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橘世代.愛玩橘
搜尋
1
共找到
20687
筆 文章
-
-
2020-03-27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不好腎臟會跟著受傷?研究點出關鍵分析
心臟病和腎臟病之間有關係嗎?1項新研究發現,曾罹患過心臟疾病,可能會增加腎衰竭風險。發表在《美國腎臟病學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的1項分析顯示,有心臟衰竭、心房顫動、冠心病和中風病史的人,日後發生腎臟衰竭的機率比沒有心臟病史的人多出10倍。研究的作者Kunihiro Matsushita表示,在進行研究的17年內,研究人員觀察了眾多參與者,其中有2,589人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住院患者中有1,337名是因為心房顫動、1,269名為心臟衰竭問題、696名冠心病,還有559名中風。約有210名發展成腎衰竭。作者發現,重大心血管疾病與腎衰竭的關聯性較高,其中又以心臟衰竭最為顯著。因心臟衰竭而住院的研究參與者罹患腎衰竭的風險,是其他沒有心血管疾病參與者的11.4倍。 作者認為心臟疾病和腎衰竭是雙向的,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也將心臟和腎臟之間比喻為共生關係,也就是說,心臟為人體提供充滿氧氣的血液,而腎臟則是負責清除血液中多餘的廢物和水份,但生病的心臟可能難以提供腎臟運作時所需的血液。 (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現在起要常吃 別再放任肚子大起來! 8危險因子都可能讓你走上洗腎人生
-
2020-03-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機捷直達車 部分時段將減為30分鐘1班
機捷載客量腰斬 預計4/6起離峰時段減班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軌道運輸。國門出入境人數跌破萬人,衝擊機場捷運旅客數,桃園捷運公司估計整體載客量降五成,其中直達車更降達六至八成,決定減班;台灣高鐵公司原本因去年旅運量新高,宣布今年三月起對全體員工加薪百分之三點四二,未料如今運量受疫情影響,高鐵公司前天對內公告暫緩調薪。桃捷說,機捷直達車平日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晚上七點至十點的離峰時段,以及假日全天,調整為每卅分鐘一班車;為不影響通勤族權益,普通車仍維持十五分鐘一班,預計四月六日至六月十四日實施。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機捷乘客減半,主要是機場旅客減少,因此決定減少直達車次,另機場巴士等對外交通也相對減班,會視疫情彈性調整。高鐵暫緩加薪卻發股利 立委認為不合理至於因疫情衝擊調減班次的高鐵公司,暫緩調薪也引發爭議。立委鍾佳濱昨說,「面臨寒冬,董事會還大方派發股利」,決定發放六十九億元高額股利,另一方面卻暫緩原拍板的調薪計畫,不合理,要求作為高鐵公司最大股東的交通部表態。高鐵企業工會表示,員工調薪「南柯一夢」,白紙黑字終究落空。工會說,理解公司為控制營運成本暫緩調薪,但節流不應只會訴求基層員工要共體時艱,用輿論道德壓力框住員工薪資成長,卻不去盤點公司在營運、維修及行銷等沒效益的開支,更遑論檢討高層薪資。台灣高鐵說,二○一五年起已四度辦理員工調薪,疫情爆發之初,即要求各部門立即研擬業務持續計畫及有效的開源節流措施,並非無盤點公司營運開支。會待疫情趨緩、營收回穩時再行評估辦理調薪,並非取消調薪,而是延後辦理。交通部鐵道局主秘饒國政說,股利部分相信會按照現況分析處理。交通部路政司科長王昭明說,高鐵如果要發股利,還要到股東常會確認,建議高鐵主管應針對社會觀感通盤考量,目前還未收到分析報告。
-
2020-03-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睡覺前,起床後 4習慣找回一天節奏
疫情影響,不少人開始輪值AB班,居家工作的日子,顯得更自由、但有時也容易迷失工作與生活的界線。不是每個人都是晨型人,但透過四個小方法、掌握起床前後的半小時或一小時,將讓你重新找回生活與工作的完美平衡。1.睡前打掃。睡覺前,花上半小時打掃起居環境,無論床頭、工作桌、餐桌或客廳,打掃完後再沖個澡,第二天醒來,又是一個有秩序、整潔的開始,這不是很令人振奮嗎?2.預先排程。睡覺前,花上半小時,擬定第二天的重要生活節奏與排程吧。多數人都會賴床,預先整理好第二天的順序,將能節省你起床後的意志力,在睡眠前把大腦淨空,才能讓腦力真正進入深層休息。3.手機緩一緩。起床後,第一個小時請試著強制自己不要碰觸手機。把社群軟體、電子郵件都放得再後面一些,把心靈仔細思考,甚至把全新的一天留給自己或家人,這就是生命的意義。4.黃金一小時。起床後,開始工作的第一個小時,請留給最重要、最需要完成的事務。基於80/20法則,一天之中重要的事情都在開頭時完成之後,有餘裕、自然能開始相對輕鬆的一日。
-
2020-03-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交通部防疫硬起來!4月起體溫過高禁搭台鐵高鐵 不准去郵局
交通部今天晚間指出,包括鐵公路車站、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郵局營業處所4月1日起量測體溫,5月1日起全面實施,連續量測2次額溫均達37.5°C,或第二次量測耳溫達38°C者,將勸導民眾返家休息及就醫,並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不得搭乘大眾運輸,或進入服務區、營業處所等人潮聚集空間。也就是高鐵、台鐵可拒載,也不能到郵局。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聽取交通部相關單位清明假期防疫及疏運計畫報告,做成多項指示,除鼓勵民眾在連假期間搭乘大眾運輸儘可能戴口罩,並要求各主要交通場站,包括鐵公路車站、機場、高速公路服務區、郵局營業處所4月1日起量測體溫,5月1日起全面實施。交通部說,連續量測2次額溫均達37.5°C,或第二次量測耳溫達38°C者,將勸導返家休息及就醫,並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第1項第5款及第3項規定,不得搭乘大眾運輸,或進入服務區、營業處所等人潮聚集空間。相關防疫措施已於今(26)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第18次會議提案獲指揮官同意實施,將如期落實執行。陸運方面,高鐵於清明疏運期間實施全車對號座,各車站消毒頻率由現行每4小時一次提升為每2小時一次,台北、桃園、台中、台南及左營站等5個高鐵主要車站,以及台鐵基隆等22個大型車站將在清明連假前完成紅外線體溫測溫儀的裝設,台鐵局完成84名防疫天使的招募,協助旅客體溫量測作業,高速公路各服務區服務大廳也將自4月1日起全面量測體溫。觀光部分,將於各遊樂園區入口及相關服務空間量測旅客額溫,封閉活動空間則暫時關停用,或請遊客配戴口罩並配合人數管控始得進入。空運部分,全國各機場4月1日起實施國內、國際航線均於旅客進入安檢線前量測體溫,桃園機場部分並將於第一、二航廈入口處即以紅外線測溫儀量測進入航廈人員之體溫,如有體溫過高情形,將透過衛生單位協處,並拒絕旅客登機。
-
2020-03-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返台居家檢疫卻被要求搬走 留學生:這是霸凌返國的人
鄭姓留學生19日從西班牙返台,因台北住處沒有空間可居家檢疫,他就到台南奶奶的住處接受居家檢疫,未料大樓管理員打電話向他說「現在大家都對你們很反感」,並請他搬出去,他氣得拍影片說「我們在外國因疫情被歧視,回台灣為何還要被唾棄?」,呼籲大家理性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鄭姓留學生說,他1月去西班牙,因疫情關係提早於3月19日返台,他搭飛機時沒去上廁所,全程11個小時都戴口罩,沒吃東西,在機場有做唾液檢疫,驗出呈陰性。回台後,因台北住處沒有空間能讓他居家檢疫,剛好奶奶在台南的住處有空間,他就到台南居家檢疫。他說,每天訂餐都是請外送人員放到家門口,待對方下樓後,他才會開門伸手拿餐,且一直戴著口罩;管理員不僅要求他不准倒垃圾,還希望他能搬走,「不管我做多少保護,他們就覺得我一定會有病毒,我沒跟人接觸是要怎麼傳染?」鄭姓學生說,他完全配合居家檢疫規定,目前身體沒有任何症狀,雖然不能保證他沒有得病,但要如何保證其他大樓的人不會攜帶病毒回來?這樣的行為是在霸凌返國的人。「新冠肺炎是我們的錯嗎?」他氣憤地說,他是在疫情爆發前就出國,很多人都是為了留學、工作,「我們是受害者,在外國因疫情被歧視,現在回到台灣為何還要被唾棄,希望大家理性看待這問題」。
-
2020-03-2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 香港專家:患者發病首週唾液最毒
香港大學等機構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唾液病毒載量在症狀出現後第一週最高,之後隨著時間而下降。這可解釋疫情快速傳播的特性。這篇23日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Lancet)的研究指出,雖然患者抗病毒表面和內部蛋白的抗體已經形成,但1/3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感染者口咽後(深喉)唾液樣本,在20天或更長時間內仍能檢測到病毒RNA。研究說,年紀愈長的患者病毒峰值載量愈高,而血清抗體水準則與臨床嚴重程度無關。大多數患者在症狀出現後第10天或10天後,出現抗體反應。作者認為,這項發現強調對高風險個體嚴格控制感染,以及早期使用有效抗病毒藥物的重要性。澎湃新聞昨天報導,新加坡研究人員先前也有類似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發病初期症狀雖然輕微,但體內病毒量卻是最多的階段,隨著症狀發展,病毒量逐漸減少,這意味患者體內病毒量與症狀嚴重度未呈正比。這項最新研究是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控制系等機構共同完成,責任作者是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控制系袁國勇博士。作者還指出,新冠(武漢)病毒載量與流感病毒載量相似,都在症狀發作前後達到高峰;而SARS冠狀和MERS冠狀病毒的病毒載量則分別在症狀發作後10天左右以及第2週才達高峰。作者認為,新冠病毒感染者在症狀出現時病毒載量高,顯示病毒易於傳播,即使患者的症狀相對較輕。這項發現可以解釋在社區和衛生保健環境中,出現的有效人際傳播。今年1月22日至2月12日期間,研究人員在香港的兩家醫院篩選了30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3人納入這項研究。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2歲,年齡跨度在37至75歲之間,包括13名男性和10名女性。其中10例屬嚴重病例,都需要補充氧氣,13例為輕症。23名患者中有11人有慢性病,包括6例高血壓和4例糖尿病,重症患者中更常見慢性病。5名送入加護病房患者中,3人需插管,2人不治。
-
2020-03-27 新聞.科普好健康
在家上班必看!五分鐘學會天才IT大臣唐鳳愛用的「番茄工作法」
近日許多上班族,因為防疫配合公司改為在家上班,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家都很適合辦公,環境讓人容易分心,讓8小時工作拖長變12小時,弄得自己精疲力盡,又要面對時間不斷流逝的焦慮,如何排除干擾,恢復專注度?日前台灣的天才IT大臣唐鳳,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提到用「番茄工作法」(番茄鐘工作法)管理工作效率,引起不少討論。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聽到,而其實早在近30年前,「番茄工作法」的創始人法蘭西斯科.西里洛(Francesco Cirillo),就利用了廚房裡的番茄鐘計時器,以高效能方式成功完成讀書計畫,他進一步把「番茄工作法」系統化,逐步傳授這套時間管理並集結成書、自費出版推廣,經過無數次驗證,至今仍是許多成功人士愛用的時間管理法。「番茄工作法」的原則,在於有助發揮間歇、高強效的專注力,幫助個人或團隊達成目標。一個30分鐘的番茄鐘為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不可打斷、不可分割,也沒有半個或1/4個番茄鐘存在。例如在家上班的時,每天上工要先檢視該做的事,並預先為每項任務規劃需要多少個番茄鐘才能完成,減少外部干擾、加速工作的完成。不一定要買一個實體的番茄鐘來使用,可以「番茄鐘」為關鍵字,搜尋適合的計時APP,或使用自己的計時器,只要能堅持把時間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就是番茄工作法的本質!【番茄工作法的目標】番茄工作法的目標是以簡單工具及方法提升效能(對你和團隊皆然),功效如下:1. 減少持續流逝的焦慮2. 藉削減干擾來提升專注程度3. 提升對個人決定的留意4. 持續激發幹勁5. 支撐達成目標的決心6. 在質與量兩方面增加評估能力7. 改進工作方式或讀書方式8. 促進努力克服難題的決心【簡單有效的經典理論】番茄工作法三大要點:1. 以不同方式看待時間。不再抱持著持續流逝的概念,從而降低焦慮與提升效能。2. 善用頭腦。我們能夠學得更好,思慮清楚,全神貫注。3. 簡單易用。這套方法簡單不複雜,但有助持續專心致志達成目標。相較之下,許多時間管理工具的缺點在於疊床架屋,反把工作變得更複雜。番茄工作法的發想來自下列概念:「時間箱」(time boxing)、英國心理學家博贊(Tony Buzan)等人提出的心智工具, 以及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的動態原理。談到組織目標與事項,相關概念詳見美國作家吉布(Tom Gilb)的書。【番茄工作法要準備什麼】1.一個簡易型番茄定時器2.每天早上填寫一張今日工作表● 在表頭寫上姓名、日期與地點。● 依優先順序列出今天要做的事項。● 「臨時急迫事項」的欄位,在臨時想到其他事項時記下來,本日計畫可依此調整。3.事項盤點表● 在表頭寫上姓名。● 逐一記下事項,在一天末尾把完成的事項劃掉。4.紀錄表● 用來記下原始數據,以便化為資訊和圖表。● 依目標不同,這張表可有不同欄位,通常包括日期、描述,及所用的番茄鐘數目,至少每天更新一次,大多在一天末尾進行。【馬上展開你的第1個番茄鐘】1.傳統的番茄工作法為30分鐘: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每天開工之際,從事項盤點表挑出想處理的事項,區分優先順序,寫進今日工作表。2.把番茄鐘設定為25分鐘,開始做今日工作表上的第1項事項。無論有幾個人在用番茄鐘,該能清楚看到剩餘的時間。3.番茄鐘不可打斷:就是25分鐘全拿來工作。4.番茄鐘不可分割:沒有半個番茄鐘或四分之一個番茄鐘這種事。最小單位就是1個番茄鐘。如果番茄鐘被打斷,該視為失效,就像從未設定過,然後你該重新設定一個新的番茄鐘。當番茄鐘響起,你就在剛才所做的事項右邊畫叉,休息3至5分鐘。此外,番茄鐘響表示當前的事項確實完成(雖然僅是暫時完成),不可以再「多做幾分鐘」,就算多幾分鐘就能做完也萬萬不可。【編按:在家上班 休息時間也很重要】當一個番茄鐘結束,休息5分鐘,可趁機起來走一走、放空喝點東西等,讓頭腦消化吸收剛才25分鐘的工作內容。每做完4個番茄鐘,可進行一次較長的休息(如15~30分鐘),下一個階段會更有精神喔。【摘文選自《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作者:法蘭西斯科.西里洛、譯者:林力敏、圖文:采實文化提供】
-
2020-03-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口罩實名制2.0取貨 唐鳳實測:只用了不到1分鐘
口罩實名制2.0網路預購首波今上午起取貨,繼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超商取貨流程後,政務委員唐鳳今也實測取貨速度後指出,自己只用了不到1分鐘,而還沒取貨的朋友也不用著急,取貨時間至4月1日為止,只要在期間內到預購時指定的超商,都可以順利取貨。唐鳳也順道宣傳,口罩實名制2.0第二輪預購已自昨天起跑,建議需要的朋友請在3月27日晚上8點之前,比照第一輪試辦,透過「eMask口罩預購系統」網站,或「健保快易通」手機應用程式進行預購。唐鳳也說,再一次感謝「口罩實名制2.0」辛苦的技術團隊和公務同仁,大家都是最優秀的「口罩國家隊」。
-
2020-03-26 名人.好食課
喝牛奶拉肚子怎麼辦?營養師教你3招減少喝牛奶的不舒服
根據衛福部的國民營養調查,鈣質為目前國人最缺乏的營養素之一(連結)。鈣質的最好攝取來源之一為牛奶,而牛奶同時也是我們攝取不足的食物,原因包含不喜歡乳製品的味道、昂貴等,還有一群人是只要喝到牛奶就有拉肚子、脹氣等情況,感覺像是乳糖不耐,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會不舒服但還是想喝牛奶、達到均衡營養目標的話又該怎麼辦呢?喝牛奶會不舒服的3大常見原因1.酪蛋白敏感牛奶中有30%的酪蛋白(連結),酪蛋白分成多種不同形式,像是A1、A2等,有研究發現許多人對於牛奶產生不適應,是由於牛奶中酪蛋白的A1-beta形式,進入到腸胃道中,會引起發炎因子增加與免疫反應(連結)。使得腸胃出現類似乳糖不耐的症狀,另外也有研究發現A1-beta形式的酪蛋白還有可能引起乳糖吸收不良,加劇乳糖不耐的症狀!(連結)2.乳清蛋白敏感有聽過喝完乳清蛋白補充品會拉肚子嗎?有可能是腸胃對於乳清蛋白敏感,例如α或β-乳球蛋白(連結)(連結),產生腹瀉、不舒服的症狀。3.乳糖不耐亞洲有些人是屬於乳糖不耐,乳糖不耐顧名思義是身體無法消化乳糖,依照程度的嚴重性又可分為乳糖敏感(lactose sensitivity)和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多數人是屬於乳糖敏感,飲用牛奶後產生不舒服的症狀。所以,喝牛奶會拉肚子不一定都是乳糖不耐症!『我喝牛奶會不舒服』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曾經聽過,有調查發現將近1/4的台灣人喝牛奶會有不舒服的症狀(連結),像是脹氣、想放屁、肚子痛或是拉肚子。而這些症狀總令人馬上聯想到乳糖不耐症。但看完上面的三大原因,你現在知道其實喝牛奶不舒服,不一定都是乳糖不耐症!喝牛奶不舒服的人口始終高居不下,除了沒有對症下藥外,還有就是對於乳糖不耐的錯誤迷思。迷思破解:即使有乳糖不耐,乳糖酶也無法被訓練有聽過乳糖酶可以被訓練嗎?這其實是錯誤的喔!乳糖不耐原因包含天生缺乏或乳糖酶活性自然衰退,乳糖酶的活性在出生後34週達到高峰,之後就會自然下降(連結)使得我們飲用牛奶後出現乳糖不耐的症狀。有些人因此想訓練自己對於乳糖的耐受性,透過漸進式的增加牛奶飲用量來讓乳糖酶增加,但是乳糖酶的活性其實無法被訓練,取而代之的是『能幫助消化乳糖的腸道菌相增加了』。因此讓人誤以為乳糖酶增加,但是腸道菌相可消化的乳糖也有上限,僅能達到12g的乳糖,約為1杯240ml牛奶的量(連結)。乳糖不耐的人看似常出現在你我身旁,但其實極少數人真的有去醫院被診斷為乳糖不耐症,近期就有研究發現,許多自稱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其實都沒有乳糖不耐症,而是對於牛奶中的蛋白質敏感!(連結)因此想要重溫牛奶的營養,就來試試看以下幾種方法吧3招讓你快樂喝牛奶1.對抗蛋白質敏感:選擇以A2 酪蛋白為主的牛奶一般的牛隻會產生的A1與A2形式的酪蛋白,而目前國外已經透過技術與篩選,培育產生以A2 酪蛋白為主的牛隻,取代會讓腸胃敏感的A1-beta酪蛋白,有出國的人不妨可以注意一下,說不定飲用後就能改善喝牛奶的不適感!2.對抗乳清蛋白敏感:將牛奶加熱溫度可以使乳清蛋白變性,當結構改變,也就不會引起腸胃不適囉!這也是許多人飲用熱牛奶時較不會不舒服的原因。3.對抗乳糖不耐:選擇優酪乳或訓練腸道菌相消化乳糖優酪乳的乳糖含量較牛奶少,因此飲用後較能避免不舒服的症狀。另外前面有提到腸道菌相可以幫助消化乳糖,所以選擇適量的牛奶,並搭配優酪乳,也能補足一天奶類的需要量。衛福部建議,成人每天早晚都要飲用一杯240ml的牛奶,才能達到營養均衡的目標,喝牛奶會不舒服的人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讓自己『舒服』的喝牛奶,獲得滿滿的營養吧!【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喝牛奶拉肚子就是乳糖不耐症嗎? 營養師解析是這個原因!】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食藥署實測電鍋乾蒸口罩 可用3到5次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口罩是重要防疫物資,現在口罩實名制每人可領片數也增加為成人口罩可領三片,但還是有人認為必須省著用。之前便有專家教大家可使用電鍋乾蒸方式幫口罩滅菌,讓口罩可重複利用。衛福部食藥署也幫大家測試,證實口罩使用「電鍋乾蒸消毒法」後可以用三至五次,但不建議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以免降低過濾效能。電鍋乾熱法殺菌方式為,先將內鍋架及內鍋依序放入乾燥電鍋,接著將醫用口罩平放於內鍋中,蓋上外鍋蓋;按下電鍋加熱開關,等約三分鐘待開關自動跳起後,再靜置五分鐘,使鍋內熱空氣充分殺菌。最後打開外鍋蓋,完成殺菌程序,待電鍋冷卻後再進行下一批口罩殺菌。食藥署研檢組簡任技正王博譽表示,電鍋乾蒸到100度時會自動跳起,再靜置五分鐘,便可利用鍋內熱空氣充分殺菌。食藥署測試了一般一用口罩和外科口罩發現,乾蒸三至五次的口罩,其細菌過濾效率(BFE)與加熱前相比幾無差異,皆維持在99%以上。至於之前專家表示,使用電鍋乾蒸法溫度達60度時,可能會破壞口罩的靜電層。王博譽說,靜電層主要是影響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PFE),而與加熱前相比,確實會下降百分率1.3%至14.2%,防護效率隨加熱次數遞減。但他也表示,一般醫用口罩並不強調次微米粒子的防護,因此以細菌過濾效率來說,電鍋乾蒸法仍是方便又不錯的消毒方式。王博譽也說,因為醫用口罩內襯過濾材質多為經靜電處理的不織布,不建議使用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以免降低過濾效能。
-
2020-03-26 科別.眼部
女主管怎麼老是淚眼汪汪?眼科醫師:是鼻淚管阻塞
47歲梁姓女子在顧問公司擔任主管,近年深受鼻淚管阻塞所苦,常須拿手帕擦眼淚,甚至開會報告時還在眾目睽睽下流淚,搞得場面無比尷尬,只好求助眼科醫師,進行鼻淚管氣球擴張手術,術後狀況明顯地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醫師李宜潔指出,鼻淚管阻塞除會造成生活上不便,若合併細菌感染,恐造成急性淚囊炎,進而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李宜潔說明,淚液是由眼窩外上方的淚腺所分泌,不僅能滋潤眼睛表面、提供養分,亦能清潔眼睛表面的異物。正常狀況下淚水會自眼睛內側的淚點流入,經淚小管、淚囊、鼻淚管,最終從鼻腔排出。若這個通道的任一個地方出現阻塞,就會導致淚液流動不順暢,堆積在下眼瞼邊緣,導致淚眼汪汪,即是「鼻淚管阻塞」。鼻淚管阻塞的原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有些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總是淚汪汪,眼頭部位還有黃色分泌物,這是因為鼻淚管末端接近鼻腔的位置有一層薄膜,通常會在出生後自行打開,但部分嬰兒出生後,因薄膜未完全消失,使淚水排出不順而出現溢淚。絕大多數的孩童在1歲以前,薄膜會逐漸退化,症狀得以改善,一般來說,6個月前的孩童只要點眼藥水,保持眼部清潔,並配合適當按摩,藉由按摩所產生的壓力撐開鼻淚管末端的薄膜即可。但若超過6個月症狀仍持續,則需請眼科醫師進一步評估處理。後天性鼻淚管阻塞則好發於中老年人。患者因長期慢性結膜炎、砂眼等反覆發炎反應,導致鼻淚管粘黏,或因臉部外傷,傷及鼻淚管系統。腫瘤壓迫、醫源性的傷害或對藥物過敏等,也可能造成鼻淚管阻塞。症狀輕微的患者可採取保守療法,點眼藥水並保持眼部衛生,以免併發急性淚囊炎,但若阻塞嚴重,則需接受鼻淚管手術。李宜潔指出,「鼻淚管氣球擴張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盛行的無疤痕手術方式,醫師將帶有氣球的探針伸入鼻淚道讓氣球膨脹,撐開阻塞的部位,最後再將氣球縮小後取出。為提高手術的效果,有時會同時置入矽質鼻淚管導管,並依患者狀況及臨床經驗於術後2至6個月時取出。
-
2020-03-26 橘世代.愛玩橘
新北健行必去森林古道! 水路相伴享受滿滿芬多精
新北市有山有海,步道多達192條,總長度約600公里,其中有的要花上多天才走得完,但有得只要輕便裝備即可上場,尤其森林步道景致宜人,可一邊呼吸森林中滿滿芬多精,一邊訓練肌耐力,還能欣賞漂亮風景。提起森林步道,新北市比較適合橘世代的有2條,一條是坪溪古道,充滿夢幻的風景;另一條是灣潭古道,景致宜人。2條古道都屬於淡蘭古道支線。【坪溪古道】坪溪古道位在新北雙溪、宜蘭頭城交界,屬淡蘭古道支線,百年前就是運送木材的林道,林相優美且步道平緩,沿著備受山友驚豔的坪溪而行,青山綠水一覽無遺,還有綠繡眼、柳杉林等動植物生態可欣賞。當微微起霧的時候,如萝似幻,宛如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附近也有象寮、梗枋古道可串連。這條古道海拔高度約500公尺,高度落差在20公尺內,單程僅1.6公里,緩緩步行40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兩側都是樹木,即使在大熱天也可隔絕大部分陽光,相當涼爽,耐力比較好的人,可能還來不及出汗就結束,沿途可以稍快速度健走。不過當地沒有大眾運輸工具,必須自行開車前往,單程遇交通順暢約1小時40分可抵達。在台2丙線前往雙溪,16公里處右轉雙泰產業道路行駛到聖寶宮,岔路選擇往灣潭方向,終點在烏山62號,道路窄小但路況良好。可透過Google指引。【灣潭古道】灣潭古道位在新北市坪林區漁光村、雙溪區泰平村間,早年是兩地往來的步道,路線沿著北勢溪支流「灣潭溪」而行,因而得名。這條古道坡度也相當平緩,老幼都適合一遊,沿途有許多綠蔭遮陽,一樣有水聲相伴,沿途不時有古意盎然的小廟和民宅,更顯靜謐。古道由先人沿溪闢建,沿途也有青山綠水,山羌、水鴨腳秋海棠和溪邊白鷺鷥經常可見,沿途有萝潭、烏山石厝和雙水潭等景點,可停下腳步休息,順便欣賞好風景。這條古道海拔不到400公尺,高度落差近100公尺,單程全長約5.2公里,約2小時可走完。古道可從雙溪口福德宮或灣潭露營區進入,也可折返。雙溪口福德宮方向沒有大眾運輸工具,需自行開車;灣潭露營區可搭火車到雙溪火車站,轉乘公車F811在灣潭站下車,下車後步行即可抵達。【愛玩橘特輯↘↘↘】。螢光中賞「藍眼淚」 噓,關掉大燈來場生態饗宴|桃竹苗賞螢。無汙染旅行:高屏螢火蟲步道 正是閃亮時刻!。屏東七彩秘境 霧台「哈尤溪」月月客滿! 強力募集 橘世代社團 人生最自由開闊的階段就是熟齡,50以後的橘世代,用不同的態度看世界,深度旅行、體驗文化、品味人生,你也愛玩嗎?歡迎加入「愛玩橘」,展開生命的新旅程!【立即申請 專屬社團】
-
2020-03-26 養生.健康瘦身
日本實證多吃菜少吃飯還是會胖!因為你多吃了「這個」...營養師教你這樣吃飯才會瘦
原來「乖乖吃菜」會讓鹽分攝取過量,所以胖子越來越多!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對餐點的熱量計算越來越重視。不過,不論是現在流行的「乖乖吃菜、減少碳水化合物」或過去「只吃玄米、雜穀、味噌湯的素食時代」相比,攝取的熱量幾乎沒有什麼改變。但是,為什麼現在肥胖的人口越來越多?這是因為,造成肥胖的原因不完全是「攝取過多的熱量(卡路里)」。圖表中顯示,雖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例減少,但脂質卻增加了。這代表「多吃菜,少吃飯」的飲食習慣,反而造成「脂質攝取量」自然增加。另外,圖示上未標示的,還有從「動物性食物」攝取蛋白質來源的比例增加,而「麵包與麵食類」更是代替了「米飯與薯類」成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這樣的變化,也與「脂質攝取量增加」有很大的關聯。再說,「全是配菜的飲食」比起脂質還更容易攝取到過多的「鹽分」!好比說荷包蛋,即使完全不用油煎,但為了讓食物美味,還是會添加調味料,就連吃涮涮鍋的本意,是為了少吃油分,但不可能不沾醬料直接吃下肚!然而,只加水炊煮的米飯雖然「0鹽分」,但減少飯量、增加菜肉的吃法,無形中也會增加鹽分的攝取量。在過去,人們的飲食著重「口中調味」,就是將調味較重的菜與白飯一起送入口中,在咀嚼時邊調和味道,邊吃下肚的獨特飲食習慣。這樣能夠幫助身體自然地攝取需要的鹽分。若去掉米飯、只單吃菜的飲食,不僅造成鹽分攝取過多而肥胖,也提高了生病的風險,更會使口味變得越來越重。1985年日本厚生省(等同台灣衛生福利部)推動的「健康飲食生活指南」中,以「1天攝取30種食物種類」做為目標。但是堅持「30種」的數字,反而會因為吃多樣配菜,而造成攝取過量鹽分,造成更多人肥胖。而現在已經撤下了這個目標,改成「主食、主菜、副菜間用餐平衡」,並「組合、搭配多樣化食物」。甚至更加注重「充分攝取米飯、雜穀」的健康飲食觀念。吃飯遵守「6:4」黃金比例,才能吃出纖細小蠻腰!「只吃菜、不吃飯」的飲食習慣,容易吃進過多「脂質」,而變成臃腫大胖子。那麼,想減肥卻老是瘦不下來的原因,都是過度攝取「脂質」嗎?這也不對。不只脂質,「均衡營養的崩盤」才是造成你代謝變差、發胖的原因。為了能使吃進肚子裡的營養得到均衡,並能夠有效的代謝掉,這些構造都是我們人體賦予的。像是:人類的牙齒構造,總共有32顆牙。而其中用來「磨碎米飯等穀物」的臼齒就有20顆,占了62.5%;用來「撕碎魚類肉類」的4顆犬齒,占了12.5%;用來「切斷蔬菜的門牙」則有8顆,占了25%。草食動物較多臼齒,而肉食動物則屬犬齒較多。各類物種都擁有適合自己的身體構造。也就是說,適合我們人類飲食的營養黃金比例是6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15%的蛋白質,與25%以下的脂質。這個數值與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制定的「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一致。簡單來說,一餐裡「米飯占6成,配菜占4成」。飲食中,將米飯安排6成比例就是「瘦身雜穀飯計畫」的主要原則之一!但是,這裡的「米飯」絕對不能只使用白米。如同一開始所提及的,因為只有「白米」的米飯是「不能燃燒」的碳水化合物。不過將米飯變成「可燃燒的碳水化合物」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在白米裡加入雜糧一起炊煮」就可以了!只要加入雜穀的米飯,便成為了「可燃燒的碳水化合物」。將飲食中的6成換成「可燃燒的碳水化合物」,也能減少一大半料理另外4成配菜的時間。「在米飯加入雜穀」並「占飲食中的6成」是「瘦身雜穀飯計畫」的2大秘訣。利用這麼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打造「一輩子不發胖的體質」!延伸閱讀: 劉真病逝》等不到心臟移植...國標舞女王病逝,享年44歲●書籍介紹減醣瘦身雜穀飯:營養師親身實證,一餐一碗,加速燃燒脂肪,腰圍狂減18公分!作者:柴田真希出版社:蘋果屋出版日期:2020/01/09作者簡介/柴田真希日本頂尖「美女營養管理師」‧女子營養大學短期大學部畢業。現任E-mish股份公司社長。Love Table Labo代表。‧曾從事營養午餐管理、營養諮詢、食品企劃開發與營業等相關工作,之後獨立創業。‧為推廣「雜糧」與「米飯的奧妙」而成立雜糧品牌「美榖小町」。‧應邀參與電視料理節目,並撰寫雜誌、網路食譜專欄,並擔任食品業指導顧問及餐飲業菜單開發。‧著有《椰子油運用事典》(世界文化社)、《女子營養大學的雜糧食譜》(PHP研究所)等書。‧官網:ameblo.jp/makitchen/
-
2020-03-26 科別.婦科
3成不孕子宮內膜異位 塑化劑偏高
根據國健署統計,我國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求助不孕門診人數每年成長超過二成。創辦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我國不孕症權威醫師曾啟瑞表示,不孕率不斷增加的主因,除了晚婚與工作壓力以外,環境荷爾蒙也是一大主因,且不孕症患者中有三成有子宮內膜異位,同時研究也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體內塑化劑殘留代謝物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出4成7。曾啟瑞今年三月於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最新論文,其內容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尿液中的塑化劑的代謝產物MnBP,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的含量增加約47%,顯示塑化劑對生育力的殘害。根據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的病患每年新增5萬名,不孕原因中有3成經腹腔鏡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且統計數據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抽血結果中,塑化劑與鉛含量都偏高,表示環境荷爾蒙與這個病症息息相關。曾啟瑞指出,MnBP存在於食物保鮮膜、塑膠製品、乳液、化妝品、香水、指甲油、嬰幼兒配方奶粉等用品及食品裡,一旦塑化劑、戴奧辛等物進入到人體內就很難代謝,將持續擾亂生殖系統,消費者應更加注意。他建議,平時應該多補充含維他命A、C、E,抗氧化的食物,可保護卵巢與卵子質量。而男性要維持精蟲活動力與數量,除了抗氧化食物之外,應多攝取鋅,而高溫對精蟲具有殺傷力,應盡量避免長期浸泡高溫水中,也不要穿緊身褲子,才能保持透氣。另外,也別以為「年輕就是懷孕的本錢」,現在愈來愈多40歲以下的女性出現卵巢早衰現象,年紀正值黃金懷孕期,卵巢庫存量卻因先天遺傳、後天手術、壓力、習慣等,數量與品質下降至更年期的狀況。因此,曾啟瑞強調,生育力診斷時機很重要,必須跟時間賽跑,愈早愈有「生」機。
-
2020-03-26 橘世代.健康橘
一輩子都要戀愛!62歲遇真命天子,浪漫披白紗
「女人一輩子都要戀愛、享受被愛!」67歲美魔女施瑞琴渾身散發女強人自信風采,內心卻有小女人一面,5年前終於遇到真命天子,情定大她4歲的海軍退役艦長張卓賢,62歲終結單身,婚後繼續談戀愛,是她永保年輕的青春露。施瑞琴是軍人子弟,家中6個孩子她排行老三,20歲從文藻西班牙語科畢業後赴北部發展,進入外商公司服務,24歲創業開貿易公司,之後結束事業,發揮外語優勢,轉戰外商公司當行銷企畫主管,即使站在事業的浪頭,工作再忙碌,仍不忘享受愛情的甜蜜。把戀愛當作生活一部分,卻不被愛情沖昏頭,施瑞琴保持經濟獨立,堅持「互不信」原則,一旦感覺對方不夠真誠,她會選擇斷捨離,絕不貪戀。10年前,施瑞琴回到高雄定居,自認已作好老後生活理財的她,享受半退休生活。5年前,大她4歲的張卓賢走入她生命中,交往不到1年就決定相守一生。施瑞琴說,緣分就是那麼奇妙,當年父親苦口婆心勸誡她「別嫁軍人」,但她尋尋覓覓一輩子,最後就是嫁給軍人。施瑞琴說,有一回她發燒在沙發上沉沉睡去,當時還是男友的張卓賢用毛毯包裹她的雙腳,讓她感動不已,認定對方就是心靈伴侶。兩人都是天主教徒,在教堂舉行婚禮,丈夫著海軍軍服,施瑞琴穿夢幻白紗,當時已是62歲「老新娘」,卻不減浪漫情懷。老倆口為生活瑣事難免拌嘴,施瑞琴曾氣得回應對方「我不是你的勤務兵」,後來也學會以柔克剛,多想想對方的好,遇到不開心的事就先轉念,或躺在床上握著對方的手說出心底感受,減少直球對決摩擦。施瑞琴每周至少3天上健身房作重訓,讓身心靈保持最佳狀態,也和丈夫一起到高美館、長照據點當志工。施說得坦然「人就求個好死」,運動是一種意志力的鍛鍊,把健康顧好,讓老後失能時間愈短愈好。「67歲年紀,40歲身體,30歲的心境!」施瑞琴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活得精采,她說,女人就是要愛自己,才能由內而外都美麗。【熟齡愛情精選延伸↘↘↘】。理工男vs.文藝女 退休後夫妻關係考驗的開始。因為愛所以「休婚」 婚姻關係真的可以休假嗎?。老了要更浪漫!他們每天重新為對方戴戒指說「我願意」/a>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6 橘世代.健康橘
咳嗽也有分「好壞」!要瞭解自己為何咳?是不是好咳
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許多人因此感冒,現今又有流感、新冠病毒肺炎的威脅,而「咳嗽」則是這些疾病的症狀之一,近期若有人猛然「酷酷嗽」,著實令周遭的人感到害怕。但要如何止咳,預防感冒咳嗽發生呢?咳嗽有分好咳嗽與壞咳嗽。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喉嚨有痰就要排出來、吃東西嗆到要咳出來,都是好咳嗽;所謂壞咳嗽,是指慢性發炎、身體不適的咳嗽,如果咳嗽超過3周以上就是慢性咳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有時是癌症疾病造成的。胸腔科醫師認為,咳嗽診斷很重要,有人因受刺激嗆到一直咳嗽,有人咳幾十年、幾周了,診斷結果都可能不同。咳嗽1周合併發燒、感冒,應是一般的感冒,抽菸則會刺激口腔黏膜產生病變,對氣管、肺的破壞嚴重,易罹患肺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病。晚上溫差大,呼吸道敏感的人容易咳嗽,像氣喘患者最常在清晨、深夜咳醒,而一躺下來就咳的人,則多是因鼻涕倒流、胃酸逆流而咳嗽。早上咳出來的第一口痰顏色是最膿的,最值得觀察。咳嗽咳出的痰,有的無色,也有青色、白色、黃色等痰,甚至咳血絲,患者應清楚說明痰的顏色、味道,讓醫師做出正確病因診斷。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會咽喉癢、喉嚨痛、咳嗽。氣喘則會鳴喘聲,時常咳嗽,尤其是半夜咳嗽時,就要懷疑有氣喘了。氣喘患者是過敏體質,往往也會有鼻過敏、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疾病。若是慢性咳嗽,初期不易發現,有的人每天下午會微燒,有的人則會胃寒。患者因為身體保護的類固醇少了,而容易發燒、咳嗽,照X光可能會發現上肺葉有不正常的陰影。咳嗽的人吃東西要節制,醫師強調,不要吃冰冷的東西,太辛辣的、油炸的、太甜的食物也不要吃,都會刺激喉嚨嗆到而易咳嗽。建議病人可以多喝溫開水潤喉,而喝茶有茶鹼,有類似氣管擴張劑對氣管有擴張作用,具止咳效果。由於感冒是病毒引起的咳嗽,可用咳嗽藥水或藥片壓制,約1周會好;氣喘則是治療後1、2天會好;肺炎是治療後1周會好;慢性支氣管炎則是治療後2、3周才會好。【關於更多「健康」大小事↘↘↘】。5招「慢運動」! 每日15分鐘,幫身體減壓顧老本。123慢鬆呼吸操 讓身體自癒,緩解感冒。完美保養先從喝水開始 讓專家教你如何「好好喝水」!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3-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全英禁足令 倫敦眼大笨鐘觀光客不再
全英國實施3星期禁足令的第2天,倫敦地鐵引入新制度,控管搭乘人潮,避免車廂過於擁擠。往常充滿觀光客的倫敦眼周邊僅剩慢跑、騎單車民眾。大笨鐘前的西敏橋也十分冷清。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23日宣布3週嚴格禁令,要求民眾除非購買生活必需品,或是無法在家工作的人,否則不得外出,公共場合任何超過兩人的集會都不被允許。然而,由於地鐵減少班次,昨天傳出地鐵人擠人。為了紓解人潮,倫敦地鐵今天引入新制度。各大地鐵站張貼新告示,告知民眾如果非得出門上班,應該延後出勤時間,避開早上高峰期。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部分地鐵站在票閘口要求民眾排隊,控管搭乘人潮,也讓自動手扶梯停止運轉,放緩民眾湧入月台的速度。倫敦市長沙迪克汗(Sadiq Khan)表示,倫敦今天上午的通勤人潮減少1/3,但需要減少更多。由於倫敦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重災區,有將近3000人確診,沙迪克汗表示:「我們需要更多倫敦人做對的事情,待在家裡。」記者實地走訪倫敦滑鐵盧車站(Waterloo Station),以往不分平假日都人潮洶湧的車站僅有行色匆匆的數名乘客。車站人員四處走動查看,避免民眾逗留。大多數餐廳已暫停營運,並拉上布條限制出入。原本四通八達的車站出口也關閉多數,僅留下幾個供民眾進出。最近倫敦天氣十分晴朗,若在往常一定會湧出大批人潮,享受春日陽光。不過警方昨天在各大公園驅逐聚集民眾顯然出現成效,倫敦眼(London Eye)河岸邊今天僅有寥寥數人單獨坐在公園長椅上,享受陽光。由於政令允許民眾外出運動,河岸依舊有許多單車客,但大多數把口鼻包得緊緊,迅速騎過。往常充滿排隊人潮的倫敦眼早已停止營運。西敏橋(Westminster Bridge)與國會前廣場同樣冷清,只有少數行人及照常營運的巴士。超市是少數正常營運的商店,但也貼出告示,要求民眾等待入場時保持距離,並實施分批入場,減少與他人接觸的機率。超市大多數的生鮮食品充足,但部分肉品被搶購一空,衛生紙、義大利麵與消毒紙巾更已經缺貨許久。截至25日上午9時,英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人數逼近萬人,來到9529人,死亡人數為463人。71歲的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今天傳出確診,是首位染病的英國王室成員。他的妻子卡蜜拉則為陰性,兩人目前在蘇格蘭住處隔離。
-
2020-03-2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激起全球民怨!逾50萬人連署要WHO總幹事譚德塞下台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的反應引起許多民眾不滿,甚至多次低估疫情嚴重性,一名加拿大網友在網路上發起連署,要求譚德塞下台,目前已有逾50萬人參與連署,其中許多是華人,甚至台灣人。加拿大網友Osuka Yip在Change.org發起連署,要求譚德塞辭職,連署書內容提到,譚德塞1月23日時拒絕將新冠肺炎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短短五天內,感染和死亡人數就飆增十倍以上,認為這與譚德塞低估肺炎疫情有關,強烈認為譚德塞不適任WHO總幹事,呼籲譚德塞立即請辭。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降低旅客擁擠程度 台鐵清明疏運停售對號列車站票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鐵局原本清明疏運期間不禁站票。不過台鐵局今天宣布,為降低旅客擁擠程度,清明連假將改為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今年清明連假為4月2日至5日,台鐵局日前宣布4月1日至6日為疏運期,加開166班列車,3月18日開放訂票,且不禁站票。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台鐵局今天發新聞稿表示,為了降低車內旅客擁擠度,4月1日至6日清明連假疏運期間,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台鐵局表示,1月21日成立防疫工作小組,由副局長擔任召集人,每天研商疫情與應變措施,並召開多次防疫會議;2月27日配合中央提升為一級,改成立一級防疫應變小組,由局長擔任召集人,督導整合台鐵局各項防疫措施。台鐵局指出,1月23日就提出防疫因應對策,包括「加強執行車站與列車清潔消毒」、「利用廣播與LED等加強衛教宣導」、「身體不適發燒、咳嗽症狀旅客標準作業程序」、「第一線員工健康自主管理」、「預防員工群聚感染及員工確診時之應變措施」等,且積極籌措一線員工使用的醫療口罩、酒精、額溫槍、手套、護目鏡等重要防疫物資。疫情持續升溫,台鐵局再提出各項加強防疫措施,各車站實施減少民眾群聚加強管理措施、停止場地租借、車站水龍頭加大出水量、通勤及莒光號列車增設洗手乳、緊急辦理車站及列車換裝感應式水龍頭、因「COVID-19」旅客退票免收手續費等防疫、自3月27日起暫時停止對號列車提供飲用水及紙杯等措施。台鐵局說,目前已購置32台紅外線測溫儀,從3月6日起於南港、板橋、桃園及台北等站進行測試,3月底將配置於其他松山、中壢、新竹、台中、嘉義、台南、新左營、高雄、宜蘭、羅東、基隆、汐止、樹林、彰化、斗六、屏東、花蓮、台東等總計22個車站(併同另12個一等站以額溫槍量測旅客體溫),共34站將於4月1日起實施進站旅客量測體溫。另外,配合額溫槍到位時間及徵召防疫天使、部分工時人員進度,將陸續增加量測體溫車站,預定最晚5月1日起所有車站均量測進站旅客體溫。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4月1日起 旅客進34個台鐵車站都要量體溫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台鐵局宣布已購買32台紅外線測溫儀,34個車站4月1日起實施進站旅客量測體溫,另配合額溫槍到位時間及徵召防疫天使、部分工時人員進度,陸續增加量測體溫車站,預定5月1日起所有車站都要量測進站旅客體溫。台鐵局也表示,為降低車內旅客擁擠度,4月1日至4月6日清明節連續假期疏運期間,對號列車不發售站票;電子票證、定期票仍依現行使用規定乘車。台鐵局表示,3月6日起於南港、板橋、桃園及台北等站進行測試,3月底將配置於其他松山、中壢、新竹、台中、嘉義、台南、新左營、高雄、宜蘭、羅東、基隆、汐止、樹林、彰化、斗六、屏東、花蓮、台東,總計22個車站,以額溫槍量測旅客體溫。隨疫情升溫,台鐵局也提出各項加強防疫措施,各車站實施減少民眾群聚加強管理措施、停止場地租借、車站水龍頭加大出水量、通勤及莒光號列車增設洗手乳、緊急辦理車站及列車換裝感應式水龍頭、因「COVID-19新冠肺炎」之旅客退票免收手續費等防疫,另外自3月27日起暫時停止對號列車提供飲用水及紙杯。台鐵局表示已因應疫情,訂定處理身體不適旅客標準作業程序、第一線同仁教育事項、行車應變措施與通報機制,保障旅客健康並落實公共運輸責任。他們將配合交通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指示,落實各項防疫工作。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故宮防疫措施升級!即日起管制展場內觀眾不超過百人
新冠肺炎延燒,為了減低社區感染風險,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即日起,室內超過100人以上、室外活超過50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活動建議停辦。若博物館超過百人進場,需要暫時關閉嗎?故宮今天表示,照常開館,但會管制展場內觀眾人數不超過百人。故宮表示,配合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室內超過100人以上、室外超過50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活動建議停辦,以減低社區感染的風險」,國立故宮博物院南北院區,即日起採取防疫升級管理措施。首先,管制展場內觀眾人數不超過百人,並於大廳設置觀眾等待區,確實作好觀眾分流措施。此外,如遇團客入場,將引導各團分樓層、各自帶開參觀,並要求所有入場觀眾保持1.5公尺間距進行參觀。故宮表示,目前每日進館人數約300人至400人,以一天開館8小時計算,原則上每小時平均不會超過百人。而故宮舉辦對外之集會、演講、工作坊、研習班等活動,因應疫情發展,已機動停止辦理或延期辦理。
-
2020-03-26 養生.聰明飲食
防中風、降心臟病風險 5種清血管食物有助血管健康
血管性疾病的發生率節節上升,發生的年齡層卻持續下滑,心血管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了不讓血管阻塞、保持血管的彈性,平常可藉由飲食保養,以防止血管過早老化,降低血管性疾病的威脅。血管性疾病的發生與食物中含有高油、高糖有密切的關係。一旦攝取過多飽和脂肪,例如肥肉、帶皮的肉品等,很容易讓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此外,攝取精緻糖類,例如砂糖、紅糖、黑糖、蜂蜜等,也會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顯示,攝取大量添加的糖,不但會變胖,更會增加罹患血管性疾病的風險,並且也會導致如同毒品一樣地對糖上癮。由於葡萄糖、脂肪、蛋白質會在體內出現糖化作用,攝取過量的糖分會加速體內糖化作用,不但讓人容易老,還會促使脂肪堆積、導致身體發炎,提高血管疾病罹患的機率。除了高油、高糖之外,高鹽也會形成血管疾病發生的隱憂;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而鹽分的攝取則與高血壓相關,只要6克的鹽即含有2400毫克的鈉,但是國人攝取的鹽分,往往超過建議的攝取量。此外,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在2012年頂尖的《自然醫學期刊》以及2013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中發表研究發現,肉類中的左旋肉鹼以及魚、蝦、蛋、奶和起司中的動物卵磷脂,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罪魁禍首,而動脈粥狀硬化正是導致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均衡飲食是健康飲食的最高原則,但的確有部分食材是有助於血管的健康,不妨在平日飲食中,多將這些食材考慮在內:1、豆製品:黃豆、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壞膽固醇的生成。此外,豆類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260c.c.的豆漿即含有25~30克的膳食纖維,包括豆漿、豆腐等都是很推薦的豆製食品。豆製品增加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曾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取28公克的豆類食品,可降低10的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2、燕麥片: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與非水溶性兩大類,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膽固醇。燕麥片具有破壞膽固醇的β-聚葡萄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水溶性纖維有助排便,可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再經由排便將其帶出體外,降低人體膽固醇的吸收。3、香菇:香菇在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最高,其含量較一般綠色蔬菜還要高,100克的香菇即含有高達3.9克的膳食纖維,且菇類含有多醣體,可增加人體的免疫力。4、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的特性,可減少氧化造成的組織受損,減少血管硬化發生的機率。5、高纖水果:芭樂、小番茄、柳橙等,富含膳食纖維,可排出多餘的脂肪及膽固醇。另外,採用地中海型飲食選用有助血管健康的食材外,多攝取有顏色的蔬果、堅果、多吃魚、少吃紅肉、採用橄欖油、攝取不飽和脂肪酸等,對於調整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具有正面的效益。延伸閱讀: 無油=健康? 錯誤觀念快丟掉!吃對護心、抗發炎 2020全球公認最佳飲食法TOP3出爐! 護心、減重、遠離疾病跟著吃
-
2020-03-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歐美借鏡亞洲要學對!專家曝防疫重點:不要只懂得封城
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歐美疫情升溫,紛紛借鏡亞洲的防疫措施,但專家呼籲別搞錯重點,光是封城絕對不夠,還須配合系統性篩檢與落實隔離,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華爾街日報」報導,專家指出中國湖北省的武漢與鄰近城市於1月23日圍城封閉後,雖有助減緩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擴散至其他省分,但武漢本身疫情並未趨緩;由於當地醫院超載,無力收治所有病患,部分感染者只好返家,病毒持續在家庭內部傳染。武漢疫情的真正轉捩點是在2月2日之後,當局採取更積極而有系統地隔離措施,把疑似患者、輕症患者、甚至健康但與確診病患密切接觸過的人送至臨時醫院與暫時隔離所,情勢才整個扭轉。中國的策略是把數百間旅館、學校與其他場所改造為隔離處所,並興建雷神山、火神山兩座有負壓隔離病房的醫院,還在公共建築增闢14處收治輕症的方艙醫院。此外,中國也意識到病毒篩檢能力的重要性,地方當局的每日篩檢量在1月底僅有200例,到2月中旬之前就提升到7000例。在許多遭疫情重創的西方城市,這些措施超乎設想之外。因此,許多醫師與專家認為美國及歐洲近期的封城或居家令,若真落實,或許能減緩病例增加趨勢,但仍不足以遏止疫情,或預防許多醫院被爆量病患湧入壓垮的情況,一如疫情初期的武漢。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全球公衛教授斯芮達(Devi Sridhar)說:「諸多教訓都沒學到。封城有助於爭取時間,但要奏效,唯有實際去追蹤回溯並找出感染病毒的人。」斯芮達表示,若想控制疫情,英、美與歐洲各國終究得像武漢一樣建立大量的臨時醫院與隔離處所,「我不覺得還有其他辦法,我們的方向對了,但動作太慢」。武漢的協和醫院是收治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的指定醫院之一,急診科主任張勁農表示,最重要的是把感染者與健康者隔離,並建議利用旅館當作隔離處所,每個人都能單獨待在個別房間,「只須關掉中央空調即可」。張勁農還說,近日看到部分患者在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情況下生出抗體,這顯示武漢可能已進入「群體免疫」階段。許多專家表示,武漢在2月2日以後採取系統性隔離與篩檢的做法,韓國與新加坡也有類似措施,且都顯現出效果。世界衛生組織(WHO)突發衛生事件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警告,封城不足以控制住大流行,各國政府應聚焦於篩檢出感染者,並隔離感染者及接觸者。他說:「這不光是保持人際距離與封城。在中國、新加坡、韓國,他們真的很努力落實整體防疫策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專家李普金(Ian Lipkin)曾於1月前往中國,給予當地官員一些防疫建議。他表示,美國應即刻採取全國性的居家令,然後實施分組隔離,直到疫苗完成。李普金說:「我們必須把染病急需就醫者、確診但無症狀或輕症者、有接觸史的疑似感染者及健康者都加以分隔。」武漢的同濟醫院也是重症收治指定醫院之一,院內醫師近期一份研究顯示,武漢在1月23日封城前,平均每名感染者可傳染給3.68人,到了2月2日到2月18日這段期間,已降至0.32人。在流行病學上,這個數字壓在1以下,疾病傳播就可獲得控制。
-
2020-03-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國疫情減緩 陳時中:樂見但仍需保持警覺
中國湖北武漢將解除封城,4月8日起恢復對外交通,有台商指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相對歐美已減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樂見但要持續保持警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有媒體就有台商指中國大陸疫情相較歐美已減緩,詢問指揮中心看法。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每個國家國情、公布資訊的尺度分寸也不同,「我相信其他國家,或你剛才提到的那個國家,不會有衛生部長坐在這讓大家這樣子一直問嘛」,如果中國疫情趨緩當然很高興,但還要持續觀察。陳時中表示,去年12月17日在華南海鮮市場傳出死亡案例時,中國一開始說不清楚原因或是可能是動物傳染等,直到今年1月15日才認為病毒可有限度人傳人。陳時中指出,時序往前推算,該死亡案例可能不是全世界第一起,先前就掌握到資訊的人或許為了很多國情關係沒讓其他人知道,這種情況「以前會有,未來就不能保證沒有」。陳時中說,樂見中國疫情減緩,但警覺要維持一段時間,等到有更清楚的資訊。指揮中心目前了解到的就是武漢恢復有序交通,屬點對點、侷限性的開放,後續情況還需更進一步掌握。
-
2020-03-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未接觸患者就沒事?一張圖告訴你病毒在物體殘留時間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擴散,從去年底起(2019年12月)爆發至今仍未有緩和趨勢,歐美國家也持續不斷傳出確診人數,我國確診人數也在近日已超過百人。目前已知的傳染方式為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糞口傳染。而最普遍的預防方式就是配戴口罩預防飛沫傳染,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蔡聰聰主任醫師指出,還要需注意「清潔」的重要性,不管是環境上或個人的衛生清潔都需落實行動,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用手頻繁接觸口、鼻、眼睛。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曾做過研究,藉由攝影錄下醫學院學生上課時的情況,計算學生摸臉的次數,經統計後發現,這些學生每小時摸臉的次數高達23次,這些不自覺的行為無形之中也為自己增添不少感染的風險。根據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醫院感染雜誌》2020年三月期刊的文章發表,目前已發現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皆可以在無生命狀態的表面上持續生存,依照材質的不同,生存時間也有所不同,病毒可在金屬、玻璃與塑膠等表面停留最短 5 分鐘,甚至可長達到9天,因此,不要以為沒有直接面對新冠肺炎患者就代表沒事。該發表也公布可藉由含62~71%乙醇(ethanol)、0.5%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 或0.1%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即漂白水的消毒劑,可快速在1分鐘內有效清除冠狀病毒。建議可使用濃度75%酒精或1:100(500ppm)的稀釋漂白水加強擦拭周遭環境做好消毒清潔,個人的清潔衛生上也該勤加洗手,以防病毒殘留的接觸感染。然而,「預防勝於治療」這是現代人面對疾病都應該有的觀念,不管是現今全球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或是位居我國十大不分區癌症名單的第一名癌症「肺癌」,都在提醒注重肺部健康的重要性。蔡聰聰提醒,除注重個人及環境清潔衛生、3C產品(手機、電腦、滑鼠等)的消毒清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地方、非必要避免到醫療場所、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在密閉空間配戴口罩、保持室內通風等以降低病毒的傳染可能;平日也要避免菸害(抽菸或二手菸)、空污問題、油煙、工業化學、留意是否有家族病史及40歲以上民眾可安排每2~3年一次肺部篩檢,來做好肺部的健康管理。延伸閱讀: 別被免疫力拖垮!三餐「主食」你吃對了嗎? 疫情期間怕就醫? 因病非就診不可必做5重點 武漢肺炎疫情釀心理焦慮? 專家教你幾招穩定情緒
-
2020-03-26 該看哪科.婦產科
塑化劑傷子宮 3成子宮內膜異位不孕女塑化劑含量破表
根據國健署統計,我國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求助不孕門診人數每年成長超過二成,創辦台北生殖醫學中心、我國不孕症權威曾啟瑞表示,不孕率不斷增加的主因,除了晚婚與工作壓力以外,環境荷爾蒙也是一大主因,且不孕症患者中有三成有子宮內膜異位,同時研究也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體內塑化劑殘留代謝物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多出四成七。曾啟瑞今年三月於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發表最新論文,其內容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尿液中的塑化劑的代謝產物MnBP,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病人的含量增加大約47%,顯示塑化劑對生育力的殘害。根據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的病患每年新增5萬名,不孕原因中有3成經腹腔鏡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且統計數據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抽血結果中,塑化劑與鉛含量都偏高,表示環境賀爾蒙與這個病症息息相關。曾啟瑞指出,MnBP存在於食物保鮮膜、塑膠製品、乳液、化妝品、香水、指甲油、嬰幼兒配方奶粉,消費者應更加注意,他呼籲,塑化劑、戴奧辛等物,一旦進入到人體內就很難代謝,將持續擾亂生殖系統。他建議,平時應該多補充含維他命A、C、E,抗氧化的食物保護卵巢與卵子質量。而男性要維持精蟲活動力與數量,除了抗氧化食物之外,建議多攝取鋅;高溫對精蟲有殺傷力,儘量避免長期浸泡高溫水中,不穿緊身褲子,才能保持透氣。另外,也別以為「年輕就是懷孕的本錢」,現在愈來愈多40歲以下的女性出現卵巢早衰,年紀正值黃金懷孕期,卵巢庫存量卻因先天遺傳、後天手術、壓力、習慣等等,數量與品質下降至更年期的狀況。因此,生育力診斷時機很重要,必須跟時間賽跑,愈早愈有「生」機。
-
2020-03-2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復陽會傳染?專家:機率極小
新冠肺炎痊癒後會再復發嗎?中國宣稱疫情康復人數達到7萬多人,然而也有治癒患者「復陽」(轉為陽性)的病例,讓新冠癒後能否終身免疫備受關注。鐘南山認為,即使康復病患再度驗出陽性,重複感染機率也很小。專家建議,康復者應於出院後1個月再返院,進行檢測追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喻成波指出,之前也遇過一些治癒出院後又「復陽」的「假治癒」病例。他認為,復陽和病情輕重不存在正比關係,喻成波並表示,目前出現的少部分「復陽」病人,可能是患者符合出院標準,但下呼吸道依然存在病毒,核酸檢測取樣時有偏差,才會病情反覆,不必過度驚慌。重複感染機會很小根據《德國之聲》報導,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就能擁有免疫力嗎?中國新冠病毒權威專家鐘南山表示:「從病原學感染的角度來說,這些病人本身已經產生了IgG抗體,該抗體對新冠病毒有很強的中和殺滅作用。」「對大多數『復陽』病人來說,重複感染機率很小。」鐘南山強調,只有極個別沒痊癒患者,因為自體免疫功能極差,而無法排除感染風險。他援引香港大學瑪嘉烈醫院的專家研究稱,復陽患者體內存在的可能是病毒核酸片段殘餘物,「似乎還沒有查出有活病毒,看起來不應該有傳染性。」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最新試驗顯示,感染過新冠病毒的猴子不會再次被感染。研究人員讓恆河猴感染新冠病毒,待牠們恢復健康,就在最初感染的28天後再讓牠們接觸病毒,而且其中一些案例是大劑量植入病毒。結果顯示,這些猴子似乎已經發展出了免疫機制,並沒有受到第二度感染。抗體只是免疫一環根據《德媒》報導,德國權威病毒專家、柏林夏里特醫學院病毒研究所負責人德羅斯登也注意到此一研究。他表示,雖然這僅是受體數量不多的動物試驗,但很具有參考意義。他的推測是,人體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至少在這一波流行期間─也或許在更長期間內,對病毒是具有免疫力的。【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
2020-03-25 名人.好食課
運動完補充蛋白質就好?營養師提醒少這個效率打折扣
身為運動愛好者,想必對飲食也會特別要求,我們都十分在意如何提升成效、幫助恢復、減少疲勞,運動完我們總是跟著大家吃雞胸肉、牛腱、牛奶、乳清蛋白、胺基酸補充品等儘快的補給。但吃歸吃,你有發現嗎?我們挑選的食物大部分都是來自動物性的蛋白質!為什麼我們腦海中浮現的都是這些蛋白質來源呢?這中間就藏著營養師今天要講的,完全蛋白質與必需胺基酸的重要性。什麼是完全蛋白質?少了必需胺基酸效率大打折扣!好食課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其中11種是「非必需胺基酸」,9種是「必需胺基酸」,而完全蛋白質指的就是含有「完整」9種必需胺基酸的蛋白質,一項都不能少,缺少任何一項,就不能稱為完全蛋白質!必需胺基酸人體無法製造,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所以運動後不管是想增肌減脂或者減少疲勞我們都需要「完全蛋白質」,選擇有完整必需胺基酸的完全蛋白質是確保肌肉合成、身體機能可以正常運作的重點!完全蛋白質大部分都是來自動物,也就是我們說的肉類、蛋與乳品,植物較少見,只有大豆、豌豆算是較容易買到的完全蛋白質,所以雖然蔬菜、米飯、堅果都含有蛋白質,但都不會是健身族群運動後補充的首選,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常見食物的必需胺基酸含量吧!常見食物所需攝取量、熱量與必需胺基酸含量(以蛋白質含量20克為基準)牛腱 101克 140.4大卡 20克蛋白質(含9.1克必需胺基酸)(大約3/4手掌)雞胸肉 82.6克 90.1大卡 20克蛋白質(含7.8克必需胺基酸)(大約掌心大,比牛腱少一點點)全脂鮮乳 667毫升 420大卡 20克蛋白質 (含8.6克必需胺基酸) (玻璃杯2.5杯多一點)雞蛋 160克 214.4大卡 20克蛋白質(含9克必需胺基酸) (3顆)黃豆 56克 218.5大卡 20克蛋白質(含9克必需胺基酸) (大約5免洗湯匙)食物V.S.補充品我該怎麼選?營養界流傳著一句話「Food First, Supplement Second」意思就是食物永遠是最優先的,在特殊的時間或狀況下,我們才會去使用補充品,畢竟食物的營養不只是特定的營養素,還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等,能攝取到更均衡更全面的營養。但運動後算是一個很特別的時間點,我們都知道運動後馬上補充必需胺基酸與完全蛋白質可以更有效地增肌減脂、恢復體力,運動時我們常常沒辦法隨身攜帶食物,或者有時候食材還要花時間烹調,延後了補給時機,所以這時候就輪到能馬上食用又方便攜帶的補充品出場了。營養師建議,如果平常沒辦法攜帶方便攝取的蛋白質,這時候就可以考慮一下乳清蛋白或者是分子小能更快吸收的必需胺基酸補充品。另外,如果你打算減脂減重,有熱量上的考量,從食物中攝取蛋白質難免會同時吃進脂肪,熱量較高(參考上表),在運動後選用補充品也是幫助控制熱量的一個好方式!【本文獲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胺基酸專題】提高運動成效,讓我們選擇最需要的完全蛋白質與必需胺基酸】
-
2020-03-2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用口罩若要重複用 食藥署:可用電鍋乾熱消毒
醫用口罩若要重複使用,食藥署今天說,建議可用電鍋無水加熱(乾熱)方式殺菌,消毒3至5次後仍應更換。食藥署提醒,醫用口罩以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都會降低過濾效能。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升溫,目前民眾7天內只能購買3片醫用口罩,不少民眾尋求重複使用醫用口罩的方式。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發出延長醫用口罩壽命(使用次數)的評估報告表示,醫用口罩仍應以一次性使用為原則,且出入高風險場所,應配戴醫用口罩,並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導方式每天更換,若破損或弄髒,應立即更換。食藥署說,如果民眾出入戶外或低風險場所使用的醫用口罩,在無破損或髒汙前提下,要增加使用次數,建議可以用電鍋無水加熱(乾熱)方式進行殺菌,但在消毒3至5次後仍要更換。根據食藥署所做的實驗,用電鍋乾熱方式消毒3至5次的醫用口罩,其細菌過濾效率(BFE)與加熱前相比幾無差異,皆維持在99%以上;次微米粒子防護效率(PFE)與加熱前相比,下降百分率1.3%至14.2%,防護效率隨加熱次數遞減。食藥署也提醒,醫用口罩內襯的過濾材質多為經靜電處理不織布,用噴灑酒精或其他濕式消毒方式都會降低過濾效能。