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搜尋
Line
共找到
620
筆 文章
-
-
2021-03-09 養生.聰明飲食
懶得煮,吃調理包好方便!營養師教選購3秘訣健康吃
新冠肺炎疫情不斷蔓延,為了避免人群接觸,增加感染風險,許多人減少外食,選擇在家自行烹煮。但因為現代人生活忙碌,下班時總沒有足夠時間好好準備食材、料理餐點,「調理包」便成為餐桌上快速救急的一項選擇。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調理包屬於加工食品,難免還是會擔心是否將過度的加工吃下肚,對健康有不好的影響。她提醒,用3招式聰明選、健康吃,讓調理包也能不罪惡! 招式1 「營養成分標示」看仔細! 潘富子提醒,大多加工食品因為了保存或保留食品的風味,會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較多的調味料或添加物,購買時看清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標示並多多比較再做選擇。 應避免選擇太多添加物在內,並選擇低油(脂肪)、低鹽(鈉)、低糖等食品。調理包內成分常見的是鈉含量偏高,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長期吃下過多鈉,恐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第2招:可優先選擇冷凍鮮食調理包 常見的調理包可分為冷凍、耐高溫軟袋包裝、罐頭等方式當作保存方法。冷凍包裝的食物有水餃、咖哩雞、燉煮牛肉、排骨湯等,通常為了以防食物變質通常冷凍包裝的保存期限會較短,食材上也會較新鮮。 常溫料理包通常可以在常溫環境下放置1~2年,製造方式不需添加防腐劑,而是經過高溫殺菌後真空密封包裝才得以保存這麼久的時間,但也因經過高溫殺菌處理,過程中也使部分營養素流失的較多。 第3招:別忘了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 市面販售的調理包口為大多以精製澱粉、肉類居多,若長期食用容易缺少蔬菜、水果、乳品類等營養素。務必要搭配新鮮蔬菜,補充膳食纖維的攝取量,以及足夠的鈣質。 如使用肉類食品料理包,除了增加蔬果、乳品類攝取量,也別忘了,可搭配適量的澱粉,如飯、麵、地瓜等全穀雜糧類當作主食。潘富子提醒,勿長期以調理包取代新鮮食材,盡量選擇食物的原形,才能吃得健康,提升免疫力! 【延伸閱讀】 胖出新高度!難瘦的問題出在哪?7個NG減重方式讓你瘦不了 降膽固醇的燕麥單吃好無趣!專家設計5食譜,為燕麥添美味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1-02-25 養生.家庭婚姻
19歲男大生租屋被父母「裝監控」 曝恐怖經歷:不見人就狂call
為了擺脫父母過多的期望與壓力,一名19歲的男大生考取外縣市的大學,獨自一人搬到租屋處,本想是奔向自由的開始,但怎料父母卻在他的租屋處放置網路攝影機,遠端監督他認真拚課業,他迫於沒有經濟能力只好答應,但父母只要沒看到人就奪命連環call,許多網友聽聞他的恐怖經歷都相當震驚。男大生23日在爆料公社App發文表示,雖然能理解父母希望他未來能功成名就,但他成績不佳還會曠課,當初考取外縣市的大學為的就是不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下,能自由自在過生活。不過,近來父母想在他的租屋處放置網路攝影機,隨時監控他是否有準備課業,他雖然覺得不適當,但他從小就活在別人的安排之中,不知為誰而活,且礙於學生沒有經濟能力,也只好妥協。男大生描述在監控之下的生活,「第一晚我就覺得晚上有人在看我,覺得噁心」,所以他決定把主機電源拔掉,沒想到一早就被奪命連環call,就算當天下午5點後就沒課了,他利用時間去運動,卻同樣被一連狂call好幾通電話。從他曝光的LINE對話可看到,他先是傳了這學期的課表給父母,而父母則再要求他「監視器從今天開始都不要關機」,到了下午下課後他去運動,父母斥責他,「5點就下課了,為什麼8點還沒有到家,是跑去哪裡了?你還真當是去度假的樣子喔!」他只好無奈地回答「我在操場運動」,種種被父母監控的日常讓他苦不堪言。網友們看了都對這種監控方式感到不可思議,紛紛出主意替他解圍,「你要不要考慮找份打工,至少不用完全當伸手牌,多少還有可以跟爸媽反抗的底氣」、「你要抗議到底呀!為了你妹妹...」、「突然覺得誰以後嫁給你,進了你家家門,絕對會跟坐牢一樣」。
-
2021-02-2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編者按】這是醫病平台從來沒有過的嘗試,我們把一位醫師作家欲罷不能寫出超過5000字的長文,在作者的同意下拆成三篇,在同一星期登出。相信讀者也會同意,這樣的安排可以使讀者分期讀完這三位乳癌病人所呈現的不同問題,才體會得到一位真正的好醫師是幫忙生病的「人」,與只是診治病人的「病」的醫師,在「量身定做」的用心可以有這麼的不一樣。同時,我也希望作者用心良苦與我們分享的行醫心得可以感動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也唯有在社會大眾不隨便就醫、濫用資源,好醫師才有充裕的時間,對真正需要用心照顧的病人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伊凡伊凡是一個46歲的捷克裔美國人,剛剛診斷三陰型(Triple negative,ER/PR/HER2標誌陰型)乳癌,帶著她一天前做的乳房磁振造影光碟片,在她先生的陪伴下來看初診。伊凡長得高頭大馬,患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伴隨的不孕症,十多年前接受荷爾蒙治療,成功地生育兩個兒子。她知道不孕症的治療可能增加乳癌的風險,伊凡從39歲開始就每年準時地做乳癌篩檢攝影。12月中,伊凡的年度乳房攝影出現右側乳房一個2.5公分的腫瘤。她在兩個禮拜內看了乳房外科醫師,做了超音波腫瘤穿刺證實是分化不良的三陰型乳癌。走進診間,先自我介紹。伊凡友善地説她認得出我,因為她已經在網路上看了我的資歷及照片。雖然我行醫已經三十多年,要給一個素昧平生的病人高度惡性癌症診斷的壞消息,心情總還是跟病人一樣的忐忑不安。病人知道事態的嚴重度嗎?她對癌症的壞消息有什麼樣程度的心理準備呢?在這個寶貴的初診一小時內,哪些資訊是幫助她做治療選擇最迫切需要的討論重點?哪些則是可以點到為止,才不會讓她承受不了過盛的資訊。網路資訊泛盛的時代,許多病人在看診前已經從網路上做了功課。伊凡知道三陰型乳癌惡性程度高,但是對於治療的詳情並不清楚。我解釋了她的癌症期別,治療的內容——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先化療再手術的優點及可能的風險。因為她比較年輕就得到乳癌,又有東歐的血統,雖然她沒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家族史,伊凡帶有先天性(germ line)BRCA基因突變的可能性比一般病人高。在手術前得到這個基因檢測資訊,能協助病人選擇乳癌的開刀的方式;多數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病人可能迴避乳房局部切除術,而選擇乳房全切,甚至也切除另一側乳房,以絕後患。多數選擇乳房全切的病人在術後不需要做放射線治癌,除非腫瘤太大,或腫瘤侵犯了皮膚組織,或侵犯多數腋下淋巴結。如果病人希望選擇乳房重建術,可以轉介給乳房整型外科醫師,討論乳房重建術的選項及重建術的最佳時期點。講到這裡,我一路留心伊凡的表情及肢體語言,確定她承受得住這麼沉重的資訊。事實上,伊凡的乳癌在短短的一年內出現(一年前的乳房攝影是完全正常的),病理上是惡性度很高的腫瘤,而且病理醫師也描述幾個小血管內存在有癌細胞(lymphovascular invasion),表示癌症有可能已經轉移到遠端。我小心地選擇我的措辭解釋這個重點,説明我們需要做全身正子掃描檢查,確定癌症只侷限在乳房。雖然我憂慮伊凡的乳癌惡性程度,我安慰她和她先生,我認為她的乳癌已經轉移遠端的機會是很低的。一方面,我的職責是要提供伊凡完整的訊息,另一方面,我不希望過度驚嚇她,造成她恐慌焦慮而失去鬥志;有些事情也許不大做文章,點到為止比較好。這是醫師的工作類似老師教學之處,「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同樣的病情,不同的病人,我對病情説明方式可能都不一樣,但是基本原則是一致的-提供完整資訊,並且給病人最佳治療的希望。伊凡看來很強悍,完全沒有因為多項壞消息顯得憂鬱張慌。她一直都保持鎮定及專住,問了很多好問題,伊凡的先生則用他的筆記型電腦做記錄,也偶爾提他的問題。醫療重頭話題告了一個段落時,我們討論她在化療期間繼續工作的可能性,以及她應該如何告訴兩個稚齡的兒子她的癌症診斷。也許是話題牽涉到她的孩子讓她的情緒堤防開始崩陷,這個很有女強人氣勢的病人眼眶開始盈淚。她説她的家人及朋友給她很多壓力,要她到波士頓的 Dana Farber Cancer Center 做治療;這時候,她告訴我她事實上需要趕著去 Dana Farber 看一位乳癌名醫。為了不耽誤她跟 Dr. Eric Winer的會診,我甚至沒有來得及給她做身體檢查就結束了這個90分鐘的初診。我知道伊凡跟我就此分道揚鑣了,她會留在 Dana Farber 做治療,我則趕緊去看下一個已經等了30分鐘的病人。不少同事遇到類似的狀況——花了心血時間準備及傾全力詳盡地看診,病人卻在最後一刻告訴你,她要到著名的醫院看著名的醫師。早知道,就不會花那麼多唇舌與精力看她。我猜網路資訊可能教導病人看病種種絕竅,包括守到最後一刻才告知原本就想好的要去名醫院所治療的決定。反倒是我不知是在安慰病人或安慰自己,我告訴伊凡,在Dana Farber 治病與在我們的癌症診所治病的差別是,我只是一個一般腫瘤醫師,我不只治療乳癌,也治療各式各樣的癌症;Dr. Winer 則專門治療乳癌,也許他會提供參與臨床實驗的機會;除此之外,我相信Dr. Winer 會同意我的治療建議。我告訴伊凡不需要覺得過意不去,病人尋求第二意見是常有的事,也是對病人很有幫忙的舉措,讓專家中的專家確認我的治療計畫是完備的。我也鼓勵伊凡有機會的話,要參與臨床實驗。我跟她保證臨床實驗有嚴格的醫學倫理規範,病人的最高權益是受保障的,也絕不會有一些人想像參與實驗是會淪為小白鼠的情況。我的一個沒説出口的意見是,我以做為一個一般腫瘤醫師為豪。我看的病人有著各式各樣的病,每個病人的病情我都能如數家珍,每個病人對我都是珍貴特殊的。我無法想像如果我從日出到日落只看乳癌病人,她們的病情病歷會不會都模糊在一起了呢?
-
2021-02-06 新聞.元氣新聞
雞排妹性騷風波延燒 衛福部:性騷案件倍增開黃腔最多
藝人雞排妹爆料主持尾牙時,遭廠商業者及歌手翁立友性騷擾,翁立友今舉行記者會,雞排妹一度到場欲與對方對質,讓事件愈演愈烈,也讓各界開始關注社會面對性騷擾的態度。衛福部統計,性騷擾申訴案件年年增加,前年申訴案件達831件,去年統計至6月也多達519件,型態以開黃腔為最大宗。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性騷擾存在於各種場域,無論是言語或是肢體,只要造成對方主觀意識上的不舒服,都能構成性騷擾申訴的要件。衛福部統計近五年性騷擾申訴案件,105年為680件,其中519件成案、106年662件,其中500件成案、107年765件,其中546件成案、108年831件,其中647件成案,而109年僅整理統計1到6月總計申訴519件有388件成案。而實際裁罰件數於108年達到最高有408件,裁罰總金額達700萬7500元。張秀鴛分析,申訴案件增加,不一定代表性騷擾事件增加,性騷擾事件一直存在,現在民眾愈來愈願意勇敢站出來。性騷擾事件的樣態非常多,不是只有觸碰他人的身體,如隱私部位、胸部、臀部才成立,只要是涉及影射性相關的議題,使對方不舒服都能成立。因此在申訴案件中,以言語性騷擾為最大宗,多數都是對他人「開黃腔」。張秀鴛表示,特別是長一輩的人,會認為開黃腔別人就會笑,在歡愉的情境下,自認是大眾情人,或以為只是開玩笑,沒有想到拿對方身體或與性有關的議題開玩笑,是對他人不尊重的行為。其他性騷擾樣態,還有傳LINE給他人有暗示性騷擾的影片、言論等,都足以構成性騷擾要件。張秀鴛表示,很多民眾會譴責被害人「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反擊」。她強調,遭性騷擾的當下,所有人一定都是錯愕的,幾乎所有人都是經過一段時間沈寂或與朋友說起,才確認當下產生的不舒服是遭到性騷擾。張秀鴛表示,性騷擾防治法中也保障被害者,允許事發後一年內提出申訴。被害人也常會認為,時間過這麼久了,難以舉證。她說,性騷擾是瞬間發生,常常是酒酣耳熱或是私下場合,舉證方式採取示明的方式,如性騷擾發生後,將狀況向朋友傾訴,朋友即可擔任舉證對象,有文字訊息或目擊證人等,也能幫助案件成立。張秀鴛表示,「尊重」是一個文明國家的基本素養,不管他人的身分地位、職業別、性別、年齡、學歷等,不該輕易因為對方是異性,或穿著打扮火辣,喜歡聊自己的性觀念,就認定對方可以被不當侵犯。當對他人性騷時,對方不說話時,不代表同意,也不代表對方喜歡,開黃腔也許能逗人笑,但也許那是尷尬的反應,想要逗人笑,可以學習用其他幽默的方式,不該以性為主題,破壞人與人相互尊重的底線。她更呼籲,遇到性騷擾的男女,應該要勇敢站出來,讓對方瞭解自己處於不舒服的狀態,同時我國的法律是保障你我抵制這樣的行為,一旦認為對方涉及性騷擾,都可以透過管道申訴,一般公司行號可向雇主申訴,校園則可向學校通報,若有任何疑慮則可直接向警方報案。違反性騷擾防治法可依規定,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鍰。
-
2021-02-01 該看哪科.兒科
孩子常失控?大腦引擎強化法報你知
影片重點整理🔎0:53 什麼是過動症,比例大概多少呢?🔎1:15 診斷ADHD的徵兆是什麼呢?🔎3:02 在門診中遇到ADHD的比例高嗎?🔎4:40 在公眾場合失控是ADHD的警訊嗎?🔎6:18 如何掌握ADHD黃金治療期呢?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童,國內盛行率為5%至7%。不少父母頻繁替孩童轉學、更換環境,醫師卻指出,環境固然重要,但如能率先解決孩童生理上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有機會自我克服,走平路、山路,甚至能上山下海。●治療ADHD優先穩定大腦剛上小學一年級的佑佑,上課難以專心、坐不住,父母陸續替佑佑找了實驗性小學、班級人數少的學校,四年內轉學五次,直到升上高年級,他開始拒絕上學,出現偷竊等偏差行為,改由在家自學,卻也未見成效。確診為ADHD的佑佑,經心理衡建的評估分析後,醫師了解疾病對他在學習與交友上的影響,經過一翻深聊,才發現每次的轉學都令他感到挫折,激起佑佑想改變的心,在優先處理他的情緒與偏差行為問題,輔以藥物治療後,佑佑狀況愈趨穩定,重回校園。「這是個解決根本,穩定孩童『大腦引擎』的好例子。」振興醫院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陳麗淇說,優先解決生理的困難,強化大腦引擎,孩童是有機會在同一所學校穩定就讀、甚至交到朋友。●大腦=車子引擎 強化引擎視年齡分階段治療陳麗淇解釋,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發展性障礙,會影響大腦前額葉負責掌控專注力、情緒調節與組織力的區域。若將大腦比喻為車子引擎,當引擎不穩定時,連走平路都覺得吃力,父母總是想替孩童尋找平路練習,卻忽略到如果優先強化引擎,增加穩定度,日後無論是開平路、爬山路,甚至上山下海,孩童都有機會自己想辦法克服。強化大腦引擎的方式,不同階段有不同治療方法。陳麗淇表示,學齡前孩童會針對情緒行為及人際技巧進行引導;學齡後則會輔以藥物治療,評估孩童的情緒辨識、表達、社交互動或生活管理等技巧,適時安排團體治療或認知行為治療等。●ADHD有徵兆 親職訓練不可少親職訓練也是重要一環,一次給予孩童一個簡單的指令,集點、蓋章、計分獎勵制度等,讓他們得到讚美及回饋,或使用暫停隔離技巧,例如,在家中角落設置一個「冷靜區」,當孩童情緒失控時,由父母陪同到冷靜區冷靜,之後再一起討論原因及道理,建立與孩童的規範,協助進行情緒行為管理。不過,ADHD是否有徵兆?陳麗淇提醒,ADHD雖有一定的診斷標準,卻有可觀察的指標,當父母或老師已盡力調整環境,試圖改善孩童不專心與衝動行為,依然難以見效時,代表孩童確實存在調控困難,無法維持生理年齡上所需達到的標準,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建議進一步就醫。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陳麗淇小檔案現職: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兒童青少年暨婦女身心醫學科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教育部部定講師主治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青少年情緒疾患、自閉症、發展遲緩)婦女精神醫學(產後憂鬱、經期前情緒低落)一般精神醫學 (憂鬱、焦慮、失眠、躁鬱症)學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講師臺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臺灣精神科專科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主治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研修醫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 臨床觀察員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總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 住院醫師
-
2021-01-28 該看哪科.兒科
課後點心怎麼挑?三款食物最健康
影片重點整理🔎1:00 目前台灣小朋友營養不均衡的現象如何呢?🔎3:05 如何評斷小寶貝的生長狀況是否正常呢? 🔎3:47 長輩拚命餵小朋友,需要阻止嗎?🔎5:26 遇到不喝奶的小朋友又該怎麼辦?🔎7:40 教你掌握5技巧!寶寶愛上吃飯不挑食不少家長擔心孩童肚子餓,會準備「課後點心」,不過,醫師卻指出,減少提供孩童多餘的零食,建立飢餓感,才能培養規律的三餐作息,針對課後仍需補習的學童,以正餐取代點心,減少以零食當作獎勵,遠離肥胖風險。●兒童過重陷慢性病風險 過輕憂影響腦力發展小兒科醫師、榮新診所副院長潘俊伸表示,臨床觀察,因營養不均前來就診的兒童,體態過胖比過輕多,約占兩到三成,有提早罹患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及糖尿病的風險。過輕的兒童,則會憂心長不高,長期偏挑食也會造成微量元素,例如鐵、鋅等缺乏,產生缺血性貧血及躁動現象;求學階段的兒童,則會因營養不均衡影響腦力發展及注意力不集中。●拒零食讓孩童「自然餓」 培養三餐規律針對肥胖的兒童,潘俊伸說,「胃口是養出來的 。」當吃下愈多食物,會促使胰島素分泌,比起感受到飽足感,身體反而會感到愈吃愈餓,建議除了三餐之外,不提供給孩童零食、飲料,等到用餐時間,孩童感到肚子餓時,自然就會將眼前的食物吃光。潘俊伸提醒,家長替孩童準備點心時,如孩童課後還需補習,會持續上課超過正常用餐時間,可用正餐取代點心,待補習班下課後,再提供點心;若孩童毋須補習,卻又擔心會肚子餓,可準備簡單的水果、鮮奶、堅果當作點心,但量不宜多,也不宜太過豐富,。●矯正偏挑食、補充鈣質 避免營養不均此外,針對過輕的孩童,則要矯正偏挑食的問題,建議家長,鼓勵孩童對食物烹調提出意見,勿讓孩童不吃的食材消失在餐桌上,可隱藏食物的原型,例如,將不敢吃的食材包進水餃裡。維持均衡的營養,潘俊伸建議,乳製品不可少,無論是牛奶、羊奶、保久乳等,皆含有優質的蛋白質、醣類、脂肪及維生素;若孩童排斥喝鮮奶,可打成果汁牛奶或以奶粉入菜,多喝豆漿、起司等製品,增加鈣質吸收。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潘俊伸小檔案現職:榮新診所副院長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主治專長:健康檢查疫苗注射嬰兒黃疸呼吸道感染過敏氣喘學經歷:美國抗衰老及再生醫學專科醫師(ABAARM)美國抗衰老醫學會會員(A4M)肥胖醫學會會員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畢業前中國醫藥學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前潘俊伸小兒科診所院長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會員
-
2021-01-26 該看哪科.兒科
一年感冒12次正常嗎?提升免疫大補帖
影片重點整理🔎1:12 什麼是免疫力?🔎2:45 感冒藥吃多會影響免疫力嗎?🔎4:15 小朋友常生病就代表免疫力不足嗎?🔎7:17 冬天如何預防感冒呢?🔎9:28 4關鍵全面提升免疫力坊間流傳不少關於兒童免疫力的迷思,例如,小朋友一年感冒超過5次,代表免疫力不佳?多吃感冒藥會削弱免疫力?醫師指出,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兒童如一年內有2次以上反覆性的嚴重細菌感染,才需懷疑有免疫力問題,需就醫檢查。●免疫力不佳 先天因素居多2歲的妮妮曾高燒不退超過10天,原以為是一般感冒,經檢查發現,罹患的是一種罕見先天性免疫不全疾病─高免疫球蛋白M症候群,身體缺乏正常轉換抗體的能力,容易受到感染,需終生施打免疫球蛋白存活。開業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表示,兒童的免疫力不全,可區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其中以先天性居多,後天的免疫力不全,可能是孩童患有腦瘤、白血病等疾病影響所致。●兒童平均一年感冒5-8次 屬正常現象盧英仁解釋,有些父母會誤以為,小朋友一年感冒超過5次,代表身體虛弱、免疫力不佳,其實是錯誤認知。相關研究統計,兒童感冒平均次數一年5到8次,國外數據更顯示,甚至有一年超過12次的平均數,皆屬正常狀況。孩童之所以經常感冒,是因小寶寶在6到9個月大時,還有母親經由胎盤給予的抗體保護,較不容易生病,等到抗體逐漸消失,孩童也上學之後,長時間處在群體生活中,當班級裡有一名孩童生病,其他孩童也容易因接觸被感染。不過,雖然會引起感冒的病毒超過100種,例如,腺病毒、冠狀病毒、輪狀病毒、腸病毒等,孩童在每次生病痊癒後,都會產生對此種病毒的終生抗體,一般在4、5歲之後,已罹患過多數病毒,未來較不常經會生病。●吃感冒藥不影響免疫力 一年內逾2次嚴重感染才須當心此外,針對吃太多感冒藥會削弱免疫力的說法,盧英仁表示,若僅是一般緩解咳嗽、流鼻水等症狀的藥物,並不會影響免疫力,除非感冒合併鼻竇炎、中耳炎、肺炎、泌尿道感染時,醫師才會開立抗生素治療,當動用到比較後線的抗生素,容易促使細菌突變,產生抗藥性。一般來說,感冒病程約持續一周,初期發燒3到5天,之後會有咳嗽、鼻涕轉為濃黃等情形,最長也會在兩周內改善,但如一年內出現超過兩次的反覆性嚴重細菌感染,例如,腦膜炎、菌血症、皮膚起膿瘍等,需懷疑免疫力有問題。盧英仁表示,攝取五色蔬果、多喝水、少吃甜食,或可補充綜合維他命,乳鐵蛋白、蜂膠、鋅等營養素,經醫學證實可提升免疫力;日常生活勤洗手、戴口罩、少摸口鼻眼,每周進行至少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例如,羽球、游泳、快走等,有助提升免疫力。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盧英仁小檔案現職: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主治專長:疫苗注射兒童健檢一般小兒感染疾病小兒過敏氣喘泌尿道感染皮膚疾病學經歷:台北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研究員輔大醫學系臨床講師小兒科專科醫師指導醫師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會員嬰兒與母親雜誌票選2010年以及2011年以及2013年以及2016年全國最佳小兒科好醫師
-
2021-01-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進出醫院實名制免排 馬偕籲民眾加入官方Line加速通行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各大醫院除了縮短門禁時間,早已啟動進出需填寫健康聲明書做好實名制登記,然而,現場民眾完成需要時間,常造成大排長龍,為了加速民眾通關,馬偕紀念醫院呼籲民眾多使用官方Line,系統會於預約入院當天發送專屬QR code,民眾可憑此條碼,縮短進入醫院的等候時間。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隨疫情變化的各項滾動式防疫措施,馬偕紀念醫院去年12月底即完成「馬偕紀念醫院LINE」,民眾加入LINE後,舉凡就醫、陪病、探病、洽公等必要進入醫院時間,都可透過系統指示依序完成「健康聲明書」填寫,並自1月26日起,將於台北及淡水增設「零接觸智慧防疫自助機」,提供已取得專屬QR code者,憑條碼感應確認後,可以縮短進入醫院的等候時間。另外,考量民眾有帶小孩或陪長輩就醫需求,「馬偕紀念醫院LINE」上面的健康聲明書,不限於持用智慧型手機者本人,凡同日、同時間陪同門診就醫或檢查者最多以二人為限,可以由共同到院之其中一人,協助所有同行者,逐一完成實名(聯)制登記,填妥健康聲明書,在到院當天,可從LINE畫面中依就醫者的病歷號碼查詢,即可顯示系統發出之同行者QR code,並於入院前掃描完成後予以通行。馬偕紀念醫院LINE使用方式:1.加入後,請先註冊。2.點選「看病/探病/陪病/洽公」健康聲明書,依指示內容填寫。3.若要預約掛號請點選「掛號」,進入網路掛號系統。4.完成後,畫面會顯示預約成功。5.如需查詢可點選「查詢或取消」。
-
2021-01-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部桃轉院病人已全數轉出! 專家:「最近有個隱憂」
部立桃園醫院新冠病毒群聚事件升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院轉院病人已經下修至72人,並已全數轉出至9家醫院;據了解,有醫學中心也有區域醫院等。新冠確診病患已送到專責醫院,今已向收治確診患者的醫院發公文,要求遵守既有SOP及隔離期滿需確認採檢陰性,才能解除隔離、移出醫院。黃高彬表示,「最近有個隱憂」,該醫院分散出去的病人可能會造成風險,要保護接收病人的8家區域醫院,因其人力、物資設備等跟醫學中心有落差。部桃新冠病毒染役事件升溫,凸顯檢視目前智慧醫療的重要,衛生福利部次長石崇良表示,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全球幾乎只剩下台灣是正成長,讓台灣有新稱號「角落生物」,歸功於防疫措施受限民間發展的程度低,其中,「數位技術」有一半的功勞,特別在「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應變」有很大的幫助。石崇良表示,就此次指揮中心智慧防疫而言,國內有「防疫追蹤系統」、「入境檢疫系統」、「口罩實名制」、「疫止神通line bot」、「電子圍籬系統」、「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石崇良表示,國內防疫從境外就可開始做登機檢查,包括檢驗陰性證明,以及要入住集中檢疫所還是防疫旅館,候機時便可透過「入境檢疫系統」填寫資料,入境後再填寫健康申報憑證;原入境至關懷時間要19小時,現下降成4.5小時,大大縮短入境後至關懷的時間。此外,石崇良說明,上述系統填寫的資料均會導入「社區防疫追蹤系統」、「電子圍籬系統」。防疫追蹤會由里長、里幹事等人追蹤14天內的行程等;電子圍籬則透過繼弟台偵測居家檢疫者的手機電磁訊號,判斷是否超過住家範圍,一旦超過範圍便啟動,「告警簡訊」會發送給當事人、民政、衛政單位及轄區警察。至於「居家檢疫關懷系統」疫止神通LineBot,石崇良表示,能線上輔助居家隔離或簡易的民眾,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及通報,輔助關懷比例從一開始的6.1%提升至38.3%。然智慧醫療照護仍有挑戰,除了民眾擔心的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保護,石崇良表示,實現系統性的技術整合十分重要,科技技術跟服務的系統要能對話,法規管理要能及時調整、倫理保護是接下來的挑戰。
-
2021-01-21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網傳隔離者趴趴走、桃園封城 桃市府籲:勿散布假訊息
桃園疫情升溫,通訊軟體轉傳訊息也越來越多,似真似假,桃園市政府今天指出,近日網路及Line通訊軟體上流傳「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人仍到處趴趴走,桃園就48個」等不實數據,還有人傳言桃園將封城等訊息,市府新聞處長詹賀舜澄清,這些資訊是假訊息,呼籲市民朋友切勿轉傳錯誤訊息,以免觸法,最高可罰300萬元。詹表示,截至今天(21日)桃園確診的10個本土案例,不管是院內感染或社區感染皆有感染源可循,現依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進行完備的防疫措施,桃園也無外傳的封城計畫。未料最近通訊軟體流傳一則訊息,指出居家隔離 健康自主管理者人到處趴趴走,還明確指出5到7日列管人口48人,近日又增加10人,更列出桃園各區的列管人數,最後提醒「出門小心,一定帶口罩」等字句。桃園市政府強調,此為假訊息,切勿再轉傳。詹賀舜說,除八大場所外,市府也會將傳統市場納入強制佩戴口罩的場所,且停止試吃與試用、提高消毒頻率,衛生局之後也會進行公告,在宣導期後,民眾進入傳統市場未戴口罩,勸告不聽者可處以3000元到1萬5000元罰鍰。桃園市政府指出,依照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散播有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流行疫情之謠言或不實訊息,足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00萬元以下罰金,請民眾接獲來源不明的疫情訊息,切勿隨意轉傳。
-
2021-01-21 該看哪科.兒科
三歲前的重要營養素 2步驟養出最強寶寶
影片重點整理🔎0:59 解析寶寶大腦黃金關鍵期 🔎2:42「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是真的嗎? 🔎4:05 3C產品「帶小孩」會影響學習力? 🔎7:02 提升學習力的關鍵營養素 🔎8:12 4方法全面提升學習力俗話說「頭腦簡單,四肢發達」奉勸孩童多讀書、或用手機3C產品帶小孩,有助培養學習力?醫師指出,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建立良好的體適能力,孩童反而會愈動愈聰明;使用手機3C應慎選具學習目的,有助提升親子關係的影音內容。●3歲前是學習關鍵 充足營養+運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主任張璽表示,兒童的大腦如同海綿,0到6歲是吸收力最好、發育最快的階段,3歲前腦部會完成80%的發育,是培養學習力的黃金關鍵時期,透過學習建立全面性的發展,包含大動作、微細動作、社交及語言功能。張璽形容,鞏固學習力就像在蓋房子,從打地基開始補充足夠的營養素,攝取海鮮、魚類、肉類、蔬菜和乳製品等,補充DHA、葉黃素、神經鞘磷脂、肝素、牛磺酸等營養素,協助大腦神經連結的建立。穩固地基的同時,以後天環境的刺激,建立房屋骨架,張璽表示,不少家長擔心孩童輸在起跑點,鼓勵多讀書,「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俗語深植人心,卻是個迷思,建議父母多陪孩童運動,反而能建立更多刺激。●運動助記憶強化 愈動愈聰明 諸多研究報告顯示,運動可刺激大腦神經樹突增長,從根本強化大腦功能,兒時的體適能力表現愈好,長大後的認知能力及社交情緒能力也會愈好,以打球為例,打球的人必須眼明手快、高度專注、決策迅速,還要分析對手,絕對可以愈動愈聰明。此外,適當的運動有助肌肉放鬆,肌肉不僅是功能器官,也是內分泌器官,在運動的過程中會釋放化學物質,穩定睡眠,幫助夜晚記憶力的重整,強化記憶。●手機3C慎選內容 首重互動培養親子關係不過,不少父母為了讓孩童保持安靜,以手機3C帶小孩,張璽表示,孩童長期暴露於手機3C豐富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刺激,不利於專注力的養成,往後一旦周遭出現吸引人的聲光影像,注意力會馬上被轉移,從書本上移開,礙於3C螢幕的藍光可能傷眼,2歲前也不適宜讓兒童接觸。反之,3C影像的選擇,若能朝向具有高互動性、有學習目的,益於親子關係建立的內容,例如,互動式電子書,家長能與孩童「共讀」,教導辨識顏色、聆聽與感受聽故事的音調起伏、動動身體等,培養親子間的良好互動,也能透過刺激兒童的五官,包含視覺、聽覺、互動、眼神接觸等,建立大腦神經連結。「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張璽說,學習慢並非不好,有些兒童搭高鐵、有些搭自強號,如最終能抵達終點、趕上進度,家長毋須過於擔心。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張璽小檔案現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主任兼專任主治醫師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主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主治專長:一般兒科兒童預防保健新生兒照護小兒神經疾病一般兒科醫學小兒神經醫學學經歷:日本鹿兒島大學醫學士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iPS幹細胞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日本京都大學附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日本三菱京都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
2021-01-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7-11「限量年節口罩」限量預購!熊大兔兔款、春節金句款必收
為了過年防疫做準備,7-ELEVEN陸續推出兩波OPENPOINT App專屬的新年款口罩限量預購活動,開啟OPEN POINT App「點數加價購專區」點選活動商品、進行兌換,並於付款期限前至具有醫療販售許可證的7-ELEVEN門市完成付款即購買完成,預購日+7天起到貨。7-ELEVEN OPENPOINT App即日起開放限量預購的有「白癡公主阿甜聯名款醫療口罩」,10入裝OPEN POINT會員點數1點+199元;另有6款春節限定的新年款成人、兒童醫療口罩,成人款共有「奼紫迎春」、「新春紅運」、「百花富貴」、「鴻雀報喜」等4款花色,10入裝皆為OPEN POINT會員點數1點+199元,兒童款則有「紅包我最牛」,「福氣招財貓」等兩款,10入裝皆為OPEN POINT會員點數1點+149元。同時也獨家限量推出「防疫新生活口罩心意包」,內有4款特色口罩與紀念款口罩收納夾,OPEN POINT會員點數1點+199元。1月27日上午11點起OPENPOINT App將推出LINE FRIENDS熊大春節聯名款口罩限量預購,25入盒裝OPEN POINT會員點數1點+299元。此外,1月27日起7-ELEVEN門市也將獨家限量開賣新年款口罩,其中「匠心恭喜發財口罩」共有5款春節金句隨機出貨,包括「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必中樂透」、「哇尚贏啦」以及讓許多人都有感的「麥擱問啦」,就連外包裝都有如紅包般喜氣洋洋,5入裝售價49元;「宏瑋牛年口罩」則有金牛迎春、麻將兩款,10入裝售價168元。
-
2021-01-20 科別.消化系統
想要靠拉肚子減肥 你的腸道受得了嗎?
坊間與網路經常可見「輕鬆瘦身」、「快速見效」,又標榜「天然無西藥」的減肥產品,然而,這些產品可能添加了刺激腸道的天然瀉劑,使消費者在食用後產生強力腹瀉,因而有體重變輕或肚子變平坦的感覺。服用天然瀉劑,成分、劑量要注意事實上,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中都存有天然致瀉成分,例如番瀉葉、阿勃勒果實、蘆薈、決明子等,這些致瀉成分在不同植物與不同部位的含量都不同,因此,服用含此類植物產品時,都要格外留意。番瀉葉及阿勃勒果實都含有番瀉苷,番瀉苷會刺激大腸壁聚集水份,進而促進腸道蠕動產生腹瀉,是最常見的天然致瀉成分,常出現在減肥梅或是茶包產品,有慢性腹瀉、腸阻塞、孕婦、授乳婦女及未滿十歲兒童等不宜食用。食藥署已預告不得將阿勃勒果實作為食品原料,而番瀉葉茶包若是標示或檢出番瀉苷每日使用劑量為12mg以上者,應以藥品管理。常見的蘆薈、決明子,小心食用不腹瀉 蘆薈植物葉片含有蘆薈素,外層的綠色表皮因為比葉肉含有更多的致瀉成分,在食用時應完全去皮,僅使用葉肉為宜。此外,決明子也是一種天然瀉劑,常利用加工加熱的方式來減少其致瀉成分。然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人食用加工處理後的決明子產品還是會產生腹瀉的可能。 食藥署提醒,長期使用瀉劑會影響腸道正常排便功能,在購買標榜「順暢輕盈」的產品前,應先確認其成分,徵詢醫師、藥師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避免透過臉書與line等管道購買來路不明的產品,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使用瀉劑,影響腸道健康。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1-01-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戴口罩盯直播下載APP 台灣民眾防疫成習慣
抗疫週年專題3 過去一年境外疫情嚴峻,台灣民眾則是戴口罩、量額溫、噴酒精過著日常生活,習慣出入醫院刷健保卡,集會活動實聯制,還會用手機看直播關心疫情動態,台灣全民防疫意識高張,極少數居家檢疫趴趴走的人形同全民公敵。2019年12月31日,台灣意識到中國武漢出現非典型的肺炎疫情,當晚即對武漢市直飛台灣班機進行登機檢疫。台灣在2020年1月21日發現從武漢移入的確診首例,武漢在1月23日封城,國外專家認為,以兩岸往來之頻繁,台灣必定災情慘重,結果卻是跌破專家眼鏡。政府記取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的教訓,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便拉起阻絕邊境移入、醫院感染、社區傳播的3道防線,並首度採用智能防疫,彙整旅客入境健康聲明,將入境資料轉進「防疫追蹤系統」,第一線民、警、衛政人員都加入防疫的行列。●全民瘋口罩 健保APP爆紅政府忙著超前部署,民眾忙著超前「囤貨」,口罩、酒精立刻被掃光,政府釋出防疫口罩還不夠,於是接連宣布禁止醫用口罩輸出、徵用廠商生產的口罩、成立口罩國家隊、口罩以實名制販售等措施,逐步擴大產量,最後還有餘裕進行口罩外交。到了第4季,市面上各式彩色時尚口罩已十分普遍,送禮自用兩相宜。在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初期,每人每7天只能買2片口罩,用電鍋蒸、照紫外光等口罩消毒復活撇步紛紛出籠,原本做為健康存摺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火速開通口罩預購功能,隨後再增加藥局口罩地圖,衝出730萬次下載量,一舉奪下2020年全台APP下載冠軍。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症專家黃立民說,台灣人確實被18年前的SARS嚇到了,這次面對疫情,防疫意識明顯提升,儘管戴口罩不舒服,但對於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出入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的規定,大家都能配合。●防疫五月天 天天有直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副指揮官陳宗彥、疾管署長周志浩、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發言人莊人祥是台灣防疫國家隊的主要面孔,指揮中心連續140天在每天下午2時舉行的疫情簡報,一度創下10餘萬人同時線上觀看的紀錄。陳時中等5名記者會的班底知名程度不亞於影視紅人,被媒體稱為「防疫五月天」,他們提供的透明、即時和專業的疫情訊息,發揮了安定民心的力量。滑手機一手掌握疫情,成了台灣許多庶民的習慣,疾管署的LINE「疾管家」聊天機器人,還能將防疫訊息化繁為簡,以圖卡呈現,追蹤人數迅速從10餘萬人增加到200多萬,有效分攤防疫專線1922電話爆量的壓力。●科技監控助檢疫 電子圍籬防落跑從高風險國家地區返台者或接觸確診病患,必須居家檢疫或隔離14天,這是防疫必須,但一開始就有一名台商在檢疫期間上舞廳遭到舉報,後來還有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居家檢疫多次外出、紐西蘭籍機師無視檢疫出入百貨賣場、返台歌迷違規跑去五月天演唱會現場等,都引起民眾緊張,擔心社區防疫出現漏洞。除了吹哨者檢舉、疫情調查技巧,「電子圍籬」也能夠揪出違規趴趴走的民眾,由於手機訊號能夠掌握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行蹤,違規踏出家門者,政府會強制隔離安置,最重開罰100萬元;相反地,按規定完成檢疫,將有每天新台幣1000元的防疫津貼。有別於他國關閉學校、封城、鎖國,台灣以居家檢疫/隔離搭配電子圍籬、防疫津貼措施,成功防堵疫情在社區擴散。另因電子圍籬是利用手機基地台訊號判斷所在地,而非利用手機衛星定位(GPS)技術,較能兼顧監控與隱私,至今已有超過10國向台灣洽詢相關技術的運用。●疫情嚇跑病患 醫院另類災情在新冠肺炎防疫的第一個100天,不時有口耳相傳某某醫院收治確診病例、某某醫院有疫情,嚇得民眾取消或延後就醫,2020全台首季就醫人數比2019年同期減少445萬人次、降幅14%,以診所受到的衝擊最大,收入銳減。博新小兒科家醫科診所院長許惠春說,過去一年抗疫,基層經營困難重重,不僅就醫人數變少,防疫物資整備難度也加高,除了口罩,基層診所得努力搶防護衣、酒精,能夠從政府得到的支援有限,得靠自己努力。平常有不少人的大醫院冷冷清清,陪病必須事先預約或出示陪病證,在門口還要刷健保卡才能進入醫院。至於參加一般的集會活動,要留下聯絡資料,健保卡也如同第二張身分證,甚至比身分證更重要。健保醫療雲端系統連接到入境資料庫,醫院讀取民眾的健保卡時,就能立刻得知當事人的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群聚史(TOCC),有助於及時分流及診斷,防堵院內感染破口。疫情爆發以來,台灣2起院內感染的範圍有限,病人分艙分流應變得當,到目前都沒有明顯的社區傳播。這被國際醫院聯盟(International HospitalFederation, IHF)評選為全球5個卓越學習案例之一,也是台灣確診病例少及死亡率低的重要原因。●防護裝備金鐘罩 醫療體系挺得住「COVID-19不發燒就有傳染力,咳嗽、腹瀉、嗅味覺異常等什麼症狀都有,不能把發燒當做收治病人住到傳染病專責醫院的唯一指標。」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因為了解COVID-19和SARS有這個重要的差異,所以要求全台醫院都要有病床能夠處理疑似病患,也都要有感染控制的訓練及防疫準備,避免救人的醫院反而被病毒攻陷。當疫情嚴重國家的醫療體系瀕臨崩潰,藥品和醫材嚴重潰乏,醫護欠缺裝備冒著染疫喪命的風險之際,台灣的醫院在物資整備、感控訓練方面的準備相對周全。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說,儘管防疫已滿一週年,醫療人員依然不馬虎。王必勝舉例,醫護人員進出負壓隔離病房,一天要穿脫幾次隔離衣、護目鏡、頭套、手套等,都要對著鏡子穿戴,鏡子旁有一張標準作業流程(SOP)表,按表操課,包得緊密嚴實。在集中檢疫所也是如此,醫護人員全員圍成一個圓,每個人互相檢視,穿脫動作都是一步一步來,確保感控管理完全落實。儘管如此,部立桃園醫院在2021年的1月仍出現的院內感染,有醫生和護理師確診。擔任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的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相較於國外許多醫院爆發嚴重的院內感染,台灣抗疫一年多,只有2次院內群聚感染。他在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說,院內細菌或病毒感染不可能百分之百避免,事實上所有的醫院都會發生院內感染事件。李秉穎並說,醫護原本就是高風險的工作,醫護人員明知危險,還願意照顧病患,這樣的勇氣已說明一切。●疫情中正常生活 全民是防疫最大資產除了第一線防疫人員長時間的犧牲奉獻,防疫工作若無一般民眾的配合,也不可能成功。在台灣以外,世上許多人口眾多的國家疫情一波接一波,南北半球輪流燒,台灣則是從2020年4月12日起,有253天都沒有本土病例,創下全球最長時間無本土案例的紀錄,直到2020年12月22日確診的紐西蘭機師造成女性友人感染才中斷。陳時中告訴媒體,過去常見的傳染病是流感,但流感有疫苗可以預防、也有治療的藥物,不難處理,但新冠肺炎散播速度快,病毒容易突變,目前疫苗效果也還不太確定,還是要等待抗病毒特效藥問世。陳時中說:「我說台灣人自己就會防疫,外國人本來還不太相信。」但事實證明,台灣能夠防疫有成,就在於全民防疫。
-
2021-01-19 該看哪科.兒科
皮膚過敏兒小心休克 過動風險也大增
影片重點整理》🔎2:17 過敏可能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風險高?🔎2:53 懷孕到底能不能養寵物呢?🔎4:10 寶寶4個月可以接觸副食品嗎?🔎5:20 異位性皮膚炎的偏方該相信嗎?🔎8:00 2原則3步驟 向過敏SAY NO!一名年僅六個月大的女寶寶,某天喝完阿嬤煮的土虱魚湯後,皮膚竟起了大片紅疹、拉肚子、呼吸困難,險釀過敏性休克,經搶救後救回小生命,檢查才發現原來寶寶患有異位性皮膚炎,飲食需格外注意。●過敏兒童盛行率50% 研究:罹過動症風險增據統計,台灣過敏兒童的盛行率有增加趨勢,自1987年盛行率5%到近幾年已高達50%,成長近十倍,每兩名兒童就有一人有過敏性鼻炎、每五名就有一人因過敏引發氣喘問題、每十名就有一人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開業小兒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表示,過敏性疾病是國內兒童常見疾病之一,部分兒童大約一歲就有症狀,五歲為高峰期,近三分之一的孩童成長至青春期會逐漸好轉。不過,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曾執行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當兒童罹患兩種以上過敏症,例如鼻炎、濕疹、氣喘等,未來得到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ADHD)的風險,是無過敏兒童的兩至三倍。●環境+飲食調整 降低過敏危機為降低兒童接觸過敏源的機會,盧英仁建議,可優先進行環境改善,如經半年後,孩童過敏症狀仍未好轉,評估可再接受藥物治療,由醫師開立適當的處方用藥,例如,睡前服用抗組織胺、使用類固醇噴劑等。飲食方面,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在四到六個月後,可開始添加少量但多樣化的副食品,提早接受多樣食物的刺激,也可降低過敏機率。但是,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具有過敏體質的孩童,盧英仁建議,提供完副食品後須觀察三天,如出現腹脹、拉肚子、皮膚起疹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需立刻停止餵食,包含帶殼海鮮、堅果、巧克力及芒果、奇異果等,皆屬常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此外,寶寶出生時,家中已飼養寵物,相關研究指出,如此環境因具有多樣性的微生物,寶寶過敏的機率反而較低,但在寶寶一歲之後才開始養寵物,恐會誘發過敏反應。●過敏與塵蟎有關 室內濕度應維持50%~60%身體清潔部分,盧英仁建議,異位性皮膚炎可選擇不含皂鹼、香精、色素成份的沐浴乳及保溼乳液,且避免過度清潔、洗澡水溫不宜過熱,沐浴完後可加強塗抹保溼乳液。盧英仁提醒,由於90%的過敏與塵蟎有關,加上塵蟎在70%以上濕度會大量繁殖,建議維持家裡濕度在50%至60%,可避免黴菌增生,每兩周可用55度溫水清洗寢具並於陽光下曝曬,保持室內通風、乾燥,減少使用厚重地毯、窗簾。更多訊息加入LINE@搜尋《友愛寶貝大無畏》盧英仁小檔案現職: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主治專長:疫苗注射兒童健檢一般小兒感染疾病小兒過敏氣喘泌尿道感染皮膚疾病學經歷:台北國泰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專科醫師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研究員輔大醫學系臨床講師小兒科專科醫師指導醫師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會員嬰兒與母親雜誌票選2010年以及2011年以及2013年以及2016年全國最佳小兒科好醫師
-
2021-01-16 醫聲.院長講堂
養生祕訣/林曜祥年開500、600台刀!靠這兩種運動紓壓
林曜祥是國內耳鼻喉頭頸外科與音聲重建專家,每年至少開500、600台刀。忙碌醫療生涯中,球類運動及爬山是他紓壓的最愛,有時起個大早,整裝後立即就近到觀音山高爾夫球場快速衝一圈,注入滿滿的能量展開新的一天。「我在家待不住,能動的都喜歡。」林曜祥說,乒乓球、羽毛球、壘球、高爾夫球等各式球類運動都有涉獵,平日也喜歡爬爬小山,高雄近郊的小山幾乎都曾有他的足跡。過去也曾嚮往攀登百岳,可惜時間太有限。「我的運動選項很隨興,但對於紓解壓力頗有助益。」有時早晨起床後,會利用時間爬爬附近的小山或帶著球具到高爾夫球場快速衝一圈,流汗活絡身體筋骨後,沖個澡再去上班,讓人神采奕奕。雖然已年逾60歲,林曜祥依舊維持年輕體態。熱愛運動的他,在院內還組壘球隊,與科部同仁利用每周五的晚間揮棒較量。他說,小時候在南部長大,壘球是兒時就玩的運動,現在組壘球隊,同仁及其家屬都可以參與,隊員已增至20、30人,人多時還分場打,運動之餘更能聯絡感情。前陣子為了滑壘搶分,林曜祥不小心傷了手,暫時處於「禁賽」狀態,他笑說,「現在身體的動作,有時趕不上腦袋。」不過壘球隊現在幾乎成為高榮的招牌社團,每周三LINE群組就開始呼朋引伴,期待每周的球聚。
-
2021-01-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LINE傳「這些醫院別去」訊息 莊人祥:不實消息勿轉傳
國內又爆醫院感染,醫護雙雙染疫,人心慌慌,近日通訊軟體流傳,不要去指揮中心公布最後六例確診者收治醫院等訊訊息,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澄清,此屬於不實訊息,呼籲民眾勿轉傳,以免觸法。近日通訊軟體流傳「沒事儘量不要去以下醫院……以上均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收治醫院…..」、「CDC公布的最後六例家庭感染要注意的地區……某某醫院不准進入……」等相關不實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該訊息是假的,請民眾勿轉傳。莊人祥重申,疫情或防治措施等資訊應由指揮中心統一對外公布,民眾接獲來源不明的疫情訊息時,應先進行查證,勿隨意散播、轉傳,以免觸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14條,或「社會秩序維護法」第63條第1項第5款規定。
-
2021-01-15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家有身心障礙子女的父母該如何面對 教養院的教養之路與您同行
【編者按】這星期的主題是「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分別由病人的母親寫出自己最初無法接受自己的女兒身心障礙的現實,後來透過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耐心開導而改變態度,與我們分享她與家人如何「正向解決問題,往前邁進忘記煎熬」的心路歷程。接著當年開導她的這位兒童精神科醫師詳細地介紹自己的工作,並發自內心地對這位真誠努力的母親表示讚佩,而說出他期待所有養育和教育孩子的人,都能以這樣的態度,來幫助孩子在正向的環境中成長。最後我們邀請一位任職教養院院長多年的專業人員寫出她如何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家中有身心障礙家人,對於家庭來說是衝擊與挑戰,首先身心障礙者的父母面對障礙的子女,必然會經歷自我內心衝突調適的過程,恐懼、排斥、憤怒、沮喪到接受等身心煎熬的壓力,接踵而來的是要去面對如何照顧的問題,現實生活經濟面的問題,又當父母花太多心思於身心障礙子女身上,往往容易忽略其他子女的關心與照顧,產生另一個親子間關係的問題,手足間的情感矛盾等,因照顧產生的種種問題,造成家庭成員間極大的身心壓力,或父母年歲已高無法有多餘的體力再照顧身心障礙者子女,最終無奈的選擇讓身心障礙子女離開家,住進機構。身心障礙機構的設立,其初衷是為幫助需要照顧的身心障礙者,同時也期待能減輕家庭的負擔,讓身心障礙者在完善的專業服務下能獲得妥善的照顧,並有所成長與進步,使家庭成員有喘息與身心放鬆的機會,儲備能量接續長期的照顧責任。自己在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服務已20餘年,接觸許多家長將智能障礙的家人送到機構的過程,對家長來說那是一種矛盾且無奈的選擇,擔心送到機構會被欺負,擔心智能障礙的子女會吃不飽、穿不暖,然而又面對自己無力照顧的困境,或家庭經濟的重擔,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每次看到父母初次將障礙者子女送到機構要離去時,那依依不捨,兩行眼淚早已在臉龐滑下的情景,令人難過與心疼,因此總是輕輕的告訴家長,請他放心,我們會盡心的照顧。記得20多年前,一位自閉症的父親來到教養院,表示自閉症孩子的種種情緒行為,長期照顧下的壓力,母親已經患憂鬱症了,只好申請讓自閉症孩子到教養院接受教養,因爲自閉症的身心特質,對於環境、人的敏感度與固著性,以及高挑戰的情緒行為問題,父親非常擔心教養院無法接納,為了幫助孩子能適應環境的轉換,父親初期每天開車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來到教養院,陪著自閉症孩子在院區內走一走,雖然每次僅能停留15分鐘,但就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停留的時間,到最後讓自閉症的孩子順利的住進教養院內,孩子住到教養院內,每天父親都會撥打電話詢問孩子的適應狀況,到星期五中午一定來接孩子回家,父親的愛與陪伴深深地感動著我,更加深我體悟到在全日型的照顧服務上,除了要把障礙者照顧好,還要學習如何支持家屬,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照顧上的難題與分享照顧上的喜悅。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曾對我說,他非常感謝我們,感謝教養院分擔他們照顧上的壓力,他和太太終於可以好好吃一頓飯,而太太的憂鬱症也改善了。智能障礙者離開家庭,不得已的被迫住進教養院,在不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相信在初期階段本身一定也是身心衝擊,雖然他們無法口語表達,但照顧者能從情緒、行為等察覺到智能障礙者的感受,可以感受到他們期待看見家人,期待回家,那是切不斷的親情。教養院的照顧者也因此常在智能障礙者的親情需求與家人照顧困境間來回擺盪,滿足家人照顧的困境,等於減少滿足智能障礙者的親情需求,而滿足智能障礙者親情的需求,卻出了難題給家屬,如何平衡確實讓教養院的工作人員花了很多時間討論,並研擬出多種策略,如設立Line的照護群組,便於照顧者能定期分享障礙者在教養院的生活點滴,另外藉由視訊的方式,增加障礙者與家人間的互動,讓彼此都能放心。成立家庭關懷機制,透過家庭訪視或電話聯繫,瞭解家庭狀況,視需求給予協助,如福利補助申請、心理支持等,當然也鼓勵家屬們定期帶障礙者的家人返家團聚,或來院內陪伴障礙者的家人。教養院的工作人員曾經分享有一位單親父親,因為照顧與經濟問題,原來一年僅會帶障礙孩子回家一晚,甚至無法帶他回家,經過溝通、陪伴與支持與父親個人的努力下終於克服困難,父親開始利用休假時間增加帶他的孩子回家的次數,雖然時間不多,但每次孩子返回院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院內焦慮的情形也降低了,我們將孩子的成長與改變分享給他的父親,父親說著:謝謝您們在困難的階段陪伴著我,並承諾只要有時間會多陪孩子。身心障礙者的照顧是家長一輩子的負擔與責任,而教養院在這漫長的教養照顧之路,與家長們同行。我常與家長們說,我們早已是家人了,現在教養院內所照顧的智能障礙者,有將近一半以上都住超過20年,原本青春有活力的智能障礙者,隨著年齡增長也已邁入中高齡,正步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老年期,近幾年,工作人員從與家長的互動中聽聞許多家長們的憂慮,擔憂自己逐年老邁致無力照顧的智能障礙老孩子,該如何是好啊?更憂愁當自己離世後,不懂事的老孩子又誰能照顧呢?智能障礙者與其父母雙老現象早已開始,老父母的焦慮不安之心,老孩子逐年老化健康的照顧議題,都考驗著教養院的工作人員,而教養院能做的就是把教養服務做好,穩定家長們的心,陪伴是心靈的良藥,告訴家長們,我們是家人,照顧路上您不孤單,成為他們另一個心靈上的支持力量。
-
2021-01-15 新聞.元氣新聞
惹怒醫界 楊志良再批雙重標準
媒體報導兩位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葉金川在LINE群組吵架,葉批楊「失智症病患都沒亂講的權利」,楊則回罵「再說下去我就要罵你三字經了喔」。對此,楊志良下午回應,自己和葉金川是幾十年老友,是彼此最忠實的擁護者,所以才會講話這麼直。楊志良反問專業醫師有症狀還繼續照顧病人、帶女友趴趴走,是不是之前紐籍機師更嚴重?陳時中有雙重標準。
-
2021-01-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楊志良加碼爆料葉金川:醫界叫他把我推下山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近日批評染疫醫師,說出「應該開除」這樣的重話,引發軒然大波,醫界人士紛紛譴責、要求道歉。媒體報導也流出兩位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葉金川在LINE群組為此事互嗆,葉金川認為楊志良亂講話。對此,楊志良加碼爆料說,自己得罪醫界很多,曾罰長庚4億、罰高醫1.5億,署立醫院好幾個院長也被他罰過。他常和葉金川一起爬郊山,有次葉說,「醫界給他一筆錢,要他把我推下山。」於是楊志良就很高興的回嘴說,這樣太好了,以後如果我爬山出事,就可以抓到兇手,「所以之後我們去爬山,葉金川就對我照顧的不得了。」楊志良表示,他跟葉金川恩怨情仇數十年,兩人講話非常直白,一點都不客氣,朋友看到他們吵架都覺得很好玩,但是總的來說,「最擁護楊志良的就是葉金川,最擁護葉金川的就是楊志良。」
-
2021-01-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惹怒醫界、驚動總統、老友嗆聲 楊志良回應了
媒體報導流出兩位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葉金川在LINE群組吵架,葉批楊「失智症病患都沒亂講的權利」,楊則回罵「再說下去我就要罵你三字經了喔」。對此,楊志良今表示,自己和葉金川是幾十年老友,是彼此最忠實的擁護者,所以才會講話這麼直。楊志良並點名反問蘇貞昌,專業醫師有症狀還繼續照顧病人、帶女友趴趴走,是不是之前紐籍機師更嚴重?「我跟葉金川的火花有一百次以上,不知道是誰把這個好玩的事情流出去了」楊志良表示,他跟葉金川恩怨情仇數十年,兩人講話非常直白,只要他們兩吵架,整個群組都會非常安靜,但朋友都會覺得很好玩,所以才有人把這個截圖流出去。楊志良說,葉金川講的,跟他講的是兩件事,「顯然他的邏輯時不對的,我認為我的邏輯是對的。」楊志良說,他們吵架太多次了,從來沒有三分鐘結束的,但「最擁護楊志良的就是葉金川,最擁護葉金川的就是楊志良。」楊志良表示,之前飛行員有症狀,然後趴趴走帶女朋友,結果幾乎被「砍頭」、罰錢。這位醫師是照顧新冠肺炎的病人,他自己有症狀,還去照顧病人,去帶女朋友趴趴走,「這樣的醫師好棒棒嗎?」他說,如果有醫師團體要說這樣的行為是好棒棒,才該要道歉。楊志良說,他希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做得好,因為「這是台灣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但指揮中心不能太多雙重標準。楊志良說,指揮中心的雙標太多了,最近又有一個,就是有些媒體要揭露,陳時中說要罰,但對特定媒體和媒體人,他就輕輕放下、輕描淡寫。他並點名蘇貞昌說,「蘇院長最愛反質詢,那我也要問他,這個飛行員問題比較嚴重,還是這個專業的醫師這樣比較嚴重?」有關自己的言論驚動到總統蔡英文為此在臉書發文,「我也是無言以對」楊志良說,自己已經離開公職十年,「真是太抬舉我了,我要高喊一聲蔡英文萬歲。」面對媒體轉述館長說,應該要開除楊志良,楊志良聽了很生氣的說,我是中國民國公民,總統的頭家,我也沒有犯法,「館長頭腦壞掉了嗎?他要怎麼開除我?」
-
2021-01-04 養生.家庭婚姻
孩子3C狂連線?滑時代父母代表Vicky用「這個」守住理智線!
「寶貝,你用電腦已經超過半小時了,該休息了!」「等一下啦,我在遠距上課,待會下課還要用line和同學討論作業……。」「你每天不是對著電腦,就是對著手機,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和先生屈中恆育有四千金的Vicky,隨著孩子步入青春期, 3C產品的使用時間也越來越長,加上近期新冠病毒疫情緊繃,許多學校補習班運用3C線上進行遠距學習,孩子待在螢幕前的時間又更長了,做媽媽的更是傷腦筋啊!3C使用時間老超時?爸媽「出大絕」!遠距教學、線上影片、運用社群軟體和同學討論小組作業……,儘管3C產品是很好的學習工具,但大多數的家長仍會擔心,「孩子一打開電腦就不知道節制」、「會不會玩物喪志?」如何才能有效制定家中青少年3C管理原則?專家建議,家長不要「規定」孩子使用3C的時間,而要和孩子「約定」3C使用原則,例如,在使用3C前,應該要先完成哪些更重要的事?有些家長明明和孩子約好,玩遊戲只能玩一小時,但孩子卻需要花上一個半小時才能破關,導致不守信用、討價還價的情形經常上演,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是否要減少一週玩遊戲的次數,但是可以增加每次使用的時間?親子也可以一起制定家中最晚上線時間,例如,晚上11點即關閉家中網路,大人小孩都要一起遵守約定。一招讓孩子自主達成「使用3C不超時」任務孩子在家時,家長還可以監督;但若孩子不在家,家長要如何表達關心?Vicky家的女兒住校,學校課業繁重,孩子需要長時間面對螢幕,因此Vicky選擇大廠牌——白蘭氏葉黃素精華凍,讓女兒能夠隨身攜帶,一天一條,提升舒緩感,更晶亮、更有神。白蘭氏葉黃素精華凍將葉黃素和玉米黃素以5:1配方比例,製作成果凍Q彈的絕佳口感,凍條包裝方便攜帶和食用。Vicky為女兒選擇21天型包裝,一天一條不漏吃,打開盒身還能記錄自己每天是否達成「使用3C不超時」的任務,讓孩子自主管理,也讓滑世代父母更安心。Vicky表示,「孩子們都好喜歡吃白蘭氏葉黃素精華凍,快吃完了還會催促我趕快再訂購呢!」 滑世代需要的白蘭氏葉黃素精華凍後疫情時代,線上學習成為主流,孩子必須借助科技之力才能拓展學習的疆界,使得孩子不可避免的3C接觸時間越來越長,白蘭氏葉黃素精華凍特別適合不喜歡吃錠狀或飲品保健品的幼兒和青少年,不僅能夠補充孩子所需要的營養素口味Q彈好吃,幫助孩子做好3C管理,也是家長表達關心的好方法。3C是現代父母一定會面對的課題,只要用對方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建立家中3C管理原則,聰明使用3C工具,一點也不難
-
2021-01-03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怎麼比都是部長累 周志浩:壓力比較法讓我放輕鬆
過去一年,網友口中的「浩浩執行官」、現任疾管署署長周志浩,為了對抗新冠肺炎不眠不休,自己的健康順勢退位,抓到時間就睡、睡到一半會醒,根本是日常。面對疫情未穩定的2021,他只希望「全民平安、無疫無災」,如果可以,最想用雙腳重回山林,重拾年輕喜愛的登山健行,看看台灣大山之美。笑稱每天看案例上下,腦袋、心臟運動量大增。「2020年真是充滿驚奇的一年。」周志浩說。從事公職至今,不知不覺已37年,從H1N1、狂犬病、流感、登革熱,一直到SARS擔任台北縣(新北市)衛生局局長,協助時任市長、現任行政院院長的蘇貞昌共同抗煞,這一點一滴累積的防疫經驗,如同他務實的性格,扎扎實實。然而,大自然的反撲防不勝防,新冠疫情無預警突襲全球,病毒還會變種,在在考驗應變能力,也讓防疫沒有假期的他更加戒慎恐懼。「光每天看案例數上上下下,腦袋、心臟的運動量,就比以前多許多!」認真的周署長,被問及這一年做什麼運動紓解身心,難得幽默自嘲。「我真的不是很健康的人,實在太忙。」周志浩坦承,即使腦袋曾飄過念頭想好好投入一項運動,都因為時間不夠,無法培養耐力與毅力,只能等疫情過後再說。回家過晚餐,外食不得不,只好盡量挑清淡。周志浩曾多次強調,跟細菌、病毒作戰,是完全不能輸的戰役,他常提醒同仁隨時都要繃緊神經,並且以身作則帶頭示範。防疫決策相當需要調研數據佐證,絲毫不能差錯。為了透過指揮中心向民眾提供最正確的疫調資料,擔任疫情監調組組長的他,會議從不間斷,每天一大早就開著車進辦公室,回家常過了晚餐時間,假日也加班,外食是不得不的必然。比對疾管署網站上他略顯清瘦的大頭照,周志浩笑稱自己現在是中廣身材,被忙碌養出「有什麼、吃什麼」的好胃口。所幸,例行健康檢查結果一切還好,會不會擔心身材失控?他說,「有機會自己買東西吃的時候,會盡量挑清淡一點。」抓到時間能睡就睡,半夜醒來還在想解方。而防疫如同跟時間賽跑,深怕一個破口釀成大災,性子急、自我要求甚高的周志浩,壓力自然不在話下。他透露睡眠品質並不好,睡不多,乾脆一抓到時間能睡就睡。半夜常醒來,但「很多問題都是半夜想出解決方法。」甚至為了怕自己忘記,還會用LINE速速寫在群組,「這樣我才睡得著。」一邊說一邊哈哈大笑,然後,這位看似嚴厲的長官又不忘貼心地強調,「我可是有提醒同事不要在半夜已讀又回喔!」深怕大家跟著睡不好。另一種紓壓是「壓力比較法」,周志浩說,只要想到部長、長官的壓力更大,自己的壓力就不算什麼。他更深知,防疫是一場長期戰,「盡可能保持身心愉快」,算是給一絲不苟的自己,溫柔又安定的內在提醒。我的小心願 疫後人安 最想吸一口山裡的空氣喜歡大自然的周志浩,年輕時期的興趣之一是爬山,「爬的山不多,但台灣幾座大山都走過啦。」當中,也包括海拔3,952公尺的第一高峰玉山,他有感而發地說:「台灣很美的,陽明山就很親近,大家有空都應該多走走,這是最健康的方式。」全球第一位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江秀真曾說:「爬山是一場體力、耐力與毅力的考驗,會讓頭腦清醒,也能培養理智判斷。」用這句話來印證周志浩面對職場的正向﹘「做就對了!」似乎可以找到智慧軌跡。牙醫出身的周志浩轉往公職,並非當初設定,然而,一路走來,再累也很少提自己的辛苦,所展現的沉穩、冷靜,令人印象深刻。「如果可以,真想回到山林,即使是住家附近的郊山,都好。」今年邁入60大關的周志浩,除了憂國憂民,還是憂國憂民,只願疫後人安的那天到來,吸它一口山中空氣,簡單滿足矣。
-
2020-12-2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彰濱傳有移工確診趴趴走 彰衛生局澄清:假訊息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台灣12月起進入秋冬防疫專案,疫情嚴峻未歇,網路上又傳出謠言,彰化彰濱工業區28日下午開始有人瘋傳指有確診移工逃逸在外趴趴走,要當地居民注意,暫時別出門。但彰化縣衛生局澄清,這是假訊息,呼籲民眾勿轉傳以免觸法。訊息內容指出「今天公司中午開會,說彰濱工業區有外勞確診,逃離公司在彰化市和鹿港地區趴趴走,沒事請不要外出。」這則訊息從昨天開始就有人在LINE群組與個人訊息間轉傳,卻未明確指稱消息來源,引發民眾議論。彰化縣衛生局指出表示,經查後確認此為假訊息,呼籲網友們勿再轉傳,以免製造恐慌,亂傳假訊息最重罰300萬元,將進一步釐清假訊息來源。
-
2020-1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北市跨年晚會 管制區內不戴口罩罰3000元
北市跨年晚會將至,觀傳局今天表示,已依中央發布防疫原則做好準備,民眾必須量體溫、戴口罩並做好實聯制才能進入舞台周圍管制區,區內不戴口罩經勸導不聽將罰新台幣3000元。台灣昨天出現本土新冠肺炎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跨年晚會舉辦要訂防疫計畫,民眾戶外活動應全程戴口罩,除補充水分外,禁止飲食,經勸導不聽者,予以裁罰。北市觀傳局今天發新聞稿表示,31日的跨年晚會已依中央發布的防疫原則做好各項準備,將加強場域及公廁消毒、場內不提供飲食攤位,也會在舞台周圍進行出入口管制,民眾必須量體溫、消毒、戴口罩並做好實聯制才能進入,且區域內將強制全程佩戴口罩並禁止飲食,不戴口罩且經勸導不聽者,將開罰3000元,目前管制區域範圍仍在規劃中。觀傳局提醒,參加活動民眾應攜帶手機,以利通知防疫相關訊息,若在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者,或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的民眾,不得參加活動,可留在家收看跨年晚會轉播。目前有提供跨年晚會直播的電視及網路平台,包含東森綜合、公共電視、台北市政府YouTube、台北旅遊網FB、浪LIVE直播平台、遠傳friDay影音、Line Today、Yahoo TV、東森新聞YouTube及FB、迪克斯娛樂YouTube、必應創造YouTube及FB等。觀傳局強調,台北市政府將依中央最新疫情隨時調整跨年晚會辦理方式或規模,最新消息將隨時於台北跨年晚會活動官網公布,並提醒民眾如有呼吸道症狀請在家休息,如外出參加活動請配合做好防疫並全程佩戴口罩,安心愉快地迎接2021年。
-
2020-12-09 養生.聰明飲食
切開番茄果肉是綠色的還能吃嗎?吃了會不會中毒?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番茄會是綠色的,是因為「生物鹼」。生物鹼是一種植物自我保護的機制,且在醫學紀錄上,沒有因食用番茄而中毒的案例發生。不管是網路上或者是LINE群組裡,總是充斥著各種關於食品的謠言,這則你一定也聽過!「番茄是綠色的,千萬不要吃!會出人命的!」,但你知道番茄是綠色的原因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又會被謠傳吃了會中毒,別緊張!《食力》這就來為你解答!別再以訛傳訛,綠番茄吃了沒事啦!「番茄是綠色的,吃了會中毒!」「綠色的是番茄的膽汁啦!」「綠色的就是毒素!吃了會危害健康,通通丟掉!」,相信在切開番茄發現是綠色的之後,上網尋求網路知識的協助時,一連串的中毒文,是不是讓你害怕地把手上番茄丟掉呢?先別急!先了解番茄究竟為什麼會是綠色的,全跟「生物鹼」這個成分有關係。生物鹼是來自大自然抵禦細菌、蟲害的禮物生物鹼其實是植物保護自己的一種天然成分,它具有抗真菌、抗微生物、殺蟲等特性,甚至可以抵禦草食動物的迫害,而番茄中所含的生物鹼成分為「番茄鹼(α-tomatine)」。食用生物鹼中毒在目前醫學及獸醫學的記錄上來看,機率近乎為零,目前仍未有人因為吃了這種番茄而對身體造成危害的紀錄。雖然沒有研究計算出人體對於番茄鹼的中毒劑量,但從醫學角度上來看,以正常適量食用番茄的量和頻率來說,是不會有中毒可能的,且隨著番茄果實的成熟,生物鹼的成分也會隨之降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相關公告中,也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恐慌,可以安心食用。生物鹼比你想的還常見談到生物鹼,最常被拿出來討論的還有馬鈴薯。番茄和馬鈴薯皆屬於茄科(Solanaceae)植物,這類植物一般皆含有生物鹼。跟番茄一樣,生物鹼的含量也會隨著馬鈴薯的成熟度而降低,但在馬鈴薯發芽之後,為了保護自己能夠健全發芽長大,馬鈴薯的生物鹼(龍葵鹼,亦稱為茄鹼)會隨之升高。不同的生物鹼有不同的機制反應,番茄中之生物鹼(α-tomatine)與馬鈴薯的生物鹼(α-solanine)結構並不相同,根據生物鹼的毒性來看,番茄所含的番茄鹼鹼其毒性比馬鈴薯的茄鹼低,且普遍被認為相較於其它生物鹼來說,對哺乳動物的毒性作用較小,因此在看到綠色的番茄別驚慌,正常食用即可,不會有中毒的疑慮。至於常被提出來討論的馬鈴薯的茄鹼,也不用太擔心,茄鹼多集中在馬鈴薯芽、芽眼及薯皮約1.5毫米處,因此只要將表皮削掉,即可大大減少茄鹼含量,一份削過皮的大薯中的茄鹼含量最多不超過18毫克,遠低於國際安全容許值。延伸閱讀▶維持番茄美味的秘訣:千萬別放進冰箱▶切開後的柳丁竟然變成紫色!這到底還能不能吃?▶美味薯條如何製成? 薯條「綠」了該怎麼辦?(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0-12-04 科別.泌尿腎臟
夜間廁所跑不停?專家建議先做這4項檢查
67歲的王先生,最近常在夜裡感覺有尿意,會忍不住尿意而驚醒上廁所,每晚至少2~3次。雖然目前已是退休階段,不用擔心睡不好會影響到上班狀態,但連日不能一夜好眠,也讓心情連帶受到影響,覺得鬱悶。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沈彥君提到,患者主訴,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了,膀胱開始無力,所以一直起床上廁所,結果白天睡不著,晚上也睡不好,實在很困擾。 因此,她特別安排王先生進行健康檢查,利用磁振造影(MRI)觀察骨盆腔狀態,透過檢查影像,清楚看到王先生的攝護腺有肥大現象,並壓迫到膀胱。 攝護腺肥大(前列腺肥大)為攝護腺組織良性增生,若壓迫到膀胱,會出現頻尿、尿急、膀胱無法排空等;如壓迫到尿道,可能會產生排尿中斷、排尿時間長、尿速變慢、排尿用力等狀況。 根據統計,國人50~60歲的男性約有五成會有此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比例也會隨之增加。到了80歲以上,幾乎九成以上的男性都有攝護腺肥大的情形發生。 通常攝護腺肥大初期,如果排尿功能正常、餘尿不多,沒有發炎狀態可不需接受治療。但沈彥君建議,仍需每年追蹤,檢查攝護腺肥大的進展狀態,及早發現膀胱是否受損,以免造成膀胱或腎臟的永久損傷。 沈彥君表示,目前常見的攝護腺檢查方式有「肛門指檢」,是由泌尿科醫師將手指伸入肛門觸診檢查攝護腺是否有腫大或異常硬塊,可初步篩檢是否有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癌。 若要更清楚確認肥大的程度,就必須藉由影像檢查來檢視。超音波可測量攝護腺體積大小;磁振造影(MRI)檢查因為解析度高,可清楚呈現攝護腺組織的變化,可進一步區分是否為良性肥大或及早發現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癌病變。 另外,也建議50歲以上男性定期追蹤血液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數值,是攝護腺重要的腫瘤指標。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 沈彥君 【延伸閱讀】 生病時非去醫院看診不可嗎?專家建議,何時應該去醫院就診 早期診斷骨關節炎超重要!除了藥物治療,你還可以這麼做…… 銀髮族注意!!解除衰弱微肌問題,專家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效果佳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11-23 科別.皮膚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竟是導致35種疾病的健康未爆彈!醫師教簡單判讀嚴重程度
甫屆退休年齡的王教授,多年前罹患輕度乾癬,在皮膚病灶改善後便無積極規律回診。去年開始,她的手、腳、下背關節開始感到僵硬腫痛,雖然立即就醫確認是乾癬性關節炎。 但因為輕忽其嚴重性,加上工作忙碌,而忽略規律回診。短短一年內,關節就嚴重退化、變形,須以拐杖、輪椅代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此外,體內的三高指數也超標,有心血管阻塞的危機。 根據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觀察,高達4成乾癬病友僅重視乾癬皮膚徵狀,且有3~4成病友曾自行中斷治療。但根據研究指出,乾癬屬全身性發炎疾病,除了皮膚病灶,也會影響全身重要器官,如腦、心、肝、腎都恐遭殃!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指出,乾癬是一種免疫性疾病,屬於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患者不但會有明顯的皮膚症狀,甚至連頭皮、指甲都可能出現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 門診最常見的共病就是「乾癬性關節炎」。蔡呈芳說,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狀況,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 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指甲變形的問題,他提醒,若病友發現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且有關節疼痛、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就需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作祟。 蔡呈芳指出,國際研究顯示,乾癬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因全身性發炎反應,恐廣泛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引發至少35種疾病。例如,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研究顯示,乾癬病友的心臟病罹病率,較一般人高出1.3倍。 他提醒乾癬患者,乾癬作為一種漸進式的全身性發炎疾病,對人體影響比皮膚更深,別再只關注皮膚表面病灶,更應該正視共病風險。若不採取積極治療,在共病的交互影響下,反而會讓乾癬的免疫問題成為體內的健康未爆彈。 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乾癬是無法痊癒的疾病,若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就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但目前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可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精準。 黃毓惠指出,乾癬治療因人而異,依不同程度各有解方,而中重度乾癬治療不能只重膚表,更要控制免疫發炎的惡性循環,才能有效預防共病的發生,並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率。 醫師在為病人設計療程之前,會根據患病面積簡單判讀乾癬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3個等級。輕度是指病灶範圍小於全身面積3%,中度是指病灶範圍占全身面積的3~10%,而重度則是病灶範圍大於全身面積的10%。 治療原則是,中度及嚴重型的乾癬患者,一開始會提供照光以及口服藥治療,但如果患者已經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這些治療僅能控制關節的疼痛,對於關節的破壞本身並無任何幫助。 黃毓惠進一步說明,生物製劑能精準調控發炎反應,不僅能改善皮膚症狀,也可預防共病的發生,進而阻止健康連環爆的狀況發生。她提醒,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 蔡呈芳、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黃毓惠 【延伸閱讀】 智力減退、記憶變差,是失智了嗎?精神科醫師給答案 面對疫情威脅!專家建議,防疫新生活就以健康新思維應對 預防駭人的主動脈剝離該怎麼做?專家建議:先控制此疾病吧!立刻加入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LINE@ 共同守護全家人健康!
-
2020-11-14 科別.精神.身心
台大校園再傳墜樓 心理師籲週末多聚會取暖
台大校園今天再傳學生墜樓案件,引發社會關注。諮商心理師羅惠群表示,一連多起輕生事件,校園內的悲傷情緒恐蔓延,若無法排解憂鬱、悲傷感,週末應多和朋友聚聚取暖。台灣大學校園內今天傳墜樓案,1名約22歲陳姓男學生疑從台大社會科學院頂樓墜落至水池,傷者送醫時意識不清、身體多處骨折,警方初步排除有外力介入,案發原因待釐清。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羅惠群今天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台大校園短短幾天內接連發生多起類似事件,可能引起悲傷情緒蔓延,尤其是平時生活在同一個區塊或是墜樓、輕生者身旁的朋友,影響可能更為嚴重,若內心憂鬱、悲傷的感覺無法排解,週末假期應盡可能和朋友待在一起,說出心中感受,尋求同溫層心理支持。羅惠群說,若週末一時約不到朋友,不妨上網找個封閉的社群抒發心情,例如臉書、噗浪或是Line群組,透過文字說出內心感受「討拍」,都是不錯的作法。他指出,根據他觀察,現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學校系統保護得很好,從小可能遭遇的挫折比較少,一旦進入大學,一口氣得面臨感情、成績、同儕、打工等問題帶來的挫折,加上家庭功能又不如以往健全,很可能就此被擊垮。「人」是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面臨最主要的壓力來源,羅惠群說,有些孩子個性雖然內向,看似朋友少,但只要有3到5個好友,就能擁有足夠的心理支持,因此重點在於和人的互動狀況,如果長期和他人關係不良,例如同儕認同遇瓶頸或遭霸凌,累積很多負面情緒,找不到歸屬感,就可能是憂鬱的高風險族群。不過,羅惠群也強調,憂鬱都是多重因素造成,即便校園裡都有輔導心理師,但很多因子仍無法控制,人力也相當不足,仍有許多問題待政府正視與解決。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