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HER2
的結果:共找到 173 筆 約 0秒台灣乳癌罹患年齡降 治療選擇多元 有助停經前女性妥善治療
日前,現年36歲的藝人朱芯儀於Youtube頻道公開自己罹患乳癌,更分享確診以來的心路歷程,此舉更也讓不少人開始重視乳癌年輕化的問題。多數人都會直覺認為腫瘤與年輕人絕緣,但在台灣卻有不少年輕女性因為...
使用生物相似藥 我追不上歐美車尾燈
國內的生物相似藥使用率極低,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直呼,「丟臉,根本追不上歐美國家的車尾燈。」生物相似藥具有同等療效,又兼具價格優勢,應以政策推廣,並將樽節的健保支出,回饋給病患與醫療總額...
2022癌症高峰論壇/魔術子彈研發有成 翻轉晚期乳癌存活期
台灣每年新增一萬八千名以上的乳癌患者,年增率近4.5%,在女性癌症當中遠高於其他癌症,光是108年健保乳癌藥物支出就高達新台幣143.55億元,僅次於肺癌。臺大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文宏表示,抗癌藥...
攤開癌症帳單/確診、轉移、惡化…8年來持續對抗乳癌,1年藥費就要72萬
聽到醫師說,這八九不離十是癌症,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從來沒想過自己會罹患乳癌。我是松兒,確診乳癌時才30歲,至今過了8年,期間經歷兩次癌症轉移、惡化,現在仍努力抗癌。8年前,自己摸到右乳有不明腫塊,立...
2022癌症高峰論壇/單株抗體+化療藥物擊破乳癌細胞 更安全有效
演出「犀利人妻」的女星朱芯儀,日前透露自己罹患乳癌,引發關注,也再度凸顯乳癌防治的重要性。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郭文宏表示,乳癌是台灣重要議題,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高達九成;即使晚期,乳癌治療也有突破性...
2022癌症高峰論壇/少吃炸物和油脂類只能降低、並不是就不會發生!預防乳癌只有一方法
● 受疫情影響,初診斷的晚期乳癌病患增加,治療更棘手● 早期乳癌存活率逾九成,但晚期無法根治● 晚期或復發乳癌有藥物治療,可提升存活期新冠肺炎疫情起起伏伏,連帶影響民眾就醫意願。醫師發現,受疫情影響...
女星朱芯儀驚覺乳頭搔癢確診乳癌 專家:臨床上不常見
乳頭長痘痘、搔癢、傷口不癒合,小心是罹患乳癌的警訊。女星朱芯儀宣布罹患乳癌,她說,乳房出現痘痘、乳頭搔癢、傷口不癒合等症狀,且發現左右乳房不對稱就醫確診。醫師表示,乳房皮膚不容易長痘痘,即使有痘痘可...
延誤治療三個月 乳癌轉移勿拖延!
乳癌病友無論是剛發現病灶或復發、已癌轉移而需要接受治療,千萬都不要拖延!一名中年女性在2021年4月因乳房有硬塊就醫,最初確診為第一期乳癌,腫瘤直徑約2公分,原本醫師已安排後續檢查、手術,沒想到遇到...
「罕見肺癌」?剖悉肺癌基因 客製化精準對症治療
肺癌已經走向精準治療,肺腺癌患者除了要知道有無驅動基因突變,還要知道是哪個位點突變,才能更有效治療。肺腺癌最常見的驅動基因突變是EGFR(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一般突變是發生在第18-21外因子...
「乳癌真的沒那麼可怕!」能治癒的癌症,為何不願治療?乳癌權威侯明鋒指2大原因
【2022/01/01編註】原文分別刊登於2017年、2020年,文中受訪者職稱或有變更,敬請包涵!乳癌長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慶幸的是,當代醫療技術持續演進,目前第零期到第三期多能治癒,第...
精準醫療基因諮詢/誰需基因檢測?年輕、有家族史可考慮
癌症治療進入精準時代,醫師表示,現行治療可依據基因檢測結果,進行正確診斷治療,不過患者什麼時候該進行基因檢測?該驗什麼基因?都需要諮詢,再者,哪些人需要做基因檢測,得到的效益才最大,也需要專業討論。...
病團:乳癌新藥給付門檻高 應推共同負擔
研究:乳癌前期用標靶存活率提高三成七「常有姐妹問我,是否只能等到病重,健保才會救我?」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副理事長黃淑芳說,乳癌用藥雖多,但腫瘤分型也多,健保給付常有限制,多等到晚期才給付,如果在還...
末期乳癌別放棄 延長存活等新藥未來希望多
雖無法治癒 但可望長期存活「貝西是很勇敢的病人!」貝西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曾令民說,像貝西這樣的乳癌病患,雖然可能無法治癒,但只要配合醫療團隊,仍可望長期存活。曾令...
HER2陽性乳癌頻復發 貝西:身心靈切開 治療就沒那麼痛苦
乳癌發生率為台灣女性癌症之首,死亡率更排行第2名。每年新增15000多名個案且有年輕化趨勢,HER2陽性乳癌約佔全體乳癌2成5,因容易轉移,即便早期就手術切除,仍有近2~3成病患有復發、轉移機會,晚...
荷爾蒙陽性乳癌治療新突破!醫師剖析健保最新給付重點報妳知
乳癌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針對不同基因型態對症下藥,目前已經成為個人化治療最進步的癌別之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侯明鋒教授說明,乳癌的基因型態分類主要是看荷爾蒙受體...
得乳癌逃避就醫 結果腫瘤竟「穿出皮膚」
「曾醫師,我這樣,該怎麼辦?」一名五十多歲的女性打開內衣那一刻,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曾彥敦不禁眉頭一皺,映入他眼簾的畫面怵目驚心,這位女性一邊的乳房腫瘤已穿出皮膚,組織液不斷從傷口滲出,飄...
台灣年輕型乳癌年增破千人 醫點名35歲以下預後差
乳癌有年輕化趨勢,台灣乳房醫學會今天公布最新數據,台灣不到40歲年輕型乳癌患者年增1200多人,其中35歲以下極年輕型逾400人,醫師點名35歲以下患者易復發轉移,預後較差。根據國健署民國107年癌...
三陰性乳癌復發別絕望 最新研究:免疫+化療帶來曙光
過去,三陰性乳癌被醫師視為棘手的癌症,具有高復發、高轉移、高死亡率的特性,病患一確診宛如被判刑。醫師表示,隨著免疫療法的進展,針對復發轉移的三陰性乳癌,若能及早檢測出PD-L1的生物表現量,配合化學...
發現乳房有小腫塊,千萬別輕忽嚴重性!
發現乳房有小腫塊,千萬別輕忽嚴重性!「這只是小腫塊,應該沒事吧?」不少女性摸到乳房有腫塊時,可能以為腫塊尺寸很小,應該沒事,因而輕忽其嚴重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乳房外科主治醫師黃至豪便常遇到...
東部晚期乳癌病友用對藥,就醫奔波少很多
一名高齡約七十歲的A女士一個人住台東,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而她每天喜歡悠哉散步,過著平靜、自在的居家生活,身為晚期乳癌病友的她,求診於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治醫師陳鵬宇,在治療癌症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