更多元的失智症照顧對策。不只失智者本人,長期照護失智者的家屬也不容忽視,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漫長的照顧歷程中,失智症家庭照顧者常成為隱藏的病人,是憂鬱症的高危險群,約7成失智症家屬曾有輕生念頭。因應失智症家屬需求,瑞智互助家庭於10年前設立,無償提供房舍給失智症家庭使用,至今已服務248個家庭、超過10萬人次,是許多互助家庭家屬的「第二個家」,湯麗玉表示,曾有家屬說「多一個互助家庭,就可少好幾個想跳樓的家屬」。瑞智互助家庭中提供長輩們有唱卡拉OK、寫書法、畫畫、打麻將的空間,不但能延緩退化,也因而與其他人建立起良好關係,讓長輩更有歸屬感,該照顧模式也是照顧者的充電站,幫助照顧失智症家庭的照顧者,彼此可以相互互助。
-
2021-02-25 新聞.長期照護
不再放寬!3月起居服時數不足者照顧失智重症 少賺50元
長照法因應我國高齡化社會而生,當初長照上路後才開始培育照顧服務員,為即時讓照服員能照顧有需要的民眾,衛福部長照司放寬照顧失智、身障患者的加給資格認定,即使尚未修習滿20小時失智照顧課程,照顧失智、身障患者同樣能給予特殊照顧,不過,經過多年的宣傳,要求照服員盡速修滿足額時數,自三月起若未修滿時數,照顧相關患者則不給予額外給付。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107年長照服務法上路後,推出給支付制度,其中鼓勵居服員照顧重症患者,額外給予特殊照顧費用,不過要求居服員要領到這項特殊照顧費用,必須要先修習20小時的相關課程,由於制度設計之初,有給予居服員緩衝期,即使尚未修滿時數,當照顧失智或身障患者,仍給予特殊照顧費用。不過,3年過去了,先前長照司也不斷宣導,居服單位應盡速協助完成居服員未修習完成的課程,周道君表示,根據統計,目前已經完成20小時修習時數的照服員有一萬多人,而有在使用長照大約有34.5萬人,其中失智約有6萬多人。周道君表示,由於給支付制度有所調整,特殊照顧費用350元的支付碼,拆解成AA11以及AA05,從3月起,未修滿20小時不給予給付的部分為AA11,也就是服務每一位失智或身障患者,額外多給50元,其餘的支付碼,不在這次的範疇中。周道君表示,近期也加開課程讓有需要的照服員可以完成時數,他也強調,長照人員辦法規定各長照機構及相關團體等,得自主辦理長照人員繼續教育訓練,機構營運管理應落實完成相關員工訓練且符合法令規範,以保障員工權益及提供受照顧民眾更周全的服務。
-
2021-02-21 名人.葉北辰
身心紓壓/召開家庭協議 聽見失智照顧者的需求
從抗癌鬥士到諮商心理師,分叉路口的兩端因為罹癌這件事有了交會。一副娃娃臉的葉北辰,從高偉的身材很難看得出他是一位有18年抗癌資歷的淋巴癌癌友。他是在研究所時發現接近心臟部位有不明硬塊,經檢查確診罹患淋巴癌第三期,隨即展開化療與放療。仗著年紀輕,葉北辰一度以為自己痊癒,戰勝惡疾,沒想到才短短兩個月,癌症復發,葉北辰說,當下他才驚覺,「原來癌症是會死人的。」從抗癌到心理諮商,同理心讓他成為心靈捕手。越靠近生死線,葉北辰積極治療,人生轉彎。他說,曾以為人生軌跡就是讀完碩士再攻博士,接著到大學謀職教書。但抗癌路上,葉北辰遇見周遭更多的癌友,因為同理心使然,他成了第一線工作者。先是在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擔任諮商師,並至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進修,直到兩年前,他成為自由工作者,將觸角擴及失智症、慢性病等,參與心理腫瘤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個案諮商以及接受企業邀請演講,成為陪伴許多病友、家屬的心靈捕手。面對兩大疾病癌症與失智症,葉北辰說,照顧者無不面臨同一種處境,那就是「照顧者的需求總被放在後面的序位」。他們或者需要面對家人的不諒解或質疑,或是對自我要求過高。他曾赴朋友家協助輔導一對老夫妻,妻子因罹患失智症導致妄想,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先生不堪壓力,不時抱怨「已經照顧得這麼辛苦,還被懷疑找小三?」聆聽家屬的心情,照顧兼顧紓壓,路才走得遠。葉北辰認為,在高壓的照顧情境下,照顧者的需求應該被大家聽見,因此建議召開家庭協議,透過這個「儀式」,聆聽每一位家屬的心情,尤其是越不肯開口的家屬,越要引導、鼓勵他講話,或是避免某些家屬的意見被打壓。在udn╳WaCare開設的線上照護live課程系列,葉北辰引領的主題「照顧紓壓」已成為人氣王,包括「家人漸漸不是原來的他,該怎麼面對調適?」、「別再說加油-減輕照顧者壓力小技巧」等。舉例來說,針對照顧者的每一個難題,提供多個具體的步驟或方法,讓照顧者一一嘗試,葉北辰表示,失智症者的情緒變化較大,照顧者可以多試幾遍,有效的技巧就多多使用。「都是為你好」,照顧者的好意可能變病患壓力。葉北辰表示,除了家屬對照顧意見不同之外,有時照顧者與病患也會有紛爭,例如病友常會抱怨自己都生病了,還常被照顧者監控飲食,「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照顧者則會認為一切都是為了愛。葉北辰建議,每個人對健康的定義不同,他開玩笑說,如果大家公認100公斤是過胖,有一天世界改變標準,120公斤才稱為胖的話,原來100公斤的人瞬時都不再是胖子了。也就是說,要過得健康或不健康在於每個人的信念,他建議面對患者不健康的習慣時,照顧者不妨引導他想像一位他所嚮往的健康人物或情境,有了這個信念,患者比較容易落實在生活細節。4技巧 撫平照顧情緒照顧自己的情緒是照顧的第一步,可善用四項技巧幫助照顧者轉換照顧情緒。1.人際資源開家庭會議討論照顧分工,盤點原生家庭、兄弟姊妹、伴侶、子女等家庭樹系統。2.補位生活任務因照顧無法兼顧原本事務,有沒有人幫忙補位,如接送小孩的工作。3.善用網路資源、社區資源4.練習自我肯定寫出3個與自己有關的正向形容詞,例如樂觀、認真、積極、幽默、願意做等。每晚靜心思考今天哪裡做得好?接下來問自己如何辦到的?試著讓做得好的東西被挑出,自我肯定。葉北辰影音課程https://bit.ly/34KSgtQ
-
2021-02-21 失智.失智資源
失智課程/善用3平台 當個聰明照顧者
udn X WaCare 失智線上課程 聽取專家建議 還能即時互動失智症者的照顧之路可能長達8至10年,每一個階段的精神行為、身體衰退程度常有變化,且根據失智旅人粉絲網頁與WaCare針對百餘位照顧者的調查,每一位失智者多數有2~3位照顧人力,因此善用科技遠端照顧,提升技巧,可能是下一階段更聰明的照顧方法。目前針對失智症者提供互動式服務的平台有聯合報系udn與遠距健康平台WaCare合作推出的線上照顧即時課程與影音,以及聚集11萬多名照顧家屬、專業人士的「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請跟著元氣周報一步步操作加入平台,讓你的照顧問題即時獲得解決。udn×WaCare失智線上課程每周有三個晚上,每次15分鐘,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進駐,於WaCare App與專家Live面對面,一同解決長期困擾你的失智照護問題。目前該平台針對失智症照顧共推出七大系列,WaCare執行長潘人豪指出,去年三月,該平台針對照顧者收集最令他們感到困擾、壓力負荷大的問題,結果發現,照顧者最迫切需要被改善的是,前兩大為精神行為症狀和吞嚥飲食問題,其他則為照顧者紓壓、衛生清潔、肌力提升、資源申請以及居家改造。照顧者除了有15分鐘可以聽取專家的具體建議,還有5分鐘能即時以視訊或文字訊息與專家互動。這項即時團課服務開設五個月以來,已吸引超過一萬人報名參加,有一半以上是失智症照顧家屬,還有想提升照護技巧的長照機構專業人員、照服員等,若來不及參與即時團課,平台提供近百部影片,讓民眾購買後可在空檔時間觀看複習,甚至針對外籍看護提供口譯版本的影片。如何加入live團課?1.下載WaCare App依手機作業系統,於App 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WaCare」App,下載並安裝成功後,開啟App即可看到提醒視窗,選擇註冊或直接登入。小提醒:帳號註冊請先選擇國籍,再輸入手機號碼;登入同樣需先選擇國籍再輸入手機號碼、密碼。2.瀏覽主題課程註冊完成並成功登入後,即可看到相關課程頁面,請先點選「健康課程」,再點選課程標籤,瀏覽你需要的主題課程。3.報名主題課程向下滑動點選你需要的主題,即可看到相對應的課程影音預告、簡介與師資介紹,欲報名課程,請直接點選「報名」按鈕。4.報名成功報名成功後,於課程時間點選下方「開啟」按鈕,即可看到專家在線上與您Live面對面,一同解決失智症照護上的難題。元氣網失智頻道聯合報系長期關注失智照顧者,不僅在元氣網開闢失智頻道,自今年元月起,將內容根據照顧者歷程,規畫為辨別疑似症狀、新手照顧、大腦健康、非藥物治療、資源申請等目次,方便民眾根據自己的情境點選文章、影音閱讀。此外,民眾在閱讀文章至文末時,還可以看到相對應的udn×WaCare失智線上課程,今後透過AI人工智慧,會針對有類似情境的族群提供更精準的線上課程等資訊。如何加入元氣網失智頻道網址: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0691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網頁「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目前有11萬多名粉絲,有超過六成是照顧家屬,二成為醫護、社工等跨領域專業人士。粉絲專頁主編陳韻如指出,失智照護有許多難題,但同樣也有對應的方法,透過粉絲網頁不僅能即時獲取專業的醫療資訊,更珍貴的是,照顧者們會彼此分享照顧故事,在不同角落、不同境遇的照顧者互助,得到支持與力量。如何加入粉絲專頁?請至https://www.facebook.com/NTCDementia,按讚並且追蹤。或至臉書搜尋「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
2021-02-02 失智.名人專家
徐文俊/身心靈面面俱到, 打造失智症友善照顧
對於完整的失智照顧,失智者及家屬的身心靈照顧也格外重要,把神的愛帶給他們,把他們的困難及需要一起帶到神面前。在愛與福音的環繞中,失智者重新與神連結,家屬也因此有了喘息的空間、安靜親近神的機會。每樣工作在推展初期總是會遇到很多的挑戰與困難,然而因著倚靠神,我們在愛裡沒有懼怕,能一起預約一個不害怕失智的未來!失智,不斷失落的過去幾年前,以年輕型失智症為主題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在台上映。電影劇情描述,發病前的愛麗絲(Alice)是一名專精語言與認知科學的大學教授,有著頂尖的學術地位、優渥的生活,然而因著失智症的緣故,一輩子點滴累積的知識、地位與記憶都隨著時間不斷離她遠去。電影最扣人心弦的一幕,是看到愛麗絲在診斷失智後仍站上講台,藉由美國女詩人伊莉莎白.碧許(Elizabeth Bishop)的詩作做為起頭發表了演說。在演說裡,愛麗絲提到:「我不是詩人,我只是一位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病人。這個身份迫使我開始學習『失去的藝術』。我失去了優雅、失去了目標、失去了睡眠,而失去最多的,則是記憶。」面對失去,愛麗絲除了緬懷珍貴如財富的回憶不斷因失智而被抹除,她還告訴大家:「我還活著、我還活著,我還擁有我愛的人。我仍在奮力抵抗,讓現在的自己儘量存在於生活,讓過去的自己儘量存在於現在。」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多數失智者肇因於退化性失智、血管型失智兩種類型,亦有少數是因為其他顱內疾病、代謝異常、感染、中毒、特定營養元素不足等原因所致。而最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疾病,則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阿茲海默症通常以記憶力障礙為起始症狀,額顳葉型失智症主要造成失智者在情緒與行為上的改變,病人容易出現不合理的舉止。路易氏體失智症的特點是除了認知功能等障礙,還會伴隨著情緒不穩、帕金森症候群(肢體僵硬、手抖),容易跌倒症狀。如同電影情節的敘述,失智症總讓病人的生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過去十分熟悉的道路轉眼變得陌生無比。以往總是引以為傲的專業與成就,似乎也越來越遙遠,過去的一切彷彿與自己毫無關係。與此同時,失智者的家人在生活上同樣也面臨著各種不確定的改變,每個人的身心也都陷入了高度的壓力與疲勞當中。「為什麼是我?」這是許多人生病後都會產生的疑惑。然而,面對需要長期照顧的疾病,與其找到為什麼的答案,不如找到「該如何生活」的解方。以愛為本的照護方案一份專屬失智者的全方位照護計畫,除了要定期以正規醫療來追蹤控制病情,要真正實踐「好」的照顧,則得從日常起居著手,幫助他們延緩失智進程,也讓整個家庭都以愉悅的心境面對生活。舉例來說,失智者時常出現日落症候群的問題。正常情況下,我們會在白天活動、晚上睡覺休息,然而失智者,反倒是在日落傍晚時分開始出現異常的幻覺與焦躁不安。為了安撫失智家人,家屬們時常得要捨棄很多的睡眠時間,有時甚至連好好睡一覺的機會也沒有,隔日一早又得出門上班。若說日落症候群較容易為朝夕相處的家人所察覺,有機會被周遭親友發現的症狀,會表現在「自理能力的失去」以及「無法如常處裡庶務」這兩個面向。例如曾經很熱衷社交活動、也會大方與人寒暄的長輩,有天突然在聚會中變得十分畏縮,躲到一邊不願講話、不願參加;或是他們應該很上手的工作,卻開始忘了該怎麼做、花了很多時間卻不斷出錯,都是要多加留心「長輩是不是失智了?」的訊號。惟有愛能建造人當整個家庭都因失智症陷入惶惶不安之時,讓屬神的平安進到家中,將成為翻轉處境、使生命由苦變甜的關鍵。如同《聖經》教導我們惟有愛能建造人、惟有愛能使人完全,帶著信仰的眼光出發,上帝會幫助我們更仔細地察覺他人的需要,也會有更多的細心與耐心成為他人的天使。呼應日落症候群、失去自理能力、無法處理庶務等症狀,有志投入失智照護事工的教會,可從打造陪伴與關懷的網絡做起,不論是開設失智症團契、舉辦相關的講座都是很好的方法。對於失智症有足夠的認識,就能讓大家知道該怎麼去愛失智症的弟兄姊妹,也能理解他們有時的脫軌行為,以接納的行動,讓人能夠在失智後依然自在地繼續留在教會聚會。專為失智者打造小組團契一般松年(或稱長青、香柏)小組的聚會,在內容與流程上對失智者來說都太困難了一些,容易會因為沒辦法跟上大家的步調、聽不懂彼此分享的內容,漸漸地興趣缺缺、無法融入。如果能專為失智者打造小組活動,可以依照大家的需要進行規劃,會讓失智者在白天有更多的活動機會,不但練習了與人相處的能力、讓注意力更加集中;也因著在白天的活動時消耗體力,讓晚上容易入眠、建立良好作息。在教會裡,失智者有一大群弟兄姊妹的關愛與陪伴,對他們的家人來說,這就成為能夠稍作歇息、喘口氣的大好機會,讓人能放鬆身心充電,還可以和其他家屬、教會好友聊聊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也能和他人分享自己面對的挑戰,彼此代禱,在禱告中把困難都交給上帝。另外,《聖經.路加福音》中三個僕人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上帝分賜眾人不同的能力、才幹與恩賜,然而祂也說「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託誰,就向誰多要。」當失智者對自己喪失了信心,開始封閉自己時,充分的愛與理解,將化作對他們的支持、鼓勵和引導,讓失智者能繼續在生活中大小事上自理,依然是神眼中的好管家。兼顧靈性與關係,成為患難中的安慰《聖經》也提醒我們,在創造的起初,上帝將祂生命的氣息吹進人的身上,使我們成了有靈的活人。相信從神而來的靈性,不會因失智就煙消雲散。因此,只照顧到失智者身心上的需要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用真理來餵養靈性,讓聖靈保惠師作失智者隨時的安慰。不必懷疑失智者是否理解經文,因為上帝會親自動工,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失智者帶到神的面前。不論造成失智症的原因為何,認知功能的障礙成為失智家庭的普遍困擾。認知障礙彷彿像是一層薄紗(當然更嚴重時,像是黑幕),將失智者層層圍繞,不只阻擋了他們清楚的與外界溝通,我們也因著薄紗的阻擋,看不到薄紗後方的真實樣貌。愛與關懷,滋潤性靈的養分「如何揭開簾幕,穿透阻隔的薄紗?」對於這個問題,單靠人所能作的極為有限,真實的改變需要由神動工、從內作起。在瑞智基金會創立的「甘泉咖啡坊」中,我們不只是藉著唱詩、讀經、手作等環節,讓人在活動中與耶穌的愛相遇。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即便是在失智的狀態,他們讀過的每一句經文、發出的每一聲讚美,都還是進入他們的心靈,與上帝真實產生連結。投入瑞智事工的這些年中,不乏看見許多長者在靈裡與上帝重新連結、得著醫治的例子。失智後躁動不安、不斷焦躁遊走的長輩,當為他們禱告後,他終於安穩的靜了下來。屬神的愛,也顯現在我們願意為失智者付出的行動中。當長輩們在主日聚會或小組團契時坐不住、失控,很容易被指責和嫌棄的眼光來看待他們;但若能起身以擁抱代替責罵,這份愛的心意都將透過肢體間溫暖的碰觸與安撫來傳遞。不要以為失智者總是沒有太大的反應,我們所給予的關懷,涓滴都能化為滋潤靈性的養分。道愛、道謝與道歉除了不要忘記給予足夠的愛與關懷、讓失智者還是有機會來到上帝的面前,另一個很重要的叮嚀,則是「讓愛儘早重新開始」。失智症破壞的不只是健康的身體構造,也破壞了既有各種的社會關係。大家一定聽過,失智者氣呼呼地反覆抱怨─「我的衣服不見了,一定有人把它藏起來!」、「媳婦又偷走我放在衣櫃裡的錢!」、「家裡又遭小偷,我要趕快換大門鑰匙!」「你爸爸一把年紀了,竟然還背著我和別人在外面亂來、搞外遇!」即便我們都知道這不是真的,然而這些憤怒的言語有可能毀壞了曾有的親密關係。但是當我們進一步檢視抱怨的源頭,驀然發現失智背後憤懣猜疑的負面情緒,有些是源自於過去生活中累積的不滿情緒與誤會。失智症的症狀有時服藥是必要的。但關係的維繫或修護,則需要儘早從生活中做起。「道愛」、「道謝」與「道歉」絕非生命來到末了才要進行的課題,平時的陪伴與溝通,都是讓家人間把誤會說開、傾心吐意的大好時間;犯錯了就及早道歉,不要把不滿壓在心中,不要到了失智後,浮到表層,成為干擾親人關係的因素。所以,聖經中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喜樂的心才是良藥,不僅能預防失智的發生,即便真的走入失智的境地,當失智者感受到自己在家中仍能得著支持與尊重,身為「人」的尊貴地位不會在病後消失,照顧起來便會輕省許多,讓家人不致焦頭爛額、針鋒相對。建立「瑞智友善教會」與「瑞智友善社區」為了支撐為數龐大的失智症家庭,理想中的失智症照顧,需要從個人、家庭到社會每個環節,互相地幫補和配合,意即我們也很期待「瑞智友善教會」和「瑞智友善社區」在台灣各地廣泛的存在。依照現有的衛生福利政策,目前台灣社會雖已存在著許多失智症共照中心、社區服務據點,也有日間照護中心與養護機構可以提供失智養護的服務,不過當我們以信仰的眼光出發,更多看見生命的需要,也就能察覺到:「愛」與「福音」是照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此時教會就自然而然地變成最適合開展失智照護工作的單位。「既有工作過多,無法再負荷失智事工」、「資源不足,無法投入失智照護」這是我們前往眾教會分享「以福音為核心」的失智照護異象時,最常聽見讓教會對此踟躕不前的原因,而這也正是我們從最初的「瑞智事工」,到後來決定成立「瑞智基金會」的主要目的。我們希望與教會連結,以此來集合眾人的力量,用基督的愛給予失智症家庭需要的扶持和關懷。及早開始,友善失智的未來我常和大家分享心中的一幅藍圖,畫面中我看到了一幅樸素的石牆,起初牆面就是完成砌造後未經修飾的。然而後來開始有很多的失智症朋友、照顧他們的家人一起圍到牆邊,用手上的顏料將牆上畫滿了色彩斑斕的圖案。這些圖案就是一個個回到上帝的愛中的美好見證。讓原先灰黑一片的畫面,透過大家相聚、一起共同創造轉變為美麗的畫面,我想這正是上帝所賜的美好應許,失智者能因著瑞智重新與神連結,家屬也因著瑞智有了喘息的空間、安靜親近神的機會。教會投入失智照顧,不代表一定是要以設立養護機構、開設日照中心等模式進行,只要牧者和弟兄姊妹能重新看到上帝創造人的美意,明白祂讓人有了神的形象,能夠認識神、活出神的樣式,帶著多一分的理解與耐心去包容失智的弟兄姊妹,多一點問候和關心照顧失智者的家人,就足以讓友善失智的未來有了很好的開始。若是願意投入失智照護的教會越來越多,我們的影響力就能由小到大,進一步推動失智友善社區,從醫療照護、預防走失、社會福利多面向同步著手,共同打造適合失智者生活的環境。也再次邀請眾教會與弟兄姊妹投入失智照顧,在愛裡沒有懼怕,齊心預約一個不害怕失智的未來!徐文俊財團法人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執行長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失智症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