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7 名人.許金川
搜尋
C型肝炎
共找到
507
筆 文章
-
-
2022-05-03 癌症.肝癌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肝臟是個沈默的器官」,是因為它並沒有類似體表般敏感的神經分佈,若是長了腫瘤不會因為壓迫到周邊組織而造成立即的疼痛與不適。因此肝癌初期大多以一些不特定的表徵作為呈現(上腹部悶悶脹脹的,全身無力,或者是輕微的黃疸上升或食慾不振)。相較腎臟功能下降可藉由血液透析維持排除尿毒素的狀況;心臟衰竭的部分,現今也有替換人工心臟的醫療個案;肺功能下降,上有呼吸器可以使用。然而肝臟是目前人類科技尚且無法複製,只有人體或大體捐贈一途。以上兩個原因:肝臟疾病的不易早期發現性與加上肝臟的無法替代性,導致肝癌一旦無法早期發現,造成患者與病患家屬的生活負擔是無比的沉重。造成肝癌的原因有哪些?「醫生!為什麼是我會得到肝癌?」這是得了癌症病人常常會問醫生的問題,根據統計[1],在中華地區的肝癌由B型肝炎所引起的佔了54%,而亞洲就是B型肝炎的高盛行率地區,這也是台灣自1986年開始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換句話說如果是在19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有可能因為母親的垂直感染B型肝炎,進一步導致慢性B型肝炎帶原而不自知,強烈建議確認是否自己是B型肝炎的帶原者。至於對於已接種疫苗的免疫狀態正常的人,不推薦加強劑量[2]。在特定情況下,只有某些人應該接受加強劑量。對於血液透析患者,如果每年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nti-HBs)的抗體檢測顯示下降至
-
2022-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兒童不明肝炎與新冠有關?醫憂可能影響,有6大症狀要當心
近日多國陸續傳出多起兒童嚴重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的消息,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ECDC等組織也相當關注。 據衛福部疾管署指出,WHO、ECDC資訊顯示,截至4/21,已有169例確定病例,包括英國114例、西班牙13例、以色列12例、美國9例,丹麥、義大利、荷蘭、愛爾蘭、法國、挪威、比利時及羅馬尼亞等國亦報告類似病例。 各國病例大多小於10歲,多數無發燒,部分症狀嚴重,其中17人須肝臟移植,1人死亡。現研究檢測結果,已排除A、B、C、D、E肝炎病毒,但詳細原因仍在調查當中。對此重症醫學暨胸腔內科黃軒醫師提出看法,呼籲民眾應多加留意孩童身體狀況。 兒童不明肝炎與新冠有關?醫:病毒確實常引起肝炎。 黃軒醫師表示,雖然目前不明肝炎的確切原因尚待研究,但其實病毒引起肝功能異常確實常見的情況,而近幾年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因此各國也合理的推測與其有關,並從中研究是否有關連性。 黃軒醫師指出,這次的不明肝炎在英國就有近75%有腺病毒感染併發相關肝功能異常,當中約有16%是新冠肺炎確診陽性,而以色列的案例當中就有11位感染過新冠病毒。但是,日本在4/21發現的案例,卻沒有驗出新冠病毒或腺病毒的跡象。因此推測,或許新冠病毒與此不明肝炎有所關連,可能為新發現的新冠後遺症,也就是醫學上稱「長期新冠症候群」,又或者可能為新冠病毒的再次進化,而對孩童影響尤其明顯。不過也有可能是其他某種病毒正在傳染,只是剛好發生在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的階段。目前各界醫學專家正積極研究了解當中。 不過不論原因為何,民眾都得留意身旁的孩童,若出現相關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為佳,因為以往所知的肝炎病毒來看,是有可能造成肝臟長期影響,例如肝癌。 多國傳出「兒童不明肝炎」! 醫憂可能影響,有症狀早檢查! 黃軒醫師表示,在前面提到的A-E型肝炎病毒當中,B型肝炎和C型肝炎病毒就是民眾常聽到的肝癌風險族群,若未妥善治療及控制,就有可能演變至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後致肝癌。但也再三強調,目前人類對於此不明肝炎仍有太多不了解之處,是否也會如B、C型肝炎病毒一樣有演變至肝癌的疑慮也尚未可知。也正因為一切都還待研究,也暫無法排除長期影響的可能性。 黃軒醫師提醒,以現有案例來看,此不明肝炎的症狀與以往熟知的肝炎大同小異,包括皮膚及眼球變黃的黃疸、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發燒等,若身邊孩童有出現相關症狀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為佳,特別是腹部不適是日常常見問題,此時建議不可單純以為僅是吃壞肚子,應多觀察是否有其他症狀出現。 《延伸閱讀》 .首例!中國現H3N8病毒傳人!會大流行嗎?有哪些症狀?重症醫解說。 .確診數爆增該擔心嗎?醫:新疫情時代,重點已非確診數。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4-3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
王家來了一個外傭。王太太拿著掃把拖地,滿身大汗,外傭在旁呆站著。王太太:「下次你看到我在做事,妳要說:『太太,這種事我來做就好了!』」女傭聽了,點頭稱是。有一天,王太太與老公在「辦事」,未關門,外傭闖入,看到王太太滿頭大汗,想起王太太的話,把王太太推開說:「這種事我來就好了,妳辛苦了!」這種事「主」猶親,越俎代庖的事,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在醫學上也是常見。例如腎臟壞了,要靠人工腎臟,就是洗腎機洗腎祛除體內的毒素,才能維持生命。但畢竟洗腎機只能取代人體天生腎臟功能的一部分,例如它無法合成人體腎臟的紅血球生成素,因此會貧血,洗腎的人一定時期必須施打紅血球生成素,才能避免貧血。此外,一星期要洗腎兩、三次,生活上也不自由,洗久之後也有一些其他副作用。因此,要長期存活,還是需要換腎。又如肝臟壞掉了,例如猛爆性肝炎,肝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通常不到幾個星期,人就會肝昏迷死去,目前醫學上有洗肝機可以把一些毒素洗去,但很多正常的功能,例如吞噬細菌、生成凝血因子、合成白蛋白及各種解毒功能,洗肝機都付之闕如。因此,洗肝機只能維持生命一至二星期,長期之道仍須換肝才能維持生命。然而不管換腎或換肝,因為都是外來品,人體免疫細胞會加以排斥,因此必須長期服用抗排斥藥。洗腎機及洗肝機的功能很像老婆忙不過來,找了外傭來幫忙,做了大部分的家事,但最重要的事,例如「房事」,即使外人多麼想事「主」猶親、越俎代庖,還是不能假以他人一樣。總之,用心了解醫學之奧妙,用在日常生活上,才會更有智慧,也才會有快樂的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4-2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禁與10類藥物併服,並與35類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 服用前要當心!
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大增,每個人都有機會使用到口服抗病毒藥物,但抗病毒藥物Paxlovid與多項藥物有交互作用,不可併用,使用時需多加注意。中央健保署表示,有10大類藥物為Paxlovid藥品的禁忌藥品,並與35類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因此為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新增交互作用主動提示功能,提醒醫事人員多留意。抗病毒藥物Paxlovid是身體中一種酶(CYP3A)的抑制劑,而經由這種酶代謝的相關藥物使用後,可能會影響患者體內藥物血中濃度。依照用藥說明書載明,該藥與多種心臟血管用藥、止痛藥、抗癌藥、抗凝血藥、抗痙攣藥、抗憂鬱或精神病劑、抗痛風藥、HIV與C型肝炎等抗病毒劑、抗感染劑、荷爾蒙避孕藥、免疫抑制劑、麻醉、鎮靜或安眠藥,以及全身性類固醇等藥品會產生交互作用。 ●面對疫情需要支持與陪伴,「udn元氣網」為大家整理「輕症居家隔離大補帖」,幫你做好萬全準備。●為了提供大家更多支持與實用知識,udn元氣網與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社群,內有最新疫情資訊及課程,歡迎加入。
-
2022-04-2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一男一女走進診間。醫師:「怎麼這次血糖那麼高?」女生:「他偷吃了『禁果』!」醫師:「『禁果』?你們不是……?」男生:「我是偷吃了『禁果』!」女生:「上次看診,你說他很多甜的水果不能吃,偏偏他喜歡偷吃這些『禁果』!」原來我會錯意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糖尿病是全世界最普遍的成人病,國人平均每四至五人就有一位糖尿病。正常人不管吃了多甜的食物,二小時後,血糖一定降至140mg/dl以下,這是一個全自動化的控制系統。這個控制系統的每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發生血糖過高的現象,醫學上稱為糖尿病。糖尿病的發生可能是胰臟不能製造胰島素所致,這種通常是先天的,一輩子要打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醫學上稱為第一型的糖尿病。也有少數的病友是胰臟受到病毒或其他因素破壞,不能分泌胰島素。最常見的糖尿病稱為第二型的糖尿病,胰島素通常足夠的,但無法進入細胞內使血糖降低,通常發生在中年以上,大都有遺傳體質或缺乏運動,或其他因素,胰島素不能進入細胞內。因此,藉由運動、飲食控制,可以在糖尿病初期控制血糖,但隨著病程發展,光飲食控制及運動是不足的,這時就需要口服降血糖的藥物了。在飲食控制中,攝取一些血糖不易馬上升高的食物很重要,有些水果糖度很高,吃了下去,血糖一下飆高,即使服藥控制,效果也不太好,這些食物稱為高GI值食物,也是所謂「禁果」。人之欲望很難控制,偶爾偷吃一下「禁果」,對健康大致沒有大礙,但如果讓血糖一直很高,人體器官就好像浸泡在糖水中,很多器官就會敗壞,例如腎功能受影響、視網膜受傷害,血管也會動脈硬化逐漸狹窄,造成心肌梗塞,或下肢血管堵住而必須截肢。總而言之,人體的自動控制系統壞了,改為「手動」方式控制血糖,但能矯正多少,就靠你是否有運動、規律服用藥物,是否有偷吃「禁果」,在影響你的生命,不可不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4-17 癌症.肝癌
每年上萬家庭因肝病、肝癌破碎 一個動作就能確保幸福
台灣每年有上萬個家庭因肝病破碎,B、C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肝癌主因,抽血篩檢是基本動作,篩檢出的B、型C肝炎患者,一定要再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確認肝臟是否健康。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肝炎和肝癌並不可怕,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減低對生命的威脅,愛護自己,才能確保家人的幸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松山慈祐宮及台北永康扶輪社共同舉辦「免費保肝篩檢活動」,提供年滿30歲以上民眾篩檢服務,今天於松山慈祐宮活動現場,更招募百位志工及醫護人員協助抽血、服務民眾和維持秩序。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說,篩檢民眾到松山慈祐宮祈求媽祖庇佑,守護身心靈健康。國際扶輪3523地區總監曾東茂說,扶輪人出錢、出力、出時間、出愛心大家心手相連一起做公益。這次活動有60多位扶輪人親至會場做服務,幫助民眾做肝病檢查,希望更多民眾踴躍參加篩檢,大家接力讓肝病在台灣絕跡。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說,肝基會更積極推動「根除肝病三部曲」,首先民眾一定要「主動篩檢」知道自己是否為B、C型肝炎帶原者,盼主動抽血檢驗B、C肝應形成全民運動,其次要「積極就醫」,必要時更要「早期治療」。呼籲B、C型肝炎患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肝基會指出,今天共篩檢821人,民眾將於2周後收到報告,若篩檢出B、C型肝炎患者,將盡快通知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目前B肝帶原者已有藥物可以控制,C肝更是有極高治癒率的口服新藥,這些治療費用全部健保給付。肝基會將善用現有的藥物,讓B、C肝病友盡早接受治療。藝人陳冠霖三年前經常性流鼻血、急診時抽血發現三酸甘油酯飆高,之後抽血指數有所降低,經腹部超音波檢查正常,此次為松山慈祐宮保肝篩檢做代言,才驚覺自己超過三年沒做過任何健康檢查,並用自身經驗呼籲,健康絕不能憑感覺或找任何忙碌藉口不去檢查,只要早期發現,任何疾病都可能完全治癒。
-
2022-04-1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肚子大了是喜還是憂?當心肚子內有腹水,癌症轉移到腹腔內!
一次聚會,聽到隔壁談話:「我一定會把她肚子弄大起來!」是一個男的,說得很有把握的樣子,只見旁邊男士一直點頭致謝。心裡一陣納悶,怎麼別的男人把他的女人肚子弄大,還一直稱謝?難道是現代版的「桃色交易」?再仔細聽下去:「我請秘書跟你太太約時間,XX日到我診所來。」原來是男的太太久婚不孕,拜託醫師把他太太肚子弄大起來。婦產科醫師的責任是把病人的肚子弄大,可是對肝膽科醫師來講,是要把病人的肚子弄小,一大一小功夫造化都不同。什麼時候人的肚子會大?除了懷孕肚子會大是喜事,其他大都不是好事。中年以上,不管男女生就慢慢出現「中廣型」體型,這是因為中年以上,坐的時候多,動的時候少,加上時常應酬,或喝酒或大魚大肉吃多了,又少運動,肚子就大了起來。這種中廣型的肚子,打開一看,就像中元普渡豬的肚子一樣,油腸肥肚,肚子內及腸繫膜都存在好多的油脂。不僅如此,肝臟內也會存有或多或少的脂肪,此外,這些油脂也可能存在心臟血管及腦血管,埋下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的危機。除了肥胖引起的肚子大以外,另一個肚子大的原因就是肚子有水,醫學上稱為腹水,正常人肚子內是沒有水的,但如果肚子內有癌細胞,就是癌症轉移到腹腔內,就會刺激腹膜產生水,例如胃癌、大腸癌、卵巢癌、膽囊癌末期,都不是好現象。此外,肝臟硬化了,或肝癌長到肝門靜脈,引起門靜脈壓力增大,會使腸繫膜血管內的水分滲到肚子內引起腹水,這種腹水用利尿劑加上注射白蛋白,或可使腹水消失,讓肚子縮小點。但如果肝硬化太厲害,除了頻頻抽腹水以外,就是要做肝移植了。簡而言之,醫師把肚子弄大,隨著生殖科技的進步,機會愈來愈大,但要把肚子弄小,所有醫師,尤其是內科醫師,就要更努力了。此外,凡我國人也要好好保肝,定期檢查,才不會讓醫師望「肚」興嘆,沒了成就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4-15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美國史上第二個接受全臉移植,換臉11年後公開露面說了這句話
相信大家都知道死後可以捐贈器官,但你知道嗎,「臉」也是可以捐贈的,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郭耀仁主任的調查顯示,台灣人對換臉手術(Face Transplant)的相關資訊相當缺乏,而且,相對於器官捐贈,對捐臉更加持保留的態度。讀者應該還記得,1997年的一部電影,由香港大導演吳宇森執導且入主好萊塢的暴力大作 ---變臉 (Face Off),劇中FBI高級探員和昏迷的恐怖份子,在高階警官和幾位核心份子的決定下,進行了換臉手術,沒想到,後來昏迷的恐怖份子竟然清醒了,搖身變成了探員,因此,一場正邪兩方的激戰於是開始!極其諷刺的是,探員變成了人人要抓的罪犯,而恐怖份子卻手握公權力,堂而皇之的開始追殺探員,真正的探員究竟要如何挽回自己的身份(臉)呢?從這部電影就可以讓讀者清楚的知道,縱使醫學進步到可以執行極其複雜的換臉手術(註1),但在真實生活中,當然要有嚴格的法規來加以約束,例如誰可以做,以及,誰可以捐,絕非像電影一樣,一位高階警官就能斷然決定,更不可能是一位醫生就能完成的手術。2022年3月28日英國每日郵報,健康版記者克雷格女士(Emily Craig) ,大篇幅報導了美國歷史上第二個接受全臉移植的訪問案例,他是住在印第安納州,現年42歲的杭特先生(Mitch Hunter),由於已經是換臉的11年後(2011年執行)才公開露面,顯示手術相當成功,在公布其手術前後照片以及專訪影像後,立即吸引全世界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台灣的媒體也不例外,這位前美國士兵,也是拯救車禍事故現場友人女朋友的英雄,自稱這是「此生做過的最好決定」。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上公布,想要換臉的接受者必須符合下列5個條件:年齡在 18 至 60 歲之間;經歷重傷後毀容、先天缺陷或嚴重燒燙傷(一般人不行);沒有愛滋病或C型肝炎病史;能夠服用免疫抑制劑;至少五年沒有癌症病史。另外,若為女性,則需願意放棄懷孕一年。另一方面,在換臉的捐贈者部分,當然必須是腦死的病人(不能像是電影裡面只是昏迷),在美國,常用的駕照器官捐贈登記處並不包括臉部捐贈,因為臉部捐贈涉及與捐贈者家庭特殊和敏感的同意過程,除此之外,同樣要考慮像實體器官移植那樣,匹配血型和免疫參數外,臉部捐贈還需要仔細考慮雙方的膚色、性別、種族以及面部和頭部的大小。由於此項醫學技術已臻成熟,所以自 2021年以來,短短一年內,已有超過 45 名患者在世界各地的醫療機構接受了全臉或部分臉部的移植手術。目前,台灣臉部移植是屬於臨床試驗階段,醫院可以透過申請執行這項手術,只是至今尚無經媒體報導的實際案例。這個故事要從2001年開始講起,當時,杭特先生只有21歲,著軍裝,年輕英俊瀟灑(見圖1),坐著他朋友開的車子,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高速公路上行駛,霎時間,他的朋友失去了對車輛的控制,並撞上了10,000 伏特的電線塔,事故發生後,杭特爬出車,並努力將同在車上朋友的女友搬離危險區域(事後女孩的腳僅輕微燒傷),但沒曾想到,自己卻被高壓電塔掉落且擺盪的電線擊中,大量電流瞬間流過他的臉部,因為他的右手臂觸碰汽車而接地,雖然只持續了五分鐘,但杭特的臉、手和右腿的每一寸都被嚴重燒傷了。杭特先生在事故發生後的第27天才甦醒過來,除了右腳膝蓋以下被迫截肢外,還必需要進行20次的皮膚移植,來治療面部和頸部融化掉的皮膚,同時也接受了67次大大小小的面部重建手術,即便如此,路上行人看到他,依然會產生驚叫(見圖2)。2010年,當女朋友告知,她懷了第一個孩子的時候,由於不希望孩子將來會因為他的臉而尷尬,甚至在學校受到鄙視、冷嘲熱諷、孤立、欺負和排斥,於是杭特為了孩子下定決心,向麻州波士頓市的布萊根婦女醫院提出了換臉的手術申請,經醫院批准後,靜待合適的捐贈者,2011年(事故發生的10年後),31歲杭特等到了一位逝世男性捐贈的匹配新臉,當天手術動員了約30名醫生,分成兩組,一組醫生在杭特的臉上進行手術,而另一組則是取下捐贈者的臉,兩組都不能出錯,當然接上去要比取下來更加困難。手術總共花了16個多小時,其中涉及血管顯微手術,必須將兩條主要動脈連接到新的臉上,同時接好靜脈和微血管,藉以提供血液讓臉部存活,另外,也必須進行神經顯微手術,這樣日後才能有面部表情、說話、咀嚼和眨眼的種種功能,同時間也必須處理鼻子、鬍鬚、眉毛和嘴巴的所有軟組織和軟骨,並利用鋼片和螺釘將骨頭連接起來,最後才進行閉合手術。手術完成後,杭特被安置在外科重症加護病房(SICU)內,大約一週後,再轉入移植專科病房照護,術後臉部會產生腫脹(見圖3),杭特花了近五個月的時間才消腫,這時,面部特徵會逐漸顯現出來,但此時此刻,他已經變成了一個留著滿臉濃密鬍鬚的另外一個人,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見圖4)。術後,杭特需要接受復健治療,藉以改善言語、微笑、飲食、眨眼和情緒的表達,而換臉手術和器官移植一樣,是有風險的,因為身體可能拒絕新臉孔作為異物,也就是排斥作用,因此需要終生服用抗排斥藥。對於臉部移植,排斥反應的表現可能為斑點狀或斑片狀皮疹,可以出現在臉上的任何地方,通常是無痛的,由於排斥幾乎總是首先出現在皮膚上,因此醫生鼓勵患者及其護理人員仔細觀察症狀並向醫生報告,也由於臉部排斥的跡象很容易被監測到,所以能夠執行早期的醫療干預。因此,只要患者遵循醫囑,並確實服用免疫抑制劑,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臉部移植會失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多學科成人顱骨成形術中心的聯合主任戈登醫生(Chad Gordon)說道,換臉手術初期最重要的是面部、骨骼和牙齒是否能夠存活,並且不會排斥,但這並不意味著患者就能在日後,毫無問題地咀嚼,為了確保最佳咀嚼功能,口腔外科醫生通常必須再次修改大多數面部-頜-牙齒的移植,但戈登的目標是通過電腦輔助計算和影像模擬系統來改善這種情況,以便在手術前和手術期間就能精準地計算出患者下巴和牙齒的相對位置與角度,以便日後發揮最佳咀嚼功能,期待一次性完成手術,不用再做修正。杭特先生在接受訪問時說道,接受臉部移植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決定,把車禍事故完全忘掉,並開始新的人生。但令他驚奇的是,竟然可以長出屬於捐贈者的鬍鬚,相當神奇!杭特目前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一家人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我們在台灣遙遠的祝福他,也同時讚嘆醫學進步的快速和神奇。【註1】換臉手術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嚴格的篩選過程、詳細的手術準備、16 小時或更長時間的手術、神經再生、物理治療且患者須終生服用免疫抑制劑。
-
2022-04-14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漁家子卻不能碰海鮮!童罹患罕病威爾森氏症換肝獲重生
高雄蔡小弟家裏從事水產加工,從小就喜歡新鮮現流的海產,過去三年卻因為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威爾森氏症」,肝臟無法代謝飲食中攝取的銅,必須限制改採低銅飲食,海鮮只能看不能吃。高醫跨領域團隊包括兒童胃腸肝膽科、兒童骨科、移植外科、以及罕見疾病照護諮詢中心共同努力,順利控制病情,去年完成換肝手術,終於可以再享受海鮮美味。高醫小兒部兒童胃腸肝膽科、小兒一般科主任施相宏表示,蔡小弟在10歲那年開始感覺下肢雙側膝蓋、腳踝會輪流疼痛,關節檢查卻沒有出現局部紅腫熱的發炎現象。但膝外翻逐漸明顯,影響走路姿勢,就醫抽血檢驗顯示血小板值低下,只有6萬5千(正常在15萬以上);肝功能指數輕微上升,GOT, GPT大約在70~80(正常在40以下)。因為家族有B、C型肝炎病史,男童也到診所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竟然發現已經有肝硬化現象。蔡小弟抽血排除B、C型肝炎病毒感染,也沒有血液和免疫風濕疾病,照會兒童肝膽胃腸科,超音波證實肝臟有輕度小結節硬化及脾腫大,且合併白蛋白下降、凝血功能延長等早期肝硬化病徵,高度懷疑是「威爾森氏症」。立刻照會眼科檢查證實有角膜周緣銅沉積的「凱佛二氏環」,血漿銅藍蛋白極低,並收集24小時尿銅量高達374微克(正常值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肝癌人數逐年降 晚期患者次世代基因定序找治療機會
肝癌是國內前四大癌症中,罹患人數唯一逐年下降的癌症;原因在於8成患者都由慢性肝炎引起,在篩檢政策及治療效果都不錯的情形下,肝癌患者逐年減少。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癌症防治中心主任林宗哲指出,晚期患者仍可能面臨抗藥性問題,或許可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到合適的治療機會。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這四大癌症,每年都至少各自奪走一萬多人性命。林宗哲指出,這四大萬人癌症中,只有肝癌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預估在未來廿年,肝癌的致病因子會從B、C肝等慢性肝炎,改成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代謝症候群。曾經是國病的肝病在篩檢上有國家政策支持,45歲以上民眾一生中有一次可以檢測是否是B、C型肝炎帶原者,所有新生兒也一律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因此經由母子垂直感染的比率從早年的30%降至15%。肝病三部曲是從慢性肝炎經過肝硬化到肝癌,每年肝病相關死亡的個案約1萬3千多人,其中肝硬化約5千人,肝癌約8千人。林宗哲指出,預防肝癌發生得從源頭開始,把慢性肝炎患者找出來後進行治療,是預防肝癌最效的方式,尤其目前B、C肝炎的治療效果很好,尤其慢性C肝炎是可以治癒的疾病。不過,民眾若是B肝的帶原者,則需要每3至6個月進行肝功能及胎兒蛋白檢查,每3至12個月得進行超音波檢查,就是希望定期檢查能早期治療。林宗哲指出,肝癌的治療經過20年的努力,治療處方已有12種以上,但是對於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療上仍會面臨挑戰。以前這些患者平均只有4個月的存活期,現在有標靶藥治療,能延長到6個月;另外,免疫治療也讓晚期患者存活率提升至2年。另外,晚期肝癌患者還可能面臨抗藥性問題,這時或許可藉由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可以配對成功的藥物。林宗哲解釋,人有指紋,腫瘤也有指紋,以前要找出基因突變,得一次驗一個,但腫瘤檢體驗沒幾次就沒有了,而次世代基因定序是一次可以檢測幾百個基因,是精準的對症下藥,但肝癌不若肺癌有那麼多的生物標記可以檢測分類,但對於已有抗藥性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或許可以找出蛛絲馬跡協助治療。
-
2022-04-10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定期接受癌症篩檢 避免成為癌症候選人
衛福部長期推動乳癌、子宮頸癌、結腸直腸癌、口腔癌以及B、C型肝炎等四癌癌症篩檢。新冠疫情爆發前,平均每年超過500萬人次接受篩檢,但疫情爆發後,人數明顯減少,109年、110年接受成人篩檢人次減少兩成多,衛福部位國健署長吳昭軍憂心表示,「等到疫情結束後,可能成為癌症高峰期。」吳昭軍出席「2022年癌症高峰論壇」,以「從預防篩檢到早期發現癌症」發表專題演說,他表示,癌症連續39年位居國人死因排行之首,近幾年來,每年癌症死亡人數超過5萬,每年約12萬2000多人罹癌,108年平均每4分20秒1人罹癌。癌症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如何避免成為癌症候選人?吳昭軍表示,應從預防端做起,戒菸酒檳榔,養成運動習慣,維持健康飲食,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吳昭軍表示,雖然癌症發生率逐年上升,但癌症死亡率卻是連續九年下降,這與公費成人四癌篩檢有關,「透過癌症篩檢,可提早確診、治療,大幅降低癌症死亡率。」吳昭軍表示,以乳癌為例,調查顯示,每兩年一次乳癌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30歲以上女性每三年一次抹片檢查,可以降低70%子宮頸癌死亡率。在大腸癌方面,50-75歲民眾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則可以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至於口腔癌,高風險男性族群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則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率。吳昭軍說,成人四癌篩檢實施多年,預防癌症成效顯著,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平均每年超過500萬人次接受篩檢,但這兩年來,許多人擔心染疫,而不敢到院檢查。此外,部分醫院降低醫療能量,也減少民眾篩檢的可近性。吳昭軍表示,與108年相較,109年、110年接受四癌篩檢人次減少兩成多,大約減少近100萬人,令人擔憂,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可能爆發癌症高峰期,新增癌症人數恐明顯增加。國健署統計,在110年,透過四癌成人篩檢,仍發現4.6萬名癌前病變個案,8100多名癌症患者。但因癌篩總人數減少,應有許多癌前病變及癌症病友並未被發現。吳昭軍提醒,原本女性乳癌發生率攀升速度最快,每10萬人口標準化發生率達81,遠高於第2名大腸直腸癌的42.9 ,平均每年新增近1萬5000名乳癌個案。他提醒女性,務必提高警覺,接受篩檢,如有異狀,接受進一步診斷及治療。有鑑於癌症對於人類健康威脅,世界衛生組織擬定「25 by 25」,希望到了2025年,全球癌症過早死亡機率可以降低 25%,以台灣來說,2010國人癌症過早死亡機率7.97%,期盼 2025時,降至5.98%。吳昭軍列出八大致癌因子預防重點:1.戒除菸、檳、酒2.肥胖防治3.促進健康飲食4.提升運動5.疫苗注射:B型肝炎、HPV疫苗6.避免接觸空汙及其他化學致癌物7.避免接觸輻射線8.感染性疾病防治:B、C 肝炎、胃幽門螺旋菌為此,國健署積極推動「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國中女生HPV疫苗接種」、「提供終身一次B、C型肝炎篩檢」、「多元篩檢服務」、「多元戒菸服務及可近性戒檳衛教服務」、「推動國人身體活動策略」、「推廣四癌症篩檢」等。在運動方面,鼓勵民眾落實生活化運動,隨時隨地找時間運動,調查發現,愈來愈多民眾養成運動習慣,教育部2021年「運動現況調查」發現,13歲以上規律運動人口,由2009年 24.4%上升至2021年33.9%。
-
2022-04-0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盍各言爾「痔」 便血知真相?
子曰:「盍各言爾志(「痔」)?」幾千年前,孔子與學生的對話,由今日醫學眼光來看,還真有其意義。用現代白話文說:「各位同學,來談談你們自己的痔瘡吧!」俗語說:「十人九痔」,凡是站立而行的動物,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就容易有痔瘡之苦。狗貓等動物,四腳著地,肛門與嘴巴同處一個水平面,自然不容易有痔瘡出現。痔瘡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大便帶血,尤其有便祕,大便又粗又硬,常常造成肛門口(尤其是痔瘡)破裂出血。現代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久坐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要沒有痔瘡也難。因此,大便出血,第一個診斷是痔瘡,但這一、二十年來,下這個診斷要很小心了。真相是:也許是飲食西化,肉食者多,也許是其他因素,而且對國人大便有血第一個要考慮的原因是是否得了大腸癌。近年來,大腸癌是台灣所有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大腸癌發現得早與否,影響預後很大。大腸癌發現得早,及早切除,預後很好。但如果發現得晚,轉移到肝臟或其他器官,就很難根治了,病人要接受化療很辛苦,與癌症抗爭,與死神拚搏。幾十年前陶聲洋部長、近年來豬哥亮等人均因大腸癌過世。早期發現大腸癌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做大腸鏡檢查,但要清腸,要把管子由肛門插進去,在以前沒有全身麻醉的年代,病人叫苦連天,許多人視為畏途。近年來無痛麻醉發達,一覺醒來已經完成檢查,只是檢查前三天要吃低渣飲食,仍然不便。大便潛血檢查或抽血檢驗CEA(癌胚胎抗原)如果陽性,就一定非做大腸鏡不可,但如果陰性,也不能排除沒有大腸癌。古代西遊記中,孫悟空變成一隻蒼蠅跑到牛魔王肚子中作弄一番,證明自古以來人類就有這個想像能力,幾千年後隨著科技的發展,才有辦法實現,只是目前方法仍然不太理想。不管如何,將古聖先賢的書以現代醫學眼光重新審視一番,不僅可以在疫情緊繃之中,讓人輕鬆一下,同時也寓教於樂,了解不長眼睛的癌症,才不會顧此失彼。便便有血,以為是痔瘡出血而不注意,等到大腸癌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才去求醫,通常都是末期,要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4-09 癌症.肝癌
B肝阿公驗出早期肝癌 「電燒」殺死癌細胞效果佳
77歲陳姓阿公今年初在南投醫院檢查,發現肝臟有顆2公分腫瘤,確診為早期肝癌,經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以俗稱「電燒」的無線射頻燒灼術,透過超音波導引定位,將電極探針插入肝臟腫瘤,利用熱能殺死癌細胞, 阿公治療狀況良好,已順利出院。黃耀光說,肝癌早期未必會有疼痛等明顯症狀,一般發現時通常已是中晚期,針對中晚期的病患,無法手術切除,化療也不會有顯著療效,甚至昂貴的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治療對延長病患生命,也相當有限。陳姓病患是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機率隨著發炎及肝臟纖維化程度,是一般人5至100倍,B型肝癌發展至肝硬化患者5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可達20%,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至20倍,發展至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發生率約3%。還好陳姓病患定期追蹤,才能在肝癌早期及時發現, 黃耀光醫師建議B型及C型肝炎患者、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黃耀光醫師也表示,針對早期的患者,可以手術、電燒等方式根除治療,有機會治癒疾病。而與傳統手術相比,無線射頻燒灼術傷口小、恢復較快,對早期肝癌治療效果好。
-
2022-04-0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怎麼我的醫師走了?」醫師替病人看病,忘了自己也會生病!任何人都要顧好自身健康
門診掛號櫃台前。女病人:「小姐,我的命怎麼那麼苦啊!」櫃台服務人員:「怎麼了?」小姐安慰她。女病人:「怎麼我要看的醫生都走了?」「前一陣子在別家醫院看了十幾年的醫師才走沒多久,怎麼你們這位醫師看沒幾次就走了?」服務人員:「喔!可以幫妳掛別的醫師啊!」女病人:「可是他明明還那麼年輕,怎麼就走了呢?出什麼意外嗎?」服務人員:「他沒出什麼意外,人還好好的啊!」女病人:「你們不是說他走了嗎?」服務人員:「他是去別的地方服務病人啊!」醫病之間有溫度,跟冷冰冰的某些行業不一樣。病人感嘆命苦,是不是也為醫師叫屈?事實上,醫師某方面很像消防隊員,常要奮不顧身照顧病人,近20年前的SARS及這次的COVID-19疫情,都有醫護人員因照顧病人而喪生。事實上,醫師常看病人,忘了自己也會生病。有一次,一位老醫師對病人說:「先生,你臉色那麼不好,幫你驗一下血液。」病人反看醫師一眼:「醫師,你比我更蒼白啊!」醫師趕緊自己抽血檢查,才發現是得了白血病,不到半年就往生了。癌症是不長眼睛的,任何人都可能得癌症,尤其有些癌症有高危險群,例如家中有肺癌者,則家人得肺癌的風險增高;家中有人得肝癌,自己得肝癌的風險也高;家中有人得大腸癌,自己得大腸癌的風險高。面對這些癌症,都可以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只是醫師常忘了自己也會生病,而不去檢查。因此,年紀不大的醫師得癌症末期,時有所聞,常令人感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除了癌症會逼人於死外,醫師會突然走的原因大概是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兩者的原因是類似的,例如有高血壓、高血脂,飲食油膩,醫師壓力又大,就可能會心律不整或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突然倒地不起。多年前某位外科醫師就是在開刀房突然倒地不起不省人事,經檢查才發現是高血壓引起腦出血,高血壓又未好好吃藥所致。還有一位白白胖胖很可愛的醫師,突然有一天被發現在某學校操場倒地不省人事,送到某醫院急診處,值班的醫師才發現這不是某某科的XX教授嗎?可惜為時已晚,已回天乏術了。因此,不管什麼行業,尤其工作忙碌的族群,一定要記住「怎麼我的醫師走了?」這句話,見彼思己,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才是自己及家庭之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3-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肝臟警報系統不足 有檢查有平安
外科門診。醫師:「你這應該開刀。」醫師看著電腦螢幕繼續說:「可以開刀,風險很低。」病人老婆:「可不可以開刀,應該看著病人的臉色,不是低頭看病歷!」原來病人聽到開刀兩個字,早已臉色蒼白,快要昏厥過去了。病人有B型肝炎,長期定期追蹤,最近兩年疫情期間未再看診,想不到隔了兩年,肝臟超音波一照,竟然發現了一顆5公分大的腫瘤。病人太太說:「他很注重飲食,也經常運動,也不吃偏方草藥,目前也能照吃照喝,體力也很好,怎麼還會長出肝癌來呢?而且已經5公分了!他肝功能不是一直很正常嗎?」B型肝炎可怕的地方就在於此,感染之後有一些人自己產生抗體,有15%左右B型肝炎病毒一直留在血液成為帶原者,肝功能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成為慢性肝炎,再變成肝硬化,再發生肝癌。有一些人不經過肝硬化階段,直接發生肝癌。也有一些人肝指數正常,超音波也正常,醫學上稱為健康帶原者,這些人常常會掉以輕心,因為身體沒感覺,抽血沒異常,但因人體的警報系統不靈敏,不像有地震了,手機就會發出警訊,因為人為的設計,地震時搖動了地表,偵測器再觸動了人為設計好的線路,引發警報,傳到個人手機。地震不能防範,只能發警報提醒大家的注意,肝臟的警報系統有肚子痛、黃疸、體重減輕,但都不是好的警報系統,只能靠定期抽血及超音波檢查,才能發現肝臟內冒出的肝腫瘤。古諺有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用在人體健康的防護上亦是如此,了解人體先天警報系統的不足,用現代進步的科技如抽血及各種影像檢查,定期查勘一番,才能避免不幸。有檢查有平安,也才不會發現腫瘤的時候,要求醫師要看著你的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3-2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丘丘合唱團邱晨病逝/肝硬化無聲無息 等到出現這些症狀就晚了
【2022/03/25編註】「就在今夜」丘丘合唱團團長兼吉他手邱晨(邱憲榮)傳出昨天(24日)下午因肝硬化病逝台中沙鹿光田醫院,享壽72歲。你有B型肝炎帶原嗎? 醫師提醒要定期追蹤,可別等到肝硬化出現症狀才發現。一名45歲男子,B型肝炎帶原超過20年,因為工作繁忙,所以沒有定期追蹤,最近感到容易疲倦、食慾不好、皮膚變黃及腹脹,到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消化科就診,經胃腸肝膽科湯昇曄醫師抽血檢查後發現肝指數及總膽紅素升高,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有肝硬化、脾臟腫大及腹水,最後診斷為肝硬化併肝功能代償不全。經投與口服抗病毒藥治療B型肝炎後,肝指數回到正常範圍,總膽紅素下降,腹水也逐漸消失,現在在門診定期追蹤及服藥,有作肝移植的評估,暫時沒有接受緊急肝移植的需要。湯昇曄說,肝臟的位置在右上腹部,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及重要的器官,肝臟的功能包括製造膽汁、合成養分(醣類、脂肪及蛋白質)、酒精、藥物及毒素的代謝,而肝硬化是代表肝臟組織有後期、嚴重的纖維化,造成肝功能受到不可逆的傷害。肝硬化會增加肝癌的發生率,一旦有肝癌的產生,治療的困難度會增加,病患的生命也可能會受到威脅。湯昇曄表示,早期的肝硬化通常不會有明顯的變化,隨著肝功能的惡化,會逐漸進展到肝功能代償不全,而開始出現疲勞、皮膚變黃、茶色尿、腹水、容易瘀青、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狀,一旦進展到末期的肝硬化,就只有肝臟移植才能有效的治癒疾病。湯昇曄強調,治療肝硬化的重點是早期發現及確定病因,並針對造成肝硬化的慢性肝病去治療,B型肝炎、C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病是造成肝硬化的常見原因,目前B型肝炎及C型肝炎也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控制或治癒疾病。而飲酒過量的患者如果可以配合接受藥物及非藥物的治療,而成功戒酒,肝功能大多能穩定或恢復,因為早期肝硬化不易察覺,所有慢性肝病的患者都應該要定期追蹤檢查,以期能早期診斷及治療。(原文發行時間:2018/03/28)
-
2022-03-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單純看病也會惹上黑道?不管哪一道每年都要做腹部超音波,才可提早發現及治療
門診一開始,進來了好幾位彪形大漢。「醫師,麻煩加個號碼好嗎?」不大像以前的警總,但像×道社會的老大,身上還有刺青呢!我心裡捏了一把冷汗:「單純看病也會惹上黑道?」「我家老大在外體檢發現肝臟有一顆大腫瘤!」這些「家屬」一臉緊張的說。看這些弟子對老大那麼畢恭畢敬,由衷關心老大的健康,不僅佩服,也滿感動,雖然心跳一直慢不下來。我看了他在外面做的超音波,肝臟是有一顆八公分大的腫瘤,加上抽血有B型肝炎,難怪大家會緊張。我再把他衣服掀開看肚子,幫他又做了一次超音波,包膜好好的,腫瘤外有白白的一圈,比較像血管瘤,我幫他安排了腹部電腦斷層。一周後,電腦斷層出來了,我在「老大」及「家屬」前仔細看了片子,一眼看著片子,一眼真誠的看著他們:「大概百分之九十是良性血管瘤,三個月再來做超音波檢查即可。」突然間,整個診間氣氛輕鬆了下來,大哥及「家屬」欣喜望外,一再感謝,臨走前拿出了一張有手機的名片給我:「×醫師,這個電話你好好保存著,有任何人找你麻煩,任何時間都可以打給我!」我楞了一下,趕緊謝謝,望著他們遠去:「盜亦有道,何況是道上的兄弟!」見識到了大哥的領導能力與兄弟之情,人性有感恩報答的善念,古語說:「人性本善」大概是這個意思。碰到別人得癌症,很多人心中總會有「還好我沒有」或「還好不是我親人」之念頭。事實上,見彼思己,肝癌是不長眼睛的,40歲以上的國人80%以上都感染過B型肝炎,其中雖然有2╱3的人自己產生了抗體,但肝臟幾乎被B肝病毒糟蹋過,好似整個烏克蘭幾乎都遭受俄軍的空襲轟炸一樣,轟炸的建築物可以再修復,但被荼毒的肝臟即使肝指數恢復正常,但可能已經纖維化或肝硬化,或者看似正常但在顯微鏡下還是有少許變化,這些變化可能就是日後發生肝癌之因。因此,凡我國人不論是正道、白道、空手道,或是黑道,每年一定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萬一肝臟長了腫瘤,才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也不會讓幫你看診的醫師心驚膽跳,內心忐忑不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3-15 癌症.其他癌症
62歲B肝帶原者追蹤發現肝細胞癌 手術切除恢復佳
62歲謝姓男子是B型肝炎帶原者,定期於衛福部苗栗醫院肝膽腸胃科門診追蹤肝功能、血中胎兒蛋白檢測、腹部超音波檢查及影像學等檢查,上個月回診追蹤檢查時,發現肝臟影像學異常,會診外科並確診為肝細胞癌,病患經醫師詳細解說後,施行肝部分切除手術,目前術後恢復良好,已出院返家休養。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高浩偉表示,肝細胞癌又稱肝癌,是最常見的肝臟原發性惡性腫瘤。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指出,肝癌在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中排名第4,主要成因最常見是病毒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因此肝炎防治對肝癌預防相當重要 。高浩偉指出,早期肝癌因腫瘤小,基本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肝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如果等到有顯著徵兆,像皮膚變黃、腹痛、食慾不振、產生腹水或肝功能異常時,往往已是較後期的肝癌。肝炎帶原者無論是否有肝硬化,罹患肝癌風險比一般人高許多,國民健康署為強化肝癌防治,45至79歲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提供終身1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以守護肝臟健康。治療肝癌最有效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肝腫瘤,不要有任何癌細胞殘留,達到腫瘤廓清為主要目的,但有些情況如肝外轉移、嚴重肝硬化或侵犯大血管都不適合外科手術治療,需採其他醫療處置。高浩偉強調,肝癌治療後的定期追蹤極重要,目的是預防肝癌再復發,每3至6個月定期回診抽血追蹤肝功能指數、胎兒球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懷疑復發可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提醒民眾,自己或是親友是B、C肝帶原者,應鼓勵對抗病毒治療,一旦確診肝癌應充份與醫師配合,積極接受正規醫療,不要誤信偏方,尋求民俗療法,錯失治療黃金時期。
-
2022-03-13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
現代人飲食充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30至50人有脂肪肝,但症狀輕微者居多。一旦發現有脂肪肝,從飲食調整、運動、減輕體重做起,才是降低脂肪肝威脅的不二法門。Q 瘦子脂肪少,不會有脂肪肝?脂肪肝的產生,是因身體會將熱量轉成脂肪,肝臟本身除了有工廠功能(排毒),也是倉庫,貨品(脂肪)太多會堆積在肝臟中,一旦堆積太多造成肝細胞腫脹,就可能引起發炎。40歲起身體新陳代謝減緩,如果吃得多又運動不足,就會增加脂肪肝發生機會。即使外觀偏瘦的人,若身體肌肉量少、脂肪比例較高,還是可能出現脂肪肝。另外,平時攝取過多油炸類、含糖飲料的孩童也可能出現脂肪肝。邱毅群在臨床上觀察到,曾有一名男性BMI在正常值22,平時沒喝酒,也無B、C型肝炎,肝指數(GOT/GPT)卻達50,已有輕微肝炎症狀。Q 脂肪肝會有症狀嗎?「發現脂肪肝其實也不用太緊張。」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Q 脂肪肝最後會導致肝癌嗎?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Q 驗血時GOT╱GPT正常,就表示肝功能沒有問題?還是需要加做其他檢查?想檢查自己是否有脂肪肝,只要抽血、照超音波即可。超音波可檢查肝臟有無脂肪肝情形,抽血則是檢查三酸甘油脂、血糖、膽固醇、血脂、肝指數等,如果指數過高,首先了解成因再做進一步治療。如果家中有糖尿病、高血脂病史,或是自己有肥胖問題,也建議進一步做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脂肪肝。脂肪肝患者中,只有十分之一肝指數(GOT/GPT)會升高,因此很多人即使有脂肪肝,但肝指數卻正常,臨床上就有肝癌患者肝指數正常的案例。因此針對高風險族群,如B、C型肝炎帶原者、有飲酒習慣或是脂肪肝較嚴重的民眾要定期追蹤,除了超音波、驗血,還會再驗「胎兒蛋白」,確認有無肝癌跡象、有無看到腫瘤等。每次看完診,醫師也會約固定時間回診,B肝或C肝大概每半年回診一次,脂肪肝較輕微者則是一年。Q 胎兒蛋白指數升高代表什麼意義?絕大部分的肝癌都會在做超音波時發現,而胎兒蛋白專門用在監測肝癌,只要肝癌發生,胎兒蛋白就會上升。此外,女性懷孕時胎兒蛋白也會上升,所以當胎兒蛋白升高時,排除懷孕可能後,就可能是肝癌。建議女性懷孕期間,可先了解是否為高風險族群,定期以超音波檢查。Q 脂肪肝有藥物可以治療嗎?可以靠改變生活飲食逆轉嗎?如果出現脂肪肝,要檢查成因對症下藥,若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就用藥物降膽固醇;若是喝酒造成的就要戒酒;若是單純肥胖,醫師就會建議從體重控制開始,只要減少幾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降很多,有機會讓脂肪肝從重度到輕度、輕度到沒有,肝指數也能恢復正常。想改善脂肪肝,還是要從改善飲食、加強運動做起。大部分藥物對脂肪肝沒有確切幫助,有些保肝藥物也只是讓肝指數稍微恢復正常,治標不治本。其實只要能減重5公斤,就能發現肝指數明顯下降,每次回診發現肝指數下降,對患者都是正面回饋、增強減重信心。如果BMI在35以上,可能需借助減肥門診等方式。Q 黃麴毒素對肝臟傷害大,哪些食物含有黃麴毒素?黃麴毒素是致癌物質,因豆類、五穀類、咖啡保存不當,內部潮濕讓黃麴黴菌生長,進而產生黃麴毒素,它的特點需達攝氏280度以上才能被破壞,因此感染黃麴毒素的食物,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消除。食物從胃腸道吸收後,到肝臟做第一次代謝及分解,肝臟只能承受黃麴毒素的攻擊,可能造成肝指數上升進而引起肝癌。食物一定要保存在乾燥、不潮濕的地方密封好,如果一包花生內已經有1、2顆發霉,可能菌絲已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肆意生長。民眾平時喝的咖啡豆、咖啡粉也一樣,建議在食物保存期限內放進密封罐保存,並且冰進濕度、溫度相對較低的冰箱內,是最為保險的做法。另外,食物反覆解凍也可能增加細菌滋生風險,不得不慎。諮詢/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
-
2022-03-13 新聞.元氣新聞
肝基會重啟腹超計畫 頭份共篩183人有9人異常
肝病防治基金會去年三月起推動「全民十年腹超」計畫,聯合北中南十二家醫院及醫師,免費替民眾照腹部超音波,但去年遇上疫情升溫暫停篩檢,今天於苗栗縣頭份市重啟計畫,上午總計替183位30歲以上中低收入戶、特殊族群民眾檢查,發現九人有異常現象,將協助後續就醫治療。昨天活動參與者包括苗栗縣長徐耀昌、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台灣人壽桃竹苗第二區域中心經理巫惠君、光田綜合醫院院長李炳賢及藝人兵家綺等。徐耀昌指出,這次活動中,只要在血液中驗出C肝病毒,經過醫師評估就可使用健保口服藥進行治療,希望鄉親們把握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降低肝炎傳播機會及肝硬化、肝癌風險。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肝基會於去年3月11日在肝基會推動「你今年超了沒?腹超十年計畫」為弱勢及勞動朋友腹超篩檢展開起跑,同時呼籲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此次最度集結社會企業的愛心,為苗栗頭份地區的中低收入戶民眾做免費肝病抽血篩檢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希望藉由保肝篩檢活動,能及早引導患者到醫院定期追蹤檢查,搶在肝癌來臨之前建立防護。民視藝人兵家綺表示,前一陣子拍戲時 ,明明休息夠了 ,卻覺得很累、疲倦,因此安排全身健檢。結果發現甲狀腺有結節腫,做了穿刺,有肝囊腫,雖然是良性變化,又發現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多項紅字,有了警訊,便開始乖乖的定期追蹤檢查。她用自身經驗呼籲大家,健康絕不能憑感覺或找任何忙碌做藉口不去檢查,早期發現,才能關心自己健康。肝基會指出,肝癌發展通常是漸進式的,從「慢性發炎」、「纖維化」、「肝硬化」,到最後才會出現「腫瘤」。根據台大教授、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研究,肝癌體積倍增時間的中位數是112天,最快29天;若換算成直徑,大概從1公分變成1.3公分,也就是說肝癌平均長大一倍的時間約需4個月。肝硬化患者應每隔3到6個月,無肝硬化者每6到12個月追蹤,按此頻率,就算發現肝癌,腫瘤通常不超過3公分,都還來得及根除治療。肝基會說明,參加此次免費保肝篩檢活動的受檢者,兩周後寄發報告,篩檢異常者若有需要,後續肝基會將協助至醫療院所追蹤及治療。
-
2022-03-12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父母的健康不能等!做好二老健康照護比買保險好
大陸女士擇偶條件:「有車有房,父母雙亡!」台灣女士擇偶條件:「有車有房,公婆健壯!」雖是順口溜,卻也道出了兩岸文化的差異,以及現實生活中年輕人成家立業的心聲。人的繁殖方式,不像雞或鴨,小雞或小鴨由蛋中破殼而出就可以獨立覓食,不需人侍候,不需上幼稚園、不需上小學乃至更高學府,也不需花父母親的存款,母親身材也不會因懷孕生子而受影響。在人類繁殖模式及客觀環境不可能改變的條件之下,讓年輕人可以順利成家立業,然後生生不息傳宗接代是現代社會中重要的課題。父母或公婆健在,可幫年輕人帶小孩,是年輕夫婦最大的福報,但總有一天父母會逐漸老去,健康逐漸出現警訊,因此聰明的子女就應該未雨綢繆將他們的健康好好列管,否則等到有症狀出來才帶他們去求醫,此時花費的心力就難估計了。人到了五、六十歲以後,會逐漸出現一些慢性病,大都與上一代遺傳有關,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大都在此時發病,如果有了這些慢性病不及時控制,一、二十年或二、三十年之後,可能會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腦血管疾病,甚至變成植物人或半身不遂或坐輪椅或臥床不起,此時就需要極大的人力來協助,甚至可能因為子女遠走高飛在異鄉,或久病無孝子,老父老母在安養院或在醫院中由外勞照顧,苟延殘喘,度過餘生。中年以上另一危機是許多癌症慢慢浮出水面,例如老爸老媽如果有B、C肝未定期追蹤,就可能有一天長了肝癌而不自知,等到症狀明顯才求醫就後悔莫及。近年來,大腸癌發生率逐年爬升,老人家又常便祕,因此容易以為症狀是理所當然,而錯過了治療的契機。此外,近年的新興國病──肺癌,來無影去無蹤,如果有肺癌家族史或抽菸史,也最好安排他們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除了定期幫父母安排抽血、驗尿、驗血糖、血中癌症標記、血球指數,也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可以檢查一下肝臟、腎臟、胰臟、膽囊是否有異常。定期做胸部X光、心電圖,看心臟好不好,動脈硬化厲不厲害,都是保健的基本功。總之,花一點心力幫老爸老媽做好健康照護,其效益一定比買保險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要平時幫老爸老媽及早做健康防護的金鐘罩,定期檢查,年輕的一輩才能好好奮鬥,不會有後顧之憂,將來也才不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嘆。●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3-0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愛吃燒烤、喝酒,易引起食道癌! 避免飲食不良習慣,才是永保食道健康的長壽之道
門診年輕女士,主訴胸口灼熱,「早上起來喉嚨有痰,咳嗽。」「有喝咖啡嗎?」「有,沒喝咖啡沒精神!」是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症狀。「你咖啡少喝,先戒。」「晚上睡前不要吃東西。」「晚上睡覺上半身墊高一點。」我告訴她注意事項,同時開了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給她。第二周回診。她說:「有進步,但早上起床仍然喉頭不舒服!」「我告訴妳的都有做到嗎?」她說:「都有做了,但有一點老公不同意。」「哪一點?」「我老公說,睡覺時要墊下半身,不是墊上半身!」她一臉通紅的說,難怪胃食道逆流不會改善。正常人在胃與食道交界有一個括約肌,好像腰有一個腰帶讓褲子束緊一樣,這個地方稱為賁門,可防止胃酸逆流到食道內。正常人直立時,水往低處流,胃酸不容易往上流到食道,不會使食道灼傷。但睡覺平躺時,如果這個括約肌鬆了,胃裡面的胃酸就可能逆流到食道內,像海水倒灌,使食道灼傷,病人會胸口痛,甚至流到喉頭,引起聲帶發炎、喉頭發炎造成咳嗽。有人先天括約肌較鬆,胃酸就容易逆流,或咖啡、茶喝多了,胃酸一直分泌,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也就不容易改善。就醫學觀點而言,師父打坐、打禪都要坐著,甚至圓寂的時候也要坐著,是有道理的,因為胃酸比較不會逆流到食道,保護食道的健康。胃酸在胃裡面不會把胃灼傷,因為胃表面有一層黏膜保護,但食道沒有這層黏膜,受到胃酸灼傷會引起食道發炎,久而久之了就會發炎變性甚至引發食道癌,就是這個道理。有人愛吃燒烤或嗜愛杯中物,前者對食道是熱的灼傷,後者是酒精灼傷,都容易引起食道癌,不可不慎。小時候常聽長輩說吃完飯要起來走動,不要躺著,現在以醫學眼光來看倒是有其道理。總而言之,人體要長治久安,長壽健康,就要符合中庸之道,少碰傷害食道之物。咖啡、茶刺激胃酸分泌,杯中物灼傷食道,燒烤食物燒傷食道,都會殘害食道造成日後發生食道癌的因素。俗語說:「盜亦有道。」換成醫學來說,「道」亦有「道」,就是保護食道也有其道理,參考師父古人的養生之道,符合中庸之道,避免現代文明殘害食道之不良習慣,才能永保食道健康,也是長壽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3-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消除C肝 近8萬人未用藥
台灣有32萬C肝病人需治療,政府希望2025年底前讓25萬病人接受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達成世界衛生組織的根除目標,目前已達標一半。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提醒,台灣有13.3萬人曾感染C肝尚未確認是否還帶病毒,根據60%陽性率推估,近8萬名C肝病人尚未接受治療。如果接到衛生單位的通知,或查閱健康存摺看到有C肝陽性結果,應盡速開始接受治療,以遠離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連恆榮表示,截至去年底為止,有13.5萬人檢測發現有C肝抗體,但只有2600人有去驗病毒量或接受治療,尚有13.3萬人還沒進一步確認體內是否仍帶有病毒。C肝抗體陽性者,後續檢驗病毒量陽性比率約六成,若帶有病毒,就需要治療,推估13.3萬人當中,可能還有8萬人需治療而未治療。連恆榮提醒,過去曾經檢測C肝抗體陽性的民眾,一定要記得去檢驗病毒量,如果接到衛生單位或醫院的通知或提醒,應盡速安排檢查,如果忘記自己是否曾經檢驗,可查閱「健康存摺」,可看到三年內的成人健檢及其他檢驗結果。連恆榮指出,去年底確認符合使用C肝新藥資格者約6500人,今年1月初追蹤分析卻發現,其中竟然只有336人(5%)已接受治療,還有6164人未服藥。健保署提醒,平均每四名C肝病人就有一人會發生肝硬化,每20個肝硬化病人就有一人會肝癌,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新藥只需服用二至三個月,治癒率超過98%,治療藥費約18萬元全由健保給付。現在全國有802家院所都可開立C肝新藥處方。若不確定有無感染C肝,45至79歲民眾、40至79歲原住民有公費補助免費接受C肝篩檢,希望多利用。
-
2022-03-01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約8萬人C肝尚需治療 健保署提醒:服藥三個月治癒率98%
台灣推估有32萬C肝病人需治療,政府希望2025年底前讓25萬人接受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達成世界衛生組織的根除目標,目前已達標一半。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提醒,有13.3萬人曾感染C肝卻尚未確認是否還帶病毒,根據60%陽性率推估,近8萬名C肝病人尚未接受治療。如果接到衛生單位的通知,或查閱健康存摺看到有C肝陽性結果,都應儘速開始接受治療,已遠離日後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連恆榮表示,截至去年底為止,有13.5萬人檢測發現有C肝抗體,但只有2600人有去驗病毒量或接受治療,尚有13.3萬人還沒進一步確認體內是否仍帶有病毒。C肝抗體陽性者,後續檢驗病毒量陽性比率大約是6成,若帶有病毒,就需要治療,可推估這13.3萬人當中,可能還有8萬人需治療而未治療。連恆榮提醒,過去曾經檢測C肝抗體陽性的民眾,一定要記得去檢驗病毒量,如果接到衛生單位或醫院的通知或提醒,應儘速安排檢查,如果忘記自己是否曾經檢驗,可查閱「健康存摺」,可看到3年內的成人健檢及其他檢驗結果。另外,連恆榮指出,去年底確認符合使用C肝新藥資格者大約有6500人,今年1月初健保署追蹤分析卻發現,其中竟然只有336人(5%)已接受治療,還有6164人未服藥。健保署提醒,平均每4名C肝病人就有1人會發生肝硬化,每20個肝硬化病人就有1人會肝癌,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藥新藥只需服用2至3個月,治癒率超過98%,治療藥費約18萬元全由健保給付。現在開藥也已不限科別,更加方便,全國有802家院所都可開立C肝新藥處方。若不確定有無感染C肝,45至79歲民眾(40至79歲原住民)也有公費補助免費接受C肝篩檢,希望民眾多加利用。
-
2022-02-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什麼原因會讓好端端的人突然猝死?心臟病、心肌梗塞、腦中風... 愛要及時就醫也要及時
老公平日做事不疾不徐,有一點膝蓋痛,就診。醫師:「你這個膝蓋還可以用,不急著開刀。」病人:「醫師,你貴庚?」醫師:「我今年65歲!」病人:「你可以趕快幫我開刀嗎?」醫師:「你這個……不急。」病人堅持要及早開刀。老婆不解:「你平日不是急性子的,這次怎麼…?」老公在老婆旁咬耳朵:「他已65歲了,萬一他…」原來病人是擔心醫師老了沒體力幫他開刀,或醫師突然怎麼了,屆時求醫無門。醫師也是人,會蒙主寵召,也會突然猝死,趁幫你看診的醫師還健在的時候,好好把握契機為你的健康把關及早修護,也是人生必要的功課。什麼原因會讓一個好端端的良醫突然猝死?最常見的情況是心臟病,心肌梗塞或突然心律不整。多年前就有一位外科醫師突然倒在辦公室不省人事,發現時已氣絕多時,聽說當時正在寫健保申覆書,許多已排定開刀的病人,只好找別人代打了,正是所謂「就醫未捷醫先死,長使病人淚滿襟」。醫師會突然猝死,門診突然缺席,大多是因為醫師平日只顧照顧病人,忽略了對自己肉身的照顧。除了心臟病之外,另外一種會突然猝死之因就是腦中風。多年前有一位外科醫師在手術間突然倒了下來,原來是血壓高,未好好吃藥,加上工作勞累,天氣冷,腦血管爆裂所致。除了猝死之外,另一種醫師會長期請假或請人代診的情況是醫師自己得了嚴重的慢性病,例如醫師常當病人心理的垃圾桶,又如果自己有了憂鬱症,長期以往,再堅固的長城也會倒下來,會使醫師自己精神崩潰或走上絕路。此外,如果醫師自己也不幸得了癌症,而且是末期的癌症,除非奇蹟出現,否則再出來看診的機會就很少了,這種案例也是醫師自己不定期做體檢,癌症未能早期發現之故。總而言之,愛要及時,就醫也要及時,對照顧自己的醫師也要多予關懷他的健康,平日做好你與醫師之間人與人的連結,讓他活得又老又健康,不僅是醫師之福,也是病人自己之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24 新聞.元氣新聞
B、C肝免費篩檢 3月起擴大服務
肝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八成肝癌由B、C型肝炎造成。自3月1日起,衛福部國健署將擴大辦理B、C肝免費篩檢服務,全國近七千家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特約醫療院所均可提供服務,只要健保卡一刷,就知是否符合肝炎的免費篩檢。所有專科醫師皆可提供篩檢,估計3.4萬名醫師加入行列,提升篩檢便利性。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2030年消除C肝,我國目標2025年根除。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肝是沉默的器官,肝病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有症狀時大多已晚期,呼籲民眾一生至少接受一次B、C型肝炎篩檢。B、C肝篩檢自109年9月28日起擴大服務,提供45歲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免費一次篩檢,放寬至今篩檢人數高達140萬人,篩檢量大幅提升。根據100年至110年11月成人預防保健受檢資料顯示,B型肝炎陽性率平均為12%,C型肝炎陽性率平均為3.4%,透過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並減少致癌風險。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戴嘉言指出,慢性B、C型肝炎患者都是肝癌高風險族群,需要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現今C肝治療效果佳,治癒率高達98、99%,若要根除,最重要的是「篩檢出病人」。
-
2022-02-19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癌症不長眼,「癌王」胰臟癌通常一發現都是末期!保持定期檢查的習慣為上策
新春,老闆跟員工打氣。老闆搭著員工的肩膀說:「XX先生,景氣不好,要好好努力喔!」言下之意,有工作已經很不錯了。員工:「老闆,你也要努力喔!」「我以前也是老闆喔!」看別人容易,看自己難,在健康方面也是如此。例如最近陸續有名人因胰臟癌及頭頸癌而過世,每次看到這些新聞,通常一般人的反應除了惋惜之外,就很少再想到其他之外了。事實上,癌症是不長眼睛的,誰會「中獎」,誰也不曉得,當然有些人特別容易長某些癌症,這些人在醫學上稱為高危險群,例如有B、C肝就是肝癌的高危險群,發生肝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一百倍以上。此外,家裡有人得肺癌或長期抽菸者,是發生肺癌的高危險群。有吃檳榔習慣、愛吃燒烤食物或嗜愛杯中物者,是發生食道癌及頭頸部癌的高危險群。至於胰臟癌,目前稱為「癌王」,因為通常一發現都是末期,除非在胰臟頭部很早就堵住膽胰管引起黃疸,否則出現體重減輕、腹痛、腹脹或背痛,通常是末期,既不能手術切除,藥物治療也是療效不佳,而其發生原因也不是很清楚。頭頸癌可定期看耳鼻喉科檢查及早發現,食道癌可做內視鏡檢查及早發現,肺癌可做低劑量電腦斷層及早發現,肝癌可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至於胰臟癌,超音波檢查常常胰臟尾部看不清楚,看得出來也是太晚,比較能早期發現的工具應該是核磁共振了。近年來國人增加最多的癌症就是大腸癌了,除了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外,以前大腸有息肉或有大腸癌家族史者,就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了。新春之際,小心警惕,步步為營,保持定期檢查的習慣,才能年年虎虎生風喔!●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2-02-16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脂肪肝的危害有多大?越早患病越有機會「壞肝」
●肥胖、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易形成脂肪肝●肝機能異常或脂肪沉積,應體重控制、飲食調整●脂肪肝發生年齡不拘,成人或小孩皆可能出現 肝癌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八成機率是B、C型肝炎引起,其他兩成是與脂肪肝有關。醫師呼籲,脂肪肝除了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因素,更多與肥胖有關,民眾應做好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遠離脂肪肝的危害。十大癌症發生率 肝癌第四位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有1萬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在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慢性肝病、肝硬化位居第十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則是十大癌症死因排行第二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排行第四位,共有1萬1272人發生。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台灣非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風險因子包含脂肪肝、糖尿病與三酸甘油脂過高。衛福部肝癌及肝炎防治會委員、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表示,除了喝酒可能導致酒精性脂肪肝外,近年民眾更應關注非酒精性脂肪肝對健康的威脅。過度沉積脂肪 如「肝包油」 盧勝男指出,脂肪肝是指脂肪沉積在肝臟內,宛如製作鵝肝醬時,用管子直通鵝喉嚨,將食物塞進鵝的肝臟,讓油脂、澱粉持續堆積在肝臟中形成脂肪,養出的鵝肝比一般鵝肝大三至五倍。相對來說,人體內若過度沉積脂肪,也會囤積在肝臟中,形成「肝包油」的脂肪肝。脂肪肝的形成主要與肥胖有關,更是三高的危害之一。衛福部國健署表示,造成脂肪肝原因,包括肥胖、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等,因為脂肪肝沒有症狀,讓人難以察覺。盧勝男表示,脂肪沉積在肝臟中會引起發炎反應,漸漸形成脂肪肝炎,若多次發炎、結痂,可能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且不斷發炎下,恐進展成為肝癌。喝酒、代謝疾病 也會肝硬化非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中,除了脂肪肝外,盧勝男舉例,像喝酒、代謝性疾病或已消失病毒的B型肝炎患者,也可能導致肝硬化。另外,極少數患者是化學毒物導致肝臟受損,進而引起肝硬化。脂肪肝發生年齡不拘,成人或小孩皆可能出現。盧勝男說,過去一項針對國中生的體重調查,找出了校內幾位「小胖子」,並邀請孩子的家長到校,欲給予健康相關衛教,結果一看到家長「爸媽比小孩還胖」,老師差點沒暈倒。從小脂肪肝 長大易「壞肝」盧勝男提醒,不論肝硬化還是肝癌,病程發展多半十幾年,但如果年輕人或小孩很早就有脂肪肝,培養「壞肝」機會愈大,更早暴露於疾病風險,恐導致後續併發症提前報到。盧勝男呼籲,肝纖維化輕微程度下,還有機會「逆轉」,但嚴重肝纖維化,就很難恢復正常功能。建議肝機能異常或脂肪沉積時,應盡早做體重控制、飲食調整;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則須透過藥物控制,且改變生活型態,才能遠離脂肪肝。
-
2022-02-16 癌症.肝癌
再吃會出事!不忌口喝手搖飲患脂肪肝 醫警告恐變肝癌
40歲的汪先生從事警衛工作,因缺乏運動,近年來身形逐漸肥胖。在一次公司健康檢查的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有中度脂肪肝。經醫師詢問,才知汪先生熱愛吃精緻美食、喝手搖含糖飲料,攝取過多熱量下,不僅體重過重,更可能形成脂肪肝。醫師呼籲,脂肪肝可能演變為肝癌,在輕微脂肪肝時,民眾應做好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遠離脂肪肝。109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萬1737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3964人,肝癌為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773人。依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4位,發生人數為1萬1272人。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約8成肝癌是由B、C型肝炎所引起的,有B、C肝炎者應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但約有2成肝癌患者,並非罹患B、C肝炎,而是由其他原因如脂肪性肝炎所引起。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指出,台灣非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風險因子包含脂肪肝、糖尿病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如有上述2個以上的風險因子,需注意自身健康及維持健康體位。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等,因為脂肪肝沒有症狀,讓人難以察覺。尤其近幾年來國人生活型態改變,例如:喜好含糖飲料、高脂肪食物,以及久坐缺乏運動等,導致體重增加甚至產生脂肪肝。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盧勝男表示,脂肪肝是指脂肪沈積在肝臟內,主要與肥胖有關,更是三高的危害之一。脂肪在肝臟中會引起發炎,漸漸形成脂肪肝炎,若多次發炎、結痂,可能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不斷發炎下恐進展成肝癌。非B、C型肝炎引起的肝癌中,除了脂肪肝外,盧勝男舉例,像是喝酒、代謝性疾病、或已消失病毒的B型肝炎患者,也可能導致肝硬化。另外極少數患者是化學毒物導致肝臟受損引起肝硬化。脂肪肝不論成人或小孩皆可能出現。盧勝男舉例過去曾有一項研究,針對國中生的體重調查,找出了校內幾位「小胖子」,邀請孩子的家長到校給予衛教,結果爸媽「都比小孩胖」。盧勝男呼籲,肝纖維化輕微程度下,還有機會「逆轉」,但嚴重肝纖維化,就很難恢復正常功能。建議肝機能異常或脂肪沈積時,應盡早做體重控制、飲食調整,另外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透過藥物控制,也須改變生活型態,才能遠離脂肪肝。國健署表示,脂肪肝雖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可以藉由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來減輕脂肪肝;減重有訣竅-「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即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及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更多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https://health99.hpa.gov.tw/(首頁/找教材/多媒體或手冊)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