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2 醫療.新陳代謝
搜尋
大便
共找到
443
筆 文章
-
-
2023-05-09 醫療.消化系統
便祕排不出來會致癌?名醫破除4個便便迷思 養成5個好習毒助排便
「無便一身輕」感覺很好,不少人為之著迷,甚至刻意喝牛奶、喝優酪乳、吃瀉藥等方式,非得清空腸子,認為有助排毒防癌、擁有曼妙身材。針對常見4大便便迷思,胃腸肝膽科權威醫師逐一破解,強調便祕和大腸癌或肥胖都沒有關係,頻繁清腸反而有害健康。迷思一:沒有天天排便就是便祕肝膽腸胃科醫師、肥胖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蕭敦仁表示,解便頻率從「三天一次」到「一天三次」,都是正常範圍,不算便祕。但有些人一天沒排便,就渾身不對勁,某位購物女王就是其中之一,每天要吃5顆瀉藥,在家解便解到乾乾淨淨,才可以出門。如果真的是便祕,蕭敦仁說,會視病人症狀嚴重程度,先開一些藥幫助病人緩解症狀。但用藥只是短期的,若長期依賴吃瀉藥,會把健康的大腸變成「懶惰大腸(lazy colon)」,不吃藥就無法解便,這時就很難改變回來了。●便祕定義被診斷為便祕,至少要符合下列5項條件中的兩項。1. 超過三天才解便一次。2.糞便短小且變硬。(正常糞便是香蕉狀)3.上廁所很困難,要很用力才能解出來。4.有餘便感,總覺得沒大乾淨。5.肛門有被塞住的感覺,但怎麼弄都弄不出來。資料來源/蕭敦仁●助排便5大良好生活習慣1.多吃青菜水果:每天攝取25到30公克膳食纖維。可幫助糞便成型。2.多喝水:糞便有8成是水分,2成固體當中一半是纖維,一半是細菌。3.攝取益生菌:細菌是糞便的重要成分,維持腸道菌相平衡也有助於解便。4.有便意就立刻解便:不要隱忍,忍過了這次的排便反射,就要等下一次,時間拖愈久糞便愈乾,解便愈困難。5.多放鬆和運動:很多人外出旅遊或壓力大時,就無法排便,因為人在壓力下,交感神經比較興奮,會導致腸胃蠕動比較差。適時放鬆、多運動,有助於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平衡,維持正常腸胃蠕動。資料來源/蕭敦仁迷思二:腸子乾淨沒宿便的人最健康大腸癌權威、台大醫學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有一陣子流行咖啡灌腸,就有人寫信來問台大能不能定期幫忙做。其實無論是用水或用咖啡灌腸,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偏方,並沒有醫學實證支持這樣做有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有害。邱瀚模說,腸道裡有很多細菌,近年研究發現其中有些好菌有助降低疾病風險,但如果動不動就去沖洗腸道,這些好菌都沒了,對整體健康是適得其反。更何況根本不可能「完全乾淨」,只要透過大腸鏡檢查,一定還是看得到糞便,「就像是一個番茄醬的罐子,你把醬都擠光,瓶壁上還是會有殘留。」迷思三:糞便有毒素會致癌「便祕跟大腸癌沒有關係。」邱瀚模指出,很多人認為大便很髒,衍生出「糞便有毒素」的迷思,其實並沒有證據顯示便祕會致癌,事實下可能正好相反。因為腸道菌是糞便的主要成分之一,腸道菌相的平衡又與許多疾病息息相關,近年來已經發展出「糞便移植」技術,將糞便中的細菌重新處理後移植回人體內,能有效治療某些疾病,可說「大便真的可以變黃金。」迷思四:減肥一定要通便才有成就感「便祕和肥胖一點關係都沒有。」蕭敦仁說,有肥肉才叫胖,也就是脂肪所占的身體組成比例偏高(體脂率高於標準)才算胖。有些人太過注重體重的數字,連排便前後的體重數字起伏都要計較,很容易就會陷入排便與便祕的迷思。建議減肥時多關注體脂肪的變化趨勢,不要那麼在意體重數字的短期起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4 寵物.照顧指南
還在吸貓?專業寵物迷分享,吸「這個」竟比吸貓還香!
什麼,鳥類的屁股居然是香的?屁股不是應該都會很臭嗎?以下由7歲鸚鵡主人、資深鳥奴跟大家聊聊你不知道的養鳥15件事!1.會咬你,見血掉皮的那種。鸚鵡會咬人,沒有牙齒但尖銳鳥喙和咬合力會讓人破皮流血,甚至瘀青,有些品種的鸚鵡如小鸚有領域性,即使是主人,把手伸進鳥籠讓牠感受到領域被侵犯,照樣會被鳥喙伺候。有些鸚鵡不喜歡被碰,試圖伸手摸牠也會被攻擊,甚至只是在身上穿戴鸚鵡不喜歡的東西,如金屬項鍊耳環等,鸚鵡在攻擊這些東西時可能會傷到主人。2.很吵,超級吵,而且你阻止不了,很大機率被鄰居抗議。鸚鵡叫人尖穿透力很高,隔音不好的門、非水泥隔間都擋不住,鄰居會崩潰,而且是不可能教他安靜的,鳥天性就是很會叫,且有些鳥寶希望主人配合作息,會在假日清早叫主人起床,讓人無法補眠。也有安靜不愛吵的鳥寶,或是天生比較安靜的品種,例如橫斑,但無法保證你家的一定安靜,要是小時候很安靜都假的,長大就露出真面目,讓鳥寶不安的環境或不恰當的飼養方式也會讓牠們焦慮而時常大叫。3.放出來會到處大便鳥寶站你肩上很可愛,也順便大便在你身上,還包括桌上螢幕上衣櫃上床上等,只要鳥寶到得了的地方都有可能被便便,這點會讓有潔癖的人崩潰。除非特別訓練過,但不見得能訓練成功,就算訓練再好也不能保證完全不亂便便,因為鳥沒有括約肌本來就不太能忍便,便便在你身上不是故意的,但會故意的鳥寶也很多,可能是在主人身上比較放鬆的關係。教一招比較容易達成的訓練方式,鳥寶在出籠玩前為了要減輕飛行重量,常會先排便,利用這點在接鳥寶出籠時用固定的指令讓牠先排便,在牠排便後稱讚牠並接出籠,讓鳥寶養成先排便再出籠的習慣,放風時間長時也可以中途將鳥寶放回籠,觀察鳥寶是否有排便,有則稱讚牠並接出籠,有些鳥寶就能養成回家上廁所的習慣。4.冬天要開保暖燈,不開寒流來就死了,夏天要開冷氣,不然太熱會中暑。鳥寶心臟很小,所以受不了短時間溫度變化太大,成鳥差不多19度以下就要依鳥寶狀況開保暖燈,以免突然變很冷鳥寶冷死,幼鳥羽毛尚未長齊,更是24小時都要保暖。鳥寶身上羽毛很多,其實夏天會很熱,差不多30度以上,或鳥寶張開翅膀散熱、張口喘氣就要給牠降溫,但鳥寶不能直吹電扇會感冒,冰枕降溫上班族沒辦法一直換,只能花錢給他們開冷氣。5.你的書和家具都會被破壞小型鳥會咬紙咬書,中大型會啃家具,而且無法阻止牠,咬東西也是鳥的天性,而且鳥寶通常喜歡咬得壞的,咬不壞的牠們才沒興趣,提供玩具只能擋一時無法擋一世,最好的做法就是把重要物品藏好,幫家具邊角做好保護或換成鳥寶無法啃咬的材質。6.喜歡社交互動性很高鸚鵡是社交動物,在野外都是成群結隊,社交需求很高,需要主人長時間陪伴,喜歡跟主人互動說話,尤其對主人說話聲非常有反應,甚至會在人講電話時發生叫聲要求加入,很適合也有高互動需求的主人。但牠覺得你陪不夠或自己在家無聊可能會憂鬱,開始拔自己的毛,嚴重一點會咬自己肉,這對主人來說會很辛苦,還是長期抗戰,因為是心理問題沒有藥醫,醫生開藥只能舒緩鳥寶情緒,也不一定有效。7.放風容易抓不回籠鳥寶通常不愛關籠,沒養過的人放出來要抓回去累死你,鳥寶也會因此討厭你,更難親近你,不懂帶鳥回籠的技巧也有可能在抓的過程弄傷鳥寶。帶鳥寶回籠不能硬抓,要用牠喜歡的零食或玩具引誘,趁牠吃零食或被玩具吸引時放在手上帶回籠,但鳥寶很精明,幾次後可能看穿主人的手段拒絕上鉤,就很考驗主人的智慧和與鳥寶間的默契了,另一個方法是讓室內變暗,鳥寶在暗處視線不佳,會願意讓主人帶回籠。8.看鳥的醫院很少,你家巷口的獸醫通常沒辦法。就算在台北看鳥的醫院也就那些,沒有剛好住附近就要跑一段距離,非台北地區就更少,萬一有緊急狀況可能找不到醫生看,或是路途太遠鳥寶撐不到醫院。有鳥寶看診的獸醫院》https://www.ptt.cc/bbs/Aves/M.1342283508.A.C97.html9.很容易養死會有各種你想不到的意外,一起睡壓死悶死、走在地上踩死、咬破電線電死、自己卡在籠子卡死、被自己咬破的布窩線勒死、幼鳥餵奶嗉囊燙傷死等。幼鳥的夭折率比小貓小狗高很多,尤其是沒養過不會看鳥寶狀況的,因為鸚鵡天敵多,會盡可能隱藏身體不適,避免成為優先狩獵目標,讓沒經驗的主人看不出來鳥寶不舒服,等到很明顯了都已經很嚴重可能來不及救。有些人貓狗不舒服會想說再觀察幾天看看,鳥寶沒辦法,再觀察可能就直接死了。基本的觀察方是看羽毛,如果並非天氣冷或興奮的膨毛,時間持續很久,加上食慾不振活動力降低,甚至羽毛凌亂,可能就是生病造成無力整理羽毛,最好立刻就醫,避免病況變嚴重來不及救。10.開門開窗都要注意,飛出去比貓難找回來。鳥會飛所以一跑出來很難找回,可能飛到很高的地方,如樹頂、別人家的陽台,讓主人無法到達,鸚鵡很聰明還會自己開籠門落跑,或是小朋友手賤放出去的例子也很多。鳥籠最好不要放在陌生人可接觸的開放空間,避免有人放走鳥,也要在籠門加上扣環,平時多注意鸚鵡是否會試圖打開扣環,大型鸚鵡智商高可能自己開扣環,可能會需要用鑰匙才開啟的鎖頭。11.蚊香、殺蟲劑、拜拜的香、香氛用品、有人工香味的東西通通不能用。鳥寶呼吸道系統很脆弱,聞到這些味道有可能會傷害呼吸道致死,尤其是蚊香殺蟲劑,樟腦油也不行,有案例是住二三樓,結果一樓水溝蓋噴殺蟲劑消毒味道飄上來鳥寶就死了。不能使用殺蟲劑和蚊香除蟲會讓人很困擾,可以改用稀釋的天然香茅油或柑橘類的果皮驅蟲,使用蟑螂屋擺在鳥寶接觸不到的家具縫隙。12.不是所有鸚鵡都會講話鸚鵡會講話的前提是腦袋夠大、鸚鵡本身有興趣、主人有教,體型小的腦袋相對也小當然沒那麼聰明,也不是天生就會講,要人類教或是常常跟他說話,和尚、吸蜜等中型以上鸚鵡比較容易學會講話,小型的小鸚虎皮等不是沒機會但比較難,也只能說單字無法完整句子,灰鸚巴丹等大型鸚鵡才超會講話。13.鸚鵡不會臭?香香的秘密?不臭是因為主人有定期清理鳥籠,鳥店環境沒有常清理也是臭的,鸚鵡排泄物相對沒有貓狗的那麼臭,但不代表不清不會臭。而鳥類的屁股有尾脂線,會分泌油脂,鳥寶會做出摳屁股的動作去沾取尾脂線油脂來理毛,就是鳥寶身上味道來源,而直接吸鳥屁股會有讓人上癮的濃郁香味,會吸鳥屁股是專業鳥奴的證明。14.不需要幫鸚鵡洗澡鳥寶平時花很多時間整理羽毛,加上有油脂保護,不容易弄髒,不需要特別幫牠們洗澡,更不需要讓牠們使用清潔用品,只要準備一盆淺水,讓鳥寶自行洗澡,或準備噴霧瓶在牠們洗澡時幫忙弄濕鳥寶自己潑不到水的背部,然後鳥寶會自己弄乾羽毛,完全不用主人操心。但不要提供鳥寶熱水,會洗掉牠們羽毛上的油脂。15.不一定會親人看怎麼養和鳥寶個性,從小養通常會親人,但也不是一定,通常鳥親人親鳥只會選一邊,如果有同伴他就有可能不親人,很親人的可能沒辦法跟同類相處。如果是親鳥餵大的高機率不親人,關籠都沒跟人類互動的也會不親,不親的程度是一看你手伸進籠就縮角落或是殺個你鮮血淋漓,放出來躲在最高處鳥都不鳥你。用對的方式跟鳥寶相處久了通常會親人,但也有不少從頭到尾都不親的例子,這就有點看運氣。要跟鳥寶親近要先讓牠習慣你的存在,常常在鳥籠前跟他說話,用零食和玩具跟牠互動,不要急著一開始就要鳥寶站上手或是抓牠,讓牠先習慣你的手靠近,當鳥寶看到手不會躲開或咬人,再讓牠嘗試站上你的手做更多互動,鳥寶抗拒時不要強迫牠,不願意出籠時也給牠獨處的空間,才會對你越來越信任,願意主動親近你。就算運氣好鳥寶很親人,但親到你在家就一定要看到你,放出來一定要黏在你身上,吃飯洗澡上廁所都要跟在身邊,不然就瘋狂大叫,激烈的還會拔毛咬自己給你看,你受得了這種24小時情勒嗎?鸚鵡畢竟是高社交需求的動物,很難讓親人的鳥寶獨立自主不要整天黏著主人,但可以轉移牠的分離焦慮,像是提供牠喜歡的玩具,可以啃咬發洩精力,或是把零食藏在籠內稍微需要尋找的地方,讓牠花時間覓食,養一隻以上的鸚鵡讓牠們在主人出門時互相陪伴,也可以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降低牠們的焦躁情緒,固定的放風互動時間也能讓他們知道時間一到就能跟主人相處,較有安全感。
-
2023-05-03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熱潮紅「陰虛有火」怎麼辦?中醫教你按穴位舒緩,多吃2類食物+1茶飲
更年期症狀調理,在中醫門診時常遇見,常見不適症狀:熱潮紅、盜汗、失眠、胸悶、心悸、陰部乾澀、產後尿失禁症狀加重…等症狀。中醫可透過藥物調理來舒緩身體「陰虛有火」的不平衡狀態,讓妳度過更年期這段時間。醫學上婦女更年期(Climacteric)婦女卵巢功能逐漸衰退至完全消失的一個過渡時期,更年期間產生的不適症狀稱為更年期綜合症,通常在停經前數年開始,持續到停經後數年(約2-5年),停經一般發生於45-55歲前後。中醫在兩千多年前對更年期就有基本認識,黃帝內經這本書裡《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講的就是二七是指14歲前後初經來潮,七七是指49歲前後因腎精逐漸虧虛而致停經。更年期綜合症發病原因主要與腎精虧虛有關,另外與中醫的心、肝、脾密切相關。腎精分腎陰及腎陽,婦女一生因「經、孕、産、乳」數傷其血,故女子「陰常不足,陽常有餘。至更年期,腎氣漸衰,天癸將竭,精虧血少,則腎陰更顯不足,如《內經》云「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加之相火、肝火、心火之暗耗,指的是熬夜、情志鬱火及不當飲食都會加重傷陰,故臨床上更年期綜合症以腎陰虛居多,陰虧火旺,就產生俗稱的「虛火」的症狀。腎陰虛:常見症狀有月經延遲、量少、甚至閉經、平時帶下少、陰道乾澀、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皮膚搔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腰膝痠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常用方藥有左歸飲或知柏地黃丸及針灸或按摩穴道可以選擇「太谿」穴。‧太谿穴:位於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另外,婦女停經前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與精神、情緒、社會、家庭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肝爲藏血之臟,主疏泄,調暢情志,性喜條達而惡抑鬱,生理上聯繫沖任二脈、前陰、乳房、月經、胎孕,對於婦女月經胎孕的調節有重要作用,簡單說,中醫的肝與情緒、壓力、睡眠、月經生理等關係重大,所以「調肝」也佔中醫治療很大的一部分。「調肝」在中醫的治療肝氣鬱結證:常見症狀有精神抑鬱,悶悶不樂,胸悶,脅腹脹痛,多愁易怒、血壓偏高、頭痛、潮熱汗出、失眠多夢、月經紊亂、大便時乾時溏、舌紅、苔薄白或薄黃或黃膩、脈沉弦或弦數。常用方藥有加味逍遙散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及針灸或按摩穴道可以選擇「太衝」穴。‧太衝穴:位於足背第1-2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其它輔助穴道‧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可以調理肝、脾、腎三條經絡,是婦科要穴。‧內關穴: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心血管疾病可以輔助按壓。更年期之膳食建議‧多攝取補腎食物:如鱔魚、牡蠣肉、海蜇、海參、海帶、桑椹、黑芝麻、栗子、蓮子、芡實、核桃、黑大豆等。‧多攝取滋陰食物:牡蠣肉、海參、 秋葵、黑木耳、白木耳、各種含膠質之食物(如:豬腳凍、阿膠)等 。‧忌食辛辣、燥熱及刺激性食物。‧舒壓茶飲:甘草2錢、大棗5枚、浮小麥3錢、玫瑰1錢、酸棗仁2錢、麥門冬2錢、百合1錢、枸杞子2錢、陳皮1錢。將藥材加入1,500ml水煮沸後,小火繼續滾20分鐘,待適溫服用。醫師叮嚀更年期的症狀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完全沒症狀,有些盜汗嚴重,晚上睡覺甚至衣服都會濕透,除了可以用中藥治療,平時在家也可以輔助穴道按摩或舒壓茶飲服用,最重要的是調適自我身心狀態,維持良好作息及飲食、適度運動、多接觸大自然,以正向的心態迎接更年期,不要有過度的擔心,因為情緒也會影響生理功能。傳統醫學科衛教文章 QR Code
-
2023-04-24 醫療.新陳代謝
罹患糖尿病一定會產生併發症嗎?醫盤點糖尿病可能造成的影響
【本文重點】糖尿病常見併發症是視網膜病變,可能因高血糖危機導致眼部血管受損並增加血管壁脆弱,具有發生出血風險。此外,胃腸道症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見問題,如避免過度用力排便避免讓小血管破裂引發玻璃體出血。糖尿病與失智症的關聯密切,主要是血管性失智症的高風險因素,高血糖會導致大腦功能受損與認知衰退,需要積極控制三高並定期檢測糖尿病病況。--by ChatGPT一名中年男性因眼睛微血管破裂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糖尿病的他,未做好血糖控制而造成視網膜病變,原本沒有不舒服症狀,近期卻出現腹脹、便祕,在猛用體力後,視力被血塊遮住,模糊看不清楚。高血糖危機 讓視網膜產生病變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康祐銓說,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跟全身血管、神經、組織、器官都有關係,最常見併發症是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約三分之一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糖過高,有些人是因視力變差、看東西有黑點,眼底檢查異常才發現罹病。糖尿病對健康的影響甚鉅,康祐銓指出,血糖不穩會加速血管發炎、受損;隨著病情嚴重,眼睛長出不正常的新血管,且血管壁十分脆弱,咳嗽、揉眼睛、腹部過度用力,都可能造成破裂。糖尿病患者發生胃腸道不適比率很高,因為神經末梢病變影響胃腸道功能,常見蠕動變差、排便不順暢。因此糖尿病人連「大便」也要小心,用力過度會讓小血管爆掉,導致玻璃體出血。康祐銓分享,有位患者平日作息混亂,主訴看東西中間好像有一點扭曲歪斜,以為是熬夜睡不飽讓視力變模糊,經常大魚大肉少吃蔬果,也有便祕問題,在一次排便比較用力的過程當中,一隻眼睛突然完全看不見,結果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不正常血管增生所致。失智風險高 起因大腦功能受損康祐銓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便祕問題,要多吃高纖蔬果補充膳食纖維,排便時切記拿捏力道,避免小血管擴張、破裂,傷害視力。在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失智12大危險因子」中,糖尿病是其一,高血糖會損傷大腦功能與認知衰退,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罹患失智症的機率高出一般長輩1.5至2.5倍。糖尿病與失智症關聯密切,主要是大小血管的病變,易引發血管性失智症,包括腦中風、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腦細胞壞死而使智力減退。罹患糖尿病一定會產生併發症嗎?主要關鍵是患病時間與控制程度,只要罹病時間長,身體就像一直泡在高濃度糖水中,後續併發症的風險相對增加。已經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或確診者,建議至少每年做一次視網膜檢查,按照疾病程度不同,每三個月至半年檢查一次,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有腦中風、腦外傷也要小心併發血管性失智症,積極控制三高、定期健檢追蹤糖尿病病況,或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自我檢測。想知道更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防與治療,請上元氣網【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線上影音課程:http://bit.ly/3y65WxN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3 醫療.消化系統
吃香蕉有助排便、吃蘋果能止瀉?醫:重點在吃得正確才有效
【本文重點】排便問題是台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常見原因包括生活型態、壓力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醫生建議通過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按摩腹部以刺激腸道蠕動、以及正確飲食等方式改善便祕問題。此外,不同熟度的香蕉對排便有不同效果,可以適當選擇食用。蘋果也有幫助糞便成型和刺激腸道排便的功效,但食用方式也有差異。另外,便祕與心血管疾病有相關性,便秘嚴重的患者應尋求醫療協助。--by ChatGPT排便問題是國人一大困擾,生活型態、壓力、飲食習慣不佳,都是造成便祕的原因。屏東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群峰表示,便祕原因百百種,養成固定良好排便習慣、適時按摩腹部促進腸道蠕動、正確飲食等,都有助於改善便祕,每天都要注意排便習慣和糞便狀況,若有任何異常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Q:吃香蕉可以助排便,為什麼我吃了沒有效果?林群峰表示,食用不同熟成狀態的香蕉,對排便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如較生的青香蕉富含「鞣酸」,吃下肚後會與胃裡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較不易消化的「鞣酸蛋白」,有助於拉不停的急性腸胃炎患者產生止瀉的功用。再者,青香蕉含鉀離子,能補充病人因腹瀉而流失的人體重要元素。而當香蕉愈趨成熟,內含的鞣酸就會消失,產生山梨醇、膳食纖維等促進腸道蠕動的成分,還有能活化益生菌的果寡糖,幫助消化道健康順暢。因此,民眾可以視自身需求,食用不同熟成階段的香蕉。Q:為什麼蘋果同時被稱為「能止瀉」、「助排便」的食物?林群峰指出,蘋果吃法也有學問,單吃果肉可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在人體內形成類似膠質的物質,有助於糞便成型、幫助止瀉;若有便祕困擾的民眾,則可以連皮一起吃,因果皮富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和吃蔬菜是一樣的道理,無法消化的纖維與食物殘渣結合,能擴大糞便體積,藉此刺激腸道、幫助排便,「不同吃法,不同功效。」他進一步補充,蘋果內的「果膠」有助於改善「腸漏」現象,當生病身體不適時,果膠能填補腸道內的小孔隙,避免細菌、病毒「漏」出來,跑進血液或是其他地方擴大發炎反應。甚至有研究指出,果膠能降低人體吸收造成癌症的「galectin蛋白質」,「雖然還是一些假說,不過可以看得出來,果膠對人體是有好處的。」Q:硬要把便便擠出來,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會有危險嗎?林群峰指出,許多研究證實,心血管疾病和便祕有正相關,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便祕的機率,比一般正常族群高二到三成左右。一部分是因為利尿劑、鈣離子阻斷劑等降血壓藥物,會排出病人體內水分、放鬆血管平滑肌,降低中風、心臟病的風險,但也造成糞便含水量低、腸道平滑肌鬆弛導致便祕。另外,若病人長期臥床,改變排便習慣、腸子降低蠕動,也都會加重便祕的狀況。而當便祕嚴重的病人在困難解便時,平均的血壓又會上升15到29毫米汞柱(mmHg)左右,即使結束排便,升高的血壓也會持續1到2個小時,如此惡性循環。「但不是要病人不吃這些藥物。」林群峰認為,必須尋求其他辦法調整,解決患者的困擾。Q:便祕到什麼程度需要就醫?並非出現排便異常就是罹癌,但林群峰提醒民眾仍須提高警覺。首先是「排便習慣改變」,長期都正常解便或容易腹瀉,突然變成便祕,這就是習慣改變,必須注意。再者,排便伴隨腹脹、腹痛的狀況也要小心。然後是民眾最熟悉的「血便」,若糞便上沾染的是鮮紅色血水,有可能是痔瘡破裂導致;若出現暗紅色、黏稠等現象,再加上體重減輕、食欲不振,就有高風險是大腸癌,需就醫檢查。還有,當患者感覺急需大便,但又無法順利排出,出現「裏急後重」的狀況時,有可能是直腸長了腫瘤,刺激腸道產生便意,若民眾有上述症狀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Q:上班族早上趕上班,如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通常建議病人早上排便,我自己也是這樣。」林群峰說,人體腸胃系統存有「胃結腸反射」,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屬正常生理反應,當食物進入胃部初步消化後,進入腸道刺激蠕動推送糞便產生便意,「很多人常吃了大餐後會想大便,就是這個道理。」相關研究指出,早晨空腹進食,會刺激該反射活躍,所以建議民眾配合人體自然本能反應,於早上養成排便好習慣。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早上急著上班打卡,趕著出門沒時間排便怎麼辦?他說,一整天忙完下班後,可在較有餘裕的晚餐後固定排便。他鼓勵有慢性便祕困擾的民眾,要固定時段持續嘗試,一開始可能會很難,蹲個十幾分鐘都沒有效果,「這也沒有關係」,持續每天去蹲15分鐘,培養良好排便習慣,有助於改善便祕。逆時針按摩+熱敷幫助排便順暢林群峰教導一個幫助解便的好撇步,將手從肚臍往右下2分公分的位置開始,面對自己逆時針沿著升結腸、橫結腸、乙狀結腸繞行按壓,每天5分鐘,可搭配溫毛巾熱敷。再者,他也建議勤做凱格爾運動,強化骨盆肌,不只解決女性漏尿問題,也有助於排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3 醫療.消化系統
為何該把握早餐後排便?醫揭3大便祕原因:改善便祕飲食3重點
【本文重點】由於現代生活習慣,如高工作壓力、缺乏運動和不足的膳食纖維,人們經常會經歷便秘。然而,人們對什麼構成正常的排便存在誤解。據陳樞鴻醫生表示,每三天、三次一天、或一周兩次的排便都是正常的。如果三天沒有排便,或排便困難,可能會懷疑有便秘。如果超過一周沒有排便,可能會提示結腸不動症,這可能需要進行結腸切除手術。--by ChatGPT近期「缺藥」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其中軟便用的「氧化鎂錠」也在缺藥之列。根據健保署統計,這款藥物國人每月的健保使用量約二千萬顆,顯示排便問題是國人一大困擾。老化、生活型態、壓力、飲食習慣不佳,都是造成便祕的原因。當便便「硬」是不出來,該怎麼辦?多吃纖維、吃益生菌就有用嗎?讓腸胃科醫師幫你建立正確的觀念。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不運動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常有便祕問題,但對便祕卻有錯誤觀念。汐止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樞鴻說,許多民眾認為每天排便才屬正常,但其實排便每三天一次、一天三次或一周排便兩次以上都屬正常。若三天未排便或出現排便困難,就應懷疑是便祕;若一周以上都未排便,則可能患有大腸無力症,嚴重時須切除大腸。超過三天未排便,糞便乾硬如羊屎,時間達30分鐘,都算便祕。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表示,以廣義便祕來說,如果排便時,糞便過乾、過硬、呈現如羊屎的顆粒狀,或排便時間長達30分鐘,或是排便後一直覺得排不乾淨,也可稱為便祕。許多民眾少吃纖維、少喝水、不運動,門診因便祕就醫的患者愈來愈多。此外,便祕好發族群為年長者,而服用阿茲海默症、精神疾病等藥物都可能引起便祕,若服藥後出現便祕,應與醫師討論更換其他藥物的可能性。而患有大腸激躁症時,也可能出現便祕問題。三大便祕原因:壓力情緒、久坐、纖維吃太少。陳樞鴻指出,便祕好發原因有三:1.工作壓力、情緒影響:如上班時有便意卻無法排便,長期下來,恐引發便祕,因此有便意時應盡速排便。而情緒不佳時,也會影響排便,建議平時應適時放鬆心情、紓解壓力。2.飲食少膳食纖維、少喝水:一般人認為,鳳梨、芹菜等有粗粗的纖維,才算是高纖食物,其實五穀雜糧類也富含纖維,但許多年輕女性為減重而不吃飯,反而多吃餅乾、蛋糕等少纖維的精緻澱粉,且又吃得少,使糞便量少、不易排便。即使減重,也應多吃蔬菜攝取纖維,食量也不宜過少,並每天喝水1500至2500cc,才能有助排便。3.久坐:現在許多工作性質需要久坐,也會增加便祕機會。建議平時每天應快走20至30分鐘,尤其游泳是很好的運動,或是在水中散步,如此全身性的運動對關節傷害低,又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年輕女性怕胖吃太少、糞便量不足易便祕。「對於排便,我常建議病人不要在乎量多、量少,只要有上就好。」糠榮誠說,排便量與進食量有關,如果今天吃得少,排出的糞便就少;如果今天去餐廳吃大餐,上的量就多。而許多年輕女性為保持身材,平時吃得很少,相對的糞便量累積不足,排便量少,就有很大的機會引發便祕。但若超過七天沒有排便,應懷疑罹患「大腸無力症」。陳樞鴻說,大腸無力症可能是先天腸道神經傳導異常所致,但也好發於20、30歲年輕女性,原因是長時間控制體重,飲食量少,打亂排便習慣,此時即使吃10顆瀉藥也不會排便。糠榮誠說,一般人吃兩顆瀉藥就已經瀉到不行,門診卻遇過年輕女性吃到50顆瀉藥,或故意吃壞掉的蛋糕都不會排便。七天沒便便,就要懷疑是患「大腸無力症」。大腸無力症為不明原因大腸神經節減少,腸道蠕動速度變慢,幾乎不會排便,發生率約占便祕患者中2%,症狀為腹脹、腹痛,影響生活。治療上多先給予軟便劑及刺激腸道蠕動藥物,當症狀嚴重、藥物治療無效時,就需開刀切除大腸,避免糞便阻塞大腸造成壞死、破裂,引發敗血症,病情嚴重時恐危及生命,手術切除大腸後,將小腸與直腸縫合,可恢復正常排便。陳樞鴻說,長期便祕無法順利排出身體毒素,恐出現皮膚顏色暗沉、長痘痘,或腸道粘膜病變,而出現息肉,若帶有致癌基因,恐引起大腸癌等問題。因此,應養成正常排便的習慣,若超過一個月排便不順,或已出現腹痛、腹脹、食欲下降,影響工作生活時,應速就醫檢查。年輕女性便祕可能是受飲食影響,但年長者卻可能是罹患腫瘤,須及早檢查、治療。忙完再去上?便意不能忍,良機一過只能硬擠。何時是最好的排便時間?糠榮誠說,早上睡醒後常有腸道排便反射,這時可多喝水,吃完早餐後,走動一下,應該就有便意,這時排便比較輕鬆。若是下班回到家才排便,這時多半排便要很用力,就會很辛苦。因此,有便意時應盡速排便,如果忍下來,便意就會慢慢消失,長期來說,大腦反應機制會認為,這個人好像不需要排便,最後只能用「硬擠」的方式,才能把糞便擠出來。陳樞鴻說,建議排便時不要看書、滑手機,時間應控制在5至10分鐘內完成,避免過度用力形成痔瘡、肛裂,民眾應對便祕有自覺,保持正常飲食習慣,多喝水、多運動。國人便祕問題嚴重,最重要的原因是忽略了「飲食金三角」,包括膳食纖維、水分及油脂。營養師劉怡里說,解決便祕問題首先多吃膳食纖維,但國人常有迷思,以為一定要吃非水溶性纖維才有助排便,但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常同時存在,更重要的是吃對高纖食材及份量足夠。另外,水分及油脂也不可少,每天應喝白開水2000c.c.,並攝取橄欖油、苦茶油、堅果類等,以遠離便祕。新光醫院營養課長廖淑芬說,國人膳食纖維嚴重攝取不足,依國健署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調查指出,國人每天蔬果攝取低於3份者占比高達86%,不足2份占比也是86%,全穀雜糧類每天吃到3份以上的也僅有49%,由此可見,國人飲食還是以肉類為主。兩類膳食纖維同時存在,份量吃足最重要。劉怡里說,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其中水溶性纖維食材,包括蘋果、胡蘿蔔、海帶、海菜、木耳、菇類等,可以幫助穩定血壓、降膽固醇。非水溶性纖維食材,包括如糙米、糙薏仁等全穀雜糧類,以及毛豆等豆類、堅果類等,可以增加糞便體積,有助排便。但攝取時,不能完全考量水溶性纖維或非水溶性纖維,原因是這兩者常同時存在。如蘋果皮為非水溶性纖維,但果肉是水溶性纖維;秋葵的皮是非水溶性纖維,其中黏黏稠稠部分則屬於水溶性纖維,吃的時候很難將兩者區分。劉怡里指出,若要預防便祕或讓排便順利,應先從六大類食物中挑選含膳食纖維的食材,並把份量吃足。全穀雜糧類、豆類、蔬果及堅果類,多富含纖維。劉怡里表示,富含膳食纖維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類、蔬果及堅果類,從中可選擇每百公克重量含3克以上纖維的高纖食物,或每百公克含纖維2至3克的中纖食物,如全穀雜糧類有糙米、糙薏仁、地瓜、燕麥、綠豆、紅豆等;水果有芭樂、小番茄、奇異果、柑橘類、香吉士等;蔬菜為地瓜葉、空心菜、綠花椰菜、秋葵、竹筍、蘆筍、牛蒡等。此外,豆類可選皇帝豆、毛豆、黑豆、豆漿等,菇類則如金針菇、香菇等。低纖食物則為纖維2克以下,如高麗菜、洋蔥、嫩豆腐、白飯、油麵、白土司等,如果攝取較多的低纖飲食,也不容易排便。一日膳食纖維,三分之一來源須是全穀雜糧類。劉怡里說,攝取膳食纖維的份量也必須足夠,每天應攝取25至30克的膳食纖維。建議設計菜單為每天吃兩碗全穀飯、一杯300c.c.豆漿,高纖蔬菜2碗,高纖水果2碗,以及一湯匙花生或芝麻等堅果類,就可達到應有的攝取量。蔬果份量方面,廖淑芬指出,依國健署建議,女性每日蔬果攝取量為4份蔬菜、3份水果,男性為5份蔬菜、4份水果,換算每餐都應有1至2盤蔬菜,但許多人早餐不吃蔬菜,因此午、晚餐平均要有2至3盤蔬菜。另糙米、地瓜等全穀雜糧類也含有纖維,一天膳食纖維約三分之一來源須是全穀雜糧類,國人應多吃雜糧飯、蔬果,才能避免便祕,而超商販賣的地瓜,就是民眾可隨時取得的膳食纖維。除了足夠纖維,要避免便祕,一定要多喝水。廖淑芬說,每天應喝水2000c.c.,或是依體重每公斤攝取30c.c.水分,如體重60公斤的人,一天需喝水1800c.c.。尤其天氣漸漸炎熱,從事戶外工作、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但不要以為喝咖啡、茶就是喝水,其實這兩類飲品都容易利尿,反而會增加排尿量,因此還是要多喝白開水。多攝取膳食纖維、多喝水的同時,還要注意適量攝取油脂。廖淑芬表示,如橄欖油、苦茶油、堅果類等,許多年輕女性為減重不吃任何油脂,反成為便祕一族,平時可以用橄欖油拌燙青菜,以潤滑糞便,協助排便順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20 養生.抗老養生
「穀雨」溫暖雨量多,易致身體濕邪!5穴道2食補養肝又養脾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農曆三月中,即陽曆4月19—21日,斗指辰,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據《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民間對此的解釋是倉頡造字不要上天的獎勵,只求老天讓人民五穀豐登,故天雨穀粒,給人間下了一場穀子雨。這一天就叫作穀雨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已結束,極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 穀雨節氣 著重肝與脾的調養時序進入「穀雨」,氣溫更暖和,雨量漸漸增多,是非常適合穀類植物生長的時節,台灣的稻田約在此時結出幼穗,人們常說這個時節是「雨生百穀,夏將至」。但由於穀雨時節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變大,在潮濕的環境下,濕邪更易侵入人體,那麽中醫認爲穀雨時節應該怎樣預防疾病?有哪些膳食可以幫助我們調養身體呢?一、肝:春季肝氣本來就相對其他季節來得旺盛,若在這時期感到口乾、口苦、眼出血,易怒或是睡眠不穩,很可能就是肝氣不舒所導致的症狀。此時應當保持平穩的心情,把握好天氣出外踏青健行,或是在室內從事適當的有氧運動,透過活動肢體不僅能夠紓壓也可疏肝理氣。同時,減少熬夜以提升肝的修復能力,有了充沛的睡眠,才能提升正氣去對抗外界邪氣。飲食方面則是要避開吃辛辣及過酸的食物,以免會使肝木更旺。二、脾:春季肝木過旺容易剋脾土,在此節氣中過食生冷食物,脾胃功能就會更加下降,出現消化方面的症狀,像是脹氣、打嗝、食慾低下及排便不成形等症狀。同時,穀雨後降雨量開始增多,外界濕氣加重,過多的溼氣堆積在身體,人體就會容易覺得疲累、頭暈頭重、噁心想吐、全身痠痛或水腫。在這節氣中的飲食要避開生冷寒涼的食物與甜食,並且記得打開除濕機減少外濕對身體造成影響。 穀雨調養食療:紅豆薏仁湯與四神湯1.紅豆薏仁湯•紅豆:味甘酸、性平保健功效:1.含有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2.纖維質含量豐富,有效刺激腸胃蠕動、利尿、增進排便順暢的效果。3.可幫助排除體內水分作用,改善浮腫,適合濕性體質的人。•薏仁:味甘、性平保健功效:1.含有一種薏苡素,可清熱排毒,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2.代謝水分濕氣、美白、潤澤肌膚、健脾補肺、清熱、利濕、。3.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廢物,。 2.四神湯四神湯顧名思義是由四味藥材所組成---山藥、茯苓、芡實、蓮子。此四種藥材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山藥:古名薯蕷,味甘,性平;有補脾養胃的功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小便、消水腫的功效•芡實:味甘、澀,性平;治療遺尿頻尿、夢遺滑精、泄瀉帶下•蓮子:味甘、澀,性平;有補脾澀腸之功 5穴位保健助節氣調養1.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按摩內關穴有助消除脹氣、和胃止嘔,也有調節自律神經的作用,幫助入眠、舒緩壓力。•位置:手心向上,從手腕橫紋條的中心點,往手肘的方向約3橫指處。•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按摩,每次5秒鐘,左右手各5分鐘,可早晚進行一次。2.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有消除脾濕、健脾理氣的功用,也可以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凹陷處。•按摩方式:用拇指指端按壓,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即可,每天按揉10分鐘。3.地機穴屬足太陰脾經,按摩此穴位可暢通脾經的氣血,改善腹脹、腹痛等脾胃疾病。•位置:在陰陵泉穴位置與內踝尖連線上。以側坐或仰臥姿勢,從陰陵泉穴往下4橫指,在脛骨內側緣處。•按摩方式:用食指指腹點按地機穴周圍,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感即可,每次1 –3分鐘,可早晚進行一次。4.太衝穴屬足厥陰肝經穴,按摩可調理肝血、補氣,還有助減壓、安神的功效。•位置:在腳背的最高點,腳拇趾與腳食趾指縫交界點,往上2橫指(食指跟中指)處。•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揉按,力度適中即可,每次按摩4–5分鐘。5.行間穴屬足厥陰肝經穴,也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按摩這個穴位能幫助打通肝經,有疏肝理氣、清肝瀉火的功效。•位置:在腳背大腳趾和第二趾之間邊緣的凹陷處。•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揉按,力度適中即可,每次按摩4–5分鐘。穀雨,延續清明的狀態,天氣容易陰晴不定,更加潮濕的空氣也讓人體健康容易受影響。因為環境濕氣變重的關係,身體也容易受到濕邪入侵,讓脾胃的抵抗力降低,脹氣、食慾不佳等消化道問題也容易出現。此時應以「袪濕健脾」為原則飲食,透過排濕氣食物,將身體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避免水腫、濕疹、大便濕軟、精神易倦沈重等問題,脾胃強健後,免疫力自然提升! 參考資料1.維基百科2.行政院農委會官方網站3.《百家講壇》 中醫話節氣 6 穀雨4.醫砭 經穴庫5.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官方網站(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便有血怎麼辦?是大腸直腸癌嗎? 醫師告訴你真相,一圖看4種治療方式
陳先生55歲是一名兢兢業業的上班族,最近老闆交代一項專案需要加班趕工,這幾天連續加班到晚上8點,飲食也不正常。一天早上上廁所時,突然解了大量鮮血便,想到爸爸20多年前診斷大腸癌去世,驚惶失措下,趕緊掛了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就醫。進入門診第一句話:「醫師,我是不是有大腸癌啊?」血便原因大多不是大腸癌根據統計,血便大部分的原因是肛門疾病造成的,包括:痔瘡、廔管、肛裂等,其餘原因有大腸憩室、大腸發炎、大腸瘜肉、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出血等,真正是大腸癌造成血便不到10%。陳先生繼續問到:「聽說現在台灣大腸癌很嚴重啊!我爸爸就是大腸癌過世的。」台灣大腸直腸癌現況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已經連續13年為我國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第三名的癌症,每年新診斷的大腸癌人數約13,000-16,000名,診斷時約有1/4為第四期。常見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於50歲、有大腸癌家族史、糖尿病、肥胖、抽菸、喝酒、高脂低纖飲食、好食紅肉(豬、牛)、發炎性腸炎等。陳先生再問:「如果血便大部分不是大腸癌造成的,那大腸癌有什麼症狀?」常見大腸癌症狀常見大腸癌的症狀包括:血便、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大不乾淨(裡急後重)、腹脹、腹痛、體重減輕、倦怠、貧血,但近年來發現,最常見的症狀是「沒有症狀」。陳先生問到「沒有症狀!那我哪知道我有沒有得到大腸癌?」大腸癌診斷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有推出大腸癌篩檢,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免費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若有陽性則建議後續做大腸鏡檢查。可是,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不代表一定有癌症,可能只是有息肉,且大部分是痔瘡造成;相反的,檢查陰性也不代表沒有問題,因為這種檢查便宜但敏感度不高,若是有臨床症狀,就算是陰性,還是會建議做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在美國已經建議將篩檢年齡調降至45歲,而且是每年接受大便潛血檢查。在一旁的陳太太問到:「我上次做大腸鏡切了一顆息肉,那要多久追蹤1次?」大腸鏡檢查大腸鏡檢查是用內視鏡從肛門一路檢查到盲腸,也就是大腸最深處。經內視鏡放大後可以看清楚微小的瘜肉並將之切除。若第一次大腸鏡檢查為正常,則可以回歸每2年做1次大便潛血檢查,若是發現低風險息肉,則建議3-5年要再追蹤檢查大腸鏡,而若診斷是高危險性瘜肉,則建議2年要再追蹤1次大腸鏡,不過考量到每個人清腸乾淨程度不一,一切要以醫師建議為主。陳先生立馬要求要做大腸鏡,但也問到「我爸爸診斷時就說只能做化療,但隔壁老王卻說可以開刀,到底要怎麼治療大腸癌啊?」大腸癌治療大腸癌第一期至第三期主力治療是手術,而第四期大腸癌主力治療是化學治療加標靶治療,第二期、第三期的直腸癌可能會先接受電化療再開刀。現在的手術治療非常先進,除了傳統開腹手術,還有許多微創手術可以選擇,現今超過7成的大腸癌可以採取微創方式進行手術切除。微創手術有分成標準腹腔鏡、3D腹腔鏡、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比較表如下。不過每個病患的病情不同,適合的手術方式也不同,需要病患與醫師充分討論。化學治療也隨著醫學進步效果變好且副作用減少,這10多年來標靶藥物廣泛的使用下讓第四期大腸癌有更好的療效。此外,近年來「精準醫療」的概念逐漸普及,精準評估腫瘤基因型態及精準用藥也成為時下主流。門診尾聲,陳先生問「那我要怎麼預防大腸癌呢?」大腸癌如何預防預防大腸癌最基本就是維持正常健康生活,不菸不酒,天天五蔬果,避免吃過多的紅肉,建議50歲要做第一次大腸鏡,若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則要提早到40歲,幾乎所有大腸癌都是由瘜肉慢慢長大的,若是能在還是瘜肉階段就將其切除,並定期追蹤,就是預防大腸癌最好的辦法。延伸閱讀:.「一地區」大腸癌盛行率第1名!高敏敏曝「8種罹癌食物」台灣人幾乎全吃過.健檢正常卻3年後罹大腸癌?醫提醒這種息肉很難發現!3生活惡習快改.一圖看懂大腸鏡需多久做一次?應從幾歲開始做?醫:3高危險族群需當心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0 焦點.健康知識+
一天「3個時間點」喝水防中風!中風4大高危險群預防保健法
中風意指因腦血管阻塞或出血,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部缺乏氧氣及養分,進一步使局部腦細胞受損或死亡的現象。西醫將中風分為以下2種,缺血性中風表示當供應腦部血流的血管出現狹窄、堵塞,血管會隨著硬化程度提升逐漸越變越窄,當整個堵塞就會造成腦中風。另外一個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的可能是,心臟或頸動脈管壁上掉落血栓、或是硬化的碎片,順著血流流到腦部,直接堵塞腦血管。出血性中風則為腦部血管因為高血壓、動脈瘤等問題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依腦部血管出血原因可分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動脈瘤破裂、動靜脈畸型。中醫則認為中風發生的原因,是患者平素氣血虧虛,與心、肝、腎三臟陰陽失調,加之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或勞累、外邪侵襲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內風夾痰火,上擾清竅,致腦絡阻遏,竅閉神匿。中醫將中風危險群分為以下4大類:中風4大危險群1.氣虛血瘀型:族群:平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疲勞、頭暈、心悸、面色萎黃氣色不好、走路時步態不穩,手指握物無力預防保健法:按摩手上的合谷穴,腳上的足三里穴。也可用丹參、黃耆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補氣活血,通經活絡之功效。2.肝腸上亢型:族群:平時有高血壓的患者症狀:感到頭痛頭脹,而且伴隨有眼皮不自主顫動、眼睛紅赤,口乾口苦,手腳麻木,心煩失眠。預防保健法:按摩頭上的百會穴,以及腳上的陽陵泉穴。也可用天麻、決明子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以達到平肝熄風,滋陰潛陽之功效。3.痰濁阻絡型:族群:糖尿病、心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症狀:時常感到頭部重著感、頭暈、胸悶心悸、手腳關節活動不靈活。預防保健法:按摩頸部風池穴、腳上的三陰交穴,藉以達到活血化瘀通絡之功效。4.肝腎陰虛型:族群:平時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症狀:時常感到頭暈,頭痛,耳鳴兩眼視力模糊,視物不明、臉部烘熱、兩顴骨紅、手足心熱,伴隨手指麻木心情煩躁、睡眠品質差、腰膝酸軟等症狀。預防保健法:按摩腳上的太衝穴。也可以用天麻、枸杞子、杜仲各5公克加水煎煮當茶飲用,藉以達到滋陰降火,柔肝滋胃,育陰潛陽之功效。一天「3杯水」預防中風中醫師楊素卿曾接受採訪表示,想要防止中風的發生,要先預防身體的血液過於黏稠。因此一天之中有3杯水一定要喝,包括分別要在「早上剛起床」、「睡覺前」以及「半夜喝」。剛起床時不要急著起身,先躺半分鐘,把頭搖一搖,確定沒有頭暈再起身。坐起來時花半分鐘動一動。接著再讓雙腳下垂放床邊,等半分鐘才能起身走動。中醫也能治療中風?傳統中醫將中風的治療分為2個階段——急性期與恢復期,2個時期針對不同的型態,有不同的治療:1.急性期(1)肝陽上亢,風火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頭暈頭痛、面紅目赤、口乾口苦、心煩易怒、大便乾硬、舌質紅、脈弦。治療法:天麻鉤藤飲加減(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舌質黯淡、舌苔白膩、脈弦滑。治療法:半夏天麻白朮湯加減 (3)痰熱壅滯,風痰上擾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半身麻木、腹脹便秘、大便乾硬、痰多、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治療法:溫膽湯加減 2.恢復期(1)陰虛陽亢,脈絡瘀阻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頭暈頭痛、耳鳴、舌紅、舌苔少、脈數。治療法:知柏地黃湯加減(2)氣虛血瘀,脈絡瘀阻 症狀包括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半身麻木僵硬、舌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脈弱。治療法:補陽還五湯加減除了進行內服藥調理之外,針灸也是有效果的治療方法,透過對經絡的刺激,達到調節人體氣血陰陽的效果,若能及早介入,對於中風病人的恢復將有不錯的療效。參考資料高醫醫訊:中醫對於腦中風之預防與保健臺中榮民總醫院:腦中風的中醫治療【延伸閱讀】 很多癌症都是在50歲被發現!30、40、50、60歲,健康檢查最該注意的事(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7 醫療.消化系統
有吃菜還是便祕?糞便軟黏?醫解常見3問題,不是光吃菜就好!
許多人平常都有在吃蔬菜,卻還是會有排便問題,例如便祕、軟黏的糞便、一粒粒像羊糞便等不健康糞便的狀態。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痔瘡手術主治醫師鍾雲霓表示,蔬菜雖然是排便重要的一環,但排便也不能單靠蔬菜,若有排便問題可檢視日常飲食習慣,以利排便順暢。 蔬菜吃到撐了還是大不出來?醫:吃到撐不代表吃得夠! 蔬菜吃到撐≠吃得夠:鍾雲霓醫師表示,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需攝取25-30克蔬菜,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吃得很多,但實際換算恐怕還不夠,特別是對於體性較瘦者、減肥者等族群。舉例來說,以體重45公斤和體重90公斤兩者比較,一般會認為45公斤者食量較小、吃得較少,所以蔬菜吃到15克左右就吃不下、就足夠,體重90公斤者食量較大就得吃到30克,但事實上驅動腸道所需要的膳食纖維兩者是一樣的。 蔬菜如何真的吃得夠?但是,食量較小的人確實也難以吃得下更多的蔬菜、膳食纖維攝取量也較難達標。因此醫師建議,此情況就可留意盡量挑選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材。一般而言,深綠色蔬菜膳食纖維會比白色蔬菜來得更多,同樣分量的菠菜就可比高麗菜高出2倍。另外,水煮過的蔬菜體積也會跟著縮水,同樣體積下能吃下的份量就比生菜來得多。 蔬菜量吃夠了,但還是便秘?醫:2種膳食纖維都要吃! 非水溶性:水溶性纖維=2:1膳食纖維也分非水溶性和水溶性,兩者有各自的作用。鍾雲霓醫師表示,非水溶性主要形成糞便的骨架,以助糞便於腸道蠕動推進,大多在蔬菜類吃得到;水溶性則可視為鑲在骨架中的晶體,濕滑促進腸道蠕動,可選擇水果類。兩者都不可或缺,一般會建議兩者比例2:1。 缺乏其中一種,容易...醫師表示,像是排便腸出現的兩種問題,一種就是大便很軟很黏,這種通常就是缺乏蔬菜的非水溶性纖維,因此難有骨架可支撐。一顆顆硬硬的像羊大便,通常就是缺乏水果類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奇異果有2:1的膳食纖維!有排便問題的民眾,可先試試奇異果,奇異果的膳食纖維確實很奇異,是少見非水溶性和水溶性配好2:1的蔬果,雖說便秘也有其他可能,不過若吃了奇異果真的改善便秘,那恐怕日常膳食纖維配置不佳所引起,可多留意蔬果比例配置。 2種膳食纖維都有吃還便祕?醫:糞便組成不只膳食纖維。 糞便的組成:糞便的組成關鍵也不只有膳食纖維,鍾雲霓醫師表示,糞便可包含了30%吸收不完或吸收剩下的殘渣、膳食纖維,以及30%好菌、壞菌、凋亡的腸道細胞及紅白血球,還有20%未完成吸收的礦物質,和20%油脂。從此來看,就可以了解光是吃蔬菜和水果是不夠的。 油脂也是潤滑關鍵:醫師說明,對於糞便的潤滑,油脂也很重要,許多健身、減重者常會有便秘的情況,很常見就是因為油脂攝取不夠。油脂也是必須營養來源,攝取不足除了影響身體健康,也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建議此族群可如在沙拉、拌炒青菜時加入橄欖油、葵花子油等健康植物油,攝取足夠的油脂。 水分也很重要:另外,喝水對排便的影響也很大,腸道也需要有水分才能夠順利推進糞便。診間許多民眾會和醫師說都有喝水,一天喝到1500c.c.,這樣的量其實非常少,一般最低標準會建議喝到2000 c.c.,能到2500 c.c.更好,最好能超過3000c.c.。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容易透過汗、尿排出水分,會需要更多水分。建議民眾,日常應注意水分補充,並將一天所需的水量分散於一日當中,別埋著頭努力喝。另也可吃仙草、愛玉、奶酪等果凍狀的水分,可減少水分被吸收轉移至膀胱變成尿意,讓水分更多留在腸道當中。 都做了,但就是便秘?若上述都有注意,但排便情況就是不盡理想、或自覺腸道不健康,建議可觀察是否平常也攝取了過多的自由基等刺激物質、有害物質,例如過多紅肉、手搖飲等含糖飲料、高脂肪、燒烤、炸物、辣物等。這類族群就會建議適度減量,不過不用完全不吃。 疾病影響的可能:當然,排便情況也有可能是受到疾病影響,若排便問題遲遲沒有辦法改善,可尋求醫師協助,檢查了解原因為何。特別是出現不尋常的症狀,例如排便習慣改變、發現血便、沒減重下體重減輕、時常貧血等,更要盡早就醫,以利防範腸癌。 《延伸閱讀》 .黏在馬桶上?四分之一成人有排便困難 出現3種「病態便秘」快就醫 .從7種大便看健康狀況 醫:4種情況應盡早檢查。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3-04-03 焦點.元氣新聞
奧斯卡獎得主坂本龍一不敵病魔,日前因直腸癌逝世
日本著名配樂大師坂本龍一因直腸癌逝世,享壽71歲。坂本龍一在2020年被診斷出罹患直腸癌,但仍堅毅地面對病魔,進行多次手術治療。直腸癌和大腸癌的症狀不同,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是肛門出血,而右側大腸癌以腹痛最常見,左側大腸癌則是大便習慣改變。By Notion AI曾幫電影《末代皇帝》配樂而榮獲奧斯卡獎、日本著名配樂大師坂本龍一(Sakamoto Ryuichi)在上個月28日(2023/03/28)因直腸癌病逝,享壽71歲。事實上,坂本龍一事實上,曾經在2014年曾經罹患咽喉癌,在治療的過程中,他自己陳述這段過程:我遭受到非常痛苦的過程,我幾乎無法進食,甚至無法吞口水。而在經過治療後,在2015年時逐步恢復健康,他說:「我現在感覺好多了,感受到能量回來了,但我不知道癌症什麼時候會回來找我。」沒想到一語成讖。2020年時,坂本龍一被診斷出罹患直腸癌,而且是第4期,但他仍堅毅地面對病魔,進行多次手術治療,但癌細胞仍然擴散到肺部,當時他在官網上寫下:我已經70歲了,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但我還是想要像我的偶像巴赫跟德布西一樣,創作音樂到生命的終點。因此在2022年12月時,他進行了一項特殊的線上音樂會,他說:「我的體力大幅下降,已經無法負荷60到90分鐘的音樂會,所以我把這些音樂一首首錄製下來,然後串成一場音樂會。大家好好享受吧!」什麼是咽喉癌?咽喉癌是一個通用術語,適用於在喉嚨(咽癌)或喉頭(喉癌)中發生的癌症,屬於頭頸癌的一種,主要發生在男性。喉部結構複雜,包括9塊軟骨和各種軟組織,是呼吸道的重要部分,上下分別與口咽和氣管相連接。若喉癌細胞擴散,可能侵犯周圍部位,影響正常生理功能運作。咽喉癌可根據其發生部位分為聲門癌、聲門上癌和聲門下癌,其中最常見的是聲門癌,佔所有咽喉癌超過60%的發生率,其次是聲門上癌,發生率超過30%,而聲門下癌的發生率則較低,不到10%。咽喉癌的症狀包括喉嚨痛、聲音沙啞等,這些症狀發展緩慢,且與其他疾病相似,因此患者經常忽視早期症狀,最終可能延誤發現的時間。》看更多咽喉癌診斷方式直腸癌和大腸癌有何不同?大腸直腸癌發生的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尤其是右側的大腸癌,初期只會出現大便潛血,根本一點感覺都沒有;而左側的大腸: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長出的癌症中後期後比較會有大便習慣改變和血便等症狀,可是一般人又很容易把這些症狀誤認為痔瘡,因此延後就醫。不幸的是,當症狀嚴重就醫時,常常已經末期,也就是已經有淋巴腺、肝臟、肺臟或甚至骨骼轉移。事實上,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從良性息肉演變而來,經過10年的時間慢慢從良性的息肉演變成惡性疾病甚至轉移,所以基本上大腸直腸癌癌細胞惡性度不像胃癌、肺癌或是肝癌那麼高,所以是一種治癒率較高的癌症。大腸直腸癌依發生位置約可大略分左側大腸癌、右側大腸癌、直腸癌,不同位置的症狀也有些許不同。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臺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出版的《大腸直腸癌診斷與治療之共識》手冊指出,直腸癌因最接近肛門,最常見的症狀是肛門出血,會有血便、裡急後重(有便意但解不出來)、排便習性改變等症狀。而右側大腸癌以腹痛最常見,體重減輕、腹脹、貧血次之;左側大腸癌最主要則是大便習慣改變,腹痛及直腸出血次之。而直腸癌也因為離肛門最近,病人還常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肛門能不能保留的問題。照片出處:By Joi Ito - originally posted to Flickr as Ryuichi Sakamoto, CC BY 2.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023636參考資料Composer Ryuichi Sakamoto diagnosed with bowel cancerRyuichi Sakamoto, fighting cancer, livestreams what may be final concert「霹靂火」編劇鄭文華咽喉癌逝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與預防中研院士朱雲漢直腸癌逝享壽67歲 直腸癌和大腸癌有何不同?
-
2023-04-02 醫療.消化系統
肛門癢「3大原因」都是你自作自受!1擦拭方式恐更癢
「我剛剛才看到有人在挖屁,應該是癢吧!」你有沒有經常不經意的,看到別人、或自己以為沒有人看到,肛門騷癢難耐而在抓癢的呢?常常一直想抓,又常常不好意思,但有時候,又忍不住會偷偷向肛門抓癢一下⋯⋯ 肛癢常見3大原因 可能都是因為自己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這個是常見的肛門瘙癢,也被簡稱為肛癢,那是一種以肛門周圍瘙癢的症狀。這種情況會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會導致心理壓力!同時分享肛癢最常見的三大原因,其實都是因為你自己: 1、糞便殘留物糞便殘渣,又稱糞土,是指排便後,殘留在肛門周圍皮膚上的糞便物。糞便,如果清潔不徹底,常常會導致肛門區域刺激和騷癢。這可能是由於從肛門囗排出的大量的消化液體、大量糞使細菌和其他從腸道排出的分泌物質,皆會刺激肛門周圍皮膚,引起騷癢無比。 有幾個因素會導致糞便殘留:‧擦拭不當:排便後擦拭不充分或不當會導致糞便殘留。必須使用輕柔的擦拭技術和足夠的衛生紙或濕紙巾以確保徹底清潔。‧腹瀉或稀便:腹瀉或稀便,容易沾住肛囗皺摺凹陷,會使有效清潔肛門區域變得困難,導致糞便殘留和刺激。 2、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那些皮膚容易濕疹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由於皮膚到處不同的慢性發炎,也會在肛口附近發炎,引發肛癢。 3、痔瘡痔瘡,是一種常見的肛口疾病:a.發炎:痔瘡的腫脹肛口血管容易發炎,導致肛囗附近奇癢無比。b.黏液:痔瘡常伴隨肛腸黏液,常常刺激肛囗周邊,引發肛癢。c. 摩擦:腫大痔瘡和內褲(尤其是丁字褲)或過度肥胖者,肛門附近皮膚容易產生摩擦,而刺激肛周邊,引起皮膚發癢。 處理肛癢 這樣解決才正確 這些都是個人隱私的問題,很多人都會不好意思問如何解決肛癢問題,在很多以為沒有人看到的地方,開始一直「抓肛癢」,其實這真的是「不雅,也不是處理肛癢的正確方式」!如何正確處理肛癢? 1、肛門乾淨a. 用溫和的肥皂和水輕輕地清潔肛門區域b. 避免使用敏感的肥皂或香水產品c. 清潔後將該「肛門周圍區域撫乾,而不是大力摩擦乾掉的」。大家都常常在擦肛口,這樣容易導致肛口脫皮,而在穿上內褲後摩擦更敏感、更加癢了! 2、避免刺激穿透氣、寬鬆的內褲,比穿丁字褲更好,這樣可以減少你肛門囗,對丁字褲的那條線,一直在摩擦,容易脫皮,又會過度刺激,引發肛癢。 同時限制使用含有香料或刺激性化學品,對肛門口護理,有些人就是對這些化學物質,有過敏反應;此外,選擇低過敏性洗衣粉和織物柔軟劑洗內褲,也是很重要的! 3、記得看醫生如果是痔瘡,引發的你的肛門囗,不抓也癢,抓了還癢,記得要去看一下醫生! 一直抓無法緩解搔癢 快找廁所處理 黃軒提醒,一直抓,一直抓,癢癢也很快又會來的,因為那是沒有效的抓癢!不要再去抓了,「不雅觀、又骯髒」,趕快去附近廁所處理肛門部位的清潔和乾燥,避免過度擦拭,可使用濕潤的濕巾,但選擇不含香味的柔軟衛生紙,這樣才是處理肛癢的正確方式! 【延伸閱讀】 ·上完大號「衛生紙全白」才乾淨? 專家說法恐顛覆你的認知 ·外科醫揭「大便後4個清潔地雷」:多數人都擦錯了  有味道正常啦   
-
2023-03-31 養生.家庭婚姻
二寶媽曝坐月子「在家vs月子中心」血淚經驗!第一胎在家簡直人間煉獄 坐月子3方式如何挑選?
「坐月子」是華人流傳許久的傳統習俗,多指產後約一個月的時間,讓媽媽在這期間好好休養生息,讓身體回到懷孕前的狀態。現代許多人會選擇產後住月子中心,而網路上只要出現「有必要坐月子」、「該不該去月子中心」的相關文章,常會掀起網友論戰,一名二寶媽在Dcard上以「我是台女 我要求住月子中心」分享血淚經驗,第一胎是親媽在家幫坐月子,母女累到崩潰,第二胎寧可自費住月子中心。第一胎在「家裡」坐月子原po回憶起第一胎在家給娘家媽媽坐月子,那一個月「自己和媽媽都累到不成人形」,因為產婦坐月子不能熬夜,所以原po跟媽媽24小時輪班,媽媽顧半夜12點到6點,自己顧白天,換媽媽補眠。才剛吃一口飯,小嬰兒就狂哭、吐奶、拉屎,此時就要馬上幫他洗洗屁屁、換衣服。媽媽中午起床後要幫忙煮月子餐,下午燒藥草包讓我洗澡。小嬰兒天生技能喝奶、拉屎、吐奶、大哭,沒來由的一直哭,會哭到換氣不順臉變紫色,原po怎麼哄都沒用,只好跟娘家媽媽輪流哄嬰兒。除了哄小嬰兒,產婦需要定時擠奶,4個小時擠一次 擠完小孩又要喝奶,由於原po沒吃好也睡不飽,導致奶量很少,需要邊擠奶邊按摩刺激乳腺,整個擠奶耗費了快一個小時。喝母奶小嬰兒很快就會餓,肚子餓就會又哭又叫,並且還會一直狂拉屎,一天至少拉個11次,原po再怎麼勤奮換尿布,小嬰兒也會紅屁股,這導致尿尿、大便時會刺痛,感到痛後又是一連串的嚎啕大哭、聲嘶力竭。原po吃完飯、擠奶、洗奶瓶、消毒擠乳器、幫小孩餵奶、餵奶完要拍嗝、洗好小孩的屁股、換好尿布,又開始擠奶、清洗奶瓶、擠乳器消毒、幫小孩餵奶、拍嗝、尿布,要一直地獄之輪迴做這些事。娘家媽媽也要幫小嬰兒洗澡,洗一堆沾到大便的衣服跟奶漬紗布巾。原po感嘆「在家坐月子的那一個月簡直不是人在過」,表示自己有保母執照,娘家媽媽也是保母,2個人在家坐月子也能累成這樣,更何況是完全沒經驗的人。本以為生產完就不會再痛,根本騙笑威!除了產後一個月持續都在流血,導致沒睡好時常頭暈;還要面臨乳腺堵住跟脹奶的痛,痛感跟生產有得拼。生產完會陰被剪開縫起來的傷口、奶頭被吸破又結痂還沒好又被吸破的傷口,傷口每天都有存在感。由於老公平日有上班,沒請他幫忙熬夜照顧坐月子,假日才會來娘家幫忙,六日兩天平均餵奶1次、換尿布0次。 第二胎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因為老公的薪水不夠,原po第二胎自己出「全額」去月子中心坐月子,挑選最便宜的月子中心,30天花費12萬。雖然房間非常小,但原po一點都不在意,只求能活命。第二胎不想再殘害娘家媽媽,她年紀大根本經不起熬夜,第一胎幫忙坐月子時,體力越來越差。原po在月子中心,只要負責「吃飯、擠奶、餵奶」,白天推嬰兒上來餵奶,晚上我洗澡睡覺,這樣的生活讓原po知道什麼叫坐月子。經歷了兩次坐月子(第一胎在家、第二胎在月子中心),原po感慨表示,小孩是女生在生、生產是女生在痛、擠奶是女生在擠,如果月子中心女生想住也是女生出的話,要這些沒用的男生幹嘛。對於那些「連月子中心都捨不得讓老婆住,以為月子中心只是跟閨蜜炫耀的產物」的男生,原po奉勸不要生小孩,不要以為出一張嘴、出個精子,好像有多厲害。網友力挺產婦去月子中心 生小孩是夫妻雙方的責任「我要求住月子中心」的貼文一出,引起許多網友力挺,支持產婦產後在月子中心坐月子。「有老公表示,看完我更篤定我幫老婆存月中的錢是對的~住給她爽」、「看妳第一胎的經驗真是嚇人!」、「我寧可費用全出也不願意忍受那些痛苦,身心靈的變化、身材變形,還有紋路的問題」、「推!看完覺得顧小寶寶超可怕的!還有選一個好隊友超級重要」、「我跟你一樣第一胎回娘家坐月子,全家一起累得要死!第二胎果斷自己付錢住月中」「如果未來先生敢說什麼月子在家做就好,我一定在婆家做,臉皮夠厚直接累死婆婆」。也有網友抱不平表示,月子中心的錢其實是爸爸幫「自己」出,而非幫老婆出。「你以爲是『幫』女生準備月子中心?才不是,對生完還在流血惡露跟恢復縫合傷口的產婦來說,這段期間男生是要負責照顧老婆+嬰兒,月中只是把你原本該做的事外包,要清楚是這錢是花在你自己身上才對呀,怎麼推到女生身上了?所以你不該說是『幫』老婆準備月中,而是出錢『幫自己』準備的才對!把責任扛起,不要把理由推到女生身上好嗎?」、「月子中心不是只讓女生放鬆欸!老公也能一起住進去啊!還有最重要的新生兒有專人幫忙照顧!一家三口一起住,怎麼都說是女生爽?你覺得月子中心爽到的只有女人,那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和老婆一起顧小孩,只認為那是女人的工作」。有網友呼籲,若錢不夠多別生,不然雙方都會很辛苦,生小孩是夫妻要一起共同負責的事。「女生年薪沒150萬別生小孩,結婚前就要討論怎麼分配金錢,為自己留後路跟面子」、「對於連月中錢都感到壓力的人,真心建議好好考慮要不要生。我婚前就已存好一筆錢,準備給老婆從懷孕到月中的開銷用,告訴老婆未來就是去住月中好好休息」、「坐不起月子就不要叫老婆生,器官位移、會陰處被剪開、骨質流失,哪一個是造成懷孕的男人需要承受的?對身體損傷的調養被曲解為女人之間的社交較量」,也有網友揶揄表示「貴不是月中的缺點,是你的缺點!」。但也有網友提出疑問,「歐美婦女為何都沒要求去月子中心?」此疑問一提出,被大批網友砲轟。「國外叫產後護理,台灣叫坐月子。國外產假給的多,先生也會一起請假照顧。坐月子就是產婦恢復+新生兒磨合,嚴格說起來月子中心是把爸爸的責任外包,但多數台男卻覺得月中是讓老婆去度假的地方。」、「因為外國太太生產後負責擠奶餵奶,其餘都是爸爸負責。台灣月中基本上就是代替了國外爸爸的工作,講到底,只要你夠強可以勝任每天睡不到2小時的工作,其實真的不用月中,但前提是...你能嗎?」、「有在關注歐美就知道那邊的爸爸很有育兒概念,產後課都會一起上,也會請陪產假在家帶小孩,但多數的台男不想付出又不想付錢」。「月子中心 VS. 在家」坐月子哪個好?對於在家或去月子中心,每個家庭有不同的需求和選擇。以下是坐月子3方法:1.月子中心:月子中心可以提供專業的護理人員和月子餐,讓產婦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照顧。此外,還能認識其他產婦,建立彼此的支持系統。2.在家裡請家人幫忙坐月子:在家裡坐月子可以讓產婦和家人在一起,享受親密和溫馨的氛圍。此外,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喜好來調整飲和生活習慣。3.請月嫂到家裡坐月子:如果家中沒有人能夠幫忙照顧產婦和新生兒,可以考慮邀請月嫂來協助。月嫂能夠提供專業的護理和照顧,讓產婦和家人能夠放心休息。最重要的是根據個人需求和情況來選擇,不需要受到外界的壓力和影響。如果在家坐月子能夠照顧好自己和孩子,那就在家坐;如果需要專業的護理和照顧,那就去月子中心;重點是要讓產婦和新生兒能夠得到足夠的照顧和休息。6種說服去「月子中心」的方法如果產婦想讓老公同意自己去月子中心坐月子,可以考慮以下6種方法:1.提供相關資訊:收集有關月子中心的相關資訊,例如服務內容、專業護理人員、醫療設備等等,並解釋它們的好處。藉由清晰明瞭的信息,讓老公明白月子中心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以及幫助媽媽更快地康復。2.以健康為由說服:讓老公知道產婦在月子期間需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照顧。如果老公對媽媽和嬰兒的健康有所關注,他應該會同意去月子中心坐月子,因為那裡可以提供更好的醫療和護理。3.與醫生溝通:嘗試請醫生解釋月子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為什麼在月子中心比在家更安全。這樣的話,老公也許會更容易接受,因為他知道這是醫生建議的。4.讓老公參觀月子中心:如果有機會,可以帶老公參觀一下月子中心,讓他看看那裡的設施和環境,以及護理人員是如何照顧產婦和嬰兒的。5.請求家人支持:尋求婆婆、父母或其他親戚的支持。如果有人能夠支持你的決定,老公也許會更容易接受。6.妥協:最後,如果老公還是不同意,或者無法承擔月子中心的費用,可以自己出錢去月子中心。或考慮在家裡坐月子,但可以考慮請保姆或月嫂等其他人幫忙照顧,這樣至少能夠減輕新手媽媽的負擔。.女結婚才有依靠?媽反駁爸「嫁給你倒楣下半輩子」曝血淚史!婚前思考6問題.為何已婚男說30萬住月子中心很值得?網:安太座一世平安.「婚姻三機、月子中心」二選一怎麼選?兩派網友各執己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29 醫療.消化系統
胃不適、胃痛怎麼辦?需要照胃鏡檢查嗎?正確處理流程一次看
現代人壓力大、三餐不正常,常覺得胃部不適,長期下來可能還會有胃痛的問題,但由於症狀常見,許多人都會將胃痛歸因於生活作息、壓力,不過胃痛也有可能是急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甚至是胃癌導致的。 民眾若遇到胃部不適該怎麼做?什麼樣的情況需要做進一步的胃部檢查?胃部不適時的正確處理流程,讓專家們來告訴你。 等級一:胃部不適 正確飲食、改變生活習慣 多數民眾胃部不適都是因為生活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造成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醫師侯君穎建議,可以先靠著正確飲食、應對壓力源、改善生活習慣來改善症狀,不一定要馬上做照胃鏡等侵入性檢查。 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營養師指出,胃本身就有很好的平衡調節機制,因順應著胃的特性,提供胃部營養素,避免所謂的「傷胃食物」,並充分咀嚼,每一口食物應咬20-30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保護胃部健康。 ➤延伸閱讀:傷胃食物有哪些? 快記下!「這2類」食物容易使胃部不適 等級二:胃痛 了解疼痛原因、考慮就醫治療 不過,若是胃部不適的情況已經到達「疼痛」的程度,就要考慮就醫治療。從中醫觀點來看,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博政分享到,一般常見的慢性胃痛可分為三大型,治療方法與穴位按摩都不完全相同。 氣機阻滯 好發族群:容易緊張,壓力較大的民眾。 常見症狀:肚臍周圍脹滿,疼痛部位不固定,通常脹滿感大於痛感,情緒起伏大時誘發,疼痛常延伸至肋骨兩側,伴有打嗝嘆氣,排氣後症減緩,舌苔薄白,脈弦。 保健穴位:合谷穴、內關穴。 食積胃脘 好發族群:三餐不定時,暴飲暴食的族群。 常見症狀:胃部常常脹滿,嚴重時悶痛,部位固定,通常在進食完不久後發生,伴有口乾口臭、噁心,胃食道逆流,嚴重時會嘔吐,大便偏黏不成形,不常解便,舌苔厚膩,脈滑。 保健穴位:中脘穴、天樞穴。 腸胃虛寒 好發族群:常吃生冷飲食,如生猛海鮮、生菜沙拉的民眾較容易發作。 常見症狀:突發性胃部隱隱作痛,熱敷後症狀改善,遇寒則加重,通常大便較軟散,解便次數較多且不成形,容易腹瀉,手腳冰冷,舌苔薄白,脈沉。 保健穴位:氣海穴、關元穴。 ➤延伸閱讀:劇烈胃痛怎麼辦?中醫詳解:三類辨證與穴位按摩 若以西醫角度來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李柏賢表示,胃痛有可能是急性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三種疾病的症狀不盡相同。 急性胃炎:疼痛通常都會很明確知道是在某一事件之後引起的,大多患者都是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火鍋、烈酒等,引發疼痛,若痛個一天、半天,直到吃藥後才緩解,大多都是因為急性胃炎。 胃潰瘍:胃部持續性的悶痛,且吃了食物之後症狀會加重。 胃食道逆流:當胃酸逆流至食道,刺激神經,也會造成疼痛,疼痛位置通常位在腹部中間,並伴隨胸口灼熱、口中有酸氣味、喉嚨癢癢會想咳嗽。 有些民眾遇到胃痛問題,可能會想自行購買藥物服用,然而吃錯藥物、藥量反而會引起反效果。李柏賢醫師表示,自行購買藥物服用時還有可能會忽略潛在的重大疾病因子,建議民眾若有任何症狀應善用醫療資源,尋求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常常胃痛,到底怎麼了?專科醫教你簡單分辨「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 等級三:長期胃痛+其他症狀 認識檢查、進一步診斷 如果胃痛情況沒有獲得改善就要特別小心,因為嚴重有可能是「胃癌」引發的疼痛問題。輔大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林暘朝提到,如果胃痛,又合併有貧血、解黑便、體重嚴重減輕等症狀,需要特別注意,建議要做進一步檢查。 胃部檢查有哪些? 怎麼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 關於胃部的檢查方式有很多種,最直接看到胃內部狀況的便是胃部內視鏡檢查,也就是所謂的「照胃鏡」,而胃鏡也是早期發現胃癌的重要診斷方式。 一般的胃鏡檢查需要進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從咽喉放入內視鏡進入胃進行檢查。現在也有膠囊胃鏡,不需麻醉就可進行檢查,有些民眾年紀較大、心臟、肺部功能不好,擔心麻醉風險,也可以膠囊胃鏡進行檢查。 而除了胃鏡外,還有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幽門桿菌吹氣測試等各種檢查,如果民眾不確定要進行哪一種檢查,該怎麼辦? 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建議,民眾可前往肝膽腸胃科或家醫科,醫生會視病況嚴重程度與症狀時間長短安排適當的檢查,例如胃鏡與大腸鏡檢查,若高齡族群不適合侵入性檢查,也可改做胃幽門桿菌吹氣測試、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等,有助於鑑別病因。 ➤延伸閱讀: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醫:有「關鍵症狀」須提高警覺! 【延伸閱讀】【胃痛專題】傷胃食物有哪些? 快記下!「這2類」食物容易使胃部不適【胃痛專題】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醫:有「關鍵症狀」須提高警覺!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7188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4 醫療.中醫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經痛、腹痛、便祕…按對位置有助改善不適
肚子不舒服、經痛的時候,人們常會按摩肚子試圖讓自己舒服些,其實肚子上確實也有許多簡單好記的穴位,有助改善各種常見疼痛。澄明中醫診所郭祐睿院長指出常見穴位,以及常見情況可以按的穴位,學起來更有助養生! 7大腹部穴位一張圖看懂!按對位置更有助改善不適。 郭祐睿院長指出,腹部穴位和診斷就中醫而言相當重要,腹部裝有心臟和肺以外的所有臟器,經脈也於此運行,掌握發生在此部位的感覺,例如軟硬、疼痛、硬塊、跳動等徵象,就可推測身體的氣血循環甚至病情狀況。 同理,經常按摩腹部穴位,也有助促進身體健康,常見好按、好找的穴位,可如神闕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脘穴、天樞穴、大巨穴等,各自也可帶來不同的好處。 神闕穴:神闕穴位置在肚臍中心,中醫有道說「臍通五臟,真氣往來之門也,故曰神闕。」神闕穴主要用來調節五臟,溫中、止痛、止瀉,具有增強體力的作用。 水分穴:水分穴在肚臍上方1寸處,約1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促進水分及濕氣代謝,也可緩解腸鳴胃脹、小便不通、水腫等,是易水腫體質,減重的必用穴位,常按可改善面部、全身及四肢的浮腫。 中脘穴:中脘穴在肚臍上方4寸處,約4指幅寬的位置,按摩此處可改善消化系統疾病、調節消化道機能等,如腹脹、腹痛、胃凸、胃脹氣,可幫助排便、消食和胃、健脾等。 氣海穴:氣海穴在肚臍下方1.5寸處,約2指幅寬的位置,是補元氣的重要穴位。按摩可促進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對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惡露、男子性功能障礙、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兒童發育不良等,也都可帶來好處。 關元穴:關元穴在肚臍下方3寸處,約4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改善元氣虧損,以及生殖系統、泌尿系統等不適。也可促進小腸機能、腸道如痛、腹部脂肪代謝。也對緩解經痛、子宮虛寒有所幫助。除了按壓穴位之外,熱敷也可舒緩。 天樞穴: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側2寸處,約3指幅寬的位置,主要可疏調大腸、理氣消滯,按摩此處也可改善急性或慢性腸胃炎,也有助止瀉或通便。 大巨穴:大巨穴在肚臍下方2寸處,約2指幅寬,並往左右兩側2寸約3指幅寬的位置。按摩可改善下腹疼痛、緩解便秘、消除腹脹,也可改善失眠,以及有助將身體多餘的水排出體外。 腹悶痛、經痛、便秘、性愛痛,常見4種腹部問題可按穴位! 除了了解各個穴位的位置以及功用,郭祐睿院長也針對生活中各種不同需求提供建議,包括腹部悶痛、便祕、經痛、性愛完之後等等。 肚子悶痛:腹部悶痛,建議可按摩中脘穴,其為重要的八會穴之一,腑臟交會於此,也是有助改善脾胃疾病最好用的穴位之一。 便祕:大便大不出來也可按中脘穴,另可再加強天樞穴及神闕穴。按壓方法可從上腹的中脘穴,順著左側天樞穴到神闕穴,再順勢到右側的天樞穴,以順時針做個循環,每穴位可按摩2-3分鐘,並可在按摩後適度推壓約20分鐘,每日一次。 經痛:經痛主要可能是因荷爾蒙改變所引起,子宮韌帶收縮產生疼痛,因此按摩時建議可按氣海穴和關元穴,適度按壓即可,暖暖包、熱敷袋熱敷腹部的建議位置也在於此處。 性愛後腹痛:至於有些女性在性愛完後可能出現腹痛,此情況常見原因包含私密處感染,也可能是腹部痙攣。同樣建議可熱敷氣海穴和關元穴,若第二天有所改善即可放心,但若是依舊疼痛,且有分泌物過多的跡象,就應盡早就醫。 自行按摩腹部穴位僅助改善,未緩解早檢查,4族群不適合! 按摩腹部穴位有利改善不適症狀,也有助養生,不過郭祐睿院長提醒部分族群應盡量避免,例如孕婦、嬰幼兒、飢餓狀態、以及飯後一小時內,這些都不適合。 也提醒,腹部穴位自行按摩僅助改善,若不適症狀遲遲未見改善、或有出現不尋常症狀、有所疑慮都應盡早就醫檢查,以確保健康無虞。養成良好的按摩習慣,了解穴位功用,適度的按摩,更有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一張圖看懂腹痛位置及原因,醫:出現這些情況盡快急診就醫! .女常腹脹、腹痛婦產科也要看!醫:慎防卵巢癌,6族群更要注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習慣性的便祕怎麼辦?排便習慣改變要當心
一人去藥局。「大便不通,要買什麼比較好?」店員給他一瓶「通樂」。病人:「這是通大便的嗎?」店員:「很有效喔!瓶子上寫無效退費喔!」病人:「怎麼那麼大瓶?」店員:「以前沒用過?你不是大便不通?馬桶堵住了嗎?」病人:「我是說我的大便不通,不是馬桶的大便不通!」馬桶不通,大便塞在馬桶裡,令人慘不忍睹,痛苦不堪,坊間有「X樂」或「X猛」等,液狀物可以讓糞管通暢,但也要看塞住的物體而定,如果是衛生紙、擦手紙等或可溶解,但如果是毛巾、衣服、衛生棉或其他較硬的東西,坊間通糞物的物品就無能為力了。同樣的,如果人體大便不通,也要看情況才能使上力。大便不通,最常見的原因是習慣性的便祕,有人天生腸子較長,或水喝得比較少,或先天腸子蠕動較慢,就可能引起習慣性便祕,兩、三天才解一次大便,這種情況通常要長期吃瀉劑,幫助腸子蠕動,積在肚子裡的大便順利排出才能「通樂」。但如果以前沒有便祕習慣,最近便祕了,或排便習慣改變了,就要小心了,可能是大腸長了東西,那就要趕快求醫了。懷疑大腸長了東西,可先做糞便潛血反應,萬一陽性,一定要趕快做大腸鏡檢查;但如果陰性,也不代表大腸沒長東西,最精準的還是大腸鏡檢查。大腸癌是國人過去一、二十年來增加最多的癌症,早期發現與否的預後差很多,不少名人例如豬哥亮等人都是因大腸癌發現太晚而往生。馬桶不通可以用「X樂」,但大便不通,就要用心思考病因了。因此,凡我國人每天上大號,看到馬桶通,固然是理所當然,但馬桶通不代表你的大腸也是通的,不代表大腸內沒長癌症。顧彼思己,每日如廁之際,切記您「大腸鏡做了沒」?尤其40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千萬不可等閒視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3-03-17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胃女王菅原初代大腸癌逝!息肉是癌前病變重要警訊 4生活惡習很致命
曾參加日本綜藝節目《火力全開大胃王》而爆紅的大胃王、「魔女菅原」菅原初代傳出於3月9日大腸癌逝,享年59歲。根據日媒報導,菅原初代經紀人透過她的官方推特發布了菅原大腸癌逝的消息,據了解她在去年6月發現罹患大腸癌後開始治療,沒想到不到一年時間即病逝。大腸癌發生率 台灣連15年居首根據國健署每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發生率在台灣已連續15年居首。國內外許多知名人物都因大腸癌離世,藝人余苑綺、金馬獎動作特技指導朱科豐、巴西球王比利都在去年病逝,更久之前豬哥亮、賀一航、屏風表演班藝術總監李國修等人也都是。我們該如何避免大腸癌威脅?大腸癌確診者討論最多的症狀根據《元氣網》疾病百科,大腸癌有以下9項常見症狀:(疾病百科/大腸癌)1.血便或黏液便2.排便習慣改變3.腹痛4.體重減輕5.貧血6.腹瀉7.便祕8.容易疲倦不過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相同症狀,《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統計網路上相關話題討論,發現大腸癌確診者症狀討論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糞便帶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腹部不規律疼痛」,應特別注意。醫師更提醒,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通常出現血便、解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體重減輕、腹部疼痛、腸道阻塞、體力變差等症狀,多是癌症晚期。癌前病變重要警訊 4大生活習慣易長息肉此外,也有許多人還沒出現什麼不適,但健檢後發現有息肉,也不能輕忽。台灣癌症基金會曾針對上班族做過調查,發現有大腸息肉者常見4大生活習慣:工作超時、睡眠不足、腸道菌相失衡和愛吃油膩消夜。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曾受訪表示,大腸息肉是大腸直腸癌前病變的警訊,統計進行大便潛血反應陽性個案中,就有25%到40%的患者檢查出有大腸息肉,若是增生性息肉,切除就可避免大腸癌;但若是腺瘤,切除後2到3年仍需進行追蹤,若輕忽2到3年內恐發展成大腸直腸癌。最可預防的癌症 4方法預防大腸癌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多半和生活作息有關,包含肥胖、高脂肪食物、紅肉、低纖維飲食、抽菸及飲酒等。但大腸癌其實也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生活上注意「兩多一少」,並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多運動: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2倍,而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因此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多蔬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少紅肉:國際癌症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 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定期篩檢: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做糞便潛血檢驗,若有異常再進一步大腸鏡檢查。【資料來源】.YAHOO JAPAN「大食い魔女」菅原初代さん死去、59歳 「3月9日深夜、菅原初代は永眠いたしました」.《噓新聞》日大胃王「魔女菅原」菅原初代病逝享年59歲 生前罹大腸癌暴瘦身影曝.出現7症狀當心大腸癌已上身! 醫:做對2件事可助預防.《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有這些症狀千萬別輕忽!小心大腸癌已找上門.大腸癌可預防 國健署籲落實「護腸四重點」
-
2023-03-16 癌症.大腸直腸癌
大腸癌篩檢男比女少原因曝!糞便潛血檢查8步驟在家自己做
新冠疫情趨緩但癌症篩檢未顯著回流,大腸癌過去每年約130萬人接受篩檢,近2年下降約2成,尤其男性篩檢人數較女性少20萬,篩檢意願較低。國健署提醒,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若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會增加30%,民眾應定期追蹤,而公費補助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建議民眾多加利用,遠離大腸癌。害怕內診 大腸癌篩檢男性意願低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等於每31分14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每年約有6000多人死於大腸癌。大腸癌發生率區分性別,男性發生人數9477人,女性發生人數7352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而男性篩檢人數50.4萬人,女性篩檢人數71.1萬人,男性篩檢遠比女性少20萬人,男性看起來篩檢意願較低。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表示,政府4癌篩檢包括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其中2項針對女性,使女性願意篩檢比例稍高;而男性較不願花時間注意糞便改變,且男性認為接受大腸鏡篩檢,需要內診「很害羞、很羞恥」,即使大便出血,也不願意主動提起,一般診所難有機會提供採便管給男性。不過若符合篩檢年齡、公司有提供體檢者,男性接受篩檢比例不會低於女性。篩檢陽性 每2人1人息肉、每20人1人腸癌癌症篩檢資料顯示,大腸癌篩檢結果為陽性者,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而篩檢結果為陰性者,應繼續維持每2年1次定期大腸癌篩檢,若篩檢結果為陽性,若超過6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罹癌風險會增加30%,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糞便潛血檢查若陽性,不代表就是罹患大腸癌,需要再後續追蹤。賴正大說,潛血檢查陽性者,代表糞便內有血液,懷疑腸胃道內有出血情形,或有息肉、腫瘤導致,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時,看到息肉多半會切除,若是腺瘤性息肉,後續可能癌化為侵襲癌,甚至大腸癌或轉移,而切除息肉產生併發症機率低於千分之一,民眾無須過度擔心,「養兒不一定防老,養息肉絕對會釀悲劇」,建議及早切除避免病變。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進一步接受大腸鏡追蹤比例,2017至2020年,分別為74.9%、75.2%、76.1%、76.9%,但2021年時陽追率掉到70.6%。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疫情3年期間民眾不敢就醫,醫院也因應疫情降載,導致各類篩檢、慢性疾病就醫減少,過去每年約130萬人接受大腸癌篩檢,但這兩年下降約15至20%,去年下半年疫情趨緩才逐步回升。大腸癌篩檢完怎麼做?◎陰性結果→繼續維持每2年1次定期篩檢◎陽性結果→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息肉直接切除。可能疾病:腸胃道出血,或息肉、腫瘤50歲以上 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藝人何豪傑今受邀活動表示,自己腸胃功能不是很好,過去做胃鏡經驗不佳,聽聞朋友轉知「大腸鏡比胃鏡更不舒服」,讓他抗拒大腸鏡多年。而自己和太太都超過50歲,岳父先前割過10幾次大腸息肉,逐步重視大腸健康,因此上個月健康檢查時,自己有息肉便直接切除,太太則未檢查到息肉。他呼籲民眾,政府提供公費糞便潛血篩檢,可多加運用,也開玩笑說若自己提早知道,可省下不少健檢費。林莉茹表示,國內資料顯示,提早接受大腸癌篩檢,可降低晚期癌症發生以及死亡風險,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無侵入性,且檢查前不需限制飲食,只需要以下8個步驟,在家就可輕鬆定期篩檢:糞便潛血檢查8步驟1.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2.在採便管外的標籤寫下姓名、採便日期與時間。3.旋轉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4.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避免糞便掉入水中不易採集。5.坐上馬桶解便(也可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6.在整條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7.將沾有檢體的採便管插回管內並用力蓋上。8.送回醫療院所,回家等待檢驗報告。符合資格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或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住家附近的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15 醫療.消化系統
台灣50歲以上一半人口有痔瘡! 10種人是好發族群,醫籲這麼做助改善
【本文重點】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江梓維指出,痔瘡其實是人體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織,因肛門承受壓力,可能增生或脫垂,且久站、久坐、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便祕、超重、老年等族群容易罹患,台灣50歲以上約一半人口有機會罹患。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不同級別有不同治療方法,建議上班族定期運動、攝取高纖食物並搭配足夠水分,減輕排便用力,避免引發痔瘡。--by ChatGPT40歲的上班族阿堯(化名)發現自己血便、肛門腫痛,立刻至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看診,主治醫師江梓維進行肛門鏡檢查,發現肛門齒狀線上下組織增生,評估為第三級混合痔(內痔合併外痔)患者,並排除不是大腸直腸病灶後,進行痔瘡切除手術,隔天即出院,回診追蹤傷口恢復良好。醫師江梓維呼籲,有痔瘡困擾應尋求醫師檢查、評估,對症下藥早日遠離坐立難安的痛苦。「痔瘡」是人體在肛門口的血管結締組織台中榮總嘉義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江梓維表示,讓許多人羞於啟齒的「痔瘡」,其實是人體在肛門口原本就存在的血管結締組織,正常情況下組織富有彈性,具有幫助預防肛門失禁的功能,但因肛門承受日積月累的壓力,造成血管結締組織增生,或因年齡老化組織變得鬆弛,就可能在肛門增生或脫垂。痔瘡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相關痔瘡在肛門口齒狀線內就是內痔,在齒狀線外為外痔,也有可能內外痣皆有形成混和痔。痔瘡原因主要與「肛門直腸靜脈回流」有關,因此久站、久坐的上班族、手遊族、孕婦、肝硬化、少喝水、飲食刺激、長期便祕、體重超標者或老年人,都是痔瘡好發族群,台灣50歲以上約一半人口罹患,且男女比例相當,因為痔瘡發生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及年齡老化息息相關。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 不同分級不同治療江梓維表示,內痔病症可分為四級,第一級是痔瘡不會跑出肛門口,第二級是解便時感覺內痔跑出肛門口,但會自行縮回;第三級是解便時內痔跑出肛門口,需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是痔瘡無法推回。依據不同分級,臨床會給予不同治療,通常第一、二級輕微痔瘡的民眾,可採溫水坐浴舒緩不適,或以淋浴方式沖洗肛門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也可促進排便,同時搭配清淡飲食及藥膏治療避免痔瘡惡化,但仍要持續回診追蹤;三、四級的內痔及較大顆的外痔易使病患感到腫痛或產生併發症,醫師較建議以手術方式切除。為求謹慎,開刀前會為病人安排大腸鏡,仔細檢查排除因大腸直腸病灶造成的出血,再進行痔瘡切除治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引發痔瘡江梓維提醒,上班族需久坐久站,容易影響直腸靜脈回流,建議上班時可以起身更換姿勢,並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幫助大腸直腸蠕動,有便意時不要忍耐,安排固定時間上廁所,此外,除了攝取高纖食物外也要搭配足夠水分,才能減輕排便用力的機會,避免引發痔瘡。民眾若發現自己長期解便不順暢、馬桶內有血,感覺肛門有腫塊、異物感、疼痛感或搔癢感,就有可能是痔瘡,呼籲民眾不要諱疾忌醫,盡速前往醫院看診,尋求醫師檢查及專業評估,才能對症下藥,早日遠離坐立難安的痛苦。延伸閱讀:.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肛門莫名癢?恐是「隱性痔瘡」作祟!醫揭瘙癢7原因,別只當小問題.大便有血?醫師傳授3招分辨:你是單純痔瘡、還是腸癌?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2 活動.精彩回顧
精彩回顧 /遠離視力無感陷阱】糖尿病毀視力 原來我離失明這麼近?
「醫師,我最近老花好像加重了,眼睛模糊看不清楚...」「最近眼前總是有黑點晃動或黑線浮動,難道是飛蚊症?」「開車直視前方的時候,有時候覺得路面有點扭曲...醫師,我的眼睛怎麼了?」這些狀況你也有嗎?如果你同時也有三高、糖尿病等相關問題,一定要注意可能是因為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如果不治療處理,有可能會造成眼睛失明!由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可能會變成不可逆的病程,更需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維持原本視力而不惡化成其他眼疾或失明。你有曾經在網路上看著某些圖片,號稱可以檢查因為糖尿病而衍生的視網膜病變嗎?別再做無效的小測驗了!本次課程元氣網邀請到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 康祐銓主治醫師來告訴你,如何正確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發現潛在的眼部問題。眼睛泡在「糖水」裡,糖尿病的併發問題!經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中;糖尿病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因病而引發的各種併發症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02的調查,失明患者中有四成就是由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而導致,但常常患者只注重血糖的控管,忽略了其他更多身體部位的併發症問題。糖尿病「大便」時也要小心?不可忽略的日常小事罹患糖尿病的你最近有覺得:眼睛模糊看不清?總有飄浮的斑點在眼前?視線模糊扭曲?這些你以為只是自己累了的小示警,千萬別輕忽!糖尿病會引起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及滲漏,造成視網膜缺血缺氧,甚至連「大便」也要小心!一個不小心用力過度,甚至可能會讓眼部微血管破裂出血,而導致一連串的視網膜病變產生,提高失明的風險。元氣網【糖尿病毀視力 原來我離失明這麼近?】線上課程,由長庚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 康祐銓主治醫師帶領學員直接在線上藉由測驗單元發現問題、課程單元了解問題、並且教您處理問題,藉由課程了解到身為糖尿病患一定要知道的眼部風險,以期能夠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解決。|適合對象|➡️糖尿病患者:希望了解定期眼底檢查的重要性。➡️糖尿病前期患者:希望了解若罹患了糖尿病後,併發症的嚴重性。➡️一般希望了解糖尿病併發症的民眾。 |如何報名課程|➡️該系列課程皆為免費課程,登入會員後報名填寫資訊即報名完成,即可免費觀看課程。➡️登入報名後,影片可隨時隨地回放觀看。|系列課程重點導讀| [檢測單元] 別做無效網路測驗!醫師教你自我檢測■如何正確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檢測■看到線條扭曲怎麼辦?看到出現空缺怎麼辦?■更多可以檢測出的可能眼部問題👉點此觀看課程▶ [第一堂] 小問題大關係,視網膜病變潛伏在眼前第一節 模糊黑影要注意,失明風險拉警報■ 分享案例:以為只是老花加深、以為是蚊子飛來飛去■ 上「大號」太用力,眼睛竟然會失明第二節 即早發現,主動面對不延誤就醫■ 糖尿病不只是要控制血糖,三高也有大影響■ 醫師用AI「秒判斷」你的眼疾👉點此觀看課程▶ [第二堂] 醫師吩咐教撇步,術後保養顧眼睛第一節 糖尿眼病程大解惑,治療方法選擇與比較■ 我適合哪一種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手術方式?■ 相關手術的健保補助方式第二節 醫師提供專業建議,術後建立好習慣■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手術後如何保養■ 從根本保養眼睛,遠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方法👉點此觀看課程▶ |講師資訊|🔸康祐銓 醫師現職:■ 長庚紀念醫院學術組講師■ 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視網膜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系■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經歷:■ 美國天普大學醫院(Temple University Hospital) 眼科臨床見習■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一般醫學科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總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眼科部 視網膜科臨床研究員📌追蹤專家,搶先看最新文章及課程>>>
-
2023-02-28 養生.人生智慧
「戇膽」為我帶來無所畏懼的勇氣!不戇,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
我媽很會生、很愛生、很容易生。家裡每一年半就會多一個新生兒,幾乎是小小孩就要練習照顧小小小孩。大妹從小貪生怕死,阿嬤到處跟人說我妹怕死,還好阿嬤不是里長,不然她大概會藉由廣播讓全村都知道我妹很怕死。到現在我只要想起那一段往事,耳邊都還會響起阿嬤正在罵坐在高腳椅上不敢自己下來兩歲的大妹:「哩謀號(妳沒用)。」當時被我媽染了整頭金髮的妹妹寧可在椅子上狂哭一下午,也不敢自己跳下來,阿嬤沒有因為我妹的金髮把她暫時當成是外國孫或是客人,對大妹的嚴格到現在我還記得一清二楚。童年時我跟大妹、二妹一起住在阿嬤家,某天下午天氣正好,阿嬤午覺醒來後提議到姑婆家玩。我們最喜歡姑婆家了,因為有冰涼的冬瓜茶可以喝,只有我跟阿嬤會騎腳踏車,一腳輕鬆的跨上腳踏車,我的後座載著當時六歲的二妹,按照常理,大妹應該跨上阿嬤的後座,但阿嬤異於常人,從停車間牽了一輛腳踏車放在她前面說:「妳自己騎。」「阿嬤,可是我不會騎腳踏車。」「那妳就想辦法會,不然不要去。」阿嬤丟下這句話。「然後呢?」某次聊到童年回憶時我緊接著問妹妹,在我的腦海裡完全沒有這段記憶。「然後我就牽著腳踏車,看著妳跟阿嬤還有妹妹騎走了,我一個人在院子裡哭,哭了很久妳們終於回來了,妳還跟我說姑婆家的冬瓜茶很好喝,姑婆有多給一包讓妳帶回來給我,但妳半路太渴就喝光了。」難怪我完全失憶,原來我也是妹妹童年悲慘回憶的幫凶之一。「所以我們回來妳就學會騎腳踏車了嗎?」「怎麼可能。」我妹給了白眼並且大吼。大妹很怕下雨,只要一下雨就會怕得不敢出門。「哩謀號。」後面偶爾會加上:「頭這麼大還怕淋死。」我們有一輛三輪車,我常載著妹妹在院子裡以腳踏車最高時速狂飆,過彎偶爾會翹孤輪,聽著妹妹在後座的哀嚎尖叫聲讓我樂在其中。有天我又在院子狂飆三輪車時,突然下起西北雨,夏天的西北雨非常恐怖,根本是老天以倒水桶的方式潑灑下來,我一看苗頭不對,當機立斷決定棄車逃進屋,坐在三輪車後座的妹妹因為被車子卡得剛好,想逃也逃不了,連人帶車在院子裡被大雨淋到哭,邊哭邊喊:「我會被淋死,我會被淋死。」阿嬤見傾盆大雨她一個孩子不懂得躲,還坐在車上淋雨說會死,去救她的同時嘴裡也罵著:「哩戇慢(笨拙),伍夠戇慢,雨來了也不躲,這麼怕死。」現在看來,阿嬤罵人的花招真的非常有趣,如果生在這年代應該是個名嘴,罵人不需要髒字還能罵到祖宗十八代的超級名嘴。大妹從小謹慎的個性在阿嬤看來,就是一個「怕死膽小」的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她小名叫慢慢,因為做什麼事都很慢。如果我妹是「慢慢」,那「快快」就非我莫屬。從小我就「膽大包天」,我媽雖然生了五個,但似乎把膽子都給我了。我上幼兒園第一天就用石頭把同學打到頭破血流,老師要媽媽把我帶我回家,才小班就被退學。換了另一家標榜愛的幼兒園,上學第一週就跑出學校大門,一個人走在都是砂石車經過的馬路上,被隔壁的水果攤阿姨帶回家,媽媽氣到去幼兒園跟老師理論,老師說妳家這個孩子太難管、太皮、講不聽,妳帶回家吧!才小班就被退學兩次,媽媽只好把我送回雲林跟阿公阿嬤住,希望鐵面無私的阿嬤可以管得動我。不管我再怎麼皮,阿公都很包容我,包括去田裡把人家的牛繩子解開放走、拿竹竿打牛屁股讓牠狂奔、打開阿嬤的雞鴨籠、把雞蛋拿去餵狗,還有那件我被笑了四十年,拿羊大便吃的事。阿公對我的無限包容並沒有一樣出現在阿嬤身上,在她眼中我膽大包天,如果不嚴加管教以後一定會作奸犯科、無法無天。如果阿嬤是女版包青天,我就是女版的淘氣阿丹!當包青天對上淘氣阿丹,天雷勾動地火,一個沒事就賞你大板、一個怎麼打都不怕,繼續調皮搗蛋。阿嬤最常對我說:「哩謀號。」「歹路不可走,謀就撿角(沒出息)。」阿嬤就是一個講話這麼不好聽的人,只要有人不順她的心,就會把畢生所知道的髒話和難聽話一起罵出來,不管那個人是誰,即使是當時才四歲的我。我四歲的時候,家裡已經有兩個妹妹,媽媽在臺北努力問仙姑、拚生兒子,我和兩個妹妹小時候都住在阿嬤家。當時的搖籃是麵粉袋縫製而成,兩邊架著三角形竹竿,孩子躺進去後麵粉袋就會往下沉,搖籃牽了一條長長的棉繩,方便大人看電視或是在床上時可以拉扯棉繩讓搖籃持續晃動。那天,不滿一歲的二妹躺在麵粉袋做成的搖籃裡昏昏欲睡。吃完午飯後,阿嬤讓我繼續把妹妹搖睡,她要去煮綠豆湯,就把棉繩交到我手上,教我怎麼拉才能讓搖籃持續晃動,聰明如我一教就會,搖得順手後阿嬤就離開房間去煮綠豆湯。我手上的棉繩一拉、一放、一拉、一放,不到五分鐘就覺得無聊。我把棉繩放下,用腳踢搖籃棉袋,每一腳都正中妹妹的身體,藉由這樣使力讓搖籃繼續搖晃,四歲的腳一踢、再踢、又踢,實在太開心了,就像是盪鞦韆一樣,我越踢越開心、搖籃越盪越高、越盪越高,最後高到不可收拾停不下來,我眼睜睜看著搖籃三百六十五度翻了一整圈,然後妹妹就在搖籃晃到最頂的時候,摔到地上。驚天動地「哇!」的一聲,摔到地板上的妹妹大哭,我嚇得趕緊撥開麵粉袋「撿」起她。阿嬤衝進房間,看著我慌亂的收拾殘局,那倒下來的搖籃架還有躺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妹妹。阿嬤順手拿起旁邊的不求人搔癢棒,往我身上一陣狂打,嘴裡還喊著:「妳不情願就說,為什麼把妹妹推到地上?」「哩謀號,連搖個搖籃都可以弄倒妹妹。」「哩撿角,還不如現在就離開這個家。」四歲的我聽了,馬上收拾了幾件衣物,走出阿嬤家大門,那是一條兩邊都是水溝跟田的道路,兩公里的盡頭處便通往大馬路。我一邊哭、一邊走、一邊期待遇到阿公剛好從田裡回來救我,我走得很慢、很傷心,眼看都快走到馬路上,阿公怎麼還沒出現?反倒是馬路盡頭的鄰居阿婆看見我一個人腳上到處都是被打的傷,邊哭邊走說不要回家,擔心我一個人是可以走到哪?好說歹說硬把我拉回家。回家後阿嬤見到我被鄰居帶回來,也不知道是丟臉轉生氣還是真的太火大,劈頭就罵我不情願搖妹妹、把妹妹推到地上,年紀小小不知好歹還想離家出走、劣根性太強無法管教 所有難聽的話都說盡了。......好不容易哭到阿公回來,不管我做了什麼離譜的事情他總能寬容看待,他知道我不是故意把妹妹推倒在地上,也知道四歲的我要離家出走該有多大的勇氣,他黝黑的臉露出白牙對我笑了,幫我把臉擦乾,舀了阿嬤生氣中滾好的綠豆湯,讓我吃完後就不要跟阿嬤生氣了。一直到我成年,阿公每次說起這段往事都還是笑容滿面,說我「戇膽」,年紀這麼小還敢離家出走,走整天可能連村子都走不出去,是能走去哪?但講到最後也總是不忘鼓勵我,「戇膽」不是每個人都有,尤其在面對困難挑戰的時候,戇膽可以帶來勇氣和幸運。阿公慧眼識英雄,阿嬤一眼識破我是狗熊。我離開學校後的人生真的很順遂,從來沒有寫過求職履歷表,學校一畢業,老師就幫我介紹了一份工作,我的「戇膽」讓我不擔心自己缺乏職場技能,勇敢去了。第二份工作是前老闆介紹,工作性質從美術變成企畫,一個我完全陌生沒接觸過的領域,我的「戇膽」又再次幫我度過轉職,先接了再說,總是會有辦法,結果第二份工作一做九年。後來創業做「小小PETIT」時,周圍朋友都跟我說不會成功,就連老公都不看好,這門生意能創造多少業績?但我再次憑著「戇膽」,讓品牌一年比一年好,到現在也已經邁入第七年了。我文筆不好,作文很爛、成語亂用,但「戇膽」讓我寫了四本書。我想,是我的戇膽為我帶來無所畏懼的勇氣。我想,是阿公肯定我的戇膽,為我的人生帶出精采。不戇,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本文摘錄自圓神出版《心中住著野孩子》)關於作者作者/凱莉哥.部落格:www.kelly25.com.Facebook:村子裡的凱莉哥.Instagram:村子裡的凱莉哥
-
2023-02-23 養生.聰明飲食
豬肉這部位少吃!肉販曝常有「病變肉瘤」 顏宗海教你如何避免有肉瘤的豬肉
豬肉是台灣人喜食的肉品種類,今有民眾在網路上爆料,呼籲某部位的豬肉要少吃,因常有「病變腫瘤」,不慎吃下肚恐有害身體健康。對此,中華養豬協會理事長楊杰表示,過往因我為口蹄疫疫區,豬隻必須接種「口蹄疫疫苗」可能因此在某些部位出現特定肉瘤,但如今台灣已拔針2年,並非口蹄疫疫區已大幅減少,且只要修除肉瘤,就可安心食用。某部位豬肉要少吃,因常有病變腫瘤?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表示,建議民眾要少吃梅花肉,雖然梅花肉肉質軟嫩,油花分部均勻且口感相當好,然而該部位卻是打針的首選。文中還強調:豬跟人一樣會有不同的體質,打針後的狀況也不盡相同,有些豬會出現肉瘤,瘤的內部可能會是綠色、淺綠、偏黃,有些已經乾掉變粉狀,有些呈現膏狀,有些是水狀,「其中以綠色又膏狀水狀的最臭,像大便一樣臭」。台灣目前已非疫區,發現類似肉瘤機率小消息一出,讓人擔心,梅花肉真的不能吃了嗎?楊杰表示,豬隻因注射疫苗或治療針劑造成病變,過去我為口蹄疫疫區,由於口蹄疫疫苗屬「長效型疫苗」且為「油性佐劑」,有時可見豬隻施打部位出現肉瘤。「台灣口蹄疫疫苗兩年多前已拔針。」楊杰強調,台灣目前已非疫區,且完全不對豬隻使用口蹄疫疫苗,近幾年發現類似的肉瘤其實機會相當小。專家教你如何避免有肉瘤的豬肉要如何挑選才能避免吃下有肉瘤的豬肉?楊杰表示,大部分施針部位在豬的「頭頸之間」,靠近肩胛的部位,因此肉瘤可能會在前腿肉、肩胛肉以及胛心肉出現,但目前飼養豬隻大部分施打針劑都是水性,很快就會吸收、代謝,不會發生膿包,即使出現肉瘤 ,切除即可,病變部位不會擴散,民眾選擇信譽良好或有合格認證標章的肉商購買豬肉,都可以安心食用。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暨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表示,台灣的法規下,豬肉不可施打生長激素,尚不用擔心會吃到相關的藥物腫瘤,消費者在購買肉品時注意,若有粉色、綠色肉瘤,或其他不正常的組織增生,建議避開,並且選擇有CAS認證的商家,才能食得安心。延伸閱讀:‧超市買的豬絞肉呈褐色是不是壞了?專家告訴你變色原因‧松坂肉到底是豬的哪個位置?專家解析豬肉部位和適合料理方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22 醫療.消化系統
觀察大便預防大腸癌!專家:出現4種便便型態恐腸癌初期,改善生活習慣有效防癌
「安靜的致命殺手」大腸癌被列為國人10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1分鐘14秒就有1人罹癌,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轉移,已帶走不少人的寶貴性命。專家表示,腸癌跟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有關,飲食避免高脂高鹽、多攝取益生菌、高纖食品,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排便等;腸癌是可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癌症。他呼籲要多觀察大便症狀,若出現以下4種症狀,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否為腸癌初期。台灣大腸癌發生率是世界之冠前陣子網路熱議「是什麼因素導致台灣大腸癌發生機率這麼高?」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產學講座教授、益生菌專家蔡英傑教授在臉書粉團發文表示,多數人認為跟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有關,「高油高鹽、高纖食物吃太少、少運動、內臟脂肪、排便不規律」,觀念非常正確,這些習慣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蔡英傑表示,大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沒有明顯症狀,通常在被發現時已經轉移,導致其五年存活率降到10%以下。延伸閱讀:解出綠色大便是健康出狀況嗎?2張圖看懂糞便顏色及型態密碼改善生活習慣 可有效預防腸癌蔡英傑指出,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長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另一方面,腸癌是少數可以主動的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癌症之一。飲食避免高脂高鹽、多攝取益生菌、高纖食品;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排便等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絕對可以有效預防腸癌。4種大便型態要提高警覺 懷疑是腸癌初期蔡英傑表示,自己二十年前在推廣腸道健康運動時,強調要「多觀察自己的大便」,上完廁所,別急著沖水,回頭看一眼,觀察大便的顏色、型態、味道,還有排便的感覺,這樣可以了解自己腸道健康狀況!觀察大便要注意以下4種症狀:1.便中有血或黏液2.排便習慣改變3.大便型狀改變4.長期腹部不適若大便有以上症狀,都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腸癌初期。腸癌年輕化 定期做腸道健檢蔡英傑強調,和天天觀察大便同樣重要的是定期做腸道健檢。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做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如果陽性,當然二話不說,立刻去做大腸鏡檢查。一般人50歲以上就應該去做第一次大腸鏡檢,如果是有家族病史,應該提前到40歲就去做。一般是說每五年做一次鏡檢,但我自己是儘量每三年做一次。蔡英傑提醒,腸癌年輕化是不爭的事實!上面提到40歲、50歲檢查都只是參考,我女兒剛過30,就去做了第一次鏡檢,竟發現居然已經長好幾個息肉,不要以為還年輕不會罹腸癌。延伸閱讀:解出綠色大便是健康出狀況嗎?2張圖看懂糞便顏色及型態密碼益生菌能預防腸癌 但非立即見效靈丹妙藥針對有人詢問,補充益生菌對預防腸癌有幫助嗎?蔡英傑表示,別懷疑當然有幫助!益生菌可幫助預防、預後復發,甚至近年有更多論文開始討論益生菌可以提升傳統治療效果,降低副作用。不過,蔡英傑再強調,益生菌重視長久交情也並非立即見效的靈丹妙藥,是長期照護腸道的保健品,可不能臨時抱佛腳。延伸閱讀:癌王「大腸癌」如何預防? 招名威:每天一杯優格,改善腸道降26%罹患大腸癌風險!
-
2023-02-1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醫師,我的下半身就靠你了!
門診一女性病人,主訴下腹痛已有一年多。這位女士看起來很健康,勤於運動,吃得也很清淡,只是一年前開始右下腹隱隱約約作痛,看了好多醫師都看不好。我幫她做了超音波,肝臟、腎臟、膽囊都正常,再仔細看了下腹部也看不出什麼端倪。我再問發現,最近一年來,她大便習慣改變,以前很規則,目前有時一天二、三次,有時二、三天才一次。我說:「很可能是大腸出了問題」。我幫她做了糞便檢查有潛血反應,抽血CEA(癌胚胎抗原指數)也高。我跟她說:「很有可能是大腸長了東西。」安排了大腸鏡,果然大腸長了一個2公分的腫瘤,有破皮出血,病理切片果然證明是大腸癌。手術後,右下腹再也不痛了。術後再回診,看完診對我說:「醫師,我以後下半『身』都靠你了!」我心裡愣了一下:「下半身?我又不是婦產科醫師!怎麼說下半身?」我再想,應該是「下半生」才對。台灣人「身」與「生」發音常常混淆,「下半生」要靠我,我也是壓力很大!要靠我養?或是……?她看我發呆了,趕緊補充:「以後我的健康就要麻煩你了!」人到中年 健康問題漸浮現原來如此,人得了癌症,面臨生命安全之恐慌,才會想到健康的重要。通常人到中年之後,健康的問題開始浮現,其中尤以癌症的早期發現最為重要。例如肝癌、膽管癌、膽囊癌、胰臟癌、膀胱癌、攝護腺癌、胃癌、大腸癌……,何時會出現不知道,如何預防也沒有很好的方法,只能靠定期追蹤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除了癌症之外,就心血管、腦血管的問題,中年以上猝死時有所聞,其中大都是心臟問題,此外,腦中風如腦血管瘤破裂出血或腦出血,或腦血管堵住,是中老年人健康另一大危險。找一位好醫師照顧「下半生」因此,每人到了人生的下半生,就要好好找一位醫師,定期照顧您的身心健康,如此您才有快樂彩色的下半生。此外,平時多與醫師互動打交道,才不會突然要醫師照顧「下半身」或「下半生」,讓醫師受寵若驚!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2-17 醫聲.癌症防治
大腸直腸科醫師食指「特長」? 台大名醫梁金銅:能開刀都是好事
「直腸肛門長度約從肛門口算起15公分,身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要知道自己的食指有多長。」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秀出比別人長的食指,這項「特長」成了診斷大腸直腸癌的第一步,行醫近30年的他,將臨床診斷、病患詢問的問題集結成書,強調這項癌症即使第三期的治癒率也有75%,盼將正確資訊傳遞給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多位名人大腸癌離世 主因是老化、接觸致癌物剛過完農曆年節不久,新聞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罹患大腸直腸癌離世,回顧去年演藝圈抗癌多年藝人余苑綺也是這項癌症離開,民眾的危機感增加,更憂心有年輕化趨勢,對此,梁金銅說,從統計學和臨床來看並沒有年輕化的趨勢,最主要仍是人口結構高齡化所致。他說,大腸直腸癌仍是以中老年人居多,臨床經驗來看,病人平均年齡落在68歲,主因是腸道老化、致癌物接觸時間長,容易產生良性瘜肉而演變成大腸癌,不過病程也要約10年時間「活得夠久才會得到。」至於年輕罹癌多半與先天性遺傳基因有關。大便深棕色或沾血 可能是大腸癌「大腸癌和直腸癌必須要分開看。」梁金銅指出,左右側的大腸直腸癌會出現的症狀不同,右側大腸常見症狀就是便血,一天流血5c.c.,經年累月下來會造成貧血,所以臨床患者臉色蒼白且爬樓梯很容易喘;左側大腸癌則常見排便習慣改變,腸道受到腫瘤壓迫變得窄小,大便形狀會變得像鉛筆般細長,也會有解不乾淨的感覺。當中,最令人害怕的還是看見馬桶大出一灘血,他提醒要注意時間點,如果是在大完便時或剛解完出現鮮紅色血液,多為肛門裂傷或痔瘡血管破裂,也有可能是發炎的狀況,若是大便深棕色或旁邊沾著血液,代表大便經過的區域有不正常或流血的腫瘤,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就高一些。大腸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少衛教文章指出大便形狀、排便習慣改變,都有可能罹癌,但梁金銅說,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腸子痙攣會有大便變細、稀糊狀,即使出現黏液,也可能是鹼性飲食造成,不一定就是罹癌,但觀察大便確實能了解身體健康資訊「所以上完廁所要來看看自己產物!」肛門指診可揪1/3大腸癌他說,如果出現問題,建議能先到大腸直腸科「指診」,因為直腸肛門長度從肛門口算起約15公分,差不多一個食指長度,畢竟直腸癌發生率佔大腸癌三分之一「沒有直腸癌,大腸癌的機率也不高。」再者,他表示,根據國健署指引,50歲以上民眾可以先進行免疫法大便潛血檢查,檢驗陽性再做大腸鏡,而進行大腸鏡篩檢出現瘜肉,隔年就要再複檢,直到完全清除為止。另外,如果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家族性瘜肉,則建議25歲以上就要進行篩檢。「如果大腸直腸癌患者判定能接受手術是值得恭喜。」梁金銅不斷鼓勵患者,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效果比其他癌症還好,第一期患者通常不用手術,只需要局部刮除,治癒率達9成多,第二期也有8成,第三期開始健保署提供化學、放射治療,治癒率也打7成5,如果是第四期擴散到其他器官,也有6到7種的標靶藥物治療。因此,盡量在前三期診斷治療,能夠手術代表治癒率高。梁金銅新書 詳解大腸癌疑問梁金銅最近出版大腸直腸癌百科全書,歷經12年寫下的「大腸直腸癌臨床診斷的全方位指引」,有著「文青魂」的他寫作堅持不假他人之手,從大腸、直腸、肛門的生理結構,一路到風險預防、出現疑似症狀、篩檢診斷、治療到身心照護,全方位替患者及家屬詳盡地解答101項問題,也盼作為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南。他擔心書本太過生澀,中間穿插與大腸直腸相關的「Coffee break」小品文章,更不忘開玩笑說,如果內容不看,那一定要看「Coffee break」。責任編輯:林琮恩
-
2023-02-17 醫聲.Podcast
🎧|大便沉水底正常嗎?哪些形狀、顏色有大腸癌風險?台大權威解答
今年二月初,台大政治學系教授、中研院院士朱雲漢因直腸癌離世,這又讓這項連續十多年霸佔台灣癌症發生率、十大癌症排行榜的大腸直腸癌再度成為焦點,其實,觀察身體出現警訊的第一步就是在廁所的馬桶裡!但大便的形狀、顏色,又該怎麼辨別出問題?本集邀請到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分享大腸直腸癌從早期徵兆、篩檢到治療,由專家傳遞正確觀念,不用自己胡亂緊張。🎧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本集重點 🔍0:26:大腸直腸癌一年有1.5萬名病人,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3:54:活得夠久才有機會得大腸直腸癌?幾歲開始要做相關檢查?🔍10:59:大便沾有血,是不是就得了大腸直腸癌?大便噗通沉到水底,其實不太健康?快來了解大便給的暗號!🔍18:35:110年國健署統計,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三名是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萬一確診,是不是就沒救了?🔍21:25:給醫事人員、病患家屬的攻略手冊——《大腸直腸癌臨床診療的全方位指引》🔍23:03:定期做好「這件事」,一起成為人生勝利組👤 本集來賓:梁金銅現職:・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大腸直腸癌臨床診療的全方位指引》作者學歷:・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醫學士・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日本東京國立癌中心研修・美國Cleveland Clinics Florida研修經歷:・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機器人手術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學院外科 教授・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醫學中心主任責任編輯:林琮恩
-
2023-02-17 養生.聰明飲食
高麗菜墊底!便祕吃沒用 營養師1圖揭「常見7種燙青菜纖維量」
 現代人大多以外食為主,膳食纖維常常補充不足,蔬菜水果根本吃不夠,因此不少人會到小吃店點上一盤燙青菜,最常出現的莫過於高麗菜、空心菜、大陸妹、豆芽菜、菠菜及小白菜,你都吃哪一款? 燙青菜 纖維比一比愛健康營養師珊珊指出,你可能常聽到營養師説「加點一份燙青菜,營養更完整」這句話,不過加點哪種燙青菜,才能補到最多纖維?.高麗菜熱量:35kcal膳食纖維:1.6g鉀:281 mg.空心菜熱量:30kcal膳食纖維:4.3g鉀:432mg .大陸妹熱量:20kcal膳食纖維:2.1g鉀:372mg .豆芽菜熱量:36kcal膳食纖維:2.0g鉀:192 mg .菠菜熱量:27kcal膳食纖維:2.9g鉀:765 mg .小白菜熱量:20kcal膳食纖維:1.8g鉀:209 mg .地瓜葉熱量:42kcal膳食纖維:5.0g鉀:602mg 補充膳食纖維 別挑高麗菜營養師珊珊指出,以小吃攤常用的小盤為例,一盤大約可盛裝1-1.5份蔬菜份量,在沒有加肉燥、油蔥、醬油膏、辣椒醬等調味料的狀況下,並且整盤獨享沒有與人share,大概可以獲得圖中這些營養量(以一盤1.5份蔬菜計算)。 簡單來說,如果要補充膳食纖維千萬不要挑高麗菜,下次誰再說吃超多高麗菜都沒舒緩便秘的,別忘了跟他說「哪有人便秘在補高麗菜」!【延伸閱讀】·多吃蔬菜還是便秘? 醫曝「便祕兇手」愈做愈是一肚子大便 ·「每天吃便當」小心得糖尿病!原因曝光 專家授「外食4小動作」安心吃 
-
2023-02-15 焦點.元氣新聞
向雲鵬離世享壽72歲!6年因胃癌被宣判無藥醫,挺過切胃仍不治!醫:做好這件事及早預防
70年代的性格小生向雲鵬2月14日驚傳病逝於台北和信醫院,享壽72歲。向雲鵬過去曾榮獲第1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6年前曾因罹患胃癌被醫生宣判無藥醫,靠切掉4分之3的胃,挺過12次化療,並透過飲食控制撿回一條命,無奈最後敵不過病魔折騰,14日上午進加護病房,下午3點多,因肺炎引發器官衰竭,宣告不治。胃癌在十大癌症排名第八,接受胃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6年前曾胃癌好轉 向雲鵬離世享壽72歲1980年向雲鵬以電影《鄉野人》中的精彩演技,榮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翌年又以《同班同學》老師一角,入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也曾演過電視劇「神鵰俠侶」扮演郭靖。根據《噓星聞》報導,向雲鵬30年前曾移居至上海開牛肉麵店,演藝重心也轉至大陸,結果因在劇組養成吃便當習慣,口味重又油膩的飲食,加上他愛杯中物,每天至少要喝兩瓶高粱,飲食無節制的情況下,造成他健康亮紅燈,曾腦中風、心臟裝心律調節器,體重一下子從90公斤暴瘦至60公斤,6年前到醫院檢查才知罹患胃癌,被醫生宣判無藥醫。後來靠切掉4分之3的胃,挺過12次化療,並透過飲食控制撿回一條命,前兩年到醫院檢查已完全康復,恢復狀況連醫生都感到驚訝。這幾年,向雲鵬健康狀況維持得不錯,他的友人徐家興表示,上周六(11日)就聽向雲鵬坦言自己身體似乎不太舒服,雙方還講好改天再約吃飯,不料14日上午就聽向太太稱丈夫到醫院檢查,發現血壓急降,隨即住進加護病房,友人悲傷地說:「下午3點40分吧,就接到消息,他走了....真的太快了」,並稱目前家屬都還沉浸在哀傷中,關於後事,幾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也會配合家屬協助處理。請看元氣網疾病百科>>>胃癌8個症狀恐是胃癌在衛福部公布110年十大癌症死因中,胃癌排名第8名,初期胃癌症狀不明顯,部分患者因腫瘤出血造成消化道出血及貧血,若患者因腫瘤變大造成上消化道阻塞,產生吃了就吐,可能已是晚期。出現這8個症狀,可能是胃癌1、胃出血、胃灼熱、胃食道逆流等,以前沒有過。2、噁心、腹痛、消化不良、吞嚥困難等,持續發作。3、吃很少卻覺得飽。4、體重突然減輕、食慾變差。5、感到嚴重疲累。6、大便有血,呈現深色或黑色。7、嘔吐有血但不常見。8、腹瀉或便祕次數異常、排便習慣改變。胃癌要早期發現,唯一就是定期做胃鏡檢查。臨床醫師指出,要早期發現胃癌,定期做胃鏡檢查是最好的方式,早期發現有可能不用開刀,治癒率高。建議定期健檢,把胃鏡排入檢查排程。延伸閱讀:胃癌治療一定要開刀嗎?速懂胃癌有哪些手術方式及術後風險做胃鏡、切片…胃癌可能拖1個月才能確診!台大人工智慧 9秒看胃相、準確率9成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4 醫聲.癌症防治
開卷有醫|大腸直腸癌帶走朱雲漢,別急著沖水!大便觀察癌症前兆
大腸直腸癌在衛福部公布的十大癌症排名中,佔據各項排行。大腸直腸癌在國內10大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中居第3名,發生率長年居冠,50歲以上民眾罹癌機率達20%。不僅在年初帶走了中央研究院院士、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也讓演藝圈抗癌多年的藝人余苑綺離我們而去,層出不窮的案例,使大眾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前兆到癒後存活率等資訊更為關注。其實,上廁所後回頭看一下大便,就能找出蛛絲馬跡。便秘、拉肚子就是大腸癌?仔細觀察大便別緊張大便的形狀、顏色能成為大腸直腸癌線索,正常的大便形狀是香蕉狀,會緩慢地沉下馬桶。以往大腸直腸癌會有的便秘、拉肚子症狀,則是要觀察時間點,稀稀糊糊不成形的大便常見會是生活緊張而腸胃蠕動過快,或是食物耐受不良,反而是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大便形狀變得像鉛筆般細長,就要留意是否為腸道受腫瘤壓迫變窄小,罹癌的可能性造成。而大便出現一灘血,病人通常來大腸直腸外科求診的主要原因,首先應該要確認出血顏色和排便的關係,如果是一開始大完便或剛解完時,就發現大便上出現鮮紅色血液,多為肛門裂傷或痔瘡血管破裂,也有可能是直腸發炎的狀況,像是大腸血液循環不良的缺血性大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還有止痛劑或化學治療藥劑,甚至洗腎的慢性腎臟衰竭病人也可能出現侵蝕腸管而造成出血。但如果大便呈現深棕色,代表大便經過的區域有不正常或流血的腫瘤沾附的血液凝固其上,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就高一些。大腸直腸癌篩檢,糞便潛血、大腸鏡怎麼選?談到大腸直腸癌的診斷,糞便潛血檢查是一項便宜、最低侵襲性的篩檢方法,根據近期研究統計,經過三年追蹤,有做過檢查的人可以降低10%大腸癌死亡率,因此,國健署鼓勵50到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檢查,也建議檢測完是陽性再做大腸鏡檢查。至於大腸鏡檢查部分,根據美國研究,確實能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約52%,也降低發生率70%到90%,對於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排便習慣改變、便血或慢性貧血病人等,這項檢查有其必要。罹癌積極治療,早期治癒率達九成大腸直腸癌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是癌細胞轉移,因為大腸直腸靜脈回流,最終匯合到肝門脈,因此又以肝臟轉移最容易發生;如果是接近肛門口的低位直腸癌或肛門癌,則容易轉移到肺臟。雖然,大腸癌合併肝轉移在癌症分期屬於第四期,還是有機會完全切除。即便罹癌也要積極治療,大腸直腸癌在第一期腫瘤的預後極佳,整體治癒率可能性達9成以上,第二期癌症病人的五年存活率也大於8成,擴散至局部淋巴的第三期,預期五年存活率有6到7成,甚至到了第四期,透過積極的手術、化療或標靶治療,也有部分人平均預期壽命約有2年半,在在顯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仍是關鍵。上述內容收錄在「大腸直腸癌臨床診斷的指引」一書,裡頭101道題目是由臨床診療和教學近30年、超過6千例大腸直腸癌手術的台大醫院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執筆,面對病人或家屬在被診斷罹癌的驚訝、內心掙扎、對手術的不安及日後的抗癌有感而發,奠基於新的醫療知識和臨床經驗,花費12年完成書籍,盼幫助患者及家屬解惑,也是對醫護從業人員的教學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