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 醫療.骨科.復健
搜尋
冰敷
共找到
254
筆 文章
-
-
2024-01-03 醫療.骨科.復健
跨年後迎接農曆春節!除舊布新大掃除,醫師傳授「防止痠痛4原則」
大掃除對於平常較少活動的人來說,真的很吃力,不管是打掃天花板、粉刷牆壁等,除了手部長時間舉高之外,頸部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刷洗廚具、窗戶等物品,若姿勢不正確,加上用力不當,都容易造成肌肉痠痛。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高功能醫學運動中心主任陳韋任表示,大掃除對於平常較少做家務的人來說,容易超出體力和肌力負荷,過程中可能腰背受傷,輕者過幾日便好,重者可能打針、吃藥、物理治療才有辦法復原。首先、不熟悉做這件事;其次、量的問題,累積到過年一次要清理居家環境,短時間內無法負擔;第三、錯誤的姿勢或動作;第四、使用不當的工具。造成痠痛4原因❶不熟悉:上班族平日久坐,少有機會搬重物、爬上爬下,或趴地上擦拭,手腕手肘肌肉與肌腱過度使用,容易發生痠痛或閃到腰的狀況。❷量的問題:很多人覺得搬重物或爬上爬下工作量比較大,受傷或不舒服很正常,但有些人可能只是擦擦玻璃、掃掃地、清洗就感到不適,臨床有個疾病叫「重複性勞損」,雖然只是簡單的動作,單次勞動時間過長容易造成肌肉傷害。由於短時間重複做產生累積性的損害,症狀包括痠痛、疼痛、抽痛、刺痛、肢體肌肉無力,一開始多為間歇性的不適,之後發作頻率會增多。❸錯誤的姿勢:慣性彎腰,跪著大面積擦地板,以至於身體過度傾斜,長時間下來就容易造成肩頸症候群、下背痛。為清掃大型家具底下的陳年灰塵,挪動搬移重物,容易導致下背脊柱韌帶或肌肉的拉傷,甚至是撕裂傷。❹不當的工具:清潔窗戶或是高的牆面或櫃子時,不能隨便找個抹布就擦,容易肩頸痠痛,也容易造成脖子拉傷,要尋找適當的工具,例如比較深的地方,可以使用伸縮桿或長柄刷等工具代替,避免勞重傷害。陳韋任指出,「勞動不是運動」,勞動只是出力,消耗的是體力,沒有運用動力來訓練肌肉、肌力。勞動跟運動最大的差別在於勞動過程中的姿勢通常沒有經過調節或保護,同樣的工作反覆做,持續維持不良姿勢;比方說,辦公室裡的上班族,長期使用電腦和維持靜態坐姿,導致全身肌肉的痠痛,回到家後感覺勞累不堪。運動是根據需求,選擇方式、強度、地點等,通常是短暫的且全身均衡的運用到身體的各個位置的目的。自我保護4原則原則1:時間不要太長洗碗、拖地、掃地、蹲這類動作,腰部會微微往前傾或彎腰,久而久之造成腰椎的負擔,一旦察覺腰部有異狀要馬上休息,若需要長時間勞動,要佩戴護腰或束腹,增加對腰部的保護力。原則2:不要單兵作戰搬重物時直接彎腰或直接抬舉高處物品,是掃除NG動作,搬重物一定要兩個人,以「推動」取代「拉動」,全家動起來,一人掃地、一人拖地板、一人整理書櫃,另一人處理垃圾。原則3:小心清潔劑危害陳年汙垢不好清,只好使用各類清潔劑提高效果。清掃過程保持環境通風,做好防護,戴上口罩,避免大幅度吸入有害氣體。疏通水管、馬桶時,要戴上手套,小心肌膚直接清潔劑碰觸。此外,清潔劑避免分裝在不同容器導致混淆而誤用誤食,尤其要放在兒童拿不到、陽光照不到的陰涼處,以免發生意外。原則4:避免吸進過敏原趁著大掃除拿棉被出來曬,太陽正大時有很好的除塵蟎效果,但是拍打棉被床單,要留意被拍打出來的髒汙飄散在空氣中,若不慎吸入容易發生氣喘,戴上口罩就能避免吸進過敏原,減少氣喘風險。年終大掃除後遺症.閃到腰:陳韋任說明,門診裡最常見,通常是錯誤的動作或不良姿勢造成腰部肌肉急性拉傷,嚴重一點恐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如果因為大掃除出現痠痛,可先自行在家熱敷患部或簡單伸展,預後都不錯,多數人會自我緩解,因為腰部肌肉急性拉傷,短時間好好休息,將日常動作放慢,大約2到4周就會逐漸緩解。若出現腰椎滑膜嵌頓或急性椎間盤滑脫,初期不舒服時應立即就醫確認病因。腰椎滑膜嵌頓不論中醫或復健科,搭配外用的藥物例如藥膏或者貼布,採復健治療會做牽引、熱肌電療,採中醫治療則多搭配針灸,減少久站久坐,使用護腰與配合輕度適當運動。急性椎間盤滑脫可先採取保守治療3個月,靠復健減輕疼痛及神經持續壓迫,避免病情的進展或惡化。有民眾嘗試整脊或推拿治療,可緩解一些肌肉筋膜所造成的緊繃感,但維持時間不長久。接受整脊或推拿前,要先經過專科醫師診療,若年齡較長,需先釐清是否合併有骨質疏鬆或是較嚴重的脊椎退化狀況,診間不少民眾本來只是椎間盤滑脫,因為沒有事先檢查,推拿後反而變成韌帶斷裂。.跌落或摔傷:打掃天花板、燈具與窗戶,換洗冷氣濾網時,許多人會使用工作梯登高清潔,一不小心重心不穩,容易有跌落或摔傷等意外發生。.挫傷:輕微的挫傷,皮膚沒有破損,或只在表皮的輕度擦傷、局部腫脹、疼痛、青紫,又或者是出現瘀斑,壓痛明顯。嚴重的挫傷會出現肌肉的部分撕裂,局部血腫,或是受傷部位無法自在活動等。挫傷後,不少民眾習慣用紅花油或其他跌打損傷油揉搓患部,以利「活血化瘀」,實際上揉搓會增加出血,反而導致局部腫脹加重,不利於挫傷恢復。.瘀青瘀血:若出現瘀青瘀血,急性期要消炎止痛。剛發生時,進行局部加壓,短時間的冰敷,接著熱敷,用熱水袋、熱毛巾、暖暖包、電熱毯或紅外線燈皆可,讓挫傷的地方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痠痛的肌肉。建議做適當的活動,休息並不代表躺在那裡什麼都不做,可做一些伸展、散步,甚至是小範圍的快走,增加心肺功能,周邊肌肉的運用會加速新陳代謝跟血液的循環,有助於受傷或疲勞的回復。.網球肘:刷洗時需要重複使用手、手腕或手臂,如扭毛巾、擰拖把等動作,也會因過度用力出現肌腱拉傷,導致手肘疼痛,嚴重時甚至連開門、拿碗這些簡單的動作都沒法做,出現所謂的「 網球肘 」。運動醫學治療,協助恢復受傷部位陳韋任提醒,只要會動,都可能因為動而產生傷害,不分年齡層,從小到大、男生女生,或職業運動員、全民運動員、上班族,只要是因為動而產生的不適,都可運用運動醫學的概念來幫助大家快速回復、治療。延伸閱讀:.打掃很心累?專家教你提升掃除力妙招,搭配輔助工具更省時省力.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2-12 醫療.眼部
哭完之後怎麼讓眼睛消腫?熱敷、冰敷...6常見方法真有用?眼醫推薦「這招」最有用!
哭過之後眼睛難免浮腫、甚至紅腫,許多人怕被問、影響面容等等的原因,總想趕快讓眼睛恢復原狀。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介紹簡單的方法,也提醒別輕易嘗試「民俗療法」小心傷眼,哭的時候也建議留意護眼秘訣,以確保眼部健康。哭完之後想讓眼睛消腫,日常6常見方法真有用? 喝水、熱敷有用?黃楚軒醫師說明,民眾常聽說的改善方式如喝水、熱敷,這確實可以促進身體/局部循環,但對眼部組織吸收幫助並不大,另也得留意過度熱敷、熱刺激還可能促使眼部發炎加劇。 冰敷有用?冰敷確實可以抑制眼部因為哭的原因所形成的發炎反應,不過作用在於「抑制」,也就是說若是邊哭邊冰敷是可以抑制當下的發炎反應,但若是哭完之後再冰敷,眼部的發炎反應已經結束、並沒有持續,以冰敷抑制自然也沒有顯著效果。 敷茶包、水果有用?除此之外,也有些人會敷茶包或敷上檸檬、奇異果、小黃瓜等等的蔬果,利用當中的營養消腫。但首先得考量人體是否真能以此方式吸收營養還有待醫學證實。其次,該營養是否真能消除浮腫。而即便該營養真能吸收、也能促進循環、抑制發炎,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對眼部組織並沒有什麼幫助。另還得特別留意避免刺激性強的水果,以免刺激眼部,這是最不建議的。 按摩眼睛有用?至於按摩眼部,主要作用也是在促進循環,對眼部組織幫助也不大。另得小心,不當的按摩方式可能傷害眼部,以及哭過之後也會特別想揉眼睛,手的距離又近,會更容易揉眼睛,手的細菌多,容易帶到眼部造成發炎、感染、眼部腫脹加劇。 哭完之後怎麼讓眼睛消腫?眼科主治醫師:這招最有用。 試過真的有消腫?真相是?黃楚軒醫師表示,上述不論哪種方式,民眾或許都嘗試過,可能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又或者覺得其實滿有用的,不過時間也滿長的,那是因為眼部的組織在代謝,而非透過上述方式所改善。換句話說,即便沒使用上述這些方法,浮腫也會恢復。 哭過之後最佳消腫方式!黃楚軒醫師表示,哭過之後讓眼睛消腫最好的方法,其實就是什麼都不做,不必特別去嘗試改善。因為正如前述,以醫學的角度來看,能自行改善的方式效果都不大,也會自然恢復,還得考量眼部傷害風險。因此還是好好的等眼睛自己消腫為佳,視情況通常在半天至一天的時間就會消腫。 哭的時候別過度拭淚、揉眼!避免增加眼負擔、眼疾風險。 哭到「眼睛紅腫」真正原因?黃楚軒醫師表示,哭的時候確實會引起一些眼部周圍組織水腫的情況,不過讓眼睛「真正紅腫」的原因恐怕並不是因為哭,而是因為頻繁的擦眼淚、揉眼睛等動作使得發炎加劇。 一直揉、一直擦,小心眼睛受傷。眼部本來就相當脆弱,哭過之後更加脆弱,揉、擦這兩種動作都會使得發炎、紅腫得更厲害,甚至有可能更進一步造成眼部負擔、增加眼疾風險,例如結膜炎。若用力過度、次數太過頻繁,也可能傷害到水晶體、眼部韌帶,造成視力受損、最嚴重也可能失明。 較佳的「哭的方式」:因此除了哭過之後眼睛浮腫讓它自行消腫以外,黃楚軒醫師也提醒,民眾在哭的時候建議最好避免揉眼睛、過度的擦眼淚,讓眼淚自己留比較好,要擦就擦鼻涕就好,以確保眼部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23 醫療.骨科.復健
中年打籃球,膝蓋與腳踝最易受傷!醫授3常見症狀復健動作及打球4建議
門診來了一位40多歲的大哥,走路的姿勢就像老公公一樣,我問他說:「大哥你那邊不舒服?」大哥:「我每個禮拜都會去打球,這禮拜應該是墊步切入的時候扭到右邊膝蓋,剛回去只是痠痠的。但今天早上起來就整個腫痛到不行了」我詳細評估發現大哥的內側副韌帶扭傷合併滑液囊積水,趕緊幫他安排超音波導引抽出積水後,注射修復藥物。治療後大哥感覺好多了:「醫生請教你,我們這種大叔打球有沒有要注意什麼?」大哥的問題我想也是許多籃球愛好者的問題。就讓我這個也很愛打籃球的復健科醫師為大家說明囉:籃球是國人十分喜愛的運動,今年我國亞運男籃三對三更是榮獲金牌,但是隨著年齡漸長,往往伴隨肌力、柔軟度的退化,以及體重的增加,大大增加了受傷的機率。中年大叔打球最易受傷部位:膝蓋與腳踝過往的研究顯示,40歲以上中年球友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膝蓋與腳踝,常見的診斷有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腳踝扭傷與阿基里斯肌腱炎等。以下為各位簡單介紹:1.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腿部在彎曲時,因為肌力不足而導致軟組織的摩擦與發炎,特色就是在膝蓋前面,髕骨周圍有明顯疼痛發炎,嚴重一點還會膝蓋積水與髕骨外翻。一般需要使用消炎藥物,安排物理治療,較嚴重的個案甚至需要抽吸注射治療。而預防方面可以減重、穿戴護膝,運動後伸展(如圖1-圖4)訓練股四頭肌的肌力(如深蹲、向後弓箭步(如圖5)),並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調整腿部的動作平衡與協調,像是增加踝關節與髖關節的活動度、以及核心肌群的肌力,可以避免爾後再度發生。圖1、伸展股四頭肌圖2、伸展後腿肌圖3、伸展髂脛束圖4、伸展小腿肌肉圖5、向後弓箭步:可空手或拿啞鈴/槓鈴(置於肩上),一腳向後踏(如平衡感較差可稍向外踏),另一腳順勢下蹲,再站起,重複12次,共做3組。2.腳踝扭傷這個問題只要有打籃球,不論什麼年紀都很常見,一般來說扭傷是以外翻居多(足踝外側疼痛),可能會合併前距腓韌帶、跟腓韌帶或前下脛腓韌帶的撕裂傷,如果有撕裂傷恢復期甚至長達六到八週之久,一般剛扭到時的前48小時建議冰敷,做幫浦運動(圖6)與坐姿阿基里斯腱伸展(圖7),後續可以安排物理治療、運動貼紮、徒手治療,如果有撕裂傷可以考慮使用震波或局部注射血小板濃縮液(PRP)加速復原。圖6、足踝幫浦運動:腳背與腳趾用力向上翹到極限停住2-5秒,再用力下向下(蹠屈)到極限停住2-5秒,重複20次。圖7、坐姿阿基里斯腱伸展:坐姿下,將毛巾或彈力帶固定在足底,向身體方向拉到小腿有緊繃感停住15-30秒,重複3-5次。預防的部分可以穿著合腳的籃球鞋,目前高筒鞋與低筒鞋哪個更能預防扭傷並無定論。依照過去研究,我會建議籃球鞋要有避震但鞋墊不要太厚,偏高的球鞋重心反而容易造成扭傷。另外,球鞋外側的防側翻結構,與中間的扛扭片也稍有幫忙。如果常發生扭傷,可尋求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腳踝穩定度訓練」。3.阿基里斯腱肌腱炎就是在小腿靠近足跟處發生紅腫熱痛的情形,常見的原因包括筋膜緊繃或是拉傷,一般需要使用消炎藥物與安排物理治療,如果反覆發作會建議安排震波或是增生注射治療,另外也要加強小腿筋膜的放鬆(如圖7)與臀肌的鍛鍊,才能避免反覆發作。給中年大叔打球4建議除了上面幾個常見的問題,以下提供一些中年大叔打籃球的建議:1.熱身與收操要做足打球前做好暖身:可以小跑步(繞球場跑2~3圈)、關節活動、動態伸展一下,打完球切記要收操,伸展緊繃的肌群(伸展運動如),也可以搭配按摩球、筋膜槍、滾筒讓運動後的肌群得到舒緩。隨著年齡增長與軟組織的磨耗,建議打球前後要確實熱身與收操各十分鐘,才不會「場上一條龍,隔天一條蟲」!2.選用適當的護具與鞋具籃球征戰多年下來,不少球友身上都會累積大大小小的舊傷,可以依照個人情形選用適當的護膝、護踝等護具,最重要的是,選用可避震、止滑、防扭傷功能的籃球鞋是很重要的,鞋子也要隨著磨耗定期汰換,不然因此受傷就得不償失了!3.注意自己身體的警訊年過40,已經不復當年勇,可能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或是體重過重,平常要注意慢性病的保健,如果打球後身體不適,也要盡快就醫。另一方面,如果平常就有肌肉骨頭關節痠痛的問題,也可以先就醫評估診斷,接受衛教與治療,處理好才能放心在球場大展身手。4.依據自身狀況調整打法許多球友年輕時,可以毫不費力在禁區飛天拉桿,但隨著年齡增長,可能起跳也只剩一塊豆腐高。即使是NBA頂級球星,在邁入職業生涯後期時,也會依據自身體能下滑而去調整打法。因此隨著年紀改變打法,是非常合理的,也能夠延長球齡與避免受傷。舉例來講:搶籃板可以從靠體能的「摘芭樂」(跳高高從別人頭上搶球)變成靠紮實卡位鞏固籃板,或是使用小拋投、後撤步等減少碰撞與利用時間差的技巧,增加在球場上的影響力,除此之外,隊友的默契和戰術不但可以彌補體能的退化,更可以增加打球的樂趣呢! 綜合以上,希望大家不管幾歲,都能夠好好享受籃球的樂趣,當然,打球偶爾也會遭遇比較嚴重的受傷,像是半月板、前後十字韌帶的受傷,這時就需要盡快就醫,好好配合治療,加上積極的復健與訓練,才能繼續馳騁球場了。(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40+的灌籃高手~籃球場上永遠的男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30 醫療.皮膚
蕁麻疹如何止癢?輕微跟中度發癢,止癢法不同!多吃一類食物緩症狀
秋天氣候變化大,也是蕁麻疹易發作的季節,主要症狀是搔癢、水腫,有如被蚊子叮到一般,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黏膜水腫,因此面對蕁麻疹不可不慎!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蕁麻疹的相關知識,包括蕁麻疹症狀、蕁麻疹止癢、蕁麻疹飲食等等,幫助讀者擺脫癢癢的蕁麻疹,重回健康好肌膚。隨著季節進入秋天,季節交替時人體免疫力會降低,進而導致皮膚病的發病率上升,而「蕁麻疹」就是秋冬容易發作的皮膚病。蕁麻疹的主要症狀為發紅、發癢或隆起的斑塊,常伴隨著搔癢、刺痛和灼熱感,紅疹可能在數個小時就自動消失,發作很少超過一天,因此又俗稱為「風疹」。蕁麻疹是排毒嗎? 常有人以為蕁麻疹是身體排毒過程,誤認熬過癢痛的發作期就好,實際上大大相反。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因為身體免疫系統誘發皮膚和深層組織的血管擴張,進而造成隆起的皮膚紅疹,需要儘速找出誘發的特定過敏原並移除。 據統計,約有五分之一的人都至少會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常見的急性蕁麻疹誘因包含:急性蕁麻疹6誘因食物:海鮮、酒類、水果(奇異果、芒果等) 花生、堅果、奶蛋製品、食品添加物如人工色素等。 藥物:中藥、西藥(止痛藥、抗生素等等)。 環境因子:塵螨、花粉、灰塵、寵物毛髮、皮屑、黴菌、有機溶劑。 物理性因子:冷熱變化、搔抓、陽光曝曬、運動、流汗、皮膚壓迫。 體質和精神因素:精神壓力、情緒起伏。 感染:病毒感染(孩童常見)、蟲咬、寄生蟲感染。若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週以上,就是所謂的「慢性蕁麻疹」,治療上會需要更久的時間。慢性蕁麻疹的癢不是因為食物過敏,該疾病的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多半在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時容易誘發。蕁麻疹如何止癢? 蕁麻疹奇癢無比,發作時要如何止癢呢?建議民眾,當蕁麻疹發作且搔癢難耐時,千萬不要過度搔抓,否則可能出現「愈抓愈癢」的狀況,可依程度嘗試以下快速止癢方法:輕微發癢:可以用冰敷、沖冷水或輕拍的方式減緩癢感。 中度發癢:使用含有薄荷、抗組織胺等成分的涼感止癢藥膏。但若是已經嚴重發癢,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或睡眠,建議趕緊就醫治療。蕁麻疹在治療上,一般是給予口服抗組織胺類藥物治療,其安全性極佳,不至於危害身體健康,不過會有嗜睡、口乾之類的副作用。 蕁麻疹不能吃什麼?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其中「食物過敏」是造成皮膚發癢的原因之一,因此飲食上要避免容易誘發過敏的「發物」,例如羊肉、牛肉、鴨肉、鵝肉;其他像是花生、堅果、巧克力、沙茶、辣椒、胡椒等刺激皮膚的物質也盡量別吃。 建議民眾,可以多補充維生素C的飲食,例如像是甜椒、甘藍菜、芭樂、柑橘等都是良好的食材,因為維生素C可以降低發炎,減低蕁麻疹症狀。此外平常也要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 蕁麻疹會自己好嗎?蕁麻疹發作大多屬於急性,當蕁麻疹發作時可以回想在前幾天內,有沒有接觸到特別的物質,例如染髮劑、新買的衣服,或服用新的食物、藥物。只要找出病因,且避免再度接觸到過敏原,蕁麻疹很快就會得到控制。 事實上,輕微的蕁麻疹只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多休息、多喝水以加速過敏原的代謝,症狀就會逐漸減輕而自癒。然而,若是蕁麻疹合併出現眼皮、嘴唇水腫、胸悶、呼吸困難、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則須注意「血管性水腫」的可能,進一步可能惡化成呼吸衰竭或休克的可能性,甚至有致命的危險,需要盡快就醫治療。如何預防蕁麻疹? 大部分的蕁麻疹來得快去得快,而且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有很多,若找不到病因可能會反覆發作。民眾若想要預防蕁麻疹發作,平常應該要從生活上的保健做起,《優活健康網》也整理以下注意事項,提供民眾參考:.遠離過敏原,將會過敏的物質做紀錄。 .避免菸酒、辛辣與不新鮮的食物。 .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飲食均衡。 .避免搔抓,防止症狀惡化或造成傷口感染。 .避免對皮膚造成額外刺激,例如泡澡、穿著緊身衣褲。【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1712.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19 醫療.骨科.復健
巴西足球巨星內馬爾半月板破裂!半月板在哪?該如何預防?
巴西足球巨星內馬爾(Neymar)日前隨國家隊征戰世界盃資格賽,不料上半場結束前遭遇嚴重膝傷,經詳細檢查後,確認左膝前十字韌帶與半月板撕裂,至少要休息7到8個月,本季提前報銷。半月板在哪?半月板是膝關節軟骨與軟骨之間的纖維組織,在膝關節內有內側和外側兩個半月板,也就是在大腿股骨和小腿脛骨之間、髕骨之後。內側半月板呈橢圓形,較厚、較大;外側則呈圓形,較薄、較小。由於形狀很像弦月,所以被稱為「半月板」軟骨。半月板有哪些功能?半月板富有彈性,具有緩衝作用,可以吸收膝關節所受到的壓力,可以減少軟骨與軟骨的碰撞和摩擦。因此,有人形容半月板是膝關節的避震器。但半月板會隨年歲增長難免組織磨損、失去彈性。為什麼半月板會破裂?可分成創傷型和退化型,退化型半月軟骨受傷多因自然老化造成,常與退化性關節炎一起發生。創傷型則多發生在運動員或年輕人身上,1/3的患者會同時合併前十字韌帶損傷。但如果是體重過重、平時缺乏運動、股四頭肌(大腿前方肌肉)肌力較弱者,半月板受損機率會提高或提早發生。隨著年紀變大或受傷跌倒,造成半月板磨損或破裂產生碎片,患者走路或彎曲膝蓋時就會不舒服,覺得膝蓋難以伸直,甚至出現喀擦聲或卡住。這種情況吃維骨力或打玻尿酸,花錢卻沒有效果,其實只要簡單的關節鏡手術就能解決。醫師建議,老人家保養膝蓋一定要「省著用」,盡量避免爬山、長時間跑步,以免增加膝蓋負擔。平常可以多抬腿或游泳、水中行走,加強肌耐力,也可以用溫熱水按摩膝蓋等。半月板破裂會有那些症狀?.膝蓋腫脹.膝蓋僵硬.膝蓋疼痛.膝蓋異常聲響.膝蓋活動不順.蹲下困難.伸直困難該如何預防半月板破裂?.避免從事過度激烈的運動。.活動時使用護具保護膝蓋。.多做抬腿或游泳等加強肌耐力的運動。簡單來說,要避免半月軟骨受傷,運動時就要做好膝蓋保護。如果覺得自己肌耐力不夠,從事運動前,務必穿戴上膝關節護具,甚至挑選服貼性佳的護膝來戴。運動前也要充分暖身,一般需要至少12~15分鐘,且運動切勿過量及過於逞強。出現急性運動傷害,應立刻依保護受傷部位、休息、冰敷、固定患部、抬高患部減緩血液循環原則進行治療,才能讓運動有最好的功效,並降低傷害的發生。醫師建議,平時對「股四頭肌」肌力訓練,可做深蹲運動,訓練股四頭肌及核心肌群,並做好體重管理,過重民眾最好避開對膝蓋壓力大的運動項目,預防膝蓋受傷。深蹲要點:1.雙手平舉,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臀部向下坐。2.重心在腳後跟,膝蓋不超過腳尖,背部挺直。3.蹲10到20下為一個單位,中間間隔休息30到60秒,建議每次訓練3個單位即可。要如何治療半月板破裂?當膝部疼痛已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動,經藥物或復健治療無效,並經檢查證實為半月軟骨破裂時,須接受關節鏡治療。關節鏡治療可分為半月軟骨部分切除、全切除、半月軟骨修補及半月軟骨移植手術。若破裂位於內側2/3時,多選擇部份切除手術,應盡量避免全切除,以免提早發生退化性關節炎;若破裂位於半月軟骨外 1/3時,則可考慮修補治療,在年輕人及急性受傷時,修補癒合的機會較高,但在半月軟骨本身品質不佳、合併前十字韌帶損傷、膝內翻或患者不合作時,會產生較差的修補結果。【資料來源】.元氣疾病百科:半月軟骨破裂(半月板破裂).運動損傷半月板 年輕人最常見.年輕人膝關節卡卡!異體半月軟骨移植手術治療新選擇.運動後膝蓋打不直 醫:可能半月板受傷了.爬山減肥 膝蓋「啪」一聲半月板裂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3 醫療.骨科.復健
閃到腰怎麼處理?醫教4招舒緩!2情況需就醫
閃到腰四招應對如果您年過五十,一定都有閃到腰的經驗吧,所謂的閃到腰,其實就是因為用力不慎,引起的急性腰痛發作,謝醫師碰過不少案例,如同詼諧劇裡演的那樣,搬個重物起身就痛到受不了了。今天謝醫師就來教你,如果真的不幸閃到腰,要怎麼處理!1.休息和冰敷如果你閃到腰,請立即停止你現在的活動,避免進一步損傷。建議盡快躺下,減少對腰部的壓力,並使用冰袋冰敷受傷的區域,每個區域每次持續15-20分鐘,4-6小時一次,冰敷有助於快速減輕疼痛和減少腫脹。2.藥物治療藥局可以買到的止痛劑,像是普拿疼之類的,可以緩解閃腰引起的疼痛和發炎。當然這些藥都有使用限制,請務必遵照藥劑師指示使用,若吃了1-2天的止痛藥還是無法改善,也請盡快來找謝醫師!3.熱敷和伸展運動一般來說,輕微的閃到腰,只要多休息就能有所改善,過了24小時後,可以使用熱毛巾熱敷或浸泡熱水來緩解肌肉緊張,建議熱敷完後再進行輕微的伸展,但謝醫師要提醒,還是避免過度伸展或用力,以免二次傷害。4.預防措施閃到腰後,請避免重複性的壓力或過度用力,像是進行劇烈運動,或是搬重物等等。謝醫師提醒,工作時盡可能保持良好的姿勢,運動前後記得熱敷伸展,或是穿戴護具,以防未來的傷害。當然,如果你重複閃到腰,或是閃到腰過後這些處置也未見明顯改善,請務必盡快就醫!(本文轉載自臉書粉絲專頁《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 謝炳賢主治醫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0 焦點.健康知識+
手指被門夾到怎麼辦?依輕中重度、4種狀況採取不同處理方式
不論男女老幼可能都曾有發生手指被門夾到的經驗,可能輕微,也可能劇痛;在發生的當下,究竟應採取什麼處置方式,才能有效緩解疼痛呢?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就醫做進一步處置,或是不處置能讓疼痛逐漸消退?手指被門夾如何區分嚴重度?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指出,手指被門夾到的受傷程度依照夾到時的力道、手指位置,以及是否有其他組織損傷而有所不同。通常夾傷手指處,如果越靠近手指末端,損傷的程度也愈嚴重,主因是末端骨頭較細,加上手指末段會影響到指甲、甲床,雖然不致命,恐讓未來指甲生長變形。手指被門夾到受傷程度及處理方式手指被門夾以下傷處情況有那些?建議根據不同情況處理1.受傷處外觀完整:看起來傷處外觀仍完整應先冰敷,並且在冰敷時嘗試活動手指每一個關節;若關節仍能正常活動,可以持續冰敷一兩天,避免手指過度腫脹。外觀若有局部擦傷可以擦藥膏,或是搭配止痛藥,但藥膏或是藥物都並非必要。2.指甲下水腫:必須要評估血腫大小,量若不多,不需要特別處置,會慢慢隨指甲生長推出來,若是腫脹壓迫到甲床或是持續疼痛,就要考慮去急診處理,會在指甲上開一個小洞,讓血流出來,一般情況不會到這麼嚴重。3.冰敷時發現骨頭已經不能正常活動或外觀已出現嚴重損傷:可能會發生骨頭碎裂等狀況需要外科介入,或是夾傷到指甲生長點,未來指甲生長可能會變形。4.受傷後出現神經疼痛該如何處理?受傷後伴隨持續的神經疼痛,且影響工作、生活的話,例如不能有任何感覺異常,建議民眾可以看神經科、復健科,透過輔助方式讓神經感覺可以慢慢恢復;或是透過口服B12讓末梢神經損傷獲得改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4 焦點.健康知識+
並非人人都能捐血!一表看使用哪些藥物時不能捐血
全國各地常舉辦公益捐血活動,不少人擔心捐血是否會造成身體負擔而卻步,其實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全身血量約占體重的1/13,若以體重60公斤計算,全身血量約4000mL,捐血250mL只占全身血量的5至6%,且骨髓會加速造血補充身體所需血量,因此偶爾捐血對健康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民眾響應捐血活動之前,必須留意並非每一個人都能捐血。捐血前,工作人員除了會針對捐血者的健康狀況、旅遊史、疫苗接種史等資訊審慎評估之外,也會檢視藥物使用情形,以避免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血液相關不良反應,或具有潛在感染、致畸胎等風險,而造成輸血者或捐血者的健康與安全受到影響。當捐血者符合條件完成捐血後,建議捐血者需於捐血場所休息至少10分鐘,觀察無任何不適才可離開,捐血後可能會發生暫時性虛弱與頭暈,所以走樓梯時應緩步行走,可適量補充水分與點心,駕駛車輛時也應多加留意。捐血後6至8小時內應避免飲酒,不宜接觸過熱環境如泡溫泉、蒸氣浴等,也不要進行劇烈運動,24小時內應避免提舉重物以防瘀血。若扎針處發現有瘀青、血腫的情形,發生瘀血48小時內可先冰敷(每2小時1次,每次5至10分鐘),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疼痛與血腫的狀況,並於發生瘀血48小時後再熱敷(每2小時1次,每次5至10分鐘),以促進非傷口處的血液循環,加速代謝殘餘血塊,瘀血約1至2周就會逐漸消退,若有持續疼痛或有刺麻感,可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
-
2023-09-02 醫療.眼部
癢到受不了!眼睛過敏怎麼辦?原因、症狀及治療一次看,7招預防過敏
眼睛過敏時,會出現眼睛紅癢難耐、異物感、燒灼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眼睛又紅又癢,眼睛過敏怎麼辦?過敏體質者在接觸到花粉、灰塵、動物毛髮等,不僅打噴嚏、流鼻水,有些人也會發生眼睛過敏的情況。在台灣,約有三成人口患有過敏性結膜炎,且有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高達七成伴有過敏性結膜炎體質。雖然眼睛過敏對視力不太會造成影響,但是過敏的不適症狀卻非常惱人。究竟眼睛過敏原因是什麼?眼睛過敏症狀有哪些?眼睛過敏怎麼治療?如何預防眼睛過敏?本篇一次整理。眼睛過敏原因眼睛過敏指的是過敏性結膜炎。由於眼瞼及結膜有許多肥胖細胞(mast cell),並富含組織胺(histamine)以及形成發炎反應的介質,而肥胖細胞的表面存有免疫球蛋白E分子(IgE)。當外在過敏原刺激時,會使兩個IgE連結,使肥胖細胞釋放組織胺與介質,進而引起眼睛癢、充血、水腫等過敏反應。根據書田眼科診所主治醫師吳仁斌表示,依過敏性結膜炎臨床症狀表現,可大致分為急性與慢性二種: 急性過敏性結膜炎:當大量過敏原突然進入眼睛,會造成眼睛很眼、結膜水腫及眼皮腫大等過敏反應,常見急性過敏性結膜炎誘發因子如花粉、寵物毛髮等,通常過敏症狀會於數小時後逐漸緩減,避免接觸過敏原可降低發作頻率。 慢性過敏性結膜炎:由於塵蹣、隱形眼鏡等慢性刺激造成眼睛癢、刺痛及充血。眼睛過敏症狀通常眼睛過敏時會出現眼睛紅癢難耐、異物感、燒灼感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狀,其中結膜充血與分泌物多是結膜炎的典型症狀,單眼或雙眼不一定,當發炎反應嚴重時,可能會有發生視力模糊、眼睛畏光。嚴重過敏性結膜炎可能造成眼角膜病變及其它併發症。過敏性結膜炎分五類過敏性結膜炎分為春季性、異位性、常年性、季節性、隱形眼鏡性,共五種類型,其中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及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最常見。1.春季性常見於初春至夏末期間,好發於幼童、小童及青少年,多數患者在過了青少年後,過敏發作次數會逐漸減少。臨床症狀有眼睛紅、上眼皮翻起的眼瞼結膜部位可能會有鵝卵石狀的凸起,以及輪狀部位出現白色小點,而角膜部位可能出現點狀破皮甚至盾牌狀潰傷。2.季節性由於空氣中散布花粉、孢子等過敏原,故好發於春夏花草樹木盛開時,除了眼睛紅、灼熱感等典型症狀之外,鼻黏膜也會受到過敏原刺激,或由淚液經由鼻淚管將過敏介質帶入鼻子,因此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患者經常合併鼻炎、呼吸道症狀。3.異位性無特定好發季節,空氣中的過敏原為誘發主因,通常發生於成人,經檢查可見,結膜瘢痕以及較小的乳突,有些患者侵犯至角膜之外也有可能因白內障而影響視力。異位性過敏性結膜炎與其它類型最大的不同是患者會有濕疹、氣喘、鼻炎等其它異位性體質。4.常年性塵蟎、寵物毛髮及黴菌是引起常年性過敏的主因,與季節性類似,患者經常伴隨打噴嚏、流鼻水等其它過敏症狀,發炎反應大多局限在結膜,除了分泌物可能造成暫時性視力模糊之外,不太會造成嚴重的視力影響。5.隱形眼鏡性與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有關,由於隱形眼鏡的鏡片與眼球表面摩擦,以及保存液及化學物質殘留。除了發生輕微結膜發炎及水腫、眼睛癢、眼睛刺痛感及異物感等不適症狀之外,也有可能產生巨大乳突又稱巨大乳突結膜炎,巨大乳突可能會摩擦角膜表面、造成角膜破皮,嚴重時可能併發角膜潰瘍,會對視力造成極大影響。眼睛過敏怎麼辦?如何治療?在治療過敏性結膜炎,大多以眼藥水或口服藥物。為減少過敏原聚集在眼球表面,在藥物使用上,一開始會先使用局部抗組織胺、含肥胖細胞安定成分的眼藥水以及人工淚液。嚴重過敏反應時,在治療上會再加上局部類固醇,而嚴重的春季性、異位性結膜炎甚至需要用到口服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劑。另外,眼睛過敏時,若眼睛癢到受不了,可先冰敷眼睛5-10分鐘,應避免大力揉眼而導致血管擴張進而引發強烈過敏反應。如何預防眼睛過敏?想要預防眼睛過敏、降低過敏發作頻率,可先做過敏原檢測,進而避免過敏原。根據《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指出,預防過敏可遵循以下幾點生活守則:1.建議使用濕抹布或吸塵器(可過濾過敏原、集塵袋較多層的吸塵器)打掃居家環境,避免使用掃把、雞毛撢子,以減少灰塵揚起。2.避免接觸過敏來源,如室內不放花草、家中不使用絨毛地毯、布沙發、布製窗簾、絨毛玩具及易沾灰塵的裝飾物等。3.有養寵物者應與寵物區分生活空間,避免寵物進入臥室且在接觸寵物後應立即洗手。4.避免接觸菸、香水、殺蟲劑及廚房煙霧等刺激物物質。5.每 1~2 週以約 55℃熱水清洗外蓋寢具(床單、枕套、被單),避免使用厚重毛料寢具、不使用棉絮類當填充物,且應定時曝曬、清洗寢具,避免塵螨孳生。6.將室內保持溫度 25-27℃、濕度 40-50%,並空氣清淨機來清除空氣中的過敏原以及定期更換冷氣濾網。 更換合適的隱形眼鏡。若眼睛出現不適症狀,應先停止帶隱形眼鏡並且冰敷,不要揉眼睛。參考資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亞東紀念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書田眼科診所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5 醫療.骨科.復健
車禍造成骨折、肢體創傷會痊癒嗎?醫師透過「這方法」加速癒合複雜性傷口
車禍事故常造成肢體創傷、開放性骨折,有嚴重的複雜性傷口,手術後傷口仍可能有腫脹、感染及不易癒合情形,高雄榮總採行負壓傷口治療,救治許多複雜性傷口患者,並成功讓患者肢體提早恢復活動。2018年起,非開放性骨折病人的術後治療,以及預防急性骨折術後軟組織受損、腫脹的患者也適用此項治療。台灣骨科創傷醫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教學研究部主任唐逸文表示,臨床上看到許多病患為外傷傷口所苦,尤其是嚴重開放性傷口合併骨折的病人,傷口很髒、容易感染,無法第一時間植入鋼板固定及縫合治療,而必須使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處,並透過不斷換藥,等待傷口修復後,再進行後續治療。吸走感染物質 避免傷口感染每次換藥對病人來說非常疼痛,更是一種折磨。唐逸文指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已有負壓傷口治療的利器,可以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病人痛苦。負壓治療是在傷口表面貼上泡棉醫材,再貼上膠膜封死,而泡棉醫材上有管子連接到機器,經由吸力讓膠膜下產生負壓,以促進傷口癒合。負壓傷口治療,具有三項功能,一是負壓治療藉由吸力,可把傷口周圍組織多餘的水分吸走,降低傷口腫脹;二是在吸的過程中,同時還會促進傷口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三是藉由吸力把傷口內易感染物質吸走,可避免傷口感染。唐逸文說,經統計,近年來嚴重開放性骨折病患,在2014年前,病人使用抗生素平均50天左右。使用負壓傷口治療可降低傷口周圍腫脹,也降低感染機會,增加傷口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高雄榮總自2018年廣泛使用後,抗生素平均使用降為25天左右,住院天數也從56.4天縮短為26.8天。非開放性骨折 手肘水泡消失部分關節周圍非開放性骨折的患者,受傷部位往往嚴重腫脹,導致第一時間無法手術植入鋼板固定,而須先放置外固定架,持續冰敷及抬高患部肢體,約7至10天等傷口消腫後,才能再次手術放入鋼板固定。但如此作法易導致日後關節僵硬,活動角度變差,需後續長時間復健治療,延長整個治療的時間。高雄榮總於2018年開始,將負壓治療運用在非開放性骨折患者。唐逸文曾收治一名60多歲女性,車禍造成右手手肘尺骨鷹嘴突粉碎性骨折脫臼,車禍後24小時要進行手術時發現,女子手肘附近組織腫脹、起大量水泡,因此醫療團隊直接於骨折處以鋼板固定,術後採負壓治療。唐逸文說,患者手術後以負壓傷口治療5天,結束後發現傷口非但沒有裂開,水泡完全消失,手肘周圍組織完全消腫,這段期間病患也不會感覺脹痛,肘關節功能迅速恢復正常。2個月後,病患手肘活動角度回到正常的8到9成,骨折完全癒合。減輕術後脹痛 提早關節復健對於一些關節周圍非開放性骨折的病患,如果術前軟組織非常腫脹,或預期術後傷口會很腫脹、不易癒合時,唐逸文會使用負壓治療,高達95%以上病人相當滿意,不但可以減少病患術後脹痛、促進傷口癒合,且可以減少住院天數、提早進行關節復健,進而可以提早回到工作崗位。目前已成功救治200多名病患,此創新醫療技術已發表在國外著名的外傷醫學期刊,並自2020年起開始對外推廣,希望給予病患更好治療。
-
2023-08-04 醫療.骨科.復健
痛到無法起床…急性疼痛4原因 PRICE助舒緩髖關節痛
某一天,我一早醒來,竟然發現自己左側髖關節發炎,痛到無法起床。想辦法讓自己用中風病人的起床方式,先側躺,再用手將身體慢慢撐坐起來。舉步維艱的走到廁所後,再來不管是坐下馬桶或是站起來,更是痛到撕心裂肺。臨床推理 急性疼痛四因根據臨床推理,發現造成我的髖關節急性發炎疼痛,有以下4個因素:1.睡覺姿勢不良:我自從懷孕以後,養成喜歡左邊側躺的習慣,即使是仰臥的時候,身體也習慣性的偏向左邊,再加上髖關節發炎的前一天晚上睡的比較好,下肢整晚擺在類似弓箭步的姿勢,造成骨盆的錯位及軟體組織的拉傷。2.床墊可能太軟:我睡的乳膠床墊,雖然很舒服,但是對我骨盆的支撐度可能不太夠。3.骨盆擺位不良:最近心情放輕鬆,看影片時會坐在沙發裡,造成骨盆的擺位不良。4.久坐:最近在趕一個職業輔導評量報告,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太久,造成髖關節壓迫更嚴重。基於以上的臨床推理,根據急性疼痛「PRICE」處理原則,開始改變我的生活習慣。床墊增硬度 捨棄坐沙發P是Protection保護也就是保護患處免於更進一步的傷害。我把可能過軟的乳膠床墊鋪上涼墊,增加床墊的硬度;晚上睡覺時,用絲襪綁住膝蓋和腳踝(不可太緊),膝蓋中間及腳踝下方各放一個小枕頭,讓下肢保持在較適當的位置。再者,捨棄坐沙發看電視的福利,堅持坐較高較穩固的椅子,避免臀部歪斜不穩。R是Rest休息剛受傷時,不要過度運動,適當休息並盡量起來走動,不要久坐,減少髖關節壓迫的時間。冰敷三天後 幾乎不痛了I是Ice冰敷用冰塊或痠痛貼布消腫。髖關節發炎的前二天睡覺前,我貼了兩塊痠痛貼布在痛處,以減緩發炎並止痛,雖然疼痛指數從原本的8到9分降為6到7分,但還是覺得痛,效果不大。於是當我是坐姿時,我會各放一塊冰敷墊在二側大腿下面的髖關節處,每次冰敷約半小時,一天冰敷4至5次。沒想到冰敷的第一天疼痛指數由6到7分降為3到4分,冰敷三天以後,幾乎已經不會疼痛了。肢體功能也恢復95%以上。C是Compression也就是壓迫患處,可用繃帶包紮或其他東西固定患處,可消腫並免於進一步受傷。但髖關節難以包紮,所以我沒有施行。E是Elevation抬高患處盡量把受傷的肢體高於心臟,避免水腫加劇。所以那幾天我盡可能靠右側躺,不要讓左側受到壓迫,影響左側髖關節的循環。以上的PRICE原則,處理了我的髖關節急性發炎劇痛問題,給大家做參考。如果依照PRICE原則處理後,疼痛仍無法減緩或有任何不適,強烈建議盡快就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免得耽誤病情。
-
2023-07-24 養生.運動健身
中信兄弟野手岳東華跑壘翻船 足踝扭傷是最常見運動傷害之一
中職中信兄弟隊昨天與富邦悍將隊比賽,兄弟隊野手岳東華4局下跑壘腳踝「翻船」送醫,兄弟今天回報岳東華狀況,初步診斷為踝關節韌帶撕裂,待消腫後安排確認骨頭狀態。足踝扭傷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之一「足踝扭傷」是門診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佔所有運動傷害的25%,80%的足踝扭傷是足內翻造成足踝外側韌帶之拉傷所致。BOX:足踝扭傷分級第一級:走路感覺微痛,關節附近輕微腫脹及壓痛,伴隨些許的功能損失,但關節沒有不穩定,仍可受力,一般在一、兩周內痊癒。第二級:足踝已明顯腫脹且因出血而變色,但部分韌帶撕裂,踝關節腫大,劇烈疼痛。第三級:韌帶完全斷裂,無法站立,足踝部分紅腫瘀血,且踝關節不穩定,以後容易受傷,且可能出現退化性關節炎,嚴重時可能合併骨折。「很多人腳扭傷,以為要先熱敷,其實大錯特錯!」物理治療師黃富明日前接受《聯合報》採訪時表示,扭傷時第一個動作應先冰敷,不是熱敷,否則會使血管擴張,讓腳更腫。扭傷時,也可把腳抬高,減少體液滯留,減少患處負荷,也別逞強走動。足踝扭傷時該如何處理?一般而言,第二級與第三級之足踝扭傷應儘速就醫檢查治療。足踝扭傷急性期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PRICE」原則:.Protect(保護):避免踝關節再受傷,可用繃帶加以保護。.Rest(休息):停止走動,讓受傷部位靜止休息,減少進一步傷害。.Ice(冰敷):讓受傷部位溫度降低,降低發炎反應和肌肉痙攣,每1到2小時冰敷1次,每次約5至10分鐘,不定時翻開、檢視,避免凍傷。.Compression(加壓):使用彈性繃帶緊包住腳踝,減輕腫脹。.Elevation(抬高):將腳抬高,高於心臟位置,增加靜脈和淋巴回流,增加復元速度。針對足踝「翻船」,經過「PRICE」原則後,需要做以下處置:.急性扭傷後,若無法使用受傷腳單獨腳站立,可能合併骨折,此時應盡速求醫。.可使用腋下枴杖協助行走,以減少行走時疼痛。.等到腳踝疼痛及腫脹情況改善後,可以自行在家做一些關節運動,泡熱水20 分鐘後,練習用腳寫字,或者放一顆網球在地上,用腳多方向地去滾動網球,對於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及本體感覺會有助益。.如果腳踝已經變成反覆性扭傷,則會建議到醫院求診,接受計畫性的復健治療,改善受影響的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及本體感覺,如此有助預防下一次扭傷。後續會如何治療?恢復期間該注意哪些事情?關節扭傷的恢復,一般可分成四期,四期都確認沒有大礙才算是所謂的「痊癒」:.第一期是疼痛及發炎的緩解。.第二期是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度。.第三期為恢復正常的關節周邊肌力。.第四期則為恢復正常的關節本體感覺。BOX:本體感覺本體感覺是指大腦對足踝關節位置的感知能力。大多數腳踝扭傷的病患在腳踝不痛、關節活動角度恢復後,以為已經痊癒,又去從事原本的運動,但如果腳踝本體感覺沒有完全恢復,便很容易再扭傷,再扭傷後關節就變得更不穩定,如此惡性循環,造成足踝部位反覆性扭傷。足踝扭傷有哪些居家復健的作法?物理治療師黃富明提供三個居家可以進行的復健方法:.第1招:腳踝幫浦運動讓患肢墊高於心臟,在不痛的情形下重複讓腳底板下壓再往上翹,每回做20至30 下,1天3回,幫靜脈回流到心臟。.第2招:彈力帶輔助法採坐姿,膝蓋伸直,再找條彈力帶綁在腳板往身體內側拉,讓腳板外翻,每天3回,增強外側肌群。.第3招:金雞獨立法:在扭傷後期練「金雞獨立」,讓患肢單腳站立,先扶牆練習到慢慢放手,每次10至15秒,每回做10至15次,1天做3回,訓練腳踝穩定度。【資料來源】腳踝扭傷別輕忽 3招復健自救足踝扭傷 5字訣急救輕鬆做門診常見運動傷害---足踝扭傷腳踝扭傷的治療及復健
-
2023-07-23 養生.運動健身
簡文仁的減輕膝蓋負擔走路法:上坡用腳掌、下階用腳尖、下坡用腳跟
防疫解封後第一個暑假,許多人早已安排出國旅遊行程、開好購物清單,卻忘記「腿力」也要準備。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根據自己多次參與國際健走節的經驗,分享他的日行4萬步「勇腳馬」訣竅,從行前的養肌和備鞋,到行程中如何聰明走路不傷膝,還有每天回到旅館的快速舒緩密技,這些觀念不只能讓旅遊更盡興,也能讓日常事務更省力、每一步都輕盈愉悅。簡文仁觀察,國人出國旅遊,熱門景點經常是古蹟、自然保護區,或是逛街購物,這些活動都不能坐車,只能靠自己的雙腿,每日步數通常可以高達2萬多步。如果是參加國寶運動員紀政創立的希望基金會定期舉辦的「國際健走」活動,以他個人經驗來看,日行走20到30公里,每日步數更可高達4萬步。行前2周開始部署,每天增加1、2千步,達成2萬步目標。簡文仁說,平常只走5、6千步的人,出國旅遊忽然一天內走到2萬步,很可能鐵腿、腳起水泡、走不動,這時只能休息,不得不犧牲一些遊歷機會,非常可惜。預防日行數萬步的疲憊痠痛打壞遊興,唯一方法就是超前部署,在旅行前就達成每天輕鬆走2萬步的目標。算算看平常的步數距離2萬步還有多少步,每天增加1、2千步,慢慢達成目標。簡文仁預估,行前訓練約需至少2周時間, 如果發現體力比預期差,一天走2萬步很困難,那也要量力而為,斟酌減少步數,同時要重新檢視出國行程,長時間步行的行程不能安排太多。提早買鞋、試鞋,讓新鞋變軟、更合腳。有了一雙耐走勇腿,也要有雙好走的鞋。簡文仁表示,很多人會為了出國特地買漂亮新鞋,要注意提早買鞋,並在行前增加步數訓練時就穿上,用兩周時間來「馴鞋」。如此才能真正知道這雙鞋是否適合久走,會不會磨腳,也可以讓新鞋變軟、更合腳;如果發現鞋子不適合久走,還有時間換一雙試試。出國旅遊如果缺乏購物計畫,也會令人舉步維艱。簡文仁提醒,邊走邊買、手裡拎著大包小包,就會變成負重行走,影響走路姿勢,可能增加受傷風險。建議最好在行程的最後再購物,或是購物後先把戰利品收好,再繼續接下來的行程。善用工具減輕膝蓋負擔,三原則減少關節衝擊。「我膝蓋不好,可以出國玩嗎?」簡文仁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他都會鼓勵他們去,除非是膝蓋正在疼痛,那就不應勉強。不只老年人需要注意,中壯年常忽略自己行動力已逐漸出現問題,可能在長途旅遊中敗興而歸。如果擔心久走加快膝蓋退化,可以善用護膝、健走杖或單枴等小工具,這些都可以分散體重帶來的壓力和衝擊力,讓膝蓋少點負擔。在許多古蹟或名勝地,都有長長的上下坡或樓梯得走,簡文仁提醒,大家可以謹記,在膝蓋不鎖死的前提下,記得「上坡用腳掌、下階用腳尖、下坡用腳跟」。這樣的姿勢可以將體重造成的壓力,平均分散到腳踝和膝蓋,減少膝關節受到的衝擊,下坡時也不會導致腳尖一直往下戳到鞋子,而引起甲溝炎等傷害。肌力平常就要練,出國旅遊才不會力不從心。「練肌力,平常就要練。」簡文仁表示,如果平常就覺得上樓梯很費力、蹲下站不起來、坐低一點的椅子就爬不起來、重物提不起來、抹布擰不乾、罐頭開不了,這些都是肌少症的徵象。不能輕視行動力退化前兆,提早保養才是根本之道,如果連日常生活功能都因應不來,出國旅遊只會更力不從心。要增強肌力,除了維持運動習慣,也要注重營養,肌肉才能長大。年長者容易有胃口不好、消化吸收不好的問題,光靠天然飲食,不容易均衡攝取足夠營養。簡文仁建議,可適度補充保健食品,例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等可保養關節靈活的補充品,還有提煉自洄游里程高達數千里魚類的「咪唑胜肽化合物」,有助於提升肌肉耐力。市面上營養品眾多,簡文仁建議民眾可優先選擇大廠、老牌,較有保障。營養和運動兩者相輔相成下,原本費力的日常活動會變得愈來愈輕鬆,形成正向循環,身體越動越健康。健走團恢復祕技由下往上冷水沖腿 可迅速消除疲勞簡文仁曾經徒步環島,一天走20、30公里下來,就連他這麼耐走的人也會腿痠,這時候他就會用從健走團學到的祕技:去浴室用冷水沖腿。簡文仁表示,用蓮蓬頭開冷水,依序從腳板、小腿、大腿,慢慢往上沖,沖個15分鐘就非常舒暢。因為水柱有按摩效果,冷水有冰敷效果,雙管齊下,可以幫助持續整天用力的腿部肌肉冷卻、讓代謝廢物被血液循環帶走。接著再做些伸展操,雙腿更放鬆,就可以準備睡個好覺,隔天又是一尾活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9 焦點.健康知識+
小黑蚊最愛叮哪種人?最怕什麼味道?4招預防小黑蚊叮咬
天氣炎熱,小黑蚊開始出沒,不少民眾至郊外踏青遭小黑蚊叮咬,出現紅、腫、癢等過敏反應,還留下難看的「紅豆冰」。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指出,「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是一種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究竟該怎麼預防小黑蚊叮咬?被小黑蚊咬要擦什麼藥?被小黑蚊咬多久會好?會癢幾天呢?日前有醫療團隊研發小黑蚊貼片疫苗,究竟效果如何呢?小黑蚊3大習性小黑蚊一般雄蟲不吸血,只有雌性成蟲會吸血且分次、多次吸少量血,不同蚊子於一次吸飽血。小黑蚊成蟲體長大約只有1.4mm,一般紗窗、紋帳難以防止牠的入侵,雖然,在台灣未曾有小黑蚊傳播疾病的案例,但其嗜吸人血習性, 屬騷擾性昆蟲(nuisance)。先了解小黑蚊習性,才能有效預防,小黑蚊3大習性:▲「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而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 ),是一種吸血昆蟲,俗稱「黑微仔」。(圖/翻攝自「林政賢皮膚科」由患者提供) 繁衍環境:由於小黑蚊需要吸血才能產卵及繁殖,其幼蟲以藍綠藻或綠藻等藻類為主要食物,故常聚於長苔的潮濕地方。成蟲棲息於戶外(例如:竹林、灌木叢、雜草叢、果園、蔗園、茶園、檳榔園邊緣地帶等處。若室外沒有吸血對象時,也可能飛入室內吸食人血。 吸血高峰:雌蟲吸血高峰約在上午 11 點至下午3點。 出沒季節:小黑蚊通常於每年四月、春雨過後大量繁殖,7-8月達到最高峰。秋冬相對減少。小黑蚊喜愛溫暖、潮濕環境,最佳生長溫度18~32度,但隨著氣候暖化,目前全台一年四季都可見小黑蚊。小黑蚊叮咬特徵由於小黑蚊低飛習性,其飛行高度通常在一公尺以下,以及小黑蚊吸血口器較短,無法像蚊子可穿過衣物吸血,故通常都是叮咬人體裸露部位,最常被叮咬的部位為小腿、膝蓋、手背及手肘等。被小黑蚊叮咬的部位會產生大量散在性、膨起且劇癢的紅色丘疹,即為俗稱的「紅豆冰」且不易消退。小黑蚊叮咬症狀大概持續七至十天左右,較嚴重者,可能會引起水泡,應避免過度抓傷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被小黑蚊叮咬後,會產生大量散在性,膨起,且劇癢的紅色丘疹。(圖/翻攝自「林政賢皮膚科」)被小黑蚊叮咬如何止癢?擦什麼藥?被小黑蚊叮咬後,可以冰敷、沖冷水拍打叮咬部位或塗抹藥膏來止癢。藥膏部分,皮膚科醫師林政賢建議,可選擇具涼感的藥膏或藥水,如薄荷、痱子水、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等,可暫時減輕癢感。若已癢到影響生活品質或睡眠品質,建議就醫治療搭配口服及外用藥,加速症狀緩解。切忌抓到破皮流血,以免誘發細菌感染,導致蜂窩組織炎。4招預防小黑蚊叮咬1. 避開吸血高峰時段小黑蚊吸血高峰約在上午11 點~下午3點之間,因此這段時間應避免長時間待在戶外。2. 穿著長袖長褲因小黑蚊口器較短,無法穿過衣物吸血,建議到戶外時,穿著長袖、長褲,避免皮膚裸露。3. 噴防蚊藥劑建議選擇含DEET(敵避)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均勻塗抹於未被衣物遮蔽的皮膚,有效預防小黑蚊叮咬。衛生署建議使用含 DEET 濃度 6% 以上的防蚊液,有效預防小黑蚊,成人選用含DEET防蚊液,濃度建議不超過35%,兒童則建議濃度不超過10%。4. 環境預防保持環境乾燥、消除藍綠藻(青苔),若有種植如韓國草等密生草種作為覆蓋植物,可利用小木塊、小石、碎石、沙等鋪蓋在藍綠藻孳生的土表。Q1、小黑蚊最喜歡叮哪些人?由於小黑蚊與蚊子一樣會感應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體味重、體溫高的人要特別注意。據《啟新診所》指出,小黑蚊最愛叮咬的10類人:1.汗腺發達的人2.體溫較高的人3.呼吸頻率較快的人4.體味重的人5.肥胖的人6.喜歡穿深色衣服的人7.身體擦抹香氣的人8.孕婦、生理期女性9.運動或體力勞動中者10.小孩Q2、小黑蚊剋星是誰?傳聞青蛙、蜻蜓是小黑蚊的剋星,但其實不是喔!據《環保署》表示,研究顯示因小黑蚊無天敵,防治方法主要為阻斷小黑蚊成蟲及幼蟲的食物來源為主,做好個人防護與環境管理才是最根本的預防方法。Q3、小黑蚊怕什麼味道?《蚊香尋方—植物精油驅避台灣鋏蠓之功效探討》實驗顯示,檸檬香茅、檸檬桉、薄荷、迷迭香、茶樹5款精油中,「檸檬香茅」精油為小黑蚊最討厭的味道,因此選購防蚊液時,不妨選擇有添加檸檬香茅精油,但需留意使用後,是否會出現過敏反應。此外,先前台中市府防治小黑蚊的指引,曾建議民眾擦「明星花露水」來防蚊。醫師對此解釋,由於明星花露水的成分,接抹在皮膚可能會造成過敏反應,若不小心接觸眼睛或口鼻,也可能會造成危害。Q4、小黑蚊貼片疫苗,效果好嗎?《台中榮民總醫院》全球首創小黑蚊過敏無針皮膚貼片疫苗,在小鼠的實驗中發現每週貼一次,一次貼一小時並持續三周,可以達到預防及治療小黑蚊過敏效果。且此減敏療效,若從小鼠壽命回推人類,大約可持續10年療效。目前將持續推動相關研究,待完成人體臨床試驗,有望解決惱人的小黑蚊過敏難題。【延伸閱讀】手上冒出一粒粒小水泡,奇癢無比?皮膚科醫師:「汗皰疹」別擠破!水泡破掉會...(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16 名人.林頌凱
網球肘要多久才會好?名醫曝網球肘的關鍵復健祕訣及好發族群
「林醫師,我沒有打網球,為什麼會得網球肘?」不少手肘疼痛的患者來看我門診,一聽到我說這是網球肘,常常會這樣問我。臨床學名為「肱骨外上髁炎」,由於是打網球常見的運動傷害,因此有「網球肘」的俗稱。所謂的肱骨外上髁炎,是上臂的骨骼稱作「肱骨」,在其下端手肘關節外側處即是「肱骨外上髁」,這是屬於肌腱與骨骼的銜接點,翹手腕或手指抓握物品時的肌群源頭、肌肉的附著點。故對於需要用手出力,尤其應用到手腕和手指的強力動作之工作者,發生高爾夫球肘的機率較高。任何年齡、任何族群都可能發生網球肘,舉凡使用球拍的運動(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需要手腕用力的活動(騎車、工作、釣魚、重量訓練)都是好發族群。一旦此處的肌肉、肌腱或韌帶損傷,如屬初期症狀,好好休息就能讓撕裂傷自行癒合。但在未癒合的狀況下,手腕重覆施力,過度拉扯肌肉,就很容易淪於再次撕裂的惡性循環。不僅手肘產生局部痠痛,若因此肌腱退化、肌力變弱,可能連習以為常的掃地、切剁、抓握等的簡單動作都做不出來。如果病因是來自於做家事、帶小孩、工作或運動就更不容易好了,因為連休息的機會都沒有。針對網球肘的診斷,首先確認患者的神經和韌帶有沒有受傷,並從患者疼痛位置、疼痛性質與發生情況等的病史詢問,以及手部動作的身體檢查,做進一步判斷。如在超音波檢查下,我們經常能清楚的看見患部有微小的撕裂傷。大部分的急性傷害患者當下會痛到受不了,但在休息、冰敷、口服消炎止痛藥物和物理復健的基本配套治療,約一到三周可恢復。此外,我更建議的復健祕訣是,患者在不產生疼痛的前提下,做肘關節的關節活動度運動,並學習肘部肌肉的伸展與肌力訓練運動。因為網球肘是反覆動作形成的肌腱損傷,受傷後的肌腱承重能力將受影響,經由運動治療能循序漸進的找回肌肉力量,只是依舊必須改善使用習慣或運動技巧才得以避免再發作。利用儀器治療包含熱療、短波、超音波、電療,能止痛及幫助血液循環、組織癒合。如欲縮短治療時間或屬慢性網球肘的患者,進一步的選項可考慮:增生療法:以高濃度葡萄糖或PRP注射治療,在修復受損肌腱有不錯的效果。但增生療法非一次見效,需要的療程較長。乾針療法:近似針灸,但有別於中醫扎針在穴道處,西醫的乾針療法是扎針在患處的激痛點,藉由刺激肌肉使其跳動,達到放鬆軟組織的效果。體外震波治療:利用震波能量來治療受傷的組織,能刺激組織修復,且有鬆開沾黏組織的作用。高分子玻尿酸治療:利用專門治療肌腱韌帶的玻尿酸,在超音波導引下打在撕裂的肌腱上,可以包覆受傷組織,讓組織更快修復。如果搭配PRP會有更好的效果。90%以上的網球肘藉由上述的運動和治療都可以順利恢復。至於少於10%那些怎麼醫都醫不好的網球肘,很有可能伴隨肘關節病變或頸神經壓迫,治療時一定要再多考慮手肘以外的原因。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4 醫療.皮膚
夏季別拍死「隱翅蟲」,預防隱翅蟲引起的皮膚炎可用這5招!
本文摘要:夏季是隱翅蟲出沒的季節,但日常打死隱翅蟲可能引起皮膚發炎。隱翅蟲喜歡濕地和陰暗潮濕的地方,且具有趨光性,尤其在午後的雨後郊區和夜晚容易出現在住家附近。隱翅蟲被打死後,體內的毒體液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接觸皮膚後可能引起水泡、紅腫、潰爛和劇烈的灼燒感。然而,在農業上,隱翅蟲被用作防治害蟲的益蟲。如果發生隱翅蟲皮膚炎,應立即以肥皂和大量清水洗淨,並冰敷止痛。嚴重情況醫師會使用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並遵循醫師的指示定期追蹤。預防隱翅蟲可採取關好紗門紗窗、使用捕蚊燈、檢查床鋪和使用蚊帳等措施。隱翅蟲式農業上的益蟲,但日常打死隱翅蟲恐引起嚴重的皮膚發炎夏季為隱翅蟲出沒的季節,隱翅蟲喜好棲息於濕地、水溝、雜草叢、水田與樹林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具有趨光性,尤其是午後的雨後郊區,夜晚時會出現於住家附近。隱翅蟲雖然不會螫人,當拍死或彈死隱翅蟲,隱翅蟲體內毒體液噴濺而出,身上含有劇毒的「隱翅蟲素」(Pederin),1至15秒鐘就會出現小水泡、紅腫、潰爛,並產生劇烈灼燒感的疼痛往往會造成患者皮膚潰爛起水泡,有時還會讓皮膚焦痂、傷口潰爛,引發「隱翅蟲皮膚炎」。但在農業上,農業局指出國內有多篇報告指出隱翅蟲用於防治害蟲的案例,其中「黃角小黑隱翅蟲」之成蟲及幼蟲皆可捕食農業害蟲「神澤氏葉蟎」,且捕食效率佳;另「紅胸隱翅蟲」會捕食鱗翅目幼蟲、蚜蟲、葉蟬、飛蝨、薊馬、捲葉蟲和螟蛾及雙翅類等20多種作物害蟲,可抑制農業害蟲的族群數量,為有益昆蟲。隱翅蟲皮膚炎要如何緊急處理與治療嘉義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任邱健群醫邱健群說,隱翅蟲皮膚炎主因是隱翅蟲被壓死後,蟲液中含有刺激性物質接觸到皮膚,產生劇烈灼燒疼痛感,且出現大片不規則或帶狀紅疹,嚴重者可能出現水泡、皮膚潰爛等,此時必須依靠抗生素藥物或外敷藥膏來緩和不適,一般7到10天即可康復。民眾不小心接觸到蟲液,要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洗淨,皮膚紅腫可以冰敷止痛。若皮膚已開始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切勿自行上藥或搔抓,以免將水泡抓破,發生細菌感染及色素沉著。需依照醫師指示定期回診追蹤,以免讓皮膚上的「災情」持續擴大。【貼心提醒】5招可預防隱翅蟲:1.若在居家或社區環境發現隱翅蟲,請勿用手拍打或捕捉,可用紙或扇子將它驅趕。2.關好紗門紗窗,防止成蟲飛入室內3.隱翅蟲活動高峰期使用捕蚊燈,加以誘捕並撲滅。4.因隱翅蟲具有趨光性,民眾夜晚就寢前,先檢查床鋪是否有隱翅蟲。5.居家附近有隱翅蟲出沒時,建議就寢時也盡量不要開燈,並使用蚊帳。【原始資料為2011/07/24元氣周報 2023/07/13重新增補】
-
2023-07-07 焦點.健康知識+
什麼是慢性發炎?造成發炎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身體發炎?
【本文重點】慢性發炎是健康領域常被討論的話題,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保護身體並啟動修復過程的一部分。慢性發炎是當身體持續發送白血球進行攻擊時,並可能導致健康問題。與發炎性疾病相關的疾病有很多,這也被認為是衰老的一部分。發炎反應有時對身體有益,但過度使用抗發炎藥可能會阻礙自我修復過程。減少食用加工和精製食品,並適量運動可以限制慢性發炎的產生。睡眠也有助於緩解壓力。--by ChatGPT慢性發炎是健康領域最常被討論的話題之一,發炎反應本質是人體免疫反應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該試圖消除的東西。這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過程,當身體檢測到有害的刺激時就會發生,其目的是保護身體並啟動修復過程。不過,這個修復過程有時候會失控,導致慢性發炎,反倒造成損害而不是治癒。但到底是什麼發炎,為什麼身體會發炎,發炎是一件壞事嗎?以下為幾個常見問題的解答。什麼是發炎?發炎反應是免疫系統對身體組織中任何創傷事件的反應,偶爾會在刺激神經的過程中出現酸痛和疼痛,舉凡從高強度的鍛煉到膝蓋擦傷再到流感發作,你的免疫系統會釋放白血球細胞來保護該區域,像是當你進行高強度訓練時,可能會在受影響的部位感到一些發紅、發熱和腫脹。或者當你受傷時,這種情況會發生在受影響的部位。又或者當你患有流感時,呼吸系統會出現腫脹和疼痛,但也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疼痛或頭痛。倫敦國王學院遺傳流行病學教授Tim Spector告訴《衛報》,上述為急性發炎反應,是我們防禦系統的一部分,我們所有人都有這種發炎經歷,其發生程度和持續時間不一,具體取決於引發發炎的原因。只有當出現問題時,這才是問題,通常是由於某種方式過度反應所造成。發炎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慢性發炎是當身體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繼續發送白血球進行攻擊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這會破壞正常的身體功能,並可能導致健康的組織和器官受到攻擊。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這種情況,而外來物質進入體內也可以。Spector表示,幾乎每種疾病都與某種炎症性疾病有關,它現在被認為是衰老的一個關鍵部分。慢性發炎往往不如急性發炎那麼明顯,它通常會導致疲勞,但其疼痛表現都不會那麼局部化。至關重要的是,其原因仍不完全清楚。該如何應對發炎反應?事實上部分發炎反應對身體有好處。例如如果你在運動中受傷,採行冰敷可能會減輕傷口疼痛,但可能會延遲癒合,而不是起到幫助作用。另外,完全休息不去使用受傷部位並不能預防發炎,但稍微運動一下可以讓血液流向受影響的區域,這意味著受傷後進行一些低強度的運動可以幫助癒合過程。阻礙身體自我修復的嘗試也適用於其他形式的抗發炎止痛藥,包括像是非類固醇消炎藥布洛芬。例如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服用抗發炎藥治療骨關節炎等疾病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膝關節發炎反應,經常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人其軟骨質量比對照組更差。如何消除身體發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從腸道開始。擁有超過15年臨床經驗的健康教練Sunni Patel博士告訴《衛報》,減少加工和精製食品,同時限制添加糖和含糖飲料。Patel建議,食用富含營養且具有抗發炎特性的、經過最低限度加工的天然食品,包括大量的水果、蔬菜、全穀物、瘦肉蛋白,如魚、家禽、豆類和健康脂肪。Spector表示,有一些證據表明運動可以減少發炎和壓力反應,部分原因是它有助於預防肥胖,肥胖本身會引起發炎。適度運動也能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發炎反應。除此之外,睡眠也有助緩解壓力。如果你能通過規律睡眠來調整生理時鐘,那麼就可以進行修復並降低血糖峰值的可能性,而這一切都有幫助。【資料來源】.The truth about inflammation: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2023’s hottest health topic, from causes to cures
-
2023-07-06 醫療.泌尿腎臟
中暑處理不當恐致器官衰竭!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散熱:4種散熱方式一次看
【本文重點】全球7月3日氣溫創下歷年最高紀錄,專家指出溫室氣體排放和聖嬰現象等因素使氣溫持續攀升。近期台灣各地高溫漸增,已有超過百人因熱傷害就診。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中暑是最嚴重的,可能導致智力受損。中暑若處理不當,甚至死亡率超過三成。預防熱傷害包括散熱方法如泡冷水、喝水和通風等,並避免在太陽下劇烈運動。--by ChatGPT全球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數據,7月3日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全球平均氣溫超過攝氏17點01度,超越2016年8月創下的攝氏16.92度紀錄。專家憂心,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聖嬰現象,氣溫可能持續創新高。近期國內各地天氣炎熱,高溫可達32至35度,今年截至7月4日,已有逾百人因熱傷害就診。根據衛福部統計,因熱傷害就診人次數,7月2日共有24人次、3日有21人次,4日則躍增至38人就醫,七月短短4天就累積101次就診,而去年七月全月共有775人因熱傷害就醫。中暑為最嚴重的熱傷害台北醫學大學急診醫學部醫師高偉峰表示,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中暑等,中暑屬於最嚴重的等級,體溫會飆到四十度且會意識不清、行為異常。》看更多熱傷害症狀不能小看中暑帶來的人體傷害,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於106年受訪時曾分享一個案例,一名59歲男子在豔陽下工作2小時昏倒,送進醫院時體溫已飆到43.9度,出動三台電風扇且全身噴水加多部位冰敷,搶救四天後撿回一命,但腦部卻因高溫受損,醒來後以為身處民國79年,彷彿回到25年前。還有一名年輕人中暑發燒到42度,救回後智力退化到小學五、六年級生程度,小腦受損只能坐輪椅;但也曾有一名燒到42.7度的男子,救回後完全恢復。朱柏齡提醒,肛溫超過40度就是中暑,中暑前一階段是熱衰竭,初期會頭暈惡心、全身無力,呼吸心跳變快,出現症狀就應趕緊休息。他曾收治一名路跑病人,跑到十多公里時覺得想吐,才決定放緩腳步就中暑昏倒,可見從熱衰竭到中暑的進程非常快。中暑是否傷及智商,與中暑時間及降溫治療時間有很大關聯。朱柏齡特別提醒,戶外工作者一定要戴遮陽帽、找涼爽處休息,並至少每天喝水二千毫升以上。衛福部國健署也呼籲避免曝曬於高溫下,最好穿輕便、淺色、寬鬆的透氣衣物。【延伸閱讀:中暑昏4天 醒來回到民國79年】高偉峰過去曾收治一名個案,為高齡78歲男性,住家位在大樓頂樓,因為太太怕冷,在大熱天不開窗、也不開冷氣,該名男性因昏迷緊急送醫,到急診時體溫為41點8度,且神智不清,後續經過一小時搶救,才從重度昏迷救回一命。4種散熱方式預防熱急症發生高偉峰表示,根據國外報告指出,中暑若處理不當,會導致器官衰竭,死亡率超過三成,不容小覷。急診若有收到中暑、熱衰竭病人,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散熱」,包括泡冷水、於身體表面灑水加上吹電扇等方式。他表示,要預防熱急症發生,大多運用輻射、傳導、對流、蒸發等四種機轉增加散熱。輻射:若氣溫25度、人體溫37度,靜止狀態下,人體溫較高會傳導至空氣中;若氣溫超過35度以上,輻射效果變差,若超過37度,外界溫度反而輻射至人體。傳導:人透過接觸物品、冰涼水,可將體溫傳導出去。對流:通風、水流皆可加速散熱。蒸發:流汗是有效散熱方式,液體從皮膚表面蒸發汽化,可帶走熱量,不過若環境濕度大或即將下雨,蒸發效果則不佳。高偉峰提醒,民眾流鼻水常用的抗組織胺藥物,以及拉肚子、腹瀉常用的抗膽鹼藥物,都可能會抑制排汗、蒸發,建議有使用這些藥物的民眾,應該避免劇烈運動。另外,早上10時至下午2時,應避免大太陽下活動。民眾若出現熱衰竭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想吐、全身虛弱等,尤其老年人、幼童及在炎熱天氣劇烈運動、在外工作者包括農夫、心血管疾病等,應該有所警覺,多補充水分並儘速散熱。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3 醫療.泌尿腎臟
該如何處理洗腎後遇到的不適感、抽筋、皮膚癢和失智?
洗腎經常伴隨很多副作用與不舒服,到底該如何處理?元氣網幫洗腎病人整理一些大小問題,包含:●洗腎有哪些不舒服症狀? ●如何避免抽筋?●長期洗腎後,造成的皮膚癢。●洗腎後是否會造成失智? 元氣網整理這些問題與解方,協助病患勇敢面對洗腎不害怕 。哪些情況造成洗腎過程不舒服? 洗腎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各自常見的不舒服感如下:●血液透析:每次進行血液透析前,護理人員會替腎友打上二支針,其中一支針是將血液引流出來,經過「人工腎臟器」,將人體廢物與多餘水分透過機器進行交換,另一支針是將洗乾淨的血液流回體內。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會明顯感受到針頭穿刺皮肉的痛楚。並且在透析的過程中,插針的手或腳不可隨意活動,避免針尖滑動引起「漏針」的併發症。●腹膜透析:利用外科手術將「腹膜透析導管」經由腹腔壁插入腹腔中,這根導管是提供透析液進出腹腔的通路,透析液置留在腹腔的過程中,血液中的廢物會通過腹膜上進入透析液中,含有廢物的透析液之後再從腹腔引流出來,最後再換上入另一袋新鮮的透析液,完成新的循環。腎友從開刀植入腹膜透析導管後的前幾天,可能會有一些不舒服,之後透析的過程比較不會像血液透析需要承受扎針的痛苦,腎友在腹膜透析時甚至能稍微移動,有較高的自主性。剛開始洗腎的病患會遇到哪些常見的不適症狀? 有時會出現透析不平衡症候群:常常發生在一開始洗腎的病人,常常會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提醒腎友,只有平日按時透析,不要間隔太多天才洗腎,減少尿毒素的累積,就會慢慢的適應與改善不適感。遇到抽筋時該怎麼處理?抽筋:常發生在洗腎進行中的 2~3 小時發生,最常見是下肢抽筋,有時會發生在手指和腹肌,抽筋時肌肉會會突然緊繃,並且伴隨強烈的疼痛感。預防重點仍在限制水分攝取,避免兩次透析間體重增加大於5%。發作時熱敷可以按摩肌肉,改善抽筋的不適感。洗腎病人為什麼會皮膚癢?如何避免?研究指出,約有50~80%會出現搔癢症,尤其常見於背部和四肢皮膚。根據目前的研究歸納,洗腎病人容易出現皮膚搔癢跟下列原因有關:1.皮膚乾燥:洗腎病人大多已進入尿毒症,皮膚常有皮脂腺萎縮的問題,皮膚分泌的脂肪量的顯著減少,因而影響到皮膚的保濕,過度乾燥的皮膚表層容易受到刺激產生癢感,讓洗腎病人不自覺的抓癢來減輕症狀。2.致癢素、組織胺濃度高:洗腎病人血液中的致癢素與組織胺較正常人為多,因為腎病的排泄效果變慢,就會過度積累在血液中,容易讓洗腎病人容易感覺到癢感。3.維生素與礦物質不平衡:據研究指出,洗腎病人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容易積累在體內,導致不平衡,其中高血磷、高血鈣、高血鎂和高維生素A,都會導致洗腎病人出現皮膚搔癢的問題。4.其他因素:洗腎病人所服用的藥物種類繁多,副作用和交互複雜;同時洗腎病人也因免疫力較低,導致皮膚容易感染細菌與黴菌,都會導致皮膚容易發生搔癢的問題。腎贓科醫師建議透過這些方式可改善皮膚搔癢:●可用冰敷,減少皮膚的敏感度●盡量穿棉質衣服,保持皮膚通風●使用中性肥皂,沐浴後使用乳液塗抹全身2-3次,充分滋潤皮膚。●如果皮膚搔癢遲遲未能改善,建議可至門診請醫師診視。醫師可根據病情開立口服藥物或外用藥膏,嚴重的病人也可使用照光治療來改善病況。 洗腎後會發生水腫嗎?如何有效避免?洗腎病人沒有出現四肢水腫和肺水腫,且血壓正常時的體重,通常稱為「乾體重」。腎友洗腎完如果未達「乾體重」,表示體內仍有多餘的水分沒有排出,可能會出現水腫、肺水腫 等情況。嚴重時,腎病人會出現呼吸 容易喘的情況。洗腎病人如果能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控制水分和鹽分的攝取量,維持兩次透析體重控制增加在5%以內,就能有效避免洗腎後水腫的發生。洗腎會更容易發生失智嗎?有辦法預防或改善嗎?根據研究指出,發生嚴重腎衰竭來到末期腎臟病,尤其需長期接受洗腎治療的病人,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的盛行率最高;失智的風險明顯高於一般人。洗腎病人有可能增加失智的風險有:1.毒素的累積:由於腎功能逐漸惡化,本該由腎臟排出的代謝廢物逐漸累積於體內,長期累積有可能造成「尿毒性腦病變」。洗腎雖可以降低毒素的累積,但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中大分子毒素在傳統的人工腎臟未必能夠順利過濾,所以仍然會對腎友的腦部造成累積傷害。2.血液透析時較高的脫水率:洗腎病人的體重如果增加太多,機器設定的脫水量與脫水速率就要隨之提高,導致在血液透析的過程時容易發生低血壓,血壓過低會讓大腦缺血而傷害到腦細胞。腹膜透析相對不會發生此問題,但腹膜透析病人的失智率仍遠較正常人為高,可知洗腎病人容易失智是一個多原因所造成的結果。3.貧血:洗腎病人很容易產生的併發症,貧血會增加腦部血液循環變差的可能,容易使大腦細胞缺氧,增加失智的風險。4.鋁中毒:過去在治療時,醫師有時會開立鋁片作為磷的結合劑,卻容易讓過多的鋁積累在腦部,久而久之會增加失智風險。目前腎臟科醫師多數已不會選擇此種治療方式,鋁中毒的機會已顯著減少。5.其他因素:合併有憂鬱症或憂鬱情緒的洗腎病人,較易合併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服用藥物太多,交互作用影響不佳;洗腎病如果人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目前研究也都會增加失智的風險。已經規律接受洗腎的病人來說,如果將平時血壓控制得太標準,反而會增加洗腎時低血壓的機率,更容易導致腦細胞缺血,反倒增加失智的風險。目前建議洗腎病人可採取以下方式,來減低未來失智的風險:1.增加每次洗腎之清除率:血液透析過濾術(hemodiafiltration)和使用中分子量阻截透析膜的新型人工腎臟,較傳統洗腎方式能夠移除更多導致認知功能障礙的中、大分子毒素,目前值得期待的新治療方式來減低日後失智的可能。2.低溫透析:可減低七成洗腎時低血壓發生率,預防因為低血壓導致的腦部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受損。3.腎臟移植: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在接受腎臟移植後,在移植後的6~12個月內,就可顯著觀察到病人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目前洗腎與失智的關係,仍有待醫學進一步研究,找到相互影響的機制,並替腎友帶來新的解方。想要了解更多洗腎大小事,請看元氣網洗腎專題策展
-
2023-06-04 醫療.中醫
不是只有少吃過敏食物!中醫教如何注意飲食才可有效預防過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你也會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嗎?又或者吃特定食物時會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呢?這些都是過敏的症狀之一。要怎麼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中醫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應請醫師確定體質後,再吃補藥。最近台北知名拉麵店宣布將推出夢幻食材新口味「大王具足蟲拉麵」,熟客表示味道與香味有點像龍蝦與螃蟹。我的門診中,也有身體容易過敏的病人,問我能不能去吃這個造型特殊,有點像宮崎駿經典動畫《風之谷》劇中「王蟲」的拉麵?其實台灣是個美麗的海島國家,海鮮多又美味,不過由於海鮮水產類食品通常含有容易讓人引起過敏反應的組胺酸(經過細菌和酵素反應後可以產生組織胺),以及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尤其是甲殼類海鮮含量更高,如果本身就容易對蝦蟹等甲殼類過敏者,吃海鮮前我都叮嚀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有過敏的體質,吃的時候會不會出現:皮膚癢、嘴唇或眼皮浮腫,如果有這些症狀出現,要非常小心,可能是食物過敏。這些食物會引起食物過敏 食用時必須注意國內成年男性10大慢性食物過敏分別為蛋黃、花生、蛋白、腰果、蜂蜜、黃豆、牛奶、小麥、葡萄、鰻魚;成年女性則為蛋白、蜂蜜、花生、腰果、蛋黃、黃豆、牛奶、小麥、奇異果及鳳梨;兒童10大慢性食物過敏原,依序為小麥、鰻魚、蛋黃、鱈魚、黃豆、綠豆、蛋白、花生、大蒜及葡萄柚。食物過敏可分為「急性食物過敏」與「慢性食物過敏」2種,吃完東西嘴唇突然腫起來或身體起紅疹,大約持續30分鐘左右就會慢慢恢復正常,這類屬於「急性食物過敏」;另外一種「慢性食物過敏」則是進食後2~3天後才開始逐漸出現症狀。食物過敏則通常通常以皮膚發癢、眼睛發癢、關節疼痛為主。其中堅果過敏的排行,以花生第1、杏仁果第2、芝麻第3、腰果第4,而加工方式不同,嚴重度也會不一樣,例如高溫烘烤或油炸過,又淋上糖漿的,所造成的過敏最嚴重!另外,堅果的過敏不見得只會出現皮膚癢的症狀,也常常合併某處關節僵硬、甚至疼痛。普遍都認為堅果是最健康的、而起司含有大量鈣質,應該也很健康,其實天底下沒有一項東西是一定好或不好的,只能說適合不適合。而且就算適合,吃多了也不好。誰比較容易慢性食物過敏?慢性食物過敏往往對食物敏感的反應,偏向是全身性的症狀,例如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疲勞、濕疹,甚至是關節疼痛、腸胃道不適等症狀,但是也因為這些症狀,讓人沒聯想到是不是與前幾天某種食物有關連,久而久之,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就會成為反覆發作的主要原因。如果是經常腸胃道消化不良,尤其是吃完東西容易脹氣、便祕或拉肚子的人,會比較容易有慢性食物過敏的問題。藥物也會過敏! 開藥時應主動與醫師說明除了食物過敏之外,藥物過敏、也蠻常見的,常見類型有兩類:1、立即藥物過敏型:吃藥幾小時內就會發作,常見症狀有皮膚紅疹、眼睛或嘴唇水腫、頭暈、呼吸不順、腹痛,停藥一般就會自行改善。2、延遲藥物過敏型:一般在2∼10天後才發作,常見症狀有皮膚紅斑、發燒、眼睛灼熱、吞嚥不適,比較嚴重的有皮膚發生疼痛性紅疹水疱,甚至全身大面積皮膚剝落,嘴巴和眼睛的黏膜潰瘍。吃什麼中藥也會產生過敏? 體質太虛也會引起不適應反應西藥藥物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是抗生素和退燒止痛消炎藥,通常是較嚴重的延遲型過敏。中藥藥物過敏比較常見於富含蛋白質藥材,如蜈蚣、殭蠶等,可能產生輕微的立即型過敏。不過有些人吃一包中藥就明顯感到某些不舒服,其實並不是過敏,而是體質太虛,藥性只要偏寒一點或偏熱一點就立刻不適應。中醫常見調整過敏方向 依照體質分為3種中醫調整過敏體質、常以改善體質為方向,常見下列3種證型:1、肺虛血熱型:常見症狀:吃燒烤、海鮮、油炸等熱性食物,加上自己本身如果體質偏熱時,更容易過敏,常見除了過敏症狀之外,還有口乾,苔薄黃,脈象細數,中藥治療方法:消風散為主方,並根據症狀酌加桑葉、菊花、蟬衣,如果是下肢較為嚴重的,則酌加車前子、蒼朮、黃柏等藥,如果兼見便秘者,則酌加大黃等藥。2、腎虛型:常見症狀:過敏常反覆發作,只要腰酸、疲倦、月經後,即使平常不會過敏的食物、也變成容易過敏,中藥治療方法:地黃飲子為主方,如兼有嚴重血虛,可酌加四物湯,如肝火甚、口苦、口乾,則酌加龍膽泄肝湯。3、脾虛型:常見症狀:容易腹瀉、食慾不佳,這種過敏類型最常見於小朋友,中藥治療方法:參苓白朮散為主方,如果有點過敏鼻炎、容易感冒或者氣喘,可酌加黃耆、黨參、防風等中草藥。平時如何用食補保養 改善過敏體質?改善容易過敏的體質、吃補藥,是國人常用的方式,不過阿利博士建議不要自己隨便補,建議先請醫師看過體質後再吃補藥。我提供常用的三個保養方給容易過敏的朋友,也先請您的中醫師診斷一下您的體質:1、肺虛血熱的過敏體質:粉光元氣茶材料:粉光蔘10公克、桂花1公克、菊花1公克、枸杞10公克、做法:上述材料、用800cc的熱水、浸泡10分鐘後飲用即可2、腎虛型的過敏體質:粉光蔘豬心湯材料:粉光蔘30公克、黃耆10公克、紅棗10顆、豬心1個、水8碗做法:1.將豬心洗淨,整個不用切,加入中藥及水,放入電鍋燉煮約1小時。2.等豬心熟了,取出豬心切片,再放入湯中一起吃。3、脾虛型的過敏體質:植萃博士茶材料:南非博士葉5公克、人參鬚10公克、茴香0.5公克做法:上述材料、用800cc的熱開水、浸泡10分鐘後飲用即可按摩這4個穴道 可以減緩過敏不適這4個穴道:曲池穴、內關穴、血海穴、與三陰交,一天做2到3次,每個穴位按壓1至2分鐘,對於減緩搔癢不適、有不錯效果。平時飲食該如何注意 才可以有效預防過敏阿利博士不建議只少吃會過敏的食物,因為這樣會影響營養均衡,不妨多建立下列飲食概念:1、中藥勿自行服用,畢竟中藥也是屬於藥物的一樣,自己開方保養自己的健康、總是冒險2、茶葉、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飲料,要適量3、少吃含有食品添加物的加工食品4、肉類可以放心食用,但海鮮則要適量5、夏天多吃西瓜與梨子最安全,蔬菜水果、盡量選用當令食物。台灣夏天時雨時熱,早上起床打噴嚏、流鼻水的過敏情形增加,如果此時遇到特別食物或者特定中西藥物,可能過敏現象會更容易發作。阿利博士建議:如果自己的體質是屬於容易過敏,建議少吃一些中醫所謂的「發物」後,常見發物如:甲殼類海鮮、動物內臟、熱性水果(芒果、荔枝、榴槤、櫻桃)、香菇、南瓜、茄子、大蒜、堅果類(花生、巧克力)、酒精性飲料等,當然如果真的很想吃,也建議先少量試試看會不會過敏。如果皮膚過敏發作時,可以局部冰敷降低癢的感覺,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並且避免到悶熱場所。如果皮膚過敏症狀持久不好,或同時誘發氣喘,以及嚴重過敏引起呼吸道腫脹,出現呼吸困難時,應立刻就醫治療,畢竟過敏的症狀是可輕也可嚴重的。延伸閱讀▶為什麼肚子老是在痛?網友熱議慢性腹瀉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它!▶各國仍有流行病盛行!怎麼針對體質補身體、提升免疫力?▶孩童過敏、腸道菌相失衡 恐提高過動症機率2~3倍!營養師建議的整腸飲食調理法(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24 養生.聰明飲食
「大王具足蟲拉麵」你敢嘗試?近親是海蟑螂 醫提醒:這類人吃了「有休克風險」
你吃過拉麵上面加什麼配料?除了普通的叉燒、海鮮,或更高級配料的龍蝦、鮑魚,近期台北拉麵店拉麵公子推出了以「大王具足蟲」為配料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引來大批網友爭相朝聖;而除了拉麵,台南也有私廚將「大王具足蟲」拿來包壽司,讓這個獵奇的食材引起討論話題。究竟「大王具足蟲」可以食用嗎?吃起來是什麼口感?大王具足蟲是蟲嗎?大王具足蟲(Bathynomus giganteus)是世界體積最大的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蝨科動物,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裡,別名巨型深水蝨、巨型深水虱、巨型深海大蝨。從化石數據可知,早在1.6億年以前,具足蟲就已經存在了,又被人們稱為「深海中的活化石」,牠有著4000個平面小眼組成的複眼,頭頂還長有2對觸鬚,長相酷似放大版的海蟑螂。「大王具足蟲」主要生活在冰冷的深海,棲息於170公尺至2140公尺深、昏暗無光、攝氏4度的海域,一般在滋泥或黏土層中獨自生活。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肉食性動物,吃掉從深海海底掉落的任何腐食,主要食用如鯨魚、魷魚等海洋動物之屍體,有「深海清道夫」之稱。它們也會主動獵食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如海參、海綿、線蟲、放射蟲等海底動植物,有時會捕食魚類、攻擊捕魚網等。大王具足蟲可以吃嗎?人類什麼都敢吃,長相酷似蟑螂的大王具足蟲,竟也逃不過被人類吃掉的命運。大王具足蟲是可以食用的,營養價值主要是蛋白質。普遍來說,大王具足蟲因難被捕獲且沒有很大的市場銷路,導致商業捕魚業對牠沒有很大興趣;但在香港與日本都有大王具足蟲的相關料理,多半是清蒸或油炸,肉質的口感吃起來像螃蟹和龍蝦,獨特風味讓人老饕們難忘。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知名自然老師黃邦指出,大王具足蟲又名道氏深水蝨、深海水曱甴(深海水蟑螂之意),是節肢動物門等足目漂水蝨科下的一種海洋甲殼類動物,海蟑螂也是他的親戚,再遠一點的親戚就是蝦子,味道類似蝦子、螃蟹,可以食用的肉不多,內臟苦味很重,一般不會拿來吃。在日本作為有名的可食用的甲殼類動物,靜岡縣燒津市的漁夫父子曾經將大王具足蟲加工做成煎餅食用,當時大受歡迎。根據外國研究網站《Ocean Fauna》指出,大王具足蟲的身體上有鋒利的爪子,因此在食用前要妥善的處理,把鋒利的爪子和邊緣切掉,才不會被鋒利的邊緣傷到自己。而由於大王具足蟲是以腐食維生,體內含有細菌和病菌,不建議在不烹飪的情況下食用(生吃),若在沒有正確清洗或烹飪後食用,恐會把細菌和真菌吃下肚導致嘔吐,說不定還得送醫院。醫提醒:這類人吃了「有休克風險」 對於許多民眾想嘗鮮大王具足蟲的行為,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在臉書「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提醒,具足蟲屬於深海甲殼類生物,這類甲殼類水產品通常含有容易讓人引起過敏反應的組胺酸(經過細菌和酵素反應後可以產生組織胺),以及原肌球蛋白,如果本身就容易對蝦蟹過敏的人,挑戰之前一定要多加注意。輕微的過敏反應可能只會造成短暫的過敏性蕁麻疹,藉由冰敷和抗組織胺藥物通常就能緩解。但嚴重的過敏反應(俗稱過敏性休克)通常會讓人嘴唇、眼皮浮腫、胸口悶痛喘不過氣,如果吃完後有以上反應請立刻到急診進行處置,否則可能會有休克風險。多數網友表示:不敢嘗試!《拉麵公子》的業主表示,此次的夢幻食材「大王具足蟲」是在東沙群島附近海域捕獲。處理起來算簡單,除去胃囊內臟,腺體可以保留做食用,採用清蒸的方式調理,「白肉的部分吃起來有龍蝦加螃蟹的食感與香氣,黃色的腺體吃起來有類似蟹黃蟹膏的口感與味道,整體的口味上是出乎意料的鮮甜,整隻大王具足蟲的殼還是作為裝飾使用為主,所以就不拿來熬湯了」。口感上比較偏粉嫩鬆散,雖然不及龍蝦與螃蟹扎實的咀嚼感,但吃來解個人生成就也是超級值得!不過目前這碗因為數量實在有限,「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僅限熟客預約,售價1480元,截至23日店家表示已預約額滿。而此篇《拉麵公子》臉書粉絲專頁的「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貼文一曝光引起許多網友討論,有許多人表示不敢嘗試,「雖然聽說非常鮮甜,但我想還是先不用。」、「我龍蝦螃蟹控很想,但對大蟑螂恐懼啊啊啊」、「一直想到風之谷的王蟲」、「人家就已經很努力長成不想被吃的樣子了」、「有種暗黑料理的氛圍」、「為什麼要吃蟲蟲?蟲蟲這麼可愛」、「為什麼要讓我連對拉麵都有陰影了」。也有許多網友表示想吃吃看大王具足蟲拉麵,「之前看過有Youtube影片,切塊後熱炒,像是龍蝦切塊後熱炒那樣的感覺」、「想吃,但不是熟客」、「好想吃,但價錢真的沒辦法」、「是頂級夢幻海鮮耶」、「看起來好可愛,想吃吃看」。但也有網友表示,大王具足蟲是海洋清道夫,而且必須用底拖網才抓的到,捕捉對海洋生態永續是一種傷害。「為了賺錢而破壞生態平衡。到底有沒有良心?」、「可以不要亂破壞生態嗎?人類食物的選擇已經夠多了」。參考資料:.Ocean Fauna-Can You Eat Isopods?.拉麵公子粉絲專頁「大王具足蟲濃厚魚介雞白湯拉麵」.維基百科-大王具足蟲延伸閱讀:.白蟻是蟑螂親戚!雨季想防止大水蟻入侵家中,千萬別開「這顏色」的燈.這樣點拉麵超肥!營養師傳授「日式拉麵熱量圖鑑」 教你進食順序.「10種海鮮」膽固醇比一比,這2類最高!比起膽固醇,你更要注意的是這個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5-18 醫療.骨科.復健
撞傷、跌倒「內傷看不見」!專業醫師教運動傷害傷口處理與判斷何時該就醫
●運動風氣盛行,血腫瘀青、犁田破皮不可輕忽●瘀青第一時間應冰敷,外傷傷口沖洗乾淨避免感染●肌肉拉傷、骨裂看不出,運動傷害建議先就醫確認運動傷害有哪些?何時要看醫師?台灣運動風氣盛行,許多人瘋路跑、馬拉松、騎自行車等運動,難免碰撞發生血腫瘀青、梨田破皮等運動傷害,醫師提醒,運動傷害除皮肉傷外,更怕的傷勢是肉眼所未見,沒有就醫檢查,持續運動或用錯復健方式,導致二度傷害,建議民眾若發生運動傷害,仍應就醫做相關檢查,確認傷勢無礙再持續運動。小陳(化名)日前與好友相約打籃球,一個不小心「翻船」,腳踝扭傷紅腫如麵龜,不過小陳起初未放在心上,扭傷後反而找老師傅推拿,沒想到幾天後患處愈來愈痛,一度無法走路,趕緊到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起初原是骨裂,因推拿力道過大,造成骨折且脫位,最後必須動手術才能恢復;也有不少個案,本來只是韌帶撕裂傷,因為沒有事先檢查,推拿後反變成韌帶斷裂。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表示,當民眾運動時發生扭到腳、被球打到、跌倒擦傷,有紅、腫、熱、痛或明顯發炎,且能明確說出受傷時間、如何發生、當下感覺等,就屬於急性運動傷害;而慢性運動傷害則與長期姿勢不良、過度使用有關,像是跑完步覺得膝蓋「怪怪的」、「會痠」,屬於長期累積,難以明確說出受傷的時間點。發生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為何?大約多久會好?林頌凱指出,若發生急性運動傷害,且患部出現血腫,代表肌肉、皮下部位已有出血,可能是韌帶、肌肉受傷,甚至有骨折現象,可把握「PRICE」處理原則,第一時間應暫停運動,接著冰敷和適當防護,例如膝蓋撞傷先戴護具,並盡快就醫檢查,確認肌肉、骨頭、關節、韌帶是否受傷,以及處理血腫,如果傷勢嚴重者,須由醫師評估是否需手術。林頌凱表示,如果一般挫傷,復原期約1至3周,不治療也會痊癒;若是韌帶撕裂傷、肌肉斷裂、骨頭錯位、脫臼骨折,約1至6個月才能恢復。相較「傷筋斷骨」約100天復原,從事打籃球等激烈運動造成十字韌帶斷裂的患者,至少要休養1年時間,才能重返球場。他提醒,當發生運動傷害時,應先就醫請醫師做保守檢查,像是照X光、超音波確認傷勢,若無礙再做推拿復健,減少再受傷風險。運動傷害後出現瘀青、傷口如何處理?傷口外觀變形,又該怎麼處置?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一心表示,如果運動後撞傷產生瘀青,第一時間冰敷可減少瘀血腫脹;運動過程發生跌倒、撞傷,小傷口建議用生理食鹽水、或暫時用清水沖洗,應注意沙子、石頭等異物移除,避免後續出現感染問題;若傷口大於5公分以上,尤其「裂傷」無論傷口大小,即使表面傷口不大,受傷部位卻可能深及肌肉、關節、骨骼,第一時間不一定看得出來,建議應盡快送醫處理。陳一心表示,若傷口不斷出血,應盡快找乾淨手帕、衛生紙壓迫傷口止血。若受傷部位外觀已變形,像是骨折、脫臼,應避免再度移動,若受傷部位為上肢,可利用綁三角巾固定,如果患部在下肢,建議就近找固定長板,像是登山杖或硬支撐物,用手邊衣物或布將腳固定在支撐物上,將患肢抬高高於心臟,盡可能把握時間送醫。避免運動傷害的關鍵在於注意「這件事」林頌凱指出,常見運動如跑步、打球、登山等屬於耐力型運動,而重量訓練、短跑等則屬於爆發型運動,運動強度雖可依照定義區分等級,但對每個人來說,仍是不同程度影響,像是跑步雖然強度不高,跑10公里與超馬仍有相當大差異,一般民眾與專業運動員對於運動熟悉度也不同,建議民眾仍量力而為,適度運動才能強健體魄不受傷。運動傷害急性期「PRICE」處理原則Protection(保護):保護患處,避免二次受傷Rest(休息):適度休息,防止傷勢惡化Ice(冰敷):冰敷患處,減少出血及止痛Compression(壓迫):壓迫患處消腫Elevation(抬高):抬高患處高於心臟,可壓迫、冰敷同時進行(資料來源/林頌凱)
-
2023-05-04 醫療.骨科.復健
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除了打石膏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
一位30歲的女性騎機車不慎摔倒,足踝整個腫起來,疼痛到連行走與站起都有困難,來到門診經檢查後,原來是足部骨折,所幸經評估後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復健後完全復原,順利重返職場。意外受傷腫脹疼痛該怎麼辦?發生創傷或跌倒之後,最好先固定避免隨意活動受傷的部位,並搭配冰敷及抬高。如果是下肢,必要時可以使用輪椅或柺杖支撐減少承重。許多腫脹與疼痛其實暗藏著骨頭或肌腱韌帶的受傷,此時活動、行走或承重有可能會造成二度傷害,應該在固定之後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治療。骨折處置後多久才能長好?許多患者在骨折之後,會焦急地問骨頭什麼時候才會長好?一般而言,臨床上骨癒合大概發生在4-6週後,醫師也常常會在這時候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狀況。 通常手腕、脊椎的骨折在6-8週已經有好的穩定度可以承受外力了,大腿小腿的骨折則比較慢,甚至需要三個月以上。可利用助行器,雙邊到單邊的腋下拐杖…經醫師同意且不痛範圍內逐步增加下肢的載重,避免骨質流失,也加速骨頭癒合。骨折後需要復健嗎?何時可以開始?許多到復健科門診的病人,都是骨折受傷三個月以上了,常見關節活動度已受限,肌肉萎縮,走路步態不對稱,腰部開始疼痛等問題… 詢問為何這麼晚才開始來做復健? 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以為要骨頭長好了,才可以來做復健治療 。其實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應該要及時介入。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我們可以把骨折復原的時程以及復健的介入方式,分成下面三階段:1.發炎期:此時骨折的地方會聚集很多發炎細胞,傷處會覺得紅腫熱,約持續1-2週。在這個階段,骨折周圍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骨折處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限制。因此,發炎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並防止肌肉衰退和血栓形成。•適當固定:除了打石膏外,穩定的骨折,像是線性及非移位骨折,在手指腳趾可使用紙膠、鋁板、壓舌板、熱塑型的副木固定或是市售的合格護具(如下圖)來促進骨質的癒合,好處是比較輕巧也可穿脫方便洗澡;而不穩定的骨折像是粉碎、斜形、螺旋骨折因為容易移位而且復位後也容易再度移位,則需要打環狀石膏甚至是手術固定。•保持適當的休息和活動:避免長時間的靜止,但也不要過度活動以免影響癒合,可以活動骨折處之外不需固定的關節,來維持正常的活動度。•冰敷:使用冰袋或冰塊,每次敷15分鐘左右,每天多次使用,做到紅腫消除為止。•積極治療疼痛:除了止痛藥外,也可以搭配使用復健儀器如:短波、經皮電刺激等。•提高受傷部位:盡量抬高受傷部位,有助於減輕腫脹。•肌肉活動:進行輕微的肌肉活動,例如肌肉原地收縮而不移動關節的方式,又稱為〔等長收縮〕以防止肌肉衰退。2.修復期:骨頭開始修復,長出骨痂,這段時間通常持續數週或數個月的時間。X光片可以發現骨折斷裂縫隙開始變的不明顯,但須注意此時的癒合骨還不成熟,無法承受扭力及壓力,活動還是要小心,以免發生斷骨處癒合不良的悲劇。這個階段復健主要目標是促進新骨組織的生長和強度,並維持肌肉和關節的靈活度。•肌肉強化運動:可以從肌肉等長收縮的運動方式,改成加一點阻力訓練,以不感到劇烈疼痛為原則。•恢復關節的活動度:可以從被動活動(譬如用另外一隻手協助)進階到主動移動受傷的關節,一樣以不產生疼痛為原則,另外也可用水療等復健儀器降低關節僵硬。•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進行平衡和協調訓練,比如大腿以下的骨折可以選用助行器、拐杖等幫助走路的穩定平衡,安全狀況下,逐漸增加下肢負重,也為日後正常步行做準備。•儀器復健促進新骨生成:如低能量雷射、低能量超音波等。3.重塑期:是從骨折癒合到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的時段,可能需要三個月到半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個階段,骨折部位的新骨組織變得更加強壯,肌肉和關節也可以逐漸恢復正常的功能了。這時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增強肌肉和骨骼的強度,並恢復原有生活的運動模式。•逐漸增加肌肉強化運動:可以逐漸增加阻力運動的強度和範圍。•恢復正常運動和活動水平:慢慢加入日常的運動(如走路)和生活功能操作。•訓練平衡和協調能力:增加平衡訓練和協調能力。在年長者可以預防之後跌倒的機會,年輕者則是預備重返正常的運動模式和挑戰。•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新興治療方式—肌骨震波,目前研究它可以讓骨頭增厚,臨床上也大大提升骨折癒合不良和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成功率。而在骨折修復過程當中,要多留意日常生活營養補充: 就像良好的原料才能做出穩固的建材,充沛的營養攝取才能確保長出穩固的骨頭,營養補充不可少。建議可以多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C(如芭樂、奇異果等)、微量元素鋅(生蠔、牡蠣、南瓜子等)、含鈣(乳製品、牛奶)的食物,以及蛋白質(如黃豆、雞蛋等)。總之,各種意外摔傷如果受傷部位明顯腫脹,要非常小心有沒有骨折。先就地固定減少移動,抬高受傷部位並冰敷,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有骨折情況,則需要評估是否需要手術處理,部分輕微穩定的骨折不一定需要手術或打石膏,選擇適當的固定方式搭配復健治療,一定能夠重返活力人生!(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骨折打石膏之外有其他選擇?如何積極復健重返好功能!)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4-08 醫療.牙科
拔智齒後多久能恢復 ? 腫痛流血怎麼辦?牙醫推薦在飲食中可加入10種軟質食物
智齒到底要不要拔?如果智齒位置不正、沒有萌出到正常咬合位置,可能和前面那顆牙齒形成袋狀凹槽,造成清潔困難。出現疼痛、感染、囊腫、牙齦疾病或蛀牙的跡象,牙醫師通常會建議你拔除智齒。拔智齒多久能恢復?腫痛、流血怎麼辦?拔智齒後的紅腫、疼痛會持續約3~5天,可能會需要長達2週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飲食。而期間出現腫痛或皮膚瘀青都是正常的傷口反應,在拔智齒後48小時,建議每天冰敷5~6次,每次持續15分鐘,等新的組織細胞長出後可以改為熱敷。拔智齒後應該吃什麼?手術當天盡量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例如優格、果汁、粥),術後第2天就可以正常飲食,但要避免刺激性或試過燙的食物。同時要確保攝入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因為這些營養素有助於傷口癒合。推薦在飲食中可以加入的10種軟質食物:1.蘋果泥或其他果泥(桃子、梨子)2.搗碎的軟水果,如香蕉3.蒸胡蘿蔔泥或花椰菜泥4.溫(不熱)肉湯5.炒雞蛋6.馬鈴薯泥或地瓜泥7.冰沙或冰淇淋8.牛奶或優格9.布丁10.軟熟意大利麵或麵條拔智齒後應該注意什麼?1.不要喝酒精、果汁、蘇打水等碳酸飲料、含咖啡因的飲品以及熱飲,這些會刺激口腔中的手術部位,可能減緩癒合速度。2.手術後一週內避免使用吸管,因為吸吮動作會使血凝塊從拔牙處脫落,可能會導致大量出血。3.抽煙者會建議在手術後至少 72 小時內不要吸煙,因為會延遲癒合並增加併發症發生的風險。4.切記,醫師開立的抗生素一定要服用完,因為有些患者本身有心臟病、糖尿病等問題,考量感染情況可能較嚴重,就需要抗生素預防感染,且抗生素大多有消炎成分,也可幫助緩解術後的不適症。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牙醫學會(ADA)
-
2023-03-24 醫療.骨科.復健
70歲老奶奶掃墓跪拜到無法走! 物理師教3招緩解膝蓋疼痛
【本文重點】一名70歲高雄奶奶因祭祖掃墓跪拜後膝蓋疼痛,就醫發現是髕骨滑囊炎。物理治療師提醒,膝蓋腫痛別忽視,避免影響行走。掃墓祭祖時可使用軟墊或小枕頭減緩撞擊力,避免長時間跪拜。此外,每天可進行伸展運動,預防膝蓋僵硬疼痛。--by ChatGPT老奶奶掃墓跪拜到無法走 就醫發現是髕骨滑囊炎清明節快到了,高雄一名70歲奶奶提早祭祖掃墓,行跪叩禮追思,儀禮結束後膝蓋竟痛到沒法走,就醫發現是髕骨滑囊炎。物理治療師指出,膝蓋腫痛別忽視不理,嚴重可能衍生急性發炎症狀,影響行走。高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組長吳培瑜說,髕骨滑囊炎是因為膝蓋的滑液囊過度使用、直接受到撞擊或時常採跪姿及碰撞等原因造成,除膝蓋前方會腫脹疼痛外,膝蓋彎曲或下樓梯時痛感更明顯,若忽視不理,嚴重者可能因局部紅腫熱痛的急性發炎症狀而無法行走。3招緩解膝蓋疼痛 每天做2至3回吳培瑜說,掃墓祭祖有些人不免行跪拜禮,為避免造成髕骨滑囊炎或膝蓋不適,跪拜時可準備軟墊或是小枕頭增加緩衝力,避免身體重量都集中在髕骨上,也要避免長時間重複性跪拜。萬一膝蓋前方腫脹疼痛或發熱可先冰敷,症狀仍未改善,就盡速就醫。吳培瑜也示範「靠牆深蹲踮腳尖」、「趴姿抬腿」、「大腿前側肌肉伸展」3式運動, 每天做2至3回,藉由訓練、伸展下肢及膝蓋周圍肌力,可預防並減緩膝蓋僵硬疼痛。延伸閱讀:.
-
2023-03-13 焦點.長期照護
協助長輩移位易施力過度閃到腰 治療師教2原則防照顧者腰扭傷
【本文重點】照顧者在協助長輩轉移位時,往往因使用錯誤姿勢或方式而受傷,也容易讓長輩感到不舒服。職能治療師建議照顧者要掌握正確的轉移位技巧,如直腰、彎膝、開腳等,並善用輔具減少負擔,選擇適合的輔具,如移位腰帶或移位板等。此外,每一次轉移位也可以提供復健機會,增加長輩的活動量,刺激認知、訓練肌肉和緩和情緒等。照顧者也應該使用護腰減輕脊椎壓力,千萬不要硬抱、硬搬。--by ChatGPT一名45歲女性照顧者在協助家人下床、起身移動到輪椅時,因彎腰施力不當,不小心失去了重心,但為了保護行動不便的長輩,不僅自己閃到腰,兩個人也一起摔倒受傷。協助移動長輩好吃力,每天都要重複從床上起身坐到輪椅上、移到廁所或餐桌、客廳沙發,甚至是坐上車出門,一連串從躺到走的動作稱為「轉移位」。職能治療師黃上育說,常見照顧者用「徒手搬運」直接抱起,這樣的方式非常耗費力氣,拉扯搬抬也很容易使雙方都受傷,使用正確技巧,才能讓長輩感到舒適,並刺激四肢活動。別用蠻力 要讓被照顧者感到舒適正確的轉移位技巧除了掌握腰要直、膝要彎、腳要開三大要素,善用輔具更能事半功倍,一方面減輕照顧者負擔,一方面增加被照顧者的安全。黃上育分享,看過太多傳統徒手使力法,結果雙雙慘跌的個案;還有照顧者習慣兩手拉抬對方褲頭或尿布,長輩覺得不舒服而抗拒起身。長期臥床、久坐不活動,肌肉就會快速減少,伴隨生活功能的退化,導致臥床、失能更嚴重。黃上育強調,每一次轉移位都是復健機會,可增加長輩的活動量,包括刺激認知、訓練肌肉、緩和情緒等,即使是腳尖輕踩在地上,也能提供腳底不同的觸覺感知。除了脊髓損傷者、腳無力的年長者、腦中風病患、巴金森病友,失智病人的定向感受損,都可能連帶發生跌倒的危險,有時明明是前方很近的距離卻移動不了,照顧者應學習適當的轉移位技巧,避免因錯誤姿勢受傷。告別腰痛 選擇適合的輔具轉移位錯誤的轉移位方式常會造成照顧者手部肌腱拉傷、腰椎受傷,以及長輩一起跌倒的立即性傷害,選擇適合的輔具可以安全又省力進行移位。轉移位技巧也要針對長輩身體能力,例如尚有行走能力或下肢支撐能力較差者,可穿戴移位腰帶,照顧者用手扶持提把,提供穩定與舒適性。偏癱者可使用移位板,「搬滑」至其他位置,力氣小的女性也能輕鬆完成。黃上育提醒,照顧者也應該使用護腰減輕脊椎壓力,千萬不要硬抱、硬搬,如果不小心閃到腰或扭傷,可以冰敷舒緩急性期發炎反應,等到紅、腫、熱、痛的症狀減輕後再熱敷。在操作轉移位前,也要先做簡單的暖身動作,拉伸背部、腰部肌肉以及扭轉關節,預防拉傷、扭傷,同時保護膝蓋。
-
2023-03-05 醫療.骨科.復健
膝蓋退化換人工膝關節非一勞永逸 醫籲防磨損也要勤練肌力
【本文重點】年長者可能因下肢衰弱而出現膝蓋疼痛,常見原因包括退化性關節炎、外傷、痛風、肌少症和病毒感染。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包括關節晨僵、蹲下困難和上下樓梯卡卡,建議及早就醫。外傷急性期應減少膝蓋承受壓力,建議冰敷和就醫,退化性關節炎可使用熱敷。修復期可增加肌力訓練和伸展運動,多走路和游泳,穩定期則應減少膝蓋疼痛機率。--by ChatGPT許多人退休後,期待能上山下海趴趴走,不過隨著年齡老化,下肢會開始衰弱,漸漸地出現膝蓋疼痛,行走變得困難,當下肢開始無力、膝蓋腫脹、路走不遠,一定要警覺膝蓋的健康正在流逝,即時就醫加上適度運動,才能延緩退化。Q:膝蓋疼痛到什麼程度需要接受積極治療?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多種,常見原因為外傷、退化性關節炎、痛風、肌少症以及新冠肺炎引起的病毒感染等。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為關節晨僵(早晨起床感覺僵硬)、蹲下困難、上下樓梯卡卡,建議初期症狀出現時,就應該就醫。外傷或是痛風引起的關節疼痛,也需要立即接受治療,否則會讓關節腔積水嚴重,連走路都有困難。Q:緩解膝關節疼痛的方式有哪些?● 外傷急性期建議減少膝蓋承受壓力,少動多休息。如果膝蓋紅腫熱痛,可冰敷,每次冰敷時間約15分鐘,每天可多次冰敷,平躺時將枕頭墊高雙腳,稍微抬高膝蓋,減緩紅腫程度。同時建議就醫,服用止痛藥物等。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建議熱敷、不要冰敷。● 修復期增加肌力訓練,伸展運動,保持運動習慣,可以搭配物理治療師的課程,增加膝蓋周邊肌力,達到減緩膝蓋疼痛的機率。可以多走路、游泳。● 穩定期減少增加膝蓋疼痛的機率,包含減重、找尋合腳的鞋子,如果關節已發炎,應針對不同傷害等級接受治療。Q:注射玻尿酸是如何進行?多久打一次?對每個人都有效嗎?隨著年紀老化,關節腔內的潤滑液逐漸流失,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如果屬於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建議可以施打玻尿酸,玻尿酸施打的方式是直接從膝蓋注射進關節腔。玻尿酸常見劑型有每周注射一劑,一個療程為三到五周,療效可持續幾個月,目前也有半年或是一年施打一次的劑型。目前健保給付的條件是保守治療超過半年沒有效,即可給付患者使用。Q:PRP注射是什麼?與玻尿酸有何不同?誰適合?PRP是指「自體濃縮血小板」,與玻尿酸不同,PRP具有讓組織再生的功能,同時可減緩發炎疼痛、軟骨細胞壞死。建議軟骨受損初期使用,如打籃球受傷、體重過重造成關節壓力大所致的軟骨磨損,或是跌倒扭傷等,特別是軟骨受損,關節間隙尚未擴大,又不想要進行內視鏡手術,可優先嘗試施打PRP。如果要接受半月板或是軟骨修復手術,建議在手術中也能施打PRP,手術中施打後,半月板約2到3個月後可以癒合、軟骨約半年後才能癒合。Q:膝蓋退化到什麼程度需置換人工膝關節?膝關節分內側、外側、髕骨三個關節,當三個主要關節中有兩個壞掉,建議進行全人工關節置換。不過近年愈來愈倡議不要全換,也能採取「單邊人工關節置換」。依照健保給付條件,膝蓋需嚴重磨損到骨頭才會給付。如果只是膝蓋的半月板破裂,可以做俗稱「保膝手術」的高位脛骨截骨手術。Q:換了人工關節就可以自在行走跑跳、一勞永逸?人工膝關節置換後,仍建議增加膝蓋肌力,降低磨損的狀況。人工關節的平均壽命為15年,通常不建議更換第二次,人工關節墊片會因為長期置入在體內出現碎片,骨頭會將其侵蝕掉。二次置換的人工關節壽命會更差,通常要置換全人工關節,都建議年紀超過60歲以上再置換,否則就建議先做保膝手術,調整O型腿或是X型腿。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5 醫療.骨科.復健
不運動關節退化更快!醫曝穩定膝關節最重要肌群及如何鍛鍊
【本文重點】運動對於關節健康相當重要,能強健肌力、提供關節支撐力、延緩退化速度。即使會造成關節磨損,正確的運動方式還是能夠減輕對關節的衝擊。對於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建議進行水中運動或騎腳踏車等,能減少疼痛且不會傷害關節。而要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是強化股四頭肌和小腿肌,建議透過簡單輕鬆的方式來強化,如扶著椅子半蹲、階梯上下運動、健走和伸展等。關節疼痛發炎時,最好完全不要運動。--by ChatGPT有的人因為擔心關節磨損而不敢運動,但運動與關節健康其實是相輔相成。正確運動能強健肌力,提供關節支撐力,延緩退化速度。Q:關節活動會造成磨損,但為何醫師說不運動關節退化更快呢?常運動確實會造成關節磨損,主要是骨頭與骨頭之間有軟骨緩衝,因運動增加負擔及撞擊力,使用久了或過度使用就會磨損退化,讓關節軟骨磨損增加,最常見就是人的膝蓋關節部位。運動雖然會造成關節磨損,但也能讓關節周邊肌肉組織強壯,肌肉有力量就能穩固關節,在平常活動或走路時,就能減緩對關節的衝擊。所以正確的觀念應該是,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強化關節肌肉組織,並非不運動就能減少關節退化。Q: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平時建議做什麼運動,比較不傷關節?國內高齡長者增加,大多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困擾,建議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長者及病患,可以從事水中運動或是騎腳踏車等,都能減少運動帶來的疼痛,也較不傷關節。水中運動因有浮力,關節承受的壓力負擔就會變小,也能達到運動健身效果。而騎腳踏車時因全身重量會集中在坐墊屁股上,相對只需腿部力量踩踏,自然也減少關節的負擔。建議從事這類運動的長者及患者,一開始不用太過頻繁激烈,採「少量多次」的方式漸進運動,時間也不用拉太長,一次約5分鐘就可以,隨著體力可以負擔,再增加時間。Q: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是哪一塊肌肉,應如何鍛鍊?要穩定膝關節,最重要的肌肉就是大腿前的「股四頭肌」和膝蓋後下肢的「小腿肌」,尤其是大腿前的股四頭肌,作用主要是穩固膝蓋。該如何鍛鍊這兩塊肌肉?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來說,一般的重量訓可能負擔過重,建議先靠簡易輕鬆的方式來強化。除了做一些扶著椅子半蹲的動作,也可利用階梯的高低差,原地做一前一後上下的運動,或是利用健走,再配合伸展,都能鍛鍊到下肢肌肉,且隨時隨地都能做,不受空間的限制。Q:關節疼痛發炎時,最好完全不要運動?很多人關節疼痛發炎時,通常不敢運動,「痛的時候不想動,這是人的本能」,但其實愈不動會愈痛。關節會疼痛就是發炎物質已經產生,若發炎程度到已經腫起來,建議冰敷休息;若疼痛輕微、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其實可以做適當的伸展。做伸展運動時,連帶關節也跟著活動起來,身體有活動,發炎物質就不會產生沾黏。反之,愈不動關節愈容易沾黏,除了感覺僵硬,肌力也會退化。因此,適當的伸展可以幫助關節活化,伸展的最佳方式,就是讓關節活動拉到緊繃的位置,然後停個3至5秒,再放鬆。Q:瑜伽動作中常有盤腿姿勢,膝關節退化患者是否不適合做?膝關節退化其實沒有什麼動作是不能做,關鍵是「不要誘發疼痛」。瑜伽很多姿勢動作都能達到伸展放鬆的效果,對於人的身體柔軟度和肌肉力量有正向影響,只是並非所有動作都適合膝關節退化的患者,若做盤腿姿勢造成不舒服,就不要做。Q: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運動時到底要不要穿戴護膝?穿戴護膝是輔助穩固關節,但關節周遭肌肉組織及韌帶會因為穿戴護膝處於放鬆的狀態,長期依靠護膝或穿戴時間太長,肌肉組織及韌帶就沒有力量支撐膝蓋,反而走向更加退化的狀況。建議有症狀、有需求時才戴比較好,例如運動、登山上下樓梯時可以戴護膝,而膝蓋正在發炎者也可以使用,平時沒有特殊狀況,能不戴就不戴。保養關節最好的方式,就是維持活動,能動就要動。諮詢/衛福部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醫師吳雅婷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3 醫療.泌尿腎臟
男騎士注意!單車運動易導致蛋蛋「精索靜脈曲張」,嚴重恐不孕
最近幾年,許多男生迷上單車運動,還有人環島旅行,不過,有醫師提醒,長時間穿著緊身褲,加上久坐,很容易引起蛋蛋危機,也就是精索靜脈曲張,出現悶痛、腹部有下墜感,坐著也痛,甚至可能引起不孕。精索靜脈曲張罹病因素 患者不孕外會提早更年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東平表示,約1成5至2成的成年男性有精索靜脈曲張困擾,大部分發生在左側睪丸,而精索靜脈曲張也是男性不孕的主因之一,占比達4成。罹病原因為久站、久坐、運動頻繁、勃起時間較長等長期擴張,導致睪丸周邊的靜脈叢扭曲變形、靜脈中的瓣膜失去功能,血流淤積在陰囊,以致睪丸疼痛。張東平指出,睪丸中的間質細胞(Leydig cell)負責製造睪固酮(男性賀爾蒙),而研究發現,精索靜脈曲張患者因陰囊的血液回流不順、散熱不佳,以致睪丸周邊產生熱壓力,組織缺氧,累積毒素去傷害到間質細胞製造睪固酮的功能。一旦睪固酮濃度過低,男生就會無精打彩,容易打瞌睡、失去動力、容易疲倦、性欲降低、勃起功能降低,還可能提早步入更年期。最重要的是,精索靜脈曲張還可能引發不孕,張東平解釋,多數精索靜脈曲張的合併不孕病人精液分析顯示,其精蟲活動力下降,甚至有形態異常的問題,應該積極治療,降低睪丸的漸進性傷害,且改善日後的生育能力。預防精索靜脈曲張 醫師提4大建議民眾如何避免精索靜脈曲張?張東平提出4大建議:▸1.避免長時間的站立、久坐。▸2.不要頻繁地提重物或運動。▸3.減少泡溫泉時間。▸4.不要穿過緊的褲子。張東平建議,男性如果覺得蛋蛋不適,可抬高陰囊,或是冰敷降低溫度、平躺休息,就能獲得舒緩。如果疼痛、睪丸萎縮、男性荷爾蒙低下或是男性不孕症,就應就醫治療,必要時可以透過血管結紮手術處理,緩解症狀,改善男性功能。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