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可能得這種病?你們是不是驗錯了?」「得這種病,我會不會很快就Say Goodbye?」
「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我能不能照常工作?」
無論是在台大醫院愛滋篩檢諮商室,或在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洪健清的診間,每當民眾得知自己感染愛滋病毒,多數有如晴天霹靂,腦袋一片空白,內心充滿茫然、徬徨與不安情緒,不斷自我懷疑,有些人甚至動了輕生的念頭。
洪健清親身試藥 台大力抗愛滋名列前茅
不過,在得知確診訊息後,多數病患在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的暖心陪伴與詳細解說下,心情逐漸穩定下來,並開始規律用藥。「我曾為了體驗藥物副作用強弱,以身試藥。」洪健清目前身為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的領導者,透露多年前他踏入愛滋防治領域之初的一個舉動,令人感佩。當病患知道醫師有親自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經驗,對醫師的說明便更加信服。
因此,在台大醫院目前收治的3200名愛滋病患中,高達99%的人正穩定、持續用藥。當病患願意穩定用藥,體內病毒量就會逐步下滑、疾病傳染力也會大減,而在亞洲或在全世界,這項成績皆名列前茅。即使曾面臨SARS、Covid-19疫情嚴峻階段,台大愛滋病房團隊還是努力讓病患用藥不中斷,確保藥物治療效果不會功虧一簣。
疫病汙名化委屈 醫師無法搭電梯回家
從投身愛滋病防治領域至今,洪健清觀察到,不管是愛滋病、SARS或Covid-19疫情,在人類對抗新興傳染病的過程中,感染者或高風險族群常受到排擠、汙名化委屈。從事感染防治工作的他,也遭遇過旁人不理解的眼光。
洪健清在SARS疫情期間,住家鄰居得知他是感染科醫師,可能需要醫治SARS病患,表明不希望他搭電梯,要求他只能走樓梯,即使他認真解釋,鄰居還是無法接受,最後他只好妥協,回家都走樓梯,他苦笑說:「還好我住的公寓只有6層樓,不是60層樓……」
洪健清也回憶起家族對疾病不了解的往事。在SARS時期,他的奶奶因腸缺血重症,住進家鄉的醫學中心加護病房,與奶奶感情深厚的他很想前往探望,但家族有人堅決反對,歷經很多阻礙,他才終於與奶奶見上一面。奶奶後來仍重病過世,也因家人反對,他無法送奶奶最後一程,談到這裡,他的語氣帶著一絲遺憾。
社會上太多對傳染病的誤會,連醫護人員也無力。然而,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在疫情艱困時刻仍堅守崗位,很少護理師、醫療人員主動求去,洪健清深受感動,從不後悔投身感染科領域。從SARS到Covid-19,洪健清都選擇在對抗疫疾的戰役中衝鋒陷陣,搶救更多人命,也因為他熱情、專業的態度,讓更多醫護人員願意情義相挺,和他站在第一線服務更多病患。
代代傳承 愛滋治療照護30年
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由已故台大醫院前副院長、「台灣愛滋病之父」莊哲彥教授一手創立,從愛滋病被稱為「20世紀黑死病」的1980年代,到2022年的現在,愛滋病的用藥、治療與防治觀念上已有許多突破性進展。
1992年,洪健清時任住院醫師,採納莊哲彥教授建議而赴美接受短期愛滋病治療訓練,從此便投入愛滋病患醫療、照護的行列,至今已歷經30年歲月。一談起愛滋病防治觀念的演進,洪健清馬上化身為一座精準的資料庫,許多數據信手捻來,毫不遲疑。
洪健清分析,從2021年開始,台大團隊展開愛滋病治療計畫時,幾乎已可達到「當日診斷、當日治療」目標,由於引進新型檢驗試劑,有感染疑慮的民眾在接受篩檢後,多數可在半小時到一小時內知道篩檢結果,並了解自己有無確診。只要一確診,馬上進入門診,醫師當下就提供藥物治療,「讓已經確診的人早點開始治療,病毒量就會控制得很好,即使和別人發生性關係,至少病毒不會傳染出去,這是非常重要的!」洪健清說。
愛滋用藥重大變革 病患一天一顆即可
在篩檢愛滋病毒的過程中,台大團隊不僅需要和時間賽跑,也深深了解病患的身心狀態必須受到關照。洪健清解釋,在台大醫院,「任何人來篩檢前,我們會讓他先做篩檢前諮商。」在這階段,「愛滋個案管理師」(簡稱愛滋個管師)仔細向民眾解釋篩檢結果為陽性、陰性代表的意義,讓民眾充分理解,預做心理準備。
當疑似感染的民眾確診、開始接受治療,確保病患能後續規律用藥,便成為另一項挑戰。此時,台大愛滋病房醫療團隊的愛滋個管師,常扮演關鍵「領航員」(Navigator)角色,除了主動帶領當下可能手足無措、神情茫然的初診病患掛號、引領進入醫師診間,病患如果需要回診,個管師會透過Line、電話等親切叮嚀提醒。若病患忘記或沒時間回診,個管師也會想辦法追蹤、幫忙約診,並確保病患有充足的藥量可持續接受治療。
不只如此,愛滋個管師對病患可能面臨的各項家庭、工作與保險難題,也會設法傾聽與協助,讓病患了解醫護團隊可提供哪些幫助。而醫師面對初診病患時,會傳達「雖然您不幸被傳染,但請相信我們,我們一定和您並肩作戰,共同對抗這個疾病!」激勵病患接受治療時的信心,用藥也更能持之以恆。
洪健清指出,過去治療愛滋病,病患常需服用多種藥物,「每天要吃一大把藥!」還會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皮膚起疹子等副作用。在2016年的台灣,愛滋病治療方式產生重大變革,隨著新型抗愛滋病毒藥物引進,現在病患一天只要服用一顆藥即可,副作用也減少許多,多數病患便願意規律用藥。
致力於臨床研究 交出亮眼成績
台大愛滋病房團隊曾榮獲第5屆醫療奉獻獎團體獎,現在由洪健清領導的團隊傳承專業服務的火苗,不僅持續優化民眾篩檢程序,推行更細膩貼心的愛滋病防治計畫與病患臨床照護流程,也花費不少心思在臨床研究的扎根上。
舉例,像針對愛滋病患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後的抗體產生情況,過去台大愛滋病房團隊曾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另外,對愛滋病毒合併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防治策略擬定與抗愛滋病毒藥物的療效研究、藥物基因學研究等領域,該團隊都交出亮眼成績。
時至今日,台灣和全世界一樣,皆面臨Covid-19疫情的威脅,在公衛與感染醫學界,已有多篇研究顯示,像愛滋病患等免疫缺損或低下的族群接種Covid-19疫苗,常規劑量的保護效果常大打折扣。針對這項議題,台大愛滋病房團隊也著手進行臨床本土研究,目前約有1590人參與研究計畫,像哪種疫苗組合的保護力較佳?病患注射疫苗後的抗體變化等,皆納入研究範疇,預計在2022年夏天會有初步結果。
愛滋病患之C肝、B肝防治 受惠甚多
近年來,在台灣各地,正如火如荼地推展C型肝炎根除計畫,原本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個療程動輒上百萬新台幣,經政府和藥廠協商後降價。台大愛滋病房團隊特別針對愛滋病毒合併C肝感染的流行病學現狀、病患用藥效果等進行追蹤觀察,這也讓愛滋病毒感染合併C肝的病患受惠甚多。
對台灣愛滋病患而言,B肝防治是另一項值得關注議題。洪健清表示,自1986年7月,B肝疫苗納入新生兒常規疫苗接種清單,到了現在,這群一出生就注射B肝疫苗的孩子已進入35、36歲階段。國內外許多研究顯示,隨著年齡成長,B肝疫苗的保護效果會逐漸消退,在這個階段,約50%成年人面臨B肝疫苗抗體消失窘境。
另一方面,B肝病毒可透過血液、體液傳染,因此病毒常藉由刺青、性行為或共用針具等管道傳播,這也代表B肝病毒隨時可能威脅到成年愛滋病患,因此醫界建議,即使年幼曾注射B肝疫苗,成年後,還是必須考慮補打疫苗,才能維持有效防護力。
為了全方位守護愛滋病患健康,針對上述議題,台大愛滋病房團隊自2017年開始展開臨床實驗,進一步想了解,如果愛滋病患必須重新注射B肝疫苗,需要單劑疫苗注射三次即可?或疫苗劑量必須加倍,才會產生足夠抗體?這項研究計畫成果預計在2023年底出爐。
前輩立下美好典範 啟發後輩熱情
今年,醫療奉獻獎已邁入第32年,洪健清說,他因為莊哲彥教授身教、言教的啟發,投入愛滋病醫療照護領域。「有些典範可以啟發年輕人、後輩的熱情,年輕醫師一進入臨床領域,看到典範在身邊,就會是很好的傳承、啟發!」洪健清期許自己也能立下一些典範,並吸引更多年輕醫師、護理師投入,不僅讓臨床經驗代代傳承,熱情的火炬也可以傳遞下去,未來面對新興疾病,才有本錢克敵致勝,寫下更多勝利篇章。
全球對抗疫情兩年多,厚生會、聯合報系與吉立亞醫藥共同製作「穿梭古今大疫的身影─新冠疫情下的醫奉獎得主」報導,聚焦努力消除傳染病的醫奉獎守護神,他們再度把熱情投注百年大疫,當年守護台灣公衛及民眾健康,如今不忘初衷,在新冠疫情之下接受新挑戰。
「穿梭古今大疫身影」精彩內容:https://bit.ly/3bokMHY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