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搜尋
1
共找到
20684
筆 文章
-
-
2020-04-01 科別.泌尿腎臟
泌尿道反覆感染與吃也有關!4NG飲食習慣要戒掉
尿道炎、陰道炎,又讓你頻尿、癢到 睡不著了嗎?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不良的排尿習慣、擦拭方式不對,或是性行為等問題,導致細菌逆行往上到膀胱、輸尿管、腎臟等,而引起泌尿道感染,特別是夏季氣候悶熱,更是泌尿道感染的好發季節;然而,其中最主要的細菌是大腸桿菌,你的飲食行為也NG了嗎?1、戒吃精製糖研究證實,糖分會增加身體發炎、細菌增長,這就是為什麼糖尿病患往往容易罹患泌尿道炎、陰道炎,因為當尿液長期間含高單位糖分,會讓尿道細菌獲得充足的養分而大量繁殖。 2、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譬如辣物、咖啡、酒類等,都會刺激發炎的產生。3、戒吃油炸、高脂肪食物過多的油脂會感染人體免疫系統的運作,除了讓壞菌更滋生之外,也會讓發炎狀況更嚴重;所以,常吃油炸、高脂肪食物的人,多半也容易長痘痘、剉瘡。4、戒吃溫熱、燥熱食物在中醫的角度來看,老薑、麻油等補品,都屬於「發性」物質,也就是會促使發炎更加嚴重的食物,就好比喉嚨發炎時,若再喝薑母茶,會火上加油,讓發炎更嚴重;另外,泌尿道正在發炎時,也建議避免吃燥熱的食物。延伸閱讀: 私密處飄異味 NG清潔行為你中了嗎? 泌尿問題不全是老化的錯! 這3原因都會讓攝護腺提早GG
-
2020-04-01 科別.腦部.神經
腦動脈瘤半數搶救前死亡!揭4個身體不定時炸彈因子
62歲蔡先生有缺血性腦中風及高血壓病史,時常頭暈,症狀長達3年,至醫學中心檢查出1.8公分的「腦前交通動脈瘤」,輾轉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神經外科徐賢達醫師考量動脈瘤隨時有破裂造成死亡的風險,與其溝通後進行「開顱夾閉手術」;術後狀況良好且無任何併發症,回歸正常生活。腦動脈瘤是因腦動脈管壁長期受到不平均的血流壓力,導致血管壁形成向外突起的囊泡所導致,常見於前交通動脈和後交通動脈等血管交會處,在台灣盛行率約5%,好發於40至70歲年齡間,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5倍;先天缺陷、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栓等皆為致病因子。徐賢達說明,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時,病人會出現爆炸性頭痛,感覺有生以來從未過有的頭痛。而出血病患中,超過一半在就診前或搶救過程中便回天乏術,另一部分患者則在術後24-48小時內因再破裂出血,導致死亡;少部分患者在手術後,因出現水腦症或腦血管痙攣等併發症,導致終身臥床、失語症、意識障礙等重度失能或神經缺損的後遺症;僅少數患者能幸運醫治,癒後能自理生活。目前腦動脈瘤主要治療方式為「開顱夾閉手術」及「經血管內栓塞手術」兩種。徐賢達表示,開顱夾閉手術須移除頭蓋骨,以鈦合金動脈瘤夾夾住動脈瘤根部,防堵血流進入動脈瘤,避免再次破裂,屬於精密手術,手術成功後復發率幾近於零,適用於前交通動脈瘤、中大腦動脈瘤及後交通動脈瘤等。而栓塞手術則是從鼠蹊部穿刺動脈,置入導管至動脈瘤處,以白金線圈填塞動脈瘤腔的方式治療,手術困難度相對低,但存在與動脈瘤大小成正比的復發率,適用於基底動脈瘤及高齡患者。徐賢達提醒,三高患者是動脈瘤的危險族群,因此患有慢性疾病者,須遵循醫師指示用藥,維持規律化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日夜顛倒,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另外,腦動脈瘤生長過程無明顯症狀,建議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腦血管健檢,及早揪出潛在腦動脈瘤;若日常中出現不明原因的噁心、嘔吐、視力突然改變等,務必前往就醫。延伸閱讀: 從前胸痛到後背別大意! 當心是體內這顆不定時炸彈爆了 中風都是「養」出來的! 4件要命習慣快戒掉
-
2020-03-31 科別.婦科
經痛連肛門也受累 原來子宮內膜異位惹的禍
30歲李小姐這幾個月來飽受經痛之苦,以為忍一下就沒事,想說自己吃了止痛藥就好,沒想到症狀惡化到連肛門也覺得痛,至直腸外科就醫,檢查發現直腸找出腫瘤,表示必須切除並做人工肛門造口,所幸高階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非腫瘤。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產科主任暨台灣婦科醫學會秘書長洪煥程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台灣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而經痛是其最明顯表徵,好發於25歲至45歲。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怡仁解釋,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雖不是惡性疾病,卻是造成女性不孕的最大兇手,最常見症狀就是經痛,其次骨盆腔疼痛、性交痛等。因此,經痛女性應該先了解經痛類型:原發性經痛:通常發生在月經期間,症狀為腹部痙攣和下腹疼痛,通常是月經來潮的第1、2天,且疼痛感較輕微。續發性經痛:則可能是因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瘤等疾病造成,大部分患者在月經來之前就會感到疼痛,有些經期結束還繼續疼痛。陳怡仁指出,透過婦產科超音波及骨盆腔等檢查,就可初步了解造成經痛的原因,不建議自行服用止痛藥,或是熱敷等物理性治療,應該尋求專科醫師協助,找出病因。李小姐就是典型個案,屬於續發性經痛,持續服用止痛藥,最後伴隨肛門疼痛,最後接受大腸鏡、核磁共振與切片檢查,才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腫瘤獲得控制。陳怡仁呼籲,若有經痛或類似子宮內膜異位症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先自行辨認經痛類型,尋求婦產科醫師協助,接受超音波、內診骨盆腔檢查、抽血等檢查,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健康傳媒】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奎寧治新冠肺炎 醫籲:輕症就要用
新冠肺炎在台昨日增三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三例確診個案死亡,包括案34、案108、案170,為北部某醫學中心院內感染指標個案六旬婦人、到捷克奧地利帶旅行團的40多歲領隊、西班牙旅遊返國的六旬男性。綜歸上述個案,雖其本身身體就有健康問題或身體狀況較差,不過三者都有使用過奎寧類藥物,但病況後續未見改善而逝世,不僅讓外界好奇,目前被視為確診者救命用的奎寧類藥物,是否有那些人適用、症狀不適用?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本身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用藥,基本上風險不大,昨日三例死亡患者,可能跟本身就有慢性病、癌症,或年紀稍長、身體狀況有關。他表示,奎寧類藥物應在患者確診新冠肺炎,還是發病早期、輕症時就應使用,而非到重症時才使用。李明政說,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是常用的慢性病藥物,風險小,使用過多時可能得注意心律不整的問題,但也視患者本身心臟是否有問題而論。而昨日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應跟使用奎寧類藥物無直接關聯,可能是本身分別有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症狀以及年長有關。他說,據美、中等國近期所做相關研究,確診患者60歲以下死亡率不到1%,但70至80歲就明顯上升,尤以80歲以上有20%為最;而目前死亡與重症患者中,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癌症、菸癮者佔一定比例,其死亡率本來就會比較高,與奎寧類藥物應無直接關聯,且劑量都由專業醫師評估,現行七天治療所使用劑量並不高。另外在抗生素使用上,李明政表示,部分個案在治療後期常會合併細菌感染,因此會加入抗生素治療,不過因抗生素種類眾多,與奎寧類藥物一起併用,恐會增加心律不整的副作用,也得經醫師評估後使用。最近三天有十名有味覺與嗅覺喪失情形,是否為新冠肺炎的特徵、或和病毒變異有關?李明政則表示,以前只要是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就會出現味、嗅覺短暫異常,並不特別,只是不像發燒、咳嗽呼吸道症狀般那麼常見。
-
2020-03-31 養生.聰明飲食
身體脂肪最多的器官竟是「大腦」!醫師教你吃8類食物防失智,阻毒素傷腦
每週吃1次魚,降低失智風險重要的不是別吃什麼,而是該吃什麼。以下是利用超級食物延緩腦力衰退的辦法。大腦是身體脂肪最多的器官,攝取健康的食用脂肪是預防記憶相關疾病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說?飽和脂肪是剛性分子,而omega-3則是有彈性的脂肪。當大腦進行自我修復和製造神經元時,比較喜歡彈性細胞而非剛性細胞,因為後者無法迅速適應新的影響因子。你可以吃有助大腦製造神經元所需的食材,例如魚類就是很棒的omega-3 來源,許多研究都認為多吃魚有益大腦健康。《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1項研究顯示,體內 DHA(魚類脂肪)濃度最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47%。另外《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回顧21篇研究,發現每週只要吃1次魚,就能降低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要保持大腦靈活,第2種非吃不可的食物是大量蔬果,蔬果同時也能維持心臟健康。講到腦部健康,再怎麼強調植物基礎的飲食也不為過。舉例來說,最近《阿茲海默氏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所刊登的1篇研究,檢視了地中海式飲食(我的5大超級食物便是奉行這種原則),研究人員發現大量食用蔬菜(尤其是綠色葉菜類)對大腦很有益處。蔬菜、黑巧克力、茶葉、紅酒、藍莓,減緩老化不只蔬菜,研究人員還發現,吃很多莓果的人,認知衰退的速度也比較緩慢。在飲食中添加種籽也是個好主意,方法很簡單,把種籽和莓果放在鮭魚沙拉上,所有好食物一次到位。《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15年刊登的1份研究檢視飲食習慣和認知功能,研究對象超過 2,500 人,結果發現攝取較多木脂素(lignan)的人,認知功能、記憶、資訊處理的衰退程度都比較低,而木脂素是存在於芝麻、亞麻籽、南瓜籽裡面的化合物。而木脂素攝取量較少的人,他們的認知功能衰退多了3.5倍,記憶衰退多6倍。種籽不但能提升腦力,本身也是香脆的好食物。最後,你可以盡情享受1種糖類,那就是黑巧克力。研究發現巧克力、茶葉、紅酒、藍莓所含的植物營養素黃烷醇(flavanols)可以促進大腦連結,並且保護腦細胞,不受毒素和發炎的負面效果所害。有1項小型研究專門針對記憶力老當益壯的年長者,實驗將受試者分成3組,讓他們喝含有不同分量的可可黃烷醇的飲料,最後再請他們接受智力測驗,結果發現飲料中可可黃烷醇含量最高的那1組,智力測驗表現最好(另外還有附加好處:可可黃烷醇也能降低血壓、改善胰島素阻抗)。種籽對身體的功用種籽只有丁點大,卻飽含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因此是絕佳的零食,也是沙拉的妙搭配。你甚至可以在打冰沙時,加一些種籽進去,添加額外的營養。以下是我最喜歡的幾種。亞麻籽:討厭吃魚者的最愛亞麻籽是原生超級食物,充滿纖維、降低膽固醇的化合物木脂素、健康脂肪 omega-3(和魚身上的脂肪相同)。不妨在優格或雞肉外層裹的脆皮粉中加入亞麻籽。由於亞麻籽的外層很堅硬,如果想獲取所有營養素,建議購買亞麻籽粉。南瓜籽:抵禦糖尿病最強大南瓜籽富含鎂(每1大匙所含的鎂和1大根香蕉的鎂含量相同),這種礦物質能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風險,但大多數人的攝取量都不夠。奇亞籽:補充纖維最厲害奇亞籽的可溶性纖維會在腸子裡膨脹,製造飽足感,免得你忍不住去吃垃圾食物。這些種籽原本是堅脆的口感,等到吸飽冰沙、優格等液體,就會變成果凍的質地。葵瓜子:物美價最廉葵瓜子價廉物美,是補充維生素E的明星食品,只要1大匙就滿足每日所需的1/5 。購買的時候要注意選擇「生」瓜子,而不是添加油脂的「烤」瓜子,這樣就不怕吃下太多熱量。火麻仁籽:補充蛋白質最得力火麻仁籽帶有堅果的味道,蛋白質和omega-3的含量高。不要和它的近親,也就是有麻醉效果的大麻搞混了,火麻仁籽不會讓你醺醺然。建議撒在冰沙和麥片上食用。延伸閱讀: 「趁現在還有救,趕快植牙吧...」一舉看穿黑心牙醫騙你的植牙4大話術●書籍介紹修復身體的超級食物:全美知名醫學博士、健康權威教你, 吃什麼可以不藥而癒,修復失衡的身體。作者:梅默特.奧茲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03作者簡介/梅默特‧奧茲(Dr. Mehmet Oz)心臟外科醫生,哥倫比亞大學的外科教授。他所製播的《奧茲醫生秀》(The Dr. Oz Show) 8次贏得「日間時段艾美獎」(Daytime Emmy Awards)。奧茲也在紐約長老會醫院(New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主持輔助醫學計畫,每年操刀的心臟手術超過 50次。除了本書外,奧茲出版過7本書,都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包括《身體使用手冊》(You: The Owner's Manual)、《做聰明的病人》(You: The Smart Patient)、《節食的你》(You: On a Diet)、《青春永駐》(You: Staying Young),以及獲獎的《從心療起》(Healing from the Heart)。
-
2020-03-31 性愛.性別議題
國際跨性別現身日 伴侶盟調查:近6成遭原生家庭不友善對待
今天是國際跨性別現身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公布「跨性別人權現況問卷調查」結果,有近6成跨性別者曾遭原生家庭不友善對待,近7成4跨性別者在國中階段遭受騷擾、霸凌等,超過5成在日常生活中「不敢去上廁所」。伴侶盟呼籲政府政策應看見跨性別群體多樣性、國小課程應納入性別認同知識。伴侶盟今天公布「跨性別人權現況問卷調查」,這份調查從3月14日上線到3月25日,共592人填答,留存576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6到8成的跨性別者在國中前摸索並建立自我性別認同,但也是在這個關鍵階段,有高達47.68%受訪者曾在校園遭不友善對待, 其中國中階段情況最為嚴重,佔74.09%,而當跨性別學生遭霸凌時,則有高達75.30%選擇不處理,尋求官方管道協助不到1成。調查也指出,59.65%的跨性別者遭受到原生家庭的不友善對待,其中言語暴力高達94.82%、情緒暴力也有48.48%,家人強行矯正輔導、就醫者也高達48.78%。生活日常經驗裡,55.41%跨性別者曾「不敢去上廁所」,另有24.32%延遲或不願就醫,22.01%在買服飾、配件時遭到店家或顧客刁難,18.53%曾在公共空間被騷擾或攻擊達18.53%;職場上,約有近4成跨性別曾因性別因素在職場上遭受歧視或罷凌,其中有41.88%因跨性別身份不予錄用。跨性別者Alice說,跨性別者在工作、就學、就醫、甚至上街光街都相當困難,有人因不敢在外上廁所,整天憋尿憋到生病,也有人為了存到性別重置手術的高額費用,到八大行業上班,更有人被家人趕出家門,也有人曾被公司要求到一樓大廳上公廁。伴侶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問卷結果顯示,有52%填答者選擇單一性別認同,僅填答男或女性,另有48%填答非二元性別、既是男也是女、性別流動、跨性別、或無性別者,顯示其實跨性別群體在自我性別認同上有多樣面貌、差異,只採「男變女」或「女變男」二元化分類,無法充分理解跨性別者的生命經驗,因此國家曾拋出的第三性別政策,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彈,建議跨性別政策應更細緻與社群溝通。為改善跨性別人權處境,伴盟提出7項訴求,包括取消強制手術、性別重置手術納入健保給付、性別登記與變更政策廣納跨性別群體意見、看見跨性別群體多樣性、政府性別統計應納入跨性別、停止區分異性婚同性婚、國小課程就應納入性別認同相關知識。伴盟監事、國小老師劉芳良表示,問卷裡有高達7成跨性別學生遭不友善對待時,選擇不處理,代表這群孩子為了生存,在最壞的處境選擇吞忍,教育的責任應該是讓所有孩子在認同上得到安適,而不是帶著困境一路長大,大家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也沒有一個孩子應該在性別認同輸在起跑點上,跨性別也是美好的孩子, 期許每一個老師都能成為跨性別孩子的重要支柱,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昨增3死皆用過奎寧類藥 感染科醫:建議這時候就使用
新冠肺炎在台昨日增三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三例確診個案死亡,包括案34、案108、案170,為北部某醫學中心院內感染指標個案六旬婦人、到捷克奧地利帶旅行團的40多歲領隊、西班牙旅遊返國的六旬男性。綜歸上述個案,雖其本身身體就有健康問題或身體狀況較差,不過三者都有使用過奎寧類藥物,但病況後續未見改善而逝世,不僅讓外界好奇,目前被視為確診者救命用的奎寧類藥物,是否有那些人適用、症狀不適用?對此,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本身是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用藥,基本上風險不大,昨日三例死亡患者,可能跟本身就有慢性病、癌症,或年紀稍長、身體狀況有關。他表示,奎寧類藥物應在患者確診新冠肺炎,還是發病早期、輕症時就應使用,而非到重症時才使用。李明政說,奎寧類藥物在台灣是常用的慢性病藥物,風險小,使用過多時可能得注意心律不整的問題,但也視患者本身心臟是否有問題而論。而昨日新冠肺炎死亡個案,應跟使用奎寧類藥物無直接關聯,可能是本身分別有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症狀以及年長有關。他說,據美、中等國近期所做相關研究,確診患者60歲以下死亡率不到1%,但70至80歲就明顯上升,尤以80歲以上有20%為最;而目前死亡與重症患者中,本身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癌症、菸癮者佔一定比例,其死亡率本來就會比較高,與奎寧類藥物應無直接關聯,且劑量都由專業醫師評估,現行七天治療所使用劑量並不高。另外在抗生素使用上,李明政表示部分個案在治療後期常會合併細菌感染,故會加入抗生素治療,不過因抗生素種類眾多,與奎寧類藥物一起併用,恐會增加心律不整的副作用,故也得經醫師評估後使用。而目前確診患者中,最近三天就有十名有味覺與嗅覺喪失情形,是否為新冠肺炎的特徵、或和病毒變異有關?李明政則表示,以前只要是病毒感染,部分患者就會出現味、嗅覺短暫異常,並不特別,只是不像發燒、咳嗽呼吸道症狀般那麼常見,並非新冠肺炎的唯一特徵,民眾應不必過度在意。
-
2020-03-31 橘世代.好學橘
敬農夫!退休校長學下田「晨昏背天面地,不亦快哉」
「孔夫子不如老農?」老農的玩笑話,讓嘉義縣國小退休校長李榮善轉型農夫,種出優質火龍果,採友善環境無毒栽培法,不施農藥及化肥,取名「夫子自然農園」,到農學院上課,從失敗中理出經驗門道,以有機農法管理,讓果園成為食農教育場域。7年前,剛滿50歲李榮善從水上國小校長退休,向老農請教如何種稻,老農開玩笑說「孔子不如老農」,讓他感到挫敗,妻子吳珠羽及另2對校長夫婦退休,大家相約在太保市共買9分地務農,「轉行當農民很痛快(痛苦、快樂)!」他說,農夫靠天吃飯,天氣及政策就是老天,無法掌控,只有靠勤奮打拚,他說,務農有意想不到風吹日曬,筋骨勞頓,面對台灣潮濕溫暖氣候容易病蟲害肆虐,又要堅持固守友善土地、無毒草生栽培、不噴農藥,著實吃盡苦頭,不論是病蟲害或極端氣候,有困難就是面對,找出方法全力以赴解決,這也是對自己能力與信心考驗。記得2018年823重大水災,紅龍果泡水24小時就岌岌可危,農園足足淹沒40小時,又持續約三周土壤持續飽水,農友們都預測凶多吉少,要有廢園的心理準備。水退之後果然8成底莖腐爛發臭,想必根系也大多窒息敗壞。這事讓他好幾天白天拼命刮除腐莖晚上徹夜難眠。有天半夜起身擬定一份戲稱「死馬當活馬醫」的搶救計畫,一步步確實執行,不斷滾動修正,2個月後在筋疲力盡的狀態下,紅龍果總算恢復生機,傷害降到最低。他說,當農夫至今1000多個日子,晨昏背天面地,從申請生產追溯QR,升級到合格吉園圃安全蔬果,去年更升級通過驗證取得「產銷履歷標章,不亦快哉!」李榮善巡視果園,每株只留1至2顆,不疏果每株開花2、30朵,果實多變小,疏果後果實營養品質好,火龍果盛產,給他震撼教育,一開始供貨果菜市場,老闆嫌水果賣相不如噴藥價格低說,太可惜了,就這樣,他採取網路宅配行銷,打出口碑知名度,不擔心沒銷路。「我敬重農夫,所以我學習當農夫!」,他說,50幾歲還有體力勞動,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體變瘦變健康,跟農夫比較,有退休金沒心理壓力,但務農不簡單。他強調,校長退休務農不是放下身段,是感恩先民,並向農夫學習勤勞儉樸生活哲學,「務農3年多,我曾有後悔念頭,但勞動有不可思議的樂趣,何時是生命盡頭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未來會繼續以純真智慧、簡單生活,悠遊於天地、寧靜以致遠。」【精選延伸↘↘↘】。理工碩士辭百萬年薪!把科技帶回鄉,當起田園詞人。樂齡創生 日進斗金 日本上勝町「樹上長出錢」。50歲就退休 「人生歡喜過」他當起土地公經理人 為自己而學 橘世代來了! 【歡迎加入】建立自己的學習進修清單,充實精彩人生2.0,鑽研興趣、挑戰新領域、豐富生活,逐一實現手裡的那張學習清單!【歡迎加入好學橘FB社團】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口罩為何兩週買9片而不是10片? 網曝關鍵原因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醫療級口罩成為必備的防疫物資,為讓人人都有口罩可戴,政府力推實名制購買防囤貨及分配不均,指揮中心也宣布自4月9日起,每14天可買成人口罩9片、兒童口罩10片。但有網友問道「為什麼口罩兩週不要10片而是9片?」引發熱議,紛紛指出關鍵只有一個。一名網友在《爆廢公社》PO文表示,覺得口罩購買新制改成兩週買9片很不錯,可減少一次一排隊時間,但好奇「為什麼不要湊整數10片,這樣上班族不就每天都有口罩可以戴了嗎?」貼文一出,網友一致回應「當然是產量問題啊」、「目前產量剛好能供9片,就像 2片變3片一樣」、「台灣真的很強,國家口罩隊萬歲」,目前口罩生產積極量產,有人認為兩週能買到9片「就很夠用了」。另有網友細算,以目前日產約1300萬片,兩週可產1億8200萬片,若估約2000萬人每兩週買9片的情況下,需求量為1億8000萬片,多開放1片即可能會再出現有人買不到的情形。從疫情剛爆發時,台灣口罩政策即一直走在世界前端,4月份起朝向日產2000萬片目標邁進,只要依照規劃進程購買,不囤積、不搶購、不浪費,每人都會有口罩可戴。
-
2020-03-3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慢性病患得肺炎、流感多重症且致死率高?這點是自保關鍵
文/吳依桑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5期目前全球各國仍處於武漢肺炎(COVID-19)流行期的進行式,雖然台灣當前疫情控制得宜,也逐漸挺過流感高峰期,但依舊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有慢性病史的民眾要特別當心!慢性病患得到武漢肺炎或流感,比起一般人多重症且致死風險更高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就目前已經觀察到的數據顯示,感染武漢肺炎、流感的重症或死亡個案,的確多數是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共病症的患者。抗體產生能力是關鍵主要是因為慢性病患者的免疫力比較差嗎?他解釋,簡單來說,針對武漢肺炎的藥物治療,目前都還在臨床實驗階段,在尚未有明確治療藥物之際,若是感染武肺病毒,就得靠病患本身產生抗體去對抗病毒。因此,病患自身產生抗體能力的好壞,就大致決定了該病患之後會不會變成重症的關鍵。一般而言,年老或是本身有慢性共病症的人,原本就屬於免疫力相對比較不好的族群,也就是身體產生抗體的能力有問題,或是產生抗體的速度太慢,一旦遭受到病毒的侵襲,就容易引發重症。主要的原因在於無法在對的時間,產生足量且強度剛好的抗體來有效對抗病毒。免疫反應過強也不行若以流感為例,在前幾年尚未普遍施打疫苗之前的大流行期間,當時因流感死亡的人,有一部分卻是免疫力都不錯的年輕族群,為什麼會這樣?張為碩解釋,這是因為人體的免疫反應必須要適當才行,簡言之,就是得在適合的時間點產生免疫反應,還要產生適合的強度才行。目前推測年輕族群死亡率反而偏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強的免疫反應在中和病毒之餘,連帶的破壞了大量正常的身體組織。由此可見,人體的免疫力並不是越強越好,而是必須在適當的時間點,產生適量的免疫強度。「當身體在刺激免疫反應時,剛開始可能刺激得比較微弱,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免疫反應變大的速度就會急遽增加,形成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打個比方來說,免疫反應就像滾雪球一樣,初期的雪球既小且慢,但是越滾越大之後,就再也擋不住了。」張為碩接著解釋,雖然類固醇被認為可以抑制過量的免疫反應,但是,使用的時間點非常難抓。在明顯產生細胞激素風暴之後才使用類固醇,基本上是沒有用的。而在疾病初期,類固醇確實可以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無奈的是,在這個階段是看不出誰的免疫系統會過度反應;甚至讓免疫功能抑制過頭的話,病人反而會死於病毒感染,所以,目前仍然是沒有常規建議使用類固醇。避免被感染就是自保張為碩提醒,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或是有糖尿病史、腎臟病、肝病、癌症等免疫功能障礙的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武漢肺炎或流感,病況的確有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容易引發重症。因為這類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本來就比較差,也就是身體產生免疫力的強度不夠,或是刺激免疫力的速度太慢,相對重症的機率就會提高。針對目前正在全球造成大流行的武漢肺炎,患有慢性病的民眾該如何自保?張為碩認為,最重要也最簡單的自保關鍵,其實就是「避免被感染」。畢竟提升身體的抵抗力並非短時間內一蹴可幾,尤其是免疫力較差的糖尿病患、需要常常進出醫療院所的洗腎患者,都會比只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的高血壓患者,受到感染的風險相對提高許多。另外,像是癌症病患接受化療對免疫力的傷害也很大,還有有抽菸習慣、慢性肺病者等肺功能較差、呼吸系統較弱的族群,都是感染武漢肺炎後,容易變重症的高危險族群。自我保護防疫5件事「就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武漢肺炎死亡案例年齡層偏高,重症的比率大約是一至兩成,而流感重症比例則是一成以下。因此,非必要還是建議避免前往感染風險較高的醫療院所或地區,並隨時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就是最佳的自保之道。」張為碩表示,有別於武漢肺炎,感染流感容易重症的高危險族群,還包括了65歲以上的長者、學齡前幼童、孕婦、BMI值大於30的肥胖者、有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以及有重大傷病者,這些都是需要特別留意避免得流感的對象。面對仍處於現在進行式的武漢肺炎疫情,張為碩強調,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未來面對可能的中大型社區感染時,慢性病患該如何自我保護避免感染。他建議平常就要隨時自我提醒防疫最基本的5件事,才能真正遠離武肺和流感重症可能致死的威脅。1.多洗手,尤其是要接觸臉、口、鼻之前,想一想是不是該洗一下手。2.非必要不出入醫療場所。3.確實參考疾管署公布之「公眾集會指引」,避免參加人數過多的大型集會、不前往人多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以避免群聚感染。4.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除確實帶好口罩外,觸摸眼口鼻前,一定要確定手部乾不乾淨,濕洗手會比酒精消毒或乾洗手來得好,以降低沾染環境中潛藏病毒的機率。5.外食族最好與陌生他人保持兩公尺距離,以降低感染的可能,也就是不要同桌或近距離一起用餐。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疫情期間怕就醫? 因病非就診不可必做5重點
-
2020-03-31 癌症.肝癌
超音波追蹤揪3公分大腫瘤 幸及早治療未惡化成肝癌
南投縣一名七旬洪姓老翁因罹患B型肝炎,需定期就醫持續服藥,未料,今年元月回診竟在毫無症狀下發現肝臟有3公分大腫瘤,幸好及早切除治療,才未演變成肝癌。醫師呼籲,酒精性及B、C型肝炎患者是肝癌好發族群,應定期追蹤,有助防範。佑民醫院外科醫師林佳正指出,該名78歲洪姓老翁是B型肝炎帶原者,起初因未及時就醫服藥,導致肝臟反覆發炎,產生重度纖維化,程度再嚴重恐演變成肝硬化,還好5年前及時到院就診後,開始吃抗病毒藥物,病毒量控制得不錯,養成定期回診習慣。通常該名老翁每3至4個月就會至胃腸肝膽內科做腹部超音波追蹤,在今年元月檢查卻發現,在其肝臟的第8段掃描到3公分大的腫瘤,但因無疼痛或不適感,令老翁感到相當意外,為了謹慎起見,進一步安排轉介至該院外科診治。林佳正說,老翁的肝癌指數雖不高,但從影像判斷懷疑是肝癌,因此安排開刀切除該腫瘤,唯其肝臟已纖維化,無法大量切除,因而多留2公分安全距離,連同腫瘤和肝臟約切除5公分,經化驗證實為俗稱「癌腫」的惡性腫瘤。肝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初期大多毫無症狀,老翁才會長了腫瘤卻不自知,所幸他定期做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治療,因此不用再做放療或化療,反之,若腫瘤長太大,手術難度和風險恐增加,失去開刀切除的機會。林佳正提到,酒精性及B、C型肝炎患者是肝癌的好發族群,因此,除了必須持續服用藥物控制病毒量外,更要記得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追蹤,而超音波無輻射線,且不是侵入性檢查,不傷身體也不會不舒服,最好3至6個月就做1次,才能及早發現治療。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大陸新研究 新冠肺炎患者排毒期可長達49天
中國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有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排毒期長達49天,但症狀較輕微。由於患者感染的病毒毒性較低,傳播能力較弱,但攜帶病毒時間超長,不排除是病毒的新亞型。澎湃新聞報導,中共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陸軍軍醫大學、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67醫院等團隊,27日在醫學預印本平台medRvix共同發文(未經同行審議),通訊作者為陸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繆洪明,以及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疾病預防控制科黨支部書記王瓊書。研究人員對1月14日至3月19日在武漢市一家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130例患者,進行了調查,並將他們的臨床指標作為參考。49天是迄今為止醫生發現,有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所表現出的最長排毒期。先前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在線上發表了中日友好醫院曹彬等人的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倖存者的中位排毒期為20天,而觀察到的最長排毒期為37天。報導指出,排毒期是預後的關鍵指標,曹彬等人的研究中提到,新冠肺炎嚴重(severe)患者的平均排毒期為19天,而危重(critical)患者為24天,因此長時間的排毒期通常預示著不良的結果。但在最新研究中,患者雖然有很長的病毒排毒期,病症卻較輕微。研究人員認為,該類型的病毒可能具有較低的毒性和可傳播性,但具有較長時間的感染能力,難以通過常規療法在體內清除。最終,這名患者透過康復患者血漿輸注痊癒。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康復患者血漿輸注或許能夠高效率地消除病毒。與大多數病例相比,這名患者顯示出輕度的感染性和更好的狀態。輕度患者的臨床症狀為:肺部影像上沒有炎症表現,也沒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在此之前,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3日發表論文,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進化為L亞型和S亞型兩種主要類型。前述最新研究認為,當前很少有研究致力於確定這兩種亞型之間的臨床特徵,因此還不能確定與這名特殊病例相關的病毒屬於S型、突變的L型,甚至還有另外新的亞型。
-
2020-03-3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紐約比武漢還危險」 柯文哲怨中央一直放人進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許多國人擔心染上肺炎,紛紛回台躲疫情,但卻使得台灣「境外移入」確診案例不斷暴增,境外移入個案增加恐怕讓台灣成為防疫漏洞,台北市長柯文哲坦言,現在從數字面來看「紐約比武漢還要危險」,也說這段時間一下子放太多人進來,光是北市居家檢疫人數就達到10900多人,已經接近民政系統居家檢疫檢查的容量範圍邊緣,他也強調每天放回國的人數應該要控制,不能每天一直放進來,否則「我認為是會崩盤」。另外,時代力量29日公布「內閣、國會表現滿意度」民調,其中有問到,民眾認為哪個政黨立委問政表現最能有效監督行政部門?調查結果竟然由民進黨奪冠獲得34.7%,時代力量20.1%、台灣基進17.3%、國民黨只有14.3%、台灣民眾黨則墊底僅達到13.1%。身為黨主席柯文哲則表示「民調當參考,看看就好」,但也嘲諷的說「我們還是會堅持做一個獨立政黨,而且不做大黨側翼,這是我的主張。」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台大公衛警告:未保持社交距離 1人1月傳400人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舉行記者會,依據全球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預估和我國疫情資料的分析,提出台灣在社區傳染期的防疫需求。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只要台灣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從一人1500元降低到600元,就能讓擴大檢疫的整體成本低於症狀檢疫。他建議政府擴大檢疫,措施包括採入境者全面檢疫、在社區設「一病特區監測站」進行快篩檢測,讓感染者早做分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分析保持「社交距離」的功效;根據研究,若人與人之間未保持一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感染新冠肺炎者可在五到六天傳給二點五人;如果讓人與人保持社交距離,便可減少七成五的傳染。政府若不做社交距離的控制,一個人一個月可傳給400人;做控制,一個月只會傳給兩個人。陳秀熙表示,台灣目前執行的是症狀檢疫,一天檢測量為1500到2000人。美國和南韓、德國則採擴大全面檢疫,美國在短短一周內篩檢80萬人,迅速降低死亡率。以不同的防疫措施介入作成效模擬,發現症狀檢疫可將致死率下降78%、擴大檢疫則可下降89%。陳秀熙分析擴大檢疫與症狀檢疫的差別。擴大檢疫可以找出無症狀者、輕微症狀者,提高個人居家隔離警戒,避免進入急性呼吸窘迫症,杜絕社區爆發流行。缺點是需較多人力與物力部署監測站採檢,而輕症者住院也會增加醫療負擔。再計算兩者的成本。若快篩成本為1500元,每減少一個感染人數,擴大檢疫得花98萬元;症狀檢疫則為37萬,台灣可以負擔。但若能像南韓將快篩成本減少至600元,擴大檢疫的整體花費反而比症狀檢疫更省錢。陳秀熙以新加坡設置「疫病特區監測站」為例,在873個基層診所設置檢測站,免費發放三個月的個人防護物資、六周預防藥物,並做發燒篩檢和病人分流。
-
2020-03-30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5口訣防治新冠肺炎 養成好習慣一同抗疫
【編者按】這星期我們延續與上週同樣的主題「新冠肺炎」,我們非常感激領導全國抗疫團隊的衛生福利部同仁,在這緊要關頭特別為我們撰寫他們對台灣社會大眾的呼籲;接著國內兒童精神醫學大師宋維村教授及時寫出他對兒童精神科病人的關懷,詳談我們面對疫情的壓力,要如何幫助兒童,尤其是特殊兒童,使兒童在疫期能繼續學習成長,不會有新的情緒行為問題。最後音樂家兼作家的蔣理容老師特別與我們分享,她以身為病人在這人心惶惶之際,需要時時進出醫院的經驗,道出令人感動的病人心聲:「我們應該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盡自己的本分,不要加重全民醫療資源的負擔才是。」防堵病毒勤洗手疫情防杜口罩外做好檢疫家中留得道多助資源足好整以暇全民勝面對COVID-19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月24日引用孫子兵法所說的「毋恃敵之不來,侍吾有以待之」,遵從蔡英文總統責成以全國人民健康為首要,帶著全國各部會一起分秒必爭面對防疫工作各種難關,一次突來的COVID-19疫情讓台灣全國人民動起來,各行各業也投入智慧及心力,讓我國的防疫工作完善且超前部屬,獲得全球各國關注。從去(108)年底,自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隨著全球的病例數增多,也多了相當多了解COVID-19臨床症狀及傳染途徑的參考資訊,加上台灣之前SARS防疫經驗,我國早在今(109)年1月20日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籌各部會資源與人力,在很快的時間採取邊境防疫及口罩管控等防疫相關措施,每項決策的背後都需動用相當大的心力將相關人事時地物準備好,也透過每日至少一次的全國直播記者會布達最新決策及疫情情況,增加部屬效率及減少民眾恐慌,才能全民上下同心有效防止COVID-19疫情在國內蔓延,全力守護國內防疫安全,確保國人健康。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喉嚨不適,少數病人呼吸困難、胸部X光片呈雙肺浸潤性病灶。目前對COVID-19完整傳播途徑尚未完全瞭解,亦未有疫苗可用來預防COVID-19感染。從發病個案的流行病學角度觀察,高度懷疑可藉由近距離飛沫、直接或間接接觸個案的口鼻分泌物或體液而增加人傳人的感染風險,所以提倡民眾進餐前後、出入公眾場所前後、接觸非個人物品後都要用肥皂洗手30秒以上,未洗手前不觸摸臉部五官,出入公眾場所需戴口罩,儘量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規律生活作息,維持正常免疫力。為了讓口罩資源有效分配,從超商配送、健保卡配額購買、健保藥房販售、口罩地圖、到網路預訂、超商領取,線上統計線下購買,善用網路效能,讓口罩資源普及,加上管控防疫物資(如:非接觸式體溫測量儀、防疫酒精、防護衣等)生產及配送,使防疫工作不因物資短缺而形成防疫破口,同時避免物價哄抬,更感謝國人多數都有養成防疫好習慣,才能有效延緩疫情進入社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面對境外移入病例增多及考量COVID-19潛伏期長、無症狀者亦可能有傳染力,為防止演變為社區感染,每日觀測各國疫情發展,對於國外旅遊分級警示,要求返國民眾不同等級防疫措施——自主管理、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確診病人的詳細疫調,後續因應不同情況設立醫院人力分層分流措施、成立專責隔離病房、全國設立隔離檢疫所、防疫旅館、建立手機電子柵欄監控、志工關懷專線等,並增加COVID-19篩檢量能及效率,以縮短民眾等待檢驗結果出來的時間。鑽石公主號郵輪加強隔離檢疫措施、二次專機接回中國武漢的台商等,都大大降低疫情擴大的可能性。每項作為及決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直播記者會上也許只是短短一句話說明我們做到了什麼事,背後卻是指揮中心內外部龐大的討論及準備,感謝每一位為這次防疫工作付出心力的人!危機的背後就是轉機,面對這次疫情,台灣各產業因此精進,全國民眾也更加感恩、更珍惜台灣。一飯之恩當記終身,滴水之恩湧泉以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攜手守護國人健康!台灣真好,歡迎回家!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負壓病房數夠?薛瑞元:最重要的是「隔離」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每天持續增加,至昨日也已累積298例確診個案,且昨日晚間也增加一名死亡病例。有立委今天在立法院問到,全台負壓隔離病房數是否能負荷?許多民眾都在關心。衛福部常務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組長薛瑞元,今早在立法院衛環會時表示,確診者不一定都要住負壓隔離病房,「最重要的是隔離」,他並表示目前全台病房資源仍充足。 薛瑞元今早出席立院社福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因「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基層診所和長照機構面對下一階段挑戰將如何兼顧防疫與醫療照護」,並就「台灣未來整體的防治策略」,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蘇巧慧質詢中問薛瑞元,全台目前約有1024間負壓隔離病房,據媒體報導已用七成,而隨著每天約有3000國人返台,一周的確診人數約7、80人往上升,若確診個案持續增加,全台負壓隔離病房是否夠用?蘇巧慧說,指揮官陳時中3月18日時曾表示,台灣疫情未來兩周是關鍵,就是4月1日,也就是若守住這波春假,就可降低感染。如何應因這幾天的確診與治療,病床數真的夠用?對此,薛瑞元表示,縱然是確診,但不一定要住負壓病房。他進一步說明,負壓隔離病房主要是處理空氣傳染,由於新冠肺炎是經由飛沫傳染,所以最重要的是「隔離」,目前確診個案主要是以一人一室的隔離病房為主,所以除了負壓病房外,已增加約1700床隔離病房,故病房資源目前仍舊充足。
-
2020-03-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美科學家稱武漢非新冠病毒源頭?中港研究人員這麼說
侄女今天(2020-3-29)從澳洲墨爾本傳來一篇今天剛發表在《今日墨爾本》的文章美科学家:新冠病毒并非来自实验室 武汉也非源头。我上網稍作搜索,發現有好幾個類似的報導,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報導都還特別強調《武漢非源頭》。但是,真的是有美國科學家說《武漢非源頭》嗎?《今日墨爾本》這篇文章的重點是:美国科学家日前进行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显示,这种导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产生的。根据科学杂志《自然医学》发表的证据分析表明,新型病毒“不是在实验室中构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为操控的病毒”。杜兰大学医学院教授罗伯特加里是该论文的作者之一,他认为目前阴谋论在网络上风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个团队的力量来探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起源。”同时,尽管许多人认为该病毒起源于中国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但加里说这同样也是一个错误观点。 “我们的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分析都指向了比那更早的起源。武汉那里肯定有一些病例,但绝不是该病毒的源头。”這篇文章所說的《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最新研究》是2020-3-17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The proximal origin of SARS-CoV-2(SARS-CoV-2的近端起源)。它共有五位作者(3美,1英,1澳),而《今日墨爾本》所提到的罗伯特加里Robert Garry)是排在最後,也不是通訊作者。也就是說,此人的貢獻應當是最小。所以,由他來對媒體發表言論,似乎並不恰當。但不管如何,他真正對媒體所說的是《海鮮市場不是源頭》,而不是《武漢不是源頭》(請看abc News)。還有,他並沒有用「绝不是」這麼強烈的字眼。更重要的是,在這篇科學文章的結尾處有這麼一句話:Although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SARSCoV-2 is not a purposefully manipulated virus, it is currently impossible to prove or disprove the other theories of its origin described here(儘管有證據表明SARSCoV-2不是有意圖的人為病毒,但目前無法證明或反駁此處所說的其他起源理論)。所以,很明顯地,這篇科學文章唯一肯定的是《新冠病毒並非人為的》(即被廣為流傳的生化武器陰謀論)。至於其他有關新冠病毒的起源理論(例如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它既無法證明,也無法反駁。那,《今日墨爾本》以及其他幾家媒體怎麼能肯定地說《武漢非源頭》?事實上,這篇Nature Medicine的文章是屬於Correspondence,即通訊類的。也就是說,它只是一個簡單的溝通,而不是完整的研究。真正完整的研究是2020-3-26發表在頂尖科學期刊Nature的Identifying SARS-CoV-2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鑑定在馬來亞穿山甲中與SARS-CoV-2相關的冠狀病毒)。這篇論文共有14位作者,而他們主要是來自香港和中國。在這篇論文的第一段有這麼幾句話:許多早期病例與湖北省武漢市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所以此處就被懷疑是人畜共同傳染病的可能源頭。目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僅報告從該市場上獲取的環境樣本對SARS-CoV-2呈陽性。但是,由於類似的濕貨市場也牽涉到2002-2003年爆發的SARS,因此這次的SARS-CoV-2的出現很有可能也是源自野生動物。的確,在爆發之前,華南海鮮市場上可以買得到許多哺乳動物。但不幸的是,由於該市場在疫情爆發後不久就被清理了,因此要從該市場來確定動物種群中的病毒起源是具有挑戰性。從這段話就可看出,這篇研究論文的香港和中國研究人員認為華南海鮮市場應是這次新冠病毒的源頭,但是由於該市場在疫情爆發後已被清理,所以要證明該市場是病毒的源頭,幾乎是不可能了。所以,目前的證據頂多也就只能說,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頭,但還無法證實,也無法反駁。這跟《武漢非源頭》如此肯定的說法,是有很大區別的。還有,在這篇研究論文的結尾有這麼一句話:Coronaviruses,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SARS-CoV-2, are clearly present in many wild mammals in Asia.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strongly suggests that handling these animals requires considerable caution, and that their sale in wet markets should be strictly prohibited(冠狀病毒,包括與SARS-CoV-2相關的冠狀病毒,顯然存在於亞洲的許多野生哺乳動物中。 此處提供的數據強烈表明,處理這些動物需要相當謹慎,而它們在濕貨市場中的販售應嚴格禁止)。這段話再度顯示,香港和中國的研究人員認為數據強烈表明,中國的濕貨市場是病毒的源頭。原文:新冠病毒,武漢非源頭?
-
2020-03-30 科別.消化系統
胃腺癌及晚期肝癌 不再給付免疫新藥
健保署4月延續給付癌症免疫新藥的政策,預算從8億增加到8.4億元,但因反應率不佳,將胃腺癌及晚期肝癌剔除。由於胃腺癌及晚期肝癌治療用藥選擇不多,醫師及病友團體為病人叫屈,希望藥廠與健保署考量病友用藥權益及爭取治療機會,有轉圜空間。去年免疫新藥適用8種癌症、11個適應症,為評估新藥使用狀況,健保署每三個月評估,從2019年4月開始,截至2020年1月9日,初核同意且申報用藥1159人,可分析案例760人,其中晚期肝癌192人,完全或部分反應率為19.8%,胃腺癌反應率為9.5%。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任趙毅指出,將所有癌症拿來評比反應率,把反應率差的拿掉,對患者而言,情何以堪。他分析,晚期肝癌去年送審時,反應率14.5%,現在增加到19.8%,台北榮總分析90位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結果,發現有效率24.4%,已發表於國際期刊。趙毅舉例,有一位70歲台商,為B肝帶原者,肝癌轉移到肺部後,栓塞及標靶治療都無效,兩年前花了200萬元自費接受免疫藥物,病人固定回診,至今狀況良好。趙毅強調,免疫藥物的效果評估不能單看反應率,要看病人免疫功能回復狀況,以患者存活率來判斷會更準確。以台灣進行的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免疫藥物臨床數據顯示,47位患者中有32位接受免疫藥物治療,1年存活者20%,2年存活者10%,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對照組患者都活不過7個月。在台灣地區,肝癌和胃癌分別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疾病第二名及第七名,若依據傳統治療,晚期肝癌及胃癌存活逾兩年,即屬罕見。根據免疫藥物治療晚期肝癌的亞洲次族群分析,存活超過12個月的有60%,18個月有44%。趙毅指出,免疫治療的優點是副作用低,缺點是價格貴,希望能替晚期肝癌及胃癌患者發聲,呼籲健保署仍能維持對此兩種癌症免疫治療的給付。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肝癌死亡率在台灣是第二高,去年終於給付創新治療,臨床數據都認為,免疫藥物治療比傳統療法及標靶治療好,胃癌用藥選擇少,今年卻突然都不能給付,讓人遺憾。蔡麗娟說,病人無法選擇自己罹患什麼癌,但當無法健保給付時,經濟弱勢患者將失去用藥權利,病人及家屬也非常傷心,希望藥廠與健保署考量病友用藥權益及爭取治療機會,可再協商。健保署:後續再評估對醫師為患者請命,健保署長李伯璋了解醫師為患者不捨的心情,但他指出,癌症免疫新藥計畫經專家評估,若患者用藥效果和之前相差不多,便先把健保資源留給目前已見療效的患者,但後續還會再做評估。健保署自去年四月將癌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入給付,共可治療八種癌症,至今逾1500人用藥,其中24%的患者治療有效。健保署決議,將延長治療有效病人的用藥時程,最長可用到二年;治療穩定者,也可多用藥三個月。
-
2020-03-30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差在哪?專家一次解答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快速擴散,防疫物資相當難以取得,口罩有實名制限制囤積,因此有需要仍然有機會取得。可是,消毒雙手與接觸物體的酒精卻一罐難求!雖然漂白水價格低效用也好,但質地鹼性極強,頻繁接觸皮膚容易造成腐蝕傷害。因此,如何在酒精與漂白水間,找到效用良好、可替代消毒的用品,所有人都非常關心。 普力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葉志長說,維持健康很重要方式,就是隨持保持雙手乾淨。洗手是成本比較低,效果也比較好的方式,但是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靠洗手來防疫,像是想要清潔桌面、鍵盤、滑鼠等雙手經常觸碰的物體表面,就只能使用清潔消毒液體,包含:酒精、漂白水、二氧化氯液體都是經常使用的物品。葉志長進一步解釋,酒精有很強的脫水作用,可以快速奪走細胞水分,讓細菌與部分病毒瞬間脫水死亡,達到消毒目的。不過酒精濃度在75%才能有最好的消毒作用,因95%純酒精揮發速度太快,病菌沒消除完就消散,酒精濃度不足則效力不夠。另外,雙手太常用酒精的話,皮膚細胞也會因脫水更容易有疾病風險。另外,常用來清潔消毒的漂白水(次氯酸鈉),具有相當強的氧化反應,能破壞細菌病毒結構,達到殺死病毒的目的。但漂白水酸鹼值都在弱鹼或強鹼(PH值9至12),不能用在人體皮膚,只能用在環境清潔。如果頻繁用在手上,有可能對皮膚造成侵蝕傷害,而且揮發的氯氣如果吸到呼吸道,容易傷害黏膜與肺部。葉志長指出,不同於上述2種液態消毒產品的作用原理,二氧化氯主要是透過奪取細菌或病毒的電子,來破壞微生物結構而使其死亡。而二氧化氯的酸鹼質是中性(PH值7),皮膚接觸幾乎不會有傷害,可以放心用在環境任何角落,也不需要擔心侵蝕傷害的負面影響,比較能放心使用。不同消毒用品各有優缺點,例如:酒精比較能用於皮膚,但比例不對成效大打折;漂白水雖然成本低,但調配與清潔時,雙手不斷接觸,很容易發生傷害;二氧化氯雖然酸鹼中性,消毒效果也好,但分子結構不利於保存,只要曬到太陽或存放時間一久,消毒成效也就明顯降低。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二氧化氯錠劑產品,需要時才取出與水調和,平時則是乾燥保存。錠劑產品最大好處就是容易存放,與液體產品相比,可大幅縮減保存空間。此外,也因為乾燥存放產品活性不容易受到破壞,需要時再取出調配,消毒效率就能一直保持穩定。葉志長強調,錠劑產品另一項好處,也就是方便攜帶與環保。液態產品因為占空間,需要消耗大量運輸成本,碳排放也就跟著增加,二氧化氯錠劑產品因體積小,運輸就很方便。除相對非常環保外,也方便緊急運送到任何地方,只要當地出現龐大不可預知的災難,需要大量消毒產品,二氧化氯錠劑就能立刻送達。葉志長特別提到,在汶川大地震與海地大地震時,都需要大量環境消毒,但當地交通相當不方便,二氧化氯錠劑此時就發揮功能。救助團體直接從台灣帶去,協助當地衛生維護,就有相當好的成效,但如果是液體二氧化氯產品恐怕很難做到。對一般民眾而言,在家準備二氧化氯錠劑,也能面對生活不時之需。葉志長提醒,使用二氧化氯錠劑,1顆錠劑調配1公升清水,等待3分鐘完成作用後,就可以使用在環境消毒,例如:住家地板、桌面、鍵盤、滑鼠、廚房器具等。如果1顆錠劑調配2公升清水,可以用在洗衣機、洗碗機、冰箱、冷凍櫃等的消毒,每個人可以按照需求,調配出所適合的濃度並用於居家環境消毒。(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冠狀病毒會在物體表面殘留多久? 一張圖告訴你生存時間 防疫宅在家近視度數飆! 眼科醫曝防高度近視2關鍵
-
2020-03-30 醫聲.數位健康
健保給付/李伯璋: 健保與醫界共用資源 齊心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很多國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確實措手不及,疲於減災及防堵。台灣在第一時間利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當作平台,提供醫療院所病人旅遊史的「即時警示」資訊,在疫情防堵上建立了強大的防火牆,獲得肯定。診所發燒篩檢+掌握旅遊史兩個多月前,疫情開始蔓延,當時有南部診所醫師向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表達,醫療院所若僅靠發燒篩檢,對病人診治判斷是不夠的,必須讓第一線醫護人員充分掌握就診病人旅遊史,協助診斷。衛福部長陳時中交代馬上執行,健保署花了一天的時間完成系統程式建置。三年前,為了落實「分級醫療」,必須提升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功能,凡在大醫院做過的檢驗檢查報告及影像,可由各家診所的電腦馬上調閱,民眾就能相信「厝邊有好醫師,社區也有好醫院」,因此我們在106年底著手改革網路光纖傳輸的頻寬問題。院所頻寬補助、口罩實名制 感謝中華電信支持,並獲陳時中部長同意取消頻寬補助門檻,以及健保會付費者代表支持預算編列。截至108年底,全台各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均獲頻寬補助,地區醫院獲補助比率也由98%提升99%,西醫基層診所由24%提升至94%,中醫診所由17%提升至91%,牙醫診所由21%提升至85%,特約藥局由26%提升至82%。這讓許多民眾到超商買不到口罩時,行政院改採「口罩實名制1.0」,健保特約藥局支持使這個販售平台平息「口罩之亂」。不少醫療院所在防疫期間看診人次明顯下降,申報點數減少下,可能面臨資金周轉不易,健保署比照去年同期核定的暫付款金額給付,協助院所維持正常營運。台灣健保採「總額預算制度」,理論上,病人最近就醫次數降低,醫療行為點數減少下,點值自然升高,以整體而言,收入應該影響不大,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減少不必要醫療行為來改善醫療品質,讓醫院不再血汗是健保改革目標。 視訊診療 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因應居家隔離、居家檢疫民眾若有就醫需求,在衛福部醫事司與健保署合作下,各地方衛生局規畫「視訊診療」服務,截至三月廿六日,參與醫院共281家,包括醫學中心23家、區域醫院78家、地區醫院181家,診所3454家。健保署提供給付,並爭取特別預算給予遠距醫療門診診察費加成。我們也已錄製「視訊診療」SOP影片供醫界參考,請見下方QR code。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的民眾若需就醫,務必主動撥打1922聯絡衛生局,切勿自行離開居住所,醫界、民眾及健保署三方共同合作,降低社區感染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嚴竣,各部會通力合作全力防疫,希望大家共同善用醫療資源,民眾給予醫界正面肯定,一起祈福,一起努力。
-
2020-03-30 癌症.乳癌
影/防疫不忘健檢 婦人健檢查出乳房原位癌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但53歲林姓婦人並沒有忘了利用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最近發現左側乳房內下方有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經醫師進一步透過「乳房攝影疑似鈣化點立體定位微創手術」診斷,在乳房攝影立體定位導引下切取組織化驗,結果證實是乳癌第0期原位癌,並進行局部切除的保留手術,目前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林婦說,之前檢查都沒有問題,這次也沒有什麼明顯疼痛症狀,只是偶爾覺得乳頭癢癢的,沒想到竟然檢查出乳房鈣化點。而且,化驗結果竟是原位癌,但慶幸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長安醫院乳房外科醫師吳嘉隆指出,乳房攝影疑似鈣化點立體定位微創手術是在乳房攝影導引,在器械真空輔助下,將疑似鈣化點取出化驗,它不同於立體定位穿刺切片,不僅傷口小,僅0.4公分,且在局部麻醉下,可以把可疑的群聚多形性微小鈣化點取出做化驗。吳嘉隆說,群聚多形性的微小鈣化點有20~25%的惡性機率,但大部分屬於早期的惡性腫瘤,林女士即是其中之一;確診是原位癌後,再進行局部切除的保留手術,通常治療效果很好。他提醒,根據統計,乳癌原位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幾乎100%可以治癒,女性朋友應善加利用國健局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降低死亡風險。
-
2020-03-30 橘世代.健康橘
低頭族注意!靠一顆球自救「遠離肩頸痛」
使用3C產品的低頭族不只學生族和年輕人,中年人也常因工作或興趣上網,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教授吳錫昆表示,由於現在3C使用率普及,幾乎人手一支手機,長時間使用,每個人會發生肩頸痠痛的毛病,不管是40歲以上或其他年齡,平均每個人會發生1到2次肩頸痠痛,但是實際盛行率恐更高,因為很多人都沒有就醫治療。吳錫昆建議,使用3C產品時,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而且不要一直維持同一個姿勢,避免讓同一個部會肌肉負擔過大,一定要記得起身活動,改變姿勢,或是喝水、上洗手間,同時養成良好的姿勢,包括收下巴、挺胸,讓頸椎壓力減少。萬一發生頸椎痠痛,吳錫昆說,輕微症狀可以適當的做脖子運動,稍微扭動脖子或是伸展脖子做舒展動作,緩解脖子附近肌肉緊繃感,如果還是無法改善,建議治療舒緩不適感。吳錫昆說,除了3C盛行率使用過度造成肩頸痠痛外,不少坐辦公室的民眾,也會因久坐或姿勢不良導致腰部痠痛。他以「網球物理治療法」治療,只要平整牆面、高背辦公椅以及汽車座椅,能讓硬式網球有著力點的地方,都可以進行,只要把球放在後頸下端至左肩或右肩中間,左右來回滾動,就能讓略有硬度卻帶著彈性硬式網球按摩肌肉。【更多精彩延伸閱讀↘↘↘】。聽過「肌少症」嗎? 愛窩沙發追劇的人要注意了。手麻竟是低頭惹的禍!頸椎退化可能造成骨刺。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明防疫 客運消毒、納骨塔管制人數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因應疫情危機,桃園各公立納骨塔實施人數管制,新竹及苗栗規定需量體溫、消毒,桃園監理站也派員到客運場站稽查,並督導車輛及場站定時清潔消毒,駕駛員、服務人員每日量體溫和戴口罩。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桃園市各公立納骨塔人數管制,八德區大安公墓利用數碼人流顯示器控管,以每次100人為限。八德區長邱瑞朝指出,除架設熱顯像儀和人數管制措施外,納骨堂外也搭設開放式帳棚、祭拜桌,供民眾在塔外祭拜。新竹市政府民政處表示,避免掃墓人潮成防疫漏洞,入塔祭拜民眾一律要戴口罩、配合量額溫且使用酒精消毒。苗栗縣各公立納骨塔對防疫有不同作法,苑裡鎮公所禁止入內祭拜,勸導戴口罩;卓蘭鎮公所規定親屬1人代表入塔祭拜,需戴口罩、量體溫,且需距離1公尺以上。考量清明掃墓運量可能爆增,桃園監理站在連假前夕派員到各客運公司場站稽查疏運規畫,並督導業者落實車輛和場站定時清潔消毒,規定駕駛員、服務人員每日都要量體溫、戴口罩,提供民眾安心搭乘。新竹市政府擔心大眾運輸工具成為病毒傳播媒介,今年度取消大坪頂接駁專車服務,另外為分流掃墓人潮,假日將開放元培街148巷機車雙向通車,鼓勵民眾騎機車上山掃墓。
-
2020-03-29 養生.營養食譜
自煮少油鹽 腸胃放輕鬆
上班族工作壓力大、容易三餐不定時,或為了趕時間亂吃外食填飽肚子,媒體人小安因此長年鬧胃疼,腸胃炎、胃潰瘍反覆發作。為了改善健康狀況,小安開始下廚專煮少油鹽的清淡菜餚,自行開發的創意食譜好學、好煮、又好吃,料理也成為她繁忙工作之餘的紓壓良藥。冬瓜多半用來燉湯或滷得又鹹又糊,小安則用冬瓜清炒蒜苗,咬下口爽脆清新,煮法簡單,五個步驟就能搞定。紅酒燉牛肉煮法較複雜,要先煎過牛肋條、熬煮二小時高湯並放涼一夜後,隔天再與拌炒過的蘑菇、奶油煮滾,才能完美入味,每一口牛肉都吃得到濃郁香氣。糖醋酥炸鰈魚則是少數口味較重的獨門料理,但創意十足,用麥當勞糖醋醬、番茄醬就可以炸出餐廳等級的美味。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周亦秀說,顧胃要以清淡調味為主,除了少吃辣椒以外,番茄糊及糖醋醬的鈉、糖含量較高,建議少添加,可用新鮮食物帶出天然酸甜味,烹調方式也要以川燙、清蒸、水煮取代油炸。周亦秀表示,牛肋條的筋難咬,且膽固醇、脂肪量也較高,若腸胃不好,可換成肉質細、脂肪較低的魚肉會比較好消化。冬瓜屬於好消化的食物,但寒性體質的人最好少吃,或是加薑去寒,也可以將冬瓜改成菠菜、秋葵、小白菜等。周亦秀說,這三道菜還缺乏無穀雜糧跟水果,可以搭配山藥、南瓜、玉米、蓮藕等主食類一起食用。另,也要搭配水果補充維生素。糖醋酥炸鰈魚食材:好市多鰈魚片2片、青椒及甜椒2條、洋蔥4分之1顆、蒜2至3瓣、薑適量、麥當勞糖醋醬3盒、麥當勞番茄醬2盒、雞蛋1顆、太白粉適量作法:1.鰈魚片切成適當大小塊狀,加入醃料(鹽巴、胡椒粉、米酒、雞蛋、太白粉適量)拌勻。2.青椒、甜椒、洋蔥切塊,蒜頭及薑切成末。3.糖醋醬、番茄醬打開備用。4.熱油鍋後炸魚塊,中小火炸呈金黃色,撈起以餐巾紙吸油備用。5.撈起鍋內多餘的油,剩下少量下蒜末、薑絲爆香,再加入甜椒、青椒、洋蔥拌炒。6.加入魚塊及醬料,拌炒至上色收汁起鍋。冬瓜炒蒜苗食材:冬瓜1片、大蒜苗1條切片、紅辣椒2根切絲作法:1.冬瓜去皮、切成薄片。2.少許油熱鍋後,放入冬瓜翻炒後蓋上鍋蓋。3.冬瓜變色後放入一匙高湯,蓋上鍋蓋,大火悶1至2分鐘。4.冬瓜變透明後,加入切片後的大蒜苗拌炒。5.最後加辣椒拌炒後關火起鍋。紅酒燉牛肉食材:牛骨1塊、牛肋條600克、洋蔥2顆、薑適量、西洋芹1條、紅蘿蔔1根、蘑菇1盒、超市番茄糊50g、紅酒300毫升、任何喜歡的香草幾片作法:1.以牛骨、西洋芹、洋蔥燉煮高湯。2.牛肋條切塊後,撒上鹽巴、黑胡椒靜置。3.洋蔥切末,紅蘿蔔、番茄切塊。4.牛肋條以奶油雙面乾煎,表皮微焦後取出。5.同鍋下洋蔥末、薑末及香草拌炒到有香氣後,加入牛肋條、紅蘿蔔翻炒,再加入蕃茄糊拌開,倒入300毫升紅酒。6.加入高湯淹過食材,煮滾後小火熬約2小時。7.靜置放涼一夜。8.蘑菇切片後,奶油熱鍋加入鹽巴、黑胡椒拌炒後,加入紅酒牛肉鍋。9.煮滾後再小火煮一下,加少許鹽巴、黑胡椒。10.盛盤後撒上香草裝飾。食譜/小安提供
-
2020-03-2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研究:無症狀感染者傳染率與確診者幾無差異
中國寧波疾控中心專家日前發表論文表示,2019冠狀病毒疾病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率與出現症狀的確診患者不相上下,與病毒帶原者接觸的人群中,家人、進香客的被感染率最高。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25日報導,在武漢一地的所有新冠肺炎感染者中,恐有近60%尚沒被發現,若不因應恐再度引爆疫情。專家疾呼,應不惜代價在武漢展開抗體抽樣調查。第一財經報導,寧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所陳奕等人發表題為「寧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感染流行病學特徵分析」論文,日前刊登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0年第41卷。這篇論文顯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6.3%,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感染率為4.11%。兩者的感染率幾乎無差異。研究者進一步分層分析發現,家人主要透過共同居住(18.07%)和聚餐感染(11.75%),親戚(4.73%)主要為聚餐感染,朋友(包括鄰居)之間的接觸感染方式主要是戶外對話(20.00%)、聚餐/會客/娛樂(12.50%)和乘坐同一交通工具(4.55%)感染。一般人群的接觸感染方式主要是與病例同處一個診療大廳(1.94%)、同一個超市、市場購物等(0.56%)感染。研究者統計,各類密切接觸人群的感染率中,以朋友與進香客感染率最高,為22.31%,其次是家庭成員,有18.01%,調查中沒有醫務人員因密切接觸者感染。不過,除去「超級傳播者」事件相關發病數據後,朋友的感染率降至為15.69%,家人的感染率轉為最高,為17.54%。寧波的超級傳播者事件是一起佛事集會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報導說,超級傳播者是一名女性,發病一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她與佛事集會參與者一起乘坐巴士、參加活動,之後共傳染32人,其中28人確診,4人為無症狀感染者,她與密切接觸者的感染率達32.99%,遠高於平均6.15%。
-
2020-03-29 養生.抗老養生
挽救肝苦人40年!肝病權威許金川:人生要爆笑,不要爆肝
有「台灣阿肝」之稱的許金川,個性如同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踏實又樂觀。身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扭轉國人的肝病是一條辛苦且漫長的路,而他72歲了,行醫逾40年,至今沒想過要退休,只想著再更努力一點,更多「肝苦人」就不必這麼苦了。名醫領帶不超過50元,以父親木工的精神行醫沒有例外,許金川現身時,總是一身整齊的襯衫配上領帶,這是他表達尊重的方式。事實上,他有好幾條領帶輪流搭配,圖樣花色各異,卻有個共同點——價格都不超過50元。不僅如此,名醫身上的行頭,也全然不見名牌,他穿著舊皮鞋,幾百元的襯衫,西裝破損也捨不得換,如此勤儉,卻總是笑口常開,因為比起清苦的童年,現在的日子,已經好過太多。許金川來自屏東東港的貧寒家庭,家中7個孩子,連肚子也填不飽,他對念書特別勤奮,深刻體會民間故事敘述的情景:「鑿壁借光的故事是真的」,鄉下孩子竟一路考上台大醫科。父親是一名木工,手腳俐落,而他似乎也遺傳這方面的天分。擔任住院醫師時,學習到「超音波」醫學時,邊動手邊觀察,竟可以早期發現肝癌,讓他立志走向肝膽腸胃科。愛喝飲料埋下糖尿病病因,同理患者心情許金川求學時如拚命三郎,自述「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他認為看病重在經驗累積,如同麵包師傅,不跟在老教授身邊虛心求教,等於放棄大好學習機會,因此,再晚再累都值得。而他在當醫師時,也同時體會身為病人的感受。當年在台大醫學院讀博士班,自恃年輕力壯,常熬夜趕功課,肚子一餓就灌飲料,裡頭添加的都是高果糖成分,當時卻缺乏危機意識,連喝了幾年,加上日常飲食毫不忌口,種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他常自嘲:「40歲以前都不吃藥,50歲吃5顆,60歲吃6顆,再依此類推。」因此,對於慢性病患者,特別能將心比心,還會從口袋掏出藥來,告訴患者說:「我們吃一樣的藥欸,你要放心。」把病人當作老師,如福爾摩斯觀人相他把病人當作是自己的老師,「自己養細胞要花很多時間,病人照顧好自己,再來讓我們看,就有學習。」許金川回想,行醫後學習的第一課,不是專業技術,反而是「人際溝通」。求學時自己性格木訥,加上念男校,根本不敢和女孩子說話,畢業後卻發現,護理師都是女生,如果不敢溝通,自己有再好的學識,工作也是困難重重。他特別喜歡觀察周遭的人,尤其用在看診上,更容易讓患者安心,「就像福爾摩斯探案,要觀人相,了解是何方人物、誰陪你來、有哪些疾病、在煩惱什麼?每個人是活生生一本書。」但也有碰壁的時候,一名中年肝硬化患者,許金川多次問診,對方都愛理不理,緊皺著眉頭,看診結束時,卻聽他猛然冒出一句:「醫生你明明看起來比我老,還叫我歐吉桑。」事後一看,該名患者78歲,確實年紀比自己大一些,許金川這才醒悟:「有些人並不一定接受自己年齡。」對他來說,這都是持續學習的經驗。看過太多肝苦人,與恩師創立肝基會許金川沒有宗教信仰,但常把改編自國父的名言掛在嘴邊:「保肝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如同他人生最大的使命感。許金川看過無數「肝苦人」,與恩師「台灣肝炎之父」宋瑞樓教授,合創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推動肝病篩檢與研究,勤快下鄉舉辦上千場衛教講座,目前已幫60萬人免費檢查,揪出不少高危險群。創立基金會像創業,從醫師到管理者,他坦言是「被迫成長」,有點阿Q精神地說:「遇到困難不要埋怨,這是在考驗你的智慧。」所以別人很難看見他的愁容,而他也很容易欣賞別人的長處。他形容,許多病友都是「貴人」,為他解答醫學以外的疑難雜症,「我們再努力,也只是360行的其中一行,一定要謙卑。」接著開啟了順口溜模式:「人就是要謙卑、謙卑、再謙卑,謙卑(千杯)不醉。」周圍又是一陣爆笑。提到2020年初榮獲「吳尊賢愛心獎」公益服務獎項,他直言原本要婉拒,並沒有期待再拿任何獎項,但轉念一想,「可以宣傳肝病防治理念,讓更多人知道」,又把全數獎金分別捐給恩師宋瑞樓和連文彬教授的基金會。疫苗口服藥上市,仍有百萬肝苦人許金川回顧,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肝病在台灣有「國病」之稱,到了1986年,出現一個重要轉折點,宋瑞樓推動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全面上路,使帶原者逐步降到1%以下,但至今仍不能掉以輕心。「肝苦人還會持續一陣子」,許金川解釋,對「肝硬化」患者而言,即使把病毒消滅,肝臟已經產生質變,「泥土已經變質,容易長雜草,你把蟲害消滅,可是土地破壞已經造成。」目前能根除C肝的口服藥已經上市,但他推斷,若要明顯減少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至少要等到10、20年後。以往看過許多家庭,因為一人罹患肝病,全家都被經濟、照顧等重擔拖垮,他看著心痛,卻提醒自己看診時要「過濾情感」,哀傷情緒先往後擺,才能做出對病人最好的專業判斷。肝臟無痛易被忽略,提倡主動篩檢肝臟問題總是來得無聲無息,因此特別難以招架,許金川感歎:「我想是上帝造人沒想到,所以忘了在肝臟裝感覺細胞。」如有年輕力壯者,偏偏就是肝臟功能特別差;打過疫苗,卻沒產生抗體的也有。因此,若等到出現症狀時,才開始防治肝病,通常為時已晚。在疾病之前人人平等,誰也無法鐵齒,他強調:「肝病不痛不癢容易忽略,教科書上該教的觀念是定期篩檢。」許金川提出:「用愛保肝」,對比曾流行一時的口號「用愛發電」被視為空談,他說的用愛保肝,卻是警世提醒。正因為醫師不是神,醫護力量終究有限,他說的「愛」代表及時關懷與行動,即使是一般民眾,若能提醒周遭親友:去做超音波檢查吧!或許就能揪出病因。習慣記笑話在手機裡,人應該爆笑不爆肝許金川有獨特的幽默感,遇到嚴肅的大老闆,挺著一個大肚腩,他會摸摸對方的肚子,說:「小心脂肪肝喔」,下一秒,老闆也會不好意思地笑著,快速卸下心防。他常把「帥哥、美女」掛在嘴邊,遇到老奶奶,先談:「有幾個孫子啊」,眼前是中年婦女,他誇:「髮型很漂亮哪」。簡直像見招拆招的聊天高手,也讓許多人才發現,做檢查不是這麼可怕,醫病之間的距離,也不是這麼遙遠。許金川的手機裡,有個專門記載笑話的紀錄,內容推陳出新,嚴肅的肝病話題也變得生動起來,他認為,「要用爆笑的方式,讓人記得不能爆肝」:「別人用過的棉被,即使再新,心裡的疙瘩還是一直存在;感染過B肝,即使有了抗體,同樣也要心存警惕,記住自己還是肝癌危險群。」「『維他命』就是維持他人的生命,幹嘛要吃?要維持自己的生命,就要保肝,新鮮均衡飲食,其他別亂吃!」「為何說『扶不起的阿斗』?答案是因為阿斗太胖了。同樣的C肝患者,肥胖者也容易產生肝癌,讓旁邊的人都很辛苦。」工作樂在其中,快樂態度會傳染72歲的許金川,把「肝苦人」的苦,視為自己的責任,「退休」2字還不在目前的生涯規劃中。他說,自己對「到處去玩」並沒有興趣,也不喜歡舟車勞頓。真要說,最大的興趣或許就是工作,如今每週看診,仍樂在其中,尤以鉅細靡遺的問診著稱,「一個病人沒用心看,就只是應付。」他不改認真態度。「就像2個開計程車的司機,一個每天抱怨載到奧客,一個心想怎麼有那麼好的工作,能帶自己去不同地方,還有錢賺。你要當哪一種人?」他反問。他常開自己玩笑,在捷運上被讓座也不以為意,「我現在年紀不小,常常過目即忘,助理都暗示我要去做失智測驗。」看待年齡,他其實很豁達,認為「造物者都安排好了」,肝臟或其他器官都放了隱形的密碼,時間到了自然就會衰退。許金川的英文名字呼應「川」字,取作「Water」,他自嘲:「我是從水溝跑出來的髒水啦。」其實他保有清澈的眼光,深入民間底層,看透百姓疾苦,因而這水,川流不息,流入惡土與乾涸之處,終能帶來盎然生機。原文:挽救肝苦人40年!肝病權威許金川:人生要爆笑,不要爆肝
-
2020-03-29 橘世代.健康橘
50+登山客要注意! 登山前、中、後都有「保健守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日許多人常往戶外跑,登山健行是許多退休族的日常休閒,省錢又健身。衛服部旗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書樊說,登山之前要做暖身運動,收操拉筋不可少,另善用護具與登山輔具,若要攀爬3千公尺百岳,記得要加強肌力與肺活量。台灣有200多座3千公尺以上高山,近年政府高喊「山林解禁」,進入管制區無須再申請入山證。無論是3千公尺高山或者中級山,各地熱門登山路線常見中高齡人士身影,只要帶上小背包隨時可與三、五好友相約運動。旗山醫院骨科醫師林書樊建議,出發前的暖身運動與結束後的收操拉筋可避免運動傷害,郊山路線通常有階梯,可以腳跟在步道階梯往上提,這樣可以伸展小腿後面肌群,或雙手支撐在牆壁伸展膝蓋後方,充分熱身之後再啟程。在山徑中,常看見山友雙手各拿一隻登山杖輔助行進,山友最怕膝蓋不聽使喚。林書樊說,中高齡登山族常被骨質疏鬆與退化性關節炎兩大疾病所苦,尤其年逾50歲熟女停經後更容易受骨鬆困擾,若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人,可能出現膝蓋內側疼痛與後膝窩緊繃感。山友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難」,有些人因下山膝蓋疼痛,所以習慣「倒退嚕」下山,藉此減輕膝蓋負擔,不過這樣反而會有視線不良導致摔倒,林書樊不建議這樣做。林書樊說,膝蓋兩邊的側韌帶與中間十字韌帶建構出膝蓋整體穩定度,大部分老年人十字韌帶比較鬆、膝蓋不穩定,退化的痛加上膝蓋鬆脫的痛,會讓上年紀的人爬山時不舒服,甚至下山時感覺更痛,因為爬山是緩慢上升過程,可靠肌耐力來彌補關節的穩定度,下山時全身重量往前擠壓膝關節軟組織導致疼痛感出現。林書樊建議,運動族要對症下藥,先知道自己是膝蓋還是腳踝有問題,之後選用適合的護具來使用。以醫療用護膝來說,它會產生擠壓作用,上下坡卡到膝蓋的情形降低,可以舒緩疼痛,另搭配使用登山杖,對需要跨大步的山徑也很有幫助。此外,運動完不要馬上喝冰涼飲品,要慢慢讓筋放鬆。若要挑戰大山的話,肌力與肺活量都要加強。林書樊說,隨著海拔攀升,氧氣濃度下降,身體愈容易堆積乳酸,乳酸代謝需要時間,若肌肉量少的話,1、2千公尺乳酸就堆積差不多,後面就沒辦法繼續堅持下去。前十年國人宣導骨質疏鬆,後十年開始重視肌少症問題,骨頭猶如摩天大樓地基,肌肉則是大樓鋼筋,兩者相輔相成,就可以承受高難度挑戰。要爬高山的人可嘗試加強肌肉重訓,考慮攜帶威爾剛或適度補充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BCAA)來因應高海拔登山行程。【健康橘精選延伸特輯↘↘↘】。熟齡族要自由 這個關鍵力絕不可少。聽過「肌少症」嗎? 愛窩沙發追劇的人要注意了。看懂退化性關節炎 6法寶護膝蓋「保持軟Q」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9 科別.泌尿腎臟
健康醫點靈/攝護腺肥大 手術解決頻尿困擾
男性年過半百就可能面對前列腺(攝護腺)肥大,導致頻尿困擾,夜尿也隱藏跌倒危機。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泌尿科醫師杜明義說,口服藥物治療可減輕解尿症狀,延緩惡化速度,如果嚴重干擾日常生活或產生併發症,建議手術治療。年過70的林老先生熱心鄰里事務,常帶著社區長者一起出遊,但到景點第一件事通常就要找廁所,且要「站一下子」才能順利解尿。逛過景點上車前,又得去上一次廁所。林老先生多年前就被醫師診斷出有攝護腺肥大問題,醫師建議可吃藥或動手術刮除。他吃了1、2年的藥,覺得效果有限,決定接受雷射手術治療,終於解決多年的惱人問題。杜明義表示,年紀慢慢增長,攝護腺也會隨著時間長大。醫學統計60歲以上男性約五成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有些老人家半夜得起床上廁所,除影響睡眠品質,也提高跌倒等意外風險。他表示,攝護腺肥大是不可逆的病症,服藥可減緩,但難根治。曾有患者經評估應動手術治療,但患者抗拒,直到衍生膀胱結石、腎積水,連續因尿不出來掛急診,才接受動手術,身心多受折騰。攝護腺肥大患者如果決定接受手術治療,有傳統電刀刮除和自費雷射手術,可與主治醫師詳細溝通,依攝護腺體積、病人慢性病史、手術風險以及費用花費,評估合適手術方式。
-
2020-03-29 科別.精神.身心
健康醫點靈/為「疫」失眠?要培養睡眠衛生習慣
現代人壓力大,失眠問題愈來愈普遍,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延燒,有民眾天天緊盯新聞關心疫情,更難入睡,醫師建議培養「睡眠衛生習慣」,透過良好運動習慣、均衡營養,改善睡眠品質。世界睡眠協會(World Sleep Society)從2008年起,發起「世界睡眠日」年度活動,今年主題為「更好的睡眠,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星球」,強調睡眠是重要的健康支柱,健康的睡眠可以改善生品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易隆指出,優質的睡眠,可以保養大腦功能,例如學習、記憶和情緒,相反地當睡眠不佳時,健康與生活品質會下降,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損害大腦結構。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陳易隆表示,現代生活步調快速,身邊的刺激訊息太多,例如民眾喜歡追劇,導致作息不正常,診間裡也遇到患者,因每天關注疫情發展,漸漸影響心情,但仍忍不住打開電視,結果就是睡不著。陳易隆建議,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睡前不從事影響睡眠的行為,像不要看3C產品,讓情緒平穩,減少過度高亢,也可透過運動習慣、均衡營養,協助改善睡眠。如何判斷自己有睡眠障礙?陳易隆指出,睡眠周期會隨年齡改變,一般成年人睡眠時間約7至9小時,若民眾躺床30分鐘無法入睡,類似情況1周3次,且又連續3周,就可能有潛在睡眠障礙,民眾可先自我評估,或進一步尋求醫療協助,討論睡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