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搜尋
19
共找到
4370
筆 文章
-
-
2021-03-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國施打疫苗逾5200萬劑 接種率不足4%
中國全國政協13屆4次會議發言人郭衛民今天表示,截至2月底,中國已累計接種COVID-19疫苗5200多萬劑次。若按照中國14億人口計算,接種率尚不足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3屆全國委員會第4次會議將於4日開幕,並於3日下午舉行會前記者會。郭衛民在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據官媒新華網文字實錄,有外媒在會中問到,中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實驗數據透明度、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中國是否透過「疫苗外交」獲取更大國際影響力,而不是專注於在國內推廣疫苗接種等。郭衛民回應時表示,截至2月底,中國已累計接種疫苗5200多萬劑次,很多國家也都批准使用中國疫苗,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也自己帶頭接種,這說明了中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過,若依據中國14億人口計算,施打5200多萬劑,相當於僅3.7%人口接種。從全球來看,以色列最高,為92.46%,阿聯超過60%,英國超過30%,美國為22%。郭衛民宣稱,先前在中國附條件上市的中國國藥集團和北京科興公司的滅活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相應標準要求和中國技術指導原則要求;而中國國家藥監局近日附條件批准上市註冊申請的2種疫苗,從研發到生產也是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程序進行。他還說,「有人質疑中國是想利用疫苗出口來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這種說法是十分狹隘的」。郭衛民表示,疫苗是防控並戰勝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當前國際社會抗疫合作的重要內容。中國宣示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支持鼓勵中國企業與有關國家開展疫苗研發和生產合作,加入世衛組織疫苗實施計畫,積極推動疫苗在全球公平分配等。根據中國青年報,中國防疫專家鍾南山1日在清華大學與布魯金斯學會共同舉辦的「快速復甦的正軌:中美新冠疫情防控與治療合作」論壇上曾提出,到今年6月,中國疫苗接種率計劃達到40%。以中國13.9億人口計算,預計4個月內要有5億人接種疫苗。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和AZ買的疫苗! 指揮中心證實11.7萬劑到貨
新冠疫苗到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首批自AZ疫苗購買的1000萬劑中,11.7萬劑疫苗已於上午10時21分抵台。另外,透過COVAX提供的20萬劑AZ新冠疫苗則尚未到貨。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首批AZ疫苗11.7萬劑,已於上午10點21分由韓國大韓航空KE691班機運送,抵達桃園機場,完成通關程序後,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本批疫苗係供應商承諾供應的一部分。該疫苗係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存放於2至8℃的環境,依臨床試驗結果每人需施打2劑。AZ疫苗經「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建議兩劑間隔至少8週。接種對象將依ACIP對COVID-19疫苗建議實施對象之優先順序,從第一優先之醫事人員開始循序推動接種工作陳時中表示,AZ疫苗打完第一劑的22天候有71%的保護力,兩劑間隔12周保護力可達81%。副作用則包括接種部位腫脹、疼痛、疲倦、肌肉痛等。衛福部食藥署今天早上表示,正和指揮中心確認倉儲時間,預計今天完成現場查核溫度、數量及抽樣檢驗等工作,全部檢驗審查結束才會封緘,因為事前有提出專案進口書面審查,力拚七天內完成即可開打。新冠疫苗施打第一順位仍為33萬名醫護人員;第二順位是「維持防疫量能」一線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第三類「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再新列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者。而第四順位是這次新增的「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除因公務的外交人員外,代表國家出國比賽的選手也被框列,莊人祥表示,主要是東奧今年確定舉行,相關訓練比賽已展開,雖然選手們在國內沒有風險,不代表出國沒有感染風險。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20萬劑AZ疫苗抵台 北市:已規畫第一類施打順序
我國向國際疫苗平台爭取的2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今上午10時25分時由大韓航空公司客機運抵桃園機場,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尚未通知分配到疫苗,但已規畫第一類施打順序。由大韓航空客機載貨的模式運送首批20萬劑AZ疫苗,裝在航空貨物專用冷凍貨櫃中的疫苗,卸載後拖往華儲公司冷鏈倉庫暫存,海關、疾管署等單位官員檢驗後迅速通關入境,等待配送到全國展開首批施打。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余燦華表示,目前北市還未收到疫苗分配的通知,但已規畫後續第一類施打順序,屆時疫苗分配下來後,可快速送往醫院。余燦華指出,依照中央規畫優先提供醫療院所,拿到疫苗後,第一順位將給北市19家設置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其中又分為兩大類。余說,給予疫苗的第一順位醫院為有設置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且已收治過病患的醫院;有設置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但尚未收治病患的醫院,則列為第二順位;沒有設置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排第三順位;診所是第四順位。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防疫不鬆懈 陳其邁:高雄要超前部署疫苗接種
高雄市府召開防疫會議,雖然中央放寬防疫規定,高雄市府認為,目前東南亞疫情仍未趨緩,高雄市針對境外移工的管理不能趨緩。另有關COVID-19疫苗接種,市長陳其邁指示,疫苗是傳染病決勝負的關鍵,接種對象、疫苗運輸與保存等規畫都要提早準備。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上午主持「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第62次應變會議。為落實入境者在防疫旅館的防疫措施,他表示,相關單位針對入境追蹤、疫調以及居家檢疫三方面要嚴格執行。此外,未來台灣將進行COVID-19疫苗接種,陳其邁表示,有關接種對象,疫苗運輸、保存等規畫工作都要超前部署;大港音樂祭的防疫計畫要落實實名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規範。衛生局表示,延續秋冬防疫專案,持續實施出入八大類場所應戴口罩,市集、攤販集中場、市場、商圈、大賣場、百貨公司等地,依舊禁止試吃。
-
2021-03-03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醫院高層參與疫苗試驗挨批 食藥署:沒違反規定
北醫大事業長林俊茂率先擔任高端疫苗臨床試驗受試者,挨批沒有利益迴避。食藥署表示,林俊茂非試驗團隊成員,參與試驗並不違反規定,就連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也率先參與。國產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持續進行,高端疫苗與全台11家臨床試驗中心合作正在進行二期試驗,其中之一就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台北醫學大學事業長林俊茂率先擔任首名受試者,遭外界質疑沒有利益迴避。衛福部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今天表示,臨床試驗計畫主持人、個案研究護理師等直接參與的醫護人員,必須基於利益迴避,禁止成為受試者,避免不忠實呈現不良反應的狀況。不過,吳明美說,林俊茂並不是臨床試驗團隊成員,只是一般受試者,衛福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也依規定成為受試者,盼鼓勵院內有意願同仁一起加入試驗,這樣的做法都沒有違反利益迴避相關規定。北醫大今天也發布聲明指出,目前全球疫情仍嚴峻,接種疫苗、形成群體免疫將是控制疫情的最大希望,國內疫苗廠商也正積極研發國產疫苗,林俊茂主動參與此臨床試驗,在未違反利益迴避原則的前提下,加速國產疫苗研發時程,彰顯北醫體系長期關注教育及醫療健康的核心精神。
-
2021-03-03 養生.家庭婚姻
妻子曾提留在歐洲 羅培德熱愛台灣斷然拒絕
台灣女婿羅培德熱愛山林,妻子羅勃依婉曾提議一起留在歐洲生活,卻反被羅培德冷回「妳自己留下,我要回台灣」;也由於常跑上山,妻子笑稱「原住民講的中文,他都聽得懂」。捷克籍山林越野跑者羅培德(Petr Novotny)多年前以交換學生身分來台,結識現在的妻子羅勃依婉,由於羅培德來台依親居留滿5年,今年1月申請永久居留獲准,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南投縣服務站人員日前到南投縣埔里鎮居留地址,發外僑永久居留證給羅培德。公元1985年出生的羅培德與1979年出生的羅勃依婉深愛台灣山林,羅培德2014年參加第一屆嘉明湖越野賽就拿下第一名,之後參加國內外各大馬拉松及越野路跑賽也都獲佳績,夫妻倆為進一步推廣台灣山林美景,攜手創立Beast Runners「跑山獸」網站辦越野路跑賽。羅勃依婉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之前與先生羅培德住在新北市新店區,去年搬回她的故鄉南投縣埔里鎮,目前仍在台北租屋供辦活動作業使用,兩人時常北部、南投兩地跑,目前埔里住家也是公司工作室,先生不是忙工作,就是往山上探勘路線或協助搜救。對於羅培德取得外僑永久居留證,羅勃依婉說,相較於捷克,台灣更像丈夫家鄉,她曾與先生回捷克探親,很喜歡歐洲的環境,她當時向先生說:「不然我們留下來好了」,但羅培德卻反向她說:「那妳自己留下來,我要回台灣」,由此可見丈夫真的深愛台灣,如今取得永久居留證,真的很有意義。為探索山林路線,羅培德常往山上跑,除與部落原住民朋友混得很熟,更積極學習並了解原住民文化,羅勃依婉笑著說:「老公比我還像原住民,原住民講的中文,他都聽得懂」。回想當初,是羅培德引領羅勃依婉踏入山林世界,她說,老公常一個人上山過夜,當年她不了解,只覺得這種行為「很可怕」,深怕有一天出意外,因此,她希望羅培德不要再如此,但羅培德卻回說,「這是我人生意義及唯一興趣」,如果不能去山上,那乾脆分手。「這時候我才知道,他真的超愛山」,羅勃依婉說,她以前不運動,後來跟著先生一起跑步、爬山,感情更加深,兩人2015年結婚,現在育有2名女兒,一名4歲,另一名女兒1歲半,兩人現在成立公司辦活動,先生包辦網站設計、拍攝影片及剪輯等,網頁內容獲許多人誇讚,精心製作就是要讓更多外國人認識台灣。羅勃依婉對丈夫讚譽不絕,直說是她的貴人,也帶著她回故鄉埔里。她說,若不看先生的頭髮、眼睛、皮膚,根本不覺得丈夫是外國人,羅培德的思想觀念「很像我們台灣人」,非常重視家庭觀念,羅培德雖然住台灣,但幾乎每天與父母越洋視訊,對家庭很有責任感。夫妻創立「跑山獸」網站後,舉辦多場山林越野活動,幾乎每場千人參加,其中約1/3是外國人,羅勃依婉說,受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許多外籍跑者無法來台,希望疫情快結束,讓世界看到台灣,更多外國人來感受台灣山林。
-
2021-03-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羥氯奎寧抗疫功效 世衛專家小組:沒有實質幫助
世衛專家小組今天表示,曾被美國前總統川普捧為能「扭轉」疫情的抗瘧疾藥物羥氯奎寧,不該被用來預防2019冠狀病毒疾病,且它對已經染疫的患者來說,也沒有實質上的幫助。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制定小組(GuidelineDevelopment Group, GDG)專家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寫道,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不應該被用來對抗疫情,在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可能療法方面,也「不值得」展開進一步研究。專家表示,這項「強烈建議」是由已知或未知曾暴露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逾6000名受試者,進行6項隨機對照試驗後獲得具有高度準確的證據為基礎。美國前總統川普去年3月表示,羥氯奎寧可望成為扭轉疫情的藥物。他也說,即便美國藥物監管機關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表示,羥氯奎寧的功效和安全性未經證實,自己已服用了羥氯奎寧。但世衛專家表示,他們現在認為「幾乎所有人都不主張使用這種藥物來抗疫」。他們寫道:「世衛專家小組認為,羥氯奎寧不再是研究的優先重點,資源應該運用在評估其他更有可能預防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藥物上。」
-
2021-02-28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火星人的起源 來自於翻譯錯誤
美國的「毅力號」在美東時間2月18日登陸火星,目的是要找出火星人?不是不是,是探究火星存在微生物的可能性。但您知道嗎?讓「火星人」想像出現的,來自於19世紀的一個翻譯錯誤。1877年,義大利的天文學家夏帕雷利繪製火星地圖,把他認為的溝渠用義大利語(canali)加以標注,他同事將「canali(溝渠)」錯翻成「canals(運河)」。後來的天文學家依運河存在的前提,推論出存在能造出運河的火星工程師;最後作家接手,產生出火星人入侵地球如1898年《世界大戰》這類的科幻小說。美國卡特總統1977訪問波蘭時,翻譯人員把「很高興來到波蘭」翻成「很高興抓住波蘭的私處」;「我今天早上離開美國」翻成「我離開了美國,永遠都回不去了」。西方國家曾為了蘇聯總理赫魯雪夫說的「我們會埋葬你們」(We will bury you)讓雙方關係更加惡化,但俄文的原意是赫魯雪夫的大話「我們會比你們長命」。一九四五年七月的波茲坦宣言中,盟軍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由於蘇聯還沒跟日本宣戰,希望蘇聯能從中斡旋與盟軍進行和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鈴木貫太郎用「默殺」(もくさつ)來回應盟軍的要求,「默殺」一詞可說是「不予置評」,也可說是「隨便啦」,但日本的同盟通訊社將「默殺」譯為「ignore it entirely(完全將它忽略)」,美國的路透社和美聯社將「ignore it entirely」誤報為「reject(拒絕)」,杜魯門認為日本拒絕提案,十幾天內以兩顆原子彈攻擊了廣島跟長崎。翻譯出錯在所難免,爭議呢,可就更多了。佛經常分三段,序分是參加人員、地點、主持人的資訊,本文是正宗分,流通分則是主持人的評論,與聽眾的反應。鳩摩羅什與玄奘翻譯心經時,不約而同只留本文(正宗分);但在鳩摩羅什翻譯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時,卻被後輩玄奘批評認為不夠完整,玄奘翻「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成了「六如和九喻」的爭議。基督教也有類似的故事,「七十士譯本」把聖經從希伯來文翻成希臘文,之後變成拉丁文,字字忠於原文,卻生硬難懂。西元384年,聖耶柔米跳過希臘文,從希伯來文與亞拉姆語直接改成容易了解的版本;1522年的馬丁路德又把新約聖經翻譯成簡化易懂的德語;「忠於原文」還是「親民易懂」兩種翻譯方法成了爭論焦點。基督教傳入中國,利瑪竇從中國經典中取材,把God翻成「上帝」,「吾國天主,即華言上帝」,但這個翻譯引起教廷不滿,不准使用「上帝」譯名,結果是康熙怒禁基督教,「以後不必西洋人在中國行教,禁之可也,免得多事。」一次的翻譯,就是一次的背叛,少數例子卻會翻譯兩次回到原點。1973年國民黨提供蔣介石日記、檔案、公文、資料給日本產經新聞社,用日文出版了《蔣介石祕錄》,再由中央日報翻回中文,書名改為《蔣總統祕錄》,還好資料日記都還在,只需還原檔案,不然翻譯兩次後不知會變成什麼模樣?用英文寫病史,是把病人敘述的內容翻譯成英文,接手醫師看到病歷,再從這個英文病史來還原病人的主訴。從翻譯的歷史看來,這兩次的翻譯,似乎是多此兩舉。
-
2021-02-28 科別.呼吸胸腔
健保大數據/氣喘人口北多於南 高齡女性住院率高
依109年1至11月健保署分區別統計的氣喘人數,台北區人數最多18萬人,再者是北區10萬人及中區8.9萬人,南區、高屏人數降至約6萬人,東區甚至僅有1萬人。診斷人數「北多南少」,專家認為,雖可能與各區加保人數有關,但國內氣喘盛行率確實有「北多於南、都市多於鄉村」的趨勢。都會區空汙嚴重、東北季風直衝北部。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醫學會常務理事、北部開業診所醫師林應然進一步說明,除台灣中部以北環境較溼冷,容易誘發氣喘外,都市化人口密集、汽機車空汙明顯,又首當其衝面對東北季風增強,夾帶大量境外空汙移入,才會出現氣喘人數南北差異現象。林應然說,誘發氣喘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病毒感染,如感冒等,幼兒抵抗力較差,是氣喘第一風險族群,再者是器官老化的高齡者。以109年1至11月不分性別氣喘就醫者而言,0至9歲130,976人,多於65歲以上長者113,408人,尤其0至9歲的小男孩78,584人多於同齡小女孩52,392人。年長女性住院率高,恐與停經、炒菜油煙相關。氣喘容易靠藥物控制,九成氣喘患者可在門診得到照顧,109年1至11月氣喘病人住院情形,不分性別、年齡別住院比率僅有1.3%。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監事、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解釋,在臨床上,一旦氣喘患者急性發作後,在急診治療也無法好轉,就會安排住院。國內氣喘患者住院比率中,以65歲以上長者最多,占1.7%;0至9歲次之,為1.5%;再者為19-64歲共1%,10至18歲最少,僅有0.9%;值得注意的是,若細分性別、年齡別,住院比率最高的是65歲以上女性,多達2.1%。面對高齡女性氣喘住院率高,林應然研判,可能與停經、常吸入炒菜油煙有關。葉國偉則認為,雖目前難以釐清原因,但既然數據證實高齡女性氣喘易住院,更應作為警示。氣喘患者在年幼時,藥物控效果好,花費少,應在此時用心治療、改善病狀,減少急性發作,避免老後花大錢住院治療。基層診所件數雖多,前五名仍是大醫院。109年1至11月氣喘件數統計中,雖基層診所總件數最多,但不分院所層級別排名,陳君毅小兒診所是唯一進入前十名的基層診所。奪下前五名者仍是林口長庚、台北馬偕、台大醫院、中國附醫及台北市立聯醫。林應然認為,收治規模影響排名,醫師人數多,可承接業務量自然大。109年主診斷氣喘使用所有治療方式,含控制型藥物及緩解型藥物,使用人數共263,723人,前五名院所分別為林口長庚、台北馬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大醫院及台北榮總。葉國偉指出,健保資料證實,用藥排名與各院所氣喘件數統計確實有一致趨勢。若單分析用以「治本」的控制型氣喘藥物,使用人數為185,336人,但葉國偉提醒,由於該資料成分為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Budesonide、Fluticasone、Triamcinolone acetonide、Mometasone furoate的吸入性藥品,國內使用控制型藥物氣喘患者數據可能低估。備而不用,使用緩解型藥物者可能高估。葉國偉說明,近年有一款Montelukast成分的口服藥物,也是國內臨床常用控制型藥物,這類藥物非類固醇,「用咬的,吃起來像糖果一樣」,是目前治療兒童氣喘常見藥物。但他也坦言,被診斷氣喘輕微者,確實不需使用控制型藥物,並非所有患者都需吃藥。另外,如果一名氣喘患者每次都使用「治標、救急」的緩解型藥物,代表照顧品質不好。雖國內使用緩解型藥物者有137,383人,但可能被高估。葉國偉解釋,臨床上開立緩解型藥物處方,不代表一定會使用,緩解型藥物多是「以備不時之需」,避免半夜急性發作跑急診。
-
2021-02-2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指揮中心公布九張圖 看部桃院內感染教我們的事
部立桃園醫院1月11日爆發群聚染疫,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視為「疫情發生最大危機」,從1月11日發現首位院內感染個案, 2月23日最後 4 位接觸者解除隔離結案,歷時44天,累計21人確診,其中一人死亡,醫院歷經月餘半停擺,2月19日復工。指揮中心今天公布「部桃專案檢討及醫院管理精進作為」,提出五大精進措施,包括精進院內感染管控、強化應變組織、改變疫調匡列範圍,不再侷限「社交距離2公尺以內、持續接觸15分鐘以上」、推廣示範自主管理APP,陪探病者的資訊將列入,還有實施居家隔離一人一戶。「部桃專案檢討及醫院管理精進作為」由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行報告。部桃群聚事件出現多起家戶傳播情形,甚至一家七口全家都確診。羅一鈞表示,雖無法將21位患者的病毒都進行定序,但盡可能定序14案,從一開始的個案812到838,到後期個案908,全數病毒都有一致突變,都有CAl.20C突變。目前美國加州也發現CAl.20C新冠變種株,CAl.20C傳播力、重症及死亡比率較高,且可能導致抗體保護力也可能會下降,使疫苗打折扣。若與此次部桃事件比較,21人中三人重症,重症率為14%,死亡率為5%,比加州低,家戶侵襲率22%,跟加州數字相當,但略低。部桃群聚個案皆是同新冠變異株,可能是家戶感染率偏高主因。去年台灣前100例,家戶侵襲率約為4.6%,跟這次部桃22%相比,部桃事件家戶侵襲率22%,確實偏高,顯示CAl.20C變種株超乎預期提升院內、家戶感染發病率。羅一鈞說,院內感染是部桃事件主軸,大家都重視分艙分流,目前部桃已經開始實行專責病房,一組人員不會跨艙執行,若有其他門診需用視訊,也會落實入診民眾分流登錄,開始管理公共區域人潮、監控發病發燒、門禁管制、足跡,上述都是部桃事件檢討後的精進作業。另外,在這次事件中,羅一鈞也提到,院內外接觸者採檢策略也需要改進,在兩次專家會議檢討疫調策略,特別提及接觸者定義需修改,過去以前習慣以「社交距離2公尺以內、持續接觸15分鐘以上」,才須採檢,但未來將不再受限此狹義範圍,而是要通盤考量彈性因素。羅一鈞也說,部桃事件也發現,環境汙染可能會引發感染,因此決定延伸擴大接觸者足跡範圍。還是在尊重用戶自主性之下,推廣示範自主管理APP,其他陪探病者的資訊化也將列入。
-
2021-02-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率遠低全球 疫情指揮中心週年公開防疫成果
今天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級開設滿一週年的日子,指揮中心公布這一年來台灣的防疫成果數據,台灣不僅確診率遠低於全球,也因醫護照顧良好,死亡率相當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今天下午在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截至今天,全台累計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個案共有954例,每10萬人有4人確診;相較國際數據,截至今早已有1.1億人感染,每10萬人有1473人,顯示台灣感染狀況比國際低很多。在死亡率數據方面,周志浩說,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台灣至今共有9例死亡個案、累計954例個案,死亡率約為0.9%,每10萬人口死亡數0.04人。周志浩說,反觀全球總死亡數252萬4142人、致死率2.2%,每10萬人口死亡數32.82人,台灣每10萬人口死亡率在全球174國當中排名第171名,倒數第4。在確診率方面,台灣防疫成果也名列前茅。周志浩表示,綜觀全球193國,台灣每10萬人口確診數為4人,排名第186名,確診率比台灣低的國家都是人口數很少的國家;每百萬人口死亡數為0.4人,排名179名;台灣的致死率為0.9%,比全球致死率2.2%低得多,排名151名,也代表台灣對病人照顧非常好。
-
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疫苗公費對象增 國手、空服員、防疫車隊司機受惠
我新冠肺炎疫苗優先接種對象從九大類擴增為十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第一順位是33萬名醫護人員,再者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但第四順位改為專案申請者,入因外交人員、代表國家出國運動員,另外,空服員、防疫計程車司機也名列其中受惠。順序第一者為「維持醫療量能」醫事人員,分別是醫療院所執業醫事人員及醫療院所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第二順位是「維持防疫量能」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分別為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另外,港埠執行邊境管制海關檢查(Customs)、證照查驗(Immigration)、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Quarantine)、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Security)等第一線工作人員,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第一線人員)也是第二順位。其他第二順位對象還包含.實際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第一線人員(含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第三順位是「高接觸風險工作者」,其中明列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第一線人員,及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對象。另外港埠CIQS以外的第一線作業人員也在第三順位,含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第一線工作人員、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第四順位是這次新增的「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莊人祥強調,由各該主管機關提具需求說明、預估接種人數及時程,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案申請。再視疫苗進口期程及供應量整體評估提供。如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等。其他順序延後一位,分別為維持社會運作之必要人員(警察、憲兵)、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人員及其受照顧者(受照顧者、工作人員、居服員、社工人員、矯正機關工作人員)、維持國家安全正常運作必要人員(軍人、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再者才是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的65歲以上長者、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最後才是50-64歲成人。關於疫苗施打優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去年7月29日接種諮詢小組討論出一版新冠肺炎疫苗九大族群列出順序,經過半年討論有更新,已經於昨天上線,才會從九大類擴增為十大類。
-
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中國首款單劑疫苗問世 院士陳薇:年產能5億劑
中國已推出4款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苗,其中只有一款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僅需單劑接種即可。帶領研發的專家陳薇說,此疫苗今年內產能可達5億劑,目前資料顯示效果可維持6個月。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5日批准兩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有條件上市,其中康希諾生物公司重組病毒疫苗「克威莎」(5型腺病毒載體)是由康希諾生物和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的團隊所共同開發。央視新聞報導,陳薇26日在白岩松主持的新媒體直播節目上,說明這款疫苗的效果、安全和產能。陳薇說,他們所研發的是基因工程疫苗,最大特點是能快速化生產,今年產能可達5億劑。由於此疫苗只需要打1劑,代表可供5億人接種。陳薇說,以在巴基斯坦所做1萬8000多人的觀察,克威莎的重症保護率能達到90%以上。到現在為止,「沒有發現跟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也沒有發現跟其他疫苗有不一樣的特別特殊的不良反應」。對此疫苗的效果,目前的資料顯示可以支撐6個月。如果6個月以後疫情還沒有結束,陳薇表示,打完一針疫苗6個月後再打一針增強型,可以有10倍、20倍免疫反應的增高。此外,克威莎疫苗的使用沒有年齡上限。陳薇在節目中還稱,中國的疫苗研發在世界上位於第一方陣,過程中「一定要有自信」。
-
2021-02-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防疫第一線醫療人員 300人接種輝瑞疫苗
為韓國民眾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今天開始接種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與德國BioNTech合作開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炎)疫苗,首日規劃300人接種。韓國透過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足供5萬多人施打的11.7萬劑輝瑞疫苗,首批疫苗26日運抵韓國,規劃用於第一線醫療人員接種,今天上午9時在國立中央醫療院開始施打。首名輝瑞疫苗接種者為在國立中央醫療院COVID-19確診者隔離院區負責醫療廢棄物及環境管理的51歲女性,今天規劃為199名國立中央醫療院員工及101名首都圈COVID-19患者病房專責人員施打疫苗。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今天至接種現場視察表示,韓國從26日起開始接種疫苗作業,向恢復日常生活踏出了第一步,希望民眾踴躍參與接種、謹慎防疫,以在11月達成群體免疫的目標。韓國各地26日起開始為療養醫院及療養設施相關人員接種阿斯特捷利康(Astra Zeneca)疫苗,首日截至晚間12時共計1萬8489人完成第一劑接種。
-
2021-02-27 癌症.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運用AI揪出肺癌,今年2月19日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通訊」。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領銜的團隊,運用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三家醫院近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病理玻片,建立數位影像資料庫,毋需人工標註即可區分肺腫瘤病理切片是良性或惡性,該影像辨識系統,準確率可達95%以上,助醫師最快3分鐘完成判讀。肺癌位居十大癌症之首,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發現時常常是晚期,治療效果有限。陳志榮團隊,將北醫體系的三大醫院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病理玻片建置成影像資料庫,統計逾九千張,並由多位病理專科醫師一張張標註出病灶及非病灶區域,再交由AI的不斷學習修正後,提高判讀的準確率。陳志榮表示,傳統的肺部腫瘤確切診斷模式是將醫師經由穿刺或開刀取下的疑似腫瘤組織,送到病理檢驗部門,製成病理玻片後,病理科醫師再透過顯微鏡一張張判讀,既費時又費力,還可能會因醫師的經驗值不同有不同結果。但該套系統可以直接透過全玻片,且不需人工標註,就能自動判讀。陳志榮表示,經過AI判讀後續仍需要由病理科醫師再做判斷,不過雙重判斷,可減少人為判斷錯誤的機率,也更能大幅縮短過去全人工判讀的時間。若以每位病患8到15張病理切片計算,傳統僅由病理科醫師執行的判讀時間約10到15分鐘,利用這套系統只需三分之一、約3到5分鐘即可完成。
-
2021-02-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日本研議緊急事態若解禁 放寬大型活動人數限制
日本因新冠肺炎疫情在10都府縣實施緊急事態宣言,原定至3月7日止,但部分府縣將提前解禁。日本研議,解禁後,大規模活動參加人數限制將階段性放寬,由5000人放寬至1萬人。日本為防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擴大,針對首都圈1都3縣(東京都、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與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以及愛知縣、岐阜縣、福岡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實施期間至3月7日止。除了首都圈1都3縣之外,日本政府今天決定6府縣將提前於2月28日解禁。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上個月7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目前有10都府縣是宣言適用地區,政府考慮在宣言解禁後,階段性地放寬大型活動的參加人數限制。宣言對象地區目前像是體育賽事或演場會等大型活動以容納5000人為上限,日本政府正考慮放寬至1萬人。此外,還在研議是否在宣言解除算起的一個月後,將大型活動人數放寬至「可容納人數的50%」。亦即,如果是一座可容納4萬人的會場,最多將可容納2萬人。有關邊境管制,日本政府大致上決定在3月7日緊急事態宣言全面解除後,仍持續維持禁止全球外籍人士新入境的措施。這主要是因為海外持續發生變種病毒流行,日本政府認為有必要徹底做好防疫。日本於去年12月開始禁止來自全球的外籍人士新入境,今年1月,原本以例外的方式同意中國、韓國等11國商務人士往來的措施暫停實施。日本政府將觀察疫情變化,再決定何時鬆綁入境。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新冠肺炎全球最新情報 以色列大型實測輝瑞疫苗老少均有效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流行,紐約出現令人憂心新變異病毒,約占12%病例;東奧聖火傳遞允許民眾圍觀,籲戴口罩拍手代加油;以色列大型實測,輝瑞疫苗老少均有效。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台灣26日凌晨1時30分,全球至少250萬172人染疫死亡,至少1億1261萬8488例確診。以下為全球各地過去24小時的疫情與相關發展:※ 亞洲●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灣25日新增5例個案,均為菲律賓籍女性移工,入境都無症狀,檢疫期滿採檢也陰性,且都沒症狀,自費採檢才確診。台灣3月後鬆綁外籍人士來台禁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5日說,會規劃觀光泡泡,小規模、有限度執行;另針對機組員檢疫,傾向縮短居家檢疫天數。體育署25日宣布,已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奧、亞運培訓隊與單項運動賽事選手若需出國參賽,可與第一順位維持醫療量能的醫事人員相同,優先施打疫苗。台灣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有成,有助經濟快速復甦。摩根大通25日表示,台灣是受益於中國經濟反彈的北亞國家之一,今年經濟預計成長5.9%,比去年成長率高近一倍。● 中國中國24日新增7例確診,都是境外移入病例,當天沒有新增本土確診。VICE世界新聞引述美國國務院24日表示,美國已針對外交官在中國須接受肛門拭子檢測一事,向中國外交部抗議。中國外交部則稱,外交官豁免於這項檢測,形容之前的事件是「弄錯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5日再火速批准兩款COVID-19疫苗附條件上市,使得獲准在中國大陸上市的COVID-19疫苗增為4款,而且全部都是國產疫苗。● 香港香港官方宣布,25日新增13例確診,其中3例為源頭不明的本土病例。目前累積確診達1萬927例。為因應中國大陸疫情發展,公告並稱,從26日起取消針對14日內到訪陝西省的人士,抵港派發病毒測試樣本瓶的規定,不過若未獲豁免檢疫,抵港後仍必須在指定地點接受14天強制檢疫。至於過去14日曾到訪黑龍江省、北京、河北省、吉林省及上海,並從陸路口岸抵港的人士,維持派發樣本瓶。● 日本日本發生跟疫情有關的兒童,出現類似「川崎病」症狀,目前都已痊癒。日本小兒科學會等呼籲家長不用過度擔心,但如果孩子有染疫或家人染疫等情況,必須注意觀察數週。東京奧運聖火傳遞3月25日起跑,東奧組委會本月25日公布防疫措施,包括呼籲沿途觀眾戴口罩、以拍手取代喊加油;人潮密集時將中斷聖火傳遞;名人跑者在可控管人數處進行等。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在野黨令和新選組參議員木村英子確診,這是日本第11名確診染疫的國會議員。● 韓國韓國26日起實施疫苗接種,希望藉此加速遏制疫情,不過,想要放寬防疫規範、恢復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大概至少要等到5、6月。韓國26日開始施打疫苗,但廣受關注的由誰第一個接種疫苗一事爭議不斷,疾病管理廳25日宣布不指定特定對象,在全國同時開始接種。● 印尼印尼西爪哇萬丹省一間醫院日前有20多名醫護人員與實習生確診,其中部分人已完成疫苗接種,即已施打兩劑疫苗。這是印尼傳出第一起醫護人員注射疫苗後確診的案例。● 越南越南衛生部表示,越南預計在2022年底前收到來自國內外共計約1.5億劑的疫苗,並列出7批收到疫苗的時間表與劑量。越南有4支國產疫苗正在研發中。此外,越南官方先前表示,正加緊與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莫德納(Moderna)和俄羅斯與其他國家的疫苗生產商洽購疫苗,確保今年能訂購1.5億劑的疫苗總量,在2022年底前全部交付,以覆蓋越南全國9800萬人口的7成。● 印度印度5省每天新冠肺炎病例持續激增,其中最嚴重的馬哈拉什特拉省24日更出現129天以來單日最高新增案例,新德里在內許多省市,也對疫情嚴重地區旅行者採取限制措施。印度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克勒拉省(Kerala)、恰蒂斯加爾省(Chhattisgarh)、 馬德雅省(Madhya Pradesh)和旁遮普省(Punjab)最近每天確診病例激增,5省過去一週占全印度單日新增病例的86%。專家擔憂第二波疫情可能來襲。● 以色列以色列一項大型實測研究顯示,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不但保護力高,且對16歲以上所有年齡層都有效,包括60歲以上年長族群。「華爾街日報」指出,由以色列「克拉利特研究所」(Clalit Research Institute)與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所做的這份研究顯示,輝瑞&BNT疫苗接種第2劑後1週,16歲以上所有年齡層的受測者保護力可達94%。● 巴林巴林國家衛生監督局(NHRA)25日表示,國內已批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研發的單劑疫苗以作緊急使用,寫下全球首例。● 土耳其土耳其計劃5月底前對超過5000萬人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衛生部長克扎25日指出,將可取得總計至少1億500萬劑疫苗。※ 歐洲● 英國94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99歲的夫婿菲立浦親王今年1月接種了疫苗第一劑。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女王23日在視訊會議中分享了這段經驗,表示「一點也不痛」,呼籲民眾勇於接種。● 德國根據德國捷孚凱集團(GfK)25日公布的調查數據,德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5個月來首見回升,反映出德國民眾期待政府未來幾週將放寬防疫限制措施。● 匈牙利匈牙利醫師24日開始使用中國研發的疫苗,使得匈牙利成為第一個使用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但民調顯示只有27%民眾願意接種。● 俄羅斯俄羅斯25日通報在過去24小時新增1萬1198人確診,其中莫斯科就有1406人染疫,確診總數達421萬2100人。另外,又有446人不治,病故人數達8萬4876人。※ 美洲●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24日表示,去年11月在紐約採集的樣本中,首度發現新變異病毒株,到2月中旬已占紐約病例數約12%。這個名為B.1.526的新變異病毒株與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株有部分類似處,更具傳染性且更棘手。白宮防疫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24日表示,拜登政府將從下個月開始發放2500萬個布口罩,作為抗疫措施的一環。副總統賀錦麗在同日呼籲非裔美國人接種疫苗。阿拉斯加州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辦公室24日表示,鄧利維確診,症狀輕微的他正在家休養。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 Inc.)24日表示,針對南非冠狀病毒變異病毒株的新候選疫苗,已經送至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測試。● 巴西巴西染疫死亡人數在25日破25萬大關。巴西是世界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第2多的國家。● 阿根廷「去年我錯過下課時間,永遠都不想再離開教室。」阿根廷地方政府與教師工會協商後,採分流方式上課,首都開學首日有37萬學子報到,有學生童言童語寫下激動心情。
-
2021-02-26 科別.消化系統
改善便秘、排解毒素 必知4大類膳食纖維資優生!
老是便祕大不出來?國人9成膳食纖維不足 根據我國國民營養調查顯示,國人九成以上膳食纖維不足,僅六十五歲以上為最高族群,而達標的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攝取不足。其實膳食纖維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種,個別的功能也有些區別。 膳食纖維分2大類,功能各有所不同! 相信多數民眾都知道蔬果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不過除了蔬果以外,豆類、穀類也都含有膳食纖維。水溶性膳食纖維常見出現在水果類、黏滑類型等食材上(如木耳),有助於降低血膽固醇、穩定血糖數值,並且有利增加飽足感。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常見於葉菜類、豆類、全榖雜糧類等食材身上,其有利增加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體積,並且減少毒素於腸道內時間。 富含膳食纖維 4大類食材大公開 一般而言,民眾每日建議攝取約25~35克的膳食纖維,一份蔬果含有3克以上的膳食纖維算不錯,超過3克則可說是膳食纖維資優生。如欲攝取多些膳食纖維,可以在飲食均衡的前提之下選擇含量較多的食材。 蔬菜類(一份蔬菜:生重100g ) 根據營養成分有些蔬菜膳食纖維含量很高,如100克的木耳含有7.7克的膳食纖維、屬於澱粉蔬菜類的牛蒡則有5.1克、有機黑豆芽有4.9克、野莧菜有4.3克、黃秋葵則有4.1克。而像是脫水的乾貨乾木耳乾辣椒乾香菇等等,因為脫水濃縮過所以含量高,不過實務上要能攝取到那麼多也不太容易,所以還是從新鮮蔬菜才比較容易攝取足夠。 水果類(一份水果:可食100g) 雖然說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略低於蔬菜,但是因為不用經過烹調就能快速補充,也算是我們日常補充相當方便的食材。像是100克的百香果就有5.3克的膳食纖維、土芭樂則含有5克、榴槤有4.4克、紅柿有4.4克、仙桃則有6.1克,以上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豆類(植物性蛋白質) 大部分的豆類的膳食纖維也相當豐富,除了纖維外也有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偶爾將豆類取代肉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烘烤黑豆每100克就有27.1克的膳食纖維、蠶豆酥為23.1克、白鳳豆為19.6克、青仁黑豆有18.6克、紅豆則有18.5克。 穀類 主食類建議以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的澱粉,熱量雖然差不多但就多了其他營養素,吃主食還能補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常見如100克的大麥含有15.3克的膳食纖維、小麥則有11.3克、爆米花也有10.3克、燕麥為8.5克、糙薏仁則含有6克。 【延伸閱讀】 .排便之計在於晨,中醫2招助改善便秘! .紅番薯不只促身體排毒,這樣吃顧腸道更加分!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韓國施打疫苗在即 防疫規範放寬還得等
韓國明天起實施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接種,希望藉此加速遏制疫情,不過,想要放寬防疫規範、恢復疫情前的日常生活,大概至少要等到5、6月。相較於歐美國家,韓國疫情沒那麼嚴峻,政府得以更謹慎進行疫苗接種計畫,希望在觀察其他國家接種狀況後準備比較安全的環境,再讓民眾接種。韓國政府規劃26日開始接種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牛津大學(Oxford)研發的疫苗,27日起接種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疫苗;由韓國SK生物科學公司(SK Bioscience)代為生產的AZ疫苗今天在重重戒備防護下配送至各地接種中心。在全世界首例疫苗接種後2個多月才開始施打疫苗的韓國,在施打前夕隱隱瀰漫著一股緊張感,也許是因為去年底發生流感疫苗保存不當案例,這次疫苗配送作業顯得格外謹慎,出動警方及軍方人力多重防護,配送時間、地點也保密到家。不過,今天上午配送至濟州島的一批疫苗發生保存溫度脫離標準範圍的狀況,必須整批回收,引發外界關注,所幸未傳出其他配送出錯狀況。根據當局的計畫,26日將在全國213處療養設施為5266名65歲以下的居住者及員工施打AZ疫苗,之後按疫苗導入時間逐步推進,目標在11月前達成7成以上接種率。韓國去年11月爆發第3波疫情,至今未能完全遏制,單日確診病例維持在400例上下,長期實施防疫措施讓自營業者大喊吃不消,但政府2月15日調降社交距離規範後,單日確診數又出現增長跡象,迫使當局重新檢討防疫規範強度。一名30多歲、住在首爾的上班族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段時間看到確診數每天上上下下,「還不如嚴格一點,把疫情完全控制住再調降」,認為政府應該再次調升防疫等級。韓國民調機構Realmeter於19日對韓國全境500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政府應提高防疫強度;從受訪者職業來看,除自營業者中反對比例較高外,其他職業受訪者多數贊成提高防疫規範。至於開始施打疫苗是否有助加快防疫措施放寬,防疫當局先前表示,必須視疫苗接種及治療劑效果而定,預估可能要到5、6月才可能放寬規定,屆時接種率預期將達2成。
-
2021-02-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外媒:中國承諾 美外交官豁免於肛拭子檢測
VICE世界新聞引述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已針對外交官在中國須接受肛門拭子檢測一事,向中國外交部抗議。中國外交部則稱,外交官豁免於這項檢測,形容之前的事件是「弄錯了」。中國北京自1月底開始,對部分出現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社區居民,進行肛拭子檢測。一些海外入境者也被要求接受這項檢測,華盛頓郵報之前報導,其中包括一些美國外交官。報導引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24日表示,他們從未同意過肛拭子檢測,在獲知有美國外交官接受這項檢測後,已直接向中國外交部抗議。這名發言人說,中國向美國保證,這項檢測是「弄錯了」(in error),並指外交人員豁免肛拭子檢測。他說,美國已指示自己的外交官拒絕接受這項檢測。VICE就此事詢問中國外交部,但未獲回應。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強調,國務院致力於維護外交官和他們家人的「尊嚴」,以符合「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等其他外交法規定。報導指,目前不清楚有多少美國外交官或他們的家人已接受過這項檢測。據中國官方和醫學專家指出,之所以採用肛拭子檢測,是因COVID-19病毒在部分染疫者腸道中存活的時間,比在呼吸道中更久,這種檢測可降低漏診的風險。
-
2021-02-2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疫苗將抵台 桃機:專案處理擬機邊提領
首批新冠肺炎疫苗將抵台。桃園機場公司今天表示,仍在會勘相關作業程序,將以專案方式處理,原則上疫苗下機後直接進行機邊驗放、運送,以縮短作業時間,細節仍可能調整。根據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公布首批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配送名單,台灣預計將可取得20萬劑牛津(AZ)疫苗;桃園國際機場公司今天表示,目前尚未接獲確切的抵台時間通知。桃機公司表示,疫苗需要溫控,一般常規化的疫苗運送,會在下機後先進到航空貨物集散站的冷藏倉庫做暫時性貯放,再由冷凍車進行配送。但由於此案特殊,桃機公司表示,新冠肺炎疫苗下機的部分,應該會採取專案機邊提領的方式,下機後直接在機邊進行驗放,由冷凍車到機下裝載後,在管制口不下貨,航警直接進行檢查,然後直接運送到目的地,省略一般要進入冷藏倉庫的程序。桃機公司表示,保持疫苗溫控最好的做法,就是不拆產品包裝和運送包裝,疫苗一下飛機後,在機邊直接進行提貨,全程縮短機邊作業時間,相關細節仍在研擬中,確切過程將配合中央進行調整,目前尚未完全定案。
-
2021-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企業捐贈國防部防疫物資 感謝化學兵部隊防疫
國軍化學兵部隊是台灣防範新冠肺炎(COVID-19)要角之一,軍聞社今天報導,民進黨立委湯蕙禎偕同企業代表,捐贈50桶長效抗菌防護液、5萬片口罩等防疫物資給國防部,轉由軍醫局及陸軍33化學兵群運用。軍事新聞通訊社報導,捐贈儀式上午在國防部文化營區舉行,民進黨立法委員湯蕙禎在政戰局長簡士偉中將陪同下,與劼科生物科技董事長莊鈺谷及鈺祥企業總經理莊士杰,捐贈50桶長效型抗菌防護液50桶、5萬片口罩給國防部,並轉由軍醫局三軍衛材供應處、陸軍33化學兵群運用。湯蕙禎表示,國軍官兵在國內開始出現疫情時便盡心盡力投入防疫工作,付出的表現讓國人有目共睹,現在疫情未歇,軍民仍需齊心做好防疫工作,也叮嚀官兵在執行任務時,務必要做好個人防護。湯蕙禎也說,此次與民間企業一同捐贈防疫物資,就是希望能幫助官兵強化防疫能量,以最堅強戰力做好準備,繼續迎接疫情挑戰。莊鈺谷表示,國軍對外肩負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對內扮演愛民助民的角色,尤其,近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事件,許多官兵投入消毒防疫工作,身為民間企業也希望能盡一分心力,相信此次捐贈的長效型抗菌防護塗層,能在國軍官兵個人安全防護上盡棉薄之力。莊士杰則指出,口罩在防疫工作上是相當重要物資,更是國人與官兵每天都必須使用的消耗品,對第一線執行防疫工作的化學兵也十分重要,期盼此次捐贈的口罩,能保護官兵遠離病毒的危害,更有效的執行防疫工作。簡士偉強調,維繫戰力、防疫消毒及避免群聚感染,是國軍目前重要任務之一,只要國人有需要,國軍必定全力以赴,因為民眾的支持與鼓勵,不僅是官兵最強而有力精神支柱,更是榮幸,相信只要軍民同心,必定能打贏這場抗疫作戰。
-
2021-02-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白宮發2500萬布口罩抗疫 賀錦麗籲非裔施打疫苗
美國白宮防疫協調官齊安茲(Jeff Zients)今天表示,拜登政府將從下個月開始發放2500萬個布口罩,作為抗疫措施的一環。副總統賀錦麗則呼籲非裔美國人接種疫苗。齊安茲說:「3月開始,我們將開始發送數以百萬計口罩到全國各地的食物銀行和社區衛生中心。」他補充說:「我們會在全美發送超過2500萬個口罩,這些口罩將在全國1300多個社區衛生中心和6萬個食物銀行供人索取。」根據聲明,這些高品質的可洗式布口罩皆為免費提供。齊安茲說:「我們深信這項政策,能讓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取得或買不起口罩的人,能獲得口罩。」社區衛生中心是在資源缺乏的地區,提供門診服務的診所。根據聲明,社區衛生中心服務的人中,有2/3生活在貧困之中,60%是少數族裔,近140萬人居無定所。這項發放口罩的計畫讓每個人都能獲得2個口罩,一共需花費86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14億元)。在資料顯示非裔、西語裔美國人施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進度落後之際,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今天公開呼籲非裔美籍人士要儘速接種疫苗。賀錦麗接受微軟國家廣播公司(MSNBC)訪問時說:「我們別被2019冠狀病毒疾病逮到,咱們去打疫苗吧,好嗎?」賀錦麗說:「我們都知道,非裔可能不成比例地感染病毒並因此喪生。我們也知道,當你在看誰是第一線工作人員、誰冒的風險最大。我們說的就是有色人種。」
-
2021-02-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世衛COVAX配送首批疫苗 60萬劑抵西非迦納
世界衛生組織(WHO)領導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今天配送首批疫苗,運抵迦納免費提供這個西非國家為民眾接種。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與世衛發表聯合聲明說,一架由印度孟買起飛的飛機今天在迦納首都阿克拉(Accra)降落,攜帶60萬劑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與牛津大學(Oxford)共同研發的疫苗。聲明說,這批疫苗是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Institute of India)生產,「這60萬劑疫苗只是COVAX初步配送AZ疫苗的一部份…代表第一批送往低至中低所得國家的冠狀病毒疾病疫苗」。COVAX表示將在2021年底前分發20億劑疫苗,包括免費提供18億劑給較貧窮國家的政府。迦納共將獲得241萬劑疫苗,該國自疫情爆發以來有超過8萬700人確診,其中約580人不治。COVAX配送首批疫苗,距離世衛首度宣告新型冠狀病毒為全球流行病已將近一年,也是COVAX計畫推出後近8個月。COVAX目標是從富裕國家募資研發疫苗,並且在世界各地公平地配送疫苗。
-
2021-02-25 養生.家庭婚姻
19歲男大生租屋被父母「裝監控」 曝恐怖經歷:不見人就狂call
為了擺脫父母過多的期望與壓力,一名19歲的男大生考取外縣市的大學,獨自一人搬到租屋處,本想是奔向自由的開始,但怎料父母卻在他的租屋處放置網路攝影機,遠端監督他認真拚課業,他迫於沒有經濟能力只好答應,但父母只要沒看到人就奪命連環call,許多網友聽聞他的恐怖經歷都相當震驚。男大生23日在爆料公社App發文表示,雖然能理解父母希望他未來能功成名就,但他成績不佳還會曠課,當初考取外縣市的大學為的就是不活在別人的期望之下,能自由自在過生活。不過,近來父母想在他的租屋處放置網路攝影機,隨時監控他是否有準備課業,他雖然覺得不適當,但他從小就活在別人的安排之中,不知為誰而活,且礙於學生沒有經濟能力,也只好妥協。男大生描述在監控之下的生活,「第一晚我就覺得晚上有人在看我,覺得噁心」,所以他決定把主機電源拔掉,沒想到一早就被奪命連環call,就算當天下午5點後就沒課了,他利用時間去運動,卻同樣被一連狂call好幾通電話。從他曝光的LINE對話可看到,他先是傳了這學期的課表給父母,而父母則再要求他「監視器從今天開始都不要關機」,到了下午下課後他去運動,父母斥責他,「5點就下課了,為什麼8點還沒有到家,是跑去哪裡了?你還真當是去度假的樣子喔!」他只好無奈地回答「我在操場運動」,種種被父母監控的日常讓他苦不堪言。網友們看了都對這種監控方式感到不可思議,紛紛出主意替他解圍,「你要不要考慮找份打工,至少不用完全當伸手牌,多少還有可以跟爸媽反抗的底氣」、「你要抗議到底呀!為了你妹妹...」、「突然覺得誰以後嫁給你,進了你家家門,絕對會跟坐牢一樣」。
-
2021-02-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中國科興疫苗20萬劑抵泰國 總理機場迎接
泰國政府向中國科興公司採購的新冠肺炎疫苗首批20萬劑今天運抵泰國。總理帕拉育親自到機場迎接疫苗,他表示未來將有更多疫苗運抵,以利泰國達到群體免疫目標。泰國公共衛生部與中國的科興生物技術公司(Sinovac Biotech)簽訂採購協議,採購200萬劑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首批20萬劑今天早上由泰國國際航空(Thai Airways)專機從北京載運至泰國蘇凡納布(Suvarnabhumi Airport)機場。帕拉育(Prayut Chan-o-cha)、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及公共衛生部多名官員今天到機場迎接泰航從北京載運抵泰的20萬劑科興疫苗。帕拉育表示,今天首批疫苗抵達泰國是歷史性的一刻,政府努力按照既定時間表獲得疫苗,未來會有更多疫苗送抵泰國,數量足夠讓泰國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科興預計3月底前再交付80萬劑,4月底前交付100萬劑。除了科興疫苗,泰國公共衛生部轄下的國家疫苗研究院(National Vaccine Institute)還向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採購疫苗,阿斯特捷利康的11萬7000劑疫苗也會在今天送抵泰國。帕拉育日前表示,疫苗抵泰之後,政府約需要2到3天時間準備施打疫苗的事宜,一切就緒之後,他隨時準備率先接種疫苗。由於科興疫苗對於年齡18到59歲之間的民眾保護力較佳,而帕拉育已經67歲。阿努廷昨天表示,帕拉育將接種阿斯特捷利康的疫苗。民族報(The Nation)報導指出,各界預期阿努廷將會接種科興疫苗。根據公共衛生部初步規劃,疫苗首批施打對象包括8萬名醫護人員和鄉村醫療志工、2萬名疾病管制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90萬名高風險民眾包括患有潛在疾病和慢性病患者及60歲以上老年人。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國際醫療重啟 3月1日起恢復外國人士有條件入台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穩定,且醫療量能尚有餘裕,自3月1日起,除健康檢查、美容醫學等非急迫性醫療需求外,恢復外國人士有條件入台就醫,延續「Taiwan can help, and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陳時中表示,國際醫療病患可透過醫療機構檢具相關資料、文件向衛生福利部提出申請,該部將依其醫療必要性、療程延續性及風險性等原則進行審查許可,協助海外人士來台接受必要的醫療服務。陳時中說,我國長期推動國際醫療服務,協助各國來台就醫的病人,屢受國際媒體報導,並藉此深化國際友誼。但因全球COVID-19疫情影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今年1月1日起,再次限縮非本國籍人士入境,也因此使部份國外病人無法來臺而中斷治療。陳時中表示,有來台就醫需求者,可申請其配偶或3親等內親屬2人陪同,必要時得增加1位居住國的醫事人員或其他照護者隨行,所需文件、資料包含:醫療保險證明、檢疫切結書、入境健康證明(表定航班時間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另外,也需要準備收治醫療機構擬定的入境防疫計畫、醫療計畫書等,由醫療機構代申請人向衛生福利部提出入境就醫許可申請,醫療機構於取得衛生福利部同意函後,逕赴相關機關(構)辦理特別入境許可。陳時中說,經許可入境來台就醫及其陪同者,需於旅客報到(check in)或登機時,均應主動向航空公司出示「表定航班時間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並於航程期間全程配戴口罩。入境後應依指揮中心規定進行14天居家檢疫,並於檢疫期間屆滿時配合採檢措施。檢驗結果為陰性者,始得至醫療機構接受醫療服務,但若有緊急醫療需要者,則可由收治醫療機構直接安排入住專責病房或負壓隔離病房住院,經1次採檢結果為陰性後,接受醫療處置,但於14天檢疫期間需比照COVID-19疑似個案進行照護。另申請人在台期間各項檢疫費、採檢費、醫療診治費用皆為自費,收治的醫療機構並應負責協助安排其檢疫及採檢措施,包含防疫旅館住所、防疫交通接送、就醫前COVID-19核酸檢驗採檢安排、就醫療程安排等必要措施。陳時中強調,針對申請入台就醫者,規劃完善防疫管理措施,降低外來人士入境後發生社區及醫院內感染的風險,持續為國人健康安全把關。如有申請非本國籍人士入台就醫相關疑問,可洽衛福部國際醫療管理工作小組(02)2885-1528。
-
2021-02-2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鎖國」結束 陳時中:3月1日起恢復外國人入境及轉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考量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國內防疫量能,及商務經貿交流等需求,自今(2021)年3月1日零時起(啟程地時間),恢復非本國籍人士入境條件及桃園機場轉機作業,但需要維持出示三日內陰性證明,且防疫旅宿或1人1戶居家檢疫。「鎖國」新制今年1月1日才上路,商務客都須回歸14天居家檢疫,面對英國變種病毒,國內專家多認為,目前類鎖國防疫基調足夠,但研判重啟國門恐需等到今年三月以後。且未來開放需要逐步開放,經濟活動、國際醫療不宜一視同仁。陳時中說,3月1日起非本國籍人士須符合下列條件,始得入境。持有效居留證非本國籍人士(含外籍、港澳及大陸人士)均得入境;無居留證外籍人士,除觀光、一般社會訪問以外,得向外交部駐外館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中國大陸人士部分,為持有居留證、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等)、國人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台居留外來人口陸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隨行團聚)、經教育部許可之學生、經衛福部許可國際醫療人員、專案許可。港澳人士部分,持有居留證、人道考量及緊急協處(如奔喪、探視重病親屬等)、國人港澳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商務履約、跨國企業內部調動、經教育部許可學生、經衛福部許可國際醫療人員、專案許可。另外,陳時中說,我恢復交通部所提桃園機場開放轉機方案,旅客須搭乘同一航空集團營運航班,限制轉機停留時間在8小時以內;轉機旅客機上座位區隔、下機後動線分流、飲食及購物等由專人全程監護下提供服務,如有航班延遲或旅客健康狀況異常情形,也都有擬妥應變計畫。陳時中指出,為確保國內防疫安全,將持續實施邊境風險嚴管,非本國籍人士搭機入境臺灣,或需經我國機場轉機者,均應出示「表定航班時間(Flight schedule time)前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後搭機來台。入境台灣旅客應事前安排檢疫居所(防疫旅宿或1人1戶居家檢疫),且須於「入境檢疫系統」完成線上健康申報並切結符合相關規定。入境檢疫措施將視疫情及執行狀況,適時滾動調整。副指揮官陳宗彥補充表示,轉機恢復至去年12月底的方式,需要搭乘同一個航空公司,必須在八小時完成轉機旅程。如有有遇到颱風等天災,航空公司調度等也都會在防疫措施下,進行轉機流程,有其運作機制。陳時中表示,轉機會予以人道的考量。
-
2021-02-24 養生.抗老養生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全世界都繃緊神經,但無論是何種病毒、細菌來襲,自身的免疫力永遠是第一道防線!不當飲食、心理壓力、空汙等因素,都會造成身體裡的氧化壓力,引起發炎,當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就會降低免疫功能,易受病菌感染而生病。維生素D食物 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19年的報告,統合分析共15個國家、25項研究、含括10,933人的研究,指出維生素D能夠促進對抗病毒細菌的保護機制,可顯著降低至少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胸腔感染等)的風險。曬太陽補足維生素D 這些維生素D食物多攝取若要補充維生素D,可到戶外活動、曬太陽,讓皮膚接受陽光中的UVB光幫助體內合成。但就算陽光再強烈,待在室內隔著窗戶曬太陽仍是無效的,因為UVB光無法穿透玻璃,也就無法幫助維生素D的產生,因此,建議一天曬太陽10到20分鐘,露出臉部、手臂等部位且不擦防曬乳,讓體內合成足量的維生素D,減少疾病感染風險。不過,冬季天氣陰冷時,受陽光照射的機會較少,加上常將身體包得密不透風,許惠玉建議,飲食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含鮭魚、旗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秋刀魚等含高油脂魚類,同時含有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蛋白質,且其中魚油對體內抗發炎也有益處;其餘如蛋黃、乳品(起司等)、內臟類(肝臟等)及蕈菇類(黑木耳、香菇等)也都含有維生素D。飲食搭配蔬果、辛香料 自體防禦更提升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有各式不同的「植化素」,為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天然物質,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癌等功效,可輔助免疫功能調節。許惠玉舉例2010年發表於《醫學的分子視角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的研究:常見的十字花科蔬菜如綠色青花菜、白色花椰菜、高麗菜、芥藍菜等所含的「異硫氰酸酯」,能夠抗癌以及降低ROS(活性含氧物)所造成的發炎性傷害,進而調節免疫功能。此外,辛料也含多種植化素,例如大蒜、蔥及洋蔥等蔥屬植物所含的「有機硫化物」可抗氧化、抗發炎,讓免疫力更加分。2018年刊登於《分子學Molecules》的義大利研究指出,咖哩粉中常見的「薑黃素」能提升血清中的抗體、減少促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因而降低體內的發炎反應,並增加抵禦病原菌的抗體,有利於調節免疫力。 延伸閱讀: ·一張表看出你缺乏哪種維生素! 9身體警訊你中了幾項? ·吃柳丁、橘子、芭樂提升免疫力? 淺嚐就好!維生素C攝取超過這量反而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