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7
共找到
9715
筆 文章
-
-
2021-09-08 癌症.大腸直腸癌
老婦持續腹脹2個月就醫 升結腸腫瘤7公分
75歲婦人持續腹脹2個月,日前因身體不適,前往衛福部台南新營新營醫院求診,經醫師斷層發現其升結腸腫瘤7公分,手術3天已能正常飲食、活動,生活作息恢復正常。據知,婦人因腹脹曾去過3間診所就診,吃藥後有緩解,但某日肚子漲成1座小山,經新營醫院透過腹部X光檢查赫然發現腸阻塞,立即安排顯影劑腹部電腦斷層,從腹部電腦斷層可以看到升結腸有6、7公分大的腫瘤,腫瘤已經擴散至升結腸外面,波及到十二指腸。新營醫院外科主任陳秉澤切除患者升結腸及暫時性的小腸人工肛門。他表示,根據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2017年大腸癌患者統計共有1萬6408人,是常見十大癌症第一名;若不計性別,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陳秉澤說,大部分腹部不適症狀多半是良性問題,如果症狀一直持續,沒有緩解,仍建議至醫院就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他說,大腸癌臨床症狀和腫瘤大小、位置有關;如果腫瘤位於右側大腸(包含盲腸、升結腸、肝曲部、以及部分的近側橫結腸),由於升結腸腸道管徑較大,通常較不會產生阻塞,病人常因腫瘤表面發生出血,出現大便混著血及慢性貧血的症狀,或是出現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等現象到醫院檢查才被診斷出。
-
2021-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你家孩子打不打疫苗? 美加青少年BNT不良反應大公開
台灣9月23日起將依序開放高中、國中青少年接種BNT疫苗,並於今天發下家長意願書。針對家長最關心的接種後不良反應,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今透過直播整理美國和加拿大共超過千萬名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的不良反應通報資料,以國外經驗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後,心肌炎發生人數應會小30人;但根據臨床試驗顯示青少年接種BNT疫苗抗體濃度高,可有效預防感染及住院死亡風險,仍是利大於弊。台大公衛校友、醫師廖思涵表示,美國890萬名青少年接種後,共有9246人通報不良反應,其中8382人是非嚴重不良反應,前五名為頭暈(21.2%)、昏厥(14.4%)、噁心(10.4%)、頭痛(10%)、發燒(8.3%)。另有863人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前三名為胸痛(56.4%)、肌鈣蛋白增加(41.7%)、心肌炎(40.3%)。上述出現不良反應之個案,71%都是男性,53%為12-15歲,心肌炎發生率為百萬分之44.7。死亡個案有14名,男性占64%,16至17歲占71%,目前未證實與疫苗相關。至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接種1871劑mRNA疫苗之資料,發現打第一劑BNT在12到17歲發生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機率高於莫德納(BNT百萬分之30.4、莫德納百萬分之0),打第二劑時BNT在12到17歲發生心肌炎或心包炎的機率低於莫德納(BNT百萬分之62.1、莫德納百萬分之262.2)。加拿大衛生部建議12歲以上可持續施打並加強監測。廖思涵依照美國經驗推估,台灣125萬名青少年接種BNT心肌炎發生人數可能有28人,依照加拿大發生率推估,可能有十名男性、一名女性發生心肌炎,人數小於30人。廖思涵表示,心肌炎只要能持續監測治療,預後都很不錯,加上可有效減少染疫重症住院死亡風險,仍屬利大於弊。廖思涵表示,多種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毒素、藥物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都可能引起心肌炎,主要症狀包括呼吸困難(72%)、胸悶或胸痛(32%)、心律不整或心悸(18%),其他症狀包括疲勞、食慾低下、噁心、嘔吐、腹瀉、肌肉酸痛。
-
2021-09-08 養生.聰明飲食
喝奶茶再檢查有助揪胰臟癌? 醫:檢查到胰臟卻可能無法檢查到這裡
日本醫界發現,照超音波前先喝罐奶茶,有助早期檢查出胰臟癌。醫師解釋,喝奶茶能夠讓腸胃充滿水份,超音波更能看到位於後腹腔的胰臟,但如此可能無法檢查到膽囊,有利有弊。胰臟癌因不好檢驗,難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發現時常為時已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日本醫界最近找到檢驗胰臟癌的小撇步,就是在照超音波前,讓患者先喝一罐日本知名飲料品牌「午後紅茶」的奶茶,使得發現胰臟癌的患者中,約7成得以早期發現。日本醫界推測,可能是這款奶茶的乳脂成分比例,剛好最適合超音波檢驗。高醫附醫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高醫大講座教授余明隆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胰臟癌初期無症狀,又因缺乏有效篩檢工具,當患者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相當嚴重,以往至少3成患者確診時已晚期,但因腫瘤經常侵犯到血管,因此只有1到2成患者能開刀治療。除此之外,胰臟的位置也成為醫師在檢查時的一大困境。余明隆解釋,胰臟位於後腹腔,前面有胃、十二指腸和部分小腸,只要腸胃裡有空氣,超音波就無法穿透,檢查時可能只能看到1/2到1/3個胰臟。余明隆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醫師會請民眾檢查前先喝水,但檢查的過程中,水可能不斷在腸胃裡流動影響檢查,喝水的過程中也可能吞下許多空氣。相較之下,如果飲用含有乳脂肪的奶茶,確實可以減少空氣量,余明隆指出,脂肪的成分能夠降低流動及消化的速度,但他認為應該和奶茶廠牌沒有太大的關係;不過,要是喝了奶茶,膽囊就會縮小、擠出膽汁,反而無法檢查到膽囊,因此平時做肝膽相關檢查時,大多還是會請民眾空腹前來。余明隆提醒,胰臟癌目前成因雖不明,卻有許多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飲酒、抽菸、肥胖、糖尿病或是胰臟曾發炎者,另外也有部分和基因有關,患者發病時間以50歲到60歲居多,呼籲民眾出現延伸往背部的腹痛、食慾不振、一個月沒運動卻掉了2到3公斤,嚴重甚至出現黃疸問題,都務必儘早就醫檢查,及早治療。
-
2021-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基隆75歲以上第二劑15日開打 不管有無登記都造冊通知
由於雙北疫情再起,基隆市府最近接獲很多長者詢問第二劑何時能施打,市長林右昌在臉書表示,有關民眾關心長輩二劑疫苗施打期程,他宣布,15日至9月17日替75歲以上,完成第一劑疫苗接種滿10周的長者進行第二劑疫苗施打,共有1萬901人,不管先前是否有上平台進行登記,都將造冊發放通知單,不用預約,一定打得到。林右昌說,1萬901名75歲以上長者中,有6849人已完成平台預約登記,將安排至醫療院所施打第二劑疫苗,其餘未預約登記長者則安排在9月15至17日集中施打,全市7區各里施打時間將於9日對外公告,10日前將疫苗施打通知單送達家戶,相關便民措施包含疫苗公車、計程車等,都比照第一劑集中施打規畫。林右昌表示,此次符合第二劑接種資格的長者,不管先前是否有上平台進行登記,都將造冊發放通知單,請長輩放心,不用預約,一定打得到。有長者問,沒有打第一劑的可以來打嗎?市府表示,少數75歲以上 尚未施打第一劑疫苗的長輩,也歡迎這3天直接前來集中施打站,随到隨打,現場人員將會立即協助安排。林右昌向長者喊話,完成兩劑疫苗施打保護力更健全,只要有收到通知就來打,七區皆設置大型施打站,9日會公布地點。
-
2021-09-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未來7天是疫情關鍵」
新北市某幼兒園群聚累計十六人確診,十人為幼兒,幾乎都為輕症。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幼兒染疫多半為輕症,病毒量雖低,卻是很好的傳染者;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說,幼兒園群聚很可能從十幾例延燒成數百例,生活圈鄰近的家庭都應提高警覺,如有疑似症狀應尋求醫師評估。專家指出,美國研究證實,染疫兒童及青少年的家戶傳染力相當高,研究人員分析暑期營隊活動的七至十九歲兒少,發現有症狀的小朋友傳給父母和祖父母的風險勝算遠高於傳給兄弟姊妹,傳給父母的勝算比為傳給手足的二點三倍,傳給祖父母是傳給手足的六點六倍。黃立民說,幼兒是很好的傳染者,至少要觀察兩個潛伏期,也就是一個月;民眾不需太緊張,如何避免重症與死亡才是要點,不要同時染新冠、流感,今年一定記得接種流感疫苗。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藏能表示,未來七天決定疫情是否擴大的關鍵,必要時應大規模停課;若是Delta變異株,代表國家邊境檢驗還是有破口,民眾需繃緊神經。
-
2021-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高端疫苗再完成封緘8萬餘劑 莊人祥:供第二劑接種
又有一批高端疫苗8萬6935共完成檢驗封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此批疫苗將留給9月27日後接種第二劑者施打。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完成新的一批高端疫苗封緘檢驗,批號SP2122,效期至明年1月19日。之前食藥署完成13批高端疫苗,但扣除即將到期的測試用確效品,只有11批、共86萬7464劑交由指揮中心作為公費使用;連同此次封緘完成的高端疫苗,目前已釋出約95.34萬劑。指揮中心日前開放高端疫苗9月11日前無需至平台預約,即可至醫療院所施打,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昨天高東疫苗接種約1萬5千萬劑;累計接種67萬7175劑。除完成高端疫苗的檢驗封緘外,食藥署也於9月6日及7日分別完成捷克政府捐贈之的莫德納疫苗和AZ疫苗的封緘檢驗。捷克捐贈的莫德納疫苗,批號為3004493及3005238,效期分別至明年1月12日及2月3日;扣除檢驗樣品,共釋出2萬8800劑供指揮中心公費接種。而我國自購的AZ疫苗批號為A1058,效期至今年12月31日,扣除檢驗樣品,共釋出59萬4900劑疫苗。
-
2021-09-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Delta病毒入侵台灣? 柯P:不要因此認為地球要毀滅了
新北市爆發群聚感染事件,各界擔憂傳染力較強的Delta病毒可能入侵台灣,台北市長柯文哲今(7)日表示,遇到問題不要驚慌,理性務實科學的面對,建立SOP,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但政府要做好準備,不要製造恐慌。柯文哲強調,我們要讓國家正常運作,不要幻想病毒不存在,因為打了兩劑疫苗後,有足夠的保護力,所以即使感染,也比較不容易成為重症、不容易死亡,打滿兩劑後就放寬管制,這是與病毒共存,美國、英國、以色、新加坡都是這個戰略。北市今日下午舉行疫情因應記者會,對於新北爆發幼兒園群聚感染,不排除是Delta病毒入侵,北市府採取較高的規格來因應,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我們是用最高的規格、做最壞的打算,萬一是Delta該怎麼處理,不是有特殊的猜測,重點是疫情指揮中心也說不排除,所以大家都是用較高的規格來對待,因為如果Delta進到台灣,我們當然要當成非常重要的事情來處理。柯文哲表示,台北市有訂一個表格,從零、一級、二級、三級、四級,達到什麼進入什麼,每一級各局處都有要做的管制措施,但Delta病毒穿透力比較強,各級的啟動和降級標準要不要改,我們要花一點時間來檢視一遍,建立好SOP,不要事先就讓大家很緊張,也不要在群眾中製造恐慌。他認為,Delta病毒是比較強,但也不要看到Delta就認為地球要毀滅了,我們做政策要有科學根據,遇到事情不要驚慌,依據國外的論文、報告先上網查一下資料,我還是堅持SOP,要理性務實科學處理,政府也要做好準備,該怎麼做怎麼做。柯文哲說,他強調邏輯,打滿兩劑就放寬管制,與病毒共存,因為打滿兩劑就有足夠的保護力,即使被感染也較不會得重症或死亡,難道你希望這個世界沒有病毒,就不必打疫苗了嗎?不要幻想病毒不存在,這是放棄清零的目標。他認為美國、英國、以色列、新加坡的戰略是對的打法,我們還是要讓國家可以正常運作,人民可以過正常的生活。
-
2021-09-0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全民打2劑疫苗?陳時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COVID-19疫苗持續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策略以衝高第1劑為主,但會保留第2劑。針對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全民打2劑」說法,他坦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全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6萬7086人次,截至目前疫苗人口涵蓋率達44.6%,劑次人口比為每百人48.81劑。陳時中說,昨天高端疫苗接種1萬5171劑,顯示合約院所仍有保留部分劑量,到11日前皆可接種。最早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入侵本土,媒體在疫情記者會提問,疫苗接種政策是否改變。陳時中表示,仍會以第1劑涵蓋率衝高為目標,但第2劑接種間隔時間雖往後延,仍會保留第2劑的數量。媒體提問,柯文哲昨天拋出「全民打2劑」說法,陳時中回應,會依照疫苗進貨時程盡量完成,但他坦言,要達成全民打2劑,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陳時中解釋,部分族群尚未列入疫苗接種適應症,如未滿12歲孩童尚無法接種疫苗,且有一部分人絕不打疫苗,指揮中心也不會強迫接種。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桃園中壢3高中職今明意願表發放完 學生打疫苗意願高
首批BNT疫苗到貨,教育部昨發函給各縣市教育局和學校,告知9月8日至16日開放學校造冊。桃園中壢啟英高中副校長王淑燕表示,目前了解約有7成學生願意施打,比流感疫苗高出1成意願,永平工商輔導室兼公關莊建龍指出,不確定學生的施打意願,畢竟未成年需要家長同意,中大壢中學務處衛生組護理師江品葴表示,學生詢問度高。王淑燕表示,目前所有資料都備齊了,只差一封指揮中心要給家長的信,今天上午在校內開防疫會議,讓所有老師都更清楚相關資訊,明天上午校長也會直播告訴全體學生施打疫苗的內容,預計明天發放意願表,下周一回收,最慢16日造冊完畢,目前了解約有7成約4000名學生願意施打,比以往流感疫苗高出1成意願。莊建龍指出,今天會發放意願表,最快明天開始收回,目前還不確定學生的施打意願,畢竟未成年的學生需要家長同意,但會趕在時限內完成所有造冊。江品葴表示,今天已經發下意願表,最慢周六會收齊,預計下周二完成造冊,目前學生詢問度高,推估會有滿多學生施打。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本捐贈6.4萬劑AZ疫苗抵台 蘇貞昌:誠摯感謝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7)日表示,日本提供我國的6.4萬劑AZ疫苗已經抵達台灣,他再次代表政府,向日本政府與人民致上誠摯謝意。蘇揆於臉書表示,感謝日本政府第四度提供我國疫苗,日本總計已提供台灣的疫苗數量,來到 340.4 萬劑,他要再次代表政府,向日本政府與人民致上誠摯謝意。蘇揆呼籲,指揮中心也已宣布, 9月10日 起將開放AZ接種間隔十周以上的民眾,預約接種第二劑疫苗,並於9月15日開始施打。疫苗一批一批陸續抵達,「輪到你、就去打」。
-
2021-09-0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新北染疫足跡到通霄海灘 苗栗縣府規畫快篩
新北市板橋區某私立幼兒園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其中一名幼兒案16144曾與家人,8月28日及9月4日足跡到 7-11便利商店白沙墩門市、白沙屯拱天宮及宮廟後方海灘,縣府接獲通報,完成公共場所足跡環境清消,並規畫在通霄鎮白東里辦理社區快篩站篩檢,設站時間、地點另行公告。苗栗縣政府衛生局昨天晚間接獲新北市政府衛生局通報,案16144有涉足苗栗縣公共場所足跡,第一時間啟動疫情調查,發現案16144與家人分別於8月28日及9月4日自駕,8月28日下午2點32分到2點37分在7-11便利商店白沙墩門市,全程戴口罩,下午2點40分到4點到拱天宮參拜,及後方海灘玩水;9月4日下午2點半到3點半到拱天宮後方海灘玩水。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捐台AZ疫苗再到貨6.4萬 陳時中:日本是好鄰居
又有AZ疫苗到貨,目前我國累積AZ疫苗共有751.8萬劑到貨。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本政府提供第四批6.4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下午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他稱日本是「好鄰居」,非常感謝日本幫忙。陳時中表示,這批批疫苗效期分別至110年10月3日及11月26日,將提供國人與在台日籍人士接種。日本提供我國AZ疫苗分別為6月4日124萬劑、7月8日113萬劑、7月15日97萬劑及本批6.4萬劑,共340.4萬劑。目前我國疫苗到貨狀況為,莫德納402.9萬劑、AZ疫苗745.4萬劑、高端86萬劑、BNT疫苗為93.3萬劑。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日贈6.4萬劑AZ疫苗日航載送 下午1時抵桃機
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日前宣布將再度捐贈我國6.4萬劑AZ疫苗,預計這周出貨。消息人士證實,今天由日本航空JL809載送,由東京機場起飛,預計今天下午1時05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是客機載貨。外交部日前也表示,這是日本繼今年6月4日捐贈124萬劑、7月8日捐贈113萬劑及7月15日捐贈97萬劑後,再度宣布對我國提供的第四批援助,四批疫苗總數合計達340萬劑,高居全球各國捐贈台灣之冠。
-
2021-09-0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揭「Delta恐怖特點」症狀像感冒難區分:3族群特別小心
長榮航空三名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兒子也確診,指揮中心昨公布基因定序結果,四人皆感染到Delta變異株,由於Delta傳染力極強,讓人感到更加憂心,對此家醫科女醫師陳欣湄也分析「Delta病毒恐怖4大特點」,與傳統新冠肺炎症狀不同,也和一般感冒難以區別,且有「年輕、男性、幼童化」的趨勢,要特別小心。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提到,國際的疫情和台灣是反方向的發展,譬如中國、日本、東南亞國家,現在疫情都是大爆發的階段,目前的第四波高峰幾乎都是「Delta變異株」,Delta有四大特點,首先傳染力比傳統的Alpha變異株快40-60%,傳染的R0值(在所有人都無免疫力下,一人傳染給其他人的案例數)在2-3左右。如果是Alpha變異株的情況下,疫苗覆蓋率到6成5-7成差不多,但如果是Delta變異株的話,R0值高到6-8,疫苗覆蓋率要提升到8成5-9成,等於10個人裡面大概要有9個人打過疫苗。Alpha變異株的症狀,像是發燒、嗅覺喪失、會喘等等,然而Delta病毒症狀大洗牌,出現了「二痛一水」,分別是頭痛、喉嚨痛、流鼻水,症狀跟感冒非常像,難以區別,Delta的喉嚨痛會來得特別明顯,如果出現呼吸道症狀,就要多加留意。之前的Covid-19容易感染族群通常會在年長者,但Delta病毒有年輕、男性、幼童化的趨勢,在年輕人的呼吸道病毒複製跟生長速度自然比較快,甚至有觀察以5-12歲來說,Delta病毒感染率多了3倍,12-17歲感染率高達9倍,等於在年輕人和幼童族群感染率大提升,因為還沒施打疫苗,讓家長很擔心。另外第四點,Delta病毒很恐怖,但是如果有接種疫苗後,還是不至於到重症或威脅生命,但還是有可能會感染,但症狀就是較輕微,因此也呼籲如果有疫苗就快去打,因為這是目前新冠肺炎中最主要的一件事。
-
2021-09-07 養生.抗老養生
「白露」抗秋燥防病毒 多吃這幾種白色食物養肺
今天(9/7)是農曆24節氣的「白露」,是典型的秋天節氣,儘管白天仍覺得熱,入夜後轉涼,中醫師提醒,季節交替之際免疫力下降,燥氣易傷肺,今年又有新冠病毒威脅,防秋燥、潤肺補氣,飲食生活作息適時調理,才能抗秋燥也防病毒。「白露」養肺多吃白色食物 少吃辛辣燥熱物俗話「白露秋分,一夜冷一夜」,中秋之後,天氣更會明顯變冷、更乾燥,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提醒,「呼吸系統」最敏感,免疫力較差時,容易遭細菌、病毒的侵襲,上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容易發作,要當心如感冒、鼻過敏、氣喘、慢性肺部疾病復發或惡化,今年還要對抗新冠病毒的感染,因此必須提升免疫力,做好秋季養生,病毒就不易侵犯。秋天天氣轉為乾燥,中醫師提醒,這時候要特別提防燥邪傷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建東指出,「秋養肺」,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白色食物來補肺養肺、舒緩秋燥,如山藥、杏仁、白木耳、蓮藕、薏仁、百合等。另要避免吃過於辛辣、燥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麻辣鍋等。而秋天萬物凋零,也容易令人觸景傷情,憂鬱症患者要特別留意,憂鬱情緒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要儘可能培養樂觀心情、調整情緒,維持規律生活。「白露」補氣潤肺料理百合蓮子湯:做法:蓮子、百合洗淨,放入鍋內同煮,加入些許冰糖調味即可。也可加入些許銀耳同煮。效用:潤肺清燥、止咳消痰。柚子雞:做法:柚子去皮留下果肉,塞入洗淨的雞隻體內,雞隻外皮抹上些許鹽、胡椒及米酒,放入鍋內蒸熟即可。效用:補氣益氣、化痰止咳。藥膳雞腿:做法:中藥材黨參、三七、炙甘草、茯苓、補骨脂、玉竹、百合各3錢,以及黃耆5錢、桂枝2錢、紅棗10顆,與雞腿一同燉煮。效用:補氣、健脾、補筋骨。 >>24節氣白露介紹
-
2021-09-0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呼籲政府 盼加快BNT疫苗檢驗及接種準備
各界密切關注疫苗施打覆蓋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天向政府呼籲:「有鑑於近來新冠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我們相當憂心可能的防疫破口,希望政府相關單位能加快做好捐贈BNT疫苗檢驗及接種相關準備程序,儘速開始進行疫苗施打作業」。台積電、鴻海集團及慈濟基金會捐贈的BNT疫苗在各家努力下,日前首批93.2萬劑已抵台。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因赴歐洲爭取疫苗返台還在隔離期間,特別委託表姊、同時也是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到機接迎接,台積電法務長方淑華、負責採購的副總經理林錦坤及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到場接機。郭台銘今天結束隔離,在臉書表示,除第二批簡體中文標籤在本周結束前到貨外,客製化標籤首批有望在中秋節左右抵台,後續預計採每周70至80萬劑數量「周周到貨」,盡快達成本年度800至900萬的目標量。郭台銘說,結束14天隔離期,進入7天自主管理,他今日恢復往日上班工作的心情,一切如常,感謝大家關心。
-
2021-09-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學生族群9/23開始打BNT 3管道接種
首批93.3萬劑BNT疫苗將優先給12至17歲的學生族群造冊施打。教育部指出,施打學生可請疫苗假,以3天為原則,不會列入出缺勤紀錄,必要時可作延長,家長如因學生接種疫苗需請假照顧,也可以請防疫照顧假。接種對象接種時間預計自110年9月23日起開始施打。接種方式接種流程副作用及施打注意事項BNT常的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發生率為54.2%、疲倦53.1%、頭痛52.6%、肌肉痛44%、畏寒31.9%、關節痛26.4%、發燒大於38度7.9%。>>看更多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例通報打莫德納疫苗後變紅眼兔?醫師:注意3大症狀
48歲女性8月中旬施打莫德納疫苗,4天後眼睛突然像兔子眼紅、痛、畏光、流淚,經診斷為急性虹彩炎,懷疑與疫苗接種高度相關,如今已通報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事件,疑為國內首例接種新冠疫苗出現虹彩炎的不良事件。新店耕莘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芯瑜強調,施打COVID-19疫苗造成虹彩炎的相關確切機制仍有待研究,但打疫苗仍是利大於弊,若施打疫苗後,出現眼睛紅、痛、畏光3大症狀,建議儘速至眼科就醫,以及早對症下藥。張芯瑜指出,該名患者是醫療前線人員,於今年6月初接種第1劑AZ疫苗,8月中旬施打莫德納疫苗後第3天出現施打手臂的腋下淋巴腫脹,隔天因同側眼睛紅痛而至眼科求診,經裂隙燈檢查後,確診為急性虹彩炎。由於急性虹彩炎患者約6成的體內基因為HLA-B27有關,為自體免疫疾病;但患者抽血後HLA-B27為陰性,排除是免疫系統發生問題。依照接種時程與發病時序推測,懷疑虹彩炎與接種莫德納疫苗高度相關。虹彩炎若反覆發作,易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甚至失明,所幸病患使用類固醇藥水與散瞳劑藥水治療1週後,已無前房發炎細胞,也無眼睛紅痛等不適症狀,目前狀況趨近好轉。對於疑似施打莫德納疫苗造成急性虹彩炎,張芯瑜指出,國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於7月份刊載23歲男性施打第2劑BNT疫苗14天後,單眼急性虹彩炎的案例,使用類固醇藥水與散瞳劑後症狀緩解。此外,也有期刊報導施打第2劑BNT疫苗2天後,造成雙眼動脈炎性前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的案例,以及施打第2劑莫德納疫苗10天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個案。對於是否是國內首例通報接種疫苗後出現虹彩炎的不良事件,記者致電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截至截稿時間,電話並未接通。張芯瑜則表示,截至本月25日下午6時,台灣尚未有因接種AZ疫苗、莫德納疫苗或混打不同種類疫苗產生虹彩炎的個案;國內累計眼部特殊關注不良事件通報僅包含視神經炎、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動脈阻塞與視網膜血管阻塞。
-
2021-09-0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第八輪疫苗預約仍打AZ!這二類對象本周五快來預約
近期有大約80幾萬劑的AZ疫苗進來,指揮中心指出,本周五(10日)開放第八輪疫苗預約,有兩類民眾可預約:包含9月10日前第一劑施打已滿10周者,可以打第二劑;7月19日前,選擇AZ且滿18至22歲的民眾,開放接種第一劑。而另還有許多7月19日後才改選者擔心打不到,陳時中表示,單獨登記AZ者約十多萬人,之後會再安排7月19日後登記意願者。對象.9月10日前第一劑施打已滿10周者,可以打第二劑。.7月19日前,選擇AZ且滿18至22歲的民眾,開放接種第一劑。預約時間預約開放時間為9月10日(五)10時~9月12日(日)中午12時施打日期9月15日(三)~23日(四),視情況調整。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八輪周五開放預約 阿中透露第九輪疫苗打BNT
第八輪AZ疫苗自9月10日開放預約,並從9月15日開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規劃約有100萬劑。而指揮官陳時中也透露,第九輪開打的疫苗「有可能」是BNT疫苗。第八輪AZ疫苗主要針對符合接種完第一劑AZ疫苗滿10周以上民眾接種,許多7月19日後才改選者擔心打不到疫苗。陳時中表示,單獨登記AZ者約十多萬人,之後會再安排7月19日後登記意願者,「但下次開始就BNT疫苗了吧!」對於這是否意味著第九輪疫苗將開放BNT疫苗接種,陳時中則表示,「有這個可能」。至於BNT是否會用於混打,陳時中則表,BNT是混打的可能,但尚未決定混打對象。目前將先完成學生、青少年的接種,目前看起來兩個月的供貨時程滿穩定,但也不敢確保。而針對75歲以上長者是否以造冊方式接種第二劑疫苗,陳時中表示,會跟地方政府研究,也可上網直接預約,會再跟地方談。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第八輪AZ預約10日開跑 符合資格有這兩類對象
昨天有兩批AZ疫苗到貨,分別是波蘭贈予40萬劑,以及透過COVAX採購分配的第三批41.4萬劑,兩者效期皆到今年11月30日。指揮中心今天曝光第八輪優先預約對象,共有兩類民眾。指揮官陳時中說,包含9月10日前第一劑施打已滿10周者,可以打第二劑,以及7月19日前,選擇AZ且滿18至22歲的民眾,開放接種第一劑。第八輪符合資格民眾,預約開放時間為10日的10時至12日中午12預約時,施打日則在15至23日,視情況調整。另外,高端疫苗在診所還有一些剩餘量,陳時中說,本來預計打到9月6日,但現在還有剩餘量,滿20歲以上民眾,可自行到醫療院所預約接種,延長到9月11日。
-
2021-09-06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認定/全身血栓卻只能換血維生?血液疾病TTP病患苦盼納罕病
五十五歲的張玉此,十五年前因工作時臉色奇差,到急診檢查後,發現正常值應為十五萬的血小板數量,在她身上,卻只剩下五千。她緊急接受俗稱「換血」的全身血漿置換術,將體內的血液引流出來,再將捐贈者的血漿打入體內。然而,這卻讓她過敏、紅腫。連自己罹患什麼疾病都不知道的張玉此哭著問,「誰可以告訴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全身紫斑、貧血、意識混亂… TTP五大症狀皆是血栓所致張玉此罹患的疾病實在太少見了,幾經波折,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高偉堯才告訴她,罹患的是「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TTP)」,這是一種盛行率極低,僅約百萬人分之2-6人的自體免疫血液疾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周聖傑解釋,TTP包含五大症狀,其中「血小板低下」與「血管內溶血」,是TTP必須具備的2項條件。血小板低下是引發體表出現「紫斑」的原因;溶血則會讓患者出現貧血。其餘三項病徵,並不一定發生在每位患者身上,包括可能導致癲癇、意識模糊與昏迷的「中樞神經病變」,以及「腎臟問題」和「發燒」。延伸閱讀:搶救TTP之1/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她7次全身換血延伸閱讀:搶救TTP之6/TTP病患陷困境 應考慮納入罕病保護傘延伸閱讀:搶救TTP之3/臨床醫師也不識 國內至少400患者未診斷國內僅以血漿置換與免疫療法治療,反覆使用恐損及免疫系統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黃威翰透露,約1~2成的TTP患者會復發,比例雖不高,卻因為誘發TTP的原因至今仍不明,要避免復發,難上加難。TTP屬於急症,目前國內臨床上,多以血漿置換術,緊急救治TTP患者,有時也會合併使用免疫制劑、類固醇,以及特定的生物製劑。周聖傑醫師解釋,血漿置換術是的治療機制,是注入一般人的新血漿,用別人的vWF因子,與活性正常的ADAMTS13,洗去病患體內造成血栓的超大vWF因子。然而,並非接受血漿置換就能完全根治TTP,而是藉由血漿置換,控制病情,延續患者生命。黃威翰醫師感嘆,患者的治療選項中,有些藥物健保並不給付,患者需背負龐大的經濟壓力,且反覆使用血漿置換、免疫製劑、標靶藥物…等,對於人體是很大的負擔。他就遇過一位患者,因多次復發,與TTP反覆糾纏,接受治療卻使體內抗體消磨殆盡,最終因中樞神經感染而去世。延伸閱讀:搶救TTP之5/一到二成血栓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患者會復發延伸閱讀:搶救TTP之4/病況既兇且猛 緊急血漿置換挽性命醫師盼TTP納罕見疾病保護傘,引進國外治療新希望三軍總醫院血友病中心主任陳宇欽醫師透露,國外已有一種新型的抗vWF抗體,可藉由阻斷血小板與vWF因子結合的藥物,阻止血栓發生,但台灣至今仍未引進。他接著說,有些TTP患者使用國內既有的治療方式,效果並不好,若有機會引進TTP新藥,將能提供患者更有效率的治療選項。 事實上,TTP盛行率雖低,卻遲遲未被納入罕病認列。對此,黃威翰醫師感嘆,TTP確實是很罕見的疾病,應納入罕病保護傘,卻因罕病認定需有遺傳性基因缺陷證據,而困難重重。周聖傑醫師也認為,TTP絕對夠罕見,若能將TTP納入罕病,未來引進新藥物會更容易,「對患者來說是好的。」85歲的醫療奉獻獎得主、台灣血栓暨止血協會創會理事長沈銘鏡醫師更是長年為了TTP的罕病認定奔走,曾接治過一位罹患遺傳性TTP病童的他呼籲,「TTP發生率不高,大眾對這個病也不了解,我認為把它納入罕病也不為過。」延伸閱讀:搶救TTP之2/醫療奉獻獎85歲老醫師呼喊 讓TTP納入罕病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郭台銘:首批「客製化標籤」BNT疫苗有望中秋節到貨
日前赴歐洲催貨BNT疫苗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結束隔離,上午從防疫飯店離開。他在臉書表示,除了第二批簡體中文標籤在本周結束前到貨外,客製化標籤首批有望在中秋節左右抵台,後續預計採每周70至80萬劑數量「周周到貨」,盡快達成本年度800至900萬的目標量。郭台銘說,結束14天隔離期,進入7天自主管理,他今日恢復往日上班工作的心情,ㄧ切如常,感謝大家關心。郭台銘表示,疫苗到貨將先盡快達成本年度800至900萬的目標量,他也正在努力爭取更多數量今年抵台;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將跟進相關到貨事宜,視實際國際運輸狀況做調整。關於外界詢問他是否到場接機,目前並沒有這樣規劃,避免勞師動眾,疫苗能到最重要。
-
2021-09-06 癌症.大腸直腸癌
不到40歲罹大腸癌第三期 全因熱愛做3件事中標
一名年僅40歲的藍先生,近一年來發現排便時偶爾帶有血絲,除此之外,身體上並無任何不適症狀,他以為是痔瘡出血,因此不以為意。直到血便的情形越來越頻繁,近日趁工作空檔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發現大腸內有數顆大小不一的瘜肉,瘜肉類型大多雖為增生型瘜肉(癌化風險低),但有一處已明顯發展成腫瘤,並伴隨出血現象,且磁振造影影像發現疑似轉移至淋巴結,經病理切片確認罹患大腸癌,並已發展至大腸癌第三期。家族史+不良習慣 導致大腸癌風險增進一步瞭解,藍先生的體型高胖,BMI指數32已達到肥胖狀態(BMI指數18.5-24為健康體態,大於27就屬於肥胖)。飲食偏好愛吃高熱量油炸物及紅肉(牛、鴨、豬)、有抽菸習慣、平日也會喝酒,甚至已有酗酒的傾向(酗酒是指過度飲酒無節制,一次喝下4-5瓶以上罐裝啤酒,或一次喝600cc酒精含量較高的水果酒),並且他的父親有大腸癌病史,其他親友也有癌症相關病史。大腸癌年輕化 瘜肉變成癌需5-10年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大腸癌年輕化早已不是罕事,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年輕肥胖比例增高,缺乏運動,都是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除此之外,抽菸、喝酒、家族病史也會使得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提高。而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10年。有這些習慣 罹患大腸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國家衛生研究院就曾指出,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提早兩年;每天喝超過一瓶瓶裝啤酒,男性得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高1.4倍、女性高1.6倍;罹患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會比無家族史的人高出2~4倍的機率。定期篩檢 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梁程超提醒,「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並且已連續13年蟬聯冠軍,「大腸癌篩檢」已經可以說是國人一生必做的檢查項目之一。建議國人年滿50歲務必接受由國健署所提供的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研究證實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務必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建議可提早至35~40歲,就可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延伸閱讀: ·大便7種形狀觀察身體健康! 肝膽腸胃科權威示警:「加上1情況」罹大腸癌風險狂飆 ·男性常貧血小心是大腸癌徵兆! 專家曝「罹癌危險因素」:飲食佔多數
-
2021-09-06 名人.黃軒
不是有症狀者才有?醫:無症狀感染者也會有新冠後遺症
大家都以為,只有那些住院或住加護病房的COVID-19患者,才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只要曾經確診病例,不管是輕症/無症狀感染者,也是一樣會有因COVID-19確診之後的長期後遺症。無症狀感染者也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一項在美國亞歷桑那州進行的研究,調查303位未住院的COVID-19確診患者,發現有68.7%(95%信賴期間,63.4-73.9)的這些門診患者,在30天後仍然有至少一個症狀持續存在。這當中,仍然有157位 ( 157/303, 51.8% ) 的症狀,甚至維持超過了60天以上。所以,不要以為輕症患者,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也很輕、也不要以為無症狀感染者,就不會有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了!(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in a non-hospitalized cohort: Results from the Arizona CoVHORT)加州另一個研究,發現1407位確診未住院的病例中,有382位患者(27%)持續4週,都依然有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腹痛。那些完全無症狀患者,有32%的人,經過10天的急性診療30天後,仍是有新冠長期的後遺症(COVID 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Predictors for Becoming a Long-Hauler: Looking for Clarity in the Haze of the Pandemic)另一項調查一千九百萬左右美國人的研究,發現住院治療的病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是那些未住院治療的46倍。這次研究的進一步調查顯示:有症狀的患者,住院: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50%有症狀的患者,門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27.5%無症狀感染者,(住院/門診):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機率是 19%換言之,這份研究報告顯示,有症狀、有住院的病人,仍然是易得到得到新冠長期的後遺症,但是無症狀感染者,依然也是會得新冠長期的後遺症,這些我們都不可不慎的。哪些輕微/無症狀確診者,較易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研究人員更好奇,哪些人是較易發生新冠長期的後遺症呢?一項研究發現。低教育的患者、有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慢性病患者及自訢症狀嚴重者,以上4個因素是易影響COVID-19患者,傾向會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的出現,大家臨床可以關注這樣的病患,可能需要更多、更久的時間去治療其後遺症。資料來源:Persistent Poor Health Post-COVID-19 Is Not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or Initial Disease SeverityLong COVID See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d Mild DiseaseCOVID Symptoms, Symptom Clusters, and Predictors for Becoming a Long-Hauler: Looking for Clarity in the Haze of the Pandemic※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9-06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足底筋膜炎舉步維艱 中醫師這樣建議緩解
49歲印尼籍女移工,因左側腳跟及內側腳踝疼痛逾2周,至衛福部新營醫院求診,經中醫師診察判斷罹患足底筋膜炎,施以遠絡療法治療治癒。醫師表示,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間,肥胖或天生扁平足者,更要特別注意。衛福部新營醫院說,這名移工求診時向醫師說,當時晨起腳踩地板時,腳跟像被針扎到,雖透過短暫走動,稍微減緩疼痛。但要照顧坐輪椅的阿公,足部疼痛未改善,經中醫科醫師郭俊佑診察,判斷罹患了足底筋膜炎。該移工屬於足少陰腎經上的足底筋膜炎,因相當怕針,郭俊佑採用遠絡療法治療,先同時按壓左手陽谿、外關穴,再同時按壓右腳公孫穴、商丘穴,約按壓1分鐘後,疼痛已消除7成以上,兩次門診治療後疼痛完全消失。郭俊佑說,足底筋膜炎在中醫歸為「足痛、跟痛」,多由經絡氣血供應不足、瘀阻所致。中醫治療方式,包括針灸、針刀、整脊或是遠絡療法等。他表示,足底筋膜,是位於足底的一段筋膜纖維,連接著足跟骨以及蹠骨間,作用於幫助身體吸收活動時,腳底衝擊力,能幫助維持足弓穩定來支撐體重。足底筋膜炎發生,因過度使用、承受過多衝擊力而導致發炎增厚鈣化,產生後續疼痛反應。臨床上常會檢測足底筋膜厚度,來判斷發炎嚴重程度,需要與蹠骨痛、足跟脂肪墊損傷、足底纖維瘤、疲勞性骨折、腰薦神經壓迫作區別。郭俊佑說,足底筋膜炎好發於40至60歲者;或從事彈跳、足部常須緩衝、長時間站立、走路職業,如馬拉松慢跑者、舞蹈者、教師、勞工、專櫃、醫護人員等,及肥胖或天生扁平足者。他說明,足底筋膜炎,多由經絡氣血供應不足、瘀阻所致,或是腎陰虛損筋骨失養造成退化情形。經絡上有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經過,兩者在疼痛表現上會稍有不同,亦有可能會同時出現。郭俊佑指出,避免罹患足底筋膜炎,平時適度休息,多做伸展小腿運動,避免赤腳,選擇足弓支撐較好、鞋底鞋跟較柔軟的鞋子,及避免長時間跑步、跳躍。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7機組員打滿2劑竟無抗體 張上淳:擬追加第3劑
長榮航空三名國籍機師突破性感染,其中一名機師兒子也染疫。指揮中心昨表示,同班機執勤的案一六一一九和案一六一二○機師的匡列者中,除機師之子(案一六一二二)外,沒有新增陽性案例。另案一六一二二相關匡列者二二四人均為陰性,指揮官陳時中說,「校園情況很好,仍屬可控範圍。」陳時中表示,針對同班機執勤機師接觸者,共匡列三一五人,二九二人集中隔離、廿三人自主健康管理,皆已採檢完畢。其中僅機師之子為陽性,其餘二六九人陰性,四十五人檢驗中。另針對機組員回溯專案,長榮航空十四天內到過芝加哥的機組員共匡列二八三人,二三九人集中檢疫、於航空宿舍檢疫卅一,除仍有十三人在國外,已驗出二六二人陰性、八人檢驗中。該起機師群聚案中,首位突破性感染的機師(案一六○六六)基因定序結果為Delta變異株,其餘兩名機師以及機師兒子定序報告尚未出爐,陳時中表示,結果最快將於今天出爐。國外研究發現,打了二劑疫苗後,極少數人不會產生抗體,相當特殊,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台灣也是如此,採驗幾千名機組員,其中七人打滿兩劑後體內竟無抗體,為此,專家諮詢小組與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開會討論,建議在當事人同意下,追加第三劑疫苗。至於全體機組人員部分,張上淳表示,專家諮詢小組考慮讓所有機組人員補打第三劑,希望能有多一點資訊,並視整體疫情和疫苗配送狀況,需與指揮中心討論,至於何時追加第三劑,暫無定案。是否再加強管理民眾的活動?陳時中說,桃園這兩天的疫情較第一天樂觀,目前沒有看到惡化跡象,因此不會再加強防疫措施。
-
2021-09-0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九把刀岳母接種AZ疫苗4天猝逝 家屬今查看解剖報告
九把刀岳母7月26日打完AZ疫苗,4天後不幸猝逝,家屬對死因提出意見,要求解剖,檢驗報告上周五出爐並送至桃園地檢署,檢方表示,家屬今天查看報告,但尊重家屬意願,不公布死因。作家九把刀上月11日在臉書寫下長文,指岳母打完AZ疫苗後,相隔4天就身體不適過世,悲痛說「感激她用盡一生的愛陪伴我們」,也提到「希望提醒打疫苗的大家,如果身體有嚴重不適,一定不能輕忽」;桃園地檢署相驗後會同法醫解剖,望進一步釐清死因。九把刀上月25日也發文稱,每到晚上,妻子就無預警大哭,並說「許多醫學專家在電視上隔空發表媽媽可能的死因,我們都謹記在心,做了筆記」,希望「正在撰寫解剖報告的法醫,可以參酌一下諸方意見,驗一下免疫螢光反應,驗一下小板第四凝血因子抗體。我們遠遠不是專家,只能藉著這種方式提醒。」法醫研究所解剖報告於上周五送抵桃園地檢署,檢方表示,今天下午1時加開偵查庭,並請家屬到場了解解剖結果,由於家屬不願對外公布死因,為尊重家屬意願,將不再發布任何資訊,有待檢察官後續處理。
-
2021-09-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第2類45%打2劑、長者卻
近來境外移入個案多為感染傳播力超強的Delta病毒,隨著多名染疫機師足跡進入社區,傳染家人,指揮中心雖遲未公布基因定序結果,已人心惶惶。國內專家示警「對付Delta病毒只打一劑等於沒打」,然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資料,第二類(中央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完整接種比率已達45%,反觀75歲以上長者僅1.5%、65至74歲長者僅1.3%,機構住民及洗腎患者也僅6.7%。「這麼低嗎?」前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對脆弱族群完整接種率之低感到驚訝,同時感嘆,「根本沒有那麼多防疫官員,這些疫苗如果打在老人重病者身上有多好。」隨著BNT疫苗到貨,若實證支持副作用不增,保護力佳,政府應開放長者及脆弱族群混打,「不該讓混打變成特權。」施文儀分析,台灣手上還有一些疫苗,因此問題源頭是否為「供不應求」、「搭配有困難」,他還抱持質疑。從防疫角度看,台灣雖疫情趨緩,但「加零」都只是假象,連續幾天都不足以令人放心,因為台灣不可能永遠死守、防疫必有破口,Delta虎視眈眈下,破口只會更大,只能把握時間、儘速整備。施文儀指出,現在社會上有兩派整備邏輯在拉鋸,一是追求第一劑覆蓋率的「同島一命」思維,另一是儘速讓脆弱族群完整接種的「先救命」思維。「同島一命」思維是為了圍堵,希望維持社會安定,但是如果第二劑差距這麼遠,恐怕不足以「救命」。施文儀表示,或許有些人認為老年人已無社會產值,青壯年更值得救,每個人有各自能說或不能說的盤算,生命的取捨也沒有對錯。但他個人基於對生命的珍惜,仍認為應該先「救命」,即很有可能會喪命的人先救。就算需要花很多心力去化解這些人對疫苗的遲疑,依然得去做,而年輕力壯重症死亡風險低的,不用這麼急。「應該要開放大家混打」,施文儀建議,隨著BNT批次到貨,如果只開放醫護人員混打,混打變成是一種特權。長者及脆弱族群第一劑大部分是AZ,如果國際上都已有實證支持AZ混打BNT副作用不增加、保護力甚至更佳,那應該要以此為基礎,儘速規劃脆弱族群混打第二劑。施文儀感嘆,第二類實在是搞得亂七八糟,中央地方根本沒那麼多防疫官員。雖然疫苗打在人身上都是好事,但打在哪裡、目的為何,都應該要有邏輯。好幾次都從第二類開始打,變成「人情疫苗」,但「如果能打在老人、重病者身上,會有多好」,要開學,又忽然決定年輕人開打,「整個邏輯又不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