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搜尋
冷氣
共找到
546
筆 文章
-
-
2021-08-15 該看哪科.耳鼻喉
過敏性鼻炎好尷尬 這個症狀容易讓人誤會新冠確診
近日天氣時晴時雨,加上夏天戶外炎熱和室內空調的溫差,稍不注意,過敏性鼻炎就容易發作,而且流鼻水又與新冠肺炎症狀類似,難免引起旁人側目,十分尷尬。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建議,過敏性鼻炎除了靠藥物控制,若能從生活習慣或環境下手,狀況能獲得更佳的改善。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表示,過敏性鼻炎雖不是很嚴重的疾病,但會影響病人的社交活動、學習成果和工作效率,不可忽視。目前,常見的藥物治療有口服抗組織胺、去充血劑、具抗組織胺及類固醇成分的鼻噴劑,然而「避免過敏原」才是改善過敏性鼻炎的根本。桃園分院小兒科主任顏俊宇表示,除溫度變化,台灣氣候潮濕,適合塵蟎生長,家中床單被套、冷氣濾網和書櫃家具都有它的蹤影。另外,汽機車廢氣、工廠廢煙的懸浮微粒和化學物質(例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也會刺激呼吸道過敏,因此空汙嚴重時要減少戶外活動,外出也要戴口罩,居家環境也要定期打掃整理。盧星華提醒,避免過敏原才是改善過敏性鼻炎的根本,例如用熱水清洗床單、使用有高效濾網(HEPA)的空氣清淨機、減少使用窗簾和地毯,可以降低症狀發作的嚴重度及頻率,只是單用一種方法或許可以減少環境中過敏原的量,但對於症狀改善可能沒有明顯幫助,最好能多管齊下。顏俊宇也說,病發時,除了靠藥物控制,每天用吸1到2次生理食鹽水蒸汽,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也能有效緩解症狀。另外,健康均衡飲食,避免高糖高油,以及適度運動和規律生活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避免鼻炎找上身。
-
2021-08-13 養生.生活智慧王
6、7月電費帳單暴增? 兩招檢查台電是否算錯價
民眾在8月初陸續收到今年6到7月電費帳單,許多網友討論「怎麼會多那麼多」、「電價是不是偷偷漲」,台電表示,絕無偷偷漲價,電費帳單上都附有該期帳單計算公式,以及與去年同期的用電度數比較,若計算公式最後有出現一項「負數」,就是已經扣除6、7月夏月電價。台電說明,6、7月取消夏月電價,由於都是在月底決定,有些帳單變更計算方式不及,將在下一期把該扣掉的夏月電價扣給用戶。大致來說,若帳單在8月2日之前就收到,可能還沒有扣除夏月電價,之後則應該已經扣除。台電表示,民眾可以檢查電費帳單,在「計費內容」一欄下方,會有該期電價計算公式,除了可以比對「電價有沒有偷偷漲」之外,如果計算公式最尾端出現一項負數,那就是扣除夏月電價的部分。例如記者家中帳單在8月6日收到,6月部分算式仍以夏月電價級距計算,7月部分已經以非夏月電價級距計算,公式尾端出現「負355元」,就是扣除的夏月電價。另外,台電也提醒,在帳單中「節電資訊」一欄,會有去年同期用電度數,與今年同期用電度數比較。以一級變頻冷氣來說,4坪大小空間用的冷氣,在家上班每日多開8小時,每個月可能多耗160度電,民眾可以比對用電度數、評估帳單是否正常。有餐飲業者收到電費帳單暴增為幾十萬元,台電表示,該個案為電表故障;若用戶對電表有疑慮,打電話向台電反應後,台電人員將到現場先看外觀是否明顯故障,並做簡單測試,如果用戶堅持要深入檢查,會拆機帶回檢測,假如所有檢測都是正常,在向用戶說明後,仍會按照抄表結果計費。
-
2021-08-1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衛福部推疫苗數位黃卡 立委批浪費公帑:用擾民製造政績
衛福部規畫「疫苗數位證明簽發平台」,上網登錄即能下載相關證明,如同「數位黃卡」。不過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批評,中央健保署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也有疫苗接種紀錄,既然已有現成使用平台,為何又要花錢做新的?「陳時中左手打右手,用擾民來製造政績」。蔡壁如今在臉書指出,衛福部說要推出「疫苗數位證明簽發平台」,作為民眾進出公共場域的健康通行證,「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衛福部很忙了!原來在忙著花錢擾民做新平台!」蔡壁如表示,衛福部中央健保署已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1288萬人次下載,是政府部門開發實名制的APP中用戶最多的,也是台灣2020年度熱門APP排行榜冠軍,上面不僅已登載民眾在醫療院所的病毒檢測結果,也有疫苗接種紀錄,「衛福部的高官們,難道你們沒有下載這個APP嗎?難道你們不知道這個APP可以成為國人疫苗接種的證明嗎?」對於有民眾未接種疫苗,卻在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上出現已接種證明,衛福部長陳時中說,「可能在哪個環節上出錯」,蔡壁如也表示,每位民眾就醫後的訊息,都是由醫療院註記在健保卡上,再連接到健保App,「如果要有錯誤,就會是源頭出了錯,如果源頭出了錯,不管用哪個平台,都會是錯的」。蔡壁如也對陳時中喊話,「除了在辦公室吹冷氣看報告之外,也要多到第一線走走、看看啊!才不會跟現實脫節太久」,政府既然可以把口罩預購、購買紀錄及口罩地圖等選項加入健保APP,現在為何不能做為「疫苗數位證明簽發平台」,只要顯示民眾的篩檢及疫苗接種紀錄,以利民眾出示,既能兼顧隱私又能免去浪費公帑與疊床架屋之弊,「這是簡單的判斷題,而非技術問題,請衛福部的高官們不要浪費公帑又擾民」。
-
2021-08-11 養生.抗老養生
汗流太多易增心臟負擔!醫授「夏季6個養心術」:愛賴床、愛生氣要當心
夏天氣溫高、環境易悶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加速了血液循環,也使得心臟的做工量增加。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汗為心液,過度流汗就 容易傷心、增加心的負荷;心又主神明,掌管著對外界的反應。也就是說,在夏天又悶又熱的環境裡,人容易疲勞、倦怠、頭暈等,再加上心的工作量增加,心又主神明,所以,人就容易暈眩不清、反應不靈敏。因此,到了夏日,養生的重點在於心,以免混沌不清:方法1、睡眠要充足夏天容易煩熱、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不足、神智不清爽,且睡眠不足容易使中氣不足、通體不暢,而容易生病。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先要睡眠充足,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頭昏腦脹,而能神清氣爽、頭好壯壯。中醫認為,夏天最好晚睡(但晚上11點前必須上床睡覺)早起(早上5、6點就起床)。在古時候夏天很熱時,太早睡覺容易因悶熱無法入眠,晚點上床氣溫涼些,反而有助睡眠品質的提升。現在大家有了冷氣,不必擔心悶熱睡不著的問題,但仍需注意冷氣不要吹太多、溫度調節在 25~28℃就好,以免毛孔閉合、身體難以散熱,或甚至打亂了體溫調節中樞。夏天原本身體就容易呈現微微排汗的狀態,使新陳代謝增加,來加速排除身體產生的廢物,而不堆積在體內,因此冷氣開太強,反而使體內產 生的廢物難以排除。方法2、勿睡過多,早起運動雖然說睡眠充足對養心很重要,但也不建議因 為夏日炎炎正好眠,就睡太多。早起多運動,可以使身體新陳代謝變好,晚上更容易入眠,而提高睡眠品質;且早上起床後做些輕鬆的運動、散步等,可提高身體免疫、防禦外侵的能力,使氣血流暢,如此一來,整天的工作就會比較有精神、思緒也會比較清明。現代人很容易有「冷氣病」,中醫辯證論治,近年來常常在夏天開冬藥治療疾病。 因為很多人從酷熱的大太陽下進入強冷的冷氣房,立刻著涼中暑生病,所以,必須使用冬天用的大熱藥來排出體熱;冷氣病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因此在夏天一定要適度的運動、讓體熱排出,身體才會健康。方法3、養心之外,也要顧脾胃隨著季節愈來愈熱,尤其到了梅雨、颱風季節,就得注意暑濕問題,暑易傷氣傷陰、濕易傷脾。夏天的食物很容易腐壞,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新鮮衛生、食物煮熟少生食。此外,因為天夏天人體體溫比較高、腸溫也高,容易引起腸胃痙攣、腹痛、腹瀉等問題,所以,飲食以清淡為宜,不要過度增加腸胃的負擔。方法4、補充水分,加速病菌代謝夏日養心最擔心心氣不足,過度流汗容易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引起心悸、血壓降低等而「傷心」,所以,水分的補充一定要足夠;且因為夏天容易潮濕、流汗、泌尿道感染等,體內的廢物產生也相對的比較多,充足的水分補充不但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病菌,也可加速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此外,若有輕微的中暑現象,可以運動飲料加熱水飲用,不但能發汗、補充電解質,又可退暑。方法5、補充蔬果,冰冷少食因為夏天的人體新陳代謝很快,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來幫助體內細胞的修復;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取,以蔬果的來源最好,對人體的幫助最大,當季的時令水果是最好吃又最有營養的,台灣夏天的當令水果很多,但有些較屬於冰冷的瓜果少吃,例如西瓜寒涼,所以最好不要晚上吃,因為晚上腸胃也要休息,寒涼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痙攣,導致腹痛發生;而腸胃較弱的人,鳳梨最好少吃一點。此外,夏天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冰,一吃冰就覺得消暑又涼快,但是冰淇淋、剉冰等冰品冷飲,易寒食傷胃,對腸胃系統的保養很不好,所以能少吃就盡量少吃。方法6、夏日養生,使志無怒因為夏天體內新陳代謝快、容易火氣大,所以,做事情要保持身心愉快、心情平和、情緒保持平靜、不要動輒煩惱或動怒,否則「逆之則傷心」,不論是功能上的心,或心理、思慮等,都可能受傷;若夏天未能好好照顧身體,到秋天就容易秋燥,容易有燥熱疾病產生。延伸閱讀: ·為什麼夏天也會出現心臟病? 專科醫師解析背後原因 ·夏天吃對蔬果對心臟好! 專家認證「護心飲食3大重點」:今天吃了嗎? 
-
2021-08-11 新聞.健康知識+
熱傷害 中暑掛急診女性增7.5倍
台灣一一○年來溫度已上升一點六度,高於全球平均,暖化加劇也引發熱傷害。中研院學者發現,當每日最高溫達卅四度以上,因中暑而掛急診案例就增加四倍,其中女性增七點五倍最高;戶外活動熱傷害則以孩童最明顯,當溫度達到卅三度以上,零至十四歲的急診數量將暴增為六點八倍,顯示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影響甚鉅。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副執行秘書龍世俊昨參加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氣候沙龍」,她利用過去十五年資料分析發現,當每日最高溫達到卅四度以上,因中暑而掛急診的例子就增加四倍,其中男性為三點五八倍,但女性卻大增為七點五倍,老人則是五點二倍,家裡的老人及主婦可能捨不得開冷氣而導致中暑。戶外活動者的熱傷害,除了溫度還納入相對濕度、風速、太陽輻射影響,龍世俊指出,若溫度達到卅三度以上,戶外活動者中暑急診人數增為四倍,其中老人五點五倍,值得關注的是,零至十四歲的族群增為六點八倍,上升幅度最高。龍世俊說,至於非意外死亡相對風險,每日溫度卅三度以上時,增加幅度約百分之八,卅二度以上增加百分之五,性別、年齡差異不大,但仍以老人死亡風險較高。如何應對氣候變遷下的熱傷害衝擊,她說,應善加調配工作時間及運動時間,未來建築或空調設備也應朝向節能設計,政府與民間更應提高解決能力,才能減緩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熱傷害。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
-
2021-08-05 新聞.健康知識+
東奧症候群注意 長時間看東京奧運這4種人應小心
四年一度的東京奧運開打,雖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延後一年,但奧運仍然是全世界最矚目的運動賽事。這次的東京奧運賽事有睽違13年重返奧運舞台的棒球,比較可惜的是,台灣也因為疫情而放棄爭奪參賽資格,不過此次奧運台灣舉重選手郭婞淳率先拿下一金,羽球女單戴資穎也已二連勝勢如破竹,相信接下來各項賽事都還會有好消息傳出,令人期待不已! 不過長時間觀看東奧賽事的同時,有些身體狀況也要特別注意,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表示奧運的賽事密集,加上網路發達,不管在台灣熱門還是冷門的運動項目,大多能找到轉播,且單場賽事時間大約都在2-3小時,長時間窩在沙發、椅子上看轉播對身體也是一種負擔,尤其是有腸胃問題、三高、痠痛或眼睛易酸澀的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唷! 想邊看賽事邊大吃大喝,有腸胃問題、三高患者可以這樣做一場賽事兩三個小時,不僅長時間坐在沙發上,還要搭配看賽事的好夥伴飲料、酒類、零食甚至是下酒菜,邊看邊吃好過癮,但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提醒久坐不動又大吃大喝,腸胃問題一定首當其衝,零食、下酒菜多為燒烤、油炸類食物,纖維攝取非常少,同時又久坐不動影響腸胃蠕動,再加上邊看比賽容易不知不覺吃進大量食物,容易便秘、脹氣、消化不良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除了平時多吃益生菌顧好腸道外,也可以提前備好酵素等,幫助腸胃消化,以免腸胃負擔過大。而觀看比賽常吃的酒水飲料、各式點心,對三高患者負擔較大有些甚至是禁忌食物,因此在與世界同樂、觀看血脈噴張的東奧賽事時,同時也要注意情緒波動、食物攝取,即使稍微放縱,也應避免吃太多重油、重鹹、重甜的食物,導致過量攝取鈉離子、糖份、油脂等,而不利病情控制。除了藥物定期吃不能遺忘以外,也建議可以用較健康的零嘴來替代原本觀看奧運賽事的點心,飲料也盡量改喝無糖茶類、風味無糖氣泡水等,滿足口慾的同時也可以讓身體不要有太多負擔。 久看久坐好痠痛,肌肉關節、眼睛舒緩有撇步長時間不動又一直盯著螢幕,肌肉關節與眼睛的負擔可想而知,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提醒民眾,趁著東奧賽事暫停或者中場休息時間,一定要起來伸展身體、稍微閉眼讓眼睛放鬆,觀看奧運的過程中,也可以幫自己的關節、肌肉按摩,甚至可以一邊坐著簡單的伸展運動,一邊觀看比賽,於賽事前後也可以多補充維生素B、C,幫助抗氧化、抗發炎,減少肌肉痠痛的機會。 眼睛容易乾澀的人,要盡量避免室內電風扇或冷氣直吹眼部,最好在觀看比賽前先備好滋潤眼睛的生理食鹽水或眼藥水,以便隨時幫眼睛補水,不要讓眼睛過於乾澀導致不適。觀看賽事的過程中要記得眨眼,時不時的讓眼睛轉轉、看看窗外遠處,也可以按摩眼睛周圍穴道幫助放鬆,以免眼睛疲勞、痠澀。在密集用眼前也可以適量補充對眼睛有幫助的營養素,像是蝦紅素可以幫助睫狀肌放鬆,減少眼睛疲勞狀況,葉黃素、花青素、玉米黃素等,也都是能幫助滋養眼睛的營養素,而多補充魚油、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也可幫助眼睛滋潤,減少眼睛乾澀的程度。 大樹藥局吳東穎藥師最後提醒民眾,因為疫情長時間無法外出活動,觀看奧運賽事勢必是一件難得且讓大家非常興奮的活動,不過一定要注意避免群聚,自己在家中觀看,可以與朋友用社交軟體在網路上同樂,切勿呼朋引伴群聚室內觀看賽事,以免造成更多的傳染導致成為防疫破口! 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吳東穎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08-04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防疫茶當水喝小心反傷身 中醫師解密「正確喝法」
自全台防疫升3級警戒以來,部分診所陸續改為線上看診,因應民眾想提升免疫力的需求,不少中藥行、中醫診所也紛紛推出防疫茶包,但有民眾天天看著新聞報導,越看越焦慮,於是每天將中藥材製成的防疫茶包當水喝,不料連日豔陽高照,竟覺得越喝越怕冷,中醫師鄭愛蓮呼籲,防疫茶雖然有提升免疫力的作用,但飲用不當仍會產生負面效果,若察覺身體出現異狀應立即停止飲用。防疫茶提升免疫力 腸胃較無力易腹瀉1名年約50歲的中年男子,平時工作常跑外務,身體強健,無特殊疾病,近幾個月來因為受到新冠疫情相關新聞的影響,便每天將中藥材配製而成的防疫茶當水喝,想要藉此預防罹患COVID-19,不過防疫茶的配方通常以清熱、解毒的藥材為主,其中包含金銀花、板藍根等,其藥性較寒,如果是腸胃功能不佳或體質較虛寒的人,最好經醫師診斷評估後再使用。鄭愛蓮表示,依據中醫理論,鼻子和皮膚是肺的系統,就像人體的城牆,若防護系統完善、城牆足夠密合且堅固,病毒就不容易入侵人體,防疫茶的作用是使身體的城牆和防衛系統牢固,使外邪不易入侵。不過如果體內的臟腑本就虛弱,則必須先調理臟腑,使其正常運作,例如腸胃較無力的人,喝了防疫茶可能會容易腹瀉,需搭配醫師開立的處方調節腸胃系統,同時強化腸胃和免疫系統功能。注意適量飲用 早睡讓病毒沒有可趁之機至於平時該如何正確飲用防疫茶呢?鄭愛蓮說明,可將防疫茶包加入1000.c.至2,000c.c.的水煮開,每天喝1個馬克杯的容量,約400c.c.至500c.c.左右,若沒喝完可先冷藏,隔天再加熱喝,防疫茶包的配方主要是抵禦外邪入侵、提升免疫力、補肺氣、調和營衛,只要注意適量飲用,健康的小孩和成人都可以喝,若有其他疾病或腸胃功能不佳者,建議先詢問中醫師的意見,再另行調理。值得注意的是,想提升身體的防疫能力,不能只靠防疫茶,鄭愛蓮提醒,平時在家還是必須關掉冷氣,多運動至流汗的程度,透過排汗將體內毒物排出,也可挑選戶外人較少的時候,在住家附近曬太陽,改善手腳冰冷、少吃生冷的食物,像是生菜沙拉、涼拌菜,連去冰飲料也須避免,更重要的是注意避免熬夜,晚間11點起是人體內臟代謝廢物、休息的時段,應盡量早睡,讓病毒沒有可趁之機。(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服用「清冠1號」能預防新冠肺炎? 中醫師解答 ·新冠肺炎疫情發燒!害怕染疫?焦慮爆表!營養師強推解憂食材
-
2021-08-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勤洗手卻洗出肌膚問題?皮膚科醫授緩解方法
2020年至今,COVID-19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台灣於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全國進入3級警戒,人民配合中央防疫政策減少移動及外出,期望疫情能盡快獲得控制。在各種防疫措施中,最根本也是最普遍執行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勿摸眼口鼻」,然而,國泰綜合醫院、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指出,這些防疫基本功也伴隨了一些皮膚疾病的發生或惡化。戴口罩常見的皮膚問題 酒糟、痤瘡、溼疹首先來談配戴口罩相關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遇到的有酒糟(或稱酒渣、玫瑰斑)、痤瘡(即俗稱痘痘)、毛囊炎、溼疹及接觸性皮膚炎等。酒糟:是1個常見且成因複雜的皮膚疾病,症狀包含泛紅、刺癢、丘疹及膿皰等,且有多種可能的惡化因素(急遽溫溼度變化、悶熱、高溫、陽光曝曬、辛辣食物、作息、壓力、焦慮等),長時間配戴口罩可能造成酒糟因悶熱潮溼而發作或惡化。痤瘡:病患於溫溼度較高時出油量增加,容易造成痤瘡惡化,長時間口罩配戴亦可能造成此情況加劇,位置常見於下巴及下頷。悶溼的皮膚環境本為「毛囊炎」的常見原因,長時間配戴口罩同樣會因悶熱潮溼造成毛囊阻塞發炎,除常見的細菌性毛囊炎,亦可能形成較難治療的黴菌性毛囊炎,發生在臉部之外,亦可能延伸到脖子。溼疹:是皮膚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除了可能因口罩悶住生成或惡化,摩擦也是1個常見的因素,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好發於口罩面容易摩擦的臉頰、下頷側緣以及束帶容易摩擦的耳後及側臉頰,患者可能出現刺癢、龜裂、組織滲液等症狀。以上情形民眾會發生,醫護人員發生的機會更高(如需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長時間使用,可能更容易或更嚴重)。曾奕騰說明,「戴口罩」雖可能伴隨皮膚疾病,但是為了防疫及生命安全,仍然是「必須」的措施,在此提供以下方法減少發生的機率或減輕症狀:1.環境許可時(如單獨1人1室或是家中,需符合防疫法律規範)將口罩取下讓皮膚透氣休息。 2.配戴口罩時避免化妝及使用非必要的保養品,減輕皮膚負擔。 3.選用適當的口罩(一般民眾日常使用有醫療器材核准認證的外科口罩即可,非必要不需配戴如N95等高密合高阻隔的口罩)。 4.盡量待在通風涼爽的環境(可搭配冷氣空調使用)。 5.於口罩供應量足夠時,1天至少更換1次口罩。 6.於耳後因口罩束帶摩擦造成發炎不適,可搭配市售將雙耳掛帶固定於枕部的扣帶或固定器,或改用綁帶式口罩。 如果這些方法都無法改善皮膚症狀,則需尋求皮膚專科醫師診治。勤洗手常見的皮膚問題 手部溼疹、汗皰疹、刺激性皮膚炎、慢性甲溝炎其次談到「勤洗手」可能衍伸的皮膚問題,臨床上常見包含手部溼疹或汗皰疹惡化、刺激性皮膚炎以及慢性甲溝炎等。手部溼疹、汗皰疹:兩者為常見且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部分患者常在季節轉換、作息不規則、工作或課業壓力大時復發或惡化,而經常接觸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亦常造成此類病患情況惡化或更容易復發。刺激性皮膚炎:症狀可發生在所有人(無論本身是否有手部溼疹或汗皰疹病史),只要水、清潔劑、酒精或其他化學物質接觸頻率或濃度夠高,即可於接觸部位產生發紅、刺癢、脫屑或乾裂等症狀,民眾常說的富貴手即為1種慢性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好發在常做家事且未配戴手套的患者,醫療從業人員也很常見,而防疫期間因需勤洗手,使得平時不常做家事的病患亦發生類似的症狀。慢性甲溝炎:較常見於時常「溼」洗手的病患,因清潔劑未沖洗乾淨、沖洗後未確實擦乾,造成清潔劑和水分堆積於指甲周圍甲溝,刺激甲溝發炎腫脹,且潮溼皮膚環境可能使皮膚表面念珠菌增生,讓慢性甲溝炎更惡化、更難治療,和急性甲溝炎不同,慢性甲溝炎常為多發(多指,急性通常一指)、疼痛感較急性輕微(急性常伴隨強烈疼痛)、較少化膿(急性常見有膿液堆積),也因此患者較晚就醫,使治療期變長,非疫情期間多見於經常碰水且不戴手套的病人(家管、餐飲從業人員、從事園藝者),疫情期間有人數增加的趨勢,且不限於平時常見的病人族群。曾奕騰再次說明,和戴口罩相同,「勤洗手」可能造成皮膚的問題,但仍是防疫以維護生命安全不可或缺的步驟,以下提供幾點注意事項,幫助減少發生的機會及嚴重度:1.選用正確的人體皮膚清潔劑(洗手乳、75%酒精等),避免使用次氯酸水、漂白水或其他環境清潔消毒藥劑於皮膚。 2.溼洗手時應將清潔劑確實沖洗乾淨,結束後確實將雙手擦乾或烘乾。 3.於每次乾、溼洗手完成後補擦護手乳、霜或凡士林保護皮膚。 4.減少不必要的皮膚接觸,克制或改掉喜歡用手到處摸的習慣,間接減少必須洗手的時機。 5.若以上方法仍無法改善或緩解皮膚症狀,則應尋求皮膚科醫師協助。曾奕騰最後提醒大眾,全球COVID-19新冠肺炎尚未平息,防疫生活仍需執行,因此提供以上資訊與民眾參考,落實防疫措施同時也照顧皮膚健康,若民眾還是有任何疑問或難解的皮膚問題時,可找皮膚專科醫師診斷及治療。(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疫用含酒精乾洗手液有用嗎? 美國FDA警告「4大注意事項」小心副作用 ·乾洗手、含抗菌成份肥皂預防病毒有用嗎? 美國FDA解答
-
2021-07-30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宅在家加強清潔防疫 粉領族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上身
南投縣30歲陳姓女子防疫宅在家,經常打掃房屋、料理三餐,最近右手臂痛,無法提起物品,甚至夜裡痛醒,醫師檢查,發現她肌肉有明顯結節,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對結節注射小量麻醉劑之後,疼痛感消失,也提醒要適時休息,並進行伸展運動緩解不適。南投醫院疼痛科醫師隋善中說,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是慢性疼痛異常,通常是肌肉受過傷、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造成肌肉纖維生成結節。這個結節又對觸碰變得敏感,出現激痛點。按壓這個結節會激發肌肉嚴重的疼痛感。隋善中說,患者可能出現肌肉逐漸無力或影響活動、甚至影響睡眠及心情。好發的部位主要跟常做的動作有關。常舉手打掃,可能好發在肩膀肌肉。拿鍋鏟炒菜可能好發在肩外側肌肉。不論哪一個肌肉,都需要詳細找出激發點,有時病人有會有多個激發點。誘發的因素包括長期姿勢不良、長期肌肉疲勞甚至肌肉過分著涼,例如睡著時冷氣對著吹。除了藥物治療、伸展等保守治療方法,也會依狀況使用注射治療,針對激發點注射局部麻醉劑或小量類固醇。利用乾針多次穿刺激發點,也會有效果。由於肌筋膜症候群痛起來會影響工作效率、生活品質,醫師強調,平常就要讓肌肉適度伸展運動及休息,避免肌筋膜症候群上身。
-
2021-07-30 養生.聰明飲食
熱到懶洋洋精神變不好? 5種日本人最愛夏日提神飲食
夏天氣溫越來越高,總是感到疲倦、懶洋洋、心情鬱悶,特別在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中,外出還要戴上口罩,讓人整個提不起勁!日本人認為夏天容易讓人覺得疲累,思考與行動力也變緩慢,日本人常以5種「食物」幫助身體在炎熱的夏天,能保有精神與元氣。水份、鹽份、維生素B、礦物質 喝味噌湯一次補充很多人會懷疑,炎熱夏天怎麼會建議喝熱湯?事實上,日本人最常吃的家常菜「味噌湯」,只要喝上一碗,就可以同時補充水份與鹽份外,維生素B與礦物質也能夠一起攝取。此外,夏天胃口不佳,味噌等發酵食品,正好可以幫助調整腸道環境,免疫力也可能跟著上升,好處多多。在冷氣房也會缺水 透明保特瓶提醒自己該喝水了夏天就算待在室內,吹冷氣容易讓空氣變得乾燥,導致水份流失,在辦公室的上班族經常喝咖啡代替水,覺得能提神與補水份,但事實上咖啡因容易利尿,反而更容易讓水份流失,覺得口渴直接喝「水」才是最好的方法,但在辦公室或室內,常常會忘記「喝水」,視覺刺激就非常重要。大罐保特瓶可以當作視覺刺激,提醒自己要喝水的道具,將1至2公升大容量保特瓶,裝滿水放在放在眼前,讓自己能夠看到就想到自己應該要補充水分,1天目標1至1.5公升,可是要記得喝水切記不要一口氣,當喉嚨覺得乾渴時,少量喝幾口,不要直接用嘴著瓶口牛飲。晚上肚子餓可能睡不著 毛豆營養又不會造成腸胃負擔為了不要中暑,每天能夠有好的睡眠相當重要,身體處於睡覺狀態得到休息並恢復精神,不過有時深夜肚子餓或吃飯比較晚,如果有便利商店開門,營養均衡的便當可能賣完,只剩下肉比較多的飯盒,或是更單調的三角飯團。其實,還有另一項選擇,就是便利商店賣的冷凍或冷藏毛豆,能夠給予飽足感,對腸胃的負擔也不會太大。睡前如果肚子餓,完全不吃東西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吃一些毛豆對腸胃負擔不會太大,如果毛豆太單調,可以加上豆腐或納豆,由於毛豆富含維生素B1,可以讓身體比較有精神,減少因天氣熱而懶洋洋,把身體狀態調整好,預先準備食材,肚子微餓時就可以填肚子並補充營養。天氣熱食慾不好? 日式漢堡排滿足味蕾和鼻子不過,夏天炎熱不想吃東西,就算勉強自己吃點東西,身體精神可能難恢復,營養均衡也不容易兼顧。建議可以一個禮拜找一天工作比較不忙的日子,做個日式漢堡排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許對台灣人比較陌生,日式漢堡排是用牛絞肉,加上調味料拍打出牛排狀,用鐵板煎熟,能夠有牛肉香氣和美味,成本也不會太高。使用絞肉製作漢堡排,雖然油脂量可能會變高,但是吃起來會比較鬆軟,在比較沒有食慾的夏天,吃起來柔軟的食物比較容易下嚥,可以攝取到維生素與蛋白質等營養素,也能減少消化系統負擔;在炎熱夏天可能精神和胃口都不好,藉由美食好好補充營養,讓自己能夠更有體力。鰻魚有豐富維他命B與礦物質 蛤蜊與土雞蛋可以代替對日本人而言,夏天一定要吃的食物就是「鰻魚」,日本人認為食慾不好就容易變得懶洋洋,越疲倦睡眠品質也越差,食慾也跟著不好,如此負面循環,中暑風險就會大幅增高。雖然鰻魚價格比較高,但營養相當豐富,包含維他命B群、鐵質、礦物質鋅等,還有許多營養素可以一次攝取。另外,日本人也認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一年天氣最熱的時期,天然捕撈的小蛤蜊,為了夏天產卵,在冬天時儲存了許多營養,可以拿來煮味噌湯喝,提振精神。還有土雞蛋,購買也相當容易,也能做成各式各樣的料理,幫助身體補充體力。★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7-28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頸因性頭痛」怎麼辦? 中醫師教你找痛點,止痛自己來
頸因性頭痛許多病症都以頭痛為表現症狀,如偏頭痛、鼻竇炎、急性青光眼、頭部外傷,甚至是致命性的腦血管異常引起動靜脈畸形(AVM)等疾病。我們要介紹的頭痛以「頸因性頭痛」為主,其重要特徵是:「疼痛常源自頸部,且同時合併頸後側肌肉緊繃、僵硬」。頸因性頭痛是所有頭痛中藉由針刺合併手法治療效果最好的頭痛類型,且將頸部筋骨鬆解復位後有助於緩解疼痛及提升復原能力。 在診所我這樣治1.首先會讓患者背對著我坐在椅子上,全身放鬆、雙腳平踩在地、兩手反叉腰、頭往後仰,於風池、天柱、大椎、肩井穴位附近,沿著背後膀胱經,在筋結點位置用針刀做點刺,再沿著雙脇肋擴背肌僵硬的部位,以及項韌帶和枕下肌群有筋結點之處進行點刺、鬆開筋結點。筋結點鬆解後,讓患者在反叉腰的動作中,進行聳肩、肩膀向後繞的動作,同時在肩、背及腰等較僵硬的部位用手撥筋或敲擊,可加強筋結點放鬆的效果。2.讓患者側躺於診療床,靠床側的腳伸直、上側腳曲膝,找到臀部與髖關節附近較突出的筋結,用三寸針刀扎在臀部筋結點深處進行放鬆,接著再放鬆另一側臀肌筋結點。進行鬆解時若發現較硬的筋結點,會在該位置做記號,接著再進行拔罐放血。3.讓患者背向我、兩腿往前伸直坐在診療床上,我會將手放在患者薦椎附近,讓患者放鬆正躺於我的手上,另一手則扶著患者的枕骨及後頸,讓患者的頭露出床緣。操作時藉由患者頭頸的重量做槓桿,將放置在患者腰薦處的手,由下往上移動到患者頭頸部,進行上拉伸展的動作,放鬆棘上韌帶並調整椎骨的排列。最後會用手指扣住患者下頜骨、另一手固定患者的頭,讓患者嘴巴進行開合,與我的雙手產生阻抗的力量。藉由顳顎關節開合產生的動作,不僅能使頭和頸椎附近的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還可將此力量向下傳遞至腰椎、薦椎。4.讓患者正坐背向我,掌心向後反叉腰,檢查患者臀部和肩胛骨肌肉狀況,請他主動做提肩、往後繞肩的動作,在患者連續繞肩動作的同時,我用左手搭住患者的下巴,右手找出枕骨、項韌帶的筋結;然後兩手適度用力分別扣住患者的枕骨和下巴,將頭做一個往上拔伸的牽引,另一側也以相同手法操作,可讓頭頸部肌肉放鬆、骨骼歸位。這種「動態式撥筋」,比起單純讓患者做被動式按摩和推拿的鬆筋效果有加乘作用。一般在痛側的肩關節容易有肌肉僵硬、關節錯縫的現象,通常會在患者肱骨、喙突附近的肌肉用針刀鬆開,並進行拔伸,讓錯位的骨骼歸位。操作完再從患者的顳顎關節咀嚼肌附近找出筋結點,可以採取按摩或是針刺把筋結點撥開,再於顳肌找筋結點,用針刀點刺加手法放鬆。 特殊案例分享有些頭痛會在痛側的太陽穴附近有明顯的青筋暴露現象,針對這類型頭痛患者可以考慮施行放血治療。一般會用18號注射針頭或三稜針做為放血的針具,由於青筋屬於靜脈,針刺放血有助於改變頭部血管張力,達到很大的放鬆作用。教你找痛點如確認為頸因性引起的頭痛,進行自我治療還是需找到「起始痛點」,並非侷限在局部筋結點,而是應該回歸到全身性骨架及筋膜張力。人體產生痠痛的原因,與「力學」脫不了關係,人體為維持視覺平衡及最安全、舒適的狀態,每當肢體移動時,本體感覺的自我平衡機制就會被啟動,頭部、視線與身體各部位支點的力線相互作用,讓頭及視線維持在平衡狀態;一旦某些部位產生變化,人體為了維持新的平衡狀態,其作用的肌肉和骨骼支點都會產生新的變化去因應,所以我們要更宏觀地了解肌肉緊繃引發頭痛的原因。首先從後頸部找到相對應的肌肉進行按壓,如果有摸到硬結,即為「筋結點」,延著筋結點同側往胸、肩、上臂等處,以及往下直到腰臀處的肌肉,找出受影響的肌群。找痛點的時候,記得要兩側同時比較,以中醫傷科的術語來說是找出「打手」部位,意即骨架和肌肉線條不平順之處,藉由兩側同時比較的差異,更能找到出問題的部位。陳醫師教你止痛自己來(一)按摩緩解肌肉僵硬1.頸因性頭痛發作時通常是頸部肌肉僵硬緊繃,可以利用蓮蓬頭,從背部大椎穴附近沖熱水或是在後頸部找出的筋結點進行熱敷,再用手指從枕骨下肌群下緣往外撥筋。2.在頭頂以百會穴為圓心,以五個手指指腹平均分佈在圓周,在頭皮上重複做手指抓放的動作,達到按摩的效果。 3.用雙手中間三指輕壓住兩側顳顎關節,利用嘴巴的開合製造出張力改變,接著由顳側至太陽穴,沿著耳朵的前、後、下按壓,可快速改善肌肉僵硬的症狀。 4.雙手拇指置於臉頰,雙中指從眉頭攢竹穴沿著眉毛由內往外按摩至眉尾,接著於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往外按壓。 5.抬頭挺胸、肩膀放鬆,掌心向後向外反叉腰,肩膀向後向上做繞肩的動作。(二)拔罐就局部而言,在肩井、大杼和膏肓穴附近的肌肉群進行拔罐,有助緩解肌肉僵硬頭痛。不過頸因性頭痛最好的處理還是以躺臥休息為主,但要記得頭頸部應擺放在舒適的角度。注意事項TIPS要預防頸因性頭痛發作或再發,建議注意以下四項要點:1.保持良好睡眠品質。2.維持正確姿勢,避免姿勢錯誤對頸部繼續產生傷害。3.避免室內的電扇、冷氣直吹身體,尤其是頭頸部。4.飲食避免食用生冷、柑橘類及乳製品等食物。※本文摘自山谷文教《陳朝龍象限檢痛法:30種常見痠痛的自我理療法》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中雖降級但餐廳生意冷清 業者分析有這幾個原因
今是台中市疫情降回二級第一天,餐廳都寄望生意可以回流,但今天中午多數餐廳生意都仍十分清淡,業者分析,今非假日,以及消費者都還在觀望疫情發展有關。記者中午親往一家大型餐廳觀察,餐廳圓桌採取梅花座,但偌大的空間只有1桌客人。服務人員顯然對於要替客人分菜感覺十分不適應,餐廳幹部也說,恐怕許多餐廳都做不到,因為實在太花人力和時間。因此,他們雖高興的疫情能降級,但仍努力經營網路銷售,以求能稍彌補營收,也鼓勵消費者盡量能夠預定並外帶。另家中型餐廳Ali88燒鵝之家中午圓桌也沒有生意,盧姓負責人說,今天非假日,客人本就較少,也許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疫情已經降級,且還有許多人仍對疫情觀望,不急於一時來消費,但好在已有客人已經訂桌。他說,目前便當和外帶仍是主力,也要好好經營,並逐漸等待客人回流。盧姓負責人今想出了DIY隔板的方法,就是買來角鐵黏在桌上,再買來冷氣封板自己裁裝上,花費比壓克力板少很多,也可以不必因為買不到壓克力板而無法營業,目前裝好了就等客人上門。
-
2021-07-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級首日這條路有的禁內有的開放 民怨:搞得我好亂
三級警戒解封第一天,桃園開放餐廳內用,但因新北仍維持禁令,出現「同路不同命」狀況,且不到一公里的距離,政策隨縣界四變,也讓民眾覺得混亂。桃園市桃鶯路因桃園、八德2行政區緊鄰新北市鶯歌區,同一條路從桃園市大智街口到新北市鶯歌路口,900公尺的距離換了4次路名和縣界門牌,也出現餐廳開放內用與禁內用交錯情況發生。附近居民熟悉縣界情況,但對於縣界畫分造成的用餐規定混亂,仍感不便。在桃鶯路上,桃園市與新北市最短距離僅隔一條5米巷道,新北許多餐廳雖然準備好隔板,但無法開放內用,而桃園許多店家考量疫情未歇,仍僅供外帶,只有1、2家業者低調開放內用。自助餐陳姓業者的店位處新北市,受限規範只能內用,看到隔壁桃園的店家開放內用,心中難免羨慕,嘆說,「最近生意掉了5成多,希望疫情趕快過,趕快恢復內用」。桃園有店家擔心病毒隨人潮移動,認為「命比錢重要」,仍維持內用,有部分店家因為空間不足或買不到隔板,桌椅仍收在角落限外帶。開放內用的店家則是低調做生意,除實名制、座位隔板和酒精消毒,也反映「還是會擔心」。「政策沒有同步,也會影響店家生意。」郭姓食材供應商觀察,同樣是賣火鍋,一家可以馬上吃、有冷氣吹、又不用自己洗碗,一家只能外帶、回家吹冷氣得花自己的錢、吃完還要洗碗,前者客人確實比較多,叫貨也叫得比較多。桃鶯路、鶯桃路的居民是同一個生活圈,但因為桃園、新北兩地政策不同步,造成開放與不開放的情況混雜。郭男表示,很多東西還是同步比較好,比較不會有困擾,「畢竟病毒不會選縣市」。
-
2021-07-2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夏天忘記做這事 小心成為血栓高危險群
很多人常常因為「不渴」而忽略喝水,醫師提醒,炎炎夏日身體易缺水,造成血液濃稠,對有血管相關病史的患者來說,若不補充水份,將增加血管栓塞的風險。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品雯表示,一般人都以為天氣寒冷易中風,其實夏季中風風險也不小。她解釋,血管栓塞來自身體缺水或血管循環狀況不佳,很多中風患者的脫水正是因為身處冷氣房,感覺不熱不渴所以不喝水,也有一些長者因為行動不便或是如廁困難而不願多喝水,結果反而引發血管栓塞。廖品雯表示,天熱流汗、水分會從皮膚流失,當血管水份不夠時就會塞住。建議每天應該要喝體重(公斤)X30的水量。例如體重60公斤者,每天應喝足1800cc的水量。對曾經中風的患者而言,五年內再度中風的比率高達三成;與健康人相比,再面臨中風機率也高達九倍;因此有中風病史者一定要規律服用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避免再度中風。然而中風後最常見的就是動作障礙,需要大量且持續的復健訓練,很多病人在服藥期間因無法立即改善手腳不靈活的病情,便自行停藥,卻不知會造成再中風的機率大增。廖品雯也發現,臨床上部分患者服用某些預防血管栓塞的藥物後,出現腸胃不適副作用,症狀包括火燒心、反胃、脹氣、拉肚子,嚴重者會解血便或黑便,這些多半發生在有腸胃道潰瘍、腎臟肝臟病變、或年長者身上,建議患者有症狀應該和醫師討論,以評估是否調整換藥,不可自行停藥,否則將有再中風的危險。她最近收治一位平常都準時回診拿藥,卻二度中風的患者 ꓼ 追問才知,原來患者因為吃藥會拉肚子,所以吃藥很不規律,甚至亂停藥,以致病情無法有效控制,最後不幸導致再度中風。MAT-TW-2100567-1.0-07/2021
-
2021-07-2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募救命神器、送愛心便當!賈永婕不吹冷氣當公主、烈日下數便當:有家人挺才能「瘋」
她如何用短短一個周末,募得近億資金,買下三百多台救命神器? 賈永婕是德杰集團少東王兆杰的太太、是明星御用婚紗店C.H WEDDING的老闆娘,也是近期因捐出三百多台「救命呼吸神器」,而接到蔡英文致謝電話的媒體焦點。但現在站在醫院前,穿著樸素,一次次向醫護人員鞠躬道謝、反覆大喊「加油!」的她,更像是想盡辦法為社會出一份力、誠心盼疫情早日結束的鄰家姐姐。 賈永婕因募資買救命神器的表現,網路聲量暴漲,網友對她的義行與超高行動力讚譽有加。但外來的掌聲固然開心,事實上,來自老公、一對女兒的全力支持,連公公王明德、婆婆王邱美華都十分高興媳婦做了好事,二老更不辭辛勞地,熱血地跑了一趟慈濟醫院的行程,一起送愛心便當、呼吸器。 賈永婕說,自己能這麼「瘋」,是因為背後有家人作為後盾。像這次募資捐HFNC,跟王兆杰分享計畫時,雖馬上遭白眼回敬,「他叫我不要跟愚婦一樣,這又不是在菜市場買蔥薑蒜。」嘴上這樣說,王兆杰卻在聽到老婆的瘋主意後,馬上向認識的醫師友人確認機器的用途和需求,後來更是毫不保留地動用自己的建商圈人脈,全力支持賈永婕。 王兆杰形容賈永婕是俠女,「她想做貢獻,就會義務反顧地去衝,我反倒比較謹慎,所以我們常扮演互補的角色。包括這次捐贈,我稱她莽夫、愚婦,其實只是希望她想清楚,不能有誤差,因為這是一個醫療級的東西。」 他們已經結婚十八年了,王兆杰談起賈永婕,仍滿是寵愛,很難想像,他們當初只認識兩個月就閃婚。他回想,跟她交往時,是建築業最不景氣的時候,但賈永婕「沒把身家背景當一回事,是個願意同舟共濟的人。」王兆杰因此認定了她。 這一天,夕陽西下,餘暉映上北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門口排排放著的透明塑膠袋,裡頭近百個餐盒和飲料被照得發亮,袋子上「醫護辛苦了」的字條,也被夕陽曬得顯眼。這是由藝人徐若瑄出資、賈永婕訂購,準備送給醫護人員的晚餐。 站在一旁的賈永婕正忙著,一下彎身盤點餐盒數量、一下打電話聯絡餐點還沒到齊的宵夜店。送餐給醫護已經變成她每天的固定行程,自疫情爆發以來,她跑遍雙北各大醫院,從午餐到晚餐,一家一家地送,沒有一天缺席。 「疫情升溫,事業停擺,生活步調全亂了。」連續兩周馬不停蹄的送餐、送機器行程,讓賈永婕嗓子有點啞了,卻依然精神,笑了笑說,「一直抱怨沒幫助,不如想實質上可以做什麼,所以我來幫前線人員送餐打氣。」賈永婕閒不下來,疫情後,她開的婚紗店沒了生意、演藝工作被迫暫停,她只好找其他事做,「送餐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但每天都有一個重點的事情做,這樣很好。」 但原本單純的送餐活兒,因為編劇好友謝小蜜的一則臉書訊息,全面升級成捐贈三百餘台「救命神器」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下稱其英文縮寫HFNC)的任務。 謝小蜜的姊姊是醫護人員,說「前線醫院最需要的醫療資源其實是HFNC。」消息傳到賈永婕耳裡,她笑說自己「很有俠義心腸,聽到機器這麼缺,就想幫忙。」她很快找到這家獨家進口、賣醫療器材的紐西蘭供應商費雪派克。 供應商有著落了,接著是錢的問題。HFNC價值不斐,全配一套要二十七萬台幣,賈永婕一開始的目標是二十台,達到拋磚引玉效果即可。她和王兆杰共捐十五台,在朋友群組裡問誰願意贊助剩下的五台。沒想到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大手筆響應,「蔡董很阿沙力,一捐就是一百一十台,我嚇死了。」賈永婕回想。 不少商界、藝能界的熟悉名字都在這次的捐贈名單上,看得出她和王兆杰的好人緣。而賈永婕見誰都能聊上幾句、開朗又熱心的大嬸性格,或許正是這次能快速動員,一個周末就募到九千多萬、買下約三百五十台救命神器的主因。 她想起老公打給星宇航空創辦人張國煒時,雖她從沒和張國煒說過話,但電話一拿起來,心裡想著HFNC對患者有多重要,她便打開話閘子向他介紹機器,一下就成功說服他捐出二十台。「我不講官話,但我們就是有這麼多愛台灣的企業,現在每個產業都重創,沒有一家企業不停擺,大家卻還願意站出來。」賈永婕把功推給她口中的神隊友,強調這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賈永婕閒不下來,不是一、兩天的事而已。雖然嫁得好,但她不想只當王兆杰的太太,生完第一胎,她就去開婚紗店,連念高中的小女兒王昀羽都讚嘆,「有一個這麼有錢的老公,明明可以過舒適生活,但她還願意去做這些事,很厲害。」 她創業,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以為藝人開店只是玩票性質,不會太認真。賈永婕卻在知名設計師好友黃淑琦的幫助下,兩年內就由虧轉盈,「黃淑琦很信任我,願意跟我一起做。有了她的專業背景加入,在業界很快獲得回響。」婚紗店能快速起飛,賈永婕再次把功勞推給夥伴。不過,就在一切看似順利進行時,一個墜樓意外,帶走了她的合夥人黃淑琦。 「黃淑琦走了,我爸爸也在那陣子過世。」雙重打擊讓賈永婕陷入低潮,講話很有朝氣的她,放慢語速,「他們的離開,對我是很大的衝擊,也是因為這樣才開始接觸運動、試著療傷。」 她形容運動是一件「很變態的事。不過,當你的身體很累,心好像就沒有這麼累了,你會把痛苦轉移到肉體上,就不憂鬱了。」賈永婕說得很淡,但看著她臉書上去各國參加三鐵、馬拉松的照片,不難感受出來,她有多熱衷這項曾帶她走出陰霾的運動。 賈永婕跑馬拉松,不追求破紀錄,唯一的堅持是不能放棄。她最近一場馬拉松,是在紐約跑的,不幸在出賽前一天扭傷腳踝,原以為跑到一半才會開始痛,卻在踏出第一步時,就痛得她誇張地說「每跑一步都覺得要死了。」不過,她依然撐完全程。原本四個多小時能跑完的路程,她花了六小時才完成,連在一旁的王兆杰都勸她休息,她卻任性地說,「我就是不想放棄,我沒辦法接受在賽道中間,就直接離開。」 這樣的堅持在經營婚紗店上同樣看得到,黃淑琦走了,她也沒放棄,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以前不用管這麼多事,現在要全方面都做。」她證明婚紗店對她來說不只是可有可無的副業,C.H WEDDING經營到現在已經十七年,郭台銘太太曾馨瑩、福原愛都曾穿上她們家的婚紗。 她說,這三年婚紗業面臨轉型,因為「對年輕人而言,隨時都在拍照,婚紗照沒這麼重要了,公司型態上要靈活改變。」於是,她把原本開在安和路一樓的店鋪,搬到敦化南路的二樓店面,降低房租成本,把預算挪到網路經營上,打算讓品牌年輕化發展。聊起婚紗,她還留有少女的夢幻,「婚紗是我做得很開心的事業,從頭到尾都漂漂亮亮,要什麼風格,永遠都找得到。」 賈永婕很怕人家叫她大嬸,連蔡英文打給她致謝時,她都要總統對外稱她是「美少女」。四十六歲的賈永婕,外表仍亮麗得很,和兩個念高中的女兒出去時,還會被誤會成是她們的姐姐,但一顆雞婆、看到有難就搶著去幫忙的心,和那股明明能在家吹冷氣當公主、卻甘願跑到烈日下數便當的氣魄,確實讓人折服。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得巴金森氏症,也有光鮮亮麗的權利!生病並不可恥,需要的是別人的幫忙不需要憐憫.想當「上流老人」,現在就讓自己過得好!中年後打造「優老計畫」,從這一步開始做起
-
2021-07-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冷氣不冷又耗電 師傅一看傻眼「機器差點熱死」
冷氣不涼往往有許多原因,可能是因濾網需要清洗、或是機器老舊,但近日一名冷氣師傅就在網路上分享,客人向他抱怨冷氣不冷又耗電,結果他走去陽台一看傻眼,發現室外機被塞在狹小空間,完全沒有散熱空間,當然不涼又耗電。一名冷氣師傅在臉書《爆廢公社公開版》表示,去客戶家查看冷氣狀況時,屋主詢問,「為什麼我家冷氣都不會冷?而且還很耗電?」結果一走到陽台檢查,竟發現冷氣室外機被裝在狹小縫隙裡。從照片可見,室外機沒有散熱空間,讓原PO忍不住大翻白眼。照片曝光後,引起一票網友調侃,「這台冷氣是冬天限定款啦」、「以空間運用是100分,但以運轉實用面來看,是哪個天才裝的啊」、「看來只能把柱子打掉了」、「看過掛在陽台內,然後陽台加裝鋁窗全關上,然後壓縮機一直跳掉,然後聽說是裝修木工幫他安裝的冷氣」、「屋主是不是殺價殺的太狠,才這樣子安裝」、「室外機我一律建議裝在室內,讓冷氣吹它吹冷」。也有內行人回應冷氣不涼又耗電的主因,就是因為散熱不良,「後面牆擋住散熱有問題,當然不冷」、「熱排排風不好,怎麼冷啦」、「裝這樣怎麼散熱?還好沒燒起來」、「散熱出去,然後又吸熱空氣...一直循環,散不了熱」。另有同行無奈表示這種沒常識的裝法其實很常見,「很正常啊,現在有的客戶都要求美觀,根本不在乎施工人員安全跟機器損壞」、「我見過室外機是裝在陽台,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外面覆蓋一大片透明塑膠布,把陽台和室外機都包起來,很想知道這間屋主的用意」。
-
2021-07-23 養生.聰明飲食
吃塊冰鎮西瓜也會發生心梗?炎熱夏天,醫師教你吃冰鎮食品的正確方式
昨日大暑,將迎來一年中最炎熱的日子。當外面被燒烤成一片火爐時,此刻躲進冷氣房,喝杯冷飲、吃冰西瓜,盡情享受“冰炎兩重天”的刺激。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猝不及防的健康危險!專家提醒,吃冰鎮食品時,請注意一點!此前一則新聞報導稱,35歲的鄒先生連續工作15個小時後,喝冰水、吃冰西瓜出現持續性胸痛,得了急性心梗住進了醫院。當晚,鄒先生回到家又累又渴,便從冰箱裡拿出昨天沒吃完的半塊冰西瓜吃了兩口,不久便開始持續性胸痛,且不斷加重。張先生趕緊打車來到附近醫院急診科就診,經檢查被診斷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吃塊冰鎮西瓜也會發生心梗?這種情況會不會只是個例外?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宋賀主任解釋,這是因為食道與心臟的左心房連著,當西瓜通過食道時,冰涼的刺激會使冠狀動脈發生一過性的收縮。如果此時冠狀動脈存在粥樣斑塊,兩個斑塊可能相逢,造成動脈堵塞,這時心梗就發生了。除了吃冰西瓜,炎熱的夏季人們還喜歡喝冰飲料來解暑。據報導,張爺爺為了給兒子買到心儀的新房,在烈日下跑了幾家樓盤,口乾舌燥的他到便利店買了一瓶冷凍飲料,咕嚕咕嚕幾大口就喝完了。結果,剛喝下肚,張大爺便感到心臟一陣陣猛烈的痛感襲來。由於有冠心病病史,家屬連忙把張大爺送到醫院救治。檢查結果是血壓波動從而引發的心肌梗死。「通常大家都認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其實夏季也是心血管的危險季節。」宋主任解釋,夏季空氣濕度增高,氣壓相對偏低,空氣含氧量下降,人體出汗太多,總的循環血量減少,血液變得粘稠,很容易發生心血管病變。專家提醒,在炎熱的夏天,不能採取過激的降溫手段,如洗澡沖涼、大量喝冷飲、直接吹空調,這些都可能導致危險的發生。打開吃冰鎮食品的正確方式夏季出汗多,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又很容易脫水。那麼,酷暑季節,應該如何正確吃冰西瓜以及冷飲才不傷身呢?1.飯前空腹、剛吃完飯後都不宜吃冰鎮食品。一般可選在飯後30分鐘或午睡後喝為宜,含冰塊的冷飲宜下午3點左右喝為好,此時人體陽氣最旺,不易傷害人體。2.不要一次連續吃雪糕、冰棒超過2支;喝冷飲每次以150毫升左右為宜,瓶裝飲料1次別超過半瓶。3.冰箱不是保險箱,一般家庭冰箱無法有效起到殺滅某些病菌的效果。所以,無論是冰西瓜或是冷飲在冰箱中放得過久,品質和安全性會降低。總之,夏季喝水一定要注意少量多次的原則,切忌出汗後大口飲水。(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7-2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炎炎夏日沒吹冷氣無法度日? 當心「空調病」不請自來
炎炎夏日迎高溫,酷暑如何過安穩?不少人戲稱夏天裡都靠空調來續命,不過享受涼爽的你可得當心「空調病」!什麼是空調病?在醫學上,空調病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疾病,而是由於空調使用不當而引起的各類人體不適症狀。這些症狀表現在神經系統方面,即為頭暈、頭痛、乏力、嗜睡等;表現在消化系統方面,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表現在免疫系統方面,則是鼻塞、流鼻涕、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可以說,凡是由空調引起的相關疾病,都能被稱為「空調病」。引發空調病的原因引發空調病的原因有很多,且有可能為綜合原因。當人長期處於相對低溫的環境時,人體毛孔關閉,導致體內的汗液無法及時排出,擾亂新陳代謝,有損身體健康;當人從室外的高溫環境突然進入空調環境時,溫度的驟降會引起人體內的植物神經系統紊亂,從而引發空調病的各類症狀。此外,自然環境空氣中富含負離子,負離子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對人體健康有促進作用,而在冷氣房中,由於空間密閉、空氣不流通,負離子空氣的含量極低,這也是為何長期待在空調間會覺得頭昏腦脹的原因。如何判斷是空調病還是感冒?那麼,當我們出現相關不適症狀如鼻塞、流鼻涕時,要如何鑑別是空調病還是真的感冒了呢?可以用以下方式進行自測:一是當出現相關症狀時,在溫度稍低的早晨或傍晚離開冷氣房,去戶外適當活動,若症狀減輕,即可確定為空調病。二是調高空調溫度設定,或關閉空調、開窗通風,症狀減輕,也可確定為空調病。若採取了以上方法並不能緩解不適症狀,則需要及早就醫。若患上空調病,大部分患者可通過脫離空調環境的方式自行緩解,恢復正常。而對於空調病來說,防大於治,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日常預防來遠離空調病。如何防治空調病?1.合理設置冷氣房室內溫度要合理設置冷氣房內溫度,不要過低,還有,從室外回來的時候別急著打開空調,讓身體機能有所平穩後再打開空調,空調溫度最好保證在26℃左右,既環保又舒適。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需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儘量在開空調前打開門窗進行室內外空氣的流通,保證室內的新鮮空氣存量比較多。同時,在空調環境內待上1-3個小時後就繼續簡短的休息,到非空調區域進行休息,能保證人體機能能夠更好地得到新鮮的空氣。3.定時更換空調的過濾網和清洗空調換氣部位空氣的不流通,有些細菌就會殘留在空調的過濾網上,這些細菌通過風流的轉換就會在封閉的空間裡留存,這樣容易導致皮膚疾病或者是一些病毒型的症狀,要定期更換過濾網,還有以後在開空調前先進行房間內的通風,空調打開後,在屋裡適當放些水或者是加濕的設備。4.在冷氣房注意衣服的增減,減少冷飲的飲用肚臍是人體對外界抵抗力最薄弱的部位,加上夏季人的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減少,抵抗細菌的能力減弱,在有空調的場所容易受冷熱的刺激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導致致病菌的入侵,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系統疾病。在空調屋子裡要注意衣服的增減,尤其是在肚臍部分加上一些「防衛」。同時要減少冷飲的食用。多喝些溫水或者是用生薑熬些湯水進行服用,能有利於腸胃功能的正常運轉。 5.注意保濕,多喝溫水多吃蔬菜水果待在冷氣房裡皮膚容易乾燥,要每天更換一盆清水或者是添置加濕器,對於容易長痘痘的皮膚膚質,最好是每天都注意臉部的清潔和保濕,同時輔助一些乳液或者是面霜。同時要多喝溫水,多吃蔬菜水果,能增加維生素的攝入,保證身體的免疫力。6.冷氣房裡多活動,搓手搓腳調養身體長期在冷氣房,會出現手腳冰涼,打寒戰,全身起雞皮疙瘩等等,就是發寒的症狀,或者是老年人,由於新陳代謝比較緩慢,容易有手腳麻木等等症狀。所以冷氣房裡不宜久坐,應該隔一個小時或者2個小時,就起來走動,動動胳膊,動動脖子,能有利於身體血液的循環,同時也可以不斷地搓手搓腳,先對搓手背50次,再對搓手掌50次,每天早晚各搓一次,可以促進大腦與全身的興奮樞紐。7.加強戶外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在冷氣房裡待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襲,就容易造成腰肩腿疼,渾身酸軟,尤其是老年人的肩周炎、關節炎等等都容易出現反覆。在室內,要經常動動胳膊,走動,也可燒制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裡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同時要在氣溫較低的時候比如傍晚或者晚上,多到戶外走動或者加強體育鍛鍊,增強身體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通常來說空調病的症狀並不十分嚴重,但若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操作不當,也可能會引起嚴重後果。如部分人群喜歡將空調風對臉直吹,有可能導致面神經麻痺(即面癱);而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群,由於血管脆化、彈性減弱、調節能力差,當空調風對身體直吹後,很容易導致腦卒中等嚴重後果。因此,特殊人群在使用空調時更要重視空調病的防治。(來源/轉載自《文匯報》)
-
2021-07-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員林市場攤商又有確診足跡 民眾打AZ疫苗意願提升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意願登記成功者今天開打AZ疫苗,彰化縣員榮醫療體系、宏仁醫院等今天上午打疫苗報到率都很髙,至少都有98%以上施打率,有50歲中生代民眾打到疫苗很開心說「只要能打到疫苗,有什麼都就打什麼,不會怕打AZ」。彰化今天又新增一確診個案,且公布的足跡又有員林市,確診者足跡是7月12、13日下午2點多到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外攤商,另外確診者7月11日晚間10點多也有到永靖鄉新興路的全聯。員林市三不五時就有確診者足跡,員林市長游振雄也在臉書加強宣導提醒民眾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延長第三輪預約接種疫苗到7月19日中午12時,18歲以上民眾應把握時間登記。由於員林市、永靖鄉南彰地區是疫情重災區,民眾打疫苗意願也提升,今天員林市員榮醫院、員生醫院預約施打疫苗的民眾近200名,報到率99.7%;員林市宏仁醫院的施打率也都有達98%以上,僅極少數預約民眾未到,由於彰化縣衛生局規畫依生日請民眾到醫院或快打站打疫苗時可在不同時段去以達到分流,今天施打狀況都很良好。而一名到員基打疫苗的50歲民眾說「終於打到,可以比較安心了」,先前都打長輩,終於輪到中生代的可以打,為達到群體免疫效果,不會怕打AZ,雖然他有高血壓也在服藥,打完AZ半天後還真有感,心跳真的加速,不過他仍不怕,躲在冷氣房追劇「希望免疫系統加把勁,快點認得病毒」。
-
2021-07-16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夏天也會心肌梗塞,致死率更高!醫:不明胸痛、牙痛、喉嚨麻要注意
心肌梗塞一直被認為是冬天才會有的問題,民眾往往認為天冷容易引起,但其實夏天也會發生心肌梗塞,且某程度上比冬季的更危險。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提醒,夏天炎熱之際風險族群一樣要提高警覺,注意相關症狀。 夏天心肌梗塞主要2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心肌梗塞,雖然季節不同,但原理相似,不論是冷或熱,最主要的關鍵就是在於「溫差」,且不只是天氣的溫差,也包括了室內外的「相對溫差」。 血管中因個人保養、風險因素等,多少會含有斑塊,隨著氣溫冷熱變化,富有彈性的血管收縮便容易使得斑塊脫落,形成心肌梗塞的風險。例如冬天從外回到家,又或是洗澡前後進出浴室。夏季則常見出現從冷氣房走出戶外,或從戶外回到冷氣房所形成的溫差。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溫差以外,身體缺水、飲水不足也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這並非危言聳聽,張釗監醫師表示,身體若呈現缺水、甚至更嚴重進入脫水的狀態,血管內的血液呈現濃稠,自然也就有可能出現堵塞的情況,形成心肌梗塞。特別提醒工地工作者、外送人員等容易暴露在炎熱環境、飲水不足的族群留意。 心肌梗塞風險族群,年輕、健康也可能發生! 張釗監醫師也指出心肌梗塞的風險族群,包括了家族史、抽菸,或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血管狀態不佳的慢性病族群,以及心臟衰竭、心臟病等心臟疾病。而年齡雖不可逆,但也是個風險因子,隨年齡老化男性到了45歲、女性到了55歲風險就會相對較高,壯年時期臨床來看男性的比例偏高,約10人當中有9位是男性,女性會相對較晚,主要是因為在更年期前有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進入更年期前後風險也會逐漸提高,與男性相當。 注意,年輕人也可能心肌梗塞!需特別注意的是,心肌梗塞年輕人也有可能發生,原因在於包括了遺傳,也越來越常見各項風險因素出現於年輕人身上,特別是年輕族群飲食偏好西方飲食文化,高血脂的情形越來越常見,年輕曾有30歲左右發生心肌梗塞。 注意,沒有慢性病、身體健康也可能心肌梗塞!另外,身體健康的族群也有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並非沒有三高、糖尿病等風險子,就完全與心肌梗塞絕緣。張釗監醫師表示,長期高度的壓力或瞬間高漲情緒等,也可能誘發心肌梗塞,就如同八點檔等影視劇情,氣起來、摀住胸口、下一秒就倒地不起了,又或者長期熬夜加班猝死的新聞消息等,提醒民眾多加留意。 夏季心肌梗塞致死率高3大原因。 張釗監醫師表示,夏季的心肌梗塞往往比冬季的還要更加危險、致死率更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大部分的民眾往往認為心肌梗塞是冬天的事,又或者年輕人認為年長者才會有心肌梗塞,或身體健康者認為自己不會不會發生等,因此而忽略風險及症狀。 心肌梗塞危險徵兆,不明胸痛、牙痛等要小心! 和一般胸痛有何區別?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民眾應清楚了解相關症狀,以及應對的方式。心肌梗塞最熟知的症狀就是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心肌梗塞所出現的胸痛,和一般肌肉、筋膜等出現的疼痛有所不同,患者通常會無法指出確切的疼痛位置,且通常時間會不斷持續,臨床上長達半小時都有可能,且因為疼痛不適持續,也會出現冒冷汗的情況,若出現這些症狀就得多加小心。 胸悶、胸痛以外還有什麼症狀? 除了上述的典型症狀外,醫師也建議也可以觀察延伸性的疼痛與不適,包括了左肩、左手、左背、喉嚨、下巴、牙齦等,除了疼痛以外也可能出現痠、麻的情況,未必是疼痛,提醒民眾在胸痛、胸悶合併出現這些症狀時應提高警覺。 發現心肌梗塞前兆,速撥119求救,避免自行就醫! 發現心肌梗塞的前兆時,若曾有心肌梗塞者,醫師會開立硝化甘油隨身攜帶,應立即服用,若服用2次未獲改善,或是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張釗監醫師建議,不論是否確定都盡早前往醫院,以免誤判,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就醫方式建議撥打119求救,救護人員除了運送病患,也會實施心肌梗塞急救EMT,避免自行開車、騎車,因為若真為心肌梗塞,發作時發生車禍的可能性非常高,不僅會波及路人,對自己也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防範心肌梗塞,避免風險因子是根本之道! 張釗監醫師提醒,防範心肌梗塞除了了解如何自救,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風險因子,遺傳、年齡不可逆,那麼平時至少應規律運動、良好作息、飲食均衡、充足飲水、適度疏壓、避免抽菸等,以避免心肌梗塞發生的可能。 《延伸閱讀》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徵兆?醫:三高等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打呼易增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醫教側睡等6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7-14 寵物.照顧指南
寵物知識+/別以為離開10分鐘沒事!夏日寵物5大致命空間
您是否曾看過一則新聞是關於狗狗被獨自留在車內,但車上並沒有開冷氣空調,主人以為只是進去超市短短10分鐘而已,卻導致狗狗因悶熱而中暑最終導致悲劇呢? 每年夏天總有許多類似的事件一再發生,一再地發生悲劇,因此這邊幫各位毛孩家長們整理出5大夏日致命空間,千萬別再讓毛孩獨待在這些地方了!◆悶熱、不通風的室內◆缺乏水源的房間◆炎熱的陽台或屋頂◆沒有冷氣的車上◆曝曬於沒有遮蔽物的戶外場所現在室內、外溫度30度以上的炎熱夏天裡,上述這些場合都有可能讓毛孩因溫度過高、無法散熱而導致中暑、熱衰竭,因此若需要讓毛孩獨自在家,建議可以準備下方用品或方式來幫助毛孩度過一天沒有你但涼爽的一天。1.開電風扇,並保持通風2.適時地開冷氣降低室內溫度3.給予充足的水分及冰涼的冰塊4.若可以的話,仍建議盡量避免讓毛孩無人照看最後,若發現毛孩可能有疑似中暑的跡象如:呼吸急促、猛流口水、暈眩倒地…等),則請盡快帶至動物醫院進行治療。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全國動物醫院連鎖體系官網,原文出處:別讓狗狗中暑了!夏日5大致命空間
-
2021-07-13 該看哪科.風溼過敏免疫
居家3招控制氣喘 間歇性運動增強免疫力
居家防疫期間,是氣喘病友可以好好控制病情,甚至康復的好時機。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指出,病友除了要遠離過原、外出戴口罩外,在家可做「間歇性運動」提升免疫力,也不要吃太冰的東西,避免氣喘急性發作。衛生福利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防疫期間氣喘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並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碰觸環境中隱藏的感染、刺激物或過敏原等,便可能誘發嚴重的急性發作。林應然則說,家有寵物的氣喘病友,不要和寵物一直膩在一起,門窗要常通風,務必每周至少幫寵物洗澡1次。國健署提出居家控制氣喘3招式。1.遠離過敏原,維持環境清潔根據國健署調查,常見引發氣喘的過敏原及刺激物,依序為病毒感染、塵蟎、氣溫急遽變化、空氣汙染及冰冷食物。其他過敏原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及二手菸、三手菸等。塵蟎為一般家庭最常見的過敏原,生長於枕頭、棉被、床墊、絨毛玩具中,因此應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每1至2周用熱水清洗寢具並曝曬於陽光底下,不堆放絨毛玩具或擺放地毯,以防範塵蟎生長,進而誘發氣喘發作。2.拒絕菸害香水、灰塵等刺激性物質也會誘發氣喘。尤其氣喘病患吸入二手菸,更有可能引起氣喘發作,因此當病友的親人有吸菸習慣時,應勸告當事人。3.外出戴口罩氣喘病友對空氣中的汙染物質較為敏感,如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硫氧化物、臭氧及粒狀物質的變化,因此外出時應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的粒狀汙染物質,也避免進入冷氣房內外溫差大,吸入大量乾冷空氣,導致水分從呼吸道流失、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若是氣喘發作,林應然提醒病友不要怕就醫,該看醫師就要看醫師,該拿藥要拿藥,治療氣喘的類固醇很少有副作用,請民眾不要因為疫情而停止相關治療。林應然強調,居家防疫期間是控制氣喘的好時機,病友在家可做原地跑步、體操、拉彈力繩等運動外,推薦可做「間歇性運動」,可使用瑜伽墊做伸展拉筋運動,連續時間不要超過6分鐘,接著要休息5分鐘。
-
2021-07-08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居家防疫竟是氣喘康復好時機 國健署、醫師提醒3大重點
世界過敏組織(W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每年7月8日訂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為提醒民眾對過敏性疾病的重視與預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控制氣喘3招式」;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開業小兒科診所醫師林應然則指出,疫情間也是氣喘病友控制病情、甚至康復的好時機。1.遠離過敏源,維持環境清潔根據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未滿12歲兒童之氣喘盛行率為5.6%;前五名引發氣喘之過敏原及刺激物依序為病毒感染(56.7%)、塵蟎(44.5%)、氣溫急遽變化(42.7%)、空氣汙染(24.6%)、冰冷食物(21.6%)。其他常見過敏原還有蟑螂、花粉、寵物毛屑及二手菸、三手菸等。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就算氣喘患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並不代表已經痊癒,一旦碰觸環境中隱藏的感染、刺激物或過敏原等,便可能誘發嚴重的急性發作。因此,需檢視家中、週遭環境與日常生活習慣,遠離環境中隱藏的誘發因子,預防氣喘發生。塵蟎為一般家庭最常見的過敏原,常生長於枕頭、棉被、床墊、絨毛玩具中,國健署指出,應定期清潔居家環境,每1至2週用熱水清洗寢具並曝曬於陽光底下,不堆放絨毛玩具或擺放地毯,以防範塵蟎生長。林應然則補充,居家防疫期間,有寵物的氣喘病友「不要和寵物一直膩在一起」,也不要一起睡在床上,且門窗要常通風,務必每週至少幫寵物洗澡1次。2.拒絕週遭菸害:除了塵蟎等過敏原,香水、灰塵等刺激性物質也會誘發氣喘。氣喘病患吸入二手菸,非常有可能引發氣喘,當病友的親人有吸菸習慣時,應勸告當事人。3.外出戴口罩:此外,氣喘病友對空氣中的汙染物質較為敏感,如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及二氧化氮)、硫氧化物、臭氧及粒狀物質的變化,因此外出時應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的粒狀汙染物質,也避免進入冷氣房內外溫差大,吸入大量乾冷空氣,導致水分從呼吸道流失、刺激呼吸道,引發氣喘。若不幸復發,不要因為疫情而不敢至醫療院所就醫。林應然提醒,「氣喘病友該看醫生要看醫生,該拿藥要拿藥」,治療氣喘的類固醇很少有副作用,請民眾不要擔心,不要因為疫情而停止相關治療。林應然表示,「居家防疫期間是控制氣喘的好時機」,病友在家可做「間歇性運動」,除原地跑步、做體操、拉彈力繩,也可使用瑜珈墊做運動,連續時間不要超過6分鐘,接著要休息5分鐘。飲食部分,夏天到來,林應然指出,「不要吃太冰的東西,若非吃不可,可以小口含久一點,稍微加溫再吞下」,可避免氣喘急性發作。
-
2021-07-07 養生.抗老養生
冷氣吹多產生濕氣,讓你病多難痊癒!中醫師教「去濕2招」:夏吃酸性水果、喝排濕茶飲
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什麼是外來的濕氣?風、寒、暑、濕、燥、火在正常的情況下,稱「六氣」,是自然界六種不同的氣候變化。「六氣」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於人體是無害的。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過劇的暴熱、暴冷等,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六氣才能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發生疾病。如果外來的濕邪侵犯人體,會造成身體濕氣過重,進而影響正常身體生理功能。台灣氣候多濕夏末秋初還有一個時期稱為長夏,濕為長夏之主氣,在台灣地區,夏季多有颱風,既炎熱又多雨,這時濕氣就很重。如果我們的生活環境很潮濕,或居住的地區常下雨,又或者是住在海邊,那我們就很容易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濕氣,這就是所謂的「外濕」,而造成身體的濕氣很重。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濕邪又容易傷脾陽,而脾性喜燥而惡濕,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形成了「內濕」,這是所謂的脾虛濕盛,可見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濕邪只有夏季才會有嗎?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夏天是濕邪好發的季節,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進而寄居在體內,或者原本體內就有濕氣,外濕會引發內濕,造成了濕性體質。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濕度是什麼?濕度,是指空氣中的含水量,物體潮濕的程度。空氣的濕度是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對人體有直接的影響。對人體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適宜的相關濕度為30%。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外在的濕度(外濕)會間接影響身體的濕氣(內濕),所以濕度高時也要注意排濕。中醫濕邪的特性1. 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邪易阻遏氣機,從而使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暢;脾為運化水濕的主要之臟,性喜乾燥而惡潮濕,濕邪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不正常,進而水濕停聚。2. 濕性重濁:濕邪外襲肌表,則清陽不升,頭昏而沈;濕邪留滯經絡關節,陽氣布達受礙,關節有疼痛沉重感。3. 濕性粘滯:濕邪粘膩停滯,症狀多粘滯而不爽,病多纏綿難癒,病程較長或反覆發作。4.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即身體下半身或腹面):濕邪為病多見身體下部的症狀,如水腫多以下肢較為明顯,小便白濁、婦女白帶、腹瀉等病證,多由濕邪下注所致。對症除濕湯品及茶飲.消食潤喉茶飲中藥材:❶山楂、❷炒麥芽、❸大棗、❹生甘草、❺荷葉功效:1. 幫助腸胃消化,可生津止渴助消化。2. 滋潤喉嚨,治療聲音沙啞,保護聲帶,改善咽乾、慢性咽喉炎。說明:1. 山楂可幫助消化,改善食積。2. 炒麥芽可改善食積、消化不良。3. 荷葉性升散,可改善夏日暑濕腹瀉,心煩口渴。材料:山楂10克(3錢),炒麥芽6克(2錢),大棗3枚,生甘草3克(1錢),烏梅3枚,荷葉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利濕消脂茶中藥材:❶鬱金、❷山楂、❸陳皮功效:去濕消脂。說明:1. 鬱金是薑黃的一個品種,有降血脂的作用。2. 山楂則可以減少膽固醇生成,不過胃不好的人要減去這項材料也無妨。3. 陳皮可理氣健脾,亦有燥濕化痰的效果。材料:鬱金10克(3錢),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檸檬梅子綠茶中藥材:❶烏梅、❷山楂、❸陳皮提醒:胃酸過多,胃痛不適的人不適合大量飲用。功效:1. 改善夏天消化不良,食慾不振。2. 去油膩,降油脂,生津止渴。說明:1. 山楂可消食化積,改善脘腹滿悶。2.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3. 夏季出汗多而最易丟失津液,所以適當吃些酸味食物, 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鳳梨、芒果、奇異果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材料:檸檬3片,烏梅3枚,山楂10克(3錢),陳皮6克(2錢),綠茶3克,冰糖適量。作法:【方法一】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6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方法二】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放入泡茶或泡花茶的壺中,加入熱開水,熱開水以蓋過藥面並超過1公分為宜,泡5分鐘後即可倒出當茶飲用,一壺可沖泡2~3次。.除濕去脂茶飲:輕身去濕茶中藥材:❶薏苡仁、❷荷葉、❸陳皮、❹山楂、❺厚朴、❻決明子功效:消食去濕,減脂去油。說明:1. 荷葉可改善暑濕腹瀉,心煩口渴。2. 陳皮可改善腸胃氣滯。3. 厚朴為除脹氣、燥濕、治腹瀉和消痰平喘的重要中藥。4. 決明子可清肝益腎,明目,通便。材料:薏苡仁15克(5錢),荷葉6克(2錢),陳皮6克(2錢),山楂6克(2錢),厚朴6克(2錢),決明子10克(3錢)。作法:所有材料用清水洗淨,加入約800毫升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10分鐘,熄火後悶5分鐘,去渣後即可飲用。書籍介紹書名: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 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著作:人體神奇食補術(柿子文化出版)、食療大全(時報出版)、食在好粥(快樂文化)、水果看人吃(時報出版)、蔬菜看人吃(時報出版)延伸閱讀: 電梯病毒群魔亂舞,最恐怖的不是「按鈕」而是「它」!重症醫師黃軒:4關鍵避開病毒
-
2021-07-0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防空調惹病、電費暴增 專家教你如何聰明吹冷氣
可以預期,這個夏天我們有更長的時間窩居家裡。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電費暴增、冷氣病上身;為了省電、發生中暑;缺乏運動,肥胖上身。減少外出的日子,如何讓身體安然通過暑氣與肥胖的考驗?台灣夏季炎熱,每年氣溫都突破紀錄,室外高溫35度以上成日常,在家冷氣一開暑氣全消,但室內外溫差就像季節交替般忽冷忽熱,身體不一定能夠快速調節。另外,疫情所致,全民「防疫宅在家」,夏日即便待在室內高溫仍難耐,冷氣往往吹整天,除了電費吃不消,民眾吹冷氣也須小心「空調病」相關症狀。室內外溫差大,敏感族群呼吸道易出現症狀。「空調病」簡單來說,指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因空氣不流通出現的症狀,像是呼吸道敏感,導致打噴嚏或鼻塞、血液循環差造成的疼痛,以及皮膚過敏、乾裂等等的病症。事實上,醫學上並沒有所謂的空調病。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說,這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常見狀況分為兩種,敏感族群因為室內、外環境溫差大,身體無法迅速調節,容易產生呼吸道問題,發生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而老人家在氣管快速收縮下,更容易出現「痰多」等現象。長時間待冷氣房,血液循環差導致各種痠痛。另一個則是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族群,柯仁弘指出,像是上班族或是開刀房醫護等,需要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較容易血液循環不良,這時冷氣一吹,就會導致疼痛,常見部位有肩頸、關節等。另外,有些上班族的座位在冷氣底下直吹頭頂,開業中醫師施昀廷說,空調引起的風寒,以頭、頸部與呼吸道為主,若風直吹頭頂,建議戴帽子、頭巾,同時可以搭配溫熱飲品,像是熱紅茶、薑茶等去寒。別忘清潔濾網,記得起身多活動,促進血液循環。現行提倡節能減碳,冷氣溫度建議控制26至28度,不僅適合人體,也可省電、省荷包。但冷氣要如何吹得巧?衛福部桃園醫院耳鼻喉頭頸科主治醫師譚媛云表示,進入冷氣房前應先將汗水擦乾,切記不能一下子就將溫度調到低溫。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時不時就可以起來動一動,可嘗試簡單有氧、居家健身,促進血液循環。針對敏感族群,譚媛云說,台灣又潮濕又熱,濾網很容易有塵蟎堆積,長期未清洗恐引發氣喘。譚媛云提醒,夏季來臨前,頻繁使用冷氣的前幾個月就要注意清潔,除濾網要積極清理外,建議主機一年一次需大清洗,最好能在濾網上鋪一層濾棉,風扇葉片容易卡灰塵也要清理。搭配電風扇讓空氣流動,維持上下濕度平均。吹冷氣不可忽視濕度問題,譚媛云說:「濕度最好維持在50%至60%,過敏體質是60%以下最好。」即便冷氣有除濕功能,送風的方式跟循環還是在上方,潮濕的空氣仍堆積在下方,可以搭配風扇,讓空氣流動循環平均。中西醫都建議冷氣不要開整天,但民眾又擔心無法一夜好眠。施昀廷說,天氣真的很熱還是要開冷氣,如果怕不斷開關很耗電,可以運用定時功能關閉,讓電風扇在入睡到一半時開啟接力。譚媛云提醒,睡覺時風扇可以朝向牆壁,對氣流循環都好,也可避免直接對人吹而著涼。別24小時密閉門窗,清晨開窗通風最好。一天之內要安排室內開窗時間,避免24小時氣流密閉,而清晨是最好的開窗時間,可以早起的民眾在上午7、8點就可以打開通風;爬不起來的人,可選擇睡前通風,或是做到分區開窗,不要讓每個房間都是密閉狀態。搭配飲食也可減緩長期吹冷氣的不適,舒緩筋骨的部分,施昀廷建議服用桂枝湯、柴葛解肌湯。至於降火的食物,平常愛喝珍奶的人,可以改成仙草凍奶茶,仙草本身有退火的功效,也可喝綠豆湯、茶類等飲品;如果體質比較寒,建議白天時吃降火的食物,或吃水果也可以。
-
2021-07-04 該看哪科.一般內科
在家打赤膊最涼爽?醫:當心更容易燥熱、中暑
有些人不待在冷氣房無法度過夏天,也有些人為了省電堅持不開冷氣而悶到中暑。醫師提醒,老年人體溫調節能力不佳,要特別小心家中空氣不對流而發生室內中暑。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陳曾基指出,輕微中暑時身體會感覺悶熱、呼吸變快、頭暈、無法排汗;中度可能會有血壓低、噁心、嘔吐;重度則可能休克甚至全身功能停止。由於身體中樞調節系統失衡,要趕快移至陰涼處、冷氣房休息。中醫師黃小茹指出,如果長輩為了省電不吹冷氣,過度流汗、身體水分減少,導致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血栓,若原本有心血管疾病或心律不整的人,恐會導致心肌梗塞。不開冷氣要開風扇,依窗戶位置擺放,增加對流。陳曾基建議,為避免耗電,家中可改裝變頻冷氣,將溫度設在28度,或使用循環扇及直立風扇。他提醒,一般小型手持風扇風力太小,完全無法達到降溫作用。平常除了多喝水,也可以使用濕毛巾多擦拭身體降溫,西曬的窗戶建議裝厚窗簾,避免曝曬。黃小茹建議,不開冷氣的情況下,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與濕度會增加,容易讓人感到煩悶。若家中有兩個對角線的窗戶最理想,將兩個窗戶打開,即形成自然的通風道,對流通風的效率最高。但如果房間只有一個窗戶,建議使用風扇促進對流,最有效的方法是將風扇對窗戶吹,讓空氣進入房間。若無窗空間,建議打開房間門並放置風扇,以使空氣流到房間外面。居家服「純棉、亞麻」材質是首選,竹節棉更佳。室內穿著必須有「吸濕」與「透氣」兩個特點。黃小茹指出,居家服可選擇天然纖維的純棉與亞麻,「竹節棉」的特殊織法會比一般純棉更薄透,「棉麻混紡」兼具透氣與美觀。剪裁以寬鬆為主,避免緊身的款式。另外不建議打赤膊,當外界溫度高過體表,身體會停止散熱,反而更容易燥熱、中暑。居家降溫可用當令水果涼補,但不宜過量。至於如何利用夏季飲食讓身體降溫?除了務必多補充白開水,黃小茹建議,夏天當令蔬果富含維生素C、花青素、植化素,以中醫角度而言是偏涼的營養素,屬於「涼補」的好食材,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增強身體抵抗力。夏季水果富含汁液,除了補充營養更補充水分,桃子、李子、梨子、蓮霧、葡萄、西瓜、火龍果,都是適合現在食用的水果;蔬菜則可選擇絲瓜、苦瓜、菠菜、小白菜、芹菜、芥藍、莧菜等深綠色蔬菜與瓜類。另外,黃小茹也推薦在家DIY簡易美味的涼補料理,例如綠豆薏仁湯、百合蓮子銀耳湯、涼拌小黃瓜。但她也提醒,年紀較大或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晚上不宜吃太多寒涼食物,以免腹瀉或消化不良。另外,生理期的女性也不建議涼補。吃冰品要小口慢慢品嘗,中午至傍晚時間最佳。有人天氣一熱,就往冰箱翻找冰品飲料吃。黃小茹指出,在中醫的角度,當人體有發炎反應時,其實是適合吃冰的,尤其在發高燒、咽喉炎、口腔黏膜破損的時候。而吃冰的最佳時機,是人體機能最旺盛,也就是人體陽氣最充足的時候:中午至傍晚之前。盡量與午餐相隔半小時以上,不要空腹吃冰,因為冰涼的食物易刺激腸胃,腸胃機能不佳的人容易引起胃痛或腹瀉,吃冰的時候建議「慢慢品嘗」,減緩低溫對血管的影響,能避免血管收縮引發的頭痛。她建議,如果早晨想要來一杯冰牛奶或優格,可以先喝一小杯溫開水再飲用,或將冷飲退冰後再飲用,也可搭配其他的溫熱食物一起食用。中暑還是染疫?體溫高先開冷氣 15分鐘再量一次發現家中長輩體溫升高,是中暑還是染疫?陳曾基說,門診常見民眾剛從戶外走到室內時,因為室外氣溫高、太陽直射皮膚,體溫很容易超出38度,這時會建議民眾在陰涼處先等10~15分鐘,再量體溫。同樣道理,中暑除了病懨懨、無食欲等現象,也可能有體溫升高情形,在開冷氣或電扇降溫後,如果過了10~15分鐘都沒降溫,就建議盡快送醫檢查。陳曾基提醒,除了中暑,老年人也可能會因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腸胃道發炎等狀況而體溫上升,他建議在症狀出現後,至醫院進行快篩較安全。
-
2021-07-04 養生.抗老養生
長期待冷氣房皮膚老得快 10個讓你顯老的壞習慣
皮膚鬆弛、時常感到疲憊,覺得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你可能沒意識到,有些習慣是造成身體、皮膚加速老化的元凶。從吃的食物到睡眠方式,都會讓你顯老甚至縮短壽命。以下是專家公認會加速老化的習慣,並提供逆轉的方法。長時間處在乾燥的室內,皮膚乾燥易老化。無論是冬天開暖氣或夏天開冷氣,兩者都會從空氣中吸走水分,導致皮膚乾燥,加速老化。Marotta博士建議將濕毛巾放在一盆冷水上,或使用加濕器,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最佳濕度為40%到60%。只睡五小時,眼袋很快見人。Casciari博士說,睡眠不足不只使眼袋變黑,還會縮短壽命。他建議,七小時是最佳睡眠長度,如果你總是白天缺乏精力、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或體重增加,務必早點上床,讓身體得到足夠休息。追劇欲罷不能,久坐不動老得快。熬夜追劇已是現代人常見生活模式,英國運動醫學雜誌針對1萬1000名25歲以上的澳洲人進行研究,發現成年人每觀看電視一小時,預期壽命就會減少22分鐘;平均每天看電視六小時的人,比不看電視的人預期壽命少五年。加州聖約瑟夫醫院睡眠實驗室Raymond Casciari博士解釋,問題的關鍵不是在看電視,而是久坐不動,當我們坐著超過30分鐘,身體開始像細胞中心積聚醣分,導致肥胖。因此無論你是在看電視或辦公,記得30分鐘就要起來動一動。把臉貼在枕頭上睡覺,皺褶回不去。長時間趴睡或側睡,讓臉直接接觸枕頭,可能會產生皺紋。隨著年齡增長,臉上的結締組織和膠原蛋白會愈來愈脆弱。整形外科醫師、皮膚護理專家James C. Marotta博士說,長時間習慣睡同一側,皮膚不會像年輕時有彈力恢復原狀,那些與枕頭磨擦而出現的皺褶,會成為永久性皺紋。建議仰睡或購買緞面枕頭套,減少臉與枕頭的磨擦。過度使用化妝品,破壞肌膚健康。Stuart博士說,過多的妝容會緩慢的加速皮膚老化。尤其是使用以油為基底的化妝品,可能堵塞毛孔。此外,過度使用含芳香劑、刺激性化學物質和酒精的產品,會破壞皮膚角質層而使皮膚乾燥,提早出現皺紋。吸菸、常用吸管喝飲料,小心唇周皺紋。噘起嘴巴的動作,會讓嘴唇周遭產生一圈皺紋,久而久之就回不去了,建議直接用杯子喝飲料。吸菸的動作也一樣,且吸菸會加速皮膚老化。不用眼霜,眼周細紋報到。有些女性注重美白,卻忘了眼周皮膚是最脆弱的部位。眼周皮膚比其他部位更薄,衰老得更快,建議選擇含有維生素A、保濕劑、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的眼霜,促進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形成,減少細紋。吃太多甜點,換來更多皺紋。除了肥胖,甜點更可能在臉上留下歲月痕跡。加州皮膚科醫師Susan Stuart說,糖分子會附著在細胞的蛋白質纖維上,這種破壞性的過程稱為「糖化反應」,會導致皮膚失去光澤、黑眼圈、皺紋增加、毛孔粗大。不想加速皮膚老化,少吃甜食。完全不吃油脂食物,皮膚難保青春。有些人怕胖而拒絕所有含脂肪的飲食,但紐約布魯克林的營養學家Franci Cohen說,想保持年輕的外表,優質脂肪不可或缺。鮭魚和鯖魚,以及核桃和亞麻籽等堅果類,富含有益心臟健康的Omega-3脂肪酸,可使肌膚柔軟飽滿,從而防止皺紋產生,並促進心臟和大腦健康。建議每周至少兩次,吃這類富含優質脂肪的魚。只在戶外活動時才擦防曬乳。皮膚病學副教授Sarah L. Taylor說,導致皮膚早衰的首要關鍵是紫外線。即使陰天或下雨,紫外線依然存在,但很多人卻只在大太陽下、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時才做防曬。她建議每天使用SPF30至50的防曬乳。資料來源/Health.com
-
2021-07-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國首例台南85歲老婦施打莫德納疫苗驟逝 家屬無意見
台南市山上區一名85歲婦人昨天下午3點多施打莫德納疫苗返家後,今天上午6點多猝逝,可能是全國疑似出現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的首例死亡病例,備受關注;山上區長余基吉表示,今天前往殯儀館向家屬致意,老婦人的3個兒子表示媽媽的身體每況愈下,是順其自然,衛生所行政相驗後開立死亡證明書「衰老、自然死亡」,對是否和注射疫苗有關沒有意見,已準備入殮辦理後事。警方也前往了解,老婦人昨天下午3點多到山上國小打完疫苗,晚上有點發燒,兒子問她要不要開冷氣,婦人還回說不用;今天清晨6點多,2兒子到房間探視以為媽媽還在睡覺,7點多再去看發現沒有呼吸心跳,據報後通知衛生所主任前往行政相驗,並開立死亡證明是自然老化,已由家屬辦理後事中,全案未再進行司法相驗。據了解,老婦沒有慢性病史,才會引起關注;區長余基吉說,老婦的兒子說媽媽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決定順其自然,至於死亡是否和疫苗有關,無意再追究;山上區集中在山上國小活動中心接種疫苗,昨天是通知75歲以上長者,接種84人,下周一上午預計接種42人,已逐一通知70歲以上長輩,但也提醒若有發燒或身體不適等症狀不一定要急著打,可以等身體好轉再打,接種前醫師也會問診尊重專業判斷是否適合施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