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新聞.杏林.診間
搜尋
SARS
共找到
867
筆 文章
-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侯明鋒:抗疫持久戰 不能鬆懈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台灣現階段防疫成績優異,被譽為模範生,但清明假期四天連假各大景點湧現人潮,令人擔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侯明鋒說,「這會是一場持久戰」,台灣在這場防疫作戰,上半場打了好球,國人一旦鬆懈,形成防疫破口,恐掀起大規模社區感染。強化感控 醫院是最後一道防線侯明鋒指出,這場世紀防疫之戰最後一道防線在醫院,關鍵是第一線醫師及護理人員,為此,四月五日晚間,高雄附醫內部調查上千名員工旅遊史,十幾名員工需自主健康管理,多名有症狀的護理人員接受採檢。侯明鋒說,為了做好院內感控,急診必須嚴格把關,最近一、兩天急診就醫人數明顯增加,除了一九二二專線送來的疑似個案、出現不適症狀居家檢疫者,也有不少人因逛了景點、夜市出現呼吸道症狀而赴急診接受篩檢。侯明鋒指出,未來一、兩周各大醫院急診患者人數應會暴增,各大醫院應謹慎面對,國內負壓隔離病房、專責病房等醫療容量有其上限,一旦發生大規模院內感染、社區感染,醫療體系就可能被壓垮。抗煞專家助陣 打造緊密防護網十七年前台灣發生SARS疫情時,侯明鋒為高醫開刀房主任,他表示,那時醫療院所並未重視院內感染,以致醫界付出慘痛代價,不少醫護人員因此喪命。這次面臨新冠肺炎,許多當年在第一線抗煞的醫師、醫療人員居各醫療院所領導階層,有抗煞經驗也知道院內感控重要性,早就提前部署,擬定防疫策略,嚴格分艙分流。此外,指揮中心擬定作戰方針,曾參與抗煞的防疫專家如何美鄉、葉金川、蘇益仁等人貢獻心力,加上運用電腦科技資訊、健保資料庫串聯勾稽及民眾超高配合度,打造出緊密防護網,穩住陣腳。減害措施 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侯明鋒說,醫院採實名制管控人員進出,民眾必須保持社交距離、量體溫、戴口罩,儘管有些擾民,但種種減害措施才能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民眾應多忍耐,「前端多花精神,從嚴防杜,從公衛及經濟等角度來看,絕對是划算的」。侯明鋒認為,民眾仍可在細節處多加留心,例如,小吃攤販、餐廳店家多鼓勵消費者外帶,減少內用,不要坐下來用餐就可減少接觸傳染。硬幣、紙鈔也可能是傳染途徑之一,建議民眾防疫期間多以信用卡付費,商家則可針對硬幣紙鈔消毒殺菌,讓民眾安心。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中專家:新冠肺炎病毒會攻擊人體免疫系統
南華早報報導,美中兩國研究發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病毒會如愛滋病毒般攻擊人體免疫系統。這項研究已從20名新冠肺炎死者幾乎全毀的免疫系統中,獲得初步證實。這項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美國紐約血液中心及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將新冠肺炎病毒與實驗室培養的T細胞(T cell)給合,獲得這一結論。這項研究已於上週在「細胞與分子免疫學」期刊發表。根據報導,研究人員在20名死於新冠肺炎的解剖報告中,得到初步證實。經過分析,這些死者的免疫系統幾乎全毀,而他們體內器官遭到的破壞,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愛滋病的結合。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發現,屬人體免疫細胞要角的T細胞,成為新冠肺炎病毒的攻擊目標。病毒的基因進入T細胞後,奪取了對細胞的控制,並破壞T細胞保護人體的功能。但研究也得知,新冠肺炎病毒和愛滋病毒(HIV)有很大的區別是,HIV會在T細胞內複製,利用這些細胞進行病毒複製,產生更多的病毒;然而,新冠肺炎病毒進入T細胞後,並未被發現增生現象,有可能最後與T細胞同歸於盡。T細胞(T cell)由骨髓製造產生後,在胸腺內分化並長成不同亞型效應的細胞,因此以英語胸腺thymus的首字T而得名,扮演人體免疫細胞中的要角。在胸腺長成後,便分布在淋巴組織中,攻擊人體內的受感染細胞、癌細胞及移入細胞。
-
2020-04-1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公布通報郵件 陳時中嗆世衛:內行人講外行話
世界衛生組織(WHO)否認台灣去年底曾通報警訊,強調台灣未明確告知新冠肺炎有人傳人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公布當時通報內容,提及已告知武漢有七例非典型肺炎患者隔離治療,反嗆世衛說台灣未明講人傳人是「內行人講外行話」,呼籲世衛坦誠以對,積極處理,不要轉移焦點、一錯再錯。陳時中昨拿出去年十二月卅一日,台灣發給國際衛生條例(IHR)窗口的郵件,內容全文為「根據今日新聞媒體報導,中國武漢至少有七起非典型肺炎病例,當地衛生當局回復媒體表示,這些病例並非SARS;不過,檢體仍在檢驗中,且病例已被隔離治療。如果您有相關訊息可以與我們分享,我將非常感激」。陳時中說,我國當時收到這訊息時覺得非常奇怪,中國媒體提及這是非典型肺炎,但不是SARS,「我們清楚知道它是類似SARS,否則中國不會用這個非典型(atypical)肺炎的字眼,且說病患需隔離治療。什麼樣的病患需隔離治療,不言自明。」他強調,「任何公衛或任何醫師都明白,什麼樣的情況是需要被隔離治療」,對於世衛批評台灣沒有明示人傳人,陳時中表示:「那時候我們明示人傳人才叫做誤導訊息」。陳時中以台語形容WHO是「內行人說外行話」,並且反問「若隔離治療不是警訊,什麼才是警訊?」陳時中反問WHO:「如果不是會員國的台灣,都已經告訴WHO,身為會員國的中國,有沒有說?如果沒有說,這不是隱瞞,什麼才是隱瞞;如果有說,WHO這不是失職,什麼才是失職?」不過,有人質疑該封郵件是引述當時新聞報導內容,要求IHR分享資訊,且其中所謂非典形肺炎、隔離治療都是當時武漢衛生機關對媒體所言內容,要說台灣是以該信件向世衛示警,是否與內容差距太大?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表示,我方與WHO說法都應更謹慎,台灣之前發函給世衛組織信函,對涉及的個案範例,應以專業角度提供足以驗證、比對的說明,才能化解質疑。但WHO疏忽相關訊息,甚至在疫情爆發初期對可能發展判斷錯誤也是事實。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指出,今年一月十三及十四日,台灣專家前往武漢,當地衛生官員說沒有人傳人,但北京去的官員卻說「有限度的人傳人」,當時新聞報導也已知是有限度的人傳人。陳時中說,WHO漏掉我們通報的「cases have been isolated for treatment(病患被隔離治療)」,世衛只要把這句話清楚地告訴世界、世衛處理的態度如何,一切就很清楚了。
-
2020-04-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曾梓展:入境返台應集中檢疫
國內居家檢疫與隔離總數逾十萬人,社會成本高,台中市衛生局長、耳鼻喉科醫師曾梓展認為,目前政府做法是不分國籍,入境者都必須居家檢疫十四天,但對湖北返台的國人卻以「類包機」模式集中檢疫。他建議應一律集中檢疫,合理、實際且有效,民眾也放心。居家檢疫 民眾很不放心曾梓展說,從武漢返台國人,因為有高風險,社會大眾不放心,所以採集中檢疫。但現在歐美疫情,也是高風險,僅到居家檢疫,民眾也很不放心。除各縣市居家檢疫人數暴增,需動員里長、里幹事、警方、衛生局人員設電子圍籬防堵趴趴走,甚至到處抓人,耗費大量人力,民眾更擔憂居家檢疫者傳染給同住的家人、甚至社區。曾梓展指出,依移民署統計,目前入境人數每天不到兩千人,他建議防疫統一標準,讓返台者全數集中檢疫。這種做法社會成本較低、民眾也能放心、接受,且較合理,是實際的防疫作為。裁罰、就醫 耗很多人力曾梓展認為,居家檢疫最讓社會大眾不放心的是管控不易,尤其是居家檢疫者若與家人同住,同住者若未落實適當防護措施,例如戴口罩、勤洗手、消毒共用生活區域、保持距離,或垃圾沒有全數打包,檢疫期間隨家戶垃圾亂丟,都令人擔憂會成為破口。目前已有無症狀居家檢疫者導致同住者感染成為確診個案、同住者的職場、社區接觸者需檢疫、自主健康管理,人人自危。曾梓展指出,其次是居家檢疫者趴趴走,耗費大量社會成本。民政局動員里幹事每天打電話,一旦電話未接、電子圍籬出現異狀或有人檢舉,里長、警方、衛生所人員查證、確認到成案裁罰,都要耗費大量人力。台中市至上周,經採證已有七十四案趴趴走,其中裁罰四十八案,耗費多少人力、公文往返,還有已裁罰者不服訴願,或未繳罰金送交行政執行處等;就醫也耗費很多人力,若出現發燒、呼吸道疾病,以專責救護車接送到專責醫院治療,已出動卅趟次,其餘就醫則安排醫院透過視訊問診方式等。新冠肺炎 有流感化趨勢新冠病毒疫情肆虐全球,到底疫情會持續到何時?曾梓展說,很 多民眾在疫情爆發之初,都把新冠病毒想成同為冠狀病毒的「表兄弟」SARS,以為「天氣熱就消失無影無蹤」,其實不然。新型冠狀肺炎低致死率、高傳染率,有輕症,甚至無症狀,傳播速度也快,在演化過程中算是比較成功的。曾梓展認為,新冠肺炎有流感化趨勢,我們除了相信科學,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做好個人防護,從染疫個案分析,抵抗力弱易成為重症,建議作息正常、有運動習慣、飲食均衡等,再來就是期待疫苗研發,加上新藥研發,讓被感染者不致惡化為重症,等自身抗體出現,逐漸痊癒,新冠肺炎就沒那麼可怕了。
-
2020-04-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最原始病毒株來自美國?教授:數量和源頭是不同的
昨天(2020-4-10)晚上一位好友傳來一個當天發表在Youtube的視頻Scientists map COVID-19’s journey across the world(科學家繪製了COVID-19橫跨世界的旅程圖),而它的內容是前一天英國劍橋大學網站上的一篇文章COVID-19: 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provides ‘snapshot’ of pandemic origins(COVID-19:遺傳網絡分析提供了大流行起源的“快照”) 。今天早上另一位好友也用LINE傳來一個類似的相關信息,而住在澳洲墨爾本的侄女也傳來剛發表在《今日墨爾本》的文章剑桥溯源新冠病毒:存三大变异,最原始毒株主要来自美国和澳洲。這篇文章在短短幾小時內就已經有131個評論,而其中當然是有不少《你看,新冠病毒果然是源自美國》。這些當紅的資訊和言論都是針對一篇大前天(2020-4-8)發表的研究論文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SARS-CoV-2基因組的系統進化網絡分析)。由於這篇論文的作者主要是來自劍橋大學,所以該大學才會在網站上發表相關的資訊。可笑的是,劍橋大學網站上的這篇文章是有這麼一個副標題Study charts the “incipient supernova” of COVID-19 through genetic mutations as it spread from China and Asia to Australia,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研究繪製了COVID-19通過基因突變從中國和亞洲傳播到澳洲,歐洲和北美時的“初期超新星”)。而它的第一段是Researchers from Cambridge, UK, and Germany have reconstructed the early “evolutionary paths” of COVID-19 in humans – as infection spread from Wuhan out to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 using genetic network techniques(來自英國劍橋和德國的研究人員用基因網絡技術重建了當感染從武漢擴散到歐洲和北美時COVID-19在人類的早期“進化途徑”)。也就是說,劍橋大學的這篇文章在副標題裡說《COVID-19從中國和亞洲傳播到澳洲,歐洲和北美》,然後又在第一段說《COVID-19感染從武漢擴散到歐洲和北美》。那,為什麼偏偏就是會有人說《你看,這篇劍橋大學論文證明新冠病毒是源自美國》?事實上,不論是在研究方法上,或是在研究結論裡,這篇劍橋大學論文幾乎是跟另一篇出自中國的論文,一模一樣。這篇中國論文的標題是Decoding evolution and transmissions of novel pneumonia coronavirus using the whole genomic data(使用整個基因組數據解碼新型肺炎冠狀病毒的進化和傳播),而它是2020-2-21發表在中國的ChinaXiv預印本網站(請看新冠病毒源自美國,潘懷宗教授說的)。也就是說,英國和中國這兩篇論文的結論都是《新冠病毒源自中國》,但有心人士卻偏偏就是要把它說成《新冠病毒源自美國》。說得公平點,事實上英國和中國這兩篇論文都沒有真的說《新冠病毒源自中國》,而只是說世界各國的新冠病毒都可以追朔回中國。至於所謂的《起源》,我想,唯一的正確答案是《盤古開天》。有心人士之所以能大言不慚地說《新冠病毒源自美國》,主要是因為這兩篇論文都發現,最原始的A病毒株是在美國流行的主要病毒株,而稍微新一點的病毒株(兒子)則是在中國流行的主要病毒株。因此,他們就說,既然美國的新冠病毒是最原始的,所以美國就是新冠病毒的源頭。可是,這些有心人士卻偏偏不去看這兩篇論文都有說,A病毒株的確是源自武漢,但後來它的兒子卻反而取代了它,成為在中國的霸主。至於在美國,A病毒株則一直保持著優勢,沒有被兒子取代。也就是說,有心人士真正看到的就只是《數量》,而非《源頭》。在數量的比率上,原始病毒株在美國的流行程度是比在中國高,但這並不表示原始病毒株就不是起源於中國。眾所皆知,美國現在最多數的人種是白人,但你會說美國的原始人種是白人,而不是印第安人嗎?這種認知的錯誤,到底是邏輯上的問題,還是心態上的問題,有心人士自己應該心裡有數。原文:新冠病毒最原始毒株主要來自美國和澳洲?
-
2020-04-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港大研究:新冠病毒造病毒量高 又會隱身
香港大學與香港瑪麗醫院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造製病毒量三倍於SARS病毒,卻能如「忍者」般隱身。香港大學微生物及外科學系與香港瑪麗醫院昨天公布全球首例研究成果,指其合作研究中發現,透過人體外肺組織實驗模型,比較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感染人體情況,發現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的傳染性高,製造病毒量亦高出約三倍。研究中也發現,新冠病毒有如「忍者」般能隱身,即使病毒存量高,身體免疫系統未必有很大反應,亦未至於發炎,令身體未能產生足夠的干擾素阻止病毒繁殖,形容這是其很「犀利」的手段。而這一發現可解釋,為何病人的病毒量很高,卻沒有癥狀。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陳福和說,這次疫症傳播速度很快,且疫情期很長,民眾經常擔心自己是否隱形患者,「放假都不安樂」,而且在三至四個月內,全球已逾十萬人死亡。是以研究團隊想解釋,為何人傳人如此厲害?為何很多病人沒有癥狀,甚至在社區及醫院成爆發源頭?他說,研究獲得瑪麗醫院心胸肺外科協助,利用需要切除肺腫瘤的患者,在實驗室做感染的實驗,研究人員將肺組織切小很多份,可以直接比較新型冠狀病毒以及SARS冠狀病毒的情況。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香港出現第二波的疫情似有回落之勢,現在香港的抗疫要持續,按相關研究,單靠依賴出現發燒、咳嗽等表面病徵來斷症確診,是不夠的,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即使七月也不能回復到正常生活。
-
2020-04-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先戰勝恐懼!抗SARS醫護戰疫:做好防護
對於經歷17年前和平醫院(現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封院的醫護人員,只能用慘烈形容當時,雖有人性光輝面,更多的是末日電影裡才有的自私與獵巫。面對這次疫情全球延燒,較SARS更嚴重,讓風暴中倖存的醫護團隊更繃緊神經。2003年和平爆發院內感染,4月24日驟然封院,造成35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醫護人員。和平婦幼院區公共衛生護理長鄭鈺郿,照顧染煞的劉姓洗衣工遭感染,命撿了回來,但因大量類固醇治療,雙側髖關節壞死,一度走路30分鐘就腿軟。換上人工關節,她重返醫院投入社區護理,今年春節人力不足,還犧牲假期自願支援照顧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卻又重返和平婦幼院區,鄭鈺郿說,17年前她還是菜鳥護理師,染煞後受同事不少照顧,得知帶領她的護理長陳靜秋染煞病逝,驚訝、難過之餘,「總覺得上天讓我活下來,一定有其意義」。鄭鈺郿說,當年大家都很恐懼,很能體會新人面對新冠病毒的緊張憂慮,但現在的她知道,做好防護就不需擔心受怕,「沒人知道何時不會再碰上新興傳染病」,關鍵是用什麼態度面對。和平婦幼院區護理科主任劉翠瑤說,每天增加的確診數、相關案件處理,都是醫護的壓力,但抗過SARS的資深人員有種革命情感,有染煞護理師嗅覺受損,仍回到急診第一線,也有代班護理長因當年陳靜秋照顧,經驗傳承,讓跨科支援的內科護理師能快速上手。但劉翠瑤坦言,也曾有未支援新冠疫情任務的新進護理師,因家人擔憂、勸說而離職,讓她覺得「恐懼才是防疫最難關」。歷經封院的和平婦幼院區精神科主任楊志賢,新冠疫情延燒後也沒閒著,主動向劉翠瑤詢問護理師交班時間,為他們做心理建設。17年前封院期間,有SARS患者上吊自殺,一護理人員親眼目睹,驚嚇過度心智退化到像小孩,楊志賢還見過,有人因恐懼占房為王,只有供餐時才出來搶食物,根本是「末日電影真實版」,讓他驚訝人性理智的脆弱。但他也說,當年帶美國專家前往爆發院內感染的B棟時,見許多護理師冷靜值勤、堅守崗位,才被人性光輝面所拯救,「我決定繼續待在和平,這次也不會置身事外」。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灣模式成功防疫 專家:民主體制是關鍵
來自台灣、目前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研究員的邱貞嘉接受美國之音訪問,強調民主體制才是「台灣防疫」有效的關鍵,專制集權的領導人不相信數據,則是中國會隱瞞疫情的原因。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至今確診超過160萬例,死亡超過10萬人,與爆發疫情地中國相近的台灣,病例低於400起,死亡是個位數。美國之音今天特別以專文探究成功防疫的「台灣模式」。美國國務院日前將這個方程式稱為「台灣模式」,並表示將推動與全世界國家分享台灣防疫的成功模式。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發後來到美國,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擔任研究員的邱貞嘉,以個人身分接受美國之音採訪。原先在台灣高雄榮民總醫院擔任小兒科感染病主治醫師的邱貞嘉當年有過對抗SARS的經驗,她認為,台灣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即有效控制,最重要的成功原因有三,即專業領導、重視科學數據以及中央與地方協調。邱貞嘉說,這三項成功原因的前提,都是在民主的國家才會做得到,因為在專制的、集權的國家裡面,只要領導人不相信某一個數據,那就不用講了,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中國會隱瞞疫情的原因。邱貞嘉以媽祖遶境活動延後舉行為例指出,台灣的抗疫成效除來自於政府及時作為,更重要的是這些作為能夠得到民眾的配合。因為這項延後並非由政府決定,而是民意自己的決定,歸根究柢,她認為民主體制才是台灣防疫有效的關鍵所在。這種民主與威權體制抗疫的比較,外交部長吳釗燮日前對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演說影片也提到,台灣民主體制可以做到的防疫成果,正是對中國在國際上宣傳的威權治理才是最佳抗疫模式的最佳反證。有分析人士說,在美中兩國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爭議而使彼此分歧更為加深之際,被美國讚許的抗疫模式也成為美台強化關係的新媒介。「台灣模式提供與中國說辭不同的民主替代選項,證明民主體制也能夠成功防控病毒,無需採取威權體制的極端手段」,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倚維(Jennifer Chang)說,美國在表揚台灣模式之際,美台雙方也在加強關於新冠肺炎的合作與雙邊關係。張倚維在這一期(4月8日)的「全球台灣簡報」中說,中國正在利用新冠肺炎疫情的機會強化它的全球地位,希望透過提供疫情嚴重國家援助及散布假訊息來轉移對它自己處理疫情不當的指責,因此在國際秩序因美中分歧而日益加深下,中國在全球宣示它在新冠肺炎疫情領導地位的做法,反而促使美台關係更為緊密。邱貞嘉說,台灣應該將應對疫情的經驗與全世界分享,「不是為了要炫耀」,它不僅對正在抗疫中的國家非常重要,也是一種責任。不過在國際政治現實下,邱貞嘉說,多年來台灣卻受到中國的霸凌,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美國媒體報導大多只提韓國、日本和新加坡而不提台灣,因此4月7日,邱貞嘉將台灣抗疫做法發表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網站。邱貞嘉強調,台灣不僅是民主燈塔,也是活生生的明證,證明要控制一個新出現病毒,可以透過科學、技術及民主治理來達到目標,不需要實施任何嚴厲的措施。
-
2020-04-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沒有大意的本錢!醫警告「台灣面臨三危機」:國人開始鬆懈
新冠肺炎 (COVID-19)仍蔓延全球,目前台灣確診數來到382人、6人喪命,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9日指揮中心宣布確診增加一例,但官員各個面色凝重,陳時中指揮官更講了一句「台灣沒有大意的本錢!」謝宗學點出了目前台灣面臨的「三個嚴峻危機」。謝宗學在「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提到,指揮中心9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台灣只新增一例確診,但每個官員的臉色凝重,好像是暴增了30幾個的態度,甚至指揮官陳時中語重心長地說出「台灣沒有大意的本錢!」謝宗學表示,因為資訊透明的民主國家紛紛爆發疫情,才能讓肺炎病毒的真實威力顯示在世人面前「傳染力大於SARS,若超量病人壓垮醫療容額,致死率甚至比SARS高!」謝宗學指出,台灣現在面臨「三個嚴峻危機」一、世界各國疫情沒有趨緩的現象,中國繼續掩飾疫情拚復工。二、清明連假人潮群聚的危機,至少還要10天才能解除。三、國人開始鬆懈,街上看到不少人沒戴口罩。「我知道要每天維持高強度防疫的生活很痛苦,但要保有現在如常的生活模式真的只能這樣!」謝宗學表示最近遇到很多矛盾家長,清明連假帶孩子到人潮擁擠的景點玩,回來後孩子發燒生病,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匆忙到急診室看診、檢驗,只能眼睜睜看的孩子被採檢棉棒深入鼻腔或口腔深處用力刮,每個小孩都哭得唏哩哇啦,家長不捨得又難過,他很想當場問家長「明明疫情嚴峻,為什麼還要帶孩子出門遊玩,最後苦的還是孩子!」。最後謝宗學也想繼續呼籲民眾,繼續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不要參加群聚活動,不要到人潮擁擠的地方,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更是保護國家,因為台灣真的沒有大意的本錢!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研院找到新冠肺炎抑制劑 指揮中心:證實有效就量產
COVID-19(新冠病毒)新藥研發出現曙光,中研院今天宣布,找到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學術機構有突破研究非常好,但是不是完成相關人體試驗等,需要進一步了解。「我們也很希望相關試驗儘速完成,證實有效時很快量產。」中研院也指出,全世界對抗COVID-19新藥開發競爭激烈上,此項結果後續開發的藥物,將發展成抗新冠肺炎新藥。台灣在當年抗SARS所投入的研發,在國際具競爭力,在全世界目前治療上,依賴瑞德西韋與奎寧等非針對性藥物,更期待近期成為針對性新藥的選項之一。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新藥研發曙光 中研院找到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劑
COVID-19(新冠病毒)新藥研發出現曙光!中研院今(10)日宣布,找到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中研院表示,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在研發抗病毒新藥的任務再上層樓,在科技部與中研院長期經費支援下,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 又稱3C-likeprotease)抑制劑,並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及台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台灣第一位將新冠病毒分離出來的團隊)等團隊證實,此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10倍。中研院表示,在成為真正抗COVID-19新藥前,雖尚需經過動物及人體實驗,但可在短時間內找到候選藥物,這也顯示台灣在面對病毒短期緊急應變能力上的量能;有關新冠肺炎新藥的研發,奠基於17年前SARS專案的研究,集合了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台大化學系教授方俊民團隊的藥物合成、研究員梁博煌團隊建立的表現純化與快速篩選抑制劑方法、及王惠鈞前副院長解析SARS蛋白酶與抑制劑的共結晶結構。中研院也指出,全世界對抗COVID-19新藥開發競爭激烈上,此項結果後續開發的藥物,將發展成抗新冠肺炎新藥。台灣在當年抗SARS所投入的研發,在國際具競爭力,在全世界目前治療上,依賴瑞德西韋與奎寧等非針對性藥物,更期待近期成為針對性新藥的選項之一。
-
2020-04-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中研院合成新冠病毒抑制劑 效果再提升10倍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各界積極研發新藥。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抑制劑,並由台大等其他學研團隊證實,此蛋白酶抑制劑可在體外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當中最好的抑制劑對比已知的抑制劑強十倍。中研院表示,這項成果經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台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教授張淑媛等團隊證實,其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的能力,比既有的抑制劑強十倍。中研院說,國際目前依賴瑞德西韋、奎寧等非針對性藥物,這能成為近期針對性新藥選項之一。這項成果在成為抗新冠肺炎病毒新藥前,尚需經動物及人體實驗。不過但可在短時間內找到候選藥物,已說明我國在面對病毒短期緊急應變能力上的量能。中研院說,新冠肺炎新藥研發奠基於17年前SARS專案研究,集合了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台大化學系教授方俊民合成藥物、梁博煌團隊建立表現純化與快速篩選抑制劑方法,以及前副院長王惠鈞解析SARS蛋白酶與抑制劑的共結晶結構。院方也說,當年培育的博士生也投入抗新冠病毒的研發,如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郭致榮、中研院生化所任資深科學家李政忠、中研院化學所助研究員謝俊結,皆快速投入表現純化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也就是12個胺基酸異於SARS主要蛋白酶,並篩選出具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取得共結晶結構。
-
2020-04-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致譚德塞公開信 林薇籲台灣人理性勿落入圈套
WHO秘書長譚德塞指台灣對他人身攻擊,留學英國的台灣學生林薇發表令許多人叫好的公開信,她也表示,「切記不可用歧視性與挑釁的語言,反而讓有心之人有機會將我們引入圈套」。21歲、來自羅東的林薇曾是模擬聯合國會議主席及最佳代表,高二爭取到世界聯合學院(United WorldColleges, UWC)荷蘭校區就讀的機會,成為首名及唯一台灣學生,畢業後到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of Edinburgh)主修傳染病學(Infectious diseasesmedicine),目前大二,她也是非政府組織全球台灣醫衛總會(GTMA)青年委員會主委與台灣世衛外交協會成員。林薇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她昨天下午聽到譚德塞的發言,發現他把種族歧視特別提出來與台灣連結,這令她非常生氣。因為她從小在台灣長大,而台灣的多元尊重和進步價值一直是她非常驕傲,也是組成她認同的很大一部分。她表示,譚德塞身為WHO秘書長,卻在國際記者會這種場合,利用他的權力做出這種發言,對台灣和台灣人都是非常嚴重的傷害林薇表示,假如譚德塞是針對台灣加入WHO做出回應,還可以進行討論,但他卻是拿出台灣政府從來沒有提過的種族歧視,稱台灣對他人身攻擊,實在非常不妥。由於太過氣憤,林薇連夜準備公開信、錄製影片,一直到清晨5時才準備好上傳,一覺醒來後發現得到如此多正面迴響,她也有點吃驚。不過,她也表示,台灣人可以生氣,「但請不要忘記我們堅守的進步價值與尊重多元」。台灣可以溫柔的反擊,但「切記不可用歧視性與挑釁的語言,反而讓有心之人有機會將我們引入圈套。」除了這次製作影片之外,林薇也在請願網站Change.org發起連署,呼籲WHO即刻邀請台灣參加WHA及其他重要防疫會議,不得再將2378萬人民的健康棄之於不顧。她並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蘇格蘭分部的廣播訪問,讓外界理解中國聲稱照顧台灣、和台灣分享資訊及合作,其實是流於表面,實際上在SARS時期,中國甚至不願意和台灣分享病毒株資訊。林薇表示,SARS之後,台灣政府更謹慎,台灣民眾也都對當時歷歷在目,比較有警覺性,也能換取更多的配合,並有身為流行病專家的副總統陳建仁對大眾普及公衛知識,都是比較幸運的地方,否則以台灣和中國的交流程度,若是沒有控制,會讓台灣到處都是行動的病毒傳播器,後果不堪設想。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林恒毅:輕症未必要住負壓病房
台灣確診近四百例,以輕症個案居多,但各醫院仍採高規格收治模式,即使沒有症狀,患者也須住在負壓隔離病房,三天採檢一次,連續檢驗三次,均為陰性,才能出院。天主教耕莘醫院院長林恒毅提醒,如果未來輕症患者暴增,仍維持現有處置模式,國內醫療體系恐將崩盤。林恒毅觀察,不少輕症患者大喊「無聊」,整天被關在負壓隔離病房,不能活動,只能盯著平板、手機來追劇,認為疫情那有這麼可怕,但實際狀況確實比想像中還嚴重,因為「新冠病毒可是緊緊抓住人體器官組織,這一抓就是很久、很久。」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雖是同一家族,林恒毅說,「這個最新家族成員可是聰明多了」,人類被感染後,還沒出現任何症狀,就具有傳染力。臨床觀察發現,病毒進入體內後,牢牢抓住器官,想要徹底清除,必須花很久的時間,平均陽轉陰,長達三、四個星期。輕症全住負壓房 醫院負擔大林恒毅以「黏在手裡、很難甩掉」來形容輕症患者對醫院所造成的負擔,他說,目前全國僅剩幾百床負壓隔離病房可用,如果輕症人數暴增,而收治原則不變,全住負壓隔離病房,這一住就是近一個月,勢必造成醫院極大負擔。林恒毅指出,最近半個月來,指揮中心放寬篩檢標準,由醫師自行決定是否篩檢,國內篩檢數量逐日增加,找出不少輕症個案,雖然造成醫院負擔,但如果院內感控良好,配合隔離治療,只要數量不要暴增,相信就可安然度過這一波疫情。醫院若出現破口 疫情將擴散如果輕症人數眾多,且重症個案也隨著暴增,勢必超過醫療院所負荷,如同紐約、西班牙、義大利、英國等地,壓垮了最後一道防線,醫院出現防疫破口,疫情就會反轉直下,迅速擴散,林恒毅說,「這是最不願意見到的結果。」林恒毅警告,輕症患者應該愛惜生命,為了自己,更為了社會大眾,耐心住院,等到病毒全數清除。此外,指揮中心應隨著確診人數的變動,修正收治準則,一旦輕症患者突然變多,不一定非得住在負壓病房,可以轉至專責病房。至於重症患者,林恒毅表示,現階段並無特效藥物可用,僅能施以支持療法,給予症狀治療。臨床試用「紅黴素合併奎寧」,因副作用較高,而重症個案年紀偏大,且常有慢性疾病,因此,不見得適用這類組合用藥。十七年前,國內爆發SARS時,林恒毅擔任耕莘醫院胸腔科主任,親自診治SARS患者,當時好幾名耕莘醫護人員也被感染,住院治療,他說,「這是人生第一次覺得自己可能會陣亡。」但面對父母關心時,還是得裝沒事,內心異常煎熬。林恒毅說,新冠肺炎病毒恐將流感化,天氣一冷,就會捲土重來,而疫苗研發需要一段時間,如果又缺乏特效藥物,防疫過程將非常艱辛,國人應該做好長期抗戰準備。
-
2020-04-1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源於哪? 學者:不排除實驗外洩
新冠病毒究竟發源於哪裡?專家學者眾說紛紜。達薩克博士指出,病毒可能由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不知名的中間宿主傳給人類。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拉坎涅洛認為,可能遭蝙蝠直接感染。此外,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的布賴特則表示,不能排除實驗室發生意外洩漏的可能性。難找中間宿主根據《半島電視台》和《CNN》報導,去年12月疫情爆發之初,大部分的假設都是病毒源於武漢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據稱該市場有許多野生動物被違法販售。然而,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已在1月初爆發第1波群聚感染時被撲殺,整個市場也被強制關閉和消毒,因此尋找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難上加難,雖有研究指向穿山甲,但證據不充分。「現在已非常確定新冠病毒來自蝙蝠,但不確定是哪一種。」在中國研究超過10年的「病毒獵人」達薩克博士表示,蝙蝠可能感染某一種農場動物再傳給人類,他也提到,華南海鮮市場不僅動物種類繁多,地上更遍布動物的排泄物和血,大人和小孩都在那裡生活,成為病毒傳播的絕佳環境。然而,《刺胳針》的一篇論文指出,最早的41個案例中約三分之一並沒有到過華南海鮮市場。哥倫比亞大學微生物學教授拉坎涅洛也認為,「零號病人」可能在前往市場前已遭感染,由於許多農夫都會去蝙蝠洞蒐集蝙蝠糞便來施肥,有可能在過程中被感染。實驗室意外?此外,也有不少專家指向實驗室意外外洩的可能性。這一說法曾被WHO秘書長譚德塞斥為陰謀論,但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的實驗室主任埃布賴特指出,「實驗室意外」在現實中確實有可能發生,無所謂陰謀論。過去新加坡、台灣也曾發生SARS病毒外洩的事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領導團隊在過去10年內蒐集不同蝙蝠體內的病毒,建立亞洲最大的病毒資料庫。儘管武漢病毒研究所屬於最高的生物安全等級(第4級),但冠狀病毒向來被認為不會空氣傳染,因此在實驗室並不要求全套的隔離衣和消毒作業。不過石正麗曾表示,新冠病毒不符合實驗室蒐集到的任何病毒樣本。【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稱貓咪易染冠狀病毒 WHO將調查寵物染疫案
根據今天發布的研究報告,貓咪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狗似乎有較強抵抗力;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將密切關注病毒在人類與寵物間的傳染情況。路透社報導,這篇研究報告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網站,發現雪貂也會感染SARS-CoV-2。然而,研究人員發現,狗、雞、豬與鴨子都不太會感染病毒。SARS-CoV-2是引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病毒學名。這項研究目的是在辨識哪些動物容易感染病毒,以用來測試對抗COVID-19大流行的實驗性疫苗。2019冠狀病毒疾病自去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爆發以來,已在全球造成超過8萬3000人死亡。SARS-CoV-2據信是從蝙蝠傳給人類。除了少數的貓咪與狗狗感染病例外,沒有強烈證據顯示寵物是帶原者。美國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一隻老虎與染疫的動物園管理員接觸後,出現乾咳與食慾不振症狀,5日經篩檢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這項研究報告是根據1月與2月在中國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試圖從鼻腔引入病毒粒子以讓動物感染時,發現貓咪與雪貂很容易感染。他們也發現,貓咪可透過呼吸道飛沫讓彼此感染病毒。染疫貓咪的嘴巴、鼻子與小腸有病毒。暴露在病毒中的小貓,則是肺部、鼻子與喉嚨嚴重受損。研究報告作者寫道:「觀察SARS-CoV-2在貓咪體內的發展,應該被視為是在協助根絕人類的COVID-19。」在雪貂身上,病毒是出現在上呼吸道,但不會引發嚴重疾病。抗體試驗顯示,狗比較不會感染病毒,研究人員也沒有在接種過疫苗的豬隻以及雞鴨身上發現病毒株。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Hospital)傳染病專家庫里茨克斯(Daniel Kuritzkes)說:「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時,麝香貓被指是可能將病毒傳給人類的傳播媒介之一,這點很有意思,也不太令人意外。」他說:「這些數據支持COVID-19患者應與他人保持距離的建議,不只要遠離其他家庭成員,也要與寵物保持距離,以防把病毒傳染給寵物,尤其是貓咪或其他貓科動物。」世衛今天表示,正與夥伴合作,以密切關注寵物在這場公衛危機中的角色。根據目前的證據,世衛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 Kerkhove)在記者會上說:「我們不認為牠們會傳染,但我們的確認為牠們也會被染疫者感染。」世衛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呼籲民眾不要因為疫情而報復動物。他說:「牠們是有自身權利的生命,應該受到和善對待與尊重,牠們跟我們其他人一樣都是受害者。」
-
2020-04-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陳建仁受訪BBC:協助英國自台灣採購重要防疫物資
副總統陳建仁今天表示,台灣承諾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援包括英國在內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也正積極協助英國政府自台灣採購重要防疫物資,保護在前線的英國醫護和人民。陳副總統上午以視訊方式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Newsday」節目專訪,分享台灣防治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經驗及回答有關國際合作抗疫等提問。總統府傍晚發布新聞稿指出,陳副總統首先祝英國首相強生早日康復,英國人民平安順遂。陳副總統說,台灣採取許多抗疫措施,總統蔡英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協調整合各部會,包括迅速發布旅遊疫情警示、優化邊境檢疫、加強14天居家檢疫等。主持人詢及,各界讚賞台灣對疫情的快速反應,台灣從過去的疫情中學到什麼。陳副總統說,從過去的疫情中,台灣了解迅速反應非常重要。台灣防疫體系基本上是建立在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等概念上。陳副總統表示,上次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過後,台灣全盤檢視並修訂傳染病防治法,建立傳染病防治指揮系統,強化邊境檢疫量能,建立多元傳染病監視系統,加強人口密集機構的症狀監視等。談到台灣如何協助其他國家,陳副總統說,蔡總統4月1日說,台灣可以幫忙,而且台灣正在幫忙。在各國急需協助的此刻,基於人道考量,台灣絕對不能袖手旁觀。陳副總統表示,台灣正積極加強與各國的防疫合作,並願意在口罩、藥物及技術等3項目,對國際社會提供協助。台灣承諾捐贈1000萬片口罩,支援包括英國在內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人員,也正積極協助英國政府自台灣採購重要防疫物資,保護在前線的英國醫護和人民。美國與台灣已公開簽署一份合作文件,也希望與英國一起合作抗疫來保護世界各地的人民。
-
2020-04-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肺炎如何自保?前和平醫院護士的封院回憶:口罩洗手外,最重要的4件事
編按:武漢肺炎(COVID-19,正式名稱: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暫時尚未看到盡頭。在此不確定的危機中,我們當如何自處?SARS風暴時的和平醫院封院事件,造成員工與院內民眾超過百人感染,數十人死亡,是台灣防疫史上被視為失敗的重大事件。50+讀者陳蓉心,當時是和平醫院被封院隔離的門診護士。曾經歷「離死亡最近」的恐懼,她從中學習到什麼?她提醒了我們除了口罩、洗手外,還有更重要的事。背景:2003年3月,SARS在疫情已經在中、港地區擴大。4月20日台灣曾舉辦全球第一個SARS國際研討會,當時政府還很自豪保有「零死亡、零輸出、零社區感染」的「三零」紀錄。未料,4月24日即爆發和平醫院封院事件。2003年,我在和平醫院的胸腔科擔任個案管理師。當時醫院隱匿消息,所以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有SARS。記得在封院的前幾天,主任突然和我說:「這段期間不要來上班。」當下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要來上班?其實是主任已經知道了,才這樣勸我,但因沒有原因,無法說服我,所以我還是去上班。結果,平日很溫和的主任突然生氣:「我命令你立刻回家!」後來才知道,原來主任是為了保護我們。 大約2、3天後,看了電視才知疫情已經很嚴重,新聞跑馬燈公告所有和平醫院的員工一定要回去醫院封院隔離。其實想想很殘忍,不管有感染的、沒感染的都關在同一個醫院裡,每個人都會覺得害怕。但若沒有回去,幾乎是觸法,會有管區警員來家裡把人帶到醫院。當時緊張死了!我很擔心警察一來,驚動鄰居,會影響公公婆婆老人家的生活,於是把用品匆匆收拾,去已封院的醫院報到。 當下的感覺?想著我的孩子還這麼小,才8歲和10歲,出門前我忍不住和先生抱頭痛哭,因為不知道這一去,是否會就此離別。 以為要和家人永別:我曾經歷的SARS封院回憶 一開始時,大家根本都不懂。照顧感染者的一線的醫護人員,當時甚至還沒有隔離衣,都只穿著簡陋的雨衣。 和平醫院共有2棟建築,A棟為沒染病的人住的安全區,B棟是已染病者的危險區,但情況很亂,一開始2棟仍是流通的,並沒有分隔,大家都怕死了。便當送到兩棟之間的連通道,很多便當都放到餿掉了,寧可餓肚子還是沒人敢去拿。 我和2個同事被隔離在A區一間健保病房,隔離的措施是被要求三餐量體溫、並24小時戴N95口罩,連睡覺都不能拿起。我戴到臉都長滿了疹子。 當時的生活像坐牢,有人稱為「和平監牢」,沒有電視,那時也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上網,也不能走出病房,且3個人必須要保持距離,幾乎身體不太能動,有人自殺的消息,我是出院後才知。那時非常孤單無助,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一直打手機給先生和家人,才2週電話費就打了1萬多元。 如今想起來還很難過的是,小孩子想媽媽時,他們見不到我。老公就只好每晚帶著2個小小孩,偷偷到醫院後面的巷子裡來看我,其實隔很遠,只能往上看窗戶,我就隔著窗戶看他們,這樣就滿意了,沒有話語,就是一直哭。 從和平醫院隔離,至基河國宅再隔離,總共22天,度過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事情結束後,家人不允許我再從事護理工作,於是我辭職了,聽說好幾個同事也是這樣,我們從未再接觸曾經熱情的護理工作,那年我33歲。 心安,而不是心慌:我學習到的4個防疫自處之道 現在武漢肺炎疫情會擴大到什麼程度,還沒人知道,社會人心惶惶,看到搶口罩、衛生紙或各種假消息的新聞,實在很感慨。目前的防疫,大家會著重在口罩洗手或各式秘方,我雖然只是一個曾經擔任過護理人員的人民,但經歷過離死亡最近的的SARS封院,我學習到幾件目前媒體上較少談到的心理層面重要功課: 最好的面對疫情的態度,不是心慌,反而是心安。我們應該要謹慎,但不是恐慌,恐慌其實更不利防疫。 第一、要信任當時在醫院,每個人都會懷疑對方染病,只要有一個人輕輕的咳嗽,大家都會嚇個半死,就很可能被排擠。於是我們3個室友就相互說好,我們一定要彼此信任。有人咳嗽,說她是喉嚨乾、或是嗆到,我們就相信她,讓自己不要過度擔心,其實因為這樣,我們才共同度過那段痛苦的日子。試想若天天在猜忌中,自己會好過嗎? 信任與接受,有助於心的安定,無論是政府的決策、疫情的變化,就是理性的信任,冷靜的因應。因為身心是一體的,當自己處於憤怒或過度恐懼中,心理狀態絕對不會好,免疫力也不會好。 第二、保持信心有件大家比較不知道的事,SARS封院期間,我們每天最期待的一件事是:近中午時,聽葉金川(時任台北市衛生局長)的院內廣播!葉金川被稱為是抗煞英雄,除了他進駐並且做好隔離AB區控制了疫情外,有個很少被外界被提起、但是很重要的關鍵是:他的說話方式。 他會報告今天又有誰退燒了,誰已經康復了,今天有了哪些改善,明天有什麼計畫,這些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定心丸,讓我們至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會死。當大家聽到:「早安,我是葉金川」時,彷彿聽到一絲希望。很好笑的是,有時他遲到了幾分鐘,我們都會很擔心,會不會連葉金川都感染了?結果,他遲到會報告原因,我們才鬆一口氣。當時因為大家內心穩定下來,院內才不會有暴動。 現在很多人會傳武漢一些非常可怕悲慘的故事,大家愈看愈怕,造成假消息流傳或物資搶購,仔細想,到底有何好處?我覺得這社會應該多報一些正面康復的訊息,增加大家的信心。社會面臨危機與脆弱時,每個人內心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記得給醫護人員正能量很多擔任一線的醫護人員非常很辛苦,願意冒著風險工作,是因為救人的使命感,據我所知當時很多同事甚至躲起來哭,也要把工作做好。社會上一定要多給她們支持的力量,因為他們是社會的重要防護線,不能垮。 我曾經擔任小孩學校的說故事媽媽,當被封院時,小朋友們竟然全班發起每個人寫一張卡片,透過院方送進來鼓勵我,用注音、稚嫩的字體加油打氣,還有人寫:「要我一定要再回去,說故事給他們聽」。我看了不住流淚,內心突然生出很大的力量,想著:「我一定要活著回去!」結果,正能量的力量真的超乎想像!出院後,我自此覺得時常感謝與稱讚他人,真的是很棒的事。 第四、做好自身健康管理的決心武漢肺炎目前的致死率,相對還沒有那麼高。其實各種病都一樣,自己的健康與免疫力,還是最重要的。經過那件事後,我很著重運動,以前很緊張的事,現在也盡量讓自己放鬆、放下,避免過大的壓力影響免疫力。身體好的人,自然就不怕病毒。 防疫如抗癌!別忘了心的力量 在和平醫院之前,我曾經服務過長庚與和信的癌症病房,負責打化療,得到很重要的學習,看過那麼多癌症病人,我認為信心對於抗病是非常重要的。當病人沒有信心時,給他再好的藥有時都是枉然。 面對武漢肺炎也是一樣,雖然恐懼一定會有,但是真的不應該恐慌,但當內心穩定而平靜時,其實對身體健康才會真正有益,免疫力才會好。 在我們急於做許多防護措施時,別忘了一個更重要的防護:心的力量。 原文:武漢肺炎如何自保?前和平醫院護士的封院回憶:口罩洗手外,最重要的4件事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衛院快篩試劑15分鐘知結果 最快三個月內上市
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今(8)日指出,兩院共同合作開發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預計15分鐘內就有結果,最快在三個月內上市。國衛院表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與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利用過去抗SARS病毒抗體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投入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的開發工作。國衛院表示,將徵求具備快篩試劑研發生產製造相關經驗的上下游廠商,並進行技術移轉,希望接棒廠商能快速完成產品之後續開發,讓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即早上市,盡快投入防疫的前線工作。目前所開發之雛型已能辨識實驗室培養之新型冠狀病毒棘蛋白(spike protein)。當滴入檢體後,測試線與對照線皆會顯現,也就是呈現二條線時判定為陽性;如果只有呈現一條線(對照線)時,則判定為陰性。整個測試時間,預計可在15分鐘內完成。初步結果顯示此快篩試劑雛型,對其他類型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229E、NL63)、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A型流感病毒(H1N1、H5N1、H7N9)等呼吸道相關病毒及腸病毒(EV71),都不會有交叉反應。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他們一心守護,值得您一信守護」寫下相遇的美好經驗 記錄護助故事
從每個人的出生到臨終,從過去的921地震、SARS、八仙塵爆,到現在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護理師們常都是最接近病人的醫療人員。衛福部邀請國人都來寫封信給你記憶中的護理人員,一起記錄那段美好的「護助」故事。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是為了特別紀念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的200年誕辰。為響應世衛日主題,衛福部發起「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響應,將2020年訂為台灣「護助」年,從「護信」開啟社會對話,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幫助世界。護理總是與人生的重要階段環環相扣,陪伴每個人的左右,從岀生、年老、疾病到安寧,常都有護理人員的陪伴,而每一次的病護故事,都是獨特的。所以,蔡淑鳳說,她邀請民眾參與「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寫下生命中曾與護理師相遇的美好經驗,用一段簡單的話,向護理台灣隊致意,藉著動人的故事的串接,在此世界防疫時刻,全民來記錄台灣護理的印象。蔡淑鳳說,讓我們的支持,成為醫護人員最堅實的後盾,也讓台灣護理被世界看見。寫封信寄給台灣南丁格爾活動昨日推出,一個下午衛福部照護司就收到近七千封的「護助」加油打氣信件。我們節錄刊出以下3封信,向護理人員致意:●面對未知恐懼的第一線,卻沒有任何撤退的主張,回想每一次發生災難時,你們那跟病人一起度過的日子,只能說,身為醫護人員的你們實在很偉大,因為我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形容你們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大愛。─來自宜蘭縣的謝謝你們●妳們猶如背著武器守在台灣前線的溫柔戰士,扛著重任成了我們希望之光。台灣有一道堅強、柔韌、責任的醫療防禦線,是妳們從北到南攜手搭建。未來,能拿下口罩讓彼此看見微笑,都是你們辛苦功勞。─來自台南市的心●謝謝你們站在防疫的第一線,除了任勞任怨,還必須冒著染疫的極大風險,守護住台灣的健康。感謝所有的護士人員,你們是永遠的南丁格爾、觀音菩薩。─來自桃園市的Fay※活動網址:https://taiwancanhelp.com.tw/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周桂田:決策盡早擴及社經倫理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以歐美境外移入為大宗,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發現,疏於評估中國航空旅客移動密度的疫情風險,是導致現在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增的重要因素。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走向封城、失業和蕭條,建議應及早將風險評估和決策面要擴大至社會、經濟、倫理面向,並建立善用社會網絡、深入社區的風險溝通模式。中國航空旅客 與疫情正相關周桂田說,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三月初發表研究,以二○一八年農曆新年後至四月,從中國大陸飛往世界各國的旅客人數,推算今年未進行旅遊限制的傳染病風險。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根據這篇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數據,發現各國疫情嚴重度,與該國的中國航空旅客密集度高度正相關。跨國移動軌跡 有助防疫決策周桂田分析,「跨國移動軌跡」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疫情風險評估參數,也是全球在對抗新病毒過程中得到的重大啟示。指揮中心現在要預防更大規模的動盪,應善用「網絡治理」,納入民間、學術單位量能,取得包括跨國移動、政治、社會、經濟等多面向大數據,才有助於動態決策模式的運作,更快速且具前瞻性。周桂田表示,聯合國在三月底對全球即將面臨的大蕭條提出預測模型,預估大多數產業都面臨重大衝擊,社會穩定性也大受動搖,周桂田呼籲台灣應盡快進入「風險治理2.0」的階段。周桂田說,「風險治理1.0」是歷經對抗SARS的慘痛經驗成果,這次已幫助台灣達成不少專業和務實的防疫成就,但仍集中於醫療和感控兩大面向。周桂田提醒,疫情擴散必然衝擊全球社會政治經濟,將引發經濟蕭條、失業、倫理、性別、不平等問題,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台灣也無法倖免,因此台灣的決策體系除了醫療和感控,迫切需要其他層面的專業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面向 宜納多元領域建議台灣應成立「社會經濟與倫理委員會」,納入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等多元領域,風險評估面向要擴及醫療和感控層面,做出建議,並交給決策者參考。同時,善用各行政層級與社區、民間量能強化風險溝通,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社會團結等。例如台灣若疫情擴大有可能會走向封城,該怎麼做,都應該先談。周桂田表示,疫情之下,國際上已出現家暴增加、失業自殺等動盪不安情形,台灣要盡快開始善用社會專業網絡和公民網絡,建立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廣泛的風險溝通,強化更多層面的配套和認同,盡早建立承接疫情衝擊的社會學習曲線。
-
2020-04-08 科別.精神.身心
健康保衛站/「四安」靜心 度過疫情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風暴未歇,國內確診人數攀升,焦慮、不安感蔓延。衛福部台東醫院諮商心理師周牛莒光提出「四安療心」,包涵安頓、安心、安在、安全對策,讓心平靜,度過疫情危機。周牛莒光說,日前一位民眾求診指出,他在早餐店卡痰咳了兩聲清理喉嚨,鄰座客人立即閃開,讓他有些錯愕、尷尬,心想「我到底做錯什麼」,現在外出不敢咳嗽,深怕別人的異樣眼光。「這些行為都是恐懼和焦慮造成!」周牛莒光說,面對未知病毒的不確定感、SARS時期遺留的創傷、流行疫情造成的集體焦慮等,都是構成不安的因素。他提出「四安療心」自我心理療程,首要是安頓,減少外出,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安頓生活,好好整理居家環境,讓心情愉悅。安心則是在家自我防疫,獨處時間增加,一旦想起疫情感到焦慮,可以深度、緩慢呼吸,體會胸腔慢慢擴大的生理感覺,讓內心安靜下來。安在則是趁這一時機好好陪伴家人,以往因工作壓力或交際飲宴多,無暇陪伴家人,可以在家好好吃頓飯,凝聚家庭情感。安全是需要外出或參加活動時,戴口罩、常洗手,保護自身安全。周牛莒光建議,長期宅在家不出門難免心情鬱悶,讓心情放鬆,保持運動習慣,是調劑身心、增強免疫力的好方法。
-
2020-04-08 新聞.杏林.診間
想要謝謝為疫情辛苦的護理師 這件事你一定做得到
從每個人的出生到臨終,從過去的921地震、SARS、八仙塵爆,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護理師們常都是最接近病人的醫療人員。衛福部邀請國人都來寫封信給你記憶中的護理人員,一起記錄那段美好的「護助」故事。衛福部照護司長蔡淑鳳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20年訂為「國際護理助產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Nurse and the Midwife),是為了特別紀念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的200年誕辰。響應世衛日主題,衛福部發起「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響應,將2020年訂為台灣「護助」年,從「護信」開啟社會對話,讓我們一起守護台灣,幫助世界。護理總是與人生的重要階段環環相扣,陪伴每個人的左右,從岀生、年老、疾病到安寧,常都有護理人員的陪伴,而每一次的病護故事,都是獨特的。蔡淑鳳說,她邀請民眾參與「護助之年,護信之約」活動,寫下生命中曾與護理師相遇的美好經驗,用一段簡單的話,向護理台灣隊致意,藉著動人的故事的串接,在此世界防疫時刻,全民來記錄台灣護理的印象。蔡淑鳳說,讓我們的支持,成為醫護人員最堅實的後盾,也讓台灣護理被世界看見。寫封信寄給台灣南丁格爾活動昨日推出,一個下午衛福部照護司就收到近七千封的「護助」加油打氣信件。我們節錄以下3封信,向護理人員致意:•面對未知恐懼的第一線,卻沒有任何撤退的主張,回想每一次發生災難時,你們那跟病人一起度過的日子,只能說,身為醫護人員的你們實在很偉大,因為我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形容你們無與倫比的勇氣和大愛。─來自宜蘭縣的謝謝你們•妳們猶如背著武器守在台灣前線的溫柔戰士,扛著重任成了我們希望之光。台灣有一道堅強、柔韌、責任的醫療防禦線,是妳們從北到南攜手搭建。未來,能拿下口罩讓彼此看見微笑,都是你們辛苦功勞。─來自台南市的心•謝謝你們站在防疫的第一線,除了任勞任怨,還必須冒著染疫的極大風險,守護住台灣的健康。感謝所有的護士人員,你們是永遠的南丁格爾、觀音菩薩。 ─來自桃園市的Fay•「世衛日.護助年」,讓我們寫封信寄給台灣南丁格爾活動,歡迎上網:https://taiwancanhelp.com.tw/
-
2020-04-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全球化時代新風險!專家曝「各國疏忽1重點」:台灣也無法倖免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以歐美境外移入為大宗,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發現,疏於評估中國航空旅客移動密度的疫情風險,是導致現在歐美疫情嚴峻、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大增的重要因素。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總計畫主持人周桂田表示,台灣和其他國家一樣,如果疫情嚴重,可能走向封城、失業和蕭條,建議應及早將風險評估和決策面要擴大至社會、經濟、倫理面向,並建立善用社會網絡、深入社區的風險溝通模式。周桂田表示,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三月初發表研究,以二○一八年農曆新年後至四月,從中國大陸飛往世界各國的旅客人數,推算今年未進行旅遊限制的傳染病風險。台大風險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卞中佩根據這篇研究的方法和模型,分析國際疫情現況數據,發現各國疫情嚴重度,與該國的中國航空旅客密集度高度正相關。周桂田分析,「跨國移動軌跡」是全球化最重要的疫情風險評估參數,也是這次全球在對抗新病毒過程中得到的重大啟示。指揮中心現在要預防更大規模的動盪,應善用「網絡治理」,納入民間、學術單位量能,取得包括跨國移動、政治、社會、經濟等多面向大數據,才有助於動態決策模式的運作,更快速且具前瞻性。周桂田表示,聯合國在三月底對全球即將面臨的大蕭條提出預測模型,預估大多數產業都面臨重大衝擊,社會穩定性也大受動搖,周桂田呼籲台灣應盡快進入「風險治理2.0」的階段。周桂田說,「風險治理1.0」是歷經對抗SARS的慘痛經驗成果,這次已幫助台灣達成不少專業和務實的防疫成就,但仍集中於醫療和感控兩大面向。周桂田提醒,疫情擴散必然衝擊全球社會政治經濟,將引發經濟蕭條、失業、倫理、性別、不平等問題,脆弱族群首當其衝,台灣也無法倖免,因此台灣的決策體系除了醫療和感控,迫切需要其他層面的專業風險評估。建議台灣應成立「社會經濟與倫理委員會」,納入公衛、社工、心理、法律、倫理、科技與社會等多元領域,風險評估面向要擴及醫療和感控層面,做出建議,並交給決策者參考。同時,善用各行政層級與社區、民間量能強化風險溝通,及早疏通社會情緒並建立預防性社會心理、社會團結等。例如台灣若疫情擴大有可能會走向封城,該怎麼做,都應該先談。周桂田表示,疫情之下,國際上已出現家暴增加、失業自殺等動蕩不安情形,台灣要盡快開始善用社會專業網絡和公民網絡,建立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廣泛的風險溝通,強化更多層面的配套和認同,盡早建立承接疫情衝擊的社會學習曲線。
-
2020-04-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病毒可以在冰箱中存活嗎?專家建議冰東西前先這樣做
近期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殘留一段時間,若是把沾有病毒的物品放進冰箱的話,病毒還能存活嗎?專家以SARS病毒的研究為基礎,建議把東西放進冰箱前應先消毒。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導,舊金山一間生物醫學研究機構Gladstone Institutes的首席病毒學家Warner Greene表示,美國微生物學會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調查溫度和濕度對SARS冠狀病毒的影響,發現冠狀病毒在低濕度和約攝氏4.4度的環境下表現活躍,這也和一般冰箱的保存環境相當。由於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正式命名為SARS-CoV-2)密切相關,並未參與卻熟悉該研究的Greene表示,每個人在把食品放入冰箱或冰櫃之前,都應該對其進行消毒。Greene建議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操作:首先,準備以酒精為基底的清潔液,不然同樣能溶解病毒外膜的肥皂水也可以。接著,將毛巾浸入清潔液中並擰乾,用濕毛巾擦拭食品或容器表面。除了冰箱本身之外,將食品放入儲存櫃前,也要對其進行消毒。完成消毒上述工作後,也別忘了洗手。Greene補充,目前尚不清楚冠狀病毒是否能在低於零的溫度下存活,但對冷凍食品消毒會是一個好主意。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靠SARS病毒株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研發? 張上淳:不見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刻不容緩,據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Scripps Research)最新發表的研究指出,透過從SARS痊癒者身上分離出的抗體,找出新冠病毒「罩門」,有助於加速疫苗開發。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SARS與新冠肺炎病毒類似,抗體可能有交互反應機會,研究顯示該情形。疫苗就是要注射後產生抗體,不見得要靠SARS病毒株。「最重要、最根本是用新冠肺炎病毒製造出來的有效抗體」。不管有沒有這個發現,對於我國研發疫苗沒有很大差異。張上淳強調,至於國內疫苗研發,持續進行中。有適當進度,研發單位會再報告。
-
2020-04-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17年前染SARS失嗅覺 和平醫院護理師:已聞不到咖啡香
越來越多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出現嗅覺、味覺異常的症狀,一名曾經歷過2003年SARS風暴的和平醫院護理師,當年也因「染煞」留下喪失嗅覺的後遺症,至今仍未恢復。如今她坦然面對「缺陷」,也依然堅守崗位。根據《東森新聞》報導,任職於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急診室的護理師楊大音,17年前就在因SARS封院的和平醫院工作,當時她也遭受感染,雖然成功治癒,卻找不回嗅覺。當時她即使求醫,也因感染SARS沒有醫師敢幫她診療。「人家喝咖啡是聞到咖啡香,我是享受它的甘醇。」愛喝咖啡的楊大音說,有一天她突然聞不到味道,甚至燒水燒到蓋子融化,她也聞不到焦味和塑膠味。一開始她以為是鼻塞,直到後來發現無法恢復,再也聞不出來自己喜愛的香水味,讓她感到相當沮喪。「我不接受,它也已經發生了。」如今已坦然的她說道。楊大音沒有被SARS打倒,在病癒後重返工作崗位,繼續站在醫療前線,沒想到17年後又遇到感染規模更大、重擊全球的新冠肺炎。楊大音認為這次影響時間會更久,因為病毒充滿變異性,「好像會不斷自我更新」。當年和平醫院封院共造成院內逾150人感染,包含57名員工,其中7名醫護人員殉職。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傳播時,國內醫療機構多以發燒及咳嗽等呼吸道症狀來判斷是否為疑似個案,由於近來味覺、嗅覺異常的患者增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在3月底將此納入通報定義。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多輕症? 專家:家人確診或被匡列 兒童都應採檢
我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目前373例新冠肺炎個案中,有五名12歲以下兒童確診,其中四名發燒,一人無症狀。昨日傳出染疫祖父母傳給孫,孫又到校上課使幼兒園全面停課,幼兒園感染情形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而國內外實證資料顯示,幼兒感染後的症狀相對輕微,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也表示,台灣經驗與國際研究與臨床經驗相符合,比起成年人來說,兒童重症少、症狀較輕微,較無症狀情況下,其病毒傳染力相對低。不過有醫師認為,家中如有成人被匡列為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家中幼兒即使無症狀,也應接受篩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王任賢表示,病毒入侵人體時,人體會啟動免疫反應來殺滅病毒;免疫反應提高時,可能回過頭攻擊自身、造成外顯症狀,免疫反應越強,外顯症狀就越嚴重。幼兒的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全,因此遇到病毒入侵時,免疫反應相對不激烈,外顯症狀就看似輕微。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間的傳染力與成人一樣,同樣會透過飛沫、手摸到病毒再吃進嘴巴而受到感染,但卻可能因為症狀輕微或無症狀而被忽視,因此建議,「家中如有成人被匡列為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家中幼兒即使無症狀,也應接受篩檢」。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表示,就目前國際間臨床上個案來說,新冠肺炎在兒童的症狀的確較為輕微、甚至有無症狀個案。如日前國際期刊對香港、深圳都曾出現家庭群聚的研究個案中,其中一家七口(五大兩小)的深圳家庭,由武漢出遊返回深圳後,五個大人都確診外,10歲的小朋友雖確診,但卻幾乎無症狀,是共同採檢而確診,另外一名八歲小朋友則未受感染。不過黃玉成也說,其實不只新冠肺炎,像是之前的SARS、水痘等疾病,也都是兒童比大人症狀要輕微。兒童確診較為輕微、或幾乎無症狀,他認為可能與其免疫力有關,但即便如此,仍有潛在風險,因此他建議若有家人確診或被匡列者,家內的兒童有無症狀都應採檢,避免疫情傳播。
-
2020-04-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看新冠肺炎/蕭博仁:疫情後 復甦從國旅開始
曾歷經SARS、兩岸急凍和航空公司罷工等「旅遊業災難」,但面對這次的新冠肺炎,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蕭博仁坦言,「從事旅遊業卅年來,從沒見過這麼大的產業衝擊」。蕭博仁說,十七年前的SARS疫情前後約維持三個月,民眾不敢出國,整體衰退大約半年多,但當年僅有部分國家爆發疫情,疫情結束後,大批遊客出國旅遊,持續到過年,人潮爆滿。近年華航機師、長榮空姐等罷工事件,旅行業大約衰退百分之廿,但三個月左右就恢復,旅行業雖然歷經多項災難,但復甦速度都很快。散客難以支撐產業鏈蕭博仁指出,這次新冠肺炎影響之深遠,遠大於之前各種災難,不僅席捲全球,台灣因此「鎖國」,疫情不像流感可能夏季、秋季流行,現在沒有結束的時間點,也不知是否爆發嚴重的群聚感染出現,讓人十分憂心。「旅遊業因為這次疫情全面歸零」蕭博仁說,到六月以前,許多旅行社一個客人也沒有,但旅遊業是觀光產業龍頭,沒有旅客就不會組團,遊覽車、餐廳、景點和觀光工廠等產業鏈一路重創,唯一支撐的是散客,到花東或墾丁等空曠戶外地區,但仍不足以支撐產業鏈。他說,旅遊業是「買空賣空」的產業,看似營業額很大,但利潤低,要積少成多,例如旅行社賣一萬元機票,只賺三百元,旅行社還需要人事和房租等成本開銷,若持續沒有進帳,後果很慘。恐上千家旅行社倒閉蕭博仁說,原本預期這次將有上千家旅行社倒閉,交通部推出紓困方案,旅行社每月補助十萬元,員工補貼一到二萬,這讓大部分旅行社可以喘口氣,撐到六月,但疫情若未能減緩,一定會出現減薪、倒閉等現象。「旅行業前半年重創,後半年恐無法恢復」蕭博仁預估,超過九成的旅行社嚴重虧損,建議疫情趨緩後,政府應立即提出振興旅遊方案,從國內旅遊做起,慢慢復甦,透過國旅市場,讓觀光產業鏈開始有基本收入,屆時還需要國人協助,去戶外走一走,一同振興國內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