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PCR
共找到
1796
筆 文章
-
-
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156 兒童重症 1細支氣管炎、4例MIS-C
國內今天新增156例本土新冠肺炎中重症個案、73例死亡個案。其中有五例兒童重症,包括一例細支氣管炎、四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個案。發言人莊人祥表示,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103例,維持22例死亡。莊人祥表示,今年以來中重症累計1萬9211例,其中7323例死亡。今天新增的五例兒童重症個案中,一例為細支氣管炎,為九個月大男嬰。個案無慢性病史,7月11日出現呼吸喘、嘔吐、活力變差等症狀,7月12日赴急診PCR陽性,且嘴唇發紫,有喘鳴聲、胸凹等呼吸窘迫現象。經插管收治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中。另外四例為MIS-C個案。一例為一歲男童,本身有異位性皮膚炎,曾於6月20日確診,後持續間歇性發燒約三周,7月8日至急診,糞便檢查有沙門氏菌,因凝血功能異常懷疑是MIS-C。目前已腹瀉改善,住一般病房治療。一例為三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於6月21日確診。7月11日出現發燒、咳嗽、腹痛、胸部皮疹的症狀。7月14日到急診 就醫,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7月15日轉加護病房,7月16日發現心包膜微量積水、輕度肺炎,目前仍住加護病房治療。一例為四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曾於6月16日確診。7月8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皮疹、結膜發紅、頸部淋巴結腫等症狀。7月10日就醫懷疑為MIS-C,7月11日住加護病房,發現心臟收縮力下降合併血壓偏低,此用免疫球、類固醇等藥物治療,7月13日轉醫學中心繼續治療,生命徵象穩定,於一般病房治療。一例為11歲女童,無慢性病史,未接種疫苗,曾於5月29日確診。7月2日開始持續發燒且有頸部淋巴結腫。7月9日就醫,發現肝功能異常、蛋白尿,7月11日赴急診,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目前生命徵象穩定,續住一般病房照護。另今日新增73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1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71例具慢性病史、51例未接種三劑、34人超過80歲。
-
2022-07-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BA.5社區感染 醫師:最快20天後再感染、3事項需注意
國內16日出現首例Omicron BA.5社區感染案例,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BA.5不僅在美國成主要流行株,日韓也有此趨勢,已在亞洲打敲門鐘,印度等地則有BA.2.75開始異軍突起;根據國外研究,「再感染的時間,最快是第一次感染的20天後」,剛退燒的台灣除需準備3件事,建議高齡者打追加劑第4劑。姜冠宇表示,從「Your Local Epidemiologist」摘錄連續3篇的整理指出,第ㄧ重複感染情況在下一波預計會有更多案例,要有心理準備;第二,服用抗病毒藥物可能反彈復陽,仍需採取措施;第三,BA.2.75要注意,它可能是伏筆。姜冠宇說,對於Omicron病毒株再感染的速度,再感染最快的紀錄,是第一次感染的20天後,光BA.1就有可能再感染BA.1,平均再感染的速度是26天,甚至比BA.1再感染BA.2的36天更短。但未來是否有所謂的「再感染節奏」(每隔多久再感染一次),這些預測會受限於時間、病毒變異極是否繼續推出加強針。再感染的症狀是否較嚴重?姜表示,說法分歧,很多早期研究認為不會變嚴重,但那是Delta之前,Omicron後諸多風向仍未明,包含後遺症,但由些預印本(Preprint)研究顯示,「二次再感染症狀較為嚴重」,有可能是這些族群原本就比較脆弱。姜冠宇指出,像是華盛頓大學退伍軍人研究的預印本指出,研究中平均62歲,有25%是吸煙者、80至90%是未接種者、30至40%患有糖尿病、19至26%患有心臟病,對於高風險族群,再感染機率確實較高,當BA.4、BA.5病例激增時,就應該要當心,這也是為何面對BA.5,高齡者建議打追加第4劑的原因。反彈復陽部分,姜說,美國當初發現有2%患者在服用Paxlovid後,大約在治療後第10至14天會復陽,現在正式認為Paxlovid估計有5至10%的人會反彈復陽,對於服用抗病毒藥物卻又成為陽性的人,應假設自己再次具有傳染性,要採去隔離措施直到轉陰為止。至於BA.2.75,姜冠宇表示,BA.2.75於5月底首次在印度被發現後,迅速占據主導地位,現在占病例的25%大多樣本來自孟買。盡管印度的測試數據還不夠大量,但BA2.75似乎勝過BA.5和BA.2,意味著BA.2.75可能引起一波浪潮。姜冠宇表示,與BA.2相比,BA.2.75在刺突蛋白上攜帶了8個額外的突變,其中有2個突變特別值得關注,就是G446S和R493Q,其中G446S是最有效的抗體逃逸位點之一。但現階段瘋狂追逐子變體變異未必是有效益的,因為變太快,目前應是從最低可及成本下追就最大保護,才是次世代疫苗的切入點。姜冠宇最後表示,相信台灣至少還是可以度過寧靜的7月至8月中,基本上我國已經取消登機前48小時內的PCR陰性證明,另境外移入也僅是3+4,別國有什麼狀況,還是會反映到台灣來,很多該調整的上一波就已調整過,應該不會再有什麼滾動式調整,把自己該做的功課做好,就可以把代價降到最低。
-
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社區感染 1匡列者有症狀待檢
新冠疫情維持平盤,本土案例昨增二萬五二五一例,國內首例BA.5社區感染案例,五位密切接觸者PCR陰性,但個案母親匡列其七位職場接觸者,其中一人出現咳嗽症狀,將採檢釐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新增二萬五二五一例本土案例、七十二例死亡、一百六十五例中重症。死亡案例中,最年輕案例是一位四十多歲女性,患有精神疾病,未接種疫苗,七月十三日發病,並於當天死亡。國內首例BA.5社區感染案例,北部廿多歲女性,她不僅是第一位BA.5本土案例,也是第一位重複感染個案中,第一位感染BA.5案例。指揮中心初步懷疑感染源為她確診康復的父母,高度懷疑為家庭群聚,目前與她密切接觸的五人,PCR採檢皆陰性,但她的母親有職場足跡,於職場再匡列七人,其中一人出現咳嗽症狀,但該名同事六月曾確診,衛生單位將進一步做PCR採檢釐清是新感染個案還是舊症狀復發,才能研判BA.5社區疫情是否擴大。衛福部長陳時中先前允諾七月底將會全數發放防疫津貼給醫護人員,護師工會指出,有些醫護人員至今未拿到半毛,批評陳是「落跑部長」。不具名專責護理師爆料,近二個月收到的防疫獎金,金額與想像不太一樣,感覺滿羞辱人的。據了解,各縣市醫院發放的津貼或獎勵金狀況不一。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一一○年後的防疫津貼及獎勵金,衛福部會預撥八成發放。各醫院津貼發放情節不一,她說「這無法控制」,但員工可投訴,亦可到衛福部官網查詢醫院申請以及撥發進度。
-
2022-07-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BA.5首例社區感染個案 5密切接觸者PCR結果出爐
國內首例Omicron BA.5社區感染案例,為北部一名20多歲女性,曾施打過3劑疫苗,今年5月中旬曾確診,7月6日又快篩陽性,經PCR定序為BA.5,為重複感染個案。該案匡列密切接觸者5人,PCR皆為陰性,後續將針對指標個案、個案母親的7名密切接觸者,再進行PCR確認。這名20多歲女性個案曾接種3劑疫苗,今年5月中旬確診,後續康復,同住家人於7月3日、5日紛紛確診,個案7月6日快篩陽性,後續到醫院PCR採檢,經過基因定序為BA.5,不僅是國內首例本土社區感染BA.5案例,也是國內目前525例重複感染個案中,第一位感染BA.5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昨表示,由於個案一家人近半年沒有出國史,高度懷疑是家庭群聚,但也不排除是職場感染。除了個案的密切接觸者5人包括1名友人、4名同事,指標個案也認為是個案的母親。發言人莊人祥今表示,個案的5名密切接觸者,包括1名友人、4名同事,PCR採檢結果皆為陰性。該起家庭群聚的指標個案,個案母親有7名職場密切接觸者同事,正在進行PCR採檢中,若有後續結果將再公佈。莊人祥說,指標個案的7名密切接觸者中,其中1位在今年6月曾確診,近日疫調時,出現輕微咳嗽等症狀,因此需要透過PCR採檢,釐清此症狀是新感染還是舊症狀。對於BA.5疫情是否會再擴大?莊人祥說,目前沒有擴大,該起案件目前也定調為家庭群聚,若個案的父母PCR結果出爐後,會再進行基因定序。不過因為個案及爸媽的感染時間相近,有極高機率皆是BA.5。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例本土社區BA.5感染源從哪來? 羅一鈞曝這2途徑
國內首例社區感染Omicron BA.5本土個案,為北部一名20多歲女性,今年5月中旬曾確診並康復,同住家人分別在7月初確診,該個案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到醫院進行PCR採檢確診,經過定序為BA.5。目前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包括1友人、4同事,目前皆快篩陰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案為重複感染,最有可能被同住家人感染,但也不排除是職場感染。指揮中心說,北部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今年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本次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7月5日確診,個案亦於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性,並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續定序結果為Omicron BA.5。目前該名個案及確診家人皆已隔離期滿,已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包括1友人、4同事,均快篩陰性,衛生局已安排PCR採檢。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符合3個月內重複感染定義,不過第一次5月份確診時,因為沒有PCR,沒有留下檢體,因當時國內沒有本土BA.5,個案當時應該感染BA.2.3.7,不會都是BA.5。羅一鈞表示,目前該案的父母及姊姊都已經解隔離,但衛生局還是請父母去PCR採檢,若為陽性Ct值低的情況,會將檢體再送實驗室定序。此應為家庭群聚,指標個案目前針對一位長輩,7月1日時出現發燒、頭痛症狀,有工作社區接觸史,目前採取職場監測同事狀況,但過去沒有人曾確診過,若有症狀會採檢,目前尚無進一步檢驗結果,無法得知是否疫情往外擴。羅一鈞表示,近期國外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若曾感染過BA.1、BA.2,3個月內會有八成保護力,針對感染BA.4、BA.5會有較高保護力,降低71%至79%的感染機率。羅一鈞表示,先前沒有確診的人,感染機率相較已確診的人來得更高,尤其長輩、小孩感染後,導致重症或腦炎機率高,長者還有很多人沒打第二劑、第三劑,小朋友疫苗最近才剛開打,這一波疫苗鼓勵幼兒及長者盡快打滿,未確診過的人盡快施打第三劑,符合第四劑者盡快接種,因應BA.5社區流行做準備。羅一鈞表示,該案7月5日發病症狀僅有流鼻水,5月確診時沒有說有無症狀,根據國外研究,第二次感染相對輕微,日本研究室指出感染BA.5疑似肺炎機率增加,對於我國來說,不會因為BA.5要針對重症治療,現在的抗病毒藥物仍依有重症狀況來使用。羅一鈞表示,該案及家人都沒有出國史,該案目前為高度懷疑BA.5群聚,會以高規格採檢匡列作為,來進行後續基因定序,確認是否為BA.5。該案目前看來,優先懷疑最有可能被同住家人感染,不過現在也針對職場同事採檢,因此不能排除是職場所致。羅一鈞表示,由於該案有職場接觸、社區活動史,感染途徑為何,仍需進一步監視了解,但不會做擴大匡列採檢,以現在的防治作為,不會恢復到之前模式,有採檢不一定會就隔離,現在還是認為是社區感染的事件,但還不知道是職場還是哪裡社區導致。
-
2022-07-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例BA.5本土社區感染 20多歲女重複感染 未曾出國紀錄
Omicron亞變異株BA.5我國出現首例本土社區感染案例。一名北部20多歲女性未曾出國紀錄,近期因重複感染,經過定序發現檢出BA.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和家人隔離期滿,掌握密切接觸者1友人、4同事,快篩都是陰性,衛生局安排PCR檢驗中。指揮中心說,今日公布之本土Omicron BA.5個案,為北部20多歲女性,已接種3劑疫苗,近半年無出入境紀錄,曾於今(2022)年5月中旬確診並康復。本次因同住家人分別於7月3日、7月5日確診,個案亦於7月5日出現流鼻水等症狀,7月6日快篩陽性,並至醫院進行PCR採檢,後續定序結果為 Omicron BA.5。目前該名個案及確診家人皆已隔離期滿,已掌握密切接觸者5人,均快篩陰性,衛生局已安排PCR採檢。因國內檢驗出1例Omicron BA.5本土社區感染個案,指揮中心已啟動相關疫調、接觸者採檢及加強監測作為。羅一鈞表示,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會調整基因定序比例,境外跟本土原先是7比3,目前比重會調整成1比1,後續境外移入病例,若變異株百分之百都是BA.5、BA.4的話,就不會多做定序,會以本土為主。羅一鈞表示,另外還有會著重兒童重症,以及針對重複感染,有機會找到特別變異株的情形,我們國內有8家實驗室,會加強輕症的病毒監測,這是針對本土Omicron的作為。羅一鈞指出,這一個案很特別,除了是首例社區BA.5個案,也是自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後,累計525例個案中,首例感染BA.5的個案。羅一鈞表示,因應BA.5出現社區感染個案,會調整基因定序比例,境外跟本土原先是7比3,目前比重會調整成1比1,後續境外移入病例,若變異株百分之百都是BA.5、BA.4的話,就不會多做定序,會以本土為主。羅一鈞表示,另外還有會著重兒童重症,以及針對重複感染,有機會找到特別變異株的情形,我們國內有8家實驗室,會加強輕症的病毒監測,這是針對本土Omicron的作為。羅一鈞指出,這一個案很特別,除了是首例社區BA.5個案,也是自7月1日宣布重複感染定義後,累計525例個案中,首例感染BA.5的個案。指揮中心說,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7月13日資料指出,目前全球BA.4 及BA.5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持續增加,其中BA.5快速增加,占比約為50%,BA.4占比則上升至14%。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迄今已至少89個國家通報 BA.5變異株感染病例,並已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歐美多國成為主流株,造成疫情快速回升、住院數增加等情形,且於葡萄牙發現再次感染病例占比增加,鄰近新加坡、日本、南韓、中國大陸、香港、紐西蘭、澳洲、泰國、印尼及越南等均報告社區感染病例,疫情亦漸升溫。指揮中心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為加強本土個案Omicron BA.4、BA.5等變異株病毒監測,指揮中心已增加本土個案變異株型別檢驗及定序比例,並著重於COVID-19兒童腦炎等重症及重複感染個案呼吸道樣本基因定序作業,另規劃以現行呼吸道病毒合約實驗室監測網絡加強社區中個案之監測。另外,接種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仍須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個人防疫措施,並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3劑保護力 專家估到8月中
昨起,國人、持有效居留證、來台轉機等三類人,免持二天內PCR陰性報告即可搭機,新制首日有四八七四人入境、一二九二人轉機。新制上路,各界憂心將加速BA.4、BA.5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持續觀察疫情變化,不過國內疫情趨緩,BA.4、BA.5疫情上升機率不大。莊人祥表示,據國內民眾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時間,保護力約可持續到八月中,他評估八、九月可能會有BA.4、BA.5一波小規模流行,但對本土的威脅並不大。疫情降溫,國人期待出國旅遊,莊人祥表示,並未限制國人不能出國,只要有能力有假期都能訂機票出國,出團則須視交通部觀光局規畫。國內今年已採購莫德納兩千萬劑疫苗,目前還有一千萬劑的額度,其中包含次世代疫苗,如有問世即可下單。而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預計九月底、十月初問世,已請廠商提供文件,持續交由食藥署進行審核。另,四月也與BNT/輝瑞簽署合約,當中也包含次世代疫苗,今年還有四百萬劑的擴充合約,廠商如有開發出新疫苗則可購買,明年也有五百萬劑疫苗的擴充合約可購買。
-
2022-07-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冠「重複感染」如何判斷?醫揭「這年齡層」風險竟比老人高
新冠肺炎重複感染已有最新判斷定義,但民眾也疑惑想預防重複感染,要多久才能放心?哪些人最容易重複感染?北市聯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特別整理國外研究回應,並點出染疫年齡層出現「1現象」最容易二次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最新「重複感染」定義應符合以下2大標準:.3個月以上,快篩陽性或PCR Ct值小於30者 .在1~3個月間,症狀惡化者,快篩陽性或PCR Ct值小於27重複感染年齡愈小機率愈高 針對重複感染的時間性,北市聯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在臉書粉絲頁強調:「間隔3個月以上的再感染絕對存在。」他舉法國研究指出,自從Omicron變異株出來之後,再次染疫風險是過去的6倍以上。 英國研究也統計,再染疫的機會是隨「年齡層降低」而「遞增」,10~14歲、15~19歲的再染疫機會,遠比成人、老年人都還來得高。 姜冠宇提醒,再次染疫也會增加疾病研究程度。以華盛頓大學研究分析,與首次感染的人相比,重複感染會增加以下疾病的發生機率: .全因死亡、住院肺部疾病嚴重程度 .增加心血管、凝血和血液系統、糖尿病、疲勞、胃腸道、腎臟、精神健康障礙、肌肉骨骼和神經系統等疾病風險 此研究是抽樣310,223人至少有一次確診者,排除30天內死亡者不計,在第一次感染新冠肺炎後的30天後到6個月內,有38,926人再次感染,且首次感染與二次感染平均間隔79天。以下為重複感染比例: .二次感染:36417人,佔12.29% .三次感染:2263人,佔0.76% .四次以上感染:246人,佔0.08% 重複感染後病症會變嚴重 他解釋,以上風險在重複感染的急性期,最為明顯,但急性期後期,也持續存在風險,大多數在重複感染後6個月,仍然有病症明顯變嚴重的風險,也就是所謂長新冠的可能。若遇到疑似重複感染,要謹慎看待、積極處理,拋棄過去3個月內不用匡列的舊觀念,在6個月內都不能掉以輕心。 姜冠宇呼籲,台灣在經歷一波BA.2肆虐之後,還要面對變化多端的BA.4、BA.5等變異株,也許難逃染疫,但目前最重要的是要預防重症和後遺症。建議民眾盡快接種第4劑疫苗,在疫情升溫時減少活動,才能降低重複感染風險。【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58175.html】
-
2022-07-1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0多歲女打三劑疫苗仍猝死 專家揭原因
國內死亡人數今天略升,新增89例死亡個案,其中一名40多歲女性曾接種三劑疫苗且無慢性病史,卻在睡夢中昏迷,送醫後確診,Ct值21.4。讓人擔心無慢性病史、正值中壯年且完整接種疫苗,為何還會猝死。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表示,可能病毒剛好攻擊到心臟或是腦部血管造成中風,或可透過解剖釐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於記者會說明,這名個案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7月10日晚間睡覺時家人並無發現異狀,但7月11日凌晨發現昏迷、無心跳呼吸而緊急送醫,快篩、PCR陽性確診,Ct值21.4;經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和新冠確診。會後羅一鈞表示,個案接種的三劑疫苗分別為為「AZ、AZ、莫德納」,其中第三劑莫德納為今年二月接種。對於這樣個案例,黃立民表示,新冠病毒不是只會攻擊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的症狀,也會攻擊其他部位。會在睡夢中猝死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病毒攻擊心臟,造成心律不整;另一個是攻擊腦部血管,造成腦中風,尤其若是腦幹出血非常容易猝死。而對於這名個案接種三劑疫苗,仍發生猝死,黃立民直言,由於這名個案接種的疫苗並非最強組合,且接種時間也已過五個多月,保護力也逐漸下降。「就像棒球賽,可以提升勝率,但比賽場次一多,還是會有輸的時候」,黃立民也說,疫苗確實能降低重症風險,但並非沒有風險;「要能夠不輸就是不要對戰」,因此要能夠完全避免重症,就是讓自己不要染疫。
-
2022-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月底解散指揮中心? 莊人祥:沒有這樣的事
衛福部長兼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正式請辭,但行政院尚未准辭也未公布指派人選。但外傳指揮中心將於7月底解散,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一直傳出這樣的說法,「但沒有這樣的事」,也不知道解散有何條件。而今天起放寬國人、持有效居留證、來台轉機等三類人,可不用再持2天內PCR報告即可搭機。但外界擔心面對BA.4、BA.5變異株,是否會取消入境放寬政策。莊人祥表示,免PCR政策主要是參考國際如澳洲、菲律賓、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歐盟等,但入境後仍有深喉唾液檢驗以及「3+4」檢疫等,都可以針對可能的境外移入個案進行偵測,未來會針對整個疫情進行詳細監測並做滾動檢討。而根據國內民眾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時間,保護力約可持續到8月中。因此8、9月可能BA.4、BA.5有一小波流行,而國內疫情如果持續往下降,未來BA.4、BA.5上升的幅度也不會太大,因此會盡量將疫情降到最低。莊人祥也表示,國內今年已針對莫德納採購2000萬劑疫苗,其中包含次世代疫苗,如有問世即可下單。目前還有1000萬劑的額度,而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預計9月底、10月初問世,已請廠商提供文件,持續給食藥署進行審核。另外,4月與BNT簽署合約,當中也包含次世代疫苗,今年還有400萬劑的擴充合約,廠商如有開發出來,有400萬劑可以買,而明年也有500萬劑擴充。
-
2022-07-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增89染疫歿略升…累計7064死 校正回歸1名80多歲老婦排除
新冠肺炎本土死亡個案前兩天連續下降後略升,今天新增89例死亡個案、231例中重症個案;另有一例死亡個案排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死亡個案因死亡時新冠肺炎的診斷定義不符,因此排除;目前累計死亡個案7064例。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為80多歲女性,為6月27日公布的確診死亡個案。由於該名個案5月11日死亡,診所於6月24日提報死亡。但因個案當時為快篩陽性,非PCR陽性,而5月26日才修改確診定義, 5月11日死亡時並未符合,因此排除。不過羅一鈞表示,如果家屬先前已請領慰問金,不會再追回。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40多歲至90多歲,86人具慢性病史、64人未接種滿三劑、47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最年輕為兩例40多歲個案。其中一例為4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有糖尿病、腦動脈瘤等慢性病史,7月3日發燒、喉嚨痛、全身虛弱,7月4日意識改變到急診,檢查發現PCR陽性、Ct值35.3確診,合併肺炎及腎功能異常,住院後7月9日突發心跳、呼吸停止,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心因性猝死及肺炎。另一例為40多歲女性,曾接種三劑疫苗,無慢性病史。7月10日晚間睡覺時家人並無發現異狀,但7月11日凌晨發現昏迷、無心跳呼吸而緊急送醫,快篩、PCR陽性確診,Ct值21.4;經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心肺衰竭和新冠確診。另無中重症無特殊個案,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8687例。
-
2022-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蔡詩萍確診康復「帶狀皰疹爬上臉」 醫勸:染疫後別做這事
新冠疫情已經延燒超過兩年半了,台灣至今也有400多萬人染疫。作家蔡詩萍也在臉書分享他染疫後長新冠的經驗,呼籲粉絲要多注意健康,不要逞強,避免後遺症。蔡詩萍是在5/25跑馬拉松後之後染疫的,有親友提醒他那場馬拉松有傳出疫情,蔡詩萍心想「不會吧」,直到跑完第五天他開始鼻塞、微咳,他回想當時跑馬完有在帳篷沖洗,可能是那時無罩染禍,他快篩出線兩條線,PCR也陽性,開始7+7的生活。蔡詩萍是輕症,沒發燒僅微咳,吃了清冠一號,五天後連續三天快篩都是陰,第八天起他回辦公室上班,但盡量跟人少接觸。十四天過後,蔡詩萍趁周末慢慢跑了半馬,再隔一周,他周五發現嘴角出現小痘子,蔡詩萍不以為意,直覺是「天熱火氣大」。周六蔡詩萍又出門跑步,在高溫下跑完30公里。周日時,蔡詩萍發現臉上的痘子明顯變大且紅腫,他抹了藥膏但沒放心上,但痘子在周一大爆發,便多變紅且看起來很怪。妻子驚覺異狀,蔡詩萍二度就醫,才確認是帶狀皰疹,眾所周知,帶狀皰疹攻擊臉部,有可能損害顏面神經、聽覺神經、視神經受損,可能會有嚴重後果。蔡詩萍形容,「我的右邊臉頰,在眼眶到右嘴唇之間,正是帶狀皰疹病毒肆虐的『主舞台』」,皮膚是麻麻,是刺刺,是一種很難描述的「不舒服感」,說痛嘛,沒到要命的痛;說癢嘛,白天還好,午夜過後,就癢得睡不著!醫生告訴他,「染疫後,免疫力下降,建議盡量多休息,少做劇烈運動,讓免疫系統慢慢恢復。太激烈的運動,會讓免疫系統失調的身體,很不容易抵抗外來的病毒」。醫生也解釋,因為蔡詩萍小時候出過水痘,殘留了皰疹病毒,趁著免疫系統在染疫後的虛弱,藉機又發動攻擊,才變成帶狀皰疹。他分享自身經歷,祝福大家盡量不要染疫,如果染疫也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逞強,要避免「長新冠」後遺症。po文一出,網友紛紛打氣,「還好在一週內發現病毒打針吃藥,否則就嚴重了」、「謝謝詩萍哥分享!讓我們更有所警惕,更加謹慎小心」、「謝謝您分享寶貴經驗,但也祈禱與疫情共存時,大家平安健康」。也有人建議,「請記得去打帶狀皰疹疫苗,有備無患喔」、「免疫力真的是關鍵」。不少康復者分享經驗,「羨慕染疫痊癒後跑步不會喘」、「不要太累,運動可以慢慢來,還是要多休息」、「長新冠的後遺症,50歲以上帶狀性皰疹發作機率蠻高的,代表自體免疫功能下降」、「我也是後遺症,肌力大減,今天打球小腿肌直接撕裂傷」、「之前確診康復後,有一陣子是心跳快又喘,皮膚一直癢,體力也差了很多,記憶也不好。」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五月中以來首次低於百例 30歲男發病9天死亡
新冠肺炎趨緩,連帶死亡個案及中重症人數也開始下降。國內今天新增死亡個案60例、中重症個案92例,皆創一個半月以來新低,中重症更是5月18日以來首次低於百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年齡分布為30多歲至90多歲,57人具慢性病史、42人未接種滿三劑、32人超過80歲以上。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30多歲男性,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病史。6月30日發病,出現腹痛、冒冷汗、呼吸喘、噁心、嘔吐等症狀,送至急診PCR陽性確診。檢查同時發現有心臟、肝臟、腎臟等多重器官異常,且在急診心跳停止,經急救後送加護病房,但仍在7月9日過世。死因為肺炎、心臟衰竭、肝臟衰竭以及急性腎損傷。羅一鈞表示,今天無特殊中重症個案。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43例、重症49例,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8324例,死亡6927例死亡。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防疫成績受批評 陳時中三點全駁斥稱「值得驕傲」
衛生福利部今上午舉辦集中檢疫所防疫紀錄專書「戰疫堡壘」新書發表暨感恩茶會,由於部長陳時中甫宣布參選,此活動被視為選前之「陳時中畢業典禮」,對於防疫缺失的批評聲浪四起。對此,陳時中今全數駁斥,稱「疫苗有及時到位」、「快篩有及時大量採購」,強調「藥物用得早、比例高、流程順」,值得驕傲。「不能這樣講,是我們檢疫所的辛勞」,他說,本來應該要在整體疫情結束時,但由於中間大家歷經了很多辛苦和努力,「剛好這本書完成,希望及早給予鼓勵」,也希望社會大眾給檢疫所同仁拍拍手,讓大家更有力氣往前走。面對外界批評防疫「疫苗、口服藥、快篩」三樣做不好,陳時中一一駁斥。他說,購買疫苗「起頭早、整體計畫也早」,過程有「相關波折干擾」,所幸有很多國家協助把破口補起來,加上台灣的口罩策略成功,構成「善的循環」,讓疫苗「及時到位」。至於藥物,陳時中說,台灣算是世界上部署非常快的,到位也很早,而且「使用比率高,流程也非常順暢。」台灣用藥比率已達到確診人數的7%,比美國4至5%還高,「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關於快篩,陳時中說,台灣一開始是以較精準的PCR為主力,同時設立「共同採購平台」讓所需單位,有合理價格可買。今年4月快篩需求大量增加,政府即時大量採購,實名制也正式上路。有專家預測變異株進入社區將導致年底確診及死亡破萬,外界批評陳時中落跑參選。陳時中說,疫情變化「萬端」,不論他在指揮中心與否,都有「堅強的醫藥後盾」可以處理各樣事物,「疫情怎麼來,我們就怎麼擋」,都會根據科學實證、各國經驗去妥善處理。面對外界頻頻關切他最快何時辭職?是否要等本周三民進黨中執會或是全代會開完?陳時中說,他不是中執會成員,都要「看(中執會)決定之後,再來決定。」至於接班人是否找好了?陳時中表示「還沒有。」陳時中也再次澄清,昨天他說「自由業」指的是自己進入政務體系之前當開業牙醫師,這很清楚是自由業,後擔任政務官沒有任期,「國家有需要我們就來,任何時候我們符合國家需要都一無反顧。」自由業一說「遭誤解」,是不是陳時中自己口誤?陳時中說「我不知道耶,我本意是進到政務體系之前是自由業。」有最新民調顯示蔣萬安大幅領先,陳時中說,自己沒看到民調,祝福蔣萬安。有關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突發腦出血,陳時中說,他有一直在注意最新消息,「希望大家幫他集氣、給他祝福,希望他早日康復。」
-
2022-07-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接機群聚 本土BA.5增2例
昨本土疫情新增一萬九○五一例,為五月三日以來新低,中重症一七二例、死亡九十六例。另再增二例本土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個案,父母開車接歸國兒子遭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昨死亡通報案例中,有二例廿多歲男性在染疫後至四至五周在家猝死。一例有先天性心臟病,曾打三劑疫苗,六月六日確診,七月七日被發現於家中無呼吸心跳,死因為自發性腦出血,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及新冠確診;另例曾因外傷顱內出血,長期臥床,有癲癇病史,六月中快篩陽性但未通報,七月八日在家被發現無呼吸心跳,死因列心肺衰竭和新冠確診。另重症增一例青少年個案,羅一鈞說,該十五歲女性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並長住呼吸治療病房,未接種疫苗,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但病況穩定。至於新增兩例本土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個案,羅一鈞說,這起家庭群聚是廿多歲男性(子)於六月廿四日自法國經新加坡轉機入境,四十多歲(父、案A)及五十多歲(母、案B)從南部北上接機,兒子隔天被通知入境PCR檢驗陽性確診,父母六月廿七日快篩陽性確診。 目前共四例本土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個案,均親友接機引發家庭群聚。羅一鈞提醒,接送親友入境務必落實相關防疫措施。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戴N95家人照樣染BA.5 羅一鈞:建議戴醫用口罩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本土新增2例BA.5變異株,一樣為親友接機導致的家庭群聚,指標個案返家的車程中全程佩戴N95口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建議,長程戴N95會很悶,無法完全密合可能導致常常移動口罩來增加呼吸順暢性,建議醫用口罩就可以。羅一鈞說明,此次指標個案為6月24日從法國到新加坡轉機入境,家人到桃園機場接送時,指標個案上車前有手部消毒、鞋底有踩過消毒墊、行李也進行消毒,開車過程除喝水外有脫下口罩外,全程都有佩戴口罩,指標個案更是佩戴N95口罩。指標個案與家人一路開車返回屏東家中,車程中車窗每10~15分鐘開半窗透氣,全程採用車外循環。羅一鈞表示,定期通風可避免有取下口罩情形,長程密閉空間很難完全避免傳染,從案例看到還是有接送傳染風險,很難降到零,但接送的親友陽性還是要多注意身體健康,自我監測有症狀就快篩。但難免取下口罩喝水,因此羅一鈞不建議長程戴N95,因為會很悶,無法完全密合就可能導致常常移動口罩,來增加呼吸順暢性,建議醫用口罩就可以。對於本土BA.5今日又增2例,7月14日將開放有三類人免PCR陰性可登機,是否增加BA.4、BA.5在社區傳播風險?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機場落地還有深喉唾液採檢、3+4檢疫兩個措施,當然就可以避免BA.4、BA.5進入社區的機會。至於會不會影響邊境0+7的開放,是否考慮緊縮?莊人祥則說,開放方向會隨著疫情的演變做滾動檢討,0+7的開放則要視疫情而定。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BA.5再增2例!指揮中心:親友接機群聚染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88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86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2例本土BA.5個案,指標個案從法國轉機新加坡返回國內,家人從屏東到桃機前往接機,可能是在長途車程中染疫。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檢出32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BA.4 (48例)及BA.5 (278例);另累計4例本土確定病例,均為BA.5亞型。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A)、1例女性(以下稱案B),年齡分別為40多歲及50多歲,為今(2022)年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以下稱指標個案)相關之家庭群聚。指標個案於6月24日自法國至新加坡轉機入境,案A及案B於同日至機場接送其返家居家檢疫。指標個案於6月25日接獲通知入境PCR檢驗陽性確診,同時出現流鼻水症狀,並進行居家照護,案A及案B列居家隔離。案A及案B於6月27日快篩陽性確診,其中案B有咳嗽及嗅覺異常症狀,後續定序結果2人均為 Omicron BA.5。目前3名個案皆已隔離期滿,另1名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亦無症狀。指揮中心提醒,目前國內4名本土個案均研判於接送時感染可能性較高,請民眾接送入境親友時落實下列相關防疫措施,以保護自己和家人:一、接送者應完成接種至少2劑疫苗(建議打滿3劑者優先),並穿戴手套、佩戴口罩。二、親友上車前,應針對手部、鞋底、行李進行消毒。三、車內不飲食,接送時適度開車窗,保持充分通風。四、車上所有人全程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交談、 碰觸等接觸行為。五、接送完成後,建議對全車內外進行清消,特別針對常碰觸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處加強擦拭。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例20多歲男性染疫亡 青少年敗血症加護病房觀察中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本土疫情概況,今日中重症來到172例,中症86例、重症86例,死亡較昨日回升有96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死亡案例中有2例都為20多歲的年輕個案,確診後隔月逝世;另出現新一例的青少年重症個案,為15歲女孩,出現敗血症情況,目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況穩定。羅一鈞說明,今日死亡案例中有2例較為特殊,分別為20多歲男性,打過3劑疫苗,有先天性心臟病;在6月6日確診,7月7日在家被發現已無呼吸心跳,送醫急救仍不治身亡,死因為自發性腦出血,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及新冠肺炎確診。羅一鈞分析,由於個案距離確診已有一段時間,目前判斷與新冠肺炎關聯性低。另一例也是20多歲男性,羅一鈞表示,個案先前因外傷,有過顱內出血,長期臥床並有癲癇病史;6月中曾快篩陽性但未通報,7月8日在家被發現無呼吸、心跳,送醫急救後仍不治身亡,在醫院PCR陽性確診,死因列為心肺衰竭和新冠肺炎確診。同時,重症部份新增1例青少年案例,羅一鈞說明,個案為15歲女孩,本身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也長住在呼吸治療病房,未接種過任何疫苗;7月7日發燒、快篩陽性,機構先給予莫納皮拉韋治療,送至急診檢查發現有肺炎、氧氣濃度降低、敗血症等情況,轉入加護病房觀察,並投入瑞德熹偉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病況穩定。
-
2022-07-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7萬 疫情趨緩 口罩解禁再等等
昨本土新冠疫情新增二萬七七〇八例、死亡七十一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上周日確診約三萬二千例,本周日二萬七千例,雖下降近一成五,但「還是比預期來得慢」。指揮官陳時中說,照現在速度會平順往下走,不要引發太嚴重就醫問題,對未來整體社區防疫率也會較好,跌破萬例會比較快,但口罩解禁會建議稍晚一點,「有個保護還是比較好」。 至於新增七十一例死亡個案,莊人祥說,九成九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最年輕死亡個案為廿多歲男性,有酗酒習慣、B型肝炎,僅打過一劑疫苗,七月五日在家房間父親叫喚無回應,緊急送至急診,但到院時已無呼吸、脈搏,經PCR採檢後陽性確診。另例為卅多歲女性,曾接種三劑疫苗,六月十八日出現咳嗽症狀,快篩陽後視訊診斷確診,她為癌症末期病患,癌細胞已轉移,正在居家安寧照護,未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六月廿五日在家往生,列入共病死亡。昨新增中重症個案含中症一〇八例、重症一〇〇例。至於台大醫院七月八日公布二例染疫兒童腦中風個案,莊人祥說,指揮中心已收到通報,其中八歲男童列為重症,十二歲男童因未住到加護病房,判斷為中症。八歲重症男童原本身體健康,無慢性病,未接種疫苗,六月一日上午發燒、四肢痠痛,出現抽搐、嘴唇發紫,緊急送急診,發現血壓偏低、肝腎功能異常,PCR陽性確診。抗核磁共振顯示,腦部發炎反應、局部缺血,明顯有腦血管病變,六月十五日已出院,恢復情形良好。
-
2022-07-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0多歲酗酒男確診亡 8歲童染疫「腦血管病變」中風
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全台疫情概況,新增208例中重症個案,其中100例重症、108例中症;死亡案例則來到71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日死亡的個案中,99%都有癌症等重大疾病,其中43例年齡更超過80歲;最年輕的死亡案例為20多歲男性,有酗酒習慣,送至急診時已無呼吸心跳。莊人祥說明,今日死亡的個案中有2例較為特殊,第一例是最年輕的死亡個案,年齡20多歲,B型肝炎等慢性肝病,僅打過一劑疫苗,平日有酗酒習慣;因個案在7月5日未出房門,父親叫喚都無反應,才緊急送至急診,到院時已無呼吸、脈搏,經PCR檢測後陽性確診。另一例為30歲女性,莊人祥指出,該個案有第四期癌症,病出現轉移現象,接種過三劑疫苗;6月18日咳嗽症狀,快篩後視訊診療確診,因是居家安寧照護患者,所以沒有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6月25日個案在家往生。至於先前臺大醫院7月8日公布的2例兒童染疫中風個案,莊人祥表示,直到記者會後指揮中心才向台大索要相關資料,目前已收到相關案件,經研判8歲個案為重症、12歲男童為中症個案。12歲男童因未住到加護病房,因此判斷為中症,指揮中心也列入今日的中症名單中。8歲男童部分,莊人祥說明,個案沒有慢性病也未接種疫苗;6月1日上午發燒、四肢痠痛,出現抽搐、嘴唇發紫,緊急至急診後發現血壓偏低、肝腎功能異常,PCR陽性確診,電腦斷層顯示有腦水腫,疑似腦炎住進加護病房,目前以瑞德熹偉、免疫球蛋白、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抗核磁共振顯示有發炎反應、腦部局部缺血,明顯有腦血管病變,6月12日轉出加護病房,6月15日出院,持續門診追蹤,目前恢復情形良好。指揮中心統計,兒童重症累計來到94例,MIS-C仍最多34例、腦炎23例、肺炎17例、敗血症3例、哮吼8例、家中或送醫前死亡6例、共病3例,死亡仍為22例。
-
2022-07-09 焦點.健康知識+
猴痘是實驗室洩漏出來?會引發下一波全球流行?4個QA、如何預防,醫師一次告訴你
新冠疫情尚未消失,另外一種病毒-「猴痘病毒」,出現多個非洲以外的傳染病例,再度引發大家的擔憂。猴痘(Monkeypox)是猴痘病毒所引起的一種罕見人畜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一些非洲國家,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5月26日表示,迄今逾20個國家共通報約200起確診病例,令人關心歐美疫情特別是美國、加拿大、英格蘭和蘇格蘭等地區,所幸已知傳染速度相對緩慢,目前疫情主要歐美疫情在親密接觸者,同性間性行為者。目前並無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必要,而且並未建議使用天花疫苗對抗猴痘。猴痘的疫情起源英國5月7日出現第一例,該病人曾經去過猴痘流行地區奈及利亞(西非),推論他在那裏感染病毒後,返回英國發病,迄5月24日英國感染總數累計達到57例。加拿大在5月中發現首例,至月底目前確診猴痘病例累計26例,美國境內迄今在7個州分共發現9起猴痘病例,其他比利時、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典、以色列及澳洲等國亦陸續報告零星病例。早在1958年猴痘病毒是從研究用猴子身上發現的,而人感染猴痘病毒最早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9歲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過往屬於地區性流行,集中在非洲國家包括:貝南、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加彭、迦納(僅有動物病例)等國。2003年美國出現猴痘病例,是非洲地區之外首次猴痘病例報告,多數患者曾接觸受到猴痘病毒感染的進口寵物鼠而感染。2022年5月14日,英國衛生單位接獲兩例家庭群聚猴痘病例通報,病人並無旅遊史,也無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之接觸史,隨後歐洲與北美洲其他國家陸續通報確定病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個案以男性為主,且大部分為「曾與男性發生性行為者」,均無流行地區旅遊史。2022年5月這波疫情,目前經PCR確診之樣本均為西非分支猴痘病毒。猴痘的臨床症狀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水泡(vesicles 圖a)、膿疱(pustules圖b c)階段變化,結痂(crust圖e)脫落(圖f),嚴重病人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報告,2022年的疫情病患症狀表現較不典型,包括皮疹最早出現於生殖器或會陰部,且不一定會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發燒等前驅症狀較不明顯,因此在就醫時容易與其他性傳染病混淆。猴痘的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主要)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猴痘的治療照護 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癒性,因此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猴痘的預防方法1.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2.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3.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4.疫苗接種:台灣自1955年起就未曾再有天花病例發生,因此自1979年起即停止牛痘接種,故該年以後出生之臺灣民眾均為未接種族群。提供一些網路常見的Q&A供民眾了解Q1:猴痘是由實驗室釋放/合成/洩漏出來的?A:猴痘病毒是一種已知的病毒,早在1958年被發現確認,當時實驗室研究用的猴子出現類似天花的水皰,是人類首次發現猴痘病毒。Q2:猴痘與新冠疫苗的關係?AZ疫苗是以黑猩猩腺病毒為載體製成的疫苗?A:引發猴痘的病毒與阿斯利康疫苗中的病毒完全不同。而且猴痘病毒主要是存在於嚙齒目動物,而非猿猴。Q3:猴痘會引發下一波全球流行?A:猴痘的症狀獨特且明顯,不像新冠肺炎有無症狀的傳染,猴痘病毒症狀獨特而明顯,患者通常會出現皮膚創傷,此外發燒、嚴重頭痛、淋巴結腫大、背痛、肌肉痛和無力等症狀配合皮膚病灶的PCR也易於此病的診斷。Q4:猴痘目前無疫苗可以施打?A:答:猴痘疫苗很有效,但是目前不需要大規模施打。最初的天花疫苗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基於牛痘病毒的第二和第三代疫苗已經被研發出來,這些疫苗展現出能夠對抗天花和猴痘的效果,能夠引發強大的免疫反應抵抗天花和猴痘。
-
2022-07-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確診一顆藥都沒吃!身心科醫師林奕萱免疫力好,靠的是平常不提醒斷病人的二件事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盡頭令人悶爆,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平日在診間替病患排憂解難,雖早有染疫的心理準備,卻沒料到真的遇上了。最近疫情趨緩,林奕萱未掉以輕心,6月12日北上開會時小心翼翼,吃飯時獨對牆壁,不敢與他人共餐,也沒多與別人交談,半開玩笑地向台北友人說,「到台北都要很小心」,結果反被虧,「高雄現在比較嚴重」。儘管嚴守防疫準則,林奕萱返回高雄兩天後,起床時突然感到口鼻有點悶熱,像快感冒一樣,隨即快篩但無異狀,約隔一小時,那支快篩試劑竟浮現非常輕淡的第2條線,她好納悶「說明書指的是15分鐘內判定 」,她的試劑卻經一小時才隱約看到第2條線,到底算不算染疫?平常幫患者採檢判定時,林奕萱看到這麼淡的線,若受檢者沒什麼症狀,會建議再做PCR,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心情就很矛盾。那天她起床時只覺得怪怪,然後症狀就消失,至傍晚相同感覺又來,才警覺不妙,晚上重篩一次,結果不到半秒,兩條線紮紮實實出現在眼前。「當時是晚間9點,我掙扎的不是確診了,而是明天一早工作滿檔。」林奕萱說,自己隔離事小,但隔天需支援快篩站及接種站,要做電話關懷門診,病患排得超多,突然確診,所有工作需由同事補位,實在感到很過意不去,還好醫院後援很強,讓她感受到支撐的力量。隔離禁足七天沒有特別不適,她放鬆心情,多喝水,期間也參加好幾場線上會議,甚至追了一部韓劇。唯一覺得怪的是,老是聞到一股驅之不散的菸味,同住家人卻都沒聞到,但無法釐清與確診有無關聯。Omicron大爆發以來,她常覺得也許哪天自己會遇上,心理早有準備,而從確診者症狀來看,平日只要落實防疫,即使感染也不需要太擔心。對抗病毒多半需倚靠免疫系統,謹守防疫原則,其實就是平常在診間會跟病人說的話,永遠在提醒大家要過規律生活和運動。這次確診,可能她平日身體有打底,僅有輕微鼻塞,久久咳嗽一次,連發燒都沒有,因此她只有多喝水、休息,一顆藥都沒吃。不過,因擔心工作臨時停擺,病人找不到她,所以在臉書自曝染疫訊息,請約診的病人不要撲空,結果意外收到許多溫暖,關切她有沒有缺什麼物資,她笑說,「可能我平常做人沒有太差」。林奕萱指出,20年前爆發SARS時她剛念大二,無法做出貢獻,20年後遇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很樂意為防疫付出,「高雄從PCR篩檢站改為判陽站的首日,第一診就是我去的」,防疫戰役一晃就兩年多,她幾乎沒能休假超過兩天,確診隔離七天是很難得的放空,心情差很大。這次確診,她從醫師轉換成病人角色,紮實體悟確診者的心情,也實地檢驗高雄確診通報流程。她說,當晚9點快篩陽後即通報醫院,由感控同仁視訊協助判定,9點14分判陽,6分鐘後就收到衛生局簡訊通知確診注意事項,凌晨1點半再接到衛生局隔離書連結,上午10點接到衛福部隔離簡訊,10點40分接到區公所關懷電話,效率明快。以前民眾確診時會問何時解隔等許多問題,她多半制式答覆,自己染疫後,印象超鮮明,「以後病患問什麼,我都能答」。也因為平時愛採買,林奕萱笑說,確診時,家裡的物資充足,根本不擔憂,但好奇市府送的關懷包有哪些東西,也託家人領了一份。隔離一周,她發覺確診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許多人會在社群分享心情,隔離生活的點滴也成閒話家常的題材,這些都是疫情前不曾發生的事。隔離時她抱著觀摩心態參加清大試辦的「新冠肺炎線上支持團體」,聽到許多人分享確診後的不便,症狀輕微的她,頓時感到自己是很不同的存在。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林奕萱獲不少老病人送上關切,有人還煞有其事地說,看到「林醫師」臨時請假一周便猜到是確診。她說,這些診間的有趣對談也告訴大家,即使醫師,也是會生病的,大家都一起在面對這場疫情。「大家無法百分之百臆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能做的就是平日有所準備。」林奕萱說,新冠疫情像個突發緊急事件,誰都可能遇上,遇上時也在審視大家平常在健康上、經濟上或人際關係上是否累積足夠的「資本」,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擾動,心境的調整,十分重要。醫師小檔案/林奕萱現職: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確診時間:6月14日如何感染:可能北上開會不明感染症狀:口鼻悶熱、鼻塞、偶而咳嗽治療: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一句話:確診就像人生突然迸出的一場緊急事件,平時大家不管在身體、心靈或各方面都應盡量做好準備,以迎戰無可預知的事情降臨。
-
2022-07-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311!20多歲男院內感染亡 7歲女童未確診成MIS-C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國內今新增311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195例、重症116例,死亡個案新增131例。其中最年輕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過去沒有接種疫苗,4月底因癌症住院,起初採檢陰性,但1個月後採檢陽性,為院內感染,7月因癌症惡化過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20多歲男性沒有接種疫苗,曾有癌症等慢性疾病史,4月22日因癌症併發症住院治療,住院時PCR檢驗陰性,住院期間5月29日採檢陽性,有給予瑞德西韋藥物治療,6月13日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但因癌症持續住院,7月1日因爲癌症惡化過世,死因為肺炎及癌症。羅一鈞表示,另新增1例兒童重症MIS-C個案,為7歲女童,過去沒有慢性疾病史,女童同住家人5月23日快篩陽性,當時女童快篩陰性,女童於6月1日接種第一劑BNT疫苗,6月29日出現發燒、全身紅疹、嘔吐、腹瀉、活力及胃口下降等,7月3日到急診檢查,發現有結膜炎、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等,且發炎指數及肝指數升高,懷疑是MIS-C因此收治住院。羅一鈞表示,女童住院有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該名女童過去沒有確診新冠肺炎,此次檢驗PCR也是陰性,但近一步透過血清抗體篩檢,發現N抗體為陽性,顯示女童近期曾經感染過,也符合MIS-C的診斷標準,目前女童病況穩定,正在一般病房治療中。國內目前兒童重症共92例,其中死亡22例,MIS-C有33例。
-
2022-07-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BA.5傳播力強20% 指揮中心暫不升級防疫措施
Omicron BA.5亞變種病毒本土病例現蹤,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BA.4、BA.5傳播力比原本的Omicron傳播力強20%,但暫不考慮升級、匡列等防疫措施。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降溫,但日前國內出現首例Omicron BA.5本土病例,防疫措施是否升級引發關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天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BA.4、BA.5的傳播力比先前主流Omicron變異株多約20%,民眾還是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社區防疫措施也沒有鬆綁。羅一鈞指出,針對入境確診且經定序確認的個案,會對同行、同住家人進行檢驗,根據第1圈檢驗結果再決定是否加驗第2圈,此外暫未考慮升級篩檢措施。至於入境檢疫何時能從現行3+4縮短為0+7,即入境免隔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今天才剛剛宣布7月14日起,台灣民眾、持居留證者、轉機者登機前免附2天內PCR證明,實施後會再觀察一陣子,根據大家需求做最適當安排,防疫方面政策要比較謹慎,一步步來。據統計,昨天共開4199人份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口服藥,其中輝瑞「倍拉維」共3499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70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34萬9938人,包括共28萬2356人倍拉維及6萬7582人份莫納皮拉韋。據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2050床、空床6964床、空床率57.8%,其中台北區51.7%、北區55.5%、中區59.3%、南區56.6%、高屏區64.9%、東區60.8%;53家集中檢疫所共7610床、空床數5307床、空床率69.7%;42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3857床、空床數1457床、空床率37.8%。
-
2022-07-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每周總量增至4萬人 714起3類人搭機免2日內PCR報告
我國邊境管制每周2.5萬人入境,今行政院長蘇貞昌聽取衛福部報告後,考量國內醫療量能已恢復充足,指揮中心正調降專責病房,為促進經濟活動,將進一步放寬邊境管制人數總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即日起調增入境總人數為每周4萬人次,另自7月14日起,國人、持有效居留證及來台轉機者,搭機前得免持2日內PCR報告。衛福部長陳時中暌違一周,今親自主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交通部民航局長林國顯也出席,共同宣布邊境總量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7)日表示,自6月15日起調整入境檢疫天數為「3天居家檢疫+4天自主防疫」,並同步調控入境總人數為每週2.5萬人次,已執行近三週,經持續滾動檢討國際與國內疫情,以及國內防疫與醫療量能,即日起調增入境總人數為每周4萬人次為原則;另自7月14日零時(航班表定抵台時間)起,先行放寬國人及持有效居留證、以及所有來台轉機者,搭機前得免持2日內PCR報告,惟境外篩檢陽性者,自採檢日起7日內應暫緩搭機,以維護航空及社區防疫安全。指揮中心說明,有關入境旅客之檢疫天數、檢疫處所、檢測措施、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之防疫規定均維持不變,重申如下:一、檢疫天數及處所:(一)入境日為第0天,進行3天居家檢疫及檢疫期滿後接續4天自主防疫。(二)於自主防疫期間,應遵守之防疫規範:1.非必要不可外出。2.需有 2 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3.外出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4.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佩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5.上班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飲食需求時可暫免佩戴口罩,並於用畢立即佩戴口罩 。6.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7.商務履約得於餐廳之獨立空間內獨自或與特定對象共餐,但應有隔板或維持社交距離。8.非急迫性需求之醫療或檢查應延後。(三)檢疫處所維持1人1戶或入住防疫旅宿,並以於同一檢疫地點完成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為原則。此外,考量移工、漁工及學生係採共同生活模式,群聚感染風險較高,維持由目的事業主管部會督導於原檢疫處所完成自主防疫,且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得到校上課、工作,非必要不得外出。二、檢測措施:(一) 病毒核酸(PCR)檢測: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配合採集深喉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二) 家用快篩試劑檢測:入境時由國際港埠現場工作人員向2歲以上旅客發放2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提供檢疫期間有症狀時及自主防疫期間首次外出時使用。三、入境至檢疫處所交通工具:除搭乘防疫車隊外,得採親友或機關團體車輛接送,並參照防疫車隊之防疫規範,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同時,有關來台旅客應持有表定航班時間搭機前2日內PCR報告,自7月14日零時(航班表定抵台時間)起,先行放寬國人及持有效居留證、以及所有來台轉機者,搭機前得免持該項報告,惟境外篩檢陽性者,自採檢日起7日內應暫緩搭機,以維護航空及社區防疫安全;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境外變異株及旅客入境篩檢確診情形等,滾動檢討,並於必要時修正重啟此措施。指揮中心重申,邊境檢疫措施為防範COVID-19疫情的重要關鍵,籲請民眾務必遵守檢疫期間相關事項,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接機釀BA.5家戶群聚 羅一鈞提醒接機5原則、開窗勿交談
指揮中心昨公布國內首例BA.5變異株家戶群聚,母子兩人開車前往接機,疑似遭自美返台的家人傳染病毒,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不會因此加嚴邊境或禁止親友接機,但提醒接機車輛比照防疫車隊,落實五項防疫原則,雙方溝通確認機場落地唾液PCR結果,若入境旅客為陽性,接機親友應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症狀就快篩。羅一鈞指出,目前入境旅客約四分之一是由親友開車接送,這起事件凸顯接送可能風險,再次提醒,務必遵守防疫規範,落實五項防疫重點。首先接送者應至少完成兩劑疫苗接種,且以打滿三劑者優先,過程需戴手套、佩戴口罩。親友上車前,應以酒精消毒其雙手、鞋底、行李。車內不可飲食,且要適度開窗,保持充分通風。車上所有人全程都要戴口罩,避免交談、碰觸。完成接送後清消全車,特別是乘客容易觸碰的區域,如車門把手、座椅、安全帶扣環等,要加強擦拭。羅一鈞說,緊閉車窗,即使開冷氣,仍是同一批空氣循環,沒有外來空氣進來稀釋可能帶有病毒的空氣,若車程較長,即使全程戴口罩仍可能傳染。羅一鈞表示,目前針對感染BA.4、BA.5變異株的境外移入個案進行第一圈的採檢,視情況是否需要擴大疫調,並不打算採取額外限制措施。
-
2022-07-0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有三高、慢性病「坐在救護車上,好像有可能一去不回」 兒科醫段德厚自曝康復後對體力沒信心
「發現自己確診,內心很沉重……。」四月下旬確診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段德厚說,當下心情很複雜、內疚,還連累其他同事跟著做PCR篩檢、隔離,無法和大家在第一線拚戰,很感謝急診同仁的支持與體諒。段德厚成為案號「37094」的確診者,屏東縣府在疫情新聞稿寫著,「案『37094』是某醫院急診醫師,院方當日中午急診停診,全面清消,召回看診病人、家屬與接觸的醫護人員採檢,共146人全部陰性。」回想4月18日確診那天,段德厚說,當天只是喉嚨有點不舒服,前一晚則有些惡心感覺,心想應該沒事,未料上午驗PCR、中午報告出來,科主任告知:「段醫師,你呈陽性反應,要再做第二次PCR」,於是他待在急診室外的負壓隔離空間,等了一段時間,確定確診了。「身為醫護人員,應該要更小心。」段德厚表示,當他走出負壓隔離空間,看到小兒科、急診的同事們排隊做PCR「很內疚」。由於當時確診者要到集中檢疫所隔離,他立即回家收拾行李,也不停接到電話,警察局、衛生局、醫院感控等單位都打來進行疫調,好幾個小時都在回應相同問題。得知確診後,段德厚很難過,心情很複雜,「怎麼這樣子感染了?」他回家收拾完東西,等救護車載他到集中檢疫所,他說,當救護車抵達大樓樓下時,場面很震撼,閃紅燈,穿著兔寶寶裝的人下來,我拿行李上車了,問要去哪裡?都回不知道。「坐在救護車上,好像有可能一去不回的心情。」61歲的段德厚有尿酸、高血壓、高血脂、過敏等慢性病,體重過重,牙齒根管治療兩三個月都沒起色,他很憂心確診後身體的情況,「一切只能交給上帝」。救護車抵達集中檢疫所,「有種被關的感覺,漆黑的大樓,不知道是哪裡」,段德厚用手機google定位,才知道所在位置。進入集中檢疫所前要檢查行李,當時他還沒症狀,收拾行李時帶上一瓶紅酒,想說若睡不著可以喝,但紅酒被穿著兔寶寶裝的工作人員攔截收走。段德厚說,確診第一晚還好,隔天開始發高燒38.8度,出現發抖、肌肉痠痛、很累、嗜睡等症狀,吃長效型止痛藥退燒,斷斷續續睡了三天,症狀比流感還嚴重。高燒三天後,症狀逐漸減輕,但牙齒開始痛,還好有吃藥控制,到了第七天仍覺得很累,很怕有長新冠的後遺症。「在集中檢疫所生活很孤單,只有一個人,沒人跟你說話,一整天的廣播很多,講中文、英文、泰文、印尼文四種語言,提醒不能亂跑、會罰錢。」段德厚說,早上八點廣播量體溫、拍照上傳,八點半取餐吃早餐,餐點放在門外小椅子,取餐時戴口罩、中午十二點取午餐、下午一點多將垃圾綁好放門外、下午三點量體溫,五點半取晚餐,晚間九點丟垃圾。幸好帶著吉他,在隔離期間彈吉他舒緩情緒。確診復原後,起初段德厚很抗拒回到工作崗位,「對體力沒信心」,解隔初期在家自我健康管理,容易心悸、心跳變快,說話激動時易喘,有些太細節的事物,容易記不起來。這段期間很感謝朋友們相助、幫忙送藥等,他也對醫院同事感到抱歉,在疫情升溫時,無法在第一線跟他們打拚。隨著疫情升溫,孩童確診增加,他建議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如實描述病徵,相信醫師判斷。醫師小檔案姓名:段德厚 頭銜:屏東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主治醫師確診時間:4月18日如何感染:可能在急診感染症狀:發燒、發抖、肌肉痠痛治療:吃止痛藥一天兩顆、牙痛吃抗生素一天兩顆給確診者一句話:現今確診者多,要相信醫師判斷,家長面對孩童確診,不要過度緊張,應如實描述病況。
-
2022-07-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2例BA.5本土個案 母、兄接機全程戴口罩仍中鏢
中央公布,台中出現2例本土BA.5變異株本土個案。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陳麗娟說明,30多歲女性帶二名孩子自美國返台先後確診,其母親、哥哥6月19日接機,全程戴口罩仍確診,後經基因定序都為感染BA.5。衛生局已詳細疫調、追蹤採檢,目前尚無擴散風險。陳麗娟建議,接機者應打滿三劑疫苗為優先,至少要打2劑,戴口罩、手套,並注意被接親友的篩檢結果;被接的親友要針對手部、鞋底、行李消毒,車內勿飲食,適度開窗,保持通風,車內所有人全程戴口罩,避免交談或碰觸等接觸,接機後,車輛要全面清消。陳麗娟說明,這名30多歲女性帶二名孩子返國,6月19日50多歲母親、30多歲哥哥接機,接回台中居家檢疫替代所。五人在車上全程戴口罩,沒有飲水、飲食,但車窗緊閉、通風不良。陳麗娟說,調查發現,這名女子入境時就已經出現發燒、咳嗽、耳朵痛等症狀,在機場唾液採檢為陽性,6月19日確診,Ct值為27,2名孩子也陸續發燒,快篩陽確診,Ct值分別為25.5、29.2。陳麗娟說明,女子的哥哥6月24日出現發燒、咳嗽症狀,快篩陽確診,6月29日衛生局接獲女子基因定序都是染感BA.5,採檢其接觸者,其中女子的媽媽無症狀,6月30日確診,另接觸一名友人經PCR採檢為陰性。陳麗娟指出,台中市衛生局昨接到通知,包括女子和2名孩子,以及哥哥、母親等五人的基因定序,全部都為BA.5,其中女子和2名孩子為境外移入個案,母、兄則為未土個案。目前5人都無不適症狀,除案母居隔到7月7日,其餘全數已解隔。台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說,雖然台中今新增4669例確診,相較上周三(6月29日)下降23.67%,已脫離高原期,但請市民注意,BA.4、BA.5致重症機率沒有明顯較高,但傳染力極強,提醒民眾加強防疫,落實勤洗手、戴口罩,遠離高感染風險場域。
-
2022-07-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疫情確診、死亡回升 入境PCR擬放寬
昨新冠疫情本土、死亡個案雙雙回升,單日本土確診三萬五九一四例,死亡個案一○三例;目前入境檢疫措施嚴格,需檢附搭機前二日的PCR陰性報告,專家建議逐步放寬,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可能取消自「低風險」國家來台者的PCR檢驗規定,但不會以快篩來代替檢驗。昨新增個案比前天增加一萬兩千多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周二數據都是每周較高的一天,但對比上周二,則減少八千多例。在分布上,僅台中、新北、高雄等三市超過四千例。台灣邊境檢疫措施偏嚴,入境旅客仍需檢附搭機前二日的PCR陰性報告,且須「三加四」入境隔離,台大兒童醫院長黃立民建議,將PCR檢驗改為快篩,甚至鬆綁至「○加七」。陳時中昨出席活動時說,將PCR檢驗改快篩的機會較低,但自低風險國家來台者則考慮取消PCR檢驗規定。莊人祥則在下午疫情記者會上解釋,「指揮官只是提一個大方向,目前配套都還在討論。」依照指揮中心現有定義,所謂「低風險」國家兩大條件為「近十四日平均確診病例數小於十」,或「十四日內每百萬人口平均確診數小於一」,觀念仍舊停留在「清零」時期,莊人祥說,將斟酌疫情數據來考量及調整定義。至於入境檢疫是否鬆綁到「○加七」?莊人祥強調,這須視八月疫情發展狀況才能決定,確診人數需要降到很低,加上暑假可能再現一小波BA.4、BA.5疫情,因此,不會大幅放寬入境檢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