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9 癌症.肺癌
搜尋
LDCT
共找到
167
筆 文章
-
-
2023-10-17 活動.精彩回顧
肺癌名醫蔡俊明談預防台灣新國病 10月21日上午歡迎聆聽
肺癌長年來都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有新國病之稱,由於早期沒有症狀,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好心肝診所特聘胸腔內科教授、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顧問教授蔡俊明指出,臨床上發現不少患者沒有抽菸,也沒有家族史,建議民眾可以在30歲時就先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依據「台灣非吸菸者篩檢研究(TALENT)計畫」發現,台灣肺癌病人的樣貌,男女比幾乎相同,沒抽菸的比例約三分之二,有家族史的比例比抽菸者多一倍。蔡俊明認為,一般民眾也不能輕忽,而且應該早一點對肺部健康有所了解,之後進行追蹤時就能拿來比較,讓醫師更容易判讀。更多實用的資訊內容,蔡俊明將在10月21日(周六)進行好心肝大師講座,跟民眾分享肺癌的預防及治療,演講地點為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廳,講座免費參與,歡迎報名參加。電話:0800-000-583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肺癌防治講座 「台灣新國病 沉默的殺手」,主講:好心肝門診中心特聘教授蔡俊明️時間:10月21日(六)上午10時至11時30分️地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廳,台北市徐州路2號洽詢:0800-000-583️網路報名:https://forms.gle/nDYCgSeFwUSXeWnJ9
-
2023-10-16 醫聲.癌症防治
腫瘤縮小卻花光家產 肺鱗癌病友復發只能靠健保化療
一名男性病患,妻子十多年前罹患肺癌癌,且檢測出的癌症突變型態當時無藥可醫,存活3年多即離世,全家仍在陰影之中,他卻被檢出罹患比肺腺癌更難治療的肺鱗癌。經檢測後屬可用免疫治療族群,但不符健保用藥資格,獨生女決定盡力搶救。使用免疫治療併用化療2月後,影像學檢測可見腫瘤明顯縮小,但因金錢耗盡,被迫中斷治療。停藥後僅維持三、四個月腫瘤便復發變大,使用健保給付的化學治療已無明顯效果。收治該病患的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表示,醫師遇到類似情境往往相當懊惱,明明治療已見成效,卻受限健保給付規定,加上病人經濟困境而無法用藥。肺鱗癌罹癌病人多為老菸槍、藍領階級,健保給付卻以20年前化療藥物為主,國際治療指引已把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併用化療列為一線使用,讓弱勢病人獲得治療機會。晚期肺鱗癌治療選擇少 半數病患活不過一年從各媒體可見,肺癌治療近年已大有進展,但嘉義長庚醫院胸腔腫瘤科主任林裕清說,肺癌治療進展多在肺腺癌,晚期肺鱗癌五年存活率卻大幅落後肺腺癌達3倍。故每收到病人病理報告,若是肺鱗癌「心就沉下去」,是肺腺癌則會向病人說明,好險是肺腺癌,有許多治療選項,足見兩者治療水平差距甚遠。林裕清表示,衛福部國健署雖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卻仍有54%病人確診罹癌時已是晚期,近四成肺癌患者沒有致癌驅動基因突變,不符標靶藥物給付資格。經免疫檢查點(PDL1)檢測後符合免疫治療者更少,且中南部不少病人因經濟困境無法自費用藥,其中肺鱗癌患者處境更嚴峻,不到10%病人符合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的條件。在只能單用化療的情況下,半數晚期肺鱗癌病人活不過一年。國外列免疫治療併用化療為第一線 國內健保治療條件嚴格林裕清也說,國外治療指引如美國的NCCN癌症治療指引等,均把化學治療併用免疫治療列為晚期肺鱗癌第一線治療,五年存活率提升近2倍;台灣各大醫學會治療指引也把免疫併用化療列為第一線使用。目前健保規定須病人難以承受化療,或第一線化療無效才能使用免疫治療,但以醫學常理而言,第一線治療失效,第二線「再如何追加也難有療效」。歐美各國、韓國及香港等地,均把免疫治療併用化療列為肺鱗癌病友第一線治療。林裕清表示,若健保署願意放寬給付限制,將免疫治療列為晚期肺鱗癌第一線用藥,估算台灣病人每年約300人是用藥有效的族群,人數不高、不會造成太大財務衝擊,希望健保多為這群弱勢病人做點事情。賴俊良表示,肺鱗癌免疫治療併用化療的組合國際上5年前就在使用,鄰國韓國、日本也已比照歐美納入給付,但台灣遲未有進展,除了讓弱勢病人更弱勢,也因缺乏曾接受國際指引治療的病人,難以參與國際臨床試驗,長久以往也將損害台灣醫療軟實力、降低國際能見度。(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10-06 癌症.肺癌
久咳是肺炎還是肺癌?目前肺癌病人半數不抽菸,「這檢測」可早期發現!
【本文摘要】71歲的台東居民方奶奶因長期咳嗽和大量痰液入院,被誤診為肺炎,經過一個月治療無效後,轉院至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智斌醫師懷疑問題不單純,經切片檢查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奶奶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病情明顯改善。這彰顯快速檢測和針對性治療對癌症的重要性。台灣肺腺癌佔肺癌半數以上,即使不抽煙的人也有風險,林主任建議民眾可透過低劑量LDCT檢查可早期發現肺癌,提高治療成功率。--整理自 ChatGPT居住在臺東的71歲方奶奶因常咳不癒且有大量痰液,疑似是難治型肺炎,在當地住院治療一個月,病情無絲毫起色,於2023年7月下旬轉往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智斌醫師問診後,懷疑病人的疾病並不單純,經切片檢驗結果確為肺腺癌,隨即以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病人已恢復穩定,返家休養。肺癌有可能與典型肺炎不易區分「從X光片及電腦斷層(CT)來看,怎麼看都像是肺炎。」林智斌主任表示病人久咳不止和痰量大,加上CT影像看到實質化(Consolidation)及空氣支氣管徵象(Air Bronchogram),方奶奶的疾病表現是很典型的肺炎,所以當地醫師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1個月,病人的情況卻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勢必要調整治療方針,並轉往花蓮慈濟醫院。過去的臨床經驗,讓林主任果斷地建議病人做切片檢查,隔日病理結果確定為肺腺癌第4期,立刻安排病人進行基因檢測,以尋找適合的標靶藥物,並於結果出來後盡速投入藥物治療。使用標靶治療後,有效控制肺腺癌病情快速診斷和標靶藥物針對性的治療,方奶奶在投入藥物五天內,肺部陰影就明顯減少,治療二週後的X光影像,僅剩下肺葉的一點陰影,常咳和多痰的症狀也顯著改善。林智斌主任表示,臨床上偶爾會遇到類似的不典型肺癌患者,因疾病表現不尋常,尤其需仰賴醫師的經驗,靈活從其他切入點診治。若治療方案無效,病人狀況可能會持續惡化,甚至威脅生命健康;所幸及時治療得當,目前方奶奶病情已趨於穩定,按時服藥控制中。台灣近年肺癌7成為肺腺癌,與抽菸關係漸小,早期檢測可透過LDCT肺腺癌屬於肺癌中的非小細胞肺癌,通常會在肺泡中增長,常位於肺部外緣。根據近年研究數據的統計結果,肺腺癌佔臺灣新診斷肺癌70%以上,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吸菸雖會大大提升罹癌的機率,但在臺灣目前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不抽菸,超過九成的肺癌女性患者也不抽菸,且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例比癮君子還高。國人10大癌症中,肺癌已連續19年奪冠。由於肺癌早期幾乎沒症狀,但腫瘤只要達1公分就可能轉移,因此當病人出現咳嗽、呼吸喘或感覺疼痛等症狀,多已是肺癌晚期。林智斌主任建議民眾可以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能夠偵測肺部小於一公分的腫瘤或肺結節,及早治療,降低轉移風險,也提升手術治療後五年存活率。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22 癌症.肺癌
拯救台灣與全亞洲的生命 肺癌篩檢普及化是關鍵 最新亞洲專家共識出爐: 盡速轉向LDCT篩檢 及早揪出肺癌
篩檢對象首重非吸菸者!亞洲非吸菸肺癌患者比例高於歐美肺癌已對亞洲各國造成重大的醫藥負擔,根據一篇發表於《胸腔腫瘤學期刊》集結亞洲19位專家的最新共識指出,要降低肺癌死亡率,應加強篩檢的普及與改變篩檢的方式,以落實早期診斷。在這篇最新共識中,專家們強烈建議應從傳統胸部X光檢查轉向更先進的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採取低劑量X光的電腦掃描生成影像,進而檢測出肺部異常,包括腫瘤 。美國一項超過 5萬名受試者參與的臨床試驗也顯示,與胸部 X 光檢查(每十萬人年有309 例死亡)相比,LDCT 篩檢(每十萬人年有247 例死亡)的肺癌死亡率相對降低了 20%,證明這是更有效的早期癌症篩檢方式。 改善肺癌篩檢,將有助於挽救全亞洲的生命,因為全球約有五分之三的肺癌病例發生在亞洲,代表全亞洲總計有超過130萬名肺癌患者。2020年在台灣初次診斷為肺癌的患者共計16,370 人,肺癌發生率在台灣人十大癌症中排行第三,死亡率更是排行第一。身為此專家共識成員之一的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表示,我們呼籲亞洲各國應盡速啟動肺癌高風險族群的LDCT篩檢計畫,且應廣泛介紹這項更精密的篩檢方式,不僅能提高肺癌的早期發現,也有更高的機會提升治癒率。例如台灣國健署自2022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第五癌篩檢,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補助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篩檢,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計畫施行1年共計49,508人接受篩檢,其中531人確診為肺癌,早期個案占85成,顯見LDCT篩檢有助於早期發現肺癌,讓患者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 根據專家共識建議,針對接受常規健康檢查發現異常且持續暴露於危險因子的患者,應每年進行LDCT篩檢,而像重度吸菸者這類高風險族群則應每年進行兩次LDCT篩檢。在大部分的亞洲國家, LDCT篩檢仍未在常規肺癌篩檢計畫中施行,多數因為知覺成本、補助、缺乏設備與專業人員、無明確準則等問題,再者還須面對不願接受檢測的高風險族群。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專家們建議應制定一套LDCT篩檢準則及檢後追蹤的配套辦法,並納入綜合肺部保健方案,例如推動國家級的篩檢計畫,以加強肺部篩檢計畫及後續照護的普及。此項共識集結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越南等地專家廣泛討論的成果,並獲國際肺癌存活倡議聯盟Lung Ambition Alliance(LAA)的支持。LAA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全球肺癌聯盟(GLCC)、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和Guardant Health之間的非營利性聯盟。專家們也進一步呼籲改進,應將戒菸計畫納入肺癌篩檢計畫之中。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部主任陳育民指出,國健署推動的LDCT篩檢補助計畫是亞洲先例,能加速找出肺癌病人,建議除了符合補助條件的家族病史者與吸菸者之外,非吸菸者而有家族肺癌病史的女性也要特別留意,以榮總院內參與國健署的LDCT篩檢統計為例,總共有1,443人接受LDCT篩檢,篩出肺癌的病人之中就超過8成是女性,不過幸好多數是屬於早期病人得以早期治療。另外,空汙也是一項危險因子,已有多篇國際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空汙環境與肺癌的高關聯性,未來也應將此族群納入LDCT篩檢條件。 儘管吸菸是主要的肺癌風險因子,但非吸菸者罹患肺癌仍占多數,尤其是在亞洲女性中更為顯著。研究顯示,與歐洲和北美相比,亞洲非吸菸肺癌患者的比例更高。此外,相較於現在和以往的吸菸者,亞洲非吸菸的肺癌患者有更高機率在更早的年齡被診斷出來。因此,專家們一致認為,無論吸菸與否,應考慮將遺傳和人口統計等因素納入肺癌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條件。專家們指出,記錄針對從未吸菸者的風險因子國家數據報告,包括年齡、肺癌家族史、其他癌症史、二手菸以及暴露於室內(烹飪和加熱煙霧)和室外空氣污染等,也有助於當地政府建立肺癌篩檢計畫。諮詢專家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09-12 慢病好日子.慢病專欄
地方名人堂【雲林縣】全力推動健康城市 曾春美籲中央:職場健康檢查應與時俱進
雲林縣2023年上半年人口出現十年來首度正成長,除了因為招商成功,部分關鍵也來自縣府全力推動多元化的健康政策,從高齡者安心養老、婦癌篩檢、酒癮戒治、肺功能檢查到職場健康,同時更朝著推動「與疾病共存」心理健康方向努力,要教育民眾正向看待疾病,才能享有優質的預後人生。呼籲中央職場健康應與時俱進 以保障勞工安全健康肺癌防治是雲林縣的公衛施政重點。雲林縣衛生局局長曾春美表示,衛生局民國 105 年與肺病防治基金會及企業合作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檢測的專案計畫,對象包括雲林縣環保局稽查員、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員及警察局各分局員警,一共做了244人,107年再針對中小學教師檢測了500人。她說,一開始國健署並不支持LDCT,因為一來擔心有輻射問題,二來認為檢測會出現偽陽性,易造成民眾恐慌,雲林縣這兩年的檢測分別檢出16%及20%的「有異常」及「明顯異常或疑似惡性腫瘤」,109至110年衛生局與扶輪社合作,繼續推動LDCT檢測,而國健署也動了起來,111年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雲林縣有五家醫院配合辦理,分別是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安生醫院、彰基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及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為高風險族群提供檢測。另外,針對職場的肺部健康,現有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對勞工的健康檢測內容已不足,曾春美表示,雲林縣將向中央反映,建議勞動部把肺功能檢查列入勞工一般體格檢查項目,以保障工作者安全及健康。曾春美更強調,提供安全健康的職場是企業主的責任,雲林縣衛生局希望能擴大與企業合作,鼓勵企業主增加勞工檢查項目,例如X光等,讓企業主了解員工健康是企業的資產,一旦員工生病, 反而是企業的損失。健康城市一:前進社區 一站式篩檢曾春美表示,雲林縣老化程度居全國前四名,偏鄉多,多數老人集中在偏鄉地區,但縣府在推動各種疾病篩檢時,最大難題是有一些老人「永遠邀不到他們出來」。 她說,會出來參與篩檢的老人占比約百分之五十幾,「但其他的不出來就是不出來」,衛生單位用盡所有方法也沒用,進一步探究原因發現,第一是這些老人沒有健康識能,自覺認為「現在又沒怎樣,何必檢查」;第二是怕自己一旦檢出陽性後,在地沒有醫療院所,要赴其他鄉鎮市就醫又無人接送,交通困難,最後延誤就醫。因此,衛生局近年積極發展外展醫療,以衛生所為根據地,主動前進社區。曾春美說,民國111年起,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要求各地衛生所做到一站式篩檢,在各地衛生所每月提供一次各種癌症的篩檢,民眾可到站進行癌症癌檢。衛生局也積極邀請符合資格的醫療院所參與社區外展篩檢服務。針對婦癌篩檢,雲林縣也發展出在地特色,結合美容美髮業,從民國109年起招募有意願的業者擔任素人說客,在社區婦女美容美髮的閒聊之間宣導婦癌篩檢,提高民眾的健康認知,迄今已邀約 234 位女性完成婦癌篩檢。健康城市二:建立個案管理系統由於醫療資源不如都會區,曾春美強調, 雲林縣對公共衛生的推動,以前端的預防保健為主,衛生局近年與長庚集團合作「銀躍雲林‧健康 e 把罩」個案管理系統,針對中高齡以上民眾,提供完整性的健康照護服務,健檢異常者的資訊會進入系統資料庫,系統針對疾病異常進行前期追蹤,也會對這些民眾展開疾病衛教及營養、運動宣導介入,減少慢病惡化及共病的發生。曾春美說,這套系統由各地衛生所負責,因為這群健檢異常者都是社區裡的慢性病高風險族群,為免以後失智失能,衛生單位要提早接觸這些可能的個案,提早防治。健康城市三:醫消聯手 搶救腦中風為打造健康城市,雲林縣致力降低OHCA(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意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救護車緊急載送的患者到院存活率已從之前的7%,提升到21.74%,超過三倍。曾春美指出,為了增強到院前的救護能力,雲林加強醫消聯手。以腦中風來說,消防單位一線隊員第一時間會做腦中風辨識,將高度疑似的腦中風病人送往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斗六分院、若瑟醫院、彰基雲林醫院、中國醫大北港分院),消防局配置的護理人員會在勤務指揮中心做線上指導,衛生局輔導急救責任醫院參與衛福部的「提升急重症及加護病房轉診品質計畫」,都已建立急救快速通道。曾春美也說, 雲林縣每季舉行縣內各大醫院的院長會議,協調各醫院之間的轉診等合作分工事項,這樣的定期會議建立起了良性的互動和機制,讓各醫院溝通無礙,資源分享,相互合作而非競爭。另一方面,為強化急救量能,雲林縣消防局也與台大醫院合作。曾春美說,雲林的A1死亡(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之交通事故)人數多,縣長張麗善日前指示要擬訂政策為消防隊員增能,目前全縣TP(高級救護技術員)有29位,仍屬不夠,未來每個消防分隊要再增加一位。健康城市四:遠距醫療 山海大計畫COVID疫情也帶動了雲林醫界的合作與遠距醫療的發展。疫情期間,衛生局啟動「六星共照」計畫, 針對小兒急診重症病例,輔導設有24小時急診兒科看(會)診的台大雲林分院、若瑟醫院建立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分流兒科診急診病人,並由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台大雲林分院提供急診兒科遠距會診服務,讓雲林各醫院與台大雲林分院連線,就由遠距專科會診先在原醫院急診處置兒科病人,減少輕症轉診、強化重症轉診,以免造成兒科急診綠色通道塞車。曾春美說,今年「六星共照 」將從小兒急診推展到全面的各科急診,衛生局要請台大提出計畫,爭取中央補助擴大辦理。她表示, 遠距醫療可彌補雲林各鄉鎮醫療資源的不均衡,衛生局正規劃推出遠距醫療的「山海大計畫」,先在山區的古坑鄉、林內鄉衛生所,海邊的水林鄉、四湖鄉衛生所開辦遠距醫療,未來會再加入崙背衛生所,第一步先推出眼科和皮膚科, 目前已開始布署。健康城市五:酒癮戒治 解決健康和社會問題雲林縣的肝癌死亡率偏高,是縣府公衛政策的重點。 曾春美表示,目前雲林的癌症死亡率中,肝癌排名二,近年衛生局積極推動BC肝篩檢,同時考量喝酒是肝癌的危險因子,又易引發家暴等社會問題,因此把酒癮治療做為重點目標。她說,雲林縣創先例,將酒癮治療化被動為主動,採取策略,廣佈據點,位在北港的諸元內科醫院為雲林縣酒癮治療機構之一,一方面針對患者提供肝臟疾病治療,同時媒合其他院所精神科醫師進駐諸元醫院執行酒癮治療,讓患者治標也治本。衛生局也從各管道推動跨科別轉介,訂定飲酒問題個案轉介與醫療服務流程,例如肝膽腸胃科發現酗酒者,可轉介到酒癮治療機構接受諮詢或治療酒癮。【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8-07 醫聲.癌症防治
癌症登記師流失恐損癌友治療品質 AI導入加速肺癌等7癌診斷
我國癌症登記資料庫完整率98%,成為癌症研究與治療重要參考資料,500多名癌症登記師功不可沒,但因平均月薪僅3萬多元,近來招募不易、流動率偏高,專家提醒,如任其惡化,癌登資料不確實就可能影響政府癌症防治政策,降低癌友治療品質。對此,國健署與國衛院合作,將人工智慧(AI)導入癌症登記系統與影像判讀應用,處理複雜且重複性高的工作,目前率先用於肺癌,預計今年新增其他6項癌症,加速臨床判讀效率與準確度。負責近千名癌友資料 癌豋師薪水卻少護理師一半癌症登記師專業領域已發展40年,絕大部分民眾並不瞭解這個行業。台灣癌症登記學會理事長李明陽表示,癌症登記師需有護理、醫管等醫療相關科系畢業,經一定訓練及學理、登錄等考試取得執照才能擔任,且因醫療不斷推陳出新,每3至6年需接受繼續教育。李明陽說,依「癌症防治法」規定,每收治1千名癌症患者,醫院就必須聘請一名癌症登記師,現有506名癌症登記師,每年要負責登錄超過10萬筆新發生癌症個案接受治療一年後的所有報告,加上3至5年後個案病情追蹤,平均每人負責5百至1千名癌友資料,壓力沉重。楊奕馨表示,醫院血汗不止醫師、藥師,癌症登記師也很血汗,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癌症登記師人數已經不夠,李明陽指出,癌症登記師並非第一線臨床單位人員,屬於後端品管人員,薪水較低,且國家補助費用不多,一般來說,起薪2萬6千元,平均月薪在3萬5千元上下,幾乎只有護理師薪水一半。每名癌友須登記115欄位 傷眼成常見職業傷害癌登之初,每名癌友需登錄30至60個欄位資料,現在因國際趨勢朝向精準醫療發展,增加至115個欄位,工作量增加,但人數占比卻固定於1000:1。國衛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楊奕馨說,根據國外研究,一位癌症登記師填一份資料需花45至90分鐘,換算一天只能處理5至10個病人資料,相當耗時又耗工。新光醫院癌症登記師陳㻰玫表示,將癌友從檢查、確診,到更精細檢查、確認期別、後續治療及存活情況等等文本報告轉為代碼,一筆一筆輸入癌症登記資料庫。以癌症部位來說,必須標注原發部位、型態組織、腫瘤大小、深度及淋巴結、結節顆數及有無轉移,還要登記做了化療、電療或荷爾蒙治療,近年還會加註不同癌症的不同特定因子,缺一不可。陳㻰玫指出,登錄資料後,除了自己檢查,也會與同儕互閱、勘誤,確認正確再提交國健署癌症資料庫。由於長時間盯著電腦,「癌症登記師的職業傷害是視力變差、眼睛疲勞」。「癌症登記師為台灣抗癌的幕後英雄…」李明陽說,這群專業人士忠實記錄癌友接受哪些治療、病程進展,而所有資料正為政府擬定防癌政策的重要參考依據,例如,國健署成人五癌公費篩檢;近一、兩年來,癌登大數據顯示,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罹病人數逐年增加,這也讓政府及醫界有所警覺,正研擬相關防治措施,希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李明陽期盼民眾多多支持癌症登記,而政府在解決護理荒時,也應重視癌症登記師薪資權益及培訓,以免損及癌友治療品質。楊奕馨說,若能運用AI協助,可釋出更多量能來處理需要精細判讀的項目,也可望加速癌症登記資料的公布時程。AI協作省時省力 今年再擴大應用於口腔癌、子宮頸癌等6癌國健署與國衛院合作開發AI導入癌症登記系統,目前優先應用於肺癌。楊奕馨表示,AI導入後可自動產出至少30個欄位,且準確度達85%以上,癌症登記師可以在填報時同步對照AI預測資料,雙邊進行檢核,每筆資料約可減少1至2分鐘的重複確認時間;除了肺癌以外,預計今年將擴大應用於其他6項常見新發生癌症,包括口腔癌、子宮頸癌等。此外,國健署也與台灣大學合作,利用AI開發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影像輔助程式,協助進行複雜的肺結節標註與報告繕打作業。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心肺影像診斷科主任張允中表示,LDCT是採取64切電腦斷層,判讀時需閱覽近400張影像畫面,相當花費人力與精神,尤其早期肺癌大多以微小結節表現,人工判讀不易。張允中說,該AI系統使用國外開放資料集來建模,但台灣肺癌表現和國外不同,因此使用台大醫院資料訓練,共訓練650例、2337顆肺結節,打造有助於偵測台灣或亞洲肺癌的模組,準確度可達85%以上,對於大於6mm的結節,判讀準確率可達9成。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癌症登記資料庫從民國68年建置,對於我國流病調查、癌症防治有很大幫助,多年來透過醫院癌登人力協助,使得癌登資料庫準確度高達98%,正確性非常高,透過AI導入加速資訊化、智慧化,縮短癌症登記速度,提升效率也減少錯誤率,發展完成的AI輔助程式,將免費提供醫療院所使用,預計今年底前導入,歡迎各醫院主動聯繫。目前已完成北中南三區之3場推廣說明會,合計有110家醫療院所、367癌登人員與資訊人員參加。(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8-07 癌症.肺癌
「艋舺阿龍炒飯」老闆肺癌逝!每天煮飯怎麼辦?肺癌預防5方法
每天煮飯廚房油煙引起肺癌?風險難定義!網友票選全台前10名的炒飯之一「艋舺阿龍炒飯」,去年無預警歇業後,老闆阿龍在臉書發文表示確診肺癌,推測與自己長年吸菸、從事餐飲業有關,鼓勵粉絲盡早戒菸,經過積極化療後,仍於上月不幸罹世。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表示,廚房油煙引起肺癌已有諸多文獻記載,但定義上較困難,因此遲遲未列入公費篩檢族群中;而氣喘患者因為平時注意空氣品質,臨床上反而較少罹患肺癌。「艋舺阿龍炒飯」上個月臉書更新近況,表示正積極接受化療中。不過,阿龍女兒8月6日在「艋舺阿龍炒飯」臉書粉絲專頁上貼文,證實父親已不敵肺癌病逝,享年48歲。推動肺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的外科權威醫師陳晉興表示,先前在研議肺癌高風險族群時,研討會中有位韓國醫師分享,在韓國有廚師每天在學校煮營養午餐,導致肺癌,申請職災賠償;而廚房油煙會引起肺癌的相關文獻報告也非常多,只是難以定義高風險的時長,像是吸菸者可用「包年」精準計算,但廚師則較難定義。陳晉興說,若以每天待在廚房接觸油煙的時間計算,或是取得廚師證書,加入廚師協會多少年後,皆可納入高風險族群的指標當中;目前桃園也有擴大肺癌篩檢族群,將40歲以上具有「菸品暴露」、「疾病史及家族史」、「職業暴露」、「空汙及油煙」都列入高風險擴大肺癌篩檢,中央政府可參考。醃漬物也是肺癌的危險因子醃漬物也是肺癌的危險因子之一。陳晉興表示,醃漬物中的特定成份,會破壞人體DNA導致胃癌發生,但先前與中研院合作研究,發現該成份同樣也會導致肺癌,但目前觀察是透過血流等方式間接影響,破壞修復功能的DNA,但沒有吸菸、家族史關聯性那麼高。政府補助每2年1次LDCT 9成吸菸族卻不願篩檢不過,衛福部去年7月1日起,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統計卻有9成的高風險族群並未出來篩檢。陳晉興表示,吸菸族多不願意出來篩檢,若覺得肺癌是重要的疾病根本不會吸菸,也不願意出來篩檢。誰適合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方法,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最小可抓到0.3公分的肺部病灶。目前健保免費篩檢對象僅針對以下2個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檢查: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2.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陳晉興提醒,吸菸者分成兩種,一種是吸菸一直吸,一種為戒菸者,現在篩檢應該要針對戒菸者,並非持續吸菸者,即使治療後,患者還是一直吸菸,篩檢也沒有用;而肺癌公費篩檢後,篩出許多年輕人、肺癌初期,過往都是老年人罹患肺癌,如今提早10年、20年,但並非一定就是肺癌年經化,可能也是因為提早篩檢,讓這些人被篩出來。肺癌預防5方法1.不吸菸與戒菸:菸為致癌物,吸菸尤其會引起肺癌。2.杜絕二手菸:將二手菸吸入肺部,因其分子微小,容易積在肺部周邊的小氣道內,會危害肺部健康,二手菸也較容易危害女性的肺部健康。3.為避免空氣污染,危害呼吸道的健康,應做好自我呼吸道的保護,例如:外出戴口罩。4.避免過度暴露於致癌環境:礦業、合成塑膠業、石綿接觸者、油漆製造業、金屬業及過度曝露於有放射線的環境,將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如因工作需要難以避免,也需加強工作時的自我保護(衣著、口罩等)以避免身體接觸過多的致癌物質。5.多吃各種綠葉蔬菜和蕃茄對預防肺癌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疾病百科/肺癌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7-31 癌症.肺癌
晚期肺癌慢病化妥善治療 追求最佳存活期
肺癌連續13年霸榜國人癌症死因首位,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甚至有些病患診斷時已經是晚期肺腺癌卻無任何症狀,是因為例行性身體健康檢查才意外發現。面對空汙世代,元氣講座邀請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談「空汙世代:我們與肺癌距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胸腔科醫師鄭文建分享「肺癌慢病化、追求最佳存活期治療策略」。政府自2009年推出一連串菸害防制措施,台灣吸菸人口已顯著下降,但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這代表台灣肺癌來源不只有吸菸。近年來,「不吸菸的肺癌怎麼來的?」引起熱議,醫學研究證實空汙對健康有危害。室外活動前先注意空品,室內空汙也不能忽略。林俊維以台中市賞景勝地「望高寮」的視野為例,白天由望高寮遠眺台中市區多是灰濛濛一片,但大雨過後,建築物與遠山清晰可見,主要是空汙所導致。建議外出時可參考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決定是否從事戶外活動。室外空汙來源有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露天燃燒稻草與廢棄物等,但室內空汙卻常被忽略,包括炒菜油煙、燒香、抽菸(二手菸、三手菸)等。空汙中的有害物質主要來自於燃燒所形成,包含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及細懸浮微粒(PM2.5)。PM2.5是指直徑小於2.5微米的粒狀物,常帶有戴奧辛及其他有毒物質,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一類致癌物。不吸菸卻罹肺癌,亞洲人基因對空汙特別敏感。PM2.5經由鼻腔吸入體內,產生發炎,影響全身,不但會造成氣喘、肺阻塞病友發作或惡化,帶有肺癌基因者,長期接觸下也可能會激發肺癌的發生,亦可能會造成三高、腎臟病、婦科,和新生兒健康等問題。國內本土性研究顯示,2014年,PM2.5造成全台6282人死亡,其中肺癌居第三,有1252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空汙相關導致死亡疾病中,肺癌居第5位,占7%;今年國際期刊《Nature》研究發現,空汙會造成身體持續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肺癌的發生,在研究中無論身處於英國、韓國或台灣,都顯示空汙的嚴重程度與表皮生長因子驅動的肺癌發生率成正比,其中更發現台灣人比英國人更容易受到空汙影響。低劑量電腦斷層,揪出早期肺癌的利器。林俊維說,不要輕忽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若經一般治療不見改善,應前往醫院尋求診治。目前研究證實,胸部X光檢查對於肺癌的篩檢是無效的,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才能有效提升早期肺癌的診斷。台灣自去年7月起,已將肺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列入公費篩檢對象。他也舉例,一位70歲女性,睡覺時突發性短暫的左胸痛延伸到後背,先去心臟內科就診,意外發現1.5公分肺部腫瘤,手術切除後證實是第一期的肺腺癌。另有一名60歲男性病患,平時並無身體不適,肺部X光檢查也沒發現異狀,因有肝癌病史而接受定期腹部電腦斷層追蹤,在去年發現有1.5公分新生的肺部腫瘤,檢查證實是第3B期的肺腺癌。因此針對高危險的民眾,定期肺癌篩檢很重要,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晚期肺癌妥善擬定治療計畫,可大幅提升存活期。隨著醫療進步,肺癌的治療武器也越來越多元。鄭文建分享,台灣最常見肺癌類型為肺腺癌,占71%。根據肺癌期別,第一、二期屬於早期,可採手術切除、放療;第三期可能合併淋巴結轉移,需會診外科、甚至放射腫瘤科醫師擬定治療計畫,透過術前治療縮小腫瘤,再手術切除;而晚期患者可採化療、免疫療法,以及標靶治療。肺癌晚期如何變慢性治療?鄭文建指出,可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可治療致癌驅動基因,目前已找到9種,其中台灣有55%驗到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癌細胞生長好比車輛的煞車系統失靈,若要抑制其生長,必需找到能關閉腫瘤訊號傳遞的「鑰匙」,即為標靶藥物,研究證實透過標靶藥物精準治療,可大幅提升存活期。鄭文建說明,臨床證實EGFR標靶藥物第二代優於第一代,而第一、二代抗藥後以產生T790基因突變為主,第三代可以克服T790基因突變,健保有條件給付。因此,醫師多可依據可能的抗藥結果來決定標靶治療策略,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為例,如可採接續標靶治療,則有機會延長存活期。此外,國內多家大型醫院證實,標靶藥物合併手術,或合併放射線治療可延長存活期,接續標靶藥物後,還有免疫治療的機會。他建議,晚期病患可和醫師多討論評估,使用標靶藥物,或合併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提升治療效果。最後,鄭文建也提醒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皮膚乾燥搔癢、甲溝炎、皮疹、腸胃不適或腹瀉、心臟毒性(第三代)等,建議患者應立即回診妥善且積極處理,才有機會最大化藥物的治療效果。
-
2023-07-30 醫療.百病漫談
健保大數據/電腦斷層、磁振造影 61至70歲影像檢查做最多
影像醫學在電腦斷層掃描儀(CT)和磁振造影儀(MRI)的發明後,對於癌症等相關疾病篩檢及診斷提供極大助益。哪些疾病的診斷需要用到這些檢查?哪一科的使用量最多?檢查上有哪些禁忌?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分析國人在兩種影像檢查的使用頻率及時機,讓您在上檢查檯前,有更深入的了解。科技帶動醫療進步,為讓疾病更加明確被診斷,許多醫師替病人執行手術、治療前,多會安排民眾做相關檢查,而除了理學、血液生化檢查以外,影像檢查也被廣泛運用。健保署資料庫大數據分析,電腦斷層(CT)申報量從107年221萬多人次,到111年有259萬人次使用;而磁振造影(MRI)申報量也從107年84萬人次,增加至111年98萬人次,使用量雙雙增長。要求準確、避免糾紛,臨床上更依賴影像檢查。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數據僅是一種表現,背後涵蓋許多原因。過去醫師靠臨床表現即可診斷,準確率大約八至九成,隨著醫病關係改變,病患要求「百分百準確」,加上不時出現的醫病糾紛,都讓臨床更加依賴影像檢查。此外,愈來愈多的癌症病人,治療後持續存活,甚至成為慢性病型態,需要定期追蹤,避免癌細胞復發,也讓臨床檢查人次提升。石崇良表示,兩種影像檢查皆無侵入性,使用上各有優點。像急診要判別急性腦中風,多優先選擇電腦斷層,不僅速度快且普及;而磁振造影的好處則是看得更為清楚,沒有孰優孰劣問題。不過兩種檢查仍各有風險,電腦斷層有輻射線風險,也有部分患者會對顯影劑過敏,不應頻繁檢查;磁振造影則不適合體內放有金屬支架者,會影響磁場走位,另因檢查時間約半小時,幽閉恐懼症者也不適合做磁振造影。急診病人為突發性,多仰賴影像檢查佐證。經分析,急診醫學科使用影像檢查較多,胸腔科、腫瘤相關科別緊追在後。石崇良表示,定期在門診追蹤的病人,屬於連續性、有過往病歷病史可以參考,且病患跟醫師長期醫病關係穩定,但急診病人大多屬於突發性,可參考的資料不足,要短時間診斷疾病有其困難度、複雜度,也擔心誤診、沒被診斷出,醫病關係相較薄弱,因此大多仰賴影像檢查來佐證。無論是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使用年齡層皆以61至70歲居冠。石崇良表示,65歲以上長者使用醫療費用占全年健保總額40%,等於16%高齡人口就用掉四成的健保資源。因為隨著年紀增加,共病也會變多,包括三高、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等,隨著高齡浪潮來襲,社會面臨極大挑戰,因此健康政策中,維持健康老化、良好生活型態、預防疾病,像是從飲食、運動、睡眠層面著手,才能避免共病發生增加醫療負擔。預測型檢測有爭議,可能過度治療或讓民眾憂心。今年七月健保署調增部分負擔,石崇良表示,此次僅增加藥物部分負擔,並未增收檢查、檢驗項目部分負擔,因為希望讓新制上路,觀察半年時間了解其成效,後續也會重新評估,是否需增加檢驗部分負擔。目前也正在分析影像檢驗使用量,到底是源自醫療端還是病人端,未來單價較高如每次約四至六千元的電腦斷層,都會考量是否納入部分負擔,部分負擔制度就是希望以不增加保費為前提,為全民看緊荷包。國健署為揪出早期肺癌,去年起針對特定族群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石崇良表示,雖篩檢可以揪出早期肺癌,但若篩出偽陽性或不正常結節,反讓民眾掛心,認為體內有「不定時炸彈」,會希望醫師早點開刀,若開刀後發現是偽陽性,反成為過度治療,甚至是醫療浪費;若不開刀,後續則加入「長期追蹤」行列,甚至頻繁檢查,一樣用到健保資源。「預測型檢測是有爭議的。」石崇良認為,近年健檢風氣盛行,有些民眾原本快樂正常過日子,卻因健檢測出「疑似」有病,反而提心吊膽,造成負面影響。以基因檢測來說,即使測出帶有疾病基因,但不一定會發病,且世界上目前無藥可醫,「那是否需要讓病人知道?」他認為,或許未來醫療數據搭配人工智慧(AI),可以更精確讓民眾知道疾病「追蹤頻率」,無需頻繁跑醫院,也不會被科技侵蝕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30 醫療.百病漫談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該如何減少做電腦斷層時的顯影劑傷害?
疾病的樣態百百種,為了找出身體確切的病灶,醫師得透過詳盡的檢查措施,才能夠替患者進行鑑別診斷,電腦斷層(CT)便是最常見的影像檢查項目。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做電腦斷層,醫師表示,電腦斷層檢查常需搭配顯影劑進行,但顯影劑主成分為碘離子,對腎功能不好者,要特別謹慎使用,否則恐引起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臨床用途廣泛,急診需求大,價格較磁振造影低。國泰綜合醫院放射線科主任王永成表示,電腦斷層是利用X光照射的原理,在小範圍內以不同角度照射,將身體分為一層、一層組合成影像,通常一次只能照射上半身、下半身或局部,不過目前也有螺旋狀的儀器,病患只要躺在裡面,儀器就會自動掃描全身。新光醫院心血管檢查中心主任羅偉業則說,電腦斷層在臨床上的用途較為廣泛,全身皆可檢查、掃描速度快,在急診的依賴度很高,也能夠用於癌症檢查上,價格較磁振造影(MRI)來得低,許多區域醫院都有能力購置,因此普及率很高。肺部穿透性較佳,低劑量電腦斷層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王永成說明,電腦斷層能夠檢驗諸多疾病,包括腫瘤、發炎等,肺部內的傷害,其他器官損傷,也都能透過電腦斷層觀察。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只能用於肺部檢查,由於肺部內都是肺泡,空氣較多、穿透性佳,低劑量的放射線就能取得足夠清晰的影像,找出肺部結節或其他異常病變。羅偉業也說,低劑量可以偵測早期肺癌,但對中膈腔或其他實質器官,放射量就不足以清楚顯影。施打顯影劑讓影像更清晰,檢查前先確認腎功能。電腦斷層檢驗有時會搭配「顯影劑」,讓影像更清晰。王永成表示,顯影劑正確名稱為「對比劑」,施打進入體內20至30秒就能循環全身,主要是為了「清楚分辨病灶」,例如肝癌、肝臟血管瘤,要辨別腫瘤是良性、惡性,或是其他問題,都會使用到對比劑,且施打前後各照一次,才能比對出其中差異,進行精確的鑑別診斷。 王永成表示,電腦斷層基本上適合所有族群用來檢測,但顯影劑的確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羅偉業提醒,顯影劑較為濃稠且含有碘離子,九成以上都得透過腎臟排出,碘離子的高滲透壓也對腎臟有負擔,「瀕臨洗腎」的人施打時特別需要注意,可能會造成急性腎衰竭,因此使用前必須先進行腎功能檢查,建議腎功能不佳的民眾,謹慎和醫師討論施做的細節。「緊急狀況下,即使腎病患者,也會使用顯影劑。」羅偉業表示,若是急診病患,可能因為車禍無法自述受傷部位,為了確認是否為腦部內出血,或是有主動脈剝離情形,須馬上確認患部進行手術,利弊權衡下,仍必須施打顯影劑檢驗。輻射暴露量問題因人而異,醫師會權衡檢查頻率。此外,顯影劑有時也會造成過敏,輕微過敏者打完後會感到有些癢、打噴嚏,嚴重則會造成急性休克,若過往有很嚴重的過敏史,建議盡量不要做。羅偉業也說,許多民眾會擔心電腦斷層的輻射問題,但暴露量多少會導致病變,與個人體質有關,醫師會衡量是否有檢驗必要。即使追蹤癌症復發,也是每三個月追蹤一次,若高於此頻率就有些過量暴露了。當CT非做不可減少顯影劑傷腎 服用利尿劑有幫助嗎?若擔心顯影劑對腎臟造成負擔,服用利尿劑是否有用?羅偉業表示,若是非做不可的情況下,首先會減量施打,並打生理食鹽水點滴,增加體內水分來淡化顯影劑濃度,減輕腎臟負擔。利尿劑只是幫助腎臟排出水分,但顯影劑中的化學成分仍需要水分才能帶走。王永成則提醒,注射顯影劑後建議多喝水,增加排泄速度,通常2至3天就可以全數代謝出體外。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
國健署自2022年7月1日起,開辦第五癌篩檢: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包含已提供的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全方位守護國人健康。桃園市另擴大肺癌篩檢對象,率全國之先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有效找出潛在病例,即早介入治療。第一期只要局部手術切除,存活率高,二期後醫療花費高且治療辛苦。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亦高居台灣癌症死亡率的首位,主因是「發現太晚」,患者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許多人一確診就是晚期,增加治療難度。根據統計,肺癌晚期發現的比率非常高,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表示,肺癌治療只有二期之分,第一期只要做局部手術、切除病灶,五年存活率達90%以上;二期之後的肺癌只能做全身治療,包括手術輔助化療、放療、標靶治療等,療程非常痛苦且加重經濟負擔,且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二成。LDCT是目前唯一證實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吸菸、空汙、烹煮油煙、職場環境暴露、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等,其中,抽菸被認為與肺癌有密切關係,包括二手菸亦會增加罹癌風險。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且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美國、英國、韓國等多針對吸菸者進行研究。重度吸菸者確實為肺癌高危險群之一,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和歐美比起來,台灣罹患肺癌的人,不抽菸者多於抽菸者,且女性肺癌患者更是超過九成不吸菸。肺癌的形成,主要是體質加環境,人體的呼吸道上皮細胞因內在體質或環境刺激,產生不正常增生,干擾正常的肺部細胞。桃園篩檢新增高風險職業勞工,及早發現異常。陳秀熙說,肺癌篩檢不能只看重度吸菸者,依據桃園工業大城的產業結構及人口的職業分類,桃園市於3月1日率全國之先擴大肺癌篩檢計畫,提供有肺癌風險因子的市民,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服務。除了下修原先國健署適用的年齡層至40歲以上,也新增八種高風險職業的勞工,包括暴露在石綿相關職業工作以及暴露在致癌物質環境砷、鎘或鎳的工作者,希望能及早發現異常並進行追蹤,後續也會運用大數據分析協助精準醫學發展。肺癌早期篩檢才有機會提高預後,傳統胸部X光會因肋骨、肩胛骨擋住部分肺臟病灶;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速度快、無死角,是最有效率的診斷工具。讓桃園計畫延伸到更多區、更多縣市,降低死亡率。台大公衛學院助理教授許辰陽說,對照全世界的肺癌篩檢計畫,大多是以家族病史為研究主軸,桃園市政府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可說是先導計畫,且還在進行中。除了放寬條件篩檢,也讓民眾了解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的重要性,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的認知。肺癌發生率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二名,但是死亡率最高、醫療支出也最高,每年罹患肺癌人數持續新增,更以肺腺癌為大宗,空汙是一大威脅。桃園市納入不同職場的勞工進行早期肺癌篩檢,已經揪出有第一期肺癌病徵的個案,符合科學實證的精神,深具前瞻性,後續追蹤結果值得期待。許辰陽強調,肺癌的醫療負擔愈來愈高,除了重度吸菸的高風險族群,也要檢視不吸菸者的生活情況,包括焚香、油香、職業暴露、家族病史等。國內40歲以上發生肺癌的比率漸增,桃園市推動大規模早期肺癌篩檢計畫,是全世界首件因應職業與高風險環境的篩檢計畫,讓許多中壯年被列入補助,早期診斷、及早接受治療,保障桃園市民的肺部健康。哪些人是肺癌高風險族群● 肺癌家族史有遺傳基因或家族成員共同暴露在相同的致癌源● 重度吸菸史一天一包菸達20年● 肺部疾病史肺組織受損,會提升罹患肺癌率● 職業環境暴露氡、鉻、鎳暴露以及接觸石綿● 空氣汙染空汙會讓身體長期發炎,導致細胞突變● 廚房油煙油脂加熱超過發煙點,會出現氧化、劣化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市政府今年三月起擴大實施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截至六月底有超過8000人完成檢查,找出15位肺癌患者,其中有10位為早期(第0期1位、第1期9位)。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肺癌篩檢國際論壇時表示,未來透過大數據分析,能真實掌握當地肺癌風險;副市長王明鉅推估,若有1萬人參與篩檢,從中找出100位無需使用化療或標靶藥物的早期肺癌患者,便能省下約9千萬元藥費,「花錢買藥治療,不如花錢預防。」第一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達90%,第四期只剩10%。肺癌死亡率與診斷期別息息相關,王明鉅說,第一期肺癌的五年存活率達90%,到了第四期只剩10%,然而,根據2010年罹患肺癌的數據顯示,男女診斷為原位癌患者僅個位數,醫界陸續投入資源進行癌症相關篩檢,他在2015年擔任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長時,號召萬人參與LDCT篩檢,加上國內學者宣傳LDCT,同年度的早期肺癌人數大幅增加。他說,著手竹東分院LDCT計畫時,曾受醫界不同聲音論戰,認為國外研究直指30包╱年的重度抽菸民眾才需要進行檢查,但他堅持台灣在烹調習慣、廟宇香火、上千萬輛的汽機車、火力發電等危險因子都與歐美國家不同,且國內許多肺癌專家研究,肺癌因地域、人種及生活型態而有所差異,特別是亞洲人帶有的基因,暴露於環境致癌物,像是空氣汙染、食物防腐劑等,容易產生突變。除了家族史、重度抽菸,更要找出低危險族群患者。國健署在去年七月推出具有肺癌家族史、重度抽菸者進行公費LDCT篩檢計畫,王明鉅說,經過一年採檢,49508人當中找出531人確診,偵測率為1.1%。但是台灣肺癌學會報告指出,家族史和抽菸史的高風險族群高達50萬人,如果十年內全數篩檢完成,也僅有5500人確診,卻只是每一年新增肺癌人數16370人的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是被認為低危險族群的人」這也成了桃園市府擴大篩檢的契機。王明鉅說,桃園市工業產值達3兆元蔚為全國第一,但是19處工業區也帶來空氣汙染。因此,擴大篩檢納入經常接觸空汙、廢氣、石綿等致癌物的行業別,計畫實施四個月,目前超過8000人完成檢查,檢查出15位確診,偵測率為0.19%,包含工業區工作民眾有4例、環保警消人員有5例,重度吸菸者同住家人有4例,2例為家族病史,加上國健署計畫找出的15位確診,桃園市共計有30位確診。而市府提撥超過2000萬元資金,替醫院導入AI判讀,減輕醫療人員負擔。晚期肺癌醫療花費驚人,占健保龐大支出。「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王明鉅強調,台灣肺癌治療健保支出,自2014年的108億元逐年成長,2022年達到224億元,而晚期肺癌的化療及標靶藥物花費,每人一年就要花上90萬元,殘酷地是,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三成。他認為,替1萬人進行LDCT篩檢僅需5000萬元,由於0到1期不用化療和標靶藥物,如果發現100位早期肺癌患者,相當於省下9千萬元藥費,更拯救100個生命及家庭。張善政感嘆,大學同學畢業後返鄉回高雄工作,不到幾年就罹患肺腺癌,成了第一位離開人世的同窗。因此,他在擔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有感於王明鉅推動的萬人肺癌篩檢,儘管過程有些紛擾,但數據扭轉了傳統只有重度抽菸史才會罹癌的觀念,促使他上任桃園市長後,心心念念推動擴大肺癌篩檢。他說,以往LDCT篩檢較零星缺乏系統性,難以觀察桃園肺腺癌風險分佈情況,這次擴大篩檢計畫累積的案例,能作為往後大數據運用,系統地呈現肺癌分佈地圖,桃園市拋磚引玉,盼雲林麥寮、高雄等工業城市跟進,真正照顧到鄉親。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預約平台符合桃園LDCT擴大篩檢的民眾,先行上網(https://health.tychb.gov.tw/tyhpPublic/)勾選自己所屬的類別後,會進入到基本資料填寫區,完成後即可點選就近的醫療院所篩檢,前往篩檢時記得攜帶健保卡。若為具肺癌家族史者應攜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曾患有肺癌的診斷證明與其親屬關係相關文件;若為重度吸菸者請填具醫院提供的聲明書,後由醫院安排做檢查。如果沒有進行網路登記,可以致電洽詢桃園市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醫院後,並攜帶證明文件至醫院完成LDCT篩檢。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考量地區人口特性,再制定精準癌症篩檢策略。在美國,肺癌風險模式的準確性是很重要的評估重點。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者Hormuzd A. Katki表示,透過精準肺癌風險模式分析,才能找到真正高風險族群、有效運用篩檢資源,並達到延長病患壽命最大效益。Hormuzd A. Katki也建議,在擬定癌症篩檢策略前,應根據各地區人口特性進行評估,以確認是否採用適合、精準風險模式,之後,需選擇適當風險族群門檻,從篩檢方式的敏感程度到成本價格等,都須列入考量。最後,找出哪些族群可透過篩檢模式獲得最佳「生命期望值」(Life-Expectancy),並確認篩檢計畫是利大於弊,整體篩檢計畫才會比較符合在地民眾所需,且兼顧成本效益。英國肺癌篩檢,考量可行性、可近性與成本效益等。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John Field以英國肺癌篩檢政策為例,他說,英國在採用肺部低劑量斷層掃描檢查作篩檢工具時,常考慮可行性、可近性、社會心理層面與成本效益等面向,因此從檢查頻率、篩檢工具的選擇到治療配套計畫的介入等,也都要納入整體考量。舉例來說,根據2022年英國國家篩檢委員會(UK National Screening Committee)建議,目前英國肺癌篩檢對象,以55歲到74歲抽菸或過去曾抽菸的高風險族群為主,此外,也需配合戒菸服務,才能有效減少肺癌發生率、死亡率。在執行肺癌篩檢的過程中,必要時,也要派LDCT篩檢巡迴車至偏鄉地區提供服務,人力配置也要足夠,以確保每位符合資格民眾都能盡快得到篩檢服務。韓國運用AI輔助判讀,減少偽陽性、過度診斷問題。在韓國,全國性肺癌篩檢計畫從2019年開始施行。韓國國家癌症中心金烈博士分享,在選擇篩檢對象的時候,韓國政府先根據過去篩檢計畫或公共戒菸服務計畫擬定問卷,以求精準找出目標族群,進行LDCT檢測時,檢測結果會上傳雲端資料庫,由人工智慧AI系統輔助判讀,判讀品質才會比較客觀、一致,並減少偽陽性、過度診斷問題。金烈補充,現在,韓國肺癌篩檢對象也是以抽菸者為主,過去雖然有針對校園廚師進行肺癌篩檢,但那是小規模、區域性計畫,如果要擴大肺癌篩檢規模,就要思考效益、品質控管可行性等要點,才有機會造福更多民眾。創造台灣獨特篩檢模式,才能盡快找出肺癌患者。「我們不能一直抄美國,我們有自己特有的風險因子,所以要有自己的作法!」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強調,除了一天抽菸30包的重度抽菸者與過去有抽菸史的族群,台灣人的烹調習慣、寺廟香火鼎盛與大馬路上千萬台機車、火力發電所造成的空汙廢氣等,加上常見的台灣烤香腸小吃、食物防腐劑,都會造成肺癌發生風險,所以其他族群也不能輕忽,透過LDCT盡早診斷,就有機會提升肺癌患者預後存活率。陳晉興表示,台灣肺癌所造成的經濟、醫療負擔越來越沉重,桃園市在112年擴大肺癌篩檢族群,並將高風險族群的篩檢年齡提前到40歲,篩檢對象也延伸到跨社區、跨職業篩檢模式,不只清潔隊員、警消外勤人員,工業區員工、民眾也都是篩檢主要對象,期待在腫瘤造成嚴重危害前先揪出病灶,避免肺癌悲劇持續惡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者Anil Chaturvedi、金烈等國際學者認為,桃園市政府將肺癌篩檢對象擴大至高風險職業、常接觸空汙族群,在肺癌防治領域,這項策略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台灣未來很有潛力成為世界肺癌防治的效法典範,對於後續研究、分析成果,他們非常期待,同時也樂觀其成,希望往後透過這樣的評估、篩檢模式,可幫助更多國家、民眾受惠。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小知識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簡稱LDCT)為一種肺癌篩檢工具,比起胸部X光,LDCT更有機會早期揪出肺癌病灶,特別適用於偵測直徑一公分以內肺部結節,對於腫瘤病灶,敏感度更高,偵測更精準。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桃園肺癌篩檢/桃市擴大肺癌篩檢 打造世界級肺癌防治新模式
在衛生福利部公布的十大癌症死因中,肺癌死亡率近20年蟬聯首位,過去在肺癌防治上,多以菸害防制為主,國內外肺癌篩檢政策,也以重度抽菸者、有肺癌病史、家族史族群為主要對象。2023年3月1日起,桃園市政府首開先例,除了「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及家族史」,也將清潔隊員、警消外勤人員等肺癌高風險職業族群與常接觸空汙、油煙的民眾納入免費「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肺癌篩檢計畫,這項創舉引起國內外學界高度重視。在桃園市政府主辦的「2023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等國內公衛專家、臨床權威醫師,與國外學者韓國國家癌症中心金烈博士(Kim Yeol),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學者Anil Chaturvedi、Hormuzd A. Katki、英國利物浦大學教授John Field等,皆參與討論、交流,並針對肺癌篩檢策略的推動、執行經驗,進行分享。桃園肺癌擴大篩檢計畫,預計發揮更大效益。「我們把錢花在肺癌擴大篩檢計畫,絕對是值得的!」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以前傳統觀念認為,抽菸抽很多年才容易得肺癌,不見得正確,現在大環境充斥工業汙染、交通汽機車廢氣等汙染源。「每個人都有可能罹患肺癌。」張善政說,為了全方位照顧桃園鄉親的健康,擴大肺癌篩檢計畫,並鼓勵高風險族群盡早接受LDCT篩檢以早期發現腫瘤病灶,是必要政策,而這樣的投資、付出,對於節省晚期治療成本、挽救人命,更可發揮極大效益。談到肺癌篩檢,張善政說,過去這類計畫都是零星進行,相關數據太少,而桃園市境內有許多工業區,沿海地區也設有發電廠,加上馬路上常出現大卡車、大貨車等重型汽機車,導致空汙隨處可見,空汙與肺腺癌的發生息息相關。目前在肺癌風險分布資訊上,公衛界所知有限,同時也期待藉由肺癌篩檢計畫的擴大施行,收集更多大數據資料,並進行更多分析,如此才能深入了解肺癌風險分布情形,資源也才能真正用在刀口上。發生率在亞洲排名第二,女性肺癌94%為非吸菸族群。陳秀熙指出,在全球肺癌發生率的排名上,台灣排名為世界第15名,在亞洲排名第2,一年新增病患人數破萬人,其中,近一半病患初次確診已是晚期。目前只有靠LDCT篩檢找出早期肺癌腫瘤,病患與家屬的受苦情況才會大為減輕。在論壇活動現場,楊泮池以「非抽菸者肺癌篩檢-台灣經驗」為題進行演講,他分析,台灣肺癌病患當中,非吸菸族群占66.2%,以女性肺癌病患來說,高達94%為非吸菸族群,多數以肺腺癌為主。台灣常見EGFR基因突變,環境致癌物刺激導致癌變。根據肺癌基因體學研究顯示,台灣肺癌病患常出現「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而問題的關鍵,多在7p染色體,當7p染色體出現異常變化,代表肺部較敏感、脆弱,一受到空汙、懸浮粒子PM2.5、烹飪油煙、二手煙與食物防腐劑等環境致癌物刺激,很容易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更快產生EGFR突變,身體就容易發炎,腫瘤也常擴散出去,有些職業族群很可能深受其害。由於上述原因,如何為非抽菸、高風險族群研擬有效且兼顧成本效益的肺癌防治、肺癌篩檢策略,便成為當務之急。楊泮池援引2023年TALENT(台灣非吸菸者肺癌篩檢試驗計畫)研究指出,對於非抽菸卻帶有風險因子的肺癌潛在族群,運用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進行肺癌篩檢,似乎是一項可行策略,從綜合分析研究、成本效益評估角度來看,這項篩檢策略,也得到了實證證據的支持。延伸閱讀● 桃園肺癌篩檢/美、英運用精準模式 找出肺癌高風險族群● 桃園肺癌篩檢/花錢買藥不如花錢預防 桃園LDCT擴大採檢4個月揪15例肺癌● 桃園肺癌篩檢/翻轉「抽菸才會罹患肺癌」認知 肺癌篩檢應納入其他危險因子「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7-07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死亡近9成在「這歲數」,哪些癌症最不容易被發現?5大癌症免費篩檢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癌症已經第41年高居國人死因第一名。2022年的報告指出,台灣有5萬多人因癌症而死亡,占總死亡人數24.9%,等於每4名死亡人口中就有1人是罹癌身亡。若就年齡觀察,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癌症自1982年起,已連續41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肺癌、肝癌更是連續43年排名十大癌症死因前2名。而今年的十大癌症死亡率排序與2021年相同,排序如下: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此外,近幾年來,攝護腺癌、胰臟癌、卵巢癌的死亡率則大幅增加,如胰臟癌死亡率與2021年相較,上升了4.8%;胃癌排名則往後退。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在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癌症死亡時鐘每年都在變快,2022年又較前年的10分10秒再快轉了3秒,也就是平均每10分7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此外,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國內四癌篩檢率下降了14%之多,等於約有72萬人中斷篩檢,成為癌症死亡攀升的最大隱憂。若是將男女分開統計,男性每10萬人口的癌症死亡率為270%,女性為176.3%。男、女性第一大癌症死因都是肺癌,男性第2和第3名的癌症死因是肝癌與結腸直腸癌,女性則為結腸直腸癌與乳癌。受到疫情影響,國內四癌篩檢率下降了14%之多,等於約有72萬人中斷篩檢,成為癌症死亡攀升的最大隱憂癌症死亡率之首「肺癌」,平均每人得花25萬治療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十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十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糖尿病罹患「這些癌」的風險,是常人2倍以上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表示,癌症是糖尿病常見的共病之一,同時會增加許多癌症發生的風險,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每增加1%,罹癌風險也會增加18%。糖尿病患發生肺癌、肝癌、胰臟癌、子宮內膜癌、大腸癌、胃癌、膀胱癌及乳癌等風險是一般人2倍以上,原因相當複雜,像是胰島素阻抗,會造成身體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反而刺激腫瘤細胞成長。發炎反應也常伴隨脂肪組織增生,分泌許多發炎物質,可能間接造成癌症的發生或惡化;另外,高血糖會造成免疫力系統機能的降低,也降低對抗癌細胞的能力。洪乙仁提醒,糖尿病患者要預防癌症發生,最重要就是「積極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的進展,降低罹癌或癌症惡化、復發風險,並定期接受糞便潛血、口腔癌、子宮頸抹片、乳癌及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2021年已新增至「五癌篩檢」國健署2021年已經把四癌篩檢擴大到五癌篩檢(增加肺癌),從最新公布的2022年國人死因更已看到數字的相關性,提醒民眾在疫情解封的今日,要重新注重篩檢的規律性對自己健康的保護。目前政府補助五大癌症篩檢如下:1.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2.乳癌篩檢: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3.大腸癌篩檢: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4.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5.肺癌:(1)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延伸閱讀 用「檸檬洗電鍋」看起來很乾淨,卻可能留下後遺症!台大化工博士:最好的清潔方法是...
-
2023-07-05 醫聲.癌症防治
大學生罹晚期肺癌去世 免費癌篩早期發現治癒率達9成
國健署推動高風險族群肺癌篩檢,提供每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簡稱LDCT)檢查,全國已有4萬9508位民眾接受檢查,並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但國健署預估高風險族群應有50萬人。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鼓勵民眾前來篩檢,早期篩出、治療。衛生福利部自去年7月1日起,將肺癌篩檢納入台灣第五癌篩檢,補助肺癌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免費LDCT檢查。國健署今統計,111年7月1日至112年6月30日止,全國已有4萬9508位民眾接受檢查,找出53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有452人,占85.1 %。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過去沒有LDCT檢查時候,肺癌確診民眾有3成以上都是第3、4期,五年存活率較差外,需要接受的治療也較多、較貴,生活品質沒辦法達到太好,早期篩檢把肺癌找出來,有9成以上的治癒率,後續也無須標靶治療,對整體健保財務負擔、病患生活品質上,都相當有意義。吳昭軍表示,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我國肺癌篩檢計畫實施週年以來,找出的肺癌個案有85.1%為早期,證實能有效於早期發現肺癌,有助提高肺癌存活率。公費補助LDCT肺癌篩檢服務已受檢民眾中,約9.2%經醫師評估有疑似異常之肺部結節,需定期檢查追蹤或進行確診程序。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楊政達表示,臨床上個案面對癌篩也呈現兩極化反應。當患者篩出肺部有「異常結節」時,一類會驚慌失措,到各家醫院檢查,當聽到醫師說只要追蹤後,出現「假性安慰」開始掉以輕心;另一類則為鴕鳥心態,不將篩檢結果當一回事,或覺得癌症治療很麻煩而不想面對,錯失治療良機。薛瑞元表示,肺部結節多數為良性,檢查結果疑似異常的民眾,務必遵醫囑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若經醫師確診為肺癌者,更應配合治療計畫,儘早診治,爭取較大的復原機會。免費肺癌篩檢吸菸者不願篩 4期篩出治癒率剩1成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台灣111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十萬人21.8人,相較100年每十萬人26.0人,已下降16.2%,但仍然高居臺灣癌症死因第一位,占了111年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4%)。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肺癌患者存活率較低,主要原因是早期肺癌無明顯徵狀,而出現顯著症狀時,診斷已多為晚期。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急降至1成,不同期別的存活率差距甚大。但109年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每2個肺癌確診個案就有1個已經是第4期,晚期個案占6成以上,錯過早期治療機會。楊政達分享,一名18歲男性在大一新生健檢時發現肺部有陰影,但他沒有家族史、吸菸史,後續確診斷出「肺腺癌第四期」,當時2015年進行標靶治療,依舊不幸罹世。楊政達表示,家族史、吸菸史是最有實證的罹癌因子,但顯然還有其他未知的危險因子,國健署早期偵測都能夠累計資料庫,透過基因檢測,以利未來找出台灣人的某些危險基因,或許跟白種人不同,也能夠為往後的肺癌治療提供資料。國健署統計顯示,公費LDCT肺癌篩檢,找到531名肺癌個案中,有396人具肺癌家族史,118人為重度吸菸者,17人為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進一步分析肺癌偵測率(每100個完成篩檢流程的人,可找到的肺癌個案數),整體為1.1%,具肺癌家族史為1.4%,重度吸菸者為0.6%,同時具肺癌家族史之重度吸菸者為0.9%。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這顯示除吸菸外,肺癌家族史確實是國人重要的肺癌風險因子。「具肺癌家族史者,前來LDCT篩檢最為踴躍。」楊政達表示,吸菸者本身因為知道吸菸會增加罹癌風險,心理上會較不願意面對;但有家族史的民眾,會看到家人罹癌後的治療歷程,紛紛主動前來篩檢。國健署分析數據,將受檢者之診斷期別及風險因子進行交叉分析,具肺癌家族史有89.4%為早期,晚期(3及4期)僅占7.6%。與具肺癌家族史者相比,重度吸菸者早期比率稍低(71.2%),晚期比率較高(23.7%),但仍遠比109年國人肺癌期別分布佳(早期33.4%,晚期62.9%)。顯示重度吸菸者應儘早定期接受肺癌篩檢,若有肺部相關異常,應儘速就醫檢查,提高早期發現肺癌的機會。吳昭軍提醒,LDCT僅能早期發現肺癌,並不能降低肺癌的發生率,吸菸者戒菸10到15年,肺癌發生機會可減半。對於目前仍有吸菸的民眾,請多善用戒菸服務資源,增加戒菸成功的機率,同時遠離二、三手菸,並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才能降低罹患肺癌風險。國健署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高風險族群對象包括: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備註)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國民健康署與全國167家醫院合作,符合資格民眾可至國民健康署肺癌篩檢合約醫院預約及檢查(查詢網址https://gov.tw/ZUp)。(責任編輯:周佩怡)
-
2023-06-27 癌症.肺癌
每年健檢正常 LDCT揪3公分肺腫瘤
穿起清潔隊反光背心,戴上帽子,今年58歲楊先生完成著裝,俐落的動作很難察覺他是肺癌第一期患者,沒有肺癌家族史、每年健檢無異狀,唯獨菸齡30多年及擔任清潔隊員20多年。他認為,很幸運能及早發現,且癌細胞沒有轉移,歸功於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篩檢,他以自身經驗分享給符合篩檢的民眾,趁沒有症狀時趕快檢查。桃園擴大肺癌篩檢氣色紅潤的楊先生,今年4月初驗出肺癌後,立刻開刀切除一片右肺葉,目前服用標靶藥物治療。「現在講話仍有點喘…。」他說,當初看見桃園市府擴大LDCT篩檢年紀並增設高危險職業別,符合條件的他和同事決定一起去篩檢,一周後接到醫院電話通知,在肺部驗出3公分腫瘤。他無奈地說:「每年X光檢查都正常,平常有運動打桌球,沒有三高,完全沒有任何症狀。」雖然大病初癒的楊先生回歸職場,但自認身體只恢復了三分之一,為了健康還戒了30多年的菸癮,喜愛運動的他,每天仍維持一個小時快走的習慣,希望有機會能站上8月全國桌球賽的戰場。晚期肺癌轉移率高天晟醫院院長鄭貴麟直言,早期肺癌通常沒有症狀,很大比例都是晚期才發現,然而,晚期肺癌轉移的機率極高,5年存活率僅12%至13%,反觀早期發現的肺癌5年存活率高達80%到95%,顯見及早篩檢的重要性,目前僅有LDCT是經過實證醫學證實,能精準篩檢出1公分以下的腫瘤。為此,桃園市政府在今年2月擴大提供設籍桃園,年滿40歲以上,具有重度吸菸史、肺癌家族病史,並增設石棉製造業或廢棄物清潔等高風險職業類別,免費3年一次的LDCT篩檢。鄭貴麟說,近年罹患肺癌者多半沒有吸菸,特別是女性高達90%未抽菸卻確診,所以,篩檢增設高風險職業補足了職場會吸入大量油煙、燃燒木炭、建材,甚至是台灣廟宇燒香、燒金紙等暴露於空氣汙染因子的族群。AI輔助判讀小結節這次擴大篩檢,推估有25000人受惠,身為放射科醫師的鄭貴麟說,此項檢查滿考驗眼力的,肺部的LDCT切片約有200至300張圖像,從中要找出1公分以下的肺部結節,放射科醫師要精神非常集中及重複查看,才能避免遺漏小於0.5公分、0.6公分的結節,因此如果AI工具能夠輔助,對放射科醫師來說將是一大福音。鄭貴麟表示,桃園市府提供醫院升級AI的相關補助,目前天晟醫院添購的肺結節AI輔助工具,準確度高達8到9成,對於放射科醫師的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鄭貴麟說,看了600多件LDCT篩檢個案,從中抓到了8件肺癌,確診率接近1.5%。民眾若被初判為陽性,醫院會啟動後續追蹤,區分危險群再由「綠色通道」安排轉介,快速得到適當診斷,「不耽誤治療,也不過度治療。」
-
2023-06-26 醫聲.癌症防治
LDCT揪早期肺癌楊泮池:看見死亡率下降轉機
衛福部統計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肺癌依舊蟬連冠軍,面對不斷攀升的趨勢,中央研究院士楊泮池直言:「我們也看到轉機了!」第一期病人增加、第四期病人下降,死亡率逐漸改善。他說,多年來台灣菸害防治的推廣非常成功,加上近年來積極宣導早期篩檢的重要性,原來第四期的患者男女性別都遠高於50%,造成肺癌死因高居不下的主因,目前已看到第一期病人增加、第四期病人下降且死亡率也逐漸改善,特別是女性肺癌患者第一期已高於第四期了。加上政府從去年7月1日開始針對高危險族群,包括重度吸菸族群及不抽菸但有家族肺癌病史者,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都讓人看到新的曙光。雖然已有國家政策,不過楊泮池仍建議環境致癌源暴露較高者,包括空汙及工作會接觸到石綿、放射性物質等職業者,也該定期篩檢。去年7月推LDCT篩檢政策,四萬多人篩檢,四百多人確診。肺癌發生原因與抽菸、基因遺傳及環境暴露包括空汙都有相關,楊泮池指出,國外肺癌患者近八成以上是抽菸,台灣剛好相反,三分之二以上無抽菸史之男女比將近一比一,然而,女性肺癌個案只有5.9%吸菸,執行「台灣非吸菸者篩檢研究(TALENT)計畫」發現,不抽菸但有肺癌家族史者,是肺癌的高風險族群。這樣的發現促使政府去年7月開始推出LDCT篩檢政策。楊泮池指出,近一年來約有四萬多人篩檢,有四百多人確診,診斷率達1%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沒有抽菸,有家族史的肺癌檢出率比抽菸者多一倍,確實與TALENT計畫臨床的數據吻合。華人帶有高比例EGFR基因,空汙問題不容忽視。而空汙的研究也有新發現,楊泮池指出,PM2.5空氣汙染會活化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使致癌基因表現更高、癌化進程更快,由於華人帶有高比例的EGFR基因,空汙問題不容忽視。醫界期盼2030年肺癌五年存活率可以倍增,要達成目標,早期患者的比例就要更增加,楊泮池認為,由於早期肺癌沒有症狀,超過一半的患者診斷罹癌已是第四期,即便在台大醫院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能從8%提高到16%,仍無法與第一期五年存活率80%以上相比,要能提高存活率就得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LDCT就是早期篩檢工具。他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可以在家人罹癌的同年齡時就進行篩檢;至於工作環境長期接觸高空汙及其他致癌源如:石綿及其他放射性物質等民眾,可以每一到兩年定期篩檢。他認為,針對特定高風險族群若能以小規模臨床試驗,作為擴大篩檢的證據,比較符合成本效益。至於沒有家族史及吸菸史的民眾,可以進行健康檢查時進行篩檢,建立自己的基礎LDCT背景影像,檢查正常僅需三到五年再複驗即可。政府推動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免費篩檢政策國健署條件: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2.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篩檢:二年一次免費篩檢申請方式:洽詢辦理的醫院桃園市政府條件:40歲以上男性、女性為肺癌高風險族群的桃園市民,以下為高危險群定義。1.具相關疾病史/家族史者● 10年內曾有肺結核病史者(非疑似及治療中者)● 10年內曾有乳癌病史者(非疑似及治療中者)● 40歲至44歲女性、40至49歲男性且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曾罹患肺癌者2.具重度菸品接觸史者● 40至49歲30包-年以上之重度吸菸者。● 重度吸菸史者(30包-年以上)之40歲以上同住家人,每戶限1人3.特殊職業暴露(需本府核定列冊人員)● 暴露在石綿相關職業,或致癌物質環境砷、鎘或鎳工作1年以上且迄今超過10年者4.空汙、油煙暴露(需本府核定列冊人員)● 13處工業區工作10年以上者、廟宇工作10年以上者,每家上限2人● 四大觀光夜市範圍內攤販及商家且暴露油煙10年以上實際從業人員,每家上限2人● 環保局清潔大隊外勤人員(含外勤退休3年內人員、機車定檢站及柴油車認證保養廠、柴油動力檢測站)● 警察局及消防局外勤人員(含外勤退休3年內人員、義警、義交、義消)● 殯葬管理所工作10年以上者(含退休3年內人員)篩檢:三年一次免費篩檢申請方式:衛生局線上預約平台填寫個人資料後提出申請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肺盡心思 保護您●時間:2023年7月5日(三) 08:00-12:00●地點:桃園市綜合會議廳(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11號2樓)●名額有限!立即免費報名(現場備有餐盒):https://forms.gle/6c5Zk6TPwnbURi1V8「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6-21 醫療.呼吸胸腔
退休交警不菸酒 肺功能卻如老菸槍
●空汙不只傷害肺 還增中風、心肌梗塞機率●胸悶喘咳才就醫 肺功能常嚴重受損難恢復「醫師,我不菸不酒,為什麼肺功能會那麼差?」一名退休員警因胸悶、咳嗽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立即為他安排肺功能檢測,一測發現他的肺功能只有同齡者的6成,和菸齡30、40年的老菸槍相較竟不相上下。這位退休員警生活規律、無菸酒習慣,肺功能檢測結果卻出乎眾人意料之外。蘇一峰追問才知道,原來這位退休員警原本擔任交通駐警,長期在停車場旁、馬路邊執行勤務,在汽機車廢氣的「薰陶」下,肺功能逐漸受到傷害。由於他從沒做過肺功能檢測,所以肺功能悄悄衰退,卻毫無所知,等到發現不對勁時,肺功能已嚴重受損,即使接受治療,也無法恢復正常功能。X光照不出來 肺功能檢測才知「肺功能下降,是隱形殺手!」蘇一峰在新北市議員呂家愷、廖先翔、林國春於日前警察節舉辦的「挺警察,不要只打嘴砲」記者會中談到上述退休員警病例,不禁感慨萬千。議員呂家愷表示,在警消人員主要死亡原因當中,肺炎排名第三,前往醫院門診、急診主因中,呼吸系統疾病則排名第二,代表警消的肺部健康正持續受到嚴重傷害。蘇一峰說,警消人員長時間在外執勤,很容易接觸懸浮粒子PM2.5等各種空氣汙染,這些空氣汙染物質不僅增加中風、心肌梗塞機率,更直接傷害肺部健康,而肺功能會直接影響到體能與運動、行動能力等,這些問題透過胸部X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並無法得知,只能仰賴肺功能檢測才揪得出來。肺功能檢測是藉由肺活量與呼吸道空氣流暢程度,客觀了解肺部健康狀況。若沒有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測,等出現胸悶、呼吸喘、咳嗽、有痰等症狀才就醫,肺功能往往已經回不去,往後就會比較辛苦,生活自理能力可能受到限制。傷肺高危險群 還有郵差外送員蘇一峰說,不只警消人員,像郵差、外送員與工地施工人員,也常接觸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等,皆屬傷肺高風險族群,透過肺功能檢測了解自身肺部健康狀況非常重要。不過,多數高風險族群在健檢時都沒有納入肺功能檢測,可能導致肺功能下降而不自知,若肺健康無法及時挽回,實在非常可惜。醫籲每年檢測 監控肺功能變化蘇一峰提醒,當肺功能開始下降,多數民眾的生活不會受影響,頂多激烈運動較有感。但當肺功能一直變差卻被忽視,病患可能面臨失能、臥床,或須插管、戴呼吸器維生。他呼籲,無論是警消人員、常接觸空汙的高風險族群或一般民眾,如果沒做過肺功能檢測,建議可先做一次,當作追蹤基礎,之後每半年到一年可做一次肺功能檢測,了解自身肺功能變化,讓肺部健康多一層保障。
-
2023-06-19 醫聲.癌症防治
未來醫檢診所協助衛福部陽追計畫 落實癌症篩檢與發現
國內第一個由臨床病理專科醫師成立的「未來醫檢臨床病理科專科診所」正式開幕。由臨床病理大老孫建峰擔任院長,他指出,分子檢驗方法的進步與發展,讓長期隱身於實驗室、居於第二線的臨床病理科醫師,可以找到新角色,將大力協助衛福部的陽追計畫,真正落實癌症篩檢及早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根據衛福部公布111年十大死因,癌症時鐘再度快轉,平均每10分10秒就有一人因癌症離開人世,未來醫檢臨床病理科專科診所盼能與衛福部「陽追計畫」合作,協助篩檢陽性個案的轉診及確診。未來醫檢診所醫師陳冀寬指出,國內推動五大癌篩,國人若是透過LDCT檢查看到毛玻璃狀的徵兆,醫師其實無法給予太積極的建議,只能呼籲定期回診檢查,民眾或是惶惶不安等待,或是過度積極處置。他以當時的中研院副院長、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為例,陳建仁當時也是追蹤多年,當病兆惡化後,眾人迎來「期待已久」的變化,才進行手術切除。他期待,由臨床病理醫師組成的未來醫檢診所,與國內發達的生技產業結合,當民眾檢驗出初期的變化,或許考慮可以搭配檢測痰液中的基因檢測,近一步確認癌化的可能性,再決定緩和的健康促進、持續追蹤,或是更積極的處置手段。除了將科學化的健康風險分級評估,導入精準健康的領域,也將持續協助醫院代檢業務、藥廠人體實驗需求、民眾血緣親緣鑑定、預防醫學等。被稱為台灣輸血醫學之母的林媽利醫師昨天也出席並指出,大約在1980年代,她與孫建峰醫師都剛從美國回台,臨床病理科的醫師們不知道自己在台灣要扮演什麼角色,兩人經常討論,並在心裡有許多掙扎,很高興看到臨床病理醫師如今找到新的定位與角色。孫建峰說,目前的臨床病理科醫師在醫院,雖然是服務病人,但是「顧客」其實是其他專科醫師,如今,絕大多數的分子醫學檢測服務,都仰賴臨床實驗室開發的檢測技術LDTs,除了精準檢測,還需要醫師身份才有資格判讀,因此臨床病理科醫師找到了新定位,希望未來可以直接協助病患,結合政府與產業資源,成為新型態生技產業的領航者。
-
2023-06-17 醫聲.Podcast
🎧|民眾最關心的肺癌三件事 楊政達帶你了解新國病
衛福部公佈最新的111年十大癌症死因,肺癌死又是第一。這個難纏的新國病,民眾最關心的三件事,分別是「肺癌症狀」、「肺癌的風險因子」及「肺癌的高風險族群」,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指出,肺癌早期沒症狀,民眾會利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進行篩檢,但有民眾過於緊張,3個月內連做3次,因為小結節變化不大自以為安心,等到一年半後有症狀才就醫,就為時已晚。🎧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一年有破萬的國人因肺癌離世,由於台灣肺癌有其特殊性,楊政達指出,抽菸是造成肺癌的原因之一,但台灣的抽菸率是不高的,但罹患人數確沒有跟著減少,主要原因還來自基因家族遺傳及環境因素,為了發現早期病人,國健署去年推動,高危險族群免費進行LDCT計畫,而桃園市政府則擴大增加職業別。目前國健署的高風險族群為具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為主要對象,桃園市政府則擴及高風險職業,包括警消、石綿業者、公廟服務十年以上等十三種行業別,楊政達認為,這可以增加找到早期病人的機會,尤其這些職業確實是接觸環境污染的患者,若能經由桃園市政累積的經驗,找出相關的大數據,或許未來政府就能有科學根據再擴大篩檢。他3個月做3次LDCT掉以輕心 回診後竟發現肺積水隨著LDCT早期篩檢肺癌的觀念逐漸被民眾接受,但聽到「有結節」、「有黑影」,恐怕民眾終日不安,楊政達在門診也遇到不少患者拿著報告往門診衝,擔心到聽不下醫師的解釋,但過度緊張的情形有人藉由不斷檢查來證明自己沒事,但最終悲劇發生。「患者在第一家醫院做LDCT有小結節,醫師告知六個後再追蹤,結果病人太過不安,每個月換一家醫院照一次,三個內拍了三次,由於三個月內結節的變化並不會太大,病人就非常安心,以為沒事,等到一年半後呼吸變喘而就診,發現已經肺積水了…」楊政達無奈地說。一發現是癌症,病人就對著楊政達抱怨「之前檢查都沒事啊,怎麼會這樣?」楊政達說,「實際上,第一個醫師是要病人半年後追蹤,才能看出結節變化,病人緊張到四處求醫,後面又過了一年多才因症狀就診,這就完全失去定期追蹤的目的。」而到底幾歲才適合進行早期篩檢?楊政達分享,臨床上,他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是18歲,五年前有一名22歲的肺癌轉移腦部的患者,現今治療不錯,但這麼年輕的個案是少數;臨床上肺癌70歲以上的患者佔4成,這部份可歸為老化及環境因素;也有稍年輕40歲左右的患者,這就有可能與家族史有關。因此楊政達表示,比較實際的建議,會是家族中有人罹患過肺癌,或許可以以該位親人罹癌的年紀,當成是自己的該篩檢的年紀,另外,民眾就多留意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的免費篩檢的資訊,這也是自己的權利。楊政達小檔案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現職:桃園長庚紀念醫院院長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長庚紀念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呼吸胸腔科系主任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內科系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蔡怡真、邱書昱音訊剪輯:滾宬瑋腳本撰寫:邱書昱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桃園長庚紀念醫院
-
2023-06-16 癌症.肺癌
只做胸部X光不夠! 桃園擴大肺癌篩檢
● 肺癌高居國人癌症死亡率、全球癌症死因首位● 死亡率高與診斷期別有關,及早發現治療●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偵測出早期肺癌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肺癌死亡率第一,關鍵在於高轉移率,發現罹癌大多已是三、四期。民眾聞癌色變,大多數人認為抽菸是肺癌最主要的因素,但從癌症報告可看出:不抽菸的患者遠高出抽菸患者。研究已證實,空汙及PM2.5對人類健康危害甚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肺功能,以及罹患肺癌機率增加。早期治療 5年存活率9成國健署於2022年7月1日宣布提供二大族群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免費篩檢,鼓勵高危險族群接受檢查,及早發現診治,爭取較大的存活率。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劉宜亷說,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能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可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有鑑於日益嚴重空汙威脅,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對象,除了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再增加職業暴露、空汙及油煙職業者,共四大類高風險市民可至桃園17間合作醫院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桃園市共有35個報編工業區,工業產值居全台之冠。劉宜亷表示,桃園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城,然而每年發現約有700人死於肺腺癌,是否是空汙造成的威脅,需要透過這項擴大篩檢計畫,進一步釐清。肺癌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被診斷出罹患肺癌時,超過7成已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後續治療困難度。早期篩檢出肺癌,術後5年存活率達9成;晚期發現肺癌,5年存活率僅剩1成。肺癌的死亡率、存活率高低與診斷期別有關,低劑量電腦斷層相較於胸部X光片,可透視整個肺部構造,有效揪出肺癌第一、二期。重視癌篩 降低室內空汙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計畫,共提供25000個免費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名額,凡40歲以上設籍桃園市、符合四大類高風險條件的市民,都能登記預約。台灣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桃園市率全國之先,啟動「萬人肺篩計畫」。劉宜亷分享目前已完成檢查的7000人,共篩檢出9位罹癌患者,數據與國際比例同步,證明早期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對減少肺癌死亡率的效果。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無法預防肺癌的發生,但能提高肺癌早期偵測品質。劉宜亷提醒,民眾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居家保持空氣品質,除了多利用空氣清淨機及排風扇,出門上班前記得關好門窗、回家後再打開窗戶引進戶外空氣,降低「室內空汙」,減少接觸髒空氣。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肺盡心思 保護您● 時間:7月5日(三)08:00-12:00● 地點:桃園市綜合會議廳(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11號2樓)● 名額有限!立即免費報名(現場備有餐盒)「肺盡心思 保護您」論壇:https://reurl.cc/11Z2nm「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6-16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 肺盡心思保護您
連續40年,癌症排名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則名列前十名奪命的癌症第一位。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等到出現氣喘、胸痛、持續咳嗽、痰中有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症狀時,一旦診斷出肺癌,大多已是晚期。肺癌的死亡率高、存活率低,主要與診斷的期別有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重要關鍵!肺癌初期需仰賴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篩檢,衛生福利部自111年7月1日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肺癌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臺灣是世界第一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尤其能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除了吸菸者外,暴露在汙染的生活、工作環境中,亦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族群。桃園市為臺灣工業重鎮,共有35個工業區及上萬的工廠匯集地,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氣、有害物質,包括天然懸浮微粒等。依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癌症死亡人數為51,656人,肺癌死亡人數就達10,040人,桃園市就有711位市民因肺癌離世。桃園市於今年3月起,提出擴大肺癌篩檢計畫,針對設籍桃園、40歲以上,具有「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家族史」、「職業暴露」、「空汙及油煙」等危險因子等4大類高風險族群,提供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另再擴大舉辦肺癌篩檢計畫城市經驗論壇,將彙整國際公衛專家、臨床權威醫師、政策制定者等多方意見,擴大桃園城市經驗的影響力。論壇活動從國際肺癌現況與篩檢策略,帶入其與國人健康餘命的關聯性,進一步探討桃園篩檢計畫的背景、歷程與政策實施經驗。重量級與會貴賓包括桃園市市長張善政、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利物浦大學Prof.John、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Prof. Anil Chaturvedi、Prof. Hormuzd A. Katki、韓國國家癌症中心Prof. Kim, Yeol、臺大醫院癌醫中心副院長陳晉興、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論壇主軸以國際經驗對應台灣經驗,呈現桃園擴大肺癌早篩計畫經驗在全球有其因地制宜以及提早部署策略。2023年桃園市擴大肺癌篩檢國際論壇-肺盡心思 保護您● 時間:2023年7月5日(三) 08:00-12:00● 地點:桃園市綜合會議廳 (桃園市桃園區縣府路11號2樓)● 免費報名:▶立即報名(中文版)、▶立即報名(英文版)● 活動議程:「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廣告
-
2023-06-14 癌症.肺癌
30歲正妹護理師,不煮飯不菸不酒罹肺腺癌!靠一檢查,「多花8000元救了自己」
被封「最正護理師」的台北醫院護理師雅薇,近日自曝健檢意外發現罹患肺腺癌。才30歲的她說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也沒有人肺癌,不解為什麼會罹癌。還好健檢時多花$8000多元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救了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 「最正護理師」才30歲罹肺腺癌才剛在IG票選護理師被選出「最正護理師」的台北醫院護理師雅薇,近日在自己IG哭問透露,「我才30歲,為什麼會得『肺癌』?」她在自家醫院健檢自費加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看到一顆充滿敵意的結節…院內的胸外醫師判斷「這可能是惡性…」。所幸後來轉到台大癌醫團隊,陳晉興副院長看完片子告訴她:「80%是惡性,但你放心我幫你開刀處理,我保證不會轉移!」雅薇表示已在日前開完刀了,確定是肺腺癌第一期,病理分期與後續治療還要等1周才會知道,但心情上已漸調適,更慶幸能在30歲提早發現已經很幸運。雅薇說自己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沒有人肺癌,只是因為自己在這半年偶爾有咳嗽加上長期偏頭痛沒有改善,健檢時才想自費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這顆位置與咳嗽無關,算是咳嗽給我的警訊,也算是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她說如果今年沒有自己加做LDCT,就算每年X光檢查也看不到(X光能看到,可能已經末期)。疾病百科/肺腺癌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看完整百科肺癌年輕化 與空汙有關?昨天才剛公布的111年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正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肺癌已連續16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且像雅薇這樣不煮飯不菸不酒卻罹癌的年輕患者也愈來愈多。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江啟輝曾受訪指出,台灣的罹癌率日趨年輕化,被懷疑與空污、食安有關,醫學界仍在探究兩者實際的關係,不過從肺腺癌來看,過去多是老菸槍或是長期吸油煙的家庭主婦會罹患的癌症,近年卻有愈來愈多的患者,完全沒有接觸危險因子就罹患,恐怕是一大警訊。江啟輝認為「不排除與PM2.5有關」,空氣污染影響的不僅是肺部,而是全身性的疾病,只是空氣最直接接觸的器官是肺部,因此最直接的病變就是「肺癌」。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聖皓也曾受訪表示,不菸不酒的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如果排除了職業環境汙染暴露因素,空汙的確是引發肺腺癌的重要可能因素之一,政府有必要致力改善空汙。【延伸閱讀】5招對抗室內外空污危害 室內擺放「這些植物」有助淨化空氣誰適合做低劑量電腦斷層?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方法,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最小可抓到0.3公分的肺部病灶。那是否一般人健檢都建議要做LDCT?目前健保免費篩檢對象僅針對以下2個高風險族群,每2年1次檢查:一、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二、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國健署引國際實證指出,對「重度吸菸族群」進行LDCT篩檢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其20%肺癌死亡率;但若不是前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顯示篩檢有效。一般醫師仍是建議55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菸史等高危險群,可透過「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篩檢,如發現肺部結節,須配合定期追蹤、檢查。如何預防肺腺癌?除了定期接受肺癌篩檢,醫師建議,平常外出前先觀察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系統,如果當地空汙嚴重,建議不要騎機車或單車,盡量選大眾交通工具,並戴上口罩。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7招預防肺腺癌1.定期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2.戒菸並拒吸二手菸。3.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4.定期接受低劑量電斷層檢查。5.避免化學物質毒害。6.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盡量搭大眾交通工具。7.平常可多吃柑橘類水果。【參考資料】.雅薇IG《vivi_ocean》.國健署肺癌篩檢簡介.台大名醫也得過!肺部有這情況 可能是肺癌早期症狀.PM2.5惹禍?肺腺癌患者…越來越多不菸不酒
-
2023-06-13 慢病好日子.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
小心,別以為只有室外才有空氣污染,事實上,空污、傷肺因子常埋伏在你我身邊,連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也很難逃得過!臺北醫學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李岡遠舉例,如辦公室玻璃帷幕上的窗簾常附著一些有機物質,一受陽光照射,就會引發「光化反應」,進而產生臭氧等有毒氣體,或印表機當碳粉經雷射強光照射,也會產生類似反應,這些有毒氣體可能對肺部健康造成傷害,日積月累下,肺功能就會大幅衰退。除了辦公室內的上班族,機車通勤族或外送員、警消等,也容易遭受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等環境傷肺因子伏擊,不過這些威脅卻常受到忽視。而臨床研究也顯示,上述傷肺因子不僅易引發肺部急、慢性發炎,還會導致肺功能受損,當肺功能受損嚴重,連走路、運動、爬樓梯都有困難,嚴重時會造成失能,只能長期臥床。為此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發起「聯合報健康放大鏡:您了解自己的員工健檢嗎?」調查,透過網路搜集累計1027份有效調查結果,其中包含住宿餐飲業、美容美髮業、警消、營建工程業、製造業及科技業等29類職業從業人員。發現參與填答的高風險傷肺職業族群中,約4成沒聽過肺功能檢測,且有超過7成沒接受過肺功能檢測,若不清楚自己的肺部健康狀況,對後續肺部遭受侵害嚴重性也可能會輕忽!別再與x光混淆 了解肺部健康須靠肺功能檢測李岡遠指出,目前想了解自己肺功能是否受損,最方便、有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肺功能檢測」,進行肺功能檢測時,不僅沒有侵入性、沒有輻射威脅,且過程簡單,檢測時間只需要10到30分鐘,結果很快就可以出來。肺功能檢測與胸部X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並不一樣。胸部X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主要用來偵測腫瘤、肺部結構是否異常;而肺功能檢測,主要透過肺活量與呼吸道空氣流暢程度,客觀了解肺部健康狀況。未來隨著新科技、新儀器日漸普遍,檢測也會越來越方便。【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肺功能檢測如此重要?李岡遠對此表示,一旦肺部長時間受空污、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懸浮粒子等傷肺因子侵害,易產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肺阻塞)或引起氣喘發作,並造成肺氣腫、肺纖維化等嚴重後果。7成高風險族群處於傷肺環境 仍未做過肺功能檢測根據調查,1027位填答者中超過半數工作環境中常出現傷肺因子,而做過肺功能檢測僅占3成。依據現行〈職業安全衛生法〉, 規範11種工作環境每年須進行肺功能檢測,調查也發現236位處於法規內工作環境的填答者,其中沒做過肺功能檢測比率超過7成。肺功能與一個人的活動力、生產力都息息相關,接受肺功能檢測,可第一時間掌握肺功能好壞,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肺功能持續受損,不過,現今許多環境污染物質,如PM2.5懸浮粒子等,在〈職業安全衛生法〉中並沒有被視為危害健康作業因子。不只如此,李岡遠也直言,現在許多新興工作,如外送員等,或像警消人員工作環境,都沒有列入高危害工作範圍,也沒要求須將肺功能檢測納入體檢,導致這些族群多半對自己肺功能狀況一無所知,像警消人員,雖然長時間接觸空污、災難現場粉塵、柴油廢氣的侵襲,卻更要求體能好、活動力佳,一旦肺功能持續衰退,影響打火英雄與人民保母工作表現,對整體社會是一大打擊。出現症狀肺部可能已受傷 保留肺健康要趁早據調查發現,1027份有效問卷中,已有逾20人只在上班期間出現咳嗽,有痰或氣喘等症狀。「當出現肺阻塞、肺部纖維化,引起肺功能受損,就再也無法恢復,只能避免繼續惡化!」李岡遠看過部分肺纖維化病患因肺功能受損而臥床、失能,根據臨床經驗,他也發現,長期接觸空污、汽機車廢氣等傷肺因子,並產生肺阻塞、肺氣腫、肺纖維化的族群中,不少為經濟弱勢、藍領階級,這些人多為家庭經濟支柱,一旦倒下,整個家庭都會受牽連。更可怕的是,肺功能受損、肺纖維化初期,多數人沒感覺,等到出現症狀,肺功能往往已經回不去了,因此肺功能檢測對這些族群更顯重要。👨⚕專家小叮嚀:每年一次肺功能檢測 搭配護肺小撇步 全方位守護肺健康李岡遠提醒,20到25歲是一個人的肺功能高峰期,建議在25歲時便接受第一次肺功能檢測,即使年過25歲,也建議盡快接受肺功能檢測,檢查結果可作為往後基準。之後,則建議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檢測,若將肺功能檢測納入常規健檢、員工健檢,更為理想,平常進出有傷肺因子的環境,或不得已需接觸空污、汽機車廢氣、粉塵、PM2.5懸浮粒子等傷肺因子,也建議戴口罩,且盡量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在空污嚴重時在外面走路,或進行跑步、騎腳踏車等運動,減少傷肺因子傷害,在室內,則可加裝空氣清淨機,對肺功能健康,也可多一層保護。【加入Facebook社團】肺纖維化(菜瓜布肺) 慢病好日子邀請病友及家屬加入社團,在這不但能了解其他病友罹病經驗、生活小撇步,還能提出問題,也會不定期提供醫療知識,讓我們一起勇敢面對疾病,與肺纖維化共存!「聯合報健康放大鏡:您了解自己的員工健檢嗎?」調查結果【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6-13 醫聲.癌症防治
口腔、大腸癌篩劇降 死亡數恐增
衛福部公布二○二二年癌症死亡人數為五萬一千多人,占總死亡人數四分之一,八成七為五十五歲以上族群,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相較於新冠疫情爆發前一年、二○一九年,去年接受四癌篩檢人數少了百分之十四,約七十二萬人中斷篩檢,又以大腸癌和口腔癌下降幅度最大,這已反映在死亡數字。國健署統計,每一○○個糞便潛血反應檢查約發現七個陽性,每廿二個陽性個案就有一人大腸癌,但去年大腸癌篩檢較二○一九年減少百分之十三點五。台大醫學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表示,部分漏掉篩檢的病人癌症病程繼續進展,即使拉高今年篩檢率也沒有用了,預期未來罹癌人數及死亡人數均會增加,耗費更多醫療資源,屆時外科和腫瘤科病房可能人滿為患,也只能收拾殘局。受疫情影響,公費癌篩中的口腔癌降幅最大,賈淑麗表示,因需目視口腔,在疫情期間無論民眾或醫師對此動作感到憂心,擔心染疫,因此,去年降幅高達五成。至於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檢,去年分別也減少百分之二到九,所幸疫情趨緩後逐漸回穩,口腔癌和大腸癌回穩速度則較慢,令人擔憂。癌症連續四十一年為國人第一死因,而肺癌死亡率排名第一,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表示,肺癌初期難以早期發現,等到咳嗽不止,就醫檢查時,已是肺癌晚期;且肺癌易轉移,即使原發腫瘤僅一公分,癌細胞可能已隨著血液轉移到肝臟、骨骼、腎上腺等,「這是肺癌腫瘤特性,也是可怕的地方」。楊政達表示,部分標靶藥物可有效治療肺癌,但會產生抗藥性,新藥雖陸續問世,卻沒有健保給付,藥價昂貴,一個療程需要十多萬元或數十萬元,病人無法負擔,只能回到傳統化學治療,這正是肺癌為國人癌症首要死因的關鍵。楊政達指出,國健署去年七月起推動高風險對象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雖實施未達一年,但已找出不少早期病人,幾年後可望看到肺癌死亡人數下降。
-
2023-06-13 醫聲.癌症防治
去年國人死於肺癌達1萬多人 醫:腫瘤僅1公分就很可怕
衛福部今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1年占據首位,癌症中又以肺癌排名第一。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說,國人死於肺癌人數較多,主要是肺癌有別於其他癌症有三大特性,第一、肺癌初期沒有症狀或症狀不明顯,難以早期發現;第二、肺癌容易轉移;第三,部分標靶藥物可有效治療肺癌,但會產生抗藥性,治療不易。「這就是肺癌腫瘤特性,也是可怕的地方。」楊政達說,肺癌十分容易轉移,即使原發腫瘤僅1、2公分,癌細胞就可能已隨著血液轉移到全身,轉移位置包括,肝臟、骨骼、腎上腺等,加上肺癌初期難以早期發現,往往出現咳嗽不止,就醫檢查時,已是肺癌晚期。楊政達表示,部分標靶藥物可有效治療肺癌,但會產生抗藥性,這時就是看看有無其他藥物可用,雖然肺癌陸續有新藥問世,卻都沒有健保給付,藥價十分昂貴,一個療程可能需要十多萬元或數十萬元,病人常無法負擔,只能回到傳統的化學治療,讓肝癌仍為國人癌症主要死因,對於肺癌診斷、治療,還需要更多的努力。以往大家熟知的國病是肝癌,但肝癌死亡人數逐年降低,現在肺癌稱為新國病。楊政達說,由於B型肝炎已有疫苗可以預防,C型肝炎也有好的治療藥物,讓國人死於肝癌的人數逐年減少,但肝癌致病原因十分多元,包括基因、吸菸、肺部傷害、煮菜油煙等多元因素,因此非常難以預防。楊政達指出,死於肺癌人數多,主要是早期難以發現,衛福部國健署去年7月起推動高風險對象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目前實施未達1年,但已找出不少早期肺癌病人,幾年後可望看到肺癌死亡數下降。
-
2023-05-30 癌症.癌友故事
不抽菸、無家族病史,卻檢出肺腺癌!他堅持做幾件事挺過健康10年
明(31日)是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提醒,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肺癌為國人死亡率第一名。台中大甲李綜合醫院大甲院區院長隋善中,10年前曾經檢查罹患肺腺癌,當時提早發現、提早治療,治療後依舊運動,游泳、跑步,參加三鐵、攀爬玉山,在開刀滿10年之際,公開分享個人的抗癌歷程。不抽菸、無家族病史 檢查出肺腺癌零期隋善中表示,長期抽菸確實是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成因,他不抽菸,也沒有家族病史。早期肺腺癌被形容是「靜悄悄的癌症」,他當時接受檢查,提早發現罹患肺腺癌零期,接過治療至今滿10年,已經沒有任何異狀,現在很健康,還能持續運動、跑馬拉松。「我很瘋狂,開刀完休養後,不斷挑戰自我訓練體能!」隋善中說,他依照醫師指示檢查、吃藥、適時休息,更保持好心情,待身體體能逐漸恢復,參加各項馬拉松路跑、鐵人三項,別人事後得知他曾經罹患肺腺癌,都不相信。空汙懸浮微粒、炒菜油煙 提高罹肺癌風險隋善中引述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期一篇論文討論空汙與肺腺癌的關係,把北半球幾個工業國家致死率做比較,台灣拿下全球冠軍,多項研究也證實,空汙懸浮微粒如PM2.5也是肺癌的因素之一,其他像長期接觸炒菜油煙,皆會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高風險群 及早接受肺癌早期偵測計畫隋善中說,肺癌為國人死亡率第一名,也是台中市癌症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癌症,衛福部去年7月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台中市至今有22家醫院參與,包括大甲李綜合醫院,他擔任該院院長後,便推動服務滿10年的員工,能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簡稱LDCT)檢查,計有200多名員工受惠。只要符合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或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每年30包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皆能參與計畫醫院補助肺癌篩檢。隋分享個人抗癌經驗,肺癌在前第一期發現5年的存活率有9成,希望民眾能檢查,若發現異狀提早治療,對自己及家人幫助都很大。疾病百科/肺腺癌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由於腫瘤通常長在肺部周邊,患者多半沒有自覺症狀。肺癌分成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兩種類型的癌細胞生長、分化及擴散速度不相同,臨床治療也不同。》看完整疾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4-09 醫療.呼吸胸腔
指甲末端呈圓鈍狀是肺癌、慢性肺阻塞症狀?出現杵狀指代表肺部有狀況嗎?
【本文重點】杵狀指是臨床診斷的症狀,代表身體長期處於「慢性低血氧」狀態。杵狀指可能是因慢性肺阻塞、間質性肺病、心衰竭等疾病所致。若出現杵狀指已是疾病晚期,因此需遠離風險因子、定期做肺部掃描,及早發現、切除病灶可預後良好。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若出現呼吸道阻塞、肋膜積水、肺塌陷以及身體其他症狀時才就醫多已晚期。若是有相關症狀的人可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追蹤。--by ChatGPT「杵狀指」是一種臨床診斷的症狀,患者指甲末端呈圓鈍狀,通常代表著身體心肺功能出狀況。不過,醫師提醒,杵狀指背後可能的疾病多元,一旦發生時,代表著疾病已影響身體「很長一段時間」,疾病走入晚期。因此,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及早遠離風險因子,別等到杵狀指出現才就醫。杵狀指代表身體長期處在「慢性低血氧」狀態。「杵狀指」是從指甲端出現異常弧度,由於手指形狀腫脹看起來像杵,因此被稱做杵狀指。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徐培菘表示,杵狀指是因為身體長期處在「慢性低血氧」的狀態下,不只在肺癌患者身上出現,嚴重慢性肺阻塞(COPD)、間質性肺病、嚴重心衰竭都可能會導致,在COPD的患者身上最常見。徐培菘指出,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相當難診斷,當出現呼吸道阻塞、肋膜積水、肺塌陷,甚至咳嗽、喘、運動困難時才就醫,此時多已是中晚期;有時是癌細胞開始轉移到骨頭上,或出現腦神經學症狀,例如,突然講不出話,類似中風的症狀出現,患者才被確診。杵狀指不等於肺癌,可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追蹤。發現自己出現杵狀指怎麼辦?徐培菘說,民眾不太需要擔心,一方面臨床判斷有其專業性,若自行判斷手指腫大就是肺癌,很容易自己嚇自己。以臨床來看,也並非所有肺癌病友都會出現杵狀指。況且如果出現杵狀指,都已是肺疾中晚期了,在此之前,可能早就有其他更明顯的症狀出現。有相關症狀的人,如果很擔心自己是否有肺部疾患,徐培菘建議,可以定期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追蹤肺部健康狀況。尤其近來的肺癌臨床診斷上,愈來愈沒有共病可循,不少患者日常生活不菸不酒,照樣罹患肺腺癌,「但若有抽菸習慣,則絕對是罹患肺癌、COPD的重大危險因子。」肺癌惡化進程快,杵狀指多「來不及」出現。「三親等內有家族病史者也要注意。」徐培菘指出,雖說肺癌不一定都是基因遺傳,但三等親內有病史,若在相同的生長環境下長大,「環境」確實可能成為一項風險因子。另外,罹患過肺結核的病友,也可能因為肺部纖維化的病灶,留下的疤痕造成癌變,但整體機率並不高。徐培菘強調,人體要出現「杵狀指」,需有兩項前提,身體得「慢性」、「長期」處於低血氧狀態才會導致,因此在COPD患者身上較為常見。反觀肺癌患者,等相關症狀出現、且可輕易觀察到時,多已晚期,惡化速度也相當快,杵狀指可能在整個病程中「來不及」出現。高風險族群定期監測,及早發現切除病灶,預後良好。要防治肺癌、COPD等肺疾其實相當困難,愈來愈多不處於風險環境中的患者確診。徐培菘表示,民眾只要呼吸道症狀持續出現,慢性咳嗽、喘超過三周就要趕緊就醫,千萬不要諱疾忌醫。若診斷出慢性肺病,則要遵從醫囑,藥品要規律服用,吸入型藥劑也需規律使用,而非等到身體不舒服才用,對病情的控制相當不好。若民眾能早期監測早期發現,初期肺癌多在兩公分以內,只要切除後定期追蹤即可,預後狀況多半良好,能夠重拾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