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來襲,熱傷害就診人數攀升,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今年7月截至7月21日,已有444人次熱傷害送醫,超過去年全7月423人次。專家提醒,患者出現熱中暑、昏迷時,除了叫救護車,旁人應盡快協助褪去衣服噴水及吹電扇,持續降溫到抵達醫院,才有機會讓患者脫險。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近日夏天非常炎熱,中暑病人若「高溫程度越嚴重」及「持續時間過長」,很容易死亡,應盡快協助降溫。救護車近期可預期,會載送到熱傷害患者,建議應於救護車上準備簡易降溫設備,協助患者就醫途中,不斷給予降溫。
朱柏齡表示,簡易降溫設備包括,汽車冰桶內放置冰水及多條毛巾,毛巾數量需足以覆蓋全身皮膚,救護車人員儘速協助中暑患者褪去外衣、外褲,將濕毛巾覆蓋其手腳及身體裸露處,尤其像鼠蹊部、頸部等大動脈行經處,及不斷更換冰毛巾,並將冷氣開到最強,以傳導方式降溫。
為何提前降溫如此重要?朱柏齡指出,過去美國進行美式足球比賽期間,10幾年來出現10多例熱中暑死亡案例,經過檢討發現,因降溫速度太慢,加上送醫需經過半小時、1小時而救不回,因此美式足球協會規定,足球訓練場必須放有冷水缸,只要有中暑個案,立刻浸泡冷水降溫。
朱柏齡表示,根據學者研究發現,降溫效果最好的就是讓中暑患者浸泡冷水缸,每分鐘可降溫0.2至0.3度;若現場沒有冷水缸可降溫,可改用循環式冰毛巾覆蓋,或於皮膚表面噴水加上電扇,每分鐘可降溫0.1度,毛巾維持冰度、覆蓋面積越大越好,10至20分鐘就能降1到2度。
朱柏齡說,民眾從炎熱戶外走進冷氣房時,瞬間會感覺冷,原理是皮膚表面的水經過蒸發帶走熱能,因此若要讓中暑患者降溫,於皮膚灑水加上吹電扇,就能加速水分蒸發。民眾可隨身攜帶小噴瓶裝水,溫度過高時可在手、腳、頸部噴水,用扇子或電扇吹風,即可達到降溫效果。
朱柏齡表示,若體溫超過40度恐出現昏迷,有生命危險,過去曾收治一名戶外工作者,體溫飆到43.9度,因昏倒瞬間立刻就醫,15分鐘即到醫院,院方緊急降溫後,雖將他救回,不過體溫過高,大腦細胞已受損,後續影響智力,呼籲民眾不可忽視熱中暑。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