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7 醫療.新陳代謝
搜尋
喉嚨痛
共找到
648
筆 文章
-
-
2022-09-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發燒、咳嗽3天!基隆6歲女童同時確診A型流感及新冠肺炎
基隆一名6歲女童日前因為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涕、鼻塞等症狀到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經PCR篩檢後,發現病童同時確診A型流感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家屬表示,女童已不舒服3天,但不敢幫小朋友快篩,症狀又沒有改善,才決定帶小朋友就醫。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兒科陳惠蘭醫師今天表示,流感和COVID-19某些病徵相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涕、鼻塞、身體疼痛、頭痛、發冷、疲勞、嘔吐或腹瀉等。但有些孩童流感個案可能沒有發燒,僅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所以家長其實很難依症狀來辨別。建議孩童或成人出現相關症狀時,可先使用家用快篩進行檢測,再依快篩結果決定後續就醫方式,就醫時也可將結果提供給醫師評估。天氣逐漸轉涼,即將進入秋冬流感好發季節,加上目前仍處於COVID-19疫情期間,為預防流感及COVID-19雙疫夾擊。陳惠蘭醫師說,流感疫苗施打約2至3週後才會產生完整抗體,呼籲符合資格者應盡早接種流感疫苗,讓疫苗有時間發揮作用,才能在流感高峰期來臨前獲得保護力,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告公費流感疫苗相關資訊,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建議,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可以同時接種,民眾可依其需求選擇同時或間隔一段時間接種。衛生局說,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之接種部位,考量臨床接種實務之可行性與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建議接種於不同肢體。若曾感染過COVID-19之民眾,如果已經結束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加強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或自主防疫且已痊癒,並無其他接種禁忌症者,經醫師評估後即可接種流感疫苗。部基10月3日起提供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服務,符合接種資格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19-64歲)、BMI大於或等於30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醫院網路掛號系統預約https://www.kln.mohw.gov.tw/。
-
2022-09-30 養生.抗老養生
早晨4杯水,是最簡單的排毒法!切記喝完水「這些時間」後才可以吃東西喝飲料
很多人以為瑜珈就只是做動作練習體位法而已,其實瑜珈涵蓋飲食、飲水甚至生活態度,有鑑於最近看到很多學生都只喝飲料不喝水,手搖杯、罐裝飲料、軟性汽水滿街都有,奶茶、咖啡一天好幾杯,但是卻都不喝水,長期下來也會造成健康問題!你知道嗎?只要掌握正確喝水原則,你的皮膚、精神甚至整體身心健康都會有驚人變化! 前陣子,國外就有網友進行喝水挑戰30天,用手機鏡頭紀錄下每日變化,明顯氣色跟膚況都變得超好,比琳瑯滿目的保養品、化妝品還神奇!誰想得到再平常不過的喝水這件事,竟然有這種神奇功效?原理很簡單,身體保持在水分充足的狀態就是影響整體健康的關鍵,但奇怪的是,如此簡單的一件事-單純地好好喝水,喝足夠的水,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做到… 水份可溶解礦物質及營養物質,讓身體得以吸收,同時也扮演攜帶廢棄物排出身體的重要角色,身體得以正確運作,所有的細胞、器官都需要水的幫忙,舉凡調解體溫、潤滑關節、幫助食物順利通過腸道、保護脊髓及敏感精細的組織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喝水可以排毒的主要原因。簡單說,人真的不能沒有水。 早晨時光被稱為「黃金時段」,在一天正式展開前,你可以做很多事,喝水、刷牙、冥想、祈禱、瑜珈、吃營養滿點的早餐,這些全都是你開啟健康一天的好方法。喝水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療法,不論是嚴重的疾病或者是小病痛,像是頭痛、身體疼痛、心臟問題、關節炎、心跳過快、癲癇、肥胖、氣喘、支氣管炎、腦膜炎、膀胱問題、嘔吐、胃炎、腹瀉、痔瘡、糖尿病、便秘、眼疾、經期失調、耳鼻喉疾病等,都已被證實能夠透過在對的時間飲水達到治療效果。 沒有水會怎樣?第一,人體最強大的過濾器-腎臟就無法好好工作!如果腎臟沒有善盡職責,廢棄物、毒素就無法排出體外,對身體造成嚴重危害。慢性腎臟疾病置之不理,長期不治療的話,就會導致腎臟衰敗,如此一來,就只能透過腎臟滲析(洗腎)或移植來解決問題。 第二常見的問題是喝太少水而造成泌尿道感染,如果細菌感染循著尿道一路往上影響到腎臟,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突發性的腎臟感染也非常危險,如引發敗血症,會危及生命安全。 第三則是腎結石,通常都是因為每日飲水量未達標準,長期身體缺水而有腎結石,易併發尿道感染,研究顯示腎結石也會提高腎臟得到其他疾病的風險。 第四為脫水現象,由於諸多原因,身體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時補充,也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當腎臟無法維持電解質平衡,許多生理機能都會受損,像是神經肌肉反射減弱,身體會不由自主出現難以控制的動作甚至失去意識。 考量每人每日活動量以及排汗程度不同,其實並沒有一致認可的每日標準水分攝取量,但有普遍認同較為健康的建議飲水量範圍:美國國家醫學院建議男性一天應該攝入3000毫升,女性為2200毫升(含所有非酒精的液體)。 喝水五大健康好處如果你本身有腎臟問題或是其他健康問題,在實施任何飲水計畫之前,請先諮詢你的專業醫師。針對一般人的健康狀態,這邊有幾個步驟提供給你參考,只要遵從在正確的時間點喝水,完成這樣一件小事就能為你帶來大大的健康好處: (1) 起床後,什麼事都先別做,連刷牙也都先等等,請先喝4杯160毫升的常溫水,對剛開始實行的人來說,一下子要喝4杯水其實有點困難,但不用擔心,你就盡可能喝,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慢慢地就可以達到4杯的量。 (2) 喝完4杯水之後,至少45分鐘內不要吃東西或再喝任何液體。 (3) 45分鐘之後,你就可以吃東西或喝東西囉! (4) 記得在進食後,不管是正餐或點心,45-60分鐘內都不要喝水,但可以刷牙或漱口,如果真的覺得很渴,可以喝一小口水。 (5) 如果你生病了、年紀較長或是不太習慣這樣喝水,你也可以慢慢執行,試著慢慢增加每日的飲水量至平均2200毫升。 作者簡介_Master Sujit KumarMaster Sujit Kumar,五歲開始修習瑜珈,參加多項瑜珈比賽獲獎無數,至今仍是印度Bihar州立瑜珈比賽蟬聯6次冠軍紀錄保持人,在26歲創辦索莉雅太陽瑜珈(Sujit-Sauryayoga),立志推廣瑜珈這門古老科學,希望藉由超過15年的教學經驗帶給全家男女老少身心靈平衡健康的生活。「Sujit老師的3分鐘神奇瑜珈課」專欄文章列表延伸閱讀: 我感染「BA.5」了嗎?咳嗽、喉嚨痛...重複感染是特徵!BA.5「潛伏期、10大症狀、預防方法」這篇一次看
-
2022-09-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北慈濟研究證實:65歲以上長者吃素,可降低新冠確診重症率!
疫情為民眾生活帶來衝擊,大眾最擔心重症情形,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對疫情爆發以來收治患者做研究,發現茹素患者中的重症人數,都比葷食者明顯降低,尤其在長者族群差異顯著;營養科營養師侯沂錚表示,茹素可強化免疫、預防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等。據英國醫學雜誌曾針對六個歐美國家收集2884醫護從業人員其不同飲食習慣,包括素食、魚素主義、葷食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茹素者可降低73%發生新冠肺炎重症比例。北慈指出,醫院至今共收治1700多位染疫患者,侯沂錚為首的研究團隊,以回顧性研究茹素對於長者罹患新冠肺炎重症的比例,證實在65歲以上且茹素的患者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機率,研究成果獲「Frontiers in Nutrition」刊登。北慈說明,侯沂錚以英國醫學雜誌內容為基礎,針對茹素有助於降低老年得新冠重症機率進一步研究,評估茹素飲食與新冠肺炎症狀嚴重程度之間的關係,蒐集65歲以上的患者前一年飲食模式作為評估資料來源。其中並參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分類標準,將病患分成三組,若症狀為輕微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同時存在發燒、咳嗽、喉嚨痛會等被歸類為輕症患者;若具有嚴重的肺炎臨床症並符合呼吸速率每分鐘大於30次、血氧濃度小於94%、氧合指數小於300、浸潤大於50%等任一項,則歸類為中症患者;若是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衰竭至需要呼吸器輔助、敗血症或敗血性休克等則為重症患者。最後根據邏輯性回歸統計出結果,茹素的患者中,重症人數都比葷食者明顯降低,尤其在65歲以上的患者差異顯著。北慈表示,飲食對於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極為重要,對於傳染病風險和嚴重程度有相當關連性;先前已有相關報告指稱,素食營養豐富,其中包括高濃度的多酚、類胡蘿蔔素、纖維素、維生素A、C、E、葉酸、鐵、鉀和鎂等。侯沂錚也說,茹素飲食可以強化免疫系統、預防高血壓、發炎及氧化壓力還有降低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風險;未來也會納入疫苗施打狀況、是否食用營養補充品等條件進行更詳細的探討。
-
2022-09-28 醫療.骨科.復健
五十肩會自己好嗎?日本理學療法師的「奇蹟伸展操」:4動作舒緩僵硬肌肉
肩關節放鬆回正,預防舒緩五十肩「五十肩」(frozenshoulder)或四十肩的正式病理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capsulitisofshoulder),初次常發生在40歲至60歲的族群身上。至於症狀可能是忽然感到肩膀疼痛甚至刺痛,兩手無法舉高甚至不太能動,嚴重時也有可能痛到無法入睡。造成此種關節囊炎的原因目前仍未完全明朗化。一般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是構成關節的硬骨、軟骨、靭帶及肌腱等組織,因為人體老化等緣故而喪失其固有機能,造成關節周圍發炎。雖然大多時候對肩膀痠痛置之不理,休息久了,痛感自然就會消失。然而若演變成持續感到疼痛,肩關節囊出現粘連現象時,從此可能再也無法把手舉高。接下來介紹減輕和預防五十肩再發病的伸展動作。基本上,在不感到疼痛的範圍內,先將兩手往左右舉高,接著形成斜對角線,盡量向左右上下伸展,想像要將手拉離身體中央一樣。於活動手部時,不只是肩膀和手臂,胸部和背部也會連動。伸展方向會隨著肌肉活動而變化,若肩關節的活動空間擴大了,便有充足的空間可拉直、伸展限制手臂活動的僵硬肌肉,附帶地血液循環也會變好。就練習成果來看,肩膀的疼痛感也能明顯舒緩,手部也能恢復到能夠自然快速地舉起。體驗者只實施一次奇蹟伸展操,手臂就能不費力氣地舉起,這種情況並不罕見,但也有人需要練習一段時間才會恢復正常。本伸展操不只推薦五十肩患者,對於肩部經常痠痛或舉手會覺得不舒服的人們來說也相當實用。如果每日都能練習的話,肩部也能慢慢擴大活動範圍。緩解五十肩①左肩無法舉高時,先將臉部朝向正面,伸直背部站好。將右手朝右上斜舉,左手朝左下停放,雙手形成對角線。兩手盡量拉開,用最大力氣伸展五秒,再一口氣放鬆,休息五秒,重複至少三回合。注意兩手打開伸展時,勿過於擴張胸腔或手部太過後壓,用眼角餘光瞄視雙手指尖位置,若看不到手,就代表手過度往後折。②將左手漸漸往上抬,使兩手呈平行打開。然後用最大力氣,分別往左右水平伸展五秒後,休息五秒,重複至少三回合。③接著將左手往左上斜抬,右手往右下斜伸成對角線後,盡力伸展五秒後,休息五秒,重複至少三回合。④若是兩肩都疼痛,無法將手比成對角線,請舉到能抬起的最高位置,盡力往外伸開手臂。伸展五秒後,休息五秒,重複至少三回合。注意當肩膀感到疼痛,無法如圖抬高手臂時,請勿勉強自己。只要在能力範圍內,想像把手拉離身體中心般盡量伸展即可。速記要領5秒+5秒×3回合書籍介紹關節回正鬆筋奇蹟伸展操:鬆開緊繃關節,終結疼痛,鍛鍊肌力,校正重回健康初始設定作者:佐伯武士出版社:方言文化出版日期:2022/03/30作者簡介/佐伯武士理學療法師,現為大和大學保健醫療學系講師、ELT健康促進研究所所長、IETA國際伸張訓練協會代表。擁有多年醫院復健科臨床經驗,爾後前往德國留學進修,研習OMPT療法,回國後考上立命館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研究科,專研高齡者健康改善與預防醫學。深感既往的復健方法沒有突破,而開發出「奇蹟伸展操」,作為高齡者亦可簡單執行,且全身都能看出效果的複合式鍛鍊法。目前除了教學與物理治療工作,亦積極前往看護設施與市民教室指導奇蹟伸展操,效果卓越。延伸閱讀: 我感染「BA.5」了嗎?咳嗽、喉嚨痛...重複感染是特徵!BA.5「潛伏期、10大症狀、預防方法」這篇一次看
-
2022-09-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國門鬆綁民眾疑問多!指揮中心QA解惑「0+7入境可住一般旅館」
邊境即將解封,第一階段於9月29日起,入境改為「3+4」,全程可一人一室、10月13日更可望改為「0+7」,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23日表示,「0+7」實施後,民眾入境可住一般旅館,雖然相關流程還沒公布,但涉及後續訂房問題,因此先公告。另外,為了讓入境者了解快篩使用、結果回報等,疾管署官網更新相關QA,分為:‧快篩實施方式及試劑取得‧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之回報‧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檢疫期滿當日之快篩注意事項‧快篩試劑使用說明與快篩試劑處理以下為入境鬆綁10大QA一次看:「快篩實施方式及試劑取得」Q1-1:自國際港埠入境旅客何時需做家用快篩檢測?A1-1:自111年9月29日零時(航班表定抵臺時間)起入境旅客,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提供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並請於以下時機進行快篩檢測:1.入境當天或居家檢疫第1天。2.居家檢疫期滿當日(即居家檢疫第3天)。3.自主防疫期間如需必要外出,需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4.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如出現發燒、喉嚨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呼吸困難、嗅味覺異常、腹瀉、全身倦怠、四肢無力等症狀時。Q1-2:請問自主防疫期間必要外出前須有「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應如何計算?A1-2:自主防疫期間需外出上班或購買生活必需品者,需於外出當日或前一日進行快篩且檢測結果為陰性者才可以外出。例如:6 月 20日要外出,需具有6月19日或6月20日快篩檢測陰性結果。Q2:請問要如何取得快篩試劑?A2:入境時,會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以入境當日年齡為準)旅客發放4劑「COVID-19家用抗原快篩試劑」,請民眾務必妥為保管(室溫保存);如果未拿到快篩試劑,請主動洽詢現場工作人員,確認已領到快篩試劑後再離開。Q3:快篩試劑費用由誰支付?A3:本項快篩試劑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發放,民眾不用付費購買。Q4:如發現入境時未領到快篩試劑、試劑內容物不完整,或因不小心遺失、操作不當等情況導致無法完成快篩檢測,可以補發嗎?A4:請民眾於入境時主動確認已領到4劑快篩試劑,入境後原則不予補發。Q5:未滿2歲嬰幼兒無法進行快篩,如果檢疫期間有疑似症狀或自主防疫期有與家人外出之必要時該怎麼辦?A5:1.未滿2歲者檢疫期間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如其檢疫期間出現疑似症狀,請同住者主動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由關懷人員評估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倘有緊急就醫需求,請撥打119,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依指示之防疫車輛、同住者接送(雙方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全程須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2.另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得外出,倘同住者確實需帶未滿2歲者外出,該未滿2歲者無需進行快篩。Q6:入境人員因故無法執行快篩試劑者,如果檢疫期間有疑似症狀或自主防疫期間有外出之必要時該怎麼辦?A6:1.入境人員如因故無法執行快篩試劑者,檢疫期間可無需執行快篩檢測,如出現有疑似症狀時請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倘有緊急就醫需求,請撥打119,以119救護車為原則或依指示之防疫車輛、同住者接送(雙方全程佩戴醫用口罩)或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等方式為輔,全程須佩戴醫用口罩且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2.但考量自主防疫期間可能尚處於病毒潛伏期,故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得外出,如需必要外出,仍需具2日內快篩檢測陰性結果。「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之回報」Q7-1:完成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後,我應該如何回報快篩結果?A7-1: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村里幹事、外事警察、學校等人員)會於您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進行電話關懷時,詢問您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的快篩結果,再請您依快篩檢測結果回報予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另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之檢疫者請向所在集中檢疫所衛生組人員回報。Q7-2: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陰性,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解除檢疫了?A7-2:不可,您仍須依「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所載明之檢疫起始日及檢疫結束日完成3居家檢疫至期滿,並請於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另外提醒您,使用完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採檢棒等耗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後,依一般垃圾處理。Q7-3: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7-3:1.不可外出,請主動查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常用服務項下之就醫院所查詢全民健保視訊診療院所,或聯繫所在衛生局安排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之視訊診療醫療院所,預約並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門診由醫師評估確認快篩結果,並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詳請參閱「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者,請依集中檢疫場所作業辦理。2.若經通報確診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開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請依衛生單位指示於住家(1人1室)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治療。Q7-4:如果我的入境當日或居家檢疫第1天快篩結果為不明(無法判定結果),應該怎麼辦?A7-4:1.有時因產品品質或操作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或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2.倘仍無法判定結果,請您再次進行快篩檢測。「檢疫期間出現症狀時/檢疫期滿當日之快篩注意事項」Q8-1:檢疫期間我因出現症狀使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8-1:1.不可外出,請主動查詢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常用服務項下之就醫院所查詢全民健保視訊診療院所,或聯繫所在衛生局安排縣市政府居家照護診療計畫之視訊診療醫療院所,預約並透過遠距/視訊診療門診由醫師評估確認快篩結果,並配合後續防疫措施(詳請參閱「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對象快篩陽性之評估確認及通報流程」);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者,請依集中檢疫場所作業辦理。2.若經通報確診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單位開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請依衛生單位指示於住家(1人1室)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居家照護或隔離治療。Q8-2:檢疫期間我因出現症狀使用快篩試劑進行檢測,結果為不明(無法判定結果),應該怎麼辦?A8-2:1.有時因產品品質或操作因素,檢測結果無法判定為陽性或陰性時,可先參考產品說明書相關指示辦理,或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2.倘仍無法判定結果,請您再次進行快篩檢測。Q8-3:檢疫期間我出現症狀,但發現入境時未領到快篩試劑、試劑內容物不完整,或因不小心遺失、操作不當等情況導致無法進行快篩檢測,應該怎麼辦?A8-3:請先持續觀察,若不適症狀未緩解,請主動聯繫居家檢疫健康關懷人員(村里幹事、外事警察、學校等人員),告知您有症狀但無法進行快篩檢測原因,由關懷人員評估轉介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如為入住集中檢疫所之檢疫者,請聯繫所在集中檢疫所衛生組人員。Q8-4: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陰性,是不是就可以立刻解除檢疫了?A8-4:不可,您仍須檢疫至「防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所載明之檢疫結束日24時,並請於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另外提醒您,使用完後的家用快篩試劑及採檢棒等耗材請用塑膠袋密封包好後,依一般垃圾處理。Q8-5: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該怎麼辦?A8-5:請參閱Q8-1。Q8-6:如果我的檢疫期滿當日快篩結果為不明,應該怎麼辦?A8-6:請參閱Q8-2。「快篩試劑使用說明」Q9:我不太會操作快篩試劑怎麼辦?A9:1.請您參閱快篩試劑所附說明書或至本署全球資訊網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 >傳染病介紹>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重要指引及教材>入境民眾執行COVID-19抗原快篩作業項下所列相關試劑操作短片。2.如果仍有疑問,請洽詢配發之試劑廠商。「快篩試劑處理」Q10:快篩試劑檢測完該怎麼處理?A10:請您參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全球資訊網首頁>環境主題>議題專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垃圾排出注意事項」。
-
2022-09-2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連4天病例數較上周降低!致死率隔1個月「再降萬分之1」, 羅一鈞曝這年齡層下降最多
41死!本土+3萬9769、境外+256 連4天病例數較上周降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40,02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769例本土個案及25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1例死亡。新增病例數為連續四天較上周同期下降,但仍有九個縣市新增破千例。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昨天本土新增3萬9769例,比之前一天4萬多人少,比上周五41430例減少1661例,降幅4%,目前看來疫情往好的方向發展,有下降趨勢。境外移入新增256例,跟之前一天差不多,死亡新增41例,比前一天少,差不多這數目,顯示疫情還算穩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9,769例本土病例,為18,246例男性、21,503例女性、2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525例),台中市(5,177例),台北市(4,533例),桃園市(4,153例),高雄市(3,421例),台南市(2,509例),彰化縣(2,005例),新竹縣(1,069例),屏東縣(1,056例),新竹市(934例),苗栗縣(928例),宜蘭縣(914例),雲林縣(895例),南投縣(723例),嘉義縣(666例),基隆市(659例),花蓮縣(573例),嘉義市(417例),台東縣(344例),金門縣(150例),澎湖縣(93例),連江縣(25例)。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20多歲男打3劑家中猝死後確診 11歲童染疫肺炎呼吸性酸中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中重症185例,包括中症135例、重症50例,及死亡41例,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沒有慢性病史,曾施打3劑疫苗,9月17日被朋友發現在家中無意識,送急診時無心跳呼吸,採檢PCR陽性、Ct值25.3,經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另外新增3例兒童青少年中重症。11歲男童,曾接種2劑疫苗,無慢性病史,9月15日出現發燒、喉嚨痛,快篩陽確診,9月17日因呼吸困難至急診,經檢查有肺炎、缺氧、呼吸性酸中毒,插管用呼吸器,收治加護病房,給予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生素、免疫調節劑等藥物治療,目前病況有改善,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22例,31例腦炎、24例肺炎、3例敗血症、11例哮吼、141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8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33人死亡,12例腦炎、7例肺炎、1例心肌炎、2例敗血症、2例共病、1例哮吼及8例到院前死亡。致死率隔1個月「再降萬分之1」 羅一鈞曝這年齡層下降最多我國連續4天新增病例數較上周減少,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共累積608.5萬名本土病例,包括9889例死亡,致死率為0.16%,為萬分之16。而8月26日公布的致死率,從0.18%降到0.17%,今日致死率再從0.17%降至0.16%,因此距離1個月前有下降趨勢。根據指揮中心統計,上周70歲到79歲致死率0.81%、80到89歲2.84%、90歲以上7.35%。本周70歲到79歲致死率0.79%、80到89歲2.8%、90歲以上7.25%。羅一鈞說,致死率下降主要因長輩年齡層,包括80、90多歲兩個年齡層,致死率都有穩定下降,特別是90多歲年齡層,上周致死率7.35%,本周下降到7.25%,降幅最明顯,與投藥率有相關性,不過後續仍要看BA.5疫情,造成中重症人數是否有減少。
-
2022-09-22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疫情解封/疫情後第一次出國該注意什麼?出入境須知及個人防護一次看
新冠肺炎疫情2年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9月22日證實將放寬邊境措施,採取兩階段放寬,第一階段9月29日起,放寬入境檢疫7天皆可一人一室;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實施,入境可望免隔離,採「0+7」自主防疫。疫情就要結束,想出國該做好哪些準備?《元氣網》為您整理出入境相關規定及個人防疫原則。3+4→0+7 邊境採階段性開放針對邊境管理措施鬆綁,指揮中心指出將採階段性開放:第一階段:9月29日零時起,維持「3+4」第二階段:預計10月13日實施「0+7自主防疫」調整重點:1.自9月29日零時起,入境檢疫措施維持3+4,前3天居家檢疫之處所調整為「1人1室」,及配合邊境取消唾液採檢,調增入境旅客家用快篩試劑檢測措施。2.自9月29日零時起,調增入境總人數為每週6萬人次、取消入境唾液PCR檢測、檢疫處所得全程採1人1室,相關部會積極準備「0+7」開放目標。3.因應邊境逐步開放,指揮中心預為規劃入境者免除居家檢疫措施,將採7天自主防疫,並視疫情發展,預計10/13實施。【相關新聞】>>邊境解封採階段性開放 入境唾篩PCR改發快篩旅行團須知:需完成疫苗追加劑 目前禁團令依舊交通部觀光局表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在八月底通過「旅行業辦理出(入)境團體旅客操作指引」,儘管目前禁團令依舊,但只要指揮中心宣布開放,指引就可以當作旅行社的參考。根據觀光局規畫,出入境團客操作指引大致分為四大部分,包括旅客要求、旅行社要求、旅遊產品規畫以及其他防疫措施等。其中旅客要求部分,無論出入境的旅客,都需完成疫苗追加劑的施打,且要遵守相關防疫措施;旅行社的部分,無論是導遊,還是領隊,同樣要完成疫苗追加劑施打,且須經過相關訓練,熟悉指引規範,隨時注意旅客健康。旅行產品的部分,觀光局表示,由於是團體旅遊,因此行程安排需要團進團出,不可以脫團或有個人行程,出境國家也都有相關防疫規定,旅行社出發前須詳加說明,行程安排上也要遵守當地防疫規定。至於保險的部分,觀光局表示,目前仍是建議旅客投保相關的旅行險、醫療險。【相關新聞】>>觀光局出入境團客指引曝光! 打滿追加劑才能參團出國自由行須知:如何出國不染疫?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授五重點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曾於七月初飛往日本旅遊40天,無論是在日本期間或是歸國之後皆未有確診跡象,他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分享五大防疫關鍵,告訴民眾如何在有疫情的國家旅遊卻能全身而退的方法。林氏璧表示這些防疫措施「其實真的很簡單」,重點是「做到位」。林氏璧五大防疫原則如下:1.全程戴外科口罩,特別是室內空間,口罩每天換一個,流汗太溼也需替換。2.盡量避免密閉、擁擠不通風的室內空間,非不得已也要減少逗留時間。3.絕不亂摸眼口鼻。接觸到外面的物品後,絕對要酒精乾洗手。4.抓安全距離不要人擠人,和人保持1.5公尺以上。5.搭飛機時,必戴N95口罩,飛機上盡量不飲食和上廁所。除此之外,林氏璧表示,自己也帶了足夠的快篩,不舒服時會自己快篩,且為了主動監測自我健康狀況,也可帶體溫計和血氧計。另外他也準備了新冠症狀治療藥物,包括退燒,止痛,止咳等,尤其Omicron喉嚨痛的症狀較明顯,可喉嚨痛症狀準備藥物;以及自費準備清冠一號和防疫茶備用,以及投保可支付醫療費用、針對外國人設計的旅遊保險。林氏璧說,如果真的有轉重症傾向,也要先查好當地可收治外國人的醫院,以確保語言溝通無礙、儘速就醫。【相關新聞】>>旅日40天回國「怎麼篩都陰性」 林氏璧教五大防疫撇步各國管制須知:及時查找各國入出境規定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蔡芳均歸納亞太國家入境檢疫隔離規範,現僅「中國、香港、台灣」要求旅客入境後「篩檢、隔離」都要做,台港為三加四,中國大陸為七加三;其他國家多為兩者都不用,或檢測陰性即可免隔離。●亞太區國家入境檢疫與隔離規定旅客入境時不用接受檢測與隔離:日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澳洲入境24小時內接受PCR採檢,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南韓未完整接種疫苗者進行入境檢測,陰性者不用進行後續隔離:印度旅客仍須接受入境時篩檢與後續隔離:台灣、中國大陸、香港(編按:台灣自9/29起改為零加七,香港自9/26起改為零加三。)因應新冠疫情,世界各國邊境管制及入境後檢疫措施各有不同,可上外交部網站查詢「世界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措施一覽表」。須注意的是,該表內容乃依據世界各國規定更新,由於各國入出境規定依據疫情狀況時有變動,相關資訊仍應以各國主管機關公布為準。【相關新聞】>>中港台入境要求最嚴 學者:現在監測中重症才是重點海外旅平險須知:赴海外染疫確診不理賠因應各國邊境解封,海外旅平險附加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也重新開賣。據金管會統計,到今年底前,有共20家產壽險業規劃推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但全都不理賠法定傳染病,換言之,國人赴海外染疫確診依舊沒得賠。保險業者坦言,目前海外突發疾病險,依舊無法承保法定傳染病,有三大主因,一、欠缺國外損失經驗,且病毒變種速度太快,二、難以釐算合理費率,三、目前國際再保可能基於承保量能、或是各國疫情等風險考量多不再承接。業者擔心保戶在國外染疫的理賠風險升高,避免防疫險「從國內賠到國外」,重新上架的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只能將染疫風險剔除。【相關新聞】>>20家保險業重開賣海外突發疾病 染疫確診不理賠
-
2022-09-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3萬9394 境外+234 死亡+40 仍10縣市增破千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3萬96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萬9394例本土個案及23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新增病例數較昨天減少2036例,減少4.9%,較上周六多3800例,增加10.7%。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3萬9394例本土病例,為1萬8077例男性、2萬1304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583例),台中市(5,019例),台北市(4,603例),桃園市(4,360例),高雄市(3,131例),台南市(2,284例),彰化縣(1,776例),新竹縣(1,084例),屏東縣(1,038例),宜蘭縣(1,026例),新竹市(958例),雲林縣(871例),苗栗縣(866例),基隆市(788例),南投縣(754例),花蓮縣(712例),嘉義縣(566例),嘉義市(362例),台東縣(327例),金門縣(138例),澎湖縣(131例),連江縣(17例)。針對過去連四天破四萬,今日病例數降到四萬以下,莊人祥認為,上周因中秋連假效應,會有2個原因影響病例數,連假期間診所、醫院並無營運,確診者過節期間,可能人在外縣市而不方便通報,因此本周一病例數達到2萬多例較低點,但周二、周三、周四後面幾天個案較多。莊人祥指出,此外連假期間因為南北交流個案增加,雖屬於短期增加,但也讓每日新增病例數稍稍增加,不過相較過去每周四、周五、周六的病例數都在平均值,最近幾周的周四、周五、周六病例數都有下降趨勢,看起來與之前不同,是否代表疫情趨緩,仍要在評估。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1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8例具慢性病史、22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8月15日至9月14日,死亡日期介於9月6日至9月14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3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30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越南(30例),美國及印尼(各5例),德國(4例),荷蘭、泰國及日本(各3例),菲律賓、英國及土耳其(各2例),奧地利、加拿大、香港、新加坡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各1例)移入。另17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18日至9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7,111,84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173,339例排除),其中5,930,927例確診,分別為31,959例境外移入,5,898,914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2020年起累計10,509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493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215例、台北市1,180例、台中市1,059例、高雄市982例、桃園市804例、臺南市802例、彰化縣616例、屏東縣421例、雲林縣328例、南投縣305例、苗栗縣266例、嘉義縣248例、基隆市227例、宜蘭縣217例、花蓮縣182例、嘉義市169例、新竹縣168例、台東縣147例、新竹市108例、澎湖縣30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中重症+175例!8歲女童MIS-C高燒40度休克 急住加護病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75例中重症個案,136例中症、39例重症,以及40例死亡個案。今日新增一名特殊兒童重症為MIS-C個案,一度發燒到40度且休克,緊急收治加護病房,經過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目前已出院。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這名8歲女童本身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先前未曾通報確診,8月29日起出現發燒40度、喉嚨痛,8月31日到急診就醫,檢查有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凝血功能異常,醫師懷疑MIS-C,引發休克,收治加護病房。心臟超音波顯示,右側冠狀動脈擴大,PCR陰性,但N抗體陽性,符合MIS-C診斷,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9月6日已出院。
-
2022-09-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男隔日死 新病毒更兇猛 藥師公會建議備「3機6藥」
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昨公布的死亡病例中,一名20多歲男性確診病患當天昏迷隔天病逝,一日喪命,顯示這波病毒更加兇猛,新增本土病例已逼近5萬大關,除了原有的病毒仍在攪局,新冠變種病毒BA.4、BA.5更是來勢洶洶,除了傳染力更強,造成中重症甚至死亡的數字也一直在攀升,台南市藥師公會提醒民眾除了口罩和酒精仍不能放棄外,家中最好備有「3機6藥」,以利及時因應突如其來的症狀。台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吳振名表示,新冠肺炎主要侵犯肺部,肺部受損後,血中帶氧能力就會下降,發生缺氧昏迷、呼吸衰竭、休克致死的危險就會增加,因此,家中最好備有血氧機以利即時偵測是否有血氧濃度下降的警示,另外,確診時,身體處於發炎狀態,血壓、體溫都有可能升高,量血壓、量體溫也是必要的檢查,建議民眾家中最好備有「血氧機、血壓計、耳(額)溫槍或體溫計」等3種檢測儀器。台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陳皇宇說,健康正常人的血氧濃度介於95-100%,當量測的血氧濃度處於91-94%之間,代表可能患有某些疾病導致血氧濃度偏低,當血氧濃度低於90%時,應該是有嚴重的疾病導致血中帶氧量不足,這時量測血氧的次數頻率就要增加,尤其是發現血氧濃度一直在往下掉時,更要特別小心注意,必要時要趕快送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免發生缺氧休克、呼吸衰竭或是猝死的危險。陳皇宇表示,新冠肺炎感染初期最常見到的症狀和感冒時的症狀類似,有喉嚨痛、發燒、咳嗽、痰多、流鼻水、拉肚子等現象,因此,醫師通常會開這些症狀的處方藥,民眾居家也可到藥局購買這些症狀的醫師、藥師指示藥品先備著,當有症狀發生時就可先服用這些症狀用藥來進行自我藥療以減輕身體的不適,然後再找醫師詳細看診。這波病毒更加兇猛,台南市藥師公會提醒民眾家中可先備好「3機6藥」,勤洗手、戴口罩、酒精消毒,這些防疫的動作還是避免染疫的必要步驟。
-
2022-09-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秋後遺症來了 疑有BA.5烤肉團連烤三天全家多人確診
中秋連假過後,大醫院急診病人又多了起來。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他今天早上一上班,遇到三個家庭都是連假全家掛病號,有腸胃炎,也有新冠肺炎,其中不乏二度確診的,推測應該就是BA.5。吳昌騰提醒,民眾應留意「中秋節後遺症」,收假後要注意自身症狀,至少密切觀察3到5天,如有症狀或連假曾與確診者團聚,都建議自行快篩。吳昌騰表示,有一家住透天厝,有院子可烤肉,就連烤三天、每天跟不同批人烤,有先生的朋友、公公的朋友。跟認識的人一起烤肉,氣氛熱絡,難免大聲聊天,邊吃邊聊也不會戴口罩。昨天收假上班第一天,媽媽喉嚨痛、全身倦怠,率先確診,今天小孩出現症狀,家人警覺帶來急診採檢,也確診。吳昌騰表示,這家人在中秋節後累計已有5人確診,其中也有二度確診的,推論這個烤肉群聚很可能是BA.5群聚。「時間長、不戴口罩、距離近」是烤肉聚餐的特色,也代表傳播風險高,所以若當中有人確診,其他參與者在聚會後確診的機會也不低,確診者應主動通知一起烤肉的各方人馬,提醒彼此提高警覺。吳昌騰今天遇到的第二個確診家庭,是中秋連假全家回南部團聚,接觸許多親友,收假北返就發現小孩確診,目前大人尚無症狀,但仍建議要快篩,也建議應該要通知在南部團聚的家人。吳昌騰說,現在社區不是只有新冠肺炎,還有腺病毒、腸病毒,都可能因佳節團聚而擴散開來,他今天遇到第三個全家病號就是「腸胃炎」。一家四口在中秋節跟親友聚餐後,結果全部的人都拉肚子、發燒。其中一個孩子還因脫水而有點意識不清、出現幻覺,說「看到窗外有東西」,還好不是腦炎,在急診吊點滴、觀察之後,就沒事了。「要小心中秋節後遺症。」吳昌騰提醒,新冠肺炎潛伏期通常介於2天到7天,建議收假後至少密切觀察自身健康3到5天,有症狀就快篩。如果得知連假團聚的親友確診,就算沒症狀,也建議要篩一下。畢竟以目前病毒的傳播力,聚餐聚會中被傳染的機會很高,就算自己是無症狀確診,也應多注意保護身邊的脆弱族群。
-
2022-09-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連假後恐迎來新一波疫情!染疫醫師分享喉嚨痛緩解、吃抗病毒藥黃金時機最實用經驗
BA.5疫情升溫,指揮中心估計中秋連假後單日本土確診案例恐上看6萬例,許多人可能已發現周遭染疫的人多了起來。雖然歷經今年五月大量病例出現,大家對與病毒共存不再害怕,但若自己染疫,症狀上身還是很不舒服。《元氣網》整理多位染疫醫師心得,從緩解喉嚨痛、服用抗病毒藥物到調適心情、避免長新冠並重回正常生活,提供建議。五花八門的症狀如何緩解魔王級症狀第一名 喉嚨痛讓名醫理解為何有人想安樂死《元氣網》陸續刊出「當醫師確診時」,發現醫師們染疫後,和一般人一樣必須對抗病毒帶來的痛苦,尤其喉嚨痛名列不適症狀第一名,大家幾乎異口同聲以「如同刀割」來形容,而根據染疫醫師經驗,最好紓緩的方法是吃軟滑食物與飲用冰涼飲料,如果吃止痛藥會讓自己比較好過,千萬別忍住不吃。心臟外科權威、振興醫院院長魏崢五月十五日確診,他說不擔心自己重症或死亡,但感染後的喉嚨痛,讓他「第一次明白為何有人想要安樂死」。緩解喉嚨痛的菜單 軟滑冰冷食物和多喝水染疫後,魏崢第一時間將確診訊息發公開信給全院同仁,除了請大家別因染疫害怕,還介紹好吞又容易下嚥的食物、以及建議使用的退燒止痛、止咳藥以及消炎藥。魏崢建議不刺激又容易下嚥的滑潤食物,包括木瓜、牛奶、原味優格、豆花、布丁、蒸蛋、白煮蛋的蛋白和橄欖油或苦茶油等。他更提醒,水分要充分補充才能化痰,清水容易嗆到的話,可以木瓜牛奶或豆花代替,吞服藥物時亦然。台中榮民總醫院副院長傅雲慶也說,「其實喉嚨真的很痛」,連吞口水都會痛。他在隔離期間仍參加多個線上會議,還要演講,為了不缺席,他先吃止痛藥和止咳藥才上陣,「工作任務還是要做的。」服用清冠一號 對改善喉嚨痛也有幫助除了服用緩解症狀的止痛藥和止咳藥,傅雲慶也嚐試清冠一號,並且多喝開水。清冠一號服用之後,症狀的確有所改善,喉嚨不再像之前難受,喝水也比較順口,後來再有親友染疫,傳雲慶除了請大家不要恐慌,也建議他們可以服用清冠一號。至於所有症狀中最讓傅雲慶困擾的喉嚨痛,因為隔離前剛好有人送他兩大罐自己種的有機桑椹原汁,他加了冰水喝了兩周,這和乙醯胺酚類止痛藥一起,陪他度過喉嚨最不舒服的艱難時刻,「前五天真的很不舒服,但之後就慢慢好了」。名醫開藥單緩解不適 呼吸困難要掛急診 魏崢建議的藥品名單中,退燒止痛首用普拿疼,每天不要超過5顆,但它不具消炎作用;對喉嚨嚴重發炎者,希樂葆(Celebrex)效果可能更好,借助其抗發炎效果讓喉嚨舒緩。而他喉嚨的症狀則是在服用類固醇後,快速緩解,也建議醫師可以評估開立類固醇藥物;Brown mixture則可以止咳化痰。魏崢提醒,如果有自己無法處理的狀況,尤其呼吸困難,請馬上掛急診。魏崢家中未備有血氧機,也會擔心快樂缺氧,他運用醫師專業,使用聽診器聽聽自己肺部,一般民眾可在家中走動或爬樓梯,是否變得易喘、難呼吸,如果是就要考慮諮詢醫師。症狀其實不輕 比流感還難受新光醫院急診科臨床研究醫師吳紋綾開始出現症狀時,快篩陰性,隔天繼續上班,但同事注意到她的精神特別不好,幫忙PCR竟檢出陽性。確診後,她的咳嗽嚴重、上吐下瀉,也是以刀割來形容喉嚨痛,吃東西、吞嚥都痛,問診也很困難,「確診後並不如大家所說是簡單的感冒。」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胸腔及加護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李國賢說,確診後第三到五天是最不舒服的,經過服用鼻炎、咳嗽藥物、普拿疼及抗病毒藥物後,症狀才逐漸緩解。但令他痛苦的是,喉嚨乾的嚴重,一天就算喝五、六公升的水,仍會覺得口乾,他認為「Omicron這隻病毒還是比想像中強!」不能當作流感看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弘孟確定染疫後,最擔心「同仁不要因我受累、被我感染。」住院期間,他咳嗽、流鼻水、鼻塞,就自己多喝水,一直到第三天,跟同仁說咳嗽讓他不太舒服,請醫師為他開藥,他也在病房內做呼吸復健運動,增加肌力、體力,維持肺部健康。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內科部一般內科感染科主治醫師施長慶堅持幫老病人看診,開慢箋、看檢查報告,「不想影響病人的就醫權益。」他總是強迫自己多喝水、服用止痛藥,盡管喉嚨還是不舒服,聲音沙啞,講話時疼痛,但堅持下來。部分患者嗅覺暫時喪失也有醫師嗅覺暫時喪失,林口長庚醫院一般級泌尿科主治醫師曲元正說,染疫後其實沒有太驚訝,也沒有想太多,認為「Omicron就只是小感冒」。只是久違的發燒,讓他在床上躺了好幾天,他沒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只吃了一些藥讓自己症狀緩解,例如普拿疼等,並且多喝水,自覺與過去面對感冒並沒有什麼差異。但確診第二天後,曲元正叫了外送便當,吃了第一口,就發現「沒味道」,那時候還問了太太,便當好吃嗎?太太馬上說「很好吃啊,還蠻鹹的」,曲元正馬上知道自己應該是嗅味覺異常,開始憂心會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還好後續幾天味覺慢慢恢復。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喉嚨不舒服到不想說話,除了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太太會煮雞湯、鱈魚、牛小排等,提升免疫力。不過,染疫後味嗅覺異常,吃東西感覺味道很惡心,幾乎吃不下,雞湯、雞肉都是強忍著吃。「唯一沒有改變的味道,就是蘋果,所以吃了很多蘋果。」服用大量維生素D和C 精神及體力變好「吃大量維生素D」,這是奇美醫學中心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平時的習慣,染疫後他一個人在老家隔離,每天喝大量的水,並採行「維生素D療法」,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D,同時也補充維生素C,吃了這兩種維生素後,讓他感到精神及體力變好。「其實身體也是有不舒服的,特別是病後前幾天。」陳欽明表示,就像感冒一樣,有喉嚨癢、鼻塞、流鼻水、體力不濟等症狀。平常注重健康、有運動習慣、固定補充維生素D的他,有視訊看診,症狀都還好,於是沒有請醫師開藥服用,也因為沒有發燒,連常備的普拿疼都沒有使用。服用抗病毒藥物有黃金時機 嘴巴苦苦靠布丁、蜂蜜緩解不少醫師染疫後服用抗毒藥物,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育說,診所配發的抗病毒藥物救了他,他吃了藥之後也了解藥物療效和副作用,可以向患者說明親身經驗。他確診當天咳得很厲害,晚上服用抗病毒藥物後,隔天症狀即緩解,周六確診,周三再快篩就陰性了,「真如仿單所寫,嘴巴有苦苦的感覺,只好靠布丁、蜂蜜緩解。」掌握黃金時機 及時給藥「掌握黃金時機給抗病毒藥物,可能是救命舉動!」高雄市耳鼻喉科醫師鄭仁信染疫確診3天後,病情急速惡化,連吞口水也嗆到,診斷為「急性會厭炎」,住進加護病房。患有肝炎、氣喘病史的他,還好經醫師友人提醒要及早使用抗病毒藥,否則後果恐怕更嚴重。「服用paxlovid是經專業醫師裁量權判斷,加上有肝炎、氣喘病史,符合用藥適應症。」鄭仁信指出,若沒有及早用藥,後續可能引發肺部浸潤,大面積感染造成ARDS急性呼吸道窘迫症。起初鄭仁信認為自己只是輕症,不以為意,未料吞口水竟嗆到,吞嚥困難,緊急到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掛急診,蜝至被收治到加護病房。住進加護病房後,醫師來巡房,他意外與大學同學重逢,這名醫師不忘發揮同事愛,幫忙買鄭仁信想吃的蒸蛋等食物,也給予心理支持。除了用藥 也要休息足夠牛道明BMI31,屬高風險族群,看診後服用Paxlovid治療,2至3天後,不適症狀減輕,完整服藥5天後快篩陰性,第7天出關,雖然身體仍感疲憊,但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兩天到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施打站督導。不料,他又出現肌肉痠痛、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再經PCR檢測,Ct值竟只有18。他說,這是服藥後未完全殺死體內病毒,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病毒量再次反彈,「醫學文獻報告,確診者快篩陰性後,病毒反彈比率約占2%」,沒想到他就是其中之一,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不佳有關。牛道明暫停門診,在家視訊上班,7天後再次PCR檢驗,Ct值仍維持18,「心情盪落谷底,變得非常差」。面對病毒反彈,牛道明內心既驚訝又沮喪,很憂慮會引發重症,也擔心影響到心臟等器官傳導系統,很怕在看診時會「突然倒下死掉」,但如果遇到了,還真的無法避免。病毒量持續反彈「並不尋常」,應該是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他請中醫師同學診斷,開立類清冠一號,再搭配吃維他命D、鋅片來提升免疫力,症狀才慢慢好轉。他提醒確診者,一定要完全休息把病養好。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阮理瑛提醒確診者,不要排斥用藥,服用藥物可減輕許多痛苦,如果不吃藥,而讓身體承受著諸多的不舒服,這一點很划不來。染疫影響生活節奏北漂醫師 每天打電話跟爸媽報平安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緩和醫療科主治醫師吳柏澍認為,工作上的應變相對單純,確診後的「第一個功課」是要讓爸媽知道,但又不希望爸媽太擔心。他是南部人,在台北一個人住,「確診後報平安」是北漂年輕人都會遇到的難題。所以他先跟姊姊討論後,再打電話給爸媽。7天隔離期間,吳柏澍每天都打電話給爸媽,聊聊現況,重點是「讓他們聽聽你的聲音有元氣、知道每天的隔離生活都過得滿好的。」比如說,家裡物資無虞,自己煮東西吃,也有叫外送,沒餓肚子。他屬於重症風險較低的一群,雖然發燒、全身痠痛,身體累累的,但症狀不嚴重,也逐漸改善。因應居家隔離 事先沙盤推演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蔡淑怡和孩子一起居家隔離,她建議,家長能做的,就是把物資、資訊、流程都做好準備,不要恐慌。家裡有足夠食物,有常見症狀的兒童用藥。記得應注意的警示症狀,如果警示症狀沒出現,盡可能在家照顧,因為去醫院要等更久,孩子也會很不舒適。家長也要預先沙盤推演過送醫流程,包括先找好能幫忙開車送醫的親友,在隔離過程中與親友保持聯絡。不要驚慌 紓緩情緒保持平靜四月下旬確診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段德厚說,確診當下心情很複雜、內疚,還連累其他同事跟著做PCR篩檢、隔離,無法和大家在第一線拚戰,但很感謝急診同仁支持與體諒。61歲的段德厚有高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過敏等慢性病,體重過重,牙齒根管治療兩三個月都沒起色,他很憂心確診後身體的情況,「一切只能交給上帝」。他在集中檢疫所隔離,生活很孤單,幸好帶著吉他,在隔離期間彈吉他舒緩情緒。調整心境面對多變疫情染疫之後 醫師說:「我要對自己好一點。」指揮中心統計,九成九以上的確診者都屬輕症,但也有醫師痊癒後咳嗽、易喘。施長慶在家裡做重訓,以及開合跳等心肺運動時,就比染疫前更容易喘,必須休息久一點。雖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但為了盡快恢復到原先體能狀況,仍需強迫自己運動。把身體準備好 以便走更長遠的路確診後牛道明最大感受,「健康真的很重要」。歷經染疫21天康復後,他想「該減肥了」,希望從現在87公斤減到75公斤。不過,染疫後仍感覺容易疲累、肌肉痠痛,現在晚上6點多回家後會先躺30分鐘,待恢復體力後,再起床吃飯、做事,希望持續多休息,把身體準備好,以便走更長遠的路。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翁國益喜歡從事耐力運動,平常就跑步及游泳,確診後,他恢復正常做運動,從紀錄來看,的確與染疫前有段差距,心律較快、表現較差。他研究很多運動選手資料,發現有的運動員疫後恢復與染疫前相同,也有人無法恢復如前,幸好他逐步恢復正常。防護做好 自我提醒格外小心染疫後的李國賢,更懂得病人心情,也能有同理心對待確診病人,他表示,現在他對Omicron這個疾病更加敬畏,絕對沒有如外界所說的像流感那麼簡單,並不會把它當作普通疾病看待,即使認為自己防護做得再好,仍會有漏網之魚,所以時刻會自我提醒要格外小心,同時慶幸他只是輕症,才能快速地重回崗位幫助病人。曲正元說,染疫後,自己對新冠肺炎有新的認識,覺得不宜簡單用「小感冒」來形容。現在的自己雖然有了「無敵星星」,但還是不敢大意,個人的防疫措施做得更完善,也會自主與人保持距離,不是擔心二次染疫,而是擔心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感染給他人。「染疫,真的讓我獲益良多。」陳欽明表示,隔離期間,不僅做了許多平常沒空做的事,更讓自己有機會停下腳步,思索人生方向。他一向是停不下腳步的人,上班時,總是忙工作,生病時,才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對自己好一點。」平時累積資本 調整心境面對突然的變動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時,不少老病人送上關切,有人還煞有其事地說,看到「林醫師」臨時請假一周,便猜到是確診。她說,這些診間的有趣對談也告訴大家,「即使醫師,也是會生病的」,大家都一起在面對這場疫情。「大家無法百分之百臆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能做的就是平日有所準備。」林奕萱說,新冠疫情像突發緊急事件,誰都可能遇上,遇上時也在審視大家平常在健康上、經濟上或人際關係上是否累積足夠的「資本」,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擾動,心境的調整,十分重要。【延伸閱讀】>>「當醫師確診時」完整系列報導
-
2022-09-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秋後恐迎疫情高峰 醫曝:防兒童腦炎、長新冠有絕招
台中市診所協會理事長、小兒專科醫師曾崇芳今天說,中秋節是親友團聚的重要節日,從往年經驗來看,中秋節過後,兒科門診上呼吸道感染都會增加二至三成,提醒家長,要特別注意兒童確診及長新冠問題,由於打疫苗可降低兒童腦炎、MIS-C 和長新冠風險,建議趁中秋連假,疫苗打好打滿。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台中市在中小學開學後,每天確診數攀升至約4000多例,以台中市疫苗接種率及確診人數約占全人口約1/4推估,台中下一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十月初,約日增6000人確診。由於台中的幼兒疫苗第一劑接種率38%,第二劑僅8%,提醒幼兒、長者疫苗打好打滿,未打滿者不建議參加中秋聚會,防疫做好做滿,歡度中秋。曾崇芳說,國內目前累計新冠確診數為561萬4227例,其中20%為小於20歲的青少年和兒童,根據國外資料,約2至3成青少年及兒童有長新冠症狀的表現。今年中秋節前的兒科門診量較疫情前成長二至三成,除了確診個案,也有感染後反覆的咳嗽、喉嚨痛、胸悶長新冠症狀就醫。他指出,近日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王志堯研究發現,兒童染疫後遺症前十名分別為咳嗽43.5%、喉嚨痛35.1%、耳朵痛34.9%、體重減輕或增加33.1%、體力虛弱31.8%、缺乏動力25.3%、睡眠問題24.7%、胸痛23.4%、注意力不集中23.4%、心悸22.7%。可見感染後影響兒童甚鉅。台中市衛生局說明,文心森林公園接種站每天上午9時30到11時30分開打,隨到隨打,提供莫德納、兒童BNT、成人BNT(12-17歲優先)、Novavax、幼兒莫德納及幼兒BNT等6種疫苗,另東協廣場(2樓台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接種站提供莫德納及成人BNT(12-17歲優先)也是隨到隨打,可上網台中市新冠疫苗接種站資訊查詢,https://www.health.taichung.gov.tw/1937954/post
-
2022-09-09 焦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許詩典罹急性扁桃腺膿瘍,喉嚨痛如刀割,及早發現化險為夷!平日做這幾件事常保年輕
口述/聯新國際醫院院長許詩典「或許醫師當過病人,更能體會同理心、視病猶親的真諦。」醫師看診時常需要和病人講話, 話說多了偶爾會出現喉嚨痛症狀,但這次的情形很不一樣,痛得感覺有刀在割我的喉嚨,經由耳鼻喉科醫師朋友檢查發現,是相當嚴重的「急性扁桃腺膿瘍」,幸好及早發現,開刀將膿引流出來才化險為夷。當醫師天天接觸病人,偶爾受點病氣也是正常的,多年前的某天,喉嚨出現痛癢狀況,想說多喝水休息就能痊癒,怎料第3天早上一起床,喉嚨如刀割般疼痛難耐,一量體溫發現已高達39.5℃,且出現頭暈、畏寒等現象,心想這絕非一般感冒這麼簡單。避免病毒擴散 立即門診手術因為病況不妙,趕緊求助耳鼻喉科朋友看診,發現是嚴重的急性扁桃腺膿瘍,只服用抗生素是無法抵抗細菌的,因此,立即接受門診手術,避免病毒持續往頸部周圍組織及胸腔擴散。未打麻藥 刀一割開其痛無比開刀當下,朋友詢問要不要打麻藥,我還很豪氣地說「不需要」,結果刀一割開其痛無比,我差點直接跳起來,不過說也奇怪,約莫3分鐘後,白色的膿就慢慢地流出來被紗布吸附,疼痛的不適感縮減許多。須吊點滴 每天6小時抗生素急性扁桃腺膿瘍就算開刀後,須住院治療吊點滴3天,每天打6小時抗生素,在術後才簡短的告知太太自己的病情,並沒有讓家人太過擔心,也不需要什麼照顧,就很順利的康復出院。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疾病,卻是我人生唯一一次開刀住院的經驗。許多人感冒會扁桃腺發炎,更嚴重一點會變成急性扁桃腺發炎,若扁桃腺上長膿則為化膿性扁桃腺炎,這種病症吃抗生素約5天就會痊癒,但我得的是扁桃腺膿瘍,除了扁桃腺上長膿外,膿更延伸到周圍的頸部組織產生腫脹,因此會出現吞口水像刀割的情形。若未開刀引流 恐有致命危險大多數出現化膿性扁桃腺炎的人,只有約莫萬分之一的人會嚴重到扁桃腺膿瘍,若不開刀引流、住院打抗生素,膿裂開流到頸部,再往下到縱膈腔會引發縱膈腔炎,恐影響心臟及血管而有致命危險。行醫上曾看過有病患拖太久,開刀傷口復原得花更久的時間,因此,醫師會希望民眾有異樣都要盡早就醫,才能及早治療。常看到報導有社會顯達去登山或運動時,不慎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頃刻之間人就離開了,我總想若能及早檢查發現、及早治療,是否憾事就不會發生了。「我有60歲的外貌、50歲的體能及40歲的心靈。」常保年輕的方法,就是上班常走動,假日空閒時則打高爾夫球,讓自己保有運動習慣,平時多攝取不同種類食物但不過量。預防勝於治療,建議民眾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健康問題、及早治療改善。醫學辭典急性扁桃腺膿瘍很多人因感冒而扁桃腺發炎,大多數人會出現化膿性扁桃腺炎,嚴重惡化則會變成急性扁桃腺膿瘍。患者會出現嚴重喉嚨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通常幾個小時內頸部就會快速腫脹,造成深頸部感染,產生呼吸困難,並且有致命危機。許詩典小檔案年齡:66歲專長:●醫院管理●醫療資訊●電子病歷●社區醫學●胸腔醫學與呼吸治療●職業醫學●老年醫學●健康管理現職:聯新國際醫院院長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
-
2022-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最年輕疫苗受害救濟 少女打BNT引發心肌炎核予3百萬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8月11日召開第185次會議紀錄,共審查70案,其中13案核予救濟,包括AZ共9案,BNT共2案,莫德納和高端各1案。這次救濟金額最高者為桃園市一名10多歲郭姓少女,接種後11日有符合心肌炎診斷之症狀,血液檢驗與影像檢查結果亦相符,核予救濟金300萬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案為BNT及所有廠牌疫苗當中,最年輕獲得救濟的個案。會議紀錄記載,郭姓少女接種疫苗11日後發生發燒、喉嚨痛及頭痛等症狀,心臟超音波顯示心收縮功能下降,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心衰竭,心電圖顯示三度房室傳導障礙,磁振造影檢查顯示心肌炎變化。專家依據病歷資料記載、臨床表現及相關檢驗結果等研判,個案臨床表現符合心肌炎診斷,惟症狀發生時間與接種疫苗後較常發生心肌炎之合理時間不符,但仍無法確定與接種BNT之關聯性,故核予救濟金300萬元。另一名接種BNT後獲得救濟之新北個案,為接種16日後出現心肌酵素短暫微幅上升,檢驗結果與影像與心肌炎臨床表現不符,但因無法確定與疫苗接種之關聯,核予救濟金2萬元。接種AZ獲得救濟的案件中,這次最高金額為50萬元,為一台南市白姓個案,接種9日後昏睡一周、意識改變、尿失禁,影像檢查發現疑似急性瀰漫性腦脊髓炎,醫師診斷為字體自體免疫發炎性腦炎,因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相關,核予救濟金50萬元。接種AZ獲得救濟金額次之為30萬元,北市連姓個案接種後22天出現疑似心肌梗塞症狀、失去意識,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為急性肺栓塞。考量個案除糖尿病外,沒有其他易造成血栓之危險因子,故核予救濟金30萬元。台中市歐姓個案接種後18天發生左側膕靜脈深層血栓,無法確定與接種AZ疫苗之關聯,核予救濟金20萬元。高雄市王姓個案接種AZ隔日呼吸困難、心跳停止,心電圖顯示為心室顫動,因無法排除過敏休克之可能,核予救濟金18萬元。其餘獲得救濟金的個案還有桃園市郭姓個案,接種AZ後因胸痛腿痛就醫,發現血小板下降,核予救濟金4萬元;雲林縣劉姓個案,接種AZ後全身紅疹、血小板稍降,核予救濟金1萬5000元;雲林縣王姓個案接種AZ後局部急性尋麻疹合併水泡,核予救濟金1萬5000元;嘉義市蘇姓個案接種AZ後出現過敏反應,核予救濟金1萬元;北市尤姓個案接種AZ後發生肺炎、肺栓塞,核予救濟金1萬元。其他疫苗部分,彰化縣陳姓個案接種莫德納後40分鐘出現頭痛、眼痛、吞嚥困難、呼吸喘等症狀,經醫師診斷為過敏姓咽喉水腫合併急性呼吸衰竭,核予救濟金2萬5000元。台南市陳姓個案接種高端10分鐘後出現呼吸急促、頭暈、全身虛弱、紅疹等症狀送醫住院治療,無法確定與疫苗之關聯姓,核予救濟金5000元。
-
2022-09-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2萬3931例!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
本土疫情連續六天破三萬後略降,今天國內新增2萬3931例本土個案、172例境外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31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確診數略降研判是假日效應,但與上周一相比確診數增加18.7%。另從趨勢圖可看到疫情已經連續三周增加,明顯進入下一波流行中,提醒最方便的預防方式是打疫苗。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1118例男性、1萬2807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329例),台北市(3,016例),桃園市(2,884例),台中市(2,528例),高雄市(1,862例),台南市(1,400例),彰化縣(994例),新竹縣(856例),新竹市(619例),屏東縣(611例),苗栗縣(610例),雲林縣(494例),宜蘭縣(493例),花蓮縣(460例),基隆市(433例),南投縣(327例),嘉義縣(323例),嘉義市(218例),台東縣(204例),澎湖縣(124例),金門縣(122例),連江縣(24例)。今日新增3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今日新增17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87例男性、8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6例),印尼及香港(各3例),日本及泰國(各2例),中國、土耳其、韓國、新加坡、德國、菲律賓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14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8月5日至9月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46萬7059例確診,分別為2萬9076例境外移入,543萬79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1萬94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10,07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46例、台北市1,130例、台中市1,014例、高雄市945例、台南市777例、桃園市764例、彰化縣592例、屏東縣411例、雲林縣319例、南投縣297例、苗栗縣244例、嘉義縣236例、基隆市222例、宜蘭縣201例、花蓮縣及嘉義市各166例、新竹縣158例、台東縣143例、新竹市100例、澎湖縣28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中重症+101 40歲女快篩陽未就醫 病發二日亡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31例、中重症101例。其中死亡個案中較年輕個案為40多歲女性,快篩陽性後未就醫,隔天在家被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當天送醫即不治,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4488例、死亡9240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為17例男性、14例女性,29例具慢性病史、21例未接種3劑以上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1日至9月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6日至9月2日。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本身有慢性腸炎,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28日在家快篩陽性,但未視訊診療。隔天,8月29日在家被家人發現意識改變、昏迷不醒,緊急送醫急救,仍因病況惡化過世,死因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另中重症包括68例中症、33例重症。羅一鈞表示,新增一例孩童多炎症症候群(MIS-C)。個案為一歲男嬰,未接種疫苗,曾於7月13日確診。8月27日起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8月30日就醫檢查發現肝指數、發炎指數及血栓指數皆升高,診斷疑似MIS-C,於8月31日住院。住院後經心臟超音波顯示冠狀動脈擴大,給予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治療後病況好轉,於9月2日出院。目前國內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201例,29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MIS-C增至126例、1例心肌炎、3例共病及7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9人死亡。40多歲男發燒、喉嚨和肌肉痛 首例BA.4重複感染新冠本土疫情升溫,但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佔比持平。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5上周新增50例,全國占比為37.9%。另新增一例BA.4本土病例,為重複感染個案;目前BA.4本土個案累計四例、BA.5236例。羅一鈞表示,新增的變異株本土個案,為50例BA.5及1例BA.4。其中BA.5個案占上周所有已定序之132例的37.9%,為24名男性、26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35例、中部8例、南部5例、東部2例,確診日介於今年8月15日至8月26日。另1例BA.4本土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於8月23日確診,為本土首例重複感染BA.4個案。個案於6月27日第一次確診,8月22日出現發燒、喉嚨和肌肉痛,隔天快篩陽性,經過PCR檢驗陽性、Ct值為19.3,後續定序出BA.4,為首例重複感染的BA.4個案。羅一鈞表示,疫情以來截至9月3日重複感染個案共9833例,自七月修改定義以來則有4414例,比例仍低。曾染新冠肺炎者在BA.5疫情中仍會有重複感染情況發生,但確診過的人感染BA.5的機率比未曾感染過者低八成,風險比沒確診過的人低。另外,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1株BA.4、32株BA.5,個案分別為24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8月11日至8月27日。其中檢出BA.4個案自越南(1例);BA.5個案分別自美國(5例),越南(6例),印尼、新加坡、英國、泰國、韓國及菲律賓(各2例),瑞典、匈牙利、愛爾蘭、馬來西亞、瑞士、印度、荷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大利亞及比利時(各1例)移入。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增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畫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網紅醫稱BA.5潛伏期僅兩天 羅一鈞打臉:無正式統計受新冠肺炎變異株BA.5影響,本土疫情再起。網紅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BA.5潛伏期天數大幅減少,縮短為兩天,更容易加速病毒傳播。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醫師的文章沒有引述資料來源,且潛伏期的縮短天數並沒有正式的統計,是否真的縮短為兩天仍有待觀察。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相關資料是七月中旬有日本報導觀察資料認為潛伏期從2.8天縮短為2.4天,但沒有實際的正式統計。而BA.5在國際已流行一陣,觀察潛伏期仍是三天左右,並沒有比BA.1或BA.2短,因此指揮中心不會只參考小規模的地方數據調整相關管制措施。羅一鈞也表示,四到六月曾感染過新冠者產生的保護力正陸續衰退,重複感染新變異株的機會也提高,感染後仍可能再度出現症狀,也可能出現中重症,但這主要還是和個案本身是否有慢性病或高風險因子有關。而重複感染病症與初次感染類似,也是以咳嗽、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耳鼻喉症狀為主,因此提醒民眾儘速採實體或視訊就醫確診,讓醫師可根據風險高低開立症狀藥物或口服抗病毒藥物。而針對下周中秋節北市宣布禁戶外烤肉,羅一鈞也表示,指揮中心沒有針對特定場所要求不可以辦聚會烤肉等活動,但如果要在公共場域營業場所烤肉聚會,就要符合量體溫、員工健康管理、環境清消等相關規定。至於各縣市是否能妥善管理和執行,或允許特定場所是否開放相關聚會,則尊重地方裁量。指揮官王必勝則提醒,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免疫不全者和幼兒還是建議不要參加這類活動,避免感染。張上淳:BA.1雙價疫苗對抗BA.5 中和效價高1.68倍先前媒體人趙少康抨擊指揮中心,Omicron BA.5疫情正流行,但食藥署只通過BA.1的次世代疫苗EUA。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說明,美國等多國在BA.4、BA.5疫情流行期間,即使沒有雙價疫苗,施打過3劑疫苗的18歲以上民眾的保護力都相當不錯。趙少康日前批指揮中心不買BA.5的雙價疫苗,王必勝該打屁股,質疑:「難道是指揮中心已經買了對抗BA.1的疫苗,硬逼我們打?」張上淳回應,對莫德納疫苗的採購合約,有任何新疫苗開發台灣隨時可以採購,開發過程、新資訊指揮中心、食藥署都保持密切溝通。張上淳表示,食藥署上周五依照廠商送交的內容進行EUA審查,內容包括製造過程、動物試驗、人體臨床試驗,完整齊備資料後,專家審查後認定符合國內EUA相關推定,因此通過審核;但臨床試驗資料仍在初期,受試人數三、四百人規模,主要還是看施打追加劑後,滿28天的中和抗體效價變化,對照原始株的單價疫苗比較。「雙價疫苗比原型株疫苗接種者,中和抗體效價高出1.68倍。」張上淳說明,受試者如果不曾感染過新冠,雙價抗體效價為776、原型株458,高出了1.69倍。因為是初期臨床試驗資料,受試者人數關係,也無法直接推算能夠產生多少保護力。不過,從外國整體疫情推斷,張上淳指出,美國BA.4、BA.5疫情流行期間,沒有雙價疫苗,但對於有打過3、4劑的18歲以上民眾,完成3劑原始株疫苗在預防重症住院效果,4個月內保護效果有49%,4個月以上有34%;若打第4劑,50歲以上成年人,2個月內預防BA.4、BA.5重症住院效果有60%,2至4個月有56%,是相當不錯的。張上淳強調,對於免疫不全的病人,施打3、4劑疫苗,預防住院保護效果分別為31%、41%,換句話說,專家和各國都認為,對於目前的流行狀況即使沒有雙價疫苗,還是鼓勵施打3、4劑,以預防重症死亡。張上淳也推估,即使雙價疫苗只有BA.1和原始病毒,對於台灣BA.4、BA.5疫情流行下,在防範住院、重症、死亡上還是有很好的效果。
-
2022-09-0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發燒」是確診、感冒?還是白血病、膀胱發炎?醫:若燒三天以上要及早就醫
小孩得怪病,醫師查房,解釋病因。「這是遺傳性疾病!」小孩家長聽了一臉茫然。醫師又補充了一句:「簡單說,就是『種不好』!」一旁的老爸聽了很不高興。醫師趕緊道歉。老爸:「孩子又不是我的,怎麼對著我說這種話!」原來老爸是繼父。俗語說:「冤有頭,債有主。」但常常找錯冤家,找錯債主,這種情形,在醫學上也頗常見。例如在目前疫情時代,一有發燒可能第一個要懷疑是中鏢了,二條線了,但發燒有很多原因,在沒有疫情之際,發燒、喉嚨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傷風感冒,但流感也好,新冠也好,通常發燒幾天內就會退燒,如果發燒多日不退,可能有了併發症,例如併發細菌性肺炎或其他,否則就要想到是其他「債主」了。發燒如果伴有畏寒,忽冷忽熱,通常表示是細菌性感染,因為細菌會分泌內毒素,會使人不寒而慄。發燒超過三星期,醫學上稱為不明熱,有可能是有了白血病,人體的警衛系統崩解了,不正常白血球大量增生,但沒有吞噬細菌病原菌的功能,病原菌在體內增生繁殖,刺激人體產生發燒,也有可能是腫瘤本身會產生發熱物質,例如淋巴肉瘤,也有可能是腫瘤長得太大太快,中間缺血而壞死,引起發燒。例如肝癌太晚發現,長得很大很快引起壞死,就常引起發燒,很容易誤以為是肝膿瘍,等到膿瘍引流了,腫瘤都不會消,燒也不會退,將引流出來的東西送去化驗,才知道裡面有肝癌壞死的細胞,才找到真正的債主。對女性同胞而言,如果小便會痛有灼熱感,同時伴有腰痠腰痛,大概就是膀胱發炎引發腎盂腎炎,常併有發冷發熱。總之,發燒事可大可小,但如何抓到「債主」,如何抓到「冤頭」很重要,因此,有病及早就醫,發燒如果三天以上也要及早就醫,以免誤了關鍵時刻,可能就大事不妙甚至延誤了治療的契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8-30 醫療.中醫
口臭就是因為火氣大?醫揭常見4大原因:有可能是重大疾病
口臭問題常會聽人說是因為火氣大,但其實也不一定就是如此,火氣大也未必就會出現口臭。究竟火氣大和口臭有什麼樣的關聯?火氣大還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口臭又有可能是哪些原因所引起?該如何改善、治療?有什麼方式可以保養?藝文風澤中醫診所院長胡心瀕中西醫醫師逐一解說! 口臭就是因為火氣大?中西醫:息息相關,但非必然。中醫怎麼看火氣大?胡心瀕醫師表示,中醫看人體可分肝、心、脾、肺、腎五大系統(非臟器),火氣大指得就是肝火、心火,以及當中的胃火等較為旺盛,可能因生活、工作等各種壓力引起,也可能因飲食不佳或疾病所致。 西醫怎麼看火氣大?若從西醫的角度來看,可理解為身體某處正在發炎,也可能為某器官機能、代謝等正處於異常、過度反應,例如常見的牙齦發炎、出現腫脹就常出現口臭問題,而喉嚨痛前往檢查發現為喉嚨發炎,表現方式為腫脹熱痛。 息息相關,但非必然?胡心瀕醫師也解釋,口臭和火氣大可說是息息相關,不過並非必然的關係,火氣大或發炎未必只會出現口臭,也有可能出現其它問題;口臭也未必只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也可能因為其它原因所引起。 像是口乾舌燥、嘴破、牙齦浮腫、喉嚨痛、便祕、頭痛頭脹、長痘痘、身體很熱、容易出汗、情緒浮躁等,這些都是常見火氣大的症狀,但未必都會引起口臭。 口臭未必是因為火氣大?中西醫指常見4大原因!口臭不一定是因為火氣大所引起,常見大致可從日常習慣、飲食習慣、一般疾病、嚴重疾病來看。 日常習慣:像是最簡單的沒有良好的刷牙習慣,或是平時都有在刷牙,但沒有使用牙線習慣,食物在牙縫中腐敗沒有發現,也會出現口臭。喝水量不夠、比較晚睡也有可能,這就有可能引起火氣大。而許多人習慣張口呼吸,也很容易會有口臭。而有抽菸習慣者自然也容易有口臭問題。 飲食習慣:常常吃炸雞、燒烤等重口味食物,胃火就可能較旺而形成口臭。喜好吃蔥、薑、蒜等辛香料,雖然適度適量是健康的,但也會有異味出現,且不只口腔,身體也較容易有味道。 一般疾病:一般疾病方面,如蛀牙、牙周病、牙齦發炎等常見的一般口腔問題,或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慢性胃炎等胃部問題,鼻竇炎、鼻涕倒流、鼻塞等鼻腔問題,而鼻塞、鼻過敏也因為常會讓人張口呼吸導致口腔乾燥,進而產生口氣。 嚴重疾病:嚴重的疾病如鼻咽癌、口腔癌等,組織可能因病變而出現腐敗形成口臭,其它如糖尿病的酮酸血症、肝衰竭、腎衰竭等也有可能產生口臭及身體異味。口臭先檢查再改善為佳,找出原因也助避免重大疾病! 綜合上述來看,口臭問題可能出自於火氣大,火氣大也有可能隱藏著重大疾病,不論是看中醫或西醫,若有相關問題,還是多鼓勵民眾先檢查勝於自行處理,在醫師檢查、詢問下了解是否有其他症狀,依各項根據及線索評估可能的確切問題,並針對根本問題進行治療並改善口臭。 建議避免直接自行購買中藥針對降火氣改善、只買口腔芳香劑相關產品單純壓下口臭,或是聽說很好用的藥物、來路不明的藥物等,以免誤判、傷身、甚至因此忽略了重大疾病。當然,為了方便,若想嘗試先自行處理也是可以,不過若發現效果不彰時還是建議盡早檢查。 檢查方向中醫、西醫皆可,西醫方面初步可先至牙科或耳鼻喉科、家醫科等,若發現其它問題可再轉診至相關科別作進一步檢查。 先檢查後保養 中西醫教常見情境喝茶養生!經檢查排除嚴重疾病可能,胡心瀕醫師也建議可以依自己的相關症狀透過茶飲養生的方式吸收營養進行改善。像是一般而言,茶葉泡的綠茶就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具有清熱效果。脹氣、頭脹、頭痛的族群可選薄荷茶。晚睡、壓力較大、眼屎較多、工作時易頭痛者,可選擇決明子茶、菊花茶。喉嚨乾或痛、臉上長長痘痘者,可選金銀花茶或魚腥草茶。睡不好、嘴破等,可選蓮子心茶。 提醒民眾,在發現口臭問題先經過檢查,確認根本問題為何並治療,後續可再透過簡單的方式進行保養,如此一來更有助擺脫口臭困擾! 《延伸閱讀》 .嘴巴呼吸易生病、口臭、牙亂,醫指背後成因4招助改善 .泡腳也能改善口臭?中醫指常見口臭6大問題與改善方式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染疫血氧剩94%仍要上班 護理師嘆太血汗
26歲的小儀是長照機構護理師,5月間院內有長輩發燒,結果群聚感染一發不可收拾,她在確診後血氧一度掉到94%,向雇主請假休養卻被刁難,申請職災給付也不理,直呼太血汗。長照機構內的住民因為高齡、免疫力差、慢性病宿疾纏身,更是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族群,機構內的護理師們扛著責任與壓力,小心再小心。26歲的小儀(化名)在南部一家住宿式長照機構擔任護理師,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她所照顧的長輩從60多歲到100多歲都有,幾乎個個都有慢性病,也有不少長輩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必須由護理師幫忙抽痰、翻身,時刻注意身體狀況。到了5月本土疫情白熱化,小儀回憶院內越來越多長輩同時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長輩因免疫力差,本來就會時不時生點小病,但數十名長輩同時出現同樣症狀,卻是頭一次見到,讓她察覺到狀況不對勁,立刻通報主管希望替長輩們快篩。不料,考慮到染疫的長輩無處可以轉送、家屬可能無法照顧甚至會責難長照機構防疫不力,以致院內長照主管反問「萬一驗出確診怎麼辦?」令護理師們傻眼,尤其護理師中還有幾人懷孕,擔心染疫後會傳染給寶寶。小儀家中也有高齡90多歲的阿公,她為了避免傳染風險,每天一回到家就關在房間裡,盡可能不和家人接觸,甚至被家人指責「為何疫情來了還要去上班?」內心承受巨大壓力。就這麼拖了1週,剛好有醫師到院內駐診,發現長輩狀況不對勁,直言若不全面快篩就要通報衛生局,長照機構主管這才點頭進行全面快篩,一路從下午篩到晚間,100多名長輩的篩檢工作總算告一段落,果真驗出一大串確診者,當天就有阿嬤病情惡化在送醫過程中病逝,後來陸續有10多名長輩病逝。小儀說,儘管院方緊急進行分艙分流,卻已錯過防堵群聚感染的最佳時機,院內護理師相繼染疫,她自己也不例外。某天一早小儀開始喉嚨痛、流鼻水,整個人精神狀態都不好,一快篩果然「兩條線」,她先是透過診所通報確診,緊接著告知主管,主管卻以人力不足為由要求繼續上班,沒有檢驗PCR陽性前不准假。小儀忍著身體不適繼續工作,漸漸出現胸悶、呼吸喘等症狀,一驗血氧發現只剩94%,主管得知後卻說「還好吧!」要她先用氧氣鼻管休息一下,再繼續工作。她撐到下班後立刻去檢驗PCR,結果不但是陽性,Ct值只有11,代表體內病毒量相當高,這才順利請到假,這時日班護理師已全員確診。小儀說,院方自稱曾向社會局尋求人力支援未果,便天天在群組裡要求染疫護理師回機構上班,對健康狀況卻不聞不問。據她所知,想申請職災給付,院方甩手不理,儘管院內護理師幾乎全部確診,卻無一人申請到職災補助。最令小儀氣憤的是,染疫康復後她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向院方提出辭呈,院方卻以津貼作為要脅,揚言若她離職就領不到照顧確診者的防疫津貼,非但不照顧染疫的護理師,還打壓勞工權益,直呼真的「太血汗」。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住宿長照機構截至今年5月22日,國內共有817家住宿式長照機構出現群聚感染,其中有2949名工作人員染疫、5770名住民確診。台灣醫療工會聯合會常務理事王曉暹表示,小儀的情形並非特例,近來接獲許多染疫醫護向工會申訴,指醫療院所或長照機構主管面對醫護詢問職災給付時,都會想方設法刁難、阻撓,甚至以「誰知道你下班會跑去哪」、「你應該不差那幾千塊吧」等風涼話攻擊醫護。王曉暹說,近期也曾聽說有主管要求醫護證明自己感染的病毒株序列與確診者相同,才可以申請職災給付,阻撓手法無奇不有。
-
2022-08-2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萬5621 境外+280 死亡+40 新北5千例最多
本土+2萬5621 境外+280 死亡+40 新北5千例最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萬590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5621例本土個案及28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5,621例本土病例,為11,493例男性、14,115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539例),台北市(3,167例),桃園市(2,976例),台中市(2,952例),高雄市(2,076例),台南市(1,545例),彰化縣(977例),新竹縣(767例),新竹市(733例),苗栗縣(653例),屏東縣(620例),宜蘭縣(567例),雲林縣(516例),花蓮縣(509例),基隆市(440例),南投縣(396例),嘉義縣(371例),台東縣(272例),嘉義市(271例),澎湖縣(132例),金門縣(119例),連江縣(23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4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2例男性、1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8例具慢性病史、24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5日至8月24日,死亡日期介於6月11日至8月24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280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40例男性、1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29例),日本(10例),美國及泰國(各4例),菲律賓(3例),荷蘭、新加坡、英國及馬來西亞(各2例),印尼、德國、斯洛伐克及印度(各1例)移入,另218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2日至8月2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5,989,09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786,388例排除),其中5,194,850例確診,分別為26,700例境外移入、5,168,09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813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9,79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101例、台北市1,101例、台中市983例、高雄市917例、台南市761例、桃園市737例、彰化縣561例、屏東縣405例、雲林縣311例、南投縣291例、苗栗縣233例、嘉義縣230例、基隆市217例、宜蘭縣196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6例、新竹縣154例、台東縣139例、新竹市98例、澎湖縣27例、金門縣19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重症+179例 2歲男童打1劑疫苗 確診3天後家中昏迷猝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79例中重症個案,包括138例中症、41例重症。另新增40例死亡個案,特殊死亡個案為一名2歲男童,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史,8月4日接種一劑疫苗,8月17日抗原快篩陽性,8月20日家人發現昏迷,緊急救護車送醫,到院前已無呼吸心跳,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呼吸衰竭、新冠病毒感染。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另今天新增2名兒童重症個案,皆為MIS-C,均無慢性病史,也無接種疫苗。10個月大男嬰,7月13日確診,8月22日起有發燒、紅眼、軀幹有皮疹,8月23日至急診,疑似MIS-C收住院,檢查有冠狀動脈擴大情形,目前狀況平穩,仍收治於一般病房住院中。11歲女童,6月7日確診,8月19日起持續發燒5天,喉嚨痛、腹脹、腹痛3天,8月23日臉部、四肢軀幹開始出現皮疹,8月24日到急診,疑似MIS-C住院,收住兒童加護病房,目前生命徵象穩定,續住加護病房治療中。
-
2022-08-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QA整理包/BA.5來勢洶洶!三症狀「更不舒服」 二次確診該怎麼辦?
BA.5變異株來勢洶洶,疫情指揮中心也警告本土疫情「確定升溫」,第二波疫情高峰可能出現在9月中下旬。原因除了BA.5的傳染速率更快以外,其「免疫逃脫」的特性,也讓之前確診過的人,有很大機率會重複感染!BA.5到底有何特性,我們又能怎麼辦?《聯合新聞網》整理相關訊息讓您一次搞懂!曾確診過也不能輕忽,BA.5最大特色「重複感染」BA.5是新冠病毒Omicron的亞型變異株,現在已經是全世界疫情的主流病毒株。它的傳染力比台灣現在流行的BA.2更強,可達1.3~1.4倍。BA.5真正強大之處,在於它的「免疫逃脫」特性,即使已完整接種疫苗,和原始Omicron相比仍有四倍的傳染力、更是原始毒株的19.2倍。同時,曾確診者也可能「突破性感染」,根據南非研究,BA.5的感染者中,曾確診過的比例提升到18.9%,可以看出,曾確診者雖仍有一定保護力,但已不是「無敵星星」,羅一鈞表示,因為BA.5具有免疫逃脫特性,之前感染BA.2的人,可能再次感染,重複感染為接下來這波疫情的特徵。常見症狀有什麼?感染BA.5會更嚴重?感染BA.4、BA.5的患者,其症狀與BA.2與BA.1類似,同樣屬於上呼吸道感染,以頭痛、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涕、身體疼痛為主。胸腔專科醫師黃軒則根據國外研究指出,BA.4、BA.5的症狀會更不舒服、更加嚴重。常見的三大症狀包括:疲倦無力、咳嗽、發燒。而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BA.4、BA.5讓老鼠的血氧降低、呼吸曲線更差,還出現肺泡、支氣管嚴重發炎的症狀,下呼吸道症狀相較BA.1、BA.2可能更明顯。目前仍沒有足夠證據證明,BA5的重症率和死亡率會比其他變異株來得高。台灣疫情流行現況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本周全國疫情仍屬地方流行,整體單日感染率約為百分之○點一,但北北基桃、竹苗宜花東等地區疫情緩緩上升,南部地區則沒有明顯上升。至於年齡層染疫率,以廿至四十歲族群增加速度較快,十九歲以下及五十至六十九歲族群小幅上升。主要因為青壯年族群的疫苗保護力,於3月就開始下降,且目前疫苗保護力加上自然免疫防火牆,效力約剩為50%。指揮中心統計,今年一月迄今,全國累積本土個案達五○七萬多人,其中五千多人重複感染,比率約萬分之五。兒童、老人是高風險族群 指揮中心祭3大加強措施羅一鈞表示,一旦BA.5疫情攀升,民眾距前次確診時間拉長,重複感染機率勢必增加,又以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兒童風險最高,下一波疫情中,比成人更易重複感染。李秉穎則說,建議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力不全等高風險族群施打第四劑,他強調:「因為這類族群有沒有打第3劑和第4劑,免疫效果會差很多。」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表示,目前趨勢防疫措施逐漸鬆綁,疫情一定會進入生活圈,而兒童在這一波「一定跑不掉」。不管有沒有確診過,都建議施打疫苗。對此,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宣布三大加強措施,一為持續現行住宿式長照機構的篩檢跟給藥機制,二是社區內六十五歲以上民眾如有症狀,趕快篩檢,以利用藥,降低重症跟死亡比率,這二天將提出相關配套措施;第三為鼓勵兒童接種疫苗,確保兒童重症患者的送醫順暢跟醫療資源充足。誰可以打第四劑?接種者需與第一次追加劑(第三劑)間隔五個月以上,確診者則建議在感染三個月之後再接種。根據目前防疫規定,可施打第四劑對象有:一、50歲以上成人二、長照機構住民三、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民眾四、醫師人員(包含醫事執燈人員及醫事機構非醫師人員)五、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六、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七、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幼兒疫苗該如何選擇?目前國內六個月到五歲幼兒,僅莫德納疫苗可接種,BNT疫苗則已到貨,近日將開放預約施打。兩種疫苗如何選擇?台大醫院醫師黃立民表示,從國外數據和臨床發現,兒童確診、住院個案大多未完整施打疫苗,完整接種疫苗可以降低兒童重症率、死亡率,對於新冠後遺症、MIS-C也有預防作用。而以研究數據來看,BNT保護力較莫德納高,但莫德納打兩劑、BNT需打三劑。由於不能混打、且不完整接種效力差很多,黃立民仍呼籲家長謹慎選擇,並務必完整施打。而自然感染頂多像是「打了半次疫苗」。重複感染了怎麼辦?重複感染怎麼定義?羅一鈞強調,只要是上次確診的1到3個月內,如果出現有新的症狀,或慢性症狀又惡化,搭配抗原快篩陽性或PCR陽性、Ct值小於27,只要符合當中任何一項的檢驗條件,經醫師評估即可認定為重複感染。二次感染者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機制,與第一次染疫條件相同,符合六十五歲以上,或六十四歲以下但具有十三類慢性疾病者,都符給藥資格。羅一鈞表示,患者若是康復後一到三個月內又二次感染者,醫師判定後可直接進入法傳系統通報,但後續由疾管署各區管制中心研判是否為新確診病例,再啟動相關防疫措施;染疫康復三個月以上,又被判定二次感染,則由醫師直接判定,無需交由區管中心研判。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二次感染症狀會更輕微,但也不會比較嚴重。
-
2022-08-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較上周上升16.8%!本土+2萬6967例 境外308例
本土+2萬6967例 境外308例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本土個案2萬6967例、境外移入個案308例;另確診個案新增死亡37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確診人數較上周四增加3千多人,上升16.8%。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1萬2263例男性、1萬4694例女性、1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5,892例),台北市(3,444例),台中市(2,995例),桃園市(2,935例),高雄市(2,138例),台南市(1,765例),彰化縣(1,069例),新竹縣(820例),苗栗縣(716例),新竹市(713例),屏東縣(635例),雲林縣(612例),宜蘭縣(582例),花蓮縣(531例),基隆市(526例),嘉義縣(423例),南投縣(387例),台東縣(251例),嘉義市(242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126例),連江縣(7例)。今日新增37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25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34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26日至8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22日。今日新增308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57例男性、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31例),美國(6例),馬來西亞(4例),加拿大、南韓、菲律賓及日本(各3例),丹麥、印尼及泰國(各2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國、新加坡、義大利、奧地利、法國、香港、土耳其及英國(各1例),另23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5日至8月2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4萬2279例確診,分別為2萬6072例境外移入、511萬615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728例死亡病例,其中9,71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78例、台北市1,097例、台中市975例、高雄市906例、台南市756例、桃園市733例、彰化縣558例、屏東縣405例、雲林縣304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7例、嘉義縣226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6例、嘉義市160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4例、台東縣139例、新竹市96例、澎湖縣26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30多歲女染疫釀胡言亂語、猛爆性心肌炎 急救無效亡新冠肺炎今天新增死亡37例、中重症100例。其中死亡個案中較年輕個案為一30多歲女性,染疫後疑似腦炎出現意識障礙、胡言亂語情形,後因猛爆性心肌炎死亡。另中重症新增三例孩童多炎症症侯群(MIS-C)個案,所幸經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皆已出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34例具慢性病史、26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26日至8月22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22日。其中一例30多歲女性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8月12日快篩陽性確診,8月16日出現噁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胡言亂語等症狀,當日送醫時於急診發生抽搐情形,疑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住院後出現猛爆性心肌炎,經緊急救治仍病況惡化,於8月21日死亡,死因為新冠肺炎併猛爆性心肌炎及癲癇重積症。中重症個案包括65例中症、35例重症,包括三例MIS-C個案。羅一鈞表示,一例為五歲男童,曾接種兩劑疫苗、無慢性病史,曾於7月18日確診。8月15日起出現高燒、嘔吐、腹痛、喉嚨痛、頸部淋巴結腫以及全身皮疹等症狀,8月17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疑似MIS-C,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冠狀動脈擴大,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後好轉 ,於8月22日出院。八歲男童無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六月、七月家人曾確診,本身無確診紀錄,8月10日起發燒、嘔吐、腹痛,12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腸胃炎住院。住院後仍持續發燒,檢查有結膜炎、草莓舌,經快篩、PCR均陰性,但N抗體及S抗體均呈陽性,顯示曾感染新冠病毒。經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8月18日出院。另有一例13歲青少女個案,曾接種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史。8月3日確診,8月8日起出現全身紅疹、胸痛、心悸等症狀,8月10日發燒至急診,檢查有急性肝炎等病徵,懷疑MIS-C住院,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藥物治療,8月19日出院。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4例,包括27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12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8人死亡。
-
2022-08-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新增本土1萬6669、境外242例個案 較上周一增7%
今新增本土1萬6669、境外242例個案 較上周一增7%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1萬6669例本土個案、242例境外移入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死亡23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比起上周一約7%,但死亡和境外移入個案則和之前差不多。今日新增本土病例,為7728例男性、8937例女性、4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470例)、桃園市(2,087例)、臺北市(1,984例)、臺中市(1,832例)、高雄市(1,300例)、臺南市(1,082例)、彰化縣(687例)、新竹縣(529例)、苗栗縣(505例)、新竹市(467例)、屏東縣(424例)、雲林縣(355例)、宜蘭縣(318例)、基隆市(292例)、南投縣(276例)、花蓮縣(273例)、嘉義縣(272例)、嘉義市(177例)、臺東縣(168例)、澎湖縣(86例)、金門縣(83例)、連江縣(2例)。今日新增2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20例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3劑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9日至8月19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9日至8月19日。今日新增242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27例男性、1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越南(18例),泰國(8例),美國(4例),韓國(3例),德國及菲律賓(各2例),西班牙、關島、奧地利、新加坡、印度及印尼 (各1例)移入,另199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期介於今年7月22日至8月2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6萬178例確診,分別為2萬5311例境外移入、503萬481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9657例死亡病例,其中9,64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069例、臺北市1,089例、臺中市969例、高雄市891例、臺南市746例、桃園市731例、彰化縣556例、屏東縣403例、雲林縣302例、南投縣288例、苗栗縣226例、嘉義縣220例、基隆市215例、宜蘭縣193例、嘉義市162例、花蓮縣155例、新竹縣152例、臺東縣138例、新竹市93例、澎湖縣25例、金門縣18例;另16例為境外移入。新冠增一歲女嬰死 發病後四天昏迷猝死國內今天新增新冠肺炎中重症57例、死亡23例。其中新增一例一歲女嬰死亡個案,出現感冒症狀後四天送醫,當天確診即死亡。目前12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增至28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3019例,死亡8803例;新增死亡案例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20人具慢性病史、15例未接種三劑疫苗、9人超過80歲。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一歲女嬰,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8月12日開始出現感冒症狀,14日呼吸急促、15日高燒至39度,並於當天在家中昏迷,被家人緊急送醫。送醫時已無心跳呼吸,檢驗PCR陽性確診,當日死亡。法醫相驗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三例兒童MIS-C個案。一例為一歲男嬰,6月9日曾確診,8月6日起出現高燒、紅眼、皮疹、腹瀉等症狀,8月10日至急診,檢查有結膜炎、喉嚨紅腫、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為疑似MIS-C住院。經治療後病況好轉,於8月15日出院。八歲女童,有先天心臟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7月22日曾確診。8月14日起出現發燒、頸部腫痛、喉嚨痛、腹痛、嘔吐等症狀,17日至急診診斷為急性淋巴腺炎。住院後持續發燒、血壓偏低,懷疑MIS-C收治加護病房,治療後病況改善,8月21日轉至一般病房。九歲男童,無慢性病史、無接種疫苗,曾於6月2日確診。8月16日起出現發燒、嘔吐、疲倦等症狀,17日至急診檢查有喉嚨紅腫、結膜炎、皮疹,診斷為MIS-C,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84例,包括27例腦炎、22例肺炎、3例敗血症、10例哮吼、112例MIS-C、1例心肌炎、3例共病(腦腫瘤、癲癇重積)及6例到院前死亡;上述個案已有28人死亡。新冠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占比增 全國升至18%國內今天新增34例BA.5本土個案,其中一起家庭群聚為接機感染,其餘皆為散發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BA.5的佔比約18%,北部約23%、中南部約10%。新增3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為22名男性、12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分布為北部26例、中部2例、南部6例,確診日介於8月3日至8月14日。其中兩位為一對北部50多歲夫妻,因前往機場接自新加坡返國的家人,因同車而確診。羅一鈞表示,目前BA.5在國內佔比不高,顯示為先前的疫情仍有一定的防火牆。另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2株BA.4、57株BA.5、3株BA.2.75,個案分別為33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8月3日至8月16日。BA.5個案分別自越南(10例)、菲律賓(5例)、德國、美國及新加坡(各4例)、泰國(3例)、日本、馬來西亞、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韓國及土耳其(各2例)、俄羅斯、印尼、義大利、丹麥、塞席爾、紐西蘭、南非、柬埔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瑞士及烏茲別克(各1例);BA.4個案分別自韓國及法國(各1例);BA.2.75個案分別自印度、泰國、美國(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BA.4、BA.5在境外移入個案中已佔85%;BA.2.75占比也來到4.5%,需要關注。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BA.4為78例、BA.5為 605例、BA.2.75為8例、另累計92例BA.5、3例BA.4本土確定病例,尚無BA2.75本土確定病例。指揮中心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8月17日資料指出,BA.5變異株現為全球主流株,佔比約為74%,BA.4變異株佔比約為8%,迄今至少121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已於歐美及日、韓、紐、澳等多國廣泛傳播,造成病例、住院及重症數增加,鄰近新加坡、中國大陸、香港、泰國、印尼及越南等亦均報告BA.5變異株本土疫情;隨病毒持續演化,BA.5變異株分支(BA.5.X)病例增加,其中以BA.5.1及BA.5.2.1為多,需持續追蹤監測。依現有研究顯示,接種加強劑疫苗對BA.5變異株仍具保護力,且為預防住院、重症及死亡之有效方式,呼籲符合條件對象加速完成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強調,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8-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喝防疫茶仍感染?怎麼喝最有效 中醫點出關鍵
COVID-19疫情有降溫趨勢,少數民眾喝防疫茶仍確診,不解為何還是會染疫。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今天表示,喝防疫茶不代表保證不會染疫,如果密切接觸者染疫,喝防疫茶的民眾最好改喝兩天清冠一號提高防疫門檻。今年5月起疫情升溫且99.6%是無症狀和輕症患者,飲用防疫茶可預防感染的消息傳出後,民眾大肆採購囤積,導致防疫茶不但價格翻倍又缺貨。少數民眾連續喝2至3天或每周喝2至3次,甚至喝一個月以上防疫茶仍確診,出現輕微流鼻水、喉嚨痛、咳嗽或全身痠痛等症狀,不禁困惑為何喝防疫茶沒產生防疫效果。彰化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彭德桂表示,喝防疫茶並非今天喝,明天就有效,中醫師的診斷和開立處方箋,至少連續喝5天才能產生保護效果,喝防疫茶等於打疫苗,它不等於喝了就不會感染,只是能夠預防比較不會被感染,而且感染了之後不會變成重症,無法保證飲用者不會被感染,防疫根本方法還是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及戴口罩、勤洗手。彭德桂說,當民眾的身邊有人染疫,民眾必須先吃兩天的清冠一號,這和西醫的預防性投藥作法與觀念有點類似,就像患者在開刀的前一天必須住院,醫師會注射一晚上的抗生素點滴,預防開刀時患者可能細菌感染。部分公衛專家和醫師提醒民眾,COVID-19變異病毒株BA4、BA5進入台灣社區,可能9月再掀疫情高峰,不禁讓民眾擔憂,對COVID-19變異病毒株Omicron有預防效果的防疫茶,也對BA4、BA5病毒株有效嗎?彭德桂說,COVID-19屬於熱病,防疫茶有清熱解毒功效,對BA4、BA5的防疫一樣有效,民眾最好請中醫師診斷個人體質,飲用為個人量身調配的防疫茶。
-
2022-08-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89!30多歲男快篩陽「當天家中亡」 兒童MIS-C增3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中重症個案89例,中症62例、重症27例,死亡個案新增31例。最年輕死亡個案,為一名30多歲男性,本身有胃潰瘍病史,6月底時快篩陽性,當天在家中死亡,醫院在8月9日補通報此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30多歲男性曾有酒精性胃炎、胃潰瘍等病史,沒有施打過疫苗,6月28日快篩陽性,當天在家中死亡,死因為上消化道出血性休克及新冠確診。羅一鈞表示,另新增3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1歲男童於6月27日確診,8月4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四肢出疹,8月7日至急診,診斷為MIS-C住院,使用類固醇治療,目前在一般病房治療中。2歲女童於6月18日確診,8月6日出現發燒、皮疹、右頸腫痛、嘔吐、胃口變差,8月8日住院檢查,發現有頸部淋巴結腫、結膜炎、草莓舌、發炎指數升高,經醫師診斷為MIS-C,給予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病況改善。5歲男童於6月23日確診新冠,8月4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8月6日到急診,懷疑是細支氣管炎而收治住院,住院後持續出現高燒、頭痛、腹痛、結膜炎、全身紅疹、血壓偏低,診斷MIS-C,有給予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目前仍在一般病房住院。國內兒童重症累積162例,其中MIS-C占93例,死亡27例。
-
2022-08-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喉嚨劇痛,痰咳不出來!除了緩解症狀藥物,李應陞建議補充高濃度維他命C
Omicron疫情5月大爆發時,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應陞全副武裝看診,但仍然染疫確診,出現喉嚨痛、咳嗽等症狀。回想5月初的確診狀況,李應陞一開始是喉嚨怪怪的,心想「自己不太可能是那個倒霉鬼」,直到5月8日母親節那天的症狀實在與新冠肺炎太相似了,在家一快篩,兩條線快速浮現。當下,他的眼前一片空白,直覺拿起手機立刻打給科主任說:「我確診了,隔天周一的診,該怎麼辦?」當時政府還在爭論是否要採納快篩陽即確診,還是沿用PCR?李應陞說,他身為醫師也搞不清楚該怎麼辦,慌張問科主任:「我現在算是確診嗎?還要PCR嗎?」記得科主任非常冷靜地給予他每一步驟的作法,先到住家最近的台北長庚急診室做PCR採檢,同時打給同住家人告知確診,至於已經安排好的診次,不用擔心,他會安排。李應陞打給太太後,她馬上奔回家,整理簡單的行李回娘家,那時他採檢完PCR後,就獨自坐在車上,等待太太打包行李,看著她被親人接走。他笑說,「感覺好微妙,疫情竟讓我們夫妻因此必須分開七天。」回到家後,他的症狀還沒開始發作,看了一下電視,還在思考這七天該怎麼度過,未料,隔天咳嗽症狀立刻襲來,咳到快把肺咳出來一樣,喉嚨也出現「前所未有」的劇痛,喉嚨內的痰像住在最底層的地下室,怎麼咳都咳不出來,到了晚上咳嗽症狀更為嚴重,一直持續至少兩天。不過,兩天後,症狀大幅好轉,李應陞說,除了吃緩解症狀的藥物以外,從確診當天返家後,就開始吃高濃度的維他命C,每次吃1000毫克,每2小時就服用2顆,一直吃到隔離滿七天為止。「雖然吃維他命C沒有太多證據可以對抗新冠病毒,但對抗病毒最需要的還是自身的免疫力。」李應陞認為,只要能提升免疫力的方式,他就會試試看。像振興醫院院長魏崢給員工的一封信,也建議患者要充分補充營養,包含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李應陞說,高濃度的維生素C會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腹瀉,但身體不會過量吸收。在隔離期間,他大量喝水,只要能喝就盡量喝,還有就是多睡覺,且定時吃化痰藥。後續的症狀雖然不像前兩天嚴重,但確診後帶來的疲憊感,讓他在隔離期間幾乎沒辦法工作,連追劇都有困難,只能一直睡,醒來的時候完全不曉得已經幾點,而沈重的疲憊感過了兩個多禮拜才逐漸擺脫,咳嗽則是長達一個半月才完全消失。「確診的經歷真的非常不舒服,也好痛苦。」李應陞回想染疫經過,推敲可能是看診時被感染,那時雖然全副武裝看診,也有戴防護面罩,只是一整天悶在面罩底下,面罩會被身體的熱氣弄得模糊,偶爾會把面罩往上挪移,可能因此不小心感染。李應陞認為,即使積極防疫也不一定能防範感染,基本功還是要持續做,包含勤洗手、戴口罩,若不幸染疫,千萬不要慌張,按照醫囑服藥,多休息。如果是重症高風險者,則建議染疫後可以在家監測呼吸以及脈搏,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早就醫,避免重症住院。醫師小檔案/李應陞姓名:李應陞頭銜: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確診時間:5月8日如何感染:看診時被感染,快篩+PCR確診症狀:喉嚨痛、咳嗽治療:服用緩解症狀藥物、服用高劑量維他命C給確診者一句話:平常心,高風險者需多監測脈搏、呼吸
-
2022-08-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B群聚A.5+1 下波疫情高峰估9月底
昨新冠疫情新增十八例死亡案例、卅四例中重症,均為近兩、三個月新低紀錄,但本土個案則有二萬三四五八例,比上周略高。專家認為,應與BA.5變異株入侵社區有關,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下波疫情高峰可能落在九月底、十月初,提醒民眾盡快接種疫苗。前天新增九例BA.5本土個案,均屬感染源不明,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則新增一例個案BA.5,為新北家庭群聚事件中的另名家人,卅多歲男性(指標個案)的姊姊,但發病較原先公布的兩名陽性個案(弟弟、母親)還早,定序為BA.5,尚不清楚感染源,但可斷定是透過社區活動接觸而感染。感染科權威、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說,到了九月初,社區感染個案中,BA5占比應該超越BA.2,屆時單日新增病例恐達五萬例。但莊人祥說,「九月初不太可能一下就飆到五萬例」,預估下一波確診高峰可能落在九月底、十月初,且五萬例為高推估,希望盡量維持在低推估。昨死亡個案中包括一名八個月大男嬰,羅一鈞說,該男嬰七月初因發燒、呼吸急促,被送至急診,醫師初步研判為肺炎,進一步採檢結果為雙重感染綠膿桿菌及新冠病毒,不幸於七月卅一日死亡。中重症個案則出現一名十七歲青少女,曾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長期服藥。七月底出現咳嗽、喉嚨痛,採檢後確診,目前仍在治療中。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中重症今雙創新低 但有八個月大男嬰雙重感染亡
新冠肺炎死亡及中重症個案雙創新低,今天新增死亡18例、中重症34例,是5月3日以來最低。其中出現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男嬰,雙重感染綠膿桿菌及新冠病毒,使用葉克膜仍病情惡化死亡。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八個月大至90多歲以上,17例具慢性病史、11例未完整接種三劑疫苗、9人超過80歲以上。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2萬1834例,死亡8420例。其中新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為八個月大男嬰,7月6日發燒、7月7日因呼吸急促至急診,X光顯示右上葉肺炎,採檢新冠陽性確診。診斷為肺炎併敗血症收治加護病房,使用瑞德西韋、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並插管使用呼吸器。住院後血液培養出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住院當中出現大量胸水及氣胸,使用葉克膜病況仍持續惡化,7月31日死亡。死因為綠膿桿菌敗血症及肺炎,併急性呼吸窘迫及氣胸。羅一鈞表示,綠膿桿菌是容易引發兒童猛爆性重症的細菌,廣泛地存在土壤、污水或潮濕環境,但這名個案為何感染無法得知。12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156例,肺炎增至21例、腦炎26例、哮吼8例、到院前死亡6例、敗血症3例、共病3例、MIS-C88例、心肌炎1例;死亡增至26例,含肺炎死亡5例。另中重症新增一例青少年個案,為17歲青少女,接種兩劑疫苗,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長期服藥。7月30日出現咳嗽、喉嚨痛,採檢新冠確診。8月2日因心悸就醫給予鎮靜劑、8月3日再度因心悸至急診,又給予鎮靜劑。觀察期間突然昏迷,檢查顯示心跳過慢、心律不整、血壓過低,疑似鎮靜劑過量而收治於小兒加護病房。個案8月6日症狀改善已拔管,移除呼吸器。目前意識清楚病況穩定,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因為疑似鎮靜劑過量引發心因性休克併新冠確診。目前青少年重症累計12例,包含7例肺炎、2例MIS-C、2例共病、1例心肌炎;死亡維持4例。
-
2022-08-09 醫療.耳鼻喉
喉嚨痛可吃冰淇淋減緩嗎?耳鼻喉科醫:在一前提下確實有幫助
喉嚨痛相當常見,雖通常是個小問題,但也總是讓人心煩,這種情況民眾常會自行處理,坊間流傳許多改善喉嚨痛的方法,究竟可不可行?什麼樣的情況可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劉承信醫師一一說明。 喉嚨痛可以吃冰淇淋?醫:1前提下確實有幫助。劉承信醫師表示,喉嚨痛確實是可以吃冰淇淋的,且有所幫助,尤其是喉嚨痛常會難以進食,冰淇淋還可以帶來熱量避免能量缺乏,不過最大的一個前提是「只有喉嚨痛」,也建議成份越單純越好,例如香草、牛奶口味,且沒有顆粒或其他內容物的為佳。 醫師解釋,冰淇淋之所以有助減緩喉嚨痛,關鍵在油脂有助於潤滑,像是為喉嚨簡單的塗上一層乳液,冰敷也有助於減緩當前的發炎反應,進而降低疼痛感,因此若只是單純的喉嚨痛、沒有出現其他症狀是可以用吃冰淇淋的方式進行改善的。 但是,若有其他像是發燒、嘔吐、暈眩、流鼻水等各種症狀,或是吃了更嚴重,就不宜以此方式進行,因為冰淇淋只在消炎,並無法治療根本的原因,而若原因不明又繼續吃則可能使問題更嚴重,像是胃食道逆流就不宜再多吃甜食。而吃冰淇淋後喉嚨痛得更嚴重,問題也未必是冰淇淋,而是當前的原因並沒有被妥善處理。 喉痛原因、止痛方法百百種,醫教把握1關鍵:無刺激性!劉承信醫師說明,民眾喉嚨痛時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感冒了,不過其實原因非常廣泛,除了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呼吸道感染,過敏、鼻竇炎等體質或身體結構影響也可能引起。而飲食中吞進細小的食物,如細碎骨頭、魚刺等也可能在沒發現的情況下,使得喉嚨受傷出現疼痛。長期以口呼吸、或是天氣乾冷使得黏膜乾燥也會形成。其他和呼吸道無關的也包括扁條腺發炎、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和頭頸癌、食道癌、咽喉癌等有關。上述這些也僅是部分例子,各個因素也可能更進一步使得喉嚨發炎。 由於原因非常多,劉承信醫師建議,喉嚨痛時最安全的作法還是喝溫水,冰水道理如前述的冰淇淋有助降發炎,但熱水、鹽水等據稱可以殺菌的方式就不建議,辣椒、汽水等等刺激性食物更應避免,這些方式都很有可能對患部造成刺激,使得發炎更嚴重。而直接喝熱甚至燙的水,除了可能加劇發炎,還可能增加食道癌等癌症的機率。 若真要嘗試其他方法,建議把握一個關鍵,就是「無刺激性」。例如前述的溫水、冰淇淋等,小護士塗抹在患部外側(非伸進喉嚨)也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適當的服用止痛藥也是個簡單且安全的方法。而若是嘗試後未改善、或更嚴重自然還是得就醫。 喉嚨痛也和癌症有關?醫籲4種情況盡早檢查。由於喉嚨痛也可能和癌症有關,雖然機率不高,一般還是多以感染為主,但也還是不可大意,劉承信醫師提醒,若是喉嚨痛持續兩周都未見好轉,就建議盡早檢查別再觀察,因為若為一般感染,通常在一周左右就會逐漸康復,到了兩周恐怕是有較嚴重的問題需要釐清,也包括癌症。其他像是不明體重減輕,或是時常頭暈、暈眩、無力、疲倦等,以及出現聲音沙啞等異常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 劉承信醫師呼籲,民眾遇到喉嚨痛等日常小麻煩,總會先觀察並嘗試自行處理,不過往往會越弄越糟,建議還是先經由醫師檢查為佳,若要自行處理也應以「安全牌」進行,對於喉嚨痛如前述提到的無刺激性方式,並持續觀察症狀,必要時盡早前往檢查,以利保障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喉嚨痛是感染?胃病?癌症?醫:同處2周沒好盡早檢查! .29歲燒聲竟喉癌癌前病變 醫:燒聲、喉嚨痛兩週未好速就醫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抽驗北部本土個案 一成是BA.5
昨新增一萬五二○六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創四月卅日以來的新低;死亡個案新增廿六例,為八十五天來的新低。不過,BA.5變異株疫情升溫,昨雙北、桃園等三市出現九例BA.5本土個案,已占整體抽驗比率的百分之五,比上周翻倍,北部更已到一成。指揮官王必勝預期,一至兩周後疫情可能上升。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召開擴大防疫會議,指揮中心會中報告,國內已先後驗出廿三起BA5本土病例,加上社區人流活動回升,且近期境外移入病例數仍高,檢出變異株以BA.5為主,國內各項防疫措施有必要維持。「BA.5疫情一定會導致一波上升疫情,確診數會增加,但規模無法確定。」王必勝說,分析國際疫情,BA.5重症和死亡率並未增加,民眾不用過度擔心。指揮中心持續觀察國內狀況,緊盯重症、死亡率,民眾仍須遵守防疫措施。目前確診個案不會做病毒基因定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日前特別抽檢一七一例本土個案進行定序,昨確認九例為BA.5本土社區感染病例,集中在雙北及桃園;相較上周抽驗占比約百分之二至三,這周翻倍到約百分之五。羅一鈞說,進一步分析個案分布,北部確診者中,抽驗感染BA.5比率已達一成,社區已有多點傳染鏈,預期單日確診個案數將慢慢增加。羅一鈞說,九例BA.5本土個案為四男五女,感染原不明,並無接觸過確診者,皆為輕症,症狀為發燒、喉嚨痛、頭痛等;五例為台北、桃園等散發個案,另外四例則為兩起家庭群聚,分別是廿多歲及卅多歲兒子確診感染BA.5,追溯檢驗發現,兩個案的母親也為陽性,基因定序同為BA.5。羅一鈞說,現已匡列相關接觸者廿人,其中十一人陰性,五人陽性尚在定序中,另四人採檢中。此外,昨起桃園機場放寬轉機規定,取消專屬候機室及轉機停留時間十二小時內等限制,開放可到出境區購物及用餐,藉此提升轉機作業效率及旅客便利性。昨新制上路首日,管制區出境長廊湧現大批轉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