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2 癌症.大腸直腸癌
搜尋
壓力
共找到
6116
筆 文章
-
-
2019-11-22 科別.腦部.神經
秋冬突然臉歪嘴斜 可能和蘇揆一樣顏面神經麻痺
當突然出現臉僵嘴麻、眼歪嘴斜的症狀,不一定是中風,有可能是好發在秋冬季節的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與中風的部分特徵相似,但是原因不同,提醒患者在出現不適症狀時,應趕緊就醫,經過醫師安排詳細檢查、鑑別診斷之後,排除中風,對症下藥、安排適當的治療。南投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嘉為說,顏面神經麻痺不分性別與年齡,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發病原因尚不明,可能為病毒感染、自體免疫失調或是生活壓力等原因導致。大部分是突然發生臉部單側的動作失去功能,像是抬頭紋不見、眉毛一高一低、眼睛無法閉合、臉部不對稱、容易流淚、嘴巴歪斜、耳後疼痛、味覺出現異常等症狀。中醫師賴卉蓮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在中醫屬於「面癱、口眼喎斜、吊線風、歪嘴風」等範疇,又名面癱。多由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經絡,以致經氣阻滯,經筋失調,筋肌縱緩不收而發病,部分患者癒後可能復發。臨床上可以中藥調理或針灸治療。臨床常用穴位如風池、陽白、攢竹、四白、迎香、地倉、頰車、顴顟、下關、翳風、合谷、足三里等穴。張嘉為說,在藥物治療後,患者不適症狀會在幾個月後慢慢恢復、改善。顏面神經麻痺的癒後不錯,除了尋求醫師協助,患者也應調整生活作息,勿熬夜,補充綜合維他命,另外顏面神經麻痺會造成眼睛閉不起來的情形,容易導致眼睛乾澀的情形,必要時可使用人工淚液,睡覺時可以用眼罩保護,改善症狀。
-
2019-11-22 新聞.長期照護
長照家庭聘移工 僅一成一知道可使用長照2.0資源
長照家庭聘僱外籍移工,不僅溝通過程可能有障礙,也未必了解還有哪些社福或長照資源可以運用。以台北市為例,僅一成一的聘僱移工家庭申請長照2.0服務。民團表示,勞政、衛政若能合作在媒合移工階段就銜接長照2.0資訊與服務,支持效果將更顯著。照顧者巫先生表示,罹患淋巴癌末期的妻子右半身癱瘓且有語言障礙、長期臥床,家裡聘請外籍移工,但照顧方式及技巧等均需要不斷溝通討論。日前巫先生參加台北市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社工訪視不但帶來通譯人員,也連結了長照2.0的居家復能服務,分擔巫先生的照顧壓力,也解決家屬與移工不擅溝通的照顧困境。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是台北市今年推動的創新試辦計畫,2月起由私立健順養護中心承接執行,目前計畫下有四位社工師、36位通譯人員,在中山區、大同區服務412個聘請外籍移工的照顧家庭。私立健順養護中心中山老人住宅主任李梅英表示,巫先生的經驗不是特例。台北市今年一項統計,有五成八的雇主期待移工語言程度提升,兩成五期待照顧技巧提升,一成六期待移工配合烹調方式。不僅移工表現與雇主期待有落差,移工對工作條件的期待也經常不符。調查就顯示,五成二的移工沒有獨立的睡覺空間,更有八成五的移工無法每周休假。有鑑於此,聘僱移工家庭安心支持計畫讓社工與通譯人員到宅了解照顧需求,協助家庭使用長照資源或社會福利、語言訓練、喘息服務、情緒支持等資源,達到移工穩定留任、雇主安心上班「雙雙不離職」的目標。李梅英表示,經由這幾個月的執行經驗發現,如果勞政、衛政若能合作,在照顧家庭媒合移工的階段就銜接長照2.0資訊與服務,對於照顧家庭的支持效果將更顯著。
-
2019-11-22 性愛.性愛後遺症
「我差點被老公精液殺死」一則值得警惕的性交事故
聽過很多海鮮過敏、雞蛋過敏、花粉過敏,但沒想到精液也能導致過敏……今天我們就有請一位“精液過敏”親身經歷者,來說說她的故事。 我今年46歲,但精力還算比較好,每晚還是會和老公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但今晚就在那一個多小時後之後,悲劇發生了。一開始,我莫名感覺到頭暈、手腳發癢,沒過多久,還拉肚子了!老公也發現了我的不對勁,趕緊送我去急診。到了醫院後,我接受了抗生素治療,症狀逐漸得到了緩解。醫生說我過敏了,差點休克致死。我的天,真是生死一瞬……我差點因為“不可描述”的事情死掉了!我問醫生這怎麼回事,他說我是青黴素過敏。小時候因為青黴素患上蕁麻疹後,我就再沒敢碰這玩意兒了!醫生跟我解釋說:“你沒碰,是你丈夫碰了,他精液裡有這個東西。”我恍然大悟,想起我老公得了感染性心內膜炎,最近在接受非腸道萘芬西林治療。於是藥物中的青黴素就隨著他的精液排出了,“不可描述”之後就進入了我的體內。其實,這是在美國發生過的一起真實案例,《美國醫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還做過詳細的病例報告。標題為《差點被愛殺死:一則值得警惕的性交事故》。除了上面提到的“精液所含藥物”致使人過敏的情況,其實還有一種對精液本身過敏的情況。那就是“人體精液過敏症”,首例因精液過敏致死的病例發生在1958年。人體精液過敏症,是一組包括免疫或非免疫機制、常常是突發的、涉及多個靶器官的嚴重臨床症狀。常見於幼兒時期,正常人群中,過敏症的總患病率為10%-60%,跨度比較大。這是一種具有多種誘發物、致病機制不盡相同的臨床症候群。患上這個病是什麼體驗?引起過敏的其實不是精子,這個鍋它也是不願意背的。精液中所含物質較為複雜,含有至少11種來自精子和精漿的抗原物質。當有過敏體質的女性的血清釋放出免疫球蛋白E(IgE),並與這些抗原結合,產生抗原抗體反應時,會使細胞釋放出一種叫“組織胺”的物質,繼而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液滲透性增強、平滑肌收縮,最終也就產生了過敏性反應。一般有什麼症狀?這種過敏反應多出現在性交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內,一般表現為:●面部潮紅●兩眼發癢●流鼻涕或鼻腔堵塞●喉頭水腫●陰部發生蕁麻疹●外陰水腫●分泌物增多等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全身性的過敏性症狀,例如 ●眼皮、嘴唇腫脹●全身出皮疹●奇癢難忍●胸悶氣短●劇烈咳嗽等不過具體的過敏症狀和程度就因人而異了。其實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個過敏反應是不致命的,甚至根本不會發生精液過敏。這是因為精漿中含有一種能夠降低免疫系統“敏感性”的免疫抑制物質,叫做男性抑制物質(Male Inhibition Material,MIM)。有什麼用呢?它是用來保護精子免受排斥的。你們懂的,人的身體對“外來物”都比較抗拒,比如感冒病毒啦、他人的血液啦什麼的。 而當女性體內的MIM活性降低,恰好又為過敏體質時,進入女性體內的精液就容易引起過敏了。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精液過敏體質?去正規醫院檢查下就知道了。常規檢查主要有:●精液過敏原皮試●血清IgE檢測●其他諸如抗精子抗體、抗子宮膜抗體、抗卵巢抗體及抗透明帶抗體在內的免疫性不孕抗體指標檢測過敏的話怎麼辦?首先是夫妻雙方配合,做好心理上的預防,減輕心理壓力,減少做愛次數。然後呢,一般可採用以下辦法:避孕套或在性生活時使用避孕膏(膠凍)。 避孕套和避孕膏可以直接阻隔女性生殖道粘膜細胞和精液的接觸,也能降低精液的致敏性。 性交前30-60分鐘,在陰唇、陰道口周圍塗少許醋酸氟輕鬆軟膏或氫化可的鬆軟膏,可以預防或減輕過敏反應。性交後,女性最好立即排尿,盡量使陰道內的精液都流出體外。然後用溫熱的清水沖洗陰道及外陰部,以便將精液沖洗掉。性生活前半小時左右口服苯海拉明25mg,或非那根25mg,或息斯敏1片,均可防止或減輕精液過敏反應。服用鈣片也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果。脫敏療法這種方法是讓女性逐漸適應精子,更能“治本”。一般是採集男性的精液,然後採用皮下注射或陰道滴注的方式進行脫敏。皮下注射需要治療1-2年,方法是每週皮下注射1-2次濃度和劑量逐漸增加的稀釋精液。陰道滴注所需要的時間很短,方法是將倍比稀釋的精液以20min的間隔向陰道內緩緩滴入,逐漸增加濃度直至原液。脫敏治療後要記得持續規律的性生活以保持精液耐受。如果無法持續性生活,則可採用陰道滴入冷凍精液的方式維持耐受。脫敏療法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對於全精液脫敏效果不佳的患者可用層析柱分離精液,去除具有潛在免疫抑制作用的大分子片段,然後再進行脫敏治療。 對精液過敏就不能生孩子了?患有精液過敏症的女性,大多確實存在自身生殖相關抗體紊亂引起的免疫性不孕,這裡就輪到人工授精出場了。去除掉精液中的過敏物質,只取精子用於授精,你仍然可以當個漂亮可愛的準媽媽。本文摘自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
2019-11-22 科別.精神.身心
「感恩seafood」真有魔法? 這個動作 竟有舒壓奇效
「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竟然不僅是網路上的夯哏,對飽受憂鬱及焦慮所苦的人,一個簡單的「感恩」動作可能是在黑暗深淵中的一條救命繩。去年有個有趣的實驗,證明「感恩」對腦子有大影響,有助於擺脫負面情緒,除了心理諮商,練習感恩,也能讓「奇檬子」變美麗。手寫感恩信 磁振造影證實變快樂美國三所大學在2018年召集293位憂鬱、焦慮,甚至已向心理諮商求助的大學生,進行一項神奇的實驗。他們將這些「藍瘦香菇」的大學生,隨機分配成三組,在每組都接受心理諮商為前提下,要求第一組學生必須連續三周寫感謝信給別人,其他人則是寫負面經驗或乾脆不寫作。寫作活動結束後三個月,相較於其他兩組,寫感謝信組學生,即使最後沒有把信件送出,都認為心情變好了,教授們進一步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為這些學進行測量,發現寫感謝信學生的大腦前額葉內側,也就是負責管理「情緒、人際」的工作區,變得很活絡。快樂原理 竟不是多用正能量字眼研究者非常驚訝,僅僅表達感激之情,就對大腦產生持久的影響,他們從寫感謝信的學生寫作內容,發現出一些端倪,這些寫感恩信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使用正向辭彙而變得快樂,而是因為減少使用負面情緒語詞,讓心情變好。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說,當一個人回想的是挫折憂傷的事情,就是再次經歷負面經驗,通常會不舒服或衍生其他負面感覺。上述實驗結果,不能說是「感謝」讓人變快樂,其實是在完成信時,能再次感受到被愛、受照顧這些正能量滿分的記憶。大吃大喝舒壓 不如把情緒「吐」出來說到紓解壓力,隨便問十個路人,大概會有一半回答「大吃大喝最棒」,聽在諮商心理師耳裡,他們只想說聲「先不要」,開業診所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說,吃大餐、喝酒只能算是一種發洩或滿足口腔期的方式,效果不穩定,甚至會出現副作用,如身材走樣、變胖而危害健康等。若想要靠嘴舒壓,林萃芬認為,「說話」比大吃大喝,偶爾找能信賴分享心事的親朋好友,就可以讓快潰堤的壓力稍微洩洪,另外,利用腹式呼吸,在鼻子緩慢吸吐氣,想像氣往下、走到下腹部,再慢慢吐氣間,也可以把情緒「吐」掉。每天謝自己 寫心情日記找到情緒模組寫感恩信只能謝謝別人嗎?當然不是。林萃芬一再強調,在謝謝自己的過程中,是跟自己的和解,建議在睡前的「情緒冥想」時,記得向自己道謝,更神奇的是,曾有學員身體有些部位痠痛、緊繃,透過感謝肩頸、手腳,身體竟自行找到平衡,痠痛不藥而癒。另外,寫心情日記有助發現自己在哪些情境易出現情緒波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也建議,可以每天寫下讓自己開心的事,即便看起來是件很小的事,在過程中感到欣喜及認同自己,感恩是可以練習的,也是一種珍惜,有意識數算幸福的人,往往也會更快樂。憂鬱症患者不適用 怕寫感恩信更挫折不過,手寫感恩信改情緒,可能比較適合有憂鬱情緒,但還不到憂鬱症的人。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說,已確診憂鬱症的民眾應以接受醫療為主,憂鬱症治療無法只用單一方法,尤其病情嚴重時,患者可能什麼事都不想做,硬要患者寫「感恩信」,只會讓挫折感更重,可能適得其反。
-
2019-11-22 橘世代.健康橘
凱格爾運動緊實骨盆底肌 改善漏尿煩惱
小佳年過50,雖然看似美魔女,但她有個困擾難以啟齒,原來是她一咳嗽就漏尿,有時擔心面臨褲子濕掉的窘境,連出門的興緻都沒有了。 醫師指出,女性更年期後,應力型尿失禁風險大幅提升,頻尿經常讓人感到相當困窘。建議及早練習「凱格爾運動」,增強骨盆底肌肉、強化尿道括約肌彈性,預防尿失禁。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女性生產後,骨盆腔底肌肉鬆弛,生產多胎的人更容易發生;年紀漸長鬆弛情形更甚,就容易在腹腔壓力增加,像咳嗽、打噴嚏時,擠壓膀胱溢出小便,這就是所謂的應力型尿失禁。更年期婦女更會因為雌激素分泌減少,導致尿道黏膜萎縮、尿道阻力下降,使應力型尿失禁的情況更嚴重。要預防應力型尿失禁,建議及早練習「凱格爾運動」。周固表示,可立正收臀、感受尿道括約肌收緊(有點像小便停止的感覺),此時數到10,再完全放鬆。這個動作重複20下,早、午、晚照3餐做,約莫3個月到半年,骨盆底肌肉與尿道括約肌彈性就會明顯增加。「凱格爾運動」究竟有沒有做對,有時不好理解。衛福部國健署說明,民眾可選在排尿順暢時,刻意中斷尿流2至3秒,再把尿液全解乾淨;或是在洗澡時,將洗淨的手指放入陰道內,如果感覺陰道肌肉夾緊手指, 就代表學會收縮部分骨盆底肌肉了。尿失禁還有其他類型,周固表示,20歲至50歲的女性容易因著尿路感染發生尿失禁,這是因為女性有月經,不少人在月經來潮時頻頻錯誤地「由後往前」擦拭,將細菌擦向尿道,加上吸滿經血的衛生棉經常一放數小時,均會提升尿路感染風險。因此,建議月經前後多喝水、多如廁;清潔陰部時稍稍衛生紙「印」上,吸走經血即可;月經後隔3天以上再發生性行為,以避免摩擦增加感染風險;平時性行為前後也要多喝水、多如廁。不少人聽說蔓越莓可預防女性尿路感染,但周固表示,對一般健康的人而言,並沒有足夠的實證指出多吃蔓越莓可預防感染;只有半年內發生4次以上或是1年內發生7、8次急性膀胱炎的人,早晚各吃1顆萃取過的蔓越莓保健品、連吃2個月,能有助康復。● 凱格爾運動怎麼作?1. 確認學會收縮骨盆底肌肉:排尿時刻意中斷2-3秒,再全解淨;或洗澡時將乾淨手指放入陰道、感受陰道肌肉夾緊手指即是。2. 平日練習:立正收臀、感受尿道括約肌收緊,數到10,再完全放鬆。這個動作重複20下,早、午、晚照3餐做。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21 養生.聰明飲食
魚油助創傷修復 增強免疫
研究顯示,魚油用於創傷病人治療扮演重要角色。不過,一般人若需要攝取Omega-3脂肪酸,建議可吃亞麻籽油、芥花油、亞麻籽、核桃,以及鮭魚、鮪魚、鱈魚、鯖魚等。台大醫院創傷科主治醫師韓吟宜日前在「2019年急重症聯合學術年會」中指出,魚油用於治療,有助創傷病人神經及免疫系統修復。但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提醒,重症加護給予魚油需依照護指引,不是每位個案都需要,時間點要很精準,也不能取代原本的治療。韓吟宜發表「Omega-3脂肪酸在創傷恢復的運用」時歸納,適量魚油有助創傷病人神經系統修復、發炎免疫反應調節、改善創傷後的高血糖及腸道失衡、抗菌、減少肌肉萎縮和疼痛、改善創傷後症候群。她指出,脂肪酸是構成全身細胞膜的原料,相當於細胞守門人,能調控生理反應,包括決定細胞穩定性、細胞中訊息傳導和基因表現,也與發炎時細胞激素和發炎物質的種類有關,面臨自由基攻擊時,脂肪酸也會影響到細胞被氧化的程度。韓吟宜分析,不同脂肪酸在細胞膜作用有別,特別是身體面臨氧化壓力,植物油會火上加油,觸發更強烈的發炎反應,魚油則可減少發炎介質產生,同時增強免疫系統。目前研究發現,針對創傷後發生的高血糖、腸道菌叢失調、細菌感染等負面效應,魚油有助身體反應回穩並自我修復。韓吟宜表示,目前魚油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高劑量攝取時,可能會抗凝血、再次出血。根據2012年歐洲食品安全指引,成年人每日攝取EPA和DHA總和5克以下,而且每日EPA在1.8克以下,不會有造成出血的疑慮。韓吟宜建議,腦創傷病人在加護病房中使用魚油是用於治療,待恢復至可進食後,可協助調節發炎和免疫反應的營養素很多,魚油只是其中之一。如果飲食營養均衡,平常有吃魚習慣,不見得需要額外補充。趙強也說,腦創傷患者恢復進食、出院後,就要回歸正常飲食,蔬菜有豐富植化素,有抗發炎效果;至於常見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鮭魚、鮪魚、鱈魚、鯖魚等海洋中的魚類來源優於植物。趙強也提醒,剛開完刀喝魚湯或雞湯,因為腸胃道吸收快,精神很快就來了。但湯水營養不夠,還是要攝取蛋白質、蔬菜、五穀雜糧等,同時注意避免促發炎反應的油炸與燒烤辛辣食物。富含Omega-3的食物植物來源動物來源亞麻籽油鮪魚芥花油鮭魚亞麻籽鱈魚核桃鯖魚大豆藍鰭青花菜扁鰺(諮詢╱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 製表╱記者邱宜君)
-
2019-11-21 科別.泌尿腎臟
不只小男生才會得! 便秘咳嗽大笑 都得小心這個病
門診中常有成年男女驚呼:「疝氣不是只發生在小男孩身上嗎?」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吳子翔說明,其實男女老少都可能發生腹股溝疝氣,但許多成年人即使發現鼠蹊鼓了一包,也可能因為不痛,選擇觀察一陣子再決定是否就醫。吳子翔特別提醒女性,女性好發的股疝氣,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在早期就有壞死的風險,發現疑似疝氣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腹股溝疝氣是疝氣中最常見的一種,吳子翔說,成人疝氣有九成都是腹股溝疝氣,男性占大多數。一般而言,高風險群多是年長者,還有長期腹壓較大者,如經常搬運重物者、慢性肺病造成長期咳嗽、腹膜透析的洗腎患者、因便秘、攝護腺肥大需用力排便及排尿者,懷孕也會增加腹股溝疝氣風險。民眾發現自己有腹股溝疝氣,通常都是洗澡時摸到,在鼠蹊部摸到有個圓形凸起物,隨著逐漸成形,漸漸開始感受到疼痛,尤其搬重物、咳嗽或大笑時,疼痛感特別明顯。女生或肥胖者的症狀相對不明顯,常被忽略。腹股溝疝氣可以不就醫嗎?吳子翔說,回答這個問題前,需先了解腹股溝疝氣成因,當腹壁肌肉組織鬆弛、腹腔內壓力增加,腹內器官就會經由疝氣囊跑到腹腔外,一開始腹部肌肉的洞還很小時,掉出去的腸子能推回腹內,但隨著病程進展,腹部肌肉的洞會愈變愈大,一旦掉入的器官卡住,就會壞死,嚴重時造成腹膜炎及敗血性休克,有生命危險。臨床上遇到腹股溝疝氣患者,通常都建議盡快手術治療,依病灶位置和執刀醫師經驗,手術後腹股溝疝氣復發率約3至8%,因此術後,建議避免搬重物、解決攝護腺肥大用力解小便、便秘等問題,也建議立即戒菸,降低慢性咳嗽風險,避免增加腹壓,降低復發機率。
-
2019-11-21 科別.精神.身心
上班族大吼大叫「卡到陰」? 就醫確診是這個症狀
40歲的阿財在國一時跟著媽媽遠赴南半球生活。30歲那年,阿財發覺無法控制自己想法,甚至覺得有祕密組織企圖傷害他,他忍不住大吼大叫,家人以為他「卡到陰」,驚動鄰居報警將他送醫;回台檢查後,醫院確診為「思覺失調症」。阿財和家人也曾求神問卜,宮廟裡的師姐一見阿財便說「神明指示這個孩子要去看醫師,趕快去,不能拖。」阿財因此趕往醫院接受治療。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主要症狀是思考扭曲與知覺異常,影響日常生活功能。亞東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表示,像阿財及家人一樣認為思覺失調症是「卡到陰」、對藥物治療有擔心與疑慮的病友及家屬並不少,臨床上可以從解決病友生活上的困境著手,依需求打造「個別化治療目標」,建立病友對治療的正向態度,進而穩定治療。每位病友症狀及困境不同,亞東醫院精神科病房主任陳秉彥表示,目前思覺失調症藥物已有口服及長效針劑等選擇,新一代長效針劑可維持對腦部功能的保護,提升個人與社會功能表現,幫助病友自立生活、重返社會。思覺失調症是大腦多巴胺分泌失調所造成的慢性疾病,如同高血壓,及早用藥能有效維持大腦運作功能,降低復發風險。每次復發,不僅對病友腦部造成不可逆損傷,導致認知功能退化;隨著病友失業或失學的時間延長,更增加病友回歸社會的壓力。潘怡如強調,思覺失調症在確診後就應該立即治療,並依醫囑規律用藥,避免反覆發作造成腦部退化。潘怡如表示,影響病友穩定治療意願的主要因素,在於病友是否對用藥抱持正向態度、相信藥物能改善症狀與生活品質,要讓病友和家屬信任用藥並非一蹴可及。近年亞東精神科以病友為中心,建立醫師跟病友的互信關係,幫助每位病友規劃「個別化治療目標」,在了解多元藥物選擇後,建立對治療的信心。潘怡如指出,不少人對於精神疾病常有誤解和迷思,認為停止用藥才是「痊癒」,臨床上常見到病友症狀緩解後,親友就熱心勸說停藥,擔心藥物傷肝傷腎,或建議病友改以運動或其他非正規方式治療。事實上,未諮詢專業的醫師意見便隨意停藥,反而提高復發風險,潘怡如呼籲,如果對病友用藥狀況有疑慮,應該陪伴病友就醫諮詢專業意見,切勿自行調整用藥。陳秉彥分享,現在思覺失調症藥物已有口服及長效針劑等不同選擇,口服藥物需每天服用,而長效針劑則依施打頻率有2周、1個月及3個月不同類型。長效針劑讓藥物在體內緩慢釋放,延長藥效,維持對腦部功能的保護。研究顯示,使用新一代長效針劑的病友,有半數以上病友在個人與社會功能表現有顯著成長,若及早使用,例如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5年內,更為有效。阿財開始接受治療、重新回到職場後,因為一天需要口服4次藥,擔心被同事詢問為何用藥頻繁,因而逐漸疏於治療,導致再度復發。了解阿財困擾後,陳秉彥建議使用長效針劑,穩定治療,也減輕財媽每天叮囑的壓力。改用長效針劑後,阿財覺得自己的思緒變得比較清楚,能分辨幻覺與真實之間的差異,重回職場,現在從事電話客服的他,為了維持英文程度,每隔一個月就會跟一群英文同好聚會,夢想在未來從事翻譯工作,寫作英文文法書幫助更多學生學習。●「還想牽著你的手」思覺失調症特展 一窺病友生活樣貌提升各界對思覺失調症病友的認識,亞東醫院聯合台灣精神醫學會、康復之友聯盟共同主辦「還想牽著你的手」思覺失調症特展,即日起至11月29日在亞東醫院一樓展出,將病友故事繪製成展版,輔以衛教訊息,期望將溫暖和理解散播給民眾。
-
2019-11-21 科別.兒科
寶寶嗯嗯很痛苦?醫師:改善四要點
寶寶便便老是很痛苦,臉都脹紅了,便便還是下不來嗎?每次帶著孩子上廁所,看到他艱難、眉頭都皺在一塊兒的表情,爸媽的心也跟著緊張起來,這次再來聊聊便秘,來補充上一篇「解決孩子便祕,方法很簡單?」的不足之處。小兒便秘主要表現為每次排便都得很用力,且糞便又乾又硬,甚至很粗又巨大,會造成疼痛甚至肛門破裂,但排便頻率多久算正常,仍需視年齡、飲食習慣、體質而定,此外,便秘分為兩種:功能性便秘95%左右的小朋友都屬於功能性便秘,意思就是非病理性原因,只是排便不順暢,常見原因包括以下四種:剛接觸副食品4~6個月的孩子開始嘗試吃副食品,此時奶量降低,可能會導致水、油脂攝取不足,發生便秘。偏食、挑食若從飲食中攝取的水分、纖維質不足,就容易引起便秘。大小便訓練訓練大小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生理挑戰,加上若訓練過程不順利,每次排便都會疼痛,進一步就可能因為心理壓力而抗拒排便。作息調整作息調整或是剛去幼兒園上學時,孩子的心理狀態與生理時鐘尚未適應,不習慣在學校上廁所,可能會忍耐不排便,就有可能出現便秘情形。器質性便秘器質性便秘則與疾病有關,常見相關疾病包括巨結腸症、結腸過長、腸阻塞等,若是發現寶包有異狀,或是已經改善飲食、作息一陣子仍未見改善,就應盡快就醫,找出便秘真正原因。改善便秘的方式1. 攝取足夠的水分雖然1歲以下的寶包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但若遇到便秘的狀況,除奶及副食品的水分外,建議另外以白開水補足一天所需水量。寶包每日所需水量分別為:1~10公斤→100 c.c. ✕體重10~20公斤→1000 c.c.+50 c.c ✕(體重-10)20公斤以上→1500 c.c.+20 c.c. ✕(體重-20)2. 攝取纖維質食物可在飲食中加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例如:蔬菜、全榖根莖類、水果類,促進腸胃蠕動、潤便,以幫助排便。3. 養成排便習慣當寶包2歲左右就可以慢慢自己控制括約肌,並能配合肚子用力,嘗試自己排便,此時爸媽就可開始訓練孩子自主排便,養成固定的排便習慣,預防便秘。4. 添加適當的油脂烹調時加入好的油脂,像是橄欖油、苦茶油等,可以幫助潤便、滋潤腸道,促進腸胃蠕動。小叮嚀每日訓練孩子排便的時間應該固定下來,建議用餐完畢後的半小時至1小時,此時食物進到胃裡,腸胃就會開始蠕動、準備排便。爸媽可以趁著這個生理反應的時間,帶著孩子坐在馬桶上嘗試上廁所,每次大約5~10分鐘即可,若是有成功大便就可多給予鼓勵,若是沒有也不必強求,避免孩子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廁所。※本文由巫漢盟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出處【寶寶嗯嗯很痛苦?改善四要點】
-
2019-11-20 科別.耳鼻喉
丈夫打鼾吐出大蒜味她崩潰 網嚇「趕快看醫生」
許多夫妻同床共眠,最擔心的就是被枕邊人的鼾聲吵醒。一位女網友PO文表示,自己的丈夫在貨運行上班,回家睡覺前都習慣吃生蒜頭,配著高粱喝下肚,但偏偏丈夫還會在睡覺時打鼾,原PO每次不但會被他的鼾聲吵醒,也會聞到濃濃的臭味,睡眠品質因此變差,甚至還去身心科拿安眠藥吃,讓她氣得上網抱怨老公,但許多網友看完文章後,紛紛懷疑原PO老公得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叫他趕快去看醫生。原PO在臉書社團「爆怨公社」發文,她抱怨自己的丈夫從結婚以來體重不斷增加,還常常在晚上打呼,原PO說「剛結婚時77kg,以每年1kg的速度成長也就算了,重點是,胖子容易打呼!」她說到丈夫喜歡在睡前喝杯高粱,並配上生蒜頭沾醬油,但是每晚丈夫打鼾時都會吐出酒和蒜頭混合的氣味,讓同床的原PO相當困擾,直呼「沒被打呼聲吵醒也被熏死。」雖然期間她曾要求分房睡或叫丈夫戒酒,但都遭到拒絕,導致原PO必須戴著耳塞睡覺,她說「叫他減肥也不肯,戒酒嘛他說酒能殺菌是好東西,反正都有藉口。今天早上4點還是被吵醒,真想把耳塞塞到他鼻孔去,超氣的~」而丈夫的鼾聲也導致她失眠前往身心科就診,面對醫生詢問壓力的來源,原PO也無奈地表示「難道我要跟醫生說是豬隊友打呼害的嗎?唉......」貼文一出後,許多網友紛紛留言回應,「酒能殺菌也能殺精更能殺死他。」、「你下次也吃一些味道重的互相傷害回去。」、「直接分房阿,他什麼建議都不聽,你甩他幹麻?睡眠很重要耶。」、「沒意識到自己干擾了人家睡眠,不願自己改變,也不願人家改變,這個隊友我覺得很不行。」、「無法忍受噪音,妳好偉大(拜)。」而有網友也猜測原PO丈夫得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必須前往醫院就診,「去大醫院耳鼻喉科作睡眠呼吸檢查,這個應該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可以開刀治療的。」、「如果是因為胖才打呼要小心,我弟也是最近才去醫院驗出(重度呼吸中止症),現在睡覺還要帶呼吸器,帶了真的沒再在打呼了,不治療很可能會睡死。」、「胖子真的容易打呼,要跟醫生說啊!」、「可以看醫生,睡眠呼吸中止症。」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2019-11-20 科別.兒科
兒童也三高! 高胖男童減重30公斤恢復健康
一名剛成為國一新鮮人的男童,身高175公分,體重95公斤,在校尿液篩檢偵測到尿糖,就醫發現他竟然已經有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肝功能異常、黑色素棘皮症,血壓也在高血壓邊緣值。嚇得他和家長立刻展開減重計畫,花了兩年時間,減掉三分之一個自己,數值才全數恢復正常。收治這名個案的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丁瑋信表示,隨著科技進步,大眾生活越來越靜態,體能活動機會越來越少。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台灣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或肥胖的比率高達三成,高於亞洲其他先進國家學童二至三成的過重或肥胖率,因此肥胖相關疾病的盛行率也上升。丁瑋信表示,台灣早年經濟不佳的家庭,孩童確實常因營養不良而瘦小、長不高,但其實現今社會只有很少數孩子會因為不愛吃而營養不良,絕大部分都是營養過剩。只是現在還有不少長輩延續早年觀念去評論孩子體態和家長照顧,看到白白胖胖就讚不絕口,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反觀偏瘦孩子的家長,面對長輩壓力就如排山倒海。丁瑋信表示,兒童的過重或肥胖不能比照成年人用身體質量指數(BMI)衡量,要按照同年齡的生長曲線,分布在前85%到94%屬於過重,前95%屬於肥胖。他提醒家長務必要重視孩子的體重管理,因為小時候養成不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會帶到成年時期,影響深遠。如果真的已經過重或肥胖,丁瑋信表示,隨時開始體重管理都不嫌遲。因為兒童器官功能都還很好,大部分只要能減重、回到健康體位之後,三高都是可以反轉的。兒科醫學會2017年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合作編撰了「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其中建議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戒除含糖飲料,再者也要注意以健康餐盤的概念建利均衡的飲食內涵,特別要注意澱粉類的食物和零食,最容易過量。家長該怎麼區分胖是因為吃太多,還是因為有其他潛在疾病需要治療?丁瑋信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身高,如果又高又胖,那通常都是因為熱量攝取過多、活動量太少,但如果身高偏矮卻過胖,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疾患影響內分泌,例如生長激素缺乏、甲狀腺低下、庫欣氏症等。
-
2019-11-20 新聞.健康知識+
骨質疏鬆、椎間盤突出...8種不同腰痠背痛該掛哪一科? 醫師教你分辨
根據統計指出,8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有一次嚴重的腰痠背痛經驗,到底原因為何?可別再以為只有骨鬆才會引起,平時姿勢不良、久坐不動、骨盆發炎、腎結石、椎間盤突出等,都是引發腰痠背痛的原因之一。國泰綜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姿辰表示,造成腰痠背痛原因非常多元,其中70~80%的腰痛與脊椎脫離不了關係,諸如運動拉傷、脊椎附近肌肉支持力不夠、椎間盤突出、僵直性脊椎炎、骨質疏鬆、骨盆發炎、腎結石,甚至癌症轉移等,都可能造成程度不等的腰痠背痛。以下是腰痠背痛的常見原因,根據痛楚位置與程度,以釐清下背痛的原因,看對科別:1. 腰椎退化性關節炎較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族群,症狀通常是清晨起床時腰背部痠痛僵硬,起床活動後症狀可以緩解,原因在於椎間盤的老化,同時刺激脊椎負荷而產生骨刺;脊椎關節週圍的韌帶也可能因長期關節炎纖維化,而壓迫到週圍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疼痛位置多從腰背開始,甚至可能延伸到下肢,引起下肢麻木、痠痛感。就醫科別:骨科、神經外科、復健科2. 缺乏運動,脊椎支持力不夠特別容易發生在缺乏運動的族群上,尤其是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因長時間的坐姿,上半身從肩膀、胸椎到腰椎,都是呈現前傾彎曲的動作,造成腰椎較大的壓力;若再加上缺乏運動,腰背核心肌肉群虛弱無力,無法撐起下背部,因而時常有背部緊繃、腰痠的困擾。就醫科別:骨科、復健科3. 運動傷害引起肌肉發炎肌肉拉傷是造成年輕人下背痛的主因之一,好發於運動者以及需負重職業的人居多。由於運動不當、工作需要搬運重物等,造成脊椎週圍的韌帶與肌肉負荷過大,引起急性的扭挫傷;或是長時間、重複性的工作,導致肌肉、韌帶慢性疲勞損傷,誘發脊椎週圍肌肉痙攣。就醫科別:骨科、復健科4. 椎間盤突出閃到腰很有可能就是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元兇。在下背痛的患者中,椎間盤突出占很大的比例,造成的原因多半是長時間的姿勢不良、彎腰久坐或搬重物所引起,導致椎間盤無法承受過大壓力,而向外擠壓突出,嚴重可能壓迫到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或是下肢痠痛麻痺。就醫科別:骨科、神經外科、復健科5. 骨質疏鬆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是停經後女性發生下背痛的主要原因,因為停經後女性荷爾蒙會減少,進而影響骨質快速流失;而骨質疏鬆引起的壓迫性骨折,通常發生在腰薦椎或是股骨兩側,形成對稱性的劇痛。若是沒有適當治療,常會形成慢性背部疼痛、駝背,甚至喪失行動能力,嚴重的話,還可能因長期臥床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就醫科別:骨科、婦產科6. 輸尿管結石或腎結石比較容易發生在男性身上,當輸尿管結石或腎結石時,腹股溝疼痛會慢慢轉移到背部,這種痛不像是一般的下背酸痛,而是會一陣陣類似痙攣的痛,同時也會合併產生頻尿、血尿的情況,建議進一步到泌尿科做檢查。就醫科別:泌尿科7. 女性骨盆腔發炎女性骨盆腔發炎是指內生殖器官(子宮卵巢)及週圍的結締組織、骨盆腔腹膜發生發炎時的統稱。常見於有頻繁性生活的女性,初期的疼痛位置在下腹部,會隱隱作痛,有點類似月經來的壓迫痛,同時會合併有分泌物的產生,嚴重的話,疼痛會蔓延到背後,引起下背痛,建議到婦產科治療。就醫科別:婦產科8. 僵直性脊椎炎主要發生在40歲以下的男性,常見症狀是早上起床會覺得僵硬,活動一下會獲得舒緩。目前推測病因與免疫系統及感染有關,導致自體免疫系統的攻擊,讓脊椎週圍軟組織鈣化、骨質增生,引起下背疼痛,目前治療方式是使用生物製劑抑制發炎。就醫科別:風濕免疫科TIPS:找不出原因的腰背痛,先掛家醫科像是癌細胞轉移、脊椎側彎,甚至是情緒問題、睡眠障礙等,都有可能引起下背痛的狀況;若原因不清,建議先至家醫科就診,找出病症再對症下藥。延伸閱讀: 破解痠痛4大迷思 從下背痛到腳麻 醫師告訴你為何會坐骨神經痛
-
2019-11-20 新聞.生命智慧
小康家庭更可能變下流老人!「中流老後」8原則不怕沒錢
不想當下流老人,但上流老人又門檻太高,應該怎麼辦?現在日本開始提出了「中流老人」的解方。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於2015年提出「下流老人」一詞,從日本到台灣都引起廣泛討論。他認為在年金制度面臨崩壞、照護成本日益提高等社會變遷之下,若不提出有效對策,未來可能會出現大量從中產階級「跌落」,只能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然而日本財務規畫師廣木智代則認為,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悲慘的「下流老人」固然要避免,但要達到「上流老後」的境界,似乎也有些困難,相較之下,和現在生活水準相去不遠的「中流老人」,是比較務實而可及的目標。老後花費比你想得多,支出可能不減反增通常在一般人的感覺中,年紀大了之後,生活上的花費應該會比年輕時來得低,事實上並非如此。雖說供給兒女的教育費、房貸車貸還清一類的費用可能減少,但由於待在家裡的時間長了,水電瓦斯費隨之增加,因為重視養生所購入的健康食品、器材一類的支出也會比年輕時多。然後由於空閒的時間多了,可能增加的聚會、旅行或是學習新事物,最後考慮到老後的醫療、照護等過去沒有的費用,支出不減反增也是有可能的。根據日本總務省的家計調查報告,高齡無職者的家庭每月平均支出是28.3萬日圓(折合新台幣約8.5萬元),而現在日本家戶平均月收入約為=36.8萬日圓(折合台幣約11萬元),也就是說,若收入屬於中產水準的家庭,老後每個月的可動用支出至少要有目前月收入的8成,才能維持生活所需。小康家庭的「下流老後」危險性更高若是年收較平均稍高一些,也就是所謂的小康之家又會如何呢?因為收入允許,小康收入的家庭生活支出相較之下比一般人更高,包括吃穿用品、購車購房等支出,有時反而難以累積儲蓄。然而到了老後,小康世代所能獲得的年金和平均收入水準其實並沒有相差太多,如果過去所養成的高消費習慣沒有調整的話,反而更容易面臨入不敷出的危險。那麼,想要維持和現在相同生活水準「中流老後」,該如何準備實行呢?廣木智製代提出了8個簡單的原則,不妨可以從現在開始嘗試看看:1. 享受節約的樂趣若認為節省是苦差事,就很難持續下去,除了將節約視為一種樂趣,此外,抱著惜物的心情,延長身邊物品的使用期限也很重要。2. 訂下每月固定儲蓄的目標金額從每個月收入中撥出一個固定的金額存入其他帳戶,確實累積老後所需的資金。3. 房貸、學貸在退休前要繳清退休之後由於收入減少,這時如果還要額外繳交貸款,就會帶來沉重的金錢壓力。免頭期款的房貸或是超額貸款都容易拉長貸款年限,建議避免。4. 對小孩的教育不需花費過多不要因為「周圍的人都有在做」而給孩子安排太多補習或是才藝,而是依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加以篩選。5. 試著開始學習投資不只是被動的儲蓄,如何將手中的資產活化並加以運用也很重要。不妨可以先從了解投資的基本知識以及如何分配資金開始。6. 重新審視現有的保險規畫年輕時所購入的保險產品,很可能已經不符合現在以及往後的需求,必須針對未來所需要的保障,重新安排規畫。7. 不要因為「犒賞自己」而隨意花錢不少人會以「寵愛自己」、「犒賞自己」的理由而做了超出平日水準的奢侈消費,即使真的有非常想要的東西,也應該以不超出年度可花費預算為原則。8. 雙薪家庭資金更充裕比起一人獨力賺錢,夫妻都投入工作,更能累積老後資金。在物質誘惑眾多的現代社會,若是現在過度揮霍金錢,在收入減少的晚年很可能就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調整消費概念,尋找不花錢也能獲得快樂的生活方式,就能從容不迫地迎向「中流老後」。原文:上流太難,下流太慘!「中流老人」做8件事,老後不怕沒錢
-
2019-11-20 橘世代.健康橘
熟齡掉髮原因與預防對策總整理
到了一定年紀,部分民眾會有掉髮困擾,無論男女都怕禿頭,可能因此感到焦慮、失去自信。醫師表示,若短時間大量掉髮,除了是體質因素,也有可能是壓力、飲食不均、過度染燙等所導致。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臨床上掉髮原因略分為4種。包括雄性禿、鬼剃頭、產後憂鬱與營養不均,50歲以上民眾,扣除男性因基因常見的的雄性禿,較常見的掉髮原因是壓力、營養不均。不過也別過度緊張,成年人掉髮,除非一大撮或每天超過100根以上,才須特別留意。黃毓惠說,因熟齡族若仍在職,多為社會中堅、主管,可能因工作壓力過大,誘發免疫功能失調,而造成大量掉髮,甚至出現一塊一塊缺角的鬼剃頭。至於營養不均,黃毓惠指出,熟齡族若挑食、吃太少而導致營養不足,就可能出現貧血、甲狀腺低下等症狀,也會導致掉髮。此外,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地方,若太頻繁染髮、使用成分不明的染髮劑,也可能出現頭皮紅腫、搔癢、脫屑、掉髮等症狀。●熟齡族護髮看過來1.避免工作、生活壓力過大2.可透過運動等方式紓壓3.若有貧血等問題,應補充鐵質4.注意營養均衡5.勿過於頻繁染燙以保護頭皮立即加入FB社團!面對人生下半場,橘世代要優雅過好日!所以,我們創立了【健康橘】社團,從現在開始,邀請各位一起提前為第二人生準備,讓身心活得更健康、自在又任性,打造亮麗熟年。加入>>
-
2019-11-19 科別.消化系統
吃太多粗糧也不行!4個習慣讓腸胃越來越受傷
胃癌,多發於中老年人,但現如今,由於飲食不當、生活習慣差等原因,胃癌已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據數據顯示,近5年期間,19~36歲的胃癌患者佔所有胃癌患者的6%~11%,比30年前的數據高出一倍!案例:時間回到2014年,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手術室裡躺著一名24歲的青年小馬,他與妻子結婚才3個月,卻被查出胃中下部患有進展期胃癌,醫生建議進行胃癌根治手術,最終切除了2/3的胃。因沒有了幽門括約肌對食物進行阻擋,食物會很快進入腸道。因此,手術後的小馬飲食只能以流食及半流食為主。但時至今日,小馬的狀態保持得很好,前不久的複查也顯示一切正常,胃癌並沒有復發,已經算是臨床治癒了。而這與小馬改變飲食習慣,注重養胃密切相關。“十人九胃病”,雖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都是慢性胃炎,但若任其發展,不管不顧,也很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引發胃癌。那麼,生活中有哪些“傷胃元兇”,術後的小馬又是如何養胃的,有什麼“秘訣”嗎?一起看一下吧~ 一、4個習慣,讓胃越來越受傷1、吃太亂吃太亂,一方面是指飲食不規律,包括有些人三餐不定時,或是不吃早餐,一些獨居的老年人,也會隨意用餐,甚至肚子不餓就不吃。長期如此,會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甚至誘發胃潰瘍,而胃潰瘍是胃癌病變的高危因素。另一方面是指飲食過於雜亂。現在生活條件變好,家家戶戶都有各種菜餚、零食、水果等,如果什麼都吃,特別是飲食量比較大的時候,很容易刺激腸胃,干擾其運化能力,出現消化不良、腹瀉等常見症狀。2、吃太撐現代人很喜歡“打卡”美食店,難免吃太撐;也有些人為了釋放工作壓力,常常暴飲暴食。不僅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胃功能受損等。隨著進食量的增加,胃會自動擴容,胃壁就會逐漸變薄,嚴重時可能發生胃穿孔,甚至引發腹腔感染,特別是一些有胃潰瘍等疾病的患者。3、吃太晚晚上20-24點被稱為“胃癌時間”,因為很多人都在這個時間進食後,吃完就馬上睡覺,易增加胃病危機。一方面,胃腸道的蠕動會減緩,食物長時間停留在體內,容易產生有害物質;另一方面,有些人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出現反酸,更是會進一步加重病情。4、吃太糙“吃粗糧養生”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有些人就習慣天天吃玉米糝、野菜、韭菜等,甚至有些老人直接用粗糧代替大米。殊不知這樣的飲食習慣並不正確,粗纖維食用太多,消化不了時就會原形排出,其大部分營養成分都吸收不了,還會加大胃腸道負擔。而且一些太粗的食物,經胃消化後無法通過幽門進入小腸,反而會返回胃裡反覆消化,容易把胃磨壞。這些習慣,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細細回想,自己的胃是不是也時不時出現問題,甚至隱隱作痛?二、一日三餐的養胃秘訣護胃,重在日常,看到現在的小馬逐漸恢復了正常,能吃的東西也越來越多。除了手術的成功,與其注重養胃也密切相關。1、常吃蒸製食物,均衡營養其中蒸製的食物對養胃頗有好處。比如蒸紫薯,紫薯中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胃腸蠕動、緩解便秘,有利於養胃。 2、黃金搭配:南瓜+紫薯紫薯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可以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道環境,以及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但有些人容易出現腹部翻滾、放屁、腹脹等症狀,甚至產生大量胃酸導致燒心。此時搭配南瓜,其富含果膠,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可以防止紫薯造成的胃酸過多問題。3、選對植物油,輔助養胃脂肪是人體七大營養素之一,雖然要清淡飲食,但也不能不攝入。專家建議選擇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對人體更有好處。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牡丹籽油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是不錯的選擇。但多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亞麻酸和亞油酸,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食用油中亞麻酸與亞油酸的比例為1:4以內。所以,相對來說,牡丹籽油更好。牡丹籽油的不飽和脂肪酸佔比92%,煙點高達220℃,既適合涼拌,也適合炒菜。它還含有100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的牡丹酚、角鯊烯具有消炎抗菌的作用,有利於保護胃黏膜。不飽和脂肪酸還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抗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本文摘自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
2019-11-19 新聞.長期照護
「照顧家人筋疲力盡」7旬婦勒死公婆丈夫三人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中部福井縣敦賀市一名71歲婦女岸本優子,疑似因為身為家中唯一照顧者,不堪壓力,涉嫌在17日清晨,用毛巾把家中熟睡的70歲丈夫岸本多喜夫、93歲公公佳夫和95歲婆婆信風勒斃。警方17日稍晚逮捕優子,她坦承犯案。調查人員說,多喜夫輕微中風後走路困難,信風被衛生機關評定為需要照顧。優子和丈夫、公公與婆婆同住。優子的女兒現年40幾歲,接到母親電話後向警方報案,警方在這棟兩層樓住家的一樓發現佳夫和信風的屍體,在二樓發現多喜夫的遺體,三人都沒有外傷。優子吞食大量安眠藥企圖自殺,送醫後情況穩定。多喜夫接掌父親的事業,成為建設公司負責人,優子則是董事會成員,主管會計。優子的鄰居、一名72歲婦女說,今年稍早優子曾告訴她,「照顧家人筋疲力盡,感覺很不好」。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19-11-19 科別.牙科
為什麼牙齒本來不痛 補完牙後反而開始痛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平常都好好刷牙,來到牙醫原本只是做例行性的牙齒檢查,結果牙醫嚴肅的告訴你,有個不小的蛀牙需要填補。而且,本來毫無牙齒不適症狀的你,反而補完牙回去開始鬧牙齒酸痛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膺復牙科醫師郭芯妤指出,治療蛀牙後,反而開始出現牙齒不適的原因,常見有以下9種原因。1.牙齒變得較敏感:治療蛀牙時,牙醫不只要去除齲齒的部位,還要去除齲齒潛在的受感染牙齒結構(安全區)。但是,當蛀牙的部位比較大時,補蛀牙的填充材料,可能會改變牙齒中的流體壓力,並刺激到靠近牙髓的神經,進而引起疼痛。郭芯妤表示,牙齒有放入填充物後,會對冷熱、空氣壓力、以及咀嚼導致的壓力更加敏感,但是這種類型的牙痛,應該在補蛀牙幾週內消退。如果沒有,就需要回去看牙醫。2.甜食、冷熱敏感: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疼痛,僅在牙齒接觸到熱或冷、甜的東西時才會發生,移除東西後,疼痛會在幾秒鐘內消失。如果在去除冷熱後,這種疼痛持續了很長時間,也可能表明神經出現不可逆轉的傷害,需要進一步由牙醫治療。3.咬牙與修復體的變化:這種疼痛發生在你咬牙時,通常麻醉退後不久會發現疼痛不適,而且,這樣的問題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善。在這種情況下,補牙的填充物可能會干擾你的日常生活,需要返回診所並重新調整填充量。如果疼痛仍然持續,則表明存在更嚴重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治療,例如根管治療。4.牙齒填充物破裂或鬆動:如果補牙填充物放置不恰當,就會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裂紋。如果你懷疑自己的牙齒疼痛是因為填充物破裂或不合適造成的,需要回牙醫診所檢查。5.對牙齒填充物的過敏反應:有些人對牙齒填充材料過敏,包括汞合金、銀汞合金、甚至較少見的銀填充物,都曾有患者過敏的問題傳出。據《美國牙科》(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期刊指出,FDA統計有超過100例病例的牙齒填充物過敏問題。汞合金過敏的症狀類似於典型的皮膚過敏,包括皮疹和瘙癢。不過郭芯妤指出,大家不用擔心自己是否有這一類金屬過敏問題,因為這樣的情形並不多見,而且患者通常有金屬過敏的家族史。即使是金屬過敏,改用其他修復材料,一樣是可以補牙的。 6.不同填補材料:有些容易蛀牙的人,可能有多個鄰近蛀牙,如果填補的材料不同,像是使用不同的金屬,金屬之間可能會產生微電流,進而導致你的口腔不適。7.其他牙齒疼痛:郭芯妤表示,當你感到補牙的「週遭牙齒」疼痛時,可能根本沒什麼問題,因為這只是周遭牙齒也感受到了填充牙齒帶來的疼痛感而已,這種不適通常在一到兩個星期後,就會明顯減輕。8.持續性的抽痛:如果蛀牙深入到牙髓深處,這種抽痛反應代表你的牙齒組織已經不再健康了,郭芯妤表示,這種情況下,就要就快尋求根管治療。9.填充材料變質:郭芯妤表示,咀嚼、磨碎或「咬緊牙關」這類的動作,會導致牙齒填充物磨損、碎裂或破裂。「雖然一般人很難判定自己的牙齒填充物正在被耗損,但是只要定期檢查,牙醫都可以即時解決問題。」郭芯妤指出。填充材料變質卻沒有處理,再加上疏於管理口腔衛生,食物殘渣跟細菌可能就會伺機而動,造成牙齒狀況進一步惡化,甚至感染牙髓,導致牙齒脫落。如果你的蛀牙比較大,沒有多餘的牙齒結構來支持替換填充物,牙醫可能就會建議你用裝牙冠的方式來取代填充物。補牙後,疼痛會持續多長時間?郭芯妤表示,疼痛持續的時間以及感覺因人而異,像是「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好」都是會影響康復的因素,而且人跟人之間都疼痛時間可能差別很大,因此很難直接說牙齒會痛多久。「補牙後,你應該觀察的重點是疼痛要隨著時間而減少。」郭芯妤提醒,想要盡可能避免牙痛問題,務必在補牙前,就先告知牙醫你是否對特定材質過敏的經歷。另外,如果疼痛加劇,或是演變成長期的慢性疼痛,就要趕緊回診,以免變成神經方面的問題。延伸閱讀:一口黃牙讓你不敢開口笑?幫牙齒「貼個膜」就搞定!
-
2019-11-19 科別.兒科
瘋餵轉骨方有效嗎?一個關鍵 補「它」反而長不高
市面上充斥許多「登大人」的健康食品,標榜要讓孩子長高、長壯,訴求「從小開始保養」,有的產品甚至註明從6、7歲開始就要喝,經濟能力尚可的父母無不希望孩子高人一等,多願掏錢埋單。不過中醫師表示,個人體質不同,進入生長期時機也不同,長不高應先到門診就醫,釐清原因才能找出解方。中醫師表示,服用轉骨方最佳時機點是「第2性徵出現」,依性別和年紀,也有不同調理方式。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李冠東指出,市面上多數轉骨方產品的主要功能是「開脾胃」,家長買來讓孩子服用也無不可,「但要注意成分」,如有鹿茸、人蔘等補腎氣成分,最好是等第2性徵出現了再來服用。「登大人」產品成分大不同 有的僅是維生素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董懿容分析,市面上標榜「登大人」的健康食品主要分為3類:第1類主要是含有維生素、礦物質,有的還添加多醣體、皂甘等補益成分,有的則標榜添加胺基酸成分,這本來就是生長所需,孩子任何年紀都能服用,沒在分時機。不過如果是維生素和礦物質,須要這麼貴嗎?是不是吃兒童維他命就好了?董懿容認為,這類產品可能是透過特殊生技方式萃取,為兒童生長量身打造,「如果為了方便,也不是不能吃」,不過最好還是先拿去給醫師看一下,確認是否適合孩子服用。補氣活血健脾胃 胃口好自然長得高第2類產品成分屬純粹補氣活血配方,如黃耆、紅棗、當歸、刺五加、茯苓等,就有「健脾胃」功效,孩子胃口好,吃好、睡好,自然就能長高。門診時常看到家長從孩子小1、小2就開始「照表操課」餵轉骨方產品。6、7歲時每周1、2瓶口服液,10歲起成長期每天喝1瓶,小3、小4就帶來給醫師諮詢。董懿容認為,「藥物應該隨年齡和體質變化去調理,不是1瓶餵到底」,如果不知孩子狀態給錯補品,反而白花錢。董懿容說,孩子普遍都會怕中藥味,建議採藥膳方式讓孩子食用,如在家用四神、茯苓、白朮、蓮子等平補藥材補氣,以能吃得進去為原則,每周1次,或每月1到2次,就有開胃效果,孩子會比較愛吃飯。鹿茸、人蔘等補腎成分 過早服用恐反效果第3類產品是家長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含有補腎藥物成分如鹿茸、人蔘、肉蓯蓉、鎖陽等成分,李冠東說,這類成分含有荷爾蒙,孩子吃了可能造成生長板過早閉合,補了反而長不高。他坦言,市面上有的轉骨方標榜從6歲到成年後都能吃,但成分實在「超級補」,價格也貴,還是找中醫師看比較便宜、安全。董懿容表示,當孩子第2性徵出現,成長速度加快,此時服用轉骨方才有加乘效果,太早服用沒有意義;如果孩子的第2性徵還沒出現,家長最好能將手上的轉骨方產品帶去給中醫師評估,貿然提早服用反而促進骨板癒合,導致孩子生長板太早密合。醫師:「登大人」因素複雜 不該一藥百用醫師也指出,男女轉骨方式不同,像女生要長胸部,男生可能有夢遺問題、活動量也大;轉骨主要採取溫補,但個人體質不同,有的孩子愛喝冰,但有的動不動就流鼻血,當然就不能吃補。另外,像女孩子如果月經還沒來,就要幫她活血促進成長,但如果是長太快怕生長板超齡,反而要採取涼補。「這麼多複雜因素,怎可能靠1瓶轉骨方就能處理?」董懿容說,近來也有不少身為家中老大的孩子,因壓力大、睡不好、吃不下,個頭被差1歲的弟弟妹妹超過,被家長帶來諮詢。這種案例除轉骨方外,還要開給改善情緒、睡眠等疏肝解鬱的方劑,也會請家長調整管教方式,讓孩子好好運動、睡眠。西醫觀點:國小起每年長不到4、5公分 可做檢查高醫附院小兒遺傳及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蕭惠彬表示,只要生長曲線在3%以下,或1年成長不到4、5公分以上,就可先帶來給醫師檢查是什麼原因長不高。孩子身高有7成與遺傳相關,3成是後天營養、運動等因素造成,有的孩子因比家族中的弟弟或妹妹矮一個頭,也很快被發現異常帶來就診。蕭惠彬說,曾有小1男生身高不到110公分,檢查起來骨骼正常,但骨板成長比較慢,後來驗出是內分泌生長激素缺乏,就立即補充,2年內身高增高了15公分;其他因素如甲狀腺功能功能亢進、不足或腎上腺皮脂素分泌過量,都要對症下藥治療。另種極端則是女生8、9歲就性早熟,長得特別高,骨成長板卻超齡,「這種一開始長得高,但骨板過早密合,最後成人身高反而比較矮。」蕭惠彬說,這是因為現在孩子不經意接觸媽媽或姊姊化妝品,或長期使用含塑化劑紙杯、塑膠袋裝熱湯,接觸環境荷爾蒙所致,此種原發性早熟確診後,經過藥物治療,至少能多長高5到10公分。
-
2019-11-19 科別.腦部.神經
蘇貞昌顏面神經失調 這些知名藝人也碰過
行政院長蘇貞昌疑因過度操勞導致顏面神經失調,18日起請假休養。醫師表示,顏面神經失調好發於高齡及糖尿病患,通常在季節交替或身體免疫力差時找上門,過去不少藝人如白冰冰、蔡康永都曾罹患。症狀雖不難治,但最好還是找醫師做鑑別診斷,排除腦幹或橋腦出問題。行政院長蘇貞昌出席蔡英文競選總部成立大會時被發現手勢誇張,臉部卻僵硬,嘴巴甚至歪向一邊,事後行政院證實,他因公務繁忙,遭病毒感染造成顏面神經失調。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醫師林祖功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原因不完全明朗,臨床上常見病毒感染導致神經傷害,半邊臉會肌肉乏力,眼皮無法閉合,嘴角無法上揚,若牽扯到唾液腺及淚腺,還會造成眼睛及喉部不舒服。若合併帶狀疱疹,除顏面神經麻痺外,耳後也會疼痛。林祖功說,急性期病患會施用類固醇治料,若是帶狀泡疹合併神經問題,除類固醇外,還會也抗疱疹病毒的藥物,百分之八、九十預後非常好,神經長得比較快的約二、三周就好,有人則會拖到半年。過去不少藝人如白冰冰、蔡康永,都曾罹患顏面神經麻痺。白冰冰就曾自述,當時左眼闔不起來,左右眉毛也一高一低,最嚴重的是連「爸爸」兩個字都說不來。蔡康永曾在接下金馬獎頒獎典禮主持棒後發現自己的臉歪了,戴面具錄影。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淵韓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患者大多是因為身體勞累、免疫力下滑或罹患糖尿病,有人會在感冒後一周併發。8成的患者能完全恢復,約2成會有一邊眼睛或嘴巴閉不起來情況,須透過復健或接受眼皮拉提手術及注射肉毒桿菌素改善。楊淵韓說,臨床上30、40歲罹患顏面神經麻痺的年輕人不少,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有抽菸習慣的也是高風險一族,曾有10幾歲學生為準備升學考試連續熬夜幾天,也臉歪嘴斜就醫。值得注意的是,顏面神經麻痺分為周邊神經性及中樞神經性兩種,多數患者屬於前者,患者臉部會有眉毛不對等情況。如果是後者,則有兩邊瞳孔大小不一或一邊流汗、一邊不流汗等特殊情形,甚至還會吞嚥困難,看不清楚,須進一步做核磁造影,確定是否可能中風。林祖功更提醒,遇到顏面神經麻痺不用太擔心,但建議最好讓醫生做鑑別診斷,排除腦腦幹中風或是橋腦腫瘤壓迫等情形。
-
2019-11-18 科別.腦部.神經
臉歪嘴斜就是中風?顏面神經失調和中風症狀怎麼區分
基隆長庚外科部副部長陳品元今天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好發於季節交替、天氣變化大等易感冒時期,患者平均比平時增1到2成,太勞累、抵抗力較弱者是危險族群。行政院長蘇貞昌因過度疲勞導致顏面神經失調,行政院幕僚說,蘇貞昌配合醫囑休息,健康沒其他問題,公務暫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代理。陳品元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顏面神經麻痺是病毒類感冒後遺症,患者可能遍及各年齡層,確切成因不明,僅知有6到7成患者發病前都曾有感冒症狀,可能是病毒侵犯到神經元導致發炎而暫時喪失功能。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腦血管科主治醫師林浚仁表示,顏面神經麻痺和睡眠、壓力息息相關,只要身體太累,抵抗力下降就可能發生,常見症狀包括眼睛閉不緊、嘴角歪斜、流口水或額頭兩側皺紋不對稱等;臨床上患者多是常熬夜趕工的上班族,以類固醇治療約一週就會好轉。此外,林浚仁說,一旦確診顏面神經麻痺,可同時注意耳朵是否冒小水泡,可能是感染帶狀皰疹病毒,除以類固醇治療,可同時以抗病毒藥物治療,避免後遺症。隨選舉逼近,陳品元提醒,太勞累可能使身體各種毛病紛紛冒出來,尤其有慢性病患者務必按時用藥,他曾遇過有慢性病史的里長因選舉期間過勞、沒好好用藥,剛確定當選、正在慶功宴時就因腦部動脈瘤破裂送醫,參選人忙跑攤拜票時,也別忘留意自身健康。不過,顏面神經麻痺雖可能造成「臉歪嘴斜」,但與「中風」仍有相當程度差異;林浚仁說,中風主要影響下半臉、以嘴角為主,而顏面神經麻痺則是整臉、包括眼睛和嘴角,最簡單分辨方法就是請病人用力閉眼,如果眼睛閉不緊,很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如果眼睛閉得緊,中風機會較大,務必儘速到大醫院就醫。
-
2019-11-18 科別.精神.身心
怎麼補眠才不傷身 醫師教你正確方法
2017年諾貝爾生理暨醫學獎獲獎研究「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顯示,作息不規律影響身心甚鉅,但不少人卻經常錯誤在平日熬夜晚睡、利用假日補眠。醫師表示,如果前一晚睡眠不足,隔日可稍作午休,午休時間不超過30分鐘;如果仍舊感到需要拉長夜間睡眠時間,建議以正常睡眠時段的中間點為基準,在中間點不變的情況下,同時提早入睡、延後起床來補足精神。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表示,許多人體荷爾蒙有固定的分泌時間,像是生長激素通常在夜間兩點至三點分泌、俗稱為壓力荷爾蒙的可體松則多在早上分泌。因此睡眠作息不規律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分泌紊亂,連帶對於生理與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現代人睡眠作息不規律有些常見原因,林煜軒在臨床上觀察到,不少上班族不慎攝取過多咖啡因或在下午三點後還喝咖啡,另外還常見許多人長時間使用手機導致作息失調。國衛院近期研究團隊發現,整日使用手機時間每增加1小時,就會延後入睡時間4.9分鐘,並減少5.5分鐘的睡眠時間;睡前使用手機的壞習慣,更會因為直視光源、抑制退黑激素分泌,而顯著延後睡眠周期。林煜軒表示,要讓睡眠周期變得規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記錄睡眠時間,瞭解自己的行為習慣是否影響睡眠周期。如果某一日不慎熬夜而睡眠不足,隔日可稍作午休,午休時間不超過30分鐘;如果仍舊感到需要拉長夜間睡眠時間,建議以正常睡眠時段的中間點為基準,在中間點不變的情況下,同時提早入睡、延後起床來補足精神。
-
2019-11-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黃春明罹癌仍牽掛寫作 妻:老爺車了,要慢慢跑、快快寫
【編者按】雖然人生都會面臨終點,但除非夫妻兩人同時死於意外,不然總會有一人將面臨心愛的人病痛纏身,甚至面臨死亡的煎熬,也因此醫療團隊非常珍惜幸運的家屬願意與大眾分享照顧愛人、戰勝病魔的親身經歷。最近收到「醫病平台」發起人之一的名作家黃春明先生寄來他夫人所撰寫的一篇文章,我們也找到過去在「民報」醫病平台的兩篇類似的成功故事,一篇由太太回憶照顧經歷多次病危而後完全康復的先生,以及一篇先生撰寫太太接受骨髓移植成功後的百感交集。相信這些真人真事的分享,可以帶給苦難中的家人希望。2014年9月底,剛過了炎熱的暑假,春明準備好要帶領「黃大魚兒童劇團」去金門演出的前一天,突然病倒了,全身無力,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他想先找好友陳永興醫師(當時任職羅東聖母醫院院長)看病拿藥,以免耽誤前往金門演出的行程。經過看診的結果,陳院長説:「不能走!馬上住院再做更詳細檢查。」當然,第二天劇團如期前往金門演出,團長病倒了,不能同行。現在,必須嚴肅面對住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住院五天詳細檢查出來,果然是令人談癌色變的癌症——淋巴癌。陳院長親自告訴我們這個檢查结果,一時被嚇住了,真不敢相信,平時很少感冒、生病,還算粗壯的人,怎麼會得癌症呢?春明自己也嚇了一跳,怎麼會這麼嚴重呢?他自己摸摸左胸口處,有一個微凸的腫塊,按一下還會疼痛。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只想不能拖延,要盡快治療⋯⋯依照陳院長的建議,趕緊辦理轉診到台北和信癌症中心。慎重快速的決定後,春明於10月初住進台北和信癌症中心,再次做詳細的檢查,確診是淋巴癌之後,由胡涵婷主治醫師說明如何治療的療程:「需要六個月的時間,做六次的化療和標靶治療。」面對春明罹患了不曾有過的重病,家人表面鎮定心裡可相當擔憂。聽說化療會很痛苦,會嘔吐,會掉光頭髮,將近八十歳的老人能撐得住嗎?但一方面又想,現在已經住進和信癌症中心了,有專業醫師的治療絕對可以信任,醫生的職責一定會盡全力救治病人的,有了這樣的信心,心中才放下極大的不安和壓力。按照整個療程的規劃,病人和家屬全力配合是非常重要,每個病人各有不同的病情與健康條件,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化療次數。 在主治醫師的治療進行之前,病人先在左上肩處做小手術,植入人工血管接上三條注射管子,往後化療注射藥物時使用(這個人工血管要保留六個月)。開始進行化療時,病人、家人抱著期待一切順利的心情去面對,六個月內要做六次的化療,並不是每天住在醫院,而是每個月住院五天,其餘日子在家調養,如此來回醫院六次,完成六次的療程。每個月住院那五天,是我最放心也稍顕輕鬆的日子,因住院的每天24小時,會有主治醫師來看診問候和病人聊聊,有護理師來提醒該如何注意病人的飲食,有護理人員按時給藥、量血壓、量體溫等檢測,病人即使很不舒服也會忍耐著。剛進行第一次化療時,春明的臉色蒼白,體重從健康時候的七十四公斤急速下降到五十三公斤,像個紙片人,躺在病床蓋上被子,差點看不到身體。看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從人工血管24小時不停,慢慢一滴一滴輸入藥物,我不知道輸入他血管中的藥物,是如何對抗他體內的癌細胞,只想病人會不會很痛苦?看他堅忍著,靜靜地躺著動都不動,我也只能默默地陪在一旁守護著。有一天,胡醫師來病房做抽取骨髓檢查時,我嚇得躲到病房外面,我沒聽到病人唉叫聲,這才放下心來。病人熬過五天在醫院的化療,要回家三星期多的日子,醫院會給家屬一張出院計劃單,詳細註明回診追蹤日期及注意事項。 從醫院回到家裡,大大鬆了一口氣,不過,才過幾天家人又開始繃緊神經,手忙腳亂,不知如何小心照顧癌症的親人,事事要以病人為重,家中平時一切作息得重新調整。每天要凖備醫生叮囑的營養飲食——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我該如何料理?還得勤跑市場購買新鮮的魚、肉、蔬菜、水果,那一陣子一家人每天忙得團團轉。更有許多想不到的事情,譬如:許多親朋好友,要來家裡探望他,送來或寄來各種營養品、保健食品等等,還有更奇特的一位親戚送來專治癌症藥物,一小瓶二十多萬元,什麼?怎麼要送這麼貴的藥呢?他説他朋友的母親就是吃這個藥好的,我問他朋友的母親什麼癌症?他說好像是胃癌,哦!好為難喲!病人聽了更不安,任何藥物沒經過醫生的認可,怎麼可以自己亂吃呢?我只能說非常感謝,我必須要請問醫生才行。還有建議吃什麼密方,什麼奇奇怪怪的治療招式,要接受實在很為難,總之,非常感謝親朋好友的貼心。在家調養期間,按時吃藥,多喝水,保持愉快心情,避免受感染,還得按時回醫院追蹤檢查,才能再進行下一次的化療,可大意不得。曾經有一次,才剛做完第一次化療,在家調養期間,春明自覺病況好點兒了。那天,正好有位翻譯他小說為法文的譯者來台,在一家書店有個聚會,邀請他去參加,當對方知道他生病也不敢勉強,可是,春明覺得不好意思不去,阻止他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怕他感染,怕他耗費體力,但結果他還是勉強要去。到了現場坐了二個多小時,起來講話時都還好,傍晚回到家稍作休息,晚餐時吃了點東西,不一會兒,有點不對了!整個人臉色發白、全身無力、冒冷汗、暈眩、要吐要吐⋯⋯我急速拿了臉盆接住!哇拉一聲,吐出一大口血,一會兒又再吐出一口血,全身顫抖,把我嚇死了,扶他在沙發上躺下,雙手冰冷,發出微微的聲音,我想這下慘了,慌慌張張趕緊叫救護車,通知兒子及主治醫師,用手機拍下臉盆中的嘔吐物,等到救護車到來,立即趕往和信醫院,主治醫師已等在急診室,緊急把春明送入加護病房。我和兒子在加護病房外焦慮著,心想:今天實在太大意了,化療中在家調養期間,是不能外出亂跑,現在出了這麼嚴重的狀況,是非常危險的。惱怒中,也不知經過多久,主治醫師出來告訴我們,病人已安定下來了,這時候,我們心中的糾結才稍鬆開,看看時間,已經半夜三、四點了。因這次突發狀況的教訓,我可以理直氣壯地對春明說:「你的身體在告訴你,你不能太大意,要好好聽你自己身體的話,醫生在盡力,家人在擔心。」幸好,經過一次次的化療,病人的病况也一次次好轉,做完第三、四次的化療,病人的胃口、精神明顕好多了,每天午、晚餐之後,想起來走走,自己推著點滴架,在病房外的走道,一步一歩慢慢走,我只要在旁邊跟著,一次能走個二十分鐘已很不錯。病况逐漸明顕的好轉,春明人在醫院,心裡總惦念著還不能工作,現在病情好些了,要我帶些他做撕畫的色彩用紙,坐在病床上做撕畫加上些諷刺、批判的文字說明,家人要他多休息,他卻樂在其中,還自我調侃他是「病中作樂、死不閉嘴」,真是拿他沒辦法。有幾次看著春明和護理站的護士小姐,輕鬆地打招呼説:「我又來了,我又來報到了!」這時候我知道他的身體應該好多了。等到快完成第六次化療,胡主治醫師來到病房告訴春明:「很順利,整個療程快結束了,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不過,以後每三個月要回診追蹤檢查,希望一切平安顺利。」正如一位好友説:「春明這次的重病應該說因禍得福,因這次的重病,才提醒自己不能過度勞累,影響健康。」我也説:「春明,你年輕時像超跑,騎著摩托車全省跑透透,幾年前還自己開車,台北、宜蘭、花蓮東華大學、台東大學,每星期這樣來回跑了好幾年,現在可不行,現在是老爺車了,容易故障又耗油,你不是說你最牽掛還有好多篇小說未寫嗎?我想你還是慢慢跑、快快寫,完成你心中那些最重要的創作。」這半年來,能順利完成整個醫療過程,我們非常感謝和信醫院,黃達夫院長、胡涵婷主治醫師、現在的邱倫瑋主治醫師、護理師們,全體和信醫院的醫療團隊,我們只能由衷的表示深深的感謝。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擺脫痠痛五十肩 復健科醫師教你3招增加肩關節活動力
腰痠背痛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常見症狀就是下背痛跟肩痛。兩者雖不致命、但疼痛具延續性,因此如何預防相當重要,維持良好姿勢、運動為關鍵。五十肩愛找熟女 穿衣都辛苦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五十肩除伴隨疼痛,甚至無法完成日常生活如舉手、梳頭、扣內衣等動作。好發族群是中年女性,因許多家事需要用到手臂上舉的動作,肩關節使用過度而發生病變。另外像車禍等導致手臂骨折受傷上石膏的病人,長久肩關節不動也可能造成關節囊膜沾黏;肩膀因外力受過傷、糖尿病患等,都可能發生五十肩。疼痛三階段 手臂彎曲度受限歐陽進翰說,五十肩的疼痛在臨床上分為三期:發炎、沾黏、解凍期,每個患者時間長短略有差異。前三個月多為發炎期,肩膀、上臂或手肘等部位連休息時都感覺痛,活動已開始受限,如手臂無法完全舉直;沾黏期則感到疼痛度稍緩,但此時關節囊已經沾黏,疼痛跟僵硬感同時存在;解凍期則是疼痛感明顯減輕,但手臂伸展角度已明顯受限。在五十肩的預防上,歐陽進翰說,日常生活中應減少提重物,避免突然舉肩過高外,維持良好姿勢與持之以恆運動,才有預防效果。建議年長民眾在家時,可做些簡易運動來增加肩關節活動力。運動殺球 易致旋轉肌受傷肩痛的另一個原因,常來自旋轉肌受傷。旋轉肌是由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等四條肌肉包覆肱骨而成,以維持肩膀做出旋轉、外展、內轉等動作時的穩定。如何避免旋轉肌破裂?歐陽進翰表示,旋轉肌會破裂,主要與運動傷害、外力受傷如車禍、發炎、年長退化等有關。民眾應避免東西搬上搬下、較高頻率肩旋轉或長時間得舉手等動作,像是殺球、刷油漆、搬運等。平時就應鍛鍊肩部肌力,運動時則須充分熱身、放鬆、伸展,若肩膀曾受傷,應盡量避免上述動作,或過程中應適度休息。姿勢不良 造成關節受力不均至於下背痛的預防,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許安智表示,下背痛的發生原因眾多,可能與體質、遺傳、生理周期甚至年長老化有關,但不良姿勢造成肌肉力量及鬆緊度不一而發生疼痛,是最常見因素,所以無論在坐或站甚至是動態活動時,都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讓每個關節能平均承受壓力。歐陽進翰說,預防下背痛應保持正確站姿、坐姿以及彎腰動作等。如取物時別突然彎曲腰椎,而是維持脊椎挺直,並利用髖關節與膝關節屈曲蹲下來取物;平時站立時,應挺直背部、胸部、縮小腹使下背變平;而坐著時,上半身應維持直立姿勢;環抱物品時,重量不可太重、物品應越靠近身體越好。強化核心 改善背部柔軟度而在運動方面,主要在改善背部柔軟度、強化肌肉,避免背痛產生。如抬臀、抬腿、抱膝靠胸、仰臥起坐等都是不錯方式,但若已發生下背痛,則重在休息,運動次數與強度應諮詢復健科醫師等醫療人員後再進行,以免傷害加劇。另外,訓練腹部前方的腹橫肌、背肌等核心肌群,或彼拉提斯(Pilates)運動,也是不錯的方式。五十肩復健運動以下動作視患者狀況增加次數、時間與幅度。1.鐘擺運動背部前傾,健側手臂扶住桌子或椅子,患側(五十肩手臂)下垂並握住啞鈴等重物,以患側肩膀為軸往前後、左右晃動。持重物的手要抓緊,但肩膀應放鬆,以達到牽引關節腔的目的。2.爬牆運動面向牆壁站立,手指觸摸牆壁,慢慢向上爬行並逐漸伸直手臂,到不能向上為止。放鬆回原位,再重複動作。3.毛巾提舉運動以毛巾在背後提舉,達到肩關節內轉、外轉等伸展。此動作可反覆數次。
-
2019-11-17 科別.骨科.復健
腰痛時好時壞卻置之不理 醫師:最怕變成慢性下背痛
下背痛是民眾生活常見的困擾,有時雖覺得忍一下就過,但時間一久仍會干擾生活品質。由於疼痛的成因與治療複雜,民眾疼痛時應找尋專科醫師,才能針對單一症狀對症下藥。麻醉科醫師表示,民眾常見疼痛包括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狹窄等,不一定非得手術治療,建議得先透過鑑別診斷,確認原因與部位,再透過藥物、復健或介入性治療,才不會拉長治療時間。萬芳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許安智表示,造成下背痛的原因很多,可能與體質、遺傳、生理周期甚至年長老化有關,包括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性關節炎、壓迫性骨折、腰椎狹窄、滑脫,但也有可能是肌肉、肌腱拉傷,甚至是腫瘤轉移等。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長期姿勢不良或情緒、壓力等也可能造成下背痛,但多數疼痛與不舒服,可能會因姿勢改善等因素而在幾周內好轉,因此民眾容易忽略。然而,下背痛容易復發,若多次復發,未妥善處理,恐成為慢性下背痛。椎間盤突出 占下背痛七成許安智說,最常見的下背痛為椎間盤突出,臨床上患者約佔七成,為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或經年累月壓力,使得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輪慢慢突出,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進而壓迫到神經而疼痛。在治療上分為保守與手術療法。1.藥物治療保守療法包含消炎止痛或肌肉鬆弛劑等口服藥物,並適時臥床休息,或透過穿緊身衣、背架等固定姿勢的復健物理治療。但藥物治療有可能效果不佳,並非每個人都能改善。2.物理治療歐陽進翰表示,椎間盤突出跟姿勢不良如久坐、彎腰、瞬間搬重物等有關,若患者症狀較為輕微,除了藥物治療外,也可透過牽引治療(即拉腰、拉脖子),以及電療、熱敷等方式,來降低脊椎的壓力、止痛,並加速軟組織的復原,此三項健保都有給付。後續再諮詢復健師,來針對症狀進行運動復健。3.介入性治療倘若患者口服止痛藥的治療效果不佳、疼痛未改善時,許安智建議可使用介入性治療控制疼痛。他說介入性治療為透過超音波定位患者病灶部位,直接注射消炎止痛等藥物,使藥效更精準、降低藥物副作用,且治療過程不需住院,在門診即可完成。4.手術治療若情況較嚴重則需施以椎間盤切除術治療,以全身麻醉徹底清除椎間盤髓核突出部分。除術前評估,也得注意術後傷口感染、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嚴重腰椎滑脫、狹窄 需做脊椎減壓與融合術腰椎滑脫為腰椎椎體往前或往後移,多發生在第四至五腰椎間;腰椎狹窄則是指腰椎骨後方與腰椎小面關節前方間的腰椎管,因病變得狹窄。因多數患者為年長退化引起,保守治療效果較差,許安智較建議直接以手術治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醫師曾仁河表示,脊椎減壓術主要透過切除或擠壓神經根產生疼痛的來源處,改善症狀,基本上不需放任何植入物;當脊椎滑脫時,則需透過植入骨釘、放墊片等方式將兩塊滑脫的脊柱固定,即為脊椎融合術。而就臨床經驗,他認為做融合術的患者比例並未比減壓術高出太多,可能得視當下脊椎滑脫患者多寡而定。健保給付微創 對骨骼肌肉傷害較少曾仁河表示,無論脊椎減壓或脊椎融合手術,都有傳統跟微創兩種治療方式,現行上他較為推薦微創手術,因對脊椎骨骼破壞、脊椎旁肌肉的傷害較小,同時失血量少、手術後復原也快,且健保有給付,除非使用內視鏡、導航設備等自費項目,費用才會變高。不過許安智也說,並非所有下背痛患者都需手術治療。他近期曾收治一名85歲老翁,已看過其他科並吃藥,但覺得疼痛未改善而轉到他這來,因他有三高加上腎功能不好代謝差,不適合手術外也不建議再吃大量藥物,因此採介入性治療,連續三周在病灶處注射消炎止痛藥,疼痛指數由九分降到兩分,加上後續復健,不適感明顯改善。【本文出處,更多資訊請上《每日健康》、《每日健康》粉絲團。】
-
2019-11-17 橘世代.好學橘
50歲前專注工作,50歲後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原在報社擔任文化記者的曹銘宗,50歲時決定退休,冒險心態中抱著點浪漫情懷:「自在人生,50開始,我要尋找新的前途」。如今,年過60的他以「台灣史新聞」等台灣文史書聞名,並成為電台單元主持人,演講邀約不斷,還兼職導遊,笑說這些都是他當記者時不敢想像,「我現在反而能對寫作或生涯規畫有更多想像」。曹銘宗說,當年他決定退休,當然也曾猶豫,但想嘗試轉換跑道的心情更濃烈。其中一大動機,來自一個日本電視節目的影響:這節目在東京被稱為老人購物街的巢鴨,隨機訪問老人「如果可能,最希望回到幾歲?」結果,最多老人希望返回的年紀,竟然不是年輕力壯的20、30歲,而是50歲。「為什麼是50歲?多數老人認為,這時孩子已能自立,他們的責任已了,50歲以前為別人活,現在可以為自己活了。」曹銘宗說,當時他想兩個女兒已長大,也該是時候過自己的生活,就這樣毅然開始新人生。一直對台灣文史充滿熱情的他,在報社就主跑相關新聞。以20年記者生涯累積的台灣文史知識為基礎,曹銘宗首重繼續從事相關寫作,「沒有記者工作壓力下,我的寫作變得自在,除了可以寫自己愛寫的,也能配合出版社因應書市的寫作計畫」。另方面,曹銘宗也在旅行社朋友鼓勵下,考上英語、華語導遊執照,以兼職形式執業,好開拓更多生財管道,並豐富寫作。曹銘宗說,導遊工作提供他與民眾直接互動的機會,讓他的寫作更接地氣:講解台灣給國內外旅客聽時,可從對方反應與問題,了解大眾對什麼最好奇、最有興趣;也能磨練如何表達,讓大眾最有感。此外,曹銘宗也勤於利用中研院、台大等資料庫,乃至Google、Wikipedia、YouTube等數位資源,持續豐富台灣文史知識,並在臉書發文談相關發現及感想。他說,臉友的回應和討論,都讓他獲益良多,也更了解大眾關心所在。在文史寫作、導遊、擁抱數位資訊相互振盪下,曹銘宗的「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與翁佳音合著)、「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等書,都受學界肯定,也在書市暢銷。出書大受歡迎,更激發各單位邀約不斷。曹銘宗說,他除在書店、讀書會、圖書館、學校、各級政府文化機關演講,還成為電台單元主持人、新聞網專欄作家,甚至應邀參加政府標案,策畫基隆的「小島大歷史:雞籠.社寮.和平島」特展。「這些成果都是我以前沒想過的」。50歲前專注工作,50歲後在「工作」中享受人生,曹銘宗說,不論是他以前當記者,到現在的文史寫作者、導遊角色,本質上都可說是啟蒙閱聽者的「媒體」。「當記者透過報紙傳播,寫作透過出書傳播,導遊對旅客面對面傳播」。他也大方分享寫作心法,首要是「發掘自己」。曹銘宗說,每個人都有值得寫出來與人分享的生活、知識或經歷,先從這開始,就能一步步精進書寫技巧與範圍。他的導遊心法則是「導遊也是外交官」,他建議,懷著熱忱和專業,以在民間做外交工作的心情來當導遊,工作格局與成就感都會不同。立即加入FB社團!充實生命是一輩子的課題,為迎接橘世代的精彩人生2.0,我們創立了【好學橘】社團,邀請各位一起為自己而學!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