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 醫聲.醫聲要聞
搜尋
保護力
共找到
1485
筆 文章
-
-
2023-07-12 名人.好食課
中暑該怎麼辦?詳解如何預防中暑及中暑後吃什麼和喝什麼緩解
天氣越來越熱,走在路上不到幾分鐘就汗流浹背,小心已踏入熱傷害陷阱!不少媽媽也開始擔心孩子在外活動會不會發生中暑,到底飲食上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預防熱傷害?營養師貼心整理預防中暑及中暑後的飲食注意事項,讓你不要越吃越糟!問題一》什麼是熱傷害及中暑?整理一》「中暑」是熱傷害的一種人類正常的體溫約在36度-37度,主要依靠腦幹中的下視丘中的體溫調節中樞來維持人體溫度的恆定。人在高溫環境下,體內體溫節異常,就可能出現熱傷害,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的症狀。整理二》中暑是體溫異常升高所引起症狀的通稱中暑是指由於身體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無法有效散熱而引起的一種症狀。當我們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時,我們的身體會開始出汗以維持體溫平衡。通過汗液蒸發,我們的身體可以散熱。然而,當熱量產生得過快或身體無法有效散熱時,體溫升高就會導致中暑的發生。整理三》中暑的危險因子1. 高溫環境: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是中暑的主要危險因素。2. 高濕度:高濕度會增加身體散熱的困難,因為汗液蒸發變得困難。3. 高強度體力活動:劇烈運動或重度體力勞動會使身體產生更多熱量,增加中暑的可能性。4. 體重過重或肥胖:肥胖會增加身體對熱量的負擔,因為脂肪組織會隔絕熱量的散發。5. 年齡和健康狀況:年長者和幼兒對於高溫環境更加敏感,因為他們的身體無法有效地調節體溫。同樣,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問題的人,也更容易受到中暑的危害。6.藥物和酒精的使用:某些藥物和酒精可能影響身體的水分平衡和散熱能力,增加中暑的風險。問題二》中暑有什麼症狀?1. 頭痛和眩暈:劇烈的頭痛和頭暈,可能是由於體溫升高和腦部受熱的影響。2. 噁心和嘔吐3. 肌肉抽筋4. 疲勞和虛弱5. 心悸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並呼吸急促,這是身體試圖降低體溫的一種反應。6. 脫水:可能感到口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無彈性,嚴重時會導致器官衰竭。7. 意識模糊: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受熱影響,嚴重者甚至會有意識模糊、昏迷的狀態。問題三》預防中暑、中暑後該吃什麼?喝什麼?秘訣一》預防中暑兩大飲食要點:鉀、水補充鉀離子能預防中暑鉀可幫助身體排鈉,順便也一起幫助利尿排汗,達到散熱的功效。目前台灣並未訂定鉀建議攝取量,但以美國19歲以上成人建議攝取量(男性3400 mg、女性2600 mg)來看國人普遍攝取不足,建議可多吃高鉀食材,如莧菜、空心菜、奇異果、香蕉等。註:腎臟病患者若有需要限鉀,需聽從醫生或營養師只是進行飲食上控制攝取足夠水分能預防中暑補充水分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助於排汗降溫,建議每日需喝足1,500 c.c水,可事實喝冷開水幫助降溫,但切勿一次大口飲水,建議分次小口喝,以避免電解質不平衡。秘訣二》中暑後的保護力:腸道健康是關鍵稀飯熱中暑可能會造成身體組織缺血,腸道黏膜受損及通透性增加,從而導致腸道菌進入到體內而發生敗血症,因此中暑後可以補充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如稀飯、葡萄糖液等,有助於維持腸道黏膜的健康,以增加人體於中暑後的保護力。但營養師也提醒,高劑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凝膠、能量棒、高滲透壓飲料,可能導致腹瀉加重脫水情形!補充液體少量分次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飲品有助降溫及防脫水!但也切記勿一次大量補水,以免增加生理壓力,導致中暑情形加重。多吃蔬果蔬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劑(槲皮素/薑黃素/維生素C)有助於防止細胞損傷,並有助於身體抗發炎,而其中黑醋栗的萃取物便有發現可維持熱中暑後的腸道通透性。麩醯胺酸嚴重時可補充麩醯胺酸有助於增加熱休克蛋白(熱休克蛋白減少為中暑原因)及維護腸黏膜健康。秘訣三》中暑後的NG食品,恐加重症狀咖啡因咖啡因容易增加身體水分流失造成脫水發生。薄荷醇薄荷醇雖然能使人有涼爽感,但也可能因此造成人對於熱的感覺誤判,而增加中暑風險。問題四》孩童該怎麼預防中暑?原則一》適時補充水分為了防止脫水情形發生,建議孩童每日喝足1500 c.c水分,如果於戶外活動,每15-20分鐘就定期喝半杯至一杯的水量。切勿大口灌水,應分次慢慢喝,避免電解質不平衡!原則二》補充電解質流汗除了喝水以外,也注意適度補充電解質,可於運動後喝一杯0.1-0.2%的鹽水(約是於240 mL中添加0.2-0.5克鹽),或是選擇運動飲料(每100 mL含40-60 毫克鈉),也可適度吃一點鹽糖來補充鹽分。切記不要讓孩童猛灌運動飲料,也不應以運動飲料代替水來喝,以免鹽份及糖份攝取過多!原則三》三餐正常吃三餐正常吃,餐食可以同時提供水分及電解質,日本調查發現,跳過早餐的孩童有較高的中暑機會,建議三餐仍要正常吃勿跳餐,尤其是早上或午休後即有運動課的時候。原則四》每日五蔬果蔬果中富含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幫助對抗自由基生成,減少體內發炎,預防中暑發生!注意: 如果孩童已有中暑現象,應立即將其移動到陰涼處,並用濕毛巾或灑水降溫,減去多餘衣物,等到有些意識時適度補水,如果孩童意識不清,應立即就醫結語》本篇專欄整理了預防中暑及中暑後飲食的注意事項。當然,仍有許多消暑的食物,但最重要的原則依然是要適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均衡吃三餐和每日攝取五蔬果等。總之,在炎熱的夏天,保護自己和孩子免受中暑的傷害是我們的責任。謹記這些飲食上的注意事項,讓我們遠離中暑的危險,享受健康舒適的夏日!【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2023】營養師最新解析》中暑怎麼辦?症狀、預防、喝什麼懶人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7 焦點.元氣新聞
每月得挨10次針!非凝血因子藥物擴大健保給付 造福A型血友病患
血友病是體內缺乏凝血因子,造成血液不易凝固的疾病,台灣約有1000名血友病患者,其中以缺乏第八因子的A型血友病患者最多。血友病患關節會因為長期反覆出血,造成關節變形,因此必須定期接受凝血因子靜脈注射,但頻繁注射下,患者靜脈血管會萎縮,且心理壓力大,難以過上正常人生活。健保署自今年7月起,非凝血因子藥物擴大健保給付條件,造福更多患者改善治療及生活品質。張先生為一名非抗體A型重度血友病患者,從小接受定期靜脈注射凝血因子藥物,冬天時若找不到血管,需用吹風機熱手才能完成注射。且藥物半衰期時間短、保護力不足,運動後手臂都會出現大片瘀青,使得運動時間及強度都有所限制。而他大學時因緣際會加入醫院的臨床試驗,使用非凝血因子藥物,改用皮下注射,大幅減少挨針次數,活動也不再受限,他更順利赴英留學,成為外商分析師。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表示,血友病是缺乏第八、九凝血因子,因基因都位在X染色體,病友大多為男性,患者會自發性出血,最常發生在關節處,若從小約2歲開始沒有好好治療,每一次的出血會造成關節病變、行動困難;為了患者出血必須做預防性注射治療,患者每周得打3針,避免關節損傷,且終生如此,對病友來說非常辛苦。周聖傑說,近年日本學者以血友病凝血機轉,研發出模擬第八凝血因子抗體的藥物,不僅改用皮下注射,且半衰期長達30天,讓患者最多可以每月打1針,一年可以減少最多91次挨針次數;相較過去靜脈注射需要較高技術,家長、病友本人都得學習如何打針,改為皮下注射「只要勇氣不需要技術」,把皮膚捏起即可完成施打。原先健保僅給付A型血友病抗體患者,現在健保擴大給付範圍,非抗體A型血友病患者也可施打。周聖傑補充,給付條件放寬包括「12歲以下兒童」,以及「12歲以上但規定需有接受第八凝血因子達建議劑量上限,且年自發性出血次數大於6次」、「曾發生腦出血」、「目標關節出血半年超過3次以上」者。「這是台灣血友病治療重要里程碑!」台灣血友病之父、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榮譽理事長沈銘鏡表示,血友病早年治療方式是施打全血漿,但造成病友肌肉、關節傷害大,導致病友壽命短,後續改施打血漿製劑,但有患者疑似感染愛滋而停用,接續又出現製劑滅菌法,而近年基因工程研發出長、短效非凝血因子藥物,預防出血效果更佳,樂見健保署將非凝血因子藥物納入給付,「達到國際以預防出血治療標準」。中華民國血友病協會理事長周瑞欽表示,過去靜脈注射操作不易且頻率高,影響病友順從性,非凝血因子皮下藥物問世後,因半衰期長提升保護性,減輕病友負擔。台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理事長林旭科表示,過去血管難找的血友病患,得透過拿重物、握拳來照護血管,而靜脈注射從備藥、找血管到施打完成,每次至少花半小時以上,未來健保給付非抗體A型血友病患使用非凝血因子藥物,可為患者及家屬省下大量時間。
-
2023-06-30 養生.聰明飲食
營養師1圖揭「夏季18種水果熱量、含糖量」 !第一名是它,吃2瓣=1碗飯
夏天狂飆高溫熱暈,你都吃什麼水果來消消暑?營養師程涵宇整理了18種夏季水果熱量排行,熱量第1名的水果熱量是排最後一名的4倍是不是差超多!同步也附上含糖量,快來看看誰上榜了!  (以下為每100g)熱量NO1、榴槤 1瓣/132Kcal/糖18.4g水果之王榴槤的特殊風味總是讓人吃過聞過都難忘,豐富的維生素C和葉酸增強身體保護力,也有豐富膳食纖維助排便。雖然好處多多,同時也是熱量冠軍!兩瓣榴槤就有大約200大卡的熱量,換算下來約等於0.7碗飯熱量,主要原因在於榴槤除了碳水化合物、糖,還含有蛋白質及脂肪,記得適量吃。 熱量NO2、釋迦 1/2顆/104Kcal/糖16g甜甜又富含膳食纖維、鉀離子、蛋白質,吃起來不酸但維生素C超高,100g即滿足一日所需維生素C需要,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不過也是要注意,釋迦熱量排行第二,吃掉一顆大顆的釋迦甚至等於吃掉2碗白飯! 熱量NO3、香蕉 0.7根/85Kcal/糖18g一根中型香蕉熱量是120大卡。臺灣產香蕉真的是又甜又好吃,購買、食用都超方便!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除了是運動員最愛,研究也發現也助眠的效果,不過建議吃香蕉一次吃1根最剛好! 4、櫻桃10顆/75Kcal/糖8g豐富花青素抗發炎,但鐵質含量超低,非補鐵好食材。 5、龍眼12顆/72Kcal/糖15.2g維生素C超高的水果而且酸味低,12顆龍眼就能滿足一日維生素C需要,超級豐富維生素C抗氧化。 6、荔枝5顆/65Kcal/糖14.1g荔枝低纖熱量高,10顆就有130大卡熱量偏高,好吃不酸維生素C高,10顆就能滿足一日維生素C需要。 7、百香果 1.5顆64Kcal/糖9.7g超高膳食纖維,幫助腸道蠕動健康。 8、葡萄16顆/64Kcal/糖15.6g紫葡萄豐富花青素抗氧化。 9、奇異果1顆/56Kcal/糖9.3g高C提振精神,含有奇異酵素幫助消化大餐後吃好適合。 10、鳳梨1/7顆/53Kcal/糖11.6g鳳梨酵素助消化,大魚大肉後吃最適合。 11、蘋果1顆/51Kcal/糖11.1g槲皮素含量豐富,連皮吃補纖維更健康! 12、紅龍果1/4顆50Kcal/糖9.2g真補鐵水果。 13、芒果2/5顆50Kcal/糖9.8g豐富維生素A照顧眼睛健康。14、水蜜桃1/3顆/39Kcal/糖6.4g纖維量適中減少腸胃負擔。 15、芭樂1顆(小)/38Kcal/糖6.2g超高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又低熱量推薦天天吃。 16、美濃瓜1/6顆/37Kcal/糖8g高鉀穩定血壓。 17、水梨1/3顆/34Kcal/糖6.8g清熱潤肺低磷鉀,腎臟病人也適合吃。 18、西瓜0.8碗/33Kcal/糖7.8g男生比女生更要吃!整個夏天盛產的水果竟然西瓜熱量最低,低到比芭樂還低。但吃西瓜熱量不爆表,最重要還是份量要控制,每次吃0.8碗量剛剛好。紅西瓜含有茄紅素抗氧化,有助心血管健康及改善早期攝護腺肥大,此外,含有的瓜胺酸穩定血壓,最特別的是能幫助血管擴張;義大利研究發現,一天吃5份紅西瓜所攝取到的瓜胺酸citrulline,可以改善輕微的男性勃起障礙, 進步程度上約有8%的人可以由香蕉進步成小黃瓜。延伸閱讀: ·「這些水果」不甜卻容易讓你胖!專家黑名單曝 小番茄、檸檬上榜 ·水果撞傷、凍傷還能吃嗎?營養師解答了 1情況切掉還是會害肝腎發炎 
-
2023-06-13 醫療.骨科.復健
膝關節疼痛怎麼辦?專業醫師教你如何使用護膝和肌力訓練來減緩疼痛!
良好的膝蓋能讓我們日常活動不受限制,然而一旦膝關節痛起來就會大幅影響行動,嚴重的話連上下床也會不適,活動範圍大受影響。直覺上使用護膝可以減少疼痛,可是市面上那麼多種護膝,哪一種護膝才是適合我的情況呢?如何運動才能減緩膝蓋疼痛呢?膝關節由三塊骨頭組成:股骨(大腿骨)、脛骨及腓骨(小腿骨)及髕骨,周遭有許多韌帶來維持膝關節穩定性。使用護膝目的是減少膝關節或是肌鍵承受的壓力、並使髕骨滑動在正確的軌跡上,額外的硬材質及彈性綁帶可以提供額外的支撐來減少軟組織受力,或是利用壓迫肌鍵的方式來減少著骨點的受力。利用貼身且具有彈性的材質可以有效限制關節活動及受力來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市面上的護膝產品眾多,要如何選擇合適我的膝蓋情況的呢?除了穿護膝外還要做哪些運動呢?本文完整介紹正確的護膝使用及肌力訓練來減緩疼痛。簡祐民醫師(杏仁復健科診所、土城醫院兼任醫師)有詳細的說明,為大家解答!護膝種類市面上的護膝產品眾多,要如何選擇合適我的膝蓋情況的呢?我們可以依照護膝的功能大致分成幾種1.全包覆式無額外魔鬼氈類型:適用於日常生活保養或是膝蓋輕微痠痛的族群。一般常見的羊毛套或是現在流行的石墨烯就是屬於這類,這種無開孔式全服貼的設計目的是為了保暖及增加膝蓋血液循環,本身體積不大也不明顯,然而限制關節角度及增加穩定度的效果很少,有些會在兩側增加金屬條或固定帶來增加穩定性,但穿戴上就比較明顯。2.開洞式護膝:適用於膝蓋退化、髕骨軟化症等膝蓋活動容易疼痛不穩定的族群,或是活動量大的運動族群。這類護膝在前方會開孔、周圍會增厚來穩定髕骨活動,兩側也會有固定帶或金屬條來增加穩定性。慢跑、爬山、球類運動等都建議選擇這種較有功能性的護膝,功能性越強、穩定性越好,同時體積及重量也會上升。3.樞紐式護膝:適合開完刀後或是特殊族群使用。這類護膝在兩側會有關節樞紐,可以用來限制關節彎曲角度,在開完刀後,例如膝蓋半月板、十字韌帶、骨折、肌腱重建等,會需要暫時限制膝蓋彎曲或是伸直的角度,這類的護膝可以提供各種角度限制及穩定,體積也會較大。4.髕骨固定帶:適合前側髕骨肌腱疼痛的族群。 病人的痛點是出現在髕骨正下方, 尤其重複跳躍容易加重症狀。這種綁在臏骨下緣的固定帶可以減少髕骨肌鍵於小腿附著點或臏骨的拉扯,利用加壓的方式改變力學來減少跳耀膝、脛骨粗隆骨垢炎(Osgood schlatter Disease)等疼痛,體積相當輕巧方便攜帶,適合長跑或反覆跳動的運動。護膝常見問題Q:我什麼時候該用護膝呢?A:如果走路距離短、或是長時間維持坐姿就沒有必要使用護膝。對於退化性疾病而言,穿戴護膝運動或走路可以增加活動時間,如果活動包含蹲下或屈膝( 如上下坡或是上下樓梯),護膝可以提供穩定性。 但是據研究報告,對於運動中(如打籃球)膝蓋扭力的傷害,一般護膝保護力極為有限。Q:我應該在晚上用護膝嗎?A:一般而言晚上不需要使用護膝,若是術後病人或需要限制膝蓋角度的病人須依醫生指示穿戴護膝。Q:一天應該穿護膝多久呢? A: 輔具使用,一般還是建議大約兩個鐘頭可以放開讓關節伸展舒緩。 尤其如果走了一大段路,坐下來的時候不妨試著把護膝放開。使用護膝可以讓活動時間增加,但也不宜整天持續固定壓迫。使用護膝是利用外來支撐增加關節穩定及減少膝蓋壓力,肌力訓練也可以達到一樣的目的同時不用穿戴額外的東西,膝蓋的動作只有單純的彎曲與伸直,接下來介紹一些居家就能做的肌力訓練。1.直膝運動: 可以在膝蓋正下方放置捲起來的毛巾捲,維持膝蓋伸直下壓,即可以感受到股四頭肌的收縮用力,這是最安全的等長收縮運動。只要能夠站立走路就不需要特別做這個動作,這個動作是為了開完刀術後為了維持大腿肌肉而設計的動作,一般而言術後1-3天就會進展到藉由助行器行走,也就不需要這個運動。(如下圖)2.坐姿抬膝: 術後恢復中或是是年長者,可以採坐姿,左右側輪流膝蓋打直、腳板翹起, 即可感受到大腿前側股四頭肌收縮用力,甚至大腿微離開椅面,增加運動訓練強度。(如下圖)3.靠牆蹲:背向牆面一步距離後扶著牆壁向下蹲,臀部、上背、後腦勺及肩頰骨憑靠在牆上,膝蓋彎曲不要超過90度(如下圖)4.起立坐下:日常生活就會使用到的動作,但在連續動作過程中要記得保持背部直立,由髖部啟動,屈髖坐下時輕點椅子即可臀部大腿用力重新站起,這個動作就是大家熟知的深蹲的簡易版本,如果熟練者可以負重來增加難度。5.弓箭步蹲:走路跑步的過程都有很多單腳支撐,這個運動可以訓練整體穩定性及下肢肌力,初階者可以先扶著桌子進行,進階者可以將後腳抬高至矮凳上來增加難度。初期肌力訓練可以將反覆次數設定在12-20下,等熟悉動作後再增加難度或重量到只能反覆做8-12下,每個動作做2-3次。一週找2-3天進行強化膝蓋運動同時搭配飲食減重,就可以擺脫疼痛,如果配戴護膝疼痛依然難以緩解,請諮詢鄰近專科醫師。輔具贊助:酷瑞醫用輔具公司(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膝關節疼痛好難受!適當使用護膝加肌力訓練減緩疼痛!)點我觀看: 台灣復健學會成立IG囉!為了推廣至更多用戶,提升社會對復健醫學的認識與瞭解,也可以經由我們分享的正確知識資訊來安心閱讀!歡迎追蹤並且關注我們❤️🏥👉 更多復健小知識-🔎主頁連結🔗台灣復健醫學會網站網站IGFB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6-10 醫聲.醫聲要聞
急診壅塞2/疫情使長者慢病失控 疫苗不打秋冬恐釀災
口罩令解除後,國內掀起第四波新冠本土疫情,中國附醫感染管控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絕大部分急診患者不是因為新冠肺炎而來。」目前急診收治的病患多是患者因共病失控而來,長者疫苗施打率應盡速在夏季時提高接種率,以因應秋冬來臨。黃高彬表示,全球都已經在流行XBB變異株,台灣現在才開始流行,從解封至今,疫苗施打的保護力已經降低,過去疫情三年,國人對於過去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幾乎沒有免疫力,「免疫負債」加上「多種病毒同時出現」,不只讓此次感染新冠肺炎的年長者,更容易重症,也預測流感的流行期會延長。染疫人數增加,也讓醫院急診人數變多,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目前急診科別以內科系等待時間較長,特別感染科、腎臟科及腸胃內科等科別,屬於長者慢性病、住院時間較長,出現一床難求的現象,目前等床時間需要三到五天。洪子仁指出,常見被送到急診的慢性病長者包括出現泌尿道感染、腎臟疾病等狀況,屬緊急情況,多在急診處理後收治住院,「這些狀況確實比較緊急,無法透過基層診所等分攤。」北榮急診主任侯侯重光表示,急診滿床的情況已經持續快三周,感染症跟非感染症都有增加,不是只有因為新冠疫情增加的,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都有。他表示,五、六月急診滿床的狀況並不常見,可能跟部分醫院因為人力考量關床,導致病人轉往醫學中心造成滿床狀況。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疫情後的長者染疫後容易引發重症,衛福部醫事司以及疾管署必須要出手規畫進一步防疫措施,包含增加高齡者新冠疫苗的施打率、非急症先延後就醫、增加護理人力等。邱政洵表示,疾管署推動「疫苗+1」活動效果不彰,且高齡長者的施打率,從疫情爆發至今數據都非常難看,疫後,年輕人施打疫苗意願大幅降低,加上台灣主流株已從BA.2.75轉為免疫逃脫力極強的XBB,對年長者衝擊將更為嚴峻。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建議莫德納或BNT著手開發XBB單價疫苗,次世代疫苗對抵禦XBB效果有限,但仍具有防堵重症效果,依研發速度最快年底才可能會有XBB單價疫苗上市。邱政洵表示,政府現階段應大力推動疫苗施打,如果未有任何作為,當XBB感染覆蓋率突破7成以上,且時節又邁入秋冬,台灣醫療院所一定撐不住。
-
2023-05-31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他命發泡錠致腎結石?醫師:關鍵在劑量
新一波本土COVID-19疫情升溫,根據疾管署公布資料,過去數周中重症確診病例比較前一周增加約30%,面對持續波動的疫情風險,不少民眾會選擇維他命C增強保護力,但是有名人表示過量服用維他命C發泡錠導致腎結石,腎臟科醫師指出,維他命C發泡錠是否導致腎結石的關鍵在於所服用的劑量!台灣腎結石盛行率約10%,聽到攝取維他命C發泡錠會導致結石增加的說法,民眾當然會擔憂。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顏宗海醫師表示,「民眾只要從飲食習慣著手,除了提醒自己多喝水,少吃重口味,避免高鈉飲食就可以降低腎結石產生的風險。」維他命C很重要顏宗海醫師說明,一般飲食當中會攝取到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其中維他命C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可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建議足量攝取,而最好的維他命C補充來源是攝取新鮮天然的蔬果。但是都會區忙碌上班族往往新鮮蔬果攝食不夠,會選擇營養食品來補充。顏宗海醫師:「無論是錠劑或是發泡錠的維他命都要注意劑量,不是補充越多越好。以維他命C為例,國健署所訂定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上限為2,000 mg,食藥署所訂立的保健食品每天補充量的上限為1,000 mg,因此民眾除了天然蔬果的攝取量外,若要額外補充,須注意每日不可超過1,000 mg。」 適合選擇發泡錠的族群有些人吞嚥困難,或是喜歡有點兒微量碳酸營造出來的氣泡口感,就會選擇發泡錠來補充維他命C。相較於錠劑型的補充,維他命C發泡錠先行溶解在水中,分布均勻,除了好吞嚥之外,也可以藉此多喝一點水。至於保健食品該在飯前還是飯後使用?顏宗海醫師指出,一般補充營養素維生素B、C、D和鈣質、鐵劑等建議飯前使用,避免食物對營養素吸收的干擾。少數人因為腸胃敏感,飯後服用也是沒有問題。值得留意的是,「用保健食品來補充維他命,要特別注意每日攝取量上限,包裝上的建議攝取量,以及保存期限。」 遠離腎結石成因台灣腎結石盛行率高,顏宗海醫師希望大家從生活習慣上遠離結石困擾。坊間傳言,吃菠菜豆腐會有腎結石,其實就是誤解!菠菜雖然是高草酸食物,但菠菜的草酸跟豆腐中的鈣在腸胃道中結合後會隨糞便排掉,並沒有機會到達腎臟形成腎結石,因此波菜和豆腐的搭配是不會增加結石風險的。腎結石依成分可分為四類:鈣結石(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胱胺酸結石。顏宗海醫師提醒,多喝水是避免腎結石最好的方法,成人建議每天要喝水達2500 cc。因高鈉飲食會增加尿液中的鈣含量,而尿中的鈣分別會和草酸及磷酸結合,形成草酸鈣及磷酸鈣結石,因此民眾若不愛喝水,偏好重口味飲食,容易腎結石上身。此外,多攝取魚油、高檸檬酸飲食如檸檬、青檸、柳橙等,可以減少腎結石的發生,增加維生素B6的攝取,如香蕉、酪梨、芒果等,則可有效降低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哲人有云「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與不及的態度也適用在保健當中。疼惜腎防結石,均衡飲食、水分充足,維他命給身體打底,健康自然走遠路。
-
2023-05-29 養生.聰明飲食
糙米3大營養價值,但口感太硬咬不動?電鍋3步驟快煮營養不流失
糙米營養豐富但口感粗硬、烹調費時,國人接受度有限。為了推廣「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合作推出電鍋料理課程與食譜,如「四君子粥」、「紫米乳酪粽」、「雙色地瓜高麗菜捲」等,讓長者、上班族及一般民眾能夠方便料理、輕鬆上菜及吃出健康,鍾奶奶笑著說:「連寶貝孫子都覺得好好吃喔!」 三餐主食至少1/3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物 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建議,三餐的主食至少要有 1/3以上來自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物,以攝取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 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於111年調查台北市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不吃或少吃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的原因,36.4%長者表示口感太硬咬不動,15.2%長者覺得烹煮不易進而降低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的接受度。 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林柳吟主任表示,因應目前台灣高齡化現象高齡長者需多攝入全榖及未精製雜糧食物,其富含微量元素可增加身體抵抗力來提升身體保護力。 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張惠萍主任提到:「慢性病的發生與飲食結構及方式息息相關,要怎麼吃才能遠離慢性病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議題。穀類最具有營養價值的部位是麩皮與胚芽,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因為加工程度低,麩皮與胚芽才能被保留下來。因此,糙米營養價值較高,而白米營養價值較低。此類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E)與礦物質(鉀與鎂)等營養,這些營養素在人體內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國人攝取達到每日建議量,可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速度、有助於體重控制、維持腸道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維持正常能量代謝與神經系統功能。」 糙米三大營養價值 1膳食纖維 2維生素(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E) 3礦物質(鉀與鎂) 全榖雜糧如何輕鬆煮? 1料理前先浸泡 2冷藏隔夜可縮短烹煮時間 3蒸熟再料理 全穀及未精製雜糧是指未經加工,儘量「維持原態」之主食,過度加工精製的全穀雜糧將流失較多營養素,如何正確挑選食材及烹煮是很重要的環節。 每逢端午佳節前夕,竹葉粽香便是家家戶戶最熟悉的味道,內湖國泰診所張斯蘭營養師設計老少咸宜的紫米乳酪粽來應景,紫米富含花青素屬於未精緻雜糧,建議料理前先浸泡,並冷藏隔夜可縮短烹煮時間。且炎炎夏日將至,消暑料理「雙色地瓜高麗菜捲」以黃地瓜、紫地瓜及高麗菜烹調而成,地瓜經由電鍋蒸熟再料理,不僅可保有食材原味,讓食物的營養不流失,更能同時攝取到不同的植化素。 退休的鍾奶奶體驗參加社區營養教作課程,家人對於每週的新料理都吃光光甚至讚不絕口,家人也發現以往吃起來覺得粗硬不好咬的全榖雜糧,現在吃起來相當好入口。鍾奶奶笑著說:「連寶貝孫子都覺得好好吃喔!」 【延伸閱讀】鐵質比蘋果更多! 4招挑選香甜多汁的水蜜桃發酵食物有助健康 營養師親授2居家簡易料理!5吃法外食族必知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7921】(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21 醫療.骨科.復健
運動強化核心肌群,有效預防下背痛!3動作循序在家做
運動可強化核心肌群,增加腰椎保護力,間接保護坐骨神經的健康。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醫師楊琮誠表示,下背痛是骨科診間很常見的狀況,民眾可以在家做一些簡單的筋膜伸展運動,預防下背痛發生。楊琮誠說,核心肌群簡單的定義,從骨盆腔往上到橫膈膜,包圍脊椎、腹部臟器的肌肉,都可以稱為核心肌群,可說是人體的天然護腰。表層的核心肌群,就是腹肌、腹斜肌,深層的就是腹橫肌,以及脊椎旁邊的多裂肌,如果可以強化這些肌肉,對下背痛會有幫助,但如果本身已經是嚴重退化、或脊椎嚴重歪斜,當然就需要背架的支持及藥物治療。訓練下背核心肌群3動作大同醫院的物理治療師林士峰說,穩定的核心肌群,如同天然的護腰,民眾在家裡可以做死蟲式、狗鳥式、棒式運動,不過棒式運動的難度較高,如果做完棒式之後反而更痠痛,建議先練習死蟲式、狗鳥式就好,確定自己核心肌群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後,再進行棒式運動。死蟲式預備動作:躺在地板或較硬的床墊,腰部不能懸空,肚臍要往下壓。可以把一隻手放到後腰部,肚臍出力往下把手壓下去,覺得肚子有點痠痠的,就是使用到正確的核心肌群了。過程中要保持正常的呼吸,不要憋氣。●一腳抬起,大腿與身體呈九十度,小腿與身體平行,腰部不能懸空,才代表核心肌群有用力。換腳重複同樣姿勢。一隻腳可做20到30下。●兩隻腳同時彎起往上抬,大腿與身體呈九十度、小腿與身體平行,維持肚臍往下壓,注意骨盆不能翹起,雙腳抬起到定位後,再慢慢放下。重複20到30下。狗鳥式預備動作:在平坦處用小狗姿勢趴著,雙腳膝蓋、雙手手掌,四點趴在地上,要讓肚臍周圍的肌肉用力收縮,背就會拱起來。在呼吸的狀態下,維持肚子的收縮,才能讓核心肌群一直用力,如果可以掌控這個姿勢,就能進行動態運動。●把一隻腳往後踢、向後伸直,肚子保持用力,再慢慢把腳收回來,換另外一隻腳伸出去,再慢慢收回來。可以搭配手跟腳一起動作,重複做20到30下,休息一下再做,可以做三回合。棒式運動(Plank)●標準動作是用手肘垂直撐住身體,腹部出力,讓肚子與膝蓋離開地板,夾緊臀部,兩腳的腳尖與肩膀同寬,過程中不要憋氣,保持自然呼吸。●如果一開始只能撐幾秒鐘,可以重複做五、六次以上,慢慢地讓自己能一次撐到30秒到60秒。林士峰說,做棒式運動時,如果覺得有困難,可以先用膝蓋著地的方式來完成。下背痛的舒緩動作林士峰說,下背痛多數來自姿勢不良或久坐肌肉緊繃,要舒緩下背痛,可以做伸展活動放鬆下背肌肉。躺姿躺下,雙腳彎起來,雙手抱在膝蓋上,將膝蓋慢慢往胸口壓,慢慢地伸展,不要太用力,覺得有點緊繃的感覺就可以,時間至少維持30秒到1分鐘。趴姿跪下來,讓臀部坐在小腿上,雙手舉高,慢慢吸氣,吐氣時,雙手與身體往前摸到地面,臀部慢慢坐下來,保持呼吸,感覺下背部的肌肉慢慢伸展開來。雙手可以慢慢往前移動,保持正常呼吸,過程維持30秒到1分鐘,再慢慢地起來,恢復臀部坐在小腿上的跪坐姿勢。(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台灣人維生素E攝取量只有標準值6成?飲食習慣錯在那?這3類食物補好補滿
維生素E(Vitamin E)又稱維他命E或生育醇、生育酚,因為與繁衍下一代有關,若是缺乏容易影響孕育能力。同時,維他命E是人體重要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但在人體內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含量。維他命E也是增強保護力、降低染病風險的關鍵營養素之一,不過根據衛福部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維生素E是台灣人從飲食中攝取、缺乏最嚴重的營養素之一,除了1~6歲男女性攝取量達標,其他年齡層都只僅達建議攝取量的6至7成,且女性攝取不足的程度高於男性。維他命E的功能有哪些?低頭族、增肌減脂族更該好好攝取1. 抗氧化2. 增強免疫力3. 維持生育能力,提升好孕機率4. 抗老化,維持青春能量5. 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6. 保護眼睛7. 降血壓、顧心血管,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8. 有助記憶力,降低阿茲海默症惡化的速度而精緻油脂可能會破壞體內的維生素E,造成血管發炎、血管不易放鬆,而人體若缺乏維他命E,就可能造成貧血、神經受損和不孕等症狀,這是因為維生素E本身具有維持細胞膜結構的功能,一旦缺乏,精細胞或卵細胞就容易破裂導致無法順利懷孕。營養師強調,同時重視葉黃素與維生素E,才能幫助對抗眼睛的氧化發炎問題。從飲食攝取足夠的葉黃素與維生素E,透過兩者抗氧化與抗發炎的機制對抗光線傷害,減少用眼過度產生的疲勞痠澀感,並預防眼睛退化。另外,對於想減脂、減重、雕塑體態和增肌的人來說,不限運動形式,運動後都需要攝取足夠蛋白質和維生素E(例如堅果),幫助加速修復受損肌肉,達到運動成效。維他命E怎麼吃?這3大類食物補好補滿維他命E維他命E主要存在於植物油、堅果類和深綠色蔬菜中,包括: 植物油:葵花籽油、苦茶油、玉米油、大豆油、橄欖油、亞麻仁油、芝麻油、黑/白芝麻麵包醬等。 堅果類:花生、葵瓜子、杏仁、松子、開心果、胡桃、腰果等。 深綠色蔬菜:青花菜、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芥菜、茼蒿、韭菜等。除了油品,若以每100公克所含維生素E總量來看,以下這些食物的維生素E最豐富:1. 芡實2. 葵瓜子(去殼)3. 金針菜乾4. 榛果5. 杏仁果6. 松子仁7. 小麥胚芽8. 雞蛋9. 花生10. 核桃另外,平時多使用含有維生素E的植物油烹調之外,還可以搭配豆蔻粉、五香粉等調味香料,兩者的維生素E含量排行更是名列前茅。外食族若可以每天吃一小把綜合堅果,則能有效補充維生素E。而且堅果類中以杏仁果的維生素E含量最為豐富,成年人每天吃10公克的杏仁果,就可以獲得五分之一的維生素E建議攝取量。延伸閱讀:記憶力好差...想補腦該吃銀杏、魚油還是維生素E?藥師一次告訴你4種人該怎麼補維他命E如何有效補充?過量攝取維他命E當心有風險研究顯示,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E的吸收率和抗氧化能力,都比服用合成補充劑來得好,根據美國臨床營養期刊實驗證明,天然維生素E比起合成的吸收率高出3.5倍。基本上日常飲食注意植物油和堅果類的攝取,大多容易攝取足夠的維他命E 。若有補充需求,則要注意每日服用的維他命E劑量上限為400 IU,且維生素E屬於脂溶性,建議在餐後服用,並避免和抗凝血藥物、鐵劑、幫助排油的減肥食品或會吸附油脂的甲殼素等一起服用。若服用過量維生素E,除了會降低維他命A、維他命K的利用,也可能引發暈眩、頭痛、噁心及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疲勞、肌肉無力、盜汗、視力模糊等不適。高劑量的維他命E還可能干擾人體原有的天然抗氧化劑的功能,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中高齡者不可輕忽。【資料來源】衛福部國健署- 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3-2016年成果報告高敏敏 營養師增肌減脂必吃「維生素E」!營養師告訴你:開心果、核桃、杏仁、腰果,吃哪種最有效護眼新吃法,不只葉黃素保健食品!營養師推薦吃堅果補維生素E,改善眼睛疲勞!【延伸閱讀】 戒掉7種食物終結肥胖!哈佛醫師教妳「調整賀爾蒙」,讓身體逃脫發炎地獄(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03 醫聲.醫聲要聞
後疫情時代多元病毒來襲 陳秀熙:三大提前部署待加強
新冠疫情趨緩,其他呼吸道疾病卻陸續崛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說,隨著新冠病毒進展,其正尋找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存機會,如民眾疫情期間缺乏對其他病毒的免疫防火牆,以致解封後,包括懷孕婦女、5至12歲幼童、65歲以上長者,容易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甚至還有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威脅,也就是說,人類須面對多元病毒的威脅及負擔增加。陳秀熙今天於「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節目,特別談到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從競爭到共存的模式。陳秀熙說,病毒間有同儕競爭情形,如2020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時,當時在未完全採取嚴格防疫措施下,其他病毒流行即開始有下降趨勢,有如2009年H1N1大流行時,鼻病毒流行下降,主因是人體受到新冠病毒感染時,將啟動體內免疫反應,而抑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此外,WHO也於2019至2022年統計發現,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從2020年開始,已無觀察到B型流感病毒山形株的流行。不過,陳秀熙說,隨著新冠病毒的進展,目前觀察到新冠病毒正在尋找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共存,也就是說,人類現在須面對新冠病毒XBB.1.5、XBB.1.16(大角星)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威脅。因此,人類受疾病負擔會愈來愈重,在新冠病毒及其他感染症的保護力必須平衡。陳秀熙指出,目前國際間主要流行的的新冠病毒株為XBB.1.5,而於國內流行的BA.2.75病毒株已有下降趨勢,慢慢的隨著邊境的開放XBB.1.5的病例數則有上升趨勢。另新興大角星病毒株,正以3倍的速率快速成長,非常有可能成為下一個主流病毒株。陳秀熙提醒,雖然新冠疫情趨緩,但住院率仍維持在低檔並未消失,但流感患者住院率則開始上升,顯見在雙重病毒感染下,醫療量能將會受到挑戰。有如國際專家提出警告,新冠疫情大流行時,忽略了其他呼吸道疾病,且目前估計約有2成醫護人員因疫情而離開醫療單位,另有3成1在會未來2至3年離開。因此,在新冠病毒與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共存時代,必須提前部署。但陳秀熙說,包括保護脆弱族群,應對於呼吸道疾病加強防疫監視,以及擬定特定場所的防疫措施,同時注意戴口罩、社交距離等精準防疫,最後是關注醫療量能配置等提早部署仍有待加強。
-
2023-04-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我想活下去!」面對解封染疫黑數 罹癌媽盼到單株抗體保護
「我的免疫功能很不好,疫情解封,確診染疫會有黑數,我沒辦法打賭,我能做的,就是要盡力、想辦法活下來!」面對疫情解封,身為醫院健檢中心護理師、兩年前罹患第三期乳癌的穎雅憂心忡忡,經過6次化療、20次標靶治療和30次放射線治療的她,免疫功能還是低弱,由於牽掛著年幼的孩子,她很努力保護自身健康,總擔心一受感染,身體承受不住病毒攻擊。為了孩子 她只能堅強向前、奮力求生想起兩年前確診乳癌的時刻,正值新冠疫情席捲而來,穎雅說,化療會讓免疫功能下降,加上常需要住院,當時她承受很大的壓力,只要住院,便近乎神經質地用酒精擦拭著燈具、把手、呼叫鈴、床欄等,舉凡手會碰觸的地方,都不放過,手部消毒更是一次又一次。「那時有點像強迫症,因為我實在太害怕了,我禁不起一次染疫,只要染疫,我不知道會發生甚麼事情!」穎雅娓娓分析那時的心境、想法。生病期間,穎雅最擔心的是當時還在念小四的孩子,即使病情好壞難料、掉髮等治療副作用不時干擾生活,在孩子面前,她還是得強作鎮定,為了怕孩子受驚嚇,她連「癌症」兩字都不敢說出口,穎雅坦承「那時候還蠻無能為力的,對自己的身體無能為力,對疫情無能為力,在孩子的照顧上,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解封 免疫低下族群需要更多保護除了承受龐大身心壓力,因為治療過程需使用標靶自費藥物,幫助提升治療效果,穎雅的經濟負擔也非常沉重,為了減輕醫藥費負擔,也為了賺取生活費、養育孩子費用,她重新回到職場,繼續擔任醫院健檢中心護理師工作,只不過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下,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在防疫工作上,她總是上緊發條,一刻都不敢鬆懈,無論是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都打好、打滿,做好萬全準備。隨著疫情解封,包括戴口罩與確診輕症免隔離的放寬,看著疫情中心發布的新冠確診人數,民眾逐漸無感,穎雅曾接受化療,免疫功能還是處於相對低點,所以對於解封趨勢,她格外不安。像穎雅這類免疫低下族群,施打疫苗後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激發的抗體其實比一般人低,更需要多一層保護。公費單株抗體適用條件放寬 免疫低下族群要把握單株抗體+1多數研究指出,免疫低下族群即使施打疫苗,能獲得的抗體保護也是不足,因此國際醫界、公衛界陸續建議引進「長效型單株抗體」,才能進一步守護免疫低下族群。目前疫情指揮中心已將單株抗體的適應症範圍放寬,穎雅也很幸運的在這一波最新適用對象之中。本身是透析治療病患的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說,曾聽聞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分享道,他們因免疫功能低下,注射新冠疫苗後較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保護力。面對疫情解封、身邊隨時都有隱性確診者出沒,若疫苗無法提供足夠保護力,又沒有施打單株抗體,免疫低下族群也只能自求多福。穎雅分享自己的經驗說,她在施打疫苗前,總會追蹤白血球數量,須等白血球數量到達相對高點,才施打疫苗,主要擔心打疫苗後,身體無法產生足夠抗體,便不會有很好的保護功效。「單株抗體是直接給予抗體」,對免疫低下族群是一項福音,她也很希望擁有足夠的抗體,增加保護力。免疫低下病友也應有常態預防對策 安心迎接解封生活吳鴻來認為,符合公費單株抗體施打條件的病友都應盡速施打單株抗體。從長期的常態防疫來看,如同指揮中心目前推動的「疫苗+1」運動,免疫低下病友除了施打疫苗之外,還需要「單株抗體+1」給自己多一點保護,也應被列入常態性的防疫政策,讓病友們在解封後,也能像一般人一樣,長期擁有保護,安心面對解封生活。延伸閱讀/浪費!7000多劑單株抗體快過期 「這些人」缺保護卻不能打!
-
2023-04-24 養生.聰明飲食
8成人這種顏色蔬果吃太少 不同顏色蔬果營養成分及功效一次看
蔬果顏色超繽紛,藍紫色、白色、黃橙色、紅色、綠色全都有!你平常吃哪些顏色的蔬果?哪些顏色的蔬果最少吃到的呢?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根據2022研究調查發現,8成的成人飲食中,每種顏色的植物營養素均不足,其中又以藍紫色蔬果吃最少!植化素是重要的營養素每個顏色攝取量不足比例為紫色/藍色88%、白色86%、黃色/橙色 79%、紅色78%、綠色69%。蔬菜、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膳食纖維,是維持生理機能正常運作不可或缺的營養,尤其近年來發現蔬果中獨一無二而且超級重要的就是植化素。植化素能夠幫助身體抵抗外在環境威脅,抗氧化、抗發炎、抗菌、抗過敏、保護神經健康、降血脂和降血壓,還能幫助我們更健康,所以,蔬果要吃足,也要吃的多樣,才能補充到多種植化素。哪種顏色的蔬果最營養?食物中存在成千上萬種植化素,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含有獨特對人體有益的營養,而且植化素具有多效性,也就是只要有攝取,就對身體細胞能夠一起影響,特別是幫助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抗氧化、提升身體保護力等!跟著彩虹飲食法吃進營養素如果不知道蔬果份量怎麼吃,直接用顏色來吃也可以的彩虹飲食法,一天吃好吃滿6種顏色蔬果,減脂抗發炎讓身體健健康康:紅色食物/減重抗發炎,調節免疫系統茄紅素、花青素、類胡蘿蔔素、鞣花酸、槲皮素食物來源:番茄、草莓、甜菜、蘋果、西瓜橙色食物/生育健康,調節內分泌α-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薑黃素食物來源:胡蘿蔔、橘子、木瓜、芒果、百香果、薑黃黃色食物/生物類黃酮、葉黃素、玉米黃質護腸胃、促進健康腸道微生物健康食物來源:甜椒 鳳梨 玉米*白色食物/黃酮護肝護心食物來源:大蒜、火龍果、白花菜藍紫色食物/花青素減脂、降血壓、神經健康、認知健康食物來源:藍莓、葡萄、茄子、黑莓、紫高麗、紫花椰菜綠色食物/葉綠素、芥子油苷、兒茶素護心、抗過敏食物來源:酪梨**、奇異果、蘆筍、羽衣甘藍、菠菜、綠茶ReferenceBlumfield, Michelle, et al. "Should We ‘Eat a Rainbow’? An Umbrella Review of the Health Effects of Colorful Bioactive Pigments in Fruits and Vegetables." Molecules 27.13 (2022): 4061.Minich, Deanna M. "A review of the science of colorful, plant-based food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eating the rainbow”." Journal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19 (2019).*為全穀雜糧類**為油脂類本文資料來源:程涵宇營養師臉書粉絲團延伸閱讀: 。香蕉用1方法保存在冰箱,1周都不會變黑;香蕉吃多了會傷腎? 。表皮、果點、蒂頭,選購水梨3關鍵!放冰箱前做1動作更保鮮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罹癌免疫低下又遇疫情 抗癌鬥士被迫擱置留學夢
「當大家越放鬆的時候,身為免疫力低下族群的我們,反而必須更加小心。」今年將滿25歲的陳紹軒,曾獲選台灣癌症基金會抗癌鬥士,4年前被確診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癌,嚮往日本文化,計畫赴日留學的他,先後因癌症治療,加上遇到新冠疫情高峰,不僅一再順延出國計畫,在疫情期間,更是過得提心吊膽。病友團體呼籲,在疾病治療之外,應重視免疫力低下病友的人生規劃,幫助此族群獲得應有的保護力。曾夢想赴日 因抗癌、疫情延後至今陳紹軒說,他在大二暑假確診淋巴癌,滿心期待升上大三可以申請到日本留學交換,因為治療被迫擱置,心裡滿是遺憾。歷經六個月的化療,醫師告訴陳紹軒,體內癌細胞受到控制,可以回校復學。陳紹軒原以為可以重新踏上逐夢之路,卻在留學申請的體檢報告書中,發現癌細胞復發,出國再次夢碎。發現復發後,陳紹軒開始第二次的治療,並進行自體幹細胞移植,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都住在形同「無塵室」的移植病房中。所幸治療後,至今病情獲得控制。陳紹軒表示,第二次癌症治療期間,他申請上赴日交換的資格,並保留資格一年。然而,2021年療程結束,陳紹軒原以為終於可以赴日留學,卻遇到新冠疫情高峰,被迫選擇線上授課。他感嘆,「想出國主要是想體驗當地文化,跟在地有所連結,只能線上上課心裡充滿遺憾。」【延伸閱讀:防疫病友群像/罹血癌免疫功能低下 「單株抗體」成為37歲業務新冠疫情中的浮木】免疫力不穩定 卻面臨疫情高峰陳紹軒表示,醫師告訴他,自體幹細胞移植三年內,免疫力皆會處於不穩定狀態,需要格外注意防疫,我們面對新冠疫情壓力比一般人還大,每次出門都戰戰兢兢,除了口罩、護目鏡不離身,也必須儘量避開人群,減少在外逗留時間。即便如此謹慎,他仍在今年初不幸染疫。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像陳紹軒一樣的年輕病友,正處在求學、實現理想的階段,除了癌症治療,還要面對新冠疫情雙重夾擊,在自體免疫低落的情況下,身處危險之中。病團:應幫助年輕病友自由逐夢劉桓睿說,這群病友正值人生起步階段,卻因為面對新冠疫情的保護力不足,在多數民眾回歸正常生活的同時,他們的人生規劃、日常生活仍處處受限。指揮中心去年專案引進能夠增加免疫力低下病友保護力的新冠病毒長效型單株抗體,現規劃6大類免疫低下患者可透過公費使用。劉桓睿表示,在疾病治療之外,政府應更多關注患者面臨的人生轉折,和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挫折。陳紹軒則表示,若有更多不同藥物、疫苗能夠強化免疫力低下族群的保護力,「是非常有幫助的事。」他建議病友主動和醫師討論,遵從醫囑進行選擇。此外,部分癌症患者在治療期間,亦可能出現免疫力低下問題,卻未被納入公費使用的資格。劉桓睿直言,這群不適合接種疫苗、卻因免疫力低下面對新冠病毒威脅的患者,也應受到保護。他呼籲執政者回歸「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增列預算將其納入給付範圍,讓真正有需求的患者獲得應有保護力,而非以財務負擔為由,限縮使用對象。
-
2023-03-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浪費!7000多劑單株抗體快過期 「這些人」缺保護卻不能打!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去(2022)年採購1萬劑新冠預防性單株抗體「Evusheld」,助保護免疫低下族群,不過目前只施打2千多劑單株抗體,剩餘7千多劑單株抗體將在今(2023)年11月30日後過期、報銷,引發媒體關注。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認為,目前單株抗體的施打量只有1/4,依現在的施打速度,到今年11月30日的確可能打不完,而目前還有許多免疫低下病患因適應症限制無法施打公費單株抗體,與美國等其他國家相比,台灣單株抗體適應症的範圍較緊縮,美國等其他國家則比較寬鬆,因此呼籲逐步放寬單株抗體適應症範圍,問題才會迎刃而解。新冠疫苗+單株抗體 免疫低下族群更受保護研究顯示,血液腫瘤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族群等因免疫力低下,即使施打新冠疫苗,體內抗體濃度也只有30%-50%,因此需要多加預防性單株抗體,才能得到更多保護。目前台灣公費單株抗體對象為以下六大族群:‧曾在一年內接受器官移植、血液幹細胞移植者。‧在接受器官移植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有急性排斥現象者。‧曾在一年內接受CAR-T治療或B細胞清除治療者。‧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且持有重大傷病卡。‧具有重大傷病卡的血液腫瘤病患。‧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且免疫細胞CD4小於200cells/mm3。其他施打條件還包括‧成年人或12歲以上且體重達40公斤以上者。‧六個月內沒有感染Covid-19者。‧一周內與Covid-19感染者沒有接觸史等。建議放寬公費單株抗體適應症 讓更多病患受益王復德指出,依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建議標準,只要正在接受化放療治療的實體腫瘤病患即可施打,對於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器官移植者或血液幹細胞移植者,並無設定年限,台灣若能逐步放寬適應症標準,與國際趨勢接軌,便可讓更多免疫低下族群受惠,單株抗體也比較不會放到過期。近來,由於輕症、隱性確診的病患增多,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在六個月內有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也不知道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是否曾在一星期內確診、感染,而這些項目都被列為公費單株抗體施打必要評估條件,王復德直言,這類規定,實在是必要性不大,如果放寬以上限制,對免疫低下族群會是一大福音。根據食藥署資訊,單株抗體需要重複給藥,以持續預防COVID-19,且「應於每6個月投予一次」保護力才能持續下去。如果免疫低下族群需施打單株抗體,一年就必須施打兩次。王復德表示,對於有意願施打單株抗體的免疫低下族群,政府也可考慮放寬一年施打兩劑公費單株抗體,讓保護力持續、不中斷。病毒株瞬息萬變 施打單株抗體須把握當下時機王復德也提醒,除了剩餘公費單株抗體將在11月30日後過期,病毒株也可能隨時產生變異,一旦產生新病毒株,或新病毒株大量蔓延,現在的單株抗體便派不上用場,所以必須趁現在,也就是單株抗體還有保護效果時盡快施打,對免疫低下族群才有益處,如此才不會造成浪費。
-
2023-03-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單株抗體7000多劑快逾期 黃立民教授揭露:「這原因」造成
根據媒體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去(2022)年9月採購1萬劑「Evusheld」預防性單株抗體,至今使用不到3000劑,還剩下7千多劑,有效期限只到今年11月30日,引發浪費爭議,醫界呼籲放寬單株抗體適應症對象,以增加使用速度,避免浪費。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對此表示,如果可以放寬預防性單株抗體適應症對象,讓這些預防性單株抗體在有效期限內用完,在避免浪費、保護免疫低下族群方面,當然是有好處,不過問題的癥結點,主要來自於許多醫師不了解、不會使用這樣的藥物,因此相關醫學會應針對醫師加強教育,對於解決問題,才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目前預防性單株抗體的適應症對象包括曾在「一年內接受器官移植、血液幹細胞移植」、「在接受器官移植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有急性排斥現象」、「曾在一年內接受CAR-T治療或B細胞清除治療」、「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患者且持有重大傷病卡」、「具有重大傷病卡的血液腫瘤病患」與「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且免疫細胞CD4小於200cells/mm3」等六大免疫低下族群。黃立民進一步指出,一般醫師為上述免疫低下病患看診時,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並非常規醫療環節,加上不少醫師對預防性單株抗體的使用方法、適應症等了解不多,面對病患時,自然較不會主動提及,或主動開處方箋,也不會刻意記得這件事,即使放寬適應症對象,若醫師不開單株抗體處方箋,問題還是存在,當醫師對單株抗體更加了解,才比較有意願開立處方箋,免疫低下族群才有更多機會施打。「如果是免疫低下族群,疫苗還是預防、保護的第一線!」黃立民建議,免疫低下族群應以注射新冠疫苗為第一優先,注射疫苗後,若抗體不足,再施打預防性單株抗體,幫助提升保護力。
-
2023-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後疫情時代新冠疫苗怎麼打?清冠一號和防疫茶飲怎麼喝?
【本文重點】台灣繼續推廣新冠疫苗接種,尤其針對未完成基礎劑或未接種過疫苗的民眾。目前,全國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未打疫苗的長者,疾管署推出「疫苗加一」活動,希望至少讓這些民眾接種一劑。疫苗接種可減少中重症和死亡風險,但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民眾仍須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未來可能每年需接種一次新冠疫苗,如同流感疫苗一樣。--by ChatGPT新冠疫苗還要打嗎?輕症免隔離新制上路,生活更自由,但每個人都可能無意間接觸到有傳染力的確診者,享受自由的同時也要做好防護,其中最重要就是接種疫苗。還有多少人沒打過新冠疫苗?打過疫苗或確診過的人,下一劑該怎麼打?打疫苗的效果在哪?除了新冠疫苗之外,還有哪些疫苗該考慮?本篇提供公衛專家、感染症專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第一手建議。「疫苗加一」哪些人符合標準?疾管署疫苗接種統計資料顯示,截至3月中旬,仍有105.8萬名50歲以上長者一劑疫苗都沒打,其中最鐵齒的是50到64歲,52.4萬人沒打過疫苗,其次是65到74歲(27.5萬人)、75歲以上(25.9萬人)。疾管署為了催打新冠疫苗,3月6日起推動「疫苗加一」活動,全國各縣市政府都祭出好康給下列三種人,希望這些人今年至少要挽袖打個一劑,才能跟上全國的解封腳步。「疫苗加一」重點對象的基本條件:●未曾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尚未完成基礎劑●6歲以上,且今年1月1日起還沒接種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截至三月中旬,莫德納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還有174萬劑,BNT疫苗各劑型加總約237萬劑,Novavax也還有15萬劑。決定接種間隔的基本原則:●如果曾經確診,下一劑疫苗的接種時間,必須要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如果已打過至少2劑疫苗,今年要打追加劑,接種疫苗時間也要和前一劑間隔3個月(84天)以上。今年才要打基礎劑的疫苗選項:●莫德納╱滿6個月至未滿6歲、滿6歲至未滿12歲。●BNT╱滿6個月至未滿5歲、滿5歲至未滿12歲、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NOVAVAX╱滿12歲至未滿18歲、18歲以上。基礎劑的接種間隔:●青少年2劑接種間隔是12周以上。●幼兒、兒童、成年人2劑間隔4周以上。●BNT幼兒劑型比較複雜,基礎劑要打3劑,前2劑間隔4周以上,最後一劑間隔8周以上。新冠疫苗打不停,有什麼效果?新冠疫苗一劑接著一劑打,到底有什麼效果呢?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根據本土資料分析,發現不論流行哪一個Omicron變異株,發生中重症或致死的機率都差不多,接種疫苗都能降低六到七成的中重症和死亡風險;有其他共病的人接種疫苗,也可以降低共病伴隨新冠造成的死亡。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能降低重症死亡風險,因此對於容易發生重症或死亡的年長者、多重慢性病等族群,必須加強宣導接種疫苗的重要性。接種疫苗也能減少感染,只是無法百分百預防感染,還是要靠民眾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習慣。陳秀熙提醒,在不同風險族群,也要強調不同的解封策略。針對未施打疫苗的高風險群、免疫脆弱的中風險群,例如年長者、免疫低下者、長期服用類固醇患者,應盡速施打雙價疫苗;其餘民眾是低風險群,則應做好自主防疫。未來新冠疫苗 一年要打幾次?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邱政洵表示,目前初步規畫未來每年要打一次新冠疫苗,就像流感疫苗那樣,但是否能如規畫進行,還要視病毒變異情況而定。未來若成功研發出新冠、流感的二合一疫苗,每年就能少打一針。疾管署建議,流感疫苗每年要打一次,是因為流感病毒極易變異,幾乎每年流行株都稍有不同,即使病毒沒變,接種4到6個月後保護效果也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一年。所以每年10月流感季之初,就是公費流感疫苗開打時機,公費對象與新冠肺炎高風險群非常類似,不在公費範圍內的人也可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中醫防疫怎麼喝?新冠肺炎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政策上路,但仍有許多民眾染疫後症狀不適或擔心出現後遺症,求助於中醫看診,甚至透過管道自行購買中藥,如「清冠一號」或是其替代藥方服用。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不論是清冠一號或是其他替代藥方,都必須由中醫師看診評估後再服用,出現後遺症也不可自行找中藥來吃,否則可能反吃出病來。清冠一號非人人適用,用錯小心「輕症掛急診」。陳麒方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疫病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流行與轉變不同,就算是新冠肺炎,在每個人的身上也會不同的表現,因此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服用清冠一號。他以自己臨床診療為例,一對分別為40多歲和30多歲的兄弟染疫,透過管道拿到清冠一號服用;沒想到弟弟吃完症狀減輕,哥哥不但吃了沒好,症狀拖了一個多禮拜,還容易喘。還有些病患吃了清冠一號不停腹瀉,輕症到最後變成掛急診。防疫茶飲藥效不如清冠一號強、寒,症狀輕微可試試。而除了「清冠一號」外,許多研究單位、醫院也都推出防疫茶,例如花蓮慈濟醫院的「淨斯本草飲」、北市聯醫和陽交大合作的「淨冠方」和長庚醫院的「長庚益氣飲」,民眾以為未染疫者想增強免疫,或是出現新冠後遺症就可以拿這些藥方當茶飲。陳麒方表示,未染疫的人最重要的還是先以非藥物性介入的公衛手段,如戴口罩、勤洗手來預防。如果覺得稍有點症狀,確實可以服用淨冠方或是靜斯本草飲等藥物,試著舒緩上呼吸道症狀。這些藥物和清冠一號的差別在於部分藥方的變化,「藥性沒有那麼強、也沒那麼寒」,因此可以治療輕微的病況。但他提醒,使用這些藥物的前提,都是出現熱性發炎者才可服用,且這些藥方和清冠一號可以想像成是「處方藥」和「成藥」;成藥可以備著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救急,不代表沒病就可以當作茶飲或是一般保健品食用。未染疫者想補氣,可飲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勿超過三錢。長庚大學中醫學系主任、長庚醫院主任級主治醫師楊賢鴻表示,長庚推出的「長庚益氣飲」,不建議民眾隨意購買,最好經醫師處方。沒有染疫但自覺免疫力差的人,如果真的想要服用茶飲,可以喝補氣、溫補脾胃的參棗茶或參耆茶,劑量不超過三錢,以開水煮開當茶喝。但如果出現口乾舌燥的情形,不要天天喝且應降低劑量;若已有感冒或慢性炎症就不可再喝。新冠肺炎後遺症最常見的是持續咳嗽和出現白色黏稠的痰液。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感染新冠肺炎後啟動免疫系統的反應,導致支氣管分泌增多;二是新冠肺炎不論中西醫治療時的藥物都屬苦寒藥,容易傷到脾胃,因此後續出現輕微胃食道逆流,容易卡痰、喉嚨有異物感。這時候比較適合給予健脾益氣的溫藥,如小青龍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出現新冠後遺症,先看醫師處理病灶,別急著「吃補」。楊賢鴻說,如果出現後遺症最好先看醫師,如果病灶未處理妥善就「吃補」,反而會更不舒服。因此不一定要吃藥膳,只要三餐補充均衡營養,就是最好的處置。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吳建東也表示,不論是染疫當下或是出現後遺症,中醫講求「適症、適方」,一定要透過把脈,脈證相符才可開立藥方,沒症狀不要隨便用藥。他表示,染疫後要切記四點,「冰的別吃、甜的別吃、多喝水、多運動」。另外,「八段錦」被稱為「無藥之藥」也可多練習,例如第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可強健肺部;無症狀患者可練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強健體力作為日常保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0 養生.聰明飲食
珍珠輸了!快速看懂手搖飲加料熱量排行:冠軍1杯等於1碗白飯
你也天天一杯手搖飲嗎?沒喝總覺得渾身不對勁?而你喝手搖飲都加什麼料呢?手搖飲配料 熱量排名營養師程涵宇分享,這次整理的手搖飲配料熱量排名,把最近夯夯的超級新人草仔粿也加進來一起比一比,結果一比草仔粿,實力堅強、熱量炸裂,直接衝到冠軍:1、草仔粿/1份280大卡人氣王兼熱量冠軍!草仔粿成分為糯米粉、蓬萊米粉、糖,帶有小湯圓的Q彈口感,又比波霸小一點,喝起來相當順口,不過草仔粿的成分多是扎實的碳水化合物,所以一份吸起來份量普通,但熱量和一碗飯完完全全一樣,務必要適量攝取!2、珍珠 /1份261大卡珍珠可以說是加料必點的基本款,熱量眾說紛紜摸不透!主成份為地瓜粉、樹薯粉、玉米粉、糖等, 一份熱量逼近一碗飯。要注意珍珠是由澱粉製成,在過程中會用糖蜜漬瞬間熱量增加,一樣要注意適量攝取!3、芋圓 /1份255大卡4、冰淇淋 /1份234大卡5、奶蓋 /1份230大卡綿密的奶油香鹹鹹甜甜,搭配飲料雙層口感的享受,也是近期很夯的手搖配料之一成分有奶油、糖、鹽等,所以熱量也是不容小覷!6、杏仁凍 178大卡7、粉粿 161大卡8、多多 144大卡9、椰果 141大卡10、布丁 110大卡11、蜂蜜 99大卡(推薦閱讀:蜂蜜熱量不低!醫曝「2吃法」都錯了 易腹瀉、1歲以下寶寶也別碰)12、仙草 77大卡13、寒天 56大卡14、綠茶凍 54大卡15、桂花凍 50大卡(熱量為飲料店販售之一份的份量,數值來源為實測及各大飲料店公告熱量)聰明選配料 熱量立刻減80%程涵宇指出,優先選擇較透明的配料熱量相對較低,像是寒天、茶凍、桂花凍,同樣是一份,選這些熱量直接比帶有嚼勁口感的草仔粿、珍珠等熱量直接少80%!還是好想喝手搖飲 把握這些撇步更健康程涵宇建議,以無糖飲料為主,像是純茶最無負擔,而適量喝茶對於不愛喝水的人來說可以補充水分,而且還含有兒茶素,幫助增強保護力很。此外,以鮮奶取代奶精。加入鮮奶的拿鐵系列也能符合每天都要攝取到乳品的建議,還能補充到蛋白質!真的嘴饞偶爾想加配料也沒問題,程涵宇表示,當選擇熱量較高的配料如珍珠、草仔粿、芋圓時,當餐要減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血糖更穩定。延伸閱讀:·含糖量堪比全糖手搖飲!1圖看「瓶裝飲料排行」 果菜汁還超越巧克力奶茶 ·愛喝奶茶小心喝進的全是油! 營養師曝「手搖飲陷阱」:無糖也可能糖分爆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病友群像/罹血癌免疫功能低下 「單株抗體」成為37歲業務新冠疫情中的浮木
新冠肺炎流感化時代來臨,正當多數民眾計畫來一場「報復性」旅遊,37歲的血癌病友丁先生眼神中卻充滿憂慮。造血系統異常的疾病特性,讓他體內的白血球嚴重不足,治療過程中多次感染,甚至差點喪命。為避免血癌復發,丁先生接受骨髓移植,導致免疫系統歸零重建,疫情期間,社區頂樓的空中花園,是他唯一能放鬆行走的地方。【延伸閱讀:防疫病友群像/罹癌免疫低下又遇疫情 抗癌鬥士被迫擱置留學夢】5次化療2次感染 明顯感受免疫功能低下罹癌前,丁先生是一家工業級標籤機廠商的「超級業務」,幾家南部知名科技大廠,都是他一人的客戶。事業取得成就,與妻子過著恩愛生活,寶貝兒子也剛出生。丁先生本以為理想的人生藍圖,會這樣持續下去。然而,2年前,年僅35歲的他卻在國內新冠疫情高峰期,被宣告確診血癌。「跟其他癌別不同,我們的血球數量會降得很低,低到完全沒有保護力。」丁先生說,罹病後,他明顯感受到免疫功能低下對生活、健康帶來的威脅。5次化療中,他就兩度發生感染。首次化療時,丁先生十二指腸發生感染,一度痛到休克,所幸經抗生素治療後迅速恢復。丁先生說,第五次化療時,他差點感染敗血症,「那是治療過程中離生死關頭最近的一次。」化療療程結束後,為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丁先生準備接受骨髓移植。經過配對,由符合移植條件的妹妹捐贈骨髓。「移植期間,還是要非常小心感染問題。」丁先生說,一次從移植病房前往接受放射治療的路上,為了避免接觸到空氣中的病菌引發感染,醫護人員把坐在輪椅上的他,用床單團團包裹。丁先生治療期間,正值國內新冠疫情高峰。在醫師的建議下,他在化療完成後接種了兩劑新冠疫苗。「骨髓移植完,相當於免疫系統歸零、重建,兩劑疫苗可說幾乎失去效用。」丁先生說,移植後為避免排斥反應,他持續服用免疫抑制劑,直到最近才停藥。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形,讓他時時暴露在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之中。家中擺滿消毒設備 關在房中足不出戶丁先生家中,消毒設備一應俱全,從常見的酒精噴霧槍,到日本進口的紫外線殺菌燈,他如數家珍。「最瘋狂的時候,我們每天都消毒家裡。」丁先生回憶,去年9月離開移植病房回到家中,一直到年底,他和妻子幾乎每天都要拿漂白水消毒家中所有會碰觸到的東西,他本人也足不出戶,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中,只在下午到社區大樓的頂樓花園走路運動;如果有家人來探望,也是全副武裝,進門後拿噴槍全身消毒,洗手更是不可避免。為了減少可能的感染源,原先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妻子,也在丁先生治療期間辭去工作。施打單株抗體 病友:較安心出門接小孩在醫師的建議下,丁先生在去年11月,施打指揮中心專案採購的長效單株抗體,希望彌補移植後免疫功能低下的空缺,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目前施打單株抗體將滿6個月,加上極其謹慎的防疫生活習慣,至今並未染疫。只是單株抗體施打6個月後保護力需要再補強,是否能再施打第二劑目前政府未有明確公告,丁先生說,現在他至少可以到幼稚園去接兒子,也能到公園走走,生活逐漸回歸正軌,在未知能否續打單株抗體前,已先規劃近期在醫師評估後施打第3劑新冠疫苗。癌團:3成5病友擔心接種疫苗保護力不足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過去三年台灣面臨新冠疫情威脅,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友,確實會比一般民眾擔心,許多癌友不敢外出,由於新冠疫苗機制是藉自體免疫產生抗體,進而形成保護力,對於治療中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癌友來說,是否施打疫苗是困難的抉擇。台灣癌症基金會與台灣病友聯盟曾針對病友進行一份「疫情困境調查」,其結果顯示,雖然近8成病友已完成3劑新冠疫苗接種,但仍有3成5病友擔心完成接種後,仍會有保護力不足的問題;此外,更有超過7成病友認為,疫苗保護力與自身免疫力高低有關。然而,並非每位病友都像丁先生一樣,知道自己符合指揮中心公告的單株抗體公費接種資格,補強免疫保護力。建立「被動免疫」保護力 助癌友回歸生活蔡麗娟表示,去年政府採購抗新冠病毒的長效型單株抗體,目前公費適用條件共有六項:1.曾在一年內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2.接受實體器官或血液幹細胞移植後任何時間有急性排斥現象3.曾在一年內接受 CAR-T 治療或 B 細胞清除治療4.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嚴重先天性免疫不全病患5.具有效重大傷病卡之血液腫瘤病患(淋巴肉瘤、何杰金氏、淋巴及組織其他惡性瘤、白血病)6.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且最近一次 CD4 < 200 cells/mm3 者。蔡麗娟說,長效單株抗體對免疫低下病人來說,是很好的支持,不必藉由自身免疫系統生成抗體,透過被動免疫直接給身體抗體的方式,提升疫苗之外多一層保護力,也化解病友心中的擔心和焦慮。在大環境朝向與病毒共存的情況下,她建議符合資格的病友與醫師討論後施打單株抗體,配合適當的防護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儘早恢復正常生活。至於未符合公費條件的病友,蔡麗娟建議可就個別情況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施打單株抗體,治療中的患者則應與醫師討論合適的施打時機。
-
2023-03-12 名人.好食課
抗氧化、抗發炎、調節血壓 一圖看懂春季8大當季蔬果營養功效
你的春天來了嗎?如果你常逛超市、菜市場,那你一定多少會注意到架上的蔬果也換了些新成員,到底春季有哪些當季蔬果,又有哪些營養,就讓好食課 Titan 林世航 營養師告訴你!.蓮霧:產季主要於11月至翌年2~3月,因為含水量高,成分有90%皆是水,所以熱量偏低,一顆大約只有35-40大卡熱量,可於運動後吃吃補水!.棗子:產季主要於11月至翌年4月,富含膳食纖維及鉀離子,可促進腸道蠕動,調節血壓及消水腫!.枇杷:產季主要於2-4月,所以也有俗話說枇杷主要產於清明節前後,本身富含維生素A,可幫助維持肌膚、黏膜健康,增強內在保護力。.桑葚:產季主要於3月後期至5月,桑葚於水果中算是鈣及鐵質較為豐富的水果,且具有花青素,可幫助身體抗氧化、抗發炎,幫助增強夜視力。.彩椒:雖然幾乎一年四季都可看到彩椒放於貨架上,營養師要開菜單也會很高興有彩椒(因為可以增加餐食色彩),但彩椒其實主要產季於於11月至翌年4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一顆200克的彩椒約含275mg維生素C(滿足人一日275%需求),可幫助提升免疫力,且有助於膠原蛋白合成。.蘆筍:蘆筍並非春天限定,但是產季從春天開始,一路從3月後期到10月都是蘆筍的產期,且因採收時間不同,會有不同顏色,如果是未出土即採收是白色,綠色及紫色則是有照到陽光產生的改變,鉀含量高,可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菠菜:如果你是大力水手的粉絲,那你一定知道菠菜是個好東西,菠菜主要產期於12月至翌年3、4月,具有豐富的鈣、葉酸、葉黃素,有助於孩童成長發育,也能幫助3C族愛護眼睛,減緩眼睛疲勞喔。.青花菜:青花菜在台灣全年都有生產,但11至4月為主要盛產期,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C及十字花科特有的植化素蘿蔔硫素,具有潛在預防癌症的功效。【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你的春天來了嗎?8大春季蔬果營養報你知!】
-
2023-03-10 焦點.元氣新聞
健康永續論壇/疫苗基金缺錢 六都盼中央攜手護母嬰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聯合報昨舉辦「二○二三城市健康永續論壇」,衛福部官員、六都執政團隊等代表齊聚一堂,討論疫苗接種、母嬰防護力等相關政策。六都衛生局長均認為,中央疫苗基金不足,以致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所建議的新疫苗無法納入常規疫苗。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將積極擴充及確定永續財務來源,照顧幼兒等脆弱族群健康。這場論壇與會專家包括莊人祥、國健署長吳昭軍、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及台北市副市長林奕華、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及六都衛生局長等。ACIP建議疫苗 多項未納常規「這場論壇是我國城市健康永續發展重要的里程碑。」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說,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聯合報於去年十一月發布「城市健康防護力指標報告」,調查顯示各縣市常規嬰幼兒疫苗接種率超高,但受限於預算,各縣市疫苗福利不盡相同,且ACIP建議的多項疫苗迄今未能納入常規接種。聯合報秉持健康永續,將繼續舉辦論壇,希望透過平台,促進全民健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指出,預防醫學可有效降低整體社會和醫療體系負擔,疫苗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式,也是人類健康大躍進的主因,六都衛生局長齊聚一堂,代表重視全民健康,更希望中央與地方齊心落實母嬰健康政策。黃玉成說,「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都是寶,應該健康存活。」政府提供多項重要的常規嬰幼兒疫苗,拯救了許多小朋友寶貴的生命,但仍有預防嬰幼兒急重症的疫苗尚未列入常規疫苗,希望六都代表交換意見、相互學習,齊心關心下一代健康。吳昭軍則表示,HPV疫苗男女都該接種,國中女生接種HPV九價疫苗為優先,未來逐步擴大。嬰幼兒未來餘命長 接種效益高哪些疫苗應優先列入常規接種?李秉穎表示,嬰幼兒未來餘命長,將為國家提升生產力,施打疫苗貢獻度佳,幼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帶狀疱疹疫苗,以及第二代肺炎鏈球菌為三大首選,其次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因為致死率高,嚴重危及長者及幼兒健康,國外已有新創疫苗,台灣上市後,也應列入常規接種。高雄市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新型疫苗價格昂貴,將形成「疫苗決策焦慮」,例如,如接種對象、接種意義及保護力有多少,較好方式為依照對於整體社會經濟影響,在既有預算下,優先排序。台南市衛生局長蘇世斌指出,除公費疫苗,很多疫苗也很重要,在納入公費前,民眾只能自費,就算市府努力籌措財源,補助弱勢和低收入家庭,但仍衍生出健康平權的問題,「錢永遠不夠」。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說,「疫苗要從預防醫學角度來看」,例如,台北市長者肺炎鏈球菌疫苗已經擴大到六十三歲,幼兒口服輪狀疫苗也是走在中央前頭先行補助,現正評估明年度針對國中男童施打九價HPV疫苗。面對疫苗捐款上受到法規限制,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亷表示,企業喜歡捐錢買車,其實很多善心人士願意出力出錢,「疫苗如同健康的坦克」,建議中央單位成立疫苗坦克基金再回饋到各縣市。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疫苗分成中央核准的公費及ACIP建議項目,但地方財源難以勸募,須有預算才能加碼,目前新北市以需要保護的脆弱族群為最先優先考量,例如,針對中低收入、原住民等弱勢幼童提供口服輪狀疫苗,希望中央盡快納入公費項目。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目前台中市有補助低收、中低收家庭兒童的輪狀疫苗,未來若有腸病毒、RSV病毒新疫苗問世,以台中市的財源,納入低收、中低收應不是問題,但病毒傳染不會挑孩子,疫苗接種不該被視為「福利」而排富,應該要全面接種,但這樣經費就一定不夠。放寬勸募限制 挹注基金財源針對疫苗基金不足的困境,莊人祥表示,目前每年疫苗基金(公務預算、菸捐、民間捐款)約卅四億元,如欲納入新疫苗,需解決經費問題,當務之急在於如何擴充並確定永續財務來源,疾管署將積極增闢官方財源。李秉穎建議,因政府財源不足,無法納入新疫苗,另外受限於法規,政府不能公開對外勸募,衛福部應重新解釋法規的適用範圍,放寬疫苗基金的勸募限制,並盼善心企業捐疫苗造福兒童。論壇四大共識 提升疫苗可近性歷經近四小時討論,黃玉成表示,獲得四大共識,包括擴大嬰幼兒疫苗接種為各縣市婦幼政策的重點項目、提高長者流感疫苗接種率,再者,對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的新創疫苗,如腸病毒或RSV疫苗,各縣市代表接受度相當高,另盼媒體多加宣導,讓經濟能力不錯的民眾踴躍捐款,讓疫苗基金更充裕。
-
2023-03-10 焦點.元氣新聞
健康永續論壇/新創疫苗導入 距APEC目標還有一段路
依據APEC生命歷程疫苗接種行動計畫指出,疫苗是世界上最重要,且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措施之一,六都衛生局長均認同新創疫苗的重要性,但台灣要達到APEC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聯合報今天共同舉辦「2023城市健康永續論壇」,邀請中央、六都市府團隊與地方政府衛生局首長討論各縣市因應母嬰防護力的相關政策。對於輪狀病毒、RSV等傳染病新創疫苗、預防策略的導入,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目前台北市已施行輪狀病毒疫苗接種補助政策,至於像RSV等傳染病新創疫苗、預防策略的施行,若實證醫學證據證明有效性、安全性,只要對民眾、嬰幼兒的確可以達到充分保護效果,即使暫時沒有經費,地方、中央政府也要盡力找尋財源,讓整體保護力更能向上提升。民眾多了解新疫苗 才能真心接受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表示,若要導入新創疫苗、傳染病預防策略,必須提升民眾相關知識,從Covid疫苗施打的經驗來看,民眾若能增加疫苗識能、了解到疫苗的效益,便會逐漸接受。以流感疫苗施打為例,去年接種人次曾達102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因此更要延續。對於新創疫苗,她認為,經過科學論證、臨床試驗,以及最重要的風險溝通,只要中央下達指令施打,地方就能配合接種。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目前台中市有補助低收、中低收家庭兒童的輪狀疫苗,未來若有腸病毒、RSV(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問世,以台中市的財源,納入低收、中低收應不是問題,但病毒傳染不會挑孩子,疫苗接種不該被視為「福利」而排富,應該要全面接種,但這樣經費就一定不夠,需要各方集思廣益,共同找出解方。期待疫苗政策一啟動 可永續造福全民健康兒童疫苗發展快速,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對此表示,像西太平洋地區較盛行的腸病毒疫苗,今年很可能就會有兩家上市,是否納入公費,值得關注。衛福部疾管署長莊人祥認為,預防接種的牽涉層面很廣,有賴過去與地方合作模式,才能不間斷共同推動民眾疫苗接種工作,維護全民的健康。若地方編列預算採購中央尚未推動的疫苗,衛福部疾管署樂觀其成,但要留意,預防接種政策一旦推動,不能任意中止,應於規畫時考量政策持續性,並確保財務永續,且事先評估退場機制,讓民眾真正受惠。
-
2023-03-10 焦點.元氣新聞
健康永續論壇/顧弱勢母嬰 新北「愛兒包」一條龍照護
台灣少子女化議題逐年加劇,2022年新生人口下降到13.8萬名,總人口連續三年呈現負成長,因此,每位出生的孩子都相當珍貴,如何完善照顧母嬰成為中央、地方政府重要責任。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除了最基本的免費搭車產檢、育兒袋等之外,針對弱勢族群特別是藥物濫用的孕婦也給予更細心照護。台灣疫苗推動協會、聯合報今天共同舉辦「2023城市健康永續論壇」,邀請中央、六都市府團隊與地方政府衛生局首長討論各縣市因應母嬰防護力的相關政策。出席活動的劉和然手拿出「育兒寶貝袋」,逐一介紹裡頭的兒童發展教育手冊、適性玩具。他說,手冊能了解小孩個年齡階段的身高、肌肉大小、發展程度,而玩具可以訓練小孩肌肉,甚至也有能夠邊洗澡邊看的書籍,這些只要是在籍的新北市民或在新北市出生的都會配送。他說,新北市的預算有限「需求乘以四百萬人,但資源要除以四百萬是非常稀少。」為此,要在現有條件下做到最好,目前母嬰相關政策包含弱勢族群各有16項,最基本的照護上推出「好孕專車」,只要媽媽在懷孕期間,就有28次、每次補貼200元的車費,就是要讓孕婦產檢免於舟車勞頓。他說,對於爸媽期待的公托,新北市今年達120座的公托,同時,也推出行動APP,隨時能記錄小朋友們的生活日誌、吃藥、上廁所及洗澡等紀錄,甚至也能拍照,每天都能觀察到小朋友的成長變化。幼兒的常規疫苗注射,劉和然表示,目前幼兒的常規疫苗注射,採多元、多面向及發放宣導品方式,達到更全面的覆蓋率,根據統計109年在3歲以下適齡兒童疫苗施打率達92.2%;在流感疫苗部分,102年起新北市便實施入幼兒園施打,去年就到450家幼兒園、2萬5千名3歲以上學齡前的小朋友施打,接種率達到57%。而幼兒口服輪狀疫苗,他說,新北市目前提供弱勢族群有二劑的補助,不過,他期盼中央針對口服輪狀疫苗能全面接種成為常規疫苗,才能讓孩童有足夠保護力。此外,新北市針對脆弱族群,像是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未成年小爸媽,以及藥物濫用孕產婦、特殊疾病患照護。劉和然舉例,弱勢家庭孕婦在坐月子、新生兒照顧、月子餐製作等,會給予120小時免費到宅服務,而1500公克以下的早產兒弱勢家庭會有全方位的照護,並且提供尿布、奶瓶、紗布等所有嬰幼兒所需物品的「愛兒包」,這些都來自於善心人士的捐款。劉和然也提到特殊的「送子鳥計畫」,這項照護是給視障者家庭的全方位服務,個案中,憲哥、純純是兩位視障者對於生育養子計畫相當猶豫,有了這項計畫,從孕前衛教、孕期、產後照護及育兒都獲得照護,這對夫妻更順利產下兒子金剛和女兒妍妍。
-
2023-03-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疫苗加一」 上路,十大QA 一次看!這幾個縣市施打可拿500元禮券
今天(6日)是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苗加一,解封安心」政策施行首日,指揮中心建議國民2023年都至少打一劑疫苗,這次活動為鼓勵民眾施打次世代疫苗,包括雙北、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等多縣市都端出500元禮券或等值衛教品的好康吸引民眾。元氣網整理「疫苗+1」 十大QA,疫苗資訊一次掌握。指揮中心指出,疫苗接種後保護力非永久,「疫苗加一劑」可提升預防保護力,尤其可有效降低染疫後住院、重症及死亡機率。行政院長陳建仁說,2022年Omicron進入台灣後,台灣有較多人感染,那階段全民打預防針的覆蓋率相當高,至今台灣新冠肺炎疫苗的覆蓋率,在世界仍是排名前端。不過由於疫苗接種20天後,抗體會逐漸消退,因此呼籲尚未接種疫苗,未完成基礎劑或1歲以上今年還沒接種過BA.4 、BA.5.次世代疫苗的國人都能踴躍接種,這樣才能得到好的保護。「疫苗+1」 十大QAQ1:活動實施期間?A:本次接種運動實施期間自112年3月6日至4月30日止,期間各縣市將增加接種可近性(如設置社區接種站等),民眾可於此期間踴躍接種。Q2:「疫苗加一,解封安心」適用對象?A:「未曾接種任何一劑」、「尚未完成基礎劑」及「6歲以上於今年1月1日起未接種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者。Q3: 「疫苗加一,解封安心」不適用對象?A:今年1月1日起,已打過BA.5次世代疫苗者。Q4:若在活動實施期間確診,後續還能打疫苗嗎?A:若於實施期間無法接種的民眾,後續仍可至各地方政府安排/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Q5: 曾確診可以施打嗎?A:接種疫苗時間須與確診日期間隔3個月、84天以上;若已打過至少兩劑,接種疫苗時間須與前一劑疫苗間隔3個月、84天以上。Q6:去年曾接種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這次可以「疫苗+1」嗎?A:可以,去(111)年接種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間隔3個月(84天)以上這,可再接種1劑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Q7:若符合實施對象,追加劑可選擇接種Novavax嗎?A:可以,Novavax疫苗核准適用年齡為12歲以上,亦提供民眾接種選擇。Q8:有哪些疫苗可以選擇?A:依照指揮中心上月底資訊,目前剩餘莫德納疫苗12萬7630劑、BNT 246萬7208(包括幼兒劑型136萬5610劑、兒童劑型94萬9450劑、成人劑型15萬2148劑)、Novavax 19萬9490劑、BA.1次世代疫苗89萬7650劑、BA.5次世代疫苗155萬3250劑。Q9:「疫苗加一」實施期間結束後,疫苗之後續規劃?A:目前接種作業為民眾接種追加接種雙價BA.4/5次世代疫苗,「疫苗加一」接種運動結束後,將再就112年後續接種作業進行評估,亦將參考目前國際間規劃以每年1劑、長者等高風險對象每年2劑之方向考量研擬推動。Q10:「疫苗+1」各縣市有什麼獎勵民眾接種活動?A:多個縣市都有提供特定族群施打可獲得500元禮券的獎勵,活動詳情依各縣市實際規劃為主:【資料來源】.疾管署官網「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專區
-
2023-03-0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壓力大 作息亂 易誘發皮蛇!超過「這年紀」罹患機率也大增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引起,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再度發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50歲以上有9成民眾都身帶皮蛇病毒,壓力大、作息紊亂的民眾更容易發病。帶狀疱疹好發於春秋 免疫力下降易誘發帶狀疱疹好發於春秋,患者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至新冠肺炎確診者,都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急性帶狀疱疹症狀表現為沿皮節分布單側、疼痛、水泡性皮疹,通常併發帶狀疱疹神經痛、眼部帶狀疱疹,甚至引發心血管與腦血管問題、皮膚疤痕、顱神經受累等症狀。黃玉成分享,他的太太、兒子因生活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因而罹患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屬老年疾病 超過50歲罹患機率大升「很特殊的是,帶狀疱疹算是老年疾病,通常年齡超過50歲,罹患機率就會急遽上升。而且,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會更嚴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年人,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帶狀疱疹病毒,這是由於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黃玉成指出,預防帶狀疱疹,除了正常作息、不要過度疲勞,及早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的關鍵。黃玉成建議,疫苗的預防效果仍十分重要,舊皮蛇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保護力約六成,保護效果可維持八年;新款皮蛇疫苗則為次蛋白疫苗,保護力約九成,同時配搭較強佐劑,五至六成施打部位紅腫疼痛、一成發燒,但適合免疫低下族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醫療.感染科
九成50歲以上民眾帶「皮蛇」病毒! 醫:帶狀疱疹壓力大時易發病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再度發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50歲以上有9成民眾都身帶皮蛇病毒,他自己的家人也深受其苦,尤其壓力大、作息紊亂的民眾更容易發病。「帶狀疱疹」免疫力下降時易發病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春秋,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50歲以上的過勞族群是高危險群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至新冠肺炎確診者,都是罹患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急性帶狀皰疹症狀表現為沿皮節分布單側、疼痛、水泡性皮疹,通常併發帶狀皰疹神經痛、眼部帶狀皰疹,甚至有心血管與腦血管事件、皮膚疤痕、顱神經受累等症狀。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曾表示,皮蛇很難早期治療,因為前幾天甚至前幾周,根本看不出是什麼病,等到水泡出現,才知道是皮蛇,這時候已經到了疾病中後期,就算吃抗病毒藥物,也只是讓水泡快點乾,對於神經痛的治療效果不好,沒什麼機會改善神經痛的痛苦。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更嚴重黃玉成分享,他的太太、兒子因生活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因而罹患帶狀疱疹。「很特殊的是,帶狀疱疹算是老年疾病,通常年齡超過50歲,罹患機率就會急遽上升。而且,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會更嚴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年人,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帶狀疱疹病毒,這是由於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及早接種疫苗是預防的關鍵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黃玉成醫師指出,預防帶狀疱疹,除了要保持正常作息、不要過度疲勞,及早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的關鍵。李秉穎表示,第一代皮蛇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保護效果不超過十年,平均保護力七成,第二代皮蛇疫苗保護效果超過十年,保護力也有九成左右。新型疫苗加入免疫佐劑,可以加強淋巴球T細胞反應,增強對於水痘病毒的壓制能力,缺點是局部反應比較強,大約有一成人打完會發燒,兩到三成會局部紅腫痛,但相較於皮蛇長期的劇痛,打疫苗的痛算很輕微了。延伸閱讀:‧美研究發現:50歲以上確診者 恐增加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別以為皮蛇不會找上你 感染「全身像螞蟻在爬」超痛苦‧免疫力低下易患帶狀皰疹 醫籲:50歲以上施打疫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2-11 醫療.新陳代謝
肥胖是一種病!蘋果型、梨型、沙漏型...你屬於哪種?營養師授10招減重小撇步
新冠肺炎(COVID-19)的疫情仍然持續中,這段時間以來疫苗接種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都關注的議題,「打了究竟有沒有效?」、「打了會增加什麼風險」之類的問題便是大家最為好奇的。先前就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肥胖者不僅較健康人更容易罹患新冠肺炎,且演變成重症以及不良的預後機率也更高。日前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杜思德也提醒,肥胖、內臟脂肪過高者,打疫苗的效果可能會打折扣,這也讓大家開始擔心自己是否也是肥胖的體位而影響疫苗的保護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大眾正視肥胖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根據衛福部統計,國人體重過重與肥胖的盛行率為45.4%,雖然上升的趨勢較前幾年已有趨緩,但比例仍在增加中,代表「肥胖」已經是我們必須好好正視與面對的問題。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Evelyn就來帶你認識一下什麼是肥胖?肥胖又會造成哪些問題呢?以及教你一些小撇步讓控制體重不再是難事喔! 肥胖的定義首先我們要認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WHO建議使用BMI來衡量肥胖的程度。BMI的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下表列出由BMI分類各種體位,在台灣,BMI介於24~27 kg/m2被定義為體重過重,27 kg/m2以上則為肥胖。範例:身高170公分,體重60公斤的人計算BMI計算:BMI=60/1.72 =20.76 (kg/m2) 3方法評估自己是否有肥胖的問題另外,我們也可以使用以下這些方法,來評估自己是否有肥胖的問題:• 體脂肪率體脂肪重量占身體總重的百分比,男性的正常體脂肪率為15~25%,女性則為20~30%,超過這個範圍就算是肥胖喔!• 腰圍衛福部定義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者為腰圍過大,意指腹部脂肪過多,罹患代謝相關疾病的風險也會變高喔!• 腰臀比腰臀比是由腰圍除以臀圍計算得來的,這個數值更能夠初步的看出脂肪分佈的位置,因此近年來腰臀比也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當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時就算是異常喔!肥胖的種類常見的肥胖依照脂肪分佈的部位不同有三種類型,而不同類型在減重時要著重的地方也不同喔!• 蘋果型蘋果型肥胖的特徵是脂肪通常堆積在腹部及腰部,主要為上半身的位置,體型就像是一顆蘋果一樣,通常男性肥胖屬於這個類型。蘋果型肥胖因為脂肪常分佈於內臟,因而容易提高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減重時應著重在「飲食控制」會更加容易喔!• 梨型梨型肥胖的特徵是脂肪通常堆積在腹部、臀部及大腿等下半身的位置,因體型類似一顆西洋梨而得名,通常女性肥胖屬於這種類型。梨型肥胖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雖不像蘋果型一樣高,但風險相較於一般人仍是比較大的,且仍會增加雙腿的負擔因此容易有靜脈屈張、關節相關的問題。而這類型的肥胖主要需要對抗「頑固脂肪」所以不容易減重,建議除了飲食控制外,最好著重在下半身的肌力訓練才更有效果喔!• 沙漏型沙漏型肥胖是蘋果型與梨型的綜合,常發生在停經後的女性身上。通常是本來就有梨型肥胖,停經後因為少了雌激素的保護,囤積脂肪的速度更快,造成上下半身都胖的狀況,內臟脂肪也增加,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增加了!沙漏型肥胖者減重時建議飲食控制與肌力訓練等運動並行,會有更好的效果呦!影響肥胖的因子造成肥胖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有些不單單只是熱量攝取過多的問題,可能還跟生活習慣、疾病…等等其他的原因有關係。在執行減重之前,一定要先知道造成自己肥胖的真正原因有什麼,才能正確的減重喔!• 遺傳參與人體體重調節的基因與神經因素很多都是受遺傳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會有「一家人都胖」的現象產生,當然這一部份也跟共同的生活習慣及環境相關,但遺傳也是決定肥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喔!• 飲食習慣經常過度飽食、三餐不定時、宵夜習慣、經常外食、偏食等等不佳的飲食習慣,常常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營養不均,也容易造成內分泌或神經失調,進而導致肥胖喔!• 活動量(運動)活動量多寡是決定每天熱量消耗的一大因素,在同樣的飲食攝取下,久坐不動的人熱量消耗低,容易造成熱量盈餘,體重也會上升喔!另外,運動有助於增加肌肉量,進而提高基礎代謝率,讓每天消耗的熱量更提高喔!• 睡眠習慣睡眠時間不足會影響飢餓以及食慾的內分泌調節,晝夜顛倒或是習慣晚睡也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造成脂肪堆積進而導致肥胖喔!• 疾病有許多內分泌或代謝相關的疾病都會造成肥胖,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多囊性卵巢等等,必需先改善疾病的狀況才有機會改善肥胖的問題。• 藥物有些藥物可能會影響體內的代謝系統而造成肥胖,例如:部分糖尿病藥物、類固醇等等。• 心理因素情緒及壓力因為容易影響內分泌以及個人行為,在失調的狀況下容易會導致肥胖。肥胖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衛福部公布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的結果,其中就有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肥胖確實造成了許多健康上的不良影響,WHO也提出了肥胖可能會提高罹患以下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主要為心臟病及中風)• 糖尿病• 肌肉骨骼疾病(特別是骨性關節炎)• 部分癌症(包括大腸癌、乳癌、肝癌、前列腺癌等等)而除了上述這些疾病之外,由於肥胖會導致體內代謝異常,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因此肥胖還有許多「併發症」,包括我們常說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或是近幾年很常聽見的「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除了跟生活型態相關,其實也都跟肥胖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有許多研究都證實,肥胖者只要能夠減輕5%~10%的體重(例如90公斤的人,減少5公斤),就能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也減少上述這些風險喔!此外,除了生理上的問題,肥胖可能也會導致心理上的影響,由於出現肥胖的年齡層已經越來越低,在心智都未發展成熟的孩童階段,體重過重以及肥胖的孩子可能會要承受許多同儕間歧視的眼光,甚至是到了成年後進入社會,仍有許多人因為身材問題而飽受冷嘲熱諷。種種原因讓肥胖防治成為現今非常重要的課題。減重小撇步-成功不再是難事相信嘗試過的人一定知道,減重必需非常有恆心毅力才能成功,除此之外還須具備正確的觀念,才能「健康的瘦」。許多人往往因為沒辦法堅持下去而放棄,導致體重一直停在原地甚至復胖,這邊就來教大家一些減重小撇步,讓你的減重之路不再看不到終點喔!1.設定「可以達成」的目標及合理的速度,每週以減輕0.5~1公斤為原則較適當,並將目標階段化,達成一個階段就可以給自己一些小獎勵,提高堅持下去的動力。2.選擇適當且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除了能夠事半功倍之外也要能持之以恆3.訂定「能夠執行的」飲食、運動計畫,太高難度或短時間內大幅度改變的計畫很容易造成執行上的困難導致失敗4.尋求專業的醫師及營養師協助制訂減重計畫及菜單,並詳細紀錄每日的飲食及運動狀況,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或偏方5.食用保健食品須選擇正確且經過認證的6.飲食相關: ✓ 三餐定時定量,且不偏重任何一餐,避免宵夜及點心 ✓ 細嚼慢嚥,增加進食的時長(最好超過20分鐘) ✓ 用餐順序可以將湯、蔬菜及水果往前擺 ✓ 學習拒絕親友遞來的非計畫內食物7.在可能過度進食的時間計劃做點別的事、培養新的興趣,轉移注意力8.保持良好的心情,並避免利用進食來抒發情緒9.充足睡眠,每天睡滿7小時10.同居者、親友間的支持及肯定很重要看完這篇文章後有沒有更認識肥胖了呢?將自己的身體保持在最好的狀態,才能讓疫苗發會最好的效果喔!如果你正在被體重問題所困擾著,也可以多看看我們其他的文章,由營養師帶你認識不同的減重飲食,一起來戰勝肥胖吧!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2023-01-26 養生.聰明飲食
草莓吃10顆=每日所需維生素C!「驚人營養價值」曝 營養師授1動作防吃農藥
天冷就是草莓季來了!冬天就是要吃草莓、採草莓,而草莓除了好吃、營養外,好處更是超多!雖然草美可說是水果中的皇后,不過還是要注意攝取,尤其原味就很美味,煉乳及巧克力醬少加一點,吃新鮮草莓也很幸福呀! 草莓熱量低 一份草莓這樣吃營養師高敏敏分享,一般常聽到的「一份草莓」約是小型草莓16小顆、中型草莓10小顆,每一次的份量就吃這樣,大約是60大卡、碳水15g。若以每100g的平均營養價值來說:熱量36kcal、碳水化合物9.3g、膳食纖維1.8g、維生素C 69.2mg、葉酸 82.8μg、鉀 199mg。草莓營養價值豐富 6大好處一次看而一顆小小的草莓,就富含了許多營養,像是:1.維生素C:增強保護力、對抗壓力、合成膠原蛋白只要吃10顆草莓就能達到成年人一天中對於維生素C的需求量2.葉酸:水果界TOP1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角色,也是孕媽咪必備的營養之ㄧ3.膳食纖維:幫助腸蠕動,使排便順暢4.鉀:利尿消水腫、調節高血壓但比較要注意的是草莓含鉀量偏高,建議腎臟病病友要控制攝取量5.花青素 + 鞣花酸:養顏美容、美白、抗氧化6.阿魏酸:保養及維持腦部運作 以及降低膽固醇要吃再洗 洗完馬上享用完雖然草莓好處多,但高敏敏提醒,因為草莓表皮的蛋白易引起過敏,因此容易過敏的人須避開過敏原,此外,一般人吃草莓前,也務必將草莓清洗乾淨,因為草莓是農藥含量較高的水果,建議:1.先浸泡3-5分鐘,使農藥溶解2.再以流動的水清洗,藉由水流帶走殘留的農藥3.要吃時再切除草莓蒂頭或腐敗部分,避免農藥從蒂頭跑進果肉4.洗好的草莓需立即食用完畢,因為碰過水會很容易爛掉延伸閱讀: ·草莓不是最毒!「台灣水果農藥殘留排行」出爐 剝皮水果要先洗再吃 ·「愛吃這7種水果」恐害牙齒黃!草莓、葡萄都中 醫授「1動作」秒拯救
-
2023-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月底宣布 室內免戴口罩
國內昨新增一萬八○二四例本土個案、三九○例境外移入個案,較上周同天下降二成多。因第三波疫情持續往病例減少的趨勢發展,指揮官王必勝說,預計一月底將宣布第二階段室內口罩解禁,等同口罩全面解封,但宣布後不會立即於二月起上路,而需要一段時間準備。專家則認為,即使不再強制要求戴口罩,脆弱族群仍應要戴緊口罩。不過,儘管第三波BA.5疫情已過高峰,但王必勝說,因死亡和重症人數是落後指標,接下來二到四周的死亡、重症人數恐仍會增加。針對指揮中心農曆年後將宣布室內口罩令解除,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說,室內戴口罩對新變異株的防禦效果有限,加上此波疫情已下降,目前社區自然防護力有望在一月底提升至六成,因自然防護力可阻擋小型聚會間傳播,不易引起大規模流行,至三月前疫情都將呈穩定,估計下波疫情會依照自然保護力的衰退而再起。不過,即使口罩令全面解除,陳秀熙說,脆弱族群仍具風險,呼籲脆弱族群只要在人多的場合都應該要把口罩戴上,降低被傳染機率。王必勝也說,未來疫情將起起伏伏,仍對高齡長者、小孩等脆弱族群造成威脅,呼籲符合資格者盡速接種次世代疫苗,今年也一定會針對脆弱族群提供第六劑追加施打。除本土疫情下降,中國大陸入境旅客採檢陽性率也創新低。一月十七日機場端陽性率降至百分之六點二、小三通入境陽性率百分之二點二;從採檢新制實施以來整體陽性率也降為百分之十二點三。王必勝說,這反映大陸疫情正在下降。對於外界擔憂的XBB.1.5變異株在美國占比已達四成,台大醫師李秉穎表示,不需對變異株感到緊張,新變異株出現只是感染人數會上升,但重症人數持平;易致重症是未接種疫苗或接種不到三劑疫苗者。
-
2023-01-17 醫聲.疫苗世代
擴大守備範圍!HPV疫苗能防癌,年輕病團籲補助青少男接種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過去被稱為子宮頸癌疫苗,目前台灣公衛政策也僅補助國中女性施打。然而,近年國內外醫學研究顯示,除了子宮頸癌,HPV亦與男性容易罹患的頭頸癌、口咽癌高度相關。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HPV疫苗能夠有效預防癌症,避免罹癌後的生理及經濟負擔,希望政府在關懷女性健康的同時,不要忘記男性族群。HPV病毒型別超過百種,國內的盛行型別為16、18、52、58;研究顯示,58型HPV病毒與子宮頸癌、頭頸癌均有關聯,且僅次於16型,是國內感染機率第二高的型別。劉桓睿表示,目前九價疫苗涵蓋的型別較四價多出了52、58、31、33、45五種。他呼籲,「應擴大守備範圍,防堵HPV感染導致的癌症。」衛福部國健署也在去年9月,把國一女性HPV公費疫苗改為九價;雲林縣則在2019年就開始為國一女學生公費施打HPV九價疫苗,為全台首例。過去民眾認為HPV只與子宮頸癌有關,男性為何要接種疫苗。然而,劉桓睿指出,男性也會經由性行為、口交與男男性行為等途徑感染HPV,不僅感染的機率較女性高,且男性較女性不易產生抗體,更難清除病毒,細胞癌化的機率也可能因此提升,導致增加頭頸癌、陰莖癌、肛門癌的發生機會。事實上,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係國際趨勢,已有超過23個國家提供男女不分性別均可公費施打。劉桓睿建議,青少年男也應該被保護,可以先從尚未發生性行為的國一男性開始,補助公費接種HPV疫苗。劉桓睿也透露,自己曾經計畫接種HPV疫苗,但疫苗的價格並不便宜。他期盼透過公費補助更多青少年、青少女接種HPV疫苗,在其成年後仍具有保護力,能夠降低罹癌機率;成年、已發生性行為的男女,也可考量自身經濟情況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伴侶。「HPV疫苗在公衛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防範癌症發生的同時,也減輕健保財務壓力。」劉桓睿表示,台灣年輕病友協會長期服務年輕病友族群,觀察到許多年輕癌友身為家庭經濟支柱,一旦罹癌不只身體承受痛苦,家中財務狀況亦面臨考驗。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希望,透過HPV疫苗達到癌症預防的效果,也能減輕健保在癌症新藥上的經濟負擔,緩解漸趨困窘的健保財務狀況,並避免年輕勞動力流失,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