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 醫療.牙科
搜尋
10
共找到
12377
筆 文章
-
-
2024-06-27 醫療.感染科
2024流感新冠疫苗懶人包/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10月雙疫苗開打時程及對象整理
疾管署指出,4月底才結束的流感稱公費藥劑延長使用,因為流感進入流行期再次重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即日起至7月31日再次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措施,只要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皆可使用。此外,10月1日起將開放11類公費對象接種流感、新冠疫苗施打,《元氣網》以下整理10月的雙疫苗開打時程及細節。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程第1階段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開打時間:2024/10/01起11類公費對象:.醫事及衛生防疫人員.65歲以上.55歲以上原住民.安養、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第2階段開打時間:2024/11/01起施打對象:流感疫苗: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新冠疫苗:滿6個月以上民眾是流感還是新冠?由於本年流感可能與新冠共同流行,若有發燒或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類流感症狀,應用新冠家用快篩輔助檢測。若有危險徵兆,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血痰、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應盡速就醫,並由醫師依主訴與臨床判斷,評估是否符合公費藥劑用藥條件,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流感配置藥劑,包括克流感、易剋冒、速剋流及瑞樂沙。》公費流感藥劑配置查詢新冠的部份,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主流株為JN.1、KP.2、KP.3。目前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病毒,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美國CDC評估接種XBB疫苗於青壯年與高齡者,皆具有效疫苗保護力,建議高風險者補接種疫苗,以得到更佳的保護力。》新冠/肺鏈疫苗專區查詢【參考資料】.疾管署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4-06-27 焦點.健康知識+
洗碗一定要沖乾淨!醫曝「洗碗精殘留恐危及腸道健康」,避免清潔劑殘留8方法
當碗盤杯子髒了、油了,我們通常都會用洗碗精清洗,因為可以洗得很乾淨。但你有沒有想過,用洗碗清洗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危害?如果沒有徹底將洗碗精沖乾淨,是否會影響健康?對此,鄭泓志醫師在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發文提醒,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質,都可能破壞這些組織屏障的功能;他傳授避免洗碗精殘留的8種方法,讓你遠離疾病維護健康。什麼是腸胃道上皮組織?我們人體的腸胃道內層,覆蓋著一層由上皮細胞緊密排列而成的屏障,它負責控制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內部環境。這層屏障就像我們身體的防護罩,阻擋有害物質的入侵。類似的保護層也存在於皮膚和肺部等部位。越來越多研究指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許多添加劑和化學物質,都可能破壞這些組織屏障的功能。一旦這些屏障出現缺陷,就可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如食物過敏、腸胃發炎、糖尿病、肥胖、肝硬化、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憂鬱症和阿茲海默症等。洗碗精殘留可能危及腸道健康腸胃科醫師鄭泓志,分享一篇瑞士蘇黎世大學附屬機構「瑞士過敏與哮喘研究所」的一篇研究,關於洗碗機裡的洗滌劑化學物,如果沒有清潔乾淨,對腸胃道上皮組織會有什麼影響《Gut epithelial barrier damage caused by dishwasher detergents and rinse aids》。研究指出,乙醇乙氧基酸酯(alcohol ethoxylates)是引起強烈毒性反應和破壞腸胃道上皮組織屏障的主要化學物質。如果殘留在餐具上被吃進身體裡,可能會危及腸胃道健康。為了模擬餐具上可能殘留的洗碗精濃度,研究人員對乙醇乙氧基酸酯這種化學物質進行了稀釋測試,稀釋度從1:10000到1:40000不等。在模擬高劑量的化學物質下,這些殘留的化學物質會直接破壞腸胃道中的表皮細胞組織,而低劑量下則使腸道上皮細胞屏障崩解,導致身體一系列的發炎反應。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到,一旦上皮細胞受損,身體就會啟動發炎反應的相關基因表現和細胞內部訊號傳遞,引發大規模的細胞死亡程序。這說明即使是微量殘留的洗滌劑化學物質,也有可能對腸道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誘發發炎反應和細胞大量死亡。避免洗碗精殘留的8種方法研究人員警告,如果腸道上皮組織屏障長期反覆受到這種化學物質的破壞,將加劇許多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這邊建議在洗碗時做到以下8點,即可完全去除洗碗精殘留。1.多次沖洗:在洗碗後,應反覆用清水沖洗數次,確保將所有洗碗精的泡沫和殘留物都完全沖掉。2.使用洗碗刷或菜瓜布:可以使用軟毛刷、海綿或菜瓜布幫助去除頑固的洗碗精殘留物,刷洗時稍微用力一些。3.浸泡溫水:把洗好的碗盤浸入溫水中約5~10分鐘,溫水有助於溶解和去除殘留的洗碗精。4.檢查有無殘留氣味:碗盤晾乾後,可以靠近嗅一嗅,如果有洗碗精的化學味道,表示還有殘留物需要重新清洗。5.選用環保洗碗精:市面上有環保型、無磷無毒的洗碗精產品,殘留量較低,對健康影響較小,可考慮改用。6.增加清洗循環:若使用洗碗機洗滌餐具,可在最後一個循環後,再多加一個清洗循環,徹底沖淨殘留物。7.最後人工清洗:洗碗機清洗後,再用清水人工清洗一次,確保殘留物全部清除。8.定期清洗洗碗機:洗碗機內也可能累積殘留物,定期使用專用清潔劑徹底清洗。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無害的小事,累積下來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洗碗精對腸胃道健康的危害看似微不足道,但長期積累和反覆暴露的影響卻是難以忽視的。我們應該提高警惕,養成細心謹慎的習慣,徹底清除碗盤上的洗碗精殘留,保護好身體的這道防線,才能遠離疾病維護身體的健康!延伸閱讀:.讓刀叉變得清潔又閃亮如新 專家授一招快速有效的洗碗機訣竅.為什麼碗盤愈洗愈油?海綿太久不換就是一大問題!快速洗碗6技巧.你也用熱水洗油膩鍋子?專家告訴你可能產生的另一問題
-
2024-06-26 退休力.活躍好學
夏天種4植物 泡茶、煎蛋助養生
現代人重視居家生活,在家種植綠色植栽不僅能妝點室內,還能培育出療癒身心靈的植物。園藝治療師廖美惠推薦想成為「綠手指」的植友,可種植魚腥草和白鶴靈芝2種青草,製成茶飲有清肺降火和保養皮膚效用;也推薦植友種植火炭母草,用來煎蛋味道獨特、營養豐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MOA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攜手,規畫退休5力課程「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教導民眾在炎炎夏日可以輕鬆種植綠色植栽。7月20日第一堂課以本土青草作為主題,廖美惠介紹魚腥草、車前草、火炭母草、白鶴靈芝草等4種陽台可輕鬆栽種的青草植物,不僅運用到餐桌上,還能美白保養身體。廖美惠提到,魚腥草是清冠一號中使用的植物,對呼吸系統和肺部有益,不僅能清肺降火,還能用來製作面膜,生吃時可以加入鳳梨和蘋果提升口感。車前草可與枸杞一起煮茶,增強保健效果,尤其可保養泌尿系統。火炭母草可以入菜,這種青草在鄉間隨處可見,葉子可以拿來煎蛋,營養豐富;長輩們閃到腰時,會將葉子搗碎後加入米酒,拿來舒緩腰部。白鶴靈芝草的葉子可以煮茶飲,或剁碎後加米酒敷在扭傷的部位,以減輕疼痛。針對夏季種植的挑戰,廖美惠提供3點實用建議,首要避免讓植物直接暴露在大太陽下,可選擇在樹下或陽台遮蔭的地方種植;其次,剛開始種植的兩周內,保持土壤潮濕,在晚上或清晨澆水,避免濕熱悶壞植物根部;最後是選擇透氣性好的土壤介質,也是成功種植的重要因素。實(食)用園藝系列—輕鬆打造植感居家生活5堂課上課日期:7月20日(六):植物的力量—讓植物照顧你8月03日(六):壁掛式植栽(植物上板)手作8月10日(六):植物心南向—南洋辛香料8月24日(六):養顏美容的蘆薈與健胃解毒的紫蘇8月31日(六):石蓮花與多肉小森林上課時間:下午2時至4時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73號4樓洽詢:02-8692-5588轉5869線上報名:https://shih5869.pse.is/64m89g
-
2024-06-26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父母相繼病倒臥床 妻累出身心症候群!陳思銘:最怕長照成為輪迴
「當醫師的,一旦有家人生病都會指望你。」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思銘娓娓地道出,在父母親長期臥床的那段期間,漫長的照顧歲月裡,「我的老婆最辛苦」,一度出現身心症狀,必須就醫治療改善。醫師父親糖尿病纏身許多家庭的長輩生病照顧責任,多落在媳婦、女兒身上,就可能成為「夾心餅乾」,上有老的下有小的必須照顧,往往心理負擔大,也影響身體健康。陳思銘提醒民眾,年輕時應做好財務規畫、盡可能地控制疾病,才能擁有快樂的生活品質。陳思銘的父親陳庵君是婦產科權威,是「台灣婦產科的播種者」,但晚年深受家族遺傳糖尿病所苦,陸續出現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併發症,還要洗腎。每次就醫都領很多藥,直到一位具護理專業的阿姨檢視父親的用藥,發現有重複用藥狀況,從此只讓父親在感染科就醫進行疾病整合,吃的藥才從10餘顆減到5顆左右。腎病變一周洗腎三次「父親的血糖控制不好,逐漸產生視網膜增生,看不太清楚。」陳思銘安排就醫事宜,但即便他的父親是醫師,在身體出狀況時,也和一般患者一樣會說控制得很好,以為視力問題是血壓高引起的,但檢查發現是糖尿病併發症─視網膜病變。雖然持續接受治療,卻在2001年時眼疾復發終告失明。另一糖尿病併發症─腎臟病變也接踵而至,陳思銘的父親最後需要一周洗腎三次,「他說不想洗」,但為人子女的,還是得強迫他洗腎。陳思銘的父親臥床9年,直至2009年病逝。他的阿公臥床更長達13年,「身上都沒有一顆褥瘡,卻犧牲了一個姑姑。」為了照顧阿公,姑姑未嫁;在沒有健保的年代,陳庵君得出來開業,才足以支撐父親住院的費用。「家人都認為他有醫療專業,照顧重擔都落在他身上。」母虛弱到坐不住輪椅「父母鶼鰈情深,當父親病逝後,母親瞬間失去主心骨,愈來愈不愛活動、憂鬱,進而失智、臥床。」陳思銘雖鼓勵母親下床活動,但因為曾摔倒過,以致臥床多年,明知勤勞翻身就不會有褥瘡,但不能一直監視外籍看護,所以看到出現褥瘡,還是很心痛。「母親生病13年、臥床7年,去年底辭世。」陳思銘述說這段照顧過程,某日外籍看護打電話說「阿嬤呼吸困難」,他立即讓母親坐輪椅衝到急診,「救我幹嘛?」這是母親被救回來的第一句話,所以後來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在疫情期間,母親又有狀況,當時她虛弱到連輪椅都坐不住,呼吸及意識狀態都不好,還要經過篩檢等手續,急診連躺床都沒有,對家屬而言,是相當難熬的過程。陳思銘說,「最辛苦的是我老婆」,雖然請了外籍看護減輕照顧壓力,但受日式教育的母親對媳婦要求很高,身為獨子的他只有姊妹,太太有時難免心裡不平衡,所以他請姊妹們至少周末可以回家探望母親。而太太身心症候群很嚴重,包含自律神經失調、恐慌症等,所以陪她就醫接受治療。盡孝要記得照顧自己「當一個人生病,很多人盡心照顧,反而是種拖累。」陳思銘直言,最好不要變成慢性病,怕拖累人就找安養院,常言道「久病無孝子」,他也怕自己和父親這樣的照顧重擔成為輪迴,建議大家務必要做好財務規畫,盡可能地控制疾病,過快樂的生活。他也在母親離世後,把母親的房子增加無障礙設施等,整理為老人住宅。陳思銘台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照顧對象:父親、母親罹患疾病:父親糖尿病、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母親憂鬱、失智症發病時間:父親病程約10年,2009年、78歲時病逝;母親發病時77歲,病程約13年,2023年底、90歲時離世症狀:父親因糖尿病出現併發症,導致失明及腎病變;母親憂鬱後出現失智症,曾因跌倒臥床治療:父親服用糖尿病、降血壓等藥,每周三次洗腎;母親使用神經科藥物治療陪病心得:在病榻前很難有過多安慰的語言,一肩扛起身體力行也常不切實際,只望讓陪伴成為自己的福報。盡心盡力盡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26 焦點.健康知識+
家中明明沒有果蠅,怎麼會突然冒出來?4招解決果蠅困擾
天氣炎熱,蚊蟲也多了起來,家中果蠅大軍入侵,停在水果、菜渣上,一伸手就散開亂飛,相當擾人。台安醫院感染科主任楊祖光表示,果蠅是生活中的潛在危害,不僅影響衛生,也跟蒼蠅一樣會傳播細菌。當停在食物上時,會「邊吃,邊產卵」,這也是為什麼果蠅除不完的原因。有些民眾疑問:家中明明沒有果蠅,怎麼會突然冒出來?楊祖光說,因為買來的水果,表皮沒有清潔過,已經夾帶著果蠅卵,會經過10天左右的時間孵化,所以水果在家中放置一陣子後,就開始成群飛舞。想要杜絕惱人的蟲害,楊祖光強調,一定要注意「清潔」,水果買回家立即放進冰箱保存。吃剩的果皮、菜渣、廚餘要放在有蓋子的垃圾桶,避免食物殘渣的氣味引來果蠅。4招解決果蠅危機想要徹底消滅果蠅,可以掌握牠們的生活習性與繁殖特點;果蠅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特別是廚房,其大量出沒的原因,通常是食物引起。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滅果蠅的方法,從清潔環境、密封容器、果蠅餌劑、食材保存這4招下手,告別讓人心煩的果蠅。清潔環境保持環境乾淨是預防果蠅入侵的首要之道,在煮飯或用餐後,確實擦乾淨檯面,不要讓食物湯汁留在桌面上,成了果蠅的食物來源。夏季是果蠅繁殖高峰期,更要定期做好環境清潔,養成隨手清潔最佳。密封容器果蠅的嗅覺很敏銳,遠遠地就能聞到食物發酵的味道,例如廚餘、腐壞水果、髒亂水槽等。如果廚餘或垃圾沒有每天倒掉,一定要在垃圾桶加蓋,防止果蠅趁虛而入。另外,可以在廚餘上灑些鹽,避免廚餘發臭。果蠅餌劑利用醋、精油、香草等果蠅討厭的味道,在廚房滴一些薄荷精油,或是在碗中倒入白醋,形成一道天然的防線,減少果蠅進入家中的機會。或是在容器底部放點稀釋的醋、水果、糖水,自製易入難出的果蠅陷阱。食材保存蔬果買回家要盡快吃完,若水果剛買回家還沒有要馬上吃,可以先用廚房紙巾包裹,套上塑膠袋後放進冰箱保存。水果若放在室溫下,發酵的味道會吸引果蠅,夏日蔬果食材不易久放,採購前要斟酌量。(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6-26 焦點.健康知識+
比馬桶還髒!重症醫盤點「10大生活用品」是細菌溫床,你每天會碰幾項?
你以為每天觸碰的日常生活用品都很乾淨嗎?其實有些物品表面看似乾淨無菌,卻是細菌的溫床!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警示細菌無所不在,盤點天天接觸卻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日常10大生活用品」,若長期不清潔可能導致感染風險!日常10大超髒生活用品黃軒盤點每天常接觸10大生活用品,其實超滿細菌髒到不行,有些甚至比馬桶髒:1.蓮蓬頭每天洗澡時都會使用蓮蓬頭,但你知道嗎?蓮蓬頭的「出水孔」容易累積污垢,內藏大量細菌。根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指出,蓮蓬頭的出水孔每隔3個月就會積聚水垢,而未經清潔的蓮蓬頭,其細菌含量比較馬桶水更多,即等同於用馬桶水洗澡!這些細菌可能會透過蓮蓬頭噴出的自來水,滲入身體皮膚、頭髮、耳朵和眼睛,成為感染細菌的途徑。尤其是對於老人、孕婦和免疫系統較差的人,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等健康風險。改善方法:5招保持蓮蓬頭清潔專家建議試試以下5方法,保持蓮蓬頭清潔,讓沐浴更健康:1.使用一個臉盆,注入溫水或熱水。2.加入一匙「過碳酸鈉」(也叫活氧漂白粉或氧系漂白粉)。3.待「過碳酸鈉」溶解後,放入蓮蓬頭浸泡約30分鐘。4.使用舊牙刷清除附近的污垢。5.最後用清水沖洗即可。2.洗衣機洗衣機內藏細菌!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指出,洗衣機內部佈滿細菌。如果不定時清洗洗衣機,有機會在洗衣服時令衣物沾染細菌,造成交叉感染。研究更發現清洗內衣褲後,洗衣機內會沾染約1億個大腸桿菌。洗衣機的污垢主要來自洗衣液使用過量,超量的洗衣液殘留在洗衣機內,形成污垢,尤其在洗衣機夾層和底盤。這些污垢可能比你想像中更多,甚至比廁所馬桶的細菌還多!改善方法:5方法DIY洗衣機清潔保持洗衣機清潔,讓你的衣服真正乾淨,衣服才不會越洗越髒!洗衣機清潔5方法:1.槽洗淨功能:使用槽洗淨或一般清洗模式,開到最高水位。2.加洗衣機清潔劑:市售洗衣機清洗劑或過碳酸鈉,溶於溫水後倒入洗衣機。3.中途暫停撈污垢:若污垢多中間暫停一下,撈乾淨再繼續洗。4.擦拭污垢:槽洗淨脫水後,用濕毛巾擦拭底部污垢。5.持續清洗:再用滿水位的洗衣模式繼續清洗,直到幾乎沒有污垢為止。3.手機手機上的細菌不容小覷!現代人手機不離身,不論是導航、拍照,甚至上廁所時也不會放下手機。但你知道嗎?手機上的細菌可能比你想像中多,手機螢幕的細菌比馬桶污糟多400倍!根據研究,手機上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其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可能引起皮膚過敏。.金黃色葡萄球菌:有18%的機率導致敗血症、壞死性筋膜炎.大腸桿菌:有16%的機率導致食物中毒。改善方法:3種情況DIY清潔手機為避免手機成為細菌的溫床,請在3種情況下定期清潔手機:1.從戶外回到家中時2.用餐前3.如廁後4.滑鼠和鍵盤你的鍵盤可能成為「鍵盤腸胃病」的溫床,藏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不速之客。美國研究人員測試了鍵盤,驚人發現鍵盤上的細菌比馬桶墊多出20,598倍!滑鼠上的細菌更是比廁所的沖水把手多出45,670倍!也許我們應該更重視它的清潔。改善方法:2方法DIY清潔滑鼠和鍵盤用酒精擦拭和棉花棒,以保持這些電子產品衛生的2方法:1.鍵盤:用酒精棉片或抹布擦拭鍵盤表面,並用棉花棒清理按鍵底下的灰塵。2.滑鼠:同樣使用酒精擦拭滑鼠表面,注意清理滾輪和按鍵間的縫隙。5.浴巾/毛巾毛巾一週不洗藏菌過億!你的毛巾通常多久清洗一次?是每天、每三天、每週,甚至是每個月?根據研究,毛巾上存在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其中包括:.大腸桿菌:使用1天後含菌量多了近90倍,達1,700萬細菌之多.金黃色葡萄球菌:用了3日的毛巾細菌含量繼續暴增至8,700萬個.念珠菌:用了1星期的毛巾細菌含量達9,400萬個改善方法:定期清洗毛巾做好3件事為了避免毛巾成為細菌的溫床,請記得做好3件事遠離細菌:1.每週至少洗一次毛巾,或更換乾淨的毛巾。2.若毛巾習慣掛浴室內,確保浴室通風、排濕功能良好。3.用後應在有陽光或通風處晾乾,避免毛巾濕著滋生細菌。6.牙刷你知道嗎?牙刷上的細菌比馬桶還多,甚至高達千萬個!為什麼牙刷這麼骯髒?主要原因是細菌滋生,浴室潮濕不通風,牙刷成為細菌的溫床。另一原因是不正確清潔,洗牙刷時攪一攪、搓一搓根本不夠,牙菌斑黏附在刷毛上。改善方法:5招正確清潔牙刷5招正確清洗牙刷,保持口腔健康,遠離細菌的侵害:1.每6-8周更換牙刷,即便刷毛沒有變形。2.刷完牙後,徹底清洗刷頭上的食物殘渣和牙膏。3.直立擺放牙刷,讓它自然風乾。4.牙刷根部若變色,立即更換,代表污垢累積過多。5.超音波洗牙刷杯:使用超音波清潔刷頭,讓牙刷保持乾燥。7.砧板根據研究,一般家庭使用砧板7天後,每平方公分的病菌高達20萬個以上,而使用2個月的木頭砧板,上面的總生菌數更是馬桶的12倍!換言之,在砧板上切菜,甚至比在馬桶上來得更髒。改善方法:9招注意使用衛生與清潔砧板易孳生細菌,建議生熟分開,定期更換,並正確清潔:【使用砧板注意事項】1.生食與熟食應使用不同砧板,並用完後立即清潔。2.砧板使用避免太多劃痕,否則不易清洗,應該及時汰換。3.木頭砧板容易吸水、發霉,不可長時間泡水。4.塑膠砧板易留下刀痕,損傷嚴重需更換。5.不銹鋼砧板易清洗,但需注意刀具磨損。【正確清潔方法】1.使用洗碗精、沙拉脫等食品用洗潔劑刷洗,避免使用鋼刷。2.不要直接用滾燙熱水沖洗,因食物殘渣中的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不容易洗淨。3.洗淨後放在通風處晾乾,避免發霉。4.若想額外消毒,可用75%酒精或200 ppm的漂白水8.抹布袜布可能比你想像中更骯髒,成為細菌的藏身之地!一項英國研究發現,袜布上的細菌含量高達每平方公分8.75億個,甚至比馬桶更多!這些細菌包括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改善方法:清潔袜布3步驟正確清潔袜布的3步驟,如果袜布變黃、出現黑點,立即丟棄,保持健康和衛生!1.浸泡:將袜布浸泡於稀釋漂白水(10毫升漂白水混和於1公升清水內),或用滾水煮過。2.擰乾:用手擰乾袜布。3.曝曬:讓袜布在陽光下曝曬,細菌無法抵擋太陽的力量。9.冰箱門把手在繁忙的辦公室生活中,茶水間是休息、聊天和泡茶的地方。然而英國科學家最近發出了一項警告,茶水間可能是危險的,因為這裡的一些地方可能存在著危險的細菌。而冰箱門把手被認為是茶水間最骯髒的地方!科學家在調查中發現,這裡存在大量危險細菌,包括大腸桿菌和假單胞菌。假單胞菌是一種通過糞便傳播的細菌,可能導致肺炎等疾病。對於易感染的人而言,這些細菌可能會增加生病的風險。改善方法:保持3好習慣降低風險為了保持良好的衛生,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1.勤洗手:上完廁所後,應該進行徹底的手部清潔,以避免細菌傳播。2.定期清潔:定期清潔冰箱門把手,避免細菌滋生。3.避免接觸臉部:不用手觸摸臉部,以減少細菌傳播風險。10.電燈開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電燈開關是我們經常接觸的物品之一。然而,這些看似普通的開關可能成為了細菌和病毒的溫床。電燈開關經常被我們的手指觸摸,因此容易沾染細菌。特別是「浴室的電燈開關」,由於我們在外面接觸了許多物品,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洗手,所以觸摸浴室電燈開關的手可能會很髒。但是,只需輕輕用橡皮擦擦拭,就可以迅速恢復乾淨。改善方法:2招清潔電燈開關1.每週擦拭:使用消毒濕紙巾定期擦拭電燈開關的表面,並在擦完一個區域後就丟棄紙巾,避免重複使用。2.避免接觸臉部:不用手觸摸臉部,以減少細菌傳播的風險。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遠離細菌的侵害!看完以上黃軒盤點的「10大超髒常用的生活必需品」,外表看似乾淨,實際上卻比馬桶還髒好幾百倍的細菌溫床,務必參照上述黃軒提醒的「改善方法」,避免被細菌侵害人體健康,造成感染風險!延伸閱讀:.衣服洗後有異味、愈洗愈髒?專家授清洗洗衣機6步驟.內褲不是不能用手洗!婦產科醫師提醒2問題沒注意,恐滋生細菌.譚敦慈家裡沒蟑螂的秘訣!家事達人分析3種天然清潔神器優缺點
-
2024-06-26 養生.生活智慧王
如何緩解飛行中的不適感?一次看懂身體在飛機上會發生什麼事及如何保持健康
你喜歡搭乘飛機嗎?有些人認為在機艙內數小時是長途旅行中最難以忍受的環節。專家指出,搭機時身體其實會產生一系列生理適應。【延伸閱讀:搭飛機別喝酒助眠 研究揭3大風險因素結合可能傷害心臟健康】身體在飛機上會發生什麼事?當你身處35000英尺的高度時,飛機內的氧氣含量非常低,如果沒有內建的機艙增壓系統,我們很快就會失去意識。為了讓機組人員和乘客能夠舒適地呼吸,飛機會維持我們在大約6000至8000英尺的高度所經歷的壓力。事實上,絕大多數時機艙內是極為安全的環境,出現不良健康事件相當罕見,但以下這些因素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它們偶爾會發生。1.大腦由於起飛後氣壓降低,可能會導致輕度缺氧。它可能影響我們的思考能力、記憶力和情緒,增加焦慮和緊張等負面情緒。2.耳朵隨著我們進入大氣層較高處,周圍的氣壓減少。為了均衡這種壓力,耳朵會自行調整以釋放中耳和鼻竇的空氣。3.口鼻由於濕度下降,你的眼睛和鼻子可能會感到乾燥,你可能也會感到口乾,導致味蕾對鹽和甜的敏感度降低。4.腸胃由於氣壓較低,大多數人會感到腹脹,同時體內的氧氣含量減少,這會減慢體內的消化速度。5.雙腿在機艙內長時間坐著會增加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有研究表明,經過四個小時以上的長途飛行後,患病風險會增加兩到三倍。6.皮膚飛機上的濕度通常低於20%,而台灣各地的平均濕度為70%以上,因此你的皮膚可能會感覺比平常更乾燥。如何在飛機上保持健康?1.補充水分由於機艙中空氣的濕度僅約10%至20%,在長途飛行中你可能會因此流失體內的水分。專家建議,每小時喝大約250毫升左右的水,以減輕脫水可能造成的不適。 此外,飛機上的氣壓變化是會影響消化系統,導致腸道內產生過多的氣體,而機艙壓力的變化和脫水的結合會影響排便,有時會引發便秘。適當的補水也有助於維持腸道蠕動。2.經常洗手在低濕度環境中待幾個小時,鼻腔會變得乾燥,可能會增加感染病菌的機會。另外,機艙內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的環境,病菌更容易通過空氣中的顆粒或接觸受汙染的表面傳播。為了降低風險,專家建議在飛機上定期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臉部。3.四處走動保持血液循環飛機上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血液在下肢靜脈中積聚並停滯,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伸展雙腿可能會暫時改善血液流動,但不會持續很久。因此專家建議,搭機時時不時起身走動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小腿肌肉將血液泵回心臟。【資料來源】.What happens to your body on a plane – and how to stay healthy.衛生福利部疾管署:飛航旅行的注意事項
-
2024-06-25 活動.活動最前線
【免費報名】青少年失智家屬戲劇治療支持團體
年輕型失智者是指65歲以下確診失智症,而失智症狀不僅是記憶力的減退,亦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或可能伴隨情緒、行為障礙及精神相關症狀。然未成年子女,若足夠的識能與支持,易難面對家庭的驟變與失衡風險。有鑑於此,本會將辦理青少年家屬支持團體,期能提昇其失智症知能,建構青少年支持網絡,陪伴青少年面對適應變動的情境。目標:協助年輕型失智者的子女透過故事、角色扮演、感官、遊戲、儀式、戲劇創作等元素,去探索及覺察對於父母罹患失智後,自身所產生徬徨與複雜情緒的原由,藉由戲劇團體的創作及其他成員互動過程,獲得支持與療癒,並提昇疾病照顧知能。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日 期:7/17、7/24、7/31、8/7(周三),共4堂時 間:上午10:00~12:00對 象:年輕型失智者之青少年子女(10-15歲,4-9年級)團體帶領者:戲劇治療實驗室 黃暐筑 戲劇治療師地 點:Young記憶會館(臺北市大安區泰順街巷4號)費 用:免費報 名:掃描QRCODE或來電報名聯絡電話:(02)3365-1733/(02)2598-8580#22備 註:1.此團體為連續性團體,無法單堂報名,敬請見諒。2.家長可於會館空間休憩等待,但不開放參與及觀察團體之進行。
-
2024-06-25 名人.好食課
滷肉飯、臭豆腐、蚵仔煎,哪個最肥?一圖看懂12道夜市小吃卡路里:熱量冠軍你可能常吃
週五的晚上最適合逛夜市,因為明天可以不用擔心要幾點起床,今天好食課Christina楊婷貽營養師整理了常見的12大夜市小吃熱量供你一睹為快,跟著小編戴上墨鏡一起看貼文吧!夜市小吃熱量大解析.鐵板牛排:有醬、有蛋、有麵,一份620 kcal。.營養三明治:真的一點都不營養,油炸後麵包熱量大躍進,一份也要600 kcal。.大腸包小腸:一份熱量580 kcal。.臭豆腐:一份油炸後熱量550 kcal。.芒果雪花冰:煉乳淋好淋滿,一份535 kcal。.蚵仔煎:一份490 kcal。.棺材板:一份470 kcal。.五更腸旺:不含麵,一份455 kcal。.地瓜球:約10顆熱量450 kcal。.滷肉飯:一小份熱量440 kcal。.蚵仔麵線:一碗熱量394 kcal。.肉圓:炸過後一顆熱量325 kcal。【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一張圖懂吃】今晚我想來點?12大夜市小吃熱量!】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5 活動.精彩回顧
【得獎名單公告】「失智・好好生活」講座:募集問卷
【得獎名單公佈】感謝大家對【令人在意難忘的失智照顧經驗】募集問卷的回應,得獎名單如下:▲瑩顧力EX(60粒/盒)/ 6名黃O萍 0971-XXX-716吳O芬 0920-XXX-620吳 O 0937-XXX-892陳O雯 0920-XXX-654陳O甄 0918-XXX-103吳O瑛 0933-XXX-501▲金盞花葉黃素EX+膠囊(30顆/盒) ,共6名阿 O 0976-XXX-966Ma O 0933-XXX-615嚴O書 0968-XXX-601杜O惠 0933-XXX-990林O玉 0930-XXX-007郭O欣 0922-XXX-809▲《盼望永存:一位醫者的失智旅程》,共3名尤O娟 0932-XXX-618陳O瑛 0958-XXX-553安O主 0982-XXX-9O5【領獎注意事項】→2024年6月24日(一)公布獲獎名單於元氣網活動專區,並發送e-mail通知獲獎者。→得獎者請於2024年7月2日(二)下午4點前,回覆寄送資料(姓名、寄送地址、郵遞區號、電話),提供不完整、逾期未回覆者皆視同棄權。→主辦單位擁有最終解釋權,並保留隨時修改、變更、暫停或終止本活動內容之權利,若有修改以本活動問卷調查頁、元氣網活動專區公告為準。→為確保獲獎者權益,本活動參與者務必於活動頁面留存正確之個人資料(真實姓名、聯繫電話、真實地址),並確認聯繫資訊皆為真實。「失智・好好生活」系列講座即將在6月29日(六)9:50-12:10,推出第二場實體講座。這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團,聯手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邀請到擁有失智家庭心理健康促進專長的林其薇長照諮商心理師擔任主講者,屆時將以《其實我很在意—失智症照顧關係》作為主題,於臺北市大同士林婦女支持培力中心大禮堂,結合演講、角色扮演與自我照顧引導,帶領聽眾嘗試理解失智照顧關係中的苦樂、學習回應照顧者的在意、貼近失智家庭的心。 👉那些在失智照顧關係中的心情起伏跌宕和讓你害怕擔心的眼光! 👉那些好氣好笑又可憐的失智照顧經驗 👉那些說不出口的咬緊牙關和咬牙切齒 👉那些他與她遺忘了我卻還記得的事 👉那些我從沒準備好但不得不面對的事 👉那些我想做卻做不到的事 👉那些沒被聽見或成為「失憶」的「在意」
-
2024-06-24 醫療.感染科
頭痛、食慾差…男腦部遭食腦蟲入侵身亡?疾管署發現是「這個病」
有媒體報導,一名男子至高雄長庚就醫,醫師檢查,男子腦部遭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入侵造成腦炎,經治療仍不治身亡。衛福部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經了解,目前醫院為通報「阿米巴性痢疾」,而非「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媒體相關報導疑似有所誤差。「阿米巴性痢疾」非法定傳染病曾淑慧解釋,「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屬於非法定傳染病,醫師接獲病例後,不需通報疾管署,但為掌握疫情,仍多鼓勵醫師通報,而「阿米巴性痢疾」為法定傳染病,依規定必須通報,目前醫院為通報「阿米巴性痢疾」。根據疾管署資料表示:阿米巴性痢疾的臨床症狀約持續 1~3 週,包含發燒、寒顫、血便或黏液便、輕微腹部不適合併血絲或黏液便、間歇性下痢或便秘,有時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但阿米巴性腸炎常與發炎性腸道疾病(例如潰瘍性結腸炎)不易區別。根據疾管署資料表示:只有小於1%的感染者可能透過血流傳播,發生肝、肺和腦部等腸外感染,其中以肝膿瘍(liver abscess)最為普遍,男性發生數為女性的10倍,急性期臨床表現為發燒、右上腹痛及肝臟部位壓痛感,慢性症狀則為體重減輕及食慾不振。極少數阿米巴原蟲感染者會發生皮膚疼痛性潰瘍,較常發生於肛門周圍或生殖器。感染者疾病嚴重度與年齡較輕、懷孕、使用類固醇、惡性腫瘤、營養不良及酒癮有關。「食腦蟲」病例僅有去年通報據「中時新聞網」報導,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袁俊文指出,這名男子是以急診入院,主訴頭痛、食慾差、虛弱,左側肢體也無力。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男子左右大腦不對稱,且有著瀰漫性腦病變,為釐清病因,除收治住院,也開顱採集其腦部檢體。檢驗出爐後證實,男子腦內遭俗稱「食腦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入侵,因腦壓過高,約一個月後死亡。但曾淑慧說,關於食腦蟲病例,經清查200多例疑似病例,目前僅有去年通報,北部一名30多歲女性確診,尚未傳出其他病例。【延伸閱讀】.人類染食腦蟲全球僅百例 台灣曾有個案泡湯感染.「食腦變形蟲」檢驗出爐,地下室積水惹禍!阿米巴原蟲有剋星,戲水注意5件事降風險
-
2024-06-24 活動.活動最前線
【幸福路上-靈性照顧的探索與實踐】《系列座談之一 》找到內心深處的幸福感
超高齡的社會,身心靈全人健康日益重要。靈是什麼,怎樣能達到靈性的安適,幸福與靈性的關係是什麼?由徐文俊執行長主持特邀:.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 嚴如玉 所長.藝術策展人兼藝評家 徐文瑞 老師.腦科專家暨科普作家 汪漢澄 醫師透過不同專業領域向大家介紹分享他們對靈性照顧的觀點及實際經驗。幸福開講 機會難得!🎉歡迎報名參加🎉https://bit.ly/0713wellbeing◆日期:7月13日(六)◆時間:上午10:00~下午12:30 (09:30 開始入場)◆地點:北師美術館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主辦單位:瑞智社會福利基金會、北師美術館◆媒體夥伴:元氣網◆感謝贊助:蘇天財文教基金會活動洽詢請Email: alzheimers.864@gmail.com
-
2024-06-23 焦點.元氣新聞
《Long Life TAINAN Forever Young 臺南400-健康福祉展》系列活動懶人包
《Long Life TAINAN Forever Young 臺南400-健康福祉展》下周(6/30)登場,展覽規劃透過文字和古文物展出,呈現過去的歷史;再以科技互動、沉浸式的體驗與遊戲,展現未來的創意健康趨勢,並增添健康衛教的趣味性,搭配各系列活動,圍繞「創意健康、健康福祉」核心主軸,讓大小朋友都能夠在展覽中找到樂趣。系列活動一:著色繪圖抽好禮此次著色繪圖的線稿選用展覽主視覺設計,圖稿檔案以PDF格式放在雲端供民眾下載著色,完成上色後可以將自己的創作分享到活動貼文的留言區,且在留言區標註一位朋友,即完成抽獎步驟。即日起至8月4日下午6時前完成抽獎步驟就有機會獲得超商禮券或展覽限定紀念商品,獲獎名單將於8月5日公布於活動貼文留言區,歡迎民眾一起發揮創意。.著色繪圖紙下載:https://reurl.cc/kOnWnb .著色繪圖抽獎活動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udn.info/posts/pfbid02bpSfa7Lkuc2jtJXCmkxbyjY3A7HngyPWF9Q4omS173Ws1fgpBReUSecBVnLGYdwbl 系列活動二:展覽學習單為使民眾有更完整的觀展體驗,規劃兩個版本的學習單提供民眾免費下載使用,學習單題目結合展覽內容,初階版以健康餐盤遊戲為主軸,也結合展區紀念章設計集章題目;而進階版則以開放式問答的題目呈現,將題目扣緊時間軸,讓民眾發揮想像力答題,期待透過學習單的設計可以讓觀展體驗更完整。 .學習單下載:https://bit.ly/3UZdr4H 系列活動三:集章摸彩活動展覽期間,凡至耘非凡美術館參觀的民眾,都可以到展場服務台免費領取一張集章摸彩券,只要在展區中集滿三款紀念章,並於離場前將存根聯投入摸彩箱,就有機會抽中價值4萬多元的電動自行車,還有智慧手錶及血壓計等多項好禮!獎項預計於8月4日下午進行抽獎活動。系列活動四:動一動!健身時間到!結合展出於二樓的室內健身房展區,特別規劃樂齡族群的健身課程,透過好懂易記的動作引導,讓民眾能夠安全的操作室內健身器材,以及獲得更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向。活動需要事先報名,50歲以上的民眾優先參加,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對象:50歲以上民眾優先參加.人數限制:30名.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f3eCkyymHZjcjx498 系列活動五:假日限定!親子手作講座此次展覽特別推出假日限定的手作講座,講座課程包含「戳進心窩•療癒心中」的戳戳繡手作、「蚊清一夏」的防蚊液DIY、「唇天然」的護唇膏DIY,以及「歲月靜好•南得好時光」的禪繞畫體驗,期待透過動手玩的親子時光為民眾的看展體驗增添一份溫馨感。活動需要事先報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人數限制:20名.報名連結:https://reurl.cc/3XRN8V 更多活動相關資訊,請上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官網的臺南400活動專區公告(https://health.tainan.gov.tw/list.asp?orcaid=02E83A0B-C0F2-41DB-8D39-1C22127E372B)。(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廣告)展覽資訊Long Life TAINAN Forever Young臺南400-健康福祉展展覽時間|113/06/30-08/04 10:00-18:00(休館日:7/8、7/15、7/22、7/29)展覽地點|耘非凡美術館(臺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370號)主辦單位|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協辦單位|耘非凡美術館入場方式|免費入場
-
2024-06-23 性愛.性福教戰
她問情侶交往多久可以愛愛?男生曝「觀察期限」:否則會後悔
現代人觀念開放,已經越來越少人堅持婚後才能發生性行為。對此,一名女網友好奇上網發問,情侶交往多久才適合發生關係?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這名女網友在Dcard以「情侶在一起多久全壘打的?」為題,指出自己目前和男友交往1個多月,最近雙方有意發生關係,但自己還沒有性經驗,擔心會不會太快給對方,好奇發問「大家都是交往多久後才會愛愛?」。貼文一出後,有不少老司機紛紛回應「做完隔天兩人在一起,如今結婚3年多」、「全看個人,我跟女友剛告白完就上床了,現在結婚2年」、「負2個禮拜,做完才交往,但現在非常穩定」、「負不知道多久,忘了!現在是我先生」、「半年的時候有試過,但一年多才成功進去的」、「第一次交男友10天就發生關係了,目前交往三年多」。此外,有不少男性網友給出實用建議,認為至少要觀察半年,紛紛回應「至少半年,才能看出男生的態度」、「男生X完之後,最快半年就會沒興趣了,因為沒有發展到結婚的承諾,所以男生不必負責任,差不多沒興趣就會甩人」、「我自己是男生,當然想快點打炮,但越快越不會珍惜女生,因為根本沒有先建立感情,哪來的感情需要去珍惜」、「不要太快給對方甜頭,很多男生爽到後就冷掉了,一定要愛惜自己身體」。
-
2024-06-22 養生.人生智慧
光有錢是不夠的!如何擁有幸福養老生活?日企大老闆告誡「1重點」
隨著人口高齡化,銀髮族如何能在晚年,過著理想中的快樂人生,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前伊藤忠商事的社長丹羽宇一郎,近來就在日本媒體「現代新書」分享,指出想要在老年過得好,「光有錢是不夠的」。如何擁有幸福養老生活?丹羽指出,像他這樣的80多歲老人,交談時最關心的,「在沒有他人的幫助下,自己應該如何獨自生活」。根據統計,日本8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來到1259萬人,超過日本總人口的10%。未來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更可能突破三成以上。而丹羽發現,很多人在年老了之後,覺得自己「無所事事」、「雖然想做什麼,卻不知道該從和下手」。也可能因為年紀到了,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頂多偶爾打打高爾夫球之類的消遣,但依然無法填補內心的空虛。這是因為他們失去了活著的目的,因此缺乏「活著的感覺」。想要過得幸福須滿足2條件丹羽分析,雖然有錢總比沒錢好,但有錢不代表一定能夠快樂。特別要是積蓄花不完,沒有了壓力,往往也容易失去找尋挑戰的動力,即使每天吃香喝辣,還是覺得不滿足。想要過得幸福,就得有健康和精神安定的生活,因此必須加以思考,找出幸福的本質。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延伸閱讀:.長壽的祕訣其實很簡單 新研究曝只要多做一件事.日本人長壽秘密! 納豆「納豆激酶」有益心血管、遠離三高風險.生老死不可避免,但「病」卻不一定!洛桑醫師揭開健康長壽的關鍵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2 養生.聰明飲食
如何養成不生病體質?營養師認證多吃10種食材及3方法,吃出最佳免疫力
近期新冠確診數又上升了,該如何遠離這些病毒呢?我們可以從「增強自我免疫力」開始!提升身體自我保護的能力,來抵抗外來的攻擊。首先最重要的一定是維持「均衡的飲食」以及「健康的作息」,讓生理機能都能正常運作後,再加上營養師Evelyn為你介紹的10種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材,就能讓你由內而外、防疫技能點滿!10種增強免疫力食材1. 大蒜大家都聽過大蒜對身體好,因為大蒜裡面含有「蒜素(allicin)」,具有抗氧化、抗癌、增強免疫力、維持心血管健康的作用,是大蒜諸多保健功效的來源。但其實蒜素並不是本來就存在於大蒜裡的,而是將大蒜切碎以後,讓裡面的蒜氨酸接觸到空氣,再與蒜氨酸酶作用完全才會產生我們所熟知的「蒜素」,然而蒜素並不耐長時間的高溫,像是煮湯或是長時間燉煮都會使蒜素分解。所以大蒜最保健的吃法是「切碎生吃」唷!但這邊還是要提醒大家,大蒜雖然好處多多,但仍屬刺激性食材,適量食用才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建議一天最多2-3瓣就好囉!2. 薑如果經常感冒,有可能是身體慢性發炎造成免疫力低下惹的禍!生薑裡面具有多種抗氧化劑,例如薑辣素(gingerol),可以減少自由基對於身體的氧化破壞,也能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在感冒前或感冒時食用都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但這邊一樣要提醒大家,薑也是屬於比較刺激性的食物,也有抗凝血的效果,所以適量食用即可唷!3. 咖哩咖哩中主要的成分「薑黃(curcuma)」是咖哩成為近期新寵的原因,薑黃裡面的「薑黃素(curcumin)」不僅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還能提升免疫力、預防失智、甚至抗癌,除此之外,咖哩裡面添加了許多辛香料,例如:印度咖哩常添加薑、大蒜、紅辣椒粉、荳蔻等,這些辛香料有助於幫助消化、舒緩上呼吸道的不適症狀,因此咖哩其實是很適合防疫期間吃的料理唷!4. 菇類菇類裡面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蛋白質量也較其他蔬菜高,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非常多種,從數千年前就開始被當作重要的藥用食材。許多研究都已經證實菇類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的功效,也能調節免疫、代謝功能,對於人體的好處是很多的唷!5. 菠菜說到菠菜,大家一定不陌生大力水手卜派,遇到麻煩時只要吃菠菜就能變得力大無窮,可以英雄救美!其實菠菜雖然沒有像卡通描述的一樣這麼「神奇」,但會有這樣的設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唷!菠菜裡面富含大量的葉酸、鐵、鉀、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是營養密度非常高的蔬菜,能夠減少氧化廢物、調節身體的多種代謝途徑,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加速新陳代謝、抗癌、抗氧化都有很大的幫助唷!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來一罐菠菜了呢?6. 藍莓藍莓是花青素(anthocyanidins)含量非常高的水果,雖然在台灣本土的藍莓非常稀少,進口價格會比較昂貴一些,但絕對是值得的!多項研究都顯示藍莓裡的花青素有非常強的抗氧化能力,能夠清除自由基、降低對身體的破壞,另外,它也能調節發炎物質,對於抗發炎也有顯著的功效。近年來也有諸多研究證實藍莓對於抗癌、改善泌尿道感染、調節血糖血脂、預防骨質疏鬆症等都有不錯的效果,許多學者也因此稱藍莓為「超級水果」!7. 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維生素C在我們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防疫期間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身邊有許多水果是富含維生素C的唷!根據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分析,其實同樣重量富含最多維生素的水果不是柳丁、也不是檸檬、橘子,而是芭樂!其次是釋迦、龍眼、棗子跟奇異果,並不是越酸的水果維生素C就越多唷~如果你想省時,或有額外補充的需求,也可以選擇維生素C的補充劑或保健食品喔!8. 綠茶兒茶素(catechin)是綠茶裡面最重要的保健成分之一,相較於紅茶、烏龍茶等茶種,綠茶因為沒有經過發酵所以保留了較多的兒茶素。兒茶素除了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抗微生物的特性之外,隨著綠茶在世界各的推廣,許多研究也證實它具有多種抗菌、抗病毒的特性,對於預防感冒、防止傳染疾病的擴散是非常有益處的。在這個疫情肆虐的時期,大家不妨也來杯無糖綠茶吧!9. 優格、優酪乳優格、優酪乳裡面含大量的益生菌,能夠協助保護我們的腸道。腸黏膜上的微生物跟細菌,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一批免疫軍團唷!透過優格、優酪乳攝取大量好菌以顧好腸內的菌叢,腸黏膜組織才能獲得完整的保護,進而有助於免疫系統的功能!所以提升免疫力可以從改善腸道菌叢開始!這邊給大家一個小建議,吃優格、優酪乳時可以搭配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或寡醣等,可以作為益生質提供益生菌的養分,相輔相成的搭配才能更完善的保護腸道唷!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在購買時要盡量選擇無糖或低糖的優格、優酪乳,才不會一不小心又吃進去太多精製糖唷!10. 優質蛋白質前面提到均衡飲食是提升免疫力的首要重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都要均衡攝取,但這邊要特別介紹蛋白質是因為它是構成身體所有細胞的主要原料之一,包含重要的免疫細胞。豆魚蛋肉類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有9種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而必須靠飲食獲得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而富含越多種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食物,營養價值就越高,我們稱之為「優質蛋白質」,動物性來源的蛋白質都屬於優質蛋白質,如魚肉、牛肉、豬肉,而植物性蛋白質只有「黃豆類製品」才是優質蛋白質唷!這邊建議每一餐吃一個手掌大小的蛋白質,既能提供身體足夠的蛋白質又不會過量!增強免疫力的三大原則看完以上介紹的10種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你發現了嗎?其實要符合能增強免疫力的食材不外乎三個原則:1.抗氧化及抗發炎2.改善腸道菌叢3.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掌握這三個原則之外,最重要的是前面所提到的維持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生活作息,如此一來,透過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提升免疫力,才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健康喔! 延伸閱讀:.咖啡會加速鈣質流失?紅茶、牛奶能預防骨鬆?做好6件事趁早存骨本.降低血脂、降膽固醇、延緩血糖上升...膳食纖維5好處一次看!.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如何發展醫療AI:不傷為上
【編者按】:本週再度以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AI)」為主題,討論對於醫療的影響。去年三月我們首次由幾位資深醫師討論Chat-GPT對醫病關係與醫學教育可能產生的問題。兩個月後三位年輕世代對這方面有心得的醫師,介紹這對病歷的書寫效率、醫病雙方攝取正確醫學常識都會有長足的幫忙,可以改善醫療工作的效率,甚至達到更理想的醫病關係。本週一位年輕的實習醫師自問「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寫出他對此有所保留的想法。→想看本文一位腫瘤內科醫師以ChatGPT如何幫助我們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JSON格式的實例,闡述這可以成為對臨床研究非常有用的利器。→想看本文一位醫療人工智慧核心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介紹了最近國際注目的醫學倫理、政策及人工智慧專家討論如何確保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符合醫學倫理及社會利益,而「不要造成病人傷害」仍是醫學倫理的最高準則。每位醫師在開始訓練之時都會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詞(Hippocrates oath),其中最重要一句為Primum non nocere(First, do no harm),指導著醫者最高行事準則即是不要對病人造成傷害。隨著人工智慧(AI)的飛速發展,醫療相關之AI應用(AI in Healthcare, AIH)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同時在醫學倫理及法規政策面也產生巨大的挑戰:我們要如何確保強大的AI演算法在做臨床決策時符合醫學倫理?政府與社群要如何控管比所有人類都還聰明的AI?2024年二月初於醫界最著名之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 之AI子刊1及Nature Medicine2同步發表了標題為”To do no harm – and the most good – with AI in health care”之文章,我們可以透過此評論一窺當代醫界思想領導者對於醫療AI的思考。此篇評論源自於2023年底舉辦之RAISE (Responsible AI for Social and Ethical Healthcare)會議,該會議由哈佛大學醫學院主辦,聚集了各國醫學倫理、政策及人工智慧專家討論如何確保醫療AI的應用符合醫學倫理及社會利益。如同該文標題所揭櫫,醫療AI的運用仍要遵守醫學倫理的最高準則:不要造成病人傷害,並在此範疇中達成最大福祉。會議中亦對幾個醫療AI的重要問題進行討論,筆者分述如下:誰能受益?醫療AI的使用應聚焦四個主要目標:改善病人健康、提升醫療服務體驗、降低醫療成本並提高生產力、及在醫療勞動力短缺和職業倦怠的情況下支持醫療工作者。會議成員建議醫療工作者及醫療社群審視並嘗試將醫療AI用於加強臨床業務。醫療AI馬上能發揮的功能包括協助病歷紀錄、排序並分析影像及實驗數據、協助鑑別診斷、提供治療計畫討論、病人衛教及約診。這些AI醫療服務必須搭配相稱的支付系統,確保收費的透明及公平性,同時醫療機構需要提供醫療人員完整的訓練及病人充分的教育。對於AI醫療服務所達到的成效,須有公開且清楚定義的衡量指標,而非只為達成私人醫療系統的營利或是公共醫療系統預算上的消化。獨立之聲或最佳幫手?是否應將AI醫療工具視為傳統醫病二元關係中獨立的另一個實體?這個問題會議上大多數參與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對於醫療提供者而言,目前詳細的法律仍在訂定中,但多數意見認為即使有AI工具協助決策,臨床醫師須為臨床決策負起法律責任。然而如果AI醫療工具被大規模的運用,開發該產品之科技公司終須負起部分責任。目前,醫療AI應被視為支持臨床醫生的工具或是病人自我管理的輔助,而不是新的實體。醫療AI是補充性的,而非替代性的,儘管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一情況可能會在適當的保護措施下發生變化。下一個世代的醫師必須學習如何使用AI醫療工具協助進行醫療行為,及其中可能涉及到的責任歸屬。病人資料如何運用?AI模型相當仰賴大量臨床照護過程中生成的數據,利用廣泛且多樣的數據來訓練醫療AI模型相當重要。會議參與者支持「選擇退出」而非「選擇加入」,這樣能減少資料產生偏見或代表性不足的問題,但必須非常明確告知病人有不讓自己的資料被用於訓練模型之選項。醫療AI的開發機構必須確保在運用病人資料過程中遵守現行之資料保護準則,且致力於確保訓練資料囊括不同群體,尤其是確保弱勢族群有足夠之代表性。使用者參與:監管機構應要求醫療AI公司揭露訓練之資料集(如同營養成分標籤)及相關指引,讓病人跟監管機構能清楚了解模型的運作方式。在開發醫療AI的每個步驟中都應該將病人、病人倡議團體、醫護人員之意見納入設計,確保醫療AI模型能受到各方使用者之信任。醫師應開始預期病人會拿著醫療AI提供的資訊前來諮詢,也應鼓勵病人於看診過後上網閱讀診斷之總結及治療計畫。病人可以直接使用的醫療AI系統一旦普及,也會造成許多看病行為的變化,病人可能會因為健康問題得到解答而開始減少看醫生,健康照護系統需對此轉變做出準備。財務問題:對於醫療AI軟體服務,會議成員較傾向訂閱或一次付清制而非按件計酬。支付應該與被解決的問題及照護的改善相對應。第三方機構(如學界、非營利機構)應建立起良好的評估系統(如學術期刊或報告),去評估醫療AI是否真的達成了減少成本、改善病人預後等效果,這個系統也應包括監管者的上市後評估及跨國交流。醫療的發展日益複雜,醫療AI似乎成為此龐雜系統持續進步的一大希望。這項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進步,鑒於未來幾年它將如何發展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各界專業人士及病人需不間斷的討論相關的議題,以「不傷為上」為價值的核心,共同商討如何有效、公平地運用此強大的工具,真正地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參考資料1.Goldberg CB, Adams L, Blumenthal D, et al. To do no harm — and the most good — with AI in health care. Nejm AI, 2024;1(3). https://doi.org/10.1056/aip24000362.Goldberg CB, Adams L, Blumenthal D, et al. To do no harm - and the most good - with AI in health care. Nat Med. 2024;30(3):623-627. doi:10.1038/s41591-024-02853-7延伸閱讀:2024/6/17 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一個實習醫學生的反思2024/6/19 語言模型與臨床結構化資料
-
2024-06-21 焦點.用藥停看聽
藥價將漲,普拿疼下月開第一槍!「熱血藥師」籲棄品牌迷思「不是一直廣告的藥就比較好」
萬物皆漲,最近成藥與指示用藥也將有一波調漲,民眾荷包恐又要縮水。中華民國基層藥師協會理事長沈采穎指出,「普拿疼」已開出第一槍,廠商將於7月調漲,且漲幅高達7%至8%,近日已「遇缺不出貨」,本月開始控貨。今年四月電價調漲,平均調升11%,加上衛福部健保署也於四月調整藥價,多數項目「砍價」而非「漲價」,當時 即傳出部分藥品因應市占率恐悄悄喊漲。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發言人、開業藥師王明媛表示,夏天到來,冷氣就是吃電怪獸,電價調漲加上缺工,藥品價格調漲蠢蠢欲動。部分成藥與指示用藥可能有一波調漲沈采穎於四月時表示,部分成藥與指示用藥接下來可能有一波調漲,漲幅若在5%左右,藥局可能自行吸收;漲到10%,對藥局來說負擔不小,最終可能只好調漲藥品售價,如今果然普拿疼就開出第一槍。王明媛則舉例,綠油精、曼秀雷敦等OTC藥品,去年底漲過一次,最近電價、原油價格、運輸價格調整,有可能會再漲一波,而原料「薄荷腦」價格上漲,含該成分的藥物可能也跟著變貴,有待觀察。台廠處方藥也會漲漲價情形同樣出現在部分台廠處方藥,王明媛舉例,精神科用藥「史蒂諾斯」,單顆價格從1元漲到1.8元、腸胃科用藥「舒腹寧」則從0.7元漲到1.2元、消炎化痰藥物「撲炎喜」則從不到1元,漲到超過2元,幾乎以150%,甚至200%幅度調漲。除了健保藥價調整,電費上漲也衝擊使用營業用電的藥局。沈采穎直言,包含進貨成本在內,營業成本保守估計增加5%至10%,雖假日不營業影響相對較小,去年也更換分離式冷氣和節能燈管,並搭配但風扇,但仍是營運成本之一,一度考慮是否縮短每日營業時間。王明媛則表示,目前不會調整營業時間,但會評估營業場所中,耗電量大的冷氣或電燈等,在節能性方面否要改進或保養,也評估使用循環扇增加空氣流通,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各行業都有用電需求,政府應審慎評估,如何在補貼醫院費用,與在藥局、中醫、牙醫等科別診所的電費成本間取得平衡。成藥即將漲價!「熱血藥師」許文華呼籲不要有品牌迷思【聯合報 / 記者周宗禎/台南即時報導】成藥與指示用藥傳近日將調漲,執業近40年的資深藥師許文華指出,應該是說「又」將調漲,這已經快變成「定期常態」,只是台灣的老百姓好像都只能逆來順受、尤其是某些外商品牌。他呼籲民眾吃進肚子裡的藥物事關健康、安全,千萬不要有「品牌迷思」,反而要重視成分,台灣製藥水準已是世界一流,不要迷信特定猛打廣告宣傳品牌。得知「普拿疼」可能開第一槍,許文華表示,他從沒有針對特定品牌,但一點也不意外,因為長期以來多是部份外商率先漲價、帶動藥價全面上漲,已經發生不知多少次了。人稱「熱血藥師」的許文華認為,藥商這樣子「對台灣人很不公道」,目前藥品相關原料有沒有上漲那麼多,大家心知肚明,有些知名國外品牌的成藥原料用的跟台灣的一樣,「一顆幾毛錢成本、你要賣20元,難道是像名牌包那樣、掛了個品牌商標,廣告一直打,獲利就應該那麼高嗎?」許文華表示,現在很多國外大品牌的成藥與指示用藥、保健營養品是在東南亞生產的,而台灣製藥廠能符合「PICS」(Pharmaceutical Inspection Co-operation Scheme)國際「西藥GMP稽查權責機關」的嚴格審查標準,市面上到處可見專利過期的相同成分藥品,台灣本土在地製造的品質反而更安全可靠。他說,他最不能接受的是部分國外藥商一直「沒理由」漲價,唯一能想到的原因,就是廣告支出成本上升、為了要增加獲利就漲漲價,希望民眾要有正確觀念,「不是有名的牌子、一直廣告的藥就比較好」。他也舉輝瑞的威而鋼為例,部分外商在藥品專利期過後,就因應市場機制降價,但是有些國外品牌就是看準了台灣人盲目的「品牌忠誠」,買來吃的藥物、營養補充品,好像跟買名牌包來增加光榮感一樣的心態,這樣對健康不一定是好事。
-
2024-06-21 養生.聰明飲食
別被騙了!營養師示警「10個常見假食物陷阱」超錯愕 鮪魚罐頭、即溶咖啡粉、楓糖漿上榜]]>
 那些年常見的假食物陷阱,像是太陽餅裡面沒太陽、王子麵裡面沒有王子!營養師高敏敏分享,其實很多食物也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裡面的食材可能都被偷天換日,悄悄換成我們意想不到的食材!常見的假食物陷阱 你吃過幾個? 1、章魚燒裡面可能是魷魚。曾經就有報導指出業者為了節省成本,將章魚換成較低價的魷魚。 2、鮪魚罐頭可能是鰹魚製成。其實食藥署早已公布「鮪魚罐頭可用鰹魚製作」,只需要在原料標示註明「SKIPJACK TUNA」,而兩者皆屬於鯖科鮪屬。 3、蟹肉棒可能是魚漿+澱粉+大豆粉。雖然叫蟹肉棒,但裡面可能連蟹肉都沒有呀,可能適用不同種魚肉製成有彈性的魚漿,其餘則是調味料、大豆等混合物。 4、松露油可能是橄欖油+合成化學品(二甲硫基甲烷)。松露本身就是很珍貴且昂貴的食材,只要灑一點在料理上就會增加香氣,不過很少商家會真的用黑松露去製作松露油,因為價格會很高,所以大多都是橄欖油+化學用料製成。 5、魚子醬可能是鱒魚或鮭魚卵。高級食材魚子醬,也就是野生的鱘魚卵,因過度捕撈導致價格更高,因此市面上就出現了鱒魚、鮭魚的卵,顏色通常是紅色、金黃、咖啡色。 6、鱈魚可能是油魚。鱈魚肉質雪白細嫩、富含多種維生素,但價格也相對高。而油魚的肉會呈現黃白色 通常會標示為「俗名:圓鱈/扁鱈」、「智利海鱸/大比目魚」,但油魚含有人體無法消化的蠟脂,有些人吃了之後會出現腹瀉。 7、楓糖漿可能是煎餅糖漿。根據居家雜誌Real Simple的報導 真正的楓糖漿會在瓶子、成分註明,因此標示有「煎餅糖漿」則不含有真正的楓糖漿。 8、特級初榨橄欖油可能是廉價油(大豆油/花生油)。美國就曾有特級初榨橄欖油是以大豆油組成,而根據「富比世」報導 全球有高比例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也都可能是加了廉價油。 9、即溶咖啡粉可能是咖啡渣混合澱粉。即溶咖啡粉內可能包含穀物、焦糖、澱粉、麥芽、無花果等成分。 10、帕瑪森乾酪可能是廉價起司+纖維素。多數的帕瑪森乾酪通常是廉價起司+很便宜的纖維素,而美國FDA也讓這樣的商品合法。 怎麼避免吃進假食物 牢記4個秘訣 食安問題經常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擔心這些食物陷阱,高敏敏建議,可以在購買前看看營養成分標示或詢問賣家、品牌方: 1、選擇商家:跟信譽良好的食品商家購買2、檢查標示:購買前仔細閱讀食品成分表3、觀察外觀:認識食材外觀 篩選對的食品4、分散風險:不要限定購買特定品牌或食物延伸閱讀: ·清淡、不吃蛋會加速肌肉流失! 3個你以為健康的吃飯習慣,其實沒那麼健康 ·醫示警「狂踩9大食物陷阱」怎麼吃都瘦不了!饅頭、蛋餅上榜 小心少吃還會愈來愈胖 
-
2024-06-21 焦點.健康知識+
端午過後天氣悶熱,3處容易產生熱傷害!遵循急救5步驟,3招可預防
近來梅雨季,端午過後天氣又逐漸炎熱。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顯示,台灣近百年來,平均氣溫上升約1.6℃。暑假期間也成為熱傷害的高峰期。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謹記3招預防熱傷害、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遠離中暑。暑假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暑假是兒童活動與家庭旅遊的旺季,但環境溫度愈來愈高,可說是中暑、熱急症的高峰期。其中幼兒族群因生理功能與自理能力的關係,無法適時的補充水分與休息擦汗;較大的孩童則是在活動過程中,容易忽略環境高溫和身體缺水產生的不適,造成熱傷害的症狀。「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以及密閉的車內,都是熱傷害容易發生的地方。」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李嘉慧表示,不論在室內與室外,大人都要留意好孩童的身體狀況,也提供3招預防熱傷害,以及5步驟的熱傷害急救,學習自我防護,遠離熱傷害威脅。氣象署副署長呂國臣指出,5月至今,溫度一直在飆高,體感溫度變高讓人難受,溼度高讓皮膚難散熱、汗流不出來,中午最容易中暑。別以為只有白天危險,即使夜間,如果溫度高,溼度又高,體感溫度仍會接近35度、36度,務必好好散熱,否則夜間也睡不舒服。元氣百科教你了解什麼是熱傷害?熱傷害又可分為四個主要類型,包括:熱昏厥、熱痙攣、熱衰竭及熱中暑。每年進入夏季,氣溫升高,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因體溫過高、散熱不良而發生不適,甚至死亡。其中熱中暑死亡率高,可達80%,若患者出現熱中暑相關症狀時,應儘速送醫急救。→想了解更多的熱傷害知識3招預防熱傷害一、保持「涼」爽:著淺色、透氣上衣,嬰幼兒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室內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嬰幼兒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等防曬用品。二、「補」充水分: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三、隨時留「心」:避免早上10點到下午2點外出;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5步驟熱傷害急救一、蔭涼通風: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二、鬆脫衣物:移除孩童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讓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三、泡水或灑水散熱: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四、補充涼水: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五、儘速送醫: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1 焦點.元氣新聞
4縣市祭凍卵補助僅500多人申請,醫師解析背後的成因和問題?
竹市上路1年 申請者不到預定25% 醫:受限人工生殖法且補助少晚婚晚生成趨勢,也成國安危機,台北、桃園和新竹市去年推出凍卵補助,苗縣今年跟進,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也宣布補助醫療性凍卵,七月上路,竹縣計畫明年推動。但桃園和竹市實施一年來,申請凍卵僅五百多人,苗縣更只有3人,北市實施半年仍掛零,「叫好不叫座」。內政部戶政司2022年統計,國內女性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31.43歲,比十年前晚1.32歲。桃園市2023年4月推出凍卵營養金補助,全台最早,2023年至2024年6月17日,共有324人申請。新竹市連同凍卵保存費最高補助310000元,市府統計凍卵補助計畫滿一周年,完成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卵巢功能檢測共922人、凍卵療程卻僅228人;以計畫人數100人計算,實際參與凍卵人數不到25%。苗栗縣凍卵療程補助上路五個多月,僅三人申請,未如預期,衛生局說,凍卵除了相關療程,每年還要支付冷凍費用,整體開銷不低,都影響意願 。新竹市衛生局認為,有民眾優先使用國健署試管嬰兒補助,「政策需要時間推廣」。凍卵相比試管嬰兒誘因目前仍然不足台大醫院研究結果顯示,凍卵使用率約僅8%。民間送子鳥生殖中心統計數據相近,也僅6-7%。送子鳥生殖中心指出,受限人工生殖法規定,對同性婚姻或未婚女性,就算先行凍卵,卵子也無法在國內使用,提高未來擁有小孩的不確定性及門檻。提升補助或保存年限,可望再增加婦女凍卵誘因。竹市馬偕兒童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謝承恩說,試管嬰兒約20萬元,政府補助五成約10萬,申請踴躍;凍卵均價約10萬元,僅補助2萬,應至少提高至60%才有誘因。宏其婦幼醫院院長張紅淇也表示,凍卵政策是對的方向,可以讓因職業或學業暫不考慮懷孕的女性,保留主「凍」權,他也呼籲政府應該盡快修改人工生殖法,擴大適用對象到單身女性和同性伴侶,並推動代理孕母法的合法化,以便所有女性均可在適當的時機利用生育技術。宏其婦幼醫院副院長唐雲龍建議有條件提高補助額度,包括後續凍卵費用,或將補助的保存期限再延長至四或五年。挨針又燒錢 凍卵女盼多補助不少女性單身未婚,面臨卅四歲高齡產婦關卡,決定凍卵。Lindy在竹科相關產業工作,雖有穩定交往的另一半,但忙於事業,未來是否懷孕生子還沒具體計畫,2023年34歲時決定先凍卵。Lindy說,新竹市凍卵補助三萬元還不錯,整個療程要花十萬元,冷凍保存一年要八千多元,是不小負擔,希望政府能多點補助。37歲補教業廖小姐也選擇先凍卵,她說,20多歲時曾出過車禍,單側卵巢功能不彰,自己又很喜歡孩子,與家人商量過後決定凍卵。由於自己收入不多,凍卵是一筆很大的支出,「有補助當然有幫助」。金融業林小姐則因遲沒遇到合適的另一半,眼看生育年齡快過了,34歲決定凍卵,她的居住縣市沒有補助,認為有補助「不無小補」,凍了兩年的卵子,希望有機會解凍。38歲吳小姐過去在美國工作,二年前突然起心動念,儘管台灣凍卵較便宜,遇上疫情,因此於美國花18000元美金(約台幣50萬元),取出20多顆卵子凍卵。吳小姐說,美國女性凍卵還算滿普遍,台灣現在有補助,對想凍卵女性是不小鼓勵。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直打嗝怎麼辦?打嗝超過「X小時」當心是胃部疾病!止嗝方法一次看
相信大家都有過打嗝經驗 ,大部分時候打嗝會自行消失,坊間也流傳很多快速抑制打嗝的訣竅,雖然大多數時候打嗝是無害的,但若打嗝打到停不下來,很可能就是胃部疾病的徵兆!為什麼會打嗝?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說明,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是由於膈神經受到刺激,導致橫膈膜肌肉收縮,使得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包含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胃脹)、喝碳酸飲料或是邊吃飯邊說話,吞下太多空氣等,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 打嗝時間超過48小時 當心是胃部疾病鄭泓志指出,大多數的打嗝都是無害的,只要適當地調整呼吸、喝水、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式,就能夠停止打嗝。但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那麼就需要盡快就醫,因為這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 可能引發打嗝的胃病?如果懷疑打嗝是因為腸胃疾病引起,鄭泓志說,通常醫師會安排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1、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使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導致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的一部分通過食道裂孔進入胸腔。這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引起打嗝。4、胃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可能壓迫神經,導致打嗝。如何治療持續性打嗝?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比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等,常用藥物如Gabapentin、Baclofen、Chlorpromazine等,藥物一般使用5-10天內可明顯緩解症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打嗝調整飲食習慣可改善 出現異狀快就醫鄭泓志提醒,打嗝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無法專注,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所幸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不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而若打嗝一直持續,就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這時就要趕緊就醫,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根除!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0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燥熱多吃綠豆湯、瓜果解暑開胃 避免「這時間」吃以免身體過寒
6月21日是24節氣的夏至,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這一天是白天最長,晚上最短的一天;過了夏至之後,白晝漸短黑夜漸長。夏季燥熱,中醫師建議可多吃綠豆湯與吃西瓜消暑益氣,不過要避免在晚上吃以免身體過寒。夏至:炎熱夏天正式來臨夏至有一句諺說「夏至風颱就出世」,表示颱風季節即將來臨。一般而言這時梅雨已結束,颱風的旺季也緊跟著來臨。還有一句「西北雨,落不過田岸」,即是指入夏常有西北雨,雨勢急區域小。這些都是夏天典型的天氣型態。而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二十四節氣介紹指出,夏至代表炎熱夏天正式來臨,但雖然是夏季白天最長的時刻,但並不是天氣最熱的時刻,北半球的夏天要到小暑、大暑時,氣溫才會升到最高點。此時天亮早,約早上5時太陽已冒出頭,最好不以窗簾遮陽,順應陽光,不要賴床,晚上10時前就寢。早餐避免油膩,午前不宜吃冰涼食物。夏至吃什麼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資料指出,亞熱帶的台灣,夏至有許多當季蔬果,如荔枝、芒果、鳳梨、西瓜、香瓜、哈蜜瓜、葡萄等;此時之蔬菜,葉菜類多已過時,雖有空心菜獨霸,其他除了竹筍外都是瓜果類,如:冬瓜、絲瓜(菜瓜)、苦瓜、南瓜(金瓜)、瓠瓜、茄子、菜豆等。夏天天氣熱食欲不振,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建議,夏季可多吃如芋頭、玉米、竹筍、蘆筍等節氣食材,水果可挑選鳳梨,夏季是鳳梨產季,其性味甘溫,有解暑止渴、止瀉等功效,有開胃的效果。開業中醫師張家蓓則提醒民眾,夏季應適時補充水分外,也可喝些綠豆湯與吃西瓜來消暑益氣,不過西瓜偏涼性,避免在晚上吃以免身體過寒。夏至養生叮嚀1.夏天白天炎熱,盡量別在豔陽時於戶外活動,若輕微中暑建議可以刮痧方式或用涼性藥膏塗抹頭部,使症狀緩解。2.留意脾胃運化機能,尤其炎熱天或端午前後,仍應多節制油膩食物、涼飲、冰品及寒涼食物。3.天氣熱,食物保鮮不易,腸病毒盛行,除注意食物存放及期限,勤洗手、維持衛生習慣。若腸胃虛弱,可諮詢中醫多服以上排濕食材,或選用四君子湯中藥。拉肚子、腸胃炎等症狀,則可多食黃芩、黃連等較苦藥材,可清熱解毒。即便腸胃炎等症狀緩解、胃口較佳時,還是應避免油膩食物,包括肉湯、滷肉飯;以及減少食用涼性水果,影響腸胃功能。4.可多食山藥、薏仁、蓮子等排濕食材。
-
2024-06-20 焦點.元氣新聞
發現GLP-1抗糖尿病 3科學家獲唐獎生醫獎
第六屆唐獎「生技醫藥獎」昨頒給發現GLP-1(7-37)研發出抗糖尿病、抗肥胖藥物的3位科學家,喬爾‧哈本能(JoelF.Habener)、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SvetlanaMojsov)、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JuulHolst)。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李弘元表示,GLP-1藥物是糖尿病治療的革命性藥物,對抗糖尿病起了關鍵作用。全球高達5億人罹患糖尿病、近10億人口為肥胖患者。台灣糖尿病患者約200多萬人,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高達50.3%,易衍生心血管疾病、腎臟、眼、足等併發症,造成個人與社會沉重的醫療負擔。目前GLP-1療法已成為治療肥胖和糖尿病的重要藥物,有上億使用者受惠。GLP-1(7-37)是一種由腸道分泌的荷爾蒙,又稱腸泌素。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司徒惠康說,GLP-1最源頭是促進胰島素生成,對治療糖尿病、肥胖都相當重要。從根本調控胰島素外,也可控制肥胖中樞神經、抑制食欲,對心臟血管、腎臟、神經等細胞進行保護,是過往單一藥物無法帶來的功效。李弘元指出,糖尿病臨床治療有3階段,第一階段「以糖為中心」單純控制血糖為目標,以減少後續併發症;第二階段除降血糖外,同時要減少心血管疾病、腎臟併發症等;第三階段則是GLP-1的中間藥物出現。李弘元說,過往透過少吃多動可減輕5%體重,外科手術減輕20%體重,但5%至20%中間的體重控制沒有工具,GLP-1出現遂填補了臨床需求。GLP-1藥物能夠對三高疾病進行根源管控,讓不同需求的糖尿病患都能精準控制血糖,臨床有了更多的治療策略可以運用。
-
2024-06-20 焦點.杏林.診間
當醫師成了病患家屬/精神科醫師黃國洋:不是一人生病全家被綁著才叫「孝順」
「醫師嘛,什麼事情都是先想最壞的狀況。」這是為人子的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黃國洋,在爸爸得到俗稱「皮蛇」帶狀疱疹時的想法;當身分轉換為同時養育一般生與特殊生的父親時,因為有醫學專業讓他調適得很快,也不害怕醫療介入,對於孩子們截然不同的特質,也給予相異的教養方式,「我的孩子其實教導我很多」。5年多前,黃國洋的父親因牙齦疼痛就醫治療,但未獲緩解改善,反而是右側眼睛附近皮膚出現疱疹症狀,「發現的時候已經有點侵犯到眼睛」,導致症狀變得棘手,急性期持續10餘天、住院治療逾一周,角膜出現會影響視力的斑痕,不時的疼痛也影響生活品質,治療2、3年才告痊癒。父住院獲照顧 他很感恩黃國洋說,國外期刊提到:「病人或家屬具有醫療背景時,往往都會想得比較多,但這種『自帶光環』的氣場,其實會造成醫療人員的壓力,甚至誤判,因而把簡單的狀況想得很複雜。」但父親在台大醫院住院期間得到很好的照顧,因此他相當感恩,也將這份心轉到病人身上,更能體現「視病猶親」的意義。台灣還是有很強的「孝道文化」,黃國洋認為,要盡量把孝順和陪病與否脫鉤,不是24小時都守候在病榻前才叫孝順,沒來照顧也不等於不孝順;理性上雖然清楚,但感性上卻難以掌握。也許還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要求孩子們,但現在的黃國洋,面對的是從小成績優異的大女兒,以及有視覺、注意力、閱讀、書寫能力等多重學習困難的小女兒,兩種截然不同的教養情境,要如何不忽略老大的感受,又能引導姊姊知道妹妹需要幫忙的時機?對老二標準不能過高的同時,也讓妹妹明白同樣需要對家庭做出貢獻。「我的專業協助我很輕鬆地跨過門檻。」黃國洋是心身醫學科醫師,讓他能很快地做好準備,不害怕醫療介入。多數患者並不知道,他也是特殊生的爸爸,有特殊孩子的家長間相當有共鳴,可以交流、申請輔具資源,對孩子學習更有幫助。但他不會以此作為「情緒勒索」,不會告訴其他家長,「我的孩子也在吃這個藥,你為什麼不接受?」而是回歸醫療倫理,清楚說明藥物的預防效果與可能的副作用。學接納多元 懂彼此尊重曾有網紅戲謔地談及「資源班」議題,黃國洋認為,不需要責備對方,重要的是如何普及這個知識,因為現在的資源教育,較接近融合教育,因應孩子特殊的生理或心理狀態,調動所需資源協助他們克服學習障礙,核心精神則是讓孩子們學會接納多元,知道世界上有和自己不同的人,能彼此尊重、共同生活。黃國洋表示,注意力不集中的老二,有時上課會走神,在學校多多少少會遇到困難,不過並沒有發生嚴重霸凌。即便是一般生也免不了被同學「虧」幾句,家長該做的,應該是建立孩子的幽默感、輕鬆看待,但也要教導孩子意識到身體的界線,該反應就要立即處理。一人生病 別全家被綁住「不是犧牲所有、犧牲工作、人際、生活去陪病才是很棒。」黃國洋強調,應該要適時讓專業介入,看護有看護專業、護理有護理專業,家人生病時去探望很棒,但不是一人生病全家被綁著,才叫「孝順」或愛護某人的表現。黃國洋說,生病的家人總有一天要出院,但後續的居家照護可能很漫長很累,當照顧者覺得身心俱疲、壓力很大時,不用一個人撐起一切,「心上放著家人」,可找外部資源進到家裡,千萬要記得「自己不是單人作戰,很多社會資源可以協助幫忙減壓」,如長照喘息服務等。黃國洋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照顧對象:父親、女兒。.罹患疾病:父親帶狀疱疹侵犯到三叉神經的眼支;女兒有學習困難問題。.發病時間:父親76歲時發病,現在81歲;女兒現在13歲小學畢業。.症狀:父親有牙齦疼痛、神經疼痛,眼部刺痛等症狀;女兒有注意力不集中、視覺、閱讀、書寫等多重困難。.治療:父親服用多種止痛藥物及神經穩定劑;女兒接受融合教育。.陪病心得:家人患病過程中可運用自己的醫學常識與主治醫師討論,但不要變成治療的干預者,成為最難纏的家屬,應信任主治醫師的治療選擇,病人更需要的是關心與愛。
-
2024-06-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不吃肉就是健康?研究指這類食品恐帶來更高的心血管風險
想降低慢性病風險並延長壽命?通常你會接收到吃植物性飲食的建議,不過一項刊登在《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期刊的研究表明,與加工程度較低的植物性食品相比,高度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儘管不含肉類,你吃的植物性食品種類仍須慎選。植物性和動物性超加工食品有何區別?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完全或主要由植物來源組成,例如水果、蔬菜、穀物、麵包、蛋糕和糖果、含糖飲料,動物性超加工食品包括所有肉類(魚、家禽、紅肉等)、乳製品和雞蛋。在該項報告中,研究人員使用超過11萬8千名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的成年人回答有關飲食問題的數據,這項資訊後來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發展的醫院和死亡紀錄聯繫起來。【延伸閱讀:精緻穀物、加工肉類及含糖飲料,哪個是你最需要避免的超加工食品?】該報告指出,由植物製成的超加工食品會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同時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13%。研究人員還發現,每替換10%的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為新鮮、冷凍或最少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同時還能減少因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13%。研究作者之一、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Eszter Vamos博士表示,「眾所周知,水果和蔬菜、全穀物和豆類等新鮮植物性食品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環境效益。雖然超加工食品通常被作為健康食品銷售,但這項大型研究表明,植物性超加工食品似乎沒有保護健康的作用,並且與不良的健康結果有關。」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如何影響心臟健康? 專家指出,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的鹽和游離糖含量高,這可能導致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它們還可能富含飽和脂肪或含有反式脂肪,這可能對血液膽固醇濃度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加工程度會剝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另一方面,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生產中使用的加工和烹飪方法可能會導致終端糖化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的形成。終端糖化產物是有害化合物,是糖在高溫烹飪過程中與蛋白質反應時形成的,過量攝取終端糖化產物與發炎、氧化壓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專家建議,植物性食品並不總是等於健康,尤其當這些食物經過超加工時。因此,無論你是否吃植物性食品,都要謹慎對待包裝上的健康聲明和行銷流行語,因為它們可能並不總是反映產品的真實營養品質。重點在於關注食品中的成分清單和營養標籤,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資料來源】.Plant-based UPFs linked with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lant-based ultraprocessed foods linked to heart disease, early death, study says.Plant-Based Ultra-Processed Foods May Raise Your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Early Death
-
2024-06-19 醫療.心臟血管
口齒不清、單側手腳無力...「小中風」為何是「中風」前兆?一文看懂什麼是短暫性腦缺血
腦中風對健康衝擊甚鉅,且中風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第4位,死亡超過1.2萬人。統計結果也顯示,腦中風好發於60歲以上之民眾,且男性多於女性。但你知道,在中風之前,可能會先出現「小中風」嗎? 「小中風」指的是「短暫性腦缺血」,也因為小中風的症狀都會在24小時內恢復,因此常被忽略。要注意了,根據國民健康局委託研究顯示,有將近10%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在7天內會發生中風,也可以說小中風是中風的前兆。前高雄市長陳菊就曾在2007年小中風過,所幸治療及時而無釀成更大傷害,因此,一旦發生小中風,須盡快接受檢查和治療。小中風和中風差在哪?康博診所心臟內科駐診醫師、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醫療主治醫師汪海波提到,「中風又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分別約占90%和10%,」而小中風是缺血性中風的前兆。缺血性中風是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胞缺血,如果可以在發生的3小時內,及時將患者送醫並內注射血栓溶解劑,可減少腦部組織受到的傷害。 小中風主因是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突然阻塞,導致腦細胞短暫缺乏氧和養分,一旦栓塞沖散或溶解,供血恢復正常,腦部的功能也會恢復。 雖沒有永久性傷害,但是小中風為缺血性中風的前兆。根據文獻顯示,一些有缺血性中風患者,在中風前曾有過小中風的徵兆。小中風的症狀有哪些?小中風的症狀和中風相似,但較中風輕微,且發作時間短暫(多半會在24小時內恢復):單側手腳麻木無力、頭暈、口齒不清、舌頭不靈活、突然失去平衡等。若有以上症狀,在醫學定義上也符合「24小時之內恢復正常,且沒有任何神經學後遺症,以及神經學影像正常」的3條件,便可能是小中風。 小中風的多數患者通常在30分鐘內就恢復正常,最多24小時之內就會完全恢復,且不留下任何後遺症。但是,在1至3個月內發生腦中風的風險高,因此若發生小中風,建議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高風險群有哪些?■家族史:有小中風、中風家族史。■年齡:隨年齡增長,風險越高。過去腦中風常發生在65歲以上,但近年因為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目前55歲以上都是中風好發年紀,而且每增加10年,中風發生的機率增加一倍。■天氣:統計顯示,冬季和春季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冬天因為天氣冷,血壓容易升高。張庭瑜指出,特別在嚴寒的時候,可以觀察到腦中風的患者增加。另外,春季因為氣溫變化大,血壓較不穩定,也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性別:男性略多於女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凝血異常等。■生活習慣:肥胖、抽菸、飲酒過量、缺乏運動、嗜吃鹽、高膽固醇飲食等。如何預防小中風?■定期量血壓■定期測量脈搏■定期監測三高■多運動■避免抽菸、飲酒■低溫或溫差大時做好保暖 延伸閱讀: 原來端午節除了立蛋,還能開運!命理專家教你用12個硬幣「這樣做」招財運,7大禁忌千萬別誤踩
-
2024-06-19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語言模型與臨床結構化資料
【編者按】:本週再度以目前最夯的「人工智慧(AI)」為主題,討論對於醫療的影響。去年三月我們首次由幾位資深醫師討論Chat-GPT對醫病關係與醫學教育可能產生的問題。兩個月後三位年輕世代對這方面有心得的醫師,介紹這對病歷的書寫效率、醫病雙方攝取正確醫學常識都會有長足的幫忙,可以改善醫療工作的效率,甚至達到更理想的醫病關係。本週一位年輕的實習醫師自問「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寫出他對此有所保留的想法。→想看本文一位腫瘤內科醫師以ChatGPT如何幫助我們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JSON格式的實例,闡述這可以成為對臨床研究非常有用的利器。一位醫療人工智慧核心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介紹了最近國際注目的醫學倫理、政策及人工智慧專家討論如何確保醫療人工智慧的應用符合醫學倫理及社會利益,而「不要造成病人傷害」仍是醫學倫理的最高準則。大型語言模型是利用機器學習的原理,搭配上自然語言處理的演算法,將只有人類可以理解的語言轉化為文字。頓號字詞與字詞相接的關係網是透過這個關係網,我們可以用預測的方式,用機率的模式去截出下一個字。這大概就是語言模型的原理。自從語言模型,例如ChatGPT問世之後,人們便不斷的在探索可能的用途。而在醫療領域,相關的討論著重在將非結構化的資料轉化為結構化資料的實驗。所謂的非結構化資料細質,一位醫師在電腦前,根據他的所思所想,寫出的長篇短落。然而,這樣的資料最大的問題在於許多珍貴的臨床觀察要轉化成研究中的一筆數據,需要仰賴人工的騰寫跟標記,才能將其轉化為有用的資訊。這個過程造成了人力的浪費。另外,像是症狀的表示或者是病人的健康狀況,有的時候很難要求臨床工作人員去填寫表格,因為表格往往是大家覺得最討厭的東西。在過去,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許多醫療機構設計出結構化病歷。然而,結構化病歷在不到一兩年內就被主流討論所遺棄,因為許多情況下,醫療人員並不想要去面對一個長長的表格。對於表格的恐懼會讓我們只想要快速的跳過跟完成病歷。因此,在語言模型出現之前,想要客觀地記錄病人的各種狀況還是需要靠人類的記載跟幫忙填表格,跟臨床人員幫忙填表格。在這樣的背景下,語言模型的出現正好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根據NEJM前幾個月最新的研究,我們在腫瘤科的癌症診斷中,常常會包含很多關鍵的訊息,包含癌症的病理診斷、期別、基因突變等。而要把不同醫師寫的不同格式整合進大型的臨床研究,這個時候ChatGPT就可以發揮它的長處。例如,我們有以下這一篇骨髓的病理報告,這段文字是透過免疫組織化學研究,對樣本進行染色並觀察染色結果。樣本為一種非生殖中心B細胞擴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non germinal center B-cel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沒有雙表現型表現(double expressor phenotype),且CD5有微弱的共表現。染色結果顯示BCL2和CD20呈陽性,CD3、CD10和Cyclin D1呈陰性,Ki-67的表現率為84%,c-Myc呈陰性,但有20~30%的染色表現。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The section S23-13060 is stained by applying 10 antibodies against BCL2 (124), BCL6 (PG-B6p), CD3 (polyclonal), CD5 (4C7), CD10 (56C6), CD20 (L26), Cyclin D1, Ki-67 (30-9), c-Myc (Y69) and MUM-1 (EAU32) respectively.STAINING RESULT(S):‧BCL2: positive‧BCL6: negative‧CD3: negative‧CD5: positive‧CD10: negative‧CD20: positive‧Cyclin D1: negative‧Ki-67: 84%‧c-Myc: negative, 20~30% staining noted‧MUM-1: positiveINTERPRETATION:The results are supportive for a non germinal center B-cell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out double expressor phenotype. Weak co-expression of CD5 is noted.像這樣的資料,往往是一個大段落的純文字檔 (free text form),對於研究來說,想要從中提取出可供分析的資料,就需要人為的填寫。一般來說,數據往往會以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來表示。JSON是一種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結構簡單清晰,易於理解和編寫。它比XML更簡潔,佔用更少的存儲空間和網絡帶寬。JSON廣泛支援多種編程語言和平台,便於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和整合。其靈活性允許記錄各種形式的數據,包括數字、字串、數組和對象,非常適合用於臨床數據記錄。此外,JSON既方便機器處理,也易於人類檢查和調試,且作為標準化的數據交換格式之一,具有廣泛的應用和兼容性,使其在臨床數據記錄中表現出色。所以我們只需要告訴ChatGPT:「將以下的段落格式改寫為JSON」,即可得到下面的結果。{ "diagnosis": ["DLBCL s/p auto-HCT r/o r/r"], "tissue_origin": "Right pelvic lymph node", "pathologic_diagnosis":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taining_results": { "BCL2": true, "BCL6": false, "CD3": false, "CD5": true, "CD10": false, "CD20": true, "Cyclin D1": false, "Ki-67": 0.84, "c-Myc": false, "MUM-1": true }}由上述例子,ChatGPT可以幫助我們將非結構化的文字轉換為結構化的JSON格式,這對臨床研究非常有利。通過使用ChatGPT,我們可以自動化地提取和組織臨床數據,將繁雜的文本資訊轉換為易於處理和分析的結構化數據。這不僅提高了數據管理的效率,還減少了人工處理的錯誤風險,從而促進更準確和高效的臨床研究。延伸閱讀2024/6/17 醫師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一個實習醫學生的反思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6-19 醫療.婦產科
更年期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病 醫提醒吃荷爾蒙保健品留意這些重點
一名50歲女性,在短短幾個月內胖了10公斤,心情非常焦慮,明明沒吃什麼,體重卻一直飆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表示,女性在停經前後,體重特別容易失控,因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及黃體素分泌減少,讓基礎代謝率下降,這也意味著「進入更年期」,進而停經。洪育忠說,女性更年期最常見的症狀為熱潮紅、盜汗,以及情緒起伏不定、失眠、陰道乾澀、容易泌尿道感染等。面對各種身心不適,許多女性常選擇忍耐、壓抑的方式面對,以為只要熬過這段時間,就能擺脫種種不適。荷爾蒙失調恐引慢性疾病 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洪育忠提到,女性體內主要的荷爾蒙包括雌激素、黃體激素、濾泡刺激激素等,它們掌管著月經週期、生育能力、情緒控制等功能。女性的更年期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會因為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不足,出現生理上的改變,健康和生活品質也會受到影響。荷爾蒙對於調節身體功能極為重要,如果出現失調情形,會導致更年期症狀的出現,亦可能引起或加重慢性疾病。常見的慢性疾病如下:骨質疏鬆症:雌激素對骨質密度的維持非常重要,女性更年期由於雌激素下降,可能導致骨質流失加速、增加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包括促進血管壁彈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等。因此,雌激素下降可能增加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癌症:荷爾蒙在人體內的調節作用也與癌症的發生有關,例如:雌激素過高可能增加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雌激素過低則可能增加骨骼、卵巢等癌症風險。想要改善荷爾蒙失調的身心狀況,洪育忠建議,從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多吃富含鈣、維生素D和鎂的食物,如牛奶、乳酪、優酪乳等乳製品;豆腐、豆漿等豆類;杏仁、核桃等堅果,以及菠菜、羽衣甘藍等綠葉蔬菜。另外,食用富含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果,有助於維持身體代謝平衡。洪育忠強調,多選擇植物性荷爾蒙,尤其是大豆異黃酮,對熟齡女性保養有很大的幫助。食用保健品則要注意劑量及濃度,可先諮詢營養師或專業醫護人員,避免刺激子宮肌瘤增長或亂經。面對生理上的改變,洪育忠呼籲,可透過健康檢查全面了解荷爾蒙失調問題,包括老化程度、壓力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平衡,並予以進一步的治療。3個良好生活習慣應對更年期1.規律的睡眠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有助於恢復身體的平衡和提升心理健康。2.適度運動:散步、瑜伽、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壓力和維持健康體重。3.應對壓力:進行深呼吸、冥想、放鬆技巧等,緩解情緒波動和焦慮感責任編輯葉姿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