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台大公衛
共找到
442
筆 文章
-
-
2020-08-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彰化血清抗體研究 由台大校總區IRB通過審查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合作的武漢肺炎血清抗體研究,涉及研究倫理議題。研究團隊今天解釋,檢體由彰化縣採集,學術單位做統計分析,因此是送台大校總區的IRB,並於8月11日獲審查通過。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人,今天在台北說明彰化血清抗體研究成果,對於外界質疑的研究倫理議題,研究團隊多次說明。詹長權提到,台大獲得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與彰化縣、連江縣進行整合性的社區衛生研究,主要針對癌症、慢性病。今年2月疫情爆發後,科技部建議加入武漢肺炎(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議題,研究團隊認為社會有這樣的需求,身為國立大學,就有責任投入專業協助。詹長權表示,當初與彰化縣簽訂合作議定書時,工作項目就包括地方有需求時,台大可提供後續分析研究服務。那時知道美、英等國開始使用抗體試劑檢測,台灣政府預算不一定馬上有,經詢問台大會計單位後,決定每劑新台幣50元的費用,由研究團隊負擔,於今年6月以科研方式簽約採購1萬5000劑。對於採檢血清的研究倫理爭議,詹長權指出,6月11月彰化縣宣布啟動血清抗體調查,6月24日由台大提供經費採購試劑提供給彰化縣使用。前段的檢體採集是由彰化縣處理,台大作為學術單位,進行流行病學和統計分析,「我們沒抽一滴血,也不是臨床。」因此依照台大規定,送校總區的研究倫理委員會(IRB)審查。這項計畫於今年8月11日,通過台大行為與社會科學倫理委員會(案號202007HM059)審查,研究團隊於審查通過後,開始作分析。詹長權強調,檢體採集是彰化縣,將資訊「去識別化」後,再提供給研究團隊分析,IRB也是據此撰寫、申請通過,相關項目都有提供給衛生福利部和科技部。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現任院長鄭守夏今天在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台大教師非常獨立自主,包括要申請哪一級的IRB、要不要期中發表,都是由計畫主持人決定,不需要經過學院同意。鄭守夏說,如果是界定為學術研究,就要有IRB,但如果是公務、服務性質,就不需要。外界對於IRB有一些質疑,可以請衛生福利部、科技部相關專業單位協助做判斷,站在台大公衛學院立場,沒有任何評論。
-
2020-08-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體研究倫理爭議 前台大醫:台大公衛做了極不好示範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研究團隊與彰縣衛生局、彰基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研究計畫,遭檢舉未依照研究倫理委員會(倫委會)通過的內容執行,可能根本未經審查。調查結果未明,今上午研究團隊卻將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大陣仗攜手公布現階段結果,詹長權同時說明此案的倫理依據。詹長權說,這是為屬於科技部高教深耕計畫,是全國唯一的公衛計畫,院內教授陳秀熙則是長期經營彰化縣與連江縣,原先執行癌症及慢性病資料收集。八個月前疫情發生,是科技部人文司長林明仁要求加入新冠肺炎部分。詹長權說,都有通過台灣大學倫委會,並強調台大公衛主要分析彰化縣政府提供檢體,不包括採檢。詹長權的說法對於某些參與過倫委會的專家來說,說服力有限。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同意本報引述他在臉書的說法,他直言「台大公衛這裡做了極不好的示範。」他說,此研究的倫委會(IRB)審查是送台大校總區的台大行為與社會科學倫理委員會,但其案號是7月送審,通過日期8月11日,遠遠晚於執行日期。林氏璧說,抽血測抗體,不是常規醫療或防疫需要的抽血,理論上不能事後回溯性,要IRB通過才能執行。要有完整的受試者同意書,經IRB審查的同意書發給受試者,讓他們清楚了解抽血檢驗項目,用做什麼研究,檢體會儲存在哪裡,未來會不會移做其他研究用途,結果會不會告知本人,他們的身分會不會曝光等。林氏璧表示,新冠的研究很重要,也有其時效性,為了求快不顧IRB,其實他在IRB多年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但先做下去,覺得可以事後再送IRB,是太輕忽了。他認為台大公衛這裡做了極不好的示範。台大公衛學院現任院長鄭守夏表示,台大每個老師都非常獨立,跟誰申請計畫做研究不會被干涉,常見的合作單位,例如熟悉的醫院醫師。「假設我是研究者,我的合作醫師認為應該要向倫委會申請,我就趕快去申請;如果我今天做一千個人的面訪,我覺得需要申請IRB比較安心,我就去申請。」鄭守夏說,這都是研究者的決定,也是研究倫理。大家有疑問的就是為什麼沒有IRB,科技部通過的大計畫裡面有原則性的通過。這次資料搜集和分析,究竟是公務還是研究,有沒有違反學術倫理,需要專業認定和釐清,例如科技部和台灣大學都有這種單位。研究倫理還有爭議,指揮中心就與研究單位一起大陣仗發表,符合研究倫理嗎?鄭守夏表示,就他所知,「詹老師認為他的研究倫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其他老師有疑慮。他強調自己完全不能評論,要看研究者本身,公布與否不需經過學校同意。
-
2020-08-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萬人血清抗體調查突停又突開 詹長權透露關鍵在這裡!
彰縣抗體血清調查報告原訂本月25日公布,不料說明前兩天突喊卡,各界還震驚為何延期,連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昨上午都不知何時能舉行,沒想到中午媒體突然又被通知調查報告將在今天上午說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透露,停也同儕審查、開也同儕審查。詹長權表示,雖然台大公衛分析能力很強,但如果是研究就應該要同儕審查,原以為同儕審查會延遲,所以延期兩天,不料因為邀請的人都願意在短時間內回應,所以臨時又決定今天舉行,「今天早上說明會前半小時才接到來自美國的回應,所以才有一點延遲。」同儕審查是必要的,且這次的調查牽涉到國家疫情,陳秀熙說,本次期中報告送由六名國內外專家專業審查,目前已經有四名審查者給予肯定。「很感謝、很驚喜,這些同儕審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給我們很多好的意見。」因為新冠肺炎病毒改變世界,科技部將詹長權及陳秀熙研究團隊的計畫歸類在人文司,詹長權說,「當時政府要求我們來做新冠肺炎研究,所以我們就加入了相關的工作」,透過該管道希望幫助地方,他認為,能做的都去做,已盡到國立大學責任。
-
2020-08-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風險群陽性率萬分之8.3 陳秀熙:一般族群不能說是零
彰化縣抗體血清調查報告終於在今天上午公布,初步結果完成近4841名高風險族群抗體檢驗,中和抗體陽性者共4人,高危險群陽性率是萬分之八點三;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結論可以下社區中一般低風險族群陽性率一定更低,但是不能說幾乎是零。陳秀熙說,血清抗體如果出現中和抗體,都是很確定的,不會有交叉感染問題,外界擔心的偽陽性,研究中也做了快篩抗體,偽陽性率很低,在實驗室和研究設計不是針對一般族群,是所謂的接觸者追蹤溯源,能否推估於一般族群,研究上是不太可能。陳秀熙表示,因為台灣確診者太少,血清抗體研究不可能對所有族群執行,但還是可以下結論認為有接觸感染者的高風險族群抗體陽性率都這麼低,一般族群一定更低。雖結論可以這樣下,但是不能說幾乎是零。「通報和社區潛在個案不會完全一致,但全世界沒有像台灣這麼低。」另外,同儕審查的部分,收集六份已經是符合嚴格規定,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表示,還有兩份還在路上;說明會後媒體好奇為何同儕審查還未收齊,陳秀熙僅表示,很重視這部份,有這樣的時間差,是因為同儕審查的時間難以確認。
-
2020-08-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醫界解讀彰化血檢「研究倫理上有明顯瑕疵」
彰化血清抗體檢驗,引發全台關注,其中是否涉及違反研究倫理也受到檢視,曾擔任台大感染科醫師、並多年擔任台大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孔祥琪表示,檢驗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研究團體在8月11日才送台大倫委會,而非在研究之初就送,顯然是事後補送,過程有瑕疵,依照醫界的慣例,這樣的研究是不能發表的。而該案也在醫師的群組間引發熱烈的討論,台大的醫師也認為有關於倫委會的問題,可能還有許多需要釐清,其他醫院的醫師則認為此案可以做為未來研究倫理的案例,應該更為嚴謹。孔祥琪在臉書上整理彰化血檢的結果,指出:1.此研究的倫委會(IRB)審查是送台大校總區的台大行為與社會科學倫理委員會。8月11日通過。2.本次檢驗的族群:確診者18人,居家檢疫者1584人,確診者之接觸者362,醫療院所員工2238人,健康照護人員693人。檢測了三種抗體:N抗體,S抗體,還有中和抗體。(最後一種最準)3.所有確診的18人,在染病100天後,三種抗體全部都有測到,包括最重要的中和抗體。4.其他沒確診的高風險族群4841人中,有4人測出中和抗體,萬分之8.3。在高風險的族群都這麼低,所以證明彰化的社區是很安全的。5.醫護及健康照護人員2931人,有7例羅氏的N抗體陽性,但S抗體還有中和抗體皆為陰性。因此七例應該是偽陽性。偽陽性為0.2%。但他認為全案在研究倫理上是有瑕疵的,因為:我個人曾在台大醫院的倫委會IRB擔任審查委員近七年。我應該有資格說一些話。以這個例子,執行地在彰化,公衛的老師合作,提供經費。可以送醫院,也可以送台大總區的IRB,這是ok。但通過的日期8月11日,遠遠晚於執行日期。有些研究是可以回溯性去蒐集去連結的資料的,比方說健保資料庫,病例整理研究等等。但這是抽血測抗體,不是常規醫療或是防疫上須要做的抽血,理論上不能用事後回溯性的IRB,要IRB通過才能開始執行。要有完整的受試者同意書,經過IRB審查的同意書發給受試者,讓他們清楚了解抽的這個血會檢驗什麼,會用來做什麼研究,檢體會儲存在哪裡,未來會不會移做其他研究用途,結果會不會告知本人,他們的身分會不會被曝光等等。他這個IRB很顯然是後來才去補的。這裡有明顯的研究上的瑕疵。也因此陳秀熙老師昨天在說盼以服務型方式盡快公布。我猜測就是因為這在研究上有明顯瑕疵,這樣做的研究理論上是不能正式發表的,因為有研究倫理上的問題。新冠的研究很重要,也有其時效性,但為了求快不顧IRB,其實我在IRB多年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先做下去,覺得可以事後再送IRB,這太輕忽了。我必須說,台大公衛這裡做了極不好的示範。
-
2020-08-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抗體研究疑違法還發表?專家:教育部及台灣大學失職
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團隊與彰縣衛生局、彰基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研究計劃,遭檢舉未依照研究倫理委員會(倫委會)通過之內容執行,可能根本未經審查。衛福部醫事司已展開調查,詹長權團隊迄今尚未依法提供資料給衛福部。調查結果未明之下,明天上午研究團隊卻將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大陣仗攜手公布現階段結果,引起外界批評不合理,並直指台灣大學與教育部失職。受試者保護協會前理事長郭英調批評,這時公布研究結果,就像是已知殺人是不對的,還把殺人手法詳細公佈,非常不合理。他也質疑,或因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身兼台灣大學副校長,所以至今無人追究台灣大學及教育部的監督之責。郭英調表示,人體研究法規定,對於人體研究有監督之責的單位有二,首先是研究人員所屬機構,再者是研究案送審的倫委會。現在大家都在追查到底是哪個倫委會審過此案,沒有一個倫委會承認,卻遲遲沒有人把台灣大學「拖出來打」。他質疑會不會因為是張上淳身為副校長,所以沒人敢碰。郭英調說,這次事件鬧大了,大家都在關注,相關部門有沒有負起自己在人體研究法規定中相對應的責任。教育部應該要追究台灣大學的責任,衛福部也應該要追究衛生局、醫院的責任。現在衛福部有在查,如果教育部和台灣大學毫無作為,就是失職。郭英調表示,如果申請通過的研究案是要做A,卻自己偷偷把B(例如抽血)加上去,這個B就不是一個合法的研究,根本不應該做。做的時候就屬於違法的事情,已經夠嚴重了,還拿來公布,就像是明知道殺人是不對的,還公開詳細說明殺人手法一樣,非常不合理。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周一已發文給台大公衛,限期三天內,也就是明天下班前,研究團隊必須將研究計畫、輪委會同意書、受試者同意書送上來,接受進一步調查,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研究計畫。石崇良表示,人體研究高度仰賴研究者自律,人體研究法沒有禁止尚未結案的計畫發表階段性成果,「如果他們認為他們的倫理沒問題就可以發表。」但是衛福部仍會持續依照人體研究法相關堆定進行調查。如果後續調查發現有違法事實,例如研究過程對受試者權益有侵害、告知同意過程有瑕疵、或是沒有按照核准的計畫內容實施,可處以罰鍰,或是勒令中止或終止研究。
-
2020-08-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人證實二次染新冠 陳秀熙:病毒流感化影響疫苗開發
香港日前出現一名33男子自西班牙返回香港後,確診新冠肺炎,由於該名男子在3月底時曾染新冠肺炎,4月中康復,8月又再度確診,是全球首例二次感染的病例,且兩次感染病毒株不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這表示病毒變異大或抗體持續力短,新冠肺炎病毒「流感化」將影響未來疫苗開發。陳秀熙今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分析國際疫情。截至目前全球疫情確診人數超過2364萬人、死亡超過81萬人,預估未來一、兩個月死亡將突破100萬人;其中確診人數以印度最多占全球25%、巴西占17%、美國占16%。而香港近期出現有二次感染的個案,陳秀熙指出,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定序發現兩次感染為不同病毒株,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類似英美病毒株,第二次則類似瑞士或英國病毒株,病毒量較高。而兩支病毒株除了23處基因位點不同外,疫苗關鍵作用處的棘蛋白也不同。除了香港,陳秀熙表示,荷蘭、比利時也出現個案二次感染的報告,「這不是好的消息」。這代表病毒不斷變異,就像人類一樣也要在環境中競爭生存,或是抗體持續時間不久,很快就沒有保護力。若是像流感類似的新冠病毒在變異中脫穎而出,未來就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都得施打,將影響疫苗開發。另外,開學在即,許多境外生將返回台灣。陳秀熙也以美國校園重啟為例,印第安納州聖母大學開學後出現首名確診的學生,並在大型派對後擴大群聚,又改為線上課程,台灣在開放境外生入境時應引以為鑑。
-
2020-08-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萬人血清檢測結果公布喊停 蘇貞昌:不要有人來亂套
台大公衛與彰化縣府合作「萬人血清抗體檢驗計畫」,原訂今天對外公布,後來卻臨時喊停,喊卡原因受外界關注。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到高雄宣布50億元前鎮漁港改造計畫時表示,衛福部長陳時中當指揮官,一定要全國同步,不要有任何個人來亂了套,這樣對人民最好。彰化縣政府委台大公衛學院進行血清抗體檢測,台大公衛卻在公布前夕宣布喊停。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到高雄,接受媒體聯訪時,蘇先向身旁甫上任的高雄市長陳其邁表達謝意。蘇貞昌說,台灣防疫做得好,受全世界誇讚,這點要特別感謝陳其邁,因為他當行政院副院長時,以公衛背景、醫師專業,及早發現問題,行政院、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整個團隊能夠讓全國同步做出最好的防疫成績,也經過實證證明台灣防疫做得好。蘇說,陳時中擔任防疫指揮官,全國都同步,希望一定要繼續全國同步,大家不要有任何個人來亂了套,這樣對人民最好,對安全最好,對防疫最好。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彰化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報告 喊卡
彰化縣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萬人檢測計畫,原定明天上午發表期中報告,連日來引發正反兩方激烈論辯,台大公衛學院昨晚突然喊卡,取消發表會。前院長詹長權接受媒體採訪時僅說,受到行政作業影響,細節不便多說,實際公布時間也未定;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則說,突然接獲通知取消,原因「一無所知」,但尊重台大公衛學院決定。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為感染高風險族群,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情形、社區感染程度,原定廿五日公布三千人初步結果。這項計畫是由台大公衛學院主導,經費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支付,彰化縣政府表示,只是提供協助,雖然縣府已完成期中報告的準備,但仍尊重台大公衛學院取消的決定。縣長王惠美說,「中央地方防疫一條心,尊重台大公衛團隊專業評估,一起守護縣民的健康」。此項萬人血清檢測預定九月中旬完成,但日前媒體搶先發布部分受檢者曾感染新冠肺炎,且其中有人產生中和抗體,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醫界部分人士質疑報告的代表性。此外,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少年,意外發現為確診個案,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處調查,預定今天公布政風調查結果,而這幾天總統、副總統到行政院長出面力挺陳時中,壓力接踵而來,葉彥伯壓力沉重,日前回應此事時還一度哽咽。由於對立氛圍濃厚,為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暫緩發表,但王惠美本月廿一日接受本報採訪表示,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且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不料,台大公衛學院昨傍晚卻致電彰化縣衛生局,取消廿五日發表會。彰化縣醫師公會前理事長蔡明忠表示,他也一頭霧水,不敢多想。一名不願具名的公衛學者表示,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有其學術價值,學者均希望聚焦在學術討論,不希望被從政治角度檢視;但在這風頭上太多政治力量介入,公布勢必模糊焦點,可能是台大公衛為彰化縣衛生局相關爭議降溫。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觀察站/誰是「看衰台灣的烏鴉」?檢疫變獵巫之戰
疫情爆發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舉行例行記者會,距離指揮中心不到五百公尺的台大公衛學院也每周召開例行疫情說明會,倡議血清流行病學研究,提供入境檢測檢疫策略,更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萬人血清篩檢計畫。原本應該官學緊密合作,最近卻因彰縣衛生局對無症狀入境者做病毒核酸檢測而掀波瀾,蔡政府展開「絕地大反攻」,原本二十五日篩檢報告記者會也喊卡。兩天內,從政風調查、網軍粉專開始肉搜人物關係,並製作「逆時中」學者之圖文,蔡英文總統與前副總統陳建仁陸續發文挺指揮中心,以及指揮官陳時中親上廣播節目,選戰常見的手法,成了蔡政府用來反攻學術殿堂的作法。這場攻防也意外讓醫界與公衛學界多年來的歧見爭端浮上檯面。不少醫師群起貼文留言批評公衛學者,只差沒寫「你們這群大學聯考手下敗將,有何資格跟我們醫師討論防疫!」一名醫學大學公衛學者分析,醫學教育需要公共衛生,但現行醫學教育卻排擠公共衛生,就連台大公衛也同樣遭邊緣化。事實上,陳時中以開放態度面對台大公衛的各項建議,他曾在記者會直言,對於解除隔離前做一次檢測「很心動」,這也是台大公衛所建議的高風險國家入境檢測策略的其中一環。但這幾天,指揮中心積極論述所謂的盛行率、偽陽性率等數據,不少公衛學家援引國際臨床相關資料予以打臉,而無症狀者的傳染力和檢測敏感度在國際上也未有定論,但在名嘴以及網軍助攻下,宛如一場獵巫行動,多名公衛學者及彰化縣衛生局長一一中彈,形成了一股對於異議者的輿論浪潮。政府將異議者打成是「看衰台灣的烏鴉」,操弄科學論述,也對將出爐的萬人篩檢初步報告打了預防針,看似占上風,卻嚴重扼殺台灣社會對於各種檢測及檢疫策略的討論空間,這恐將成為我國防疫之路的絆腳石。
-
2020-08-2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詹長權:血清抗體研究 非渲染漏網之魚
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萬人高風險族群血清抗體檢測研究計畫,原定明天公布的期中報告取消。台灣微生物學會昨舉辦新冠肺炎檢測研討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學理上確實需要做抗體檢測,可從中了解防疫成效,彰化報告值得期待。部分專家認為抗體檢測有助於擬定防疫政策,以及疫苗研發,但也有專家提醒應小心解讀,且現階段不急著做。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說,血清抗體研究目的並非在渲染漏網之魚,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會漏掉。」抗體是病毒和人類戰爭後,人類所獲得的武器,也是病毒留在身體裡面的免疫訊息,對於防杜未來疫情有所幫助,希望國人正面看待,只可惜現在卻蒙上了「不要做、很不好」等負面形象。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說,台灣很多防疫措施是有效的,但仍然要「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研究,而不是政治角度。」她強調,在國人尚未施打疫苗前,了解族群中的抗體基準線是很重要的,這可知道病毒進來台灣的自然進程,特別彰化縣曾發生感染源不明的白牌司機群聚案,仍有很多資訊未知。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未曾用「普篩」這個詞,也不贊成全民測抗體,但應討論如何尋找檢測抗體的目標,台灣居家檢疫有效防疫,但社區中無症狀者人數還是未知數,血清抗體檢測可解答這個問題。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說,抗體檢測結果須謹慎解讀,因為即使出現中和抗體,也很難排除是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抗體交叉反應。目前指揮中心專家不贊成抗體普篩,另考慮測高風險族群抗體,但現階段無急迫性,可等疫情結束再做。李秉穎說,找到少數抗體陽性者,可能害他們被排擠,在本土案例持續歸零狀態下,防疫政策也沒必要因此調整。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效益等於零?入境普篩 防疫界激辯
防疫之戰未歇,但醫界、公衛界以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卻陷入是否入境普篩、血清抗體檢測等泥沼。昨天「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中,贊成及反對針鋒相對,台大公衛學院認為「自高風險地區來台者應入境檢查」,台大名醫、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則認為,現在疫情穩定,沒這個必要。該研討會由微生物學會等三大學會舉辦,壁壘分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致詞時特別表示,此會議被媒體稱為防疫界「八二三砲戰」,希望雙方純就學術面討論,「點到為止」;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理事長薛博仁也強調,純粹是一場學術交流,不是辯論,希望講者演說完畢後給予掌聲。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至今全球已兩千三百萬人確診、八十萬人死亡,目前我國重點是「如何找到不明感染者」,入境篩檢主要針對「高風險群做入境檢查」,低風險和中低風險群則維持原先政策,藉此縮短檢疫,節省居家檢疫補償支出,「我也沒說馬上要做,而是可以試試看」。視訊解誤會?莊人祥:謝謝再參考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贊成高風險區檢測,藉此避免秋冬疫情擴大,建議指揮中心或許近期開會時,可透過視訊會議與地方討論、溝通來減少誤解,避免再度造成地方與中央認知不同。莊人祥回覆,「謝謝建議、會再參考」。李秉穎則認為,國內實施入境核酸普篩成本非常高,一天需四二○萬,但目前我國疫情穩定,沒必要再做普篩,因無本土流行疫情時,效益等於零,所以不必要。此外,普篩主要是針對抗體,但抗體普篩恐有「偽陽性」,易造成民眾恐慌。再者,入境篩檢是陰性而縮短檢疫為五到七天,這是很危險的,如沒抓到漏網之魚,擔憂疫情會如蜘蛛網般散開。他還提及冰島實施普篩,但防疫成績也沒台灣來得好。會後提問時,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說,疫情期間思考事情應站在對方立場,而不是「我認為它怎麼樣」,公共衛生為研究資料,並做合理解釋,為「學術討論,而非看報討論」;而冰島近期有檢討作法,台灣應尊重他國研究成果,不要妄下評論。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報告取消 醫界:台大公衛意見未整合
彰化縣衛生局日前因針對國外入境檢疫中民眾進行「精準篩檢」惹爭議,引起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單位調查,另一個進行中的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原定25日期中報告,台大公衛學院卻在今晚喊卡。對此,醫界表示不意外,且和台大公衛學院內部擺不平有關。疾管署中區感染症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黃高彬就說,通常醫學研究報告都是研究結束後報告,少有尚未完成就先做期中報告,因為若只做了3千或5千份就報告,將來和最終結果不一樣,那現在公布又有何意義。他同時也表明並不支持入境普篩,因為若是入境者尚在潛伏期而未驗出來,入境者卻因此而可以四處趴趴走,是否反而會使疫情擴大。而且,入境普篩已在冰島、韓國、日和香港等地證明是失敗的。他說,對期中報告取消「不意外」,且台大公衛學院內部針對檢測方式意見尚未整合。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抗體檢測發表突取消 外界猜測與學者政治立場親綠有關
眾所矚目彰化縣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萬人檢測,原定8月25日上午10時30分在彰化縣政府中庭發表期中報告,今傍晚台大公衛學院卻無預警取消發表。對此,地方醫界人士感到一頭霧水。有公衛學者猜測,取消發表應為希望為政治爭議降溫,回歸科學討論;也有學者認為,這與負責學者的政治立場親綠有關。彰化縣長王惠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並不了解具體原因。對此,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接受媒體採訪時僅說是,因為受到行政作業影響,記者截稿前亦未能聯繫上前副院長陳秀熙。有媒體傳聞此事與台大公衛內部現任及前任院長之政治歧異有關,但據了解,現任院長鄭守夏並未參與此研究計畫。一位台大公衛人士表示,目前該計畫主要由前院長詹長權與前副院長陳秀熙負責,部分早期曾參與討論的其他台大公衛學者,後續並未繼續參加研究計畫,也不了解取消的原因。前彰化縣醫師公會理事長蔡明忠表示,彰化縣衛生局只是執行的單位,台大公衛為何做這樣的決定,地方上都沒有接收到明確的訊息,他也感到一頭霧水,不敢多想。另一名不具名的公衛學者表示,雖然距離應用到防疫還有一段距離,血清抗體檢測結果有其學術價值,學者都會希望聚焦在學術的討論,不希望被從政治角度檢視。然而,在現在這個風頭上,已經牽涉到太多政治力量的對抗,此時公布想必會被模糊焦點,因此這次取消或許可以理解為台大公衛正在為彰化縣衛生局相關爭議降溫。也有公衛學者表示,另外有關學者本身的政治立場也有影響,此研究主要負責的學者詹長權和陳秀熙,本身的政治立場都非常綠,也可以理解他們不想跟民進黨政府硬碰硬,需要找個台階下。站在學者立場認為這次取消是正確的決定,因為雙方各退一步,可以遠離政治干預,回到科學防疫本質。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25日彰化萬人抗體檢測報告突喊卡 台大公衛學院這麼說
眾所矚目彰化縣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萬人檢測,原定八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在彰化縣政府中庭發表期中報告,今傍晚台大公衛學院卻無預警取消發表,連彰化縣長王惠美不了解具體原因。外界傳聞可能與研究執行之倫理瑕疵有關,對此,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接受媒體採訪時僅說是因為受到行政作業影響,記者截稿前亦未能聯繫上前副院長陳秀熙。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將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的情形、社區感染的程度,原訂八月二十五日公布大約三千人初步結果。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她是收到學生轉發的訊息才得知此事,大家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對此,詹長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萬人血清抗體調查計畫因為需要經過專業審查,受到行政作業影響,取消原訂本周召開的說明會,相關細節不便多說,實際公布時間目前也未定。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政風調查結果公布前夕憂對立? 血清報告取消引揣測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新冠病毒萬人血清抗體調查計畫」,原定25日上午10時30分公布5千人檢驗結果的期中報告,主導計畫的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今晚宣布將延後公布,並通知彰化縣政府。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他也是接到台大公衛學院取消期中報告的通知,目前正在聯絡相關事宜。針對最近多起從台灣出境,被檢出新冠肺炎陽性反應,是否台灣隱藏著無症狀患者引發疑慮,各界寄望彰化縣政府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從6月11日起進行的「彰化萬人血清檢測」結果,做為台灣是否有社區感染的指標及有助於疫苗開發。不過,因台大公衛學院主張普篩立場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做法不同,在此心結下,當時陳時中僅給予「祝福」。沒想到,此項萬人血清檢測到8月初已篩檢約4000人,依台大公衛學院透露,已顯示部分受檢者「曾感染新冠肺炎」,且其中有人已產生「中和抗體」,但具體結果要等到8月25日公布的「期中報告」,會比較明朗。當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部分人士則質疑這份報告的代表性,預先消毒。在各界在關注期中報告即將公布之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接到檢舉,指彰化縣衛生局未依程序採檢未有新肺炎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彰化縣衛生局超前部署做此更嚴格篩檢, 除遭中央流行疫情揩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處調查,隨後從總統、副總統到行政院長都出面力挺陳時中,掀起了此一採檢風暴,衛福部並預定明天公布政風調查結果。地方人士研判,府院黨及網軍如此大動作打壓彰化縣,除了怕藍營縣市跟進,防疫與中央不同調,更重要的目的,是將彰化縣採檢居家檢疫與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混為一談,強力指摘彰化縣對居家檢疫者違反程序,甚至不專業,會成為防疫破口,藉以質疑萬人血清檢測的不正當與正確性。巧合的是,公衛專家出身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也針對彰化縣萬人血清檢測,也質疑其正確性,加 上今天在台大醫學院,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針對此一血清篩檢,包括詹長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等正反兩方都有不同看法與論辯,因此25日上午的彰化萬人血清抗體調查計畫期中報告,更引發注目。有人認為在此對立氛圍下,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暫緩發表,但彰化縣長王惠美本月21日仍然表示,因為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況且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讓彰化萬人血清抗體篩檢失去立足點,仍要如期舉行。不過,這項計畫是由台大公學院主導,相關經費也由台大公衛學院支應,彰化縣政府表示,只是提供協助,雖然縣府已完成期中報告的場地準備,但仍尊重台大公衛學院取消的決定。彰化縣長王惠美則再度強調,中央地方防疫一條心,尊重台大公衛團隊專業評估,一起守護縣民的健康。
-
2020-08-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25日彰化萬人血清檢測期中報告 台大公衛學院宣布取消
眾所矚目彰化縣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萬人檢測,原定25日上午10時30分在彰化縣政府中庭發表期中報告,連日來也引發公衛學者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激烈論辯,不過,彰化縣衛生局今晚表示,已接獲台大公衛學院通知,8月25日舉辦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調查期中報告發表決定取消,取消原因引臆測,但相關人員不願透露。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政府合辦舉辦萬人血清抗體篩檢預定本月25日上午10時30分,在彰化縣政府中庭發表期中報告。卻因彰化縣衛生局採檢未有新肺炎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除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調查,更遭府院黨追擊,預定明天公布政風調查結果,但地方人士懷疑是綠營在彰化採檢潑墨水,目標卻是要讓預定25日上午在彰化縣政府發表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期中報告結果失去正當性,為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暫緩發表。王惠美原本表示,因為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況且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讓彰化萬人血清抗體篩檢失去立足點。沒想到台大公衛學院今晚就臨時宣布取消。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中央地方防疫一條心,尊重台大公衛團隊專業評估,一起守護縣民的健康。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普篩正反意見交鋒 李秉穎:疫情穩定沒必要普篩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國內對到底是否入境普篩吵得沸沸揚揚,不過學者各有看法。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血清抗體篩檢可促進疫苗研發;台大兒醫小兒部主治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則說,疫情穩定,沒必要普篩。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在台大醫學院舉行。上半場請來長庚大學施信如教授、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講述免疫護照與抗體檢測等議題。下半場則針對普篩進行正反論述,正方請來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反方則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等學者進行討論。陳秀熙表示,新冠疫情至今全球已有2300萬人確診、80萬人死亡,雖各國防疫措施不同,他認為國內至今防疫重點是如何找到不明感染者,他主張於不同地區及流行時期進行連續性抗體血清監測計畫,將有助國內評估各地區傳播情形、無症狀感染個案,了解群體免疫力。陳秀熙說,居家檢疫為什麼有7天、5天等,其實每個國家都在測驗怎樣可縮短檢疫時間,不是說馬上就要改到這樣,並非要勉強政策,是提出可能性,也是節省到居家檢疫補償支出,「我也沒有說馬上就要做,而是可以試試看」,如果成效很好就可以做,每個國家都在測試這個東西。不過他也說,高感染區域當然需大規模調查,即使是西班牙等國家,雖感染率很高,但是還沒有達成群體免疫,還是需要疫苗。而如何證明台灣的感染率真的很低,必須要有效的去找到可能接觸的感染源,包括境外、居家檢疫、接觸者、人口密集機構等。這就是調查的目的。李秉穎則表示,剛開始主辨單位用了一張「不會讓它發生」的圖,這是有次媒體提到台灣會不會需要封城的時候,他提出的說法,並非指普篩;他開玩笑說,主辦單位用這張圖「心態可議」。李秉穎說,全民核酸普篩的成本非常高,初估一天需420萬或更多去做防疫,但對於防疫沒有額外幫助,因無本土流行疫情時效益為零,所以是不必要的。萬一放一個人進來,如以R0值為3,像蜘蛛網一樣傳出去經5次傳播鏈下,感染人數應約1093人、重症人數164人,但台灣現在本土病例數已多周為零,所以說社區恐有幾百人感染是不可思議的講法。他也說,入境若篩檢是陰性可縮短檢疫為5到7天一事,覺得是很危險的事,如沒抓到漏網之魚,他擔憂疫情傳播會如蜘蛛網般散開。只要有一個破口出來就是封城,如奧克蘭解封又封城就是有一個破口,如果漏一個進來台灣,國人都是無可乘受之重。即便是常提到的冰島,是因人口很少才有辦法普篩,但就算做了防疫成績也沒有比我們好,他認為疫情達到穩定之後做普篩,是沒有必要性的。另外,媒體也有提到偷渡感染的可能性,李秉穎認為需注意,如越南也有中國偷渡客,是否會發生在台灣,是有可能的,且正在發生之中,若沒抓到的進來也沒經過檢疫,這問題恐比討論核酸普篩抗體普篩的問題還要嚴重得多。在提問時段,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提出贊成高風險區要檢測,來避免秋冬疫情擴大,是比較長遠的想法。另外,也建議指揮中心或許近期開會時,可透過視訊會議與地方討論、溝通來減少誤解,避免再度造成地方與中央認知不同。對此,莊人祥回覆,「謝謝建議、會再參考」。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指揮中心與專家皆認為有需要測抗體 難在解讀和時機
彰化縣衛生局在入境旅客居家檢疫進行核酸檢測,因與中央不同調,引發政治風暴。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針對四類風險族群的血清抗體檢測研究計畫,期中報告將於8月25日出爐,格外引人注目。台灣微生物學會今舉辦新冠肺炎檢測研討會也討論到此事,有專家認同抗體檢測重點不在於揪出漏網,而是對於長期防疫政策的擬定具有重要性,也有專家認為要小心解讀,且現階段不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學理上確實有需要做抗體檢測,可從中了解防疫成效,彰化報告值得期待。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採檢對象包括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照組、長照據點長者及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將分析符合受檢資格民眾,了解各族群、年齡等抗體分布的情形、社區感染的程度,彰化縣衛生局預計8月25日公布大約3000人之初步結果。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今於研討會最後之問答時間強調,血清抗體研究的重點不是在找出有沒有漏掉,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一定會漏掉。」台灣防疫做得很好,案例很少,抗體研究更是像是挖寶一樣,但目的絕對不是要渲染什麼,而是相信這樣的研究可以為國人帶來很好的資訊。詹長權說,抗體是病毒和人類的戰爭過後,人類所獲得的武器,也是病毒留在身體裡面的免疫訊息,「抗體資訊是防疫的寶藏,不是一個不好的東西」也是大部分國家都在嘗試去挖掘的寶藏,對於防杜未來的疫情有所幫助。他感嘆,國內對於彰化血清抗體調討論紛紛擾擾,大多是負面的而且夾雜許多衍生的想像,單方面呈現「不要做、很不好」。但是取得了解病毒之戰所留下的資訊是好事,希望國人可以分辨。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也在研討會上指出,在台灣民眾還沒有打疫苗之前,了解族群中的抗體基準線是很重要的,有助了解病毒進來的自然進程。特別是彰化縣曾經發生感染源不明的白牌司機群聚案,至今仍有很多資訊未知。儘管台灣很多防疫措施是有效的,但仍然要「用科學的角度去看待研究,而不是政治的角度。」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提醒,台大醫院也有針對高風險族群做抗體檢測,必須要謹慎解讀,因為即使出現中和抗體,也很難排除是其他人類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抗體交叉反應。李秉穎說,指揮中心專家委員會曾經討論過抗體篩檢,目前共識是不贊成抗體普篩,但針對高風險族群的抗體,覺得可以考慮做,但是沒有急迫性,可以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來做。現在就去挖掘少數有抗體陽性的人,可能害這些人蒙受排擠,在本土案例持續歸零的狀態下,也沒有必要因此調整防疫政策。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強調,他個人從來沒有用過「普篩」這個詞,他也不贊成所有民眾去做抗體篩檢,而是要討論如何設定尋找檢測的標的。台灣居家檢疫有效防疫的同時,無症狀還是多少會存在社區,問題是有多少?該如何推估?解答這個問題,對於台灣的疫苗發展是有幫助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會後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做血清抗體研究,的確是有學理上的需要,可以從研究中瞭解到過去防疫做的好不好,指揮中心對於周二初步結果發表也是蠻期待的。
-
2020-08-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染疫者「免疫護照」 專家:約維持半年保護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目前為止全球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300萬人,死亡人數也突破80萬人,而疫情同時嚴重衝擊經濟,有人提出「免疫護照」概念,主張檢驗沒有病毒後,應可恢復工作。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感染者康復後會產生保護性抗體,但目前並不確定是否會有二次感染;其次在是否有保護力上,就目前看來,1、2月分感染新冠病毒者,至少半年後還有抗體。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上午於台大醫學院舉行,邀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學者進行討論。首位登場的教授施信如,講述免疫護照相關議題。她說,新冠肺炎病毒進展快速且會變異,如起初從中國開始時,覺得老年人較會得,年輕人不會得,後來臨床才發現28、30歲的成年人、有在運動健身者、甚至小朋友也會得到;而從臨床症狀來看,大部分都出現嗅覺、味覺喪失,並有侵犯到神經的情況。同時她也提到,長庚院內所收治的新冠重症病人,發現有引起血栓的現象,這都值得進一步研究。她也說,免疫護照這類證明,意在讓檢測出新冠病毒抗體的人復工,但世衛組織稱,尚無證據表明感染病毒康復且有抗體的人不會受到第二次感染;其次,免疫保護力是否能夠維持長期,目前看來,1、2月分感染新冠病毒者,至少半年後還有中和抗體。如果有人拿到免疫證明後到處工作、旅遊,需要觀察一陣子,確定他真的不會被感染。
-
2020-08-2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新冠肺炎檢驗研討會 台大公衛教授出席引關注
由微生物學會、台灣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會和台灣長期照顧感染預防暨控制學會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研討會,今天上午在台大醫學院舉行。包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台大醫院品管中心主任陳世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陳秀熙等學者進行討論。由於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因實施精準篩檢未通知中央,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而台大公衛與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驗,也連帶引發爭議,詹長權、陳秀熙今出席研討會,引人關注。研討會不開放媒體進入,提供線上直播。莊人祥致詞時表示,有媒體說是今天823炮戰,期待大家過程中針對目前政策與未來政策提出解方。同時他擔任主持人,介紹施信如教授將講述免疫護照相關議題。莊人祥說,截至目前為止,有65家醫學醫療資機構具有病毒檢驗能力,1天可檢驗逾7400件,會持續針對檢驗量能擴充外,也希望優化檢驗流程,很多醫學中心已經導入自動化大型檢驗儀器,希望這段時間積極奠基檢驗量能因應以後的大流行。他並特別對全國各醫師、檢驗機構等國家隊致上最高敬意,希望一起繼續努力控制疫情。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鴻仁: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
彰化縣衛生局為無症狀居家檢疫者篩檢,加上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萬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引發爭議。前衛生署副署長、抗SARS英雄,現任上騰生技董事長張鴻仁指出,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但目前彰化縣衛生局的作為,研究成分比防疫成分重,瑕疵是沒有事先報備防疫指揮中心,若是先報備,就不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張鴻仁說,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是醫師出身,又是公衛博士,是很認真而專業的局長。他說,在SARS期間,也曾發生中央與地方見解不同,因此制定了傳染病防治法,一切以指揮官說了算,當然相對應的,指揮官也要對防疫政策負起全責,所以地方跟指揮官見解不同時,比較好的做法,是在進行研究前,先跟指揮中心報備,當出現陽性個案時,才不會讓大家嚇一跳。張鴻仁是台大公共衛生碩士,也是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對於台灣是否應該進行普篩,張鴻仁認為,目前國內的防疫策略是精準防疫,檢疫與隔離政策也很一致,而指揮中心不贊成普篩的原因,在於台灣是一個感染率極低的地方,如果進行普篩,偽陽性的風險較高,一但檢驗出偽陽性的個案,將會製造許多問題,所以若在台灣進行大規模普篩,「創造的問題比回答的問題多」,檢驗的人數越多,問題就會越多,會有不必要的恐慌。對於前副總統陳建仁的臉書所提及的「失真的調查:從假陽性個案談起」,其中內容非常專業,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張鴻仁解釋說,在感染率極低的地區,進行普篩,偽陽性風險高,只要檢驗的靈敏度稍微不同,就會檢驗出偽陽性,卻對防疫沒有太大的幫忙。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血清調查 蘇益仁:有助抗疫對策 金傳春:找出傳播因子
在反對彰化進行萬人血清調查的質疑中,除認為普篩在此時意義不大,也擔心針對高危險群檢驗結果被外界拿來放大不存在的疫情。但專家提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不等於普篩,進一步研究有助更了解新冠病毒及傳播途徑,有助決定防疫資源分配等決策。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表示,彰化縣衛生局與指揮中心此次事件已成為「政治事件」,不予評論,但當年進行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一定的意義,更幫助面對未來遇上類似感染事件的處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指出,當時發現,部分在SARS期間去醫院修電視或換鈔票的人,體內也有抗體,表示曾經感染卻沒有症狀,進一步研究有助找到疾病傳播的危險和保護因子。金傳春指出,當年面對SARS,防疫是臨床防治與研究並進,當發現患者曹女士疑為和平醫院感染源時,專家會議即建議進行血清流行學調查,於是馬上提出計畫,衛生署也批准經費,只是當時疫情來得快去得也快,進行調查時,疫情已經結束。蘇益仁表示,當年SARS從三月底爆發至七月初結束,我國有三四六名確診案例,七十三人死亡,其中卅七人直接死於SARS。疫情結束後,疾管局立即啟動血清調查。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主要有幾個目的,第一是釐清確診案例是否真的為確診,第二是被排除的疑似個案是否也曾被感染;蘇益仁表示,當時曾有七百餘人被列為陽性個案,但經過血清檢驗後,僅有三四六人實際被感染,而被排除的疑似個案約三八○多名,其中有四成,竟也曾被感染過。蘇益仁表示,當時血清調查最大收穫是,指揮中心成立臨床小組,透過X光及臨床症狀判斷通報個案是否確診,此方式「僅供參考」,所有的確診個案都必須要透過PCR檢驗或是檢驗抗體、抗原,才能判斷是否為陽性個案。金傳春指出,如果此次彰化血清調查發現有中和抗體的人不多,顯示台灣感染者的確比較少,更可證明我們目前要求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作為是有效的,這也很有意義。
-
2020-08-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遭潑墨?王惠美:萬人血清篩檢 25日如期公布
彰化採檢風波,民進黨府院黨全面攻擊,彰化地方人士研判,綠營潑墨水目標是要讓彰化縣政府預定本月廿五日發表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期中報告結果失去正當性。為避免失焦及升高對立,有人建議縣府暫緩發表,等完整報告出來再公布,但縣長王惠美表示,如期舉行。台大公衛學院與彰化縣府合辦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預定本月廿五日在縣府中庭發表期中報告。王惠美表示,因相關通知與作業都已就緒,不可能取消,如果取消,更讓詆毀者如願,讓彰化萬人血清抗體篩檢失去立足點。地方人士則認為,近來發生多起從台灣出境遭檢出新冠肺炎陽性反應案例,引發台灣隱藏無症狀患者疑慮,各界寄望彰化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的「彰化萬人血清檢測」結果,做為台灣有無社區感染的指標。這項萬人血清檢測到八月初已篩檢約四千人,依台大公衛學院透露,部分受檢者曾感染新冠肺炎,其中有人已產生「中和抗體」,但具體結果在廿五日公布的期中報告裡會比較明朗。地方人士指出,府院黨及網軍大動作打壓彰化縣,是將彰化縣採檢居家檢疫與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混為一談,強力指摘彰化縣對居家檢疫者違反程序,會成為防疫破口,藉以質疑萬人血清檢測的不正當與正確性。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血清調查下周揭曉 陳建仁質疑失真引論戰
彰化縣政府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新冠肺炎萬人血清調查,即將發表結果,但前天深夜前副總統陳建仁在臉書發文,批評彰化縣調查是「失真的調查」。公衛專家金傳春及何美鄉昨天指出,彰化調查已進行中和抗體檢測,提高特異性,對於了解不多的新冠病毒,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助找出危險因子,擬定防疫政策。最近彰化縣衛生局因「逆時中」引發烽火滿天,先因自行擴大居家檢疫者採檢,遭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政風徹查;蒐集萬人資料的「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即將於八月廿五日公布結果,但遭網軍出征,連陳建仁都在臉書發文質疑。金傳春:非單一檢驗 比B肝認真陳建仁指出,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有三個決定因素,包括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愈低或真正盛行率愈低,檢測盛行率也就愈容易被高估,也愈會失真,必須利用更特異的方法再做確認。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立即在陳建仁臉書下留言表示,「彰化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使用了第二種實驗法,也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做特異性最強的中和抗體,比當年B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學多數未進行中和抗體測試還認真,應該正面鼓勵」。金傳春昨天進一步說明,彰化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並非只做單一檢驗,對於血清抗體陽性個案,會進一步進行中和抗體檢驗,如此已提高特異性;國內過去對於日本腦炎、德國麻疹,甚至SARS都做過類似調查。中和抗體的出現,表示感染過新冠病毒,且已有保護力。張鴻仁:感染率低 普篩偽陽性高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因萬人篩檢計畫,很多人對台大公衛學院和彰化衛生局產生懷疑,甚至有陰謀論;大家不妨耐心等待,不需急著評論研究的可能缺失。她笑說,等研究數據正式公布後,說不定結果會是大家所期待的,「說不定還能再度證實指揮中心的英明」。陳建仁說彰化縣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必須考慮盛行率,否則可能結果失真,何美鄉說,此說法符合教科書要求,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執行前已慎重多方考慮並討論,才會有中和抗體再次確認結果的實驗設計,以避免所謂的偽陽性。前衛生署副署長張鴻仁表示,陳建仁臉書內容非常專業,一般民眾可能無法理解;他解釋,在感染率極低的地區進行普篩,偽陽性風險高,只要檢驗的靈敏度稍微不同,就會檢驗出偽陽性,卻對防疫沒有太大的幫忙。何美鄉:地方多做 中央不應入罪彰化擴大篩查一千多例入境居家檢疫者,只有美國少年一例確診,何美鄉表示,這已證實陳時中一直說的,普篩的必要性真的不高。她認為,地方政府多做中央沒有要求的採檢,是因為新冠病毒對人類是如此新的嚴峻挑戰,所有國家採行的防疫措施都像是實驗性一般,在劇終前,沒有人知道哪個策略才是最佳的;彰化只是想多蒐集一些資料,恐怕不應以此入罪。
-
2020-08-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血清調查陳建仁憂失真 台大師指比當年B肝調查認真
彰化縣展開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預計本月25日公布,再加上近日爆出自行採檢無症狀返台者,前副總統陳建仁今在臉書表示,盛行率調查研究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易偽陽性失真。但台大公衛教授金傳春在陳建仁臉書留言指出,彰化研究比當年B肝病毒血清調查還認真,應正面鼓勵。陳建仁指出,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等三大因素恐有使檢測盛行失真,「盛行率調查研究的特異度越低或真正盛行率越低,檢測盛行率也就越容易被高估,也越會失真。」聯合報記者今上午致電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多次都沒有通,下午再次寫傳訊息詢問,陳秀熙表示,這幾天都在國際缐開會,非常忙,很抱歉,有空再談。記者在收到訊息後馬上打電話給陳秀熙,但電話就打不通了。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則是在陳建仁臉書下留言表示,彰化縣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有採納其建議,使用第二種實驗法,也請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做特異性最強的中和抗體,比當年B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學多數未進行中和抗體測試還認真,應該正面鼓勵。彰化縣政府、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結合縣內醫療院所從6月11日起,啟動彰化縣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從確診者、接觸者、居家檢疫者及健康照護人員等四大類高危險群調查抗體分布,目前初步完成近3000人抗體檢驗,發現四個族群都有抗體陽性者,但比例分佈仍待統計。
-
2020-08-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擔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 葉彥伯:與新冠肺炎篩檢無關
針對彰化縣衛生局採檢未有新肺炎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引發爭議,更被起底衛生局長葉彥伯兼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而且會址就設在彰化縣衛生局,被質疑與此次引發爭議的「精準篩檢」及正在進行的萬人血清抗體篩檢有關,不過,葉彥伯今天上午在記者會中強調,學會成立是以癌症的篩檢為主,與此次新冠肺炎篩檢無關。 台灣篩檢學會成立於2005年,依組織章程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團體,以促進疾病篩檢的研究與發展,加強與國際性疾病篩檢學團體的交流與聯繫,並提升國內疾病篩檢觀念及水準為宗旨。理監事成員包括台大公衛學院教授、專家、醫師及彰化縣衛生局科長及約聘人員等。由於網路攻擊葉彥伯擔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彰化縣衛生局除了正與台大公衛學院合辦彰化縣萬人血清抗體篩檢,近日又引爆彰化縣衛生局採檢未有新肺炎症狀的居家檢疫少年爭議,而台灣篩檢學會會址又在彰化縣衛生局,被質疑與篩檢學會有利益關係。由於葉彥伯擔任台灣篩檢學會理事長,被質疑刻意做篩檢有關,葉彥伯說,篩檢學會與這件事情完全沒有關係,也沒有從事任何跟新冠肺炎有關的研究,這個學會當初成立還是以癌症的篩檢為主,是一個學術性的,去做推廣、衛教、甚至與國外交流的一個學會。葉彥伯說,台灣篩檢學會的地址就是一個通訊地址,學會有時會有些內政部的公文要寄過來,要提供給內政部收發公文用。面對網路、名嘴排山倒海的攻擊,葉彥伯表示,在公的立場上,只要涉及到與新冠肺炎防治相關,如果有不實訊息,就會依照假訊息的方式來處理,私的部分,他個人沒有在看網路及政論節目,所以一笑置之。
-
2020-08-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彰化衛生局採檢案吵什麼?正反論點一次看懂
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美國返台無症狀少年發現確診新冠肺炎,指揮中心卻大動作找政風單位介入調查,一番美意為何釀成爭議,令外界霧裡看花,整起事件來龍去脈及正反論點一次看懂。一名美國返台的少年(案485)在居家檢疫期間確診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他無症狀卻被彰化縣衛生局採檢送驗,違背目前「有症狀才採檢」政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如此大動作調查引發正反議論。說起政風單位,難免讓外界產生和貪汙、利益迴避、公務機密等較負面的聯想,彰化縣衛生局揪出隱藏的確診個案明明是好事一樁,不免讓外界好奇指揮中心這麼做的背後原因。消息一出,各界譁然,不僅彰化縣縣長王惠美替衛生局人員抱屈,醫界、公衛界也有專家替彰化縣衛生局鳴不平。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前秘書長蔡明忠今天發出「給部長的一封信」,不解彰化縣衛生局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涉及了什麼貪瀆不法,竟要掌理廉政、貪瀆的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則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說法,年輕且無症狀的感染者是全球大流行主因之一,彰化縣衛生局積極檢測、避免疫情擴散,不解指揮中心為何要以政風調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首度回應此事,他強調,政風是各政府單位中對於廉政、調查、宣導、輔導的單位,是具有法律背景的第三方單位,請政風單位介入調查目的在於杜絕外界對指揮中心「吃案」的疑慮,而非將彰化縣衛生局視為犯罪,也不是為了做什麼處分才這麼做,只是希望釐清事實。陳時中說,根據現行規定,居家檢疫者一旦出現症狀,隨時可聯絡衛生局安排就醫進行公費採檢,無症狀者並不在公費採檢之列,而這名個案明明沒有症狀如何能到醫院採檢,是不是居家檢疫體系出現漏洞,這是他接獲此案時,腦中冒出的第一個疑問。陳時中指出,經初步了解,發現彰化縣早從2、3月就主動針對無症狀者介入採檢,至今採檢超過千例,僅檢出1例確診,也就是這次從美國返台的個案,但指揮中心對此狀況卻毫無所悉,才會透過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希望釐清事實,也認為地方政府若有不同想法,應和指揮中心討論,上下防疫一條心。今天稍早有傳聞指出,彰化縣衛生局以地方政府預算替無症狀者採檢,並不是使用公費預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也坦言,若地方衛生局有額外經費替民眾採檢,只要個案同意接受採檢即可,無需經過指揮中心同意。但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今天下午受訪時卻說,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民眾無論有無症狀,只要有採檢需求,彰化縣衛生局都會協助安排採檢,並由醫院向中央申請採檢費用,明顯與指揮中心訂出的「有症狀才採檢」的公費採檢條件不符。指揮中心醫療應變小組副組長王必勝傍晚在臉書發文指出,每一項防疫政策的形成,是考量現實的防疫成效、國內外形勢的判斷、專家學者的諮詢、數字學術的解析等才做出的決定,既然「防疫視同作戰」,就需要有指揮中心統合中央、地方的力量,貫徹並落實相關措施。王必勝說,如果每個地方政府都以超前部署為名擅自行動,不僅防疫工作混亂,也會造成各地民眾權利義務出現落差,若有好的建議應交由指揮中心討論,真的可行就讓大家一起實施,才能有效率運用有限資源,而不是亂槍打鳥、擅自行動。綜觀這次事件,彰化縣衛生局雖秉持超前部署美意,主動替許多無症狀的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民眾安排公費採檢,卻也因為不符合指揮中心訂定的採檢條件,讓美意變質為爭議,彰化縣衛生局為何這麼做、整起事件來龍去脈,仍有待政風單位進一步調查釐清。
-
2020-08-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秋冬流感新冠齊發 醫憂:台灣的快篩在哪裡?
時序慢慢靠近10月流感季,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症狀雷同度高,疫苗施打時程很可能趕不上,各種潛力藥物之療效也尚未確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提醒,防疫要從體外大環境和體內微環境的調控做起,才能阻止病毒繁殖、避免輕症變重症。他也提醒,新冠肺炎治療是「比氣長」,醫療能量絕不能癱瘓,也要有快篩可以區別流感患者,這都是因應秋冬疫情的關鍵。台大公衛學者今舉辦「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周百謙演講中提到,八零年代已有研究顯示病毒可以離體存活,但受溫濕度影響,攝氏六度、濕度50%的環境,病毒存活率會明顯提高。所以如果在冷氣房溫度很低、氣管過乾,這會讓鼻腔的環境變得比較有利於病毒繁殖。周百謙表示,呼吸道是新冠病毒主要攻擊的目標,感染後降低後續氣道發炎和肺炎,除了靠藥物,體內微環境的維持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吸菸者容易重症,因為體內環境細胞已破壞。當人感染了病毒,除了用藥,也要回到正常生活作息、降低自律神經壓力,療效才會好。對於秋冬疫情,周百謙點出篩檢和醫療量能的重要。「中研院國衛院疫苗有傳來好消息,但我們的快篩在哪裡?」周百謙表示,現在最擔心的就是流感季開始之後,由於症狀的相同性太高,如果兩者伴隨發生會難以去格,發展有效的快篩將是重點。否則,到時候可能急診人滿為患,「因為每個人都要關起來,等待PCR檢驗結果出爐。」他也說,如果醫師有敏感度主動找到個案,「應該要謝謝他,而不是檢討他。」周百謙表示,在國際期刊和國內個案都可以看到,新冠肺癌的重症個案有暫時性的免疫癱瘓,如果加上壓力、疲勞、睡眠呼吸中止等情況,也會加重某些免疫細胞的不反應。為了度過這段暫時的脆弱期,醫療上會用各種支持療法、控制細菌感染的方式,幫助人撐過去並將損害降到最低,所以「這就是比氣長,醫療能量絕對不能癱瘓,」這也是因應秋冬可能疫情的關鍵。周百謙也提醒,口罩是台灣防疫的關鍵,上升中的口罩需求也是世界趨勢,未來布口罩市場會興起,因為布口罩可回收,但現行口罩在自然界中要185年以上才會分解。再者,台灣未來可善用精良的人工智慧科技,在醫療環境中發展融合「零接觸」的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