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搜尋
停藥
共找到
631
筆 文章
-
-
2021-04-07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了就會好睡?能自行停藥嗎?藥師剖析,關於安眠藥你不知道的6件事
現代人由於工作繁忙、壓力大,或有潛在疾病影響,常常會有失眠的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婉蓉表示,持續性的睡眠缺乏,會而造成情緒不穩、精神無法集中等問題,不可小覷。 安眠藥有哪些?藥師解析常見用藥 林婉蓉指出,目前最常見用來治療失眠的處方用藥主要為作用在GABAA受體的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s (BZRAs),包括有苯二氮平類藥品(Benzodiazepines, BZDs),如 TRIAZOLAM、 ESTAZOLAM、 DIAZEPAM、 FLURAZEPAM等;及非苯二氮平類藥品(Non-benzodizepines, non-BZDs),如 ZALEPLON、 zolpidem、 ZOPICLONE等。 林婉蓉說,不同的苯二氮平類藥品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於作用開始時間及作用時間長短。此類藥物雖然安全性高,長期服用也必須留意耐藥性及依賴性的問題。 短效且作用快速的藥品可幫助減少入睡的時間,隔日白天較不會有殘留的鎮靜作用,但短效藥物在突然停用情況下,較容易發生反彈性失眠;中、長效的藥品可幫助維持睡眠,減少睡眠中斷的問題,常見的副作用為嗜睡、頭暈、肌肉無力、運動失調等。 而非苯二氮平類藥品的作用時間快速,可幫助快速入睡,也較不易產生耐藥性及成癮性。 藥師提點,服用安眠藥注意事項 她提醒,大部分的安眠藥多經由肝臟代謝,老年人因為肝臟代謝藥物能力降低,會使得藥物有較高的血中濃度,導致藥物的效果延長,因此較容易出現過度鎮靜、認知障礙、譫妄、及跌倒等藥物不良反應。 林婉蓉指出,使用安眠藥的同時,應具備有正確的用藥知識,才不會增加藥物副作用及造成藥物濫用的問題。部分特殊族群在使用安眠藥上必須特別小心,像是老年人。 安眠藥應於睡前15~30分鐘服用,服藥後就立刻就寢不要再進行其他的活動;服藥後8小時內避免開車或操作機械等行為,若隔日有殘留的嗜睡感,應與醫師討論可考慮換成較短效的安眠藥。 開始服藥後,不應自行增減用量,若是突然停藥也可能產生戒斷症狀,必須經過與專業醫師討論並遵照醫囑使用。而酒精會增加安眠藥的鎮靜作用,可能會有過度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嚴重恐昏迷、呼吸抑制,千萬不能與酒精併服。 林婉蓉呼籲,失眠時,除了使用安眠藥助眠,同時更應該培養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尋找失眠的原因,才能一夜好眠。 小編畫重點!關於安眠藥你不知道的6件事 1.安眠藥由肝臟代謝,肝臟代謝藥物能力降低時,會導致藥物的效果延長。 2.使用時,應具備正確用藥知識,才不會增加藥物副作用、藥物濫用問題。 3.安眠藥應於睡前15~30分鐘服用,服藥後立刻就寢。服藥後8小時內避免開車或操作機械等行為。 4.服藥後,若隔日有殘留嗜睡感,應與醫師討論,考慮換成較短效的安眠藥。 5.開始服藥後,不應自行增減用量,若是突然停藥也可能產生戒斷症狀。 6.不能與酒精併服,可能有過度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嚴重恐昏迷、呼吸抑制。 (諮詢專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婉蓉) 【延伸閱讀】
-
2021-04-03 該看哪科.新陳代謝
容易怕冷又怕熱恐是糖尿病徵兆! 身體「3個非典型症狀」也要注意
48歲男性曾服用抗糖尿病的藥物治療,後來覺得沒什麼症狀,便自行停藥。最近幾個星期,只要天氣熱時就很不舒服,身體活動增加時覺得自己快要中暑了,有補充許多水分仍覺得口渴,尿量也多,但卻不太流汗;進入有冷氣的地方,若溫度調得稍低,便容易覺得寒冷,想加件衣服,就醫檢查發現,已罹患糖尿病。疾病影響對環境溫度感受 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有些疾病會影響患者對環境溫度的感受,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會造成怕熱,甲狀腺功能減低會怕冷,而糖尿病可能導致怕熱又怕冷。何一成進一步補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吃多、喝多、尿多和體重下降,但有些人的症狀並不明顯,或是沒有典型症狀,反而是對溫度感受和以往不同、身體黏膜發炎、傷口不易好等。 糖尿病置之不理 恐誘發多重慢性併發症血糖與環境溫度感受有何關聯?何一成解釋,血糖代謝長期異常,會使神經與血管功能受到損害,在熱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舒張散熱,排汗量也低,因此怕熱;在冷的環境中,皮膚血管不易收縮保熱,也不易靠脂肪產熱而怕冷。然而,糖尿病未積極治療,可能誘發許多慢性併發症,如心肌梗塞、腦中風、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尿毒症、神經病變等,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 留意血壓變化、日常飲食要顧好何一成指出,曾檢驗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偏高的情況;年齡大於40歲;體重過重;一等親內有罹患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史或曾生過體重大於4.1公斤嬰兒的母親;高血脂患者;高血壓患者;平常缺乏運動者,都屬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平時更需留意血糖的變化。糖尿病者日常要注意飲食控制,何一成提醒,澱粉類與糖攝取不過量,足量的纖維質,適量的肉類與脂肪;戒菸、少喝酒;過重者適當減重;並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可增加胰島素對細胞的作用,改善血糖代謝,建議進行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伸展體操、游泳等,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及量,避免運動傷害,倘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在運動前應先與相關醫師討論,以確保安全。 延伸閱讀: ·愛吃甜食、油炸物易得糖尿病? 醫揭「關鍵原因」:小心還會傳給下一代 ·糖尿病打胰島素表示變嚴重了?長期使用傷肝腎? 沒這回事!醫師列3個需使用情況
-
2021-04-02 該看哪科.婦產科
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肚子裡有了小生命,原本是件可喜的事,若這是一個美麗的意外,該怎麼辦?吃藥、打疫苗……做這些事對胎兒會有影響嗎?原訂的計畫還能繼續進行嗎?針對六大常見狀況,請婦產科醫師提供完整解答。月經晚一週沒來要驗孕很多女性生平第一次到婦產科診所,大部分原因都跟「好朋友」沒來有關。最快什麼時候驗孕才準確?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表示,從受孕那天開始算起,最快10至14天,就能從尿液驗到是否懷孕。由於每個女性排卵的時間點都不相同,且無法得知自己是在哪一天排卵及受孕,通常會建議只要月經比平常晚一周沒來報到,就可以用驗孕棒自行驗孕。若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上升,驗孕棒會出現兩條線,這就表示懷孕了。到婦產科報到時機驗孕棒能測試出尿液中的絨毛膜激素,張君堯醫師表示,當女性受孕後,體內的絨毛膜激素會顯著提高,但並不會因為補充較多的水分或飲料而有所影響,只要尿液中含有絨毛膜激素,即使流產兩週內驗孕,驗孕棒還是有可能出現兩條線。因此,從驗孕棒並無法確認懷孕狀況,而早期懷孕最擔心子宮外孕,自行驗孕後就必須到婦產科做超音波檢查。通常確認懷孕後約已是懷孕第5週,這時還不需要急著到婦產科去報到,可以再等一至兩周再到婦產科檢查,約在懷孕第6週時,從超音波就可以看到胚囊,確認著床位置。萬一胚囊著床在子宮角、子宮頸、或輸卵管等位置,就是子宮外孕,需要當下處理。若是正常懷孕,則在懷孕第7週就可以從超音波看到胎兒心跳。萬一第7週還沒看到心跳也別太緊張,張君堯醫師表示,可以再等一週,不過,如果第8週以後還是沒有看到胎兒心跳,那麼,意味著這次懷孕成功的機率就非常渺茫了。Q什麼時候該去婦產科檢查呢?A.月經沒來一週,可自行用驗孕棒驗孕。驗孕棒出現兩條線之後,再等一週就可到婦產科報到確認著床位置;若是正常懷孕,則須再等一至兩週,再到婦產科確認胎兒有沒有心跳。領孕婦手冊後即開始例行產檢看到胎兒心跳之後,有些醫療院所就會發給孕婦手冊,不過,張君堯醫師表示,由於懷孕早期不確定性高,以雙和醫院為例,通常會等到懷孕12週進入穩定期之後再發孕婦手冊。領到孕婦手冊之後,就意味著具備準媽媽的身分了,接下來,記得依照孕婦手冊的產檢時程,一步步完成各項產前檢查。其實,從驗孕棒上出現兩條直線到確認胎兒心跳,雖然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每個女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會出現極大的變化,不免開始擔心在發現懷孕之前,做了哪些事,會不會影響胎兒健康?發現懷孕之後,原訂計畫還能如期進行嗎?以下根據六大常見狀況,提供準媽咪具體的做法與建議,幫助準媽咪輕鬆度過這個美麗的人生意外。狀況一:發現懷孕後,用藥有影響嗎?懷孕6週前,大部分藥物對胎兒影響不大發現懷孕之後,再仔細回想這一個月來自己因為感冒吃過感冒藥、本來想避孕而吃了避孕藥……,這些藥物成分會不會影響肚子裡小北鼻的發育呢?張君堯醫師表示:「有在吃避孕藥的女性卻會懷孕,通常是因為吃藥的頻率不規律,因此吃的劑量也不會太多,對正在發育中的胚胎不會有傷害,發現懷孕後立刻停藥就好。」他進一步解釋說,一般感冒藥物對胎兒也不會有不良影響。「感冒藥物通常是最安全的藥物,多數屬於B級安全用藥,孕婦也可以使用,除非本身對藥物有過敏情形,則需要特別留意。」長期使用之藥物,應遵照醫囑勿擅自停藥其實,在懷孕6週以前,只要不是常規在吃的藥物,對發育中的胚胎都不會有不良影響。不過,張君堯醫師提醒,若是因為正在治療癌症、有使用調節免疫系統方面的藥物,或是有慢性病史的女性,就要特別留意用藥方式。他說:「發現懷孕之後,應儘速到婦產科及原就醫科別檢查。因為長期服用的藥物,其劑量對胎兒可能會有影響,但孕婦也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停藥後導致病情惡化,反而危及母胎健康。」懷孕初期用藥Point1. 有服用避孕藥者,發現懷孕後應立即停藥。2. 有治療癌症、免疫相關疾病者,應盡速到婦產科檢查,也必須回原科別看診並主動告知醫師懷孕的事實。3. 有慢性病史者,例如氣喘、癲癇、服用甲狀腺機能藥物者,不可擅自停藥,但應請原科別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劑量及服藥頻率。4. 有些特殊疾病患者,須改變服藥方式,例如心臟病和糖尿病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因口服藥物會有致畸胎的風險,懷孕後須改為注射胰島素的方式用藥。狀況二:發現懷孕後,還能補打疫苗嗎?注射後宜間隔一個月再懷孕如果有懷孕的計畫,建議在注射疫苗之後間隔一個月後再懷孕。萬一注射之後就懷孕了,例如打了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就懷孕,會不會造成畸胎?還能保住胎兒嗎?張君堯醫師表示,注射德國麻疹疫苗之後,只要有來過一次月經再懷孕,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就算是注射當月就懷孕,根據國外文獻和相關研究指出,也沒有因而造成畸胎的案例。不過,他還是建議有計畫懷孕的女性,完成疫苗注射後至少間隔一個月再懷孕,不要刻意去打了疫苗又立刻懷孕,以免徒增困擾。另一方面,張君堯醫師指出,孕婦感染流感容易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在流感高峰期,計畫懷孕前不妨先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不過,即使懷孕了也應該考量接種疫苗對自己和胎兒的利與弊,與醫師討論再決定是否接種流感疫苗。此外,未完成接種的疫苗,例如B型肝炎、子宮頸癌疫苗等,應與產科醫師討論或待產後再完成接種。狀況三:發現懷孕後,婚禮能如期舉行嗎?若有出血徵兆要提高警覺每個女人都希望自己是最美的新娘,但是,婚禮即將舉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難免擔心喜沖喜或是籌備婚禮太忙碌,會影響胎兒。張君堯醫師表示,其實早期懷孕就與一般人無異,除非準媽媽有流產疑慮,例如有出血徵兆,這就需要特別做一些處理,可能要安胎或多休息。不過,懷孕後還是有些生活細節要注意,包括過於激烈的運動要避免,例如騎馬、滑雪等。此外,婚禮上因社交禮儀喝一杯酒,少量小酌對胎兒不會有影響。香菸則是百害無一利,建議準父母一定要戒菸。(推薦閱讀:奶嘴、玩具、嬰兒床…三手菸無所不在!只要吸菸.就會危害寶寶!)狀況四:發現懷孕後,還能搭飛機嗎?懷孕中期可搭飛機旅行機票行程都訂好卻發現懷孕了,該怎麼做?張君堯醫師表示,如果沒有早期懷孕的出血徵兆,搭飛機並不是禁忌,不過,建議出國前先到婦產科檢查,以免萬一是子宮外孕或胚胎發育不正常的異常情況發生,所以,確定是否正常懷孕後再出國,比較安心。孕婦旅行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懷孕第12週以後到28週之間,他表示,因為已經過了懷孕初期噁心、嘔吐的害喜階段,而肚子也還沒大到行動不便的狀況,不妨利用這段時間規畫一趟旅行,好好享受兩人世界,也能幫助紓解懷孕的不適和壓力。但是,懷孕7個月以後要避免長途旅行,因為子宮越來越大,會提高孕婦搭飛機時發生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機率,不可不慎。狀況五:流產不久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染色體異常是機率問題原因就在於統計上的或然率問題。他解釋說:如果早期懷孕卻流產,最常見原因是因為染色體異常,發生染色體異常通常是機率問題,與遺傳無關,但跟女性的年紀有關。因此,高齡女性流產後,更要積極「做人」。既然是或然率問題,相關研究也證實,因染色體異常流產的婦女,流產後越快懷孕,再次流產的機率會大大降低,但如果兩次懷孕間隔的時間較久,再次懷孕發生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又會提高,以至於可能又會再次流產。他形容說:「這就好比一個人走在路上,同一天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三次的機率是非常低的,但如果隔了三年,就很可能再撞到同一根電線桿。」不過,如果一個人在短時間內連續撞到同一根電線桿,這就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異常了。因此,對於短時間內連續懷孕卻連續發生流產的夫妻,則流產的原因可能與父母親一方的染色體或是基因異常有關,而非與母親年齡的或然率有關,需要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這方面的問題。狀況六:產後半年又發現懷孕,該怎麼做?能受孕表示身體機能已恢復產後間隔9個月再受孕是最理想的情況,張君堯醫師表示,因為這意味著至少前胎哺乳已超過半年,子宮也得到充分休息,所以,間隔9個月再懷孕對媽媽和寶寶都好。但若產後不到半年又發現懷孕,也不要太緊張。他說:「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如果子宮能受孕,意味著身體機能已恢復。」就算懷孕了還是可以繼續哺乳,但懷孕中後期要避免抱小孩、提重物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行為。哺餵母乳也要好好避孕此外,他提醒,產後如果不想很快又懷孕,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哺乳期間也要避孕,全母乳哺餵的媽媽,因泌乳素會抑制排卵,產後半年內只要密集哺乳,可達到較好的避孕效果。產後六個月因寶寶對母乳的需求減少,泌乳素降低後會開始排卵,若沒有避孕有可能很快又懷孕。另一方面,如果哺乳的頻率不是很密集,則泌乳激素抑制排卵的效果也會受影響,因此,不是全母乳哺餵及完全親餵的母親,不想太快又帶球走的話,產後還是要好好避孕為上策。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君堯※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
2021-04-01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26分鐘有1人死於心臟病 6大壞習慣最傷心血管健康
氣溫變化大易發生心血管疾病 6大壞習慣更危險 春季氣候乍暖還寒,劇烈溫度變化易增加突發性心血管風險。去年以來不少名人如演員黃鴻升、再現劇團團長黃民安、凱渥男模張誌軒皆因心血管疾病猝逝。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8成心臟病與中風造成的過早死亡可以預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從健康生活型態做起,以下為國健署提醒最易增加心血管風險的六大壞習慣:壞習慣一:飲食不均衡,愛重鹹、嗜糖、油炸、加工品、精緻化飲食 壞習慣二:缺乏運動; 壞習慣三:睡眠不規律; 壞習慣四:抽菸、喝酒不忌諱; 壞習慣五:體重過重或肥胖不在意; 壞習慣六: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不控制 死亡人數超過癌症 心血管疾病年輕人也會有 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則造成5.3萬人死亡,超過頭號殺手癌症奪走的人命。 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更應愛護自己的心,檢視壞習慣有多少,風險就會有多高,千萬別仗著年輕就不管,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心血管疾病帶來的威脅才是上上之策。此外,春季氣溫變化大,早晚溫差大,要注意保暖,避免血壓突然增高。 氣喘背痛可能是心臟病前兆 4招保護心血管健康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名譽理事葉宏一醫師指出,心血管疾病之急性發作,如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是危及生命之緊急狀況,儘早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之嚴重度。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或是更年期女性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前兆。 國健署表示,培養正確的健康生活型態,仍是預防突發性心血管疾病的首要。可從「飲食、運動、生活、慢性病控制」四方面著手:日常飲食建議低油、低糖、低鹽;運動以適當安全為主,每周可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如快走、慢走、自行車等運動;生活方面應戒除菸酒,研究發現每天只抽1根菸,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仍比不抽菸高出5成。最後,若有三高慢性病應穩定控制,照醫師處方服藥、定期追蹤回診,切莫自行調整藥量或停藥,以免病情波動,造成更大傷害。 定期健康檢查也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方式,目前40到64歲民眾可利用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健檢。另外,良好睡眠、控制體重維持在正常BMI值範圍內,能減少慢性病發生,提醒民眾多注意壓力舒解,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效益。 《延伸閱讀》 研究:吃垃圾食物心血管疾病增46% 吃對蔬菜水果降發炎 耳垂出現皺褶是心臟病徵兆?醫:三高等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3-23 科別.消化系統
常態性拉肚子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小林大學畢業即找到一份科技新貴工作,但壓力大、工時長,造成長期出現血便及拉肚子症狀,求診後醫師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多數會復發 成慢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是屬於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疾病發生原因不明,可能為遺傳與環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終生疾病。台灣的罹患人數近幾年日趨增加,病人以男性居多,大多數在治療緩解後會再復發,因而成為慢性疾病,甚至有致癌的危險性。潰瘍性結腸炎常見有腹瀉問題,並經常合併解出黏液和血液、直腸便血及裡急後重感、腹絞痛、腹脹、腹部壓痛、惡心、嘔吐,嚴重時會有發燒、食欲減低、體重減輕、血中白蛋白偏低、營養不良、貧血等症狀。就醫時,醫師會先詳細詢問臨床表現的病史,包括發病時間、腹痛、腹瀉、裡急後重、出血或血便、腸道外的症狀等。接著進行糞便檢查,先排除非細菌性的感染,再安排內視鏡及切片等檢查。讓腸道休息 急性需禁食治療上,以疾病的緩解、預防可能併發症,以及改善病人生活品質為目標。首先要讓腸道休息,急性期需要禁食,並給予靜脈輸液及補充電解質,以補充腹瀉造成的脫水;接著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抗發炎藥物、類固醇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或生物製劑等。並依貧血嚴重程度給予鐵劑或輸血。病程若進展至嚴重急性發作、發生合併症(如腸穿孔、大量出血、急性腸擴張),或對內科治療無效,以及慢性期但病患出現嚴重生活品質受影響時、併發腸黏膜發育不良或產生惡性癌症變化,就可能需手術治療。在飲食上,若需要長時間禁食時,則經由中心靜脈給予全腸道外營養療法。也可由口進食時,依患者個別耐受力採漸進式飲食,避免攝取過敏食物,戒菸、戒酒。定期追蹤檢查 留意癌變生活上,病人應保持心情愉快、適度休息、充足睡眠、減輕壓力,定期門診追蹤與大腸鏡檢查,以監測是否有大腸癌的發生,尤其應依醫囑持續按時服用藥物,避免自行停藥、減藥或服用成藥。當有感染症狀(如發燒、畏寒或感冒症狀等)或急性發作(如腹瀉頻率、便血量、腹絞痛程度增加及發燒等)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
2021-03-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接種地圖上線 未來擬開放民眾預約
我首批AZ新冠疫苗下周一開打,全台五十七間提供接種服務的醫院,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冠疫苗接種地圖「COVID-19防治一網通」(https://antiflu.cdc.gov.tw/Covid19#)昨晚間已上線,優先接種對象可即時查詢所處位置附近可接種新冠疫苗地點。羅一鈞說明,「COVID-19防治一網通」類似流感防治一網通,目前讓衛生局跟醫療院所來媒合,並到指定醫療院所來安排接種,因為尚未開放一般民眾接種,所以還沒規劃打電話預約服務,但未來若開放社區民眾,如65歲以上民眾就考慮預約模式,以利民眾施打。羅一鈞不忘提醒,雖歐盟未明訂服用荷爾蒙治療、避孕藥女性暫打,但因為血栓事件中有發現55歲以下女性通報人數較多,尤其開始服用一年內風險高,即使服用超過一年者,風險比例降低,但仍高於一般人,才會先列入暫緩接種處理。羅一鈞說,服用荷爾蒙治療、避孕藥者,可於停藥四周後施打,但也要審慎評估,尤其停藥後可能懷孕,停止荷爾蒙藥物後也可能讓病情加重等評估,目前現階段比照專家會議臨時建議,若歐洲後續調查顯示明確有關或無關,才會看程度調整修改。
-
2021-03-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又有降血糖藥回收 「扣糖緩釋錠」自主回收1600萬顆
受致癌物NDMA不純物的事件影響,又有降血糖藥物自行下架。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十全實業公司製造的「扣糖緩釋錠 500 毫克」自主回收全批號藥物,共54批、1600萬顆,是國內第五款因NDMA自主下架的藥品。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十全實業並未食藥署說明下架原因,僅表示基於風險考量而將藥品下架。之前國際爆發藥物被NDMA汙染,食藥署去年七月底曾宣布36款含「雷尼替丁(Ranitidine)」的胃藥可能含NDMA,從8月1日起全面禁用,之後汙染物風波延燒到含二甲雙胍(metformin)成分糖尿病用藥。當時食藥署便針對含去年曾針對市售二甲雙胍藥物進行抽樣,並要求含metformin的藥品都得逐批檢驗,確認在每日最大使用劑量下,NDMA都能符合攝取最大容許量96ng/日的標準。洪國登表示,當時的抽驗並未發現有藥品不合格,但業者可能基於製成殘留疑慮,將這類藥品停止下架。「扣糖緩釋錠 500 毫克」在國內年用量約500萬劑,相關藥品每年用量10億顆,以此來說,占量不大。這次自主下架全批號產品共有54批、1600萬顆,實際上在市面流通僅約三成。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10年4月11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洪國登提醒,民眾勿擅自停藥,應和醫師討論。尤其糖尿病用藥Metformin所帶來的效益遠大於其可能存在NDMA的風險,倘如擅自停藥,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進而產生糖尿病各項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例如:神經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變,甚至昏迷及死亡等。
-
2021-03-15 科別.心臟血管
29歲男年輕又不胖!大夜下班運動後心梗險猝死路邊
29歲李姓男子是醫療人員,他日前大夜下班後立刻和同學相約去西濱騎越野車,騎不到一個半小時,開始覺得胸悶、呼吸急促,還來不及路旁停車休息就失去意識連車帶人倒下去,醒過來時,已被好心的路人施行心肺復甦術,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由心臟內科馮致中醫師立即施行緊急支架置放手術,住院幾天後順利出院。一般認為心肌梗塞患者多在50歲以上,但年李男只有29歲,外觀看來「年輕又不胖」,醫師馮致中深入了解李男的病史後,發現他生活作息非常不正常,多年來,當工作壓力大時,會抽菸抒解壓力,因醫院工作繁忙,經常隨便吃甚至一碗泡麵就解決一餐。體檢報告發現血壓有點高,但李男認為自己還年輕,且認為每次騎完越野車血壓就恢復正常,所以沒放在心上,直到這次差點猝死在路邊,自己也嚇一跳;醫師馮致中強調,急性心肌梗塞治療首重「黃金時間」,盡早打通阻塞血管以救回瀕臨壞死心肌、減少心臟受損範圍,避免猝死最為重要。他說國外曾統計,近一半心肌梗塞患者還沒到醫院心臟就停了,所以任何心臟急症發生時,不要猶豫馬上打119求救,陪伴在旁的人除報警之外,更重要的是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若能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絕對可增加病人活下來的機會。根據衛福部健保署2018年資料顯示,2017年共有4萬8639人因心肌梗塞就醫,其中未滿50歲的患者有6384人,平均每8人就有1人為青壯年,表示在台灣心肌梗塞已經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肌梗塞病患發病者約有七成有吸菸史,伴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肥胖問題,馮致中強調,預防心肌梗塞首要做到的就是戒菸,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的健康飲食方式,另外規律運動以及控制三高疾病並且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也要定期回診追蹤,民眾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
-
2021-03-13 科別.耳鼻喉
久咳誤認感冒 檢查才知氣喘
春天日夜溫差大,是容易誘發氣喘發作的季節。今年五歲的小偉,感冒咳了一個月未痊癒,一停藥又開始咳,甚至會吃飯咳到吐,就醫檢查才確診小偉是氣喘兒,難怪常出現咳嗽、流鼻水等過敏症狀。國內氣喘盛行率約為5至10%,其中20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盛行率更高達1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久咳常會誤認為是感冒,臨床觀察主訴咳嗽的患者,每5人就有1人與氣喘相關。氣喘是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含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喘鳴聲和胸悶。蘇軏提醒,過敏體質是氣喘高危險群,倘若出現呼吸急促、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明顯聽到喘鳴聲時,可能是急性氣喘發作,須盡快就醫。夜咳與喘鳴是氣喘常見的慢性症狀,有時會因誘發因子,如塵蟎、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汙染物、氣候變化、環境刺激物造成症狀加重。感冒久咳不癒也是氣喘徵兆之一,蘇軏說,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若出現反覆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就要小心氣喘的可能。預防氣喘,日常生活保養很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在戶外要留意空氣品質,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並注意日夜溫差問題,適時調整衣物及配戴口罩,減緩冷空氣刺激。蘇軏提醒,久咳不癒時,應該就醫鑑別診斷,若放任不理讓氣喘反覆發作,肺功能會變差,進展成為嚴重氣喘,不可輕忽。
-
2021-03-12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吃飯咳到吐以為是感冒 咳月餘未癒才知寶貝是氣喘兒
最近日夜溫差大,不僅是感冒好發期,更是最容易誘發氣喘的季節。今年五歲的小偉(化名),感冒咳了一個月未痊癒,一停藥又開始咳,甚至會吃飯咳到吐,焦急的爸媽帶小偉就醫,一下才得知小偉不僅常咳嗽,還有皮膚過敏史,平日常流鼻水,近一步檢查才發現小偉是氣喘兒。國內氣喘盛行率約為5-10%,其中20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盛行率更高達15%。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蘇軏表示,像小偉這樣久咳誤認為是感冒,直到檢查才發現是氣喘的孩子並非少見,臨床觀察主訴咳嗽的患者,每5人就有1人與氣喘相關。氣喘是呼吸道受到過敏原刺激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常見的症狀包含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喘鳴聲和胸悶。蘇軏提醒,過敏體質兒童是氣喘高危險群,倘若出現呼吸急促、無法完整說完一句話、明顯聽到喘鳴聲時,可能是急性氣喘發作須盡快就醫。家長可透過哪些細節解決孩子是否可能是氣喘兒?蘇軏建議,可觀察孩子是否常常晚上睡覺咳到醒,夜咳與喘鳴是兒童氣喘常見的慢性症狀,然而有時會因誘發因子,如塵蟎、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汙染物、氣候變化、環境刺激物造成症狀加重。另外,感冒久咳不癒也是氣喘徵兆之一,蘇軏說,呼吸道感染也是兒童常見的氣喘發作原因,氣喘兒童一旦感冒,比起健康兒童,咳嗽就會咳得比較久,因此孩童出現反覆咳嗽,呼吸有喘鳴聲,就要小心氣喘的可能。預防氣喘日常生活的保養也很重要,如適當運動,均衡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在戶外要留意空氣品質,避免接觸誘發因子,並注意日夜溫差問題,適時調整衣物及配戴口罩,減緩冷空氣刺激。蘇軏提醒,當孩子出現感冒症狀,特別是久咳不癒時,應就醫鑑別診斷。孩童時期的氣喘,如果控制得當,成人時期多數會得到改善,甚至可以痊癒。相反的,如果放任不理讓氣喘反覆發作,患者肺部就會持續發炎,肺功能也跟著變差,甚至進展成為嚴重氣喘,不可輕忽。
-
2021-03-08 科別.泌尿腎臟
腎不好,什麼情況要洗腎?泡泡尿是前兆?醫解答「透析條件」
常有許多患者拿著健康檢查報告到腎臟科門診,一臉緊張地問:「我的檢查發現腎臟功能有紅字,小便有尿蛋白,是不是快洗腎(透析)了?為何我會有腎臟病?我的腎功能是如何?腎臟病有藥治療嗎?吃藥不是對腎臟不好嗎?可以吃中藥嗎?可以針灸嗎?腎臟病治療有用嗎?」洗腎高危險群 年長者及糖尿病要注意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世界第一、二名,目前國內長期透析病人數已經超過90,000人。但到底誰容易變成洗腎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張朝富指出,主要還是年長者及糖尿病患者;根據2019腎臟病年報,平均進入透析年齡接近67歲,而糖尿病約佔45%。除了高年齡、高血糖,其他危險因子還有腎絲球腎炎疾病併蛋白尿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多囊腎、腎臟病家族史、使用中草藥、非類固醇止痛藥、痛風、尿路結石、腫瘤、紅斑性狼瘡等。評估腎臟功能 無症狀尚未需要洗腎張朝富表示,腎臟功能評估有許多方法,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抽血測血液中肌酸酐(Creatinine, Cr)濃度,然後依據公式推估腎功能過濾率。正常年輕人無腎臟病應該要超過90ml/min,但是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一期腎臟病;若腎功能過濾率下降到60-89 ml/min同時腎臟影像異常或尿蛋白過高超過三個月,就是第二期或稱為輕度慢性腎臟病;而過濾率降到30-59 ml/min就是第三期或稱為中度慢性腎臟病,當過濾率15-29 ml/min就是第四期或稱為重度慢性腎臟病,盪第五期就是過濾率小於15ml/min,這時腎臟功能已經衰竭,通常血液中肌酸酐會超過6-8mg/dl,但是只要沒有症狀其實都還不需要洗腎。尿毒症出現 需要靠洗腎解除不過,一旦尿毒症出現,就是發生疲倦、下肢水腫、尿量減少、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皮膚癢、呼吸困難、貧血等,使用藥物都無法緩解時,就需要靠洗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接受腎臟移植才能解除尿毒症。張朝富提及,門診常有患者健檢報告腎功能過濾率只有每分鐘六十多毫升,如果沒有蛋白尿,影像也沒有異常,其實不算第二期腎臟病,如果是年長者洗腎機率應該很低。但是如果是很年輕患者,雖然不算腎臟病,但是與同年齡比起來如果腎功能差很多,則建議要定期追蹤。尿蛋白呈陽性 需進一步檢查每日排出量有許多患者健檢報告呈現尿蛋白陽性跑來腎臟科門診,這時就要進一步檢查尿蛋白的每日排出量,以確認是否超過正常值(每日< 150 mg)。因為健檢篩檢尿蛋白是檢查一次尿液中蛋白質的濃度是否過高,由於健檢長時間禁止飲水時尿液濃度會上升,測定尿蛋白濃度就常會篩檢出假陽性,所以若篩檢呈現陽性,就需要進一步安排定量的尿蛋白檢查才能確定是否真的異常。腎臟功能吃藥 擅自停藥風險高腎臟病患常合併許多疾病,因此會使用多種藥物,最常有的疑問就是,腎臟功能已經不好,吃這麼多藥物會不會更傷腎臟?張朝富說,如果沒病的人吃了血壓藥、血糖、高血脂藥物,確實會有很大副作用,但若經過醫師診斷,不吃藥反而會讓三高沒控制好,導致腎臟衰退更快,所以有問題一定要請教專科醫師,不要自己隨便停藥。腎臟病服用中藥 須經專業醫師診斷評估另外,有許多腎臟科醫師都禁止病患使用中藥,甚至某些大牌醫師會告知病患如果吃中藥就不要再來看他,主要是因中藥不傷身體的錯誤印象,讓很多國人會亂吃中藥補身。其實,這些年中藥治療腎臟病的臨床實證研究上,已經確認某些中藥確實會延緩腎功能衰退,因此建議如果使用這類內服藥物,一定要經過合格且有經驗的中醫師診療,且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及電解質變化。張朝富提醒,如確認有慢性腎臟病,一定要定期腎臟專科追蹤,千萬不要有僥倖或逃避心理。慢性腎臟病是一種腎臟老化現象,經由門診個案管理師及飲食指導,維持健康生活型態,加上藥物治療,已經確定是可以減慢腎臟老化現象,甚至逆轉改善部分腎功能。延伸閱讀: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血壓忽高忽低比高血壓更危險! 醫師揭「這些行為」洗腎風險很高
-
2021-03-05 醫聲.肝病清除
C肝治療/專家帶來天大的好消息:2025年這種疾病會消失不見
常常聽到「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廣告詞,的確,肝癌在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常占據第一位或第二位,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但也有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就算還沒有得到肝癌,B、C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及其併發症嚴重影響健康。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大幅減少B肝患者數量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熬夜喝酒,還有B、C型病毒性肝炎傷肝,但很多懷疑自己肝不好或抽血檢查發現肝指數異常到門診就診的病人並不知道自己過去有沒有檢驗過B肝或C肝。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在國家公衛政策讓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大幅減少了B肝患者的數量,可是C型肝炎尚無有效的疫苗可用來預防,以前C肝治療療程需注射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副作用多且停藥半年後測不到病毒的治療成功率約7~9成。療科技突飛猛進,2025年滅絕台灣C肝直到近幾年隨著醫療科技的突飛猛進,藥廠研發出了治療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藥物副作用同時大大提升了C肝的治癒率到九成以上,療程也只需要8到12周,儘管新藥上市藥價不斐,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喊出了2030年滅絕C肝的目標。台灣經健保介入和藥廠協商後,現在每年衛服部有提供一定名額全程給付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期望能在世衛組織的目標之前,提早於2025年滅絕台灣的C肝。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C肝?什麼樣的人會得到C肝?怎麼知道有沒有C肝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奕霖表示,以C型肝炎來說,主要的感染途徑是經由血液傳播,像是通過輸血、共用針頭、未適當消毒的醫療器材等方式傳播、而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方式亦有可能發生感染。得到C型肝炎後有些人有如疲累、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但許多患者都是無症狀而不自覺,如果這期間肝臟有發炎,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纖維化厲害就容易得到肝硬化。當然並不是每一位C型肝炎都會有肝硬化,約只有1/4的人會發展到肝硬化。及早治療C肝就能減緩肝臟發炎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 注意喔!許多C肝患者沒有症狀陳奕霖說,因許多C肝患者沒有症狀,民眾若是有風險或不知道自己有沒有C肝的人,目前健保提供主動篩檢的管道,只要符合45歲到79歲的一般民眾及40歲到79歲之原住民的人就有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的機會,檢驗出C型肝炎後,醫師會進一步評估肝臟纖維化的程度,肝臟殘存功能,和其他藥物有無交互作用而後選擇適合的用藥,用藥過程中也會監測療效及副作用,民眾只需配合定時服藥定期返診抽血追蹤,數十萬的藥費由健保給付。大家要知道,C肝是有藥可以治療的,因此治療一定要及時,提醒民眾早期篩檢早期治療,別等到身體嚴重不適才去就醫,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延伸閱讀: 。宮廟神奇藥草抗武肺? 別被騙了!B肝婦誤信險喪命 。4飲食習慣都會養肥肝! 老生常談的叮嚀最重要
-
2021-03-03 新聞.元氣新聞
3月起擴大給付B肝抗病毒藥 估3880人受惠
健保署今宣布擴大B肝抗病毒藥給付範圍,3月起新增三類對象也可給付,包括非肝臟之器官移植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並放寬肝纖維化程度F3以上者之使用條件,預估有3880受惠,年度藥費約2.47億元。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表示,前兩類對象過去常在停藥後發生嚴重的肝炎、肝衰竭,給予預防用藥可以救命;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技術的進步,健保署從善如流放寬使用條件,也有助於延緩病人進入肝硬化的疾病進程。簡榮南表示,台灣36歲以上人口有12到15%是B肝帶原,還有60到70%是曾經感染B肝但後來沒有帶原,但如果經過免疫抑制治療,停藥後可能會忽然變成帶原,引起嚴重的肝衰竭、肝發炎,嚴重甚至會死亡,像是癌症化療、器官移植後使用抗排斥藥,或是部分風濕免疫的病人需要定期注射免疫製劑,都可能會面臨這個致命風險。雖然預防性給予B肝抗病毒藥物,就能解除警報,但過去健保僅給付化療的預防性投藥,現在從善如流,幫助更多病人。簡榮南表示,另外像是肝硬化程度達到F3者,因為只是接近肝硬化,還沒滿足F4肝硬化的定義,加上過去因為纖維化的診斷需要切片,不是每個人都有做,所以健保規定要肝功能異常且間隔三個月兩次病毒量都高於上限兩倍,才能投藥,標準較高且比較麻煩。簡榮南表示,肝硬化程度達到F3要不要投藥,雖然現有實證資料比較少,以專家意見為主,加上現在有很進步的非侵入性診斷方式,因此健保給付放寬到只要符合肝纖維化程度F3以上者且肝功能ALT值大於正常值上限、病毒量大於2萬單位,就可以投藥,專家認為及早投藥可望延緩肝硬化進程。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這次放寬給付,預估非肝臟之器官移植者約70人、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大約有310人,肝纖維化程度F3以上者且肝功能ALT值大於正常值上限、病毒量大於2萬單位者大約是3500人,預計一年受惠總人數達3880人,健保年度藥費約2.47億元。
-
2021-03-02 科別.骨科.復健
阿嬤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骨鬆 一轉身兩大腿竟骨折
71歲范姓老婦人10年前跌倒骨折,檢查出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開始服藥,去年跳土風舞卻在轉身時發生骨折,她原本不知情,後來行走不便就醫後才發現兩腿因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導致非典型大腿骨(股骨)骨折。嘉義長庚關節重建科主任黃贊文說,這名老婦10年前發生第一節腰椎壓迫性骨折,骨質密度檢測達到嚴重骨質疏鬆症,後來開始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不敢停藥,去年年中某天早上跳土風舞覺得大腿痠痛,沒想到優雅轉身後兩側髖關節卻刺痛。本以為只是大腿肌肉拉傷,但過3周要拿拐杖,到醫院照X光檢查發現,是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導致非典型大腿骨(股骨)骨折,兩側大腿骨都有,經在她兩側大腿骨,置入骨髓內釘治療,調整用藥,經5個月才擺脫拐杖,正常行走。黃贊文說,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第一線用藥,也是最廣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缺乏和骨質疏鬆症,以及降低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有相當大效果,不過長期使用反而會讓骨頭太硬太脆,有時輕微跌倒,甚至大腿扭轉動作,就可能造成非典型大腿骨骨折。一般來說,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超過5年,或靜脈注射超過3年,醫師會再評估病患狀況,建議是否繼續使用或用其他藥物,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發生率約0.02%,發生前常會有髖關節或大腿持續數周或數月不舒服,有時疼痛會隨體重增加加劇,發生部位以大腿骨轉子骨下的區域為主。非典型大腿骨折是異於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治療是以骨髓內釘為標準治療方式,但有29%病人常因骨頭太硬太脆,置入骨髓內釘時發生粉碎性骨折。此外,也有28%的病人對側大腿骨也有問題。由於雙磷酸鹽類藥物會改變正常骨骼重建和修復,所以骨折發生,癒合時間非常長,有時需1年以上,建議加上基因重組副甲狀腺素藥物輔助治療,黃贊文說,若病人治療骨質疏鬆症有段時間,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超過5年或靜脈注射超過3年,應與醫師討論,再次評估是否繼續使用或用其他藥物。
-
2021-02-28 科別.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氣喘治療特色醫療院所
林口長庚醫院氣喘患者平均59歲 投入豐沛治療資源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無論主診斷氣喘件數、使用氣喘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林口長庚皆位居所有層級醫院第一名。林口長庚胸腔科系主任林恕民表示,林口長庚20年前即加入健保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加上每天有12位醫師看門診,床位也多達160床。林恕民表示,現在大家鮮少聽見氣喘死亡案例,但過去氣喘令人聞風喪膽。健保署建置的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雛形即由林口長庚內科部主任郭漢彬參與,因此林口長庚也最早加入試辦計畫,投入大量資源,送醫師出國進修,改善治療流程等。林恕民表示,林口長庚診斷氣喘的程序有別於他院,只要懷疑氣喘,第一步先確認患者肺功能,急症者在一天內完成檢查,一般患者在一周內完成檢驗,同時檢視患者對藥物反應,是否有過敏體質。一旦進入治療程序,每位患者皆先接受衛教師用藥諮詢,了解藥物控制的重要。在林口長庚治療氣喘的患者平均59歲,高於其他醫院。院內氣喘患者以成人居多,加上林口長庚屬於治療急重難症的醫院,相對嚴重患者也多,院內設置胸腔科病床160張,約10%因氣喘住院,平均住院天數為7天以內。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避免氣喘加身 要從「胎兒」做起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主診斷氣喘件數,為區域醫院第一名。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氣喘好發時期兩極化,發病原因複雜,除過敏外,也跟體質、抽菸、慢性病等有關,成年人氣喘較難治療。蘇一峰指出,第一波高峰多在6、7歲學齡前幼童,男生發病比女生多,主要以過敏為主,幼童會頻繁揉眼睛、咳嗽,台灣每5個學齡前孩童就有1人氣喘。第二波發病高峰為50歲以上,若過去曾得過氣喘,因身體免疫力、心肺功能走下坡後,就會復發。小時候沒氣喘,成年有氣喘的機率不高,但也可能因吸入過多髒空氣或抽菸等造成氣喘。蘇一峰曾遇過一名不抽菸的病患,卻因肺功能不好而有氣喘,原來他擔任交通指揮警衛一職,長期吸入大量交通廢氣,才導致氣喘。檢查時,透過抽血可看到過敏指數高低,指數高代表是因過敏而引發氣喘,指數低者也可能得到氣喘,低指數者對藥物反應不佳,較難治療。根本避免氣喘要「從胎兒做起」,母親在懷孕期間喝酒,孩子出生後家中潮濕長黴菌、家人抽菸、生活環境大量空汙、感冒拖很久等,都會走向氣喘之路。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各項檢查排程快 有利長期追蹤需求根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輔大附醫主診斷氣喘件數位居地區醫院第一名。輔大醫院檢驗醫學科暨胸腔內科主任李麗娜認為,輔大醫院檢查項目齊全、排程快,且新北市人口數較多,診斷件數可能因此相對較高。李麗娜說明,氣喘病是一種慢性氣管發炎及氣管過敏性反應的疾病,受到宿主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氣喘可經適當的治療而緩解或恢復,依嚴重程度可能有久咳不癒、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病人不見得能分辨氣喘和心臟疾病症狀的差別,氣喘發作可能很迅速也可能慢慢表現,但是急性發作時可能會很嚴重,若未能即時給予有效治療,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甚至致命。氣喘發作危險因子包括塵、化學物質、藥物、病毒感染、空氣汙染、環境的溫度或濕度改變等。北部濕度相對較高,是過敏原如黴菌、塵蟎喜歡的環境。李麗娜表示,輔大醫院在診斷氣喘的檢查項目,包括各種肺功能檢查、過敏原檢測、IgE檢測、嗜酸性白血球等,都非常完備齊全。相對於醫學中心來說,檢查排程更快,便利性佳,更能適切吻合地區性與長期追蹤治療的需求。新竹陳君毅小兒科診所幼兒期配合治療 有機會擺脫氣喘109年主診斷氣喘件數,新竹市陳君毅小兒科診所高居全台基層診所第一名。曾任長庚兒童醫院小兒科、長庚醫學中心兒童急診主治醫師,擅長兒科過敏氣喘的小兒科院長陳君毅表示,通常兒童的感冒表現都以咳嗽為主,若久咳不癒,就應將過敏氣喘列為主要鑑別診斷,但能依經驗做出正確診斷的醫師卻不多。陳君毅指出,氣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發生率很高,與現代環境工業化變遷、飲食西化、家裡擺放地毯有關。一般兒童感冒咳嗽療程約一至兩周,但過敏氣喘的咳嗽卻會持續一至兩個月,反覆無法痊癒。有些經驗不夠的醫師只會告訴家長咳嗽恐與過敏有關,但仍開立感冒藥,最後症狀卻沒有改善。陳君毅說,過敏症狀通常不會單獨發生,會合併其他身體部位包括氣管、鼻子、眼睛、皮膚等。有些家長無法接受孩子有過敏氣喘,因此他看診時都會旁敲側擊,並根據年齡、習慣給予不同治療方式,一個治療階段大概是三個月,若有改善就會減量或停藥。有些兒童的過敏氣喘會因長大體質改變使症狀好轉,但在幼兒年紀是需要治療的。家長要與醫護人員配合討論治療計畫,讓氣喘遠離兒童不是難事。
-
2021-02-27 養生.運動天地
愛健身、注重飲食的物理治療師 不到30卻罹關節炎 她省思:我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你是不是也覺得「痛並且快樂著」的人生很充實?把一倍時間當三倍用、凡事做到最好,才是對自己的肯定?身為物理治療師,也是健身教練,杜佳蓉卻在27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人生驟變,才學會:「放慢腳步,愛自己」。愛運動的健康女孩杜佳蓉接受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專訪,透露學生時期就接觸運動,愛打羽毛球、爬山、瑜珈,畢業後從事物理治療師,因工作忙碌運動時間也變得很少,發現體力越來越差,意識到要讓身體動起來維持健康,開始接觸重量訓練、也回到球場上規律打球。幫助病患解決疼痛、復健的過程中,杜佳蓉感慨,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提早預防的,很多病人來看時已經退化或老年,根本不想運動了。如果可以在一開始,就鼓勵病患運動,他們的人生會不會一切不一樣?鼓勵病患運動的教練杜佳蓉決心從幫病患復健,到源頭幫助病患開始運動。她考取健身教練證照,推廣預防醫學觀念,鼓勵更多人運動,扭轉未來可能會產生的疾病產生。她的學生橫跨媽媽族群、年輕人、銀髮族,跳脫過往只做瑜珈、有氧,鼓勵更多人開始接受重訓,增加骨質密度。也有部分學生原本就有運動習慣,爬山、跳舞,本身就很健康,但就是體態圓潤,透過重訓練習讓體態變好。人生最好的歲月發病杜佳蓉平常規律健身、注重飲食體態,卻在27歲時忽然全身關節反覆出現疼痛,最後診斷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好發在30歲以後,她卻提早在人生最好的歲月發病,不可思議、挫折外,上下樓梯、穿脫衣等日常活動及工作都受到影響。推廣健康觀念的教練生這樣的病,更嚴重打擊她的自信。該多愛自己「我這麼健康的人怎會生病?」杜佳蓉省思,類風濕關節炎與天生基因有關,會發病主要原因來自飲食和生活習慣、壓力。過去,她工作安排太多、進修、不讓自己有太多的喘息,加上睡眠不足,對自己要求很高,又很急性子,把自己操太累、沒有好好關照自己,導致身體反撲,她開始檢視該怎麼調整生活。發病前三個月,杜佳蓉天天靠吃類固醇維持正常生活。還好,身兼教練和物理治療師,有醫療背景的她,很快就調節飲食、作息;壓力,找尋正確醫療管道,只花3個月就停藥了,維持活動量和正向態度更是找回健康關鍵。自從生病後。她也學習到,人生不要只有工作、要多多愛自己,睡眠要足夠,懂得為身體紓壓。運動過量也會成為身體另外一種負擔,應該追求平衡的生活,讓身心靈都得到平衡。。放慢腳步夢想依然在杜佳蓉如今更懂得重視自己的身體,因為工作也是興趣,讓她更能勇於朝著夢想前進。但是,她現在懂得放慢腳步。多關照自己身體狀況,感到疲憊不逼自己要完成。她也希望透過有肌勵,鼓勵更多人面對生人挫折與挑戰,雖不能訂做人生中的各種際遇,但可以修正態度,來配合人生中的各種狀況。「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1-02-18 科別.消化系統
重要警訊別忽視!糞便檢查有潛血 這種腹瀉不單純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鹿港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林成行醫師表示,腹痛、腹瀉是腸胃炎典型症狀,一旦出現慢性腹痛、腹瀉、甚至血便就要當心,必須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腸胃道出血、自體免疫疾病或大腸癌等病因。像上述王先生所罹患的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因腸黏膜持續發炎導致潰瘍而造成出血,嚴重時,肉眼可直接看到血便,但症狀較輕微時,必須透過糞便潛血檢查以偵測出血與否,如未妥善治療,放任腸道出血,可能導致患者貧血、身體愈來愈虛弱。棘手腸炎難確診 五管齊下揪病因發炎性腸道疾病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區分為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林成行醫師進一步說明,潰瘍性結腸炎侵犯範圍涵蓋直腸、結腸,深度達黏膜層為主,以連續性病灶呈現;至於克隆氏症侵犯的區域既深又遠,範圍則從口腔、胃、到腸等涵蓋整個腸胃道,其中約七成病灶會發生在小腸,病灶可能深達黏膜層、黏膜下層、肌肉層等,以跳躍性病灶表現。發炎性腸道疾病之所以棘手,因為患者症狀時好時壞,又易與腸胃炎或腸躁症混淆,若未提高警覺,可能歷經數月到數年,甚至出現腸道狹窄、穿孔、瘻管、膿瘍等嚴重併發症才得以確診。正因為發炎性腸道疾病病情如此複雜且患者症狀表現不一,現階段無法靠單一檢查確診,醫師需綜合病史、症狀,搭配抽血檢查、糞便檢查、影像檢查、內視鏡檢查以及病理切片,再予以診斷。不只止瀉!黏膜癒合防併發症 才是理想治療目標林成行醫師指出,治療發炎性腸道疾病並非單純止瀉,而是一場長期抗戰,應分為短、中、長期治療目標,初期為緩解腹痛、腹瀉、血便症狀;中期則應以降低發炎指數、促進腸道黏膜癒合為主;長期則希望病理切片未觀察到發炎現象,達到腸道黏膜癒合以降低併發症風險。發炎性腸道疾病現有傳統治療包含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近年隨著生物製劑問世,藉精準治療以減少併發症發生、需要手術的機會。王先生確診後隨即接受治療,腸炎症狀逐步獲得改善,但他卻輕忽潰瘍性結腸炎的嚴重性,任意停藥導致舊疾復發,腹痛、血便症狀再現,必須緊急住院,讓他不敢在任意「自」療。後續治療時,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卻出現胰臟炎,後來決定改採生物製劑治療,症狀逐漸好轉,後續追蹤,腸道黏膜逐漸癒合,疾病獲得穩定控制。林成行醫師提醒,發炎性腸道疾病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如果自行停藥,未定期回診追蹤,腸炎容易反覆發作,嚴重者恐導致腸子穿孔、纖維化、狹窄,甚至可能癌化;不僅如此,還可能提高腸道外症狀併發風險,如肝炎、胰臟炎、虹彩炎、關節炎、皮膚病變,提醒病友,唯有遵循醫囑、定期回診、規律用藥、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才是「腸」保健康的關鍵。原文:
-
2021-02-16 新聞.用藥停看聽
安眠藥不是你的「救命稻草」 你需要靠兩種方法才能治標又治本!
怎樣才算睡眠品質高?總是講失眠,很多人會問:老師,你怎麼說失眠,到到底什麼樣的睡眠才算是睡眠品質高呢?這裡,我提供一個標準。1.入睡快,在十分鐘左右入睡。2.睡眠深,呼吸深長不易驚醒。3.無起夜或很少起夜,無驚夢現象,醒後很快忘記夢境。4.起床快,早晨起床後精神好。5.白天頭腦清醒。工作效率高,不睏倦。有了這一個標準之後,很多人就經常拿著它對照自己的睡眠情況,一發現有不對,就著急忙慌,生怕自己會患上失眠症,因而匆匆給自己服下一粒安眠藥,好讓自己睡安穩。但事實上,這麼做是萬萬不可的。安眠藥不是你的「救命稻草」,一兩次的失眠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誰都可能會遇上,而長期的失眠也不能用安眠藥對付。從前面我們了解到,失眠有至少一半以上失眠患者是由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引起,百分之十五的是由甲亢、冠心病以及用藥等方面的原因而引起,還有百分之十由呼吸暫停症候群、不寧腿症候群等引起。真正的原發性失眠只占失眠症患者的百分之十五,所以治療失眠並不是幾顆安眠藥就能解決的。問題是,當你向醫生傾訴你的痛苦時,大多數非專科醫生並不知道這一點,只要病人來訴說失眠的痛苦,他們都會開幾顆安眠藥。只對症不對因,其結果就是病人的失眠總不見好,吃藥就能睡,一停藥甚至比以前更糟糕,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藥物依賴。目前,治療失眠的藥大致分三種:成癮性、長效、短效。成癮性與長效的安眠藥均對健康有隱患。短效的即藥物的半衰期在五小時以內,服藥後藥物五小時內便排出體外,次日早晨病人醒後處於清醒狀態的,是理想的促進睡眠的藥物。臨床上最早用於失眠治療的藥品是安眠藥,以苯巴比妥一類的藥物為代表。這種藥物能直接阻擋外界的各種刺激衝動傳入大腦神經中樞,使沒有獲得刺激的神經細胞逐漸進入抑制狀態從而進入睡眠,說白了就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以引起類似於生理性的睡眠而催人入睡,副作用也是相當大,服用後有較多的不適且安全性很不可靠,因而醫生就改為病人開安定類藥物。最早的安定品種單一、副作用較小,其作用主要是安定神經而非催眠,但由於心神安定液就容易入睡,因此治療一般的失眠時就常用安定代替安眠藥。安定的作用是鎮定、鎮靜,所以這類藥物稱為「鎮定藥」。鎮定藥與安眠藥的基本性質相似,只是程度上的區別而已,所以藥理學上把催眠與鎮靜歸為同一個大類。現在的安定類藥品,可透過現代技術手段構造分子結構,其藥性已經變得十分強大,應用範圍也逐漸擴大,但是副作用也相應增加。例如個別體質不宜服用佳靜安定的患者不僅不能入睡,反而易於興奮,會出現多語、睡眠障礙、幻覺等症狀,這時就可能發生更大嚴重的藥物性失眠。對人體損害更大的是催眠鎮靜類藥物在發生作用和完成任務後,要想從體內排出,就必須先由肝臟進行分別解毒,然後再經過腎臟排出體外,如此一來,這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肝腎的負擔,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肝腎中毒,影響到肝腎的功能。所以,肝腎功能不良者,須謹慎服用這類藥品。安眠藥的服藥原則我們都知道,身邊的人或者醫生都會忠告我們,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求助安眠藥。如果是因為時差、親友過世、身體病痛等造成的暫時失眠,那麼幾個晚上、甚至幾個禮拜內服用安眠藥都是可以的。因為這些情況下,安眠藥可以說明你預防短期失眠惡化為長期失眠。但不管怎麼樣,你在服用安眠藥的時候,都不應該放棄改變那些影響失眠的思想與行為。你要盡量降低對安眠藥產生依賴的可能性,以下是幾點服藥原則:一、服用最低劑量,兩三個星期後停止服用,最多不超過四個星期。二、間歇性服藥,只有在連續兩晚睡不著的時候才可出此下策,絕不連續服用,這能保證你每星期吃藥不超過兩次。三、絕不增加劑量或超過醫生的指示,並一定要服用半衰期較短的安眠藥。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把治療失眠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藥物上,是一個重大的錯誤。其實,在現代社會,失眠時一種常見病、高發病。大多數失眠完全可以透過患者的自我調理、改良作息規律來醫治。失眠時首先不必過度擔心,以平常心來看待,否則越是緊張、越是強行入睡,結果越容易適得其反。其次要找出並消除失眠的原因,對因疾病引起的失眠症狀,要及時求醫,不能認為失眠不過是小問題,算不了病而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總之,病理學方法醫治失眠時「治標」,心理學方法醫治失眠才是「治本」,只有兩種方法共同使用才能治標又治本。※本文摘自《失眠的年代:即刻救援你的睡眠,不睡這個殺手就在你身邊》。 作者:許承翰、高紅敏出版社:清文華泉出版日期:2020/12/16
-
2021-02-14 科別.心臟血管
下肢「1徵兆」恐是心臟衰竭!醫:初期症狀難發現
短短20天腫了20公斤!單車運動好手無預警水腫增重,在鄰居催促下才就醫,哪知一到台中慈濟醫院檢查,就住進加護病房!心臟內科醫師楊峯菁指出,這是嚴重心衰竭引起的水腫,再晚點發現,恐怕生命堪憂。54歲郭先生是自行車運動好手,1百公里騎3個多小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還曾經多次成功挑戰武嶺。來到台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門診,是因為突然短短20天內明顯水腫,體重從75公斤暴增到95公斤,郭先生卻不覺得不舒服,親朋好友勸就醫都不以為意,直到想藉加強運動消腫,才稍微感覺心跳變快。楊峯菁醫師協助檢查後發現,郭先生竟是有生命危險的嚴重心衰竭,緊急安排住進加護病房。▲心臟衰竭分期。(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水腫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 長期睡眠不足引心臟危機楊峯菁醫師說,一聽到水腫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腎臟問題,其實水腫也是心衰竭的標準症狀。他表示,造成心衰竭的主因和心肌炎、冠狀動脈阻塞有關,心肌之所以會感染而發炎,和喝酒、感冒、罹患糖尿病等有很大關聯,至於冠狀動脈阻塞則主要和高血壓、高血脂等原因有關。郭先生自述,罹病前1天只睡4、5個小時達1年之久,長期睡眠不足都為了追求更高的運動表現,雖然也曾感冒、發燒,但總選擇喝熱水、服用保健品度過不舒服。楊峯菁醫師認為,可能就是這樣導致病毒入侵,最後差點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局。中壯年也可能得心衰竭 終生定期服藥才能避免憾事「10多年前心衰竭確診案例,治療結果和癌末病人差不多」楊峯菁醫師表示,幸好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目前心衰竭病人已經有很好的藥物,治療效果可以好到讓病人恢復常態,雖然「心肌已受損不可逆,但可回復心臟功能。」楊峯菁醫師強調,心衰竭不是老年人才會得,最近收治4位正值壯年病人,其中最年輕的1位才30歲,建議大眾應保持良好生活作息並定期健檢。同時也叮嚀罹患心衰竭後必須遵守醫囑終身服藥,一旦停藥不僅會讓病情惡化,更可怕的是即使再恢復用藥,效果也不如之前那麼好。出現下肢水腫和呼吸喘 可能就是心衰竭症兆心衰竭明顯症狀包括:下肢水腫及呼吸喘,尤其是晚上喘得更厲害、無法平躺,再加上運動耐受度下降,就要懷疑心衰竭可能已悄然上身。郭先生在這次的經歷後也提醒運動同好,體能訓練循序漸進很重要,光靠意志力忘我的超越身體負荷最危險。(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心血管患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增3至5倍! 專家曝「3個徵兆」藏不可逆下場 ·莫名覺得好累恐是心臟衰竭! 「3大嚴重警訊」你中了嗎?
-
2021-02-09 新聞.用藥停看聽
癌症病人移植用藥出包 賽諾菲回收兩批號
衛福部食藥署今公布藥品回收警訊,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移植用藥「總動原注射劑(Mozobil solution for injection)」,發現酸鹼值檢驗結果與規格不符,須回收兩批號「AHV1078、AHV1432」、共18劑,限期2月2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該藥品由美國廠製造、英國廠進行包裝。因為將送去日本的的同批號產品發現酸鹼值不符,恐會影響藥效,因此廠商同步通知台灣進行下架。「總動原注射劑」主要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病人使用。適用於須施行自體移植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的成人病人,但驅動不佳者;或患有淋巴瘤或實體惡性腫瘤及有以下任一情況的1歲至18歲兒童,驅動造血幹細胞至周邊血液供收集以施行移植。洪國登表示,由於病人少,一年用量僅約100劑上下,回收出包的18劑後,廠商還有其他未受影響的批號在國內流通,不至於有缺藥疑慮。但病人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倘對用藥有疑慮者,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食藥署已要求廠商應於110年2月2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也已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賽諾菲藥廠指出,此次回收是台灣賽諾菲自主通報並遵循食藥署指示回收,共回收批號AHV1078、AHV1432 的「總動員注射劑」18劑,其他批號仍持續供應,供貨不受影響。賽諾菲藥廠指出,批號AHV1078、AHV1432 「總動員注射劑」pH值偏低屬單一事件,原廠安全性評估報告指出產品安全無虞。雖然台灣採取回收,但歐美衛生主管機關收到通報並評估安全性與有效性影響後,決定維持市場供應,未採取回收措施。
-
2021-02-05 新聞.用藥停看聽
慢性處方箋領藥日在過年怎麼辦? 千萬別斷藥!落在「此區間」先提前拿
迎接辛丑年春節,長達七天假期,應景食衣住行需求要備齊外,慢性病人藥物要準備好!配合健保署規定,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二月十日至二月十六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一月廿九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 擅自停藥恐影響病情 長假被藥不能忘 臺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二月十日小年夜到十六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一月廿九日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 外出備藥 保命急救藥物不能忽略 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謝蕙霞舉例,如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忘記吃藥 把握「時間切半」原則 萬一因為車程或行程延誤應該吃藥的時間,謝蕙霞建議,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在下次正常時間服用藥物即可,千萬不要為了補吃藥,而服用雙倍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 喝藥配水最正確 充足睡眠過好年 出遊備藥齊全,也要注意服用細節,謝蕙霞提醒,妥善保存藥物外,也不要因為出門在外,隨意搭配茶、咖啡、牛奶等飲料服用藥品,務必謹慎搭配溫、涼開水服藥才是正確方法;只要維持正常用藥、注意均衡飲食與假期間的充足睡眠,慢性病人就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延伸閱讀: ·服藥時間影響藥效! 藥師告訴你「飯前」、「飯後」正確時機 ·藥放冰箱才不會壞? 藥師解析NG保存方式…分裝也不行 
-
2021-01-28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期間慢箋 明起可提前領藥
迎接辛丑年春節,長達七天假期,為避免春節假期使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用藥中斷,台大、北榮、長庚等各大醫院配合健保署規定,提醒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一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2月10日至2月16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明(29)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是指醫師開給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的長期用藥處方箋,目前「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效期,是依醫師實際處方給藥的日數計算,最多90天,並分次(月)調劑,每次給30天以內的用藥量。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的規定,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的民眾,必須在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10天內,才可以憑原處方箋再次領取下一個月的用藥。因應110年春節假期,健保署援例放寬規定,提醒持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可提前領藥,避免中斷用藥,安心過好年。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2月10日小年夜到16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明天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謝蕙霞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謝蕙霞舉例,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
-
2021-01-27 新聞.元氣新聞
春節期間慢性處方箋 提前於1月29日開放領藥
迎接春節7天假期,台中慈濟醫院藥學部藥師謝蕙霞提醒,慢性病人藥物要準備好。他指出,配合健保署規定,慢性病人上次給藥天數最後1天,也就是藥吃完的日期,落在2月10日至2月16日春節期間,可提前於1月29日起到醫院領藥備用。謝蕙霞表示,過去經驗,常有慢性病人在農曆春節前,忙到忘記提前領藥,臨時無「藥」可吃,被迫停藥,影響病情控制。所以健保署將2月10日(小年夜)到26日(年初五)領藥期間的慢性處方箋,提早到1月29日開放領藥,家裡有慢性病人,一定要注意春節假期的備藥,吃藥千萬別放假。謝藥師從假期時間長短研判,應該有許多家庭安排出遊,慢性病人長時間在外遊玩,不如居家方便,因此長備慢性病用藥外,保命急救藥物也不能忽略。例如心臟病人減緩心絞痛使用的硝化甘油舌下錠,或氣喘病人在發作時需要的支氣管擴張劑,務必隨身攜帶,以備緊急情況使用。萬一因為車程或行程延誤應該吃藥的時間,謝蕙霞建議,應掌握「時間切半」原則,舉例來說,醫囑指示4小時吃一次藥,萬一超過2小時沒吃藥,就建議不要補吃,在下次正常時間服用藥物即可,千萬不要為了補吃藥,而服用雙倍藥物,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出遊備藥齊全,也要注意服用細節,謝蕙霞提醒妥善保存藥物外,也不要因為出門在外,隨意搭配茶、咖啡、牛奶等飲料服用藥品,務必謹慎搭配溫、涼開水服藥才是正確方法。他說,只要維持正常用藥、注意均衡飲食與假期間的充足睡眠,慢性病人就能健康快樂過好年。
-
2021-01-27 新聞.用藥停看聽
閃到腰、肩頸僵硬…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小心「鬆」過頭!
「肌肉鬆弛劑」是醫療院所可能開立的藥物,不論是因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是工作或搬運過程中,因姿勢不良而閃到腰、拉傷挫傷,或是長期緊繃壓力大、久坐辦公、肩頸僵硬所引發的腰痠背痛等情形,都可能以肌肉鬆弛相關的藥物來緩解疼痛。 「肌肉鬆弛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到休息。 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尤其年長者更容易因此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論是駕駛交通工具、搬重物或是操作精密機械,都不可掉以輕心。 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醫師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以下為五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及藥物使用須知。 5種常見肌肉鬆弛劑 (1)Baclofen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 (2)ChlorzoxazoneChlorzoxazone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 (3)TizanidineTizanidine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需特別注意的是,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 (4)MephenoxaloneMephenoxalone是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需特別注意相關的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的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 (5)TolperisoneTolperisone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因此服用時務必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 由於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留意,千萬別因為想快速解決痠痛問題,而任意服用他人給予的藥品,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延伸閱讀》 .活動不多卻老腰痠背痛?恐怕是手機滑太久了,醫教3招放鬆身體救筋膜! .下床一踩地腳就痛?許嘉麟醫師簡單3招在家改善足底筋膜炎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1-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營養食畫RD.Chiu:微調一步驟 6大年菜健康吃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除了親朋好友相聚圍爐,享用年菜之外,寒冬的尾牙、春酒宴席也接「腫」而至。歡愉氣氛之下,豐盛宴席不可避免,難免也比平時多喝了一點酒、多抽了一些菸、多吃了一些高脂食物卻少了一些休息與運動。根據國民健康署估計,年節每一餐攝取的熱量可能超過2600大卡,已經大於一般體重60公斤的靜態工作者一整天的熱量!7 天的放縱不只脂肪、肥胖找上門,更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三高指數一破表,若本附著在血管上的粥狀動脈斑塊掉落,造成血栓或血管破裂,除了中風之外更嚴重可能致命。年菜選擇上,營養師列出幾項容易忽略的NG心疼大賞,心血管疾病者請避免過量食用,安心過好年,祝您「牛」轉「心」力。 陷阱一:糖醋黃金鯧破解小撇步→糖醋改為清蒸,選擇鯖魚或鮭魚雖然魚肉屬於較低脂的肉類,對於心血管疾病者負擔也較小,卻忽略糖醋的烹調方式多半先將魚裹粉油炸,表皮又吸附滿滿的醬汁。其中的調味:糖醋,不只糖跟醋,還使用了番茄醬、醬油和太白粉製成的勾芡高鈉醬,含糖又含精製空熱量澱粉,不如換個清蒸魚作為年年有餘的象徵。使用清蒸的方式,並加入蔥、薑、蒜、洋蔥、紅白蘿蔔等一起調味。或可選擇烤鯖魚、鮭魚、秋刀魚,含有較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可以降低發炎對於血管的傷害而保護心臟。 陷阱二:全金雞湯破解小撇步→全雞熬煮改為低脂雞腿丁以全雞熬煮的雞湯,油脂含量較高,熱量估計約含有2000大卡(約可吃六人份的全雞)。建議可以使用低脂肪雞腿丁部位,更可搭配藜麥、菇類、高麗菜一起燉煮,增加膳食纖維含量。 陷阱三:富貴XO米糕破解小撇步→澱粉類部分換為菇類入飯油飯用油量極高,且XO醬油的油脂也較高。100公克的米糕就約有400-500大卡,吃半碗就等於平時白飯的2碗熱量!建議可改選用菇類入飯炊煮,或是一次的量吃半碗就好!把熱量跟飽足感留給其他食物。 陷阱四:黑金烏魚子破解小撇步→烏魚子避免搭配酒類烏魚子的脂肪酸比例中,有較多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適量補充對於心血管還不錯。但須注意的是,加工後的烏魚子,鈉含量偏高(吃起來口感也偏鹹),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顯示,100公克的烏魚子,即含有1194毫克的鈉。平時我們切片食用的量約20公克,也差不多含有200毫克的鈉。市售一口型態的小包裝烏魚子,1包約5-10公克,其含鈉量就約有60-90毫克(一天建議攝取量小於2400毫克的鈉)。建議心血管疾病者,過年期間淺嚐1包即可,更別搭配酒一起吃。 陷阱五:調味堅果破解小撇步→選擇無調味堅果,一天攝取一茶匙堅果類是優質的油脂、礦物質、維生素來源,但畢竟成分仍以油脂為主,過量攝取仍會造成肥胖與負擔。特別是調味的堅果含有精製糖或過多的鹽,也常越吃越涮嘴,容易不小心就吃過量,建議選擇無調味堅果,過年當個開心果,而不是猛吃開心果。一天的堅果種子類食物為一茶匙,約是大拇指指節大小的量(如開心果約15顆(用有去殼的量去比)、腰果5顆、杏仁果5顆、核桃2顆)。 陷阱六:紅酒→適量紅酒,男性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春節期間,酒局更加頻繁,許多人會特別選擇紅酒,因其中的多酚類、類黃酮等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特性,與預防、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然而紅酒仍含有酒精,過量攝取依然會增加血液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增高血壓,甚至心跳加速,可能帶來心律不整的危險。短時間豪飲,會導致心臟負荷變大,甚至引起死亡!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建議以茶代酒,若真的要喝紅酒也建議一天男性不超過2杯(約200mL);女性不超過1杯(100mL)。但每個人代謝酒精的程度不一,也請與您的醫師、營養師諮詢,個別調整。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後營養師提醒大家,平時服藥控制血壓、血脂、血糖者,過年期間千萬不可自行減藥或停藥,而加重心臟負荷!若發覺有藥物不夠情形,也請記得在過年前準備足夠的藥量。心肌梗塞最常發生在吃飯時、吃飯後或情緒太過激動的時候發作,一旦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症狀,應立即送醫接受治療!【精彩回顧】過年血糖大爆走 糖友怎麼辦年貨.平台:元氣網粉絲團.來賓:莊昕悅營養師、糖友周大哥 【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1-26 新聞.用藥停看聽
痠痛找上門,別過度服用肌肉鬆弛劑 小心「鬆」過頭!
「肌肉鬆弛劑」是醫療院所可能開立的藥物,不論是因運動所造成的骨骼肌肉痠痛、關節扭傷、肌腱發炎,或是工作或搬運過程中,因姿勢不良而閃到腰、拉傷挫傷,或是長期緊繃壓力大、久坐辦公、肩頸僵硬所引發的腰痠背痛等情形,都可能以肌肉鬆弛相關的藥物來緩解疼痛。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肌肉鬆弛劑的作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特別邀請衛教藥師甘誼文為大家進一步說明。甘誼文藥師指出,「肌肉鬆弛劑」顧名思義就是可以使肌肉放鬆的藥物,透過干擾神經肌肉末端的神經傳導,減輕肌肉緊張痙攣、過度反射所引起的疼痛、僵硬和緊繃不適,讓過度使用的肌肉得到休息。在服用肌肉鬆弛劑之後,肌肉會呈現放鬆無力的狀態,精神上也容易產生疲倦嗜睡、視線模糊、反射運動能力下降及專注力降低的狀況;尤其年長者更容易因此發生跌倒的意外,所以在行動上一定要特別留意,不論是駕駛交通工具、搬重物或是操作精密機械,都不可掉以輕心。肌肉鬆弛劑種類多,藥師說副作用大不同 您以為肌肉鬆弛劑只有一種嗎?甘誼文藥師指出,在診斷病人酸痛的成因與部位後,醫師會開立不同的肌肉鬆弛劑,每一種肌肉鬆弛劑的機制、注意事項與副作用都不相同。以下五種常見的肌肉鬆弛劑,食藥署也為民眾做進一步說明:(1)Baclofen商品名之一: Befon 倍鬆常用的中樞性肌肉鬆弛劑,結構近似於神經傳導物質GABA,能抑制脊髓反射,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得到鬆弛。因此,Baclofen的適應症限於脊髓和大腦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肉痙攣。常見副作用有疲勞、短暫性昏睡、肌無力,可能有呼吸困難或頭暈的狀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連續使用Baclofen後,若突然停藥可能產生躁動不安、精神混亂、錯亂幻覺、譫妄甚至癲癇的情形,若有神經疾病相關病史者需特別小心。(2)Chlorzoxazone商品名之一: Solaxin 舒肉筋新Chlorzoxazone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肌肉鬆弛劑,不會影響正常肌肉的功能,對腦幹也幾乎不產生作用,因此對精神、神經、呼吸、循環系統等正常生理機能的影響較少。主要可減輕骨骼肌痙攣、急性肌肉疼痛,對於肌肉緊張、神經肌肉異常收縮等都有幫助。服用這個藥物時,可能會導致排出橘紅色的尿液,此為正常現象不用太過擔心。(3)Tizanidine商品名之一: Sirdalud 鬆得樂Tizanidine是中樞型肌肉鬆弛劑,除了肌肉鬆弛的作用,亦有中樞鎮痛效果。主要抑制脊髓中樞的興奮型神經傳導物質NMDA的訊號,對於肌肉痙攣的疼痛及神經系統疾病引起痙攣的症狀都有幫助。需特別注意的是,Tizanidine可能造成低血壓、頭暈眼花的副作用,若同時使用其他降血壓的慢性病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4)Mephenoxalone商品名之一: Mephenoxalone 美飛舒肌Mephenoxalone是藉由阻斷神經傳導及抑制骨骼肌肉反射的方式,進而達到放鬆肌肉並緩解痙攣的效果,主要可減緩由脊髓或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針對大部分肌肉疼痛、僵硬不適的狀況都能有效緩解,恢復正常的生活機能。除了作為肌肉鬆弛劑,也有緩和神經、放鬆精神效果,能改善精神緊張、神經質、神經焦慮的症狀,可作為輕度抗焦慮及精神安定劑處方。需特別注意相關的交互作用,例如酒精、部分鎮靜安眠類藥物、抗組織胺藥物,可能會加重嗜睡、倦怠、無力等副作用,不可同時服用。服用後如有昏昏欲睡的情形,請勿駕駛或動用機械等。(5)Tolperisone商品名之一: Userm悠縮莫Tolperisone主要用於緩解脊髓損傷、外傷術後、腦中風後遺症、腦性麻痺、多發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等引起的肌肉痙攣及緊張。此藥物有強烈的酸苦味,因此服用時務必要「整粒吞服」,若剝半或咬碎可能會造成舌頭痲痺的不適感,請服用者特別留意。食藥署也提醒民眾,肌肉鬆弛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物」,過量或長時間服用都有風險。尤其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有調整劑量之必要,與酒精、鎮靜安眠、抗憂鬱等藥物的交互作用也需要特別留意,千萬別因為想快速解決痠痛問題,而任意服用他人給予的藥品,才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20 新聞.元氣新聞
化療藥「健仕注射液」有異物 食藥署下令回收
東洋藥品生產的癌症化療用藥「健仕注射液38毫克/毫升」,因發現有異物混入,一批號共9000支,昨遭衛福部食藥署要求回收,限期2月5日前完成回收作業,否則將罰最高500萬元。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洪國登表示,因接獲醫院通報,發現「健仕注射液」有異物混入,因此廠商啟動調查,發現目前只有這批號的這一支注射液有問題。但因為注射液是直接注入人人體,若有異物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針對該批進行回收。洪國登說,下架的「健仕注射液38毫克/毫升」健保一年用量約30萬支,回收這一批號共9000支,占年度用量不多,應不致於影響病人用藥。該藥品主成分為GEMCITABINE HYDROCHLORIDE,主要用於非小細胞肺癌、胰臟癌、膀胱癌。與其他藥物併用也可用於局部復發且無法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乳癌患者;另針對曾經使用含鉑類藥物(PLATINUM-BASED)治療後復發且間隔至少六個月的卵巢癌患者,也可作為第二線治療。食藥署提醒民眾,切勿自行任意停藥,倘對用藥有疑慮者,應盡速回診與醫師討論,處方其他適當藥品。
-
2021-01-20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劍橋女大生跳機身亡,異常行為元凶竟是抗生素?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哈根先生(Pat Hagan)在2020年12月29日的一則報導,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可能與自殺的念頭有關,真的是這樣嗎?英國近期有則新聞,是關於一位青春年華、活潑可愛的19歲劍橋大學女大生阿拉娜·庫特蘭(Alana Cutland),在2019年7月從馬達加斯加上空5,000英尺的輕型飛機上跳下,自殺身亡。攻讀生物自然科學的阿拉娜,當時正在該島進行實習研究,沒想到突然出現精神異常,表現偏執且變得孤僻。她的父母接到訊息後,非常擔心且立刻替她安排好了航班回家,當她自行開啟飛機門跳下時,這架小型飛機正將她送往主要機場。驗屍官湯姆·奧斯本(Tom Osborne)諮詢了曾在2013年報告過多喜黴素(Doxycycline)與精神症狀相關的三個罕見案例的精神科Healy醫師,懷疑該學生的死亡可能與她正在服用的抗生素多喜黴素相關。儘管此藥從未在任何藥物仿單上被提出有過自殺念頭或幻覺的副作用,他仍強烈懷疑此藥有產生思覺失調的副作用,因而寫信給英國國家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局(MHRA),要求對多喜黴素這個抗生素重新進行評估審查。英國國家MHRA雖然已經開始調查該藥的安全性,但尚未做出結論,因果關係更待醫學界進一步釐清。多喜黴素(Doxycycline),除了可以治療青春痘,也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類型的感染,像牙齒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性傳染性疾病。如果您正要去旅行,它還可以拿來預防瘧疾,用途相當廣泛。英國東約克郡赫爾市(Hull),貝基·古德溫小姐(Becky Goodwin)很清楚地記得她情緒到達最低點的那一刻。當天這位30歲的年輕媽媽才剛剛向36歲的丈夫湯姆(Tom)和他們7歲以及4歲的孩子們揮手說再見,因為他們要出去遛狗。才一轉頭,她就無緣無故的不知道為什麼,完全失控地哭了起來。接著,就上樓去洗手間,從櫃子裡拿出一把剪刀直接考慮自殺,了結生命,而且深深地相信丈夫和孩子們就算沒有了她,生活也會過得比現在更好。正要自殺的那一瞬間,房子外面信箱蓋一開一關的尖銳聲音,驚醒了她,阻止了自殺動作,瞬間將她拉回到了現實,因為剛好有個工讀生在樓下的信箱裡放了一張傳單。貝基(Becky)恰巧從電視上看到劍橋女大學生自殺案中驗屍官的懷疑,因此她自認為這都是因為她也服用了多喜黴素的關係。貝基從青春期開始就飽受嚴重痘痘的困擾,因此從三月份開始接受多喜黴素治療,但已在六月份停藥。其中她接受了十次心理治療,精神狀態雖有所改善,但並沒有完全復原。目前,沒有任何一位醫療人員確認她的狀況跟她服用的多喜黴素相關,只是貝基看到驗屍官對劍橋女大生之死的推測後,心中的警鈴大作,遂向記者吐露。 與此同時,來自英格蘭東北部的另一名匿名的25歲女孩,也認為她在服用多喜黴素後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她在2018年吃過家庭醫生開立的多喜黴素,皮膚狀況好轉不少。但她最近一年半以來的精神健康狀態卻盪到谷底,甚至常常想要自殺,多次致電自殺求助熱線(按:依原報導推估,她產生精神狀態前可能已經停藥)。當時接受驗屍官諮詢的精神科Healy醫師表示:“我個人知道四五個服用多喜黴素後感到焦慮的案例,症狀都在停藥後就獲得改善。我認為劍橋大學阿蘭娜同學,則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多數醫師認為多喜黴素是無礙的,但對於某些特定的人來說,它卻有可能需要注意。因此我認為這個藥物要有謹慎的警語提醒民眾有這個可能性,當正在服用這個藥物的民眾遭遇到精神狀況時,應該立即停藥。”從這幾個案例,我們可以像驗屍官一樣下結論嗎?其實還不行。美國喬治亞州奧古斯塔大學(Augusta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曾經針對抗生素與其精神異常副作用進行了大規模的研究。某些抗生素與急性思覺失調有關,而四環黴素類中的米諾環素(Minocycline)則反而可能改善一些思覺失調的症狀。他們先從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的不良事件通報系統中,收集了最近八年的數據,再以米諾環素為基準去比較各種抗生素產生思覺失調這項副作用的可能機率(odds ratio)。結果發現,23種抗生素中,思覺失調約佔所有被通報副作用的1.6%,多喜黴素則是0.9%(共91例)。可能機率比米諾環素高的抗生素依次有巨環類、氟喹諾酮類、頭孢菌素、四環黴素類以及盤尼西林類。若是依照美國Clinical.com的統計,從2008到2018年間,多喜黴素每年平均有七百萬次的處方來估計,多喜黴素被報告有類似思覺失調症狀的機率換算起來僅約為百萬分之一左右。然而這類藥物不良事件的通報資格不限醫師、病患,因此症狀歸類可能不盡精確,亦有可能高估或低估。奧古斯塔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精神異常有可能是抗生素治療罕見的副作用之一,值得留意並再確定。但絕對不是不可以使用的藥物,甚至在很多時候,還是第一線用藥,請大家務必了解,並聽從醫生指示服用。劍橋女大生真的是因為服用抗生素產生精神症狀而自殺嗎?因果關係仍待釐清。貝基與匿名女孩的自殺念頭,真的是服用多喜黴素導致的?還是因為嚴重痘痘所造成的憂鬱呢?則值得進一步探討。事實上,長期的研究顯示,嚴重的痘痘與憂鬱症甚至自殺傾向有相關。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口服A酸(isotretinoin)被認為有可能與痘痘病人的憂鬱與自殺傾向相關,在藥物仿單中也加註了相關警語。然而,口服A酸通常用在最嚴重的痘痘病人身上,究竟是這群病人因為嚴重的痘痘造成憂鬱甚至動了自殺的念頭,還是因為口服A酸造成這樣的反應?在科學上要確認因果關係,並不是單純依靠一兩個案例,或單一醫師意見就足夠。醫學研究者們經歷了十年的時間,使用了包括國家疾病資料庫、統合分析等研究方式整合了超過30個大小研究後,才確定還給口服A酸一個公道:口服A酸並不會增加憂鬱症的發生率,痤瘡的治療甚至有助於改善憂鬱的症狀。因此,貝基與匿名女孩的自殺念頭到底是藥物導致,還是嚴重痘痘所引發,或者是別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至於為什麼抗生素會引起精神異常,也需要更深入的探討,個人認為,其中一個比較可能的原因,就是抗生素會殺死腸道內大量的益菌,所以給了壞菌增多坐大的機會,最後非常罕見的產生了精神異常。那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第一是不自行濫用抗生素,第二是聽從醫師的指示服藥,第三加強患者及家屬的衛教,對抗生素副作用的認識以及副作用症狀的監測,以便早期識別和處理。用藥時一旦有任何的不適,則應立即告訴醫生。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
2021-01-11 科別.心臟血管
就醫數大減 心臟內科求診反增
受疫情影響,去年就醫患者大減兩千萬人次,但心臟內科卻逆勢成長,去年前三季心臟內科就醫件數達六八二點五萬件,較前年同期多十四點五萬件,而高血脂為去年就醫人數和次數成長最多的慢性病。值得重視的是,去年第二季疫情嚴峻,心臟內科患者減少,到了第三季則明顯反彈,醫師分析,患者未能規律用藥,以致病情惡化,不得不就醫。健保資料顯示,去年前三季心臟內科就醫件數較前年同期多十四點五萬件,其中首季比前年多二點八萬件,第二季下跌,第三季出現反彈,高達兩百四十萬件,比前年第三季多近十六萬件。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推論,第二季因疫情未妥善回診服藥的病人可能在第三季病情惡化,導致住院和門診次數增加。舉例來說,高血壓患者須長期服乙型阻斷劑,若貿然停藥,心跳血壓飆高,導致中風。至於高血脂成為去年就醫人數和次數成長最多的慢性病,洪惠風表示,近年科學研究證實,控制血脂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鍵,重要性更勝於裝支架,甚至可將不健康的心血管逆轉為健康。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宗道表示,提醒三高者務必就醫追蹤、積極掌握相關的數據、按醫囑服藥控制,及早避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