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經常使用的藥物之一,但一提及「類固醇」,患者都想到它的嚴重副作用,水牛肩、月亮臉等。甚至有些患者在擦完類固醇藥膏後,以為病灶「痊癒」就沒有繼續保養皮膚,讓病灶反覆發炎,誤認為是「類固醇戒斷」症狀,實際上,這是停藥復發情形,並非上癮後戒斷現象。
外用藥膏依指示使用,不會有水牛肩、月亮臉。
類固醇對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而言又愛又怕,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患者使用的類固醇劑型可以分外用及口服,即使醫師開立外用類固醇藥膏,民眾也常誤以為會造成水牛肩、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其實,這通常是口服類固醇長期使用後所產生的副作用,外用藥膏只要依照醫師指示使用,不用擔心出現這樣的副作用。
由於外用類固醇藥效快,塗抹時很少有刺激感,在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時,醫師會建議病人先使用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就改為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及乳液,進行長時間的保養。
停藥後仍要進行後續保養,病情惡化並非「戒斷」惹禍。
黃毓惠認為,這是最聰明的外用類固醇使用方式,在病灶改善後就可以先暫時停用類固醇。但因為皮膚看似好了,但實際上皮膚下仍在發炎,因此後續的保養,維持療效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患者會以為皮膚表面好了就無需後續保養,這反而造成病灶時好時壞。
這種情形是外用類固醇停藥後的復發,但部份患者認為是類固醇上癮後的戒斷現象。黃毓惠特別澄清,醫學上並無此說法,患者會認為症狀反覆復發,都是類固醇惹的禍,其實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長期發炎,無法治癒,但能靠治療及保養,將病情控制穩定。
長期使用藥膏,可能使皮膚變薄,應薄薄塗抹在病灶。
遵照醫囑使用外用類固醇,可以不用太擔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但長期使用仍可能有皮膚變薄及萎縮情形,因此,使用時需要注意,薄薄的塗抹在病灶處,不要接觸到正常的皮膚。
至於何時會使用到口服類固醇藥物?黃毓惠表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確實會有水牛肩、月亮臉及免疫力下降問題,因此,在嚴重復發時會給予口服藥一至兩周,並不會長期使用,患者可以安心。
尤其在免疫抑制劑及生物製劑上市後,長期口服類固醇已不在醫師的常規處方上。黃毓惠說,她有幾位高中時期就休學的患者,經由生物製劑治療,病情相對穩定後,以同等學歷參加大學推甄,讓自己的學習生涯在中斷幾年後再次前進。
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治癒,需長期治療追蹤、保養。
黃毓惠在臨床上也發現,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會時好時壞,病人也發展出一套自己的處方,例如不吃某些食物、作息正常、睡眠充足,病情就能控制,有些患者因此未持續就醫。不過,黃毓惠提醒,除了控制誘發因子外,長期的治療追蹤、保養,才是控制病情穩定最好的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Atopic Dermatitis Patient Association)」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希望可以提升病友、病友家屬以及大眾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認識,期望透過此病友協會的力量提供病友正確的醫療以及就醫資訊,讓病友走出現在孤立無援的困境,增加積極治療的動力。
外用類固醇藥膏注意
1. 薄薄的塗抹在病灶處,不要接觸到正常的皮膚。
2. 使用一段時間症狀改善後,改為非類固醇外用藥膏及乳液,進行長時間保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