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呼吸
共找到
5785
筆 文章
-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走過死蔭幽谷活下來 他揭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哪些事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說,在新冠肺炎防疫上,台灣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黑雲總是鑲金邊」,台灣曾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台灣知道怎麼走過來,也願意幫助大家。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的經驗,受到多個國家肯定。身為流行病學專家的陳副總統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台灣防疫工作是從慘痛經驗學習,特別是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當時台灣沒有準備好因應新興傳染病疫情,包括政府與民間的努力都相當缺乏。2003年發生SARS,台灣受創嚴重,陳建仁臨危受命擔任衛生署長(衛生福利部前身),帶領台灣抗疫。他說,SARS之後,政府發現台灣防疫工作需要全面改變,所以,這次新冠肺炎防疫工作能夠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有SARS的經驗。陳副總統說,SARS結束後,台灣做了幾件重要工作,包括加強防疫組織架構,修改當時的衛生署組織法,增加長照處,對老年人照護機關有比較好的管理,並設置國際合作組,強化收集相關國際疫情,公開透明交換。他說,其次是加強疾病管制局(現在的疾病管制署)組織再造,讓人員任用更有彈性,除了公務人員,包括技術人員、醫事人員、教育人員都可任用,並設立感染症醫師制度;此外,成立國家健康指揮中心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架構,向民眾說明疫情。陳副總統表示,台灣建立傳染病的醫療體系,有應變醫院,而且知道什麼樣的疾病應該怎麼做;除了組織架構面,另外很重要的是法制面,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對於民眾不遵守防疫規定、散布假消息、防疫物資徵收等等都有規定。他提到,人員的訓練更重要,包括建立醫院院內感染管控系統、傳染病的通報體系;這些系統建立起來,台灣在SARS之後碰到禽流感、H1N1新型流感,包括這次的新冠肺炎都不斷地在訓練、精進、改進傳染病防疫體系;物資方面,包括需要有足夠口罩儲備、防護衣等。陳副總統說,台灣政府與民間一起努力,防治任何新興傳染病,很重要的部分是國際疫情收集,但台灣不是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在國際疫情收集上有捉襟見肘的情況,雖然台灣和理念相同國家有很多公開合作,可以從那邊得到相關資料,但還是要再積極加強。他指出,這也是為何台灣需要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員,除了能夠促進全球的健康衛生、對傳染病防治有所貢獻以外,台灣也可得到第一手病毒資料,讓防疫做得更好。陳副總統強調,防疫無國界,需要大家心連心、手牽手,台灣一直希望扮演好世界公民角色,與各國一起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台灣從嚴峻挑戰、痛苦教訓中學習到很多經驗,最近不少國家一直在講為什麼台灣有些東西值得學習效法,「黑雲總是鑲金邊,我們曾經走過死蔭的幽谷、曾被黑雲籠罩著,但是,我們知道怎麼走過來,我們也願意幫助大家。」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解剖29新冠肺炎病例 陸專家:肺有病毒免疫受創
北京大學感染科醫師下午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比SARS強很多,致病性比流感重、比SARS輕;從29個解剖案例看,肺臟病變與免疫系統受創嚴重,且肺部仍存有很多病毒。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下午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診治」記者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王貴強簡介解剖29個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故者的結果時,作上述表示。對於病毒的特性,他指出,新冠病毒排毒時間比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和流行性感冒更長,傳染性比SARS強很多,致病性比流感重、比SARS輕;對這一新的疾病,還需要積累經驗和資料觀察,才能逐漸認識病毒整體特點。在治療上,他強調,病毒性疾病目前沒有特效藥,大部分都需要對症支持治療,只有少數的抗病毒藥用於病毒性疾病;病毒是一個非常小的、最小的一個微生物,需要在細胞內存在,必須有一個細胞養著它、才能生存,才能複製再感染其他的。在患者的病理特徵上,王貴強表示,從目前解剖得出的資料看,疾病主要是傷害肺臟,可在肺裡面看到出血、血栓和壞死的組織;在小的支氣管裡看到很多分泌物堵塞小的氣道,直接影響體內的氧飽和度指數。「總體來看,在肺裡面的病變還是非常重的」。他指出,另一個重要發現是透過電子顯微鏡檢查,發現很多病毒仍存在病亡患者的肺裡;這對臨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提醒,現在已開始透過霧化、吸痰等方式,積極通暢氣道。王貴強說,還有一個受傷害嚴重的是抵抗病毒與細菌感染的免疫系統。在新冠病毒感染人群裡,免疫功能受到打擊「是原因?還是結果?目前還不清楚」,但至少這個現象是非常明確的,具體表現為脾臟縮小、淋巴結裡面的免疫活性細胞非常少。他指出,淋巴細胞減少與病情進展、甚至死亡,有非常明確的相關性,也顯示免疫系統的損傷,可能是導致病人死亡的非常重要因素。所以,在臨床上對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診療方案裡,強調採用一些免疫增強劑提高免疫的辦法。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癱瘓呼吸系統 康復醫師現身說法
「得新冠肺炎比我分娩還難受!」曾任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主席、現年60歲的克萊爾·格拉達博士歷經新冠病毒陽性確診,在完全康復後分享親身經歷說,「這是我有史以來最糟糕的體驗。」她表示,新冠病毒複製能力強大,快速取代呼吸系統原本功能,是讓人體迅速惡化的主因。病毒複製接管細胞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格拉達確診後,開始思考病毒如何攻擊她的身體,以及為什麼讓人感到如此難受?為什麼會發燒和咳嗽?為什麼有些人會腹瀉?她說, COVID-19需要宿主,病毒基本上是一種遺傳物質,為了繁殖,它必須入侵生物的身體,沒有宿主的病毒將會自然死亡。「病毒與細菌不同,它不需要吃,喝,排泄廢物或休息。」格拉達強調,病毒只有一項工作,那就是通過複製自身來進行增殖,但必須找到合適的宿主後才行。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吸入後,病毒會迅速散播到喉嚨和鼻子後方的粘膜,此時病毒將接管人們的鼻腔通道細胞,停止執行原本的功能,專注於製造更多的病毒。免疫反應未必有害根據《Up News Info》報導,格拉達指出,「感覺到疼痛,表示細胞處於被破壞的窘境中。」當免疫系統意識到體內有異物,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識別它並開始反應。名為「熱原」的化學物質會通過免疫系統釋放,大腦升高溫度,發燒到攝氏37.8度或更高。發燒有助於機體觸發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開始工作,並為病毒創造不利的環境。值得慶幸的是,發燒、咳嗽和喉嚨痛,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緩解症狀的徵兆,在5到7天內免疫系統就能夠消滅病毒,達到康復。隨著新冠病毒攻擊肺部範圍擴散,肺部會發炎並開始充滿液體和膿液,形成肺炎。如果肺部進一步膨脹並充滿更多的液體,則患者可能需要呼吸器,如果肺部抵抗失敗,恐有死亡的危險。不過,格拉達強調,大多數人會從輕症至中症中漸漸康復,並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力。【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指揮中心研議 加強醫護採檢
台灣目前新冠肺炎已有195例個案,而前日確診的案156,是一名在北部長照機構工作的護理師,沒出國卻出現發燒、全身無力等疑似症狀,第一次就醫後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二度就醫才確診,但也引發醫護人員是否應放寬採檢討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已研議放寬醫護人員部分,只要有疑似症狀就可採檢,目前醫事司已向指揮中心醫療整備組提出方案,近兩天將提專家會議討論。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目前對社區擴大採檢採較寬鬆方式,據3月14日公布「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14天內有旅遊史或接觸史且為醫師高度懷疑的個案,或是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者,可通報送驗。若個案有肺炎;就要進入法定傳染病通報流程。而在醫護人員方面,莊人祥說,目前採為疑似肺炎症狀者才需通報送驗,不過指揮中心醫療整備組已在討論擴大對象,放寬醫護人員只要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就可以採檢,目前醫事司已向指揮中心醫療整備組提出方案,相關配套研議中,將在專家會議進行討論。而在長照等養護機構之前有防疫指引,內容包含工作人員管理與調度、住民安置與健康管理、防疫相關物資管理等六項整備建議,陳時中昨說,考慮升格成強制規範,是否升格?莊人祥說,還在討論中。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致味嗅覺喪失? 醫師:我國無相關個案報告
外電報導,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媽媽聞不到孩子尿布臭氣薰天,並指出失去嗅覺、嗅覺變差或失去味覺是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要症狀,出現這些症狀者應自我隔離七天。然而醫師表示,我國的確診個案仍以發燒、喉嚨痛等下呼吸道症狀為主,並沒有特別針對味覺、嗅覺喪失的個案報告。NBA現役球員中最先確診的爵士中鋒戈貝爾(Rudy Gobert)便發推特更新自己的現況,失去嗅覺跟味覺顯然是症狀之一,「過去四天未聞到任何東西。」我國案75也曾通報自覺嗅覺喪失,失去嗅覺和味覺是否主要症狀之一也引起關注。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當時便針對案75表示,這些症狀和新冠肺炎沒有關係,為醫師安全起見通報時所做的詳細描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則表示,回顧目前我國解隔離的病患中,並沒有味覺、嗅覺喪失的併發症狀。我國新冠肺炎的個案主要仍下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發燒、咳嗽、全身倦怠、喉嚨痛和頭痛,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流鼻水反而較常見於流感而非新冠肺炎。黃高彬也指出,病毒感染少有味覺、嗅覺喪失的併發症,主要為顏面神經功能喪失。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則表示,目前個案最多的中國大陸病例報告中,也都沒有出現類似症狀描述,或許需要更多報告出來才能確認;但以我國的確診個案來說,並無相關報告。另外,也必須確認為暫時性或永久性的味覺和嗅覺喪失,有些鼻塞症狀也可能導致暫時性的嗅、味覺喪失。
-
2020-03-2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防疫怎麼做?譚敦慈建議居家檢疫12措施、一般民眾預防10守則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已從本土病例轉為境外移入病例劇增的階段,現在大家都怕演變為社區感染,除了持續排買口罩之外,更一窩蜂的搶購囤積生活物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日前就在其臉書發文指出,暫且不出國旅遊、不參與大型聚會、不去人多不通風處、不要搶購及囤積貨品,更不應轉傳未證實資訊及謠言,並做好健康自主管理及居家檢疫,才是全民應盡義務。她也PO出長庚毒物實驗室的建議,讓大家清楚了解境外回國居家檢疫該注意什麼,一般民眾又該做什麼事。境外回國居家檢疫措施1:不要外出及搭乘大眾公共運輸工具、每日量體溫2次,注意呼吸道症狀2:單獨居住通風房間,盡可能使用單獨衛浴,若無單獨房間也可以選擇檢疫旅館,或是家人住飯店,需檢疫者住家裡3:如廁完, 沖馬桶務必蓋上馬桶蓋再沖水4:正確戴好口罩並與人保持2公尺距離,拒絕探訪5:不共用餐具、採分餐法,不與人共餐,餐具單獨清洗並煮沸消毒6:不共用生活日常用品, 換下的衣物、被服不要抖動揮揚,可以用熱水或添加氯系、氧系漂白水清洗7:如廁後、餐前、擤鼻涕後、睡覺前、手髒時,確實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20秒,洗手後要擦乾,使用一次性擦手纸擦手。如果没有,可以專用乾淨毛巾擦乾,毛巾每天或濕了就要更換8: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口罩或用纸巾或手肘遮擋口鼻,咳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的物品立即丟棄,然後立即洗手。9:不要揉眼睛、不揉鼻子、也不以手碰觸嘴巴10:適量喝水、均衡飲食(多吃蔬果、並攝取足夠蛋白質)、充足睡眠、於房間內可以做些運動放鬆心情11:確保厨房、浴室、客廳等公共區域通風良好。浴室和廁所表面及經常碰觸的物品每日消毒1-3次。12:處理排泄物、嘔吐物戴手套,垃圾密封後再丟棄。消毒劑可採用75%酒精或稀釋漂白水(小面積用酒精,大面積用漂白水)稀釋漂白水時務必戴手套、口罩並保持通風,漂白水不要用噴灑方式,以抹布浸漂白水同一方向擦拭,2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乾淨,注意漂白水不可用熱水稀釋,也不可與酸性清潔劑及含檸檬烯清潔劑併用,使用後的漂白水不可直接倒入馬桶以免影響化糞池功能,漂白水用後可以靜置24小時待氯揮發後或用水稀釋100倍再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環境傷害。一般民眾預防感染、增強抵抗力的最好方法:1:注意個人衛生,需要時正確戴好口罩、多洗手,不以手碰觸眼睛及口鼻2:經常開窗通風、沖馬桶蓋上蓋子3:人與人之間保持1-2公尺距離4:分餐吃飯,不共食、不共用餐具5:碰觸過電梯按钮、公共用品之後也要勤洗手。6:回家後快洗澡,若無法洗澡也要洗手、洗臉、漱口7:沒限水者可以喝足夠的水,減少含糖飲料攝取8:多吃天然蔬果及適量蛋白質,善用辛香料9:不要試吃、不要試用貼身物品如睫毛膏、唇膏10: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穩定心情(資料來源/譚敦慈護理師官方粉絲專頁)
-
2020-03-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COVID-19可在空氣存活 世衛擬制定醫護防護措施
由於最新研究顯示,引發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在某些環境下可在空氣中存活,世界衛生組織已在思考醫護人員的「空氣傳染防護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新興疾病部門主管官員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16日在一場視訊記者會告訴記者,2019冠狀病毒可透過打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播。范科霍芙同時表示,醫護機構內的霧化程序(aerosol-generating procedure)可能導致這些病毒顆粒氣溶膠化,讓它們能留在空氣中更久。她說:「醫護人員在處置病患跟進行那些程序時,應採取額外防護措施,這非常重要。」世界各國衛生官員已表示,新冠肺炎這種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途徑包括人際接觸、打噴嚏與咳嗽產生的飛沫,以及接觸到附著在無生命物體上的病毒。他們也說,這種冠狀病毒可藉空氣傳播,視溫度和濕度條件在空中懸浮。范科霍芙說,衛生官員注意到多個國家進行的幾項研究顯示,2019冠狀病毒能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存活。她表示,科學家特別關注濕度、溫度與紫外線如何影響病毒,以及病毒能在鋼鐵等不同物體表面上存活多久。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上月在聯邦眾議院聽證會曾說,2019冠狀病毒在銅和鋼鐵等表面上,大約可存活2小時,在紙板或塑膠等其他表面上則可存活更久。
-
2020-03-24 科別.心臟血管
劉真等不到換心病逝 為何主動脈瓣膜狹窄異常會致命?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國標舞女王劉真今年2月初,因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過程中心跳停止,並緊急以葉克膜搶救,2周後撤除改裝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隨即又有消息指出驚傳腦出血開顱搶救,日前劉真的老公藝人辛隆也透過個人臉書,為妻子集氣,盼愛妻能渡過難關,他們4歲的寶貝女兒霓霓,十分想念媽媽,希望媽媽可以趕快好起來,帶她去上學。不過,今日傳出她在22日晚上病逝,享年44歲。台大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異常症狀與心血管狹窄差不多,但造成的傷害卻更嚴重。一般來說,醫界慣以「532」來解釋其危險性,如果活動運動時感到胸悶、胸痛,存活期約剩5年;如果加上易喘,則只剩3年;要是又曾暈倒,平均只剩2年壽命。造成瓣膜狹窄的原因以老化為主,年紀一大,瓣膜會逐漸鈣化或變厚變硬,還可能黏合在一起。瓣膜打開時的範圍變小,能通過的血流也變少。血流無法正常流通,就容易引發低血壓、心律不整。至於年輕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以先天異常居多,正常的主動脈瓣膜有3片瓣葉,但有人先天主動脈瓣膜的瓣葉就只有2片,因為結構異常,耗損速度快,容易發生鈣化硬化。治療方面,如果年紀在80歲以下,通常建議以外科手術置換心臟瓣膜,來源包括來自牛、豬組職的生物瓣膜或金屬製成的人工瓣膜,前者使用年限約10年,後者則需長期服用抗凝血劑,避免血栓。要確診主動脈瓣膜狹窄並不難,王宗道解釋,可藉由聽心音得知。如果心臟在收縮時出現雜音,就可能為主動脈瓣膜狹窄,因為瓣膜關不緊,血流通過時就會有雜音,確診後務必積極治療。王宗道提醒民眾,如果運動時常覺胸痛、胸悶,或是爬樓梯時容易喘不過氣,甚至有時突然暈倒,就應該及早至心臟內科就診,確定病因後如果病情較輕,可以透過藥物控制,要是嚴重則須考慮開刀。(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常覺得呼吸急促、頭重腳輕?可能是心臟瓣膜異常了 裝心室輔助器等換心續命! 心臟外科醫曝3大使用時機 
-
2020-03-23 橘世代.愛玩橘
花東縱谷為背景 3萬多株粉紅櫻花綴林道
花蓮縣壽豐鄉樹湖村有一處賞櫻秘境,以花東縱谷為背景,加上3萬多株粉紅櫻花點綴林道,當地協會也整理出步道、瀑布等周邊景點,山林療癒一次滿足。說到花蓮賞櫻,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樹湖櫻花步道,當地的樹湖愛鄉協進會在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協助下,執行農村再生計畫,推動「樹湖荖山饗戀櫻花計畫」,逐年種下苗木。為延長賞花期,特意增加種植櫻花品種,目前有台灣原生種的山櫻、霧社櫻、福爾摩沙,也有外來種的八重櫻、富士櫻、粉紅佳人、柳櫻、吉野櫻等9種櫻花,多達3萬株,數量相當驚人,花期最長可到4月中旬。今年花開得較晚,3萬多株櫻花從上月底輪番盛放,近日由粉嫩吉野櫻接力登場,延續浪漫景致。民眾行經壽豐鄉台9線北往南方向,過豐田村後,可注意路邊斗大的「花現樹湖」指標,順著指引方向開往山邊,就可抵達。除協會打造的樹湖櫻花步道,還有傳說中的「百年櫻花王」,相傳是在日據時期種下,協會理事長楊國卿表示,日本人當年在樹湖砍樟樹運回日本,同時種下200多棵台灣山櫻花,現存還有約40棵,每年花開期,遠遠就能看見半山腰一簇艷紅,不過,山櫻花開得早,已經花榭,要等明年才能再見了。楊國卿表示,樹湖櫻花步道占地頗廣,此時想欣賞繽紛花況,可到海拔較高的第三區,沿路吉野櫻盛開,只是山路陡峭狹小,會車空間有限,建議停放在山下,向上步行約3、4公里,愈往高處,櫻花愈盛開,中間一段還有吉野櫻夾道盛放,除櫻花之美,從半山腰俯瞰開闊的縱谷景致,是其他賞櫻地點看不到的絕佳美景。樹湖村各式花木繁多,除了櫻花,還有牡丹、杜鵑、桃花、李花、梅花、棋盤腳等,隨著季節更迭綻放,櫻花林對面還有整片的花旗木,雖和櫻花不同科種,但開花時,粉紅色的5片花瓣掛滿樹梢,十分燦爛,遠看像極了櫻花,因此有「三月櫻」之稱,花期從3月一直到5月,還有大片的肖楠林,還可踏著當年偷採石礦山老鼠的道路,抵達標高350公尺的荖山五層瀑布第一層瀑布。樹湖愛鄉協進會表示,疫情愈來愈嚴峻,更需要走到戶外,好好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協會受理遊客與團體預約入山體驗與賞花,可向樹湖愛鄉協進會理事長楊國卿洽詢(電話0953523465),協會會安排解說人員陪同導覽,地址是花蓮縣壽豐鄉山邊路一段(樹湖二號橋)。【賞櫻特輯↘↘↘】。不用遠征!捷運就能到的「內湖絕美櫻花隧道」。阿里山櫻花大爆發! 百年吉野櫻霸氣登場。櫻花滿坑谷!新竹「山上人家」迎賓—賞櫻觀星看日出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3-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異丙醇不能作人體消毒用?專家:有問題的不是異丙醇
日前自由時報報導說「武漢肺炎的疫情愈來愈嚴重,防疫產品熱銷,有不肖商人卻用異丙醇來假冒酒精,魚目混珠蒙騙消費者,由於異丙醇的毒性較強,專家都不建議噴灑在手上,最好用在環境的清潔。」我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有問題的不是異丙醇本身,而是該生産者不合法是個地下工廠,而且用了工業級的異丙醇。這個例子就很像韋恩前幾天說明的,低亞硫酸鈉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依法可以使用,但是如果用了工業級的低亞硫酸鈉在豆芽菜上,那就會被判刑。https://www.agrifood.life/archives/2006。異丙醇是合法的化妝品原料,WHO丶美國CDC丶台灣衞福部都有建議70%以上的異丙醇可以代替乙醇酒精用在乾洗手裡。所以異丙醇一直都有用在人體消毒上,台灣CDC都有對醫療人員建議也可以使用異丙醇的消毒指示。國內外也有非常多使用異丙醇的合格乾洗手產品在市場上銷售,只是異丙醇揮發性與對呼吸道刺激性比乙醇稍強一點,調配或使用上得注意一下通風。現在疫情正是艱難關頭,大家對個人清潔消毒需求孔急,希望大家有正確觀念,媒體要多作查證,以免好好的物資被浪費,避免錯誤訊息傳播。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護理師發燒仍上班 養護機構防疫擬強制規範
國內昨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一名養護機構護理師,出現發燒症狀之初,機構仍讓其赴工作崗位數天,所幸機構住民與所有工作者後續檢驗均呈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頒布住宿型機構的防疫建議,其中包括為有疑似症狀者排休或限制工作內容,目前不清楚當事機構是否比照辦理;指揮中心今將進一步討論,是否將建議指引改列為強制性規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3月12日頒布住宿型機構因應新冠肺炎之應變整備作戰計畫建議,其中在工作人員管理與人力調度方面,建議機構掌握院內具有感染風險的工作者,像是每日為其量測體溫、監測健康,另針對有發燒或呼吸道感染症狀者,應安排休假或者限制從事照護或準備飲食服務,直到他未使用退燒藥且不再發燒24小時後才恢復工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長、衛福部政務次長薛瑞元今天表示,目前指揮中心並不清楚這間養護機構先前在防疫方面的規畫,不清楚機構究竟為何會讓有發燒症狀的護理師回到崗位上班,詳細情形還須透過疫調了解。面對國際新冠肺炎行程第二波攻擊反撲回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官方頒布的各項機構、企業、集會防疫建議指引,有可能於視疫情變化情形「由軟性建議轉為剛性限制」。養護機構住民屬易感族群,薛瑞元表示,指揮中心今天將進一步開會討論,評估是否有必要將住宿型機構的防疫建議指引改列為強制性規範。鄭文燦:長照機構 4月底前禁探視【記者曾增勳/桃園報導】針對桃園市一家長照機構出現護理人員確診,53名長照住民、28名工作人員轉移安置處所居家隔離,市長鄭文燦今天上午主持防疫專案會議表示,該長照機構住民、工作人員81人採檢都是陰性,後續進行14天隔離,住民安置到一家醫院及兩家護理之家,動員24名照顧員換手照顧,另為讓住宿型長照機構防疫期間更安全,嚴格要求護理之家、養護中心、住宿型長照機構4月底前禁止探視,改用視訊或電話方式探視。鄭文燦說,很感謝各單位配合,這一次消防局人員很辛苦,尤其徵調龜山以外各區消防人員支援後送勤務,其中一名消防員一連支援三次累倒,他要特別謝謝。消防局長謝呂泉說,該同仁是華勛分隊成員,穿著隔離衣連續出勤三次,可能中暑累倒。
-
2020-03-2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SARS到新冠肺炎的聯想
【編者按】這幾個月來世界各地籠罩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台灣因為地理位置,更是飽受驚惶。非常感謝政府及時成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各種防疫與安定人心的措施使社會大眾受益匪淺。醫病平台本週也以這主題邀請三位醫師寫出他們的看法:一位剛退休的資深醫師回憶2003年台灣經歷SARS的洗練,並對目前如火如荼的疫情寫出他的看法;一位在美國行醫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目前美國的疫情以及社會大眾的反應;一位資深身心科醫師分享「疫情中的身心安頓之道」。我們更期待可以接到更多的社會大眾與我們分享他們心得。從今年初開始沸沸揚揚的武漢肺炎、疫情在1月23號武漢封城開始,益發顯得不可收拾。雖然每年秋天開始都會有流行性感冒,而身為醫務人員,為了照顧病人的需求,我們也都會習於接受疫苗的預防注射。從一開始叫做「不明、嚴重呼吸道疾病」,我們就心裡有譜;等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公告冠上了「新型冠狀病毒」,就表示這是全新的,和十七年前的SARS一樣,是大家過去從來沒有經驗的新型病毒感染。這次,不但我們還摸不清它的路數,所以沒有疫苗、不清楚什麼藥可用。中國的掩蓋疫情、「資訊不透明」始終一致;而WHO成了中國的附隨組織,完全無法讓人信賴,都得靠各國自己判斷!強烈的不信任、讓台灣提高警覺,做了正確的準備跟決擇!2003年4月24日,我們正在研究SARS究竟是何種疫症?晴天霹靂,傳來和平醫院封院的訊息!我服務於癌症醫院,病人的免疫力比較需要被保護,因此防疫團隊立即啟動,成員每天聚會一次、商討疫情與對策,直到8月31日疫情宣佈結束為止。我身為放診科的主管,發燒篩檢站的設立,人員的調派與組訓自然責無旁貸。在醫學院的時代我們對於細菌跟抗生素耳熟能詳,但是對濾過性病毒的疾病跟防治則是相對陌生;SARS讓我們吃盡苦頭!除了飛沫之外,接觸傳染是全新的概念。如何防護、避免污染變得十分重要!為了未雨綢繆,所有人員必須演練,光是穿著防護裝就得十五分鐘,進入負壓隔離室、發燒篩檢站的動線熟悉又要十五分鐘;只要錯了一步,就有可能讓防疫破功,後果就是讓自己跟伙伴被隔離,甚至罹病!因此每一位同事都是戒慎恐懼、戰戰兢兢!SARS的鑑別症候是發燒、肺炎,因此發燒篩檢站成為進入醫院的重要關口,診斷確立必需靠X-ray。所幸半自動、數位化X-ray機剛開始普及,但是更換片匣還是必不可免的步驟;為了片匣的進出、更換,還是傷了不少腦筋!因此每個輪班得有兩位放射師搭配,同時為了減少人員消耗,每一位放射師得不吃不喝待在篩檢站工作半天。一向被認為是二線單位的放診科,此時成了防疫急先鋒。身為全部四十多位成員的主管,朝夕掛在心頭的事,除了隨時接收疫情最新的訊息外、還要牽掛著同事的安危,並且定期把感染控制的新知跟新規定,傳達給所有同仁;後者是相當重要且能穩定人心的必要功課!四個多月的期間,所有人員同心協力、共渡難關;最難得的是全部團隊安然而退;對同事宣佈任務結束後,我心中的一塊石頭才放下來,其中的激盪、只有自己知道……如今回想、心中依舊澎湃不已!退休不到一年,又遇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流行,這次疫情似乎更為嚴峻。醫院,除了原先的病人,還要兼顧防疫,這是全面的戰役,所謂的前線與後方,界線再次模糊!將心比心,我完全可以體會醫務人員的壓力,看到所有行政團隊及疫情管制中心的努力,我再次以身為醫業為傲!這期間,聽聞有被隔離者到處趴趴走、有醫護同業的孩子在校被排擠、有人拒送便當給醫療院所的同業;這些都是少數、一時的現象,我覺得原因是:大家忽略了「同理心」。如果社會大眾肯定這些「被隔離者」是為了疫情及早被控制而做的「自由限縮」,他們能「乖乖地待在檢疫所或家裡」是值得敬佩的,或許趴趴走的人會比較少!「主動自律」勝過「被動他律」,也讓人覺得情操提升,是應該被鼓勵的!醫務人員長期以來都忙於工作,極少主動提及這份工作的辛勞面,SARS發生時曾有學生家長到教育部、衛生署抗議:「我們送孩子學醫,不是為了冒險犯難的!」當時,也有很多醫學生主動到醫院繼續工作、學習;後來教育部醫學教育室還為此舉辦了一個研討會、出了專書。這份工作,其實不是只有社會大眾所簡化認為的「只有好的」,其實「也有很高的風險得承擔的」,只有疫情發生時,才會突顯這些事實!事實上,我們是訓練來承擔風險、保護社會安全的一支專業團隊;過去,由醫師、護理師概括承受,如今擴及藥師、放射師、醫檢師、心理師、社工師,甚至還有正在研議中的「公衛師」……這次CDC要求的一線醫事人員在六月底前,若無重大必要暫時停止出國,也是一個很值得敬重的犧牲,目的是為了保全醫護照顧能量,與個人權益無涉,它也是一種「博愛」!醫業真的很特別,平時要求倫理、道德,危難時必須自我限縮「自由、平等」,不說,還真的很多人不知道!您說,這些人能不好好珍惜嗎?他們的家人能不尊重、愛惜嗎?防疫,是全民運動!也是公民素質的體現。我已退休,如今能做的是:做為傳譯者的角色、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及早讓社會回復安定、健全。
-
2020-03-23 科別.腦部.神經
劉真來不及換心病逝!裝心室輔助器卻提高腦出血風險,認識最嚴重的急性腦血管病
【03/23編按:即時新聞更新,國標舞女王劉真,於上月進行主動脈狹窄置換瓣膜手術,因心臟功能不佳緊急裝上葉克膜搶救,之後換裝心室輔助器等待換心,卻仍於22日晚上病逝,享年44歲。】認識腦出血(腦溢血)自發性腦出血指的是非外力、外傷導致的腦出血,腦溢血又稱腦出血,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腦血管病中最嚴重的一種,為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除了劉真因為避免血栓形成而搭配使用抗凝血劑,造成腦出險狀況,一般而言腦出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而血管病變又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煙等密切相關。腦出血症狀患者常常會因情緒激動、費勁用力時突然發病,表現為失語、偏癱,重者意識不清,半數以上患者伴有頭痛、嘔吐。若是小範圍的腦出血,通常人體會自行吸收,但若範圍太大或發生的部位不佳,就會需要開顱。常見的腦出血手術有開顱手術、血塊清除、顱骨減壓手術等等。嚴重腦出血會怎樣?由於蔣永孝醫師並不清楚劉真老師的實際病情,僅以醫學專業做原則性的說明,他表示腦是一個封閉空間,若無法清除出血部位的血塊,腦內就會像壓力鍋,腦壓越來越大,最終造成腦功能的損傷,甚至完全喪失功能。44歲的國標女王劉真,近日因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問題進行心臟手術,2月19日傳出手術過程有突發狀況,心跳一度停止,裝上葉克膜。目前,劉真仍在台北榮總加護病房,經紀人也對外呼籲,希望大家一起幫劉真老師集氣加油。當媽媽的心情2018年劉真因宣傳公益活動,接受媽媽經的專訪,當時女兒年僅兩歲,她還算是新手媽媽,氣色紅潤的推廣大家一起來做瑜珈。受訪時劉真提到,當媽媽之後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跟自己的女兒分享任何事;她認為當媽媽其實並不辛苦,但是會無時無刻擔心自己的孩子,「這是真的,什麼事都擔心。」劉真坦承自己在當媽媽之前,是很重視自我實現的人,「我覺得我很做自己,有什麼夢想或是想做的事,我幾乎就會去做,沒有什麼顧忌。」但是,有了女兒之後,她不再無所顧忌,凡事更加小心翼翼,她表示為了寶寶,媽媽要一直很健康,才能夠好好照顧孩子,「像我以前是不會去打流感疫苗的人,但是有了寶寶之後,寶寶打我自己也會打,因為就會覺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那時,她也謝謝老公辛龍,一直很包容,讓她能做自己,還提到很感謝自己的爸爸媽媽一直以來給予很多的愛,「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帶著這麼多的愛去傳給我的小孩。」網友紛紛留言替劉真老師加油打氣,希望她為了寶貝女兒趕緊甦醒,平安康復。此外,劉真的病況曝光,也掀起大眾對「主動脈狹窄」的警覺心,為什麼主動脈瓣膜狹窄會帶來生命危險?葉克膜是什麼?什麼是主動脈狹窄?人體的心臟有4個瓣膜,主動脈瓣是其中之一。若瓣膜狹窄、變厚變硬,無法完全開啟,通過的血流量變少,心臟就必須更用力,才能讓血液通過狹窄的瓣膜開口,長久下來引發心臟衰竭。主動脈狹窄有哪些症狀?通常會出現喘不過氣、呼吸困難、胸痛、心律不整、心悸,甚至昏倒等症狀。一般來說,主動脈瓣膜狹窄多為先天性疾病,假如會影響生活品質,無法以藥物改善,就需要動手術,手術又會依照個人身體與病況不同,分為傳統開胸手術,微創手術及導管放置支架瓣膜手術等。另外,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一旦出現心絞痛、暈厥、心衰竭等症狀,僅使用藥物治療,不接受瓣膜置換術的話,1年死亡率高達50%,5年存活率幾乎為零。葉克膜是什麼?根據林志群律師粉專,專家指出,葉克膜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用在病患離開手術室之後,維持心肺功能的心肺支持機器,只能拿來暫時替代心臟功能,不能拿來治療疾病。坊間新聞寫「劉真動心臟手術,裝葉克膜搶救中」的說法可能有一點謬誤。正常狀況下,人體推動體內循環的沯浦是心臟,但是人在動心臟手術時,心臟無法持續跳動,要先停下來,這時候就需要「體外循環機」讓身體進行血液循環,提供身體器官必要的養分。不過,體外循環機是手術過程中使用的,使用葉克膜的時間,則是按照病患心肺功能維持的所需時間而定。根據華人健康網訪問心臟權威名醫,葉克膜並不是無限期的裝下去,一般最多使用2、3週,不過,也有例外超過100多天的案例。根據鏡週刊報導,有知情人士指出,劉真和辛龍夫妻倆其實一直有生一個兒子的想法,但是醫師評估劉真的心臟狀況,擔心她的身體難以負荷生二胎的風險,因此她才會選在日前低調入院開刀。
-
2020-03-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病毒非源自中國?專家: 義北去年11月就出現奇怪肺炎
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義國一名藥理研究專家指出,北部倫巴底大區早在去年11月至12月就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義大利馬里奧內格里藥理研究所(Mario Negri Institute for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主任雷穆齊(Giuseppe Remuzzi)日前接受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採訪時透露,「他們(全科醫生)記得曾經見過奇怪且非常嚴重的肺炎,特別是發生在去年12月甚至11月的老年人身上」。雷穆齊說,「這代表在他們意識到病毒在中國爆發之前,病毒至少已經在北部倫巴底大區傳播」。雷穆齊說這番話的同時,科學家正持續尋找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中國呼吸病學專家鐘南山之前曾表示,儘管中國是第一個爆出疫情的國家,但尚不確定病毒源頭。雷穆齊說,此種疾病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播。義大利2月21日才通報倫巴底大區出現國內首例本土確診個案,在此之前為境外移入,但截至目前,義大利總確診人數已達到5萬9138人,有5476人死亡。相較之下,中國確診人數剛超過8萬1000人,有3261人死亡。
-
2020-03-23 科別.精神.身心
心理師竟然生了心理的疾病!我也跟診間病人一樣,走不出家門…
她是Bibo,畢業於台大臨床心理學研究所,曾在高醫安寧病房擔任臨床心理師,陪伴癌末病人。原本的她,就跟一般專業醫療人員一樣:觀察病人、分析病情、選擇療法——然而,去年突如其來的恐慌發作,才讓她意識到自己從未察覺的「專業的傲慢」。毫無預警地昏倒去年初,Bibo在醫院工作時,曾因不明原因,突然昏倒了兩次,但是卻查無病因。當時她也沒有多想,就這樣過了一個禮拜。有一次,在一堂學習因應焦慮症的工作坊上,Bibo又開始感覺呼吸急促、暈眩感來襲。坐在椅子上努力壓抑不適感的她,想的並不是會不會暈倒,而是害怕在場幾十位心理師的眼光。當心理學家遇上心裡生病時症狀平復後,她開始自我分析與反省。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她判斷自己應該是有恐慌的症狀。然而,她卻沒有因此放下恐懼,反而變得更加焦慮。「心理師竟然生了心理的疾病」——從醫病人員轉換成病患,突如其來的角色錯置,Bibo陷入了深深的矛盾裡。從第三人稱到第一視角徬徨無措的她,在跟一位前輩討論完後,才下定決心去看精神科。然而,正當她決定要出門求助時,卻發現她竟然走不出家門。「搭電梯的時候如果突然昏倒怎麼辦?」「走在路上突然昏倒該怎麼辦?」各種擔憂、害怕的情緒,猛烈地佔據了她的思緒。突然間,她想起了她的病人。以前在門診聽到自己的病人描述這種不安時,她心裡都會覺得:有這麼難嗎?想太多了吧?這想法不太理性吧?直到自己親身也經歷了相同的困境——她才發現每位出現在她診間的病人,來看診時,都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氣!放下專業的傲慢在有了這樣的體會後,Bibo對病友的態度, 漸漸從傳統醫病「上對下的指導」變成「平起平坐的陪伴關係」。Bibo說,原本她會有上對下的觀念——是因為在傳統醫護人員的價值觀中,為了讓病人能好好聽從醫生的指示配合治療,都會營造出一種專業的「權威感」。在Bibo放下了原本認為「病人就是來求助於我」的小傲慢後,她開始發自內心地給予病人勇氣與鼓勵。有時和病人的交談中,Bibo還會分享自己也曾經生病的經驗。醫療人員與病的心理距離其實有許多心理領域的醫療從業人員,在這麼高壓的工作壓力下,也會需要依靠藥物,來幫助自己穩定精神狀態,但或許是害怕揭露太多,會失去病人的信任,大多心理師都選擇避而不談。Bibo說剛開始其實她也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和病人分享她生病的經驗。但看到病人們在聽完分享後驚呼:「哇!原來心理師也會這樣喔!」他們如釋重負的表情與反應,都讓Bibo覺得很值得。打破了傳統醫病之間上對下的結構,和病人站在同一條線上——Bibo說對外出櫃自己的疾病,不但沒有讓病人對她失去信心,還讓病人變得更加信任她了! (本文摘錄自布克文化出版《我們都有病》)關於新書/我們都有病逃避,有什麼關係?致為病拚搏的年輕世代 「我有病,我驕傲」、「我沒病,挺有病」我們是台灣年輕病友社群,我們都有病! 淋巴癌、骨肉癌、胰臟癌、血癌、恐慌症、思覺失調症、愛滋病、紅斑性狼瘡⋯⋯48個病友故事集 本書獻給:所有病友、照顧者、及關注醫病議題的朋友。生病後的人生,過程或許會讓你感到痛,但也可能讓你看過從沒預料到的風景。 本書一共收錄48篇關於疾病的故事,集結癌症、精神疾患、罕病、照顧者、一線醫病人員的真實分享。 「最討厭別人叫我正向樂觀,我選擇用憤怒面對疾病。」有病友這麼分享。「身為醫生,我是不是少關心病友一點,會比較好?」有醫生曾經迷惘。「照顧家人的耐心,消磨速度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快。」有照顧者這樣自白。 這本書,不是呼籲大家一定要堅強樂觀面對疾病的心靈雞湯。而是希望讀者能從中找到,與疾病和平共處的靈感、或是態度。希望你們喜歡這本書,也希望這些故事,能為你們帶來勇氣和力量 : .購書請至>>https://is.gd/8Qi3Lq
-
2020-03-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不能自費採檢有原因 條件一次看懂
新冠肺炎延燒,不少人希望普篩、自費採檢,指揮中心都未點頭,主要就是擔心偽陰性患者成防疫破口,但對於有疑似症狀者也採取相當寬鬆的採檢條件,避免任何漏網之魚。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延燒全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大幅放寬採檢條件,但隨疫情延燒,很多民眾即便沒有出國,看著連日飆升的確診數字也感到心驚驚,不少民眾希望比照韓國全面篩檢,也有人開放自費採檢的聲浪傳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強調,不會跟進韓國普篩,尤其台灣疫情仍在可控制範圍內,普篩、自費篩檢只會增加「偽陰性」個案,不僅不利防疫,反而可能造成防疫漏洞。他以鑽石公主號郵輪為例,日本最初篩檢部分個案,發現旅客陽性率相當高,因此決定對全船旅客進行篩檢,有部分旅客檢驗當下可能因病毒量低、得到陰性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偽陰性」患者,這些人自認安全便到處趴趴走,一旦病毒量變高,反而成為傳播者,導致全船有近2成旅客感染。正因如此,經專家多次討論,仍將採檢條件鎖定為高風險對象,並大幅放寬採檢條件,疑似症狀者(非確診者)也依風險高低分為2大類進行通報,分別是風險較低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通報以及風險較高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副組長莊人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有2點通報定義,一是曾接觸來自國外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且醫師高度懷疑為新冠肺炎者,二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群聚者。醫師收治這兩類患者後,可進行一次咽喉擦拭液採檢,沒有肺炎的患者採檢後可直接回家自主健康管理,檢驗結果出爐前不可外出,若檢驗結果為陰性則繼續自主健康管理,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則立即住院隔離。至於一開始就有肺炎者,或從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國家返台且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者,一律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按照原本規定,患者出現症狀後必須立即住院隔離,等待二次採檢陰性後,才能回家繼續居家檢疫。莊人祥說,考量國內境外移入病例數激增,指揮中心已將全球旅遊疫情建議提升至第三級,即全球均為新冠肺炎疫區,為了避免症狀輕微的疑似病例塞爆醫院,已立即調整相關規定,凡是無肺炎、經醫師評估不需住院者,而且家中同住者沒有老年人、心肺疾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只要到醫院進行一次採檢,就可直接回家居家檢疫或隔離,採檢後就能直接回家隔離或檢疫,除非確診或症狀惡化才需住院或安排二採。
-
2020-03-2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失控川普怪中國 美媒揭政府把預警當耳邊風
美國總統川普與官員近日接連批評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連累美國。但美國媒體揭露,美國情報圈早在1、2月就提出警告,甚至去年做過模擬演習,只是全都進不到川普耳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大流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統計,全美這波疫情死亡已達260例,確診者直逼2萬例。華盛頓郵報引述知情官員披露,美國情報圈1、2月就接連提出全球疫情危機的機密預警,但川普與國會議員不當回事,未能及時採取有助遏止疫情蔓延的行動。● 情報圈1月即示警 川普與國會全當耳邊風情報單位的報告雖未預估疫情入侵美國的時間,也未建議衛生官員採取哪些步驟,但有追蹤中國與之後其他國家的疫情擴散情況,並警告說,中方似有淡化疫情嚴重性之嫌。報告勾勒出全球大流行特點的初步樣貌,恐須各國政府迅速採取防疫行動,但川普照樣在公開與私下淡化美國人可能面臨的威脅,國會議員們在3月前也毫無警覺。接觸過這份情報圈早就呈送行政部門及國會報告的不具名官員說,情報單位「自1月起就提出警告,川普也許沒想到會變成這樣,政府裡一堆人卻早有所料,但他們就是沒法讓川普拿出行動。整個體系已亮紅燈」。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今天在白宮的記者簡報會表示,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官員今年1月3日與中方對口接觸時,就曾被提醒關於病毒的初步報告。看過報告的官員說,情報圈在1月底到2月初不斷拉高提醒分貝,當時,包括國家情報總監(DNI)辦公室與中央情報局(CIA)的每日簡報等多數情報匯報,都與COVID-19有關。但在白宮內部,幕僚們苦於沒法讓川普認真看待。知情人士說,艾薩到1月18日前都未能與川普討論新型冠狀病毒,等他終於有機會與川普通電話,川普還打斷他,詢問有關電子菸何時能重新上市等問題。到了2月25日,當CDC高階官員梅森尼爾(NancyMessonnier)告訴媒體,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已在美國社區之間傳播、民眾日常生活恐被嚴重打亂後,結束出訪印度行程、在返國路上的川普還打電話給艾薩,抱怨梅森尼爾嚇壞股市。● 演習揭露防疫缺失 美國仍無動作紐約時報也披露,疫情爆炸前,美國政府就做過多次演習,結果均顯示美國沒準備好因應像新型冠狀病毒這類大流行,但政府依然少有動作。紐時指出,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去年1到8月,執行代號「紅色疫災」(Crimson Contagion)的系列演習,模擬因應流感大流行。演習劇本是中國爆發呼吸道病毒疫情,因發燒旅客搭機而快速在全球擴散,美國首先在芝加哥發現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在47天後宣告大流行,但為時已晚,美國估計會有1.1億人染病、770萬人住院、58.6萬人病死。演習結果寫在一份去年10月的報告初稿裡,先前並未公開,內容徹底顯出聯邦政府面對一場攸關生死的疫情時,缺乏資金、準備不足與部門間難以協作的弱點。報告還點出部門間互踢皮球、各州官員與醫院搞不清楚手上有哪些設備,各州與各大城在學校停課措施上也各行其是。演習還揭露比官僚體制更嚴重的問題,像是美國無法快速生產更多必要醫療設備、應援物資與藥品,包括抗病毒藥物、針頭、注射器、N95口罩與呼吸機等。川普18日才在記者會中喊冤,「沒人料到(疫情)數字會嚴重至此」。然而紐時打臉川普說,事實上,政府早就想到了。
-
2020-03-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單日檢驗能量有剩 醫師仍不建議開放民眾自費
台灣強力圍堵從國際反撲而來的新冠肺炎,並大規模回溯追蹤或採檢以防無症狀的漏網之魚。19日單日的檢驗量創下新高,但不到我國單日檢驗能量的一半。有專家建議不一定開放民眾自費,但可考慮擴大篩檢、或具呼吸道、發燒、頭痛等症狀者醫師就可主動篩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有限的醫療資源還是要先用在高風險民眾身上。指揮中心昨表示,防疫單位目前最大檢驗量能是單日3400份,而19日單日就篩檢了1400份,為目前單日最大量。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濱璿表示,政府雖已禁止外籍人士入境,但由於新冠肺炎病毒的症狀初期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狀類似,甚至可能沒有症狀,目前為止均是以旅遊史、接觸史合併發燒及呼吸道症狀進行篩選後,才進行轉診或採檢。張濱璿說,日前已出現過幾例無症狀,且已在社區活動後才發病的個案,接觸者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感染,甚至向外傳播。他認為,僅以接觸史及旅遊史作為診斷依據似乎已有所不足。建議政府可對疫情考慮擴大篩檢,或參考像流感般,具較嚴重呼吸道、發燒、頭痛等症狀者民眾就醫時,醫師就可納入主動篩檢的對象。此舉仍建議在醫院端,診所端因恐無相關設備,則透過轉診方式進行。至於是否開放民眾自費篩檢,他說,民眾容易因疫情增長情況而感到畏懼擔心,造成一窩蜂篩檢,使檢驗端更辛苦。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雖然目前還有量能、也持續擴充當,但有限的醫療資源還是要先用在高風險民眾身上,故目前資源還是要先鎖定可能遭感染的高風險族群。至於快篩,目前的確還沒有成品上市,若開發出來,希望能商品化來供檢驗上大量使用。
-
2020-03-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健身女也染疫 忍痛拍片勸世「像肺部有玻璃!拜託不要冒險」
新冠肺炎 (COVID-19)衝擊,已經造成全球26萬人確診、破萬人死亡,一名愛健身的英國女子因為新冠肺炎的關係住進醫院,從一開始住進加護病房插管輸氧,到現在脫險但仍感到呼吸困難,她忍痛拍片想要呼籲大家重視疫情「感覺就像肺部有玻璃一樣,不要冒任何風險,看看我就知道了」。綜合外媒報導,39歲的英國女子蘭斯頓(Tara Jane Langston)曾和丈夫及兩個女兒到波蘭旅遊,回來後她感到身體不適,先是被診斷出普通肺炎,於是她接受了抗生素治療,服用了多種止痛劑,但一周下來下來病情未見好轉,後來13日送醫後15日確診新冠肺炎。蘭斯頓住進醫院加護病房,持續插管輸氧治療。之後情況好轉後,她拍了一段影片傳給同事,她說「這很可怕,我不想再經歷這樣的事」,呼籲大家能認真看待新冠肺炎,得了這個病後,沒有氧氣導管就無法呼吸,只見影片中的蘭斯頓強忍疼痛、呼吸急促,模樣讓人相當心疼。她也奉勸「如果還有人還在抽菸,請放下香菸,因為我告訴你,你需要能呼吸的肺,請不要冒這個險,我是認真的說,因為如果情況再糟下去,你也會在這裡」,她也表明並非只有老年人或有潛在病史的人才會處於危險之中,得這種病「每一次呼吸都像是一場戰鬥,就很像自己的肺部有玻璃一樣」。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0-03-21 科別.精神.身心
對疫情太焦慮?教你6招心法
新冠肺疫情在全世界大爆發,我國確診案例也破百,並持續增加中,導致民眾心裡相當恐慌,擔心疫情防線失守,許多人也因此開始求助身心科診所。八里療養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李維庭提醒,值此疫情拉警報之際,大家應適時放鬆自己,做好防護措施,就能夠讓心身在最佳狀況來因應這次危機。其實人們壓力感往往和焦慮有關,而焦慮又常和收取的訊息、引發的想像、身體的反應、對生命的設定以及人際支持度有關,因此,在防疫期間務必要舒心展眉,保持良好的心身狀態。李維庭並提供以下6招維護免疫力的個人抗疫心法:1.訊息控制:收聽疫情訊息不超過30分鐘,以防疫指揮中心訊息為主,不追逐其他疫情新聞。2.整體想像:除了「如何不被感染」的想法外,還要思考一旦有感染時的生活作息方式。3.清除焦慮:找個安全舒適的椅子坐下來,先放空自己,自然呼吸,然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體上,動一動身體。看哪一個部位最緊,之後挺起背全身用力1至3秒後放鬆,最後深呼吸並重複3至5次。4.回到現前:身體鬆開之後,說出出現在眼前的3樣東西(視覺),說出現在聽到的3個聲音(聽覺),以及說出身體現在的3種感受(觸覺)。5.安適畫面:想像自己在一個熟悉又很安全舒適的場景,然後告訴自己:現在我是舒適安全的。6.聯繫鼓勵:和親友保持聯繫及相互鼓勵,交流正向訊息。李維庭強調,一般人對不確定的情境和訊息很容易引發焦慮,透過資訊不停地傳遞造成身心靈的影響。因此呼籲大家嘗試冷靜下來,觀察自身周遭的事物,舒展身心達到安定自我身心的方式,透過朋友彼此關懷交流的方式,穩定群體的情緒,建立和諧的社會。
-
2020-03-21 新聞.科普好健康
幼兒心室中隔缺損 超細導絲 成手術關鍵
四歲何小弟自幼瘦小,經常生病,雖然胃口不錯,但體型偏瘦,運動後容易氣喘吁吁。有次看診時,醫師聽到有心雜音,轉介至本院,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膜周型心室中隔缺損約0.5公分(見圖),胸部X光顯示心臟肥大。與父母親商量後,為治療他的心臟衰竭及促進發育,入院接受心導管封堵心室中隔缺損。導絲0.032英吋 穿過心臟缺損在輕度的鎮定安眠情況下,將一條極細、直徑僅0.032英吋的導絲,從腹股溝的股動脈經過心室中隔缺損,再由股靜脈穿出體外。隨後將一個由網狀鎳鈦合金編織而成的關閉器經輸送鞘管送達缺損處,展開並確認位置及穩定度後,血管攝影也顯示完全的封堵心室中隔缺損,然後將之釋放。全部手術時間77分鐘。術後,小朋友醒來後開始進食,隔日接受超音波及胸部X光確認關閉器位置,出院回家。心室中隔缺損 幼兒風險高心室中隔缺損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約占全部先天性心臟病25%,大約四分之三的病童屬於最常見的膜周型。膜周型心室中隔缺損有可能自行密合,如果無法自行縮小或密合,同時合併較大的血液分流量的話,會產生心臟衰竭,小朋友會有呼吸急促、生長遲緩、運動不耐、易感染肺炎等現象,若是長期不予治療,甚至有可能引起肺動脈高壓等後遺症。傳統上,開心手術修補是唯一的治療方法。但是開心手術會留下疤痕,傷口恢復慢,可能造成乳糜胸、早發及遲發之心律不整等副作用。同時,為了開刀,非得要進行體外循環,幼兒大量輸血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往往令家長裹足不前。所幸現在健保給付以心導管治療心室中隔缺損,可以不用開刀,平均手術時間約一個小時,心導管技術發展,大幅減少了病患的痛苦。目前常見的先天心臟病,例如存開性動脈導管、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等,都可以藉由心導管治療,90%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都可以免去開刀的痛苦。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希望未來微創的技術可以嘉惠更多病患。
-
2020-03-21 科別.精神.身心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王女士是一名泛焦慮症病人,原本長期在精神科就醫,病情穩定。自武漢肺炎疫情出現後,病情明顯惡化。除了擔心口罩及酒精不夠使用,也購買拋棄式手套以便出門時使用。2個月前剛從日本旅遊回國,最近只要輕微咳嗽就害怕自己是否染病,頻頻要求醫師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篩檢。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1. 不安及恐懼:手機上及社交媒體每天都能看到疫情相關新聞,令人恐慌,有人因此瘋狂購買口罩、酒精,深怕自己防護不足而染病,甚至也擔心家人出門的安全。2. 對未知的無助及挫折感:武漢肺炎疫情至今沒有緩和跡象,各行各業的營業額下滑,伴隨而來的股市及經濟震盪,也令投資人不知所措。3. 被隔絕及孤獨感:一般民眾減少了外出及聚會,接受居家隔離及居家檢疫的人也被限制了活動處所,都會令人出現失去自由、孤獨感及被社會隔絕的感受。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染病後的病人及其家屬或照顧的醫療人員,可能會出現過度警覺、注意力不集中、作惡夢、逃避、疏離人群等症狀。5. 醫護人員的壓力:醫護人員如臨大敵,除了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院內感染,也要應付因防疫而增加的臨床工作、會議及行政工作。詹仁輝進一步說明,近期的精神科門診,有許多原本就患有焦慮、憂鬱、恐慌、失眠的病人表示病情加重,看到新聞後心情更加沮喪,平時也不敢出門,擔心接觸到感染源,非不得已要到醫院,也擔心碰觸到的物品是否附著病毒,洗手多次仍無法心安。目前因為尚未研發出對抗武漢病毒的疫苗跟治療性藥物,個人的健康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到公共場所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已經是常識,但對於疫情引起的不安跟焦慮,民眾該如何自處?詹仁輝建議,對武漢肺炎要有正確的認識,雖然傳染力強,致死率約在0.5%至2%,但多數感染者皆為輕症甚至無症狀,且死亡個案偏向抵抗力不佳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故一般民眾只要確實做好防護措施,飲食均衡,生活作息正常,維持運動習慣,增強身體免疫力,無需太過焦慮。若發現自己出現焦慮、胸悶、心悸等症狀,可以先嘗試轉換心情,減少追蹤新聞及社群媒體,從事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深海魚類、堅果類、維他命B群、雞蛋、優格,對增強免疫力及預防焦慮也有幫助。若發現對未來感到悲觀及缺乏信心,則可設定生活或工作上可達成的短期目標,讓自己產生成功的感受,增強自我效能。若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考慮就醫,詢問專業意見。原本就有精神疾患的病人,若發現症狀加重,請勿自行增加藥物用量,應回門診詢問主治醫師,評估病情的變化,討論藥物是否需要調整或安排心理治療。(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呼吸困難、感覺快死掉卻查無病因! 別再以為是心臟病,3特徵跟「恐慌症」有關 
-
2020-03-20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友營養補充五字訣 提早運動保肌抗病
癌友在治療期間常會因食慾不振造成體重下降,影響後續治療,因此營養補充就成了患者最煩惱的事,實際上癌友只要詳記五字訣「E早蛋適熱」,也就是補充EPA抗發炎、營養介入要提早、蛋白質攝取不能少、適量的醣類及脂肪、熱量足夠最重要。不過,醫師也提醒,除了補足對的營養外,復健運動也要愈早愈好,維持肌肉量才能支撐身體的功能。癌症營養近年觀念大躍進,癌症病人更需要均衡營養,最主要就是整體熱量要足夠,嚴重營養不良者一天可能需要2000大卡,蛋白質一天約2公克/每公斤的補充,EPA建議每天補充2公克,有抗發炎作用又能減少肝臟負擔,若患者有粘膜修護的需求,可額外補充麩醯胺酸等營養素。近年營養補充也更細緻了,在臨床上也會依病人狀況進行微調,台北榮總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舉例說明,在加護病房裡若患者有發燒敗血症的情形,一開始反而不會給太高的熱量,約1000大卡到1500大卡即可來避免病情惡化,建議仍以灌食由腸胃道吸收為主。實際上,有些一般患者可能會想採取低醣飲食來餓死癌細胞,但癌細胞不止攝取葡萄糖、乳酸、脂肪酸等,恐怕低醣飲食還沒餓到癌細胞,就會因正常細胞能量不足,造成患者體力不佳無法繼續治療。最新的研究也發現醣類佔總熱量40%以下的低醣飲食,及醣類佔70%以上的高醣飲食,都會增加死亡風險,原因在於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同時會減少根莖蔬果攝取量,反而蛋白質及脂肪的攝取會增加,會刺激加速發炎路徑,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死亡風險是最低的;至於脂肪的比例也得適量,太高的比例會有假性飽足感,反而造成癌友厭食的狀況。而補充較高之蛋白質也是癌友需要的,但很多人會以雞精或蛋白粉等單一成份來補充,醫師其實不太建議,因為這些產品熱量不足,臨床證據也不足無法真的幫助到癌友。除了癌症營養在治療端的貢獻,近年醫界也發現肌肉量對於癌友們來說至關重要,肌肉量的維持是減少變成惡性體質的關鍵;而有研究指出,每日補充魚油EPA 1克的適醣適脂濃縮配方,相較一般濃縮營養品,癌友們的肌肉量維持的更好。而國外甚至有加護病房設置軌道供病患復健用,在台灣復健運動愈早展開也是醫界的共識。許瀚水說,有位換肺之患者在換肺前曾躺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超過兩年,在接受換肺手術後,雖血氧充足,但因過去長期臥床導致肌肉萎縮,雙膝彎曲而無法伸直,於術後無法正常下床走動復健,後來就開始在病房內幫忙按摩、復健,4周後患者終於可以活動而出院,出院後兩周病患回診已可正常走路並且不需要氧氣補助。這幾年醫院之加護單位除了重視營養介入的時間點外也開始提早訓練肌肉,希望不要因肌少症產生惡性體質而影響身體功能。
-
2020-03-20 科別.心臟血管
喝咖啡、過勞會誘發心悸?中醫分析11種原因教日常保養
有些人喝了咖啡或濃茶會覺得心跳加速,感到心臟撲通、撲通的跳,有些人會因為受到突如其來的巨大聲響或意外事件的外力驚嚇,出現心跳過動的現象也有些人會因情緒不佳、過度疲勞,而覺得心中悸動,無法自主,這些都屬於傳統中醫或現代醫學所謂「心悸」的範疇。什麼是「心悸」?以中醫的觀點,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碧松指出,主要包括驚悸與怔忡,患者會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驚悸常會因為外來的刺激而誘發,病症發作迅速,病勢淺短怔忡則主要是內因所致,自覺心中驚惕,勞累過度時特別容易發作,病情較為深重,驚悸日久可能發展成為怔忡。黃碧松說明,現代醫學所謂的心律不整、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心包炎、心肌炎、心力衰竭、鬱血性心臟衰竭或是更年期症候群、精神官能症等,也都會出現心悸的症狀表現。心悸主要的臨床表現,是病人自己覺得心跳劇烈,胸中不適,驚慌不安且不由自主。從心悸的各種不同證候看,黃碧松分析如下幾種:1、心氣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精神疲勞且無力,動得愈多便愈覺乏力,容易失眠多夢、頭暈冒汗且胸悶不適。常用的中藥以四參復脈湯、炙甘草湯、天王補心丹加黃耆與養心湯為主。2、心血不足:會出現心悸怔忡,覺得頭暈目眩,看起來面無血色且唇舌色淡。常用中藥如歸脾湯、聖愈湯等。3、心陽不振:會心悸胸悶,呼吸氣息短促,面色蒼白,身體四肢冰冷,冒汗且無力,舌苔淡白。適用瓜蔞薤白白酒渴和硃砂安神丸合方。4、心血瘀阻:會心悸不安且胸悶不適,不時心痛發作,或是出現嘴唇指甲青紫,而舌質紫暗或瘀斑此證候多見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心肌缺血患者。適用中藥為血府逐瘀湯、大黃蟅蟲丸、補陽還五湯。5、心神不寧、心無所主:會心悸怔忡,覺得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睡得少但夢很多。適用中藥為甘麥大棗湯。6、痰擾心神:會心悸、胸悶,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感到驚恐不安又煩燥,也會噁心嘔吐,失眠且多夢,痰多又口苦。適用中藥如溫膽湯加黃連,還有滌痰湯。7、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會心悸症忡,臉色蒼白,疲乏無力,動一動就會覺得喘,身體四肢冰冷,尿量少而有浮腫現象,舌體胖大。可見於器質性心臟病右心功能不全或慢速心率不整。適用的中藥為真武湯、補骨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8、心腎陽虛:心悸、呼吸氣息短促、冒汗、心胸悶痛、怕冷且四肢寒冷、倦怠無力,大便稀溏,小便清長。多見於心功能不全。適用中藥為桂附八味丸、右歸丸、右歸飲、參附湯。9、心腎陰虛:心悸、心煩,因虛煩而無法入睡,睡得少卻多夢,頭暈耳鳴,兩頰顴骨處發紅,潮熱盜汗,半夜覺得口渴,尿色黃而大便乾,腰膝覺得痠軟,舌紅苔少。適用中藥為左歸丸和黃連阿膠湯合方。10、真陰虧損、虛陽浮越:心悸怔忡,煩躁悶動,潮熱盜汗、口乾舌燥、手足顫抖或濡動,偶有暈厥現象,精神萎頓或神情躁擾,覺得焦慮、恐懼。適用中藥為大定風珠與大劑量的生脈散。11、氣虛陽脫:此為重症,面色慘白,額頭大汗淋漓或汗如雨珠,兩眼向上看,神識昏蒙,四肢抽搐,氣息微弱。若是昏厥抽搐再三發作,歷久不消,應迅速送往急診室搶救。適合的中藥為參附龍牡湯、參附湯、獨參湯。不過,黃碧松強調,應由專業醫師針對證候診斷處方,患者不宜擅自濫用,但可自行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的攝取,宜多吃豆類、瘦肉、魚類、雞蛋與新鮮蔬果,蛋白質、維他命都應多量攝取此外,且以清淡、容易消化吸收者為主,最好少量多餐,並應忌吃辛辣、油膩或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的東西,也應避開菸、酒等刺激物。而若是藥物引起的心悸問題,則須和主治醫師討論停藥或另選替代性藥品。最重要的是,平日應保持心情愉快,以避免受到情緒影響,並減少心悸的發作,加上適當的運動,像是散步、做伸展操、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都是適合心悸患者的運動,有助於強化患者的身心健康,預防疾病發作。延伸閱讀: 常心悸會得心臟病? 出現這種狀況千萬別不理 睡滿8小時還是累? 有這「症頭」代表你已經過勞了 
-
2020-03-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症狀我國輕症多 咳嗽是主要症狀
新冠肺炎感染者輕症、無症狀者多,我國的確診個案中也出現類似的趨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國內先前累積100例個案當中,60幾例為輕症,出現的症狀多以咳嗽為主;28例有輕微肺炎,5例有嚴重肺炎,其中除了一人死亡,三人尚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中,一人已脫離呼吸器並解隔離。症狀表現上,世衛組織之前列出新冠肺炎種常見症狀,依序為發燒、乾咳、乏力、咳痰、氣短、肌肉關節痛、咽喉痛、頭痛、寒顫、噁心嘔吐、鼻塞、腹瀉、咳血、結膜充血。張上淳分析,我國的患者症狀表現以咳嗽為主,約佔80%,其次為發燒,約佔60%,其他如倦怠等症狀則較少。另外6%至7%為無症狀,主要為20歲至30歲年輕族群;重症患者仍以年長者、具有慢性病者為主。有關新藥的臨床試驗,張上淳表示國內已開始進行臨床試驗,符合臨床試驗條件就會有用到新藥物的機會。他解釋,目前為多國多中心在亞洲有兩種臨床試驗,納入試驗條件一種為輕症到重症、一種為嚴重肺炎未到呼吸衰竭程度者,但目前我國嚴重肺炎患者都未納入試驗,至於輕中症患者納入人數則不方便透露。
-
2020-03-19 橘世代.健康橘
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
對於過度勞動者或電腦族,以「慢運動」開始,放緩呼吸速度及動作,運動同時保持深呼吸,每式每分鐘5次,每天10至15分鐘,可緩解肩頸、背、手等部位的酸痛症狀。第1式:深呼吸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膝蓋微彎放鬆,眼睛微閉。雙手往上畫圓,吸氣6秒,手心向下慢慢往下壓,口發「嘻」音,吐氣6秒。★以腹部呼吸,頭正、縮下巴。★可減緩心跳,降低血壓。活躍副交感神經,提升免疫力。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擴大肺泡,提高人體含氧量。第2式:肩頸拉筋雙手交握放後腦勺,吸氣6秒,吐氣同時,手用力將頭往下壓,手肘貼臉頰,6秒後放鬆回正。★拉筋可回復關節彈性、伸展肌肉,增強骨骼與臟器的支撐。第3式:手拉筋左手抓右手腕,向上高舉,吸氣6秒,同時手用力向上延展,吐氣6秒,同時將身體往左邊帶,回正。(左右方向交換,重覆動作)第4式:擦頸按摩右手從頸後繞至左頸側,以手掌由左擦至右,同時頭轉至左方、眼睛上看45°。(左右方向交換,重覆動作)★按摩不限時間、次數,舒服為主。第5式:抹臂按摩平舉右手臂,手心向下,以左手掌心自右手肩膀外側抹至指尖,左手將右手指抓握成拳頭狀,順右手臂內側往回抹至手肘處抓揉一次,再抹至腋下淋巴抓揉一次,順身體右側面往下抹至腹部、橫向抹至腹部左側。(左右方向交換,重覆動作)本文摘自《綠主張月刊》,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慢運動」精選特輯↘↘↘】。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123」三步驟正確運動 健康才能常保如新。牽一「足」動全身!早上足部健康操,腳好身更好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19 橘世代.愛玩橘
期間限定!螢火蟲提前現身 螢光閃閃超浪漫|台中東勢
4月進入賞螢季節,台中市東勢區四角林咖啡莊園是中部知名賞螢景點,生態復育狀況好,還可品咖啡兼賞螢,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東勢林場近日螢火蟲悄悄閃著螢光現身,令園區人員驚喜不已,預計4月上旬大爆發,螢火蟲數量可達20餘萬,閃閃螢光超浪漫。台中市農會打造四角林咖啡莊園,占地約175公頃,自101年開始在園區栽種咖啡樹,目前共種植近8000株咖啡樹,因低度開發,並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所種植的咖啡豆烘焙香味獨特,成為園區一大特色。咖啡樹下就是螢火蟲的棲息地,四角林咖啡莊園因沒有路燈光害,且不使用除草劑,據調查園區的螢火蟲數量高居全國排名前5名,過去曾出現過黑翅螢、山窗螢、台灣窗螢、端黑螢等種類,其中以黑翅螢數量最多。四角林咖啡莊園生態自然、環境優美,咖啡樹與螢火蟲共存是一大特色,遊客到園區除了可參觀咖啡種植區,也可手沖咖啡並品嚐,深度認識咖啡知識;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還可欣賞點點螢光,假日接受團體導覽預約,10人即成團,到這裡可以脫下口罩隨意漫遊,盡情大口呼吸芬多精,感受都會地區無法提供的愜意享受。四角林咖啡莊園:台中市東勢區勢林街1號占地200多公頃的東勢林場,也在東勢區勢林街6-1號。往年約在3、4月林下可見螢光點點,是中台灣賞螢勝地。園區規劃七大賞螢區,廣達10公頃,賞螢地點主要集中在生態池及舊螢火蟲館一帶,大爆發全區有超過20、30萬隻螢火蟲飛舞,點點星光,相當美麗。東勢林場主打「無障礙賞螢」,不開挖山坡地、不噴農藥、減少人工照明、不捕捉干擾,營造適合螢火蟲生存的環境,遊客不須跋山涉水,入園不用400公尺就可看到螢火蟲,方便輪椅族賞螢。東勢林場副場長張銘鐘表示,東勢林場的螢火蟲種類13種,以陸生螢火蟲居多,6年前林場打造生態池,特別引進水生黃緣螢,3月初即現蹤10多隻螢火蟲,往年大爆發時則有數百隻飛舞,數量稀少,相當珍貴。張銘鐘說,今年因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目前已可看黑翅螢悄悄現身,預計4月上旬會大爆發,高峰期自4月7日至4月22日,為期15天,螢火蟲數量可達20、30萬隻,彷彿銀河星海般閃爍,相當壯觀。東勢林場往年每晚7點及8點皆各安排一場賞螢導覽解說,由林場解說員帶領遊客前往螢火蟲的棲息地賞螢,假日每場可達300、400人,今年因疫情嚴峻,為避免人潮聚集,園區採人潮分流,每10分鐘就會進行一場導覽,每場導覽人數不超過100人。東勢林場賞螢,入園每人250元,林場5月3日前推出星光票與早鳥票,下午3點後入園可享星光票160元;上午10點前入園可享早鳥票160元。【愛玩橘/賞螢秘境↘↘↘】。賞螢路線選擇多!想玩半天還是整天都可以|高屏賞螢秘境。螢光中賞「藍眼淚」 噓,關掉大燈來場生態饗宴|桃竹苗賞螢。連假快去!螢火蟲提前現身 花蓮「螢」光閃閃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3-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運動反而降低身體免疫力?林頌凱醫師揭關鍵真相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繼戈貝爾、米契爾等兩名爵士球員,活塞中鋒伍德也也確診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成為第3名染病的NBA球員,許多人質疑,籃球選手天天運動,身體好得很,免疫力應該也優於一般人,怎麼還會染病?「過度運動,反而降低免疫力。」聯新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說,激烈運動後,腎上線皮質醇分泌過高,導致身體內分泌的調節混亂,同時降低免疫力,分泌時間持續越長,免疫力降得越多。許多運動醫學研究都證實了這個論點,1990年,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項研究分析參加普通馬拉松(42.2 km)或是超級馬拉松(90 km)的選手,1,828人在參賽前,沒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比賽之後,236人於1週內出現呼吸道感染。研究發現,運動時間、運動強度跟呼吸道感染機率有其關連性,在沒有運動的狀況下,呼吸道感染機率為平均值;而輕度運動到中度運動時,感染機率下降;如果為劇烈運動,感染風險反而會大幅提升。後續研究發現,劇烈運動之後,負責抵抗外來感染的T細胞和NK細胞功能明顯下降。研判劇烈運動時,身體分泌大量的「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發揮作用,讓免疫力短暫上升、完成運動;不過,腎上腺也會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以便快速產生能量,皮質醇就會讓免疫力下降。如何感受到過度運動呢?林頌凱指出,如果運動時,又累、又喘,體能下降,表現不如平常,就表示運動過量,必須調整運動時間及項目,以免適得其反。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林頌凱建議,運動時,最好不要在密閉空間,少去健身房,建議在學校操場、運動公園等空曠環境,多喝水,隨身攜帶毛巾,用來擦汗,不要用手觸摸口眼鼻等部位。(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平衡免疫力比強化更重要! 從8個平時就能做到的習慣養成 別被免疫力拖垮! 捍衛健康三餐「主食」你吃對了嗎?
-
2020-03-19 科別.新陳代謝
蔡世澤/新冠肺炎高危險群 糖友血糖控制不佳易嚴重感染
新冠肺炎在全球爆發大流行,糖尿病友本來就是感染症常客,面對疫病威脅,令大家更加忐忑不安。身為第二型糖尿病友的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湯姆漢克斯與太太,在澳洲發病隔離治療,立刻掀起話題。「糖友血糖控制好不好,是能否避免遭到嚴重感染的關鍵。」國內歷年流感死亡個案以及最早的幾例新冠肺炎病患都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病史,這些糖尿病患的血糖往往控制不佳,容易遭到病毒入侵感染而引起併發症、重症,甚至死亡。糖友住院機會多2至3倍「我在年後曾收治一位50多歲的流感病人,他是一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急診入院時血糖值高達1508mg/dL(正常血糖值80至120mg/dL),有酮酸中毒、橫紋肌溶解症狀,經積極治療,最後仍不幸死亡。」因此,如果糖友年紀偏老,免疫力變差,得到流感、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的風險自然比一般人來得高,引起併發症造成重症,乃至死亡的機率,也就居高不下。目前台灣約有250萬人罹患糖尿病,盛行率10%。其實不論是年紀大或年輕的糖友,身體器官長期暴露在高血糖環境中,退化得既早又快,所以共病、慢性併發症叢生,連累到免疫系統、導致防禦機制失能,令糖友們更容易招致感染。據健保資料揭示,糖尿病是僅次於慢性腎衰竭,國人醫療花費最多的疾病。一般人的糖化血色素(HbA1C)在6%以內,糖友則力求維穩在7%上下,當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色素經常在9%以上,就很容易出事。以往統計顯示,糖尿病人比非糖尿病人住院機會多2至3倍,中大型醫院住院的非重症病人中,已知糖尿病或血糖偏高(>140mg/dL)的,少說也有三成,住進加護病房的比例更高。減少群聚 勤做血糖監測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曾推出一份罹患新冠肺炎危險評估表,其中糖尿病和高血壓,在加分項目50分中各占10分,比重不輕,我相信有其參考價值。台灣的糖尿病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有高血壓,半數的高血壓病人則有糖尿病,這兩種病況互為共病;又因為第二型糖尿病友的平均年齡在60至65歲區間,本來就屬高危險族群,因此,許多同時擁有高血壓冠心症病史的糖友,如果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症狀,應該就醫篩檢。正當全球新冠肺炎「疫」發不可收拾之際,提醒糖友務必淡定,除了潔身自愛減少群聚,更應勤做血糖監測,遇到用藥困擾或病情問題,馬上聯絡諮商照護團隊,如此不僅可以降低罹疫風險,還能維繫優良生活品質,活得和一般人一樣的靜好久遠。【問卷】請分享您的「控糖故事」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